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经营方式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公司经营方式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公司经营方式

篇1

(一)从会计成本核算的角度,这种经营方式实际发生的营运成本较高(从运价成本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交通运价由运输成本、税金和企业利润组成。运输成本是运输价格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制定运价的基础。它是运输企业在运输过程中所发生的物质消耗和劳动报酬支出,即运输中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运输成本项目一般分为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代收费用三类。直接费用包括运输过程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如材料、燃料、折旧和修理费用、工资等。间接费用是维持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和组织运输生产的发生的费用,如车队、企业管理费等。代收费用是指行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按有关政策规定而收取的费用,这部分费用多数有一定的强制性,如公路建设基金、公路养路费、公路运输管理费、过路费和过桥费等。其中直接费用是构成运输成本的主要内容。在运输成本构成中燃料、修理和折旧费用、工资所占比重比较大,分别占15—20%、25—30%、9%左右。

短途客运单车经营成本组成主要来自直接费用和代收费用,几乎不考虑维持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和组织运输生产的发生的间接费用,运输价格执行经常在客运淡季时低于政府制定的运价。随着挂靠公司经营和一线一公司或多线一公司的经营,车队和经营公司的营运成本开始增加,如直接增加的有挂靠管理费、经营场所租金、管理人员工资、水电费用等;车队的经营产权等资产相互倒卖,出现大部分的经营产权等资产虚高等现象,给经营者带来沉重的负担,直接影响到折旧提成和经营利润分红等,从而增加了营运成本。经营者不得不以提高客运票价来弥补由营运成本提高而增加的部分费用。因此,短途客运单车经营定价更灵活性,在市场经济的市场充分竞争的环境下,它的价格更具有竞争力。

(二)这种经营方式提供政府价格等部门的营运成本参考依据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且经营者与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性(从政府制定客运票价的成本依据方面进行分析)。公共交通属重要的公用事业,行业投资较大、具有相对的垄断性。因此,客运票价被列入政府管理的定价目录范围,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出台制定和调整价格。客运票价的制定和调整基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进行制定和调整;另一种是由经营者根据营运实际情况,提出要求召开价格听证会制定和调整价格的理由,经听证会公开审核,并将审核的制定和调整意见报权限部门审批通过。两种定价的基本依据是社会平均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而社会平均成本是最主要的依据。社会平均成本是由不同经营者的个别经营成本平均而来。

在一线一公司或多线一公司的经营方式下,制定和调整短途客运票价的基本依据是选择其中的几家公司的经营成本。这几家公司的经营平均成本代表短途客运经营成本,作为申报调定价格的经营者和主管部门所上报的生产经营成本。这些经营成本是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成本,这种制定和调整价格方式,会计上称为实报实销。经营者使用自然垄断行业的地位对成本等的信息也进行了垄断,只有经营者最清楚其单位成本水平,政府和消费者等并不掌握这方面的信息。首先,在此基础上的价格听证会的调定价格,难免有失科学性与合理性。如我县召开的几次短途客运价格调整的听证会,参加听证会的消费者代表严厉地提出,要求经营者们调价要兼顾广大群众承受能力,尽可能在经营管理方面下功夫以缓解大幅度的调价。其次,经营者在习惯这种定调价模式后,缺乏一种刺激机制,不再在加强经营管理、改良经营技术下功夫,以致经营效益不能提高。而经营效益直接影响到单位经营成本水平,经营效益好的企业,其单位经营成本水平则低;反之,经营效益不好的企业,其单位经营成本水平则高。

(三)政府部门对其管制的难度较大,特别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从政府对价格管制方面进行分析)。政府制定自然垄断产业管制价格的主要经济依据,是促进社会分配效率、刺激企业生产效率和维护企业发展潜力共同构成自然垄断产业价格管制的三维政策目标体系。政府价格管制主要是促进社会分配效率,体现政府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消费者能在企业生产效率提高的基础上享受较低的价格等方面。企业拥有市场垄断或相对垄断的地位,几乎不存在任何外部约束机制,它们就成为市场价格的制定者而不是价格接受者,就有可能通过制定垄断价格,把一部分消费者剩余转化为生产者剩余,从而扭曲分配效率。客运经营者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的,千方百计地争取政府管制部门政策的倾斜,以实现自身的利润最大化。自从我县改为挂靠公司经营和一线一公司或多线一公司的经营方式,短途客运市场就控制在少数经营者手中,他们为了自身的利润非常容易联合经营,经常游说于政府,向政府部门述苦、索取政策倾斜,甚至当政府出台的政策不利于其利润的分配时,他们毫不犹豫联合起来对抗政府。如*年的春运结束时,我县价格主管理部门联合公管部门对客运票价进行监管,发现县境内短途客运经营者不执行春运结束价格回落的政策,票价仍按春运期间调价方案执行,联合检查组依法当场将多收价款退还给顾客,并给予口头告诫。当各客运公司或车队负责人发现检查组检查后,赶到检查现场,以种种理由阻止检查,并声称如果你们继续检查下去,他们将涨价到底,甚至县境内短途客运经营者全线联盟,并已筹集了联盟经费,县政府不予调价将县境内短途客运全线停开。这种现象近年来时有发生,在单车经营时极为少见。

二、一线一公司或多线一公司对价格影响的有利方面。

(一)客运线路改造有计划、速度快,较完整地体现客运营运成本。线路改造主要指车身改造,就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车辆损耗及现实要求有计划地对客运车辆进行更新。公司属大集体经营方式,代表集体利益,资金相对单车业主雄厚,且能自觉地按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使客运营运成本体现较完整。

(二)提供制定和调整客运运价的参考数据,营运成本较准确。公司化经营具备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健全的会计账目,较完整地记录下每一笔经营活动发生收入和费用,由此通过会计核算出的营运成本会较准确,能够有力地提供制定和调整客运运价的参考数据。然而,单车经营属于个体经营者,不须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及会计账目,只有现金日记账,根本不能提供准确的营运成本参考数据,甚至经营者自己也难以说出相关的参考数据。

(三)能有效地防止客运市场的过度竞争而造成的成本增加。自由竞争市场上的单车经营方式,如没有政府部门的有效管制,激烈地自由竞争就会出现优胜劣汰,淘汰将造成大量的资产浪费,从而增加了整个客运市场的营运成本。但是,一线一公司经营是一种相对垄断的经营方式,避免了单车经营过度竞争,经营者较为有效利用自身的垄断地位,优化资源的配置,有计划地对公司班车线路的改造。

综合上述分析,从价格制定和价格管理方面来讲,挂靠公司经营、现行的一线一公司或多线一公司的经营方式弊大于利。针对目前县境内短途客运市场经营的情况,如何改善客运市场管理体制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大胆地提出几点个人的建议:

篇2

笔者深知对于“李锦记”而言,成就未来之辉煌只有二种选择∶进则生,退则亡;变则达,守则死,而唯“凡不泥古而勇于创新者为智”,故心血来潮,对其寄予厚望才对其使命斗胆“指手划脚”,之所以“胆”从心起而不怕“鬼”吃,此乃坚信之一∶凡伟人者皆“小人”而常与小人为伍也;坚信之二∶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一身正气,何足惧哉?使命何有“陷阱”?非其使命有为不妥或不正确,而是笔者认为“李锦记”想在“乱世之中”,拔地而起,以正其“道”,成其引领直销之魂而无使命之超越而终不为大,望读者明之。

陷阱之一∶误以其使命为直销员使命

“李锦记”是香港百年老字号---1888年由李锦裳先生在广东南水创立李锦记蚝油庄开始,后来发展为多元化的广东“李锦记”集团公司的独资企业,成立于1992年,并开始以正当多层次直销(以下简称“直销”)的产品分销方式来进行公司的业务运作。1996年6月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文件规定,对中外传销(实际上是多层次直销)企业进行清理审查,并公告,“批准以下41家企业在核准范围内从事多层次传销(即多层次直销,笔者注)经营”,“李锦记”(住所∶广东省广州市广众路麒麟岗第一军医大学内)就在这被核准范围内的41家企业当中。1998年4月21日国家禁止传销后,“李锦记”也随之转型为“店铺+推销人员”的方式经营而至今。其实不仅仅是“李锦记”,几乎所有的传销公司和企业都随之转型为“店铺+推销人员”的方式经营,但是这种“店铺+推销人员”的经营方式并没有动摇和放弃直销的本质特征(关于这一点笔者不想在此论述,读者感兴趣可观阅中国营销传播网------《直销的危机、创新和未来(上、下)》一文)。

半过多世纪以来,人们一直有一个非常大的误区:以为直销只有一种文化、只有一种观念,这种误区造成了直销业发展史上的血雨腥风(这里我们不涉之)。其实任何一个直销企业运作的成功是“二套观念、思想”运作的成功:一个是生产商观念、思想;另一个直销商观念、思想。这二种观念、思想的之间的关系是“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何为对立又统一?它们之间井水不犯河水谓之对立;而共同之目的都是要建立直销员网络而最终把直销企业的产品卖出去而谓之统一。为什么会有对立统一的关系存在?一说大家就很容易明白∶传统市场上任何一家法人企业不就是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吗?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彼此都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竞争实际上就是利益最大化对立的结果,而统一就是彼此都要生存之结果,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研究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个本质的运转过程。

说到这里读者应该悟到直销这种“独特”的营销模式中一定存在“二种法人”,至于除企业法人外直销员为什么也是法人?我们暂时放一下,我们先来说一下直销的本质和灵魂。直销的本质和灵魂是什么?这也是人们最大的误区之一!以为直销就是一种简单的产品分销方式,其实并非完全如此,笔者在《对如新(nuskin)公司进入中国直销市场的几点建议》一文中谈到∶“直销的本质和灵魂不是‘推销产品’,而是‘推销梦想’!因而∶直销企业和公司不是‘生产产品’而是‘生产机会’;直销员不是 ‘推销产品’而是‘推销梦想’,原因就是人不会活在产品和制度中,人永远只会活在她的希望和梦想里!”,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直销教育和培训系统的鼻祖Dexter Yager先生通过艰苦实践、探索和思考而发现的真理。

就是因为直销的本质和灵魂不是“推销产品”,而是“推销梦想”(直销公司不从这个误区中走出来就难成其大)!所以,直销首先是一种个人创业模式,在传统的诸多个人创业模式当中,直销以它小投入、低风险、(注意)经过努力可能获得高额回报的创业模式成为了创业门槛最低的一种个人创业模式,这是直销最具惊人魅力的地方!!很自然直销这个行业就必然存在二个层次、二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一个是制造商,一个是直销商,而且关键是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非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尽管直销员以个人名誉与直销公司签约,但这并不代表被直销公司雇佣),由此直销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二种“平行”的文化和思想,即制造商、直销商文化和思想。有这个认识基础,下面我们来谈直销员是什么“法人”?

个人创业就注定了直销员身份的实质必然是“经营者”或俗称的老板而不是它对立面的“工薪族”。工薪族是靠出租自己的劳动力而换取货币取得工资收入的“自然人”;经营者是靠投资赚取利润在扣除成本和税收后合法所得的“法人”,这是二种本质截然不同的事物。直销员虽然“嫁”(签约)给了直销公司,但是直销公司并没有给直销员发“工资”,而是直销员靠投资(比如金钱、时间、知识、技能等)最终获取利润(即直销公司返还的奖金或者叫佣金),并且是扣税(一般由直销公司代扣)后,所以,直销员是“经营者”而非“工薪族”这是它的本质,你就是把它烧成灰它也不会变,因为直销员并非是靠出租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取工资收入而是靠投资并在扣除其成本和税收后而获取的合法(利润)收入。至于现今直销公司(为了“转型”)把直销员不叫直销员而改叫诸如营业代表、业务人员、雇佣人员、专职销售员,甚至叫正式职工等等,都不能动摇和改变直销员是“经营者”的本质特征!就好像我们把消费者叫做顾客、上帝、会员等等都不能动摇和改变她们是“人”的本质特征一样。

而今天的问题是直销员虽是经营者并具有一个经营者的本质特征(投资、成本、利润、税收等,而工薪族或称被雇佣者就不存在这些因素),但她却不一定有营业执照和固定营业场所,如果有就是法人。这种“没有”营业执照和固定营业场所的法人在《公司法》里并没有相关法律条款的规定(这个相关法律的制定已经滞后),笔者自己给她取了一个名字叫“准法人”。“准法人”和法人的唯一区别就在于有无营业执照和固定营业场所,这种没有营业执照和固定营业场所但又具有法人所有特征的经营者就叫“准法人”,所以,直销员 = 准法人。用有无营业执照和固定营业场所来判定一家公司或一个人是否是经营者的标准已经相对落后,就好像我们用有无“店铺”来判定一家公司是否是多层次直销公司的标准同样滞后于事物的发展一样,当然这将是对《公司法》的又一个补充和挑战。

直销员是经营者、是老板而不是被雇佣者和工薪者,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就一定会要表现出老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这一点是不用去争论和讨论的。直销企业和公司是经营者;直销员也是经营者,但是二者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等级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是相对或者已经相当成熟的老板而一个却是刚刚入门的老板,虽然她们都有共同的经济行为特征,但是她们的观念、态度和思考方式却是完全不同的,就因为如此,她们对使命的态度、理解和执行就是不平行的,有的时候是“背道而驰”的。不承认这一点,我们就无法理解直销员给别人说的是一套,自己做的又是另一套的思想和行为特点。

何为使命?派遣人去办事情的命令,比喻重大的责任。历史使命就是历史赋予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的重大的责任!“李锦记”集团主席李文达先生讲∶“李锦记已经完成了第一个使命,即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传播到全世界。现在我们又开始了第二个使命,也就是将中华中草药保健品传播到全世界!”。“李锦记”《业务基础》开篇即讲∶“无限极使命∶永远关怀、永远合作、永远创业……实现顾客企业一体化……造福社会,共享成果”。这个使命对不对?对!不仅对而且很伟大!然而21世纪是一个人性化的世纪,直销更是一个完全人性化的个人创业模式。

我们知道,直销分二种层次和文化,直销公司文化和直销员或者直销商文化,换过说法,我们这里就是“李锦记”文化和它的直销员或者直销商文化。二种层次和文化就必然会表现出二种不同的价值观,二种不同的价值观就必然表现出二种不同的“使命观”。如果我们不承认这一差别就等于我们在说空话、假话和套话而不是说真心话、实话和事实求是;说空话、假话和套话而不是说真心话、实话和事实求是,那么我们的事业就做不大、我们的使命就完成不了。

显然,“李锦记”集团主席李文达先生讲的使命、无限极讲的使命是属于直销公司文化的范畴,换句话讲它是“李锦记”的使命而“不是直销员的使命”,诚然有的直销员将来我相信她也会把自己的使命同“李锦记”的使命融为一体,但是你很难让刚加入的每一个直销员,让她的肩上去承担如此大的历史重任和重担,只要是稍微理智的人都不会一开始(加入无限级直销)就会为此使命而赴汤蹈火,她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口袋问题”而不会是那么大的“使命问题”,对于一开始给对方谈使命只适用以少数大梦想家。

诚然,“李锦记”的使命应该给刚加入的每一个直销员讲,让她们了解和熟知“李锦记”的价值观和对待人生的态度,但更重要的是“李锦记”要站在直销员的立场上而不是“我”的立场上去讲直销员关心的问题、关心的事。“李锦记”在树立自己使命的同时,95%的时间应去树立直销员使命!我们讲过直销员也是“法人”,她跟“李锦记”是平起平坐的关系,这个关系永远不会因为“转型”而改变,原因就在于直销的本质不会变!直销员只关心我团队下个月推荐了多少人?我团队中专卖店增加了几个?业绩增加了多少?我的奖金应该是多少?会不会发错?……她不会关心“李锦记”今年的利润是多少?又上了什么生产线?又捐了多少钱?又盖了几所希望小学?……如果她要关心那一定是与她的利益有关,比如她推荐新直销员时会主动“展示”给新直销员看(目的希望她赶快加入购物,我团队赶快增大,我多增加收入,这不是人坏,这是人的自然属性)。一个直销员连这些都不去关心,谈何让她去关心“李锦记”的历史使命,并为之赴汤蹈火?

世界知名经济学博士张五常先生讲∶“人的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寻求‘极大化‘的,每个人都这样。我可以很简单地称它为‘自私的假设’。每个人何时何地,任何行为都是以‘自私’为出发点的。解释复杂的世界,一定要有简单的理论……复杂的理论来解释复杂的世界,能够成功的机会近于零。局限条件有所转变,人的行为就转变。经济学就这么简单,所有的经济学就这么简单……”。所以“李锦记”不可能要求直销员要同自己一道去承担这么大的历史使命,这是不公平,也是不人性的,任何一个利益集团都不可能把自己的使命强加给另一个利益集团,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李锦记”硬要强加上去,比如在任何场所时时要直销员记住“李锦记”的使命并为之奋斗,事情就会朝着“李锦记”所期望的反方向发展。

直销员的使命是什么?这就属于直销员(商)文化和价值观的范畴。全球最著名的直销员(商)文化和价值观的光辉典范当属Dexter Yager(德克士特·耶格)先生所提出来的“梦想文化”。他认为直销员作为一个独立创业个体的人,之所以她要创业、之所以她要取得经济的独立和自由、之所以她要成为传奇式的人物、之所以她要获得他人和社会对她的认同和尊重,关键是在她的内心深处有一个永不泯灭的,深藏在她潜意识中的梦想,人之所以活着就是因为有这个梦想的存在,一旦这个梦想消失了,人也就死亡了。他认为梦想是成就一切事情的原动力,是一切成就的起点,这个世界的进步和发展就在于有大梦想家的推动,人因为高尚的梦想而伟大,因卑微的梦想而渺小。他认人的梦想是可触摸的、是可以实现的,没有实现是因为她放弃了梦想,梦想是可以被激发的……

Dexter Yager先生在谈及他对安利的看法和感想时讲∶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彼此思考方式的不一样。他说,多数人加入安利以后,要经过一个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成熟的过程,很遗憾的是就是因为她们不成熟,所以她就看不懂安利。我们的责任就在于改变和影响人们的思考方式,然后再展示给她一个机会,尽管我们在人们面前展示了这个机会,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都有足够的智慧能够理解到她们将受益于这个机会。走向安利的成功意味着我们一天天走向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不断成熟和成长的过程。你要成功就必须养成新的、良好的习惯,这就是成功者的习惯。在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你会不断地受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你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思考,当别人偷走你梦想的时候,你能否再次种植你的梦想,这决定你是走向成功还是走向失败。

读者能理解这二种文化、二种价值观的冲突和不同了吗?直销公司和直销商(员)的文化,简单讲一个是“生产产品”的文化,而另一个却是“卖商品”的文化(传统企业这二种文化是合而为一的,原因在于它只有一个法人),二种不同的立场和价值观就必然表现出二种不同的文化,这是我们无法否定的,当今很多直销公司业务拓展不起来,甚至滑向非法传销的粪坑,其中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没有认识到多层次直销这种商业模式存在二种截然相反的观念和价值观,从而试图用直销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去覆盖和影响直销商(员)的文化和价值观。所以我们讲“李锦记”的使命“陷阱”也在于此,不是讲“李锦记”的使命不对或不正确,而是它如果没有看到这个区别而试图也用“李锦记”的价值观去覆盖和影响直销商(员)的价值观,或者换个说法,“李锦记”试图用自己的使命去覆盖和影响直销商(员)的使命,那么“李锦记”的事业就难于做大。笔者这样说并非胡言乱语而是有事实依据的,我的朋友就有做“李锦记”直销商(员)的,都深感这样做下去(天天讲产品,缺少直销商文化的结果)情况不妙,笔者当然非常明白这是为什么却又爱莫能助。

“李锦记”要想在直销界脱颖而出,虽然它从1992年成立并运作到现在,并采用了未来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直销模式,但笔者认为它的万里才跨出了很小很小的一步!虽然它有很好的家族企业文化(尽管也要创新,这也是笔者欣赏的理由),但跨入直销模式使它进入了一个全然陌生的世界,诚然它也可以说,你看我已经发展得很不错,但平心而论,它最大的危机就是它最“辉煌”的时刻,它现在最大的软助就是缺乏(准确讲叫没有)直销商(员)的文化、价值观和使命(注意∶我们这样讲,读者不要误以为“李锦记”的文化、价值观和使命不重要或应舍弃),这就好像盖大厦没有坚实、稳固的基础一样,这种大厦盖得越高危险性就越大,而且一旦倒塌根本没有救!所以“李锦记”想成为直销界时代的英雄就不可不慎之、不可不为之,当然若“李锦记”不想为之那又另当别论。

“李锦记”跨入直销模式的创新对其传统营销模式来讲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创新”,但话又说回来,她认为的“大创新”其实这都是别人20世纪都已经创新完了的创新(实际是模仿),也就不能称其为什么创新,“李锦记”想成其为直销界时代英雄的最大创新是对别人20世纪都已经创新完了的创新的“再一次创新”,当然任何试图模仿或踩着别人走过的脚印再想创造一个直销的神话已经不再可能,或者讲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上的直销观念及其模式已经不适应和滞后于信息文明时代的要求和发展,中国以及世界直销将面临创新变革的巨大挑战!同时这也是“李锦记”最大的挑战和机遇。

陷阱之二∶误以无限极使命为李锦记使命

“李锦记”应该是南方李锦记集团公司(这里简称“李锦团”)下属的一个全资子公司,这一点笔者应该不会猜错(如果猜错敬请见谅)。我们来看一下无限极使命(即“李锦记”使命),“李锦记”《业务基础》开篇即讲∶“无限极使命∶永远关怀、永远合作、永远创业,以创新为本,中草药保健品为主导,实现顾客企业一体化,弘扬中国优秀养生文化,造福社会,共享成果”;“李锦团”主席李文达先生讲∶“李锦记已经完成了第一个使命,即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传播到全世界。现在我们又开始了第二个使命,也就是将中华中草药保健品传播到全世界!”。请注意∶“弘扬中国优秀养生文化”和“将中华中草药保健品传播到全世界”这二个使命虽有交叉但并不是完全融合的,“中华中草药保健品”属于“中国优秀养生文化”,但“中国优秀养生文化”却不一定就只有“中华中草药保健品”,比如太极拳、酒文化、食文化等。

无限极,即“李锦记”采用的是多层次直销的产品分销模式,但并不意味着“李锦团”也采用该模式来分销其产品。直销产品分销模式应该只是“李锦团”众多产品分销模式中(非常特殊)的一种,既然无限极的直销模式并不一定代表“李锦团”的唯一商业模式,那么它们之间在家族文化一脉相承的条件下就应表现出个体的“差异化特征”。这个“差异化特征”表现在彼此的责任、使命上就有所不同,这一点从李文达先生的演说中已经表露出来。“将中华中草药保健品传播到全世界!”应该说是整个李氏集团的使命,当然毫无疑问地这也必然是无限极,即“李锦记”的使命。然而无限极的使命笔者认为就不仅仅只是“将中华中草药保健品传播到全世界!”,因为无限极采用了世界上直销(或叫传销,但读者请注意∶传销和非法传销是二个本质截然不同的概念。读者有兴趣可观阅《揭开非法传销的神秘面纱》一文)这种独特的商业模式也就注定了它必然具有跟传统企业(如“李锦团”)不一样的使命行为模式,这一点我们在第一个标题中就已经谈到。

如果整个“李锦团”的使命也采用无限极的使命,风险就非常大!这个风险比较大的原因就在于“李锦记”采用了传销(即多层次直销,简称直销)模式,而传销是中国政府目前禁止的商业模式,诚然我们心里都“十分明白”中国政府目前禁止的传销是指“非法传销”而不是指多层次直销,我们也不必去指责官方为什么不把“传销”写明是“非法传销”,我们更相信直销在中国会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但目前的情况是整个国内直销业群龙无首,一片狼籍,直销员行踪更是畏首畏尾,总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亏心事。

我们也心知肚明,没有一家“店铺+xx员”的直销公司不清楚自己“本来面目”到底是什么,尽管为了应付“中国国情”叫嚷“我”已不再是直销的这种小孩跟大人玩的烂漫游戏。其实人们在评价无限极的时候,已经表现出不分“李锦记”还是“李锦团”都说是“李锦记”,而其直销员更是在不同的场所有意无意去混淆它们之间的区别。

这是极其危险的,“李锦团”100多年的品牌“李锦记”是4代人共同努力奋斗之结果!“李锦记”一旦被拖入或被误认为是非法传销的又一个蓝本(这种拖入或被误认为并不会因为你是低调运作还是高调运作,公司是否历史优久等等,安利公司有40多年的正当直销发展史,对中国的公益事业捐款不下几千万,但照样被拖入非法传销的泥坑!)。“李锦团”100多年的品牌因“李锦记”就会受到牵连,安利公司就是因为这种牵连而为了“洗刷冤屈”每年都损失上百万,不仅如此,许多优秀人才也因为做安利而避免受朋友质疑而最终离开安利公司。如果“李锦记”一旦出现如此情况(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不仅会牵连100多年的“李锦记”品牌,而且优秀人才的流失将是致命的,因为说白了直销公司的最终竞争就是优秀直销人才的竞争,“李锦记”如何让天下优秀直销人才为其所用,不仅仅是一个使命的问题,这也将是“李锦记”的挑战和机遇。

陷阱之三∶误以企业顾客一体化使命为直销使命

什么叫“企业顾客一体化”?局外人可能不完全明白其涵义,而局内人则是一听就明白。直销这种产品分销模式其本身就是直销公司(企业)自己不卖产品,而是把卖产品的权利交给一个一个的“人”去完成,这一个一个的“人”是自然人状态下的“准法人”(传统企业的产品分销是交给“法人”,即商去完成),这个“准法人”是以个人为单位(传统商是以“组织”为单位),直销公司把她们叫做直销员或者直销商。这个直销员或者直销商是“二种身份”的合成体,我们说直销模式独特就独特在这些地方,她除了“准法人”的经营者身份以外,其本身还是直销公司(生产商)产品的忠实消费者,消费者走进店铺购物就变成了顾客,即直销员是“顾客”和经营者二重身份的合成体(关于这一点读者还可以观阅《一场悄悄来临的营销观念革命》一文),这就是“企业顾客一体化”,说简单点“企业顾客一体化”=直销=“企业顾客一体化”。

无限级,即“李锦记”把“企业顾客一体化”看成是要完成的使命之一,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无限级这样讲,这就好比告诉人们说∶我“李锦记”这辈子做直销做定了!使命就是必须要完成的重大责任,“李锦记”把“企业顾客一体化”看成是要完成的重大责任,当然也就是要把做直销看成是要完成的重大责任!但笔者认为,“李锦记”把“企业顾客一体化”,即直销看成是自己要完成的使命,未免“小气”了一点!因为这个使命已经完成,“李锦记”做直销如果从1992年算起到今天也已经有10年,至于做大做小那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李锦记”把“企业顾客一体化”写入公司的使命篇真未免“小气”了一点,这也就是“李锦记”没有分清或者没有认识到直销存在二种文化和价值体系的原因,或者说它没有分清“李锦记”和直销商使命不同的原因。

这一点它倒是应该学一学安利公司,安利公司就很聪明,它根本不说是“企业顾客一体化”而是说“实现人生目标的机会”,这个使命的立意不仅高远而且实事求是!它不是说我这辈子干直销干定了而是说要给直销员提供一个“实现其人生目标的机会”。安利公司如此以此为使命,就在于它非常了解直销存在二种价值体系的原因,也看得出它是以直销员的使命为使命。而“李锦记”恰好反过来,让直销员以“李锦记”的使命为使命,这就“倒”了,就是我们常说的路走反了。“李锦记”的发展壮大,其使命的最终实现一定是在直销员使命实现的基础上才能够得以实现,这就是直销模式直销商文化中常说的一句话,你只有帮助足够多的人成功你才能成功!“李锦记”的使命假若不是帮助足够多的直销商成功,试问它又如何能够成功?如果没有足够多的直销商成功,“李锦记”的使命又如何得以实现?安利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使命定为给直销员提供一个“实现其人生目标的机会”?安利辉煌之所以辉煌不就是显而易见了吗?

陷阱之四∶误以“永远”为伟大

无限级,即“李锦记”使命中第一句使命是“永远关怀、永远合作、永远创业”。笔者还是要申明这个使命并没有什么不对或不正确,只是这句使命突出表现了人们对美好追求的愿望,而使命则是要完成的重大责任!历史使命就更不用说,所以使命应该是可触摸、可感受的,而不是对一种事物追求的“美好愿望”。美好愿望去追求当然没有错,但有的时候会让人感觉到可望而不可及,笔者第一次看,包括看很多次,虽然能知道它要表达的意思,但还是不能一眼看明白∶永远关怀谁?永远与谁合作?谁永远创业?

我们从二个方面来讲,先说“永远”,永远者永久、长远也,也可以理解为永恒。而我们知道世间万事万物没有一件是永恒不变、不生不灭的,再伟大的人都难免一死,佛教创史人释迦牟尼虽然讲经说法四十九年,缔造了源远流长的教育体系---佛教,但是他还告诫诸弟子和世人说∶我未曾讲一个法,如果有人执著于我所说的法,就是在诽谤我!他讲佛教在末法时代一万年后都会消失。万法均无永恒久远之说,而“李锦记”的使命却以“永远”为定词,笔者以为恐怕难于起到“李锦记”所期望的良好效果。

第二,以“永远合作”为例,笔者解之∶与谁永远合作呢?除了与供应商等等合作外,最重要的它应该是与直销商永远合作。而合作一定是平等的、一定是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永远合作”只是“李锦记”的一厢情愿,任何一家直销公司都不可能保证它的直销员与它永远合作一辈子!如果硬要说那就是“虚”的、假的、不真实的,而硬要把“虚”的、假的、不真实的当真的去做,必然会导致大家以“虚”对“虚”、以假玩假,既然“永远合作”达不到“李锦记”所期望的“永远合作”的美好愿望出现,还不如不说,倒还不如说点实实在在的话∶我们彼此追求真诚的合作!或者,合作意味着我们是伙伴!来得实在点,也更符合人性,也更把激起彼此情感上的共鸣。“永远关怀、永远创业”笔者不再分析,读者自会明之。

篇3

(二)总体经营目标

----切实保障所有住读职工的生活,按日平均2500人就餐水平配置经营规模,并能满足极端就餐量3500人的需求.

----满足高,中,低三个不同等次家庭收入的职工就餐需求,基本配餐标准:3.85—4.40元,平均日就餐标准4.36元.为保证最低需求,配有2—3元的生活标准,以满足所有职工的生活之需求.

----保证完成校方对食堂投资年收回20万元资金的目标,为了最大限度适应校方对食堂经营的管理,我方愿上交校方食堂管理费1.8万元,合计为21.80万元.

----年餐费收入283.40万元,经营毛利水平16.3%;经营费用20.42万元;经营费用率7.21%;经营者年利润3.92万元;利润率为1.38%(具体指标详见附表).

二,建立健全有一中食堂特色的管理模式

(一)校方自始至终参与食堂管理,指导是食堂经营管理工作,要求校方成立专门的班子参与经营之中监督,指导,服务我方的经营管理工作,以保证我们的经营行为合法有效.

(二)学校的管理监督职责:

1,监督审批,经营者的服务品种与价格;

2,检查监督食堂的卫生安全工作,对违规行为予以处罚;

3,抽查评价服务品种的质量,对违规行为予以处罚;

4,管理售饭卡系统,向经营者结付餐费.

5,协调职工就餐秩序.

(三)经营者实行电脑化成本管理,并按日向校方提供全部材料成本的明细消耗和日累计情况,以提供明细监督依据.

(四)建立利益调控机制,保证校方,经营者的合作关系长期有效.

本方案是按就餐职工日平均2500人结合郧县市场价格水平测定的,且成本费用均是按低标水平估算的,购销价格允许浮动5%左右,为此,建议:按就读职工的多少控制收回投资之比例,即就餐职工每超过200或下降100人,按比例调整收回投资(收回投资和管理费)之比例.

三,经营估算情况

(一)经营指标

1,餐费营业收入283.40万元,其中富裕家庭类比重30%,750人,日平均餐费标准5元/人,年97.50万元;中等收入家庭类比重30%,750人,日平均餐费标准4.40元/人,年85.80万元;一般收入类比重40%,1000人,日平均餐费标准3.85/人,年100.10万元.

就餐实际天数每月按26天,每年按10个月.

2,材料成本182.61万元,材料成材成本64.53%.共分粮,油,豆制品,肉蛋,蔬菜,调料六大类21个品种,其日,月年消耗定额见《成本消耗明细表》.

3,燃料27.36万元.燃料费率9.65%,其中日耗煤800公斤,每公斤0.45元,月耗10800元;水电月耗7600元;柴油日耗70.8升,月耗2124升,每升4.22元,月为8963元,月耗为27363元,三种燃料年耗为27.36万元.

4,工资27.29万元,费率为9.63%,月薪经理1100元,副经理1000元,楼层食堂主管800元,管理人员450—600元;食堂主厨400—500元,勤杂工350元,加停工期间管理人员工资8400元,每年工资27.29元,详见《工资及定员明细表》.

5,校方收回投资(包括管理费)21.80万元,费率为7.69%,其中:收回投资20万元,食堂管理费1.8万元.

6,企业管理费用20.42万元,费率为7.21%,详见《企业管理费明细表》.

7,经营者利润3.92万元,营业收入-材料成本-燃料-工资-校方收回投资-企业管理费=283.40-182.61-27.36-27.29-21.80-20.42=3.92万元.

按简易核算:总收入-总成本=利润,即:283.40-279.48=3.92万元.计算成本率为98.72%,利润率1.28%.

(二)投资指标

为了提高花色品种和解决饭菜保温问题,以及必要的流动资金需投入资金40万元,其中:设备投资8万元,流动资金32万元.

四,经营管理措施

(一)强化食品安全措施,确保职工在校饮食安全.一是要建立安全责任制,食堂与与校方签定安全责任状,按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和校方的要求条款组织生产经营,提供安全食品,确保饮食安全.二是建立企业内部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配备专一的食品卫生质量监督员,所有员工要与公司签定卫生安全责任状,把卫生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人,所有进入食堂员工都要经过卫生监督部门体检并核发健康证明,所有管理人员(包括企业内外部)到食堂检查工作,均要通过本食堂食品卫生监督员同意并发专门防护衣服和证卡,方能进入.三是建立食品安全预警制度,所有制度张贴上墙,出现问题应即时向校方报告和有关部门报告,及时做出急救措施,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增加花色品种,完善保温措施,改善职工就餐质量.一是添置必要的设备,从提高花色上减少就餐人数的流失,如增加油饼,馅饼,千层饼,热干面,清汤,胡辣汤等品种或产量,满足职工之需求,增加经营者的收入;二是选用符合卫生标准的夹层保温设备作为盛售饭器具,保证职工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三是设立饭菜质量投诉意见箱和聘请由职工出任的流动食品质量与价格监督员.定期对饭菜的质量如温度,品种数量等进行抽查,并向校方反馈.

(三)管理机构与责任制.根据一中食堂的建设特点和经营指导思想,确定"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内部分组责制考核"为经营者的食堂运行机制.

1,经营者以公司名义与一中校方签定合同并成立:郧县一中食堂管理部,履行具体经营管理职责,以郧县一中食堂名义对内对外开展工作.生产部门为三个生产车间,一个品种开发车间作为生产加工主体,各车间按计划生产同样产品,以销售量作为目标考核的依据;成立财务,仓库,采购,质检等部门以统一管理和收发财物,把整个生产经营控制在食堂管理部统一经营管理之中.管理机构如图.

2,工资水平与郧县实际水平相适应,实行差别工资管理,食堂管理部经理月薪1100元,副经理1000元,食堂生产车间主管800元,其它均控制在350—600之间,以降低成本保证食堂正常运行,工资定员表如下:

篇4

1 新形势下房地产公司经营与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经营与发展进行大力的整顿与调控,使得房地产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房地产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履步维艰、面临着公司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压力。显而易见,房地产公司的经营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有待于解决和研究。

1.1 国家的调控政策给房地产公司的经营带来的问题。

1.1.1 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转变。由于国家对于房地产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出台,使得原来房地产的“销售热”、“抢购潮”、“投资热”等等现象只能让公司的经营者深深回忆了。房地产公司与购买者的主导地位发生了转换。市场上的观望状态持续延期,投资者也开始理智的选择躲避风头或者转而投资其他行业。

1.1.2 融资环境的转变。以前的房地产公司的融资渠道多为银行贷款,或者是抵押贷款。如今国家大力限制房地产公司的贷款金额,提高了放款的门槛。使得房地产公司在融资方面需要重新寻找新的融资渠道。

1.1.3 市场对于房地产的产品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前房地产在经营中占有主导地位,公司的经营重点主要放在了快速建设和促进销售上。忽略了产品的多样化经营和精品化经营。如今房地产公司面对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不得不在产品的多样化和精品化上多下点功夫。

1.2 公司的内部经营为应对新的市场环境所存在的问题。

1.2.1 公司经营结构的调整。在房地产公司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时候。房地产为使资金快速回笼或者是尽快的扩大经营成果往往是选择快速的买地进行开发、然后大力的销售。开发、销售是房地产公司经营的两大板块。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房地产公司也将加大在管理、经营和服务上的关注度。

1.2.2 公司需要对资金链进行严格控制。房地产公司的经营有其显著的特点。在资金的运用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项目运作或者是周转,甚至于积压。因此严格的控制资金链是公司经营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银行贷款的严格监管使得融资变得相对艰难。政府土地交易政策的转变又加大了资金的运转量。无不对公司资金链的正常运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1.2.3公司需要建立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体制。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房地产行业的畸形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营成果,也给房地产公司带来了严重的损失。现代化经营与管理体制是保障公司长久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这就对房地产公司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加大会计电算化的建设以及成本核算的能力,优质高效的设计团队,优质的服务团队和管理团队等等都需要房地产公司加快建设速度和加大力度。

2 关于房地产公司的经营与管理一些措施和方案。

鉴于以上我们对于房地产公司所处的市场环境与公司内部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分析与探讨,为了更好的经营发展企业和发展国民经济。我们应该作出一些具体的措施与方案为它们的发展进行努力。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2.1 加强公司的人才培养与招揽,建立公司的经营体制。

人才是公司经营发展的根本,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以及复合型的人才等等都是目前处于转型期的房地产公司所迫切需要的。注重于对人才的培养和招揽是公司为长久的发展战略的实现以及建立全面的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体制作出基本的铺垫作用。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使的房地产公司的经营模式逐渐的向多元化、复杂化进行转变。因此建立健全的经营体制是符合公司的发展需要的。公司的经营也应该为了规避风险和扩大利益进行多元化的转变。

2.2 加强成本核算的能力和开发多方面的融资渠道。

房地产竞争的激烈化势必影响房地产的经营成果与经营成本,房地产公司应该加强经营成本核算的能力,很好的控制公司的财务运营状况。使得企业在成本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以求在竞争中的绝对优势。银行缩紧银根,对于房地产的开发和销售都带来了不小的打击。房地产公司的经营中离不开融资,这就需要经营者在融资渠道的开辟上多动头脑,不能一味的追求资金的快速回笼毕竟这不符合房地产的正常运营状态的。比如说在开发中多采用合作的形式,有效地减少开发占用资金,扩大与基金、信托等等金融机构的合作。

2.3 加强公司的内部管理,合理有效的规避风险。

房地产公司发展二十年来,多受到国家的政策扶持。但是如今骤然面临市场经济的控制,必须要在管理上多下功夫,不然各种风险都将对房地产企业形成致命的打击。加强公司的内部管理,无疑是降低和规避风险最好的措施,也是企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如今的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构建现代化的分工经营部门体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平台。都是加强公司内部管理的有效措施和主要途径。通过成本核算和质量控制有效的规避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工程开发和资本运作带来的资金风险和质量风险等等。

2.4 做好对市场动态的把握,根据市场的需求设计、生产产品以及差异化生产战略的运用。

由于前期房地产的火热经营状态,使得许多人都想从中分得一块利益。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公司纷纷建立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如今的好前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使得原本还不算厉害的竞争问题也日益突出。房地产企业就是生产房产产品经营房产产品的经营企业。房产作为商品和其他的商品一样也需要市场的选择或者淘汰。想要取得竞争的优势就需要把握市场的动态,去探析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根据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需求来进行产品的细分。这些是房地产公司经营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只有做好这些才是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的最终目的。

2.5 整合资源,合理有效的运用资源。

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过程也是对各种资源经营与管理的过程,房地产企业更是大量的资源进行运作的过程。由于房地产企业的资源运作有着运转周期长、运转的数量大等等特点。决定了资源的管理也是房地产公司需要高度关注的经营问题之一。前期的房地产经营形式较好,突然间的降温必定使得众多的房地产企业出现了大量的商品积压,也就是商品房闲置积压的状况。这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就是资源的占用,对于房地产公司的资金链运转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同时,因为贷款的问题跨期越长损失也就越多。购买的土地闲置也是房地产企业的资源占用的一种常见现象。所以,对于现有资源进行全面得的整合,在以后的发展中合理利用资源也是房地产公司经营与管理的主要工作。

总结

本文主要对于房地产企业经营与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与进步的一些有效的建议与措施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与分析。旨在为房地产企业的稳定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并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房地产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研究工作中来。为房地产公司及国家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篇5

    1 新形势下房地产公司经营与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经营与发展进行大力的整顿与调控,使得房地产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房地产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履步维艰、面临着公司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压力。显而易见,房地产公司的经营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有待于解决和研究。

    1.1 国家的调控政策给房地产公司的经营带来的问题。

    1.1.1 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转变。由于国家对于房地产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出台,使得原来房地产的“销售热”、“抢购潮”、“投资热”等等现象只能让公司的经营者深深回忆了。房地产公司与购买者的主导地位发生了转换。市场上的观望状态持续延期,投资者也开始理智的选择躲避风头或者转而投资其他行业。

    1.1.2 融资环境的转变。以前的房地产公司的融资渠道多为银行贷款,或者是抵押贷款。如今国家大力限制房地产公司的贷款金额,提高了放款的门槛。使得房地产公司在融资方面需要重新寻找新的融资渠道。

    1.1.3 市场对于房地产的产品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前房地产在经营中占有主导地位,公司的经营重点主要放在了快速建设和促进销售上。忽略了产品的多样化经营和精品化经营。如今房地产公司面对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不得不在产品的多样化和精品化上多下点功夫。

    1.2 公司的内部经营为应对新的市场环境所存在的问题。

    1.2.1 公司经营结构的调整。在房地产公司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时候。房地产为使资金快速回笼或者是尽快的扩大经营成果往往是选择快速的买地进行开发、然后大力的销售。开发、销售是房地产公司经营的两大板块。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房地产公司也将加大在管理、经营和服务上的关注度。

    1.2.2 公司需要对资金链进行严格控制。房地产公司的经营有其显着的特点。在资金的运用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项目运作或者是周转,甚至于积压。因此严格的控制资金链是公司经营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银行贷款的严格监管使得融资变得相对艰难。政府土地交易政策的转变又加大了资金的运转量。无不对公司资金链的正常运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1.2.3公司需要建立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体制。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房地产行业的畸形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营成果,也给房地产公司带来了严重的损失。现代化经营与管理体制是保障公司长久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这就对房地产公司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加大会计电算化的建设以及成本核算的能力,优质高效的设计团队,优质的服务团队和管理团队等等都需要房地产公司加快建设速度和加大力度。

    2 关于房地产公司的经营与管理一些措施和方案。

    鉴于以上我们对于房地产公司所处的市场环境与公司内部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分析与探讨,为了更好的经营发展企业和发展国民经济。我们应该作出一些具体的措施与方案为它们的发展进行努力。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2.1 加强公司的人才培养与招揽,建立公司的经营体制。

    人才是公司经营发展的根本,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以及复合型的人才等等都是目前处于转型期的房地产公司所迫切需要的。注重于对人才的培养和招揽是公司为长久的发展战略的实现以及建立全面的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体制作出基本的铺垫作用。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使的房地产公司的经营模式逐渐的向多元化、复杂化进行转变。因此建立健全的经营体制是符合公司的发展需要的。公司的经营也应该为了规避风险和扩大利益进行多元化的转变。

    2.2 加强成本核算的能力和开发多方面的融资渠道。

    房地产竞争的激烈化势必影响房地产的经营成果与经营成本,房地产公司应该加强经营成本核算的能力,很好的控制公司的财务运营状况。使得企业在成本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以求在竞争中的绝对优势。银行缩紧银根,对于房地产的开发和销售都带来了不小的打击。房地产公司的经营中离不开融资,这就需要经营者在融资渠道的开辟上多动头脑,不能一味的追求资金的快速回笼毕竟这不符合房地产的正常运营状态的。比如说在开发中多采用合作的形式,有效地减少开发占用资金,扩大与基金、信托等等金融机构的合作。

    2.3 加强公司的内部管理,合理有效的规避风险。

    房地产公司发展二十年来,多受到国家的政策扶持。但是如今骤然面临市场经济的控制,必须要在管理上多下功夫,不然各种风险都将对房地产企业形成致命的打击。加强公司的内部管理,无疑是降低和规避风险最好的措施,也是企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如今的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构建现代化的分工经营部门体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平台。都是加强公司内部管理的有效措施和主要途径。通过成本核算和质量控制有效的规避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工程开发和资本运作带来的资金风险和质量风险等等。

    2.4 做好对市场动态的把握,根据市场的需求设计、生产产品以及差异化生产战略的运用。

    由于前期房地产的火热经营状态,使得许多人都想从中分得一块利益。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公司纷纷建立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如今的好前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使得原本还不算厉害的竞争问题也日益突出。房地产企业就是生产房产产品经营房产产品的经营企业。房产作为商品和其他的商品一样也需要市场的选择或者淘汰。想要取得竞争的优势就需要把握市场的动态,去探析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根据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需求来进行产品的细分。这些是房地产公司经营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只有做好这些才是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的最终目的。

    2.5 整合资源,合理有效的运用资源。

    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过程也是对各种资源经营与管理的过程,房地产企业更是大量的资源进行运作的过程。由于房地产企业的资源运作有着运转周期长、运转的数量大等等特点。决定了资源的管理也是房地产公司需要高度关注的经营问题之一。前期的房地产经营形式较好,突然间的降温必定使得众多的房地产企业出现了大量的商品积压,也就是商品房闲置积压的状况。这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就是资源的占用,对于房地产公司的资金链运转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同时,因为贷款的问题跨期越长损失也就越多。购买的土地闲置也是房地产企业的资源占用的一种常见现象。所以,对于现有资源进行全面得的整合,在以后的发展中合理利用资源也是房地产公司经营与管理的主要工作。

    总结

    本文主要对于房地产企业经营与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与进步的一些有效的建议与措施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与分析。旨在为房地产企业的稳定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并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房地产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研究工作中来。为房地产公司及国家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篇6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1、研究背景

房地产业在我国发展过程虽然短暂但是却非常迅速。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而活跃起来的,其发展历程具有明显的政府宏观调控的特征。当然,房地产业作为现代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具有自身明显的经济特征和特有的发展规律。资本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它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出发点。资本结构问题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它与企业成长、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着至关重要的内在联系,企业资本结构的决策影响到企业的资本成本,资本成本又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效益水平、风险程度,进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能力,影响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因此,合理使用资金、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对房地产上市公司具有特殊的意义,研究其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为企业的经营监管提供依据。

2、研究目的

资本结构的选择以及它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一直以来是学术界最广泛的研究话题。在企业既定的产业规模下,研究企业的经营业绩并确定资本结构对经营业绩的影响是最终研究目标。这就涉及到企业如何界定企业业绩的评价指标,并建立指标与资本结构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增长。因此,本文的研究目标为: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房地产行业资本结构对该行业经营业绩的影响,找出关键性影响因素,并融合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可行性建议,优化资本结构,使企业始终保持良好的经营业绩,稳定增长。

3、研究方法

本文实证部分采用了多元回归分析法和杜邦分析法。选取部分房地产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数据,运用Eviews统计软件对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利用软件对多元模型基本假设与显著性检验进行验证,进行数据的摄入与剔除,在此基础上得出回归方程,进而得出本文结论。

二、指标分析及数据选取

(一)指标分析

1、指标关系研究

(1)净资产收益率是整个分析系统的起点和核心。该指标的高低反映了投资者的净资产获利能力的大小。净资产收益率是由销售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决定的。

(2)权益乘数表明了企业的负债程度。该指标越大,企业的负债程度越高,它是资产权益率的倒数。

(3)总资产收益率是销售利润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乘积,是企业销售成果和资产运营的综合反映,要提高总资产收益率,必须增加销售收入,降低资金占用额。

(4)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资产实现销售收入的综合能力。分析时涉及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有关资产使用效率指标,即必须综合经营销售各方面因素来反映企业资产结构是否合理。

(5)销售现金比率是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销售收入相比后形成的财务比率,反映企业经营业务的收现能力。该比率越大,表明货款回收速度越快,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高,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越小,同时也说明企业的收入质量是有保障的;反之,亦然。

2、外部指标选取

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是房地产企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既受到整个行业发展现状的制约,又能促进整个房地产行业不断的完善和走向成熟。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自有资金不足,一般为30%-40%,其余的60%-70%依靠金融系统的融资、外资和购房者的预付款, 根据前述分析利率对于房地产行业经营业绩影响不容忽视,所以利率的波动会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房地产公司的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

1、样本选取

为了使本文的研究结果更能客观反映出现实中存在的情况,本文在选取样本时遵循了以下原则:

(1)股票上市初期,公司的表现和股票价格不稳定,于是选择2000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2)只发行A 股的公司。对于同时发行A 股,又发行B 股或H 股的公司剔除在样本之外,因为对于同时发行多种股票种类的公司与仅发行A 股的上市公司在确认收入与费用的会计政策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样计算出的财务指标就不再具有可比性。

(3)对于不能较好反映出上市公司真实价值的ST,PT 类公司将被剔除;对于不能提供研究所需要全部数据的上市公司也将去掉。

2、数据来源

本文所需的原始数据是从新浪财经网中各公司2001年至2010年度财务指标列表中选取的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权益系数、总资产周转率、销售现金率;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获得利率历史数据。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以及模型的回归分析所运用的软件是Excel和Eviews3.1(2)。

三、多元回归模型建立与应用

(一)构建模型

经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初步假定,所要构建的模型应具有以下形式:

Y=β0+β1 X1+β2X2+β3X3+β4X4+β5X5(4..7)

其中:Y为资产报酬率,β0~5为由统计软件经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而估算出的方程系数,X1~X5分别为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销售现金率、权益乘数、利率。输入数据后得到回归方程:

Y=-26.3570+41.7409X1+0.0042X2+0.2896X3-3.6813X4+ 5.0801X5

t=(-2.3080)(2.2267)(0.0213)(0.8781)(-4.8220)(2.9588)

R-squared= 0.9701Adjusted R-squared= 0.9328

F= 25.9703

可决系数为0.9701,修正可决系数为0.9328,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度很高。F值为25.9703> F0.05(5,4)=6.26在显著水平0.05上通过检验,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在显著水平0.05上t值为2.776,模型中X4,X5通过检验,说明权益乘数与利率对资产报酬率有显著影响;而X1,X2,X3在模型中的t值小于临界值对被资产报酬率解释低。把解释变量分解,分组对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拟合度最优的回归:

Y=-26.2976 + 40.0743X1 - 3.6266X4 + 5.1588X5

t= (-2.8191) ( 2.5592)(-7.0988)(5.0476)

R-squared= 0.9643Adjusted R-squared= 0.9465

F= 54.0850

可决系数为0.9643,修正可决系数为0.9465,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度很高。F值为54.0850>

Fα0.05(3,6)=4.76在显著水平0.05上通过检验,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在显著水平0.05上t值为2.447,模型中X1,X4,X5通过检验,三个解释变量对于被解释变量有显著影响。通过软件分析变量之间自相关系数均远小于0.1,所以无多重共线性;White检验值为9.9383

(二)对实证结构分析

1、计量分析

在回归过程中,资产负债率、销售现金率变量被排除出模型,说明资产负债率、销售现金率与资产报酬率之间无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但是否存在其他间接的或非线性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不做继续分析。影响上市房地产公司经营业绩最大的是权益乘数、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利率、总资产周转率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2、经济学意义分析

根据模型的回归结果,权益乘数与资产报酬率成负相关关系,资产负债率体现在模型中对于企业经营业绩影响效果不显著,从资本权属结构分析,资本分为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模型中的权益乘数为总资产与股东权益的比率与资产负债率可以并为解释资本结构的指标。

我们可以从相对的债务资本方面来解释权益乘数的影响作用:第一,债务资本的约束对于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债务融资以及破产机制的约束。如果企业大量举债,则在经营周期中企业要负担定额定时的债务资本费用,这对于经营者来说可引起到敦促作用,以避免经营失败而赋予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由债权转股权,由此丧失企业的控制权。但是我国企业的债权人主要是国有银行,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实际上体现为同一所有者的内部借贷关系,企业债务到期即使不能按期履行还本付息的义务,银行也无法行使对企业资产的最终控制权,银行不能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且我国破产法规定债权人不能对破产企业进行接管等等,破产和清算对企业经营者不具有约束力;第二,资本成本问题是提高经营业绩的考量问题之一,资本成本由低到高为留存收益、债权资本、股权资本。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增长则代表公司处于成长阶段,存在留存收益可以供公司进行再投资,经营者就会尽可能的利用留存收益,然后再发行债券、股票等。因此,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其利用留存收益融资的倾向越明显,相应的负债融资比例会越低。

由于房地产行业的项目周期大,一项投资可能持续5年10年甚至更长远,所以利率的变化对于房地产行业的资本结构影响效果延缓,并且经营者可以在投资运营过程中通过资金的灵活运用来减缓利率变动带来的资本成本增加。这就促使了公司经营者倾向于资本投资的高回报的项目投资,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经营效率,增加留存收益以备投资经营项目,所以利率因素对于公司的经营业绩成正相关关系。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房地产企业的营运状况,受到国家贷款利率的影响延后。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04年房地产开发资金共筹措17168.8亿元,其中第一大资金来源为定金和预收款,达到7395.3亿元,比2003年增长44.4%,占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来源的43.1%。定金与预收款的运用就涉及到企业的资产周转运用,而总资产周转率体现在资本结构方面表现为资产运用周转速度快,保证房地产开发新项目的进行,也可以说资金周转快,增加了企业预收款的总体水平,减少企业资本成本,进而对于企业经营产生正相关影响。

四、建议及不足

(一)建议

本文就统计分析结果得出以上分析结论,说明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还有待优化,下面就此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1、减少债务融资、拓宽融资渠道

房地产行业资产负债率较高平均负债率在60%左右水平,根据统计的50家房地产上市公司数据分析得到:2010年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值达到61.31%,资产负债超过50%的公司达到80%左右,其中资产负债超过60%的公司占到66.67%;2009年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值相比2010年来说虽说有所下降为59.77%,但是资产负债超过50%的公司仍然达到78%,其中资产负债超过60%的公司仍然为62%。这样拓宽融资券到可以既满足房地产行业运营的高资金需求,也可以保证资产负债率保持在适当的水平,降低经营风险,优化资本结构。

2、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避免盲目筹资

从近几年房地产行业的融资状况来看,投资高速增长,得到了银行信贷的大力支持。在此情况下,不用考虑资本成本的高低、资本结构的优劣,更不用考虑控制权分散的问题,各个上市公司增发、配股,大量的社会资金涌进了上市公司的口袋,因为国有股占绝对控股地位,增加一点股份,股权结构所受影响较小,但是这样增大了公司对于银行资本的依赖性,帮助政府更好的贯彻货币政策,对于企业来说相应成为相反的严重制约。因此,为了降低利率管制对于企业经营的影响,管理层应提高对资金的利用效率,规范资金的使用用途,保证有限的资金获得最大利益,减少资本成本耗费,提升房地产业自身的生存能力,降低对外部负债资金的依赖,最终使资本结构得到完善。

3、提高资产流动性

实证分析的结果证明总资产周转率对于企业经营业绩有很大影响,公司资金流稳定,周转速度快更有利于促进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而近年来的一些实证研究也表明,资产流动性对公司的资本结构确实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资产流动性确对上市公司经营效益的影响因素显著,不容忽视。资产流动性的高低是公司偿债能力的大小和影响债权人对公司的经营风险评定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偿债能力的大小和债权人的风险评定最终将对公司的融资决策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营运能力。

4、建立健全的往来款管理体制

对于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得出,地产业预收款与定金的运用在整个企业资金周转问题中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往来款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产销的统一体,例如预收款企业一方面想借助于它来减少经营风险,同时又希望可以用其解决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企业对应收款的运用体现在一方面希望可以促进销售,增加销售收入,增强竞争能力,同时又希望尽量避免由于应收账款的存在而给企业带来的坏帐损失等弊端。所以制定一套使业绩增长率大于采用这种政策预计要担负的成本的体制,对于依赖预收款和定金、后期应收款数额巨大的房地产行业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二)研究不足

第一,样本数量偏少。本文只采用了50家房地产上市公司近10年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且属于行业中经营业绩较好的企业,代表性相对弱。

第二,模型构造偏于简单。模型仅用统计软件对于少量代表性数据进行了简单的多元回归分析,缺少针对被剔除的因素性进行深入分析。

第三,对于宏观因素的影响分析略显薄弱。本文主要针对了内部资本结构对于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文中提出的宏观环境等外部因素探讨相对薄弱。

参考文献:

[1]石金.杜邦分析模型的改进与提高[J].现代商业,2007,(21):118

[2]杨宗昌、赵红.浅议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改进[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19(2):37-39

[3]肖作平.股权结构、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实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3,(1):71-76

[4]都云霞、刘亚勇.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四川省上市公司为例阴[J].财会通讯,2008,(2):79-81

篇7

1.传统型向科学型转变

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员工的思维方式已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步由静态的、狭隘的、封闭的思维方式向动态的、系统的、开放的思想方式转变。面对这种变化了的新形势、新情况,传统型的“学文件”、“读报纸”、“讲传统”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必须向科学型的工作方法转化,多角度、多侧面有效地开展工作。

2.灌输型向沟通型转变

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由灌输型向沟通型方法转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说教型向多种形式的传播方式转变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许多企业在注重思想政治工作软件投入的同时,更注重硬件设施的投入。现在广播电视在社会上已经普及,许多企业还办起了图书馆、阅览室、网络信息中心。同时,企业文件建设,生产经营竞赛活动和企业管理等已成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形式,一些企业正在探索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管理教育模式,以寻求思想政治工作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

4.大道理与小道理不统一

不容置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真理,把大道理讲透。当前,不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分对象,不分层次,照本宣科,思想工作不切实际,说教味太浓,大道理成了呆板生硬的说教,导致一些人产生了逆反心理,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实效。

5.前瞻性与现实性不协调

导向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功能,必须坚持高格调,强调前瞻性。但我们不能脱离现实仅仅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必须着眼于现实中员工的思想实际来确定具体的目标、任务、方针、原则和方法。在实践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前瞻性和现实性的关系,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6.主旋律与多样化的不一致

要针对企业不同的对象层次,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手段,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生动,增强吸引力与亲和力。

二、切实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1.内容要“实”

第一,要有针对性的对员工开展好思想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要改革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认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分析、批评、纠正有影响的错误倾向,正确有力地回答员工提出的问题,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思考和生动活泼的讨论。第二,积极引导员工参加各项活动和有益的社会活动。员工只有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开阔视野,更多地掌握政治理论,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才能树立热爱企业,献身企业发展的信念,逐步锻炼造就一批素质高的有用人才。第三,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做好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根本。要不断引导员工正确认识搞好政治理论学习与完成生产任务的工作关系;在认真学习掌握过硬的技术本领和工作性能的同时,抵制一切消极的东西,摆正理论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努力联系企业生产的工作实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各个生产环节中去,解决企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把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精神变物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强化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

2.方法要“活”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是你讲我听,这些做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容易使工作对象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我们不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方法上有所突破,就很难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要按照继承和发展的原则,对那些适应形势发展要求,至今依然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应当继承发展,并很好地运用。同时,要善于适用现代化传播工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根据不同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等,开展不同活动。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另外要学会在解决矛盾中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正确处理虚与实的矛盾,做到虚功实做。所谓虚于实,也就是认识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眼前与长远,它们是辩证统一体。思想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思想政治工作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处处都感到它的存在,它的价值。

3.正确处理大与小的矛盾,做到维护大局

大与小的矛盾,也就是整体与局部的矛盾。在现实中,大与小的矛盾,更多地表现为全局与局部、单位与个人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一矛盾已经大量暴露出来,进而影响到同志的团结、影响到单位的活力,甚至影响到稳定。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并不一味简单地排斥局部利益,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相结合起来,找出两者利益的共同点,区分不同点,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4.感情要“真”

政工干部一定要尊重自己工作对象的情感,思想上不歧视他们,工作上信任支持他们,生活上关心照顾他们,使双方产生情感“对流”,他们的潜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迸发出巨大力量。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对其工作对象进行深入的观察、了解和引导。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在解决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下功夫,这是事半功倍的工作。

篇8

1.公共事业、公用事业与公用企业

公共事业、公用事业和公用企业是常在一起讨论的问题。

公共事业一般是指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即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共事业的基本范围,主要是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人口、资源与环境保护,以及通讯、邮电、铁路和公共交通、水、电、煤气组成的公用事业等。

可以看出,公用事业的内涵相对来说要窄一些,是指具有经营性质的公共事业。对于公用企业,一般人认为是公用事业的从业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3年12月的《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第2条将公用企业界定为:“涉及公用事业的经营者,包括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邮政、电信、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经营者”。理论上,多数学者也认同这种说法。根据这个定义,一旦涉及公用事业就是公用企业,显然这个范围过于宽泛。例如,生产煤气表、炉具的企业,虽然涉及煤气供应这一公用事业,但却不属于公用企业。从这个角度公用企业的本质特征可以界定为:公用企业是通过网络或者其他关键设施(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的经营者。

所以,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本文中的公用事业与公用企业有比较一致的内涵。

2.公用事业的行业特征

与其他一般性竞争行业相比,公用行业具有以下特征:

(1)产品或服务。公用事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公用性、公益性、长期性和普遍性的特征,是社会广大消费者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其价格的形成和调整涉及到大多数居民的利益,不能随行就市,完全按供求规律行事。

(2)市场结构。公用事业是特殊的自然垄断行业,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政府和社会舆论常常会对市政公用行业的企业进行“道义上的说服”或行政上的干预,影响企业的自主经营权。此外,公用行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产品和服务并不在全国或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

(3)投资经营。公用事业投资巨大,回收期长,利润水平较低,一般都是大规模的经营。由于公用事业的特殊地位,企业经营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的直接效益不容易衡量。

二、我国公用事业发展现状、问题和改革方向

1.公用事业经营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公用事业的迅猛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极大地改善了城市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在体制上,我国一直将自来水、公用煤气和天然气等产业视为公益性事业。与长期以来的低工资政策相适应,公用事业采取的是低价格、高财政补贴的机制,价格基本不受供求关系和成本变动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公用事业的这一传统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减少或取消财政补贴、实行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制度等。但是,从总体上看,城市公用事业则是改革幅度和变化都较小的产业,基本上仍属于完全由行政调控的行业,传统体制的弊端不仅没有消除而且随着公用事业规模的扩大表现得更为明显和严重。主要表现在:

(1)以地域为界限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影响了公用事业的合理布局,制约了企业规模效益和边际效益的增长。在现行体制下,每个地区都希望在本地建立门类齐全、完整覆盖的经济体系。它使得在决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往往重视小范围的经济分析而忽视宏观经济评价,因此派生出以财政覆盖为界限的经济管理模式,限制了经济融通,从而导致公用基础设施难以充分发挥其效能。

(2)权责不清,企业无法自主经营。随着外部环境逐渐市场化,公用企业一方面受到市场约束机制越来越强烈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婆婆”担心企业管不好家,采取许多防范控制措施,使企业所应当拥有的法人财产权一直无法落实。

(3)价值标准的多元化,扭曲了企业的正常行为。按照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应当有自己的行为目标。但由于公用行业改革滞后于其他行业,至今还处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体制交叉环节。在经济运行的价值体系中,经济效益不一定是企业的主要目标,而是同时存在着多元的价值导向。

(4)成本与销售价格倒挂,经营效率低下。公用企业产品的原材料价格都已放开,实现了市场化,而产品销售价格则仍由计划控制,由此普遍形成成本高于售价的怪现象。公用企业常常因为其“公用性”出现这种“入不敷出”的局面。

(5)企业缺乏必要的激励、约束手段。受价值环境的限制,公用企业缺乏一个公正衡量贡献的标准和内部激励机制,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工作中没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人浮于事的现象很普遍。公用企业保持不住和吸引不来高素质的人才,企业综合竞争力就会逐步削弱。

(6)缺乏营销意识,服务质量差。公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一定的地区具有垄断性,消费者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而且替代品少或者没有。由于政府的财政补贴,企业本身没有生存的危机,在企业经营者看来,似乎没有必要去努力营销、搞好客户关系。

2.我国公用事业改革的政策背景和方向

公用事业不仅事关城市建设,还关涉千家万户的利益。近年来,公用行业改革明显滞后于其他行业,市场尚未全面放开,已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的制约因素。如何改革公用事业运营已经是城市建设绕不过去的坎儿。

从2001年开始,原国家计委、建设部等部委先后出台了若干意见,非国有经济开始进入燃气、热力、污水等市政公用行业,相应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逐步改革,跨地区、跨行业经营也成为可能。政府部门这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表明,公用事业将不再拘泥于政府的单方面投资和垄断的经营。民营资本的进入不仅可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而且可以提高公用事业的经营效率,为公众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归纳起来,我国公用事业投资、管理、运营体制的改革,从方向上体现这样一些特点:

(1)根据具体情况,保持公用行业关键领域或关键环节政府资本的绝对控制地位或相对控制地位,适当让出这些行业的某些非关键领域或环节给非国有投资者,打破政府独有的格局。公用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关系到城市建设和人们的基本生活质量,这是政府控制的目的。而政府独有的控制模式并不是最优的,反而造成了公用行业的低效率。事实上,政府只需控制其中的关键领域以及要害环节而把其他的领域和环节让出,也能够实现公用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2)通过非国有部门或单位投资参与竞争,以及在属国有投资的部分鼓励多个部门从事同一领域投资经营,打破某一部门独家垄断经营的格局,营造竞争环境。要提高公用企业运行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必须按市场经济要求,引入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按照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方向,在统一规划、统一服务质量标准、统一市场准入制度、统一价格收费监管制度的前提下,根据行业特点不同程度地引入市场机制,打破垄断,加快市场化进程。

(3)尽可能地把政府管理部门与具体的运营部门分开,改变在某些领域政府管理部门直接从事投资经营的状况;通过市场方式(如招标)鼓励非国有单位经营政府投资的领域,打破政府部门直接从事经营的格局。委托经营、订立特许经营权合同等成为实现管理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手段,割断管理部门与企业之间的行政附属关系,这是公用行业市场化的关键。

(4)努力改变投资结构,吸收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参与,积极地拓展(或放开)投资形式本身,这包括采用BOT方式投资、利用证券市场筹资以及以技术、管理资等,以打破单一政府投资的格局。目前,公用事业运营中投资缺口大的问题非常突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面向市场,使公用事业投资体制市场化、多元化,形成以国有资本为主导,多元化融资相结合的投资体制,积极吸引包括技术、管理等形式的投资,实现投资形式的丰富化。

三、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思路和模式

民营化前后公用企业所处的环境是有变化的:传统的公用企业是处于政府完全监管和垄断经营的状态;民营化以后,公用企业将受到政府的有限管制和市场竞争的双重约束。

1.公用事业民营化的理论基础

(1)完全监管与有限监管

传统的认识认为,政府是公众利益的代表,为了保护公众的利益,以及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和社会福利的损失而对公用企业实行严格的管制――完全监管。实践证明,政府的严格管制措施并没有取得非常理想和令人满意的效果。

监管失效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公用企业是生产和经营的组织者,对于生产的技术和各种信息的了解都比政府真确和及时,政府的监管是处于被动的局面。公用企业会利用其信息优势,隐瞒或谎报其真实成本,使政府制定一个大大高于其真实成本的管制价格,从而使政府的价格管制政策失效。而政府为了获得信息,就必需付出相当的人力和物力,这就是政府管制所需付出的成本。当管制成本超过管制所能带来的社会福利时,就导致“管制失效”。

信息不对称的另一个表现形式是“管制的时滞”。监管措施的实施首先是因为某些问题的出现和政府认为有监管的必要。那么,从政府意识到调查研究、再到决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市场又开始发生了新的变化,这时候原计划中的政府管制非但不能有益于市场,反而会带来人为的损害。

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的管制措施开始放松,在一些方面逐步取消或者改变原有的监管措施,由完全监管开始向有限监管过渡。

(2)完全垄断与有限竞争

公用事业的所有行业和行业内的所有领域原来都是垄断经营的,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人们认为公用企业是具有自然垄断性的,由于技术的原因,为了避免破坏性竞争,市场中只允许有一家企业来经营。

但实践表明,垄断经营的效率未必是最理想的。首先,即使企业将价格定得较低(主要是由于政府的价格管制),也会存在非价格垄断,既较少的供给,较差的服务,在供货和付款方面制定有利于自己、而不利消费者的规则,让消费者付出排队等待等非货币的代价。其次,在经营管理方面,企业国有弊端加上自然垄断地位,自然垄断企业不仅效率经营很低,而且因价格受到管制而无法判断亏损的原因,亏损反而成了自然垄断企业的普遍现象。

技术的创新和变革使公用企业丧失自然垄断的特性而具有可竞争性,促使人们开始对公用事业的行业结构进行分解、打破公用行业的垂直结构。如对于电力行业,可以分解为:电力产业发电厂发电?输电网输电?配电网配电?用户用电。可以运用直接竞争理论区别公用事业领域不同性质的业务,重组市场结构;采用特许投标等间接竞争理论提高公用事业竞争的效率。由此,公用企业的市场结构由自然垄断转向了有限竞争。

2.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模式与选择

公用企业的民营化过程就是行业从完全垄断到有限竞争、政府从完全监管到有效监管的过程。

民营化的过程不仅是引入民营资本、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还要更好的配置和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市场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公用企业的有效竞争。综观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的历程,虽然说起步得较晚,但是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出现了一些比较成功的模式,见表1。

对于政府来说,管制手段应该从“行政管制”到“有效管理”,使企业从“执行决定”到“遵守规则”。有效监管就是解决政府如何在公用服务中代表(保护)公众的利益,使公用企业持续稳定的运行。

监管的做法和措施包括:

(1)市场准入监管。由于城市公用事业产品需求受经济周期的波动影响很小,整个行业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回报稳定的特点,会受到稳健型企业的青睐。企业的市场准入问题不再是简单的“审批”,要引入竞争机制,择优选择公用事业的经营者,建立起较完备的准入制度。

(2)价格监管。尽管不以盈利为目的,但要生存和发展,公用企业的收益一定是大于投入的。政府在价格监管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公众和企业的双重利益,既要保证公众和利益不受侵害,享受合理公正的价格,又要考虑到企业能够盈利,否则价格监管会成为公用企业民营化的障碍。

(3)合同约束。政府作为市政公用设施服务需求的提出者,通过合同的方式与服务的提供者建立起平等、自愿、互利的民事关系。如果服务没有达到质量标准,政府有权重新选择服务者,一旦出现纠纷,可以采用司法途径解决,这样市政公用设施服务真正具备了市场经济的素质。

(4)普遍服务。不管公用企业是由政府还是私营部门来经营,但其产品或服务是具有公共性的,对所有的“消费者”应该是一视同仁的。既然是普遍服务,中间一定有经济上的损失或者收益问题。收益如何分配,亏损如何进行补偿,就变成了很核心的一个问题。

篇9

1.新形势下房地产公司经营与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经营与发展进行大力的整顿与调控,使得房地产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房地产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履步维艰、面临着公司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压力。显而易见,房地产公司的经营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有待于解决和研究。

1.1国家的调控政策给房地产公司的经营带来的问题

1.1.1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转变。由于国家对于房地产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出台,使得原来房地产的“销售热”、“抢购潮”、“投资热”等等现象只能让公司的经营者深深回忆了。房地产公司与购买者的主导地位发生了转换。市场上的观望状态持续延期,投资者也开始理智的选择躲避风头或者转而投资其他行业。

1.1.2融资环境的转变。以前的房地产公司的融资渠道多为银行贷款,或者是抵押贷款。如今国家大力限制房地产公司的贷款金额,提高了放款的门槛。使得房地产公司在融资方面需要重新寻找新的融资渠道。

1.1.3市场对于房地产的产品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前房地产在经营中占有主导地位,公司的经营重点主要放在了快速建设和促进销售上。忽略了产品的多样化经营和精品化经营。如今房地产公司面对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不得不在产品的多样化和精品化上多下点功夫。

1.2公司的内部经营为应对新的市场环境所存在的问题。

1.2.1公司经营结构的调整。在房地产公司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时候。房地产为使资金快速回笼或者是尽快的扩大经营成果往往是选择快速的买地进行开发、然后大力的销售。开发、销售是房地产公司经营的两大板块。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房地产公司也将加大在管理、经营和服务上的关注度。

1.2.2公司需要对资金链进行严格控制。房地产公司的经营有其显着的特点。在资金的运用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项目运作或者是周转,甚至于积压。因此严格的控制资金链是公司经营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银行贷款的严格监管使得融资变得相对艰难。政府土地交易政策的转变又加大了资金的运转量。无不对公司资金链的正常运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1.2.3公司需要建立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体制。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房地产行业的畸形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营成果,也给房地产公司带来了严重的损失。现代化经营与管理体制是保障公司长久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这就对房地产公司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加大会计电算化的建设以及成本核算的能力,优质高效的设计团队,优质的服务团队和管理团队等等都需要房地产公司加快建设速度和加大力度。

2.关于房地产公司的经营与管理一些措施和方案

鉴于以上我们对于房地产公司所处的市场环境与公司内部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分析与探讨,为了更好的经营发展企业和发展国民经济。我们应该作出一些具体的措施与方案为它们的发展进行努力。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2.1加强公司的人才培养与招揽,建立公司的经营体制

人才是公司经营发展的根本,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以及复合型的人才等等都是目前处于转型期的房地产公司所迫切需要的。注重于对人才的培养和招揽是公司为长久的发展战略的实现以及建立全面的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体制作出基本的铺垫作用。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使的房地产公司的经营模式逐渐的向多元化、复杂化进行转变。因此建立健全的经营体制是符合公司的发展需要的。公司的经营也应该为了规避风险和扩大利益进行多元化的转变。

2.2加强成本核算的能力和开发多方面的融资渠道

房地产竞争的激烈化势必影响房地产的经营成果与经营成本,房地产公司应该加强经营成本核算的能力,很好的控制公司的财务运营状况。使得企业在成本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以求在竞争中的绝对优势。银行缩紧银根,对于房地产的开发和销售都带来了不小的打击。房地产公司的经营中离不开融资,这就需要经营者在融资渠道的开辟上多动头脑,不能一味的追求资金的快速回笼毕竟这不符合房地产的正常运营状态的。比如说在开发中多采用合作的形式,有效地减少开发占用资金,扩大与基金、信托等等金融机构的合作。

2.3加强公司的内部管理,合理有效的规避风险

房地产公司发展二十年来,多受到国家的政策扶持。但是如今骤然面临市场经济的控制,必须要在管理上多下功夫,不然各种风险都将对房地产企业形成致命的打击。加强公司的内部管理,无疑是降低和规避风险最好的措施,也是企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

2.4做好对市场动态的把握,根据市场的需求设计、生产产品以及差异化生产战略的运用

房产作为商品和其他的商品一样也需要市场的选择或者淘汰,想要取得竞争的优势就需要把握市场的动态,去探析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根据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需求来进行产品的细分。这些是房地产公司经营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只有做好这些才是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的最终目的。

3.总结:

本文主要对于房地产企业经营与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与进步的一些有效的建议与措施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与分析。旨在为房地产企业的稳定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并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房地产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研究工作中来。为房地产公司及国家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文欢.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J].企业研究, 011(6).

篇10

一、引言

2009年10月30日,中国的创业板终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首批挂牌上市的公司仅有28 家,迄今已有超过400 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短短六年多,创业板块发展迅速,呈现出日渐繁荣的景象。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创业板,这类公司经营业绩水平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因此,对创业板公司经营业绩选取适当的指标并进行经营业绩评价就显得十分必要。但在实践中,许多公司披露的评价指标体系仍存在着差强人意的地方,现在存在的问题例如没有完整详尽的监管体系、缺少同一的衡量尺度等。为了让投资者对公司整体的经营状况有一个综合了解,公司有责任也有义务向投资者提供即时、全面、准确无误的有关公司经营业绩、管理风险以及公司现金流周转、资产管理和债务投资等方面的财务信息,以便投资者在投资之前对公司经营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因此,综合分析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其必要性。

二、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创业板(Growth Enterprise Market,GEM)上市的公司相对于主板市场的公司来说,具有公司规模小,成立时间短,业绩不突出等特点,但大部分公司的成长性强于在主板上市的公司,对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板上市公司来说,这种特点更为突出。创业板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其披露的经营业绩就显得尤为重要。

刘泽荣、方芳(2013)指出,创业板上市公司要选择几个可以共同作用,反映其综合经营业绩等相关信息的指标,如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构建适当的模型并进行分析,以此可以为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业绩、财务预警等信息。同时,还应结合现阶段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点,如关注其现金流、风险管理等,使得选取的各项指标更为实用、更具有前瞻性。据此,根据创业板上市公司自身的特点,同时也为了更全面地反映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本文借鉴谭福成(2013)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以下12 项相关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第一,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资产创造盈利的能力,通常表现为一定期间内企业获取利润数额的高低,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选取两个代表性指标:总资产利润率(X1),即利润总额/ 资产平均总额,它是总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该指标越大,说明总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越强,资产利用效率越好,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大;净资产收益率(X2),即净利润/平均净资产,即股东每一元的投资所获得的利润,它反映了股东获取投资报酬的收益水平。

第二,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是指企业运用自有资产偿还到期债务(包括本息)的能力,即企业支付现金和偿还债务的能力。企业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两方面。本文选取两个代表性指标来反映企业偿债能力:速动比率(X3),即速动资产/ 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的是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X4),即负债总额/ 资产总额,即债权人所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它用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

第三,营运能力。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对资产的经营运行能力,它反映了企业资金运营周转状况。本文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X5),即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它反映的是企业资金变现速度的快慢及管理现金水平的高低,应收账款周转率不仅有利于企业及时收回贷款,减少或避免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提高企业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总资产周转率(X6),即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资产余额,该指标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收回总资产的平均速度。

第四,发展能力。企业发展能力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累积资本而形成的发展潜在能力。该方面选取两个代表性指标:资本保值增值率(X7),即期末股东权益/期初股东权益,反映在企业自身努力下当年资本实际增减变动的情况,一般认为,资本保值增值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本保全状况越好,所有者权益增长越快,债权人的债务越有保障;净利润增长率(X8),即(本年净利润-上一年净利润)/上一年净利润,持续稳定增长的净利润说明企业有连续的发展能力。

第五,现金流量。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很强的成长性,并可以预见其会在一段时间内长期处于成长期,因此创业板上市公司更容易因为企业规模扩张或战略投资而导致财务风险,因此评价其现金流量有积极的作用。该方面将选取以下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净利润现金比率(X9),即经营现金净流量/ 净利润,该指标可以较好地评价企业盈利质量的高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X10),即(本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上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上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该指标能清晰的反映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财务状况。

第六,抗经营风险。相比于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中小企业,创业板上市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更大,因此更需要重点关注其抗经营风险的能力。同时,大部分创业板上市公司尚处于成立期,其主营业务和无形资产为公司带来的收益占主导地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主要是来源于这两方面,因此,可选取以下两项指标来衡量其抗经营风险的能力: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11),其计算公式为(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无形资产占有率(X12),即无形资产/ 平均总资产。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是在信息损失最小为前提,将众多的原始指标“降维”成较少的几个综合指标,这些综合指标的绝大多数能够反映原始指标的信息,并且它们之间没有相关性,是一种从多个变量中提取共同因素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对观测变量进行分类,将联系比较紧密、相关性高的变量放在同一变量组中,得出不同的变量组,而在变量组之间有较低的相关性,在同一变量组中的变量就代表了一个基本结构,即公共因子。因子分析方法就是对所研究的问题试图用最少个数的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来观测变量所包含的绝大部分信息[3]。

改进熵值法: 在信息论中,熵是衡量不确定性的一个变量。信息量大,不确定性的概率就小,熵也就越小;信息量小,不确定性的概率大,熵也越大。依据熵的这种特性,可以通过计算熵值的大小来判断一个事件的随机程度,也可以用熵值的大小来判断特定指标的离散程度,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越大。根据熵的定义,首先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事件占该指标的比重为

据此,便可以计算出熵值法下的综合得分。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了对数和熵的概念,它表明负数不能参与运算,极值应做相应变动,因此必须对熵值法进行必要的改进。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可以改进熵值运算法:功效系数法和标准化变换法。功效系数法虽然已经对负数和极端值作了相应的计算处理,但人为确定的调节指标系数的权重,必然导致其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而标准化变换法没有加入任何主观信息,在一定意义上属于客观赋权法。因此本文选择标准变换法进行原始数据的处理。

(二)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原始数据全部来自国泰君安数据库,以首批在创业板上市的28 家公司作为分析对象,以上市公司在2013 年深交所公布的年报数据为样本,运用spss19.0 以及Stata12.0 分别做因子分析和改进的熵值法运算。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因子分析结果

1.适用性检验。本文用SPSS19.0进行因子分析。首先使用KMO 检验和Bartlett 检验测定选取的样本适宜度检验。由表1可知,KMO 的值为0.529>0.5,表明数据可以进行因子分析,近似值为160.106,Bartlett球度检验的P值为0.000<0.050,说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2.标准化处理及确定公因子。根据因子分析的计算原理,用SPSS19.0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按照方差累计贡献率大于75%的原则提取公因子,得到5 个公共因子,且前5 个公共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6.251%,表示能够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故选出的三个主因子是F1,F2,F3,F4,F5。

3.命名因子并计算因子综合得分。从表2中可以看出,主因子F1 在总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上的载荷值较大,其中总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企业盈利能力,总资产周转率反映营运能力,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反映抗经营风险能力,故因此主因子F1可以命名为经营能力因子。主因子F2在速动比率、净利润现金比上的载荷值较大,可以命名为现金流动因子。主因子F3 在净利润增长率上的载荷值较大,故命名为发展因子。主因子F4在应收账款周转率上的载荷值较大,可以命名为营运能力因子。主因子F5 在无形资产占有率上的载荷值较大,将该主因子命名为抗经营风险因子。

将每个样本带入因子得分模型,由此得到首批在创业板上市的28家企业的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

F=F1*0.27029+F2*0.16987+F3*0.12609+F4*0.10636+F5*0.0899

具体得分如下表3所示:(见下页)

(二)改进熵值法结果

1.指标预处理。将原始数据进行平移,以消除原数据矩阵中负值。指标值X&acute;ij经过平移后成为X"ij,即X"ij=X&acute;ij+K,这里K取6。

2.计算并排序。根据前述熵值法的公式,利用Sta-ta12.0 软件计算各指标的比重和熵值,进而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和综合得分,得分结果见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出,因子分析法和改进熵值法计算的两种综合评价排名差异加大,因此,我们将两种方法的得分进行调整,将两种方法得分的平均数作为最终得分,并进行排序。具体步骤是:先消除因子分析法中负值的得分,将原得分加上极差后作为新的得分;原改进熵值法的得分乘以10,得到的新得分作为新的改进熵值法的得分;将二者的新得分加总,作为最终的得分,并进行排名。最终排名如表5所示。

五、结论与建议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因子分析法和改进的熵值法均能够评价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但两种方法评价结果差异较大。从两种方法合并得出综合得分排名中可以看出,因子分析法明显优于改进的熵值法,更接近综合排名的结果。故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可以基于因子分析的方法来选取财务业绩指标,以披露公司的经营业绩等相关信息。

由因子分析方法可以看出,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整体来说较差,存在抗风险能力不强、可持续盈利能力不足、信息披露不完善等现象。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创新与战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政府的引导和监督。因此,在国家宏观调控方面,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措施,鼓励企业创新并建立一套完善的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来促进我国创业板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在于:一是评价指标选取的只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指标,缺乏全面性,不能完全反映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业绩状况;二是由于我国创业板存在尚不足六年,在研究样本的选择上比较受限,碍于选择的年份和样本公司数量的限制,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

参考文献:

[1]刘泽荣,方芳.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3,03.

篇11

陆正飞和辛宇(1998)谈及了国外及港台研究认为行业因素、资本市场、主管信念和公司特征是公司资本结构的主要的影响因素,而只有行业因素及公司特征是容易获得数据的。国外实证研究(Titman and Wessels,1988)表明可能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的公司特征有:获利能力、规模、资产担保价值、成长性、非负债税盾和变异性。陆正飞他们用1996年沪市机械及运输业的35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表明,不同行业的公司的资本结构有明显差异,获利能力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规模、资产担保价值和成长性对公司资产负债率的影响不甚显著。洪锡熙和沈艺峰(2000)在继陆正飞后又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他们的研究认为获利能力和规模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成正相关,成长性和公司权益价值与公司资产负债率相关性不显著,行业特征不影响公司资本结构不显著。

冯根福、吴林江和刘世彦(2000)研究认为股权的流通度、盈利能力和非负债税盾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规模与资产负债率正相关,资产担保价值和成长性对资产负债率的相关性不显著。

肖作平(2004)认为国内对资本结构的实证研究大多是使用一年的数据进行横截面回归,从静态角度是个问题,他认为应该从动态角度研究。他的研究认为公司的成长性、获利能力能力和资产流动性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成负相关,而其他4个因素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成正相关。

兰峰和雷鹏(2008)对房地产业的最优资本结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以2006年沪深两市的56家上市公司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公司的成长性与资产负债率成正相关,盈利能力、非债务税盾和股权结构对资产负债率成负相关。

三、 研究设计与样本选取

(一)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变量

本文考虑的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企业的资产负债率(CS)作为应变量,而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

1、资产的流动性(AV),假设: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与企业的资本结构成正相关。

2、公司的营运效率(TAV),假设:企业的营运效率与企业的资本结构正相关。

3、盈利能力(ROA),假设: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企业的资本结构成负相关。

4、股权集中度(STATE),假设:企业的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的资本结构正相关。

5、成长性(GW),假设:企业的成长性与企业的资本结构正相关。

(二)研究期间、资料来源和样本筛选

本文以2009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上市公司的公司为样本,数据来源于国泰君安提供的数据。先是对该下载的数据进行处理,将所需变量的数据一一弄好,删除B股、ST、PT的公司后,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分析,将各个变量中的全部极值和部分异常值剔除,经过多次数据处理后剩下71家上市公司作为本次实证研究的样本。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分析结论

通过CS对其他5个自变量之间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后本文认为资产负债率(CS)仅与盈利能力(ROA)负相关,与其他四个变量呈正相关,这一点似乎已经验证了我们前面的假设。而且五个自变量自己的相关性也不是很强,最高也是盈利能力(ROA)与成长性(GW)之间的相关性达到0.379。再这之后我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后,我们认为模型4给出了通过了检验的四个自变量的系数、显著性水平(Sig)、t和共线性统计量。

篇12

伴随我国工业设计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全国各主要工业设计产业区域都呈现规模持续扩大的趋势。从产业区域规模来看以广东北蚬ひ瞪杓瞥恰⑸钲谏杓浦都产业园和无锡工业设计园最具有代表性。以广州为例,从业人员看,至2009年工业设计师从业人员达4.5万,设计师约2.1万人,此数字还在迅速增长;从业务范围来看,工业设计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拓展,除以上主要从事传统产品设计外,还向视觉传达设计、信息交互设计及设计管理咨询等环节拓展。但是,伴随上述快速发展,广州工业设计公司的生存质量却每况愈下。主要问题如下:一、只能提品的造型设计,结构工程和生产制造的后期服务水平不高,限制了利润的提升空间。二、工业设计公司需要通过抢占大量的设计业务才能维持公司运转,恶意竞价的行为日益普遍。三、经常受到客户产品研发计划和企业策略变化的影响,造成与客户之间服务难以延续,给长期合作带来不确定性。四、由于国内设计市场不采用国际惯用的人时计费方式,导致因客户企业调整引起的时间消耗和付款延期等问题严重干扰工业设计公司的运营。五、大部分的工业设计公司在开展设计业务时还是依靠抄袭、模仿,没有自己的核心研发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不注意培养自己的品牌实力,很容易被同行业竞争对手取代,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广州工业设计公司经营模式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很难适应设计市场的变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因此设计经营模式的创新方法是广州工业设计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 经营模式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经营模式创新方法一直是管理学界探讨的热门课题,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如今的企业竞争不再是产品层面的较量,而是经营模式之间的比拼”。经营模式是企业所采取的特别的产品或者服务,能够有效地满足顾客的特定需求,是构成企业竞争实力的核心。从整体上来看,经营模式最主要是解决企业以下三个问题:企业提供目标客户怎样的产品或服务;企业将产品和服务怎样传递给目标客户:企业怎样在商业生态系统中确定自己的角色。对于工业设计公司而言,发展战略通过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形成公司独有的设计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也为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支撑。

先进的技术往往只能局部或暂时地影响竞争格局,设计经营模式创新才能对市场和竞争产生最深刻的影响。强大的技术创新如果不能与有效的设计经营模式相结合,这种创新就很难创造实际价值,可以说设计经营模式的创新是工业设计公司创新活动中最为关键的。如今设计经营模式具备较强的指导和协调企业行动的功能,能够提升企业应对复杂形势的能力。同时,设计经营模式的创新不等于企业运营的完善和补充,它鼓励企业在需求挖掘、产品开发和服务提供上进行创新,以期聚集新的消费群体,创造出新的赢利模式,用全新的方式来实现经营目标,或者以新的形势开展企业运作。现在的竞争已经是整体设计经营模式的竞争,企业必须随时反思自己的设计经营模式,不懈寻找给企业带来机会的新方法。

目前,广州工业设计产业已经到达了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工业设计公司所处的产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变革,这迫使广州工业设计公司必须进行相应的设计业务模式创新。从工业设计公司发展的外部环境上来看,工业设计正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形式不再只是产品本身的设计,而是升级为以产品为核心的一系列服务,这对工业设计公司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互联网和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应用普及,使得工业设计逐渐从对产品要素的设计转变为对人的体验和服务设计。广州商业的繁荣带动了消费者对设计需求的提升,迫使工业设计公司必须随时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从大部分工业设计公司的单一产品造型设计为公司带来的盈利逐渐降低,恶性竞价进一步削弱公司利润,同时业务委托方的不确定性,都在逐渐暴露传统设计业务模式的不足。广州工业设计公司为了适应产业环境的变化,以及解决公司内部出现的问题,必须进行设计经营模式的创新。目前,对应国内产业转型发展现状,我国相继出现具有代表性本土工业设计公司经营创新模式典范,下面对5家本土知名工业设计公司经营模式创新方法展开分析,并总结其经营模式创新体系。

二 我国工业设计公司创新设计经营模式案例

1 产品整体解决方案和产品形象规划的设计经营模式

这种经营模式的代表是成立于1995年的上海龙域工业设计公司。作为中国第一家开展产品形象规划业务的工业设计公司,上海龙域的经营目标是努力为全球客户提供以品牌为核心的产品设计及设计服务,其设计经营模式可归纳为以下两种:

①产品整体解决方案。上海龙域转变了由客户委托,按照客户要求进行设计的固有方式,而是为客户提品整体解决方案的一站式设计服务。产品整体解决方案是在设计业务的深度上进行创新,旨在为客户提供完整设计的产品,首先是产品的前期市场调研,其次然后是创意、设计、工艺、模具,最后是制造,生产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掌控,从而完成自主研发的产品。这种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最大不同在于设计和制造的风险由龙域来承担,这对于工业设计公司来说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自信。上海龙域有效地利用十几年积累的各种资源优势进行全面、整体的产品创制。

②产品形象规划的设计业务模式。在上海龙域进行国际化的进程中,为国际知名企业客户合作带给龙域的不仅是产品设计的机会,更是设计经营模式的更新。上海龙域设计总监杨文庆曾说过,一般国内外知名的领导企业比较需要产品形象规划PI(Products Identity)这项设计服务。这项服务主要内容是为客户设计产品导航手册,建立产品决策评审机制,整理“产品设计工具箱”,帮助客户形成系统的“产品家族形象”。上海龙域的产品形象规划设计理念是在为松下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学习到的。松下要求龙域按照松下的“工具箱”实现“简明”风格。这样的交流激发了龙域推出产品形象规划服务的设计经营模式。相比过去对单个产品设计的强调,产品形象规划的设计思想更着重于强调所有产品之间的相关性、连续性和系统性。产品形象规划方便设计师在进行系列产品设计时选取恰当的设计元素,保证产品之间风格的一致。成功的产品系统形象塑造有利于吸引固定客户群体,能够培养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是新产品推出时的销量保障。

2 策略与研究咨询的设计经营模式

北京洛可可是这种经营模式的代表。总部位于北京,同时在伦敦、深圳、上海和成都等地设有分公司的洛可可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国际整合创新设计集团,公司旗下的洛可可策略与研究事业部是国内首家从用户、行业、品牌、产品等多个维度进行基础设计研究的工业设计公司,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权威的创新型研究平台。洛可可策略与研究事业部的设计业务模式是倡导研究先行于设计,专注为客户提业环境、产品概念、用户研究、设计趋势和服务规划等先导性设计咨询服务,并且与ABB、西门子、松下、三星、戴尔、GE、联想、美的等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凭借高质量的客户资源,洛可可对客户所在的特定市场和终端用户能够进行深度的理解和体验,不断为客户在设计策略与研究上推陈出新,同时指导客户运用工业设计发挥商业价值。北京洛可可通过为客户提供工业设计策略与研究的咨询服务,实现了设计经营模式的升级,创造了更多的商业价值。

3 设计管理咨询与自主品牌的设计经营模式

深圳嘉兰图设计有限公司是国内一家荣获过Red Dot至尊奖、IF金奖、IDEA设计奖的本土设计机构,也是设计管理咨询与自主品牌经营模式的代表,其设计经营模式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设计管理咨询服务提升设计经营模式价值。“Brand Planning”是嘉兰图的创新服务模块2_--,为客户提供的业务包括:品牌策划、产品线规划、产品策划、客户设计团队管理、设计开发流程梳理、设计开发评价体系建立、设计资源管理、产品工程控制。嘉兰图通过将多年在工业设计领域的设计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同时针对不同客户企业的设计状况提供设计管理上的咨询服务,帮助客户建立从设计战略、产品规划、团队管理、生产流程和评价体系的完整架构,帮助客户解决产品设计工作中的管理难题,使得客户能够可持续地进行产品设计工作。借此,嘉兰图以咨询顾问的身份为客户提品设计工作上的智力服务,增加客户对嘉兰图的依赖性,有效地建立长期业务伙伴关系,将管理智慧转化成商业价值。二是利用资源优势建立自主品牌。嘉兰图借助在市场研究、策划、产品设计以及制作能力上的先天优势,建立了老人用品品牌――雅器,经过几年的品牌建设,雅器的明星产品老年人手机在国内外市场获得好评。雅器第一代S718充分体现了嘉兰图易用性的设计理念,在欧洲销量超过100万台,此后的几代雅器手机产品都荣获了国内外各项大奖,并取得良好的市场效应。雅器产品不仅是体现嘉兰图“易用性”设计理念的经典案例,同时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让嘉兰图看到了公司设计业务模式创新的必然性和未来。

4 工业设计资源整合设计业务模式

专注于工业设计展会的深圳灵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2006年11月通过竞标获得田面工业区经营权,开始着力将其打造成综合性的工业设计产业园区。作为整合设计的代表,灵狮集团的设计业务模式是凭借枢纽地位促进工业设计公司间合作。灵狮集团作为田面工业园区运营商,与园区内企业建立了市场合作关系,同时建立专门的销售队伍,对外联系设计业务,以打包的形式承接订单,再将订单分包给设计企业。这种方式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园区企业的互动,最重要的是通过打造产业平台、促进产业对接,促成企业合作分包设计项目。例如,从事电动工具及各类家用电器制造的德国AEG公司曾把电烤箱和烤面包机等电器的设计任务委托给灵狮集团。针对此设计项目,灵狮作为园区运营商,对各公司的专长都比较熟悉,能够选取园区内合适的设计公司进行设计。工业设计园区内的大型工业设计公司在承包规模较大的综合性设计项目时,可以借助灵狮集团对项目进行分包。这对委托分包的公司而言,既减少了搜寻评估合作对象的成本,又保障了产品质量,同时降低了分包管理的成本。而各参与分包的公司不仅获得了设计收入,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参与大项目的设计经验。灵狮集团承接大的设计订单,然后把业务细分,再承包给园区内企业,在降低创新成本的同时,提升了企业绩效。

5 众筹式设计经营模式

杭州瑞德设计是拥有近90位资深跨领域专业人才的创新团队和3000坪LOFT创意办公空间的工业设计公司。不断为全球500强及国内一线企业成功提供品牌体验和商品创新设计,还成功开展了近2000个创新项目,协助企业创造超过1000亿销售业绩。杭州瑞德设计的设计经营模式是小众化设计思路的众筹式设计业务模式。瑞德认为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已经越来越突出,小众化创意设计的理念将更符合设计市场规律,未来小众化的设计商品将越来越多,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设计附加值将逐步下降,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满足自己个性需求的设计买单。瑞德在接受客户委托业务的同时,鼓励设计师按照每星期的主题自由设计,并通过网络平台售卖。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网络上的设计爱好者可以对设计概念进行浏览和评估,选择自己喜爱的设计项目进行一定额度的投资或捐赠,一旦产品得以实现,投资人们可以直接获得产品,或者享受购买产品的优先权和优惠度。这种向大众筹集设计项目生产资金的设计业务模式,―方面可以帮助工业设计公司或设计师个人降低资金募集的困难,另一方面较大程度地避免了产品推出的市场风险,此外还对设计师自主进行设计创新起到了激励作用。工业设计公司不再被动地等待客户的新产品开发计划,而是积极把自己的设计作品转化为产品和商品。工业设计公司以良好的设计创意吸引消费者主动投资,通过产品专利权的占有获取丰厚的专利费,同时还以销售提成的方式拓展利润空间。

综上,工业设计公司需要摆脱单一产品造型设计的设计业务模式,必须为客户提供以产品为核心的策略研究和设计实现,同时将品牌形象设计、产品规划设计、宣传物料设计和终端展示设计纳入设计业务当中,通过广义的设计力量来为客户增加品牌与产品的竞争力,从而赢得更多的商业价值。以优秀的设计吸引客户,这样工业设计公司的收入既包括了设计费又涵盖了丰厚的专利费,还通过销售提成的方式赢得更多的利润。工业设计公司积极地把自己的业务能力从设计室延伸到生产线,占据制造产业链的主导地位才能实现设计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

三 广州工业设计公司设计经营模式创新的举措

1 以价值提升为目标的设计公司发展战略

首先,通过业务价值提升战略走出困境。价值提升战略是指工业设计公司通过将公司内外资源进行整合,重新规划设计业务的范围、内容和形式,以期在单个或组合的设计业务中产生更多利润。设计业务价值的提升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客户服务中获得更多利益,工业设计公司需要做到:1、与客户保持高效、愉悦的合作,并出色地完成设计任务;2、整合自身资源,为客户提供性价比更高的整体解决方案:3、帮助客户完善研发、生产和管理上的不足,实现长期业务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另一方面,工业设计公司应该着重提升自身价值:1、提升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工业设计公司应该学会利用各种媒体途径进行品牌宣传,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2、提升公司的资源价值,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积极将工业设计相关的研究成果、管理经验和信息资源转化为商业价值;3、提升公司的行业影响力,促进行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定期行业研究趋势报告等,显示公司实力。价值提升战略是工业设计公司摆脱被动工作,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内在驱动。

2 能力和结构双重创新的设计组织建设

设计组织建设是设计经营模式创新的基础。工业设计公司要实现设计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配套的人才和组织结构是必不可少的。考虑到设计经营模式创新的需要,工业设计公司在进行组织建设的构建和调整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一、提升设计能力。扎实的设计能力是工业设计公司设计业务模式创新的根基,没有过硬的设计能力,就无法获得客户根本性认可,失去形成品牌效应的前提,容易在竞争中被淘汰。工业设计能力的提升除了造型、结构和表面处理等产品属性相关方面的能力外,还应该注重提升用户心理和行为研究的能力、产品的生产制造环节掌控能力、市场的推广和营销能力;二、拓展业务能力。设计业务模式的创新使得工业设计公司必须在设计业务的基础上扩展,因此在组织团队中应该具备能够执行新型业务的相关人才。以咨询服务为例,工业设计公司需要有能够掌握管理咨询技能的人员,他们能够进行信息资料挖掘、数据统计分析、理论模型建立、咨询报告撰写和知识技能培训等能力。三、变革组织架构。设计业务类型和相关人员的增加必然会迫使工业设计公司转变设计团队管理方式。新型的组织结构应该是以业务类型的横向划分,如产品部门、咨询部门、研究部门等,其次是按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的纵向划分,如先导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市场推广等。横向和纵向交替的矩阵式组织架构,改变了原有的树状式组织结构,使得公司内部员工的分工更加明确,业务权责更加清晰,运转更为灵活。

3 建立设计知识储存和分享的管理机制

知识(设计)管理是设计经营模式创新的保障。工业设计公司本质上来说是制造知识、运用知识和销售知识的盈利机构。知识管理主要是指知识的储存机制和分享机制的建立,知识管理有三大作用:1、避免知识产权流失,防止公司因员工的变动而导致业务受阻或经济损失;2、建立强大的知识资源池,为业务开展提供高效准确的信息支撑,也为员工自主学习提供平台;3、为公司获取新型价值提供机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的丰富就是企业的巨大商业价值。在知识的储存机制建立方面,主要有以下个工作:1、建立数字化知识储存工具,帮助公司员工方便、快捷地将所有知识进行分类、描述和上传,以此调动员工储存知识的主动性;2、引导员工进行知识储存,要求设计师或其他项目成员在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成果汇报,对主动储存知识的员工酌情进行激励;3、设置管理人员对电子或纸质等文档专门进行管理,并对员工的储存行为进行奖励和监督。在知识分享的机制建立方面,应开展以下工作:1、搭建数字化分享平台,给予公司相关人员查阅权限,方便员工进行自主学习;2、组织部门内外的交流等活动,促进员工之间非正式的知识分享,形成员工间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3、举办设计成果和研究成果的会或讲座,鼓励员工积极分享最新知识,营造企业的创新氛围。

4 以“五化”为核心的设计资源经营策略

设计资源经营策略是设计经营模式创新的方向。工业设计公司应该转变过去盲目获取设计业务的商业策略,而对所要进行的设计业务进行选取,对设计业务的选取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一专业化原则。工业设计公司在面对设计业务委托时,应该注重培养设计团队在某一领域的专业实力,努力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企业,这是公司建立品牌效应和业务衍生的基础。

二区域化原则。工业设计的进步离不开区域产业的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工业设计公司的责任之一。区域化的设计业务选取原则可以保证工业设计公司利用地理位置优势更容易地获取持续的业务和客户资源,更容易地获得开展设计业务所需的信息和资料,同时更容易地奠定公司在区域市场中的商业地位。

三小众化原则。针对小众化群体的产品设计,可以帮助工业设计公司一定程度避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培养公司的忠诚客户群体,还可以向大众募集设计研发资金。

四信息化原则。互联网和物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工业设计行业需要在原来实体产品设计的基础上,发展有利于人们在信息化时代改善生活方式的体验设计和服务设计更好地享受因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

篇13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一项基础性制度,随着资本市场发展改革的逐步深化,退市制度是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等功能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上市公司总体质量,维持市场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然而从2001年“PT水仙”被终止上市起,我国上市公司开始施行退市制度已逾10多年,却只有80多家公司宣布退市。其中,大部分因连续亏损或被吸收合并而退市,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退市仅10余家。与此同时,美国纳斯达克的退市率大约为8%,英国AIM市场的退市率接近12%,金融危机爆发后2009年,欧美退市公司甚至远多于新上市公司。

成熟的市场应具备“有进有退”的市场化机制。我国上市公司这种“停而不退”的畸形现象,加剧了股市中“劣币驱逐良币”、“壳资源”炒作等问题,干扰资本市场的秩序。究其根源,是我国旧退市制度存在“退市标准单一” “易于规避”、“程序冗长”等漏洞。为了填补不足,完善退市标准,实现退市工作市场化、多元化、常态化,2012年我国新退市制度--《关于改进和完善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应运而生。

二、旧退市制度下企业的扭亏为盈

面对我国上市公司这种“停而不退”的现象,不少股民戏称“这连续三年亏损的退市标准简直是无效措施,谁都知道在这方面做点财务文章太容易了”。我们通过CCER数据库筛选出2007年-2009年连续三年亏损面临退市的,在2010年第四年扭亏为盈从而绝处逢生,避免退市的8所上市公司。综合对公司财务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在以下几方面确实发现一些“未知的秘密”:

*ST鲁北(600727)除了2007年营业利润为正,其他三年均为负,且虽然近三年虽然利润率有所上升,但总体还是处在亏损状态,2010年的利润率上升并不高。所以第四年的经营管理不足以导致扭亏为盈。更多的因素是由于营业外收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107,340,783.10,但是在加上非经常性损益后,利润总额1569万元的情况下,政府补助就有4000万,存在政府救市的因素,2010年政府补助额度相对前几年,增幅很明显。同样存在政府救市因素的还有浙报传媒(600633),该公司也在连续亏损三年后的第四年收到徐汇区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给予扶持资金1800万,避免了退市。

通过数据分析,ST中农(600313)、沙钢股份(002075)10年同样是营业外收入较往年特别多,前者其中债务重组利占大部分,后者母公司由于债务重组在营业收入上实现扭亏为盈。对三联商社(600898)、*ST中钨(000657)、ST宏盛(600817)、湖南发展(000722)等被出具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意见审计报告的公司也同样值得关注是如何扭亏为因。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在旧的退市制度下,公司要避免退市多数于非经常性损益上做文章。正因为旧退市制度的退市条件仅为连续亏损四年,并没有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做出要求,所以导致政府补救、营业外支出大量减少等原因使濒临退市的企业再次恢复上市。

三、新退市制度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趋势与防范

相对于2001年修订的旧退市制度,新退市制度的优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了量化执行的标准。连续四年营业收入连续低于1000万元、连续120个交易日(不含停牌交易日)累计股票成交量低于500万股等新增的退市条件标准明确,弥补了旧退市制度标准模糊操作性不强的缺陷。

(2)优化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采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指标作为终止上市的界限再配合30个交易日内必须提交暂停上市的补充说明或者相关材料致使上市公司“壳资源”成本和风险的大幅度上升,这促使他们考虑其他手段提升自己的营业能力而不是借壳发挥换主重生,为审计工作列出了一项重点。

(3)更进一步考虑到在投资者利益。新退市制度设立了风险警示板、退市整理板以及有关退市之后的转让服务和重新上市的条件,保护了被退市公司的投资者利益,从整个体系来说是更加完善了。

从上述分析情况来看,新退市制度依然存在不足,许多ST公司的盈亏取决于退市制度而不是自己的盈利水平和营业能力,导致出现“规则导向”的盈亏模式,而目前退市制度存在最明显的缺陷是其针对的对象只是业绩不良的公司,而不是市场违规的公司,并且许多濒临退市边缘的企业仍然可以通过政府补助、债务重组、减少营业外支出等手段恢复上市,因此在审计ST上市公司的工作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