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鲜花市场分析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鲜花市场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鲜花市场分析

篇1

目前,花卉行业在徐州各个高校属于起步行业,据笔者实地调查得出,徐州高校鲜花消费还未普及,大多以个人消费为主。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显著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消费水平也逐渐提高。大学生正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随着经济来源的改变,大学生消费心理与结构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大部分经济支出用于直接或间接的学习消费,到现在消费结构的多元化、娱乐化。由于大学的半社会化的特殊背景,根据问卷调查显示,从大学生生活费整体的消费结构来看,用在饮食方面的消费为504.25元、日用方面160.02元、人际方面107.40元、学习和娱乐。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其在各方面消费的月人均消费值分别为153.88元。

鲜花作为一种大众都消费的起的消费品,如今已经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涉及到在校大学生的日用,人际,娱乐等众多方面,鲜花消费已经是在校大学生众多消费中不可或缺的一大部分。

1.日用消费

鲜花作为一种装饰品,观赏品,高雅情操的象征,已经被广大高校大学生所接纳,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三十六的同学买花用于装饰,并且绝大部分同学愿意在宿舍里养殖花草。按保守的算法计算,徐州现有在校大学生人数约为20万,按平均八个人一个宿舍,每个宿舍两盆花来计算,徐州高校所需鲜花数量为5000盆,并且随着徐州城市形象的提高,徐州在校大学生数量在不断提高,随着时展在校大学生的生活情操也在不断提高,就宿舍装饰用花而言就是一个相当可观的市场,而且这一市场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进一步扩大。

2.人际消费

有研究表明,在校大学生月消费支出中,人际消费占有相当一部分比重,人际消费与日用消费比重相当,仅次于饮食消费。同学生日、比赛获奖、节日祝福,上述中提到,高校学生消费心理具有盲目性,从众性两大特征。花是礼品最佳的选择,花自身所具有的特质,还有各种人们主观臆造出的花花语、寓意。花卉植物几乎可以表达消费者所要表达的任何含义。因此在人际消费中,鲜花在目前的情形下还是具有一定市场空间。

二、办公市场分析

高校鲜花消费除了学生消费外,还有一大市场――学校办公用花。徐州总共拥有6所本科院校,5所专科院校,拥有20多万的在校大学生,1.5万多的教职工团队。

对于现代人来说,空气质量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室外空气无法改变,但是室内空气环境是可以改变的。办公设备的普及,打印机、电脑等办公工具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的大量电子辐射,影响了身心健康。有效治理办公室污染,光靠强通风透气是不够的,一个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摆放盆栽花卉[1]。据统计,在室内花卉布置合理的情况下,尘埃的吸收量可达到20%~70%[2]。

三、现有市场分析

鲜花消费具有典型的时效性,节日期间销售量是平时的3倍,平时特殊节日也是鲜花销售的黄金时期。情人节期间,花店的鲜花售量甚至达到平时的10倍之多,其次是母情节,教师节等其他节日。人们喜欢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购买鲜花,来表达一定的情感。虽然鲜花销售具有典型的时效,因此,把握住市场的高峰期,鲜花消费可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新型经营模式

鲜花行业同时作为典型的服务性行业,以顾客享受到的服务的品质为作为存在的价值,良好的服务态度会留给消费者良好的印象,也方便顾客的再次光临。O2O商业模式作为现如今最典型的商业模式之一,将销售信息在互联网上公布,顾客依据商家信息选择商家,从线上消费转化为线下消费。方便商家的同时更方便消费者,支付宝、财付通等支付方式的加入,让付款更加便捷;全方位的信息数据,让顾客享受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在O2O商业模式的配合下,鲜花企业整合线上线下数据,提供更精致的线下服务体验,使得鲜花市场得到进一步扩展。作为电子商务的直接使用者的在校大学生,更加能凸显O2O模式下鲜花市场的发展。随着O2O模式的发展,线上消费逐渐发展,但线下消费并没有多少发展。

五、结论

据市场调查走访发现,徐州工程学院中心校区,江苏医科大学,江苏师范大学贾汪校区,江苏建院等很多院校内都没有专门的鲜花店,而部分开有花店的院校,也因为离学校远,服务不到位等原因,没有完全打开市场。徐州高校的鲜花市场仍然处于一个有待开拓的境地。

参考文献

[1]张俊英.在客户群相对稳定的市场内开设鲜花店应考虑的问题[J].经济关注.2009(09).

篇2

同时,县市报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外部竞争态势,一方面要应对电视媒体和地方广告公司的竞争,应对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挑战;同时,由于保留下来的县市报大多处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外来报纸纷纷抢滩开设地方版,新闻和广告资源被分割。如2006年排名全国百强县首位的昆山,近两年蜂拥出现了扬子晚报昆山版、苏州广播电视报昆山版、城市商报昆山版、名城早报昆山版等地方版;珠江商报所处的顺德,也是广州三大报业集团的覆盖目标,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新快报等均开设顺德地方新闻版。

可以说,这两年县市报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在必须承担党报义务但又不能享受党报待遇,必须走向市场但又受到种种制约的情况下,一些县市报转变办报观念,注重新闻立报,强化经营创新,取得了丰硕业绩。如珠江商报2007年经营总收入达到6000万元,萧山日报2007年经营总收入达到5000万元,①义乌商报2007年广告收入达到5270万元。②

提升新闻生产质量

1.立足本土优势,做好身边新闻

近年来,县市报以本土化为方向的改版、扩版效果明显。本土化和贴近性是县市报的最大优势所在。在报纸内容定位上,县市报的重点大都放在本地人本地事、外地人本地事、本地人外地事以及本地人关心的外地人外地事上。

顺德报改名为珠江商报后,服务范围扩展到佛山市乃至整个珠三角,但报社仍然坚持“立足顺德,辐射佛山及泛珠三角”的方针,提出“把顺德的新闻做得最充分,把佛山的经济新闻做得最好”的策略,加大地方新闻、原创新闻的分量。

义乌商报在2003年报业治理整顿时停办,其子报小商品世界报得以保留,2003年12月改版时,将头版变为商贸新闻,2版为义乌新闻,其他6版分别为商贸、经济生活、社会文化专刊等。这次改版引起部分读者不满,于是报社进行第二次改版,将报纸化为两叠各4个版,前4版以专业报定位,后4版以地方主流媒体定位,扩大义乌当地新闻的容量。2006年小商品世界报更名为义乌商报,进一步明确这张报纸姓“义乌”。

2.强化考核机制,提升新闻质量

缺少重点稿、突发稿、深度稿,这是当前县市报普遍面临的难题,而采编考核涉及到员工切身利益,发挥着指挥棒和方向标的作用。

近年来,萧山日报注重围绕质量抓采编,从以前解决稿量问题转向重视稿件质量,2005年开始,逐年增加“质”的考核。该报规定记者稿件质量设置底线,A、B、C三个等级有奖,以下等级要罚,要求记者不写一般稿,要写重量稿、深度稿、突发稿,一般稿让通讯员写,调动通讯员积极性。记者写一般稿不再计分考核,只考核记者大稿和重头稿。同时,萧山日报采取满负荷考核法,经过测算确定每个岗位的工作量,根据工作量设定采编人员的考核标准,解决精确考核问题,让每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强化报业经营创新

县市报加快经营市场化的体制和机制变革势在必行,义乌商报、萧山日报等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1.创新经营机制,筑好发展平台

随着县市报广告经营额的增大,广告承包经营体制带来的风险不断增大,广告经营不可能再让一人来承担高风险,广告经营要从量的扩张为主向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并重转变,必须创新体制。义乌商报从2004年开始实施团队集体目标经营方式,即由一人竞聘广告中心主任,再由主任组阁,业务人员分线承包,这种“有合有分”的体制和机制,集合了集体经营和承包机制两个优势,既有利于广告中心人员整体合力的发挥,减少了广告经营的风险,又强化了广告中心人员的个人积极性。

2.开拓版外资源,实施立体经营

一些县市报开始从传统的广告经营、印刷加工、报刊发行三大经营项目,扩展到报业资源经营、物流配送经营、品牌经营、知识产权经营等方面,谋求报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如设立阅报与广告于一体的报刊亭、拓展会展业、设立文化礼品公司、开展报业品牌的授权生产等。

对县市报发展的思考

从县市报状况来看,长期的机关报作风一时仍难以根除,采编部门更加重视上级意见,考虑较多的是导向正确,极少关注新闻是否有“卖点”,是否会被市场接受,市场意识和读者意识不强。发行广告人员对如何办报也不甚了解,更谈不上将每天报纸上的精彩报道向读者或广告商推荐。因此,报纸采编环节和发行广告环节仍然存在着脱节的倾向。

目前,县市报的发行主要还是依靠公费订阅,能否扩大自费订阅和零售数量,对于县市报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县市报应该努力打破产销环节的隔膜,强化记者编辑的“卖点”意识,编辑不能只办报纸,还要盯着发行市场。

笔者以为,县市报应该更好地发挥采编考核这根指挥棒的作用,现有的对采编的考评体系基本上还是报社内部的评分机制,存在着两个弊端:一是仍然是脱离市场的生产导向式主观评价,缺乏读者的评价;二是难于做到量化评价。因此,这种考评仍然是以主观评价为主。县市报有必要引入专业媒介调查公司进行版面监测,这不仅可以具体了解分众对每一个版面或者板块的具体需求,而且可以通过各项量化指标对报社的采编部门进行考核,从而达到量化的考核效果。

在经营方面,县市报应该加强创新,在以报纸运行为优势的平台上突破,变传统的“卖内容、卖广告”的双重售卖,为“卖内容、卖广告、卖活动、卖流通、卖展览……”的多重售卖。

注释:

篇3

城市园林不仅能改善城市的面貌,还能提升城市的人文品质,有利于城市吸引投资,从而给城市的经济发展创造机遇。良好的园林绿化景观不仅能够为人们带来视觉上与心理上美的享受,还能提升城市形象。因此,注重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管理十分必要。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园林工程建设需要施工的质量保证,更应做好充分的基础工作。

1园林绿化施工现场准备阶段质量控制措施

1.1场地平整

园林绿化工程开始前,要对施工场地的杂物进行清理,主要有杂草、废弃物、垃圾等,并按照施工要求整理土地,对要种植植物的区域进行深翻,保证深翻的距离与施工要求一致,进行深翻工作期间就需要清除土壤里的各种石砾,并依照设计要求严格确定土壤的标高。有时的整地工作中还要求存在一定的坡度,这时先要使植物能有充分的水分灌溉,再考虑美观性。确定坡高面积时一般本着中间高四周低的原则,或者是一边高、一边低。随后的细整平工作中,则应使种植树木有充分的水源灌溉,再考虑土地的平整度。

1.2定点放线

栽植苗木之前,必须对图纸会审纪要以及设计图纸进行定点的放线,先在地面上根据设计图上的比例划分好正方格,用皮尺、测量绳等工具来进行,也可用钉桩挂线或者白灰画,利用一些方格线来作为纵横坐标,在地上进行正确的定位,在具体的位置上用白灰或者钉上木桩做记号,从而确保放线的线路顺畅,地点准确、面积以及大小等都合适。同时要求种植槽、穴进行定点放线的时候都应该尽可能地符合以下的一些要求:更好地吻合设计图纸要求,标记明显,位置准确;将种植穴标明,应在种植槽上将边线标明;应标明树种名称或代号规格;对行道树株中距产生影响时,应适当调整,在和设计单位之间沟通之后进行。

2园林绿化施工现场苗木栽植质量控制措施

2.1苗木质量控制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投入材料的质量,也是决定绿化施工质量的关键,如栽培土壤质量、种植苗木规格、需要的各种管线、铺装材料等,如不能严格控制绿化材料的质量,就不能保证整个绿化施工的工程质量,因此,严格控制绿化施工投入材料的质量是确保绿化工程质量的前提。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苗木的栽植工程最为重要。苗木的规格、质量和生态适应性将直接影响着绿化施工的质量。绿化工程所需要的苗木种类较多,品种和规格比较繁杂,栽植时间相对集中。施工时本地区苗木有时供应不及时或无法满足需求,必须从外地调运补充,这就要求所调运的苗木不能存在病苗、弱苗和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苗木,以免造成苗木的质量下降,影响苗木的成活率,使绿化工程的成本大大提高。

2.2苗木种植安排

种植苗木时要注意的是, 在进行挖掘之前,对于表面浮土一定要进行全面清除、处理,而且还要注意植物胸径跟植物泥球之间的比率是8:1。挑选苗木时要挑选树杆直、长的旺盛、没有病虫、根系发达、形状美观等苗木;树苗装卸时,要做轻拿轻放、仔细认真,严禁对苗木扔、摔、抛出去等强制性动作。

2.3挖种植穴

开展种植穴挖掘工作时,一定要结合设计要求和树木的具体尺寸,这样才能使种植穴与种植物的大小相符。一般情况下种植穴要超过树木根部直径的30cm,还要看需栽种的是灌木还是乔木来确定需挖掘圆形或是条形种植穴。种植树木时所使用的基肥也应严格遵循设计要求。

2.4苗木栽植

树木的栽植技术对于其成活率有着深远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栽植的顺序应该为剪冠、修根和栽植。在种植施工的过程中可以比原先的痕迹埋深五到十厘米,还需要保持平直度,确保树木的前后左右的排列要在一条线上。树苗栽植要按照植物本身的栽植时间来确定,比如说落叶类乔灌木,种植最佳的时间是秋冬季;而常绿类乔灌木,最佳的种植时间是春秋。在栽植树苗之前要对树苗整体进行修理,包括清除病虫树枝、疏枝打叶、清除并生枝和交叉枝。在检查种植穴能否达标时,色带莫纹造型要按照设计要求来定点定位。树苗在栽植时,放入到树穴中是应该以自然的形态来散开的,土壤填至到三分之一处时,轻轻地提起树干之后左右的摇动一下,其目的是使土壤松散,之后再继续填土。如若出现大土块或回填土,在使用前一定要进行土壤的打碎工作,在没有打碎之前,不允许进行回填工作。在栽植带土球树苗时,要将带土球树苗放置到栽植穴的正中间,之后进行填土,填土前要将土球捆绑物进行清除。在对模纹灌木进行栽植时,要适当地增加建植地高度,并逐株的进行种植,踏实之后,最后再浇水。

3园林绿化施工现场苗木栽植质量控制措施

园林工程施工竣工后,加强后期养护管理是园林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3.1病虫害防治

由于苗木本身的原因,特别是周边环境的影响,园林植物不可避免还会发生病虫害,因此,在后期养护期间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现有病虫害发生要及早治疗。绿化苗木容易发生的虫害有天牛、介壳虫、木虱等;易发生的病害有根腐病、白粉病、炭疽病等。一旦发现有病虫害产生,又不能够确定其病因,要及时聘请专业人员进行鉴定和防治。在整个防治过程中除了用药物防治外,还要经常清理染病的枯枝枯叶,并注意保持清洁和通风透光。

3.2修剪

绿化苗木的造型影响到整体的美观效果,要进行认真管理,做到有稀有密,错落有致。因此,在园林植物养护期间要注意苗木树形的修剪。整形修剪时要依据园林设计的理念和要求以及苗木的生长习性进行,一般植物的修剪在休眠季节开始时进行,目的是使修剪处理符合设计理念,也是为了苗木来年的生长更健康,观叶植物能发出更多枝叶,观花植物能萌发更多的花芽。

3.3浇水

在栽培苗木期间,苗木种植人员需对植株进行及时补充养分与补水,以更好地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与此同时还需避免烧苗,因为大多情况是施肥距离太近出现的情况。在施钾肥的时候,需根据植物生长的特点来完成定期的施肥。在灌溉苗木的时候,为了更好地避免可能因为水分过度积压导致苗木烂根的情况出现,需要在苗木灌溉的过程中,选用喷灌技术来完成,喷灌技术的好处就在于,满足灌溉需求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苗木充分地吸收水分,对一些比较缺水的地区来说,不仅节约了用水,满足日常灌溉需求,而且降低灌溉的成本。

结语

园林绿化工程是国家、政府关注民生的表现,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还能满足居民的精神上的追求,所以,各园林绿化企业要提升自身工程施工的质量。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快,园林的建设也逐步提上了日程。加强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是保证园林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我国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园林绿化可以充分发挥其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文献

[1]CJJ/T82-99.城市绿色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

篇4

建筑工程施工前期的精细化管理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而其中很多的内容都对施工管理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于合同管理,建筑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签订相应的合同之后,要由专门人员对合同展开分析和讨论,保证合同中的每一个条款都是公平公正的,并将合同内容及时通告到各个工程的负责部分,保证整个工程管理都按照合同要求进行;对于施工计划的编制与目标的管理。施工人员要遵循系统化、规范化的原则,对施工项目目标进行划分,以此与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指标相辅相成,同时对是施工现场的客观条件以及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风险加以考虑,以此保证施工计划可行;对于施工图纸管理。施工单位工作人员应该按照合同内容规定在既定的时间内接收施工图纸,并且对施工图纸进行相应的分类,做好登记等。。如果施工人员有不理解之处,也要立即提出来,避免由于理解错误而出现返工;对于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管理。施工组织设计需要哪些资料,项目管理者必须预先收集好,而且还需要对施工现场环境进行了解,掌握建筑施工项目特点。另外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需要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及管理方法,以此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施工环境,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三者有机融合。

2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

2.1质量管理

对于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它是整个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部分。首先要根据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和实行方法,对施工的各项工程和各个工序都要有相应的检查标准,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再次要加强人员的管理,发挥施工人员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做好员工的考核和检查工作的同时,还要落实薪酬制和奖罚制度,让每个人员都有向上发展的机会,都切实的落实好自己的职责,让每个人力都能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最后是要做好关键项目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对于较复杂或者关键性工作要派专人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确立全面的质量控制点并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2.2进度管理

施工进度和施工计划都是在施工前期阶段就规划好了的,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具有多面性和多向性,很多施工组织设计阶段没有考虑的因素都会在施工过程中得以暴露,最终影响施工进度,这就需要现场管理人员积极组织协调,制定更切实的施工计划,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无论是提前还是延后完成施工计划,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综合当前施工面临的问题以及现有的各种资源,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在保证施工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加快施工进度,并不能因一时的问题而给拖延施工进度找借口,而是尽快处理问题,使施工尽快进入到既定的轨道上来。

2.3成本控制管理

施工现场的成本控制管理经常和施工材料和施工人员以及施工设备三个方面直接联系,因此实行精细化的成本管理也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对于施工材料的成本控制。要禁止一切有问题的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避免一切的因为施工材料不符合标准造成的浪费。另外要加强施工材料使用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现场管理人员要对施工材料的贮存进行妥善安排,保证每一项施工材料都是合理使用并且按照流程进行领用;对于施工人员方面的成本控制,要贯彻落实成本控制意识,加强施工人员的成本管理培训和教育,对于施工人员的各项工程都要做好监管工作;对于施工设备的成本控制,要及时对设备进行清洗和维护,合理规划好设备的使用时间,做到物尽其用才可以有效控制成本。

2.4安全施工管理

安全施工管理是保证施工安全的基础,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要做好施工管理的体现完善和制度的健全工作,这是指导施工安全管理的基础。同时还要编制好适合工程的相关安全防护流程和方案,做好施工安全的宣传工作;其次是要为员工树立安全意识进行努力,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经常组织员工参加安全知识学习和竞赛,对所有的上岗人员要进行安全考核和安全检查,促进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将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再其次是要做好整个过程的安全检查,与质量控制结合,保证工程质量安全一手抓,对于影响工程安全的各种因素要进行控制;最后要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警示工作和防护工作,对有危险的工程或者区域,要及时做好安全警示,所有人员进入施工现场都要佩戴安全帽。

3结束语

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都是精细化管理思想的落实,在施工前期,尽管不属于施工现场管理的范畴,但是对施工现场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施工前期的各种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落实到位,只有施工组织设计科学合理,只有施工计划安排妥当,才可以为施工开展奠定基础。施工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要注重细节管理,注重项目工程成本、进度以及质量安全等管理工作的结合和并进,通过各项管理措施的同时推进和落实,进而更好的对工程负责,对企业负责,在保证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的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促进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作者:孙艳珍 苑胜岩 单位:沈阳长天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篇5

[keyword]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site; 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天天要跟现场管理打交道,现场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换言之,施工企业若想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应有份额,就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下面,笔者就土建施工企业如何做好施工现场管理谈几点认识。

一、施工现场管理的含义

施工现场就是直接建造建设工程的地点和为建设工程提供生产服务的场所,即劳动者运用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完成一定生产作业任务的场所。所谓施工现场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对施工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如人(操作者、管理者)、机(机械设备)、料(原材料、半成品、配件)、法(工艺检测),环境、资金、能源、信息等,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激励等,保证现场按预定的目标,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文明的生产。施工现场管理的首要任务是保证施工活动能高效率、有秩序地进行,现场出现的各种生产技术问题,有关施工人员在现场应该及时解决,实现预定的目标任务。

二、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优化方面及策略

(一)土建施工的现场安全管理 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安全对工业土建施工起着促进和保证的作用,现场安全管理应放在首位。安全管理的内容是对土建施工中的人、物和环境等因素状态实施有效的监督,要管理好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要切实加强人防和技防的力度,将不安全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的状态。现场安全的管理更应注重预防为主,要努力营造施工人员讲安全的氛围,做到人人讲安全,安全放心中。同时,现场安全管理做为一种动态管理,要求管理者具有过硬安全管理业务能力,以便准确及时地消除突出的不安全因素。在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要有完善的文明施工方案,包括要有健全的施工指挥系统和岗位责任制度,做到工序衔接交叉合理,交接责任明确。

(二)土建施工的现场材料管理 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与工程总造价息息相关,因此要根据施工方案计算出施工需要的材料,提前做好计划准备。要充分考虑资金的合理运转和现场场地实际情况以及工程进度需要,合理安排施工所需机械的进退场,特别要注意施工材料的现场监管,避免出现钢筋因未垫好而出现锈蚀导致不能使用、水泥在保管中因杂乱堆放出现受潮及底层结块等现象。要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保管制度,建立材料价格信息中心和材料价格监管机制,提高采购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利润空间。

其中,在材料供应上,要配合设计方确定所需材料的材质、品牌、规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在材料采购上,面对种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必须将数量、品牌、规格、产地等逐一标识清楚,尺寸、材质、模板等必须一次到位,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进而影响工程进度;在材料分类堆放上,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抽检抽样,并报检于甲方、设计单位。整理分类,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在材料发放上,对于到场材料,清验造册登记,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并且需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避免材料丢失,或者浪费。特别是要对型材下料这一环节严格控制。对于材料的库存量,库管员务必及时整理盘点,并注意对各材料分类堆放,易燃品、防潮品均需采取相应的材料保护措施。

(三)土建施工的现场质量管理 一是测量控制,在土建工程施工前,工程监理人员需要对施工放线及高程控制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对质量建筑实体所能出现的容许误差做出严格规范的管制。在土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对工程实体的几何尺寸、高程校核等随时进行检查,对不合乎工程实体基本测量要求者,应及时指令施工单位进行处理,并对处理情况进行再检查。二是指令文件控制,即监理需要通过书面形式对施工承包单位提出其所需完成的建筑任务,全面细致地指出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对施工单位的责任予以明示。三是实验控制,现场实验数据是监理工程师判定材料和各工程项目的品质的评判标准,分部工程中的每道程序所用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结构的抗拉、压、弯各项强度及拌料的配合比,均需要利用现场实验所得数据来评判质量、情况,以此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四是驻地监督控制,在施工现场中观察工程的变更过程,对有质量隐患的事故需要及时处理,对有危险苗头的项目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及时地上报。

(四)切实做好现场施工技术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项目经理部要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技术管理体系,在企业总工程师和技术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技术准备,技术交底等工作。项目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工程师或技术员,要各司其职,明确技术管理岗位与职责、明确各级技术人员的技术职责和业务范围,建立以项目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业务统一的领导,建立分级管理的技术管理体系,设置技术部门,建立具体的技术管理制度。项目经理部门要在施工活动中做好技术管理工作,遵照技术管理制度中的规定和程序安排生产,提高技术操作、施工水平,保证施工生产安全和顺利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部门要完善施工项目技术管理制度,项目技术负责人要做好图纸会审、材料设备检验、施工组织设计、技术组织设计与管理、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等工作,负责工程质量检查验收。现场管理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强化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使施工成本最大限度降低并不断提升施工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篇6

1.1 人的因素:现场施工的操作型工序产品一般均具有劳动密集的特性,投入劳动力众多,故难以对每个操作人员实现有效控制。在工程实践中,由于个别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所引起的质量问题是屡见不鲜的。因此,怎样实现对操作人员全面有效控制对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均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难题。

1.2 质量控制因素:由于现场施工操作型工序产品面广量大,采取全面检查是难以实现的,但采取抽检的方法,往往又导致了一些质量问题的遗漏。

1.3 安全意识因素:安全意识是做好施工现场安全工作的关键,现场施工的安全工作是关系到整个工程进程的工作。但是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

1.4 对物料的因素: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过程中,投入物料的面广量大,对物料的因素较难实现全面控制。

二、加强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2.1加强人员的教育 人是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主人翁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为的失误。在这方面主要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加强对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参加施工管理的员工懂得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即管理产生精品,管理产生效益;其次,加强对施工单位现场管理班子的审查力度。工程招标前,我部就成立了考察小组,部领导亲自带队,重点对施工单位管理制度、项目经理业绩、管理班子成员岗位证书等进行考察,确保施工单位整体管理水平较高,保证各个岗位配备合格的人员;第三,根据各个工程的特点,在使用人方面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技术业务素质、管理水平素质等方面考虑,实行全面控制,根据人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人的心理行为控制人的使用,量人所用,从而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能力。

2.2 建立完整的组织管理机构

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施工现场所有人、财、物和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方面的管理。因此必须有一套严密的组织体系来加以保证。所以应建立从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到现场工程师参加的现场管理网络体系。做到机构健全,人员到位,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明确各级管理者责任,都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我部对组织实施的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均实行了项目负责制及工程洽商三级审批制,既明确了现场管理人员责任,又使得作业层、管理层、决策层都能紧密联系工程施工实际,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工程造价。

篇7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教学,实验教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课堂演示还是学生实验,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出现一些与预料的正常实验结果不相符合的现象,其中有颜色变化的异常,生成物气味的异常,事故发生的异常等等。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出现,会对学生造成认知冲突的失衡。教师若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彻底解决,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给学生留下知识盲点,并自身失去对实验教学的信心。找出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变“异常”为“正常”,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善于观察、自主探究的科学素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对教师本身也提供了一个提高专业素质,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一、实验现象异常的分析

1.因试剂用量的不同引起的实验异常

实验过程中,特别是在学生做学生实验时由于实验习惯的问题,在取用药品时用量很随意,很容易出现出乎意料的现象。

例如在做银镜反应时,在一洗净的试管里注入1mlAgNO3溶液,然后加氨水到完全溶解,再滴几滴新配的乙醛溶液后水浴加热几分钟却始终得不到光亮的银镜。分析原因,应该是银氨溶液配制时氨水量未控制好引起的。在向AgNO3溶液中滴加氨水不可过量,教材描述为“氨水加到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实践经验证明,氨水过量越多,银镜反应的效果越差。所以我个人建议,加氨水时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溶解到还略显浑浊(不可使沉淀恰好溶解至溶液澄清)为止,这种银氨溶液氧化能力最强,实验效果非常好。

2.因试剂保存不当引起的实验异常

实验室购置的药品不一定会马上使用。有些药品会因为在实验室保存过程中,由于长时间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作用或者人为地药品保存不当而发生变质,最终导致实验过程中异常现象的出现。

比如在检验Na2 SO3中的SO32-离子时,加入BaCl2溶液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加入稀HCl后,产生可以使石蕊试纸变红的酸性气体。但是无论HCl量多少,试管中始终会有少量白色沉淀无法溶解。实际上,由于SO32-离子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等氧化成Na2 SO4,所以看见有不溶于HCl的沉淀也就不足为奇了。

3.因试剂加入顺序的先后引起的实验异常

教师或学生在实验中,若将化学试剂的加入顺序变更以后,有可能引起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得到截然不同的实验结果。

例如在做溴与苯酚取代实验时,将苯酚溶液加到浓溴水中,观察不到白色沉淀,而只能见到溶液变成了黄色。若将反应物的加入顺序改为“将1-2滴浓溴水滴入苯酚溶液中”,保证反应中苯酚过量,则预期现象很明显。

再如做乙醛的还原性实验中,要制备Cu(OH)2悬浊液时,若按教材要求的方法和步骤,向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可以产生大量的絮状沉淀,但是对该沉淀进行加热时有时就是看不到黑色的CuO。实际上,按如上操作一般生成的沉淀只能是绿色的碱式硫酸铜,致使观察不到Cu(OH)2的受热分解现象。所以,建议将步骤改为“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确保生成Cu(OH)2过程中NaOH始终是过量的。

4.因试剂的纯度引起的实验异常

高中化学实验中,不同的实验对其所选择的实验药品纯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限于中学化学实验条件,有些实验往往产生“失常”现象。

例如在做甲烷的燃烧实验时,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制备CH4气体,在用石英玻璃管燃烧时却发现火焰呈黄色。这是由于制备气体时反应物受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所致,使产生的甲烷不纯,含有丙酮等杂质气体。因此可以在实验前将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充分炒干、研细、混匀,同时要保证碱石灰过量。

5.因副反应的存在导致实验现象异常

很多化学反应中都有副反应的存在,有些副反应甚至影响实验结果,干扰实验现象。

例如高中化学《氮和磷》一节有这样的练习:“用大试管收集一试管NO2气体,倒扣在盛水的水槽中,不久看到试管里红棕色气体消失,水面上升至容器的约2/3处……”事实上由于收集的气体中常常含有NO等物质,存在副反应NO2+NO+H2O=2HNO2,实际水面上升要远远大于试管体积的2/3。

6.因实验温度控制不当引起的实验异常

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趋势的一个重要方面。温度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一个反应能否发生、向什么方向发生等问题。所以,温度的合理控制对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例如在做乙醇的氧化实验时,将螺旋状的铜丝加热变黑后,如不迅速插入乙醇,反复几次,并不会看到铜丝变红亮,也不会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因为铜丝插入速度太慢,使铜丝温度下降后反应就不能发生了。

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除了上述原因以外,所用试剂的浓度大小,试剂选用的恰当与否,酸碱介质环境,仪器的选用及装置是否合理,以及实验操作者自身基本操作是否过关等方面也会引起实验的异常现象。

二、异常现象的探究过程

实验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是可能的,关键是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如何对待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意外中蕴含着正常,关键是透过表象看到本质。如果设法搪塞或者回避的话,就错过了最好的教育时机。抓住实验中的意外,也就抓住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若能积极引导并给予合理的分析解释,也就能化慌乱为沉着、化意外为平常,反而能因化腐朽为神奇的“意外”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记忆,教学目的也就能轻易实现,使师生双方在探索活动中互相得到提高。

1.利用异常现象对比较性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类比性

比较是创新思维的基础,通过对异常现象的比较,有助于发现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在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比较性实验,是培养学生思维类比性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讲授SO2漂白性实验时,教师可以结合所学的Cl2的漂白性实验进行类比,即分别取品红溶液按照图示的流程图进行实验。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深入了解SO2和Cl2的漂白原理的差异性,同时也借助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类比性。

2.利用异常现象的探究,充分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例如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中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由于氢氧化亚铁很容易被氧化为氢氧化铁,实验现象不明显,第一,教师应设计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先变为灰绿色沉淀再变为红褐色沉淀的内因和外因,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第二,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有机结合,演示实验是老师传授知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分组实验可培养学生的自主操作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将二者有机结合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3.利用异常现象进行反思性实验教学,逐步使学生养成去思考、会思考的习惯

当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实验失败或误差较大时,教师应见缝插针积极引导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反思失败的原因以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改进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例如:在做盐类水解实验时,学生在测定NaCl溶液的pH时却发现其结果往往不等于7,而是略大于7。这时就不能主观臆断地把结果记为7,而应该让学生从溶液、环境、试纸等方面自习探索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教师此时要当好“领路人”角色,多与学生交流,鼓励其对这些异常现象进行探讨,这样不但提高学生主动思考、表达的机会,也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

4.利用异常现象,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探究的水平和创新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只要学生留心观察实验过程,注意捕捉奇特的变化,就可以发现许多实验异常现象,对这些异常现象进行探究会得到很多重要的发现。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对见怪不怪的现象着手探究、发现问题。中学化学中异常现象很多,其中很多异常现象都可以成为学生进行探究的极好材料。

例如在指导高一学生学习元素周期表时,探究“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的规律”,分别用镁条和铝片与稀硫酸反应,发现铝片与稀硫酸几乎不反应,基本上看不到气泡。这一现象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和酸的通性等是矛盾的,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在疑惑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当时我也困惑的逃避过去了,第二天在高三复习资料中发现类似,引起了我强大的求知欲,原题大意是这样的:在相同的条件下将两块完全相同的铝片放入c(H+)相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中,发现稀盐酸中产生H2速度比稀硫酸中快,请设计实验分析原因。于是我鼓励高三学生去对此现象大胆猜想、探究,进行了一系列的假设和实验设计:

疑问: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分析,反应的实质是单质铝与氢离子反应,那么为什么氢离子浓度相同的稀盐酸与铝片反应的速度却比稀硫酸要快得多?

猜想与假设:溶液中除氢离子外的其他离子(Cl-、SO42-)可能会影响反应速率。稀盐酸中产生H2速度比稀硫酸中快,那么,是否Cl- 对反应有促进作用,SO42-对反应有抑制作用呢?

探究方案制定与实施:用1mol/L的稀盐酸和0.5mol/L的稀硫酸分别与相同的铝片反应,验证了这个题目的正确性。两者再进行对比实验分别检查Cl- 和SO42-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再进行对比实验:

1.若往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固体NaCl后,再与Al反应,发现反应的速率加快。

2.若往稀盐酸中加入一定量固体Na2SO4后,再与Al反应,发现反应的速率减慢。

通过以上等实验对这些“异常”现象加以分析、探究,唤起了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将“苦学”变为“好学”、“乐学”,这正是当前教育改革所追求的教学理念。

三、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中由于受试剂的纯度,试剂添加顺序,药品用量,副反应,温度,催化剂,实验装置等各方面制约,有时会导致实验现象异常。如果我们教师转换观念,把实验的目的看作是带领学生探究知识,“发现”他们尚未认识的客观事物,并从中学到认知的本领,就不会因为出现异常现象而手忙脚乱,影响教学。所以我们教师应实事求是地面对实验现实,并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发生异常现象的原因,师生共同研究,改变实验方法和策略,最后把实验做成功。这样虽多占了一些教学时间,影响到上课的进度,但由于学生参与了实验从失败到成功的全过程,在知识、技能、意志、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提升,是非常值得的。

篇8

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下出口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分析

1.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下出口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

汇率市场化下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日趋增大,对出口企业来说,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使得未来经营结果存在不确定性。这种由于汇率波动给企业总体经营带来的潜在风险称为经营风险。对于不同类型的出口企业,承受的汇率方面的经营风险有所不同,总的来说,出口企业产品需求弹性越大,对价格竞争依赖度越高,则相应汇率方面的经营风险越大。在过去10年间,人民币总体处于持续升值状态,且幅度很大,因此对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形成剧烈冲击,这部分企业产品出口竞争力主要来自于价格优势,而人民币升值使得产品外汇价格大幅提升,竞争力因而大幅削弱,出口自然受挫,企业经营日趋艰难。而未来人民币进入双向波动之后,对出口企业中长期经营结果的不确定性影响会更显著,因此在企业战略考虑中必须加入对于汇率问题的考量。

2.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下出口企业面临的交易风险

对出口企业来说,汇率波动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每一笔出易的外汇价值。当人民币短期升值时,出口企业的出口结汇金额会因此而减少,相反,当人民币短期贬值时,出口企业的出口结汇金额会因此而增加。汇率的波动给出口企业的成本核算与交易管理带来挑战,要求出口企业更谨慎得处理交易,或是采取对冲的方法化解不确定性,并承担因此增加的潜在成本。

3.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下出口企业面临的会计风险

出口企业所拥有的各项外汇资产都会因为汇率波动而出现人民币计量的价值变动,并因此影响到财务报表的表现。资产的人民币帐面价值会因汇率波动产生增加或减少,汇兑损益会使企业盈利记录出现额外的波动。企业外汇资产占比越大,这种汇率波动的影响就越显著。对一般出口企业来说,通常还只是影响到外汇存款与应收帐款这类流动资产的帐面价值波动,而对不断增长的海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会计风险则要显著得多。会计风险会对利用出口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决策的相关方产生影响,并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

三、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下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对策

1.建立与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机制

从中长期来看,经营风险是汇率风险管理的重点,需要出口企业从企业战略的高度进行规划;从短期来看,交易风险和会计风险是汇率风险管理的重点,需要出口企业设计合理的外汇业务操作规程及相关的内控制度。首先,出口企业应提高汇率风险管理的意识,将汇率风险管理列为一项重要的管理事务,建立并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机制。包括完善企业资金管理制度,优化资金结构以及资金管理流程,加强财务审核功能,建立汇率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等。其次,企业应该组建熟悉国际外汇市场和汇率风险管理的专业团队,负责汇率风险管理的各个操作环节,包括对汇率风险的识别、度量和监控等。通过专业团队深入理解外汇政策,研究汇率变动趋势,掌握使用金融避险工具的能力。

2.调整经营策略以规避经营风险

出口企业可以通过经营策略的调整降低汇率波动引发的经营风险,主要包括营销策略、财务管理策略的调整。营销策略方面,应将汇率问题纳入市场选择的考虑,在进入市场时就应对目标市场的汇率水平进行评估。企业的产品策略也应考虑汇率风险,通过调整产品策略来管理经营风险。企业的价格策略也应随汇率波动及时进行调整,将汇率风险问题带进与客户的合同谈判中。财务管理策略方面,随着我国企业外币投融资渠道的不断拓宽,企业可通过对投融资的货币多样化实现分散汇率风险的目的。通过多样化的货币组合,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匹配外币资产与负债,尽量减少风险头寸的暴露。出口企业应通过对经营策略的全面统筹安排,在战略上实现对汇率风险的规避。

3.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对冲汇率风险

金融衍生工具具有对冲风险和套期保值功能,出口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些便利管理汇率风险。目前我国比较成熟的金融衍生工具有远期结售汇、远期外汇交易及外汇掉期交易等。远期结售汇业务是与银行用合约的方式约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币种、金额、汇率及交割期,可以简便得锁定未来结售汇的价格,规避汇率的不确定性。远期外汇交易可以锁定未来两种外币兑换价格,利用套期保值交易实现外汇资产的保值。外汇掉期交易可以按约定的汇率将两种货币进行即期和远期的交换,出口企业因此可以灵活调整外汇头寸的期限。此外,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更多的金融工具可供企业选择,如外汇期货、外汇期权、货币互换等套期保值工具都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面临的汇率风险。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这些金融衍生工具管理汇率风险时,首先要求企业对外汇资金集中管理,才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其次要求企业注重汇率风险管理团队的培养,熟悉外汇市场的专业团队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汇率风险的关键。

篇9

1中国画艺术品逐步进入了现代营销市场

传统中国画作品在未进入市场前,其画家主要的创作动机便直指个人,是一种强烈的内心感召和精神诉求的愿望使然“,惟其画造其理者,能因性之自然,究物之微妙,心会神融,默契动静,挥一毫,显于万象,则行质动荡,气韵飘然矣[1]”。在惬意之中,创造自然,在自然之中找寻自我快乐。但自近代工商业社会形态逐渐发展,以及经世致用的实学精神的推波助澜,传统文人画艺术犹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艺术面向市井,服务民众,同时也成了获利的最便捷手段,这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了传统文人画冠以标榜的“游与艺”“、不求闻达于诸侯”以及非功利的价值追求理念。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艺术与生存的决择,迫使许多画家不由自主地选择了后者,投入到了利润与金钱的逐鹿之战中,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士商之间,义利权衡之间,不再具有往日的宁静和怡然自得“。正是在这样‘变’的常态性现象中,传统书画家的生存环境,身份地位和传统书画的功能,价值目标都发生了潜变”[2]。由此看来,艺术需要润笔费用的滋养。汉代的蔡邕自不必说,至明清时期画笔有了润笔费用的春风沐浴,才使扬州书画市场的繁荣昌盛成了一道亮丽风景。然有得必有失,早在明代就有画家杜琼在其画作题诗中,就发出了一声叹息“:纷纷画债未能尝,日日挥毫不下堂。郭外有山闲自在,也应怜我为人忙。”画家走到了这步田地来说也是一种悲哀!也许兑现的润笔酬劳可使人一时心花怒放,但如为金钱奴役,定会如挥之不去的梦魇,让人有口说不出,平生郁闷与烦躁了。

众所周知,中国画艺术具有极强的精神性指向,它的创造具有一般物质产品所没有的内在含义与巨大精神力量,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是中国画传统文化精神最好的诠释。试问如果没有这充实之美,她能产生令世人皆赞赏的“四君子”艺术吗?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古代,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令中华子孙永远骄傲的“敦煌艺术”“、溪山行旅图”“、富春山居图”等等,应该说这些伟大的劳动与以“价值增值为目的”毫无瓜葛,他们所创造的只是艺术本体的价值,其精神价值更是毋庸置疑。然而时代变了,人类生存环境与方式也在变。当代中国画家一方面需要担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另一方面又历经着市场与金钱的诱惑和困扰。是为金钱而生产艺术,成为拜金主义者,还是听命于自由的审美召唤,按照艺术自身的发展与创作规律,与市场保持相对距离,在功利目的上多些超越?如果随波逐流,顺应前者,那将成为泯灭良知,亵渎正直艺术家美好纯洁心灵的“犹大”,选择后者,有的放矢的参与艺术商品的交流,使艺术既突出本体价值又兼具一定的商品性,对于画家而言这应是最佳选择。退一步看,艺术家既使迫于生计,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似乎金钱一时成了目的,但只要是真正的艺术家,他早晚必定会抛开金钱的诱惑,为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和自由而矢志不渝。也许齐白石等老先生们的艺术创作心路历程,能够佐证这一点。在我看来他的所有作品都可以高价拍卖、竞买,但白石先生的艺术理想却永远归属于他本人,成就属于养育他的祖国和人民。因此他的成功一定是以对艺术价值本体的追求为目的,而并非以追求商品生产价值为目标的,否则他的艺术难以到达如此辉煌的高度。在当下如火如荼的艺术市场中,笔者认为,无视金钱与利益的存在,做一个理想主义者,那是痴人说梦,玩的是唐吉珂德的把戏,因为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理想一定会被无情的现实击的粉碎。但如果只为金钱而活着,而艺术,使艺术成为赚钱的机器和手段,这就会导致“为着某种纯粹外在目的而牺牲自己的目的本身。”如果画家在每一笔、每一划之间都时刻掂量着能换回多少金钱的时候,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是非标准一定是良莠不辨,黑白颠倒的,对于艺术又有何自由与忘我的创作激情可言呢?对艺术与金钱而言,我认为能够达到和谐方为至善之事。如果生存有了保障,则万万不可以赚钱为“过瘾”,而应义无反顾地捍卫艺术尊严,并为中国画的发展与推进贡献绵薄之力,这也许是我们身处无奈先退后进,以守为攻的明智之举,同时也是我们玩转金钱这把双刃剑的制胜法宝吧。

2中国画艺术品要在市场营销中守住底线

中国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在对中青年画家谈话时曾强调指出“:创新,在文化方面有两个内涵,一个是继承,一个是发展。它必须有一定条件,这些条件是:①对传统中最优秀的东西要吸收。人类几千年文化是世世代代在研究,在创造‘,接力赛’并不从某一点开始,不从你那儿开始。②对腐朽的,不符合今天要求的要扬弃,这也需要胆量,要创造符合时代精神的东西。可贵者胆,所要者魂。③要符合今天的历史发展规律,客观时代需要,不以任何人的主观需时,这时的企业进行雇主品牌建设就会事半功倍,如果企业的知名度较差,那么企业会很难建立优秀的雇主品牌。

2雇主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雇主品牌内涵研究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出雇主品牌的建设对企业保持并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使企业能够长久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2.1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雇主品牌同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一样,也可以实现企业的商业目标,通过良好的工作环境、较高的报酬和雇主价值承诺的实现等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2.2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优秀的雇主品牌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要使顾客满意,就必须让员工满意,满意的员工才能创造出满意的顾客。而最佳雇主才能产生最佳雇员,最佳雇员的优秀表现才能带给顾客优秀的服务,进而使顾客获得高满意度。因此,优秀的雇主品牌能够为企业创造可观的利润。

2.3提升企业声誉,降低招聘成本

优秀的雇主品牌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声誉,进而降低企业的招聘成本以及工资成本。在人力资源市场上,雇主品牌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它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企业。优秀的雇主品牌可以使优秀的求职者更倾向于选择品牌雇主,即使这个雇主不那么有竞争力。

2.4降低因人才流失所产生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雇主品牌可以提升员工的忠诚度,降低人才的流失率,进而避免因重新招聘、培训员工所产生的不必要的成本。对企业忠诚的员工往往也是敬业的员工,员工的忠诚度和敬业度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2.5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雇主品牌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雇主品牌战略已被看做是企业的一个新的竞争战略。人才是企业竞争的核心,因为本企业所拥有的人才是别的企业不能模仿的,人才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很可能转变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优秀的雇主品牌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因此雇主品牌通过吸引优秀的人才,增加企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结语

雇主品牌对于企业的竞争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中国的很多企业现在还是比较关注企业的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建设,雇主品牌的建设还没有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尽管国内外的学者对如何建立企业的雇主品牌做了很多研究,但在针对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设雇主品牌方法的方面,还没有较深入的研究。因此,建立一套适合中国企业的雇主品牌建设的方法将是学者们未来研究的重点。

篇10

利率风险是寿险企业经营管理所面临的一大风险类型,其主要体现在利率变动对企业承包业务、资产负债、资产价值等方面的影响。对于当前寿险行业所处的环境,即我国银行利率不断调整、国内寿险企业均陷入多重利率的困境,不难发现,整个寿险行业企业必须寻找更加健康、有效的经营思路,来缓解寿险业利率困境,并解决利率市场化对寿险企业带来的冲击。

1 寿险企业面临的利率风险

北美精算师协会曾以一个框架形式指出,寿险公司面临着资产风险、资产负债匹配风险、定价风险及其他风险等四大类型。显然,利率风险并非是寿险公司所遇到风险的独立门类,但因为利率的变动对资产风险、资产负债匹配风险、定价风险等产生直接性、较大的影响,则利率风险便成为寿险企业直面的重要风险类别。

在一种经济形式运行中,利率是之一个重要的核心变量,目前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形态下,均不仅仅存在一种利率,相反,存在着多种利率,并且其相互之间各有联系和作用。由此产生的复杂的利率体系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利率,此种利率种类又被称之为市场利率,顾名思义,这是在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进行存款吸收与贷款发放等活动时使用的利率,其在整个利率体系中明显发挥出基础性作用。

2利率市场化对寿险企业所产生的影响

随着我国寿险企业的不断变革和深化,市场越来越成为寿险企业发展之源,社会资源的配置越来越多的依靠市场来执行,面对社会资源市场化,利率成为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我国市场以及寿险企业等种种原因,目前我国还未形成完整的利率市场化,缺乏真正的利率市场化体系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更好的与世界经济协调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利率市场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利率市场化,有益于加强寿险企业内部管理,转换寿险企业的经营方式以及不断对寿险也去结构及时做出合理化调整,大大提高了市场服务效率,遏制了同行业不公平竞争问题的出现,使寿险企业能够真正的走现代企业之路,综合来说,利率市场化,将会给寿险企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2.1 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寿险企业业务结构的调整

利率市场化,遏制了同行业不公平竞争问题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市场服务效率,为实现寿险业务结构的调整做出了明确定位。实现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寿险企业及时的对于利率有关的投资方案做出调整。

2.2 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寿险企业投资收益的提升

利率市场化,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从而拉动寿险投资收益。随着利率市场的化的不断推进,将有效地推进融资机制以及证劵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形成,为寿险企业增加了更多的投资工具,同时,利率市场化使证券价格日渐合理化,加大了各种银行的经营压力,有效的提高了银行的服务态度,不仅为证劵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更有利于为寿险企业为准确的选择投资产品以及降低投资风险、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 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寿险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

利率市场化,有益于加强寿险企业内部管理,转换寿险企业的经营方式以及不断对寿险企业结构及时做出合理化调整,为寿险企业走向现代企业之路奠定了基础。利率市场化,从表面上讲,严重地影响着寿险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4利率变动对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影响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反映了资金的机会成本的价值。作为金融市场三大主体之一的保险公司,不可避免的要比其他市场主体更容易受到利率波动的影响。对于寿险公司来说尤其如此。众所周知,寿险公司经营的业务通常期限较长,甚至高达几十年。寿险公司的传统业务多为固定利率,一旦确定很难改变,而保险公司面临的利率波动却是不可预测的。

3 积极探讨我国寿险企业突破利率困境的有效策略

在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程度日益提升、利率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的宏观背景下,寿险行业作为利率敏感性行业,其遭遇的各类利率风险势必演变为系统性风险,并且不易被分散。对此,我国寿险企业应积极寻求突破利率困境的有效策略,并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3.1 提升寿险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自上世纪末至今,我国寿险行业出现的利差损多数是因寿险企业自身对保费规模的盲目追求所致,这为寿险企业突破利率困境提供有效思路。

3.2 推广保障型险种

  目前,我国寿险包括保障型、储蓄与保障兼具型险种,但此类险种大多存在高保障、低保费的特点,当被保险人出现保险事故后,其家人能获得解决可能性生活困难的保障。

3.3 构建预定利率变动机制

传统的寿险产品具备长期性,当市场利率保持不变,且预定利率始终不变时,寿险企业将会陷入两难境地,则企业不妨建立一种市场自动调节体制,以弹性预定利率制度应对利率风险。

3.4 强化企业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寿险产品所具备的长期性特征,决定了银行利率和预定利率之间并不存在必然性联系,预定利率反而和寿险企业的投资收益率存在密切关联。

3.5 加快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近些年来,我国寿险行业一直都在推行价格管制制度,以有效控制利差损,保监会还因此做出人寿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不应高于2.5%的规定,以进一步加快费率市场化改革。

4 总结

为了能够实现寿险业的更好发展,寿险企业应致力于几方面措施:创新保障型险种、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构建预定利率变动机制、积极推广新型寿险产品、加快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强化企业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等,也以此巧妙利用利率市场化带给寿险企业的影响,实现寿险行业可持续发展。

篇11

出口信用保险是指国家政府设立出口信用机构或授权并委托特定金融保险部门专门经营的一项特殊的政策性保险业务。我国出口信用保险运作模式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立经营阶段、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共同开办阶段、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独家经营阶段。目前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存在的问题包括:垄断经营导致缺乏竞争机制、独家专营体制下的资本金不足、业务体现的政策性低。为了更好的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经贸与投资合作的需要,需要改善出口信用保险的垄断模式,引入市场化。

一、我国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商业化运作试点可行性

1.1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市场化可行性分析

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有企业的拖欠、拒收、破产、政治风险等。历史数据表明,短期出口信用风险依次是拖欠、破产、拒收等商业风险,而政治风险为0%,与国内信用保险的风险一致,而国内信用保险属于完全的商业性业务,所以可以认为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也属于商业性业务,在一定的条件下完全可以市场化。其次,出口贸易并非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特定的政策目标,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由于保险期限较短,承包的多是一般性的货物出口,因此,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性并不强,即使开放市场,也不会影响国家政策的实现。

1.2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盈利状况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正常年度具有盈利性。中国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从2002年成立起,第三年开始盈利,且只有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净利润为负,其他年度都是正的净利润,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有80%左右的业务都是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说明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盈利性很大。

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运营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试点现状

2.1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市场情况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全年共实现承保金额3274.4亿美元,同比增长11.5%;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全年实现承保金额3093亿美元,同比增长13%。由此可以看出,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买方市场普遍形成。单纯依靠国家财政预算作为出口信用保险基金的金融供给,满足不了庞大的风险控制基金的资本需求。而国有化的经营模式下的市场效率低下,又必然导致金融服务成本高,保险产品单一等问题。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作为首家获批经营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商业性保险公司,顺势推出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围绕扩大短期出口信用险覆盖面和服务外向型中小企业两个重点开发相关产品,是很好的机遇。

2.2商业化运营存在的不足

从资本结构上看,尽管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私有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业务的经营效率,但在出现金融危机状况下,国有资本的优势便凸显无疑。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在比较成熟的出口信用保险市场,例如欧美发达国家,都通过增加资本金或国家限额、提高本国信用保险机构承保比例、增加对流动资金的担保和鼓励信用保险机构填补私人市场的空缺等措施,加大对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力度。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必须考虑在遭遇系统性金融危机时如何应对的问题。

三、我国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商业化运营的政策建议

3.1有节奏的控制市场开放的步骤

我国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市场化的进程应该是分步骤进行,逐步放开的。由于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相对于其他财产保险对于国家有着特殊的意义,而且其本身的风险具有特殊性,为了保证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在市场化后能健康、持续经营,需要政府从宏观上控制市场开放的步骤。

3.2提高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自身服务质量

一是积极推进产品创新,细化产品定价。我国出口产品的绝大多数还属于低附加值的产品,并且短期内难以改变这一事实,为了更好地推广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考虑通过区分结算方式等手段,进一步细化费率。此外,在推广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时,也应当更多地构建新型投保平台,更加方便客户的需求。

二是开展业务经验交流,强化客户经理综合能力。与国际上其他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进行适当交流,学习别人的先进的营销手段。主动接近市场一线,强化客户经理对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营销技术能力,能够针对公司产品特点制定目标客户,不同的目标客户实行差别化的展业方式。还可以通过历史承保情况获得经验教训,对展业、承保以及理赔各方面进行总结梳理,开展展业培训,不断提高客户经理等专业人员对承保过程中的风险识别能力。

三是积极服务客户,提高运作效率。要积极主动地向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出口企业推广。虽然中小企业经营方式灵活,产品多、地区广,但是他们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大企业更弱,更需要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障,并且中小企业是大量的潜在客户来源。对于同一买家,在一定时期内设定承保额上限的同时,应当更为灵活地处理额度不足时,出口企业追加额度的申请。要根据国家政策导向,进一步突出重点支持方向,优化业务结构,不断扩大客户规模,巩固和深化重点客户关系,全面提升持续发展能力。

四是强化内部风险的控制和管理。要进一步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的联系沟通,增强信息敏感性,密切关注形势及环境变化,加强风险预警和风险预判,防患于未然。要整合好风险管理、承保批限、理赔追偿等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发挥好专业优势,密切协作,形成多重防护,加强风险防范。同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执行好差异化承保政策,对于已经发生的报损、赔付,积极进行止损、减损,切实加大追偿力度,维护好公司及出资人的利益。(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付冬奇.关于我国出口信用保险运作模式改进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篇12

花卉产品结构不合理

我国花卉业结构的不合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花卉业区域机构不合理和花卉产品结构不合理。由于发展的自发性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我国花卉业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我国的花卉主要产于云南、广东、上海等地区,而且发展势头非常好,北方的花卉产品相对较少。同时,由于自主生产栽培,产品结构单一,地域性色彩比较浓。而在同一区域产品比较雷同,这样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产品结构同一化,上市日期同一化。而花卉属于季节性产品,同质化造成上市一哄而上,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上不来,损伤了花农的利益;而在淡季花卉价格飙涨,市场不稳定,严重影响了花卉的销售;所谓的“一村一品牌”,导致相同花卉生产者相互残杀利益受损,不利于花卉业的发展。

产品质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我国的花卉业发展比较晚,这就决定了我国在花卉生产上主要采用传统小农种植方式,种植花卉的人基本是一些专业知识少、缺乏市场意识的农民,除了我国本土产的名花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优势外,其他产品缺少技术含量,在国际市场销路不好。比如在一些地区,年宵时进口花卉销路很好,而我国自产的却滞销,价格也比我国的要高出两三倍。可见只有高品质的产品才会卖高价。

花卉消费渠道不流畅

篇13

中国房地产市场自产生泡沫以来,一直是各行各业讨论不休的话题。宏观地讲,房地产市场的兴衰关系到一国经济的发展;而微观来说,房地产又是关系到民生的问题。因此,房地产必然成为一个集政府、人民和开发商三者为主的矛盾综合体。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过热发展的宏观调控和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影响,各行各业对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慢慢趋于理性,同时对于房地产市场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也开始仔细思考。

二、问题提出

笔者在近期对房地产市场的一些观察和实践中,发现了一个比较普遍且影响严重的现象,将其称为房地产市场的“鬼屋”现象。它是指中国一些地区,特别是一些欠发达的县镇地区房地产楼盘严重过剩,地方只会一味建房,丝毫不考虑住房的销售和其他层面的问题,最终由于各种原因,住房销售不动,空置率很高。这样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是造成土地和建材人力等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就是给地方景观和表情的改善留下了一个败笔。

三、问题的规划角度分析

对于以上问题,笔者想从自身从事的角度去做简要的探讨。房地产规划是指房地产项目建设之前的设计和计划工作,它一般会决定房地产项目的具体内容和发展前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针对“鬼屋”现象,笔者基于规划的思想,认为其产生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房地产开发商规划时理念局限于小区楼盘的开发,缺少宏观分析。开发商没有共赢的思想,一心只是想着把房子盖好,然后卖掉,赚取高额利润。没有考虑这样的房地产项目对于地方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房地产商目光短浅,只会建房,缺少相关公益项目、景观及配套服务业的投入,导致房子销售不动。这也是“鬼屋”现象产生的一个直接原因。开发商建设出来的只有一栋栋住宅,单调且无生活和居住品质。

房地产开发就地产谈地产,没有引入相关产业来形成房地产发展的动力;在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上缺少研究。

部分政府考虑个人功绩,一味追求短期建成,未考虑土地的动态成长和升值。殊不知基于快速求成所建造的工程,只能算是一个新的工程,对于城市表情的改善往往会起到负面作用。

开发商缺少与政府部门的互动合作,缺少支持和动力。一个房地产项目牵扯到开发商和政府的共同利益,如果双方不及时沟通合作,往往会导致项目夭折;,即使建成,也会成为“鬼屋”工程,对双方利益都有损伤。

四、案例借鉴及问题改进建议

为了对“鬼屋”现象的产生和如何改善具体认识,本文引入一个实际案例做解释。这一案例形象反映了“鬼屋”现象产生的背景原因,另外案例的改进建议对于“鬼屋”现象的改善具有非常普遍的借鉴意义。

(一)案例借鉴――A房地产项目规划

A房地产项目位于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县城。该县城新城开发,对外招商建设,给予优惠政策。B房地产开发公司闻讯,作为首批投资开发商进入该县城。县政府低价批给B开发商1300亩地,要求5年之内建成40万m2商业和90万m2的住宅。B公司对该县城房地产市场调查分析后认为,县政府要求的5年目标很难完成。一是商业地产部分,该县城老城区经过10多年发展也就形成差不多40万m2商业,靠县域人口100万,其中城区人口20万的动力支撑,县政府要求5年内再建40万m2商业实在是无从消化;另外住宅房地产部分,该县城目前有4家房地产开发商占据住宅房地产销售的90%左右,而且还存在很多房屋空置,特别是只有单调住宅的物业基本无人问津,所以这90万m2的住宅也是个棘手的问题。开发商请专家寻求解决方案。专家对问题分析后制定了该项目的规划方案。但经研究总觉得不踏实。因此决定再请专家,这次请到一位专做城市规划的王专家,王专家接到项目,带领其团队,仔细做了两个月研究,提供了一套操作方案,以免予这一项目变成“鬼屋”工程。

(二)问题改进建议

王专家对于该项目的研究是从城市发展规划的视角切入,跳出地块看地块。他对于A项目的规划建议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A项目的规划,应该用城市发展的规划理念取代小区楼盘的规划理念。王专家强调,他们的规划方案跟上一个专家的方案区别之处就是规划理念的不同,上一位专家坚持的是小区楼盘的规划理念。对于为什么要利用城市发展的规划理念,王专家提供一个重要论据,即该项目地块的区位重要性分析,让开发商和当地政府信服。王专家认为A项目地块在未来县城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核心地位,即西临工业开发区、东靠新行政中心区、南接老城区、北到大新城区,可以说是新城中心。根据TOD理论,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在规划居民或商业区时,应采取公共交通使用最大化的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通过多种手段结合来鼓励公共交通的使用。未来县城的发展是朝有着规划中火车站的北部新城发展,A地块承载着老城向新城发展的节点和引导作用,同时也要服务工业开发区和行政中心。因此这一地块决不能用简单的小区楼盘的规划思想来做,要从城市发展规划入手,将其按照新城中心区来打造。

第二,既然这是城市发展的项目,就不仅关系到开发商,同时也关系县政府。开发商应该充分与当地政府合作,帮助政府创造功绩,换得更多优惠政策,以尽可能实现5年目标。最终在双方商谈下,1300亩土地有400亩公园和学校用地,政府免费让开发商代建;另外政府也同意将部分公务员住宅和政务服务部门迁入此地块,帮助开发商促销售,实现双赢。

第三,分析项目发展的动力机制,从整个区域发展盘活存量,激活增量,不然单靠当地100万人口无法消化这么多商业和住宅。王专家认为该项目动力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部分。内部动力分为3方面:一是十七届三中全会规定农村土地可流转,这样农民实现了解放,自身有着农民变市民的向往和诉求;二是当地老城拆迁,会带来住房的刚性需求;另一个就是居民旧房换新房的心理需求。至于外部动力,就是靠当地产业的引入。据调查,当地旅游资源和有机农产品非常丰富,因此这个地块可以部分做生态旅游配套;另外本地块靠近工业区和行政中心,可以做商务和政务办公及接待;再者靠近职教区,可以做劳工培训的配套等。

第四,开发商要向政府讲述土地动态成长与升值,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理念。所谓土地动态成长与升值,是指将土地合理规划,分期抛出,随着时间推移和周边经济发展,后期抛出的土地及相关物业会大幅升值。苏州工业园区就是这样一个规划理念,开园15年来,一直储备大量弹性绿地。“弹性绿地”是在用地性质确定的情况下,由于建设实际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用地过度状态。“弹性绿地”的一边或两边是不同性质的用地,在规划建设前期由于实际建设需要以绿地形式加以保留,随着建设推进,“弹性绿地”可以慢慢压缩,最终成为一个小型绿化带。这样下来,土地和相关物业的边际价值逐渐递增。因此5年快速建成并不如长远规划实现的效益高。

第五,公益项目先行,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占地约12 km2的金鸡湖是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的“眼睛”,环湖周边22 km为开放式公共绿带,以道路分隔后才是低密度住宅。规划基于公共利益先导理念(即金鸡湖是市民的金鸡湖,湖滨是城市的公共资源),立足于公共资源受益者首先应该是公众,不允许其以任何方式私有化或被少数人占有,只有让市民时刻感受到自己是这里的主人才能激发起创造、工作的激情。因此应该先造景,后造房,公园和学校建设先行,会带来后期住宅的大幅升值。

第六,借鉴苏州工业园邻里中心的理念,引入生活性商业配套。邻里中心是指邻里单位的公共中心,包括商业、医疗、图书馆、教堂等公共机构,开放的空间和住宅,即我国的社区服务中心。邻里中心起3个作用:为园区居民提供配套的生活服务;成为社区商业服务的载体;聚集商气人气,促进园区区域性繁荣。因此要努力完善这些生活服务设施,这样才能吸引人来居住。

五、结论与不足

我国房地产市场目前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转型期,基于简单的楼盘建设思想形成的楼盘已经很难吸引到购买人群,时间长了也就会形成一栋栋“鬼屋”。对于这样严重的问题,我们不能忽略,一定要转变研究视角和理念。规划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要摒弃简单的小区楼盘规划理念,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城市发展、产业发展层面寻求突破,利用土地动态成长和升值,不断从多方面、细微处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空间的需求。只有这样,房地产市场才会越来越少的出现“鬼屋”,居民的生活空间才会成为真正的养生宜居之所。本文只是从规划层面对“鬼屋”现象简要分析,没有利用严格的分析工具是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许乐群.房地产投资项目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刘秋雁.房地产开发与经营[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周玉明,孙兴旺.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探讨[J].技术与市场,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