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计算机教改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计算机教改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计算机教改论文

篇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当代网络环境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素质培养来说,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保证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有效地学习,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切实学到更多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具体来说,教师有必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大胆创新,高度重视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科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在应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借助于多媒体幻灯片来播放各种各样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音频、视频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保证学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深入地介绍历史上对计算机的发展起着非常巨大的推动力量的著名人物来进行介绍,包括冯诺依曼等等,而且,借助于多媒体幻灯片来对于有关这些人物的图片、短片及人物故事进行播放,切实引导学生以更加饱满的学习热情来进行学习,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掌握课程教学内容。

三、科学有效地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在当前的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科学有效地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真正促使学生主动与人沟通合作,促使学生积极地融入团队、融入社会。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素质的过程中,有必要借助于先进的教育理念,切实有效地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更加深入地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保证不同的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沟通,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与此同时,通过科学有效地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所遇到的比较晦涩难懂的地方,教师就能够及时地发现并且进行深入地讲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能够将他们所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来,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对于学生将来毕业之后踏入社会进行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明确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与时俱进,加强教学

在当前的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结合当今的网络环境,科学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更加有效地推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具体来说,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明确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与时俱进,加强教学。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而不应该限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之中,真正营造出一个开放自主的平台,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发挥出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地学习。而教师在对于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的同时,也有必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出方便快捷的途径,切实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推动教学过程的科学合理的进行,最终实现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有效掌握,另外,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最终更好地培养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五、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大胆进行课程整合

职业技术教育是合格教育,而不是优秀教育,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我们培养的是计算机操作员而不是计算机工程师,所以授课课程应以实用为目的,针对学生基础相对较薄弱的特点,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第一,结合具体的职业岗位的要求,调整课程结构,精讲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课,加大职业能力训练的比例。同时重点开设一些学生易于接受、实践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如3DMAX、网页制作,这些课程则对他们提高要求,做到精通,并能够举一反三,自学与之类似的其他课程。第二,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入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中,与此同时,对于各种类别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必要折算成相应学分,将其纳入教学计划。第三,结合计算机专业发展迅猛的特征,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探索,教学计划也应该与时俱进,必须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而进行适当地改变。专业教学计划随社会发展而发展,已毕业就业的学生也可以根据需要“回炉”—回学院进行新课程的短期学习,使知识及时更新,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习到更加有针对性的知识,做到学有所用,才能够促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顺利地就业,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2

随着塔里木大学办学规模逐步扩大,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为主,农、理、工、文、管、法、经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面向全国招生。因此生源较复杂,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少部分学生来自城区,父母的文化程度较高。少数民族学生占比30%左右,其中部分民族学生为民考汉学生,穿插在各汉族班进行专业学习。因此,各教学班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自2008年以来,我校每年组织入学新生进行计算机水平摸底考试,一般都安排在军训结束后的第一周周末进行。采用我院教师开发的考试系统,由考试系统自动判卷,在摸底考试前,不对学生做任何辅导,以便更客观、更真实地反映入学新生的计算机水平。通过连续多年来的摸底测试,获取了大量客观数据,为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以2008年的测试数据为例,全校随机抽取了16个汉族本科新生班级参加摸底考试,合计494人。测试结果并不理想,平均测评成绩为37.47分,满足学校合格线的学生仅占9.1%,这充分反映出我校全体新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整体偏低。根据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的新生计算机水平摸底测试结果,我校从2010年开始,逐步开展了一系列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经过2010年至今的分类、分层和分级相结合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我校特色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并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写满足我校学生计算机教学要求的课程教材。2009年以来,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现教考分离,从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改革为机试。我校民族班学生,特别是民考民的学生,汉语交流能力不是很好,如果强行与汉族班学生安排在一个教学班学习,将出现一系列的学习困难问题。因此,我校首先对民族班和汉族班分开教学,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在课程授课过程中有所侧重地讲授相同各部分内容,并采用不同的考核和评价体制。然后,根据学校各学院的专业要求,按三个层次开设不同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其中,第一层次开设的课程为“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层次开设的课程为“计算机技术基础”,目前主要有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库应用技术这两门课程,分别面向理工科类专业和文科类专业开设;第三层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主要为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以各学院自行设置为主。然后,针对第一层次的学生开展分级教学模式,在新生军训完的第一周进行分级测试,对大部分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开展教学,并将理论授课与实验授课分离,实验课除要求上课的学生外,其他学生也可随时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对分级测试中获得较高成绩的同学,另开设四门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其一进行学习,包括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photoshop图像处理技术和flas设计。

3我校分级改革效果

我校从2008年开始逐步推进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分级改革以来,认真听取师生反馈意见,调整教改方案,不断探索适合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新的教学方法,形成现有的分类、分层和分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3.1学生成绩提高

分级教学改革以来,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获得较大幅度的提高,在新疆自治区高校计算机水平考试一级考试中达到了97%的通过率,且优秀率非常高。

3.2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入学时已有较好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生,通过分级测试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提高班课程进行深入学习。学生计算机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增强了同学间相互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了提高,能够积极主动拓宽学习范围,逐步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形式。

3.3教师的授课针对性更强

分级改革后,同班次的学生水平相差不大,各层次教学的授课教师所面向的教学对象的差异度相比原来得到明显改善,从而能较容易实现一致的教学目标。原先“前推后拽、力不从心”的局面已不复存在,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改善,对教师评价的优秀率也逐年提高。

篇3

1.现阶段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与特点

1.1高职院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和地域环境的不同,学生入学时成绩和来源是不同的,有些是从普通高中直接录取的,有些是从中专,职业高中招录的学生,因此,学生的背景与学习环境的不同,计算机水平也是不尽相同的,进入高职院校后,学生的基础不同,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能力也不同。除此之外,可能有些学生来源于地域比较偏远的地区,在进入高职学习之前是没有接触过电脑的,更谈不上更加专业的使用方法和技术,所以,在学习起来可能难度较大,而常常使用电脑的学生,就比较容易进行计算机课程学习和研究。对于这些情况要注意教学方法和特点。

1.2缺乏合理的教学理念和手段

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手段和理念上还相对比较落后,没有进行计算机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手段的改变。由于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处于基础阶段,学校自身关于计算机设备和师资力量都没有完全达到一定的程度,有些课程设置还是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缺少实践操作与锻炼,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产生厌学的态度,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3教学内容相对落后缺乏实际性

由于科技进步快速,计算机软硬件更新频繁,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内容跟不上时代需求,没有比较新的课程安排和课程理念。在教材的选用上也没有能够跟上发展趋势。此外,由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不同,计算机课程安排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联不大,不能符合不同专业的需求。

2.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对策

2.1合理设计课程内容与专业衔接

不同高职院校的不同专业都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必须具备不同的课程安排,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的百分比,计算机本身是实践性较高的课程,如果有能力的高职院校,尽可能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的比例。但是,不管怎样安排人才培养方案,都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地过程。首先,要注意课程设计的整体性,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用人单位为向导,合理安排计划计算机课程,能够充分发挥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其次,高职院校设置的课程要注意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需求,能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计算机课程体系中是可以分为不同领域的学科内容的,这些学科内容之间是相互连接,相互影响的。在教授学生学科课程的同时,要注意能够让学生了解该学科知识,能够补充先导学科,同时能够引入后续学科。

2.2不断探索研究跟上时代步伐

现代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注意提升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由原有的知识讲授者逐渐转变为引导者的角色,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在经验和自身能力方面也要有提高。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都要培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从而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现代化社会竞争是十分严峻的,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速度更加快的惊人,因此,要适应社会的需求,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自身素质,以至于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

2.3丰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这里说的教学模式并不是有些教师任务的教学手段或者是教学媒介,不是说在教室里运用多媒体设备就能够解决问题。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从教学过程中得到知识。在教材选用方面,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教师要更加了解教材内容,知道要表达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学生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教师必须掌握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其次,计算机的更新换代都代表了新技术的出现,因此,在教学模式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新技术,同时也要了解旧技术的内容。科技推动时代的发展,学生在教学情境下能够发展创造思维,对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要有不同的见解和体会。

2.4注重提升教师素质,加快教师转变

由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特殊实践性,想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发展的人才,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给予教师更多的培训机会。注意教师专业技能提高的同时,也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学习知识,更新知识,提高素质修养,注意教学模式和手段的学习。2.5注意理论联系实践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是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二者是缺一不可的,相辅相成的。教师和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转换,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以实践来强化理论。学生能够根据系统的理论知识更好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是要不断变化的,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现代化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更新的。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也要不断改变,注意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方案,从而能够实现培养学生的目标。

篇4

2.1教学环节突出侧重点

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环节中突出侧重点。由于本课程的第一部分主要涉及计算机控制的基础知识、数学模型及控制原理和分析方法。这一部分内容在前期的自动控制原理、复变函数中都有所讲述,那么在本课程的学习中主要是针对课程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而不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而第二部分中,讲述的是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算法和应用以及系统仿真的算法。该部分是众多学科实践与应用的理论支撑,包括了经典控制算法如PID控制算法及其改进等,复杂控制算法如最少拍控制及达林算法等以及数字滤波等数据处理方法,同时包括了系统仿真算法。这一部分作为重点内容讲授。而第三部分是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和SIMULINK仿真。该部分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来完成,实际应用也很广泛,在讲授中同样以举例的方式让学生能亲身体会到软件方面的使用。

2.2教学与教材有机结合

针对《计算机控制技术》这门课程的特点,现有的高校教材可谓是形形,各有各的特点,那么如何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课程内容而又不依赖于教材呢?或者说如何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而更深入的学习课程知识呢?这就要求将教学与教材有机的结合起来。针对本校学生特点,不能拘泥于一本教材来学习本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第一部分内容也就是前期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知识和数学模型等内容,主要针对学生现有教材以及自动控制原理等教材进行讲解,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算法和应用以及系统仿真的算法。该部分的内容想对比较难,计算量大,因此既应用现有教材,还参考于海生等编著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以及汤楠等编著的《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教材,针对算法的部分,结合不同教材的例题,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算法的来源。第三部分即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和SIMULINK仿真,该部分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那么在上课的过程中针对例题给学生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法,引入知识点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有效利用实验环节

《计算机控制技术》这门课程不但有独立的理论和方法,而且有相当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要学好这门课程,必须有效的充分的利用实验环节。本门课程安排在第六学期开设,该课程的实验的设置充分结合课堂内容,考虑以实际应用为主,主要安排了数字滤波器、数字PID控制算法、最小拍控制、大林控制算法等等。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安排了选做的步进电机控制、温度控制系统等现实中广泛应用的实验环节。

2.4重视教学中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评价学生学习、了解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杠杆。而仅仅通过期末考试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话,有可能使学生平时不注重学习,期末搞突击,考后知识还给老师。我们把考核分为了4种:

①课堂作业。每次作业计10分,按照作业次数折合成满分10分的平时成绩。

②课堂表现。针对学生的课堂状态以及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和积极性,计10分平时成绩。

③实验环节。针对各个实验中学生的预习情况、实验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实验结果的准确度来评价,满分计10分。

④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成绩折合成70%,再加上以上3项的成绩即为学生的总体考核成绩。这样分配更加合理,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篇5

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实验课程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教学,按照教师的教学设置安排合理的实验步骤,从而完成实验课程,这中实验课程方法在实效性上存在严重的缺陷,虽然可以保证实验课程结果的有效保证,但是却造成学生对于实验课程兴趣的降低,不能有效的改善学生的课程思路拓展认识,学生以被动接受的形式完成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实验的学习,从而降低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实验课程的整体发展,降低了学生的整体创新思维能力的拓展培养。因此,加深教学实验课程的改革是保证技术培训学校中计算机专业学习的有效方法,将被动的实验课程转变为主动的教学思路,以合理的计算机上机操作,合理的课程实验动手能力设置、良好的计算机应用处理问题的课程设置保证计算机专业课程水平的有效提高。通过课程实验设置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合理的设置教学实验课程内容,加深学生实验教学的相关方式,拓展学生整体的知识内容程度,保证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程度,激发学生的课程积极性和自身的主管能动性,保证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的培养。计算机专业实验课程的改革是加深实验课程内容的整合,将实验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分配,建立技术理论学习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研究技术类实验的三合一结合教学方法,通过加深计算机实验课程的学习,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过程,保证计算机相关课程的设置,保证计算机实验的有效性发展,从而提高计算机实验课程,完成实验教学的目标。

三、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学课程改革方式

随着我国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学特点,得到了技术人才市场的广泛欢迎,大力开展专业技术水平人才的培养,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完成计算机专业实验课程,从而保证计算机课程的实际效果。为计算机实验教学课程进行系统的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实验学习能力,加深学生的实验课程接收水平,建立合理的计算机实验课程能力的培养,建立合理的创新思路,保证实验课程的有效改革。优化实验设备仪器,建立综合的教学课程设置,合理的安排实验内容、加深课程装置的设置,建立综合性的实验过程,对实验课程进行合理的认识。建立认知型、设计型和综合应用型三种实验教学平台,保证整体课程实验的过程的有效性。

四、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学课程改革思考

开展合理的开放性教学改革实验方式,结合专业研究型教学课程内容分析,完成计算机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验课程设置,系统化的完成实验课程模块设置,提高实验教学的总体课程比例,加大综合性实验设置,加深学生的技术能力培养,保证计算机实验平台的开放性,实现实验课程的合理认识,保证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全面的衡量学生的计算机专业创新能力,结合学生的发展,建立合理的课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课程实验技能与创新思路,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水平,结合实验进行技术问题分析,从多个角度、全面化的考核学生的实验课程能力。加深计算机教学内容的实验课程学习,保证培训学校的自我内容培养,结合外部课程学习,完成计算机专业教学实验水平的提高,实现有合理性规划的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培养,建立实验教学课程管理平台队伍,加深课程管理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篇6

2.1课程设置的调整

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一直是大学本科一年级的必修课,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四年内的课程体系有很大不同,应用型大学注重的是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如何为后续专业课提供基础知识和基础技术,如何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是当前热点问题,同时由于学生进校时的个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在学生进校后应进行一次摸查,对确实达到要求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其他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分类教学是指在学指导的前提下,基于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不同专业进行的,根据不同专业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素材、教学过程和教学实验等。可以通过对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培养计划的缜密分析,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访谈沟通,特别是学生进入大三、大四后对计算机科学的依赖,将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对象分为社科人文类、理工类、经管教育类、大农类等4类,针对不同类别的专业重点强调某些内容,这是面向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高境界。所以分类教学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首要环节,不仅体现在课程讲授,也要体现在实验教学环节中。

2.2理论课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它是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教师一定要主动的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摆脱传统教学的死板与枯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现在都使用多媒体教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设计好自己的课件,课件要丰富多彩,同时在内容组织上要合理生动,有吸引力,笔者认为对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以讲授和演示为主,而对于文字处理与文档编排、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报告处理与幻灯片制作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应采用渐进式案例教学,每一部分内容设置两个案例,让问题复杂程度从简到难,从基础到综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多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多思考,多动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总之,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导向,以培养目标为驱动,以渐进式案例教学为线索,以服务专业应用为目标,在高度浓缩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2.3实验课教学改革

在理论课进行改革的同时,对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就更为重要。实验应注重对已有知识的验证,突出对未理解未掌握知识的再学习以及对知识体系的探索,通过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应用型本科教学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保障。

2.3.1对于计算机组成部分的实验可以先让学生看一个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组装一下,最后让学生去设计一个方案———配置一台具体的计算机。

2.3.2文字处理与文档编排、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报告处理与幻灯片制作这部分内容的实验则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和掌握理论课所学的内容。笔者所在的学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是让学生使用实验平台,每个部分内容都有一定的练习题,这些是必须提交的,学生是必须完成的,同时每次实验都设计了思考题和实验相关知识,配置了综合学习与拓展学习。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向更深层次拓展。

2.3.3针对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同时配备一些虚拟实验,供不同专业的学生选做,这些虚拟实验兼顾了不同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训练,考虑到与现行教学内容的关联,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重要理论和概念,培养基于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计算意识,在有限的学时内将计算机科学的本质以及专业知识以有效的手段展示给学生,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技术途径。这部分实验可由学生课后自主完成。

篇7

基于项目教学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注重项目教学法的基础上,采用理实一体化,将理论教学融合于实践操作过程中。

1.理论基础

(1)理实一体化理论。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运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和组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

(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论。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论原则是:教学过程要遵循咨询、决策、计划、实践、检查、评价的程序。笔者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通过“展示项目→分析项目→知识点拨→实施项目→交流评价→总结运用”六个步骤,在项目教学法的基础上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3)项目教学的理论。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或者说是“以项目为载体”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是一项为了创建某一产品或服务的、有时限性的、通常是多任务的工作。项目教学的流程一般为:明确任务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控制与检查、评定。

2.配套资源的开发

(1)贴近企业实际的项目。

根据CentOS操作系统课程的特点,我们将课程划分成12个一级项目,一级项目下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了36个任务。在设计本课程项目时考虑了项目的可操作性、可探索性、趣味性,项目设计的难易度也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

(2)编写项目教材。

通过深入调查和提炼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技术、经验,与企业合作开发以项目为单位,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于一体、实践操作与工作思维培养于一体的CentOS操作系统教材。(3)开发项目资源。项目课程作为一种以实践为核心的课程模式,其实施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做支持。笔者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考核标准、试题库、优秀作品、实训项目、案例库等教学资源,以满足教学需求。

3.教学环节的设计

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每一环节的教学方法、教辅设备、学生可能提出问题以及突发性问题,将设计好的六个环节运用于课堂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第一步:展示项目。

教师首先将需要完成的项目内容展示给学生,学生阅读、观察和思考项目内容,明确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及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例如: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已架设完成的Web服务器,让学生了解服务器的功能是提供网上信息浏览服务。当教师演示其效果时,学生也就明确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产生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第二步:项目分析。

分析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分析完成项目的操作步骤。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链接前后知识点,帮助学生认识教学难点与重点,明确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架设Web服务器项目是如何完成的,具体操作步骤是什么。在操作步骤分析中,学生会发现安装Web服务器的操作方法与前面的方法相同,但配置服务器时会涉及新的知识点。这是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学生自己就能确定教学的难点与重点。

(3)第三步:知识点拨。

教师针对学生在项目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重点与难点,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实例讲解、点拨知识点和实际操作来验证。在此过程中,教师多采用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想象,从而突破重点、难点,为下面项目的实施做好知识和操作技巧方面的准备。

(4)第四步:实施项目。

首先,教师将班级的学生按4~5人分成小组,各组选出小组长,目的是加强组员之间的沟通与配合。学生根据项目要求、项目步骤,开始项目的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等学习方法,探索架设Web服务器的操作步骤。教师在这一阶段中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条件和有关的帮助,要巡回检查和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保证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5)第五步:交流评价。

学生在组内、组间展示自己完成的项目成果,交流制作的心得,对作品给予评价。评价由学生自评、组间评价、教师评价三部分构成。例如:当学生完成Web服务搭建后,学生间相互测试服务器的性能,评价服务器各组成部分的性能,交流构建的过程。再依据教师已制定的测评标准,给自己和组内成员测评,此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作品做出测评。

(6)第六步:总结运用。

学生复述操作流程,由教师或学生总结项目中的重点、难点以及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突出强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师布置课后实训项目,巩固知识点与操作技能,强化重点与难点,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体会与思考

1.更新教育理念需要坚持

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必须转换观念,从讲授者、灌输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应鼓励学生克服困难,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是引导者、领航人;在学生学习懈怠时,教师设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项目后,教师及时总结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8

笔者学校目前使用了交互英语和体验英语两套自主学习软件,它们的服务器装好后放在校网络中心机房。学校对全校1800多名公共外语学生开放了5间语音实验室,经计算,全部开放机时完全能满足学生的上机机时要求。学生可用自己的独立账号在方便的时间到学校语音室的任意一台电脑上学习和使用相应级别的《视听说》、《读写译》或《体验英语网络版》教学软件。对于自己拥有电脑的同学、可以在机房以外的场所上网访问学校《新时代交互英语》、《体验英语》专用服务器。教师在任何连网的计算机上都可以登陆到服务器,查看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时间、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给学生定级等,极大的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且不受地点限制。

事实证明,自主学习软件的内容非常新颖而且都是地道的外国人互相对话,学生对这种上机自主学习模式非常感兴趣,语音实验室的机器使用率达到80%以上。

上机学习的人数增加,相应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刚开始因为语音室维护经验不足,经常会有语音室大面积断网,英语服务器瘫痪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打乱了学生的学习计划。为了给同学提供更稳定的学习环境,笔者不断实践,经过一个学期的不断探索,笔者归纳了如下几点语音实验室开放的维护方法:

一、英语服务器的维护

网络教学软件的服务器部分是重中之重,没有了服务器,就没有了网络课程的存放地点。因此,维护好网络服务器至关重要。首先要保证服务器操作系统安装正确并且打好相应的补丁(推荐使用win2003server系统)。其次安装SQLServer数据库并且打好相应的补丁,安装杀毒软件。然后,公司的技术人员会负责把服务器安装并调试好。第三,把刚装好的服务器做个ghost备份,以便以后服务器中毒可以快速恢复。第四,定期给杀毒软件升级,定期杀毒(推荐一周一次)。第五,定期对服务器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备份(推荐每天一次)。在笔者负责维护我校英语服务器之前,服务器在第一次安装后一直没有人管理,大约一年以后笔者接管的时候,服务器已经深重病毒而瘫痪。后来笔者重装服务器后坚持定期杀毒,最长间隔不超过一周,英语服务器再没有瘫痪过。还有一次,笔者维护的服务器突然数据库内容找不到了,SQLServer里显示数据库被质疑,请教了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没有办法恢复。幸好当时有前一天的数据库备份可以恢复,不过还是造成了一些学生的一些学习信息丢失,学生不得不重做了几个单元。从那以后,笔者坚持每天备份,希望把损失降到最低。

二、语音实验室网络的维护

病毒是计算机的最大烦恼,网络病毒尤其让人头痛,轻则网络时断时续,重则整个机房彻底断网。无论那种情况,对于在进行自主学习的学生来说都是难以忍受的,因为他们辛辛苦苦学习了半天,最后网络出了问题,学习结果都保存不上,只能一次次重做。

局域网内最长见的是ARP病毒,先简单介绍一下ARP病毒的原理:中毒机器会伪装自己是网关而不断给局域网内其它机器发广播信息,其它机器把中毒机器当做网关,都想从这台中毒机器这里连网,就会出现部分机器不能上网或全部机器都不能上网的情况。ARP病毒一般容易通过U盘传播,在网页里也可能中毒。

经过实践探索,笔者总结的如下一些维护方法:

1、每台机器安装保护卡。这是机房维护的经典方法,好处就不多说了。

2、为避免ARP病毒传播,在BIOS里将USB接口封闭,在语音室不能使用U盘。如果键盘、鼠标使用的是USB接口,则可以在设备管理器里封住除键盘、鼠标以外的USB接口,再设置学生用户不能更改设备管理器即可。具体方法可以在网上搜索。

3、语音室内只能连接到校园网的英语服务器,不能连接到Internet。在语音室不能浏览网页、聊天、收发邮件等。具体方法可以在网上搜索。

4、如果语音室网络和其它教室网络在同一局域网内,为了避免其它教室有ARP病毒而影响整个网络,最好是安装抓包软件。推荐AntiArp,这个软件可以免费使用合作版。当某一机器中ARP病毒时,在AntiArp的流量分析里可以看到这个机器发的广播请求明显比其他机器多很多,一般一上午超过200个就算不正常。笔者在用AntiArp监控时曾经有广播请求达到几万个。按这个机器的IP把这台机器找出来重装就可以了。注意非广播请求是不用看的,因为病毒发了广播请求,导致网关或其他机器必须给出非广播请求,所以这个非广播请求次数多的机器并不是中毒机器。

有些病毒伪造了IP地址,即使监测到它,也不知道它的真实IP。这时候,可以看AntiArp里的网卡信息和MAC信息。一般不同教室购买的网卡是不一样的,通过网卡就能判断中毒机器在哪个教室,再根据MAC信息就可以在那个教室找到中毒机器了。

以上方法即经济又简单易行,不用安装复杂的网络管理软件即可实现网络管理的目的。目前笔者使用这些方法维护语音室还是很有效的。

三、语音实验室的管理

1、采用刷卡上机的方式控制上机人数

笔者的学校语音室开放之初,学生不了解网络学习的好处,很多学生是抱着完成作业的心态来语音室学习的。通常是平时不来语音室,到了期末老师要检查的时候才敢紧来语音室突击,甚至有人用变速软件,加快做题速度。结果是平时语音室资源闲置严重,到了期末语音室机器又不够用,学生很早就来语音室占座位,没有占到座的学生就抱怨学校机器少。而且,因为学生使用一些变速软件,使机器很容易中毒,以常出现断网现象。开放第一个学期,外语学院的老师不得不把最终的自主学习要求减少了4个单元。

为杜绝同学期末集中到语音室扎堆学习的情况,语音室现在采用了刷卡上机的方式,每人每周给4小时免费机时(完全满足学生上机需求),过期或机时用完,将不能登陆语音室机器学习。这种方法强迫学生每周都来语音室学一点英语,平均分配了上机时间。如果有的同学想加快进度,可以用自已的电脑连网学习。即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减少了多人上机可能带来的问题。

2、语音室值班人员的管理

语音室开放一定要配备相应的值班人员,并保证每个时段都有值班人员在场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因为上机自主学习对于刚入学的大一大二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有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连电脑也没接触过,对这种上网自主学习的方式接受肯定慢,老师在课堂上反复说的一些上机注意事项,他们还是不能理解。需要现场有人指导上机。

值班人员在归定时间要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平时对实验室里损坏的设备做好记录方便语音室管理老师及时更换。

四、总结

经过一年多的开放,我校语音实验室上座率接近80%,设备很少闲置。

有了稳定的学习环境,学学公共英语的同学上机自主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很少见到有为了完成作业而来语音室学习的学生。而且学生在语音室都是大声跟着网络教学软件朗读,没有了平时上课的羞涩,敢于开口讲英语了,也乐于开口讲英语了。老师也多了一个和同学交流的网络平台,在网络平台上还可以时时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给学生评分等。

目前,我校网络中心、语音实验室、外语学院合作顺利,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将顺利实现转变,最终培养视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篇9

我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坚持以“务实创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以实践为主线、计算思维为导向,以“夯实基础、面向应用”为基本原则,以“强化实训,激励创新”为主要途径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加强了教师的思想统一和清晰的教学方向,积极投身到推动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中去。在教学上,重点关注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计算思维的养成问题,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有的放矢地强调计算机技术在本专业上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善于用计算机思维来思考和解决本专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自身也要不断跟踪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了解当前社会人才的需求状况,不断更新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最新内容,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减少教学与实训内容滞后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问题及“学校所学”与“社会所需”之间的差距问题。

(二)以计算思维为导向,加强课程体系的内涵建设

对我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长时间多以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掌握常用的办公软件工具的使用为教学要求,没有计算思维理念和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全面普及和水平不断提高,把计算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人们不新形势下断进行研究和推进,使计算思维成为当今人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基本能力之一,因此,加强对学生进行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将会成为计算机教育工作者的教学重心。现阶段,我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了加强“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构建了计算机文化素养平台,新建了计算机认知实验室,陈列出早期组成计算机的各个部件以及相同部件不同时期的产品,展台上还展示出用计算机开发软件设计的各种实际应用程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以及计算机在实际生活、工作中的应用,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验室,对学生进行分组,三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计算机组装,在这里学生能够亲自利用计算机的各种部件组装计算机,同时进行测试和简单故障的排除,最后进行操作系统的安装。有力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中心醒目的地方建设了图灵奖获得者、计算机发展史、学生优秀作品电子展台和计算机名人名言图片展板,以营造计算机文化氛围,增强计算机教育的感召力。中心大力加强课程内涵建设。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大胆实施分专业、分模块、分层次教学,探索将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一入校就开始接触计算思维相关的培养模式。建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PBL(案例+项目实训+教学视频)和多门课程的网上资源库,方便学生随时随地从内网获取教学资源,对不明白的内容,在课外可从视频中得到解惑,增强了对学生综合立体化教学;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构建基本的计算思维信息素养与综合学习能力,达到自觉运用计算思维进行思考和会用计算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使之终身受益。

(三)建立网络化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

示范中心着力建立网络化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目前,中心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了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的管理。其中“计算机基础教学通用平台”将大学计算机基础、C程序设计实验、数据库技术基础及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多门计算机基础课程集成在统一平台下,使该网站的资源共享率得到显著提高;网站的日平均访问量达到200人次,在计算机基础相关理论和实验课程的教学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高校通用实验报告管理系统”平台在多年的使用中不断完善,已经由原来单一的“实验报告批改”系统逐步转向一个涵盖实验教学全过程的“实验教学一体化管理系统”平台。这样,中心所开设的全部实验课程均顺利地由原来的纸质实验报告管理过渡到实验报告的全网络无纸化管理。在实行实验报告网络化管理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明显激发,平均成绩显著提高;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使用网络化、信息化平台进行教学工作,工作量明显减轻,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高校通用上机考试系统”平台,具有学生自动签到、领取试卷、提交答题结果、考试时间自动控制、考试结束时语音自动提醒等多项功能。同时,系统基于IP安全策略,具有一定的防抄袭、防作弊等功能。目前,已经在数据库基础及应用、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C程序设计实验等多门课程的上机考试中得到积极应用,效果高效、准确,实现了无纸化、网络化考试的目标。

篇10

2.1积极转变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理念积极改进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理念,对该专业进行精确的专业定位。目前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老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从以前的重理论,轻技术的传统思想中走出来,在重视计算机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增强对学生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培养,使得学生不再死读书、读死书。老师能够通过让学生进行打字训练、组织装机比赛或计算机的网页制作比赛、计算机组网竞赛等方式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应用技能。老师必须走出以前那种光重视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把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直接忽视掉的弊病中。中职学生的素质培养必需在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中体现,所以,每一个学习阶段中都不能忽视素质教育,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师必须树立以素质教育为第一的教学理念,在传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积极主动的加入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纠正和培养。此外,现在的中职计算机学校还必需加强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科学合理的定位,学校应该明确办学的目标。进入21世纪以来,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必需与计算机产业的相关主流技术关联,把培养可以快速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作为该专业的教学目标,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够培养出被用人单位和社会接受和认可的优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

2.2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中职学校应该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征来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现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因此,想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就必需考虑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从细处考虑,就是要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体系改革上制定相关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与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同等兼顾的课程体系。中职院校能够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知识分为以下几个重要的内容:计算机应用技术基本能力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能力训练等,把其中的每个内容看做一门核心的课程为学生教传,做到在每一堂课的教学实践、每一个教学内容中都加入对计算机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此外,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选择上的改革重点,应该放在那些具有先进性的理论知识的研究和学习上来。通过观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领域的发展,能够跟随其发展脚步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把相关的最新技术成果纳入教学内容,并结合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有选择地进行重点传授。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扎实的掌握最基础的计算机实用知识,还能够快速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2.3积极探索适应目前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的先进方法和模式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那些以前的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能够与现在的社会需求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相适应了,因此必需对其进行改革。中职学校应该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先进的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摆在首位,例如运用大量的案例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理解能力;用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把传统的课堂讲授改进为项目教学,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快速熟练把握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技术、计算机代码编写的方法和程序设计的技巧等。

篇11

从上面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硬件教学状况来看,改革其教学意义就非常重大。

1、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就是学生就业率的提升。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可以说是高职院校教学的最基本目的,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既是学生和家长的重要诉求,也是高职院校维持生源稳定和提升社会会声誉的基本保障。大学生难以就业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实践经验,使得用人单位很难招到本单位需要的学生。改革计算机硬件教学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将学生的就业门路努力拓宽。在教学中,笔者认为必须以实际应用为基础,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学内容必须紧扣当前主流微机,对原理的剖析不宜做得过深,适宜从实用角度出发以粗线条的方式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这样的硬件教学有利于学生在IT业中从事网络工程、销售、组装、维护等等方面的工作。

2、改革硬件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迎合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以及其学习要求。本科教育在当今社会大众化程度较高,在种社会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具有的特点是:第一,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知识在整体上不及其他本科院校的学生,其原因很多就是由当前的中学教育和高考制度造成的;第二,学生兴趣在于实用性较强的技术,对学习理论和逻辑思维没有太多的兴趣,其原因有二:其一,由于学生自身长期的学习习惯造成的;其二,学习目的造成的,在这些学生中几乎没有继续深造的实际需求,如考研等,只想如何更加理想地就业。第三,学生在学习属于冲动型,缺乏耐力、恒心和自信心,在遇到困难时往往表现为望而却步和遇难而退。第四,这些学生思维灵活,兴趣也较为广泛,他们一般都有较强的成就感欲望,他们迫切地想学到自认为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和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不能强制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规定的内容,做到因势利导,对理论教学,老师要从应用的角度,尽可能地采取项目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硬件体系结构讲授部分后,其教学重点就应该是讲授简单EDA设计、嵌入式电子产品的基本原理以及其简单的制作。使学生能够利用常用工具和仪器成功制作出简单实用的电子产品,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和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改革高职院校中计算机硬件教学的具体措施与策略

针对教学的改革,笔者认为首先是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组织教学内容必须是以实用和应用为依据,使其能够充分服务于学生就业,其教学方法也必须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相适应。

篇12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计算机教程的更新速度却无法跟进计算机发展的脚步,很多学校连续好几届学生都用同一版教材,虽然教材知识框架大体一样,但很多比较细的、新的知识点和计算机发展新动态等却无法在教材中找到。例如,我校已使用多年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材于2009年出版,至今已5年,期间并没有太多的计算机知识更新,和计算机的发展现状有点脱节。另外,计算机课程教材内容的更新应注意贴近当下社会的需求,做到学生所学和社会所需有机统一,使学生学有所用,才有所展。例如,在教材内容中除了可以将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适当加入一些当下流行实用的应用软件讲解,也可以通过其他计算机应用软件制作媒体类演示文件讲解分析理论原理,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学到一些比较实用的知识。反之,教材内容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删繁就简,不实用又繁琐的知识应该酌情删减。教材的编制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而是要追求精简、实用、易理解,过于繁琐的课程会让学生手足无措,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在内容的编排上也应注意前后内容的过渡性,章节之间要有连贯性,做到先易后难,浅入深出。在教材的革新方面,我们可以向美国学习。美国的计算机教材更新速度较快,能够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一般新教材都会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加入最新科研成果。这样学生能在学校学习到实用的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能了解和学习计算机最新技术,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技术性人才用工需求相接轨。

3对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只靠课堂理论课程的讲解并起不到很大的作用,而且学生在听完之后不进行实践操作很快就会忘记所学的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工作时应注意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主要的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改革包括:(1)改进教师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形式以“满堂灌”为主,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所学知识非常容易忘记,教学效果很差。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应做到知识的原理性讲解,让学生在学习时不但能够“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在理论课程的讲解完成之后,应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学习,将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印象,学以致用。(2)改进教师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围绕书本进行讲解,书上有的就讲,书上没的就不讲。由于教材上知识有的过于宽泛,有的过于片面,学生按照书本所写按部就班地去学习,所学知识并不一定实用,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精讲,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以适应社会发展方向为原则,务必舍弃一些现在用不到,以后也不用的内容,不要太在意学科的全面性,而应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在教学中面面俱到并不一定是好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让教学工作持续、高效的开展下去。例如在讲解网络操作系统时,教师应多讲解当下的Windows操作系统,舍弃NetWare、Linux等现在几乎不用的系统讲解或者精简其部分重要内容,避免繁琐又无用的过时内容进入课堂。(3)改进教师教学手段。计算机本身就是一门集现代化技术于一身的课程,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更应注意教学手段的技术性。现代化计算机教学手段的典型代表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通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IP互联网工作原理时,文字描述晦涩难懂,但如果配上相应的图片或多媒体动画演示,就使得整个网络层次分明,一目了然,学生理解起来相当容易,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再者,多媒体教学本来就是属于计算机学科领域,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学生既学到了教学内容,又对多媒体应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可谓“一石二鸟”之计。

4针对中职院校学生现状的教学改革

教学,即教与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光靠教师教而学生不学,这就失去了教学本身的含义,也不可谓教学。中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动性较差,学习积极性低,这也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但学生不愿学习理论课程不代表不喜欢实践操作,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很多学生虽然不乐意在课堂上听课,但非常喜欢实践操作,而且动手能力并不弱。这时候,教师应该调整角度,发现学生的长处,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愿意去学,而不是随学生“破罐子破摔”。很多情况下,老师的一句鼓励和认可可以让学生大大提升学习积极性,使教学的双向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而计算机恰好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的缺陷可以在实践操作中弥补,实践带动理论的学习方式特别适合中职院校大多数学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教学模式。此外,中职院校还应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评估方法。中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为了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就业型技术人才,因此在教学评估中应更多地注重实践环节的学生表现。例如,计算机硬件维修,程序语言设计等应作为计算机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平时学生的实践表现再加上期末的理论考核作为教学评价指标不仅可以提升差生的成绩通过率,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主动性,也是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方法。

篇13

1在概念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设计概念教学,在概念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并必须解决的问题。

1.1展示概念背景,培养思维的主动性。

在引入新的知识前,要仔细研究讲授内容,安排复习学生熟悉的知识,并适当引用实例,从而引出新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熟悉的知识作为背景的前提下轻松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中,而避免因突然提出的生涩概念给学生带来困惑,适当展示新概念背景可以使学生沉浸于对新知识的期盼、探求的情境之中,积极的思维活动得以触发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以学习为乐趣,在获得知识时有一种惬意的满足感。

例如,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中,数制的概念是比较重要的,在引入这个概念前,先设计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广泛使用的是十进制数,有时也会遇到其他进制数,那么请同学列举你遇到的都有哪些进制数?”,同学的答案很丰富:钟表上的六十进制数,买手套、袜子等会遇到十二进制数,还有用筷子时,够两只就称其为一双,称其为二进制数等,抓住这个机会,我提出问题:计算机中采用的就是二进制数,那么它是一种什么概念,它与我们熟悉的十进制数之间是怎样转换的,在计算机基础知识领域我们还会遇到什么不同数制?

由于有了同学们已经熟知的十进制数为基础,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的引入就显得很自然了,在介绍完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之间转换的方法后,依次类推出十进制数与八进制数、十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换关系就显得容易掌握,在听到同学长长的“吁”声中,我看到一张张或满足或恍然大悟的脸,知道数值这个难题已经被解决掉了。数制、基数、位权、数码这几个概念不在是枯燥难懂的。

1.2创设求知情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表现在思考问题时,以敏锐地感知,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由此思彼”的联想,果断、简捷地解决问题。

我们在进行办公软件Office2000的教学过程中就格外注意进行“由此思彼”的联想。办公软件这一课程主要由Word、Excel、PowerPoint三个模块组成,在讲第一个Word模块时,我就为后面的模块学习打下了基础,让他们明白这三个模块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思想是相类似的。所以在详细介绍Word模块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后,我就引导同学借用Word摸块的操作方法去自学Excel、PowerPoint模块的内容,然后给以总结、比较。这样的安排使得同学们加强了印象,并能将所学的旧知识应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减轻学习难度。

1.3精确表述概念,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思维的准确性是指思维符合逻辑,判断准确,概念清晰。学习新的知识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掌握概念的内涵,然后才能正确的进行应用,所以我们在引入新概念时一定要注意排除摸棱两可、含混不清的现象,强调容易引起学生误解的部分。

比如,在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我们要介绍两个概念,“文档”、“文件”,许多同学认为这就是一个问题,两种说法,这样就需要教师在讲解时能和好的把握两者的区别,然后加以强调。文档是由应用程序所创建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也是包含文件格式和所有内容的文件,他被赋予一个文件名存储在磁盘中就是一个文件。文件指的是一组信息的集合,它可以是文档、或者说是文档的超级。二者可以说是一种包容关系而不是同学认为的一个概念两种说法。

1.4解剖新概念,培养思维的缜密性。思维的缜密性表现在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全面深刻地理解,对所学知识结构的严密性和科学性能够充分认识。在处理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引入实例,介绍背景,引申概念的外延。

1.5运用新概念,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理解能力强,能抓住概念、定理的核心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及使用的条件和范围.在用概念判别命题的真伪时,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在用概念解题时,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1.6析错解成因,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是指思维严谨而不疏漏,能准确地辨别和判断,善于觅错、纠错,以批判的眼光观察事物和审视思维的活动。

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编写代码操作总找不到感觉,经常是出了错找不到原因,纠正过后还是屡次再犯,针对这一现象,我仔细寻找、思考他们出错的原因在于只重视模仿,却不曾深入理解,编写代码出错找不到原因是因为设计思路不成熟,思维不够严谨造成程序结构不清晰,出了错误也无从查找,更别说辨别与判断。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建立清晰的结构化编程思想,用正确、严谨的语言进行表述才能解决问题。

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优化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概念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记住概念,会用概念去解题,还应让学生了解概念建立的合理性.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通过启迪和引导,使学生参与到分析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从而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开发。2概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1掌握概念教学的目标,处理好概念教学的发展性与阶段性之间的矛盾

概念本身有自己严密的逻辑体系。在一定条件下,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不变的,这是概念的确定性。由于客观事物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由于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因此,作为人们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概念教学往往是分阶段进行的。

概念的系统性和发展性与概念教学的阶段性成了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对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要切实把握概念教学的要求。

2.1.1明确概念教学的整体要求,作为基础知识核心的概念,教学时应达到如下的要求:

(1)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

(2)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概念;

(3)使学生能正确地运用概念;

2.1.2把握好概念教学的阶段性目标

为了加强概念教学,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概念的系统,摸清概念发展的脉络。概念是逐步发展的,而且诸概念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不同的概念具体要求会有所不同,即使同一概念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求也有差别。

在把握阶段性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每一个教学阶段,概念都应该是确定的,这样才不致于造成概念混乱的现象。

(2)当一个教学阶段完成以后,应根据具体情况,酌情指出概念是发展的,不断变化的。

(3)当概念发展后,教师不但指出原来概念与发展后概念的联系与区别,以便学生掌握,而且还应引导学生对有关概念进行研究,注意其发展变化。

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要搞清概念之间的顺序,了解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时既要注意教学的阶段性,不能把后面的要求提到前面,超越学生的认识能力;又要注意教学的连续性,教前面的概念要留有余地,为后继教学打下埋伏。从而处理好掌握概念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

2.2加强直观教学,处理好具体与抽象的矛盾

>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操作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转化以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转化必须加强直观,以解决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2.3遵循学生学习概念的特点,组织合理有序的教学过程

2.3.1概念的引入要注重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

2.3.2概念的理解要注重正反例证的辨析,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1)剖析概念中关键词语的真实含义

(2)辨析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

(3)变换本质属性的叙述或表达方式

(4)对近似的概念及时加以对比辨析

2.3.3重视概念的运用,发挥概念的作用

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组成判断,进行推理、计算、作图等,能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概念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的途径有:

(1)自举实例

(2)运用于计算、作图等

(3)运用于生活实践

2.3.4概念之间的比较分类,深化概念3概念教学中针对不同内容应该采取的对策

对概念的要求,一般有“知是非”、“明因果”、“会应用”三个层次。考虑到学生可接受性、教材编排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概念,对不同的学生都应有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对策:

3.1对待那些枯燥、难理解的概念采取淡化的对策

“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也就是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而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必须能像书本概念那样完整表述出来,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这样的概念教学模式:通过一步步严密的程序教学,一步步的概括,然后按照书本总结出这句严密、枯燥、抽象的话语。

在介绍字符编码过程时涉及到ASCII码、国标码、区位码、汉字内码、汉字字型码几个概念,由于同学们日常很少接触到这样的说法,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上课时我采取避重就轻的方式,告诉同学这些编码就是字符在不同需要下的几种表现形式,并以典型的实例来说明这些编码的特点,之间的关系最后在同学有了比较形象的印象后再进一步归纳这些编码的定义,同学们虽然不能按书上的描述去表述这些概念,但其中的含义已经清楚了,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3.2对于抽象的概念应采取浅化的对策

在一些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概念,尽管教材给出了准确的定义,但是,这些定义的表述,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而这些概念往往又是非常的重要,准确理解这些概念又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例如,网络基础教学中有关网络拓扑结构这样的内容如果完全按照书上给出的理论介绍,则学生很难比较、分析出其中的优、缺点,为了能形象的有一个整体概念,应该进行“浅化”的方法进行处理。努力使抽象的概念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我们只要用模型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比较,得出结论的效果要比强行灌输的效果好得多。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三种:环形、星形、总线形。我们不妨给出三种拓扑结构图纸,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按图组建出模型,然后根据模型分析各种结构的特点以及优、缺点,找出弥补缺点措施,这样学生就有了真实的认识,能根据各种实际需要设计组网方案。

3.3对于学生由于当时认知能力难以接受的概念采取跨越的对策

概念教学除了关注概念本身的科学性外,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当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概念的抽象存在矛盾的时候,这时的概念教学,除了“浅化”之外,另一种处理方法,就是跨越。也就是回避,暂时不给概念下定义。

例如,在有关程序设计语言这一部分涉及到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以及这三种语言之间的联系,对于没有任何编写程序经验的学生来说,如果按照书上的理论进行教学,只能达到让学生生搬硬套的记住结论而不能真正的理解或者是造成一些错误的认识。那么,我们就可以适当的避免一些理论的介入而有选择的给出一些结论。如汇编语言部分只需要让学生知道它就是一种助记符是机器语言到高级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度就可以,过与具体的介绍反而让学生难以接受。

3.4对于那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应采取深化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