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校智能化管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校智能化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校智能化管理

篇1

智能图书馆就是以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将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和各种硬件设备与数字信息资源进行有机结合,把智能建筑与高度自动化管理的数字图书馆进行有机结合, 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人性化以及个性化服务,提供用户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智能图书馆通过利用现代计算机通信技术改变读者和图书馆系统信息资源访问的方式,提高查询的快速性、准确性, 实现了图书馆智能化服务和管理的模式。同时随着智能化建筑技术的不断完善、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智能代图书馆的发展,因此智能化图书馆是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与现代图书馆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真正地体现了 “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服务理念。

二、智能化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

智能化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主要表现在高度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化、和服务人性化等方面,主要包括图书馆建筑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方式智能化及决策的智能化等。

1.图书馆建筑的智能化

智能化图书馆建筑是指采用现代计算机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建筑的各种设备和各种信息资源进行自动控制和管理,为读者提供快速高效的信息查找和服务通道的建筑物。智能化图书馆建筑要求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采用绿色环保和节能降耗设计,有效合理安排空间,体现智能化图书馆的现代特点:为便于学术交流,应有较多的报告厅,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温湿度调节、照明取暖、监控保卫、通风消防等设施的建设,应该采用安全先进的全覆盖、多点式的中央控制系统,同时,因现代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建设需要,综合布线系统有着更严格的标准要求,并要为将来进一步的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和位置,以满足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

图书馆建筑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门禁管理子系统、自动借还图书子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子系统,空调通风子系统,保安巡视子系统,监控防盗报警子系统,电力供应子系统,语音广播子系统,照明管理子系统,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应急呼叫子系统,给排水管理子系统等等。它是应用统一的公共网络通信技术及应用统一的操作系统,在一个相同的操作界面平台上,实现集中控制和管理。比如空调通风管理子系统可以对建筑物内进行通风换气并对室内的温湿度等进行智能调节,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舒适、优美的阅读环境;照明管理子系统通过装在室内各部位的照明探测感应器来控制照明亮度,通过设定照明亮度值,实现照明亮度的智能调节,同时还能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的功能。利用这种环保节能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满足建筑物内的温度、湿度和照明的条件下可把能耗降到最低,而且符合高效节能的环保理念。

智能化建筑是将建筑、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和人进行高度融合,对图书馆建筑内的各种硬件设备用计算机智能化程序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组成图书馆智能化建筑系统。由此可见,图书馆建筑智能化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同时也是一个高度集成的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

2. 管理方式的智能化

图书馆管理方式的智能化主要包括:智能化业务管理、智能化数据库管理和读者分析管理的智能化等。业务管理智能化可对原始信息和二次加工信息进行智能重组,实现自动编目,并将信息的查询、分类、编辑、提炼、加工和输出统一以信息流的形式进行表达和处理, 高效快速地为用户提供各种全面、标准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数据库管理系统智能化通过计算机技术、自动化办公系统,对各种数据库信息进行自动整合分类, 获得各个系统的主要数据,并为图书馆进行优化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读者分析管理智能化通过了解读者的潜在阅读和查询需求,实现对读者信息的搜集、分析和整理,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各种文献信息资源服务,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读者分析管理智能化就是从广大的读者和潜在读者的大量信息中寻找各种读者用户数据,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分析,判断和了解信息中的各种细微变化,并对信息变化进行预测和判断;另外,采用统计学原理,使用排序的方法获得读者在不同阶段、不同时间的信息走向和需求,通过智能化分析进行自动排序和分类,寻找出最有价值的用户需求数据,通过读者分析管理智能化获取的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图书馆有关工作人员,为图书馆各部门制定和实施更加有效的工作计划和服务方式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决策支持,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方便、更高层次的信息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图书馆的管理就是把各项繁琐事务通过智能化信息采集、加工和信息资源共享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包括各种业务处理、服务管理和决策能力在内的智能化图书馆管理系统。它是以智能化管理及计算机设备采集的数据信息为依据,通过计算机智能化系统的加工和分析处理,解决图书馆的管理和各种事务, 满足广大读者的潜在要求,并为今后的发展和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服务方式的智能化

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和高效的优质服务是图书馆的主要目标。 现在,高校图书馆已把电子资源建设当作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中之重,纸质文献书目的电子化、数字化不断完善,电子资源的比占不断扩大,网络检索已是读者必不可少的查阅手段并日益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因此建立一个方便、快捷的一站式信息资源智能整合系统成为服务智能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现有各种文献资源和数据库进行最大限度的整合是建立一站式服务资源智能化的前提。目的是使读者能够在一个检索界面、一个窗口,通过一次检索就能查询到尽可能全面的信息数据,做到一体化集成式查询服务, 达到简化检索界面, 减少重复查询和操作, 提高检索效率和智能查询, 也节约了读者的查询时间。

在图书馆智能化的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对先进技术的运用,建立图书馆资料的电子化标签与信息转换的系统,使得图书资料的信息如:作者、发行的出版社、资料名称等等都可以通过电子化的标签被详细的录入电脑中,方便图书的分类管理以及质量的核对与读者的选择;建立图书的门禁安全管理系统,此类系统可使没有被处理的信息资料如果被带走时,门禁发出报警信号,使得图书管理人员在进行图书管理中减少工作上的失误以及信息资料的丢失,通过此系统的配置,管理人员可以改正工作中的不足,减少与读者之间的矛盾,建立和谐的图书管理模式。

此外智能图书馆应采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和RFID 技术,通过 RFID 系统信息控制和自动处理,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识别读取文献信息,通过 RFID技术实现了图书馆物理馆藏图书的自动流通,在图书借还时,实现非接触式读取数据,自动完成借还的过程。通过 RFID技术,简化了流通操作,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是物联网技术带给图书馆的一大突破,是物理馆藏资源和电子信息系统的智能交互。同时,借助 RFID 标签的非接触式识别技术,可以一次读取批量文献信息,方便快速查找和清点图书。通过自动分拣控制系统完成图书的自动拣书和定位,以及还书后的自动分类和归架。减少了充消磁的过程,也节约的大量人力,使图书的流通更加便捷、安全。

服务方式的智能化还包括信息检索的智能化及服务手段的智能化。现代信息网络下信息检索是一种智能化、多功能、多途径、多方位的检索。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能够自动筛选、分析、推理、判断和解答咨询问题的计算机智能专家咨询系统将会出现,届时大量的咨询问题都可交给网络计算机解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程度会越来越高,各种智能化服务方式也会逐渐完善,向着更加方便读者使用及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尽管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或多或少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高校图书馆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使图书馆的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篇2

1.1 管理角度不全面

大部分高校对于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只注重基本的技术信息、使用和资产变动,并不重视对设备仪器的后期维修。所以一旦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维修,维修人员没有实际的维修参考经验。若是对系统管理仪器设备的历次维修都进行记录和统计,就能够为维修人员提供实际经验依据,最大程度的减轻维修人员的工作量,并将维修时间缩到最短,使维修成本降低。

除此以外,高校智能化实验室在进行实验计划的制定、资源的调配和实验考评时,考虑的不够全面,没有对实验任务安排到结束的整个过程进行考虑。大多数都是采用半封闭或封闭式的工作模式,与外界的信息交流较少,对实验室资源起了约束作用,导致实验室资源无法完全满足学院教学实践任务的需求。

1.2 管理手段落后

多数高校实验室都是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进行设备台账的登记,而手工登记台账的方式速度较慢,并且很容易出现差错,信息也不够全面准确,在进行信息查询和统计分析时难度也较大,无法实现现代化管理。一旦上级部门需要进行实验室设备数据审查时,设备管理人员就需要用几天时间清查设备台账,还要根据类别重新对设备台账进行统计和建表。这些工作本可以交由计算机代为处理,但由于管理手段落后,实验室管理人员只能采用手工方式进行处理。长期下来,实验室管理人员对于工作的热情会越来越低,及其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在之后的工作当中也会敷衍了事,不进行精确的统计,只凭借自己的猜测和经验来制作设备报表。

1.3 缺乏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

高校对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比较的重视,近几年来要求实验室对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要有一定的了解,并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来给学生提高实验机会。但由于现在制定实验任务计划表的手段比较落后,高校实验室只能给学校教学任务提供相应的实验场所和环境,学生个人开展实验的需求无法满足,很少能够为学生个人开放实验。目前的实验计划方式无法对学生的时间安排、实验计划和仪器资源进行整合平衡,高校实验室的工作流程设计也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人实验需求的部分。

2 高校智能化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

2.1 系统设计原则

在进行高校智能化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时,要考虑到全局的观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例如实验规划、实验管理和设备管理等,互相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在进行高校智能化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实验管理和验规划,还要考虑到设备管理的工作需求,结合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对实验室整个管理内容进行规划和分配。

除此以外,还要优化业务流程,实现设备管理的最大效益,贯彻落实好优化后的各种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要让工作人员能够严格遵守新的规章制度。在系统的仪器设备上,也要进行分类和标准化管理,才能实现高校智能化实验室设备管理。

2.2 系统功能结构

高校智能化实验室管理系统要充分考虑实验室管理的性能要求和业务需求,树立集成、系统和经济的观点,全面实现对于人员、实验和设备的现代化管理,同时为管理者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支持。可以将应用系统划分为设备管理、系统管理、综合查询、实验管理和实验规划等五个分系统。

2.3 系统数据库设计

信息系统的基础前提就是数据库,只有数据库的设计科学合理,才能保证整个信息系统能够完全满足用户的服务需求。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要按照用户的处理需求、信息需求和数据库运行环境的特点来进行数据模式的设计,然后再进行数据库的选型和共享机制、安全保密措施的确定。将系统的信息模型转换为表格模式,同时根据系统的体系结构来科学合理的分布信息关系就是数据库的结构设计。高校智能化实验室管理系统在进行数据库的设计时,应当严格按照系统信息模型来执行。

3 结语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各种开发技术也一直在不断的改革和更新。若想做好高校智能化实验室管理工作,就必须根据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开发高技术、高效率的高校智能化实验室管理系统,将用户的在实验室管理上的实际需求完全满足。

参考文献

[1]崔贯勋.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0).

[2]张慧宁.web嵌入式在高校智能化实验室建设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28).

[3]陈雪娇.独立学院建设楼宇智能化实验室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

[4]刘志刚,郭艳颖.基于ARM的智能实验室管理系统[J].微型机与应用,2012(13).

篇3

相对于传统的授课方式来说,“蓝墨云”班课是目前智能化授课的重要载体,要实现对管理学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对所有管理学教师进行以“蓝墨云班课“App工具为核心应用的智能云教学方法培训工作,在课程授课第一节对学生进行“蓝墨云班课“App工具应用说明,课堂考勤、课程互动、资源共享、课程评价等运用智能化手段进行,让手机变成育人工具。全面开发“蓝墨云”班课App的各项功能,使其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智能云教学的重要载体。引入以蓝墨云班课App工具为核心应用的智能云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智能手机开展轻松、有趣的互动教学,在“蓝墨云”班课平台及时把授课课件、习题、相关知识拓展与现代管理学相关的热点资料上传到每一个授课班级,每一位同学均可下载学习,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感和互动性,顺应了智能云教学时代的新型教学改革的趋势与方向,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与支持。技术的发展为管理学课程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移动网络的优势,不断完善软件功能,丰富教学资源,管理学课程教学效果将会大大提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在线课程教学录像拍摄、制作以及网上教学资源的维护、升级,为课程建设提供技术保障。面对部分教师对智能教学手段运用不熟练的问题,学校需要专门组织现代教育中心的老师给所有任课老师进行软件运用培训,加速了新媒体在课堂上的应用。

二、采取“花式授课”法,灵活育人

两微一端的应用更加大众化,利用学校智慧校园提供的网络平台,在微信、微博和新闻客户端上把管理学教学的典型事例和优秀经验以及取得的优异育人效果进行传播,使更多人受益。首先,利用智慧校园平台“花式授课”法,灵活育人。利用智慧校园平台,用动画、微视频、微课、慕课、直播等形式“花式授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传达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和原理,让该课程的学习更接地气、深入人心,让育人目标的实现事半功倍。其次,利用微信学习交流平台,所有该课程授课教师抓住学生的碎片化学习时间,及时推送管理学学习资讯,高效灵活紧跟热点。最后,利用微博互动平台,利用管理学课程微博互动平台,与学生实施互动,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实时育人。比如,在微信和微博平台开启头脑风暴,前一段时间我在班级群里面设置了一个关于“中韩男性化妆品市场开发现状与问题分析”的题目,同学们参与度非常高。甲同学谈到“男性化妆品市场之所以一直不温不火,销售量上不去,主要原因是市场开发的不够全面,产品样式太少,没有个性化,针对的只有部分消费群体,导致全社会的消费群体没有全面开发。没有需求就没有消费,一个良好的市场必须依靠良好的、多样的产品,然而对于目前中韩两国的男性化妆品市场来说,产品还是比较单一,缺乏多样化,不能够吸引男性的眼球,更不能够勾起他们购买的欲望。现在男妆的大部分消费群体还是那些高收入的阶层,男性化妆品市场刚刚起步,针对的主流顾客是具有较强消费能力的社会精英层,通常产品定价较高,很多消费者都买不起,就算是有了购买的欲望,面对高额的价钱,也只能望而却步。”乙同学谈到:“好的产品需要有好的销售渠道,才会带来好的市场营业额。当前市场趋势是男性化妆品的营销渠道正逐渐向以强调高品位服务的专业护理中渗透。能产生真正高利润,都来自专业线—以男性护养为主题的男性护理中心。所以说,目前男妆市场的不成熟,有很大的原因就是由于销售策略上的不很完善。表现在:其一,宣传手段单一。目前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对于各类产品的广告还没有深入人心,尤其是新型的产品,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宣传手段来扩大知名度和普及度。其二,产品营销方法欠缺。作为品牌形象的重要表现的产品外包装还没有足够重视,对于男妆的市场分析还不够。”丙同学则是对这个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探索:“我们要适应和善于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环境的影响,要积极地向广大男性同胞宣传和普及新时代新型的审美观念,改变他们的消费心理,拉拢不同的消费层次和消费群体,增加市场额。”丁同学说:“男性化妆品的销售手段要独辟蹊径,采取不同于女性化妆品的策略。第一,改进宣传方法。第二,采取感性销售战略。第三,改变产品推广模式。第四,注重产品质量和品味的提升。”戊同学说:“男性化妆品广告的诉求重点相对集中,产品展示和模特形象展示的诉求占绝大多数,诉求方式上充分利用产品本身形象,名人诉求、介绍说明性诉求较多。不同类别、不同国家、不同档次、不同季节产品的广告诉求差异较大。所以必须针对这些差异改变产品的推广模式,才能够适应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也才能够改善男妆的市场状况。”通过微媒体的便捷性互动和沟通,不仅增加了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和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有助于师生之间更好的交流。

篇4

二、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体系架构

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互联网、无线通信技术为基础,以RFID技术为核心的物联网应用系统。该系统主要负责各类实验室固定资产设备借出归还的动态管理、各类实验室卫生清洁工作的实时管理、各类实验室及设备的安全防范管理以及各类实验室设备的实时维护管理等工作。其体系架构主要由RFID识别系统、中间件系统、计算机互联网等部分构成。其中,RFID识别系统包括EPC标签和RFID读写器,两者之间通过RFID接口通信,EPC标签被固定贴在各类实验室的每件固定资产设备或物品上,它记录了实训室ID、名称,固定资产型号、ID、名称、数量、所属实训室以及所属机柜号等信息。中间件系统包括ECP IS 、PML、OSN服务器及包含于后台数据库软件系统的ERP系统。所有这些都与Internet互联网相连,实现对各类实验室固定资产设备、卫生清洁工作、安全防范以及维护等管理过程进行实时有效地跟踪、查询等控制。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体系构架如图2-1所示.。

在图2-1中,EPC的全称是Electronic Product Code,即电子产品代码,各类实验室中每个固定资产对象都被赋予一个唯一的EPC,并由采用射频识别技术的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彼此之间通过EPC网络、无线通信技术等方式相互联系。EPC IS即EPC信息服务,它是EPC系统的软件支持系统,用以实现最终用户在物联网环境下交互EPC信息。PML是物体标记语言,通常,在物联网中相互通信的公共语言是PML,PML是用在信息发送时对信息区分的方法,实际内容可以任意格式存放在服务器中。OSN服务器是对象名解析服务,可用来存储中间件系统来不及处理的物品电子代码数据信息。ERP(企业资源计划)是一种管理的思想,强调对系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负责运行本系统的主机服务器需要相当高的配置,其性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实验室固定资产设备的丢失与否、实验室卫生情况是否良好、实验室设备的安全性是否能够保障、实验室设备的实时维护是否能够保障等。

三、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智能化固定资产设备借出或管理模块、智能化实验室卫生清洁工作管理模块、智能化实验室安防管理及设备故障管理模块等三部分组成。具体介绍如下:

1. 智能化固定资产设备借出或归还管理模块

交换机、路由器、标准网线、夹线器等硬件设备是高校实验室部门特有的高价值固定资产,现有的多数高校在管理固定资产方面均采用集中式管理方式,集中式管理方式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借用固定资产设备人员之间进行人为地协调,即需要借用设备人员在纸质的固定表格中对借出的设备进行详细登记,并签字确认相应设备是否处于借出或者归还状态,这种管理方式十分繁琐,查阅相关记录也比较困难,效率太低。

使用RFID技术可以克服这些缺点。通过在固定资产设备上粘贴EPC电子标签,设备借用人员在进行借出或者归还设备时,管理人员利用手持式电子标签读写器扫描借出或归还设备上的电子标签,自动与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中的控制器进行数据交换,并进行自动记录,从而实现固定资产借出归还智能化管理。固定资产设备管理模块流程如图3-1所示。

2. 智能化实验室卫生清洁工作管理模块

智能化实验室卫生清洁工作管理模块是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实验室中固定资产设备的寿命与实验室卫生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对实验室地面及设备卫生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处理,则会大大减少灰尘对固定资产设备寿命的威胁。智能化实验室卫生清洁工作管理模块主要负责各类实训室地面及其设备的卫生情况的监测及处理,需要在各类实训室中安装卫生清洁机器人,它可以实现对各个实训室进行全自动清扫,包括地面清洁、吸附有害物质、吸附灰尘、净化空气等。

在卫生清洁机器人上粘贴EPC电子标签,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持式电子标签读写器实时扫描该标签,通过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及时了解实训室地面卫生及其设备卫生情况。

3. 智能化实验室安防管理及设备故障管理模块

智能化实验室安防管理是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化实验室安防管理系统由基于RFID技术的红外线探测器实现安全防范设备被盗和发生火灾,并采用终端读写器及时了解所有实训室的安全信息情况。当RFID探测器检测到盗窃和火灾等情况时,盗情和火灾等信息就会自动发送到管理员随身携带的手持式电子标签读写器上,来通知管理员发生盗窃和火灾等紧急情况,以便让他们及时的作出相应的措施。

为了保证教师及学生的上机实验课能够正常顺利地进行,需要对各类实训室中已坏设备进行及时维护管理,设备故障管理模块是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智能化设备故障管理系统对各类实训室中所有的机器及网络交换设备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一旦出现有机器或网络交换设备运行故障或性能指标达到故障阀值,故障信息就会自动发送到管理员随身携带的手持式电子标签读写器上,以便管理员对其能够进行及时的跟踪与维护。

四.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介绍了RFID技术,提出了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体系架构,描述了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各模块的功能。将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中将固定资产设备ID、名称、型号等信息进行编码;将智能化实验室安防管理及设备故障管理系统中的设备ID、名称及型号等信息进行编码;将智能化实验室卫生清洁工作管理系统中的设备ID、名称、型号等信息进行编码,并以电子标签形式被粘贴在需要识别的设备上。手持式阅读器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方式与标签进行双向无线通信、交换数据,从而可以实现远距离精确读写实验室设备、实验室卫生及设备安全、故障情况等信息并自动识别。本文从理论上对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在后续的研究中将会对各模块的功能进行具体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余 雷. 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物联网物流管理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6.

[2] 巨天强. RFID 的发展及其应用的现状和未来[J]. 甘科技,2009-8(15).

[3] 游战清,李苏剑. 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 理论与应用[M] .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4] 郑华蓉. 采用RFID技术的智能门禁系统设计,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库,2006,10.

篇5

21世纪,高校发展迅速,竞争激烈。在招生培训、科研项目、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方面比较重视,PSC工作就放在了无足轻重的位置上。大多数高校没有足够地重视这项工作,没有制定一系列完善的实施制度,管理上随意性较大,不科学。领导主导意识强,大部分工作只是完成上级的要求,从报名工作、测试工作到测试成绩公布,测试资料的存档、保存都缺乏合理的设计和指导,很多细节的工作重复做,效率低下。

2、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大部分高校的PSC工作都是挂靠在教务处,由教务处人员监管或者临时抽调,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近几年,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PSC工作的持续发展,每年参加PSC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信息量和工作量迅速增大,专职的管理人员愈发紧缺。自2004年起,全国各地一大批高校独立设置了语委办,并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促进了PSC工作的快速发展。但仍有一些院校,缺乏对PSC工作重要性认识,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都是兼职,专业性不强,没有形成常规的管理模式。

3、没有投入足够的经费

由于各高校没有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对于PSC工作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没有专门的经费预算。没有建立专门的测试室,只是简单的把闲置教室作为测试室,或者利用周末空闲时间挪用机房作为测试室。而且在测试机器的数量上也严重不足,学生无法进行考前模拟训练,就直接进入考场测试。有些学生往往因为本身的操作原因和不熟悉人机对话的模式而造成的失误,进而影响到学生取得的成绩。有的高校因为测试用的机器设备陈旧,没有投入经费去更新,也会影响到学生,造成学生不必要的重复测试。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就无法保障测试用的场地和设备,自然就无法保证学生测试的成效。

4、智能化程度不够

随着时代的发展,PSC工作也必然要实现智能化。但是,大部分高校没有有效地利用学校的机房,作为学生培训和自主训练的场地,更没有开发有效的训练软件和模拟软件。学生考前的培训资料不公开,没有实现网上共享,制约了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智能化程度远远不够。

二、如何提高高校PSC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1、制定完善的测试报名、报到和考试制度

要严格坚持国家语言文字方针,遵守PSC测试的原则,基于《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并结合本校的PSC工作实际,制定包涵测试各个环节的相关制度和方案。从学生测试的报名工作、测试前的培训安排、考试当天的报到、侯考、监考等,制定一系列完善的制度。规范PSC工作实施和管理的各方面,分工清晰、职责明确、方法得当,最终实现PSC操作科学合理,细致严密,结果客观公正,达到测试过程规范化,测试评分智能化,测试管理智能化。

2、设立专职人员管理

选取具有一定的资格和条件的人员作为管理人员,并且对考务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这样才能够保证测试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同时管理人员也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对于测试软件安装、具体测试操作、测试系统维护和常见故障排除等多项工作,都应该有所了解。同时也能够大胆尝试,积极主动,创新测试工作,对PSC管理中所遇见的问题进行相互讨论和研究。主动了解计算机辅助PSC研究的新成果,及时学习,更新测试系统,使PSC工作更加合理和规范。

3、建立一支合理高效的测试员培训队伍

加强对测试员的培训,选送测试员和培训员继续深造,建立一支合理高效的测试员培训队伍。安在高校中选拨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取得高分的教师,选送到省市语委单位组织的测试员或辅导员培训班,取得合格成绩后,即可上岗,负责学生考前培训工作。排学生考前培训,帮助学生熟悉考试流程,提醒注意事项,让学生从容应对考试。培育本校的培训师资力量,更加了解本校学生的生源结构,更有针对地进行辅导,纠正地方方言和口音,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

4、投入经费,改善设施

高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加大对语言文字工作的投入,对于PSC测试的硬件设施要求,要设立单独的考试场地,保证测试的公平公正;即使没有独立的测试室,也要创造条件,改造闲置场所,建设成适合的考试场地。设立学生考前模拟测试场地,和真正测试环境一样。在考前,对学生进行模拟测试,有利于学生适应考试环境,同时,也可便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时纠正,最终提高测试成绩。

5、进行科学研究,提高学生培训效率和测试成绩

要建立技术互助团队,加强测试设备机器的研发,同时增强各高校之间的交流学习。如测试中出现问题,可以相互帮助解决问题,无法解决再上报上级部门。同时,高校在PSC测试之前,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辅导模拟,针对测试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及时纠正,提高PSC测试效率和成绩。

三、如何提高高校PSC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1、投入科研经费,采用自动化报到系统

高校要采用自动化报到系统。自动化报到系统是将低频射频自动识别技术、网络技术和投影或指纹技术集成在一起的一种高科技产品。参加考试的考生只要随身携带身份证就可以自动报到、实时显示学生的报名信息,以减轻学生必须携带考试的三证(学生证,身份证、考试证)的压力和工作人员的检查量。同时,自动报到系统可以实现自动排考和叫号的功能,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量,同时降低了学生的询问量,以前由三个人负责的报到室改为一个人就可以掌控,极大提高了报到的效率,精简了人员。

2、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在高校PSC管理管理中,涉及到报名、培训、考务等几个方面,而这几项中又各自包含着几个小的程序。例如报名,需要学生填报,确认参加考试和确认放弃考试的必须要亲笔签名,由学校统计、安排考场,其实这些完全可以实现自动化,让学生通过网上的专用报名系统填报,电脑再统计、自动分配,这样就减少了人力的操作空间,更加快捷、高效和准确。人工统计的报名信息,需反复来回确认,费时费力,还难免出现错漏。通过网上自行填报,可自动筛选信息,将留级和休学的学生自动匹配,避免错漏现象的发生。

3、设立专用训练室或者网络平台,学生可自主学习

篇6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推进,已然进入一个互联网的时代。社会中,各方的发展也已是几何级速度的发展,在这个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推动社会前行的大潮中,对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能管理由“绿色环保,打造节能型社会”作为一项国策写入“十二五”规划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目前,科技创新管理的概念普遍被大众所认知。管理中有一个被一再提及的词语――量化,其归根结底是对数据的需求体现。即量化要求的结果是数据的产出,这里的数据既包括管理中表面的数据,如被管理对象的数量、状态等属性基础数据,也包括对基础数据通过管理模型分析后所得到的具有决策依据功能数据,数据是实现管理智慧化关键。

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智慧化即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并通过这些技术变革原有的管理模式。[1]具体表现为,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开放系统,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能耗大数据潜在价值的挖掘,随后,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应用决策数据进行实际的管理工作。这对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其能力尚停留在能耗数据的采集、存储、统计以及初级的简单报警上,对于管理智慧化显得力不从心。为了适应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的需要,应以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核心,以移动互联网为有益补充,建立具备对能源,特别是能对水电能源具有监控、预警、测算、系统联动和消费支付等管理决策及服务延伸能力的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智慧系统。这将是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由传统的信息化管理转型为能源管理智慧化的初期阶段,两种管理方法对于数据的处理及运用理念是截然不同的。

二、能源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的普及,学校需要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而学校后勤管理就是对在校后勤情况的全方位管理。[2]其中,能耗管理是工作的难点与重点,学校是否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运行,[3]均与后勤集团能耗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节约型校园概念的提出使得学校在办学及校园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中遵循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境保护建设及运营的管理思路和节约教育理念、形成良好节约型校园文化的校园。[3]目前,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主要依托于多年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在这套制度上经过业务流程提炼后所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

(1)管理制度化。各地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工作经过多年经验累计,在校园能耗统计、校园能源审计、校园能效公示、需求管理、分项计量等方面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做到了不同部门、单位间的有效协调。在管理模式上采用了根据学科门类、各单位性质、事业发展情况、使用水电需求,科学合理定量,将水、电能源消耗指标分配到各有关学院和部门,对运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统筹协调,兼顾利益,量化管理,促进节约水电长效管理机制的形成。能耗管理制度的完善进一步推进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行。

(2)管理信息化。随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结合自身管理的需要,高校后勤集团对于能源管理工作也做了业务的流程化定制,并依托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工程、工业设计、环境工程等学科,自主创新、自主研发了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分为计量采集部分、数据传输网络、数据存储系统,以及用户交互系统等几个主要部分。完成了能耗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与展示,有效地数据处理方法提高管理中对于数据统计的需求。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的建立有效地提高了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水平,通过系统实现了能耗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即通过科技手段,实现高效管理,提高社会效益。

(3)存在的问题。如上,简述了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的两个主要方面,即制度与监管系统。制度与监管系统有效的提高了管理的水平与准确性,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下列举最为表层的三种。第一,设备的改造优化。高校中诸如学生宿舍、教学楼、实验室等用能热点比比皆是,仅就采用何种照明器具一项,就存在不同的说法,但很大一部分取自于照明器具厂家的宣传与器具参数,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法能够给出设备改造优化的决策方案。第二,消缺的即时高效。在能耗估计的过程中,由于设备和人为的因素会造成故障的出现,即时做出故障报警,迅速消除缺陷是节能的重中之重。举例而言,校园供水会存在水管爆裂故障、笼头节点故障、人为使用浪费等问题,这些问题单靠人员巡检和制度约束是无能为力的,只有采用更新的技术手段,才能做到有效的管控。第三,用能指标的制定。在上文中提及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模式是根据学科门类、各单位性质、事业发展情况、使用水电需求,科学合理定量,将水、电能源消耗指标分配到各有关学院和部门,超标自负。实际上这里所谓的科学合理定量并没有可靠的数据作为支撑,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一阶段的用能历史数据“大致”确定现阶段的用量,看似合理,但并不科学,缺少合理的指标定制模型。

二、管理系统的智慧化变革与应用

对于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而言,仅就目前的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智慧化的设计目的是在与管理制度不断的交互完善中,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并通过这些技术变革原有的管理模式,[1]这也包括原有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的功能,但绝不是简单的系统升级。所有的管理变革均以建立新的管理智慧化平台为基础,提供“能源管理+能源便利+校区通信”的高校能源管理云服务。

(1)信息系统的变革。第一,系统架构的改变。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所采用的传统C/S或B/S架构已经不能适应智慧化的需要。智慧化是建立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提炼决策数据。传统的系统架构,能耗数据的采集密度对于分析工作远远不能满足。加之,高校的扩招、扩建,分校机构的设立都对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提出了改变需求。就目前发展而言,其系统架构应该包含:数据采集服务、数据存储服务、关系型数据库服务和模型计算服务等部分,以及任务调度、安全管理和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底层支持。第二,存储方式的更新。系统架构的变革,为了适应更多的数据需求服务,这势必产出海量的能耗数据,随之而来的将是数据存储问题。以往的数据库服务器及热备方式很难适应海量数据的压力,建立或委托数据云存储业务将是最终的出路,有效的数据存储将是后期大数据分析的坚实基础。第三,大数据的分析,如上一、二小节所讲,系统架构的变革与存储方式的更新皆是为了海量的能耗管理数据而进行。对数据做了如此之多的支持最终为了什么?这些数据有何意义呢?答案就是大数据分析。例如,Google通过全美各地区搜索H1N1及流感相关关键字频率和分布,得出疫情暴发警报;对冲基金通过全球Twitter用户每天关于情绪的关键字进行以亿为单位的数据分析,用以为买入和抛售股票做参考依据;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警方通过数据分析,第二天抓获嫌疑犯,制止再次作案;这些都是根据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做出的决策。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准确的预测是最大的竞争力。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智慧化的核心就是对用能做出分析,根据结果做出科学的预测及决策。这也是智慧化与信息自动化的区别。

(2)应用功能的变革。目前,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的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具备实时监测用能情况的功能。智慧化依托于大数据分析及高效的分析模型为平台带来更多功能。能耗报警方面将不完全依附于计量终端的硬件功能,而是通过特定时段的用能数据分析,确定问题,并通过监控页面、短信等方式推送报警信息。例如,用水管线的查漏报警和超指标报警等。节能测算,为用能改造提供依据。通过对实验对象更换用能设备前后的数据对比分析,可以得出该改造方案及所采用的设备是否真正做到了节能。指标规划,高校能耗管理的终极目标之一是能耗定额管理。通过能耗历史数据的环比、同比,分析能耗大户用电趋势,结合人员设备总量,为能耗指标的合理分配提供支撑。系统联动,管理智慧化要求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动响应,如能耗监管系统与课表系统、宿管系统的联动数据共享,达到根据课程及生活作息数据,利用能耗模型控制重点部位大型仪器开启与关闭时间,通过能耗合理性分析,加强重点部位能耗监控。

(3)管理的最终蜕变。大数据分析带来决策与预测依据,可以对特定用户提供用能合理性分析服务;通过对线路负载数据的分析,判断线路负荷是否正常,做出警报预测,即时整改。多系统协作,将延伸能耗系统的增值服务,如用能消费的支付手段,可以结合第三方支付系统完成用能的缴费。这样,无论是实体充值点,或是移动支付,都能方便快捷完成支付动作。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智慧化带来高校能源工作由管控到服务的最终蜕变。

三、新技术驱动下的发展方向

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是智慧校园的数据核心区域,其发展中涉及的互联网(数据通讯)、移动互联网(支付)、物联网(采集传感器)、安全监控、电信(通话、短信)都在产生海量数据。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全面融入社会生活,信息爆炸已经积累到了一个开始引发变革的程度。它不仅使世界充斥着比以往更多的信息,而且其增长速度也在加快。信息爆炸的学科如天文学和基因学,创造出了“大数据”这个概念。再则,云计算已经成为当今信息技术领域中最重要的新概念,正在成为未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结合的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4]

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将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变革原有的管理模式。最终形成能耗云平台,提供大数据分析服务,能源监管将以大数据分析的结果作为决策的依据,逐步演进为智慧化能源服务。

参考文献:

[1] 黄念根.雾霾锁城倒逼传统能源智慧变革[J].智慧城市,2014

(3):60.

[2] 谢珊.学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成都电子科

技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

篇7

一、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是教学、科研、管理等赖以生产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促进高职教育稳定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高的重要保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扩大,办学条件改善,高职院校的校舍、教学设施、实训基地等都得到了相应的建设和扩充,固定资产的数量、价值不断提高。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等都属于固定资产,每一类别下根据其性质和属性又设置了明细类别,品种多,管理十分复杂,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难以适应高职院校的要求。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部分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高职院校逐渐涉及到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学校资产呈现多元化。这又给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增加了难度,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提高办学效益,是高职院校管理者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二、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管理意识淡薄,缺乏经营理念

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的负责人片面追求做大做强,购置资产不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效益分析,申请购置计划缺乏定量标准,存在随意性,资产管理贪新弃旧,造成重购置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现象。高职院校的负责人对固有资产的管理还存在着“钱”向“物”转化而弱化的思想,即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偏重于现金、银行存款等流动资金的管理,而对于仪器设备,办公用品等固定资产管理不严,造成财产的流失。

2.管理制度界定模糊,缺乏约束机制

固定资产购置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在资产购置环节,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有的高职院校直接让业务人员到市场上自由采购,缺乏定量标准,购置的资产的实用性和价格有待评估,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而固定资产的界定更是模糊,包括领导在内的多是管理人员对于国有资产、固定资产、实物资产等概念是不清晰的,对于标准理解不清。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又引发新产品分类和界定的困难。诸如软件、网络产品之类的产品是否该定为固定资产备受争议。

3.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采取账物分管的分类归口管理的模式,财务部分负责账目,而实物分到多个部门管理。如图书馆管理图书,设备处管理仪器设备,后勤集团管理房屋等。而各职能部门又分归不同学校领导管理,多头管理导致职能分散,职责不清,最终引发谁都管或者谁都不管的现象。固定资产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不同部门、课题组同时购买相同或者类似的设备仪器的现象时有出现,不能做到资源共享,调剂余缺。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管理不严,个别通过出借学校的场地、设备、仪器等进行经营活动来谋求部门或者个人利益,盗用公共资产。固定资产没有定期清查盘点的制度,长期不对账,不清点,再加上管理不善,固定资产随意存放,导致损坏、被盗、丢失等,资产与实物不符,有账无物或者有物无账的现象较多。管理人员调动过程中,手续移交不完全,公物私自带走等现象也有出现。

4.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人士

由于高职院校的合并以及新校区的兴建,财政投入和融资渠道不段增加,各校设备的数量和价值都在增长,但是管理人员队伍却没有跟上。除财务人员具备专业素养外,其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多是学校不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年龄较大的同志。他们缺乏信息化管理的技能,专业知识有限,思想陈旧,缺乏应有的管理知识和理念,对于固定资产账簿建立、登记、对账不够规范。相应地,这些高职院校采取的管理方式仍旧是手工管理,静态、陈旧的数据给查询、统计、调配等造成诸多不便。而实验室教师管理队伍更是欠缺,实验设备不能得到有效管理,发挥应有的效用。

5.资源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

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合并组建,学生人数增加,固定资产经费安排和投入也增加预算。各高职院校不惜重金新建实验室,购置设备等,但是各学院内部没有统一调控和规划,购置大批实物资产,而这些实物资产又缺乏管理,低效使用,甚至有的设备都是全新,尚未使用过的。此外,各院系之间盲目攀比,追求高性能、高配置,提前报废能用的设备。各个院校之间提出的设备购置没有全局系统规划,不能调剂使用。各个院系购进的设备变成各个部分的私有资产,仅限个别人使用,形成高投资,低效益。 转贴于

三、从COSO报告看固定资产管理

美国的COSO报告有广泛的适应性,对于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有着极大的启示。基于COSO报告的理论基础,以下,笔者将从控制环境、控制职责、控制活动等方面来探讨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

1.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一个积极向上的控制环境,是管理行为有效进行的精神基础。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管理理念。第一,领导要重视,克服口头上,形式上的“重视”,而是应该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贯彻国家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要求,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与学校教学、科研和产业等各项工作开展息息相关;第二,领导要及时转变重资金,轻实物的观念。认识到现有的固定资产是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广泛宣传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升员工管理意识,保证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2.明确控制职责,建立专业化的管理队伍

(1)管理层:应当建立统一的资产管理部门,实行校长总负责,分管领导主负责,管理人和使用人直接负责的机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

(2)一线管理人员:对于管理目标的实现,具体的实施者在于一线的管理人员,高素质的资产管理人员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他们的业务水平、管理能力以及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效。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至关重要。第一,学校要高度重视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选拔觉悟高、业务好、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充实资产管理队伍;第二,实施人才培训工程,对新选拔和已有的管理人员进行业务素质的再培训,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考核,有效提高其管理水平;第三,建立明确的资产管理人员岗位制度,通过明文规定,使得管理人员有章可循,有理可依,做到各司其职,责任到人。第四,做好相关的鼓励措施,适当提高管理人员的待遇或福利措施,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促进控制活动的有效完成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化、科学化是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制度保障。对于固定资产的购入,可以采用集体采购方法,成立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小组,对于采购的物品先进行网上询价,制定预算,与采购商家联系等,通过多方查询,确保购得实用、廉价的物品。同时,要抓好日常管理,规范基础工作,制度定期的清理盘点和资产核销制度。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处要及时沟通,设置协调一致的账户,账目明细要清楚,以利于对账工作的进行。规模大的学校,应该每月进行核对,规模较小的学校也要每个季度核对。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也要按月盘点,保证固定资产无丢失,对于有损坏的资产及时维修。

4.引入信息化管理,促进沟通,加强监督

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离不开现代管理技术。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构建固定资产管理新型平台。利用全面清查后得到的基础数据,建立固定资产数据库,全面记录学校现有的固定资产,并通过网络信息公开实现资产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各级部门都可以及时了解各个部门现有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并达到资源共享。对于固定资产的新增或报废,及时记录,可以快速计算资产的利用率,及时发现闲置、浪费等不合理使用的问题,为固定资产的购置提供参考依据。

四、结语

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探索,建立合理科学的资产管理体系,以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和监督的有效运行,保障高职院校权益。

参考文献:

[1] 祝水富.高校固定资产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创新[J].国有资产管理,2007(5)。

[2] 于迎新.关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2006(6)。

[3] 吴中力.谈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财税,2009(9)。

[4] 陈静,邳桂花.关于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2)。

篇8

近年来,随着智能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实施,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一直为教育界人士所重视。全国各大高校开始陆续引进智能卡,智能卡的引进有力地促进了高校教育管理的信息化。高校引入的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正是智能卡技术的一种非常典型的应用。在高校中。教职工和学生人手一卡,该卡成为了他们的身份识别标志,其惟一性和卡内信息可修改性使得校园卡能很好地应用在高校的各个管理层面。但是,由于目前社会信息化的程度不高,高校教育信息化程度也受到限制,智能卡引入高校的时间并不长,从总体看智能卡在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还非常有限,目前仅仅应用在某些特殊的部门,比如食堂、图书馆等等。因此,怎样把智能卡强大的功能应用到高校的各个管理层面,发挥出其作用。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主题。

1 智能卡简介

所谓智能卡是IC卡(集成电路卡)的一种,其内部嵌有微芯片。按所嵌的芯片类型的不同,IC卡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存储器卡,该卡内的集成电路是可用电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它仅具有数据存储功能,没有数据处理能力,存储卡本身无硬件加密功能,只在文件上加密,很容易被破解。第二类是逻辑加密卡,该卡内的集成电路包括加密逻辑电路和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加密逻辑电路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卡和卡中数据安全,但只是低层次防护,无法防止恶意攻击。第三类是智能卡(CPU卡),该卡内的集成电路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RAM和固化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的卡内操作系统COS(Chip Operating System),卡中数据分为外部读取和内部处理部分,确保卡中数据安全可靠,而且卡内包含一个RFI芯片,所以它们不需要与读写器任何物理接触就能够识别持卡人,有些地方也称之为非接触式IC卡。

2 智能卡在高校中的典型应用

智能卡在高校中的典型应用是校园一卡通系统,其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消费支付功能。通过校园卡内的电子钱包,持卡人可以在校园内任意一个与系统联网的消费网点以卡结算,实现数字化、电子化货币结算。一个典型的应用就是高校食堂里教职工和学生的就餐支付系统,一卡通持有者通过专门的充值系统采用预付费的方式将金额存入卡内,然后持卡消费。该应用可以为高校后勤管理解决现金就餐所带来的诸如卫生、腐败问题,更可以提高持卡者的就餐效率。第二是身份识别功能。校园卡表面印有持卡人身份标识,如学号或职工号、姓名、照片以及所属单位等,且教职工、临时工和学生等不同身份卡片的底色也不同,以便于身份识别。校园卡的IC芯片和数据库系统中均存有持卡人的身份信息,实现了校园内的电子身份识别,取消了各种证件。一个典型的应用就是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借阅管理系统。持卡人持卡进入高校图书馆浏览,只有合法持卡人才允许进入,能通过图书管理系统进行图书的借还操作。如果出现延期借阅,管理系统会扣除卡内金额,完成逾期罚款的功能。另一个典型的应用就是学生上机操作。当前高校普及了计算机教育,大量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费上机查阅资料和学习,校园卡系统可以自动完成上机身份识别和费用缴纳操作,为高校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效率。

3 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应用面太狭窄的问题。事实上,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功能远比文中所描述的功能强大。前面所述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高校的日常生活管理领域。作为一个高校,教学管理始终是教育管理各个层面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涉及教学管理的诸多难题需要解决,比如教学考勤管理,而教学考勤管理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点名方式,其弊端显而易见,效率太过低下,特别是高校教学中普遍采取大课制,显然口头点名方式是不现实的,为此,完全可以利用校园一卡通的身份惟一性特点,实现自动点名。第二个是校园一卡通系统没有和学校已有网络资源紧密连接的问题。在智能卡引入到高校之前,各个高校普遍已经有了计算机网络系统,而且也实现了部分信息化管理,比如学生的学籍管理,考务管理等,但是这些计算机网络资源和校园一卡通系统是完全独立的。怎样把这些网络资源和校园一卡通系统整合起来,发挥其更大的作用,是当前摆在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者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

4 典型问题的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本文以解决高校教学管理中最棘手的教学考勤问题为例,介绍一种基于智能卡的教学考勤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流程,以此为基础阐述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本系统采用Philips Mifare one$50智能卡,以Visual Basie6,0+SQL SERVER2,000为编程开发平台。

4.1 Philips Mifare one S50智能卡结构

该卡为EEPROM结构,容量为8K,分为16个扇区,每个扇区为4块,每块16个字节,以块为存取单位,每个扇区有独立的一组密码及访问控制。其卡内结构如图1所示。每个扇区的密码和存取控制都是独立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各自的密码及存取控制。存取控制为4个字节,共32位,扇区中的每个块(包括数据块和控制块)的存取条件是由密码和存取控制共同决定的,在存取控制中每个块都有相应的三个控制位。有关卡的详细存取控制请参阅文献。

4.2 教学考勤系统设计

该系统已经在学校学籍管理系统中注册并写入了校园一卡通中的学生信息(包括学生学号、姓名等基本信息和性别、年级、班级等可选信息)以进行教学考勤操作。本文设计开发的教学考勤系统的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考勤软件系统主界面如图3所示。

利用该系统可以实现本地数据库中院系、专业班级的增删、修改,学生信息的增删、修改,并实现课程管理、教室管理以及核心的考勤管理,除此之外还能对考勤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等。系统实现了与远程教务处网络服务器的资源共享。

系统应用框图如图4所示。

4.3 教学考勤系统关键操作

该考勤软件的几个关键操作步骤如下:

(1)管理员对系统进行初始化操作,从教务处网络服务器上下载本次授课的相关信息数据,打开“考勤管理”选项设定诸如授课专业,班级,地点,开课时间等等信息,如图5所示。然后点击“开始考勤”。

(2)学生进入教室后,只需要持IC卡贴近读卡器,听到“嘟”的一声,就完成了考勤签到操作。系统将自动记录该学生考勤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学号、卡号、班级、课程、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签到时间和签到状态。该考勤信息将显示在考勤界面下方并记录在本地数据库中,如图5所示。如果学生在设定的上课时间前持卡主动考勤,则数据库记录的学生签到状态为“正常”;如果学生在开课后15分钟内持卡签到,则数据库里记录为“迟到”;15分钟后持卡签到,则数据库记录为“旷课”。如果已签到学生再持卡签到,系统将发出“已签到”的提示信息。如果出现学生请假情形,则可以由管理员选择“手动考勤”选项进行登记,并注明原因,以备统计。因此数据库中将出现四种类型的学生考勤状态,分别是“正常”、“迟到”、“旷课”、“请假”。一旦出现系统故障或者IC卡故障也可以选择手动考勤。

(3)考勤结束,管理员将考勤结果发送到教务处网络服务器上,供教务处统计。也可以在本地“统计管理”中生成报表并打印统计结果。

篇9

一、协调职能的重要性

协调是指人们在相互合作的事务上同心协力、配合默契的行为过程。就一般意义而言,协调是主客体之间为实现一个共同目的而相互沟通,寻找共同点,从而实现某种平衡,达到某种默契的一种行为方式。因此,可以说,没有协调就没有统一的行动,没有协调就没有良好的秩序,没有协调就无法步调一致,达成共同的目标。由于办公室是企业的核心部分,它承载着所有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运作,所以只有办公室职能提高才能充分的解决相关的问题。可以避免部门之间的责任推脱,职能划分不明确等相关问题。

二、协调工作的特征和基本内容

1.特征

办公室有其独特的协调性,因为他所涉及到的是企业内部的复杂的部门,所以它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属性。办公室首先由明确的领导和负责人,所谓的从属性就是办公室的活动应该遵循领导的指示。由于受到民主与权力双面的制约,所以办公室的具体从属性可以划分以下三个方面:一、协调受到范围的局限,协调应该在领导者被赋予的权利范围之内执行,不得越权执行;二、执行的工作需要按照领导的指导思想进行,围绕领导的想法开展具体的工作,不能跨越领导的基本思想;三、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受到突发事件或者是不明因素的干扰,难免会出现意见相左的时候,此时,应该把具体的情况上报到负责该项活动的领导,由领导最后做出相应的判断。

(2)磋商性。我们之所以倡导办公室的协调性,是因为经过协调之后的决断和措施更科学准确。要做到协调首先应该树立磋商的思想,所谓的磋商就是不同的办公室部门和工作人员应该就某一个问题进行必要的探讨、交流,通过沟通交流,最终确定合理的实施方案。

(3)服务性。由于办公室自身就是一个服务部门它的工作目的是为了理顺企业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为领导机关、企业各部门工作服务。

(4)全局性。办公室协调工作的显著特征是必须从企业全局和总体目标出发,尽可能从宏观的角度和长远的利益处理、协调。

2.基本内容

(1)政策协调。办公室以辅助领导决策为中心任务。在企业领导决策过程中,办公室应协助企业的高层领导做好收集各类竞争情报信息等工作。企业办公室从全局、长远利益出发,以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方针、政策为依据,协助领导制订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而且应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做好企业政策的协调工作。

(2)关系协调。办公室的协调工作按协调涉及的关系可分为领导与领导之间的协调、领导与员工上下关系的协调等等。办公室人员可凭借直观判断和协调经验,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巧妙、灵活地进行协调。协调时,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实事求是,在沟通信息的同时清除隔阂,努力设法促使企业领导相互了解,彼此信任,以达到和谐融洽、团结一致和企业发展同舟共济的目的。

(3)工作部署协调。工作部署协调主要是对同层次子系统和同一子系统的各个工作环节之间进行的协调。通常,同层次子系统的行动必须同步,各部门、各环节之间必须沟通及时、衔接合理,前一环节为后一环节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办公室人员应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做好各项工作部署的协调。

(4)社会协调。社会协调主要是针对本单位同其他单位以及外部公众之间的关系。办公室应协助企业领导,积极推进企业与外部的沟通交流与团结协作,及时地将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所获得的成绩等信息传递给公众,并促使企业员工了解社会对本企业的期望和要求,充分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企业的使命,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此外,协调工作的基本内容还包括计划协调、人事协调、财务协调、经济协调等。

三、如何强化办公室协调职能

1.强化办公室的综合协调

办公室既是联系领导与企业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的桥梁,又是领导的参谋和帮手。领导的战略决策通过办公室在企业内部贯彻落实,同时也是经由办公室进行必要的反馈。领导对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是宏观的和决策性的,而办公室承担的是具体的协调工作。它拥有综合的协调职能。

2.转变观念,树立办公室协调工作的权威性

由于供电企业在以往很长一段时期实行的是政企不分家的经营理念,所以领导的权威被扩大,基本上实行的是领导的一言堂,缺乏足够的民主意识和协调意识。同时受到传统的学术思想影响,大部分的工作人员不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必要的协调工作,习惯于按照既定的章程办事,主观思想拒绝参与进来。对于这种现状首先要加强认识,转变观念,充分理解协调工作是办公室的基本职能。当今的经济领域的发展趋势告诉我们,企业的良好发扎需要各部门之间进行及时的沟通,只有团结合作,互相帮助才能最终获得经济效益的提升。其次是树立权威。协调难度较大,必须树立其应有的权威,才能真正发挥办公室的协调职能作用。权威的树立在减轻领导负担的同时又能够充分发挥办公室的实际职能。

3.加强修养,提高办公室人员的协调能力

协调工作对于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协调性首先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同时必须掌握必要的社交礼仪和公关知识,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渊博的知识,也应该具备足够的心理学相关知识。总之,办公室的协调工作对于其内部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只有全面的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协调技能,才能保证办公室总体协调性能的提高。

四、结论

根据以上的论断我们可以总结:供电企业要想成为服务好、管理好、形象好的国际先进供电企业,离不开办公室的协调发展。所以,供电企业应该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全面的提高办公室的协调性,从而促进供电企业的良好发展形势。

参考文献:

篇10

一、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是教学、科研、管理等赖以生产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促进高职教育稳定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高的重要保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扩大,办学条件改善,高职院校的校舍、教学设施、实训基地等都得到了相应的建设和扩充,固定资产的数量、价值不断提高。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等都属于固定资产,每一类别下根据其性质和属性又设置了明细类别,品种多,管理十分复杂,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难以适应高职院校的要求。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部分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高职院校逐渐涉及到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学校资产呈现多元化。这又给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增加了难度,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提高办学效益,是高职院校管理者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二、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管理意识淡薄,缺乏经营理念

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的负责人片面追求做大做强,购置资产不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效益分析,申请购置计划缺乏定量标准,存在随意性,资产管理贪新弃旧,造成重购置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现象。高职院校的负责人对固有资产的管理还存在着“钱”向“物”转化而弱化的思想,即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偏重于现金、银行存款等流动资金的管理,而对于仪器设备,办公用品等固定资产管理不严,造成财产的流失。

2.管理制度界定模糊,缺乏约束机制

固定资产购置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在资产购置环节,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有的高职院校直接让业务人员到市场上自由采购,缺乏定量标准,购置的资产的实用性和价格有待评估,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而固定资产的界定更是模糊,包括领导在内的多是管理人员对于国有资产、固定资产、实物资产等概念是不清晰的,对于标准理解不清。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又引发新产品分类和界定的困难。诸如软件、网络产品之类的产品是否该定为固定资产备受争议。

3.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采取账物分管的分类归口管理的模式,财务部分负责账目,而实物分到多个部门管理。如图书馆管理图书,设备处管理仪器设备,后勤集团管理房屋等。而各职能部门又分归不同学校领导管理,多头管理导致职能分散,职责不清,最终引发谁都管或者谁都不管的现象。固定资产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不同部门、课题组同时购买相同或者类似的设备仪器的现象时有出现,不能做到资源共享,调剂余缺。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管理不严,个别通过出借学校的场地、设备、仪器等进行经营活动来谋求部门或者个人利益,盗用公共资产。固定资产没有定期清查盘点的制度,长期不对账,不清点,再加上管理不善,固定资产随意存放,导致损坏、被盗、丢失等,资产与实物不符,有账无物或者有物无账的现象较多。管理人员调动过程中,手续移交不完全,公物私自带走等现象也有出现。

4.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人士

由于高职院校的合并以及新校区的兴建,财政投入和融资渠道不段增加,各校设备的数量和价值都在增长,但是管理人员队伍却没有跟上。除财务人员具备专业素养外,其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多是学校不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年龄较大的同志。他们缺乏信息化管理的技能,专业知识有限,思想陈旧,缺乏应有的管理知识和理念,对于固定资产账簿建立、登记、对账不够规范。相应地,这些高职院校采取的管理方式仍旧是手工管理,静态、陈旧的数据给查询、统计、调配等造成诸多不便。而实验室教师管理队伍更是欠缺,实验设备不能得到有效管理,发挥应有的效用。

5.资源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

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合并组建,学生人数增加,固定资产经费安排和投入也增加预算。各高职院校不惜重金新建实验室,购置设备等,但是各学院内部没有统一调控和规划,购置大批实物资产,而这些实物资产又缺乏管理,低效使用,甚至有的设备都是全新,尚未使用过的。此外,各院系之间盲目攀比,追求高性能、高配置,提前报废能用的设备。各个院校之间提出的设备购置没有全局系统规划,不能调剂使用。各个院系购进的设备变成各个部分的私有资产,仅限个别人使用,形成高投资,低效益。

三、从coso报告看固定资产管理

美国的coso报告有广泛的适应性,对于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有着极大的启示。基于coso报告的理论基础,以下,笔者将从控制环境、控制职责、控制活动等方面来探讨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

1.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一个积极向上的控制环境,是管理行为有效进行的精神基础。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管理理念。第一,领导要重视,克服口头上,形式上的“重视”,而是应该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贯彻国家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要求,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与学校教学、科研和产业等各项工作开展息息相关;第二,领导要及时转变重资金,轻实物的观念。认识到现有的固定资产是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广泛宣传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升员工管理意识,保证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2.明确控制职责,建立专业化的管理队伍

(1)管理层:应当建立统一的资产管理部门,实行校长总负责,分管领导主负责,管理人和使用人直接负责的机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

(2)一线管理人员:对于管理目标的实现,具体的实施者在于一线的管理人员,高素质的资产管理人员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他们的业务水平、管理能力以及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效。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至关重要。第一,学校要高度重视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选拔觉悟高、业务好、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充实资产管理队伍;第二,实施人才培训工程,对新选拔和已有的管理人员进行业务素质的再培训,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考核,有效提高其管理水平;第三,建立明确的资产管理人员岗位制度,通过明文规定,使得管理人员有章可循,有理可依,做到各司其职,责任到人。第四,做好相关的鼓励措施,适当提高管理人员的待遇或福利措施,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促进控制活动的有效完成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化、科学化是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制度保障。对于固定资产的购入,可以采用集体采购方法,成立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小组,对于采购的物品先进行网上询价,制定预算,与采购商家联系等,通过多方查询,确保购得实用、廉价的物品。同时,要抓好日常管理,规范基础工作,制度定期的清理盘点和资产核销制度。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处要及时沟通,设置协调一致的账户,账目明细要清楚,以利于对账工作的进行。规模大的学校,应该每月进行核对,规模较小的学校也要每个季度核对。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也要按月盘点,保证固定资产无丢失,对于有损坏的资产及时维修。

4.引入信息化管理,促进沟通,加强监督

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离不开现代管理技术。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构建固定资产管理新型平台。利用全面清查后得到的基础数据,建立固定资产数据库,全面记录学校现有的固定资产,并通过网络信息公开实现资产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各级部门都可以及时了解各个部门现有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并达到资源共享。对于固定资产的新增或报废,及时记录,可以快速计算资产的利用率,及时发现闲置、浪费等不合理使用的问题,为固定资产的购置提供参考依据。

四、结语

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探索,建立合理科学的资产管理体系,以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和监督的有效运行,保障高职院校权益。

参考文献:

[1] 祝水富.高校固定资产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创新[j].国有资产管理,2007(5)。

[2] 于迎新.关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2006(6)。

[3] 吴中力.谈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财税,2009(9)。

[4] 陈静,邳桂花.关于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2)。

篇11

1 oec管理模式概念

oec是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 的英文缩写, 其含义是全方位地对每人、每天所做的每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其应用于高校花样跳绳运动队训练来讲就是在运动队每天训练中,做到队员到位,所有队员自愿服从教师及队长管理,并依据运动员的情况,制定相关的训练计划以及目标,对于队员的训练质量做好适时监督,适时对训练计划及目标进行跟踪控制,最终做到训练计划在队员积极配合中按时高效的完成任务,并最终给相关优秀人员给予适当鼓励。

2 oec管理模式基本体系

oec管理模式即日清日高管理法,包括三个基本管理系统,即目标系统、日清控制系统和有效激励机制。

2.1目标体系

oec管理模式的目标体系注重将目标进行层次性分析,将总目标合理分成若干个子目标,然后再将子目标分解为各个具体目标给团队成员,从而让团队中每一人都清楚了解自己的任务以及具体目标,从而做到管理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2.2日清控制体系

日清体系即当天所发生的各类事件问题当日分析原因,及时分清责任,采取必要处理方式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堆积,确保目标的实现。它是目标实现的关键,通过问题的及时处理,可以避免某些问题的恶性循环,保障团队目标的早日实现。

2.3有效激励机制

激励措施可采取物质激励、精神荣誉激励等方式。有效的激烈机制是保障oec管理模式下日清体系正常运转的动力,在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下对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激励,可以提高成员训练的积极性。

3 oec管理模式在高校花样跳绳队效能控制中应用策略

3.1制定严格的目标体系

花样跳绳还未在高校中广泛开展,从近几年高校花样跳绳队的大型赛事上来看,高校参赛队伍不多,以2013年5月全国跳绳精英赛来看,仅有一所高校参加,同时2013年8月的全国公开赛,在具有千所高校的我国参加代表队不足十所,其次从参加代表的实力来看,除了部分体育院校的花样跳绳队伍实力相对较高外,其他高校,特别是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花样跳绳的技能还不高。

针对我国高校花样跳绳发展的基本情况,在制定相应目标体系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3.1.1分析高校花样跳绳运动员或爱好者基本身体素质,因材施教制定合理目标

花样跳绳运动是融合体操、健美操、武术、街舞等元素的跳绳运动,观赏性与竞技性较高,要求学生的身体素质较高以达到完成必要的技巧性花样跳绳动作。参与花样跳绳的高校学生从专业上大体可以分为专业体育院校学生和非体育院校学生两类,对于专业体育院校的学生,由于其专业体身体素质经过在入校前经过专业的训练,相对速度、灵敏、协调、耐力比一般学生要高,其次在专业课程中接触到相关体操、武术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在学习花样跳绳中就有了一定优势,因此对于专业体育院校学生目标培养上多设置创编环节,而对于普通学生注重基础动作的学习,在目标设置中注重基本身体素质的练习和基础动作的练习。

3.1.2对学生进行层次分类,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层次目标

oec管理模式的目标体系讲究层层分解目标,在应用于花样跳绳运动队的训练管理上则体现在对该运动队学生训练目标的动态分析与制定。

高校花样跳绳队现阶段主要承担推广普及,吸引更多学生来接触这项简单易行的强心运动,因此有新队员不断加入其中,在运动队学生运动层次则会呈现多层次化。对于处在初级层次的学生如果直接教授或和高水平同学练习同样的内容,虽然他们积极性会提高,但是长期的失败感会使他们原有的热情与积极性不断降低,以至于部分学生知难而退。因此根据高校花样跳绳队队员的多层性,我们应配备多个骨干学生或专职教练员,对

于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区别对待、实施专项教学,以保障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为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月、周、日训练目标,让学生在清晰目标指引下进行每日训练,从而达到长期的高效能训练,快速提高运动成绩。

3.2严格依据日清标准,提高训练效率

严格依据训练计划,对每日学生训练任务的完成情况、心理状况以及突况进行动态处理,依据日清标准,及时反应,以避免任务累加以及学生中突发的小问题累积成大问题,影响到整体目标任务的高效完成。

3.2.1依据日清标准,发展学生骨干,保障目标任务的完成

部分高等院校专项跳绳师资匮乏,因此应注重学生骨干的培养。注重骨干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以及教学与管理能力的培养,利用在这些骨干学生协助教师指导学院跳绳训练队训练,保障每日训练任务的按时完成。

3.2.2依据日清标准,调控学生训练中的心理问题

花样跳绳在跳绳技巧配合形式上有个人技巧、双人技巧、三人技巧等多种配合形式,因此对于这种需要他人配合完成动作的项目中易因为同伴发挥不佳或其他个人情绪而影响对方状态,从而影响队伍训练的正常进行,固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不仅要对训练情况认真观察,同时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发现的问题要依据日清原则,当日解决,避免由小问题转化为大问题,从而影响团队精神,也影响到整个队伍训练进度。

3.2.3依据日清标准,制定突发事件处理方案

对于训练中突发的学生受伤、临时请假、临时表演任务等突况要当日予以解决,制定相关调整预案,保障突况下队伍仍能正常有序的完成当日训练任务。

3.3制定有效激励机制,提高学生训练的高效性

完善的激励机制是运动队正常化开展的有效保障,具体的激励措施可分为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两种。

3.3.1适当的物质奖励有利于解决运动队经费短缺,激发学生训练热情

(1)对于参赛运动队提供相应比赛经费支持,为运动队的对外交流以及日常训练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2)对于参赛获奖学生发放适度的奖金或其它形式的奖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此也调动其他学生的训练热情。

3.3.2适度表彰优秀学生,提高学生荣誉感,激发学生训练热情

在学校条件允许下,多进行花样跳绳运动的展示,为花样跳绳运动树立正面积极的形象,对于在花样跳绳运动推广以及相关活动展示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适度的大会表彰,增加学生的荣誉感,其次对于参加大赛归来学生多进行宣传报道,进一步推广花样跳绳在高校的影响力同时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

4 结语

花样跳绳运动是一项简单易行,空间利用面积小的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在高校中还未全面推广,因此将oec管理模式应用到高校花样跳绳运动的训练效能控制管理中,可以促进各运动队高效的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训练效能,促进该项目在高校的进一步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 段绍斌,刘易华.民间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学校体育的整合[j].群体研究,2009(7).

篇12

护理是一个技术精良、知识密集、充满爱心的服务性、专业技术性的职业。其特殊性对其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护理工作人员既要有真诚服务的社会伦理和公共责任,又需要护理人员有关怀照顾病人的专业实践能力。然而随着现代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和住院病人对服务质量和要求的不断提高,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也在不断提高和变化多样,其不可预计的后果也越来越多,这就对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担负了更多的责任,这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和生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学会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及时预测和有效的管理,才能及时有效的达到提高对病人护理质量和态度,减少因人为处理不当使护理风险得不到妥善的处理。

一、风险管理定义和重要性

(一)风险管理的定义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RM)常被定义为“对经济损失的风险予以预见、发现、评价,并寻找其对策的管理科学”,医疗风险的管理是指医院有组织、有计划地消除或减少医疗风险带来危害和经济损失,它是通过对医疗风险的预见和分析,寻求最优化的医疗风险防范措施,尽最大限度减少医疗风险事故的发生。国内、外对医疗风险事故没有统一定义,美国杜克大学的学者对医疗风险定义为:即“存在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既是对病人造成的伤害,也是医院为此遭受索赔的代价的过程,严重的甚至使医院丢失社会信誉和市场份额。由此,我们可以把护理风险理解为存在于整个护理过程有可能会导致病人伤残事件和损失的可能发生和不确定性的一切不安全事故。如护理服务投诉、护理差错、事故、纠纷以及造成的额外并发症等。

(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就是尽可能减少护理病人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让医疗和护理风险得到有效合理的解决,确保诊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次,为了医院自身的发展和生存,利用护理风险管理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事故发生对医院造成的信誉和经济损失,减少医院经因营管理不善带来的风险成本。同时利用护理风险管理还应该充分预见到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事件对医院造成的损失,护理人员要通过积极改善服务态度和提高护理质量,加强风险预见和管理,减少不必要是纠纷事件发生,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医疗和护理事故有利于维持医院的经营稳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

二、消化内科的特点和护理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消化内科的特点

消化内科所接收的病人大多是消化管道大量出血,病人出血特点是出血时间不固定,出血时间短暂且出血量大,由于出血病情的特殊性在送往医院前得不到很好的前期治疗处理,到达医院时情况一般较严重,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这就要求消化内科的护理工作人员要立即进入紧急抢救状态,而且抢救方法要得当,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不可预测严重后果。在紧急抢救的过程中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心理上高度紧张,不能一丝走神,还要求护理人员护理专业技术要过硬且扎实。现代生活和工作压力致使消化内科的病人数量越来越多,且发病时情况都比较严重,使消化内科的护理工作难度加大,工作时间增长,长久处于这种高度紧张的环境中工作,容易导致心理和生理健康双重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可能从护理工作的内部给医院带来许多麻烦和不必要的风险。

(二)消化内科的护理风险存在的原因

1.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在操作方面的风险主要有三点:(1) 主要表现为护理工作人员工作时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而导致习惯性的常用操作程序出错,原因可能是疲乏、紧张、过度劳累等过度工作带来的因素;(2) 与护理工作人员不遵守治疗原则有关的错误,通常是发生在解初级决纠纷医疗和护理问题时发生,因误解问题而使用了错误的判断原则,或错误地用了一个看似合里的原则,致使结果与处理的初衷不同;(3) 与护理工作人员掌握基础知识不足和不扎实的错误,面对一个非常困难而又复杂的医疗和护理问题时,因对事件缺乏必要的相关扎实知识而出现不必要的错误。护理人员在护理总结书写方面质量问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明确规定:病人享有知情权,享有复制自己病历资料的权利,如护理人员在书写时记录不及时、不完整、不明确、举证时有效依据不足等,都会成为护理事故纠纷的原因。

2.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问题

护理人员和患者沟涌技巧不够娴熟,与病人及家属不能清楚明确说明病人的情况,对病人的病情严重性和诊治风险程度解释不足,不能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复杂的医学词语,让病人及家属不能及时理解和领悟实际情况。特别是消化内科的病人突发性特点致使病人家属在哀痛伤心失意之余,对护理人员的沟通缺乏耐心和理解,加上部分护理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大,会导致护理人员和患者沟通问题产生误解。致使病人和家属、护理人员双方都没有耐心去处理一些简单问题,致使矛盾升级,处理成本也不断变大,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严重时甚至为医院的名誉带来损失。

3.护士的思想道德

消化内科护理人员工作的特殊情况决定了一个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人员必须要有救死扶伤的慎独精神和职业道德,在抢救和治疗病人时要有明确的责任心和全身心的工作状态,执行治疗时要有明确的、及时的、无误的,言行举止要端庄,不能因为病人的身份不同给予不同的关怀,对待所有病人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能采取个别对待和随心对待的工作态度,树立以服务病人为中心,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把家属当成自己的亲人,还要把病人和家属的需要放在首位的服务观念。对病人以及家属的合理要求是有求必应,不合理要求也要尽量解释沟通,达到相互理解的程度。

4.护理管理

作为医院管理者应务实进取,特别是作为消化内科这个特殊部门的管理层,在消化内科如缺乏敏锐的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不能及时接受新知识观念,而整日忙碌于琐碎繁忙的工作中,忽略了对消化内科护理工作存在的各种隐患问题,不能有效的认清和未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发生的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下降。消化内科的管理者要充分分析和了解这些问题的成因,有利于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来防,把医疗风险和护理风险遏制在萌芽阶段。

(三)消化内科的护理风险避免对策

1.业务水平的培训提高

要定期组织护理工作人员学习专业护理知识,不断巩固学习专业知识。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形成工作资历老的护理工作人员带领年轻的护理工作人员。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和考察等形式来检验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和实践操作能力,让大家在考试和比赛中相互学习,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能力,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道德思想的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为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群体服务的.因此,消化内科的特殊工作性质就要求护理工作人员的道德思想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护理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对工作的影响很大,所以思想道德教育的地位愈益重要。受教育体制、文化传统以及经济环境相适应的影响,新时代的道德思想教育的内容有了很多变化,对反映一般认知规律、教育规律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博采众长,为我国医院护理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思想教育研究提供借鉴和学习的经验。

3.沟通能力的培养

沟通能力是人适应社会的一种基本的生存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会越来越多,不合理的沟通也是许多矛盾和误会的根源,所以合理正确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沟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品质,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提高的。特别是消化内科的特殊工作环境就要求护理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力比一般人要高,可以通过组织沟通能力学习,沟通能力研讨会,还可以请专业的沟通能力培训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从而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力,提高其工作水平,让护理工作人员在消化内科特殊的工作环境中能得心应手,减少因人为因素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和过错。

4.管理能力的培养

管理能力在二十一世界被誉为中重要的能力之一,只要在人聚集的地方就会管理的存在,但是许多错误的管理和不合理的管理通常会来带来严重的后果,同时正确的管理也会带来许多额外的收获。管理在各个行业的地位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同样在消化内科这样特殊的医疗环境中,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因为每一个不合理的管理都有可能造成不必要是生命危险,所以提高消化内科管理人员和护理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就更加重要。管理能力与沟通能力一样不是与生俱来的品质,是可以通过后台学习得到,可以通过组织管理能力学习,管理能力学习讲座,还可以请专业的管理能力培训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从而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加强消化内科管理人员和护理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在眉睫,通过提升消化内科管理人员和护理工作人员风险管理能力来提高服务质量。本文通过对消化内科工作的特点分析,深入分析消化内科可能出现的问题,结合消化内科自身的特点决定要采用与其他护理不同的方法与对策。从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沟通能力、思想道德、护理管理能力等方面升入的分析了其原因和提出相关对策,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护理风险管理进行管理,多角度多方位的提升服务能力,应用现行的护理服务管理制度及措施,尽可能发挥护理服务风险管理的作用,并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彭美慈,王春生,汪国成.护理是什么[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5.

[2]张仲明.加强医疗风险管理确保医疗质量.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9):569-572.

篇13

原发性肝癌在明确诊断时常已属晚期,已丧失了宝贵的手术时机, 高能聚焦超声热疗是当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为取得最佳治疗效果,我们对2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高能聚焦超声热疗联合化疗治疗,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5例,男30例,女15例,均按肝癌标准诊断[1]。11例患者经病理确诊(5例经肝内肿物穿刺病理活检,6例经淋巴结活检),其余34例为临床确诊。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略)

2.方法 两组均采用北京产的FEPBY01型高能聚焦超声热疗机(HIFU),根据B超定位,固定后。启动B超监视系统,测算病灶大小、形态与临近器官组织的关系。随着B超探头的定向移动确定治疗区域的范围、治疗切面的数量。治疗探头作x、y、z轴方向的移动,由深到浅,治疗各个切面内的靶组织,直至覆盖整个病灶区。根据肿瘤大小,决定治疗次数,每次只治疗一处病灶,每次治疗间隔24~72小时。本组病例最少治疗4次,最多22次。对照组单纯用高能聚焦超声热疗机(HIFU)治疗,实验组在X线透视下借助显影剂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患侧肝叶动脉分支注入化疗药物(卡铂300 mg、丝裂霉素20 mg、5氟尿嘧啶1000 mg),3天后行高能聚焦超声热疗机治疗。

3.疗效评价标准[2] 显效:彩色多普勒检查病灶明显缩小、灰度明显变白、血流明显减少或消失;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如:食欲增加、体重上升,腹水明显减少或消失,腹痛消失;生化可见血红蛋白升高,血浆白蛋白增加,肿瘤系列AFP明显下降,碱性磷酸酶明显下降;生存期超过1年以上,生活自理。有效: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病灶缩小、灰度较治疗前变白;临床症状改善,如:食欲好转、体重有所增加,腹水减轻,腹痛减轻;生化可见肿瘤系列AFP及碱性磷酸酶均下降,生存期超过半年以上。无效:无效病例均系治疗1~2次后未继续治疗。

4.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结果

1.疗效比较 实验组23例中显效14例(60.87%),对照组22例中显效5例(22.73%),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6.709,P<0.01。

2.不良反应 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出现纳差、恶心呕吐、皮肤烧灼等症状,但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略)

讨论

肝癌患者早期临床表现及体征均不明显,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为晚期。近年来,通过微创的介入治疗、激光、微波、冷冻和超声引导下肿瘤病灶内注射无水酒精、醋酸等方法治疗后病灶缩小,为再次手术治疗创造了一定条件。无创的HIFU治疗肝肿瘤是利用高能量超声波在人体外分散发射聚焦后达到肿瘤病灶的靶区,可实施监控靶区内的治疗范围及与临近组织脏器的关系,在计算机控制下超声聚焦对准靶区的声像图变化来判断治疗效果,并可调控治疗剂量。学者研究认为HIFU热疗肿瘤的机制是利用超声波具有的组织穿透性和可聚焦性等物理性能,将体外低能量超声波聚焦在体内肿瘤病灶处产生的热效应致靶区内组织在0.5~1.0秒内聚升至70~100℃,从而使肿瘤组织出现凝固性坏死。此外,焦点区高能超声波产生瞬间空化效应,使靶区内细胞的膜性结构产生瞬态压缩和膨胀,直至崩溃,细胞的膜性结构失去连续性,导致细胞器破裂,从而达到治疗目的[3]。

本文肝肿瘤患者多为晚期,故应多次行HIFU治疗,治疗时应完全覆盖病灶,及时调整治疗剂量,在可视和可控制的过程中进行治疗。实验组在进行HIFU治疗前辅以介入化疗,并将其化疗药物剂量适当减少1/2或以上,或选择半量的静脉化疗,由于减少了化疗药物的剂量,其毒副作用明显减少,两组在治疗中均有病例出现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虽以实验组居多,但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本文实验组因先用化疗药物抑制了肿瘤细胞再行高能聚焦超声热疗机(HIFU)治疗,两者联合可达事半功倍之效,故本组病例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与单纯行HIFU治疗的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此在对肝癌行HIFU治疗时可联合化疗药物,以便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