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三下乡调查研究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三下乡调查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三下乡调查研究

篇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确保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我们精心部署,从4月份开始就"三下乡"活动开始积极准备,并开展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与校团委及各团队紧密联系,为本次我学院各团队的社会实践做了充分准备。各下乡团队也积极配合我部门开展各项工作,为今年的"三下乡"活动的成功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各下乡团队在实践地开展各项活动,秉承"求学务实乐学善思"的院训,今年七八两月,各团队的服务热情堪比天高,锐意创新,结合学院专业特色,策划了一系列为农民的志愿服务活动,各下乡活动为农民带去了知识,带去了欢乐。

(一)热心搬运图书,赠予山区

赴梅州平远八尺义教之旅的资环青志支教队伍,收集社会上热心人士捐赠的1000册儿童读物,给小孩子们带去知识的同时,也给他们带去了欢乐,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三下乡"活动拉近了队员们之间的距离,增进了队员们之间的友谊

(二)教书育人学以致用显专业特色

资环青志常在校内校外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今年7月,他们结合各个专业的特色,进行了这一期的义教活动。他们的课堂非同一般,学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各种才艺。例如趣味语数英、演讲提升、音乐、美工制作、手语培训、医疗卫生、安全教育、急救常识、社科亚运、科普讲座、环保讲坛、青春期生理心理等,为了迎接亚运会,他们还特别举办了激情运动会。多彩的课堂学习,让小孩子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他们说:"两个班级70多个学生,不时传来阵阵笑声,欢呼声。他们学得快乐,我们也教得舒心。每一堂课下来,我们的小老师都感觉轻松,时常因为学生的兴致勃勃,不得已而拖堂。"

(三)信息调研帮助农民了解专业知识

赴海南省澄迈县福橙研究所的团队进行的是调查了解海南福橙的种植和病害状况,他们深入果场,调查研究,取得当地农民的热烈欢迎,他们说"通过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和调研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病虫害实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专业知识得到巩固,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篇2

“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使农林类院校大学生提高专业知识运用能力、激发学习主动性、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社会化等。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存在流于形式、学生参与面较低、针对性不高等诸多问题,妨碍了活动的开展。笔者结合农林类院校实际及自身带队参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实例,对当前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三下乡”是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指在校大学生利用暑期时间,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根据实践课题送文化、科技、卫生到农村并进行调查研究的活动。多年以来,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日益受到重视。2012年1月,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要求充分认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统筹推进实践育人各项工作,文件的下发表明,党和国家足够重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的开展,也充分肯定了“三下乡”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各农林类院校也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并且一直以突出专业学科为特色,走在各大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沿。通过这样的活动,农林类院校大学生将专业知识与“三农”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在激发了其学习主动性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农林类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农林类院校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提升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1.增加农林类大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实现双赢局面。从“三农”角度考虑,目前,我国农林科技人才匮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农林类院校大学生在毕业后不愿意回到基层工作,就是因为他们对“三农”问题没有深层次的了解。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学生通过下乡就农业对农村进行考察、就农情对农民进行访谈、就专业知识开展宣讲会等一系列活动,更直观地感受和认识农林类专业的特色及这些专业在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政策导向中的优势。

2.激发农林类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实践能力。很多农林类院校学生由于对所学专业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农林类专业没有一个好的就业前程,所以在校期间,很多学生宁愿选择转入金融学等当前较为热门的专业,或者对所学专业抱有一种轻视的态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农林类学生意识到我国国情、社情、农情的发展需要他们以及帮助他们看到自我价值所在,从而使这种心理上被重视的满足感转化为实际中对于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农林类院校学生培养了遇事思考、勤于动手、善于沟通等多方面实践能力,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

由此可见,农林类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二、农林类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

(一)农林类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优势

1.突显专业学科的特点。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愈发重视,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更应该坚持贯彻落实“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的口号,而农林类院校的学生更是首当其冲的。农林类院校专业主要包括农学、茶学、林学等,虽然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农林类院校也逐年增设了文学及理工类专业,但相较于其他院校而言,农林类专业仍是农林类院校的优势专业。在需要学生深入农村进行服务的“三下乡”活动中,农林类院校的学生更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为服务三农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农林类的大学生相对于其他院校而言,在学科专业等方面更有优势。

2.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相对于金融、计算机等热门专业而言,农林类专业学杂费用较低,并且奖助学金比例较高,因此,很大一批来自农村家庭的子女在升学时会选择农林类院校就读。他们大多不是独生子女,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相较于生活在城市家庭中的学生,他们更愿意走进基层服务农村,更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且对农村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感。

3.拥有丰富的实践基地。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长期稳定有成效的开展下去,必须通过院校的力量与当地村委进行联系,通过定期开展活动加强双方的沟通,多方式地丰富实践内容。农林院校一般都处于城市的城乡结合部,面积较大,在校园内或校园附近有许多农村社区,且具有一定面积的农林实践基地。这样一来,学生省去了舟车劳顿之苦,同时也节省了活动时间。在“三下乡”活动开展的时候,农林类院校的学生更有机会进入有合作的基地进行实践,不仅能够方便管理,而且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

(二)农林类高校大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不足

1.“三下乡”实践活动流于形式:一方面,目前仍然有个别高校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期对学生采取流放式的管理,少过问甚至不过问,活动后期又急于追求实践成果的宣传,实则毫无意义。另一方面,“三下乡”活动时间较短,在交通上费时费力,又考虑到暑期的特殊天气,学生走到实践地点时已经筋疲力尽,对实践的热情度早已降低。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积极、不主动,大多流于形式,走个过场,实践过程中大多存在懒散、消极的状态,甚至存在很大一部分学生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而在实践单位盖章,并未达到思想教育、培养综合素质以及促进社会化的最终目的。

2.“三下乡”实践活动学生参与面不广。调查表明,参加过“三下乡”活动的人数较少,约有2/3的在校大学生没有参加过这项活动。由于暑期“三下乡”需要的活动资金较大,参与人员不便于管理,组织活动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各大高校或学院组织的“三下乡”活动不仅队数有限,而且每队人数有限,导致能够获得机会参与的同学寥寥无几。同时,为了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取得一定成果,院校往往挑选一些成绩较优异或者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干部组成核心团队,而忽略了其余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时所需要的帮助与支持,这样就导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与面较低的局面。

3.“三下乡”实践活动针对性不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强调实践与大学生自身专业知识相结合,开拓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基地,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扫盲和卫生宣传上,要把扫文字盲和扫意识盲结合起来,把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结合起来,把送文化下乡和送文明下乡结合起来。而当前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同时由于缺少老师的指导,实践过于盲目,往往局限于只是挑选了一个较为简单普遍的主题,进行了粗略的调查研究,而没有根据所学专业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所以得到的调查结果对“三农”问题而言用处不大。

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到农林类高校大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三、改进农林类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建议与思考

(一)健全保障机制,保证农林类院校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

健全农林类院校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保障机制需要从制度、人员和资金三个方面落实。首先,农林类院校需要高度重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成立专项领导班子,每年拨付固定资金以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政府应该给予学校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让农林类院校能够扩大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规模,以确保更多大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实践中来。最后,院校也可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与当地企事业单位联系,通过帮助企事业做宣传或学生进行自愿无偿服务等形式得到资金或物质资助,建立“共赢”的长期合作关系。

(二)加大指导力度,确保农林类院校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由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地点各异、时间不一、形式多样等原因,对于参与实践的学生不便管理,因此,在鼓励学生参与实践的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指导工作,每支“三下乡”实践队伍都要安排指导老师。由于“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时间一般不会很长,学生应进行每一阶段的成果汇报,在活动中如果遇到了专业方面的困难,可以及时与指导老师商量解决办法,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实践中由于解决问题方式不正确而做无用功。有了学校和老师的大力支持,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效果会进一步提升。

(三)发挥新媒体作用,增加农林类院校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农林类院校学生自身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存在误区,因为还未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学生对于实践的思考层面仅仅局限于参与之后可以给自己带来哪些实质性的好处,而不是自主地意识到社会实践对于自身能力会有怎样的提升。因此,农林类院校在平时的教学工作当中就要有着重点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多个平台宣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社会实践动员大会;利用新媒体(微博、QQ、人人等)平台展示“三下乡”活动成果并分享学生的活动感悟,促进交流;举行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摄影、感悟等方面的比赛。以湖南省为例,政府利用近年来网络宣传发展迅猛的优势,已连续多年通过网络新媒体举行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等活动,不仅扩大了宣传社会实践的力度,相应的也增加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综上所述,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农林类院校学生发展以及“三农”问题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活动能够使学生对中国国情拥有全新的认识,改变其价值观,培养其主动走进基层、投身服务农村的事业中来。但是要使活动意义更加彰显,仍需要农林类院校进一步联合多方支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颉登科.农林院校社会实践与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

[2]郭涵,郑逸芳.探寻具有农林院校特色的文科类大学生社会实践途径[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

篇3

二、农林类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

(一)农林类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优势

1.突显专业学科的特点。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愈发重视,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更应该坚持贯彻落实“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的口号,而农林类院校的学生更是首当其冲的。农林类院校专业主要包括农学、茶学、林学等,虽然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农林类院校也逐年增设了文学及理工类专业,但相较于其他院校而言,农林类专业仍是农林类院校的优势专业。在需要学生深入农村进行服务的“三下乡”活动中,农林类院校的学生更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为服务三农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农林类的大学生相对于其他院校而言,在学科专业等方面更有优势。

2.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相对于金融、计算机等热门专业而言,农林类专业学杂费用较低,并且奖助学金比例较高,因此,很大一批来自农村家庭的子女在升学时会选择农林类院校就读。他们大多不是独生子女,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相较于生活在城市家庭中的学生,他们更愿意走进基层服务农村,更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且对农村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感。

3.拥有丰富的实践基地。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长期稳定有成效的开展下去,必须通过院校的力量与当地村委进行联系,通过定期开展活动加强双方的沟通,多方式地丰富实践内容。农林院校一般都处于城市的城乡结合部,面积较大,在校园内或校园附近有许多农村社区,且具有一定面积的农林实践基地。这样一来,学生省去了舟车劳顿之苦,同时也节省了活动时间。在“三下乡”活动开展的时候,农林类院校的学生更有机会进入有合作的基地进行实践,不仅能够方便管理,而且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

(二)农林类高校大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不足

1“.三下乡”实践活动流于形式:一方面,目前仍然有个别高校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期对学生采取流放式的管理,少过问甚至不过问,活动后期又急于追求实践成果的宣传,实则毫无意义。另一方面,“三下乡”活动时间较短,在交通上费时费力,又考虑到暑期的特殊天气,学生走到实践地点时已经筋疲力尽,对实践的热情度早已降低。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积极、不主动,大多流于形式,走个过场,实践过程中大多存在懒散、消极的状态,甚至存在很大一部分学生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而在实践单位盖章,并未达到思想教育、培养综合素质以及促进社会化的最终目的。

2“.三下乡”实践活动学生参与面不广。调查表明,参加过“三下乡”活动的人数较少,约有2/3的在校大学生没有参加过这项活动。由于暑期“三下乡”需要的活动资金较大,参与人员不便于管理,组织活动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各大高校或学院组织的“三下乡”活动不仅队数有限,而且每队人数有限,导致能够获得机会参与的同学寥寥无几。同时,为了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取得一定成果,院校往往挑选一些成绩较优异或者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干部组成核心团队,而忽略了其余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时所需要的帮助与支持,这样就导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与面较低的局面。

3“.三下乡”实践活动针对性不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强调实践与大学生自身专业知识相结合,开拓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基地,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扫盲和卫生宣传上,要把扫文字盲和扫意识盲结合起来,把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结合起来,把送文化下乡和送文明下乡结合起来。而当前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同时由于缺少老师的指导,实践过于盲目,往往局限于只是挑选了一个较为简单普遍的主题,进行了粗略的调查研究,而没有根据所学专业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所以得到的调查结果对“三农”问题而言用处不大。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到农林类高校大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三、改进农林类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建议与思考

(一)健全保障机制,保证农林类院校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健全农林类院校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保障机制需要从制度、人员和资金三个方面落实。首先,农林类院校需要高度重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成立专项领导班子,每年拨付固定资金以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政府应该给予学校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让农林类院校能够扩大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规模,以确保更多大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实践中来。最后,院校也可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与当地企事业单位联系,通过帮助企事业做宣传或学生进行自愿无偿服务等形式得到资金或物质资助,建立“共赢”的长期合作关系。

(二)加大指导力度,确保农林类院校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由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地点各异、时间不一、形式多样等原因,对于参与实践的学生不便管理,因此,在鼓励学生参与实践的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指导工作,每支“三下乡”实践队伍都要安排指导老师。由于“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时间一般不会很长,学生应进行每一阶段的成果汇报,在活动中如果遇到了专业方面的困难,可以及时与指导老师商量解决办法,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实践中由于解决问题方式不正确而做无用功。有了学校和老师的大力支持,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效果会进一步提升。

(三)发挥新媒体作用,增加农林类院校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农林类院校学生自身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存在误区,因为还未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学生对于实践的思考层面仅仅局限于参与之后可以给自己带来哪些实质性的好处,而不是自主地意识到社会实践对于自身能力会有怎样的提升。因此,农林类院校在平时的教学工作当中就要有着重点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多个平台宣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社会实践动员大会;利用新媒体(微博、QQ、人人等)平台展示“三下乡”活动成果并分享学生的活动感悟,促进交流;举行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摄影、感悟等方面的比赛。以湖南省为例,政府利用近年来网络宣传发展迅猛的优势,已连续多年通过网络新媒体举行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等活动,不仅扩大了宣传社会实践的力度,相应的也增加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篇4

第二、细节。人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我们精心策划,悉心准备。没有深思熟虑的安排细节之处,往往会顾此失彼,给各种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这次调研,我们时间虽短,但短短的时间之内,我们开展了很多的调研活动。每次开始一项调研时,我们大家共同讨论,想到可能发生的细节问题,未雨而绸缪,并且在问卷走访,实地考察中,我们都注重自己的行为礼貌,在细节中时刻注意。

第三、团队意识。“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此次调研我们一行人8人,2位指导老师,我们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良好的团队意识使我们成功的前提。我们是一个团队,一切都为团队着想,为大家着想。我们在调研时一切听从指挥,为了保障我们的团队完成。团队意识伴随了我们始终。

第四、主动。主动考虑队伍里的大小事情,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动地提出疑问,主动。这一个个主动,虽然简单,却意义重大,让我了解到,学到。在调研中,学姐一直提醒我们需要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不管是调研还是其他学习生活,我们都需要主动去做,而并非去等待。智者永远去自己创造机会。

第五、理解与包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与独特气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风格。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学会理解别人,包容别人,包容社会。正如一路上带队学姐教给我们的,我们要懂得换位思考。在调研中,我们也同样遇到有些组织的不太配合,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不进行配合的情况,但是我们慢慢懂得了他们的难处,学会了去理解包容。

篇5

在出征仪式上,党委副书记上官飞副教授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实践队员们要明确“三下乡”的意义,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大学生社会实践以社会为课堂,以人民群众为教师,以学生能动地参与为主要教育途径,其作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青年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磨练意志、锻炼能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次经济管理组建了两支社会实践重点服务队和一支小分队,以“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分别奔赴吉安县、瑞昌县、进贤县,各队结合实际对课题进行实地调研。

踏上实践征途

这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的活动目的地是吉安县永和镇,改革开放三十年,当前农村的经济发张状况以及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状况都是我们这次讨论的问题,结合我队实际情况,确定了“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复兴路,畅想农村新世纪新未来”的活动主题。本次暑期三下乡我们队还确定了四个小课题:基于农民创业典型对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的研究,对农村中小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与研究,基于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现状及老龄化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留守儿童现状及留守地学校的教育状况调查研究。这次活动,是以永和镇作为主要调查地区,通过下乡走访、社会调研、宣传报道,研究农村突出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希望能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

今日下午两点五十六,我队准时从南昌出发奔赴目的地。火车缓缓驶出南昌站,我们的视线一点点远离城市,向我们靠近的是一重重青山,沿路还可以闻到芳草沁人心脾的气息,依山傍水间无不显现出农村中一番清新景象。感觉目的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心中的兴奋也在不断升温,遐想也一浪高过一浪。

在火车上,我们积极讨论行程,如何将我们的“三下乡”活动落到实处,取到成效。带队老师李老师严肃地说:“以前有人说三下乡就是下去玩的,干不了实事,但这一次我必须跟大家讲清楚,我们这一次下乡就是要将我们的知识带下乡,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帮助当地经济的发展,希望大家齐心协力,获得一定的实践成果。”我们谨记陈老师的教诲。接着团委书记补充道, “十将经济建设作为建设的中心,虽然说经济发展是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如果社会其他问题不解决,不但会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会关系到社会稳定。我们这次下乡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农村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下乡的五天里,我们会严格按照行程来进行我们的调研工作。当地的条件比较艰苦,大家一定要吃的了苦啊。”大家都积极响应。

经过几次的转车,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当地镇府极为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大力支持我们的此次活动。身负重任,我们不敢耽误一刻,与当地镇府进行了交谈,阐明了我们此次活动的目的及意义之后,立即乘车下乡,开始准备此次“三下乡”活动。将我们的愿望变成现实,将我们的行动化做一道知识的新风,吹绿赣江两岸。

统一规划布局 新农村新气象

今天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赴吉安永和镇社会实践服务队一行人来到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永和镇锦源村。上午九点,我们乘坐农村公交103路到达终点站锦源村,一路感叹农村交通的畅通和给老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益处。村支书曾书记早早便在村口等待我们的到来,一下车,曾书记热情的与我们握手,并引领我们参观锦源村。

一进村子

,一排排新建的洋房让我们震惊,有的同行者不禁惊叹:“怎么比我们镇上还要好啊!”后来经了解才知道,锦源村新村的房子都由吉安市规划局统一规划设计,每户房子都命名为“幸福之家”,房子都设计有后院,将厨房、卫生间、沼气池、浴室设计在后院,前院为客厅、住房,这样的设计美观合理。进入村庄,是一个信息园地,里面设有电子信息室、报刊阅览室,一台台电脑整齐的摆放在电脑桌上,报刊杂志也整理好放在书刊架上,这样的农村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注重信息的获取和知识的汲取。

走过信息园地是锦源村的菜市场,中午时分老年人还有孩子在菜市场聊天、打小牌、玩耍,其乐融融。我们还停下来跟老爷爷、老奶奶们聊天,看着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接着曾书记带我们走进一户新农村建设示范户,沼气、自来水都有了,老奶奶带着一脸的笑容,跟我们说着新农村新生活: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多谢党和政府的关心,现在政策也好了,政府给她们统一装好了沼气设备。奶奶还带我们参观了她家后院的沼气发酵池,曾书记介绍说沼气发酵池是个直径为3.6米的球,去年五月新村统一建成了 ,现在每天要放进一些稻草秆,一天三个人吃饭的燃料就完全够了。看到这些,我们不禁感叹,农民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给农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从农户家中走出来,曾书记领着我们一行人来到了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人可以在这里搞搞活动、锻炼身体、看看杂志。老年人活动中心的左边是在建的敬老院,楼高五层,墙壁粉刷成温馨的淡黄色,设有单间,用曾书记的话说就是“像宾馆一样”。“老人是财富,敬老是爱心”,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性化因素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希望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新农村建设正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的开展中 ,参观锦源村让我们实地了解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统一规划设计,建有各项村级设施,关心农村的精神生活,新农村新气象,给我们国家的建设带来春风。

拾掇行囊 惜别永和

第六天,我们将要跟这个与我们有着不解情愫的小镇挥一挥手了。

火车缓缓的驶出吉安站,为期五天的“三下乡

”之旅也缓缓地拉上了帷幕。拿者行李包,仿佛满怀兴奋只情由南昌奔赴吉安的情景就发生在昨天。

火车在快速的行进,回想“三下乡”这短短的几天,首先浮现在眼前的是一张张可爱的面容。带队老师李老师总是笑呵呵的,他和蔼可亲,为人师表。在下乡的过程中,非常照顾、关心我们,亦师亦友。杨文超幽默搞笑,他说的话可以让你笑到不行……

篇6

【Key words】Technological culture; three rural areas; rural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633.2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4-0078-02

一、农村科技卫生文化现状与三下乡的必要性(是农村发展的需要)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的发展,目前,制约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部分农村干部群众受农业传统生产经营惯性的影响,在发展、致富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上,还比较落后。少部分群众因循守旧,缺乏接纳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渴求新技术的热情,或多或少的在行动上、思想上表现出与发展不合拍的愚昧,特别是在思维方式上的重计划管理、轻市场运作,重封闭式发展、轻对外开放,缺乏强烈的开拓进取意识,这无疑已成为农村发展的障碍。

2、农村受客观情况的影响,农业科技占有率和普及率还比较低。农民的科技需求与满足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现代农业科技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还比较低下,农业新科技成果与农民的对接在很大程度上缺乏有效的手段和途径。这些问题,延缓了农村科技向第一生产力的转化,导致了农业难以高效,农民增收的减缓。

3、农村长期以来的缺医少药和卫生保健条件滞后。生产、生活环境的脏乱差和部分农民的因病致贫,因病信神,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整体推进。

这些制约“三农”问题解决的因素,无不与文化、科技、卫生相关。因此,全面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正确运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这个载体,用先进的文化教育人,用先进的科技文化武装人,用先进的卫生条件健康人,是加快三农问题解决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推动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科技文化三下乡的绩效性(惠及亿万农民群众)

三下乡负担着教育群众、鼓舞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力量的作用,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广泛深入地开展三下乡活动是党和政府一贯的指导思想。从战争年代的文工团、文化宣传工作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思想宣传队、草原乌兰牧骑,到改革开放中的三下乡,这不同时代不同形式的三下乡,无不昭示着党和政府忧民、恤民、爱民的一片真情。临沂市作为沂蒙老区,“三下乡活”动一直常抓不懈,在宣传、组织、教育农民、造福农民中,广大文艺、科技、卫生工作者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农民大众之中,运用贴近农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不同艺术形式,把农村、农民渴望得到的文化、科技、卫生知识送到千家万户。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临沂市的文化、科技、卫生、等部门高度重视三下乡工作,专家、教授及工作者积极参与,全市三下乡活动有声有色,充分发挥了传播先进文化思想、传播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知识的作用,通过与农民面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革命老区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临沂市科技馆在配合文化、卫生等部门的三下乡活动中,把农村最实用、农民最盼望的科技文化知识送到田间地头,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比如,2010年市科技馆了解到河东区太平镇的农民急需反季节蔬菜、提前上市果品生产和畜禽改良技术,就协调文化、农业、林业、畜牧部门的专家教授到这个镇开展下乡活动,通过介绍引进国外蔬菜、林果、牧畜良种,办班推广生产、经营的有关科技文化知识,解决了这个镇农民心里普遍存在的农业调什么、种什么、养什么的疙瘩。这个镇不但一年发展高标准、良种良方高温大棚2000余个,还调整出了1万亩的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养殖波尔山羊3500余只,良种奶牛近1000余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此外,文化部门搭台唱戏,并培训乡土文艺人才,白塔街村还办起了农民庄户剧团,三官庙、张家寨、郭太平等十多个村的农民扭起了秧歌、舞起了狮子、龙灯,跑起了旱船。临沂市科技馆还立足于提高农民子弟的素质,组织下乡开展了各类农村青少年科普文化展览活动,多次在各县区中心乡镇和偏远的村庄学校,举办公益性的爱国革命传统文化展览和科普文化展览,在农村所举办的《红岩魂》、《》、《南极科学考察》、《慧星击木星》、《青少年动手操作声、光、电》、《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等等系列科普文化展览,开拓了农村少年儿童的科技文化视野,为提高新一代农民文化素质创造了条件,这些科普文化展览办在了农民的心坎上,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三、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的发展性,活动任重而道远

服务于“三农”问题解决的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在全国各地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技、卫生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对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受科技文化三下乡环境条件、经费投入、人才馈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科技文化三下乡在有些地方,有些单位还存在一阵风、作表面文章、针对性不强等等问题。

从存在的问题看,要实现科技文化三下乡长年坚持不断线,把农业、农村、农民最渴望得东西送到农村基层,不断加快农村沿着正确的发展轨道向前发展的工作目标,科技文化三下乡的任重而道远。为全民深化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推动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的健康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要建立完善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的管理机制和正常运行机制。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是一项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这一事业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国家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单位义不容辞的义务。要切实加强对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的领导,重视和解决与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2、解决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经费不足、人才缺乏等问题。在保证政府、部门投入的前提下,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投入新路子。要引进人才,加强组织,组成科技文化三下乡素质良好的队伍,做到科技文化三下乡拉得出,用得上,确保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有良好的社会效果。

3、制定相关措施和激励政策,加强对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评估和考核,对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作出突出贡献的,要总结经验全民推广,对具体组织实施参加的单位和工作人员,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对科技文化三下乡被动应付,走过场,摆形式,不求实际效果的提出批评,直至追究经济的、行政的责任。

篇7

1、关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是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1]后来,可持续发展观被运用到,经济、文化、人口、资源、环境等各个领域。“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或永续发展,是指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的发展模式。”[2]

2、关于“大学生三下乡”

三下乡,是指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1996年12月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文化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的通知》,1997年正式开始实施。

二、“大学生三下乡”“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大学生三下乡”与“可持续发展观”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大学生三下乡从提出,到今年已经被不断实践和深化长达近20年。在这近20年的时间内,大学生三下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得到强化。大学生三下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和例证。

大学生三下乡,能够把先进的文化、卫生和科技带到乡村偏远地区。先进的文化能够改变落后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观念,先进的科技有助于落后地区生产力的提升、甚至是质的飞跃,先进的卫生服务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落后地区的医学常识和就医观念。从根本上而言,大学生三下乡能够不断平衡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发达与落后地区的差距,对于中国经济、文化、政治等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作为三下乡的主力军,首先从自身而言,大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卫生知识、能够获得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能够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学生带着文化、卫生、科技下乡,不但有利于作为接受对象的乡下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传递者大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总体而言,大学生三下乡是一个双向共赢、有着积极意义的活动,大学生向工农群众学习丰富的社会实践、社会工作经验,有利于大学生自我的提升。工农群众向大学生学习文化理论、经济发展信息和先进科学技术,利于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和理论知识的提升,促进和带动生产力的发展。

三、如何实现“大学生三下乡”的“可持续性发展”

从实践角度讲,大学生三下乡支教做为三下乡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比较曲折、困难的实践过程。大学生三下乡支教要想获得实质有效的效果,必须做到支教对象的可持续性、时间上的可持续性、团队成员组成的可持续性、团队文化的可持续性。此外,还应发挥媒体宣传报道,及时向社会传达支教信息。只有实现这些基本的要素,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大学生三下乡支教的可持续性发展,真正落实三下乡到实处。

1、支教对象的可持续性

支教的对象相当于是受众,受众必须是固定的、可续性的,这里所谓的“支教对象”,从宏观上讲,指的是支教的大区域必须是固定的,一方有一方的文化和生活习俗。从微观上讲,支教的具体对象必须是确定的,例如小学、初中和高中这三个群体的文化水平是不一样的,服务方式也必定存在差异。支教的具体对象应该是小学,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这本身就是一个内在的持续和发展。只有支教区域具有固定性、支教对象具有可持续性,才能建立完整的支教服务体系和机制。

通过表一可以看出:“律动阳光”志愿者队2011年第一次支教到三原县,由于先前没有进行实地调研支教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最终没能持续支教。在借鉴经验基础上,到乾县丈八完小进行调研和协商,最终签订支教协议,于2012年第一次支教,并在2014年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最终实现了支教对象的可持续性。

2、团队成员组成的可持续性

大学生三下乡的团队相当于是“传播者”,在受众固定和可持续的情况下,传播者也应该保持可持续性和固定性,因为固定可持续的传播者,能够最全面和最深层次的掌握受众的特点,能够最实效可行的实现三下乡的效果,使三下乡得到最大力度和最深层次的实践。从事实角度而言,团队内的大学生会不断面临毕业,意味着老队员的离开,团队需要重新建构。这就需要团队不断做到“老人”带“新人”,做到薪火相续。团队每年都会进行总结会、分享会、表彰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总结工作,为三下乡团队的传、帮、接、带提供了保障,在分享交流中,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三下乡、加入三下乡、传递三下乡。实现团队组成的可持续性发展不会中断。

“律动阳光”志愿者队做到了团队成员组成的可持续性,积极动员有经验的队员进行二次支教或到队进行指导。在乾县丈八完小连续支教三年,再次支教人数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见表二)

3、团队文化的可持续性

在“传播者”和“受众”固定的情况下,作为团队的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时间服务团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团队,建构完善可行的团队运作机制。一个团队的发展,最核心的是建立属于自己团队的文化。西安外国语大学“心希望”支教队主要团队文化就是:“关注留守儿童”,针对这个团队文化进行不断的细化和深化。

“律动阳光”经调研,村里小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安全教育问题没有得到重视,有些小学生甚至已经出现心理和卫生安全问题。通过表三,可以看出在乾县支教的三年中,在保留原来特色课程文化的基础上,2014年突破性的增加了四门课程。根据受众年龄小的特点,增加了互动性特别强的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励志公开课、创意美术等课程。做为艺术学院的支教队伍,逐渐建设完善了团队的支教文化,并根据实地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见表三)

以2014年为例,团队所开设的特色课程中,书法课老师是西安外国语大学书画协会的会长;剪纸课老师的个人剪纸作品展已在西安展出三场,也是西安外国语大学的首个学生个人展;舞蹈老师、音乐老师都是艺术学院表演专业的学生,舞蹈老师作品曾获陕西省舞蹈荷花奖;创意美术课老师是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创意美术课为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三下乡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大学生自身的专业特色及专业水平,做到其专业。

总之,一支可持续的三下乡团队应打造“三建一新”的团队文化体系,即:学科建设、品牌建设、团队建设,活动创新。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开展一定要以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将品牌项目细化、深化、持续化,如:心希望的关注留守儿童,律动阳光的文化艺术节。加强团队建设,尤其是“家”文化的创建是使团队充满生命力的精神支撑。活动创新是指不应在寻求可持续的同时,应防止出现死循环,要根据每一期活动的开展情况来调整下一期活动的开展,不断创新,这是团队充满生命力的源泉。

4、时间的可持续性

通过对西安外国语大学2014年的近20支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的调研表明,三年以内的社会实践服务团很难在一个地方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也很难被当地的“受众”认可。观念的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暑期三下乡支教需要在时间上做到可持续性。针对一个固定的区域,固定的服务对象,进行不间断长时间的实践服务。

非暑期阶段的可持续关注,大学生三下乡一般的实施开展阶段是在暑期,而可持续性的三下乡在时间上不应该禁锢在暑期,支教团队和实践地应该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与联系,以律动阳光社会实践服务团为例,在结束2014年暑期支教后,又相应的开展了回访,延续性的开展了暑期的某些特色活动,2015年3月,又与实践地小学少队部开展了学雷锋活动,拟于5月份联合开展体育比赛等活动。时间上的可持续从根本上改变了一年一次,往往过于形式的支教活动,也为团队成员的可持续提供了保障。

5、做到媒体宣传的可持续性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支教,应该建立良好的媒体宣传渠道,及时把支教信息传达和反馈给社会,运用社会的力量强化支教的力度和深度。

通过表四可以看出,2014年的新闻报道数量是过去四年的近两倍。

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西安外国语大学 “律动阳光”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使支教活动得到广泛宣传,利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平台,通过自身的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做宣传报道,加强与社会主流媒体的持续性合作。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新老队员交流活动,老队员即使毕业也能将经验分享,保证团队传承的同时,注重历届队员联系录的整合,保证隔界联系交流无障碍。充分利用自媒体手段,加强个体对整体的宣传,鼓励队员通过自己的自媒体方式来宣传团队。通过每一个个体的微博、微信、博客等平台来搭建宣传团队的网络式平台。在2014年有西安市文明网、新浪陕西咸阳网、陕西网、咸阳共青团、陕西论坛、西安论坛等23篇省市和地方媒体、网络对“西安外国语大学‘律动阳光’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进行了报道和关注。

“律动阳光”志愿者队正是充分利用了媒体宣传的作用,才使得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城关镇丈八完小的危险校舍危房得到社会关注,最终得到社会支持进行重建。同样是媒体宣传报道学校教学基本的课桌和凳子破烂,得到社会的捐助,实现了教学硬件的配置。

6、理论联系实践,主动联系群众以点带面

加强立项工作,使其项目化,促进可持续各级团组织应积极组织立项,使其暑期支教项目化,以西安外国语大学二十多支队伍为例,专门独立单独运行的支教队只有两支,大多支教队依托于志愿者队,显然,单独运行的两支各方面做的相对都比较好,项目化的团队更容易达到团队文化、时间等方面的可持续性。加强党团组织领导,在暑期支教团队中建立临时党支部、团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可围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加强思想引导,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务学分系统,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三下乡的活动中来,在实践中检验所学。

理论需要实践的检验,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丰富,但社会实践经验匮乏。在暑期三下乡支教过程中,大学生应该充分抓住机会,在教学等服务的实践中不断检验自身具备的理论知识。同时,要积极深入到当地群众中,进行实实地研究、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当地的丰富习惯和文化环境,能够以点带面,在支教服务的同时,努力促进传播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宣传普及卫生知识、教授先进的科学技术。

四、结语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支教要想落实到实处,必须做到可持续性发展。在固定的支教区域,确定固定的支教对象,组成固定薪火相续的支教团队,形成团队的自我文化标示,坚持长时间不间断的支教服务。同时,要及时利用媒体宣传报道团队的支教信息,分享支教经验和不足,在学习和被学习提升团队的整体支教水平。最根本的,在暑期支教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到群众中去,以点带面,实现支教的最优化效果。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支教,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支教;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支教,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是被实践证实的真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支教,是一个曲折、困难的过程,应加强各部门的组织引导,坚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十天“三下乡”之行结束后,很多同学都问“三下乡你收获了什么”,我想说的是“有些事情只有去体验后,才会懂得,有些收获不在终点,而在过程”。也许此次三下乡的工作没我们想像的完美,但是,我们都尽力做好了。作为大学生志愿者,我所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此次暑期“三下乡”活动,在这个充满明媚阳光的夏季,我们尽情地挥洒自己的热情和汗水,虽然短短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已悄然而去,但这过程中所带给我们的经验和回忆却是历久弥新的。在“三下乡”的锻炼中不断成长,充实了自己,参与志愿者活动,我们收获快乐,收获成长,收获许多我们从未有过的经验。在一个团队中,正需要从一个队员的角度,不断的换位思考,仔细斟酌考虑每件事该怎样安排、处理。我懂得了如何奉献,懂得了团队的重要,懂得了今后在成长和前进中要做些什么。十天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很幸运能够参加这次“三下乡”活动,我们经历了,走过了,收获了。这次“三下乡”活动让我感受颇多,既增长了见识,同时也学到了许多东西。人就是要在不断探索追求中获得进步,只有亲身经历了才知道其中的苦与乐。这短短的几天将成为我心底最美好的回忆,同时这次迭部之行收获颇丰,了解了安铺镇的红色文化和新乡镇建设,还参观了四大古镇——安铺。我要由衷的感谢淳朴的欧家人民,他们给了我们这次成长过程中的经历;感谢一起和我下乡的队友,是他们让我看到了真正的互相照顾互相帮助的真情。同时也真诚地祝愿欧家小学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

大学生三下乡个人领悟(三下乡支教教学心得体会)

我叫,年6月毕业于师范学院,年9月支教于中学。我学的是电子专业,在这儿任教高一物理,由于专业和工作不是很对口,我只有在课余的时间里,花大量的时间去钻研。转眼间,我在这儿也到了第二个学期的中期。在工作和生活上有很多的感叹。

刚来这儿的时候,在工作方面未免有些经验不足:我是一名刚刚走进教师生涯的年轻教师,总想一反陈旧的教学状况,能够和学生一起更加平等的相处,想使教学方法变得更加人性化,想和学生融合在一起。这样,课堂纪律非常糟糕,很多学生和我的关系很好,就是在上课时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那么,我的所谓的“人性化”换来的只是这些原本很有基础的学生的放纵,和一些很想学习的学生对于课堂纪律的无可奈何。

教学能力固然重要,管理方法也不可丢下,一味的溺爱学生,反而会害了他们。我现在做的是提升业绩的同时,严格要求课堂纪律。吸取教训后,现在感觉上课的时候,纪律好多了,同样也能够走进学生中去,和他们友好的相处。

除此之外,在教学手段上要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在的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和工具。例如,要适当的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由于高中物理有很多抽象的东西,学生除此难以理会,采用多媒体教学会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一些原理的动态过程;但是,学生理解一个知识之后,马上忘记了,因为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做笔记很有难度。所以,多媒体的使用要得当。另外,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虽然目前实验器材不足,但我会克服这些,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实验,更好的学习。

高中的物理教学有很多是需要我去学习的,记得在听我的第一次公开课的时候,一位很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毫不客气的指出我的缺点,基本功太差,首先要把板书练习一下,当时我还很不服气。现在看来,这个老师还是很坦白地向我传授教学经验,我得好好感谢他才是。因为自从我在这方面有了一些改进之后,感觉自己讲得也越来越流畅了,也更方便学生理解和做笔记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从同事那儿学习他们的优点,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业绩。

谈到生活上,我的感叹就是条件的艰苦。我所在的团陂镇位于浠水西北,靠近罗田,而我家乡在英山,每次看到这儿环境的时候,总是想起了现在事业很有成就的高中同学,想起了家乡的父老,每次去浠水县城都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山路崎岖蜿蜒,交通实为不便。

我们一起来支教的有五位女老师,两位男老师,我们住宿的条件也很艰苦,我们两个男老师住在一间危房,土砖瓦房,记得刚来我们学校的时候,房子还没有分好,我在会议室里睡了五天,刚搬进这件宿舍的时候,晚上接水冲凉(由于没有卫生间),水龙头管子爆了,我被淋成了落汤鸡,那时房顶还漏水在。

虽然,条件是如此艰苦,但是我感觉学校的领导做的还是很周全的,比如我们学校的“青蓝工程”,帮扶结对活动,领导们为我们这些支教的年轻老师各找了一位师傅,我的师傅就是我们高一物理备课组长胡老师,他对我很是贴心,在工作上耐心周到的为我讲解教学和管理中注意的问题,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在他的指导下,我进步比较快,其他几位同事的师傅也是尽心尽力,在这儿,我得好好地感谢这几位师傅,感谢领导们,

这儿的街上不好玩,我们经常去散步,爬山,学校里有个远足俱乐部,就是课余的时候,几个老师们一起爬山,去旁边的公路散步,我也经常参与这个活动,我们步行去巴水河;爬上团陂的高山之巅,感觉这也是一个很大的乐趣。

对于学生来说,高中物理非常难,作为我这个不是很对口的老师来说,我感觉自己要做到:首先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使自己在处理难题的时候象庖丁解牛一样,做到游刃有余,光求知识丰富是不够的,接下来,讲课的时候要要尽量讲得精简一点,先使他们打好基础,再去拓宽知识面,挖深知识。现在,我也是这样做的。

记得以前备课的时候,我都是写的很多,把备课本都写得慢慢的,总想把知识填满自己,讲课的时候,也是讲得广泛,很多学生感觉难的很;现在就不一样了,我同样丰富知识,但是备课的时候很简练,很有条理,所以讲课的时候很流畅,学生感觉好理解多了,这就是我经历过的教学工作。

就目前的状况,我校学生进校时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我很有信心把课程待下去。争取取得优秀的业绩:尽管我们的条件是很艰苦,但只要心中有理想,一切困难都将会烟消云散。

道路虽然泥泞,前途一定光明。

以上就是我在支教期间,个人的感悟。

大学生三下乡个人领悟(大学生农村教育下乡个人心得体会)

今年的胜夏,到处都是那么的绿,绿的山,绿的水,绿的世界,大自然总是这样的美好。这个的夏季,因为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在全国各大学开展。从我们XX师范学院开展动员到个人报名参加,我一直都处于极度的兴奋之中,还好很幸运的被选中。从三下乡的前期准备工作、问卷的制作、科学发展观资料的收集,和大家一起讨论三下乡问卷发放方案,我们小分队的各位成员分工合作,一步一步走下来,和大家在一起,在这个充满欢笑的大家庭里,一起面对和解决问题,都在分享着每个人的成功与喜悦。

记得刚开始院里通知报名,我说准备参加“三下乡”活动时,很多同学都表示不解,说假期怎么还跑去农村进行所谓的“体验生活”,到农村去能学到什么?“三下乡”其实是自己在高中时就有的想法,上高中时在电视上看到大学生到农村下乡,帮助农民,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带去知识,虽然那时的自己还小,却总是很崇拜那样的大学生,如今,自己也早已踏进大学校门,成为一名大学生,现在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就更加希望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需要帮助的人带去力所能及的帮助,不让自己后悔。在家人的鼓励下,我报名参加了此次暑期“三下乡”活动。

十天“三下乡”之行结束后,很多同学都问“三下乡你收获了什么”,我想说的是“有些事情只有去体验后,才会懂得,有些收获不在终点,而在过程”。也许此次三下乡的工作没我们想像的完美,但是,我们都尽力做好了。作为大学生志愿者,我所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此次暑期“三下乡”活动,在这个充满明媚阳光的夏季,我们尽情地挥洒自己的热情和汗水,虽然短短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已悄然而去,但这过程中所带给我们的经验和回忆却是历久弥新的。在“三下乡”的锻炼中不断成长,充实了自己,参与志愿者活动,我们收获快乐,收获成长,收获许多我们从未有过的经验。在一个团队中,正需要从一个队员的角度,不断的换位思考,仔细斟酌考虑每件事该怎样安排、处理。我懂得了如何奉献,懂得了团队的重要,懂得了今后在成长和前进中要做些什么。十天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很幸运能够参加这次“三下乡”活动,我们经历了,走过了,收获了。这次“三下乡”活动让我感受颇多,既增长了见识,同时也学到了许多东西。人就是要在不断探索追求中获得进步,只有亲身经历了才知道其中的苦与乐。这短短的几天将成为我心底最美好的回忆,同时这次迭部之行收获颇丰,了解了安铺镇的红色文化和新乡镇建设,还参观了四大古镇——安铺。我要由衷的感谢淳朴的欧家人民,他们给了我们这次成长过程中的经历;感谢一起和我下乡的队友,是他们让我看到了真正的互相照顾互相帮助的真情。同时也真诚地祝愿欧家小学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

大学生三下乡个人领悟(大学生教育三下乡体会)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为深入贯彻学习宣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团中央、团省委关于组织开展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关精神,南昌航大经济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赴吉安重点服务队围绕“回顾三十年改革复兴路,畅想新世纪农村新未来”的主题活动将科技、文化、卫生带下乡。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经历了这一次有意义的、难忘的暑期“三下乡”之旅。

副书记殷殷教诲“三下乡”隆重出征

月4日,在经管学院会议室G807隆重举行了我院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出征仪式。

在出征仪式上,党委副书记上官飞副教授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实践队员们要明确“三下乡”的意义,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大学生社会实践以社会为课堂,以人民群众为教师,以学生能动地参与为主要教育途径,其作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青年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磨练意志、锻炼能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次经济管理组建了两支社会实践重点服务队和一支小分队,以“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分别奔赴吉安县、瑞昌县、进贤县,各队结合实际对课题进行实地调研。

踏上实践征途

这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的活动目的地是吉安县永和镇,改革开放三十年,当前农村的经济发张状况以及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状况都是我们这次讨论的问题,结合我队实际情况,确定了“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复兴路,畅想农村新世纪新未来”的活动主题。本次暑期三下乡我们队还确定了四个小课题:基于农民创业典型对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的研究,对农村中小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与研究,基于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现状及老龄化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留守儿童现状及留守地学校的教育状况调查研究。这次活动,是以永和镇作为主要调查地区,通过下乡走访、社会调研、宣传报道,研究农村突出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希望能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

今日下午两点五十六,我队准时从南昌出发奔赴目的地。火车缓缓驶出南昌站,我们的视线一点点远离城市,向我们靠近的是一重重青山,沿路还可以闻到芳草沁人心脾的气息,依山傍水间无不显现出农村中一番清新景象。感觉目的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心中的兴奋也在不断升温,遐想也一浪高过一浪。

在火车上,我们积极讨论行程,如何将我们的“三下乡”活动落到实处,取到成效。带队老师李老师严肃地说:“以前有人说三下乡就是下去玩的,干不了实事,但这一次我必须跟大家讲清楚,我们这一次下乡就是要将我们的知识带下乡,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帮助当地经济的发展,希望大家齐心协力,获得一定的实践成果。”我们谨记陈老师的教诲。接着团委书记补充道,“十将经济建设作为建设的中心,虽然说经济发展是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如果社会其他问题不解决,不但会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会关系到社会稳定。我们这次下乡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农村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下乡的五天里,我们会严格按照行程来进行我们的调研工作。当地的条件比较艰苦,大家一定要吃的了苦啊。”大家都积极响应。

经过几次的转车,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当地镇府极为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大力支持我们的此次活动。身负重任,我们不敢耽误一刻,与当地镇府进行了交谈,阐明了我们此次活动的目的及意义之后,立即乘车下乡,开始准备此次“三下乡”活动。将我们的愿望变成现实,将我们的行动化做一道知识的新风,吹绿赣江两岸。

统一规划布局新农村新气象

今天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赴镇社会实践服务队一行人来到新农村建设重点村——镇村。上午九点,我们乘坐农村公交103路到达终点站锦源村,一路感叹农村交通的畅通和给老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益处。村支书曾书记早早便在村口等待我们的到来,一下车,曾书记热情的与我们握手,并引领我们参观锦源村。

一进村子,一排排新建的洋房让我们震惊,有的同行者不禁惊叹:“怎么比我们镇上还要好啊!”后来经了解才知道,村新村的房子都由市规划局统一规划设计,每户房子都命名为“幸福之家”,房子都设计有后院,将厨房、卫生间、沼气池、浴室设计在后院,前院为客厅、住房,这样的设计美观合理。进入村庄,是一个信息园地,里面设有电子信息室、报刊阅览室,一台台电脑整齐的摆放在电脑桌上,报刊杂志也整理好放在书刊架上,这样的农村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注重信息的获取和知识的汲取。

走过信息园地是锦源村的菜市场,中午时分老年人还有孩子在菜市场聊天、打小牌、玩耍,其乐融融。我们还停下来跟老爷爷、老奶奶们聊天,看着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接着曾书记带我们走进一户新农村建设示范户,沼气、自来水都有了,老奶奶带着一脸的笑容,跟我们说着新农村新生活: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多谢党和政府的关心,现在政策也好了,政府给她们统一装好了沼气设备。奶奶还带我们参观了她家后院的沼气发酵池,曾书记介绍说沼气发酵池是个直径为3.6米的球,去年五月新村统一建成了,现在每天要放进一些稻草秆,一天三个人吃饭的燃料就完全够了。看到这些,我们不禁感叹,农民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给农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从农户家中走出来,曾书记领着我们一行人来到了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人可以在这里搞搞活动、锻炼身体、看看杂志。老年人活动中心的左边是在建的敬老院,楼高五层,墙壁粉刷成温馨的淡黄色,设有单间,用曾书记的话说就是“像宾馆一样”。“老人是财富,敬老是爱心”,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性化因素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希望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新农村建设正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的开展中,参观村让我们实地了解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统一规划设计,建有各项村级设施,关心农村的精神生活,新农村新气象,给我们国家的建设带来春风。

拾掇行囊惜别永和

第六天,我们将要跟这个与我们有着不解情愫的小镇挥一挥手了。

火车缓缓的驶出吉安站,为期五天的“三下乡”之旅也缓缓地拉上了帷幕。拿者行李包,仿佛满怀兴奋只情由南昌奔赴吉安的情景就发生在昨天。

火车在快速的行进,回想“三下乡”这短短的几天,首先浮现在眼前的是一张张可爱的面容。带队老师李老师总是笑呵呵的,他和蔼可亲,为人师表。在下乡的过程中,非常照顾、关心我们,亦师亦友。杨文超幽默搞笑,他说的话可以让你笑到不行……

“三下乡”给我的感觉不是先前所以为的条件艰苦,而是幸福和沉重。

幸福是因为有非常团结、能干的队友,活动非常有意义,体会到很多东西。沉重则是对于农村问题的思考,看者无助的孩子、孤苦的老人、凋敝的屋舍,都让我想尽自己的力量做一点有助于他们的事情。

望着远处的青山,没有了来时对于“三下乡”的兴奋,取而代之的是对于农村问题的思考。我将带着我的思考回到学校,用我所掌握的知识和可以利用的资源探索农村问题的根源及解决策略。

大学生三下乡个人领悟(大学生医疗下乡实践体会)

年夏天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暑假。七月刚放假,参加了学校举办的××中医药大学大学生“三下乡”医疗服务活动,前往××××县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收获颇丰,现总结如下:

一、实践时间:年月13日~年月20日

二、实践地点:省市县

三、实践总结:

“三下乡”指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卫生下乡。其中卫生下乡包括医务人员下乡,扶持乡村卫生组织,培训农村卫生人员,参与和推动当地合作医疗事业发展,我们此次就属于卫生下乡。

第一天,在队长带领下,先去了县的半程医院,队员被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在妇产科、中医科、内科见习。我分在内科,跟着主任见习了一天,学到了很多知识,见了很多病例,有输尿管结石、心衰、带状疱疹、感冒、贫血等很多患者,我在一旁边看主任看病,边忙着给患者量血压、开化验单,遇到典型的病例,主任还会停下来认真的讲解给我们听,我在学校学习的心电图诊断、和化验单的知识,都一一在此得到了复习,还新学了原来课上没讲的知识,比如说如何看脑电图和脑CT。闲暇时间,我们还大体了解了县地区常见的一些疾病,为以后几天的医疗下乡服务做了准备。

第二天开始,我们医疗服务队就来到了县其中一个村庄,在村里借用大队部的场院,为村民提供免的医疗服务。村里的卫生条件很有限,很多村民尤其是老人看病因为种种原因都去不了医院。在这些患者中,其中得高血压的占了大多数,而且很多因为对高血压认识不足而导致了中风,其他的就是低血压、类风湿、感冒之类的疾病。我们为其提供了就医咨询、疾病诊断、日常保健和用药指导,还现场为很多村民进行了推拿按摩,解决了很多村民的健康问题,同时也提高了我们自己的技能。村民都很热情,看完病后都表达了对我们的感激之情,盛情邀请我们去家里坐坐,让我们觉得此次“三下乡”来的很有意义,是非常值得的。如果还有机会,我愿意再次为“三下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学生三下乡个人领悟(暑假三下乡支教心得)

为期七天的暑假三下乡活动——之行圆满落幕。这次的活动,我感悟良多。

刚进的那天,一段山路最是刺激,蜿蜒婉转,忽上忽下,新奇而又神秘。在团支书的带领下,我们与当地政府书记、中学校长见了面,经过他们的介绍,我们对当地的民族风俗、教育、建设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表示对我们的活动很支持。

来到宿舍发现住宿条件不如想象中的恶劣,搬行李,打扫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等一切安顿好,我们也迎来了此次“三下乡”的第一顿晚餐,有男女班长两位大厨的手艺,我们幸运地没有食不知味。第一次这样集体在外生活,大家的心情都忐忑而新奇。

我本是宣传组员,因需要暂时调往调研组帮忙。我们一起挨家挨户发着问卷,再待一个个答复,并不容易。语言沟通就是一个大问题,只要上了一点年纪基本都听不懂普通话,只是让他们明白意思就花了不少时间。在这初步调查中,可以看出当地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大多居民认为本地应重点发展农业,至于旅游业就可作为辅助业。可见当地村民还是比较切合实际,脚踏实地的,也不会太过于保守,能够适当接受新事物。但他们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发展旅游业导致了过度开发资源,损害了自然风景,易引起灾害。对此,一些居民义愤填膺。这些居民对保护资源环境的意识还是不错的。只是希望政府的开发政策要三思而后行,要看到长远利益,不要只被眼前利益所迷惑而对自然资源环境作出过大的伤害,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另外,当地的佛手瓜作为主要经济作物,远销各地,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应。这样他们懂得发挥本地的经济优势是值得赞许的。头脑有要是灵活,致富又有何难。

支教组在这期间可是忙翻了天,原本担心的生源不足的问题不仅没有出现,反而是盛况之下扩招了两个班,当地的家长都了解知识的重要,也热情支持支教活动。看到知识在此地如此受重视我们感到无比安慰。各组根据需要合理调配组员,相互协调帮助,班级空前团结,让我们对未来的支教活动充满期待与信心。这时调研组的任务已初步完成,后勤组也在大厨的带领下“渐入佳境”。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

我也兴趣盎然地挤身支教组上了两次课。其中有一个小女孩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却连学前班都未上过,也听不懂我们说的话,只是睁者迷惘的双眼望着我们,我们之间的沟通都需要其他孩子们的翻译,心里涌上的无力感让我们无言,教育即使受到足够的重视,还是会有孩子没学上,这是各个贫困山区都必然存在的问题,要彻底根除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们各界人士的团结帮助,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家长的支持。短短两三天,我们就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亲热的姐姐长姐姐短的叫喊,还经常跑上宿舍找我们玩的举动都让我们好开心,好感动。虽然在短短时间内我们根本就不能教他们多少的知识,但在这过程中却让我们进行了心灵的交会,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对脱离贫困的盼望,也第一次如此深刻感到自己的渺小。

宣传组的活动却进行得比较不如意,除了地点的选择上有难度,活动当天的惨况也让人沮丧不已。之前辛辛苦苦招来的资料,准备的展板似乎“英雄无用武之地”,大多居民只是探出头远观,近前驻足的人少得可怜,由刚开始的好奇转变到后来的“视而不见”让我们倍受打击。我们充分体验了辛勤汗水付诸东流的失落与心痛。原本就是不能世事都如意,在打击与挫折中成长,这是我们都必须经历的心理路程。失败就要吸取教训,调整战略方针探寻成功。于是我们毅然取消了第二次的展出,不作无谓的挣扎。从这次的宣传展出中我们明白宣传必须要更贴合民众的生活需要,才不会劳而无获。

大学生三下乡个人领悟(大学生暑假三下乡实践体会)

这次下乡时间虽然短暂,但我学到很多东西,感触颇深。首先,在生活上,我又一次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这就体现在炊事班方面,每一小组都很努力很配合的做好煮饭的工作,或许在很多人眼里,煮饭很容易嘛。但我想说的是:如果分工合理,配合得好,煮饭不仅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是一件乐事,因为当我们都看到队员开心地吃着自己亲手煮出的饭菜时,真的很开心!在XX小学下乡的这段日子里,团结的力量一直凝结在我们的心里,那就是努力为大家煮出好的饭菜。

其次,是教学上的收益。可以说,我是一个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准老师,真正体验真实课堂的机会很少。这次下乡给了我一个锻炼的机会。我担任了2年级的班主任,初来乍到,学生都很害羞,不怎么愿意说话。于是在主持班会时,我通过了解她们的名字和要她们一起选出班委,逐渐跟她们拉近距离。在少霞,海云,洁红的帮助下,我慢慢和他们走近了,走近了,迈出了第一步。

接下来,我呆在教室听课,一方面,可以了解其它队员上课的方法,另一方面,我了解到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等等。然后在课间跟她们交谈,了解她们的其它情况,偶尔,跟她们说说新鲜的事,很快她们就慢慢地信任我啦。

除此之外,我还教了4年级和6年级的英语。它们两个班同学情况不同,上课之前听说4年级学生不爱上课,课堂气氛比较冷场,6年级学生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有几个同学爱捣乱。据此我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教同一个内容,下乡教学主要以趣味性为主,我就选择了英语一般日常用语的教学内容。对于4年级的学生,我是以情动人,先了解他们学英语的情况,再介绍我的教学内容,激发他们的兴趣,很快他们表示配合,这堂课进行得很顺利,他们也很踊跃。至于6年级的学生,事先跟他们说说笑,逐渐让那几个捣乱的同学配合我,再诚恳地向他们提出要求,他们同意了,尽管上课时,他们偶尔想要捣乱,但看到我的眼神暗示,他们很快调整过来,回到课堂上。

以上是我的下乡心得体会,这次下乡,我收获很多很多,无论是教学方法上,还是生活上,都为我9月份实习提供了一次预备的锻炼,做老师,一定要有爱心和责任感,这是最基本的素养,做老师,不容易!

总结这次下乡,我收获很丰富,最主要是让我明白两点:一是团结就是力量,二是在教学方面,我懂得很多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再局促在课本上所谓方法,初步尝试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尤为重要的是,平常的课堂是一知识性为主,而这次下乡是以趣味性为主,我了解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课堂应该怎样展开,再适当地把两者糅合,我想:这对我以后真正走上讲台会有很大的帮助。

大学生三下乡个人领悟(大学生三下乡心得体会)

充满着激情和疲惫的团学社三下乡队伍终于凯旋归来了,说真的,比军训还累,累的程度我就不说了,因为这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四天的培训,9天的下乡,每天差不多2点睡,6点多起床的日子,不觉中就这样告一段落了。。。

因为重情义,所以有些伤感,快乐的日子总是那么快就过去,大家一起疯,一起坚持,一起努力,一起奋斗的时光是一笔财富,此时此刻,我想起我之前创作的一首歌的歌词挺能代表我现在的心情——回忆,让我们拥有彼此笑脸,因为,这是属于大家的语言,我们都相信,拥有了就不会遗忘,但是,随着时间无情的流逝,我们,忘了曾经美好的回忆,或许这就是,每个人成长的代价,亲爱的朋友,你是否已忘了,忘了我们在一起的时光,即使时间会冲淡一切,只要珍惜友谊仍旧会长久,不要再推脱,你曾经想过我,真正的友谊,是不需说出口,在这一刻,我知道了所谓的友谊,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只能让它随风飘零在远方,这是一首比较感伤的关于友谊主题的歌,当然,我希望我们三下乡的伙伴们不要被时间冲淡我们的友谊,就是那句,只要珍惜友谊仍旧会长久

以前,我总是说自己的生活缺乏平淡,觉得别人的生活都是那么的精彩,特别是看到现实上的某些情节后,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但是这次下乡,我第一次觉得自己过的是那么的有意义,,这就是《士兵突击》里面许三多说的一样,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我看到了莫村人民的热情,看到了他们的渴望,我跟自己说,我们的下乡一定不能走于形式,我们能做的一切,都伴随着一双双信任的眼光,我也多少理解了一些人为什么甘愿去边疆支教,一呆就是几十年,感动他们的或许就是那种真诚而又朴素的情感,有的时候,我们真的可以不计任何回报的付出的,这一点,我在我们队员身上看到了,

因为年轻,所以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即使幸苦,又有何妨,毕竟,年轻都是有期限的,等到年华逝去,很多想做的事都会变得力不从心,所以,一定要趁年轻。,

这次下乡,还有一个比较大的收获,,就是我又一次见证了自己的能耐,没有什么事能够难到我,我的内心其实是一个热血沸腾的人,,但是这种东西是不需要时刻摆出来的,所以,,宠辱不惊,我始终保持冷静的外表,,但并不代表我缺少青春的激情,只是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不同。

此外,,也有一些遗憾,有些事还是错过了,说到底,还是缺乏勇气,但是,还是强求不来的,由他吧,,稍作休整,,又要重新出发,开始我的暑期兼职了,我想,那又是一个跟三下乡差不多的艰难考验,,但我会惧怕吗?当然不可能!

大学生三下乡个人领悟(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

年的这个夏天,对于我来说,注定是个不寻常的日子。我选择了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考试周开始,就一直处于紧张的生活状态中,直到下乡回来的那一刻,才感觉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些。

一直就知道三下乡是很辛苦的,但没有想到竟会比军训还累。但是,我没有后悔。在这半个月左右的三下乡时间里,我懂得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承受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

从下乡开始的准备阶段,我就被分配到了宣策组,本来对宣策工作已经没有什么热情了,但是宣策组的同事们都是那么热情和团结,大家一起努力就觉得幸苦中有了点乐趣。没有试过两天内可以出这么多份海报,这也挑战了我的能耐,我也渐渐喜欢上了宣策这个团队。

我们的队伍比较特殊,很多东西都不确定,以致我们的调研课题在基本完成的情况下由于不符合当地实际,要重新改课题,义教也是担心招生的问题,一切都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数。即便如此,我们从未退缩。38颗心一起面对,一起承担。终于,下乡的事尘埃落定了,我们带着半准备状态开始了我们的下乡之旅。但是,真正的考验却才刚刚开始。。。。。。

经过4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莫村。莫村的村民对我们的到来表示出莫大的欢迎和支持,这让我们很感动。下乡后的第二天,就是义教的招新工作,由于担心农忙招不到学生,所以我们发动了全队的力量。出乎意料,我们的招生人数远远超出我们预定的招生计划,连镇长都不敢保证的招生问题,我们却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功,这也算是开了一个好头吧。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各个小组各自进行工作,义教的开始了每天的教程,调研的也每天出去做调研,宣策的也是每天出海报,准备晚会节目和道具,都过得很充实。只有挂职组,还没有跟当地沟通好,所以,在积极的争取机会。我们每天的行程都比较紧密,白天忙各小组的事,晚上大家还要集中在一块彩排我们的晚会,完了以后还要开始商讨明天的工作安排,所以几乎天天都熬夜,休息时间不够。到后来,随着工作进程的日益加大和晚会彩排的压力,本已身心疲惫的我们开始有点支撑不住了,有人受伤,有人生病,有人闹情绪。整支队伍氛围变得凝重了起来,队长还因此发大家脾气。我知道,期间,有很多人想要放弃,但都只是一闪而过的念头,毕竟,我们是一个团队,大家都明白不能因为自己而影响了集体。所以,大家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每个人都紧绷着神经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心里有多少的委屈,多少的眼泪,多少的痛苦,都埋藏在心里。我们约定好,把心里所有的压力都爆发在晚会成功结束后的那一刻。

虽然,在准备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情况,但是我们都是一个个的克服,跨过了义教招生,集市宣传,调研问卷和晚会筹备这一道道坎,中间虽有很多辛酸,却也有很多欢乐,也可以说是我们苦中作乐,每天有空时大家就聚在一起玩游戏,杀手,盖被子,偷拍别人的囧照,开别人玩笑,分享各小组的趣事,收集每个人的经典语录,喝酒欢聚。。。。。。这一切,不仅让我们暂时忘却了压力和烦恼,也增进了彼此的友谊,这比什么都重要。

时间过的很快,不觉中,我们的下乡就接近尾声了,所有的压力都积聚在晚会的成功与否。可是晚会一直有很多难于协调的问题,开场舞人员受伤,只能换队形;小品录音不够时间,也没有彩排过;合唱大家的气势和领唱抓节奏的问题,直到晚会开始,这些问题都没有完全的准备好,我们就是想着拿出我们的精神来感染观众。当晚很多莫村的村民都过来观看我们的表演,奇迹的是,我们的晚会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基本很顺利的完成了,也得到了莫村镇镇长的高度评价。在唱着我们的队歌《我相信》的那一刻,我们都爆发了,所有的情绪在那一刻都发泄了,我们跳着,喊着,抱着,围着圈,大家兴奋不已。那一刻,我们觉得再多的累,再多的苦,都是值得的;那一刻,我深刻的感觉到,我的生活其实并不平淡,而是那么的有意义;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属于我们年轻人应有的风采。因为年轻,所以,一切皆有可能;因为年轻,所以,一切皆能克服;因为年轻,所以,我们坦然,坦然的面对一切!

24日中午,我们满载着成功的喜悦凯旋,而这次跟着车一起载回来的,却比我们出发时多了很多很多,多了属于我们38个人的东西,也多了我们每个人收获到的东西,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是宝贵的财富,我们不宣,但是我们心照。

这个夏天,如火,让我心潮澎湃;如酒,让我细细品味个中滋味;如花,即使短暂,但留下了精彩的瞬间,精彩的记忆!无悔的青春,无悔的人生!

大学生三下乡个人领悟(暑假三下乡心得体会)

这次下乡时间虽然短暂,但我学到很多东西,感触颇深。首先,在生活上,我又一次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这就体现在炊事班方面,每一小组都很努力很配合的做好煮饭的工作,或许在很多人眼里,煮饭很容易嘛。但我想说的是:如果分工合理,配合得好,煮饭不仅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是一件乐事,因为当我们都看到队员开心地吃着自己亲手煮出的饭菜时,真的很开心!在溪山完美小学下乡的这段日子里,团结的力量一直凝结在我们的心里,那就是努力为大家煮出好的饭菜。

其次,是教学上的收益。可以说,我是一个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准老师,真正体验真实课堂的机会很少。这次下乡给了我一个锻炼的机会。我担任了2年级的班主任,初来乍到,学生都很害羞,不怎么愿意说话。于是在主持班会时,我通过了解她们的名字和要她们一起选出班委,逐渐跟她们拉近距离。在少霞,海云,洁红的帮助下,我慢慢和他们走近了,走近了,迈出了第一步。

接下来,我呆在教室听课,一方面,可以了解其它队员上课的方法,另一方面,我了解到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等等。然后在课间跟她们交谈,了解她们的其它情况,偶尔,跟她们说说新鲜的事,很快她们就慢慢地信任我啦。

篇9

二、良好的团队以及队员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是完成一项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在前期准备工作中,面对纷繁复杂的与农村相关的政策文件,我们团队成员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顺利的完成了前期的工作。为此次活动的顺利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大家多是第一次参加“三下乡”活动,经验不足,在开展具体工作时,不但要开展政策的宣讲、咨询、解疑,还要与当地的乡镇领导、农民朋友开座谈会、进行入户调查等多项工作,大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是大家并没有退却,而是发挥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我们顺利的完成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从这次活动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及团队的重要性。 

   

三、社会责任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 

篇10

篇11

村委会在解放思想的大潮中大胆实践,科学创新,为农民谋福谋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土地资源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利用,促使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农民生存的基本保障,但在传统经营模式下,土地的经济效率低下,农民对土地的重视程度不高,随意在耕地上建房屋滥用土地的现象屡见不鲜。但近几年来,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改革,土地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农民从土地上获得的经济收入日益增加,他们对土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土地非法流失的现象锐减。

这次实践,我们分工合作,各自完成好自己的任务,让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懂得了自身的社会责任。通过此次实践,我们也结交了不少的朋友,进一步认识了社会,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掌握了更多为人处世的技巧。与此同时,我深深的认识到,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虽然部分农民认为政府还应适当提高农业补贴,但目前来讲,农村的现状较前几年已又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也切身感受到了国家近年来的政策支持,从出台免除农业税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再到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无一不说明国家的重视。土地在增产,农名在增收,农村的发展速度在逐年加快,城乡二元格局也在逐步改变,农民可以放心进城务工,也能够安心在家务农,不同的选择同样可以使农民收入得到提高。在这次实践中,也切身感受到了国家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好处,正是由于政府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在加强,才使得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几天,但我们的收获是颇多的,这将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让我们终生受益。我也将劳劳记住自己肩上的社会责任,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建设号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广大农民服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记暑期社会实践调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话用在我们暑期社会实践上再适合不过了。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我们暑期社会实践团,挥洒汗水,收获富足。

篇12

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 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2%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 “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 “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结论与建议:

篇13

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

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调查结果分析: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 “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 “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 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结论与建议: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实践不是单个人孤立的行为,

而是社会的活动。所以,实践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在社会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了解国情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放眼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有所了解才行。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同学在实践中更好的认识国情,贴近社会,从而确定比较正确的人生前进方向。作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活动,即人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如政治活动、社会改革实践、阶级斗争等。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使实践与认识相结合。大学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结合所学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既提高能力又服务社会,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二是志愿者服务,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专长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三是参加各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