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经营资产价值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经营资产价值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经营资产价值

篇1

一、资产减值理论与现状分析

1、资产减值内涵

所谓的资产减值,是指由于外部环境因素或内部使用方式或范围的改变而引起的资产价值的降低,致使资产未来可能流入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小于该资产现有的账面价值。

而经济学领域内的《资产减值》准则,是在适当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实现了与国际资产准则的趋同。在这场资产准则的历史性变革中,资产减值处理变革成为理论界倍受关注的焦点。《资产减值》准则主要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除特别规定以外的其他资产减值的处理进行了规范,标志着中国减值会计正在向国际化道路迈进。

2、经济放缓前提下资产价值变化分析

在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情况下,我国诸多行业的资产价值会受到严重的威胁,资产差值已经成为一个必经之路。在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迅猛之时,我国的房地产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已经出现了泡沫经济的严重发展趋势。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我国的房地产价格得到了控制并有所回落。这也就意味着,在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缓慢下去之时,我国的房地产将出现资产差值的现象。再有如,我国的农业市场,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时期,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量明显下降,并且回弹期延长。根据相关统计显示,在2007与2008的农产品出口数量统计当中,虽然我国每月的农产品数量不定,有一定的波动,但是从总体来看,农产品的出事额还是呈上升趋的。而在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以来,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额明显得到抵制,整体呈下降趋势,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农产品的资产价值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同时逐渐下降。

3、我国企业在经济放缓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减缓,我国经济实体的资产价值出现了下降的现象。所以,在我国经济放缓的形势之下,我国的经济实体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其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从经济实体的投资者与运营者的角度来说,对于其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以及实现企业经营责任制的实施也完善都有着重要影响。其次,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对于防止企业资产的流失有着积极作用。另外,只有企业资产价值得到了保全与增长,才有利于企业管理的规范化,也可以对企业经营者的急功近利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的工作热情,创造更好的企业业绩。而我国企业在应对经济放缓形势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以至于我国企业很难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下面对我国企业在企业资产保值与增值的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第一,我国一些企业经营效益十分低下,使得企业的资产保值与增值目标很难实现。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经营成本与经营费用一直居高不下,这对于企业经营效益的降低有着重要影响。其次,企业的各类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并没有将其价值发挥到最大。

第二,我国部分企业的资产流失问题比较严重,企业资产保值与增值难以实现。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经营机制不能成功地转换,企业的经营者很难利用企业的资产进行经济利益的创造。另外,企业经营者的资产保值与增值意识薄弱,不能将其作为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

第三,企业的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全,企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任务的落实有一定难度。

二、我国企业应对经济放缓,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对策分析

在经济放缓形势不断逼近的今天,启动内需,加大企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已经成为了我国企业要采取的重要措施。

1、致力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要想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就一定要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有意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与费用。进行企业资产保值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不能出现亏损,这也是实现企业增值利益最大化的关键方法。资产投资者应当加入到企业的资产管理当中,用心经营,创造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提高利益来提高企业资产保值的成功率。另外,企业要进行再生产,一定要进行成本补偿,而成本补偿就是企业进行资产保值的重要基础,企业进行资产保值,要从成本的核算与管理两个方面入手。

2、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

将资本放在核心地位,对企业进行更为严格的内部管理,并同时建立企业激励机制是进行企业资产保值与增值的重要手段。将资产的占用与经济利益的获得相联系。占用资产,就必须要求能够得到合理性的收入。而这就要求企业内部的资产经营权与收益权要进行严格的规范与区别,以资产占用费与占用额制度的建立来使其科学客观化,对资产占用者的经济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另外,要将企业的经营者与企业工作人员的个人收入与资产相挂勾,进行一步优化企业资产的配置。

3、盘活资产存量,对资产的配置进行优化

要对企业的资产配置进行优化,最先要做的就是建立一个规范科学的评估方法与资产管理体制。企业资产的重组与资产的流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把企业的资产进行转移,转移到更高效益的领域当中去。利益不高的企业应当将一切手段加以利用,进行资产的二次开发,通过资产的合理转移与二次开发,企业的资源可以得到重组,得以优化配置,这样就会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另外,也可以以产权转让为方式进行资金的筹集,使企业的资产得到保值与增值,这也是进行企业资产盘活的有效方法。

4、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以及企业内部相关制度的建立

企业的资产的增值与保值涉及到经济利益,换言之,企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工作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分不开的,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互相促进。所以说,进行企业资产增值与保值的首要前提就是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加强,同时,企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成效也是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外在体现。我国的现代企业要加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间的相互配合,提高工作默契程度,努力把企业资产的增值与保值工作做到最好。

另外,加强企业内部相关制度的建立对于企业资产的增值与保值更是关键。将企业法人的财产权制度进行加强是加强企业内部相关制度的重要内容。在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过程中,最先要做的就是将企业产权进行明晰化,把财产权赋予给企业法人,使财产制度更加明确与清晰,职责分明。在我国现有法律法规的条件之下,企业要建立健全本行业与本企业内的资产制度,特别是资产管理方面的具体实施细则,将国家赋予的权利落实到企业与个人身上,让权利发挥其重要作用。

篇2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商业竞争的加剧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企业的组织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之下,传统的资本密集型和以纵向一体化为特征的、基于制造过程的规模经济发展模式很快遇到了瓶颈,与此同时,基于有形资产的生产制造过程迅速实现商品化,使的有形资产的投资回报率趋于社会平均报酬率,难以为企业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企业中无形资产的价值问题。

以上变化使得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从传统的金融资本积累、物质资本投资和规模扩张转向渠道、人力资本、客户关系等无形资产获得,无形资产正在逐步成为公司价值的主要决定因素。

本文以我国中小板块上市公司2010年至2012年三年的财务报表为研究对象,抽取中小板块上市公司样本,通过查阅已经披露的年度报表,设立三个研究假设,对选取的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终实证检验证实了以下结论:在其他条件既定情况下,无形资产与企业息税前利润显著正相关且高于固定资产。

一、中小板块无形资产总体情况分析

截止至2013年7月31日,中小板块上市公司已经达到701家,上市公司市场总值达到3,233,528,861,902元,是证券市场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证监会2012年修订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小板块701家上市公司分属于19个行业大类,其中绝大部分为制造业企业,比例达到81.17%

在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中,涉及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主要有两处:在资产负债表中披露无形资产期末余额;合并财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中披露无形资产的具体构成项目以及累计摊销和计提的减值准备。

本文将在资产负债表正表中列示了无形资产的公司称为“有无形资产的公司”,而在项目注释中列示了无形资产具体构成项目及其金额与现状的公司称为“披露无形资产构成的公司”。所选样本无形资产的具体披露情况见下表所示:

其中:OPINCt ,i为第T年的息税前利润;FAt,i为第T年的固定资产价值;INTANt,i为第T年的无形资产价值;LogTAt,i为第T年总资产的对数,以控制企业规模对经营业绩的影响;DTRt,i为第T年的资产负债率,用以控制企业的资产结构变量;εt,i为随机干扰项,且E(ε)=0;t表示年度,i表示企业,n=1,2;a0为常数项,a1、a2、a3、a4为回归系数。

(二)研究假设

假设1:单位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业绩所作的贡献要高于固定资产。

(三)分析结果

i

该方程中各变量回归系数均通过t检验,方程整体也通过F检验,说明公司无形资产对经营业绩正向的显著影响明显高于固定资产。

三、研究结果的对策与建议

(一)规范无形资产具体构成的披露

无形资产具体构成项目的纷繁复杂是影响无形资产披露规范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同一无形资产的具体项目,不同的企业可能以不同的名称列示。以专利技术为例,有的企业将其列为专利权,有的企业直接列示为××软件、××协同办公系统。这给无形资产具体构成的分析工作带来难度,所以,使用统一规范名称,促使无形资产披露标准化,确保报表使用者理解相关无形资产表述的正确含义,是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可以对无形资产科目进行细致的划分与名称的设定,准确定义每项无形资产构成项目,每类无形资产所包含的具体项目,对于不断涌现的新的无形资产项目名称,应及时对其进行界定与归类,从而任何一项无形资产可以比较明晰的找到其所归属的类别,杜绝当前的混乱情况。

(二)优化无形资产结构,提高无形资产比重

近几年来,公司无形资产的发展速度平均高于固定资产和总资产,这表明公司对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通过对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重的分析可以知道,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平均不足5%,而在无形资产的构成中,土地使用权等类似于固定资产的非价值创造性资产占据很高的比重,有些公司的无形资产竟然全部为土地使用权。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今天,科学技术类无形资产比重明显偏低,造成企业虽然有无形资产,但是无形资产“含金量”不足的情况。无形资产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一个企业拥有无形资产的数量和质量是其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本文所选样本公司均来自中小板块,绝大多数属于高新技术企业,理应是无形资产较为集中的行业,但即使这样,这列企业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也不尽如人意。因此我们提议企业加大自身的研发力度,优化无形资产结构。

参考文献:

[1]薛云奎,王志台.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J].会计研究,2001,(11).

[2]梁莱歆,张焕风.高科技上市公司R&D投入绩效的实证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黎玉琴.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经营业绩关系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3).

篇3

二、加强利用外资经营房地产的审批管理合资、合作经营房地产项目,其立项按隶属关系分别由省、市计委会同经贸委、建委根据商品房的计划审批;其项目公司的章程、合同由经贸委审批;建委负责资质审查并发资质证书;凭有关批件及资质证书到工商管理、外汇管理、金融部门办理登记注册和开户等手续。

三、加强利用外资经营房地产的行业管理全省利用外资经营房地产的行业管理归口省建委。利用外资开发经营房地产,应纳入各级建设部门行业管理轨道。合资合作房地产公司负责开发建设的商住楼、住宅区、工业区等项目的规划,必须经当地建委或规划部门审议,并按规定报批后方可实施。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省制定的有关规划、设计、施工和房地产开发管理等规定。

四、加强利用外资经营房地产的销售管理对利用外资建设的商品住宅以及境内房地产开发公司用内资建设的商品住宅在境外销售,实行以市区、县为单位的总量控制。其中,外资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境外销售面积,其总量一般不超过本地当年全社会竣工商品住宅面积的20%;省内房地产开发公司用内资建成的商品住宅在境外销售,其总量原则上不超过本地当年全社会竣工商品住宅面积的10%.要防止别墅式住宅外销的失控,外销商品住宅面积,应在立项审批时一并确定。预售商品房,必须完成房屋总投资的20%以上或完成项目的基础工程。转让土地和预售的商品房,必须到当地房地产交易所和国土部门办理有关转让手续。省内房地产开发公司和利用外资开发经营房地产项目的中方要向当地外汇管理部门登记申报境外销售商品房的收入,其收入要及时调回公司所在地银行结汇,并按省政府规定的比例计算留成。

向境外销售商品房,其价格由企业自行确定,销售利润超过政府规定标准的部分,由房地产管理部门按规定收取房地产增值费,用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增值费,应按财政隶属关系全额纳入财政管理,并按规定的比例上缴省财政,上缴房地产增值费的比例,另行确定。

五、加强利用外资经营房地产的土地和地价管理利用外资合资合作经营房地产,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土地管理的规定。一般应采取招标或拍卖的形式出让土地使用权。实行连片开发的,要适当控制土地开发规模,不宜一次性出让过多土地。要在合同内明确开发的时间和完成的期限,对超过合同规定时间仍未开发的土地,由国土部门无偿收回。

篇4

一、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必要性

传统的会计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历史成本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许多人开始质疑历史成本,认为采用历史成本计价会导致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信息没有用,因为历史成本反映的信息与实际情况可能相差甚远。在这样的质疑声中,产生了其他的计量属性。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公允价值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逐渐被大家认可并广泛应用。

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相比较,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有其明显的优势,它能够及时、全面地反映现行和未来经济环境的变化,更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现状,更符合决策有用观的要求,可以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公允价值计量的崛起,使历史成本计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但公允价值在实际中的应用却受到可靠性的制约。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一般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而目前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取得的,但考虑到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还不够成熟,交易信息的公开程度还不够高,未完全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企业应于会计期末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地取得,应当采用公允价值模式。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从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视为会计政策变更。但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公允价值模式符合投资性房地产的特性,更能够较好地反映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价值和盈利能力,但由于公允价值的确认仍然是一个难点,在现阶段的实务操作中容易被利用为利润操纵的工具。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香港的经验,房地产开发上市公司中如果采用了公允价值模式的,每年度公司会聘请独立的测量师对其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评估,并作为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1.增强房地产企业融资能力,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

房地产业的资金需求量巨大,目前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银行贷款。近年来,国家为控制信贷风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使房地产企业向银行贷款的门槛提高,房地产企业陷入了资金紧缺的困境。新准则的出台为企业提供了以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选择,使被低估的房地产估价更符合其市场价值,无疑将有助于提高企业向银行贷款的信誉,增强其融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

2.在不造成过大利润波动的同时实现企业利润增长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企业应在每个会计期末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并将公允价值与资产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以目前全国房地产普遍持续升值的情况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将存在一定额度的贷方余额,从而为企业贡献一定的利润增长。对拥有较多优质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而言,利润增长幅度可能更大。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企业的利润水平也将因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而产生波动,但企业无需对这部分利润波动过分担忧。因为从长远来看,执行新准则后,每个会计期末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调整都将以前一期的公允价值为基础,价值调整幅度将小于首次执行新准则时的价值调整幅度,利润也不会因此出现更大程度的波动。与此同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将不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在评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时,资产的折旧或摊销已被考虑在内,其结果应已体现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内,因此并不会对企业期末净利润产生实质性影响。

3.公允价值变动不会造成企业实质性税赋增加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后,企业每年的纳税额并不会受到严重影响:第一,从企业所得税角度看,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增加导致的利润增长将会使账面所得税费用增加,但税法遵循的是收付实现制,由于评估增值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具备收付实现的特点,因此税法对这部分收益不征收所得税的可能性较大。第二,从即将开征的物业税角度看,世界主要国家已就对房地产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值征收房地产税达成共识,我国改革后的新税制也可能将目前从量又从价的双重征收方法统一为从价计征,且按照房地产评估值征税。按照新时期税制改革“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即使投资性房地产评估价值增加造成税基增加,在低税率的前提下,对企业实际税负带来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篇5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05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教育教学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专业教学资源库应运而生。在国家的倡导下,目前部分专业已经建设了不同等级的教学资源库,而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资源库仍然欠缺。因此,笔者拟结合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际对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一、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定位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建设“1个平台、3个资源库、4个资源中心”的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3大功能”,从而构建完整学习领域的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资源库。具体来说,建成1个综合性平台――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门户网站平台,3个资源库――专业库、课程库、素材库,4个资源中心――特色资源中心、科研社会服务中心、互动交流中心、实践实训中心,构建工作领域、学习情景、学习领域有机结合的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资源库。实现3大功能:一是为学校师生、企业员工及其他社会学习者提供便捷、有效的自主学习与测评平台;二是为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条件开发与项目开发、校企合作体制构建、教育资源共享等提供交流、借鉴、研发的平台;三是为企业岗位培训、人力资源开发与评价、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工作流程优化等提供服务平台。

二、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5家企业共建资源库,即依据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相关岗位工作任务与项目要求,确定高职教育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综合实践项目体系、系统设计高职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服务不同学习者自主学习、引领高职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建设、支持企业岗位培训等的集成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如上文所述,专业资源库由“1个平台、3个资源库、4个资源中心”构成,能有效实现系统结构、实用功能与协同效应,详见图1。

图1 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教学资源库架构

(一)“1个平台”

建设一个具有集成信息与学习资源的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教学门户网站。主要功能有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网站的资源管理、行业信息、交流等功能,为本专业搭建区域性的房地产经营与估价教学与就业信息平台。

(二)“3个资源库”

1.专业库。包括如下方面内容:一是职业岗位标准库。收集整理国家房地产估价师职业标准、典型企业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岗位标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行业标准等。二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所制定的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培养目标与规格、内容与方法、条件与保障等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描述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岗位标准提出,并指导教学标准等文件和活动的重要文件。本次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强调与工作实际的贴切性、实用性、可持续性原则。三是专业教学标准。专业教学标准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文件,也是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方面一直没有国家统一的标准要求,这使得专业教学的实施无章可循,人才培养水平也参差不齐。本次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贯彻职业教育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标准,体现“以能力为基础、以实际工作表现为考评依据、以质量管理为生命”,强调学以致用;强调校企联合开发,充分发挥职教集团和骨干企业的作用,确保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2.课程库。经过详细的专业调研,详细了解、分析工作领域,根据相关知识需求和个人未来发展成长要求,构建完整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库,划分为5门基础课程、6门技能课程、4门提升课程,再加上设置的实习实训、考证、比赛等学习情景项目,对个人进行专业能力综合培养。

课程库内容包括课程大纲、教材、教学活动设计等,并配有相应的多媒体课件、试题库、测评体系。借助目的―手段链的分析方法,从课程资源内容开始将资源进行层层分解,直至最小学习单元――知识点。以知识点为单位进行课程资源存储,以便于学习者利用业余时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学习。根据知识点内容、性质设计和开发素材形式,形成包括文本、图片、动画、视频及综合媒体等形式的素材库。在调用素材时,根据教学活动设计对素材资源进行逐级整合,形成学习资源。每门核心课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确保学习资源、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数字化和交互性,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习者主动思考,自主动手解决问题。

3.素材库。素材库保证了学习的动态、直观、趣味性,主要包括案例库、视频库、仿真动画库、图形库等与课程密切相关的资料,可以灵活组合到课程中。素材库采取逐步建设、更新完善的工作方法,保证新颖性、丰富性。

(三)“4个资源中心”

1.实践实训中心。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实践训练,有一个类似于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平台的虚拟实践平台,能够提供学生进行企业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的模拟实训。实训平台将企业运营中普遍应用的估价、营销与策划、预算的知识、工具、模型、方法与企业的经验融入虚拟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使学生在模拟中快速掌握房地产这一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知识,并使复杂、抽象、枯燥的房地产理论知识趣味化、生动化和形象化,让学生在游戏般的训练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平台采用“体验、认识、反思、应用”四位一体的理念,实现“在快乐中学习、在参与中学习”的目标。

2.特色资源中心。特色资源中心涵盖考证、博览馆、政策法规、就业信息等内容。为本专业搭建区域性的房地产经营与估价教学与就业信息平台。考证提供国家房地产估价师考试相关标准、试题、培训资料。博览馆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建筑、商业文化精髓和核心,在指导思想上完成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发扬及其与当代新形式的有机结合,突出职业道德培育与人格提升。

3.科研社会服务中心。提供国内外房地产领域创造和应用的新技术信息、新技术应用前景、发展趋势等信息。提供各行业与房地产相关的新闻、新方法、新技术等动态信息。提供社会服务信息及典型案例。

4.互动交流中心。提供学习互动交流场所,开辟教师与学生及自学者、学生及其他学习者的在线沟通渠道,展示学习者学习成果,促进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

三、建设经验

(一)教学资源库必须共建共享

教学资源库不同于从教育专家角度审视的精品课程,资源库面对的对象多元化、手段多样化,那么为了保证资源库的实用性、更新性就必须与企业共建共享,共同维护项目发展。在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如果得到企业大力支持,相关案例、素材就比较丰富,建设速度就比较快。

(二)教学资源库内容应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参与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和培养目标,决定了其教学模式具有自身特点,要注意体现实用性、趣味性、参与性等“三性”,如注重产学结合、实践教学,在教学中广泛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等方法,都是“三性”的体现。因此,建设与开发适合高职特点的教学资源库,在课程、实践、素材等内容方面需要仔细构思。

(三)教学资源库应保持更新与跟踪

教学资源库内容需要不断完善并更新,以适应学生的需要与时代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也需要不断形成和丰富教学资源。只有不断跟踪、交流才能了解新的需要和要求,因此为了避免为了建设而建设,切实发挥资源库功能,需要保持更新与跟踪。

总之,教学资源库的建成具有较好的教学优势和巨大的潜力,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一个有效的教育手段和工具。同时,专业教学资源库也是一个新鲜事物,需要我们在建设及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丰富。

【参考文献】

[1]周训斌,翁兴旺.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0(27)

[2]汪善锋,赵明珍,邢军,等.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实践[J].中国职业教育,2011(17)

[3]赖红辉.高职院校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开发[J].中国成人教育,2008(5)

篇6

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分布区,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在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青海省是长江、黄河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称,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水生生物是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系统中有机组成部分,水生生物保护是青海省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青海省气候及地理条件独特,生态多样,生存着51种青藏高原特有鱼类。这些鱼类珍稀特有,亟待保护。现在青海省有8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区主要针对高原特有鱼类的产卵场、栖息地、索饵场和越冬场等进行保护。

目前,评价水质的方法一般有模糊数学法[1]、污染指数法[2]、灰色评价法[3]等,但这些评价方法主要是针对水体的等级,对污染因子污染程度分析相对不足。综合水质指数法对照水体功能标准来评价污染因子的污染程度,是一种可以完全表达水体综合水质信息的评价方法[4-7]。本研究利用2012年青海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环境监测结果,通过对泽曲河优干宁桥、泽曲河尕麻沟、泽曲河尕孔电站库区、泽曲河尕孔电站尾水、沟、美浪沟、沙流河、泉吉河、黑马河、布哈河、151码头岸边等11个监测断面,溶解氧(DO)、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汞、六价铬、镉、铅、砷等9个具有代表性的水质指标,利用综合水质指数法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期为青海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水环境质量的管理和综合治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基本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

根据2012年青海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环境监测结果,研究区域共设监测断面11个:泽曲河优干宁桥、泽曲河尕麻沟、泽曲河尕孔电站库区、泽曲河尕孔电站尾水、沟、美浪沟、沙流河、泉吉河、黑马河、布哈河、151码头岸边。常用的水质评价因子有[8]:耗氧有机物及氧平衡指标类(DO、COD等);有毒及易积累物质类(挥发酚、氰化物、六价铬等);天然水体化学综合指标类(pH等)以及根据本地区水环境使用功能及污染特点选定的附加项。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水质评价因子DO、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汞、六价铬、镉、铅、砷等9项水质指标。

1.2 综合水质指数法

1.2.1 单因子指数法 单因子评价指数[9,10]是最简单的环境评价质量指数,是将每个污染因子单独进行评价,以最差的水质类别作为水质综合评价结果。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大于1,即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不能满足水体功能要求。

1.2.2 综合水质评价法 对所有参与综合水质评价的单项水质指标,将各指标的单项污染指数通过算术平均、加权平均、连乘及指数等各种数学方法得到一个综合指数,来评价综合水质[11],如算术平均综合指数表示为:

P=■∑Ii=■∑(Ci/Coi)

式中,P为综合污染指数;n为参与综合水质评价的单项水质指标数;Ii为第i项指标的单项污染指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表示水质的相对污染状况;Ci为单项水质指标的实测浓度;Coi为与水域功能类别对应的单项水质指标浓度限值。其中DO这一单因素指标,指标越大表明水质越好;考虑到P值的大小与污染程度成正相关,故在计算各指标的单项污染指数时,DO的单项污染指数的表达式为 Ii=Ci/Ci。用综合污染指数P判断综合水质相对于水环境功能区的达标程度,若P≤1,表明综合水质达标,否则综合水质超标。

2 结果与分析

各评价因子标准参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12],见表1。本研究数据来自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结合青海省渔业水环境具体情况,选用II类水质等级作为后续评价的依据,各单因子的评价结果见下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总体上总氮、汞、铅的含量普遍偏高,这导致单因子评价结果显示的水质情况较差。其中除沟、美浪沟以外,其他监测断面总氮均超标,且泽曲河优干宁桥、泽曲河尕麻沟、泽曲河尕孔电站库区、泽曲河尕孔电站尾水4个监测点超标倍数分别为1.12、1.54、1.26、1.34。铅污染也较为严重,除了沟、泉吉河,其他监测断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且泽曲河优干宁桥、泽曲河尕麻沟、泽曲河尕孔电站库区、泽曲河尕孔电站尾水、黑马河、151码头岸边6个监测点铅污染严重,超标倍数分别为2.00、2.00、2.00、1.50、3.00、3.00。汞污染在布哈河和151码头岸边2个监测点相对较严重。由此可知,泽曲河优干宁桥、泽曲河尕麻沟、泽曲河尕孔电站库区、泽曲河尕孔电站尾水4个监测点的污染主要是有机氮污染和重金属铅的污染;美浪沟、黑马河、沙流河主要是铅污染;布哈河是汞污染;151码头岸边主要是铅和汞的污染。虽然单因子评价指数仅代表单个水质参数的质量状况,不能反映环境要素及其综合质量,但它是其他各种环境质量分指数和综合指数的基础[13]。单因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水体某些指标超标情况。对于部分因子超标过于强烈的水体,单因子评价法能够体现该因子主导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结果。

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为评价依据,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青海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渔业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各监测断面污染负荷比计算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泉吉河监测断面总氮的污染负荷比最大,其次是汞,再次是铅;布哈河监测断面,汞的污染负荷比最大,其次是总氮,再次是铅;其余监测断面铅的污染负荷比均最大,其次是总氮、汞和DO;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的污染负荷比在沟占很大比例;由图1可以看出,11个监测点各因子的平均污染负荷比为:铅和总氮的污染负荷比最大,其次为汞和DO,再次为高锰酸钾指数和氨氮,砷的污染负荷比最小。由此得出,青海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渔业水环境主要以有机氮污染和有毒及易积累物质铅和汞污染为主。

由表4可知,除了泽曲河优干宁桥、黑马河和151码头岸边未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其余监测断面水环境质量均达到功能区水质要求。

4 结语

1)从评价结果上看,单因子评价法对11个采样点的水质评价结果为:泽曲河优干宁桥、泽曲河尕麻沟、泽曲河尕孔电站库区、泽曲河尕孔电站尾水4个监测点的水质评价为IV类,而事实上只有总氮达到IV类;对于布哈河和151码头岸边评价为IV类,其中各因子只有汞达到IV类;美浪沟、沙流河、泉吉河和黑马河监测点单因子评价结果为III类,其中仅有少数因子达到了III类水质,大多数因子处于II类和I类水质。由此可以看出,单因子评价结果表现为过保护,评价较为严格,不能全面反映水环境质量现状。

2)就综合水质指数法而言,除了泽曲河优干宁桥、黑马河和151码头岸边未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其余监测断面水环境质量均达到功能区水质要求,且各监测点综合指数大小变化不大,可见该方法平均了各因子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但不能凸显各因素中起主要污染作用的影响因子。

3)结合单因子指数和综合指数法的特点对水环境进行评价表明,泽曲河优干宁桥、黑马河和151码头岸边3个监测点整体水质评价较差,评价结果未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其中泽曲河优干宁桥总氮和铅均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1.12和2.00;黑马河主要是总氮、汞和铅的污染,各因子的超标倍数分别为0.82,0.50,3.00;151码头岸边的超标因子为总氮、汞和铅,超标倍数分别为0.92,1.10,3.00。其他监测点总体水质状况较好,各监测点总氮、铅和汞普遍超标,其中总氮和铅的平均污染负荷比最大,成为青海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渔业水域主要的水环境污染因子。

参考文献:

[1] 童祯恭,方 菊,谌贻胜.供水管网水质评价方法的探讨及其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9):201-204.

[2] LUMB A,HALLIW D,SHARMA T.Application of CCME water quality index tomonitorwater quality:A case study of the Mackenzie Riverbasin,Canada[J].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06,113(1-3):411-429.

[3] 秦昌波,郑丙辉,秦延文,等.渤海湾天津段海岸带水环境质量灰色关联度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2006,19(6):94-99.

[4] 曹 蕾,徐霞君.水质指数法在原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4):8-9.

[5] 李思悦,张全发.运用水质指数法评价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J].环境科学研究,2008,21(3):61-68.

[6] 梁德华,蒋火华.河流水质综合评价方法的统一和改进[J].中国环境监测,2002,18(2):63-66.

[7] 汪,彭建华,梁开封.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水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07,38(1):92-94.

[8] 夏 军,史晓新.广义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探讨[J].环境与开发,1997,12(3):32-34.

[9] 郭 华,唐泽军.不同水质评价法在清河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 水资源研究,2013,3(2):11-13.

[10] 王学忠,王 鹏.不同水质评价方法在怀柔水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与分析[J].北京水务,2011(1):31-33.

篇7

一、企业价值及其构成分析

根据企业内部产权主体的不同,企业价值最终将主要分解为以下三个部分。一是企业的税赋价值。国家利用其强制权力通过税收形式获得企业价值的一部分,它表现在企业上缴税收现金流量上。二是企业的借入资产价值,企业债权人根据相关法规取得的企业价值的一部分,它表现在企业支付债权人本息的现金流量上。三是企业的自有资产价值。企业价值扣除以上两部分后的余额,表现在企业的净现金流量上。企业的借入资产价值和企业的自有资产价值之和统称为企业的市场价值,是企业作为,一个产权整体参与市场交换所能获得的实际价值。不同的产权主体在做出决策时所依据的企业价值是不同的。企业所有者的决策依据是企业自有资产价值的最大化,企业债权人的决策依据是企业借入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二、负债经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一)负债会降低企业价值

负债降低企业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负债导致企业财务拮据,使企业支付财务拮据成本。企业使用的负债资本一般都规定了严格的还本付息方式及期限,当企业的现金流量不能满足还款要求时,企业就被迫进行额外的筹资活动,这会使企业支付各种形式的财务拮据成本。二是负债会使企业支付成本。债券的各种保护性条款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企业的合法经营。另外,还必须对企业进行监督以保证遵守这些条款。效率降低、监督成本是企业因负债而必须支付的成本。三是负债会提高企业的交易费用。负债会降低企业同其交易伙伴的支付信誉,使得其交易成本上升。四是负债可能导致企业破产。负债可能影响企业投资者、经营伙伴等对企业的信心,这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降低企业的经营效益。

(二)负债会增加企业的市场价值

由于债券利息在税前加以扣除,所以企业适量负债可以少缴企业所得税。在企业总价值一定的情况下,企业的市场价值会增加而企业的税赋价值会下降。

(三)负债对企业自有资产价值的影响是双重的

一方面,负债可能会增加企业的自有资产价值,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当资本的息税前收益率大于债券利率时,适量负债会增加企业的自有资本投资收益率,从而增加单位自有资产价值。这时,企业可获得负债的财务杠杆利益。二是负债的减税功能也会增加企业的自有资产价值。另一方面,负债也可能会减少企业的自有资产价值。当资本的息税前收益率小于债券的利率时,企业负债会使企业自有资产价值下降。

(四)单位自有资产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负债决策的重要依据

篇8

一、生物资产价值评估方法

(一)市场法估算生物资产价值

市场法也称现行市价法、市场价格比较法。市场法原称市场数据法(M.Bravi,Italy,1999),是指利用市场上同类或类似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经过对比调整,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市场法充分考虑了市场因素,评估所用数据资料均来自于市场,因此运用该方法评估资产的价值首先得有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再考虑公开市场上是否具有可比的资产及其交易活动,如果没有活跃的公开市场,可比的资产及其交易活动则无从谈起。

(二)收益法估算生物资产价值

通过收益法公式可以看出,收益法涉及三个基本参数:被评估资产的预期收益额(R)、折现率(r)及被评估资产取得预期收益的持续时间(n)。所以,运用收益法的关键在于确定收益额、折现率及被评估资产取得预期收益的持续时间。

(三)成本法估算生物资产价值

成本法是以按现时工价及生产水平重新种植或饲养与被评估生物资产相类似的资产所需的成本费用减去各种损耗作为被评估生物资产价值的方法。采用成本法评估资产应该具备4个前提条件:一是被评估资产的实体特征、内部结构及其功能必须与假设的重置全新资产具有可比性;二是应当具备可利用的历史资料;三是形成资产价值的各种耗费是必须的;四是被评估资产必须是可以再生的或者说是可以复制的(吴良海、陈昌龙,2007)。

在生物资产中,农作物资产、渔业生物资产的经营期一般较短,畜禽资产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经营期相对较短,在利用成本法时,可以不考虑复利问题,利用公式(3);而林木资产的生长期长,有的树种长达一二十年甚至数十年,畜禽资产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经营期相对也较长,因此,对于该类生物资产运用成本法时需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对分年度投入的成本要用复利计算,可以利用公式(4)。

二、生物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原则

(一)必须与评估目的相结合

评估目的表明为什么要进行资产评估,它是资产业务引发经济行为对资产评估结果的要求,或是评估结果的具体用途。Frederick M.Babcock是第一个指出评估方法的选择要依赖于评估目的的学者,他指出了评估程序开始前确定评估目的的重要性,同一资产可以基于不同评估目的有不同的价值。生物资产的评估目的主要有以下内容。

1.以资产交易为目的的生物资产价值评估。首先,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农业领域的深入,涉及生物资产的转让、出售交易日趋活跃,在交易中,买卖双方对交易价格的期望是不同的,这就需要专门的中介服务机构为交易提供价值咨询服务;其次,在生物资产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以收取租金的形式将生物资产的经营使用权转让给其他经营使用者,或租入其他经营者的生物资产并支付租金,不管是租入生物资产还是租出生物资产,都需要对租赁生物资产价值进行评估,以作为确定租金的依据;另外,经营生物资产的企业进行企业合并、联营、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重组等要求进行资产评估,作为各方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依据。

2.以保险为目的的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生物资产在生长期内遭受自然灾害或动物疾病都会对生物资产生长、质量及产量产生不利影响。生物资产保险是生物资产经营主体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又是保险企业拓展业务的重要领域,保险额、理赔额的确定依赖于对生物资产价值科学合理的评估。

3.以融通资金为目的的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生物资产经营主体在经营过程中,由于资金短缺需要融入资金,在融资过程中,作为资金拥有者的债权方为了减少风险,在某些情况下就要求资产评估机构对债务人的资产或抵押物进行评估,以判断其还本付息的能力。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有生物资产抵押贷款业务,银行以抵押的生物资产评估价值额的大小作为贷款条件和贷款额度确定的基础。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贷款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估的准确性。

4.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生物资产价值评估。我国于2008年1月15日颁布了《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指南(试行)及详解》,规定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基于企业会计准则或相关会计核算、披露要求,运用评估技术,对财务报告中各类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或特定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所以当经营生物资产的企业在进行出售、兼并、联营等经济行为时,需要聘请专业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准则进行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

5.生物资产企业破产清算时需要进行资产评估。当企业进行破产清算时,有关权益人有权要求以货币形式得到补偿,从而需要对生物资产进行变现或拍卖。这时就要求资产评估机构评估企业生物资产的变现价格,以此作为生物资产变现的依据。

6.其他相关的生物资产业务活动也需要进行资产评估,如法律诉讼等。

上述这些评估目的又影响生物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例如,评估一头“役用牛”的价值,若以正常交易为目的,如果存在活跃的公开市场,市场上存在同类“役用牛”的交易,并且近期的交易价格可以获得,则可以采用市场法对该头“役用牛”的价值进行评估;如果不存在活跃的公开市场,则可以采用收益法对该头牛的价值进行评估,其前提条件是该头牛未来役用收益额、使用年限及折现率可以合理预测。若企业由于破产清算对该头“役用牛”进行价值评估,则该“役用牛”处于被迫出售、快速变现等非正常市场条件下,一般不宜采用收益法。所以生物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应与生物资产价值的评估目的相结合。

(二)必须与价值类型相匹配

资产评估可以从“质”和“量”两个角度进行划分:资产评估价值类型说明“评什么”,是资产评估价值“质”的规定,具有排他性,对评估方法具有约束力;资产评估方法说明“如何评”,是资产评估价值“量”的规定,具有多样性和可替代性,并服务于评估价值类型。任何一项资产评估结果,应该都是其质和量的统一。

价值类型是指资产评估结果的价值属性及其表现形式,不同的价值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资产价值的属性和特征。《资产评估价值类型指导意见》第十六条指出“评估方法是估计和判断市场价值和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类型评估结论的技术手段”,所以生物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应与生物资产价值类型相匹配,这是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结果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三)可收集信息资料的制约

各种评估方法的运用都要根据一系列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和转换。每一种评估方法都需要有相应的数据和资料支撑,由于市场缺陷的存在和生物资产本身的问题,某些数据和资料往往无法获得,这就限制了相关评估方法在生物资产价值评估中的运用。例如市场法既要求交易市场活跃,又要求被评估生物资产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否则就无法获得参照物及其被评估生物资产的可比指标、技术参数等资料。再如收益法要求被评估生物资产未来收益额可以合理预测并能用货币表示,同时被评估生物资产的风险报酬率也能够计量,然而生物资产具有高风险性和未来收益不确定性,所以收益难以预测的生物资产以及风险报酬率无法确定的生物资产均无法运用收益法进行评估。相对而言,成本法在运用中对市场和被评估对象都没有严格的条件限制,但是成本法难以反映生物资产的自然增殖,在运用时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以上条件限定了各种评估方法的适用范围,而各种评估方法的特点又能起到相互验证或分析、修正某些误差因素的作用。这样,不但可以拓展评估的可行性,还可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三、生物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方案

理论上,不同的评估方法不应对评估结果产生太大的影响,并且在必要时需同时采用几种方法评估一项资产。但是,在现实经济中,市场总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时生物资产类型多样,由于生物资产的生物转化功能,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个体形态不同,并且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也各不相同,这必然影响评估方法的选择。通过对各种评估方法的分析,结合生物资产的特殊性,得出生物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方案如下。

(一)农作物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方案

农作物资产中,存在活跃市场的为花卉资产,可以采用市场法对其估价;除少数牧草外,其他农作物资产不具备采用收益法进行价值评估的前提。因此,绝大部分的农作物资产应该采用成本法进行价值评估。

(二)林木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方案

林木资产属于与土地难以分离的资产,总体不存在交易市场,偶尔也会发生一些交易行为,对于存在交易市场的林木资产便可采用市场法对其价值进行评估。虽然用材林资产的交易行为不具有普遍性,但砍伐后的木材却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因此对用材林资产价值的评估可以采用市场法中的市场价倒算法,将林木资产采伐后所得木材的市场销售总收入,扣除木材经营所消耗的成本(含税、费等)及应得的利润后,剩余的部分作为林木资产价值。经济林资产在其寿命内能够多次产出林产品,带来连续收益,符合收益法的前提,可以采用收益法评估其价值。处在幼龄期的林木资产可以选择成本法。

(三)畜禽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方案

畜禽资产交易非常活跃,可以采用市场法评估。对于可以多次产出的生物资产,如奶畜、种畜、蛋禽等生产性生物资产,由于在其经济寿命内可连续获利,所以其价值可以采用收益法进行评估。当然只要是可以估算其成本的生物资产,都可以采用成本法估价。但对于年龄大的生物资产,其价值中包含有较大的自然增殖因素,用成本法评估将会低估价值,尤其是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

(四)渔业生物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方案

渔业生物资产依附江河水系,具有附着物的不可分割性,缺乏活跃的公开市场,限制了市场法在渔业生物资产价值评估中的使用。渔业生物资产基本不存在活跃市场,交易价格较难取得,除亲鱼外,渔业生物资产利用收益法确定价值不是合理和适当的方法。因此,绝大部分的渔业生物资产应该采用成本法进行价值评估。

总之,在生物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过程中,应注意因地制宜和因事制宜,不可机械地按某种模式或某种顺序进行选择,也不能将不同方法得出的评估结果进行简均而得出评估结论,而应该根据生物资产评估目的、价值类型及可收集的数据与信息资料的具体情况,恰当地将不同评估方法配合使用,以便得出公允的评估结果。

【参考文献】

[1] 胡海川,张心灵,范文娟.我国奶牛价值评估问题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8).

[2] 范文娟.我国生物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

[3] 吴良海,陈昌龙.资产评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篇9

学习和研究会计准则,规范、合理选用会计政策,从而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成为财务人员的职责所在。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仔细研究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会计政策,尤其是可供选择适用、且对企业经营成果有重大影响的几项会计政策,提出一些见解和看法,以供参考。

一、关于固定资产的核算

1、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差异对利润的影响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合理确定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期间内不同时期的折旧费用。

新《企业会计准则》并未就各类资产的使用寿命作出规定,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给出了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这就表明,企业在不低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最低年限的标准上,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对企业而言,折旧费属于非付现成本。企业可以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在能够承受的经营压力下,尽可能地缩短折旧年限,加速资产折旧,加大折旧费用,减少前期的利润,将税金负担向以后年度转移,从而减少现金流出,减轻资金压力,降低资金成本。

2、修理支出的性质划分对利润的影响

新准则规定,确认固定资产应具备以下条件: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同时也规定: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符合上述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不符合的应当在发生时记入到当期损益。

新准则并没有规定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的明确划分标准。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确认,即:“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满足上述条件的修理费用开支,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分期摊销并允许税前扣除。

由于新准则没有明确大修理支出的性质划分标准,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放宽了企业大修理支出费用化的条件,这将对经营成果产生不同的影响。企业可以工具自身经营管理需要,自主划分修理支出的性质,在修理支出未达到资本化条件时,可直接记入当期损益,将税务负担向后期推移;则选择将修理费用确认为资本性支出,或直接进行更新改造,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并将大修理或更新改造支出分摊在以后会计期间,从而减少当期费用,将经营压力向以后期间转移。

二、无形资产的核算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自行开展的研究开发项目,应当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分别进行核算:研究阶段的有关支出应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有关支出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新准则对无形资产成本的确认较原企业会计制度发生了重要变动,具有着质的区别。

原企业会计制度对研究开发支出资本化的规定过于狭隘,在重视谨慎性原则的同时忽略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使得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全部记入当期损益,无形资产价值仅为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导致无形资产的价值被严重低估。而新准则明确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对与无形资产有关的支出区分费用划和资本划进行处理,有利于企业正确计量资产价值,合理确认当期费用,同时,也为存在大量科研项目的企业自主进行科研项目的阶段划分,确认当期费用或无形资产价值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此,对于每年都有大量科研经费投入的企业而言,合理划分科技项目支出的阶段,将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在经营环境宽松、经营压力小,有足够资金支持科技投入的情况下,可以多选择些计划性和探索性的项目,加大研究阶段的开支,直接记入当期损益;反之,应减少科研阶段的支出,将资金更多的投向那些进入开发阶段,很有可能产生成果,并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项目,从而将研发支出记入无形资产价值。

三、借款费用的核算

新准则在借款费用方面与原会计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扩大了允许资本化的资产范围;2、扩大了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范围,即:为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的一般借款的利息费用也允许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3、改变了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即对于专门借款发生的利息费用允许全部资本化,但需要扣减尚未动用的专门借款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者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这一规定避免了专门借款利息费用在资本化和当期费用化之间调整的可能性。

需要指出的是,新准则允许将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占用的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却未就企业确定是否占用一般借款作出相关规定,这就给企业自主划分资本性支出的资金来源提供了可选择性,即:在企业资本性支出超出专门借款金额,企业也存在一般借款的情况下,超出专门借款的资本性支出的资金来源划分就存在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确认为首先动用企业自有资金用于资本性支出,不足部分才占用到一般借款,企业一般借款利息较少或没有被资本性支出占用,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将更多或全部记入当期损益,从而降低企业的当期利润;另一种选择是确认为超出专门借款的资本性支出首先动用了一般借款,不足部分才占用到企业自有资金,企业一般借款的利息更多或全部资本化,其余部分记入当期损益,从而减轻了企业当期的经营压力。

四、金融资产的核算

金融资产是新准则新增加的内容,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将持有的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部分金融资产的分类完全取决于管理当局的意志,且分类的不同对企业各期的利润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按新准则规定,一些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基金等,既可被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也可以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项金融资产被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不能再重分类为其他金融资产,即其公允价值的变动只能计入当期损益,其他金融资产也不能再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一项金融资产被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的变动暂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计入所有者权益。只有在处置该项金融资产时才转回当前损益。这就表明,若企业将一项金融资产划分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异在持有期间不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只有当其部分或全部处置时,才会转回到当期利润中,对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产生相应的影响。

五、营业外收入的核算

原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接受捐赠资产价值的处理方法是,先通过“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在计算缴纳所得税后最终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新《企业财务通则》第十七条对企业资本公积作出了新的规定:“对投资者实际缴付的出资超出注册资本的差额(包括股票溢价),企业应当作为资本公积管理。经投资者审议决定后,资本公积用于转增资本。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新会计准则没有设置“待转资产价值”科目,也没有要求最终计入“资本公积”科目。因此,新准则关于企业接受捐赠资产价值的核算规定较原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具体如下:

1、取消科目,在企业接受捐赠资产价值的会计处理上改变思路

新会计准则不仅取消了“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取消了通过“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核算的要求,而且整篇准则没有出现“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货币性资产价值”和“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等相关概念。新准则不仅取消了对企业接受捐赠资产价值“待转”的概念,而且改变了原企业会计制度对该问题的核算思路。今后不再对接受捐赠资产区分是否“待转”的问题,不再将企业接受捐赠资产的价值通过“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

2、改变去向,计入损益

篇10

根据权威机构的评估,目前世界前十名的品牌,经评估的品牌资产价值都大于其有形资产的价值。但这里的品牌资产价值是一种评估的结果,是品牌的内在价值。要把品牌资产价值变成现实的收益,就要进行资本化运用。

一、品牌资本化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参与年度品牌评价。目前,社会公认的品牌评价机构,如《商业周刊》、世界品牌实验室等,每年要组织品牌价值评价活动,并评价结果。一年一度的品牌评价,是公司向整个社会,包括金融机构、消费者、合作伙伴、政府机构等,充分展示自我形象的一次大好机会,也是提升公司社会影响力和品牌无形资产的重要手段。因此,品牌评价对公司品牌资产价值的形成和维护,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企业要积极参与对本企业品牌的评价,并作为企业品牌战略的一个组织部分,投入专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做好品牌资产评估。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涉及品牌的交易越来越多,比如公司收购、兼并、合资合作、抵押、转让等。不论是将品牌资产计作股份注册到新公司,或收取特许使用费,还是用于抵押贷款,品牌资产评估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只有科学、公正地并依据一定的规范对品牌资产进行评估,为品牌资产价值确定适当的交易价格,才能避免无形资产流失,更好地维护公司利益。

3、加强品牌资产保护。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品牌会随着产品或服务在各国之间转移。做好品牌在国外注册,利用法律对品牌资产进行保护,是公司占有品牌资产的重要环节,因为没有注册的品牌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武汉服装品牌“太和”曾被人抢注。青岛电器品牌“海信”,被德国西门子在国外抢注后,由于海信公司没有在德国注册,不得不花大价钱从西门子手里买回自己的品牌在德国市场使用权。

二、品牌资本化策略选择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品牌资产价值也必须用价格去表现。而用价格来衡量品牌资产价值,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所付的价格,即零售价格。另一种是在资金市场上交易时的价格,即产权价格。好的企业不仅要有知名品牌,还要经营品牌资产,为企业创造效益。笔者认为,品牌资产价值的实现,亦即资本化过程,其策略主要有两类:

1、品牌资产价值在产品或服务上的价格表现策略

现实生活中,我们注意到,许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产品或服务的价格,相对于同类产品或服务而言,都要高些。有时,这里面的价格差距并不是因为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问题。比如,耐克品牌的运动鞋,多数是由我国公司生产的,而在国内市场上销售时,一双耐克品牌运动鞋的销售价格,是国内其它品牌的五倍甚至十倍。同是一个公司生产的产品,其销售价格上的差异如此之大?从品牌资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就很好回答,这就是品牌资产价值通过其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销售价格被体现出来,耐克产品价格的主要部分是品牌价值,而非实物价值。由于品牌价值的作用,使公司在出售产品或服务时,取得更多的财务上的收益,利润增加。

对于品牌资产价值高的公司,运用高价格策略,不仅是一条提高资本利润率的途径,随着品牌影响的扩大,品牌声望的提高,还可进一步提升品牌资产价值。比如可口可乐公司、海尔公司,2005年的世界100和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时,两个品牌评价价值都比上年度上升。

2、品牌资产价值在产权交易上的策略

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入发展,品牌资产进入交易的制度和法律日益完善,方式越来越多。主要有如下几种:

(1)兼并、收购、合资过程中,把品牌作为无形资产计入股本。目前,在国内外公司兼并、收购、合资合作中,都有将品牌这一无形资产作价的相关规则,我国也有。如珠江牌钢琴计作股本,娃哈哈饮料直接计作现金。在两家都是拥有著名国际品牌的公司合资合作时,品牌资产可以分别计价作为投资或作为股本,也可以抵销对方的无形资产。

篇11

根据我国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利润表要反映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内容,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利润表的格式如表1所示。

根据营业外收支、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利润表中的列示,可以看出,营业外收支影响企业的利润总额,但不对营业利润构成影响。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列示在营业利润的“线上”,不仅影响利润总额,而且对企业的营业利润产生影响,是营业利润的调整因素。

二、西方对资产价值变动的处理

关于西方对资产价值变动的处理,本文以英国的《Sandilands报告》为例。《Sandilands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求公司把所有的持产损益都排除在营业利润之外,在损益表之后应当立即列示“本年总损益的汇总表”,汇总表的格式如表2所示。

对于表2中的项目,《Sandilands报告》作了如下说明:(1)非常利得应该归为“非常项目”,即应该包含在本年利润中,条件是应该分开列示并且与营业利润区分开来。(2)无论是正值还是负值,销售成本的调整应列示在“存货调整准备”项目中。(3)所有源于资产重估的未实现的利得,应该列示在“重估准备”项目中。

如果把表2中的项目与我国利润表中的项目对应起来,那么表2中的“税后非常项目”就相当于我国的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存货调整准备”就相当于我国的资产减值损失,更准确地讲是因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形成的资产减值损失。由于存货跌价准备可以转回,所以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重估准备”项目就相当于我国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根据这个汇总表的格式,税后非常项目、存货调整准备和重估准备一律被列示在营业利润之后,都作为利润表的线下项目。由此可见,在对资产价值变动的处理中,西方将营业外收支、资产减值损失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放在一个平行、对等的位置上,即都作为营业利润的调整因素,都不对营业利润产生影响,而只是影响企业的利润总额。

三、中西方资产价值变动处理评述

我国与西方在对资产价值变动处理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我国对营业外收支、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做了区分,将营业外收支作为线下项目,不影响营业利润,而将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作为营业利润的调整项目,会对营业利润产生影响。西方则对三者一视同仁,都视为利润表的线下项目,不影响营业利润。这两种资产价值变动处理上的差异,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评述。(1)利润的真实性。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看,《Sandilands报告》将税后非常项目、存货调整准备、重估准备通通视为线下项目,不影响营业利润。影响营业利润的只有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期间费用等,这样核算出的利润会更加真实、可信,更能客观反映企业在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反之,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项目作为营业利润的调整因素,当这些项目的金额很大时,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营业利润数据失常、甚至失真。(2)业绩评价。从财务绩效评价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单一的业绩指标都不能反映某个组织所有的经济效果和全部的经营业绩,尽管如此,我国还是把利润作为评价一个企业业绩的主要指标,这是因为,利润指标具有综合性,且利润计算具有强制性和较好的规范化程度,虽然不能全部反映但毕竟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企业在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在诸多利润指标中,最能反映和衡量企业特定期间经营成果的无疑是营业利润。根据《Sandilands报告》要求计算出的营业利润剔除了公允价值变动等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关系不大的因素和事项,因而会更加“纯净”,用其作为业绩评价的依据,更能衡量和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本文系贵州大学“211”工程三期“民族区域发展学”重点学科建设重大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篇12

企业不良资产在理论解释上,主要基于资产已经发生“损失”。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企业的不良资产是指企业尚未处理的资产净损失和潜亏(资金)挂账,以及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应提未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各类有问题资产预计损失金额。该项解释强调的是资产所发生的“损失”。原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李荣融2005年11月7日在中央企业不良资产责任认定和处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不良资产主要为“资产损失”,包括已经形成事实和未形成事实上的资产损失。按资产损失的构成情况分为三类:一是企业应收款项的呆坏账损失;二是企业因实物资产管理不善发生资产盘亏、毁损报废以及技术淘汰等造成的固定资产损失;三是企业因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对外投资监管不力等造成的各类投资损失。根据上述解释,不良资产是指已发生“损失”的资产①。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明确,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的估计“按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孰高确定。因此,当一项资产发生减值,即资产已经发生“损失”,应当被认为是不良资产,其“损失”程度可以参照该会计准则来判断损失的金额。

因此,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存在可能发生减值迹象时,应计提减值准备以正确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

二、企业不良资产损失的判断

判断资产是否为不良资产,应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资产初始成本的价值未发生变动而未来现金净流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二是资产初始成本的价值发生变化而未来现金净流量未发生变化的情况。

在第一种情况下,资产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小于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小于等于资产的账目初始价值。当一项资产因非资产本身的外部因素造成未来现金净流量出现小于初始成本时,尽管资产价值按照公允价格测算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或是发生变化引起损失后的资产价值大于资产按照未来现金净流量测算的价值时,应以资产初始价值与公允价值之差来判断其减值数量。这项假定是基于资产的变现公允价值收入要高于源于资产未来创造价值获得的经济利益流入,即“变现价值”大于“创效价值”。

比如,产品订单减少、产品质量差等原因,财务核算上尽管会以该项资产的“变现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损失,但实际损失会远远高于这个差额。企业拥有资产的核心目的就是获得高于资产初始成本的盈利,即该项资产在企业未来生产经营中的现金净流量现值大于该项资产的初始成本。如果按此判断,似乎最好的办法就是处置资产而获得变现的现金流而放弃未来运营资产所获得的现金流。事实上,企业经营者不会或没有理由马上处置该项资产,而应从造成资产不良的外部因素着手,即应从改善产品性能、产品质量以及外部市场拓展角度出发,从而提高该项资产的创效能力,使其由不良转为优良;如确实无法改善现金流,那么企业应果断处置该项资产,从而获得当期现金流。

还有一种极端情况,即资产的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为零或为负值,实务工作上被称为“闲置资产”或“负效资产”。在这种情况下,如在改善未来现金流无望,其最优方法是对该项资产进行处置。

在第二种情况下,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小于资产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小于等于资产的账目初始价值。当一项资产因资产本身的因素造成资产初始成本价值发生损失,如发生资产贬值、资产毁损等情况,该项资产从变现价值角度来讲已发生损失,但该项损失不高于该项资产未来净现金流现值变动的程度,即“变现价值”小于“创效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资产损失主要是由于资产本身贬值造成的,尽管有可能未来净现金流现值高于资产的变现价值,但事实上由于资产本身的贬值往往会拖累其自身的价值创造能力。作为企业经营者,提升资产价值的方法应从改善资产本身质量入手,稳固其获利能力。

总之,理论上对不良资产的认定和损失程度以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来确定,但作为企业经营者,其判断依据应以该项资产的未来净现金流现值为核心依据,如果未来净现金流现值持续低于其变现成本,并且无望改善,最优的策略是资产对外处置而获得当期现金流量。

三、现有不良资产理论解释的局限性

基于资产已经发生“损失”,即定义为不良资产了,企业经营者如果不能厘清资产管理有关信息时,就有可能误判资产价值或者作出错误的调整。

首先,以资产“变现价值”估计特定时点的资产价值容易引起误判。如果不标明某项资产减值准备的估计方法,企业经营者并不能判断该项资产未来现金流入的情况,也许该项资产是闲置资产,甚至是负效资产,而这些资产最优管理策略就是对外处置,如不对外处置将会逐渐通过折耗的方式降低资产价值,从而降低企业整体价值。以“变现价值”估计资产价值相当于企业清算时使用的方法,而企业作为持续经营的经营单位,“变现价值”并不能说明该项资产的未来净现金流入情况,从而给企业经营者造成误判。

其次,企业资产结构调整的核心是提升资产的“创效能力”,当一项资产被确认为不良资产时,如何调整仍需作进一步梳理后才可判断。造成资产账面减值损失分为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原因,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予以判断,唯有如此才能作出正确处理。

再次,资产对外处置变现需要一定时间,即存在资产粘性。当资产处置变现完成后与原资产减值估值对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即资产粘性使得资产变现价值与估值存在偏差,为此在处置时应充分市场化,从而获得更为公平的市场价值。

因此,不良资产可以从“损失”角度进行确认,但如何调整和处置却需要深层次分析该项资产的未来净现金流入和变现价值,以及形成不良资产的内外部原因,从而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决策。

四、不良资产的实务认定

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按照属性和流动性可分类为: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等。按照会计准则在资产负债表日对资产的价值进行检查,并估计减值准备,有助于反映企业资产在具体时点的状况,但对于如何甄别具体对象的不良资产,仍需在实务工作中明确几个问题。

第一,不良资产组的鉴别和认定。企业的资产发挥创效能力一般是以组合形式出现的,而非以单个资产的形式出现,如炼化生产装置是以整套设备发挥作用,而不是具体某个蒸馏塔或管线分别单独发挥作用。因此,实务人员应以具有整体发挥创效能力的资产组为对象,检查其整体的“变现价值”和“创效价值”,进而拟定资产的调整或处置方案。具有代表性的资产组有:单独计量投入和产出的生产设施或装备、单独计算收益的股权或债权投资、单一客户的应收款项等。

第二,闲置资产的确认。闲置资产一般指已不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类资产,包括资产组和单项资产。在实务操作中既有较容易确认的,但也有容易混淆的地方。当资产负债表上按变现价值确认减值准备和当期时点的资产价值,容易造成企业经营者的错觉,认为该项资产还是有价值的,至少可以处置变现,但如果不进行处置变卖,该项闲置资产的未摊销价值将会继续通过折耗形式吞噬企业的利润。因此,闲置资产的确认应以具体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产是否在发生作用为标准,防止资产负债表上按“变现价值”计算的资产价值带来的混淆。具有代表性的闲置资产有:长期停工的生产设施或装备、具有创效能力资产组中不发挥作用的单项资产、长期积压存货、预计不能投入正常生产经营的在建工程等。不过,为生产经营准备的正常周期的备品备件不应列为闲置资产。

第三,科研机构的不良资产认定问题。科研和企业管理机构的资产因为其并不马上创造价值,如果发生资产减值必定是按照变现价值计算,无法通过直接的创效能力判断资产的不良程度。鉴于科研机构的资产不直接参与生产经营的属性,一般并不将其按变现价值减值的资产确认为不良资产,因为该项资产仍为有效的,仍会发挥创造价值的作用。只有在该项资产变成确实无用时,才可以确认为闲置资产,才可以进行调剂或处置。

第四,报废资产的认定。固定资产报废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磨损或陈旧,使用期满不能继续使用;二是由于技术进步,必须由先进设备替代。第一种情况可被确定为正常报废;第二种情况可被确定为非正常报废,账目资产净值金额较大,一般未予折耗。正常报废资产,属于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中的最后环节,已退出企业的生产经营,尽管未来不能产生现金流,但一般也会带来一些处置收入,且收入有时可能会大于其净值。非正常报废资产,属于固定资产已退出了生产经营过程,不再创造未来的现金流。处置非正常报废资产,往往会产生较大的资产损失,但如不及时处置,未来处置的收入可能会更低。

(赵嘉辉系中石油财务资产部处长、高会、博士、CPA、CIA;尉红刚为中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二连分院院长、经济师;逯新文为中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经济师)

篇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079-03

一、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品牌资产作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由于它具有获取超出产品本身价值的能力,从而得到愈加重视。主流品牌资产研究主要着力从消费者层而和企业层面来阐述品牌资产的生成发展。基于消费者角度的品牌资产理论用基于消费者的溢价支付意愿作为品牌在市场价值上的反应。而基于企业角度的观点则认为,品牌资产根本上取决于企业对于品牌运营管理能力,而非消费者的意愿。这两方面存在较大偏差的观点使得的品牌资产的评估与管理面临着统一量化困难,含义界定模糊的障碍。笔者对前人品牌资产:研究作如下综述:

(一)品牌资产的理论与经验研究

目前品牌资产主流定义为:一种超越生产商品所有有形资产之外的价值(Kellell993)。可以明显看出,学术界在品牌资产是品牌促使消费者溢价支付的能力的反应这点不是达成共识的。笔者认为,目前对于品牌资产评估‘j管理的研究主要有两个层面:理论研究层面和经验研究层面。这两个层面是按照研究方法属性划分的。

1 品牌资产理论研究层面的三个视角。(1)财务的观点。分析品牌带来的溢价、超额市场份额和销售收入,以及超额股东价值等。其方法可分为基于财务会计要素和基于财务和市场要素,如英特法(Interbrand)、金融世界评估法等。但就品牌资产的累积成长路径来看,是以企业股东利益为中心,忽略了品牌与消费者关系这一核心。(2)消费者的观点。评估品牌牌强度,分析消费者对品牌的熟悉程度、忠诚程度、品质感知程度,消费者对品牌的联想等,是基于消费者心智的主要方法,如品牌资产趋势(Equlhend)模型、品牌资产引擎(Brand

EquityEngine)模型等。这个视角的研究基于消费者的溢价支付意愿的影响驱力的分析,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诸如生产企业这样的其他流通环节品牌经营能力对于消费者溢价支付意愿形成的隐性驱力。(3)品牌成长观点。品牌延伸和品牌资产之间的互动相关性是推动品牌发展以及公司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从品牌资产的成长阶段性路径来分析,这种角度是基于品牌资产的自我积累和扩张,忽略品牌资产的生成根本来源――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原始市场驱力。

2 经验研究层面重点在品牌资产测度和品牌延伸。代表性的有,Sinmn和Sulleran提出宏观和微观品牌资产测度模型,但这种模型没有基于企业,局限在生产领域,忽略消费者为核心的市场销售领域。Mahajan,Rao和Srivastava的品牌资产测度模型则将品牌属性作为被消费者在全面态度和喜好结构中利用的唯一类型的消费联想,这也局限在了消费者的认知方面。Swait et aI,(1993)提出了“平均化价格”(EP)的品牌资产测评方法,其首次引入心理测量方法,实验研究牢牢基于选择理论,但局限性依然体现在品牌属性的单一性上面。

综上评述,可以明确一些共有的局限性,一是,品牌资产评估方法到目前为止未获得一致共识,且无论采用何具体方法,品牌资产评估都只能是相对局部合理而无法做到绝对整体准确。二是,影响品牌资产的因素是多方面也非确定的,评估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三是,品牌资产价值生成与成长涉及流通领域多个环节,涵盖物流、智能流、资金流等层面,当下的研究又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

(二)流通领域中的差异化竞争

狭义上的流通领域则是消费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运动过程,由售卖过程(W-G)和购买过程(G-W)构成。本文中的流通领域主要指的是狭义的流通概念;本文所说的(品牌相对应匹配的)消费品就是产品,包括商品、服务等。因此,流通领域就至少包含了生产企业、中间物流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这三个大的基本环节。

差异化竞争(Divetsifted Competition)是将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可以通过如产品设计、技术、产品功能、顾客服务、商业网络及其他方面的独特性等方式实现。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市场细分和个性化服务来获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是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中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在竞争战略中的一种体现(Michael E.Porlet)。简而言之,就是在差异化的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将差异化的供给作为竞争手段以获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更进一步使得品牌效应得到强化,品牌资产得到累积增值。同时,差异化竞争已经渗透到了流通领域的各个环节,不仅仅是传统的生产制造商和批发零售商,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物流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差异化趋势也更加鲜明。再从差异化的层面来看,实体产品的差异化竞争正逐步趋近于虚拟服务和概念的差异化竞争。

(三)问题的提出

基于以上对于当下品牌资产研究的文献回顾和对流通领域差异化竞争态势下品牌渗透情况的论述,提出本文探究主要问题:基于将品牌资产的成长路径同其对应匹配的消费品的流通阶段结合的研究视角,品牌资产的内涵的界定是否可以打破局限在部分流通领域?如果可以,那么品牌资产内涵将如何重新认识?

为更好阐明上述问题,下文将创造性的尝试建立差异化竞争的价值动态模型,并且尝试基于此模型解释品牌资产的成长机理。

二、差异化竞争动态价值模型的构建

(一)动态价值模型要素提纯与分析

1 由量到质的品牌资产模型要素的二维分析。

本文认为,动态价值模型的构建是服务于品牌资产的评估与管理的。据文献综述,目前大多的传统品牌资产评估理论大多体现了量的概念,采用的则是静态的观点,缺乏系统动态的观点。若要全而把握品牌资产价值,也需要看到品牌资产质的一方面。(1)量的静态测度。量的角度也是传统的品牌资产评估角度。是基于消费者的市场价值的反映,是消费者溢价支付意愿在市场货币属性资产的直观反映。从这个角度,对于品牌资产价值的测度是立足在静态的时间切面上的。另外,名义上是基于市场消费者,实质上是以企业利益为核心的。因此,对于品牌资产价值量的把握更应该理解为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市场对于显性的品牌属性的直接反映。这与科勒对于品牌资产的定义基本一致(图1)。

从图一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量的品牌资产测度是基于显性时

间横截面的静态的品牌资产涵义的界定。下面我们递进到隐性的具有时间序列的品牌资产的动态驱力因素的论述。

(2)质的动态驱力。品牌资产价值生成是具有长期性和累积性的。如果说量的维度是消费者对于品牌资产属性的直接反应,那么质的动态论述则是消费者对于品牌资产经营能力的切实反映。这种经营能力则源于企业层面的品牌经营者的品牌经营的动态核心能力。这种驱动力是隐性的,但却是品牌资产价值生成中极为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因素。这种动态驱力的界定,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品牌资产生成动态驱力的两层维度:内生驱力与外生驱力。内生驱力亦可称为品牌文化,划分为三因子: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管理与控制能力。外生驱力则主要是指宏观政策与市场环境。由于本文主要探究品牌生成与成长系统内因素,宏观政策和市场环境作为不可控因素在此不做详述。下面论述内生驱力。

学习能力是品牌资产的一种动态能力,是指品牌经营者基于自身主观能动性对品牌经营的总结与反思,对竞争对手的观察与学习,通过不断地试错与信息分析及反馈,不断识别外部环境和适应外部环境的品牌资产内部优化的能力。根据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时,品牌经营者不可能全面周详的考虑到所有因素,做出最优化的管理决策。这就突出了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说明不断试错与信息综合处理能力的重要性。在实际品牌资产管理重则往往表现在新产品的试销、营销政策的反思、员工的内部调研等方面。

创新能力是指品牌经营者通过对周边环境的观察学习,预测环境变化趋势,并且规划出适应于未来一段时间环境发展的创新性的品牌经营政策的能力。这种能力则广泛涉及包括品牌营销策略、运营组织、产品技术研发、管理运营流程等多方面的创新。例如,保洁公司率先发现同组织中多品牌经营的问题,其首创品牌经理制,成功在其公司下发展了许多成功品牌。

管理与控制能力则是品牌经营政策的执行能力。管理的本质就是效率的提升与效果的最大化。这个驱力因子催生了品牌经营组织在品牌能力范围内,基于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所采取的财务方面的、组织管理方面的和市场运营方面一系列的品牌政策执行行为。

品牌文化是学习、创新、管理控制三因子的整合维面。综合来说,品牌经营者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学习、创新和管理控制等三方面经营能力塑造品牌文化以提升创造品牌资产价值(图2)。

(二)差异化竞争动态价值模型的构建

静态与动态的品牌资产价值生成维度的分析,已经初步展现出了一个具有时间序列关系的系统化的品牌资产价值生成演变路径。这个路径包含着与品牌及其作为载体的实体产品或非实体承诺相关相系的多个流通环节。下文将品牌生成路径简化为只包含生产、物流、销售三个环节。生产后经过物流到销售作为单个路径,单个路径始于生产且止于终端消费。

1 就单个路径的多个流通环节来看。在消费品,即产品,生产环节就被赋予了商标、包装、性能、功能等品牌形象和品牌识别属性。这就使得生产领域必然是品牌资产积累的初始化环节,其对于产品的设计、技术功能以及营销理念等都是品牌资产运作的重要影响因子。在产品物流的中间环节,物流企业对于产品的管理理念和实际政策执行能力也对品牌资产的累积有重要作用。在销售终端,直而消费者环节,销售策略、销售人员的素质、销售环境、价格定位等一系列诸多因素更是无时无刻不在对品牌资产的成长起着多方向的多层而的影响。在这些流通环节中,消费者所认知到的信息的完整性、实效性、准确性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也说明了信息传播媒介的属性和环境状况在品牌资产成长路径中的地位和研究意义。2 就单个环节的品牌竞争者来看。每个环节所包含的绝不是单个企业或者是单个经营者,而是与品牌资产价值相关的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品牌自身与竞争者。品牌自身发展的内部生成系统上面已经论述。品牌竞争者作为品牌资产生成外部环境重要的一部分,其对于品牌资产的生成、评估与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源动力地位。这是因为,本文认为品牌资产不仅仅可以从品牌自身通过品牌实现市场价值量的增幅来看,更可以从市场品牌竞争者的市场价值的相对差值来反映。这种观点在对于一些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品牌公司的生产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对值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证实,在此不作详述。3 差异化竞争下势能驱动的动态价值模型。综合宏观流通链中的市场品牌竞争者角度的观点。可以从更为宏观的系统的动态层面来重新审视品牌资产的内涵和市场意义。竞争的意义在于“比较出的优势和动力”。基于辩证角度的观点,品牌差异化竞争本身就是相对运动优势的表现形式,而品牌资产则是这种品牌价值的和对落差的客观反映。就此建立起差异化竞争下动态价值模型,这种价值模型是以品牌资产相对落差为基础的。这种辩证的相对落差正是驱动品牌资产价值不断发展的势能性的源动力。(如图3)

(三)基于差异化竞争动态价值模型的品牌资产生成机理的分析

在图3所示模型中,A是不同阶段的品牌核心主体,B是相应时期的品牌竞争者的集合。Do是生产环节中形成的品牌资产市场价值反映的品牌主体与竞争者的势能,D1是经过流通环节后品牌主体与竞争者的品牌资产所形成的市场价值反映的势能,类似可认为D2是最终而向消费者的价值势能。显然,这种势能有正有负,当其为正的时候,核心品牌主体资产价值高于市场相关竞争者的价值反映,即品牌处于相对强势,品牌资产价值市场优化水平高;当其为负的时候,核心品牌主体资产价值低于市场相关竞争者价值反映,即品牌处于弱势,品牌资产价值有待优化。

这种品牌资产阶段性的势能的可正可负性正是其动态性的反应。差异化竞争促使市场做出了不同的反应,催生了差异化的资产价值,即价值势能的生成。价值势能既是品牌经营者综合经营能力的体现,也是市场消费者自身心智的客观反映,也是作为第三方的宏观市场环境影响的结果。最终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是D2,这是消费者对于可认知到的品牌信息的差异(势能)所做出的反成。这种反应是基于市场价值的变动的。消费者的市场反应、竞争集团的反应又反过来刺激之前各环节经营者的学习、创新和管理控制能力。这种反向的刺激必将导致势能的再次变动和品牌资产价值的再次变化。实际上,品牌资产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却又具有一定规律性和稳定性的市场相对势能。这就是依据差异化竞争的品牌资产动态价值模型对于品牌资产生成机理的主要分析。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通过上述模型的建立和品牌资产生成机理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对本文提出的问题作出一个更为清晰的回答。也为品牌资产的研究和市场价值生成管理等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观点。

(一)动态的系统化的品牌资产价值生成

品牌的发展不局限在流通领域的一个环节,也不局限在一个企业或品牌经营者。在实际品牌经营管理中,不仅仅要立足现阶段的品牌的市场反映情况,也要对之前所经历的环节进行总结评估。所谓前车之鉴也。不仅仅要看到自身品牌运营状况,也要对品牌竞争者的品牌运营状况进行必要的评估和论证、所谓知己知彼则百战不殆也。

(二)注重品牌经营者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品牌经营者是品牌资产运作的实际操盘手,是品牌政策制定的决策者,是品牌资产评估运营的管理者,需要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控制能力。品牌管理者的自身素质时刻影响这品牌发展。品牌发展过程中也是体现着品牌经营者的个性与能力。

(三)品牌资产价值的相对性。避免绝对化

这是与动态的观点相辅相成的。差异化造就价值势能的生成和不断变化,势能的生成又不断催动着品牌市场价值的反应和品牌政策的变化这些以运动为基础的客观体现都是辩证的,相对的。在品牌资产的评估小,要避免直接依据财务或市场单个要素评估的绝对化的局限性。更应该根据不同市场定位和竞争对象做出不同的相应的品牌资产价值评估及管理政策。这种情况下的评估才是更为精准可靠的,做出的管理决策也才是更为符合实际操作情况的。

品牌资产的评估是品牌管理的首要前提,品牌资产评估与管理成为市场营销学乃至管理与经济学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建立科学的品牌管理系统是市场营销的终极目标之一,品牌化建设与运营管理更是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强有力的证明。我们也看到这个模型还有很多缺陷,有待完善和优化,如缺少实证检验、对于消费者认知的解释欠完善、价值势能的定义还需要优化等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以后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郭国庆,市场营销管理――理论与模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余明阳名牌战略_复旦大学出版社

3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西蒙和舒斯特公司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