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财务风险评价的概念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基于知识本体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需求分析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现代企业预测和防范风险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在收集大量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概率论和模糊数学等方法,设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及其预警警戒线,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对不同性质和程度的财务风险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决策者及时采取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施。可见,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捕获企业内外部信息并形成有用的知识,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系统应满足如下四点需求。
一是信息收集与转换功能。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系统应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国内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信息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并进行分析转换,按一定形式和规则存入知识库。
二是预警指标管理与更新功能。系统应建立起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其中的评价指标计算公式,利用财务风险信息子系统提供的资料,计算出具体的指标值,供综合评价和预警使用。
三是财务风险综合评价功能。系统应根据已计算出的各种风险指标的值,利用各种科学的综合评价模型和预测模型,对企业目前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和对企业未来的风险进行预测。该功能是根据对企业运营过程跟踪、监测的结果,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和企业诊断技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优劣作出判断,找出企业财务运行中潜在的危险。
四是财务风险报警功能。系统应根据已计算出的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风险指标值、综合评价值以及预测值,按照一定的报警模式发出不同程度的警报。
笔者在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研究中引入本体的概念,本体原本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用于研究客观世界本质。在本体中概念的关系可以被描述得更加广泛、详细、深入和全面,通过对概念添加属性值,以及在属性与属性之间添加映射关系,一些不便描述的语义关系就可以清晰地描述出来。同时,在本体中可以使用形式语言,这就为实现知识检索创造了条件。在对财务风险预警知识形式化定义后,本体概念模型能够实现对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理解的唯一性和精确性;另外,利用本体技术对知识的联系进行形式化映射,可以产生和约束新的知识规则,增加财务风险预警知识本体表示方法的实用性。
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知识本体建模
通过分析财务风险预警领域知识的概念、关系和知识结构,采用分层次的思路建立财务风险预警领域本体,并分别对财务风险预警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和财务状况监控知识与案例进行形式化描述。本系统模型建立概念本体,评价模型本体、指标本体、资源本体和通讯本体等。下面以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概念本体为例说明财务风险预警知识本体建模。
概念本体是用来描述某个领域内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概念之间关系的本体,这些概念是被该领域内人们所共同认可的,概念是对事物认知的抽象,包含的内容很广,与模型相关的内容有:关系、函数、公理与实例等;关系表达了财务风险预警领域内概念间的互相作用,n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R:Cl×C2×…×Cn;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概念关系,表示在n元关系中确定了n-1个概念,则第n个概念是唯一的,即F:Cl×C2×…×Cn-1Cn;公理表示永远为真的概念,即真命题;实例是具体的模型元素。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概念本体形式化定义如下。
CO::=(Fn,Cc,R,Ac,Ic)。
其中,Fn是领域名,Cc是领域内的术语集,R是关系集,Ac是公理集,Ic是实例集。
R形式化为:R::=(Ra,Rc),Ra是Cc上的属性集,形式化为:Ra::=(dc:Identifier,dc:Title,dc:Creator,dc:Description,dc:Date),前缀dc表示重用DC元数据集中的标识符、题名、创建者、描述及日期元素;Rc是术语间的关系集,Rc域是Cc1×Cc1,形式化为:Rc::=(SubConceptOf,SuperConceptOf,IsPartOf,HasPart,Equal,Pre,Next),SubConceptOf和SuperConceptOf
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IsPartof和HasPart是聚集关系,Equal是等价关系,Pre描述了概念和概念之间的直接前驱关系,Next描述了概念和概念之间的直接后继关系。Ac是公理集,Ac形式化为:Ac::=(SubConceptOfSuperConceptOf-,IsPartOfHasPart-,PreNext-,IsPartOfIsPartof*,HasPartHasPart*,EqualEqual*,……),表达了SubConceptOf和SuperConc-
eptOf,IsPartOf和HasPart,Pre和Next都是逆反关系,IsPartOf和HasPart和Equal都是可传递的。Ic形式化为:Ic::=(IRa,IRc),IRa是属性集实例,IRc是概念的关系实例。
概念是对人类知识的抽象,概念本体是按照分类法来组织领域概念及其客观关系的,概念本体作为一类独立的本体存在,由领域专家或知识工程师管理。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概念本体的描述说明如下:
Fn=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
Cc=(Z计分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多元逻辑(logit)模型,F计分模型……);
IRa={(“Prop1”,“Z计分模型”,“Z-score”,“通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五种财务比率有机联系起来,综合分析预警企业财务风险。”),(“Prop2”,“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rtificial-Neural-Network”,“通过大量神经元的复杂连接,采用由底到顶的学习方法,以自组织和非线性动力学所形成的并列分布方式处理非语言化的财务模式信息,达到预警企业财务风险的目标”),……};
IRc={SubConceptOf(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Z计分模型),SubConceptOf(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IsPartOf(Z计分模型,函数形式),IsPartOf(Z计分模型,参数指标),IsPartOf(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型算法),IsPartOf(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输入矩阵),……}。
三、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系统框架
通过分析基于本体的财务风险预警知识模型及需求,本文提出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基本的知识管理活动包括知识的创造、发现、存储和应用,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将这些活动整合为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的获取、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的存储与推理、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的应用与预警三个主要过程。财务风险预警以企业经营绩效为基础,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的本质并在更广泛的领域内选择相关的预警指标,通过综合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预警。本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由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和发展潜力四个方面的评价构成,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是公司财务评价的两大基本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公司的发展潜力尤其值得重视,公司理财的目标是财富最大化,良好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不应仅仅关注目前的运营状况。在具体预警指标的选取方面,考虑到各指标间既能相互补充,又不重复,尽可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公司运营状况,故每个预警模块各取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指标。系统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利用财务本体知识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本体风险评价模型利用本体推理与财务知识库得出的各指标值,代入建立的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具体的评价模型可根据风险案例库的匹配情况,选取合适的模型,如层次分析模型或模糊评价模型等。
在企业内外部信息集成与知识获取部分,利用本体技术、知识集成技术、多种检索技术,对财务风险预警知识进行数字化语义处理;系统按照本体论思想对知识进行分类标注,组织到知识库中,形成财务风险预警领域概念集;这种框架便于实现本体知识获取、存储、检索等功能,并方便财务风险预警知识集成、共享、发现和重用。本框架一方面从技术角度针对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提出了全面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通过引入本体技术,本框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知识提供者和知识需求者之间尽可能无歧议地相互理解,并且能够表达组织内知识提供者和知识需求者的原始思想。这将使得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能够更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中,为组织的财务风险管理在技术上提供支持。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趋加快,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系统研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日益被人们所关注。本文采用本体方法为财务风险预警领域知识建模,并提出基于本体的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框架,但在财务风险预警知识表达与推理等方面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谷文林.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8(8).94-95.
[2] 于富生,张敏,姜付秀,任梦杰.公司治理影响公司财务风险吗?[J].会计研究,2008(10):52-59.
[3] 张友棠.基于内部控制的多维财务预警系统设计[J].财会月刊(会计版),2008(1):16-18.
[4] 彭润华,阳震青.基于XBRL的集团财务知识管理研究[J].会计之友,2009(3):31-33.
篇2
对于企业而言,自身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能否被准确洞察直接关系着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正是如此,理论界始终关注企业财务风险或预警指标的选择和整体模型的构建,其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也为企业的持续、健康运营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不可否认,传统统计模型过于苛刻的假设条件和繁杂的计算过程也极大限制了理论成果的实践效用[1]。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时代的到来一改传统的假设分析方法,更强调大规模数据分析中规律的呈现,这对于企业财务风险评价而言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即在充分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发展的动态性,建立更具实效性和实践性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和危机预警模型,以确保企业管理者可以及时发现运用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基于此,本文拟在充分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现状的基础上,以关联规则交互挖掘算法为基本方法、以企业相关财务风险指标挖掘为基本方式,以期探寻隐藏于财务指标体系中的基本规则),从而发现真正引致企业财务风险的根源之所在。
一、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内涵及运用
数据挖掘,也称为知识发现,即在海量数据中探索隐藏于其中的规律、规则的过程[2]。从其发展过程来看,它最初的思想萌芽于统计学,且发展也以统计学为基础,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飞速发展后,实现了统计学与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理论和技术的融合,最终实现了数据挖掘。可见,这一知识发现过程的实现有着两个充分条件:一是高性能计算技术,这是实现数据分析的必备技术手段;二是海量数据搜集,这是探索基本规律的必要资料基础。从数据挖掘的使用来看,数据挖掘技术的使用最初始于计算机领域,以IBM为代表的企业率先将其运用于自身的相关产品研发,如IBM Intelligent Miner[3];国内则主要关注于数据挖掘的算法研究,这就导致研究主体以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为主,其在实践方面的运用尚不普遍。从20世纪90年代数据挖掘技术出现至今,虽然对其的研究仍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但在实践领域也有了相当的进展,总体来看,在所有数据挖掘方法中以关联规则的挖掘运用最为广泛。因此,本文也将主要以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方法为基础,将其与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相结合。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如下:一是Apriori算法,该方法由Agrawal等首先提出,其基本思想是在所建立的支持度-置信度框架下通过迭代运算形成最终所需的频繁模式集,即在对数据库扫描的基础上生成首要A候选集,在此基础上进行支持度计数比较(主要采用Apriori算法),形成频繁集A’,此时,候选集的生成将不再是对数据库的扫描,而是数据集A’将以自身链接的形式再生成新的候选集B,B仍然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支持度计数比较形成频繁集B’。如此反复,直到得出所有长度L(k≥1)的频繁项集L’,此时应不再产生新的频繁集项。二是FP-Growth 算法,该方法由Jiawei Han等率先提出,克服了支持度阈值较低时运用Apriori算法对数据库频繁扫描所导致的算法性能下降的缺陷[4]。其基本思想是在Apriori算法基础上引入Frequent Patterns Tree重新保存数据集,这样就避免了对数据库的频繁扫描,且有效缩减了每一条数据传导路径中节点的频繁程度,既强化了数据结构的紧凑度,又为后续生成算法中对FP-Tree的快捷拆分提供了方法保障。
基关联规则的交互挖掘则是以数据挖掘为基础,专门用于解决最小支持度和置信度阈值未知情况下的数据挖掘问题,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需要通过实验和调整来探知最小支持度和置信度阈值,最终实现对数据用户需求的有效满足;其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一是基于Apriori算法的交互挖掘方法,该方法主要以Apriori算法为基础,试图通过对已挖掘的关联规则的高效运用,从而达到控制候选集规模的目的,这样可以最终实现对数据库测试频率的有效降低。目前,理论界常用的具体方法包括IUA(Incremental Updating Algorithm)和 NewIUA(NewIncremental Updating Algorithm)两类[5]。以IUA为例,对于真正有效关联规则挖掘目的的实现则主要依赖于最小支持度和最小置信度阈值的实验和调整,若数据库始终保持不变则支持度和置信度阈值的变化就会引致关联规则更新,此时可利用已存在的频繁项集实现对新的频繁项集的开发,即采用增量式更新算法IUA,但对于频繁项集的划分容易导致大量无用候选集的产生和有效频繁项集的误删。
二是基于模式增长的交互挖掘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对已发现关联规则使用效率的提升进而实现对算法效率的改善,其主要改善路径则是控制频繁模式树的重复构建率和减少数据库的重复扫描次数。以Khashei M,Cong et al.[6]为代表的研究者就主张以有效的压缩策略实现对三个频繁模式挖掘技术的匹配,以避免频繁模式的不断增加。
总体而言,伴随关联数据挖掘技术理论研究的丰富,其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已经被逐渐应用于零售、金融、电子商务等领域特定产品的研发中。以美国银行为例,其目前对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的使用增长率已达到15%,同时,还将其充分运用于利润评测模型和风险控制模型的构建中,实现了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基于关联规则交互挖掘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构建
传统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均建立于评价者或管理者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自我认知和判别基础上,具有极大的主观性,但基于数据挖掘的财务指标选择更强调指标间的相关性,保障了指标选择的客观性。目前,理论界普遍采用的指标体系通常包括以下方面[7]:
一是对企业营运能力的综合反映,该类指标需要充分反映企业资产的周转状况,进而实现对企业生产、销售等环节效率的准确判断,若经营状况良好则资产运转情况良好,收入也越高。常选用的指标包括针对流动性资产周转状况评价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以及针对固定资产周转状况评价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二是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该类指标主要与企业长期盈利能力相关,虽然企业短期盈利能力也是投资者关注的主要指标之一,但从财务风险应对角度来看,只有持续的长期盈利能力才能确保企业具备有效风险对抗能力。常选用的指标主要包括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指标。这些指标均与企业总利润间呈正相关关系,即企业盈利能力增强,风险的应对能力随之上升。
三是对于企业未来成长潜能的评价,该类指标主要是通过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能力的判断进而形成对其成长潜在空间的评价,即以当前营运、发展状况为评价基础。常选择的评价指标包括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这些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资本规模扩张速度、负债规模的扩展速度以及经营规模的扩张速度等,进而形成对未来成长潜能的准确、客观评价。
四是对于企业偿债能力的评价,这又涉及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的分别判断;对于企业而言,短期偿债能力与未来融资规模、融资成本息息相关,常选择的指标主要是企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长期偿债能力则直接关系企业自身的正常运营,若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则会直接影响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常选择的评价指标包括资产负债比率、股东权益比率和利息支付倍数三项。
五是对于企业现金流量状况的评价,该类指标直接决定着企业管理决策的制定,且属于动态类指标,应根据实时变化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常选择的评价指标包括经营现金净流量对流动负债的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对净利润的比率以及经营现金净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
考虑到风险评价过程中对于营业收入、净资产以及现金流的综合考察,在选择具体评价指标r增加营业收入、每股净资产、每股现金流量等评价指标。
三、基于关联规则交互挖掘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模型
(一)基于风险视角的层次树构建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模型能否真正对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准确的识别和程度预测关键在于能否对复杂的风险类型进行深入的解析,即能否准确构建风险概念层次树。从上述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明确其对于企业风险的评价是多方面的,既有针对经营状况的盈利、营运、成长方面的评价,也有专门针对企业债务规模、还债能力状况的偿债能力、现金流量方面的分析,这就必然涉及数据的泛化问题,而建立风险概念层次树正好可以利用高层次概念对低层次概念的替换而实现这一技术目标。具体而言,财务风险概念层次树包含4个层级:企业财务风险(最高层)、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各个方面(第二层)、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综合关键指标(第三层)以及具体概念指标层次(第四层),具体见图1。
从图1可见,这一概念层次树既充分描述了不同层级间概念递进关系,又实现了对低层次具体概念的深入挖掘,且这种挖掘的形式不单局限于指标的综合挖掘,还可以延伸至各个具体模块中进行局部挖掘。在实现了低层次概念深入挖掘的基础上,再进行第三层、第二层概念的挖掘,直至最高层,从而有效寻找指标间的隐藏规律。
(二)支持度阈值的交互挖掘
现以盈利能力为例,假定净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为频繁项集,则在支持阈值交互挖掘策略下层级级别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支持阈值的大小,即财务指标层级越高,则所对应的最小支持阈值就越大,反之亦反。这也意味着在考虑支持度阈值时必须结合指标的层级综合判断,想要得到最小的支持度阈值就必须着眼于最低级别的指标层,具体见图2。
(三)数据挖掘与结果输出
上述所构建的基于关联规则交互挖掘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模型,应对模型的支持度和置信度阈值进行分别数值设定,进而实现对企业财务风险指标频繁模式类型数目以及规则数目的挖掘,以此为基础最终实现对财务指标间规律的探析,现将对具体的操作过程进行描述。
首先,在算法选择上,为避免交互挖掘中因支持度阈值递减而导致的计算过程重复,改用已获取挖掘信息下的新支持度阈值的频繁项,在此基础上以Hash结构为数据储存方式并同时更新支持度阈值下频繁项集的支持度计数,这将有效提高了数据挖掘的效率[8],至于HIUA的算法伪代码在此不做专门描述。具体而言,在初次计算新支持度阈值下频繁项集时,算法仍然采用Apriori算法,可得到相应阈值下分级数据的频繁项集;随后不再采用Apriori算法,分两种不同情况进行处理:若是支持度阈值递增则通过对上一频繁项集的筛选得到进一步的分级数据频繁项集;若是支持度阈值递减则将上一频繁项集设为A,在此基础上计算新阈值下的频繁项集A1,从而得到新的频繁项集项。此时频繁项集项间的自连接将分别得到新的阈值,对这些数据进行再筛选和再组合最终得到频繁项集L,直到L为空时算法结束,此时将生产相应之尺度下的具体关联规则。
其次,在性能测试上,为确保算法的高效性现专门对Apriori算法、IUA算法和HIUA算法进行对比。从前面分析已知,在避免了频繁集的重复更新后,置信度和支持度阈值上升的环境下,IUA算法的速度明显高于HUIA,因此现只对支持度阈值递减的情况进行专门测算。现选择上市公司中ST公司2007―2014年期间的相关财务指标数据,共计34家841条记录;以X轴表示支持度阈值,范围为0.2―0.3,步长0.01,Y轴为计算频繁模式集的运行时间,则不同支持度阈值和置信度阈值下规则数目如图3所示。
四、政策建议
从所构建的具体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层次树可以看出,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应该是多层面、全方位的,结合具体财务指标选择企业对于潜在财务风险的防范应基于以下方面。
一是在企业营运风险管理方面,应着重关注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和存货周转,这主要是因为应收账款的周转状况直接关系着企业资产的流动速度,两者间呈正相关关系,只有资产高速流转才能有效提升企业营运能力;对于存货而言,也是如此,只有周转速度越快才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也才能最终实现对企业营运能力的提升。
二是在企业盈利能力管理方面,应主要关注每股收益与净资产收益率,这两个指标也是外在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指标,它们直接与企业的利润回报率相联系,彼此间呈正相关关系,利润回报率越高则每股收益与净资产收益率也越高。
三是在企业成长能力评价方面,应着重关注净利润增长状况和总资产增长速度,这主要是因为净利润增长率直接与企业经营绩效相关,作为对企业未来成长潜力的评判,必然首先关注其经营绩效的高低,企业经营效益越高则意味着成长潜力越大;而总资产增长速度则直接决定于企业一定时期内资产经营规模的扩张速度,资产经营规模扩张越快意味着潜在成长空间越大。
四是在企业现金流评价方面,应主要关注经营现金净流量对销售收入比和资产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这两个指标值的高低直接Q定于企业持续经营的状况,如呈现良性、健康循环则现金流必然随之上升,反之亦反。
五是在企业偿债能力评价方面,应主要关注流动比率和现金比率,这可以实现对企业长短期偿债能力的综合判断。流动比率越高则意味着企业到期还款能力越强,而现金比率越高则意味着企业资产流动性越强,企业风险自然也就越小。
【参考文献】
[1] 吴应宇,蔡秋萍,吴.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10(1):22-26.
[2] 韩家炜,KAMBER M. 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刘英华,杨炳儒,马楠,等.分布式隐私保护数据挖掘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28(10):3606-3610.
[4] 宋威,李晋宏,徐章艳,等.一种新的频繁项集精简表示方法及其挖掘算法的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0,47(2):277-285.
[5] 战立强,刘大昕.频繁项集快速挖掘算法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8,29(3):266-271.
篇3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文献评述
2 相关理论
2.1 财务风险相关概念
2.1.1 财务风险的含义与特征
2.1.2 财务风险分类
2.2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框架
2.2.1 财务风险识别
2.2.2 财务风险评价
2.2.3 财务风险应对与控制
3 Q生物制药公司概况
3.1 Q生物制药公司的基本情况
3.2 Q生物制药公司的行业背景
3.3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现状
4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识别
4.1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
4.2 基于筹资活动分析的相关关键风险识别
4.2.1 筹资渠道单一
4.2.2 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
4.3 基于投资活动分析的相关关键风险识别
4,3.1 投资管理效率低下
4.3.2 产品技术与附加值低
4.4 基于营运活动分析的相关关键风险识别
4.4.1 应收账款变现的风险
4.4.2 存货变现的风险
5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评价
5.1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的评价方法
5.1.1 层次分析法
5.1.2 功效系数法
5.2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的评价与结果
5.2.1 建立层次结构分析模型
5.2.2 构建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5.2.3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5.2.4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评价结果.
6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的应对与控制
6.1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6.2 筹资风险的控制
6.2.1 拓展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
6.2.2 合理安排债务期限结构
6.3 投资风险的应对
6.3.1 科学进行投资管理
6.3.2 进行产业升级
6.4 营运风险的应对
6.4.1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6.4.2 强化存货管理拓展销售渠道
篇4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结构设置不合理,财务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以及科学化的决策管理队伍。这些都加大了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使企业了解自身的财务风险水平,并能针对具体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防控和化解措施,以减少损失或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增强企业自身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同时,防止不利局面继续恶化,实现企业的持续经营和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更为严峻。财务风险作为一种信号,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研究财务风险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我国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台湾和香港学者先后对财务风险管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关于财务风险的概念,相关专家、学者都有自己的陈述。比如:严真红(2001)在《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一文就给财务风险这样的概念: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王海娟的《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一文所下的定义为: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叶华,蔡根女(2004)在《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中对财务风险的概念作了如下描述: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造成财务状况不确定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货币化的表现形式。
篇5
篇6
一、筹资风险视角下的财务风险
(一)观点阐述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许多人认为财务风险就是筹资风险。[1][2]这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风险。企业借入资金必须按期还本付息,在未来偿还债务能力不确定的情况下,就会增加企业的压力和负担,使企业面临着资不抵债的潜在风险,这也就形成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尽管企业试图规避这种风险,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实现经营目标,通常不得不筹借经营性资金,进行负债经营。
该观点进一步认为,财务风险的大小与企业筹资数额的多少和投资收益率的高低密切相关。当企业投资收益率高于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也就是高于借款利息率时,借入资金的比例愈大,企业收益率就愈高;当投资收益率低于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也就是低于借款利息率时,借入资金的比例愈高,企业收益率就会愈低。所以,该观点认为,财务风险的实质是企业负债经营所产生的风险。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借入资金,这个企业就不会发生财务风险,而只有经营风险;如果企业有借入资金,这个企业就同时存在着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二)观点评价
1.“财务风险就是筹资风险”观点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关键时刻,面临着许多困难。一是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诸多潜在风险因素集中暴露出来;二是国有企业自身存在着严重的体制性缺陷和深层次的问题;三是我国国有企业大都是高负债经营,负债率平均在70%以上;四是企业内部机制呆板,资产盈利能力低下,不良资产有增无减,亏损严重,损失浪费惊人。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1998年1月至11月国有亏损企业的财务费用是532亿元,其中利息支出为517亿元,占全部财务费用的97%。国家在1998年曾三次降低企业贷款利息。但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亏损企业的财务费用仍比1997年同期增长了16%。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负债太多,特别是长期负债居高不下,使企业包袱越背越重,潜在的财务风险隐患不断增大。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的焦点自然就集中在筹资风险上。
2.这种财务风险的界定尽管有一定的道理和历史背景,但在目前看来,该定义过于狭隘和局限,还应当从更广义的范围去思考。实际上,企业的财务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是密不可分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包括筹资阶段、投资阶段、资金回收阶段和分配阶段。财务活动的全过程都有可能发生风险。如果仅将财务风险定义为由于筹集的货币资金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带来的风险,则过于片面,不尽恰当。财务风险应是涵盖人类生产经营过程中价值运动及处理生产关系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财务风险等同于筹资风险的观点只能涵盖企业财务活动中的一部分,即筹资活动,仅仅与企业早期的财务目标相一致,无法包容一种完善的企业理财目标体系。
二、不确定性视角下的财务风险
(一)观点阐述
这种观点借助于风险的概念来对财务风险进行界定。这种观点认为,风险是未来结果的变化性,或者关于不愿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客观体现。因此,财务风险就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的过程中获得预期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所以,财务风险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客观存在的,且对于企业的盈亏与否、经营状况如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3][4][5]
基于上述观点,研究人员认为,鉴于企业财务活动包含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因此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相应地就分为:筹资风险,即因借入资金而增加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投资风险,即由于不确定因素致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之目标而发生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即产品销售出去,其货币资金收回的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
(二)观点评价
1.这种观点从财务本质的角度出发来界定财务风险,比较好地反映了财务风险的本性。财务的本质指人类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体现的财务关系。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类生产经营活动中体现的资金运动这一财务现象;二是人类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体现的生产关系这一财务本质。从财务现象观察,它体现为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回收和资金分配;从财务本质观察,在这些资金运动过程中,无一不体现着各种关系。那么,财务风险应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因素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2.该定义尽管抓住了财务的本质特征,但没有很好地对一些概念进行解释。如上市公司在分拆业务、剥离资产、反收购等过程中遇到的内部人控制风险 、收购价格的非公允性风险 、MBO后的偿债风险 等。此外,该定义对于“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与预期财务状况发生背离,有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这方面考虑不够。
三、资本结构视角下的财政风险
(一)观点阐述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比例及其比例关系。通常企业资金的来源有两种:一为自筹资金,二为债务资金,由此形成企业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问题的关键就是债务资本率问题,即债务资本在资本结构中所占多大比例。由于每个行业的资本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在实际中很难十分准确地确定这个比例。根据詹森及麦克林等人提出的资本结构优化理论,在实际资本市场条件下,企业人首先选择的是内部融资;其次是无风险的或低风险的举债融资;最后是考虑发行股票融资。但是,我国公司的资本结构却是:公司严重依赖于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所占比重不超过5%;公司在外部融资中,对权益融资有较大的偏好,举债融资的偏好较小;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功能还不够完善,金融机构对长期贷款偏好较小,而且,我国对债券发行与债券市场管制较严,因此公司大多偏好发行股票进行融资。[6][7]
由此,根据资本结构优化理论,提出的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是,企业由于利用财务杠杆,而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或是股东收益发生重大损失的风险。陈长年也指出,财务风险一般指因企业资本结构失衡进而影响企业偿付利息和股息、到期支付能力趋弱的风险,即在资本结构中债务相对股东权益比重越大、企业支付能力就越弱,财务风险就越大。[8]
(二)观点评价
1.从资本结构的角度界定财务风险有利于企业确定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企业资本结构确定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上收益和风险是否平衡。只有将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比例确定的恰当,才可能使企业在可接受风险条件下取得最大收益。所以,从企业资本结构的角度界定财务风险有利于企业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分散或降低财务风险。
2.通过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还不现实。由于我国目前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资产的产权关系并不十分清晰,希望通过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通常仅仅是一个构想而已。一般来讲,理想的资本结构中长期资本来源应为多元化,既有资本,又有银行贷款、债券、融资租赁等负债资金。这种多元的资本结构有利于广开资金渠道,充分发挥资本和负债资金及各种筹资方式的优势。当然,理想的资本结构还要求各种资金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但由于历史和客观原因造成我国高负债低权益、高投资低收益的严重不合理的资本结构。因此,如果从资本结构的角度界定财务风险可能会造成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时的实际操作困难。
四、结论
通过上述各种观点的评析,本文认为,对财务风险的理解,必须从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财务的总体观念出发,提出一个关于财务风险的更一般性的概念。
一个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否有效,或者说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业绩如何,必然会体现在该企业经营资金运动的状况和结果上,表现为财务状况的好坏和财务成果的大小。因此,企业财务风险其实就是财务成果的风险和财务状况的风险。财务风险表现为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它是由于客观上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主观上的原因,如决策失误、组织不力和管理不当等所产生的风险。[9]因此,可以把“财务风险”用两个维度来衡量:一是利害程度;二是不确定性。[10]利害程度可以是收益,也可以是损失,利害程度越大,潜在的收益或损失也越大。在对财务风险进行解释时,通常注重了不确定性维度的认知,而忽略了利害程度的考虑。事实上,财务风险的大小不但与不确定性有关,而且还和利害程度有关,这两者的坐标位置决定了风险的大小。因此,本文认为,财务风险的定义可以概括为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与预计财务状况发生背离,因而有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任何一个概念都不是绝对的,都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演化。我国企业改革的丰富实践拓展了企业财务活动的内容。伴随着新的财务活动的发展,必然会出现许多新问题,也必然会有许多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因此,在当今财务管理范围趋于广泛的情况下,对财务风险的认识还将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实践,进一步明晰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王伟光.论企业财务风险[J].财税与会计,1999,(5).
[2] 张其秀.企业财务风险的识辨与规避[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3] 王冰洁,袁林三.企业财务风险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3).
[4] 兰艳泽.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界定的探讨[J].理论探讨,1999,(8).
[5] 吴明华.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探析[J].经济师,2001,(12).
[6] 叶莹.企业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问题探讨[J].辽宁经济,2001,(11).
[7] 林勃.试析我国石油企业的资本结构对财务风险的影响[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篇7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经营活动中,由于面对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导致公司在财务经营状况上存在的不确定性,具体来讲主要指在公司筹融资、资金投放运用、资金回收及分配上存在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稳定性风险及持续现金回收风险等。此处所指的现金是指广义的现金。
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偿还债务能力上的不确定性,主要指企业是否拥有充足的现金流及时偿还到期债务。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企业能否按时偿还到期债务需要衡量其资产结构的优化程度,观测其与债务结构的匹配性如何。企业偿债能力目前可以通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等相关财务指标予以监控。
本文讨论的财务风险是指广义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日渐健全,资本市场愈渐开放,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现状的了解程度也日渐提高,如何提前评估企业财务风险、及时防范财务危机成为投资者和经营者共同重视的问题,也是学术界重点研究的课题。
兰艳泽(2001)从集团公司的角度对财务风险进行了分析,认为集团公司财务风险主要在于不断地规模扩张导致企业资源不能及时最优化整合,管理层级结构不断深化造成企业信息沟通不畅,致使集团公司管理能力下降,出现“臃肿综合并发症”,从而提高了企业筹、融资风险和经营风险;唐晓云(2007)年在“略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一文中,对财务风险进行了定义,认为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受各种不确定因素(或难以控制因素)的影响,造成企业财务状况不确定,从而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国内学者也对风险评估做了大量细致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建立多种变量的回归模型,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公司财务结构,了解其真实财务状况,构建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油晓峰(2005)在《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研究》一书中,总结了现有国内文献对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回归模型的方法。
二、财务风险形成的内外成因
(一)外部成因分析
企业存活于市场中,如果把企业比喻成人体的细胞,那么市场环境就好比于人体的细胞液,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如何需要受市场宏观环境的外部影响。总体而言,财务风险形成的外部成因包括经济环境风险和市场环境风险。
1. 经济环境风险
经济环境主要是指受外界影响的宏观环境,其风险在于外部宏观环境发生较大变化致使公司财务不确定性增加,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加强。概括而言,经济环境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受外部税收政策、经济宏观政策、国家货币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等相关整体层面的变化。对于单个公司而言,经济环境风险很难避免,不可改变,只能提前做好规避风险措施,但难以将风险降至为零。
2. 市场环境风险
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依赖于市场长期稳定的发展,而一旦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必然会影响企业政策的生产经营活动,增加企业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这就是所谓的市场环境风险。具体而已,如果一个行业,其消费结构发生了转变,那么企业如未能及时改变产品针对的市场人群,并及时做出调整,则企业就要面临被消费变动所导致的产品滞销风险,最终导致企业销售收入下降,资产负债配比结构不合理等一连串反应。
(二)内部成因分析
外部成因只是导致财务危机的一部分,根据研究对象不同,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需“因人而异”。本文,笔者将内部成因概括为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筹资结构不合理、现金流预算不合理三方面。
1. 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是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保障,一家内部控制机制健全的企业,能及时监控各项经营指标,对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号。然而,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并没有单独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更没有设置内部控制部门负责日常经营行为的合规及风险规避工作,以至于在操作执行部门为个人利益不顾公司风险继续发出有关指令时,公司管理层难以得到监控,最后导致风险被放大。
2. 筹资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筹资行为是企业保证正常经营所需资源的重要经营行为之一,筹资结构包括债务结构、债务成本结构以及与之对应的企业资产结构和公司产品利润回报结构。如何合理配置企业资源,科学筹资,在保证满足公司正常经营所需资源的前提下,最低成本低筹资,并合理配置筹资结构,避免在短期间内大额支付负债是合理筹资的重要要求。
3. 现金流预算不合理
前文已述,狭义的财务风险主要指企业难以及时偿还到期债务,因此提前对现金流做出合理、科学预算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大多企业都在上期期末和本期期初制定资金预算,并编制报表,但是能否按照预算执行以及预算编制是否合理、完整是衡量该预算编制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标准。
三、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建立的步骤
对财务风险评价并非是一个单一步骤,而是一集业务程序梳理、风险识别、风险指标选择、风险权重确立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一)确定财务风险的界定及识别
对财务风险的界定及识别是构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关键环节。财务风险的识别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如德尔菲法、表格分析法、压力测试法等)并用,梳理企业业务流程,分析风险来源,测试风险条件发生时对公司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前文已述,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外部成因和内部成因。因此,对财务风险的识别主要分为对系统风险的识别和非系统风险的识别。系统风险主要是对宏观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的识别,如政策风险、税收风险、法律风险、市场环境变化风险、经济形势风险等;对非系统风险主要是针对企业自身经营环境、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识别。
(二)初步确定财务风险指标,并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排除剔除共线性指标、确定各指标权重
通过对财务风险的识别,依然清晰主要的风险大类,其次需要着手对风险指标的筛选。首先,需要初步确定风险大类及风险大类指标。风险大类主要有系统风险定性类、短期偿债能力类、长期偿债能力类、盈利能力类、发展能力类、现金流稳定类,而各项大类具体指标又可以细分为众多财务指标,可依据企业自身情况斟酌。
其次,需要构建多元回归模型,通过正态分布检验、T检验、非参数检验等剔除存在共线性的变量,从而避免各变量之间因共线性而对最后评估体系的影响。
最后,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各子风险指标予以降维处理,得到各风险指标的得分矩阵,从而确定各财务风险指标的权重。至此,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初步建立。
(三)运用历史数据对财务风险评估体系予以修正
篇8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64-01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各种潜在的、难以预料或难以控制的不利因素影响,造成财务运行状况的不确定性,致使企业发展具有遭受相关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即为通常所说的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要想确保企业平稳、健康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与防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及特征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就目前来说,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财务风险的定义大致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观点。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举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借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企业利润或股东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借债一方面满足了企业流动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可见,这种狭义的财务风险存在于负债经营企业。如果企业没有负债,企业经营的全部资本由投资者投人,则不存在财务风险。相对于狭义的财务风险而言,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预计的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集团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各项活动环节,是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体现。一般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利率风险以及汇率风险等。
(二)财务风险的特征
1、不确定性。风险事件既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主要是与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有关,如果管理得当,便能将引发危机的因素在事前一一化解,财务风险便会得到抑制;否则,财务危机便会不期而至。
2、危害性。如果企业集团不能及时化解财务风险,致使危机爆发,轻者导致企业集团的资信等级下降,部分或全部丧失融资能力,重者则可能导致企业集团的破产。
3、与企业集团发展有关。一般而言,企业集团举债的目的一者是扩大再生产,形成规模效益;再者就是对外投资,向多元化发展,以期分散经营风险。如果企业集团只是维持简单再生产,则很少会出现财务风险。
4、与资产结构有关。企业资产一般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如果企业集团资产的结构不合理,流动资产比例过低,长期投资及其他资产变现的能力便很低,债务到期时不能偿付也就不足为奇了。
5、与投资者相关。财务风险经常是由于负债筹资引起的,是企业投资者所承担的额外风险,因而与投资者密切相关。
二、中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
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也就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具体来说,中国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资本结构不合理
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企业对银行的依赖性很大企业过分依赖银行。当出现支付危机时,一方面自己失去信任而加大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成本加大。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二)投资缺乏科学性
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肖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企业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而、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降低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加强内控制度的落实
企业要防范财务风险,就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固然重要,遵照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更为关键,如果企业有健全的内控制度,但在经营循环中其行为与内控制度背道而驰,那么企业内控制度将成为空架子。因此建立内控责任追究制度,使内控制度有效运转的落实机制,是企业解决财务风险的基础。
(二)合理配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要发展,资金是关键。首先,企业要准确预测资金的收支时间和收支额度,保证收支平衡。二是要合理分配资金占用,使各项流动资金与固定资金做到合理组合,企业对于每一项投资,都要进行严格的可行性分析,从收益和风险两方面进行评价,把资金用在收益大、风险低的项目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企业价值。
(三)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防范财务风险,事前的预期和事中的控制固然重要,但事后的审计同样必不可少。需要审计部门进行事后分析,评价企业在管理上和内部控制系统上存在的问题,搞好风险评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管理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措施和对策,从而达到化解风险,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篇9
(一)财务风险概念
高校财务风险是指高校资金在运营过程中,由于主观上对结果预测不足或因进行自身难以承受的经济活动而导致的损失,或由于客观上在经济运行中突然出现的政策调整、经济形势重大变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其表现为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
(二)财务风险特征
1、客观存在性。财务风险广泛存在于各种财务活动之中,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不确定性。由于风险的存在,对财务活动的最终结果难以准确把握和预测,导致财务活动的复杂。
3、相关性。财务风险的大小与风险报酬的高低具有相关性。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因而可以说,收益性与损失性是共存的。
(三)财务风险类型
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主要是:过度举债风险;盲目投资风险;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人员素质风险等四大类。
二、高校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一)举债风险形成原因
1、高校扩招,财政拨款不足。发端于1999年的我国高校连续大规模的扩招,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由1998年的341万猛增到2012年3167万,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7.9%迅速提高到2012年的26.9%,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2、银行盲目放贷,助长贷款行为。金融机构对高校贷款准入条件不严格,对贷款对象还款来源不做深入仔细的分析,缺乏足够的防范意识,助长了高校的多贷甚至乱贷行为。
3、高校管理层风险责任意识不强,盲目追求规模效应。高校管理层对偿还责任存在模糊性,“债多不愁”现象普遍存在。
(二)投资风险形成原因
1、盲目投资,缺乏科学合理论证。高校为满足教育教学评估等需要,在未充分计划和论证的情况下,盲目投资硬件设施,如教学设备、校舍等,不注重资金使用效益,造成资产的重复购置或闲置,导致极大的资金浪费。
2、校办企业缺乏真正独立的运行机制。事企不分是根本原因,一些学校以财务集中的名义,将企业财务全部收到学校财务处管理,使校办企业没有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自主经营能力很差,企业难以发展。
(三)财务管理风险形成原因
1、预算编制不完善,资金安排不合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资金需求与财政拨款之间的缺口日渐加大,高校自筹资金的压力也随之增大,高校在筹集资金、调度资金及合理利用资金等方面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
2、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严密不完善,导致财产流失。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监督制度不到位,权力使用失控,产生腐败违纪行为。因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产生账外资产的现象,造成学校财产的流失。
(四)管理人员素质风险形成原因
发展中的高校由于历史、规模、体制等原因,形成高校财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管理观念比较滞后,缺乏活力与创造力,制约了高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财务运行机制也不能应对学校建设资金需求,必然引发财务危机。
三、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控制举债规模,降低债务风险
1、科学合理的确定贷款规模。在贷款规模上,应对贷款项目及运行能力进行认真的分析论证,充分考虑还本付息的能力,对收支和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进行认真的测算,并将贷款的风险控制在预警线以内。
2、合理安排债务资金结构。当前高校债务资金比重地过高,优化高校资本结构就势在必行。
3、提高贷款资金管理水平。高校必须加强贷款资金的管理,形成一套“严格审批、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跟踪监督、考核效益”的贷款资金使用机制。
(二)降低高校投资风险的措施
1、完善投资分析评价。运用预算、定额、定员、可行性分析、预测等科学方法,建立完善财务分析评价体系,将客观的会计数据转化为决策支持信息,提高会计数据的使用价值。
2、完善风险评估。高校内审人员须对校办企业等风险评估进行审查评价,可采取贴现现金流量等技术。
(三)加强高校财务管理措施
1、完善财经工作领导体制。高校可专门设立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领导为核心,总会计师或主管副校长、财务处长、二级单位财务负责人和基层单位财务人员等几个层次组成,组成一个职责明确、相互制约、各司其职、运行有序、共同实现学校财务管理目标群体。
2、强化预算约束管理。从制度上保证预算从编制、执行到调整的科学规范。财经领导小组应对各项开支进行审核,保障其开支的合理合法。对成本项目应加强考核管理,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努力降低办学成本。
3、加强高校审计监督,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一方面高校内部为增加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实施民主理财和全员管理,有必要建立正常的财务报告制度。另一方面监查、审计部门要定期进行检查,督促用款单位按借款用途使用资金,按期还本付息,并考核资金的使用效果。
(四)提高财会人员素质,保证财务会计信息质量
转变工作思路,财务工作不能老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等传统管理模式上,要向全面参与学校管理决策转移,树立效益、市场观念,从事后算账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及时分析方面转移,要发挥财务工作渗透力强的特点,主动参与到学校管理活动中来。
四、小结
面对目前高校因扩招等原因产生的严重财务风险,一方面要争取国家对高校的财政投入,并进一步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另一方面内部要下大力气解决学费欠费问题,严格控制开支,节约办学,切实防范好各种财务风险,最大力度发挥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益,使学校资金步入良性循环,促进高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4-0169-02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将会面临更多的财务风险:(1)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倘若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或者企业当局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信息,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2)由于知识积累和革新的速度加快,倘若企业及其员工不能及时作出反应那就不能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风险;(3)在追求高收益驱动下,企业将大量资金投放在新建项目上,使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随着我省煤炭资源的逐步减少,井下地质条件的不断恶化,煤炭产量和煤质已经不断下降,企业成本在不断提高,对外投资不断增加,企业财务风险也不断加大。因此,如何有效地评价企业财务风险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防范和抵御,使企业更好地追求创新与发展已是财务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立财务安全预警系统,及早诊断出危机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就成为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1 财务风险的有关概念
1.1 财务风险的概念
一般来说,风险就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时期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狭义上讲财务风险是指因借款而增加的风险,是筹资带来的风险,因此也叫筹资风险。广义上讲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种财务活动中,因种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给财务状况造成的不确定性而使财务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收回风险、资产贬值(或跌价)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本文所指广义概念。
1.2 财务风险的特征
财务风险具有以下特征:(1)客观性。(2)不确定性。(3)与负债经营相关。(4)与投资相关。(5) 与投资者相关。(6)与经营者的个人偏好相关。(7) 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变动相关。(8)与汇率变动有关。
1.3 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企业的经营运作,其最终成果体现在公司财务上,因此企业的经营风险最终也体现和归结于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表现为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客观上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例如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而引起的生产成本的上升,导致利润减少而发生财务风险。主观上由于人们认识的滞后性以及企业经营者的决策失误。因为信息不对称,企业经营者会作出导致投资项目失误的决策而引发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的主客观存在性,使的它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和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息息相关。
1.4 风险管理的目标及意义
我们研究财务风险,目的是控制财务风险,减少财务损失,提高单位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由于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对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意义有两方面:一方面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导致企业财务机制不稳定并可能带来财务损失,因此必须对财务风险加以控制;另一方面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现实的,因此,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2 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财务的状况好坏主要反应在财务指标上,企业可以建立财务危机的识别指标体系、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和财务安全检测指标体系等来分析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2.1 企业财务危机的识别指标体系
(1)资产变现能力指标。企业资产变现能力主要通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反映。(2)负债状况指标。一般可用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来衡量。(3)资产使用状况指标。资产使用状况可主要考核存货周转率。(4)盈利能力指标。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常见指标是总资产报酬率。
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就决定了企业破产风险的大小。通过以上几类财务指标的计算,能够反映出目前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好坏,企业破产风险的大小。
2.2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预防与避免企业财务危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建立预警指标体系。(1)盈利能力指标。反映盈利能力的常用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2)稳定性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负债权益比率等。(3)活力性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2.3 企业财务安全运营监测指标体系
由于企业的现金能反映市场因素变化及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企业财务不同阶段的财务报表,特别是现金流量表,随时揭示出企业现金运转的状况。因此,企业在其经营期内是否面临着生存风险可以通过比较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而直接观测和度量。在企业内部,应以企业的现金流量为基础建立财务风险的监测系统。具体企业可建立如下指标,以对其财务运转是否处于安全状态进行监测: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指数和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
通过分析企业一段时间内的以上指标体系,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出企业的财务风险情况,并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寻求防范和化解的途径。
3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强化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严格落实内控制度,控制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根据企业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制定出适合本企业情况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把企业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时刻关注着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经营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负债经营的企业一方面要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变化,对企业在投资项目、经营项目、筹借资金、经营成本等方面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又要关注因市场格局、市场需求、供求关系等变化,使企业采购成本和市场投入增大,而引起企业成本费用和资金需求增加使财务成本上升而出现经营亏损。此外,在基建技改方面,也要关注因银行紧缩银根,使项目缺乏资金而延缓工期,影响企业预期利润的实现。这些政策因素的出现,企业经营者如不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投资方向,必将导致企业步入财务危机。
(2)避免盲目举债扩张。国家鼓励企业发展多元产业,这无疑是企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消化安置企业富余人员的有效途径。虽然说,适度举债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但是过度负债将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那么企业应该在什么样的负债水平下才可以举债扩张呢?从经济理论上讲,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应以50%为界。但是,由于我国企业负债水平受经济周期、行业特点和市场竞争等多方面影响,要使企业资产负债总水平低于50%,事实上很难做到。所以,从我国企业的现状出发,企业举债扩张以后总体资产负债水平以不超过70%为宜。只要企业经营者牢牢把握住这个负债比率,就能从总体上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3)提高投资回报水平和加速投资本金回收速度。企业为了发展壮大,在负债总水平允许的前提下,投资新的经营项目,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企业在进行新项目投资的时候,首先应该把握准确的市场定位和科学的项目论证,切忌主观臆断甚至赶时髦;其次是确保新项目产生的资产利润率高于该项目负债利息率,使企业不因新项目的经营而降低原有项目的利润水平;再就是新项目的投资本金一定要在预期内(甚至提前)收回。唯有如此,企业才不会因新项目的投入而增加负债,产生不良资产。
(4)有效调整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提高资产变现能力。要使举债经营的企业能够按期还本,企业就必须使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不低于2∶1.因为流动资产是一年内或一个经营周期内能够变现的资产,流动负债是一年内或一个经营周期内到期应该归还的债务。这两项相比较,流动比率的数值越大,资产的流动性越强。此外,企业还要把速动资产(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和待摊费用之后的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调整到不低于1∶1的安全区域内,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就会增强。由此可见,合理的资产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举债经营的企业按期还本、降低举债风险的必控指标。因此,企业应随时加强对必控指标的分析,适时调整企业营销策略,合理处置不良资产,有效控制存贷结构,加速企业变现能力。
(5)提高资金运行速度,确保企业资金安全。公司除了控制资金投量,减少资金占用外,还应注意加速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使其尽快转化为货币资产,提高资金使用率,减少甚至杜绝坏账损失。煤炭企业可以推广并扩大物资超市供货模式,减少材料库存量,加快应收帐款的回收速度和金额。
(6)谨慎提供资产或信誉担保,减少和消除不必要的企业损失和财务风险。企业在向有隶属关系、有投资关系或业务关联单位提供资产或信誉担保时,一定要谨慎行事,对被担保的企业或项目进行全面了解并做到胸中有数,且在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前提下,方可结合本企业的情况适度提供一定期限内的担保。这是因为,这些企业是在自身不具备到期偿还债务本息能力的情况下,才向外寻求担保。这些企业一旦经营不善或者不能到期偿还债务本息时,担保人必须承担连带责任,负责偿还被担保人的债务本息,给担保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而增加财务风险。
(7)不断强化全员风险意识,特别是决策层和会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煤炭企业要加强员工的安全风险意识教育,通过会议、壁报栏、网络、大屏幕等形式广泛宣传,并提炼出 “生产安全、资金资产安全、队伍安全、生活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理念,分别设立风险抵押金。
(8)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强化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注重考核与监督,加强对人员的管理,特别是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推行会计委派制,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轮换制,明确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加强对银行印鉴、支票、汇票的管理,银行印鉴由两人分别保管,确保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鉴于煤炭销售过程中,多以银行承兑汇票的形式收款,对开票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要求银行不分大小逐笔予以查询,以减少假票、套票的风险,对现金出纳核对每日库存限额,严格按照《库存现金管理规定》办理现金收付,能有效地减少风险,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参考文献
[1]干胜道.企业资金安全性控制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张延波主编.高级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篇11
高职院校;管理难度;财务风险
一、在高职院校不断发展中,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重要位置
有效的内部控制在应对高职院校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位置,是高职院校财务高校管理的重要保证,财务风险控制的最终目的无非是防范和有效控制财务的风险,遏制住财务风险的发生,使风险的概率降到最低,最终提高高职院校的经营效益。而高职院校的财务内部控制主要是让会计的账上信息更加真实可靠,让资金的流动更趋合理,保证资金的安全流通等。完善的内部控制是保证财务风险不会发生的基础,不完善的内部控制很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关概念
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管控的概念就是在面对各项财务的过程中,也可以说成资金的活动中,由于事先难以预料,导致在资金上出现事与愿违,资金的实际收益与目标收益存在着巨大的偏差,最终会导致利益的受损甚至出现危机的可能。目前高职院校财务风险控制现状主要包括四方面,第一是管理理念方面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财政拔款严重不足,经费被用来满足日常运转的需求,占用了其他教学资源的经费,经费的开支非常的紧缺,这主要归因于长期存在着重视核算轻管理,从高职院校分管财务的领导到管理财务的普通基层,在经费的筹措过程中缺乏严重的理财意识,其理财的积极性严重的不足,专门管理资金的财务部门对于科学理财就等于是空白,在没有深入地高职院校的财务进行科学的评估与分析时,对财务管控缺乏科学时段,而盲目对财务进行运作,这都是管理理念方面的主要的问题。第二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着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不严格、预算的考核和奖惩措施落实不到位,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不合理,最终导致预算运行效果成为盲点,监督不利。第三绩效评价方面,高职院校财务风险控制普遍存在着缺乏绩效观念及轻视成本核算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内部财务绩效管理不能加强落实。
三、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普遍的财务内部控制问题
凡是都有双面性,从高职院校的发展来看,由于近年来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优异的国家政策带动下,高职院校的规模越来越大,财务的运作越来越复杂,也带来了普遍的财务内务控制问题。财务内部的控制是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保证,尽管如此人们对于财务的控制依然没有足够的认识,发挥财务内部控制的作用,必须提高人们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认识。目前财务内部控制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没有针对性且不合理。
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必须具有针对性,必须保证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合理,同时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应该有会计监督制度、内部的互相牵制制度及内部稽查制度,这几项内容是保证财务风险概率减小的必然手段,也是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目前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不合理性已经成为有效管理财务的主要整治方向。
2.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范围不全面。
相对于预算外资金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高职院校更加注重财政资金拨款的内部控制,同时高职院校还存在着极大的内部控制局限性,包括将二级单位的财务及院校的内部结算摒除在内部控制之外。
3.财务经费在运作中不透明,内部控制的执行也不够严谨。
高职院校的财务经费存在着明显的不透明,主要归其原因于内部控制的不严格,这也是导致领导决策的随意化的主要原因,尽管每年院校都编制财务预算支出计划,但是计划执行得不够严格,因此必须加大财务经费在运作中的透明性及严格性。
四、健全高职院校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1.积极营造财务风险的内部环境。
没有良好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环境,就无从谈起对财务的有效控制。高职院校的管理层必须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同时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积极宣传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要在认识上提高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理解程度。一个好的内部环境是财务内部合理控制的基础,只有积极地进行营造,才能让风险远离财务。
2.建立安全高效的财务会计系统。
财务的流程要清晰、科学、具体,因此要从会计业务流程做起,着力构建科学的规范程序,最终实现财务风险控制。建立安全高效的财务会计系统,还要保证财务操作规程的合理性,严格财务审批制度。
3.加强预算控制、审计力度。
没有良好的预算控制,就会让资金处于无规则运行状态,同时审计力度不强,就造成工作人员的不认真,最终导致财务风险控制的疏漏。内部审计制度是执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选取内部人员成立审计委员会,加强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审计力度,使内部制度在审计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审计中主要从三个方向入手,首先应该是预算执行审计;其次是决算的审计;再次是资产审计;然后是资金执行中的债务审计,最后是净资产审计。
作者:朱淑华 单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篇12
现代风险管理论认为,风险分析是风险管理过程的首要步骤,它是实施风险方法与控制的前提条件。对风险进行分析一般包括风险辨识、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等相辅相成的三个阶段。风险分析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边缘学科,它广泛地利用各种定性和定量方法对风险进行辨识、估计和评价。分析众多论及风险分析方法的研究文献,对其常用的方法包括:
1.风险辨识方法(Risk Identification)。风险辨识是指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对研究对象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关键)风险因素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风险辨识常用的方法包括:专家调查法(是大系统风险辨识的主要方法,按照专家调查形式的不同,它又可分为专家个人判断法、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等十余种,);故障树分析法(FTA法);情景分析法(Scenario Analysis);筛选――监测――诊断方法。
2.风险估计和评价方法(Risk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风险估计和评价是指应用各种管理科学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定量地估计风险大小,找出主要的风险源(因素),并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以便以此为依据,对风险采取相应的对策。常用的方法包括:调查和专家打分法、概率方法、数理统计方法、生存风险度量法、蒙特卡罗模拟法(Monte Carlo Simulation)、效用函数法。
(二)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方法
依据风险分析的一般过程,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工作流程是:首先对企业财务风险引致因素进行综合识别,然后在特定分析方法基础上拟定出一个基本风险标准,并以此来估计和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大量的企业财务风险研究成果中,研究人员充分利用各种经济、统计、会计和数学工具,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结合探讨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各种形式的财务风险分析方法,概括起来主要可分为两大类:财务风险主观分析方法和财务风险客观分析方法。前者主要依赖于企业主观因素,而后者主要依赖于企业客观因素。根据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方法的产生时期和细致程度及成熟程度的不同,两类财务风险分析方法又可分别区分为传统分析方法和现代分析方法。主观分析法包括:资产负债表透视法、经理直接观察法、事件推测法、企业股市跟踪法和“A记分”法(前三种属于传统主观分析法,后一种属于现代主观分析法);客观分析法包括:财务比率分析法、杜邦分析体系、沃尔评分法、“Z记分”法(前一种属于传统客观分析法,后三种属于现代客观分析法)。
二、企业财务预警研究背景与现状
预警(Early-Warning)一词源于军事。它是指通过预警飞机、预警雷达、预警卫星等工具来提前发现、分析和判断敌人的进攻信号,并把这种进攻信号的威胁程度报告给指挥部门,以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军事预警在社会政治、宏观管理与环境保护、经济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经济领域,与经验就包含宏观经济预警和微观经济预警两个层面,后者主要指企业预警。
(一)国外研究
国外非常重视企业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相继出现了战略风险管理、基于风险价值的资产评估、对待风险的个体差异等研究。国外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企业危机发生后如何应对以及摆脱危机的策略问题,至于危机的成因、发展过程则缺少机理性分析,宏观经济预警研究和企业危机管理理论的发展推动了企业预警研究。Fitzpatrick首次进行了单个财务比率模型的判定,开创了单量预警方法;Altman创立了多元变量判定模型――Z计分模型。随着信息流量观念的建立,Aziz、Emanuel和Laworm在1988年提出用现金流量信息预测财务困境的模型。对这些方法的介绍和具体应用是国内企业预警研究初期的主要特征。国外的企业预警的这能层次如财务预警,而在企业预警原理和构建统一预警体系方面的研究并不多。
(二)国内研究
国内的经济预警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经历了一个从宏观经济预警渗透到企业预警、从定性为主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点预警到状态预警转变的过程。
从宏观经济领域,预警系统应用最为广泛和成功。其中宏观经济预警和宏观金融预警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理论体系和方法工具也比较规范和系统。在微观经济领域,随着企业所处环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增加,危机管理的兴起,企业预警系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我国企业大致可按照企业预警原理与总体经营趋势预警、行业企业预警和职能预警进行归类,对于职能预警,可再次细分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企业营销风险预警、企业组织管理风险预警等多个方面。
统计指标作为测定企业经济活动的指示器,在企业预警分析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预警系统指标处理方法主要有三大类:(1)完成指标的筛选和分类,如时差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判别分析;(2)用于多指标综合和指标权重的确定,如常规多指标综合法、层次分析法(AHP);(3)完成指标的自学习和预测功能,如模式识别、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灰色预测和其他的统计学预测方法等。
我国的预警研究要取得进一步的进展,就必须广泛借鉴其它学科,特别是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人工神经网络等智能科学和非线性系统学科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述评与展望
(一)研究述评
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财务风险表现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不确定性。企业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主观性和无意性、复杂性和潜在性等是其固有的特性。在风险分析与预警一般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辨识、度量与预警,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形式的主观或客观的风险分析与预警方法。由于财务指标不需要经过主观判断加以量化,而且可以从财务报表中分析得到,因此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其中“A记分法”和“Z记分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两类方法的分析思路通常被企业管理者或研究人员所借鉴。同时,企业财务风险研究人员大多从改善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提出了较多的、单方面的风险防范、控制方法模式与策略,如针对筹资风险的防范策略、针对投资风险的防范策略等。
总的来讲,我国已初步形成基本的企业预警理论框架,明确警义、寻找警源、分析警兆和预报警度的逻辑框架已基本能为大家所接受,每一阶段也已形成基本的研究方法。然而,仍然存在以下主要不足:(1)企业财务风险的引致因素涉及企业管理决策及其影响环境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问题,目前尚缺乏对企业财务风险生成机理的系统分析和研究,进而影响了财务风险预警理论与实践的深层次发展;(2)对企业财务风险辨识、度量、评价、预警等风险分析方法的适用性缺乏系统性的研究。西方企业比较注重风险资料的档案管理工作,所以可以应用复杂的数理统计方法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度量、评估和预警,而我国企业缺乏这方面的风险分析基础资料,决定了机械套用西方定量分析技术具有较大的局限性;(3)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防范和控制的理论体系的分析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大都是对西方企业风险管理工具的简单套用,针对我国企业发展特性的财务风险防范、控制与预警体系的系统分析框架尚未形成;(4)未能将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自回归条件异方差、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判别分析模型、基于模式识别模型、时差相关分析、灰色预测、马尔科夫链等数理方法和模型深入地应用到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警的领域。
篇13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内部会计控制与财务风险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从微观层面上对内部会计控制与财务风险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与研究现状 内部会计控制概念最早出现于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创新,人们对于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加深。国外学者R.H.蒙哥马利将内部会计控制定义为:“指企业建立的控制程序,用于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保护资产。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是:完整性、有效性、正确性、管理和实物安全五个方面”。2001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有关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相关方面的指导性文件――《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其中对内部会计控制定义为:“通过制定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相关的控制方法、程序以及措施,来确保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有关的规章制度以及法律法规能够积极贯彻有效执行,最终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企业相关资产的安全、完整与规范”。
随着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内部控制也一直受到我国实务界和学术界的关注,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指引》在上市公司的正式实施又为内部控制研究引发了新的热潮。阎达五、杨有红(2001)提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与灵魂,其研究表明在企业内部控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另一方面要对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得以保证,这两个方面是内部控制不断向前发展的主线与关键。许家林(2002)认为要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需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企业内部的管理部门以及全体员工要积极树立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意识,在实施过程中做到相互理解与配合。其次,为了更加全面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能力,要制定与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规章制度。朱、陈信元(2006)认为会计不但是一个具有反映职能和经济后果的信息系统,而且是一个具有控制作用的管理系统,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能够确保公司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内部会计控制有助于降低公司可量化及不可量化的风险。
(二)财务风险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现状 财务风险概念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来讲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存在内外部一些无法控制的因素而导致企业实际财务收益和预期财务收益出现偏差,最终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它存在于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之中,贯穿企业筹资、投资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从狭义的角度来说,企业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举债而给企业的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笔者认为广义的财务风险更加科学、合理、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的整体情况。
财务风险研究起源于19世纪末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伴随着西方企业所面临的理财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的。而我国对风险理论开始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在有关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层面上,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没有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研究体系。目前,虽然受到广大研究学者的关注,但由于起步较晚,研究时间相对较为短暂,与其他学科相比还只是处于研究的初始阶段。刘思录、汤谷良(1989)在其研究中第一次对财务风险进行了定义,从财务风险的相关特征出发第一次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步骤与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财务风险在我国的研究拉开了序幕。侯红兵(1995)认为要较好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防与抵制,企业不仅要树立全面、先进的财务风险理念,还要通过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机制与预警系统来进行外部监督与约束。我国学者许玉红从完善公司架构的角度说明了要有效的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防,关键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组织体系,在组织体系方面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其次是要建立健全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法律制度,最终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三、内部会计控制与财务风险相关性:会计基本要素视角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可从会计基本要素入手,控制和完善会计要素的内容和结构,从而保障企业资金安全和降低财务风险。从企业会计要素的结构上来说,企业资金运动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具有紧密相关性: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六种基本会计要素的变化都可能会引起企业实际状况与预期情况的偏差,即可以用来说明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以及其风险大小。具体来讲,一方面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所有者权益以及形成企业负债的投资者的投入,这两个方面构成企业的资本结构,存在紧密的联动关系,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会对企业资本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企业利润的形成不仅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良好的管理与产品等获取的相关收入与消耗的成本费用的差额,企业收入与费用的不定期变化也能给企业的利润带来改变。由此可以发现,企业基本要素之间存在紧密的联动传导关系。以企业基本要素及其比例关系为构成要素的企业财务风险表征体系图如图1。会计基本要素结构的不确定性以及基本内容的变化都可能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来说即是可能导致企业预期目标与实际经营管理情况发生背离。
(一)资产与其结构 资产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其增减变动会导致企业收益的不确定性加强;企业资产结构主要由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构成,两类资产在资产结构中都有一个相对合理的比例。但由于企业所处行业性质的不同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不同等原因,其合理比例的范围也会存在不同之处。合理的资产结构能够为企业的经营管理锦上添花,相反不合理的资产结构则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造成负面的影响,更是为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埋下隐患。
(二)负债与其结构 负债代表着企业偿债责任和债权人对资产的求索权,负债的增加必将加大企业的偿债风险;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的比例就构成了企业的负债结构,不合理的债务结构同样会增加企业的偿债风险。
(三)权益与其结构 所有者权益是偿债的基础,其增减变动会对企业偿债能力造成影响。从权益结构来看,根据不同主体所持有不同股份的数量可以将其划分为国家股、集体股以及公众股等。合理的权益结构构成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以及管理效率等造成良好的影响,反之则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效益造成不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就会随之增加。
(四)收入与其结构 企业要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得持续有效经营,其首要前提就是要获取一定的收入。收入的增减变动将最直接对企业的发展能力造成影响。企业的收入结构能够较为灵敏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资本经营活动作出反映,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对这两类经营活动所创造效益进行及时反映,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产生一定的预警功能,以便企业对财务风险作出控制与处理。
(五)费用与其结构 费用表现为企业一定期间现金的流出,其增加的不确定性会对企业收益稳定性造成影响。企业的费用结构是由生产成本以及期间费用两者的比例关系来确定,由于在实际生产管理活动中两者的比例关系存在一定的变动性,这种变动的不确定性则可以反映出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管理效率。
(六)利润与其结构 利润主要是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进行衡量,由于种种原因其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就直接表现为企业的财务风险。其结构构成主要包括分配结构与形成结构。前者表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利润的占有以及控制状况,后者则反映了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获取利益的能力以及渠道。这两个方面不仅表明了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约束力以及持续经营的动力与方法,同时从长远来看,两者的发展状况将会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及经营管理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结论
通过分析可知,会计基本要素及其结构与企业的财务风险存在联动关系,而会计基本要素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造成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与其财务风险的联动关系,即良好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控制和完善会计基本要素的内容和结构来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和降低。为了及时发现企业财务风险的生成途径和过程,更好地发挥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合理有效地对企业会计要素以及结构变动因素进行分析,最大化规避风险,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包括风险管理部门构建、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以及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结合。
(1)企业风险管理部门构建与完善。陈汉文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主要停留在理论方面的总结与完善,整体上还相对较为薄弱,而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则是有关风险评估的研究,在1671家样本公司中只有146家公司设置了风险管理部门。这说明我国企业的风险评估与风险防范意识还远远不够,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可以及时收集信息、察觉企业的潜在风险。
(2)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员工责任感以及风险意识,有必要在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的同时将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也融入其中。《风险管理指引》明确指出:企业建立比较系统、高效以及规范的风险管理机制,一方面要在企业加大对员工风险管理意识的培养和塑造,使员工能够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对风险管理充满热情与信心。另一方面,要将员工的这种意识在企业中进行弘扬与深化,也即建立风险管理相关的企业文化,更好地将风险管理的意识转化为更为有效的自觉行动。
(3)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结合。对此,企业要认识到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也是内部控制实施的过程,两者在内容上存在很多交叉部分,企业在明确风险管理部职责的同时也要配合审计部门的相关工作。审计部门履行自身职责来对风险管理实施监督与评价,并将其意见向风险管理部门进行反馈,形成两个部门的良好互动。因此随着风险管理相关部门控制体系的日益完善,两个部门的相互配合更加有利于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完善信息与沟通 《规范》明确要求,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信息沟通以及相关信息的收集等工作,同时确保通过信息的及时沟通来达到内部控制环节能够有效运行的效果,企业内部应当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沟通制度,同时对内部控制的相关信息收集以及处理工作作出明确的说明与规定。一旦出现问题,及时有效的解决才是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关键。鉴于此,为了更好地处理内部会计控制与财务风险的相关问题,信息与沟通的加强和完善至关重要。(1)信息的收集。不仅要对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有效的广泛开展,还要从内部信息、外部信息甚至历史数据、未来数据等来对与企业经营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与处理。此外,还要处理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等。充足的信息能够使企业更好地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达到日益完善的目的。(2)加强信息化建设。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环境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在内部会计控制过程中应该注意对信息的集中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的标准化,使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公司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此外,管理层通过信息系统对投资、资金预算、人力资源等信息集中掌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分散风险。
(三)检验内部控制有效性 在企业内部监督过程中占据重要作用的主要是有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我国《基本规范》中明确要求:企业在内部监督过程中要根据监督管理的情况,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客观的定期自我评价,并同时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一项措施的实施都是为了可以达到期望的效果,内部控制也不例外。在企业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内部控制措施后,是否得到了有效性的发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判断:(1)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设计。要想对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进行判断,一方面要熟知内部控制实施的步骤与程序,并合理对其进行评价,合理规范内部控制程序与步骤是企业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在对其有效性设计进行判断的过程中,合理规范对其进行现场检验本身就是对其评价的过程。(2)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企业可以对其内部控制的执行状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验;可以通过收集资料、查阅文件确认其权限合理性,对关键人员的权利和责任进行确认;还可以在评价过程中对关键岗位的人员变动频率以及正常工作过程中的反映率等指标进行思考。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以及考核之后,最重要的是根据结果来对相关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期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中能够较好的落实与发展,最终为企业更好的进行经营管理发挥最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丁友刚、胡兴国:《内部控制、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基于组织目标的概念解说与思想演进》,《会计研究》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