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建筑工程风险评估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 概述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环境复杂,工期长,露天作业多,建筑物与地质环境关系密切,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更多,更复杂,在施工中建筑物处于最薄弱状态,在施工中具有更大的风险。施工风险将对业主和承包商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为此,须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工作,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掌握风险识别技术,开展风险评估与分析,及时防范和化解工程风险。
2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风险管理
风险一般是指一种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故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可定义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影响施工目标(工期,质量和成本)实现的各种不利因素的不确定性,现代风险管理理论认为任何项目都具有风险,风险管理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施工风险管理就是人们对施工中潜在的意外损失进行辨识,评估,即在主观上尽可能有备无患或在无法避免时亦能寻求切实可行的补偿措施,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减少风险损失或进而使风险为己所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风险管理是符合一般管理逻辑程序的连续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环节:施工风险因素的分类,施工风险因素的识别,施工风险分析,施工风险控制(即风险规避)。
2.1施工中的风险分类与识别施工风险分类和识别是施工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是人们系统地、连续地识别施工风险存在的过程。即确定施工风险之所在及其主要风险事件的发生,并对其后果作出定性估计,最终按类别形成一份合理的施工风险清单,以列出所有有意义的施工风险。要达到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的目标,就必须对施工中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对其合理分类。
2.1.1施工中的风险分类施工中所遇到的风险因素具有各自的特征,在风险识别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特征,使得风险因素的识别更客观、更准确,通常根据其特征将风险因素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类别,风险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本文主要就施工风险进行分类。 2.1.2施工中的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就是以人为中心的对施工中各种数据收集分析和预测,主观性较大,为了力求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必须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和分析的科学性。目前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方法,情景分析法等。本文提出一种更适用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识别方法:即用表格把施工中的各种风险进行分类列出,在利用上表进行风险识别时,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只需要对自己所熟悉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后填入表格然后汇总确认,在工程施工各阶段均可进行风险的识别,有利于实现风险的动态管理。
2.2施工中的风险分析与控制在施工中进行风险识别与分类的目的在于能够更好的进行分析评估与控制,由于风险因素的差异很大,故对其进行分析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在施工中应用的风险分析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决策树法,多目标决策法和敏感性分析法。
2.2.1施工风险的定性分析风险定性分析是评估已识别风险影响和可能性的过程,根据风险影响的大小和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对风险因素进行排序。利用随机决策树分析方法:风险量(值)=概率(P)×风险影响(I),在定性分析中主要依据是(1)风险管理计划;(2)已识别的风险;(3)概率范围与后果;(4)假定的条件;(5)数据来源的可靠程度。在定性分析中也可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进行分析中尤其要注意那些对施工控制影响较大的风险因素,对这些因素要进行再次细化分析和管理控制。例如在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控制中的风险因素其风险发生后的影响会直接导致项目的失败或工期的严重拖延,成本的大量增加,就需要加强管理。
2.2.2施工风险的定量分析风险定量分析一般是和定性分析同时进行,在定量分析中要善于采集相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按照乐观,悲观和最可能分类列表。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尽可能的情况下进行模拟,通过定量分析可以明确施工成本,质量和时间目标的概率以及其所反应出来的趋势。
2.2.3施工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就是采取一定的技术管理方法使风险事件不发生或在发生时减小损失,例如施工中的安全控制目标就是要确保不出现安全事故,即对安全事件进行风险规避,采取这种手段有时不可避免要有一定的花费,但较承担风险,这些花费比风险真正发生时的损失来说就少得多,目前建设施工中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就其原因就是施工者赶进度,省成本,未能注意风险规避效应的辨证关系。施工风险控制的方式有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风险自留就是由自己承担风险所造成的后果,在施工中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通过加强管理能够避免的风险是适合于自留的。例如在混凝土浇注中的混凝土搅拌质量风险,分项分部工程工期风险,分层交叉作业时工作面能否顺利交接的风险等。风险转移则是将可能出现的一些施工风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风险转移并不能减少风险的危害程度,有时反而造成风险的显著增加,只是承担风险的主体不同而已。如在施工中有些施工技术工艺复杂,专业性强自身不能胜任或难以达到质量要求的施工任务则可以采取转包或分包的方式把风险转移出去;在施工中的不可预见费用,事件则可以在签订施工合同时明确有发包方来承担。风险转移的主要方式则是保险,通过交纳一定的保险费用把施工中的大部分风险(如施工中工人操作不慎造成的伤亡事故)转移到保险公司承担,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效果。风险控制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在施工中一般采取事前预防和事后控制两种方式,事前预防是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在施工合同条款中明确索赔权力,施工前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施工进度安排前紧后松,留有余地,建材采购中严把规格质量关,雨季施工时考虑汛期排水等;事后控制则是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尽可能防止扩大和恶化,减少损失,并就产生损失大小和原因进行分析确认,明确责任,如是业主(发包方)的责任则要提出索赔。如业主付款延期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均可提出索赔并可获得赔偿,施工事故发生后所造成的延期则可以采取加班加点,调整计划安排来控制工期损失。
3 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
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普遍认识不足,如何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笔者认为关键是(1)要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在项目管理中改变观念,加强风险教育,增强企业的整体风险管理意识,把风险管理与企业的效益结合起来,并逐步的把风险管理引入到施工中的“三大控制”和“三大管
篇2
CAR承保的是被保险财产在工地因任何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物质损坏或灭失,由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性质和风险分析方法有所不同,下文将分别给出适合的分析方法.
1损失概率与损失幅度均值的确定!!!工程场地自然灾害所致的损失概率与损失幅度
自然灾害发生概率分析相当于灾害学界通常所称的致灾因子分析,这里需要得到的是CAR承保期限即施工期限内场地处的自然灾害发生概率,但灾害学界通常按灾害的重现期与对应强度或者多少年内某超越概率下的灾害强度进行灾害统计,为此可以将灾害重现期通过公式(1)转化为整个施工期限内该灾害的发生概率,这样,就可以得到保险期。
2施工期意外事故的损失概率与损失幅度绝大部分意外事故的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都需要请相关的富有该类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或保险公估经验的专家根据经验和少量历史损失数据来估计.在估计损失幅度时,在场地在险价值等于意外事故易发时间段中点时刻在险价值的条件下请专家根据经验估计PML和损失率均值.
!2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范围的确定
专家估计值会受工程复杂程度、专家知识和经验以及历史损失数据数量的影响而具有不确定性.损失概率和损失率的可能取值范围均为[0,1],在此区间内,专家估计据值的不确定性大小可用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与专家估计值的接近程度来衡量,笔者采用不同的模糊分布来表示这种不确定程度的大小,并根据模糊分布得到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在一定置信水平(或隶属度水平)下的范围。为工期内某重现期灾害的发生概率;T为重现期(如10,25年式中:!或50年)L为保险期限.
自然灾害所致的损失幅度分析也可称为易损性分析,这里需要估算施工期工程在某强度的某种自然灾害下的PML(possiblemaximumloss)和损失率.损失率是指损失额与损失发生时PML的比率,PML通常是指事故发生后内部和外部的风险控制措施全部失效状况下造成的损失程度,PML小于等于损失发生时的场地在险价值.考虑到工程场地在险价值的渐增性,对于非季节性自然灾害(如地震),在场地在险价值等于整个工程最终造价的1/2的条件下请专家估计各种强度的某自然灾害下在建工程的损失率均值;对于季节性自然灾害(如某些地域暴雨引发的洪水和泥石流),在场地在险价值等于灾害易发时间段中点时刻的在险价值的条件下请专家估计在建工程的期望损失率.
以地震为例,由于地震烈度小于等于6时,建筑物发生破坏的情况极为罕见,而地震烈度大于和等于10时已没有经济损失意义上的区别,再考虑到在建工程与使用期建筑物相比具有更大的脆弱性,这里考虑的地震烈度范围为5!10度,通过概率分析得到其对应的发生概率,通过专家估计得到各烈度地震所致的损失率均值,从而得到保险期限内的场地地震强度’概率’损失率关系,如表1所示[7].
1.21专家估计值不确定性大小的度量
专家判断值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工程的复杂性、专家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以及历史损失数据的多少.笔者将这三个因素按其程度分别分为几个等级:将工程复杂性分为“很复杂”、“一般复杂”和“不复杂”三个等级;将专家的知识水平和经验分为“很丰富”和“较丰富”两个等级;将历史损失数据的多少分为“几乎没有”、“极少”和“有一些”三个等级.这三个因素各自不同程度的组合就确定了专家判断值的不确定程度.
将专家估计值的不确定程度按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取值与估计值(均值)的接近程度分为六类:完全接近、极为接近、非常接近、较为接近、接近和有点接近,六种情况下的接近程度逐渐减弱.如果估计均值有很大难度,专家可以给出如“损失概率接近但不会超过0.1%”,或“损失概率接近但大于0.1%”的判断,此时,专家估计值的不确定程度按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取值与估计值的接近程度分为五类:极为接近但低(高)于、非常接近但低(高)于、较为接近但低(高)于、接近但低(高)于和有点接近但低(高)于,
这五种情况下的接近程度逐渐减弱.
度量专家估计值不确定性大小采用的判断准则如表2所示.
1.2.2用模糊集表示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估计值的不确定性
用不同的隶属函数或模糊分布来表示损失概率和损失率对于其估计值的接近程度.损失概率/损失率的隶属函数的构造过程如下:
2算例
篇3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工程技术也越来越复杂。在地下综合体建筑工程中,地下综合体建筑的体量越来越大,埋深也越来越深,为保证工程建设的成功,工程师必须认识和避免工程在其生命周期中潜在可能的失败。风险分析就是研究处理复杂的工程系统,辨识其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分析这些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及其造成损失的大小,提出控制风险的相关措施,以减少事故发生时的损失。
根据工程风险的定义,若存在与预期利益相悖的损失或不利后果(即潜在损失),或由各种不确定性造成对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损失,均称为工程风险。一般而言,在地下综合体建筑工程建设、运营过程中,工程风险R可表示为在工程设计和施工期间发生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环境破坏或工期延误等潜在不利事件的概率p与可能后果c的集合,表达式为:R=f(p,c)。具体到地下综合体建筑的火灾风险,则风险定义中的不利事件即火灾事故,不利事件的概率即火灾事件的概率,可能的后果,即火灾事件可能造成的生命与财产损失。
1 地下综合体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
地下综合体建筑根据自身工程特性的不同,及所面临风险问题的不同,其风险分析过程与方法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进行地下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估时,需要针对地下综合体建筑的建筑与装修材料、设计方案、使用目的、消防设计方案、人员疏散方案等,确定工程不同防火分区的火灾风险评估对象、目的及方法。另外根据我国基本建设程序,地下综合体建筑工程一般需要经过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设计阶段,在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即进入运营阶段。随着工程阶段的发展,火灾风险也在动态变化,相应各项风险的发生概率、损失以及对于整个工程风险的权重都在不断变化,因此开展地下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估工作应与相应的建设阶段紧密结合,分阶段开展风险评估。
因此,地下综合体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为如下。
(1)根据工程性质与特点,确定火灾风险评估的依据,保证评估的合理性。
(2)根据评估阶段的不同,应明确评估对象与目的,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以实现评估的科学性。
(3)对评估对象要有全面认识,同时对重点风险源应有针对性重点评估,确保评估的针对性。
2 地下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估与控制基本流程
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火灾安全风险评估与工程的初步设计阶段相结合,本工程目前正处于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初步设计阶段的特点、任务和目的,开展风险评估与控制工作。
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包括火灾风险的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是对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中存在的各种火灾风险及其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对比排序的过程。而风险辨识主要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筛选。风险识别是指调查和了解潜在的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风险筛选是对评估对象已识别的所有风险因素进行二次分析,并根据其发生概率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对不构成系统安全风险影响的因素予以剔除。
火灾风险辨识过程可分为6个步骤:火灾风险定义、确定参与者、收集相关资料、风险识别、风险筛选、做出火灾风险识别报告。
在工程风险识别过程中,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检查表法、头脑风暴法、情景分析法、风险讨论会等。对一般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工程的火灾风险宜采用检查表法,对建筑面积特别庞大的或有其它特殊情况的的宜采用专家调查法。
3 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火灾风险分析方法
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火灾风险分析方法可分为三大类: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半定性半定量分析。
定性的风险分析是借助于对火灾事件的经验、知识和观察,以及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了解,科学地进行分析、判断的一类方法,运用这类方法,可以找出工程中存在的危险和有害的因素,进一步根据这些因素,从技术、管理、教育上提出对策措施,加以控制,达到安全的目的。定性的风险分析不对风险进行量化的处理,只用于对事故的可能性等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等级进行相对的比较。定性分析方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容易掌握,缺点是分析结果难以量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人员的经验,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往往需要凭借直觉,或者业界的标准和惯例,为风险管理诸要素(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现有应对策略的效力等)的大小或者高低程度定性分级,例如“高”“中”“低”三级。主要回答“有没有”“是不是”方面的问题,具体采取的方法有小组讨论、检查列表、问卷法、人员访谈法、专家调查法等,该方法实际操作相对容易,但也可能因为操作者的经验和直觉的偏差而使分析结果失准。
定量分析方法的思想是对构成火灾风险的各个要素和潜在损失的水平赋予数值或货币金额,当度量风险的所有要素都被赋值,风险评估的整个过程和结果就都可以被量化了。定量的风险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蒙特卡罗法(Monte-Carlo)、聚类分析法(Clustering method)和等风险图法。
定量分析方法有两个指标最为关键,一个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一个是威胁事件可能引起的损失。理论上讲,通过定量分析可以对安全风险进行准确分级,但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可供参考的数据指标是准确的,可事实上,在工程实际中,定量分析所依据的数据的可靠性是很难保证的,再加上数据统计缺乏长期性,计算过程又极易出错,这就给分析的细化带来了很大困难,所以,目前工程实际应用中风险分析,采用定量分析或者纯定量分析的方法还是有较大的难度,通常采用一些半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
半定量的分析方法通常包括事故树法,事件树法和风险评价矩阵法。事故树法(Fault Tree Analysis,FTA)能对导致灾害事故的各种因素及逻辑关系能做出全面、简洁和形象的描述,便于查明系统内固有的或潜在的各种危险因素,为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还便于进行逻辑运算,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事件树法(Event Tree Analysis,ETA)是一种图解形式,层次清楚、阶段明显,可进行多阶段、多因素复杂事件动态发展过程的分析,预测事故发展趋势。事件树分析法可以定性、定量的辨识初始事件发展为事故的各种过程及后果,并分析其严重程度。根据事件树图可在各发展阶段采取有效措施,使之向成功方向发展。
根据以上对风险评估方法种类的分析,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工程火灾风险的分析过程与工程建设的阶段有关,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可用的数据有限,通常可采用采用专家调查法(Delphi法)和检查表法,结合历史数据和专家评判,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事件进行识别、排序、量化、分析和评估。
4 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工程火灾风险评估步骤
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工程火灾风险评估可以采取如下技术路线。
(1)充分了解所需要研究的工程情况,收集资料,包括项目背景、设计资料、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工程已有的研究报告等。
(2)研究资料,查看现场,并分别评价层次单元和研究专题。
(3)各评价单元的可能发生的火灾风险事故进行分类识别。
(4)对各火灾风险事故的原因、发生工况、损失后果进行分析。
(5)用定性与部分定量的评价方法对火灾风险事故进行评价。
(6)各火灾风险事件的风险水平进行评价。
(7)汇总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工程的总体火灾风险评价。
(8)结论和建议。
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工程火灾风险分析和控制方案研究的基本流程见图1。
5 灰色聚类法在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火灾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探讨
火灾风险的评估过程需要用到大量具体的信息和数据,如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的面积,出入口的设置,正常通风及火灾条件下排烟方案的设计,喷淋设施方案设计、建筑与装修材料的使用、地下综合体建筑的使用类型,人流量大小、中控系统的可靠性等。可采用灰色聚类评价法对地下综合体建筑火灾风险概率和火灾风险损失水平进行评估。由于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一般都分成若干个防火分区,对其中的每个分区,以该分区发生火灾的几个主要风险因素为聚类指标。
根据对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火灾风险事件特征的分析,可确定火灾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地下综合体建筑的使用功能、人流量大小、建筑与装修材料、火灾人员疏散方案、火灾条件下通风方案等主要因素有关。
根据各地下综合体建筑火灾防控设计方案实际情况,对其各项风险指标进行量化并无量纲化,并根据各指标不同灰类的白化权函数值,计算出各加权聚类系数,即得不同隶属关系的聚类行向量,按照最大隶属关系可确定特定城市地下综合体火灾的分区的火灾风险概率等级。
地下综合体火灾风险损失等级亦可通过聚类分析法得到,也可通过专家决策法(Delphi法)确定其火灾损失等级,据此查取风险矩阵表,即可确定某特定分区的火灾风险等级。
参考文献
[1] 谢华.地下商业街火灾风险评价[D].沈阳: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
[2] 李鑫.地下式水电站火灾风险分析与评价初探[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篇4
市场经济的背后,往往存在着经济发展速度与服务、技术、质量等因素不同步的问题。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建筑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建筑工程的质量却往往得不到有效保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缺位,部分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足,没有对建筑工程风险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建筑工程风险问题频发,使企业利益遭受严重损失,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造成了重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从建筑工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供大家借鉴,希望可以对减少建筑工程风险提供经验。
2建筑工程的风险管理概述
2.1建筑工程风险概述。建筑工程施工前,图纸设计人员根据建筑具体的位置、施工要求等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出详细的工程图纸作为具体施工的依据,但是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实际施工完成后的建筑质量很可能与既定目标产生偏差,致使企业利益受损,这些不确定的因素统称为建筑工程风险。就目前而言,建筑工程风险不可能完全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管理,对其有效控制,减少其对建筑工程带来的损失。2.2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内容。建筑工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对建筑工程风险进行整理、归类,识别出影响建筑工程的风险。其次是进行风险分析,对于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整理出详细的数据以备使用。最后就是要根据得出的各项数据,制定有效措施,减少甚至避免建筑工程风险造成的损失。2.3建筑工程风险的特点。建筑工程的风险由于其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特点也是多种多样。首先,建筑工程的风险具有不可避免的特点,由于实际施工过程中影响因素的不可预知性,即使做到万事俱备,也可能出现新的影响因素,产生建筑工程风险。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工作,时刻准备处理突发状况。其次是风险发生的概率存在不确定性,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总结、归纳出不同类别风险的规律,以此作为制定解决措施的依据。同时,由于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风险在具体施工的不同阶段也是可变的,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具体风险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
3风险管理分析
3.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作为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是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由于建筑工程风险中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致使建筑工程风险的类别也是多种多样,对待不同类别的风险要采取相应的识别方法。使用同一方法,由于识别主体的不同,风险识别的结果也会有所差异,这就给风险识别工作增添了更多的复杂特性。目前,风险识别的主要原则有:一是全面识别原则,统筹兼顾、综合分析之后再对具体的建筑工程风险进行逐门逐类解析。二是关联性原则,首先对建筑工程风险的类别进行归纳整理,分门别类,找出其相同的影响因素,分析其中的关联性,根据其共同的特点制定方案。三是排除与确认原则。经过全面、细致的对比分析,能够确认是非影响因素的要及时进行排除,如遇不能确认是否为影响因素的情况,出于对工程整体质量负责的严谨性态度,同样要将其归于建筑工程风险的影响因素。3.2风险评估与分析。建筑工程风险评估与分析工作,要贯彻于建筑工程的始终。影响建筑工程风险的因素众多,在建筑决策阶段、图纸设计阶段以及具体施工阶段都有可能出现,所以要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评估与分析工作必须做到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尽可能多的分析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各种可能引起建筑工程风险的因素。例如:具体施工工艺的高低、建筑行业政策的变化、市场环境的变化、同行业之间的竞争等,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避免遗漏,减少建筑工程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对于风险识别工作中收集、整理的基础性信息,要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由于不同主体的主观特性,风险评估和分析时除了保持高度的客观性外,必须使用科学的分析方法。首先要对建筑工程风险进行模型分析。目前,分析模型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层次分析法、模拟法、决策树法、优先顺序图法等,相比较而言,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层次分析法。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将建筑工程的不同风险进行层次上的区分,进而对不同层次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整理,其结果,科学合理性更高,也能为风险控制阶段时制定科学的方案提供全面的依据。风险分析之后的评价工作至关重要,其主要是通过分析,得出建筑工程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以及影响程度的具体参数。通过这些参数,输出反映的是人们对于建筑工程风险的接受程度,对于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提供可靠、科学的数据分析。3.3风险控制。风险控制作为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工作,是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关键部分。建筑工程风险控制需要根据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分析后得出的数据进行应对方案的制定。方案的制定应本着避免、减少风险出现的原则,将风险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减少企业的损失,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应对方案根据建筑工程风险的多样性、复杂性特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风险预防方案,不可避免的建筑工程风险,可以通过加强其他措施起到预防风险的作用。例如:高空作业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我们可以采取安装防护网、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加固安全带等措施来达到预防工控作业安全风险的目的。风险转移方案,由于承受能力大小的不同,有些风险企业自身没有能力承受,可以采取转移风险的方式将风险转移到能力足够承受风险的一方。风险自留方案,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没有有效的措施可以规避风险,或者采取规避风险的方式需要承受比自留风险更大的损失,这时企业就需要选择自留风险的方案。不管选择使用了何种方案,都要对实行方案后风险的变化发展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踪、反馈,确保解决方案的实效性与时效性,同时也要注意防止新风险的发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风险虽然不可避免,但是可以实现有效控制。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控制,做好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保证施工的正常运行。同时,也可以减少企业因风险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可以极大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就企业自身风险管理人员而言,一定要加强对建筑工程风险的重视,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充分利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注意总结经验教训,确保制定出的风险控制措施切实有效,以期达到建筑工程方面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作者:邓伟民 单位:广西建工集团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秦薇.工程管理风险的认识[J].城市地理,2016(24).
篇5
1.工程概述
某建筑工程,地下2层,地上27层,总建筑面积为4.24万平方米,在开始施工前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了各个施工工种,并签署了相应的工程合同。但是在具体施工中,受到市场经济变动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合同管理中遇到了合同订立风险、合同文本内容风险、合同履行风险,严重影响了工程合同作用和价值的发挥。通过对工程管理风险进行深入的评估,并制定了有对性的应对策略,把工程合同管理中遇到风险一步步化解,值得其他单位广泛学习和借鉴。
2.工程合同管理风险评估的内容
风险评估在工程合同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
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指的是要通过相应方法和手段,识别出可能会影响合同管理目标实现的潜在事件或者事故。既包括有潜在负面影响的事项,也包括那些代表机会可能的事项。通过分析影响工程合同管理的风险因素,就可以有效确定会对工程合同造成影响的主要事项。在具体识别过程中,既要识别出主体层次的事项,也要识别出活动层次的事项,不但要避免过去发生的风险重新发生,而且要做好未来可能发生风险的防范工作[1]。
2.2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的主要作用是充分了解合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以便确定风险的可容忍性和可接受性,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在《ISO31000风险管理原理与指南》中明确提出,风险分析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内容:第一,确定已经识别出的风险事件的结果以及发生风险的概率;第二,考虑现有风险防范措施的效果;第三,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和结果,确定风险水平。
2.3风险评价
工程合同风险评价指的是对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风险发生以后造成的损失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获得描述风险的综合指标———风险量。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对策。就该建筑工程而言,在工程合同管理过程中,遇到风险指标包括[2]:合同订立风险、合同文本内容风险、合同履行风险。
3.工程合同管理风险的成因
3.1合同管理战略与文化风险
到该施工单位在工程合同管理中发生风险的主要原因在公司内部没有形成工程合同风险管理意识,同时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合同管理文化。整个公司内部都缺乏工程合同管理意识,在公司内部没有形成良好的工程合同管理文化氛围。
3.2合同管理组织结构风险
工程合同管理职能部门是建筑工程工程合同管理的主要部门,其组织结构可以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大小以及复杂程度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结构形式.
3.3合同管理人员风险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同时也具有极强的专业化,需要工程合同管理人员具有法律、经济、工程、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任何一方面没有达到具体要求,都可能引发工程合同风险[3]。
4.工程合同管理中风险的应对策略
根据该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中风险评估指标的结果,以下针对该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中的风险指标制定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4.1合同订立风险应对措施
通常情况下,合同订立中所遇到的风险指标包括:相对方投资风险、相对方信用风险、立项合同规范性风险、资金来源风险四大类。相对方投资风险的应对措施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入手:第一,证明合同相对方依法成立,并保存相应的登记文件;第二,对合同签订方的相关资质以及经营许可证书进行核实;第三,如果合同签订方是跨市施工,则要求其当地建设施工行政部门办理相应的备案准入证。相对方信用风险应对措施,要求合同签订方提供其能够胜任此次工程项目的能力,也可以通过调查分析的方式或者相行业协会等部门充分了解合同签订方的商业信誉。对于某些相关信息掌握不全面的信息,要采取要求合同相对方提供担保的形式,将相对方的信用风险进行转移。立项合规性风险的应对措施,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入手:第一,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并严格履行和环境因素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第二,在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要求之外,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必须遵守和自愿遵守的一些要求[4]。资金来源风险应对策略,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注意分级审批和权限资金的使用情况,并严格限制对外担保权和对外投资权。落实资金集中管理制度,提高资金的应用效率和安全性。
4.2合同文本内容风险应对措施
合同文本内容风险包括:合同标的实施风险、财务结算方式风险、质量风险、安全环保风险、技术风险与法规标准适用风险。合同文本内容风险是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分险评价指标中最重要的风险指标,所以应对此类风险时,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入手,才能有效控制合同文本内容风险。通过各关业务管理部门根据职能权限对施工合同进行审查的方式,在合同签订前对合同进行经济、技术和法律审查。
4.3合同履行风险应对措施
有建筑工程在具体施工中,很多工程项目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更,因此合同履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风险也是具备不确定性的。也是工程合同管理的难点和重点。在应对此类风险中,必须充分应用现代工程合同管理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上降低合同履行风险的影响。从而实现最优化的合同管理风险分析评价方法,减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风险,为工程合同风险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提供一定的思路与方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深入分析了工程合同管理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应对措施。造成工程合同管理发生风险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应用现代合同管理学知识,并结合建筑工程的情况,合理分配工程合同管理组织结构,才能把风险控制在萌芽之中,为建筑工程的顺利竣工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罗颖芳,刘晓东.论工程合同管理中风险评估及应对[J].珠江水运,2014(16):50-51.
篇6
工程项目建设是一项涉及范围较广、建设流程复杂的工程建设,为保证工程施工顺利,保证施工过程有效监督以及工程质量合格,离不开有效的工程项目合同的签订和管理。作为承包商与发包商之间关键的法律文件,工程项目合同是工程建设过程中诸多环节的重要依据,因此,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对工程顺利开展有着直接作用。基于工程项目开进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因素,若合同管理不当或由于风险因素影响合同管理实效,将直接给合同双方带来重大损失。因此,为有效加强工程管理,建立科学、高效的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风险评估至关重要。
1 工程项目合同风险形式
1.1 客观的合同风险
客观的合同风险主要是由国际惯例、法律法规以及合同条件所规定的,这种风险责任一般都是人们主观愿望以及努力所不能控制的,往往是合同双方有所配比的,比方说合同规定的承包商应该承担的风险,像变更风险、市场价格风险以及时效风险等。
1.2 主观方面产生的合同风险
工程项目合同风险除了客观合同风险因素之外,还包括主观合同风险因素。其主要产生是人为造成的,通常情况下主要是指在人为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合同风险因素。这个过程中业主也会因为自身条件性因素的影响,对合同制定相对严苛,并将这种类型的合同条件纳入到工程合同中。同时承包商承揽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将侧重点放在价格以及工程期限中,这样一来,会造成对工程合同的审核不足,签订合同也就会显得较为盲目与随意,这样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承包商法律约束角度受业主的牵制。合同签订的过程中业主因此也就会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因此合同中的平等性就无法体现出来。
2 合同管理风险评估方法
基于工程项目建设涉及范围以及因素众多,若能够对合同管理中的风险实现有效评估和加强,就能够对工程项目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避免风险因素对工程建设任一环节造成影响。有效的合同管理评估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风险因素的影响,合同管理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2.1 模糊评估法
模糊评估法是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风险评估的重要方法,主要以模糊集理论对工程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展开评估,具体的度量工程风险的模拟方法主要是蒙特卡洛模拟法以及三角模拟法,通过参数的调整改变,多次进行工程项目风险模拟。根据模拟仿真风险数据进行结果统计和分析,进而对项目风险结果进行有效度量和控制。
2.2 综合评估法
综合评估法在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属于全面型风险评估方法,通过评估专家对工程项目合同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并得出具体风险水平。将风险评估结果与整体风险水平结合并进行有次序的排列对比,进而实现合同管理风险度量。这种方法对从全局角度总结风险系数有着直接作用。
2.3 外推法
外推法在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属于较为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具体类型不同,包括前推、后推、旁推等不同形式。基于这三种类型,旁推主要是通过对类似项目数据的总结、分析与运用,以实现项目合同风险的评估。前推主要根据历史实践经验以及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风险评估积累,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推测和判断,并对风险出现的概率进行准确判断。后推法主要是针对不存在的历史数据,结合项目合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定义,对可能出现的初始风险事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进而对合同管理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与控制。
3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的风险防控
建筑工程合同是项目管理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法律性文件,但是同时也是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在签订了合同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的责任意识。需要对合同中产生的每一项问题进行仔细研究,对履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明确。
3.1 对合同签订主体进行资格与权限范围的认定与审核
在针对合同进行签订的过程中需要对签订主体部分进行资格与权限范围上的审核,杜绝出现无权或者是中介的情况发生。合同签订人应当与投标书中一致。另外,针对合同签订主体的资格审核要严格按照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合同相关法律及规定进行程序性审核,通过专业人员审核后保障合同签订具有公平性,以更有效保障合同签订双方利益,避免后续因合同风险造成任意方出现损失。
3.2 提升风险管理责任意识
这个过程中还应当提升风险管理的责任意识水平,充分分析合同中的每一项条款的内容:
3.2.1 合同中应当对行业操作管理内容进行强调。合同款项需要明确,为此操作性需要增强。当前阶段我国的许多工程施工项目中,承办方通过使用向对自己更加有力的条款内容使发包方受到自身权利的控制。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合同进行较为仔细的审核。
3.2.2 加强在合同中形成控制性条款的内容。在制定合同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订立有关控制与防范双方的过程性条款。因为工程项目建设的操作性相对较强,为此风险性也将更大,这就造成了施工总合同中对相关材料与设备等的质量需要被有效控制。
3.2.3 合同中保修金条款制定。工程项目建设合同风险主要包括材料供应以及安装与调试,另外就是承建单位的违约。除了上述的相关合同条款内容以及工期计划等内容之外,在进行目标设置的过程中还需要形成具有控制性的条款内容。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履约保函或者是履约保证金的形式降低风险产生效果。
3.2.4 加强语言以及承诺的类型分析。在建筑工程合同中还需要将双方商讨的结果以及决定性内容纳入到合同中来。
3.3 加强对合同拟签订阶段的评估
需要形成重大合同的相关评估制度。通常情况下建设工程项目产生的合同都应当交由相关成本的单位、法律、财务、计划以及审计监督单位等多个部门,通过专业性领域的综合评估,这是有效控制与预防风险产生的重要环节与步骤。
4 合同履行阶段环境中的风险防控
4.1 合同需要及时交底
合同形成与履行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及时交底,这是责任义务得以明确的重要步骤。工程合同在设计与形成的过程中已经明确了工程项目的总体目标,同时又有较为详细的分阶段性的目标内容。为此,工程合同管理十分重要,即明确合同的权利主体责任、权利与义务的重要内容。强化技术工程交底有助于制定具有适应性的方案策略。
4.2 强化动态监管合同履行工作
形成动态性的技术监管,加强对合同管理的履行。工程项目总目标在施工的过程中被分解,这个过程中项目监督与管理需要对合同条款进行负责。也就是工程项目在履行的过程中应当与管理之间挂钩,并针对合同形成状况跟踪与信息采集等工作。
合同动态监督管理过程中不仅需要提交书面形式的报告内容,还应当针对现场进行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检查。在组织内部结构中也应当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了解,针对相关数据资料内容进行整理与收集,目的是为了能够尽可能地掌握发包单位是否真正意义上对自身的义务进行履行。
5 合同履行后产生的风险防控
在进行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将整个阶段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并在此基础上能够真实了解项目工程施工的全部工作。这样一来,就需要进一步强化合同履行之后阶段资料的综合管理工作。这是实现合同管理的效率与规范化的重要内容,更是进一步完善合同管理措施以及形成系统性的项目合同管理的重要机制建设。
6 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管理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程建筑领域发展形势越来越好,工程项目建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更加规范、科学、高效。从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因素来看,要采取有效的规范措施和风险控制措施。一旦出现合同管理风险,将直接给工程建设造成阻碍影响,给承包方和发包方都造成严重的经济影响。为有效构建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风险评估模式,要应用合理的风险评估方式,并不断提升风险意识,完善合同管理相关制度,全面、规范实施合同管理,加强合同管理人才培养。高效的工程合同管理能够为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 于国宝.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6).
[2] 苏晓,董国英.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体系建设和合同管理业务流程[J].科技信息,2011,(18).
[3] 杨凤春.石油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以大港油田公司为例[J].经济师,2011,(9).
[4] 夏冬艳.浅谈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风险与防范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3,(3).
[5] 刘营.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8).
篇7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分析及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许多建筑工程落成后人员承载量非常大,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将是难以想象的。因此,需要相关及人员极度重视并去解决。
一、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的相关内容
1.对于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工作中的风险管理而言,其主要是指建筑工程企业通过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对企业工作中的风险进行识别、控制解决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工作的本质目的在于最大程度的减少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风险,以科学的手段与方法对市场中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而现今建筑工程设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够被人们彻底规避的,我们只有采取一定的措施手段,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的发生率。
2.人们不能够对建筑工作设计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与改善,这是由于建筑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风险都是不能够被人们预期的,其具有的随机性与突发性,使得人们在对其进行控制的时候势必会产生诸多麻烦与困难。而建筑工程设计风险主要就是风险成本,其包含了其自身的直接成本控制与预防,还包括了其资金流动控制。因此,建筑工程单位势必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或者改变自身的管理手段,借以最大限度的控制风险成本的发生。
3.对于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而言,其不仅仅是整个工程创建的重中之重,还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设计的好与坏,不仅仅影响着工程队对整体建筑的构造的理解,还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如若出现设计出错的情况,在表面看来,势必会使得整个建筑的整体的设计出现不美观的情况发生,而在本质上,势必导致整个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给建筑的周围带去了不该有的质量威胁。
4.其建筑工程的成本设计风险,也是影响建筑整体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的投资情况,经常出现超支预算与结算超预算的情况发生,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建筑工程的整体设计出现了问题,使得我国整体的建筑工程出现了质量风险以及金融风险。
二、我国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现状
1.在过去我国依然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时候,设计单位是无需承担由设计失误导致的任何损失赔偿,而且很多建筑工程的设计单位为国有独资事业单位,这就使得这些企业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风险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设计单位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风险观念和风险意识依然不强。我国为了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在新《合同法》中专门对工程设计进行了民事责任界定,规定工程设计单位要对自身设计的失误承担完全的民事责任。一旦由于设计问题导致工程无法顺利完工或者出现质量问题,工程设计单位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因此,工程设计者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考虑风险问题。
2.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许多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开始纷纷进入到中国市场,致使许多大型工程项目的开发商更愿意与国外知名设计公司合作,从而导致我国传统设计遭受更多的竞争压力。在此情况下,我国建筑工程设计单位需要积极适应国家化形势,并将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点管理项目。
3.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承诺外资局部三年后向国外开放工程设计的部分领域,几年过后,则同意外商独资的设计公司在中国承接项目。涌入中国的国外设计事务所使很多大的项目,很多大的房地产开发商,都愿意选择国外知名的设计公司,国内的设计公司也层出不穷,这使我国传统的设计院遭受了国内和国外两方面的竞争压力。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工程设计市场必将日益国际化,我国建筑工程设计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为了企业的生存,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4.为了自己的经济,不顾建筑设计的质量。这种现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现今的《合同法》规定,工程设计单位不承担任何的设计失误带来的民事赔偿,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现今建筑的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完全不按正常的程序与规章制度进行设计,完全是自己凭空想象的设计成果,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势必使得我国的设计图纸出现质量问题,许多设计图纸并不具备任何的开发前景。再加上,现今建筑工程企业的开始发展,建筑工程任务量一时增多,使得有些设计者为了更多的追赶下一个设计图,往往没有进行深思熟虑地思考,就进行绘图,使得设计图纸的质量大大下降。
三、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管理
1.工程设计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工作主要是要在工程施工前确定好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潜在风险,并确定这些风险是否会对未来的施工造成一定的威胁。
1.1专家调查法。此种方法主要是利用该领域及相关领域专家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来找出工程的潜在风险。
1.2 工程分解法。该方法主要将工程项目分解成一份份更易管理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小块的分析来识别风险。
1.3事件分析法。就是将之前了解到的相关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并将这些事件进行逐步分解,从而分析潜在风险。
2.风险评估
通过各种风险分析技术进行定性或者定量分析的方法就叫做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主要是将工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排序,并反映出不同风险对该工程的影响程度,最后根据工程需要找出解决这些风险的方法。风险评估是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来实现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2.1 专家评估法。即将以前工程中经常出现的风险进行罗列,并请专家们根据自身的经验对风险的严重性进行评估和打分,从而确定这些风险的的重要程度。
2.2 等风险图法。即将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风险后可能产生的结果作为标杆,且设定为纵坐标轴,以概率为横坐标轴,通过对不同发生概率和后果相乘,在坐标轴上标出结果相同的点,并将这些点连成曲线,并以此表示风险分布的一种经济学方法。
3.风险应对
进行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识别和评估风险,规划并选择出合理的风险方法措施,尽可能的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应对设计风险:
3.1 风险转移。主要包括工程保险和合同转移,即通过一些合理手段将风险转嫁给其他单位及个人。
3.2 风险分散。即将工程风险分散到利益各方,甚至是与工程无关的单位身上,从而达到共同承担风险的目的。例如,联合投标就是多个单位参与,共同承担风险。
4.高度重视建筑客户反映的细节问题以及不断增强市场的保护意识
建筑工程企业要想最大程度的做到双赢,就必须对自身的设计风险与管理上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才能在本质上保障建筑的质量。另外,建筑企业还要不断增强对客户的反映现象的收集工作,借以不断完善自己企业的建设。
5.建立完整详细的客户资料
通过对客户的回访及时了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一旦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改正错误,通过整理和完善信息库为客户提高更优质的服务。另外,建筑企业还可以通过整理和完善信息库为客户提高更优质的服务。
6.加强合同管理工作
设计单位要通过利用好合同来进行风险转移。在合同签订之后,还要根据业主方提出的新要求,及时调整以规避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企业如果想要有效的防范设计风险,就需要提升企业设计风险分析和管理工作,就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系统的分析,从中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从本质上促进设计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相勇.《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分析及管理研究》.中国矿业大学.2009.6
篇8
建筑工程普遍具有工程规模大、建设时间长、施工风险高等特点,而且施工质量也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则可能会延长合同执行的时间,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建筑工程无法在合同约定时间内完成,对承包方和发包方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要加强合同的管理工作,对合同管理风险进行评估,控制合同管理的风险,研究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方案,尽量将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风险降到最低。
1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重要性
1)合同管理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利用合同的明确条款引导市场发展方向,并通过其法律效应约束和管理市场,便于政府发挥其职能。而建筑市场当中实施合同管理有利于调节市场,使得建筑市场管理更加规范[1]。2)合同管理是工程管理的关键部分,加强合同管理对工程管理有重要意义。所有的工程项目都需要承包方和发包方双方订立书面合同,每一项施工的要求都是按照合同约定执行的,如果忽略了对合同的管理,那么就无法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工程施工的成本,进而提高了施工风险管理的难度。所以必须把握住合同管理这个关键部分,才能有效把握住整个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保证工程能够按质按量地完成。3)合同管理是规范施工过程中各种行为的需要。工程项目合同当中明确了发包方与承包方双方的基本权利以及需要履行的义务,且该合同具有极强的法律效应,可有效保证双方都能享受到应有的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同时,合同也是处理各类工程纠纷的主要法律依据。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发包方不按合同规定支付承包方工程款或者承包方不按合同约定如期完成工程项目等,都可以利用合同所具有的法律效应维护自身的基本权利,拒绝履行义务的一方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加强工程合同的管理,有效促使承包方和发包方都能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相关义务规范建设行为,这对改善我国建筑市场的风气也有促进作用。4)合同管理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竞争力所必需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的建筑市场也逐渐与国际接轨,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我国建筑企业要想在世界平台上立足,就必须要适应国际市场的环境。而只有通过加强合同管理,才能提升我国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国外大型企业一较高下,为企业赢得发展的机会。
2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相关风险因素
2.1内部因素
内部风险因素主要是指由于合同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流程未实现标准化、监督管理不到位、合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等原因造成的风险。从而会造成合同签订风险、合同履行风险、合同变更风险、合同转移风险以及合同解除风险,这些风险很容易使得企业在某些重大决策上产生失误,从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2]。
2.2外部因素
外部风险因素是指由于对方的信誉度太低、同行之间的非正当竞争以及工程经费不足等原因而出现欺诈行为或者直接违反合同规定所导致的风险。
3强化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的有效策略
3.1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如果合同的约定条款不严谨、不合理,存在明显的漏洞或者合同的条款明显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那么就会导致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合同管理风险的方法就是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合同条款。首先,可以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角度着手,重点检查合同条款中是否存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现象,这是合同管理的基本原则;其次,对于合同条款中存在的漏洞和歧义必须要进行修改,保证合同条款内容的明确性,防止合同的相对方利用合同条款中的漏洞获取利益;第三,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合同条款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使合同管理与工程预算、投标报价、工程结算有效结合,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合同管理的作用;最后,合同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审核合同的内容,对于具有不合理、不合法、大风险条款的合同拒绝盖章,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合同管理的风险,提高合同管理的质量。
3.2完善信用评价体系
目前有许多风险都是由于信誉度太低导致的,而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提高承包方与发包方双方的信誉度,加强双方的合作关系,保证合同能正常签订,合同规定的条款也能得到有效执行。对此,要建立起相应的信用等级划分制度,通过对合同双方的经营情况、经济情况、组织结构等方面的信用评价,对其信用等级进行划分,并将评价结果及信用等级划分结果归入信用档案当中,为日常的合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在与对方签订合同时,从信用档案中调取对应的信用评价,对于信誉等级比较高的单位可以优先考虑,而对于信誉等级比较低的单位则要慎重考虑[3]。
3.3完善风险的预警体系
完善风险预警体系对于降低合同管理风险有重要作用。为完善风险预警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体系,将合同对象的信誉等级作为首要参考指标进行分析,而后对合同的签订过程、履行过程等阶段进行综合风险评估,尽早发现隐藏的风险,并根据风险的等级实行不同程度的预警,然后再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减少损失。2)建立风险研究机构,专门对合同管理当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如果在评估过程中发现了风险因素,要及时展开合同风险研讨会,集中各部门人员对合同管理风险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实际情况中,风险评估机构需要对合同条款的严谨性和合理性进行认真评估,尤其是对于经济效益比较低的项目,要尽量找到导致其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所在,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降低风险。3)对风险进行跟踪。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如果发现较为明显的风险隐患,在经过预警、采取应对措施后还要对其进行跟踪,关注风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尽量降低风险。
3.4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
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可以有效降低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合同管理成本,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信息化管理体系当中主要有业主的基本信息管理、承包方和发包方的合同管理、工程预算成本管理、工程成本核算管理、工程结算管理、工程合同风险管理等方面,可以使用互联网或者局域网将建筑工程相关的资料整理在一起,便于数据的传输与更新。信息化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有效提高了合同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能随时反馈合同管理的现状,便于对合同管理过程的掌控[4]。
3.5完善流程管理体系
合同管理的流程主要有前期的市场调研、合同策划、合同条款的谈判、谈判完成以后的合同文本拟定、合同内容的审核、合同的签订、合同义务的履行、合同内容的变更、合同的转让、合同的解除以及合同的存档等环节。将合同管理各个流程中的责任人、管理目标以及具体措施落实到位,保证每个环节都是按照合同规定执行。此外,还需要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整个合同管理流程进行监督,并根据合同内容的落实情况对其进行评价,以保证合同内容合理、合法、条款不存在歧义、表述清楚,控制合同管理风险,使得合同管理流程规范化、完整化。
3.6优化合同管理人员职业素质
优化合同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也是保证合同管理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对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在选择合同管理人员时,要秉着公平公正的选拔原则,挑选对国家合同管理法律法规十分了解、合同管理专业水平高、信息化技术水平高、道德品质高尚的优秀人才,以充分发挥合同管理的人才优势,保证合同管理过程井然有序。2)加强对于合同管理人员的培养,定期进行合同管理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胜任当前的合同管理工作。3)建立专业考核制度,定期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责任意识、风险控制能力以及问题处理能力等,对于表现优秀的合同管理人员给予奖励,鼓励员工积极学习,从而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5]。
4结语
在当前形势下,合同管理风险是影响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十分重要。因此,要加强对合同管理风险的预测及分析,建立完善的合同风险防范体系,降低合同管理风险,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建慧.探析建筑工程造价合同管理及风险控制[J].甘肃科技纵横,2015,44(6):98-99.
[2]吴希.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控制探讨[J].广东科技,2014,23(16):21-22.
[3]江晋宁.浅析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风险防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6):62-63.
篇9
一、房屋建设的风险模糊分析评价
房屋建筑的工程建设在主体结构、基础阶段、管理方法上都或多或少存在风险,随着建设进度的加深,风险现象也会逐渐显现出来。在不同的工程项目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风险,这些风险在建设者中都有一定的共识,但是它始终处于一种不明朗的状态,它们有发生的可能,但是可能性还尚未可知,将它们作为潜在的安全风险是有必要的,这些属于未知的风险,模糊质量风险的评估与工程的阶段性有关,我们从施工人员的管理、建筑材料的选择以及建设工艺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些风险出现的细节和原因。
(一)人员管理的风险
普通的房屋建筑工程一般并非政府部门直接监管,而是由该项土地投资负责人或者房地产开发商进行房屋的建设工作,他们在选择施工团队时可能不够仔细认真,没有进行认真的考察和咨询,仅以建设项目招标时哪家施工单位报价较低为参考标准,这在无形之中就形成了施工管理上的风险。
1、人员构成不规范
就算选择了性价比较高的优秀施工团队,对其中的人员也会有监管不足的风险,对施工人员是否有足够的资历无法准确判断,而且部分施工者一人同时身兼多职,对房屋建设工作可能无法尽心尽力。
2、施工技术不统一
如果在设计管理者与施工团队中缺乏讨论交流,那么房屋的设计方案就有可能无法正常实施,一旦设计意图没有顺利交接,则会导致具体的建筑技术也缺少参照标准,很容易出现技术上的误用,对设计负责人的交代如果不够清楚,就会出现技术上的风险。
3、质保制度缺失
在工程建设中,对建筑的质量方面由施工方主观把握,很容易造成施工方在工作上为图省时省力而放松了对质量的细节建设。而这时又没有可以确保质量的第三方检测人,对房屋的质量无法实现严格控制。
(二)材料使用的风险
1、材质混合不合理
在建筑中需要用到许多不同材料的混合物,例如水泥,在水泥或砂石材质中需要按照建筑标准进行砂浆与混凝土的混合拌制。如果这个时候没有按照规定的混合比例来执行,就很容易造成砂石水泥中含泥量过高,其中的颗粒半径不符合建设需求,一旦这些混合材质无法使用,就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2、建材选择不规范
建材除了上述的混合材质,主要还包括建房专用钢筋与建筑砖石。在钢筋材料的选择中若太随意且不加测量,在之后的建设中难免会出现钢筋长度不足、焊接程度不够牢靠、焊接的缝隙也不够高度等问题。砖石方面多半是筑房专用堆砌砖块,存放的时间通常都不够长,这样会致使砖块的散热期很短,导致砖块体积的收缩不足,砖块在堆砌使用时会因体积大小不一而妨碍建设进度,再者,往往到临近堆砌前才开始浇水湿润,导致砖块湿润程度不一,收缩的几率大小不一,严重时会使砖块变形,甚至开裂。
(三)建筑工艺的风险
1、回填土方式不合要求
在工程中会有挖出的洞口和建筑填坑,在往回填平前,容易疏忽对回填用土的检查,其中,包括回填土的含水测量、土块的粒径观察等。如果回填土的含水量未经控制和检测就往回填,会造成回填后的土质疏松,土块的粒径如果未经测量就放进回填土中,会因为土块的体积过小而没有支撑力或过大而与周围土块无法形成有效结合。这两者都会导致回填区域的地面不够平整,严重者还会出现裂缝和变形。
2、浇筑混凝土时不符标准
混凝土的浇筑一般是完成建筑工序的最后一步,但是,往往到最后一步的错误才容易集中发生。在混凝土的配置中如前文介绍,有可能不符合规格,在混合材料混制而成的混凝土中有可能不符合3%的含泥率的要求,同时,在施工现场配置的混凝土往往和在正常配置室内配置的量不相符,这就会造成混凝土的质量下降,对建筑中的石子冲洗力不足。而且更大的风险在于对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搅拌运输距离施工工地一般较远,而且混凝土是施工常用材料,需求量大,需要时间紧迫,所以在搅拌时容易因为赶进度,加入过量的水,这样就会导致混凝土中的水与石灰的比重超过规定比例,同时造成使用后坍落程度控制力不强。在施工场地的振捣棒插入混凝土机器时深度不足,会使搅拌效率低下,振捣不全面。以上几点会使混凝土的品质低下,使用时不得不用掉更多的混凝土材料,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3、室内施工时不够仔细
在房屋建筑的室内最能体现工程建设的细节,在楼面上,通常要放置圆孔板,圆孔板之间的缝隙要仔细测量并控制,如果在搁置时不够认真,就会导致圆孔板之间的缝隙过大,如果圆孔板之间普遍存在这种情况,还会致使它的支撑端出现裂纹,造成安全隐患。
室内的墙面需要粉刷,如果不够仔细,会出现墙面漏刷、粉面不均;地面的高度需要铺平,不同的房间内可以保证平整,但是整个建筑内的地面高度是否一致,这就取决于每个居室的施工负责人是否讨论过每个房间的建设情况,如果缺少交流,就会使各个居室成为单独的建设项目,地面的高度由于得不到数据的比较而失衡。
二、模糊风险的评估要求
(一)建立评估标准模型
因为模糊风险评估没有充足的信息来制定具体标准,所以需要一个符合正常房屋建筑标准的模型作为评价的参考。这里指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际房屋,只需要从已经完工的标准房屋中测量得到所需的评估数据,按照该标准对施工中的房屋进行风险评估,其中要求标准模型的数据采集要仔细、准确、普及度高
(二)根据实际设定风险指标
模糊风险评估通过标准模型可以得出大概的指标范围,但是不能完全照搬普及标准,要根据目前的房屋建设条件是当调整指标,如当标准模型的建设地形是平原地带时,房屋的高度、屋角的倾斜度就不能直接作为实际建设地点在丘陵上的房屋指标,同时房屋的业主要求也各有不同,投资者或者开发商要尊重市场环境来进行微调,只要设置在允许范围内,风险指标可以下调以适应需要。
(三)将评估指标系统化
风险评估是由每一项建筑指标汇总而来的,在进行指标记录和汇总的工作时,要将各项指标看成一个整体,以判断房屋建筑的安全为风险评估的首要目的。单一观察每个数据确实可以发现个别问题所在,但是更需要将它放大到整体建筑环境中去看,如果这种小差异是为了让整体的布局更好,或者为了弥补另一处建筑的误差而做出的调整,则需要系统化地看待细微之处的数据误差,总之,一切都是为了将房屋建筑的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因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各地的房屋建筑逐渐增多,对于工程的施工队伍要选择谨慎,同时做好每一处房屋的检测工作,通过统筹全局的眼光审视建筑的安全程度,并做出调整措施,这也正是风险评估工作的最大意义,以模糊理论为基础的质量风险评估有更强的预见性和评估范围,是一种很好的整体性建筑评估方法,值得广泛推广运用到各项工程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篇10
一、什么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
由于建筑工程规模大、耗时长、工作量大、操作性广、生产的单件性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免不了存在着一些对施工人员以及其他周围人员有威胁性的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造成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生产工作,建筑工程要比其他产品生产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特别是到了近代,建设项目由于在规模、技术复杂性、资本投入、能耗和影响等诸多方面都比以前要大得多,所以这项工程如今面临的安全风险也是史无前例的。正是在这巨大的安全风险的面前,人们又在极力地追求幸福感和安全感,因此时时刻刻都在注意着有关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动态。同时,为了社会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也在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极力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并且不少有关风险管理的专业团队和个人也在对这一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
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是如何产生的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牵动着无数施工人员和其他公民的心绪,人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这个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但是这是一个系统化的大问题,决不能盲目采取措施,而应该依据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我们首要的问题就是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建筑工程施工风险呢?第一,施工人员能力不能够得到保证。现在的建筑工程一般都是经过多次承包后才开始动工的,为了自己能够在有限合法利益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他们往往会尽力去压缩建筑工程的成本。如何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呢?材料方面有据可查,在这方面动手脚风险性太高,最好的当然是找一个无证可查方面下手———这当然得是工资方面了,因为施工人员也不知道多少才是“应该的”,只要老板不太过分也就没什么说的了。于是不少工程的负责人就招收基本没有什么施工经验的农民工来完成建筑工程。这样下来,问题也就来了———这些人没有工作经验,更没有什么施工技术,而且还是没有得到培训都开始进入施工现场,不免有些人缺乏安全意识、不注意遵守安全事故规范、不懂得保护自己,这样的结果必然只会是在伤害了自己的同时还给建筑工程项目带来不少的危害。第二,建筑工程作业环境的局限性使得安全风险更加防不胜防。与其他行业不同,建筑施工的场所大多是在野外,也就说是建筑工程大都需要露天作业,这就注定了建筑施工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自然条件和自然伤害的影响。比如,刚刚粉刷好的外墙如果遇到了大雨就会有很多麻烦,因为刚粉刷的东西还没有凝固,可能在任意时间里掉下来,并对建筑周围的人造成伤害。另外,建筑产品具有体积大、整体性强的特点,不能够进行分割,这就意味着施工人员在没有完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得待在这半成品里工作,其中的风险性是可想而知的。当然,还有很多的建筑施工都是在高空完成的,由于心理等各种因素,在高空作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会更大,影响也会更大,比如砖块掉落可能对行人和车辆造成伤害。第三,各种施工要素之间的配合易出现问题。不管什么团体活动,只有各要素配合好了才可能有高的效率和安全保障,建筑工程施工也是一样的,只有将各类施工要素配合好了才可能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但是在建筑工程实践的过程中要做到各要素的紧密配合却是很难的,因为它具有流动性,也就是说一个工程完结之后就会立马赶去下一个工地施工,在工作转移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和施工器具都得随着工程的转移而转移,这样的话,不只是工具,连施工人员都是临时安置的,根本就没有舒适的工作环境,长此以往各要素之间的配合必然会出现问题,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就会成为必然。
三、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策略
第一,不管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还是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都必须自觉培养自身职业素质,增强自己的责任感。首先,在自己做每一件与工程有关的事情前都得先想到施工现场和施工以后的安全性,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性因素和事故隐患,进而及时要求相关部门采取科学的措施去解决和制止;其次,必须将提高安全生产责任人员工作技能的工作落到实处。如何落实?加强内部训练,逐渐解决所有相关人员对规范和标准不了解、不熟悉、不理解的问题;最后,必须经常进行案例分析,从别人或者是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才能应对当前市场的迅速变化。第二,要以回避的方式处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虽说这是比较“保守”的战略,却也是比较彻底的施工安全管理策略。不过,这也就意味着在此过程中必须主动放弃或者是改变项目的施工方式,不过在确定规避方案的时候,要积极去思考这样的改变是否会对整个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构成危害,只有做到了这方面的思考,我们才能够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另外,也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去规避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这样的话,一旦发生了施工安全风险,大部分的安全责任都可以由保险公司承担,自己承担的风险也就会大大降低了。当然,如果公司自身的技术能力不足、管理经验不够,我们就可以通过承包的方式把工程包给承包商和分包商,这样既省去了自己的很多麻烦也能够将安全风险转移到承包商和分包商的身上,可以规避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第三,要不时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可能会发生的施工风险,并及时制止。有很多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风险都还只是个假设,这样就会导致安全隐患防备工作无法落实到位。当安全事故真正发生的时候,就没有足够的措施去解决问题了,这样必然是会造成巨大损失的。当然,对安全风险评估的最主要的目的也不是在发生事故后如何去解决事故,更多的应该是在事故尚未发生之前就去发现这一问题的所在,然后采取措施去阻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把风险降到最低。具体的,相关企业可以通过在企业内部或者是企业之间举行安全风险评估相关的比赛,这样可以在提高安全风险评估能力的同时也让相关人员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还有就是企业间应该适当进行建筑工程事故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的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公司间的合作,还可以有效对安全隐患进行提前扼杀。
主要参考文献:
篇11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1]。
通常认为风险(risk)的定义为:能够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它通过后果和可能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体现。风险概念中包括三个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认知;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后果[2]。因而,火灾风险(firerisk)包含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火灾危害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双重含义[3]。
现在,在文献中可以看到的与“火灾风险评估”相关的术语有fireriskanalysis,fireriskestimation,fireriskevaluation,firerisk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灾风险评估都是指:在火灾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火灾风险进行估算,通过对所选择的风险抵御措施进行评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数据转化为准确的结论的过程。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模拟、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间有密切关系,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简单地如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表,复杂的就会涉及到概率分析,在应用方面针对的风险目标的性质和分析人员的经验有各种变化[4]。
较多的人倾向于从工程角度来定义火灾危害性(firehazard)和火灾风险(firerisk)。火灾危害性指: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认为能引起火灾或爆炸,或是能为火灾的强度增大或蔓延持续提供燃料,即对人员或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任何情况、工艺过程、材料或形势。火灾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针对性,目的是确定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可预见性后果。这种设定的条件称为火灾场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间的布局、建材、装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与相关后果有关的各种具体信息。目前在确定后果方面的趋势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火灾模式,辅以专家判断。此时,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风险评估的一个构成元素,即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权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5]。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6]。
目前,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业,或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小系统。例如,由武警学院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方法及软件开发研究”,以“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为基础,设计了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出炼油厂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7]。以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价也比较多,如中国矿业大学周心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集,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价[8]。
与上述的安全评估不同,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即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内所存在的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的情况、火灾频率、气候条件、人口统计等因素,进而评价社区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评估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情况是要关注社区从财政及其他方面为消防规划中所要求的总体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综合功能增强,在居住区商贸中心、医院、学校、和护理场所增多,评估方法还会相应的改变。现有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两个目的:
(一)用于保险目的
在火灾保险方面的应用的典型事例为美国保险管理处ISO(InsuranceServicesOffice,ISO)的城市火灾分级法,在美国已经被视为指导社区政府部门对其火灾抵御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自我评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区消防状况分为10个等级,10级最差,1级最好。
ISO是按照一套统一的指标来对每个社区的客观存在的灭火能力进行评估,确定该社区的公共消防级别,这套指标来自于由美国消防协会和美国自来水公司协会所制定的各种国家规范。ISO对城市消防的分级方法主要体现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级表(CommercialFireRatingSchedule,CFRS)”上。CFRS把建筑结构、用途、防火间距与公共消防情况(用公共消防分级数目表达)相关联,再以统计数据加以调节后,来确定相应的火险费用。ISO级别仅被保险公司用作确定火险费用的一个成分。ISO分级系统虽然无法反映出消防组织的其他应急救援能力,但实际上也常用于各个区域的公共灭火力量的确定。
市政消防分级表从1974年开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区域的7个指标情况:供水、消防队、火灾报警、建筑法规、电气法规、消防法规、气候条件。随着技术进步,该表也不断改进。1980年版抽取了CFRS中对公共消防分级的方法,给出了修订后的灭火力量等级表,指标只包括前3项。被删除的指标或者确少区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评估时太过于主观,而且74表格中包含许多评估标准是具体的规定,如果某一社区的情况没有满足这些规定,则归属为差额分,规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弹性范围,无法正确评估情况和技术的变化。故而ISO分级表被视为越来越“性能化”[9]。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当今的消防组织和地方政府要担负日益加重的安全责任,面对来自公众的对抵御各种风险的更多的期望,以及调整消防机构人员、设备及其他预算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确认某一给定辖区内的具体风险和危险的等级。
具体地说,城市区域风险评估在消防方面的目的就是:使公众和消防员的生命、财产的预期风险水平与消防安全设施以及火灾和其他应急救援力量的种类和部署达到最佳平衡。
关于火灾风险对于灭火救援力量的影响,美国消防界对此的关注可以说几经反复,其间美国消防学院、NFPA等都做了许多工作。直至20世纪90年代,国际消防局长协会成立了由150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国际消防组织资质认定委员会(theCommissionofFireAccreditationInternational,CFAI),经过9年的广泛工作,制定了“消防应急救援自我评估方法”,和制定标准的社区消防安全系统。另外,NFPA最终还制定了NFPA1710和1720两个指导消防力量部署的标准,分别帮助职业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和改进为社区提供的消防救援的水平。根据NFPA最近的调查,NFPA1710将在全美30500个消防机构中的3300~3600个得到正式的应用,也推广到加拿大有些地区[10]。
英国对消防救援力量的部署标准是依据内政部批准的“风险指标”,把消防队的辖区划分为“A”、“B”、“C”、“D”四类区域,名为“风险分级”系统。其目的是对消防队的辖区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辖区内的各种风险区域,进而确定该风险区域发生火灾后应出动的消防车数量和消防响应时间。1995年,英国的审计委员会了一份题为“消防方针”的考察报告,认为这种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建筑设施的占用情况、社区的人口统计情况和社会经济因素,也没有把建筑物内的消防安全设施纳入考核范围。故而由审计委员会报告联合工作组与内政部的消防研究发展办公室一起,设立了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套供消防机构划分区域的风险等级,对包括灭火在内的所有应急救援力量进行部署,用于消防安全设施的规划并能解决上述问题的风险评估方法,再对开发出的方法进行测试。最后Entec公司开发出了计算软件,并于1999年4月以内政部的名义出台了“风险评估工具箱”测试版[11]。
三、国内外近期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一)国内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张一先等采用指数法对苏州古城区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级[15],该方法的指标体系考虑了数量危险性,着火危险性,人员财产损失严重度,消防能力这四个因素。1995年李杰等在建立火灾平均发生率与城市人口密度﹑城区面积﹑建筑面积间的统计关系基础上,选取建筑面积为主导参量,建立了以建筑面积为单一因子的城市火灾危险评价公式[12]。李华军[16]等在1995年提出了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中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由危害度﹑危险度和安全度三个指标组成,用以评价现实的风险,不能用来指导城市消防规划。
(二)美国的“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方法[13]
美国国家消防局与CFAI于1999年一起,在“消防局自我评估”及“消防安全标准”的工作的基础上,更突出强调了“火灾科学”的“科学性”,开发出名为“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的方法。美国消防局于2001年11月19日了该方案,这是一个计算机软件系统,包含了多种表格、公式、数据库、数据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采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以确定和评估辖区内火灾及相关风险情况,供地方公共安全政策决策者使用,有助于消防机构和辖区决策者针对其消防及应急救援部门的需求做出客观的、可量化的决策,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把消防力量布署与社区火灾风险相结合的原则。
该方法的要点集中于两个方面:1、各种建筑场所火灾隐患评估。其目的是收集各种数据元素,这些数据能够通过高度认可的量度方法,以便提供客观的、定量的决策指导。其中的分值分配系统共包括6类数据元素:建筑设施、建筑物、生命安全、供水需求、经济价值。2、社区人口统计信息。用于收集辖区年度收集的相关数据元素。包括居住人口、年均火灾损失总值、每1000人口中的消防员数目等数据元素。
该方法已在一些消防局的救援响应规划中得到应用。以苏福尔斯消防局为例,它利用该方法把其社区风险定义为高中低三类区域,进而再考察这些区域的火灾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高风险区域包括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很大的以及可能性低、后果大的区域,主要指人员密集的场所和经济利益较大的场所;中等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大,后果小的区域,如居住区;低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较低的区域,如绿地、水域等,然后再把这些在消防救援响应规划中体现出来。
(三)英国的“风险评估”方法[14]
英国Entec公司研发“消防风险评估工具箱”,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评估方法的现实性,是否在一定的时限内能达到最初设定的目标。经过对环境、管理、海事安全等部门所使用的各种风险评估方法的进行广泛考察之后,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对这些方法加以适当转换,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消防队应该接警响应的不同紧急情况进行评估。二是建立了表达社会对生命安全风险可接受程度的指标。
篇12
O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LI Qi, LI Xuepeng
(Pingxiang University, Pingxiang, Jiangxi 337000)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risk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uncertain and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can bring the potential loss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 on economics, resources and time, the risk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o minimizing the incidence of risk, reduce the risk of loss, the project successfully completed.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risk management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也得到了加快的发展,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环境较为复杂,施工工期长、露天作业多,不确定的因素较多,因而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风险。
1 建筑工程常见施工风险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较多,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因素也较为复杂,因而对风险进行识别关键,不同种类的风险因素有着不同的特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常见的风险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1 技术风险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风险主要包括设计技术风险和施工技术风险两部分,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和龙头,一个合理完善的工程项目设计方案是招标及合同签订的前提,也是保障工程施工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因而在建筑工程建设初期即应当最大限度地完善设计方案,避免在设计方案未确定时招标,以免因设计变更而带来风险。
施工方案设计是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工程设计方案确定后,应深入地研究施工方案,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科学合理可行、细节完善的施工方案。而由于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影响因素较多,任何一个施工方案都难以保证没有变更和索赔,因此,在确定施工方案后,还应当对施工方案中的风险进行考虑和评估,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
1.2 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经济领域中导致企业遭受损失的风险,一般情况下,由于经济有一定的规律性,经济风险也具有一定的可预见性,通过充分地了解相关的经济知识,加强信息收集及调研工作,采用一定的经济分析手段等一系列的措施可较为准确地预测出施工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但由于在实际中,经济发展会存在一定的变异,因而除了对施工地区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外,还应对国内、国际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广泛地收集国际金融市场信息数据,提高经济发展趋势预测的准确性,从而更好地规避风险。
1.3 环境风险
建工工程项目施工环境风险包括自然环境风险和政治环境风险,前者主要指地震、洪水、雷电等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风险及施工现场水文气象、地质条、气候条件等恶劣的自然环境带来的风险,此类风险通常由合同主体双方共同承担。在项目施工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此类风险因素,项目施工风险管理者应熟悉施工现场的自然状况,在签订合同时与招标方针对可能存在的自然风险进行沟通谈判,在合同中增加此项风险预备费用,以尽可能地弥补可能发生的损失。
政治风险是指由于所在地区政府政治时局及政策变化导致的企业蒙受损失的风险,此类风险具有突发性,同时与自然风险一样不以承包商意志为转移,因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人员不仅要对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还要具备一定的政治头脑,以及时地采取措施规避风险或减少损失。
1.4 合同风险
工程合同是具备法律效力的项目管理文件,也是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项目管理者在起草合同文件时应当认真地研究分析合同中的每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深刻的了解,避免由于合同条款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2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
2.1 风险控制方式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虽然不可确定因素无法避免,但工程项目的风险事件是可进行人为控制的,当专业人员完成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评估之后,就可以对于评估中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逐步的控制和遏制。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控制方式主要包括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自留和损失控制。
风险回避是风险管理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回避风险因素从而可能产生的潜在损失和不确定性,在工程项目施工中,此方法的对策通常是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出现,如施工禁止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等。此方法可回避可能产生的新风险,但回避也许是不可能的,同时由于风险往往伴随着利益的存在,因此风险回避可能失去从中获益的可能性。
风险转移是将可能出现的风险转移给对方后者第三方承担,此方法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不能降低,仅仅是承担风险的主体有所不同,常用的形式主要有合同专业和工程保险,如在施工过程中,一些技术难度大、存在较大风险的环节可通过转包或分包的方式将风险专业出去。
风险自留也即是风险不可避免或是可因风险获利时,根据法律法规,由自己承当风险,这种手段包括有意识的风险自留和无意识的风险自留,无意识的风险自留是由早期不具备风险意识,未采取一定的风险防范措施而导致自己不得不承担风险带来的后果;有意识的风险自理则是有计划地、主动地通过一定的规划将若干风险留给自己,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搅拌质量风险、分项工程工期风险等一些风险较小、重复新高且通过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可规避的风险适合自留。
损失控制包括预防损失的发生和降低损失严重性两个方面,前者属于风险防范的范畴,可采用损失预防手段,如制定实施施工安全制度、计划等来防止损失的发生,后者是不确定性的风险发生造成了确定性损失后采取损失最小化方案、损失挽救方案等及时处理,来将损失降到最小。
2.2 风险控制措施
(1)树立风险意识。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要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首先相关的负责人、管理者应当树立一定的风险意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防风险的能力。在工程建设早期即应当预先对风险进行超前分析,全面透彻地分析可能产生的风险,以为风险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在进行风险决策时,应慎重地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组织会议,征求各方意见,最大限度地保证决策的正确性。除了要求项目施工风险管理者应具备风险意识和防风险能力外,还要求管理者有较高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施工期间合同双方对现场的任何意图,项目负责人都应进行认真审核后才能执行。(2)完善风险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制度是保证管理有效性的基础,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中,应当不断完善风险控制制度,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有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对施工全程进行动态的监管,明确各责任主体及相关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确保各项风险控制制度落实到实践中,将风险管理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全面地提高施工风险管理水平,从而保证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3)加强风险评估及规避工作。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中还应当加强风险评估工作,可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对项目施工可面临的各种可能风险进行正确的评估、分析、控制和监督,并根据相关结果制定风险规避对策方案,从而为风险有效管理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3 结语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施工企业应当提高风险意识,积极地利用一定的手段对风险进行预测,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从而尽可能地减少风险的发生,降低损失,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兰凌.试析施工项目工程管理中的风险[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5).
[2] 谭章发.有关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方法与措施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3(8):154-155.
篇13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的存在,会为施工项目带来资源、经济及时间等方面的损失,利用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可以使这些风险的发生几率得到有效降低,进而减少因为风险而造成的损失,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可以得到顺利完成。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在本文中从不同角度针对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展开了一系列分析。
1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的种类
1.1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包括设计与施工两方面的技术风险,其中工程设计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完善的设计方案是招标及合同签订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保证工程顺利施工的条件,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前期,应该对设计方案进行最大程度的完善,以有效避免在未确定设计方案时招标,避免因为设计变更而造成的风险。施工方案设计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确定工程设计方案以后,应对施工方案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保证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施工方案是难以对工程变更进行保证的,所以确定施工方案以后,还要科学评估方案中的风险,针对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做好做好工作。
1.2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经济方面造成损失的风险,通常经济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经济风险也是可以预见的,对相关经济知识进行详细了解,并注意深入调研,利用合理的经济分析手段准确预测出施工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但是在实际施工中经济发展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异,不仅要科学预测施工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同时还要分析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有效收集相关信息与数据,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从而可以更好的规避风险。
1.3合同风险
工程合同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管理文件,同时在风险管理工作中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依据,项目管理者在起草合同时,应该对合同中每个条款进行深入分析,深刻了解可能会遇到的风险,以避免因为合同条款而造成的损失和风险。
1.4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主要包括政治环境与自然环境两方面的风险,其中,政治环境风险是指因为工程所在地区政治时局发生变化,或者政策发生变化而使企业受到的损失,这种风险具有多发性的特点,它不以承包商的意志为转移;自然环境风险是指地震、气候等恶劣自然环境而带来的风险,通常情况下这种风险由合同双方共同承担,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该尽最大努力降低这种风险因素。施工过程中应该对施工现场的自然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在合同签订时应该针对可能会出现的自然情况进行沟通与谈判,并在合同中适当增加这种风险的预备费用,以弥补可能会造成的损失。
2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风险管理的缺陷
2.1施工企业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现阶段很多建筑企业的经营者在建设过程中,对施工技术的选择不重视,管理意识不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缺乏管理技巧和管理手段,过分重视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这种例子非常多,例如在一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中,因为管理者没有形成坚强的风险管理意识,所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能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等。
2.2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标准
目前,我国很多建筑企业并没有形成标准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因此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对投标对象的估计不够、盲目投标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造成了中标成功率低的后果。此外,由于建筑企业对施工过程的分析不够,采用了一些不真实的数据,切法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等,这时一旦有意外情况发生,不能有效应对,直接降低了风险管理效率。
2.3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很多建筑企业并没有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定位不准确,同时还有一些施工企业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与施工风险管理放在一起,他们认为二者是一致的。因为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了上述问题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企业对风险的应对能力变得非常差。更为严重的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风险,使企业不能对这些风险进行很好的应对,最终使整个建筑工程项目面临失败的危险。
3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的策略
3.1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面对目前我国多数建筑企业中不重视风险管理,造成建筑企业不景气的情况,施工企业应该不断提高企业领导的风险管理意识,不仅要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同时还要对相关人员的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定期对项目管理者展开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者的项目管理能力,以减少风险因素的产生。在施工管理工作中,不仅要求风险管理者具备很强的风险管理意识,同时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人员都要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树立起法律意识,自觉对合同内容进行履行,并注意加强对风险知识的学习与了解,积极利用法律来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3.2加强风险评估与规避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还要注意加强风险评估工作的进行,在施工过程中成立风险评估小组,针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可能风险展开正确的分析和评估,并注意充分结合相关结果制定出风险规避应对方案,更好的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3.3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合理的制度是保证风险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基础,在风险管理工作中,应不断对风险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并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派出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针对建筑施工过程展开动态的管理,进一步明确不同责任主体及其相关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保证风险制度可以得到贯彻落实,真正将风险管理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施工作业中,促进施工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终有效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可以得到有效实施。
3.4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应该在建筑企业内部建立风险管理体系,这是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关键所在,企业建立起风险管理机制以后,各方面的职责都会得到明确,同时还进一步加深了各方的风险防范意识,对风险信息的收集也得到了强化,帮助企业更好的掌握风险的规律性。同时,承包商还要根据项目中潜藏的风险列出清单,通过一番权衡与对比之后,科学评估与预测管理风险,然后利用相应的管理措施,尽最大努力减少因为这些风险而造成的损失。
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该不断提高风险意识,利用积极的手段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不断提升识别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从最大程度上减少因为风险而带来的损失,以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可以顺利完成。总之,风险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关键所在,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可以进行良好的风险管理,不仅可以保证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