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课堂提问的要求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课堂提问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运用得当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言语技能,实现新课标对语文课堂的要求,有利于教师迅速获得课堂反馈信息,提高教学质量。为使提问得以优化并使之符合中学语文教学规律,课堂提问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
课堂提问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课堂提问要避免盲目性,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出发,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此外,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程度、心理状态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深度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提问对象,力求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学生都能在潜移默化的训练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2.启发性原则
《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及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理论都强调了启发性原则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指导作用,启发诱导式课堂提问应该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由于中学语文教学目的的特殊性,教师设计问题时切忌提出不经思考即可随口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的问题,而且要防止出现提而不动、启而不发的局面。
3.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恰当地运用提问这一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兴趣变为参与语文学习的动力,使学生达到乐学的状态,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全过程。因此,我们应该着力设计充满课堂情趣、能有效缓解紧张和压力的课堂提问形式,以此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学生从某种抑制状态中兴奋起来,产生求知欲望和探索兴趣,但是在问题设计上一定要紧扣知识点,不要让学生哄堂一笑却没有任何收获。
4.评价性原则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置之不理,或简单地说“行”“还可以”之类的话。教师需要在内容、思路、方法、语言等方面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简单的评述,既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回答得对不对、好不好,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出错的原因或答得不够完整的理由。总结评述是课堂提问必不可少的环节,总结评述还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但是,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必须做到客观、公正、简洁,做到褒贬有度。
二、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要求
1.提问前的准备
(1)提问的难度
维果茨基关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应过多地停留在“已知区”和“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易,则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问题太难,则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反而失去提问的价值。教师应在“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上设问,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语文学习不再成为他们的负担而成为他们的乐趣。
(2)提问的频度
1912年,美国的史蒂文斯第一次对教师提问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他发现,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大约占去了普通学日80%的时间。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问2至4个问题。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
中学语文课堂中如果提问过多且过于频繁,就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强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制约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不可能持续较长或很长时间。据观察学生一节课注意力只能集中25到35分钟的时间,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把一节课中最重要的内容精心设计成几个问题并设置一定情景,加以提问,让学生有兴趣地参与思考、讨论。因此,每节课教师的提问次数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不提问或者提问过于频繁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2.提问的过程
(1)提问的对象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有几个误区: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获取完美的答案,提问只集中在优等生身上;将提问当作惩罚的手段,对于干扰课堂的学生或不集中听讲的学生进行提问;认为课堂教学应该以一般学生的水平为出发点而过多地提问一般水平的学生。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提问的对象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均等地向每位学生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关系到教学的针对性和教育公平的问题,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就是教学资源分配的公平,教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很多学生没有被老师提问意味着教师资源没有被充分地利用。因此,课堂提问对象不能过于集中,应该面向全体同学,同时要有技巧地运用提问策略。提问内容要有梯度、有层次性,对于比较难的问题,要多问优等生;对于比较容易的问题,则应该向成绩一般和不够理想的学生群体倾斜。总之,课堂提问要让每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使课堂成为全体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
(2)提问等候的时间
提问的等候r间是中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以提高学生回答的准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提问等候的时间过短,从实际效果看,学生思考时间不足、精神紧张、压力过大,语言组织就会不连贯,语言表达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出现错误,教师必须花费大量时间纠正学生的错误,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了课堂氛围和学习效果。如果提问等候的时间过长,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就会发生转移,无关的课堂行为就会出现。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学会读懂学生的表情,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如果很多学生开始看教师,证明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回答问题,如果老师在看学生时,学生的目光回避老师就说明他们还没有思考好,应该再给他们一段时间,必要时应该给予学生有效的提示或启发。
(3)提问的方式
①群体叫答
教师在复习和讲解课文内容时提出的问题一般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集体回答,一方面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平等地参与,另一方面便于教师了解班级的整体水平。另外当教师要检查学生课文生字词的学习情况时,可以让所有男生或女生一起读课文,而没有被叫到的女生或男生就可以当监督评价者。
②指定学生回答
在具体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指定学生回答问题。如果问题的难度比较高,教师就可以先指定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回答,再叫水平比较低的学生回答,这样相当于间接地给予了他们等待的时间。指定学生回答问题有两种不同的做法,即先提出问题再指定学生回答,或先指定名字再让学生回答。我认为,先指定学生这种做法不太好,发问前不要先提名,因为这样会使没有被叫到的学生完全处于无焦虑状态,不再积极思考。
3.对答问的评价
对学生的答问一定要评价,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师生双向交流,形成良好的反馈,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通过对答案的分析、修正,使学生对正确答案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课堂答问的评价要做到及时准确、褒贬有度。如果老师对学生的答问置之不理,学生就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产生心理上的失落感,觉得老师缺乏对自己的关注。学生回答后急切想知道对错,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也高度集中,此时对答问进行评价,能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和补充没有回答完整的问题,强化了记忆。反之对学生答问既不肯定又不否定或者模糊评价,就达不到提问的最佳效果。评价时对回答问题优秀者不能生硬一句“对”、“坐下”,学生因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与鼓励会感觉受到冷落,影响学习情绪和发言主动性。对于答错者要进行鼓励,帮助找出错误的原因,调动学生深入思考和勇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能对答错的学生进行责备或者讽刺挖苦,劣性评价后果很严重,会伤害学生的感情,挫伤学生的自尊,摧残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和信心。
本文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有待加强,在今后研究中,我将积累丰富的中学语文课堂提问材料,为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研究提供更坚实的实证基础,将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研究推向更广、更深的阶段。
参考文献:
[1]鲍传友.课堂教学不公平现象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0):47-48.
[2]靳洪刚.中文教师提问能力的培训[J].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2004(10):1-20.
[3]李志.学校心理学教程[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9.
[4]周翠琳.课堂提问当议[J].汉语速成教学研究,1997(1):25-27.
[5]马欣华.课堂提问[J].世界汉语教学,1988(1):47-48.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7]田广增.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47-48.
[8]许苇.中W语文初级阶级教师课堂提问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7.
篇2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启发式提问是最主要的一种方法。恰当的启发提问,能激起学生的思考和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设疑式
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还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有些知识貌似简单,但蕴含着丰富的智力发展因素。教师要深入挖掘在学生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设疑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像投石击水,在学生思维的脑海里,激起层层涟漪。
二、发散式
通过提问,启发学生多方向地改变思维角度,运用已学过的知识,重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这种方式对课文的重点词句、句型、语法等的巩固,理解作用更大。
三、探究式
教师讲授知识,应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向学生提出较新颖的、有一定难度而又是学生可以完成的“跳一跳摘桃子”式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灵活运用知识,达到掌握课文内容及主题的目的。如教高二Unit 13 “The water planet”时,教师可设计下列问题:
1. What does the passage talk about?
2. What makes water an excellent medium for life?
3. Why is water in the ocean moving?
这些问题学生在课文中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必须通过积极思维,深入到课文的主要精神实质上,而不是只通过“YES”“NO”或用课文的原句来回答。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四、对比式
上课提问有时为了起到突出课文主题思想,可运用对比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全面理解。
总之,启发性原则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过程。课堂提问前,教师要循循善诱地交待说明,将学生引入到一个求知的境界中。使他们的思维进入到一个最佳状态,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大胆发言。在高中教学中,应该少一些诸如“General Questions”,“Tag Questions”,“Optional Questions”等理解性提问,多一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培养思维、想象力的提问,如“Essay Questions”。同时,提问要面向全体,允许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深浅有所差别;又不能忽视坐在教室后面和两边的学生。这样既使问题的难度错落有致,又能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机会。
目前,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学生回答少,直接给答案多,分析过程少。因此,在问题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质量,提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能为学生理解。符合学生的水平,使学生有思路可循,而不能含糊不清。提问要有训练思维能力的价值,学生不动脑是回答不来的。提问对象要普遍,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适当地让不同学生回答。问题与问题之间在内部联系上要相互衔接,首尾相连,层层深入。问题设计要有计划性,要全面安排内容,不能信口开河。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 教师要诱发学生的兴趣,忌直贵曲
如果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就可以不动脑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者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热闹”,实际上学生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平下,换换角度,凡问必曲,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
2. 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远及近,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问题。
3. 提问设计要有“度”
这个“度”必须是广义的,它应该包括提问设计的难度、深度、亮度(讲究感彩,抓住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新接受信息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平衡、提出问题、打动学生的心。)、跨度、角度、精度、密度等。这就要求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看准,要有眼光,要恰到好处,不能凭主观想象,想当然。
4. 提问设计要“巧”
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1)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比较选择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
(2)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等。
(3)要讲究提问的逻辑,问题要合理,问域要适度,概念要清楚,表达要准确,答案要未知。
篇3
一、课堂教学提问设计的基本要求
提问应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它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因而要使提问真正发挥作用,应该重视提问的设计。
1.提问的表述应该科学和简明
新教师和实习教师常常会提出一些复杂的、含糊不清或语句很长的问题,这些问题容易使学生误解。例如,有位实习老师在讲授“家兔”一节时,一手托着一只家兔的剥制标本,一边问:“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家兔是不是全身各处都被毛?”学生看得很仔细,家兔标本高高竖起的双耳里面没有毛,回答就自然成为:“不是,耳朵里面没有毛。”而教师原本是想通过教具引出哺乳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体外被毛。由于提问设计得含糊不清,因此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然,言简意赅并不是说问题设计得呆板平淡,而是应该变换角度设计问题。
2.设计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
提问的实质就是设置疑点、制造矛盾、激发思维的启发性过程。朱熹说“大疑则大进”,问题设计得好,就能使学生“起疑”、“起大疑”通过启发思维得到较大进步。设计启发性强的问题,首先应考虑问题的难度要适当。只要当问题的要求略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时,学生才会感到问题的答案“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答案的“似是而非”更能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如果问题过浅,可能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是这种表面的活跃并没有深思熟虑的基础;如果问题过深,学生看问题就不知从何下手,那就懒得思维。其次,问题应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最后,要总结教学经验,从学生理解的困难之处提出问题。例如,有的教师在讲授“避免近亲婚配以防止遗传病发生”内容时,针对学生对于“血亲”的概念理解困难的情况,特意提出“血亲”和“亲属”二者的差别问题,理解了“亲属”的概念,也就容易理解“血亲”的概念。
3.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设计课堂提问应该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特别是重点和难点内容,抓住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等于抓住了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知识“关节点”。课堂教学提问的针对性还体现在整节课提的问题应该有“整体观念”,此一“问”和彼一“问”应该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毫无针对性地提几个问题,为问而问,不仅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连传授系统知识的教学目的也难以达到。
4.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
在生物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目标的多层次性决定了提问类型的多样性。英国著名的微格教学专家布朗把课堂教学提问分为八类:依从提问、反问、回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如果简化归纳,就可以把提问分为基础性提问、运用性提问和开拓性提问三类。基础性提问包括回忆、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的问题,如“人的消化系统由哪些主要器官所组成?”“家鸽的哪些形态结构是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等问题。运用性提问主要是指使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以及通过分析或综合的方法区分和判断事物之间的关系,根据事实推导结论等。如:“为什么人群中男性色患者远远多于女性色盲患者?”开拓性提问也就是常说的开放性问题,一般没有唯一的答案。如“一旦克隆人成为现实,危害将会表现在哪些方面?”,“在一座城市里拆除一个绿树成荫的公园去建造一个超级市场,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等等。
二、课堂教学提问的基本要求
1.提出问题时应该表述清楚
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该注意声音的音质、音调和音速的变化,突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学生能够迅速理解题意,明确回答的要求,积极参与思考。例如,提“鲫鱼的外部形态中有哪些特点与其水生生活相适应?”这一问题时,对“外部形态”、“哪些特点”、“水生生活”几个词组应略微重读和慢读。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问题,并将其中重要的字词句着重表现出来(字体加粗或闪烁几下等),让学生明确问题的关键所在。
2.提出问题后应稍微停顿
有经验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常常稍微停顿并环视全班每一个学生,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看我,可能要提问我”,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美国的一位教育学家经过精心研究,发现当提问后停顿时间超过三秒钟后,学生参与回答的人数增加,其中后进生参与回答的人数增加,联系自己观点的回答增加,回答正确率增加,学生质疑的人数也增加。没有经验的新教师常常“先提后问”,即先把一个学生叫起来,再提出问题。这种做法,不仅会使被提问的学生心情紧张,没有思考问题的时间,也使其他学生觉得“事不关己”,不利于促进全班学生积极参与。
3.指定回答后应适当引导
提问并指定一个学生回答后,教师的态度应该自然,对被提问的学生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并尽量伴有点头、微笑、皱眉等表情。当学生回答得不够理想时,教师切忌表现出不耐烦或想要打断回答的表情,而应该运用教学机智,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同时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的目的是拨正、拓宽或深化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和回答聚焦到问题的实质,有时甚至要“对症下药”。例如,如果学生对有关的旧知识遗忘太多,可以适当提示;如果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已学知识,可以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略加深化和拓展等。当学生正确回答以后,教师应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回答不正确,教师也应及时反馈,尽量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切忌讽刺、挖苦或嘲笑。宽松、鼓励、信任的氛围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必要环境。
4.鼓励和处理学生质疑
篇4
语文学科是“交际工具,文化载体”,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向我们显示着全新的信息,只有抓住语文学科的丰富性和生动性这一特点才有可能将语文课讲“活”。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指导学生进一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智力、个性和特长。其次,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不但要把语文学科的语言视为语法理论上的“语言”,而且还要将其视为语言交际中的“言语”,要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恰当地表达国语,要使他们能够掌握适应种种目的场合的说话方法和使用语言要领;第三,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教师要努力摆脱教学的模式化和教学方法的单一化。
2.灵活机动地驾驭教材和使用教材
教材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如果能全面熟练地驾驭教材和使用教材,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活起来。否则,教材就会变成死板的说教材料,让人生厌,使课堂沉寂。中学语文教师在使用教材上须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2.1 制定好中学语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在主观上的超前反映。语文教学目标决定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向、过程、内容和方式方法,关系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全局,它是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先体会大纲要求,理清教材程序,了解认知前提,摸清学生心理,然后制定出科学的语文教学目标。
2.2 设计好板书
板书的设计,是教师在原文基础上的一种再创造。教师必须依照大纲要求,深钻教材,抓住重点,融语文教育与美术为一体,设计出精要、醒目、美观、形象的板书。
3.充分发挥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活”的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艺术的支撑。所谓教学艺术,是指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包括教学机智、教学幽默、教学创造、教学语言和教学过程情感交流在内的各种知识、条件、手段和方法的综合。
3.1 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具体表现在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上,这主要包括语文课堂教学中突发性情况应变和授课过程中意想不到的学生质疑应变。如我教《天上的街市》时,一位男生突然举手提问:“老师,牛郎织女早就被王母隔在天河两岸不得相见了,诗中怎么又写他们骑着牛儿、提着灯笼'闲游'呢?”对于这样的质疑,教师一定要沉着。教师先表扬学生善疑的精神,之后解释:“这是诗人大胆扬弃了神话传说中爱情悲剧内容和统治者的恩威内容,重新构想了牛郎织女过着自由幸福生活的美境,借以寄托诗人的社会理想。”
3.2 创造艺术
创造是教学艺术的生命,没有创造,就没有教学艺术。教师创造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对学生身心的培养和发展,这需要教师以独特的风格,创造性的个性,创设情境,开启学生思路。使学生在求“新”猎“奇”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3.3 幽默艺术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便是幽默。”幽默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和教益。如有位教师教《我的叔叔于勒》,讲到在船上遇见于勒的这一情节时,便让同学们走上讲台分角色朗读并模仿他们的神色和动作。使同学们在他们的朗读和表演中分析人物性格并领会到当时那种社会实质。
3.4 语言艺术
“活”的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语言艺术,很好地运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
3.4.1 是有声语言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一要规范,教师要用普通话,切忌将方言、土语、口头禅带进课堂;二,要有科学性,教师对问题的分析和认识要完整、严密,对所教内容要准确无误,切忌含糊其辞;三,要富有美感,语文教师要适当选词,善于修辞,巧妙组合,口若悬河,出口成章;四,要抑扬顿挫,讲到哀痛处要用慢速降调,讲到激愤处要用快速升调,讲到一般叙述处则用中速平调。
篇5
数学学科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开展数学教学,能够在全面有效弥补学生自身存在的知识短板和不足,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和逻辑,因此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和思路,完善整个课程中所需要的具体内容,就极为必要。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思维引导和数学研究效果的核心,所以良好的数学课堂对整个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重要基础。提问驱动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理念创新优化发展水平。
1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提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数学课堂具有自身特殊性,整个课堂的重点不仅在于知识的传输和内容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学习习惯和思维理念。但是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缺乏对课堂教学提问技巧的有效应用,因此多数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存在“困惑”,这就是如何利用课堂提问的具体作用,所以认知数学课堂教学提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极为必要。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其缺乏系统化的教学理念,特别是未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价值作用。事实上,课堂提问的有效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关注度,所以利用课堂提问策略,关系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然而在数学课堂教学时,很多教师未能认识到具体提问过程中的相关要求,所以课堂提问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无论是问题的准备完善度,还是与课堂的具体切入点,都与实际需要之间存在极大差距。
不仅如此,数学课堂教学在应用提问策略时,未能将学生的兴趣关注度予以创新,对于数学课堂提问活动具体开展来说,想要满足数学教学要求,必须将学生的关注度融入其中。只有有效融入学生的学习要求,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课堂提问过程中,学生能否理解问题,并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实际上就直接影响到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从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活动的具体实施状况分析看,在进行问题设置时,未能将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融入其中,从而限制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2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实施思路分析
从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价值看,有效提问策略的价值点在于融入了数学课程的特点和内涵,同时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关注度融入其中,所以创新数学教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实施策略,就极为必要。而结合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来看,想要充分有效应用课堂提问策略和方法,就需要充分做到:
(1)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想要实现理想的提问效果,需要将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学生教学要求相结合。数学学科的重点在于内容讲解与数学思维习惯培养的有效结合。相对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提问思路来说,其未能将数学思维习惯融入其中,因此,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想要实现理想的数学教学效果,就必须将学生的思维理念培养融入到整个数学课堂中。融入学生数学思维理念,进而满足数学教学要求。
(2)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注重优化课堂提问与反馈机制的实质性互动,从设计问题,到激发问题,再到收集问题的具体答案,都应该充分结合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具体学习特点,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理想效果。有效提问,不仅在于内容上的选择与应用,更重要的是有效发问、准确提问、精准把握学生的问题点等等。而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必须有效融入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理想的提问效果。当然,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完善课堂提问的具体技巧,通过系统化融入,从而实现有效提。
(3)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将学生的兴趣爱好融入到具体提问活动中,通过丰富课堂提问的各项元素,从而实现对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的有效融入。数学课堂并非形式枯燥的课堂,无论是整个课堂的具体风格,还是课堂的内容选择和应用,都需要充分有效注重学生的兴趣点,特别是了解学生学习习惯和心理的各项变化,通过将学生学习兴趣与提问问题相结合,从而实现整个数学课堂提问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创新提问方法,优化具体的课堂提问内容,将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创新发展,提供实质性推动力。
3结语
启迪学生发问,引导学生思考,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合理性与完善性有着重要作用。相对于传统数学教学活动来说,有效提问,优化提问技巧,就能优化整个数学教学的理想的效果。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开展提问,能够给与学生理解问题的时间,通过创新教学内容,利用数学提问的相关方法,从而实现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实现了数学教学的理想效果。因此,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注重应用提问技巧,选择合适的提问内容,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1.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原则
物理作为一门严谨的科学学科,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实验操作中都要求注重科学性,因此,在物理课堂的提问问题也要求具有科学性。从物理内容上进行区分,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物理定义的科学性。中学物理教材中的物理名词都是经过严格定义的,因此在要求学生进行名词解释或定义复述时,必须按照课本教材内容,例如在将“比热容”这一概念时,应当强调物质的比热容,而不能含混的说物体的比热容。第二类轮是物理数据的科学性。中学物理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而且对于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有严格要求,教师在进行问题提问时,必须要求学生树立起精准计算、数据科学的教学要求。
2.课堂提问的针对性原则
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还是服务于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应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和教学计划安排,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课堂提问是对学生学习接受能力的一种简单测验,这就要求教师在问题提出之前,首先考虑清楚问题的内容是否符合本节课的教学安排?问题的难易程度是否在学生接受范围之内?问题提出之后能否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起到帮助?只有综合考虑上述问题,教师的课堂提问才能有针对性、有目的性,从而能够为物理课堂教学起到推动作用。
3.课堂提问的量力性原则
课堂问题的提出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理解消化能力,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应当准确把握课堂问题的难易程度。一方面,课堂问题既要防止问题难度系数过大,导致学生经过长时间思考和相互讨论仍然难以得出结论,降低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课堂问题也要具有一定的深度,避免学生不假思索就寻找到问题答案,导致学生失去了探究兴趣。所以,准确把握课堂问题的难易程度,既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也是对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考验。
二、中学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缺陷
1.教师对提问的认识程度不够
现阶段,许多教师对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和必要性认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课堂提问的习惯。通过调查发现,有的中学物理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物理教学时以教师讲解为主,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公式推导、原理讲解和黑板板书上,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更不用说进行科学性的课堂提问了。还有的部分教师虽然偶尔进行课堂提问,但或多或少存在“为了提问而提问”的现象,问题内容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不能为学生的深入思考和强化学习提供引导,使得课堂提问流于形式,难以发挥真正的教学作用。
2.学生对问题的参与程度不够
课堂提问的主体是教师,提问的对象是学生,只有分清课堂提问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才能使课堂提问发挥应有的教学作用。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问题设置不合理,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求知欲望,在这种情况下,物理课堂往往出现这种怪象: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突然提出一个问题,但是学生茫茫然不知所措,既没有进行深入思考,也没有学生自告奋勇的回答。面对这种尴尬局面,教师只能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除此之外,多数中学物理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带有“惩罚”成分,例如哪个学生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同学间交头接耳,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处罚”学生,使得课堂提问成为了惩罚学生的教学工具。
三、中学物理教学中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
1.课堂提问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归根到底,物理教学的目的还是要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教学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提醒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强化记忆。新课改之后,中学物理教材在内容安排和结构设置上更加趋于合理化,原来教材中的许多难点知识得到了简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教材中有些重要的知识点没有得到突出体现,导致学生在学习中认为这部分内容不重要,在思想上产生了懈怠。例如在学习“加速度”时,教材对于这一知识点只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但是加速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在中学物理中的计算方面占有很大比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有重点的学习。
2.合理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
适度的标准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才能正确地加以回答。因此设计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不能完全超越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心理水平,即问题要落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为此,教师要做到:一是吃透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摸清本节课的重点及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内容;二是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以此为基础确定问题的难度。
3.提问语言要通俗易懂
问题的表述还要通俗易懂。在有些情况下,学生回答不出问题,并不是问题本身的难度,而是因为教师表述问题时语言晦涩,语句过长,表达方式拗口。物理语言逻辑性较强,容易使学生听不懂教师问题要表达的意思。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在不违反科学性、准确性的前提下,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问题所要表达的意思。
篇7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0.035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激发思维的火花,它促使人们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途径。课堂提问是主要的课堂交流形式之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纽带,是教师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对学习主体、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1]。而传统的、单一化的“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提问方式显然满足不了新课标对学生培养的要求,不能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只有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策略,才能使课堂提问真正起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的作用,在此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多元互动提问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模式不仅能够达成新课标对学生培养的目标,而且有助于提升课堂提问的质量,使高中生物课堂焕然一新[2]。
一、多元互动课堂提问模式的提出
1918年,哈佛大学在课堂提问方面首次应用了一种课堂创新方法――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此后,在西方教育社会学中,师生课堂互动行为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发展迅速,进行广泛的研究与实践。如英国学者艾雪黎在帕森斯社会体系观点的基础上,将师生的课堂互动行为分为: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和知识中心式。国内学者适应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借鉴国外的成熟理论,针对师生课堂互动行为,从互动主体、互动内容以及互动形式等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1997年,我国学者吴康宁等人从课堂互动主体的角度出发,提出“师个互动、师班互动、师组互动”等类型。同年,王家瑾根据系统工程分析的方法,以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要素构建出教学活动的一个三维坐标体系,形成了师生课堂互动模型。
借鉴以上优秀的课堂教学理论,针对新课标对学生培养的要求,提出了能够优化传统课堂提问的新模式――多元互动的课堂提问模式。多元互动的课堂提问模式中的“元”即“要素”,是指与课堂提问有关而又能相互作用的各种教学因素,包括课堂提问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提问的内容、提问的信息来源、提问的形式以及提问的结果等[3]。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定位为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要素,调节各要素关系及其内在相互作用,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将提问转向多元,实现思维交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
二、多元化提问模式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探讨
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提问模式,高中生物课堂多元互动的提问模式,不仅打破了“教师问,学生答”这种提问主体的单一性,而且改善了“一问一答”的单一提问方式,充实了除课本以外的其他提问信息的获取来源,取缔了“对错”“是否”等限制学生思维的一元提问结果,力求使生物课堂提问方式、提问信息来源和提问结果都做到多元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在互动中全面发展。
(一)提问主体多元化
就课堂提问而言,我国学者宋振韶于2004年提出可以从提问的发起者和接受者的角色以及先后次序分为三种模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即“师―生”课堂提问模式);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即“生―师”课堂提问模式);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即“生―生”课堂提问模式)[5]。
篇8
一、课堂中的有效提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中最普遍的师生双边互动方式,也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的有效途径,能够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1.有效地组织和检查英语教学情况
通过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获取师生双方信息和反馈。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到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状况,以及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借以衡量授课得失,同时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作出及时调整,力求收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回答教师的发问,找出自己学习的不足, 知道自己哪些知识还没有真正掌握,从而进行知识上的补充。
2.有利于加强课堂互动,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
在英语课堂中,课堂提问常常采取以yes / no为主要形式的展示性提问,提问后的等待时间过短,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课堂提问的范围也仅仅局限于部分善于发言或坐在前排的学生,学生在回答提问时还普遍存在着恐惧感。教师控制了全部的提问权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尽量在课堂上创设真实情境, 设计出具有针对性、有效的问题。这样才能加强课堂互动,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
二、英语课堂中有效提问的原则
1.激发兴趣的原则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灵活地使用教材,设计出巧妙的问题。
2.启发思维的原则
教师的提问应富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使他们的学习更加生动活泼。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对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依赖,应该是主动质疑,多说敢言,最终使学生都能创造性地去思考问题。
3.增强学习自信心的原则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于情感态度目标要求,学生应“在英语学习中有较强的自信心,敢于用英语进行交流与表达,并能克服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愿意主动向他人求教”。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力求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力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不同优势,使他们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且从中树立起自信心,亲自感受参与和成功的喜悦。
问题提浅了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提深了又启发不了学生思考。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正确的估计,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提问的难度要求,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
三、英语课堂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1.导入新课时提问
善于提问的教师非常重视导入新课时的艺术性,用设问的方法,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在英语课堂中,在导入新课部分时进行提问既能把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排除新语言的障碍,为新课程教学创造条件。
2.过渡处提问
英语教学中本身就存在语言的障碍,在教学步骤的过渡处,没有明确的标志时,适当地进行提问能从一个知识点自然衔接到另一个知识点,同时也不会让学生觉得莫名其妙,跟不上教师的思路。此时的提问就起到了过渡词的作用,这样一节课也不会一直都用“next,then, ...”这样的过渡词,学生也会更有兴趣参与到教学中来。
3.突出重点时提问
一堂英语教学课中应该重点突出,主题明确。而在教学重点处设计课堂提问既能抓住重点,也能突出主要训练内容。在备课时,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中找出重点,然后以此为主线,串起其他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趋异性问题。
趋异性问题是指“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逻辑思维,运用所学的知识就课文的某个事件或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类问题难度相对要大一些。他要求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并用自己组织的语言进行回答。例如,“what do you think of...?”“Why or why not?”“How do you find...?”等。
4.化解难点时提问
英语教学中除了教学重点突出之外,还要求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突破教学难点。英语教学中的难点有的在语音、语调上,有的在语法上,还有的在句子结构上。所以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设计出不同的课堂提问,来化解和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课堂交际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分层次教学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融洽师生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快乐地去学,最终收到最大优化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篇9
课堂提问是一种典型的教学技能,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由于笔者在所任教的职业高中主要负责高考班学生的数学辅导工作,因此,本文将结合笔者工作实际,探究职业高中高考复习班数学课堂的提问设计原则,旨在帮助职业高中教师能够更好地为面临高考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一、课堂提问的含义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适当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课堂提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课堂提问是每一个学科教学的必经环节,它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二、职业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设计案例
本文中的数学课堂提问案例主要选自在学生高考复习过程中所遇到的习题,针对这一阶段的学习和复习状况总结课堂提问设计的原则。
(1)设 ,写出总施工费用 关于 的表达式;
(2)请问,如何铺设才能使总施工费用控制到最低?(选题探究)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方法:渗透化归思想,同时在讨论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在课堂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测巩固
2.适当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探索精神,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三、职业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设计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数学是一门自然的科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其科学性,无论是提问的内容,还是对提问的表述方式,都应做到准确无误。对数学名词的概念以及定理进行解释时,教师应当使用数学术语。例如,上面提到的函数 ,应当说“函数 的值域”,而不应当说“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学习中,尤其是在学习函数图像时,教师的语言表达更应恰当到位。此外,在讲究科学性的前提下,教师还应使其提问的语言尽量通俗易懂。
(二)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要求教师根据授课的内容、教学或复习的阶段性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针对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需要对本课即将讲解的题目数量、涉及的知识范围以及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做出准确判断,估计出课堂提问的数量及深度,这样才能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意图和效用,使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最大化。例如,在复习基本不等式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时,可以采取这样的提问方式:“回顾之前的学习,请问基本不等式的适用条件是什么?它主要用于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这样的提问是依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而设计的,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也便于学生进一步回顾定律,思考其应用范围。
(三)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指的是所提问题应遵循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层层推进的原则,对问题的安排应恰当。针对高考数学复习课的课堂提问,教师应清楚其提问不应像讲解新知识那样简单,而需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复习个过程中自己先回顾旧知识,进而引发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如果提出的问题太过简单,学生会对其不屑一顾,从而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如果提出的问题太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会导致学生放弃思考,影响后期学生自主思考的培养。
结语
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数学教学课堂提问需要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和层次性的原则,教师在课堂问题设计中才能有效地把握课堂目标、学生能力以及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篇10
一、当前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的分析
笔者在平时的听课中对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进行了有意识的关注,发现当前高中英语课堂提问存在很多问题:
1、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学生被动参与课堂提问。所听的英语课堂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在对最近所听的20多节英语课进行话语分析时发现,教师的提问对象70%甚至90%集中在部分尖子生身上(有一堂课有三个学生居然被提问5次),而有些学生甚至一学期下来一次都没有被提问过。至于给学生提问题的课堂机会更是少得可怜。课后进行教学交流时老师们普遍反应,不是不想提问其他学生是怕他们回答不出来,既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耽误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至于学生提问,是担心会影响教学进度、浪费时间等等。
2、为了提问这一程序而提问,效率低下。教师进行表面性提问,旨在追求热闹和师生互动,实则空空洞洞;进行习惯性提问,问题浅显,无疑而问,收效甚微(如:Is it true? Do you think so? Do you agree with him? 等);更有惩罚性提问,通过提问来惩罚分心的学生,如看到学生课堂打瞌睡或做小动作时,突然对他们进行提问,造成学生对提问的逆反心理或害怕提问的心理。
3、提问过于偏重语言知识,忽视学生对材料的看法和理解。教师的课堂提问大多采用展示性提问(教师在提问时已经有确定答案的提问),围绕所讲的单词、词组或句式进行提问,旨在检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少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整堂课没有一个参阅式提问(无确定的答案,学生在回答时可以各抒自见、自由发挥的提问),甚至在discussion时,有部分老师居然在PPT课件上给学生呈现discussion问题的标准答案。
二、建立有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系统
从平时课堂上反应出来的课堂提问情况,以及老师对提问手段的低效使用,建立有效的课堂提问,提高对课堂提问效率的认识就显得很重要。建立有效的课堂提问系统可以从如下方面考虑: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人们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教学过程不再仅仅是指教师知识的传授,而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的过程;学习过程也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课堂。尤其要对学生提出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尊重,鼓励学生随时当众质疑老师所讲内容,使学生产生“老师期待我们提问”的认识。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由原来的权威转变为管理者、设计者和组织者。老师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疑问,激起学生求知的要求,要么激发学生积极寻找老师或其他同学的问题,要么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见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组织学生讨论、提问时,老师同时应该扮演顾问和监督者的角色。
2、关注问题的多元性。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是实施启发式教育的重要途径。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有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话很有道理。“置疑启发,又称问题启发。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特别是对某些要求学生掌握的课程内容,在学生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就要激发学生产生疑问,使之有追求解决矛盾的要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论述揭示了课堂提问的实质: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引起积极的思考,从而找到启迪知识的钥匙和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
三、高效提问的原则和提供支架
课堂提问是建立在学生元认知的基础上,并且对最初模糊的答案不断加工或细化的过程。为了达到高效的提问,教师要注意如下提问原则:
1、 分层原则与保护原则并举。一个班的学生有着差别,老师要考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提问中(无论是在回答问题时,还是在提出问题时)找到自己的价值,体会成功的快乐。如:可以让英语水平一般的同学多回答一些记忆性或展示性提问,而让能力强的同学多回答参阅式提问。课程标准要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高中英语生的思维不够成熟、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提问或回答有时会有“违”常规,教师应该善于保护他们“幼稚”的想法,培养他们的突破常规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予以保护和培养。
篇11
在公元十五世纪伟大的教育家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产婆术。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产婆术是为新生婴儿接生,而他的教学方法则是为人的思想接生,引导人们正确的思想。苏格拉底教学法又称“激问法”,“谈话法”,因为他的教学始终是以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在相互提问解答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他所提倡的教学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到目前任然是课堂上最常利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各个学科,在数学学科教学上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以及严谨的逻辑性等特点。数学学习不仅能开发学生智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所以,数学课堂教学上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重视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的发展。课堂教学上通过适当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带有针对性、目的性的问题,既能达到教育学习的目的又能引导学生积极地探讨思考问题。
一、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
虽然教师们都认识到了课堂提问对于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数学实践中,依旧存在许多问题。
1、课堂提问形式化:重提问,轻反馈
有些数学课堂上,教师虽精心准备了许多问题,但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常常把学生晾在一边。有时甚至是学生思考后,还没来得及回答,老师就说出他的答案了,不能留给学生发言的机会。有一次去听课,老师问“一元二次函数开口的大小与二次项系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提问,学生通过动手画图,分析比较后很容易就能发现规律得出正确答案。可是这位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很快就说,“为了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我就在黑板上讲一讲”。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但不能让学生参与思考回答问题,长久下来也容易让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提问麻木,结局就是课堂提问得不到学生的有效反馈。有的教师则只注重问的形式,不注重问题的解答过程.从表面上看,与学生进行了积极地互动交流,但这种单方面的提问反而会造成学生学习的低迷。
2、课堂提问低效率:重数量,轻质量
新课改要求现代化的教育朝素质化发展,即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要注重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这就导致不少教师误将课堂提问的数量作为衡量课堂气氛是否和睦融洽、师生间是否交流互动的标准。但这明显忽略了一个问题,课堂提问数量过多,学生不能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老师们常常责怪学生不能举一反三,究其根因就是对问题没有进行透彻思考,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频繁的提问表面上师生交流很频繁,但事实上学生对所提问题根本没有消化吸收,甚至没有深刻印象,也就不可能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3、课堂提问口语化:盲目提问
课堂提问的方式是丰富课堂内容的关键,有的教师在提问时过于口语化,随便使用“对吧”、“行不行”、“是吗”等词语;这些类似是提问的含有情态的语句会带给学生误导性的答案。比如:一位数学老师问,“对边分别互相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吧?”这样的提问带有期待肯定答案的语气,即使学生上课没有听课,也能从老师提问的语气词中捕捉到正确答案。一节课下来,确实提问了很多次,但是没有真正能引起学生认真思考,引起学生注意力的有效问题。要保证每个问题都能得到学生的思考,那就要保证教师的每次发问都是正式的,不口语化,不随便发问。
二、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环节,它起到激发集中、启迪反馈、巩固提高的重要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1、激发集中
在数学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课堂提问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提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它能让学生展现才华、发表见解、陈述观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增强好奇心和想象力。提问还促成了以问题为纽带的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促进人际交流、沟通感情、发扬教学民主、凸显主体意识,是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各种学习活动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解决为手段,可以促使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引导他们如何围绕着数学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区开展各种数学学习活动。
2、启迪反馈
课堂提问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诱导发展上有着重要影响。提问不仅可以启迪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又可以诱导学生由被动思维变为主动思维,高水平的提问还能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果说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那么课堂教学提问就更好的诠释了这点。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及学生的回答反馈出学生对本节课,或对某知识点的把握理解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从而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
3、巩固提高
各种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的习得离不开发人深省的启发;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强化同样来自精心设计问题的诱导,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进其知识内化,构建认知结构,强化综合应用能力。
三、提问的原则和提问的技巧
1、明确课堂提问目的
课堂提问的目的必须明确:第一,是为了促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第二,有课堂情境创设的问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三,细心观察学生对问题的反应状态,从他们的眼神、动作中都能反馈出对问题的理解程度,这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讲解详略得当。因此,在进行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时,要紧紧围绕提问目的进行问题的设置。
2、遵循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
课堂上好的问题需要教师课下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般问题设计要遵循两个原则。首先要对数学教材进行透彻的分析研究,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易犯错的知识点。从而严密地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做到环环相扣。其次,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为基础进行问题设计,即课堂问题的设计应由浅入深,难度应慢慢加大,从直观形象到模拟抽象,从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只有这样设置的问题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帮助其解决数学难题。
3、选择恰当的提问形式
掌握了课堂提问的目的和设计原则,还需要选用恰当的提问形式,才能有效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常用的提问形式有六种。一是直问,常常是对某一简单问题的直接发问,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效果。二是反问,这种提问形式是针对学生对某个问题的错误认识进行反问,使学生能及时纠正错误,加深印象。三是曲问,为了强调某一概念,从相似的概念问题中提问,通过类比得出异同点。四是激问,指的是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想办法通过激励性的语言,是学生斗志昂扬,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情绪。五是追问,即对某一问题有了回答后,刨根问底进行更深层次发问,使学生印象深刻理解本质。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合适的提问形式。
4、选准时机进行提问
如何利用好课堂上仅有的四十五分钟,进行最有效的提问?从长期的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看出,具体的提问时间应该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而定,可以在课堂开始就把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列举出来,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怀着对答案追求渴望的心情,更能集中注意力。在讲到具体的内容时,老师只要引导让学生们探讨总结出相应问题的答案。另外,在课后做课堂小结也十分有必要,也可以在课堂尾声提出问题,将答案在下堂课中给出,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
四、结语
随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现代教师更加注重数学课堂提问的教学艺术。这就要求我们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反复比较,筛选提炼出最佳的提问方式。把握提问技巧,遵循提问原则,灵活变通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基本要求。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具体的课堂情景、教学内容,随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有教师恰到好处地提问,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才能得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红旗.数学课堂提问中的艺术[J].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1):46-48.
[2] 季素月.数学教学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篇12
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之一。”这足以印证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课堂提问作为各学科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有效性越来越备受各学科教师的关注。课堂提问的实质就是教师借助不同的提问方式,适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构建优质课堂的重要方式。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在提问环节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弊端,教师想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提问,就要精心地设计情境式问题,把握住最佳的时机提问,注意提问方式的最优化,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针对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中的不足做简要地分析,并提出相应地措施,仅供大家参考。
一、分析课堂提问的弊端 为有效性提问的实现寻找突破口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提问的次数,而忽略提问的质量和效果,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兴趣,也没有积极性,只是机械地回答,并没有思考的余地。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过高,一时之间让学生难以适应,这就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能力通过信息加工获取知识,给知识面不够宽的学生增加了实施新课程的难度,内容在变化,课时却不变,时间得不到保证,由于经验的欠缺,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差,家庭条件参差不齐,无法满足教学要求,部分学生长期生活在偏远闭塞的农村,接触课本知识单一,长时间封闭教学,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物质了解甚微。近年来许多研究资料表示中小学教师平均每节课提问有效率仅为56%,其中化学教师问题不全面,也没什么效果,学生要么不配合要么答非所问或者造成课堂冷场,干脆不回答,造成由从前的“满堂灌”到“满堂问”,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教师提问频率过高,提问的问题答不上来,难以有效地进行交流,课堂效率得不到提高,为了达到互动的效果,有的老师盲目提问,例如“对不对啊,是不是啊”,这种提问方式根本不能够增加师生交流,也体现不出学生是主体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提问的问题偶尔得到学生的认真回答,教师却很少予以评价,这样问题了解不够深入,学生自身对问题的思考对错也无法判断,两个极端造成大部分同学不能体验改革教学的效果。
二、把握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要让提问富有艺术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善于把握提问的技巧和关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积极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提问中。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的基本控制手段,也有西方学者表示提问得好就等于教得好,充分说明了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提问给予课堂上的教师与学生交流机会,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立思考可以更好地接触理解学习内容。带着问题走进教师,带着思考走出教室,从而增加课堂成效,更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体现。第二:因材施教,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因为新课程要求我们以人的发展为本,把对学生发展的突出,教师与学生情感的培养作为重点,教师在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的同时更应该是组织与合作者,教师是确立学生主体的地位,发扬民主,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增强动手动脑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则是化学教学重要的目标和宗旨,课堂教学除了学习背景与需要、任务和需要分析以外还要集体备课,相互讨论与研究,独创属于自己特色又让学生受益的特色教学方案。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探索问题的空间很重要,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习需要的多样化,教师提问的问题尽量短而精悍,让学生一听就知道问题的意思从而快速进行思考,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不够明确且冗长就会让学生无从下手。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并根据问题细心引导解答,鼓励同学们主动参与化学学习活动,利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对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篇13
初中英语作为一门以交流为基础的语言课程,交际式学习方法是英语课堂教学需要重点实施的教学方式,同时,新课改明确提出初中英语教学必须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减少英语词汇与语法死记硬背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英语应用教学,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水平。在现阶段的学校教育体制中,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交流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而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专业正确的英语指导,教师需要加强师生间的英语交流,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方向。在这种教学背景下,课堂提问无疑为教师和学生架起了英语沟通的桥梁,教师要合理利用这种教学方式,通过课堂提问,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一、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设计合理的问题
课堂提问是一种联结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课堂提问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而无用的课堂提问则会使课堂教学陷入枯燥的氛围中,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过去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教师对课堂提问采取应付的态度,导致教师课前准备工作不到位,在英语课堂上的问题要么过于简单,没有提问的价值,要么过于困难,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这种两极分化的课堂提问不仅严重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而且对英语课堂教学也没有起到促进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在总结过去失败教训的基础上,要重视课堂提问教学方法,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学生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使学生通过课堂提问加深对英语知R的理解与应用,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首先,教师作为课堂提问的发起者,必须要有明确的提问方向和要求,使提出的问题清晰明白,能够激起学生回答的兴趣。这就要求必须对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大纲有充分详细的解读,对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着准确的把握,使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能够与英语教学标准相联系,使学生通过提问这一教学方法获得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在改变传统的知识讲授教学模式的同时,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独立的问题解答获得英语知识。
其次,教师在做提问准备工作时,要了解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保证教师设计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英语认知水平,避免问题简单没有价值、问题太难学生无法回答的尴尬的情况发生,使得英语课堂能够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顺利进行,保证师生之间能够进行行之有效的英语交流互动。同时,由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进行英语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因材施教,尽可能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英语课堂中来,尤其是一些平时不太活跃的学生,教师也要给予适当的表现机会,使学生能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勇敢地踏出交流学习的第一步。因此,针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教师要设计不同层次与难度的问题,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问题中寻找符合自身的知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二、教师要注意课堂提问技巧
传统的课堂提问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归结于教师不重视课堂提问技巧,例如,学生稍微犹豫,教师就说出答案,或者许多教师容易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打断学生或者纠正学生错误,这些行为都容易导致学生对课堂回答问题产生阴影,尤其是害怕回答错误被老师批评或者受到同学的嘲笑,因此,许多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不愿意开口,不愿意配合教师的课堂提问,从而导致教师的课堂提问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要以过去为参照,重视课堂提问技巧,消除学生的心理畏惧,引导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
教师在进行英语课堂提问时,要遵循科学的教学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使学生在非常自然的心理状态下回答问题,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例如,教师在讲授学生喜欢或者不喜欢的食物时,可以进行分层提问,先是认识性的提问,即让学生认识食物、学习喜欢和不喜欢的表达形式,这种问题能够很好地激起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教师的提问配合度通常较高。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理解性的提问,即提问学生对事物的个人喜好及其英语表达方式,这种更深层次的提问是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之上,这对于学生来说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教学。最后是分析性提问,教师在前两层良好的铺垫之后,让学生分析喜欢或者不喜欢的理由,即使是较复杂的英语表达,学生也能够进行很好的英语表述。这种注重层次性的课堂提问方式能够让学生进入到不同的课堂提问氛围中,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对教师的提问做出反映,在配合教师提问的同时,活跃英语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