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

篇1

但事实同时表明,初中文言教学要加强“读”的三个方面的研究:

一是“读的要求”要合乎实际。许多教师在文言教学中“读”的意识很强,但提出的“读的要求”往往很随意,缺乏针对性。文言文的“读”有其文本特殊性,学生由“不会读”到“能够读”再到“会读”最后至“读得好”,这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初识文本、了解文本、理解文本、融入文本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读的要求”合乎这个过程实际,让“读”成为促进这个过程不断深入的有效方式。

二是“读的指导”要追求实效。一种课堂事实是:教师没指导的时候学生还能够读一读,教师一指导学生反而不知道怎么读了。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是学生不断被口头要求“这里重读”、“这里慢读”、“这里延长音”等等,可学生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读”,结果学生的读成了一个类似调试弦音的发音行为,读得战战兢兢,读得无所适从。教师这种“读的指导”纯粹是“为读而读”,纯粹是为了完成“读的指导”这个动作。我们认为,“读的指导”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读”,要从词句表意的角度让学生体会到“这样读”的必要,使学生的“读”成为一种自然的发自内心的表达;同时我们认为,与其给学生一些说教式的读法指导,不如多给学生一些读的示范,领读、教读应该依然是增进学生诵读效果的经典方式。

三是“读的环节安排”要合乎规律。有一种现象值得讨论:文言课堂很多时候似乎分成了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读课文”,后一部分是“理解课文”,“读课文”的时候不涉及课文理解,“理解课文”时很少安排“读”,将“读课文”和“理解课文”人为分开,成了两个互不兼容的学习环节。这种课堂现象不应该是文言教学的良好规划,无助于增进学生课堂学习文言的效果。文言文“读”的目的是什么?在促进学生识记积累文言的同时,促进学生把握理解课文,使学生感受到文言课文的“好”。“读课文”、“理解课文”应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学习过程,通过“读课文”促进“理解课文”,又因为“理解课文”了而使“读课文”有更好的表现。将“读”融入到“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去,这样的读更符合学生学习文言的规律。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要把“积累”落到实处

就初中文言学习而言,“积累”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背诵一定量的文言文,二是掌握一定量的常用文言虚词和实词,三是初步形成文言语感,四是了解一些文言文化常识,五是掌握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等等。

客观地说,初中教师普遍重视文言积累,只是重视的重点值得讨论。教师们强调的积累重点往往是两点:一是背诵文言文。背诵的内容是教材中规定的背诵课文以及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背诵篇目,背诵的要求在许多教师看来就是默写,要求默写出规定背诵的文言内容。二是掌握常见的词句。“词”是指常用文言虚词和常见实词,如之乎者也、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句”是指常见文言句法词法,如倒装句、省略句、词类活用等。“积累”这些内容是符合初中文言学习实际的,问题是积累的重点为什么只是这些?原因很分明,我们的教学与考试的关系是那样的密切,“考什么就教什么”在这里表现为文言文考试考什么我们就重视什么;在考试的强力导引下,文言积累的重点集中在背诵默写、常见词句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适合考试也常见于试卷考题当中,而相对忽视了语感、方法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容,尽管这些内容对于文言文学习而言意义非凡。

三、初中文言文教学要以文本学习为主,把文本学习“做”充分

文本学习是指对文言文本身的了解、把握和体认,包括掌握字词、理解内容、弄清文意、熟读成诵等等。文本学习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定位,因为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是起步阶段,只有通过文言文本身的学习不断积累文言知识、文言字词和文言语感等等,才能为进一步提升文言素养奠定基础。

以《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为例。许多教师教授这篇文章时确立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理解文章内容,是重点;二是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是难点。.

篇2

2.注重朗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知识的活动,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提高。例如教学《爱莲说》一文时,在听完录音范读后,引导学生观察莲花图,依图说出莲花特征,再从文中划出描写莲花特征的语句,这样图文结合,融观察、口述与朗读为一体,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口头表达能力、听说能力,又训练了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有了表层的把握。再反复引导朗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思考文章题为《爱莲说》,难道作者仅仅是为了描写莲花的特征吗?又为何写、牡丹呢?学生发挥主观想象力,探究出作者的真正意图是“托物言志”,理解了这一思路和文章的难点、重点,再来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这些任务的完成是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进行的。

3.淡化对课文的照译,采用多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和对主题有了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可采用提示、自学、讨论、比较、帮助理解、整理等形式,让学生识记文中的一些重点字、词、句、段。例让学生找出带有通假字的原句,摘抄在笔记本上,养成平时积累知识的习惯,对于古今异义的字,可采用比较法识记,对于虚词的理解,教师可先提出虚词的一般用法和意义,让学生在所学文中找出带有该虚词的语句,并选择其用法,对一些重要语句,可采用帮助理解法(优生帮后进生,教师帮学生)。这样又把课文化整为点,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4.明确写法,引导背诵。学生背诵古诗文时是十分吃力的,其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忽视了背诵的指导,把它留成了课后作业。我认为对一般的短小段文,采用研讨写法D明确作者思路D理清背诵线索D自由背诵的形式,是当堂可以完成的。例如:对《陋室铭》一文的背诵,在明确了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之后,引导理解开头作者是用山水类比突出主题的,结尾是用诸葛庐、子云亭作比的,文章思路即已明确,学生参照教师的板书,再读几遍便能背诵了。

5.课后拓展,由学习语文知识而转化成学生的思想、文化、心理等素质。结合所学知识,最好能举一反三,加深印象。例如:学过了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明确了文章的主旨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与孔子的“苛政猛于虎也”做比较理解。还可采用写读后感、扩写、改写等形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将原文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认识。

二、语文教学尤其文言文教学要把应有权利还给学生

1.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语文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基本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我认为应当是研读课本,必须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变教师讲读为主为引导学生研读为主。

2.把自主学习的时间权还给学生。留有时间为学生先学自学提供时间保障。学生“多学”的主要方式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和“训练”。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有“三种意识”:其一,“学为主”意识;其二,“学而会”意识;其三,“学在先”意识。

3.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与“多学”相伴的是“多问”,学校在课堂评判上要设定“三个一”的评价标准:一是没有学生发问的课算不上好课;二是“答必正确”的课不是真正的好课;三是把学生教得“提不出问题”的课也不能算是好课。

三、文言文教学要把定位“教”和“学”的规则真正进入课堂

篇3

1 定位教师角色。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教师必须是合作氛围的创设者、合作参与的示范者、合作学习的指导者。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少,对合作交流的认识几乎为零。那么,要在他们大脑中建立起合作学习的概念,教师必须事先做好示范。如在教学诗两首时,教师先教学了第一首,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共同学习第二首,这时出现了个别小组“冷场”的现象,于是教师就参与到这个小组中,和组长一起示范如何交流所思所学所得、如何分工、如何总结小组的意见等,这样给学生导个向,再让他们展开合作,由于教师示范在先,学生合作起来才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2 选择恰当时机,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一般说来,动手操作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成功的良好品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装组词、造句的练习时进行合作交流,能拓宽学生的犀路。新教材有很多开放性的题目,其答案多样化,而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合作氛围下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从而拓展了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作游戏、合作表演、合作监督、合作竞赛、合作绘画、合作调查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3 保证交流时间。新课程强调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富有个性地学习,合作学习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思考、表达、交流、协商、互助。只有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了火花:学生的智慧在合作中得到了展现,合作学习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课题组在调查、研讨过程中,确立了“自主是前提,合作是手段。探究是目的”的构建思路,倡导“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摸索出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流程:A、激情导标B、独立自学C、讨论交流D、导语拓展。教师作为学生发展过程中最有力的帮助者和协作伙伴。扮演着讲授者、学习心理环境的创造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评价者的重要角色。探究式教学灵活选材、激发兴趣、设置任务、适时引导、适时“留白”、循序渐进、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动脑动手,能在探索中激发兴趣、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篇4

(一)存在教学重具体翻译,轻学生领悟培养。

文言文教学不但要注意语言句式、词汇,还要加强文章结构内容、艺术形式、思想内涵的理解赏析,当前在初中阶段教学存在将整篇文言文肢解成字、词、句,将文质兼美的文言文课文分割成破碎的汉语知识点,学生只是机械地笔记、背诵,老师依旧停留在串讲方式,读一句翻译一句,部分甚至在课前给学生准备翻译好的现代文,着眼于具体的字词,教学只是语言翻译的过程,没有教会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学生只懂得教过、讲解过的文章,对首次接触的文言文一片茫然,同时散失了文言文的美感。

(二)存在教学多艺术欣赏,少课本知识升华。

部分初中教师在上文言文课时,存在严重的脱离课本自由随意发挥,对涉及人物故事的古文,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向学生讲授故事发展、人物性格,虽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听讲兴趣,但对文言文教学的本身帮助意义不大,学生听过则忘,对课本上的知识要求仍是似懂非懂,或者仅记忆人物形象,对文章本身涉及的知识没有掌握。老师在拓展文言文讲授时多在于叙述,没有立足课本,不是在文言文知识上进行升华再提升,而是一种较为肤浅的知识传达,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美感认识不足,难以体会到文言文本身带来的情、道、雅。

二、初中文言文创新教学要求

对语文新课标要求进行仔细揣摩,创新初中文言文教学需要有三个方面的能力培养要求:一是创新文言文教学是使学生具备文言文朗诵能力。通过创新教学,让学生有一定文言名篇积累,具备一定文言语感,在诵读文言文时能比较好地表达文章的情感、语言的优美,领会到写会的独特,发挥文言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二是使学生有初步文言文阅读能力。初中阶段学生要在创新教学下对浅显文言到自由阅读,对常规文言语句、文言句式有适当积累,对基本文言知识了解,奠定进一步文言文深度学习掌握的基础。三是积淀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能力。文言文是中华众多优秀文化的积淀,在初中阶段能够培养文言文朗诵与阅读能力,即培养出初中学生与古代先贤跨时间交流,通过对历代社会变迁的感受,对文化进行初步传承发展,对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直观的理解,将优秀的思想哲理转换成自身的知识修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

三、加强初中文言文创新教学措施

(一)做实初中文言文教学思想创新,激发学习动力。

要使初中文言文教学取得实效,首先要创新教学思路,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内需和潜力动力,对文言文价值进行深入认识,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出击,让文言文学习变得不是任务,而是兴趣,有效迈开创新文言文教学的第一步。首先,引导学生认识文言文应用价值。作为古代书面语言,文言文包含了丰富的古代文学知识,对积累文学知识、运用语言能力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对成语、俗语的理解上会因文言文学习更加透彻。文言文学习对写作素养提高帮助也很大。实质上古今汉语为一脉相承,白话与文言关系千丝万缕,在布局谋篇、思想情感上文言文更加倾向于精华表达,值得借鉴的地方很多。文言文中《记承天寺夜游》等经典小短文情景交融,可以很好地指导写作写景抒情文;《陈陟世家》等可以增加历史人物写作素材;在写作中多借用文言文中至理名言、经典论段可以使作文更加出彩,更加形象传神。其次,带领学生感情文言文文化价值。老师要切实利用好这一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课文上进行拓展,让学生认识到古代文化对现代人生的重要意义,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最后,帮助学生挖掘文言文德育价值。古代文言文包含了很多道德、美德、价值观念。如谆谆教导为人世处治学的《论语》,说理艺术气势磅礴的《孟子》,引人逍遥忘我自由的《庄子》;这些思想博大精深,在初中阶段给学生进行文言文哺育,将极大增强学生探求文言文的求知欲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做细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创新,提升学习实效。

在初中文言文具体教学中要创新多样教法,注重实效,创新性地利用诵读法、探究法、质疑法、合作学习法等,根据文本特点灵活结合选用。一是在教学方法上要缩短古今语言距离,加强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讲授课程,实现文言课程生活化。例如在讲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询问学生们生活中有无与之相适应或相背离的行为,这样就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对自身态度进行反省修正,进而引申出“见贤思齐”,教学效果将会非同一般。二是要多借用网络信息媒体,增强文言文教学的生动性。现在网络上有较多与文言文、古代文化相关的音乐、图片、视频等,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在初中这一阶段结合媒体资源利用,将会加深学生对文言意境的理解,更加有兴趣深入,课堂不再那么枯燥,初中学生对古文作用的思想情感与文言魅力将会感触得更深。

(三)做深初中文言文教学组织创新,增强自学能力。

篇5

传统教学模式,面对教师口若悬河的讲解,学生只能埋头苦记,枯燥的课堂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引入教学课堂,丰富的图片、音乐、视频资源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弥补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就不难上了。

文言文讲求意境美,古人力求用最精炼的文字描绘最幽深的意境,这是很难用现代语言描绘出来的。而优美的图画、含蓄的音乐、动人的视频却能把它完美地再现。例如郦道元的《三峡》,文中有很多优美的景物描写,如“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笔者先要求学生在头脑里想象这一画面,然后引入教学的环节。“三峡景色的特点是什么?”学生的回答无非是借着书下注释读翻译,刻板而毫无新意。随后笔者用投影展示先前收集的关于三峡的纪录片的节选,壮美的三峡景色配上雄浑的音乐,直观地把三峡的美景再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纷纷感叹,真实的三峡比他们想象中的壮观多了。这时笔者再提出前面的问题,学生有了直观的印象,纷纷举手,做出生动而又精彩的回答。由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课堂由开始时的呆板变得充满活力,学生乐于学习,笔者只需要稍加引导就能很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事半功倍。

文言文的背诵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相信很多教师也曾和笔者一样困惑:学生背书慢,教师检查难,如何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笔者发现一个好方法。教学《陌上桑》的时候,当时只是为了向学生证明乐府诗歌都是可以唱的,笔者找到这首富有民歌风格的古老乐谱,一位老人浑厚的嗓音完美地诠释了《陌上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首民歌几乎成为当时年度最佳校园流行歌曲,被学生争相传唱。很多古文是讲究音律美的,有了这次经历,很多学生变得爱读爱背文言文,文言文的背诵热情也逐步高涨起来。

诚然,多媒体教学引入教学有着很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隐患。首先,丰富的图片和视频会高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只注重欣赏,却忽略知识的接受和能力的培养。课堂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人与人的交流,而过度使用多媒体却使人人交流变成人机交流。作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喧宾夺主,让本应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师变成计算机操作工。如此一来,课好上了,学生也兴趣盎然,但是教学目标如何完成?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可见,多媒体教学只能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它决不能成为课堂的主宰。

篇6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糈神就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然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各不桕同,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区别对待和进行教学,以便促使每个学生得到最优发展;实行多种教学并存,教师在教学模式下根据对课堂知识学生的拿握程度实施分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有效地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当中,离开了学生,教学也就没有针对性。只有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置上,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解才能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仍以大班教育为主.因此教师通常没有精力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细致的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因材施教.将学生的差异性体现在教学中。因为教师可以对整体的学生情况进行大体上的了解,将学生分层。例如,在教师接手一个新班级时,由于不熟悉,教师不能在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分层,但教师可以咨询学生以前的科任教师,了解学生过去的学习情况或直接找一些学生进行交流,了解班级整体的语文学习情况、基础知识的掌握、适应的教学方法等。在了解的学生大体的学习情况后,将学生进行分层,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三层,A层次的学生语文学习水平较高、基础知识扎卖、适应力强、在语文的具体运用能力上表现突出、可以比较轻松地理解课文内容、自学能力也较强;B层次的学生总体上能跟上教师的语文教学、但适应需要一段的时间、需要教师的督促、学习也比较吃力、但仍肯花功夫在语文学习上;C层次的学生语文知识薄弱、很少花时间在语文的学习上、需要教师多加督促。对学生进行分层是了解一个班级整体情况的一个方法,但并不能将学生的分层情况视为固定不变的,而应将这种分层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及时对学生的层次进行调整。了解到对学生进行分层并不是目的,而是应在语文教学中调整教学的方法、方式中多鼓励B型、C型学生,进一步提高A型学生的语文学习、运用能力,有针对性地教学。

二、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中心开展的,所以说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为所有的环节指明了方向,能有效引导教学活动的开展。但是,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虽然制定的教学目标也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教师应深入地研究教学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正视学生之间存在在的差异性,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在教学环节中的引导作用。笔者以学生的实际基础和学习能力为参数,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并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对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环节的针对性。让中等生层面的学生实现教参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标准,对语文学习的优秀生和学困生分别进行目标重新制定,针对优秀生,笔者适当地提高了难度,以增强学生的思维拓展力为目标。针对学困生,笔者在原来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降低了难度和要求,仅以掌握语文基础性知识为目标。通过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的努力实现学习目标,这让学生对学习更加充满自信。

三、对作业设计进行分层设置,确保学生独立完成

作业的设计安排也要与分层教学模式的整体部署相一致,什么能力的学生安排什么样的作业题。设计作业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安排相应的容量,又要对作业难度进行区分,保证优秀生的作业量稍多、难度稍高,后进生侧重于基础知识训练巩固,量也适当减少。

四、紧扣课外拓展活动实施分层教学

课外拓展活动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延伸部分,在这样的延伸活动中,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也是教师制定活动计划、内容安排和进度调整的重要依据。例如在文学社团类兴趣小组拓展活动中,对于写作基础一般甚至较为薄弱的学生,组织他们开展这样的活动侧重于拾遗补缺的训练:如他们在心理描写方面存在着能力不足的状况,则可以组织开展心理描写的专项训练;再比如他们在文章结构安排方面掌握效果不佳,可以专门进行文章布局谋篇、间架结构的训练巩固。通过这样的拓展延伸活动实现对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而对于中等以上学生而言,则侧重于拔高性目标的训练,如指导学生如何新颖立意,如何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刻画人物、营造情境,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等等。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开展同类型的活动,其侧重点与目标要求也各不相同,体现发展区域内长足发展的目标。

篇7

一、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状况

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分离。教材中编写的文言文内容,和农村的生活是有距离的,多数文言文所写的内容与故事情节通常为如今的农村初中学生所没有经历的,甚至是没有听说过的,是他们无法理解的。与此同时,语文教师为了完成任务,不重视文言文自身的特点,不考虑农村初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去设计文言文教学,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由陌生逐渐地转变为排斥。致使文言文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在逐渐地扩大。

二、提升学生文言文能力的对策

注重知识的积累,扩展迁移。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假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学习,而不注重积累,要想在学习上有所突破是比较困难的。判断一个学生文言文功底是不是很强,不能只是看其是不是能够把以前学过的文言文熟读,而是看其能不能运用所学到的文言文知识去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以,就初中文言文教学来讲,“迁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训练。例如,对《五柳先生传》的学习,语文教师就可以把《桃花源记》中部分内容进行对比阅读,然后是朝现代迁移,将文言文里的词义和现代汉语词语相结合,进而有助于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与把握。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它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文言文教学对于农村教学来讲更是一个难点。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只要可以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得初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就应该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求探索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真正地实现教学目标。相信农村文言文教学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篇8

错题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而言,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资源,同时强化对于错题资源的科学利用也是强化数学学科教育的最佳措施。在教学中,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烦恼:对反复练习的习题,学生仍会犯错,而且栽倒在同一个错误上,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怨言:题目做了这么多,做错的题目也及时订正了,但稍有变化还是不会做稍稍关注一下中考状元的学习经验,发现电子错题本是常用法宝为此,笔者所在学校为每位学生准备了各学科的错题积累本,错题积累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作业教师会进行定期批阅,藉此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错题积累和反思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自己则借助软件,将平时教学和学生的各种作业练习及考试中等遇到的典型错题,按初中数学教材知识单元分别整理,按时间顺序积累,形成不同专题的错题集与学生普遍采用的手抄错题集相比,教师电子错题集。具有应用更便捷、易保存、易修改更系统等优点。

1.2研究问题

就本文的研究而言,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错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错题”类型的总结、原因的探究,可给教师如何规避出现类似错误提供帮助,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数学素养,发展教师的命题能力,提高教师评价素养,也有利于严肃数学学科的科学性。同时还可以变废为宝,可以帮助学生重构知识体系,可以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和思维的批判性。其中初中数学电子错题集的应用实验为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研究初中数学测试题中“错题”及归因分析、错题订正的检测评价等等实验来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电子错题集的应用加以诠释。

篇9

二、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施要点

1.教学目标分层制定。教学目标的制定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具有方向性作用,所有的教学活动组织都是围绕着这一目标来开展的,所以分层教学活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教学目标方面的分层制定,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具有适合自己的教学目标,让所有的教学环节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我在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采取了“稳定中间变两端”的方式,就是将中等生的学习目标维持在教学大纲要求的水平之上,对于优秀生这一端,主要通过提高学习目标要求的方式来确定教学目标,具有拔高性作用;对于基础薄弱的后进生,则是进行教学要求和难度的降低处置,主要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难度缓解。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处置,能够为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选择较为适宜的目标参照系,有助于教学活动因材施教成效的彰显。

2.课堂提问分层实施。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有效进行传授和交流的途径,其中教学提问是主要形式,教师要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方面的情况,分析学生的思维探究效果,学生则是在回答提问的过程中汇报学习掌握效果,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在互动过程中,提问作为重要的载体,一定要面向所有学生,注重将全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和激发出来,但是部分教师在提问过程中,难度处于一个层面,容易将其他层面的学生忽略,导致部分学生被边缘化。我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对不同环节预备了几种难度系数的提问,在教学活动中穿插使用,力求能够兼顾到更多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进一步营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

3.探究提纲分层设计。自主探究模式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模式,能够体现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素质化。在这一模式教学过程中,语文学习探究提纲是重要的线索与载体,部分教师在设计探究提纲的过程中偏重难度深奥的方面,这就对小组合作探究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因为兼顾到小组之间学习能力均衡性的原则,小组成员应是优秀、中等、后进各种类型均占据一定比例,过于深奥的探究提纲会造成小组成员中一些后进学生无所事事,这就降低了小组合作的整体性成效。我在教学探究提纲的设计中适当夹杂一些较为基础或者思维拓展性不高的内容,这样就能够让学生都积极开展思考,全部动起来,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4.练习考核分层组织。课后练习是巩固教学成效的重要方式,在强化对学生进行复习巩固的基础上,练习的安排也要体现因人而异的原则,不能采取统一化的标准要求,要与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中的要求相一致,难度和作业量都进行适当的调整,保持学生大部分都能够独立、按时完成的水平。在考核方面,作为阶段性学习效果的检测,我也进行了调整,在阶段性检测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基础知识、阅读分析等大类内容均设置了B类附加题,中后学生可以选做,但是优秀生必做,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将考核内容范围与难度和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相一致。这样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畏难程度,尤其是提高后进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同时帮助他们走出低分自卑的困境,以积极的学习情感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对于教学成效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三、初中语文实施分层教学的思考

1.要科学合理分层。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分层问题,教师一定要体现科学合理性,在分层层级的确定上要科学,一般情况下设置4―5个层级较为合理,在每一个层级具体成员的确定上面,也要注意科学合理,要结合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和表现进行确定,并向学生做好分层教学目的意义的宣传,让学生对分层教学具有全面的理解,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

2.要动态实施管理。在分层模式教学中,教师要紧扣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作业、考试等基本环节,同时也要在分层模式管理上做好文章,较为科学的方式就是动态管理,构建上下畅通的动态体系。在动态管理模式中,教师要定期组织对学生的学习等级评定活动,在突破了上一层级的目标要求之后,就可以进入上一层级的管理之中,反之则进行下调,以动态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篇10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学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教学中时刻牢记三中“关爱、严谨、务实、创新”的教风。勤勤恳恳工作,努力把学生碰头培养成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2、班主任工作要有“爱心、诚心、耐心、细心”和一(8)班全体同学一道努力争创先进班级。

爱学生是搞好班级工作的基础,用爱心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同学,用诚心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对待班级中的每一项工作,要有耐心、细心,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培养“团结、守纪、勤奋、进取”的优良班风,努力争创学校先进班级。

3、刻苦钻研教学业务,虚惊向别人学习。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平时要精心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刻苦钻研教学业务,认真进行教学总结,积极撰写教学论文。要虚心向老同志学习,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为了能有这充足的水源,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要积极各种业务进修,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4、为人师表,做好学生表率

篇11

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确实存在难度,学生甚至缺乏必要的停顿、断句的基本常识。由此,想学好文言文,自是困难重重。对此,笔者认为,注重文言文的朗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朗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大声朗读、默读、集体齐读、独自诵读等等,无论是哪一种读法,都能对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和现代汉语中的读音不一样,而这些,学生是无从知晓的,就需要教师范读以正音。通过教师的范读,不仅能让学生读准字音,还能帮助学生掌握语句的停顿,从而有效地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

二、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初中文言文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学生能翻译全文,因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翻译技巧,以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其实,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能根据工具书,对照课文的注释疏通大意。对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翻译时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再利用工具书进行逐字逐句地按顺序直接翻译;其次,根据现代汉语的语序,适当对语句的顺序进行调整;再次,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性的要求,对直译出来的内容进行增补,使语言更加完整、丰富;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确,文言文中涉及的人名、地名、官职名称、年号等等,不用翻译。

三、综合归类,举一反三

文言文之所以难,对于初中生而言,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从文言实词和虚词来看,实词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虚词则因其用法不同而意思也不相同。例如:《马说》里的“食”字和“其真”一词:“食不饱,力不足”“食之不能尽其材”,两个“食”字的读音、词性及意思均不相同;“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个“其真”的意思也完全不同。虚词的难度更大,一个虚词的用法很多,学生难以掌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其相关规律,降低学习难度。如常见的“之”字,其用法很多:作代词,可代人也可代事、代物,译为“他(们)”“她(们)”“它(们)”等;作助词,相当于结构助词“的”,也可以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作动词,译为“去、到”,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但是这种用法很少。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此类知识要善于归类、总结、积累,切实掌握其用法,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总之,初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切不可忽视。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探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文言教学方法,让学生克服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切实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12

一、新课改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等来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而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则是传承民族文化,吸取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应定位在疏通文意,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上,通过文言文的学习,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重翻译,忽视学生自我感悟能力的培养

文言文教学既要注重文言词汇、句式的积累,又要注重文章结构内容、艺术形式的赏析。如果仅仅从字词句上作些肢解式的分释,把文质兼美的课文整体割裂成支离破碎的古汉语知识,学生成了笔记、背诵的机器,就毫无美感可言了。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串讲的方式,读一句,讲一句,要求字字句句落实清楚,从字词到句子,再从句子到段落、篇章,从小到大,甚至课前就给学生翻译的本子。这种过分注重词句翻译的文言文教学法,仅重视理性分析的语言学习过程,只关注知识的掌握,不注重学习主体语言习得的规律。

2、脱离课本,过于重视艺术欣赏的传授

另一方面,文言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的形成很有影响。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文言作品作适当的鉴赏、评析,让学生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体味文中之情,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这本是无可厚非,但是有些教师脱离课本,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学生虽听得很有兴趣,但是收获不大。

三、新课改中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创新

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死角。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文言文到底应该怎么创新?

1、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的创新

新课改中,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定位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能自由阅读历代文献,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工具。第二个层面是接受和继承文学遗产。第三个层次是了解现代文中的文言成分。因为处于起始阶段的初中,学生既无文言文积累,更谈不上文言文语感,因此教学重点应定位在通过诵读,培养语感,积累词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教师观念的创新和自身角色的转变。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源设备。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应是师生间和学生间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做学生的引导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设备,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发挥课堂讨论的引导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讨论这一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课堂交流形式肯定会越来越多,作为课堂组织者、参与者、评价者的教师,在课堂讨论的组织过程中,首先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形成明确的教学目标,对讨论问题的价值有一个衡量标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评价、筛选,有意识地将一般问题引向深入,将旁逸问题引向课堂,从而保证师生研讨的问题明确且具有价值。讨论应该尽可能深入,在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同时,教师应在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对问题进行筛选和导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有价值问题。

(3)教学中古今互动,学以致用。

文言文教学要古今互动,学以致用。学生之所以经常误用成语典故,重要的原因是不知出处,不明意思。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注意迁移,多同现代汉语联系,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还会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3、注重朗读,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反复朗读,能够帮助领会文章要旨。大声朗读,口熟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教学中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逐步弄清其义,效果比教师指点还要好。

4、培养学生良好的摘抄习惯。

新课改中要求学生用摘录和做卡片的方式积累阅读材料。学习文言文,摘录十分重要,它可以指导学生准备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词义差异、词类活用等卡片,摘抄一些成语、警句、诗词曲中的名句。在略知大意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并逐步加深理解,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小结

综上,文言文教学的创新策略还有很多,不管哪种创新,都应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只要是针对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教学进行科学、人文、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转变死角,让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亮点。

参考文献:

篇13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175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有许多文言文名篇。在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的今天,教育部门更加重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学习与掌握文言文知识,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更能促进学生个人素养的提高。但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要构建高效的文言文课堂,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动脑筋。

一、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问题

新课程标准中不仅提出有关于文言文教授数量的要求,更提出了教授质量的要求。当代初中学生不仅需要扩大文言文阅读量,还要建立自己的审美观念,具有一定的审美水平。在高要求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问题暴露出来,具体如下:

(一)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不足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字词使用、句型结构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初中阶段,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文言文,会产生不适应的问题,甚至出现语文学习障碍。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与考试的重点,这就迫使一部分学生为了得到考试分数而被动学习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许多文言文都是要求全篇背诵的,这无疑加大了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心理负担。许多学生在不理解文言文内涵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背诵,可谓是一种折磨,久而久之,产生了文言文学类心理。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些学生会借助于现代汉语与文言文的翻译软件去翻译课本文言文,在缺少科学学习思维的情况下寻找现代技术的帮助,会让文言文学习变得枯燥,导致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不足。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文言文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效率有直接影响。许多初中语文教师要利用传统的逻辑去讲解文言文,首先先将文言文的重点字词提取出来进行讲解,之后,让学生根据重点字词的意思去理解句子,从而实现全文翻译。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能了解文言文的核心思想,也不能理解作者的情感。落后的教学模式,会让初中文言文教学目标变得模糊,不利于学生文言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在初中语文课堂中,一些教师只重视表面内容的展示,一味地要求学生背诵和默写,忽视了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方法落后,影响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突出,让课堂成为了教师的课堂。

二、构建高效文言文课堂的有效方法

(一)重视诵读教学,促进文言文教学开放化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因此,只有让学生大声去朗读,才能让学生了解文言文中隐藏的气概,了解文言文的魅力。文言文是精炼的语言,在诵读中,学生会了解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正如朱熹所说,不可多字或少字,准确地诵读会让文章的原意得以呈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文言文进行诵读,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诵读活动中来。文言文篇幅一般比现代文短,每一个字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学生对进行进行诵读,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意义与作者情感。

比如,在讲解《与朱元思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书信中所描述的情景,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边读边画”的任务。让学生集体大声诵读,对文章有整体把握。再利用同桌之间的互相诵读,去画下自己头脑中想象的画面,二人交换找寻不同之处。用小小的活动与合作让学生参与到诵读中来,能够促进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重视合作探究,促进文言文教学高效化

合作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将合作探究方法应用到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能够提高课堂活力,更能够促进初中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中的主体。文言文的内容需要深入挖掘,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限制,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感。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学生设计一个具有合作探究意义的主题与问题。合作探究的主题设计得合理,才能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文言文学习中。

比如,在讲解《送东阳马生序》时,教师可以提出“找到你认为最能描述马生求学艰难的句子”这样的合作主题。“你认为”与“最”让这个合作探究主题具有开放性与个性化特点。没有唯一答案的束缚,学生的学习更加自由。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给予学生及时帮助,能够促进学生深入探究。一些小组提出“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一些小组提出“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间再合作,再探究,促进文言文学习的深入。

(三)重视现代技术,促进文言文教学现代化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强对现代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让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简单。文言文具有抽象化特点,这也是初中学生不愿意学习文言文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对文言文进行形象化处理,让文言文成为一种集视觉、听觉为一体的学习资源。

比如,在讲解《马说》时,教师就可以从网络上寻找一些搞笑型、讲解型与讨论型的视频,通过视频展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文言文,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的快速实施,让文言文教学再次引发了教育界的热烈讨论。学习文言文,能够促进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教授文言文知识,能够让初中教师意识到语文教学的价值。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高效学习文言文知识,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会让文言文教学与众不同,也能让学生认可文言文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李峰. 高效文言文课堂教学构建策略[J]. 语文学刊,2015(1).

[2]王雄.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初中文言文课堂效率[J]. 新课程:中学,2014(8).

[3]陈银娟. 文言文:以趣激效 构建高效文言课堂[J]. 教育教学论坛,2010(32).

[4]宋辉. 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 文学教育:中,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