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通过对各种事故灾害进行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火灾是各种灾害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一项灾害。通过国际技术委员会对火灾事故所进行的统计分析来看,全球范围内每年发生的火灾事故高达700万起,有近6万多人死于火灾,此外每年因火灾所付出的经济代价也高达10亿元以上,火灾给人们的身心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害,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高层建筑火灾受高层建筑结构特点的影响,在进行火灾扑救时有一定的困难,为此如何有效控制高层建筑火灾成为消防部门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对高层建筑火灾问题进行有效地防控,必须事先明确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的具体原因。
1导致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的基本原因
为全面了解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我国消防部门针对多起高层建筑火灾事故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事故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到,导致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的具体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因电气问题是引起高层建筑火灾的最主要原因;用火不慎以及吸烟问题同样也是引起高层建筑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动火引起的火灾;违章操作;防火、雷击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高层建筑火灾。通过导致高层建筑火灾的基本情况来看,导致火灾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人为原因,同时还涉及到管理原因及其他方面的多种原因。各种原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造成了我国高层建筑火灾的严重局面。
2对高层建筑火灾进行风险分析所应采取的基本方法
2.1事故树方法( FTA)
事故树分析源于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是一种描述事故因果关系的有方向的“树”,从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故障开始,层层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事故树分析作为安全评价和事故预测的一种先进的科学方法,已得到国内外公认,并被广泛采用。
2.2进行事故树分析所依据的主要步骤
事故树的绘制涉及到人身安全、系统安全等,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只有准确绘制事故树,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提出确实有效的防护措施,起到真正作用。事故树绘制步骤内容,根据定性、定量分析,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确定所分析的系统,即确定系统所包括的内容及其边界范围。第二步,熟悉所分析的系统,指熟悉系统的整个情况,包括系统性能、运行情况及各种重要参数等,如工作程序、重要参数、作业情况、周围环境等。必要时,要绘出工艺流程图及人、机、环境之间的位置关系图。第三步,调查系统发生的事故。熟悉系统后,进行调查过去已发生的事故,包括未遂事故。调查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故,同时调查同类系统曾发生的所有同类事故。第四步,确定事故树顶上事件,指确定所要分析的对象事件,是事故发生的结果。对调查的事故,分析危险程度和发生频繁程度,找出容易发生且后果严重的事故,作为顶上事件。第五步,调查与顶上事件有关的所有原因事件和各种影响因素。这是一个关键步骤,事故树的准确、完善与否,要看对原因事件和各种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第六步,绘制事故树。按照绘制事故树的原则,从顶上事件起,对原因事件进行演绎分析,一层一层往下分析各自的直接原因事件。同时,根据彼此间的逻辑关系,用逻辑门连接上下层事件,直到所要求的分析深度,形成一株倒置的逻辑树形图。第七步,事故树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事故分析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分析该类事故的发生规律及特点,通过求取最小割集(或最小经集) ,找出控制事故的可行方案,并从事故树结构、发生概率分析各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以便按轻重缓急分别采取对策。按照事故树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把各基本原因事件转换为布尔代数模型,进行化简,得出最小经集和最小割集,从而确定基本原因事件的结构重要度。第八步,定量分析,包括确定各基本事件的故障率或失误率。求取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将计算结果与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的事故发生概率进行比较。根据基本原因事件发生的概率,运用布尔代数模型进行计算,得出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第九步,安全性评价。根据损失率的大小评价该类事故的危险性。
3对高层建筑火灾事故进行有效防控所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3.1采用安全技术对策对高层建筑火灾进行防控
在进行高层建筑建筑是应优先选择阻燃性良好的建筑材料作为工程施工的的首选材料,同时在进行室内装修时,用户应尽量选择防火性装修擦料,切不可以为降低些许的装修费用而选择价格低廉,防火性能较差的材料用于装修。另外还需要高层建筑电气进行合理设计,保障电气设计在最大用电负荷的作用下,仍然能够平稳运行。在施工过程中还要保障施工人员依据合理的设计方案,进行电气线路铺设工作,同时还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保障线路铺设质量。在线路使用过程中,要加强管理,一旦发现线路故障,要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在高层建筑当中要针对高层建筑防火问题,配备完善的防火设施,每个楼层都要配备灭火器材,同时消防部门还需要对高层建筑内的没活器材进行检查,一旦发现不符合高层建筑防火需求的情况,必须进行严肃的处理。
3.2对高层建筑火灾进行防控所应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
消防部门作为有效控制高层建筑火灾的主观部门,在对高层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进行全面的检查与分析,对高层建筑内防火设计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的饿提出整改意见,并对落实整改方案进行有效地监督与控制。尤其是一些公共场所以及经营性场所,人员比较密集,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的地方,消防部门一定要加大检查与监督力度。针对高层建筑防火问题,有关部门应事先建立高层建筑防火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火灾,能够保障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继续有序的撤离。同时还应加强高层建筑防火的法制化建设,在对高层建筑进行防火管理与监控时,要坚持贯彻执行关于消防灭火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和初起火扑救常识,加强宣传教育,使“消防安全”警钟长鸣。同时还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机制。把消防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位员工的岗位职责上;各部门各岗位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使消防安全问题及时得到解决,火灾隐患得到整改。
4 结束语
导致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种原因又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状态下,因此若想有效地控制好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就必须采用综合型的管理手段,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对导致高层建筑火灾事故的全部原因进行有效的防控,尽可能的消除各种潜在的诱发火灾事故发生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善我国高层建筑火灾的局面。
参考文献:
篇2
引言
2010年11月15日14时,在上海市的静安区胶州路728号公寓楼曾经发生了一起特别重大火灾事故,事故的起因就是企业的员工违规进行了电焊作业,这从中的的人为性的灾害造成了58人死亡、71人受伤,是一次代表性的惨烈的事件,值得我们深思。在此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着火的原因以及在建筑过程中的软肋,是我们能够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中存在的共性的弊端,我们从中也吸取了很大的教训,希望能够在未来避免火灾的发生,因为其背后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我们不可估量的,也是大家都不愿意看见的。
1.高层建筑装修施工现场的火灾危险性
本文中的高层建筑装修施工现场是泛指各类设备安装,通风系统安装,变、配电系统安装,各种管道工程,及内外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现场[1]。
1.1可燃物和易燃易爆物繁多,易酿成火灾
装修施工现场,存放大量的原材料和设备,各种木质板材、聚苯乙烯保温材料、刨花、边角余料及油漆工艺所使用的喷漆原料及设备,焊工使用的氢气、乙炔气瓶、液化气瓶等都是易燃易爆物品,一旦火源失控,这些可燃物和易燃易爆物便会立即燃烧甚至产生爆炸,才酿成了严重的事故。
1.2临时电器线路多,切割、焊接工艺多,易出现起火源
在装修工程中,尤其是在北方冬季寒冷地区还要进行采暖和烘干,这些都需要临时拉接线路,极易引起由电气因素发生的火灾。另外,装修过程中经常要使用切割机对大理石板、聚合板、木工板等板材进行切割,切割过程中极易产生火花喷溅,如果周围存在大量可燃物容易引起火灾。在对一些设备、管道或支架构件进行焊接时,一旦操作不慎,就很容易引起火灾。
其次就是装修施工现场必须使用大量的照明设施,其中碘钨灯和大功率的白炽灯泡的使用率是最高的[2],这些高温照明灯具的表面的温度极易引起周围可燃物的燃烧继而酿成了火灾。
1.3施工现场缺乏水源,大都带险作业
一般的高层建筑施工现场都是主体建筑工程施工完毕,各种配套工程未施工完毕,消火栓和自动喷淋系统尚不能启动。虽然有临时水源,但只能满足施工的生活使用,灭火大多依靠灭火器。一旦施工现场发生火灾,很难自救(高层建筑火灾是以自救为主,但此时的消防灭火救援只能依靠外部水源)。未竣工的高层建筑周围消防水源一般也缺乏,而且一到冬季结冰时期,或者楼层较高的地方,也会导致消防供水困难。因此高层建筑的施工现场一旦发生火灾则难于扑救。
1.4内部疏散难,外部施救难
装饰施工现场各种原材料、工具、设施、梯子、架子繁多,而且都不是随意的摆放,而是为了施工方便才进行放置的。平时我们在对工地消防监督进行检查时,要在有灯光和自然光的照明下经常碰头、绊脚,在火灾的紧急情况中,没有灯光、没有自然光,就会更容易发生踩踏事故。另外,由于建筑施工和装修施工现场都设有围栏、帖布遮挡,建筑周边都有挖掘的基坑、沟道及“软质”路面,这样消防车就很难接近火场,所以登高车难以展开扑救。
2.高层建筑装修施工现场消防监督的对策
对高层建筑装修施工现场的消防监督对策常规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消防责任的主体,落实相关安全制度。2)制定施工中的安全操作规程,严格监督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3)加强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教育。4)限制可燃、易燃材料的使用、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5)加强电气安全管理,限制用火用电。6)加强施工现场工人宿舍的安全管理。
以上这些常用的消防监督办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在面对高层建筑火灾的新形势,我们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2.1引入“局部提前验收”概念
针对部分高层建筑的规模大、层数多、功能复杂、施工期长,易出现“烂尾楼”的特点,在加强对建筑施工过程的监督检查和对隐蔽的工程验收的基础上,引入“局部提前验收”的新概念,将消防验收前置,分阶段进行逐步验收。也就是说具有一定规模的高层建筑土建工程施工完毕之后,就是封顶后进行土建部分的验收。验收标准严格按照各相关消防技术规范执行。主要检查的就是建筑的土建结构施工是否能够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并与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时的图纸互相一致。在验收过程中还要注意各种管线配套的基础设施是否做好了,如防烟楼梯间的正压送风竖井是否已经预留,消防水池的容积及消防水泵房的体积,消防水管线的竖井是否预留了等等。
2.2引入“装修施工前消防安全检查”程序
根据火灾危险性的大小,限定所需进行装修施工前消防安全检查的场所类别范围后,再规定此类场所装修施工前的安全检查内容。检查的内容应围绕以下几方面:①所装修部分的土建工程应验收合格。②与周边建筑或同一建筑的未使用部分应采取了可靠的防火分隔措施。③装修部分的室内消火栓系统应能独立启动,或通过消防水泵接合器等设施能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的供水需要。④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的消防设施必须符合使用要求。⑤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自动关闭的乙级防火门安装完毕⑥建筑消防供电满足此时装修工地内能使用的消防设施,如水泵、消防电梯等的供电要求。⑦建筑周边设有满足消防扑救要求的消防车作业场地,尤其是要满足登高消防车的扑救要求。⑧制定好灭火及疏散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施工过程中的消防安全制度,配置符合类别和数量要求的灭火器。
2.3限制易燃外墙保温材料的使用
目前建筑外部装修使用材料尚无消防技术标准。采用聚苯乙烯作外墙保温,采用木质材料进行外立面装修的工程数量也越来越多。因外来火源引起建筑外部起火,蔓延到建筑内部,或者从内部火灾引燃外部保温层而蔓延扩大的火灾案例比比皆是。因此要加速制定相关规范对此进行规范管理,在未出台规范之前,广大消防监督人员要采取有效措施与建筑的甲、乙双方进行沟通,使之接受案例教育,认识其中的危险性、危害性,进而选择更加耐火材料,才能够安全地施工。
3.结语
装修施工过程中的消防监督是整个监督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既有规范上的空白,也有程序上的欠缺,另外,灭火救援工作对此类场所也缺乏预案,为此对避免静安公寓大火的悲剧重演,针对此类场所设置必要的临时消防设施,出台新的规范,增加新的执法程序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这也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在重点工程施工现场消防保卫中的一个具体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秦汝祥,杜立春.高层建筑火灾中的安全疏散[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北京.
篇3
1. 高层建筑物防火安全性能设计存在的问题
1.1高层建筑的火灾威胁性严重
高层建筑的建筑设计方面往往为了楼房建筑需要而设计竖井,这些竖井本身就是火灾发生后的严重安全隐患,火势可以通过竖井进行大面积的快速蔓延。加上,高层建筑内部人员众多,通道设计狭窄,使得人员扩散成为问题。为了控制这些问题,在建筑物防火设计方面必须要重视预防,进行全面的灭火系统控制。但是,目前,我国的高层建筑内设有预防性能较高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却很少,即使有内部也缺少全面的预防控制,对于会议室、餐厅和图书室等特殊地点往往会忽视火灾防护,进而不安装自动报警系统。[ 崔静. 某建筑工程消防安全性能化设计研究[D]. 天津大学, 2010 .1-55.]
1.2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困难
高层建筑物的建筑条件决定了消防设备的扑救存在很多问题,而且消防员也很难进入建筑物内部进行全面抢救,如果超过消防登高车辆的高度则无法从室外扑救,只能依靠自救,即依靠室内的消防疏散设施。这些消防安全问题都需要建筑物内部设有自动灭火装置,避免出现严重的火灾问题。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根据被保护建筑物的性质和火灾发生、发展特性的不同,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系统形式。在火灾发生时,火源处温度上升,使火源上方喷头开启,首先排出管网中的压缩空气,于是报警阀后管网压力下降,干式报警阀阀前压力大于阀后压力,干式报警阀开启,水流向配水管网,并通过已开启的喷头喷水灭火。但目前多数高层建筑物,特别是居民住宅内部缺少这种高效自动化灭火系统,即使在建筑物监察之初有设备装置,但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缺少设备的检查和监督,自动灭火装置往往容易出现老化、不能使用的现象。[ 赵诗万. 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应用技术及案例分析[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1,(02):87-88.]
2.高层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设计的原因
高层建筑的火灾威胁性决定了采用全面性能好的消防安全设计是十分必要的,性能化防火设计的优势作用明显,其方法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学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它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和内部可燃物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对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量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出最优化的防火设计方案,为建筑物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护。性能化消防设计的流程包括:设计指标制定、评估方案设计、火灾危害分析和火灾风险评估建立。这一系列的安全防范流程从总体目标和功能目标到火灾场景等领域内所需要的参数。建筑物的性能化消防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设计内容:一是保证建筑内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设计,二是保证建筑构件耐火的性能设计。这些设计内容都为高层建筑物的防火安全性提供了高效保证。[ 庄巨勇. 基于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建筑火灾中人员疏散的探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12) :89-91.]
3.高层建筑物防火安全性能设计的相关问题分析
3.1性能化消防设计的程序
性能化消防设计的程序包括:(1)确定火灾场景。在建立火灾场景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建筑的平面布局;火灾荷载及分布状态;火灾可能发生的位置;室内人员的分布与状态;火灾可能发生时的环境因素等。(2)综合考虑火灾场景中燃料、点火源、通风状况、空间分布、火灾发生时主动式消防系统的动作情况等因素,确定火灾载荷、火灾规模的大小和增长趋势、以及发生轰燃的可能性。(3)提出和评估设计方案。评估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例如:增加报警装置和自动喷淋装置、对通风特征的修改、变更建筑材料、内装修和建筑内部摆设等因素,都在该步骤进行评估。而性能好消防设计的优势作用也十分明显。第一,性能化防火设计特别注意建筑物的特殊方面、用途以及业主特殊的需要,或者说考虑那些适当的更广泛的一致性;第二,多种工具可以被用来进行火灾风险分析,这样使得工程设计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大大增加;第三,性能化设计能够导致一种综合的防火战略的形成;第四,这种综合的工程方法通过对损失可能性的认识的改进,可以提供更加节省而有效的防火系统。第五,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考虑建筑的全部防火系统的相互作用,其结果通常导致设计超过处方式规范的需要。
3.2性能化消防设计的设备问题
在进行性能化消防设计的过程中要在确定火灾引况(也就是确定火灾场景)的前提下,安装火灾探测与报警系统。报警装置不必连接至探测传感器位置,但应该设计成可以通知楼内人员,根据其所处的位置及其响应能力,他们需要做什么。这包括使用中央报警控制板和监视器通知有关负责人。自动灭火设施的安装要尽可能地全面,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应与保护区内燃烧物的燃烧特性相适应,还应该采取防误报的措施,而对于雨淋系统来说,必须要做到大面积控制,系统一旦动作,必须保证保护内部将全面积喷水。同时,要设置应急雨淋开启装置,保证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有手动控制,应急装置应设置在室外。另外,对于消防设备在按照之后,必须进行常规检查,制定社区防火责任人制度的落实到位,避免出现火灾隐患。完善建筑材料的防火性措施,加快研制新型的防火涂层材料和建筑材料。研制新型的民用防火产品,加大推广使用家用防火材料生产的日用产品。加强防火安检期的不定性检查和教育宣传。加快研制家庭民用快速自动灭火器材的研制。
3.3性能化安全疏散设计问题
火灾发生后高层建筑物内部的疏散问题属于关键的安全控制问题,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设计是从建筑内人员安全方面进行考虑的,通过综合考虑各种火灾因素对人员逃生的影响,采用性能化消防安全设计方法来保证建筑物内人员的火灾安全性,从而防止人员伤亡。其性能化的设计准则是:烟层下降高度和烟气浓度达到人不能忍耐的时间大于人员安全疏散所需的时间。同时要考虑到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容纳人员人数、火灾时人员的心理特点,根据这些基本因素设计安全通道。通道要尽量利用屋顶平台,转向室外安全通道楼梯;室内的安全通道要靠近电梯设置,保证一定的宽度和防火性能,通道设置的防火门应该保证全面的防火和可关闭状态,全面确保疏散的安全性。
4.结论
近年来,高层建筑的总高度不断攀升,建筑形式也更具多样性,消防规范也随之更新,消防设计、商住楼中住宅疏散楼梯设置、地下室等的楼梯间设计及相应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要求正在随着建筑物高度增加而日益更新。对于高层建筑物而言,安全防火的性能设计必须要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着眼于设备、疏散设计、全面监督多方面的控制,保证能够伴随着规范、设计的不断进步,安全规范、设计和配套的设施、日常维护、管理、监督也要跟上更新步伐,力求建立全面的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性能化管理程序。
【参考文献】
篇4
1.1 高层建筑火灾易发生
随着近年来城市居民对用电设备的使用不断增多,高层建筑比较容易发生火灾。高层建筑的内部设计比较复杂,由于企业或者居民需要,其用电量很大,各种电器设备种类繁多,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由于使用不当造成建筑物内部火灾的发生。同时,城市建筑的输电线路老化的相对较快,极易引起火灾。除此之外,高层建筑中的易燃易爆物品相对较多,如果管理不当,发生火灾的概率会更大。
1.2 人员疏散比较困难
高层建筑楼层越高,其内部的设计结构越复杂,当有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相当困难。高层建筑人员疏散困难的原因有三点:第一,建筑太高,当火灾发生时逃离到地面的时间太长;第二,无论是高层居民楼还是企业办公楼,里面的人员都比较多,当有火灾发生时,大家急于逃离,惊慌失措,容易发生拥挤踩踏事件;第三,高层建筑的安全通道和楼梯、电梯等逃离通道有限,再加上火势和烟雾的扩散和蔓延,致使逃生通道拥堵,昏暗,增加了逃生难度。
1.3 火灾扑救难度大
由于高层建筑住层数较多,对于高层部分发生火灾时,火灾扑救的难度很大。由于消防器材的局限性,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消防人员的救援设备可能达不到起火楼层的高度,此时就只能利用建筑内部的消防设计进行扑救,所以火灾扑救的难度较大。还有就是,室内的火灾扑救设施的能力有限, 再加上高层建筑内部的结构复杂,提供的灭火水量有限,需要消防员从建筑以外运送补给。所以扑救大火难度较大,时间较长。
2、高层建筑防火体系存在的问题
2.1高层建筑物内部设计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物内部设计不够科学、合理。其中主要表现在防火分隔以及安全通道的设计还不科学。在火灾发生时,由于许多高层建筑物内部防火墙设计和规划不合理,没有落实好有效的分区设计,不能够很好的防止火灾蔓延,极易造成重大火灾事故。在许多高层建筑物的安全通道设计方面也存在很多不科学的地方。经过对一些高层建筑物的调查发现,有的过于狭窄。这样当火灾发生时,会引起人员疏散困难,灭火难度增加,极易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2.2 使用可燃材料进行内部装修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火势蔓延速度快速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内部装修采用可燃性材料。原本火势不是很大,可以很快扑灭,但是由于可燃性材料装修的原因,小火很快蔓延,导致整个家具燃烧成灰,家电短路烧毁。内部装修的很多材料都属于可燃、易燃产品,特别是地板、天花板等。很多火灾都是因为装修人员或者业主一味的追求视觉或者触觉效果而引起的。
2.3 防火设计存在缺点
毒气和烟尘是火灾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很多火灾事故都证明了这一说法,所以高层建筑必须要进行防火审核,对火灾的烟尘排放设施的设置是必须的。但是,有很多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时根本就是应付了事,不设或者形同虚设。这就导致火灾中,人员逃生困难甚至无法逃生,也给施救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增加了伤亡人数。
3、高层建筑防火体系的完善措施
3.1优化高层建筑设计布局的合理性
优化高层建筑设计布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时,应根据常见火灾蔓延方式及速度,留出必要的防火间距。同时,在安置易燃易爆设施时候,要充分考虑应根据当地环境特点,合理规划。为了有效的落实高层建筑物内部要进行合理的防火分区设计,要优化建筑物内部结构,将建筑规划成几个区域,有效的分配防火墙,使得其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的控制火灾的范围。目前国内城市高层建筑物所采用的防火分区分为两种,水平分区和垂直分区。防火分区的设立不仅能把火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还能为人员的逃离留出时间。在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中,应设置防火间隔,防火间隔的设立能够避免相邻建筑物受到火灾的危害,可以有效的防止火灾规模的扩大。
3.2 内部装修尽量少选可燃材料
内部装修尽量少选可燃材料,是构建防火体系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要想完善高层建筑的防火体系,除了严格要求施工质量之外,在其内部装修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少选用可燃材料。比如涂料、流体疏通管、地板、天花板等都要尽量选用非可燃的,如果非要用可燃的或者已经选用了可燃的材料,之后的生活工作时就要格外的注意消防隐患。
3.3 消防设计要严格把关
消防设计要严格把关,也是构建防火体系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高层建筑的设计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实施,要结合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设计理念清晰,布局合理;
2)建筑构件要选用耐火的;
3)消防通道设计和消防设施布置要合理;
4)建筑用水设计要合理,避免火灾发生时输水困难。
3.4 保证火灾预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的灵敏度
保证火灾预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的灵敏度,对于防火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火灾的预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是建筑物和必备设置,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来说。火灾的预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一定要保持高度的灵敏度,并且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在火灾隐患出现的时候,第一时间通知工作人员扑救和其他人员的逃离;或者在火灾已经发生的时候第一时间自动灭火,减少人员伤亡和损失。
3.5 普及消防知识,建立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高层建筑消防知识的普及和消防制度以及后期管理对于消防体系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实施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向生活或者工作在建筑内部的人员普及消防知识;可以定期的对人们进行培训,让他们知道消防设备的使用以及逃生技巧等等。
2)建立健全消防制度;消防制度是一定要执行的,并且要认真执行,一定要落实到管理人员和非管理人员的头上,让每一个人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消防活动中来,减少火灾的发生。
3)加强日后管理;消防管理包括,对公共消防设施的检查、维护和使用,还包括对各个场所的消防隐患的排查,要严格执行消防制度,做好监管工作。
总之,高层建筑是现在建筑建设的发展趋势。高层建筑的防火体系是一个让人不容忽视的问题。高层建筑绝对不能在设计和后期管理方面投机取巧,心存侥幸,一旦火灾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以后高层建筑防火体系构建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还要进一步更新理念,优化防火设计,从而减少火灾隐患和火灾事故的发生,给居民更安全安心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张 晔.浅析高层住宅建筑的防火特点[J].山西建筑,2008,34( 31) : 205-206.
[2]郑 乐.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 10) : 72-76.
篇5
一、城市消防风险评估
(一)消防风险定义
本文引用了2004年联合国环境减灾署关于风险的定义[2],将城市消防风险定义为火灾与城市脆弱性之间相互作用而导致公民人身、财产、公共安全等受到侵害以及经济活动中断、环境破坏等有害结果或预料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以城市为基本评价单元的城市消防综合风险评估涵盖火灾危险性、脆弱性以及防控火灾能力的三个内容。
(二)城市消防风险分析
1、城市火灾危险性分析
据我国历史上发生的火灾统计,可以看出,诱发城市火灾的各类因素,诸如城市用电、燃气管网、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单位等的诱发性越强,则城市火灾危险性越大,火灾风险水平越高。
2、城市脆弱性分析
气象因子与火灾发生和发展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相互关系,其中相对湿度、降水量和风速等是最直接相关的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经济、人口、现代化建筑、社会财富等集中的城市特点更加突显,一旦发生火灾,尤其是重特大火灾事故,不仅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且容易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城市的脆弱性增强,风险水平增高。
3、城市防控火灾能力分析
篇6
前言
当前,我国的建筑设计中存在着许多不适合残疾人和老年人使用的环境障碍。尤其是在建筑的防火设计中,需要充分重视这一群体的无障碍使用,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在无障碍建筑防火设计中,我国需要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并配备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置
建筑的防火设计概述
近年来,我国已经加大了对建筑防火设计的规程,相关规范正在不断加以完善,同时也在加强规范的实施力度。按照我国“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指导方针,我国制定一系列了相应的防火设计政策,总的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积极防火对策,即通过预防起火,设置火灾探测自动报警系统,初期灭火,同时设置消防联动自动灭火系统等相关措施,尽最大限度的做到不起火或者火灾初期就得到及时控制,而不扩散;
第二类是消极防火对策,即通过以耐火材料来划分防火分区,以提高建筑结构的耐火性能,设置安全疏散楼梯,设置防排烟系统等相关措施,尽最大限度做到不使火势扩大蔓延,也就是说在火灾扩大且高温的持续作用下,要求建筑物楼板(或是屋盖)、柱、梁、墙等主要结构部件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传播火灾、不被破坏,起到阻止和延缓火灾作用,并且为消防人员进入内部建筑物内部扑灭火灾、抢救物资、和人员安全疏散,提供足够的安全时间,同时也为火灾后建筑物结构的修复营造条件。
三、建筑结构的防火重要性
建筑物积极防火对策的目的是进行防火,其可以降低火灾发生的数量,但却不能够排除发生重大火灾的可能性;而建筑物消极防火对策的目的是,纵然火灾会发生,但是却大大的减少了发生重大火灾的概率。建筑物结构的耐火设计采用耐火等级设计措施,从建筑构件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构件失去绝热性或完整性或稳定性为止这段抵御火的作用时间。针对不同类型性质的建筑物分别做出各种耐火等级要求,是为达到一方面有利于建筑物的消防,另一方面有利于节约建筑基本项目投资保证建筑防火措施能够得到实施的根本保证,由此可见建筑的结构防火的重要性。建筑物结构耐火设计是建筑抗灾和消防工程设计的重要研究领域,结构材料耐火性的研究是建筑结构耐火研究领域的主要方向。
四、无障碍建筑防火设计要点分析
防火设计分析是无障碍建筑火灾风险分析的一种形式。根据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通过防火设计分析,定量计算,将分析这种火灾对建筑内的人员、财产及建筑结构本身的影响程度,用某些物理参数描述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采取合理的消防对策提供基本依据。防火设计分析是防火方法的核心,它更加强调量化分析,在进行防火设计分析的基础上对高层建筑各种火灾防治系统的设计的行动,对各种可采用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评估,选出具体最优的设计方案。
1.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旦发生火灾,正常人可以通过火灾事故广播感知火灾,还可以通过直接的呼叫、通知邻里或者通过通讯等多种方式进行求助。由于存在视觉障碍、听力障碍、机能障碍、精神不足、智力障碍等等不同类型的信息障碍,残疾人感知火灾是较为困难的。聋哑人因语言障碍,在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时更无法像健康人那样利用电话进行有效的求助,有特殊提示功能的火灾警报器对残疾人非常重要。
我国现行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要求未设置火灾应急广播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才应设置火灾警报装置,但听力残疾者在火灾发生时听不清消防广播。所以无障碍建筑除设置火灾应急广播外还应设置闪光信号灯,在发生紧急状况时可以唤起周围听觉障碍者的注意,同时也可以对其他人传达警报。通过对闪光信号灯进行颜色划分,不仅可以区别信息的种类及性能,而且与标识连动还可通过画面传达其它必要的信息。老年人因白内障而发生的模糊不清及视野狭窄的状况,醒目明晰的疏散指示标志、标识可增强视觉冲击力,增加老年人正确获得信息的机会。
2.疏散设计
(一)“以人为本”消防安全疏散设计要点
疏散通道的设计。从美国“9·11”和上海“11·25”火灾的教训来看,高层的疏散楼梯宽度应以能通过三股人流设计为最佳设计方案,其中用于向下疏散的占总通道的213,其余通道用于向上救援。
避难区间设计。应设置一定的避难区间,在无法逃离建筑物时可用于临时避难等待救援人员前去救援。避难区应能防火防烟以保证避难人员的安全。
无障碍建筑每层设置避难设施,有别于我国《高规》中一般超高层建筑每隔15层左右设置避难设施的要求。一般建筑里的避难设施包括:室外阳台、屋顶平台、避难间、避难层。在电梯、走廊尽端、楼梯口处设置避难间或等待求助阳台等安全场所,可以使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暂时躲避火灾的威胁。在避难间的设置要求上,避难间应用一定耐火极限的墙及防火门与其它部位分隔,其入口的门应设为甲级防火门,房间内不应有可燃物,此外还应设置应急照明。由于在进入避难间和等待求助阳台的入口,若没有适当的引导标识,一旦发生火灾,处于极度紧张的人员不容易找到,
无障碍建筑中还应设置声光引导装置及供盲人使用的专用盲道方便残疾人找到并进入避难设施。从烟气控制理论来分析,对封闭避难间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不但可以保证避难间内一定的正压值来阻止烟气的侵入,而且也可以为避难人员的呼吸需要提供室外新鲜空气。上海88层的金茂大厦在每层客房楼层的合用前室都设有一个面积约为20m2避难间,可供无法自行疏散的残疾人使用。
屋顶避难广场以及停机坪设计。高层建筑楼顶宜应设计楼顶避难场所以及停机场所,在火情严重,较高层居民不能向下逃离时可以选择向上疏散,以暂时逃离火灾区域等待直升机救援。设计时应能保证直升机的停机空间,以及人员的避难场所足够大。
(4)应急照明设计。高层建筑物应按照国家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设计相应的应急照明系统。加强日常维护于检修,保证火灾发生时应急照明系统及疏散指示系统能正常使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设置疏散楼梯
疏散楼梯的设计是组织安全疏散路线中的重要环节。疏散楼梯应设于明显易找的位置并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电梯不能作为疏散用楼梯。疏散楼梯的数量与形式疏散楼梯的多少,可根据规范中规定的宽度指标进行计算,并结合疏散路线和安全出口的数目确定。
楼梯扶手是防止人员疏散时跌倒的重要设施,在我国现行消防技术规范中即使对人员密集场所也没有这方面设置的具体要求。残疾人坡道除坡面应平整防滑外,坡道两侧也要求设置扶手。无障碍设计还要求在国家机关对外办公建筑物和商业服务、文化体育、医疗等公共建筑物接待大厅、通道沿墙设置扶手,楼梯则应两侧设置扶手。一般建筑的楼梯扶手高度为900mm,供轮椅使用的坡道两侧扶手的高度则宜为650mm。此外,在楼梯扶手的设置数量上,无障碍建筑的楼梯应至少一侧设扶手,楼梯宽度达3股人流时则应两侧设扶手,达4股人流时还应加设中间扶手。
设置残疾人坡道
无障碍设计要求无障碍建筑物入口应设置轮椅坡道。而《高规》中要求登高面一侧必须设置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且不能设置高度大于5m、进深大于4m裙房等设施影响消防登高车操作的设施。设计时应注意高层建筑登高面一侧的轮椅坡道、台阶不应影响消防登高车靠近高层主体建筑开展火灾扑救工作。我国的无障碍建设近年来有了巨大的发展,但由于无障碍程度较低、缺少理论指导、无障碍观念不普及等原因,我国的无障碍建筑设计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无障碍建筑防火设计标准的制定完善对提高我国无障碍建筑设计水平意义重大。
五、结束语
无障碍建筑的防火安全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科学,防火设计有其许多特殊性,它需要充分考虑如何减少火灾的发生和火灾的损失的同时,在消防系统设计上,优先考虑特殊群体在面临火灾发生时的防护措施,更好的实现特殊群体的转移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篇7
1.2雷击风险评估在建筑物控制火灾方面的作用
科学合理地雷击风险评估对项目建筑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1.2.1高度的科学性
雷击风险评估运用国家规定的、专业性非常强的知识对建设项目相关区域进行以下方面综合性分析:大气雷电区域环境检测分析评估、当地雷击发生率统计分析评估、当地雷电损害程度风险评估、雷电危害区域损失程度分析评估、对周边环境的危害影响分析评价、风险管理及预防分析等方面进行全面科学分析,对建设基地的建筑物、供电系统、规划布局、信息通讯系统、相关人员安全等方面提出具体的雷电防护建议及措施,尽最大限度为建筑项目提供更为科学的防雷设计方案,降低雷击可能对整个建筑项目造成的伤害风险,确保工程的顺利、经济、高效运行。
1.2.2降低风险
雷电属于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受许多的自然因素影响,它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难以把握性,只是通过现有的科学知识进行分析,将雷击的概率性降到最低化,任何人不可能将方案设计到百分之百的防护效果。通过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雷击对建筑造成的损失降低到现阶段技术水平所能控制的范围之内,从而有效降低了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1.2.3提供保障
科学合理的雷击风险评估对以后的雷电突出事件提供一定的保障,当雷击发生时,可以及时根据雷击科学的风险评估中所制订的应急预防及具体措施,对事故进行有效的应急救援,更好地将雷击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1.3雷击风险评估的内容及方法建筑雷击风险评估论文
雷击风险评估主要是对项目的综合要素与当地雷电因素进行结合分析,如项目整体规划、建筑物选址、布局、辅助设备配置等方面雷电风险评估等,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1.3.1建筑项目的预期评估
它是指工程建设项目中建筑物选址、布局、分布等与当地的雷电资料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对建筑物本身、重要的设备、通信方式等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措施,为工程建设提供防雷科学依据。
1.3.2项目的方案评估
它是指项目设计方案中各个具体项目的雷电防护措施进行分析,结合当地实际,科学论证,计算分析并设计出相关项目的雷电防护方案,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1.3.3项目现状评估
它是指对工程项目中已有的相关的雷电防护措施是否符合雷电灾害风险科学的标准,参数是否与相关的标准相符,对存有的问题进行指导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努力将雷击事故降低。
2建筑物火灾危险因子在雷击风险评估中的重要性
建筑物火灾危险因子很多,在雷击风险评估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其中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建筑物的面积因素
研究表明,建筑物的面积不同雷击风险也不相同,它具体又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孤立的建筑物,它的雷电截收面积不是它本身的积极,而是用建筑物上沿接触的斜率为1/3的直线,用建筑物在地面上旋转1周后所描的区域面积,要大于孤立建筑物自身的面积。不是孤立建筑物时,它的雷电风险评估面积的接收面积要考虑到相关的附近建筑物的影响,用两建筑物之间的距离的3倍于两建筑物高度和的3倍进行比较,当3倍的距离大于3的高度时,也就是说这两建筑物的面积没有出现重叠部分,可以讲这两个建筑物是相互独立的,按独立建筑物评估,而当两建筑物的3倍的距离小于3的高度时,实际的接收面积要将重合的部分面积进行除去进行计算,根据计算后的面积进行雷电风险分析评估。
2.2建筑物的类型因素
不同的建筑类型在雷电风险评估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类型的建筑类型不同风险评估中的参数的运用也是不一样的。如生活中常见的建筑物中,与人们的人身伤害有关的风险评估中,参数取值也不尽相同,取值高的建筑物有医院、学校、商场、宾馆、公共娱乐场所等,而在财产损失方面的风险评估时,取值较高的有商业建筑、办公场所、医院、工业建筑、医院、学校等。
2.3位置因素
建筑物在地面的不同位置,对雷电风险评估有一定的影响,建筑物比周边其他物体要高,暴露程度大些的建筑物的雷电风险评估系数要大些。如城市的高层建筑一般要高于农村建筑,风险取值也不同。
2.4建筑物内财物设施因素
建筑物内部的设施不同,发生火灾时造成的程度有很大差别,一些易燃的物品,设备的复杂电路等在发生火灾时,很难在短时间内处理好,极易造成严重的损失。如在一些卡啦OK等娱乐场所、宾馆等,装饰时用到大量易燃物品,在雷电风险评估中与一般的普通建筑有很大程度上的差别。
2.5建筑物内人员因素
不同素质的人在防火方面也有着不同性,对于防火专业知识不同的人员,在遇到特殊危险时,人员的紧急驱散程度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由此造成的人身伤害程度也不一样,在雷电风险评估时结果也不会完全相同的。
篇8
1.被动防火设计评价要素
总平面布局防火:
公共建筑的种类很多,有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讯建筑和交通建筑等。在进行各类型公共建筑的总体布局时,除须考虑一般的要求外,在防火设计上还应保证方便直捷的交通联系,处理好主体与裙房的关系,保持与其他各类建筑的防火间距,合理安排广场、空地及绿化,并提供消防车顺利接近建筑物的良好条件。
1.1一般要求
在进行公共建筑的设计时,首先需要考虑如下几点:
(1)在进行总平面设计时,应根据城市规划,合理确定公共建筑的位置。
(2)重要的公共建筑不宜布置在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厂(库)房,甲、乙、丙类液体和可燃气体储罐以及可燃材料堆场附近。
(3)建筑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
(4)根据建筑的用途、重要性、规模等,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合理设置消防车道。
(5)在高差较大的地区布置建筑物时,应充分考虑地势条件对相邻建筑物消防安全所构成的威胁。
1.2防火间距
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火灾除了在建筑物内部蔓延扩散外,有时还会通过一定的途径蔓延到邻近的建筑物上,从而严重威胁相邻建筑的安全。为了尽量减少外来的威胁,十分有效的措施是在相邻建筑物之间留出一定的防火安全距离,即防火间距。从消防方面考虑,防火间距还起到了为消防灭火战斗,为建筑物内人员和物资的紧急疏散提供场地的作用。在建筑总体布局中,控制好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措施。
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很多,如辐射热、风向、风速、外墙上材料的燃烧性能及开口面积大小、室内的可燃物种类及数量、相邻建筑物的高度、室内消防设施情况、着火时的气温和湿度、消防车到达的时间及扑救情况等。在我国,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都可以从规范中找到相应的规定。
规范中规定的防火间距是考虑了防止热辐射作用造成火灾延烧,满足消防扑救火灾时消防车最大工作回转半径的要求,消防扑救的影响作用以及节约用地的原则。在执行规范的要求时,应注意防火间距是按照相邻建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如外墙有突出的燃烧构件,则应从其突出部分的外缘算起,但两座建筑相邻较高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一般情况下,在建筑总体布局时应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设计,但因场地狭窄、地皮紧张、受地形限制等各种原因难以设置应有的防火间距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些应变措施加以补救。
1.3消防车道
设置消防车道的目的在于,一旦发生火灾时确保消防车畅通无阻,迅速到达火场,及时扑灭火灾。
建筑起火后除利用内部各种设备灭火和疏散以外,还须依靠专业消防队伍来扑灭火灾和抢救遇难人员。为了使消防车辆能迅速靠拢建筑,就要在建筑物周围布置必要的消防车道。但是由于原来城市建设中遗留的问题,重庆市在满足消防车通行,保证消防车顺利到达火场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一些高层建筑规划不合理,造成建筑间通道狭窄,车辆进出通道不畅;另外违章建筑侵占消防车道等情况也十分严重。对于这些情况,建议政府应尽快立法以保障城市安全,对侵占消防车道的违章建筑应予以拆除。在设计中,建筑师应按照规范规定设置合理的消防车道,确保消防扑救的顺利进行。
2.建筑的耐火等级
足够的耐火等级可以防止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受火后被破坏,国内外建筑火灾案例说明,只要建筑主体承重构件耐火能力高,即使着火后室内装修、物品、陈设、家具等被烧毁,其建筑主体也不致垮塌。例如50层的美国纽约第一商场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1970年8月发生火灾,火灾燃烧时间达5个多小时,主体结构柱、梁、楼板局部被烧坏;7层的杭州西冷宾馆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1981年8月发生火灾,火灾燃烧9小时左右,仅有少数承重构件烧损。灾后建筑修复过程中,只要对火烧较严重的承重构件进行修复补强,就可继续使用。
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
所谓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标准,它是由组成建筑物的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最低者决定的。建筑构件本身的燃烧性能对建筑火灾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进而可以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强度。根据所用材料遇火后的燃烧特性,一般将其分为不燃、难燃、可燃三大类。火灾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除了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之外,还有建筑构件的最大耐火时间。所谓耐火极限指的是该构件在标准火灾试验炉内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的这段时间。
由于各种类型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重要程度、规模大小、层数高低和火灾危险性不同,所需要的安全贮备也会不同。所以,国家划分了若干的耐火等级。我国现行规范选择楼板作为确定耐火极限等级的基准,因为对建筑物来说楼板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至关重要的构件。在制定分级标准时首先确定各耐火等级建筑物中楼板的耐火极限,然后将其它建筑构件与楼板相比较,在建筑结构中所占的地位比楼板重要的,可适当提高其耐火极限要求,否则反之。根据我国国情,并参照其他国家的标准,我国把建筑耐火等级分为四级,一级最高,四级最低,并对建筑各个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分别作了规定。
3.结论
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对高层建筑可适当提高下部结构的耐火极限。相关资料统计,一般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率是越到下层越多,结构受到破坏的可能性也越大;以疏散而言,集聚在上层的人数多且疏散距离长,而下层结构在烈火中是否稳定,是关系人员能否安全疏散的关键问题;从结构受力的角度看,由于下层主要构件(特别是墙、柱)承受着建筑上部传来的荷载,其断面必然增大。以上三者均导致下部结构耐火能力应相应增强。具体来说,上层即使被烧毁,对生命财产的危害仍属局部,修复也较容易;下层主要构件如若在火灾中垮塌,则不但会带来极其严重的伤亡损失,整幢建筑也可能需要重新建造了。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增强下部结构的耐火能力不仅十分必要,也是完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篇9
现如今,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建设步骤越建越复杂,建设过程中天气、资金、材料、人工等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随着过程中不可控因素的增多、或大或小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风险本身又具有长期性及潜伏性,往往会伴随在项目执行的整个过程。因此,如何对项目风险进行控制成为了最重要的问题。
二、施工风险的分类
施工中所遇到的风险因素具有各自的特征,在风险识别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特征,使得风险因素的识别更客观、更准确,常见的施工风险分类有:
1、设计技术风险
设计方案是否确定应作为是否开展招标工作的先决条件。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实施的龙头,没有一个完善的设计,无从谈及招标及合同。因此在工程招标之前应尽量完善设计工作,只有避免在设计方案不确定时招标,才能避免由此带来的风险。
2、施工技术风险
在设计方案确定的情况下应研究施工方案,任何施工方案都不能保证没有变更和索赔。每一个施工方案,无论它是传统的还是新创的,都有自身的优点和局限。业主必须对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考虑和评估,使用最佳的施工方案。
3、自然及环境风险
地震、火灾、台风等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风险,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恶劣的气候、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等都是潜在的风险因素。按照一般合同条件,这类风险应由合同主体共同承担,承包商一般只能得到工期延误的补偿。
4、政治、社会风险
政治、社会风险表现方面很多,项目管理人员除了要求具备丰富的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还需具备政治头脑。
5、合同风险
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在起草合同文件时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
三、施工风险的分析
风险分析与评价与风险识别紧密相关,是指在定性识别风险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评价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影响的范围、可能造成损失的大小以及多种风险因素对项目目标的总体影响等,达到更清楚地辨识主要风险因素,有利于项目管理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从而减少风险对项目目标的不利影响。
四、工程项目风险控制分析
风险控制就是采取一定的技术管理方法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或在风险事件发生后减小损失。当前,建设施工中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成本急剧增加,其原因主要在于施工单位盲目赶进度、降成本,没有注意规避风险。风险控制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减小损失,在施工中一般采取事前预防和事后控制。事前预防是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事后控制则是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尽可能防止事态扩大和情况恶化,并就产生损失的大小和原因进分析、确认,属于业主的责任要提出索赔。
1、风险回避
通过回避风险因素回避可能产生的潜在损失和不确定性。 这是风险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具有以下特点:
(1)回避也许是不可能的。风险定义越广,回避就越不可能。
(2)回避失去了从中获益的可能性。
(3)回避是一种风险,有可能产生新的风险。风险回避对策经常作为一种规定出现,如禁止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等。因此,风险管理者为了实施风险回避对策,在确定产生风险的所有活动后,有可能制定一些禁止性的规章制度。
2、损失控制
损失控制方法是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或通过降低所发生损失的严重性来处理风险。同样,损失控制是以处理风险本身为对象而不是设立某种基金来对付。根据不同的目的,损失控制可分为:
(1)损失预防手段,如安全计划等;
(2)损失减少手段,包括损失最小化方案、损失挽救方案。
损失预防手段是减少或消除损失发生的可能,损失减少手段是试图降低损失的潜在严重性。损失方案可以将损失预防手段和损失减少手段组合起来应用。损失的发生是由多种风险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在众多风险因素中,技术风险、人员风险、设备风险,材料风险和环境风险是引起损失发生的五个基本因素。预防损失的发生和降低损失发生就要进行全面控制,而且以人为因素最为重要。因此,损失控制的第一步就是对项目的有关内容进行审查,以识别潜在的损失发生点,并提出预防或减少损失的措施,从而制订一系列指导性计划,来指导人们如何避免损失的发生、损失发生后如何控制损失程度并及时恢复施工。安全计划、灾难计划、应急计划是风险控制计划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安全计划的目的在于有针对性的预防损的发生;灾难计划则为人们提供处理各种紧急事故的程序;而应急计划的目的是在事故发生后,以最小的计划使施工恢复正常。
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则是将可能出现的一些施工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风险转移并不能减小风险的危害程度,只是承担风险的主体不同而已。风险转移的主要方式是保险,通过缴纳保险费,将施工中的大部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即其主要有合同转移和工程保险两种形式:
(1)合同转移
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承包商在签订合同时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明确自己和发包方之间的风险承担责任。否则,风险将给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
(2)工程保险
通过保险,投保人将自己本应承担的归咎责任和赔偿责任转嫁给保险公司,从而使自己免受风险损失。与其他风险处理手段相比,工程保险更优越,在目前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此种方法相对简单,在此不再赘述。
4、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就是由自己承担风险所造成的后果。这种手段有时是无意识的,即当初并不曾预测的,不曾有意识地采取种种有效措施,以致最后只好由自己承受;但有时也可以是主动的,即承包商有意识、有计划地将若干风险主动留给自己。在施工中,对于那些可能造成的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通过加强管理能够规避的风险是适合于自留的。
五、结束语
由于工程项目建设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因而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既要取得利润,同时也要保证工程能顺利进行,就需要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切风险因素有一个全面的评估和对策,从而就可以减少企业的风险。
参考文献:
篇10
一、地铁车站土建工程施工风险分析的重要性
经济建造的开展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进程的加快,一个城市的开展和建造,有一个好的交通环境,会对城市的开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城市化进程的脚步走的越来越快,关于在交通上也是投入了许多的资金和人力。在有限的空间规模内现已无法满意日益开展的生活节奏,那么地铁的建造,将这种空间得到了合理的使用,从地上的交通转入地下的交通,并且在运转速度上也比地上的交通快,并且地铁不存在堵车的表象发作,运转的进程也比较长,所以在许多兴旺的城市中对开始兴修地铁。
地铁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建造在城市的富贵地带,这就为车站的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为兴修地铁的城市大多存在许多的高层,而高层建筑需求打下很深的地基,所以地下构筑物的存在严峻的影响了地铁车站的施工难度。而地铁车站是全部地铁工程中最为重要的有些,关于地铁车站的建造,投入的资金量很大,施工的规模比较广,并且对乘客的安全有着最直接的影响,所以关于地铁车站施工是不是可以安全的进行关系到全部的工程质量。地铁施工单位必定要对地铁车站在土建施工中的危险进行充沛的剖析,然后拟定出相应的办法,以确保中国的地铁工作可以顺畅的运转,为国家的经济建造和社会的安靖创造有利的环境。
可是在对地铁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会有相应的危险存在,首要表现为基坑工程和构造工程的施工质量上,这种危险的存在为中国的地铁建造带来了必定的阻止,影响到了地铁的安全运转。地铁工程的正常运转关系着大家的生命安全,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安稳,所以必定要在施工质量上引起高度的注重。
二、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
1、明挖法
通常情况下在地面交通环境答应的清况下施工时首要思考的办法即是明挖法因为这种办法具有施工简略、成本低、工期短、施工质量好而且施工工作面多等长处因而其使用的非常广泛。当然明挖法也是有必定缺陷的,比如其对城市居民正常生活会有必定的搅扰而且也简单遭到其他要素的影响假如地上交通环境不答应那么就应采用是盖挖法。
2、暗挖法
所谓的暗挖法就是指浅埋暗挖法、盖挖法和暗挖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法。
3、盖挖法
所谓的盖挖法即是指在地面交通路段较为繁忙的情况下经过构造顶板等临时构造来有用的保持路面交通而且在其下方施工的一种办法。而根据施工次序的差异咱们将盖挖法分为盖挖顺作法和盖挖逆作法。
4、盾构综合法
现阶段在美国等发到国家现已采用了合作盾构法对地铁车站工程进行施工的办法采用了这种办法,就能够一次性的贯穿过站地道和区间地道,然后再持续扩挖盾构地道,然后构成地铁车站也能够直接选用连体机或是大直径盾构机来建筑地铁车站。
三、地铁车站施工的风险分析
1、地铁地下车站的基坑工程的风险因素分析
致使基坑工程呈现危险事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对我国过往所发生过的很多的基坑工程事端进行了具体的研讨和分析后,咱们发现关于基坑工程来说基坑的规划疑问以及施工疑问是致使其呈现施工事端的两个主要要素:基坑规划疑问。规划荷载的取值不精确、锚固结构规划过错、土体强度目标选择不精确、防水办法的不合理、支持结构规划过错、支护结构规划过错、未经过技术论证的情况下就断定了支护计划以及私家规划和无证规划等要素都会基坑施工呈现质量事端;基坑施工疑问。防水和排水的办法不合理、施工管理混乱、安全意识淡漠、信息化的施工没有得到注重、呈现规划问题时随意的修正规划、施工单位施工经验不足、施工技术水平差以及违规承包基坑工程和无相应的施工天资要素也会致使地铁基坑工程呈现质量问题。
2、地铁车站结构工程的风险因素分析
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构件安装工程以及模板工程都归于地铁车站构造工程的领域,而在构造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许多要素都会致使构造无法满意实践的功用需要或是构造设备损坏等质量事故厂般情况下构造工程的风险要素首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原资料的要素。施工中所选用的原资料质量不符合需求或是许多资料在超出了运用期限后仍在持续运用;自然要素。这部分内容首要是指洪水、地震以及火灾等灾祸冰冻、干热、劲风或大雨等恶劣气候;各工程方面的要素。钢筋的加固和安置不合理、测量的精度不高、模板的刚度和强度不足、混凝土浇筑方法挑选不妥、混凝土的配比和合理以及构件安装的位置错误等。
3、地铁车站土建过程的风险事故
3.1基坑工程风险事故
上述所总结归纳的基坑工程的危险因素所致使的事端即是基坑工程的危险事端,主要有:开挖过程中边坡底部呈现了冻胀和沉陷的疑问,或是边坡呈现滑坡和塌方的事端,或是上部构造呈现变形、轴线呈现较大位移、基础倾斜的问题,一起在施工过程中还会对地下的管线以及周围的设施和建筑物形成一定影响,然后损害了第三者。
3.2结构工程风险事故
混凝土的开裂事故。由于混凝土构造的温度改变以及干缩现象等发生的构造纵向拉应力或是由于不均匀沉降疑问而发生的构造弯曲拉应力,这两个应力都可能会致使混凝土开裂事端的呈现,然后降低构造工程的稳定性;混凝土的纵向变形事端。致使混凝土构造呈现纵向变形主要有以下几个缘由:构造混凝土的不均匀沉降或是构造混凝土的温度改变和干缩问题。
四、地铁车站施工的风险防范对策
1、基坑工程的风险防范对策
基坑工程的优化设计。鉴于基坑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庞大工程,因此在实践的施工中咱们就有必要处理支护构造变形问题、土体的强度问题、周围护体的变形疑问以及土体的安稳性疑问等多个问题,当然也要确保施工公司的经济效益所以在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就应拟定多种规划计划,并别离技能经济性剖析,挑选出一个或多个较优的计划,然后再对计划进行优化规划,即要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估、要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估、要对施工进度进行对比以及对施工技能的先进性、可行性以及可靠性进行剖析殊;挑选合理的基坑支护构造。在挑选支护构造时,有必要严格的遵循相应的标准标准,一起要仔细的剖析工程的实践特色和现场的实践状况,关于施工的技能特色、施工的造价本钱、施工的环境条件、基坑施工的实践需求、建筑物的不同构造以及各种支护构造的适用范围等内容都要充沛的思考,一起还要思考到规划的规则变形量以及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排水办法等因素。信息化的施工。导致基坑工程呈现质量事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对工程的监测不力,作为查验规划作业是不是正确的首要手法,监测作业能够精确的辅导各个施工环节,从而避免事端的发作。所以在实践的施工中,应时间重视周围的环境状况,发现突发疑问时及时采取办法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2、车站纵向变形的防范对策
混凝土构造的温差、干缩以及不均匀沉降是致使车站发作纵向内力和横向裂缝的主要原因,而要想处理这一疑问,就必须设置相应的横向缝,将所发作的构造曲折拉应力开释,这样各缝之间混凝土就不会呈现干裂的疑问,通常情况下应防止车站顶板混凝土呈现开裂渗漏的疑问,为确保其正常运转,车站底板的剪切变形和挠曲变形都应是在可控范围内的,这是我们就可以选用诱导缝来代替一般的施工缝;在进行顶板混凝土的浇筑作业时,应挑选温度适宜的条件进行,同时还要重视其维护作业;为削减不均匀沉降疑问的发作,应挑选地下连续墙底注浆的加固办法;在板边方位处设置加强边梁,同时在板墙的衔接方位应设置锥螺纹钢筋衔接器;关于车站上角点的内衬墙以及顶板开孔段的孔边板,应适当的添加其纵向筋的配筋率,同时要确保配筋的紧密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研究地铁车站基坑工程的施工时我们必须做好基坑设计和施工管理和控制工作兀基坑工程的施工以及结构工程的施工共同组成了地铁地下车站土建工程的施工,因此我们分析必须详细的分析基坑工程和结构工程的风险来源,并且制定出有针对性并且合理的防范对策。
参考文献
篇11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能够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由于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大量的进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建筑队伍中涌进大量农民工。他们大多没有足够的文化水平,安全技术基本不懂,对安全操作认识非常肤浅,也不够系统。同时,由于有些建筑企业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员工没有进行足够的安全教育,在安全检查和防护措施上也仅是注重于形式。导致员工整体安全素质差,对行业规范、标准不熟悉,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能力差。
1.2 施工单位安全投入不到位
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在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例如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需要配备安全网、安全帽、安全带以及防护栏等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但是实际的施工中这些安全防护措施往往得不到落实。还有些施工单位由于经费不足而采用质量低劣的安全防护用品。建筑施工周期长,有些施工单位为了压缩施工程序而盲目施工,违章作业现象严重,而没有相应的事故防范措施。
1.3没有完善的施工质量监管
建筑施工管理中普遍存在干涉现场施工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工程的正常施工速度,若不能及时及全面的对材料及设备进行管理及控制,势必造成材料质量及维修问题等。我国建筑施工人员大多是农民工,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及训练,加上施工经验不足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及质量。
1.4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不完善
当前,我国有很多施工现场仍然只是配备了项目经理以及施工员等寥寥数人来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并且人不在岗或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非常严重,进而导致了管理人员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施工造价等方面的管理当中。而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管理往往没有完整、独立的管理机构,责任也不是很明确,甚至部分施工现场根本就没有配备专职的安全员。
1.5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防护随意,缺乏规范化
当前我国许多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十分随意,达不到规范化的要求。其主要表现为施工现场的各项安全设施和防护设备不到位,各种施工机械的安全防护不规范,施工临时用电搭接混乱,且缺少基本的安全警示标牌和标志等。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应对措施
2.1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从业人员素质问题一直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但被忽略的问题。而从业人员的素质不仅关系到建筑施工的安全,而且对于建筑的施工质量和进度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是改进和解决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重要方面。只有从业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才是落实到实处的表现。
2.2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安全规范工作
严格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采购、验收工作,杜绝唯利是图使用伪劣产品、偷工减料等现象。
保证安全资金投人和工程进度款正常拨付,主管部门严格督促,不准挪作他用、或拖欠工程款和工人工资。
严禁违法转包、违法分包和越级承包等现象。
严格编制和审批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并保证其有效实施。
建立事故危险源档案,发现安全隐患,制定有效措施.定期、定人整改,及时消除隐患。
2.3 加强事故预测与风险分析
建筑施工中频发的安全事故有火灾、爆炸,人员坠落、建筑倒塌、触电、设备伤害等,传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往往只流于形式,事故发生后才采取一系列的补救措施,安全管理比较被动。我国发生的建筑生产安全事故,包括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起重伤害、机具伤害、触电等事故类型。高处坠落事故、坍塌、物体打击、起重伤害四类事故的累计发生率占事故发生一半以上,重点管理它们可以实现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的效果,对提高安全管理效率至关重要。
因此,在建筑安全事故频发的今天,要主动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预防工作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应急预案,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还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警制度,并定期开展预警演练,提高施工人员的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同时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事故警觉性。
2.4提高对建筑施工的安全检查力度
施工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建筑施工的安全检查力度,减少安全隐患发生。
具体措施如下:
(1)重点检查施工现场关键部位。应将施工工程中高危性工程、薄弱环节及重要施工部位列为安全管理重点对象,加强这些重点对象的防护力度。例如,将安全生产警示牌放置到相应的施工现场位置,利用全程旁站式监控,加强施工前的安全准备工作,确保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2)采取全程控制管理方式,做好施工全程安全准备防范措施,在施工前与施工时控制的前提下,落实安全防范工作,将安全漏洞一一清理干净。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将安全施工损失降到最低;
(3)对于违规作用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给予处罚,提高安全管理执行力,以达到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作业意识,进而确保施工安全。
2.5安全警示标志
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的不同阶段,在危险部位有针对性地设置、悬挂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危险部位主要是指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阳台口、电梯井口、桥梁口、隧道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安全警示标志的类型、数量应当根据危险部位的性质不同来设置不同的安全警示标志。
3 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缺乏相互制约机制的条件下,造成了一些施工企业抱有侥幸心理,不重视建筑安全生产,甚至存在把减少安全投入当作节约成本的手段,使建筑安全存在较大事故隐患,这是降低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因此,在进行项目工程施工前,需要对全体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提高人员安全意识,特别是对新进施工人员。当进入正常施工时,班组需做好安全交底工作,并对详细情况进行记录。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督促他们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进而使他们的人身安全得到确保。
4 结语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成功,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稳定的发展,当然它也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一个成功的企业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要求施工企业有尖端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有优秀的管理人才以及管理水平。而对于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研究,不仅对企业有着重要意义,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2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risk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 施工企业虽然具备技术、经济人才, 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但是由于缺乏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的统一指导思想和编制方法, 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对安全控制缺乏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甚至经过专家认证会的方案在操作中仍出现重大安全险情或事故。如何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已成为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的热点问题。
1、目前,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施工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重大危险源施工辨识能力不足
因城市发展进程需要,特别是对一些经济发展中地区,新建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然而施工、监理企业因技术管理上滞后,仍旧保留着传统的、陈旧的安全管理思路,对深基坑、悬挑脚手架、高大模板系统等新型施工认识不足,继续沿用着老套的管理思路,凭经验施工现象依然非常突出。 施工前期思想上不重视, 对重大危险源施工辨识能力不足,准备工作不到位,导致后续管理混乱。
1.2.重大危险源施工方案的论证审批把关不够严格
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施工不仅仅是危险性大,而且技术要求也很高。 一些二、三级施工及监理企业因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对重大危险源方案的论证审查缺乏有效控制手段。论证会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邀请的专家专业条件不符合、方案编制与施工图纸严重不符等问题。 论证结束,未将专家意见落实到施工方案中而直接进行审批实施,这些都为今后的施工安全埋下了隐患。
1.3.监理单位未能认真履行安全旁站监理职责
随着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施工的不断普及,监理单位安全旁站监理的职责和作用在施工过程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其中包括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施工技术要求有否达到施工方案要求等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重大危险源施工的安全性。然而监理单位一方面因待遇低、不愿学习,技术力量薄弱;另一方面,“重质量、轻安全”的思想仍很严重,认为施工安全是过程性的,敷衍一下就可以了。
1.4 重大危险源验收程序执行不够到位
在建筑工程中,无论是安全还是质量,验收程序是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一步。 验收通过与否,直接影响到下一道施工程序的开展。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追求施工进度或者为了简化程序,在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后直接进入施工阶段,使重大危险源施工安全失去了最后一道保障。
2、辨识建筑施工现场的危险源
根据《安全生产法》的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包括场所和设施) 。建设施工中的危险源是指施工活动中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环境破坏等潜在的安全隐患。施工现场的危险源是造成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如何科学有效地控制危险源,事关能否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根据风险管理的一般理论,对施工现场危险源风险的管理应该包括对其辨识、评估和应变策略。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辨识工作应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进行,项目经理组织相关人员组成危险源管理小组,依据 GB 18218-2000 重大危险源辨识,结合自身企业的施工特点和具体项目的施工内容、工作条件,通过询问交谈、现场观察、事故树分析以及安全检查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识别。危险源的辨识工作应遵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主次分明、不留死角”的原则,还应发动全员参与,与现场有机结合。建筑施工的主要危险源来自施工现场机械、材料、施工方案等的不安全状态; 指挥者和作业人员的麻痹思想、不安全的行为举止; 还包括施工环境、季节、气候等复杂的不安全因素。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危险源包括: 脚手架( 包括落地架、悬挑架、爬架、附着式升降架等) 、模板及支撑、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大型机械的安装、使用及拆卸、超过 5 m 的深基坑开挖、基坑失稳与排水、高度大于 2 m 的高空作业、局部结构工程或临时建筑失稳、焊接及切割、打桩作业、火灾爆炸、食物中毒、高温中暑等。考虑到施工作业现场危险源的三种状态: 正常、异常和紧急; 三种时态: 过去、现在和将来,危险源清单应根据具体项目特点、规模和施工工程种类的不同进行及时动态更新。
3、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控制策略
在对建筑施工中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之后,按照“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贯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规定,“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的特点、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针对施工作业中的每个重大危险源,都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明确责任主体,保证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施工单位应建立“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审查专家库”,对分部分项工程中存在的每一个重大危险源,都应编制控制目标、技术及管理措施、责任部门,检查部门,实施时间。例如,重大危险源土方开挖,控制目标: 确保无管线事故、气体泄漏、倒塌、坍塌等。技术及管理措施: 1) 编制专项技术方案,并报监理和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 2) 土方开挖前对地质、水文和地下设备进行调查和勘察工作; 3) 对不明管线加以保护措施; 4) 对土体裂缝采取打土钉等技术措施; 5) 基坑内及时排水,坑边设防护栏; 6) 作业前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技术交底。责任部门: 公司技术部。检查部门: 项目部及监理部门。完成时间: 施工前及施工中。专项施工方案应由施工单位专门技术人员编制,并交由施工单位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签字。对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其专项施工方案最终还必须经过专家库的审核批准。在对具有重大危险源的部位进行施工前,施工单位还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及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中应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保证技术及管理措施严格落实。应急救援预案是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施工单位应针对各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并落实应急责任。应急救援预案中应明确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职责、发生安全事故后的应急措施、应急救援小组人员的联系方式、就近医院的地址及电话。项目部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平时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实施危险源的评估,检查应急响应准备和应急预案状态,发生安全事故后做好指挥与协调,并保证应急物资的储备。
4、如何进行安全施工方案编制
4.1 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审核、审批及专家论证审查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的审核、审批及专家论证审查应严格按照以下程序和要求进行,避免走过场。
4.4.1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的要求
1)建筑施工企业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由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经专家论证修改完善后方可实施。
2)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应是施工组织设计的细化、完善、补充,同时需突出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和特殊质量、安全技术要求。
3)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编制依据、分部分项工程概况、影响质量、安全的危险源分析及相关措施、施工准备和部署、设计计算书和设计施工图等设计文件、质量检测和相关观测预警措施、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专项工程安全检查评价方法,应急预案。
4)专项施工方案中有关设计计算必须由施工方委托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设计或经设计单位复核审查认可加盖正式设计出用章后方有效。
5)监理单位对专项施工方案审核的重点是方案的编制、组织、实施、应急措施可行性、组织、程序和行为主体是否符合国家及地方标准规程。
6)专项分部分项工程安全评价依据《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 J/T77-2003)执行。
4.4.2 专家论证审查办法
1)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组织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对已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审查。
2)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组必须提出书面论证审查报告,施工企业应根据论证审查报告进行完善,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实施。
3)专家组书面论证审查报告应作为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附件,在实施过程中,施工企业应严格按照安全专项方案组织施工。
目前部分施工单位对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审核、审批及专家论证审查停留在应付政府主管部门检查的层面上,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的施工单位在没编制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的情况下,就开始施工。
(2)有的施工单位编制好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后,不经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就开始实施。
(3)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只负责签字盖章,对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的编制质量不管。
篇13
1 影响房屋安全的因素
房屋在使用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设计施工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
有的住宅楼建于15~30年前,限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建造标准,大量房屋的使用功能和配套设施都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居民居住的要求,房屋存在倾斜、基础不均匀沉降、承重墙砌筑砂浆强度不足、墙体开裂、混凝土楼板裂缝、屋面和外墙渗漏等质量通病,并且由于洪水、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作用的复杂性,房屋的抗灾减灾能力难以得到保证。
1.2房屋结构老化带来的安全隐患
结构老化主要指由于混凝土材料炭化、开裂,钢材锈蚀、疲劳,砖体结构材料风化、墙体开裂,以及木结构腐朽、干枯等导致结构材料性能逐渐变差,承载能力不断减弱的现象。结构老化容易在一些不利荷载作用下发生突然破坏并造成灾害。
1.3新建工程对周边既有建筑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在既有房屋附近兴建房屋和市政工程等情况越来越普遍,由此造成既有房屋的不均匀沉降、开裂,影响了既有房屋的正常使用。
1.4建筑外设物带来的安全隐患
建筑外设物如玻璃幕墙、大型广告牌和悬空支架等均会带来安全问题。某些地区因地理条件和地形特点的影响,易受台风、热带气旋、卷风等侵袭,风灾增添了建筑的安全隐患。虽然目前高层建筑都进行了防风设计,但上述外设物的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
1.5房屋装修、改造带来的安全隐患
装修、改造中最常见的不当处理有:拆墙或扩大已有洞口,改变房间用途增加楼面荷载,随便在楼面增加墙体、乱搭乱建、任意加层等。这些改造行为对原有建筑物的安全产生影响,严重的可能造成房屋开裂、倾斜、倒塌等重大事故。同时,建筑装修还会带来火灾隐患。
2 实施房屋使用安全管理的制约因素
房屋安全管理的工作内容,应包括二部分,首先是技术管理:指对房屋安全进行检测、鉴定、加固、改造等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管理。其次是行政管理:指各城市房产行政管理部门,使用政府职能,对房屋安全管理政策、法令、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进行管理。
目前,在房屋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管理主体不明
产权人、检查人、物业管理公司、鉴定机构的职责不十分明确。
2.2房屋安全鉴定秩序混乱
对同一栋房屋进行鉴定,得出不同的结论,无法裁决谁正确,使房屋的危险隐患不能及时得到处理。
2.3房屋安全管理法律和技术标准亟待完善
由于房屋产权的多元化,管理体制的变革,房屋类型的增加,维修范围的拓展,建筑技术的发展及新型材料、新设备的使用,使原有的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已不能适应管理的需要。
2.4房屋安全信息系统亟待建立健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给管理模式、效率和方式带来巨大的进步和变革。就房屋管理领域而言,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红外线遥感(RS)监测系统及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的相继建立,为实现房屋安全状况的管理和控制事故或灾害的预测及其预防提供了科学技术基础。但在房屋安全管理方面,至今尚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
2.5市民房屋安全意识薄弱,房屋安全科普教育力度不够
许多市民房屋安全意识薄弱,对装修、改造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缺乏了解。这也是目前房屋违章搭建、超载使用、随意拆除承重墙现象日趋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市民对房屋紧急事故的应对能力尚须加强。这些都说明目前房屋安全科普教育力度欠缺。
2.6建立房屋安全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在城市房屋安全管理的硬件、软件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硬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房屋施工质量欠佳,投入不足,维护力度不够,科技含量不高,出现紧急事故靠拼人力、拼设备渡过难关。软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法规不全,体制不顺,责任不清,缺乏房屋安全评价和应急对策。
3 建立房屋安全管理体系的几点建议
房屋安全管理体系应该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包括从法律制定到规则实施的立体化综合的全过程。根据目前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参考各个城市及地区的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或规定、结合房屋使用安全管理的现状,建议对以下几个方面应予以重视或者加强:
3.1规范行业管理,明确部门职能
要明确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与建设部门等部门的职责分工和相互衔接。房屋安全管理是很重要的一项行政职能,通过全国性法律法规的制订,做到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协调,形成一个高效、集约化的管理体系。
3.2加强物业管理部门在房屋使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物业管理是房地产开发建设的延续和完善,其最重要、最根本的目的是保障房屋建筑物的使用安全。物业管理部门,应该通过房屋修缮和日常维护、设备维修保养、规范业主行为等来切实保障房屋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进行房屋建筑物的安全管理。
3.3房屋安全检查与检测鉴定
房屋安全普查是对房屋安全进行的周期性检查,一般应由房产经营管理和物业管理部门完成,其主要目的是收集与房屋安全有关的基本数据(包括房屋的建造年代、结构形式、结构安全状况、围护安全状况、设备安全与外设物安全状况以及使用与维修状况等),了解和掌握房屋的完损状况,及时发现房屋各方面的损坏程度。安全普查工作是发现安全隐患,预防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可为房屋安全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立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3.4房屋安全技术标准
房屋安全技术标准应对房屋的设计、施工、使用等整个房屋生命周期进行规范。但是,针对既有房屋的安全普查和鉴定尚无完善的技术标准,亟需制定。
3.5房屋安全信息系统
房屋安全信息数据复杂而庞大,必须建立一个高效有序的房屋安全信息系统房屋安全信息系统。可以作为城市安全防灾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以数字化地图(GIS)为基础,包括房屋信息数据库安全评价与预警系统管理决策系统公共平台等4个基本的子系统。
3.6房屋安全的科普教育
中外实践证明,房屋安全与防灾救灾能力的提升,不但取决于专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还与相关科学知识在广大民众中的普及程度密切相关。
可能用于开展房屋安全与防灾科普教育的两条主要途径是:建立安全科普教育的网站,便于民众随时可以自学相关科普知识;由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学术团体联合主办业余培训学校,组织民众开展安全与防灾技能训练、进行应急演习。
3.7专家决策咨询系统
充分发挥专家优势,对房屋安全系统进行灾害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研究,为政府决策和房屋信息系统提供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