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课标》中明确提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要达到上述目标,作为教师就要转变教学观念,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调整自己的角色和与学生的关系,由“导师”转变为“同桌”,尊重学生的想法,和他们平等合作。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做参谋,以平等的姿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创设良好的情景,使学生成为教师的帮助者,让他们热情又毫无保留地提供各种方案。在交流中,学生的表现欲望才能被充分调动。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要主动融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参与整个过程,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发挥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解决问题。教师不再牵引着学生走,而是作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伙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篇2
一、教师应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促进者,即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学习情境,优化学生学习的外部、内部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想方设法创设情境,优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因素,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的学习。
二、教师应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指导者
教师在学生课堂学习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重要的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指导学生自我设计学习活动和选择最佳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教师可演示课件,图上有一条公路,如果两辆汽车从这条公路上的两地同时出发,行驶的方向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通过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探究出运动情况,使教师和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实现了同步成长。
三、教师应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咨询者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疑问,会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教师应成为他们的咨询者。教师是他们失去目标时的问路人、迷失方向时的指路人,而不要充当学生的领路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不同意见。
四、教师应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
如果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如同“导演”,那么,学生学习中的合作者就是“演员”。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合作意味着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具有自主求知、自主发展的特点。
五、教师应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者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密切师生关系,使教师从“权威”变为“合作伙伴”,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
篇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相应研究与实践”(2014JGA36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高天施(1983―),女,广西南宁人,在职研究生学历,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在今天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代教师的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任务。而新理念、新技术已逐渐引入教育领域,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在国内英语高考开始改革的现实前提下,高校英语课程,尤其是以“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的高职学校英语课程,应当更重视英语课程的改革和发展。目前,广西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基本停留在“语音室+PP”或“多媒体教室+视频”阶段。然而国外以及我国的一些城市已开始兴起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这是一个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的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新热点名词。它的出现启发了教师如何重置教与学的顺序;它的“翻转”也带动了教师在角色和教学能力方面的“翻转”。
一、教师角色的“翻转”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应明确谁是这一课堂的主体,是讲台上唾沫横飞的教师还是需要在信息化环境下掌握新知识的学生呢?答案不言而喻。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与内容录制教学视频,之后上传至网络平台以供学生在家或宿舍观看。学生通过该视频并在其他学习资源的辅助下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不再以传统的方式教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与交流,从而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课堂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而是“教师讲、学生更要讲”的互动平台。因此,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必须勇于接受并推进这一变化,必须舍得放手让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那么在高职英语课堂上,“退居二线”的教师又应如何重塑身份呢?
(一)成为学习者
很多人都听说过一句英文谚语:“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当代教师,要始终保持好学上进的心态。在基于教育信息技术化平台的翻转课堂中,学生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来安排自己的课前自学。他们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同时也可能衍生出更多问题点。为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并成功答疑解惑,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量。此外,如今的高职学生大都思想活跃大胆,常会有各种奇思妙想的提问,而大部分学生接触过各种电子产品与网络,一些学生甚至是信息化技术的高手。因此,现在的师生互动过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授学生,而是师生互教互学。
(二)成为设计者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不管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还是翻转课堂的新模式中,教师都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设计。但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中,设计者的身份应进一步强化。教师在准备教学资料和录制视频时,要悉心设计适合学生观看并掌握的课件,为学生安排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设法激发学生对该任务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设计与组织课堂活动时,应根据各学生的课前自学情况设计出最适合学生完成的课堂活动。在注重口语提高的高职英语课堂上,教师可设计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影视配音、分组竞赛等任务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口语训练,实现教学目的。
(三)成为监督者
传统课堂中的教师在授课时要肩负起监督、管理学生的身份。翻转课堂的模式则侧重学生在课外自学与师生的互动交流。因此,教师需带着更强的责任心对学生进行监管与督促。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一些网络教学平台能够成功实现教师在课外对学生进行“远程操控”,其目的只是为确保学生能自觉进行学习,也让师生有了更多机会真挚交流。除了目前普遍使用的QQ、微信等社交软件之外,教师也可通过电脑、手机等在教学平台上就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督促、评测、反馈、探讨等。在这样的新型学习模式下,保持联络的通畅性、多样性,才能更好地了解学情,从而更大程度地帮助学生获得提高。当然,教学监督者并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身份。在现如今的教育环境中,教师除了收获学生的尊敬之外,也应当和学生建立友谊。许多教师不再是古板老夫子的形象,而是亲切的朋友,这在国外的师生关系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通过网络平台借鉴国外教师的授课方式及对待学生的方式,以此建立起一种亲密而又自在的师生关系,也让学生更享受学习的过程。
二、教师能力的“翻转”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除了带来教师的角色转变,也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对言传身教的教师而言自然是十分重要的。讲台上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必须思路清晰、语言准确,常常还需要多角度解释一些知识点。如在教授英语新单词或新词组时,注意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近义词或反义词来解释,有时需要快速想出多个例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在注重交流互动的翻转课堂中,教师需具备更强的表达能力,不仅能采用引导式语气与学生就教学内容交谈,还要做足准备、反应迅速地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给出准确回答。在学习语言的课堂上,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口头表达的语法正确性,以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慢慢增强语感,避免影视剧或网络上的一些简化用语对基础语法学习的影响。另外,教师在录制教学视频时,语言应简明精确以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学内容的解说;而生动的口头表达和肢体表达配以丰富有趣的视频还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组织能力
翻转课堂中的活动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课前的自学情况,这样更考验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为保证不同水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教师要更重视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在组织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编排一些不同层级的任务,或以分组形式由能力较高的学生带动能力较差的学生来完成任务。在任务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各种引导和辅助方式确保每一位学生的水平都能充分发挥。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能提高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增强学习信心与学习动力。
篇4
就说学习密度这个概念吧。在教学中(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自然科学》第三册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密度),教师在讲台上演示,测出一个个物体的质量、体积,填入表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一组组数据,然后得出密度这一概念。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主要是教师的讲解、引导,把学生的思维牵着,沿着自己设计好的路线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虽有一定的思考,但主要处在被动的接受的地位。
而在(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第二节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的教学中,更多的是学生的实践与思考。在学习密度这个概念之前,就有一个学生活动:“研究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教师必须组织好这一次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就扮演了多种的角色。首先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明确这次活动我们要做的事情:测出不同体积的水的体积、质量,然后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其中天平的结构和使用在第一册中已学过,所以活动中回顾天平的使用以及注意事项可以完全交给学生,教师这时可作为一个“群众演员”或者是“观众”。而量筒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这时候教师就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通过与以前学过的仪器的比较(例如温度计、刻度尺等)让学生了解量筒的使用。接下来就是学生的实验活动了。但是学生在实验的时候,教师并不是清闲的,他应积极地看、听,密切地注意学生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是一个领导者、一个纪律的维护者、一个解惑者。在活动中,我发现学生有着极大的热情与积极性,认真地测量着。当有两三组数据测出来时(有些组测出来的数据比较准确,而有些组的数据偏差较大甚至是错误的,这时教师可以帮他们指出来),有些学生就发现了数据中存在的一些规律,这时在他们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疑问,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表现出一种极想知道事实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篇5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的思维交流过程,教师教得怎样,学生学得如何,需要通过一定方式了解。课堂提问即是方式之一。课堂提问不仅作为教学方法,还被作为了解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手段。提问过程即信息反馈过程。充分利用提问反馈,捕捉信息,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因此,提问是否得法,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但长期以来,由于许多教师对提问原则研究不够,对其自身在课堂提问中所承担的角色缺乏应有的了解,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致使许多课堂提问流于形式,在看似活跃的气
氛之下,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比例甚低。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人本主义提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以及潜能的发挥,提倡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全人教育的理念,教学中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和系统功能语法代表人韩礼德的语言实质理论推动了外语教学的变革。他们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行为,其基本功能是交际,语言学习只能通过学生的交际活动来完成。而二十世纪70年代关于中介语理论和学习者个体因素的研究,更让人们认识到学生才是外语学习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因素,教师只是促进者。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的师生关系,重新定位和调整了“教”与“学”的关系,并对教师角色进行了重新的界定,使外语教学回归了自然。学生成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有参与决策和进行个人选择的能力。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媒介,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同时,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同,又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成败。那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阶段,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三、教师在课堂提问中的角色
(一)问题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善于提问,提出好问题。而一些无关痛痒的提问,跟学生“较劲”的提问,不仅不起任何作用,反而使人索然无味,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稳定发展。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通过设计不露雕凿痕迹的问题,使学生在对其探索中寻求到一种学习的快乐。
1.分析课堂提问的类型,有针对性地设计有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
问题的分类标准不同,其分类也不尽相同。仅从回答者回答的自由度上来分,可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提问;聚合式和发散式提问;展示型和参照型提问。封闭式、聚合式和展示型提问大都是信息再现性的,一般有明确的答案。开放式、发散式和参照型提问则是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做出创造性的回答。这类问题无固定答案。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尽可能地增加发散式提问所占的比例,启发学生思维。
2.提问应该适时、适地、因人而异。
当学生处于不知而急于想知或已知某一问题而又想进一步深化认识时,于颇具思考价值处恰当地提问,把握时机,提出问题,对促进思维发展十分有效。具体而言:(1)当要形成某一学科的理论知识、概念或原理,要想揭示其内在联系时;(2)学生凭借“旧识”可以独立探索“新知”时;(3)学生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4)当学生疑惑不解,厌倦困顿时;(5)当学生的思维有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6)当学生有观点极想表达时。在这些时候提问,就恰到好处。
(二)课堂提问中学生的启发者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充分开动了自己的大脑才是真正的参与,才有可能提高个人或是集体的素养。要提好问,就得讲究提问的技巧,提问的艺术。提问方法得当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调节学生思维,使师生进行最佳的心意交流和信息传递。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问对象,灵活运用各种提问方式。例如,一堂课有时如果能用一个新颖、切题、有趣的导入式提问开头,无疑会有利于学生一开始就全神贯注。进而用讲授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求知悬念,引人入胜。最后用内容总结式提问结尾,不仅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可以起到加深印象、提出问题、发人深思的效果。
(三)课堂提问中的协调者与控制者
1.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答案,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很多教师都习惯于这样实施课堂提问:在提出问题之后,只要有学生回答出了预设的答案,就继续开展下面的教学活动。其实,在教师满足于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能够说出课前预设的问题答案的同时,实际上却使更多的学生失去了思考问题、锻炼思维的机会。较为理想的做法是,在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扮演引导者或助手的角色,要求学生加工或反思自己的回答。如,教师可以追问:“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大家了解他在思考什么,在怎样思考。以这种方式启发学生反思回答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在学生回答错误,或是回答有困难时,教师不宜急于让其他学生补充、完善,而应该及时变换提问的方式、提问的角度,或提供回答这个问题的铺垫性的问题,让回答有困难的学生继续思考、回答。这样的追问,也被称作“加工性问题”,与教师先前提出的“核心问题”共同构成了有效的提问。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工性问题比教师提出的初始问题更为重要,因为它直接针对学生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完善、丰富自己的回答,发展思考力。
2.鼓励生――师、生――生交流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提问引发的交流模式有三种;师――生交流模式,生――师交流模式,生――生交流模式。但是在英语课堂上,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师问生答的状况,问题的交流只局限于师――生交流模式。如果在课堂上,我们大量地只是要求学生被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只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依赖教师,只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惰性。在教学中,应大力提倡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并且以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提问为契机,形成师――生、生――师、生――生等多向互动的交流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学生回答的评价者与鼓励者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他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对学生而言,即要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满足自我实现。在英语课堂提问中,适时地对学生加以鼓励和表扬,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例如设计问题时,不是想法让学生答不出,而是让学生感到跳一跳能够得着,多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帮助他们找回自信。
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论正确与否,合理与否,都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以便教师从中发现问题,加以指导。不以简单的对错来评判学生的答案,不以是否获得知识来判断学生的发展,而是将学生的学习看作有意义的思维过程。树立这样的观念,有助于我们设计真正对学生有发展价值的提问,并能够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的评价和正确的引导。
四、结语
总之,课堂提问这种最古老的、到目前仍然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方面有着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和作用。教师应在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的前提下,探索如何通过课堂提问培养与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和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
[1]丁晓晖,董科胜.“以学生为中心”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4).
[2]廖锦超.基于网络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J].外语电化教学,2005,(1).
篇6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江西师大、南昌大学、华东交大、井冈山大学等四所大学的本科生共720名,其中男女生的百分比为70%和30%,教师每个学校6人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
二、分析与结果
1.课堂体育社会化能为学生学习社会角色提供优越的环境与适宜的条件
每一组单独的社会关系都有构成关系的两极,如师生关系的师与生所处的位置是社会关系中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学生的社会地位。每一个社会角色,都代表着有关的行为期望与规范。角色的划分是很多的,这里我们把课堂角色分为正式角色和非正式角色。在课堂教学行为期望与规范中,教师的正式角色被认为是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学习资源的指导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课堂行为和学习效果的评价者等.教师非正式角色被认为是教育知识的分配者、学生交往的控制者、课堂气氛的营造者、社会标签的张贴者等。
学生正式角色被认为是既定课程的学习者、课堂活动的参与者、群体规范的遵守者等,学生非正式角色被认为是主体地位的谋求者、展示机会的竞争者、肯定评价的寻求者、同伴与教师行为的制约者等。在课堂体育社会中你担当厂某种社会角色,就要表现这个角色的特征。当教师就要像教师,当学生就要像学生。。如果做什么不像什么,不但完成不了自己角色的任务,还会影响别人。人们常说的“教不严,师之过”,就是指教师辜负了社会对于教师这个角色的期望。可以说,一个人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就必须学习适当的社会角色。而课堂体育社会化恰好能为学生学习社会角色提供优越的环境与适宜的条件。
2.课堂体育社会化的良好气氛与课堂角色有必然的因果关联
欲构建体育课堂良好的人际氛围,最需师生进行角色学习与角色扮演的恰恰是非正式角色,充分挖掘师生非正式角色的正向功能,是营造课堂气氛的关键。通过对非正式角色的正向功能调查,有41%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是一个对待学生热情、耐心与理解的“学长”;有咒%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是一个代表课堂社会民主与公正的“裁判”;有27%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激励、关怀与幽默的“权威”,这些能满足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因为学生都想争当教师的“宠儿”,都希望教师对自己采取有别于普遍主义的“特殊主义”方式。总之,课堂体育社会化中学生期待的教师不是“工具角色”,而是“情感角色”。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学会和扮演好情感角色,才能使学生的“非正式角色”生动起来,也只有学生扮演了非正式角色,才能有理想的课堂氛围的生成。运用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角色互动,以及角色与氛围之间的交互促动,是课堂体育社会化的良好气氛生成与变化的内在机制。
3,在课堂休育社会化的学习中所获得的各种各样的角色经验
在课堂体育社会化的学习中所获得的各种各样的角色经验,不仅能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具有意识地让某个学生扮演超出他本人的能力与特性界限的角色,如在课题实验的比赛时让替补队员担当主力队员的工作,让体育技术和技能差的学生担任小队长在体育游戏中发挥玉要作用等,能够提高本人的自豪感和自觉性。能够刺激本人通过加倍努力去获得成功,这就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而由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又会增强其自信心,从而促进其身心的发展。相反,如果你一旦接受了这个角色,意味着必须承接其他成员的期望,假如扮演失败,等于辜负了众人的期望,不仅不能满足其本人的成功愿望而丧失信’心,同时还要接受来自众人的非议。本人在课题实验时就出现了这样的学生,扮演失败后让他们灰心丧气,没有了信心,有的还冲出了课堂,挥泪跑回寝室。通过实验发现前者扮演的角色会促使他在群体内的地位上升,后者则会导致其地位的下降。因此,教师在体育活动中有意识地进行角色加工时,必须采取符合实际情况的帮助措施,以利保证其成功。
4.课堂体育社会化的角色培养与社会角色的关系
社会角色是完成社会活动的必要的社会形式和个人的行为方式。通过课堂体育角色的学习,学生懂得了社会角色是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组织的基础。这有利于教育学生懂得“做什么像什么”的社会意义,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时“干一行爱一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打下一定的思想基础。通过体育角色的学习,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经过个人努力是可以成功扮演各种角色的,从而体验出人的主观努力是改变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一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课堂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创造的文化形式和社会文化行为,它所包含的无数大小事件,很多是属于社会事件。这些社会事件中所扮演的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角色是互动的,也就是说,教师扮演好情感角色,才能使学生的非正式角色生动起来,也只有学生扮演了非正式角色,才能有理想的课堂氛围的生成。也只有师生共同完成了各自的角色的目标和任务,才能为其今后走上社会,尽快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地基础。
2建议
①应在体制文化与精英文化、年轻人文化与世俗文化之间,寻找角色结构的平衡,或权威公正、或慈祥殷切、或机智幽默;
篇7
二、语文教师应是“教”与“学”的链接体
所谓“链接体”就是“桥”。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教师如何扮演好桥的角色呢?首先,提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否则就是桥搭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我上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首先把鲁迅的家乡绍兴“百草园”的图片出示出来,然后根据我了解到的关于鲁迅与百草园的故事及他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经历讲给学生听,开讲激趣后很快的就将学生带进了课文,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解读课文。当然,我们不能把我们对课文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差异性,尊重并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设计主问题让学生充分与教教材交流,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且是思想艺术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再去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篇8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即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知识的“输出者”,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知识的“输入者”。一堂课的成败,完全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以及备课的充分与否,学生无力左右“输出”的信息量,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与途径,完全成为教学的接受者和旁观者,无法真正提高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首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完成教师角色的转换,使之从完全掌控教学的主体,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桥梁。下面,本文将通过一堂大学英语阅读课的实例,来论证教师角色转换在实践中的体现以及对提升阅读课教学效果的意义。
二、阅读课堂教学实例
本次阅读课,笔者安排了《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第八单元Section ALegal and moral implications of Cloning。
1.课前任务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让学生预习课文,扫除阅读的语言障碍。但(随着资讯的发达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仅仅布置这样的课前任务已没有太大的实践意义。现代外语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及探索发掘式的学习方法。因此,笔者在上课前,先布置学生们通过使用包括图书馆、网络等途经,收集有关克隆的各种材料,并加以归纳整理,对克隆的相关知识要有初步的掌握和理解,并能用英语对相关内容进行简单的表述。
2.课堂学习
2.1 在上课一开始,笔者就安排时间集中对学生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展示。在后来的统计中,我发现62位学生收集到有关克隆的英文解释42条、新闻报道37条、图片46张、其他背景材料26篇(段)。学生大都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了初步整理,许多学生还收集到克隆与人类自然生育的比较类文章,还有几位学生收集到将二者进行对照说明的英文图表,一目了然就可以看出它们的差异。通过这样的展示,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课堂学习的热情有了极大的提高。
2.2 在材料展示之后,按照惯例应该是老师介绍背景知识,展示相关图片。笔者认为,这一过程是不可缺少的,但如果把这个机会给予学生,对学生来说反而是一个锻炼的机会。笔者将全班分为5个大组,分别请每组推荐一位同学就本组收集的材料从一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介绍。许多学生由于有了事先的准备而对材料非常熟悉,甚至还采用多媒体辅助、图片展示等方式,从一个方面将克隆技术及其相关的知识做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介绍,而且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很高,有几个组甚至出现数位同学都想上台发言的情况。这样的活动,给学生很大的表现空间。这一过程中,笔者则主要为学生提供发言的平台,并未就学生所犯的任何语法错误进行纠正,以保持其发言的流畅性和完整性。
2.3 在背景介绍结束以后,笔者安排了一小段与克隆有关的电影片断的播放。该片断播放第一遍的同时,我在黑板上写出讨论问题Do you want to be cloned?Why or why not?然后播放第二遍,在第二遍播放完毕之后,将全部学生分成两部分,一边为正方,一边为反方,结合电影内容就该问题进行讨论,要求他们各写出3大理由,然后交换所写内容,同时给出3个驳斥的观点。最后,双方各由一位同学就己方的观点进行陈述,由笔者简要地评判。
2.4 课文学习,笔者采用了讲与练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学生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中可以查到的部分就不再重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枯燥而又意义不大的内容也跳过,主要是从文章中一些精彩的句子入手,分析其语言特点和写作思路。同时结合课文后面的翻译题目,进行相关的课堂练习。在教学中要强调大学英语的学习应该从正确使用语言到精确使用语言,做到句式合理,用词准确,表达清楚。从只是单纯地学习生单词和句子,上升到如何从阅读他人的文章掌握地道的遣词造句的技巧。让阅读这一“输入”的过程服务于表达(包括书面和口头的表达)这一“输出”过程的需要。
在本次阅读课结束之前,笔者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题目如下:
结果,有76.2%的学生对这堂课的总体评价是很好,有85.4%的学生认为老师应当合理引导学生学习。关于教师的角色,95.2%和98.7%的学生还是肯定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教学的评价者,但对于后两个选项,分别有76.5%、71.3%作了选择。通过上述课堂教学的实例和问卷调查所显示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于教师在新教学模式中应扮演的角色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位。笔者认为在自主学习和多媒体教学成为大学外语教学趋势的前提下,教师应当具备如下四种角色。
三、教师的四种角色
1.教师的“导演”角色
我们都知道,电影是在特定的场景中的故事,导演就是这样的场景的营造者。一部片子是否具有时代感和艺术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导演对场景营造的把握。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思想表达的载体,它同样需要特定的场景中。我们语言的学习,就是对现实生活交际需要的预演,越是生活化、角色化的教学模式,越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语言和把握语言。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英语教学的共识的前提下,教师的首要角色,就是应当成为一位“导演”,综合英语视听说等各种途径,采用声音、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营造一个生活化、场景化和立体化的学习平台,为学生英语学习提供一个学习、参与和展示的舞台。
2.教师的“中介”角色
“中介”是一种职业,它主要是提供交易的信息和机会,通过引导具有相同目的和不同需求的交易者进行交易,从而实现买卖双方的双赢。那么,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一改过去那种“计划经济模式”的教学“主体”地位,即教师对教与学一把抓,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完全处于被动输入的地位。在教师“中介”角色的定位下,教师应该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自己对教学的理解,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前的准备、课上的参与和课后的深入学习。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一个人滔滔不绝、面面俱到地讲授,而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一个讨论、发言、练习和协作的舞台,做到真正的自主式学习。
3.教师的“协作者”角色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认为,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和主体,学生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同时强调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让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与协商,主动去构建自己的认识与知识。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之下,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具有“协作者”角色,即教师协助学生完成对英语知识与能力的“构建”。其主要方面包括,首先,教师应当是学生的“信息源”。通过自身的知识积累和教学准备,为学生提供他们自己通过参考书和其他资料无法及时而全面找到的知识与信息,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学到的内容。其次,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鼓励者”。实践证明,学生的情感因素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应当从情感上呵护学生,从意志上鼓舞学生,使其不再将语言的学习视为畏途,对掌握语言,应用语言充满信心。再次,教师也应当是学生的“互动者”。学习,尤其是语言学习需要互动,互动不仅仅局限与学生之间,也存在于师生之间,不仅存在于课堂之上,同时也存在于课堂之外。因此,教师应该在课上和课外都与学生开展良性的互动,通过思想的引导、方法的指引、错误的纠正和情感的交流,使学生能够独立地思考、自主地学习,最后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
4.教师的“裁判员”角色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既是教师教学水平和成绩的反馈,又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的指标。同时,它为师生之间加强互动与交流,改进教学思路和学习方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传统教育认为,教师的评价功能主要体现在平时批改作业和考试后阅卷方面。但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下,教师的“裁判员”角色不再局限于上述两个方面,而是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比如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对其错误进行纠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课后表现,通过课上的互动,课后的交谈,网上辅导、交流、发送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对其学习的过程进行监控、跟踪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状况的波动起伏,加以正确地引导和帮助。同时,教师还应当正确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使其对于自己和他人的学习能力和状况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其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引入、自主学习模式的推广,这都为教学改革的推进提供了条件。但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与学,还必须要完成教师角色的转换,使之从完全主导教学的全过程,变为启发、引导和协作学生去独立完成学习的主要环节,让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实践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徐锦芬,徐丽.自主学习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4]孙景欣,屈妮妮,王宝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主导思想的改革与实践[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5]董明.大学英语课堂“生生互动”模式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5期.
篇9
教材分析
各版本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科书也体现了这种课程的开放性。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在必修2中,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主题,探讨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等问题。中国地图出版社的教材,在必修2中,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主题,探讨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问题。山东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在地理必修3中,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主题,探讨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等问题。各教材对这部分学习内容的呈现顺序和论证的材料都具有各自的角度。从而使课程的实施异彩纷呈。
[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学习是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首先,这堂课的导入是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面对无法了解的东西本能地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使他们会主动地去寻找结论,努力地去解释这一现象,通过这种努力使学生产生新的洞察力,新的概念和新的理念,再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懂得知识是怎样从对材料的分析中产生的。然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采用角色扮演、小组竞赛、辩论赛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并与别人交流。还课堂于学生,给学生时间与空间时,我们的课堂就不再死气沉沉,而是一个充满活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平台。
[教学过程]
问题情景
(屏幕展示:“《京都议定书》”资料)
《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的。这一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2012年间,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削减了7%、欧盟8%、日本6%,今年3月,美国政府决定不履行《京都议定书》,并借口称,如果发展中国家,不能作出削减排放量的具体承诺,美国绝不会在议定书上签字。
师:《京都议定书》的主要议题是什么?各国争议的焦点是什么?所争议问题的背后问题的实质在哪里?
(这时同学们开始议论,交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主要议题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
生:各国争论的焦点是既要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又不希望自己的排放被限制过多。
生:争议问题的背后是全球变暖问题。
生:还有如何公平地解决发展生产与破坏环境之间的矛盾。
(在学生发言时,我将这些问题略加调整,打在屏幕上)
问题:
全球气温为什么会升高?
全球变暖对人类造成哪些影响?
对美国政府不履行《京都议定书》,你的立场怎样?为什么?
师:我提议对第一、第二个问题,把全班同学自由组合成三组,进行抢答。选一位主持人主持和一位评分员记分。第三个问题,通过角色扮演和辩论来解决,好不好?
(这个提议获得热烈响应,大家一致赞成)
活动开始
主持人:现在就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开始自由抢答。
第二组的刘涛同学抢先发言:我认为,温室气体是全球变暖的唯一原因,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和工业的不断发展,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的量在不断增加,从而不断加热大气,增加了温室效应。
主持人:请评分员给第二组记5分,
第一组王芳说:“温室气体并不是全球变暖的唯一原因,俄罗斯科学家提出新的观点,认为宇宙射线也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它能通过改变低层大气中形成云层的方式使地球变暖。
主持人:请评分员给第一组也记5分
第一组李春抢答:“科学家根据对冰岩蕊样的记录,在近一万年的高温期之前,分别在13万年、24万年、33万年附近,还有三个高温期,如果说近一万年来,尤其是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原因,归咎于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产生的温室效应,那么十多万年甚至二十多万年前的高温有归咎于谁呢?
主持人:请评分员给第一组再记5分)
(第一组已得10分,第二组也不甘示弱)
第二组的张冬说:“全球环境污染会导致更严重的全球变暖,据统计,如果汽车数量保持现在的增长速度,到2025年全球的汽车总数将超过16亿辆,现在,机动车辆每年排放9亿公吨的二氧化碳,约占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15%,更多的车辆将意味着更严重的全球变暖,同样到2025年世界2 /3 人口将在城市居住,因此,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会日益突出,全球变暖的速度就会加快。
(第二组也得了5分,第三组的同学很着急)
这时第三组的扬洋勇敢地站起来说:“全球变暖会影响到全球气候的变化,冰川融化,近百年来,由于海温升高,造成海平面上升量为2—6 ,专家指出,全球冰川体积平衡的变化,对地球液态水量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如果南极及其他地区冰盖全部融化,地球上的绝大部分人类将失去立足之地。
主持人:请评分员给第三组记5分(这时气氛热烈,畅所欲言,就连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都踊跃发言了)。
刘晓说:“全球变暖会使干旱蔓延,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会更恶劣,对农作物产生影响,使农作物生产率下降,动植物的行为发生异常。”
(刘晓又为第一组赢得5分)
王放说:“全球变暖气候干旱,还会加重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还会使厄尔尼诺现象更为严重。”
(第二组也追到了15分了,后面举手的同学更多了,思维也更活跃了)
主持人:我们再给第三组一次机会
焦阳说:“全球变暖对地球的自然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北极永久冻土层开始融化,埋在冻土层内数千年死亡的植物也开始腐烂,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会进一步加快全球变暖的速度。”
主持人:第三组记10分,三组的记分不分上下,
(这时我看到一位平时少言寡语,但绝对善于思考的优秀女孩,慢慢站起来)只听她慢条斯理说:“圣诞节 快到了,孩子们期待着圣诞老人在午夜里乘着
由驯鹿拉着的雪橇从天而降,但人们没有想到,由于全球变暖,驯鹿已经频临食不裹服的境地,可能没有力气拉着圣诞老人周游全球了。”
主持人:第三组加5分,总分也是15分。
我请求插问:全球变暖带来难道都是负面影响吗?
不是,高明抢着发言:“全球变暖对农业产生影响很大,使高纬度的寒冷地区温度升高,使农业区的范围扩大,农作物的产量提高,二氧化碳增加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有机物的含量增加,对农作物的生产非常有利。
主持人;第一阶段抢答竞赛结束。第二组总分20分,暂时领先。其他组不要灰心,后面还有机会。下面进入角色辩论阶段,请各组组织辩手,10分钟后就位。
(当第三个问题出现在屏幕上时,全班同学形成了三派,三派分别扮演了美国政府、联合国气候大会组委会(中立方)、发展中国家。三派立即开始讨论,交流,推选代表…)
主持人:辩论开始。首先请“美国政府”的代表阐明观点。
王芳:“我承认发达国家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应负有最大的责任,但是发展中国家也要做好应做的工作,尤其是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中已占多数,免除承担一定的共同义务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代表美国政府的另一位同学补充说:“温室气体排放并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真正原因,因此我认为不必牺牲现有的经济利益而减少排放,我们有能力用森林面积,向其他国家输出环保和清洁能源技术等方法,来抵消本国必须减少的排放量。
这时,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刘涛同学不服气地站起来说:“当前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最大,而且一直都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者,他们将自己的经济利益凌驾于全球环保事业之上,未免有点太霸道和自私自利了,他们不应该以发展中国家被排除在议定书规定之外以及其它为理由而拒绝在议定书上签字。
(看到双方争论的那么激烈,代表组委会的同学有点座不住了,向支持人请求发言)
平时口齿伶俐的扬洋同学说:“今天,在防止气候变化方面,我们都面临着艰苦奋斗,发展中国家尽管对温室效益责任最小,却受害最大,所有国家都会受害,因为气候的变化是不分国界的,我们不能只等待而不采取行动,尤其是工业化国家必须带头,因为他们有经济和技术上最好的条件来改变这一状况,但是发展中国家也要作好他们应做的工作,要想阻止破坏生态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都应加入京都条约。
(我也代表组委会请求发言)
我总结说:“大家站在各自的立场说的都有道理!看来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影响是利弊参半,但是通过各派的发言,总的说来还是弊大于利。
(这是我看了一眼记分员亮出的记分牌,见第三组明显落后。再看第三组的同学,见他们十分不服气,于是请求主持人,能否再给大家一次机会,就“我们需要洁净的大气,请为还大气以洁净想办法。
主持人:开始抢答(话音刚落,第三组的同学就迫不及待地抢先)。
王玲说:“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停止滥伐森林。”
第一组代表:“给汽车换太阳能的、电池的、风能的、天然气的,甚至还有特殊燃料的动力源。”
第二组:“给所有冒烟的地方设计一个空气净化装置,安在烟囱的排气口处。”
(这时第二组的组委会代表也忘了自己的身份,加入了抢答的行列)
第三组:“把农村的秸秆用做制沼气,造纸、埋在地下肥田。”
(第三组的记分追上来了,三个组不相上下,整个课堂又进入了一个小。
主持人:注意规则,注意规则!
(见主持人已经无法维持,我只好强行发言)
我总结说:“大家谈得都很好。全球气候变暖已在危及人类本身,如果人类不争取有力的措施来保护我们的环境,人类将共同遭受到更大的灾难,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
大气环境观念,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的这一片蓝天吧!
篇10
激励者在课堂中的主要工作是:通过语言或者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实验表明,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教育下,学生一般只能发挥20%―30%的学习能力,反之,学习能力能够发挥80%―90%。这种角色主要出现在某一??新的知识主题开始前。以汽车类专业的课程为例,比如要讲解汽车检测知识之前,可以先通过案例的方式谈谈汽车检测的重要性、汽车检测工程师在行业中的重要性以及优越的工资待遇,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同时,该角色也可以穿插在师生的互动中,比如教师在讨论环节中希望学生能够积极发言,可以有一些行动和言语的鼓励,比如微笑的态度、“大家可以踊跃发言”、“说错了没关系”等类似的语言鼓励,在学生参与互动后,不论对错都以认可的态度回应他们“很好”、“不错”等语言,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激励。
教师做好激励者角色的要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需平时多关注与课程相关的行业发展动态,积累丰富的激励案例,用于给学生正确的导向,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2.在互动环节中采取激励时,需要具有亲和力,多鼓励,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不是在被动地回答问题,而是在与教师一起讨论和互动。
3.在学生参与互动后,给予积极回应,尊重每一个发言,让学生意识到每一个回应都是教师重视和需要的。
二、主持人
主持人在课堂中的主要工作是:串联和维持秩序,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表演舞台。互动课堂中重要的一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当学生已经进入互动环节中时,教师应该能够良好地通过主持技巧来掌握全局,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角色一般出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环节中,比如在课堂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或者是引发一个讨论之后,此时教师就应该变成主持人的角色,需要做的是对提出的问题或者讨论主题进行详细说明,维持课堂的互动秩序,在规定的时间内收集学生的互动成果,这些是作为课堂主持人的一些具体任务。教师做好主持人角色的要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对提出的问题或者讨论主题,要进行尽可能详细地说明,包含问题或者讨论主题是什么、规则要求、时间要求等,并把这些内容用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以便学生们在思考时能够随时观察到,提高互动效率。
2.当得到学生回答时,将他们回答的内容记录在黑板上,如果内容较多,教师可以用简练的语言帮忙归纳,并在征得学生认可后进行记录。注意此时不能带有主观性,教师需站在中立的角度对待每一个回答意见,暂时不要进行任何评价,每条意见都需要认真记录。
3.当需要的结果与教师的预想有所偏离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引导,但注意任何情况下不要去左右学生的思想,需要发掘他们真实的想法和意见。
4.注意时间管理,以免耽误后续的课堂进度,当遇到学生讨论比较热烈的情况时,可以采用“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最后再收集两到三条意见”这样的语句,以便在不打击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保持对时间的掌控。
三、观察员
观察员在课堂中的主要工作是: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必要时进行记录。目前高校课程越来越重视过程性考核,这也更加凸显了观察者这个角色的重要性。同样,这种角色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在进行分组练习或者实验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当观察者的角色,预先准备好工作任务,让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自主发挥,教师在过程中的主要工作是观察每名学生的表现并在必要时进行记录。这种方法能充分引发学生的思考,以他们自己为主体来完成任务,相比演示指导教学,这种方法更加能够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度。教师做好观察员角色的要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事先必须做好适合实际任务条件的操作指导文件,包含一些必要的步骤说明,并配好图片,提前分发给每个小组进行预习,并鼓励学生多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尽量地依靠自己而不是老师的帮助来完成任务。
2.教师在观察过程中,除涉及到人身或者设备安全的情况之外,其他时候不要过多干涉或者指导学生。当发现有学生已经很长时间无法正常进行任务时,才可以进行适当引导。
3.在学生做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对于每组的观察时间应该保持一致,并保证观察到每个学生,不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被忽视的。
4.注意时间的管理,当约定的任务时间结束之前,视情况对学生进行提前提醒,以便能够适当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紧迫感。
四、评估者
评估者在课堂中的主要工作是:评估学生的任务成果,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这个角色中,主要是由教师来进行指导和总结,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结论。这种角色主要出现在每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环节结束后,当学生形成了他们的问题答案、讨论结果或者练习任务结论时,教师此时可以对学生的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估,从专业的角度给予指导,让学生得到正确的结论。同时,作为评估者要在每一次课程结束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同时进行总结。教师做好评估者角色的要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在检查评估学生成果前,首先需要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努力成果是被认可的,以便下次互动继续保持充分的积极性。
篇11
翻转课堂在课堂教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我国课堂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对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还是教学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翻转课堂都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新型信息化教学技术形态。翻转课堂指的是教师借助微型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利用互联网学习课程,利用在线作业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网上社区研讨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最终在课堂中提出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师生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对教材内容深入掌握的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较大的优势,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已经不再局限于书本和固定的教室空间之内,教师的角色定位也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师将课堂主导权交还给学生,转变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而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在翻转课堂模式的指引下,学生利用微视频来学习课程内容,并利用有限的课堂剩余时间进行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翻转课堂的出现对我国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冲击,改变着课堂教学的实践。翻转课堂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限放大,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由学生自己通过一系列的观察、体验和思考形成对知识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师能否科学地进行角色转型影响着翻转课堂的实施成效,也成了翻转课堂能否翻转成功的关键。
一、淡化教师角色
传统课堂中,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设计当中,如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这些PPT课件中包含音乐、动画、视频等各种内容,教师希望通过这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效果却恰恰相反,学生常常被五彩斑斓的画面元素所深深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大部分被用来欣赏课件本身,没有真正积极参与到课件内容的学习中去。同时,虽然教师在课件的配合下声情并茂地讲解和提问,但与教师进行互动的学生总是固定的几个,整体教学效果不佳。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源自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其禁锢了教师的思想,将教师死死地定位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该有的重视和提升,而且所有教学工具只是一种装饰,没有发挥好其应有的教学辅助作用。
现代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当学生在课堂中获得主体地位时,他们潜藏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被激发,进而愿意通过自我学习和探究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即所谓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不同之处在于课堂的教学目标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促进,正是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淡化自己的角色,将课堂时间交还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仅仅充当辅助学生进行知识探索的“引导者”,而非传统的“主导者”,把锻炼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作为首要问题来抓,积极促进学生在教师主导教学的范式之外,寻找到适合自己独立学习或与同学协作学习的科学方法。
二、微视频的设计者、制作者
传统课堂要求教师成为一名具备充足知识量且能够驾驭课堂的主导者,而翻转课堂则要求颠覆传统课堂教学的“先教后学,以教导学”的构架,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传统课堂中,板书、粉笔、PPT成为知识传授的重要媒介和工具。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提高,教学微视频、网上教学平台等成为知识传授的主要媒介和工具。教师熟练地制作微视频、网上上传练习题、更新网络学习资源等成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传统课堂一节课需要45分钟,而在这个时间段内学生的注意力并不是整节课都是集中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节课中学生注意力完全集中的时间是上课后的第5分钟至第20分钟,这也是整节课的最佳授课时间。翻转课堂要求知识学习和传授的载体由教材向教学微视频转变,要求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演讲者、板书者身份,转变为微视频设计者、制作者。翻转课堂中所使用的微视频一般都需要控制在10分钟左右,这种短小的微视频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住,进而在短暂的时间内提升学习质量。在授课前教师需要针对课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系统、整体的分析,把握住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然后通过图表、动画、音乐、视频等方式将课程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呈现出来,最后配上教师的分析讲解,制作成简短的教学视频供学生自主学习。此时的教师作为“翻转课堂”的课程视频制作、设计者,不仅需要充分考虑到所使用的图表、动画、音乐、视频的吸引力方面,还需要考虑课程的重点内容是否通过课程微视频有效传递给了学生,更重要的是在微视频中是否有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能够促使学生积极置身其中寻找答案,微视频的制作要求教师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将知识点、重点、难点都进行简单的罗列呈现,而是要将教学的内容和学习场景相结合,通过对场景的体验、感受,思索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促进能力的提升。
三、课堂活动的组织者
在信息时代,翻转课堂更注重的是学生如何利用信息工具、学习资源来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教师则转型成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组织下参与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在课堂中,教师的工作是帮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自主有效地学习知识,并通过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深度互动活动,实现知识的探究。因此,在教学微视频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有效的自主学习来掌握新知识。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舞台,而需要其积极投入课堂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去,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遇到的难题给予及时、到位的解答,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堂活动中得到一站式完成。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翻转课堂的实施,就要求教师在制订一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课堂活动,完成教学的过程。翻转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既包括以微视频为首的虚拟课堂活动,也包括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的实践情境模拟活动。无论是虚拟课堂互动还是实践情境模拟,教师在其中的角色都需要从传统课堂的主导者过渡到课堂活动的组织者,真正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现,在独立思考和实践中使知识化为能力,促进学生独立发展意识和素养的提升。因此,活动的内容设置和组织形式至关重要,要紧贴学生的专业特点,依托既有的知识架构,循序渐进地通过一次次课堂活动提升专业能力。
四、学后反思的辅助者
教学是教师在教育的情境当中,以知识传授、品格培养为前提,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的实践活动。在传统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体,教学目标、内容和过程的设计、实现均需要教师来完成。翻转课堂的实施要求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要求教师从实践主导者转变为实践反思者,对日常教学工作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反思。反思作为教师教学的一种行为和意识,需要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累积经验、更新观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并通过布置课后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这样一来,在课后巩固这一阶段,学生与教师是分离的,教师无法参与到学生课后练习的环节。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常常不能够得到教师及时的指导,因此容易造成教学效果不佳的结果。而翻转课堂包括三个环节: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课上教师引导深化知识,课后进行学习反思。如果说课前的微视频是翻转课堂的基础保障,那么课堂上的交流互动则是翻转课堂的核心内容,而学后反思自然成为翻转课堂的升华。杜威曾指出,反思是一种连续的、主动的、有依据的思维习惯。教学反思不应是某个教学行为的诊断手段,而需要应用于整个教学过程,确保其整体性和连续性。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来使教师形成一种自我表达、自我实践、自我评价的习惯,进而激发教师的活力和热情,促进教师的发展。因此,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后反思的重要性,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论坛等新媒体工具,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好课后学习反思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些措施也同样需要落实在课前预习阶段,不管在课后何时,教师与学生都有可以随时进行交流的平台和机会,使学习效率不断得到提高,不必非得等到课堂中才能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学后反思的辅助者角色,使学生通过学后反思来将一些模糊的、可疑的、无法解决的问题转变为清楚的、明确的、能够得以解决的问题。
五、结束语
互联网的普及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促进了学习方式的不断变革。随着翻转课堂在我国的兴起,教师因其特殊的教学地位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运动的主力军。教师对翻转课堂的理解程度,如何对自己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在翻转课堂中采用何种应对方式,都决定了翻转课堂的质量和效果。在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转型势在必行。教师要努力成为微视频的设计者、制作者,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课后反思有力的辅助者,要跟上信息发展的步伐,运用最新的信息工具和平台来革新陈旧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角色转型,实现更高水平的教学。
参考文献:
篇12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往往具备较为丰富的英语知识,而口语表达能力是比较薄弱的,口语实践课程并未顺利实施。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对学生进行的灌输式的教育,并没有让学生主动喜欢上口语,因此就使得教学效率不高。
1.教师对口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高职院校的特点就是比较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开设课程的时候,就比较注重机械、模具、数控等能力的培养,而英语教学只是作为辅助课程来进行教学,因此在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投入上就明显不足,学校不重视,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也没有重视起来,口语的训练也就无从谈起,往往口语只是在课堂中完成的,也往往只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并没有参与到口语训练过程中,这样就不能够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
2.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学生对于口语训练没有兴趣,还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没有系统的规划,教学方式也是照本宣科,因此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就不强,本身实践性很强的口语训练最终也变成了理论性的教学,这样就使得口语教学效率比较低。
二.高职英语的口语教师的重新角色定位
为了提升英语口语的教学效率,使得学生能够喜欢上口语训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1.组织者角色
教师在进行新的角色定位的时候,首先就是要确定自己的组织角色。口语教学不仅仅是课堂上短短的45分钟,还需要精心准备课前内容、与同学进行融洽交流以及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实践活动。教师要明白自己在整个课堂中就是组织引导的作用,对学生学习的大方向来进行指引,这样学生在进行口语练习的时候,既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也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因此学生就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就能够较快地提升自己的口语能力。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的时候,要以培养学生的口语实际交往能力为目标,从口语知识的学习转型口语能力的锻炼,教师要重视起来口语教学,不能够以得过且过的态度来进行教学,要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使得学生的口语交际欲望激发出来,让学生成为自己口语能力的促进者。教师在课堂中要开展多样化的口语活动来吸引学生参与到其中,营造口语交际的氛围,彻底告别哑巴英语,使得英语学习能够回到交际上来。
2.激励着角色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对于英语的学习存在着一种保留、胆怯的心态,总是害怕开口说英语,害怕出错,因此要锻炼高职学生的口语,首先就是要让学生克服这样一种心理,让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英语学习,仅仅是将英语当做一门语言来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够放开心来讲英语。学生在刚开始进行口语训练的时候,难免会存在着自信心不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易产生焦虑等不良心理,此时就需要教师做好自己的激励着的角色,对学生进行不断鼓励,对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使得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来进行英语学习。学生口语有进步的时候,教师要进行积极的表扬。教师要包容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能够以轻松的心态来说英语,逐渐从“要我说”的状态向“我要说”的状态进行转变。
3.引导者角色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高职英语教学课堂上大部分的时候是用来听英语,而不是说英语。或者课堂上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在那里说英语,大部分的学生就是静坐在座位上一言不发。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就是教师没有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引导。因此教师就需要发挥自己的引导者角色,将课堂内容安排下去,让学生自己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只需要对学生的总体方向来进行引导,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口语内容来进行训练。
参考文献
[1]邓春霞.论高校英语口语教师的角色定位.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6).
篇13
0021-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参与式教学模式越来越广泛地在初中政治课堂中运用。在政治课堂中实施参与式教学,需要教师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实现角色转型。传统的政治课堂之所以饱受教育批评者的诟病,与教师角色的“越权”不无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被定位为学识的“专家”、课堂的“操作者”、刻薄的“批评者”和知识的“灌输者”,这很显然是不合理的。参与式的初中政治课堂呼唤教师角色的“归位”。在课堂中,教师要从“专家”转变为“同伴”,要从“操作者”转变为“协助者”,要从“批评者”转变为“协调者”,要从“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
一、知识型教师的转型:由“专家”转变为“同伴”
教育社会学理论认为,教师的权威包括“知识权威”“人格权威”和“制度权威”,当教师缺乏从事教学职业起码的知识技能时,便不能称之为“知识权威”。在古代中国,教师在社会上拥有较崇高的地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尊”等便是佐证。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以呈几何数递增的速度增长,知识的拥有者不再是少数人或单一的阶层,学校教育在知识教育中的统治地位被打破了。“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被奉为教师真实写照的话也受到教师的自我怀疑,知识的增长速度让教师对自我定位产生了困惑。
从学习论观点来看,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的定位不再是知识的专家,教师不仅拥有“知识权威”,更是与学生一起学习的“同伴”。教师成为“同伴”是从专业学习的角度而言,是知识急剧增长的必然结果。
如何使“专家”教师变为“同伴”教师呢?这就需要初中政治教师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实现心理上的转变。教师应该抛弃“知识专家”的帽子,从单一地灌输知识给学生,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第二,实现课堂行为的转变。参与式教学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把学生的参与作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
二、行为型教师的转型:由“操作者”转变为“协助者”
在传统的初中政治课堂上,教师的知识权威更为突出地显示在对课堂主体地位的掌握权上。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教师操纵着课堂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授课环节,所以,教师被视为课堂的“操作者”。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力求打破以往教师对课堂话语权的垄断地位。在参与式的课堂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主体参与是学生自主性活动的前提,如果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就没有学生活动的产生,主体参与决定着活动的始发、活动的过程、活动的质量。因此,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参与至关重要。为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教师不应该是课堂的“操作者”,而是“协助者”。
所谓“协助者”,就是指教师成为课堂中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的“帮助者”,确保学生学习顺利进行的“促进者”。协助既强调教师在知识领域的权威,又重视学生的主体权利。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协助者,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权。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权与教师的主体权是一对较难调和的矛盾,如果教师故步自封,不给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权,那么参与式教学就无法开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对政治理论知识的认知并不在于简单的“知道”或是“明白”,而在于促使学生在思想上有所认识,并在实践中有所体现。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权无疑是唯一的方法,教师越俎代庖地灌输、传授往往会适得其反。
第二,有适当的课堂协助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协助,协助应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进行。参与式的政治教学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普遍性的疑难问题致使学习无法顺利开展,此时便是教师充当“协助者”角色的最佳时机。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协助,保证参与式教学的正常开展。
三、评价型教师的转型:由“批评者”转变为“协调者”
在历史上,对学生评价的认识曾经是极为错误的,对学生的评价行为也是极不科学的甚至是极其残忍的,如我国书院文化中的戒尺、体罚、言语侮辱等。在这种评价风气下,教师变成了学生眼中的残忍恶魔。参与式的初中政治课堂需要的不是“批评者”,而是“协调者”。
评价的形式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课堂提问评价、作业评价、试卷评价等。在参与式课堂中的教师评价有别于上述几种评价形式和手段,这是一种课堂过程中的评价。因此,教师评价具有及时性和有效性,即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并起到协调的作用,使学生在认知上和行为上得到改进和提升。
教师从“批评者”转变为“协调者”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以鼓励学生为基本原则。教师用鼓励的态度进行评价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动力和勇气。第二,注意运用有效的方法。教师评价的目的并不是区分对与错,更多的是作为协调者把问题指出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本型教师的转型:由“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
知识权威型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本本型教师的形成,他们在政治教学中非常注重课本上的知识,将非课本的知识视为无用的知识,这就直接导致其在传授知识时选择了灌输法。政治学科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主要目标,以抽象的意识形态作为教育的内容,本本型教师照本宣科,无疑得不到学生的青睐。初中政治参与式教学提倡自我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实现角色转变,即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