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篇1

柘城县地处河南省东部,属淮河流域,为黄河冲积平原,位于商丘市西南部,总面积1042km2,耕地面积7.15万hm2。项目区位于柘城县东部,项目涉及3个乡镇共51个行政村。本次项目为疏浚7条排水沟总长度51.85km,总排涝面积0.95万hm2。由于沟网交错,各排水沟排涝面积存在重复。其中明净沟22.20km,总排涝面积0.71万hm2;八丈河7.30km,排涝面积0.20万hm2等。

2柘城县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2.1效益计算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实施后,可改善灌溉面积0.20万hm2,改善排涝面积0.95万hm2,项目建成后,粮食产量将得到大幅度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发展,年增产粮食45.06万kg,农民人均年增收27.23元。项目区夏粮作物以小麦为主,秋粮以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油料、花生等作物为主,其中粮食作物占种植面积的80%,经济作物占种植面积的20%,复种指数为1.80。水利增产效益分摊系数取0.40。2.1.1灌溉效益计算项目建成后,可改善灌溉面积0.20万hm2。经实地调查及2012年统计数据分析,每公顷粮食作物约增产150kg,经济作物增收300元/hm2,粮食综合价格为1.80元/kg,年增产效益为:B1=(3.03×1.80×80%×10×1.80+3.03×1.80×20%×20)×0.40=40.14(万元)2.1.2排涝效益计算多年来项目区内因涝灾影响粮食作物平均减产约7kg,经济作物每公顷减少收入225元,项目实施后,改善排涝面积0.31万hm2。则项目完成后可减少损失:B2=(14.30×1.80×80%×7×1.80+14.30×1.80×20%×15)×0.40=134.67(万元)。则项目效益为B=B1+B2=174.81万元2.2农民增收项目区年增加经济效益174.81万元,项目区总人口6.4190万人,农民年平均增收效益为:174.81÷6.4190=27.23元/人•a,项目实施后农民人均收入为5390元/a,比实施前提高0.51%。2.3国民经济评价计算结果表明: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34.36%,大于社会折现率8%;经济净现值ENPV=328.56万元,>0;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2.10,>1.20,动态投资回收期约3.46a。说明该项目经济上是合理的。应当尽快兴建该工程,以适应该地区的工农业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和发展需求。

3柘城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3.1柘城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精神,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项民心工程。由于建设资金的长期缺乏,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已严重制约农业生产。以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就成为解决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就项目资金的来源、流向和实施后项目的管理和组织要求上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本身就是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全社会经济文化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工程实施后最大的受益者是项目区的广大农民,因此,项目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大力拥护和支持。3.2为农业机械化、生物化、集约化、智能化生产等奠定了基础项目实施对于引进和采用农业新技术,转变传统观念,运用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方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动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和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3提高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排水沟疏浚后,农田的排涝能力将大大提高,使农业逐步向优质、高效、增产型农业发展。作物收成得到保障,农民收入增加,逐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以减少政府对扶贫资金的投入,减轻财政上的负担。

4柘城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项目的实施,改善了柘城县农业排涝条件,农作物得到及时排涝,增强了作物抗病虫害能力,作物复种指数得到提高,林、果、草种植面积得以增大.从而使植物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加上配套措施和土地平整,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工程建设期、运行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最终使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保护。工程实施后,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区内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斗农沟沿岸可植树种草,进行绿化,对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生态保护有很大的作用,其工程生态环境效益十分显著。5效益分析及总结柘城县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实施后,可改善灌溉面积0.20万hm2,改善排涝面积0.95万hm2,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5.06万kg,年新增总效益94.13万元,农民人均年增收27.23元。同时,通过灌区信息化建设,提高了灌区管理水平,结束灌区以往重建轻管的局面。经过计算,柘城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经济内部收益率34.36%,大于社会折现率8%;经济净现值328.56万元,大于0;效益费用比为2.10,大于1.20,各项指标均达到规范要求,说明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柘城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实施后,可为灌区农作物及时解决旱涝灾情提供保证,对改善灌区灌溉、排涝、生活条件,增加农作物单产,提高农民收入有重要的意义,具有较好的国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务华.公共财政投资农田水利效益分析及建议[J].中国水利,2013(11).

[2]马西曹,张建全.河南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效益分析[J].河南科技,2013(16).

[3]马永超,朱强,张元可.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3(26).

篇2

(一)自然条件好。该项目区选在7个村,是因为这几个村都属典型的阴湿区,面积大,集中连片,土质以重壤为主,适宜修筑土埂,并可就地采集部分石料,供修筑水池、道路等配套设施。

(二)干部群众积极性高。项目区群众热情高涨,纷纷要求修建蓄水池、供水管道和渠道,并愿意筹资筹劳。村组干部班子团结,战斗力强,能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和协调修建过程中的占地、青苗赔偿等问题。

(三)技术保障有力。该类项目在我乡部分村已有实施,当地技术人员也有修建技术,条件优越。同时水利局派专人进驻项目区指导作业。

三、项目建设规模

在乡的7个村共修筑30m3的蓄水池14个,30cm×30cm渠道6公里,40cm×40cm渠道2公里,110管道34公里。整治山坪塘2口。

四、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一)根据目前的造价,建蓄水池每方造价400元,包括挖方、用石料和砖筑墙、水泥、河沙、盖水池顶板钢筋,以及技术工人工资,则建14个420方的蓄水池,需资金16.8万元。

(二)30cm×30cm渠道6000米,每米按150元计算,需资金90万元,40cm×40cm渠道2000米,每米按200元计算,需资金40万元,110mm管道34000米,每米按100元计算,需资金340万元。

(三)整治山坪塘2口。因为交通运输难,共需投资70万元。

以上建设渠道、管道和蓄水池共需资金426.8万元。

五、效益分析

该项目建成后,将使7个村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全面解决35个村民小组的人畜饮水问题和农田灌溉,新增灌溉面积12000亩,为农民群众粮食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保证群众安居乐业。并且能带动一大批加工业的发展,扩大农民增收,推动整个乡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显著,为后续财源培植,社会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六、施工组织和项目管理

(一)组织领导。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常务副组长、副乡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工作协调、计划管理、合同签定、工程进度控制等工作。

篇3

引言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抗御水旱灾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形式多样,如何更好地加强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管理措施,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粮食生产的安全,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对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水利工程投资和农民自主兴建的小型水利工程的项目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目前的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不规范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利设施的寿命以及工程的效益。目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有了很大进步,虽然基本都通过公开招标选取有资质的施工企业,但仍存在部分施工队伍的质量参差不齐、质量监督制度不完善、建设单位管理体系不健全、施工管理中的不正之风等,甚至还有部分存在转包、非法分包等问题,严重影响工程建设质量

(二)集体观念不高,管理落后

目前,由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民的自主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集体观念不高,以至于在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偏差,很多农民只知道用水,不知道进行管理,有些水利工程用水无人管理,漏洞百出,使水利工程没有得到及时的修整,破坏严重,即使有些小型水利工程有人修但无人管理,破坏严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迅速增长,土地也得到快速开垦,充分利用地下水进行开挖机井,但是由于农业用水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在农村,大部分机井离农田非常近,方便人们灌溉,但开凿量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周围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三)资金投入较少

因为地方财政的缺乏,使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及有关的配套设施得不到及时更新。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扶持和补助力度加大,有些地方使用的“公助民办”的形式,使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国有很多经济不发达地区,根本没有太多的资金用在水利工程建设上,使一些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不能按期完成,况且地方政府考虑眼前利益过多,长远利益较少,讲求的是在职期间的直接经济实效,因此,根本没有多少投资驱动力。

(四)农村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水利工程建设的项目也越来越多,工程规模也在加大,但是由于受到以前计划经济的影响,许多水管部门机构臃肿,非工程管理部门人员过多,人浮于事,而真正所需要的低、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却少之又少,这就严重影响着水管部门的发展。

(四)工程建设缓慢,老工程年久失修

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到位,建设过程中也存在部分纠纷问题,拖延了工程建设进度甚至长期拖延,对开发农业以及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如,有的施工队伍不规范,监理机制不健全,施工前期存在着质量问题,致使建设进度缓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农田水利建设和治理存在的问题,将促使人们进一步去思考如何加强工程监管制度和健全管理体制,去解决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根本问题,让水利建设变成真正的阳光工程、便民工程。

二、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建议

水利建设,建是基础,管是关键,效益是根本。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如何做到建管并重,抓好管理,延长河道使用周期,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是新时期对水利建设提出的新的要求。

(一)认识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进行科学管理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前提条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通过对现有小型水利设施的充分利用和合理维护使之良性运转是更为现实可行的选择。结合小型农田之间的关系。同时建立符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特点的可持续运行管理机制,完善政府引导扶持机制、落实农民自主管理机制以及水利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

(二)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认识

农田水利建设固然重要,它事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发展大局,但巩固农田水利的建设成果更为重要,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把思想统一到建管并重上来,要认识到水利设施管理比水利建设还要难。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才能加强管理工作力度。在工程中要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认真分配任务,层层建立责任制,层层抓落实,将河道管理推向市场化运作,建立了一支常年负责水利设施管理的队伍,且常抓不懈,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河道环境优美,河坡绿化成荫、河道畅通无阻,河水清澈见底。

(三)转变观念,提升全民的参与程度

农田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应能够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保障,因此,各区域的水利管理部门应严格的落实水利管理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方针,进一步的完善管理体制,真正的形成“建设是管理的开始,管理是建设的延续”的思想观念,准确的把握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在管理中提高效益并且促进发展。对于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应广泛的吸纳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体系,遵照“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到水利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法律保护、资金补助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上,政府部门应给予一定的支持和保护。

(四)建设的制度化、常态化管理

在当前情况下,国家不可能把大量的财力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上。要把分散经营的农民思想统一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实行领导任期目标管理,建立层层目标管理考核制度。通过建立严格的目标考核制度,实施强有力的行政措施,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长期、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

(五)改革和完善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模式

农田水利建设中,农民是建设施工的主体,激发农民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分发挥其在农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是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根本所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该采取合理的管理模式,水利建设者要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明确了建设目的同时,积极联系群众,使其懂得主人翁地位的重要性,能够主动去工作,主动为水利建设进行投资。并且能够采取严谨的态度,对工程建设的过程进行监督。使工程建设更加规范化,系统化。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农民各主体之间互相协作,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开展工作,充分落实团队生产理论,采取市场化运作,通过各种形式和策略,做到“明确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打通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坚持“综合性治理、规模化推进、新技术支撑、高标准建设、文明式发展,用水户参与”的发展思路,利用新阶段新格局的优势,把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作提升到一个新台阶。

结束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于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设施,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支撑。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着眼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为确保建设优质的农田水利工程,就必须有一套健全合理的规划设计体制,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使施工过程合理、项目管理严格、经费使用透明,防止面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保证其成为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张淑欣.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财税政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32-36.

[2]胡志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D].中南大学,2012.

篇4

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组织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政府行为。当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还很脆弱, 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这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因此, 加大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不仅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 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重设计规划,轻具体实施

在建设初期,通过多方案比较研究,能确定技术经济都合理的设计方案,在设计时也能在许多细节问题都能合理安排,认真设计。但在具体实施上,由于资金难以到位,以致设计方案大打折扣,或者虽有经费但严重不足。平整土地,调整农作物结构难度大。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标准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加之用得少、失修损坏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所以难以具体实施。

2、重工程建设,轻工程管理

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兴建了大量小型电灌站、机井、农桥、涵闸,但这些闸、站因管理不善导致站房被毁,电线被割,电机被盗,损坏严重;有的涵闸启闭不灵,地表水流失严重。因此必须加强工程管理,提高农民旱涝灾害意识。

3、重站房建设,轻配套设施

有些村寨兴建的灌溉井站,多数站房建设得较好,但因田间渠系不完善,配套设施跟不上。在设计中,灌溉值数定律偏大(按1 立方米每秒灌溉6000 亩设计)一个流量0.15 个流量的混流泵站实际灌溉面积不到400 亩。又由于管理不善,加之当地的土质情况,平地、筑渠做畦难度大,有的甚至出现了有站无渠的现象。机电灌站很难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

4、重排涝作用,轻蓄水功能

在“以排为主,灌溉为辅”的规划思想指导下,注重大中沟开挖、疏浚,这对及时排涝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大面积建立了通畅完善的排涝系统,地表水排走的同时浅层地下水也被排走一部分,其结果是农作物根系从地下水吸取的水量减少,旱情加重。

二、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措施

1、政府引导规划

首先,由乡镇把现有的规划以及未来规划的设想上交县级部门,再由县级部门在此基础上做一个可行性研究和做一个总的的规划。这个规划要对全县农田水利建设和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作一个全面的分析,找出问题所产生的原因,而后对全县所有农田水利建设的目标、任务、内容提出明确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科学的规划与管理。在县级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的基础上,由乡镇级政府依据其综合规划,组织制订乡镇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实施规划。这个实施规划的实施要到村、到组、到山塘、到河坝,使各个村组都能够明确这个村有多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多少需要维修,多少需要改建、有多少需要新建才能满足本村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需要多少钱、多少劳力才能完成任务,达到工程量和资金管理上的透明。该实施规划由乡镇政府组织,乡镇的水管站具体组织人员编制。在编制的过程中,要让农民代表参与实施规划内容的讨论,资金和工日的测算,以及实施方案的制定等工作。从规划开始引导农民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让广大农民明白水利工程是为自己谋福利。

2、政府引导建设

在过去,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是依靠地方各级政府发动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肩挑手提挖塘泥、清理河坝、疏通水渠、高强度的劳动,低技术标准的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则靠各级政府亲自组织、全面规划、政府处于一种绝对主导的位置,建什么、怎么建、劳力怎么出、建后怎么管,都由政府说了算。最后确实是建了不少小型工程,建一个工程政府就背一个债务,农民背下一身的劳务。面对这种问题,政府怎么办?首先应该自我反思,摸索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办法,建立以政府为引导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新模式,实行政府宏观管理、综合引导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

3、财力支持

政府可以制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扶持政策、补助政策、奖励政策来扶持农民修塘修堤筑渠,对一些特别困难的地区,要制定特别的扶持方案,尽量让农民在建设中多出力、少出钱。使当地农民能够对建设项目资金承担得起、对付出的劳动也要肩负得起。政府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帮助农民改变落后的农村水利面貌。使农民在进行资金筹措时,能够做到心中有底,看在政府的补助的条件下能否将资金筹得够。任务是否能完成,从而引导农民学会量力而行地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总之,要通过政府制定合适的政策来引导农民实现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再到自主建设这个角色的转换。

4、加强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

(1)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根据有关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规定,深化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工程设施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提高现有工程设施的管理使用效率, 并通过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促进产权流转,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步伐。乡镇政府整合行政区域内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在资产清理、评估并得到确认的基础上,可授权水利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

(2)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作用。按照“ 自愿组织、民办民营、共同受益”的原则,支持农民兴办和管护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推广农民用水户参与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和政策措施,为农民用水户协会等用水合作组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用水合作组织使农民用水户得到优质、便捷的全方位服务。

(3)建立健全乡镇水利管理与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建立健全乡镇水利站或小流域水利中心站,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做到有场所、有人员、有编制、有经费、有设备,强化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工程安全、农田水利等公益性职能,做到责任有人担,工程有人管,确保水利工程效益能长期发挥。

5、 进行科学管理

要把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农田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根据各种不同农村水利的特点,需要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以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坚持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宗旨。

总之,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而言要努力开发新技术,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实现对工程建设质量和效果的保证; 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要做好总体规划,并多角度地扩大资金使用额度,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广大农村地区带来全新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兰代祥. 浅谈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质量控制及相关管理工作[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1)

篇5

以奖代补;农田水利;作用

0引言

2009年,乌拉特前旗被列为全国首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之一,重点县建设以《乌拉特前旗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确定的范围分年度计划实施,严格按照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重点县建设的相关要求执行,项目实施后,受益群众反应良好。财政厅、水利厅于2012年9月21日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情况进行考评,取得了良好的绩效考评成绩,因此,自治区对乌拉特前旗进行了奖励,拨付以奖代补资金8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主要用于:抵减项目区筹资或投劳折资;高压线路等影响工程实施或发挥工程效益的辅助工程建设;项目区农民培训、宣传和信息化建设;水资源及工程效益监测及设立公示牌等内容,将建设的内容、资金投入、完工时间等向社会公开。本次乌拉特前旗以奖代补资金项目区选择在西小召镇土城村和新安镇庆华村。西小召镇土城村项目区周边已经由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进行了节水改造及建筑物配套,只留下土城村320hm2没有进行节水改造。新安镇庆华村项目区是乌拉特前旗人大代表提出议案,要求解决葛蛇渠引水困难、灌水时间长等问题。这部分地区镇政府重视,村、社群众积极性高,通过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奖代补项目的实施,能够切实解决一部分“最后一公里”问题,充分发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整体效益。

1项目区概况

1.1项目区地理位置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以奖代补项目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及新安镇境内,属河套灌区乌拉特前旗长济灌域和塔布灌域。西小召镇土城村项目区南至包兰铁路,北至长济干渠,东以南张贵排干沟为界,西至九排干沟,总控制面积340hm2,灌溉面积320hm2。新安镇庆华村项目区南起塔布干渠,北至九排干,东至草立毛支沟,西至塔布支沟,总控制面积826.67hm2,灌溉面积740hm2。

1.2农田水利工程现状

西小召镇土城村项目区、新安镇庆华村项目区经“世行”配套后,形成基本的灌溉排水系统,基本条件相对较好。当地镇政府重视末级渠系改造项目工程,前期工作充分,群众积极性较高。该项目区与乌拉特前旗2008年庆华村、2009年树林子村、2010年长胜村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项目相连成片,形成规模,可以更好地发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总体效益。两项目区内斗、农渠共有21条,斗渠为南北走向,农渠为东西走向,且均为土渠,输水渗漏损失严重,建筑物年久失修。项目区全年灌溉分3个阶段,即夏灌、秋灌、秋浇。西小召镇土城村项目区利用贾海小渠从长济干渠提水,采用斗、农渠输水灌溉。新安镇庆华村项目区利用北场渠和葛蛇渠从塔布干渠引水,采用斗、农渠输水灌溉。作物生育期灌水一般为2~4轮次,每轮10d左右。现状斗渠渠道水利用系数为0.824,农渠渠道水利用系数为0.85。

2工程建设任务与内容

2.1建设任务与内容

本次以奖代补项目的工程建设任务是:西小召镇土城村更新400HW-4型混流泵2台;;更换S11-M-160/10/0.4KVA变压器1台;更换10KV架空线路200m;对项目区内1条斗渠长2.52km和6条农渠长4.593km进行防渗衬砌,重建斗渠节制闸1座,农渠进水闸4座、节制闸6座,毛渠进水闸68座,生产桥1座,涵管桥8座,田口151座。新安镇庆华村项目区对2条斗渠长5.517km和2条农渠长2.956km进行防渗衬砌,重建斗渠节制闸2座,农渠进水闸12座、节制闸3座;毛渠进水闸54座,生产桥3座,涵管桥6座,田口1座。

2.2工程概算及资金筹措

本次以奖代补项目工程总投资为817.1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678.94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25.56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41.89万元,独立费用62.62万元,基本预备费8.09万元。建设资金全部为国家投资,由财政部门实行项目管理,保证工程资金专款专用,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3以奖代补项目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发挥的效益

乌拉特前旗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奖代补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内的渠、建筑物以及工程运行管理体制均达到进一步完善,减少了引黄水量,促进了农业节水,减轻了农民负担,理顺灌溉管理体制,探索出一条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特点的群管模式,提高了灌溉效率,缩短了轮灌期,充分调动了农民自觉维护管理工程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协调发展。对缓解和遏制当地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起到积极作用,向发展节水农业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1)以奖代补项目通过农业节水改造工程措施,提高了灌溉保证率,节约了灌溉水量,实现了灌溉用水“定额管理、按方计量计费”,减少农民用水纠纷,可有效缓解黄河流域用水紧张的矛盾。

(2)以奖代补项目通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配套改造,使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壤盐碱化得到了有效遏制,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增加农民群众收入、保障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篇6

一、古田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重要性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可以促进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工作全面开展,对实现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田县是个农业大县,受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台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水利工程建成年代早,工程标准普遍较低,大量建成于上个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水利工程经长期运行,已经整体老化,功能衰减,难以适应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水利设施的落后已经影响到这个山区县份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因此,古田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古田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情况

古田县位于福建省中北部,是一个北靠屏南、建瓯,南界闽清、闽侯,东邻蕉城、罗源,西连延平、尤溪的山区农业大县。全县辖七镇五乡二街道,286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42.56万人,耕地面积40.31万亩,林地面积268.04万亩,淡水湖面积6.5万亩,其他11万亩。古田县也是全国闻名的食用菌之都和水果之乡,水果总产量6.74万吨,食用菌总产量54.8万吨。2009年,古田县有幸被列入第一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从2009年至2011年分三年实施,建设范围涵盖14个乡镇(街道)和1个国有综合农场,惠及159个行政村。经过三年来建设,共完成投资6814.35万元,完成小型水源工程176处、灌溉渠道整治217处共414.149km、配套改造渠系建筑物146处、排涝工程26处共15.799km、高效节水喷灌0.21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623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54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437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876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215万亩。灌区内形成布局合理,输水畅通的灌溉体系,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

三、古田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经验

古田县列入第一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于2009年12月中旬开工建设,第一年度实施平湖镇、大桥镇、鹤塘镇、城东街道和国有综合农场,主要建设任务为新建、改造塘坝2座,改造拦河坝17座,改造农田灌溉渠道65条143.91公里,排水工程17条7.41公里,渠系建筑物52座。古田县“小农水”项目特点为工程分布面广、工程数量多、单个项目工程量小、建设点分散,并且建设地点大都在不通路、不通车的田间地头,施工的地形条件很差,模板、水泥、沙石等施工设备和建筑材料都得靠人挑或抬,劳动强度非常大。经过一个多月的施工,施工进度慢、许多工人都不愿干。为了解决建筑材料运输难问题,首先由鹤塘镇经过多方联系,引进了广西“马帮”,共调集了8匹骡马帮助运送建筑材料,经过一段时间的施工,效果不错,因此,通过“小农水”领导小组在其它乡镇(街道)和国有综合农场推广。古田县“小农水”项目在建设施工中,通过引进广西“马帮”,巧妙解决当地雇工难找和工人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加快了工程进度,保证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如期完工。考虑到古田县“小农水”项目涉及面广(三年共涉及135个村),监理单位监理人员不足,不能对每个项目进行全面监督,古田县“小农水”领导小组在项目建设前,由项目村各选择了一名责任心强、思想觉悟高的农民监督员协助监理单位对本村“小农水”项目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等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可向施工方和主管部门提出质询和建议。为确保这些农民监督员能基本胜任、履行监督和管理职责,在每年项目实施前,古田县还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内容涉及农田建设知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等。三年古田县共聘请了135位当地农民监督员,有效保证了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田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提高古田县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广西“马帮”和农民监督员的经验确保了古田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顺利完成。

作者:李云锦 单位: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水利局

参考文献:

[1]杨傲男.山西省河津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经验与问题浅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7):161-162.

[2]张翠华,候绪东,张汉军等.东平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经验做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2,(13):384,362.

篇7

2009年,任丘市被列为国家第一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通过三年建设,共投资5400万元,在16个乡镇、办事处的224个行政村,铺设防渗节水管道146万米,发展节水管灌面积18.31万亩,更新机井200眼。

工程实施过程中,任丘市着力从以下几方面抓好项目建设。

一、重规划,求实效,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项目建设科学性和实效性,任丘市水务局坚持规划引领,扎实做好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

1、坚持统筹规划。在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时,充分参考《任丘市农田水利建设十二五规划》、《任丘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制定的任务目标,立足长远,统筹全局,使项目建设符合全市水利建设的总体规划。

2、是坚持因地制宜。任丘市农村水利基础条件差异较大,为使项目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切合实际,任丘市水务局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全市各项目村,对项目区各村机井逐一进行GPS定位,并对现有节水工程情况详细测量摸底,绘制工程现状图及工程规划布置图,拍摄影像资料留存备查。经过对调查资料认真进行梳理,优化项目建设方案。

二、重规范,强管理,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程序

1、落实工程建设“四制”。成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处作为项目法人,制定了财务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文明施工管理办法,全方位负责项目的管理;在项目物资采购方面,委托专业的招投标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公开招投标,优选质量好、服务优的单位供应工程材料,并及时把工程管材送省水利厅进行质量检测;委托沧州渤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担任监理单位,对项目建设实施监理,检查内容包括管材质量、管道基坑深度、管材热熔、出水口、井房等方面,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项目建设处共与材料供应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订各项合同23项,保证了项目建设规范运行。

2、力求项目建设公开透明。通过电视台进行项目公示,公开项目工程量、资金情况以及监督电话、联系人等信息。工程开工后,在每个项目村选出2-3名义务监督员,参与项目建设与管理,保证人民群众对工程建设的参与权与知情权。项目建成后,在项目区设置项目公示牌,全方位接受广大群众监督。

3、积极整合建设资金。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契机,开展各项支农资金的有效整合,统一协调农业、农开发、国土等相关资金3215万元,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前提下,集中用于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重长远,建机制,保证工程持久发挥效益

农田水利工程”三分在建,七分在管”。为使工程充分发挥效益,任丘市着力扭转长期以来重建轻管的状况,在建后管理上下功夫,保证工程能够长期发挥效益。

1、明晰产权,落实管护责任。工程建成后,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产权归所在村集体所有,由村集体负责运行和维护,成立用水者协会的项目村,纳入用水者协会统一管理。在水务部门指导下,统一制定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并组织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2、跟踪监测,提高运行效益。工程投入使用后,水务部门开展项目运行跟踪调查和技术服务,并积极与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联系,借助高校科技力量,合理制定效益监测方案,对农户进行跟踪调查对比,从浇地成本、粮食产量变化情况来分析预测工程效益,为今后工作的改进和提高提供数据参考。

篇8

一、深入实际,创新审计方法

(一)以了解项目建设背景为切入点,审查立项、设计等方面的科学性和必要性

该区域地处辽宁省沈阳市北郊,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由于受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所限,其经济发展受到制约。西北部是全区水稻主产区域之一,灌区末级固定渠道(即农渠)为土渠,增加了渗透量,且极易产生脱坡,急需对农渠进行修建;中西部区域主要以种植中草药、花卉等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对水资源要求较高,采用喷灌和滴灌工程的建设势在必行;在个别街村,由于田间作业路跨斗渠的农桥是当地农民通往田间作业的必经之路,农桥急需改建。因此,针对上述实际情况,该区于2012年、2013年连续实施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二)深入项目现场,调查了解项目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项目共涉及三个乡镇街、8个自然村,改善灌溉总面积21695亩,总投资2551.17万元,建设内容为:在西北部的水稻主产区域修建U型槽农渠衬砌514条,总长116.45千米,受益灌溉总面积16900亩;在中西部区域的中草药、花卉等特色经济作物项目区发展固定式喷灌4000亩、发展大棚滴灌795亩;在个别街村改建农桥1座。经调查了解得知,项目建设存在项目资金整合不到位、财务核算制度不规范、项目管理模式滞后、管护主体不明确等漏洞与缺陷。

(三)走访受益农户,听取项目的实际效果和现实需求

据受益农户反映,项目投入使用后,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水稻灌溉的节水节电效果和特色经济作物生长能力与品质,同时也改善了部分村民的日常出行条件,带来了田间作业的方便与安全,给项目所在村村民带来了“看得见”的经济实惠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但还存在部分村屯土渠未进行改建、喷灌和滴灌项目的配套设施不齐全、其他排涝桥还有待修缮等问题。

二、多角度全方面,查摆问题

从实际项目建设与管理来看,还存在以下亟待规范的问题:

(1)项目布局缺乏系统性,影响水利建设体系的管理和资源共享。“小农水”项目长期存在分散建设的现象,使各类水利设施之间缺乏互补与衔接,配套设施不完善,造成有限且宝贵的水利资源未能得到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大部分农业耕作仍“靠天吃饭”,一旦遇到极端气候,农业生产极易遭受巨大损失。

(2)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影响了小农水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小农水资金分散在发改、水利、财政、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多个部门管理,易导致资金在项目选择和投向上各自为政,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也极易产生同一个项目多头申报、重复申报等骗取上级财政资金的行为和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

(3)项目建成后缺乏管护,导致毁损影响了小农水设施正常使用。小农水设施竣工后全部移交给村委会负责管护,由于村委会没有经济来源,无力承担工程管护费用,易导致小农水设施后期管护不到位,甚至无人管护,毁损严重,没有很好发挥工程建设效益。

(4)项目需求量日益增加,建设力度加大与资金供给不足相矛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属于公益性范畴,需要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随着农民群众对设施建设需求量的日益增加,项目建设力度及规模不断加大,建设所需资金数量也在不断递增,然而仅靠有限的上级财政补助资金,很难加以解决。

三、强化审计服务,为顶层设计献策。

(1)广泛开展调研,科学规划,逐步形成“小农水”灌溉体系。各级政府要从农村实际出发,深入调查了解农民对“小农水”工程的需求,充分考虑民生工程的多功能性和生态效益,确定建设内容和标准,科学制定建设方案,有的放矢进行建设,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管理、规范操作,不断完善项目建设机制,加大投资建设范围和力度,切实改善和提高农村农业现代化生产条件,让有限的财政资金真正发挥出无限的惠民便民效用。

篇9

1.1设计水平不高 设计人员在水利工程设计中没有进行调查或者调查时没有掌握科学、全面的设计资料,没有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只满足于现状,或只考虑到节约资金等情况,设计的农田水利工程尺寸偏小。在正常情况下,或当年的运行中,还能发挥正常作用,但是当集中供水或扩大了种植面积后,就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1.2施工单位不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有些农田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如开挖基础时碰到流沙,塌方会比较严重,为了省时省工没有把流沙全部挖出,就进行基础施工,正常运行时间不长,基础就发生不均匀沉陷,建筑物出现裂缝,高水位运行时,向外串水造成水利工程倒斜与损坏。有些农田水利工程在施工时,底板高程没有按照所在渠道的纵坡要求施工,底板偏高造成下游水工建筑的底板比上游还高,结果促使渠道淤积严重,增加了渠道清淤费用。

1.3施工效率低,质量差 个别施工队的项目经理、施工技术员素质偏低,在施工中不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偷工减料。造成水利工程质量与设计要求相差很大。投入使用以后,没到保质期就变成“豆腐渣”工程。有些水利工程使用不到一年,就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无法使用,只有拆毁重建,给企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1.4管理维护工作不到位 管理单位领导对水利工程的管理维护认识不到位,没有安排专人进行管护,建筑物运行一段时间后,管理维护工作跟不上,造成水利工程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1.5建设单位质量监督措施不到位 团内的农田水利工程大都是由建设科或水管科负责设计和实施。近几年团场机关进行机构改革,人员编制少,每个工作人员都是身兼数职、事务繁重,没有时间或很少去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和监督。有些工程技术人员实践经验少,难于承担有一定难度的工作。水利建设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制度,也没有科学的质量监控措施,再加上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只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

2.应对策略

2.1规划设计要起点高,上档次 工程设计人员要进行各方面的调查,充分掌握设计的第一手资料,在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中,全方位考虑,要有发展的眼光,尽量避免重复建设,不但要搞好水利工程项目规划图,而且要求每项水利工程有施工设计图,做到水利工程无施工图的坚决不批,规划设计标准低的坚决不批,为保证工程质量打下基础。

篇10

(一)成立工作班子,切实加强领导。一是成立领导小组。专门成立了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主要领导负责抓,分管领导精心抓,有关部门全力抓的工作联动机制,为重点县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规范组建项目法人。

(二)加强资金管理,保证资金安全。根据《***省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鲁财农[2010]6号)和三年建设方案等有关规定,对重点县项目建设资金实行统一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账核算,根据工程进度,对县级以上财政资金实行财政报账制度。防止滞留、挪用现象,确保项目建设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

   (三)规范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一是优选施工队伍。我们按照招标程序,择优选取合理低价、工期最短、质量符合要求的施工企业。二是严格材料筛选。项目所需原材料,事前必须报监理工程师审核,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材料一律不得进场。

二、重点县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1、工程进展。2009年、2010年项目均以顺利完工。审计署对以上两年的项目进行审计,针对审计出现的问题我县均以做出整改。2011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于2011年12月31日正式开工建设。截止到目前,工程已完成形象进度的85%,其中石门小水源项目区完成形象进度的95%,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剩余部分附属工程正在施工;白旄末级渠系节水改造项目区已完成形象进度的75%,管道铺设安装已基本完成,浆砌石渠工程完成80%,水源工程与田间建筑物完成65%。

2、资金到位情况

各级财政资金均足额及时到位,其中中央小农水专项资金2850万元、省财政资金2400万元,市财政资金600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900万元。

3、资金拨付情况。各施工单位凭票据,经现场监理核实,项目镇领导签署意见,再由区水利部门审核统一汇总上报,以确保项目建设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目前,根据施工方案及合同,2011年项目已预拨项目实施启动资金355.822万元。

三、项目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项目占迁工作存在的问题

篇11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集安市也和其他地方一样,逐步取消了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农民投工投劳数量大幅度减少,因而导致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总体下滑,这种趋势将阻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现代农业的发展。笔者从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多年,现就集安市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建立和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提出几点看法及建议。

1 集安市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农民投入不足

随着政府资金投入的增多,有多数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思想,认为政府资金的投入是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唯一途径。缺少政府资金的投入,有不少农民则抱有观望的思想,宁可粮食收益减少,也要等到政府出资搞农田水利建设。

1.2 资金投入分散

政府资金的投入由水利、财政、计委等有关部门管理并使用,尽管总体投入较大,但用于项目类型不同,加之集安市山多地少,且全市农田大多数地块分散,对于形成资金合力使用还有一定的距离,直接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规模,间接影响了工程所能发挥的效益。

1.3 项目实施管理主体有待加强

根据集安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可以看出工程技术人员明显缺乏,有很多工程管理不到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急待提高。[2005]50号文件指出:项目实施主体可以是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是农民联合体或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这项规定有利于工程建设管理及日后管理,但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农户或农民合作组织在技术、资金管理上有可靠的保证。目前,则普遍缺少条件。

2 建立和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所取得的经验

近几年,集安市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目标,各乡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重点解决汛后水毁工程及河道清淤、小河堤防加固、中低产田改造、水土流失治理等问题突出的工程。市水利局与计委、财政等有关部门积极筹备建设项目,做好项目资金计划工作,大力争取中央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补助资金、省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专项补助资金、农业开发建设资金、省财政预算内农业项目补助等多种资金用于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工程。政府扶持资金的投入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当前集安市农田水利建设的下滑势头,建成了一定规模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特别是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五部委《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出台后,集安市加强了农田水利建设的组织领导、做好规划编制、加大资金投入,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2.1 做好规划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前提

集安市水利局组织人员编制了《集安市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11年~2020年)》,要求项目单位申报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计划时必须符合规划要求。通过编制规划,不仅达到了摸清情况、明确任务、指导和规范工作的目的,还起到协调有关部门、整合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作用。

2.2 政府扶持是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省级财政部门下达到集安市用于补助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具体用于补助项目建设的材料费、设备费及机械作业费。2005秋,集安市争取到此项补助资金40万元,用于乡镇拦河坝项目建设。2006年,争取到此项补助资金53万元,用于乡镇农田灌溉项目建设。2007年,争取到此项补助资金70万元,用于乡镇农田灌溉项目建设。2008-2010年,每年到位资金超过100万元,逐步增加补助资金规模。市财政局农发办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100多万元,用于苇沙河流域治理及农业综合开发,市发展计划局投入国债资金450万元,用于全市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重点补助各乡镇拦河坝、渠系建筑物建设,切实增加了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市水利局水利勘测设计队一方面为各乡镇提供设计服务,一方面派驻设计代表亲临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财政、计委等部门牢牢把住资金使用关,使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达到了专款专用的目的。

2.3 “一事一议”制度是破解“农建”突出问题的好办法

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后,如何调动农民自愿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当中去,成为新时期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村级公益事业 “一事一议”制度,采取政府协调、村民议事、要件申报、招标施工、严格管理资金、劳务等办法,可以有效地带动受益农民积极地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当中去,并且合理地减少农民负担。

2.4 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制度改革是一个积极的尝试

近年来。集安市根据“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方针,大胆实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人。探索实施“水户协会”体制,成立用水户协会等合作组织,由协会民主决策、自主管理工程,努力做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后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工程发挥长远效益。

篇12

2、规范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

一是明确资金投向。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重点用于补助粮食主产县。二是明确项目实施主体。项目实施主体可以是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是农民联合体或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三是完善补助方式。主要用于补助项目建设的材料费、设备费及机械作业费,具体方式可采取项目管理或“以奖代补”的办法。四是制订补助标准。根据工程性质、农民在限额内筹资筹劳情况,制订不同的补助标准,筹补结合、多筹多补。五是健全申报程序。由县级有关部门对项目主体的申请进行审查、公示后联合上报。需要农民筹资筹劳的项目,应经县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的具体办法,由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3、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制度改革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归农户个人所有;对受益户较多的小型工程,可按受益范围组建用水合作组织,相关设施归用水合作组织所有;政府补助形成的资产,归项目受益主体所有。允许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以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进行产权流转,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4、建立稳定、多元化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

通过争取中央投资,加大地方各级财政投入力度,整合各部门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发动群众筹资投劳,吸引民营资本,接受社会捐资等途径,拓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稳定增长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

5、坚持民主决策、群众自愿的原则

要严格区分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与加重农民负担的政策界限,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以政府加大投入为契机,通过有效的组织工作,引导农民出资出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同时,要严格规范“一事一议”程序,控制筹资筹劳标准。

6、强化管理,推行项目公示

对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全面推行业主负责制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联合体或其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制;大中型灌区及节水灌溉、病险水库整治、农村饮用水、小型水利设施、水土保持等民办公助的项目,要在项目区域内推行项目建前、建后“两公示”制度,实行阳光操作,将项目责任领导、技术负责人、施工队伍、工程规划、国家补助和当地政府投资、群众筹资筹劳、建设工期、建设质量等情况在乡镇、村内进行“公示”,提高工程建设的透明度,强化社会监督,提高工程质量,使每一个工程都成为群众的放心工程。

7、鼓励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

按照积极稳妥、注重实效、政府指导、农户自愿、自主管理的原则,采取一库、一塘、一渠、一堤、一站一会等形式,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切实解决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主体缺位问题。各地要出台扶持政策,明确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性质、任务、责任、权利。按照扶持发展、逐步规范的原则,加快推进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8、认真做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采取以县为单位、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原则上每个县都要编制。编制规划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规划按程序经过审批后,即为安排国家补助资金的依据,申报项目必须符合规划的要求。水利部门要从全国和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出发,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各地区要结合实际,积极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篇13

1农村水利建设问题

(1)水利基础设施滞后。当前,我国农田水利事业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发展成果,但是,与当前农村发展要求比较而言,还存在不小的实际差距。很多农田水利建设设备都停留在20世纪60~70年代水平,由于当时的技术以及设计问题,很多建设项目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农田水利发展要求,而且,在维护上需要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投入,并且,应用效果也不令人满意。

(2)农田灌溉需求无法全面满足。农田水利建设通常具有一次性、投资高以及回收期长等特点。尽管政府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但是,由于自身财力等方面的因素约束,很难充分地满足当地农村水利建设需求。随着农村灌溉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水利建设的需求亦是逐步加大,这更加使得现有的水利建设不堪重负。

(3)水利工程维护措施不到位。一直以来,农村地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都是由政府部门投资兴建的,因此,政府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真正投资主体,同时,拥有着相应的产权,因此,水利设施的维护也应由政府部门进行。但是,在实际的维护过程中,都是由农村地区的农民自己进行维护。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农民的维护投入逐渐与收入比例失调,从而严重地影响到农民的维护积极性,进而很少进行系统的设备维护。这样,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水利设备在多方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呈现出老化、工作效率低以及故障率高等问题,进而影响到水利设施的整体运行质量。

(4)管理体制有待完善。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有待完善。当前,农田灌溉设施的管理企业仍属于事业性质,这些单位为了自身利益,并不是十分乐意通过节水来提高灌溉效率,因为这样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农田灌区的运行成本大幅度提高。政府拥有着水资源,其不需要担心水价以及水利投资回报率问题,因此,在供水时,很少会全面考虑成本问题,进而导致供水设施的财政预算额连年增加。

2农田水利建设促进措施

(1)增加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财政拨款作为农田水利建设投资的主体单位,其很难在有限的财力情况下满足农田水利建设的不断需求。因此,要在不断加大政府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投资额的同时,扩大农田水利建设的融资渠道。例如,鼓励金融机构对农田水利项目进行投资,或者给予其一定的贷款优惠政策。进而有效地满足农村水利建设需求。同时,还可以借助政府出台的宏观经济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或者个人加大农田水利项目的投资力度,从而实现政府与企业或个人共同经营农田水利项目的合作管控模式。

(2)对相关政策进行优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长期以来都因为产权不清而导致很多“搭便车”行为出现,进而严重影响到多类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因此,要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制度以及运作制度进行不断创新,例如,对所有权进行明确。积极推进每家每户的微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进而实现农民的自建、自管以及自用;以村为单位,构建小型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采用合作组织管理模式,有效进行资金、人力等方面的协调合作,从而提高该村的农田灌溉效率;实现跨乡或跨村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并对水利设施进行合作管理与应用,从而借助自然条件等诸多优势,提高农田灌溉能力,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

(3)科学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痼疾就是大中小型水利设施之间缺少有机衔接,彼此间的匹配性较差,从而制约了水利设施体系中协同效应的发挥。针对这一情况,上级政府层面上,在继续追加投资积极推动大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应重点加强对农民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投资,做到主支衔接,引水、蓄水、灌溉并重,大小水利并进,强化科学规划,统筹考虑各级各类水利设施的协调与整合,重点搞好不同规模水利设施间的衔接工作。地方政府层面上,则应一如既往地重视中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与养护工作,通过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体制,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实现农业用水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

3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农民的生产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然而,相对于城市建设,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深入解决。比如,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利建设相关制度有待完善以及水利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势必会影响到农村地区的农田生产质量,进而影响到农民的实际收入,甚至影响到社会建设的整体实施成果。

参考文献

[1]董权,程润柏,李宝林.浅析拜泉县农田水利的建设与思考[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07).

[2]黄成清,刘英龙,孙红霞.德安县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与思考[J].江西水利科技,2008,(S1).

[3]于淑宏,王东江.对农村水利工作的一点思考[J].内蒙古水利,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