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生态前景分析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美丽生态前景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美丽生态前景分析

篇1

1 美丽月见草的植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30~60cm;茎直立,基部茎叶红色,多分枝,幼枝平卧后向上;叶互生,叶片狭披针形,边缘有锯齿,基部羽状深裂;花大美丽,单花生于茎、侧枝上部叶腋,4片花瓣,粉红色,初开时为淡粉色,后转为水红色,花瓣上具有红色羽状纹脉,花梗顶端无苞片;单花开放1d,通常傍晚开放,直至第2天中午,整体花期4~11月,花开不断,香气宜人,盛花期,繁花似锦;蒴果棱形,成熟后室背开裂,果期6~10月份。霜降后(平均气温低于10℃),茎叶变红色,亦具观赏价值。

1.2 生态习性

原产北美,我国各地有栽培应用。适应性强,生长势旺盛,喜日光充足的温暖环境,忌水湿,适宜生长于排水良好的沙壤上,耐-10℃低温、耐旱、耐瘠薄。

2 繁育方法

繁殖方式有播种繁殖、分株繁殖和嫩枝扦插繁殖。

2.1 播种育苗

美丽月见草每1g种子有10000余粒,自播能力强,发芽适温18~25℃。露地播种春秋皆宜,保护地播种可周年进行,每1m2苗床撒播种子0.3g。将播种地施少量基肥深翻,按照1.5m宽做成平畦,耙平踏实,小水灌透;种子掺2倍细沙充分混合,均匀撒播,覆盖沙土或蛭石3~4mm,保持土壤湿润;播种后25天左右,即见其幼芽发出,再1月后即可移栽;并对需移栽的幼苗遮荫1周左右,经过2次摘心控制高度促进分枝后,做为定植(工程)苗等待出圃。

2.2 分株育苗

分株繁殖在整个生长季节均可进行,将根际或地下茎发出的萌蘖芽切下单独栽植,形成新的植株,分别浇透水;或在春秋季节对多年生长的老株全部挖起,地上部分修剪剩余10cm左右,分株栽植,摘心养护管理同播种育苗,生长迅速,1月左右即可成苗。

2.3 嫩枝扦插育苗

扦插繁殖于5~6月份最佳,用泥炭和珍珠岩按照2:1比例混合成扦插基质,铺设8cm厚度即可。剪取顶芽保留3~4节,或将健壮嫩枝截成8~10cm的插穗,扦插在基质中,做全光照喷雾处理,7~10天即可生根,20天后即可移栽,摘心养护管理同上。

3 绿地栽培养护措施

3.1 定植

以华北地区生长情况为例。于春季将绿地深翻整平,施入含磷钾多的肥料,按照15cm×15cm的株行距定植;一旦成活,1个月后随着新枝叶的发出即可郁闭,并陆续开花,5~6月份达到盛花期;花后7~8月份及时修剪,留茬10cm左右,使基部莲座状叶片充分吸收养分,即可迎来第2次盛花期,直至11月份花开不断。

3.2 水肥管理

美丽月见草对水肥要求不严。一般在栽植前施足有机肥和腐殖质,生长期间通常不需要追肥。对氮肥比较敏感,容易徒长枝叶,水肥过于充足或长时间疏于管理,容易旺长倒伏并花量减少;一般盛花前追施1次液肥,可以提升开花效果,并促使种子饱满。

夏季适当浇水,通常在降雨量丰沛的年份不需浇灌,枯水的年份适当浇灌1~2次。入冬前浇灌防冻水,可提高抗旱、耐寒和越冬能力;早春浇透返青水,可促进早日萌发。栽培后期,注意控制水肥,以控制旺长,保持良好景观效果。

3.3 杂草防除

美丽月见草生长速度快,可抑制杂草生长,因此,只需注意在郁闭封地前及时清除杂草。

3.4 病虫害防治

美丽月见草病虫害很少。栽植过密时易感染腐烂病,病株根部逐渐变色腐烂,有菌丝产生,叶片萎蔫干枯,致全株枯死。注意合理的栽植密度,及时修剪,清除过密植株,保持通风透气,同时可用1%石灰水或5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浇灌,也可用75%百菌清1000倍液浇灌。

夏季容易吸引刺吸式飞虫吸食花蜜和叶片汁液,造成嫩叶皱缩和穿孔,可每月喷洒1次稀薄除虫药液即可控制。

3.5 修剪和更新栽植

美丽月见草生长萌发力较强,为了营建良好的景观效果,避免由于多年生长,疏于管理,造成植株过密,花量减少的情况,一般需要每年更新栽植。但采用“一间两剪”的养护管理技术措施,不必每年更新栽植也可以保持多年良好景观。主要是在定植第2年盛花期后的7~8月份,对美丽月见草地上部分留10cm左右做压低修剪,并按照36株/m2均匀保留,对其它基部萌芽间苗剔除,保证植株有良好的生长空间;入冬前再留茬10cm剪除地上杂乱部分,新发的红色嫩芽,依然保持冬季良好的景观效果。

3.6 冬季管理

深冬季节,可撒施腐殖质进行覆盖,增强抗寒性和越冬后萌发能力。

篇2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建设,它是能源生态和能源环保建设的重要纽带,是农业生态循环的核心。因此,发展农村沼气建设,对促进农业生态循环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2充分认识沼气建设的重要性

沼气建设多年来,提高了农业的综合利用率,畜禽粪便、污水、废弃物等基本全部流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解决了生活燃能。最后,沼肥成为高效有机肥和绿色农药。沼气的建设实现了农业生产的低消耗、高产出、污染低排放的良性循环模式。

2.1促进农民节支增收沼气是1种优质燃料,燃烧后可产生高达1400℃的温度。据测算,建1个8~10m3沼气池,基本可满足1户3~5口农家的生活燃料,每年至少可节约原煤1.2t或12瓶煤气,约1200多元燃料费。此外,每年可为0.33hm2农田提供肥料,可节省农药、化肥开支420元左右。

2.2保护生态环境

以沼气建设为能源,能有效解决农村因烧柴而毁树伐木割草的问题,从而起到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长期使用沼肥,能有效地改善土壤质地结构,提高地力,减轻化肥对土壤有机质的破坏,对保护耕地土质起重要作用。据实际测试,连续施用沼肥2~3a,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39%,全氮增加0.05%,土壤容重减少0.2g/cm3,孔隙度增加6.6%,土壤微生物活跃,保水抗旱性能提高;沼渣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可以松土,腐殖酸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团粒结构的形成。

2.3提供了大量优质沼肥

沼肥是人蓄粪便、生活污水、农业废弃物等有机物质在厌痒条件下经微生物发酵后的剩余物,即沼液、沼渣。沼渣中含有有机质30%~50%、腐殖酸10%~20%、氮0.8%~2.0%、磷0.4%~1.2%、钾0.6%~20%;每667m2地施用1t湿沼渣,可给土壤补充氮3~4㎏、磷1.5~2.5㎏、钾2~4㎏。沼液和沼渣是优质、高效、无污染的有机肥料、饲料添加剂或营养饵料,可用作基肥、追肥、叶面肥和浸种,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抗病能力。

2.4优化生活环境质量

沼气建设收纳了人畜粪便、生活污水与畜禽粪便等废弃污染物作原料,解决了养殖场的环境污染问题,解决了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消灭了蚊蝇的滋生生源地,减少了有害病菌的传播途径,净化了环境,避免了对地下水源的污染等。因此,沼气建设对改善农村环境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意义

生态循环农业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它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农业的一种重要模式,它使农业活动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一性运营转变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式运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了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推进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农业无害化生产,实现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有机结合,,从而使果、疏、粮等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得以提高,是建设生态家园,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简单地说,生态循环农业就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3高农业(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它追求的是3个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把人类梦想的“青山、绿水、蓝天以及生产出来的都是绿色食品”变为现实,建设美丽乡村。

4贵州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4.1沼气建设模式

多年来,贵州沼气建设模式主要有户用型和大中型。目前,结合我州实际情况,今年,已全部转型建设大中型沼气,即,依托有一定规模的一体式的种、养殖场结合为载体,建大中型沼气池,集中供气,建设有规模的、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

4.2利用原则

坚持以“农林牧副渔并举,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为原则,因地制宜推广多类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地开发利用。

4.3合理地科学地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利用效率

结合种、养情况,在基地建设点安装水泵,建贮水池、沼液过滤池、沼液贮存池、埋设输送管道等。即将过滤好的沼液输送到贮存池,利用输送管道直接将沼液输送到地里浇灌作物,既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又避免了由于对沼液的使用操作不当而造成不必要的直接污染,从而提高了利用率。

4.4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以户用叙述为主):

4.4.1猪-沼-菜户建1口8m³沼气池,养2只以上的猪,配套667m2左右的露地菜地,猪粪入池,沼肥用来种植辣椒、姜、蒜、菜豆等,沼渣作底肥,沼液作追肥,并用作叶面喷施来抑虫防病,品质提高了,而且增产幅度可提高11%~17%。

4.4.2猪-沼-果(茶)户建1口8m3沼气池,年出栏3~5只猪,种0.06~0.13hm2果树,用沼渣、液作为速效有机肥用于果树追肥,能使果品品质提高1~2个等级,增产幅度可达15%以上,生产成本下降50%左右。

4.4.3猪-沼-稻(鱼)该模式主要适用于稻田养鱼户,户建1口8m³沼气池,种植0.2~0.33hm2稻田,每667m2投放100~150尾鱼,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后,沼液作追肥,沼渣作基肥和喂鱼,既减少化肥施用量,又降低饵料成本,控制鱼类疾病,起到多业并举的作用。4.4.4“生物链”模式建1口8m3沼气池,饲养100只鸡,3~5只猪,种0.2~0.33hm2农田,投放0.06~0.2hm2水田的鱼,以沼气为中间环节,连接鸡、猪、鱼和农作物,使之形成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具体内容:饲料养鸡(喂猪)鸡粪(猪粪尿)进沼气池,沼肥喂鱼鱼塘泥和部分沼渣肥田。这种模式具有多业并举和互补的特点。

5找准问题,完善措施,健康发展

加强“三沼”综合利用试验示范,提高合理利用效益;加强培训和宣传,普及“三沼”综合利用,提高应用规范。大力发展具有较大规模性的种、养殖场,建设大型沼气池,相互依托,达到开发利用的目的。提高户用沼气池的正常使用率。经调查,由于多种原因,有许多停滞使用的病池、废弃池、漏池、闲置池等,需要提倡重新修复,恢复使用。采取多种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含道路及其他生产设备建设)。

6结语

发展沼气是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2015年6月16~18日,在贵州调研时发表了重要讲话:“贵州要坚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说明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曹群芳.浦江县利用沼气综合技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J].中国沼气,2005,23(2):43-45.

[2]刘玉凤,樊鸿章等.渭北旱塬户用沼气生态系统效益分析[J].中国沼气,2005,23(2).

[3]李艳春等,“奶牛-沼气-牧草”循环型农业系统的能值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26(2):120-125.

[4]吕纪增.沼肥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J].北京农业,2005(09).

篇3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10005103

1 引言

花境是植物配置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它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手法。花境是人们参照自然风景中野生花卉在林缘地带的自然生长状态,经过艺术提炼而设计的自然式花带,其艳丽的色彩和丰满的群体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园林中,花境不仅增加自然界的景观效果,还有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同时花境既可以表现植物个体的自然美,又可展示植物自然组合的群体美。

2 花境规划的特点与现状

2.1 花境规划的特点

花材作为配调,由各种花卉共同形成季相景观,即每季以5~10种花卉为主,所谓花境规划,就是在城市绿地系统基础上合理配置各色花卉草木的规划,通过绿化、美化、香化、彩化,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

花境的规划形式上沿着长轴方向演进的带状连续构图,带状两边是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直线或曲线。其基本的构图单位是一组花丛。每组花丛通常由5~10种花卉组成,一种花卉集中栽植。犹如林缘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自然景观。花丛内应由主花材形成基调,次花其他花卉为辅,用来烘托主花材,共同形成季相景观;植物材料以耐寒的、可在当地越冬的宿根花卉为主,间有些灌木,耐寒的球根花卉,或少量的1、2年生草花。

2.2 花境规划的发展现状

我国花境规划近些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花境规划中盲目的大面积使用色块组合。绿地规划必须以人为本,要将改善生态环境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同时大面积草坪的养护工作量也十分惊人,无疑使本来不足的养护经费带来更大的缺口。我国国林中用在花境规划上的植物种类较为贫乏,与“园林之母”的称号很不相符。如在国外公园中观赏植物种类有上千种,而在我国植物种类最多的广州目前也只用了300多种。

花境中各种各样的花卉配植应考虑到同一季节中彼此的色彩、姿态、体型及数量的调和与对比,整体构图又必须是完整的,还要求一年中有季相变化。几乎所有的露地花卉都可以布置花境,尤其宿根及球根花卉能更好地发挥花境特色,并且维护比较省工。但由于布置后可多年生长,不需经常更换,所以对各种花卉的生态习性必须切实了解,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并予以合理安排,才能体现上述的观赏效果。

2.3 居住区花境规划

人是居住区的主体,居住区是“以人为本”进行建设的。花境景观设计要符合居民的需求,也必须不断地向更为人性化和生态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对社区功能的更高要求。居住区的园林绿化及花境建设应以改善和维护小区生态平衡为宗旨,以人与自然共存为目标,强调以绿为主是住宅小区绿化建设的着眼点,并在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色彩和香味,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构成一幅活的动态构图,丰富居住区花境景观的层次与色彩,增添居住区的生气和野趣,最终实现绿地达标、花木成景和情景交融的目标。

3 南京市居住区花境规划分析

笔者走访了南京几个主要的高档居住区,如天润城、东郊小镇、汇林绿洲等就调查现状分析,优缺点均有。优点包括小区绿化功能向多元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大量采用南京市的乡土树种,如香樟、雪松、桂花等;多数小区植物景观层次分明,采用了丰富的立体绿化手段。缺点则为绿化设计所用的观赏植物种类较少;草地与乔灌木比例不协调;即时效应与长远效益不协调;多年生宿根花卉和水生植物应用较少;生态综合效益不够明显。

3.1 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居住区花境规划应与社区公园的花境建设相协调,从而体现居住区花境建设的整体性。 根据居住区各自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选择不同的基调花木,突出居住区花境主题。

(2)以落叶乔木为主,在不影响采光通风的情况下,常绿树和落叶树的配置比例控制在 3∶7左右较为合理。同时配植观赏价值高的小乔木、灌木和开花地被以增加层次感,要有完整的整体效果,又要有单株观赏的意趣,还要考虑到一年四季不同时节的变化,突出视觉和嗅觉的享受,使乔、灌、花和草相结合,处处郁郁葱葱,达到绿、美、香、彩漫溢的景观效果。

(3)利用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攀援植物进行竖向植物造景,使其沿着建筑物、构筑物以及阳台、楼顶攀援覆盖,形成垂直花境景观。

(4)加强花境景观与园林式建筑风格的一致性,使绿化与建筑融合在一起,营造较为完整的景观效果,并以此削弱建筑形体的生硬感。

(5)注重观赏花木与历史文化的结合,在不同的环境下,利用植物的“形”(对植物进行不同的搭配,其干、叶、花、果和姿态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会产生形态、色彩和季相的变化),引申出“神”(意境)。

3.2 花境规划的景观塑造

花境最大的特点就是四季有景,所以规划时要注意季相的变化。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但居住区绿地不同于公园绿地,面积较小,而且单块绿地面积更小,如果在一小块绿地中要体现四季变化,势必会显得杂乱、繁琐。如果第一个花境绿地中都体现四季变化,那么,整个居住区花境也没有主次,没有特色。

(1)一个居住区内应该注意一年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产生春则繁花吐艳,夏则绿荫暗香,秋则霜叶似火,冬则翠绿常延。一个片(几幢居住建筑)应该突出某个季节景色为主,或春、或夏、或秋、或冬。一个条(单幢居住建筑前后)应该突出某个季节的某种植物为主,这也是绿地特色的最好体现。如以春天的白玉兰为主,或以夏天的石榴为主,或以秋天的银杏为主,或以冬天的蜡梅为主。

(2)基调树的统一,一个居住区花境两旁的行道树、背景基调树统一,使之在变化 中有一种和谐的美感。基调树一般取常绿、落叶、乔木、灌木各一,而行道树落叶,如马褂木,银杏等。

(3)块面效果。植物与植物搭配时,根据生态学的观点,不仅要有上层、中层、下层植物,而且要有地被植物,使之黄土不见天,形成一个饱满的植物群落。而在这一群落的第一种植物,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形成一个块面效果,植物的种类不宜过多,而开花、矮小、耐修剪的花灌木应占较大的比例。如木槿、孔雀草、玉簪、醉鱼草、火炬花、连翘、丰花月季、常夏石竹、桂花等,当这些植物开花时,使之形成各种颜色的色块。

3.3 花境规划的意境挖掘

(1)意境的产生应该与居住区的命名有联系。每个居住区都有自己的命名,居住区一个好的命名给我们设计居住区绿地的意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居住区绿地意境的体现以为居住区命名扩大了影响。如果居住区的命名无法为意境创作提供条件时,规划者应从另一些途径来创作特定的意境。

(2)意境的体现应该是既含蓄又具体的,但又不是虚幻的。居住区绿地中创作的意境,应该是从居民小憩、游览的过程中领悟出来、感受出来。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通过植物、山石、建筑、道路、水体等园林物质要素加以表现。值得一提的是,意境的体现如果虚幻,居民在小憩、游览时不能感受出来,那么花境将失去它精神上的价值。当然,恰到好处的点景(对联、命名、题咏),能提高居民小憩、游览时对意境的感受。这一点也是不可缺少的。

(3)园林植物是意境创作的主要素材。园林中的意境可以借助于山水、建筑、植物、道路等来体现。但园林植物产生的意境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不仅因为园林植物有优美的姿态、丰富的色彩、沁心的芬香、美丽的芳名。而且园林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活机体,是人们感情的寄托。用园林植物创作意境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优美的姿态。苍劲古松――坚强不屈;青翠竹丛――气节、虚心;傲霜寒梅――不畏、无所畏惧。

(2)利用丰富的色彩。色叶木――秋的联想;白花――宁静、柔和;黄花――朴素;红花――欢快、热烈。

(3)利用沁心的芬香。桂花――甜香;兰花――幽香;含笑――浓香;梅花――暗香;荷花――清香。

(4)利用美的芳名。合欢――全家欢乐;桃花、李花――桃李满天下;桂花、杏花――富贵、幸福。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作为居住区绿地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花境规划越来越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国外,如美国、日本、西欧等国家花境规划已经发展比较成熟,而我国才属于不断摸索和研究阶段,所以有必要对居住区花境规划进行应用分析,从而提高我国居住区整体绿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美仙,刘 燕.我国花境应用现状与前景分析[J].江苏林业科技,2006(6):49~51.

[2] 刘 燕.西方现代花境植物配置手法的借鉴[J].安徽林业科技,2004(1):6~9.

[3] 夏宜平,顾颖振,丁 一.杭州园林花境应用与配置调查[J].中国园林,2006(12):89~94.

[4] 顾颖振,夏宜平,丁 一,等.论花境的造景形式与分类[J].广东园林,2006,28(5):17~19.

[5] 袁 娥.师法自然,构筑美景――花境设计与营造[J].园林,2004(11):28~29.

[6] 纪书琴.北京地区花境植物资源及其应用[J].北京园林,2007,23(3):20~23.

[7] 王美仙,刘 燕.我国花境应用现状与前景分析[J].江苏林业科技,2006(6):49~51.

篇4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模式不断出现,其中出现一种比较新型的模式——“农家乐”。这种模式的出现是近几年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农家乐”休闲旅游是依据人们的需求而产生的,它能够延长旅客的游览时间,进一步扩大旅游业的知名度,彻底改变以前传统的经营模式,大大的填充了旅游行业的空白,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主要从农家乐的基本概况和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应用前景作出合理的探究。

一、“农家乐”休闲游的内涵、现状分析

(1)“农家乐”的基本概述

“农家乐”是一种新型的旅游业的载体,是一种主要以农村农家大院的娱乐形式体现出来的旅游方式,这种旅游休闲模式改变了传统模式的局限性,进一步为人们提供了不同以往的乐趣,“农家乐”最早起源于国外的乡村,已经发展近40年的历史,在我国还是处于一种发展的初级阶段。“农家乐”的发展是一种新型的旅游休闲模式,能够让人们体验田园风光之美,从某种意义上讲,“农家乐”是都市人群的疗伤阵地。

(2)“农家乐”的发展现状

“农家乐”目前在我国的发展还是处于一种崭新的面貌,由于各种情况的影响,虽然这种休闲旅游能够让人们尽情地、不断地享受生活和感受大自然,但是,这种模式在管理上还是处于一片空白,在国内外都是缺少一套完整的体系,因此,在发展“农家乐”的旅游模式时,需要建立一套合理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只有进一步完善,才能更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减少城乡差距,增加农民的收入。

(3)发展“农家乐”的休闲旅游的意义

对于旅游文化来讲,“农家乐”无疑是一种新型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不仅满足了现代人们的需求,还促进了大自然和人类的和谐发展。正是利用这种资源,改变了农村落后的面貌,同时也满足了城市人的消费需求。“农家乐”从最初的小规模发展到现在成型的模式,可以说是生活文化的一种外延,使人们回归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丽气息,正是这种休闲模式的发展,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旅游业的发展,它是具有潜力的发展模式,并且能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一个平台。因此,发展“农家乐”这种休闲旅游是一种需求,更是一种经济发展的体现。

(4)“农家乐”的类型及特点

    “农家乐”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是有不同的类型,一般情况下,根据目前市场的分析,“农家乐”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农家餐饮经营型。这种主要以美食作为经营主体的理念,其重点核心是解决游客的饮食服务,利用农家菜的特点吸引游客的目光,这种饭菜主要以原汁原味为主,重点体现具有农家特色,而且价格便宜、味道鲜美,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农家乐”发展的重要主体。

产业基地型。关于产业基地,主要体现是依据科技为基础,开展养殖、种植等农业方式,其中重点体现是依靠山水的养殖和种植果园,其目的是为游客提供在城市无法见到和体验的生态园区,促进城乡之间的结合和发展,更加完美的体现生活之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城市人在工作之余可以体验自然的亲近和生活的多姿多彩。

避暑休闲度假型。这种类型重点是依据景区的景点和山水自然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进行开展休闲、避暑等功能。而且这种类型重点是价格低廉占领主要地位,为广大的游客提供休闲舒适的休息场所,尤其对老年人避暑和旅游休闲提供舒适的场所。

生态观光型。这种类型主要体现为生态科技园、田园风光、农业科技园等场所,其目的是在旅客可以进行观光的同时,还可以体验生态园区的乐趣,感受乡土人情的情趣,与农村人的生活进行密切的交流,而且这种大多数都是建立农家“一条龙”的服务方式,全面的为旅客提供意想不到的服务,并为度假提供优质的场所。

对于“农家乐”的发展,目前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经济实惠。“农家乐”本着廉价的原则,让更多的消费人群消费的起,长期消费,现在已经越来越多的人更多的在享受“农家乐”带来的乐趣。在近年的发展中,已有将近城市一半的居民都曾经体验过“农家乐”的休闲旅游方式。

第二,满足需求。由于“农家乐”合理的利用了景区的景点、地势、生态环境等优势,更大的满足了广大的游客需求。

第三,经营模式多样化。由于“农家乐”休闲游具有多种类型,因此这也决定了“农家乐”具有更多的经营模式。

二、“农家乐”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盲目性

整个开发的形式上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经常会出现产品重复、脱离自然、失去开发深度等状况。更多的都是去跟风和模仿,因此也就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内涵,失去开发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了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并且这种盲目的跟风造成一些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整体文化气息明显减弱,更多的是一味追求利益,放弃了文化的重要内涵,因此,要想做好“农家乐”的发展,具有自己的特色才是发展的根本道理。

(2)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农家乐”是近几年新型的旅游模式,因此,对于其管理难免有漏洞,而且国内也没有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从而造成景区的混乱,尤其旅游旺季,对于旅客的疏导和产品价格都是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使整个行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做好“农家乐”的经营时,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健全管理制度,只有一个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其进行长久的发展。

(3)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由于“农家乐”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的基础设施还是处于一种刚开始发展的阶段。目前,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卫生条件差、交通设施不完善、安全系数低、周围景观不协调等。因此,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合理的进行改善。

三、发展“农家乐”的实施方案

目前“农家乐”还是处于一种发展的状态,因此,做好“农家乐”的发展需要借鉴 成功的案例,吸取别人的长处,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合理的利用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地理优势,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下面就对发展“农家乐”具体实施办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第一,加强完善和提高基础设施的实施,做好一切交通通讯、保持道路畅通以及改善卫生医疗条件等,加强管理制度的完善工作。

第二,提高开放度,由于整个的发展还是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因此加大力度进行招商引资,开阔多元化的娱乐实施,进行全面开放的投资模式,利用政府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建设。同时进行合理化的开发,依据不同的地形和生态环境进行科学规范的开发,放眼于未来的建设,决不可贪恋于眼前。在开发的过程中需要保护自然环境不受破坏,在进行“农家乐”自然特色的建设时,保证建设的资源合理利用,绝不盲目的跟风建设,做到具有有特色、有深度、有内涵的农家文化。

第三,在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创新和产品品牌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和特色的传统文化,建设一种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但是绝不可以太过于娱乐化和普通化。在建设的过程中明确定位,找准自己的立足点,不脱离实际,增加“农家乐”的特色文化,在做娱乐的同时做好文化的建设,做好“农家乐”固有的民间文化和城市文化相结合的工作,并做好品牌的推广。

第四,资源合理利用,对于所有的资源进行分类处理,对于自然资源要合理化、科学化的利用,决不可在建设的时候破坏这种原有的生态环境。另一个就是充分根据政府的政策进行有效的发展,加强当地的经济发展。

四、结论

    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中,“农家乐”这种新型的休闲旅游模式,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新的模式,它的发展前景广阔。要发展这种新型的旅游模式,需要我们不断的加强对其本质的认识,同时还需要对这种模式进行深入地观察和研究。总而言之,我们需要研究了解市场的发展走向和人们的需求,抓准游客的精神需求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合理地解决“农家乐”休闲旅游模式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巩前文,张俊飚.体验经济与“农家乐”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经济与管理,2006,(11).

[2] 张进福.走向休闲的旅游—对旅游(支柱)产业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7,(10).

[3] 王洁超,刘卉.论如何加强乡村旅游文化建设[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2).

[4] 祁黄雄.谢钱农家乐的类型与趋势[J]-浙江经济2010(12)

[5] 余炳良.对“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10)

篇5

1 国外发达国家乡村旅游状况、特征

西方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兴起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中期后,伴随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快速发展,富庶了的人们追求休闲度假生活方式,促使了现代乡村旅游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普及。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旅游业的重要部分,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也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主要有如下四个发展特征:

1.1 多样的参与体验式休闲项目为核心

从需求上满足都市人对参与体验式休闲项目的追求,对乡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渴求、探索、感受、挑战。在乡村可以感受与城市生活不一样的文化习俗、感受真山真水带来的惬意,可以实现休闲度假、健康锻炼、自然山水、文化体验等紧密结合。

1.2 丰富的休闲学习型活动内容为主流

去乡村旅游的都市人大都较富有且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对精神文化的学习有相当高的要求。这些旅游者内心渴望在旅游过程中学习到自然地理、传统文化、民俗历史、传统手工艺技术知识,加强相互交流和沟通等成为主流需求。

1.3 低碳的环保教育活动内容为趋势

西方乡村旅游多年来一直倡导环境保护,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低碳旅游深入人心。让旅游者在真山真水环境中感受到环境保护的意义,认知不同的环境特征,增强游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使游客对自身的人生价值和自然的生态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提升游客的心理满意度。

1.4 细分的中高端市场为方向

不能将乡村旅游主要方向仅仅放在发展“农家乐”,而应提供综合多元的乡村旅游服务品种,满足不同层次都市人的旅游需求。旅游者的需求层次表现出成熟多样化的特征,乡村旅游已经形成了旅游市场的中高端细分市场。

2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国家旅游局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将1998年旅游活动主题确定为“华夏城乡游”;2006年旅游活动主题定为“乡村旅游年”;2007年旅游活动主题是“中国和谐城乡游”。

近年来物质生活的极端化使缺少信仰的都市人感到生活的虚幻空洞,前工业化的城市发展带来的强大精神压力和环境污染,促使都市人寻找精神和感情的补偿方式,而乡村旅游可以暂时满足人们摆脱羁绊、寻求对休闲、轻松、满足、自然、等多方面的情感需求,在乡村优美的山水环境中满足都市人“返璞归真”的追求。现代都市庞大的城市中产阶级,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讲究理性消费,拥有较强的自我克制能力,定期去乡村进行短暂旅游,构成乡村旅游的主要消费群体。

3 苏州乡村旅游发展分析

3.1 苏州乡村旅游的发展背景

“十一五”期间,苏州市的商务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园林文化旅游、水乡古镇旅游等板块都取得快速增长,在苏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服务业在GDP中比重作出巨大贡献。这既是苏州不断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增强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具体实践的重要成果,也为苏州继续实行旅游标准化积累了重要的经验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苏州到2012年力争创建成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以低碳旅游经济为主导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直接关系到苏州“十二五”战略部署的实施效果。

3.2 苏州乡村旅游是标准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旅游发展包括乡村旅游业的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服务,是规范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产品质量,提高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创建旅游标准化城市可以巩固“天堂苏州、东方水城”旅游特色新优势,打造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培育更多旅游服务品牌、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苏州“三区三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从旅游标准化与规范管理的角度看,旅游行业良好的标准体系可以有效促进管理的效果,成为评价服务质量的依据;从发展模式上看,旅游业建立良好的标准体系,是加快旅游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3.3 苏州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苏州两千多年沉淀的吴文化,其历史传承性和文化独特性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要素。境内星罗棋布着密密麻麻的经过整治的湖泊和水道,鱼类物产和湿地资源非常丰富,可规模化发展美食品尝和体验式捕渔乡村旅游项目。遍布有深刻文化和历史内涵的灵岩山、天平、七子、穹窿山等丘陵山头,环如障列,是建设美丽、原生态乡村的重要支撑;依山广泛种植名茶碧螺春和亚热带水果枇杷等,可大力发展采摘旅游活动。

苏州境内山水相连、湿地与乡村一体。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和湿润,土壤肥沃。环湖、沿山的历史文化古镇、古村落,构筑以太湖为背景,山、水绿色环抱,具有山水、种植农业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集群。沿湖、环山资源的“自然、生态、野趣”是其最大卖点,吴文化长期发展中形成的自然山水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水融,可规划发展成现代水上田园的自然生态景观和湖滨、山间现代农业生产相依支撑的格局。形成以乡村自然生态景观、乡村田园风光、乡村遗产与建筑景观、乡村产品与工艺、乡村人文活动与民俗文化、乡村景观意境六大主类融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特色区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满足都市人的内心需求。

3.4 苏州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截至到2010年,苏州市已经拥有30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初步形成了生态休闲、参与体验、科技教育、民俗体验、文化休闲、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类型,形成越溪旺山、树山、金庭明月湾、东山三山岛等一批“农家乐”特色旅游村和太湖亚热带水果采摘活动、太湖淡水渔捕捞等体验旅游项目。“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一种模式,已成为深受游客青睐的特色旅游产品。

3.5 苏州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标准化、多元化仍不足。对于现存的乡村旅游经营方式简单粗放,内容单一,项目雷同,布局不合理,特色不鲜明等,是无法适应“大旅游”形势下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的需求,不能适应2012年要力争创建成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的要求。

其次,基础建设、服务设施较为滞后。大部分乡村旅游区在交通、餐饮服务、乡村住宿、民俗娱乐、绿色环保食品等方面不能真正适应都市旅游者的心理需求,缺少足够的体验和文化学习式旅游品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第三,从业人员素质、服务水平急需提高。目前的乡村旅游地点分散,经营实体规模普遍较小且多为市场主体经营,再加上多年来市场竞争无序导致信誉低下,低端恶性竞争导致服务质量低下,非常不利于苏州乡村旅游品牌的建设。

第四,对乡村原生态环境保护不足、产业政策支持不够完善。很多乡村旅游已经完全脱离了农、林、牧、副、渔业的基础,农业的原有生产形式受到破坏。对于原有古村落、古民居、古习俗的开发和保护仍缺乏科学论证和系统保护,产业扶持力度不够,过分追求短期利益。

4 对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旅游业的标准化建设是一个具有长期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应立足于未来行业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分析,关注后工业化时代都市人旅游消费兴趣,借鉴西方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深入分析并系统性整合苏州的旅游资源要素,遵循低碳时期旅游市场经济规律,高标准、高起点地规划和开展这项工作。要树立“标准就是市场、标准就是竞争力、标准就是效益”的意识,通过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全面提升城市旅游服务质量。以标准化推动文化旅游城市建设,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创建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实现苏州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4.1 保持并开发原有基础资源

乡村旅游应以苏州现有的优势农业资源为基础,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展现苏州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方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它和农村、农业、农民紧密相关。适度开发现有乡村资源的经济价值和增设必要的休闲娱乐设施。避免为追求短期利益而强行推广乡村旅游标准化,破坏原有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失去其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

4.2 开展特色旅游项目

要实现乡村旅游服务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就必须立足于对优势资源禀赋进行细分,发展众多的特色旅游品种,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乡村旅游,满足都市消费者的体验和学习需要,以绿色和环保为主题开发更多的消费农产品,促进农、林、牧、副、渔产地吸引旅游者在此长住或增加回头率。

4.3 增强游客体验感受

都市旅游者来乡村旅游主要目的是利用闲暇时光来体验新的生活方式,如果不能突出分配体验式休闲功能,使游客的参与度不够,就无法吸引都市旅游者。目前全世界乡村旅游中体验式休闲旅游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苏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的旺山村和树山村,目前就是以观光旅游及农家乐为主发展起来,没有足够多的让旅游者参与和体验的项目,不符合乡村旅游发展的主流方向。

4.4 协调统筹,促进乡村旅游大发展

建立以旅游、农业部门为主,各部门共同参与的乡村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加大乡村旅游服务与规范指导力度;加强乡村旅游产业政策扶持,进一步细化任务和部署,推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加速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对乡村旅游安全、卫生、生态环境进行清理整治,提高游客接待能力和旅游服务质量;强化乡村旅游规范指导,推广更多乡村旅游典型区域或类型,营造苏州“大旅游”格局下乡村旅游的全面提升,把乡村旅游打造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的增长点。

4.5 紧扣山水湖泊和独特历史文化习俗两个主题

应从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和本质特征入手,发挥苏州优势旅游资源要素,将现有乡村资源细分为乡村古镇游、乡村太湖休闲游、乡村渔业捕捞游、农业采摘游、水产湖鲜品尝游、乡村古村落游、乡村明清民居游、乡村手工艺游等特色旅游,开展规模更大可参与体验式休闲项目。研究乡村旅游与各特色旅游之间的关联度,在“大旅游”的原则下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有强烈吸引力的品牌,实现“十二五”苏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4.6 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要求,加快完善政府、企业、协会等共同推进的旅游标准化工作机制,引导各类资金,加大乡村旅游投入;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旅游服务标准宣传培训、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等;推动建立一批具有浓厚苏州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规范其在运营、游客服务、接待设施、内外部环境、安全和卫生等方面的行为,保障了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通过政府专项预算扩大乡村旅游的对外宣传促销力度,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者的免费创业培训,规划各区域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为2012年创建成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 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02,28(5).

[2] 李伟,武友德.乡村旅游的文化特性与开发研究[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C].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3] 邢夫敏.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研究[J].唯实•现代管理,

2010.12.

篇6

(三)数据差别。通过与省、市同年度城镇化率的对比,我县2011—2015年的城镇化率均明显低于省、市5—10个百分点。我县以前确定的2017、2020年城镇化率也与省、市相差悬殊。

(四)设想建议

1、推进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城镇要做大,必须解决好人从哪里来的问题。一是走“小县大县城”的路子,通过政策和市场化运作,吸引农民进城,膨胀县城规模和人口数量,以县城周边、开发区周边及杂技大世界周边村为重点,圈点出多个区域,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开发建设新民居项目,让农民进得来、住得下、能就业、可创业。二是做大做强中心城镇规模及实力,完善提高“三大能力”: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产业支撑能力、人口聚焦能力,增强除县城外其他镇的城镇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三是加快土地流转,将土地经营权向农业园区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集中,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把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2、推进教育资源向县城、乡镇驻地集中。推动产城教融合,科学规划教育布局,实施初中向县城、小学向乡镇驻地聚集,形成产城教融合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

3、推进招商引资吸引外来人才。靠聚集产业、繁荣县城经济来增加县城人口数量。一是加快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杂技旅游产业园区建设。建设城镇特色工业园,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杂技大世界为中心,整合县乡旅游资源,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重点发展杂技旅游相关产业,在景区周边规划建设杂技文化产业园区。二是依托杂技旅游业,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通过大招商、招大商,谋划启动星级宾馆、商贸中心、物流园区等服务类产业建设,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三是依托大运河、104国道、冀鲁连接线,全力打造“城乡经济走廊”。对104国道、连接德州公路以及乡镇政府驻地主干道进行整体规划,加快推进建材市场、家居市场、汽车交易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繁荣城乡经济。四是采取积极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业,扩大市场主体,激发发展活力,吸引外来人才来吴创业发展。

(五)前景分析。综上所述,目前我县确定的2017年、2020年的城镇化率偏低,通过采取以上政策措施,现对今后几年我县城镇化率和城镇人口进行预测,分别是2015年达到44.5%、13万人,2016年达到47.5%、13.94万人,2017年达到50.5%、14.88万人,2018年达到53.5%、15.83万人,2019年达到56.5%、16.78万人,2020年达到60%、17.89万人。城镇化率年均增长3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年均增长1万人左右,至2020年与沧州市城镇化率达到一致。

(一)我县基础数据。2011年绿地率27.63%,绿化覆盖率31.13%,人均公园面积8.7平方米;2012年绿地率35.72%,绿化覆盖率39.93%,人均公园面积11.7平方米;2013年绿地率37.17%,绿化覆盖率42.66%,人均公园面积12.34平方米;2014年绿地率38.46%,绿化覆盖率43.01%,人均公园面积12.59平方米;2015年绿地率39.09%,绿化覆盖率43.76%,人均公园面积12.59平方米。

按照《__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1—2020)》,建成区面积每年递增0.5平方公里(2014年建成区面积为12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每年增加6000人左右(2014年县城常住人口为6.25万人)测算,2017年绿地率41.

1%,绿化覆盖率44.9%,人均公园面积13.51平方米(建成区面积13.5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8.05万人);2020年绿地率44.2%,绿化覆盖率47.3%,人均公园面积13.8平方米(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9.85万人)。2014底年我县“三绿”指标在沧州市各县市中位列第三位。(二)省、市基础数据。河北省2011—2013年三率指标分别为:2011年绿地率37.32%,绿化覆盖率42.07%,人均公园面积14.26平方米;2012年绿地率37.24%,绿化覆盖率40.98%,人均公园面积14平方米;2013年绿地率37.28%,绿化覆盖率41.2%,人均公园面积14.05平方米。

沧州市2011—2014年三率指标分别为:2011年绿地率31.12%,绿化覆盖率36.36%,人均公园面积9.63平方米;2012年绿地率32.02%,绿化覆盖率37.2%,人均公园面积9.94平方米;2013年绿地率32.2%,绿化覆盖率37.05%,人均公园面积10.6平方米;2014年绿地率32.44%,绿化覆盖率37.08%,人均公园面积10.68平方米。

(三)数据差别。我县“三绿”指标与省、市两级同年度对比情况来看,我县2011—2014年度“三绿”指标与沧州地区基本持平,人均公园面积高于市区2平方米,但是“三绿”指标与省相比还有差距,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基本持平,人均公园面积低于省级指标1.6平方米。

(四)设想建议

根据我县园林绿化实际情况,对比省、市各项指标,还存在部分差距和不足,现依托县城总体发展建设规划,为有效提高人均公园面积提出如下设想建议:

1、规划建设运河以东、汽车站西侧占地50—100亩的植物园,并以运河文化为主题,在运河城区段沿河东岸建设绿化景观带,有效对接国家“大运河”文化经济走廊战略。

2、加快东湖公园项目建设步伐,打造生态公园建设新亮点。东湖公园规划占地面积97902平方米,建成后可以较大提升我县建成区人均公园面积。

3、建成区现有公园游园主要分布在长江路以北区域,按照《__县绿地系统规划》及布局合理配套的要求,计划2016-2020年在长江路南建设大型主题公园一座。以国家级园林县城为标准,依据县城总体规划设计,结合城区水系建设,合理布局公园建设位置。拟选位置三处:一是在宣惠河与桑兴河交汇处及桑兴河沿岸位置;二是钱塘江路与华山道交叉口的东南角水塘位置;三是王庄西侧、泰山道东侧水塘位置。

篇7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可喜的转变,牛奶、面包不再是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使得人们对于生活有了更高的品味和追求。人们对于住的环境有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园林工程应运而生,在钢筋水泥搭建的城市中,园林工程的建设让城市更具有美感,更具有生命力,并拓展了绿化营造的空间,改善日趋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空间。园林工程的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决定了园林工程必然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占有轻重的地位。

1 园林工程的特点

园林工程是以市政工程为基础,以艺术理论为指导的一门课程。主要研究如何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同时也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者中实现平衡。园林工程的特点是以园林工程的技术为手段,塑造园林的艺术形象。

1.1 园林工程的范围广阔

园林工程包罗万象,从园林的设计到施工,以及护养和管理都属于园林工程的范畴。在园林工程的建设中,往往要考虑到地形的融合、地理环境的特点等来设计园林,在各种基础设施中,排水、供电、给水、园林、假山、环境保护等个方面都需要相互配合。园林工程的综合性非常强,即包括工程的建筑又包括生态学知识,在其施工建设中需要多方面的协调。

1.2 养护工作是长期的

园林工程的建设是短期的,可是其护养工作却是长期的。各种绿色园艺造型只有定期的修剪才能保持其美观,而且园林的建设一般是在公共场所,没有专门的养护人员,很容易造成损耗,园林工程大部分是靠绿色植物的栽种来实现的,而植物的生长特性决定了只有经过专业的养护和管理才能正常的生长。

1.3 建筑的工程具有艺术美

园林工程的核心部分就是营造一种让人心旷神怡的美景。古今中外,无论是小型的家庭环境建设还是大型的园林建设,高品质的园林建设都散发着一种让人如临仙境的感觉。园林工程的艺术涉及造景艺术、文化渗透、色彩搭配等多个领域。多种艺术的相互交融和完美搭配,造就了园林景观美不胜收的艺术美,正是园林工程的这一特点,使得园林工程在社会的发展中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1.4 园林工程的生态性

园林工程的不断建成改善了日益恶化的生活环境,其大规模的绿地种植使得地球的生态环境有所好转,。园林工程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园林的工程的生态化是园林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也是园林工程的发展趋势。

2 开展园林建设的必要性

人类的物质生活在不断提高,科技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中,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工程能够使建筑变得美观,营造出满足人类需求的生活环境。园林工程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需求,园林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丰富和扩大。园林工程的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园林工程美好了城市环境,美观大方的自然景观让处在其中的市民无论在上班的途中还是在闲暇的外出中都有一种明亮轻快的心情。优美的环境有利于缓解生活中的压力,能够为人类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健全的园林工程既包括喷泉、假山等观赏性景观,又包括座椅、运动器材等实用性建设,不断完善园林工程的建设能够在给居民提供一个优美环境的同时也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增加了很多的乐趣和便捷的设施。

其次,由于工业化的经济所带来的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在不断的恶化。近年来,沙尘暴经常弥漫在城市的上空,天不在是那样的蓝,水也不再是那样的清,这一切都是环境恶化的具体体现。虽然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人类还在不断的破坏着生态环境,但是不久的将来保护生态环境必然是地球人的当务之急。园林工程自身的建筑特点决定了其不同于其他建筑工程,园林工程大量的绿地植入弥补了近年来由于过度砍伐导致的生态失衡,同时改善环境最根本的方法还是植树造林,植物在生态平衡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园林工程就好比是一场大型的植物栽植,园林工程的全面建设能够使城市的居民处在一个大型的公园中,园林城市能够最大化的满足人类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山水、植物、建筑是构成园林的三个基本要素,山水和植物是生态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建筑是人类生存的依托,园林工程将这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维持生态平衡和构建人类家园的过程中占有无法取代的地位,园林工程的生态特性是决定其必然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3 园林工程的发展趋势

城市是人类进步的产物,是人类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园林城市将是人类更高层次的追求。

3.1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的材料和技术也在不断的走进园林工程中。新材料的引入能够培育出更适合园林建设的品种,新型的材料在节约成本和观赏性等方面必然优于旧的材料。新的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新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园林工程现存的问题,新的管理技术,能够促进园林工程高效能的运营。新的工艺技术的引入,使园林工程具有更强的生命力,适应发展的新形势。

3.2 更加的符合生态发展

随着低碳生活理念的深入人心,对环境的保护正在被人类越来越重视。园林工程的发展也将越来越符合生态需求,更多的绿色植物将被投入到园林工程的建设中,园林工程涉及的区域也将不断扩大。更多有利于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的植物被应用到园林建设中,从材料的选用到整体的设计都会越来越符合生态的发展。

3.3 更具有现代化风格

园林建设的风格是受时代的制约的,每个时期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不同的,所以在园林工程的发展中其建筑风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新时期的园林景观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和生活习惯。公众的需求和欣赏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古色古香的古典园林固然有其需要后人学习的地方,可是原样拿过来却并不一定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新园林必须要将传统与时代相结合,要创新的溶入新的时代元,与时俱进,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在园林的建设中,也要根据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对美的新的理解来建造符合现代人生活的园林,还应海纳百川、广为吸取,创造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新园林。

结束语

园林工程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正在逐渐的发展壮大起来,园林工程的建设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不仅对人类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缓解现代人越来越重的生活压力,还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环境,吸收危害人类生存的有害气体排放氧气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调节空气湿度,保护正在流失的水土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园林工程变得越来越重要。园林绿化建设也应进一步走向市场化、规范化、科学化,使我们的城市真正成为绿色生态、健康美丽的家园。

参考文献

篇8

一、在城市路灯照明中实行节能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各种能源消耗加大,对于电力资源的消耗尤为突出,节省电力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途径了,因此城市路灯节能照明是很有必要的。城市路灯节能照明是有利于减低电力能源的消耗,有利于推动绿色环保的实施,有利于减低政府和电力公司的财政负担。城市路灯节能照明不但对能源节约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对城市环境的美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城市路灯的电力节约有利于减低发电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缓解电力能源紧缺的问题。城市路灯节能照明有利于避免由于路灯太亮而造成的光污染;炫光等问题。

二、现今我国城市路灯实行节能照明的现状

1、城市路灯照明设计不合理。当前我国城市路灯照明设计中,仍然以卤素灯和高压钠灯为主,这种利用气体放电照明的电灯具有高能耗的特点,比一般的节能灯要有更高的耗电量,而且城市中的路灯都是从晚上6点到早上6点一天12个小时工作的,这种的工作方式大大缩短了电灯的寿命,同时还浪费了大量的电力资源,增加地方财政和电力公司的负担。虽然近年来,LED灯具逐步得到推广使用,但是由于LED照明灯具在露天照明环境下仍旧不完善,因此,LED照明仍然只是一个实验阶段,还不更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

2、城市路灯照明线路改造不合理。城市路灯线路改造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线路输压低,电力负荷低,在晚上前半夜时分行人和车流量较多的时候,城市供电负荷过大,电压小,就会造成路灯亮度低,而在下半夜,城市供电负荷减低,电压增加时,路灯就会变得光亮,这种逆常规的路灯照明,严重浪费电力资源,而且使得路灯照明寿命下降。传统的方式中升压降压方式也是对电路的负荷加大,降低线路的使用寿命。

3、城市路灯照明间距,亮度不合理。在城市规划中,对于城市路灯的间距照明欠缺科学的规划,在一些中心地段,路灯间距密集,亮度高,使得中心额外刺眼,这种过分的照明会使得行人和车辆造成麻烦的,会让人的眼睛出现眩光,使得该亮起来的地方没有亮,不该亮的地方就非常亮。这些只是做表面功夫的事情在城市规划中有着很多这样的规划,对于路灯的实用性设计也是非常欠缺科学,真正意义上的照明路灯只是路灯设计的1/3,其余的都是用来装饰的,这样的路灯设计严重浪费电力资源。破坏生态环境。

三、城市路灯节约照明的措施

1、选择合理的灯具,加快LED照明的试验推广

由于灯具是路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光线照射到每一个黑暗的地方,以此来防止眩光现象的发生。由于一些高效率的灯具通常都是采用技术比较先进的工艺和反射率较高的材料,例如透光性较好的防护罩、高纯铝板等。另外,还要注意灯具的密封性和防水防尘等性能,减少因为尘埃和雨水的侵入导致灯具照明度下降或者损坏。还要对灯具进行及时的清洁,污染会使得照明强度下降的,适可确保灯具的反光板和透明板的干净。在选择灯具时要选择高效节能的灯具,在保证照明强度的情况下节省更多的电力,可以采用高光高压钠灯。还有就是加快LED节能灯具的推广使用,完善LED节能灯的缺陷。

2、在城市规划纲要中设定合理的照明标准

合理的照明标准的设立是有利于电力资源的节约的,有利于保证夜间道路安全的重要保障制度,在夜间道路上灯具过亮或者过暗都会有可能引起交通事故的,还有灯具的间距,间距过长就会容易引起驾驶者眩光,间距过于短就会使得光照重叠,浪费电力资源。在此相关部门应该切实制定出有关的照明规划准则,在主干道,次干道和小路中设置怎样的照明度都应该有详细的说明,不能因为一些面子工程而浪费电能,一切照明只要能满足使用就应经足够了,切记不能只要面子而浪费资源。还有对灯具的功率和节能效果也要有相当严格的要求,从各种渠道上进行节约用电。

3、利用科学变电压降低电能的消耗

在早期城市路灯节约照明中主要是利用隔灯关闭的办法,也就是在县半夜行人车辆少的路面上实行相隔一盏灯就关闭一盏灯,这是最早节约电能的方法,但是由于是相隔照明,所以很容易因为照明不均匀而造成眩光,并且这一方法并不能减低电灯的损耗和延长电灯的寿命。如今人们就采用了降压的方式来讲的电能的消耗,也就是通过调压器对电路中的电压进行调节,在下半夜人车稀少的时候就降低电压,减低电力消耗,在现今最常用的变压方式就是自动降压调控法和晶闸管斩波型节能法,这两种方法都各有优点,晶闸管斩波型节能法在可以调压的同时还可以稳压,这种方法会在上半夜城市用电负荷过大,电压低的时候通过调压器对线路进行稳压,确保灯具的照明性能达到最佳,这样既可以节约用电,又可以延长灯具的寿命,这种自能系统变压方法所产生的成本小,能效高,比以前的相隔关闭路灯的方法所产生的节约用电量要高,而且不产生污染,对于节能没污染是非常合适的。

4、优化路灯照明线路

在电力资源的输送中,事实上有一部分的电能是消耗在线路上的,电线路的老化,电线的介质电阻大都会对电能进行损耗的,因此必须要完善电路建设,改造已经老化的线路,更换成铜芯线,从输送过程中就降低电能的损耗,做好路灯照明的管理,不仅要在表面上进行管理控制,还有从电线中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从源头;细节上进行节能照明。

总而言之,城市路灯节约照明是我们节约能源开始的第一步,除了路灯上的电能节约,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节约的资源的,城市路灯节能照明只是节能中的一小步,以后还应当有更多节能项目,这只是节能的一个参考例子。城市路灯节能不仅使得城市环境得到美化,还为人们晚上出行提供照明的保障,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城市路灯节能的规划;建设和实施,为以后节能设计提供一个有力的参考依据,为建设更加美丽的城市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

篇9

对于当代文化游客来说,外出旅游不仅是一种享受,更重要的是满足精神上返璞归真的需求。因此,对目的地的深度游览便成了人们追求更高档次生活质量、出门旅游的首选。

一、深度游概述

(一)深度游内涵

“深度游”指的是旅行者应该对旅行目的地进行切身体会,用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到某项主题旅游中去观察与了解,深刻理解某项旅游的宗旨,尽可能的熟知当地社会的人文与风情,最好能与当地居民请教,学习简单的本土语言,切身体会当地的文化蕴含。游客不要盲目的追随旅游团或者其他旅游中介,应当在旅游之前,对目的地的文化、习俗、历史等进行简单了解,然后对此次旅游进行合理规划,根据地图进行对比,让旅行更有效率。杜绝“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和以购物为目的的传统旅游方式。

(二)深度游特点

文化和深度游是相互渗透的关系。文化是深度游的基础,游客需要储备当地文化的知识;深度游是对文化的一种探索,对另一种文明的追寻与体验。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充分利用一个城市的资源,增加其附加值,充分发挥其长处。每个旅游地都可以形成只具有当地特色的无可替代的新业态,使效益达到最大化。

(三)深度游所需的条件

首先,从游客角度说,自身至少要满足三大条件:1.充裕的时间;2.良好的经济支撑;3.对深度游的认同和向往。

其次,从深度游目的地上说,也应该至少满足三大条件:1.值得人们深度旅游的景点;2.此地的服务设施应当实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3.此地应当具备独特的文化以及吸引游客的附属产物。不断地发掘和外延其娱乐设施,以给游客更好的旅行体验。

二、深度游在黑龙江的发展现状

(一)黑龙江旅游业的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2016年7月18日提供数据,上半年,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405.56万人次,同比增长18.96%;实现旅游收入744.06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接待国内游客6362万人次,同比增长18.8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31.32亿元,同比增长16.17%;接待入境游客43.56万人次,同比增长31.86%;实现旅游创汇2.06亿美元,同比增长47.07%。上半年全省接待俄罗斯游客33.32万人次,同比增长53.64%。

国内市场从国内客源市场来看,黑龙江省形成了以省内为基础市场,华北为近程市场和沿海、中西部地区为远程市场的国内市场格局。

国外入境市场从国际客源市场来看,黑龙江省旅游目前形成了以俄罗斯为基础市场,日本、韩国、港澳台及东南亚为近程市场,欧美为远程市场的国际客源市场格局。黑龙江省确立了“国内旅游打基础,国际旅游上档次”的市场开发思路。

(二)黑龙江深度游现状

1.黑龙江省深度游采取三种模式

(1)自助游。自助游对深度游而言,由于自助游得旅行者自己精心设计路线和安排旅途中的方方面面,里面包含旅行者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也存在着旅行不成功的机会成本,应该是成本最高的一种旅游形式。就自驾游而言,路途遥远,拼车也会更划算。但是在成本最高的同时,自助游是深度游质量最高的一种旅游模式,自由的旅行路线,旅行路上充满对未知文明的向往与不断探索,即便搭上了现代文明便捷的快车,也不受商业的蒙蔽和束缚,且随着人们的意愿不同,旅行方式也多样化。

(2)跟团游。这是一种传统的旅行模式,在这种旅行方式中,一路与志同道合的人为友,而且费用均摊,成本也会相对较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旅游形式逐渐的商业化,使旅游慢慢失去了原有的意味。

(3)打工换宿游。这是近几年兴起的方式,最初是从国外传入的。虽然国外的打工换宿更像是在旅游中旅行社会责任的一种志愿活动,但由于国情差异,传入国内后更加类似于旅行者通过自己在青旅的劳动获得相应的食宿或者旅费补贴。

2.获取深度游资源的三种途径

目前,黑龙江获取深度游资源的模式主要有三种:

(1)通过自己的了解或身边朋友的介绍景点

这类方式的好处是通过亲身体验的经验能让旅游的质量更高,旅游者深入的了解能为深度游的开展带来便利;不足是光靠口碑宣传,毕竟阅历有限,有些尚未开发的景点不易被发现。

(2)通过旅行社了解当地景点,旅行社分为线上和线下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旅行社的旅游信息更系统,消费者能有更多的选择,完备的信息也能为旅游带来便利。不足是旅行社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集体,旅行社和消费者之间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可能会使旅行者不能原汁原味的享受到真正的深度游。

(3)通过微信公众号获取资源等新兴旅游中介了解

这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中介,主要是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定期推送使人们了解到旅游信息。这类方式推送的信息,考虑到篇幅的限制和不能刷屏式的推送,所以旅游质量都很高,但是就微信公众号本身而言,不能通过有效的宣传使人尽皆知,而且无法保证每个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都是真实的。

(三)黑龙江省深度游存在的不足

第一,目前黑龙江深度游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没有形成专门提供深度游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平台供人们选择。第二,未充分将国家政策与深度游发展有机结合。第三,黑龙江省服务业人员的服务质量普遍未达标,缺少长远的意识。第四,人均收入不高,黑龙江省人才流失严重。第五,旅行方式单一,热门景点商业化,旅行人数尤其在节假日,呈现爆满的情况。第六,未能有效利用地理优势,帮助外国友人在黑龙江实行深度游,使其深入体会黑龙江的本土文化。第七,对于黑龙江的本土企业,未能得到政府的足够重视。

三、黑龙江深度游的发展前景分析

黑龙江的旅游资源优势、地理优势以及“一带一路”等政策下给黑龙江提供的机遇优势,为黑龙江深度游创造了不可多得的发展环境。

(一)省内旅游资源优势

1.具有垄断性资源。黑龙江的冰雪资源以及森林生态资源相对于全国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也使黑龙江在旅游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时,由于历史的积累,“七三一”遗址、金源文化等都是具有垄断性的资源。

2.黑龙江的文化底蕴丰富。黑龙江省古老、独特的渤海文明、满族文明和金源文明是黑龙江多个民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后形成的。正是由于这些独一无二的文化优势,为黑龙江提供了丰富的可开发的旅游资源。

3.具有初具规模的旅游产业体系。由于黑龙江垄断性资源以及地理位置优势的原因,黑龙江长期接受着国内外游客,围绕旅游所需的“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己经形成了一整套初具规模的旅游产业体系。

(二)省内地理位置优势

纬度最高的优势。四通八达的铁路、航空、公路、水路,且与俄罗斯接壤的地理优势使黑龙江成为了连接中国和国外的重要交通要道。

(三)政策优势

1.“一带一路”战略给黑龙江的带来了机遇。我国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确定,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使中国与路线所经国家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紧密,加大了经济往来和文化沟通;从黑龙江省的角度来看,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由于黑龙江省近年来的经济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使得我省对这次发展机会格外珍惜。黑龙江所处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与俄罗斯、蒙古国的独特联系,成为国家与国家之间互动的枢纽。依次我省提出了构建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议,并且得到了国家的认可,成为“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之中的“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M成部分。

2.早在1998年,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就已经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近年来,我省也一直在加强完善旅游城市的建设,更加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目光。如今,哈尔滨正处于转型期,以现有特色为基础,力图打造一座具有东方特色的现代化大都市。

3.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将旅游业作为黑龙江省的重要支柱产业,并出台了各种政策大力推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四、黑龙江深度游发展模式的建议

(一)打造黑龙江旅游产业的品牌效应

针对黑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优越,可以将黑龙江打造成一个以冰雪为主导,多种文化融会贯通的美丽北方城市的形象。在全面爱健身的当今社会下,可以发展更多的深度游旅游形式,如:徒步穿越雪乡森林,使人们切身体会到北方的冰雪特色。大力发展黑龙江天然滑雪场,注重其滑雪质量和服务质量。并且可以打造黑龙江省世界青年滑雪组织,定期组织一些比赛和活动,加强影响力。同时可以将黑龙江的冰雪和文化想融合,打造属于黑龙江独特的旅游文化。利用黑龙江多文化,且多种文化因为没有有效传承而濒临灭绝的情形,把这一劣势转为优势,发展成为黑龙江独有的深度游文化传统,吸引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甚至学习。这一方面能有效保护文化,使之得以传承,另一方面可以塑造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形象。通过一些营销方式及对产品进行包装以增加其附加值,通过宣传等广告效应使其有效的提高品牌知名度。通过合理的价格策略,给黑龙江深度游定位。

(二)在一带一路条件下,注重国际游客的深度游

1.语言上的障碍和黑龙江省人才流失严重,虽然大力培养了对俄的人才,不过留在黑龙江的并不多。所以,在深度游开展的前期,政府需要大力的投资,引入优秀的人才。

2.黑龙江省从业于第三产业的人员服务质量不合格,且对当地旅游景点的专业知识了解得不够,无法对民俗文化有差异的外国游客进行很好的讲解。黑龙江政府应该大力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3.制定多条旅游路线供游客选择,制定出黑龙江深度游一览表,以地图的形式展现,表中包括黑龙江民俗文化、黑龙江自然生态旅游环境等。

(三)打造黑龙江本土企业,使其成为旅游新特色(以哈尔滨秋林里道斯公司为例)

1.可以使其特殊生产工艺部分公开化,供人们参观。

2.可以让人们学习模拟生产,这一过程有助于游客切身实际的体会秋林公司的工艺流程,使游客对公司产品更放心。

3.定期开展一些活动对游客进行面包生产培训等活动,这样可以加强公司的影响力。

4.开展活动收集创意点子,进而帮助企业不断创新,更贴近人们的需求。

篇10

1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内容之一,自上个世纪初世界环境发展大会提出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它也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第一,提高我国的经济能力,促进提高能源和信息的使用率,从而提高人民收入,并且有利于促进资源代替性产品的生产。第二,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全民共同努力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而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各环节可持续发展。第三,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保护生态平衡,恢复生态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还原能力,加大环境承载力,为人类生活提供基础保障[1]。

2从江西吉安林业探讨我国林业产业的现状

江西吉安林业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主要经营竹子、原木、家具、绿色食品等林业产品,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比例高达70%,远高于全国的比例。但是仅从本地区的林业产业情况分析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具有局限性,所以要从我国整体林业产业现状出发,这样各地区都可以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策。

2.1我国整体范围内森林资源总量少

,森林质量问题严重据最新的世界资料表明,我国森林覆盖量仅占世界森林总量3.9%,森林蓄积量还不到世界总蓄积量的3%,由此可看出,无论是森林总量还是覆盖量我国都属于较低阶段,而人均森林面积也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这就可以看出,在我国这么多年不断地对森林进行滥砍乱伐过后,使得原有的大型级别木材比例大幅度减少。虽然中小型的林木所占比例比较多,但是由于我国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当中的林木数量种类单一,面对诱发性灾害的时候容易产生病虫害的危机,林木质量不高,所以尽管我国在不断地进行植树造林,但森林资源总量仍然满足不了需求,并且相对于发达国家继续处于低产量、低质量的状态[2]。

2.2林业经济发展各地区水平失衡

在整个林业复苏的过程当中,我国的中西部发展仍然处于落后阶段,而发达城市和东部地区发展呈上升趋势,这种失衡的现象导致我国整体林业经济发展水平低。由于在植树期间过度讲究前期树木的美观与整洁,往往忽略了树木的后期培养与管理,在栽植树木的前期没有做好实地考察,尤其是自然环境问题,有很多树木因为不适合当地环境或土地情况,生长状况不好,甚至有时会直接导致植树没过多久边相继死亡的现象产生,存活率不到半数左右,这些都导致了我国目前林木发展仍然缓慢。

2.3缺少林业管理制度,管理水平和力度不足

在当前的林木业管理当中,企业缺少正规的管理制度,企业所创造的大部分利润都会上交国家或是税务局,这就导致了企业在进行营利的时候往往都是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真实存在意义,尤其是企业当中的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水平不高,再加上缺少有效地管理制度,都会导致企业对林业发展方面缺少动力,从而也缺少了继续发展经营的资本[3]。

2.4林业经济结构调整有问题

在林业经济调整当中,虽然近些年来我国意识到林业所带来的危机,同时在不断地增加对林木业的资金投入,但是我国总资金量真正放在林业当中的资金比例是在逐渐下降,国家只投资造林,却忽略了经营管理树林的资金投入,长久下去必然会阻碍我国森林的发展。

2.5经营规模不大

在我国林业的各区域之间受地理条件因素的限制,经营规模都不大,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多不足。有许多的乡镇企业都是以林木造纸为生存的根本,但是生产量却低于世界水平,科学技术的落后导致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同时企业之间彼此关联程度低,无法具有身为企业的连带效应,大多数都以自身为主体,以自身利益为主导的生存方式。还有许多企业更是需要在政府的扶持帮助下才能够发展下去,在这方面我国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将育林护林放在首位,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增加世界森林占有量[4]。

3当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江西吉安大力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2013年以来已经依法推进森林资源流转,非公有制企业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等形式参与流转,目前已经拥有林业非公有制企业近30家,造林大户近百户,林业专业合作社近20家,这种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民的发展模式为地区林农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显著经济效益。但是,江西吉安林业经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综合国内其他地区林业经济发展的问题,综合整理出当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3.1林业经济结构单一发展

我国林业经济发展还没有完全实现密集形式,相关企业的规模不大,决定其经济效益也不足。受传统经济结构的弊端影响,我国林业经济这种单一结构的发展模式,经营理念和技术水平都有很大的缺失,这就导致资源浪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这个问题是阻碍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面临巨大的挑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就很难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3.2森林资源数量逐渐减少

我国古代森林资源丰富,受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原始森林被焚烧用作耕地,长久积累下来,我国目前森林数量逐渐减少。建国后,退耕还林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但是乱砍滥伐等非法活动屡禁不止,导致我国森林资源紧缺。人造森林是个大工程,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起到预期效果,而目前我国人造森林树苗成活率低,与对木材的需求有很大的矛盾,这种供不应求的状况不利于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3.3林业体制改革进程速度过于缓慢

国家重视经济体制改革,但是林业经济体制改革过程持续时间长,速度过于缓慢,都是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落后的经济体制权责不明,营销活动与市场需求脱节,同时也缺少相关的资金支持,使体制改革进程更加缓慢[5]。不仅如此,现有的林业经济发展体制忽视监管工作,监管不严导致相关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其中也有些员工专业能力和素质不高,在工作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从而就会浪费资源。

4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分析

4.1国家和政府为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林业经济发展是否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直接影响人们生活。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多,森林数量不断下降,那么森林人均占有率远远低于世界森林人均占有率。所以,国家和政府要为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最重要的是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我国山区丘陵地带面积广,不适合农耕,所以就会出现破坏原始植被的现象,这种农耕方式商品率低,还会发生自然灾害,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和各地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保障制度,从而保证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地方政府要认真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以建设“美丽中国”为依据,注意发展与治理同时进行,以人为本,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思路,保证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

4.2重视提高林业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

我国林业企业管理水平低,相关的技术水平也有待提到,所以要重视提高林业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通过提高技术水平,突破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用信息化技术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除了保护原始林木,还要重视提高人造林的技术水平[5]。这里主要指提高树苗栽培技术水平,保证树苗的成活率,保证质量的同时缩短生长周期,从而避免砍伐原始树林。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不断改进不足,从而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4.3大力推进林业经济体制变革进程

林业经济体制必须要进行改革。改革之后的林业经济体制,必须既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又能够体现林业的行业特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政府的林业主管部门制定政策,要根据社会利益化的原则,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科学化地管理林业企业;其次,政府部门要明确林业的产权,让森林资源的使用更加市场化、科学化;最后,林业主管部门要参照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调整对林业企业的管理措施,推动林业企业向新型的现代化企业转型[6]。

4.4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相关内容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具有多部林业方面的法律法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和《森林防火条例》等。但是这些法律的侧重点具有严重偏差,它们的侧重点都在于保护森林和惩罚破坏森林的行为[7]。而缺少林业行业发展方面的内容,尤其在林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方面,则是一片空白。为了弥补这些法律上的缺失,国家和政府要设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林业行业的发展角度考虑,详细规定林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保护我国的林业资源,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土地资源部门配合,准确测量相关数据,可以运用数字摄影技术,结合数据城市模型,准确规划林业发展的规模,从而在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做到保护环境,也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做贡献。

4.5促进林业经济结构优化配置

我国的林业产业由3部分组成:一部分产业负责提供一些生产周期短的工业原料,这部分产业的主要特征容易受到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一部分产业具有较高科学技术水平,具有高度的创新性,比如深加工林业产品;还有一部分产业属于第三产业,比如森林旅游业,这类产业主要利用的是林业资源的附加价值,提升了林业资源所产生的经济效益[8]。所以,要促进林业经济结构优化配置,保留下来原有的先进方面,合理运用自然风格发展旅游业,从而减少砍伐原始森林。此外,也要推动相关产业链的优化配置,合理规划果树种植区域、工业生产区域和自然区域。

5结论

总之,实现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和地区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起来。除了文中提到的5点措施以外,相关部门还要不断深入研究,丰富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早日实现林业经济结构优化配置,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做贡献。需要强调的是,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相关部门和林业专家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勇气,深入调查研究,提高计算机信息化水平,共同努力推进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实现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共赢。

作者:高星 单位:吉州区曲濑林业工作站

参考文献:

1胡斌,常宏林.关于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2)

2吴志钦.谈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营林造林工作[J].广东科技,2014(20)

3史浚.林业经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4(20)

4常忠光.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浅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2(6)

5段文秀.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20)

篇11

中国电影已经走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从开始出现到摸索前行,其中经历了太多的艰辛。从第一代电影人到第六代电影人,他们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他们所创作出的大量优秀作品也是经得住后世人的评价与历史的考验。

然而,中国电影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就在当下,笔者认为中国电影恰恰发展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在电影取材日益多元化的当今格局中,电影人的作用更显突出,如果电影人在此时以正确的观念导向来推动电影的发展,自不必说,中国电影会顺利地通过十字路口,并有希望打开一个新时代的大门。但如果电影人在此时以错误的观念导向推动电影发展,有可能会导致中国电影陷入名利追逐的怪圈而丧失其艺术价值与审美功能,这样非但会使中国电影在发展的十字路口陷入停滞,甚至会使电影的发展方向偏离正常的轨道。这么做对广大热爱电影的中国影迷来说也是不负责任的。本文即针对当下中国电影业的发展现状及出路选择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下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

1.电影正在陷入名利怪圈

评论一部电影,不是看它有多么华丽的外包装,多么大牌的影帝影后和导演,而是看它有没有将一个故事叙述的富有情节而且能打动观众的内心。然而在当下社会,随着大量商业资本的注入,中国电影开始慢慢迷失了方向,陷入金钱的泥淖。动辄大制作、大成本、大片酬,可是却很难换回大票房。在商业外衣的华丽包裹下,要么装大片要么装文艺片,再要么就直接套用热映外片的经典桥段。但不管哪一个类型,都只是一个华丽的空壳子,失去了电影艺术应该具有的本质内涵,最终的结果就是再华丽的包装也很难赢得观众的支持,甚至导致观众的骂声一片。其实商业资本的大量注入如果能利用好,是会对电影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可惜在如此好的外部条件下,许多电影人在追名逐利的大环境下,再也拿不出能够填充故事的艺术内涵。

2.偏离中国文化传统

当下中国电影还有一种趋势就是盲目地近乎疯狂地学习欧美大片,并严重地脱离了中国的文化传统进行创作。笔者感觉有好多年没有看到《红高粱》那种原汁原味的具有中国文化味道的电影了。现在电影的拍摄,离不开高科技的拍摄技术,在这方面,欧美确实强于我国。可中国的电影人应该注意的是将外国的高科技拍摄技术应用到拍摄有我们自己文化内涵的电影。而当下的情况却是,大量的电影从外到里全部照搬欧美大片。其实,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能用镜头表现的故事太多太多,实在不必套上西方电影的外套去演绎他们的故事。应该更多地以中国人的审美娱乐取向为标准,而不是为了能获得国际奖项去一味的迎合西方电影。

3.盲目的“大片”竞争

2002年《英雄》上映,影片投资3000万美元,由张艺谋执导,李连杰、张曼玉、梁朝伟、章子怡等国际明星联袂出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式,包用两架飞机进行大规模宣传,最后创下25亿元的票房奇迹[1]。自《英雄》起,“大片”在中国开始量产,也许是《英雄》的成功太让人眼红了,几乎所有导演都想拍出能够代表自己艺术成就的“大片”。可惜的是,许多导演失败了,高额的成本所营造出的大明星、大场面、大制作并没有换回他们理想的票房收入。原因可以简单地概括成一句话,“不是每个导演都叫张艺谋”。在你没有足够的资金、技术支持的情况下,更重要的是没有足够的经验积累的情况下,是很难拍出高水平的大片的。更何况就算是张艺谋也有失手的时候。

4.中国电影界的人才在不断流失

在当下很多中国的电影导演和演员的眼中,好莱坞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那里有巨大的投资,云集的电影大师,世界一流的拍摄技术,是世界各国电影人心目中的天堂。最具诱惑力的就是奥斯卡的众多奖项,这些奖项也代表了对电影人艺术成就的认可。因此也就有大量的中国电影人视好莱坞为最终的奋斗目标,所以不断有电影人跳出中国影坛前往好莱坞谋求发展。这实际上造成了大量中国电影人才的流失。

5.中国电影的取材在慢慢畸形

最近关注了一条小新闻,冯小刚导演在一宗真人秀节目上评价了最近大热的综艺电影,原话是“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将导致没有制片人愿意投资一部严肃的、付出很大努力的电影。”在我看来,综艺节目与电影挂钩本身就是电影取材的畸形。综艺“电影”对我而言并不是电影,而只是需要买票看的综艺节目特别版,它没有组成电影的几大要素,更没有电影的艺术内涵。而可怕的却是综艺“电影”的票房奇迹,例如《爸爸去哪儿》7亿票房收官,《奔跑吧兄弟》票房6天破三亿。如果照此发展下去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有的电影投资方不会承担风险去投资一部不能保证高票房的正常电影,而一窝蜂地去投资挣钱更容易、成本相对低廉的综艺电影?是否会导致将来的中国电影市场综艺电影横行而鲜见能成经典的电影?

6.为了赢得奖项而拍电影

各种国内国际电影奖项的设立,初衷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嘉奖对电影艺术做出贡献的电影人。而在当下,电影圈的奖项被赋予了极高的商业价值,获奖之后的一连串商业营销活动已经改变了原本设奖的初衷,也正因如此,催生了大量以能够获奖为最终目的的影片,该类影片拘泥于形式与视觉冲击,其实并不为广大的电影观众群体所接受和认可。这也就造成了大量能拿到极高奖项的影片却在票房上遭遇了滑铁卢,而只能拿奖却失去了群众基础的电影也就注定是一部不成功的电影。

7.始终未能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

当下的中国电影无论是产量还是票房,都已达到了最高峰,但却仍然很难打开国际市场,中国近两年来优秀电影作品投放到国际电影市场的也不少,可是都没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理想的回报。反观国外的热映大片投放到中国的电影院,不少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也就是说中国的电影作品在世界电影市场上仍然缺乏影响力。

二、当下中国电影的发展出路

1.摆脱名利怪圈、回归艺术

处于中国电影发展的十字路口上的电影工作者,只有摆正心态、摆脱名利的纠缠,并正确利用当下电影市场所能吸收到的巨大投资,将电影制作真正的与艺术创作结合起来,拍出的作品才真正能够被广大观众认可和喜爱,才能真正离艺术道路上的成功越来越近。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电影事业向前发展。

2.回归中国的文化传统

大家小时候应该看过一部名叫《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电影,可大家未必知道这部电影在国际上拿奖拿到手软,甚至在一次展映之前被某国代表偷走了一段胶片,原因就是外国人感觉这部动画电影的画面太美了,他们想要研究出是如何让这些美丽的图片动起来的。由此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上是多么地受欢迎,因此也可见反映中国文化传统的电影创作有着巨大的潜力。特别是在中国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让电影事业回归中国文化传统,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电影作品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3.电影不应只依靠大投资大制作而应立足于好的剧本

2006年,耗资3.6亿人民币的古装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有大牌影帝影后加盟主演并经过了充分地前期宣传却最终只在大陆地区收回了2.9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大家也许至今都对它雷人的画面与复杂混乱的剧情记忆犹新。而另一部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也在这一年悄悄上映,这一部制片成本仅300万元人民币并且导演与大部分演员在当时都名不见经传的电影却意外的收获了2000万票房与极好的口碑,其投入产出比也大大高于同期上映的大片《无极》[2]。而《疯狂的石头》能在当年大片林立的环境中成为一匹意外杀出的黑马,主要依靠于它逻辑性极强却又不失诙谐精彩的剧情。因此,好的剧本才是一部好电影的基石。所以,好的导演拍摄电影是一定要选择好的剧本,而不要以大投资大制作为出发点,否则是不会赢得观众的青睐。

4.明确电影的定义,避免题材畸形

要将电影与其它艺术门类区分开来,避免出现如电影与综艺节目混杂的尴尬组合。广大的电影工作者应致力于保持电影的艺术内涵,不要对此类电影形式盲目追随,不要为了暂时的巨大收益而放弃了原本对电影艺术的追求。在这方面文化监管部门可能要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不是为电影出台一个更全面的定义来解决传统电影与新兴综艺电影的争议?另外,广大电影人要走出为了获奖而拍摄电影的误区,不要再以能拿奖为拍摄电影的动机。要知道,电影最广大的消费群体是观众,而不是大奖评审团,观众的认可才是评价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基础。

5.寻找打开国际市场的钥匙

随着中国电影业发展脚步的加快,中国电影也在不停的寻找能够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例如美国电影2004年度的票房总额达到252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近20%,这其中,美国以外的国际市场的增长速度达到了47%,即使在美国国内电影市场呈下滑趋势的时候,海外市场也能给予美国电影重要的支持[3]。可是反观最近两年的欧美地区票房榜单仍鲜见中国的电影作品,个人认为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影片缺乏投放国际市场之前的宣传推广,反观欧美影片在离进入中国电影市场还有很长时间就已经开始了宣传和推广工作,因此欧美影片在中国往往会未播先热。所以,中国电影要想在国际电影市场取得成绩,一定要学习欧美电影制片方的公关意识。

篇12

高校校园游的发展起源于国外,发展已相对完备,比如英国的牛津和剑桥是世界著名的大学城,瑞典的隆德大学城因隆德大学而闻名,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西点军校等都已成为世界著名的高校旅游景点。目前,国内高校校园游的发展处于被动、不全面、不深层的阶段。由于思想上将大学看作是培养高等人才的摇篮,一直以来都强化其教育意义和学术文化意义,使得它们成为了一个个封闭的“景观”。

高校校园游的人数每年都在以26%左右的速度递增,全国各地高等院校仅假期接待的旅游总人数就已突破400万人次。高校校园游的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为顺应游客需要和提升校园建设水平,一些高校的校园已建设成为国家3A甚至4A级景区。另外,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部分大学的旅游攻略、酒店预订等服务项目也在百度旅游、Agoda、艺龙网等网站上推出。根据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理论,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的高校校园游的积极效应占据主要地位。因此,政校企应携手共同促进高校校园游的发展。现以济南诸高校为例,探讨如何对其进行校园旅游开发。

一、高校校园游开发研究进展

根据史晋娜对高校校园旅游的研究综述来看,以“高校”、“旅游”等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总库”中进行查询,发现相关的文献70篇,其中报纸7篇,占比10%;期刊论文60篇(核心期刊6篇),占比85.71%;学位论文3篇,占比4.29%。①这一方面表明了对于高校校园游的研究已非个别现象,高校校园游是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其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层次不够深入,尤其是对高校校园游的开发有待探索。

(一)开发实践及模式研究

在对具体大学校园开展高校校园游的研究方面,郑秀娟以西安为例,呼吁“给高校旅游多一点关注”,她认为西安高校拥有优势旅游资源,但开发现状不容乐观,并设计出西安开展高校校园游的一些具体产品。②李慧以厦门大学为例,对厦门大学发展高校旅游进行SWOT分析,并依此分析提出相应策略。③邓芳以四川大学为例,对校园旅游发展进行研究,也基本从四川大学发展校园旅游的优劣势着手,并提出开发建议。④张林以武汉大学为例,对特色导向的高校旅游开发进行研究。⑤程海涛以位于中部地区的郑州大学为例,对高校校园旅游开发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郑州大学的旅游资源状况分析、旅游市场分析,提出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方案。⑥⑦另外,尹郑刚以位于西北地区的兰州大学为例,对高校校园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研究。⑧谷晓萍以位于东北地区的沈阳农业大学为例,对其旅游开发前景进行分析。⑨

在对大学城开展高校校园游的研究方面,《大学城的另类定位――广州旅游的“太阳”》一文中,张立建认为广州大学城担当广州旅游的“太阳”具有突出优势,并提出开发建议。⑩徐阳则从资源角度对广州大学城文化旅游开发进行具体分析。11田凤从不同角度描述了重庆大学城都市旅游的独特风景。12殷红卫以南京仙林大学城为例,从大学城的内涵入手,分析南京仙林大学城的特色,对其进行旅游开发研究。13

从城市整体角度出发,将高校校园游融入城市旅游之中,也是高校校园游发展的一个方向,它避免了因旅游对象单一、旅游路线不足造成的弊端,使得高校校园游更加丰富和多元化。从另一方面来说,高校校园游和城市旅游的融合,将使得高校校园游成为促进城市旅游再旺盛的一股新生力量,带动城市旅游的二次发展。龚伟以上海市高校旅游为例,分析上海市高校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的特点,探索出上海高校旅游的三种开发模式,并针对上海市高校旅游开发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对策。14项宏建在总结黑龙江省高校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开发对策。15颜晶对西南地区高校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提出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开发对策。16

(二)研究方法分析

对高校校园游的研究方法中,描述性分析研究方法占较大比重,批判研究次之;定性研究居多,定量研究不足;实证研究较多,规范研究较少。在定量研究方面,丁健等人运用随机抽样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表现广州高校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17在实证研究方面,一半以上的研究都运用了实证分析方法,集中在某一高校、大学城等。对高校校园游的研究,笔者认为应当将描述性分析和批判研究相结合、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将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共同来研究高校校园游。

二、山东济南高校校园游的旅游资源概况及评价

现以山东大学、长清区大学城为研究对象,具体包括山东大学的中心校区、洪家楼校区和长清区大学城内的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女子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高校。将山东大学和长清区大学城结合共同开发高校校园游,笔者是希望以山东大学百年的悠久历史、不凡的大学实力为依托,发挥其在高校校园游中的形象提升和“领头羊”作用,而长清区大学城作为具有活力与新鲜感的部分,将丰富济南高校校园游的内容。同时,山东大学的校区分布于济南、青岛、威海三大度假旅游胜地,这有效地扩展了济南高校校园游的空间范围。

(一)6+11所不同的高校特色,体验不同的大学校园气息

不同高校由于其发展定位不同,形成了自身别具一格的特色。6+11所不同特色的高校可以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

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建校最早,中心校区最具代表性。洪家楼校区历史悠久,校园建筑具有明显的西方特色,校园宁静祥和。周边是洪家楼天主教堂等天主教教会建筑群。大学校园与天主教堂交相辉映,形成了洪家楼校区独特的旅游吸引力。中心校区儒学特色鲜明、学术氛围浓厚、文史见长。图书馆前的广场上书写着孔子的《大学》一文,“仁”、“书”等训诫布于广场。步入校园,浓厚的齐鲁儒士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种齐鲁大地所赋予的文化气息是全国其他大学所不具有的,这种独特性和差异性对旅游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而山东大学便是这种文化的代表。

长清区大学城内各高校及专业学院共计11所,每一所院校都拥有着各自的悠久历史和鲜明特色,共同具备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和青春气息。山东师范大学以师范教育为特色,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以艺术教育为特色,山东女子学院以女子教育为特色,山东中医药大学以发展医学教育为特色,齐鲁工业大学为工业类大学。

(二)悠久的历史记忆,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12所大学均拥有悠久的历史记忆。山东大学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100多年来,这所誉满海内外的百年名校历经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历史发展时期,成为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发祥地。山东师范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的师范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始建于1973年;山东女子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的山东省妇女干部学校;山东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齐鲁工业大学始建于1948年。

悠久的历史积淀赋予它们厚重的文化内涵。校园内遍布名师、学者和名人留下的印记,它们的知识和思想留给后人以回忆和思考,对旅游者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和教育意义。在山大的洪家楼校区内,被栏杆和黄色警戒线围起来的危楼依然屹立于学校内部。“季羡林文化研究院” 由季羡林先生题写,古朴得发旧。在山大中心校区,目前除孔子外共有15尊名士雕像坐落于校园各处,如历史系“教授”18的雕塑、闻一多先生雕像、臧克家先生雕像等。长清区内的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呈现八本书造型,该图书馆为“V”字造型,象征攻关胜利、学业有成;主楼中空虚心,表达了开放包容、不懈求索;简洁的竖直线条彰显出拼搏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悠久的历史积淀,独特的建筑风格,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百万藏书,浓郁的学习氛围和大学人文气息,这是追求进步、获得心灵震撼与熏陶的高校校园游,作为追求知识与进步的学术殿堂,这是高校不同于一般旅游景点之处。

(三)旅游环境优雅安静

校园内遍布山水湖泊、亭台楼阁、竹林花园,环境宁静优美。很多大学都为省级园林化校园示范单位。以长清区内的山东师范大学为例,校园追求纯净、素雅、清新的风格。校园绿化“四季见绿、三季见花、两季见果、突出主景兼顾附景”,校园内种植各类树木15万株,地被植物和草坪22万平方米,植被种类达200多种。2010年3月,长清校区被评为“省级花园式单位”。宁静和谐的大学校园环境开辟了喧嚣城市中的一片净土,对旅游者观光休闲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四)体育休闲设施齐全,配套设施完备

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有山东大学和平击剑馆、篮球场,体育馆等级为乙级,集体育项目比赛、训练和群众体育锻炼、师生集会等功能为一体,是2015~2016中国女子篮球联赛济南赛区会场,是可供国内大型赛事使用的高标准体育馆。校园内还有学生艺术活动中心、大成广场、稷下广场、文渊林等学生体育休闲中心和地下停车场、票务与旅游服务站等服务场所。其他高校也均有大型体育馆、休闲广场等。完备的体育休闲设施为旅游者的参与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舒适的体验,也在基础设施上为开发高校校园游奠定了基础。

食:高校校园内的食堂数量、质量均达到了一定水平,不仅可以容纳数千人用餐,且饮食卫生营养,菜色丰富,可以满足不同旅游者的用餐需求。在校园外有商业街和小吃街,更是汇集了全国的美味小吃,比如在长清区大学城内就有多条商业街和小吃夜市。由于主要消费对象为学生,使得餐饮相对物美价廉。

住:许多高校在学校附近就开设有附属的宾馆或接待中心。另外,周边娱乐休闲区的宾馆类型更是多样,可以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行:高校位于市中心或周边,可进入性强,交通便利,门前有多条公交线路经过。山东大学校区位于济南市区内,交通联系方便。中心校区与洪家楼校区一路公交即达。长清区大学城对外交通联系方便,有K301、2、3路等多路公交。各高校内部交通发达,校园内停有学校公交。

游: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附近有济南的一处较大的天主教教会建筑群,另外山东大学还有千佛山校区,周围即为国家4A级景区千佛山。长清区大学城内不仅有济南国际园博园,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园,还有著名旅游景点灵岩寺等。

购:对于旅游者的基本生活用品需要,高校内部和周边都有大型或小型超市;对于旅游纪念品,高校周边及内部均有旅游纪念品如纪念册、明信片等出售。

娱:在高校内部和都有娱乐休闲区,比如长清区大学城内有山东数娱广场、三庆・青年城、银座广场等。高校校园作为社会极具活力的部分,校园体育比赛、歌唱表演、社团活动、节庆活动等均吸引着旅游者。

三、山东济南高校校园游开发的SWOT分析和旅游地生命周期分析

在对各高校的旅游资源进行概述和评价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运用SWOT分析方法,通过要素分析归纳、交叉分析形成战略,完成对山东济南高校校园游开发的SWOT分析。并将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应用于山东济南高校校园游的分析之中,完成对其旅游发展所处阶段的分析。从而为济南各高校的校园旅游发展进行定位,确定其发展战略,量身定做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一)SWOT要素分析

在对高校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还要知己知彼,纵观整个高校旅游市场乃至国内国外的旅游市场,进行特色定位。SWOT分析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优势(Strengths)

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山东省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设施完备,省内外交通发达,且高校间交通十分便利,可进入性强。比如长清区内的山东师范大学,南依双龙山,北临大学路,东与京福高速公路和京沪铁路相接,西与大学科技园中心区相望,交通便利,信息发达。

资源开发优势:高校校园拥有优美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先进的科学教育资源和富有特色的历史积淀。

学校内部优势:山东大学校园内设有票务与旅游服务中心,对高校校园游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山东大学拥有一系列校园品牌活动,学校以每年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五四”青年节、国庆节、校庆纪念日等特定节日为契机,或组织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或设置各种比赛项目,学校主办了一系列讲座、论坛活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是“2015第三届中国・山东国际网络漫画大赛作品展”的举办地。另外,高校里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他们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咨询与服务。

形象开发优势:随着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事件传播速度加快。2015年12月,山东女子学院的女大学生跳湖救兔子事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相关关键字的百度词条近百。据笔者在校内访问得知,在该事件发生的一段时间内,校园内涌入了全国的大量新闻媒体,好人好事得到了广泛宣传报道,该女生被人们热议为“最美女院女孩”,事件也为山东女子学院塑造了良好的形象。山东大学知名度高,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珠峰计划重点高校。据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统计,山东大学科技竞争力已经进入世界高校前500强,列中国大陆高校第七位。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山东大学塑造了优秀形象。

市场开发优势:参与、学习型的文化旅游迎合了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高校校园游拥有广阔的客源市场和发展前景;山东省作为旅游大省,济南作为其省会,拥有广阔的国内外客源市场。中国自古以来重视教育,大学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对于中小学生,大学是他们提前感受梦想的地方;对于高考生,大学的参观将激发他们的学习斗志;对于毕业工作的学生,大学是他们的美好记忆;对于落榜青年和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大学是他们未竟的梦想;对于学生家长,大学是他们的孩子未来的必经之路;对于中老年人,大学是他们的青春记忆和重新学习的机会,山大校园内有老年大学山大校区、山东大学老年教育学院等。在高考前后、节假日,大学校园内会涌入大量的旅游者。由此看来,高校校园游的现有客源市场及潜在客源市场都是十分庞大的。

2.劣势(Weaknesses)

高校管理体制的约束:部分学校的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校内资源的开发和转化,并限制着旅游者的到来。

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在大多数人眼中,大学是一座“象牙塔”,是探索求学、获得进步的地方,需要井然有序的秩序和静谧的学习环境。很多人认为发展校园旅游就偏离了大学的“正道”。

旅游者自身:大学是一个文明素养较高的场所,高校校园游也是一种高道德水平的旅游方式,这必然就给旅游者的行为提出了高标准。但是旅游者参差不齐,这对高校校园游的开展是不利的。

3.机遇(Opportunities)

高校校园游作为文化旅游的组成部分,适应了学习型、参与型旅游的发展新趋势。另外,国际型、全国型赛事活动给它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对其进行旅游开发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济南国际园博园为长清区带来了大量的游客。山大举办了济南赛区会场的2015~2016中国女子篮球联赛。山工艺自2002年以来,先后承担和承办了国家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会徽、吉祥物等整体设计,2002中国当代壁画艺术座谈会等,主办2003当代书籍设计专家论坛,2006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的会徽、孔子像(范本)等。这些事件在短时间内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

4.威胁(Threats)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校园旅游发展较早,经验相对丰富。与之相比,山东济南的高校校园游还处于初级阶段,要挑战它们的既有优势是一个威胁。此外,长清区内的11所大学知名度并不高。

(二)要素交叉分析形成战略

通过对济南高校校园游的SWOT分析,可以发现,济南发展高校校园游的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多于挑战。结合SWOT坐标图,笔者认为山东济南高校校园游正处于优势与机遇所在的象限内。此时山东济南高校校园游面对着诸多机会,自身存在明显的优势。因此,学校应当转变观念,抓住旅游发展的机遇,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提升旅游形象和知名度,可以与旅行社等机构合作积极开发相关旅游产品,大力发展高校校园游。综上,对山东济南高校校园游的开发应采用开拓型的原则和战略。

(三)旅游地生命周期分析

济南高校校园游正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呢?我们应该如何定位,采取什么态度、开发什么样的旅游产品呢?基于此提问,笔者通过建立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分析济南高校校园游的发展阶段,来更加深入地了解高校旅游发展的情况,实现精准定位,合理开发旅游产品。根据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该模型呈“S”形曲线,将旅游地生命周期分为探索、起步、发展、巩固、停滞、衰落或复兴六个阶段。

笔者在考察研究后发现,来济南诸高校的旅游者数量较少,各高校的开发意识淡薄、宣传营销不足、开发措施缺乏。笔者认为,山东济南高校校园游的发展总体来看不够完善,正处于探索阶段。在该阶段,游客人数相对较少,旅游服务设施不够完善,但是发展前景广阔,拥有着潜在的旅游发展优势,并且可开发性强。

综上,通过采用SWOT分析方法和旅游地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对山东济南高校校园游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济南高校校园游的发展处于探索阶段,面对着诸多机遇。因此,校方及当地政府、旅游相关部门应当充分利用高校优势,积极发展校园旅游,确立开拓型的发展战略。

四、开发山东济南高校校园游的旅游产品

高校旅游开发有着开发一般的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色,它是对高校校园游进行深度设计和包装,促进高校更好地走上旅游市场,占据市场份额。山东济南各高校的旅游发展正处于探索阶段,笔者认为开发应以丰富特色的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大省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作为依托,结合自身的校园旅游发展探索阶段和坚持开拓型战略。基于此,笔者为山东济南高校校园游设计出以下旅游产品,希望既可以体现校园特色,又能满足不同市场类型的需求。

(一)观光校园游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高校拥有着美丽的校园风光,或绿树成荫、芳草萋萋,或红砖绿瓦、建筑古朴,不似景区胜似景区。校园内绿化面积大,景色清新自然,环境安静和谐,对旅游者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观赏美丽宁静的校园风景,欣赏不同院校的特色景观对旅游者来说是一种舒适愉悦的审美体验。另外,笔者认为对于观光校园游,学校应有一整套的管理体系和实施办法,合理规划游览时间和游览人数,既不能过度压制,也不能严重影响校园秩序和学生正常学习休息。

(二)开展针对性的旅游项目

针对旅游者的不同群体和目的,笔者认为可以开发中小学生理想游、高校新生入学游、校友返校游、探亲访友游、会议旅游、修学游、科教旅游等专门的旅游产品。中小学生对高校校园憧憬、好奇,他们渴望接触大学、体验大学,树立远大的理想。对于刚刚考入大学的考生,他们对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与想象,让他们提前感受大学,了解今后的学习生活环境。各届毕业生在社会生活中是紧张而忙碌的,重返校园,拾起曾经的梦想,回忆曾经在母校度过的岁月。大学生作为年轻、富有朝气的群体,社会交往频繁,他们之间的互相探访;另外,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经常会来学校看望孩子。高校一般都是各地的学术中心,拥有大型的会议室、会客厅等,关于教育、学术等的交流会、研讨会、论坛也经常在高校内举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仅是学生,社会各界人士均对知识表现出了强烈的向往。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学校间的交流活动,日韩等国的留学活动,并对老年人开展老年教育,对社会人士开展专业知识的中短期培训等。高校作为科学教育的集中地,许多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在此学习工作,不仅留下了宝贵的知识财富,还留下了有关他们的独特人文景观。高校的科技能力庞大,是许多前沿科技的诞生地,建有许多高科技的实验室,这种高科技的旅游项目非一般旅游项目所能及。

(三)高校校园游+城市旅游,将高校校园游融入城市旅游之中

作为城市文化的标志,大学代表着一座城市的风格、文化和时代特征,理应是城市旅游的一部分。将高校校园游融入城市旅游之中,也可以为城市旅游增添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文化意蕴。高校校园游和城市旅游互相融合,依托彼此的知名度共同开发和发展旅游,不仅仅可以达到互补、互相丰富旅游之目的,更可以为彼此的发展融入更多新鲜血液,带来更多发展活力。

(四)建立互联网+旅游的管理模式,并开发高校旅游纪念品

随着网络化迅速发展、受众群体越来越广,高校应主动抓住这一机遇,推出“互联网+旅游”的管理模式。学校可以自主或与旅游经营商合作,在校园官网和各大旅游网站上推出校园旅游部分,通过实景体验、旅游信息来管理校园旅游,并且可以相应推出校园旅游APP,通过营销宣传使得旅游者更加了解学校。高校旅游纪念品不同于一般的旅游产品,因其特色明显、收藏价值高而受到青睐。纪念徽章、学校明信片、文化衫、纪念册、钢笔等,都是可以开发的旅游纪念品。

(五)事件旅游,突出参与性

事件旅游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拥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对旅游者吸引力强。高校的大规模体育赛事活动、高校间的联谊、毕业典礼、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均可允许旅游者进入。尤其是毕业典礼、学位授予仪式等事件对社会的影响力很大,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对于名气不太大的高校,事件旅游是发展其校园旅游的一个有效途径。山东大学应与长清区内高校合作共同创办大型活动,并鼓励社会人士积极参与其中。同时,山东大学各分校之间也应当加强联系,举办跨市级的大型赛事活动。突出高校校园游的参与性,使得旅游者亲身体验高校的魅力。山东大学校园内有季羡林文化研究院、儒学高等研究院、学人大厦等,学校可以邀请社会、学界的知名人士召开座谈会,鼓励学生和来自社会的旅游者共同交流;学校老师可以为旅游者作讲座,为他们讲述学校的历史文化,使他们从中感受学校厚重的文化内涵。

[注 释]

①史晋娜:《我国“高校校园旅游”研究综述――基于CNKI期刊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第46~50页。

②郑秀娟、宋保平:《给高校旅游多一点关注》,《西部大开发》,2003年第4期,第27~28页。

③李慧:《重点大学发展高校旅游的探讨――以厦门大学为例》,《教育探究》,2013年第1期,第67~92页。

④邓芳:《校园旅游的发展――以四川大学为例》,《理论新探》,2007年第9期,第183~184页。

⑤张林:《特色定位导向的高校旅游开发研究――以武汉大学为例》,《荆楚学刊》,2015年第1期,第73~78页。

⑥程海涛:《高校校园旅游开发研究及探索(上)》,《中国旅游报》,2009年10月23日,第011版。

⑦程海涛:《高校校园旅游开发研究及探索(下)》 ,《中国旅游报》,2009年10月28日,第014版。

⑧尹郑刚:《高校校园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兰州大学为例》,《旅游管理研究》,2014年5月下半月刊,第10~12页。

⑨谷晓萍:《沈阳农业大学校园旅游开发前景分析》,《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第178~181页。

⑩张立建:《大学城的另类定位――广州旅游的“太阳”》,《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年第3期,第62~64页。

11徐阳:《广州大学城文化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人文社科》,第470页。

12田凤:《重庆大学城都市旅游的独特风景》 ,《中国旅游报》,2009年7月3日,第009版。

13殷红卫:《中国大学城的旅游开发初探――以南京仙林大学城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第21期,第5711~5712页、第5714页。

14龚伟:《高校旅游的开发模式及对策研究――以上海市高校旅游开发为例》,《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年第3期,第105~109页。

15项宏建:《黑龙江省高校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22期,第220~222页。

16颜晶:《西南地区高校旅游开发初探》,《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30期,第146~148页。

17丁健:《广州高校旅游的客源市场研究:以中山大学(南校区)为例》,《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6期,第71~75页。

18这是20世纪50年代,杨光奎、童书业、黄云厝、王仲荦、赵俪生、张维华、郑鹤声、陈同燮八位教授甫聚山东大学历史学系,即以中国古史分期、中国农民战争史、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等重大学术活动话题开端发皇。因切中时代变迁而引领中国学术潮流,并由此形成“独断之学”与“考索之功”并重的学术家风,奠定了山东大学史学发展之长久格局。上庠大木,荫绿千秋,“八马同槽”遂成士林传奇,山东大学亦以“文史见长”而誉薄海獭

[参考文献]

[1]徐凌.论校园旅游: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个新课题[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

[2]朱f,田美蓉.高等院校校园旅游研究[J].人文地理,2005,(1).

[3]赖启航.我国高校旅游开发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05.

[4]杨红波,凌连新.高校校园旅游的概念辨析及功能探讨[J].宜春学院学报,2010,(10).

[5]闫红霞.高校校园旅游经济的客源市场开发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2).

[6]冯昆思.关于发展我国校园旅游的思考[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5).

[7]李勇泉.高校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生态经济,2005,(5).

[8]裴泽生.高校旅游:走进“象牙塔”[N].中国旅游报.1997-11-28.

[9]李明.高校旅游研究:现状・问题・建议――我国近十年高校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资源,2007,(6).

篇13

关键词 :内蒙古;呼包鄂;民俗文化;俱乐部;开发;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1-0226-07

内蒙古地区历史悠久,民俗文化多样,这为旅游业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在内蒙古的广阔区域内有着数量众多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吸引着区内外及国外的大量游客。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内蒙古地区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接待水平不断提高,这对于成立民俗旅游俱乐部提供了机遇。

一、开发背景

旅游俱乐部是针对当前文化旅游、体验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基础上构想而出,也是目前深度文化体验游中最受欢迎的旅游组织形式之一,项目迎合广大高校青年学生特点,定会受到青年群体的欢迎。项目启动期主要着眼于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地丰富且质量优越的民俗旅游资源作为开发源泉,中后期将拓展至整个内蒙古的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在启动前已经对地区选址、旅游景区和接待服务均做了准备和调研。

俱乐部是作为一个新型的组织形式,相比于传统的旅行社有较大不同。俱乐部主要是基于旅游参与者的兴趣爱好自行组织,更为专业化和系统化,且较传统旅行社更为自由和随意,针对的主要群体为在校的高校生。在旅游路上的选择和设计上也多参照个人意见,结合游客所需而制定,人性化更加突出。俱乐部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生活中俱乐部形式多样,包括聚会、探险等多种形式。在内蒙古地区,除呼伦贝尔有一个关于旅游的俱乐部外,并没有其他形式的旅游俱乐部,在国内有关俱乐部形式的旅游机构也是较少的。

目前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众多,仅就呼包鄂三地来说就有26所高校,在校生人数约为55万人。且内蒙古地区作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独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民俗旅游资源丰富,所以潜在的市场较为广阔,可开发的空间较大。

二、呼包鄂地区民俗旅游资源分析

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边疆,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在千万年演变中,创造出独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样式。刘云山在《内蒙古旅游》一书开篇指出“——宛若一条引领长嘶的骏马,奔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上。在这里有美丽的草原上的古老传说,森林中迷人的神话,曾勾起多少人神秘的遐想[1][前言]”。可见内蒙古地区的迷人及内蒙古地区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在我区的旅游业发展中,民俗旅游受到广泛的重视。有学者指出“随着我区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展现民族地域风采的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民俗旅游有着极好的发展前景,可以成为内蒙古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2]”。民俗文化是民俗旅游的核心和基础所在,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之中,民俗文化始终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俗文化世代相承、各具特色。

作为内蒙古地区主体少数民族的蒙古族,以及生活于此的哈萨克、鄂伦春、鄂温克、满族等数十几个少数民族。在地形、气温和生存环境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形成了样式独特和魅力鲜明的民俗文化。根据韩巍老师的研究分析,他将内蒙古地区的旅游资源(即民俗旅游方面)分为五个大的类型。即“根据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旅游目的进行划分,内蒙古民俗旅游产品可以分为观赏型民俗旅游产品、参与型民俗旅游产品、度假型民俗旅游产品、移植型民俗旅游产品和民俗旅游纪念品等五个类别[3]”。

根据韩巍老师定义:观赏型民俗旅游产品在内蒙古地区可计三十余处较为出名的,在呼和浩特、包头与鄂尔多斯三地包括几处博物馆、民俗馆、大召寺和五塔寺等多处寺庙,鄂尔多斯的婚礼表演、民族乐器的演奏、舞蹈等多种形式均属于观赏型的民俗旅游产品。在呼、包、鄂三地存在的诸多农家乐,民俗度假村等可供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则属于度假型的民俗旅游资源产品。参与型民俗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参与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民俗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品。在此类产品中,旅游者既是观赏者也是参与者,通过参与民俗活动,全面系统的理解当地民俗的内容形式、结构功能,从而获得高层次的智慧和情趣的享受[3]。在呼、包、鄂三地的参与型民俗旅游资源产品中,诸如那达慕大会,在草原上骑马、乘车、寺庙佛事的观光和参与等。此外参与独具内蒙特色的篝火晚会,歌舞节目等等也都是参与型的民俗旅游资源。移植型民俗旅游产品是指将一个或几个民族、一个地狱或几个地域的民俗事项,集中在一个景区景点或民俗村内,通过对生产生活环境、民俗活动参与,民俗展览与表演等活动多维度,各角度的集中展示给旅游者,反映不同民俗文化的独特产品[3]。在呼、包、鄂三地,存在着数量众多的民俗园、主题园以及综合景区等。最后一方面则是民俗旅游的纪念品,在不同地区有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纪念品,在内蒙古地区旅游纪念品包括刀、剑、饮食、服饰的民俗纪念品。

根据以上的记述,这五类民俗旅游资源呼包鄂三地均具备,其存在的价值和可开发的余地也是较大的。此外,自治区政府在政策上也有优惠。进入本世纪以后,内蒙古政府从宏观政策提出旅游业由价格,质量竞争放在首位向旅游产品建设方向转变。旅游业在新时期有许多的发展优势,同时又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 可见内蒙古呼、包、鄂三地的民俗旅游是十分值得开发的。

三、呼包鄂地区民俗旅游经济效益显著

根据呼和浩特市旅游局的信息“2012年,我市预计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8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6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包头旅游业发展也较为迅速,包头旅游局做出的统计数据:“2012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772万人次,同比增长9.82%;旅游创汇1475万美元,同比增长45.08%;实现旅游总收入154.51亿元,同比增长24.62%;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总值4.53%,相当于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0.77%[5]”。鄂尔多斯地区也不例外:“2012年,全市接待旅游者592.91万人次,同比增长17.1%,其中入境旅游者34315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5.39亿元,同比增长31.96%[6]”。

根据以上的数据可以知道旅游业所创造的收入在各市经济发展中占据的地位。“在旅游活动中人均消费自2000年的人均每天272元,2005年的人均日消费363元,2010年的人均日消费520元,再到2011年的人均日消费达到了560元[7]”。可见旅游业对于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而呼包鄂三地中“呼和浩特与包头旅游总收入位于盟市排名的前三位[8]”。会议有明确指出了“把我区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发展定位[8]”。呼包鄂三地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和广阔的旅游市场,高校数量众多,是内蒙古旅游发展的黄金三角区域。在此区域开发俱乐部形式的民俗旅游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据2014年全区旅游工作会议指出的数据可知:“内蒙古地区在全国旅游市场整体下滑的情况下,保持了入境人数1.54%的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全区旅游总收入1403.46亿元,同比增长24.36%[8]”。

另外,自治区政府也对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许多帮扶政策,包括“2013年自治区政府将发展旅游的专项资金增加到3亿元,又指出要建立呼包鄂的都市旅游休闲度假基地[8]”。这些有利政策都将对俱乐部的开发和建设提供有利的条件。

四、民俗旅游俱乐部构建的行业背景分析

(一)旅游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兴起,内蒙古地区旅游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旅游设施日益完善、项目日趋丰富。此外,根据《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全年旅游总收入为1.29万亿元,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9.0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02万亿元,入境旅游人数1.26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97亿美元,旅游总收入1.29万亿元,增长11.3%[9]”。同时《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指出,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人数的精简和旅游收入的增加说明高端旅游俱乐部和境内旅行是整体趋势,这也就为俱乐部的创立提供了条件。

(二)旅游行业需求市场分析

内蒙古地区有着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区内民族较多,除了蒙古族外,还有回族、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形成了多民族的文化圈。呼包鄂三地高校约达26所,在校生人数较多。在节假日时期,自定路线的旅游则是大多数学生的选择。

此外,在旅游旺季,外来游客的数量也比较可观,在设计的调查问卷中也有体现。因此,从需求市场来说,开发呼包鄂三地民俗旅游是可行的。

五、民俗旅游俱乐部行业分析

(一)行业水平分析

行业价格水平:由于近些年网络的流行,各旅行社和相关行业竞争激烈,景点费用平日价格变动幅度不大,整体行业价格水平不高,且呼包鄂三地在校生就近旅游所需花费的路费是较少的。在呼包鄂三地,物价与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较为适中且相比于其他地区偏低,旅游资源的质量较高。所以,对于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行业供给水平:在呼包鄂地区旅游行业的接待和供给能力较高,交通便利、居住和饮食方面也有高中低不同档次的接待机构。因此,旅游行业的供给水平是较高的。

(二)行业供给影响因素

旅游资源因素:在此三地民俗文化和可开发的旅游资源较多,价值较高,从旅游资源方面来分析,所能提供的供给是十分丰富的。

旅游价格因素:这里的价格因素和需求因素不一样,这里的价格是指从事此行业的竞争对手和旅行者的价格。本俱乐部主要是针对在校的高校生群体,也接纳社会人员。并针对高校生群体的收入水平和所能承担的水平为基础,价格适宜。

社会经济因素:近些年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可用于享受的财力和物力增加,这对于呼包鄂三地民俗旅游的开发是一个有利契机。

政府政策因素:由于旅游行业作为第三产业属于低消耗、低污染的第三产业,对于经济的发展、GDP的增长、带动就业等诸多方面均有有利影响。近些年来政府对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这对旅游业发展促进作用是巨大的。

因此,总上所述,结合俱乐部的形式对呼包鄂三地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是十分必要且具有极大的价值的。

(三)行业前景分析

环境分析:

个人环境:近年来消费旅游已经成为一项必要的支出,传统的景点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转而又向更高品质的专业化旅游俱乐部发展,以享受高品质的服务和体验。

企业环境:企业旅游是近些年才兴起的,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福利。通过这些福利可以提高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对公司的忠诚度以及与同事的配合程度,同时为了彰显公司价值,通常会去好一些的地方游玩休闲,这也就促成了俱乐部旅游的兴起。

政府态度:虽然近两年公费出行已经被限制,然而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政府依然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重视。内蒙古旅游局在2013年全区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自治区旅游局局长赵广华提出以下建议:“加快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增强旅游市场有效供给,培育旅游消费热点,提高消费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扩展旅游市场,认真组织A级旅游景区创建、评定和复核,不断提升A级旅游景区质量,规范市场之举,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旅游商品,不断拉长旅游产业链,加强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队伍素质,积极转变行政职能,加强旅游机关自身建设[10]”。从这十条中可以看出内蒙古政府对于旅游行业的支持,由于旅游业对于政府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可以看出其前景广阔。

行业自身因素:

目标人群分析:旅游业涉及人群广泛,根据成立俱乐部的目的,这里认定以所有潜在和已经进行或者选择类似旅行活动的人群为目标人群。主要是在校的高校学生在假期的旅游;以及向往于内蒙古文化的人们,年龄较大且家庭条件优越的老人,工薪阶层的白领和中青年的成功人士,渴望结识人脉的商务人士和结伴出游的游客等等。根据不同群体的特征,制订了追求个性化的旅游线路、辅导定制旅游专线、公费旅游的定线人群以及自选路线等等。

市场风险: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国际、国内、突发性灾害、旅游行业面临的其他风险等等。这些因素在呼包鄂地区也的难以避免的,而且创业都是在风险上进行的,所以风险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只能进最大的努力规避风险,成功创业。

(四)STP战略简介及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由美国营销学家温德尔·史密斯提出,后来由美国营销学家菲利浦·科特勒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形成了成熟的STP理论。其中市场细分(Segmentation),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和市场定位(Positioning)即STP战略被广泛认为是战略营销的核心内容。市场细分(Segmentation)是指“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把既定市场划分为若干小的消费群体,这种消费群被称作目标消费群。市场细分是STP策略的基础。其细分标准体现在人口、经济、地理、心理等四方面[11][112]”。

对于旅游市场细分,美国的市场学专家麦卡锡提出以下的七个步骤进行市场细分:“①选定产品市场范围②了解、列举分类顾客的基本需求③了解不同潜在用户的不同要求④抽调潜在顾客的共同要求⑤根据潜在顾客基本需求上的差异方面,划分不同的群体和子市场⑥进一步分析每一细分市场需求和购买行为特点,并分析其原因,以便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可以对这些细分出来的市场进行合并,并作进一步细分⑦估计每一细分市场的规模[12]”。

因此针对旅游市场,我们也可以遵循以下步骤:①我们的市场范围主要是呼包鄂三地在校的高校生,产品定位在新型的旅游俱乐部。②对于顾客来说,主要是了解民风民俗,体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魅力。③根据高校生以及部分社会人员的不同需求制定相应的路线和政策。④制作调查问卷,了解高校生群体的期望和要求。⑤根据问卷和调查分析,制定相应的旅游方案。⑥根据以上的分析,将风险、资金、设备、旅游接待等做细致的研究。可以看出内蒙古呼包鄂地区开发民俗旅游俱乐部是可行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的。

六、民俗旅游俱乐部的发展规划构想

(一)俱乐部的发展目标定位

1、总体目标定位:

我俱乐部的初期目标人群定位在呼包鄂地区的高校生,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开拓新型旅游模式,来尽量避免行业内低价竞争的陷阱。基于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个区域的民俗特色的旅游资源,以文化旅游为依托,以高端群体为定位,并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逐步扩大业务规模,完善经营模式,发展成一个有效益、有品牌、有文化的高级旅游俱乐部。

2、阶段发展目标定位:

起步阶段我俱乐部的业务以区域旅游为主,这一阶段我们将率先在呼和浩特、包头和鄂尔多斯三地树立自己的企业品牌,主要致力于宣传本俱乐部的企业文化。由于我们的经验和资金设备尚不丰富,起步建立俱乐部是基于呼和浩特、包头以及鄂尔多斯三地的主要旅游景点,能够在内蒙古的文化经济三角区域建立自己的旅游文化体系及独有的旅游形式和路线。以独特的旅游理念、旅游形式及路线吸引高端消费群体的关注,进而本俱乐部要做好市场营销工作,精确市场定位,挖掘潜在市场,并做好本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制度,形成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体系、运营制度以及良好的财务管理,提高本团队的精神内涵、凝聚力,这样才能够使得本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稳定逐步科学可持续地发展。本阶段为俱乐部发展初期,俱乐部的品牌效应尚未成熟,知名度也一定不高,所以一个有效的营销策略便是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起步阶段另一个着重点就是市场,我们所能触及的市场和我们所能掌握的市场。通过良好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及市场定位分析,在呼包鄂地区形成较为固定的消费群体,也就是本俱乐部的会员。我们所能触及的市场暂时定位在,区内该行业发展尚不成熟,在相关领域的市场潜力较大,有利于推广本俱乐部,并在该市场形成忠实于本俱乐部的群体。同时,我们要做好自己在市场中的企业定位,通过SWOT分析来定位本俱乐部,进而完善自身的不足,同时发挥自己拥有的优势,以确保在行业中的地位。

(二)俱乐部的市场竞争分析(SWOT分析)

1、swot各因素具体分析

优势(S)

内蒙古地区首家高端定位的旅游俱乐部

正规成立无违规行为

主打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突出呼包鄂地区的民俗文化

服务选择多样化,线路设计合理

机会(O)

内蒙古旅行俱乐部市场的空缺

省内景点对于俱乐部的需求以及俱乐部的新型特征

多数旅行社对于市场的盲区和底价竞争

内蒙古以草原形象和特色的民俗文化被大众接受

旅行业的兴起以及人们对旅游的热衷

人们生活日益水平提高

国家对于旅行方面政策开放,内蒙古地区对旅游业重视程度加大

人们对于旅行社要求提升

劣势(W)

俱乐部成立初期没有打造品牌形象

初期目标群较为狭窄

创业资金高,自身融资能力较差

威胁(T)

投资风险大、存在危机

自驾游的兴起、部分地区保护

部分地区景点设备不全、出国旅行的热潮

国外和区外旅行社向内蒙古地区每年输入大量旅行者

2、swot各因素综合分析

优势与机会(S-o)

作为呼包鄂地区首家高端定位的旅行俱乐部,弥补内蒙古旅行俱乐部市场的空缺,也迎合了旅游业正在不断发展的趋势。

主打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避开了多数旅行社对于市场的盲目,并且加强宣传草原文化,推进省内文化宣传省内旅游景点发展。

服务多样化,路线设计合理也能迎合大众对于旅行社的需求提升,也在满足他们要求的前提下进行价格提升,增加收入。

优势与威胁(S-t)

虽作为一家高端定位的俱乐部,但投资风险大,进行项目的投资则更需谨慎。

虽然正规成立且无违规行为,但国外和区外旅行社的涌入带给我们巨大的竞争压力。国外和省外的大型旅行社经验丰富,资金底蕴雄厚,外来文化的冲击对于本土旅行社威胁巨大。

由于部分景点设备和地区保护,有些线路被限制,不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同时自驾游的兴起导致大众旅行线路在高峰时期拥堵。因此优质线路的选择成为一大优势。

劣势与机会(W-o)

虽然俱乐部成立初期没有品牌,对于区内旅游而言,市场仍然处于初创阶段而且多数旅行社目标群没有明确,我们仍然处于占领市场的先机。

目标群狭窄,受众群对于旅行社偏见,我们可以利用大众对于旅行社的高要求打造小众化的高端高服务的旅行社。

创业资金高,营运成本高,盈利能力弱,而由于国家对于旅游业的支持和区政府对于旅游作用认识,使得我们筹措资金可能更加容易。

劣势与威胁(W-t)

行业风险投资大,创业基金高,运营成本高,盈利能力弱,制约了俱乐部成立和之后发展。

受众群由于对于国内旅行社的偏见,而且初期没有品牌的打造知识经验不足,因而转向自驾游和出国旅游。

目标群狭窄而且部分景点和景区尚未开放或处于保护状态,导致人少线路也受限,导致其他国内外旅行社趁虚而入,推广出国游和其他旅行方式盛行。

对此,把广告投放到杂志,酒店等,以确保消费群体能够及时发现并重复关注,进而做到有效的营销,扩大本俱乐部的影响力及会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增加俱乐部的品牌效应:(1)加快旅游产品的开发,细分目标市场,打造特色产品品牌;(2)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培育旅行社企业品牌;(3)增强品牌自我保护意识,运用灵活的品牌管理战略[13]。

在人员招聘和管理方面,本俱乐部计划聘用有相关从业经验的专业人员,以弥补本俱乐部现有团队的不足之处,并在有一定盈利的基础上,做好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整体团队的水平和俱乐部整体的运营效率。在业务扩大方面,本俱乐部计划在该阶段逐步推出新颖的旅游形式路线,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在整体运营较为稳定的情况下,我们要将视野延伸至的东部地区,包括呼伦贝尔市、通辽市、兴安盟等地区,该地区的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旅游路线,有待开发。但是由于地区范围较大,我们要逐步将分支机构和业务推广到东部地区,依据地理优势,本俱乐部能够在东部区域开辟出另一片较为理想的市场。

七、民俗俱乐部市场营销策略

(一)营销的基本策略

1、采取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政策的原则

这里的保护主要是指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让旅行者在体味原汁原味的旅行过程中也不能破坏文化所有者的利益。应该做到尊重历史文化,尊重大众的意见,不能一味的追求企业自身的利益而破坏自然生态和社会人文环境,正如可持续发展所言“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并且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时务必坚持开发和保护结合的原则。

2、规划好商品组合

不应该一味的让旅行者停步在“导游介绍游客听”的地步,更应加入让游客切身品味民俗文化的项目,然而作为一项高端旅游俱乐部项目,不能凭借旅游商品收费,应该直接将各项活动加入旅游费用当中,不去强制收取其他费用。

3、重新设计精品线路,避开被破坏或者被商业化污染的地区

保持纯正原生态的旅游模式,让消费者体会原汁原味,同时让牧民们的经济在发展的同时其环境根基免遭破坏。最后我们应该利用网络,根据我们目标群体的习惯增加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微时代的微营销,采取“传统与现代”宣传方式,传统增加范围,现代降低成本,树立品牌效应。

(二)4Ps策略4Cs策略与分析

1、4Ps策略

根据4P策略,我们需要依据旅游业的性质、市场和需求,制定出最终的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四方面。

产品策略:作为一家旅行俱乐部,我们首先就要确定其产品。旅行俱乐部的产品,主要属于服务业,包括为旅行者提供旅游线路,安排旅行活动,建议旅行方式,住宿方式,联系如飞机,火车等相关的旅行设施。除以上无形产品,俱乐部也应该还包括了纪念品销售,工艺品制作等有形产品,因此旅游消费的多样性导致产品和产品组合的多样性。

价格策略:价格是消费者最为敏感也是最关心的因素,也是其做出选择的主要决定因素,在定价策略中,既要考虑产品成本也要考虑产品价格。因此,在价格的制定上显得尤为重要。应该掌握消费者需求,并且将产品、定价和策略三者统一结合。我们作为民俗旅游俱乐部,且针对在校的高校生应采取限制定价法和价格歧视法,在初期对有消费能力的学生方面有优惠但不能折扣过高也不能太低这样利于学生选择俱乐部旅游。

旅行企业营销渠道策略:作为一个新生企业,如何建立客户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需要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圈,并且维持,以达到俱乐部的长期发展。作为与传统媒体相区别的网络媒体,则具有千人成本率极低的特点,例如在百度搜索内大emba就会在最上头出现内蒙古大学Emba的推广链接,作为第一大中文搜索引擎,同时根据百度推广的介绍“覆盖95%的中国网民,精确锁定有需求的潜在客户,按点击效果付费[14]”等优点集于一身。对于我们的企业来说,我们应该同时建立微博、微信的公关平台和人人的公共主页,通过二维码宣传和百度推广宣传赢得声势,其原因如在百度中搜索俱乐部这一选项,内蒙古地区接近于白板,所以,在初期宣传的基础上通过微淘支付,微博、微信宣传,并且给予二次以上客户一定的优惠则会逐步形成顾客忠诚和品牌忠诚,最终凭借综合化的营销渠道足以有稳定的消费群体。

促销策略:旅游企业市场营销不仅要有独特旅游产品,并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价格占领市场,还要通过合适的渠道与消费者交互沟通,承担起促销的责任。在保证沟通信息有效后,还要进行产品配置。根据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旅游企业制定计划、设计广告、开展各种促销和宣传活动。对于我们而言,根据联商论坛总结的促销方式多达88种[15]主要分为广告促销,移动促销,通路促销,活动促销,有奖促销,联动促销,人情促销,连环促销和无促销的促销手段。

2、4Cs策略

根据4Cs策同时根据需求寻找切入点,以便于消费者的消费而做出相应的营销策略,在前几条的条件下选择成本低廉效果优异的营销方式。

顾客(Customer):在4Ps之后,俱乐部有了自己的产品、价格,促销方式,其主要的接受者则是顾客。俱乐部首要的任务是让客户知道产品是什么、是否需要,而不是急着推销给客户,不考虑他们的需求也不考虑他们是不是我们的目标客户。所以,俱乐部应该针对客户做出相应的宣传和了解的策略。

成本(Cost):了解你的顾客的需要后,不应该漫天要价,首先考虑所提供服务的成本,这则需要对所提供的服务成本进行估算,然后再依据算出来的成本,结合其他方面的因素计算出最终的定价。

便利性(Convenience):便利性相对的就是渠道,我们要考虑渠道,也要考虑渠道的便利性,但是有了正确的渠道并不代表未来的发展和前景。因此我们俱乐部不拘泥于有限的渠道,选择更能满足消费者购物便利的需求,包括从选线、参团、定制、交通、付款、住宿、餐饮、接待、实施旅游服务等。

沟通(Communication):对应的是促销,促销是通过一些手段把东西卖给客户,需要了解顾客的需求,以优质的服务和产品与顾客沟通,了解顾客需求,通过与客户交互形成企业与客户的依赖,最终达到品牌忠诚的目的。因此,建立良好的与顾客沟通体制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俱乐部前期和开展工作的一个重点。

(三)品牌建设

1、品牌的定义

品牌是一种企业文化,是人们对于一个企业和其产品服务、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的评价。根据美国营销协会于1960年所下的定义,认为品牌是一个名称、标志、项目、符号和设计,或者是这些的组合使用,以便于销售者能与其他竞争者在产品或服务上产生差异,以便于消费者与其他相区别。针对于一个旅行俱乐部,同样的吸引客户,树立品牌形象就是我们树立品牌的价值所在,而我们推崇顾客至上,高端服务,定制化与个性化,就是品牌的内涵。品牌的形成需要具备四个最基本的因素,即:产品、质量、服务、文化。

产品,品牌所言就是“产品”与“铭牌”,要是想有“铭牌”必须要有产品。俱乐部提供的产品无法被其他产品替代,是呼包鄂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具有独占性,本俱乐部提供的产品也符合当今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即人们对民俗和地区特色文化的倾向。本产品也具有其产生意义,并且消费者有可能对其形成依赖。

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质量是消费者直接体验产品的渠道,有些企业往往为了短期利益而投放低质量的商品,损害了消费者的权力而获取自身的利润。因此,本俱乐部提供的旅游产品首先注重的便是质量一关,在出行、饮食、纪念品购买等几方面都有严格的检查程序和生产监督。

服务,服务比较抽象,服务也是俱乐部提供的主要产品,俱乐部的存在就是为了给旅游者提供服务。因此,本俱乐部的成员和员工在上任之前的第一要务就是培训,经过专业人士的培训,以提供高质量和一流的服务,且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对于服务漏洞和差错及时弥补和修整。

文化,文化是企业形成品牌中最后一点,在产品富有质量提供高品质服务的前提下,在形成品牌中,加入企业文化,宣传企业文化是丰富品牌的重要方式。本俱乐部追求长远利益和发展,努力打造一流和具有特殊魅力的企业文化。包括产品、服务、俱乐部整体文化素养等等。

2、品牌建设

品牌拥有了形成的因素还是不够的,因为它不仅仅是企业向外宣传的媒介,还是他们拓展市场的一大法宝,品牌是否打得响,是否在人们心中具有深刻印象,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外的效益和企业未来创造的价值,因此,建设一个优秀的品牌是带动企业成长的牵引力,也是加强企业影响力的重要推动因素。对于如何建设品牌分为三步,品牌定位,品牌传达,品牌确立

定位品牌:本团队的创业是俱乐部,若将其定位则是与旅游相关的产业,所以应将本品牌定位为俱乐部,即组织旅游和开发旅游的组织,而不是提供餐饮、交通等的部门,以免出现本末倒置和舍本逐末的现象。在定义品牌时应针对本俱乐部的主要提供内容进行加工和宣传。

品牌传达:将自己的品牌做了定义之后,接下来的步骤就是如何传达或者宣传,前面我们提到过宣传主要通过网络媒体,包括微信、人人、QQ等形式,在品牌的传达上不外乎这几种样式。

品牌确立:品牌的确立是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俱乐部通过前期品牌传达寻求游客们的意见,并做出修复,通过反复寻找问题以其最终完善品牌,在这一过程中,员工和消费者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有了完善后的品牌后,可以打造明星效应或是单一宣传,最终达到品牌确立的目的。

(四)整合营销计划

综上,我们作为一个企业,要进行整合营销必须参照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买点以实现营销。

1、多渠道营销策略

首先我们要坚持在企业中实施多渠道的营销策略,在营销过程中注意产品策略,同时采用网络营销和人员营销,并且利用会员机制采取多层次营销策略,利用客户与客户的推荐关系,凭借身份特征码记录相关信息,最终达到某一种关系,同时在中央台和各大社交网站如微信、微博、人人网、腾讯QQ等主流社交媒体上建立公关平台,达到与客户直接交流的目的。

2、建立策略联盟

根据哈佛商学院教授、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于1986年给出策略联盟的定义“联盟是指企业之间进行长期合作,它超越了正常的市场交易但又未达到合并的程度[16]”。因此策略联盟中联盟的范围是很广泛的。

与景区合作:一个旅游业的产品是服务,但是要落脚到实际上,就是景区与景点。因此可以说旅行俱乐部与景区合作是必要的,其合作的意义在于可以有效实现向现实或潜在旅游消费者提供景点信息,引导消费行为,迎合消费者行为,塑造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知名度和竞争力,客源稳定。

与旅店合作:饮食和住宿在旅行过程中也是重要的环节,在旅行过程中的餐饮如何,住宿如何都会影响旅行者的旅行体验。由于我们依托草原文化,因此,民俗倾向的住宿和餐饮便成了我们俱乐部的一个亮点,在民俗旅行过程中,同时安排蒙古包住宿,旅店住宿,针对不同旅游者进行个性化制定。

与交通企业合作:旅游业中间的交通运输业是旅游业当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特殊环节,它包括海陆空三种运输方式,在与交通企业合作当中,包括在价格方面的优惠,手续办理的优惠,优先程度的优惠。客运车有近百家,选择合适的交通企业,并与其达到长期合作已经成为旅游业必须考虑的一点。然而作为一家高端旅游企业,必须在交通方面胜过他人,如以专用客运车接送客户,在力所能及,成本不高的方面做到最优品质。而相反对于航空企业,也有着必要性。在与我们合作后他们也可以树立品牌形象,获取稳定收益的来源。

广告:首先要注意我们是要以视觉广告为主,因此在这基础上,我们应该主攻网络方面,辅助电视广告和其他媒介广告,凭借网络的低成本和准确性进行以达到维系市场,通过电视广告和其他媒介广告进行市场拓展。这里所指的其他媒介广告不包括路牌和诸如出租车车顶,公交车尾牌广告,因为这与我们的定位不符。在学校内,放置二维码表明企业文化,活动和价格区间便于有兴趣的同学加入,并在网络媒介上采用转发有礼或者集“赞”的活动,以便于消费者通过网络将信息传递给其他消费者。

公益:应该注意公益宣传,仍然利用网络这一途径开展公益活动,同时由于我们目标群体的多样性,第一包括银发一族,鼓励他们的子女或者孙辈加入进来。第二是以白领为主的消费人群,在其中我们就可以在他们的旅行费用中有1/3用作善款,提供救助。第三是以学生为主的消费人群,用他们全部的旅行费用帮助上不了学的孩子们。通过不同消费人群对于公益的期许不同,我们应该在公益方面做出实事,真正让每一份善款来向实名化,去向公开化,让社会各界看到我们真的在做公益,而不是仅停留在嘴上。

结语

民俗文化是民俗旅游的精髓所在,在上个世纪的以为外国探险家的日记中也有对于内蒙古地区民俗文化意义及历史文化价值的论述[17]以及对开展民俗文化教育和传承的倡议[18]。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旅游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正如其他行业一样,在旅游业中也具有它的优点和不足,对于我们而言,主要的优点是行业起步较晚但旅游环境齐全,原生态维持良好,仍有极大发展空间,同时网络的发展,为我们拓宽市场,获取其他竞争者和相关者信息提供了便利,然而客户对于旅游业的偏见,内蒙古地区旅游层次不够完善等因素仍然存在。我们要想定位于高端旅行俱乐部,必须人情环境,分析营销策略,树立自己的品牌,拓展自身营销渠道。因此针对以上本企业的优劣势,考虑市场环境的机遇与挑战,本俱乐部在旅游业的定位、市场需求、消费者买点等因素形成一套完整的营销体系。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旅游编写组.内蒙古旅游[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

[2] 曲红光.关于内蒙古民俗旅游的思考[J],商业文化,2012年04期.

[3] 韩巍.内蒙古民俗旅游产品的分类研究[J],前言,2009(12).

[4] 中国呼和浩特官网,呼市旅游局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安排.

[5] 中国人民包头市委员会市旅游局关于2013年度市政协民主评议旅游工作的自评报告.

[6] 鄂尔多斯市旅游局电子政务网,2012年全市旅游工作总结报告,2013年1月25日.

[7] 2012年内蒙古统计年鉴.

[8] 《深入贯彻“8337”发展思路努力实现自治区旅游业新发展》,在2014年全区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自治区旅游局局长赵广华),2014年3月12日.

[9] http://askci.com/reports/2010-03/lvyoubaogao0319.html,《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

[10] 自治区旅游局局长赵广华.在2013年全区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http://nmgtour.gov.cn/news/list.asp?newsid=169

[11] 市场营销学教程[M].李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

[12] 王丽芳.中国旅游市场细分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7年.

[13] 薛涛.中国旅行社品牌战略的实施与经营[J],品牌战略.2009年.

[14] http://e.baidu.com/product/searchpro/cpys/ ,百度推广官方网站,2014年2月21日.

[15] http://linkshop.com.cn/Club/archives/2013/523635.shtml常见81种促销方法,2014年2月21日.

[16]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