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校教育数字化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校教育数字化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校教育数字化

篇1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047-02

1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资源被广泛引入到教学过程当中来,这种现象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尤其是当今,在网络的普及、多媒体资源的推动下,传统的建立在印刷基础上的纸质教材完全不能满足教学上的要求。信息化社会推动着纸质教材的多种形态发展,纸质书本逐步发展成为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等形式。高校也迎合了这种趋势,纷纷进行硬件设施的更新和完善,这些做法与举措都有利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2 数字化时代给高校美术教学带来的新变化

数字化是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全新成果,尤其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图形和图画为主要形式的媒体信息使人们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1]。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对高校美术教育具有十分鲜明的影响,

首先,数字化美术教育的出现对传统的美术教育产生巨大冲击,美术教育不再仅仅是用书本和画笔组成的教育形式,而是在教育过程中增添了计算机等现代化高科技。

其次,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也有了革新,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平台能看到更多的美术作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把握好美术教育。学会把美术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当中,充分展现出艺术之美。通过多媒体这种先进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轻易制作出完美的作品。由于多媒体教育脱离了传统的画笔与画板,现代软件的全新功能完全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整幅作品的创作。除了完成作品以外,还可以制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计算机软件的剪辑功能,对于高校的美术教育来说,具有革命性的发展。在计算机上绘制图画,几乎没有成本计算,还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益无害,还能够增强学习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配合好多媒体技术,把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一步步的动画讲解,这个过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一方面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数字化技术带来更为广阔的教学资源,并且随着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发展,高校教师也逐渐学会运用画板和教案来创造更多的现代媒体产品。透过互联网,可以看到全球各个地方的大师们的作品,这种做法不断扩大着教学资源,使美术课堂更加丰富和完善。如在讲解到欧美印象派的作品的时候,通过互联网,先搜索出来与这个画派有关的所有的画家,然后搜索到与这个画派有关的所有的作品,在最大程度上拓展教学资源。

这种崭新的数字化的变化,加强现实中的课堂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现实课堂的人们与网络另一端的人员展开激烈的讨论,共同学习美术的创作。学生的学习也不仅是枯燥无味的,还会加深学习印象。并且通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启迪思想,达到师生共同学习的目的。

数字化信息技术在社会上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许多著名的艺术博物馆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网络平台。通过这些网络平台,教师可以搜索学习与研究,方便地了解到世界各地的艺术作品动向。这一举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高效,以便于学生正确把握当代艺术的普遍走向,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改变了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高校美术教育发展。

3 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

提高高校美术教师的素质 任何一种教学资源都需要通过教师语言的传递来真正发挥出作用,尤其是使用计算机完成绘画这一出现在数字化时代的重大成果,这个成果需要结合教师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成为提高教师绘画水平的主要推动力。因此,为了跟上数字化时代的脚步,首先就要改变教师的观念,使教师能够主动运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去全面思考计算机教学的最主要的方式;其次,要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能力,通过计算机这种设备引领学生进入一个奇妙的数字化的艺术世界,使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不断地发光发热。

教学资源数字化的优点 学生要想完成一幅纸质的绘画作品,需要用到笔与颜料,并且还要把颜料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技巧进行调色,这样才是一幅完美的绘画作品。这种作品是非常不容易保存的,不仅会受到光线问题的限制,并且会随着环境与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点需要特别引起注意。一幅好的绘画作品,经过十天半个月的绘制过程,最终可能因为在作品上染上颜料而导致作品的销毁,还会造成教学过程的严重中断。另外,重新准备绘画工具的代价太大,严重浪费时间,不能保证作品高效地完成好[2]。美术教学的教学进度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与传统的绘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计算机绘画艺术。计算机绘画艺术中的数表、键盘、屏幕取代了传统的绘画工具[3]。通过计算机中的绘画软件,可以充分展现出学生的创意和设计理念。通过计算机这种手段绘制出来的作品,完全不必担心因为染上了过多的颜料而遭到损坏,而且可以在各个不同的场合展示。并且一幅作品还可以复制,进行远距离的传输,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绘画作品完全可以轻易地流通到各大网友的手中,被多数人所熟知的过程也能大大增强作品的艺术宣传效果。

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使人们借助于网络平台进行反复有效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也反过来提高了课堂中美术教学的效率。在传统的绘画中,各种会运用到生活中的绘画技巧都是在前人的大量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种绘画经验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绘画经验不仅包括了绘画过程所需要的各种技巧,也包括了熟悉的绘画工具和具体的实践。

通过学习这些绘画技巧,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好如何去欣赏一幅画的能力,紧着才能学习如如何才能绘制出一幅高质量的美术作品。这个过程要进行起来难度非常大,而且会耗费教师和学生非常多的时间。而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在短短几年的实践内教会学生众多的绘画技巧,更要注重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时间紧任务重。在大学将近四年的时间内,教会学生最多的知识是很有难度的一件事。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收到的成效并不十分显著,结果也很难令人的满意,导致学生在绘画上掌握的知识并不多,在毕业的时候很多学生收获的可能仅仅只是一张文凭。

这些情况显然不利于美术教育的长足发展,不能让学生把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然而,美术教学资源数字化这一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彻底摆脱传统的美术练习过程,把类似于颜料调色的问题交给电脑来完成,学生需要把更多的经历放在作品的构建与设计上面。学生把自己想使用的颜料输入到电脑中,无论是多么复杂的颜色,都可以通过电脑的渲染效果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仅能够保证作品的零误差,还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使用计算机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这个过程的发展,不仅完善了绘画技巧,同时强大的绘画软件还可以帮助完成以前那种只有大师才可以完成好的作品。这种绘画体验能够使学生与大师对话,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美术功底。

4 结语

我国信息化的步伐越来越快,高校也要紧跟着时展的步伐,发扬其优点,提高教师的美术素质。教师要借助于计算机强大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龙晓苑.数字化艺术[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4):

46-47.

篇2

(三)师资队伍无法满足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要求教育信息化管理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传统教育管理方式而言,教育信息化管理对于师资队伍的知识基础、信息资源应用、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一方面,教师应加强自身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等与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对接;另一方面,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捕捉信息、分析加工信息、存储删除信息以及刷新创造信息的能力,完全掌握信息化教育技术,有效利用加工处理后的信息资源实现教育信息化管理与教学。然而,在我国高校当前的师资队伍中,教师所具备的信息化意识、信息化处理能力及信息化综合素质都较为薄弱,根本无法满足于现代化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基本需求。

二、强化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化策略

(一)领导应足够重视,建立信息化机构负责制不断实施和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二选择,同时也是保障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手段。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倘若缺乏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和有力支持,那么就达不到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协调和配合,信息化管理将很难顺利开展和实施。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领导者和决策者的管理理念、信息化机构设置与重组、人员编排与优化等要点问题,这就需要倾力构建一个具有高度权威性、对于教育信息化管理具有决策力的重要机构,以实现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有效交流与通力合作,发挥不同部门自身应有的重要作用。由此,应建立信息化机构负责制,专门负责信息化管理的谋划、构建及实施,以实现信息化资源对于高校教育管理的彻底改造。

(二)明确教育信息化管理目标,科学制定管理规划教育部于2011年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不断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实现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深度渗透,整体规划和部署了未来十年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工作。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应坚持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为指引导向,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出地方各级教育信息化的长期发展规划。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总体规划及各级教育部门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各高校须制定出完全符合自身发展的教育信息规划,实现信息化教学设施构建、信息化管理制度制定、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科学化、规范化,为信息化管理的顺利开展提供全方位的有力支持。各高校应积极构建教育信息化管理网站,大力开发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对于教学、教育管理数据信息进行及时、高效、完善处理,以完全突破传统教育管理中查询难、传递难、效率低的重重难题。

(三)有效构建教育信息化管理的软硬件设施教育信息化管理软件必须以校园网络为依托,校园网络设施的无障碍运行及安全管理是教育信息化管理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当前看来,影响校园网络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就是网络安全问题,虽然在进行软件系统、网络系统的构建中投入了大量资金,然而在网络安全管理方面几乎较少投入资金,对于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上侧重于杀毒和防御,不能对于风险进行有效评估,更未制定相关的风险应急预案机制。各高校进行校园网络建设中应全面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做好网络系统的防病毒、反攻击等信息安全管理,同时应抓好存储安全、使用安全、安全认证等安全问题。实现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应倾力抓好以下几点措施:第一,保障网络安全管理软硬件设施资金投入的不间断性,并引进和聘用计算机、网络高级管理人才,及时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并有效制定风险应急预案。第二,有效构建网络安全管理中心,由计算机专业人才专门负责校园网络建设、管理、维护以及安全预防、应急措施的研究与制定。第三,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涉及范围广、工作程序繁杂,要确保整个系统健康、高效运转,做好人员的明确分工及各司其职,以确保数据信息存储、数据信息维护、数据信息更新等信息化功能高效、完善地发挥。

(四)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各高校在进行教育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资金、技术、人才是确保信息化管理得以正常实施的重要基础因素,其中人才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各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的管理人员,第一种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人员,第二种是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授课和管理的教学、教育管理人员,这两种类型管理人员是教育信息化管理不可或缺的优秀人才,在推动教育信息化管理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团队建设,注重对于信息化建设、维护与管理团队,信息化教学团队的培养。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信息化技术的学习与培训,讲解一些关于信息化技术维护、管理、使用中的具体方法,以进一步提升管理者的信息技术水平,确保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的无障碍运行。

(五)科学制定教育信息化管理评价体系当前各高校拥有的教育管理评价体系完全与过去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相配套,而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同样也需要具备完善的信息化教育管理体系,以实现教师教学能力和管理者管理水平的客观、高效评价。为了推进教师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和管理工作,亟需构建一套与教育信息化管理完全配套的新型教育管理评价体系,将信息化技术教育实施水平与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估有效结合,将信息化教育实施质量水平与院系整体评估有效结合,同时也可将信息化技术教育质量与职称评聘有效结合起来。一套科学、完善的信息化教育管理评价体系,蕴含了对于基础设施、信息化技术、信息资源利用、信息化人员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

篇3

1数字化图书馆是高校成人教育强有力的后盾

1.1成人教育是高等学校的办学基本内容之一。

国家教委指出:“函授生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在校集中学习期间,学校应统筹安排其使用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图书馆、学生宿舍以及其他教学、生活设施”。国家教委又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在现阶段,人们科学技术知识需求不断提高的形式下,成人教育再教育质量的提高,刻不容缓。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很重要,而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为成人教育服务同样责无旁贷。

传统图书馆丰富的馆藏;针对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学术期刊作数字化技术处理;对社会上已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和利用;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方位搜索引擎,是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资源基础,同时也为成人教育创造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就我校而言,图书馆建筑面积近9000平方米,馆藏中外文纸质图书71万余册;中外文杂志520余种;中外文报纸110余种;各种音像资料2000余种;数字资源有: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草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北大方正Apabi电子图书》、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另外我院与韩国培材大学达成协议,我校师生可以远程访问该校的电子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对文献采访、编目、流通、检索等实行统一的计算机自动化管理,配有服务器,磁盘陈列,与校园网互联实现全院跨时限馆藏信息资源的检索、查询和利用。这些基本条件保证了数字化图书馆有能力直接为成人教育服务。

1.2从成人教育自身的特点来看,其也非常需要数字化图书馆。

成教学生绝大多数为在职人员,有一定经济能力,首先能满足可互操作性的自身硬件条件。其次,学习目的较明确,能从本职工作出发,通过交互式平台汲取自身所需要的知识,从而提高理论和实践素质修养。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学生在校时间较短,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在要求成教学生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完成学习任务,数字化图书馆强大的资源信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2把握成人教育的规律,充分拓展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成教学生因工作、生活上的局限性,增加了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工作难度,具体表现为成教学生在校时间短,不能随时按需进入图书馆,不能及时地借还阅览图书;从传统图书馆方面来说,又不能正常有秩序地开展服务工作,这些矛盾导致了成教学生的教育质量无法充分提高。数字化图书馆面对这些问题,则能轻易将传统图书馆的被动服务升格为主动服务:它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和传播各种文献资源的信息,而成教学生则能随时“进入”图书馆进行学习。

2.1高校主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数字化图书馆为成人教育服务的重大意义,把为成人教育提供资源当成图书馆的份内工作,图书馆经费要保证专项拨款,并根据成人教育的发展而适当增加经费。

2.2图书馆管理部门应在高校的支持和协助下建立起数字化图书馆的操作程序,开设交互式网络培训等讲座、咨询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学员提高自学能力。针对成教学生年龄、知识结构层次不齐,针对部分学生无法熟练使用计算机实现远程访问数字化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数字化图书馆应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操作指导,学生在检索书目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可通过数字化图书馆的网络平台与工作人员联系解决。

篇4

一、前言

“数字化校园”从最早概念的提出,到今天,在历经几次大跨度的建设之后,也差不多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就国内高校来看,大部分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高校基本实现了全面的数字化。在此基础上,对于“数字化校园”后续的建设大概有两个走向,一个是更深入的“数字化”研究或者说是“智能化”的研究,主要的着力点在于围绕高校内外的大范围的数据采集处理,以及立体化的分析,以提供基于信息技术控制的“智慧化”管理和长远的决策参考;另一个走向是从单纯校园的信息化管理走向信息化教学的研究,回归高校的本职。信息化建设是全球大趋势,就高校来看,“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方便了校园的日常管理,提高了教师职工的办公效率,丰富了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还提升了大家关注网络、积极学习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兴趣。个体参与的积极性以及个体所具有良好的网络知识技能是高校信息化学习环境构建的一个前提和基础。今天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基本上是一个很完整的大平台,综合了用户的单点登录、按角色分配权限、数据的双向多系统流动等功能。在其整合的业务系统中包括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党务管理等。部分高校还增加了网络教学系统,它是面向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习平台,也算是基于数字化校园项目的简单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尝试。然而,网络教学系统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始终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不外有三条:第一应用单一,使用也比较繁琐,不够简单和人性;第二空间不够开放,资源不够丰富;第三系统的建设缺乏持续性和长远性。基于此,本文考虑引入前沿的云概念和云技术,尝试构建数字化校园平台基础上的,以服务教学科研、服务教师学生为主的高校教育云。

二、云概念和云技术

1.定义

就信息化建设层面而言,所谓云概念,是将用户体验与信息资源、系统应用的分离,所有的信息资源和系统应用都以一体的云的形式呈现,对用户透明,用户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从云中以定制形式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和应用。当前的云概念,主要包括三大类,分别是: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在云概念中,能够实现将所有信息资源和系统应用以一体云的形式呈现的技术就是云技术。云技术是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管理平台技术、应用技术等的总称,可以组成资源池,按需所用,灵活便利。云技术按照服务的形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架构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这里所谓的层次,是分层体系架构意义上的“层次”。IaaS、PaaS和SaaS分别在基础设施层、系统平台层和应用软件层实现。

2.优势分析

采用云概念,使得系统资源的“建”和客户的“用”进行适当的分离,相互之间保留一定的透明度,将用者和建者的关注点进行区分,从而在不同的方向上进行更深度的建设和挖掘。而云技术则将云概念具体化,将云分为硬环境资源、软环境资源以及系统应用资源三个实体层面,每个层面都能单独为客户提供所需服务。同时,在云内同一层面的资源相互之间都能实现共享共用,将本层资源的效用发挥到最大。三个层面各自功能区分如表所示。

如此,理论上,采用云概念和云技术,我们能够构建出一个足够持久和庞大的软、硬件环境的资源空间,而所有的应用都将部署其上,这些应用再通过互联的端口共享全部的数据,所有的用户按照不同层次的需求,可以从部署的云空间中获取各自所需的资源、环境或信息。

3.技术实现

当前云技术比较典型和成功的一例实现就是虚拟化系列产品如Citrix XenServer 、微软 Windows Server 2008 Hyper-V 、VMware ESX Server等。其中,XenServer是市场上唯一一款免费的、经云验证的企业级虚拟化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可实现实时迁移和集中管理多节点等重要功能。Hyper-V则是微软的一款虚拟化产品,是微软第一个采用类似Vmware和Citrix开源Xen一样的基于hypervisor的技术。VMware ESX Server则是Vmware公司的主力产品,它是具有高级资源管理功能高效,灵活的虚拟主机平台。目前主流的虚拟化系列产品及其衍生的软件已经全部实现了服务器、交换网络甚至是防火墙的虚拟化。这些技术实现为基于其上的大规模云部署和云应用提供了可能。

三、高校教育云构建研究

1.教育云概念和定义

对于教育云,就像当年的数字化校园一样,从来就不曾有过一个明确的定义,只是专家学者们根据各自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一些相对模糊的概念。其中较为典型的如2012年祝智庭教授对教育云的描述:“教育云是一个面向教育的行业云,它是教育技术系统的一个子类,也是云计算应用系统的一个子类。作为公共服务平台的教育云通常包括面向服务的学科教研网、教学博客、教育即时通讯、教育共享资源库、教研培训服务平台、学生学习服务平台、教育电子政务平台、社区教育服务平台等一系列应用。”2014年兰孝臣等人在祝智庭教授对教育云概念描述的基础上分别从教育应用和教育理论两方面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教育云是在对云计算技术继承的基础上能够为各类教育人员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且对教育基本理论具有变革性促进作用的理论和实践。”2015年吴砥等人对教育云做了如下的定义:“教育云是云计算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通过提供按需服务、动态调配的服务模式,面向教育机构、教育提供者和接受者提供所需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等应用服务,教育云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为传统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提供便利,更在于创新传统教学和管理模式。”

在这里本文并不想对教育做概括性定义,综合前辈学者对教育云概念的讨论,本文提取出教育云的两个基本属性:一是基于云概念和云技术应用的属性;二是面向教学、科研服务的属性。对于高校教育云的构建,也应该紧紧围绕这两个基本属性进行规划、部署和实施。

2.高校教育云目前研究和应用状况

教育云其实包括了三个分类:公有教育云、私有教育云以及混合教育云。公有教育云主要由政府负责构建和推广,私有教育云则主要由全国各个地区的大、中、小院校独立构建和推广,混合云相对比较特别,它同时包括了私有云和公有云。本文中的高校教育云主要是指高校自己构建的服务于本校师生和校友的私有云。当前高校教育云的研究和应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理论研究居多而实践应用较少。

较早的理论研究如2011年安阳师范学院的王继鹏的《高等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构建策略初探》;2012年李文广的《浅谈基础教育云的构建和运营模式》以及祝智庭、杨志和的《云技术给中国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013年王斌等人的《国家教育云平台架构设计及关键技术分析》;2014年蒋东兴等人的《区域教育云系统功能与建设模式探讨》;2015年吴砥等人的《教育云服务标准体系研究》等等。对于教育云的理论研究从初探到关键技术分析,再到服务标准体系研究,理论的探索逐步深入和精细。

(2)在理论研究中以云技术和云平台架构研究居多,面向教学、科研的服务需求和应用规范研究较少。

2011年王继鹏在《高等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构建策略初探》文中相对完整和系统的提出了教育云平台构建应该具有的六层结构,分别为硬件资源层、虚拟服务层、基础管理层、中间件服务层、应用层以及服务层。此后大部分的理论研究都是以云计算、云技术为关注点围绕此六层结构进行扩展和剖析。如《基础教育云服务平台构建技术研究》、《基于云计算的区域高校教育云平台的构建》等等。这些研究大多对平台底层云技术架构关注较多,而对直接面向师生教学、科研的各类服务需求调研较少。

(3)对高校教育云的实践更多侧重于资源的共建共享,对于师生互动、个性化服务、学习效果分析等更多细节化的应用考虑较少。

如《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研究》、《教育云资源管理平台构建研究与实现》、《基于教育云资源平台的远程教育研究》论文对教育云资源的构建都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4)高校教育云实践中的一些规范和标准正在逐步确立。

2015年吴砥等人的《教育云服务标准体系研究》在云平台结构理论的基础上从更高的层面进一步提出了教育云服务标准体系的构建,包括了教育云基础规范、教育云支撑技术相关规范、教育云应用相关规范以及教育云运营服务规范等四个层次。随着高校教育云平台构建理论的成熟以及很多高校参与教育云建设的实践逐步增多,高校教育云规划以及应用中的很多规范和标准也渐渐被重视,并正在逐步确立。

3.高校教育云构建思路以及概念框架

本文认为今天高校教育云的构建,无论从学术理论上还是从产品技术上都已经足够成熟。构建一个性能稳定、功能完善,能够长远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的教育云平台具备了完全的可能性。而在实际的构建中,本文认为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育云的概念是在数字化校园之后出现的,在这之前高校数字化校园已经历多年的建设,系统平台相对已经比较稳固,用户对数字化校园平台也已熟悉。所以教育云的构建必然是以数字化校园为基础,进而完善其功能布局。

(2)教育云主要是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因而应用需求的调研也应该偏向于此。需要广泛收集高校师生对平台的使用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开发。

(3)教育云的构建应该充分利用好目前技术发展上的两个优势:一个是快速发展的移动网络的优势,将应用与师生的移动客户端结合,保证师生随时随地能够访问教育云;二是日臻完善的大数据应用优势,做好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充分发挥大数据的分析决策功能,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智能化服务。

由此,本文勾勒出如图1所示的高校教育云概念框架。

高校教育云概念框架,以虚拟云为技术基础,以数字化校园为平台基础,突出科研和教学服务,同时加强移动、存储服务,以规范化的手段进行管理,用大数据方法对所有系统数据进行实时的判断分析,进而做出智能决策并及时反馈到各项服务中,对服务的效果做出评价并做出自动调整。

四、江苏警官学院教育云的构建

1.基础平台

江苏警官学院教育云基础平台部署了10台华为CH121刀片服务器和100T的SAS存储,以万兆流量的锐捷12000为上连汇聚,通过H3CH虚拟化云软件将所有服务器的计算资源和所有的存储资源汇成庞大的云资源池,再由H3CH云管理平台进行集中的分配管理。基础平台的总体架构示意如图2所示。

H3C虚拟化软件能够对所有的资源进行实时监控、预警并进行事件分析,提供精确的报表。同时还能对每一个虚拟机系统进行必要的自动容灾备份。

基础平台中服务器硬件和存储硬件的网络链接拓扑如图3所示。

每台华为刀片服务器和EMC存储都自带两台光交保证了网络链路的双连热备。虚拟化软件将网络和硬件资源虚拟化,形成虚拟资源池,利用虚拟资源池创建的虚拟主机作为云管理机对所有资源进行监控和管理。基础平台的网络部分被虚拟配置为三个VLAN,通过虚拟交换机进行划分。其中一个VLAN为管理段,一个为Web站群服务段,另一个为系统平台应用段。同时华为刀片服务器也被分为三个组:一组服务于数字化校园平台;一组服务于教学、科研系统;一组服务于资源管理。

2.系统和应用平台

江苏警官学院教育云在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服务管理、统一数据中心为核心的数字化校园三大基础平台上,以服务师生为目标,进行了全新的规划和部署。警院教育云首先从逻辑上划分了三个服务区,分别为互动服务区、教学服务区、科研服务区。服务区与数字化校园平台之间有专门的接口,能够随时进行扩展对接。其中互动服务区内部署了师生互动交流系统、家长学校互动系统、远程案件会商互诊系统以及移动交互平台(包括校园移动APP和警院企业号等)。教学服务区和科研服务区以校园私有云盘为基础,分别部署了MOOC系统、教务系统、网教系统、科研问题在线咨询系统以及学生课题申报和查询系统。警院教育云还引入了HADOOP以及数据仓库技术,构建了全院校情分析预判系统,对学院每天产生的结构和非机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的分析研判,自动决策。完整的警院教育云系统和应用平台的结构设计如图4所示。

警院教育云内所有新增的系统都与数字化校园进行了无缝集成,人员信息、业务信息、新闻通知全部自动汇聚到统一的数据中心进行灵活调配,分类管理。在用户端则实现了个性化的订制管理,按照需求定制私人的通知信息。通过强大的校内云搜索引擎,学生能够快速搜索到所需的任何校内信息。比如专业课程教师的知识要点和难点,比如其他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心得感悟等等,还能实时通过各种移动终端与任课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每日校情分析,按照制定好的策略自动进行分析、摘要,并分发到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的邮箱和手机终端,以供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参考决策。

3.构建标准和操作规范

教育云内系统多,数据多,操作多,结构复杂。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构建标准和操作规范必然造成云系统内部的运行混乱。为此,学院专门制定了以下的构建标准和操作规范:

(1)构建标准:

①支撑技术标准。包括了《PaaS 需求和架构》、《云际网络和基础设施框架》、《开放云计算接口》、《网格计算和云计算技术:互操作和通信标准》等等;

②应用标准。包括了《学习资源元数据》、《都柏林核心元数据》、《网络课程建设和评价标准》以及云数据采集输入标准、云数据的存储标准、云数据过滤和分类标准、网上课程评价标准等;

③安全标准。包括《云计算安全高层框架》、《云计算运营安全指南》、《SaaS 应用环境的安全功能需求》、《云计算安全障碍与缓和措施》等等。

(2)操作规范:

①云平台管理规范。包括对云基础平台的资源调配、健康检查、安全监控等具体的操作规范;

②云系统管理规范。包括云内各类系统的后台管理、功能扩展、版面配置等具体的操作规范;

③云信息共建规范。包括单个系统的信息操作规范以及多个系统之间信息共享的操作规范;

④教育云的安全规范。包括网络安全检查操作规范、系统检查操作规范、新系统引入操作规范、数据引入操作规范等等。

同时在教育云推广应用上,学院还专门制定了一些奖惩措施,如:在资源平台的建设上,规定任课教师必须承担一定的资源建设任务,对优秀的资源给予创建者适当的物质奖励。学院每学年也都会定期举办精品课程的评选活动,对于获选的精品课程负责人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学生方面,也鼓励学生积极利用教育云平台进行学习资料的查询、学院课题的申报,大数据能够及时统计出学生对学院教育云的使用情况,对于积极主动使用云系统的学生将会给予各类奖励。

五、结束语

高校教育云的构建是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的必然环节。事实上高校教育云为所有人提供了一个能够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平台。一方面,它能刺激教师相互之间切磋共勉,为平台的建设不断添砖加瓦;另一方面,它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了自我学习,不断探索的能力。江苏警官学院教育云的构建还未最终完成,一些功能构想还处在实践摸索之中,但应用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广大的师生正逐步融入其中,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最后,希望能以本文中浅薄的经验为其他高校教育云的构建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继鹏.高等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构建策略初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5):22-24.

[2]祝智庭,杨志和.云技术给中国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6-9.

[3]李文广.浅谈基础教育云的构建和运营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8):3-5.

[4]王斌,李楠,孙月新,张海英.国家教育云平台架构设计及关键技术分析[J].现代电信科技,2013(5):13-15.

篇5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当前全球教育改革面临的共同问题。回顾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结合的发展历程,其一是离不开优质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其二是离不开迭展的互联网技术对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传播的支持,其三是离不开用户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高效使用。可以说,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是现阶段实现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以实践性较强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应用现状为例,一方面优质教育资源的数字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较缺乏帮助大学生解决体育课程学习难题的资源内容。同时,对优质数字化体育资源的建设原则、框架和内容等欠考虑,不利于大学生的自主学练,信息化教学效果总体不容乐观。因此,建设适合当代大学生学习习惯的优质数字化体育资源,以满足其个性化体育学习的需求,对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运用互联网思维审视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这一“产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改进对策,使其更加适合资源使用者的需求,在有效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为提升我国高校体育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应用效果提供参考。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界定及类型

教育部2002年制定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指出:“教育资源是指以数字信号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教育信息,其建设主要包括媒体素材、试题库、试卷素材、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九大类型。”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教育部2013年推出的《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将教育资源分为“教学素材、教学课件、网络课程、虚拟仿真系统、教育游戏、教学案例、数字图书、数字教材、教学工具和学习网站”十类。根据高校体育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本文所指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以教学素材、教学课件、网络课程、数字图书与教材和学习网站为主。

二、互联网思维与高校数字化体育资源建设

面对互联网化浪潮,包括教育在内的所有行业均面临着转型和改造的问题。为了帮助传统行业顺利地实现转型,互联网思维应运而生,其指“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主要包括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和跨界思维九大内容。其中“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思维是核心,其他八个思维以这一核心为基础对产品定位与规划、研发与供应、营销以及企业管理等环节全方位地进行互联网化的改造,使互联网真正融入产品之中并给用户带来极致的体验,以符合大互联时代的发展需求。虽然互联网思维缘起于商业领域,但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其思维范式对高校建设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以互联网思维审视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可将其视为“产品”,利用这一“产品”开展教学的高校体育教师和进行学习的大学生是主要“用户”,资源建设者需依托互联网,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对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这一“产品”从规划、研发、应用、管理及迭代更新等各环节予以把控与改进,使其真正满足主要用户群体的实际需求。

三、互联网思维视角下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多集成于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的“健身、美体、舞蹈教练”技能专题下,共涵盖本科层次的国家级和省级体育类精品课程382门,但很多课程已停止更新,一些资源链接也已失效。此外,在知名度较高、使用人数较多的学堂在线平台和中国大学MOOC平台以“体育”为关键词,共搜索到相关课程7门,其中只有学堂在线平台上线的《走近冬奥会》课程采用了学习者可随时加入课程、所有课件全部开放、考核通过即可获得证书的自主模式,其他6门课程均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加入学习,课程结束后无法访问相关资源。从互联网思维来看,从高校体育教师、受教大学生和其他资源使用者的体验角度来看,以上基于互联网的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建设中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篇6

一、国际开放教育资源和开放课件运动

数字化资源中心的概念来源于“国际开放教育资源”。开放教育资源是免费使用或复制的教学、学习和研究资源,包括课程资料、教材、教学录像、试卷、课件和其他教育软件工具等。川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对开放教育资源(OERs)的定义:“开放教育资源,指那些基于非商业性目的,通过信息与通讯技术来向有关对象提供的,可被自由查阅、参考或应用的各种开放性教育类资源。通常,这些开放式教育资源可通过互联网来免费获得,主要用于教育机构中教师的课程教学,但也可用于学生的学习。其类型主要包括:讲义、参考文献、阅读材料、练习、实验和演示,另外也包括教学大纲、课程内容和教师手册等。”

2001年4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启动了开放课件项目( MIT OCW ; MIT Open Courseware )。其宗旨是为全世界学者和研究团体提供免费、开放的服务,将MIT所有院系的课程教材上网,免费提供给世界各地的任何使用者。在MITOCW的示范和推动下,其理念导向、运作模式和应用情况为许多国家和组织所关注、认同和仿效,并逐渐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开放课件运动。高等院校作为教育资源的拥有主体,在这场运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开放课程资源(ocw)是开放教育资源的一大组成部分,是高校在某种开放协议下开放的、可供全世界人免费共享的课程资源。2002年7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将开放课件扩展到开放教育资源以避免内涵的局限性,并提出开放教育资源是“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提供向教育者、学生、自学者提供的,基于非商业用途,可被自由免费查阅、参考或应用的各种教育类资源。”

2005年,DECD的“教育创新研究中心”( OERI)对开放教育资源的定义:“向教师、学生和自学者提供的免费和开放性的数字化资源,其可被用于教学、学习和研究之中。主要包括:开放源代码的软件工具(如学习管理系统)、开放课件与相关内容、用于帮助教师提高其E一learning能力的开放资源、学件资源库和免费的教育类课程”。OER不仅包括内容性的资源,同时还包含技术性的资源,如用于开发、传播和使用开放式内容的软件工具。

开放教育资源的基本特性是“开放”和“共享”。在开放课件等教育资源的背景下,我国高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的建设也开展起来。在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对高校内的学生是网络辅助教学、对校外的学生是现代远程教育。数字化资源中心在我国有些高校也称为“课程中心”、“学习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等。

二、高校教学资源中心的概念

清华大学韩锡斌将教学资源中心的设计理念概括为“广泛共享、有效聚合、充分应用”。“广泛共享”是指通过各种策略、方法、技术将网上分布的各种教学资源共享给众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用户。“有效聚合’,是指将网上分散的教学资源通过资源中心集成起来,产生巨大的综合效能,以满足用户的教学需求。“充分应用”是指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易操作的使用环境和开发手段,提供个性化的资源使用、开发与信息决策支持服务。设计思路从概念上,教学资源中心构建目标是对校园中数字化教学资源统一规划、整合和共享,建立统一运行和管理的机制。从技术上,资源中心要实现多种类型资源的统一管理,解决多个层次资源分布式共享的技术,符合相关技术标准。从实施上,资源中心应当建立起遍布校园的教学资源节点,集成网上各类教学资源,开放式地向全校甚至全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教学资源服务。

教学资源服务应用于课堂教学辅助作用的网络教学称为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又称学习管理系统。学习管理系统在国内定义:学习管理系统可管理组织中所有的学习资源(如:书籍、课件、视频等)以及学习形式(面授、在线学习、研讨会等)。在国外的定义:" A teaming management system ( LMSis software for delivering, tracking and managing training. LMSsrange from systems for managing training records to software fordistributing courses over the Internet and offering features for on-line collaboration"。学习管理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教学管理Administration、学习管理Learning Management、报告与测量Reporting and Measurement、安全Security、人力资源相关HR- Related、内容整合Content Integration、内容管理ContentManagement、电子商务eCommerce。学习管理系统的高级特征是:分析和报告Analytics and Reporting、整合绩效与人才管理Integrated Performance and Talent Management、网络会议,虚拟课堂和远程呈现Web一Conferencing, Virtual Classroomsand Telepresence、搜索Search、非正式学习管理InformalLearning Management、学习门户Learning Portals ; The LMS inthe Back Officeo。

三、高校建设数字化资源中心的意义和现状

数字化资源中心和数字化教学的应用必须从知识观的角度来研究。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程建钢所长指出数字化教学指的是:“以教师为主导、数字内容为核心,把信息技术作为手段和工具应用于教学改革,辅助课堂面授教学,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高校建设数字化资源中心的目的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其手段是教育信息化。

南京大学校长陈骏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之间的差距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的丰富程度和前沿尖端度上,二是教学方法上,后者主要包括研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这样的方法和小班上课的形式。陈校长的说法指出了高校管理教学改革的方向,高校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建设与教学改革的进程紧密相关。

高校建设数字化资源中心的目的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其手段是教育信息化。精品课程是教学改革之课程改革最典型的例子。精品课程的评审核心是课程内容的教学改革,信息技术应用处于辅助作用。精品课程的建设目的是带动课程可持续教学改革,基于信息化实现资源共享。

我国高校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建设现状处于相对滞后的现状,从浙江大学于2009年承办的教育信息化会议上获知,滞后主要表现在:与欧美发达国家高校教学信息化相比滞后;与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网络教育)相比滞后;与教务管理信息化相比滞后。此外,教学资源应用还存在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主动学习和网络化学习发挥不够;教学资源建设与日常教学活动相互分离;网络教学应用很少,与教务管理系统结合不够;教师网络化教学观念和习惯有待养成;学生数字化学习的环境和制度有待创建等一系列问题。

在2009年的清华大学举办的教育信息化会议上得知,高校已建设的数字化资源中心还出现了对教学的促进效果不佳的问题。2007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742所本科院校中半数以上院校拥有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到2009年,80%的院校拥有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但“虚有其表”现象严重。近一半的高校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点击错误。三分之一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仅建少量示范性质的课程。

高校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数字化资源学习中心的建设的难题,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数字化资源学习中心的作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同时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数字化资源中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人力、时间、计算机及网络软、硬件资源等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必须做到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各个高校都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开展建设,并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四、高校数字化资源中心的建设、应用和评价

研究高校数字化资源中心的建设、管理与应用可以从典型高校人手来探究一般性规律。笔者访谈了中国传媒大学的20名教师,他们是数字化资源中心的使用者、建设者和管理者的典型代表。还对中国传媒大学在校二、三年级的学生作了问卷调查。根据访谈内容和问卷调查结果,针对高校数字化资源中心建设的重点、资源中心的应用和评价等作了重点研究。

(一)高校数字化资源中心的建设

在问卷调查中国传媒大学学生认为最需要的数字化资源中心的功能模块的调查结果是:阅读任课教师的课件为23%;了解国外大学的课程为19%;学习我校的精品课程为17%;了解国内其他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为14%。所以说,数字化资源中心建设的具体内容应包括课程建设、资源库建设和“自主学习型课件”建设等几个方面。

数字化资源中心的技术使用问题是老师和学生们关心的重点。学校应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数字化学习的帮助,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初步的技术培训,并长期提供技术支持。这可借鉴美国马里兰大学教学优化中心的做法。马里兰大学教学优化中心作为学校教务处和各个教学学院的下属机构,其使命是帮助发展研究生助教和本科生助教的教学能力、辅助教学的能力。优化中心通过20多个助教、助学项目,以讲座、奖项等方式与其他教学部门开展合作,成为马里兰大学教学系统提高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中国传媒大学20名教师的访谈内容中,大部分教师都提出知识产权保护和数字化教学激励政策最重要。在校方的宏观管理上,应非常注意对教师知识产权的保护,比如有些教学资源内容仅供浏览,不允许下载。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高校可尝试学分奖励政策,以推动资源中心的使用和学生的网络教学。网络课程是辅助课堂教学,不是替代课堂教学,但学生使用资源中心学习网络课程是可以考虑直接得到学分的。

(二)高校数字化资源中心的应用

高校校内的教育学资源可以相互打通,实现校际共享。高校可结合优势学科,做出精品课件,将高校自创的、有特色的教学资源放到市场上,并充分开展校企合作。在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毕业后,使用母校的数字化资源进行工作业务学习或继续深造学习的意愿高达56%;愿意付费使用的比例也有29%。数据显示高校教学资源在社会上是很有市场潜力的。高校可从教育学资源人手,在“产业化”上作出一点成绩。提升产业化就是发挥产学研的协同效应,促进产学研结合和科研成果转化,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三)高校数字化资源中心的评价

数字化资源中心的评价分为技术保障和功能实现两方面,技术保障表现为数字化资源制作的便捷性和数字化资源中心系统的安全性。资源中心的建设需要使用者和参与者一起来丰富其资源中心的内容,并保证数字化资源中心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为保证教学资源的质量,教学资源使用的跟踪、评价与统计分析是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环节。在教学资源中心中需要设计资源使用情况自动记录的功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不同时间范围内、不同资源属性范围内的下载排行榜、浏览排行榜,结合用户对每一项资源个人评价的统计结果。得到最受关注的资源、用户评价最高的资源,可向资源中心的用户进行推荐。同时资源中心统计每个用户浏览下载的统计信息,从而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推荐内容,提供个性化服务。另外,对教师学校上载资源的总体情况包括上载个数和最近更新时间以及该教师所有上载资源的被评价情况的统计,可以衡量教师参与资源中心建设的贡献大小并予以一定的奖励。

篇7

高校美术教育是一种艺术性课程,对发展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十分重要。然而,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影响到美术教育水平的提升。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教师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授课,实现美术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相融合,为学生展示动态的美术知识、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进而促进高校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契机

(一)促进传统教育的变革

数字化艺术是信息科技发展的必然形式,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生成,以视频、音频、文字、图形、图片等融合一体,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动态化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在以往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在美术知识授课中,大都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授课,而美术知识、技能在以口述形式讲解较为抽象,使学生不明晰其中内涵,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而在数字化时代下,对于一些美术知识、美术技巧,教师运用多媒体呈现,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技能与概念知识,增强学生绘画技能,进而为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契机。

(二)丰富教育资源

在以往美术教学中,教师大都将知识授课立足于书本,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美术学习存在局限性。例如:在美术欣赏中,如果学生不能够理解美术作品的年代、创作背景、作者介绍以及作者经历,只欣赏美术作品,学生不容易理解作品中的内涵,也就失去美术欣赏的重要性。而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大数据的生成,为美术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在美术讲解中,教师借助微课、课件,为学生呈现美术相关知识,不仅丰富教育教学形式,还拓展学生知识面,进而提升高校美术教学质量。

二、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应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数字化艺术观念,有效的运用现代化技术为学生授课,诸如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技术等,丰富美术教育形式与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进而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数字化艺术观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尊重学生主体性、差异性,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发展需要,结合美术知识为学生授课,增强学生参与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在美术教育中有所收获。因此,教师应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授课,进而提升高校美术教育水平。例如:为了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内涵的理解,教师为学生部分美术文化知识,或者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融入到美术作品意境中,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之后教师引领学生绘画作品,将自身感悟绘画出来,增强美术作品的二次创作。

(二)开展美术探究性活动

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美术绘画技能,还应该丰富学生美术理论知识,增强学生人文素养,使学生将所学更好的运用到美术活动中。在以往美术教学中,教师大都注重绘画技巧教授,忽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的必要性,导致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与能力差。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为学生开展美术探究性活动,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融合,增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美术知识。首先,教师借助信息技术,结合美术理论知识,为学生制作课件,将课件发送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学习课件知识。学生通过观看图文并茂的课件,掌握美术理论知识与技能,并且根据所学的知识内容借助互联网技术获取相对应的知识,拓展自身知识面,便于更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短暂教学课件,吸引学生快速融入到教学中,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以问题为导向,为学生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解决预习困惑,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之后开展讨论活动,提出讨论主题,将学生分成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形式,引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阐述自己的想法,增强学生美术感染能力,进而实现高校美术数字化教育模式。

(三)重视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

篇8

数字化技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得英语教学方法变得多样,同时还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使以往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得以改变,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声音的方式展现出来,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模式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以前使用黑板的教学模式对所展现的教学内容有限制,而借助数字化技术的优势,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现更多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得以丰富,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只是一味地听老师讲课,自主学习的主观意愿不强,这种简单枯燥的学习模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而数字化技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用,以其独有的优势,使得高校英语课堂不再索然无味,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促进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升。

二、现阶段高校英语教学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所存在的问题

高校英语教学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方面:一是传统教学模式和数字化技术没有很好地融合,二是教师没有对数字化技术进行合理运用。具体内容如下。

(一)传统教学模式和数字化技术没有很好地融合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模式使高校英语课堂比较枯燥,但是它也有数字化技术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教学的灵活性。虽然数字化技术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其所展现内容是教师在上课之前设定好的,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是不会变化的,然而又由于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不同,而一成不变的数字化技术不利于全体学生的提高,而传统教学模式,可以有效避开数字化技术的弊端,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讲授。同时,学生的英语教学不能只是依靠课堂上内容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在生活中能够加以灵活运用。如果教师过度运用数字化技术,让课件展示占据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那么教师就无法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无法进行有效掌握。

(二)对数字化技术没有合理运用

高校英语教师在运用数字化技术的过程中,既不能不用数字化技术,也不能一味地让学生观看视频和图片,而是要掌握好分寸。如果在一节课中,教师过多地使用数字化技术,而忽略了学生是否真正吸收了所学的知识,这样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偏移,特别是那些自主性不强的学生,总是将注意力集中到视频的播放上,一旦教师在特殊情况下不使用数字化技术,这些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升。

三、高校英语教学中应用数字化技术的有效途径

(一)学生应对数字化技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虽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方面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但是,学生自身也应对数字化技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明白数字化技术得以应用的本质目的是提高其英语学习的成绩,不只是影像资料的播放,学生只有对数字化技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端正学习态度。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传统教学模式加以优化升级,从而让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数字化技术能够有机结合,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出来,在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英语知识水平的提高。在下课之后,教师也要经常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关注他们的生活,并对其不正确的思想进行引导,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来给予相应的指导,再加上数字化技术的利用,就会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更加地喜爱,为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9

0 引言

从目前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现状以及数字化教育资源处理技术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学习资源系列化、处理方式多媒体化、使用过程智能化和资源建设可操作化的特点来看,数字化教育资源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如何实现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高等院校是一个对数字化教育资源需求量非常大的群体,是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中坚力量,为了推进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进行探讨。

1 概念的界定

目前,对于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完全一致的界定。李克东教授认为:“数字化资源是指通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互联网或电脑上运行的多媒体数据。它能够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新的方式来搜寻和处理信息,从而使得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数字化资源包括数字音频、数字视频、多媒体软件、CD(DVD)-ROM、电子邮件、网站、计算机模拟、在线学习管理系统、在线讨论、数据库等等。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它可以通过教师开发、学生创作、网络下载、市场购买等方式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可以看成是教育资源经过数字化处理后,可以在互联网或电脑上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它与数字化资源一样存在多种形式。

“机制”一词起源于机械构造理论,后来用以说明事物各有关部分在一定功能与结构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内在活动方式,以及事物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因此,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即为校际间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方式和过程。它包括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技术与理念、规范与标准、组织结构、激励机制、知识产权等各个方面。

2 建立共享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中华学习网首席执行官黄波在资源建设与共享——国内外经验与实践的案例分析中提到:“很多院校都在建自己的资源库和技术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大多各自为阵,缺乏共享机制,让各院校尽快的用大家共享的资源,尽快实现全民教育信息化发展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共享的实施离不开一个好的管理团队,所以我们首先要建立一个组织——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联盟(digitization educational resources sharing alliance of universities,DERSAU),借鉴CORE,联盟中的每个高校都是其成员。本组织为非盈利机构,是区域性大学的联盟。以促进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

一个组织,想要好的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联盟的成员必须严格地遵守相关制度,如果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的规划、组织、体制和资金上都是条条块块、各自为阵,很难使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享持续发展。所以联盟应该建立相关的部门,对联盟的各项工作进行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成立资源部,进行资源的收集与管理;成立网站部,进行联盟网络平台的开发与维护等等。

联盟的经费可以是政府或学校赞助;申报项目资金;联盟成员会费;培训服务及其他收入。联盟须展示联盟成员的资源和成果;可以优先、免费使用联盟的资源,并能得到技术支持;参加项目开发和教学研究;有监督权、选举权。联盟成员必须遵守联盟章程;在使用联盟推荐的资源时,须遵守知识产权方面的政策法规;按时交纳会费。

在DERSAU建立的基础上,我们从理念共享、技术共享、标准和规范的统一、共赢机制、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激励机制来讨论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若干问题。

2.1 共享相关的理念与技术

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过程中,需要统一联盟中各成员的理念。联盟管理理念、教育资源数字化理念等等。应该说,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些理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仍然存在着不少旧的理念。比如一些成员对于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兴趣浓厚,但对于教育资源共建就不那么积极了。但是,没有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建,就不可能有可持续的资源共享。因此,需要所有的联盟成员都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投身到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组织网络中去。

在共享机制运行的过程中,应该加强理念的共享,不断更新观念。当然理念的共享必须有相关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通过一些奖罚策略来推进联盟成员的理念共享,能在共享的过程中得到碰撞,从而推进联盟管理、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不断创新。

一个理想的资源共享体系应类似当前的Web服务,为用户提供完全透明的环境。对用户来说,它把众多同构、异构的资源整合成了同构的虚拟环境。因此,实现基于网格技术的虚拟资源共享体系,我们应该共享技术。一个完善的资源共享平台的架构,需要运用的大量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所以技术的共享,对于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最后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遵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目前,资源数字化标准包括:资源编码相关标准(字符编码标准、静态图像资源编码标准、音频资源编码标准、视频资源编码标准);资源组织标准(SGM、HTML、XML)、资源描述框架RDF)、资源描述标准(机读目录MARC、都柏林核心元数据(DC元数据)。由此延伸出来的标准规范更多。可见,我国数字化信息资源标准、规范混乱、多元,对资源数字化时依据的不同标准导致资源应用方式的五花八门,给学习者带来了不便,也给资源的管理、整合以及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它制约着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建设,因此,必须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只有遵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才能实现资源内容的相互操作和交换,达到共建共享的目的。这也是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基本保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蒋颖、彭绪庶主持的院重大课题(B类)“资源数字化标准问题研究”对资源数字化标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基于我国数字化资源标准混乱、多元的现状,为了更好地实现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享,DERSAU应该在联盟内部使用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2.3 设立共赢的机制与活动

DERSAU对联盟成员的有效管理和组织,节约了项目开发的时间并且避免了数字化资源的重复开发,达到了资源的优化组合,使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的效率和效益都明显提高。

这是非常好的管理制度,是一种可以达到共赢的共享机制,联盟成员会有更大的收获:作为合作伙伴,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参加相关的活动,可以在活动中以各种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评论,这是起码的利益;联盟成员可以参加联盟举办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可以有与联盟成员直接交流的机会,可以在联盟网站上找到联盟每一个成员的贡献;能提出和实施一系列与数字化教育资源相关的合作计划和项目,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联盟(DERSAU)将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协调作用,它把投资者、项目计划者等利益相关方联系到一起。

2.4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从智力创造性活动取得成果后依法享有的权利。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给知识产权的保护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中,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法律体系相当不完善。由于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数字化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法律和法规的形成和立法过程也应随之加快,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在资源数字化建设之前,对已有知识产权的信息资源,需要协调各个方面,避免侵害他人的知识产权;另外,教学资源数字化过程中又形成了新的版权,还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不受侵犯,仅仅依靠法律和行政手段是不行的,我们还应该加强网站的安全维护并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改善网站的安全性。目前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技术实施来进行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加密技术与软件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认证技术(CA),数字签名技术,数字水印和数字指纹,移动 Agent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等。

2.5 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要高效、持续地发展,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首先要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在广泛征求联盟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可行而且有效的,并且适合联盟的机制,该机制的动机,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和长期坚持;同时结合考核制度,它可以激发联盟成员竞争意识,从而产生勤奋工作的驱动力,充分发挥联盟成员的潜在能力。最后,机制的制定要体现科学性,即要达到工作细化的目的、联盟系统必须全面分析收集和激励的相关信息,全面了解每个成员的需求和工作质量是好还是坏,不断根据情况的变化,制定了相应的政策。

DERSAU通过建立评估中心,制定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建设的评估指标体系,对各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单位的数字化建设状况进行评价,然后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来推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例如以高校参与联盟活动的资源“共享量”作为主要考核机制(共享量指参与资源共享的受益人数与时间的乘积),并根据评价的结果采取一定的形式(如颁发荣誉证书、给予奖金等奖励方式)给予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优秀高校以奖励,从而刺激其它高校、单位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积极性。同时,还可采取目标激励的方式来刺激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建设。有竞争才有活力,有竞争才有发展。激励机制的建立,使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建设体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促进了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把原有传统的教学资源经过计算机采集、压缩、编码等数字化加工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化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它一般具有下列特点。

1.处理数字化。

所有的教学材料经过采集转换与抽样量化后使用二进制符号来记录,其可靠性远比模拟信号高,纠错性强。

2.显示多样化。

主要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存储、传输、处理多种媒体学习资源,如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而且可以实现多种媒体,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3.传输网络化。

信息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实现网络远距离传输,而学习者可以在任何一网的计算机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4.使用便捷化。

多个学习者可以同时、重复、任意地使用或者复制教学资源。

5.教学智能化。

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综合使用,使教学过程多彩纷呈,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讲授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势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于传统教学资源具有下列优势。

1.组织形式为非线性结构。

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可以随意进行复制、传输与再编辑,不受传统线性顺序限制。

2.存储形式多媒体化、数字化。

所有数字化教学资源以多种形式存储,可以存放在硬盘、光盘、U盘等多种存储介质上。

3.网络化传输教学信息。

所有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网络传输得以应用,从而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整合的概念与前提

数字化教学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把数字教学资源与课程进行整合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迫切需要。这里的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教学资源通过多种方式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一个有价值、有效率的新的整体。

数字信息资源与高校教学的整合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从技术层面上可以理解为根据实际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传统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资源进行压缩处理,使其转化为数字化信息;二是从内容层面可以理解为计算机技术与教学过程优化组合,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为了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与课程的完美整合,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做好整合工作。首先要有专业的理论、技术人才团队作支持,应该有专业教师、主管教学工作人员、计算机技术人员、教育技术人员等,所有人员各尽其责,为实现数字化资源与课程有机整合承担保障作用。其次要把创新推广理论引人到整合中来,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从而实现数字化资源与课程的有机“整合”。

四、数字化教学资源与高校课程整合的途径

1.以数字化资源为基础,建立立体化教学模式。

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并非“书本搬家”,也不是简单地将文字、图像与动画等在计算机中的集中反映,而是由这些多媒体元素,通过独特的连接方式组成有序的开放信息集合体系,是教学理论、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多种类型的教学过程迫切需要利用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形式来讲授,以使学生在同等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元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同类型的现代化教学用具也涌现出来。如:电子白板、实物投影、电子教鞭、电子讨论版等。这些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改变了传统呆板、单一的教学方法,建立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多种媒体元素能灵活有机地结合应用,活跃了教学过程。

2.建立数字化社区,搭建新型的网络学习环境。

数字化社区又称虚拟学习社区,是网络教育平台与学习者和教师组成的人机教学系统。由于虚拟学习社区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自网络得到广泛普及以来,其在国内外的高等教育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功能。该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而且具有方便开展计算机网络协作模式的学习形式。因此,在高校研究充分使用数字化社区,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学习空间,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学科知识,而且能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技术和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3.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配套资源。

篇11

一、数字化教学环境与平台建设的基本内容

高校在综合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教育教学的特点,在已有系统基础上构建“一体化数字化教与学平台”,构建适合高校推广应用的数字化教学系统,可概括为一个门户,将应用集成起来为用户提供单一访问点的个性化服务;一个考核,对进入教学平台的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一个管理,是对整个教学环境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管理;N个应用,是指各个教学系统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使用,是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的支撑。构成如图见下:

二、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方案

为达到上述整合目标,我们需要进行如下三个建设:环境建设、队伍建设、机制建设。

1.环境建设

环境建设主要是以校园网、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等为基础的硬件构成的环境。主要是由支持数字化教学的硬件设备构成,包括校园网、多媒体投影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精品课程录播教室等。

(1)校园网

校园网是数字化教学硬件环境的核心,是数字化教学的基础支撑平台。校园网主要由服务器、网络互联设备和网络传输线路等构成其基本功能是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和科研服务,用户可共享校园网内部和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资源由于校园网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中的基础地位。

(2)多媒体投影教室

多媒体投影教室主要由数字化投影机、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计算机、录音机和校园网接口等多种媒体设备组成。它是数字化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学生与数字化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终端平台,分布广泛,利用率高,已成为高校目前主要的课堂教学环境。

(3)多媒体网络教室

多媒体网络教室是由一定数量的电脑组成的小型局域网,通过网络设备实现教师机与学生机之间的通信,并且具有多种辅助教学管理功能的教学系统。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师生的实时交互性是其重要的功能特点。多媒体网络教室连接校园网后,可方便地开展网络教学。

(4)精品课程录播教室

精品课程录播教室是实时多媒体教学直播、转播系统,可以作为实时视频直播教学的主播场所,还可以满足全校N个校区范围内的视频会议和视频教学的需要。

2.队伍建设

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水平和素质,是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保障。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旨在通过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学习、基本技能的实际训练和优秀教学案例的示范研讨,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增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机制建设

网络教学、多媒体课件、精品课程等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是保证高校数字化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去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因素。

(1)网络教学开展机制建设

根据高校目前的实际情况,在网络教学的开展上要重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参与该课程的情况上面;通过学校立项,推进网络教学平台的广泛应用,使网络教学平台成为积累教学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立项建设课程学习网站:选择特色优势学科中的优质课程,以及基础较好的新兴学科中的重点课程,立项扶持这类课程的学习网站建设。

(2)多媒体课件开发机制建设

多媒体课件开发上应重点放在全校公共基础课的课程制作上,把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校有关部门的组织规划下,对全校公共基础课实行按顺序制作的计划,确定媒体采用的形式和手段,然后再进一步分工。对所要制作的课程进行论证,共同设计、开发,并要有相应的政策,形成统一的规划、投入、管理、设计、开发、试用、反馈、修改、评审、推广等工作。从而建立全校公共基础课程多媒体教材建设和课件开发机制与科学的质量体系,为将来的公共基础课逐步实现网络化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3)精品课程网络化机制建设

篇12

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具体来讲就是要求通过资源库建设,优质资源引进,网络课程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网络教学模式等手段,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与共享。早在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就宣布了其开发式课程计划(MIT Open CourseWare),2009年底,MIT已覆盖人类学,建设学、生物医学工程等30多个领域的两千多门课程,包括课程大纲、上课笔记、教学计划以及许多课程的影音资料、习题库、延伸阅读清单等全部放到网上。在我国国内,许多高校在各自学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预期效果,但在面上,即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共享、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与学习平台的统一建设、管理、服务及运维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开发与完善。

一、构建数字化校园平台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数字校园平台系统是在传统校园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构建的一个数字空间,包括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数据中心平台等。具体来说,重庆电专数字化校园平台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采用了“1+1+1”的模式,第一个“1”是指1个统一的校园数据中心。第二个“1”是指统一的数字校园集成平台和无数多的服务组件,数字校园信息服务平台在身份认证、信息服务、资源共享等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了无数多的服务组件,组件的任意拼接又构成新的组件,将不会受到数量上的限制。最后一个“1”是指统一的对外接口,数字化校园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对外接口,利用该接口数字化校园系统可顺利实现与各类信息系统(包括学校原有的教务系统、招生就业系统、财务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图书馆系统等)的高效融合。

1.统一数据中心

统一数据中心主要解决学校的“信息孤岛”问题,通过统一数据中心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集中学校各业务部门的业务数据,并进行统一的数据安全控制和异地备份,学校各个职能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通过共享数据中心统一实现。数据中心的建设包括信息标准建设和数据中心平台建设,信息化标准建设将基于国标、部标,兼顾各个标准之间的兼容性、一致性以及标准的可扩展性,建设并形成一套符合高校自身实际的管理信息化标准,为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提供基础性条件。数据中心平台的建设包括公共数据库、数据交换引擎、元数据管理等内容,数据中心和各业务系统共同构成一个学校完整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系统,最终实现数据在各业务系统间的共享。

2.统一身份认证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是建立一个集中式的应用程序认证与授权机制,统一管理用户对应用程序的合法访问。建立统一的信息入口,建立统一的用户管理机制,实现统一的访问策略定制,实现单点登录功能,用户经统一门户登录后,从一个功能进入到另一个功能时,系统平台依据用户的角色与权限,完成对用户的一次性身份认证,提供该用户相应的活动“场所”、信息资源和基于其权限的功能模块。在学校人员或组织机构变动后,用户的身份和权限在各系统之间协调同步,减少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成本,为用户提供方便性和有效性,为管理员提供维护工作的便利,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和关键因素。

3.统一信息门户

信息门户平台位于数字化校园平台结构中的最上层,实现了各应用系统与用户的交互式服务过程,是数字化校园信息集中展示的窗口,是信息系统中各种应用服务集成和部署的平台。它把分散的各个业务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信息门户系统提供学校门户布局定义、内容定义、二级门户网站模板自定义、师生个性化WEB、桌面页面风格、布局、内容自定义;师生在各业务系统集成后的功能等方面的定制工具,快速完成后台应用构件基于规划的展现,同时为师生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二、搭建教学资源库

1.教学资源库

学校以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为基础,构建共享型教学资源系统。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一方面要整合、开发校内各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还要引进吸收国内外相关专业、相关行业成型的资源,包括专业标准大全库、专业信息文献库、专题特色资源库、专业多媒体课件库、专业图片动画视频库、专业试题资源库、专业案例资源库等各个专业共有模块,全面展示学校建设的数字化成果。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教师通过校园网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不仅促进老师自身的知识构建、知识创新、教学革新,也可促进师生的互动作用,提升教学资源对专业建设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2.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方向,是未来图书馆的存在形式。在数字图书馆里,一切信息都是由计算机管理的,各种载体形式的原始信息通过数字化技术转化为数字形式,并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统一存储、传输和管理。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不再局限于自身采集收藏的文献范畴,还包括那些利用网络所获得的、本不属于图书馆自身拥有的信息资源,即各类型数据库、多媒体信息、网页以及与其他信息资源的链接等等。数字图书馆为学校各类创新科研项目和管理工作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支持,已经成为学校不可或缺的信息支撑。

数字图书馆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纸质图书和数字图书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较之于普通图书馆服务,具有服务对象社会化、服务内容数字和和多样化、服务手段网络化等特征。研究构建新形势下的数字图书馆服务规律,改革创新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探索有效的新的方法途径,是当前图书馆服务改革和创新的主要目标。

三、建立远程教学平台

1.远程授课系统

学校依托重庆市电力公司的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建设远程授课系统,对电力公司下属的城口、秀山等40余家供电企业员工进行远程技术培训。远程授课系统既可以将学校教学的现场实况(包括老师授课画面、教师授课PPT)实时发送给培训学员收看,学员也可以在课后上网收看课程教学录像并学习本课程的相关资料,实现与教师的互动学习;同时能实现主控端(学校)远程考勤、远程控制和远程监控。远程授课系统的建设为学校开展对社会学员的技术培训和学历提升、解决工学矛盾等诸多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2.课程学习中心

根据精品课程、双语课程等国家开发标准和指标,采用B/S架构建立课程学习中心。系统集项目申报与批准、网站建设管理、课程网站自助开发、课程题库管理、课程教学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教师通过课程学习中心完成网络课程的栏目设置、课件资源的上传、创建修改试题库、在线布置作业等教学管理事务,实现课程开发与课程教学的任务分离,使一门网络课程标准化的电子教材可以直接服务于不同授课教师的网络教学,在网络上实现“标准化的教材+个性化的教学”这一基本的教学工作要求。学生则通过课程学习中心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及在线答疑,并随时随地查阅以前课程章节的授课资料和视屏内容,实现自主学习。

四、创新教学技术手段

1.网络可视化多媒体教室

随着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等教学方式的普及,各式各样的先进设备操作越来越复杂,使用户在使用时感到相当不便。多媒体教室的数量的不断增多,对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维护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学校综合应用现代多媒体控制技术,全面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和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基于现代网络技术实现对教室多媒体设备及环境设备的网络化集中管理,使校园网成为教室多媒体教学的强大支持平台。

网络可视化多媒体系统包含对各个教室内计算机、投影机、实物展台、幕布、音响等设备的控制及管理。通过校园网络在中央控制室远程控制教室端多媒体网络中控及接入的设备,并具备本地控制多媒体设备的能力。同时建立IP对讲系统,在中控室可以实时监看所有多媒体教室的设备情况,实现远程监测、控制、管理和维护,以便于在系统出现故障时,使用者与管理控制者之间的沟通。网络可视化多媒体系统的运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管理人员对多媒体设备的维护强度,使多媒体教学设备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利用,丰富了教学手段,扩充了教学资源,减轻了教师讲课的劳动强度。

2.3d仿真技术运用

教师在讲课,特别是实训课时,一边要操作实训设备,同时也要掌握教学节奏,把握讲学的平衡尺度,但往往由于设备故障,讲课秩序容易被打乱。而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以幻灯片或教学视频的形式出现,依然停留在平面的基础上,不能够进行实时的交互。基于3D技术的仿真系统,结合计算机、通讯及多媒体技术,将系统图形化,配合关键设备,结合接口与控制技术,能够实时地根据教师讲课的过程,进行控制和展示,实现教学讲课的流畅和生动。

3D仿真技术是基于3D模型构建的三维立体环境,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具有真实性与交互性的特点,使其能够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尤其针对实训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3D仿真技术可以将设备以逼真模型的方式展示在显示器中,并可以通过鼠标随意转动和放大设备,让学生360度细致了解设备构造及其性能、原理、参数等,并对系统模型进行交互操作,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设备连接方式及系统运转流程。学校根据教学改革的需要,建有火电厂集控仿真系统、火电厂热控仿真系统、电力仿真系统、SMT虚拟制造系统、物流仿真系统等多个仿真实训室。声像并茂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更易于领会接受授课内容,更加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校通过近几年的市级示范和国家骨干院校建设,以现有校园网络为基础,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建设学校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数字校园平台系统,构建学校高效与科学的教学资源服务和保障体系,为全校师生提供快捷、高效、全面的信息服务,实现学校各类教学资源的优化和整合,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超.南京大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让资源“活”起来[J].中国远程教育,2011,(8).

篇13

高校教师信息资源是高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信息资源部分,对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开发教师资源信息数字化系统能够为教师提供数字化的存储设备,同时为学校提供了获取教师资源的平台和与教师互动的场所。在此之前,人们使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来管理教师的信息资源,大量的教师信息是通过纸质存档的,统计和汇总特别困难,不但费时而且查询统计结果出错率大。例如:当学校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用途需要收集教师的某方面的信息。一个方面收到通知时,资料不在教师的身边,另一方面虽然曾经收集过,但找不到保存的地方。这些工作都是量大、繁杂、枯燥的数据处理工作,稍不留心,很容易出错,而且出错之后核查起来非常麻烦,有时几乎需要对所有数据重新进行查询统计,浪费精力和时间,效率十分低下。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师信息资源的管理转化为数字化系统的管理是必然趋势。该项目的开发有利于帮助教师收集整理个人信息和学校教学目标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1 系统分析

1.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高校教师信息资源数字化系统是一个B/S结构的Web应用系统。高校教师信息资源数字化系统的主要是完成数字化的教师信息管理,其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公共信息、个人工作室、公文档案、组织人事、论坛、和系统管理等,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1.2 功能模块需求分析

公共信息模块提供了一个信息和共享平台,满足了个人之间、上下级之间以及集体之间交换信息的需求。

个人工作室模块包括个人工作计划、个人基本资料、个人教学科研档案和个人通讯录,主要功能是个人通过本模块添加、编辑和查询自己的信息资料。

公文档案模块包括新建公文、公文查阅、公文下载,该模块提供了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和下载功能,是整个系统信息资源浏览和共享的平台。

组织人事模块对组织机构与人员进行设置,主要解决了人事档案的计算机存储及检索问题。

论坛模块提供给教师一个相互沟通的平台。教师可在此讨论工作中的各类问题,促进问题解决,加强人员沟通。

系统管理模块通过对数据库的增加、删除和修改实现对整个部门教师信息资源的修改操作,进一步控制各类用户对教师信息资源的访问权限和控制权限。

系统管理模块由系统管理员登录来完成,系统管理员登陆后添加教师信息并设置公用密码和级别。教师通过系统管理员给定的登录账号和密码进入系统,实现对个人信息的修改、创建和删除等操作,同时把需要公布的信息放到公共信息模块。

2 系统设计

高校教师信息资源数字化系统作为一个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主要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结构,由客户端、WWW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三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B/S模式是一种平面型多层次的网状结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与软硬件的无关性,浏览器、WWW服务器、HTML、数据库资源都可以做到和软硬件无关。应用逻辑和业务处理规则放置在服务器的一侧,这样的结构下,客户机可以做得尽可能的简单,其功能可以只是一个多媒体浏览器。在具体实现时,使用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和管理网站数据库;运用动态网页技术(ASP)开发系统,使用HTML、VBScrip等编写应用程序,使用Dreamwaver8.0平台进行系统开发。

2.1 Web应用系统的开发技术

本系统的Web开发技术采用ASP技术实现,ASP的全称Microsoft Active Server Pages,ASP是微软开发的一套服务器端脚本环境。ASP可以很好的创建动态网页并且它还能起到了一种作为编程语言的作用。程序员可以利用ASP编写动态产生HTML的程序代码。用户不必担心客户的浏览器是否能允许执行编写的代码,因为所有的程序都在服务器端执行,包括所有嵌在普通HTML中的脚本程序。当程序执行完毕后,服务器仅将执行的结果返回给客户浏览器,这样也就减轻了客户端浏览器的负担,大大提高了交互的速度。例如,如果有一个客户正在留言web站点并且点击进行浏览一个ASP动态页面的话,那么,Web服务器就可以根据用户发送的请求进行处理相应的ASP代码进而生成与之相对应的HTML代码,然后将这个生成的HTML页面返回给刚才发送请求的用户的浏览器并且显示出用户要查看的页面内容。

本系统选择了Macromedia Dreamweaver 8.0作为网页开发环境,利用ASP作为核心开发技术,网页设计采用HTML超文本标记,脚本语言选用了VBScript和JavaScript语言结合使用,不用任何网络来回传输就达到了回应使用者的事件,更好的加强系统的安全性。

2.2 数据库开发技术

该系统的数据存储使用了SQL Server 2005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5是Microsoft公司开发的高性能的基于B/S结构的关系模型数据库库管理平台,按照关系模式组织和存储数据,完全可以满足最大规模的WEB站点的性能需求。概括起来,SQL功能可以分成三部分: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数据操作语言)用于检索或者修改数据;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数据定义语言) 用于定义数据的结构,如创建、修改、删除等命令;DCL(Data Control Language数据控制语言)用于赋予或取消用户的权限。

本系统采用技术进行数据库的操作和访问,通过SQL Framework框架提供的对象完成数据库的链接,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记录等操作,其中主要包括五个对象,分别是Connection对象用来完成数据库的链接,Command对象实现对数据库执行SQL命令,DataReader对象实现从数据库返回只读数据,DataAdapter对象实现从数据库返回数据并送到DataSet对象中,还要负责保证DataSet对象中的数据和数据库中的数据保持一致。DataSet对象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内存数据库,可以实现从DataAdapter对象获取得数据进行各种操作,从而实现离线方式操作数据库,只有在需要取得数据或修改数据的时候才对数据源进行联机,可以减少应用程序对服务器资源的占用,提高应用程序的效率。SQL Framework的框架,如(图3)所示。

针对高校教师信息资源数字化系统的数据管理需求分析,本系统设计了用户信息表、资源数据表、论坛数据表、文件数据表等多个数据库表。

3 关键技术的实现

3.1 用户实现登录的设计技术

由于系统设置了3个不同的权限,所以登入时首先应该对权限进行判断,然后对所属权限范围内的用户进行用户名和密码验证,验证成功才进入相应的页面。

在登录界面,通过以下代码来选择角色:

权限级别

教工号

密码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验证,若用户名或者密码错误时,会返回相应的错误提示信息,正确则通过验证,进入操作界面。验证代码如下:

首先判断登录的用户权限级别,如果当前的选择为1,标识登录用户是超级管理员,可以实现教师的管理和教师信息资源类别的管理;如果当前的选择为2,标识登录用户是教师管理员,可以实现对教师自己信息的管理和资源的管理,如果当前的选择为3,标识登录用户是普通教师,可以实现对公用信息的浏览和共享资源的下载。

超级管理员登陆的关键代码如下:

if request.Form("select")=1 then

set rs=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执行数据库语句,查询管理员

sqlstr="select * from admin where 权限='"&request.Form("id")&"'"

rs.open sqlstr,conn,1,3

'如果用户名密码为空

if username="" or userpwd="" then

'输出“用户名密码为空”

response.Write"用户名或密码为空

在本系统中,数据库的链接和打开的主要代码如下:

dim db

db="admin/data/data.mdb"

'数据库文件

connstr="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Data Source=" & Server.MapPath(db)

'数据库链接字符串

On Error Resume Next

'当程序产生错误,跳到指定语句执行

Set conn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mandtimeout=20

'设置链接数据库超时时间

conn.open ConnStr

'打开链接数据库

If Err Then

'链接数据库错误操作

err.Cl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