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成本决策方法的运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三、关于相关成本决策法的运用。相关成本决策法是管理会计中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管理决策方法,它将与某项决策相关的成本和收入进行配比来作出决策,其主要特点是只考虑随决策而变动的成本,略去不受决策影响的成本。相对于某项决策而言,前者称作变动成本,后者称为固定成本。在成本核算上,它假设决策引起成本的发生和变动,故应核算决策相关成本,从决策过程来看,它假设:1.决策只对成本在短时间内发生影响;2.多项决策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影响。显然,相关成本决策法只考虑决策的短期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假设决策互为独立是不符合现实的,尤其是随着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运用,企业总是面临许多决策:一些决策同时进行,
其相互影响体现在机会成本上;另一些决策则相继发生,其相互影响既表现在机会成本上,又表现为未来的潜在成本。相关成本决策法缺乏考虑这种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使用它的结果是一定时期内从各项决策取得的收益不具可加性,即整体效果小于各单项决策效果之和。为此我们应该结合作业成本会计,修正相关成本决策法。为衡量短期决策的长期影响和一项决策对其他决策(尤其是后续决策)的影响,管理人员不仅需要预计未来的机会,而且需要掌握成本的长期习性,包括那些不随单项决策而变动但随多项决策而变动的成本的习性。通过借助作业动因分析,通过揭示各种决策方案对作业资源的需求,使管理人员了解各决策方案的短期和长期后果,并帮助管理人员防止采用那些有着短期或长期不利影响的方案。
篇2
一、成本会计涵义及职能
1 现代成本会计的涵义
成本会计是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直接结合,它是运用专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活动。成本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步完善。成本会计是成本会计人员协助管理计划及控制公司的经营,并制定长期性或策略性的决策,并且建立有利的成本控制方法、降低成本与改良品质的重要方法。
现代成本会计是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直接结合,它根据成本核算和其他资料,采用现代数学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针对不同业务,建立起数量化的管理技术,用来帮助人们按照成本最优化的要求,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实现最优运转,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
2 成本会计的职能
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能。
二、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合理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本会计的运用也不断发展。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时代,企业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成本会计技术。成本会计必须要适应了企业管理的需求,促进企业的发展。下面就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合理运用进行一下具体分析。
1 在企业决策上的合理运用
成本会计要有效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及时提供以外向型为主体的多样化信息和相应的分析研究资料,为企业高层领导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战略思考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从而使他们能据此高瞻远瞩地对企业内外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综合透视,从中了解竞争对手的长处和短处及今后的战备趋向;并了解现有和潜在顾客目前的需求及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而洞察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可能捕捉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2 在企业成本管理上的合理运用
成本水平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体现,表明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部分,如何将战略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正确引进和运用于战略成本会计管理是目前我国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的一步。成本会计认为采购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采购成本,而且包括与低质量、低可靠性和不理想的运输条件相联系的成本。因此在对成本的管理中不应仅仅要考虑采购价格,同时还应考虑到采购的原材料的质量、可靠性和送货的及时性等多种因素,这样确定的成本涵盖的内容更全面,提供的数据更实际可靠。在进行了对采购成本的归集处理工作后,还应分析价值链中采购环节每一作业与成本的关系,以作业为基础,按照因果关系把采购成本分配到其应承担的产品成本中,这样使得产品成本相关性大为增强。
3 在企业市场发展上的合理运用
在成本会计系统中,首先考虑产品在市场的定位问题,一是考虑产品类型的定位;二是考虑产品在同行业中的定位。在生产阶段,成功实施战略成本会计系统需要以高质量的经济信息为基础,并且注意收集一些信息:如产品的数量、质量、消耗、成本和生产组织等信息,财务信息,销售信息。取得信息后,根据企业内部有限资源及外部市场环境,对几不同条件下的决策目标求出备选方案。
4 企业售后服务上的合理运用
实施成本会计的目的即是降低总成本,对成本实行优化管理。主要应从适宜质量控制、网点布局控制、完善售后服务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产品质量的适宜水平控制,主要是正确处理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力求实现适宜质量与较低成本的最佳结合。为此,应当注重对质量成本的控制;其次,要注重从战略成本会计角度强化质量经济分析。定期向户进行调查,然后将信息反馈给成本会计部门,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使成本质量得到优化配置,有效的削减隐没成本。销售阶段的的成本会计系统可以通过网点配置与布局的合理化进一步得以实现;最后,完善售后服务产品的售后服务对于企业稳定和吸引顾客源、树立良好形象、促进销售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总之,成本会计是顺应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企业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成本会计技术。成本会计把成本局限在微观层面上,有利于企业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正确地选择经营战略,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以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
参考文献:
篇3
一、在运用作业成本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1.参与人员对作业成本法认识程度不同
作业成本法的运用和实施过程是一个全员参与的系统的过程,需要得到领导的重视,需要部门间的有效配合,更需要参与人员提供可靠的数据。由于大家对作业成本法的认识程度不同,且大部分职工对作业成本法比较陌生,缺少经验,导致部门间的配合并不十分有效,有些只是将这个作为一个任务来完成,没有真正树立起作业成本法理念和思维方式。
2.作业确定和成本动因选择难度大
由于经验和技术问题,在确定作业和动因选择上,不可避免的带入一定的主观性,例如,将一些整形返工工序合并划分为工程处理;还有在无法对不同物料,不同搬运方式和不同装箱标准进行准确认定和统计的前提下,仅反映主体件搬运作业等;而被放弃的认定项,最终只能将其一并归为管理费用中。这些的处理过程不可否认给整个系统的核算带来偏差。
3.信息采集和数据处理过程工作量大
由于作业成本法体系下的计算对象与传统成本法的完全不同,想要直接获取各动作的动因成本信息几乎不可能,这就要求从原来工艺中的工时统计中提取所需要的数据,从而置入作业成本法系统中进行运用计算。例如物料处理作业,就必须要把整个产品的加工工艺流程进行分解,从而计算出物料移动的次数等。此外,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运算也是工作量非常大的一个过程。
4.推广实施作业成本法成本巨大
建立作业成本法体系,实施作业成本法核算,是一个集人力、能力、物力于一体的过程,这需要有具有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需要大量的统计工作和数据处理工作,如果要大范围推行作业成本法,是需要建立起一个完整体系的,所以推广实施作业成本法必定是一个需要巨大投入的过程,然而这样的投入不同于其他,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能直观地看到收益,会被认为是巨大成本的消耗者。
二、推广运用作业成本法应注意的问题
要在企业内更广泛、更全面地实施作业成本法,必须建立起相适应的内外部环境,消除各种阻力,避免在应用过程中走形。
1.掌握政策环境,确保健康运作
首先,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财务核算方法,必须要在国家相关财务政策这个大环境的框架下进行,目前受法律法规的限定,企业若要全面实行作业成本法,仍存在一定的阻力,例如成本信息在财务披露和税收等方面存在一定障碍。所以推广作业成本法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从部门和项目运用上多加尝试,从而为日后全面推广作业成本法打好基础,积累经验。其次,公司的财务运作还应服从上级管理公司的统一规范和相关的制度体制要求,不能因为方法或采集数据的形式发生变化,而影响总体的财务管理体系。可以考虑在保留原有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为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重新建立信息数据库,并不断充实和完善,虽然可能带来比较大的工作量,但不会使财务管理工作与上级管理机构出现脱节现象。
2.提升成本意识,培育作业理念
作业成本法较传统成本法的一个优势就是他是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核算和控制方法,这要求企业内部各个层面,各个部门都形成重视成本、关心成本的氛围,我们要做的是:首先,加强宣传和引导,进一步树立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要让职工意识到,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不仅仅是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职责,而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只有全员参与才能使成本管理落到实处;其次,加强组织开展一些例如金点子、合理化建议等的立功竞赛活动将员工引导到“降本增效”、“节能减排”工作中;第三,进一步将管理和会计有机结合,发挥会计对企业管理的作用,服务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
3.加强员工培训,确保实施效果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对任何一个组织来说都是一项繁琐的系统工程,要确保作业成本法推行和取得实效,企业甚至需要通过组织结构调整、人力财力物力的重新配置来配合作业成本法推行,要开展全面的培训,对于不同层级的对象要设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和培训目标。要通过培训让全体员工对作业成本法有正确的认识,对其中的重要意义有所了解;而对管理者则要强调作业成本法信息对管理决策的影响意义,使管理者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合理运用作业成本法信息,发挥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管理决策中应有的作用;而对于参与实施的管理和会计人员,必须达到较高的熟悉甚至熟练的程度,可采用内部培养和直接外聘相结合,其中对会计人员培训非常重要,会计人员的素质决定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好坏,只有具备了过硬的专业能力,才能正确解答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突发问题,从而确保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效用,避免产生负面效应。
4.完善制度机制,构建实施环境
要全面推行作业成本法,企业必须具备科学的生产组织和管理制度这两个基础条件。就要求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许多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有效运用,对作业成本法实施具有促进作用,反之,成功地实施作业成本法又能对管理提供帮助。这里所说的方法、制度,可以是实行材料适时供应制度;实施瞬时控制,把全面质量管理放在每个加工工序上,让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建立看板系统,采取拉动式生产方式,按定单生产,不过量生产产品等。构建良好的实施环境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环境,也包括外部环境,要确保实施的有序推进并取得实效,就必须要适当的构建外部环境,取得上级管理部门的支持,有时还需要争取客户、供应商和兄弟公司的配合,这样才能助推作业成本法的推广运用。
5.加强统计管理,建立数据系统
作业成本法需要大量的数据来支撑,这就要求加快建设管理型电算化体系,同时提升企业内部信息化程度:要构建更广泛全面的计算机网络,并利用网络系统建立为作业成本法服务的基础数据库,实现数据信息的处理加工;在需要时建立基于管理信息系统为作业成本法服务的独立作业成本法数据库系统,这也是作业成本法实施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三、灵活运用作业成本法
企业在运用各种管理思想和各个作业成本法相关理论体系时,要注重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到各项决策中。除前文案例中应用于计算产品利润以及指导工艺改进和布局调整等决策外,还可以应用于定价决策、生产决策、长期投资决策等,为企业提供更具及时性、准确性、相关性的决策信息,可以提高决策模式和方法的有效性,帮助企业完善决策。
1.从尝试作业成本法初期,就要不断积累经验,对于已经设计完成的作业成本法核算系统,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完善,并建立模型库,为今后在相同决策内容和条件下,可以直接拿来使用。
2.要学会运用成功案例提供的经验信息,例如在传统成本下出现的“复杂程度低产量高的产品成本往往高于其实际发生成本;复杂程度高产量低的产品成本往往低于其实际发生成本”现象,这一现象已经多次验证信息的不准确性,故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条件不成熟,或对数据要求不是非常高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借助其他成功案例的经验进行判断,作出相应的价格调整。
3.由于作业成本法系统需要大量的数据信息,且涉及到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在设计和实施作业成本法时,信息采集的工作量也相当大。为此,应将作业成本法与企业运用的ERP系统有效结合,提高效率,确保信息的实时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马荣贵.《作业成本法及其在企业的应用》.《改革与理论》,2005.
[2]罗清涛.《成本会计的新发展――作业成本法》.《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第11期.
[3]赵振洋.《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发展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北财经大学,2007.
[4]邱社军.《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情况研究》.《现代商业》,2013年第21期.
[5]李志玉.《浅议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财经界(学术版)》,2012年第4期.
篇4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基本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约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短短二十多年时间,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近二十多年来,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信息产品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高速进步,便企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全面质量管理、适时制、作业成本法等管理会计方法的出现,大大强化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和成本计算的正确性。随着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成本管理会计中引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从而形成战略成本管理,至此传统的管理会计也开始向战略管理会计转变。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及其现状
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医院对管理会计的内容和其对医院财务管理的作用知之甚少。在我国正在推行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加强管理会计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对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降低医院运行成本,促进我国医院优质、高效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是医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一种全新管理思路。重视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对提高我国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三、管理会计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现代会计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分,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在目的上,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了满足医院的内部管理需要;在内容上,管理会计既规划未来又控制现在、评价过去,特别是规划未来,即对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在核算对象上,管理会计既可以把各个科室或责任中心作为核算对象,又可以把成本控制等管理环节作为核算对象;在核算方法上,管理会计既可以采用会计核算方法,也可以用数学、统计方法以及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核算;在核算要求上,管理会计不需要数据的准确,计算出的数值只要能反映问题就可。总之,管理会计有别于财务会计,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起着不同于财务会计的重要作用。
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医院要为其发展制定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管理会计中的决策会计则可以满足医院管理决策的需要。因为管理会计并不仅仅只为医院财务管理提供信息,而还要对医院财务部门所掌握的大量会计信息进行计量、加工,并通过一系列决策理论和方法的适当运用,对现实经济技术条件下的不同备选方案的预期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后,提供决策咨询意见,从而减少决策失误。借助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方法,对医疗仪器设备购建与更新、产品开发、外资利用、技术引进等方面的可行性方案进行经济评价。借助管理会计中的本、量、利关系分析,及变动成本计算法、盈亏平衡分析法、边际贡献法开展定量分析,以患者为中心,做好全成本核算管理,实现对医院经营活动的科学规划和严格控制,充分合理利用各种技术设备,引进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调动员工降低成本消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疾病诊断治愈率,不断增加效益。
四、现阶段我国医院强化管理会计运用的意义
篇5
大部分MBA项目的教学目的都按照课程分门别类撰写,撰写时大多以课程内容为目标,很少以工作中的应用功能为目标。决策能力是以工作应用为导向的管理者核心能力的主成分,因此应当在教学目的描述中体现决策能力的表现。
决策能力具体分为七个维度:抗结构化能力(Resistance to Framing)、社会规范认可能力(Recognizing Social Norms)、自信能力(Under/overconfidence)、运用决策规则能力(Applying Decision Rules)、风险感知的稳定能力(Consistency in Risk Perception)、抗沉没成本能力(Resistance to Sunk Cost)、路径独立能力(Path Independence)。
抗结构化能力主要是培养学员在分析问题时避免定势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灵活性与适应性。经营管理遇到的决策问题通常具有多元化属性,并且随着时间变化波动。结构化思维表面上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但是容易进入僵化思维,导致决策粗放,难以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因此是重要的培养目标。
社会规范认可能力主要是培养学员的社会伦理价值观,提高决策的社会公益性。尽管经营管理的决策主要围绕产品和服务的运营展开,但是企业的每一项决策或多或少都会影响社会公众,因此社会伦理价值意识的强弱对于决策质量影响很大。凡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决策不仅会损害企业的品牌形象,而且会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因此社会规范认可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
自信能力主要是培养学员对自我能力的客观评估,避免过度自信或缺乏自信。过度自信的管理决策者往往会做出激进不切实际的决策,导致企业过度扩张陷入危机,而缺乏自信的管理决策者往往会做出保守落后的决策,导致企业错失良机发展滞后。自信能力的培养引导学员客观看待自身的能力范围,保持合适的信心水平,从而在工作中制定合理的决策,因此自信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
运用决策规则能力主要是培养学员树立决策规则意识,避免情绪化决策,建立理性决策思维模式。决策规则可以引导管理者做出理性决策,而忽视决策规则,依赖经验决策的管理者容易盲目决策或经常变更决策,使企业经营管理陷入盲动的误区。规则性思维是理性思维的基础,因此决策规则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
风险感知的稳定能力主要是培养学员客观评估未来事件发生的概率,也就是风险发生可能性的能力。管理者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动态,对于未来各种可能性的感知稳定性对于决策的连贯性影响很大。风险感知稳定能力强的管理者更加能够保持经营战略的稳定连贯,而稳定能力弱的管理者会做出使企业发展大起大落的决策。因此,风险感知的稳定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
抗沉没成本能力主要是培养学员避免沉没成本对决策影响,使注意力集中在未来成本与收益的平衡上理性决策。沉没成本容易使管理者面对未来决策时过度考虑历史成本,尤其是过去决策失误造成的成本损失。这种影响容易导致新的决策延续以往的错误决策,从而沉没成本持续累积,最终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因此,抗沉没成本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
路径独立能力主要是培养学员独立分析判断的能力,避免受到决策问题表述方式的干扰。在经营管理中同一性质的问题可能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述,管理者是否能够识别差异化表述背后的问题本质对于决策判断至关重要。对于表述方式的识别能力决定了管理者是否能够快速做出准确判断,因此路径独立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
MBA课程大体上可以分为营销类、生产运营类、财务金融类、人力资源类、信息管理类。每一类课程都贯穿上述决策能力的七个维度,然而每一类课程在七个决策能力维度上的表现形式与侧重点都各有不同。营销类课程重点在于训练抗结构化能力与社会规范认可能力;生产运营类课程重点在于训练运用决策规则能力与路径独立能力;财务金融类课程重点在于训练风险感知的稳定能力与抗沉没成本能力;人力资源类课程重点在于训练社会规范认可能力与自信能力;信息管理类课程重点在于训练抗结构化能力与运用决策规则能力。
如果将决策能力纳入MBA课程的教学目的,那么就应当在对教学目的的内容性描述后面增加对应的决策能力水平描述。在决策能力水平描述上首先应当描述该课程重点培养哪些维度的决策能力,然后描述重点维度的教学内容载体或表达方式,最后描述该课程的目标是将学员的决策能力提升到哪个水平上。
只有将决策能力的描述纳入教学目的描述中,才能使教师明确授课目标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是学员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明确地向学员传达学习的目标不只是考试分数,而是实际工作能力的改进。
二、在教学方法环节明确决策能力培养
传统的MBA课程大纲重在对于课程内容的描述,对于教学方法的规定较为简单,而大部分教师的授课方法沿袭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这种方式尽管有助于学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但是在知识运用上甚为欠缺,因此容易导致眼高手低的学习结果。
对于MBA学员的决策能力培养,恰当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教学方法分类标准,教学方法分为八种:课堂讲授、案例研究、研讨会、角色扮演、仿真训练、自学、电影、录像。对于决策能力的培养,应当优先考虑角色扮演、仿真训练、研讨会、案例研究。
培养抗结构化能力最好的训练方法是仿真训练和案例研究,因为这样可以使学员看到非结构化决策的优势,体验界定决策问题的灵活性;培养社会规范认可能力最好的训练方法是角色扮演和研讨会,因为这样可以使学员体会社会规则对于决策后果的约束力,以及如果不遵守社会规则对于决策质量的负面影响;培养自信能力最好的训练方法是仿真训练和角色扮演,因为这样可以使学员感受到自身的自信水平属于过高亦或是不足,从而将自信水平调节到比较客观的状态;培养运用决策规则能力最好的训练方法是仿真训练和研讨会,因为通过仿真训练可以给学员提供运用决策规则的机会,然后通过研讨会讨论仿真过程,评判学员是否自始至终使用了一贯的决策规则,从而提高学员对于决策规则重要性的认识;培养风险感知的稳定能力最好的方法是角色扮演和案例研究,因为通过角色扮演可以使学员亲身感受对于风险的判断,并且事后查验自身判断的稳定性,而案例研究可以通过局外人的视角观察分析决策者对风险感知的稳定能力对于决策质量的影响;培养抗沉没成本能力最好的方法是仿真训练和研讨会,因为仿真训练可以使学员切身感受沉没成本对于决策者的心理冲击,而研讨会可以给学员们机会讨论回顾仿真训练时的感受,有助于在工作中避免沉没成本的影响;培养路径独立能力最好的方法是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因为通过角色扮演可以使学员感受到在决策过程中受到其他决策者影响的心理状态,而案例分析可以使学员通过局外人视角看到路径独立能力对于决策效果的重要性。
匹配性强的教学方法对于MBA学员决策能力各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不可忽视。只有将合理的教学方法与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才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多种教学方法的穿插使用对于惯于使用课堂讲授的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同时对于课堂授课组织方式也会有很大的影响,教学形式将呈现多元化、多样化、多中心交叉并行的丰富形式。
三、在教学效果环节明确决策能力测度
目前MBA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开卷或闭卷考试,考试内容侧重于教材内容,对于类似决策能力的知识应用能力少有涉及。这种考核方式引导学员注重知识记忆与理解,但是容易忽视知识运用,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绩效。
决策能力测度对于MBA学员以及授课教师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通过决策能力测度,学员可以了解自己在经营管理某个方面的决策能力各个方面水平以及提高的程度,而授课教师可以了解课堂教学对于每个学员决策能力各方面促进提高的程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原则上应该在一门MBA课程启动时第一次测度学员的决策能力各方面水平,并且将此作为起点参考。在课程中期开展第二次测度,使学员了解自身决策能力提高的进度,明确接下来的学习重点,同时使教师了解决策能力的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明确接下来的教学重点。
测度MBA学员决策能力各方面水平的测量工具有三种方式,可以并行结合使用。第一种测量工具是国际通行的测量问卷,这种方式通用程度高、适用性广、体系性强;第二种测量工具是MBA授课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开发适合本课程的测量试题,这种方式内容针对性强、与课程结合密切、引导学生现实应用;第三种测量工具是MBA授课教师以课程内容为蓝本,针对学员的上级和同事设计调查问卷,测度学员的决策能力,这种方式应用导向性强、评价主体与工作关系密切、对决策能力评价最直接。上述三种测试工具分别处于三个层面:基础决策能力、专业决策能力、应用决策能力,因此结合使用能够全方位体现MBA学员的决策能力水平,测量效果最好。
国际通行测量问卷在上述7个决策能力方面各有一套测试题,每一套测试题由若干选择题构成。抗结构化能力的测试方式是将每个决策问题分为正反两种结构化表述,请答题者分别判断每种情况下的选择或决定,计分方式是将两种表述下所做选择的对应分值相减,即为该题得分;社会规范认可能力的测试方式是给出一系列社会规则以及发生的比例,请答题者估计发生的比例,计分方式是用实际发生比例和估计发生比例的排名相关度计分;自信能力的测试方式是给出一系列回答是否的问题,在每个问题后面询问答题者确定无疑的信心百分比,计分方式是1减去每题信心百分比和平均信心百分比的绝对值;运用决策规则能力的测试方式是给出一系列决策场景和决策规则,请答题者遵循该规则做出决定,计分方式是正确答案的百分比;风险感知的稳定能力的测试方式是给出一系列关于未来事件发生概率的问题,请答题者给出自己的概率估计,计分方式是相同估计在总体估计中的百分比;抗沉没成本能力的测试方式是给出一系列面对沉没成本的决策问题,请答题者做出自己的判断,计分方式是通过加总每题得分测度抗沉默成本能力;路径独立能力的测试方式是给出一系列猜硬币类的赌博游戏,每个游戏给出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单阶段决策,另一个是多阶段决策,两种版本的实际概率相同,请答题者选择其中一个版本,计分方式是一致性选择在总体选择中的百分比。
篇6
会计的职能是包括反映、监督和参与经营预测和决策。财务会计主要注重前两个基本职能,而管理会计注重预测和决策。管理会计在经济业务活动过程的主要目的有四个:一是预测,为编制财务计划提供依据;二是控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核算并跟踪管理;三是决策,通过核算结果对可选方案提出最优方案;四是评价,对实际业绩进行考核并为下一会计期间积累资料。管理会计运用于会计的一些方法,为规划、决策、控制与考核提供资料信息,为决策者提供最终决策依据。管理会计偏重于为单位内部管理服务。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构、投资渠道、培养方式等教育体制状况不一。但财务管理模式基本大同小异,大都采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很少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未能行使管理会计的职能。面对各种不同的条件和对象,如何运用管理会计的内容进行规划、预测、控制、评价是现今财务管理的一项主要目标。管理会计中独特的预测方法,可以根据各种不同备选方案选出最优方案,进而可以为高校投资发展决策,制定招生计划及确定最低收费标准等提供决策依据。因此,高等学校在其经济活动中充分运用管理会计这一手段,对其经济活动加以反映、监督、预测和控制,从而提供决策的依据是十分必要的。
二、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分析
(一)投资决策的应用
目前,我国高校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大多数高校需要扩大办学规模,投资需求大。如何能使资金增值,避免财务风险,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实现低成本扩张,将是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可以运用管理会计中的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两个基础概念进行决策分析。如果将资金存入银行,可以获得利息,几乎没有风险;如果将资金购买股票,可获得高于银行存款利息几倍的报酬,但风险却较大。高校财务管理可以运用概率分析的方法对风险和报酬做出科学的比较。以现金净流量,内含报酬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多元化投资策略,优化投资组合,形成一个财务风险相对分散而投资效益达到最大点的投资组合。管理会计中的投资决策方法将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二)预算管理的应用
管理会计的规划控制职能主要是通过全面预算来实现,其中财务预算处于核心地位。目前,大部分单位在编制财务预算时,一般是以以前各种费用的实际支出数为基础,对预算期内的变化因素进行调整来确定。这种做法的一般缺点是将原来不合理的费用支出甚至错误决策带来的不必要支出继续存在下去,从而继续造成浪费,既不符合真实性,也缺乏客观性。特别是在高等学校由于实行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原则,支出又不尽均衡,如一次高额购入大型实验设备即作为设备购置费一次列支,而不是以折旧形式计入成本(支出),以“以前实际支出数”为基础的不合理性显而易见,或造成经费支出浪费、或造成经费安排不到位。零基预算就是以“零”为基础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或者说,零基预算是写在“白纸”上的预算。这种编制预算的方法不从原有的基础出发,根本不考虑基期的费用支出水平,一切以“零”为起点,从根本上来考虑各个费用项目的必要性及开支规模。具体到高校就是要根据年度或预算期的事业发展规划以及教学计划、科研计划、购置计划、维修计划等,充分考虑支出的必要性以及价格质量等因素,按照有关的定额、标准进行编制。为了发挥预算对支出的控制作用,预算的编制要力求明晰、详尽,增强预算本身的可操作性和对支出规模支出过程的可控制性,做一件事清清楚楚、花一分钱明明白白,力戒“大概、可能、差不多,然而恐怕很难说”的模糊预算,起不到应有的控制作用,形同虚设,计划要切实可行、预算要执行严格,同时要考虑执行中的变化因素,安排预算要留有余地、以利于防范突发事件和确保资金周转。同时还需要做好有关标准、定额资料的积累工作。
(三)成本二分法的应用
现代管理会计的成本二分法不仅适用于生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同样也适用于高校的财务管理。它通过分析学生数量与办学成本的依存关系,可以清楚地掌握学生数量对哪些项目产生影响,从而能合理地安排支出,有效地配置资源和节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具体表现为:
1.固定成本:指在一定限度内不受学生数量变动影响而固定不变的成本。如:离退休费、仪器设备或教学设备等。另外,管理会计还将固定成本按其支出数额在实际工作中能否改变,进一步细分为酌量性成本和约束性成本。酌量性成本:指管理当局的决策行为能改变其数额的成本,如培训费、招生广告费等。约束性成本:指管理当局的决策行为不能改变其数额的成本,如离退休费、房屋及设备租金等。对固定成本,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其应用主要包括:要分清那些经费项目是属于固定成本、酌量性成本,还是约束性成本;在编制预算时,要想降低酌量性成本,必须从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减少绝对额着手;降低约束性成本,要从经济合理、规模适度地利用高校的扩招能力,提高高校的招生率与就业率入手;另外,固定成本宜采用总额控制、定额管理、费用包干、专项下达的管理模式。
2.变动成本:指总额在相关范围内随学生数量的变动而发生相应变动的成本。如奖学金、物价补贴等。对其应用主要包括:分清哪些经费项目是变动成本,并熟悉其特点,其宜采用定率管理的模式。
3.混合成本:指其成本总额不随学生数量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如设备购置费、修缮费等,对其应用主要包括:分清哪些经费项目是混合成本,并了解其影响因素。同时应用回归分析法加以分解,以确定其成本性态的影响金额。
4.实证分析。笔者引用某高校2001-2003年之间教育事业费中设备购置费、公务费的实际支出情况,分析办学成本与学生数量的关系从中可见,2001-2003年学生数量从13641人增加到15287人,但设备费总额3年来基本持平,不受学生数量增减影响。而公务费却随学生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从生均来看,随学生数量的增加,生均固定成本呈减少趋势,而生均变动成本却增加。
(四)责任中心的应用
责任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子系统,是为了适应经费责任制的要求,对内部各职能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和考核。所谓责任中心,就是单位内部有专人承担规定责任和行使相应职权的内部单位。搞好责任会计,设置好各责任中心,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层领导的聪明才智。
(五)量本利的分析应用
量本利分析是在成本习性分析基础上,对业务量、成本、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的分析,其中的方法对高校财务管理具有指导性意义。在高校中,“量”为学生人数,“本”为办学成本或办学投入,“利”为事业结余。从财务角度分析,在是否扩大招生规模的决策中,在不增加新的固定成本的前提下,假设生源充足,则取决扩大招生规模能否带来贡献毛益,即增加的收入是否超过增加的教育成本。只要扩大招生规模能带来贡献毛益,补偿部分固定成本,则扩大招生就是可行的。随着高校办学自的进一步扩大,在保证完成教育科研任务的前提下,高校可开展各种形式的办学活动。这些活动是有偿进行的。作为学校就要考虑到至少招多少学生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这时可以利用量本利分析原理,预测招生人数的盈亏临界点,通过计算确定最低的招生人数。
三、在高校财务管理中推广应用管理会计的途径
(一)在高校财务部门设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资金效益的最大化。管理会计活动是根据基本的财务管理信息,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需要用较为复杂的数学方法。如果手工计算,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在会计网络化的基础上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建立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基础教育比较落后。传统的管理会计教育模式不注重与实际相结合,所用理论基本沿用西方的。因此,要提倡理论研究的现实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培育一支素质高、观念新,能适应现实之需的专业管理会计人员队伍,并充实到高校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当中。
(三)转变观念,改进财务管理方法
首先,高校领导者应更新观念,切实改变以往墨守成规的财务管理僵化模式,增强创新意识,引导财务人员积极参与决策。其次,财务人员应改变一贯的事后报账算账的财务管理模式,变被动为主动,找出一条在集权模式、权威被认同的思想下而财务管理能动性、主动性又能充分发挥的路径,实行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程财务管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篇7
(一)成本会计过分注重成本核算而轻成本管理。当前成本会计课程主要为成本与费用的分配和核算、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选择等内容,其最终的目标为将成本与费用进行分配,核算出产品成本。当前,企业间竞争日益激励,成本飞速上涨,通过成本管理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成本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会计人员应参与企业成本管理过程,树立成本控制的理念,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数据作为决策依据。
(二)课程内容与现实部分脱节,不利于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实践性,传授成本核算和管理的必要原理和方法,注重对学生成本核算方法,从而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育有重要的影响。当前,成本会计课程以课堂传授必要理论、方法为主,结合校内实习进行强化,成本会计的计算方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现实生产情况,由于产品成本作为企业核心商业秘密无法进行企业实践,成本会计内容与现实存在脱节现象,从而导致学生从事成本会计工作时无法快速上岗,必须由师傅帮带中学习。如:根据企业生产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决定成本计算方法是采用品种法、分批法还是分步法,但现实中,由于企业采用工艺的不同,成本计算方法选择难度较大;部分企业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等,成本会计与现实脱节较大,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消弱了成本会计的作用。成本会计以手工模式,将各项成本和费用进行分配和归集,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核本文由收集整理算工作,从而传授成本核算的方法。近年来,会计电算化特别是erp系统的日益普及,将传统手工模式大量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成本会计人员仅需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从系统中选择计算方法即可,计算机自动完成成本核算的过程,从而使得成本核算过程日益简单,无需花费大量时间时行核算,帮助企业成本会计人员从大量的核算中解放出来,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成本控制,简化会计工作。
(四)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存在重合现象,不利于学生的统筹运用。我国会计分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三大分支,成本会计注重成本核算,而将成本管理的大部分内容放入管理会计中,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分离,使得学生学习两门课:一方面无法统筹运用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知识,由于学生知识运用和领悟力的不同,能够柔和两部分的内容的学生较少,需要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学习统筹运用,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脱节,降低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导致学生树立注重核算而轻管理地的思想,忽视成本会计参与管理的作用。
二、成本会计的创新型设计
成本会计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新技术的运用,对成本会计进行改革已很迫切,因此,本人对成本会计课程进行创新型设计:
篇8
会计的职能是包括反映、监督和参与经营预测和决策。财务会计主要注重前两个基本职能,而管理会计注重预测和决策。管理会计在经济业务活动过程的主要目的有四个:一是预测,为编制财务计划提供依据;二是控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核算并跟踪管理;三是决策,通过核算结果对可选方案提出最优方案;四是评价,对实际业绩进行考核并为下一会计期间积累资料。管理会计运用于会计的一些方法,为规划、决策、控制与考核提供资料信息,为决策者提供最终决策依据。管理会计偏重于为单位内部管理服务。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构、投资渠道、培养方式等教育体制状况不一。但财务管理模式基本大同小异,大都采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很少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未能行使管理会计的职能。面对各种不同的条件和对象,如何运用管理会计的内容进行规划、预测、控制、评价是现今财务管理的一项主要目标。管理会计中独特的预测方法,可以根据各种不同备选方案选出最优方案,进而可以为高校投资发展决策,制定招生计划及确定最低收费标准等提供决策依据。因此,高等学校在其经济活动中充分运用管理会计这一手段,对其经济活动加以反映、监督、预测和控制,从而提供决策的依据是十分必要的。
二、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分析
(一)投资决策的应用
目前,我国高校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大多数高校需要扩大办学规模,投资需求大。如何能使资金增值,避免财务风险,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实现低成本扩张,将是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可以运用管理会计中的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两个基础概念进行决策分析。如果将资金存入银行,可以获得利息,几乎没有风险;如果将资金购买股票,可获得高于银行存款利息几倍的报酬,但风险却较大。高校财务管理可以运用概率分析的方法对风险和报酬做出科学的比较。以现金净流量,内含报酬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多元化投资策略,优化投资组合,形成一个财务风险相对分散而投资效益达到最大点的投资组合。管理会计中的投资决策方法将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二)预算管理的应用
管理会计的规划控制职能主要是通过全面预算来实现,其中财务预算处于核心地位。目前,大部分单位在编制财务预算时,一般是以以前各种费用的实际支出数为基础,对预算期内的变化因素进行调整来确定。这种做法的一般缺点是将原来不合理的费用支出甚至错误决策带来的不必要支出继续存在下去,从而继续造成浪费,既不符合真实性,也缺乏客观性。特别是在高等学校由于实行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原则,支出又不尽均衡,如一次高额购入大型实验设备即作为设备购置费一次列支,而不是以折旧形式计入成本(支出),以“以前实际支出数”为基础的不合理性显而易见,或造成经费支出浪费、或造成经费安排不到位。零基预算就是以“零”为基础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或者说,零基预算是写在“白纸”上的预算。这种编制预算的方法不从原有的基础出发,根本不考虑基期的费用支出水平,一切以“零”为起点,从根本上来考虑各个费用项目的必要性及开支规模。具体到高校就是要根据年度或预算期的事业发展规划以及教学计划、科研计划、购置计划、维修计划等,充分考虑支出的必要性以及价格质量等因素,按照有关的定额、标准进行编制。为了发挥预算对支出的控制作用,预算的编制要力求明晰、详尽,增强预算本身的可操作性和对支出规模支出过程的可控制性,做一件事清清楚楚、花一分钱明明白白,力戒“大概、可能、差不多,然而恐怕很难说”的模糊预算,起不到应有的控制作用,形同虚设,计划要切实可行、预算要执行严格,同时要考虑执行中的变化因素,安排预算要留有余地、以利于防范突发事件和确保资金周转。同时还需要做好有关标准、定额资料的积累工作。
(三)成本二分法的应用
现代管理会计的成本二分法不仅适用于生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同样也适用于高校的财务管理。它通过分析学生数量与办学成本的依存关系,可以清楚地掌握学生数量对哪些项目产生影响,从而能合理地安排支出,有效地配置资源和节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具体表现为:
1.固定成本:指在一定限度内不受学生数量变动影响而固定不变的成本。如:离退休费、仪器设备或教学设备等。另外,管理会计还将固定成本按其支出数额在实际工作中能否改变,进一步细分为酌量性成本和约束性成本。酌量性成本:指管理当局的决策行为能改变其数额的成本,如培训费、招生广告费等。约束性成本:指管理当局的决策行为不能改变其数额的成本,如离退休费、房屋及设备租金等。对固定成本,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其应用主要包括:要分清那些经费项目是属于固定成本、酌量性成本,还是约束性成本;在编制预算时,要想降低酌量性成本,必须从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减少绝对额着手;降低约束性成本,要从经济合理、规模适度地利用高校的扩招能力,提高高校的招生率与就业率入手;另外,固定成本宜采用总额控制、定额管理、费用包干、专项下达的管理模式。
2.变动成本:指总额在相关范围内随学生数量的变动而发生相应变动的成本。如奖学金、物价补贴等。对其应用主要包括:分清哪些经费项目是变动成本,并熟悉其特点,其宜采用定率管理的模式。
3.混合成本:指其成本总额不随学生数量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如设备购置费、修缮费等,对其应用主要包括:分清哪些经费项目是混合成本,并了解其影响因素。同时应用回归分析法加以分解,以确定其成本性态的影响金额。
4.实证分析。笔者引用某高校2001-2003年之间教育事业费中设备购置费、公务费的实际支出情况,分析办学成本与学生数量的关系从中可见,2001-2003年学生数量从13641人增加到15287人,但设备费总额3年来基本持平,不受学生数量增减影响。而公务费却随学生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从生均来看,随学生数量的增加,生均固定成本呈减少趋势,而生均变动成本却增加。
(四)责任中心的应用
责任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子系统,是为了适应经费责任制的要求,对内部各职能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和考核。所谓责任中心,就是单位内部有专人承担规定责任和行使相应职权的内部单位。搞好责任会计,设置好各责任中心,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层领导的聪明才智。
(五)量本利的分析应用
量本利分析是在成本习性分析基础上,对业务量、成本、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的分析,其中的方法对高校财务管理具有指导性意义。在高校中,“量”为学生人数,“本”为办学成本或办学投入,“利”为事业结余。从财务角度分析,在是否扩大招生规模的决策中,在不增加新的固定成本的前提下,假设生源充足,则取决扩大招生规模能否带来贡献毛益,即增加的收入是否超过增加的教育成本。只要扩大招生规模能带来贡献毛益,补偿部分固定成本,则扩大招生就是可行的。随着高校办学自的进一步扩大,在保证完成教育科研任务的前提下,高校可开展各种形式的办学活动。这些活动是有偿进行的。作为学校就要考虑到至少招多少学生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这时可以利用量本利分析原理,预测招生人数的盈亏临界点,通过计算确定最低的招生人数。
三、在高校财务管理中推广应用管理会计的途径
(一)在高校财务部门设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资金效益的最大化。管理会计活动是根据基本的财务管理信息,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需要用较为复杂的数学方法。如果手工计算,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在会计网络化的基础上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建立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基础教育比较落后。传统的管理会计教育模式不注重与实际相结合,所用理论基本沿用西方的。因此,要提倡理论研究的现实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培育一支素质高、观念新,能适应现实之需的专业管理会计人员队伍,并充实到高校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当中。
(三)转变观念,改进财务管理方法
首先,高校领导者应更新观念,切实改变以往墨守成规的财务管理僵化模式,增强创新意识,引导财务人员积极参与决策。其次,财务人员应改变一贯的事后报账算账的财务管理模式,变被动为主动,找出一条在集权模式、权威被认同的思想下而财务管理能动性、主动性又能充分发挥的路径,实行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程财务管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篇9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约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短短二十多年时间,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近二十多年来,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信息产品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高速进步,便企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全面质量管理、适时制、作业成本法等管理会计方法的出现,大大强化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和成本计算的正确性。随着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成本管理会计中引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从而形成战略成本管理,至此传统的管理会计也开始向战略管理会计转变。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及其现状
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医院对管理会计的内容和其对医院财务管理的作用知之甚少。在我国正在推行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加强管理会计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对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降低医院运行成本,促进我国医院优质、高效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是医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一种全新管理思路。重视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对提高我国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三、管理会计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现代会计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分,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在目的上,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了满足医院的内部管理需要;在内容上,管理会计既规划未来又控制现在、评价过去,特别是规划未来,即对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在核算对象上,管理会计既可以把各个科室或责任中心作为核算对象,又可以把成本控制等管理环节作为核算对象;在核算方法上,管理会计既可以采用会计核算方法,也可以用数学、统计方法以及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核算;在核算要求上,管理会计不需要数据的准确,计算出的数值只要能反映问题就可。总之,管理会计有别于财务会计,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起着不同于财务会计的重要作用。
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医院要为其发展制定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管理会计中的决策会计则可以满足医院管理决策的需要。因为管理会计并不仅仅只为医院财务管理提供信息,而还要对医院财务部门所掌握的大量会计信息进行计量、加工,并通过一系列决策理论和方法的适当运用,对现实经济技术条件下的不同备选方案的预期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后,提供决策咨询意见,从而减少决策失误。借助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方法,对医疗仪器设备购建与更新、产品开发、外资利用、技术引进等方面的可行性方案进行经济评价。借助管理会计中的本、量、利关系分析,及变动成本计算法、盈亏平衡分析法、边际贡献法开展定量分析,以患者为中心,做好全成本核算管理,实现对医院经营活动的科学规划和严格控制,充分合理利用各种技术设备,引进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调动员工降低成本消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疾病诊断治愈率,不断增加效益。
四、现阶段我国医院强化管理会计运用的意义
在目前的形势下,医院强化管理会计的运用,有着现实必要性。重视并充分运用管理会计,对我国医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一定要采取措施,加大管理会计的运用力度。具体而言:
(一)建立医院运用管理会计的组织框架。在财务管理模式上,应改变传统的以财务会计主体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下“报账型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经营管理型模式”的转变,建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并行的财务管理模式,并运用管理会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拓展传统财务管理的内涵,如进行医疗业务成本量利分析、开展风险管理、存货控制等;同时应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会计的组织形式。由于我国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没有将管理会计纳入其中,因此,要采取逐步引入,持续提高,最终有机融合的科学发展过程将管理会计融入其中。此外,还应建立独立于财务部门的审计部门,并在制度上和组织体系上保证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开展工作,监督医院的经济活动。
(二)营造医院管理会计发展的良好环境。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一直靠行业优势维持运转,人员由政府安排,主要资金由财政部门解决,有困难找政府。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建立一个合理的经济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成为我国医院建立管理制度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医院可通过建立责任会计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如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分级进行经济核算,责任会计负责全院各科室的责任经济核算,并直接对总会计师或财务科长负责,其主要职责有编制责任预算和进行日常记录、核算及编制责任报告等。要以责任预算和业绩分析为工作重点,建立科室管理员制度,科室管理员为科室核算责任人,直接对科室主任负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核算网络和成本控制网络,为医院预算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我国医院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大体说来,我国医院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应是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化、实践应用灵活化、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化、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领域的作用明显化。
(一)成本计量目的多元化和成本概念结构多维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医院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医院面临市场经营等经营管理问题,其成本控制、成本考核分析各方面的成本问题越来越多,成本管理的目标也自然发展为融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考核和分析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体系。为满足预测、决策和计划等成本管理要求的计量目的,预计成本分为边际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固定和变动成本、目标成本等。而为满足控制、考核和分析等成本管理要求的计量目的,则要求建立正确的计划成本、标准成本、目标成本、责任成本等成本计量制度,同时还要求成本计且能获取医院以前年度成本资料等。多元成本计量目的要求相应建立多维成本概念,正如杨纪瑰教授所述:"服务于不同目的,采用不同方法和包括不同范围所进行的成本计算的结果,就可能产生不同的成本概念和成本数字。"在管理成本的大框架下,各种成本的涵义和外延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发展。:
(二)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将成为应用主流。
目前理论界对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已有定论,但尚未形成系统的体系,在实际应用中也仅应用在少数制造行业中。事实上作业成本法同样适用于非制造行业如金融保险业、商业、医疗卫生业等行业。目前,随着医院自动化程度提高以及会计和管理人员成本管理观念及水平的提高,市场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及大范围推广运用,形成全国范围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这不但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且有利于制订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投资决策,提高医院竞争能力,增加医院价值,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作业成本法势必成为我国未来成本管理的核心方法。医院已不仅仅从医院内部成本核算着手,已经开始拓展到考虑社会消费水平和患者后续服务质量、医院品牌效应的提升等方面。
六、讨论
以上所述仅是医院管理会计发展的几个方面。随着管理会计理论尤其是在实践应用中的发展,必将对医院成本核算、预测决策、分析和控制、业绩评价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产生深远影响,并推动医院管理、医院财务会计理论、医院财务管理等学科交叉融合和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一、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
财务管理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筹资、投资和收益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管理,是组织企业资金运动,处理财务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因此,从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概念可以看到,两者均以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研究对象,研究最终目的也都是为了通过价值的管理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众所周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是一种资金的运动过程:从货币资金的筹集、投资形成生产所需商品,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然后是生产,资金流入商品,形成可供销售的商品;再是商品的销售,又形成货币资金。而财务管理研究的对象正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日常资金营运活动及利润分配活动。由于资金是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或者说资金运动是价值运动的表现形式,因此,财务管理就是以价值形式为研究对象。
如前所述,管理会计也是以价值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价值信息的处理加工,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因此,无论是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都是对价值的研究,财务管理直接对价值运动进行分析和反映,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也是能够进行融合的,笔者认为,应当要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不仅是因为两者有一致的研究对象这一基础,还因为管理会计关键是对价值是一种分析和反映,可以说更多的是在方法上的研究,而财务管理直接进行价值的实体管理,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更有利于财务管理的发展。
二、管理会计中有许多内容和财务管理内容重叠
目前,一般的教科书中,管理会计包括的内容为: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量本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投资项目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系统、责任会计等方面内容。财务管理则包括:权益和负债筹资管理、长期和短期投资管理、长期和短期资产管理、利润及其分配管理、财务计划和控制、财务分析等。在这些内容中,存在许多重叠:成本形态分析、变动成本法和本量利分析作为预测方法,在财务管理的利润及其分配管理中也大量地运用;杠杆理论里两者都有阐述;存货控制的经济批量模型的运用;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全面预算和标准成本控制系统在财务管理的财务预测和控制中有运用;责任会计评价方法在财务绩效考核中有运用。这许多内容的重叠也是导致管理会计虽然在企业中方法有应用而不系统的原因,因此,笔者认为,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不但有利于管理会计方法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有利于财务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三、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
由于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研究基础的一致性,同时,大部分研究成果的重叠,笔者认为,有必要将两者进行融合。同时在前面已经分析了管理会计是注重对价值的分析和反映,主要侧重于“技术”与“方法”;而财务管理是对价值实体的管理,更侧重于决策时对“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因此,笔者认为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较好。
笔者对于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的具体想法为:
1、对于重叠部分内容
由于前者侧重于“技术”与“方法”,后者侧重于决策时对技术与方法的应用,因此,笔者认为该部分内容可以列入财务管理,并在这些原理和方法阐述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决策。如:货币时间价值原理、净现值法和内涵报酬率法等资本预算的方法、本量利分析基本原理、存货控制模型等基本的原理和方法放入财务管理后的阐述应加强,同时,财务管理在这些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来进行证券估价、价值分析、资本预算的具体决策、财务风险分析和存货控制管理决策,这样,财务管理不但要在财务上运用这些方法,而且需要对方法本身进行探讨。这样有利于原理和方法的融合和运用,也有利于其改进和完善。
2、对于非重叠部分
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上有部分内容非重叠,对于该部分内容,笔者认为可以将其纳入财务管理中的财务预测,财务控制和财务考核。以上部分内容主要是管理会计中的预测分析、全面预算、标准成本控制系统和责任会计。事实上,企业进行的财务预测也必须进行销售、成本和利润的预测分析;财务控制中也少不了利用标准成本控制系统;财务考核中也必然会涉及责任会计的考核方法。因此,融合会使财务管理更趋向完善和整体效益;也会对企业的实际操作较有利。
除此之外,还有如平衡计分卡(BSC)业绩考评体系、作业成本法(ABC)和作业成本管理(ABCM)、全面质量管理(TQM)和适时生产系统(JIT)等方法都可以被扩展到财务管理中。
平衡计分卡是现代战略管理会计综合评价企业业绩的考核系统,由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往往更取决于一些非财务指标,而平衡计分卡在考核企业业绩时,引入了非财务指标。而现代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也必须加入非财务指标,平衡计分卡业绩考评可以给财务分析和财务考核带来一种新的视角,避免了单独使用财务指标进行业绩考核给企业带来的短视行为,有助于实现企业的长期财务目标,进而有助于企业长期财务管理的良性运转。
作业成本管理是以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进行成本链分析,包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等,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指导企业有效地执行必要的作业,消除和精简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作业成本管理可以使作业成本精简和作业效能提高,从而实现财务管理成本效益的要求。
综上所述,企业的使命就是创造价值,财务管理的目的在于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而依据价值增长规则和规律,建立以价值计量、评价、报告为基础,以规划价值目标和管理决策为手段,整合各种价值驱动因素和管理技术、梳理管理与业务过程必然是其选择,这也是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篇11
成本计划 在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的基础上,根据计划期的生产任务和利润目标,通过“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的两条路线,在充分发挥和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的基础上,汇总编制而成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成本控制计划体系。成本计划一经决策机构批准,就具有了权威性,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不得随意改动。它是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的依据。
篇12
众所周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是一种资金的运动过程:从货币资金的筹集、投资形成生产所需商品,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然后是生产,资金流入商品,形成可供销售的商品;再是商品的销售,又形成货币资金。而财务管理研究的对象正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日常资金营运活动及利润分配活动。由于资金是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或者说资金运动是价值运动的表现形式,因此,财务管理就是以价值形式为研究对象。
如前所述,管理会计也是以价值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价值信息的处理加工,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因此,无论是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都是对价值的研究,财务管理直接对价值运动进行分析和反映,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也是能够进行融合的,笔者认为,应当要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不仅是因为两者有一致的研究对象这一基础,还因为管理会计关键是对价值是一种分析和反映,可以说更多的是在方法上的研究,而财务管理直接进行价值的实体管理,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更有利于财务管理的发展。
二、管理会计中有许多内容和财务管理内容重叠
目前,一般的教科书中,管理会计包括的内容为: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量本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投资项目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系统、责任会计等方面内容。财务管理则包括:权益和负债筹资管理、长期和短期投资管理、长期和短期资产管理、利润及其分配管理、财务计划和控制、财务分析等。在这些内容中,存在许多重叠:成本形态分析、变动成本法和本量利分析作为预测方法,在财务管理的利润及其分配管理中也大量地运用;杠杆理论里两者都有阐述;存货控制的经济批量模型的运用;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全面预算和标准成本控制系统在财务管理的财务预测和控制中有运用;责任会计评价方法在财务绩效考核中有运用。这许多内容的重叠也是导致管理会计虽然在企业中方法有应用而不系统的原因,因此,笔者认为,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不但有利于管理会计方法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有利于财务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三、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
由于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研究基础的一致性,同时,大部分研究成果的重叠,笔者认为,有必要将两者进行融合。同时在前面已经分析了管理会计是注重对价值的分析和反映,主要侧重于“技术”与“方法”;而财务管理是对价值实体的管理,更侧重于决策时对“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因此,笔者认为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较好。
笔者对于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的具体想法为:
1、对于重叠部分内容
由于前者侧重于“技术”与“方法”,后者侧重于决策时对技术与方法的应用,因此,笔者认为该部分内容可以列入财务管理,并在这些原理和方法阐述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决策。如:货币时间价值原理、净现值法和内涵报酬率法等资本预算的方法、本量利分析基本原理、存货控制模型等基本的原理和方法放入财务管理后的阐述应加强,同时,财务管理在这些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来进行证券估价、价值分析、资本预算的具体决策、财务风险分析和存货控制管理决策,这样,财务管理不但要在财务上运用这些方法,而且需要对方法本身进行探讨。这样有利于原理和方法的融合和运用,也有利于其改进和完善。
2、对于非重叠部分
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上有部分内容非重叠,对于该部分内容,笔者认为可以将其纳入财务管理中的财务预测,财务控制和财务考核。以上部分内容主要是管理会计中的预测分析、全面预算、标准成本控制系统和责任会计。事实上,企业进行的财务预测也必须进行销售、成本和利润的预测分析;财务控制中也少不了利用标准成本控制系统;财务考核中也必然会涉及责任会计的考核方法。因此,融合会使财务管理更趋向完善和整体效益;也会对企业的实际操作较有利。
除此之外,还有如平衡计分卡(BSC)业绩考评体系、作业成本法(ABC)和作业成本管理(ABCM)、全面质量管理(TQM)和适时生产系统(JIT)等方法都可以被扩展到财务管理中。
篇13
引言
投资决策是指投资者运用一套完整的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对于预设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劣进行论证的过程。决策方法作为一种工具,在投资决策中处于核心的地位,运用不恰当的决策方法,会给企业的投资项目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投资活动对企业长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企业在运用决策方法上应谨慎。随着理论和科技的进步,决策方法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如静态现金流量分析法、现金流量贴现法、期权评价法、EVA价值评价法等,这些方法的诞生,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是革命性的,企业在运用以上的决策分析方法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规划。
一、投资决策分析的辅助工作
1.财务信息的支撑。任何的投资决策分析方法都是基于财务信息,特别是财务数据,投资的决策分析需要对大量的财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例如,要采用净现值法,需要有完善的收入、支出数据。财务信息的制作是企业的基础财务工作,因此,要做好决策分析工作,需要保证财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确保财务信息准确、完整。
2.配备具备胜任能力的财务人员。投资决策分析工作的具体执行人员就是财务人员,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决策分析结果的质量,特别是,采用复杂的决策分析方法,这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在人员配备方面要给予大力支持。
二、投资决策分析的方法
(一)静态分析法
目前比较常用的静态现金流量分析法有回收期法和会计收益率法,这两种方法原理简单,但是也存在很多缺陷。回收期法是指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累计到与投资支出相等所需的时间。它反映了投资的风险问题,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随着时间逐渐增强,所以,回收期越长,项目的风险越大,反之,风险越小。这种方法计算简便,工作量小,只需估测未来项目持续期间的现金量即可,同时给人的印象非常直观。但是,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回收期法最大的不足就是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在财务管理中,时间价值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明天的一元钱和今天的一元钱是不等值的,所以,将不同时期的现金流量加总并不合适,违背了经济原则。第二,在回收期法的指引下,投资者只关注回收期内的现金流量,造成投资者“鼠目寸光”,忽略了回收期后的价值,容易使投资者放弃期间长、价值大的项目。会计收益率法体现了收益和成本的配比思想,它的计算公式是年均净利润/原始投资额,年均净利润是会计利润,这种方法理解起来非常容易,就是投入的一元钱所带来的未来回报,比较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计算简洁,哪个项目的收益率高,选择哪个项目。这种方法的缺点主要在于:第一,会计收益率看似是收益和成本的配比,其实并不是,和回收期法一样,未来期间的会计利润的时间价值和原始投资的是不同的,所以,这种配比是假象。第二,会计利润是会计核算的结果,受到会计政策的影响,如果会计政策不符合实际情况,那么评价结果是不科学的。
以上的两种方法,计算简单,容易理解,在过去受到中国企业的一致好评,因为,在计划经济时代,市场要素单一,企业经营风险非常小。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日益激烈的竞争,使企业不得不转变观念。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两种方法缺陷太多,不太适合目前的市场环境,但是可以作为一项辅助决策。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和投资小、风险小的项目,这两种方法还是有一定的适用性。
(二)现金流量折现法
现金流量折现法是目前大、中型企业运用最广泛的方法,对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这种方法在科学性和严谨性等方面都远优越于静态现金流量法。它最大的进步就是引入的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将不同期间的现金流量折现为投资初期的价值。现金流量折现法主要包括净现值法、现值系数法、内在回报率法。净现值法是指投资引起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折现值和流出量的折现值的差额,对于单一项目,净现值大于零,项目可行;对于互斥项目,净现值大的方案优于净现值小的方案。这种方法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并且,因为考虑整个期间的现金流量,一改回收期法的短期效用的缺点,使用现金流量而非会计利润,摆脱了会计政策的干扰。它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折现率的确定困难,也带有主观性。第二,因为净现值法得出的结果是总量,不具有可比性,所以对于不同投资额、不同期限的项目时有问题的。现值系数法很好地解决了不同投资额的项目的评价难题。现值系数法本质上和净现值法是等同的,现值系数是指现金流入量的折现值与现金流出量的折现值的比值,比值大于1,项目可行,比值越大,项目越符合要求。遗憾的是,现值系数还是没有解决不同期限的项目评价问题。内在回报率法与这两种方法最大的不同在于,内在回报率不需要事先确定折现率,内在回报率是指使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的折现率,当内在回报率大于投资者要求的投资回报率时,才能为投资者创造财富,反之,项目不可行,内在回报率和投资回报率的思想相似,所以易于被投资者所接受。不难看出,内部回报率不受项目投资额和期限的限制,但是结算过程比较繁琐。
现金流量折现法在大型企业里运用广泛,这是因为,虽然它科学性强,但是,使用成本也是非常大的,所使用的数据需要严格处理,同时对执行者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也非常高,因此需要付出较高的数据成本和人力成本,这都是中小企业无法承担的。
(三)期权评价法
传统的评价方法存在以下假设:第一,对于未来的现金流量的预测是完全正确的,即,未来的现金流量完全按照预测实现,不会发生变动。第二,项目的投资只能发生在特定的时间段,不能推迟。第三,项目必须按照预先的设定持续到期限终止,不能提起退出。根据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以上的假设只是一个理想状态,市场有风险,现金流量会发生波动,项目是否推迟或提前终止,投资者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策的。正是由于以上的种种弊端,期权评价应允而生。
实物期权是指隐含在项目投资当中的具有期权性质的权利,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了实物期权是由价值的。按照实物期权的思想,未来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结果可能为好,也可能为差,投资者的投资时间并不一定是确定的,如果好结果的概率较大,那么未来收益实现的概率就非常大,这样的等待是有价值的,反之,如果坏结果的概率大,投资者可以及时放弃,避免过多的损失。常见的实物期权有扩张期权、时机选择期权、放弃期权。我们以扩张期权为例,扩张期权是指如果项目在未来有进一步扩张的机会,投资者在现阶段投资,该投资相当于购买了扩张期权。当未来效益良好时,可以行使权利,获得收益,未来效益较差时,可以放弃该权利。扩张期权和股票期权十分相似,未来扩张的价值可视为股票的未来价格,进一步扩张需要的投资可视为股票的执行价格。对于扩张期权的估测,可借助于布莱克-休斯模型来解决。
实物期权评价法的运用是有一定难度的,其本身的分析相对复杂,并且评价过程含有许多主管判断,只有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才能驾驭。在发达国家,期权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但是,在中国运用并不广泛,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个努力方向。
(四)EVA价值评价法
经济增加值(EVA)是指从税后经营业利润中扣除债务和股权的资本成本后的剩余利润。它是一种评价盈利能力和业绩的方法。经济增加值与传统的会计利润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会计利润只是时候经营利润扣除债务的资本成本的结果,只要会计利润大于零,那么企业的收入就能覆盖所有资金的使用成本,就会给投资者带来价值。但是,这是个假象,人们都忽略了股权资金的成本,股权资本并不是免费的,也需要得到补偿,只有股权资本得到补偿后的剩余收益,才是股东真正的收益,否则的话,经营者就会不重视投资资本的使用,造成投资的浪费,损害投资者的利益。EVA价值评价法正是纠正了传统的会计利润对股东收益的歪解。从这个角度来说,EVA价值评价法是科学的。
EVA价值法的运用并不困难,只是需要对传统的报表做一下调整,在国外广受欢迎,像西门子、索尼、可口可乐等世界知名公司都在使用EVA价值评价法,可见其的作用巨大。EVA引入中国后,在中国也引起了反响,可见,对于中国企业,EVA价值评价法还是非常适用的。
结束语
对于投资决策,对于每一个投资者和经营者都是非常重要,“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的悲剧也有发生。因此选择正确的决策方法对于投资者是一个安全的保障。目前,投资决策方法的种类有许多,有传统的,有现代的,有国外的。静态分析法是传统的分析方法,最大的有点就是简单,但是简单的背后隐藏着缺陷,随着市场经济的法杖,这种传统的静态分析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但是仍然可以作为辅助的分析方法。现金流量折现法、期权评价法、EVA价值评级法这三种方法较传统的方法都是巨大的进步,也已经成为了主流。中国企业运用现金流量折现法的较大,这种方法在科学性方面有较大的提高,但是局限性也有很多。期权价值评级法和EVA价值评价法的理念非常先进,在国外非常流行,中国企业应该朝这方面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