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目前,全县已形成一批布局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的刺葡萄、南酸枣、毛竹林等三大主导产业。据统计,全县已种植刺葡萄1500亩,南酸枣人工栽种5万亩,年产南酸枣鲜果3000吨以上。全县现有毛竹林面积67.6万亩,活立竹9861万根,年加工产品竹200万根,竹笋产量20000吨,实现产值2.6亿元,实现税收500万元,林农来自竹产业人均年收入达1200元。
(二)六大特色产业区域化生产格局已成雏形
基本形成了茶叶、油茶、花卉苗木、有机水稻、畜禽养殖、脐橙等六大区域性特色产业。
(1)茶叶:以横水、铅厂、上堡、乐洞等乡镇为主产区的茶叶生产初具规模,全县茶叶面积25120亩,年产茶叶982吨。
(2)油茶:全县现有油茶总面积达8.3万亩,主要分布在金坑、杰坝、思顺、上堡、过埠等乡镇,2013年全县油茶籽产量750吨,茶油产量250吨,实现茶油产值2000万元,有油茶专业合作社3家,油茶协会8家。
(3)花卉苗木产业蒸蒸日上。等乡镇共有花卉苗木基地200个(处),总面积超过8000亩,主要品种有红豆杉、香樟、桂花、罗汉松等,2013年全县花卉苗木产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
(4)畜禽养殖:有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30家,其中出栏4000-10000头养殖场4家;有年出笼8000羽的家禽养殖场1家。2013年生猪出栏9.5万头,家禽出笼77万羽。
(5)以新世野农业开发公司为龙头的有机水稻种植1500亩,年产有机大米40万斤,市场前景看好。
(6)脐橙种植面积7.3万亩,产量达9.2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主要分布在龙勾、扬眉、铅厂、横水等乡镇。脐橙果品分级、包装销售企业43家,其中规模以上脐橙加工企业12家。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用逐步显现
县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贵竹发展有限公司、省华森竹业有限公司、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县林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市级龙头企业4家(县宝龙果业有限公司、县鑫丰人造板厂、县赤水仙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君子谷野生水果世界有限公司),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9家(其中:种植业81家,林业25家,畜牧业23家,渔业1家,农业服务业6家),2013年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有7家(涵盖种稻大户、苗圃基地、特种养殖等行业)。
(四)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优惠措施,努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2013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2013年起每年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1000万元,共计2000万元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尤其在刺葡萄、南酸枣、大棚蔬菜等产业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给予了大力支持,激发了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五)农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我县目前有8个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了农产品质量认证,认证产品涉及茶叶、脐橙、大米等21个产品,认证面积达到83591亩,其中无公害认证3万亩,绿色认证5万亩,有机认证3591亩。“高山茶”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受理,“野生刺葡萄原产地”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无论是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还不强。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较大的只有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南酸枣加工企业,年产值突破亿元,君子谷公司、新世野有机大米、崇峰罐头食品等企业正处在发展壮大时期,还有很多拓展空间。从龙头企业对主导产业的带动面上来看,还没有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而形成的产业集群。
2、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与农户分散经营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生产的矛盾,农民恋土情结与土地规模经营的矛盾,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矛盾,如何通过现行土地制度的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是现阶段农村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3、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程度不高。就农业投入的风险评估而言,农业产业面临市场价格、自然灾害、政策调整等方面风险,使产业集约化经营很难建立完善的价格体系,市场价格好,农户不按合同向企业提供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企业不愿按订单收购,造成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销售的矛盾相当突出。
4、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特色产业发展缺乏有力支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对农业技术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当前的一些服务内容、措施、办法、手段已跟不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对市场信息的调研、对科技含量较高的特种种养业技术支撑还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特别是在农民急需的销售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资金服务、法律和文化等公益服务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的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新时期工业反哺农业的新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不仅可以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我们要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贯穿整个新农村建设的始终。按照“做强龙头、做大基地、做精加工、做活营销”的发展理念,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着力提升农产品专业化、规模化种养加工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对农民增收带动能力,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化的跨越发展。
1、培育壮大本地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我县要围绕主导优势产业,加快扶持,像“君子谷”、“齐云山”等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力争强的行业“航母”。从而彻底改变我县经济结构单一的“一钨独大”的经济格局。一是从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二是引导企业强强联合,用市场的方式,积极引导和督促全县同类型的龙头企业具备条件的加强横向联合,实行品牌、技术、产品、信息、资源共享,搞好分工合作,努力整合建设跨区域的大型龙头企业。例如我县茶叶、脐橙、竹业都不同程度出现厂家多、品牌多、“小而全”、竞争力低下等现象,非常有必要进行整合经营;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帮助企业在发展中做强做大,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企合作,引导龙头企业在农产品生产、储运、保鲜、精深加工、包装和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与国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密切合作,开展联合研究、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
2、强化农业项目建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围绕南酸枣、刺葡萄、茶叶、竹笋、有机大米、油茶等产业,切实利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并制订优惠的政策,千方百计引进几个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来我县落户,建设规模农产品基地、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和加工营销等,利用他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畅达的市场销售网络,建成一批一头连接农户,一头紧贴市场的农业产、加、销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加大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化建设力度。围绕刺葡萄、南酸枣、竹业、茶叶、油茶、有机大米等主导(优势)产业,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制定发展规划,搞好产业布局。采取订单农业等形式,加强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的联系,引导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基地、企业+合作社+基地、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形式,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解决好农产品基地建设与企业加工能力不相适应的矛盾,使合作社、农户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组织生产,使基地建设与企业加工所要求的品种、质量和加工能力相匹配。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江苏省各地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农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苏北、苏中土地流转率达到30%~40%,据沭阳统计,该县土地流转达到50%,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0%,在苏南土地流转的进程更快,吴江县已在80%以上。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大量输出,泗阳县裴圩镇全镇约有70%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以前一对夫妻只能种几亩地,现在一对夫妻可以经营几十亩地到几百亩地,一个经营大户只要雇几个人,可以经营几千亩地;以前一户农户只能养几头猪,现在一个专业户可以养几十头到几百头猪,工厂化养猪,一个工人可负责2 000头猪。随着土地规模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村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与传统的小农经营有着本质的区别。不仅经营方式不同,其生产的技术体系也完全不一样。传统的小农生产,主要依靠手工劳作,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要求精耕细作,劳动强度大,产品整齐度差,其技术主要是长期生产过程中的经验。如陈永康的水稻生产经验就是传统的小农生产的技术典型。现代农业是规模化的生产方式、产业化经营形式,主要借助于农业机械化,只要少量的职业化的农民,劳动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低,产品整齐划一,是标准化的生产,它的技术体系是在综合各种环境条件,依据成本核算,科学设计出来的精确农业。因此在现阶段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过程中,了解掌握规模化、产业化农业发展的技术需求,研究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产业技术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迫切需要着力解决农艺与农机脱节问题
长期以来,农艺与农机的脱节是中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一大诟病。从事农艺科技的人员与农机设计者之间的沟通较少,搞农艺的不懂农机设计和生产的复杂,搞农机的也不了解农艺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农机与农艺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农机与作物品种之间的矛盾,农机与耕作制度之间的矛盾,农机的单一性与农艺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农机的固定性与农艺的多变性之间的矛盾,农机有限的可靠性与农艺较强的农时性之间的矛盾,国外农机与中国农艺之间的矛盾。农机与农艺的矛盾不仅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且牵涉到农业部门和农机部门体制方面的问题。
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为农业机械化打开了发展的空间。农业机械正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2011年中国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54%,“十二五”末要超过 60%,也就是说目前大多数的农业生产操作是由机器完成。而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又对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机化正深刻影响着作物品种选育方向、耕作制度变革方向、栽培模式改进方向。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日益从以生物技术为主向生物技术与机械化技术并重及轻简栽培方向转变。
当前,要从培育适合机械化生产的作物品种,制定适合机械化生产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研制适合农艺要求的农业机械等三个方面着手解决矛盾,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要立足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需求,大力研发推广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针对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的战略需求,以基本实现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和经济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为目标,重点突破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机械化技术瓶颈,形成适宜不同区域、农机农艺融合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针对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重点研发推广果蔬茶、设施园艺、设施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关键技术与装备。针对丘陵山区种植制度多样、规模小、种植分散的特点,大力研发推广小型、轻简型农机化技术与装备。针对促进节能减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研发以精准变量作业技术为核心的高效农机装备,加快普及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土地深松、秸秆还田、高效施肥施药等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节地农机化技术。
三、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需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主导产业技术支撑体系
近年来,农业新的经营主体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私营农场、种养大户不断发展壮大。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延伸产业链,其生产过程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多个环节。产前品种的选择、农业生产资料等投入品的准备,产中育苗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后的产品收获、加工保鲜,每个环节都有很高的技术含量,需要多项技术的配套。沭阳种粮大户滕云飞,以前水稻曾达1 400斤亩,现在只有1 000斤左右,小麦曾达1 000斤,现在只有700斤,产量越来越低,问题出在秸秆全量还田上,技术不过关,播种质量差,田间发酵严重。还有一个食用菌合作社,夏季日产草菇四五千斤销往上海,就是解决不了采后运输过程中的“开伞”问题,使得效益大降。产业链上的技术“瓶颈”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大障碍。而单项技术的推广又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生产上因技术不配套而影响产业发展的现象屡有发生。因此,加快构建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对农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环节提供技术支持,成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保证。
长期以来,我们的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侧重于单项技术突破,解决生产中的某个关键技术问题,产生的科技成果在生产中应用往往受到其他条件的制约,转化效率低,推广时间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整合多方面的科研力量和科技资源,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产业技术支撑体系。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是科技支撑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的重大创新。要认真梳理产业技术需求,完善产业技术链条,突破关键技术,快速形成一批能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技术体系。重点开展优质高效粮棉油生产、现代设施农业、生态规模养殖、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等技术体系研究。根据产业发展特点顶层设计好各个技术环节。充分利用省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的调节作用,推动跨行业、跨区域、跨领域科研力量协作,纵横交错,协同配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三大领域主要科技需求和技术体系构架
(一)粮棉油生产
粮棉油生产面广量大,由于不同作物的特殊性,机械化水平发展不一。稻麦机械化水平最高,油菜、玉米次之,棉花、甘薯、花生等作物还在探索之中。秸秆利用难度依然较大。要积极探索利用机械化进行深耕深松、精量播种、精准栽培、均衡施肥、地膜覆盖、保护性耕作、统防统治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1.水稻生产。移栽水稻:(1)选育优质、高产、多抗粳稻品种,特别是要抗水稻条纹叶枯病、抗倒伏。(2)适合机械化栽插的工厂化育秧技术。(3)机械化栽插的高产农艺要求。(4)高效农药及植保设备研制。(5)水稻机械化收割、烘干。(6)秸秆还田技术。
直播水稻:(1)选育适宜直播的水稻品种,主要对生育期有严格要求。优质、高产、多抗粳稻品种,特别是要抗水稻条纹叶枯病、抗倒伏。抗除草剂水稻品种。(2)机直播技术及农艺要求。(3)直播稻田的除草剂应用技术(直播稻杂草是一大难题)。(4)其他同移栽水稻。
2.小麦生产。(1)选育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品种。抗除草剂小麦品种。(2)一次完成碎秆、灭茬、开沟、施肥、播种、镇压等项作业。难点是一播全苗。(3)除草剂应用技术。(4)小麦机械化收割、烘干。(5)秸秆还田技术。
3.棉花生产。(1)选育早熟、适合机械化采收的棉花品种。高产、优质抗虫棉品种。(2)机械化高效育苗、移栽技术。(3)机械化直播地膜覆盖技术。(4)适合机械化要求的化控技术。(5)适合农田使用的高效农药及植保设备研制。(6)机械化采收设备研制。(7)秸秆处理装备研制。
4.油菜生产。(1)选育适合本地栽培机械化采收的高产、“双低”、抗病油菜品种(株型紧凑、抗裂角、抗倒伏、菜籽成熟趋于一致)。(2)直播技术、除草剂使用技术。(3)育苗技术、机械化移栽、合理密植技术。(4)机械化收割、烘干。(5)秸秆还田技术。
(二)规模养殖
规模化养殖的技术需求主要在养殖设施的建设、设备的更新和畜禽粪便的处理上。
1.规模养猪。(1)优良种猪的选育。(2)现代化猪场的选址、可移动、不固化土地猪舍的建设。(3)“猪―沼―菜”种养结合循环技术。沼气发酵技术,沼液的输送肥田技术。(4)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5)母猪繁育技术。提高繁殖系数和仔猪成活率。(6)饲料加工和营养配方技术。(7)疫病防治技术体系。(8)猪场监控技术及装备。
2.规模养禽。(1)优良种禽的选育。(2)养禽场的选址。(3)养禽场的建设、设备的研制和创新。(4)网床养鸡技术。(5)林地规模化生态养鸡技术。(6)孵化繁殖技术。(7)疫病防治技术体系。(8)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
(三)园艺作物
篇3
新型城镇化和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早就被我国众多的学者所注意到。柯福艳认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互为依托,农业剩余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农产品以及剩余劳动力,而城镇化则是作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实现二者的同步推进时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曹俊杰等(2014>在分析我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以及二者之间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协调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在定性分析我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问题上,诸多学者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苏发金(2012,运用时间序列VAR模型,对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认为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在短期内有负面影响,而在长期内则对其有促进作用。夏春萍等(2012 ) }"同样运用VAR方法,得出的结论为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有明显的正向带动作用,反之亦然。毛智勇等(2013)通过采用得分比较方法,对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度进行了国际比较,并定量分析了我国六个省域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现状。夏显力等(2013,利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1991-2010年陕西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影响显著,而短期内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会不利于城镇化的提高。此外,张勇民等(2014) }',利用DEA方法,对我国民族地区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实证检验。而韩国明等(2015)}e,则运用祸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31个省域2005-2012年的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度进行了测量,并分析了其空间演变趋势。
篇4
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组织路径;农业与市场经济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的发展在经济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的理论和实践获得创新性思考和研究,并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当前,社会各界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投入更多的关注目光。基于此,研究农业产业创新发展,在已有的发展形势上加入对创新路径和逻辑的思考,并重视企业家作为农业产业化组织的核心力量,建立长期有效的发展机制,实现我国农业产业的创新和长效发展。
1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概述
1.1传统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
传统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包括“公司-农户”和“公司-农户-大户”。“公司-农户”组织模式中,企业承担绝大多数的工作,而农户主要负责前期农副产品的生产和采摘[1]。公司为农副产品产销的顺利运行,会在前期给予农民较为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指导,并进行生产种源、维护生长药物等方面的支持。该农业生产化形式较原始的自产自销家庭小工坊形式有了较大的进步,被称为订单式农业或分包制农业[2]。这种形式下,公司与农户双方通过契约维持相互的关系,是农业产业化组织中最为传统的模式。“公司-农户-大户”的生产模式,加入了“大户”这一非直接接触的媒介,使模式发展更加流畅。这种组织形式下,农民依旧参与农副产品的种养。企业一方面为农户提供相关培训和服务,另一方面为大户提供生产粗加工原料和农产物的回收。其中,大户或合作社在中间起到联结作用,对农民与公司交易的进行约束和促进。值得注意的是,大户、农民间只有纯粹的交易时,媒介是大户;双方间既合作又服务时,合作社则承担中间媒介。
1.2新型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发展
新型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主要包括“公司-家庭农场”和“公司-社会组织-农户”两种模式[3]。其中,“公司-家庭农场”作为“公司-农场”的优化组织模式,从生产经营规模、新进设备运行两方面促进了传统农户生产的规模化发展,但两者间的相互关系仍为契约合作形式。“公司-社会组织-农户”组织形式的重心是农业龙头企业,包括农户、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新型农业产业化组织实现各零散农户的有机结合,加上与企业的合作,构成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社会组织有效搭建农户与企业的交流桥梁,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新型运作模式。
2创新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路径与逻辑
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发展虽然跟着时代进步也在进行改进,但明显跟不上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需求。因此,产业化经营的内部精细化分工与要素融合和农业产业化的规模化发展是目前实现创新发展的新路径和逻辑体现。首先,产业化经营的内部精细化分工与要素融合指经营链条中各经营主体的精细化分工。实现企业、中间组织与农户的分工细化和明确性展现。在生产环节中做精做细能进一步增加产品市场的竞争优势[4]。其中,对市场内部的精细化操作并不是目的,其目的是通过这些手段实现对产业经营组织的服务。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经营步骤的细化是基础,还要进行内部市场交易各相关要素的一体化整合。因此,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既要有精细化分工,还应谋求各要素间的融合。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是创新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路径与逻辑的另一有效途径。经济市场中,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产业效益是收获产销规模效应、提升收益的关键,农业产业化经营也不例外。通常来说,产业规模化的发展和创新需要强大的技术和管理支撑。其中,先进的技术支持是产业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规模稳定的程度[5]。可见,只有强化技术创新、提升管理技巧、加强整合能力,才能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顺利推行。农业产业化组织的规模化发展意义在于降低产业内部成本的流动、促进重点要素充分发挥优势,从而降低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成本和生产过程中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最终实现产业的平衡稳定发展。此外,关注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的探究中,应重视内部精细与外部规模扩大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两者间的有效结合,能有效降低农业产业化生产成本,并促进其向着更深方向的进步。当前,农业产业化内部精细分工、外部规模扩大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显著趋势,并不断扩大经营收益。总结归纳农业产业化长期发展的历程,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至关重要。在不同阶段,农业产业化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但始终会跟随社会经济市场的发展便出现一定的发展特征和属性。因此,把握发展特点、关注发展状况,根据市场规律和情形做出相应反应,是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的路径与逻辑体现,也是新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魏群 单位:江苏省连云区农林水利局
参考文献
[1]蔡海龙.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J].中国农村经济,2013,29(11):4-11.
[2]段理.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5,30(18):65.
篇5
近年来,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受国家政策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农村精英这一基层内部发展动力的示范和推动作用也尤为重要。
一、关于农村精英
精英泛指在一项领域或多项领域中出类拔萃、精明能干的人才。是农村中在经济收入、地位、声望、文化都有较高的威望、影响力、号召力的村民。农村精英一般都有高于其他村民的文化和道德修养,有灵活的寻找致富挣钱的头脑。农村精英范围广泛,包括先富起来的农业种植养殖专业户、农村中有威望的村干部和农村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等。
二、农村精英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指改变传统的农业运作方式,以有组织、专业化、系列化的方式实现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的经营体制。农村精英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推动表现在:
(一)示范引领
农村精英在发展农业产业化中有示范效应。这种示范作用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所在。发展初期农民看不到产业化带来的直接利益,面对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实施的新举措,如引进新的种植方式(大棚种植)、引进新品种等,农民不支持、参与性低。但当农民看到农村精英因为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对新品种的引进、新种植方式和新技术的使用而增加了经济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村民的顾虑消失,参与性大大提高。
(二)规模化链条化
精英农民在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的过程中起着把产业化发展推向规模化链条化的作用。农业产业化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建立相应的社会组织。这些组织源于农民发展产业化的需要,并服务于农民。精英农民凭借其能力与经验,在发展产业化过程中带动全体村民不断地完善社会组织的职能,拓展社会组织服务于农的范围,不断使组织规范化、法制化、福利化,形成服务于农、受益于农的农村社会组织,实现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链条化的发展。
三、积极引导培养农村精英,充分发挥农村精英的作用
农村精英在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起着示范引导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规模化、链条化。应积极引导培养农村精英,充分发挥农村精英的作用。
(一)积极引导培养农村精英
提高村干部和村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意识。尤其要提高村干部的农村精英意识。这就要求村干部应意识到如果一部分人先致富成功将会成为全村的典范带动全村的发展。因此,村干部应以促进全村发展的思想来武装自己。对那些初露头角的先富裕起来的村民、从事农业种植或养殖有成就的村民给予关注,给予相应的村政支持,逐步地在互动中引导帮助这些村民发展。在实现致富的同时,培养农村精英,实现对全村的示范效应。当然,广大村民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利用农业科普节目开阔眼界,掌握科学的农业知识,树立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意识,努力争做农村精英。
(二)扶持农村精英
文化上,不断提升农村精英的思想道德觉悟,强化其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成为领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技术上,组织农村精英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典型的村镇考察学习,组织农村精英参加农业知识讲座,并针对农村精英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入户、田间的种植技术指导。经济上,一方面国家要通过各种渠道对农业和农民给予物质和财政补贴,另一方面要积极协调各级组织,如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农民提供贷款,切实解决农民发展规模种植养殖中遇到的资金难题。
(三)团结农村精英
团结农村精英,鼓励农村精英形成自助合作组织,发挥农村精英的优势。最大程度地去调动发挥他们对农村社会建设的带动作用,充分地实现精英分子对广大农民的示范影响和拉动,不断的提高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增强农村的凝聚力。同时,随着自助合作组织的发展,农民对自身利益和权力的维护意识也会不断增强,不断的拥有话语权、行动权,从而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农村精英和政治精英结合
有些农村精英并不是村领导干部。而农村精英具有的才干、地位、声望、影响力、号召力,都非常适合参与民主政治选举,成为政治精英。因此,应大力鼓励农村精英参与选举,鼓励其在担任村级领导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示范引导作用。同时也要鼓励农民正确地行使自己的选举权,真正选出能够带领村民致富,推进农村发展的好带头人。农村精英和政治精英的结合,既可以实现示范引导和组织带动的双重效应,又可以在传达上级指示、组织村级政务、发动广大村民的过程中,实现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提升,对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篇7
Key word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leading industries; leading enterprises; financing channels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地方农副产品为特色,以主导产业为龙头,利用区域优势,依靠龙头企业和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效地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提高农业整体效益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方式。农业产业化实质上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通过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重新组合,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的衔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整体效应和规模效益。农业产业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农业与市场接轨,依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贸易使农业由分散的个别生产过程转变为社会生产的过程,把农民的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衔接好。农业产业化把生产、加工和销售融为一体,通过规模经营和多层次加工,既提高了流通效率,又实现了农产品增值,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一、培育主导产业
培育主导产业应当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创出品牌,形成规模,适应市场需求,打造农业产业集群,使主导产业发展呈现规模化和区域化效应,形成比较稳定的、区域化的生产基地。主导产业要从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名优产品入手,对那些资源优势最突出、经济优势最明显、生产优势较稳定的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形成支柱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发展农业规模化,建立农业生产基地,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从而形成区域化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群体优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产业分布、产品销售和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模式,通过优势资源的转移和优化品种结构,创品牌、上特色、出精品、增效益,使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政府要提供良好的产业政策和优质的服务以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支持力度,促使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调整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向,使得农产品生产具有高附加值,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连片,形成比较稳定的、区域化的生产基地,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走区域化、集约化和一体化生产经营的路子,促进农业产业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二、壮大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肩负着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共同致富的重任。企业应一头向市场延伸,搜集分析市场信息,疏通流通渠道,开辟国内外市场;另一头向生产延伸,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经营,并通过配套的社会化服务,把个体农民联合起来兴办生产基地,从而把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必须多形式、多渠道培植壮大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主,围绕一项或多项产品,形成“公司+农户”的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作支撑,带动农民实现规模经营,达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在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对龙头企业的发展给予政策支持。把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上,加强与龙头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将了解到的信息及时提供给相关龙头企业,以提高企业对市场波动的预防能力,降低风险。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引进新品种、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开展面向基地和农户的技术推广,做好服务、协调和运用工作,指导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互惠互利的联结机制,营造共同发展、利益共享的“和谐创业”局面。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的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做好龙头企业的宣传包装工作,树立龙头企业的形象,按照国际标准生产加工农产品,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产品标准。
三、拓宽融资渠道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逐步升级,农业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资金支持,从而化解农业产业化的资金“瓶颈”制约,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资金保障。健全农业多元化投资体系,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合理规定财政支农支出增长比例,确保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并通过专项资金、农业发展基金、贴息贷款等方式,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发展。要引导工商企业、吸引外资企业投资农业,工商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入农业,不仅可以缓解农业资金的问题,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其营销网络、企业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来提高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和科技含量,充当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必须重视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企业信誉度高的龙头企业,适当简化贷款手续,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个体私营投资。各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积极发挥职能优势,主动与农业部门沟通,加强信贷管理,做好信贷调查、发放和收回工作,对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优势产业,在授信额度和贷款利率上予以适当优惠,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
综上所述,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把农民和市场联系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起点和归宿。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对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8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商品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多样化的商品生产和多层次的商品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分布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尽管各种农副产品的属性不同,但大多都适宜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水准以及不同季节,对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消费也各有侧重,而不同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发展,多样化的和多层次的商品生产会越加明晰。
专业化
农业产业专业化经营至少有以下几大好处:第一,专业化生产可以提高专业性生产工具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有限资金的作用;第二,促进专业性技术水平的提高,缩短科技成果转化的周期;第三,有针对性地分析和掌握专业市场信息,有利于开辟市场,避免肓目生产经营和大起大落;第四,按照专业化生产,有利于资源的整体开发利用,促进良性循环的产业结构形成;第五,农业实行专业化生产,便于和“龙头”企业进行对接。有利于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格局的形成。
集约化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商品化、专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的商业利润和返还利润也不断增加,这为农业集约化生产经营创造了前提条件。首先,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加快农业资本积累和资本投入农户作为投资主体,在能够分享到大体平均利润的情况下,愿意投资改进技术装备;同时,农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也会吸引非农产业的投资者投资农业,为农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从而可以提高农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其次,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了各参与主体,特别是农民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提高了农业经济中的科技贡献份额。再次,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促进各种要素的综合、合理利用,避免重复和闲置,最有效地把“龙头”企业、农户等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形成农业产业化的集约化经营。
规模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农产品生产通过规模化种植或养殖,形成群体规模;另一方面是农产品储藏、加工、运销等,龙头组织,包括企业和各类中间组织,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甚至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联合和合作,扩大农产品的储藏、加工、运销等组织的经营规模。
篇9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进一步整合、优化配置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化科技支撑、做强优势产业、培强龙头企业,不断提升我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外向化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三资”投入为主、政府引导扶持原则。加强政府引导扶持,积极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协调和服务指导等工作,鼓励和引导“三资”投入规模高效外向农业。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原则。根据各乡镇自然资源、区位条件和比较优势,从实际出发,突出自身优势和特色,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三是坚持科学规划、集约发展原则。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连片集中、形成规模的发展思路,确定、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大力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形成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较高,产业功能完善、布局相对集中的规模高效农业产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
2008年全区新增高效农业面积5万亩以上,其中新增蔬菜面积3万亩以上(含设施蔬菜1万亩),新扩桑园1万亩,新增林地复合经营面积1万亩,新增高效渔业面积0.65万亩,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例提高6个百分点。各乡镇新培育基础母猪500头以上的良种母猪繁育场1个,发展万羽以上的养禽场(户)2个以上,新建林地规模养殖小区1个,新建连片500亩以上的高效种植基地1个。
三、工作重点
2008年,以蚕桑、蔬菜、规模养殖三大产业为重点,坚持“连片开发、整体推进”,着力建设一批规模大、档次高、效益好、影响大的产业基地,突出打造沿宿沭一级路、宿邳一级路、宿泗路、陆塘河四条高效农业产业带,每个乡镇规划建设一个高效农业集中区。
1.宿沭一级路高效农业产业带。顺河镇建成3000亩设施蔬菜基地,曹集乡建成2000亩蔬菜和1000亩花卉苗木基地,新庄镇建成千亩蚕桑、万亩浅水藕基地和万亩稻田养殖基地,关庙镇建成千亩蚕桑、百万平方尺食用菌和百万头(羽)畜禽养殖基地。
2.宿邳一级路高效农业产业带。蔡集镇、王官集镇突出设施蔬菜建设,建成万亩出口设施蔬菜基地;黄墩镇、皂河镇重点发展稻田养殖,大力推广稻田小龙虾养殖,建成万亩稻田养殖基地。
3.宿泗路高效农业产业带。沿路乡镇突出发展林菜、林畜、林菌、林禽等形式的林地复合经营,新发展林地规模种养小区2—3个。大兴镇建成百万羽林地禽类养殖小区、万亩蚕桑基地、千亩蔬菜基地,丁嘴镇建成万亩蚕桑基地、千亩金针菜基地。
4.陆塘河生态水禽养殖带。陆塘河沿线的顺河、曹集、大兴、仰化、丁嘴等乡镇,结合水利工程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沿河优质水资源,大力发展高效生态水禽养殖,积极推广“扬州鹅”、“樱桃谷肉鸭”等新品种,实现水产养殖与水禽养殖并举,形成百万羽优质生态水禽养殖带。
5.乡镇高效农业集中区。各乡镇要像建设乡镇工业集中区一样,规划建设一个高效农业集中区。2008年每个乡镇高效农业集中区内都要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或种植面积500亩以上的高效农业项目1个以上。
四、推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深刻领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重要意义,广泛宣传发动,把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各乡镇建设的高效农业集中区必须做到“六个有”,即有一张规划图纸、有一套工作班子、有一个产业规划、有一位专家指导、有一条硬化道路、有一套水电设施。要严格执行规划,硬化推进措施,积极稳妥地做好土地流转,将目标任务落实到人员、地块,集中精力、集中投入,以点带面,逐步放大,切实把高效农业集中区抓出成效。
篇10
1农业产业化的概念
农业产业化经营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山东,当时潍坊等地突破了以种粮为主的传统农业思维定式,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当地特色农产品生产,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在全国率先发展起以蔬菜、果品为主的特色高效种植产业。继而在市场作用和政府扶助下,纷纷建立起农产品后加工及相关服务业,并不断做大做强,形成了较为完整和稳定的产业体系,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山东也因此由传统农业大省逐步成长为农业强省,成为各地观摩学习效仿的榜样。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就是在总结山东成功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产业化就是借鉴二、三产业发展思路,尽可能还原农业作为一个产业的特质,将目前相对独立的涉农各要素充分组合起来,延长产业链条,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农业经营模式。多年来专家学者不断总结完善,形成了一个涵盖了产业化思路、目的、效果、特征为一体的,十分完整具体的理论定义: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地方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的经营体系。
2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
2.1市场化
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起点和归宿。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其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等要靠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和实现。
2.2区域化
区域化即农业产业化的农副产品生产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连片,形成比较稳定的、区域化的生产基地,以防生产布局过于分散造成管理不便和生产不稳定。
2.3专业化
专业化即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专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等,这些只有通过专业化才能实现。
2.4规模化
生产经营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其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只有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达到产业化的标准。农业产业化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提高规模效益[1-2]。
2.5一体化
一体化即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龙”型产业链,使各环节参与主体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同兴衰、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所在。
2.6集约化
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活动要符合“三高”要求,即科技含量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效益高。
2.7社会化
社会化即服务体系社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建立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对一体化的各组成部分提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经营、管理等的全程服务,促进各生产经营要素直接、紧密、有效地结合和运行。
2.8企业化
企业化即生产经营管理企业化。不仅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应是规范的企业化运作,而且其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了适应龙头企业的工商业运行的计划性、规范性和标准化的要求,应由传统农业向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发展,要求加强企业化经营与管理。
3农业产业化推广的局限性
3.1山东模式的不可复制性
尽管山东在农业产业化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其成功的关键是以特色农产品为主导,并非进行传统粮作种植。如寿光的蔬菜、烟台苹果、葡萄产业等,并取得了先发优势。这在说明了产业化应该建立在当地特色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同时也决定了其不可复制性。毕竟我国对农业的战略诉求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我国绝大部分农区也都是以传统粮棉油生产为主,同质化较重,特色并不明显。即便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也不能要求都去发展特色生产而放弃粮食种植。
3.2没有解决传统农业的根本性问题
制约粮作农业发展的瓶颈主要是土地集约化程度低、经营规模小,使得农户难以依托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其劳动(下转第365页)
(上接第363页)
力价值的充分转化,从而使农业长期处于隐亏状态,这不是依靠科技投入所能改变的。农业的“不挣钱”制约了生产主体,即千百万农户农业投入的积极性,这里就包括资金、科技和劳动力的投入,反过来又制约了农业增效和单产的提升,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才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症结所在[3]。而农业产业化,无论是采取什么模式,都主要是在小农户与市场的衔接上做文章,并没有着力改变土地分散经营和农民单打独斗的局面。
3.3市场机制难以发挥积极作用
山东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之所以能取得明显成效,其相对发达的外向型商品化特色农业起了主要作用。特色农业往往就是高效农业,其生产效益足以承载农户劳动力投入的价值转化,使山东可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而特色农业的高效是传统粮作农业无法企及的,一些地方政府为发展特色农业,在结构调整中“逼民致富”和在企业农户间“拉郎配”,只会劳民伤财,适得其反。
3.4农户市场农业意识低下
在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结合上,小农户由于种种原因,谈判能力弱,使得农产品优质不能优价,造成了农产品的增产增质却不增收,损害了农民利益,因此要有一个龙头企业来主导。这是一种典型的想当然的制度设计。事实上是农户与企业本身的利益很难调合,农户不但存在谈判力弱的问题,践约能力也很低。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农户或者高价别售,或者求售无门,而农户的分散使企业和农户间诉讼成本高昂,所谓的农业订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过是一纸空文[4]。
4结语
因此,被饱受“三农”问题困扰的政策专家、经济学者奉为经典的农业产业化,远非放之四海皆准的灵丹妙药,解决农业增效的根本办法还是土地的集约化、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因此,不从土地制度上加以变革,任何技术上的改良措施都如隔靴搔痒,难以解决根本性问题。
篇11
1农业产业化的概念
农业产业化经营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山东,当时潍坊等地突破了以种粮为主的传统农业思维定式,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当地特色农产品生产,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在全国率先发展起以蔬菜、果品为主的特色高效种植产业。继而在市场作用和政府扶助下,纷纷建立起农产品后加工及相关服务业,并不断做大做强,形成了较为完整和稳定的产业体系,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山东也因此由传统农业大省逐步成长为农业强省,成为各地观摩学习效仿的榜样。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就是在总结山东成功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产业化就是借鉴二、三产业发展思路,尽可能还原农业作为一个产业的特质,将目前相对独立的涉农各要素充分组合起来,延长产业链条,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农业经营模式。多年来专家学者不断总结完善,形成了一个涵盖了产业化思路、目的、效果、特征为一体的,十分完整具体的理论定义: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地方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的经营体系。
2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
2.1市场化
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起点和归宿。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其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等要靠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和实现。
2.2区域化
区域化即农业产业化的农副产品生产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连片,形成比较稳定的、区域化的生产基地,以防生产布局过于分散造成管理不便和生产不稳定。
2.3专业化
专业化即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专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等,这些只有通过专业化才能实现。
2.4规模化
生产经营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其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只有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达到产业化的标准。农业产业化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提高规模效益。
2.5一体化
一体化即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龙”型产业链,使各环节参与主体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同兴衰、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所在。
2.6集约化
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活动要符合“三高”要求,即科技含量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效益高。
2.7社会化
社会化即服务体系社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建立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对一体化的各组成部分提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经营、管理等的全程服务,促进各生产经营要素直接、紧密、有效地结合和运行。
2.8企业化
企业化即生产经营管理企业化。不仅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应是规范的企业化运作,而且其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了适应龙头企业的工商业运行的计划性、规范性和标准化的要求,应由传统农业向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发展,要求加强企业化经营与管理。
3农业产业化推广的局限性
3.1山东模式的不可复制性
尽管山东在农业产业化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其成功的关键是以特色农产品为主导,并非进行传统粮作种植。如寿光的蔬菜、烟台苹果、葡萄产业等,并取得了先发优势。这在说明了产业化应该建立在当地特色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同时也决定了其不可复制性。毕竟我国对农业的战略诉求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我国绝大部分农区也都是以传统粮棉油生产为主,同质化较重,特色并不明显。即便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也不能要求都去发展特色生产而放弃粮食种植。
3.2没有解决传统农业的根本性问题
制约粮作农业发展的瓶颈主要是土地集约化程度低、经营规模小,使得农户难以依托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其劳动力价值的充分转化,从而使农业长期处于隐亏状态,这不是依靠科技投入所能改变的。农业的“不挣钱”制约了生产主体,即千百万农户农业投入的积极性,这里就包括资金、科技和劳动力的投入,反过来又制约了农业增效和单产的提升,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才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症结所在[3]。而农业产业化,无论是采取什么模式,都主要是在小农户与市场的衔接上做文章,并没有着力改变土地分散经营和农民单打独斗的局面。
3.3市场机制难以发挥积极作用
山东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之所以能取得明显成效,其相对发达的外向型商品化特色农业起了主要作用。特色农业往往就是高效农业,其生产效益足以承载农户劳动力投入的价值转化,使山东可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而特色农业的高效是传统粮作农业无法企及的,一些地方政府为发展特色农业,在结构调整中“逼民致富”和在企业农户间“拉郎配”,只会劳民伤财,适得其反。
3.4农户市场农业意识低下
篇12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就是在总结山东成功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产业化就是借鉴二、三产业发展思路,尽可能还原农业作为一个产业的特质,将目前相对独立的涉农各要素充分组合起来,延长产业链条,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农业经营模式。多年来专家学者不断总结完善,形成了一个涵盖了产业化思路、目的、效果、特征为一体的,十分完整具体的理论定义: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地方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的经营体系。
2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
2.1市场化
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起点和归宿。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其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等要靠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和实现。
2.2区域化
区域化即农业产业化的农副产品生产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连片,形成比较稳定的、区域化的生产基地,以防生产布局过于分散造成管理不便和生产不稳定。
2.3专业化
专业化即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专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等,这些只有通过专业化才能实现。
2.4规模化
生产经营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其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只有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达到产业化的标准。农业产业化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提高规模效益。
2.5一体化
一体化即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龙”型产业链,使各环节参与主体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同兴衰、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所在。
2.6集约化
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活动要符合“三高”要求,即科技含量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效益高。
2.7社会化
社会化即服务体系社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建立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对一体化的各组成部分提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经营、管理等的全程服务,促进各生产经营要素直接、紧密、有效地结合和运行。
2.8企业化
企业化即生产经营管理企业化。不仅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应是规范的企业化运作,而且其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了适应龙头企业的工商业运行的计划性、规范性和标准化的要求,应由传统农业向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发展,要求加强企业化经营与管理。
3农业产业化推广的局限性
3.1山东模式的不可复制性
尽管山东在农业产业化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其成功的关键是以特色农产品为主导,并非进行传统粮作种植。如寿光的蔬菜、烟台苹果、葡萄产业等,并取得了先发优势。这在说明了产业化应该建立在当地特色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同时也决定了其不可复制性。毕竟我国对农业的战略诉求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我国绝大部分农区也都是以传统粮棉油生产为主,同质化较重,特色并不明显。即便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也不能要求都去发展特色生产而放弃粮食种植。
3.2没有解决传统农业的根本性问题
制约粮作农业发展的瓶颈主要是土地集约化程度低、经营规模小,使得农户难以依托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其劳动力价值的充分转化,从而使农业长期处于隐亏状态,这不是依靠科技投入所能改变的。农业的“不挣钱”制约了生产主体,即千百万农户农业投入的积极性,这里就包括资金、科技和劳动力的投入,反过来又制约了农业增效和单产的提升,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才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症结所在。而农业产业化,无论是采取什么模式,都主要是在小农户与市场的衔接上做文章,并没有着力改变土地分散经营和农民单打独斗的局面。
3.3市场机制难以发挥积极作用
山东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之所以能取得明显成效,其相对发达的外向型商品化特色农业起了主要作用。特色农业往往就是高效农业,其生产效益足以承载农户劳动力投入的价值转化,使山东可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而特色农业的高效是传统粮作农业无法企及的,一些地方政府为发展特色农业,在结构调整中“逼民致富”和在企业农户间“拉郎配”,只会劳民伤财,适得其反。
3.4农户市场农业意识低下
篇13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全市上下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一是围绕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龙头企业集群。实施"一大基地,五大产业集群"战略,即:建设以广陵产业园食品加工区和高邮老蔡食品工业园为主体的食品加工基地,以高邮鸭,馋神,高志等企业为主体的健康畜禽产业集群,以双兔,宝泰,方顺等企业为主体的优质粮油加工产业集群,以荷仙,三和四美等企业为主体的蔬菜加工产业集群,以水仙,戚伍等企业为主体的水产品加工出口产业集群,以快乐,高邮丽邮等企业为主体的林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二是以资本经营为手段促进企业重组扩张。在项目融资,上市技术辅导等方面开展服务,引导和鼓励高邮市双兔米业有限公司,高邮鸭集团,江苏荷仙集团,扬州馋神集团等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龙头企业,以资本运作和优势品牌为纽带,采取兼并,收购,控股等方式,开展跨区域,跨行业的联合与合作,组建企业集团,推动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农业优势产业和区域集聚,促进全市农业产业集群又好又快发展。全市每个农业优势产业培育3—4个年销售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三是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立龙头企业多种形式技术创新模式,对接世界先进技术,推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加强专业化,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按照全市农业优势产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以蔬菜,特色畜禽,特色水产,花木等为重点,加强龙头企业优质农产品配套基地建设。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等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土地股份合作,加快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步伐,建设专业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土地规模化推动高效农业规模化,夯实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基地建设水平,按照每个县(市)一个万亩,每个镇一个千亩,每个村一个百亩的目标要求,大力推进高效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乡镇规模化基地建设。大力开展"三品三创"工程,提升基地的专业化,标准化水平,以优质的农产品开拓市场。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和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发展项目农业,设施农业,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围绕沿江蔬菜花木,里下河水产水禽水生蔬菜,丘陵茶果食草畜禽,城区农产品加工四大农业特色板块的发展,加快优质粮油,高效蔬菜,健康畜禽,花木茶果,生态水产业,休闲观光六大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全市高效农业的发展。全年新扩以设施大棚为主的蔬菜面积8万亩,新扩花木茶果5万亩,新增种草养鹅面积7万亩,新增高效渔业6万亩,新增"三品"农产品基地20万亩。加快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加大对出口龙头企业的调研,扶持和协调,指导,鼓励龙头企业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把推进农业的外向化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层次的重要举措。
3,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龙头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力度,总结和推广双兔公司开展产学研相结合,发展米糠营养素,米乳等副产品精深加工的经验,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转变龙头企业增长方式。围绕我市农业优势产业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需求,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对关键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三项更新工程"等相关项目有机结合起来,鼓励龙头企业改进加工工艺,严格推行标准化生产,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档次,拓展农产品的利润空间。鼓励龙头企业投资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加强高邮鸭业园区,双兔工业园区,宝应有机荷藕科技示范园等园区建设,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实现优势区域,优势基地,优势企业,优势品牌的集聚。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各种国际质量认证,引进,转化和应用国际先进技术,创立优质知名品牌,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4,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强化龙头企业质量体系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以优质的农产品质量创立优质品牌。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注册并申请扬州市知名商标,江苏省著名商标和国家驰名商标。研究和推广江都早晚食品有限公司,扬州宝泰米业有限公司网络营销的做法,鼓励龙头企业积极采取现代营销手段,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方式,创办企业网站,开展网上洽谈和网上营销。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各类展销和招商引资,经贸洽谈活动,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充分利用国家商标总局支持企业在国外注册商标的机遇,强化龙头企业品牌意识,加强商标的注册和保护力度,尤其要做好我市具有地域特色扬州鹅,高邮鸭,宝应荷藕等地域商标及相关企业商标的注册和保护。以优质品牌为依托,加大我市水产品,蔬菜制品,扬州包子,扬州炒饭,花木等农产品国外市场的开拓力度,扩大出口,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