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主要思想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医的主要思想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医的主要思想

篇1

1993年,俄罗斯国家杜马从法律上确定了双头鹰是俄罗斯的国家象征。以红色盾面为底色的俄罗斯国徽上以一只金色双头鹰的形象作为整个国徽的主体构成象征着国家的团结和统一。

俄罗斯著名作家高尔基有一首散文诗《鹰之歌》,通过鹰和蛇两个对立的形象,赞美了鹰对光明的追求和渴望斗争的战士品质,抨击了蛇安于现状,丧失理想的市侩作风。

俄罗斯人常用鹰来代指真正的男子汉,他们往往具有热爱自由、无惧风浪、骄傲独立等优秀品质。有时也用鹰来称呼在外貌特征上与鹰具有相似性的人,比如同鹰般拥有敏锐洞察力的眼神、鹰钩鼻等。

熊是陆上食肉类动物中体型最大的动物。它们拥有粗壮肥大的躯体、长而浓密的体毛、结实有力的四肢和锋利如刀的爪子。熊虽然天生就是个“高度近视”,但却拥有十分灵敏的嗅觉。

在俄罗斯的文化中,熊是善良和力量的象征。对于俄罗斯人来说,熊自古以来就象征着力量,并且不是不祥的,而是不可抵抗的力量,来自自然的力量,上帝的力量。因此,熊成了俄罗斯人最崇拜的动物之一,其形象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徽章和图案上。如伏尔加河上的第一座城市弗拉基米尔即以熊为市徽。

此外,在俄罗斯民间,熊还是未婚夫的象征。俄国著名诗人、作家普希金的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女主人公塔基雅娜第一次见到奥涅金后,在入睡前把梳妆镜藏在枕头下面,准备在夜间给自己占卜一下。万籁俱寂,塔基雅娜很快进入了梦乡。她梦见自己独自一人站在森林里,突然从雪地中蹿出一只大熊,把她带到森林深处的一间小屋。实则表达出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一见钟情和她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同时也预示着未婚夫即将到来。

花楸树在中国鲜为人知,而在俄罗斯却随处可见。它是一种有着一簇簇橙红色果实的树,多生长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据统计,在世界上大约有80个品种的花楸树,其中的34种就生长在俄罗斯大地上。

花楸树五月开花,秋时结果,叶绿果红。入冬时节,一串串红艳艳的果实犹如熠熠生辉的红宝石,鲜艳夺目。虽然其外表艳丽,但果实苦涩。可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俄罗斯的文学作品中,经常会用“忧伤”“苦涩”这样的修饰语来描写或形容花楸树。如歌曲《乌拉尔的花楸树》中这样唱道:“啊!茂密的花楸树,花儿开满枝头,啊!可爱的花楸树,你为何而悲伤?”

花楸树在俄罗斯人心目中具有强烈的感彩,同时被赋予多种象征意义,如:象征着祖国和祖国的大自然、象征着故乡和家园、象征着姑娘和爱情、象征着即将出嫁的美丽少女等等。

白桦树是俄罗斯分部最广的树种之一,它对严寒有着极好的耐力,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因修直的树干,尽显洁白雅致而十分引人注目。白桦树在俄罗斯人心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俄罗斯的国树。

作为深受俄罗斯人喜爱的树种,白桦树拥有少见的白色树皮,因而它更多的被与“洁白”这一概念相联,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优雅纯洁的化身,是俄罗斯祖国、大自然和女性的象征。

篇2

①生产安全文明施工上,管理人员不必一个工地、一个工地、一幢接一幢楼,楼上楼下的跑,而是只要在监控屏幕上,点动鼠标,转动与切换球机及枪机,就能看到整个现场的施工情况,从基础打桩到主体结顶与拆外架到竣工扫尾,全过程跟踪安全隐患,在重大安全生产上,如深基坑围护是否按施工方案执行,临边围护是否到位,坑中坑是否有险情,如有险情可随时通知现场,公司领导与总工程师及时研究商量对策采取应对措施。高支模架的搭设,是否按方案执行,材料是否用对,间距是否正确,包括地基是否稳固,扫地杆剪刀撑,是否被遗忘,其它如外架,高层外挑架等等是否按方案执行,卸料平台限装吨位牌是否挂设,如没有按施工方案执行,工人为省工、偷工减料等现象应立即开出整改通知单并予以拍摄照片及摄像作证,起到约束施工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起到警戒与约束作用。对于施工每个阶段的重大危险源,监控人员可重点加以监控起到预防作用。对于大型机械进出场安装与拆除,监督是否告知及合格挂牌,如塔吊附樯是否合理,塔吊材料是否有人指挥等,对于大型机械拆除是否有警戒线及专职安全员到场指挥等,例2014年3月4日温州市区吴桥路某安置房建设工地,由于塔吊没有按施工方案进行拆除,也没有人员监督,违章操作引起50米高的塔吊突然倒塌,引起人员伤亡及重大财产损失,如公司对其远程视频监控,发现违章立即电话通知停工,就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其它如三宝、四口、五临边、外架三步一封,消防安全,标化管理绿色工地,五小设施等是否到位,在严格的监控下均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该公司在杭州监控的内蒙怡景萃华林施工现现场,可谓是路途遥远,起初基础地下室阶段施工现场没有管理到位,远程监控没有及时安装,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反应现场安全质量进度及标化均不如人意,有损该公司的形象,望公司派人加强管理,公司领导调整策略及时安装了远程监控,在短短的半个月中监控人员及时开出多张整改单,整改单在五日之内必须回复,否则加以经济处罚,整改内容均是施工现场存在的顽疾,如工人随便不带安全帽,现场落手清没有及时搞好,打砼随意加水,外架安全网没有及时封闭,三步一封没到位,临边洞口没有栏杆,材料堆放无标牌无标设,乱扔,混堆,材料不合理使用,有严重浪费现象,作业层外架没有及时跟上。作业层外架没按规定搭设,非常不安全,外架上乱放材料,不及时清理,施工道路没有及时硬化,水泥筒没有全封闭,施工用电有乱拉现象,施工速度与计划脱节等。经过按整改单内容整顿与整改,现场有了很大的改观与起色,受到了甲方与监理的表扬,恢复了公司在内蒙的形象。

篇3

一、数学思想的基本涵义

所谓数学思想,指的是一种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本质上的认识,对这种思想的认识能够使其从理性的方面去对相应的数字规律进行概括和学习。

所谓数学思想方法,指的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使其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数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在数学的学习中,学习的行为是方法,而数学思想才是整个数学学习中的灵魂。加强对学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培养,才能够使学生的数学素质有所提升,从而也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提升,进而能够使学生对于数学思想的方法可以更科学、更合理的应用。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必要性

现代数学教育的必然要求就是要在数学教学中集中体现数学思想方法,这同时也是我国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数学训练进行强化,还要注意渗透数学思想的方法。数学思想的方法其显现的形式是很隐蔽的,所以学生很难从课本中掌握,因此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第一,从教学的内容出发。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把数学思想的方法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使数学思想的方法得以加强的一项新的举措。初中数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要从算术向代数与平面几何过渡,这是当前初中数学在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这一难点问题得以解决,是使我国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能够提升的关键内容,所以为了能够使我国的素质教育得以推进,就要对当前我国初中数学的教学大纲做出适当的调整,要强化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减少考试内容的范围,这样才能够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给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提供更多的教学时间。

第二,从教学的任务出发。在我国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数学的理论知识,还要对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数学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做适当的指导,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总的来说,初中数学的教学任务最主要的就是要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强化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使其能够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第三,从学习的目的出发。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数学人才。我国初中数学教育的中心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充分运用数学的能力,学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会用数学的观点来思考问题。所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方法,是能够使学生数学素养得以提升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策略

第一,在初中的数学教材中,相同的内容中都包含着不同的数学思想,而相同的数学思想却总是存在于不同的数学知识里。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对数学教材有很高的熟悉度,要对教材里的每一个知识点中包含的数学思想都能有深刻的理解,同时还要把这些知识点全部整理归类。初中数学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点时,一定要懂得运用巧妙的方法把与知识点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学习、记忆和类比。

第二,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解题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要全方位的对数学题进行解析,同时还要使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同一道题的解析,这样才能够充分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三,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都要依靠数学思想方法。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能够使学生意识到知识发生的主要过程,从而才会更进一步的挖掘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一定要贯穿于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每一环节。

第四,教学过程的设计是数学思想方法得以渗透进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初中教师的创造性过程,教师要在明确目标后,进行对教学过程的创造,同时还要准确的把握住教学内容,从而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并且还要使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一定要突出数学思想的方法。

第五,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解决数学问题所需的思维活动,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的引导,所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引导是数学解题思维开发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解决数学题的过程中,一旦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就会导致学生无法顺利的解决这一问题,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注意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进行数学解题反思的习惯,从而使学生的解题思维可以得到开发。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每个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都要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同时还要使数学思想方法循序渐进的渗透进初中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思想方法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精髓和灵魂,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只有不断的在其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方法,才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技能,从而能够为我国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创造型人才。

篇4

如果说在这次解放思想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超越自我、开拓创新的精神是灵魂的话,那么广大群众能否参与、参与多深和主体作用体现程度如何,是决定解放思想活动成败的关键。一个地方的发展如果没有广大群众的自觉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都发挥出来了,那么,不仅党委、政府的决策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而且能够创造出乎意料的奇迹。

篇5

1.1 材料、仪器

“A”牌号配方原料、电子天平、恒温震荡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热恒温水浴锅、同时蒸馏萃取仪、高效液相色谱仪。

1.2 方法方案(表1)

2 结果与讨论

以“A”牌号叶组配方作为原料,对薄板烘丝机不同参数设计均匀实验,测定其中性香味成分测定结果如表2。利用DPS7.05统计软件,分别以薄板烘丝机工艺参数中的考察因子为自变量,各个测定指标为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其中筒壁温度、热风温度、排潮风门开度、热风风机频率和中性香味成分分别用X1、X2、X3、X4 和Y 表示。(X1-筒壁温度℃;X2-热风温度℃;X3-排潮风门开度%;X4-热风风机频率Hz;X1*X2-筒壁温度和热风温度的交互作用;X1*X3-筒壁温度和排潮风门开度的交互作用;X2*X3-热风温度和排潮风门开度的交互作用;X2*X4-热风温度和热风风机温度的交互作用;X4*X3-热风风机频率和排潮风门开度的交互作用)

由表3可知,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得到薄板烘丝处理的好猫(吉祥)烟丝中的中性香味成分总量和各因素的回归方程:

Y=-6615.91-293.11X3+369.70X5-4419.12X1*X1+0.73X4*X4+50.35X1*X2-132.034X1*X4+2.23X2*X3-0.324X2*X4。由于相关系数为0.9999,F值不显著的概率为p=0.0251

根据分析结果中各偏回归系数对应t值,因素主次顺序为:X2*X3>X3>X5>X4^2>X1*X4>X1*X2>X2*X4>X1^2。根据检验p值可知,各偏回归系数都显著,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较可靠。

3 结论

针对“A”牌号叶组原料,中性香味成分总量与试验参数间存在显著的二次回归关系,这对于评价薄板烘丝工艺对卷烟吃味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热风温度和筒壁温度的交互作用是影响中性香味成分含量主要因素,增加热风温度和筒壁温度的交互作用,可以提高烟丝中中性香味成分的含量。

参考文献

篇6

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必备条件。作为将来医疗事业的主要工作者,中医药院校医学生健康养生思想培养任务是巨大的。中医药院校医学生的健康养生思想的树立关乎医疗事业从业者的工作时限,同时也关乎健康养生思想的模范树立。健康养生问题的关注不仅是现今社会关注的问题,在先古时代亦被关注。“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上古天真论》) 因此,养生的问题值得中医药院校师生关注。

一、传统保健体育课程具备养生属性

从体育课程的视角分析传统保健体育,是我国古代传承至今的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同时传统保健体育还具备了养生及预防疾病的功能。对于一般医疗手段施治而言,传统保健体育更加注重发挥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控制自我心理及生理活动,进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对于医学不断进步,医疗手段增多的今天,参与传统保健体育锻炼,不但绿色低碳环保,对于体质虚弱、疏解心理压力、慢性疾病防预者有明显的养生作用。

二、中医养生思想

中医养生思想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上,《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认为养生是在未病时,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机能,提高抵抗疾病能力,避免病邪入侵,而达到防预疾病的作用。其主要通过积极调养身体正气、顺应自然、养性调神、不妄劳作、节制饮食等方法,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三、传统保健体育与中医养生思想两者契合

传统保健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闪耀的明珠,是中华民族实践积累的瑰宝。其不仅具备强身健体、益智防病的思想指导,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终生体育、培养学生养生保健的重要实施途径。因此,不能把中医药院校中传统保健体育教学单一列为体育课程。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学习,与中医思想的形成和完备,有莫大的关系。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与传统保健体育养生防病的思维模式是不谋而合的。因此,在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灌输中医养生治未病的思想,同时,应把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学习看成是治未病养生的一个重要的实施手段。

四、培养与落实

中医养生思想在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中渗透、培养、落实是一个复杂的体教结合、医体结合、医教结合的综合问题。本文主要通过课程教学大纲规划、课程教师的培训、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如何引导养生习惯的养成等四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一)教学大纲规划。教学大纲作为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其关乎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材内容的编写、授课计划的落实、课程考核办法、教学反馈评估等,对传统保健体育课程如何教学、如何实施、如何考试及学时如何分配等都有具体的要求,它是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为使中医养生思想与传统保健体育课程能有效落实,必须从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开始,设置以中医养生思想为指导思路的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从大纲上规范教学的实施,明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考核的办法,使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具备纲领性指导思想。

(二)课程教师的培训。现今,在中医药院校担任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任务的体育教师主要还是以学院派体育教师为主,鲜有中医药院校毕业的体育教师。为了能让传统保健体育课程能渗透中医思想,对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师进行中医养生思想的培训是有必要的。现今,大学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能忽略的,同时,教师为适应学科的需要,健全学科知识体系,适当进行培训亦是理所当然的。

中医药院校中具备中医养生思想完整体系的中医学课专业背景的教师,教授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是可行的,其意义和作用在于,全方位对中医药院校的学生进行中医思想的培养,并涵盖在体育教学中。

(三)课程教学中落实。生命在于运动的口号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在业余锻炼中被广泛提起。而实践中应该是生命在于适当适度的运动。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说明了运动要养成习惯,同时适度适当。然而对于中医药院校学生来说,每位学生运动的适当程度是因人而异的,此与中医中辩证施治是同一个道理。因此,要想全面落实中医养生思想于传统保健体育课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分析掌握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状况,依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状况,进行分组分类教学。教学的内容相当,但是依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分组设置不同的体能训练目标;依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素质,分组设置不同的养生手法训练等,以期达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内容。

(四)引导养生习惯的养成。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能传授给学生各种实践功法,如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易筋经等,并在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中医养生思想。但中医养生思想是一个体系完备的理论,不是单一功法的锻炼和思想的培养就是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中医养生认为,辩证认识自己的身体,顺应自然四时,起居有常,饮食调配,养性调神,动静结合,不妄劳作,方能全面使人体气血阴阳得到调整平衡,从而发挥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效能。

参考文献:

[1]马英.中国传统保健体育运动的中医学思考[J].辽 宁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2009,2(2).

[2]韩洋.高等医学院校开展传统保健体育的意义[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9):74.

[3]袁跃,吴桂平.论中医养生与传统保健体育的社会功能演进[J].合 肥 工 业 大 学 学 报,2013,1(2).

[4]王博.中医药院校开展传统保健体育教学思路探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6.

篇7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also the ideological basis and inner spiri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s als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flect the quality. Using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of the old Chinese medicine doctor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achiev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erience inheritance. The platform i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science, focusing on three core points, Chinese experience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the case of Professor LingYiKui, the platform study and inherit academic thought and academic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old famous Chinese medicine doctors through uploading documents and video information of the professor LingYiKui,and widely publicize the academic experienc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prea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and enhance the cultural soft pow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old famous chinese medicine doctors; inheritance; spread

1 概述

“十一五”期间,各地紧密结合《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大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使中医药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普及。而中医药文化传承作为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名医效应来推进中医药传承事业将会得到很大的反响。现在国内外也在推广名医效应,建设名医工作室,建设名医成果信息资源平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页也设置了中医药文化专栏,中医药图谱专栏。中医药网络平台中也设置了名医课程视频专栏。通过加大对名老中医的宣传力度,达到传承与传播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目的。

但是,目前很多中医院及信息平台对优秀老中医的宣传不到位,宣传也只仅仅局限于对人物简单介绍,并未从其思想、学术研究、文化历程等方面展开。"凌一揆的中医药传承信息平台"将涵盖上述几部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名老中医的经验等知识进行整理和挖掘,提取精髓,快速发现名老中医经验知识并通过平台进行宣传。

2 凌一揆中医药传承信息平台简介

2.1平台简介

凌一揆中医药传承信息平台是以凌一揆教授为实例,通过采集凌一揆教授的有关资料和视频等信息,总结其教育思想、学术研究、科研成果、主要文献,将分析结果通过此信息平台呈现并进行宣传和推广,以达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优秀中医药学术知识的目的。从凌一揆教授的中医药传承信息平台中,可以对中医药有一个全新具体的认识,也可以探索其研究方案,更可以加强中药的管理和研究。

2.2平台建设

在Windows平台下利用HTML等语言进行平台的搭建,采用HTML、、C++、JavaScript、AJAX等语言。

2.3平台系统架构

B/S结构模式和Web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善了C/S结构系统扩展性较差的缺点,B/S模式统一了客户端,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凌一揆的中医药传承信息平台"采用B/S(Browser/Server)模式,基于Web与.net技术开发完成,并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上运行,使平台具有易于移植、扩充与扩展的特点。平台系统架构是具有开放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的三层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数据层:利用SQL Server数据库来对需要的数据进行集中管理;中间层:中间层主要是服务器组件,用来实现用户程序与数据库的连接,并为上层客服端提供网上信息浏览服务;表示层:B/S客户端可以让平台其他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平台,并通过Web Server与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

3 凌一揆中医药传承信息平台前台内容模块与后台管理模块

凌一揆中医药传承信息平台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网站平台的前台功能模块和后台功能模块。前台内容模块包括名医介绍、传承团队、典型案例、影像资料、传承成果、在线交流、友情链接、注册登录、关键字搜索模块,后台管理模块包括内容、权限分配、数据统计模块。平台结构如图2所示:

3.1前台内容模块描述

平台前台界面展示如图3所示。

1)名医介绍

名医介绍是对凌一揆教授的人生经历、生平事迹、对中医药学术研究的历程以及对中医教育事业的杰出贡献进行的简要描述,让学习者首先对凌一揆教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然后逐步深入学习其中医学术思维、传承其临床经验。

2)传承团队

传承团队介绍了凌一揆名老中医传承室的专家团队,由专家团队对名老中医凌一揆的学术论文、影像资料、科研成果、学术经验等信息资源进行整理与挖掘,并开展传播交流与推广应用等工作。

3)典型案例

此模块主要展示凌一揆教授在临床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中的中医典型案例以及研究成果,用于用户的学习和研究。

4)影像资料

影像资料包含了一系列视频文件,如凌一揆教授的珍贵影像资料、对凌一揆教授的同事及学生的访谈视频以及其凌一揆教授的授课视频等。利用媒体效应传播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和学术思想,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5)传承成果

传承成果展示了专家团队对凌一揆教授的中医学术知识与学术经验的研究成果,通过平台此模块展现。

6)在线交流

在线交流主要用于用户留言和用户咨询。注册登录的用户可以通过留言发表看法,也可以通过在线咨询与其他用户在线交流中医药学术知识和思想等,留言后其他用户可以直接回复,管理员也可以进行回复。

7)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可以链接到其他名老中医的宣传信息平台或者相关平台,是具有一定资源互补优势的网站之间访问形式,在提高自身网站访问量的同时,也拓宽了中医文化的传播范围。本平台链接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四川省卫生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友情链接直接访问这些平台。

8)注册登录

用户可以通过此模块注册自己的账号信息并登录平台,注册登录后的用户可以获得相关权限,如留言、在线交流等。

9)关键字搜索

关键字搜索就是将平台上信息的标题罗列出来,按照搜索条件和规则显示,搜索的结果就是标题显示页面。用户通过关键字搜索快速查找需要的信息。

3.2后台管理模块描述

1)内容

管理员登录后可以通过后台编辑和一系列文章、图片、视频等信息,最后显示在平台前台界面上。

2)权限分配

系统管理员在后台用户>权限分配为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特别是涉及专利问题如:中医药研究创新点就需要后台管理员做好保密工作,只能有相关权限的用户才能访问,这样既宣传了凌教授对中医药事业奉献,也可以方便名老中医学术交流。

3)数据统计

统计平台上传的各类数据量、平台访问量以及平台内容点击量等,便于平台的数据管理、数据操作以及平台的优化,比如及时清理平台无效数据,提高平台的运行效率。

4 应用前景

凌一揆的中医药信息平台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理和挖掘,积累知识,提取经验,快速发现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知识并进行广泛传播。同时在传统中医学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经验进行传承,这也是今后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经验传承工作的总体方向。

目前基于名老中医凌一揆的中医药传承信息平台已经搭建完成并通过互联网,服务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医泰斗凌一揆教授的学术思想,使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

5 总结与展望

名老中医是将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高度结合的典范,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其学术经验和临床思维是中医药文化瑰宝。开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和推广工作,探索推广学术经验传承的有效方式和创新模式,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迫切需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医药传承领域的应用解决了传统传承模式不能满足传承需求的问题,并对中医药传承模式的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大信息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为使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和推广提供了良好环境。

中医药传承信息化平台搭建最重要的目的是广泛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以及对中医药文化进行宣传普及。通过"凌一揆的中医药传承信息平台"的搭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丰富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内容,提高中医药文化国际影响力。以凌一揆教授为实例中医药传承信息化平台搭建完成后,下一步将加强对平台的推广与应用,进一步宣传凌一揆教授的教育思想以及在中医药方面的学术知识和主要贡献,并由小渐大,做一个模板平台出来,将平台发展为传承和推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经验的主流平台,让国内外更多的人可以通过本平台学习和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经验。

参考文献:

[1] 白桦,徐春波,顾晓静,等. 名老中医传承研究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实施[J]. 世界中医药,2012(2):96-98.

[2] 徐春波,白桦,顾晓静,等.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与应用方法研究[J]. 世界中医药,2013(9):1036-1038.

[3] 姜丽娟.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模式研究与数据平台构建[C]//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年会论文集.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3.

[4] 唐仕欢,申丹,卢朋,等.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应用评述[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2):329-331.

[5] 卢朋,李健,唐仕欢,等.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9):1-4.

[6] 陶有青,徐春波,李振吉,等. 名医经验传承国家服务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世界中医药,2015(1):113-116.

[7]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国家服务平台建立[J]. 河北中医,2015(9):1287.

[8] 凌一揆,彭司勋.中国药学年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L320-321.

[9] 凌一揆,林森荣.对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的文献考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1):24-27.

篇8

中庸一词始见于《论语雍也》,《中庸》一书是论述中庸哲理的儒学主要典籍。 中庸是儒家思想体系的哲学核心。“中庸”是儒家最高的准则,它要求人们立定“中道”做到不偏不倚,既不过分,也不要不及[2],中庸之道,重视和谐。

儒家的中庸与中医的理法方药在哲理上都体现了“和”的思想,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特别是古代农业社会中,除军事斗争的特殊情况,并非任何矛盾都必须激化或转化。特别是从一些生命有机体来看,以维持机体系统的和谐稳定为目的,强调对立项的依从渗透,中和互补,避免激剧的动荡、否定、转化、毁灭[3]。这种“和”的思想,在中医学具体表现为中和、平衡、适度的意思,崇尚和谐。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也蕴含着“和”的思想,如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个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亦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人体的结构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是结构上的和谐;人体的各种功能互相协调,彼此为用,这是功能上的和谐;在患病时,体内的各个部分亦相互影响,有不和谐的表现。中医也认为人与环境之间互相影响,人与自然环境应保持和谐的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密切,亦须保持和谐的关系,中医学的整体观应是整体衡动观[3],和的思想贯穿其中。

中医学的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学的各个领域,它是中医学的理论工具和方法论,也蕴含了“和”的思想,如阴阳交感的理论,是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之一,蕴含着“和”的思想。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是阴阳在运动过程中的一种最佳状态。这种最佳状态的实现来自于阴阳二气在运动过程中的平衡协调,即中国古代哲学家所谓的“和”[4]。阴阳二气和谐而发生交感,就产生了自然界、万物及人类。阴阳学说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指导养生、临床诊断与治疗时,实质上把“和”放在核心。

中医的五行学说,也蕴含着“和”的思想。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和制化,维持事物生化不息的动态平衡,这是五行之间关系和谐、亦即正常的状态。五行的相乘、相侮、母子相及是五行之间关系不和谐状态,亦即病理状态。其原因不外“太过”与“不及”。五行学说运用于临床指导,亦是致力于人体和谐,如确定治则时针对“太过”或“不及”原因采取抑强扶弱,治疗木旺乘土宜疏肝平肝为主即是一例,总宜使人体复归于和谐状态。

阴阳的和谐,是人体生理功能正常的根本。人体组织结构属性既中和又平衡。阴阳失调(即失和),则是一切疾病发生的重要原理之一。阴阳的过与不及都致人体失去和谐,发生疾病。治疗就是要首先把握阴阳失调的状况,调整阴阳的偏盛偏衰,以恢复阴阳的和谐平衡。和谐,必须适度,方能做到。

《内经》的养生学说,是在“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更蕴含着和的思想,以顺应自然致和谐,以调摄精神情志致和谐,重保养正气保持和谐,和谐的思想存在于养生方法之中。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实持是调和,即“以平为期”。李东垣提出“善治者,惟在调和脾胃”,强调“和”的重要性。清代程仲龄更把治法归纳为八法,专门叙述和法,通过和解或调的作用以祛除病邪,主要包括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具体治法,这是后世医家对《内经》“和”的思想的具体应用之一。

总之,有关“和”的思想贯穿于全部《内经》之中,这是儒学中庸哲理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与发展,中医学是“和”的医学。

【参考文献】

1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73-196.

篇9

现实生活中,中学生因为繁重的学业十之八九近视,我也不例,这时我想到了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古人的智慧来帮我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找到了中医学针灸,只针灸了几组穴位:阳白、太阳、翳明、臂膈、太冲等,明显减缓了我近视的加深,让我叹服于中医的神奇!中医爷爷轻描淡写的说:“疏肝明目,由字即意,疏通了肝脏的经络,眼部供血畅通,症状自然就缓解了。”

1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中國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儒学、道学、佛学对中医学的影响;历史不同时期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中国传统哲学对中医学的影响。

1.1儒学、道学、佛学对中医学的影响

中医学在儒,道,佛的共同指导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从空间的角度来看,这三种思想共同确立了中医基础理论体系。这种空间结构是: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医认识论,方法论,生活观和中医药的基本问题,儒学主要构建中医理论体系,解决话语权力问题,释家的思想是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有力补充。

儒家哲学己成为中医药的指导思想,建立了严密的中医药科学体系,成为中医药“话语权”的代表。释家的医学理论,医疗技术,处方,保健等等这些对中医药的影响或多或少。然而,深厚的道家哲学和严谨的儒家哲学,奠定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丰富性和深刻思想。严格的制度和深刻的思想使得把释家学说纳入中医理论体系是不可能的,它只能用作辅助影响。

1.2历史不同时期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

(1)春秋秦汉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高峰一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孕育与奠基。在春秋秦汉时期,随着我国政治趋于稳定,我国传统文化也迎来了繁荣时期,此时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唯物主义雏形奠定了中医思想基础,尤其是在当时比较流行的阴阳五行说成为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因此可以说,春秋秦汉时期的历史文化为我国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2)两晋至隋唐时期出现民族文化大融合一一中医学分化融合和临床发展。在两晋与隋唐时期,我国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文化交融特点,此时西方的思想以及文化开始融入中原文化,并且成为我国此时的历史文化主要特色,此时的中医也开始呈现出这一特点;在文化交融过程中,我国中医与西医的思想开始出现碰撞,并且出现一些明显的两极分化,甚至一些西医思想的引进使得我国医学领域开始出现临床医学的雏形。由此可见,此时的文化交融是中医学分化以及临床医学发展的推动力。

(3)宋元明清时期出现理学思想争鸣一一中医学学术流派峰起。到了宋元明清时期,我国历史文化呈现出多种思想流派,其中理学思想占据领导地位,也正是这种百家争鸣的历史文化现象,使得我国中医学领域也开始出现多种流派,譬如现在流行的养生学流派就是在明清时期兴起的,还有温补学派、温病学派也都是在明清时期开始出现的,这为中西学领域的拓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3中国传统哲学对中医学的影响

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文化的灵魂。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基本指导思想,贯穿中医药理论体系的主线,是中医药进一步改进,丰富,发展和创新的基础。无论中医理论的建设还是中医理论的发展,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医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为中医理论提供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指导,同时也为中医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直接依据。为中医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智慧启示,不仅可以作为推理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己经渗透到中医理论体系中,成为中医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医学的纲,它辨证的思想体系为中医学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中医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指引。只有在这个纲领的指导下,中医的实践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为不断的经验积累来完善中医学理论。可以说,中医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临床疗效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离不开中国传统哲学的指导,这也是中国传统哲学对中医学产生深刻影响的明显体现。

2中医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医学的发生发展与古代传统文化关系密切,了解我国传统成语文化对更好地掌握中医理论,中国传统成语文化不仅能准确生动地表达语言信息,还述说着根植于其中的深刻的中医内涵,如“沁人心脾”、“沁人肺腑”、“安内攘外”、“肝胆相照”等。

2.1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承的重要载体

篇10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46-01

中国的中医药历史悠久,中医药从古自今积累下来的中医药配方就有数以万计,中医药学的精神博大精深,其主要思想是在不给病人带来副作用的前提下,对病人的疾病进行有效的根治。虽然中医药的副作用很小,但其治疗的效率也很低,完全治愈病人需要一个漫长的阶段。但西医药的治疗疗效却很迅速,甚至有些疾病可以一针见效,但由于西药的成分大都是化学类药物,其治疗后的副作用极大,对人的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有的甚至危害身体内各个脏器,可见完全西药的治疗方法也不可取。通过医学类专家的多年临床经验总结,中药与西药的结合治疗,可以在对患者身体有较小的副作用的前提下,迅速彻底的根治患者的疾病[1]。而在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方向上对复方配伍的研究是其重要研究项目之一,复方配伍主要强调在中医学的思想指导下,研究小剂量的中西医结合后的全新药物。这种西药中用复方配伍的研究方法可以使治疗事半功倍,治疗的效果更好。

1中药学与西药学结合的发展史

中药学是中国独特的医学,中医学经过近五千年的发展史后逐渐形成了现代的中医药学。而西药学是我国从国外引进来的医学,西医学自引进以来,其独特的化学药物制剂以及其快速的疗效使得西药学在我国迅速发展壮大,并逐渐被医生运用到中国的临床上。西医学简单易学,很多中国医学人员在对西药学进行研究与学习后,再对中药学有所研究的基础上,就可以将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并运用到实际的临床治疗中去。这种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逐渐被医学界认同并给予重视,通过不断的研究与分析,发现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疗的效率,并且将中药与西药的劣势去除,提取出其中的优势进行合理的治疗,这就成为了我国特有的西药中用的医学治疗方法[2]。

2西药中用复方配伍研究的意义

随着国外西药学不断的进入中国,使得中国的从医人员逐渐转向学习相对于中医学简单易懂的西医学,中国的医务人员大多数是在对西医学熟练掌握后,再学习一些中医学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医学水平。而很多的患者也是在进行西医治疗无效后,才转而投向中医药学进行治疗。越来越多的医生也学会对患者进行西药的治疗后再运用中药进行治疗,从而对患者的临床反应进行观察与分析,总结出患者最适合的用药方法,再对患者进行合理的中西药结合治疗方法,使患者减少西药带来的副作用。

我国现在的医学临床经验证明,运用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治疗,并且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主要思想是由中医的思想转化而来的,是在保证患者不受其它副作用的影响下,对患者进行下药,使患者在最快的时间内根治疾病[3]。中草药的主要特点是,其用药成分都是草药性质的,是天然的植物,对人的身体并没有损害。中医药理论表明,即使没有根治疾病,也不可以在疾病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病患。中药的无副作用特点很好的运用到具有很大副作用的西药治疗中去,使中药与西药进行融合,达到最大限度的治疗效果。

很多的外国医学人员来中国进修时,很欣赏中国医学人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技术。中国的医生很注重对西药进行运用的同时,结合中药的理论思想以及中药的天然物质成分进行合理有效的用药,这种西药中用复方配伍的治疗方法为中国医学界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也对医学史做出重大的贡献。

3西药中用复方配伍的主要优点

西药中用复方配伍的主要优点有两个。第一个优点是西医治疗合理的运用中医学为理论依据,中医药物的主要特点在于其毒性小、无副作用,中医学思想还强调用整体治疗的眼光对疾病进行根治,而不应该是在治疗一个疾病后又会出现另一种疾病。西医学主要强调局部治疗思想,对患者某一个部位的疾病进行针对性的根治,这样的治疗治标不治本,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而将中医学思想融入西医学治疗方法上,使二者很好的融合,就能达到使治疗既无副作用又能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西药中用的第二个优点是选择药物中的有用成分进行配方治疗。药物都是有毒的,不管什么样的药物成分都有其不利的地方,对身体机能都有一定的损害。然而采用复方配伍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将药物中的不利成分进行去除,并将对疾病有利的成分进行提取运用,使药物发挥其最大的功效,从而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

4西药中用复方配伍的运用方法

西药中用复方配伍的方法首先应结合大量的医学临床经验对西药与中药的各种药物以及各种药物中的成分进行分析,了解药物的功效,并对其进行总结归纳,然后将西药与中药进行合理的配比,得出既有中药性质又有西药性质的药物对疾病进行治疗,使治疗更加有效[4]。

5总结

根据医学各项临床研究证明,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对疾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率,并在治疗过程中开发出具有创新思想的新型药剂。西药中用就是将中医学理论思想融入西药治疗中,使二者完美的结合,形成中西药结合后的新药物。这种药物在中国的医学临床上运用广泛,其主要特点是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有效的合理的治疗,并且保证药物的副作用极小,不会对患者的身体机能造成损伤。这样的西药中用复方配伍的治疗方法是现代中国医学的重大突破,也为医学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立华.西药的中药样特性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中医研究,2010,4(3):48-53

篇11

中医学在其理论体系形成的同时树立起“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因人制宜”“治病求本”的医学观念,但是后世并没有将其总结为某种医学模式。但在《黄帝内经》中明确提出了“医道”,是指导中医学发展方向和实践方法之意,其意义等同于医学模式。随着近年来关于西方医学模式变更的讨论及对中西医结合问题的探讨,中医学的医学模式逐渐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普遍认为中医学的医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内涵。

一、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整体论不仅强调事物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而且认为事物和世界的本源是一个整体,各个部分都是由整体分化而来的。中医学一贯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认为虽然疾病从表面上看是身体上的不良现象,但疾病的发生还与所处的环境、心理等因素相关。要顺应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心身的相互沟通、相互协调,达到“天人相应”,和谐平衡。因此,中医学强调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十分重视自然、社会、心理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二、以人为本

中医学的整体观是以“人”为核心的整体观,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人作为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想属性的统一体来对待,把人的健康与疾病问题置于时间、空间、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的核心来认识和考虑,即从人的生命、心神(包括心理和思维)、环境(包括社会、自然、精神环境)相统一上来认识和调理人的健康和疾病。强调认识病要先认识人,治疗上主要依靠人体自身的康复能力,用药不过是借以调动人体自身组织的康复能力,调整重建体内外的平衡协调关系。从这个角度讲,中医学是“人医学”模式,注重的是人的健康,而不仅仅着眼于对“病”的防治。这种模式在发展水平上虽然还是朴素的,但在性质上比其他医学模式更符合人的实际。

三、个体辩证

中医学模式将“人”置于自然、社会整体的核心,既注重人的群体共性,又注意区分个体差异,形成“辩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模式。证是中医学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依据,是疾病本质的反映。而导致证不同的原因主要在于人体对病因的不同反映,也就是体质。重视人的体质以及差异性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特色。《素问·三部九侯论》说:“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通过对个体的灵活辩证,确立了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治疗观。所以,中医学模式不是就病论病、就人论人的孤立、呆板的医学观,而是以联系、发展、变化的观点来指导医学实践的。

四、取法自然

在治疗上,现代医学执掌的是“极端式思维”,追求的是“对抗性”策略,要么抑制“病灶”“扑杀”病源;要么“阻断”异变,“挖出”病变组织。中医学对待医学问题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取法自然。治病方法主要以中药为主,也包括针灸、推拿、食疗、心理、体育等疗法,这些方法都是从自然着手来解决人的问题。其中中药以天然植物、动物、矿物为主,而其他疗法如针灸、推拿等,既不损害人体的自然结构及形态,也无明显毒副作用,属自然疗法范畴。中医治病并非着眼于病本身,而是运用自然之理、自然之法,以恢复人体的平和协调状态。

综上所述,中医学模式构筑于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观及其方法论之上,其中蕴含着丰富而合理的科学内涵。以上四点基本涵盖了中医学模式的主要精神。基于上述特点,笔者认为中医学模式可以概括为“天人整体医学模式”。这种模式能够从宏观和整体上运用联系、辩证、综合的方法把握健康与疾病问题。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西方医学模式由单一转向复合的整体医学模式背景下,中医学的整体医学模式将显现出巨大的生命力,为人类生命科学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篇12

一、中医类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现状

当前全国中医类高等院校都按我国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开设了《基础》课程。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与检查下,一般中医类高等院校都建立了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体、兼职教师为辅助、职称结构与学历结构较为合理的《基础》课教师队伍,也都基本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使用了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保证课程需要的教学课,教学效果良好。以江西中医学院为例,《基础》课程的授课对象为所有在校学生,包括二本类、三本类和高职类学生。各类型学生理论授课时间均为45课时,实践教学环节均为9课时,周学时均为3课时。教材选择使用通用型《基础》教材。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特别重视培养与训练《基础》课教师授课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如江西省教育主管部门就不定期地进行全省甚至是跨省之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本功比赛和开展全省高校哲学与社会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方式来促进全省包括《基础》课教师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形式各异、方法不同的培训与交流,当前中医类高等院校包括《基础》课在内的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完成了各自课程的目标,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神圣使命。

二、中医类高等院校当前使用的通用型《基础》课教材存在的一些矛盾

当前,全国所有高校都采用的是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由高校出版社出版的材。这部集中全国优秀人才编写的教材对于高校思想理论课的教学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面对着中医类高等院校这样一种特殊的专业型高等院校时,通用型《基础》课教材还是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体现在:

1.通用型《基础》教材与中医类高等院校培养目标之间矛盾。江西中医学院《基础》课程采用的是通用型教材。教师在通用型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在解决当前大学生对于党的政策、方针与路线的理解与掌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减少了因为专业的差异性而导致相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给社会带来各类潜在问题。但我们必须看到,对于江西中医学院这一所专业性较强的中医类高等院校,它培养的人才目标是具有一定中医药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现代中医、中药制剂和制药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从事中医治疗与诊断、中药生产和质量管理、工艺设计、科研开发的高级医生、工程技术人才等。中医类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与通用型《基础》课教材使用,这二者从理论层面分析是没有冲突的,但在具体实际教学过程中,它们间存在着难以取舍的、不兼容矛盾。首先表现为谁主谁次的矛盾。《基础》课是将大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法律素质方面,是解决大学生灵魂深处的问题。而中医类高等学校培养的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对象的业务素质和技术素质的提高,将大学生培养成专业领域的技术型人才。通用型教材重点在于解决普通性思想理论问题,中医类高等院校培养目标重点在于解决技能与动手能力问题。二者间的矛盾就突显出来。

2.通用型教材与中医类高等院校独特的学生气质之间矛盾。通用型《基础》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侧重于解决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这对于排除大多数大学生的成长烦恼具有重要意义。但我们也要看到,中医类高等院校,大学生心里的对于未来定位在于从事医疗诊断和药品生产与经营等较高专业性、技术性工作。这种心理的暗示以及事实发展趋势强化了学生的独特气质特点,即较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这种普通性与独特性气质间的差异,让学生对《基础》课教学内容缺乏兴奋点,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所隐含的精神,甚至有些时候将《基础》课教学主观地定位于强词夺理性的说教而拒绝接收。在现实中主要体现为这类学生往往不上《基础》课或者上《基础》课时复习医学类课程。这种矛盾是由于学生对《基础》课程的认识错误以及对从业技能的过分依赖所造成的。

3.通用型教材与中医类高等院校在职业道德的需求之间矛盾。通用型《基础》教材,在有关职业道德与职业法律规范的教学内容方面,往往着重解决基本的、各类职业都适用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通过教师的讲授,能够促进大学生理解职业精神和法律基本精神,也是学生在以后不同的工作岗位践行独特的职业精神、遵守独特的职业法律规范的基础。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对于未来主要从事中医治疗和诊断、药品生产或经营等独特的工作的中医类大学生,他们需要得到独特的职业精神教育和独特的法律规范教育。在当前社会中,医药领域内存在的缺乏职业精神、没有基本法律意识的案例特别多,甚至医患纠纷、药品的高额利润已经不仅只是医、药行业特有问题,而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了。现在特别需要加强中医类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医生职业精神教育和相关法律规范教育。

三、中医类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使用通用型教材情况分析

由于05改革方案《基础》课程由98方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融合而成,各高校《基础》课教师就由以前分别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教学的教师组成。由于以前教师长期从事不同类型课程教学,现在又要求使用通用型统一的指定《基础》教材,使得合并起来的课程教师在理解《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时就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而这些差异性又使《基础》课的教学目标不能达成统一。主要体现在:

1.教师对《基础》课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上存在着差异。当前的《基础》课程,由于教学内容由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法律基础三部分构成,这三个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当前使用的通用型教材中,没有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具体课时安排。这样就可能会由于教师也存在着专业差异性产生了对《基础》课教学内容产生偏好。往往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为以前从事《思想道德修养》教学的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思想道德理论方面,以前从事《法律基础》教学内容的教师又将重点放在法律基础方面。这样,由不同授课教师完成教学内容的授课对象在理解《基础》课程方面就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利于课程整体的目标达成,也弱化了课程的科学性。

2.在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上存在着差异。当前《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由于缺乏内在的、有说服力的逻辑性,给了授课教师对于授课内容的前后顺序安排有了非常大的发挥空间。大多数教师都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按教材编写的顺序进行讲解,但也存在着部分教师任意打乱教材内容顺序,按照教师的偏好进行有选择性、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安排。如有的教师先讲法律基础的实体法部份,有的教师又先从道德基本理论开始讲起等等现象。本来教学内容的前后秩序的颠倒不会改变教学内容的性质与精神,但由于不统一的教学内容安排将会严重影响课程的逻辑性从而降低课程的严谨性,混乱授课对象的思维,难以完成课程应有的任务。

3.在教学课时的安排上存在着差异。理论上,《基础》课程教学课时应该是54学时。但如何安排54学时的教学,在各高校又会出现巨大的差异性。但大多数高校基本采用二分模式,一是理论教学环节,一是实践教学环节。各学校在各环节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就是在理论教学环节或者在实践教学环节安排的课时中,哪些教学内容安排多少教学课时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在教学实际中,有的教师,法律基础部分占据理论教学环节的大部分,道德规范部分占的教学课时就很少,而有的教师却与此相反。规范的教学安排是使全国所有的大学生获得同样的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基础》课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完成的基础。

四、中医类高等院校使用通用型教材的建议

针对以上情况,应该立即着手解决通用型教材与中医类高校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使受教育者既能从通用型教材中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又能强化中医类高等院校受教育者独特的气质特点和独特需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中医类高等学校《基础》课在使用通用型教材的同时,可适当使用符合中医类高等学校特色的辅导教材。使用通用型《基础》教材,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也是大多数专家与学者的共识,我们也认为,这种方法一定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我们认为,为了体现中医类高等学校独特的培养目标和独特的学生气质特点,我们可以在采用通用型教材为主的同时,可以使用一些具有专业特色的辅导教材。辅导教材是既能帮助受教育者更好地理解通用型教材的精神,又能满足中医类高等院校学生独特的专业需求。主要体现为:(1)可以提高中医类高等院校《基础》课的适用性与实效性。普通性的教材可以解决学生带有普通性的问题,有特色的辅导教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性问题。如相关的法律规范深入理解、相关职业精神精细分析等。这样,一方面可强化学生运用普遍性的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教学内容能够真正进学生头脑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具体运用,有利于社会整体道德素质和思想素质的提高。(2)可以提高中医类高等院校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从事《基础》课程的教师,需要从事科学研究,提高自己对课程的理解,从而很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社会发展和进步。当前通用型教材的使用,限制了专业型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师的研究,通过编写符合中医类高等院校的特色辅导教材,相关教师可以做出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并利用辅导教材的方式进行出版、发表。既可以提高相关教师的研究能力,又有利于教师职称评定,提高从业教师的积极性和幸福感,还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效果。

2.中医类高等院校的《基础》课在使用通用型教学安排的同时,应使用充分体现中医类高等学校的特色教学安排。在《基础》课教学安排方面,应当在基本使用通用型教学安排的同时,积极鼓励教师或者学校使用体现中医类高等学校的特色教学安排。这种特色教学安排可以体现在:(1)《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应当体现中医类高等学校特色。中医类高等院校大学生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从事生产实习,而学生实习阶段不仅是中医类大学生巩固和检验自己专业学习效果的阶段,也可以说是他们第一次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他们很快就要从事的职业的独特特征阶段。往往这一阶段的实践,大多学校只看重考核学生专业技术的掌握熟练程度,忽视道德素质、思想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掌握程度的考核。这时,应该同时也安排《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由任课教师提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让大学生在完成专业实习的同时,也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习,从而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水平和能力,而且能将学生在实习阶段与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阶段二者之间的差异性质疑得到一个正确的、及时的解决。让学生真正理解《基础》课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2)适当增加医生职业规范和法律规范内容的教学。面对当前日益紧张的医患纠纷、药品营销模式频遭质疑等社会问题,适当增加中医类大学生未来职业基本规范的教学内容,既可以提前将当前社会上存在的问题给学生讲清讲透,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些问题的实质以及存在的原因和掌握解决的方法,也可以有效减少这类社会悲剧再次发生的频率。(3)适当增加中医类高等院校《基础》课教师之间的专业培训与交流。统一《基础》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加强教师之间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的培训,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水平和掌控能力,是中医类高等院校《基础》课教师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总之,我们在肯定中医类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使用通用型教材的过程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中医类高等院校受教育者独特的气质特点。只有解决好了普通性与个性之间的矛盾,才能使中医类高等院校思想政治课充分发挥高校思政工作主阵地的作用,保持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命线的高度,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边和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回顾与前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5).

篇13

中医学在我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其思想和方法便于群众接受。中医哲学思想对现代护理发展亦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其整体和辨证观点可对整体护理模式在我国的具体实施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逻辑思维方法。

2.1充实现代整体护理内涵

现代整体护理实质是把人视为一个整体,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五个方面考虑人类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通过护理程序来解决这些问题。中医哲学思想中的整体观念不仅阐明了人是一个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的整体,而且说明了这些方面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机理,为现代整体护理提供了可以应用的方法论。如在进行健康教育时,护理人员应综合分析患者的生理病情、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等,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在慢性病患者护理时,注重心理护理,强调情绪与疾病的关系,亦充分体现出中医哲学思想中的整体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