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科研绩效考核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马钢技术中心的科研人员绩效考核规则是通过参照同行业几大钢企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标,结合马钢自身特点制定的,经过4~5年的实践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基本上能够反映技术人员的基本工作情况和所做出的业绩。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采用年终一次性评价,考核方式是根据人事部门制定的考核表进行个人自我评价(打分)和单位领导(或单位评价小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工作基本情况(基本得分)和工作业绩(加分),基本情况分为承担科研任务情况、撰写论文情况、工作调研情况、完成交办任务、业务培训情况、工作指导情况和工作态度情况等。工作业绩主要是取得科研成果等情况。从总体上来看技术中心的考核没有跳出国内基本考核框架,还是年终一次性“算帐”。
2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存在问题及原因。
1)考核缺乏明确的目标性,考核目的性比较单一。现行的考核形式,多数是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也主要是为了评优,发奖金,考核结果很难达到信息反馈和提高绩效的作用。
造成上述现象原因为:管理与考核脱节,考核反映的多是科研人员工作的表面,很少能反映科研人员实际工作的内涵,科研人员不可能通过考核及时了解自己工作成就及今后需要注意和努力的地方,领导也很难据此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有时甚至反而增加了领导与研发人员的矛盾。
2)考核工作只注重考核人员的结果,不注重对工作质量考核。这就导致被考核者一味追求项目的级别或项目数量,在这方面去“挣工分”。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在考核内容中虽然也涉及到工作质量,但没有具体指标和依据,只能凭主观评价。忽视了阶段性的考核评价的设立,缺乏工作过程考核的记录和评价,或者考核记录不全面,导致年终考核时难免对部分考核指标靠想象去评价,造成不是评价过高,就是遗忘不评价,个人行为替代了组织行为,这样得出的考核结果是失真的,造成部分科研人员对考核结果不服气。
3)考核结果没有与科研人员的待遇等直接挂钩。考核结果虽然在考核办法中写到与科研人员的收入、职称评聘、骨干评选、技能培训(含出国)等挂钩,但实际没有实施,仅仅用于年终一次性的加奖。造成上述现象原因是: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只注重考核结果,为考核而考核,忽视了通过考核来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激励优秀人员更加努力工作和创新、鞭策落后者找到差距、学习先进,改进不足。
3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新办法探讨。
为了达到有效解决上述一些问题以促进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的不断完善,经过不断摸索、探讨,寻找新方法,通过建立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实现了分模块对科研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由于系统采用B/S模式架构,考核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都能方便的从网页上登录进系统,分别进行考核管理工作和查询结果等。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绩效考核评价模型,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对考核指标进行定量设计和全过程评价,注重过程考核和考核时间结点限制,通过预设的各个模块录入指标,系统通过不同专业的不同算法实现科研人员过程考核的数据汇总,实现了从定性考核转化为定量考核,从年终一次性考核转化为分阶段连续轨迹性考核,实现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及考核结果的互动,公开透明,相关部门的考核管理职能得到充分体现。
3.1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评价模型。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评价模型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主要是指年内从事的研发项目、临时任务、上年度或再早时间项目产生的成果(包括技术进步奖、专利、技术秘密和标准等)、发表的论文和论著。工作能力主要是指岗位基本能力要求和年内能力的提升,即研发能力、计划能力、科研方法、学习能力、指导能力、合理化建议、以及获得表彰和荣誉等。工作态度主要是指科研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劳动纪律、工作管理、工作考勤和质量安全管理中的执行评价。 转贴于
3.2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
1)绩效考核指标的定量设定。
为了达到对科研人员实现公平的绩效考核,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内容、考核评价系数进行统一的分值设定。在考核内容上对科研项目和临时任务进行级别、类别、项目类型、参与角色等分类设定,对获取的成果、专利、标准、获奖论文、论著等进行级别、类别、参与角色等分类设定,对工作能力的能力指标级别和工作态度的执行级别进行设定;在考核评价系数上对科研项目和临时任务的季度考核进行考核系数设定,对课题长考核评价项目组成员的考核指标进行考核系数设定。所有的考核内容和考核评价系数在考核管理系统中均以系统的基本参数形式进行设定,这些参数可随考核需求的变化进行更改设定,以满足新的考核需求。
2)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方式。
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方式分为两种,一是需要通过对科研人员参与并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考评实现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这主要是针对科研人员参与的科研项目和临时任务。科研人员参与的科研项目考核按过程考核,由于科研项目的实施时间跨度一般都较长,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有几次阶段考核评估,参与该项目科研人员的过程考核也就需要相应的几次阶段考核评估;科研人员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考核中,不仅需项目评审组对科研项目考核评价,还要有课题长对课题组中的科研人员的考核评价,然后在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中把各种考核评价转换成相应的考核系数,再通过系统中已设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科研人员参与科研项目的绩效考核评价,系统通过对各阶段的考核分进行加权计算即得出科研人员参与该项目的绩效考核评价;科研人员参与临时任务的考核与参与科研项目的考核类似,只是临时的实施时间跨度一般较短,只需象科研项目的一次过程考核就能实现对科研人员参与临任务任务的绩效考核。二是收集科研人员已获得的工作成绩和平时工作表现情况并录入到考核系统中实现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这部分的收集内容主要是科研人员获得的成果、专利和获奖论文等。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日常表现情况的考核按季度进行,通过将收集的数据在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中转换成相应的考核系数,再通过考核系统中已设定的计算公式即可计算出科研人员参与这部分内容的绩效考核评价。
3.3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科研人员整体工作及业绩档案,比较系统、客观、公正地反映和记录了科研人员每一年的工作情况,以及能力发挥、培训提高等情况,领导便于掌握每个人的情况,把握单位整体情况。克服了以往对科研人员工作情况记录零散的状况。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查询到每个技术人员年度承担工作任务、能力提升、工作成果以及工作质量的评价。进一步促进了基层的管理工作,督促规范工作任务的计划安排、人员配置和检查与考核,减少了管理工作的盲目性。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使科研人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自身在工作中的差距,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作质量,有针对性地参与培训和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工作技能,避免单纯考核。过去,考核很难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工作期间的不足更难看到,现在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每个技术人员随时可以通过网上系统查询到自己的工作情况和考核情况,以此不断修正和改进。
篇2
1 技术中心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现状。
马钢技术中心的科研人员绩效考核规则是通过参照同行业几大钢企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标,结合马钢自身特点制定的,经过4~5年的实践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基本上能够反映技术人员的基本工作情况和所做出的业绩。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采用年终一次性评价,考核方式是根据人事部门制定的考核表进行个人自我评价(打分)和单位领导(或单位评价小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工作基本情况(基本得分)和工作业绩(加分),基本情况分为承担科研任务情况、撰写论文情况、工作调研情况、完成交办任务、业务培训情况、工作指导情况和工作态度情况等。工作业绩主要是取得科研成果等情况。从总体上来看技术中心的考核没有跳出国内基本考核框架,还是年终一次性“算帐”。
2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存在问题及原因。
1)考核缺乏明确的目标性,考核目的性比较单一。现行的考核形式,多数是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也主要是为了评优,发奖金,考核结果很难达到信息反馈和提高绩效的作用。
造成上述现象原因为:管理与考核脱节,考核反映的多是科研人员工作的表面,很少能反映科研人员实际工作的内涵,科研人员不可能通过考核及时了解自己工作成就及今后需要注意和努力的地方,领导也很难据此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有时甚至反而增加了领导与研发人员的矛盾。
2)考核工作只注重考核人员的结果,不注重对工作质量考核。这就导致被考核者一味追求项目的级别或项目数量,在这方面去“挣工分”。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在考核内容中虽然也涉及到工作质量,但没有具体指标和依据,只能凭主观评价。忽视了阶段性的考核评价的设立,缺乏工作过程考核的记录和评价,或者考核记录不全面,导致年终考核时难免对部分考核指标靠想象去评价,造成不是评价过高,就是遗忘不评价,个人行为替代了组织行为,这样得出的考核结果是失真的,造成部分科研人员对考核结果不服气。
3)考核结果没有与科研人员的待遇等直接挂钩。考核结果虽然在考核办法中写到与科研人员的收入、职称评聘、骨干评选、技能培训(含出国)等挂钩,但实际没有实施,仅仅用于年终一次性的加奖。造成上述现象原因是: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只注重考核结果,为考核而考核,忽视了通过考核来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激励优秀人员更加努力工作和创新、鞭策落后者找到差距、学习先进,改进不足。
3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新办法探讨。
为了达到有效解决上述一些问题以促进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的不断完善,经过不断摸索、探讨,寻找新方法,通过建立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实现了分模块对科研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由于系统采用B/S模式架构,考核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都能方便的从网页上登录进系统,分别进行考核管理工作和查询结果等。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绩效考核评价模型,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对考核指标进行定量设计和全过程评价,注重过程考核和考核时间结点限制,通过预设的各个模块录入指标,系统通过不同专业的不同算法实现科研人员过程考核的数据汇总,实现了从定性考核转化为定量考核,从年终一次性考核转化为分阶段连续轨迹性考核,实现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及考核结果的互动,公开透明,相关部门的考核管理职能得到充分体现。
3.1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评价模型。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评价模型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主要是指年内从事的研发项目、临时任务、上年度或再早时间项目产生的成果(包括技术进步奖、专利、技术秘密和标准等)、发表的论文和论著。工作能力主要是指岗位基本能力要求和年内能力的提升,即研发能力、计划能力、科研方法、学习能力、指导能力、合理化建议、以及获得表彰和荣誉等。工作态度主要是指科研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劳动纪律、工作管理、工作考勤和质量安全管理中的执行评价。
3.2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
1)绩效考核指标的定量设定。
为了达到对科研人员实现公平的绩效考核,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内容、考核评价系数进行统一的分值设定。在考核内容上对科研项目和临时任务进行级别、类别、项目类型、参与角色等分类设定,对获取的成果、专利、标准、获奖论文、论著等进行级别、类别、参与角色等分类设定,对工作能力的能力指标级别和工作态度的执行级别进行设定;在考核评价系数上对科研项目和临时任务的季度考核进行考核系数设定,对课题长考核评价项目组成员的考核指标进行考核系数设定。所有的考核内容和考核评价系数在考核管理系统中均以系统的基本参数形式进行设定,这些参数可随考核需求的变化进行更改设定,以满足新的考核需求。
2)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方式。
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方式分为两种,一是需要通过对科研人员参与并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考评实现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这主要是针对科研人员参与的科研项目和临时任务。科研人员参与的科研项目考核按过程考核,由于科研项目的实施时间跨度一般都较长,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有几次阶段考核评估,参与该项目科研人员的过程考核也就需要相应的几次阶段考核评估;科研人员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考核中,不仅需项目评审组对科研项目考核评价,还要有课题长对课题组中的科研人员的考核评价,然后在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中把各种考核评价转换成相应的考核系数,再通过系统中已设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科研人员参与科研项目的绩效考核评价,系统通过对各阶段的考核分进行加权计算即得出科研人员参与该项目的绩效考核评价;科研人员参与临时任务的考核与参与科研项目的考核类似,只是临时的实施时间跨度一般较短,只需象科研项目的一次过程考核就能实现对科研人员参与临任务任务的绩效考核。二是收集科研人员已获得的工作成绩和平时工作表现情况并录入到考核系统中实现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这部分的收集内容主要是科研人员获得的成果、专利和获奖论文等。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日常表现情况的考核按季度进行,通过将收集的数据在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中转换成相应的考核系数,再通过考核系统中已设定的计算公式即可计算出科研人员参与这部分内容的绩效考核评价。
3.3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科研人员整体工作及业绩档案,比较系统、客观、公正地反映和记录了科研人员每一年的工作情况,以及能力发挥、培训提高等情况,领导便于掌握每个人的情况,把握单位整体情况。克服了以往对科研人员工作情况记录零散的状况。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查询到每个技术人员年度承担工作任务、能力提升、工作成果以及工作质量的评价。进一步促进了基层的管理工作,督促规范工作任务的计划安排、人员配置和检查与考核,减少了管理工作的盲目性。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使科研人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自身在工作中的差距,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作质量,有针对性地参与培训和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工作技能,避免单纯考核。过去,考核很难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工作期间的不足更难看到,现在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每个技术人员随时可以通过网上系统查询到自己的工作情况和考核情况,以此不断修正和改进。
篇3
一、当前高校科研绩效考核现状阐述
当前高校科研绩效考核模式在院校中推广实行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其实践经验还有所欠缺,整体现状还处于发展与完善当中。但是,由于当前文科与理科的院校其未来发展趋向与着重点都有所差异,再加上同类别的院校其发展层次上也是存在差别的,故此高校与高校之间难以形成统一化的标准科研绩效考核体系。单纯就绩效管理理念的角度而言,我国的科研绩效考核现状与西方的发达国家进行比较,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虽然这几年来,我国的高校发展已然突飞猛进,但是如若从中国知识基础建设工程(CNKI)的学术文献库内搜索,这十余年来核心期刊中关于高校科研绩效管理方法的论文数目却非常有限,其创新式理念更是少之又少。由此可知,我国高校的科研绩效考核还处于初级的起步阶段,对此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与研究乃是我国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刻不容缓的义务与责任。
二、高校科研绩效考核方法的建立分析
(一)高校科研绩效考核工作任务的组成阐述。高校需要对于各个分院、分部以及研究所进行科研绩效总分值的考核评估,而这些科研绩效的总分值便是高校科研的工作量。高校科研绩效的总分值是由各分院、分部以及研究所依照人力资源部门的确定,按照需要考核的不同岗位的个人分数值而合计组成的。(具体详情可见表1)。科研的业绩成果大体可划分为以下几类:获奖成果、论文、科研项目、专利与著作等。
(二)高校科研绩效考核的周期设定。高校中的各个分院、分部以及研究所其科研成果绩效考核的周期一般来说会设定为一年。如果考虑到部分科研项目的周期问题,也可以将绩效考核周期设定为两年或者三年。
(三)高校各个科研绩效考核单位其年度考核分值的计算方式
(详情参见表2)
高校科研绩效考核的单位年度科研绩效考核的额定总数值为:DK=()其中,Si便是高校各个单位中i级岗的总人数;而Ti便为i岗级的总额定分值,i=1,2,3,……,10。其中一级岗位考核人员的科研考核额定分值最高,十级最低。
(四)高校科研年度考核的奖励计算方法。DR表示高校各科研年度考核的实际绩效考核分值:D=DR。D则代表高校内部所有科研绩效考核成绩实际完成的绩效总分值;高校所有科研绩效考核单位其年度的科研绩效考核奖励总数即作为:W=W1+W2(在此公式当中,W1代表基本奖励数值,按照W值的百分之六十进行计算;W2则作为排序奖励数值,按照W值的百分之四十进行计算)。与此同时,为了鼓励需要进行评估考核的各个分院、分部以及研究算其本年度的科研总成绩照去年相比是否有提高。考虑到年度所提高的突破量,便将Vk来代表突破系数。高校科研绩效考核的基本奖励,各个考核单位以及考核部门的科研绩效考核的基础奖励其计算公式如下:
W1(k)=W1×DR/D。在这项公式当中,W1作为最基础的奖励数值,DR为高校各个科研绩效考核其年度单位的年度实际考核总分值,D代表高校全部科研绩效考核在年度之内实际所完成的科研绩效考核成果的总分值;除此之外,凡是没有完成高校年度科研绩效考核所固定的分值数额的,则不计入科研绩效考核的基础奖励W1(k)。
三、高校科研绩效考核方法的实际效果阐述
高校绩效考核方法曾在国内某高校推广实施,该高校在经过科研绩效考核方法的实施以后,其年度科研业绩较往年相比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该院校2013年的科研业绩较2012年相比,增长了30.1%,这促使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与科研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能动性被有效的调动了起来,高校也逐渐形成了非常浓厚的科研工作氛围。除此之外,高校作为科研管理的一个重要平台,随着科研绩效考核工作的广泛开展实施,有效的实现了科研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这为促进高校多元化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四、高校科研绩效考核办法的实施结论
其一,高校科研绩效考核办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不仅仅直接影响到高校科研激励机制工作的公平性,还会影响到高校内部的整个科研工作的发展趋向。正因如此,高校一定要制定出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的科研绩效考核制度,并且应当在实施的过程中加以适当地调整与完善,从而实现高校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其二,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学术科研成果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所以在进行考核量化的同时,也应当参考同行的评估建议,以此作为客观公正的科学参考依据,才能真正确保得到的考核成果是合理真实的。
综上所述,高校的科研行政管理工作乃是一个综合性质的有机整体,唯有在内部的机构互相配合、互相沟通协调以及互相支持的情况之下,才能够确保科研工作高效且顺利的进行运转。故此,如果想要增强高校科研工作的工作能力不仅需要科研工作者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能力与专业水平,还需要科研管理者充分发挥其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作用性,通过有效的开展高校中科研管理工作的绩效考核体系,从而提高高校科研工作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增强科研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能动性。通过实施应用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办法,从而便可以为我国科学研究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份可靠的保证。
篇4
二、高校科研专项经费的绩效考核现状
由于高校科研专项资金管理特别是绩效考核评价还处在探索阶段,不可避免的存在着重投入、轻管理,重表面、轻效益,重微观、轻宏观的问题,高校往往重视科研经费的申报,不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范围执行,使用目标不明确,缺少对项目预算执行的追踪问效和绩效考评体系,造成了专项科研经费所体现的效益不能很好鉴别。
1、绩效考核观念淡薄。每年高校通过对科研项目的成功申报,上级财政部门要下拨大量的资金,用于完成科研课题。但是很多高校对于这些科研专项资金的管理、监督不到位,科研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观念不明确,项目预算与结算审核严重脱节,甚至出现了部分经费被当成了科研人员福利费的现象,有些科研项目已经完成任务,但由于经费有结余,不及时结题而导致经费的浪费等等。不仅造成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不科学,使用效益低下,还给腐败行为有漏洞和空子可钻。目前高校对科研专项经费的绩效考核观念比较模糊,评价的标准主要停留在专项资金的配置状况,科研人员在科研工作中的表现,科研的学术成果完成情况等水平上,忽视科研项目绩效考核管理对学校整体发展壮大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2、绩效考核标准单一。科研人员运用科研专项经费会形成很多种成果,一般有科研发明,科研奖项,学术报告,论文,专著,专利等。高校专项预算管理存在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情况,面对如此复杂的预算管理和经费使用情况,种类丰富的成果,往往采用完成其中一项指标任务,作为统一的绩效衡量标准。用这种简单的单一指标对不同的项目执行效益进行评价,忽略了各学科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研究上的不同,以及同一单位不同部门在教学模式、行政管理上的不同职能特点,形成的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全面。因此,要准确评定科研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必须对不同科研成果区分对待,采用公正科学的手段进行绩效评价,才能不断提高专项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3、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从现状看,很多高等学校缺少一套科学健全的基本专项经费绩效考评体制,绩效考核目标随机而定,或只是被动应付上级部门下达考评目标和要求的检查为目的,不能对学校预算管理执行情况进行完整的反映,更谈不到发挥专项经费考评在高校教学及科研中应有的作用。绩效考评结果并未与单位拨款和职称考核等具体情况挂钩,这就逐步淡化了绩效考评的重要性,从而降低了科研人员参与绩效评价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此外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还会影响高校教学质量,也不利于高校培养尖端科研人才,更不利于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
三、科研专项经费绩效考核指标的构建设想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要建立健全鼓励创新、体现实绩的科研绩效管理机制”的要求,对科研专项经费的绩效考核,必须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科研、人事、财务、审计等部门相互配合组建科研绩效考评小组,对科研项目执行的质量、进度,科研成果的大小,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均以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方式进行相对客观量化的估计,同时还要参照科研专家、权威学者的系统考评意见,综合确定量化的科研专项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笔者设想,绩效考核的量化指标从投入、产出、效益三方面,建立三级指标体系进行考评。
1、科研投入主要考核人财物的前期投入情况。一般是通过对科研获得的财务预算数据和科研所需的前期软硬件配备状况,进行逐项分析得到的评价指标。项目预算资金的投入主要通过在上级对申报的项目层层审批下达后,资金到位率和资金下拨的及时程度来反映。资金到位率是指按预算拨付的项目资金与计划使用资金的比率,衡量该项目是否按照上级批准的课题研究方案要求,足额到位项目研究资金。资金下拨的及时性是指项目批复下达后,科研专项资金以及配套资金能及时到位的指标,用于考评预算资金是否按计划拨付的及时程度。软硬件配备指标主要衡量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状况,由科研设施的投入程度,进行研究所需参考的图书及专业资料的丰富齐全,是否有足够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参与研究等项指标来反映其投入情况。主要考评购置的仪器设备,实验用品、图书、专用资料等为完成课题而投入的设施,与项目建设目标的相关性,价格的合理性、专业实验档次的高低以及满足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实用性,配备科研人员结构的合理性。
2、科研产出主要考核预算支出的情况和项目完成的质量。一般是通过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和科研产出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等指标来反映科研的绩效。考评预算执行与上级批复下达的经费预算是否相符,财务资料是否完整合法及会计核算是否准确,即会计核算方法与会计制度要求的符合程度以及财务数据和报销资料的真实程度。考评科研产出的产品,主要包括发表的论文的质量,根据科研课题成效出版的著作及教材的权威性,取得的课题专利权及科研成果获奖的等级等。
3、科研效益主要考核通过项目的科学研究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这项指标是考核的重点,所占分值最大。(1)项目的经济效益包括:教学科研经费逐渐增加和课题的深入研究,促进了学科建设壮大和研究能力的提高;通过实验室研究技能的开放以及设施资源共享,减少了重复研究的浪费和设施的闲置;科研成果转化为高校带来的经济效益;通过对课题研究的试点实施,扩大了科研实验的影响,提升了本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壮大了科研队伍,对于同类型实验起到的示范和促进作用等。(2)项目的社会效益包括:通过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对相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主要是走出去对与研究有关或相似的目标进行技术指导和传授经验等;通过多种科研服务的形式,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通过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带动相应地区的经济不断发展强盛,为社会发展与进步创造更大的效益。
篇5
科研教学绩效考核;信息系统;实现与应用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本院有34个部门参加考核,考核人员312人,科研教学绩效考评信息系统属于软件系统的一种,在医院决策支持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软件要求:选择C/S系统模式,服务器系统与数据库系统分别选择WindowsServer2003、MicrosoftSQLServer2005,Web开发选择技术,后台也选择C/S模式,开发语言选择C#,选择为二者的纽带。因为操作系统都为微软公司,因此,Web服务器软件也应该选择微软的IIS,用户端Wed浏览器采用选择IE5.0及以上。硬件配置:按照大规模医院科研教学管理信息量较大的具体要求,选择联想XX系列,RADA5阵列,16GB内存自己500GB容量、1.2万转高速热插拔硬盘,双CPU8核处理器,符合系统大量文件存储的实际要求。
1.2方法
1.2.1人事管理内容为确保系统信息具有准确性和权威性,人员信息都在人事部门的数据库提取,实现实时的更新。对人事部门不可以提供的在校研究生等管理对象的信息,系统会提供直接的录入与程序的更新,促使管理工作更完善[1]。硕士生与博士生导师的资格根据年度进行实时的更新,同时,根据当年度所招收研究生的具体人数,将考核绩效值准确确定,学术任职等相关个人信息根据预设的绩效值进行准确录入。
1.2.2系统权限内容通过科研管理部门的具体分工标准,根据工作模块对基础权限进行分配,全部工作人员只可以登录自身负责的业务界面实施操作,有关业务科室的信息人员只可以对所在科室的整体信息实施操作,只有通过系统授权以后,才可以对整体的数据进行分析与输出,便于确保个人信息的隐私和安全。系统管理员便于对权限进行分配[2]。
1.2.3科研教学管理内容1)项目的申请在新项目申请的过程中,进入系统管理,将课题的有关信息准确录入,并将电子文档提交,在源头将资料的完整性充分完善,避免申请人多次参与多个课题的现象,避免人为因素导致中标率的降低。2)正在研究的项目在确定项目中标以后,选取原申请项目的名称,原来信息会自动继承,系统会显示录入项目号、立项时间与金额等,将合同书电子版等信息提交以后,这个项目就会转大片“在研项目”中。系统把设定的时间范围提醒管理人员,同时,自动提醒此项目负责人员每个阶段的对应工作,例如结题时间等相关信息。另外,系统根据项目级别将前三位负责人的绩效值自动确定。3)项目完成在项目按照时间完成后,将结题日期准确录入,将全部结题内容提交,将课题完成项目的绩效值准确确定,同时,自动把此课题列入到结题需要鉴定的项目中。在完成有关鉴定单位、日期以及绩效值等以后,将其归到已完成项目中。
1.2.4科研成果内容在科研项目鉴定完成后,获取的科研成就会转变为科技成果,在科研成果的最初申报,直至最后有没有取得等,均应该由科研管理部门实施整个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因此,系统会在此项目首次申请的过程中,建立较为完善的资料库,对此项目的申请工作给予整个过程的跟踪。按照申请时申报的各个科研成果类别,在项目得到奖项以后,系统会进入到各个科研成果的管理模式的状态。最终,按照获得奖项的级别和个人排名情况,系统将绩效值自动确定。
1.2.5学术论著内容学术论著属于医院科研排名中的关键要素,也是基金项目的重要考核因素。系统对其所有项的统计要求给予充分的考虑,实现所有项的可查、输出以及统计。学术论著除了常规管理项目以外,根据发表性质还分为论著、综述等级别;另外,根据杂志级别的不同,分为统计源等多个层次;对前三位作者与通讯作者进行分列,有助于根据名次的不同,对不同的绩效值计入[3]。在按照系统要求将原文提供以后,系统会根据医院的年终奖的具体规定情况,将针对的奖励金额自动计算,可以作为年终发放奖金的根据,避免了人工计算的浪费的时间和不准确性。
1.2.6教育教学内容按照科研教学的管理方法,人员在多个学科之间具有动态特点,把医院的教育教学按照具体的业务,划分为三个方面:(1)研究生教育;(2)住院医生轮转;(3)进修医生。按照人员的流动特征,在各个模块中设定一对多的数据联系,实现在院过程中的整体监控,在任意时间节点都可以动态对其信息掌握,对其完成学分等情况充分了解。全部导师或带教老师都根据带教人数与层次计算不同的绩效值。
2结果
绩效考核信息系统将对科研教学绩效考核信息的管理与控制效率明显提高,符合决策人员对科研教学活动的管理和决策具体要求,为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的评估奠定了科学基础。
3讨论
此系统功能涵盖了大规模综合性医院科研教学绩效考核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采用网络与数据库技术等,尽可能的将科研教学管理工作更具科学化与网络化的特点。根据系统平台的有效建立和数据探索,对科研教学绩效考核信息实施动态管理,为管理者提供高智能与高效的工具,科研教学绩效考核信息系统的应用,对医院科研教学管理工作存在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于晓明.基于B/S模式的高校劳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
篇6
1构建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的意义
高校教学科研人员考核制度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高效的绩效考核不仅能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教学科研人员的工作情况和工作过程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能极大地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获得公平的而不是平均的劳动报酬。长期以来,许多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的考核大多由各学院(部门)来进行,高校只是掌握了教学科研人员考核的结果,对于在考核过程中具体的量化指标掌握得不够全面,这样把考核的结果应用于教学科研人员的薪酬调整、岗位调整和职称晋升等相关人事决策中就缺乏了坚实的信息基础,对职工的积极性的提高也有重大的阻碍。
建立合理而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对教师的工作能力、工作成绩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那些工作积极、成果斐然的人员给予与自身贡献相匹配的奖励这样可以促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通过绩效考核的结果,也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存在的不足,从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不仅可以使校内产生良性竞争的气氛,诱导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端正学风,同时,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也能够吸引大批的优秀人才,从而为建设一支素质良好、结构优化、精干高效的师资队伍提供根本保证,也是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迅速发展的根本保证。
2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2.1考核制度不够完善:高校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还不完善,大多数学校在考核过程中存在只重过程不重结果的现象,造成只重量不重质、对于教师的日常工作的质量关注不够。且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健全教师考评制度,对于教师考评的概念和理论仍处于萌芽阶段。研究发现,大部分员工对学校所作出的考评持不满意态度,认为考评是无效的,难以对绩效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也就难以成为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的依据,或者因此实施的管理措施也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起到不良的作用。
2.2考核指标不够健全:考核指标体系无法兼顾全面性与可操作性,考核指标过于复杂,在相对较紧的考核时间和较多参评者的情况下,可能会加大工作量统计难度;考核指标过于简单,又可能造成评审工作的片面性。基础学科与专业课之间、文理科之间,由于学科特点不同、科研条件不同,导致科研成果、教学成果的难易程度不同,因而用同一指标体系去进行衡量,可能会“厚此薄彼”。
2.3考核方法存在的问题:考评者对考核标准认识上的有时不统一,会造成考核数据的误差,被考评者由于某些不正确思想,提供不真实材料,被考评者所在单位缺乏平时考核材料,对被考评者提供的评审材料又不认真核实,致使某些基础数据含有一定的水分。在考核过程中,许多高校多采取表格打分、手工统计汇总的情况,统计工作耗时费力,效率较低。
2.4考核结果缺乏反馈:绩效考核并不是最终结局,还需要针对考核结果与教师进行沟通,对结果进行反馈和应用。沟通反馈渠道并不畅通,考核之后,教师只知道一个简单的最终结果,不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缺乏对教师的反馈;没有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没有与教师薪酬、奖励、职业发展机会挂钩,没有真正利用绩效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来帮助教师在绩效、行为、能力、责任等多方面得到切实的提高。有问题的教师得不到及时改进,业绩好的教师得不到及时的鼓励,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3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核体系构建
3.1以360度绩效考核法为导向:
360度考核法也叫立体考核法、全方位考核法,它是指被考核者的考核人,不仅包括上级,还包括同行、下级、自身。这样,不仅可以获得被考核者多层次的信息,还能获得多角度的反馈,还可以从反馈中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360度考核法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手段,如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就需要上级(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教务处相关人员)、同行、学生对其进行考评,获得不同人员的全方位反映。
3.2完善考评指标体系:
一个科学、高效的考评体系应该全面、具体,并且要有实际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因此,本文认为构建教学科研人员的考评体系应该对不同岗位区别考评,在考评之前做科学合理的调查分析和对比分析以及可行性分析研究。以教学科研人员的过程行为为主要考评对象,从被考评者的工作过程和绩效影响因素入手,设置能力素质、过程考核、结果考核等三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相应地设置二级和三级指标,如能力素质设置道德素养、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等三个二级指标,过程考核可以从师德,表达能力,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来设置二级指标,结果考核可以从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科研成果奖等三个方面来设置二级指标,最后对二级指标进行详细的分类。
篇7
科研事业单位通常都掌握着一个地区最多的科研人才,而科技资源是科技事业发展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及政策环境等要素的集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在科研过程中,科技人力资源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提高科技资源的质量。全面提高新疆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积极面对和迎接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加强科研人员的管理,特别是对科研人员实施科学、合理、公正的绩效评价和考核,已成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对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长期以来,新疆科技管理体制具有鲜明的计划经济色彩,科技资源处于粗放管理状态。一些科研事业单位针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经常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发挥不足,这势必会影响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不利于充分发挥科技人力资源的效用。在国家加快科技资源统筹探索的环境下,探究科研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公共部门科研人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新疆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在争取科研项目和经费,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针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仅没有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科学全面的考量,更没有起到激励、促进和提升的效果。
1、没有树立正确的绩效考核观念
科研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是服务于科学研究,推动地区科学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它的这种公益性决定了它不以经济效益为追求目标,其员工薪酬和运营经费都是由国家财政予以补助或全额拨款。所以,科研事业单位的无论工作岗位还是薪酬都较为稳定,进入这类事业单位,不同于其他企业化运作或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年度效益的好坏并不影响职工收入,也不存在因经营业绩不佳而破产的危险。在这样的背景下科研事业单位如果想要实施绩效考核管理改革,首先要改变陈旧的理念。多年的陈旧管理模式和平均主义的氛围,导致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文化的缺失。如果出现考核并不公平合理的情况,轻则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工作态度消极、机构工作效率下降,重则引起领导与员工矛盾和冲突等问题。科研事业单位也缺乏绩效考核的积极性,认为自己成了有“编制的人”,就捧上了“金饭碗”,为保住“金饭碗”,循规蹈矩,创新意识消退,不能产生创新性科研成果,因此就不愿意接受绩效考核。此外,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认为只要搞好科研就行了,绩效考核是多此一举,不认可绩效考核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因此,对此前陈旧观念的转变是公益类事业单位实施人事绩效考核管理改革一大难点。
2、缺乏科学、可操作的考核指标
科研事业单位的机构职能与性质决定了科研事业单位内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的工作是哪一方面的。由于是公益性的服务于社会的,难以用经济指标衡量绩效。新疆大多数科研事业单位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只是以简单粗犷的定性、定量指标指标进行评价,而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同时,由于科研事业单位长期以来执行类似于机关的以行政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员工是靠自己的责任心来完成本职工作,这种管理模式缺乏针对员工工作效率和态度等科学合理绩效考核体系、考核指标及评价标准。一些特殊领域的科研周期相对较长,短期内难见成效,而绩效考核周期又比较短,导致这部分科研人员在一定时期内绩效考核排名靠后。还有部分领域科研成果经济效益不明显,或经济回收周期较长,如果绩效考核指标过于偏重对经济效益的衡量,就会挫伤他们的科研积极性。此外,绩效考核还缺乏对团队绩效的重视。所以,科研事业单位在实施以绩效为核心,绩效考核结果为标准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时,往往由于绩效考核体系、考核指标及考核方法与评价标准尚欠科学,规范性,可操作性差,使得改革的效果大多不理想,甚至走了很多弯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3、现行工资制度没有反映绩效考核结果
新疆科研事业单位同其他类型事业单位一样,执行的是等级工资制度,即员工的工资收入按照地方标准,根据其工作年限,行政级别或专业技术职务级别确定。这种工资制度并未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即工资标准一经确定,就具有刚性特征,不会受到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结果的影响,而工资待遇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直接激励的重要方面,绩效考核如果没有和薪酬管理挂钩,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也难以约束科研成员的行为。并且大部分单位的绩效考核在衡量绩效完成后就结束了,也未进行绩效反馈、制定绩效改进计划,科研人员还是不能全面的认识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和劣势,绩效改进就比较困难。这无疑降低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对组织的信任感,不利于组织的长远发展。虽然有些单位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年终一次性的加奖、职称评聘、骨干评选、技能培训等挂钩,但实际上只要考核结果合格,各个评价档次的人员在上述方面的待遇上并没有区别。
三、改善科研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的对策建议
1、树立正确的绩效考核观念
科研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工作必须认真做,力求客观、公正。一方面,应当建立绩效导向性的组织文化,使其通过转变观念的方式,端正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思想认识。建立绩效导向性的组织文化主要从在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健全绩效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任务和绩效标准,将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到人员的选拔和任用上。其次,推行以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托薪酬管理体制,合理拉大绩效考核不同评级的专业技术人员间的收入差距,这样会产生良好的激励作用。再次,营造无缝沟通的组织文化氛围,在设定绩效考核的各项指标时,管理人员需要同各级别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就各项考核指标及指标的权重达成一致。另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必须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学习现代绩效考核知识,积极探索科研人员绩效考核体系改革措施。最后,科研人员也必须对绩效考核有一个新的认识,明确组织所期望的绩效行为,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对自身薪酬、职称评定、培训以及年度评优等的重要意义。
2、构建适用的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往往是建立在考核体系设计是否合理的基础之上,而一个绩效考核体系是否合理要取决于其中的考核指标、考核方法与评价标准。首先必须坚持系统性和前瞻性原则,在进行绩效考核之前必须加强顶层设计,进行统一的规划,注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长远性,以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重,避免过度追求部门效益、短期成果和表面效果。其次以公共服务能力是否提升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切忌唯上级是从。此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把握好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之间的关系,全面评价科研成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价值,指标体系中指标的设置与各个指标的权重分配都必须经过科学的论证,尽可能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部门绩效和个人绩效。
3、合理使用绩效考核的结果
完善后的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方案要将考核结果与薪酬、晋升和培训结合,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将定性指标考核结果与培训和年终奖金挂钩,定量指标考核结果将作为岗位晋升的重要依据。首先,要将绩效考核结果用于科研人员的薪酬分配,在薪酬体系中应当有一部分直接与个人绩效和团队绩效挂钩。其次,要使绩效考核结果与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相关,绩效考核优秀者可优先调整职级,绩效不达标者下调职级。最后,绩效考核结果必须与科研人员未来的培训和发展直接相关,使科研人员通过绩效考核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提供一个借鉴。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新疆科研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公共部门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的对策建议。即树立正确的绩效考核观念、积极探索合理的科研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合理使用绩效考核结果。这一结论可为科研型公共部门绩效考核改革提供参考,从而提高科研人才的效用,提升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绩效考核应同绩效工资制度、高效培训制度以及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绩效考核的改善和提升作用。这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管理序列和专业技术序列职工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 李静:新形势下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设计探析[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1.
篇8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099-02
一、序言
随着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于科研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在国内已经非常普遍,高校要具有一流的科研工作,除了要拥有一流的科研人员,一流的科研环境,还要拥有一流的科研管理人员,高校科研行政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人员和管理团队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从目前查阅的文献资料来看,基于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于高校科研行政管理绩效考核体系研究的报道还不多,再从目前高校发展的现状来看,要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就必须将科研管理工作放在一个重要位置来对待。
二、绩效考核的研究分析
科研绩效考核是科研主管部门对科研人员取得科研成绩进行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的综合评价,反映科研活动的水平和质量,实行科研绩效考核对正确引导科研工作,准确把握高校科技活动的资源、规模、水平和产出状况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科学研究具有探索性、创造性和时间、空间的不确定性,投入和产出的非线性等特点,无论是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具有滞后表现的现象,导致科研业绩评价的滞后和难以评测性。对科研业绩进行量化考核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而对于科研管理工作的绩效考核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定量分析方法是用量化的标准去测量事物,通过定量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定量分析的目的在于测定对象目标的数值,求出其与各相关要素间的精确的经验公式。定性分析方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结果的分析,对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绩效评价主要是对科研管理工作状况与管理工作效率的评价,可以通过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办法来实现绩效考核。
三、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笔者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从科研业绩和科研管理绩效两个方面来构建绩效考核体系,结合一些高校的实际情况,对于体系中的每个指标采取先定性后定量的办法,通过直观的数据得出定量的结果,然后同类比较显示差异,初步确立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绩效考核体系的指标和权重(见表1)。
1.指标选取的原则。
(1)总体原则。新疆高校的科研水平和科研管理水平与内地高校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考核指标的指标选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代表性,不具有普遍性。
(2)科研业绩的指标选取原则。科研业绩不是衡量科研管理水平的唯一标准,它可以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绩效。科研管理是挖掘科研实力的必要条件之一,它是促进科研活动发展的最有效的手段。科研绩效包含科研投入和科研产出2个二级指标,其中科研投入有1个三级指标科研经费增长率,它是反映学校承担科研项目的能力,是一个比较常用的评价指标。科研产出有1个三级指标科研奖励增长率,反映了学校科研成果水平。本文所选取的三级指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通过统计直接得来,具有考核简单易于操作的特点。
(3)科研管理绩效选取原则。科研管理绩效选取科研管理部门人员结构、科研管理部门获得奖励情况和科研管理部门开展管理研究情况等3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又分了10个三级指标。在三级指标中,选取科研管理部门人员结构的原则是基于新疆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薄弱的问题,希望选取这个指标引起高校的重视,鼓励高校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层次和水平;选取科研管理部门获得奖励情况是反映一个管理团队的工作是否有成效的具体表现;科研管理部门开展管理研究情况是出于检验管理部门是否注重自身建设,是否主动通过研究去完善管理办法,以达到调控学校科研发展的方向。
2.部分指标的解读。由于区域性的差异,对选取的3个三级指标进行解读:一是科研奖励增长率主要是针对省部级及以上的奖励,对于一些行业奖励和协会奖励不计算在统计范围内;二是专职人员包括双兼挑人员,主要考虑部分学校双兼挑人员所占的比重较大;三是学历(学位)层次比例包含学历和学位两个层次,主要是考虑到对于专职的管理人员,在职攻读学位的人数多,仅从学历层次上不能全面反映科研管理部门的人员素质。
3.权重的设计。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绩效考核体系采取百分制,每项评价内容的基础分值均为5分。在一级指标中,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确立科研业绩和科研管理绩效2个一级指标的分值比为1:3;在二级指标中,科研管理部门开展管理研究情况比重最大,权重之和为6,重在引导高校通过不断研究和探索,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目前困扰科研管理的主要问题;在三级指标中,科研经费增长率(实际到位经费)和修订新出台管理办法数的权重都为3,前者是鼓励管理部门提高管理能力,促使学校承担更多的科研任务,后者是希望通过用制度化建设规范科研活动,进一步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
四、总结
科研行政管理工作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在内部机构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和互相支持下,才能高效的运转,只有内部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才能构建出和谐的整体,因此,要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不仅要做好科研工作者的工作,另外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如何进一步提高科研管理者的水平,充分发挥科研管理部门的作用,通过开展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绩效考核的研究,为科研主管部门考核各高校的管理提供考核的依据,引导高校加强自身管理能力的建设,促进科学研究事业的不断发展。
[本文为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重点项目(XJUEDU2008I65),新疆大学院校联合项目(XY080246)共同资助]
参考文献:
1.沈林,叶敏.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绩效考评探讨[J].科技成果纵横,2007(6)
2.林常胜,赖日泉,曹建武等.高校科研管理绩效定量评价方法的比较与选择[J].厦门科技,2006(2)
篇9
科研单位是我国创新能力的载体和基本保证,各大科研单位的创新能力将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在科研单位中,必须强化绩效考核管理,找到绩效考核的科学方法,全面提高科研单位的创新能力。
1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
1.1 绩效考核的基本含义
绩效考核的含义是单位根据预定的战略目标,利用特殊的标准与制度,对员工的工作过程与工作成果实行科学评估,从而对员工产生积极影响和正面引导。绩效考核属于单位绩效管理的其中一个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2 绩效管理的基本含义
绩效管理属于上级与员工双向交流的过程,也是双方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产生共识的过程。对于科研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而言,管理者不能单打独斗,而是要联合员工,与单位员工一同努力,一同进步。
1.3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其中一部分,也是尤为关键的一部分。绩效考核就是采取一定的办法与一定的标准,对员工的思想、素质、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业绩等实行全面、综合的评估,是各大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2 创新能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1 创新能力的概念
创新能力的概念阐述为以下3个方面:第一,在科研单位中,创新能力就是指创新团队在研究创造的过程中体现出状态以及最后得出的成果。第二,科研单位的创新能力包含了战略目标、学术专家、研究成果、科研人才、成熟的平台、丰富的信息渠道等方面,因此,创新能力是科研单位实现有效管理和健康发展的关键点。第三,科研单位创新能力就是整个科研团队针对研究工作展开高效运作的过程,且创新能力应当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需放在指定的系统下采取适当的研究分析方法,找出其运作的核心,从而提高团队创新能力。
2.2 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科研单位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主要包含了三方面:第一,有的专家利用提出假设方法,指出了影响创新能力的首要因素,然后经由问卷数据统计和处理等方法,对假设展开检验,最后证出假设结论成立。第二,还有的专家针对某一特定层面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认为科研单位的构成特点会影响其团队创新能力。第三,有的国内外专家针对科研单位创新能力展开了研究,认为单位内部的创新氛围会影响到团队的创新能力。
3 改善绩效考核管理,提高科研单位创新能力的策略
3.1 制定岗位说明书
首先,管理人员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员工岗位和员工职能,在单位内部划分出“管理层、决策层与操作层”,让单位内部员工按照统一标准找到自己的岗位职责与工作任务。其次,管理人员要在岗位说明书上写清员工应当按照何种方法进行创新,并拟定有关创新能力的绩效考核制度,使员工知道应怎样创新,如何利用创新能力达到绩效考核标准。最后,岗位说明书还需要体现出科研单位最近的发展策略与发展方向,要综合考虑单位内部的员工实际情况,其内容要包含单位名称、岗位等级、岗位条件、岗位职责等。
3.2 因岗而异,采取相应的绩效考核方法
管理人员应针对不同的岗位找到相应的考核方法,着重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首先,科研人员可以将年度考核及岗位考核工作结合起来,让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直接挂钩。其次,管理者可以采用绩效指标法或360度考核法,对员工的创新能力进行考核。关键绩效指标法是指在团队创新过程中,80%的工作产生于20%的核心活动。而360度考核法是指将上级、下级、同事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然后用作于绩效评估。
3.3 规范并完善绩效考核程序
首先,依据科研单位的绩效目标与工作企划,设计出科学实用、便于操作的绩效考核标准,让员工充分了解自己所在岗位的职责、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工作要由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不可将绩效考核视为临时任务。管理者要严格依照考核标准,实行公平、公开、公正的绩效考核,着重对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进行检查。
3.4 合理转化并利用绩效考核成果
管理人员要将绩效考核导入内部竞争机制,并将创新考核的结果作为员工晋升的主要依据,从而把员工的注意力吸引到创新研究工作上。其次,管理人员要充分了解考核结果,从中找出急需接受培训的科室、工种、岗位与人员,并对其进行创新能力的专业培训,提高其创新绩效。最后,管理人员还要巩固绩效考核的地位,将对员工创新能力的绩效考核作为薪资提升、奖金发放、职位晋升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从而最大化地发挥绩效考核管理的作用,提高员工创新能力。
4 结语
通过上文研究,科研单位要想有效提高创新能力。应该制定明确的岗位说明书,采取因岗而异的绩效考核方法,规范并完善绩效考核程序,合理转化并利用绩效考核成果,提高整个科研团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全面发挥绩效考核管理在科研单位中的作用。
篇10
民族院校承担着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高科技、提供高水平服务的重任。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政策倾斜,我国民族院校取得了较快发展,办学条件显著提高,科研条件不断改善。但是,相对国内外高水平综合院校而言,我国民族院校科研工作普遍存在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的现象。教师的工作量以教学的课时计算,科研工作没有被纳入工作量的计算范围,从事科研工作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导致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很低,科技后备力量匮乏、观念落后。
然而,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方面,科研能够促进教师学术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学能为科研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要想突破瓶颈,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世界一流民族大学,民族院校应该把科研和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正确引导民族院校科研方向、促进民族院校科研健康发展,高校科研管理体制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机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
第一,以广大教师和研究生为主体,以人为本。教师和研究生是科研工作的主体,科研工作应把广大教师和研究生放在首位,强调科研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采取措施创造有利于科研发展的环境,打破传统学科界限,融合优化资源优势,引导科研方向及资源配置,带动整体科研实力的提高。正确处理和平衡教学和科研的关系,通过教学为少数民族地区输送合格毕业生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注重科研工作和创新对学校整体实力和当地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适应社会对高校科学发展的需要。
第二,以绩效评估为手段,完善考核制度。绩效考核是对教师科研工作的评价机制。由于科研工作具有探索性,潜在性及效果滞后的特点,而科研工作绩效评估要充分考虑科学性、公正性,给考核评价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以往对科研项目的考核更多地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对项目执行的过程和经费绩效的考核,没有形成对科研项目进行绩效评估的制度,没有对科研项目的投入和产出进行评估,取得的所谓成果不能得到实际应用,成果转化率低。应该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正确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不能以科研成果的数量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或尺度,避免助长单纯以量取胜的投机心理和限制束缚那些难度较大或者周期较长的科学研究活动。
定性方法主要是指邀请熟知被评科研项目领域前沿知识和国内外发展动态的知名专家进行同行评议方法,利用群体的智慧形成正确的判断。但是,由于定性评价容易受到学术偏好和人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应该注意使评价主体多元化、社会化,避免偏见、冲突、欺诈或其它影响评价结果信度和效度的现象产生,增强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确保评价的可靠性。
定量方法主要是一种指标量化评价方法,主要是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并给各指标赋予不同权重,最后将各指标的不同等级得分与其权重系数相乘得出该指标的最后得分。在制定绩效评估体系时,必须依据学校科研基础与科研目标、科研发展与学校整体定位等因素。遵循客观性、整体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通过绩效管理提高资助项目的准确性和经费效益,从而达到既能保证科研经费真正用在科研工作上,又能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提高科研工作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第三,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合理有效的、公平公正的激励措施可以引导科研向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鼓励科研人员出成果、出高质量的成果。首先,应该采取物质激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形式,以奖金、学术称号、荣誉证书等形式让高校老师得到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满足,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其次,要根据年龄、职称、科研能力和学术领域等因素将科研人员分为不同的层级,每一层级用不同的科研标准衡量,在鼓励基础较差的中青年教师的同事,也不能挫伤老年教师的积极性。然后,积极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学术环境,肯定高水平人才和他们的劳动成果,对高水平学术论文、学术专著,获奖成果和技术专利等给予适当的奖励。最后,引人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挖掘他们自身的潜力和创新能力。
民族高校科研活动的日益发展要求更系统的、更先进的,多样化的科研管理体系为其指引方向和提供服务。进一步完善民族高校科研管理体制,为广大的科研工作者提供良好的环境,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和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民族地区的生活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杜学亮高校科研管理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管理观察,2009,(5)。
[2]冯敏,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3)。
[3]高乐敏,高校科研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与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篇11
目前,电力市场改革正在逐步进行,在当前的电力市场情况下,以五大发电集团为首的发电企业直接面向电网进行发电市场竞争。因此,对发电企业来说,制定先进的完善的科技战略定位目标能够提高发电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科技发展水平,从而降低成本,最终实现提高发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源,科技人力资源更是企业科技发展规划以及创新活动开展的保障。对于发电企业而言,内部各科研单位、相关科研产业单位、集团公司等均拥有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如何激励这些科技人力资源实现发电企业的科技发展规划目标,需要依靠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进行保障,因此如何对绩效考核机制进行设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1 发电企业科技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模式的发展历程分析
发电企业绩效考核评价作为发电企业重要的管理控制系统之一,在不同的体制环境下,形成了不同模式的绩效考评模式。发电企业绩效评价模式的演变可以归结为三个阶段下的三种模式:
(1)具有行政管理特色的绩效评价模式。由于电力系统早期是带有行政命令色彩的垄断运营体系,因此早期发电企业采用的是带有行政管理特色的绩效评价模式。该种绩效评价方式优势在于企业领导与职工重视,有明确目标,容易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能够对企业实施有效的调控。但是容易产生忽视定期、规范的绩效评价,而形成“运动式”的绩效评价,造成生产和资源配置时间上不均衡等问题,而且当企业需要获得较高水平的绩效奖励时,容易产成“包装”、“夸大绩效”的后果,考核方式具有一定的负面性。
(2)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兼顾效益和科技行业领先的双重绩效评价模式。电力市场改革后,发电集团多作为国有控股的相关营业模式,为了提高企业在发电行业内的竞争力,在市场化后提出了相关兼顾效益和科技领先的双重绩效评价模式评价体系。评价的指标体系一般在发电规模、安全生产、技术装备、经营业绩、发电机组重要参数等方面进行选取;以安全生成、发电技术、效率与效益、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目的进行考核。该评价系统对发电企业科技发展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实施评价的主体通常是发电集团总部,实践动力主要来自发电企业自身希望在发电企业中具有较高竞争力的内在追求。
(3)电力体制改革深入过程中的法人资本金绩效评价模式。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总体目标的实现,即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发电企业的绩效需考虑各类资源供给主体或者相关利益主体,包括政府、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企业核心骨干人才等的强烈关注焦点。因此,绩效评价目前开始着重向法人资本金绩效评价模式进行转变。
2 发电企业科技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当前发电企业均重视相关科技研发规划以及相关的绩效考核体系,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和实力的不同,对相关科研单位的功能定位和业务内容进行了调整。尽管现有考核体系设置有针对各单位科技创新的考核指标,但考核内容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科技发展规划的考核要求。具体来说,存在如下三个方面的不足:
(1)现有考核体系与科研相关单位的功能定位不完全匹配。在新形势下,部分单位的功能定位和业务内容发生了变化,现有的考核体系不能准确反映科技创新主体单位的功能定位和业务特点。当前很多发电企业的现有考核体系偏向注重对科技成果产出考核,但忽视了对科技创新方面的考核。
(2)现有考核体系对促进创新链条有效对接的考核内容缺少。为加快科技创新的转化,公司应该更加强调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与产业的协同发展,需要设置相应考核指标,发挥激励与约束作用,促进企业在整个电力创新链条上的有效对接。现有考核体系缺乏针对科研与产业相互衔接问题设置考核指标。
(3)现有考核体系不能对基础创新的前瞻性研究绩效进行综合考核。总体来看,现有考核体系对各相关单位主要侧重于某一方面设置考核指标,不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各单位的基础前瞻性研究绩效。实际上需要从投入产出等多维度研究构建指标体系,才能实现对各单位基础前瞻性研究绩效综合考核。
3 发电企业科技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模式的选择分析
根据现有的绩效考核理论,对绩效考核评估大致有三种模式,即财务评估模式、价值评估模式、战略评估模式。
(1)财务评估模式与方法。考核评价依据主要是财务指标,评估的指导思想是考察企业的盈利情况。现代财务评估系统是以全面预算管理和责任会计制度的实施为前提,并将绩效评估结果与激励制度相结合。财务评估模式中的评价指标主要分为五类: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现金流量指标、发展趋势指标。主要的评估方法有标准成本评估法、杜邦财务分析系统、对标评估法等。典型的杜邦财务分析系统以所有者权益报酬率为起点,逐级分解,可直观反映影响所有者报酬率的因素及其内在联系。
(2)价值评估模式与方法。价值评估模式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核心,根据企业由生产管理到经营管理转变的需要,通过对会计利润指标的调整或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估计以及对折现率进行选择的方法来判断企业的价值和股东财富是否增加。对应企业价值有以下两种计算公式:EVA=NOPAT-KW×NA;企业价值=预期内经营现金流的现值+残值+有价债券。价值评估模式的评估指标为企业价值指标,现有的评估方法主要有EVA评估法、市值评估法和董事会评估法。
(3)战略评估模式与方法。战略评估模式是基于利益相关理论和权变理论,根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构建企业价值传导机制,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与经营行为相结合,通过非财务指标对财务指标的平衡性补充,将企业发展的外部需求、盈利目标与持续发展能力等关键要素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战略性的绩效考核激励企业在确保战略有效执行以及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评估指标由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构成,非财务指标涉及客户和员工满意度、企业研发能力等影响企业未来价值提升的关键性指标。典型的评估方法有平衡计分卡、战略绩效评价系统。
综合上述三类评估模式以及发电企业自身的特点,由于在理论上战略评估具有其它两类不可比拟的优点,它兼顾财务和非财务指标,能引导将战略目标转化为组织的行动,多方位引导企业的经营行为,因此适合当前形势以及未来发展形势,适合作为发电企业的绩效考核模式。
4 结论
篇12
Abstract The main force of young teacher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otential shares, is engaged in the mainstay of lo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teaching in the future work.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each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young teachers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teacher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more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th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established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ir own development, b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young teachers is lacking. This article through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 teachers teach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problems, put forward improvement measures, 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oung teachers teach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 young teachers; teaching performance assess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青年教师是指年龄在35岁及以下,从事高校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教师。他们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潜力股,承担着地方本科院校未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重任。如何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工作的热情是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而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作为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当前高校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所谓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是指针对青年教师制定的,是对其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一种价值判断,也是对其教学工作过程和结果的考核和评估。①科学合理的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保证高校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通过了解和分析当前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从而进一步完善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
1 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是高校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与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群体中最年轻的群体,有着自身的个性特点和群体特性,因此,能否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体系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当前,各地方本科院校虽制定了符合自身发展的绩效考核体系,但针对于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的制定有所欠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绩效考核目的不明确
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的目标应该与各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其目的是为了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各地方本科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前,各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目标与教学绩效考核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各高校仅仅把教学绩效考核作为促进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指挥棒”,比较注重绩效考核结果中教师的排名,追求一种量化的结果,这就导致教学绩效考核失去了方向,致使青年教师进入一种误区,把注意力放在打分排名上,一味地追求名次,无法潜下心来教学。②最终不仅造成各地方本科院校重科研、轻教学风气的滋生,而且导致各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目标与教学绩效考核的目标相背离、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相背离,不利于高校的长久发展。
1.2 绩效考核机构不健全
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机构建设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结果的有效性。当前,各地本科院校在进行青年教师绩效考核前并没有把配套的考核机构建设完善。一方面,教学绩效考核培训机构建设不完善。培训机构的不健全,不仅会导致绩效考核主体不能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教学绩效考核的具体内容、考核指标、考核方法等,而且容易造成教学考核主体不了解教学考核的真实价值和真正目的,在进行教学绩效考核时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另一方面,教学绩效考核监督机构不健全。公平、公正、有效的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需要监督机构来进行全程监督,以保证教学绩效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当前,各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绩效考核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教学考核过程和教学考核结果出现失真现象,严重影响了青年教师教学热情。
1.3 绩效考核指标不科学
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学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并没有针对青年教师这一教师群体的特性给予特别的设计。首先,考核对象和层次划分不清。当前,各地方本科院校普遍采用大一统的教学考核指标来考核教师教学工作,忽略了不同年龄层教师有不同的特性。青年教师作为学校教师队伍中最年轻的群体,他们具有入职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能力不高、专业知识不足等特点,因此,我们不能采取大一统的指标对青年教师教学进行考核,应设计针对性的教学考核指标。其次,考核较重视定量指标忽视定性指标的重要性。各地方本科院校长期以来都以数量来考核教师教学工作,较为关注课堂教学课时数、指导毕业论文数、指导毕业实习数等定量指标的考核,忽略了教师基本素质、教学能力、教学态度、团队协作意识等定性指标的考核。最后,考核指标缺乏系统性和适用性。有的院校教师教学考核指标设计的比较简单,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出青年教师教学的综合绩效;有的院校教师教学考核指标设计的比较繁杂,考核方向不明确,不利于对青年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③
1.4 绩效考核方法不合理
地方本科院校在对青年教师实施教学绩效考核时方法使用不恰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对青年教师教学考核的过程中,使用的考核方法比较单一,并没有把专家考核、同行考核、同事考核等有机结合,近几年流于考核形式,考核的表面,不注重考核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所付出的努力。第二,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绩效考核比较注重定量考核,忽视定性考核的重要性。重量轻质的考核方法不仅不能真正考核出青年教师教学工作的真正价值,而且会造成各地方本科院校重科研、轻教学风气的滋生,严重影响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第三,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绩效考核比较注重奖惩性考核,忽视发展性考核,注重对结果的考核,忽视对青年教师教学过程的考核,容易导致青年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工作结果,不注重教学过程,使青年教师形成急功近利的心理,严重影响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第四,对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的周期较长。各地方本科院校对教学工作只进行年底考核。考核周期较长,容易导致教学考核工作繁杂,难度加大,不利于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
1.5 绩效考核结果反馈不理想
绩效结果的及时、准确反馈和使用是达到绩效考核目标的关键。当前,各地方本科院校在使用绩效考核结果时缺乏有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结果不能全面、准确、及时反馈。这就导致青年教师无法及时、准确、全面了解自身的绩效水平,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无法及时寻求解决办法,提高教学质量。第二,青年教师教学绩效结果使用不合理。各高校进行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高校的综合实力。而不是为了给青年教师制定工资细则或者是为难青年教师而制定的,这种理解具有片面性,导致绩效考核结果的不合理使用。第三,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结果反馈和沟通渠道不畅通。当前,部分高校绩效考核结果反馈和沟通渠比较缺乏。一方面,反馈和沟通渠道的不畅通导致青年教师绩效考核的结果反馈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上级不能及时给予青年教师改进意见,青年教师也不能及时获取考核结果,改进工作;另一方面,这种不畅通也会导致青年教师有苦难言,不能及时有效地将自己的意见反馈给上级,达到双向沟通的效果。
2 改进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的对策
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群体有着自身的特性,各地方本科院校在制定教学绩效考核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各高校应因校制宜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战略目标以及符合本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绩效考核体系。具体措施包括:
2.1 明确绩效考核目的
各地方本科院校在对青年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时一定要明确绩效考核目的。青年教师教学考核的目的不仅不是为了对青年教师进行奖励,也不是为了帮助各地方本科院校更好地进行行政管理,而是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发现教学工作的问题,分析教学不足之处,进而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④一方面,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未来教育教学的主力军和潜力股,各地方本科院校在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绩效考核时要保证高校发展战略目标与青年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快速成长,促进高校快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各地方本科院校的领导、教师要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目标的认识和宣传,全校上下团结协作,统一思想,为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营造良好的氛围,切实保障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的目的。
2.2 健全绩效考核机构
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机构的建立健全,不仅有利于地方本科院校对青年教师教学情况的全面、准确考核,而且更加有利于各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获得公平、公正、有效的考核,从而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一方面,健全教学考核培训机构。各地方本科院校在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考核前,应加强对考核主体的培训,使各考核主体全面了解考核对象特点、考核具体内容、考核指标、考核分配权重、考核进度、考核目的等等,全面、有效地对青年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考核。⑤另一方面,健全考核监督机构。各地方本科院校应加强对监督机构的建立,组成专门的教学考核监督小组,对青年教师教学过程和考核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督,以保证教学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3 科学制定绩效考核指标
各地方本科院校在制定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指标时,可以利用全视觉考核方法,来制定考核指标,它主要以定性评估为主,是一种全方位的、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法。⑥分别由上级、同级、下级、相关客户和本人按各个维度标准,进行评估。如表1所示,各地本科院校在设计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指标时,首先,设计一级指标,包括教学基本素质考核指标、教学内容考核指标、教学实施过程、教学工作量考核指标等。其次,在一级指标下面分别设计出二级指标。教学基本素质考核指标下设有师德品质、知识水平、教学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二级指标;教学内容考核指标下设有内容的全面性、前瞻性、丰富性、易懂性等二级指标;教学实施过程考核指标下设有教学进度的合理性、教学过程的衔接性、教学过程的逻辑性、学生态度等二级指标;教学工作量考核指标下设有理论教学课时数、实验教学课时数、课堂教学实习数、监考门次、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数、指导专科(高职)生毕业实习报告数、指导本科论文答辩数等二级指标。这样设计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指标有助于全面考核青年教师教学工作,协助青年教师改进工作,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表1 教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一览表
2.4 合理使用绩效考核方法
合理使用教学绩效考核方法有利于地方本科院校对青年教师实施教学绩效考核。针对当前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方法使用的不当之处,主要由以下措施加以解决:第一,在对青年教师教学考核的过程中,应进一步改进专家考核、同行考核、同事考核等考核方式,合理分配各种考核所占的比重,注重考核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所付出的努力。第二,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绩效考核注重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只有同时注重量和质的考核才能全面、真实考核出青年教师教学工作的价值,而且会避免高校重量轻质风气的滋生。第三,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绩效考核应该同时注重奖惩性考核和发展性考核,注重青年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考核,避免青年教师形成急功近利的心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第四,对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的周期不宜过长。针对青年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各高校可以实行定期与非定期的教学绩效考核,这样既避免了考核周期过长带来的工作繁杂,工作难度大等问题,又避免了工作简单,考核不全面的问题。
2.5 准确反馈绩效考核结果
及时、准确、全面反馈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结果是绩效考核的关键。青年教师绩效考核结果不是用来存档的,更不是仅仅用来评优评先的,其真正目的是为了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成长。一方面,各地方本科院校应加大扩宽教学绩效考核反馈渠道,保证教学绩效考核主体和青年教师能够就教学考核结果达到双向或者多向沟通,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困惑,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热情。另一方面,各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绩效考核主体在对青年教师教学进行考核时要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端正思想,并能正确利用沟通渠道及时、有效、全面地反馈教学考核结果,协助青年教师发现教学问题,制定教学改进计划,使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结果的使用实现正强化作用。
总而言之,各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的建立是一个长久且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有效的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且更加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各地方本科院校应因校制宜,实事求是,不断探索,以求不断改进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注释
① 潘洪冰.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绩效考核体系设计[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② 靳晓熙.基于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绩效考核体系构建[J].人力资源管理,2015(8):160-161.
③ 陈佳.高校教师年终绩效考核体系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合作,2015(9):48-49.
篇13
评价指的是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的价值判断过程。因此,一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察评价问题,即由谁评价(评价主体),评价谁(评价客体),评价什么(价值判断标准)。由于在医学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过程中,评价主客体都比较明确,因此,本文将着重论述评价内容。
1 医学院校科研活动特点和教师科研绩效评价目的
1.1 医学院校科研活动的特点 科研活动既包括对“科学”的研究活动,也包括对“技术”的研究活动。为区分这两类活动,通常把对科学的研究叫做“研究”(Research),而把对技术的研究叫做“发展”(Development),简称 R&D[2]。按照国际上比较通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分类法,将科研活动划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三种类型[3]。对科学研究的分类有助于在科研评价中贯彻分类评价的原则。科学研究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如需有一支合理的科技队伍,必要的科研经费,完善的科研技术装备,以及科技试验场所等。
与其它类型院校相比,医学院校科学研究活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从研究类型来看,一般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从研究领域来看,以自然科学研究为主,兼具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从学科角度来看,以医学研究为主;从科研队伍来看,医学院校的科研队伍除专职科研人员和教师外,还有部分临床医生,因此,医学院校的科研队伍有可能在科研、教学、临床服务三种职能间相互转换。从项目组织来看,以个人自由探索项目居多,团队协同合作项目相对较少。此外,学科交叉与融合在医学院校也较为活跃。
高校教师的科研活动,在从事开创性工作的同时,也把学生带到学科发展前沿,并把研究成果不断地转化为新的教学内容。这一方面推进了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则直接训练了学生,这是高校科学研究的显著特点[4]。自威廉·洪堡建立德国柏林大学开始,作为大学这个独特社会机构最初始的功能——教学,在大学中的地位便日渐式微,并随着科研与社会服务两大功能的渐趋兴盛,竟至被挤压到高等教育的边缘化位置,沦为大学教师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一项“负担性工作”[5]。因此,尽管科研活动是现代大学的标志之一,然而学校的一切工作在于培养人才,这也是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的根本所在,搞好医学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工作,也不能忽略这一根本。
1.2 医学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的目的及意义 教师科研绩效评价,就是对教师所从事的科研活动和所取得的科研业绩进行定量或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估。对医学院校教师的科研绩效进行评价,是与我国强调科技创新、高校科研创新职能不断加强密切联系的。对医学院校教师的科研绩效进行评价,能够在科研资源比较有限的情况下,激励医学院校教师参与科研资源的合理竞争,通过竞争鼓励科学创新,从而有利于优秀科研人才脱颖而出。需要指出的是,对教师的科研绩效进行评价,是为了向其提供正确的支持或改进意见,为教师的科研工作创造一个稳定宽松的环境,激励教师进行更有成效的科研活动,避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2 医学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应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2.1 侧重于评价科研结果,对科研过程可以给予适当关注 科学研究的过程大体包括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撰写并发表研究成果三个阶段。由此,完成科研项目的过程也大致包括立项阶段、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目前的科研评价主要集中在评价科研过程当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即侧重于评价科研成果。评价“结果”的好处在于易于测量,如统计发表SCI论文的数量、影响因子、获取科研经费的情况等。但是对于其他环节则一般未纳入评价范围,因为教师科研绩效评价范围广、工作量大,广泛运用可测量的、易于得到的量化评价指标,对于提高评价效率是现实的,问题在于,科学研究是探索性的,没有取得预期结果的科研探索,其探索过程可能仍具有某些科学价值,对于这种情况,在评价指标体系中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结果是过程的一部分,没有取得预期结果,并不意味着科研活动过程没有价值。发表了研究成果并不意味着研究过程的结束,研究者对某一个问题持续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可能获得更大的学术收获。对于此种后续研究,评价体系也应给予适当关注。另外,如何评价后一研究与前一研究的关系,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2.2 重视考察个人绩效,也要鼓励团队合作 当前,跨学科研究日渐活跃,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是团队合作完成。我国医学院校科研绩效评价基本是以个体为单位的,当然对团队的科研绩效评价最终也是要落实到对个体的评价上。目前的科研绩效评价比较重视第一完成人,而不太重视其它顺序的完成人,也就是说,评价工作尚未足够重视评价团队中除负责人以外的其他成员的工作绩效。在国外的科研团队中,高级实验员一样可以发SCI论文,而在国内,很少看到这种情况。另外,评价体系应鼓励与国外高水平学术界的合作,教师能参与世界一流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做出成绩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鼓励科研人员多参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项目,也是遏制学术近亲繁殖,扩大学术影响和知名度的有效措施。
2.3 处理好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关系 学术量化评价起源于上世纪初初逐渐发展起来的文献计量学,由于评价指标的客观性、可操作性强等特点,量化评价在世界各国都被广泛应用。然而在我国,由于过度量化带来的重数量不重质量、重短期不重长远等弊端日益呈现,要求改革科技评价体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同行评价是常用的定性评价方法,由于同行评价被认为是学术共同体实现学术自治、学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在西方大学中有比较广泛的认可。但其缺点也比较明显,即主观性比较强,多人评价时结论较难收敛。随着大学科研队伍规模的不断扩大,单纯采用同行评价的方法评价教师的科研绩效,存在效率和效果的问题。
2.4 从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角度,对科研绩效评价的反思 大学的三大职能即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服务社会,三者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科研工作的评价,除了要关注科研工作本身以外,还应该注意从教学或服务社会角度来评价。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吸纳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发现提出问题、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传授给学生一些学科的前沿知识。
首先,教师科研绩效评价工作应当与教学工作相结合。钱伟长认为:“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高校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相结合,是高校科研区别于其他科研的最显著的特点[6]。因此,在评价科研绩效的同时,还要考虑通过科研过程如何培养人。例如承担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必要考察以下问题:通过此项目培养了多少学生,这些学生是如何培养的,这些学生参与到项目中的方式是否都仅仅是在做实验记录工作,培养质量如何,科研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如何评价培养出来学生的科研能力确实得到了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如思维缜密性、条理性等方面是否得到了提高。
其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工作应适当酌情与服务社会相结合。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技转化率在世界范围那都处于偏低的水平。有研究表明:我国高校虽然每年取得的科研成果在6000到8000项之间,但真正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还不到1/10。很多科研成果往往是被束之高阁,有多少科研成果能够真正地造福人类,有多少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这些毋庸置疑需要评价。应该指出的是,有着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未必有巨大的科学意义,有重大科学意义的科研项目未必产生立竿见影的社会经济效益,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举世公认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现,它的成果却并不是可以用经济效益来衡量的。
3 对改进医学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工作的一些建议
3.1 坚持导向性、公正性、客观准确的评价原则 医学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是对教师科研业绩的综合考评,事关教师的聘用、选拔、晋升等多方面,直接影响教师对学术研究等工作的投入、科研态度、科研价值取向,乃至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所谓导向性指的是评价体系应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政策和医学院校实际,明确什么是应该支持和鼓励的。而公正性是做好任何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客观准确指的是评价的指标易于得到,方便测量,从而使评价结果易于使人理解和信服。做好教师科研绩效评价工作,首要坚持导向性、公正性、客观准确的评价原则。
3.2 避免急功近利,做到长远发展与短期目标相结合 当前科研的量化标准日趋功利化,成为教师绩效考核、提升学术声望的砝码。但由于高校连年扩招,教师教学工作量加大,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因此,有些教师不顾学术研究的深度和质量,不顾长远发展,急功近利,为了一时的利益而选择应急之策,使得学术研究的整体水平不高。
3.3 评价周期适度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科研绩效评价工作基本上是按年度的进行的。科研人员被迫忙着填各种表格,忙申报、评审、验收[7]。国外也有学者认为评价造成的压力可能让年轻的科学家们不再冒风险从事新领域的研究甚至不再做研究,而从事创造性研究的科学家会发现自己面临不公正的待遇[8]。按照科学研究活动自身的规律,一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周期一般是2到3年。因此,笔者认为,科研评价应该周期适度。周期不能太短,频率不能太密,否则就会对评价对象产生负面影响。
3.4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科研绩效评价体系 应尽量利用数理统计工具,构建多元化的科学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评价方法等,尽可能的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真实反映医学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分配应科学合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医学院校教师科研成果。
3.5 建立“元评价”工作机制 所谓“元评价”指的是对评价本身的评价,实施“元评价”是改进教师科研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医学院校科研管理工作普遍缺少“元评价”这一重要环节。进行教师科研绩效的元评价工作,建议着重考虑评价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评价工作流程的完善性、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参 考 文 献
[1] 王建华.学术诚信与执著:科研创新的必由之路.中国高等教育,2006(23):28.
[2] 王树恩,陈士俊.科学技术论与科学技术创新方法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3] 杨德广.高等教育管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43.
[4] 钱伟长.新技术革命与高等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78.
[5] 博耶.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