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人到中年的感悟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4、人到中年才知道:不再有少年的狂妄、青年的浪漫,更多的则是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5、人到中年才知道:要有肩膀,要扛得起风雨,要担得起生活的重负。即使再苦再累,也要给妻子一床温暖的被褥,给孩子一个避风的港湾,给家庭一份不悔的承诺。
6、人到中年才知道:应该去读一些讲佛法、圣经之类的书籍。要理解,这浩荡人世之外的玄妙;要领悟,这生命一次又一次的轮回;要看到,这滚滚红尘背后的因果;要畏惧,有一双神秘的眼睛,一直在注视着我们。
7、人到中年才知道:人生如梦,万事如烟,许多事情本该放下却常压在心间;人到中年,知道顺其自然,一切随缘,许多事情本该遗忘却常陷于幽怨。
8、人到中年才知道:如何去与人为善,许多恩恩怨怨皆付笑谈。
9、人到中年才知道:什么是缘,在上一辈子的宿命中,更多了几分这一生的珍惜和留恋。
10、人到中年才知道:涂抹外观是为了给别人看到,修心是为了给自己用的。
11、人到中年才知道:笑脸时为了别人高兴,痛苦只能自己品尝。
12、人到中年才知道:追星是给名人、伟人扩大声势,努力奋斗是给自己打下基础。
13、人到中年才知道:好听话只能给说给别人,自责唯有反悔时自己领受。
14、人到中年才知道:攒钱大多是为了儿女,应酬完全是为了人情。
15、人到中年才知道:房子蜕变成了栖身的鸟巢,家庭贬值为常住的旅社。
16、人到中年才知道:天天被欲望牵着走,欲望无尽,而生命已经快到了尽头。
17、人到中年才知道:青春觉察到可贵时已悄然逝去,生命认识到珍贵只剩下叹息。
18、人到中年才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懂得了什么叫知足常乐。
篇2
妻和女儿都告诉我,今年白发多了。我说,多就多吧,迟早都会白的。想起前段时间臼牙上出现的小洞,还有冬至后冰凉粗糙的脚跟,岁月象顽皮的娃娃偷偷地抓挠着我的身体,我忽然明白过来,自已已到中年了。
人到中年,我终于知道什么是扶老携幼。哥哥和弟弟都在父母身边,他们身体不适时还会给我打电话,要我回家一趟。而离别时母亲总会说“盼了很长时间,呆了两天又要走了!”。我安慰母亲说:“路不远,想来我就又回来了。”但是,再见面时总是四个多月之后了。我时常想起每次离家时母亲因行动不便而只能隔窗目送的情景,我送女儿上学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已看不到女儿的身影了,我还呆呆地望着女儿转身的地方,在目光里送去我的所有,把她遇到的一切困难化作灿烂的彩虹,伴她快乐成长;并祈盼着某一天她平安地回到身边。我慢慢地感觉到,所谓父女母子,就是何时何地何事何物永远也割不断的血肉亲情,此爱此情,使我们的胸怀包容天地万物,也使生命越来越坚强,那蕴含的爱犹如平静的火山,一旦崩发将把一切淹没。
人到中年,我终于知道如何真心地爱一个人。学生时代,曾有位好心的姑娘多次要我帮她做一些事,天性木讷的我未能领会人家的好意,多年以后我才体会到如果热情地付出将意味着什么。与妻结婚后,天天为财米油盐而斤斤计较地过日子;有了女儿后全心全意地把她抚养长大,感觉时光都在停滞,那时街路上天天热唱的歌我竟说不出它们的名字;随着女儿渐渐地长大,我才发现妻子乌黑浓密、富有弹性的秀发已经稀疏柔软了,皱纹也悄悄地爬上了眼角。看着与自己一起辛苦打拼十五年的妻,未曾精心打扮青春就从发间流失了,真有点心疼!于是,中年后,我美好的爱情刚刚开始。有时我还不知因为什么妻突然耍起脾气,我便默不作声、心平气和地做起家务,直到妻破涕为笑。我慢慢地感觉到,所谓爱情,就是在生命的旅程中,两情相悦互相偎依的一种缘分;不必海誓山盟,不必相敬如宾,因为曾经的清苦平淡才有今天的温馨浪漫,因为彼此的恒久忠诚才有一生的幸福美满。
人到中年,我终于知道什么是人生。由于社会分工不同,有人工作轻松,有人工作辛苦,但轻松不等于快乐,辛苦不等于烦恼。其实人生就象穿衣,舒适不舒适,别人感觉不到,只要自己感觉好就是最好的方式,没有必要按照别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付出越多的人,对生活的感悟就越深,幸福的感觉就越丰富。因为我们如此地热爱生活,并真诚地付出,每一点收获都来之不易,便倍加珍惜用汗水浇灌的劳动所得,日久年长,总有一天你就会突然发现我们的生活远比想象的好得多,我们又是如此的富有。我慢慢地感觉到人生只不是随时在寻求一个积极乐观的心理境界而已,弱者,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超越自我;强者,戒骄戒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作为凡夫俗子,不必按照先人的遗训来衡量自己的人生轨迹。三十时我没有“立”,四十时我仍在迷惑,但只要我活一天,我会认真地对待自已,对待家人,对待工作。我用自己的思想和智慧把过去四十年的经历酿成了果汁,再把未来的岁月融入到里面,每天清晨我都饮一杯。那未能融化的颗粒物,我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味,那散发着自然清香的甘甜,洗涤着我的心灵,滋润着我的人生。
篇3
张帆先生同我说,他写了一本向小孩子谈钱的书。我与张帆先生是大学的校友,在八十年代青葱的大学岁月里,我印象中似乎每个人都一度是诗歌爱好者,而我和张帆也先后在不同时期参与组织了校园诗歌活动。在我担任学校广播台台长期间,我还经常安排播出他写的诗歌。青春的记忆是如此深刻,以至于在我心目中,张帆一直就是校园中的学生诗人,虽然他毕业之后在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工作,也在央视等媒体浸润多时。
至于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书,张帆说本来只是想写给自己的孩子,想作为他孩子10周岁时候的生日礼物。我很喜欢这个理由,是那种还淡淡地带有一点校园诗人痕迹的理由。这一点我倒是有点类似,我本来不太喜欢接受电视采访,但是我孩子很好奇刚刚还站在面前的父亲,是怎样进入到电视中的,因此我常常接受一些采访,并且先告知孩子我会去电视台录节目,让孩子在电视机前等着看,我想我在摄像机前的目光应当是有着淡淡的父亲的慈爱的光芒。
给自己孩子读的书,应当说少了浮躁,多了诚恳,也不再是为了一点稿酬。虽然都已经人到中年,应当已经没有当年学校时期写诗时的激情了,但是,一个在经济界打拼多年的、正在老去的校园诗人,给自己的孩子谈钱,本身不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吗?给孩子看这本书,也算是间接请这位人到中年的校园诗人给孩子当了一回家教吧。
我也一直想在孩子再大一点的时候,也开始谈谈关于钱之类的问题。因为我自己觉得我们对于钱的看法,在不同时代的大氛围下,经历的变化真的是大起大落,直到自己人到中年,慢慢才有一些成熟的感悟和体会,也体会到形成一个健康阳光的财富观念是多么重要,财务自由是重要的,掌握财富管理的专业知识与技巧也是重要的,平衡而冷静地看待财富也是重要的。
迪斯雷利说过:“财富的增长和闲暇的增长,是人类文明的两大要素”。人类文明的进步,仇视财富无疑荒唐,膜拜财富也同样荒唐。我同时也认为,财富也好,闲暇也好,如果没有相应的智慧和知识来把握,就成为不太牢靠的财产。
我想,这应当就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吧。
尽管张帆写这本书的初始动因是给自己孩子的10岁生日礼物,但是我想,应该把这礼物送给更多的孩子,10岁多的孩子,他们需要这样一份礼物。还有,他们的家长,似乎也需要这份礼物。
《财富历险记》
篇4
四月橘香,沉醉迷惘。淡雅的小白花,深情歌唱。
橘相思,蝴蝶恋飞扬。橘有爱,吐蕊放光华。
无私的爱,不会伤感。无私的情,不会失望。无私的心怀永远最美,无私的眼睛永远透亮。
爱得真切就是希望!
当时光流逝,谁能刻意挽留。千年等一回吧,你如水的凝眸,我在静静遥望。
我喜欢你,记忆的你(表白情书 fanwen.chazidian.com)是夜晚的光明。
不会忘记儿时清澈的歌声吧,童年的热烈在你的周围祈祷。
你对我永远没有淡漠,我沉重的抱负而来,因人到中年的感受。你的感悟让我默默,把执著的沧桑轻轻诉说。
那片月光从屋檐洒落,你已经在我的窗台上闪烁。欲把心捧出,同照月光明啊,你的情怀,人间不会寂寞,而我却有深深挽留的忧愁。
清风里拖曳,我知道你为短暂的生命舞蹈。多少的苦与痛,都随意地洒脱。
篇5
【思维延伸】
耐得寂寞。一位曾经万众瞩目、大红大紫的人物退下来,在常人看来定然会有一种难耐的寂寞。但我们从倪萍的身上却丝毫看不出这一点。她在淡出银屏之后,依然将自己的生活过得风生水起――买菜,做饭,看书,画画,写作……而且哪一样都做得不含糊――烧得一手好菜,画得一笔好画,写得一手好字,更难能可贵的是人到中年之后接连出了三本散文、随笔集。其实,寂寞永远不会光临任何一位精神丰盈者的内心,因为追求、淡定会让她(他)的生活极其充实而富有韵味。
篇6
听熟了这声音,滴答滴答,像轻微的落雨声,宁静悠远;听惯了这声音,滴答滴答,像清脆悦耳的琴音,振颤心弦;听久了这声音,滴答滴答,像丁冬作响的泉流,沁透心脾。
时间的声音,是如此美妙绝伦,如此催人心动。在恒久的星空宇宙中,时间老人一成不变地迈着稳健的步履,弹奏着轻快的节拍,从远古走到今朝,从今朝走向未来。它缓缓地向你我走来,又缓缓地和你我作别,一年又一年。时间在滴答作响的行进中,告别了夕阳,迎来了晨曦。在滴答作响的变奏中,演绎着春夏秋冬,催促着花开花谢、桃红柳绿。
时间的声音由此激发起了人们太多的感言与感慨,诸如:时光如梭、岁月如歌、似水年华、白驹过隙,等等。我却喜欢在静听时间的声音中感受如歌岁月,喜欢在时间的催动下栽种和孕育生命的花果。仔细想,如果把这微妙的声音比作是时间的一个个跳动的音节,那么可以说悠长的岁月就是一部壮丽恢弘的生命进行曲。在分秒递进的轮转中,我们一起从年少走到年老,从幼稚迈向成熟,每时每刻都在感悟和享受惬意的人生。
时间的声音孕育了花季般少年的梦想,在这个无忧的梦境里,我们总觉得时间过得太缓慢。我们好像总是有一种期待在心间,期待母亲热腾腾的饭菜,期待学业尽早结束,渴盼每个春节的来临。我们也总是在魂不守舍地追赶时间的影子,想让自己快快长大成人。“少年不知愁滋味”,“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其中的滋味。我们无心去细品,我们只知道快乐地学习、尽情地玩耍嬉戏、无忧地追风逐月。在滴答作响的时间变奏中,我们告别年少童真,迎来了朝气蓬勃、雄姿英发的青年时代。青年人对待时间,是满怀的激情与畅想,在激情澎湃、笑对人生的生活里,多了一份生命的律动与不安。我们会在缠绵悱恻的爱情里沉醉,也会在激扬多情的文字诗国里游走;会在多雨闲愁的季节里惆怅徘徊,也会在遭遇挫折与困苦时感伤流泪;会在时不我待的生命进程中只争朝夕夯实人生的根基,也会在云淡风清的日子中闲敲棋子平静性情愉悦心灵。年轻时的时间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它值得我们去驾驭和欢度,值得我们在欢度时间的分秒中充实生命的行囊。人到中年,时间的声音开始变得急促,就像一串串清凉的雨滴,随时随地敲打着你我不惑的心,让我们无法设防。中年对待时间,就像母亲对待婴儿,需要细心呵护,精心看守。在这个年龄里,时间的脚印已无情地爬上了我们的脸庞,时间的声音已经为我们敲响了清醒的钟声。此时的我们,不会再等待。也不会有人约黄昏后的浪漫,更不会有虚妄的激情。我们要在光阴构筑的隧道里进行生命的领跑,我们要在追赶日月的时空里努力采撷事业成功的辉光。处在中年的人们,会更加懂得生活,懂得珍惜,懂得时间的宝贵。中年应该是充满理性的年龄,人们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感悟人生的得失,会在沉思中清理思想的重负,直到让心灵变得平淡和成熟。当时间的脚步踏着滴答的节拍迎来黄昏后,我们方觉人已到老年,时间在我们眼中已显得非常珍贵。回首人生路,感觉时间是竟是如此匆匆忙忙,岁月是如此不饶人,生命就这样在无情的滴答声中走向苍老。黄昏晚景中的我们,也许体魄不再康健,眼睛不再明亮,但我们拥有富足安逸的生活,拥有品茗下棋、养花弄草的闲散,拥有漫步黄昏、听雨望月的淡然,也拥有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豁达与高迈,这就足够了。
其实,时间是世间最公平的东西,我们既然有青春飞扬的现在,就必然会有白发苍苍的后来。我们不要因为时间的一去不复返而悔恨,也不要在流逝的时间面前无所事事。在聆听时间的滴答声中,要时刻保持觉醒,倍加学会珍惜,好好把握好生活的每一分钟,用你的才智缔造生命的灿烂与美丽。
篇7
1. 立意自选,角度自定,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2. 不少于800字。
学生Show
旧燕雨中来
於安琪 江苏省盱眙中学高三(28)班
董桥先生雅好古玩、旧书,出的集子也极尽古雅,是可以放在案头时时把玩的。老先生自己打趣说:“都计算机时代了,纸本书店迟早关门,害得我每年出文集总抱着做一本是一本的心情,总想装帧得考究一些,好让几十年后的知识人像收藏古董似的珍藏之。”他出的集子总比寻常的书要略小些。我手上有布面和皮面两种,布面绉出的细密的纹理,显得拙朴而有质感,配上白色的腰封,更显出一种色彩的美;皮面精巧而雅致,书名是淡金色的,封皮近于剔红――简直让我有了一种那本册子也是明清文人雅玩的错觉了――还是错金的呐!也算是囊中羞涩无法购置真正古玩的慰藉吧!
读老先生的文字是要嫉妒的,且不说他用语凝练典雅,对西方文学和对于英语的理解也是轻车熟路,最令人叹服的是他能在两种文字之间自由地转换,而且毫无生涩之感,技艺不精如我者,自然是要在老先生背后咬牙切齿地赌气的!
可先生从来都是和蔼的。他端了上好的咖啡,把你安置在舒适的明式描金彩漆的椅子里,慢慢讲起过去的人和事,讲异国大街小巷的旧版图书店……像是放映一场很老很老的电影,略带了点点雪花,或是像听旧留声机,声音中总有些沙哑的嘈杂。在这个安静的冬日,那些故去的人――穿过时间的墙,走到你面前,为你描绘旧日年华锦瑟韶光。新雨旧燕,多少陈年旧事翩跹而来。然后,你就听着老一辈人那些风雅的故事,赏着或朴素大方或精妙华美的文玩,醉倒在他们的诉说里。老先生则站在高处,俯瞰着那些红尘往事,可文字却不带半点骄矜,这使得他的文字拥有了另一番温情。
孔子曾说自己最大的心愿是:春日里带上几个童子和至友去郊外踏青。这么说起来,董桥的生活竟是孔子久觅而不得的,你听他说着访友的故事,讲着最寻常的生活琐事,平白比众人高了几个档次。旧扇面里穿阶绕梁的呢喃的燕子,穿过了春雷初震的惊蛰,越过了细雨纷纷的清明,飞过了布谷声声的谷雨,既而立夏,小满,芒种……带着旧历斑驳的诗意,飞来在你的窗前,擦过你的耳际,昨日今朝,多少好风日便没有了隔阂,《从前》《故事》就一直讲到今天!
老师下水
旧燕雨中来
张居祥 江苏省盱眙中学
董桥先生有一本《旧时月色》的集子,装帧简朴。灰色的封面上,有几缕淡淡的树影与一痕依稀的远山,山外弦月斜挂。记得在一个旧书摊上看到那本书时,竟有几许似曾相识的感觉,那种看似随意点染的意境一下子烙进我的记忆。单看书名就让人沉醉不已,一口气读下来,前尘往事,尽奔眼底。
人到中年,自然少了些少年时代天马行空的念头,煮茶话旧就成了中年的标志,想得多了,难免生出朝花夕拾之慨。读董桥的文字,总给人感觉是一个前朝遗老举盏低唱曾经的风月繁华,中年人会生出苍狗浮云慨叹,慨叹前朝的曾经花开。
董桥的文字,大概是只有上了点年纪的人才能品出几许滋味的。柳苏先生殷殷劝戒:你一定要看董桥,陈子善先生更是斩钉截铁:你不能不读董桥。再读架上的这本集子,还能有什么法子呢,单是一本《旧时月色》,就已让人一窥中文的后花园墙外那枝耀眼的红杏,侧身挤进来,才知道寂寞的园花灿然生树,扇底春风,人面桃花,风情绮丽,汉魂唐魂的文字一经英伦水土的喂养,满纸唐诗宋词的风光中竟氤氲出一片欧风美雨的风情。
深夜展卷,董桥笔下的女人有些聊斋的妩媚,却比聊斋里的人物更多了些人间的烟火味,可在烟火人间又是绝难寻见的,若是真遇见,那只能是董桥笔下的了,且不说萧姨、云姑,随意挑几个都能让人目醉神迷了。章诒和五十年代在北京什刹海初见潘素说:“她丰盈,白皙,眼睛乌黑,腮边笑靥浮荡万般妩媚,只有开阔优雅的额头上留下光阴碾过的印痕。前几年《老照片》封面上登过潘素一帧三十年代的肖像,亭亭然玉立在一瓶寒梅旁边,长长的黑旗袍和长长的耳坠子衬出温柔的民国风韵:流苏帐暖,春光宛转。”风韵犹存的江南翠大姐:“听她说话,我只觉得她的脸真好看,四十几快五十了还那么纤秀,一双凤眼添了几丝鱼尾纹反而更见水灵,配上那管尖尖的鼻子和那张薄薄的嘴唇,十足江南水乡一树柔媚的梨花。”碧娅“笑得鼻梁眼尾都荡起千山万水”。蛮妞生活在“背心、木屐、飞机榄的清白岁月,小家碧玉都从鸳蝴册页和扇面斗方的潇湘水云中款步走来,满身都是幽幽的书香”……瞧,读着这些文字,总感觉这些韶华逝去的人,竟如旧时王谢堂前的燕子又在连绵的雨中款款地飞来,把你也幻化成一只去年的燕子与她们一起去品味世情浇离中的那份淡然与宁静。
董桥笔下的男人更如孤星静悬,秋月行空。腕底笔下,满是孤傲情怀。杏庐先生:“银发稀疏整齐,天庭宽润饱满,细致的玳瑁眼镜染深了炯炯的眼神,一口四川官话回荡着战时陪都重庆的遗韵。”袁寒云:“末世公子天生这样缠绵,他的父亲一味笑他是假名士,说什么也料不到孙儿袁家骝和孙媳妇吴健雄出落得那么科学!袁寒云抽大烟迷古董玩学问宠小妾旖旖旎旎走完短短的一生:义气,他讲;人缘,他好;唱戏,他懂;才情,他多的是。”
在红尘滚滚的香港忆起这些过了时的人物,大概只能在风雨楼头的西风残照时节才好,白天眼底心底总有匆匆脚步与疲惫的身影,是难得这种心境的。
读董桥那些品赏文玩字画的文字,最合适的时间莫过于黄昏,兼之以潇潇暮雨,振之以飒飒秋风。文君香筒、吴昌硕张大千的古梅、榴开百子端砚、朵云信笺上的泪痕、台静农的短札……这些静默在岁月河畔的老物件,花香墨香书香杂着衣香,抖落下来,仍是花影树影月影杂着的鬓影。让人遥想的还是淘不尽的民国人物的风流遗韵。
人到中年,生命的草庐怕再也经不起岁月的风吹雨打,旧时相识的燕子怕再也认不清去年窗前低垂的帘幕,就用这些横平竖直的方块字,为自己撑开一扇隔心的门扉,支起一框息肩的窗棂。
怀旧的人常患上文化的消渴疾,那么董桥的文字是可以疗疾的。如寄的人生,遇上董桥,应该是一种幸运,忽然记起读董桥戏作的一首小诗:“最是今朝风日好,旧时月色可吹箫。从前故事小风景,不爱板桥爱董桥。”(《今朝风日好》《旧时月色》《从前》《故事》《小风景》均为董桥作品集名)且放下满筐的世味与红尘的喧嚣,在你步入中年的时候,不妨读一读董桥!
【同题PK】
【同题PK】 ■
读两篇师生同题作文,沉静在书卷叠叠、书香盈盈的氛围之中,似乎也在呷着香茗品着董桥的集子,不经意中也便感觉“旧燕雨中来”了。
这两篇同题散文与一般同题散文不同,平常所见同题文章大多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而这两篇文章则是“一条大路通罗马”,两人走的是一条道儿,只是留下的脚窝深浅不同,所看到的风景有异而已。
先说学生,一个中学生“手上有布面和皮面两种”董桥文集,足见其阅读品位非同一般。再看对董桥先生的作品也有自己独到的认识,这就难怪他与一般少年对名人的仰望不同了,他是面对董桥先生令人叹服的文字,却要“在老先生背后咬牙切齿地赌气”,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说得雅一点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了。现代中学生的独特个性于此可见一斑。
写文章说到底是要表达作者独到的生活感悟和情感体验,“旧燕雨中来”在本文中的体现就是阅读董桥作品的感受。这位学生作文的第三第四段是扣题表达的核心段落,几个比喻贴切生动:“像是放映一场很老很老的电影,略带了点点雪花,或是像听旧留声机,声音中总有些沙哑的嘈杂。在这个安静的冬日,那些故去的人――穿过时间的墙,走到你面前,为你描绘旧日年华锦瑟韶光。新雨旧燕,多少陈年旧事翩跹而来。”也让我们读者感受到了“旧燕”从雨中翩跹飞来。最后一段拿董桥与孔子比较,既突出了对前者的肯定,又再现了“旧燕雨中来”的情境,颇具匠心。
整篇文章读起来让人感到小作者笔力不凡,诗意氤氲。但翩跹飞来的这只旧燕却让人难以抓住,似曾相识却又难以确认,原因就在于这只旧燕飞来只是飞燕点水而已,没能站定旧巢鸣叫个“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如同青蛙简短地叫一声“两五一十”就匆匆飞去了,不见了踪影。本应内容充实处就打了水漂。
再来看看老师的文章,可以说是老到深邃,文采斐然。同走一条道,但老师的足迹却深重而又清晰。作者开篇就点明读的是董桥的《旧时月色》,巧妙扣题,避免了泛泛提及董桥集子的不足。文中随处可见点题扣题的文字,恰到好处而无嗦之嫌,比如“前尘往事,尽奔眼底”“朝花夕拾”“总感觉这些韶华逝去的人,竟如旧时王谢堂前的燕子又在连绵的雨中款款地飞来,把你也幻化成一只去年的燕子与她们一起去品味世情浇离中的那份淡然与宁静。”“这些静默在岁月河畔的老物件,……让人遥想的还是淘不尽的民国人物的风流遗韵。”
在《旧时月色》里你读到了什么,面对“旧燕雨中来”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通过这些点题之笔一一为你道来,当然作者更为集中的主题表达是在文章的最后两段:遇上董桥,“为自己撑开一扇隔心的门扉”“且放下满筐的世味与红尘的喧嚣”,读一读董桥来为自己“疗疾”。这正是现代功利社会浮躁的人心所需要的,也是中学生作者尚未能够深刻感悟到的或尚未明确表达的思想。
张老师深谙文章需言之有物的道理,用两个段落分写“董桥笔下的女人”和“董桥笔下的男人”,然后以“读着这些文字,总感觉这些韶华逝去的人”“在红尘滚滚的香港忆起这些过了时的人物”引发议论作结,使读者看清“旧燕”的模样。
篇8
现状:不知不觉间就OUT了
“真的不能理解,如今的孩子怎么会喜欢李宇春、‘伪娘’。我们那个时代受年轻人追捧的是诗人、文学青年。现在则最不被待见,我真是落伍了”,很多中年人对此都深感困惑。
这一代的中年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意识形态、道德标准、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从一个私人财富被抑制的社会转变成对私人财富的极度崇拜,贫富差距迅速扩大。再加上科技的进步以及西方生活方式的引入,令一些中年人在观念和习惯上都感觉极不适应,好像与时代脱节。对于这一代中年人来说。也许面临的幼时教育(来自于父母和学校)与现实社会最大的反差。小时候被教导要奉献,长大后才知道自利是经济社会高效运行的基石:小时候被教导警惕自由化思潮,长大后发现自由市场经济是破除官僚、垄断的最好手段,甚至小的时候被要求好好练字,人到中年发现很少用笔写字了。
中年人处在追逐金钱的主战场上,而过分物质化的社会是与幼时成长环境完全不同的。被物质裹挟的中年人心存恐惧。怕失去金钱,同时为了追求金钱又失去很多,包括友情、健康、爱情等。就拿爱情与金钱的关系来说,“贫贱夫妻百事哀”,有钱家庭亦有其烦恼,当看到年轻男女裸的拜金行为,谁还担保对方不被诱惑而保持曾经的美好。同时,在忙忙碌碌的利益追逐中与亲朋好友越来越疏离,更增加了孤独感和危机感。
相对一致的价值观取向已经逐渐分裂。年轻人追求个性。强调自我价值。中年人变得无所适从,面对一个看不懂的世界,而又无力去改变和适应。转型中国里,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中年人却最迷失。
压力大,身心都不健康
因为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许多中年人正在透支着自己的健康。
焦虑,情绪不稳定。中年人在为事业、家庭拼搏时,很容易产生过度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
体力下降。有些中年人会明显感到面对压力时觉得体力不如从前,甚至很多人还会觉得腰酸背痛、神经衰弱、食欲不振。精力被透支,其他疾病就会乘虚而入。
失眠。压力大就会睡不好觉,甚至失眠。专家表示,中年人由于生活压力大,心理、情绪会影响睡眠。同时加之身体的老化和更年期的到来也容易影响睡眠。出现失眠要及时就医,对症治疗,学会放松心态,自我调节。
心脑血管疾病。中年人因为工作经常出去应酬,加之饮食不合理、熬夜、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心脑血管等老年病也正逐渐趋于低龄化。高脂高盐的食物会会导致肥胖,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脱发。脱发被认为是人到中年的标志。专家表示,体内激素变化、工作压力大、长时间的劳累等都可能是脱发的诱因。少熬夜睡好觉,让皮肤和毛发进行良好的新陈代谢,放松心态,不吃油辣的食物,都能改善脱发症状。如果持续性脱发3―6个月,就需要去医院就诊。
举措:
一 减压法
运动、倾诉是最好的减压法
专家推荐,用“运动”、“唱歌”、“和朋友聚会”这三种方式来减压,前提是,运动和唱歌最好也和朋友在一起,是集体活动。“人是一种社会动物,当个人承受的压力太大时,互相倾诉能带来一定的归属感,从而减轻压力。”专家认为,运动是最好的减压方式,它能够提高人体血清素的水平,增强人体抗压能力。美国有研究显示,每天走45―60分钟。一个月后,人体内的血清素水平相当于吃了一个月的抗抑郁药。
听古典音乐、回归自然
“看电视、看电影、听音乐”和“旅游”也能起到一定的减压作用,但专家提醒您,听什么音乐和去什么地方旅游,最好有所选择。最好的减压音乐是古典音乐,有实验证明,听1个小时莫扎特的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人的焦虑情绪会减少一半。“走出小天地,融入大自然”。也就是说,不要总把自己封闭在家庭的小天地里,要走出家门,去饱览自然界给我们的恩赐――青山绿水、风景名胜,去感受大自然中的情趣。旅游最好多去草原、海边以及淳朴的乡下等接近大自然的地方。商业味道越淡,减压效果越好。
中年人处在“夹心层”的尴尬位置,忙忙碌碌的追逐名利也是迫不得已,不知不觉间失去了很多美好的东西。其实。中年人往往是自己把自己束缚住了,只知低头赶路。而不去辨清未来的方向,也不懂欣赏身边的风景。抽出时间与爱人来一次探险旅游,花点精力捡回已遗失很久的嗜好,让自己像个孩子一样放纵身心。反倒能够找到事业的激情,感悟生活的真谛。时间和情感对于中年人来说是奢侈品,那不妨更充分地挖掘这件奢侈品的价值。
喝酒、吃东西、购物不能减压
多巴胺是众所周知的人体“爱情激素”,能让人活力四射,帮人抵抗压力。但酒精中的乙醇会影响多巴胺的功能发挥,所以“借酒消愁愁更愁”确有道理。吃东西可以促进体内多巴胺分泌,但其生物活性很短,所以很多科学家并不赞成进食减压。购物不仅会加大中年人的经济压力,其所获得的,也仅仅是一种短暂的心理满足,不能真正起到减压作用。
二 养生法
知足常乐
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无忧”和“知足”即是自我内心世界的自我体验和感觉,是情感世界自我调节的结果。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所以应该对自己的位置具有充分的满足感。要想从根本上消除压力,专家们认为,关键在于降低物质欲望和对自己的要求。不要总是攀比别人的房子有多大,别人开的车有多好,别人是不是有100万的年薪,别人的孩子是不是上了名校……“购房压力”、“家庭负担”无一不来自于对物质的需求。减少欲望才能真正减压。“这就是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是最真实的。”
“很多中年人还忽视了亲情在减压中的重要作用”,专家告诉我们,有压力自己承担,不告诉家人、忽视和父
母、子女的沟通几乎成了中年人的通病。从今天开始,多陪家人聊聊天,抛开工作的烦恼,中年人完全可以摆脱愁容,重拾快乐。
心胸豁达
对我国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长寿的主要原因不在物质而在精神。长寿老人能够长寿的原因与其心胸豁达、性格开朗、知足常乐、衣食随缘、与世无争、随遇而安的精神状态有关。
在处理家庭问题和生活琐事上应该豁达大度,夫妻之间要注重感情,淡化道理,强调优点,忽视缺点,忘记过去,重视现在,在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处理上要“难得糊涂”。对子女要坚持只提供建议和帮助,绝不能包办代替的原则,要相信他(她)们的能力,相信他们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朋友之间要远距离看人,近距离看己,这样才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保证朋友之间的长久友谊。总之,心胸豁达是和睦的家庭气氛和亲密的朋友关系的基石,对人对己都十分有益。
多行善事
所谓多行善事,古人称“积德行善”,现在称“助人为乐”。都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能力贡献出爱心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善事可大可小,大者可捐献千百万元以救灾或助学,小者可为迷路人指点道路,无论大小爱心是一样的。行善事者从助人行善中体验出自身价值的快乐,会有益于心身健康。
三 规则法
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
学习是永葆青春的秘诀,中年人最焦虑的是自己知识寿命、事业寿命的终结,惟有学习才能延续这些寿命。学习未必意味着重返课堂,读书也是学习,向身边的人、特别是年轻人请教新知识、新技能亦很重要。无论怎样,中年人都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能对新观念、新事物从一开始就采取抵触、看不惯的态度,要意识到“存在即合理”,将自己过往的经验教训应用到新环境中。抓住新的机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而要实现这一切,就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
认真做好财务规划
理财越早越好,中年人再谈财务规划确实有点迟。但面对十年、二十年后即将退休的现实,投资理财的重要性就愈发突显。大多数中年人在职业发展上都会遇到上升通道狭窄的问题,将富余的薪金进行投资,期望获得更多的被动性收入以弥补生活成本的增加、并为养老做准备,是必然的选择。
中年人不像年轻人能承受得起重大的失败,所以在投资上要稳健一些,稳健不是保守,不是只买债券或货币市场基金,而是更加注重纪律,以成熟的心态做投资,坚决止损,不能让投资伤害到财务安全。中年人有丰富的阅历。进行投资理财应该更得心应手,只要保持一种认真的态度。总之,把未来的命运仍仅押宝在职场上。太危险了。购买保险,保障仍是第一位
中年人买保险依然要遵循“保障第一”的原则。定期寿险可以保证中年人群在退休前,保住自己的赚钱能力。当然,还要有相应其他方面的保障。如健康医疗、意外伤残等。一方面能够保障家人持续的高品质生活,另一方面对自己的未来生活也是一个保障,别到退休的时候,人还活着,钱却没了。而对于中年人买保险时应该多考虑储蓄型养老险,或者通过万能险、投连险进行养老规划。考虑到目前中国的投资环境,城市居民如购买养老理财产品,可以考虑国债、基金。这两个投资渠道有两个优点:回报率相对稳定而且较高,变现能力强。相比之下,购买投资型保险产品则存在明显的缺陷:变现能力差。
在国内,成千上万的人钟情于储蓄型保险,尤其分红保险几乎支起人寿保险业务的半壁江山。很多对保险还很懵懂的消费者,在业务员“既储蓄又有分红还能保险”的推销下购买了大量这样的保险,而其实,大多数分红储蓄型保险提供的保险保障非常之低。
提早规划,认真过好每一天
人在25岁的时候,根本无法意识到,有一天自己将不再年轻,总是认为自己“升级”为中年人的日子还很遥远。像这样“摸着石头过河”的年青人不在少数,而对中年以后的财务人生不做任何规划,是否有赤字不作任何预见性的考量,自然为中年财富危机埋下了伏笔。
人到中年,承载着对上赡养老人、对下抚养子女的责任,在这种“夹层人生”的中年阶段压力最大,他们想挣大钱,但会受到资金、自身能力等的种种限制。有的想从头再来,却感觉时不我待。其实,四十岁创业照样可以成功,中年人拥有的年龄就是财富。虽然自身的年龄大,但工作阅历丰富。即使投资失败了又能怎样,总结教训,真的可以再来。
关键是作为中年人要忘记年龄。如果不知道有多大岁数,人就不会找借口说“我的年龄太大了,不适合”“我记忆力不好了。要是从前就不会这样”等等。忘记年龄能使我们觉得自己仍然是年青而有为的。不要对年龄太过敏感,这样会使我们的眼界更开阔、思维活跃。
记住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任何事情都阻止不了我的成功,只要自己不放弃。关键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尤其是女性过了“四十”岁,更要从自卑感中走出来。
中年人经历了十几年的婚姻生活后,会不自觉地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有的为了证明自己再爱的能力,有的发觉自己再不能忍气吞声地过活,就会选择离开。因此,中年人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要知道,离婚是最大的财富流失,是最大的“破财”。因此,经营好婚姻,就是在积累一座宝藏。
中年人一定要从同龄人的攀比中脱离出来,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如果挤时间陪孩子和老人,肯定要放下手中的工作或是生意。但可从老人和孩子那里得到宽慰:孩子使我们看到了昔日的自己。老人使我们看到了自己老的那一天的模样。我们真的应该感谢老人给了我们生命,感谢孩子延续了我们的生命。当我们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时,孩子就是我们留在这个世界上的“脚印”。
篇9
20年前的我们,一起在美丽的塞上江南相知相识、求知求学。今天的我们,在这激情似火的盛夏七月里欢聚一堂,共叙分别意、畅谈阔别情。20年中,我们收获了希望,收获了理想,收获了爱情,收获了事业。当然,生活有阳光,也有风雨。我们获得了成功,也经历了失败;我们实现了理想,也有过失望;我们饱尝了甜蜜,也历经了伤痛。
生活的沉淀,时光的流逝,使已经不惑之年的我们激情犹在。然而,当我们从母校毕业2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又重新回到这温暖的集体,看到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的时候,我还真以为回到了20年前,那时的情,那时的景历历在目,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的纯真友情,教室里渴求知识的眼神,同学间无忧无虑的嘻戏搞笑,还有那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四年的生活和学习我们结下的深厚友谊。光阴如箭,一别就是20年,在此让我向在座的老师致敬,并道一声:“敬爱的老师,谢谢您们的培养,您们辛苦了。”并对与我相别二十年的同学说一声:“我爱你们,让我们共同回忆那段美好的时光”。
记得20年前,我们满怀憧憬,带着理想,带着希望,带着惜别的泪水和深切的依恋,告别母校,告别老师,奔向四面八方,走上工作岗位。回首往事,恍惚就在昨天。我们开始步入中年,岁月把我们每个人脸上写满了成熟的沧桑,我们虽然已不再年轻,多了份责任和深沉,但是我认为大家依然风采依旧。岁月的无情可以带走我们年轻的容颜,但永远带不走我们彼此的感情,我们的情谊永远年轻。
20年了,它就这样从我们的指尖悄悄滑过。20年来我们经历的甜酸苦辣,只有我们每个人自己知道,我们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同学的寄托。
同学们,我们都是不惑之年的人了,正值中年。人到中年,上有高堂,下有妻小,百事操心,风风雨雨,奔奔波波,难得喘口气。今天同窗相会,闹中去静,共同诉说岁月的收获,一起抒发别后的牵挂与相聚的兴奋,真情友情如蜜甜,似花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中回旋荡漾。这种师生厚情,无法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达,只能心领神会,记在心里是最好的呵护。
篇10
上苍给予她责难时,一定了解她有多勇敢。她从来不在乎自己犯的错,也从来没有停止求索,在一条荆棘满布的路上遍体鳞伤地奔跑和舞蹈,为了寻找心灵的依托和归宿。当她皈依于自己曾经痛恨的宗教时,终于与世界和解,与自己和解。
篇11
后来,刘嘉玲以曾华倩的好友身份去“数落”梁朝伟。经过与梁朝伟的深谈,刘嘉玲发现,谁都没有错,错的是他们的人生经历和个性太不相同,难以互相包容。在“劝和”的同时,刘嘉玲和梁朝伟开始相互了解。刘嘉玲16岁时从苏州到香港,由于乡音太重而被人讥笑为“大陆妹”。但她毫不退缩,反而更加努力地练习发音。
一次,刘嘉玲由于拍戏劳累病倒了。梁朝伟上门探望,发现她家垃圾桶里堆满了外卖的纸盒。刘嘉玲不好意思地解释说,平时工作太忙,没时间做饭,只好经常叫外卖。梁朝伟听后,一言不发地离开了。
一个小时后,门铃再次响起。刘嘉玲开门一看,梁朝伟拎着一大袋新鲜食材站在门外。他用这些食材给刘嘉玲做了一顿既营养又清淡的大餐,并细心地将剩下的食材放进冰箱,嘱咐刘嘉玲下次做给自己吃。这件事让刘嘉玲十分感动,她蓦然发现,面对成熟、深沉的粱朝伟,她已情难自禁。梁朝伟也已对爽朗大方的刘嘉玲动心。这段恋情被媒体曝光后,曾华倩怒不可遏,立即和梁朝伟断绝了关系,和刘嘉玲多年的闺蜜情谊也就此结束。
梁朝伟和刘嘉玲的模范情侣形象维持了多年,直到梁朝伟生命中第三个重要女人张曼玉出现。2000年,梁朝伟和张曼玉分别担任电影《花样年华》的男女主角。银幕下的两人默契十足,经常被媒体拍到一同出游、吃饭。有关梁朝伟、张曼玉、刘嘉玲三角恋的消息被传得沸沸扬扬。
梁朝伟和张曼玉有许多共同爱好,其中一个就是烹饪美食。梁朝伟做菜讲究“物尽其用”,任何边角余料他都舍不得丢弃;而张曼玉因为出身富贵,做菜大手大脚,只取菜肴中最金贵的部分,剩下的一律丢弃。不同的生活观念让梁朝伟对张曼玉的感情慢慢冷却。
篇12
一、宗教在电影中的印记
宗教与电影的结合实际上是宗教文化与电影这种传播方式的结合,宗教文化是电影的内核,电影是宗教文化的载体。电影作为传播手段有其特定的传播符号,宗教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有其特定的气质类型。如何实现浑然天成的结合,关键是要找到契合点。
(一)原生态的宗教人物
《春夏秋冬又一春》中,主角是一位老和尚和一位小和尚,除了角色是典型的宗教人物外,电影中呈现的其他角色也具有宗教文化色彩。鱼是宗教中常见的意象,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将鱼放生来祈求健康长寿。青蛙也是宗教色彩浓厚的符号之一,我国壮族便以青蛙为图腾,甚至有过“青蛙节”的传统。蛇更是与宗教有莫大的渊源,《白蛇传》便是以蛇为主要角色的民间传说;在《圣经》中,诱惑夏娃偷吃禁果的也是蛇,蛇是欲望和诱惑的象征。借助佛家语言“众生平等”,影片中出现的“鱼”“青蛙”“蛇”是配角而不是道具。
在宗教文化传播过程中,电影是其传播载体。在电影这种传播方式中,角色是其传播符号。利用具有宗教色彩的传播符号传播宗教文化,这便是宗教与电影的契合点之一。从这些角色的设定上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宗教色彩,也带给影片浓厚的宗教氛围。
(二)经典的宗教故事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影片以这种歌谣的方式开场,故事也是按照循环式的思维逻辑构思的。电影中的老和尚和小和尚住在深山的庙里,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人生和成长的故事,不同的是,他们自己便是故事的主角。
小和尚在天真烂漫的年纪无意间伤害了鱼、青蛙和蛇,看到鱼和蛇因为自己的过错而死亡,小和尚痛哭流涕,这便是成长中初次经历的痛苦。在情窦初开的年纪偷尝了禁果,这是“人之常情”,毫无历练的小和尚不能悬崖勒马最终铸成大错也在情理之中。人到中年的小和尚最终自食其果,在狱中度过半生,救赎自己的罪孽。《圣经》提到,人生来具有原罪,即骄傲、贪婪、好色、愤怒、贪食、嫉妒、懒惰。佛家也说人生来要受七情六欲之苦,所以,小和尚的遭遇更像是一种“宿命”。
虽然错误不可避免,但宗教的好处是,无论是谁都可以得到救赎。小和尚在面前背叛了宗教,面对妻子的背叛他嫉妒杀妻,逃亡回到寺庙后浑身充斥着戾气,就算自残也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最终,通过刻完整部经书找回了初心。小和尚的救赎便是看破红尘,最终回到了小时候的寺院,得到救赎的小和尚也变成了老和尚,开始救赎另一个新生命。
二、电影中的宗教思考
电影作为一种产业具有文化传播功能,对观众有着重要的教化功能。宗教的功能之一也是教化,电影和宗教各自的作用殊途同归,这种共同的功能也是宗教和电影的契合点。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从没想到,人生的真谛竟然蕴藏在这首耳熟能详的歌谣里。
(一)天真烂漫的春天。小和尚年龄尚小,不过是一个调皮的孩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畅游,过着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像每个人都会有的童年一样。但是,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必定要完成一次成长。这就是对于生命的敬畏。于是,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小和尚看到死掉的小动物时,哭了。
(二)情窦初开的夏天。开门见山,这四个字具有双层含义。第一,小和尚开门见山,在山里看到两条蛇在一起;第二,揭示主题。在这个充满风情的季节,正是欲望蔓延的时候,两条蛇缠绕在一起的暗示再明显不过了。随后出现的楚楚可怜的女子,象征着一种性的欲望。我们都有懵懂无知的时刻,对一个人或者对一件事沉醉不能自拔。任何感情都一樱达到极致便是偏执,乱了心性,失了理智。但是那又能怎么办,连老和尚都说这是“人之常情”,这是每个人成长时期的必修课,人人都一样。
(三)肃杀萧条的秋天。小和尚走了,坠入凡尘,他为爱疯狂了,当他再次回到深山古庙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在逃杀人犯,风尘仆仆,眼神暴戾,全身上下充满了绝望与狂躁。他企图用极端的方式救赎自己。
(四)洗涤心灵的冬天。转眼间,当门再次打开时,小和尚已经人到中年了,我们无法确切知晓这些年他经历了什么,但他看上去成熟了,沉稳了。他重新归隐,强身健体、修身养性,曾经的不羁与暴戾荡然无存,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了如老和尚当年一样的沧桑与从容。于是绕了一圈,回到了终点。导演用了很长的篇幅表现了他往自己身上绑了一块大石头,然后一路艰辛地爬向山顶,期间不断切换过去那些被他绑上石头的小动物的镜头,仿佛是在为曾经犯下的错赎罪,也让人深切感受到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然后在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一个婴儿的出现,暗示着新的开始。
宿命轮回又一春,婴儿长大了,长得跟以前的小和尚一模一样,并且,重复着同样的无忧无虑的时光和调皮捣蛋的行为。又一个春天来了,这是一种循环,蕴含着深刻而复杂的寓意。最初的老和尚也许经历了与小和尚相似的人生经历,所以才能恰到好处地点化他。老和尚很清楚,未曾经历过尘世的风雨,是无法真正明白禅意之所在的。
然而,什么才是真正的救赎,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救赎。当小和尚逃离寺庙的时候背走了菩萨的石像,这象征着对自己所犯错误的救赎。当他带着一身罪恶回到寺庙时,菩萨石像在其左右,这种救赎并没有阻止他走向更加罪恶的深渊。用写着“闭”的纸片,贴着自己的五官,这种行为恰恰说明,他们并没有得到救赎,救赎于无形,释然于无形,虽然五官已经关闭,但是心却嘈杂不堪,这也不是真正的救赎。
导演将影片分为春、夏、秋、冬、又一春五个部分,也是小和尚人生成长的五个阶段。虽然四季循环,但是人们都明白,第二个春天早已与第一个春天不同。四季循环,生生不息,也许人类的生活也是大同小异的循环,但是每个人只有经历了痛苦、烦恼、解脱、爱与恨,才能体味到人生的意义。时光重现,又一春代表又一次生命的轮回。
三、结语
篇13
吴正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任教于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她特别钟情于水彩风景画。她用色彩、线条记录经过岁月的塑造、人类劳作的自然地貌以及与人类生活居住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发现和探索大自然中蕴含的形成要素。记录对自然美的感悟,来发展对绘画内容的表现形式之敏锐的感受力和灵活的创造力。
吴正英的水彩画,有一种清纯、浪漫的秀艳之美。她喜爱大自然,从她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形体、声音、气味、色彩。正是对大自然的认识、表现,培育了她一颗细腻、敏感而富于幻想的心灵。她对天与地、山川与草木、风和日月星辰,都成为了永不磨灭的回忆,因而她的画非常纯情、真诚、抒情而极富感彩。
水彩画是水与色彩的复合媒介,更讲求用色的单纯性和透明感,以及用水上的痛快、淋漓。她的作品中在吸取了中国画技法的同时更加重视刻画。除了画面的总体呈水彩的特征外,其细部的刻画更具表现力。如《石头屋》《梨花》《神曲》《香馨》等作品。而透过另外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作品,使其色彩与水相结合的表现才能得到高度发挥。她注重画面的色彩对比构成关系,形成一种简洁而丰富、强烈而和谐、宁静而流动、明丽而艳美的个性色彩风貌。其作品表达了作者内心体验的诗意化情调。
正英不但在水彩画方面多次参加全国性大展并获奖。同时在中国画和宣传画上也有所造诣。其水彩画《墙》入选第18次全国新人、新作展,水彩画《角落》参加全国首届小幅水彩画展,水彩画《和风》入选全国第八届水彩粉画展,宣传画《奥运风、中国龙》入选全国第五届体育美展,《还我绿色》入选全国第九届美展。
成功总是青睐锲而不舍、奋力拼搏的强者。人到中年的正英,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重庆水彩画协会会员、重庆女子书画协会理事。出版过《吴正英水彩画集》《水色为媒塑青山》等专著。内向、敬业、勤奋的她把全部身心投入了绘画艺术之中,凭着这股痴迷和献身绘画艺术的劲儿,一步一个脚印艰难而又愉快地攀登了上来,且将继续攀登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