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基本治疗方式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医的基本治疗方式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医的基本治疗方式

篇1

尺桡骨双骨折在青少年人群中较为多见,通常是由间接暴力或是直接暴力造成的,骨折后手臂局部地方可能会出现肢体畸形、疼痛、前臂翻转障碍、水肿等不良现象。传统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病患产生的最大难题是,怎样处理复位中断端产生旋转、成角与固定后再移位现象,对青少年来说,中医手法复位是最有效也是最常见的临床治疗方式,这种治疗方式最大的优点是没有创伤、骨折部位愈合快,并且不会产生感染。文章回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尺桡骨双骨折病患的临床基本资料与治疗效果,现将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到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尺桡骨双骨折病患50例,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中医组与对照组,中医组中的25例病患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在4到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5±1.6)岁;对照组中的25例病患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在3到1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1.4)岁。对比这两组病患的年龄、性别等临床基本资料,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有比较性。

1.2 方法

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常规手术复位治疗方式,为中医组中的病患提供中医正骨治疗方式。中医组在治疗时主要使用正骨三步法治疗,也就是旋转拨伸,折顶回旋和夹挤分骨法,夹板固定三种方法。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等。

1.3 判定疗效结果

治愈:骨折的解剖复位或是接近解剖复位,骨折处产生连续性骨痂,生理功能完全恢复或是基本恢复;有效:骨折复位超过1/3,对线效果良好,前臂最多可旋转45°;无效:骨折部位产生畸形,愈合效果不明显,生理功能受阻碍。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计算机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病患的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用±表示计量数据,用t值检验计数数据,用卡方对两组病患的各种对比情况进行检验,P

2 结果

从表1中可以清楚看到,中医组中病患的治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P

2.2 对比两组病患的住院时间与治愈时间 详情见表2。

2.3 并发症

中医组与实验组在治疗双折尺桡骨病患时,由于治疗方法的不同,因此产生并发症的人数也不同,对照组并发症6例,中医组中的病患没有产生并发症,全部被治愈,对比两组病患产生的并发症,P

3 讨论

尺桡骨双骨折一般发生在青少年人群中,往往没有异样的手术指征,近几年,在临床治疗中使用的主要方式为手术治疗,然而手术的操作原则是用最小的、创伤获得最佳的治理效果,因此在对青少年尺桡骨双骨折病患进行治疗时尽量不要使用手术治疗方式,避免因手术感染影响青少年骨骼生长。因为,前臂受到骨折的部位较浅,所以应用中医正骨手法较为容易,同时患者都是青少年,使用手术方法难免会留下疤痕,这将对病患就业、生理、生活、心理等方面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另外还可以减轻病患的经济压力。由于病患自身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治疗方式尽量不要选择手术治疗。

因为尺桡骨双骨折的发生时间短、距离地面高、创伤发展快,因此其具有的特点主要为:①都是在尺桡骨下端产生骨折;②骨折产生位移的类型都是背侧位移,同时产生程度不同的尺桡骨偏移情况;③相较于前臂双骨折现象,重叠位移更为严重,受骨折部位都是短斜型骨折或是横断骨折,严重时还会产生尺侧开放性裂口,一些病患还会产生同侧踝骨骨折。

综上所述,对尺桡骨双骨折病患使用前臂旋前恢复治疗,在进行旋前位手法治疗时,旋前两侧肌肉与骨间膜保持在一种放松情况下,能够有效减少整复时产生的不必要阻力,另外由于暴力冲撞袭击较大使前臂滑板产生骨折,因此肿胀的产生程度往往较为严重,对旋前臂使用手法治疗能有效促进折顶稳定作用,为治疗加大 成功机会。对尺桡骨双骨折病患使用中医正骨手法时,要将骨折远处的牵引力融入到整复全程操作中,牵引力在整个整复中的力量变化是,折顶前的力量要大些,折顶操作中的力量要适量降低,等病患感觉到骨折远近端的骨折 相接触后再反折,并且将骨折远端的牵引力加大,在整个整复操作中,尽量一次完成。

参考文献:

篇2

流感爆发出现了比较庞大的患病人数,对疾病控制和医疗救治等方面产生了一定压力,流感疫情发生的情况下,经过具体的分析研究,逐渐发现这种病毒基因对人类健康具有极大的威胁,同时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用以中药为主的治疗方法,并且具有一定的成效,对收治住院的100例患者进行中医辨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并和用西药奥司他韦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情况加以对比,中药治疗下的患者症状并使得退热时间缩减方面具有比较好的成效,由于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容易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爆发,需要致力于将中医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经验推广。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接收治疗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100例,并且随机将患者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两个部分内容,每组各50例。中医组包含有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26.92±12.79)岁。西医组50例,其中男21例,女29例,平均年龄(24.92±11.40)岁。两组性别和年龄中的差异止无统计学意义的。

1.2 治疗方法 中医组的治疗主要参照《诊疗方案》,并且针对患者的二聚体情况进行调整,其中主要包含的症状类型包括风热犯卫型和热毒袭肺型,其中风热犯卫型患者浑身乏力,周身酸痛,咽喉会有不适感,无汗。其主要治法是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疏风清热。对风热犯卫型患者基本用药是用桑菊饮加减其他药物的方法:其中包含的成分主要有桑叶、、桔梗、连翘和车前草等中药成分各10克,同时需要牛蒡子、薏苡仁各15克,还含有淡竹叶和薄荷以及生甘草各6克,芦根30克,白茅根20克,将这些重要成分加以配比而形成基本的治疗药方。其次是热毒袭肺型主要表现为患者咳痰呈现黄或白的现象,咽红咽痛,目赤。对这一症状的治疗基本方药是将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其他成分药物的方式:其中金银花和桔梗各15克,连翘和淡竹叶以及杏仁各10克,荆芥6克,生石膏30克,生石膏使用前需要进行煎制,还需要添加知母10g,薏苡仁15g,生甘草10g等进行配比用药。加减应用的主要方法是当患者的症状中具有便溏的现象时就可以在本来就具有的药剂中加藿香和法半夏适量剂量;患者如果伴有便秘的情况就需要在药剂中加入生大黄。这些药物的服用方式主要是煎服法,主要是水煎服,每天2剂,疗程是5d。

西医组的治疗方式主要是给患者服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每次75mg,每天两次,疗程同样为5d。

1.3 疗效判定 经过治疗患者发热缓解的现象比较明显,患者的腋温已经在7.3℃以下,而这种现象能够保持24h或以上,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 对中医辨证治疗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的可行性研究主要使用SPSS16.0的方式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可以使用x-±s得方式加以描述。每组治疗前的患者情况和治疗之后的患者情况都需要进行样本的配对和采集。经过研究其结果显示P

2.结果

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具体对比,两组的结果之间存在差异,其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甲型H1N1流感发病比较快,人群很容易就会受到感染,同时其传染速度是比较快的,西医治疗主要采用W司他韦药物治疗,但是长期的药物使用容易导致患者耐药性现象的出现,容易限制药物治疗的疗效通过必要的实验研究和具体的临床观察,中医药的治疗方式已经在防治甲型H1N1流感方面的成绩逐渐凸显,明确了重要在流感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甲型H1N1流感在早期正盛的时候,更加适宜采用以辛凉清解和宣肺透邪的方式,以比较快的速度对病毒进行驱邪外出。甲型H1N1流感和发病地域、季节变化以及人的体质差异有关,临床应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治疗。经过研究可以证明在中医辨证治疗甲型H1N1流感中,桑菊饮和银翘散等中医药物在退热方面的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和西药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趋同现象,而其对临床症状的改善确实是更加明显的。中医治疗的方式对甲型H1N1流感治疗而言,对人整体抗病功能增加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同时重视对人体的整体机能状态加以有效调整,促使治疗能够得到显著的结果。本研究的病例总体病情处于比较轻微的阶段,选择桑菊饮加减的治疗方法和以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来清肺解毒等两种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邱雨晨.甲型H1N1流感中西医诊疗研究进展概述[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

篇3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反复发作对于女性的生理、生殖健康是一个重大的威胁[1]。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是由于患者卵巢产生卵子的能力下降,卵母细胞质量降低,进而导致患者出现闭经、早衰、不孕等疾病。患者从该病的产生到卵巢功能衰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而“治未病”的思想是该病治疗的主要思想[2]。本文主要将本院144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通过采用中医、西医治疗的方式进行分组,将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择的对象为144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其年龄跨度在25~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6岁。其中,没有孕产史,但是有过性生活的患者有70例,其余74例患者有过孕产史。患者到我院进行治疗检查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其中主要以小腹疼痛和腰痛为主,还有部分患者伴有白带增多的症状。有39例患者在月经来潮时出现明显的痛经现象,有56例患者还存在月经失调的情况。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中医、西医的方式进行治疗。由于患者的身体素质、年龄、营养状况均无太大差异,不对该研究造成大的影响,因而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144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中医治疗组72例,西医治疗组72例。两组均需经过历时14天左右的治疗疗程之后,再进行全面的观察与治疗,最后通过两组患者的治疗后身体的恢复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比对。

中医治疗组:主要选用汤药对患者进行治疗,该药方的主要成分包括:川芎12g、当归15g、、赤芍15g、丹参12g、红花15g、桃仁10g、赤芍12g、延胡索15g,使用的此类药物主要用于患者的活血化瘀。除此之外,患者还要加服:川楝子15g、香附12g、红藤15g、肉桂12g、败酱草15g、加莪术12g,这些药物主要是用于患者的活血止痛,温经通脉。针对患者病情的不同,还可以酌情加减药方剂量。患者要保证每天服用两剂,一个月为一疗程。中医对患者的治疗还包括调节患者精神状态,保持愉悦的心情;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以健康、强壮的体魄进行生活;保障饮食,多吃一些清淡的滋阴养血的食物等。中医的治疗思想主要是在患者病情还未出现时就应积极的进行各种身体的调养,加强对于此类疾病的防治,以降低患者的发病率。

西医治疗组:主要采用激素替代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在必要的时候还要使用外科的刮治手术进行辅助治疗。

1.3观察指标

篇4

中医药的发展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一直到今天仍然应用在医学上,它的形成积累了丰富的中医养生理论和实践经验。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和健康产业的发展,肯定了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加强对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正确认识,发挥好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业的优势作用,推进健康服务业的发展。

一、中医药特色优势概述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统称,其发展历史悠远。中医药的治疗方式汲取了我国各个民族的传统医药学理论,并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才总结出来的。中国传统医药学的应用广泛、治疗方案保存完整,在世界传统医药学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医药的药方能够历经千年的临床考验一直延续到现代,并仍然被现代人使用。这就表明,中医药药剂普遍具有修身保养的作用。中医药的治疗观念以调神为先,祛邪扶正,辨证施治。以一贯之,以简驭繁、行之有效、思维独到为其方法论,相比西医中医药更具有巨大的优势。中医药学将人类医学的主要任务回归到人类生活的本质上,意在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中医药特色优势具有以下几方面:

1、中医药治疗方法在注重理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疗效

中医药治疗方法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中医药的研究方法追求的是治效果,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其他治疗手段,中医药重点多研究其作用效果,在古代,某些药物的治疗原理还不能被解释,但中医药家能够在忽略其原理的情况下对病人进行合理治疗,体现出了中医药研究方法的超前性。例如,中医的针灸治疗,甚至在今天,现代医学仍然不能完全解释其治疗原理,但其疗效是被中国几千年历史的临床实践所证实的。

2、中医药治疗中独特的辨证思维

中医药学不仅仅指的是数千种植物药,它体现出来的更加是难能可贵的生存质量健康感念,例如形神合一、阴阳调和、正气为本、与环境和谐生存和发展等。其治疗技术便捷廉价,使用自然生态的动植物药作为治疗方剂。中医药的药方能够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流传至今,并仍然被现代医学作为治疗的辅助方法,说明这些药方是许多中医药学者的智慧结晶,是他们通过千万次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中医药拥有独到的治疗方法,注重人体差异,在治疗过程中因人而异,对不同体质的病人使用不同的治疗手段,这样使其在治疗效果中更加具有优势。

3、中医药治疗更注重预防

《黄帝内经》中指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就是预防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预防疾病的发生,如《黄帝内经》中提到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就是强调让人们注重强身健体,修生养性,避免情绪的过度发泄,保持愉快的心情。在生活方面,要顺应气候的变化,生活作息规律,达到与自然和谐统一,这样就可以达到养生的目的。另一方面,除了预防疾病的发生,还需要防止疾病的转变。人们要正确认识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原理,就要从疾病的根源上入手,掌握疾病发生的规律,从而防止疾病的转变。在今天,很多“亚健康”问题的出现,在西医没办法解决时,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经络气血的方法使其得以解决。

二、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中医药不仅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医疗卫生资源,也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业资源。如果说中国的医改离不开中医药,那么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更加离不开中医药的广泛参与和深度耕耘。中医药本身所具有的特色和优势既丰富了健康服务业的内涵,也将提升其境界,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优势品牌,其具体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1、提升中医健康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特色优势,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全国在深入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目的就是要能够满足基层群众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也成为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2、推广科学规范的中医保健知识及产品。几千年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是作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存在的,然而随着“西风东渐”,中医与我们日益疏离。重新让中医回归我们的生活,发挥养生保健、健康服务的作用,必须注重科学有效知识的宣传和养生保健产品的研发推广应用。例如,可以建立健康社区,对社区中的居民进行健康教育,给居民普及中药材的知识,推广太极拳的练习。

3、政府方面可以制定有利于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比如,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多种方法激励发展前景好、信誉好、口碑好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企业做大做强;扶持开发特色健康产品,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进一步增加质量保障的中成药品种数量,让更多疗效确切、特色突出的中成药得到广泛应用;发展适应时代需要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业,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为各相关产业增添新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张永祥,周文霞.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39-743.

篇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均发生较大的改变,临床的上的慢性疾病患者也逐年上升趋势,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很多慢性疾病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多患者均未以意识到自己出现慢性疾病,随着病情严重化发展,患者往往需长期入院治疗,一定程度会对增加将患者的临床不适感和经济负担。因此,我社区开始相应号召,开始加强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家庭病房的中的应用,该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预防知识的了解,还能降低临床治疗的成本,从而被社区居民广泛接受。本研究对石岩街道社区2015年6~8月200例接受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的患者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石岩街道社区2015年6~8月400例接受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的患者开展问卷调查,其中,男136例,女264例,年龄19~78岁,平均(51.2±3.9)岁;文化程度:文盲23例,小学44例,初中107例,高中132例,大专及以上91例;婚姻状况:未婚55例,已婚286例,离婚39例,丧偶20例;就医的报销方式:城镇居民基本养老医疗178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59例,民政帮困33例,其他保险30例。选取以病定技术中医适宜技术分别为耳穴疗法治疗失眠、中药雾化治疗慢性咽炎、封包疗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艾灸治疗慢性结肠炎的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67例,女133例,年龄19~75岁,平均(50.4±4.3)岁,文化程度:文化程度:文盲12例,小学20例,初中55例,高中60例,大专及以上53例;婚姻状况:未婚30例,已婚140例,离婚23例,丧偶7例;就医的报销方式:城镇居民基本养老医疗80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75例,民政帮困22例,其他保险23例。另选取单纯使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9例,女131例,年龄19~78岁,平均(52.7±4.3)岁,文化程度:文化程度:文盲1l例,小学22例,初中52例,高中72例,大专及以上38例;婚姻状况:未婚25例,已婚146例,离婚16例,丧偶13例;就医的报销方式:城镇居民基本养老医疗98例,城镇职IN疗保险84例,民政帮困11例,其他保险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就医报销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选取4种以病定技术中医适宜技术分别为耳穴疗法治疗失眠、中药雾化治疗慢性咽炎、封包疗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艾灸治疗慢性结肠炎。每种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1)耳穴贴压法:指用硬而光滑的药物种子和药丸、磁珠等在耳穴表面贴压并用胶布固定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在项目中用于治疗失眠;(2)中药雾化:借助调整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随吸气进入呼吸道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消除炎症和水肿,减轻咳嗽,稀释痰液,帮助祛痰,解除支气管痉挛,使气道通畅的作用,在项目中用于治疗慢性咽炎;(3)中药热封包疗法:选择配制特定的中药(饮片或散剂),通过特殊的包装封闭,并加热之后,外敷相应的体表特定部位或穴位上。利用加热后的中药封包熏熨局部,且所散发的芳香气味穿透皮肤,直达组织深部,促进组织代谢,调节神经,提高抗病能力,在项目中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4)艾灸疗法:用艾叶或艾绒作为施灸原料,在患者体表面烧灼、熏熨的方法。艾叶气味芳香,辛湿性烈,加工后制成的艾绒细软如绵,易于燃烧而烟少,火力温和持久,能够穿透皮肤,直达组织深部,艾灸可以活跃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调节植物神经,提高抗病能力,在项目中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

1.2.1上门治疗 部分患者存在活动功能受限的症状,例如偏瘫、骨折、需长期卧床休息等的患者,由社区医师上门对患者行针灸、拔罐、刮痧等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制定康复训练的计划,并辅助其进行训练。

篇6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症,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当前世界医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chf患者再次住院率高,生活质量差,医疗费用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学问题和临床医学重点研究的难题。中医学对该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近10多年来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结果均显示结合中医药治疗chf能改善病人的症状,改善心功能及预后。WWw.133229.coM但对于chf防治策略的制定,强调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采用可靠的证据进行,而现有中医药防治本病的临床报道在研究方法上存在种种不足,尚不足以为临床决策提供安全、有效的证据支持。delphi法[1](德尔菲法),又称面向专家的多轮匿名函询法,是采取匿名的方式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经过反复多次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修正,使专家的意见逐步趋向一致,最后根据专家的综合意见,对评价对象作出的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预测、评价方法。20世纪70年代中期,delphi法开始在医学领域中有所应用,近年逐步运用到中医领域[2-3]的研究中,成为中医规范化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学之一。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子课题“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路径的构建与实施的示范性研究”课题组采用delphi法对chf的诊疗过程中的各个关键问题进行了两轮专家调查分析,现将专家问卷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1研究方法

11问卷调查内容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新制定的chf临床路径中的诊疗方案,成立预测小组,设计专家咨询问卷,运用 delphi法向全国中医或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心血管专家开展问卷调查。咨询问卷涵盖chf诊断、理化检查、西医治疗、中医辨证、中医治疗方案、合并症的处理等内容,专家根据目前chf诊治的临床经验评价相关内容。在每一轮咨询表回收后,由预测小组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意见汇总,修订前一轮的专家咨询问卷,形成下一轮的专家咨询问卷。之后,建立数据信息库,对专家的积极系数和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对问卷的各个项目采用频数的描述性分析。

12专家选择及问卷回收 参与第2轮问卷咨询的专家有20名,均为从事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家,其中广东6名,北京、河南各3名,上海2名,天津、江苏、成都、辽宁各1名,新疆2名。其中19名为正高级职称,1名为副高级职称,为从事本专业均超过10年。共发出问卷20份,收回20份;问卷共有51道问题,全部问卷符合填写要求,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

参与第2轮问卷咨询的专家有15位,他们均从事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家,其中广东、北京各3名,新疆、河南各2名,上海、天津、江苏、成都、辽宁各1名。15名专家均为正高级职称,从事本专业均超过10年。共发出问卷15份,收回15份;问卷共有24道问题,全部问卷符合填写要求,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

2调查结果

第1轮专家咨询内容涵盖心衰诊断、理化检查、西医治疗、中医辨证分型、中医方药、中成药使用等方面的问题,结果采用频数的描述性分析。本研究规定,若认为咨询条目合理的专家人数占总人数70%以上,则认为该咨询条目得到大多数专家的认同,可以接受。其中心衰诊断、理化检查、西医治疗等问题通过第1轮的调查已得到确认,故以下21~24部分为第1轮调查结果。而对于chf中医辨证分型、中医方药等需要两轮调查,故25~28部分为第2轮调查结果。

21chf中西医诊断问题的调查结果95%专家认为chf西医诊断参照2007年制订的《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合适;中医诊断病名为心衰病得到80%专家的认同,70%专家认为chf的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编写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是合适的。

22chf综合治疗方案的调查结果在心衰心功能的各分级、不同合并症及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或缓解期的患者中,除“心功能ⅱ级”选择纯中医治疗和“合并致命性心律失常”选择西医治疗外,对其余的各种情况70%以上的专家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23chf西医治疗、理化检查的调查结果95%专家赞同chf西医治疗参照2007年制订的《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对于住院期间的辅助检查,85%以上专家认为患者住院第1天应立即行“血常规、急诊生化、凝血3项、脑钠素(bnp)、心酶、肌钙蛋白、血气分析、心电图、胸片”检查;70%以上专家认为住院期间应“复查血常规及bnp”;100%专家认为患者住院期间应行“尿常规、大便常规、生化28项、心脏彩超”检查;80%以上专家认为患者住院期间应行“甲状腺功能、腹部b超、动态心电图”检查。

24chf中医病机、基本证候要素的调查结果对于心衰的中医基本病机,专家在评定“以下哪些是一直贯穿心衰发生发展过程始终的病机”时,其中选择心气虚的占944%,心阳虚占611%,瘀血占944% ,水饮占667%,痰浊占333%,心阴虚占167%,心血虚占111%,寒湿占111%,湿热占56%。

专家在对“心衰本虚常见证候要素”的选择时,其中选择心气虚占75%,心肺气虚占60%,心肾阳虚占70%,心阳虚占55%,心阴虚占45%,气阴两虚占70%,阴阳两虚占65%。

专家在对“心衰标实常见证候要素”的选择时,其中选择水饮占100%,瘀血占100% ,痰浊占70%,湿热占5%,寒湿占5%。

90%专家推荐chf应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两个阶段进行中医辨证。在对急性加重期主要证候要素的选择时,选择气虚占75% ,阳虚占85%,阴虚占35%,血虚占10%;痰浊占65%,水饮占95%,瘀血占85%,湿热占20%,寒湿占10%。在对稳定期的主要证候要素的选择时,选择气虚占95% ,阳虚占65%,阴虚占65%,血虚占20%;痰浊占30%,水饮占40%,瘀血占80%,湿热占10%,寒湿占10%。

在选择心衰本虚及标实的证候组合以确定心衰的证型时,其中选择本虚+标实占80%,单纯本虚证占5%,单纯标实证占5%;以本虚证作为分型标准,标实作为兼证的占20%。

25chf中医辨证论治统一趋势的调查结果通过第1轮专家咨询,心衰的中医病机、辨证论治的方式基本得到确定。第2轮专家咨询对初步拟定的心衰病机、固定治法、证候要素等方面再次咨询专家,从而达成基本一致,结果见表1。

26chf中医治法调查结果在对心衰急性加重期主要治法的选择时,选择利水占95%,活血占90%,温阳占85%,益气占80%,化痰占50%,养阴占15%,化湿占15%,补血占5%。

2010年第27卷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在对心衰稳定期主要治法的选择时,选择益气占95%,活血占90%,温阳占70% ,养阴占60%,利水占50%,化痰占35%,化湿占15%,补血占10%。

27chf各辨证分型及具体方药的调查结果根据第1轮专家咨询的结果,在第2轮专家问卷中,我们初步制定心衰急性加重期辨证为“气虚血瘀水停;阳虚水泛,瘀血阻络”,稳定期辨证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气阳两虚血瘀”,得到733%专家的认同;各证型的主症、次症、舌脉以及治法分别得到至少80%专家的认同。以下()内的数字为15名专家中认同的专家数。

271急性加重期65%的专家选择“必用中药汤剂”,30%选择“选用中药汤剂”;55%的专家选择“选用口服中成药”,25%选择“必用口服中成药”;50%的专家选择“选用静脉使用中成药”,45%选择“必用静脉使用中成药”。对急性加重期的患者辨证分为气虚血瘀水停型和阳虚水泛、瘀血阻络型,其证候和治法方药调查结果如下:表1心衰中医辨证论治统一趋势调查结果n/(p/%)

2712阳虚水泛,瘀血阻络型(15)证候特点(15):主症为心悸气喘,畏寒肢冷,腰酸膝冷,肢体浮肿,水肿以下肢为甚,尿少,面色苍白或青紫。次症为唇暗,颈部及舌下青筋显露,腹胀便溏。兼症为咳嗽咯痰,咯白痰或黄痰。舌脉:舌淡暗、紫暗,舌胖大,齿痕,苔白滑,脉弦细数无力或促、涩、结代、散。治法:温阳利水,活血化瘀(12)。基本方剂:真武汤(15)、葶苈大枣泻肺汤(12)、参附汤(11)、苓桂术甘汤(11)、五苓散(11)。故基本方剂确立为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基本组成药物依次为熟附子、黄芪、茯苓、葶苈子、泽泻、猪苓、白术、人参、桂枝、丹参、干姜、大枣。中成药排序依次为参附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

272稳定期60%的专家选择“必用中药汤剂”,40%选择“选用中药汤剂”;60%的专家选择“必用口服中成药”,35%选择“选用口服中成药”;65%的专家选择“选用静脉使用中成药”,15%选择“必用静脉使用中成药”。对急性加重期的患者辨证为气虚血瘀型、气阴两虚血瘀及气阳两虚血瘀型,其证候和治法方药调查结果如下:

2721气虚血瘀型(13)证候特点(13):主症为神疲乏力,心悸,劳则气喘。次症为面部暗红,唇暗。舌脉: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舌苔薄白,脉沉无力或促、涩、结代。治法:益气活血(13)。基本方剂:人参养荣汤(9)、桃红四物汤(9)、养心汤(9)、血府逐瘀汤(8)、丹参饮(6)、失笑散(2)等,基本方剂确立为人参养荣汤合桃红四物汤,基本组成药物依次为黄芪、红花、党参、当归、桃仁、丹参、白术、川芎、茯苓、炙甘草、熟地等。中成药选择补心气口服液(8)为最多。

2722气阴两虚血瘀型证候特点(14):主症为心悸,气短,乏力,自汗或盗汗。次症为头晕心烦,口干,面颧暗红,唇暗。舌脉:舌质紫暗,少苔,脉细数无力或兼涩、结代。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14)。基本方剂:生脉散(15)、血府逐瘀汤(13)、丹参饮(7)、炙甘草汤(6)等,基本方剂确立为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基本组成药物依次为麦冬、五味子、太子参、桃仁、黄芪、丹参、西洋参、红花、炙甘草。中成药选择生脉胶囊(12)、滋心阴口服液(8)为多。

2723气阳两虚血瘀型证候特点(14):主症为心悸,短气乏力,身寒肢冷。次症为尿少,腹胀便溏,唇紫,爪甲紫暗。舌脉:舌淡暗,有齿印,脉沉细或迟。治法:益气温阳,活血化瘀(15)。基本方剂:参附汤(14)、血府逐瘀汤(14)、丹参饮(9)、麻黄附子细辛汤(5)、失笑散(1)等,基本组成药物(按专家选用频次排列)依次为熟附子(15)、川芎(14)、红参(13)、黄芪(12)、桃仁(12)、红花(12)、茯苓(12)、丹参(11)、桂枝(11)等,故基本方剂确立为参附汤合血府逐瘀汤。口服中成药多选择补心气口服液(10),其他有暖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

28常见合并症的处理专家对“心衰常见的并发症或合并症”的选择:选择肺部感染的占100%,利尿剂抵抗占70%,洋地黄中毒占60%,非致命性心律失常占90%,低血压状态占75%,上呼吸道感染占60%,泌尿道感染占10%,致命性心律失常占70%。

当洋地黄中毒表现为胃肠道症状时,55%专家选择“维持原来心衰的辨证,在原方基础上加用降气止逆类中药”,15%选择“辨证随并发症改变,中药以降气止逆类中药为主”,15%选择“不采用中医治疗,仅使用西医治疗”。针对出现的胃肠道症状,专家选择药物排序为川厚朴、法半夏、生姜、木香、旋复花、代赭石。

当心衰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时,45%专家选择“维持原来心衰的辨证,在原方基础上加减”,且均选择加用“化痰药物”。70%选择“辨证随并发症改变,重新辨证拟方治疗”,其中70%专家常用“清热化痰”法。专家在选择化痰药物时,痰热加黄芩、瓜蒌皮、桑白皮、鱼腥草、浙贝母等,痰湿加杏仁、苏子、白芥子等。

当chf患者出现非致命性心律失常时,75%选择“维持原来心衰的辨证,在原方基础上加减”,其中67%选择“快速性心律失常加益气养阴药物,缓慢性心律失常加温阳药物”。养阴镇静药物有珍珠母、黄连、苦参、酸枣仁、柏子仁,温阳药物有炙麻黄、熟附子、细辛、仙灵脾。

当chf患者出现利尿剂抵抗时,70%专家选择“维持原来心衰的辨证,在原方基础上加减”,其中57%选择加用“温阳活血利水药物”,36%选择“健脾利水药物”。 在原方基础上加用药物,其中排序较前的有猪苓、茯苓、葶苈子、车前子、桂枝等。

当心衰患者合并低血压时,65%专家选择“维持原来心衰的辨证,在原方基础上加减”,其中69%选择加用“温阳益气药物”。专家选择药物排序较前的为红参、熟附子、黄芪、枳壳、山萸肉。

3讨论

31delphi法在中医领域的运用delphi法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o.赫尔姆和n.达尔首创,经过t.j.戈尔登和兰德公司进一步发展而成熟。它是由主持机构以书面的形式征询各专家的意见,背靠背反复多次汇总与征询意见,依据多个专家的知识、经验、综合分析能力和个人价值观对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判断并主观赋权值的一种多次调查方法。我国称之为专家评分法或专家咨询法。20世纪60年代后,delphi法开始在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中应用,之后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但在中医临床研究中却一直发展较慢,应用于证候学及证候评价方面较多。张明雪等[2]在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中医证候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的专家问卷调查设计与研究中采用了delphi法,选取了18~20名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一线专家进行了3轮专家问卷调查。姚魁武等[3]采用delphi法对血瘀证量化诊断入选项进行专家咨询研究,为血瘀证量化诊断量表综合评价和制定研究提供了参考。高怀林等[4]采用delphi法根据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预调查结果,向全国30名专家发放问卷调查并进行问卷分析,经过统计分析后筛选出了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指标并进行了量化分级。

上述delphi法的应用仅局限于证候学及证候评价,而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其他方面的研究甚少。目前中医标准化研究已经提到国家的科研议程上来。探讨中医药研究的方法学成为中医药标准化研究的关键,制订合理的、科学的中医诊疗指南是制订中医诊疗标准的基础研究。客观量化、科学合理地提取中医、中西医专家的医疗经验和临床诊疗方案成为影响诊疗指南水平的关键。因此,中医学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仅要扩大联合的科学领域,制订合理、规范、科学的中医诊疗标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科学研究方法的进展。由于delphi法具有定量和定性的特点,因此,采用科学有效问卷法进行中医学相关理论研究是中医理论现代化研究的有效手段之一。

32关于delphi法中专家咨询问卷的制定本研究中专家咨询问卷的设计,是在详细列出所有核心问题的基础上,首先围绕中西医诊断、西医治疗、中医辨证论治方式等方面,由预测小组制定第1轮专家咨询问卷的初稿,经过院内预调查,以测评初稿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然后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对问卷再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以制定第1轮的专家咨询问卷。第2轮专家咨询问卷的制定是在对第1轮问卷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就第1轮结果存在歧义的问题再次咨询专家,统一该问题的预测趋势,从而达成基本一致。然后就chf中医各辨证分型的理法方药展开问卷设计,制定第2轮专家咨询问卷的初稿,经过院内预调查、集体讨论对初稿进行修改,形成第2轮的专家咨询问卷。两轮问卷主要是以选择题的方式供专家选择,同时包括定性问题,以便专家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地表达他们的观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两轮咨询中,专家的积极系数、回答率和一致性均较高,同时专家提供自己经验的积极性高,对补充和完善心衰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起到较大的作用。我们在对问卷初稿进行院内预调查的同时,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对问卷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成功地制定了心衰诊疗方案专家咨询问卷,并由此得到较为满意的咨询结果。

33对两轮专家咨询的调查结果分析关于中医病因病机认识,专家认为心衰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虚、阳虚、阴虚,标实为水饮、瘀血、痰浊。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两个阶段进行中医辨证,急性加重期本虚为阳虚、气虚,标实为水饮、瘀血、痰浊;稳定期本虚为气虚、阳虚、阴虚,标实为瘀血。

专家们认为chf应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两个阶段进行中医辨证,急性加重期辨证为“气虚血瘀水停”、“阳虚水泛,瘀血阻络”2个证型,稳定期辨证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气阳两虚血瘀”3个证型,并确立了各证型的主症、次症、舌脉以及治法、方剂、中药、中成药。其中对气虚血瘀水停证型多数专家选择五苓散合桃红饮加减,阳虚水泛、瘀血阻络型选择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气虚血瘀型选择人参养荣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气阴两虚血瘀型选择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气阳两虚血瘀型选择参附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在治疗心衰合并症或并发症方面,专家认为在治疗合并肺部感染、洋地黄中毒、非致命性心律失常、利尿剂抵抗、低血压状态等方面可体现中医药的优势。专家们认为合并肺部感染可加化痰药物;合并洋地黄中毒出现胃肠道症状时,加用降气止逆类中药;合并非致命性心律失常时,快速性心律失常加养阴镇静药物,缓慢性心律失常加温阳药物;合并利尿剂抵抗时,以阳虚水泛、瘀血内停较为常见,加用温阳活血利水药物;合并低血压状态,以阳气虚脱较为常见,加温阳益气固脱药物。

通过运用delphi法进行chf中医诊疗方案制定和优化的研究,可使诊疗方案更加合理和完善。根据专家所提供的意见,我们初步制定行业认可的chf中医诊疗方案。同时证明delphi法作为一种充分发挥专家智慧、知识和经验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是中医规范化研究中具有客观性、实用性、传统性及可操作性的重要方法学。

【参考文献】

[1]kennedy h p.a model of examplary midwifery practice∶results of a delphi study[j].j midwifery womens health,2000,45(1):4.

篇7

观察组的所有患者均采用中医治疗方式,对照组的患者均采用西医治疗方式。观察 组 总 计 89 例 中 医 疗 法 进 行 治 疗 。观察组给予患者中药治疗,方药主要成分:太子参25 g,柴胡10g,白术15 g,煅瓦楞子15g,蒲公英10 g,佛手15 g,砂仁5 g。每日一剂,连服4周,观察疗效。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式,给予患者阿莫西林(0.5g/次,一日三次),甲硝唑(0.6g/次,一日三次), 奥美拉唑(40mg/次,一日两次),连续服用4周,观察疗效。 疗效标准

根据患者通过治疗后的的恢复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即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是指患者的主要病征明显消失,且无次要症状,通过纤维胃镜检查显示患者溃疡病灶完全愈合,病变黏膜也恢复正常;显效是指患者的主要病征消失,且无次要症状,通过纤维胃镜检查显示患者溃疡病灶基本愈合,但患者的病变黏膜仍存在轻度炎症;有效是指患者的主要病征及次要症状有所缓解,通过纤维胃镜检查显示患者溃疡病灶愈合率超过百分之五十;无效是指患者的主要病症以及次要症状均没有达到标准,通过纤维胃镜检查显示患者溃疡病灶愈合率不足百分之五十。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对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

通过对184位胃溃疡患者的中西医分组治疗后,对其疗效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分组治疗的疗效

组别

人数

疗效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96

51(53.13%)

27(28.13%)

17(17.71%)

1(1.04%)

98.97%

对照组

88

18(20.45%)

34(38.64%)

22(25.00%)

14(15.91%)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1年6月~2012年6月所收治的骨伤科疼痛性患者共计7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计38例。治疗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平均年龄为(59.2±3.7)岁,平均病程为(23.6±2.8)d;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平均年龄为(61.2±1.9)岁,平均病程为(25.4±1.7)d。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来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组 治疗组患者采取中医外治法临床治疗。中医外治法采取中药外敷配合锤击的方式进行。具体药剂配方为:7g剂量木瓜、6g剂量生草乌、6g剂量生川乌、6g剂量乳香、3g剂量细辛、6g剂量生南星、6g剂量灵仙、6g剂量独活、6g剂量没药。上述药剂充分配比,研磨为细粉,加食用醋调制至粘稠膏状药剂,外敷于患处,每剂用药持续时间为24h。同时配合竹棒由轻至重的敲击患者疼痛位置,每次治疗持续20min,1次/d。治疗期间为2个月。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常规治疗方案即给予患者封闭治疗。患处行消毒处理,配合2ml剂量松龙以及1ml剂量利多卡因,充分混合后垂直进针,行封闭治疗。每7d进行一次封闭。治疗期间为2个月。

1.3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显效,指患者骨伤性疼痛消失,骨伤位置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指患者骨伤性疼痛基本消失,骨伤位置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指患者上述指标均无明显改善,甚至更为严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中的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经卡方检验并以p

2 结果

经过2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42%,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表1: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对比数据示意表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8 28(73.68) 6(15.79) 4(10.53) 34(89.47)

对照组 38 19(50.00) 7(18.42) 12(31.58) 26(68.42)

3 讨论

从中医研究领域中来说,中医外治法的实施方式包括药物熏治、外敷、外贴、熨治、针灸以及推拿等[3]。临床实践中比较常见的中医外治法是指在按照一定的配方配置中药药剂进行外敷、外贴的基础之上,以适当的手法或是专用器械,作用于筋脉,在配合治疗的过程中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实证资料同时显示:与常规意义上的西药治疗方案相比,中药外治法能够深入人体脏腑经络之中,达到疏通经脉的重要目的[4],同时还能够合理调整阴阳气血,综合治疗疗效显著。对于因骨伤而疼痛的患者而言,有着良好的治疗疗效。

在我院本次临床治疗过程当中,按照给定剂量,选取木瓜、生草乌、生川乌、乳香、细辛、生南星、灵仙、独活、没药入药,能够达到提高骨伤科疼痛性患者治疗有效性的目的。这是因为:该中药配方中的木瓜入药能够起到活血止痛,同时疏通经络的目的;而生草乌、独活以及灵仙入药则能够起到温经散寒的功效,同时,生南星、生川乌、乳香以及没药入药,能够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时软坚散结,对于降低患者疼痛,恢复骨伤位置正常功能而言有重要意义[5]。在此基础之上,配合竹棒锤击的治疗方式,能够加快局部血液运动速度,提高骨伤位置对于药物的吸收速度,同样可达到提高治疗疗效的重要目的。

我院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证实:经过2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42%,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 范竞,王培民,陆丹艳等.古籍中骨伤科镇痛中药处方的研究与现代药理分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8):83-85.

[2] 孙玉明,王培民,查炜等.葛根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症状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4):14-16.

篇9

Keyword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Psychotherapy;EmotionInter-resistance

中医心理治疗是中医的主要特色治疗之一,早在《内经》中就有许多心理治疗方面的记载,如《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历代医家根据《内经》中的原则,创立了许多心理治疗技术,留下了众多的心理治疗医案,内容丰富,构思奇巧。为了解中医心理治疗案例中诊治的详细情况,现将收集到的历代中医心理治疗案例122例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搜集历代中医书籍和现代期刊中记录的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共122例,分别从案例年代、性别、年龄、疗程、致病因素、中医疾病诊断、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合并治疗方案、现代诊断、现代治疗分类以及有无违背伦理学原则等11个方面进行统计调查,了解诊治情况。

其中,中医疾病诊断,根据案例记载的内容进行分析,按照《中医诊疗常规》[1]中相关疾病的诊断依据进行诊断;现代诊断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2]进行诊断;有无违背伦理学原则,是依据现在的法律法规,以治疗的实施过程有无涉嫌违法、侵犯公民(包括患者、治疗师或他人)的权益为判定标准。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参照全国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教材《中医心理学基础》[3]中的心理治疗分类进行分类。其中情志相胜疗法是指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及情志相胜等理论指导下,医生有意识地运用一种或多种情志刺激,以制约、消除患者的病态情志,从而治疗由情志所引起的某些心身疾病的心理疗法;劝说开导疗法是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状态采取语言交谈方式进行疏导,以消除其致病心因,纠正其不良情绪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顺情从欲疗法是顺从患者的意念、情绪,满足患者的心身需求,以释却患者心理病因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移情易性疗法是通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或通过精神转移,改变患者内心关注的指向性,从而派遣情思,改变心志,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暗示解惑疗法是指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以诱导患者“无形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或通过语言等方式,剖析本质,以解除患者的疑惑,从而达到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修身养性疗法是指通过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发展多种兴趣爱好及增加交往活动等方式改善心身素质,陶冶性情促进身心平衡的治疗方法;激情疗法指有意识地加以诱发,以利用随激情而出现的某些可以预期的强烈机体或行为反应,从而改善躯体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目的的疗法;习以惊平法是让患者习惯于接触某些刺激因素,提高其适应能力,使之不再对该刺激因素敏感,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病症的一种心理疗法;惩罚治疗指对患者施以责打、旋转、厌恶刺激等适当的惩罚,把症状和不愉快的体验联系起来,以矫正病态行为的方法;行为诱导疗法是指用各种方法对患者施以行为诱导,以矫正变态行为的方法;音乐疗法是使人处于特定的音乐环境,感受音乐的艺术意境,娱神悦性,宣通气血,以此来产生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效应;导引吐纳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一系列功法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

2结果与结论

2.1案例年代见表1。表1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年代分析(略)

在122例中,有13例年代不明。能识别年代的案例中,明清时期46例;近现代案例27例;唐代至元代为24例;唐代以前8例;民国时期4例。可见,明清时期是中医心理治疗比较盛行的时期,到民国又明显减少。建国后,中医心理治疗又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应用逐渐增多。

2.2性别构成见表2。表2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性别构成(略)

2.3年龄构成见表3。表3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年龄构成(略0

0~3岁4例;3~14岁4例;14~30岁17例;30~50岁18例;>50岁8例;另有71例不能识别患者的年龄。提示心理疾病各年龄组均有分布,但中青年最多,可能是与这个年龄组压力较大,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高有关。

2.4疗程见表4。表4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疗程分析(略)

有58例(47.54%)在治疗当天病情就获得缓解,1个月之内缓解的占68%。说明中医心理治疗是1种短程、有效的心理治疗,多数在1个月内使病情获得缓解。

2.5致病因素见表5。表5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致病因素分析(略0

共有59例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其中“忧”“思”致病为最多,分别为10.66%和11.48%。可见忧思是导致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6中医诊断见表6。表6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中医疾病诊断分析(略)

疾病的诊断多为癫狂、郁证等精神科疾病以外的内科杂症(心身疾病),占55.74%。在心理疾病中,以郁证为最多,约占总数的1/5(21.31%)

2.7心理治疗方法分类比较见表7。表7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治疗方法分析(略)

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情志相胜法(19.67%),其它依次是暗示解惑法(14.75%)、激情疗法(12.30%)、劝说开导法(9.84%)、顺情从欲法(8.20%)、行为诱导法(9.02%)等。

2.8合并治疗情况见表8。表8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合并治疗情况(略)

有近1/3(31.97%)的案例合并药物或针灸治疗,说明历代中医医家很重视心理疾病的综合治疗。

2.9现代诊断分类见表9。表9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现代诊断分类(略)

由表9可以看出,按现代诊断分类,诊断较多的是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和癔症,与现代心理治疗的适应证是一致的。还有一部分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也使用了中医心理治疗。

2.10现代治疗分类见表10。表10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现代治疗分析(略)

由表10分析,有近一半(57例,46.72%)的案例所使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与现代心理治疗的某些理论相当一致,如支持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等,但比现代心理治疗要早许多年。还有一些属于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如情志相胜等,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值得挖掘。

2.11伦理学问题统计见表11。表11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伦理学问题统计(略)

有22例(18%)的案例中使用了有悖于伦理的方法,对患者施以痛打等,严重的甚至因治疗引来杀身之祸。

由上可知,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有效的短程心理治疗,主要适用于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癔症等精神障碍,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值得挖掘和推广。但有些治疗过程有悖于伦理学要求,应注意避免。

3讨论

尽管精神科临床中,药物治疗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对社会心理因素的关注将逐渐成为精神科工作的重点,心理治疗也将成为精神科治疗手段的主流之一,心理治疗的一些基本理念及思维方式也是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4]。现代心理治疗理论及操作技术大都产生于西方,而心理治疗的理论建构、价值取向和具体操作会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西方的心理治疗理论、概念、技术在应用于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咨询时往往会产生不相容性和矛盾[5],所以研究和使用中国本土化的心理治疗理论及操作技术是必要的[6]。

中医学历来重视心理因素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短程心理治疗一般指不超过25次会谈的心理治疗[7],它正逐渐成为最为流行的心理治疗形式[8]。本研究显示,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疗效确切的短程心理治疗,经治疗后1个月之内缓解比例高达68%,而在治疗当天就有明显效果的达到47.54%,尽管当时的治疗师和记录者对于疗效的评价不一定准确和严格,但也至少说明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短程、有效的心理治疗。如金代张子和著的《儒门事亲》载:名医张子和采用“思胜恐”的治疗方法来治疗恐惧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这就相当于现代西方心理学的系统脱敏法,收效显著而迅速。

在中医心理治疗的适应证方面,本研究显示,多以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和癔症为主。值得一提的是,有8.21%的案例为精神分裂症的个案,当前精神分裂症的非药物治疗也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情志相胜治疗是使用最多的一种中医心理治疗方法也是最具有中医特色的心理治疗方法。情志相胜心理治疗中,“情志”指人的怒、喜、思、悲、恐五种基本情绪,按照五行的属性分类,它们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相胜关系,如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根据上述五行相胜的规律,情绪之间也可以互相制约,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等。因此情志相胜心理治疗是有意识地使患者产生一种情绪去克服、缓解另一种情绪,是医学家在长期临床观察及实践中,用五行原理概括出来的对情绪相互之间最佳调节的一种假说[9]。例如,成书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的《续名医类案》中记载的一例“怒胜思”案例,及《儒门事亲》中记载有1例“喜胜悲”案例,这些案例的成功均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

情志相胜心理治疗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其原理主要是:解除情绪刺激多余的能量、改变情绪刺激的方向、改变在引起情绪的中介——认知(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9],与当代被广泛认可的认知行为疗法有某些相通之处,值得我们在临床中不断实践和探索。

在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最主要的是有些治疗方法有悖于伦理学原则,占18%,在现代的治疗中应当坚决避免。

另外,本研究是一个文献回顾性研究,年代跨度较大,每种心理治疗方法操作各异,缺乏对照组。所以,本研究结论有其局限性,还需要在更为严格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中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医诊疗常规[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62.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

[3]董湘玉,李琳.中医心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3.

[4]唐登华.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中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5):355.

[5]Yii-NiiLin.Theapplicationof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tocounselingChinese[J].AmericanJournalofPsychotherapy,2002,56(1):46.

[6]向慧,张亚林,黄国平.中国本土化心理治疗的回顾与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6,27(2):64.

篇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576-01

1 中西医各自治疗急性危重病的弊端

在西医治疗方面,虽然西医擅长急救,但是却缺少关于急救的整体辩证理论,例如发病的原因,气血是否顺畅,三焦是否有问题等等,而在急救的具体过程中,西医的治疗重点在于解除病情,根据病患的体征着手,从发病末端解决,这样的治疗方法不注重患者发病的原因,往往不能彻底根治患者的病情,只能起到暂时缓解病情的作用,在解决急性危重病时,可以使用西医的治疗方法作为应急的选择方法。在中医治疗方面,众所周知,中医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先对病患做初步的了解,然后找到发病的原因,先解决病根,再通过一些辅助药材解决表面的病症。这种治疗方式虽然能够根治病情,但是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对于急性的危重病不太适用,只能作为后期处理的治疗方法。

2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必要性

通过以上的论述不难看出,对于急性危重病的治疗,西医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而中医面线处于劣势。但是我们需要明晰,我们不能根据治疗的结果来判定中西医治疗的方法哪种更为有效,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根据急性危重病的病症取两种治疗方式各自的长处,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降低治疗风险,提高治愈比率。当然,作为数千年中医的传承者,我们也需要对中医的治疗方式不断的探索并且改进,争取能够使中医更好的适应当前时展,解决不断出现的新病情。

3 寻找中西医治疗急性危重病的最佳途径

虽然急性危重病的病情纷繁复杂,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万千病情中寻找到共同点。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在手术科室还是在其他一般科室,很多急性的常见病,如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病情仍然继续恶化,那么基本都会走向一个相同的结局,包括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性心肌炎,脓毒病,多脏器官衰竭以及营养衰竭等等,在这当中还不包含一些慢性病症的晚期临终状态。像上述的病症,根据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基本可以囊括在中医创立的三证三法理论体系当中,即淤血证和活血化瘀法,毒热证和清热解毒法,急性虚证和扶正固本法。如果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应用这三证三法,并且能够适时的配合现代西医的急救方法,那么中医治疗急性危重病的工作就会迎刃而解,这样的方法虽然不是根据中医古老的理论进行解决,但是在治疗之后却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西医对于急性危重病的治疗无疑是最佳选择,但是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多种突况,例如,在运用西医方法治疗时,往往会出现危及生命的急性呼吸性窘迫综合征,西医对这种病症采取的方法是使用呼吸机或者是呼气末正压通气,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病患的动脉血氧分压,进而延续患者的生命,但是这种方法存在很多问题,在高浓度氧气吸入之后,很多患者出现呼吸急迫短促,腹部胀满,舌质绛红的症状,这些症状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痛苦和危险的,这种状况在西医中虽然无法解决,却符合了中医的阳明腑证明,运用中医理论中的上清下泻的治疗方法,适用凉膈散去芒硝多用大黄,这样就能够使患者在通便之后,降低PaO2的数值,进而在短期之后即可恢复正常,实现早起痊愈的效果。再如缺血性急性肾功能的衰竭,会出现少尿或者无尿,高钾血症,这种病往往会危及到生命安全,在西医治疗中会采取人工肾透析的方法,如果在透析的过程中,给患者开益气活血的解毒方药,例如黄芪,丹参,大黄等等,那么绝大多数的患者就会在一个月左右肾脏恢复正常状态。

4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危重病思路和方法的建议

中医是我国的国粹,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将中医在新时期发扬光大,尤其是现在急性危重病日益增多的状态之下,我们更应该将中医的先进理论保留下来,并且不断的更新升级中医理论,做到与时俱进。西医是外国的智慧结晶,传到我国才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我们对西医还没有研究通透,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治疗急性危重病,我们需要对中西医各自的特点做详细的了解,并且取各家之长,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的实践过程中,要充分的认识到中医的整体辩证理论,而并非是哪里有问题就专治哪里,就以毒热证做例子,如果能够证明问题在于阳明,但是却出现血热内盛,急下存阴的状况,那么就需要在急下之后立即清理肠道中的细菌以及内毒素,这样就可以避免肠道里的细菌进入到血液当中,并发其他病症。而在采用西医治疗的时候,也需要注重对于腑脏,经络,阴阳的调理,促进阴平阳秘,正气内存的治疗。这种整体的调理,主要是对免疫功能,能量代谢,应急反应等方面的影响,在西医治疗过程中加入中医的整体调理理论,会使患者的治疗时间更短,身体免遭不必要的痛苦。

5 结 语

中医擅长根治,西医擅长急救。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共识,那就是要中西医结合治疗普通病症甚至是急性危重病,在这种结合过程中,我们需要取中西医各家之长,补双方之短,经过不断的摸索,探究,研究出一套成形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危重病的思路和方法是一项巨大而又宏观的课题,内容涉猎较广,涉及学科也相对较多,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填补,充实内容,才能够使这种思路更加新颖,方法更加全面。

参考文献

[1]高培阳,王春霞,郑翔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评价[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9):73.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从2013~2014年所接收的60例神经内科患者进行了分组。当中重症肌无力患者共有10例,脑干脑炎患者2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6例3例,脑血管意外10例,多发性硬化8例。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男12例,女18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西医用药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按照相应的手段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原有的西医治疗基础上融合了中医治疗方法,具体药单如下:甘草半两、黄耆半两、芍药一钱、黄柏一钱、人参半两、升麻三钱、葛根三钱、蔓荆子一钱半[1]。将这些中药根据病患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已达到治疗的效果。治疗干预措施主要有:①通过中西辩证心理干预方式,中医人为人的情绪与病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并且是密切相关的,当患者出现情绪烦躁或者抑郁的情况时应及时进行劝导,并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配合治疗,已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②针灸法,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采取针灸的方式来刺激穴位,进行1次/d,帮助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③康复治疗,让患者躺在比较硬的创伤,经常进行自主的锻炼和伸展。④饮食方面,医护人员应知道患者进食一些清淡同时比较容易消化的事物,少量多餐,或者食用一些软化血管的事物,例如山楂、甲鱼等等,以便于提升治疗的效果[2]。 

1.3观察指标 患者入院时及入院15d之后的Barthel指标以及FuglMeyer评分,同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运动能力等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患者入院的时间、出院时所填写的护理程度满意调查表进行了统计分析。 

1.4治疗效果标准 “痊愈”表示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身体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并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显著”代表着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但仍然没能痊愈,有一定的身体指标显示有问题。“有效”表示患者在治疗上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疗效,但临床仍然伴有一定的症状,患者身体仍然显示异常。“无效”表示临床治疗完全没有起到任何的治疗效果,患者临床症状没能得到缓解,甚至出现了更加明显的问题。 

1.5统计学方法 主要以spss17.0软件进行了数据分析,并利用计数资料χ2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则为87.6%,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神经内科疾病当前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其种类比较多,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帕金森等疾病。应用传统的西医治疗方式进行神经内科疾病治疗,虽然对病情缓解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在后期阶段中也比较容易产生一些并发症,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3]。其次,神经内科疾病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很容易出现患者没有确诊,病患就死亡的现象。 

神经内科的疾病治疗原则为急性期疾病,通常多采取西医的治疗方式,以便于稳定患者的病情,但同时应采取中医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缓解病情[4]。例如在脑出血患者并发阶段中,由于病情变化比较快,通常多采取止血、保持酸碱平衡等西医的治疗方式,来将患者的病情进行稳定控制,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中医安宫牛黄丸等方式来进行辅治疗,将对患者的病情稳定起到更加明显的效果。此外,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应充分的发挥出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的作用。 

中药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症、偏头痛等疾病治疗有效十分显著的效果。当患者服用中药后,对患者的脉络通畅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中药的帮助下,通过抑制患者体内的胶原蛋白合成,能改善人体的组织增生[5]。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神经内科的疾病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将中药应用于患者疾病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和改善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记忆力。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100%,而实验组则是87.6%,结果十分明显,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这也完全的说明了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方式的重要效果。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进行和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篇12

[

关键词 ] 中医治疗;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a)-0184-03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生活压力也逐步变大,人们在节凑如此快的生活下很容易产生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的糖尿病患者数量越来越多。糖尿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而且持续时间长、治疗不容易。在当今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西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显著,但是副作用也较多。而我国的中医治疗逐渐显现出其优势。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其分别给予中医和西医常规治疗,从而总结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份—2013年10月份在我院接受糖尿病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人数各100例。其中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年龄都在34~80岁之间,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为60例,女性患者为40例,治疗组男性患者为59例,女性患者为41例。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均在10个月~10年之间,住院之前没有接受降血糖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的男女比例为45:55、45:56,男女人数相差不大,两组患者的体重都偏瘦。

1.2治疗方法

1.2.1对治疗组采取中医治疗方法 笔者所运用的中医治疗法,主要是采取草药治疗的方式,且所使用的草药都产自于我国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各省区,主产于河南省博爱、沁阳、武陟、温县等地,河北、山西、山东及中南、西南等地区也有栽培。

笔者根据糖尿病患者的不同病因,运用多种草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且所有草药在制备时都使用超微粉碎技术,该超微粉碎机名称为中草药超微粉碎机,商标是川本,生产厂家是深圳市川本斯特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药物纯度是99.78%,浓度是56.45%,出产公司为深圳市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厂地是中国广州省深圳市,型号为ZNC-410型。实验步骤为:对仪器进行清洁,结合机械粉碎和气流粉碎的原理,利用物料在高速气流作用下火的的巨大动能以及高速气流的物料的剪切作用对草药进行细胞级粉碎。使原生草药材粉碎成中位粒径5~10 μm以下的细小粉末。在操作时,最为关键的步骤是对仪器进行清洁,在制药时应对仪器进行经常性清洁处理,以防止仪器本身的细菌而导致药物受到污染,其具体操作为:检查设备是否完好,然后打开分级总成,仔细检查粉碎室内是否有金属物品和杂物;检查加料斗和螺旋器内是否有异物,将检查出的金属物品、杂物和异物用消毒后的镊子或者洗消液清理干净。

对患者进行血糖浓度测量使用快速血糖仪测定法,该测定法能够对患者血糖进行快速简便的测量,且是临床中广泛应用的测量方法。

对于治疗组患者,笔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法,对于不同病因的患者,选用了不同的草药组合进行治疗,①针对阴阳两虚的患者。采用黄茂20 g、山药20 g、山茱萸20 g、肉桂15 g、茯苓20 g、熟地20 g、枸杞子10 g、甘草10 g、知母12 g、泽泻12 g组合治疗。以上中药用水煎服,每天一剂,每天服用两到三次,四周为一个疗程,患者服用四个疗程会有显著效果。②针对脾肾阴虚患者。主要采用虎杖2 0g、党参12 g、苍术10 g、麦冬20 g、山药20 g、熟地20 g、苦参10 g、胡黄12 g、泽泻20 g、平地木20 g组合治疗。③针对肝气郁结的患者。主要采用生地20 g、五味子15 g、黄连20 g、半枝莲20 g、麦冬15 g、炙甘草10 g、柴胡15 g、丹参12 g进行组合治疗。④针对阴虚阳亢的患者。主要采用缩砂仁5g、乌梅肉10 g、枸杞子15 g、山药15 g、玉竹15 g、生地50 g进行组合治疗。对于第二、三、四组患者的草药治疗,都适用用水煎服的方式,每天一剂,每天服用2~3次,4周为一个疗程,服用后5个疗程可以达到降低血糖浓度的效果。

1.2.2利用西医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 可以采用常规胰岛素分泌剂进行治疗,笔者给患者使用由国Nobex公司研发的口服胰岛素M2,其批号为11452003,给药途径为口服给药,三周为一个疗程。患者口服后10min内血液浓度达峰值,90min内消失。或者口服双胍类药物,笔者一般给患者使用由北京天安糖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二甲双胍片,批号为1213008,给药途径为口服给药,四周为一疗程。此外还可以给患者服用由北京同春堂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肖渴丸,其批号为12246009,给药途径为口服用药,三周为一个疗程。

1.2.3治疗效果的测定标准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治疗效果的查看标准主要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85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3],其主要标准是:空腹血糖浓度<0.6 mmol/L,口服糖耐量试验2h血糖水平小于8.2 mmol/L而且临床的糖尿病症状基本消失不见。治疗效果的有效标准是:空腹血糖浓度小于8.5 mmol/L,口服糖耐量试验2h血糖水平是小于10.8 mmol/L,糖尿病的症状明显减少。治疗效果无效的标准就是大于上述有效标准,临床症状还是依旧。

1.2.4统计方法 本次实验将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治疗,运用快速血糖仪测定法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浓度进行测定后发现,治疗组中的60%患者出现空腹血糖浓度下降症状,其中30%患者的空腹血糖浓度达到(5.45±6.68)mmol/L以下,基本恢复了正常的空腹血糖浓度,而对照组则有35%患者出现空腹血糖浓度下降症状,剩余的40%患者的空腹血糖浓度还是(7.67±8.68)mmol/L。

将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了有效和无效的数据,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统计数据。具体结果如下,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尿蛋白、UAER、BUN比较(x±s)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ΔP<0.05。

通过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糖尿病都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从治疗的有效率来看,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高,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注: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较,Δ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下表是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体重增加幅度、食物增加幅度以及排尿次数增加幅度的比较情况,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糖尿病症状的各项指标增加幅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具体增加幅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体重、食物量以及排尿次数增加幅度对比分析[n(%)]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Δ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治疗糖尿病的经验,发现了一种新型糖尿病进行治疗的治疗方式,即中医辨证治疗法,根据患者的不同病因对患者用草药进行分类治疗。治疗前后的数据对比后可以看出笔者所运用的辨证治疗法疗效是十分显著的,笔者对患者所开的草药方,都是经过超微粉碎技术处理后的药材,对于患者煎药和服药来说,都相对简单且方便,未经处理的草药煎药时间大致在1~3h左右,而粉碎后的药材煎药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就可完成,对于患者来说,即省时省力,又能达到治标的效果。

过去许多医护人员主张采用单一制草药治疗糖尿病模式,这种治疗方式显然是不符合中意辩证治疗思维的,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来说也是相当不利的。

此外,中医辩证治疗法还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提供了可能性,为进一步加深中西医间交流与合作提供有利的平台,为实现这一目标,笔者将于我院的西医治疗糖尿病专家们进行深入交流,研制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新模式,以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本实验的创新点在于,结合了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对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法,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病情、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环境等采用不同的草药组合治疗法,因时、因地、因情相结合对患者进行治疗,遵循了脏腑气血阴阳辨证的中医治疗思路和治疗机制,且在该思路上的以创新,更加注重本虚与标实间的结合,达到了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实验的每个步骤都严格按照辩证治疗法的相关要求,对患者进行区别治疗以及个别处理,并对实验后患者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得出相当乐观的实验结果。实践中也有许多医护人员使用该种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据不完全统计,其治愈率控制在98%以上。在陈东方等学者所论述的中医治疗糖尿病三型辨证理论一文中,对辩证治疗法持肯定态度,此外,陈良海、余伟军等糖尿病专家也积极主张使用中医辩证治疗法治疗糖尿病。当然,仍有部分医护人员对该种治疗方式持否认态度,认为该种治疗方式不符合中医治疗的精髓,且无法判定使用的药物是否会给患者带来其他的副作用。对于此类质疑观点,笔者认为,应该用发展的眼观来看待问题,现我院已对将近1000例患者使用了中医辩证治疗法,治愈率高达98.67%,通过术后调查与访问,以及再次入院治疗人数我们发现,通过该种方式治愈糖尿病后,患者再次入院就诊的概率是0.012%,因使用药物产生其他副作用的人数为0人,因此,该种治疗方法显然可以排除上述医护人员的相关质疑。

本研究的缺陷在于,这种辨证的草药治疗法虽然能够达到很好的治标效果,但却无法实现快速减轻患者疾病痛苦的作用,如何迅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将成为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症结所在,值得广大中医同仁们进一步进行分析和研究。面对这些难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首先加强临床研究,提高综合防治疗效,总结中医、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经验,研究中医药的作用点,整合使用各种中医疗效手段,发挥整体治疗优势,不断丰富特色疗效,筛选、优化综合防治方案和治疗规范,建立可以推广的规范化糖尿病前期、临床糖尿病以及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中医药防治方案,提高临床疗效。其次,要重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药新药和新技术开发,立足中医理论,结合现代药学的发展,开展防治糖尿病的中药研究,包括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中药复方的研究,药物单体的研究等。

[

参考文献]

[1] 陈东方,黄玮. 中医治疗糖尿病三型辨证理论—访全国中医糖尿病医疗中心主任林兰教授[J]. 医药世界,2013(10):1445-1447.

[2] Mogensen CE,Schmitz A,Christensen CK.Comparative renal pathophysiology relavant to IDDM and NIDDM patients. Diabetes Metabolism Reviews,2012(9).

[3] 世界卫生组织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糖尿病联盟倡议,2009(11).

[4] 韩履祺,宋跃飞,高峰,等.于家菊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7).

[5] 葛丹枫,章可谓,甘莉.补肾泄浊汤治疗糖尿病肾病氮质血症42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4).

[6] 闫香梅.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58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1).

[7] 刘喜明,杨建宇,李彦知,等.经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文献回顾[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12).

[8] 李黎莉,王凤丽,李林林,等.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1(9).

[9] 余伟军.步长脑心通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1(9上旬刊):5792.

篇13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3(c)-0170-03

Analysis of Cur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Acupuncture Comprehensive Therapy in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t Restoration and Sequel Stages

ZHANG Le

Department of TCM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31001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act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Acupuncture comprehensive therapy in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t restoration and sequel stages. Methods 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ith 20 cases adopted the routine basic treatment and nursing method,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0 cases adopte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acupuncture comprehensive therapy, and the practical condi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the data were recorded and the data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finally. Results The comparison showed that the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95% vs 60%),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covery; Acupuncture; Restoration stage; Asequel stage

在R床上,脑梗塞患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疾病病情发展迅速,患者往往会突然晕倒、昏迷、四肢麻木或是时常感到头晕眼花、恶心不适等[1]。脑梗塞具有反复性的特点,一旦发病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极容易致残致死,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所以不断探索更好、更有效的治疗方式是一项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问题[2]。该文从这一问题出发,着重分析中医药结合康复针灸综合疗法对于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或后遗症期的实际临床疗效。此次研究从该院在2016年1―12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者将这些脑梗塞患者中的40例归为观察组,另外20例归为对照组。研究者为对照组提供常规的基本治疗和护理办法,而为观察组提供中医药结合康复针灸综合疗法。研究者对两组脑梗塞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最后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经研究人员整理并完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接受了相关的检查,符合有关诊断标准和实验要求。研究者将其中40例分为观察组,此组中30例为男性,10例为女性。该组的年龄为38~68岁,平均年龄(61.14±2.43)岁。另外20例为对照组,其中12例为男性患者,8例为女性患者,该组的年龄为44~72岁,平均年龄(63.25±2.21)岁。实验人员在进行实验前对所选取的实验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大致的把握,确保两组人员在病情程度、性别、年龄、身体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证此次研究选择的两组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实验研究人员对实验对象进行基础情况的收集和检查。医护人员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对照组:医护人员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的基础治疗方法,即在进行基础药物治疗的过程当中添加基础的康复治疗。具体的治疗药剂为拜阿司匹林(国药准字J20080078),服用剂量为100 mg/d[3]。不对患者进行针刺。

观察组:对于观察组中的40例患者,实验研究人员在采取基础治疗方式的同时添加中医治疗、康复针灸治疗。其中,中医药治疗选用的治疗药剂为安宫牛黄丸。(国药准字Z14020654),1粒/d。该中药药剂主要由熟地黄、肉桂、地龙等中药药材制成,对于脑梗塞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4]。医护人员给患者口服该药剂3次/d,剂量为3粒/次。在对观察组患者实行康复治疗前,相关医护人员首先应该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实际病情进行大致地评估,对患者的运动能力进行一定的把握。随后,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康复治疗的方案。医护人员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训练。针灸治疗的具体操作为操作人员帮助患者调整受针姿势,选取外关、手三里、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重点治疗穴位结合头皮针,注意刺针深度和刺针角度[5]。在医生对患者的上下肢全部施针完毕后,将针留置30 min。针灸治疗的治疗频率为1次/d。

1.3 疗效评定

实验人员在对实验后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时,主要采用如下标准:基本痊愈:在治疗后患者的相关症状消失,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没有明显障碍[6]。好转: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有明显好转,恢复较好,但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还是会偶尔出现轻微症状。但是在避免劳累、适度休息后可以自行缓解。无效:患者的相关症状没有明显变化。不符合上面两点标准。恶化:患者的病情不断没有好转,反而相关症状更加严重。死亡:患者治疗无效并且死亡。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在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后,研究者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从结果中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的共40例患者中,基本痊愈的患者共21例,病情好转的患者共有17例,无效的患者共2例,没有病情恶化的患者以及死亡的患者,由公式计算得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共20例患者中,基本痊愈的患者共4例,病情好转的患者共有8例,无效的患者共5例,病情恶化的患者共3例,无死亡的患者,通过计算得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0%。由此得出结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梗塞即动脉阻塞后出现相应部位脑组织的破坏,可伴发出血。发病机制为血栓形成或栓塞,症状的性质因病变累及的血管不同而异。当脑梗塞发病在24 h内,或梗塞灶小于8 mm,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经济条件得到改善。相应的,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工作方式、作息时间也产生了巨大的改变。正是这些改变,导致每年脑梗塞患者的数量不断大幅增加[7]。脑梗塞的症状较为复杂,有些患者患病后可能没有出现任何较为明显的症状就直接进入脑梗死状态。有些患者会偶尔发生轻微的不适,若是急性脑梗塞就会发生突然的严重症状。脑梗塞的发病诱因较为复杂,往往还与患者身上的其他疾病有重要关联。当前,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引进中医药结合康复针灸综合疗法,利用这种综合性较强的方式对脑梗塞恢复期或后遗症期的患者进行治疗。在临床的治疗中,这种治疗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8]。

该次实验中,观察组患者被给予中医药结合康复针灸综合疗法,在观察组的共40例患者中,基本痊愈的患者共21例,病情好转的患者共有17例,无效的患者共2例,没有病情恶化的患者以及死亡的患者,由公式计算得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对照组的共20例患者中,基本痊愈的患者共4例,病情好转的患者共有8例,无效的患者共5例,病情恶化的患者共3例,无死亡的患者,通过计算得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0%。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对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中医药结合康复针灸相综合的治疗方法能够帮助脑梗塞患者后期更好地恢复,有利于减少患者后遗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申斌.中医药结合康复、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或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J].中国处方药,2016(1):101-102.

[2] 张军,王宝军,许鹏,等.探讨中医中药结合康复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或后遗症期的效果[J].医药,2015(6):150.

[3] 陈庚.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对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6):254-255.

[4] 陆建广.应用中医药康复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5):164-165.

[5] 李永强,张雪英,陈国杰,等.中医药康复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62):67-68.

[6] 冷伟.中医中药康复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后遗症临床研究[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