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医学基础知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以《中医药基础》这门课程为例,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应有所改进。《中医药基础》是专业基础课,是贯穿基础与专业之间的桥梁。本门课程包含了3部分的内容:1.中医学基础知识。中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中医学知识,是为将来胜任高级工岗位工作打基础,学一些中医知识,有助于其了解商品性能,理解中医处方,更好地与医生、顾客沟通,提高服务质量。2.中药学基础知识。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药性理论及各种药物的来源、产地、炮制、性能、功效及应用的一门科学。3.方剂与中成药基础知识。方剂和中成药都是由药物组成的,是在辩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定适宜的药物,遵循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科学配伍而成,以便在临床上得到更好地应用。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激发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现有的教学方法基本是沿用教师系统讲授、学生听并记笔记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打好基础是课程改革成果得以体现的基本条件。教学改革不能简化为“教改”,教学改革本身包涵两个内容,既有教的改革,也有学的革命。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如何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课题,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首先要有学习热情,渴望获取知识,同时要对科学有浓厚兴趣,要有揭示自然规律、自然奥秘的强烈愿望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这可为成功的教学提供非常好的先决条件。其次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不能死记硬背,要学会分析、比较、综合,前后连贯,结合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再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加强与教师的交流,使教与学互动。对于学生容易看懂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教授,转化师生角色,这样学生不但能对所学的内容加深记忆,而且自我表达的能力和克服在众人面前讲话的胆怯心理都能有所提高,并能从其他同学的掌声中获得了一种自我成就感。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表演模拟医患之间诊断和交流的过程。
二、指导好学生应如何进行合理的课前准备
笔者首先对传统的课前预习方法进行改革,将课前预习的目的进行重新定位,即课前预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欲望,调动学习潜能。[1]因此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例如,中医学基础知识第八章是防治原则,可以针对这一章节展开提问:1.防治原则包含哪两个方面?2.增强人体正气的方式从四个方面来讲述,请举例说明这四个方面(不用书本上的例子)。3.我们曾学习的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列传》说明了什么样的防治原则?4.什么是三因制宜?举例说明。四个问题中有两个不是书本上的内容,而有待于学生进一步的探究,这样做的前提就是必须对书本的内容熟悉且举一反三。
三、侧重于教学内容在纵向系统上的连贯性和横向联系上的相关性
《中医药基础》课程如果要细分的话,里面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因此它之间的连贯性也就要求很高。本门课程包含《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温病学》《伤寒论》《针灸学》等课程,所以在讲课时,要把知识进行横向与纵向讲述,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中药的时候,提到中药的五味应联系到前面所讲述的五行学说的理论,在讲功效时应提到前面防治原则的内容,在讲用途时应提到前面诊断的内容,这样能使学生从纵向系统上掌握知识的连贯性。依此类推,在讲中药时,还应在横向上加强联系,例如在讲黄连时,应和黄芩、黄柏相对比,三者虽然都是一类药,功效也相似,但是三药归经的侧重点不同,黄连主要归心经,善于清心火;黄芩主要归肺经,善于清肺热;黄柏主要归肾经,善于清退虚热。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和完善教学的内容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进入课堂,为教学开辟新天地提供了可能。多媒体教学具有更多的协作性、自主性、开放性、多元性和创造性,其自主操控、认识、模拟和资源共享等优势,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传播渠道,提高了教学效率。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例如在讲经络学说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经络学说这在《中医药基础》里所占比例甚微,此部分内容抽象难以理解。故制作课件时,经络分布图必不可少,经络的循行与分布以古代人物图谱来展示,色彩鲜亮,线条简单,学生在收到良好视觉效果的同时,能一且了然地领会到经络的分布与循行。
五、育人与授业并重
笔者在中医院实习时,发现一个很鲜明的道理,专业课和实践能力都很好的医生不一定是个好医生,因为他们往往漏掉了一点――医德,应讲究医德和医技并重。职业教育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这种现象不能讳疾忌医,应该正确面对。知识、技能的学习是终身性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的形成是阶段性的。因此职业教育阶段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职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尤为紧迫。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抓住机会、结合职业特点进行德育工作,让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尊重他人、诚信处世、友善互助、遵守公德的良好品德,保持积极乐观、自我控制、自我平衡、正视现实的心理素质,具备对是非、善恶、荣辱的认知、判断和评价能力,养成自律、严谨、上进、务实的行为习惯。言传不如身教,育人工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教师的示范作用。要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是关键。一个懒散、呆板、责任心不强、缺乏上进心、知识结构陈旧、教学方法死板、端着一付架子的教师肯定无法赢得学生的尊重,更谈不上喜欢。而一个责任心强、知识渊博、自律严谨、积极上进、达观自信、风趣幽默,对工作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爱心的教师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吸引住学生,达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篇2
例如,化学方程式写法可编为:“金属左,非金属右。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很快就熟练掌握了化学方程式的正确写法。
二、利用谐音幽默记忆
例如,元素化合价的标法与离子符号的书写极易混淆。化合价标法在元素符号上方,符号在前、数字在后;而离子符号的书写则是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先标上电荷数,后标正负号。这两者如果能牢牢地记住其一,就不易混淆了。为此我们可以将化合价标法编为:“化合价到北方找,富豪(符号)引路别乱跑。”这里的“北方”可联想地理方位“上北下南”,“富豪引路”即指“符号”在前,数字在后之意。
再如,金属活动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可利用谐音法编为:“贾盖拿美驴,去换锌铁喜欢的铅氢,统共一百斤。”这里充分利用了谐音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相关学习内容,并分辨了比较容易混淆的问题。
三、编成诗歌理解记忆
例如,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既要注意实验操作顺序,又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更要及时记录、观察实验数据。为便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可编为:“老包静卧水晶房,轻风拂面喜洋洋。忽觉烈火从地起,老包变作关云长。云长急令退烈火,只留轻风吹暖房。”再如: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可编为:“导管一端先入水,两手紧握容器壁。管口不断冒气泡,方知装置气密性。”还有不定量的液体药品的取用,可编为:“瓶塞拿下倒置放,拿起瓶子签朝上。口口紧挨免外流,缓缓倒入眼瞅量。”以诗歌的形式既强化了学生的理解记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四、巧用数字程序记忆
有些化学实验的操作具有明显的顺序性,巧用数字既能加强记忆,又能牢固掌握操作顺序。
例如,固体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可概括为“一斜、二送、三直立”,块状药品的取用为“一横、二放、三缓竖”,过滤的操作要领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可概括为“一变、二不变”,还有电解水的实验要领可记忆为“正氧负氢,氢2氧1”,另外对实验剩余药品的处理可概括为“三不一要”。
五、运用拟人手法趣味记忆
如实验室用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方法可编为:“氢气(一氧化碳)早来晚归,灯迟到早退。”这样使枯燥乏味的知识与人融为一体,增强记忆的趣味性,学生很容易记住。
六、自然联想对比记忆
在教学中,教师可将互相对立、反差强烈的放在一起,形成对大脑的“两极刺激”,以加深印象,如氧化性和还原性、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风潮解等。此类性质相反的知识,只要掌握一方则想到另一方,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等概念,只要将这些概念简化为“失—升—氧—还”四个字就比较容易记住了,即“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该物质是还原剂”。如果用“得—降—还—氧”四个字还可想到另一方面,即“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该物质是氧化剂”。
七、利用实验强化记忆
化学的感性认识主要靠化学实验提供,加强实验教学,可大大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尤其对某些实验现象的记忆更是如此。如在学习酸、碱的性质时,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而碱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如果教者与同学一起亲自动手做实验,那么学生就会记得非常牢固。
八、联系实际深化记忆
在记忆某些化学知识时,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提高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如氢气和一氧化碳都能作气体燃料和冶金的还原剂,只要联想这个实际可以很容易地记住二者的化学性质,深化学生的记忆。
九、及时复习巩固记忆
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要及时复习,趁热打铁,不要等问题成堆再复习。反复及时的复习可以强化记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过的知识。
十、列表格比较记忆
篇3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科学家优秀事迹为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科学精神、文化素养的教育。教育学生要诚实、不说假话、不弄虚作假、不作弊浮夸、不马马虎虎、不粗枝大叶,要有一种精益求精、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化学史上被称为“第三位小数的发现”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多次测定发现,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72克,从氮气的氧化物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06克,两者在第三位小数上存在差异,相差0.0066克,相当一个跳蚤的质量。瑞利没有忽略这一差异,更不认为是实验本身的“误差”加以“修正”,而是把他的实验结果与研究的论文一起公开发表,这引起了他的朋友拉姆塞的注意,并开始研究这个问题。这就是惰性气体最初被发现的过程。试想瑞利如果忽视了小数点第三位差异,会使惰性气体发现推迟多少年呢?化学史上这一著名的发现,真正体现了诚实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这一事例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二、设计科学性训练提纲,培养学生准确的表达能力
准确的表达和准确的记忆是分不开的。教学中要按照科学的记忆精心安排训练内容,训练题可根据内容有规律地排列起来。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记忆和表达,首先让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把它的基本精神和逻辑结构找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概括,进而准确地叙述下来,这就是通常学习时所作的提纲。经过自己的分析,用自己的语言作过提纲的材料是比较容易记忆和保持的。
篇4
(一)普通高中学校的日常财务管理
如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快速发展中,普通高中学校的内部财务管理主要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而纳入到国家的公共财政管理系统里的。在中国普通教育体系中,普通高中学校的工作重点不仅要管理好日常的教学管理和行政分配安排,而且也要处理好学校的日常财务管理。在配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财务统筹和相关政策等外界因素中,普通高中学校要建立好校园内部的财政规则制定,保证资金的正常有效使用,从而定期统计好学校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结余等。
(二)普通高中学校在管理财务体系中的基本特点
普通高中学校共同的发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从而在理论和实际的共同基础上,综合提升学校实际开支的资金预算、财务收支等管理水平。在管理校园物质上的日常消费和精神中的培训支出,都需要符合普通高中学校在开展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基本特点:一是普通高中学校在预算途径、预算设计和预算操作上的单一化;二是普通高中学校的财政补贴是由国家根据学校的实际运行和具体效果而统一分配的;三是“不以营利为经营目标”是普通高中学校在主持和分配经费流动时的重要宗旨。
(三)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与普通高中学校财务管理的联系
在国家的财政资金管理中,虽然政府内部负责资金管理和流动的相关部门会安排特定的统计人员、核对人员和监督人员,但客观上,财务资金的实际支出往往会在不同角度、不同细节或不同方面等情况中出现信息的模糊性。如果管理体系在进行考核监督中没能针对资金发展目的、发展方向、发展情况等实际情况而运行,那么,就很容易造成管理内部的贪财贪污事件。当类似情况出现时,就可能导致国家的财政资金流失,引发分配不公,造成管理漏洞。
因此,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的执行,不仅可以最大范围地规范和统筹普通高中学校的资金流动,而且也可以淡化学校经营时面临的财务负担,促进普通高中学校能继续以教育指引为重点,安排行政管理为途径,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国家栋梁。
二、学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实施中的隐患
(一)财务统计上报工作上的繁多
为了合理合法地配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财务分配,普通高中学校要及时、定期地汇总学校内部的资金运行情况,如教科研支出、活动经费和日常管理开支等。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相关工作人员要及时整理和核对相关资料,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往往会需要运用很多零碎的时间去统筹相关资金流动。同时,在与上级汇报情况的时候,学校都要分配合适的财政管理人员进行后期的跟进,并协调好学校内部与校外相关合作单位的沟通。而普通高中学校如果要定时安排大量人手进行财务的统计、考核和监督等,就会在不知觉中降低校园内部的财力与物力,从而拖慢了校园的日常管理秩序。
(二)学校的电子信息平台发展缓慢
如今,财政管理与电子信息平台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为了配合普通高中学校和当地财政、相关代办银行等部门之间的相互协商,学校在处理财政管理时,如果不能及时、主动地结合电子信息平台,那么,很容易会造成管理过程中信息更新慢、资料繁杂混乱或者公示形式不恰当等现状。同时,学校在处理电子信息平台时直接忽视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巧的共同联系,就会造成信息公告失去其时效性、推广性和传播性。
(三)处理办公经费面临的多种困境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统一实行和管理的体系中,普通高中学校要考虑教研活动经费的流动。除了教育结构以外,还需要考虑行政管理中与办公经费流动的合作与经营。为了更全面、客观、综合地对学校体系中各个附属部门的经费进行分配,那么普通高中学校在整理平常学校行政、教学或其余活动时,就不得不面临相关收入、支出和资金变动等现象。同时,在处理办公经费统计时,学校一方面要考虑到相关统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也面临相关人员数量过多或过少等情况。总之,在执行管理活动中的办公资金核对方面,可能会通过不同的途径产生很多安全隐患。
三、学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实施中的建议
(一)控制学校资金流动,完善考核监督制度
在管理和控制学校的财务资金分配时,大部分普通高中学校都需要配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的新的管理模式。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就不得不考虑各个部门之间的等级,通过一层层的资金拨款,从而促进普通高中学校与财务征收机关之间相互沟通,相互监督。
虽然普通高中学校会在建立财务体系时要配合征收机关,但在实际操作中,国家统一管理的财政部门通常都是运用事后监督的考核形式去进行统计。如果要追究学校在用款时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等,往往会造成很麻烦的连带关系,并且得出的结果有待考核。
因此,为了防止腐败贪污现象的滋生,学校在处理资金分配时,一方面要注意资金的详细预算和落实,另一方面要结合校园内部活动的实际问题进行考核和监督制度的补充和完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促进学校能提高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全面性。
(二)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开拓资金合作途径
在传统的国库集中支付制行使体系下,普通高中学校在处理财务分配时,一般会直接依附于国家统一管理的政策协商或资金补贴等。虽然这样能够很大程度地降低学校对教学经费的顾虑,但在实际管理中,大部分学校都不得不与银行进行合作。同时,学校也会考虑校园的客观条件,如学校的发展重心、进步方向和挖掘潜能等,然后合理地、有针对性地定期检查行政、教育和业余活动等各个方面的实际经营开支,并开展相关银行贷款。
因此,如果要最大程度地减弱普通高中学校教育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与分歧,学校就应该尝试打破对传统经营模式的盲从,学会联合社会中合适的投资者,通过增强对社会闲散流动资金的充分利用,从而提升学校内部的硬件或软件相关建设,增强学校、政府和银行三者的相互合作。
(三)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增加业余素质培养
国家在统筹安排国库集中支付制时,学校内部通常是在一定的经费支付的基础下,同时兼顾校内的多种活动。在一般的条件下,大部分普通高中学校都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困境: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及面对数量庞大却异常繁琐的统计数据,财务人员难免会产生被动性想法,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管理程序随意,阻碍了数据统计的合理性和客观性。
因此,为了指引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打破被动的工作状态,普通高中学校可以结合校内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和校园资金分配的余额比例等适当安排业余培训。一方面是使员工增强职业道德,坚持以“诚”为贵,学会以人为本等基本理论;另一方面也淡化部门工作分配的详细工作安排,使员工学会灵活、高效地统计好相关数据,促进学校能在教育和管理中做到教研合一的良好管理模式。
四、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如今,普通高中学校在配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开展相关实施时,不仅要考虑到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客观问题,而且也要挖掘财务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当学校能够结合当地政策法规、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学校开发空间等因素时,就能增强学校的竞争力,促进普通高中学校向更美好的发展目标前进。
篇5
1.课堂效率低下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填鸭式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路固化。教师只是单纯地按照教材的内容讲解。此外,尽管大部分中职院校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教学形式并没有发生变化,教师只是将黑板上的内容搬到了多媒体屏幕上,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没有丝毫作用。
2.缺乏实践
在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缺乏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教师没有实施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在上完一节理论课程之后,学生完全分不出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对自己专业有用的知识,更不明白哪些工作岗位需要哪些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3.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较为枯燥,与其他文化课相比,专业理论课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好的文化基础和思维能力,而这些正是中职学生所不具备的。这也就导致了中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有部分学生对学习持有消极的态度。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很难产生积极学习的兴趣。
4.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中职院校主要是以专业课为主,学生要学会适应文化课向专业课的转变。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这无异于是一场巨大的挑战。由于职业学院的特殊性,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需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巨大的挑战面前,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教师既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只有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才能用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和运用理论,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并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来支持实践,也就是说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一种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以职业活动为基础,以技能学习为主导,应用专业知识支持技能的形成。通过实践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1.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首先,教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边讲解边演示。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的演示,使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加以掌握。其次,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实验和实践项目,对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运用。实验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使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教师也要时刻观察学生的操作,及时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要根据实验和实践情况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
根据理论联系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根据学生实际和专业的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对课题进行分解和重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将教材上的各个知识点分解为一个一个小的模块,使学生有秩序地对各个模块进行理论学习和专业化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了解理论。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根据专业性的理论进行解答,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展示理论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然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同时还可以通过图片展示的形式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
机械基础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符合实际,否则学生难以真正地理解理论知识,无法形成技能,也就逐渐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将重点和难点知识通过实践和演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和了解。比如说,组建专业教室。顾名思义,专业教室就是给学生提供实践环境的学习场所,使学生融入情景教学的氛围中,在课题教学中学习技能,提高能力。
3.精心地制作模型,广泛地收集实物
当然,教师还可以通过学校周边的企业和实训车间进行实践,这样,既能使理论知识更加直观化,更可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丰富经验,提高动手能力。
四、一体化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教学中的“两张皮”现象
相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言,实践教学更有趣味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教师也不能“轻理论,重实践”而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引导,使知识上升为理论层面,否则,不仅会使学生产生惰性,更会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旨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方法,结合理论与实践制订出符合教学大纲以及教育目的的教学模式,不能脱离实践谈理论,以避免教学中的“两张皮”现象。另外,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要明确每节课所要教授的技能目标以及理论认知目标,并将其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2.避免训练中的“高原现象”
在实践初期,学生缺乏理论知识的指导,往往会出现先进步后停滞不前的现象,学生在遭受挫折后严重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无法实现技能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理论知识指导,帮助学生度过“高原期”。
篇6
理实一体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为目标,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由同一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方法组织教学,是一种实时、互动的教与学,使教学更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理实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一体化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模式的框架。在注重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因此一体化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鲜明特征。
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职学校,大多数学生都是理论学习的“失败者”,长期的“失败”经历使他们对理论学习产生了恐惧和厌恶心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特点为基础,从有趣的实践或问题着手,真实而且实用,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理论学习的必要性,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理论的动机。
3.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迁移。知识、技能和能力三者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与转化的现象称为迁移。知识、能力是掌握技能的前提,制约着技能形成的程度,而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又有助于掌握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技能是知识化为能力的中间环节。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融于一体,让学生在教中学、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既有助于学生技能的形成,又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实现了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迁移。
4.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要求教师本身要不断地学习,自我充电,自我提高,不仅要在理论上提高,也要在实践动手能力上有所提高。
5.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资源的配置。中职教育是由教师、学生、教学设施、设备以及教学时间构成的资源系统,合理配置并充分利用宝贵的职业教育资源,在人才紧缺、经费不足、设施落后、时间紧迫的中等职业学校显得尤为重要。理实一体化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一体化师资,统筹考虑师资配置,减少岗位设置,提高人员效率,解决师资紧缺问题。一体化教学将知识和技能体系重新组合,节约了教学课时,保证了技能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很好地解决了中职学校技能培养过程中方法论的问题,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教材编写。依据模块化、项目化的要求,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适时性、有效性原则编写出项目课程教材。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进行“知识点”整合,将近似或同类的“知识点”集中编排,密切“知识点”的关联,使学生在完成项目训练的同时,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
2.师资培训。现在电子专业教师,有些常年只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很少上实训课。为能胜任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必须对专业教师进行必要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培训方式可采用组织教师利用节假日进工厂顶岗锻炼;实训指导教师传、帮、带;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培训;从企业引进优秀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学一线;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等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生产实践水平,满足项目课程教学的需要。
3.硬件设施的完善。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基地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障。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训教学的“一体化”场所。其间应包括理论教学用的桌椅、黑板,也包括实训教学用的设备、工具、仪器仪表,还包括现代教学手段所用的电脑、投影、音响、电子黑板、仿真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4.教学方法的选择。“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产生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实践导向法、行为引导法、探究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具体怎么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对象等灵活选择。
5.教学质量考核。本课程考核采用实训考核与理论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考核模块化,即每进行完一个模块,就对实训和理论分别考核一次,并将每次的成绩纳入期末总评。其中理论、实训成绩各占总评分的4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学习态度和课堂纪律)占总评分的20%。
篇7
我国处于应试教育的阶段,许多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其教学观念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许多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和填鸭式等教学方法,这就使得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教学内容枯燥无新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师生互动较少,课堂参与性低
传统观念认为,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听从教师的传授。但对于机械基础课程概念多、原理多以及知识面广泛和课时的要求,使得教师过多地讲述理论知识,而缺乏对学生需求的满足。这样就容易造成师生间的交流减少,导致部分学生成为教学课堂的旁观者,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1.3忽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目前,中职教育中主要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它深深地影响着职业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导致了教师过多地进行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就相对较差,在其走上工作岗位后就不能很快地适应工作,这样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2对策
2.1对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优化改革
做好绪论的讲解。绪论是对一门课的指导,学生学好绪论这堂课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该课程的关键内容。机械基础教材通过改版,教材的绪论添加了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照片,增加了其趣味性。教师在讲课时能够利用教材中的图片作为导入,来阐述生活离不开机械,在课堂上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不断来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学生对机械基础这门课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我国机械发展的历史、机械领域的最新动态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学生能够对学习的责任与义务做到深刻理解。教师在讲授绪论这堂课时,要对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方式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做好学习规划等。
注重对新课的导入学习。新课的导入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其能够很好地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能够通过直观的和趣味的教学方式,进行课程的导入,这样就能够不断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和兴趣,顺利进入学习的主题。对于学生的积极思考和获取知识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针对机械基础相对枯燥的特点,可以通过模型或者实物等直观的教学工具进行机械基础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感性认识增加学习兴趣。教师一般可以通过对机械传动以及常用的机械拿到课堂进行授课,让学生亲眼看到,亲手摸到演示模型。对于轴系零件部分,可以通过分解部件的模型,使学生观察到部件的内部结构。此外,教师在案例的列举时,要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拓展其思维与知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的热情。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的核心主体是学生,在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理论讲解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学生。我们应该改变对教学角色的基本定位,使学生由单纯被动的听课转到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从单纯的授课过渡到引导方面,形成师生共同探讨,共同分析的局面,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独立思考以及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讨论问题、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此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轻松地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具有明显的实践意义,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运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中,并且做出了对课程体系的相关调整。当今世界的计算机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对于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更多地运用多媒体,并且很好地与传统教学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一般来说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将声、图、文、视频等通过计算机来进行合成,这样教学内容就可以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出现在教学课堂中,能够吸引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另外对于一些零部件的观看和分析,可以通过鼠标来进行原理分析,这样就能使学生深入了解零部件结构,并且对其工作原理也会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
2.2增加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中职教育主要是以实践为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机械基础实践教学是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不断应用和巩固,以及学生对实践操作技能的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出适合专业发展的教学防腐,能够使学生在上岗后立即工作,提高其适应能力。一般而言,我们所说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和实习,也包括学生到工厂参观等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根据实际需要,将教学实践和课程内容紧密相结合,使学生通过技能掌握理论,也能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发展。学生应该抓住每次的实践学习的机会,在实践教学中认真做好每一次的笔记与问题,课后进行商讨。同时教师也应对学生在实践中的不当行为作出一定的指导和改进,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3教师及时学习多媒体的知识,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实际中
篇8
一、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含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二、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是将理论、实践教学分开进行,一般是在教室上理论课后再到机房上机或是整节课都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应用实践能力薄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造,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也导致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真正提高和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 理实一体化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 设计模块化项目式的一体化教学案例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有与专业相吻合的课程设置,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应当分模块采取项目式的教学,即每个章节内容均根据真实的职业岗位项目和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设计一至两个以上的一体化项目教学案例,这些案例要求既能涵盖基本知识点,又能保证学生综合运用,融会贯通,最后举一反三,深化知识。
2、 建立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相适应的考核与评价手段
目前多数学校一般采用统一试卷的应试考试,这种考核方法实现了教考分离,单单凭一张考卷来考察学生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很不科学的。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我校采取的学生考评成绩为:综合成绩=平常表现+技能鉴定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各部分所占比例一般分别为:30%、40%、10%、20%。摒弃了传统考试的一刀切,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对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进行考核外,还加大对学生的出勤、纪律、学习态度、解决综合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核。
3、 改建一体化功能齐全的电子教室
一体化的功能齐全的电子教室要求既能满足上理论课的需要,又能满足上实训课的条件,从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和实训分开教学的不和谐性。这就要求首先建立能够满足学生一人一机的计算机实训机房;其次,将其按照适应于小组教学模式分块进行设置计算机位;再次,给机房全部安装上投影仪、幕布和移动黑板,并设置教师机。最后,安装各种教学和平常应用中需使用的软件,在机房网络中,同时安装上教师教学的控制软件,如极域、凌波等。
4、 加强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组织者的水平直接关系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对于职业学校而言,需要的是一支理论知识扎实,技能操作过硬的教师队伍。特别是对于计算机专业教师,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教师们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下企业锻炼,以市场为导向,在专业理论和综合实践上更新进步。另外也可以聘请行业企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学校中进行授课指导。
四、 应注意的问题
毫无疑问,理实一体化教学将会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效果。但毕竟不像在以往传统的教学环境中那么单纯,所以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时,更加考验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应当适当注意以下问题:
1、 加强课堂组织和管理
这是一个让教师困惑的问题,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们在一体化的教室里边学习理论边进行实践,摆脱传统的固定课桌学习,这样以来,教室势必会热闹起来,也会有一些学生到处乱串。那么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如何保证课堂的纪律就是一个问题了。教师是管还是不管?应该怎么管?我认为管理是必然的,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比如:1)对分组后的小组设立小组长,由小组长对教师负责;2)由浅入深设计实践操作的教学环节,保证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在实践环节中,先安排学习稍差或调皮的学生进行操作,其他同学观摩并协助,然后交换进行,相互指导。
2、 注重分类教学指导
中职学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扎实有的薄弱,性格也大不相同。有的学生很聪明,但就是调皮散漫;有的内向,不愿与他人交流;还有的置身事外,懒惰被动……对于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在分组时应尽量将不同类别属性的学生编排在一组中,使他们在学习上互相促进,相互影响。在教学活动中,也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分类进行。对于聪明但调皮的学生,可分配他组织领导的工作;内向的学生可分配他协调沟通的工作;被动的学生可多让他参与讨论记录工作。经过这种分类教学,使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
五、 结语
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但可以在时间、空间上把专业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且能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一体化教学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适用于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相信在今后更多的教学实践中,它会不断被完善和改进,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 袁明林.一体化学习浅论[M] .江苏:江苏科学教育出版社,2009.
篇9
一、合作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意义
1.中职学生的特性
因为每个地方的城乡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从入学开始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就显得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已经掌握的相当娴熟,这些学生常用计算机上网、玩游戏,但是有些农村的学生可能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到电脑。就学生的心理状况来看,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没能够考上高中,或者自己本身具备某些特长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正处于他们成长的过渡时间,容易受到外界不稳定因素的干扰,情绪波动幅度也比较大。学生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较薄弱,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任务,营造出学生熟悉的学习场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唤醒自主探究的意识。
2.中职计算机课程的学科特点
中职计算机课程是一门职业性、技能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与锻炼才能学好计算机,而大多数是通过操作程度达到一定数量才能掌握到该有的技巧。
3.合作学习的内涵
传统意义上的说教式联系并不能较好地达到理想的效果,合作学习教学吸纳了“合作与探究”和“任务推动”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所在,采用任务教学的引导方式,通过组内成员的集思广益和全力合作,才能实现教与学之间的优势互补,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磨砺意志、维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长学生的才干;也能在最大限度上让每个学生发挥出自己的真才实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实施策略的分析
1.任务设计是否合理
设计任务是否合理是实施中职计算机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的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考虑学生原有的技能水平和知识结构。与此同时,由于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知识水平相对而言比较低,但是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都比较强。因而教师教学任务的设计应该具有实用性、可行性,比较贴近实际生活的,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动力和热情。教师教学任务的设计要具备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要将难易程度控制好。教师最好能够把任务分成各小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细分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能学会与学生的合作,获取相应的知识,同时还能让学生的特长、才能的发挥留有比较充足的空间,让学生去研究、去思考。
2.分组合适
有效的小组分配是保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完成的关键所在。在分组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计算机操作水平及兴趣爱好等进行摸底探究。尤其是针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和学生计算机学习操作基础的层次差异,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比较均匀地分配到各组,让各组学生在合作学习时,能够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相应的成就感。避免出现由于各组学生能力分布不等以及专业知识储备不同而出现小组内部学习任务不能定期完成的现象。
3.主体――主导模式的运用
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教师为教学的主导的双主的学习教学模式,是构建以学习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其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充当一名评价者和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既要能够给学生提供所需的学习资源又要能够给学生做出正确的任务指导,还要做好监督调查工作,防止在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优生独揽整个讨论形式,差生旁观的现象,为了避免出现这一现象,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做各自的任务时做好相应的记录,作为以后参考的凭证,防止出现差生依靠优生的现象,偷懒不承担其应该承担的任务。
基于合作学习是中职计算机教学一重要的教学方案,通过探究合作的模式来完成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实践证明:合作学习的方式对于课堂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着比较积极的作用。中职学生的注意力相对于高中生来说要短得多,这种学习模式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能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也能较大地提高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贺 斌.基于小组协作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探微[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8(1).
[2]宋国明.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等职业教育,2004(16).
[3]贺 斌,夏 燕.基于问题的小课题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07(2).
篇10
我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多年,任教班级的学生数均在55人左右,为完成教研工作我所到听课班级的学生数也在55人左右。在这些班级,每次做演示实验时,只有前三排的学生能看见实验现象。如教师拿着实验仪器往教室后面走,一是不方便;二是有些实验现象显示时间较短,刚走到第二排时,现象就消失了,后面的学生仍看不见。如进行分组实验,2~3人一组,实验时经常是一名学生操作,另一名学生观看,学生没有均等的实验操作机会。实验教学进行了一个学期后,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仍存在问题。ML仪器是我从事初中化学教学时制作并使用的,现已向其他学校推广使用。
二、原理
我自制的ML仪器尽量保持了普通仪器的实验原理,与课程标准及教材实验能够较好地匹配。我对部分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装置易操作、实验现象明显。如用稀硫酸和锌制取氢气及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气体发生器装置;用青霉素瓶代替试管、胶塞;用空油笔芯塑料管代替玻璃管;用气门芯胶管代替胶管;用2 ml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根据注射器注入溶液的量来控制反应速度就是对原有装置的改进。再如,滴瓶用塑料眼药水瓶制成。在塑料眼药水瓶口用针扎一个小口,使用时轻轻挤压瓶体,溶液会一滴一滴地滴出,用后再盖上瓶帽,以防止挥发,当瓶中溶液用完后也便于吸入溶液,这也是对原有装置的改进。
三、仪器、制作说明及材料和用途
(一)仪器
(二)仪器制作说明及材料和用途
1.点滴板(图2)――用塑料铝箔药品包装片制作,大
(二)仪器制作说明及材料和用途
1.点滴板(图2)――用塑料铝箔药品包装片制作,大
小据需要选取,用于不需加热的实验,如酸、碱、盐和氧化物之间的反应等。
2.滴瓶(图3)――用塑料眼药水瓶制作,大小据需要选取,用于盛放溶液,挤压瓶体,溶液滴出。
3.加热试管(图4)――用庆大霉素等针剂安瓿制作,大小据需要选取。用于完成加热在试管内进行的实验,如高锰酸钾分解等。
4.试管夹(图5)――用电线夹连接木质手柄制作,用于夹住加热的试管等。
5.气体发生器(图6,不加热)――用青霉素瓶(带胶盖)、空油笔芯塑料管气门芯胶管和2 ml注射器制作。需要加液时,注射器针头插入胶盖中。用于完成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制取气体的实验,如氢气制取、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等。
6.固体试剂瓶(图7)――用青霉素瓶制成。盛放固体试剂。
7.铁架台(图8)――用罐头瓶铁盖上固定自行车辐条制作,辐条上固定的夹子用伸缩裁纸刀上的刀片固定装置,试管夹或铁圈可固定在夹子上,和辐条同时固定。用于固定加热的试管和铁圈等。
8.酒精灯(图9)――用玻璃药瓶、小铜管和衣服上的金属圆标签制成。标签上打孔,穿入小铜管,标签下套入耐高温胶皮,固定灯芯不水平移动。不用时灯芯放入另一瓶中密封保存,灯芯湿润。盛放酒精的玻璃瓶盖上瓶帽,防止酒精洒出。
9.水槽(图10)――用透明塑料瓶底制作。大小据需要选取,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
10.集气瓶(图11)――用锉摩沙青霉素瓶制作。大小据需要选取,用于收集气体。
11.毛玻片(图12)――用锉摩沙玻璃制作。大小据集气瓶大小配制,用于盖集气瓶。
12.药匙(图13)――用硬塑料片剪成,热水中浸泡后弯曲成勺状,大小据试剂瓶口确定,小头为小匙。用于取固体药品。
13.表面皿(图14)――用玻璃片制作,放在铁圈上可用酒精喷灯加热压成锅形(不压也可)。
14.烧杯(图15)――用小酒杯代替,用于罩在火焰上方检验物质燃烧的生成物。
15.玻棒(图16)――用砂纸摩去玻璃条棱角制作。用于搅拌,如蒸发、溶解等。
16.蒸发皿(图17)――用瓷质酒杯代替。大小据需要选取,用于蒸发,如粗盐提纯中的蒸发。
17.铁圈(图18)――用铁丝弯成,大小根据蒸发皿确定。用于夹在铁架台上固定蒸发皿蒸发溶液,如粗盐提纯。
18.镊子(图19)――用弹性的金属片制成。用于取块状固体药品。
19.燃烧匙(图20)――用漆包线一头砸扁成锅形弯曲而成。做固体物质在集气瓶中燃烧实验,如硫、磷在氧气中燃烧等。
四、实验及说明
(一)实验
(二)实验说明
1.制取氧气及收集(图21)――该实验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用2 ml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注入青霉素瓶中的量控制反应速度。
2.氧气使带火星火柴复燃(图22)――收集好一青霉素瓶的氧气,观察其物理性质,伸入带火星的火柴棍,复燃。
3.高锰酸钾分解(图23)――用带柄电线夹夹住放入高锰酸钾的安瓿,经加热后高锰酸钾分解,安瓶口放带火星的火柴棍,复燃。
4.氢氧化钠潮解(图24)――用镊子取一片固体氢氧化钠置于玻璃片上,观察现象。
5.制取二氧化碳(图25)――与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气装置相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6.蒸发(图26)――用药瓶制作的酒精灯加热酒杯,用玻璃棒搅拌。
7.制取氢气(图27)――与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气装置相同,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并把收集满的氢气倒放在桌面上。
8.氢气点燃(图28)、检验氢气燃烧产物(图29)――点燃氢气,火焰上方罩一个酒杯,观察水珠。
9.溶液之间反应(图30)――点滴板右边滴氢氧化钠溶液2滴,再滴酚酞试液半滴,氢氧化钠溶液变红。点滴板左边滴2滴硫酸铜溶液,再滴2滴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出现蓝色沉淀。
10.大匙取药品(图31)――大匙取多量硫酸铜晶体。
11.小匙取药品(图32)――小匙取少量硫酸铜晶体。
12.红磷在高锰酸钾分解的氧气中燃烧(图33)――高锰酸钾加入安瓿后加热分解,加入一小粒红磷,红磷燃烧,出现火焰、白烟,用棉花堵住安瓶口。
13.硫在氧气中燃烧(图34)――燃烧匙中放入硫,在空气中点燃,伸入充满氧气的青霉素瓶中,硫燃烧,火焰为明亮的蓝紫色。
五、使用现状和发展方向
利用自制的ML仪器能完成初中化学的全部实验,可以完成高中化学的部分实验。学生能够独立实验,人人都能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较快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有效提高了实验教学中的学生参与度,同时也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为学生学习化学理论知识奠定了基础。
自制的ML仪器对实施课程标准中强调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着积极作用。
自制的ML仪器所需的生活用品或废品易找,无论是城镇学生还是农村学生都能制成这套仪器,可以推广使用。一些企业也可以生产这套仪器,为有购买能力的学生提供方便。
篇11
二、借助图画。再现美的情境
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在逐字逐句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教师用简笔画再现情境,用粉笔勾勒彩云、山、水、小船,学生边讲,教师边画,画面从无到有,处于变化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人情境。让学生通过画面,感受诗中两岸悬崖峭壁,猿声啼叫,一叶轻舟在湍急的江水中飞流直下的景象,画面静中有动,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感受画中的情,听到画外的音。活跃学生的思维,更好地理解诗句。又如学习杜甫的《绝句》,在学生明确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把想像中的画面画出来,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学生边画边想像,给画配上颜色,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优美意境。
三、运用语言,领悟美的境界
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学生对“朝辞自帝彩云间”中“彩云间”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我便组织语言,利用儿童的联想、想像,启发学生领悟美的意境,把他们带人美的境界。我对同学们说:“早晨,红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射出万道金光,照在山顶的云朵上。云变成了金色、红色、橘黄色、紫色……环绕山顶,环绕着山顶上的白帝城。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通过老师的生动描绘,以及带着与作者产生共鸣的真切的情意,激起学生的情绪,巧妙地把学生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四、充分诵读,感悟美的韵律
篇12
一、数学记忆及其特殊性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根据时间的长短可将其分成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类。瞬时记忆又称感觉登记,是人的听觉与视觉受到外部刺激作用而形成感觉信息的瞬间贮存,它维持的时间极短。短时记忆又叫一分钟记忆,顾名思义它维持的时间约为一分钟,具有动态性、暂时性的特点,是通往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长时记忆是相对前两类而言的,它的信息储存时间较长甚至是终生的。由此三类可见,长时记忆是人们追求的,任何记忆方法都是为了延长记忆时间。
数学记忆是指数学对象作用人的感观,使人脑形成一种特殊的信息印迹,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人的语言、情感、行动得以重现。数学记忆与一般记忆有所区别,它更侧重于逻辑性、解题思路、定理、公式等。数学记忆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一环,尤其是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数学记忆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记忆的主要特点为:①操作性记忆。在数学学习中,不用记忆具体数据,只要将解题思路、推理程序记忆即可。②结构性记忆。在数学学习中,将相似题型归纳、总结成一种结构,以此结构作为记忆的基本方法。③系统性记忆。数学命题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所以在学习中应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灵活运用,融会贯通。
二、理解是记忆的前提条件
记忆是有一定规律的,当数学信息经过学生有意识的学习后形成短时记忆,但这些记忆不经过复习就容易遗忘,只有及时复习才能形成长时记忆。单纯死记硬背的长久性和准确性都不高,理解才是记忆的前提条件,将公式、定理、概念等数学知识充分理解后再勤于记忆,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效果。如同学们在学习“等式性质”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商店里经常看到的台称做例子,称取一定质量的物需要与之对应的砣,物的质量增或减同样需要砣进行相应的增或减,才能使台秤平衡。这个例子学生们几乎天天碰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会进入情境:“噢,等式和台秤一样,左边加右边也加,左边减右边也减。”这样以来抽象思维几乎近于自然,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更加深刻和准确了。由这则例子可以看出,单纯靠死记硬背很难,但如果理解了这类题型并归纳、总结,甚至不用刻意记忆就可将问题化难为简,轻松解决。
三、方法是提高记忆效率的关键
1.课前预习,加深模糊记忆
数学涉及到逻辑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以及文字语言等,它的信息量非常大,如果学生在课堂全盘记忆所有内容,势必过犹不及,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加强学生课前预习,学生能够理解的尽量自己解决,不能理解的将问题带到课堂上。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跟上老师的思路,即使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在老师点拨之后便柳暗花明。在课堂上学生思路与老师思路不断发生碰撞,有契合也有不同,学生不断对比和归纳,最终使记忆更清晰、更准确、更长久。
2.视、听、动等多分析器参与增强记忆
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记忆方式过于机械,往往仅凭单一的分析器进行记忆,这样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应通过多种渠道刺激大脑,使记忆更深刻、更长久。首先,“视”是指学生通过多媒体让一些抽象内容形象化。如学习椭圆时,老师可将其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形象看到椭圆的几何图形与实际椭圆区别以及椭圆的生成轨迹,从而使学生记住它的定义。“听”可以将一些知识变成顺口溜以提高记忆效果。在举“等式性质与台秤”例子时,我们同样可以将知识点编成一句话,便于学生记忆:等式性质像天平,同加同减不变型,同乘同除也可以,除数不含数字零。“动”是指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既有的教学条件以及在环境中能找到的材料,让学生亲手去试验,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通过练习,增强学生记忆
无论教学方法如何先进、有效,练习永远是最好的帮手。过去人们对练习认识过于偏颇,认为练习就是埋头苦练,这样的确能够创造高分,但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显然不再适合。练习应当是有的放矢的,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练习,要做到讲练结合,并将所遇到的问题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老师可根据学生水平差异、课本重难点将练习分为基础达标、变式提升和综合拓展三个阶段,以基础练习为主,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尝试拓展新试题,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深刻。
四、数学记忆的几点注意事项
首先,数学学习中的记忆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应该记住什么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目的性。一般说来,数学记忆侧重于具体数据“精炼”成的信息,对这些信息的记忆可以防止琐碎且无关的信息充斥大脑,同时还可以缩短形成解题思路的时间,防止解题时大量无关信息的重现。其次,尽量拒绝背诵式记忆,而采用理解式记忆。数学记忆应遵循一个过程性原则,即在过程中记忆,在理解中记忆,通过练习操作和应用活动自然而然地记忆,而不是强行背诵记忆。通过理解创建新知识与现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使记忆的知识更牢固、更不易忘记。最后,根据遗忘规律进行有效复习。一般来说,当天内容当天复习,复习内容不宜过量。为得到良好的记忆效果,老师应妥善安排教材进度。
总之,数学虽然是一种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同样需要数学记忆能力。记忆能力培养的途径很多,但理解是记忆的前提,没有理解的记忆是很难创新和维持长久的。本文所提记忆方法旨在抛砖引玉,期望可以引发广大同行去思考,让数学学习变成一种乐趣。
参考文献:
篇13
一、教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的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1]。
职业教育搭起了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在短期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以柳州市为例,柳州是我国著名的工业城市,汽车产业发达,对工人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的要求,而中职学校就是柳州市工业发展的后备力量。
实践证明,以往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甚至出现大量的闲散人员。另外,因生源、教学模式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并不理想。
二、挑战与困惑
1.学生因素
目前看来世界各地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外乎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对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起着关键和核心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学习的过程,主要以教师教学为主,教师与学生的行为表现都会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自从“课堂”这个名词出现以来,教师一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扰,极大程度上对教学行为产生影响。
对于中职学校来讲,课堂问题行为与生源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生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中考考试失利的学生;因各种原因在家的学生;有工作需求的青少年。一些学生对于知识并没有重视,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会在课堂上表现出一系列的问题行为,比如不能安心听讲,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走神、逃课等。
2.教师自身因素
不能否认,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不当或无效行为会使课堂教学效率低,导致学生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不认真听课。专业课程的教师一般是非师范类学校毕业,他们在大学期间没有学习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平时又忙于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及技能的实训,没有时间关注教育方面的理论,容易忽视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2]。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一些教师往往束手无策或是不能通过恰当的方式管理课堂,由此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3.课程改革
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简言之即任务引领、结果驱动、突出能力、内容实用、做学一体。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在符合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具备本专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及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课程改革的引领下开发出新的教学模式。
4.内涵发展
从近几年的发展看,中职学校进校门槛较低,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在这样的发展状态下难以避免问题的出现。教育部副部长鲁听在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上指出:中职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还需提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经济社会的需求不对称。从现状看,构建中职学校的内涵框架,发展内涵素质已经确定为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教育的任务。那么内涵理论提出了什么新的发展需求?
(1)具有“双师”素养
中职学校要培养经济社会需要的初、高级技能人才,要求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理论素养,还要掌握专业技能,具有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所谓“双师”,绝不仅是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简单叠加,而是这两者的有机融合,并能将其成功恰当地应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2)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学的目的是教导学生掌握知识,对中职教育来说,课堂不仅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场所,而且是实现教育改革的主战场,还是师生互动交流学习的载体。因此要促进中职学校的更好发展,就需要课堂教学的高效、高质量,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解决策略
1.学生方面
在新学期开始,面对刚刚接触中职教育、面对新环境的学生,教师不能只关注课程学习,而应从学生的心理出发,通过心理疏导、聊天谈心等方式将一些刚刚经历失败或是厌学的学生引领到正确的轨道,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起学习的动力和决心。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不加以重视,坏的习惯一旦养成,再纠正就非常困难了。因此教师从一开始就要防微杜渐,让学生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新的学习、新的生活。
(1)加强思想教育
中职教育以培养社会初、高级技能人才为主,因此可以通过给学生讲授就业指导,使其明确自己将来主要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帮助学生树立精英意识。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让学生明白,只要有理想有目标有行动,他们的一生照样可以大放光彩。
(2)加强学生干部管理
挑选高素质学生担任学生干部,进行严格要求,鼓励学生干部作为先进模范,在学习上积极刻苦,勇于探索,生活中遵纪守法,乐于奉献,为其他同学树立好榜样,营造好氛围,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2.教师方面
根据中职课堂教学课程复杂的特点,需要教师在教学课程内容的分配上更加灵活。相关研究者提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三个方式,分别是“过滤”、“还原”和“重构”。“过滤”即根据教学大纲及学生将来就业的基本要求,选择最适合学生的课程内容,其他不必要的内容即可过滤掉,此举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原”是指将课本知识与操作能力相结合,使学习与体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重构”是指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已有课程与学生实际,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创新性地重新设置教学内容。
另外,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还有许多创新的可能。比如在焊接课程中,除了理论学习,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去焊接实验室,让同学们亲手操作,及时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而不至于脱节。另外,多媒体对教学效果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机械课程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将零件的三维剖面图呈现在屏幕上,与板书或是口述相比将更加直观。
此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比如有些教师讲话幽默风趣,善于调动课堂气氛,且喜欢与学生谈心、打成一片,就更容易受学生欢迎。如果一个老师上课严肃刻板,不经常与学生交流,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老师的好感及对课堂的评价。
3.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就是要求学校根据能力本位思想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并且以培养目标、教学大纲为依据,以实验室、企业和教学基地等为教学场所,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技能[3]。与过去的教学模式相比较,一体化教学模式有以下特点:
(1)实用性强
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统筹兼顾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模拟的生产环境中学习,可以更好地将理论学习与操作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技能性强
一体化教学模式讲求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强调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们具有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3)质量、效率高
一体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从书面知识向实践操作的过渡。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就业实现了良好接轨,缩短了从理论知识向操作能力转变的过程。
(4)教师素质要求高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培养“双师”素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良好融合。因此,面对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应该加强学习,接收新的教学理念及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设施。
(5)教学条件要求高
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更好的教学条件,既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够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因此,中职学校在实验器材上应提供全力的支持。就现阶段来说,一体化教学总体还有一些问题:
第一,改革进行缓慢,并有利有弊。在改革的试验期存在转变不彻底、方式不恰当等问题是正常现象,但要正确对待,积极纠正。
第二,教师存在达不到专业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双高”的要求,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完全改变。
四、结语
教师在中职学校的课堂上产生困惑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努力改善中职教学中的困惑因素,让学校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教学困惑不仅仅存在于中职教学中,全国无数教师都在为这个问题寻找解决方法。现阶段存在于中职课堂的教学行为问题依旧值得整个社会进行反思。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