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初中体育培训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体育培训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初中体育培训

篇1

1问题分析

1.1培训成果转化的概念

Taylor将工作场所的培训项目成果转化定义为受训者将参加培训后获得知识、技能有效地运用到工作当中。受培训的教师所学习的新知识、新技能和行为转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习惯和坚持。因此,我们可以把培训成果转化定义为受训者有效而持续地将其在培训中所获得知识、技能、行为方式和认知策略运用于工作当中,从而使培训项目发挥最大价值的过程。

1.2培训成果转化的形式

培训成果转化是指将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行为和态度等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整个过程。培训的目标是学以致用,受训体育教师不仅要学习掌握培训项目所要求的各项知识技能,还必须持续有效地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将所学转化为所用,转化为体育新课改的效益。在转化中我们要增强来参加培训的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的推广能力和维持能力,要使参加培训的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回到原学校能够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2培训成果转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2.1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特征

2.1.1农村初中体育教师专业能力

在农村边远山区中学体育教师数量相对较少,且兼职较多,专职的较少,很多没有经历过体育学科的专业化培训,所以对各种体育教材、体育教学设计与实施等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

2.1.2培训动机

动机是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指在一定情境下,个体对人、物或事件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 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一个人具有主动参与、克服困难、质疑、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态度很积极,但有少数参加培训出于被动或者是应付上级要求或者被迫参加,仍处于被动培训阶段,他们尚未领会到培训对自身的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培训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2.2培训设计

2.2.1培训课程的设计

农村初中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他们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特征和不同的需求,泰勒认为,教育是一种使人的行为方式发生变化与改进的系统性过程,培训课程设计必须考虑前期调研中发现的培训需求是否得到有效的回应,在教师培训实践中,培训需求分析也应该成为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克服为分析而分析、培训课程设计与培训需求相脱节的现象。有培训需求分析作为基础的培训课程应该目标更具体,更具有针对性。

2.2.2自我管理战略

从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的学习行为来看,它包括三个层面的过程:认知层面、情感层面、行为层面。从认知层面看,它是学习者的主我对客我的认知过程,即学习者对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学习理想的更加深入地自我认识过程。从情感层面看,它是学习者的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斗争过程。从行为层面看,它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的过程。自我管理战略就是通过这三个过程达进行学习行为的塑造进而学习规范内化。

2.2.3工作环境

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工作量很大,他们要上体育课,还要上其它课。职称很不好评,学校领导对体育科目有偏见,绩效工资在学校较低。 教师几乎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不能及时引进优质学习资源。长期以来缺乏对体育的投入和支持,特别是得不到学校领导支持,体育教师消极教学,长期忽略专业发展。以上种种情况导致云南体育农村初中教师专业素质底下,体育教师不能全心投入体育教学,阻碍了农村初中体育新课改的发展。在培训完以后回到原单位,有的教师又回到原点,新的教学理念、方法技术没有执行机会,有的有执行机会,由于学校经费和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过硬而无法实现,有的具备以上条件却没有转化氛围,就培训教师孤军突围。

3培训成果转化效果提升的措施

3.1科学的需求评估

科学的需求分析就是在规划与设计培训之前确定是否需要培训、谁需要培训及需要什么培训的一种专业活动。要想使培训达到较好效果的基础是做好专业需求分析。农村初中体育教师教育培训之所以必要,是因为新课改要求的专业能力与初中体育教师实际工作中专业能力之间存在着差距,这种差距导致体育教学的低效率,阻碍新课改目标的实现。“培训需求是组织及其成员在绩效、行为、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与理想状态之间有差异,但可以通过培训来加以改变的差异。”如果能做好培训需求分析找到教师“增长点”,就能使培训课程有了针对性,就可以促进教师的观念更新和行为转变,不断提升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而促进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3.2基于需求发现增加培训设计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在培训中对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开展培训需求分析,使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基于培训需求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培训需求分析是在规划与设计培训方案之前,由有关人员采取各种方法和技术,对各种组织及其成员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进行系统地鉴别与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需要什么培训的一种内容活动。但值得注意的是,培训需求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我们不能为了分析而分析,培训需求分析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设计有针对性、能促进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课程

3.3良好培训前准备

根据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的需求确定参加培训的教师,在氛围准备中有主要领导出面参与成果汇报;上级的沟通、了解、参与、指导和承诺。

参考文献

篇2

新课标要求学生的学习内容是现实合理的,有意义的,富有创造力和挑战性的。从情境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英语无处不在,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堂单词教学课堂设计中,我将在国培学习中总结到的教学经验和创设思维,将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做成课件,先让学生来猜猜他们分别都是谁,然后再一一引入家人称呼的单词。这样一来,学生在一个真实贴近生活的情景中进入到课堂学习,整个课堂设计显得生动,富有趣味性,同时,这样做也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首先,作为老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其次,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 "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篇3

一、教师必须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

本来一直感觉自己是一名语文老师。所以总是很放松自己。可是在我听完讲座之后,让我深有感触。我们的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的是渊博的知识、教育的智慧,我们要改变的是过去的老师的形象,我们要做一个有智慧、有爱心、让自己快乐也要让学生快乐得人,要想让自己的课讲的更好,更加的吸引学生。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有一句话讲的非常好。“什么是教育?教育首先就是爱。爱他的学生,没有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培养对学生的爱就是要帮助他(帮助学生克服成长的障碍,帮助他就要成全他,成全他拥有美好的生活,获得走向幸福的能力)”教授的一个个独特的观点真的是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我们在面对学生的时候过多的关注的使学生的成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似乎也变得麻木,没有动力,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感受到他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获得美好生活的能力,拥有幸福的能力,那学生就会更多的发挥他们自动自觉的一面;一个素质好的老师,讲课在差也差不到哪去。一个素质差的老师,讲课在好也好不到哪去”我对这句话是非常的同意的。只有课堂上的生动语言和有深度的提问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提高了自己的文学修养,才能讲出生动的一课。听到了教授的报告,才知道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的一点是必须要多读书,读好书。不但这样他们都同时读了许多课外的读物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我也从中立志要多读书来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素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二、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改变课堂,创造多彩课堂.

教师就必须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尤其是在教学方面,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会上课单一.而是要有多种多样的课堂方式.只有形式多样的课堂,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课,从而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水平.在讲座中说:一堂课下来,教师一定要明白在教学生什么,学生发展了没有,改变了没有,学生走出教室与走进教室有无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绝对不仅是在备教材,更多的是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能学会什么,是否发展了。这也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的教学,我们的教学要采用更多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这里说的方法也不仅仅是单纯表面意义的活跃,而是要看课堂有没有深度,好的课堂应是有生成感,推进感的课堂,教师不仅仅准备给学生什么样的挑战,好要看学生能提升什么,突破什么?我们要使课堂变成思维的舞蹈者。同时我们还应该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改革教学方法的.老的教学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的需求了.同时也不可能满足我们新一代的学生了.所以作为当代的老师不能只满足目前的状态.应该从现在开始学会适应社会、适应学生。所以了就应改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改变教学方方法。不能只是单纯的像以前那种教学的方法,我教你学。也不管学生会不会。现在要多学习。

三、转变教师角色。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新课改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四、教师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要有大学立场。

孩子是个独立人格的人,他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求、愿望。老师要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智慧的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把学生当成学生,要有大学立场。对孩子说话的音量要适中,不要大嗓门;尽可能蹲着和孩子说话,用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如“我认为你这样做比较好”,并让孩子明白这样做的理由和益处,这时孩子会自觉地按你的要求去做。要尊重孩子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特点,接纳孩子的错误,不要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孩子,应给于他们更多的独立和自由,关爱和接纳每一个孩子,使孩子不断感受到和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

五、教师要学会终身学习。

篇4

远程教育培训大大改变了我们的学习环境和空间。它把教育培训从实际课堂搬到的网络虚拟空间里,通过网络平台上的多媒体课件,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我们通过看专家讲的相关理论知识和资料外,还可以观看一些名师授课的视频,观摩各种类型的优质示范课录像资料,另外,还可以通过论坛跟自己同专业的教师学员交流学习体会,共同学习,加强学员之间的联络和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远程教育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更加强调了我们参与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不断培养学习者的主体意识,不断摆脱原有的依赖性和被动性,使学习者不仅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对学习能力的培养、训练,还着眼于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独立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教育培训的效果。

当然,任何事物都具体其两面性,虽然远程教育培训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上带来了不少的方便,但同时它也有很多弊端。例如,我们在上网学习时可能会浪费很多时间去注意其他跟学习无关的信息;在没有老师指导学习时可能我们会抓不住重点,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结果还没有多大的收获。所以,在进行远程学习时,我们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做到事半功倍。

通过这次远程教育培训,我深刻地体会到新课程教学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来获得知识,逐渐打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能力,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尽量只起到指导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为重点。上课的教师自身素质要高,驾驭课堂能力要强,对于学生错误性的认识,教师能够及时予以讲解。另外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提问题时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有的放矢;幽默、流畅、优美的语言也很有吸引力。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等等。”当一名教师容易,但是要当好一名教师却是不易的,我在深深地问自己,我做到了没有?我们的老师做到了没有?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通过学习、听专家讲座等环节,我感到长了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首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讲求实效性,不能活动多多而没有实质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再者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路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那样又成了“满堂灌”的形式;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但是不能全靠问题来牵引学生,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这样便又成了“满堂问”的形式;另外教师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也需要不断提高,要靠不断的汲取知识,学习先进经验来作保证。

篇5

当下,体育训练中兴趣的培养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应该上升到更高层次的对人本身素质的追求。传统的体育训练中兴趣的培养只有改变了,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思想需求。兴趣培养是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对体育的判断能力,这种判断能力是需要不断累积才能达到的。

一、影响高校大学生体育训练兴趣的因素

(一)对体育训练的认识不足

当前,许多高校老师责任意识不强,体育训练的思想观念和形式比较单一,知识陈旧,没有明确体育训练真正的作用及功能,严重缺乏全面的了解,单纯的为了应付考试,从而导致学生训练兴趣的缺失。除了老师之外,很多学生同样没有明确体育运动的重要含义,只把体育当成闲暇时打发时间的工具。

(二)体育的教学条件较差

近几年,由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建筑规模也不断的扩大,招生的人数也逐渐增加,因此导致许多高校的基础设施设备等资源紧张,特别是大部分高校注重的是文化课的设施的建设,在体育场地的建设和体育器材资金的花费上面明显不足,以至于无法满足学生体育训练的需求,也就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训练兴趣的下降[1]。

(三)体育训练教学方式单一

体育教学在目前的高校教学中是没有教材的,体育课主要是通过体育老师的指导完成,所以学生只能参加体育的活动课。要想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首先就要对该学学科的知识有一定的掌握程度,如果对知识的深度掌握的很少,就会很大程度降低对该学科的兴趣,体育的教学尤为如此。

单一的教学使得学生的兴趣下降,再加上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以老师言传身教为主,教学方式上也是单调呆板,无甚新意,从而导致上课氛围紧张,学生也无法保持长期的注意力集中,学习的兴趣自然也会下降。

(四)训练中技术掌握的程度

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的一个因素就是体育训练的技术,研究表明,学生掌握技术的水平越高,就越能体会到这项技术的乐趣,从而也会产生更浓烈的兴趣[2]。现如今,学生的体质整体偏差,这也体现出了目前体育训练的技术较差,导致了学生在体育训练方面力不从心,也缺乏了学习体育训练的信心。

二、高校大学生体育训练兴趣的培养方式

(一)完善体育场地及器材

体育的教学需要用到体育训练场和相关的器材设施,这些设施也是大学生体育活动的重要保障。若体育教学训练场地美观、教学设备先进、运动器材配置齐全,就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视觉感觉,潜意识就能吸引学生目光,让学生产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体育设施的健全所是引起学生培养体育训练兴趣的开始,因此,各高校应严格的按照国家体育训练器材的相关规定,再根据学校本身的规模进行体育场地的建设和器材的补充,尽可能的满足老师及学生体育教学的需求,从而提升学生对体育训练兴趣的培养。

(二)加强体育训练课的作用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面对各种沉重的学业压力及社会竞争压力,所以体育训练课成为了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高校体育训练是现代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不能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这对整个民族的素质建设有很重要的意义[3]。因此体育教学时,教室可以根据实际的案例,向学生们讲述体育训练对身心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学生对体育训练的重视,培养体育训练的兴趣。

(三)丰富创新体育教学内容

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而体育教学的内容可以通过思想意思、技能思维等多方面来考虑,尽量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要。例如,在教学时,教室可以用真实的教学场景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体育训练的兴趣,并且在教学中进行提问,循循诱导教育学生,加强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的兴趣。

另外,实际生活与体育训练是密切相关的,老师可以通过这一点让学生从实际例子中真切的感受他们的关系,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只有不断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学习的同时能不断的思考探索,保持对体育训练学习的兴趣。

(四)适当鼓励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培养的途径最有效的大概是适当的给予学生好的评价,在高校体育训练中也是如此,多一些鼓励,学生的信心也会多一些,训练的积极性也会随之增多。在教学中,体育教师不应该只用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整体成绩,应该多注意学生平时的表现,例如,学生在平时课上的积极表现,动作能力的掌握等等。作为老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即使通过语言或者肢体上给学生肯定,让学生对自己更有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

三、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高校体育教学这门基础科学的地位也在不断地提升,许多高校的体育课程也逐渐增多了,但仍然有许多学生对体育教学兴致平平,因此,培养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也变得重要起来。目前导致高校学生对于体育训练兴趣的地下的原因有很多种,像是场地条件、教学的内容及方法等等,教学现状并不客观。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培养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是目前体育教学的重点,因此完成教学设施,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等等措施应该积极实行起来,以达到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经过3天的培训,我受益匪浅,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培训的内容给我在教学上的帮助很大。特别是对教学活动的设计,我有了更深刻、更透彻的领会,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1、目标要具体、明确、合理,体现出教学任务的分层要求,不搞一刀切。活动的设计力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形成一定的梯度,逐步激发学生有目的性地去开展活动。

2、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兴趣让人们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永不满足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够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动作,实物,图片来表达语言意义,甚至要创设真实的有意义的情景,让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和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体验到成就感,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篇7

1、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合作学习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没有独立思考就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将流于形式,质量不高。有准备的讨论交流,才可能是高质量的交流。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后,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模仿、会话、口、笔头操练、提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教学活动中。虽然我们的教学条件有限,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运用实物、自制教具来使课堂形象生动。

3、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整齐划一,束缚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教师要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不能用一个水平衡量学生,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

篇8

1 体育训练当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促进体育活动顺利展开

在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当中,设置的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很多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缺乏兴趣,不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这就导致体育课程的开展丧失它本来的意义,体育课程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制定出适合自身的体育学习计划,有效增加自身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1.2 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课程和其它学科课程相比较而言,有很大的不同。体育不仅重视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还重视学生身体素质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基础的体育知识内容的讲解,还需要让学生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充分认识到体育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效的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身体素质能力的提升,因此在体育训练当中需要重视对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1.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体育课程当中,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帮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当中适当的放松自己的身心,同时还能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缓解压力。在目前,我国很多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中,十分重视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但是往往忽视了体育课程的学习,只有拥有良好的身w素质,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学习。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拥有良好的身体,促进学习和健康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升。

2 学生对于体育训练不够热情的原因分析

2.1 教学环境方面的困境

就高校而言,他们的体育教学资源匮乏,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的大力支持和资金投入,使得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国家为高校提供相关的物资设备和资金投入,为学校建设体育场地和购买器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支持。而和以往的教学环境相比,那时候由于资金缺乏和场地有限,提供给学生锻炼的器材和场地不多,很多体育项目都难以开展,导致学生不能够很好的进行体育锻炼,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会陷入低谷,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也不高,学生学习兴致不高,导致体育课堂丧失原有的教学目的,造成不良的教学后果。

2.2 教师缺乏对课程的正确认知

高等院校教学任务是为祖国培养专业化人才,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导致很多教师以及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开设不够重视。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参与积极性都很低,而在高等院校当中,对体育课程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导致部分教师对体育课程不够重视,对学生教学懈怠松散。教师认为体育课程教学可有可无,没有良好的教学态度和端正的教学理念,导致体育课程难以得到良好开展,教师的态度导致学生对自身专业课程失去兴趣,长此以往,对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极为不利。

2.3 学生缺乏端正的态度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发展,进入高校的学生年龄越来越小,在思想和心理上的发展都不够成熟,学生意志力薄弱,耐心不够,随意翘课,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这种学习态度对于体育课程教学而言,困难程度较高,而且学生从根本上不重视体育教学,认为体育课就是为了完成上课目的而去上课,在体育课上的表现也是松散懈怠的,不能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增强自身意志力以及身体素质能力的锻炼,因此,没有端正的态度,对于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开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3 提高学生体育训练兴趣的策略

3.1 提高师生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空洞的、没有实际行动的言语当中,而要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行动和实践当中。因此,对于教育的贯彻和实施需要落实到位,需要学校管理层给体育教学提供支持和鼓励,同时为专业场地提供资金和物力支持。对体育教学的课程进行分析,结合现有的体育器材以及场地设施,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全面高效率的利用到体育教学当中。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同时完善的体育设施以及宽阔的体育场地,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学校管理层还可以通过和社区以及体育场管理人员进行协商,改建场地,以及为师生提供更加全面的体育设施,为学校的体育教学提供环境支撑和各个方面的人力物力支持,把体育课程的位置摆在和其他专业课程相同重要的位置,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积极性。

3.2 加强教师对体育课程的认知

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首先教师需要端正自己的教学观念,摒弃旧式思维,端正培养全方位的人才的态度。不能够局限的认为中职院校就是培养专业的技能人才,而忽略了学生在体育技能方面的学习。很多教师甚至还认为学习体育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对于学业没有任何帮助,而是耽误学习专业课程的一个内容。这种思想不端正,没有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体育课程对学生的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体育教学和学生的专业学习,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良好的身体是从事任何活动的根本,只有拥有良好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学习专业技能。因此,需要端正高校教师的教学态度以及教学理念。不仅学生需要意识体育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同样要端正态度。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需要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以及心理健康,这样才能培养一个全方位的健康的优秀人才。

3.3 引导学生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

高校学生在思想上还不够成熟,很多学生年纪较小,对于社会现状的认知不全面,因此需要教师加以指导,教师需要把体育课程的重要性的这一理念传达给学生,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和日常生活当中。对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及正确引导。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改变原有的陈旧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身体发展特点以及接受程度,为学生制定出适合其自身发展的体育教学计划。比如说,可以采取男生和女生分开上体育课的措施,对学生的体能训练进行规定,或者根据个人喜好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受到大家普遍喜欢的体育项目,比如说健美操、网球、乒乓球等,通过体育项目的开设,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进一步为推进体育课程的顺利实施,让学生从根本上意识到体育锻炼和专业课程的学习的重要性,只有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4 结语

体育锻炼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高校而言,体育课程的发展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该文通过对于高等院校体育课程实施的问题分析,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促进体育课程的顺利开展,为高等院校的教育开展了新的机遇。只有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晓峰.篮球教学在培养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兴趣中的作用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7):26-27.

篇9

住院医师阶段是指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从开始工作到晋升主治医师之前这个阶段,是从一个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专科医生的重要阶段,因住院医师24小时住在医院,像学徒一样追随主治医师,参与实践并记录患者由入院到出院整个治疗过程而得名。住院医师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通过规范培训和严格的考核,从而学习到医学专科起始阶段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1]。1993年2月,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实施《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的通知,并组织北京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等单位的临床医学专家编写了供全国参考使用的“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经20多年的实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我国住院医师的培养、医务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医疗质量的持续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缺点和不足,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2]。

一、住院医师培训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管理不到位。从卫生局对住院医师培训管理来看,其分工不甚明确,人事、医政、科教三个部门都管,都分别向医院下达指令。医院虽然设有人事科、医务办公室和科教科,而此项工作究竟归哪个部门管理也不明确,从而造成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职责不明确和不协调的局面,加上职能部门人员偏少,虽制定了一些相应的培训计划,但具体把住院医师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有一定困难。

2.有些医学生没有机会接受住院医师培训。我国大部分的医学院毕业生都是直接分配到基层医院,没有机会接受严格和正规的住院医师培训;一部分医学院毕业生分配到专科医院,没有机会接受全面的、符合二级学科要求的住院医师训练;少数医学院毕业生分配到较大的综合性医院,但其中有些医院还没有建立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也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住院医师培训[3]。

3.临床科室对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有的临床医师存在“重临床、轻培训”的倾向,对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在培养合格临床医师过程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常常以自己为例,认为没有经过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照样可以当临床医师,甚至当主任医师,成为教授[4]。

4.住院医师培训质量难以保证。目前国内众多培训机构多以卫生部颁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为蓝本,结合各自的区域情况制定培训方案,对住院医师的量化考核上仍各有千秋,缺乏权威机构统一的行业标准,而培训单位往往以考代训、以干代训,考核成绩是凭印象定性为主,缺乏量化考核评估体系,从而影响了住院医师培训质量。

5.忽视人文素质培养。住院医师在培训过程中,只重视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主要表现如下:(1)对待病人态度冷淡,缺乏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2)在工作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协作精神;(3)有些住院医师由于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无法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4)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较差,不能准确流利地书写临床病历、实验报告等医学文件;(5)有些住院医师有严重的拜金主义思想,考虑问题只从自己的经济利益出发,如接受某医药公司的贿赂,为病人开该公司的药品,全然不顾药品的治疗效果;接受病人及家属的“红包”或“宴请”等。

二、做好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的对策

1.完善管理制度。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是搞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条件。医院在开展住院医师培训之际应成立住院医师培训部,并以院长为首,各科室成立规范化培训指导小组,由科主任及业务水平高、工作责任能力强的副高职称以上的人员组成,狠抓培训工作的实施,使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秩序、有目标地顺利进行[5]。

2.分配制度改革。医学生大学毕业后先不进行分配,而是先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在培训期内,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挂靠在人才交流中心,以“社会人”的身份到基地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合格后,再通过双向选择进行分配,这样可以使得每个医学生都能接受到住院医师培训。

3.建立住院医师导师制。刚毕业的医师完成从学生到临床医师角色转换有一个适应与学习的过程,特别需要从业务上和其他方面得到具体的指导。因此,确立导师制对住院医师培养十分重要。选定科内整体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思想品德高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生为导师,导师的职责是制定教学目标,并按目标进行带教、检查和考核。

4.建立考核标准。建立考核标准,使各年资住院医师及其导师清楚地知道医院对住院医师在临床能力方面所要求达到的合格标准,从而明确努力方向。通过考核,住院医师能从考核结果的反馈中,了解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改进学习方法,真正成为自主学习者;导师可以从中了解培训效果,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培训计划,改进培训方法,掌握教学平衡;管理者可以从中了解培训基地的教与学情况,为指导培训提供非常重要的依据,因此,考核规范化直接关系到住院医师培训质量的好坏[6]。

5.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在住院医师培训过程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具体措施如下:(1)转变教育观念,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各级领导、导师和住院医师都要清楚地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需要,抛弃过去只重视医学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培养的传统教育理念,树立起专业知识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并重的教育观念。(2)人文素质教育不能只注重观念转变,更要重视实践活动,让住院医师在实践中体验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在培训过程中,对住院医师进行医德医风、人际交流沟通能力、服务群众意识等方面的人文素质教育很有必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导师应将职业道德、与患者交流的技巧等正确的一面展现给住院医师,作为住院医师学习的榜样。

参考文献:

[1]吴美蓉.构建和完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路径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3):145-146.

[2]简廷辉,向焱彬.住院医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2):1605.

[3]唐国瑶,陈建俞.我国住院医师培训面临的现实困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5):39-40.

[4]刘战培,黎峥.临床科室实施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10):17-19.

篇10

、中小学远程英语教师网络培训的优势性(一 )对于 网络课堂 的课程可 以达到重复收 听的 目的:一 个 人 不 能保 证 上 课 的所 有 时 间都 是100%注意力集中,稍微一走神,可能老师上课教授的知识就漏掉了,而这一知识点恰恰是其所不掌握的,但是如果利用 网络教学 ,学生可以反复收听、收看老师讲解的知识,就不会存在知识点被遗漏的问题,这样保证了授课老师的最终目的;而且针对自己薄弱的知识点可以做更为详细的笔记,这样在 自己觉得重要 的部分不会漏掉授课 的每一个 细节 的同时,将 自己薄弱的知识环节全部弥补上 ,从而更加有利的提高 自己的专业水平 ,更好的开展工作。

(二 )利用 BBS如遇问题可 以随时和授课教 师沟通 :1.一般的课堂,如果老师上课,学员只能在课堂休息期间提问,那时很多学员没有领会全部的知识,只能是提出相对肤浅的问题,而且一旦下课,无法找到授课教师,那样没有办法沟通 ,往往是在课后学员经过消化理解之后会 出现大量的更为深层次的问题 ,这样沟通就会 出现问题 ,而问题得不到解决。如果应用 网络教学 ,这样的情况就不会出现 ,在网络平台上建立针对各个教师的 BBS,或者针对授课教师和学员进行一对一的沟通 ,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有问题的时候就提问,每天保证教师到 BBS上浏览学员的问题,保证学员的问题在几个工作 日内必须做出回答 ,这样 ,学员的问题就能够得到很好 的回复 ,从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深层次问题的解答。

2.课堂教学中每个学员所问的问题只有其本人能够知晓,同时教师也只能面向某一位学员的问题进行解答,而其他的学员不知道这一问题是否也是自己所未了解的知识点。通过 BBS这种方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某学员在网络上提出问题,所有学员是可以看到这一问题的,然后通过老师的解答,不仅提问的学员可以了解相关 的知识 ,其他学员也可 以看到问题以及答案,这样就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其他学员如果存在相关的问题,也可以在别的学员提问的基础之上继续提问,老师也可以继续答疑 ,这样一个问题可能会引发多个不同角度的问题出现,从而解决了一系列 的相关问题。这样一来 ,所有的学员都能对最初的同题以及从该问题引发 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做一个系统的了解 ,如此就可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对一个问题的深入讲解能够达到全班的学员的理解 ,大大提升了问题解答的效率 ,提高了知识面的拓展。

(三)普通课堂的教学方式中,教师让学员在课堂上所学的资料可能很多人 只是稍微熟悉 了一下就结束了,没有深人的了解到每一个细节 ,老师讲解 的地方对于学员来说也未必面面俱到。如果下课之后学员还能继续学习课堂上的资料那么对于学员来说可以把课堂上的知识进一步消化理解。网络教学就可以做到这一点:课后教师可以将本堂课程中的所有资料上传到学员空间,大家都可以分享这些资料,在空余的时间就可 以把这些资料进行 反复整理 ,进一步消化老师上课所教授的知识 。这些资料的形式不仅是文本的,同时可以是视频、音频、图像等多种多媒体的形式 ;内容也可以是多种的,比如可以是新闻的,那么这种多媒体形式就是视频信息,不仅从画面 ,而且从声音 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 ;可以是一位主要人员的讲话,那么这种多媒体形式就可以为音频信息 ,从听觉的角度 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 ;可以是相关文化的介绍,那么这种多媒体形式可以为图像、图形、相关的动画等,从视觉上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

这样就省掉了老师上课时的担忧 ,可 以让学员下课后更好的学习课堂上没有那么多时间讲解的课堂资料。

(四)作为语言学习 ,教师不仅需要 了解学员写的情况 ,同时所 留的作业还包括学员的说的能力 ,这种作业在课堂上虽然也可以做到,但是由于学员太多,对于个人来说有用的时间仅仅为几分钟,这样的效率实在是过于低下了;同时这种作业对于课堂式教学还不能课后完成,这样就导致教师无法了解学员的说的能力 ,不能有效的安排后续 的课程。通过网络教学却可以做到这一点:教师课堂上进行简单的口头训练 ,布置 口头作业之后 ,学员可以根据作业要求课后完成相应的口头作业,利用录音设备将 自己完成的口头作业制作成电子版的作业,然后上传到教师的空间中,这样就能够达 到教师 了解学员 口头学习的情况。这样从说的角度对培训的学员进行有的放矢 ,从而达到一对一 的说的训练 ,这样就能够达到大幅度提升学员说的能力,对于授课教师来说也大大提高了针对性 。

二、中小学远程英语教师网络培训 中的弱势 问136题解决策略目前很多中小学英语教师都存在着基础相对薄弱,尤其针对教授给学生的英语知识很多是所谓的“中国式英语”,很难 和外 国友人进行有效 的沟通。

这种情况主要是 由于对“英语思维”模式的不解所致。

就以受诟病最深的写作为例,英语世界的人们在陈述问题和作文时一般思维模式是 以“总分 ”的方式来说明观点,也就是每段的开始部分直接说明观点,然后再对该观点进行非常详尽的论述 ,同时举出大量的事实作为该观点的支撑;每一个段落只有一个核心的“idea”,所有的论据都要围绕着这一“i-dea”而论述 。当然 ,有一些习惯我们的国语也一样,但是大部分的国语思维和英语思维不同。比如:国语思维中存在的分总模式。我们更习惯于“分总”的方式 ,即先阐述论据 ,然后经过利用这些论据来总结观点;同时国语的写作中喜欢在开始部分写入铺垫,给人以渐进的方式,最终才是我们所要阐明观点。这与外国人的思维方式恰恰相反,英语的写作思维中以总分的思维方式为主,当我们使用分总的方式时,英语思维的人就无法理解我们所要表述的含义,这就是文化的差异。

篇11

今年,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利用暑假期期组织100余名中层领导和骨干教师奔赴国内外,按照“带着课题去,带着成果回”的要求,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考察培训活动。截止开学前,四个团队陆续返校,暑期系列考察培训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一、外出考察培训的基本情况

1、“重走张库,再创辉煌”主题团队。该团队刘丛校长率领,沿着历史悠久的“张库大道”(张家口至蒙古国库伦,今乌兰巴托)一路北行,访问了蒙古国立科技大学、国家劳动部和部分建筑企业,考察了蒙古国立博物馆、国立科技大学图书馆和建筑学院实验中心、考察了寒冷地区建筑技术、欧式及蒙古民族建筑群落、以及中国援建的桥梁、体育馆、商业中心等知名建筑,受到了政府官员、大学领导、专家教授、华侨代表的热烈欢迎和接待,并与蒙古国立科技大学就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互派教师、合作办学、合作开展寒地建筑技术研究等领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签署了相关合作意向书。通过重走“张库大道”,使团队成员们温故而知新,坚定了发展建院再创辉煌的信念。

2、“南洋,解放思想”主题团队。该团队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理工学院、新加坡建屋局、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等高等院校和政府机构进行访问和实地考察,系统了解了国外高校管理体制、教学和科研经验、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等,就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学生教育管理、校办产业发展、合作办学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展开了互动式交流,启发了开放办学和教学改革思路。并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就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教师交流培训、合作培养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开展科研合作等方面达成一系列协议。通过南洋之行,团队成员们增强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自觉性。

3、“奔赴胶东、学习取经”主题团队。该团队由麻建锁副校长、陈继飞常委率领,奔赴山东建筑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知名建筑类高校学习取经,重点围绕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学校由建筑类单科院校向综合性建筑大学转型的成果与经验等进行实地考察和交流互动,观摩了学校建设成果和先进的科研实验基地。兄弟高校的领导和同行们毫无保留地介绍了相关经验,并对我校在特色学科建设、高水平师资交流、研究生导师互聘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指导与支持。通过考察交流,使团队成员们内心受到了震撼,增强了忧患意识和实现“弯道超车”的紧迫感。

4、“再闯关东,励志振兴”主题团队。该团队由师涌江、翁维素两位副校长率领,奔赴沈阳建筑大学、吉林建筑大学等兄弟高校,重点围绕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及学校地处相对落后地区如何化腐朽为神奇,变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的经验和作法进行观摩学习。同时,还考察了先进的办学设施和科研基地,通过深入学习和交流,团队成员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找准了努力方向,坚定了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团队成员们意识到,在学校前进的道路上,没有落后的条件,只有落后的思想,没有难以战胜的困难,只有难以战胜的自我。

二、考察培训凝聚的共识与感悟

1.抢抓机遇,树立弯道超车的决心与信心。我校由于种种原因,错失过去几次难得的高校大发展机遇,导致有很长一段时间发展缓慢,核心竞争力逐渐减弱。因此,我校要跨越赶超同类型省内外先进院校,早日实现建成河北建筑大学的奋斗目标,必须下定决心实施“善于提速、勇于争先、跨越赶超、迎头直上”的“弯道超车”战略。同时,我们也要树立起这样的信心:必须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借助政策和行业发展的东风,我校一定能在“审势、顺势、谋势、造势”的轨迹上,创造出区别于同类型高校的“建院模式”,从而迎头赶上。

2.融入地方,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和产业需求。融入地方,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和产业需求,全面把握地区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的趋势,从而为我校的人才、设施、信息等资源找到最佳的配置方向和切入点,使其发挥最大效能,使我校在未来发展中获得更好的外部环境支撑。

3.发展科研,提升学研一体化科研能力。瞄准河北省科技发展战略布局,进一步集成优势学术资源,凝练学术方向,增强多元化获取科技资源的能力。重点培育学术影响大、技术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业绩评价和考核体系,创新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模式,引导科研人员增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的能力。

篇12

双证融通是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沟通、职教与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解决了学生就业难,提高了学生的就业针对性,有效的减少了就业的盲目性,降低了用工成本。

现在高职院校己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来设置课程。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来说,报关员、报检员职业资格考试便是一种很好的体现双证制度的考试。但是由于报关员、报检员考试内容复杂多样等特点,在推双证融通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解决双证融通的重要课题。

一、报关员、报检员资格证考试培训与学历教学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报关员、报检员资格证考试培训与学历教学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如下。

1、教学安排问题

高职教学管理制度安排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安排存在着矛盾。目前,如果按照学校所固有的寒暑假、双休日、授课日程等安排教学,无法促进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的实施,甚至成为阻力。下面以报关员资格证培训为例说明两者之间的矛盾。

(1)学历教学课程安排与职业资格证考试培训安排出现矛盾。

报关员资格证的考试时间在每年的11月初。根据报关员考试安排,一般学生参加培训的时间在5月至10月中旬之间。这期间学生要学习两本书(一本教材和一本商品编码书),八章内容,共900多页,还要做大量的练习,时间紧、任务重。在参加资格证书考试培训的同时,按照学历教育的教学计划安排,5月至7月上旬学生要正常上课,每周平均28学时。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学生来说,在正常上课的情况下,还要挤出时间来学习报关员考试内容,在时间安排上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紧张,因为在学历教学占大部分时间的情况下,参加报关员资格证书考试培训的时间就非常少。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学历教学课程安排与职业资格证培训课程安排之间存在的冲突,使学生参加报关员资格证书考试培训的时间少,从而导致报关员考试的通过率比较低。

(2)假期时,学生愿意参加职业资格证考试培训与教师不愿意进行培训之间的矛盾。

每到双休日、法定假日、寒暑假,学生才有时间参加报关员、报检员资格证书考试的培训,但是此时按照《劳动法》的规定,节假日期间教师是要休息的。这就造成了部分教师不愿意在假期给学生培训的情况。此外,有些老师不愿意在假期给学生培训,是因为给学生培训的课时费往往比较低,劳动与休闲是一对矛盾体,在课时费较低的情况下,有一些老师不愿意用较低的课时费替代自己的假期。这样学生和教师的意愿就成为了一对矛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双休日、法定假日、寒暑假期间,学生想参加培训的愿望和部分教师不愿进行培训的矛盾也是导致报关员考试的通过率比较低的原因之一。

(3)有限的学校教学资源与培训课程对教学资源日益扩大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由于在进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教学资源,比如说固定教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等一些教学资源,但是往往在使用时间上与学历教学冲突,有限的教学资源往往都会优先满足学历教学的需求,无法第一时间满足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需求。这也给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4)学历教学教材的理论性较强与职业资格培训课程要求教材实践性强之间的矛盾。

现在的学历教学课程教材依然是以理论知识为主,不能满足双证融通教学要求。尽管某些教材已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实训内容,但理论与实践脱节,仍无法满足双证融通教学要求。职业资格证考试的教材一般都是按照行业标准来进行编写,实践性较强,这样在课证融合过程中的既要满足学历教学要求又要满足职业资格培训的要求,教材选择就是一个问题。

(5)学校实训基地薄弱与职业资格培训课程要求多参加实训之间的矛盾。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因为地方财政收入问题,对高职院校投入不多,使得学院无法购买大量的实验实训设备,能采用仿真的就使用仿真软件。而外出生产实习,又是在一线做装配工作,很难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来培养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实习实训基地薄弱,较难培养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这也是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培训中教师只能以理论为主进行授课,缺乏实践环节。

2、学生的问题

(1)学生对职业资格的认知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80.5%的学生认为毕业时获得本专业的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对就业有用处,能增加就业竞争力,另有19.5%的学生认为用处不大(主要还是看毕业证书或学习成绩)或没什么用处。反映了大部分学生对证书的重要性已有认识,也体现出部分学生持有重学历证书轻资格(技能)证书的观念,对证书本身“含金量”可能有所置疑。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一些岗位要求在上岗前必须接受岗位技术的严格考核,而相对于高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技能)证书更能反映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衡量出劳动者的实际能力水平,能为用人单位提供一个具有权威性的资格证明。因此,有必要提高学生的认识,让学生明白毕业持“双证”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需要选择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有利于就业的证书种类。

对证书“含金量”的置疑一直存在。有些专业可选择的证书不止一种,不同证书的考核部门、内容、行业认可度都有所区别。有些证书为吸引学员,通过率极高,根本不能在行业内起到衡量技能水平的作用,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选择这样的证书以应付“双证制”对学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因此,需要专业教师提前做好证书的甄别和筛选。

(2)学生的认知渠道不通畅

对认知渠道调查结果显示,希望从专业老师和培训鉴定机构老师(46% )、班主任和辅导员(24..1% )那里获得本专业考证信息的学生共占70.1%,但截止到2008年初,只有36.8%的学生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指导”了解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和学习就业的关系。另有37.2%和25.9% (共63.1% )的学生通过咨询校友和自己收集信息,了解有关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的情况。

这样的反差说明目前针对“双证制”的指导工作,还不能满足学生现阶段的信息咨询需要。虽然“双证书”在高职教育中已不是新鲜事物,但对于从普通专科教育向职教育转型期的学校来说,教育者、教辅人员对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的认知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学习态度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不强,自我管理能力差。高职院校学生与其他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是一批特殊的学生群体,有其固有的特点,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综合素质差、学习能力欠缺、自觉性不强,所以,在高职院校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教育教学难以有效开展。因此许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不认真、坐不住板凳的情况普遍存在。

二、解决措施

一、根据教学大纲和职业资格证考试大纲,将课证融合在一起。

为了解决学历教学课程安排与职业资格证考试培训安排之间的矛盾。应该将职业资格证的课程融合到学历教育的课程中。具体来讲就是根据职业资格证考试和学历教育课程之间的相关性将课证融合。以报关员资格证考试为例说明如何进行课证融合。根据报关员课程的特点,将报关员资格证课程分章节安排到正常的学历教学课程中,比如将报关员资格证考试中的第一二五七章开设成海关经营管理课程、第三章加工贸易开设一门加工贸易课程、将第四章商品编码开设成商品编码课程、将第八章与报关相关的国际贸易知识开设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第六章报关单填制开设成单证实务。

具体安排如下。

学历课程与报关员职业资格证课程的融合情况表

学历课程 报关员资格证章节 相关性 课证融合后的课程 开课安排

海关经营管理 第一章报关与海关管理;

第二章报关与对外贸易管制;

第五章进出口税费;

第七章与报关工作相关的海关法律制度 报关员资格证考试的内容(第一、二、五、七章)在海关经营管理课程中都有一些涉猎,如果在课程中将涉及报关员资格证考试的内容按照职业资格证的考试大纲来讲解,就可以将课程融合。 海关经营管理 第四学期64学时

无 第三章加工贸易 将报关员资格证考试中的第三章加工贸易单独开设为一门课程。 加工贸易 第四学期32学时

无 第四章进出口商品归类 将报关员资格证考试中的第四章进出口商品归类单独开设为一门课程。 海关商品编码 第五学期64学时

国际贸易实务 第八章与报关相关的国际贸易知识 由于报关员资格证考试中的第八章的内容就是属于国贸实务课程的内容,完全可以实现课证融合。 国际贸易实务 第五学期64学时

单证实务 第六章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填制 由于报关员资格证考试中的第六章的内容就是属于单证实务课程的内容,完全可以实现课证融合。 单证实务 第五学期64学时

二、教学时间安排应更加灵活,实行弹性制。

报关员考试的内容涉及国际贸易实务的相关知识和报关实务的相关知识。相关专业根据《学历课程与报关员职业资格证课程的融合情况表》,在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开设先导课程,讲述了有关报关各章节的知识点。同时由于每年报关员考试的时间在11月,且要求考生如果是在校生则一定要是应届毕业生,所以学生是在第五学期去参加考试的,报关相关课程则一定要在第四学期、第五学期和第四第五学期之间的暑假开设。课程开早了容易遗忘,开晚了对考试没有帮助,安排在第四学期,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6月底报名考试,再经过4个月的考前冲刺,胜算较大。报检员考试时间也在11月初,要求有高中或中专毕业证就报名,因此报检实务的课程可以在第三学期就开设,可以与报关员考试复习时间错开,避免因报考证书较多而影响学习效率。这样的教学时间安排既满足了学历教育要求又为学生考取报关员、报检员资格证打下基础。

三、学校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由于报关员、报检员考试培训时间较长,需要组织学生在双休日、法定假日、寒暑假有时间进行培训,学校应组织老师在假期对学生进行培训。一方面对教师进行说服教育,让教师牺牲假期休息时间为学生讲课。另一方面学校要出台一些措施保障假期培训顺利进行。如教务部门要积极配合,开放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等教学设备。培训部门提高教师的培训费,提高教师假期上课的积极性。同时培训部门出台政策鼓励教师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教学技能。后勤部门也要做好服务工作,为学生预留假期的寝室,假期开放学校食堂,为学生教师解决后顾之忧。

四、安排任课教师做学生辅导员,加强学生的认知教育

篇13

一、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体育教学要以学生健康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健学生体魄,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情感、行为和态度形成。而拓展训练是为了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最终帮助参与者自我完善。由此可见,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是符合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的,是体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顺应时展和学生兴趣需求,对培养学生健康身体和良好心理素质有显著作用。同时,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丰富了体育课程内容,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理念。传统体育教学由于限制较多而缺乏趣味性,拓展训练的融入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但可以丰富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可以加快现代体育教学观念向素质教育观念转变的步伐。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人们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全面,拓展训练可以树立人们挑战自我的勇气与意识,将其融入初中体育教学,弥补传统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和冒险精神等方面的不足。

二、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依据

1.初中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关性。

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而拓展训练则是创造非常态环境,挑战参与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参与者的综合素质,如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自我认同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因此,初中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在教学目的上有一定的一致性,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2.初中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在教学内容和使用原理方面有很多相同点。

从根本上说,拓展训练的培训原理来源于初中体育教学的使用原理,在应用方法和最终途径上如出一辙。拓展训练的很多培训项目是从体育项目演化而来的,只是二者的立足点和侧重点不同,拓展训练注重参与者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分享,体育教学则强调竞技精神和学生通过锻炼达到的健身效果。但是二者本质相同,结果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如体育教学开始前的准备部分与拓展训练的引导阶段相对应;体育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教学理解思考与拓展训练要求的体验感悟线对应;体育教学中的总结归纳与拓展训练中的分享相对应,等等。这些活动虽然形式和手段略有不同,但最终目的是一致的。

三、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可行性

对于开展拓展训练需要的相应硬件设施、时间因素和人力因素,初中体育教学基本都可以满足。

1.初中体育教学可以满足拓展训练所需的硬件设施。

拓展训练所用的场地和器材要求因开展的项目不同而有明显区别。如攀岩和登山等项目,需要有头盔、保险绳和安全锁扣等安全保护设施,而“漫漫人生路”只需要一些背景设置和简单障碍设置即可。因此开展拓展训练所用的场地设施基本可以由学校体育设施和其他设施满足,对于一些要求高的拓展训练项目,学校可以根据其目的,进行相应的转化解决,如攀岩训练,主要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身体素质,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将其转化为学生翻越绳网实现,头盔和保险绳等安全措施可以用跳高所用的垫子实现。

2.初中体育教学可以满足开展拓展训练需要的时间。

初中新课程标准对中学体育实践课是有明确规定的:每周课时不得少于3课时,这完全可以满足拓展训练对时间的需求。拓展训练因项目内容不同,在时间安排上存在差异,如团队野外探险项目需要几个小时;同心杆等项目需要几十分钟;而一些诸如雷阵和破冰等项目,只需要几分钟即可。针对这些项目的时长,初中体育教师可以结合体育时间灵活安排,将这些项目穿行,以丰富教学内容。

3.初中体育教学可以满足开展拓展训练所需的人为因素。

对于开展拓展训练最重要的人为因素,初中体育教学也可以满足。拓展训练中的培训师需要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丰富的培训经验、责任感和亲和力等。这些能力初中体育教师完全具备,或者经过简单学习和培训就可以具备,因为现代初中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较高,教学经验相当丰富,知识体系十分完善,因此完全可以胜任拓展训练的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参与拓展训练项目。

综上所述,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不但是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而且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理念,对其要求的场地器材、时间和人为因素,初中体育教学都可以满足,因此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必要且可行。

参考文献:

[1]李红.充分发挥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的作用[J].教师,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