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化学基础知识大全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化学基础知识大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篇1

(一)经济全球化对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加快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积累进程,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覆盖了全球大部分地区。以经济全球化推动政治全球化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全球化,这些都必将对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构成威胁。所以,当代高职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腐蚀,迎战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二)经济全球化对高职大学生智能素质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的智力作为一种最重要的资本,在生产力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智力附加已成为人类新知识体系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当代高职大学生一要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精神,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思维定势;二要善于思考问题;三要积累更多的创造方法;四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五要增强自身竞争协作能力;六要增强自身驾驭知识和信息的能力。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各类人才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才能懂得智慧、知识资本在未来社会将扮演的重要角色,拥有更多的机遇。

(三)经济全球化对高职大学生身心素质的要求

高职大学生应当具有全球性的广阔视野,适时看到国内外的各种变化,以应变、善变的精神,去思考自我价值的实现,去思考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经济全球化必将为国家和个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伴随着永不间断的挑战。无论是对当代高职大学生来说,还是对高职教育来说,经济全球化应该不仅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思考问题的出发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的落脚点。

二、经济全球化时代提高高职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新途径

(一)适应经济全球化,更新职业教育内容

高职院校应更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应从国际化培养目标要求出发,结合本国国情,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教育国际化要求确立全球化课程理念,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材,全面改革以应试、升学为特点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己任的课程体系,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二)适应经济全球化,转变职业教育理念

1.树立全球化教育理念。高职教育应以全球的视野,建构国际化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国际意识、全球观念,要克服闭关自守的地域观念和狭隘的民族观念,要面向人类的未来、面向世界、面向国际市场。要与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多方面进行广泛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注重协调国际间相互理解的教育方式,使高职教育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方式面向世界。

2.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现代素质教育表现为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与培养,一方面要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体现人的功能性价值,确立人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关注人性的发展,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养健全的人格并促使人的自我完善。

(三)适应经济全球化,变革高职教育模式

1.建立高职教育的国际化模式。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高职院校首先要增强竞争意识、认同竞争法则、提高竞争能力。教会学生如何面对复杂多变的外在情境,才能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其次要适应教育竞争,扩大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加速办学的国际化进程。要鼓励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熟练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增大教学信息的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最后要创造稳定有序的高校内部运作机制,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选择权,有一定的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篇2

1、注意克服焦虑情绪。临近考试,许多同学感觉心理紧张,同学们都想考一个好成绩,大都对自己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但是,又常常担心不能如愿,使自己考前长期处于焦虑之中,影响专心复习和考试。其实,在考试前和考试中出现焦虑、紧张、不安等,这对自己和其他考生来讲都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我们要学会自我调整,克服焦虑心态,以促成对问题的顿悟。另外,考试前要保持坦然的心态,正确对待各种考试。积极进取,但不要刻意追求。要用一颗"平常心、平静心"来对待复习应考。做到行动上"不急",心理才能"不燥"。情绪稳定了,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2、注意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考前要注意"养精蓄锐",一要注意科学用脑,注意效率,不搞疲劳战术,以免搞得精疲力尽。二要注意饮食起居,预防感冒,腹泻等疾病的发生。避免做大量的体育活动,防止意外伤害。

3、注意熟悉考场在通常情况下,考生可能到所报考的学校或其他不熟悉的学校去考试,熟悉考场尤为重要。熟悉考场一般安排在考前两三天,包括的内容有:所在考场离居住地点有多远?通过什么方式到达比较迅速和安全?在路上要花费多少时间?自己在哪个教室?在哪个座位?厕所及其他服务设施在哪儿?熟悉考场、早做准备,会给你带来信心和安全感。

4、注意准备好各种考试用品。必要的物质准备,也是考试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考试前一两天,要仔细检查一下考试时必备的用品,如钢笔、铅笔、橡皮、准考证等,如果服务器不齐或有故障,一定要及时调换。考试的前一天晚上,临睡前可将包括准考证在内的所有必备品,装在一个袋子里,放在容易见到的地方。考试出发前,一定要检查一下,必备品是否带齐了。

二、临场技巧

拿到化学试卷后,首先要认真听监考老师的说明,看清试卷的要求、答题说明和相关规定及注意事项,答卷之前先要认真填好卷头,在指定位置把自己的姓名、考号等认真填好。另外,在做题时要注意:

1、细心审题,全面分析。做题时考生由于审题粗心,不仔细分析而导致失分的现象较多。若是一道比较复杂的题目,应仔细看几遍,弄清题意再做题。第一,弄清楚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是什么?将条件和结论区分清楚,这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开端,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对题目中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应仔细分析,要多方面琢磨推敲,切不可不弄清楚题意就匆忙答题。第二,当一时弄不明白,无法作答的时候,要回头想想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是不是有忽略的?隐含条件是不是没有挖掘出来?条件和结论有哪些本质联系?第三,找出题目中条件之间的联系并确定解题途径。

2、冷静沉着,答题规范。从历年答卷情况来看,一些考生由于思想过度紧张,粗心大意,导致得分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不按要求答题;如把答案写在密封线外,因阅卷老师无法看到而失分。

(2)写错别字:不少考生因写错别字、书写潦草使阅卷老师辨别不清而被扣分。如"石蕊"写成"石芯":"碳"和"炭"不分:"饱和"写成"饱合":"长颈漏斗"写成"长劲漏斗"等。

(3)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计算单位写错:在化学学科中,每种元素、每种物质都有专用的化学符号,一些考生常将化学符号写错。如元素符号忘记了大小写的原则,化学方程式忘记配平,状态符号漏标注,反应条件未写清等;在化学计算中,有时单位不统一就代入计算,导致答案错误而失分,这都说明考生平时训练不够严格,出错率较高,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考场情绪不稳定,粗心大意,答题不规范。为了避免这种失误,首先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做到认真细心,一丝不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以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3、解题要得法

(1)合理分配时间。化学试题往往既考查答题的准确度,又考查答题的速度,一份试卷中各题的分值比例不一样,答题要根据分值估计做题需要用的时间,分值小就少花时间,分值大就多花时间。

(2)先易后难。一般按试题的序号做题,先做容易题,后做难题。刚进考场时,同学们的心情都比较紧张,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都还未适应考场上的紧张气氛,没有达到最佳状态。待做过几道题目之后,特别是做了几道有把握的容易题之后,心情就会逐渐稳定下来,这时再做难题就容易成功。

4、考后要检查。除了答题过程中要细心外,答题后的检查也是考试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完试卷后,若时间充足,可对全卷进行复查;若时间有限,只重点检查分值较高或没有把握的题。检查不是原解题思路或过程的简单重复,特别是对没有把握的试题,要重新审题,确定原解题法是否有误。对于选择题要特别注意是否需要"涂卡",如果"涂卡",一定检查一下是否涂的清楚,是否符合要求,有无漏涂或涂错位的现象,个人信息是否完整,姓名考号是否填涂正确等。

参考文献

[1]2011中考化学复习宝典之计算秘诀

[2]2012中考化学备考策略:夯实基础知识注重学以致用

篇3

一、国内中医药相关英文著作

1.丛书系列

1990年张恩勤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其中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上、下册)、《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各科》(上、下册)、《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养生康复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国药膳》、《中国气功》、《中国名贵药材》、《中国名优中成药》,该套丛书在国内尚属首部。之后1991~1994年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徐象才主编了一套《英汉实用中医药大全》,其中包括《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单验方》、《常用中成药》、《针灸治疗学》、《推拿治疗学》、《医学气功》、《自我保健》、《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骨伤科学》、《直肠病学》、《皮肤病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急症学》、《护理》、《临床会话》等。2002年左言富任总主编、朱忠宝等总编译,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该套从书包括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医养生康复学》等14个分册。2001~2006年间刘公望主编,华夏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版图书《针灸基础学》、《针灸临床学》、《方剂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发挥》等,同时刘公望于1994年和2007年主编了《针灸学基础篇》和《中医临床基础速览(伤寒、金匮、温病)》,均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

2.教材

1998~2000年间北京中医药大学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委托,编译了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教材,并由学苑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中医本科系列教材”《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等系列丛书。在2007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汉英双语教材编审会指导下,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汉英双语教材,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养生学》、《医学基础知识导读》。

3.单个著作

(1)英文

1)中医基础理论

2003年刘干中、徐秋萍、王台主编《中药基础知识》(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2)中医临床

1998年徐象才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书籍《诸病中医中药外治大全》。2007年李经纬主编的《中国传统健身养生图说》(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3年谢竹藩编著了《英文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3)针灸推拿

1981年ChenChiuHseuh编著《Acupuncture:AComprehensiveText》。1999年程莘农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书籍《中国针灸学》。2002年金义成、彭坚所著《中国推拿学概要》(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7年李鼎原著,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编译《针灸学释难》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2)汉英或英汉

1)中医基础理论

1990年陈慰中著,俞昌正译《西方的中医五行学说(英汉对照)》由学苑出版社出版。2007年马伟光、和丽生主编《英汉双解简明中医基础理论教程》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2)中医临床

3)中药学

2006年苏子仁、赖小平主编《汉英·英汉中草药化学成分词汇》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4)针灸推拿

4.工具书

二、讨论

可以看出,在以上出版的中医药英文著作中,丛书系列大致可分为四套,主要为汉英或者英汉双解形式编写。教材主要有两部,基本包括中医药主要科目知识,一部全英文,一部汉英双解。而个人著作最多,全英文形式较少;中医基础理论两部,中医临床三部,针灸推拿五部,主要集中于汉英或者英汉形式出版;中医基础理论两部,中医临床各科及词汇十五部,主要集中于针灸推拿学的著作编写,共有二十八部,中药学仅一部。工具书包括有十六部,均为汉英形式。

1.目前国内中医药英文著作以及普及存在的问题

(1)专业英语教材:专门针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的中医药专业英文双语教材还呈现一个短缺状况,尚需进一步编辑完善。

(2)专业英语人才培养:还缺乏一支数量充足,既掌握中医药专业技术,又精通中医专业英语的外向型中医药人才队伍在医疗实践中大力宣传中医药,使中医药难以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在国外医疗体系中不易取得合法地位和共际认同。

(3)全英文著作:中医药英文著作目前主要还是针对国内相关从事中医药人士的学习,因此编写形式以汉英或英汉双解为主要形式。而以全英文形式编写的著作相对较少;中医药知识全面传播还尚存缺限。

(4)中药学以及其他中医药经典医籍:由于国际社会对于针灸推拿已经比较认同,但对中药学和一些中医经典医籍,如《金匮要略》等的英文著作编写较少,相对限制了有关理论的交流和传播。

篇4

2009年5月,定价:12.00元

【看点】

本书既适合基层医务人员阅读参考,也是百姓了解“甲流”知识的理想读本

【简介】

本书以卫生部最新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为依据,由临床和卫生管理专家联合编写,准确介绍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特别是最新进展,并且根据广大读者的需要对中医防控流感知识作了专门介绍。

上架建议

疾病预防

美国汽车怎么了

王冀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年4月,定价:33.00元

【看点】

本书是那些想宏观了解美国汽车工业历史和前景的读者的必读之作

【简介】

本书通过全面解读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岌岌可危的汽车公司的窘迫现状,精辟剖析了这三大公司逐步陷入绝境的深层原因,对涉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都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内容层层递进,观点一针见血、精彩纷呈。

上架建议

经济

基于Verilog HDL的通信系统设计

陈曦等编著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9年4月,定价:32.00元

【看点】

全书“理论-实践-实验”的编排方式旨在使读者在实际应用中事半功倍

【简介】

本书从Verilog HDL的基本语法知识开始,简要介绍ModelSim和Quartus软件的使用方法,再对数字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的原理和实践等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介绍,最后给出FPGA的常用设计指导原则和实验指导。

上架建议

网络与通信

数学学习心理学

孔凡哲、曾峥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3月,定价:29.00元

【看点】

本书要解决的是“如何当好数学老师”的问题

【简介】

本书紧密结合当前中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实际,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数学学习的基本规律。全书以案例为载体,兼顾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配以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和拓展性问题。

上架建议

教育理论

月球足迹

田如森、史宗田编著

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9年2月,定价:36.00元

【看点】

大量珍贵图片为本书锦上添花

【简介】

本书介绍了探测月球和开发月球两部分的内容。探测月球部分重点介绍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我国首次月球探测活动,开发月球部分则介绍了美国、俄罗斯、欧空局、日本、印度等国家及国际组织制订的月球探测计划。

上架建议

科普

医药营销:医药代表实务(第五版)

上官万平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年2月,定价:65.00元

【看点】

一部系统指导医药代表入门和提升的著作

【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篇,全面介绍了医药代表在营销实务中的有关知识背景和营销方法。上篇包括中国医药市场、药品招标采购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内容,下篇阐述了各项营销实务:调研、药品如何送达患者、销售工具的使用、演讲技巧及药品销售行为等。

上架建议

药学/市场营销

快乐生活万事通:家庭实用必备小窍门大全

李杰主编

哈尔滨出版社

2009年2月,定价:19.80元

【看点】

生活处处皆学问

【简介】

本书根据现代家庭生活的需要,收录了各类生活中的小窍门,内容涵盖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家庭医疗、居家生活、饮食健康、美容健身、用品维护等等,内容丰富详尽,旨在帮助读者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类难题。

上架建议

生活窍门

经方临证答疑

王付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年1月,定价:30.00元

【看点】

通过“问”发现学习中的问题,通过“答”解决临证时的难题

【简介】

经方是经过历代医家反复验证而行之有效的方剂,亦即经典临床方剂。本书共三章,分别为经方临证思路、经方运用答疑、方方合用医案。前两章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解答学习、应用经方中的难题,第三章重点突出理论学习如何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上架建议

中医学

糖尿病用药100问

殷立新、张力辉、王绵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年1月,定价:15.00元

【看点】

小32开,便于读者随时查阅

【简介】

本书采用问答的形式,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日常生活中需关注的一百多个问题进行了解答。所列问题涵盖糖尿病基础知识、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以及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六大方面。

上架建议

大众健康/临床药学

食品化学(第2版)

阚建全主编,谢笔钧主审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8年,定价:43.00元

【看点】

本书对近年来食品化学各个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作了介绍和探讨

【简介】

篇5

所谓物理直觉思维,就是以物理概念和物理表象结合而成的具有整体功能的知识组块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是指人脑不借助于逻辑推理而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表象和经验知觉,以高度省略、简化、浓缩的方式洞察事物的物理实质,并迅速做出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直觉思维具有启发思路、确定方向、寻找途径、整体把握的作用。物理学家和优秀的学生解题时,总是要先明确已知什么,需求什么,然后,审清整个物理过程,在人脑中形成该问题动态的、整体的图景。再调动大脑中的全部已有的相关知识信息,直觉地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从这可以看出,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直觉思维能力,对有些物理问题就很难确定解题的方向和途径,更谈不上解出结果。

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直觉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和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那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物理直觉思维能力呢?

物理直觉思维能力作为物理思维能力的一种,它的培养也与其它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样,只有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剖析基础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培养学生优良的物理思维品质。

心理学上的格式塔学派认为:知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但整体比部分之和的意义更大。因而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1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单元、章节以及全书的整体知识框架,以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由于中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他们一般来讲都是较难以独立地把握各种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所以教师一定要花适当的时间来引导学生建立各部分的知识框架。在新课的开始,采用简单扼要的语言来阐明各章节的承接关系;每章的复习课都向学生展示系统的知识框架;经常指导学生复习课本目录和分析教材等等。

1.2要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将新知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去,以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在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内涵和外延的同时,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巩固物理各部分知识的联系,进而优化学生的物理知识结构。

1.3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广泛阅读课外读物,以物理学科知识为核心,形成宽广的知识面,以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独创性。

形成宽广的知识面、合理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全方位把握物理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多样化、立体化,进而提高直觉思维能力。

2习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物理问题的整体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审题,进而加强学生的立体思维。

2.1在习题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跳跃思维的能力。

在关键的步骤上,留给学生一定量的时间去思考,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全部知识,引导他们运用类比、联想的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发掘问题的本质关系,从而达到启发他们理清总体思路、确定求解途径的目的,同样也培养了他们进行大步骤、大跨度的思维。

例: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为定值电阻,在A、B两接线柱上接一个标有“6V2W”的灯泡,闭合开关S后,灯泡恰好正常发光;如果在A、B间换一个标“6V3W”的灯泡,闭合开关S后,这只灯泡消耗的功率()

A.小于3W;B.大于3W;C.等于3W;D.不能确定。

分析:本题由于隐含的条件较多,所以很多学生难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这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比较“6V2W”、“6V3W”两灯泡的电阻,再根据串联电路电压按电阻的正比分配的原则可分析得出:换灯泡后,A、B间的电压发生了变化。如果有同学对“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结论(当实际电压大于额定电压时,小灯泡实际功率大于额定电功率;当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时,小灯泡实际功率等于额定电功率;当实际电压小于额定电压时,小灯泡实际功率小于额定电功率)掌握比较牢固,他就可以很快预测到本题的答案。这种方式可以很有效地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2在习题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图景,培养学生严密思维的能力。

所谓建立正确的物理图景,是指从物质对象在运动中的外部特征和相互联系入手,弄清楚物理现象,自己能深有实感地体验到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件,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有关过程的景象。学生头脑中物理景象的再现能力是学好物理知识的一种特殊本领。

例:如图所示,在粗细均匀的盛水容器中,将一个均匀的圆柱体A放入水中静止时,圆柱体A有五分之一的长度露出水面,这时在容器内的B处水的压强增大了58.8帕。

求:(1)圆柱体A的密度。

(2)如果将圆柱体A全部压入水中和全部拿出相比较,B处的压强增大了多少?

分析:第一问求圆柱体A的密度属于简单浮力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求解;难点在第二步,实际上要求解第二步,就要建立正确的物理图景了,只有知道B点压强增大的原因是由于圆柱体A的放入,从而引起容器内液面升高所至,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考虑圆柱体A的体积与容器中液面变化的关系,进而引入容器底面积S和圆柱体A的体积V作为中间过度量,使问题得以求解。

2.3在习题教学中,经常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或者巧妙变更物理条件,从而改变物理问题类型;或者将问题推广成一个普遍的规律等等,以培养学生多样化的立体思维。

2.4引导学生将所做的习题分类,概括出一般规律和特殊方法,从而系统物理知识,以便牢固记忆。

在中学物理习题中,每章都有一定量的典型习题。教师除了课堂上直接选取一些典型习题讲解之外,课后也经常指导学生认真分析题型,总结经验。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精心策划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争辩和大胆猜测的习惯,提供学生培养直觉思维能力的广阔空间。

3.1适当组织讨论课,培养学生的敏捷思维。

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思维的敏捷、灵活和迅速,他们的创造性的直觉思维能力是难以提高的。对学生进行当场、定时、公开、竞争式的各类讨论、争辩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灵活思维、快速决策的可行措施,也是提高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3.2适当组织错解评讲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物理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适时向学生展示一些典型错解,准确分析产生错解的原因、把握错解逻辑困难,从而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3.3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猜测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等的基础上,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做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法,它是一种合情推理,属于综合程度较高的、带有一定直觉性的高级认识过程,它与逻辑推理相辅相成,有利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策略。物理的直觉思维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直觉思维的结果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大胆猜测,如果是对的,我们应该加以肯定,如果是错的,也应引导,启发,认真与他一起探讨错误的原因,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物理直觉思维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教师长期地、不间断地、多方面地组织训练,才会培养成学生的一种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田世昆,胡卫平.物理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2罗维治.中学物理教学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6

本学期是九年级得下个学期,学生面临中考,身感责任的重大。怎样面对繁重的复习的任务,如何高效的、快节奏的完成教学的复习的计划,更好的迎接中考,特制定如下的教学的复习计划:

一、复习的目的

通过复习,让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的化学的知识,使他们的知识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各种能力,实际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方法及复习的重点

1、复习前的诊断,以历年中考试卷为主找出考点及学生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近三年的中考的试题,挖掘考点确立复习的重点;用上年的中考的试题,在复习之前检测,进行诊断,发现问题,明确复习难点,向学生下发复习意见,征求意见,收集学生对复习的建议和要求。

2、复习方法(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单元为重,以基础知识为主,归纳、整理知识网络,并弄清记忆内容,理解的内容,综合运用的内容。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体,全面夯实基础。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运用发现探究,抓紧考点。复习之前,大同基础知识记忆关;元素符号,化合价,原子团,化学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物质分类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等,总之该牢记住一定先过关。

第二阶段运用训练为主,强化知识点,以资料考点归纳为主,结合中考说明,按内容进行专题复习。配以中考复习训练题,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阶段借助多媒体,增大复习教学的容易,

第三阶段把时间还给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并对学生的考试方法进行辅导,看重点试题,同学之间讨论。

三、复习计划

教材和考点归纳为主要复习资料,同时做好模拟测试以及试卷的讲评和分析

第一到六周复习1-12基础知识

第七周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第八周元素及化合物

第九周化学实验

第十周化学计算

第十一周科学探究

第十二周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十三到十四周热点题型训练

第十五周——模拟测试、讲评模拟试卷;综合练习。查缺补漏,对九年级化学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强化训练;

四、复习措施

1、紧紧抓住上课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

2、紧紧围绕重点和基础知识,结合历年中考题讲通、讲透、练会,注意试题的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究性、时代性和教育性。

3、在引导学生方面,要求关注对所学知识的重视和整合,检查自己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适当引用试题的开放性与探究性,以引导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彻底杜绝繁、偏、怪题。

4、在资料的使用上,不能面面俱到,能让学生自己看的,教师不要讲解过多,要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试卷的应用,一节课有计划的安排边讲边做,训练学生的速度和准确率,切忌提海无边盲目做题。

5、要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化学要记要背的东西很多,用到时要信手拈来,要总结一些必备的知识点让学生去记忆。

教学工作计划【2】

一、研究化学教学大纲,不断完善自己的化学教学和复习的指导思想

1、立足教材,不超出教学大纲,注意紧扣课本。回到课本,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课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2、立足双基。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对一些重要概念、知识点作专题讲授,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

3、提高做题能力。复习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批评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或技能的解题能力。

4、分类教学和指导。学生存在智力发展和解题能力上差异。对优秀生,指导阅读、放手钻研、总结提高的方法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中等生则要求跟上复习进度,在训练中提高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学生档案,实行逐个辅导,查漏补缺。

二、复习的具体做法

1、循序渐进。学习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第一阶段的全面复习必不可少。初三化学知识的一个特点是:内容广泛,且分散渗透。总复习就要把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以线网或图表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2、讲练结合,专题讲解,加强训练。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要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尤其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更要加强,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适应性。

3、进行题型分析,掌握解题规律。不论什么题型都有各自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解题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多种题型的训练却是必要的。教师必须在阅读多种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出适量题目给学生练。教师进行题型分析,既使学生掌握解各类题方法,又能对各种知识再重新复习一次,这种做法很受学生欢迎。

三、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1、发动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向学生说明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提供反馈信息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装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密切配合。在复习的过程中,可将历届学生在学习上曾出现过的疑难问题作讲解。每一节复习课都反映了备学生这一环节的连续性。也激发学生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的积极性,愿意与教师合作。

2、课堂教学注意捕捉学生情感因素的反馈信息。

教师对一个知识点的复习,学生反应会有所不同,如精神集中或焕散、迷惑不解或思索、轻松愉快或愁眉不展。多少可以反映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从中了解输入学生头脑中和知识是否被学生接受贮存?哪些仍含糊不清?从而调整复习的程序,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3、课后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各到各种干扰。每个学生接受程度不同,常会造成种种的差异。教师课后及收集真实和准确的信息,对下一节课的复习有较强的针对性,避免闭门造车,易被学生所接受。

四、做好备考工作,提高应变能力

1、加强审题训练。不在审题上下功夫,就难以做到既快又准。我们提出:审题要慢,解题适当加快。通过审题训练,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联想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分步解决的问题,须得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较好成绩。

2、提高表达能力。不少学生会算知思路,就是说不清,逻辑混乱;书写潦草、丢三漏四。在改变这些恶习,必须从解题规范和书写格式抓起。要求做到:字迹清晰,书写整齐,语言简炼、准确、严密;计算准确,文字、符号、表达符合课本规范,养成严谨治学的好学风。

3、注意心理训练。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在炎热的环境中,要连续进行三天超负荷的严格考试,毅力不坚,缺乏斗志,则难以坚持。因此,考前要减压,减轻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考出水平。

4、在最后阶段(约考前两周),主要安排学生自我复习,自我完善。由学生自己阅读、消化整理知识、巩固和扩大复习成果。教师则重点加强个别辅导,查漏补缺,提高后进生。

教学工作计划【3】

一、目的要求

1、继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备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和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2、科学开展总复习,帮助学生将以前学习的知识整理成系统,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力争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期的教学内容包括两方面:

1、完成新课:上期赶进度,已将九年级下期的课程完成了三个多单元,剩下一个小说单元,一个散文单元,一个戏剧和影视文学单元。

2、中考复习:本届毕业生的中考复习是以黄冈市_年年的《中考精典》为蓝本,今年的《中考精典?语文》包括以下几部分: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写作训练、综合复习。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属于二类普通班。通过上期的教学,发现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不好。上课不愿动脑筋,不爱发问、答问,做笔记要督促,抄作业的现象很普遍。部分学生还有较严重的厌学情绪。

四、办法与措施

1、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改变枯燥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发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学会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3、精心备课,精心设计练习题和测试题,不搞题海战术,及时批改学生作业,从严要求学生的作业。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工作计划【4】

本着“聚精会神抓教学”的宗旨,本学期我们重点放在课堂效益的提高上,问课堂要效益,问课堂要成绩,把课堂内外的知识加以整合,争取把初三下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依照教学常规,我从以下三方面制定教学计划:

一、紧抓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把课堂教学的效益加以提升。

初三阶段的学习有他的特殊性,就是它处于初中生活的结尾阶段,收益性就是他的一个显著特点,家长的热望、社会评价的压力就像潮水一般涌来,我们只有稳住阵脚,把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

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这两大部分构成,其中阅读又分为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这两大部分,我的设想是在教现代文阅读时注重教会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紧抓知识点的剖析,对知识点的理解注重方法的传授,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同时,以阅读促写作,提醒学生注意模仿好的立意与好的结构,把相关内容化为己有。

文言文的阅读贯彻“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读读背背”的原则,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理解文意,难懂的字词学会自己查阅相关资料,真正做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境界。使得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得到保护和发挥。

写作教学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平时材料的积累,指导学生摘录、点评、写随笔,让他们积累广泛的感受材料,以备不时之需;第二步是规范的写作训练,这是指编排在课本中的表达部分的指导与训练,要求教师认真备课,指导学生学会规范的表达,作文的批改规范到位,以正面鼓励为宜。

二、抓住机遇,结合学校科研课题研究,做好本学科的课题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

学校的多元智能理论研究和人文教育这两个课题,由前期的准备和启动阶段,过渡到这个学期的分类指导、分科实验阶段,我根据所任教学生的特点,拟定一下子课题:以读为导,引入新知――将朗读与课堂教学有机的整合。进行跟踪实验,建立数据库和资料库,在为期一年的实验中,争取出成效,以此提高语文的教学水平,形成所任教班级的特色与亮点。

三、加强课外活动指导,让学生的作品走出校园,为学校争得荣誉,为学校文化氛围的创设出力。

在课堂教学之余对学生的课外活动悉心指导,让学有余力、学有特色的同学能得到长足的发展,积极参加市、区作文竞赛和各类征文活动,把他们的作品推出校园,为学校争得荣誉;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如:读书比赛、书法比赛等,将过程加以摄制,将作品加以展示,为学校文化氛围的创设出力。

俗话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我相信,只要我本着“以学生的生存发展为本”的原则,用心去教,定会有所收益。

教学工作计划【5】

一、力以及多方面的工作指导思想:

根据我校“高质量,轻负担,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办学宗旨,围绕学校培养学生“会学习、会做人、会生活”的育人基本目标,开展我组的教学工作。

二、苦练内功:

提高教师的素养,多看书,多读报,多研究有关的化学教育的专刊和杂志,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只有持续的多方面的吸取营养,才能使自己的理念更新,思维更活跃,知识更丰富。只有“自己一桶满,才能给学生满一杯”。

篇7

    从2001 年以来,在积极推动英语等外语对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进行教学的思想指导下,全国很多中医药院校都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迎接现今时代所赋予的挑战,中医药专业的双语教学无疑势在必行。[1]但有研究显示由于中医药的特殊性,其双语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有待于思考的地方,其中教材和相关着作的缺乏不容忽视。[2]因此本文通过阐述国内相关着作发展情况,从而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纵观近20 年国内中医药英语翻译着作的发展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中医药相关英文着作

    1.丛书系列

    1990 年张恩勤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其中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上、下册)、《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各科》(上、下册)、《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养生康复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国药膳》、《中国气功》、《中国名贵药材》、《中国名优中成药》,该套丛书在国内尚属首部。之后1991~1994 年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徐象才主编了一套《英汉实用中医药大全》,其中包括《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单验方》、《常用中成药》、《针灸治疗学》、《推拿治疗学》、《医学气功》、《自我保健》、《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骨伤科学》、《直肠病学》、《皮肤病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急症学》、《护理》、《临床会话》等。2002 年左言富任总主编、朱忠宝等总编译,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该套从书包括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医养生康复学》等14 个分册。2001~2006 年间刘公望主编,华夏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版图书《针灸基础学》、《针灸临床学》、《方剂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发挥》等,同时刘公望于1994 年和2007 年主编了《针灸学基础篇》和《中医临床基础速览(伤寒、金匮、温病)》,均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

    2.教 材

    1998~2000 年间北京中医药大学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委托,编译了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教材,并由学苑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中医本科系列教材”《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等系列丛书。在2007 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汉英双语教材编审会指导下,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汉英双语教材,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养生学》、《医学基础知识导读》。

    3.单个着作

    (1)英文

    1)中医基础理论

    2003 年刘干中、徐秋萍、王台主编《中药基础知识》(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2)中医临床

    1998 年徐象才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书籍《诸病中医中药外治大全》。2007 年李经纬主编的《中国传统健身养生图说》(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3 年谢竹藩编着了《英文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3)针灸推拿

    1981 年Chen Chiu Hseuh 编着《Acupuncture: A ComprehensiveText》。1999 年程莘农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书籍《中国针灸学》。2002 年金义成、彭坚所着《中国推拿学概要》(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7 年李鼎原着,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编译《针灸学释难》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

    (2)汉英或英汉

    1)中医基础理论

    1990 年陈慰中着,俞昌正译《西方的中医五行学说(英汉对照)》由学苑出版社出版。2007 年马伟光、和丽生主编《英汉双解简明中医基础理论教程》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2)中医临床

    3)中药学

    2006 年苏子仁、赖小平主编《汉英·英汉中草药化学成分词汇》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4)针灸推拿

    4.工具书

    二、讨 论

    可以看出,在以上出版的中医药英文着作中,丛书系列大致可分为四套,主要为汉英或者英汉双解形式编写。教材主要有两部,基本包括中医药主要科目知识,一部全英文,一部汉英双解。而个人着作最多,全英文形式较少;中医基础理论两部,中医临床三部,针灸推拿五部,主要集中于汉英或者英汉形式出版;中医基础理论两部,中医临床各科及词汇十五部,主要集中于针灸推拿学的着作编写,共有二十八部,中药学仅一部。工具书包括有十六部,均为汉英形式。

    1.目前国内中医药英文着作以及普及存在的问题

    (1)专业英语教材:专门针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的中医药专业英文双语教材还呈现一个短缺状况,尚需进一步编辑完善。

    (2)专业英语人才培养:还缺乏一支数量充足,既掌握中医药专业技术,又精通中医专业英语的外向型中医药人才队伍在医疗实践中大力宣传中医药,使中医药难以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在国外医疗体系中不易取得合法地位和共际认同。

    (3)全英文着作:中医药英文着作目前主要还是针对国内相关从事中医药人士的学习,因此编写形式以汉英或英汉双解为主要形式。而以全英文形式编写的着作相对较少;中医药知识全面传播还尚存缺限。

    (4)中药学以及其他中医药经典医籍:由于国际社会对于针灸推拿已经比较认同,但对中药学和一些中医经典医籍,如《金匮要略》等的英文着作编写较少,相对限制了有关理论的交流和传播。

    2.解决之道

    加大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教材的补充和编写,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专业外向型人才,扩充全英文中医药教材和着作的编写,尤其注重中药学等学科的英文着作发展。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进行创造,改变以往独立作战、各行其是,既无方便的途径相互交流切磋,也无专门机构加以协调的状态,使中医专业术语的翻译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积极推广加强双语教学的改革,加大既懂中医药专业知识,又有较高英文水平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相互促进,既有利于今后中医药的专业英语教学发展,又有利于中医药着作的继承和发展。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已经被世界所瞩目,中国作为中医药的根源之地,需要培养一些从事中医药事业优秀的外向型人才,不断宣传中医药文化,使世界更了解中医药,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而这些就需要有更多的中医药英文教材、书籍的编写去宣传发扬,既有助于国内学生和对其感兴趣的人们学习,对于国外友人也可以提供更多机会认识中医药、使用中医药,使中医药不仅为中国人民服务,同时还可以为其他国家的人们的健康做出一定的贡献。

篇8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紧缺人才。随着产业发展模式的变化,教育模式必须转方式、调结构,跟上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并能为新兴产业提供急需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物理学科目前存在着学科建设应用性成分不明显、高职特色不突出、“双师”素质教师匮乏、教材滞后、基地建设和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与当地产业结合、与企业挂钩的实训模式更是没有体现出来,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物理学科建设也要围绕新兴产业进行改革。

二、物理学科建设与改革的重点

1.学科指导思想,包括高职教育物理学科建设如何融入新兴产业发展内容,如何与区域经济建设密切结合问题,如何进行前瞻性人才培养,如何转方式、调结构,合理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研究,特别是注重教材差异化建设,充分挖掘教材内涵,不断渗透现代装备、新能源、新光源、交通、环境、信息网络等研究领域的内容,将物理学科置于一个广阔的时代背景上。

2.凝练学科研究方向,突出高职应用性特色,为学科优势发展奠定基础。

3.解决好平台建设问题。要配齐学科发展配套的仪器设备,完善实验实训条件,搞好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为科研成果向企业推广和产业化做准备。

4.解决好学科队伍建设问题,包括物理学科创新型师资队伍培养问题、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建设问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问题、“双师”素质结构、团队的学术水平及学术研究问题。

5.完善学科项目建设问题,包括教科研项目与课题、优质课、精品课程、教材建设、优质资源开发、优秀教学论文等。

6.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三、物理学科建设与改革具体的实施办法

1.学科理念的现代化。在加强“三基”教学的基础上,必须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

2.教材内容的案例化。高职物理学科的教材内容还没有完全摆脱抽象的理论知识、公式推导等,所以教材的改革在内容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职业特点,删繁就简,够用为度,引入新知识、新内容,每章节后编写一些实际案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3.教学内容的专业化。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注重经典理论的整体性与现代科技的合理取舍,充实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产业中的应用。在夯实物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物理知识的拓展与更新。

4.教学重点的职业化。在保证各专业方向所必需的物理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专业需要,对课程内容作分块删减,重点讲授与职业关系紧密的相关部分,对于一些关联不大的章节内容可少讲或不讲,物理实验的侧重点也不同。如土木工程、机械专业对具体问题的求解过程方面要求比较高,力学部分尤为重要。

四、物理学科建设与改革的创新点

1.通过凝练物理学科研究方向,更加突出高职教育应用性特点,体现高职育人特色。

2.通过学科队伍建设,打造新型师资团队,改变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加大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力度,带动教师双师素质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3.通过搭建学科平台,完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配齐学科发展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保证师生实训顺利开展,保证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4.通过物理学科建设研究,能够更加清晰高等职业教育学科发展特点和人才培养特点,形成系统理论,并为其它学科建设奠定基础。

总之,物理教学在高职教育中是不可偏废的,但物理学科必须进行改革,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和课程观,要紧贴就业市场,为学生的职业服务,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炳元 文春帆 物理(电工电子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任长松 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篇9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以中学化学新课标教材信息技术资源为核心的“化学学科主题资源网站”建设和应用工作,将中学化学学科的每一节课程都建成了化学主题资源网站,并进行了相关的应用研究。实践证明,“化学学科主题资源网站”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能,推进信息技术和化学学科的整合,促进教学改革,效果明显。

2.“化学学科主题资源网站”的定义

“化学学科主题资源网站”是以化学学科的每一节课为专题,紧紧围绕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新教材内容设计所涉及的问题,以满足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需要,将涉及这节课内容的所有相关资源,经过筛选、加工形成的一个主题网站。教师和学生只要登录这个网站,就能得到和这节课相关的优质信息技术资源,为师生节省了大量的信息搜索时间,并且为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教学建议,构建了基于教学资源网站的新型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运用信息技术破解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实效,使信息技术和化学学科教学整合变得简单而易行。为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二、化学学科主题资源网站的项目分析

“化学学科主题资源网站”的模块主要分为四大类:教师备课、上课用资源、学生自主学习类资源和公共素材类资源(师生共用的资源例“媒体素材”)。

主题资源网站的基本结构是“基本栏目+拓展栏目”,基本栏目包括:教学设计、自主学习、课件、量规集、媒体素材、知识拓展6个栏目。拓展栏目包括:“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在线答疑和在线测试”3个栏目。

主题资源网站的建站思路实现了“以教为主”向“教与学并重”的转变,内容既有教师备课、上课使用的大量信息资源,又有供学生学习使用的大量素材和供学生动手练习操作的小软件平台,如仿真实验室、实验天地、论坛、网上留言、在线答疑、在线测试等。教师可以方便地根据“教学指导意见”的建议来组织教学,学生也能根据“学习指导意见”的建议开展自主性探究学习。

以高中化学《氮的循环》一节为例说明“化学学科主题资源网站”的设计思想和各模块内容设置(如图1所示)。

1.教学设计模块(如图2所示)

该模块主要分为“教案”“教材分析”“教学建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5部分。这5部分模块的内容都是我们组织骨干教师根据现行新教材精心撰写的,经过相关评审后上传的资源和现行教学非常贴切。

其中教案模块包含了在各级评选中获奖的多份多角度的优秀教案供教师备课时参考,实现了网络集体备课,克服了教师传统备课抄抄写写的无效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

2.“课件”模块(如图3所示)

“课件”模块中的课件是我们根据现行新教材组织骨干教师精心筛选、制作、开发的。特别适合于教师备课时参考,上课时应用,也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时使用,兼容公共模块功能。师生很喜欢这个模块的内容。

3.“量规集”模块(如图4所示)

这个模块式是当前教师很欢迎的模块,它包含了本节课所需要的多份练习题,供教师选择参考,为教师提供了比较丰富,贴合实际教学的题库,提高了工作的时效性。

4.“媒体素材”模块(如图5所示)

这个模块是公共模块,内容非常丰富,它涵盖了本节课内容涉及的各类图片、视频、动画、文字等材料,是师生教与学的媒体大全,内容既宽泛又实用,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5.“示范课例”模块(如图6所示)

“示范课例”主要为教师使用“主题资源网站”教学提供示范的课堂实录,供教师观摩参考。

6.“知识拓展”模块(如图7所示)

该模块就是将涉及本节内容的相关知识、事例、现象等资源系统的集成起来,供师生参考,对提高师生的知识面和科学素养的意义较大。例如氮循环(1)中“氮循环的很多环节上都有特定的微生物参加。固氮作用,有电化学、光化学固氮和生物固氮,生物固氮重点阐述了豆科植物的根瘤固氮……”。

7.“自主学习”模块(如图8所示)

该模块主要是为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的,学生按照“学习指导意见”的建议,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顺序。

8.“课堂教学指导意见”模块

这个模块主要是为教师应用主题资源网站而设计,对教师如何使用这些资源提出了建议,是教师使用这些资源的导向性的信息。

9.“在线测评”模块(如图9所示)

“在线测评”模块中设计了有关本节课内容的测评题库系统,供学生在线自己测评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10.“在线答疑”模块(如图10所示)

这个模块是师生在线交流本节课内容的平台,实现了师生教学信息的互动,效果较好。

三、主题资源网站在教学中的应用

1.备课流程

主题资源网站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全面、系统、形式多样、高质量的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教师备课时可以根据学生、教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优化使用这些资源。

教师备课时的流程是:

第一步浏览“教学设计”中,“教案、教材分析、教学建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模块内容;浏览“课堂教学指导意见”中的内容,根据其建议取舍使用资源的类别;浏览“示范课例”中的优秀课堂实录,学习其使用技巧;第二步浏览相关的其他资源,第三步综合所有教学因素形成自己教案(如图11所示)。

2.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主题资源网站

在课堂教学上,我们基本可以定义出3类使用方式,第一类是不具备多媒体条件的传统教室上课模式,主题资源网站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教师备课环节中,帮助教师拥有“一桶水”。

第二类是具备多媒体条件但不具备网络交互条件教室的上课模式,除备课环节外,主题资源网站在课堂上主要作用是提供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链接和演示。在此模式中教师也可以根据上课需求重新组织相关资源使用“网站生成系统”形成课堂教学的主题网站(如图12所示)。

第三类是计算机网络教室的上课模式,对于交互性强的教学内容可安排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人手一机进行教学。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站中的“课堂教学指导意见”栏目来组织教学。“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具体阐述分析了本节课应用本站资源的教学结合点,在每个教学结合点上突出4个基本要素:一是要说明在什么地方使用教育资源;二是要说明使用教育资源可以预期达到的效果;三是要说明使用教育资源的方法及推荐指数;四是要列出各个教学结合点使用的教学资源,并做好相应链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指导意见”的建议使用相关的交互模块,例如在线模拟操作、答疑、测试反馈等,实现真正的网络化教学。

3.及时更新的教学反思

在主题资源网站“课堂教学指导意见”模块我们还设置了互动平台,教师上完课后可以将课后反思,及时上传到该平台上共享,实现了教学反思的适时互动。

4.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流程图13所示:

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指导意见”的建议进行。“学生自主学习指导意见”是学生学习的学案,内容包括资源导航(介绍本网站提供了哪些可供学生学习的教育教学资源)、预习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完成课堂学习基础知识的准备)、课堂学习(介绍如何通过本网站资源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拓宽学习(如何开展课后拓宽或活动探究)等,同时“在线答疑、在线测评”栏目又给学生提供了在线交互学习的平台,学生边学边练,练习后能及时得到反馈评价,实现了自主学习评价,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如图14所示,学生如果选择组装实验装置,那么他可以进入“实验天地”,自己模拟组装实验装置。

四、注意的问题及存在的不足

(1)建设学科主题资源网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应统一规划,加强合作、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劳动。

(2)制作学科主题资源网站的教师水平不均衡,部分主题资源网站只片面追求功能大而全,内容主题不明确,针对性不够,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

篇10

1.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内涵

课程资源是指可能进入课程活动,直接成为课程活动内容或支持课程活动进行的物质和非物质的一切资源[1]。根据其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的不同,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2]。可见,信息化资源是课程资源的一种类型,它是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而发展起来的新型课程资源。具体而言,信息化课程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具有课程价值的各类教学资源[3],这里的“具有课程价值”就是指“能够直接成为课程活动内容或支持课程活动进行”。

2.信息化课程资源的类型

从资源的使用对象和功能看,信息化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两种。前者是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备课、课堂演示、编制试题等)服务,实现一定教学功能的各类信息化内容和材料,后者是支持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外练习、复习、自主学习等),具有学习利用价值的各类信息化内容和材料。以语文为例,CSC语文电子备课系统属于信息化教学资源,而小学语文生字辅助学习系统属于信息化学习资源。当然两者的区分不是绝对的,例如,教师课堂演示所用的课件也可用于学生课外复习。

按照表现形式的不同,信息化课程资源通常可以分为数字音像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学科教学网站三大类。

(1)数字音像教材。数字音像教材是指以CD、VCD、DVD光盘等数字存储介质为载体的录音录像教材,通常表现为课文朗读、课堂实录、教学录像、专家讲座等形式。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朗读1-6年级全12册MP3》、苏教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录像VCD等均属此类资源。该类资源主要为教师备课上课服务。

(2)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泛指各种能为教学目的服务的计算机应用软件[4]。按照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与课程内容无直接联系但可支持课程活动的,我们称之为工具型教学软件。以语文为例,拼音贝贝等备课辅助软件,汉语大辞典、成语大全等字典词典软件,小学生组词词典、反义词大全等作业辅助软件,汉语分类词汇参考大全、汉字拼音等写作阅读辅助软件,均属此类软件。该类软件主要用来提高课程活动的效率效果以及降低课程活动的难度。

另一类是包含特定教学内容的,我们称之为内容型教学软件。根据内容特性的不同,又有教科书配套软件、课件和能力专项训练软件三种类型。教科书配套教学软件是一类以课程标准和现行各种版本教科书为依据,配合学生课堂学习或辅助教师课堂教学的软件,一般由出版社以光盘形式发行、出售。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学习光盘、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配套光盘等。课件则大多由中小学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利用PowerPoint、Flash等课件开发工具制作而成,其内容范围往往为课程内容中的某一课或某一主题,主要用于辅助教师课堂教学或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能力专项训练软件主要针对学科各项基本技能(例如语文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技能)的学习或练习而制作,大多为网上免费软件或共享软件。例如汉字笔顺精灵软件和金晨动画学音标软件。

(3)学科教学网站。学科教学网站是指基础教育阶段,具有学校、教师和学科鲜明教育教学特色,以某学科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活动为核心,提供资源、参考、辅导和服务的网站[5][6]。根据对教学活动支持方式的不同,学科教学网站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与学科教学内容无直接联系,却能为学科教学活动提供服务或帮助的网站,我们称之为工具型学科教学网站。另一类是围绕课程内容的各个方面,例如语文课程中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基础知识、考试等,提供资源、参考和辅导的网站,我们称之为内容型学科教学网站。根据内容范围的不同,内容型学科教学网站又有两种。一种是专题型的,即专门提供课程某一方面内容资源、参考和辅导的。另一种是综合型的,即提供两个方面及以上课程内容资源、参考和辅导的。从搜索的结果看,专题型学科教学网站相对比较缺乏,而综合型学科教学网站非常多,是目前学科教学网站的主要部分。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而新课程推行的时间不是很长,所以从总体上看,目前专门面向学生学习的学科教学网站并不多,一般都是服务于教师教学的网站[7]。

二、 重视收集,充分挖掘已有的信息化课程资源

信息化课程资源不会自动进入教学领域,需要人们去寻找、去收集。已有信息化课程资源的收集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利用的起点,教师必须掌握收集的途径与方法,才能充分挖掘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师收集信息化课程资源的途径主要有两个。

1.利用网络检索

(1)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是目前最常用的Web信息检索工具,它是一类在因特网上执行信息检索的特殊网站。可供教师检索资源的搜索引擎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用搜索引擎,例如谷歌、百度;另一种是专门用于检索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的教育搜索引擎,例如EDUGO教育搜索(省略)、EDUSS中小学教育资源搜索(省略)。

(2)利用专业软件下载网站。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检索多媒体教学软件。专业软件下载网站是指专门提供软件下载的网站,例如华军软件园、天空软件站、电驴资源网站等,它们一般按照主题以层级结构的方式来组织所有资源,其中的学科课程资源通常可以按照“下载分类教育教学文科/理科工具”或类似路径浏览查找。

(3)利用专业网站的友情链接。这里的专业网站是指某个已经知道其地址的学科教学网站,即首先进入该网站首页,在网站的底部或通过“友情链接”栏目找到同类网站列表,然后一一浏览。

2.平时积累

平时积累是指教师平时要做有心人,善于积累接触到的各种信息化课程资源。平时积累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及时备份。例如拿到教科书配套光盘等数字化音像教材或学校购买的教育软件光盘后,要及时将其副本保存于另一存储介质上。二是勤于记录。平时在阅读报纸杂志、视听讲座、观看节目等过程中,若获知一些有用的信息化资源信息,应及时将其记录下来,以备日后所用。三是善于收藏。平时在网上浏览信息或查找其他资料时,若意外发现对教学有用的资源,一定要将其网址收藏或下载到本地磁盘。

三、 学会改创,努力开发新的信息化课程资源

改是指改造、改进,创是指创造、制作。由于受教科书版本、学习者特性、教学风格、环境条件等的限制,现有的资源不能直接使用或满足需要的、现有资源很难查找到的情况是比较多的,因此,改造与创造是有效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所必不可少的。

改造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对已有的信息化课程资源进行加工或重新设计,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实际需求和特定的教学情境。改造可能是对多媒体教学素材进行裁剪、格式转换等处理,可能是选用已有成品的一部分变成素材,加入自己制作的新资源中,也可能是将自己的思路与理解,通过增删、替换、调整等融入到已有成品中,使之更完善[8]。创造则是指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并制作原来不存在的信息化课程资源,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改造或创造信息化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从当前师范类专业计算机辅助教学相关课程和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用培训课程的内容体系来看[9][10],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需要学习以下几个方面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计算机基本操作,利用各种工具软件处理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素材,利用word编写教案、编制试卷,利用PowerPoint制作授课讲稿,利用Flash制作简单动画,利用FrontPage制作个人教学网站。

四、 精心设计,合理运用多样的信息化课程资源

信息化课程资源最终能否发挥作用,显现出其应有的价值,还要看其是否得到合理、有效的运用。信息化资源可以用于教学的各个方面,应用的形式也多种多样,需要教师不断地研究、实践和总结。

1.用于备课

寻找素材和查阅参考资料是教师备课过程中的常事,丰富多样的信息化资源可以大大减轻教师备课的负担,提高备课的效率效果。利用信息化资源备课可以按以下过程进行[11]。

(1)钻研教材,形成教学的初步设想。在查找阅读信息化资源之前,教师必须有自己的初步教学思路,这是参考借鉴他人成果的前提。

(2)全面查阅,注重选择。用于教师备课的语文信息化资源主要来源于发行出售的各类备课光盘(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备课光盘系列等)和学科教学网站的“素材中心”、“教学设计”、“课件下载”等栏目。然而面对众多的音像素材、教案、课件等资源,教师不应该去简单地照搬套用、全盘吸收,而应该是借助它们开阔眼界,启迪思维,拓宽思路,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加合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3)有效整合,个性设计。在解读、分析他人成果之后,教师应该把他人的先进教学方法、精彩亮点环节、独特教学素材等汲取过来,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设想进行有效整合,嵌入自己的设计框架之内,为我所用。

2.用于辅助课堂教学

信息化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主要有两种情况:

(1)用于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时,教师播放一个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视频、动画等资料(例如某一电视节目片断),或引发悬念,或提出问题,或让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对象有一个初步认识,从而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2)用于提供形象化支持,促进理解。对于学习者尤其是低年级的学习者,教学中的很多内容是用文字表达的,比较抽象概括,不易于理解;或者所描述的事物离实际生活太远,缺乏亲身体验。在教授这些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形象化的信息化资源辅助讲解。例如,将成语故事Flas引入成语教学中,学生学习起来不但容易,而且有趣,效果又好。

3.用于练习与评价

练习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两项重要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光盘和因特网获取各类复习试题、练习资料和考试竞赛模拟试卷,拓宽作业与命题的取材范围,改变过去习题试题形式单调、内容枯燥的情况,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和兴趣,从而提高练习评价的效果。

4.用于学生课外学习

课程学习光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课外的补充。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多媒体、交互性等特点使得它比其他课程资源更富有吸引力,学生更喜欢使用。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利用一些与学校课堂学习内容紧密结合的信息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配套学习软件、教师课件、同步讲解与测试等,作为对课本和任课教师的补充或强化,在课外继续学习课堂内容。也可以利用各种专用软件和学科教学网站上的专题资料,作为对学校课堂学习的扩展与延伸,拓宽学习内容的范围,提升综合素养。

5.用于探究式学习

中小学各科课程标准均倡导自主学习的理念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而信息化资源在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支持探究活动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那些较为复杂或需要进行较高认知加工的学习任务,例如,语文课程中的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等,按照WebQuest、MinQuest、Bib6等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探究模式,组织学生开展基于信息化资源的探究式学习。

总之,信息化课程资源在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教学方式变革、创设自主探究学习情境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能够在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小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利用。

参考文献

[1] 范兆雄.课程资源系统分析.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9(3):101-105.

[2] 徐继存,等.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学科教育,2002(2):1-5.

[3] 康长运.新课程与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B/OL].省略/xxjsjyzx/dqxxhjygz/gjyth/7.ppt.

[4] 戴仁俊.影响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8(1):23-27.

[5] 赵航涛.建立学科教学网站的探讨.中国远程教育,2004(3上):61-65.

[6] 钟和军.“学科网站”分类及有效建设之路[DB/OL].public.省略/teacher/zhonghejun/xueke/UploadFiles/2006521105228652.doc.

[7] 梁锦明.中国语文教育网站分析.信息技术教育,2004(6):64-65.

[8] 杨改学.解读信息化教育资源.电化教育研究,2009(30):12-14.

篇11

这学期来,我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思路和方法,切实抓好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认真引导学生理解和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无论从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取得了应有的成绩。

现将本学期的教学

一、备课

分备教材和备学生两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备教材就是根据所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情景,力争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方法灵活,讲练结合,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备学生指的是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依据学生的学习态度、水平设计合理恰当的教学氛围,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为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平台,创设熟悉易懂的学习情景,为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知识积累提供可能。备课中一定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的实际内容出发,这样二者兼顾才能提高备课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上课

上课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也是教学工作的关键阶段。上课要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授课,以启发式为主,兼顾个别学生,从听讲、笔记、练习、反馈等环节入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光获得应有的智慧,也应掌握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对概念课采用启发引导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概念产生的背景,发生发展的过程,展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巩固课坚持“精讲多练”,精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问题的特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力争使讲解通俗易懂,使方法融会贯通,并让学生在练习中加以消化,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作业

包括课本上的练习、习题、以及课外作业,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练习题要求全体学生尽量当堂完成,并及时进行讲解;习题中的a组题挑选有针对性的题目作为书面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独立完成,全批全改,深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新概念及新方法的掌握情况,b组题适当地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要求,并及时给与提示,以求进一步提高;课外作业则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精选题目,不求数量而求质量,加强和深化学生对概念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及时予以纠正,以积累学生的解题经验,提高认识。

四、辅导

主要是指导学生及时旧课,预习新课,特别是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或集中讲解,或个别答疑,以求真正地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保证持续性,建立知识网络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系统的高度,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概念和方法。尤其是在课后辅导中更多地关注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使他们得到了应有的进步。

总之,教学工作不仅仅要落实常规,还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办法,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课堂,关注每一个环节,从小处着眼,从细处着手。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九年级数学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匆匆的一学期结束了,本学期,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学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钻研业务。

这学期我担任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我经常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他们一起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说实在的,四年级数学教学比上学期教学难度大多了,有些难题教师也需要认真想一想,让学生会做那就更难。比如:用5个数组成三位数乘两位数,什么时候积最大,什么情况下积最小。如何用长方形纸折出75 的角等。如果教师课前不很好的研究,教学中很难让学生明白。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成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智力。

三、致力于数学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注重作业批改的及时性,经常当面批改,个别辅导。

3.注重学科的多元整合。如教学列式解答文题时,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里缩句的方法进行审题,从而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正确地列式解答。

4.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由于班额过大,学生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学中,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针对本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情况,在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教师检查到位,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么样。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了争做小小主考官的策略,让能力强的学生先通过各项基本能力考核,当上主考官,再指导他们考核选拔第二批、第三批主考官,既为教师减负,又培养学生的能力,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分次达到学习要求,效果比较明显。

九年级数学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本人本学期担任初三(3)(4)两班数学课教学。一学年的工作即将结束,为了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业务学习: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二、新课改: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教学研究: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学期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初三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自己执教二节公开课,尤其本学期,自己执教的公开课,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给我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数学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

4、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5、教学反思不够。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篇12

一、首先,充分了解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因此在开学初,我就想尽一切办法,从小学老师、家长那儿了解学生的根底。开学不到两周的时间,我们班近七十个学生的学习、纪律,包括家庭情况,我都掌握得差不多。这样,我就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思想上的教育。尤其是那几个纪律不是很好的学生,从一开始我就“盯”上了他们,遇到问题一般都能消灭在萌芽中,避免了一些不愉快事情的发生,减少了这些问题生思想上的波动。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但他们把学习坚持到了最后,这里面还包括在小学一点儿不学习的学生。此外,像有的学生过于内向,有的学生学习上偏科,有的学生因家庭问题想法变得及端等,这些有待于我去关心教育的学生,因为及时,一学期下来,很多学生从根本上有了改变。

二、明确班规,规范学生的行为。

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行为规范应该有新的要求,应该明确。因此一开学我就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学生行为规范》,并结合学校特点,联系实际,向学生贯彻养成教育,并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制定了《七年级六班班规》。这样出现问题都能够及时对照班规,进行相应的处理。

三、精心挑选培养班干部,培养“领路人”。

好的班干部,可以以身示范,带动和感召全班学生,使班风纯正,带领全班同学走共同进步的道路。因此,在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上我丝毫不敢松懈。鉴于七年级学生的特殊情况,班干部基本由学生推选和我的指定相结合的方法来决定,管理下来,效果良好,每个人都能自觉维护班集体利益,增加责任感和荣誉感。同时,我也注意培养的重要性,为了树立他们的在同学中的威信,我以谈话形式对班干部进行了班干部管理方法的培训,并把班干部职责张贴在班上。这样,他们都愿意当班干部,乐于当班干部。班风一直良好。

四、组织学习互助小组。

我把班级按成绩分成了八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利用这个小组,我设立小组竞争目标,督促各小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一对一地对弱生进行辅导,检查背记情况,有针对性的出题考对方,并且,我也利用这个小组完成了很多批改任务,包括一些其它科目。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不但使班级形成了很好的学习氛围,而且也使学生们变得团结、互助。大大地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当然,最明显的是,几次考试中,学生的成绩也呈上升趋势。另外,结合小组,每次考试之前,我都让学生们确立竞争目标,考试后做反馈总结,对名列前茅和进步较大的学生一定给予物质上的奖励。

五、采取方法,积极促进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协作,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只能通过家长来获悉,同样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也应及时反馈给家长,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因此,每周我都根据班级学生的表现情况,对那些学习态度不端正,心里有事,上课不专心的学生家长打电话了解情况。这种办法是非常有效的,它能让你总有许多意外的收获。还有几个周六周日不学习的,我让家长每周给我打一次电话说明放假在家学习情况,然后我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教育,效果也很不错。

六、为各科任老师做好服务。

作为班主任管理好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平衡好各学科,与课任老师沟通,以谋求各学科平衡共同发展。每隔几天,我都要学生以纸条形式向我反馈一些关于各科的学习情况,然后我便有目的的采取一些措施,改变局面,使各科得到均衡发展。另外,我利用早自习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每天让学生在黑板上出题,并由学生讲题,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本班各科任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本班的各项工作开展顺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期中考试中我们均居年级前列。今后,我将一如继往和各科老师配合,管理好班级,使六班更上一个台阶。

当然,在管理好班级的同时,我也积极配合学校,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各种任务:如常规管理、阳光体育、劳动任务、防两病任务等。

一学期工作已结束了,我从这忙碌的一学期中体会到了很多,有苦,有乐,但更多的是责任。

教师年终工作总结2本学期我担任初三5-8班4个班的化学教学,兼初三年的化学备课组长,并担任新教师杨梦凰老师的指导工作。通过一学期的认真努力、扎实苦干,各方面取得较好成绩。

一、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本学期我以活化、优化、个性化为导向,联系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抓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中的相互学习、研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感悟化学的科学魅力与价值。

二、主持教学研究工作,成绩显著

本学期担任初三化学备课组长工作,我以身作则带领全组教师认真开展教学研究,制作优秀课件,资源共享,共同讨论了多个教研专题,按学校要求完成了一系列教研工作,成绩显著。

三、教学中的学科渗透

根据初三化学的学科特点,我在教学中不断渗透环保理念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根源及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

四、培优辅差工作成绩明显

针对我校学生基础较差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我尽量面向全体学生,让大多数学生能听懂、会做课堂练习,同时又因材施教,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指导他们把知识向纵、横方向发展,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信心较弱的后进生,重点指导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并充分利用晚自修时间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鼓励后进生的学习信心,培养优秀生的探索精神,取得良好效果。

五、开展活跃的兴趣小组

开学伊始,各班挑选出3-5名同学组成化学兴趣小组,每周按计划开展一次有意义的化学实验活动,这大大调动了学生对化学的求索兴趣,开拓了学生的化学视野,活跃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并组织走出校门调查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收集、探究金属与金属矿物,探讨本地的燃料与燃烧情况,使学生联系实际更好地掌握化学的研究方法。

总之,一学期来我在努力完成繁重的教学工作同时不断反思经验和不足,以图在今后的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教师年终工作总结3在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级是所有学生面临的第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点。化学是九年级新开的学科,也是中考必考科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

今年,按照学校的工作安排,我担任了九年级二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和实验教学工作。我认为,化学是九年级新开学科,授课的关键在于引导并激发学生的求学积极性,将“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一旦培养成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学的困难就会变得很小。现将我对抓好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的几点想法汇报如下,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化学老师要扎实提高专业知识,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

影响化学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而化学教师是否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是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学高方能为人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也是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一定的威信。比如说,当学生问你一些简单的问题你却解答不出来,学生就会认为老师不行,恨屋及乌,从而对本科目失去兴趣。相反,如果学生问你很难的题目,你却能巧妙地解答出来,爱屋及乌,学生因崇敬老师而对本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

要搞好化学教学,教师还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化学是一门专业性强的学科,对于一些化学专业术语,教师上课时要常用,学生听多了自然就能记住,这样可以达到耳濡目染的效果,学生在无形之中就掌握了很多知识。

二、向课堂40分钟化学教学要效率。

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主阵地”,合理支配好上课时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课堂授课效率:

(一)课前认真备课

备课时,要依照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把握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二)上课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首先,化学老师必须精神饱满,充满激情,才有可能带动学生进入快乐的学习环节。其次,在授课过程中,化学老师要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准确,突出重点,辨析易错点、攻破难点。

三、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的优化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为此,我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在各班级具体事务的决策上,师生应该共同讨论,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即使学生的见解或有偏颇,老师也应耐心地启发诱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忌打压、斥责。尊重学生,可以使学生在信任中奋起,在温暖中敞开心扉,使师生成为知心之友、忘年之交。

(二)学会欣赏学生

在我的理解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富有个性特点的人,身上多少都会有闪光的地方,关键是你如何做发掘。轻易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意味着扼杀人才;漫不经心的冷眼和讥笑,无异于夺走溺水者手中的救生圈。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熟悉他们的性格、习惯、兴趣、爱好、短长、潜能和心理状态、家庭状况以及缺失的成因,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教师才能避免偏颇,给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关爱。

(三)宽容学生失误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误、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次犯误的循环提升过程。“人无完人,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这是古圣人的见解。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尚且有这样的认识,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在实际行动中予以体现。我一直认为,学生之间的差别不在于会不会犯错,而在于犯错过后的总结和体悟。学以明道,错同样也能明道,作为老师,我们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犯错后明白一定的道理,并总结出防范的经验,这既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也是作为人生导师的应尽义务。

总之,一年来我不管教给学生知识,而且也教给他们做人做事。同时,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虚心向其他老教师学习和参加各种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教师年终工作总结4一个学期很快结束了,在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顺利走过了一学期。现在就把一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一下。

一、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对初一新生,必须先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素质,与其他班主任一样,经常性地加强对学生的集会,晨读、课间操,卫生清洁保持工作等督促检查,经常性、随意性地观察其他任课教师上课时学生的学习和纪律状况在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活动中及时了解,关心、教育并且督促其良好的习惯养成。

我当班主任力争做到两点:

一是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学生尊重的需要,承认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努力克服固执己见,偏激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愉快的心理运动空间;

二是善待每一个学生,用真诚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对于优等生,不掩饰他们的缺点,积极引导他们扬长改过,努力使其达到卓越。我班的周琦同学各方面表现相当不错,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就是缺乏胆量,上课时很少积极发言。针对这一点,我找她谈心,帮她找原因并鼓励她大胆发言。在我上课时,有意找她回答问题,并适当给以鼓励,锻炼她的胆量。通过这样的锻炼取得了一定效。

二、加强班级管理,培养优秀的学风与班风,鼓励学生参与各项活动。

班里制订的各种规章制度要件件落实如果只靠班主任一个人的话,就会力不从心,这时候就要发动班干部的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班级管理的主体,培养自我管理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值日班干部每天轮流等级考勤,维持纪律等,并利用班会或业余时间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另一方面,我自己也以身作则,努力做做事的榜样,勤跟班,使班风正,学风浓。

鼓励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如积极参与学校组织各项活动,积极报名参加校运会,拔河比赛取得了第二名;20乘50接力第三名;广播操比赛第四名;语文课本剧表演三等奖,等等。这些集体活动都要学生齐心协力,一起来完成。

三,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爱心中与学生一道成长

老辈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所以平时我注意与学生交朋友,谈心,在学习上给予关心与爱护,在精神上给予鼓励与支持,使学生感到老师的温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与此同时,我还注意培养他们同学的友爱之情,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同学们之间亲如手足。

1、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育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习纪律,指导学生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为将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民族,打下良好基础。

2、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对学生全面负责,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课业学习,而且要引导他们开展有益的科技和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养成良好习惯,增加社会知识,掌握一定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增长实际才干。

四、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双向管好学生。

学生与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的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我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赢得了家长的信任,鼓励和支持。同时对家长提出要求:为孩子在家里创造必要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做好榜样。

五、积极主动地和各科教师联系,协调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发挥如纽带作用。

在与任课教师的交往中,我尊重他们的意见,在这方面,我平时注意道多教育学生,要有礼貌,尊重老师的劳动,树立老师的威信,增进师生情谊。

六、存在的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

1.期末复习阶段后进生状态很不好。

以后要多注意复习阶段学生的心理辅导与思想教育。

2.学生尽管上课看起来似乎很认真,但是听课效率仍然不高。

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要更注重学生的思想动态,使班级更有凝聚力,把班级工作做的更上一层楼。

教师年终工作总结5本学期我担任初三(_)班的班主任。班级工作的重点是继续做好班级常规的管理工作,同时,抓好学生的考试成绩,本着一切从学校工作和学生实际出发,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入手,切实抓好了班级的管理工作,提高了学生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改变了许多不良的习惯,树立了正确的学习理想。我重点着手抓住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班级制度

进一步完善了班级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班级集体,形成学生思想进步,相互团结友爱,树立良好的班风,班貌,真正成为理想的班集体。

2.化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

到了初三,面对毕业升学考试,学生已经逐步摆脱初一、二时期的幼稚和盲目,学习目的日渐明晰。班主任可以乘势开发学生求知上进的内在动力,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引导学生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觉主动的钻研知识,只有化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学生才能积极拓展提升自己,取得长足的进步。

3.防止偏科,全面发展

班主任应时刻关注学生各学科的均衡发展,引导学生不断强化薄弱学科,突破重点,帮助偏科学生建立自信,提升兴趣。班主任应和各学科老师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把握偏科学生学习情况。多和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经常家访,和家长保持及时紧密的联系,和科任教师一起为他们出谋划策,排解困难,并利用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开开“小灶”。

4.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

(1)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心理素质教育。由于九年级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了,面对社会的挑战、家长的压力、老师的要求,从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我经常和学生进行谈心,放松学生心里压力,缓解学生紧张的心态。

(2)为了让学生懂得同学间要团结互助,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在这方面我也下了一些功夫,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前,我们班有几位同学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自己会的题从不告诉别人,这样自己的成绩提不上去,别人也得不到帮助。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开了一个专题班会……关注自己,从我做起。里面有一个环节就是帮助他人,提高自身的素养。

5.重视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毕业班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所以我配合体育老师抓好体育课的质量,同时和家长的联系,让家长也配合我们多给学生增加有营养的食品,重视对学生的健康教育。

6.考勤管理

主要由副班长做,他主要负责监督学生日常考勤情况,协助班主任做好每月操行评定考核工作。

7.全面发展

利用活动课时间组织全班或班与班之间文体活动,使学生做到劳逸结合,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以此增进班集体凝聚力,使全班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8.积极开展转化后进生工作

在班级里,后进生大致分成三种类型:一是学习差生,表现为无心向学,沉闷寡欢。二是思想品德差生,表现为沾染上不良风气,违反校纪班规,随心所欲,难以自控。三是“二合一”的双差生,人数不多,但负面影响很大。而这样的学生又以留守学生居多,家庭隔代教育不力,往往导致这些学生任意放纵。并且在大多时候又很难取得家庭与学校教育配合统一,对待这些学生更需要班主任倾注心血和爱后进生也是一个主要问题,我主要是找他们来谈话,分析原因,然后鼓励帮助他们,使其不甘落后,奋起直追,进而在全班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使全班学生共同进步。

篇13

1选地

选地时禁止在工业“三废”大量排放地区建棚种植蔬菜,避免废水、废气、废渣污染蔬菜。且要远离工矿业的污染源,不受“三废”的侵害;要求地势平坦、排灌良好,特别是水质要好,不用污水浇地[1-2]。

2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用抗病虫、高产、优质的品种,如温室黄瓜品种中农26、番茄毛粉802有较强的抗性。播前晒种2~3 d,可促进种子后熟,提高发芽率及增强发芽势,还能杀死种子表面病菌;瓜类、茄果类种子用55 ℃温水浸种10~15 min,可消毒杀菌。

3合理施肥

(1)合理控制肥料的投入量。由于设施栽培环境相对密封,施入化肥不易淋失,肥效较高,宜多次少量酌情施肥。最好根据蔬菜产量、土壤肥力、不同肥料元素利用率等确定适宜施肥量,进行配方施肥。

(2)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充分发挥交互作用,减少生理病害。特别是减少氮肥、磷肥的施用,提高钾肥的投入,提高蔬菜品质。实际生产中,对高肥力菜地或在施用高量氮肥时,常施以较高量的钾肥,以便作物养分平衡,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作物对氮的过量吸收。

(3)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无机肥料具有养分释放迅速的特点,但是需要多次追施,以保证肥料的养分释放高峰与蔬菜对养分吸收高峰一致,如果施用时间不当、施入不及时,就会出现营养生长过剩或短期营养不足,造成减产。而有机肥料保肥性比较好,可以缓慢释放养分,保证作物长期的养分需求。一方面将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可以协调养分的释放速度,提供作物长期有效的营养;另一方面有机肥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通透性,为有益的微生物菌群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抑制致病菌的存活。

(4)运用配方肥进行施肥,防止土壤酸化、盐化。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按各种蔬菜对氮、磷、钾养分需求的适宜比例,施用配方肥。对已酸化和盐化的土壤进行合理的改良。可以采取雨季开棚、倒茬、加改良剂、换土、增施有机肥、生物肥等措施。有针对性地施用钙、镁肥和微量元素,保持养分平衡。

4科学防治病虫害

(1)农业措施。轮作倒茬和清洁田园,实行2~3年轮作倒茬,前茬作物腾茬后,彻底清洁田园,能有效防治病虫害。推广无土或洁沙栽培,可以避免和减轻土传病害,降低施药次数,节省肥料。栽培嫁接苗,如黄瓜、西葫芦以黑籽南瓜为砧木嫁接,能有效防止瓜类枯萎病,并能增强抗其他病害的能力。实行垄作和地膜覆盖栽培,既可以保墒、提高地温、降低棚内湿度,加大耕作层昼夜温差,又能促进根系发育和花芽分化,防止土传病害。

(2)物理措施。用太阳能进行高温闷棚消毒灭菌。夏秋季节是棚室闲置期,晴天高温闷棚5~7 d,棚室内最高气温达60~70 ℃以上,可有效杀灭棚内及土壤表层病菌和害虫。高温堆肥杀灭病菌和虫害,农家有机肥因带有病菌和虫害,施用前1~2个月将其泼水拌湿,堆积封盖严实,使其充分发酵腐熟,发酵期堆内温度高达70 ℃,可有效杀死病虫害,避免有害气体及烧根等现象[3-4]。挡避和诱杀害虫,如棚室通风窗口设置细纱网,阻挡害虫迁入棚内。棚内设置黄油板或黄水盆诱杀蚜虫、白粉虱等。

(3)生态措施。通过棚室内光照、湿度、温度、空气调节,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可减少和减轻病虫害发生,减少施用农药。例如:瓜类等蔬菜作物的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在高于32 ℃和相对湿度低于80%的条件下,病菌则不产孢子,不发生或发生缓慢。在棚室光、湿、温、气调节上,采取上午适当早揭草苫,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并适当通风;经常擦拭棚膜,保持良好透光性;张挂反光幕,增加反光照,从而达到降低湿度,提高棚室温,减轻生理病害、冷害、冻害。

(4)药剂防治措施。严禁施用高毒农药,如呋喃丹、甲基异柳磷、杀虫脒等药剂。防止乱用、晚用、过量用药,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对症对虫选用农药。当病、虫害初发期,要及早用药,对症用药,首先控制中心病株,然后全面施药防治。这样既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又提高防治效果。提高施药技术,首先要对症施药,按规定的用药量和稀(下转第138页)

(上接第126页)

释浓度施药。当2种或2种以上不同类的病害混发时,则需选用对症的农药配制混合药剂来防治。如当霜霉病、白粉病混发时,宜选用混合剂。为避免病菌和害虫对农药产生抗性与降低农药残留量,不可长期单用1种农药。要交替用药,一般1种农药用2~3次后,就应换其他农药品种。注意按规定的稀释浓度、用药量、施药间隔时间。切忌天天喷药和盲目加大施药浓度和施用量。棚室蔬菜发病重的原因是湿度偏大,如多次喷洒药液,会增加棚内湿度。因此,为防止病害,又避免增加棚内湿度,要以烟雾剂和粉尘剂为主。例如百菌清烟剂、速可灵烟剂等防治设施瓜类霜霉病、灰霉病等。叶面喷洒无毒保护剂和保健剂,如用金邦植物健生素,可强化植物生理机能,预防病害。施用生物农药,对蔬菜不产生污染,能提高作物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危害及化学农药的施用。如常用的生物农药有:用抗毒剂1号防治蔬菜病毒病;用农用链霉素防治细菌性病害。

5采收与包装

适时采摘,果菜类避免碰伤,叶菜类摘去黄叶、老叶,除去泥土。用无污染清洁水清洗,不仅洗净灰尘、泥土,还可减少有害元素含量。严格包装,避免二次污染,果菜采用托盘保鲜膜包装,叶菜类用保鲜膜包装,装运全部采用塑料筐,防止碰伤影响蔬菜表面质量。

6参考文献

[1] 杨新华,李文科.保护地蔬菜生产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