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重点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中政治哲学重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中政治哲学重点

篇1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理由:(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反面是从主观出发的主观主义;包括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包括夸大意识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三、物质世界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永恒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熟读P31,四个唯心主义的运动观点。】

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①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熟悉P32,几个素材。】

四、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①规律是客观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被改变,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③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3.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主观能动性即人的主观努力。

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2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有三种基本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熟读P12:“五行说”、荀子、王夫之的哲学观点。】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即哲学。

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具有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作世界的本原。

【典型代表:王守仁的“心外无物”;慧能的“仁者心动”;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典型代表:朱熹的“理生万物”;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一切宗教鬼神观念;儒家的天命观。】

3.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3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亦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不是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即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因为:①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一切哲学的始终。③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4哲学的作用

1.哲学与生活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生活处处有哲学】

②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2.哲学与时代精神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体现在它 A.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B.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C.它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5哲学是什么?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所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①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篇2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办事情时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小 结】

一、“四个一”:

一个核心概念---物质;

一个根本观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一个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一个对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二、“两个二”(两对辨证关系和方法论):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三、主干知识与热点联系:

篇3

一、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学生在高中阶段是整个学生生涯对于思想和思维发展最好的阶段,而通过高中政治哲学

的学习,可以让高中学生更好的学习到思想和思维的方式,对学生以后的大学和社会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现阶段高中政治哲学的教学中,高中学生不能够很透彻的了解和获取哲学讲述的深层内涵,而哲学又是很深奥的一门学问,是在思想上和思维上的一种知识,这种不是具体的能够了解的知识是很难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高中学生在不能获取知识,感到枯燥乏味时,就不会对这种政治哲学知识感兴趣,不能更好的配合老师的教学,让高中教师的教学出现问题。

二、教学中灵活运用诗词的几点建议

政治哲学知识是高中学生的今后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的一门学科,对高中生的思想和思

维上都有很大改善作用。因此高中教学时,高中政治哲学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要进行一定的认真研究,才会使深奥难懂的高中政治哲学课堂变得更加的容易让高中生接受,从而使高中政治哲学教学得到很好的发展。

(一)运用诗词来营造气氛

高中政治哲学这门学科,相对于其他高中课程来说是十分深奥难懂的,也是单调抽象

的,由于这种高中课程的情况,高中政治哲学老师的教学就要好好的去运用诗词来营造学习氛围。由于政治哲学这门课程是非常锻炼思维的,然而在之前的陈旧的教学中,政治哲学教师都是生搬硬套政治哲学的书本上的知识来教育学生,在政治哲学课堂上不能够很好的去让学生主动参与政治哲学学习中。而现在我们运用引入诗词,通过诗词的意境以及讲解诗词的意境来营造整体高中政治哲学课堂的学习氛围,通过诗词的讲解,通过诗词营造出来的气氛,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学习哲学方面的学习,如果高中政治哲学老师能够很好的将诗词的意境营造出课堂上的一种学习意境,很容易就将哲学的知识引入到学生的思维中,这样就更加好的让学生对学习政治学习有更好的兴趣,才能够很好的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政治哲学的知识。

(二)完善高中教师的课堂教学

通过完善高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学生在政治哲学课堂上能够

自主的去学习政治哲学知识,在学习到政治哲学知识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思想和思维,主动的去了解哲学知识,更好的接受知识。通过诗词在高中政治哲学的课堂上运用,使高中生在政治哲学的课堂中获取更好的哲学知识,通过高中教师运用诗词来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运用诗词的意境和含义,来引导学生进行哲学思考和思维,让学生在兴趣中去学习原本枯燥的哲学知识,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际例子来更好的了解如何能够更好去理解之前不能够了解的深奥的哲学知识,通过这些诗词的运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政治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思维能力,提高高中生的思想涵养。

(三)改善教学方面的方法

政治哲学这门课程,很多知识是非常抽象的,不能够具体的去讲解,这是很大的难点

和问题,但是这些抽象的知识却又是重点主要的知识,而高中政治哲学教师要通过改善教学的方法来使高中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和学习政治哲学的这些难点和重点,才能够使高中学生更好的去获取哲学知识,能够锻炼出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思维,这对于以后的人生规划有很大的重要意义。因此高中政治哲学教师应该以更多更好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和激励高中学生去学习政治哲学知识,通过诗词的灵活运用,熟练的融入政治哲学课堂上,使高中政治哲学课堂变得更加的有氛围,有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到政治哲学的知识,同时通过诗词的运用,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意境,进而让高中学生学习哲学的欲望变得越来越大,从而能够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政治哲学,主动参与到高中政治哲学教师的课堂授课中来,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通过学习政治哲学,来开发高中生的思想和思维方式,提高高中生的政治思想觉悟,让高中学生更好的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细想基础。

结论

政治哲学这门课程,主要是通过哲学知识让高中学生学会去思考,学会用思想去解决一些问题,从而让高中学生的更好的为今后的人生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政治哲学的学习能够更好的去引导高中学生去建立更好的人生目标,指导今后自己的发展方向。而教学过程中,通过诗词的运用,让高中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政治哲学学习中来,使高中学生更好的理解深奥的政治哲学知识,更好的去锻炼自己的思想和思维方式,也能够让学生更容易记忆,理解哲学知识中所要表现的事情,帮助高中学生理解今后的人生道路。此外,高中政治教师要注重诗词的适当使用,要运用的恰到好处,否则一定会适得其反,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意义。因此,高中政治哲学教师一定要注重不要过于依赖诗词的渗透,要结合实际哲学知识来正确引导高中学生来学习政治哲学知识,进而达到让高中学生有兴趣自觉的去学习高中政治哲学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篇4

一、教师做好备课

哲学的学习是放在学生的高二阶段,这时候已经分好文理科,因此有必要加深对政治的学习。高中哲学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哲学知识,这些知识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教师在备课阶段要树立整体概念。首先,教师不能以一章一章的形式进行备课,而是要从整册教材出发,了解它的整体结构,进行合理教学进度的设计。其次,要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的课程安排做出相应的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发展。

二、把握重点

高中哲学课不仅知识内容多,而且知识的难度系数也高,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深钻细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知识梳理,找准知识重点,根据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对教材各章节作全面而又具体的分析,使得高中哲学课的知识相互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小组合作

用辩证思维去指导学生学哲学,让教学过程变为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即学生成为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师在其中发挥指导作用。其主要的方法就是通过小组合作模式,小组合作就是随机地把五六个人分为一个小组,综合组内成员的意见进行合理分工,一个集体肯定会存在有些人要好,有些人之间关系冷淡,通过随机性进行小组分配,这样可以避免小团体的出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布置完任务后可以宣布通过竞赛形式使学生得到相应的奖励来刺激学生的胜负欲。

篇5

一、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不佳的现状

在整个高中教育教学环节,德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政治课堂又是进行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政治教材,结合自己的实践,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又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1]。就此而言,高中政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时事政治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全球视野的养成,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取得一个明确的自我定位,这在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培养以及思想觉悟的提高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严重缺失,教学效果不佳,尤其是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之后,这种现状愈发严重,从而影响了整个德育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实效性缺失的原因

1、教学模式僵化

新课改过程中极其推崇的一个教学模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2]。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按照新课标规定的教学模式授课,顺利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完全不顾学生的人生经验、所掌握的知识内容以及各自的认知规律等实际情况,使得整个教学模式严重僵化,导致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缺失。例如,政治中的哲学部分深奥难懂,没有教师解释学生很难自行消化,在进行课堂讨论的时候,大多学生自然就无话可说;有些政治知识又太过简单,大多数学生都不屑一顾,这时候的自主学习环节自然是极其无序混乱;还有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以及流程安排不当,有时候时间不够,问题不能够全部展开,有时候安排的时间又过长,自主学习环节也就变成了学生说闲话的环节。

2、过于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被不断提高,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违背了教学环节中“教与学”相结合的一般教学规律。这种现状也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缺失的一大原因。有些知识因为其自身所具有艰涩、难懂的特点,所以必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但是有些地方却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味地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这都是不尊重教学实际的表现。

3、“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课堂实效评价标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教育体制遭人诟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其“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教学特点。不仅大多学校将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且很多教师也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标准。这样一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只关注和学习成绩有关的课程以及与学习成绩有直接联系的知识点。但是,政治课程的本质出发点明显不是为学生直接提供具体知识,而是为了使之能够得到思想上的改观。由此可见,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缺失和“重结果,不重过程”这一教学特点有很大的联系。

二、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改进教学模式,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增强课堂实效性

教学模式的选择对于学科的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选择一种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说无疑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里,我们要想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实效性,就必须要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3]。而改进教学模式,首先得系统全面地理解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对新课改做出一个清晰的认识,另外还要学会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

科技的不断发展为当下教育事业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提供了很多技术上的支持,有越来越多的先进教学设备供教育工作者使用,用来带动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在高中政治课堂上,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都是非常便捷有效的教学工具,这些教学设备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进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与政治课堂相关的视频资料,以及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课件等活跃学生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都是良好的教学工具,可以给整个教学过程提供许多方便。但是现阶段,由于新课改不够深入、部分教育工作者对于其教育理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过于强调教学设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模式上出现了“形式主义”比较严重的问题。

有很多教师认为教学形式的改变就是新课改的全部概念,有些甚至发展到了“没有多媒体就不能上课”的程度[5]。最后,整个课堂的中心成了多媒体或者课件,原本用来学习的地方变成了视频放映场所,教师和学生分别变成了设备操作人员和观众。这种教学形式虽然使学生的感官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满足,但是空有形式而内容不足,课堂的实效性严重缺失。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学会合理地利用教学设备,时刻以学生为整个课堂的“主体”,明确教学设备只是一种“辅教学手段”,从而从教学模式的高度入手,去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二)强调教材的“引导”作用

教材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来说,是学生最权威、最直接的获取知识的资料,其作用不可忽视。整个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以教材为基础,全面吃透教材,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知识,而且还能很大程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高中政治课程是一门内容极其繁多复杂的综合性课程,其中涵盖了哲学、经济学、社会性、人类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4],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深入理解教材知识,理清授课的头绪,彻底细化知识点。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强调教材的引导作用和重要性,充分地利用教材。例如,在讲解高中政治中哲学模块的时候,可以在全面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将整个哲学模块的知识分成哲学和非哲学两个部分;然后,再将高中生需要重点学习的哲学分成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和价值观等部分知识进行学习;最后,在熟练掌握整个哲学知识的基础上回归课本,再根据课本上的知识框架进行查漏补缺,全面复习。

(三)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启发学生不断思考

课堂互动环节具有提高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思考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快速理解等诸多作用。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教学环节的作用,全面启发学生进行不断地思考课堂中所遇到的问题,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都是教师将课本中的知识点全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多举行一些寓教于乐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开展相关知识点的辩论会,在高中政治知识中的哲学模块中有一个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教师可就此开展一场辩论会,让双方学生辩论“到底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

(四)培养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不仅要依赖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而且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和沟通,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只有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具有一个相互理解、信任的和谐关系的前提下,才能够携手改变教学现状,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另外,加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也对课堂实效性的提高和改观具有巨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努力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从根源上激发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热情。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和增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实际要求,而且还是迎合新课标改革所追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最为直观有效的手段。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和理解知识点,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整个高中政治教学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苏.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倦怠研究[D].河南大学,2011.

[2]李洁.浅谈如何让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1):135.

篇6

一、课前导入设计趣味化

古贤人柏拉图曾经说过:“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具有吸引力的课前导入不但能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的角色,积极认真地思考问题,最大限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若想设计一个妙趣横生的导入,就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对教材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有深入的了解,让“景”深深包含在情理之中,去拨动学生内心深处的琴弦,从而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兴趣。譬如在学习高二哲学部分时,它的理论较深奥,对于高二学生而言,在理解上具有很大的难度。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激发他们学习哲学的兴趣呢?趣味化的导入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发挥深入浅出的功效。实际上在哲学中蕴含着相当多的人生哲理,意蕴丰富的至理名言、古人的训诫之词、各种漫画、迥异不同的笑话、形象生动的故事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所以,教师完全能够运用以实例为中心的导入法、以直观为中心的导入法、以引用名言为中心的导入法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知识的欲望,帮助他们以最佳的态势进入学习状态。譬如在讲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知识点时,我就引入了这样一则令人忍俊不禁的笑话《双方皆是挨饿的》进行导入:“一家小型饭店的门口挂着一则十分醒目的招牌:请到我们这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会挨饿。”如此妙趣横生的导入,不但能最大限度开启学生的思维大门,让枯燥乏味的哲学形象生动起来,而且还能让学生通过这个笑话明白讲课的主旨:我们在认识事物与处理各种问题时,务必注重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的客观联系,绝对不能无视事物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在讲述“主观能动性”这一知识点时,我巧妙引用了《孙子兵法》中的一些经典句子进行导入:“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以此让学生深刻理解主观能动性在实际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然而,不管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导入,务必遵循前后一致性的原则、启发性的原则、情感性的原则、针对性的原则、简明性的原则,突出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力争做到精简化与趣味化,最终让哲学课程的教学达到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讲授形象化

从本质上而言,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奥难懂、枯燥乏味,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完全集中注意力,很容易走神,更有甚者会呼呼大睡。由此可见,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法因为过于强调知识的讲授,没有注意课程讲授的生动性,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在这种情况下,高中政治教师务必深刻理解新课改理念,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将生动形象的讲授融入课程教学,如此一来才能有效提升政治课程的吸引力。那么,怎样才能让政治课程的讲授变得形象生动呢?实质上要做到这点并非难事。以往不少政治课教师上课时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认为只要完成教学目的就可以了,殊不知这样的教学让本已枯燥的政治教学更显乏味。根据新课改理念,正确的做法是必须在政治课程的讲授中引入一些课外的趣味性知识,让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充分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感悟到政治课程中的趣味性,进而提升其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譬如在教学《经济常识》中的《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这一课时,我就充分联系现实生活,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迅速提升的事实讲述给学生听。通过这种结合具体实践的授课方法,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融为一体,进一步增强政治课程的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兴趣。

三、结束语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高中政治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必须坚决摒弃。作为新时代的高中政治教师,我们应充分理解新课标,着眼于政治课程的基本特点,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实施与新课改理念一脉相承的教学法,创设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7

新课程改革将高中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三维目标的终极目标。高中政治教学是以人的生命为基础的教育,人的自我存在、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是高中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的受教育者是16~18岁的青少年,他们似懂非懂、天真浪漫,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经常用灵活多样的眼光去审视现在的世界,内心有推动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的强烈愿望,有着积极的参与意识与竞争心态。面对这样的受教育群体我们需要把情感教育放在政治教学最重要的位置上,以促进人的生命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二、政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探究

新课程为高中政治教学设置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重在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关注个性化发展。这些内容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便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以几个模块为例进行这方面的探究。

1.学习经济生活,学会合理消费

通过学习《经济生活》,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了解各类经济现象,知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活动主体的表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自己看到的经济现象,明确在当今社会道德意义的真正价值,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我把重点放在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这个问题上。课前我们从消费心理角度给学生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做了一次班内调查。问题有:

(1)某商品新款上市,不用很长时间就会出现你有我有全都有的现象吗?

(2)你挑选服装的要求是新奇、前卫、突出个性,还是质量好、大方得体?

(3)如果让你选一款车,你会更注重外形、款式,还是质量、性能和售后服务?

(4)同学请你吃一顿饭花了100元,如果有机会请他吃饭你会花多少钱?

(5)你去食堂打饭会不会自己带饭盆?

(6)你的矿泉水瓶是随手扔进垃圾桶,还是聚集起来卖掉?利用调查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我让学生们进行合作讨论,探究当代高中生应该有怎样的消费观念?在探讨、交流中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2.学习政治生活,坚持正确方向

高中教材必修二《政治生活》的重点是关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学习,学生要掌握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中国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会逐渐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念,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如:学习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相关内容时,在突破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个难点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两个资料:一个资料是中国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全国是怎样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度过难关的?一个资料是中国在艰难的情况下如何成功举办第26届奥运会,让世界为之震惊的?与此同时,我通过大屏幕给学生打出了汶川地震和举办奥运会的一系列图片,通过强烈的视觉感受,让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能够实现众志成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到底体现在哪里?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们就会进一步增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

3.学习哲学常识,身心健康成长

高中生学习哲学常识,就要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意识和观念。通过哲学理论透视当代的现实问题,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如:我在讲授《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一课时,我首先给出了哲学原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量变是前提,质变是结果。然后我从学生的行为入手探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入。我举例:

(1)现在的一些学生对自己确立的目标急于求成,不能长期遵循学习规律,遇到困难就退缩;

(2)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完成效果不好;

(3)总害怕自己考不好;

(4)学习过程中不能持之以恒;……然后我开展了一次小组讨论,讨论的题目是《学习上,我们如何实现量变到质变》,通过交流,学生们总结出了很多好的学习方法,明确了过程和结果的关系。这样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学生懂得了重在积累的涵义,找到了成长的有效途径。

高中政治教材的情感教育内容十分广泛。情感教育不仅是思想道德教育,还是对一个人成长的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使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春光.上好高中政治课的几点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1).

篇8

夯实高中政治学习的基础就是要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做到全面、熟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活学活用。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哲学、关系生活,所以在运用时必须联系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跳出教材课堂的小圈子,竭尽所能运用所学。比如,在进行消费时要有经济头脑,在思考问题时要有辩证思维,在休闲娱乐时要多追时事热点等等。这样在学习政治时,我们才会除了获得实实在在的知识外,还会收获运用知识的极大乐趣。众所周知,高中政治的学习更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它是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必考科目,更是以后学生毕业升学的选考科目。因此我们在对高中政治进行学习的时候要讲究读书的策略,把复杂的简单化,把简单的趣味化。在读书的过程中更要掌握“圈点勾画,理解识记”的两个基本原则,突破重点,分散难点,使知识的学习更加高效。

二、必须学会阅读的策略和技巧

政治课本远没有小说生动形象,所以同学们很难提起阅读的兴趣。看不下去,即使看也是囫囵吞枣,没有思绪。其实,我们提倡阅读政治教科书也可以走马观花,一目十行。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极大地提高阅读的效率。但一定要知道哪里该细看,哪里该略读,这可以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去阅读。特别是在高三的复习活动中,这种做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复习效率。

三、必须学会答题的思路和模式

同学们都知道,政治开放性试题可以说是言之有理即可。分值比重较大,得分容易失分也容易,这里肯定地说,这种题是最见仁见智的题目,也是最见思维和能力的题目。因此,我们在面对这种试题时,可以有多个思考的角度。比如,可以围绕一个角度出发,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去组织答案;也可以从学科知识的广度出发,联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哲学等方方面面;还可以从材料涉及的对象出发,大到一个国家,小到某个人。总之,组织答案的思路有多种,一定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有理可说的方向去充实完善。

篇9

高中政治思维能力运用有利于学生理解高中政治知识点,对政治学、哲学知识框架体系掌握更透彻。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有着积极的意义。传统政治教学采用的是原始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大纲“填鸭式”教学,主要以完成教W任务为出发点,不利于学生强化政治学习的思维能力,是一种应试教育的典型代表。

一、思维能力的分类

高中政治的抽象性决定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以下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政治知识点的把握能力,丰富课堂,使政治课形象、生动,培养学生对学习政治的兴趣。

(一)分析性思维能力

根据高考考纲,选取高中政治教学的知识点,学生对政治知识点的分析能力越强,解题效率越高。现行人才选拔体制――高考制度制约了学生政治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大多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缺乏分析能力,对政治知识的学习并不透彻。在传统高中政治教学中,一些老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不完全深入,缺乏深刻的见解,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对学生分析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未产生积极作用。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即对知识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延伸,在掌握的知识前提下,基于基础的知识点思维,对知识点进行创造性分析,提出创造性想法。这种创造性想法是一种更深刻的见解,是上升到一定层次的想法,是比分析性思维更高级、更深层次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需要一定的知识沉淀,是经过知识积累后期形成的思维。教师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使用启发性的教学手段,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课堂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环境。

(三)实践性思维能力

政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出真知,因此培养实践的思维能力,是更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实践的思维能力是在实践基础上发散思维,形成总结性思维。课堂上对此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手能力,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抽象性知识的掌握。知识被赋予实践性,学生能迁移学习。学生通过实践积累经验,经验越多,对知识的拓展越有宽度和广度。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分析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一,运用概念解释法。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是一个知识体系,是由抽象性知识构成的,知识的最基本反映是概念。概念是客观事物最基本、最本质的反映,对概念的掌握是最基本的学习。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对概念的理解能激发分析性思维,有的概念在字面上具有相似性,对相似概念进行分类学习,总结不同点和相同点,本身就是一种分析性思维的学习。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清楚地解释其概念,帮助学生在理解概念中发散思维。举例来说,高二政治必修三教学中,对“民族”这一课题的学习,首先对“民族”这一概念学习,民族概念教学要从民族的基本特征开始,然后讲解民族的发展到民族的壮大这一历史过程,接着对民族的相关概念进行解释,如部落、氏族,进行比较分析教学。第二,线索式教学。高中政治课不仅注重个体概念教学,还时刻对学生灌输系统性的知识。高中政治知识具有连贯性,理论体系的教学尤为重要,要注重培养学生政治学习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马克思体系是最基本的理论体系,教师在对每个知识的讲解中,时刻传输马克思理论体系轮廓,把灵活地运用到课堂内。政治学习围绕马克思理论体系,既方便理解又能解决分析问题。第三,比较法教学。抽象性的相似概念,需要进行比较才能加深理解。例如在讲解市场经济的特征时,市场经济的四个特征,即平等、竞争、法制、开放,通过分析比较各个特征的具体体现,通过市场交易出现的现实行为反映各个特征。同时,通过四个特征学习联系资本主义市场,从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对比教学,寻找差异,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的学习。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一,鼓励学生创造创新个体。政治学习不仅是对概念和理论的把握,更要发现知识点背后的人文主义光芒,只有政治知识富于人性化,学生才能感受到政治中哲学的智慧。可以通过演讲、播放短片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教育等。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历史短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历史感、责任感,才能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通过浓厚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的传递,学生将这种情感转换为内在的学习动力,转换为探索知识的创造性思维。第二,不否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学生对传统思维的否定,追求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就是求异思维,这种求异思维通常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学生的求异思维越强烈,老师越应站在教辅的角度,通过扶正的方式鼓励学生继续思考。举例来说,哲学的辩证知识点教学中,选择传统意义上的真理作为教学素材,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学生对此“真理”提出异议时,善于倾听学生发表的驳斥理由,从而对学生传输辩证知识的教学。第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哲学的学习具有抽象性,知识富有生动性,才能加深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尤为重要。学生在视觉上受到冲击,在看得见的素材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建设,创造新的概念形象。对课本内的白纸黑字的抽象概念想象出更贴切生活的具体形象。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一些具有情景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进行想象,即使与理论相悖、矛盾,也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对原始概念理解更深刻。

(三)实践性思维的培养

实践性的思维指不仅在实践中联系理论,还在实践中联系理论之后总结实践性思想,提出实践性的思想,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第一,以导学式的常规课为主导。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出真知。最基本的实践是对考题的解答。在课堂上,对政治考题进行解题能力的分析,判断学生积累的知识是否具有实践性。构建导学式的常规课堂体系,在这种常规课堂体系下,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发现政治学习的难点,运用联系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在思考环节加入现实中的人和事物,通过实际现象和事实加深对自学的理解。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确定实践的目标,并探索实践方法,模拟实践效果。第二,课堂教学形式采用主动式的活动课。活动课中心内容是政治课的学习内容,采用富有实践性的活动形式,不仅培养学生对理论实践的兴趣,还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这种活动课以丰富学生经验和积累实践真知为目的。哲学学习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在活动中设计需要解决问题的环节,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哲学的理论知识,既积累了知识,又丰富了哲学的实践性。模拟实践教学对教师具有挑战性,对活动课的把控是最重要的,保证学生在实践课上不偏离主题轨道,维持课堂正常秩序,活动形式的编导要科学合理,才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性的魅力。

结语

素质教育是当代教学的需求,开展素质教育并非一味灌输知识,应当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高中政治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通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并在学习思想政治中不断提高各种思维能力,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静.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赤子,2014(8):135.

[2]赵国民.关于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J].高考,2014(6):94.

[3]王远.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校园旬刊,2016(9).

篇10

所谓研究式性学习主要是指利用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整体角度分析,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包括两方面,分别是“研究性”与“学习性”,研究性学习的重点为指引学生学习。此外,从学习角度分析,研究性学习是“在研究中学习”与“在学习中研究”的结合体,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不仅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并且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与学习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高中政治学习中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

高中政治学习是高中阶段极其重要的课程,是学生日后迈入高校、走向社会的基础。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政治教育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为填鸭式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开拓有所限制。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积极融入研究性学习,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自主学习意识。

(一)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学习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模式具有适用性,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增强。虽然新课改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的地位发生改变,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仍旧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进行基础知识的指导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包括对学生进行政治基础理论知识的指导以及政治学科专业背景知识的指导。在指导学生掌握政治基础理论知识的时候,教师需要指引学生运用自己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展开研究与讨论,让学生能够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将自己所学习到的内容进行整合。一般而言,高中政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指导的时候,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方式会逐渐形成,并且会逐渐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比如在讲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时候,政治教师需要给学生理论指导,让学生通过自学将教材中的哲学命题进行掌握。总而言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学生日后学习政治知识的载体。

2、研究方法的指导

由于高中政治牵扯到哲学等内容,内容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枯燥乏味的现象,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研究性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高中政治教学之中教师需要选择最为恰当的教学方法,根据笔者自身多年执教经验,所包含的指导方法有:对科研方法进行介绍,让学生掌握科研方法的种类,在学习中能够真正做到有据可循。加强对资料收集方法的应用,在研究性学习之中学生需要自己掌握材料,自己查阅相关的资料书籍,获取答案。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之中政治教师要让学生清楚了解到有哪些研究方法,如何让学生正确使用这些方法,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所在。

3、思维方法的指导

研究性学习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实质角度分析,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并非仅仅通过几天、几个月的时间便可以发生转变,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在对学生思维进行转变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方案。学生在前期阶段需要通过尝试性实践,并且在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之后能够熟练使用。所以可以说思维方式的变化需要依靠学生的思想与物性。

(二)教师对学生开展绩效评价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学习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

1、可以改变学习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高中政治教师并不在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人员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并且还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政治知识、时事内容。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以及思维方式。

2、可以激发其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研究性学习方式融入其中能够改变传统被动式学习方式,学生不仅有了自己学习内容的机会,并且对政治内容的学习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喜欢的问题发表见解,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与分析。经过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比如在学习《经济生活》的时候,高中政治教师可以设定农业的重要性,以此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中将理论知识与国际政治热点相互结合,并且可以利用课本上的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与探究。

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改的发展产物,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明显的推动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并且能够推动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国家时事政治相互融合,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值得在教学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清华.高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16,06:63.

[2]杨静.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4,13:115.

[3]林金香.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07:188-190.

篇11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121―01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提出,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注重时效性教学。高中阶段是中学生较为关键的转折点,而高中政治教育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甚至还会对国家及其社会的安定造成影响。因此,新课标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师需不断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着眼于大处,紧扣时代的脉搏,从而确保政治教学的时效性。本文主要就新课标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时效性进行研究,以期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转变教学观念,发散学生思维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传统满堂灌的教学观念极易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理念下,首先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去,进而解放学生的思想。如,在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询问学生有没有购买东西上当受骗或买到伪劣产品等消费中出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适时地引入一些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再循序渐进,向学生讲解伪劣产品侵犯了消费者哪些方面的权利,消费者可以采取什么样的途径来维护自身合法的权益,在这个当中,政府和国家起到什么作用等。这样一来,不仅能够确保教学的时效性,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发散学生的思维,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启发学生思考需做到恰当引证

传统的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能根据教师的讲解及重点的勾画,进行机械的记忆;或者是通过大量习题的练习来加深记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无法对知识很好地理解,更别说将知识融合。学生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的兴趣不高,致使学习的效果无法提高。因此,新课标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需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教师在其中起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恰当引证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如,就某一个话题进行一次辩论会、分组进行演讲等,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思考,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通过案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高二政治哲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个哲学理论和现实的哪些案例关联,然后将这些案例引导到新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寻找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寻找最佳的解决办法,这样不仅能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而且还能为哲学理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使枯燥乏味的哲学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案例进行教学,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兴趣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提高政治教学的时效性。

篇12

一、对前提批判的理性认识

基于政治课程的角度探寻前提批判的定义,我们需要首先了解政治、哲学和前提批判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前提批判思想成为影响教学乃至学生学习的理论基础。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它是哲学中的一个分支,或者说,是构成哲学的一部分。哲学是政治理念和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而政治则是哲学目录下的一门重点学科,即政治哲学。而且,哲学是研究世界万物性质、真理和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等多项内容,而思想则是哲学的核心所在。思想与知识、价值、存在、理性、心灵和语言形成了直接的因果关系,其中,后者是“因”,而思想是“果”,将后者集合起来,即是一个人的思想,它表现出了一定的特性,与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了直接联系,即人的个性和性格。

而前提批判则是对上述内容的一个前瞻性思考,无论是政治、哲学还是个体思想。但它们之间也构成了一些内在联系,其中,政治是对哲学的前提批判,哲学是对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而理论思维又是什么?用哲学的眼光来看,它们是思维方式、生活基础、人生问题和思想冲突。因此,前提批判是对个人主观行为的前瞻性思考,是避免、调整和发展人生步调的重要前提。

二、培养前提批判思想,提升哲学思维能力

缺乏前提批判思想,学生就无法正常学习,同样,生活也无法正常开展,因为这会扰乱生活秩序,使学生漫无目的地前行,随波逐流,最终在思想颓废中走向消亡。培养高中生的前提批判思想,是提升学生哲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让学生有计划地学习和生活,稳固地推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前提批判思想的培养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任何欲望都提出质疑。个人欲望是前提批判的对立面,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教学不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任何欲望都提出质疑,从而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最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格来说,质疑即是一种前提批判。通过质疑,能够帮助学生确认他们言行的规范和有效,提升他们的素质;通过质疑,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学习方向;通过质疑,能够让学生提前发现存在的隐患,从而及时消除,避免将自己带入误区;同样,通过质疑,也能让学生发现自身成长的规律,最终形成哲学思维。

2.让学生有计划地成长。在人的一生中,最让人畏惧的是未知,假如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的未来,那么我们将能够避免很多失误。然而,虽然不能预知未来,但我们却可以通过做计划的方式来规划未来,而做计划这项行为,也是前提批判的重要表现形式。做计划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将明天的行程规划通过今天的计划表现出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成长并理性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这与哲学思想中的内在论、规律论是一脉相通的。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计划意识,是政治教师的重要责任。培养的途径可以是课堂计划学习,也可以是课外计划生活。

如,让学生计划课堂学习,以“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一课为例。首先指导学生采用预习的计划方式,在课前了解学习内容;其次确立课堂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文化生活多样性的现状及其成因;(2)了解大众传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理性认识自身文化生活的利与弊。而学生的学习目标与教师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对等的,假如两者之间出现偏差,那么,教师首先应自我检讨,是否教学目标的制定偏离了课题预设目标的方向,其次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评价,对于错误理解课题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实施课外辅导,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做计划并正确计划课堂学习的良好习惯。

3.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前提批判思想。高中政治新课标中有很多表现前提批判思想的课题,如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其第一课时“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和第二课时“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都是前提批判思想渗透的重点内容;必修四哲学生活中的所有课题都与哲学思维能力存在联系,而优化展现课题知识的重要手段,即是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前提批判思想。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前提批判思想,教师应抓住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用哲学的思想来组织教学,用前提批判思想来优化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从而为学习政治课程以及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13

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抽象思维是凭借概念进行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它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为基本的思维过程,以概念、判断、推理为思维的基本形式。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如果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高,就会严重影响到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而高中政治课在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方面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因为,高中政治课,向学生传授经济学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学常识,帮助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社会,分析问题,掌握选择人生道路的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高中政治教材的知识内容,是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的高度抽象,充满了深邃的思想。经济学知识是对社会千变万化的经济现象的高度抽象。哲学知识则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灵魂,政治学知识是对社会的上层建筑的理论上的抽象描述。所以高中政治课对学生抽象思维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政治学科的一大特色。

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在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文中的内容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思维训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我在讲授价值规律的两点基本内容时,我让同学们分析推理:如果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用统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而是用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哪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如果商品交换时不遵守等价交换的原则,也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同时,我引导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进一步思考:价值要与价格相符合才是等价交换,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有可能价格一成不变,永远等于价值吗?为什么为出现价格不等于价值的情况,这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吗?经过抽象分析,学生们领悟到价格与价值要相等,这只是从长期的趋势来看,并不是每一个商品交换场合价格都与价值相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都有了极大的进步。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进行广泛思考,不因循传统的思维方式。它的思维途径具有多向性,思维过程富于变通性,思维结果富于独特性。学生是否具备创造力,发散思维能力的强弱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在政治课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善于从多角度去考察问题,分析问题,就会使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在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首先要使他们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政治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问题的实质。因为问题所蕴含的内容是多角度思考的依据。例如,在讲授高三政治课的《我国是单一制国家》这个框题的内容时,我要求同学们深刻地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包括台湾在内的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祖国的神圣领土一寸也不能分裂。这是两岸关系问题的实质。我要求同学们运用发散性思维,从尽可能多的角度论证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学生从历史学角度分析,中国历代政府都在台湾建立了行政机构,对台湾行使管辖权。有的学生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对台湾有不容置疑的。甚至有学生从地理学角度论证台湾与祖国大陆原来就是一个连续的继往开来统一整体,后来由于地壳下降,才形成今天的台湾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