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水利工程发展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历史上给人以"傻、大、黑、粗"的形象也随着科学的进步正在向生态水利、生态工程上发展,且很多地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人们认识到水利工程对于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河流的人工渠道化,包括平面布置上的河流形态直线化,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河床材料的硬质化。二是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包括筑坝导致顺水流方向的河流非连续化,筑堤引起侧向的水流联通性的破坏。从保护生态环境的高度,充分认识这种负面作用,积极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于受损河流生态系统予以必要的补偿,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流域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1.推广水利工程生态技术的意义
随着科学进步,人们认识到水利工程对于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河流的人工渠道化,包括平面布置上的河流形态直线化,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河床材料的硬质化。二是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包括筑坝导致顺水流方向的河流非连续化,筑堤引起侧向的水流联通性的破坏。从保护生态环境的高度,充分认识这种负面作用,积极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于受损河流生态系统予以必要的补偿,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流域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近年来,各地在进行防洪工程建设和河流整治工程中,已经采取了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加强河流的生态建设。比如生态型护坡技术,堤防绿化措施等。但是这些技术经验还缺乏系统的总结,也迫切需要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导则的指导,使之更具科学性和规范化。
2.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措施
2.1水利工程规划原则。工程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方面应加强,权衡满足人的需求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即进行工程项目经济技术及生态环境效益评估,改变现行的单一经济技术评估指标体系。以往的治河工程着眼于河流本身,往往忽略了河流湖泊与岸上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忽视了河流周围的生物群落的存在,也常常忽视了整治后原有生物群落的恢复。因此,在进行防洪工程的规划时,应明确河流与其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落处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建议按照“河流生态廊道”的范围,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在平时的设计当中除说明需进行常规的水文、地质的测量勘察外,还要补充加强相关范围的生态系统调查的要求,重点是生物群落(动物、植物)的历史与现状调查,对特定的生物群落与水体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
2.2河流断面设计。自然河流的纵、横断面也显示出多样性的变化,浅滩与深潭相间。因此设计规范中应提出河道尽量要做到河床的非平坦化,采用非规则断面。避免因规则断面而导致流场的均一化,增加与生物的亲和力,并有助于与自然风景相协调。与上述设计相对应,需要推广使用一些与非规则断面有关的水力学计算方法和配套的实用工具或计算机软件包。
2.3堤线布置及堤型选择河流形态的多样化是生物物种多样化的前提之一,河流形态的规则化、均一化,会在不同程度上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因此,针对有关条款,建议补充或强调以下要点:在堤线布置原则中,补充说明应尽可能保留江河湖泊的自然形态,保留或恢复其蜿蜒性或分汊散乱状态,即保留或恢复湿地、河湾、急流和浅滩。在确定堤防间距时,遵循宜宽则宽的原则,要处理好行洪和生态保护要求与土地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河槽和河漫滩不仅要能满足设计洪水行洪要求,还要保持一定的浅滩宽度和植被空间,为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栖息地,发挥河流的自净化功能。堤型的选择原则除满足工程渗透稳定和滑动稳定等安全条件外,还应结合生态保护或恢复技术要求,尽量采用当地材料和缓坡,为植被生长创造条件,保持河流的侧向联通性。
2.4岸坡防护。在河流整治工程中,对生态系统冲击最大的因素是水陆交错带的岸坡防护结构。水陆交错带是水域中植物繁茂发育地,为动物的觅食、栖息、产卵、避难所,也是陆生、水生动植物的生活迁移区,至关重要。因此,岸坡防护工程的设计应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要求出发,采用与周围自然景观协调的结构形式,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生态和景观的护岸形式多种多样。在典型的岸坡防护结构中,可尽量使用具有良好反滤和垫层结构的堆石,多孔混凝土构件和自然材质制成的柔性结构,尽可能避免使用硬质不透水材料,如混凝土、浆砌块石等,为植物生长,及鱼类、两栖类动物和昆虫的栖息与繁殖创造条件。
2.5工程施工。在工程施工中,建议强调施工期对生物栖息地进行保护和恢复,避开动植物发育期进行施工。对特殊区域的物种,在施工期要采取其它辅助保护措施,如它处养育等。取料场开挖后应进行适当处理,以满足美观和环境方面的要求,要求合理设置排水、平整地形和改善有利于植被生长的条件。料场区应进行植被恢复,与周围景观相一致。
2.6工程管理。为降低施工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冲击,保障工程效果的实现,并延长生态工程的寿命,宜强调加强前期的养护和后期的管理,包括维护、监测和评估,并积累数据和经验。
2.7景观建设。城市水域整治的景观建设中,可以强调注意保留江河湖泊天然的美学价值,避免将水流置于过多的亭台楼阁等混凝土与砌石形成的人工环境之中。水利工程设施要造成一种人与自然亲近的环境,现代的城市景观设计,应更多注重生物栖息地建设。水利工程还应为公众广泛参与和对儿童进行水环境保护教育创造良好条件。如水生态公园等。
篇2
农田水利是影响农业发展、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所以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农田水利工程,目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其中影响最大、最难解决的问题有很多水利设施病险隐患复杂、农田蓄水工程比较少、工程调节水资源的能力比较差、农田灌溉设备滞后、效率低下、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很严重、在一些偏远山区经济水平发展不高的地方还存在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等问题,这些有问题的农田水利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现状
农田水利在提高农业产量、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方面作用巨大。只有选配良种、耕作方法、补充适当肥力,再加上方便的水利供应措施,才能保证良好的增产效益。农业水利工程量庞大,自身增效缓慢,又比较难以维护和管理,所以很多地方都忽视了这一方面的建设,要提高农业水平,建立完备的水利设施是必不可少的。
1、农田水利管理不一致
我国现在很多地区还存在水利管理制度不够严谨的情况。由于很多地区的水利设施都是公共的,并且这些设施没有设定良好的管理制度,责任制度也没有相应的进行设定。因此我国的水利设施维护情况不是很好,并且很多设施的利用率也不高或是没有被合理的利用以至于产量低下,农作物品质不良的现象。
2、农田水利设施落后
我国的水利工程的很多配套的设施都存在着不完备问题,并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进行技术改造的过程中,其水利设施的改造也不彻底,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即有灌无排、没有田间工程等等,同时,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的建立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相应的管理的监督,最终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没有得到落实,使工程的效益得不到提高。
3、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
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政府重经济轻水利,对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资投劳力度逐步弱化。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投资投劳数量逐年减少,农村水利建设步入低谷。随着农村绝大多数强壮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农村水利投劳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村以下工程投劳的组织难度明显加大,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后,筹资筹劳总量有限,能够投入农田水利的资劳微乎其微。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资源投入远远滞后于现实需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主体包括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农民等,地方政府是组织资源的投入者,金融机构是资金资源的投入者,农民是劳动力资源的投入者,在这三个投入主体中,地方政府如前所述,不愿提供花费资金多、短期显性、效益不明显的农村基础设施,金融机构或民间资金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大、风险高、资金回收期长、比较利益低等原因,缺乏投资激励,而农民作为“理性小农”对具有外部性的共用设施,更多的选择是“只用不管”。
4、农田水利技术推广不够深入
从广义上讲,我国很多地区对先进水利节水技术采用试点应用的办法。这种技术推广方式只能落于表面,而很难深入其中。最终只能成为“面子工程”,却不能够完全落实技术发展策略,使得水利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从深层次的角度讲,在推广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时候,往往不能够领会到技术核心,以达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目的。却往往造成财产损失,资源浪费的现象。
二、农田水利工程技术发展
农田水利工程是目前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设施,同时也是提高我国的农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农田水利工程对我国的农村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既能够加强我国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1、作物节水高效灌溉制度研究
为了以最少的灌溉水投入获取最高利益,应制定相应的灌溉方案,包括农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灌水时间、灌溉定额。在灌区开展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条件下的耗水量研究,特e是随着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应加大对各种经济作物的耗水量研究,寻求作物在不同生长环境条件下的节水高效规律。以此为基础,制定灌区在不同的供水、气象、农艺、管理等条件下的节水高效灌溉用水方案,采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灌区实时灌溉预报,指导农民进行灌溉。
2、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我国不仅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突出,而且还存在水资源利用严重浪费的现象。目前粮食生产水资源的利用率很低,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不足40%,粮食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4倍。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粮食生产的重心逐步从雨量充沛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向处于干旱半干旱的西部、北部地区转移,使粮食生产的耗水系数进一步提高。农田在灌溉方面要实现分散水源集中控制,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统一调度,也能更好的提高灌溉的效率。将农田水利建设与节水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推广应用喷灌带。发挥喷灌带的优势在于投资少、见效快、使方便、水压要求低,管理方便等优势。逐步在果园和已成片开发建设的农田中大力推广。多发展大棚滴灌,实现大棚膜下滴灌化。落实好渠道、河道浆砌防治工程管理,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要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
3、加强科技支撑作用
科技是决定事物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农田水利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要放眼全球,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消化吸收,缩小与国外科技的差距;要立足国内,强化农田水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突出技术和管理问题解决能力,研究、攻关适合我国国情的农田水利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强高新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开展尺度理论、水分胁迫对作物的影响机理、水肥耦合、水土环境等基础理论研究,加快高效、低价、实用、环保的节水设备产品的研发、转化、推广速度,努力提高农田水利发展科技水平。
结束语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与发展的基础设施,它是提高农民收入与生活质量的保障。目前我国农业水平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逐渐由纯农业向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和商品化转变。在发展现代农田水利的同时,不仅仅要更好的考虑节能的需要,同时也要更好的实现现代农田发展的经济性要求。因此,在发展农田水利技术的时候要更加的全面,同时也要更好的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篇3
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迅速。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施工材料和施工装备等方面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并在施工关键技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特别是通过大容量、高效率配套施工机械装备更新改造,提高了大型水利工程施工速度和规模,新型机械设备在堤坝防渗中的应用,提高了施工速度;系统工程的应用,提高了施工组织管理的水平;施工技术水平决定着工程施工质量好坏,以至于工程的正常使用和效益的发挥。笔者从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技术现状分别进行了分析阐述,指出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主要措施。
一、水利工程特点
水是人类生存之本,水利工程影响着国计民生。水利工程具有很多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蓄水与挡水以及泄水等基本功能。所以在工程基础建筑物中一定要有特殊要求,如稳定性、抗裂性以及防渗性等要求比较高。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时,一定要严格依照施工技术准则,并且利用比较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法,以能够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除此之外,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地基的要求也非常高。在实际水利工程施工中需要面对非常复杂的施工环境,一旦不能解决好地基问题,就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并且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损失。最重要的是由于季节与环境对水利工程造成的影响比较大。因此,一定要在施工之前制定一个合理的施工计划,综合考虑各种各样的因素【1】。与此同时,水利工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枯水期进行施工是最佳时期,这样能够有利于避免一些不利因素造成的影响。
二、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现状
现阶段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落后阶段,主要原因是很多企业或者单位常常仅仅看到水利工程带来的眼前利益,应该从水利工程带来的长远利益上出发。大多企业要充分利用资金对技术进行优化与创新,逐步改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落后的局面。自从生产力由生产资料与生产工具来决定以来,机械设备开始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科技能力与实施能力。但是伴随着水利工程由事业型开始逐渐转变为企业型时,因为资金贮备不足,所以造成了一些水利设备在引进、更新与升级上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并且其中部分机器由于长时间的搁置或者是维护不当,致使机械设备老化,甚至有的已经无法应用【2】。除此之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水利施工技术的创新与提高。可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水利施工队伍的工作人员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老龄化现象,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对新技术不是很了解,不能满足现代化水利工程施工需求,水利工程施工队伍缺少有激情、有才华的年轻专业人员。
三、水利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
目前,水利工程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导致水利施工企业要面对严峻的市场压力,能否确保企业的生存和稳定发展,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最为关键。利用有效的先进科学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方法,不仅可以为水利施工企业与国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提升水利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与综合素质,另外还可以加强施工人员的合作意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1.地基的处理
建筑地基都在建筑物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同时地基在水坝中也是非常重要。只有坚固的地基才能够面对任何环境出现的任何情况。土基建立时一定要将开挖基础时预留下来的保护层进行处理,同时还要清除杂物,才可以用碎石铺垫,并且盖上一层湿砂,施行加压,最后浇8cm-12cm的素混凝土进行垫层。然而对于沙地基首先要清除杂物,将地面处理平整,之后浇筑10cm-20cm的素混凝土进行垫层。
2.增强施工的科学化与标准化
水利工程在施工之前,相关施工单位务必要对图纸进行审查,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与解决,增强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之间的沟通,这样才可以使图纸的设计更为合理与规范,能够让施工人员详细的了解施工目标和方向,明确施工程序【3】。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依据图纸进行施工,倘若由于一些原因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这就要求施工方要与设计方进行沟通,最后在确定科学合理的修改方案,并且施工方案的修改也需要同业主进行沟通。一旦施工过程中发现了某些建筑材料不符合标准,就要及时的进行更换,坚决不能将就使用,以杜绝出现不堪设想的后果。
3.施工队伍的年轻化与技术化
施工团队是整个水利工程施工的基础,目前我国水利施工团队人员的素质与技术普遍偏低,缺少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要想提升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就要培养科技人员,并且建立一个高素质、高水平的施工团队。另外由于团队中老龄化比较严重,因此要招纳年轻、有能力以及有创新性的人才,同时还要对老员工进行先进技术培训,以能够满足现阶段的水利施工的要求。
4.增大科学技术创新力度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未来水利施工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要以长远的利益的为目标,加强科学技术创新资金的投入,并且建立研究部门,增加研发力度,以能够研究和施工计划达到同一步调【4】。
5.系统工程的应用
系统工程在水利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中要进一步拓宽了应用领域,使其更加适应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前景广阔。系统工程建设,一是要严格遵循《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将软件系统作为技术支撑;二是应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用系统工程中的数学规划、图论、专家系统等方法,并结合CAD技术等施工应用研究成果;三是应用于主体工程施工,对各施工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编制相应的施工计算机模拟软件,数学模型,使所采用的温控措施组合方案的总费用最低。
四、结束语
当前,水利工程施工行业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尽管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尤其是在这几年,其中一些项目的施工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我们还需要对工程经验进行总结与吸收,与此同时还要对国外的先进技术进行学习,以能够在未来的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避免发生严重的质量问题,进而保证我国水利工程行业安全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瑞强,白文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研究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3).
篇4
1 水利工程档案的特点
和其他专业档案相比较,水利工程档案也同样具有着科学性、合理性、完备性、服务性,另外其还有着下述独具的特征:(1)文件资料来源广博。分别源自于法人单位、建设管理、设计公司、施工单位、监理部门等诸多单位或部门形成工程档案。(2)文件类别纷繁多样。因为工程建设项目划分较为细致, 土石方、混凝土、交通设施、涵闸、管理设施等工程,所以产生及形成了较多类别的文件资料。(3)档案管理层次复杂。对于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而言, 有着较多的单位参与建设施工,而各单位对于档案管理没有规范化的要求, 形成的档案形式内容不一致,较多施工单未不建立健全企业档案管理方式,不能形成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
2 我国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现状
2.1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认识不足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设的持续改革与发展,国家政府的相关职能在进行逐步转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也随之持续推进,具有关联性的质量全程负责制度、建设项目监理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度、竣工验收备案制度等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当中。而在当前水利工程档案信息的建档、归纳、验收等相关程序也具有全新的要求,可是长期以来较多管理者存在注重于工程,而轻视于档案的状况。末能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性有全面及准确的认知。使得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事务长期存在末能积极推进的状态。较多水利工程档案的归档汇集末能适时处理。末能较好的发挥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应有的作用。
2.2 末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系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求,可是不少单位仅将档案管理的作用归于综合部门,未有作为档案专管部门的设置。不能体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即使具有国家与单位的专项管理制度,也未能起到实际作用。所以在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事务当中,较多都未能真正发挥其监督管理的实际作用。由此形成缺乏对水利工程综合管理部门以及建设部门工作的有效监管,普遍存在人员流动状况。难以推进档案的汇集、管理工作的实施。
2.3 缺乏档案管理人员
因为较多的单位领导层未能注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关键性,投入的相关人力与物力较少, 通常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人员不是档案管理专业毕业,不具备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多为工程技术人员兼职此职,缺乏对于档案管理知识的了解,较少受到过相关的专业培训,对于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并不熟悉、同时对相关法律规定及 管理制度的认知不足,水利工程档案管理较多的限于最基础的资料保管工作,形成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不到位。同时较少会有档案专业人员,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及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缺乏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3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发展之路
在新的时展的背景下,水利工程建设得到了高速发展与进步,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同时也要求水利工程档案管理要与时俱进的和此打发展相适应。 当今全球在项目档案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方式方法,非常值得我们进行学习与借鉴。并能够以此来提升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事务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3.1 树立全员档案意识
水利建设工程档案与工程建设的诸多方面紧密联系,涵盖了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进程,工程的管理、设计、技术、施工人员对工程项目的情况具有全面的了解,较多档案形成于其之中,同时其也是将来档案主要使用者,要建立和健全准确、完备、的档案,就需要促进全员的档案参与意识,共同来来进行档案汇集,尤其是项目建设初期,必须依据项目建设及形成档案的客观规律,统筹规划、同步汇集、安全管理整个项目档案工作,以此来促进档案的高效利用的力度。
3.2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水利工程档案当中的科学合理管理制度,是保障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持续推进的关键所在,第一、应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的整体发展与变动情况进行适时的掌握,按照现实的发展与变动情况适时的来对档案制度作为调控和改进,使之真正具有时代特征。第二、应制定出细致的水利工程档案的管理办法,来对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的日常事务行为进行规范管理,促进工程的审计、监理、质检、管理和施工部门的工作实效性的完成落实,达成水利工程档案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能的高效应用,以保障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实效性、标准化。同时还需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激励机制,将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目标最大化的定位分任到所有的部门和岗位、个体上,在年度整体工作计划中编制档案管理的总目标,并导入至高层管理工作会议实施事务程序当中,并与单位职工的岗位责任制以及经济责任制挂钩。制定严格的考核评分机制来进行考核,让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具有一个良好的管理实施环境。
3.3 强化水利档案队伍的建设
在当前社会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持续自身素质进行提升,改善知识结构,达到与时展协调和同步,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人员不但应有着坚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必须对先进现代数字化技术有熟练的掌握,持续性汲取、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及理念。其次,应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业务素质和优质服务意识,以达到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日益增长的需求。
3.4 加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在水利工程档案工作当中导入计算机技术能够更加快捷的完成工作,从而具有深刻的影响,在水利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当中加大实施缩微档案、磁介质档案、电子文件档案的实际运用。注重水利工程建设在先期设计,施工和竣工资料的编制过程中形成的日益增多的各类电子文件档案。对重点项目建设工程的照片档案、录像档案、纸质档案制成多媒体作为光盘刻录备份保存,对档案管理网络化、信息化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4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以及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因此应该做好树立全员档案意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促进水利档案专业从业者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深化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工作,以此来提升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水平。
篇5
一、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
工程质量的保证从设计开始。在进行施工时,工程的各个方面都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水利工程的施工方案都是通过比较、分析和评估最后决定的最佳方案。因为工程的方案对以后建设工程的使用和建设都有很大的重要性,所以格外注重。一些工程事故的相关数据显示,由于施工问题造成的事故数为30%,由设计造成的问题占40%,从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水利工程的设计工作对以后的工程质量检测有着很大的防护作用。
1.加强工程设计的经济性理念
根据一些数据的统计,初步设计对项目的造价影响是25%~95%;技术设计对项目投资有35%~75%;施工图纸对项目造价的影响是5%~35%。但是对工程的造价核算往往不在设计者的设计范围内,对于设计的经济额限也没有规定。一些相关的设计部门往往看重设计的可行性大于设计的合理和经济性,有些设计人员还是停留在保守设计阶段,用来加大设计费用。所以提高工程设计的经济性,能对工程的各方面浪费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2.工程设计影响着施工进度
在一些施工过程中,人员素质和资金只是影响的次要因素,其设计方案才是主要因素。进行水利工程的设计时,其内容要将施工的地形、条件、步骤,还有施工的建设内容等多方面包含在内,如果出现一点问题,在实施施工时将会很难进行下去,对施工进度更是一重大影响,事实证明只有加强施工设计的要求,才能在施工规定时间内达到更好的完成。
二、解析当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老式设计模式对工程成本的消耗很大。通常工程的造价成本在图纸的比选确定后就确定了。在工程的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人员缺乏经济性考量,导致完成的设计中没有考虑到相关材料的实际资金用度,随后也会对工程的造价提供一个增长趋势,对工程的进度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1.当前水利工程设计体制的不健全,市场机制未完善
设计招标管理经营模式没有得到良好的推广和改进,经营中有很多设计人鱼目混珠,缺乏专业素养以及公平竞争平台,导致其设计中心偏离了设计目的,觉得只要保证设计中的质量问题不大就草草了事,设计单位缺乏压力、动力和责任心。当前的设计收费是根据比例或协定,设计的好坏在收费中得到更好的体现,导致其对高标准安全系数现象的追求,从而忽略了设计的主要目的,因此造成了投资的浪费。然而有这样的现象是因为设计报酬下滑打击了设计单位对工作质量要求的积极性。
2.对设计方案选比工作有待加强
工程的设计工作是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所进行开展的。水利设计工作的展开,资料的补充越来越完善,对方案和图纸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并进行选比,可是应用到实际当中后设计单位对资料的完善和选比工作缺乏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设计中缺乏一些自然、社会、工程功能的实际性,不能与实际工作中的相关条件结合适应,所以很多工程的建设设计中都缺乏对实际的应用操作情况。
3.对设计团队的要求也要加大
建立一个良好的设计技术平台,通过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养学习培训,提高工作效率与设计质量。每个设计团队中都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关部门不仅要为他们提供技术培训,也要给所有的设计人员建立一个技术交流平台,积极参加各方面的学术交流和相关专业活动,此外,在建设人员完成项目设计时,要进行反思,对于不足和弱点进行及时分析和处理,并且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一些规范课程,为建设设计的工作开展打下优良基础。
三、针对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1.工程设计部门应和其他相关部门进行良好沟通
对工程施工环境的水文情况了解,在进行水利建设设计中有很大帮助,在这时就需要相关部门提供可靠的水文资料,水文资料的提供还有和各个相关的部门进行沟通,会大大提高水利设计的实际性。在当前社会风气下,生态水利设计得到越来越多集团的关注,由此来看,生态水利设计也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环保部门的参考资料以及建议,对水利工程设计的科学性也提供了重要条件。
2.更好的改进工程设计市场体系
要想为设计方案和计划提供切实可靠的保障,只有加大设计市场中的“择优而选”。水利设计的今后发展,是对设计市场竞争体系进行完善,表现为以下几点:①设计投标制,设计投标制的实行,让很多设计单位感觉到危机意识,带动了设计单位对自我设计水平提高的积极性。②加大对设计方案的实用性要求,减少了设计施工时可能存在的适用问题。②严格审查制度,提高优化了设计方案。
3.加大对设计人员的引进
人是发生行为的主体,所以对设计队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同样也是相当重要。面对当前设计市场越发明显的竞争压力,不难看出,对设计团队设计的总体水平以及具体资质情况的提高,才是唯一途径。为设计部门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平台,同时也应该给学员一些奖励,给予鼓励,提高相关工作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多数情况下,设计单位还是通过聘用进行人员的吸纳。
4.水利建设的资金筹备难度大
建设水利工程的资金是通过多层次集结,其结构的复杂为资金的到位带来很大的困难。然而资金的不可测和对政府的依赖性更是关键。一些资金来源的依据不明也很容易产生纠纷。虽然水利工程资源大部分是有法律依据的,但是也不乏一些缺少法律依据的集结办法,为了预防工程资金筹措的稳定性,我们应该了解法律相关知识,在合法的前提下筹措资金,为资金的筹措带来法律保障。
结语:
就现阶段我国的水利建设来说,随着我国的资本市场的成熟发展,为水利工程资金的筹措带来了新方法。我们也可以通过成立企业、股份公司等,为一些大规模、效益高、和运行周期长的水利项目进行集资,同时成立企业和公司对市场竞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还有利于对市场经济的培养。对于现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证券的带动,水利工程也可以加以运用,通过发行在资本主义市场中为水利工程建设筹集资金。然而,为了吸引一些闲置资金,我们也可以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投资。
参考文献:
[1]王仁钟,章为民,蔡跃波,等.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J].水利水电技术,2001,32(1):31-34.
[2]徐景龙,董刚.试述水利工程建筑设计方法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
篇6
1.数字化测图的基本原理及优点
(1)数字化测图是以传统的白纸测图原理为基础,以全站仪、计算机及设备为工具,采用数字库技术和图形处理方法,实现一套野外数据采集到内业制图的全过程的自动化测量制图系统,称为数字化测图系统。它的实质是解析测图,它实现了将图形的模拟量(地面模型)转化为数字量,经计算机对数字量进行处理,得到内容丰富的电子地图。
(2)在传统的白纸测图方法中,地面点平面位置的误差主要受图根点的展绘误差、测定地物点的视距误差、测定地物点的方向误差、地形图上的地物点的刺点误差以及清绘误差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而在数字测图中,全站仪强制照准棱镜,测量数据自动记录到手簿或全站仪内部存储器中,展点又是计算机自动展点,所以图根点的展绘误差与地物点的展绘误差可忽略不计,其余各项误差也比普通经纬仪测图时大大减小,所以点位精度非常高,经过实践表明,数字化测图很容易达到《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规定的点位误差小于图上0.2mm的精度指标。同时数字地图容易存贮,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重要信息来源。另外数字化测图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成图的周期。经实践表明:一个作业组在正常情况下用白纸测图的方法一个工作日能测量200个地形点,而采用数字化测图的方法则可以测量400个地物点以上,工作效率提高1倍。
2.数字地图在水利工程测量工作中的发展进程
2.1利用Mapscan微机地图扫描矢量化系统软件扫描矢量化原地形图
利用Mapscan软件首先将地形原图用扫描仪扫成栅格图像,然后再对栅格图像进行旋转校准,矢量化、编辑、整饰,最终得到数字化地形图。换句话说,这就是计算机上进行的一次描图工作。由于地形图原图在被扫描生成*.CAL影像文件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偏移和旋转,在数字化的第一步就要对影像文件进行旋转和校准,在这一过程中关于旋转基准点及校准基准点的拾取过程中,操作人员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同时在矢量化地形、地物的过程中同样有人为因素的影响。所以说,以这种方式形成的数字化地图的精度比后来内外业一体化所测绘的数字化地图精度偏低。但它的优点就是利用了原有的图纸,它是原有测绘成果向数字化成果转换的必经之路。
2.2利用南方CASS4.0地形成图软件实现内外业一体化测绘数字化地形图
南方公司CASS4.0测量成图软件,采用的作业模式为全站仪+电子手簿野外采用数据,利用软件完成对电子地图的编辑与输出,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上化测图。
在数字测图系统中,计算机要处理几何数据(测站坐标)、属性数据以及点与点之间的拓朴关系。而属性数据的拓朴关系是很难像几何数据那样直接用数字来描述的,所以必须按一定的规则构成一些符号(串)来表示它们,这种用来表示地物属性和连接关系的符号(串)就是CASS4.0软件中所称的编码。
野外采集数据分为有码作业和无码作业。两种作业方式比较而言,有码作业方式自动化程度高,内业工作量小,但外业工作中,观测量在测站每点都要输入编码,同时还要考虑点与点之间的连接关系,所以外业速度慢。无码作业方式直观、可靠,提高了外业速度,但是内业工作量稍有增加,自动化程度略有降低。由于两种数据采集的方式各有利弊,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作业方式。在地形、地貌简单,开阔的地区,利用有码作业方式,连接各地性线之间的关系,简化内业的编辑修改量;在地物繁多、地貌特殊的测区,必须勾绘草图,采用无码作业方式,记录清楚每个点的属性及连接关系,内业对测点进行编辑成图。
2.3利用捷创力600全站仪自定义用户程序实现野外数据采集
捷创力600全站仪具有一个内部存储器,用来存储原始数据、点信息,存储空间完全是自我管理而不需要连接外部控制设备,存储文件分区域(Area)文件和工作(Job)文件。根据野外测图时所要记录的信息,在全站仪上自定义用户程序P2为测图时使用的程序。
利用这个程序便可以在野外采集数据,并利用全站仪上P54程序完成工作文件从全站仪内存传输到计算机的工作。
全站仪采集数据与南方电子手簿采集数据相比,优点在于它是利用内存记录数据,有着多层保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会像手簿有时由于低电而造成数据丢失。缺点是输入地物编码时,在全站仪键盘上切换至ASCII码状态,比电子手簿输入编码繁琐。
2.4 RTK实时动态定位测量技术在数字化测图中的应用
RTK(Real-Time Kinematics)实时动态定位测量技术是GPS定位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它使GPS定位技术向更深、更新、更广的方面发展,它可以在几秒钟内获得厘米级的三维坐标。它是由1台基准站、1台或多台流动站、数据传输电台以及软件系统组成。PTK技术的出现突破了常规的GPS控制测量工作领域,利用它能够非常方便地进行放样和定线;通过流动站控制器可以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打破了传统的“先控制,后测图”测量方式,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在怀柔应急备用水源工程1:2000地形图测量、斋堂水库库区1:2000地形图测量、马草河1:500地形图测量中,利用RTK技术进行数字化测图工作,充分感受到先进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
3.数字化测图精度分析
数字化测图将图纸精度转变为数字精度,采集的数据在后处理上不会有什么问题,其精度主要受仪器本身的精度以及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点位的观测精度的误差来源主要有:
3.1控制点的误差影响ma
3.2仪器本身的误差影响mb
此项误差主要受测角中误差mo与测距误差ms的影响。假设测站点为A1,定向点为A2,待测点为A3,坐标分别为(x1,y1)、(x2,y2)、(x3,y3),天顶距为L,距离为S,观测角为α,根据坐标计算公式有:
x3=x1+S×sinL×cosα (1)
y3=y1+S×sinL×sinα (2)
3.3仪器对中误差的影响mc
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全站仪精确对中,其对点误差能达到1mm,其影响可减少到忽略不计。
3.4棱镜偏移误差的影响md
棱镜偏移误差是影响观测点位精度的主要因素,当棱镜置于待测点时,仪器并没有真正瞄准待测点,会产生左右偏移和前后偏移对观测精度的影响,如果待测点距全站仪很近时,产生的误差就越大。
由以上误差分析可知,点位的观测精度主要受控制点的精度、仪器本身的误差和棱镜偏移误差的影响。
所以在外业测绘时,为了提高野外数字化测绘图精度,减少棱镜偏移误差的影响,应尽量使棱镜立到点位与跟踪杆立直,避免由于倾斜而带来的误差影响。
4.结语
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已经走过了从无到有以至多种方式并存的过程,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意义的工程测量已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新仪器、新技术的应用,使测量行业具有了更高的科技含量,同时对测绘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篇7
从水利工程本身来说,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进行施工的水利工程属于一类非污染型生态化建设项目,并不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不仅如此,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存在,还可以对周边的环境及居住者带来诸多的便利条件及综合性效益。具体如下:
首先,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存在可以有效的阻止洪水对下游沿岸造成的影响,对于周边地区抵御洪涝灾害起到了重要行的作用。
其次,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其核心部分就是水库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库建设作为水利调节过程中的枢纽,可以满足周围农田在枯水期的灌溉需要,合理的对上下游的水量进行调节,拥有自净能力的水库还可以对中、下游的水质进行改善,为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最后,水利发电是水利工程项目众多作用中的一种,也是最为重要的作用之一。水力发电与普通的火力发电不同,水利发电是充分利用水流动的力量来发电,在发电的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有害物质的排出。与火力发电相比,其环保能力更强。风力发电虽然也具有环保性,但是由于风力强弱受季节性的影响较大,并不如水利发电稳定。因此,水力发电被称为可再生的情节性能源,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
二、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从水利工程的整体构造及作用上来看,水利工程建设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如果不能进行合理的控制与管理,必将对周围的环境及居住者的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具体如下:
首先,水库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工作人员对其缺乏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必将导致河流上游的水域过高,对周围的农田及居住区造成严重的威胁。而下游的流域,由于工程水坝的阻拦,长期得不到河流水源的冲刷,其自然流态以及河道宽窄必将改变,生物的迁徙习惯也会发生变化,对该地区周围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其次,人类的文明发源于河流,河流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许多河流的上游沿岸依旧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遗迹及美丽的自然景观。由于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存在,上游水域的海拔不断被提高,如果不进行妥善的管理及控制,必将会对沿岸的居住者、文化遗迹、及风景名胜造成破坏,造成不可估量的文化损失。
三、水利工程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1.建立生态环境评估制度
为了减少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对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可以建立生态环境评估制度,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对其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真实、准确的评估。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工作通常在立项之前便开始进行,相关的文件是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的关键。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管的施行情况来看,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施工开始前与结束后的两个阶段。因此,生态环境评估制度的建设,可以有效的研究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控制与管理,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并完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建立必须要充分全面体现出水利工程建设中各类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综合评价的方法及影响生态平衡的相关要素作为评价的手段,科学有效的反映出目前人类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认知水平;评价体系的建立要确保其考核标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能够对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价值进行真实、准确的衡量,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估;完善的评价体系不仅要落实工程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各个环节,还要以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标准,展开全面性的保护措施,利用强制性、规范性的手段,确保相关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与执行。
3.建立并健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补偿机制
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必定会对相关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在这些不利影响彻底消除以前,应该建立一套健全的补偿机制,对存在不利影响的地区或个人进行补偿,尤其是因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而产生的大面积移民,要尽可能的给予最大限度的补偿,对于因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而受到破坏的周边自然环境,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完成以后,要给予恢复。因此,有关部门必须要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并健全相关的补偿机制,尽可能将水利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对于生态环境及周边居民的生活有利有弊,在实际的施工建设中,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完善评价体系、建立评估制度、健全补偿机制的方法,充分的发挥水利工程建设对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有利因素,尽可能的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不良影响,使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为周围居民、生态环境以及农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8
一.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工作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复杂,也非常重要。管理涉及到工程从设计到实施,再从实施到完工,甚至于完工以后的后续工作的每一个细节,管理还涉及到工程中涉及的每一个企业和人,管理的水平决定了工程的水平。假如管理做得不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纰漏,一旦出现纰漏有很可能出现各单位或者个人推卸责任的情况,所以管理是水利水电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工程顺利完工的基础。科学的管理可以使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井井有条,还能更好地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作用,大幅度地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经济效益。
二.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经过仔细的分析,我们发现水利水电管理面临几个重大的问题,下面一一指出来。
第一,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首先,在水利水电工程竞标这一块存在一些问题,很多中小型企业都违反竞标的规定,刻意将竞标的价格设置得很低,并因此得到工程建设的权利,可是真正到了施工的时候却没有足够的资金,出现偷工减料等违反规定的事情,造成很多重大的安全事故。其次,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很多并不涉及对环境的保护,这是管理体制的一个重大的缺陷,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时并没有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使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直接拉低了水利水建工程的经济效益。
第二,水利水电工程中对资金的管理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工程的资金得不到有效地利用,很多施工单位对工程各个环节的资金分配根本就不合理,使很多工程的施工价格与预期价格相差甚远。其次,管理资金需要加大监督力度,但是我们的监督系统并不完善。水利水电工程在计价方式以及工程造价系统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个别企业或个人通过非法手段从中获得暴利,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我们必须加大对资金的监督。
第三,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质量是水利水电工程的核心部分,只有保证好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才有可能达到这一工程的预期目标。有的施工单位工人素质差,在施工过程经常违规,而且不负责任,给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还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赚取利益,用一些质量差的原料来施工,使得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经常出现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三.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应该采取的措施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的问题,我们必须及时地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水平提上来,帮助水利水电建设事业更好地发展。要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水平,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体系。水电水利工程的管理体系除了包括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这一环节,还包括施工前的工程设计以及施工后的后续工作管理。因为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系统非常的复杂,所以我们可以将工程的各个方面分门别类,例如我们可以建立专门的资金管理体系,还可以建立专门的环境保护体系。把水利水电管理系统先进行清晰地规划,然后在管理体系中安插合适的人员进行管理工作,提高管理的水平行业效率。
第二,加强水利水电中的资金管理。资金是实施工程的基础,管理好资金是水利水电工程水顺利施工的保障。在管理资金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合理的估价,在施工过程中把资金合理地用到各个环节当中去,不能花高价购买一些根本不重要材料之后,到了购买重要材料时却资金紧张,使水利水电工程损失惨重。另外,我们一定要严格管理水利水电工程的计价和造价系统,不能有任何资金管理的漏洞。一旦发现等问题,要利用法律来惩治那些不法之徒。
第三,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质量问题是水利水电工工程的根本问题,我们必须严格管理。首先,我们应该加强施工单位与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建立完善的责任制,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要追究到个人或者单位,要求他们赔偿损失,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第二,严格监督水利水电工程原材料的质量,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管理。例如,很多水利水电工程都会用到混凝土,但是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谋取利益就用一些质量非常差的混凝土,所以相关部门在对混凝土进行质量检查时一定要严格检查混凝土的各项指标,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达标之后,才允许施工单位投入使用。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对我们的生活有巨大的帮助,也能够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更好地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作用。在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时,一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各个方面实施全方位的管理,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水平,促进水利水电事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孝琴.提高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途径探讨[J].科技传播,2014(17):64-86.
[2]张道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24):36.
篇9
引言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而言,工程地质测绘与编录作业是地质勘测环节中最为关键与基础性的工作内容之一。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个水路水电工程建设区域而言,工程地质策略与编录工作的开展应当以该区域地壳稳定性程度与地震事故活动状态的明确为基础,结合现有勘测手段,针对该区域进行详细且系统的地质研究工作。从这一角度上来说,要想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及运行质量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地质勘测方法及相关技术的应用无疑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
1 工程地质勘探
工程地质勘探是在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查明地表以下工程问题和取得深部地质资料而进行的,主要有山地勘探、钻探、物探等三种方法,以下分别加以说明。
1.1 山地勘探
山地勘探是指采用人工或机械进行剥土,或开挖探坑、探槽、探井或平硐等揭示地表浅层地质情况的勘探手段,可直接进行试验、取样和观察地质现象,使用的工具和技术要求相对简单,故在进行地表浅层地质勘察时运用较多。这亦是山地勘探的缺点,即它的勘探深度有限。
1.2 钻探
近年来,钻探方法、工艺及其施工水平的提高,加快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水平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钻头、钻机等钻探设备的发展。例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出各种转速快、扭矩大、性能稳定的新型钻机。另外,对较完整的硬岩进行钻探时,金刚石钻头基本取代了钢粒或硬质合金钻头,大大提高了钻进速度和岩心采取率。(2)砂卵石层、软弱夹层、破碎带等特殊层位的钻进取样技术的发展。砂卵石层卡钻、难以钻进,以及同软弱夹层等特殊层位中钻进一样,岩芯采取率低、取样困难等一直是水利水电工程钻探的技术难题。近年来,SM植物胶和MY-1A植物胶冲洗液金刚石钻进砂卵石层取样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较好地解决了砂卵石层中钻进和取样的难题。在软弱夹层、破碎带中钻进时,由于岩芯对磨,岩芯采取率一直很低并且很难取到原状土样。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套钻技术,或采用专用的取芯钻具,及其它确保岩芯免受冲刷和挤压的保护系统等,较好地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1.3 工程物探
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它是应用观测仪器测量被勘探区的地球物理场,通过对测量场数据的处理和地质解释来推断和发现地下可能存在的局部地质体、地质构造的位置、埋深、大小及其属性的科学。工程物探方法主要有以位场理论为基础的重力场勘探、磁场勘探、直流电场勘探等,以及以波动理论为基础的地震波勘探、电滋波勘探等。(1)重、磁位场勘探。重、磁位场勘探是最古老的一种物探,相对于地震勘探而言,其精度和可靠度较差。目前,由于一些高精度的重力仪、磁力仪的研制和应用,使得重、磁位场勘探的精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神经网络技术等在重、磁位场勘探中的应用,以及磁性矢量层析成像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使重、磁位场勘探在上个世纪获得了广泛的发展应用。微伽级重力仪的使用,使微重力测量被用来勘探洞室和边坡地质体的变动形态并监测其稳定性。磁法勘探主要用于区域和深部地质构造研究、矿产勘探、考古等领域,在工程地质勘测中应用较少。(2)地震勘探。在工程地质勘探中应用较多的为人工激发震源地震波勘探,其人工激发震源有多种。目前,地震勘探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发展较快。近年来,地震CT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方法系列,其成像方式发展到可利用直达波、反射波、折射波、面波等多种波组合,可利用钻孔、隧道、边坡、山体等多种观测条件进行二维、三维地质成像,促进了地质勘测由定性向定量化的方向发展。(3)电磁勘探。包括天然场源的电磁测探和人工场源的连续的电磁波勘探等多种方法。近年来,电磁勘探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4)电法勘探。主要包括电阻率法、充电法和自然电场法、激发极化法、电磁感应法。可分为稳定电流场理论、交变流法理论两个分支。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较多的是电阻率法。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密度电法勘探,属于电阻率法的范畴,但它引进了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办法,可实现数据的快速、自动采集,其测量结果可实时处理并显示地电断面或剖面图,从传统的一维勘探发展到二维勘探。
2 3 S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的应用与发展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当中,会遇到和一般工程建设不同的问题,以此也就要求引用更为先进的地质勘探新方法来弥补其中的不足。3S技术是指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三大技术系统的集成与总称。近年来,国内开始在一些特大型、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采用3S技术。
2.1 GPS技术
GPS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测量及定位控制的应用越来月广泛,它能较好地解决跨河、跨沟水准在高程控制方面难以传递的问题,以及通视条件较差、观测条件受限、勘察区控制点较少或在山区、林区等区域大大减少作业时间,提高测量精度,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通过GPS确定观测点位的三维坐标。和普通测量手段不同,具有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操作简便、可全天候观测等优点,它不要求观测站之间通视,并且可将其采集和储存的观测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分析与处理。
2.2遥感(RS)技术
遥感技术一般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共3大类。遥感可以通过卫星直接提供一定比例尺缩小的自然景观综合立体影像图、航片以及陆地摄影照片,能真实、集中地反映大范围的地貌形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等外动力地质现象。遥感技术是研究区域构造稳定性必用的手段。因为遥感图像能提供大量宏观的线性构造信息,较好地反映区域地质特征、水系分布特征和地貌形态。也可以对水库区崩塌、滑坡、泥石流进行调查。岩溶调查。利用遥感影像,特别是彩红外影像在进行岩溶及岩溶水文地质调查方面有其特殊的优势。近年来,工程地质勘测遥感技术的应用的新动向就是与GIS、GPS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
2.3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GIS技术能处理图形、图像、空间数据及相应的属性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等问题,还能自动制作平面图、柱状图、剖面图和等值线图等工程地质图件。近几年工程地质勘察行业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就是将GIS技术应用于工程地质信息管理和制图输出。目前,我国水利水电行业工程地质勘测方法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我国水能资源的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国家的电力建设方针也把重点放在水利水电上。我国对于工程地质勘测的要求愈来愈高;对于某些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的评价,需要有更多的资料予以论证,并要求我们使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由“定性分析”向“定量计算”方向发展,从定性、半定量的工程地质评价逐步发展到定量评价。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和审视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各种勘测手段及其应用水平,大力推进各种勘测方法的发展及其综合应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与推进的背景作用之下,社会大众持续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新时期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业提出了更为全面与系统的发展要求。水利水电工程作为水利水电资源持续开发与高效应用的关键所在,其建设质量的保障应当以地质勘测作业质量的提升为基础。因此,如何加强各种技术方法的应用成为当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人员所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10
进行风险管理最可靠的前提就是可以准确地进行风险评估,而进行风险评估又必须具备足够的风险识别能力,可以在遇到风险时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及结果进行定量并且充分的估计,这也正是风险管理中最为复杂并且重要的一部分。而对于水电站工程而言,就必须借助数理统计法与概率论对其失事资料进行分析,然后定量估算出其发生风险大的概率和相应的损失程度。风险评估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风险图分析法、综合评价函数法、层次分析法等等。下面,笔者将对层次分析法展开详细的说明,并探讨其在输电工程风险评价中的具体应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著名教授运筹学家萨蒂首次提出了层次分析法,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能够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在一起。
对复杂系统中所包含的相互关系和因素展开详细的分析,并对问题进行分解从而得到不同的关键因素,对这些关键因素进行划分同时归并在不同的层级之上,以构成一个多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即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其中,对每个层级中的因素可按照统一的准则进行对比,并以矩阵的形式列出,然后建立相应的计算方式得出同一层要素相较于基本准则的权重值,以为最优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参考。下面便是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步骤:
1.1 判定问题的关键,有针对性的构建梯级模型 G代表最高层,即目标层,是系统运行的最终目标;C代表中间层,即准则层,是系统达到目标所需要遵循的各种准则;P代表最低层,即措施层或者方案层,里面囊括了应用于这个系统的所有方案。
1.2 构建一个用于两两比较的矩阵 针对上层某元素,本层次与它相关的单元间的相对重要程度的比较即为判断矩阵的作用。假设C层中有一个元素Ci,其与下层中的P1,P2,…,Pn有对应关系,那么该判断矩阵可见表1。
在进行矩阵的判断时必须满足下面的前提条件:
当i=j时,Bij=1;Bij=1/Bji Bij=Bik/Bjk
假设,死亡3人,一般事故的经济损失为30万元;死亡10人,重大事故的经济损失为100万元;死亡30人,特别重大事故的经济损失为300万元。
根据表2计算的结果,可以认为:当L
2 基于水电站工程的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
拒不完全统计,我国总的水库数量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但同时发生在我国大坝上溃坝事件的平均量也处在了世界之首的位置上,通过计算得出,我国的年溃坝率可在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左右。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并且投入使用的水库总计86900座以上(图1),其中以发电为主要功能的大中型水库约有110座,是我国重点水电工程。此外,还有一部分中小型水库是以发电为主或者兼并发电功能的水电工程。在已经建成并正在投入使用的这批水电工程项目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考虑水电工程的项目特殊性,如果发生事故,就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且损失程度会远远大于具有普通功能的水库。所以,对正在投入使用的输电工程进行保险加固已经成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工作重心,任重而道远。
大家一定还记得,1998年在松花江嫩江和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灾害,有过这样的经验教训以后,国家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都尽可能地加大在水电工程上面的资金投入,以尽量将隐患扼杀在萌芽当中,但我国投入使用的水电工程不但面积广而且隐患较多,而相对的加固资金又十分有限,所以需要更多的经济投入。从层次分析法的角度考虑,价值=功能/成本。所以,在固定资金投入有限的前提下,要将“风险”的概念贯彻于水电工程的管理当中,以其安全运行为最大目标,以实现发电功能为最终目的,完善这个风险管理过程。那么,从风险评价角度对水电站工程的风险等级进行划分,然后根据其是否需要进行加固的紧急性进行安排。目前,我国水电站工程已经对开展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用电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对水电站工程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实施以后,建设水电站已经成为发展最为迅猛的产业之一。我国政府沿着长江干流金沙江的石鼓至宜昌段设计了14个水电站工程,他们均以发电为主要功能,且呈梯级形式运作。众所周知,云南属于我国境内水源颇为丰富的一个省份,凭经济实力可在省内建设最大总容量为9795万千瓦的水电站装机,名列全国第二。所以,对于云南省而言,水电产业已经成为全省的支柱型产业,并且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云南省委省政府还专门制定并实施了“云电东送”和“云电外送”等项目。截止到2010年,云南全省的输电站桩机容量已经超过了1839万千瓦。如此大的投入就是为了能够实现丰厚的经济回报。但是高投入就意味着高风险,价值的体现源自于项目的功能与投入成本间的比。水电站的功能性不言而喻,所以其存在创造高价值的可能,但同时其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它本身就存在了极大的风险。所以,在大量中小水电站的建设过程中,人们不可以再抱有先建设再加固的传统思想,应该在建设初期就引入风险概念,在水电站的设计目标阶段、建设阶段、施工阶段和投入生产阶段都贯彻实施好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将隐患扼杀在萌芽当中,让风险尽可能的降低,价值尽可能的升高。
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水电工程风险管理的理念
风险是一种新的概念,是以人为核心基础的,它不仅仅致力于工程建设的安全,更关注公用安全,并且强调应该从预测、预防、预警及预案等方面入手,贯彻风险管理的理念。过去,我国在水电站工程安全方面的管理概念比较保守,主张先建设然后再进行加固处理;而“风险”概念的引入则更科学,其能够从全局角度出发综合并且定量地反映工程的质量,并且使之与社会、人等关系紧密连接起来,更合理且更具有防范意识。
相较于国际上那些发达的西方国家,我国在水电站工程的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相对落后,仍然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且针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并不多。但在20年前,发达国家针对水电站工程建设的风险管理体系就已经初步形成,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完善。而基于层级分析法的水电站工程风险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将水电站工程建设分为三个层次,即目标层次、准则层和执行层,并通过矩阵的形式分析出存在于工程建设中最为关键的元素,及其与上下层相对应元素间的关系,为工程建设提供最可靠最科学最合理的参考。我国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已经初见成效,至今为止已经小有成就,但目前我们的研究重点还是以工程安全为核心,对于风险管理体系的整体规划还是不够重视,而这与我国人民政府的风险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这种理念,必须加快发展水电工程风险管理研究,并且从风险评价角度出发,完善整个水电站工程风险管理体系,希望可以早日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篇11
水利工程是我国发展建设的重要工程,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水利工程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发展能够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发展也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在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发展下,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注重,即在水利工程发展建设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2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水利工程施工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施工发展是建立在天然河流上的,为此,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对河流生态产生不良影响,表现为对河流生态平衡的破坏,也不利于河流中水生植物的生长。另外,水利工程施工会对不同河段的河流进行拦截处理,截流会导致河流出现不同程度的泥沙淤积,导致河流水深发生变化。
2.2水利工程施工对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一,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会占据较大的陆地面积,对陆地植物的生长带来严重的破坏,导致很多农田、草丛、植物等无法生长。第二,水利工程的施工还会对周围局面的生活带来影响,大量废弃物的排放加重了居民居污染情况的发生。第三,水利工程施工蓄水之后,会导致地区地下水发生变化,表现为地下水位的升高。水位升高之后会导致土地被淹没,加重土地盐碱化、沼泽化的可能。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灌溉会导致陆地变成水体、湿地,减少绿地实际覆盖面积。
2.3水利工程施工对局部气候生态环境的影响
大中型水库的建设严重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气候环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灌溉会导致陆地变成水体、湿地。对一些地区的气候、降水也会产生影响,表现在水利工程建设会导致水大面积的积累,在阳光下,积累的水大面积、快速蒸发,出现了降雨。长时间的降雨直接影响地区温度,导致冷空气的增多,破坏了自然生态。
3应对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对策
3.1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全面规划,因地制宜开展水利工程建设
第一,在水利工程正式施工之前,有关部门需要综合、全面分析水利工程施工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水利工程实施可行性、必要性以及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在综合分析之后实现对水利工程的全面规划。第二,在开展水利工程的时候,需要有关部门能够因地制宜的进行施工,在充分应用各种资源的同时在最大限度上减少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第三,水利工程施工如果涉及到居民的迁移问题,则是需要政府部门在水利工程实施之前制定完善的居民迁移制度,从而加强居民对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支持,减少因为工程实施和民意矛盾引发的生态事故。第四,水利工程施工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第五,在水利工程实施之后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保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做好绿化工作。
3.2做好水利工程施工的生态环境保护
在开展水利工程施工的时候需要做好有针对的生态环境保护,在不同的水利工程施工中采取有针对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从而保证在发展水利工程的时候将对生态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在签订施工合同的时候,需要对水利工程施工能够产恒的污染物进行全面的分析,结合污染物的类型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严格限制水利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各种污染。
3.3保证自然河道的天然功能
水利工程施工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从施工条件、选址等方面综合采取措施来减少施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污染性较高问题的控制,要应用高端技术形式来保护当地的名胜古迹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同时,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还需要减少对天然河道的过度开发,保证河流应用的安全、清洁。
3.4应用科学技术保护生态环境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会出现一些耕地、占地、移民、赔偿等问题。为了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在水利工程的实际施工中需要加强对科学项目的开发和应用,结合实际合理选择水利工程施工位置,并结合实际实现对项目的针对性开发。为了减少水利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破坏,需要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充分利用,禁止在河流的中下游开发堤坝。
3.5完善环境保护制度,加大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惩处力度
水利工程的施工需要完善环境保护制度,在制度的约束下将生态环境保护落实到实处,为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在发展水利工程的时候要加强对动植物的保护,维护生物多样和生物平衡。工程的开展要尽可能应用低碳环保材料,应用完善的生态环境影响反馈机制对周围生态环境进行跟踪调查,在发现问题的时候予以及时的解决。对于违反生态环境的行为需要加大惩处力度。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稳定进行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能够有效改善我国洪涝灾害,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但是在发展水利工程的时候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针对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学习和调研,在开展水利工程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维护周围生态环境,从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重要的支持。
参考文献:
篇12
一.我国水利工程的管理现状
(一)水利工程的质量未达到标准
由于有些水利工程建筑的材料标准较低,导致其质量未达到标准要求。所以水利工程建筑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水利工程建筑的作用主要指的是防洪兴利。如果水利工程的结构不合理,就会造成堤基渗透现象的发生,这种情况发生后,会导致周边人们经济遭受损失。水利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项目工程的收益。所以,在工程施工时,要对施工的原材料和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筛选。如果施工材料不达标的话,会导致工程质量基础不符合要求,降低工程的整体质量。如果施工人员素质不足的话,可能会出现技术性错误,导致工程整体质量下降。总之,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主要是由施工原材料和施工人员的素质决定的。所以,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及其施工材料的严格控制是项目工程质量保证的前提。
(二)建设和管理之间关系不协调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重建轻管”现象的普及程度愈来愈高。重建轻管主要指的是在水利工程项目中过于强调工程建设,没有对项目建设后期管理和修护进行完整的规划,使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间的关系显现出不协调的状况。由于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相对落后,导致工程建设未得到相应的修护进而出现年久失修的现象。这使水利工程建设的使用期限大大降低,导致其经济效益蒙受损失。水利工程的质量不符合要求,导致在洪水来临时不能展现其功能,使周边人民遭受损失。水利工程建设与水利工程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若两者发展不协调,会使水利项目工程无法开展。
(三)无法与社会发展相接轨
虽然,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已发展的逐渐完善,但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还未能与社会发展速度相匹配。现代化的开发理念还未真正运用到水利工程的管理当中去。比如,有些地区对水利资源的开发受限,当地水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这就导致人们不能最大程度的利用水资源。有些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这也会影响地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问题。只有紧随社会发展的步伐,才能使水利工程设计更符合实际,使工程设备更加完善。如果水利工程建设无法与社会发展相接轨,就会使水利工程项目的发展相对滞后,不利于周边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二.水利工程管理中的要点分析
(一)强化项目法人责任制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是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制度的必要条件之一。项目法人是整个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核心。它是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正常实施的前提。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落实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借鉴相关法律法规,使水利工程项目投资多元化、建设科技化,根据项目中不同类型的工作种类进行划分,对每个项目都设计对应的项目法人,使其各自的管理更加细化。二是对法人的组建和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核,避免错误制度的实施,项目法人的审核需要严格制度的规范。严格的审查制度是合格项目法人建立的基础和前提。三是为项目法人制度配备充足的人才队伍。只有齐全的人才配置才能为项目法人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推力。通常情况下,项目法人的发展需要高素质、高管理、高专业的人才提供支持。
(二)加大监督管理工作的力度
水利工程监督管理力度与工程项目的发展息息相关。完善的监督制度是强化监督力度的前提。如果想要加大监督管理工作力度,首先,要有完善的监督体系。监督体系主要由监督制度和监督人员构成。其次,要通过专业性较强的人员建立科学的监督制度,因为科学合理的监督制度是监督人员正常工作的保证。对于监督人员的培训要有专业的机构,通过合理科学的培训机制使工作人员的监督力度增强。最后,通过监督制度和监督人员的有效配合,使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制度化进行。
(三)构建科学的监督与招标制度
监督和招标制度保证水利工程科学性的基础。水利工程的监督制度主要指的是通过专业人员对其实际情况的考察,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监管制度。强化工程管理中的监督力度,可以促进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监管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着监管力度的大小。对于监管人员素质的提升,可通过专业人员开展相应的培训或讲座增加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使水利工程的运行环节更加规范。水利工程中的招标制度主要指的是通过严谨科学的招标过程,使企业的投资更加透明化。对于招标制度来讲,要尽可能的选用公开招标的方式,使实力较强的企业中标。这样可以促进水利工程长期持续发展。对于招标过程中出现的违规现象,要给予严格的处分。从薪酬和刑事责任两方面对其进行惩处,这样可以有效减免违规现象的发生,使企业实力与水利工程相互协调发展。
三.小结
本文主要简述了关于水利工程中要点分析方面的相关问题。首先,说明了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通过对水利工程质量、水利工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之间的联系三方面简述了水利工程中的主要问题。其次说明了水利工程管理中的要点分析。其主要通过完善监督制度、强化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法人制度三方面简述了改进水利工程问题的方法。由于个人经历的有限性,不能使所讨论的问题面面俱到,希望广大读者可以多多提出自己的宝贵建议。
参考文献:
篇13
1.1 信息资源匮乏
由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针对水污染、干旱及洪涝等水灾害进行水土保持、水资源调配及监控、检测等预警防范工作,因此要求给予支持的信息资源设计范围宽、层次深。但由于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资源匮乏,不能满足管理信息化对信息资源的要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1.2 信息资源共享难以实现
信息资源共享是实现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及开发的必经之路,但由于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停留在初期阶段,管理信息化系统及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使得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信息资源共享难以实现。
1.3 信息应用环节薄弱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应用建立在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共享及业务信息数据处理工作之上。造成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应用环节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信息资源开发限制及信息资源共享难以实现,同时也包括水利工程及水利行业中信息技术的限制。由于当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软件及系统存在重复开发、实用性低、规范性差、功能过于简单以及开发成本高、利用率低、不易于维护等弊端,因此,水利工程信息应用环节异常薄弱。
2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措施
社会的发展使管理信息化成为水利工程管理的必然趋势,是水利行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已成为水本文由收集整理利行业的重要工作内容。
2.1 建立水利工程通信网
由于水利工程管理涉及面广、牵扯层次深,为适应现代化、科技化的社会环境,建立水利工程通信网及智能平台,将水利工程相关数据、文档、信息以电子传输的方式进行传输及通信,以确保水利工程管理中的相关数据及资料能够得到统一的保管及处理,同时实现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以及宽带网络的融合统一。
2.2 建立防灾预警系统
建立防灾预警系统,以便于系统对洪涝、干旱等灾害进行预测、监测及分析,同时通过卫星接收数据,对降雨、水情等进行科学分析及预测。防灾预警系统的建立有助于及时勘探、预测洪涝、干旱、降水等情况,以便于及时了解灾情动态,并对受灾程度及灾情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从而及时制定相关抗洪、防旱措施,最终避免灾情造成的损失,或将损失降到最低。
2.3 建立水质监控、检测系统
水质监测系统的建立,通过对水资源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输及应用,其输出形式采用了多媒体报警信号的方法,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是实现科学监测水质的必要基础设施。
2.4 建立水资源调配系统
水资源调配系统的建立应确保其公平性、有效性、可持续发展性。也就是说,建立水资源调配系统要在确保海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可循环利用以及海河流域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利用水资源优化系统以及平衡水资源供需情况模型,对海河流域地区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水资源工程布局对海河流域地区经济产生的不同影响,分析出最为符合该地区社会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调配办法,为相关主管部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