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特征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茶文化的特征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茶文化的特征

篇1

一、积极主动学习、吸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日本的文化发展特色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四面环海,面积狭窄的冲积平原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部短而急的河流纵横交错,生存空间相对狭小封闭。拥有险山、急流、汹涌大海这样的天然屏障,不仅使日本免于外族入侵,还使得文化不发达的日本在选择外来文化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一接受外来文化原则前,日本只取前者,并将它实践为“只取其精华”。

滕军曾将日本的茶道史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受中国唐朝的饼茶煮茶法影响的日本历史上的平安时代。第二个时期是受中国宋朝的抹茶冲饮法影响的日本历史上的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第三个时期是受中国明朝的叶茶泡饮法影响的日本历史上的江户时代。”从这三个时期来看,日本所选择的对中国茶文化的吸收时期,正是作为茶源地的中国,茶文化繁荣发展的时期。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隋唐时期中日互派使者出访过程中,“当时日本政府遣使隋唐的主要目的是学习隋唐文化,但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通过使节来获取大陆的物品。所以,负此重任的来华日使临走时要选择最有价值、最令日本天皇满意的物品带回国,并敬献给天皇”,而这些遣唐使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正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茶文化带回日本敬献天皇。

隋唐时期作为中国的鼎盛时期之一,理所当然地被日本当作吸收其文化的对象。中国的茶叶及品茶法就是在这个时期传到日本。在传播途径上更是与众不同,“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有许多途径。官方派遣使节、学生、乐舞团体等,赠送各种礼品(包括手工艺品和动物等)及书籍,是一条通常的渠道。宗教和贸易,是另外两条重要的途径……在这三方面之外,文化交流还有意外的渠道,为当时的人所意想不及的,即战争与掠夺也会造成文化交流的机会。”而中日之间的茶文化交流的途径是“通过佛教和僧人”,其中比较有名的有空海(774~835)、最澄(767~822)、荣西(1141~1215)、村田珠光(1422~1502)、武野绍鸥(1502~1555)、千利休(1512~1591)。无论是留学僧还是请益僧,他们在唐期间开展佛教活动时,周围活跃着许多爱茶、饮茶、颂茶的中国诗人学者,耳濡目染了中国当时先进的饮茶文化,带回茶籽,传到日本。南宋时,中国茶文化高度发展,日本遣宋使中主要以荣西禅师为代表。他在中国期间遍访江南名刹,后移居天山景德寺。荣西除了致力于佛教钻研外,也充分利用江南茶园遍布,饮茶之风盛行的优势,加深对茶的研究,并于第二次回国后的1192年写成了主要以宋代《太平御览》为参照的《吃茶养生记》,开篇便写道:“茶者,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天竺唐土同贵重之,我朝日本亦嗜爱矣。古今奇特仙药,不可不摘也。”。即便到了明代,倭寇盛行时期,中日之间也“想方设法”进行交流,尤其日本,派出的遣明使一般都是由通晓汉文的高僧来担任,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日之间的进一步交流,这个时期,“正是日本茶道骤形成的期间”。

二、选择性地摄取、兼容外来文化

日本在积极吸收世界上先进文化时,从不全盘吸收,而是有选择地摄取,根据本国的国情来兼容外来文化。

日本原本没有茶树,也没有喝茶的习惯,更谈不上创造与茶有关的茶文化。自从遣唐使们将茶文化从中国传入后,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就开始伴随着日本茶文化的延伸发展。围绕日本茶道史三个时期看,当中国的唐朝经济文化臻于繁盛之时,作为未完全摆脱氏族制残余的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吸收更是趋于全方位的。平安时代的日本,社会混乱,忧世忧天的没日思想浓郁,与此同时的中国,茶文化在禅宗大力提倡饮茶以及陆羽《茶经》的大肆鼓吹下兴起,很多人通过接触禅开始了饮茶的习惯,茶也从南方传到北方。《茶经》宣告了中国茶文化的成立,使儒、道、佛等中国文化的精髓与饮茶过程结合,这些,被崇尚佛教并且出于佛教研究目的来到中国的日本使者所吸收,根据当时日本国内的社会状况,民众普遍存在的情绪,人们的精神面貌等,尤其对中国的禅宗思想进行了摄取,“日本的茶道在形成的过程中明显可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痕迹,禅宗的精神就是直接来自中国”。室町时代末期的村田珠光、武野绍鸥提倡受禅宗思想的引导而产生的“空寂茶”,茶从奢华之风中解放出来的过程,与村田珠光参透禅并决心将禅与茶结合有莫大关系,后来,茶室面积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也不断缩小,不讲求世俗的尊卑高下,不断拉近主客之间的距离,日本的茶道也逐渐从禅与茶的融合中确立了“敬、静、寂、和”的茶道精神。

另外,在茶具,点茶等方面也是有选择地吸收。例如,可上溯到中国宋代的点茶技法,“其茶刷的形状、茶碗的形状都与目前日本茶道中使用的相似。但唐宋时的中国点茶技法重视色、香、味,重视茶与水的比例,对点茶时的姿势、拿茶刷的方法等并没有什么规定。”。另外,在茶碗的选择方面也有所体现。宋代,浙江、安徽一带聚集了许多日本留学僧人,他们接触了中国的茶具,并作为纪念品带回日本,因为当时的日本人为之取名曰“天目茶碗”的饮茶工具,相对于当时日本国内的茶碗而言,更显端庄秀丽。

三、对外来文化具有强烈的融合性

日本对外来文化表现出的强烈融合性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来形容日本民族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是不为过的。它以极宽容的态度接纳来自各方的先进文化,经过选择性的摄取,兼容后,使这些外来文化最终为日本本民族服务。

“中国唐、宋、明代都对日本茶道以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日本茶道的历史是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而发展的。日本民族是善于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养料的,正是长期和多方面的学习和借鉴中国茶道的精神、程式及技巧,并与其本民族的特色和文化相融合,才创造出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茶道。”在谈及日本对外来文化的强烈融合性时,“茶”文化是最有说服力的内容之一。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在与其他国家展开的文化交流中,首先推荐介绍就是日本的茶道。如今,在国际上久负盛名的日本茶道已被很多国家作为课程学习,茶道也早已成为日本先进文化的代表,而这一切,都与中日茶文化交流有着莫大的关系。在唐代,被文人墨客爱不释手的茶被日本平安时代的贵族们带着一种崇敬之意效仿,开创了日本的饮茶之风;镰仓时期,荣西的《吃茶养生记》大谈茶在中国驱睡意,以及救世救民,大有与唐代陆羽《茶经》出世后类似的功效,日本茶文化进一步发展;茶从使用走向艺术是在室町时代,以后又逐渐融入从中国吸收来的禅宗思想。在日本茶道形成的过程中,日本曾经出现过将外国文化与日本民族的文化相结合的思潮,为此,珠光也曾在这种背景下主张过反对自以为是思想,要主动接近有能之人等,此外,他还将地炉导入茶室,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源于中国的饮茶文化与本民族固有文化融合的进程。与地炉导入情况相类似的是风炉。风炉在唐代陆羽《茶经》中有详细记载,它在室町时代传入日本,日本茶道中的风炉有一些仍保留了中国风炉的模样,但是,日本随后又在中国风炉的基础上发明了泥风炉、铁风炉等等。

同风炉地炉一样,中国的茶文化在日本从无到有,从开始的近乎全部的吸收到不断筛选,再到与本民族文化结合,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最终形成符合自身发展又促进自身发展的茶道文化,这与对外来文化的强烈融合性是分不开的。

四、保持和传承本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

日本文化是多种文化的混合体,但是作为在日本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日本传统文化始终是日本文化的主体。今天我们看日本文化,也许能对日本的任意一种文化找到它的本来归属国家或者地区,但是,我们也清楚地认识,隐藏在日本文化背后的,却是日本固有的宗教意识、道德伦理意识、生活习惯等。

日本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这一特性在中日茶文化交流史上也有很多体现。例如,《日本茶道文化概论》中,在描述门茶时提到,“门茶初期,以辨别本茶非茶为主,即尝出■尾茶(本茶)与其他茶(非茶)的区别就可以了。这里受到了中国宋代门茶中的辨别皇室专用的北苑茶(正焙)和其他的茶(外焙)的影响。不过,日本的门茶将宋代的门茶大大升级,更加游戏化、系统化、复杂化、”接着,书中又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比起中国宋代的门茶来,室町时代的门茶更富有游艺性。这是由日本文化的特点决定的。日本文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儒家的君子文化不同,具有明显的结座性。喜欢大家凑在一起做点什么。在座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有了平等的前提才产生了游艺。”日本人的游艺性深深影响着日本茶道游艺性,使门茶源于宋代却有别于宋代。

日本还将和歌艺术理论导入茶道,将素淡典雅的日本独有文化融入茶道,还有第一个按照日本茶道理念专门设计的茶碗―乐窑茶碗。另外,日本人爱洗澡,茶道文化中自然少不了沐浴方面的元素,日本在举行茶会时常常有沐浴的活动,这是中国茶文化中所没有的。表层文化背后的日本传统文化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最终使日本茶道文化深入人心的,并不是它停留在表面的外国文化的影像,而是日本民族深层次的传统文化。

日本民族是一个不简单的民族,日本民族的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从中日之间的茶文化交流便可见一斑。它在摄取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不仅没有迷失自己,始终保持和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吸收先进文化时始终坚持有选择,有目的。这些都是国家发展和个人发展值得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贾华:《双重结构的日本文化》,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年.

[2]滕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东方出版社,1992年.

[3]滕军:《中日茶文化交流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

[4]周一良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5]古田绍饮译注:《吃茶养生记》,讲谈出版社,2000.

[6]徐静波:《东风从西边吹来―中华文化在日本》,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篇2

Key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difference; Chaos thinking; Architectur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思维的混沌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混沌式的思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维,它不仅关注人的理性要求,而且重视人情感的寄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混沌有三个基本属性:整体性、本原性、模糊性。

①整体性:强调混沌的整体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这一中国哲学认为混沌是非线性的立体态,所以注重自然事物的整体性,在具体处事原则上, 表现重“合”轻“分”;重“和”轻“争”,追求矛盾双方的和谐统一,强调“天人合一”,建筑空间强调“虚实相生”。非线性的有序,是混沌的基本状态。

② 本原性:混沌是一种“原”。从庄子回归自然的观点看,“混沌”可以理解成自然世界的本质状态;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这种本原性就是强调从事物本身的体验中去认识其本质。

③ 模糊性:指其模糊的外在形象的内部包含着有规律的内在本质。混沌的模糊性正是中国传统艺术追求含蓄美的原动力。

混沌思维的特征在于重直觉与体验;注重对认识对象的“意会”、“领悟”和直观把握, 强调非理性的“体验”和“直觉”。不太关心概念的确定性和明晰性。

逻辑思维是西方文化的价值取向,是一种定量精确思维,已由牛顿、 拉普拉斯等西方先哲们奠定了雄厚的数理基础。被当代人认为是科学的思维方式,来源于西方文化中的宇宙是一个实体世界。西方人的宇宙观是重视实体,在认识上将“实”与“虚”截然分开,实体与虚空的分离既是物质与空间的分离,也含有己知和未知的对立统一,在对未知的不断探索中,就导致了西方文化在对立统一中不断前进,其宇宙认知图式始终处于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螺旋运动中,对实体世界的具体化和精确化就是抽象为形式,因此,以形式为研究的对象, 并走向科学化的逻辑性和实验性。

二、中方建筑文化特征及要素

从传统文化的研究,可以获知,无论东方文化或西方文化受古代哲学观、自然观、宇宙观、美学观影响甚大,这种影响也波及建筑文化。“天圆地方”是影响中国建筑的特殊因素,尤其以礼制、玄学、中心论影响最甚,使建筑成了官府意志的图解,或建造者审美情趣的体现,只有少量的私家苑囿或民居,设计手法显得比较轻松、随意、灵巧。从古代都城的建筑、宗教寺庙及民居的创意、构思、选址、设计布局、轴线关系及型制、体量上都可以看出这一点,甚至施彩用色都有严格规定,大一统的集权统制,抗变排外的思想意识,一直在潜移默化地起着作用,这是中国建筑文化重传统轻变革的主要原因。传统主义和抗变保守是儒家思想中消极的一面,而儒家的经典说教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主要思想武器,在意识形态方面具有很高的地位,鄙视建筑创作的观念也一直延续了数千年。“天不变、地不变,祖宗之法不可变”,这种“恪守祖制”的建筑思想不可能对先前的建筑形式有很大的触动,也就不会发生西方那种风格特变和流派纷呈的局面。

封闭的古典轴线关系、院落形制和较为明确的空间界定,注重自然环境“天人合一”,建筑融于环境并强调人与景观的转换等等,所以中国古建空间层次较为含蓄,且多为纵横向展开,以奇、巧、智在有限创作空间内创造光辉的建筑艺术。

三、西方建筑文化特征及要素

西方建筑文化史,同时也是西方的哲学、伦理、宗教、艺术等学科的发展史,在西方人看来,建筑是思想智慧的凝集,是美的化身,是重要的艺术门类,在中国制订《考工记》、《营造法式》及《工程做法则例》的时候,西方则早已开始建筑理论的研究,从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完成《建筑十书》提出适用、坚固和美观到大建筑师斐地设计雅典卫城,创造影响世界的“希腊古典柱式”,从15世纪阿尔伯蒂的《论建筑》到20世纪柯布西埃的《走向新建筑》等反映了西方心理——文化机制中不满足于现状,勇于变革的探索精神。

应该指出西方哲学所倡导的人本主义、民主、自由、平等和博爱,超脱自然的观念对建筑思想和文化体系的建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成了美的化身,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与建筑艺术结合更为紧密,甚至许多建筑构件也被拟人化或情感化,以展示对人性美和神的意志的歌颂,这种意念也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创意、构思和设计。

西方的建筑艺术含有较多的理性、浪漫和情感色彩,特别是古希腊、古罗马建筑,及至后来的拜占庭建筑、中世纪建筑、巴洛克、哥特式等,建筑艺术被赋予较多的宗教或伦理意念,有着深刻的涵义,即便建筑的空间也因理念的需要而设计成虚无、梦幻或超脱,并形成了完整的形式美法则和古典柱式,技术、艺术、观念几乎同步的发展进程,是西方善于学习、比较,并创造的文化心态的最好注脚,在建筑上,它兼收并蓄,不拘泥于某一形式,从而形成多变的风格。

四、中西方建筑文化的比较

从中西文化比较角度来探讨形式的本体内涵,我们发现形式背后必有反映相应文化理想的事实。西方从实体出发,通过逻辑和分析极大地发展了建筑的形式范畴;中国从 “ 气”的宇宙观出发,用整体思维,以 “ 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建筑的永恒之道。西方长于思辨、分析科学;中国长于兼容、包含、善汲取他人之长的人文价值。

1 中西方城市空间之差异

中国古代城市特色:①城市整体性强,以南北轴线定位,主次分明,对称排列,道路呈方格网状,布局较规整。②市中心突出位置设王城、衙署或钟鼓楼,十字街口,无公共广场,呈封闭式布局。③建筑呈平面展开,不仅实体的个性突出,而且以庭院与建筑组群的出现,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市中心无高耸建筑物,高塔多建在郊区和山丘上。

西方古代城市特色:①无一定的轴线,道路结构呈环形辐射状,布局较自由。②市中心为宗教式市政建筑,有公共广场,呈形式开放式格局。③高耸建筑常在市中心,逐步向周围降低高度,市中心常有不高的山丘。④城市建筑具有尺度雄伟、体量宏巨,呈外张感,与自然对立的外观形式。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见于《周礼》“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这种规划思想一直是后人建造都城所遵循基本模式,并且随着历史礼制的强化,皇权一统地位的升高,祭祀的繁复,使得规划设计必须按主次布置,礼制序列在空间布局上更趋于复杂,于是形成了与之相应的对称、规整、轴线等布局手法。与中国统治阶级推崇的“王权至高无上”相反,西方认为“神权至高无上”,神人同形的使宗教建筑在城市中始终占据显著位置。如中世纪的欧洲城市, 有统一而强大的教权,教堂位于城市的中心。其庞大的体积和超出一切高度控制着城市的整体布局,教堂广场是市民集会、狂欢、从事各种文娱活动的中心场所。城市道路网常以教堂为中心呈放射状,并形成如同蛛网的放射环状道路系统,这符合城市向外扩张和发展的要求。

2. 中西建筑之差异

西方的建筑原形——古希腊神庙,不强调内部空间,却以外部空间为主。四周开敞的柱廊形成心理上的外向社会离心空间,人们的活动主要在户外广场上,西方人把广场称为城市客厅,表明了将室内转化为室外的意向,是一种开放的形式。

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四合院,外部有界限分明的围墙,入口以照壁和影壁屏障,呈现出内向保守的心态,反映了小农经济自给自足,与外无涉的封闭特点。

五、结语

通过以上的讨论,中国现代建筑理论的探索,应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的基础上,透过形式的现象看到西方建筑师们在建筑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中的求真的理想的本质。只有在比较中才能正确地认识中国建筑文化的价值所在,找到结合点,吸收西方建筑文化的思想精华,为我所用,在中西文化融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 徐岩,王少飞.混沌思维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青岛建筑工程学报,1999,20(3)

篇3

邵商文化的内涵

湖南的“邵商”作为一个崭新的地域商帮崛起于改革开放并迅速发展,成为众多商帮中较具特色的一个标识。邵商是指具有邵阳经济文化背景,具有行业领军气魄、按商业规则从事工贸活动的一个经济群体。在外地办厂、经商和在邵阳本土办厂、经商的邵阳人;非邵籍人士在邵阳办厂、经商的商人,总之,一切有邵籍经济文化背景的工商界人士都属于邵商。

邵商文化是一种商人文化,是邵商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渗透在邵商经商行为系统里的观念体系和价值体系,是全体邵阳商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行为方式、道德规范的总和。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计算原理

单因素方差分析是检验由单一因素影响的多组样本某因变量的均值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的问题。如果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则说了明这个因素对因变量是有显著影响的。

(一)建立原假设

原假设构造为:H0:μ1=μ2=…=μk,μ1,μ2,…μk不全相等。其中,μk为因素的第k个水平下的观测变量的总体均值,即原假设为不同因素水平下的观测变量各总体均值无显著差异。

(二)构造统计量

F=MSB/MSE={SSB/(k-1)}/{SSE/(n-k)},n为总样本数,SSB,SSE,SST(SST=SSB+SSE)分别服从自由度为(k -1),(n-k),(n-1)的x2分布。

(三)计算统计量的观测值和概率P值并分析

如果控制变量对观测变量造成了显著影响,观测变量总的变量中控制变量影响所占比例相对于随即变量必然较大,F值显著大于1。

(四)给定显著性水平a得出相关结论

给定显著性水平a并与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值进行比较。如果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a则应拒绝原假设,认为控制变量不同水平观测变量各总体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反之亦然。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取a为0.05。

邵商文化的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经调查,邵阳地区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其所占比例高达94.29%,而邵阳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家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由于邵阳企业经营者深受邵商文化影响,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邵商文化贯穿于经营和组织中,使邵商文化成为其实践中最活跃的内在灵魂,从而企业文化是邵商文化的载体或符号,从某种意义而言,企业文化几乎就是邵商文化。笔者参照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编著的《2005中国企业家成长和发展报告―企业业家与企业》有关方法,结合邵阳企业和邵商实际情况设计邵商文化特征问卷。发放500份问卷,并将178份问卷回收后经过检查与核实,进行编码并录入电脑,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邵商文化特征。

邵商文化特征解析

(一)邵商文化是“以人为本”的商业文化

本次调查涉及企业文化五种说法,并对其赞同程度进行了一次较具规模的调查。此次的调查结果显示,邵商对“企业文化是突显以人为本的文化”说法赞同度最高,同意比重达到85.71%;对“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赞同度较高,同意比例分别是65.71%和63.64%。“企业文化是突显以人为本的文化”得分最高,这些数据充分说明邵商认为企业文化是突显以人为本的文化,比较赞同“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见表1,2)。因此,本文认为邵商文化非常重视“以人为本”。籍贯不同的邵商在“企业文化是突显以人为本的文化”方面,P值均小于显著性a(.05),根据单因素分析原理,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籍贯邵阳的分数比其他地区的邵商高,籍贯邵阳市区的邵商得分较高。

邵商文化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以人为本是邵商文化的灵魂所在。崇尚伦理道德是中国商帮文化的精髓,以人为本被看成是整个商帮文化的精神支柱。孔子主要思想之一的“仁”和“仁者爱人”体现了中国传统管理哲学是以人为核心的,主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邵商文化同时受到湖湘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影响,认为客观因素和人的主观因素相比,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在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中,邵商文化强调以人为本,本文认为符合邵商文化发展规律。

(二)邵商文化是以顾客价值取向为导向的顾客文化

本次社会调查笔者设计了31项描述企业文化现状的具体内容,请邵商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这些内容与其企业现状的吻合程度进行评估。按照调研设计框架,31项具体内容分别归类于企业文化的5个方面:员工发展与团队合作、顾客导向、社会责任感、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制度标准化。

邵商对本企业上述5个方面的评估按得分大小依次为(见表3、4):顾客导向(4.71),社会责任感(4.46),员工发展与团队合作、制度标准化、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均为4.32。得分都明显高于6分制的中间值3.5分,说明邵商对本企业企业文化的5个方面均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其中,顾客导向的得分最高,表明邵商对此更加重视。

在“顾客导向”方面,邵阳籍的邵商比其他地区的邵商得分高,组间存在明显性差异。原因在于顾客在邵阳被认为是企业的“上帝”,顾客价值日益为邵商所重视。他们认为企业存在的理由,不在于企业,甚至不在于员工,而在于社会的需求,归根到底是顾客。相应地,形成以顾客价值取向为导向的邵商文化我们称之为顾客文化。

邵商文化以顾客价值为导向,意味着邵商以实现顾客价值为己任。邵商在艰苦创业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顾客忠诚,而非销量,市场份额或低成本供应等别的因素。邵商深知没有顾客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企业。这些都是邵商以顾客价值为导向的邵商文化的体现。

(三)邵商文化总体上发展水平较低且发展缓慢

专家们通常把企业文化分为以下几个层面:表层为物质文化,它是通过人们生产的各种产品表现出来的;中层为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企业制度与管理、企业民主、客户导向、工作倾向等四方面的内容。行为文化主要包括企业家作风、组织学习、社会责任等三方面的内容。深层为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企业家及员工价值观、英雄人物认知、企业凝聚力等三方面的内容;精神文化是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是邵商为达到总体目标而一贯倡导并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邵商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由于在湖南省邵阳,绝大部分是私营企业,邵商文化即老板文化基本上是以企业文化的方式表现的,所以邵商精神文化能体现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深层部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关于邵商对企业文化四个层面的了解程度(见表5、6),调查结果显示,邵商认为对企业文化的“制度层面”相对较为了解,认为“比较了解”(60.23%)和“非常了解”(9.66%)的合计占“69.89%”,得分为“2.72”,对企业文化的其他三个层面的了解程度依次是“物质层面(64%,2.73分)”、“行为层面(44.57%,2.39分)”、“精神层面(41.72%,2.35分)”。调查结果表明邵商对企业文化的制度层面相对了解,行为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物质层面的了解程度相对居中。其中行为层面和精神层面得分小于中间值2.5分,而精神层面的百分比和得分最低,说明邵商对精神层面持比较悲观的态度。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得知在“精神层面”方面,外省人得分最高,邵阳地区的邵商得分较低,表明邵商文化精神层面发展水平较低。邵商对四个层面的了解程度P值均大于显著性a(.0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邵商文化的精神层面发展不足,不能够影响邵商的精神层面,不足以加强企业家及员工价值观、英雄人物认知、企业凝聚力。对精神文化了解程度比较低,这是邵商文化发展水平尚处于较低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从而我们可以断定邵商文化的精神文化发展比较缓慢,有待进一步提高。邵商文化处于较低水平,主要原因在于邵阳绝大多数企业是中小企业,存续时间一般比大型企业短,人员规模也较小,而邵商文化是邵阳地区企业在长期经营时间中形成的被全体职工所认可的共同价值观、道德标准、行为准则等,中小企业对此问题不够重视。

结论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得知邵阳地区的邵商与其他地区邵商在“企业文化有关说法的赞同程度”,“对本企业文化在顾客导向、社会责任感、员工发展与团队合作、制度标准化、创新和企业家精神5个方面31个具体项目”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受邵商文化影响深远的邵阳籍邵商与没受或者少受邵商文化影响的籍贯为其他地区邵商有明显差异,进一步说明邵商文化在这两个方面有自己的文化特征。

而在“对企业文化四个层面了解程度”方面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邵阳地区邵商和其他地区邵商无差异,表示邵商文化影响力不够,不足以影响其他地区邵商的价值观念,邵商文化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从SPSS13.0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土生土长的邵商在“以人为本”、“顾客导向”得分最高,从而形成“以人为本文化”和“顾客文化”。

综上所述,本文在借鉴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实证研究。本研究认为邵商肯定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主体作用和地位,重视“以人为本”;同时,在经商过程中以顾客价值为导向,形成“顾客文化”;邵商对精神文化理解不深,从而对邵商文化精神层面不熟悉,造成了邵商文化发展水平较低。

参考文献:

1.朱建平,殷瑞飞.SPSS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5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报告―企业家与企业[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蒋跃进,梁.中国传统文化对知识管理的影响和二者融合的实现途径研究[J].科研管理,2005.5

4.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文化建设:认识、现状和问题―2005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J].管理世界,2005.6

5.张一青.民营企业文化的内涵界定与构成分析[J].软科学,2005.4

篇4

虽然宋代开始盛行“斗茶”等清饮法,讲究茶叶的“真香”与“真味”,但是在一些地理条件闭塞的地区,古老的擂茶饮用方法仍然传承下来。客家地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客家地区地处高山、交通闭塞,加上客家人属于外来族群,而长期土客相争,械斗严重,更促使了客家人的“闭关自守”,代代相传封闭式的小农经济生产生活方式,从而不仅保留下了古老茶文化,而且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地创作形成了客家特有的茶叶艺术与文化。

2.客家茶文化的“适地性”遵循达尔文的“适者生存”自然规律,适应本土环境,坚持在中原文化的传承中将当地固有文化本土化,也是客家人能够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和传承的原因。根据客家地区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将中原茶文化精髓,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探索、改进、创新,形成一系列新的、能适应实际需求的茶文化,这就是客家茶文化的“适地性”。如上所述,为了能在荒芜漫长的商道或生活要道上“避雨歇脚”,善良的客家人创造了“茶亭文化”;为了能在缺医少药、交通闭塞的生活条件下生存下来,聪明的客家人发明了“女JL茶”并创造了高火“炒米香”型和“甜韵花香”型茶叶,执着地传承着饮用“温性”、“热性”茶的习惯和文化;为了解决生产劳动及“出门路远”的饮茶解渴困难的问题,勤劳的客家人形成了“用小杯喝浓茶”和喜爱滋味厚重的茶叶之饮茶习俗。

3.客家茶文化的“自乐性”已有学者论证,迁人广东的客家人多数都是有知识、有文化和有一定社会背景的人群。据此推测,首先,客家人具有立足本土实情创作诗歌文学和茶歌茶舞的能力;其次,客家人在长期封闭的生产生活中需要创作自己的文艺作品,来丰富生活、实现文化娱乐;第三,在客家人的生产生活中,以茶为载体的茶事活动,是他们生活中最具诗情画意、最能激感的事情之一,在这种特定的生产生活条件下,客家人自然的以茶事活动和茶礼茶俗等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主要题材,并创造、传承了自娱自乐的茶叶诗歌、茶叶民谣、茶歌茶舞和采茶戏等。这就是客家茶文化的“自乐性”。“自乐性”是“封闭性”和“适地性”的必然产物,三者之间相互依存、互为促进,形成了具有显著“山地特征”的客家茶文化体系。

二、小结与讨论

综上所述,本文关于广东客家茶文化内涵和特征的研究,可归纳为如下5点:

(l)见之于史志记载,客家茶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时期龙川县所产的皋卢茶等。经历唐、宋、明时期的不断传播与发展,到清代客家产茶县增加到了26个县,前后客家历史名茶增加到了30多个。据2011年统计,广东客家县(市)产茶面积达到23053公顷,年产商品茶24176吨,占全省同期的61.35%和47.03%,成为广东茶叶的“半壁江山”。

(2)传统客家茶叶以全炒青绿茶类为主,乌龙茶和黄茶类为辅。传统客家炒青绿茶的共性特征表现为“高火甜香”和“炒米香”,而乌龙茶和黄茶类表现为甜韵花香。

(3)客家茶区擂茶与大壶泡茶法、小杯功夫茶泡茶法为客家特色的饮茶习俗,众多的客家茶亭及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别具特色的客家山歌、采茶舞、采茶戏等,构成了客家茶区特有的茶文化内涵及特点。

篇5

1茶文化旅游的特点

谈及茶文化旅游,其核心的内容就是将传统的茶文化与现代旅游活动融合,从而形成一种带有浓郁特色的文化体验式的旅游产品。这种旅游产品带有明显的茶文化要素,包括:茶叶种植、茶叶生产、鉴茶品茶、茶艺表演和茶道精神。这些文化要素按照现代休闲旅游活动的特征可以开展诸如:茶园观光、茶叶采摘、品茶、观赏茶艺、购物等项目。这些旅游项目整体参与度较高,游客互动体验性较强,是很好的休闲旅游形式。茶文化旅游通过这样一些休闲、放松的旅游方式,让游客细细体会茶的文化、内涵,体味茶的风俗、礼仪,鉴赏茶叶的品质,参与其间进而陶冶旅游者身心[1]。所以,茶文化旅游是以茶园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茶叶生产、茶文化内涵等为基础,结合当地的自然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将茶业资源与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而展开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旅游活动[2]。

2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当代的茶文化旅游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以中国茶叶博物馆落户杭州,并在1990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为代表,一批以茶文化展示、演绎、体验等为特色的旅游项目先后落地,茶业与旅游业初步结合[3]。随后,多个产茶区也都加入到茶文化旅游开发的队伍中,并且也形成了一些知名度较高的茶文化旅游品牌。比如:福建安溪作为铁观音的故乡,以打造“现代山水茶都”为目的,以“品茗+赏景”为特色,围绕茶文化旅游推出了“安溪茶文化之旅”特色旅游项目;杭州梅家坞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整合了9个休闲文化景区,深度打造以乡村旅游与茶文化旅游相结合的休闲旅游项目。当然也还有一些地区开发的一系列的旅游项目反响平平。当前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主要存在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茶文化的内涵还有待挖掘

首先茶文化的挖掘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很多地区的旅游开发,关注的是茶园景观建设和一系列茶类商品的销售;其次一些旅游项目与茶文化联系不紧密,或流于形式。比如像四川乐山地区的花茶产区开展都是观茉莉花等项目,与花茶文化联系不够,无法让游客体验其特有制作工艺及流程;此外还有一些地区的茶文化主题挖掘不清晰,与其他产茶区茶文化形式、内容上都存在雷同的情况,无法真正展现地域独特的茶文化特征。这样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对于游客而言缺乏吸引力。因此,需要对茶文化开展深度分析,挖掘地区茶文化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将茶文化与旅游体验有机的融合起来,形成对游客的吸引力,产生良好的口碑和经济效益。

2.2茶文化与其他资源的整合开发存在不足

我国产茶的区域众多,形成的名茶种类也繁多,不同的类型的茶所产生的诸如种植、生产、品鉴等茶类文化也有所区别。当前很多茶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单纯地考虑茶固有的文化,而忽视茶文化的地域特征,没有将特定自然生态环境、历史因素和民俗文化等要素结合起来,造成现有很多地区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单一,旅游产品要素的附加值不能体现出来,这无疑对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因素。

2.3茶文化旅游体验性还有待深化

我国种茶、饮茶的历史悠久,茶文化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一直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目前,我国对于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还是以观光类或静态展示类为主,对于游客求新、求奇、求愉悦等参与性的体验需求研究不够深入,相关项目产品参与体验性不强,游客对于茶文化只能流于形式地走马观花。如何将茶文化资源中深厚的历史积淀向游客展示,从而让游客感受茶文化有的制茶文化、茶俗文化和茶道精神,便成为当前开发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深度的体验感受才能真正让茶文化旅游具有强有力的吸引力,才能在如今的休闲旅游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2.4茶文化旅游品牌还有待强化

在主流旅游产品中,茶文化旅游只是一个冉冉升起的后起之星,所占比重较小。造成这种现状不仅因为茶文化旅游开发较晚,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该类型旅游产品的品牌意识单薄,品牌效应不太明显。现阶段我国众多茶区开展茶文化旅游,注重的是产品内容和旅游活动形式的开发,而对于茶文化旅游品牌的塑造还未提上日程,国内也缺乏此类明星产品,这也导致了产品内涵的普遍雷同。此外,对于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也不够,没有积极的借鉴当前多种有效的营销策划,处于无人吆喝、独处深闺的境地,游客多以本地区消费者为主,相对于外地游客而言由于宣传的缺失游客感知度不够,影响力较差,旅游客源市场还有待深入挖掘。

2.5人才储备不足

茶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茶文化旅游这种新型旅游产品的开发需要对其文化内涵展开深入挖掘,将一些传统文化与游客体验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打造出优秀的旅游产品,进而产生良好的旅游经济效益,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相关专业人才的参与。当前,我国茶区的从业者多是种茶、制茶等方面的技术人员,而具备种植、生产和旅游等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较为缺失,这一方面使得前期的景区开发可能存在技术风险,另一方面对于旅游活动的开展也容易造成体验方面的缺失。

3体验经济视角下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茶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基于体验旅游的特征,就深度开发茶文化旅游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挖掘茶文化内涵,充分提升茶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度

茶文化内涵丰富,但与旅游业结合过程中不能简单的“拿来主义”。需要对茶文化本身的文化内涵加以分析,摘取与旅游活动联系度较好的要素(诸如采摘、品鉴和茶俗表演等文化要素),并依据现实情况需要加以提升文化内涵,以满足传统生产和旅游开发的需求。同时,还需要加强茶文化与旅游活动的结合度。比如,茶园建设除了考虑种植的要求外还需考虑游客游览路径和观光节点的建设等;采茶、制茶可以开展体验性较强的旅游项目,但又要注意采摘、制作的活动要求,避免对茶资源造成浪费和破坏;茶俗表演除了可以观赏还可以开展学习体验项目;茶道演艺活动可以结合禅茶养生体验等等。

3.2打造多元茶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游客的体验参与度

产品单一对于旅游活动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当前我国茶文化旅游就存在产品单一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对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时,一方面应继续挖掘茶文化内涵,提升茶文化旅游产品品质,另一方面需要借鉴其他资源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丰富茶文化旅游产品类型,提高茶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性,进而强化产品新颖性,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在产品类型方面,可以依托茶园生态环境开展茶乡生态观光园项目;依托地区悠久的种茶历史建设茶文化博物馆、茶文化体验馆等项目;依托种茶、制茶、贩茶古遗址开发茶文化遗址遗迹园区项目;依托丰富的茶俗文化开展茶俗、茶艺表演项目;利用一些地区的禅茶文化开展禅茶养生体验项目等。

3.3加大宣传力度,塑造茶文化旅游品牌

茶文化旅游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除了利用传统的媒介进行广告宣传外,要多借助新兴的营销手段,将传统传播模式如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形式与现如今的互联网、展会、节庆活动、学术交流等形式进行良好互动和衔接,借助一些地区开展旅游交易博览会等机遇,积极走出去,并依托现如今自媒体的宣传形式,搭建茶文化自媒体平台,将景区植入相关宣传资料、旅游地图等公众信息中,从而扩大宣传的效果。此外,对于茶文化旅游的品牌也需要着重打造,积极展开以茶文化节庆、茶文化遗迹遗址以及特有的茶民俗等为特征的产品开发,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强化茶文化旅游的体验参与度,只有获得游客的认可,才能塑造出吸引力强的旅游品牌,带来相应的品牌效应。

3.4加强政策扶持,关注专业人才培养

旅游资源的开发一般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各茶区也应积极争取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综合协调各方面的资源,从而加快景区的建设。另外,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可以与相关研究机构和高校教育系统培养相关人员,另一方面也可以积极吸引外来专业人员快速补充人才梯队,从而为茶文化旅游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总之,我国茶文化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部分的不足。鉴于当前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强化茶文化的体验性,设计参与度较高的旅游产品,将是茶文化旅游这类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对茶文化旅游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它也必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在将我国传统的茶文化发扬光大的同时,也会对茶区带来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等方面新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李海平.浙江茶文化旅游开发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07(2):55-57.

篇6

茶文化;雕塑设计;共生性;融合发展

雕塑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从雕塑上不仅能够发现出文化发展和传播的历史轨迹,还能够以独特的方式反应在人类历史发展的特定时期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面貌,丰富人们的生活。茶文化是在我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内涵丰富,拥有很强的魅力,成为现代雕塑重要的题材,并对于雕塑推动造型设计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力量。

1茶文化与现代雕塑的共生性分析

首先,茶文化内涵构成了现雕塑的灵魂,能为现代雕塑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雕塑造型发展的历史是艺术形式的不断演变,也是文化精神的不断进步的历程。我国拥有历史底蕴丰富、内容多样、内涵丰富的茶文化。在现代雕塑设计当中,加强对茶文化内涵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能够使雕塑工作者从中汲取大量可以用于现代雕塑设计的茶文化元素。茶文化与现代雕塑设计的相互融合,能够丰富雕塑设计的内涵,使雕塑设计的吸引力更强。例如在普洱市红旗广场的绿岛中有一雕塑名为“雅士品茶”,在绿树的遮蔽之下,有几位身着古装的文人雅士在侍女的琴瑟中品茶。这一雕塑将我国传统茶文化与雕塑进行有机融合,通过雕塑表现茶文化,犹如在品尝人生苦乐、回味人生得失。通过雕塑与茶文化的结合,使得雕塑的意蕴和旨趣更加深远。其次,雕塑能够为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物质载体。在雕塑设计中通过融入茶文化能够将我国茶制作、品尝等日常茶生活和茶行为进行物化,并以雕塑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能够使我国茶文化具有更强的立体感,更具有冲击力,并以直观的形式促进人们对茶文化的认识,促进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代雕塑在进行设计时,需要与文化融为一体,赋予雕塑生命力。雕塑在进行设计时,要将自身作为茶文化中的一部分,将茶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与价值体现在雕塑作品中,这样雕塑不仅是我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其本身也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这类雕塑在其外在的形态和内在的精神层面是高度统一的,这样不仅使雕塑作品具有了生命力,同时促进茶文化的保护和传播。

2雕塑在茶文化中的定位

2.1通过雕塑反应我国茶文化发展历程

一座成功的雕塑就是一部史书,在人类历史发展历程中留存了很多著名的雕塑作品,威严的耸立在时代文化的长河当中,成为现代人了解历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窗口。例如在古希腊时代留存下来的掷铁饼者的雕塑成为人们探究古希腊文化和古希腊精神的重要载体,而通过米开朗基罗创造的塑像大卫我们则能够感受到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自由思想的觉醒。又如我国秦始皇兵马俑,则展现了秦王朝的铁血与强盛。在现代雕塑设计发展当中,将雕塑设计与茶文化内涵进行有效融合,能够使雕塑成为我国茶文化发展的见证者,成为见证茶文化发展的史书。这样以茶文化作为内含的雕塑作品,会成为我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缩影,是对茶文化时展的把握和展现,雕塑就如同我国茶文化活着的历史、一部生动的茶文化教材,成为我国茶文化永恒的精神坐标。

2.2反应我国地域茶文化特征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茶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和特色。现代雕塑在设计的过程中,如果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与地域文化进行结合。现代雕塑与地域茶文化的结合,在反应不同地域茶文化特征的同时,也能够使雕塑作品独具特色。在雕塑作品当中融入地域丰富的茶文化内涵,能够使雕塑作品成为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与展示。在我国不同的区域茶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以地域茶文化作为现代雕塑设计的重要文化背景的雕塑作品能够集中反应当地的文化特征和民族风情。例如位于我国茶马古道上的普洱市有一组“马帮小憩”的雕塑作品,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由于云南地区交通不便,因此,茶叶运输工作需要依靠牲畜进行,并由此诞生了马帮,在那个时代产业运输基本上都要依靠马帮,这组雕塑不仅显示了普洱茶文化的历史,同样是对普洱地区独特的茶文化的展现。雕塑是文化中的一个十分独特的组成部分,并以当地的文化作为重要的根基。在雕塑设计中植入茶文化能够深刻反应地域茶文化的特征与内涵。

2.3保持传统茶文化的纯洁性

我国茶文化是在我国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茶文化并不是我国独有的,我国周边国家同样也具有丰富的茶文化。在全球化环境下,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不断频繁,国外的茶道、茶文化传入,对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延续与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这也使我国的茶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被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我国传统的茶文化发展和延续进行重视并作出理性的抉择。在这种情形下,将民族茶文化融入到现代雕塑设计中,不仅能够推动我国茶文化传播形式的多样化,同样也能够通过立体的形式加深我国人民群众对我国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保证我国茶文化独特性和独立性。将我国茶文化作为重要的素材应用在雕塑中,能够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促进我国茶文化的传播,扩大我国茶文化的影响。

3茶文化内涵与雕塑造型设计的创新分析

3.1雕塑设计与茶文化自然元素融合

人是外在的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来自于自然、生存于自然、依靠于自然。并且随着现代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重返自然的意向越来越强烈。因此,在进行雕塑设计的过程中将茶文化中的自然元素融合到设计中,符合人们认知发展趋势和审美倾向。在雕塑设计中只有实现雕塑作品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才能使人感受到来自于自然魅力,人从自然中来,终归也要回归于自然。在现代雕塑造型设计中,设计者应该更多的体现自然元素,这样能够在人们欣赏作品的同时,让人们重返自然的内在需求得到满足,使人们能够在日常忙碌的生活当中感受到亲近自然带来的心灵安宁、自在,这样就能够使茶文化的自然元素更好的服务于人,为人所接受。

3.2在雕塑中贯彻天人合一的茶文化理念

天人合一理念是我国传统茶文化中的重要的内容,所谓的天人合一思想指的就是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并且中国传统茶文化理念认为只有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个体的发展才是自由的,才是现实的,整个社会也才能够稳健的发展。在现代社会当中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无论是在精神方面还是在物质方面都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人们内心的浮躁以及恐惧推动着人们重归自然,寻找精神上的宁静于寄托,身体无痛苦,灵魂无纷扰成为人们心中的一个愿望。在现代雕塑作品设计当中,将茶文化与雕塑作品进行融合,能够使人们在欣赏雕塑作品的同时,感受到茶文化宁静、悠远的文化内涵,这对于改善人们的心境能够起到巨大的作用。茶文化在我国绵延发展了几千年的时间,在现实社会当中仍具有积极的意义,并且能够作为指明灯,引导着我国文化的快速发展。在雕塑设计当中融入茶文化,例如天人合一思想,能够使人们感受到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具体到行动当中,这无疑增强茶文化的影响力和雕塑造型的魅力。

3.3将茶文化精神于雕塑设计统一

在进行雕塑设计当中单一的雕塑作品很难吸引人,也难以引起人在精神层面上的共鸣。但是,在进行现代雕塑设计当中如果将某种精神作为重要内涵内化于雕塑作品当中,就能够使雕塑作品对人产生影响,并在潜移默化当中对人的生活方式乃至于价值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虽然雕塑这种艺术形式的影响没有文字表达那么直观和详尽,但是雕塑作品却能够以立体的形象对人们产生影响,并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改造。雕塑作品能够对人的发展进行指引,成为人在成长中的一盏明灯。在我国雕塑发展的历史当中,很多著名艺术家的思想和价值选择,甚至其信仰都是通过雕塑艺术展现的,可以说每一件雕塑艺术作品都在向人们宣扬着一种精神层次的信息,并对人产生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雕塑设计的过程中,茶文化不仅能够为雕塑设计提供重要的思路,同样茶文化、茶精神也能够借助雕塑这种艺术形式进行表现。

3.4雕塑设计中要兼收并蓄

我国雕塑艺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选材主要集中在木料和石料上。但是,随着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雕塑艺术在发展当中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水泥钢筋结构等材料也逐步取代了木料、石料等传统材料,成为当前我国雕塑设计的主要材料。在现代雕塑设计发展中,我们在对我国传统的雕塑造型设计和国外雕塑设计时,应该秉承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想,主动吸收在现代环境下出现新的雕塑造型方式,在进行造型设计创新的同时,必须将中国传统文化糅合到造型设计当中,促进我国雕塑造型设计的快速发展。

4结语

在我国现代雕塑造型设计当中,加强对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借鉴和运用,不仅对能够现代雕塑造型提供重要的思路,同时将茶文化与雕塑造型进行结合,还能够给雕塑造型以丰富的文化内核,可以使雕塑作品表现出更加绚丽的艺术色彩,这样能够使现代雕塑作品兼具意境美和实用的特点。当前,我国茶文化传播工作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如果在我国茶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将茶文化和雕塑造型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推动我国茶文化发展与传播,更有可能使我国雕塑造型发展出一条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刘小飞.略谈茶文化在陶瓷雕塑中的体现[J].福建茶叶,2016(3):199-200.

[2]赵学强,路翰鹏,王鸿雁.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在雕塑设计中的应用[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4(4):368-373.

篇7

茶文化;主题酒店;管理;发展

1茶文化主题酒店内涵

茶文化在中国具有非常深远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我国作为世界茶文化的起源和传播中心,不仅全国茶品种类十分丰富,茶叶的种植和销售路径也非常多元化,将茶文化和其他项目融合在一起,形成捆绑式销售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在我国,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载体,融合了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学、宗教学、哲学等文化思想,具有非常深远的研究意义和社会价值,值得相关研究人员深度思考。另外,我国茶文化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以及文化密码。人们在研究茶文化的过程中,对于文化根源以及文化的厚重感都十分重视[1]。也就是说,茶文化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价值体现,茶文化和其他行业之间的融合机制,也是顺应时展需求的必然选择,真正实现了文化的二次创新和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不可比拟的社会价值。主题酒店的概念来源于国外,主要是指酒店的整体布局和销售理念围绕统一主题,能为消费者带来专享式的消费体验。在具体社会价值导向下,整个酒店为了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从硬件、软件到整体酒店布局设施围绕统一主题建立相同的运行侧重点,就是主题餐厅的经营要旨[2]。茶文化主题餐厅在经营过程中,主要是利用自身创设浓郁的茶文化背景和茶文化气息,确保主题酒店能给消费者不一样的体验。另外,在茶文化主题酒店运行过程中,酒店具有无法复制和对比的经营特色以及个性化设计结构。

2茶文化主题酒店的社会价值

茶文化主题酒店主要是向消费者提供休闲的娱乐场所,并将休闲和商务结构融合在文化视域内,能保证消费者在茶文化主题酒店中获得真正的放松和休息。传统的单一化商务酒店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要求,因此,茶文化主题酒店的设计具有非常深远的市场价值和社会意义。

2.1利用茶文化主题酒店实现创新发展

在茶文化主题酒店建立的过程中,最大的优势和社会价值就是能建构一种完全创新的理念和经营体验,并且在发展过程中,能为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消费感受。茶文化主题酒店的服务宗旨就是为到酒店居住的消费者带来宾至如归的感受,并且能体会到不一样的酒店居住经历[3]。消费者在茶文化主题酒店中居住,能时时刻刻感受到茶文化主题酒店与众不同的茶文化特征,并且在创意化茶文化主题酒店环境中,不仅能实现管理系统全面延伸和管控结构进一步优化,也能从茶文化主题装修结构中体会到设计的美感和服务流程的标准化。

2.2利用茶文化主题酒店打造核心品牌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业之间的竞争模式也在发生改变,不仅要关注自身产品的优势,也要对管理、品牌效应以及企业文化进行深度分析和集中解构。品牌效果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值得研究人员深度挖掘并积极寻找创新发展路径。主题酒店的建立,能充分实现这一目标,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建立自身的品牌结构和特色优势,将茶文化融合在酒店结构和运行机制中,能实现耳目一新的体验和感受。也就是说,茶文化主题酒店就是一道丰富的茶文化盛宴。

2.3利用茶文化主题酒店美化酒店形象

要想在市场激烈的竞争形势中站稳脚跟,树立有效的酒店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要想真正提高行业的市场份额,就要提供给消费者不一样的消费体验,通过茶文化和主题酒店的融合,能进一步美化酒店的形象,树立独树一帜的经营理念,从而也能使得消费者在众多酒店品牌中对其产生深刻印象[4]。不仅主题内容和主题体验会为消费者创设不同的茶文化理解路径,也一定程度上优化展现了酒店经营者的创意性思维,在酒店经营结构中将茶礼仪、茶艺以及茶道等融合在经营结构中,能为消费者提供最美好的消费体验和回忆。

2.4利用茶文化主题酒店激发消费者兴趣

茶文化主题酒店也能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者已经较为疲劳的消费神经,通过激发消费者兴趣提高整体经营实力,将传统、厚重的茶文化和主题酒店统一在一起,从而引发消费者的不同消费兴趣和体验。

3茶文化主题酒店的管理理念和策略

3.1建构茶文化和宗教文化的融合机制

在茶文化主题餐厅经营过程中,茶文化主题酒店的运营需要进行文化结构的融合和发展,并且能实现整体经营结构的优化。将茶文化和宗教文化融合在一起,也是经营策略升级的重要体现。多数主题酒店在运行茶文化的过程中,都将“禅茶”作为经营重点,不仅整个茶文化主题酒店的主题结构是禅茶文化,也会在酒店内部开展禅茶知识讲座,并且整体设计风格和管理理念都是围绕禅茶展开。

3.2建构茶文化和养生文化的融合机制

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关注点开始从温饱问题转移到养生方面,而茶文化中,养生怡情是最重要的特征,正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因此,将茶文化和主题酒店融合在一起,也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趋势[5]。茶叶中富含多种氨基酸和茶多酚等有益元素,这也是茶文化主题酒店的主要经营管理路径。酒店能利用茶膳、茶品鉴赏等作为经营主体,建构更加完整的健康计划,确保消费者在茶文化主题酒店入住时,能充分进行身体的养生调养,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3.3建构茶文化和生态管理的融合机制

在中华茶文化中,茶道精神是美学的延伸,不仅包含了静态的美感,也包括天地人和的中庸思想,其中渗透的生态理念具有一定的社会研究价值。因此,在茶文化主题酒店管理的过程中,也要将其和生态文明融合在一起,倡导回归自然的生态理念,并且整体主题酒店管理结构和宣传策略在建立过程中,能实现茶文化生态内容的整体升级。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主题酒店利用砖茶作为装饰结构,也充分渲染了茶文化的理念,真正实现了整体酒店的生态环保目标[6]。

4茶文化主题酒店发展原则

4.1实现茶文化主题酒店的整体设计定位优化

经济的发展在增速,主题文化餐厅的经营前景也将越来越好,融合茶文化的餐厅管理要与时俱进,也要具备一定的地域特征,并且要融合城市、建筑等特点,建构以生态要素为设计核心的茶文化主题结构,实现整体设计结构和应用类型的优化,确保在茶文化主题餐厅营业的过程中,能保证设计定位结构贴合消费者的实际消费诉求。例如,在峨眉雪芽茶文化和主题酒店经营结合在一起的过程中,酒店利用“寻茶”的方式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感受,能在茶文化氛围内体会茶文化的深刻底蕴。

4.2实现茶文化主题酒店的空间规划定位优化

在茶文化主题酒店经营的过程中,要想保证茶文化主题理念渗透到细节化管理中,就要从硬件设施和软件设计两方面双管齐下,才能保证形成全方位的设计形态。在主题酒店大厅设计方面,将公共区域设定为茶文化主题,能向消费者展示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其中制茶技艺、饮茶工具以及茶道精神等都需要得到有效的设计和空间布局。另外,在酒店餐饮部分,要结合茶文化进行深度探索,创设充分的茶文化环境,也要保证消费者能亲身体验茶艺的魅力[7]。

4.3实现茶文化主题酒店整体装饰风格定位优化

在茶文化主题餐厅的发展进程中,要想实现整体茶文化主题酒店项目的可持续性进步,就要打造专有的酒店特色和风格,确保形成茶文化宗旨下的多元化设计结构,将茶文化的相关要素和结构特征融合在经营结构和整体设计理念中,考量茶文化主题酒店的整体空间布局结构,真正实现茶文化的过渡[8]。除此之外,也要在茶文化主题酒店建构过程中,结合茶文化中的茶曲、茶艺以及茶画等特色对酒店进行整体装饰,确保茶文化主题酒店能具有更加浓重的茶文化情趣,不仅能突显文化氛围下的高雅气质,也能进一步升级酒店的市场竞争力,确保茶文化主题酒店的整体布局和结构更加贴合中国传统文化。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茶文化主题酒店建构和发展的进程中,要从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消费体验、观念入手,提升整体酒店的布局设计,确保文化结构和设计形式符合经营要求。要保证风格的创新和主题结构的优化,真正将主题酒店的设计、管理和经营服务理念等多方面进行文化改造,在满足消费者茶文化体验需求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茶文化主题酒店的经营水平,也为茶文化的传承提供更加有效的载体,促进茶文化主题酒店的高效进步。

参考文献

[1]何樾.主题酒店设计探析———以5家国外主题酒店为例[J].建筑学报,2013(5):86-94.

[2]景曦.民族地区主题酒店的文化定位和建设依托———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3(7):92-95.

[3]郑洁,王欣.北京四合院主题酒店感知服务质量的调查研究[J].中国商贸,2016(3):1-4.

[4]张水芳.拉斯维加斯主题酒店特点及其对中国酒店业发展的启示[J].价值工程,2014(34):164-165.

[5]王雯.主题酒店景观的设计特色———以香港迪士尼乐园主题酒店景观设计为例[J].现代园艺,2016(4):9-92.

[6]路蔷.主题酒店的发展对策研究———以沈阳清文化主题酒店为例[J].技术与市场,2013(12):183-184.

篇8

茶文化;元素;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应用

所谓环境艺术设计就是指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室内环境空间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提高空间使用功能,提高使用舒适度的一门实用性的技术。近年来,彰显文化魅力成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一种发展趋势,而且彰显传统文化又成为一种风尚。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民族和区域特色更具魅力。把茶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应用,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一种尝试,这种尝试对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质量和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茶文化元素

我国是茶的故乡,同样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就其内容来说主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等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也包括茶联、茶书、茶具、茶画等物质形态,同样也括茶艺、茶技等等。茶文化元素是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洗礼而存下来的茶文化中的精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我国茶文化元素的典型代表紫砂壶,从最初的泡茶的器具发展到今天集诗词、书画艺术等于一体,内容从开始的泡茶发展到今天融哲学、道德等方面的综合体。还有竹子、古木、根雕等茶文化元素以物抒情,情景相融,文化内涵丰富,也与现代人们的生活理念相适应。从材料、造型和审美上将茶文化元素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之中,恰恰与人们所追求的生活境界和环境艺术设计目标相吻合,为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发展提供了途径。

2茶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的作用和特点

2.1茶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的作用

茶文化元素与环境艺术设计实现融合,并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可以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产生出以下新的效果。一是增强环境艺术设计活力。茶文化元素内容丰富,又富有极强的民族和区域特色,可以说是充满活力的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结合环境区域特点巧妙的融入茶文化元素,可以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具有民族性,使设计更体现地方特征,灵魂更加突出,作品的生命力更强,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具有文化色彩。二是增强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茶文化元素寓意深远,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思想空间。在环境艺术设计融入茶文化元素,可以让人通过这些元素所赋予的丰富内涵细心进行体味,让人们在这种充满茶文化元素的空间引导下进行思索,这种思维上的拓展比实际空间上的拓展更具有深远的意义,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大美,真正实现了我国古典“大美无言”。三是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加贴生活。茶文化元素来源于生活,经过发展又高于生活。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茶文化元素,使得设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而又在某程度上高于现实生活。这种根植于现实而又超脱了现实生活的环境艺术是一种能让人接受而又可以得到高级享受的精品,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追求。

2.2茶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运用中的特点

将茶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应用,实现了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文化性。茶文化元素是茶文化的精髓,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具有极高的文化性。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用茶文化元素,使文化、审美和艺术功能实现了完美的结合,是历史与潮流的结合,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必将使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性进一步彰显。二是民族性。茶文化元素的民族性是其最大的特点。而环境艺术设计的特色同样需要民族性来体现。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应用茶文化元素,通过茶文化元素鲜明的民族特征来彰显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三是艺术性。茶文化元素中的制作工艺、泡茶的技艺,与茶有关的诗词曲赋和茶画等等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通过恰当的方式去展示这些工艺和技艺,把茶诗词曲赋和茶画与环境巧妙结合,就是一种艺术的再造过程,必将产生出一种新的艺术作品。四是现代性。茶文化元素虽然代表的是一种传统文化,但当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这种充满现代气息的艺术创造中应用这些元素的时候,其所代表的含义明显已经超越了其在茶文化的涵义,是一种紧跟时尚潮流的发展,现代性已经在这些元素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3茶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创新应用

3.1环境艺术设计材质的选择

茶文化讲求清静典雅,所以在其空间元素上无不体现着这种特征。在茶文化元素中,树根、藤椅、紫砂壶就成为茶文化空间元素的代表,同时也通过这些文化元素构成了一幅恬静典雅的空间画面。这种材质的选择与现代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城市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显天然和质朴之气,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在现代都市中如果能用这些元素构建一个空间,定会让人产生一股气定神闲之感,也会使人身心舒畅,同时也体现了对茶文化淋漓尽致的运用原则。借鉴茶文化元素的这些特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大胆吸纳这种在材质选择上的特点,多使用一些木质的材料,充分利用木质自然纹理,给人以柔和温暖的感觉。同时通过在草木等材质的选择上,使空间更加统一、协调,富有生命力,充分实现“草木皆有情”的意境,更让人感到自然气息,体现人文上的关怀。特别是在一些私人空间和高雅空间中应用茶文化元素在材质运用上的理念,并富于现代生活气息,给人美和舒适的感觉,从而使环境艺术设计更为成功。

3.2布局设计

环境装饰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空间结构确定后装饰性就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重点。而且这种装饰性更多体现在软装与相关配饰等方面,通过家具和装饰物品的合理设置,实现功能的创新。在我国茶文化中精美的茶具,与茶有关诗词曲赋、茶画等具有特别的艺术气息,本身就是一件件艺术品。如果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对这些元素选择性地进行应用,并结合空间情况进行合理设置,一定会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彰显民族文化的魅力。笔者在某茶乡见到过一个茶楼,虽然原建筑不具备优势,但通过精心布局和摆设,营造出了浓厚的明清风格。各种年代家俱分布其中,紫砂壶,与茶有关诗词曲赋、茶画等被巧妙的摆放在茶楼中,再配有现代技术的灯光,仿佛让人走进了一个古老茶叶之乡,茶文化元素又好像随时向人们诉说着我国悠久的茶文化,让人流连忘返,真正实现了茶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新。

3.3空间层次

环境艺术设计中创造二次空间,实现环境层次的丰富是一种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茶文化元素中的竹子、青砖、茶画等都可以用来实现空间的围合和整合,从而实现空间象征性分隔。通过这种分隔营造不同的意境,设置一些虚拟的场景。同时对茶文化元素进行创新应用,不仅实现了空间功能的再造,当人们在这些空间中活动时,又可以充分感受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引起人思想的不断变化。笔者见过一个公共阅览室,通过竹子这种茶文化元素进行了空间的分割,然后营造出不同的文化空间,让人们的思绪随着空间的变化,接受不同知识的熏陶,那种虚实、意境之美让人感叹,环境艺术的设计的效果也通过这茶文化元素的合理应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3.4氛围意境营造

营造氛围是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这种氛围的营造必须通过空间各元素的配合才能实现。可以想象,在一个空间内浓厚乡村气息的藤竹茶几,再加上竹子、紫砂壶这些茶文化元素的点缀,定会把茶天然的这种特征阐释得盎然有趣,让人在田园生活中遨游。当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通过适当的方式对茶诗词曲赋、画等创新应用,与其它民族文化元素实现有机结合,实现搭配统一和谐,一定会在特定空间内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这种借助环境艺术来传递文化气息的做法是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趋势。

3.5和谐思想的运用

茶文化的中心是和谐,茶文化元素是和谐的具体体现。这种和谐体现在“茶艺”的和谐、“茶礼”的和谐与“茶具”的和谐上。这种以艺、礼、具虚实结合表达和谐思想的做法,体现了神形统一。这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环境艺术设计要实现新发展,就应当充分理解茶文化元素中这种高超的思想表达方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加以应用,这样定会设计出环境艺术的精品。

3.6视觉、听觉拓展

环境艺术设计一方面是静止空间上的设置,同时也包括一些互动环境上的设计。在这些互动环境艺术的设计中,可以参考茶文化中技艺表演的元素,通过真实的表演,拓展环境艺术设计上的信息量互动性,给人听觉、视觉上的拓展,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

4结语

茶文化元素内涵丰富,是思想与文化的统一体。在环境艺术设计创新上,应用茶文化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融合发展的基本趋势。从环境艺术设计材质的选择、布局设计、空间层次实现、氛围意境营造、视觉听觉拓展上创新应用茶文化元素,从茶文化元素中吸取养分,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应用,定会为环境艺术设计赋予新的生命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沟睿.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3(11):94.

[2]车玥珣.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及运用[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4(4):35-36.

[3]华永.论我国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茶室空间设计[J].福建茶叶,2015(04):45-47.

篇9

一、茶文化的含义和分类

由于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其具备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基础特征,集自然、社会、人文、茶叶为一体的文化体系。关于茶文化含义的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广义层面的茶文化,部分学者认为,茶文化作为历史发展和创新过程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集中统一体,主要基于物质层面,客观反映精神层面;二是狭义层面的茶文化,另外一部分学者认为,茶文化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变而变化,主要集中在人类精神文明层面,是精神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茶文化按照文化形态,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类:一是物质文化;二是心态文化;三是制度文化;四是行为文化。

二、茶文化与茶叶包装设计的发展历程

中国茶文化起源于唐代时期,主要以南方地区为主,在南北方文化交流和沟通过程中,茶文化逐渐被广为流传,成为唐代主要传统文化。陆羽通过撰写《茶经》,具体描述了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柳宗元等人在吟诗作赋的时候,非常喜好品茶,并且对茶叶的种植和加工颇有研究,茶文化逐渐普及全国各地。然而,唐代时期人们对茶叶的存储问题研究并不透彻,在茶叶包装过程中,通常以纸包为主。宋朝时期,国人的品茶艺术更高,茶叶已经成为寻常百姓家的一种普通农作物,在茶叶包装设计方面,宋代人通过对唐代人的茶叶包装设计工艺进行进一步改进,采取模压方式,包装设计出朝廷专用贡茶,被称之为“龙团凤饼”,进一步提升了茶叶包装设计工艺水平。进入元朝以后,茶文化更加成熟,人们品茶习惯得以变化,并不喜欢加入相关香料,而以清淡典雅为主。明朝时期,人们在品茶过程中,将茶叶置于沸水之中,也就是所谓的泡茶,泡茶的品茶习惯迄今为止依然被沿用,并得以广泛宣传和普及,逐渐名扬四海,成为一种国际饮茶习惯。

三、基于茶文化的现代茶叶包装设计

1.茶文化理论运用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

平面包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通常对传统文化中的现实事物进行改进、创新,以此来达到预期的艺术设计目的。同时,通过运用传统设计理念,能够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文化创新能力,达到现代平面包装设计的预期目标。传统茶文化为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提供了创新思维理念,传达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积极效应。因此,在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要想寻找突破点,必须深入、全面的研究和运用茶文化,通过提炼茶文化之中的艺术文化精髓,来提升茶叶包装设计的整体质感。随着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其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茶叶包装设计工作人员在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游戏设计、海报设计、装潢设计、宣传设计、LOGO设计等方面,需要通过融入茶文化及其相关创新元素,来增强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强化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提升产品设计的整体质感和美感。由于茶文化具备独特的韵味和意境,所以在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通过信息化手段和方法,有效融入茶文化,则能够彻底解决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韵味和意境问题,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设计理念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民族与时尚元素的统一综合。随着中国茶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在时代背景下,中国茶文化与时俱进,其内容和类型不断发生变化,由此导致茶叶包装设计理念得以改进和优化,通过将传统元素与流行、时尚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传统美、自然美与现代美设计理念的相统一。

2.茶文化运用于茶叶包装图案设计中

对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而言,图案设计显得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着茶叶包装设计的关联性和多样性,同时与茶叶产品的销量、效益直接挂钩。长期以来,中国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图案设计主要集中在字画、诗词、民俗、茶树等方面,茶叶包装图案设计素材十分丰富,表现模式较为多元化,对平面设计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和优化。通过对诗词、民俗、字画图案的设计,能够充分提升平面设计的整体特性,进而达到自然与文化协调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随处可见与茶文化有关的歌曲、诗词、书画、舞蹈、建筑等艺术作品,可谓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运用传统的茶文化,充分提升了现代茶叶包装图案设计的自然、人文等基础特性。中国传统茶文化具备一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现代茶叶包装图案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通过有效运用茶文化,一方面能够体现出茶文化的艺术魅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审美理念,将茶文化中的各种图案有效融入到茶叶包装图案设计中,进而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图案,给人一种多元化的造型和艺术形态。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图案设计一方面运用于茶具、外包装等设计过程中,而且被运用于各种与茶叶有关的书画作品、工艺作品中,使得图案设计方法更为丰富,艺术收藏价值更高。我国茶叶包装设计人员在图案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茶文化艺术形态,结合本地经济状况、民俗文化、地域特征,设计而出的茶文化图案风格迥异,完全符合大众审美观念,紧密结合时展特征和流行、时尚元素,通过点、线、面相结合得方法,完整体现出茶文化多元化的图案艺术特点。

3.茶文化运用于茶叶包装色彩设计中

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马克思曾经指出:“色彩作为美感的主要表现形式”。可以看出,色彩对于人们情感的传递来讲,其意义深远而重大。通过在人类主观情感中融入色彩元素,不但能够传达出真实的情感色彩,而且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丰富人们的美感意识。在现代茶叶包装色彩设计过程中,通过运用茶文化设计思想和审美理念,能够充分提升色彩的美感,打造高质量、高标准的茶叶包装设计品牌力。现阶段,我国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所采取的色彩设计方法主要根据茶叶的品种、性质、级别、环境,以及人们的品茶习惯、所用茶具等进行设计,色彩以红色、黑色、褐色、绿色和黄色为主。研究表明,我国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色彩设计主要以绿色为主,主要是因为茶树所生长的环境以及自然成色为绿色,给人一种清新、自然、和谐、融洽的感觉。因此,绿色自然成为现代茶叶包装色彩设计的主体色调。将绿色与黄色、绿色、紫色、红色、黑色、白色等色调有机融合在一起,能够塑造出意境深远、悠然自然和宁静典雅的自然环境,可以充分体现出茶文化的色彩情感,有利于平面设计色彩的有效运用和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整体成效的提高。通常情况下,茶文化之中的各类色彩均象征着不同文化主体,其中:红色象征着喜庆,黄色象征着权威。因此,红色、黄色作为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的主要色调,人们对其依赖程度较高,用来呈现事物的尊贵性与喜庆性。

4.茶文化运用于茶叶包装文字设计中

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文字设计非常关键,作为茶叶包装设计的基础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茶文化中的文字设计主要涉及到诗词歌赋、区域民俗、茶品特性等方面,文字起到阐述和说明的作用。文字作为茶文化的基础构成部分,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通过融入文字元素,一方面有利于茶文化的发扬和传颂;另一方面有利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整体成效的提升。通常情况下,茶文化中的文字设计方法主要涉及到与茶叶有关的事件、诗词、典故等内容,融入民俗文化,能够从本质上体现出茶叶产品的基础属性。因此,文字设计对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而言,是对传统茶文化的一种客观、形象表述,是中华民族艺术文化博大精深的真实体现,有利于茶文化内涵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总而言之,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有效运用茶文化,不但能够对茶文化进行弘扬和传颂,而且有利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整体水平的提升。同时,将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有机关联起来,是对传统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茶文化的有效运用,对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工作而言,其潜在的意义深远而重大,将是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的必由之路。因此,对基于茶文化的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的研究,显得意义十足,将是国内外学术界所长期研究和探索的重大课题之一。

作者:刘中美 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工程系

参考文献:

[1]黄艳玲.对传统元素融入茶叶包装的思考[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2]邓方伟.探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7)

篇10

1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施背景探讨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统教学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科学、有效的文化素材,再由于目前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所以,提炼出适宜、完整、有效的文化元素非常关键。对此,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宗旨是通过阐释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内涵,由此增强学生的思政素质。并且,在结合现阶段文化交流的具体现状来看,高校学生面对的文化内涵是各种各样的,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些多元化的文化内容并未经过筛选则直接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及生活中。欧美文化、日韩文化等互相混杂,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的层次不一,文化辨识能力薄弱,必然会对大学生的文化元素汲取带来不利的影响[1]。站在客观角度进行分析,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因为一些复杂因素的影响,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缺乏优秀文化素材和时代精神的渗透,大部分只是一种教学的传递,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对此,不管时代的诉求如何发生转变,我们唯有在传统文化为底蕴的教育素材中,才能够真正地促进传统文化元素与思政教育活动的全面融合。对此,茶文化在思政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其不但能够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氛围,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本质上来看,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身价值。不过在这一工程中,不管思想教育活动如何推进,都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自身带来的积极影响因素,由此才能够实现学生层次化地提升和发展。

2茶文化的具体内涵

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茶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其蕴藏的内涵及思想不但体现出一种相对成熟的文化体系,并且也折射出多元化的精神理念与价值导向,对此在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则需要将茶文化当作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体制的一个必要手段。结合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施诉求来分析,其并非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学科,其能够对学生的文化认知带来直接的影响,对此,教师需要创建完善、系统、科学的教学思维,特别是需要运用科学、有效的课堂引导与文化阐释,进一步促进学生思想观念的启迪与升华。当我们在了解茶文化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考虑:首先,茶文化是与茶相关物质元素的一个重要基础,促进茶文化的层次化发展不但要具备成熟的物质元素体系,并且也需要给予正确地引导和启发。由茶文化的出现为起点,探讨其与茶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对茶文化展开层次地分析和了解,则无法完全脱离客观且具体的茶文化基础。另外,关于茶文化体系的发展而言,其核心内容是需要融入与其相关的一系列文化艺术,例如茶歌、茶诗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但能够增强我们对茶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并且也能够更形象、直观地帮助我们认识茶文化的内涵,从而对其广泛应用奠定稳固基础[2]。最后,我们在探讨茶文化本身的价值特征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挖掘出其具备的精神观念、情感思维等,这是促使茶文化能够实现价值最大化的一个必要前提要素。物理是茶文化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渗透,还是茶文化体系中所蕴藏的精神观念等,都对我们目前开展的一系列思想政治文化活动带来深刻的影响和推进。

3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创新诉求

通过分析目前培养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诉求来看,健全的人文素养、规范的理念内涵等等均是促使学生培养与社会诉求全面融合的一个核心内容。基于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体系而言,其缺乏系统性、合理性的教学观念,乃至具体的文化内涵,对此,这必然会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带来不利的影响。那么在具体推进高校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和其它教育课程都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核心内容。对此,在实际课堂中,教师无法真正地摒弃传统的教学思维,则需要将文化理念与其相融合,利用科学、系统、深入地阐释相应的精神实现,进一步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策略及规划。站在思想引导的层面来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话,一定要促使教学内涵愈加丰富和多样,由此才能够对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等发挥积极作用。不过,培养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一定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不管其阐释的内容如何发生变化,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精神观念,从本身上来看,这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过程中的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4茶文化视角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4.1加强茶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性

根据茶文化体系的相关内涵来看,目前高校学生教育活动逐渐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不管是具体的教学内容,还是其蕴藏的精神观念,都必须要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角度进行不断推进和升级。不过,将合适的茶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促进教育活动体系的不断创新和改革,则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若要增强其效果,那么需要在深入、广泛了解茶文化元素内涵的前提下,构造正确的文化观念,同时需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内涵进行一个透彻性地分析和了解,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思想培养机制。对此,我们一定要正确地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目标与诉求,促使茶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全面统一,因为高校开展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一些科学、规范、系统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全面掌握及综合素质的提升[3]。

4.2促进教学模式的丰富多样

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相应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原则,促使学生能够朝着正确的人生方向发展。一般来说,我们需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本质特征、思维启发需求等,加强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使其能够通过多元化的途径不断引导学生去认识茶文化,由此能够教实现情感方面的体验和升华。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言,其蕴藏及传递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并且还具有层次化、规范化等特征,特别是对于茶文化体系而言,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若要得到全方位地发展,则需要将茶文化体系蕴藏的内涵、思维观念与文化价值等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全融合,唯有如此,才能够通过分析茶文化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结合点,对其进行系统性地阐释和分析,并且在进行改造、提升的作用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快速发展。

4.3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进行教学

篇11

1旅游纪念品与包装设计

就旅游纪念品来说,和其他类型的产品相比,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具有其特殊性,是对旅游地区风格、民族特征等的客观呈现,是一种有形物品。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大都会购买一些旅游地区极具特色的商品,比如,土特产、工艺品,也就是旅游纪念品。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旅游纪念品各方面特征日渐显现,比如,服务性、文化性,而旅游纪念品的有效开发可以有效促进旅游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还能在无形中传播旅游景点特色,为我国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就旅游纪念品来说,其销售情况和包装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设计者必须充分意识到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重要性,优化设计的基础上,充分展现旅游纪念品包装价值。同时,设计者必须全方位客观分析旅游纪念品特点、性质,优化设计其包装,比如,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便于携带,能够吸引旅游者眼球,激起他们的购买欲望。旅游纪念品包装能够有效传达旅游情感,推广旅游地区文化,能够增加旅游纪念品内涵,具有较好的视觉美感,较高的商业价值。如果是民族装饰类型的旅游纪念品,其包装要能够彰显民族特色文化,要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较强的民族感,如果是文物古玩类型的旅游纪念品,设计者必须将重心放在历史传承、收藏价值二者方面,确保设计的包装和旅游纪念品自身多样化价值吻合,有效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

2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茶文化的应用

2.1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原则

在设计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中,设计者必须坚持相关原则,比如,地域性原则、时代性原则。由于茶叶的生产地各不相同,各类茶叶具有不同的特征,茶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在设计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中,设计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与地域性原则,结合各方面具体情况,准确把握各类茶叶特点、性质,优化设计。以“红茶”为例,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可以将其包装设计成红色,在呈现茶叶品质的同时,还能让消费者有一种喜庆感。就我国而言,属于礼仪之邦,在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设计者必须坚持时代性原则,要充分体现“礼仪”特点,可以将“福”字设计到包装上,是对美好期盼和祝愿的一种象征。如果旅游纪念品为茶叶,设计者可以在其包装上印上“禄”字,这是“财富、功名”的一种象征,更是现代人身份的一种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2.2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茶文化的应用途径

2.2.1因地制宜,彰显设计主题

在设计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中,设计者必须以旅游地区文脉主线为切入点,以地方特色、优势为中心,结合旅游纪念品的特点、功能,明确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主题。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全面、客观分析旅游地区各方面具体情况,优化设计。以“武夷山茶”为例,在设计包装的适合,设计者必须以该类茶文化旅游为切入点,彰显“乘竹筏、品岩茶”的特色,巧妙利用武夷山旅游特色,体现该类茶文化旅游纪念品的主题差异,也就是茶文化差异。这是因为在我国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饮茶习俗,饮茶器也有所不同,流传至今的“茶诗、茶联”特别多。设计者可以将其巧妙设计到包装上,彰显该地区深厚的茶文化内涵,明确茶文化旅游纪念品的主题。在设置主题过程中,设计者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准确把握消费群体的客观需求,要将茶文化巧妙融合到茶文化旅游纪念品中,彰显其文化特色,设计的主题要具有“差异性、层次性”特点,充分发挥包装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旅游纪念品的整体品味,彰显地方特色。

2.2.2优化表达形式

站在客观角度来说,想要借助旅游纪念品,有效传播与体现茶文化,离不开合理化的表现形式,这是有效满足旅游者内在客观需求的重要保障。设计者要优化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表达形式,确保旅游者购买旅游纪念品的同时,全方位正确认识茶文化,进而,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文化内涵,获得不一样的体验,优化利用多种表现形式,比如,具象型、仿古型、中西结合型,充分展现茶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审美价值。以“北京王府井某类茶叶罐”为例,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可以将北京传统的四合院设计在上面,灵活应用具象以及仿古表现形式,使其具有浓浓的北京味儿,具有“古朴、自然”的气息。

2.2.3注重文化内涵与外在有机融合,注重可持续理念的引入

在设计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中,设计者要将茶文化象征元素、图腾元素等巧妙融入到包装设计中,充分展现旅游景点特色,结合这类旅游纪念品特点、性质,巧妙利用现代化设计语义,将地方文化、旅游文化有效传递给旅游者,确保文化内涵与外在二者的有机融合。同时,在设计包装中,设计者要将可持续理念融入到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中,优化利用清洁型生产技术,降低包装设计对相关资源的利用,具有较好的环保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旅游者的环保意识,优化利用绿色材料,充分展现茶文化旅游纪念品“自然、环保”的特点,充分展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2.4优化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的视觉设计

2.2.4.1优化字体设计

在设计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中,设计者要优化字体设计,这是包装设计的整体效果和字体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必须将其放在核心位置。就茶来说,在我国占据着特殊性的位置,具有鲜明的传统性特点,就书法而言,也是我国极具特色的艺术。在这一背景下,设计者可以将二者有机融合,巧妙利用书法所具有的“古香古韵”,茶文化旅游纪念品的特点、性质,借助毛笔书法形式,融入茶文化元素,让旅游者深刻感受我国茶文化的魅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刺激其消费。同时,设计者可以结合旅游地区茶文化特征,适当改变文字形状等,促使书法、茶艺二者有机融合,以独特的汉字彰显包装特色,符合茶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客观要求。

2.2.4.2优化图案设计

从某种角度来说,图案属于设计的一种特殊化“语言”,可以有效传递茶文化旅游纪念品设计理念。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必须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优化设计包装上的图案,将茶文化旅游纪念品信息及时传达给旅游者,使其全面、客观地了解纪念品自身价值,激起其购买欲,设计具体特色的国画、吉祥物等,展现茶叶历史沉淀的同时,展现茶文化纪念品价值。此外,设计者必须与时俱进,结合茶文化发展情况,在包装中巧妙融入创新元素,确保设计的包装图案更加形象、生动,更具意境,优化利用各种手法,比如,简化、穿插、夸张,重新设计图案中的“点、线、面”,是其具有浓浓的“茶文化、现代化”气息,引起旅游者的共鸣,使其对旅游纪念品留下深刻的印象。

2.2.4.3优化色彩设计

在设计茶文化包装中,设计者必须意识到色彩设计的重要性,这是吸引旅游者眼球的重要元素。以“红茶”为例,在设计包装的时候,设计者要利用红茶的特点,以暖色调为主优化设计,如果是绿茶,清新、鲜爽是其显著特点,则要以绿色调为主,而旅游者可以根据不同颜色准确区分饼茶,也方便他们更好地挑选,可以将古典艺术元素,特别是茶文化元素,融入到包装设计中,形成视觉冲击的同时,还能充分展现茶的艺术感,正好符合现代年轻游客的目光,也就是说,在包装色彩设计方面,设计者必须综合分析不同消费群体的客观需求与审美特点,结合茶叶种类,优化设计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

3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茶文化旅游纪念品销售量的增加、整体质量的提高和产品包装设计效果紧密相连。设计者必须意识到茶文化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的重要性,要坚持相关设计原则,优化产品包装字体、图案等视觉设计,注重文化内涵与外在有机融合,注重可持续理念的引入,优化设计茶文化产品包装表现形式,客观呈现茶文化旅游纪念品主题,充分展现这类纪念品价值,要将“视觉、味觉、嗅觉”等有机融合,给旅游者留下直观感受,全方位了解茶文化类型的旅游纪念品,正确认知旅游纪念品品牌价值,知道其和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以此,刺激旅游者消费,增加茶文化旅游纪念品销售量,不断促进旅游业向前发展,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一卉.探析旅游纪念品的可持续设计———以茶文化旅游纪念品为例[J].现代装饰(理论),2014(12):82-83.

[2]樊强强.浅谈旅游纪念品(饼茶)包装的多重感官体验设计[J].福建茶叶,2016(2):155-156.

[3]白蕊.旅游纪念品包装的视觉设计要素及应用[J].美术大观,2016(8):132-133.

[4]刘西会.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品牌化战略思考[J].艺术探索,2015(3):109-111.

篇12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自唐宋以来,人们就把茶作为一种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文化艺术的享受活动。在茶叶物质文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整套茶文化。要了解与茶相关的一切,最好实地堪察一番。正如王勇先生在《游走茶乡》一书中所说,想要了解一种茶和一种茶的文化,人们必须得走进出产这种茶的那片土地,了解在那片土地上生活或是曾经生活过的人们的世界。茶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其中物质层面包括茶叶科学技术、实践经验,它们推动了茶叶产量的提高和茶叶产品质量的提高,也包括茶叶的生产流通形式、生活消费地域、消费方式、茶政设施;精神文化指一切茶的物质文化在人们记忆中的反映,包括人们有关茶的知识、手法、礼俗、宗教、文化艺术等。茶文化是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研究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包括茶道、茶艺、茶的礼仪、茶的精神以及在各个阶层人民中表现出的与茶相关的众多文化现象,它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文化。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茶文化旅游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现代茶业与现代旅游业交叉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发展迅猛,已成为当今旅游业中的一支具有强劲发展势头的旅游产业群。茶文化旅游属于旅游产品分类中主题文化旅游的一个分枝,将茶叶生态环境、茶生产、自然资源、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进行综合开发,是具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总之,茶文化旅游是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以茶园参观,茶古迹浏览,茶叶鉴品,参与茶叶生产,观赏茶艺,茶药用功能听讲等为内容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这种旅游形式集地方特色旅游、生态旅游、养生主题旅游于一身,使茶、茶文化、旅游成为一个体系,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茶与茶文化丰富了旅游业的内容,旅游的兴盛反过来带动茶文化的发展。当前,把茶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是提升旅游品质和弘扬茶文化的双赢策略之一。

2茶文化旅游的特征

茶文化旅游内涵丰富多样,涉及上百种产品及多个特色地区。它们都具有和其它旅游形式相同的特性,如休闲性,消费性,参与性,暂时性等。而与此同时,茶文化旅游还具有其它旅游类型所不同的特征。

2.1精神与物质的结合

茶树是一种经济作物,但同时又是一种可观赏植物;喝茶可以满足人的身体基本需求,又能给人带来精神的享受与升华。以茶为客体,不同的人为主体,不同的审美主体具有不同的感受,其层次多样,内容多彩。游客在观看茶艺、茶道表演时,五官得到充分调动,看、听、闻、品———清香醇美的茶食带着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智慧一并给游客带来细腻而多彩的美感。这种物质形式上的享受增添了旅游的乐趣,同时又有不流于世俗的精神层面的享受内容,因此,茶旅游又常常被称为心灵之旅,感悟之旅等。

2.2特色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结合

茶的受众性十分广泛,自古就倍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茶是平民百姓不可缺少的日常饮品,解渴又提神;茶还常常是文人墨客的灵感来源,以茶为诗为文的作品不在少数。茶是王宫贵族待客的主要载体之一。茶具有普通大众都可以享受的群众性,又有文人贵族的高雅性,真正达到了雅俗共赏。

2.3观赏性与体验性相结合

我国的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观赏和体验的多重需求。百年的茶树、万倾的茶园、琳琅的茶窑、异彩纷呈又神秘的茶事活动都成了茶文化旅游中的人文资源。这些与茶相关的资源具有极为丰富的观赏性,同时又非常适宜观赏者参加到活动中去,与当地人民一起感受、感知茶的内在文化,精神得到升华。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休闲意愿的加强,茶文化体验旅游在国内消然升起。游客不但可以到当地的茶馆品茶,还可以观看当地特色的茶艺表演,参加当地人茶田的劳作。这种观赏与体验并重的特征吸引了许多爱茶人士的参与。

2.4自然与人文相结合

茶文化旅游以茶区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景观为依托,将茶的生长环境,制作过程,人文资源等融为一个体系,茶文化旅游也就成了人文旅游与自然旅游相互参与渗透的产品。我国的茶园茶场为数甚多,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茶文化古迹、茶俗行为、茶歌茶舞等人文资源多,都可以被用以旅游开发。茶文化涵盖了历史、文学、哲学、宗教等多门科学,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可以领略到茶文化的人文魅力。

3茶文化旅游中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茶文化旅游有了长足的发展,甚至一度成为旅游业的一枝独秀,迅速拉动了茶区地方经济的提升。但是,也必须看到,我国茶文化旅游开发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或典型或普遍的问题,如茶文化旅游的形式单一、各地方茶文化旅游相似甚至雷同、文化色彩不够深厚、自然生态环境在旅游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茶文化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1茶文化旅游的形式单一性

从整体来看,我国的茶文化旅游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对旅游市场中茶文化内涵及应用的力度不够,大部分茶文化产品还仅仅是停留在鉴赏、保护、研究等基础上,并没有达到真正与市场接轨和融合。目前存在的一些茶文化旅游形式,大部分还只停留在浏览、参观的层面,因为时间、费用等问题很难让游客静心领悟这一独特的文化,最终能真正达到让游客感到修知养性、享受精神层面感悟目的的还是少数。另外,茶文化旅游的从业人员整体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茶文化旅游中的导游绝大多数都是从其它旅游线路上直接承接了茶业旅游的导游任务,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更谈不上对茶文化的深入了解。而一些茶艺师在给游客表演的茶艺茶道也只限于艺术本身,其茶业的文化背景很少被触及。

3.2茶文化旅游中文化内涵的缺失

任何一种旅游都应该以其丰富的内涵而吸引游客。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形成文化旅游吸引力的基础和核心。我国现存的茶文化资源都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初步具备了形成特色吸引力的条件。但是游团往往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机制将游客从快节奏的工作中吸引到田园劳作、品鉴观赏、静心参茶等慢生活上来。更多的茶文化旅游只是停留在茶的物质形态上,没有涉及茶文化精神形态和文化内涵。更有一些旅游团社打着茶文化的幌子吸引游客去指定地点买茶的行径。

3.3茶文化旅游中的原本茶文化遭到破坏

市场上的少数茶文化旅游产品不仅没有对茶文化的宣传和利用起到促进作用,反而破坏了茶文化底蕴。如有的商家为了起到销售茶的目的,对茶文化的宣传只是商业利用,没有对茶叶本身真正的文化做认真研究,造成一原本茶品牌、茶文化大相径庭的效果,损害了参观者与旅游者的利益,更让原本茶品牌受损。还有地区为了吸引游客,故意打出吸引眼球的旅游主题,只是哗众取宠,没有达到让人们真正了解茶文化的效果。

3.4茶文化旅游破坏了原生态环境

随着市场对茶叶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些茶叶中重金属、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时有发生。与此同时,有些茶农为了提高生产效益,多卖茶叶,在缺乏发展规划的情况下盲目投资扩大再生产,使得本来可以持续利用的茶园茶田的自然生态遭到破坏。在开发过程中,新的技术和节能技术应用不足。要保护茶叶的生态环境,又要发展茶文化旅游,低碳的旅游形式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4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方法与途径

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大课题。各部门应该协同合作,努力使我国的茶文化旅游能够发挥其独特的魅力,在市场上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以促使我国茶文化旅游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4.1多方开发,对茶文化旅游进行特色建设

近几年来,国内已经陆续出现了一些具有高品位的茶文化旅游景点和特色地区。一些经营成功的旅游案例中的茶园、茶庄、茶田对茶原有的内涵保护和宣传做的都比较到位,对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老茶庄在进行改造升级,以期达到文化与经济双赢,当地与游客双赢的效果。当地政府应该重视该方式,借鉴成功案例,采取符合地方特色的方案,对当地茶业旅游进行升级改造。

4.2深入开发茶文化旅游纪念品

在任何一种旅游形式中,吃、喝、购物都是其中的最重要的部分。目前,各地方推出的茶文旅游中都含有茶宴这一特色项目。与茶相关的各种饮料、食品也越来越多样化,茶叶的衍生品如茶具、茶艺,正在成为游客越来越青睐的产品。而名茶更是人们馈赠亲友的佳品。应适时抓住游客的这一正常消费心态,开发更多样饰精美,又具质量上承的茶文化礼品,扩大茶文化旅游的延伸度。

4.3与地域相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茶文化旅游项目

我国产茶地区众多,如云南、浙江等已经普遍为人们所知。各地可以结合自己独有的地域特色开展茶文化旅游的深入研究与深度开发。如名茶的发源地、茶业建筑、茶礼仪等与当地的古建筑、特色民俗、宗教旅游相结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旅游形式,这不仅在整体旅游开发上达到以一带多的经济市场效果,还满足了消费者多方面的旅游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4.4加强对茶文化旅游的研究

对茶文化旅游进行专门研究的文著还十分鲜见,较多的文章只是涉及表面探讨而缺少深层次的研究。事实上,茶文化可研究的课题非常多,研究者不但可以研究我国的茶文化旅游,还可以与境外的茶文化旅游相结合,通过多方面的参照、对比,逐步就能得出符合我国特色茶文化旅游的形式来。例如,台湾和日本的茶文化旅游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新加玻、泰国更是将其视为重要的旅游经济来源。

4.5加强对茶文化旅游中从业人员的专业教育

我国多年前就出台了《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一书,这是从事茶艺工作人员的重要参考书之一。越来越多的茶业相关学校开始应用更多更专业的书籍来对学生进行培训。茶文化看重的是茶对人精神层面的熏陶,这就要求从业人员除了要具有专业素质以外,还要具有较好的综合素养。茶文化旅游的从业人员在旅游当中起到的媒介作用,他们将茶文化的内涵传递给游客,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游客信息接受的完美度。我国的福建、安徽等地都陆续开办了茶校教育,这为我国茶业人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悦,王柳芳.茶文化旅游概论[M].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4.

篇13

1茶文化通过茶服进行着动态传播

现代社会中品茶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追求,在品茶和茶艺展示的时候,需要通过服饰将茶道、茶境等结合成统一的整体。茶道、茶文化和茶服饰三者之间相辅相成,都将以回归自我、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进行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当今社会,私人茶事交流、茶俗文化交流以及茶道文化礼仪演示的时候,都需要由茶服饰来进行文化的传承,将其独具特色的视觉美感真实地进行展现,茶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独具特色的动态呈现内容之一也是通过茶服饰来展示的。但是,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国也没有属于自己的、代表着中国传统特色的、包含着丰富茶文化的现代茶服饰。服饰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真实地展现了人们的精神风貌和思想观念,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服饰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艺术风格。茶服饰作为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应该将茶文化所具备的精神文化意识形态完全融入到服装设计中,而同时,一款极具视觉形态美、传承文化内涵的茶服饰对传播茶文化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款新兴的日常着装和职业装,我国现代茶服饰目前在文化内涵传承和创新设计方面还比较落后,所以,现代茶服饰的拓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还是比较大的。

2当代茶文化服饰设计理念

2.1茶道合一

道家是最早了解茶的养生保健功能的门派,同时道家也是最早重视茶的精神功能的门派,他们认为茶可以较好地修身养性,道士们在修炼时,往往要有茶相辅助。道家之所比较喜欢饮茶,与他们的思想理念有着直接的关系,他们认为通过喝茶、品茶可以脱胎换骨,因此传说中的黄山君和神仙丹丘子都比较喜欢饮茶。道家茶服给人的感觉是比较素雅、干净的,他们的最高境界就是空灵、清逸,所以道家茶服所营造的内心世界是自然、纯净的。在《中国茶谣》中,道家茶服传承了道家传统道袍的形式,道家思想中比较崇尚“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虚实相生”,比较注重自然、流畅的气韵,道家茶服是从道家八卦图形中演变而来的,服饰的主要色彩为浅灰蓝色,外面还要罩上一层白色袍衫,领口处使用的是交领设计的元素,外袍追求的是自由、宽松。道家茶礼的表演者通常会选择青灰色的袍服,整件服饰给人随意、飘逸的感觉,比较符合道家茶文化的意识特点,丝棉混纺是道袍主要使用的面料,这样穿着比较舒适,线条比较柔韧,具有较强的立体感,比较符合人的身体曲线,有仙风道骨的感觉。

2.2禅茶一味

茶与中国佛教禅宗有着亲密的联系,伴随着禅宗越来越盛行,佛门中饮茶的信徒也越来越多。在中唐时期,百丈怀海创设了《百丈清规》,从此后在寺院中茶礼变成了一种必须遵守的规定。禅堂中,必须用茶来供奉各位大佛,用茶来接待所有的信徒,茶可以使人的内心变得更加纯净。对那些僧人而言,饮茶已经成为他们每日的必修课,茶可以使他们快速地进入到打坐的状态中。在《中国茶谣》中,男性居士的茶服与僧袍的款式比较接近,使用的颜色为偏深砖红色,给人以雄浑、质朴的感觉,茶服的层次比较多,且非常紧密,从而展现了敬慕、虔诚的心态,使用莲花暗纹刺绣图案来装饰衣领,佛教中认为莲花是比较吉祥的花,非常的圣洁。柞蚕丝面料来制作外袍,感觉比较质朴,同时搭配缎面交领来修饰,整款服饰给人清雅、大气的感觉。女性居士的茶服是比较传统的长衫,将领口设计成立领的形式,使用双色双层真丝纱质面料制作,整款茶服具有较强的垂荡感,比较细腻、自然,服饰的特点与禅定的理念相融合,从而使茶服文化与茶礼形式的美感实现了有机的融合。

2.3茶儒同礼

儒家茶礼严格遵循儒学经典理念,崇尚“仁”的思想观点,这也是儒家茶礼最核心的内容,儒家文化和茶道礼仪实现了有机的融合,借助茶的冲泡过程将儒家教义精神进行了不断的升华。在进行茶服设计的时候,服饰的灵感来自于汉服,儒家文化比较推崇仁、义、礼、智、信的观点,孔子比较维护周朝建立的规章制度,他认为正色应该是黑、白、青、黄和红,其他的所有颜色都属于间色,同时将正色和间色附加上尊卑贵贱的等级象征,服饰的色彩非常明确,不可以存在颠倒和混淆的情况,比如《论语》中就比较明确的记载“恶紫之夺朱”,使用“礼”来保持单色的纯正位置,因此服饰全是纯正的黄色调或者是大红色调。服装设计的时候,通常会使用不对称的配色进行搭配,整款服装给人的感觉为看上去比较完整,但是仔细分析又存在一定的缺憾美。儒家服饰将儒家的精神理念进行了完美的诠释,每一款茶服都有着不对称的元素在其中,具有较强的动感和时尚性,服装制作的材料为真丝软缎和真丝织锦缎,将儒家茶道的正统经典视觉进行淋漓尽致的展现。

3将茶文化融入现代茶服饰设计中

3.1在廓形设计中渗透茶文化元素

在设计茶服方面,立体透视与平面透视对比而言,更注重后者,根据茶艺的有效性、实用性要求,也就是饮茶者、泡茶者不会由于服饰的原因而影响茶艺的顺利进行。在设计廓形中渗透茶文化元素可从如下两方面得以充分彰显:一方面,我国服装市场中服装类型、服饰样式都是很稳定的,大多数服装都是上衣下裳的类型,这种审美特征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在这种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国内传统服装廓形都在追求工整、对称,在宽大舒松的包裹中,人们大部分肢体都被包裹起来。根据这一情况,在茶服设计中,可以根据竹子外形高挑、严谨、稳重和对称的特征来进行设计。另一方面,以泡饮龙井茶为例,在泡饮时,幽香满溢、色泽翠绿,让人看了就有一种忍不住想品尝的冲动。所以,在设计茶服廓形上,结合龙井茶泡饮中灵动飘逸、香飘四溢的特征,通过至少两层的搭配,注重服装和人的立体空间形象,突破传统服装设计的对称形式,以体现出一种飘逸、自如的气质,这种气质来源于人们在服装穿着中所产生的光泽、曲线、动静节奏的掌握,在设计茶服饰轮廓中发展自然、宽松的款式,与形式美要求相符,也能在不自然间体现出古典高雅的气质。

3.2在设计面料中渗透茶文化元素

亚麻布是国内特产之一,具有“天然纤维之王”的美誉,其触感、手感都是极好的。制作亚麻布需要通过十三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认真、仔细,一道工序出现错误,就会影响到亚麻布的整体质量。品茗也要经过很多道工序,品茶者身着亚麻制作而成的面料,在整体上给人一种平衡、舒适感,也能体现出一种天然的韵味,体现出别样的雅致美、简约美、整体美。欧根纱是一种半透明的轻纱,与真丝产品相类似,但价格要比真丝产品便宜很多。欧根纱通过染色之后,呈现出一种鲜艳的颜色,面料材质轻、柔、软,但它必须要悬垂挂置,避免出现褶皱。在设计茶文化服饰中可利用欧根纱面料的特征,尤其是其褶皱,这种不着痕迹的、自然形成的褶皱,在人体行走过程中,在光线的折射下会形成一种亦真亦幻的光,给品茶者营造出一种飘飘欲仙的气氛。在方案设计时,应利用两件套设计形式,在外罩绿色的欧根纱面料中,面料丝滑、垂坠、唯美凉爽,给品茶者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在内里上利用亚麻朴实的天然面料、视觉上的粗糙,为品茶者创设出一种返璞归真的氛围。将两种材质完全不同的面料搭配在一起,起到相互映衬、互补缺点的效果,在整体上体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视觉效果。在服装肩部和下摆之处,将纺织颜料绘画茶文化元素置于其中,其整体布局与水墨画中“留白”效果有相同之处。纺织颜料具有色泽鲜艳、类型多样等特征,卷草纹、荷花等部分代表着茶文化的元素,都被描绘得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具有较强的视觉美感。虽然看起来很简洁,但是制作过程却是很复杂的,每一块图案都需要多次推敲,其位置和大小都要和茶服统一、协调,穿在身上有一种整体的对称美感。但要注意整体格调的协调和统一,防止过度堆砌茶文化元素,避免给品茶者造成视觉累赘。既可以直接选取面料使用,也可以在面料上展现传统手绘。

3.3在色彩设计中渗透茶文化元素

对于一整套服饰来讲,其色彩是很关键的,色彩最先映入人们的眼帘,在整体设计中最为重要,具有先发制人的作用。在设计茶文化服饰色彩中,应考虑到当代饮茶环境的特征,禁止胡乱搭配,追求典雅、素朴之美。一是,从宗教上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推崇“礼”的思想,孔子构建起色彩典章制度,将颜色分为正色和间色两种,正色包括红、白、黄、黑和青五种,其余颜色为间色,正色与间色代表着主仆、贵贱之分,在定义服装色彩中不能将正色与间色混为一谈。但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推崇“顺其自然”的思想,主张平淡素净之美,将青色、黄色、白色、皂色、红色这五种颜色视为正色。结合道家和儒家所划分的正色,在设计茶文化服装上进行整体规划。从茶叶本色而言,可以将绿色作为整体设计的基本色调,茶叶生长在雨水充沛的环境中,给人一种绿色、清新的感觉,绿色代表大自然、代表环境,是全世界人们都在追求的自然色彩,与偏冷色彩、不同明度的颜色对比而言,绿色不但不会打破空灵感,而且还有一种强烈的清爽感,丰富了饮茶的整体意境。在设计色彩中,将绿色和白色两种自然色彩相融合,白色的雅致、简朴特征弥补了空灵意境的不足,在整体意境中凸显出一种朦胧美。另外,也可以在设计主色调时,选用白色这种素净、平淡之色,清新淡雅的鹅黄色和白色两种颜色融合,色系简洁、柔和,给人一种简约美。而普洱茶、红茶这类型的茶叶,在冲泡后,颜色呈现出棕色、红色,醇厚深沉、稳重,整体上具有磅礴的气势。在茶服廓形、面料和色彩设计中,渗透茶文化元素均可以直接或间接应用日常生活或者自然界中的物品,在渗透茶文化元素中,突破具体形象的限制,对其进行创新和提炼,体现出一种独特、别致的美感,为品茶者带来一种赏心悦目、神清气爽的感觉,让他们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品茶,进而感受到品茶的乐趣。

4结语

茶服在进行设计时,将地域风俗和历史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为底蕴,同时接受现代文明的改造和影响。茶礼服饰要想真正体现出中国文化特色,就需要从文化艺术传统的美学思想和哲学观点上进行深层次的研发,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国的茶服文化传遍全世界。

参考文献:

[1]钟斐.生态茶服秀———茶文化国际传播中的动态呈现[J].农业考古,2013(5):67-69.

[2]姜添文,张进平.浅谈中国茶文化中体现出的道家理念[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3):54-5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