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合同集中管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合同集中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合同集中管理

篇1

探究什么是网络财务,首先应当从网络财务的发展背景和财务软件的发展轨迹进行分析,从Internet的广泛应用及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进行考虑。其次,网络财务是我国财务软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的财务软件经历了单项型、核算型到管理型的发展阶段。其中,管理型财务软件已经体现了网络财务的雏形。当单项核算型软件的“信息孤岛”问题成为阻碍财务软件发展的瓶颈时,管理型财务软件就受到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笔者曾提出我国财务软件应当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见解。再次,Internet的广泛应用为网络财务打下了物质基础。如果说企业内网Internet的发展为管理型财务软件提供了发展的平台,那么Internet的发展为网络财务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的网民及上网计算机发展迅猛,目前网民已经到6800万,上网计算机达2500万,这无疑构成了网络财务发展的环境和平台。最后,电子商务的发展催生了网络财务。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很多企业将成为全球网络供应链中的一个结点,企业的众多业务处理活动都将转到网上进行。如网上交易、网上结算、电子广告、电子合同等传统的财务计价、财务控制、结算方式、财务报告等都面临着革命性的创新,以往的融资、筹资、资金管理等将成为财务的一个方面,财务的重心将全面介入到产品和市场上,由此引发的网络财务管理就不可避免。

2.网络财务特征

网络财务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空间、时间和效率三个方面的变革。

空间上。在网络财务环境下,企业的事务可以进行远程处理,对企业实行集中管理,这种模式对于整合企业的财务资源,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非常重要。集团型企业可以利用网络财务系统对所有分支机构实现集中记账和资金调配,下属机构可以成为集团的一个财务报账单位,同时还可以节减基层财会人员和会计费用支出。利用财务网络,财务管理可以从企业内部走向企业外部,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在互联网之前对异地机构的财务管理由于受传统方式的空间局限,其技术难度或管理成本都是高昂的。基于互联网的财务管理系统突破了这一空间局限,使物理距离变成鼠标距离,使管理能力能够延伸到全球任何一个结点,众多的远程处理功能得以轻易实现,特别是对于多分支机构的企事业单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网络财务将实现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多种远程处理功能,大力强化主管单位对下属机构的财务监控,这就使得“大企业变小”、“复杂机构变得简单明了”。

时间上。会计核算从事后达到实时,使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如果说PC机时代的财务系统主要解决了工作量的问题,那么网络财务将在此基础上解决显著突破速度的问题。网络财务下的会计核算将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达到事中的动态核算,极大地丰富会计信息内容并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网络财务系统将能够便捷地产生各种反映企业经营和资金状况的动态财务报表、财务报告,不但年报、季报、月报,甚至日报均可即时生成。与网上银行连接,可以随时查询企业最新银行资金信息。目前,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均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例如,通过中国建设银行的网上个人银行、企业银行或网上支付商户系统,可以进行相关银行业务处理。体现在时间上优势还在于网络财务环境下的一切活动均可在线管理。基于动态财务信息,企业主管和财务主管能够及时地做出反应,部署经营活动和做出财务安排。通过各种经营和财务指令实现在线管理,如在线资金调度、异地转账、在线证券投资、在线外汇买卖等。

效率上。在网络财务环境下,电子单据和电子货币将得到普遍使用。电子单据可以节省许多中间环节,从而促进财务流程速度和效率的提高。而电子货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条件,也是网络财务的重要基础。货币的电子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网上支付、网上结算,不仅可极大地提高结算效率,更重要的是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网络财务下利用工作流管理使各种财务审批移到网上进行,有关的财务制度可以在线与更新。财务人员可以联网在线查询各种财税法规,财会人员的知识更新也可以利用网上教育系统。

时间、空间和效率构成了网络财务的三重特征。但是,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上的改变,本质上都极大地延展了财务管理的能力和质量,使财务管理达到原来不可企及的水平,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竞争力。因此,效率是网络财务三重特征的本质。

3.网络财务与网络财务软件

目前,将网络财务与网络财务软件混同起来的提法比较普遍,这是没有真正理解网络财务实质的表现。应当看到,网络财务的发展与财务软件网络化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与财务软件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也是分不开的。但不能由此说明网络财务就是网络财务软件,网络财务软件体现了网络财务的思想,并在技术上加以实现。而网络财务是一种管理模式,决不应等于同网络财务软件。网络财务软件是支撑网络财务管理模式的实体之一,它构成网络财务信息系统的软件部分。

二、网络财务的精髓

1.集中管理

集中管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信息的集中。网络财务的一大优势就是信息的高度集中,并且这种集中不是事后的集中,而是实时的动态集中。首先,通过信息的高度集中,达到信息共享、信息透明的目的,进而实现“把集中的权利分解,把分解的权利集中”的信息化革命。通过信息集中,将分散在各个部门(这些部门可将其作为小集体权力资本)的信息集中起来,作为信息资源供相关的部门使用。通过信息共享将分散的权力集中,强调的是信息集中,而非权力集中;通过将集中后的数据反馈到相关的职能部门,使各部门各尽其责,通过信息流达到将集中的权力分解的目的,通过信息流达到调控资金流、物流的目的。其次,将分散在各部门的财务信息集中起来有助于单位高层领导的决策分析。对此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不作赘述。

(2)管理的集中。在网络财务环境下,企业能够实现集中管理,有利于整合整个企业的财务资源,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集团型企业可以利用网络财务系统对所有分支机构实现集中记账、集中资金调配。此外,从管理方式上看,网络财务能够实现企业的整体管理,使企业的所有下属机构能够集中管理,并实现业务协同、动态管理、及时控制,在线办公、移动办公、在线管理等管理模式。从实现财务业务功能上看,网络财务不仅能够实现桌面财务的所有财务功能,而且能够实现数据的远程处理、数据的及时传递、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及财务监控的同步运作。从业务集成上看,网络财务在实现财务管理和财务功能的同时也集成了相关的功能,如:网上催账、网上报税、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银行、网上证券投资和网上外汇买卖等。

2.协同业务

财务与业务的协同一直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在互联网之前财务管理系统存在诸多困难。特别是对于那些拥有许多下属机构,而这些下属机构又呈复杂结构且行为多种多样的集团型企业,如何实现财务和业务的协同更是困扰企业界、财政主管部门、会计界的重大难题。由于网络财务是基于互联网INTERNET、内部网INTERNET以及电子商务为背景的在线理财活动,它的发展使得财务与业务的协同成为可能,包括与组织内部各部门的协同、与供应链的协同以及与社会相关部门的协同等功能。

(1)与组织内部业务协同。涵盖组织全程业务,从网上采购、网上销售、库存管理、网上服务到网上考勤、网上薪酬管理等等。财务部门的预算控制、资金准备、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等工作与业务部门的工作协同进行。一个简单的实例就是网上的薪酬管理系统功能如下:管理对象是公司全体成员,无论该成本在本部、分公司、办事处等,也无论该部门处于哪个地域,管理的程序是所有员工按周、旬或月向所有部门陈述本期工作报告,各部门主管确认后向总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上报相应的薪酬核发报表,人力资源部签发后报经主管领导审批,再由财务部门审核并发放至每个员工的信用卡,整个过程全部在网上完成。

(2)与供应链的协同。除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外,供应链还包括供应商、运输商、仓库、零售商和客户。伴随着这条供应网络的是持续不断的信息流、产品流和资金流,并以使供应链的整体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组织内部各部门各地分支机构以及与客户、供应商等每一结点在发生供销、控制、预测等业务活动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各种信息,如果伴有财务信息,企业就必须及时将这些信息并行送入财务系统进行处理并将产生的结果反馈给业务系统,保证财务业务的协同处理并集成各种管理信息。显然,供应链是基于网络的供应链,只有通过网络财务的协同才能发挥作用,如网上询价、客户关系管理、网上催账等。

(3)与社会相关部门的协同。如网上银行、网上保险、网上报税、网上报关、网上证券投资和网上外汇买卖等。

三、网络财务的发展趋势

如果承认网络财务管理核心功能是集中管理与协同业务,那么网络财务的发展必将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殊途同归,对此理论界是有共识的。但笔者认为,网络财务的发展不仅仅是在组织内部与MIS融合,而且在组织外部,将以全面整合电子商务为目标。

从组织内部看,网络财务是管理信息系统(MIS)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不能等同也不能代替MIS.MIS已从20世纪60-70年代的物料需要规划(MRP),发展到80年代的制造资源规划(MRP),再进一步演化到90年代的企业资源规划(ERP)。ERP系统的基本思路是将企业的运营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网络和客户、生产制造、人力资源、质量控制、客户服务等,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和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了完全按用户需求制造的思想。由此可见,网络财务的发展趋势将融入到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中。

从组织外部看,网络财务是依托电子商务作为其业务的数据来源之一。无论电子商务是B2B、B2C,还是C2C等哪一种模式,网络财务都是其数据的归集和处理中心,也是判断电子商务动作模式成功与否的最终核算中心。电子商务中的网上恰谈、询价、电子合同、电子报关、电子支付等种种活动与财务活动密切相关,因此网络财务必将与电子商务全面整合。

总之,随着互联网成为人们社会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网络财务作为一个概念必将淡化并逐渐被人们遗忘。但是,作为基于互联网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和一个信息系统将被人们所接受,并不断发展,以至成为财务管理不可或缺的模式和系统。

[参考文献]

篇2

1中小型企业合同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还主要是依靠人工来进行操作,利用各类办公软件对合同管理文档与统计数据进行归类处理,但这一方式存在着极为明显的缺陷与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档管理难度大。电子版的文档内容和传统的纸质合同内容同时存在,然而在需要调阅相关的文档内容之时便会耗费大量的查找时间,查找过程十分不便。特别是在企业领导要对合同等有关重要内容进行查看时往往会耽搁很久,效率极其低下。第二,信息汇总难度大。采取人工方式或利用相关的办公软件如Excel进行信息汇总管理,常常会因为各部门所采用的数据格式完全不同,在信息获取搜集时也存在有较大的难度挑战,汇总工作便会耗费其大量的时间成本,且还无法保证最终结果的确切性。进而也将会对领导的决策工作产生不利影响。第三,进度控制难度大。往往公司的合同文件数量众多,其中所牵涉的各方人员数量更甚,因此在对合同进度进行控制时仅仅是凭借人工管理以及应用各类办公软件显然是无法满足于公司的实际发展需求,同时在领导要想掌控全局情况时也会出现较大的困难性。另外财务人员在进行款项结算时往往也要参考合同的完成进度,因此也会导致财务工作受到不利影响。第四,预警能力不足。缺乏对于合同进度、款项结算等核心节点位置的有效预警,无法对短期内有可能获得的收支内容作出精确化的预测,对于企业的财务规划工作也不能够提供应有的支持、帮助,进而导致企业的现金流分配不够合理,对资金的利用率不能够达到最大化。

2合同管理系统设计目标

信息化管理方式是当代企业开展管理工作所不可或缺的一项关键工具手段,本文就基于对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应用以现代企业先进性的管理思想与方法,选用直接面向目标对象的分析手段,来设计出了基于信息化手段之下的中小企业合同系统管理框架,以期能够达到以下几点合同管理系统设计目标:第一,明确各工作岗位上的人员职责,提升其责任感。协助企业能够将各工作岗位上的人员职责予以明确,确保相应的工作责任可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个人身上,保证责任明确,防止越权行为的出现;将合同内容在实际履行过程当中的多个部门、岗位的工作协同问题予以妥善安排,以期达到高效化的办公效率。第二,加强对工作进度与状态的监控力度。对企业各部门人员的工作状况采取切实有效的监控措施;及时了解并掌握各部门人员的实际工作状态,将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要确保能够在发现的第一时间便予以解决,进而降低差错事故的发生率。管理系统还可对每一项工作的具体完成进度进行实时性的监测与控制。第三,依据权限与职责的不同来对各级别资料内容予以管理。综合考虑文件的性质及保密性需求,向每一级别的人员给予其相应级别的操作及访问权限,以此来达到保障数据安全的目的。第四,尽可能降低办公资金支出,缩减企业的管理成本。

3系统结构设计

依据中小企业的实际特征出发,综合考虑企业的一般组织结构,管理系统主要可分为市场部、业务部、综合部等三个主要结构部分,现具体分析如下。

3.1市场部

此部门主要需完成的工作内容具体就包括了合同下发、登记、报批、作废等具体工作内容。其中合同的下发与登记即为向市场部的工作人员下发空白合同统计予以等级。市场部工作人员在掌握了业务信息内容之后到公司中获取空白合同,在进行合同内容的签订之后便会进入管理流程之中,而后再将空白合同返还公司。在这一管理系统当中可进行合同编号、经办人员、空白合同回收提示时间等内容的登记,合同登记其中就牵涉到了项目类型的划分、项目、金额大小等等。合同上报审批即为市场部工作人员依据合同签订内容逐级向上报告审批。

3.2业务部

业务部则主要是依据市场部工作人员所签回的合同服务内容,再安排人员来进行合同内容的实施,从而将有关的合同条款履行完成。其工作任务的安排,是通过业务部的主管来对合同内容分配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来进行实施。计划报批,即为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于自身所负责的项目来将工程在实施过程之中的相关意见与材料在系统之中予以等级,而后送报管理领导予以批准。关键项目的审批即为业务人员对于自身工作之中所发生的关键事项对主要负责领导汇报,并且将自身的一些想法建议也作以说明。结合实际需求,业务部门还可进行报告登记及部门提成登记的设立。其中报告登记是业务人员在将有关的合同内容完成以后所撰写的,对报告也要予以等级。部门所获得的项目提成,一般是项目经理依据合同的实际执行状况来依据一定的比例对各个部门所应当获得金额予以登记,从而为年终结算时提供依据支持。

3.3综合部

此部门的工作内容具体为合同盖章登记、发票开出登记、提成登记、收费登记、报告送达登记等。合同盖章登记即为对合同签订之中合同公章的应用状况予以等级。而发票的开出登记则为在合同履行当中对发票的开出情况作出等级。提成登记是依据合同所规定的提成额度来在提成分配时所进行的登记。报告送达登记是将合同当中所包含的有关报告内容在送至接收人员以后所进行的登记内容。

结束语

此系统项目的建立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应用以现代企业先进性的管理思想,来向企业提供合同管理平台。以加强企业的内部合同管理水平,同时兼备财务处理、业务查询与统计等各方面的功能要求。同时综合考虑公司的具体情况,把项目与客户两方面的管理内容也一同并入到合同管理工作之中,确保实现企业资源的高效化配置。

参考文献

[1]行星.企业合同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商贸,2015(20).

篇3

2.1合同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合同(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赠与合同);转移标的物用益权的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完成工作的合同、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给予信用的合同(借款合同);提供服务的合同(运输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转移智慧成果的合同(技术合同);企业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保密合同等义务类合同。由此可见,合同涵盖了企业外部所有经济往来事项,也涉及了企业内部所有人员。而各项经济往来是企业是否获取利润,是否能够存续的主要依据;企业内所有人员是完成企业各项生产的根本元素,因为没有哪个企业可以“无人驾驶”。所以任何一家企业都离不开合同,企业若想正常运转也离不开良好的合同管理体制。

2.2合同管理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影响

首先,一份合同代表了一项经济活动,合同从洽谈、拟定到落实执行的过程即是企业实现经济利益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当中企业双方围绕合同产生一系列的竞争博弈,在达成一致后并肩合作,所以合同落实的过程也体现了一个企业的能力,规范的合同管理制度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内控能力,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L公司从事合同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在公司系统建立了合同管理制度,始终贯彻、坚持了依法签约和依法履行的原则。不仅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目前公司已连续十三年荣获S市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和守信企业称号。其次,在合同使用日益广泛的环境下,能够诚实守信的履行各项合同条款不光能够维护本企业的各项经济利益,还能促进双方的合作关系,使合作能够长远、共赢。而稳定的合作关系也是企业减少开支,节约成本的一项有力保障;最后,严格落实合同条款,能够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任何的违约行为都有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赔偿损失,在企业失去信誉的同时也失去了利益。

3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签订合同的前期准备不够

由于企业领导的不重视,合同签订责任人的不专业等原因,导致在合同签订之前所作准备工作不足,比如对对方的资格审查、信誉度调查、企业运转情况、企业内控能力以及资金能力等了解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草率签订合同会使本企业面临很大的风险,甚至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严重时还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3.2签订合同的严谨性不足

由于责任人的责任心不足、经验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合同条款审查不严谨,合同签订双方都希望本企业利益得到最大化,有些企业甚至使用“暗度陈仓”的方法,打起文字战,比如使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词汇,或者故意将合同文本写得很长,或者采用数字陷阱等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对合同文本咬文嚼字、反复研究就会很容易落入到对方的陷阱之中,合同一旦签订,木已成舟,若不遵守合同条款就要承担违约责任,若遵守了合同条款,就将使本企业的利益蒙受损失,就使企业处于了两难的境地。

3.3档案、合同章管理不到位

M公司不久前接到了法院的传票,内容是未履行与Z公司购销合同,Z公司一纸诉状将M公司告上法庭,而盖有M公司合同章的购销合同是Z公司的主要依据,更讽刺的是在M公司并未找到已经生效的购销合同!无论是M公司合同章被盗用还是合同原件遗失,这都是又低级又致命的错误,而这种错误在广大企业中存在的几率相当大,由此可见,无论合同谈判如何成功,合同文本如何字斟句酌,若是在合同章和档案管理上出现了问题,所有的功夫都将白费,还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3.4法律意识薄弱

许多企业出于情面等原因,热衷于“君子协定”,认为在合同上过于纠结难免有失大气且伤害了彼此的感情,于是就出现了口头协议、未盖章的书面协议、盖了章但不规范的合同等无用的“合同”,一旦发生纠纷,双方各执一词,所谓的合同并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本来是想实现共赢,结果导致了“共输”的局面。合同本身是用来保障双方利益的,而企业的第一要务就是获得利益,所以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万万不可草率行事或受人情限制。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范来签订合同,比如何处应有盖章,何处该有签名,何处该划线,明确的合同时间,明确的责权利等。如果没有做到这些,合同也不过是废纸一张,待企业蒙受损失之时再来追究已是悔之晚矣。

4企业加强合同管理对策

4.1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员工培训

现今企业普遍对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归根结底是企业管理层的合同管理意识不强,企业领导者应就合同管理组织专门会议,并在日常工作中反复强调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再结合奖惩制度,上行下效,以保证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深植于各级员工心中,以此来杜绝意识上的不重视或者懈怠。再者,光有管理层的耳提面命是远远不够的,在提高重视意识的同时,应当教会员工做好合同管理的方法,这就需要不断的对员工进行合同管理的培训。既有主观上的重视,又掌握了合同管理的方法,这样才能切实落实合同管理。

4.2建立健全合同管理体制

一份合同从开始到结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双方谈判合同条款拟定审查批准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变更解除纠纷处理,而合同的档案管理贯穿始终,所以企业在建立合同管理体制时应从以上几个阶段着手,各阶段同等重要,制度必须完善。在双方谈判阶段应要求责任人提前了解对方情况,制定谈判计划,做好谈判记录等;在合同条款拟定阶段要求责任人态度严谨、字斟句酌;在审查批准阶段在提交管理层逐级审查之后应再交给企业法律顾问做法律评估;在合同签订阶段应保证合同签订过程公开透明、规范严谨;在合同履行阶段应充分沟通,有理有据;合同档案应交由专人管理等等。

4.3增强法律意识

由于中国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国内企业中的合同管理和索赔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也是企业法律意识薄弱的体现,针对这项问题,企业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法律意识,并配备专业的律师团队且有效利用,企业并不需要完全懂得合同管理中的各项法律,但必须具备使合同在法律下执行的意识,并且在利益受到损害时能够有效的利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其次,企业应具备基本的合同常识,比如合同格式、行文要求、签章要求、签订方法、签订份数、有效时间、权利义务等。并且要在合同正式签订生效之前,将合同文本交予企业法律顾问做最终审核,使得企业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篇4

1.1战略计分卡的引入

战略计分卡是西方学者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套崭新的绩效评估工具,改变了组织过去单一依靠财务指标衡量组织业绩的片面方法,认为应该同时从客户、内部流程、创新和学习、财务四个维度来审视组织的绩效。在战略计分卡的基础上根据医院发展战略规划,形成别具特色的战略计分卡,用战略计分卡来管理医院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是我国公立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创新方法。

1.2医院绩效与薪酬的发展阶段

我国公立医院绩效与薪酬管理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互不关联阶段。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主要表现形式。二是相互结合阶段。改革开放后医院的奖金分配开始注重以绩效考核为依据,但整个薪酬体系未与绩效挂钩。三是相互依存阶段。就是医院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全面融合,以绩效定薪酬水平,以薪酬促绩效提高,以此实现医院与员工、效率与效益的同步发展。

1.3医院绩效与薪酬体系存在问题

目前医院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绩效考核侧重效率效益指标,忽视效能指标;二是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核心指标不明确;三是对不同的考核对象未体现出考核指标的差异性;四是定性指标过多,定量不足,考核者的主观性判断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以上问题直接或间接造成员工的待遇报酬未与个人业绩、风险责任、技术能力、服务质量等方面充分挂钩,造成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医院服务质量提高缓慢。

1.4医院绩效与薪酬改革的新趋势

新医改方案对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建立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形成保障公平效率的长效机制。这既能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又能有效调动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公立医院要真正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贡献度大小等要素式分配,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制度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1.5医院绩效与薪酬管理背景

随着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医改的步伐在逐渐加快。因此医改必须强化医院的精细化管理,主要针对“药品管理、效能管理、成本管理、医保管理”等方面。我们认为开展战略计分卡将为医院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体系。战略计分卡以“财务层面、患者层面、内部管理、学习与成长”四个管理维度为核心,覆盖了医院所有人员的整体薪酬分配联动关联体系模型。我院自2004年至2011年,逐步建立起了战略计分卡下的要素式考核分配模式,将战略计分卡中代表劳动、技术、管理、风险等要素的主要指标参与员工薪酬分配,形成多层次的涵盖所有人员、全部薪酬的要素式分配。自2012年起,医院逐步开展战略计分卡的探索与应用,通过对考核单元、要素、时间等指标的进一步精细化设计改进,开始了一系列基于精细化管理的绩效考核方法探索,主要在“细化绩效考核单元、精准划分考核分配对象、准确定位考核核心要素、细化绩效考核区间、分类体现知识价值”五个方面进行了重点探索。

2绩效辅导方案

2.1战略计分卡的特点意义

战略计分卡将医院的战略与绩效管理有效结合起来,它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等四个层面分别将医院战略目标具体化,从而构成一个能对绩效表现进行综合反映的绩效指标体系。战略计分卡与其他绩效评价方法的最大区别在于其的“平衡”性。战略计分卡特点,一是实现了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的平衡;二是实现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平衡;三是实现了内部群体与外部群体的平衡;四是实现了定量和定性指标的平衡;五是结果与成因指标的平衡。战略计分卡意义,学习与创新是提高医院内部运作管理能力的基础;通过内部管理能力的提高为顾客提供更大的价值;顾客的满意导致医院良好的财务收益。医院以战略计分卡的形式将目标落实到各个部门,强化了各部门以财务为基础,以内部管理为抓手,以顾客满意为品牌,以科室成长为目标的医院整体协调发展的意识,形成绩效薪酬一体化的管理回路。

2.2战略计分卡的管理创新

细化绩效考核单元不仅有利于医疗工作的精细化,而且有利于更大程度地发挥考核杠杆的作用。2012年-2013年,医院继续借鉴国际医疗模式并进行创新,在试点的基础上对全院各主诊组进行了重新调整,产生了新一轮69个主诊组。同时,借鉴医疗主诊组实施的成功经验,在全院范围内建立70个护理责任组,从而在全院范围内实现了医生按诊疗组、护士按护理组进行绩效考核分配的架构。精准划分考核分配对象,医院在绩效考核对象上将原有的医生、医技、护士、机关、后勤的人员分类进行进一步精准划分,将医院临床首席医师和院内名医从一般学科带头人中划分出来,形成年薪制的两个层次;在普通员工中将骨干、后备人才划分出来,并且设立科研岗,同时制定不同的考核分配细则。从2013年起,医院设立了院内首席专家4人,院内名医11人以及普仁青年学者、普仁医学人才若干名.准确定位考核核心要素,医院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劳动强度要素:如门急诊工作量、住院床日、手术量;工作效率要素:如平均住院天数、病人负担、收入结构;技术含量要素:如四级手术率、危重病人数量;财务效能要素:医保资金回收率。在核心单元考核要素方面主要涉及医疗主诊组要素、护理组要素、科室管理人员及学科带头人要素、医院首席和名医要素。细化绩效考核区间,明晰指标的时间动态性。将时间性较强、完成周期为月度、易用定量标准评价的基础性和过程性指标,如当月的收入、工作量、手术量等归入月度评价考核范围;对于工作时间跨度较长、短期结果受特殊情况影响会产生较大偏差以及结果性业绩指标,如病人负担、科研工作、人才培养等归入年度评价考核范围。不同对象的动态考核。对主诊组和护理组除每月常规绩效考核分配外,还进行半年度一次的集中考核排名和奖励;对年薪人员按月实施考核;对首席名医实行年度综合考评。分类体现知识价值,在绩效分配上将医生、护士、医技部门的考核要素直接赋以薪酬数值,既强化了绩效考核的杠杆作用,又直接体现了各类别要素的价值。此外,医院首席专家及名医除正常年薪收入外,增设工资30%-60%的岗位补贴,按月考核发放。按年度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取得实绩状况,考核设定一、二及三等奖,再给予业绩奖励。青年学者及医学人才考核以医疗技术、科研创新、学习教学等为主,以三年为一个周期设定特、一、二、三等奖,在正常工资、奖金收入外予以单独奖励,充分体现了各层次人才的知识价值。

2.3建设成效

医护人员积极性提高,绩效分配办法彻底打破了原有科室按人员系数进行分配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做多做少不一样、做好做差不一样、按贡献大小、按要素实行分配的分配原则,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稳定核心人才队伍,对内部核心人员起到了明显的激励作用,充分体现分配与责任、技术、管理、业绩、贡献以及劳动强度挂钩,体现向高风险、高技术、高贡献岗位倾斜,最大限度调动学科带头人的积极性,确保了整支核心人才队伍的稳定。支撑重点学科建设,通过首席名医考核、名医考核、人才树等考核机制,实现更加有效的人才梯队建设、重点人员培养、重点专科建设。

【参考文献】

[1]董琬月,杨金娟,柏如海,等.公立医院临床住院科室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J].中国医院管理,2016(04).

篇5

1、财务监管在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中的目的

财务监管是企业经济管理的核心部分,它对企业能够持续长远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它贯穿了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企业与各界签订的经济合同都会涉及到财务部门,企业的经济合同管理与财务监管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辅相成,都能规范企业成本开支,保证企业资金的规范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财务监管在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中的责任

经济合同管理涉及到了企业管理的多个方面,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保护企业自身利益的手段。但仅靠经济合同的管理不能完成整个管理职能,因此需要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这就需要财务部门与之协调配合,发挥其财务监管职能,并落实到企业经济合同全过程的责任目的。

二、财务在经济合同管理中的控制作用

1、合同订立前的风险预测

在合同订立前,财务部门与合同管理相关部门配合可以对合同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在这个阶段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要仔细调查研究对方的资信情况及履行约定的能力,把可能存在的风险一一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合同最为重要的一个风险来源于合同本身,财务人员要重点关注合同的格式、类型、变更事项、纠纷等等,尽量选取国家统一颁发通用的格式文本,财务人员要仔细核对合同内容,合同的条款不漏项,文字表达清晰无意思不明确词语。同时,还要利用法律资源,降低和转移合同条款中存在的风险。

2、合同订立阶段的财务监管

企业对于发生的经济业务活动除即时结清方式外都需要订立书面经济合同,以便更好的管理约束对方。企业在签订经济合同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企业的授权与审批程序,业务部门在与客户签订经济合同时,必须是经过企业授权同时经管理层审批的,未经授权或审批则无权签订合同。在此过程中财务重点关注的内容是:标的是否符合企业经济效益;双方企业是否具备履行经济合同的能力;合同所涉及的财务数据是否严谨准确、计算方式是否正确;资金的来源及使用是否合法,结算方式是否合法等。

3、合同备案阶段的财务监管

企业经济合同签订后,负责合同签订的承办部门要立即将签订好的合同副本送予合同的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进行备案,方便监督管理合同中经济事项的工作人员进行款项的收付。如合同内容有变更或者达成解除协议,应及时与合同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联系备案。企业经济合同正本应由合同承办部门保管、执行,合同内容全部履行完后要及时将合同归档保存。

4、合同履行及收尾阶段的财务监管

财务部门要密切关注送存备案的经济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对不同经济事项的合同设立不同的收益成本核算体系。企业财务部门还要制定费用管理控制相关规定,针对不同的经济事项建立不同的明细账,保障核算时清晰准确。对不按合同条款履行或项目验收未通过的,财务部门有权利不予款项结算。在会计期末,财务人员还应根据合同的不同性质区分其是否履行完成,及时确认该合同收入。在合同收尾时,财务人员要严格依照合同内容,处理好债权债务,对于需要催收合同款的及时催收。最后,财务人员还要编制决算报告,对合同整体履行情况进行评估。

5、建立合同管理及保密制度

企业的经济合同作为财务档案,备案及后期的存档保存都应设置专人管理,并设置管理制度。同时,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有助于财务工作的顺利展开,更有助于防止经济合同在订立及履行的过程中商业和技术秘密被泄露,保障了合同信息的安全。

6、合同的变更和索赔工作

经济事项完成情况或有意外,如未按合同时间完成,这就涉及到索赔。它是合同管理的一部分,贯穿合同履行全过程。企业财务人员要具备并加强合同变更索赔意识,明确变更和索赔的职责。在经济合同履行过程中如发生合同变更或索赔,财务人员要积极发挥其财务监督管理的职能,遵照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财务监管在此环节主要注意的是:合同的变更理由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文件的规定;原始记录、原始资料是否完整;对相关费用要进行核查。

7、财务监管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企业经济活动包括采购、生产、销售三个环节,而采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在采购合同管理中财务监管更应发挥好其自身的作用。一个企业的采购合同订立是发生在采购计划的基础上,财务监管对其的首个任务是审查采购计划是否通过了审批,尤其是技术部门对物资的要求。财务人员要核对账面库存,判断库存资源是否满足该需要,避免造成材料积压。第二,采购部门确定购买数量后,财务人员协助其遵循企业订货报价制度,选取最有利于企业生产的供应商。第三,审核付款条件。供应方要求预付部分货款,要掌握好预付的度;如供应商没有要求的,企业尽量采取分期付款或者货到付款方式,这样可以节省财务费用。第四,采购合同签订过程中,财务人员着重对质量条款进行审查,并尽量明确、细化验收的标准。第五,审核交货时间、方式,同时注明运费哪方承担。第六,监督核定发票约定。供货方要按采购数量及时准确的为我方开具增值税发票。第七,采购合同按约定付款时,审核企业验收部门是否切实履行验收职责,是否出具完整的书面验收报告。

三、实施财务监管对经济合同管理的意义

1、保证了合同管理制度的实施

企业按照合同内容付款时,财务部门工作人员有责任对经济合同的原件和结算所需的材料与合同核对是否与收款单位的信息完全一致。并且要对质量保证金、预付款比例和合同标的进行控制,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不可予以结算。财务部门通过对合同付款环节的监督管理,使得企业合同管理控制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为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制度有效的落实奠定基础。

2、遏制了超范围支出的问题

企业普遍认为只有缩减成本、费用等才能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但在实际工作中,超出规模范围的投资和超预算的支出现象也是影响企业成本的重要因素。在此可以加大合同管理及财务监管的协同力度,充分调动起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一同规避超范围支出的问题。对那些可以控制或可以避免的支出适当加大财务监管的力度,对于不符合规定的财务部门可以不予以结算付款,更有效的遏制了成本费用超支的问题。

3、完善了各部门协作,加强合同管理水平

要想加强企业经济合同的管理,除了要与财务监管结合外,还要使财务部门与其他各个部门相互之间协调配合起来,这样能够提高企业对合同管理的整体水平。各部门间协调一致的配合可以使企业合同在签订时更加公开化,还可以有效地规避违规现象的发生,加强了企业经营风险的可控性,最为重要的作用是保障了企业资金的安全,使企业资金合理高效的被使用,完善了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作者单位:厦门市体育行政事业会计核算中心)

参考文献:

[1]刘慧如何使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J]今日科苑,200814

[2]赵润慧.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发展现状及其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03)

篇6

针对日常发生的合同履约行为,设置经营合同部门,并聘任尼泊尔高级员工负责日常合同管理,其设专职记录计量人员。其主要职责在于监督项目是否严格遵照合同进行实施,详细记录过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合同事件,一方面避免承包商违约,另一方面对工程师、业主履约形成督促机制。内容包括:

1.1、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及格式,及时提交各种保函,如预付款保函、履约保函等,避免造成延误费用。

1.2、督促并管理合同要求提交的任何承包商文件。协助采购部门完成清关资料整理和关税分摊计算工作,充分发挥尼泊尔雇员的合同职能和语言优势,做到每一批次物资债权分明、账务清晰。

1.3、根据合同规定的付款条件及项目进度,协同财务部门准备好结算用的各类凭证,及时办理收款结算。尤其是加强报税工作,依据合同条款和尼泊尔法律预先筹划税务工作,依据合同规避税务损失。

1.4、对合同实施进行跟踪,对项目部工程进度、质量和费用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各相关部门,并督促责任部门进行纠正。

1.5、按照合同要求及项目部自行选择的投保要求及时办理保险。收集并保存原始记录以备保险索赔。

1.6、牵头并组织相关部门对合同实施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

1.7、配合项目部其他有关部门做好工程移交及验收工作事宜。整理保管好各种验收报告、移交证明等文件。

1.8、函件及文件管理:处理并保存项目部、业主与其他各方之间因合同实施而产生的所有的来往信函、传真、电报、邮件、会议纪要等文字交往凭证。保管好与合同有关的各类文件。项目部提出原则是:专人专版、齐备完善。

二、合同事件的管理

合同管理涉及到的方面很多,在做好日常合同管理的同时,如何抓住合同管理的重点,项目部提出要抓好合同履约中重要事件的管理,合同事件主要包括变更管理、索赔管理、分包管理、合同争议管理等内容。

2.1、合同变更管理:

所谓合同变更就是指在合同签订之后,双方对合同条款所作的,任何由于非承包商过错的原因而引起的而且会对合同实施带来变化的更改。具体表现为合同工作范围的变动;标准规范的调整;付款条件的变化、工程师要求的工程变更如设计变更;非承包商的原因而造成的进度变更、合同价格的调整等等。承包商做好该项工作的关键就在于及时准确地评估该变更对承包商的进度、成本的影响,及时上报变更单价和费用,积极与业主沟通交流,在达成一致后,由工程师变更并将其作为合同不可分割的部分,重要变更项目一定要督促工程师审批变更费用后再行施工。为此项目部将厂房灌注桩作为复工后重要变更,认识到变更项目的难度后,推荐业主使用当地分包商,项目部协助施工提取30%的管理费。合理处理了变更项目为项目部增加了收益。

2.2、索赔管理:

对承包商而言,索赔事件不仅局限于承包商与业主之间,还包括承包商与供货商、与分包商、与保险公司之间的索赔。引发索赔的原因包括由地质条件变化引起的索赔、工程变更令引起的索赔、业主拖延付款引起的索赔、业主要求的赶工引起的索赔、增减工程量引起的索赔、业主要求停工引发的索赔等等不一而足。项目部意识索赔应作为承包商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取得合理补偿的有利工具,而非高效的“赚钱工具”。结合库里卡尼的实际情况研究部署以厂房延期和引水隧洞不利地质条件为重要索赔的突破口,详细收集资料,充分听取公司和专家的意见,反复查找索赔报告漏洞,合理提出了费用和工期索赔。

2.3、分包管理:

由于总承包商要为其分包商向业主负完全责任,加之分包商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工程进度、质量及成本,所以,分包合同管理相比于其他合同管理对象显得尤为重要。分包合同管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总承包商应在与业主签约之前,就应着手进行分包商的选择工作。应从技术经济实力、工程经验、管理水平、工程业绩及社会信誉还有报价合理性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审慎选择。第二,按照主合同有关对标准、进度、质量及缺陷责任等方面的要求,编制分包合同。要对分包范围、双方的权责划分界定清楚。还应善于利用分包保函及“背对背”式分包索赔等条款来降低总承包商的风险。第三,应派专人对分包合同的实施进行跟踪和管理。做好对分包商工程进度及付款进度的监控。加强对分包工程质量的检查及验收。此外,还应重视分包商适应国外市场的运行能力。

三、经营合同管理过程中的人员管理

公司对国际项目的管理与国内项目相比较使用内部的人员不到30%,并且一人多岗,要求知识全面,素质高而且独立工作和动手能力强。目前公司依然缺乏从事国际项目管理人员。企业对待人才问题,都要面临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引进和培训,一般企业都比较重视;二是留住人才,重视青年人才,一般企业对此都不去认真地思考,不做努力去改进。三是推荐高能力人才到社会上的更高层上继续为企业做服务。公司作为实施国际化的施工企业,怎样留住需要的人才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对这样的社会大气候必须有清晰地认识,要彻底扭转用人的思想观念,对企业用人的环境进行改革,否则自己的企业将成为输送社会上所需要的高级人才的福利学校,给竞争对手不断地输送高级人才。

篇7

一、一般合同中包含的内容

对于工程施工来说,施工合同中主要包含合同文件以及合同文本。

施工合同文件主要包括施工协议合同、投标书、投标附件、中标通知单、施工合同专项条款、通用条款、施工标准文件、施工规范文件、相关的技术文件、施工图纸、工程的报价文件、工程预算文件、工程量清单。

合同文本主要是由三个文本以及相关的附件组成。其中文本有《通用条款》、《协议书》、《专用条款》。

二、企业进行合同管理的必要性以及特殊性

施工合同涉及面广,有效时间长,有时候一个施工合同需要履行数年甚至更长。合同里面涉及了包括工程的技术、人工管理、设备管理以及法律法规等。可以说施工中所有生产的活动,都可以通过施工合同进行规范。如果没有施工合同,就无法对施工中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但是只要是通过签订合同,合同双方就必须履行合同中包括的所有义务,也就享有了合同中包括的所有权利。

三、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方式在合同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关于合同的管理,一般都利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下面就以一个具体的工程合同管理案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某地有一个抽水蓄能电站,电站中有4台电站装机,一共的装机容量达到1000MW,电站装机的作用就是负责进行电站的调相以及调频等工作。该电站包括上下水库、输水系统以及开关站、地下厂房与中控楼等建筑。在电站的主坝进行施工过程中,原来设计是按照咨询团的意见进行的,将426.5高程以下的设计干容重做了一些修改,并有施工方向业主方提出了合同的变更单价。

由于合同中原本规定的技术条款中对于干容重、孔缝率以及加水量分别是20.6KN/立方米、不大于23%、20%,但是经过变更后的技术条款,将设计的干容量变成了20.5KN/立方米,将孔隙率要求变成了不大于22%,将加水量变成了21%。这种变更已经符合了合同中所说的“改变合同中工作的性质与标准”所以属于变更的范畴。

对于合同中的报价编制,施工方经过对合同的研究,并根据合同文件中相关的技术要求,将招标文件中的技术要求与施工设计中的技术规定做了对比,对比如下表所示:

通过上表进行分析:施工方认为由于施工设计对于技术的要求增加了,对相关技术参数都做了相应的调整,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要将碾压遍数等参数也做出适当调整,这样才能够满足施工设计的要求,但是这样施工成本就会增加。施工方根据上述对比结果,申报了合同变更的相关事宜,其中包括主堆石1填筑与2号填筑中426.5米高程以下的相关参数。

主堆石1号填筑中,将填筑层厚度从80厘米降到了60厘米,但是将填筑的层数增加了,由原来的34增加到了46,由于层数增加了12层,也就是说调整系数增加后的层数/原先的层数,即1.353.其中,对每一层的碾压遍数也做了相应的变动,由原来的6到8遍,增加到了碾压10遍,原来合同中在碾压后的压实厚度为80厘米,但是技术要求变更后,10遍碾压后压实厚度变成了60厘米,这样做就降低了进行碾压的工作效率。对于碾压遍数的调整系数计算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示,计算出碾压遍数变更系数为1.905。

主堆石2号填筑中,将填筑层的厚度从80厘米也降低到了60厘米,但是将坝体填筑的层数做了增加调整,有原来的87层增加到了116层,这样就增加了29层,工作量也就相应的增加了,调整系数就是:增加后的层数/原来的填筑层数,即1.333.对于每一层的碾压遍数也做了相应的变更,将原来的6遍增加到了10遍,根据合同单价的条件基础,碾压6遍的碾压后压实厚度为80厘米,但是增加到10遍的碾压遍数,碾压后的压实厚度就成了60厘米,这样也使得碾压作业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很多。下表是2号填筑中碾压遍数调整叙述计算图:

根据图示,计算出2号填筑中碾压遍数的调整系数为2.222。

由于合同中有变更,所以必须按照合同进行谈判,经过施工方与相关的参建方进行合同谈判,下面是谈判的事项与结果:在谈判的过程中,监理方同意对单价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是在调整参数上面存在一定的分歧。经过施工单位对合同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对施工图纸进行研究,并通过严密的计算,在于监理方进行协商,有了严密的数据依据后,最终对方接受了施工方的意见。通过合同谈判,增加了合同价款635万,所以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利润收益。变更的单价如下表所示:

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对招标等文件中的技术要求以及对工程施工中各种技术参数进行研究,并通过直观的图式方法,简单易懂,使得合同变更有理有据,加上施工方可以提供一些有支撑力的文件,并与监理方围绕着合同中的相应条款进行协商,这样,到最后取得了更好的施工利益。

四、总结

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合同赋予了合同双方相应的权利,但是合同的签订,又使得合同法双方有了各自的责任。合同就是明确双方责任与权利的物质条件,通过对合同的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工程项目的成本,为施工方以及业主方等参建单位增加经济效益。目前,应用经济与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合同的管理,不仅仅使得合同中合同变更有理有据,也更符合合同双方的利益,促使双方实现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陈蓉.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在合同管理上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 2010,17(9):124-126

[2]张亚敏.浅谈施工合同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1(33): 253-255

篇8

统计几乎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常规的管理技术,主要是通过有目的地收集各种数据,并进行整理,使用相应的方法来列表、制图、绘制曲线,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些手段,以得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结论来指导企业管理行为。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如今企业已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主体,必然会更多地从市场经济法则来思考问题。所以,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而言,需要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料来帮助其制定计划,实施决策,统计技术作为一种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统计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统计技术的运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是指宏观经营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经济、上游市场、行业动态、下游市场和消费者行为等。通过对以上几部分开展分析,要立足于在考察一系列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比如,对于宏观经济,着重在于参考经济权威的看法,观察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势。对上游市场开展分析,着重在于综合各方的观点,预测下一步的价格走势。对行业动态开展分析时,着重在于进行数据比较,对同行业经营管理开展评价,以求计算出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等各项指标。对下游市场开展分析,着重在于搜索各地区的同行业市场行情等。另一方面则是指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统计系统,主要包括企业的人、财、物方面投入的统计分析。对于人而言,必须建立起劳动工资统计的子系统,重点是提供劳动力数量、素质、构成等主要指标,并开展劳动生产率水平、变动分析。要建立起物质技术设备统计的子系统,以便于反映相关设备的数量、利用情况、产品生产能力等。对原材料和燃料的消耗进行计算,主要涉及到原材料及燃料的利用效率统计,以便获得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途径。当然,还有技术统计子系统,涵盖了技术人员、技术成果及技术投入费用等指标。因此,统计技术完全可利用自身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等特点,从整体上衡量企业的外部环境,优化配置企业的内部要素,进而提高系统效益与企业管理综合质量。

二、统计技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管理之中,最难管理的是人,而拥有激情与创造力,而且最能挖掘潜力的的对象也是人。因此,怎样建立起合理、科学的激励机制,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主题。为做到有的放矢,就要充分利用统计手段来收集民意,并分门别类地开展研究分析,从而制订出相应的激励对策。比如,某企业在开展员工意向统计调查时发现,资方最大的担忧是员工的提薪要求不合理。但实际统计的结果却是有提薪意愿的员工人数并不多。反而,有相当多的的员工提出了增加培训教育的要求。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老板与员工缺乏沟通,导致多数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前景不够了解。对此,企业分别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座谈,党团、工会等组织举办了干流、员工交流活动,使彼此相互理解,并提高了酬薪的透明度,明确了企业的发展规划,使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得到了空前的增强,激发出全体员工奋发有为的工作与改革热情。

三、统计技术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1.确定严格的质量管理操作规程

企业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应当要求各类人员都能具备相关的管理知识,并编制出相应的指导性文件或作业指导书,从而规范统计技术的管理。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应严格按操作规程去实施,不能到了审核时再去补资料,而是要扎扎实实地将质量管理当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来执行。

2.加强统计技术应用培训

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统计技术人员不但要妥善应对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还应对各车间、生产工艺、设备管理等专业技术有所了解。统计人员还应当接受专门的培训机构所开展的系统培训,较为详尽地掌握解统计技术的相关知识。一是要将统计技术培训工作纳入到各单位的年度职工培训计划之中。二是牵头部门要注重对各单位质量体系骨干及内审员开展统计应用有关知识的培训,宣传统计技术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并要注意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三是各单位的骨干及内审员一定要承担起本单位运用统计技术的培训及指导任务,要对本单位应用统计技术的相关人员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以保证不同岗位的人员都能掌握相应的统计技术。

3.挑选适用的统计技术方法

在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中,如果缺乏统计技术的应用,就难以取得较大的成绩,质量管理体系也难以有效地运行,更加无法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如果要运用好统计技术,让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是要选择合理的统计技术。如何应用好统计技术?这就要求企业在挑选统计技术时,要认识到,只要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越容易的和越好理解的方法就要优先运用。同时,挑选适宜的统计技术还要针对特定的环节与具体人员的知识水平等,从而使统计方法更加适合于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适合于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企业生产的特点和产品特点等,比如,图标法中的直方图、散布图和排列图等,就有助于进一步分析问题,并为采用恰当的计算方法进行准备。在实际过程控制之中,企业可以将控制图运用于监视与控制所有类型产品的生产全过程,从而对生产实际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4.全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篇9

第二,近年来,绩效工资推广普及,其应用优势十分显著。具体来说,长期严格的绩效工资体系为行之有效的方式,其可促进员工工作方法以及能力、效率的优化改善,进而强化整体业绩的强效获取;实现收入跟工作绩效的直接挂钩,激励员工创造较多效益,实现企业固定成本的显著增加;绩效工资体系可鼓励业绩表现良好的员工,并督促业绩欠佳的员工奋进;若经济处于不景气状态,应用绩效工资体系可实现用工成本的合理降低,减少企业裁员,一旦经济复苏,企业仍然拥有足够的人才储备。

(二)财务和统计管理

通常来说,财务和统计管理主要是指针对企业财务及统计活动认真进行组织,并就财务及统计二者关系实施有效处理的经济管理工作。就事业单位而言,其财务和统计管理一般指的是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单一性公众资源以及服务时耗费无偿性过程及结果的经济管理活动。

二、财务和统计管理在绩效工资体系中的应用分析

全面完善的绩效工资体系可谓是历经多次分析整理财务和统计数据之后,基于反复论证,不断实践所得出的较为成熟的薪酬体系。相较于传统意义的工资制度而言,绩效工资体系更为关注员工自身努力。结合美国《财富》杂志2012年的调查可以知道,超过百分之九十六的事业单位执行将绩效作为基础内容的工资制度,然而在二十一世纪初期,仅有百分之三十五左右的事业单位执行该项制度。纵观绩效工资体系实施成效同样说明其拥有较强应用优势。经过一系列财务和统计管理分析实践工作,构建符合单位自身特点的绩效工资体系,把个人收入跟绩效挂钩,突破传统死工资发放的陈旧模式,给予员工能力高度肯定,与此同时,员工若想实现个人利益的优化获取,则应将创造更多集体利益作为基本前提,进而帮助事业单位获取良好整体效益。除此之外,员工工作热情可被充分激发,其工作积极主动性被调动,专业技能明显增强,业务水平显著提升,通过奖励回报使得员工心理发展需求得以满足,单位有利于留住实力强的员工,大幅降低员工流动性,提升其工作满意度。再者说,次体系可在管理者跟基层员工之间构建良性沟通桥梁,尽可能为员工发展提供有益详尽的雇佣资料,譬如说加薪以及调职、升职等。

某单位绩效工资体系实施前后对比表

由上表可知,实施绩效工资之后,员工满意度显著提升,单位经济效益增幅明显。职工工资组成成分产生根本性变化,职工收入跟工作业绩直接挂钩,多劳多得,有利于实现公平分配,员工工作激情被激发。

三、绩效工资体系中财务和统计管理的具体目标

(一)精细化管理

为实现事业单位财务和统计管理成效的优化获取必须努力做到精细化管理,要求财政部门以主管单位、事业单位针对财务及统计工作选用高效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力求精益求精,确保管理部门所制定的管理手段系统详尽且拥有较强操作性,并基于政策角度进行保障,落实管理的事业单位应做到努力深化探索,改革创新,大力给予实践保证。

(二)实现政策统一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我国很多地方,国家财政政策跟省市地所制定的优惠政策存在有较多差异问题,严重时甚至互相背离,导致政策执行方经常感到无所适从。基于此,需出台制定统一的绩效工资体系中涉及的财务和统计管理政策,要求全部事业单位严格遵循统一的政策制度。实现政策统一,既是事业单位改革财务和统计管理工作的关键前提内容,同时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保障。

(三)完善分级管理

分级管理主要指的是根据行政级次以及具体的管理职责、垂直管理关系针对财务和管理统计管理职权进行细化划分,并对应交与各自部门实施。我国负责财务和统计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为各级财政部门,其工作为综合管理对应级别事业单位的财务作业,同时针对下一个级别的财政部门开展的财务和统计管理工作实施认真指导监督。

(四)确保监督到位

篇10

1 会计和统计在理论和技术上的联系

在许多方面,会计与统计都是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收集和分析经济活动资料,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在医院的经营管理中,会计和统计通过各自的职能来完成经济核算、监督和服务的共同目标,它们的总目标是一致的。核算目标的一致性导致了它们资源的共享,它们根据相同的原始记录或原始凭证,相互使用对方的核算资料来完成各自的核算任务。统计学作为一种数量计算与分析技术已广泛运用于医院会计核算的各个环节中,很多会计方法都是系统地采用统计方法来处理。医院日常的经济业务核算,如急诊的病人人次、病人人均费用、药品收入费用的核算等都采用统计方法核算;财务会计中存货计价的平均移动法和加权平均法的原理就是统计学的平均数原理;管理会计中医院经营状况预测所采用的时间序列法,审计中的审计抽样技术,财务分析中的因素分析法、连环替代法等都属于统计方法的范畴。在统计领域会计方法的应用也相当广泛。在核算方法上,统计借助了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根据各账户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应的要求,使医院日常经济运行过程中错综复杂的内在关系科学地联系起来;医院统计工作多以会计资料为依据,许多统计指标从会计数据中取得;医院统计体系中的资产负债核算,流动资金核算都大量采用了会计资产负债表的数据、账户设置、会计平衡式等。

2 会计和统计的协调统一的必要性

2.1 会计和统计的协调统一为医院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

会计和统计都是获取原始的数据信息,运用不同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加工整理,提供经营情况和财务活动信息。统计通过对医疗服务数量方面的研究,提供统计信息;会计通过对医院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成果进行核算与评价,提供财务信息。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和统计工作所提供的信息是最基础的信息,医院其他信息都源于会计和统计信息,或者是在两者提供的信息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和开发利用。

2.2 会计和统计的协调统一是医院科学决策的依据

会计、统计信息是医院管理者科学决策的依据,通过财务统计信息,医院决策者可以了解医疗收入、医疗成本、资金运行等财务信息,还可以了解病人医疗需求、医疗费用、药费比重、门诊量、病床使用率等统计信息,这些信息是医院制定发展战略、业务发展计划的基础。会计运用价值量方法,反映和控制资金循环、收支情况;统计运用实物量和价值量双重方法,反映医疗活动的全过程。会计和统计做到相互协调,医院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才能更加及时准确,进而提高医院决策的准确性。

2.3 会计和统计的协调统一是医院资源有效配置的依据

依据会计、统计信息合理利用有限的资金,优先发展医疗服务急需、经济效益高的项目;依据本地区卫生资源分布、配置情况,进行市场调查和论证,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减少资源的浪费;根据医院的门诊量、业务收支和床位周转率等信息,对病房的床位进行合理规划,调整科室设置,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需要财务、统计工作者运用不同的技术方法合理、有效地处理会计、统计信息。

3 会计和统计在医院管理中协调统一的思考

3.1 国家政策应给予支持

财政部门应结合目前医院发展状况以及经济核算体系、财务会计制度的需要,积极配合;从理论上给予指导,从政策方针、法令法规以及体制制度等方面加以规范,为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一体化创造条件。

3.2 医院管理者转变观念,重视会计和统计工作

医疗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新医改的不断深化,医院管理者应该重视财务统计信息在医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利用财务统计信息资源,合理配置;重视会计和统计相结合后对医院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作用。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会计和统计信息的质量,强化财务管理的分析、监督职能,完善财务人员的管理体系。同时正确处理好会计和统计工作的关系,加强会计与统计工作的联系。

3.3 统一会计和统计核算的指标口径

由于会计和统计在研究方法、内容及服务对象上的区别,两者在指标口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具体工作中应本着的原则进行调整,相同指标应尽量保持在计算口径和计算方法上的一致性;有差异的指标应配备明确的使用说明,以避免使用者相互混淆、理解错误。

3.4 完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现已成为收集、传输、加工和使用信息的现代化渠道,对医院信息资源的收集与分析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会计和统计的协调提供了一个完善的平台,建立会计、统计、信息系统有机结合、协调统一的信息资源的处理和分析系统,既能够发挥统计综合分析的功能,又能消除会计数据多元化的弊端,保证了会计与统计的相互协调,对加强医院的事前预测、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有重要的意义。

3.5 完善部门设置,加强人员分工协作

当前会计、统计往往分工明确,但各行其是、各取所需,影响了会计资料和统计信息的互通与互动,会计、统计人员难以取得各自需要的资料。在实践工作中,统计工作许多数据都来源于会计资料,借鉴了财务核算的大量基础资料,统计的许多工作是对财务数据进行再处理和深加工,统计人员要熟悉会计处理方法,使所提供的统计信息与会计信息相一致。而会计涉及的成本分析、量本利分析等方法是利用统计技术,会计人员要学会用统计方法对经济数据作全面分析、预测。会计和统计工作者要了解和熟悉会计和统计的资料能在哪里使用,怎样相互利用,充分发挥会计和统计资料的作用,提高医院管理工作的效率。这就要求会计和统计在人员分工上加强协作,使会计人员和统计人员在相互借鉴的高度上各司其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各自的领域。

4 结 论

会计与统计作为医院经济管理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渗透在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之间既有联系,也存在着许多差异,发挥管理者的智慧,利用两者的协调统一为我们提供有利的管理依据,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谭永生.对企业会计和统计相互协调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4(4).

篇11

一、合同能源管理在节能核算中的推广及特征

(一)合同能源管理在国内能源管理中的推广

20世纪70年代,“世界能源危机”爆发,合同能源管理在此次危机中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基于市场的、全新的节能机制,自出现以来,合同能源管理因其显著的节能效果和极低的风险,获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欧盟、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节能产业。据美国国家节能服务公司协会(NAESCO)的《美国合同能源管理产业调查:2008至2011年市场增长及发展》报告显示,2008年美国节能服务产业的产值约为41亿美元,较之于2000年的20亿美元产值显著增加。NAESCO根据众多节能服务公司的收入增长预期估计,2011年美国节能服务业的产值将达到71—73亿美元,也就是从2009年到2011的3年间,美国节能服务市场将保持每年26%的增长率。

我国的合同能源管理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与世界银行的反复研究和讨论过程中,我国政府与世界银行一直认为:在建立和完善节能标准、激励政策和法规的同时,有必要引进和推广一种市场化运作的、节能投资服务管理的新机制,即合同能源管理;与此同时,以盈利为目的的节能服务公司,应当发展成为节能服务产业的大军。1996年,由原国家经贸委、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共同开发和实施的“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一期在北京、辽宁、山东成立了三家示范性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我国的合同能源管理正式起步。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节能服务公司从单一依靠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促进项目的担保基金来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众多风险投资公司竞相追逐的对象,并且海内外资本市场也有了节能服务公司的足迹。特别是2010年以来,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深入,一系列鼓励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2010年6月和12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先后下发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 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自2010年8月以来,两部委已公布了四批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名单。各种优惠政策的不断出台,使我国的节能服务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节能服务公司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多极的群体,不但数量有所增加,而且在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等方面也各具特色,形成了细分的差异和天然的互补性,出现了业内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二)合同能源管理的特征

在实务中,依照具体的业务开展方式,合同能源管理可以分为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融资租赁型、混合型等。其中,相对而言,节能效益分享型业务最为复杂,开展也最为广泛。本文主要研究该类业务的会计核算问题。所谓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是指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项目资金和全过程的专业技术服务,合同期内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按照合同约定的比例分享节能效益,合同期满后节能效益和节能项目所有权归用能单位所有。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资金主要由节能服务公司筹措

合同能源管理本身属于一种信用形式,节能服务公司需提供或出让节能项目的资产,而取得该项目资产所需的资金,则主要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节能服务公司投资应在70%以上),节能服务公司可采取自筹、向银行借款等多种方式进行资金的筹措。用能单位可以借助于节能服务公司实施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改善自身现金流,把有限的资金投资在其他更优先的投资领域。

2.项目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

合同签订后,在整个合同期限内,用能单位所取得的只是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资产的使用权,而其所有权(与项目有关的投入,如土建、原材料、设备、技术等)仍归属于节能服务公司,节能服务公司按照与用能单位的约定分享节能收益;合同期结束后,节能服务公司所投入的项目资金、运行成本、承担的风险及合理利润得到补偿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资产的所有权和节能效益全部归属于用能单位。在整个合同存续期和项目使用期,用能单位的现金流始终是正值。

3.项目的全过程服务由节能服务公司提供

节能服务公司背后拥有国内外最新、最先进的节能技术和产品作支持,是专门从事节能促进项目的专业化公司。在整个合同期,节能服务公司需向用能单位提供能效分析、项目设计和可行性研究、设备选购、施工、验收、运行人员培训、节能量监测和确认等一系列服务。合同期满后,节能服务公司也可应用能单位要求,继续提供技术支持,但已不属于节能服务公司的强制义务。

二、合同能源管理中会计处理的应用和不足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具有自身特征,与传统节能项目所发生的费用与损益,有着本质的区别,集中体现为明显的“融资租赁”特征,即具有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融资与融物相统一的特点。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合同能源管理实质是一种特殊的融资租赁。

在融资租赁的五条确认标准中,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至少符合其中的三条:1.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资产,在合同期满后,即全部无偿转移给用能单位。2.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买价预计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3.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进行较大改造,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均以用能单位原有的用能设备为依托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只能服务于特定的用能单位,如针对某台锅炉进行的气封改造、针对某台电机进行的变频调速改造等。这些改造具有专有性,一般来说,无法拆除后再供其他用能单位的用能设备使用。

此外,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还可能满足其中的一条: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节能服务公司不是公益机构,其经营的根本目的在于盈利。节能服务公司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合同存续期间从用能单位分得的节能效益,一般来说,合同期越长,所分得的节能效益也越多。为了在扣减融资成本、运行成本等费用后获取合理的利润,节能服务公司更愿意有较长的合同期(即租赁期),但是要满足此条标准,和设备的使用寿命有直接关联。某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所依托的用能设备可能寿命很长,因此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比例较小,如工业窑炉改造;而某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所依托的用能设备可能寿命较短,因此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比例较大,如灯具的绿色照明改造。

虽然根据会计理论可以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认定为融资租赁,但是在具体的会计核算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节能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合同签订于项目改造之前,由于项目尚未实际运行,合同中所约定的节能收益只是一个理论上的预测值,每期的实际收益只能在项目运行后通过节能量监测予以确认,而不能在事先签订的合同中予以明确,正因如此,也无法规定一个具体的利率。但在融资租赁的会计核算中,则需要事先确定租赁的内含利率以及最低租赁收款额、付款额,以便确认资产及融资费用或融资收益的入账价值。

2.风险转移存在不确定性

虽然从租赁确认的两个因素(依赖某特定资产、转移了资产的使用权)来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可以确定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进行会计处理,但合同期内的节能效益由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单位双方共享,从这个角度来说,与节能设备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并没有全部转移给用能单位。因此,在确认为融资租赁会计处理方面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三、合同能源管理中会计处理的具体核算

由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融资租赁性质,在会计实务中,用能单位用节能收益支付的节能合同费用应予以资本化,并形成节能项目的投资成本。节能服务公司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明显与公司规模及性质有一定关联。一般非上市的规模较小的节能服务公司绝大部分将节能设备投资作为待摊销的费用处理,在合同期内进行摊销;个别上市的或纳入上市公司报表合并范围的或规模较大的节能服务公司则把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相关设备作为固定资产核算,按直线法以合同期为限计提折旧;销售自产节能产品的同时提供节能改造服务的生产型节能服务公司则将节能设备作为存货核算。本文以资本化处理方式,通过举例将用能单位的会计实务处理予以说明。

(一)用能单位的会计实务处理

例1:某公司2010年电机系统共耗电1 200万千瓦时,支付电费720万元。2011年10月,该用能单位与某节能服务公司同意按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就电机系统变频改造项目进行专项节能服务,双方签订了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约定由节能服务公司全部出资,进行项目设计、变频器购买、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预计的节能效果为每月节约电耗20万千瓦时,节约电费12万元。效益分享期为1年,节能服务公司的分享比例为100%,以后不再分享。变频器的使用寿命为10年,无残值。

1.接受变频器。

借:固定资产——视同自有资产 1 440 000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节能项目款1 440 000

2.每月月末,支付变频器使用费。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节能项目款 120 000

贷:银行存款 120 000

3.月末,按变频器的使用寿命计提折旧额,并计入成本。

借:长期待摊费用——节能项目使用费 120 000

贷:累计折旧 120 000

借:制造费用——节能项目折旧 10 000

贷:长期待摊费用——节能项目使用费 10 000

4.用能单位变频器实现的节能收益,不需做会计处理,自然体现在相关的账户里,如电费支出减少等。

5.一年后,节能合同期满,注销变频器的账面价值及累计折旧额。登记“固定资产备查账簿”或制作“变频器卡片”采用卡片式进行管理,为节能服务公司日后进行维护保养等服务提供管理上的便利,用能单位按期将变频器的折旧额计入相关成本。

(二)节能服务公司的会计实务处理

例2:续例1,上述节能服务公司从银行取得项目融资贷款120万元,购置变频器等出让给用能单位。期间共发生项目设计费、安装调试费、人员培训费以及预计的运行维修保养等24万元。

1.为购置变频器取得银行的项目融资贷款

借:银行存款 1 200 000

贷:长期借款 1 200 000

2.购置变频器,并出让给用能单位

借:节能项目资产——变频器 1 200 000

贷:银行存款 1 200 000

借:应收节能项目款——某公司 1 440 000

贷:节能项目资产——变频器1 200 000

递延收益——未实现节能项目收益240 000

3.每月收到变频器产生的节能收益

借:银行存款 120 000

贷:应收节能项目款——某公司 120 000

借:递延收益——未实现节能项目收益 2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 000

(三)实务处理方式分析

参照融资租赁进行会计处理,符合会计确认的权责发生制基础,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不论是节能服务公司还是用能单位,节能项目所带来的收益和发生的相关费用都能比较均衡地进行配比,但不利之处是与《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 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文)中规定的税务处理方法不尽一致,需要进行相应的纳税调整。

【参考文献】

[1]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GB/T 24915-2010)[S].2010-08-09.

[2] Andrew Satchwell,Charles Goldman, Peter Larsen, Donald Gilligan,and Terry Singer. A Survey of the U.S. ESCO Industry:Marke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from 2008 to 2011.

[3] 李英,戴萍萍. 中国合同能源管理的兴起与发展[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篇12

合同管理作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与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并列的一大管理职能。合同管理中稍有失误即会导致工程亏本,承包商如何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根据国外经验,合同管理产生的经济效益往往大于技术优化产生的经济效益,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合同管理。

一、加强全员法律知识教育,严格依法进行合同管理

必须要强化全员管理意识,普及相关法律知识,通过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使得人人都明确工程施工合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业主、承包商双方法律关系的依据,都熟悉合同的相关法律知识,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合同观念和合同意识,严格依法进行合同管理,才能减少合同纠纷,有效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充分发挥合同管理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

二、建立健全合同管理体系,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

施工合同管理是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的核心,没有合同管理,项目管理就失去了目标,更无从谈起其他管理。当前,合同管理体系虽已建立,但职能部门之间、各环节之间合同管理岗位职责界限不明,合同管理工作缺乏全过程、各层次之间的有效管控。从事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人员,一是有些自身业务学习不够,知识更新缓慢,二是年轻的管理干部工作经验和能力不足,制约了合同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因此,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就要建立健全合同管理体系,自上而下地建立和健全合同的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合同管理职责,认真做好合同的商谈、评审、签订、履行、变更等各项合同管理工作,各管理环节要环环相扣,规范合同管理全过程,使合同管理工作覆盖企业的每个层次。配备相应的合同管理人员,选拔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管理人员充实到合同管理的队伍中来,营造良好学习氛围,采取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合同管理轮训、合同管理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做好相关人员的继续教育、合同法律实务培训及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三、完善合同管理各项制度,强化制度落实

体系的良好运行,要依靠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制度作保障。只有建立一套严谨的、操作性强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合同评估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合同台账、统计、检查制度,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做好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存储、处理、分析,认真照章办事,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我们的合同管理行为才能有效,才能有效地提高合同管理水平。随着当前形势的变化,项目精细化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公司各项制度措施日趋完善,但由于有些制度制订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使制度在具体落实上与现场实际相脱离,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有些制度虽然制定的较完善,可在制度的落实与执行上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具体落实上存在打折扣现象,有章不循的现象还不时出现,制度执行缺乏严肃性。因此,企业一要结合自身需要及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措施,使各项制度能够起到指导、监督作用。使合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不断促进企业的管理水平,各项管理达到精细化管理。二要加强制度措施的贯彻执行力度,使得员工真正理解各项措施的意图与要达到目标,积极主动的做好落实,三要开展好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活动,强化制度的执行力。

四、抓好合同的签订管理工作,保证施工合同的严密性及可操作性

由于工程施工合同内容往往比较复杂,合同内容的约定往往不在狭义的合同文本中,有些在工程数量表中,有些在当事人约定的质量标准中,因此,合同文件的组成应包括订立文件时已形成的文件和履行过程中构成对双方有约束力的文件两大部分。在签订合同时,合同的标的必须明确、具体,符合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数量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填写,避免由于当事人产生不同的理解,造成双方当事人权力义务不明确,而产生合同纠纷;合同必须准确具体描述本工程及主要部位应达到的质量要求,以及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检测、试验的时间、试验内容、地点和方式等具体约定,合同协议书还应要对工程的开竣工时间、合同日历总天数进行明确,对合同价款以及计价方式、预付款总额、支付阶段、支付时间、付款比例或金额、扣回时间及扣回计算方法、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时间和支付方式进行明确规定;此外,对于发包人委托承包人办理的属于发包人义务范围内的工作内容,合同内也要明确约定,分清责任范围,工程施工合同目前主材往往由发包人供应,对于发包人供应的物资设备品种、规格型号、数量、单价、供应时间、送达地点等要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合同履行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争议,为使争议发生后能够有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式,合同中需要明确约定双方共同接受的调解人以及最终解决争议的方式。

五、做好合同履行过程的管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1、按照合同约定认真履行合同义务

按照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由于外界环境条件、人为因素、现场条件等因素影响,导致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不符时,要及时进行进度计划的修订,并制定相应纠偏措施;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制,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认真做好质量控制策划,严格按照质量策划书做好过程控制,做好各项原始记录的记载,确保资料的完整与可追溯性;遵守政府有关部门的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做好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严格按安全标准组织施工,认真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按照合同约定的计量时间,定期提报本阶段已完实际工程量报告,做好工程进度款的回收工作;及时提交完整的竣工资料及竣工验收申请。

2、加强变更、索赔管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目前,由于我们的各项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管理人员合同法律意识淡薄,合同依法赋予的权利不会行使,导致项目工程款拖欠不能及时收回;项目人员索赔举证意识不强,导致索赔资料的收集、整理、签认等工作不及时,各种原始记录等较为欠缺,造成后期索赔困难。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变更索赔管理,提高索赔意识,按照合同约定,有理、有据的行使合同赋予我们的权利。

项目管理人员要树立业主与施工单位双方平等的合同管理理念、施工与经营同步的经营观念,充分认识索赔时效的效力,一定要在变更或索赔事件发生后,按照合同约定的时效内提交索赔意向通知书和索赔报告,这是合同动态管理的需要,也是履行合同权利义务的表现;提高对工期索赔的认识,由于社会条件、人为因素、自然条件等原因造成的工期延误,按照合同责任,对非施工单位造成违反合同的情况要及时以书面形式报送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备案,做好工期及费用的索赔,减少由于窝工、赶工而造成的损失。

篇13

运用电子信息技术管理中学体育教学日常工作,改变最基层的中学体育教师工作方式,减少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和把中学体育管理效果提高一个台阶。在学校,体育各项工作的管理都采用原始的手工管理模式,给一线体育教师和学校体育管理的工作带来很多不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快速准确地提取出需要的信息和对数据的处理精细化越来越高,在平常的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中不足之处就暴露出来了。解决这些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体育教学中实现电子信息技术的自动化管理。

下面就是一线体育教师根据实际体育教学中的情况,研究开发的“中学体育常规工作”管理系统,就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应用进行介绍,与基层体育教师一起分享。

二、系统设计分析

1.软件、硬件系统分析

(1)应用的软件是Windows XP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中Access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硬件需要计算机、打印机。

(2)画出反映当前系统要为“中学体育常规工作管理系统”做什么的框架。设置“中学体育常规工作管理系统”要为学校体育工作做哪些事,怎么去做。

2.设计“中学体育常规工作管理系统”,要具备中学体育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功能

(1)教师信息管理:包括教师的个人信息、出差、进修、职称、培训、教育教学、评优评选、查询和信息打印的各项工作管理。

(2)运动员信息管理:主要是对运动员的个人信息、身体素质、比赛成绩、文化学习成绩、高考去向、查询和信息打印管理。

(3)学生体育课成绩管理:完成对学生档案、“体育与健康”成绩、“体育达标”成绩、体质健康成绩的管理、查询和信息打印。

(4)学校体育活动管理:对学校的体育荣誉、学校全民健身、学生体育活动、班级体育委员档案、查询和信息打印。

(5)打印信息管理:对所需的各种信息和资料的输出。

3.中学体育工作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

对学校体育管理进行宏观分析,构造出具体的模块,再进行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中学体育教学管理所需的数据库,还有对表的设计、查询设计,还要将窗体、报表、宏一起设计出来,以完成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系统的模块划分。

(1)数据库设计。

中学体育管理系统根据体育教学中的工作范畴,收集处理教师档案、教师获奖、出差、继续教育、运动员档案、群体体育信息、学生档案、运动竞赛、文化学习、身体素质、体育课成绩、健康标准、运动训练计划、学生行为记录、运动成绩、体育课成绩(男)、体育课成绩(女)和学校荣誉十八种信息。

(2)学校体育管理模块设计。

将整个系统共划分为教师信息管理模块、运动员信息管理模块、学生体育课成绩管理模块、学校体育活动管理模块、打印信息管理模块。

三、中学学校体育管理系统的开发

1.创建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系统数据库

使用Windows系统中,利用Office办公系统自带的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创建一个空的数据库,命名为“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系统”并保存。然后根据中学基层体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向其中添加表、查询、宏、窗体和报表等素材。

2.数据库中“表”的建立

第一步建成空白数据库。第二步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建立“表”。数据库中的“表”是由纵和横二维表形式构成。建立数据库“表”有三种方法:一是使用设计器创建表;二是使用向导创建表;三是通过输入数据创建表。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系统一共创建二十个数据表。

3.数据库的查询和统计

(1)“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系统”最根本的功能就是查询、统计。建立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应用系统的目的,就是把中学体育教学、课余训练、体育课成绩、平时零乱的原始数据收集起来,用人工方法准确、及时地输入计算机。计算机从成千上万个原始数据中提取对学校体育工作有用的信息。统计和分析是Access中常用的方法。它能把不同表中的数据提炼出来,供一线体育教师和学校体育管理者分析使用。

(2)根据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建立数据库查询、统计。数据库查询、统计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视图中创建查询、统计;二是使用向导创建查询。中学体育管理系统一共创建104个查询统计表。

(3)在“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系统”中,根据学校的要求分别对“体育教师档案管理”“运动员档案管理”“学校体育活动管理”“体育课成绩管理”等信息分别处理,同时对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信息元素进行查询和统计。

4.“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系统”窗体的创建和完善

(1)要实现计算机与人的面对面交流,可以在Access中创建中学体育管理系统的窗体。中学体育管理系统的窗体创建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实现。一种是通过采取设计视图中创建窗体;另一种是通过采取使用向导创建窗体。在设计Access数据库系统时,先使用窗体向导建立窗体,然后再切换到设计视图,一步一步地按照规格进行调整。中学体育管理系统的窗体一共有二十四个。

(2)中学体育教学管理数据窗体的完善。把在Access中使用不同种方法创建的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窗体进行修改和调整,加以完善,达到直观美化效果。学校体育管理系统的窗体属性综合起来分成五类,分别是“其他”“事件”“数据”“格式”和“全部”。

5.“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系统”报表的设计

(1)Access数据库“学校基层体育管理系统”中的报表的设计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设计视图中创建报表;二是使用向导创建报表。

(2)打开数据库,点击报表字样,选择“使用报表向导”创建报表。先选择要建立报表的“表”或是“查询”的对象,根据“表”或是“查询”再选择报表上要反映的字段。

(3)报表生成后,就可以通过报表设计视图窗口,对生成的报表进行修改、调整和美化。

(4)中学体育管理系统中设置有五十四张不同需求的报表。图5(图略)就是设置好了的各种报表的切换窗体。

6.中学体育管理的查询统计功能

“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系统”中创建好的各种查询,又如何在窗体上直接体现和运用?这就是要通过Access数据库系统中的“宏”去实现,就可以把查询建立成按钮,敲击窗体命令时,宏打开设置好的查询内容。

7.“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系统”的登录窗体设计

我们平常的原始数据如何能与计算机联成一体?这就要用到数据的录入。凡是手工测量的各种原始数据,只有输入计算机中,才能让计算机为中学体育教学服务,为中学体育教学所用。

通过中学体育管理系统的设计数据录入窗体,就很方便地向计算中输入所需的各种数据。数据录入窗体与数据表是不同的,窗体可以按不同的格式显示数据,数据表只能以纵和横的形式展示出来。

8.生成学校体育管理系统的切换面板

(1)开发设计的“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系统”,需要将很多有用的功能整合在一起,形成最终的中学体育管理应用系统。在Access中简单直观的切换面板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和直观。

(2)在Access数据库系统中启动切换面板,设置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系统切换面板页,并根据体育教学的需要进行不同的命名。以此类推。“中学体育管理系统”中就命名有“体育老师信息管理”“学生体育课成绩课成绩管理”“学校体育活动管理”“运动员管理”“打印信息输出”“退出系统”等切换面板页。最后形中学体育管理系统的主控面板。

9.中学体育管理系统应用系统的启动设置

打开“中学体育管理系统”数据库,可以自己设置为“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系统”主菜单窗体,作为启动后展示的第一个窗体。打开“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系统”数据库时,直接进入主菜单界面,菜单和界面是一一对应的。对于一个基层体育工作者来说,这一功能非常重要。

四、中学体育管理系统的应用

1.体育课成绩测试,把测试的原始成绩录入,计算机自动运行,按照编好的程序进行统计、计算、排例、查询,体育教师只要一键成册。

2.体育教师的管理,全校的体育教师进行基本档案录入,对教师的各种业务进行统计,按照所需的要求进行查询和输出。

3.学校体育活动管理,按照学校的大小体育活动、课外活动、大课间活动进行统计、查询和输出。

4.运动员的信息管理,对运动员的档案信息、运动竞赛、文化成绩、高考信息进行统计和查询。

5.信息输出,对全校的体育信息,根据所需进行查询,以报表的形式输出。

五、结论与建议

1.本系统是由张家界市中学一线体育教师设计开发的,张家界一中、张家界慈利四中、张家界旅游职业学校、天门中学、张家界国光学校使用,受到学校的一致好评,减轻了体育教师的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系统开发后,输入原始数据后,能够快速进行所需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运用。及时输出所需要的学校体育资料,受到学校和主管部门的好评。

3.对体育课成绩的录入、处理、计算,大大减少了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方便体育教师的工作。

4.录入原始数据,很慢,工作量很大,如果能研究出智能化的更好。

参考文献:

[1]张新.中学体育教学设计[M].科学出版社,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