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德育的基本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高尚的道德素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且是长期的全方位的教师。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耳熏目染,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家长高尚的情操、文明的举止,会深深感染孩子,子女“自然似之”。家长的崇高品德就是一种教育力量,不仅能影响孩子良好品德和性格的形成,而且能影响家庭德育的效果。因此,家长们应该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孩子与家长的心理存在一种神奇的融合和感应,对家长内心的重大变化经常有迅速的反应,家长的行为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对子女影响极大,家长的心理状态,对家庭德育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证实,家长有心理障碍,会投射到子女的心灵上;家长具备明朗、达观、善良、坦诚的心理素质,子女往往具有一个良好的个性和优秀的人格。因此,要培养高情商、心理品质优秀的子女,家长本身就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定的文化素质。家长的文化素质对家庭德育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一方面,家长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可满足了女的求知欲望,为子女树立热爱学习、热爱知识的榜样,掌握德育的主动权,另一方面,家长的文化水平又影响着家庭德育的效果。而且未来的家庭是学习型家庭。因此,家长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必要的德育能力。家长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文化素养等固然重要,但并不等于德育能力。现实生活中,每个孩子都有个性差异,德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千差万别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可能有固定模式,因此需要家长具备必要的教育子女的能力,能妥善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这是家长素质中重要的一项,直接关系着和谐家庭德育的进行、效果和成败。
二、构建和谐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一种感化式、终身式的教育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活动的重要环境,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家庭德育能够顺利实施,达到德育目的的重要前提。构建和谐家庭环境主要从主观环境和客观环境两个方面着手。
主观环境。它是指可人为调控的家庭环境因素,主要指家庭气氛和家庭的期望水平等。不良的家庭气氛易产生心理损伤,出现不良人格特征,如暴躁、抑郁、倾向等,也易导致离心力增强,从而使家长正面的德育信息不能为子女有效吸收。此外,不良的家庭气氛还会伤及家长对子女及学校德育关注的积极性,家庭因此会成为对学校德育产生负效应的环境因素。良好的家庭气氛,产生良好的德育影响。良好的家庭气氛使学生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轻松性、自律性、恒有性等品质上获显著优势。家长的期望也是家庭主观环境的构成要素之一。家长期望值的高低及期望构成均对学校德育产生影响。过高的期望值不仅从心理上给孩子以重压,而且也因其不能实现而带来父母、子女双方积极性的损伤,极易产生德育的负效应。此外,家长的期望构成是目前国内尤其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一个危险的倾向,那就是重子女的智育、体育、美育成就,而对学生的品德发展漠不关心,出现了“许多人花钱买智育、体育、美育,就是没有人花钱买德育”的现象。由于学生社会化的构成不能仅限于智、体、美几方面或一方面,且这几方面的灵魂与动力建设都仰赖于德育,所以如果家长的期望结构未能实现合理配置,不仅学校德育而且全部德育大厦都有倾覆的危险。所以家长必须在期望值及其构成上都加以调控,才能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成长的家庭气氛。
客观环境。它包括家庭的经济收入、居住条件、物质生活水平,以及“文化性”消费品占有情况。在这里,应着重家庭文化生活的建设,丰富子女业余生活,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如购置图书资料、讨论社会热门话题,参观艺术展览,开展集邮书画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家庭充满文化娱乐气氛,使子女在这种气氛的熏染下不断提高文化素质,陶冶净化青少年的心灵,不断提高和升华他们的思想境界。
搞好家庭德育必须构建和谐家庭环境。唯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经常处于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觉悟,和谐发展他们的个性,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三、灵活使用多种家庭德育手段
家庭德育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如环境熏染、体验、情境、表扬、批评手段,以及讨论、说服、示范等众多方法。要善于运用多种德育方法、手段,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原理,笔者认为一般在子女年龄较小时,通常采用直接手段较为有效。所谓直接手段,包括让子女亲身体验获得切身的感悟,这样的记忆效果比较持久。另外,也可以直接通过批评和表扬进行强化,而当子女成长到达一定年龄阶段时,运用讨论的方法更能以理服人。总的来说,家庭德育中这几种方法和手段常常交织在一起,很难完全区分开来。在很多情况下,父母要选择适合子女年龄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方法,针对特定的情境,把直接和间接的方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里要强调的是,无论什么情况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子女道德方面的示范和表率。
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促进家庭德育社会化
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必须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当前,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都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学生人格的成长和德性的养成往往不太重视。在许多家庭教育中,甚至就是反德育的。学校几年的道德教育效果也许就在父母的几句话中毁于一旦。另外,社会因素在学生道德教育中也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去找一个游戏房和网吧很容易,但如果找一个让教师和家长真正放心的场所还真是不容易。以前众多的青年宫等重要的德育基地,现在不少都变成了游戏娱乐场所。此外,我们目前的媒体为吸引观众或读者,提高经济效益,大都充斥着言情、暴力等内容,却缺乏正确的引导,最终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
因此,家庭应与学校、社会等方面主动配合,按照统一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步调一致地教育孩子。首先,学校必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形成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学校还可以向家长了解有关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学生的成长历程和家庭背景,做到比较全面、客观地认识学生,以避免因不了解情况而造成对学生的误解,从而对今后的教育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并借助了解到的新情况不断修正德育内容和方法。教师也可在与家长合作的同时,学习与别人交际的能力,推动合作工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另外,家长们的职业、经历和社会背景各不相同,他们可向学校提供大量的信息,教师可以从中学习他们不知道的东西,并分享家长的成功经验,以改进德育工作。其次,学校应注意社会信息传播的内容和方向,抵制和消除不良的信息影响,对社会环境的各种影响做出正确的选择与调节,力求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使受教育者朝着社会所期盼的方向发展。最后,家长们可以从下面一些方面支持学校的德育工作:如为学校提供教育资源,帮助学校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理解和支持学校政策,并配合和监督对政策的执行等。这样,各种教育力量协调一致,共同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侵扰,形成一个巨大的教育合力,这远比任何一方单独作战效果大得多。
篇2
一、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网络环境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所形成的新型主客体关系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要求和体现。网络社会的崛起促使青年一代在自我意识、民主意识以及成长意识等方面的快速发展,表现出理性、自信、自主、自觉的崭新精神面貌,他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更表现出一种与单向度的主客体关系不同的、更加重视主体际关系的崭新态度和行为方式。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主客体关系,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共同建构的交互性或复合性主体关系。也就是说,在教育者主动建构的教育情境中,教育者是主动施教的主体,受教育者是参与活动、接受信息的客体。在受教育者主动建构的自我教育情境中,一方面,受教育者是主动学习的主体,教育者则是具有辅助、服务功能的客体;另一方面,受教育者还是自我教育的主体。于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具体的德育情境之中实现着互动作用,形成了具体而并非抽象,运动而并非静止的主客体交替重叠的、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这一新型的德育主客体关系的形成正是青年大学生主体意识迅速发展和逐步成熟的结果。因而,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工作中,必须确立主体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顺应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尊重并提升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活动,在满足大学生的成才需要、服务辅导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德育的目标。
在网络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贯彻主体性原则,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在成长方面的各种需要,根据不同类型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目的以及接受网络影响状况的差异,做到在网络德育工作中抓住他们思想和行为发展阶段上的主要矛盾,满足其成长成才的需求,提高他们接受网络教育的能动性,从而实现对青年思想发展的有效引导。例如,对于大学新生而言,学习和掌握网络知识和技术、利用网络帮助自身的学习和素质发展是其主要需要,因而德育工作的重点在于帮助他们找到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引导他们参与积极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逐渐养成科学、良好的网络使用行为和观念,防止自身受到诸如网络沉溺、上网行为失范等网络负面影响的伤害;对于高年级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已经融入到大学校园文化之中,在网络行为上自觉性增加、自我调控能力增强,利用网络参与公共事务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行为不断增强。因而,教育者在工作中要尊重青年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注重对高年级学生的民主参与观念的引导,规范其民主参与行为方式的健康发展。在教育方法上,要积极发挥正面宣传教育阵地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规范化的沟通渠道,并与现实中的沟通渠道密切结合,实现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沟通与反馈机制,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制、民主观念,实现合理、有序的民主参与行为。
其次,在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更要注意充分调动大学生作为自我教育者的主体的能动作用,从而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鉴于网络文明条件下青年一代在自我意识、民主意识以及成长意识等方面的快速发展,表现出了理性、自信、自主、自觉的崭新精神状态,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引导他们在网络条件下积极参与对理想信念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人格成长等问题的讨论、探索、争辩;引导他们在网络上交流理论和时事政治问题的学习心得和体会,等等,帮助大学生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交流与辩驳以及总结提高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实践表明,这是一种对大学生来说产生逆反心理最少、最有吸引力、参与积极性最高、教育效果最好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之一。
二、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德育活动的本质特征之一,尤其在网络德育活动中显得更为突出。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全面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网络的发展及其影响在我国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发展实践的各个阶段必然面临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得我们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必然处在一个不断发展深入的过程。对于网络建设与应用走在社会前列的高校而言,网络的发展及其对于青年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更是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阶段,需要网络德育工作必须确立实践性原则,即把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立足于网络实践的发展,针对实践发展的具体状况、实际问题进行理论研究的不断创新和工作实践的不断深入。
网络德育的实践性原则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树立起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的紧迫意识,在实践中切实适应和把握好网络时代开展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首先,德育工作者要真正进入网络生活,努力适应网络这一种全新的教育环境。教育者必须努力学习网络知识,掌握网络的使用技术和操作技巧;并且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多接触网络,使用网络,真正成为一个网民;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起自己参与大学网络文化生活的意识,加强与大学生进行网上交往活动的主动性,真正地融入网络生活,真切地去感受网络文化,体验大学生们在网络空间的交往、学习、娱乐方式以及他们思想、心理以及行为的发展变化,真正做到与大学生在同一个环境下进行交流。
其次,德育工作者要不断熟悉和掌握网络文化,做到在网络环境下能够与大学生实现有效沟通。在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中,由于大学生在网络交往实践中逐步建构出具有亚文化色彩的网络语言,使得传统德育的话语体系产生了沟通有效性的危机。教育者从不了解大学生的网络话语,进而难以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对教育对象的主导作用大为减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话语差异现象说明了大学德育环境的重构和教育文化的转变。在新的形势下,德育工作者如果不学习和掌握网络文化的特点和规律,固于传统的话语方式与大学生开展沟通交流,势必无法有效达到教育效果,不但无法被认同还可能引发逆反心理,从而失去网络阵地的主动权。因此,只有了解大学生的网络话语体系,适应大学生在网上的交流方式,才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把握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只有很好地掌握网络话语这一新的沟通媒介,才能够真正与大学生展开思想交流和对话沟通,用他们所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及时有效地传递教育内容,取得教育的实际效果。
再次,德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在与大学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思想和行为的发展。网络社会的崛起对于当代教育提出了新的文化境遇。传统德育从文化意义上看是典型的“前喻文化”模式,教育者以权威的身份向教育对象灌输教育内容,两者之间缺乏平等的交流。而网络时代带有显著的文化反哺的特征,由于大学生走在互联网使用的前列,是网络社区的主体力量和文化创造者,因而在网络信息传播的条件下,大学生在某些方面反过来变成了其前辈的知识传授者和信息传播者。这形成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后喻文化”色彩的文化场域。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和把握教育文化的时代特征,在教育活动中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式,充分重视与大学生在网络实践中的平等交流和沟通,积极引导他们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结合中发展进步。
三、疏导性原则
疏导性原则是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体现了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目的性是高校德育的鲜明特性,反映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网络德育工作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和价值取向性,要求德育工作者必须坚持自己在网络多元环境中的主导地位,做到始终坚持做正确思想政治观念或价值观的倡导者或代言人,积极运用一切网络手段用正面的观点去影响网络舆论,积极运用一切网络手段对网络上的错误思想观点和舆论进行有效的批判和辩驳。与此同时,网络是一个全新的育人环境,与传统的教育环境相比,有大量未知的规律性问题需要去深入研究和把握。比如:适应和把握网络文化的问题,网络文化由网民所创造,其虚拟性、拼贴性、戏仿性、参与性等特征使网络空间逐渐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话语体系,如何把握这些网络语言从而创新德育话语体系,如何适应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表达方式和接受习惯,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有效沟通?又如,研究和把握网络技术的问题,网络技术不仅使信息的传播呈现出开放性、非线性、非中心化等特点,而且使人的认知、实践能力在虚拟空间获得了新的发展。如何认识网络技术对于人的思想行为的影响,从而做到趋利避害、因势利导,为我所用?再如,网络舆情的把握和舆论危机的应对问题。如何科学把握网络舆论的发展规律,研究因势利导、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方法,提出应对舆论危机的管理对策?等等。这些都是高校网络德育工作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和掌握的规律性问题,不真正掌握这些规律,网络德育的实效性就很难实现。因此,网络德育工作既要充分肯定德育的强烈目的性的要求,更要深入分析和遵循网络环境及信息传播所特有的规律性问题,只有把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有机统一起来,做到主导和疏引相结合,才能真正取得教育实效。
疏导性原则在高校网络德育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主要有两种策略和方法,一个是先疏后导,另一个是既疏且导。
先疏后导的方法主要用以发现问题,释放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所形成的张力。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是一个不存在现实利害关系的地方,大学生们可以把他们在现实中受到抑制或是无处发泄的心理情绪尽情抒发。因此,基于情绪化表达的非理性言论往往是校园BBS论坛的显著特征。在这里,经常可以见到许多偏激的观点、强烈的情绪发泄以及相互“顶牛”式的争吵。如果排除那些别用用心的恶意攻击,这些情绪化的表达是一种有助于缓解紧张感、压力感的自我心理“释放”。正是由于虚拟网络去除了现实利益关系所形成的“压力阀”,使得各种矛盾所产生的张力能够迅速在网络空间得以释放。从高校德育的角度来看,网络的释放机制可以及时暴露现实中具有一定隐蔽性的矛盾和问题,释放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情绪潜流、有利于德育工作者及时发现和处理现实中的一些潜在矛盾和问题,把它们解决在发展的萌芽阶段,避免那些具有爆发性、破坏性的危机事件的发生。然后,德育工作者再针对这些问题和矛盾进行引导和教育。
既疏且导的方法则是德育工作者在突发事件中开展思想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方式。在校园突发事件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利益冲突、矛盾问题需要沟通和解决;在社会重大事件过程中,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倾向需要说服教育和沟通引导。网络空间是这些现实冲突和思想问题集中展现的平台,也是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重要场所。在围绕这些思想焦点和热点问题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必须坚持疏导性原则,通过充分讨论、说服教育、正面引导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
坚持疏导原则的重要意义在于,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校园BBS上往往会出现大量的言论,随着意见的扩散也会形成一定规模的舆论。在这个时期,多样的意见和观点、复杂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和模糊的发展形势是网络舆论形成初期的主要特征。面对这种情况,德育工作者不能去堵塞和压制言论,采取捂盖子、掩盖问题的做法,因为这样往往会由于压制了大学生表达思想的自由而激化矛盾。其实,显而易见的是,在网络条件下任何堵塞和压制言论的做法不仅不能奏效,往往会引起学生的严重反感而使德育工作的环境进一步恶化。因而,要采取相反的即疏导的方法,即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热情,以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为工作出发点,让各种意见和观点充分得以表达。而在大学生们的意见充分表达、思想观点得以真实展现的过程中,教育者通过耐心观察、认真研究,密切观察事件过程中学生思想发展的动态,发现事件背后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抓住主要思想症结,展开有针对性的德育对策,促进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前瞻性原则
网络德育的前瞻性是与人类网络实践的动态发展密切联系的,前瞻性原则要求德育根据人们网络实践活动的现实状况和发展的可能性,为了未来的发展和目标的实现,做出前瞻性的判断和有效的引导,不断提升人的实践水平和思想观念,实现对现实状况的超越。在网络社会条件下,德育的前瞻性原则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网络所形成的是一个具有开放性技术架构的生存空间,正如互联网的创建者们所言,互联网的关键概念在于,它不是为某一种需求设计的,而是一种可以接受任何新的需求的总的基础结构。[1]正是由于网络基础架构的开放性和人的需求的无限性,激发着人们不断创造出新的网络应用技术。而每一种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就会形成一个由网络技术媒介与相应的用户群体以及信息内容组成的微观信息系统,这些微观信息系统实际上就是一个新的德育场域。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这些新的场域也在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在这个新的技术革新浪潮时代,德育工作者必须具有前瞻意识,把握科技创新的时代脉搏,主动地发挥每一种新的技术力量的进步因素和教育价值,实现对技术应用的积极引导和网络教育场域的主动营造,这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发展的正确的策略选择。
前瞻性原则体现在德育工作的策略和方法上,就是要充分把握网络建设与技术应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帮助和引导青年学生不断提升网络实践水平,促进其思想意识的健康成长。在网络技术发展的初期,校园网络建设快速发展,万维网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丰富多样的网络信息迅速吸引住大学生们的眼球,网上冲浪、信息漫游成为他们乐此不疲的网络行为;而开放的信息传播环境在推动青年开阔视野、拓展素质的同时,也造成西方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多元化思想的大量涌入,冲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健康成长。德育的前瞻性原则要求学校教育者在推进校园网络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大力建设网络“软环境”,用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来吸引大学生,把大学生凝聚在互联网上的阵地周围。当时以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北京大学“红旗在线”等为代表的高校网站建设体现出德育工作者在这方面的主动探索。
2000年前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创新与广泛应用,以BBS、网络论坛等技术形式为代表的人际互动技术在大学生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此类网络技术的主要功能在于其互动功能强大,实现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的效果。大学生们逐渐在人际交流和休闲娱乐等网络行为上形成了对校园BBS的依赖。面对这些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影响,前瞻性原则要求教育者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深入认识网络互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基础上,全面把握网络群体的发展规律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实现对大学生的网络群体发展的有效引导。在一些高校,德育工作者主动深入到校园BBS、网络论坛等网络社区,参加到网络群体的交往活动和网络社区的管理工作中,并通过网上网下的配合来达到对于网络群体发展和社区建设的管理和规范,实现对于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
近年来,随着以博客(blog)、播客(podcasting)、维客(wiki)、流媒体(BT)、社会网络(SNS)、网摘(RSS)、博采(blogmark)、标签(Tag)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蓬勃发展,网络环境的发展逐渐进入到“个性化传播”的新阶段,形成了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格局,网络社群也表现出以个人为中心点所辐射出的私有的人际网络之发展趋势。[2]目前,这些新兴的个性化网络技术在青年学生中的广泛使用已经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一些高校的教师、辅导员也开始尝试通过建立自己的博客网站用于教学研究和思想教育工作。基于个性化网络技术的德育实践刚刚起步,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无论存在什么样的困难,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要求教育者始终要保持激流勇进、勇于实践的精神,顺应网络创新的潮流,深入网络生活的实践,把握住新的发展机遇。只有坚持德育的前瞻性原则,做到高瞻远瞩、未雨绸缪,才能始终掌握主动权,实现对青年思想发展的主导力。
五、渗透性原则
网络德育的渗透性原则是与当代青年的主体意识、思维方式以及精神文化的发展变化相联系的。网络文明极大地促进了人的主体意识的成长,当代大学生在平等意识、自主意识、参与意识、选择意识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升,民主参与的行为更为活跃;在思维方式方面,网络的便捷性、开放性、自由性、平等性、共享性使得主体自身的自由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得以前所未有的充分发挥,反映出信息时代条件下人的实践发展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升,并进而在精神状态上呈现出自主、自立的精神状态和更加活跃、理性的独立思考的精神状态。正是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教育环境和青年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显著变化,使得德育工作者必须把渗透性原则摆在十分重要的显著位置。
网络德育的渗透性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重把价值观念的教育渗透在知识性教育之中。网络德育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使得受教育者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海洋中明辨是非、正确选择自己的立场并形成观点,从而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在这个工作中,要运用“价值认识的形成依赖于相关真理”这一基本规律,把价值观念的教育渗透在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在学校新闻宣传工作中,要积极通过丰富多样的知识性信息、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等实现对大学生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努力让知识性信息或知识性认识的和传播服务于促进青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反之,任何生硬直白、或者居高临下的说教只会引发大学生的反感,导致网络阵地吸引力的丧失。
其次,注重把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渗透在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之中。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同质性很强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在年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都比较接近,有着较为一致的文化需求,校园文化正是大学生文化生活需求的反映。作为应对社会大众文化冲击、在网络空间保持和发展校园文化的一种“防卫性反应”,大学生们有着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在校园网上营造自己的精神文化空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许多高校,大学生们正是在校园网络上建构出了属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交往场所,创造和发展着属于自己的网上精神文化空间。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要主动参与和引导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把主流价值观渗透在这块承载着大学生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的网络空间中。
再次,注重把价值观念渗透在技术创新和应用之中。技术是蕴涵价值的,技术的价值性包含在其知识、方法、程序及其结果之中,蕴涵着丰富的内容。互联网的出现本身就是开放、创新、共享、平等价值的体现,如开放的技术架构、公开的软件代码以及自由创新和获取信息等。具体到每一种网络技术,都有其教育价值可以挖掘和应用。如P2P技术推动了以信息的即时交互为载体的社会交往网络的发展,用户在交换信息资源的同时,主动地进行交流和互动,进而衍生出配套的管理规则和交互礼仪,对公共资源有贡献的用户会得到尊敬和拥戴。针对此类技术应用的内在价值,德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引导和支持大学生开发出用于学生集体学习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公共软件,不但在大学生网络实践中弘扬利他主义精神,而且是加强集体建设、加强集体主体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之,网络德育是一个在实践中被日益推到前台的重大课题,在新时期网络德育实践中探讨和总结提高网络德育实效性的规律、原则和方法,提高网络德育的自觉性、科学性,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努力探索、研究解决的问题。
篇3
篇4
A Method of Ontology Learning From Course Text
Telek Zhumasharip1, Ayben Kazitay2
(1.Software College,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1, China; 2.Nationalities Publishing House, Beijing 100013, China)
Abstract: A course book text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texts. The seed concept of the vocabulary in the field is to be obtained by making an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urse book contents. Once the features of the element of knowledge points are extracted by analyzing, the decision tree C 4.5 method will be employed to identify the types of the knowledge point and the ontology learning on the text will be achieved.
Key words: course book text; vocabulary; knowledge point; decision tree; ontology learning
目前本体已被广泛应用于语义Web、信息集成、数字图书馆、智能信息检索等领域,备受关注。本体的建立也由实验室阶段向工程化阶段转变,很多本体构建工具如Protege-2000,WebODE,OilEd,OntoEdit等,为建立本体提供了方便,但这些工具还是要依靠手工来建立本体,对于工程化的需要仍然显得费时、费力,不能满足需要。
为了解决手工建立本体的困难,本体学习(ontology learning)技术应运而生,目前国外对该方向的研究非常活跃,其目标是利用机器学习和统计等技术自动或半自动地从已有的数据资源中获取期望的本体。
本体学习的数据源有很多种,例如纯文本以及XML,HTML,数据库等,但目前大多数信息还是以文本方式进行存储的,研究的重点仍集中在基于文本的本体学习[1]。要建立高质量的本体,学习数据源的质量至关重要。在目前的文本中,普通网络文本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但普通网络文本错误较多,结构也不很严谨,不太适合作为文本学习数据源。相对其它文本来说,教材文本具有知识结构的系统性、领域词汇定义的权威性、句式结构的完整性等特点,非常适合于作为本体学习的数据源。
1 教材文本的研究
教材文本相对于其它类型文本来说,除知识内容严谨外,其呈现方式也有不同。详细系统的目录就是教材文本所特有的表现方式。
1.1 教材目录的组成结构
目录是教材的纲要,每一个目录又是一个知识点内容的概括,所以目录相对于正文来说,有其独特性--高度概括性。
为了解目录的组成结构,根据目录的组成,将目录分为五类:专业词汇、普通词汇、专业词汇+普通词汇、短句和句子。对若干本教材中3216个目录的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1.2 教材知识点的研究
教材中的知识都是以元知识点为最小单位进行表示的,所谓元知识点就是具有不能再分割的框架结构的知识点,所以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可以归结到对元知识点的理解上。
对元知识点的理解又可以归结到元知识点的分类上,而目前还没有元知识点的详细分类方法。本文参照本体学习系统[2]中概念的分类,同时又根据元知识点中领域词汇间的关系,将元知识点分为上下位关系和非上下位关系两种,详细分类见图1。
2 基于教材文本的本体学习方法
目前领域概念获取的方法[3]一般有三种:1)通过专业词典,从中筛选出专业领域概念;2)根据领域概念的特殊词法结构或模板,寻找和抽取结构符合这些特定模板的字符串[4];3)对语料库中的词汇根据不同的统计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设置一定的阈值,从而区分普通词汇和领域词汇[5]。由于很多领域尚未有专业词典,第一种方法局限性很大。第二种方法的模板基本上都是和语言相关的,所以要针对具体的语言进行处理。第三种方法设计到一个分词问题,而中文分词一般都要结合上下文和词典以及词与词之间的同现几率来对汉字序列作分词,从而使处理问题的复杂度加大。
Moldovan等提出了种子概念 ( Seed Concept)[6],所谓种子概念就是领域中大部分知识都围绕在其周围组织的核心词汇。通过种子概念,可以获取与种子概念相关的大量专业词汇以及与专业词汇间的各种关系,利用专业词汇及其关系建立本体模型,从而实现本体学习。
2.1 种子概念的获取
教材目录中的领域词汇是教材知识内容的高度概括,教材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教材目录上的领域词汇展开的,所以教材目录中的领域词汇大部分都可以充当种子概念。
从教材的目录结构来看,“专业词汇”和“专业词汇+普通词汇”这两种类型的情况占据了目录的绝大部分,并且从这两种类型的目录中抽取出专业词汇的难度又不大。本文在中科院分词系统ICTCLAS的基础上,实现了教材目录领域词汇识别系统。
从得到的词汇集中,利用常用普通词汇库和专业领域词汇关系集来排除普通词汇,得到专业领域词汇集。
2.2 概念联系的获取
概念关系的获取,目前通常采用的方法[7-8]有:基于模板的方法、基于概念聚类的方法、基于关联规则的方法、基于词典的方法或者是这些方法的混合。基于模板方法的缺点是准确率低,基于概念聚类方法和基于关联规则方法相对比较复杂,基于词典方法对词库内容要求比较高。本文通过分析元知识点的特征,来发现元知识点中领域词汇间的内在关系,来实现本体学习。
2.2.1 元知识点的特征
通过对教材中元知识点的分析,发现每类的元知识点中,都存在有一些共有特征。
1)都隐含着领域词汇间的内在关系
例1:(定义)凡在地球表面30km高度以下的稠密大气层内飞行的各种飞行器,称之为航空器。
在定义类中,一般情况都是利用上位词来定义下位词。从本例中,可以获取“飞行器”是上位词,“航空器”是下位词。
例2:(等价)转子又称工作轮。
在等价类中,两个领域词汇表达的是同一个物体或现象。从本例中,可以获取“转子”和“工作轮”是同一概念。
例3:(结构)火焰筒内有喷油嘴、点火器等。
在结构类中,描述的是事物和其内部部件或部件与部件之间的位置信息。从本例中,可以获取 “喷油嘴”和“点火器”在“火焰筒”的中间。
2)都包含了一些常用的特征词
例如,在定义类知识点中,常用的特征词有:“称之为”,“称为”,“即为”,“就是”,“是指”,“叫做”,“统称”,“简称”,“俗称”等。在等价类知识点中,常用的特征词有:“又叫”,“又称”,“亦称”,“或称”等。
3)包含的句式都是有限的。
例如,定义类知识点主要包括两种句式,这两种模式包含了所有定义类知识点的96.86%。
句式1:DefinitionBody + DefinitionDeterminer + DefinitionRange + DefinitionWord + DefinitionName
句式2:DefinitionName + DefinitionWord + DefinitionBody + DefinitionDeterminer + DefinitionRange
注:DefinitionDeterminer为定义限定词,一般为“的”, DefinitionRange为定义的上位词,DefinitionName为定义的下位词。
4)各知识点还存在一些其它基本特征
① 领域词汇间关系的数目不同,例如:定义类知识点仅包含一组领域词汇关系,但分类知识点包含的关系数都大于1。
② 元知识点包含的短句个数不同,例如:等价类知识点一般为1,而比较类知识点一般都大于1。
③ 知识点存在的语态有差异,例如:定义类知识点有被动形式,但组成类知识点没有被动形式。
2.2.2 概念联系的发现
通过分析元知识点的特征,概念联系的发现可归结到知识点类型的确定上,一旦知识点类型确定了,不仅可以发现新的领域词汇,而且可以发现领域词汇间的关系。具体的实现算法如下:
1)利用决策树C4.5算法对知识点进行学习
根据元知识点所具有的特征,本文抽取了5个特征值来表征知识点:包含的特征词、知识点句式、领域词汇的个数、短句个数、是否包含被动语态。
领域词汇的初始集合为从目录中发现的所有种子概念。训练集合为人工识别出的324个各类元知识点。用决策树C4.5算法对训练集合进行学习,得到一颗决策树。
2)发现新知识点
对需要进行识别的元知识点进行特征的提取,然后利用学习得到的决策树对该知识点进行判断,得到一个决策结果。
3)扩充领域词汇集合和建立领域词汇间的各类联系
对各类知识点根据特征提取出领域词汇,加入到领域词汇集合中。建立领域词汇间的关系,并不断扩充领域词汇间的联系集合。
4)转2),利用扩充的领域词汇集合重新发现新知识点。
3 结束语
通过目录来获取种子概念,方法非常简单并且有效,绕开了复杂的分词过程。把领域概念及其之间联系的获得转化为对元知识点类型的判断上,从另一个角度解决了基于文本的本体学习问题。
参考文献:
[1] Chau R,Smith-Miles K,Yeh C.Ontology Learning from Text: A Soft Computing Paradigm[J].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2006:295-301.
[2] Buitelaar P,Cimiano P,Magnini B.Ontology learning from text:An Overview[C]//Ontology learning from text:methods,evaluation and applications,2006:3-14.
[3] Buitelaar P,Cimiano P,Grobelnik M.Ontology Learning from Text[C].the ECML / PKDD 2005 W orkshop on:Knowledge Discovery and Ontologies,2005.
[4] Shamsfard M,Barforoush AA.Learning ontologies from natural language texts[J].Int'l Journal Human-Computer Studies,2004,60(1):17-63.
[5] Navigli R,Velardi P,Gangemi A.Ontology learning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utomated terminology translation[J].IEEE Intelligent Systems,2003,18(1):22-31.
篇5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对于一个建筑企业来讲极为重要,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从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因而,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做好监督,按照施工的要求进行施工作业,同时还要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材料产品,禁止出现豆腐渣工程。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极为关注,成为热点话题,所以,就要求相关部门做好房屋安全的鉴定工作。文章阐述了房屋安全鉴定工作的重要性,对于房屋安全鉴定特点以及房屋安全鉴定方法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房屋安全鉴定工作的重要性
房屋安全是建筑工程质量的核心体现,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从的生活和财产安全。这就要求施工企业要做好房屋安全的施工建筑,同时也要求相关的监督部门更要做好房屋安全的鉴定工作,为人民群众创建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空间,可见,房屋安全鉴定对人民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我们要定期的进行对房屋安全鉴定,可以对房屋维护提出合理的建议,要及时查找出并更换掉老化的房屋部件,让房屋保持安全实用的现象,使房屋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确保房屋的质量。
2.我们要分阶段对于陈旧的房屋以及危险的房屋进行安全、可靠性的鉴定会,如果一旦发现问题隐患要马上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然后根据房屋的结构以及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完善的维修方案。
3.如果房屋遭到暴风雨、地震、自然灾害等状况,要及时的对房屋进行安全鉴定,防止出现意外事故的形成。
二、房屋安全鉴定特点
(一)强制性
如今,很多城市已经制定了对房屋安全责任人委托鉴定的义务,同时对拆除房屋的主体以及承重结构前要遵循依法办理审批手续进行了要求。有一下情况达的,房屋的所有人、使用人以及企业单位要申请房屋安全鉴定:拆除或是改变房屋的墙体、柱、梁、板等主体结构;由于施工对周围房屋产生影响的;房屋在使用时间超过规定使用年限仍在使用的;出现危及使用安全迹象的房厦;超过设计要求或规范,明显加大荷载的房屋;改变使用性质、危及使用安全的房屋;创建大型建筑或是有桩基、地下建筑物和构筑物等建设项目的,建设企业要在开始兴建前申请对施工区相邻房屋进行房屋安全跟踪监测。
(二)社会性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飞跃发展,房屋安全鉴定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绩效。房屋安全鉴定工作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同时又遵循市场的规律继续发展,在社会对鉴定工作的急迫要求下,房屋安全鉴定工作的得到了迅速发展。广大的人民群从把鉴定机构叫做房屋医院。这足以反映了老百姓对房屋安全鉴定工作的认可。同时更促进房屋安全鉴定工作的良性发展。
(三)发展性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压力下,每个行业都在积极地引进新的技术,因而,鉴定机构也是如此。很多新的科学技术被使用在房屋安全鉴定工作中,不管是坚定的设备或是坚定的技术,比以前的鉴定机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得到了很大进步。如今,我门国家的经济水平正在逐步的提高,建筑行业的发展正向着积极向上、繁荣的趋势发展,以前的平房已经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实际上,现有的标准已经满足不了新形势下房屋管理需求,必须的要求对其进行整理、研究,制定和时宜的标准。
三、房屋安全鉴定方法
鉴定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传统经验法、实用鉴定法和概率法。
首先是传统经验方法。它的特点是以实际调查作为荷载计算的根据,依据经验评定来进行材料取值,然后对原先设计中所采用的规范依据.理论计算.计算图形加以分析,从而判定设计与实际结构二者是否相符合,房屋结构是否具有可靠性。此种方法,总的来说是以专家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房屋结构的可靠性进行宏观的评价,它具有鉴定程序较少.花费较低.操作方法简单.鉴定速度快的优点,但是整体结构保守粗糙,而且与专家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紧密相关。
其次是实用鉴定法。在传统经验的方法基础上,运用现代检测手段和试测技术,通过分析和计算结构材料的强度实测值,根据规范标准进行综合性鉴定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是建立在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之上,对设计图进行调查,通过对材料进行细致的实验,对房屋进行全面的检查,最后再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定,然后得出可靠、准确的数据,对房屋建筑做出精准的判定。实用鉴定法不仅准确性高,而且使用有效,是现在最流行的一种房屋安全鉴定方法。
最后是概率法。它的原理是应用概率和数理统计原理,采用非定值统计规律,通过对房屋结构的鉴定。也就是说他把结构抗力与作用效应间通过成立一种合适的数量关系,算出概率法中的失效概率,就可得出房屋结构准确、可靠的结论,可是失效概率仍然是建立在大量统计数据基础上的,对于这些资料的收集对于建筑物事故鉴定来讲也是缺少的,因而,概率法还需要得到完善。
四、结束语
总之,房屋安全是建筑工程的重中之重,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和生命,更对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相关的监督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对房屋的安全鉴定工作,让人们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空间,做到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赵喜庆.房屋安全鉴定的基本方法[J].青海科技,2010(03).
[2]李辉.房屋安全鉴定与处理方法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0).
[3]巩振江.浅谈房屋安全管理与房屋安全鉴定[J].华章,2010(12).
[4]湛国楠.房屋安全鉴定及其管理的十项转变[J].住宅科技,1994,(01).
篇6
一、聋儿语言康复训练的基本方法
(一)耳聋患儿的听觉训练:其目的是尽早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培养他们注意聆听的习惯,让聋儿感知声音的存在、声音的有无、声音的大小、声音的高低,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对日常各种声音的辨别和理解能力。听力康复是聋儿语言康复的前提,只有通过听力补偿和听力康复训练的实现才能逐步形成和发展感知、认识、分析与理解声音的能力。
(二)耳聋患儿的发音训练:发音训练包括呼吸训练、舌部训练、口部运动训练、嗓音训练、鼻音训练。耳聋使聋儿缺少听觉的反馈,不能及时校正自己的发音,发音时基本存在诸多缺陷,比如:发音不准,发音音量小;尤其缺少声调变化;有时发假音,冒高调;有时又发低音等等。要使聋儿清楚流利地读、说出每一个字音,必须训练他们掌握各种发音的技能,并利用听觉、视觉、触觉其他感官的补偿作用,有计划、有目的持之以恒地训练。
(三)耳聋患儿的语言训练:一是理解性语言能力的培养,二是表达性语言能力的培养。发展语言能力的第一步是理解语言,理解是表达的基础。在语言训练中应当使聋儿在获得大量的语言刺激的同时,与语言的意x结合起来,发展聋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引导启发聋儿把口型、语音、实物和字词有机结合,明白每个词都是有所指的。在理解了语言的条件下让聋儿先学一些短句后,再训练语言的表达能力,教他们说完整的话,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意愿。学会表达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以及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复合句。注重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增多聋儿的语言实践,时时鼓励聋儿用他所理解的词汇和句子进行自主意愿表达和社会沟通交往。
二、聋儿语言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
(一)听力训练与言语康复有机结合的原则。听力训练能最大限度的发展和利用听觉的残余功能,结合视觉、触觉等功能,让聋儿逐步学会与人交往。其目的在于培养聋儿学习听觉能力和言语交往技能,为习得语言提供积极手段创造有利条件。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原则。学校教育为聋儿提供了有效康复教育方案,教育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流程规范,教学环节、任务和要求明确。能为聋儿提供科学、统一的有效康复训练。家庭康复训练是学校康复训练的巩固、拓展与延伸,聋儿的听力康复训练、语言康复训练着重个别训练,需要家长长期、耐心、科学地训练教育。家庭康复训练与学校康复训练这两种基本康复训练必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加强家校联系,提高科研实效对聋生进行语言训练,仅靠在学校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只靠在学校里说,在家里不说,是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的。为此,对走读的学生,我们同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建立联系册,老师将每天语言教学的内容写在本子上,要求家长加以配合辅导,做到家校教育同步化。对住校的学生,每到假期,教师根据全学期学习训练的内容,设计寒暑假综合训练的内容,指导家长在假期如何根据聋生的语言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训练,最大限度地提高聋生学习语言的巩固率。社会教育应当为聋儿提供有利于听觉训练与语言康复训练的情景环境。
(三)去固定模式化的原则。康复训练实施过程中不能夸大教师的主体作用而忽视聋儿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不能一味地“填鸭式”灌输以免使聋儿处于被动地位,丧失学习兴趣。在语言康复训练过程中不能放过任何教育机会,应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安排好整个教育过程,让随机教育与计划教育同步,聋儿康复“逮”机会是不可取的,不仅要等机会、逮机会、抓机会,还要创设适合聋儿康复训练的机会。
(四)交往第一原则。语言是交往的工具,具备能够灵活使用语言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才算学会掌握了语言。让聋生多参加交际。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人们的言语交际受制于言语行为的能力,而言语的能力只能在言语活动中获得,聋生语言康复教育就是要通过语言教育使聋生康复言语行为的能力得到提高。最大限度地培养和调动聋生的参与意识。我们以培养聋生的言语表达兴趣为出发点,使他们首先有使用语言的需要,及时鼓励他们在言语交际上的进步,把教学内容安排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行。因此让聋生置身于交际的环境中,让其多听多说,才能掌握各种言语交际技巧,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聋生与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交际。交往能力只能在交往过程中实现,如果能有意识地在交往过程中教授语言,聋儿进步就快,反之则慢。因此,必须把语言康复训练放在康复教育第一位。
(五)言语训练与其他方面教育内容相配合。语言教育是一项综合工程,言语训练也不是一项单纯的操练,必须注意言语训练的整体性,我们平时把言语训练与体育、德育、智育、美育等密切配合。
(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语言训练活动。多媒体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信息于一体,画面形象、直观性强,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辅助手段之一。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计算机高级培训班,学习课件的制作方法,现在都能利用powerpoint、flsh等软件制作简单的课件。在语言训练课上,我们运用信息技术,制作了精美的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对聋生进行语言训练,激发了聋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一)合法性:于企业,其行为不仅在形式上合法,在实质上也顺应了政府的立法意图;于税务机关,应该依法征税,保护和鼓励税务筹划。
(二)事先性:税务筹划是在企业的纳税义务尚未发生之前,对将可能面临的税收待遇所做的一种策划与安排。
(三)时效性:我国税制建设还很不完善,税收政策变化快,因此企业必须预测并随时掌握会计、税务等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因时制宜,制定或修改相应的纳税策略。
二、税务筹划的基本原理
(一)根据收益效应分类,可分为:
1、绝对收益筹划原理,是指使纳税人的纳税总额绝对减少,从而取得绝对收益的原理。2、相对收益筹划原理,是指纳税人一定时期的纳税总额并没有减少,但某些纳税期的纳税义务递延到以后的纳税期实现,取得了递延纳税额的时间价值,从而取得了相对收益。
(二)根据着力点分类,可分为:
1、税基筹划原理,是指纳税人通过缩小税基来减轻税收负担甚至免除纳税义务的原理。
2、税率筹划原理,是指纳税人通过降低使用税率的方式来减轻税收负担的原理。
3、税额筹划原理,是指纳税人通过直接减少应纳税额的方式来减轻税收负担或解除纳税义务的原理,常常与税收优惠中的减免税和退税相联系。
三、税务筹划的方法
税务筹划的方法很多,而且实践中也是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一)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是指税法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 从税制构成要素的角度探讨,利用税收优惠进行税务筹划主要有利用免税、减税、税率差异、分劈技术、税收扣除、税收抵免、退税等方法。
(二)纳税期的递延,有递延项目最多化和递延期最长化,在合理和合法的情况下,企业尽量争取纳税递延期的最长化和更多的项目延期纳税,以减少纳税额。
(三)利用转让定价筹划法。转让定价筹划法主要是通过关联企业不符合营业常规的交易形式进行的税务筹划。为了保证其有效性,筹划时应注意:一是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二是考虑价格的波动应在一定的范围内,三是纳税人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全方位、系统的筹划安排。
(四)利用会计处理方法筹划法
1、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1)在实行比例税率条件下,对存货计价方法进行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物价变化趋势因素的影响。当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或下降时,合理的采用计价方法,可降低期末存货成本,从而使企业计算所纳所得税额的基数相对降低,从而达到减轻企业所得税负担,增加税后利润;当物价上下波动时,企业则应选择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对存货进行计价,可以避免因销货成本的波动,而影响各期利润的均衡性,进而造成企业各期应纳所得税额上下波动,增加企业安排资金的难度。(2)在实行累进税率条件下,选择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对企业发出和领用存货进行计价,可以使企业获得较轻的税收负担。采用平均法对存货进行计价,企业产品成本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各期利润比较均衡,不至于因为利润忽高的会计期间套用过高税率,加重企业税收负担,影响企业税后收益。(3)在企业正处于所得税的免税期时,可以通过选择先进先出法计算材料费用,以减少材料费用的当期摊入,扩大当期利润;相反,如果企业正处于征税期,那么,就可以选择后进先出法,将加大当期的材料费用摊人,以达到减少当期利润,减轻企业税负。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1)不同税制的影响。一般来说,在比例税制下,如果各年的所得税税率不变,则宜选择加速折旧法对企业较为有利。但是如果未来所得税税率越来越高,则应选择平均年限法较为有利。而在累进税制下,则适宜采用平均年限法,可以使企业的利润避免忽高忽低,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减少企业的纳税。(2)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在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如果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方法,既可以使企业缩短回收期;又可以使企业的折旧速度加快,有利于提高前期的折旧成本,取得延缓纳税的好处,从而相对增加企业的投资收益。3)折旧年限因素的影响。根据新的会计制度及税法,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对企业有利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计提折旧,以此来达到节税及企业的其他理财目的。对处于正常生产经营期且未享有税收优惠待遇的企业来说,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往往可以加速固定资产成本的回收,使企业后期成本费用前移,前期利润移,从而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4)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的影响。由于资金受时间价值因素的影响,企业会因为选择的折旧方法不同,而获得不同的资金时间价值收益和承担不同的税负水平。企业在比较各种不同的折旧方法所带来的税收收益时, 就需要采用动态的方法来分析。在不违背税法的前提下,选择能给企业带来最大税收抵减现值的折旧方法来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3、债券溢折价的摊销方法选择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当企业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宜选择实际利率法进行核算,前几年的折价摊销额少于直线法的摊销额,前几年的投资收益也就小于直线法的投资收益,公司前期缴纳的税款也就相应的较直线法少,从而取得延缓纳税收益。相反,应选择直线法来摊销,对企业更为有利。
合理的税务筹划减轻了企业沉重的基本负担,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更好的有利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最大限度的实现了企业利润效益最大化。同时,合理的税务筹划客观的促进我国税收制度的完善,促进国家税收体系的改进。
参考文献:
篇8
在财务管理中,抓住现金流也就抓住了企业的价值。在企业销售款管理中,应本着资金时间价值理念,将资本成本理论较好地与销售人员的提成计算方法相结合,由此促使销售人员更积极主动地与客户进行沟通和协商,使企业的销售款尽可能快捷地收回。这为企业实现现金牛的目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从而有益于企业更好地融资、投资和发展。这种计算方法体现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主要改进之处就是先将合同规定期限外到账的销售额折现为合同规定期限内的到账销售额,然后将该金额乘以销售协议事先约定的比例来计算提成。
(一)折现率的确定 企业应收账款属于流动资产,一般地,企业应收但在合同规定期限内尚未到账的销售款属于流动资产中的固定部分,这部分资产需要企业长期资本来投入。企业长期投资决策中通常以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因此本文也以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从企业角度看,资本成本是企业获取资本必须支付的最低价格;从投资者角度看,它是投资者提供资本所要求的收益率。
(二)长期资本成本计算方法 长期资本主要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1)债务资本成本计算。第一,银行贷款资金成本计算。银行贷款资金的税前资本成本为贷款的实际年利率。在企业借贷活动中,如果给定年利率,但计息周期是半年、季度或月份,会导致实际年利率与给定的年利率(称为名义年利率)不同。设Kb为银行贷款资本成本,rE为实际年利率,rN为名义年利率,m为1年中的计息次数,则银行贷款债务资本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第二,企业债券成本计算。若企业发行债券筹资,设企业所发行债券的年利息为I,面值为M,当前市场价格为B0,则债券的税前资本成本可用以下债券估价公式计算:
根据该式可求出投资者对债券的要求收益率Kb作为该债券的税前资本成本。对新筹集的债券资本,若发行成本为f,则债券税前资本成本计算还必须满足:
若所得税税率为t,将以上三个公式计算所得的Kb或几个Kb之和代入KbKb(1-t),则可得债务的税后资本成本Kb。
(2)权益资本成本。第一,优先股资本成本。优先股股息是固定的,设Dp为优先股股息,Kp为优先股股东的要求收益率,Pe为优先股价格,按照股息固定的股票估值公式,则优先股资本成本Kp为:
对新筹集的优先股,若发行成本为f,则优先股税后成本的计算还必须满足:
第二,普通股资本成本。与优先股相比,普通股股东的收益一般不固定,它随企业的经营状况而改变。普通股股东承担的风险比债权人和优先股股东大,其要求的收益率也较高。普通股成本计算考虑的因素较多,通常可用以下三种方法估算,然后相互印证,取合理数值:一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普通股股东对某种股票S的期望收益率Ks1可表示为:
Ks1由无风险收益率KRF(一般采用国库券利率)和对股票S投资的风险补偿β(Km-KRF)两部分决定。(Km-KRF)是对市场平均风险的补偿,β是S股票相对于市场平均风险的波动倍数。当市场股票处于均衡状态时,普通股股东的要求收益率Ks1等于期望收益率Ks1,市场平均股票收益率Km由股票市场的数据统计得出。B值是根据多年积累的股票s的市场收益率Ks与市场平均收益率Km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通过统计学方法由线性回归方程Ks=α+βKm+ε得出。式中,α为常数项,β为线性方程的斜率,ε为误差项。
上式是线性回归方程的标准形式,该式表明股票S的市场收益率Ks决定于市场平均收益率Km。斜率β值表明二者之间的变动关系,β值可表达为:
由于不同机构对同种股票β值的估算往往有差异,加之Km和β值一般用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与未来的预期也会有差异,因此对于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的普通股成本Ks1最好再作进一步的判断分析。
二是折现现金流量法。根据普通股股票估值公式,普通股股票每股的当前市场价格P0等于预期的每股股利现金流量序列的现值之和。设普通股股利为Dt,股东要求收益率为Ks2,则公式为:
若已知股票的市场价格和期望的未来股利流,则可求出普通股股东的要求收益率。多数公司的预期股利按某一固定的比率g增长,此时又可以将上式表示为:
对于新发行的普通股,发行成本为f时,其资本成本为:
上式计算的优点在于当前股票的市场价格P0可从股票市场获得,下一期股利D。也容易测算。对普通股资本成本Ks2估计的
困难在于对股利增长率g的测定。由于将来较长时期(50年左右)公司股利的增长率难以准确测算,而g对Ks2的影响又较大,故此法对Ks2的计算也只是估计Ks2的范围。
三是债务成本加风险报酬率法。以上两种方法都不适用于计算股票未上市公司或非股份制企业的资本成本,这时可采用债务成本加风险报酬率的方法。若公司发行债券,债务成本为债券收益率,若无公司债券,则可用企业的平均负债资本。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风险报酬率的估算,即相对债券持有者而言,股东因承担更大的风险而要求的风险补偿。如果公司的风险报酬率通常是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则可采用平均的历史风险报酬率;此外也可根据市场的平均风险报酬率来确定此数值。据统计,相对于公司债券,大部分股票投资者要求股票的风险报酬率大约在2%~4%之间,本文取3%。若设债务资本成本为Kr,则该资本成本Ks3为:
一般地,普通股资本成本K的值取上述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Ks1、Ks2、Ks3的算术平均值,即:
第三,留存收益资本成本。在权益资本中,留存收益作为内部筹资的资本用于再投资时,其资本成本等于普通股资本成本;留存收益若不用于再投资,则可分发给股东,此时其再投资机会成本就是普通股股东的要求收益率。所以,留存收益资本成本等于现有的普通股资本成本,其计算方法与普通股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相同。
(3)总资本成本计算。总资本成本应按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计算。计算公式为:
式中,Wi为第i种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所占比例,0≤Wi≤1;ki为第i种资本的税后资本成本。企业各种资本的组成比例构成了资本结构,每个企业都有一个最优资本结构,上式中的权重W;便由此得出。
二、基于资本成本的销售提成计算方法例解
篇9
教育是人类进步的伟大基石,教师则担负着铺设这块伟大基石的光荣任务。学校教育管理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发展所需要人才。师范学校教育管理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秀师资,为加速现代化建设和小康社会进程提供人力资源。为此,师范学校教育管理,务必紧紧围绕教育目标任务治学施教,创新教育方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整合教育资源,努力把具有可塑性的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
一、深入学生,捕获学生信息是高效管理的良好开端
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在完成教育教学活动中构建学生进步思想、塑造学生完美灵魂、引领学生健康发展和培育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是铸就人才的综合机构,工作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主要是教育被教育和管理被管理的关系。教师是教育管理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千头万绪,要管理好学生,最基本的途径是全面了解学生,积极分析影响教育管理成效的各种因素。做到“知彼知已,教管合一”。
认识了解学生的平台和方式虽然很多,但通常采用三种方法:一是间接了解法,就是让每个学生填写一张基本情况调查表或查阅录取档案资料,收集学生民族、习惯、特长、理想等信息,对学生总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二是直接了解法,管理者经常深入学生教室、寝室、食堂、操场,与生为伍,与生为伴,择机交流谈心,沟通思想,了解学生的过去(成长经历)、现在(对学校的感受和意见)和未来(理想和打算);三是活动分类法,就是组织学生集体活动,如设计布置学习园地(黑板报)、才艺展示、体育运动、野外考察等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力,归纳学生行为特征,竭力搜集学生的个性信息。如果教育管理的对象是老生,一定要仔细比较学生一惯的行为表现,翔实记录学生文明行为和行为不端产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然后分析比较学生产生这些行为的动因,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
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后,对学生管理以引导教育为主,多用鼓励少用限制性语言。对后进生的教育采用“先扬后抑法”收效较好,但要把握好“扬”和“抑”的尺度,即“扬”得及时恰当,“抑”得准确适当;如果再加上教育管理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春雨润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再“锋”的学生也会心悦诚服,乐于接受管中有爱,爱中寓严的教育管理方式。
二、健全制度,依法管理是规范学生积极行为的关键
一个优秀的教育管理者必须懂得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教育认知规律和行为思想互动规律,懂得依法管理的基本内容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并有充分利用鲁迅的《藤野先生》和魏巍的《我的老师》等经典范文,教育感化学生的人格魅力。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特长、个性、家庭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基础上,教育管理才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学生管理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更是一份严肃的人文工作,绝不能随心所欲。教育管理过程必须遵循上级教育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必须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并组织学生学习相关规章制度。依法管理是教育工作者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一个优秀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吃透有关教育法规和规章制度精神,特别是与学生道德品质、学习行为、表彰处分等切身利益相关的条款,务必熟记,灵活运用;同时要牢记教育管理过程以人为本、以情化人、悔人不倦。管理者不只是为了管而管,更多的是教育和服务;要把学生当成朋友、子女、亲人,管理手段自然是感化心灵的教育行为。
三、理想教育,耕植学生教育抱负的种子
师范院校的学生已经拥有当教师思想的种子,但这颗种子能否健康成长,关键在于学校进一步的细心耕植和浇灌,耕植和浇灌的内容与方法犹如种子成长的土壤,决定种子萌芽生根、开花结果。科任教师、班主任和政治辅导员是刺激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春风细雨。
要使学生自律自奋,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使学生扬起生活的风帆,树立远大的理想,自觉设计人生规划。最有效的方法是狠抓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理想教育、职业教育和信念教育,最关键的是在“早”字上下功夫,早规划、早安排、早部署。尤其对刚进入师范学校的学生,他们又正处于身心第二次发育期或刚达成熟期,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情绪极不稳定;好高鹜远、理想漂浮、信念游离;凭兴趣办事,是一个危险期,亟需加强青春期理想教育。在这个非常时期,学校务必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学生,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重点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历史经典教育范例,唤醒学生立志成才意识,播下学生担负起振兴教育的种子;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思想进步、专业知识宽泛、教育技能娴熟、社会经验丰富、热爱教育事业的复合型教育人才。
篇10
二、词语学习贯穿在对课文的分析过程中进行,有其现实意义
1.学生易于接受前文的分析表明,这一学法降低了课堂上学习的难度,因此是可以被采用的。调查发现,把词语的学习贯穿在对课文的分析过程中进行,比把词语的学习放在导入新课之后进行要易于理解和接受。这说明,采用这一学法有优越性。
篇11
1.句子重要性的评价
1.1段落中句子权重评价
美国的P.E.Baxendale的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摘要中的句子为段首句的比例为85%,是段尾句的比例为7%。美国康奈尔大学G.Salton提出了寻找文章的中心段落为文摘核心的思想。我们观察表明:除了论题句、段首、段尾等句子之外,段落的第二句常常表示段落的主题[53]。而Mead数据中心的自动摘要系统Searchable Lead,只是简单的摘录文件中的前60、150或250个英文词汇,便达到了90%以上的可接受度(Brandow, et al.,1995)。故在本研究中分别考虑了段落位置,和句子在段落重的位置对句子重要性的影响分别按照如下规则赋予权重。
第一段和文件的最后一段权重为1.2,在一个段落中第一句给予权重1.1,第二句给予权重1.2,尾句给予权重1.1,文章中句子的权重为段落权重和段落重句子权重的乘积。
经过第一个步骤的分析计算后,句子的得分可以由句子中重要词汇权重的加总在乘以句子的权重而来。句子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上述PWSij表示第Sij个子句的位置权重Sij表示文件中第i个句子的第j个子句,TPk代表句子中第k个主题词汇的重要性分数,n是指Sij子句中重要词汇的总数,最后SCORESij即为Sij子句的总得分
1.2 主题词评价
针对WEB文档的结构化特征,在进行主题词选取时根据文档中词频的出现位置出现的频繁程度来评价词的重要性,并以此给出词的权重,赋予重要词汇权重,下面是具体的主题词选取和评价过程:
能够指示文章主题的所谓有效词(或称实词)往往是中频词。根据句子中实词的个数来计算句子的权值,这是Luhn首先提出的。V.A.Oswald主张句子的权值应按其所含代表性的“词串”的数量来计算;而Doyle则重视共现频度最高的“词对”;1995年Lisa.F.Rau采用相对词频的方法实现ANES(Autormatic News Extraction System)系统。本论文中,我们将文档中除去助动词等虚词后剩余的名词与动词以及形容词等作为候选主题词。这些词是能够表达一个句子内容的核心部分,被视为重要词汇部分,对其重要程度的评价根据web结构以及该词及该词在句中出现的频率多少而定,高频词往往与主题相关。
通过对所有超文本标记的分析,以下标记对表明文本的重要性具有很大的作用:标题、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四级标题、强壮、强调,黑体、标签。
我们分别将其按结构所能体现词的重要性进行排序,顺序为:、,,,,,,,,并将其按照降序赋予权重到w9, 其中1
所以词的权重系数可以用下面公式表达:
Ti是具有w1权重的标签中出现该词的次数。
2. 自动摘要算法
2.1 luhn 算法
Luhn[55]在1965年提出了一种基于文章表面级特征的经典的摘要算法,如图4-1所示。这种算法的核心思想是为文章中的每一个句子赋予一个意义值,那些具有最大意义值的句子将会被抽取出来作为摘要,其中句子的意义值是通过句中意义词的个数计算得到的。Luhn 认为意义词应该是文章中的“中”频词集。高频词区域中的词多是一些过于普通的词,没有什么区分能力,这些无用词可以通过停用词表的构造得以消除。
在本文中,我们对根据主题词的概念以及权重评价,并结合段落和子句位置权重分析,改进luhn工作过程如下:
改进LUHN算法描述
1.输入Web文档,对Web文档进行预处理:对HTML格式网页文件进行格式转换,将其转化为文本格式。针对HTML的格式特征,去除其无用标志、属性和属性值。从中提取文本信息、位置信息等;
2.进行分词处理并消除停用词;
3.提取主题词并评价;
4.根据公式2计算句子得分;
5.根据阀值确定输出摘要句子。
2.2 LSA 摘要算法
LSA是建立在奇异值分解(Singlue value decomposition,SVD)之上。SVD是一个矩阵分解技术,已经被人们大量应用到文本集上。给定一个m*n 的矩阵,A = [A1,A2,…An],每一列Ai 表示目标文档中一个句子的词频向量,SVD可以表示为 :
其中U = [uij] 是一个m×n 的列标准化正交矩阵,它的每一列被称为左奇异向量;∑=diag(σ1, σ2,…, σn)是一个n×n 对角矩阵,其对角线上的元素是按降序排列的非负奇异值;V = [vij] 是一个n×n的正交矩阵,其中的每一行被称为右奇异向量。
LSA算法描述:
1.输入WEB文档,并对其进行解析,解析出文本字段;
2.进行分词处理,并消除停用词;
3.主题词选择;
4.根据主题词建立句子词项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
5.建立索引矩阵,根据索引矩阵建立句子摘要;
6.输出摘要;
由于LSA的如下两个特性,使得它适合于摘要。首先,LSA能够通过从语义上对词和句子进行聚类来捕捉并建模词语之间的关系。第二,LSA能够捕获文章用来表示特定概念和主题的那些显著的、不断重现的词的组合模式。在LSA中,概念是用一个奇异向量来表示的,该向量所对应的奇异值的大小表明这个概念在文本中的重要程度,而且任何包含这个概念的句子都可以投影到这个奇异向量上。并且能够最好体现这个概念的句子在这个向量上的投影值最大。
参考文献:
篇12
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真是借贷记账法的基本理论依据吗
科学、完整地复式记账法是以一定的会计等式为基础的。一般认为,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简言之,就是:资产=权益 (1)
笔者认为,这是不对的。在各种经济业务发生后,会计等式(1)的变化不外乎是以下两种情况:①等式两边同时变化,则“同增同减”。如资产增加,则权益增加;资产减少,则权益减少。②等式只有一边发生变化,则“有增有减”。如资产不变,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权益不变,资产内部有增有减。
显然,这两种情况正好就是增减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而不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这说明,会计等式(1)不是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能作为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其原因是这个等式是错误的。因为资产和权益并不相等,而是性质相反,数学符号也相反。用等式表示,应该是“资产=-权益”,即“资产+权益=0”。“资产+权益=0”才是正确的会计等式,“资产=权益”仅仅是反映在忽略数学符号的情况下资产和权益的绝对值相等这一特定情况。
可见,作为借贷记账法理论依据会计等式应该是:
资产+权益=0 (2)
在会计等式(2)里,不管是几个要素同时变化,还是仅有一个要素内部变化,都只有一种情况发生,这就是“有增必有减,增减必相等”。如资产增加,则权益必减少;资产不变,则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权益不变,则资产内部有增有减。
假设符号“借”表示增加,符号“贷”表示减少,则等式的变化情况又可表述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正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由此可见,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应该是“资产+权益=0”。
2 借贷记账法的会计等式
众所周知,现行的会计系统是以“资产=权益”(即会计等式(1)),而不是“资产+权益=0”(即会计等式(2))为基础的。这两个会计等式明显不一样。难道几百年以来所用的会计等式就错了吗?
2.1 从纯数学的意义来看,两个会计等式是完全等效的 在“资产=权益”里,权益的值是取的绝对值,因而是正数。而在“资产+权益=0”里,权益的值是其实际值数。权益的实际值和资产相反,是一个负数。因此,“资产+权益=0”反映的是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加,二者正好相互抵消这一现象。可见,这两个会计等式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只是表示方法不同而已。
2.2 从经济意义上看,两个会计等式反映了对会计核算对象的不同理解 尽管两个会计等式都是成立的,在数学上是等效的,但这两个会计等式所表达的对会计对象的认识是不同的。
会计等式体现了会计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会计要素又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因此,会计等式的表述形式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会计对象的认识。下面分析两个会计等式对会计对象是如何理解的。
2.2.1 对资产和权益的关系理解不同 “资产+权益=0”认为,资产和权益是一个整体,可以放在一起进行直接的加减运算。会计对象就是由这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即“会计对象=资产+权益”。“资产=权益”则认为,资产和权益是同一个会计对象在两个不同角度上的反映。二者不能放在一起进行直接地加减运算。会计对象可以具体化为资产和权益两个会计要素,但这两个要素不能相加减。
2.2.2 对会计对象的整体性质理解不同 “资产=权益”认为,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资金及其运动,其总体即为资金的总额。“资产+权益=0”则认为,会计对象的值在整体上“=0”。
自然界是这样,社会也是如此。如法律上的权利义务相辅相成、市场中的供求平衡都使主体在总体上呈现出为“0”的“中性”。企业是一个享受民事权利、同时又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资产(企业所拥有的一种经济权利)和权益(企业所承担的一种责任)是对等的,两者相互“抵消”(资产+权益)后企业的“净权利”为0。
2.2.3 对资产和权益属性的理解不同 “资产=权益”认为,资产反映资金的占用,权益则反映了资金的来源。都是资金在不同角度上的反映,都是正数。但不能相加减。资产和权益是一种平行、对等的关系。资产和权益并不是一对矛盾,仅仅是数量上相等的两个独立的对象。而按“资产+权益=0”,资产和权益一正一负,性质相反,但又可以共居于一体,可以放在一超相加减,具有同一性。可见,资产和负债构成会计对象内部的一对基本矛盾。
笔者认为,“资产=权益”仅仅反映了会计核算对象内部的一种表面上的数值平衡,而“资产+权益=0”则揭示了会计核算对象的本质和总体特征。
3 借贷记账法核算的对象
借贷记账法核算的对象也就是会计核算的对象。如前所述,借贷记账法核算的对象就是“资产+权益”。如何理解?
资产和权益的共同本质是什么?笔者认为,是经济利益。事实上,财政部早在2000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各要素就是这样定义的:
第12条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第69条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第79条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第84条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第99条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企业会计制度》把每一个会计要素都定义为企业经济利益。由此可知,会计核算的对象就是企业的经济利益。概括地说,会计核算的内容无非就是资产和权益两个方面,其中资产是企业所拥有的经济权利,属于正项的经济利益,是经济利益的增项,资产增加则企业的经济利益增加;权益则是企业承担的经济义务(包括对债权人承担的偿债义务和对所有者承担的受托经营义务)。义务和权利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资产是企业所拥有的正项的经济利益,那么权益则是负项的经济利益,是经济利益的减项,权益增加则企业的经济利益减少。
篇13
二、护理基本技术课程介绍
1.护理基本技术课程的开设目标。护理基本技术课程的开设符合国家护理开发项目的发展方向。从宏观看来,通过开设护理基本技术课程,旨在培养一批专业化的应用型实干护理人才,不断丰富护理基本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管理方式,争取将护理基本技术课程建设成为高校护理专业的一流学习科目。从微观看来,护理基本技术课程开设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医院以及护理相关专业输出专业化的护士人才,建立一支技术过硬,自身素质强,服务贴心到位的应用型护理队伍,不断开拓护理行业的建设道路,描绘护理行业的发展蓝图。
2.护理基本技术课程的发展特点。护理基本技术课程是一门特殊的医科类学习科目,它虽然没有临床专业的缜密性,也没有医院管理专业的全局性,但它却拥有自身发展的显著特点,具体特点概括如下:(1)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统一。护理基本技术课程不同于一般的高校专业课,护理专业的从业对象是相对弱势的疾病患者,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以及更加贴心优质的护理服务,因此,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一定的职业操守和自身素质,要切实对护理对象付出真心,不可敷衍了事,态度不端不正。(2)护理教学资料完善全面。护理基本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型学习科目,要想实现教育教学的现代化以及完整化,护理教学资料的完善与全面是学好护理基本技术课程的前提条件。这里所说的护理教学资料并不单单指护理专业的配套指导教材,还包括先进的实验器材、丰富的模拟资源库、全面的文献查阅资源以及高质量的护理教师团队等辅助学习资料与对应学习手段。(3)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基于护理基本技术课程的建设特点,本课程以培养专业化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实现手段。在教学理念建设过程中,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职业操守,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护理手段的创造创新,注重合作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使用。
三、护理基本技术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
1.充分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本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并不是简单地将教师、学生、实际应用实践三者强行的融合到一起,而是将三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穿插,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加入适当的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加入适当的理论研究。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本领,还要有良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但要掌握所学知识,还要学会举一反三,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具体的实际操作能力。(2)具体实施步骤与实施方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要有规范的实施步骤和正确的实施方法,这里针对具体的临床案例,提出了基本的三步运行法。①课前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以教师为实施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基本特点和教学基本内容设置不同的案例对象,在上课之前提前将设计好的案例交给同学们进行预习、思考,让学生自行设计护理步骤,找到护理方法,以备课上讨论实践。②课堂及时修正。采用流水化作业的实施步骤,学生提出护理意见,教师在学生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对学生护理的缺点和不足进行及时的改正,并为学生演示正确的护理步骤,以此加深学生对护理知识的理解。③严格考核与评估。护理专业的学生在真正走上护理岗位前,要进行严格的考核与评估,考核分为笔试、临床实践和面试三大部分的内容,笔试试卷采取百分制,学生要达到80分以上的优秀成绩才能进行临床实践项目;在进行临床实践考核时,考核队伍由专业的医师和授课教师组成,学生达到各位评审的平均成绩才可以通过考核,最后面试通过才能最终走上工作岗位。(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作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形成专业的护理技能。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图片的展示以及视频模拟实验增加自身的实际操作技能,进而针对具体的临床案例,提出个人独到的见解,进行充分的研究思考,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探索以及团队交流,切实改正自身的错误实践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推动建设精品课程体系。针对护理基本技术教育教学课程的完善与发展,我们提出了精品课程建设体系。所谓精品课程就是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配套设施进行改革与完善。(1)完善理论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的完善主要在于对教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在每一章节的护理学习中加入实践操作和护理技??的人际沟通交流等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和做好必要的准备。(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许多高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都提出了加强实践化教学的教育方法,但如何实现实践化的教育教学发展要求,是值得我们探讨的关键问题所在。要增加实验的设计性,学生在进入医院实习之前,可以独立设计护理小手册,把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护理常识写入手册,通过一定的宣传与推广,让人们了解基本的护理知识,这也是实践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3)引进先进设备,拓宽实习渠道。由于护理基本技术课程的特殊性与较强的实际应用性,对教学设备的要求较之一般课程要高的多,因此学校要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先进的教学模拟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基础学习条件。同时,要加强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除了学生课上的模拟实验,实验室的实际操作,学校还应该与更多的医院基地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医院等相关场所感受真实的操作环境、学习真正的操作技术,增强自身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