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采购管理相关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2项目采购管理
项目采购管理是整个企业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项目采购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甚至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有效的采购管理可以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业主的满意度,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项目采购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在正确的时间,以合适的价格购买良好质量的原材料、服务和设备。它包括采购需求确定、采购方式选择、采购合同签订、财务结算及采购验收等的整个采购过程的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的管理活动,有效的采购管理可以为大多数现代企业做出显著贡献。
2材料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材料采购管理在工程项目中的作用正明显增强。材料采购管理的主要作用如下:首先,材料采购管理对于材料供应和质量有保障作用;其次,它对于材料成本起着控制作用,在总成本控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后,选择成本低性能优的材料是采购管理的重要目标,尝试物美价廉的新材料是有效降低成本的方法。因此,材料采购管理能促进新型材料的开发应用。
2.1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材料采购管理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材料采购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材料采购基本由采购部门独立完成,材料采购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往往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采购计划制定不完善,或者有章不循,执行不彻底,采购价格受人情影响,如领导直接决定货物供应商,不考虑性价比,导致工程材料成本难以控制,货物储存管理混乱,出现丢失报废现象严重,存储货物不进行定期盘点或盘点后的结果不及时处理,责任不落实等;②材料采购管理人员履职不够。工程项目中材料采购一般由采购部独立完成,该部门权限过大缺少相应的约束机制。因此,采购管理人员的素质与采购的控制直接相关。在实际过程中,有极少数人为了个人利益与少数供应商串通一气,抬高材料价格,更有甚者以次充好,从中谋取私利。这样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更败坏了企业的声誉;③材料采购管理水平低。目前,大部分工程项目的材料采购工作都还是停留在手工操作的阶段,信息化程度低,不能对工程需求做出快速的反应。这样,必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成本费用高、时效性差、管理不规范且难以控制。④采购信息管理难度高。由于工程项目需要的材料数量大且种类多,因此,选择一个最佳的供应商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意义重大。考虑到在材料采购过程中,采购方和供应商为了各自利益都会保留自己的信息,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这样不经提高了交易成本,也带来了交易风险,导致采购难度增大。
2.2解决问题的措施
针对材料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有效措施:①建立健全的材料采购管理体系。首先,材料采购计划包括了目标任务、采购原则、程序等,它是项目采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严格控制材料采购计划的制定是项目材料采购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其次,采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具有风险大、业主要求严格等特点。因此,建立专门的采购组织队伍,与供应商达成战略联盟,得到最低价格。另外,专业化的队伍能极大提高工作效率,规范采购工作,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增大利润,增强项目部投标竞争力。②定期人员培训和考核。材料采购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工作效率直接挂钩。因此,定期组织材料采购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同时,建立考核机制,定期对采购人员的业绩进行考核,将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实行奖励机制,刺激员工的积极性。③建立材料采购信息系统。材料采购信息系统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等几个子系统模块。采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的事务处理,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又能够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动态监控材料采购信息,能及时对采购信息的变化做出反应。④加强供应商管理。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相互信任、长期合作的关系,则供应商势必会提供更多的优惠,这样直接降低了采购成本。另外,长期合作的供应商进场材料质量稳定,验货的频率大大降低,降低了验货成本,也避免了进场材料质量不稳定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等问题。
篇2
2.1项目机电特点概述
加蓬大布巴哈项目位于非洲加蓬境内的Ogooué河流,属于引水地面式电站,一期装设4台单机容量为45.76MW的立式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输出电压为225kV和63kV,分别向莫安达冶金企业和弗朗斯维尔变电站供电。项目官方语言为法语,合同为1999年出版的国际工程师联合会(FIDIC)首版(并在2006年翻译成法语)的格式,要求项目执行采用ISO、IEC、AFNOR、DIN、GB、IEEE、ASTM、ANSI、ACI等国际通用标准,并在机电设计和采购部分详细规定执行的标准条款。机电采购专项条款中规定,业主和业主咨询全程参与采购过程,总承包方只能根据业主批准的供货商短名单进行邀请招标或指定招标,且与设备采购制造有关的设计文件(设计方案、计算书、图纸等)、采购文件(招标文件、材料证明、设备制造图纸、试验检验文件等),必须事先得到业主批准,才能开展相关工作。
2.2机电采购管理理念
水电站项目的机电设备采购管理是整个项目的中间环节,一般采购金额占合同总额的比重有10%—20%,采购管理的环节容易被忽略。然而,设计的意图最终能否实现,设备运行效果是否良好,与设备的质量有密切关系。尤其在水电站项目中,水轮发电机以及电气系统等大型、系统性设备的设计、生产制造的质量,各性能参数和试验检验结果,对主合同要求的效率保证、试运行发电和在电网中运行效果都有着重大影响。EPC项目管理的龙头在设计,优势在设计、采购和施工力量的整合,而采购工作大部分在国内进行,因此项目部不仅要对外协调业主和业主咨询,对内协调采购部门、设计院、供货商、安装施工单位等,也需要将设计的专业的技术力量融入采购工作,协调工作量极大,且对项目各部门的执行能力要求较高。
2.3机电采购流程
根据项目总进度计划编制设计图纸提交计划和永久机电设备采购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用PDCA方式及时检查更新。根据主合同要求和项目特点拟写设备采购流程,将项目部、设计院、业主咨询、采购部门、供货商等相关单位的职责和工作程序明确界定。通常项目部将供货商资质材料、招标文件送业主咨询审批,采购部门按批复的合格供货商短名单和招标文件进行招标。设备招标图纸和招标文件技术部分由设计院负责编制,并在采购过程中参加设备招标的技术合同谈判,对采购合同的技术条款提出意见。采购部门结合技术条款的评审意见进行商务谈判并签订设备采购合同,此后进入设备生产和监造、催交、验收和发货的环节。
3设备采购的风险控制
3.1供货商管理
供货商管理是业主对项目管控的重点之一,主合同规定只有通过业主审核的供货商能作为项目的潜在供货商。业主不仅对供货商的资质等级、技术能力、生产设备、人员配置、业绩和市场都有严格的筛选要求,也对语言能力和海外项目服务经验有要求。机电设备种类繁多,国内的设备生产制造厂家也多,若通过业主审查的某项设备采购短名单少于三家则无法按时开展邀请招标,必须再次搜集供货商资质给业主审核,如此造成采购周期的延长对项目工期的影响难以估计。因此采购部先结合主合同要求对供货商采取资格预审的方式进行审查和筛选,尤其注意主合同对不同的设备、材料的生产制造标准的要求,检验试验的要求等,选择满足主合同要求又具有丰富的海外项目经验,熟悉欧美标准,业绩良好且语言能力良好的供货商报项目部供业主审核。在主机及附属设备采购前,业主对供货商资质文件审批时间过长,且设计图纸和招标文件尚未完全得到业主批复。采购部根据设备招标采购周期、生产制造周期、出厂和运输的周期、现场安装周期等综合分析,该项目当时已错过最佳采购时机,无法满足原进度计划中设备进场安装的时间节点。因此采购部门向项目部申请,邀请了业主代表到国内几大水轮机和协作生产厂考察,参观厂家生产车间、工作区,了解厂家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流程、人员配置情况等。通过现场考察现场进行深度资质审核,很快业主批复了满足要求的供货商短名单,同时此期间也得到业主对设计方案和招标文件的批复,主机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顺利开展。
3.2采购与设计的接口
从项目总进度计划细化为设计进度计划和采购进度计划过程就能看出,采购工作的前一步往往是设计的审批,设计图纸和招标文件得到业主咨询的批复是开展设备采购的基础。因此国内采购部门需与项目部和设计院保持良好的沟通,经常跟进设计审批过程,尤其是业主对招标文件技术条款的审批意见,很可能对设备采购有重大影响。本项目的设计合同为“咨询服务”合同,合同范围包括勘测和设计、招标文件技术部分的编制,但不包括永久设备的合同谈判和签订。在机电设备招标采购时,设计院仅以咨询的方式参与合同谈判,而无需对采购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设备采购的风险控制更多地依赖于项目部和国内采购部的管控。为了保证设计和招标的专业性和规范性,项目部引进了具有丰富设计经验的专家咨询组,由水电十四局勘测设计研究院和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的技术专家组成,作为对永久设备招标文件评审和合同谈判的专业技术力量,对设计图纸和招标技术文件提供专业的评审意见。就设备采购来说,设计院提交招标文件后,项目部转交国内专家咨询组对招标文件技术条款和图纸进行评审,并将评审意见反馈设计院,最终设计院完成修改的版本由项目部报送业主咨询。对于水轮发电机组和励磁调速器等重大机电设备的招标采购,在招标文件的评审和修订阶段,由国内采购部门负责协调设计院、专家咨询组、项目部相关人员召开评审会议,形成会议纪要并跟踪落实。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制定招标文件报批跟踪计划,若招标文件审批时间过长而推迟采购时间时,分析延误原因、采购风险,结合项目部、设计院的意见提出解决方案的建议并及时上报公司高层,将采购的周期风险降低。采购合同签订后,根据设计进度和设备生产进度的需求,采购部适时组织设计院、厂家、专家咨询组等召开设计联络会,就设计详图和生产详图的细节问题进行沟通和明确,厂家生产详图也按照主合同要求的格式与设计院的图纸一同报批,设计院作为图纸报批的专业人员负责向业主咨询进行解释。在水轮发电机组的图纸报批期间,业主咨询多次反复提出修改意见,意见多数集中在材料适用性、机组制造依据的GB标准的适用性上。虽然主合同写明GB标准也是项目的执行标准,与IEC、ASTM一样有效,但业主要求提供可靠的试验参数和标准对比报告作为支撑材料。由于地域的语言、专业知识和补充资料不足的限制,现场缺乏足够的设计、制造专业的技术人员向业主进行图纸说明。于是项目部将图纸和修改意见反馈回国内设计院修改,同时将专家咨询组分析业主咨询的意见也反馈给设计院。经过多次反复修改,仍有部分图纸未得到业主咨询最终批准,而此时已到了必须投料生产的阶段。为顺利解决图纸报批的问题,项目部邀请业主咨询、设计院、专家咨询组、厂家等共同到国内召开图纸审批会,厂家技术人员在设备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辅助设计院一同就图纸修改意见与业主咨询沟通,按业主要求提供补充资料,大力推进了图纸报批进程。
3.3设备监造和出厂验收
采购合同签订后进入生产制造、催交发运的阶段。对于生产质量要求高的大型机电设备如水轮发电机组采取了驻厂监造的方式进行管控,监造每半个月提交一次周报。业主要求水轮发电机组需将主材质量证明文件和合格证报送业主审批后才能开展生产,并在下料前检查关键组配件的ITP检验计划(Inspection&TestPlan),以此作为主机采购合同款项支付的前提。因此监理周报中除了常规的设计生产进度、主材采购进度、包装出厂进度、检验试验报告以及下周工作计划、需协调解决的问题以外,还有主材质量文件、ITP检验计划的检查情况等。出厂验收也是设备采购的重要环节。按照采购合同技术条款对设备外观、尺寸、颜色进行检查,并详细检查出厂资料、试验报告和数据等。水轮发电机组是整个水电站项目最重要的设备,业主对水机出厂验收非常重视,因此项目部邀请业主、业主咨询、专家咨询组、设计院、采购部一同参加,同时还邀请了具有国际ISO认证的第三方检验机构,确保设备的出厂检验工作公正合理,验收完达成一致意见形成会议纪要,由采购部跟踪落实。出厂资料包含图纸、计算书、试验报告、GB标准规范(英文版)等,采购合同要求资料全部提供中/法版本,而部分资料尚未完成翻译工作仅有英语版本,此时安装单位正在等待水机一期埋件到达现场,为保证现场安装工期,业主同意先将中/英文版出厂资料随设备发往现场,最终提交的所有的资料都为中/法版。
4设备采购的后续缺陷处理
大布巴哈项目位于非洲加蓬,本项目永久设备都在国内采购,再通过海运、陆运等方式发往现场,运输期间设备出现受潮、破损以致无法使用的情况时有发生。设备采购合同均为FOB(FreeOnBoard)合同,厂家将设备送往指定的港口装船之后的运输风险由项目部承担,设备从国内港口抵达大布巴哈电站现场的海运、陆运过程发生的损毁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所导致。设备抵达后,项目部检查设备的外观、出厂资料等,并将损坏的设备拍片发回国内采购部,采购部根据现场照片、数据和报告等联系厂家协调解决。2011年11月,项目采购的户外电压互感器、SF6断路器按期抵达加蓬利伯维尔港口后,发现部分互感器和断路器出现几处破损,经查询是由于海上运输期间遇上较大风浪产生颠簸撞击产生。采购部立即将现场发回的照片和报告反馈给厂家,厂家提出较为详细的修复方案,但现场缺乏修复的专业人员和设备。缺陷处理往往在发生现场安装高峰期,也是影响机电设备安装进度的主要因素,因此采购部协调厂家人员携带必要的工具、备品备件和详细的修复方案赶往现场协助修复设备。对于无法修复只能更换的零配件,采购部及时补充采购。对于需要尽快发往现场的更换的小型零部件,采取先由厂家携带入场更换,随后再签订补充采购合同的方式。电缆是采购过程中最难准确估计工程量的机电物质之一,最初采购部按设计院核实的工程量清单进行了采购,后现场安装时发现电缆不足而引起设计变更。设计院重新核对了需补充采购的电缆清单,经项目部审核后采购部立即开展电缆补充采购。由于现场安装高峰期急需补充电缆,采购部向项目部申请,将紧急需求的部分电缆采用空运方式发往现场,确保安装工期。
篇3
2.1计划要素
在石油化工建设项目中,切实可行的计划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要素。在石化项目发展的初期策划阶段就要综合考虑经济、地理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制定可行的项目总体计划。项目总体进度计划与整个项目的成本造价的控制及项目后期质量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这个阶段中,必须计划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设备材料、需要多少人手、怎么样对人手进行分配等等,这些前期工作都规划好了才能保证后期工作的进行。并且设计者还需要思考该工程建设是否经济实用、安全可靠。质量必须摆在第一位,只有在满足项目质量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考虑降低工程的成本,合理优化配置资金。项目前期的进度策划不仅影响采购工作的进行,还会影响后期资金的投入及工程的质量,是十分关键的环节。
2.2采购要素
除了前期进度策划,采购也是石化工程中的另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步骤。购置到物优价廉的材料和设备一直是采购部门所追求的目标。但是这个环节必须保证材料的质量,在锁定好质量的基础上对设备材料供应市场进行深入调查,了解不同供货商的情况,寻找口碑好、质量上乘并且价格合理的厂家进行长期合作,这样能更好一步的控制工程造价。另外,相关部门还需要强化现场到货物资的的管理,尽可能的在仓储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防止人为的管理疏漏等原因造成设备材料的损毁,造成额外的材料成本增加。
3强化控制石油化工项目采购管理成本的方式
3.1按照实际项目,选择采购方式
正常情况下,项目整体管理模式是制定项目采购模式的主要根据。项目管理人员应该牢牢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工程的实际承包领域、工程工期的长短、还有技术繁杂情况等多个实际因素,并按照这些来选择对项目建设有利的采购模式,还要尽可能压低工程造价,为实现优化资金配置作铺垫。
3.2拟定正确、合理、符合实际的成本预算
控制石油化工工程成本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做好采购管理过程中的成本预算工作。在制订成本预算过程中,石油化工企业需要提前预估采购成本和对资金作出合理的配置,才可能降低工程的造价,最后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成长目标。
3.3正确地选择供应商,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建设好项目的重点在于正确选择供应商,石油化工企业如果想要购置到价格便宜,而且又有质量保证的建筑材料和相关设备,那么在决定采购前就要充分做好前期工作,要能够实时了解工程建设所需材料和设备在市场上的价格,弄清楚各个供应商的具体情况,再通过公开招标竞标的途径,以保证材料、设备的质量为前提,选出讲信誉、价格合适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长久的合作共赢的关系。即使如此,在选取材料时还是要严格把关,确保材料质量,防止出现因为工作人员的失误而引起的材料质量不过关的问题,要保证每一份材料都是完整的和优质的,为后期的工程建设做好铺垫。
3.4对采购包进行科学的划分
正常情况下,项目采购管理要紧跟项目的实际情况变化的步伐,有关部门在拟定采购计划方案的时候,要以实际情况为根据,对项目的规划要求进行充分全面的考虑,对需要采购的材料和设备进行详细的分类、整合,最后拟定出严密的合同。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是:把属性相同的产品和服务划分到同一类,通过批发或是其他的优惠方式去购买,就可以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还可以把同一地区中的物品划到一类,这样能够降低运输成本、优化资金配置。
篇4
政府采购制度形成于18世纪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1761年美国《联邦政府采购法》,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由于这种制度以公开招标为原则,从决策到监督体现了广泛的公平性、公正性和规范性,因此被称之为“阳光下的交易”。
一、WTO政府采购协议的主要内容
WTO《政府采购协议》1994年4月经缔约方签字通过后,于1996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它在WTO法律体系中属于附件四的四个“复边贸易协议”(PlurilateralTradeAgreement)之一,仅对签字成员方有拘束力,而不是对全体成员方有效。
《政府采购协议》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序言和24个条款,第二部分为《政府采购协议》的附录②。其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以下几方面:
(一)目标和原则
《政府采购协议》的基本目标是:
1、通过建立一个有效的关于政府采购的法律、规则、程序和措施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的多边框架,实现世界贸易的扩大和更大程度的自由化,改善并协调世界贸易现行的环境。
2、通过政府采购中竞争的扩大,加强透明度和客观性,促进政府采购程序的经济性和高效率。
《政府采购协议》对缔约方政府采购强调了以下原则:
1、国民待遇原则和非歧视待遇原则。各缔约方不得通过拟订、采取或实施政府采购的法律、规则、程序和做法来保护国内产品或供应商而歧视外国产品或供应商。
2、公开性原则。各缔约方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规则、程序和做法都应公开。
3、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原则。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国际收支状况等,要求有关缔约方应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提供特殊待遇和差别待遇,以照顾其发展、财政和贸易的需求。
(二)适用范围
《政府采购协议》的适用范围包括:
1、采购主体:是“由直接或基本上受政府控制的实体或其他由政府指定的实体”,不仅包括政府机构本身,而且包括其他实体,如政府机构;不仅包括中央一级的政府实体,还包括地方政府采购实体。各缔约方在加入《政府采购协议》时应提供一份采购实体清单,列入《政府采购协议》附件。只有被列入清单的采购实体才受《政府采购协议》的约束。
2、采购对象:适用于缔约方一定金额的货物、工程(基本建设工程特许合同除外)和服务的采购。其中中央一级采购实体在货物采购方面受协议管辖的最低限价为13亿特别提款权,而中央一级采购实体在服务方面、地方一级采购实体在货物和服务方面受协议管辖的最低限价由各成员方协商确定,并列入《政府采购协议》附件③。工程采购项目,以联合国中央物品分类第五十一章所列的建筑工程为准。但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采购,包括武器、弹药、战略物资的采购,或与国家安全及国防密切相关的连带采购;以及涉及到维护公共道德、公共秩
序、公共安全、人民与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知识产权、保护残疾人组织、慈善机构或劳改产
品等方面的采购,不适用《政府采购协议》。
(三)采购方式
《政府采购协议》规定比较灵活。主要有三种方式:
1、公开招标采购,是指通过公告程序,邀请所有感情趣的国内外合格供应商参加招标的采购程序。
2、选择性招标采购,是指各采购实体在与采购制度的有效实施相一致的情况下,通过公告程序,最大限度地邀请国内外合格供应商参加投标的采购方式。
3、限制性招标采购,即《政府采购协议》第15条规定的采取公开招标或者选择性招标
后,有下列情形发生时可不通过公告程序采取的采购方式:(1)没有供应商参加投标或者无
格标;(2)对于艺术作品或者因保护专利和版权、技术原因等,供应商独此一家,无其他替代选择;(3)出现了无法预见的极为紧急的情况;(4)如更换供应商将不能满足要求而必须向原供应商采购替换零备件;(5)因研究开发需要或者特定合同需要而续购的产品和服务:(6)追加的工程采购必须由原供应商办理且金额未超过原主体合同金额的50%;(7)在商品市场上采购的产品;(8)只有短时间内出现的对政府机构及其下属机构极为有利的向非经常供应商的采购;(9)与设计比赛获胜者签定的采购合同。
4、谈判式采购,是指一缔约方在严格的限制条件下,在授予合同程序同投标人进行谈判。这些条件包括:(1)采购方在发出招标邀请时已表达这种意图;(2)通过评估,没有一个投标明显优于其他投标;(3)谈判应主要用来坚定各个投标的优劣;(4)在谈判中采购人在不同的供应商中实行差别待遇。
(四)质疑程序
《政府采购协议》第20条规定,当一供应商对某项采购违反《政府采购协议》的情形提出质疑时,每一缔约方应鼓励该供应商通过与采购实体进行磋商来解决质疑;有关供应商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该项质疑之日起10天内开始质疑程序,并通知采购实体;各项质疑应由一家法院或与采购结果无关的独立公正的审议机构进行审理;为纠正违反《政府采购协议》的行为,确保商业机会,质疑程序中可以采取暂时的果断措施,在决定是否采取这种可能造成该采购过程中断的措施时,应考虑可能对有关利益包括公共利益产生的重大不利后果。同时,为维护商业和其他有关方面的利益,质疑程序一般应及时结束。
二、我国现行政府采购制度与WTO《政府采购协议》相比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政府采购立法工作,曾先后草拟了《政府采购条例(草案)》、《中央机关政府采购条例(草案)》,1994年4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立法原则,制定颁布了《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同年6月又颁布了两个配套办法,即《政府采购合同监督暂行办法》和《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目前,政府采购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政府采购市场准入办法也正在草拟酝酿阶段。
在地方立法方面,上海市于1995年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政府采购试行办法,几经修改,1999年4月,正式制定《上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和配套措施等6个办法。目前,全国已有近30个地区制发了政府采购规章和制度,其中,深圳市在1998年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是我国第一个政府采购的地方性法规。1999年5月24日,国家发行了政府令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实行政府采购下达了明文规定,从而标志着我国政府采购开始走向规范化、普遍化和制度化。
《政府采购协议》虽然属于WTO成员方选择参加的协议,只是对签字国有效,但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趋势,以及我国进入世贸组织脚步的临近,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开放本国的政府采购市场应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在我国现阶段政府采购工作仍属全新领域,相关立法起步较晚,政策法规尚不健全,与WTO《政府采购协议》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法律保障方面
我国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工作起步较晚,近两年全国各地都在陆续试点推行,但到目前为止,许多省、市、自治区虽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办法和措施,但我国还未制定出《政府采购法》或完整的政府采购制度管理条例,尚未形成统一的政府采购体系。而各地在政府采购实际操作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有些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只有靠一些规范性及领导的支持运作,缺乏法律的保障。
2、政府采购最低限额的规定方面
《政府采购协议》规定各缔约方的中央政府机构采购合同的限额为13万特别提款权④,而地方政府机构和政府下属机构由各缔约方自行规定。依据国际惯例,地方政府的采购合同起始限额均高于中央政府采购合同的起始限额。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采购限额规定,而各地实际操作的限额一般都较低,如上海市《2000年政府采购目录》规定:单项采购金额超过5万元或以一级预算单位汇兑统计年批量采购超过100万元的货物;合同金额超过100万元的土建、安装、装饰、市政道路等各类工程;单项金额超过50万元的服务。这意味着一旦我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上述所列超过5万元、50万元、100万元的政府采购市场都将对其他缔约方开放,这样的规定对保护本国企业而言显然是很不利的,也与国际上通常做法相。
3、政府采购机构的确认方面
目前,各地政府采购大多数由地方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参加组成政府采购委员会,在财政部门设立政府采购中心。这两个机构在实践中既可以审查采购主体资格,又可以在供货合同由采购单位和供应商商定的情况下,以监督方身份承担见证职责。这实际上就等于承负可能出现的经济纠纷的责任,因而这两个机构实质上既是政府采购组织者,又是政府采购管理者,在市场经济中既扮演采购员,又兼裁判员,这种身份上的双重性,必然导致职责上的混淆。因此,这样的组织形式在法律和行政体制方面如何定位、职责如何衡量,都是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4、预算管理形式方面
目前,全国各省、市的政府采购工作大多是经地方政府批准,由财政部门组建采购中心进行日常操作。采购中心一般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但也有部门地区确定为自收自支的(或定额补助)事业单位,还有的地方采取在财政局相关处室基础上“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安排,而机构组织形式和经费来源的不同,必然在相关程度上决定着政府采购中心在工作中“扮演角色”的不同,以及介入程度的深浅,这种经费上的自助自支方式可能使采购中心因关注自身利益而不能保持公平、公正地安排采购活动。
5、采购方式方面
我国《投标招标法》规定的招标方式包括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而WTO《政府采购协议》规定的招标方式包括公开招标采购、选择性招标采购、限制性招标采购和谈判式招标采购四种。从范围上看,我国招标方式更为狭小,选择余地小,对开放后的中国市场不利。
6、质疑程序方面
我国大部分地方立法只规定了一旦发生纠纷可以向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投诉,但没有规定投诉的程序,投诉的期限、质疑受理机构及采购过程中断等问题也未作明确规定。
三、创新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构想
(一)、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目标原则
实行政府采购的根本目标就是要节约财政支出,实现货币价值的最大化,同时,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此,政府采购制度必须遵循以下总原则:
1、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其基本要求是:政府采购过程必须向社会公开,不得对供应商采取歧视政策和地区封锁,采购人与供应人在采购过程中处于平等地位,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程序进行采购。
2、效益原则。政府采购的客观效果是节省政府开支,在从事采购活动中讲求经济和社会效益,要求政府采购应当竞争的方式,通过竞争使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最大化。
3、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原则。财政性资金属公共资财,其使用必须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首先,财政性资金在使用方向上要把社会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要加大对公众事业的投入;其次,政府在采购日常用品时应当有利于增进公共福利,注意社会效益。
4、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原则。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是强化财政智能、加强财政宏观调控的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宏观调控体系,财政作为一种重要的财政手段也要实现面向市场的转变,并不段健全和完善。而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是健全规范财政支出政策的中心内容,尤其是我国财权分散、财政智能枝解、弱化的情况下,就显得更为迫切。
5、竞争择优原则。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环境,实现真正靠实力和信用竞争。
接受社会监督原则。政府采购计划、采购过程和采购结构必须对社会公开,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对政府采购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二)、建立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框架
1、界定政府采购制度的适用范围。
从采购主体看,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适用范围应当确定为使用政府性资金的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是指政府机关及全额预算拨款的社会团体和党政组织,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是否应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应具体分析。事业单位的物品或服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政府组织供给的纯公共品,这属于政府采购范围;一类并不一定都靠政府,而是在政府财政的支持下,通过授予特许权由民间组织供给,这些物品由于要对成本回收自担风险,必然走上企业化经营道路,依市场规律办事,其采购行为就不应当受政府行政控制,不应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国有企业也有两类:一类是非盈利性的公共性企业,企业的发展靠国家财政支持,所提供的物品和服务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这类企业应纳入政府采购制度规范内;一类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性企业,只有依市场规律办事,以追求盈利最大化为目标,依市场信号配置资源方能健康发展,为此就必须实行政企分开,消除政府直接行政干预,因此不能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从采购资金的性质看,所有用政府性资金安排并达到规定金额的采购项目,除涉及国家安全和另有规定外,均应纳入政府采购的范围。政府采购资金包括: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需要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单位预算外资金、自有资金和其他收入,国内外贷款、捐赠款,各级政府规定的其他资金。
2、选择政府采购模式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其采购模式的选择宜采用集中和分散并以集中为主的模式。
3、明确政府采购的方式
政府采购方式可分为两大类:招标性采购与非招标性采购。从我国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角度看,应选择以竞争性招标采购方式为主,其他采购方式相配合。
4、设置政府采购机构
(1)、在财政部下设政府采购管理机构——政府采购管理委员会(或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根据国务院1998年批准的财政部“三定”方案,明确授予财政部“拟定和执行政府采购政策”的职责,因此,财政部作为政府采购主管部门肩负着协调管理和政策指导的重任。政府采购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是:制定、修改和监督执行政府采购法规、政策;下达政府采购计划;编制和审查政府采购预算方案;批准和拨付政府采购款;分析和评估采购统计;协调有关部门的关系等。
(2)、各级政府设置政府采购事务机构——政府采购中心。其性质属于非盈利性事业法人,隶属于各级政府,接受财政部门的业务指导与监督。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各级政府交办的大中型工程、货物和服务的采购事务;统一组织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能够集中采购的货物、工程和服务;承担由政府采购委员会委托的被取消独立采购资格的采购机关的其他各项采购;对被授权进行分散采购的部门或单位采购活动进行备案管理和监督。
政府采购中心与政府采购管理机构的关系是一级委托关系,也可以直接受理各个部门或单位的委托进行直接采购活动。由于受到具体采购商品(劳务)和工程技术因素的限制,该中心还可以进行二级委托,如委托专业中介机构从事具体的采购事宜。
5、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配套改革
(1)、改革财政专项预算资金的拨付管理制度,建立与政府采购制度相配套的财政专项预算资金管理方式。将现行财政支出中的一部分专门用于单位或部门的设备购置、会务、房屋修缮、车辆购置和维护等专项资金,按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在总预算中单独编制,不再搞条块分割,而应政府采购专业户由政府采购中心按财政批准的政府采购计划统一运作。
(2)、改革现行总预算会计制度,使之与政府采购制度相适应。现行预算按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基层会计单位至少三个级次层层下拨经费,这不仅影响了财政部门有效贯彻政府采购制度,而且无法对采购行为(如招投标程序、方法等)不够规范进行有力的监督,不适应政府采购制度资金的直接支付要求。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财政部门不再简单地按预算拨付经费,应当允许按批准的预算和采购合同的履约情况直接向供应商拨付货款(支出),或在总预算中将采购资金划拨政府采购中心支出,减少资金流动环节。由于这部分支出采取直接付款形式,支出的决策也不需要层层上报,财政总会计根据支出数额直接办理决算。
(3)、改革现行国家金库制度。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国家金库的有关办法中应明确允许财政办理直接拨款的方式,建立一种单一的国库帐户管理方式,并制定相应的操作办法。
6、建立政府采购的监督机制
(1)、直接监督:现行的政府采购方式主要是公开招标,招标公告后,整个采购过程全部处于供应商的监督之下,供应商为了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自觉地进行相互监督,对违反“三公”原则的人和事,供应商可以向招标人提出质疑。
(2)、行政监督:供应商对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对质疑效果不满意的情况下,可按规定向政府采购管理部门投诉。
(3)、司法监督:供应商在受到不公平待遇时,如对政府采购管理部门的处理决定不服,可按现行的司法程序,向法院提请诉讼,也可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4)、社会监督:各部门或地区在采购活动中,应经常邀请纪检、法院、公证和新闻机构的代表参加开标和评标监督。
7、建立科学的招标管理办法和程序,加强对招标机制的管理。招标和投标是政府采购的核心内容。科学的招标管理办法是政府采购制度完备与否的重要标志。在实践中,由于招投标技术性强,财政部门及支出单位目前缺乏专门人才,因此,需借助招标机构作中介,财政部门应建立相应的办法规范中介机构的智能和业务范围,充分使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公正性得以发挥。
8、加强政府采购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业务人员素质。政府采购制度已成为双边、多边以及地区贸易谈判的重要内容。我国加入WTO以后,就必须适度开放本国政府采购市场。而政府采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采购商品物种繁多,加上我国政府采购起步较晚,政府绝大部分工作人员不熟悉现代采购业务和技巧,对市场上厂商的信誉和商品质量把握不准,不善于收集、分析和运用市场信息,构成人才资源的障碍,所以现在应抓紧时机培训政府采购专业人员。
参考文献资料:
1、《政府采购》楼继伟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WTO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研究》唐民皓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政府采购管理与国际规范与实务》曹富国、何景成著,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年版;
4、《关于我国〈政府采购法〉的立法探讨》李剑著,《华东政法学院报》,99年;
5、《政府采购: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中心环节》刘尚希、杨铁山著,《财政研究》1998年第4期;
6、《政府采购,宏观经济政策的兴奋点》戴静、韦玲著,《企业经济》1998年第8期;
7、《世界贸易体制的政治经济学》伯纳曼·霍克曼、迈克尔·考斯泰基著,刘平、洪晓东、许明德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①此处的商品是指各种各样的物品,包括原料、产品、设备、器具等;工程是指新建、扩建、改建、修建拆除、修缮或翻新构造物及其附属设备以及建造房屋、新建水利、修建交通设施、铺设下水道等;服务是指除货物和工程外的任何采购,包括专业服务、技术服务和培训等。
篇5
1. 目的
规范对账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 涉及部门
财务部、采购部、物控部、仓库、生产外协组、整单外发组、品质部
3. 定义
采购对账是指特创财务对账人员与按期间对账的各类供应商(物料供应商,外协供应商,设备配件辅料供应商)核对月度往来应付款项的工作。
4. 对账期间
特创公司对账期间为上月26日至本月25日,对账日期计算以特创ERP系统入库日期为准。如:供应商25日发货,特创ERP系统25日以后入库的物料,将纳入后一个对账期间。
5. 对账单收集时间
供应商发送对账单的时间:所有按期间对账的供应商应在每月的26日至30日将对账单(excel格式电子档和打印并盖章的对账单)通过邮件和传真发送给特创财务部对应的财务对账人员。如供应商不能在对账单收集期间将对账单发给特创财务对账人员,则该对账期间内应核对往来明细合并到后一对账期间并将该供应商应付款项在正常的付款期间内顺延。
6. 特创财务对账时间
采购对账流程相关文章:
1.公司采购管理规定范文3篇
2.公司采购管理制度5篇
篇6
在经济一体化的全球统一采购的模式下,采购与供应部门决定实施供应链决策,包括他们将从哪采购资源,将开发哪些供应商及整个决策都要符合企业的全球策略。在传统的采购中分为与原材料相关的直接物料采购和与原材料无关的间接物料采购(或称为非生产性原材料采购)。对于电气制造类企业而言,由于制造商将收入 1 美元中的 50%以上用于货物和服务,因此,采购是一个潜在的节约成本的主要领域,在通货快速膨胀的今天,要单靠压榨直接原材料供应商的供货价格来为企业节约成本,困难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在某些原材料上是完全不可行了。因此,企业通过运用战略采购策略,建立有效的外部供应市场,为企业竞争力的维持和创造带来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跨国企业战略采购的定义与内涵
跨国战略采购的概念是由Carr和Smeltzer在1997年提出,它是指计划、实施、控制战略性和操作性采购决策的过程,其目的是指导采购部门的所有活动都围绕提高公司能力展开,以实现公司远景计划。学术上严格的战略采购定义由著名咨询企业科尔尼(AT. Kearney)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他们总结出战略采购其实就是“计划、实施、控制战略性和操作性采购决策的过程,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促使采购部门的所有活动都必须达到提高公司能力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公司的远景计划”。大卫・波特经过研究认为,战略采购是为了帮助公司持续地改善与供应商之间的流程这样一个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在理解了采购的内部与外部市场的基础上,多多地向双方组织学习,以成为双方之间的媒介,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捕捉信息并用于改进关系,这就是战略采购。战略采购的关键是与供应商之间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其合作关系必须坚持双赢原则。
二、目前企业战略采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 在采购管理上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还比较粗放, 具体表现为没有明确的采购策略和计划, 不注重长期供应商关系管理, 没有把采购管理上升到战略性高度考虑, 集团公司的采购权力过于分散,缺乏有效的工具和信息平台进行采购跟踪、 评估、分析和智能化决策等等,这很不利于国内企业竞争力的提高。部分实证研究也发现:企业自身管理能力不足、对采购人员授权有限、与供应商的关系风险、员工的抵触心理、 信任因素和信息技术的利用等因素构成了国内企业实施战略采购的主要问题。
因此,概括来说,目前企业实施战略采购的主要问题有:公司对采购管理的战略性认识不够。采购管理没有上升到战略高度,关注部分成本,忽视总成本;忽视战略伙伴关系合作机制的建立以及供应商的能力培育;采购组织分工不合理,跨部门的采购决策团队的组织形式没有组建起来,采购流程不通畅;采购方式单一,采购手段落后,采购效率低;没有建立采购价格标杆来评估采购部门成本指标,没有一致的采购技术和标准,采购成本高。
三、跨国企业战略采购的实施策略
基于上文对实施战略采购的意义及存在问题分析,本文从战略采购计划、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采购组织与业务流程再造及战略采购目标管理体系四个角度提出战略采购的实施策略。战略采购实施的方法,不同企业之间根据自身特点而有不同的认识,一般包括集中采购、夸大供应商基础、优化采购流程、产品与服务的统一等实施办法。
其中,集中采购是指通过采购量的集中来提高议价能力,降低单位采购成本,这是一种基本的战略采购方式。目前虽有企业建立集中采购部门进行集中采购规划和采购管理,以期减少采购物品的差异性,提高采购服务的标准化,减少了后期管理的工作量。
通过扩大供应商选择范围引入更多的竞争、寻找上游供应商等来降低采购成本是非常有效的战略采购方法,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寻找到最优的资源,还能保证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升企业的水准。
制定明确的购流程有助于企业实现对采购的控制,通过控制环节(要素)避免漏洞,实现战略采购的目的,流程可采用的要素有:货比三家引入竞争,发挥公开-招标中供应商间的博弃机制,选择最符合自身成本和利益需求的供应商。
在采购时就充分考虑未来储运、维护、消耗品补充、产品更新换代等环节的运作成本,致力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统一程度,减少差异性带来的后续成本。这是技术含量更高的一种战略采购,是整体采购优化的充分体现。
战略采购是集成企业内部和外部供应商的战略性活动,它涉及的采购业务数据量庞大,管理程序复杂,借助信息技术是提高战略采购效率的重要手段,有利于采购职能的集成和采购流程的贯通,并且信息技术能优化采购决策及其采购绩效有积极的影响。采购部门不仅可以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地搜寻合适的供应商以及相关采购信息,而且可以利用采购管理数据库系统和软件分析工具有效地管理和处理数据。因此,企业要有效实施战略采购,应该建立统一的采购管理平台,该平台包括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采购流程管理信息系统和供应商战略关系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的采购管理平台能使得采购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参与企业不同的采购活动,甚至采用电子采购等电子商务手段来优化采购方式,提高采购效率,节约采购成本。
(作者: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1春季班,战略采购方向)
参考文献:
[1]何韦.C公司战略采购策略优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0.
篇7
1、石油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现状
物质采购对于任何企业和单位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工作之一。而在石油石化企业中,由于其采购的物质的特殊性使得其物质采购管理对其整个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而通过对采购价格管理、物质采购时效以及采购管理信息化普及程度的研究可以让我们准确的了解石油企业物质采购管理的现状。
1.1采购价格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在进行物质采购之时,总是力求其价格最低,这样才能够做到利润最大化。目前,石油企业在进行物质采购之时,对于物资价格的监管并不到位。由于缺乏统一的物质调配中心以及物资管理部门,在采购物资之时往往不能够合理的比较价格;且因为在物资采购的时候难以打破局限,一旦和某一家企业多次合作之后往往会碍于面子或者是“人情”而对其他企业的产品视而不见,造成本企业的浪费。
1.2采购时效性控制
对于采购时效性的把握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物资采购水平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大型企业里面,层层报批以及级级反馈的作风很有可能会使得采购的时效得到贻误。在石油企业中,此现象尤为明显。当某一下级单位因实际需要需采购一宗物品,但是在企业总部中却没有形成对此物品采购重要性以及紧迫性的认识,认为当其他单位也需要此种物品时,再统一调配。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该单位的生产效率。
另外,各种采购的物资都有一定有效日期,物资只能在有效期内使用。因此除了在采购之时需要监管物资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外,还需要在物资的保存过程中对物资使用时效进行合理的监管。但是,在石油企业物资采购管理过程中,对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采购的诸多物品常常会丧失时效,这给企业造成极大的浪费。
1.3采购的信息化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增长,企业在物资采购方面也开始进行了信息化的铺设及应用,旨在提高采购的效率及准确性。然而在石油企业中,虽然对采购管理进行了相关的信息化提升,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却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其信息化应用建设的不合理。
2、石油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物资采购工作在企业当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却又容不得半点闪失。物资采购工作是非常繁琐和细致的,难保不会出现问题。正如我们可以从石油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三方面现状中,可以详细提炼出当前石油企业物质采购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也只有正面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才能够更好的促进石油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2.1物资采购价格单一,成本较高
当前的石油石化企业在进行物质采购之时,往往过于依赖其中的一家公司的某种产品。虽然能够有效的做到在产品质量上的放心,但是由于长时间的依赖,缺乏对该产品市场的了解,从而也就丧失了在该类商品上的议价权。随之而来的也是本企业的成本也水涨船高。而在石油企业中,其成本的增加会严重的影响到企业利润,更有甚者,会产生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2采购物资供应不及时问题比较突出
对于石油企业来说,物资采购供应不及时的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而这个问题如果不得到良好的解决,那么将会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对于石油企业来说,无论做到多大的规模,归根结底其属于服务业。物资供应不及时将影响其服务的质量,将影响到该行业的整体口碑及素质。另外对于采购物资使用期限的把握也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和重视,因为采购回来的物资一旦超过了使用期限,将会在消费者及企业生产中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2.3操作模式需进一步优化
传统的采购管理工作比较繁琐,从选商、下订单,到催交催运,最后物资验收、货款支付,还要制作相关的统计报表,采购工作人员天天忙的团团转,工作效率低下。如果能在新的采购模式下,采购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转为对市场的分析研究、采购流程的优化、供应商关系的管理,那么采购人员就可以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着眼于更有价值的工作环节,就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与战略联盟供应商深入合作来提升采购管理水平,优化采购供应链。保障外部市场所需“安全、及时、经济”供应。
3、提升石油物资采购管理的意义和建议
在认清了当前是由公司物资采购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够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建议。
3.1重视采购管理工作
企业采购管理不仅是简单的物资供应管理中心,而且是要为企业带来利润和增值的重要部门,做好采购管理提升是企业降低成本的必然选择。那就必须要做到上至公司的领导层下至采购部门的每一位员工都要加强对采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采购管理工作的学习。
3.2采取招标采购行为,规范采购价格管理
对于采购物资进行招标管理的办法,可以更好的规范采购物资的价格,更好的为企业利润服务,这在当前诸多行业中普遍使用。采取招标的办法,可以保证企业的“买方”市场地位,进而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其在整个采购过程中的议价行为及能力。采购物资时,讲究“货比三家”,企业采购往往复杂的多,这种传统方法经过深化改进就是现在使用的采购价格比对分析,它是判断供应商报价是否合理的重要手段。市场变化快,物资采购价格的构成有着复杂和不稳定的特点。因此,应运用市场分析、市场调研等形式加强信息收集,然后,通过供应商报价、网络信息、兄弟单位采购价格、历史价格等方面的对比,来实现采购价格的有效、合理控制。
3.3加快物资管理系统等信息化产品的装备,提升采购管理科学化水平
信息化时代中,各类管理均能够通过信息化产品来实现。当前物资采购及管理的信息化产品及设备的更新换代较为迅速,需要石油企业采购部门能够及时的跟上社会发展的形式,更能够及时的武装自己,以提升采购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目前各油田已使用的ERP、物采系统不仅能够提升物资采购的效率,更能够节约更多的人力资源,通过网上提报需求计划、审批、发出询价、接受报价、揭示报价、线上审批,取代了以前通过电话、传真、发邮件询价,纸面审批等传统方式,采购业务数据全程共享,避免了重复操作,业务运作效率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了电子化采购。提升了采购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戚改青. 石油物资供应体制改革模式的探讨[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16).
篇8
一、房地产企业采购现状和常存的问题
前几年,对于大多数的房地产企业来说,也许“钱”不是问题,如何花钱、把钱花好却是问题;但目前宏观调控下的房地产企业,利润越来越低,对成本的控制成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以花好钱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工作,位于整个价值链较前端的采购管理就是如何花好钱的重要一环。
采购管理是从采购计划开始,到采购询价、采购合同签订,一直到采购材料进场为止的过程管理。为了控制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不同规模的企业的采购管理有很大的差异,万科、中海、招商、绿城等大型企业集团公司,一般在公司总部成立材料采购中心,对电梯、设备、装修材料、卫生洁具、贵重苗木、石材等实现集中采购以降低成本,统一控制材料质量,对钢材、水泥、砌块、石子等材料由施工企业采购,公司工程部门对材料质量进行验收。规模较小的企业,没有实行跨地域开发项目,其材料管理形式通常是由公司采购主要材料,如钢材、水泥、混凝土等,承建施工方采购辅助材料,如砖、沙、石子等。
纵观国内房地产企业采招管理现状,整体仍处于较粗放阶段,主要表现为重进度、轻管理,电话传真多、电子信息化少,事情做得多、知识积淀少等。综合到实际工作中所接触到的各种案例及对采购管理的理论知识的分析,传统的物资设备采购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没有合理的采购计划,没有将近期及长期的采购计划纳入统筹规划;
2、企业没有战略采购的意识,没有将采购管理上升到战略的高度;
3、缺乏明确的采购目标要求,没有有效分析采购需求及供应商资源;
4、个别企业一味寻求低价,不重视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5、采购过于分散,不能达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的目的;
6、缺乏对次采购结果的有效跟踪评估;
7、缺乏对采购过程的绩效监察。
二、相关企业在采购管理的方法研究与对比
针对以上的问题,现在普遍推行招投标采购。招标采购已是目前各房地产企业普遍采用的采购方式,但其效果差异很大,有的也仅仅是一种形式,并未真正通过招标采购过程寻找合适的供应商;而有的企业又一味的通过最低价中标和不断压价的方式选择供应商,结果造成供应商工程实施中配合度低,提出变更、签证多,用工期和拒交房与开发单位讨价还价的等,最终对工程质量和进度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确保论文的研究有计划,有深度,出成效,并对昆山CEC公司有借鉴作用,我选取苏州附近的在招标或物资采购控制领域较有经验,或成本控制较好的三家单位进行调研,分别为苏州A公司、江苏B集团和浙江C公司。通过对上述三家企业的物资采购制度和实际操作经验的调研,分析昆山CEC公司目前采购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和瑕疵。
苏州A公司为一家民营房产企业,所有采购招标工作均勿需经过当地招标管理部门,该企业招标制度中明确根据标的金额确定招标方法及审批权限,其中50万以下的采购项目采取邀请招标方式,中标结果由总经理终审;50万以上的采购项目均采用公开招标方式,但是审批权限不同,1000万元以下的公开招标项目按程序由总经理终审,1000万元以上的公开招标项目在推荐承包商及设置招标条件时,预先报董事会批准。同时制度还明确各部门在采购过程中的职责,清晰分工,明确流程,确保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显然对于采购管理仅有制度还不完全,还需要有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为此,该公司专门成立一个监察部,对各项采购工作的流程、权限、采购过程进行监督,同时还及时进行各项目采购成果、效率的评估,总结经验和得失,并将与采购相关的信息内容进行公布,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从而形成一个高效的良性循环,为高效的工程进度提供基础。
江苏B集团在采购制度上与苏州A公司较为相似,但是该集团有一个特色就是在多年开发经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合作良好的长期供应商数据库,同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作单位评价系统,利用这套评价系统及时调整数据库信息,确保数据库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有长期供应商数据库的前提条件下,在确保价格在同等条件、招标程序符合法律和公司规定的保证下,优先选择数据库中的企业,确保中标单位的素质和施工质量,达成预期选取优质合作企业的招标目的。
浙江C公司作为一家集团式企业项目公司,该集团公司采用项目制开发方式和集团集权式的招标方式,各项目公司不设立招标和成本控制部门,10万元以下采购项目由项目公司自行确定,报集团公司备案,10万以上采购内容项目公司负责在年初制订招标计划报集团招标部门,由集团招标部门根据时间先后、标的金额确定合适的招标方式,充分运用集团公司强大的资源和信息平台,选取优质合作企业,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过程中项目公司除需根据工程进度情况对招标计划实时进行调整外,还在招标过程中参与采购项目的考察工作对入围单位有推荐和建议权,为与中标单位的后续合作提供基础。
相对于上述三家企业各有特色和各有侧重的采购制度和方式,昆山CEC公司原有的采购程序就显得有些单薄和无力,或者说未有严格意义上的采购制度,只要是招标采购管理部门有要求的采购项目均根据要求进场招标,而不要求公开招标的项目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各项目的要求及上级公司的相关规定执行,这种情况使得昆山CEC公司各部门在采购时没有明确的制度指导,各项采购工作均要进行一事一问,造成采购工作时的困扰和采购工作的有所滞缓,对工程的进度有一定的影响。同样在原有的制度和方式上,昆山CEC公司根本谈不上对招标采购的效能进行监察和提升,这也是论文探索和研究的目的之一,也将为企业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三、昆山CEC公司采购管理的探索和实践
1、探索和实践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昆山CEC公司通过对上述公司的调研和对自身经验的总结,结合法律法规制订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招标比选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采购工作的组织机构及职权:采购工作的发起部门为各职能部门,职能部门提出采购计划,并根据各项目采购进度提供招标所需的基础资料,包括招标范围、质量等级、招标工期、资格条件、招标控制价(建议)、报价要求、技术要求、合同(付款方式、违约责任、工期节点、现场管理要求等)。招标工作小组由公司经营团队和提出招标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上人员组成,负责招标工作的全过程管控。同时成立了由公司党支部、工会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招标监督小组,负责对招投标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这样就有了一个完整的采购组织机构和清晰的职权,为后续采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然后,针对采购方式界限不明确的问题,清晰的界定了所有采购项目标的在10万元以下的,均采用职能部门内部比选的方式确定中标单位;采购项目标的在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均采用公司比选的方式,由招投标部门负责,职能部门配合,委托中介机构在社会公共媒介上招标公告或在公司公共平台上公告,并由招标工作小组负责管控;采购项目标的在50万元以上的,采用公开进场招标的方式进行招标,这就清晰了招标的范围,同时规定了确定入选单位、开标、评标的流程。
这个制度清晰了采购工作的整体脉络,为各项采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支撑,为工程进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2、比较和结论
在此制度开始实施后,根据制度开展的各项采购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比如说昆山产业园二期景观绿化工程,预计工程造价400万元,按照规定须采用公开进场方式招标。采用资格预审方式,因工程造价在500万元以内,资格条件只能设置城市园林绿化施工叁级(含)以上资质,昆山地区满足资格条件的绿化单位有四、五十家,资格预审情况下评标办法采用昆山市招标办通用的的四种方式。开标时随机抽取评标办法和R值,根据以往进场招标项目的投标报价测算,第三种方式下R%的取值抽取到83%时评标基准价最低,但是R%抽取到83%的几率只有六分之一,经多次探讨,对于此类工程造价不是很大,投标单位较多又无法预测中标单位综合实力的项目,可以采用资格后审方式下“合理造价区间随机抽取中标人法”,资格后审方式下资格审查在开标后评标前进行,招标时间可以缩短至20天(资格预审方式下从发出公告到确定入围单位至少10天,发售招标文件后20天开标,整个招标过程至少30天);采用“合理造价区间随机抽取中标人法”招标人可以直接确定工程下浮率及中标价格,在发包人确定的投标报价的前提下抽签确定中标单位。
结合当地市场价格,与标办商议后,确定本工程发包价为321万元(下浮率为17%),并据此拟订招标文件及发包价,严格按照公司招标管理制度审批流程,开标时邀请了招标监督小组人员监督执行开标全过程,顺利完成了工程招标工作。本次招标过程严谨、有序,提高了招标时效,减小了成本管控的风险。
另外,从管理效能来看,借助财务数据,项目的最终能效体现为项目的各项主要指标,以已完工项目作为选取对象进行项目对比,见下表。
项目对比表
纵向角度来看,一期和二期采用的是滚动式开发模式,工期整体跨度5年,由于工程项目的特性,其有效成本的时间性较强,比如土地(采用出让的方式分期取得)、主要材料-钢材、水泥、黄沙、石材等在此期间均有一定的上涨幅度;人工成本同样有大幅度的涨幅等等,基于以上这些因素的影响,在此对两个项目不作纵向的对比。
横向角度来看,在此就两个项目的概算与决算进行对比。基地一期总建筑面积3.85万平方米,建设期17个月,超出概算43.33%,项目总投超概算0.94%,项目收益率低于概算10.25%,从各主要指标看基本是超概算的。
二期总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建设期17个月,项目建设已有一期的建设经验积累。同时 实施上述《招标比选管理办法》,从制度执行结果,在2013年完成二期项目建设,比概算节约了31%,项目总投比概算节约5.98%,项目收益率比概算高15.56%,财务角度看,二期各项主要指标基本是比概算节约的。
总体来看,二期在一期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完善制度,通过采购管理将成本控制放在指导性的位置上,做到了有效控制。
四、展望
在2013年,通过采购管理及效能监察工作的研究,结合在采购管理尤其是工程项目采购方面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适合公司自身发展相配套的招标比选管理制度,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已经初见成效,所以在近期的重点主要是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而以后的重点就是侧重于制度的深入细化和对制度监督流程的规范和执行,充分抓住效能监察的核心,掌握效能监察即“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是对管理对象履行职责及依法管理的效率、效果、效益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建立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长效管理机制,在具体项目建设的工作中做好责任落实、督促监督检查、问题整改等环节,将采购管理及效能监察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采购管理更加精细,经营运作更加规范,确保各个建设项目在按时、保质保量、在可控的成本范围内顺利完成,为公司整体经营计划的完成保驾护航,同时也是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向企业生产经营领域的延伸。
参考文献:
[1]金义合.房地产采购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篇9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需求,本文针对此问题,在明确采购专业管理岗位能力需求的前提下,构建了以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技能培养为目的的高职《采购管理实务》课程体系,然后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三面进行了教学实施的建议。
【关键词】
采购岗位能力教学改革
中国加入WTO之后,越来越多的海外跨国企业在中国成立采购中心,这种热潮还将持续升温。据《厦门日报》的报道:未来3-5年,我国专业采购人才需求量约为100-150万,巨大的人才需求量推动很多高职院校把《采购管理实务》课程设置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采购管理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为此,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针对采购行业人才需求的特点,构建了以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技能培养为目的的课程体系。这类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适应能力的提升。
1 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
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根据企业对于高职人才需求的新要求,要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课程教学模式,重点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组织上要以采购岗位能力需求为出发点,以典型的企业采购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这些工作任务来培养相应的职业动手操作能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领会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的侧重,相关理论知识的讲授要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均要与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有密切联系,并要融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采购师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要通过订单培养企业、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采取工学交替的形式完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课程设计的思路具体实施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步:
第一、专业市场调研。该阶段主要进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专业对应企业类型、专业对应岗位、岗位技能要求)和专业教学改革建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实施条件)等工作;
第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本阶段主要进行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等分析。
第三、行动领域归纳。
第四、学习领域转化。本阶段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职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核心课程模块、职业拓展课程模块、职业能力强化训练模块等。
2 课程内容的设置
2.1 采购相关的岗位群
(1)采购专员
主要职责:负责一般性物料的采购、查访厂商、与供应商谈判价格、付款方式、交货日期等、对一般索赔案件的处理、处理退货、收集价格情报及替代品资料。
(2)采购主管
主要职责:编制单项物资的采购计划、在采购经理的领导下参与采购预算的编制、参与供应的选择和评估、签订和送审小额采购合同、编制单项小额采购活动的分析总结报告等。
(3)采购经理
主要职责:编制采购战略、制定物资采购计划和采购预算、进行大批量采购工作的洽谈、参与选择开发供应商、主持采购招标、合同评审工作、负责采购进度控制、审核年度采购计划、负责紧急采购、负责采购人员的绩效考核、负责本部门的日常管理及其他部门的协调工作等。
2.2 课程内容的选取
从现阶段采购从业人员能力需求分析来看,采购岗位在素质、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如下:
1)素质方面的要求。团队合作精神、计划性强、时间观念、创新精神、诚信品质、认真细心。
2)知识方面的要求。商品常识、质量管理的能力、成本控制、合同管理、市场和产业知识。
3)技能方面的要求。表达沟通协调能力、谈判协商能力、综合评估的能力、国际商务、运输调度处理和供应商选择和维护等。
结合岗位能力需求分析,本课程在内容安排上可以考虑如下:采购管理的认知、采购需求的预测与确定、采购计划的编制、采购方式的选择、采购的成本控制、供应商的选择和开发维护、采购订单的履行和采购绩效的评价等。
3 课程实施的相关建议
3.1 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角色模拟法、课外实践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角色模拟法
该方法主要应用在采购需求确定和采购洽商等教学环节中,教师设计典型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业务角色来模拟实际的经营活动。
(2)课外实践法
该方法主要应用在供应商调查、采购价格的确定和采购成本的分析等内容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真实的融入到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学习相应的采购知识。
(3)案例分析法
该方法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每个学习任务都有相关的企业运作案例,有的案例是用来引入所学知识,有的案例是用来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通过案例能够让学生更深的理解所学知识。
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综合应用,使教学活动显得生动活泼,使学生有参与的成就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实现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教学手段
该课程的教学手段主要有:多媒体教学、软件模拟教学和网络教学。
(1)多媒体教学
该手段以多媒体PPT课件为主,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用电子课件制作大量内容丰富的教案,再配以生动的图片、真实的视频资料、案例、习题等内容,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软件模拟教学
该手段主要利用诺杰斯特的教学软件,模拟企业的采购业务过程,学习如何填制采购单证,熟悉采购的业务流程,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网络教学
该手段主要是构建《采购管理实务》的教学网站,利用校园网资源优势,通过网络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大纲、PPT电子课件、电子教案、试卷、论文等),并提供互动交流平台。本专业学生可以灵活自助地选择合适时间来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3.3 教学评价
该课程的评价主要是采取阶段评价与最终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的模式,但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并结合课堂提问、操作技能、课后作业等手段,实践性考核比重大些,但要注重平时的评分汇集。平时的评分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沟通交际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的运用和掌握能力等方面的考核。模块的考核主要注重考察学生的出勤情况、实际动手能力、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灵活运用情况、完成作业的精准度、完整和规范性、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学习的态度、总结报告等评定项目的考核。
从近年来我院采购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以及学生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情况反馈等来看,《采购管理实务》实践教学受到了用人单位、在校生和毕业生的一致认可与好评,用人单位与学生的满意度逐年提高,这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建设好以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技能培养为目的的高职《采购管理实务》课程体系的信心。
篇10
1.本钢集团采购与库存管理现状
1.1 采购管理现状
本钢集团采购中心作为实施专业化采购管理的机构,负责大宗原燃料、辅料、消耗性资材、工程设备、备件、合金件和服务性物资的采购。本钢集团采购物料按采购种类可分为战略性采购和服务性采购。战略性采购是指大宗原燃料、资材、工程设备和备件等的采购;服务性采购主要指办公器材、劳保品等的采购。其中,战略性采购占股份公司总采购资金的82%左右,服务性采购占18%。
1.2 库存管理现状
本钢集团的原料主要包括铁矿石、焦炭、煤、废钢、各种合金、辅助材料和备件,分布在物流中心、焦化、原料、二铁、特钢等单位。其中大宗原燃料由采购中心下设的煤焦采购室、废钢采购室、合金料采购室、工矿一室负责采购,并与物流中心联合负责日常管理,其他单位的原材料为从物流中心领用后未完全使用剩余及各单位零星采购形成。上述原材料、燃料和废钢的特点是品种多,数量大,周转快。
辅助材料主要是油脂、五金电器等,其特点是品种多、数量少、价值低,周转快。其库存主要由物流中心和一二级库负责管理。
备品备件主要包括设备备件、机修备件和大型工具等,其库存主要由物流中心、一二级库和生产使用单位负责管理。
本钢集团主要产品为棒材、线材、生铁、热轧板卷、冷轧板卷、球磨铸管和特殊钢产品,库存分为原材料、材料采购、委托加工物资、产成品。全集团每年要耗费20%—40%的利润来维持其所有的库存,其中原料库存占据了总库存量的绝大部分。
2.本钢集团采购与库存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2.1 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本钢集团的供应商管理经过十多年的学习和实践,已经比较规范,但与供应商管理的先进实践来比还是有差距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钢集团供应商的评估只是集中在一定期限内与本钢集团有业务往来的少数供应商身上,而不是所有的供应商都能得到评估。(2)本钢集团尽管有供应商评估标准,却没有统一的,只是手工打分操作,没有建立标准的自动化进程。(3)对供应商分类较粗糙,没有针对不同类别的供应商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和协作计划,这些都应该得到改进。(4)信息的不透明、不共享。企业内部的采购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不透明。企业与上游供应商没有信息共享,与下游的客户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换缓慢,不能及时收集客户需求信息,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
2.2 库存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库房管理分属不同部门和法人,使用单位很难及时了解整个库存状况,库存采购计划和实际消耗存在一定差距;(2)库存信息无法共享,一级库无法确切知道二级库的库存现有量,库存台帐和财务帐存在一定的差异,制约了采购决策能力和监控只能的有效发挥;(3)大宗原燃料的出入库计量标准不一致,造成库存账面数据和实际数据的人为差异,难以对库存数量进行管理和控制。
3.基于供应链的本钢集团采购与库存管理对策研究
我们认为本钢集团应认识到其作为钢铁供应链上的一环,必须从整个钢铁供应链的角度出发,与上下游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树立共同的战略目标确立长期合作策略,将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与上游铁矿、煤矿供应商,下游造船、汽车、房地产等企业的经营情况综合考虑,构建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模型;以联合库存管理来解决本钢集团原材料采购不均衡、库存与生产不同步的问题;本着合作共赢的精神与上游的供应商建立供需协调机制,协调双方利益,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论是在本钢集团的内部还是外部,都要强调信息的共享,在集团内部可以通过公司的SAP系统以及OA(Office Automation)网,实现各种信息在各部门间的无障碍流转。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本钢集团则可借助Internet建立起信息沟通的渠道,以建立公共的网站等方式搭建起信息集成的平台,来实现信息的传递与共享。甚至还可将双方的协议条件、享受的权利、承担的风险和义务、业务操作流程、资金结算、纠纷仲裁和责任追究等问题以标准化的信息资源固化于网络中。这样既可以安全快速的获得信息,又可以提供更好的用户服务和加强客户联系,并提高本钢集团供应链运行能力。
通过上述本钢集团供应链的构建,以及相应管理策略的实施,保障原材料的稳定供应,消除本钢集团采购、库存管理信息不同步、滞后现象,达到产、供、销的同步稳定运行,提高本钢集团乃至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篇11
伴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迅猛化、技术尖端化的浪潮,高等学校也在快速发展,且规模不断扩大,教学基础条件投入也相应改善,高校物资采购的规模也在扩大,但高校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是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对采购与供应管理的体制建立与完善、协调机制建立的思考。在全球加强采购战略与供应链竞争的形势下,如何随着全球经济运行方式、生产方式、流通方式的改变而变化,调整自身的运作模式,实施新的采购战略与优化采购供应管理成了必然选择。
1高校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发展趋势
1.1新形势下的问题。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环境下,新型采购与供应管理有了迅速的发展,建立了新型供需关系,如何实现从供应商、厂商、分销商到最终用户之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一体化管理,对于整个供应链低成本、高效能运作具有重要的意义[1]。供应链管理模式实质包含“供”与“需”两方面,物流从供方开始沿着各个环节向需方移动。每一个环节都存在“需方”与“供方”的对应关系,形成一条首尾相连的供应链[2]。高校采购是整个供应链上的一个环节,它联接了供应商和学校的最终用户,属于供应链中的一部分,但也有其高校的独特之处,如何优化供应链的整体效率,保证高校供应链的内部化,设计供应链上的各种解决方法,促使高校采购与供应也得到相应的协调发展,这一问题亟待探索和解决。
1.2转变思想观念。从管理的角度来看,采购与供应管理是一种专业的管理思维方式,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计划和控制等职能。在供应链管理的大环境下,一方面企业要达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目的,另一方面高校也要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那么采购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如供应目标与需求目标的协调一致、采购前期沟通、采购信息化及反馈、采购质量、采购成本和采供关系等挑战[3]。
1.3业务范围广。高校采购紧密地联系了学校和市场,涉及到处理学校与供应市场之间的各类业务活动,如申购、审核、采购、物流、验收、服务等,涉及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供应商,但不包括供应商的供应商,即只与第一级供应商的业务有关。高校物资采购管理是基于学校的发展,其中关系到高校的各个方面,重点就在于严格执行国家采购的政策法规,按照各种采购方式执行采购计划,千方百计地提高学校的投资效益。
1.4制度不断完善。实施政府采购制度的财政资金采购管理的新型制度,委托政府采购机构执行政府采购集中目录中货物,而高校实行内部集中采购和各院系的非集中采购[4]。高校采购管理部门除了代表学校与国家设立的集中采购机构办理事宜外,主要工作就是组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采购方式的采购与管理,它强调采购的公正、公开、公平,遵循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公共利益等原则。
2当前面临的阻碍协调的因素
如前面提到,高校的采购也属于供应链中的一个链条,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协调是为了使高校采购供应的各种操作能顺畅地在采购流程中传递,减少因信息不能共享或不一致所造成的提供、采购和到货等环节的不确定性,以及消除因内部因素或纵向的各部门目的不同而造成的利益冲突,提高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整体绩效而采取的任何措施[5]。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协调要求每个流程节点的每个阶段都考虑自身的行为对其他阶段的影响,如果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各个阶段都采取了有利于整个供应链效益提升的行为,那么其协调性就会得到改善[6]。
采购与供应管理中阻碍协调的因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程序性上的阻碍因素。反映在规章制度和条例办法上。比如,采购工作的相关制度与人的认识上的不统一,采购政策和制度涵盖面窄,加上采购中主客观原因的影响,给采购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影响。采购价格的核定不合理,招标只以低价作为中标价,没有考虑用户的实际需要、市场因素和质量因素等问题,使采购结果很难得到实惠。
2.2结构上的阻碍因素。涉及到相关的组织和部门,以及关注责任和参与过程。采购的相关部门没有统一协调运作机制,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督体系。采购工作关系到高校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各部门理应相互配合,互相履行职责,互相监督。但由于没有统一协调运作机制,有的监督部门竞参与实际采购,使采购过程缺乏监督,操作不能顺利进行,遇到比较棘手的事情,部门之间又互相推委,给采购工作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3行为上的阻碍因素。涉及地位导向和复杂的人际关系。采购单位所在位置的关系,上级领导的权力行使,各个监督部门的参与,政府采购工作部门的协调等,都影响着采购工作的进行。比如,上级的命令与本岗位的职责相矛盾,如何处理,通过什么来协调,值得深入思考。
2.4技术上的阻碍因素。由于各种客观原因,高校预算和采购计划目标与实际目标不能达到一致。高校投资主体多、资金来源广,所需商品的品种和质量也随着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而快速地变化,因此很难提前半年就提供技术参数、商品质量、数量、金额等完全准确的采购计划,因此,采购工作不能顺利的进行。采购人员与使用用户在思想认识方面很容易产生偏差,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采购任务的轻重缓急、设备型号厂家的不确定、所供货物的质量问题、售后服务的不到位、维护工作的不及时等,都有可能产生沟通障碍。有的使用单位申购追求高档次、高标准,违反了采购工作的初衷,必然会与主管部门的原则存在矛盾。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些阻碍因素可能是交叉的,去掉一种阻碍因素可能会关联到另一种阻碍。例如,结构上的严格程序并不值得相信,或具有偏见,所以,它是行为阻碍因素的突出特点[7]115。
3协调的两种类型
在某种意义上讲,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协调机制是为了实现学校采购管理系统的目标而设计的行为规则或处理过程,表现为对参与各方相关行为设置的守则,或关于业务过程细节的一系列规范的设置。也就是说,协调机制可以定义为系统组成部分的某些具体安排,行为或任务执行的一定顺序,以及系统成员的行动及相互之间的行为交互必须遵循的一定规则[8]75。根据学校的内外关系,可把这种协调分为内部环境层次和外部环境层次两方面。高校从外部购买物品需要更多的外部协调,而需求和计划执行的协调主要是内部协调,它们形成了高校采购与供应的互补协调关系[7]114。
3.1内部环境层次的协调。是指在高校内部环境下的影响,比如纵向的行政职能,横向的院系(部)处,也可以认为是学校供应整体控制下的协调以及内部不同成员单位之间的需求与分配协调问题,这些部门或成员不是独立的,它们都处于学校整体规划的统一管理下。中央决策层的决策目标是稳定和发展的利益最大化,该类型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为有关的成员选择及与之相关的信息披露与激励机制、双方的合作协调机制以及成员单位行为与决策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各个单位部门都服从内部的规章制度和法规,它们能否紧密合作,在最大程度上共享信息,消除供应关系中的不确定性,作为一个利益整体参与管理,是实现学校效益最大化的关键所在。
3.2外部环境层次的协调。是指与学校相关的外部环境,如与政府关系,与供应商关系。政府采购制度不仅是指政府机关的采购办法,而且也是指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单位必须遵循的经济法规。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加强政府采购程序的监控,严格按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做好高校采购工作。高校采购与供应管理部门应与供应商建立一种相互协作的关系,控制和管理供应商,真正体现高校采购市场的优势,并建立健全供应商体系。供应商的纵向一体化的协调管理,通过合同/协议方法松散型使用的协调机制来约束双方的行为。负责双方的整体利益协调和成员之间的冲突消解,处理高校与外部市场环境之间的有关事务。
4建立协调机制的对策
高校采购与供应工作在严格遵守高校采购制度的前提下,采用政府采购的原理和运作机制,强化学校采购管理,为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有力保障,有必要的在环境、信息、行为等方面来形成有效的协调措施。
4.1进一步完善高校采购制度体系。是指高校依照政府采购的法规、政策和制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而制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总称。高校采购制度的建设,贯穿于采购工作的全过程,是高校庞大的采购系统工程的执行依据和准绳,只有建立完善且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和科学的管理机制,才能真正规范高校的采购行为,保障高校采购公开、透明地运行。因此,高校采购制度体系完善从根本上保证了采购管理的协调。
4.2完善物资供应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首先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流程,完善岗位职责,加强对采购工作的行政监督,强化采购部门与使用管理部门的约束机制,使得物资采购中的主要环节处于有关部门、使用单位的参与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强调增加采购环节中的透明度[9]。其次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高校采购工作的规范运作。因此,高校采购工作应形成行为主体之间责权明晰、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它必须涵盖采购工作的全过程,即采购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4.3加强对采购工作的领导,统一思想认识。高校采购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对采购工作进行统一的领导和管理,避免多头领导和管理的弊端,这样,才能统一全校的思想认识,避免因对采购工作的思想认识偏差而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保证高校采购工作统一、有序地开展。
4.4建立供应商管理体系,掌握好市场信息动态。建立供应商管理体系可以保证采购产品的质量,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学校和供应商的长期合作是基于采购管理基础上的,是以长期契约来进行的,它提供一个行为规范,这个规范不但供应商应该遵守,高校自己也必须遵守。充分的信息交流是采购管理良好运作的保证,实际环境的不断变化,需要双方的不断协调,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采购管理部门应做好市场调研,掌握好了市场信息,了解各种仪器设备的技术现状,掌握用户使用意见,这样才有利于学校的采购与供应管理。建立供应商信用资料库,做好基础工作,可以针对不同商品不同批量邀请不同供应商参与竞标活动,不仅有利于查询比较,而且有利于提高学校采购效益。
4.5调查研究,使其尽可能准确。由于学校年度预算一经财政部门批复后,其数量、规格、技术指标和参数就很难更改,所以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制定完整的收支范围和加强收支项目的分类,这样才有利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为保证预算的刚性,必须建立高效、严格的预算执行机构,科学、严密的预算控制系统,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这样才能强化预算的约束,确保政府采购在高校的全面展开。
4.6个人素质的提高。采购人员要提升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与整体意识。在采购过程中,应当注意处理好先进与实用的关系,不盲目追求多功能、高性能,获取最好的性能价格比,因为一些价格相对较低的产品虽然也符合用户的质量要求,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不能保障,长远来看这未必经济。最适宜的因素应该是质量、价格、时间、服务四点综合最优。且采购人员要处理好和用户的协调关系,做好学校的服务。
综上所述,建立合理的采购与供应管理协调机制,严格按此思路来规范日常供应管理工作中的行为,强化采购与使用、使用与管理的约束机制,增加监督实效,才能保证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5简单归纳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协调机制基本特点
市场竞争扩展到高校采购管理当中,采购供应的效率日益成为成功的决定性的因素,而有效的协调机制则是提高学校的整体竞争力和系统效率的基本保证。总体来说,有效的供应链协调机制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特点:
(1)有效性。加强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够明显提高系统的效率,使之更加有序化,使协调后的系统收益明显优于协调之前,从而使系统整体和各成员的处境得到改善。
(2)自动性。有效的协调策略应该具有自动依从的性质,不需要额外的强制手段来规范参与人的行为。也就是说,有效的协调策略应该能够产生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um)结果,即在使系统效率达到最优的同时,所有参与者的处境也达到最优,从而没有人有打破均衡状态的动机。
(3)公平性。所有参与者的地位平等,协调机制不能偏袒某些成员,也不至于以牺牲部分成员的利益来达到系统的整体协调,这是保证简洁性的必要条件。
(4)实际可操作性。协调机制最终必须以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或指导原则的形式确定下来,给成员以明确的行为指导和制约,抽象的、模糊的概念是不可操作的,也无法保证执行中的正确性,也使得采购程序的难以顺利进行。
(5)一般性。协调策略在整个系统内部具有一般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可以适用于一般的高校,对大家进行一致性的规制;其次,协调策略须适用于系统中信息分布的不同情况,在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的情况下都有协调能力。
(6)独立性或并发性。采购管理中的各成员往往与多个部门具有相关联系,协调机制应该保证相互联系的成员之间的协调行动产生的影响不会涉及其他部门[8]76。
参考文献:
[1](加)利恩德斯,(美)费伦. 采购与供应管理[m]. 1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 霍红.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3] 陈小玲. 采购与供应管理[j]. 经济师,2004(8):167-168.
[4] 徐一新,赵邦枝. 实施政府采购法规 加强高校采购管理[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12):147.
[5] 王耀燕,等. 供应链协调机制的研究[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7):23-24.
[6] 张柳华,张宝书,等. 高校物资供应与管理[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篇12
采购管理;内部控制;关键点
1 采购流程内部控制措施的改进思路
作为一名采购管理者,在采购管理的过程中一般不会与采购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因此采购管理者要想直接地对采购物进行控制的难度很大,但是采购管理者可以通过对合同、资金及相关制度的合理把握来实现对采购的活动及物品的有效管理。
基于采购管理内部控制措施的改进思路,应该首先去解决关于采购合约的管理问题,进而在采购活动过程中去严格地控制采购流程中的关键点与关键内容,确保整个采购活动在一个顺利和高效的运转环境下运行。
2 采购流程中关键点的控制措施
在对采购流程进行内部控制时,应纵观整个采购流程的全局来选取其中的关键点,并加以控制,同时要突出强调采购流程制度化的管理思想。
采购流程中的应重点关注请购、订购、验收以及审计等环节。
2.1 请购环节的控制
众所周知,请购环节是企业里采购管理的起点也是重点,其中包括提出采购需求和描述采购需求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主要的目的是要明确需要采购的物料或服务的特征、数量及时间。
当发生采购需求时,请购的部门要在规定的请购期由经办请购的人员依据库存管理的基准和请购的预算,并参考库存情况来开具请购单,并注明请购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需求日期等,如果对请购品有特殊的工艺要求,还应当给予相应的注明,若有需要还应该附上工艺图纸等。
采购单应该进行系统的分类,把采购日期相同且是由同一供应商供应的物料,采购部门应该采用以一张采购单来采购的方式来出请购。当发生了紧急采购的情况时,请购的部门应该在请购单的说明栏中注明原因,并加盖“紧急”的公章。当然,这种紧急采购必须事先得到有关主管领导的许可,对由于紧急采购引起的各项额外的费用,也都应该详细地记入该请购部门的请购费用里。对于办公通用型采购的物料,应由采购管理部门按各个部门的月耗用及库存实际情况来填写请购单。
2.2 订购环节的控制
订购环节是采购整个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供应商的评估与选择、采购价格的确定和采购条件的谈判、订购单的发送三个主要部分。订购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必须明确采购的权限设立,也就是说必须首先指派企业中非常熟悉市场的采购部门的采购人员来确定货源和控制订购的单据,而不是由企业的使用部门来确定。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控制购货订单的几个重要的方面。
(1)订货环节首先必须对定单进行恰当的编号,这是为了确保以后能够将定单完整地保存下来,以便企业的会计对所有购货定单进行记录和处理。
(2)当准备妥当定单时,就应该向供应商发出定单,但是在发出之前必须先由检查人员对定单的授权进行确认,以及检查订购单的有效性,以确保采购工作订购环节的有效性。
(3)检查工作之后,应该派人员对定单的编制过程和定单的内容进行复查,复查的内容包括订购的价格、数量和金额的计算等。订购的价格则需要根据以往的订购记录与订购经验来确定价格的真实性,以保证定单的正确性。
(4)在完成了办理订购手续后,应将办理好的定单一式三份,一份用于登记部门对请购单位进行登记工作,第二份回执给请购部门对购货定单的内容进行确认,第三份用于验收部门作为在收到货物时的验收的凭据的标准。
2.3 验收环节的控制
采购流程的验货环节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根据的标准进行的催货部分另一个是在收到货物后,对货物进行验收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中,在收到货物后对货物进行验收是必须的控制环节,但是验收这种事后控制的行为无法对可能发生的货物的短发、漏发、错发及货物品质问题起到有效的防范作用,所以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可能发生的事件,比如对定货前样品进行确认、定单跟踪、或派专人去供应商处对货物进行检查货物。
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处理制度,来对不合格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当遇到采购的货品达不到预先的要求的情况时,应该由采购部门组织会议,应包括检验部门、生产部门、管理部门及技术部门共同参加,并收集各部门的评审意见来决定下一步的处理方法,比如退货或者让步接收,还应该根据由这批货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的大小来决定是否保留这次供货的供应商的供货资格。
在收货过程中,必须依据之前提到的购货定单的副本作为验收的依据。根据检验的流程,检验部门人员对到货的物品进行抽样检验。验收的报告必须由专门的验收人员去填写并对验收报告进行编号,并对验收的报告的副本应该分送至财务部门、采购部门和质量部门。采购部门在这个环节中应该掌握货物的记录、供应商的信息、运送人员的信息和定单号码等。
在验收环节中,对于可能发生的事件应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去解决。比如当发生超过定单数量的进货时,验收人员请示有关领导,并得到相应的批准,才能够进行入库工作。但是如果在验收过程中发生了货物的短发、漏发和错发等情况,则验收员必须马上通知财务部门和采购部门的相关人员来及时的确保会计工作的处理和追货工作。
2.4 审计环节的控制
采购流程中的审计环节包括两个主要内容,即货款的支付工作和保证准确记录审计信息的工作,审计环节的是为了防止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舞弊问题的发生。采购的审计具体工作很复杂,比如确保采购业务的有效合法性、确保采购的货物的价格合理、确保核算采购成本正确性、确保采购记录真实性和完整性。整个审计工作关注的重点是完成采购工作后的凭证、采购程序和达到效益,工作的重点是确保公司的各种管理标准能够在各个部门中有效地执行。
篇13
随着EP模式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大型项目,国外的大型工程公司进行了EP各项内容的研究,如对EP模式下项目的融资、安全、质量保证等进行研究,有多篇论文在国际会议上已发表。因我国 EP 模式发展不成熟,国际市场上重大项目的管理承包,大部分是由外国公司承揽。中国公司即使承揽了部分设计、施工的分包工作。本文从“汇率”、“进度”、“采购管理”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方案以指导我国EP项目在海外的开展。
一. 海外EP模式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海外EP项目的实施在汇率、进度、采购等方面都面临诸多挑战。
1.汇率。由于国外项目以外币计价,这决定了项目面临汇率风险。承包商难以控制汇率变化,其损失由承包商直接承担。为规避风险,可与银行签订远期结汇协议,进行锁汇操作。但银行的报价汇率并不是真正的优惠。且项目的收款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并不能每次都可以按合同约定得到进度款,所以也无法按约定与银行交割。从锁汇的操作效果来分析,锁汇的确是有一定作用,但收益有限也不稳定。
应对汇率风险的措施:1)与业主签定EP合同时制定浮动条款:约定当汇率波动超过可承受的风险水平时调整合同价格;同时在签约前要加强对全球局势和宏观经济的分析,在投标阶段考虑汇率风险,计算好风险预备金;EP项目周期长,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关注汇率变化,随时应对减少损失,如与业主协商提前支付工程款、进行锁汇操作; 2)国务院2014年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内四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我国与韩国、阿根廷等多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这些新的政策为我们规避汇率风险提供了新渠道。
2.进度风险。 海外EP项目拖延现象严重,这对项目管理有很多负面影响:资金不能按期收回、成本增加、设备风险增大、罚款等。业主方面,一是施工速度慢,其次是资金紧张。国外的EP项目受到劳工方面的局限,施工依靠当地的力量,在国内1个月的工程,在国外要2-3个月才能干完。承包商方面,不能按时完成设计和交货,业主可能对设备出厂检验时提出异议并要求整改,造成设备交货延期。
拖期是项目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将工期的起算日和预付款支付时间相结合,为项目赢得时间,尽早安排设计和供货; 2)在项目准备阶段提前找出设计和供货的关键线路,对各关键工作重点控制,发现问题随时处置,加强对项目进度控制;3)对供货商的制造进度和质量进行管理,确保按期交货防止设备出现大的质量和进度问题; 4)在合同中约定当非承包方自身的原因造成拖期超过一定期限(如3个月),业主应支付剩余工程款或分担承包方由于超期而造成的损失;5)针对外国施工单位的经验欠缺,承包方应给予外方指导,尽量减少因经验不足造成的返工和延误。
3.采购管理。工程设备材料占合同的比重大、类别多、技术性强,稍有失误会导致亏损。加强采购管理,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成功意义重大:1)建立和完善采购管理制度。企业要形成一系列采购管理制度,对采购模式的选用、程序的确定进行明确规定,保证海外项目采购的顺利进行。我国采购模式应当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而调整,有利于我国建筑业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的效益提高。当务之急一是加快修改相关的建筑法律法规,使其能够适应海外工程采购模式灵活化的要求,二是要建立项目采购管理的专业化常设机构。2)使采购与相关部门良好对接。项目采购先要由使用部门提出采购计划,审批后由采购部门采购。在全过程各部门要有效协调。在项目的各阶段,采购部门都有相应的职责,如海外EP合同签订之前的投标,采购部门要配合报价部门进行投标报价。弄清工程材料的规格、品牌、数量要求,及时进行市场价格调查,力求向报价部门提供准确信息,给出合理价格。合同签订后,采购部门还应配合采购和供货。因此项目采购必须多部门协调才可最大限度提高采购效益。3)完善供应商评估机制。采购还要综合考虑其他要素,如材料价格的市场浮动、施工计划和方案、进货时间和批量、资金的周转、汇率和利率等。对于这些情况的综合考虑还有对供应商资金和信誉的考察,了解订货合同中的各种限制条款,就可以表现为对供应商的最终选择和评估,最终选择可靠的供货商,总的原则是要尽可能地化解采购风险,降低采购成本和增加项目效益。4)对采购的主要环节进行控制。一般采购工作的基本程序:编制采购计划;接收采购文件;确定供应商;编制询价文件;报价的评审;签订采购合同;催交;采购检验;包装、运输;交接及收尾服务。其中各环节的工作都需要按计划有序进行,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采购质量,因此采购机构要切实加强管理,对关键环节实施有效的控制。
二.结论
海外EP项目管理项目干系人多,项目阶段放行口多变、物流运输方式多样化,移交要求更严格,因此优化EP模式管理意义重大。可一定程度解决项目资金不能按期收回、成本增加、设备风险增大以及罚款的负面影响,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来降低EP项目风险,从而优化EP项目管理体系,达到可交付要求。
参考文献:
[1] 徐强. 浅谈境外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管理和运作――以阿尔及利亚某石油工程EPC项目为例[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8(05).
[2] 罗振华,谭大璐. 应用物流管理思想改善EPC总承包项目中的采购工作[J]. 建筑经济,2006(02).
[3] 刘靖,黄有亮. EPC总承包项目采购管理中信息沟通问题研究[J]. 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7,(06).
[4] 黄世红. 谈EPC总承包项目抵免税和资产交付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商业会计,2006,(12).
[5] 包世洪. 对提高总承包项目设备管理能力的探讨[J]. 建筑机械技术与管理,2007,(06).
[6] 颜世强. 在非洲实施总承包项目的几点体会 [J]. 四川建筑,2008,(03).
[7] 陈志. 并行工程在EPC总承包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天津大学,2008.
[8] 薛锋. 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的思考[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9).
[9] 王进友. 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设计管理研究 [D]. 天津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