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社交媒体行业现状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社交媒体行业现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社交媒体行业现状

篇1

然而,亚洲和东欧的社交网络与美国有很大不同。人人网(中国),微博(中国),Mixi(日本),CyWorld(韩国),Odnoklassniki(俄罗斯)以及VKontakte(俄罗斯)代表了这些国家最大的社交网站。

中国的社交媒体

我的第一站是上海,我所在的公司在上海举办了社交媒体峰会,我以及很多社交网络专家受邀在会上发表讲话。与去年底博雅公布的亚洲社交媒体研究情况相比,尤其令人关注的是过去几个月人人网和微博的增长速度。

在过去一年,微博和人人网的用户都翻了近一番。发言人Julien Chiavassa进一步指出,中国在过去三年增加的网民数量比美国目前的网民总数还多。人人网的李普庆对社交网络平台所使用的很多商业模式做了具体介绍,这其中包括团购、开放平台、应用商店和信用卡。

亚洲社交媒体著名人物Sam Fleming指出,卓越的社交媒体中心正在成为标准的票价(我称之为社交企业单位),就如同目前美国在该行业的发展现状一样。IBM的Alistair Rennie也出席了会议,他谈到了IBM的企业社会化历程及其全球客户管理经验,他指出IBM正在改造传统的客户关怀模式,即转为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Social CRM)模式。

就如同中国将很快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一样,社交媒体发展的趋势是清晰的,中国已经在社交媒体行业引起了轰动。总的说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社会化商业社区的商业敏锐性和成熟性,虽然它通常与美国有很大不同,虽然他们更乐意在社交网络上进行活动合作,而不愿意分享个人信息。

俄罗斯的社交媒体

篇2

3、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有使用社交媒体,只是用于个人用途。这表明,高管和董事会成员是熟悉社交媒体的。

4、在调查中,有59%的公司使用社交媒体与客户进行互动,有49%的公司使用社交媒体做广告,有35%的公司使用社交媒体进行客户研究。有大约30%的公司使用社交媒体是了为研究竞争对手,新产品和新服务,或与员工进行沟通。

被调查公司看好社交媒体的潜力,并且也认为社交媒体可以改造其业务的各个方面,这些公司也意识到了,社交媒体可能会给其业务带来的严重威胁,但是他们没有采取什么行动去应对。应该看到的是,社交媒体的出现,绝非偶然,企业必须学会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优势,收集商业情报,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之举。

社交媒体概述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也称为社会化媒体、社会性媒体,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近年来,社交媒体在互联网的沃土上蓬勃发展,爆发出令人眩目的能量。其传播的信息已成为人们浏览互联网的重要内容,不仅制造了人们社交生活中争相讨论的一个又一个热门话题,更进而吸引传统媒体争相跟进。

社交媒体由WEB2.0系统和技术发展而来,包含一系列基于网络的应用;它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平台技术,使组织机构、社区和个人之间实现对话互动,使用户自己创造、交换和消费内容成为可能。在中国,视频分享网站如优酷、社交网站如开心和人人网、微博等共同构成了当下社交媒体版图。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移动终端的高速发展,用户已经可以通过多平台,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随时随地保持在线。在新技术的推动下,社交媒体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访问便捷、内容丰富、互动性强

原来的互动以文字、图片为主,受访问设备、带宽等限制,用户所创建、浏览的信息类型较少。而今天,视频、音频、图像、文字多种格式的信息可以通过各种终端轻松获取。社交媒体用户之间的互动方式也比以往轻松便捷得多。

2、一点对多点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由以往的点对点模式转为了一点对多点。一个微博用户的一条信息会被他的关注者看到,而关注者每转发一次又会被其关注者看到。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呈几何倍数扩散出去。

3、信息碎片化

在社交媒体时代,用户往往是利用零散时间浏览信息。比如在地铁里、公交车站、餐厅点餐时,因而没有大量时间完整浏览长篇信息。想要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所分享的信息需要简短鲜明,力图在最短时间内传达最准确信息。

4、用户数量发展惊人

传统的广播媒体历经38年发展了5000万用户。而Facebook仅用了不到4年时间就获得了同等规模的用户。

5、信息真实度难以考量

当每个人都成为了信息的创造者、分享者和消费者,我们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在"把关人"缺失的情况下,所信息的真实度难以考察,真实和虚假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二、中国社交媒体的现状及特点

那么中国的社交媒体发展现状如何,同时又具有哪些特点呢?社交媒体在全球范围内飞速发展。在中国这个新兴互联网大国,其发展势头更加迅猛,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用户数量庞大

截止到2012年6月,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已达到5.38亿人,其中,约2.5亿集中于三线及三线以上城市。而这些用户中,社交媒体注册率高达95%。

2、用户黏度高

调查显示,中国互联网用户平均每天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为46分钟,高于美国的37分钟,更是远远超过日本的7分钟。同时,在内容获取方面,中国互联网用户有36%通过社交媒体获得,已经非常接近通过门户网站的40%这一数字。

3、社交媒体信息对用户购买决策影响更大

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相信自己熟识的普通用户推荐的产品。通过社交媒体所获得的产品信息更有可能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

此外,不同类型的中国的社交媒体用户倾向于使用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比如,开心网的用户多为办公室上班族,QQ空间的大部分使用者为在校学生,大学生和刚刚毕业不久的用户则更多地使用人人网。

社交媒体环境下企业商业情报系统应用的机遇与挑战

社交媒体拥有可观的用户群、可以根据客户信息精准细分、在线推广的成本低于传统媒体,鉴于诸多优势及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众多企业纷纷开始利用其进行市场营销。即使是目前尚未涉足这一领域的企业,也已经充分意识到其重要性。

2012年初,埃森哲公司(Accenture)对北美地区收入在十亿美元以上的200家企业高管进行的调查中,有65%的高管认同社交媒体在与顾客、合作伙伴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中,“极其重要”或“非常重要”,而仅有17%的高管认为其作用“不太重要"或"完全不重要”。

但是,正如我们常说,任何技术都是把双刃剑。企业在享受种种新机遇的同时,还要应对与之相伴的各项挑战。

1、对信息技术的挑战

如前文中谈到,社交媒体用户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同时可能不够精准成熟。企业想充分利用这些数据,需要将其和已有的数据结合,对信息技术部门是个严峻的考验。这就需要企业将资金、人力投向正确的地方。

管理者需要把以往相对独立的市场活动串连起来,与企业的社交媒体技术平台整合,实现数据的统一。

2、对企业管理者思想意识的挑战

一些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传统行业的管理者,依然认为社交媒体上由用户自行创造的内容,不过是"没有营养"的热点而已,来得快,去得也快。另有一些管理者,不愿轻易尝试把企业开放,由用户自由评价。

企业管理者需要意识到,企业已经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垄断信息、控制其传播。不论企业是否主动参与,都会在社交媒体中被广泛讨论、评价。与其被动地参与其中,不如积极尝试。

3、对企业结构的挑战

旧的组织结构可能已经无法应对社交媒体提出的新要求。以客户服务为例,原来客户的投诉、意见往往是集中于客户服务部门的。而现在,客户可以避开企业的官方渠道,与其他顾客或媒体联系,直接将问题公开。

这就要求企业对自己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客户服务部门不再是唯一与顾客接口的渠道,市场部、公关部都要参与其中,严密监测企业的官方及其他社交媒体的舆情,并建立健全完善的响应机制,以适应社交媒体快速反应的要求。

4、对产品、服务质量的挑战

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科技高度发达,媒体非常活跃的时代,对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监督,已经不仅仅是个别行政机构的任务。每一个消费者都在监督着企业的一举一动,同时他们手中拥有的"自媒体"影响力不容小觑。企业在各方的监督下,更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保证其产品、服务的优良品质。

社交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商业情报系统应用

在信息社会与市场经济时代,情报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企业通过合法手段开展一切有关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等商业情报的收集与分析工作,及早发现企业的机会与挑战,减少市场反应时间。可以说,商业情报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渗透至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基于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网络信息,企业商业情报也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社交媒体的崛起给商业情报工作带来了新趋势、新挑战。

结合互联网的发展阶段,可以将网络技术对商业情报的影响归纳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网络技术为商业情报提供信息来源。

该阶段用户通过网络从内容提供商那里获取信息,搜索引擎就是这一代商业情报的利器,除了通用的如谷歌、百度以外,还有专门为企业情报工作设计的搜索工具。

第二阶段,网络技术为商业情报提供用户创造的内容。

从初期的讨论组到博客、论坛,都是企业了解用户对自身及竞争对手产品服务意见的渠道。不仅用户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连他们的行为也构成了用户创造的内容,他们在网络上的搜索痕迹的跟踪分析同样产生了商业价值。谷歌趋势就是其中一种工具,但作为企业商业情报应用工具,显得比较粗糙,不够精准。

第三阶段,网络技术搭建起社交媒体平台为新时期的商业情报工作创新了模式。

以往的企业商业情报工作重在跟踪行业"领头羊",而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用户不仅仅创造内容,还改变着信息生成和传播的形态,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化了社群的概念。因此,创新的商业情报工作就不仅仅局限于跟踪,还应关注讨论组,加入社群,形成积极有效的互动,这将有助于新技术、行业新动态等企业商业情报的获取。

目前,第三代网络技术应用最热门的当属微博。微博的出现为商业情报搜集工作提供了新的信息源,开启了企业商业情报系统应用的新途径。据了解,国外很多公司通常雇专人监测商业情报,福雷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50个受调查的公司中82%监测社交媒体的公司主要是为了寻找商业情报;麦肯锡(McKinsey)最近的一项调查证实当谈及社交媒体、网络和博客时,公司主要寻找的是新的想法,想看看竞争对手公司在做什么。基于微博独特的信息架构和信息传播模式,商业情报工作者可以通过关注竞争对手、TAG标签、App应用、内容搜索、内容订阅、人际情报网络等多种方法在微博环境下开展情报搜集工作。

社交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商业情报系统应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信息搜集,尤其是搜集原生态的、未被媒体误传的信息,全面满足内部工作人员对开源情报的阅读需求,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参考依据。

2、本企业信息及观点,树立企业形象,引导行业舆论导向。

3、标杆企业研究,通过关注行业内竞争对手的微博,了解竞争企业动态,取长补短。

4、决策支持,企业在做重大决策前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平台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

5、“微情绪”处理与危机公关,以往消费者若有何意见,往往到了情况严重的地步才会采取打电话、写信投诉或写博客等方式来发泄,如今由于微博的便利性,消费者一旦对产品或服务有任何意见或情绪,都可能第一时间呈现在微博平台上,而这些"微情绪"正是企业可以利用的有效信息,或用于警觉自己的不足,或用于发现对手的短板。同时,微博也是企业积极回应的有效平台,遇不实信息可第一时间通过微博真实情况公开辟谣,这无疑有助于将负面舆论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企业形象。相反,失误的危机公关会给对企业带来的不可估量损失。2011年9月间,中国一位知名微博博主无意中发微博抱怨某国际知名家电品牌质量不佳。原本一条无意的消息,短时间内引来数百条回复,众多网友纷纷表示自己家的该品牌电器也有各种问题。在随后的时间里,该家品牌没能及时做出令消费者满意的答复,而其不当的官方微博声明再次引来网友的讨伐。该事件在微博上层层扩散,事件不断升级,博主针对该产品质量的微博,每条的转发都在几千条,事件影响持续时间长达数月。根据市场监测机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3月底,该品牌的冰箱的零售量份额较去年同期下滑1.63%,而同类某国内品牌的销售额是其3倍之多。负面效应却未止于此,已经波及到该品牌下的烟机、灶具等其他产品。

篇3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购物市场规模达9297.1亿元,占网购交易总额的33%,较2013年增幅超过200%;

基于移动端的社交与电商渐成主流消费群体的使用场景,移动社交电商的价值日益凸显。

2、2015年一季度中国微商发展现状

微商成为移动社交电商当前阶段的主要形态之一

2015年,全民关注微商,北京,浙江及广东成为微商的主要发展地区,高频购买的低价产品成为微商主要品类,其中,美妆类占据主导地位,生活类以及食品类跟进;

凭借原有的电商基因和品牌积累,传统电商加大布局移动端,同时,原生于独立移动端的电商平台也得到快速发展。

3、中国微商行业发展展望

平台微商快速发展农村市场微商或将更有机会

篇4

1.社交媒体的定义与分类

社交媒体的原始技术是web2.0系统,该系统包含了大量的与网络相关的应用。主要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移动平台技术实现公司组织机构、政府机构、社区和个人之间的沟通联络,用户可以达到创建、交流、消费等目的。Wikipedia网站上对于社交媒体是这样定义的:社交媒体其实是一个虚拟的社区和网络平台,用户借此来实现创作、交流彼此观点和意见。相较于一般常见的社会大众媒体,社交媒体的显著特点是可以让用户享有自己的创作权及言论自由权,自由进行各种编辑创作工作,并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分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趋成熟,社交媒体可以以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呈现出来。当今国内比较流行的社交媒体的形式十分众多,诸如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支付宝、微信、QQ等。国外比较流行的社交媒体的形式主要有Facebook、Twitter、Line、Google+等。

根据奥美中国对社交媒体类别进行的研究,社交媒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专业社交网络(professional SNS);移动聊天(Mobile Chat);即时消息(Instant Messaging);在线交易(Online Trade);微博(Micro-blogging);博客(Blogging)图片分享(Photo Sharing);视频分享(Video Sharing);知识问答(Q&A);百科知识(Wikis);在线音乐(Online Music);签到(Check-in);留言板(Message Board)等。

2.企业社交媒体营销的特点

企业社交媒体营销通常以微博、微信、支付宝等平台为基础,通过社交媒体企业需求或企业产品信息,从而达到市场营销的目的。企业社交媒体营销通主要有以下特点:

2.1自媒体化

企业的客户不再只是局限于受众群体,客户同样可以参与产品的营销。

2.2互动化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互动交流。

2.3全媒体化

企业、客户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对产品进行描述、营销。

2.4信任化

社交媒体特有的性质使得企业和消费者建立起彼此间的信任。

2.5关联化

在互联网时代的环境下,社交媒体可以实现多种媒体之间的相互关联。

3.企业社交媒体营销的实际应用

3.1展示企业品牌

口碑传播的力量是在营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口碑传播更贴近于日常生活,是人际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形式的广告,而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因此,相比于广告的信息,我们更倾向于相信口碑,尤其是来自亲朋好友的推荐。当我们的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上有人晒出自己使用的并且觉得很好的某种产品或服务时,我们大多数人如果自己有需要都会去进行购买或尝试。所以说通过社交媒体可以广泛展示企业品牌、营销企业产品或服务。

3.2 创建忠实用户群

企业可以依靠社交媒体的营销方式槟勘昕突Т罱ㄒ桓龉餐的交流平台,即忠实用户群,使目标客户群能够从中得到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比如企业相关的行业新闻、企业动态、生活小贴士等信息内容。从而企业可与目标客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及时进行沟通交流,消费者可以快速准确的获得企业相关消息。忠实用户群的创建有助于企业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尊重。

3.3 提升企业服务水平

社交媒体平台使得企业与客户间的交流更为透明化,客户可以对企业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使得企业可以对自身进行及时改正和产品升级优化,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3.4 提高企业销售业绩

企业中一个合格的销售人员不可能离开社交媒体的帮助。每个销售人员都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并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潜在客户,不断提高企业的销售业绩。

3.5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广告费用的投入是企业进行产品服务宣传必不可少的,而通过社交媒体软文、广告等信息内容可以帮助企业节省大量的广告宣传费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和回报。因而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广告宣传具有低投入、高回报的特点。

结语

社交媒体由于平台的广泛性、自由性、不受制约性等优势特点,为企业社交媒体营销工作的开展及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最坚实、最便捷的基础。因此,未来的企业营销必将会以社交媒体营销作为营销的主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淼.社会化媒体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研究――以消费电子行业为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彭兰.社会化媒体与媒介融合的双重挑战[J].新闻界,2011(01)

[3]斯科特 斯特莱登.强关系――社会化媒体营销制胜的关键[M].魏微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邹立清.论社会化媒体发展趋势下的营销变革[J].科学科技社会,2012(01)

篇5

联合利华全球首席市场官(CMO)Keith Weed在接受新浪财经专访时表示,每天全球有超过2亿人使用联合利华的产品,中国市场对于联合利华的持续增长至关重要。随着消费者开始步入数字世界,不断增加在社交媒体的花费时间,联合利华也必须确保跟随消费者到达相同的位置,从而不仅仅强调付费媒体(paid media),同样需要加大对自媒体(owned media)和赚到媒体(earned media)的投入。

篇6

移动社交网络现况及隐患

就移动社交的传播形式看,80%的受访者认为,移动社交平台所传播的内容是否生动、有趣是决定该平台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受访者表示,视频作为移动化分享的传播形式与前三种形式有很大差距,这主要来源于其本身对于网络及硬件的高要求,几乎所有受访者都对此领域发展持乐观态度。

根据访谈,多位移动社交网络从业者已经认识到,社交平台在追求用户扩张的同时,用户体验的提高不容小觑。进一步突出服务差异化,提高访问相应速度,是提高用户体验的关键。

2012年,一些移动社交网络平台经历了注册用户流失的情况。其中约有一半的受访者表示,社交网站内容缺乏新意、服务同质化是造成用户流失重要原因;另有一半的受访者认为,移动社交网络的访问响应速度慢,用户体验差是客户流失的另一原因。

在移动社交网络信息传输方面,终端用户访问迟缓、运营商复杂性带来的网络平台压力、网间结算成本高,是受访者谈到的关键几点问题。易观国际在前年了移动互联网的七大问题,包括网页页面载入速度过慢、网页没有针对智能手机设备进行优化、加载错误频繁、与网页进行互动十分困难、移动端网页内导航不易使用、无法在移动设备上轻松阅读网页内容、移动端网页功能没有达到用户期望值,涉及到移动互联网网络速度的相关问题占到半数以上。时过两年,网络速度慢的问题依旧困扰整个移动互联行业。由于手机终端的单页面操作性,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的忍耐度更低一些,用户对于移动互联网的速度要求更加迫切。

篇7

目前,多数投资者和分析师也在使用同样的渠道研究企业,发现新的投资机会,同时与其他投资者保持联系并相互协作。考虑到这一趋势,领先的上市公司也开始使用同样的工具与投资者开展联系,并对其施加影响。自2008年以来,社交媒体在投资者关系中的使用量也已经出现了大幅增长。

我们在2011年的两份报告中对早期Twitter用户拓展交流方式,并与投资者和股东进行互动的行为进行了分析。自那以后,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借助Twitter信息。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上市公司对Facebook、博客、YouTube、SlideShare等网站的使用量也逐渐增加,并借助这些渠道向投资者提供企业视频展示、CEO/CFO对季度业绩的评论、行业新闻、会议、年会等内容。

上市公司对各社交媒体使用比率

根据我们的研究,在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中,Twitter是最主要的社交媒体渠道,其次分别为Facebook、YouTube、SlideShare和博客。尽管我们没有发现有任何企业专门为了管理投资者关系而使用LinkedIn,但这显然也已成为一个重要渠道,值得投资者关系专家关注,

该报告所调查的所有企业都使用社交网络来提供企业信息,不仅是新闻稿,还会战略合作、并购、行业会议、财报电话会议等信息。

约有半数企业主动与“粉丝”互动,但只有很少的投资者会直接通过这些渠道与上市公司互动。尽管如此,仍然有一家公司通过Facebook与股东进行了大量互动,他们甚至在Facebook主页上专门开辟了一个讨论版,并将其作为“公司官方论坛”使用。

科技企业对于通过社交网络来提供投资者关系最为主动。从地理位置来看,美国在该领域占据领导地位,其次是欧洲和加拿大。但从博客和SlideShare的使用量来看,加拿大超过欧洲。

大市值和小市值企业比市值处于中游水平的企业更愿意使用社交媒体,但小市值企业比大市值企业更愿意博客和SlideShare。

部分企业还会在一个社交媒体中引用其他社交媒体渠道的信息。例如在Twitter中的链接,可以指向YouTube视频、Facebook图片,或者LinkedIn上的讨论信息。

许多企业会在官方网站为其所使用的所有社交网络建立链接。但更多的企业会与Facebook和Twitter建立链接,而非YouTube、SlideShare或LinkedIn。

Twitter

在本次调查中,共有362家企业拥有Twitter账号。通过对内容的仔细分析,我们发现其中65%都使用该账号来提供与投资者相关的材料。

在使用Twitter维护投资者关系的企业中,科技行业比例最高,其次是服务和自然资源行业,消费品、医药/保健/生物科技和工业品则位列第三梯队。

从地区来看,使用Twitter维护投资者关系比例最高的是美国,其次是欧洲和加拿大。大市值公司对Twitter的使用量最大,小市值公司则多于中市值企业。

投资者与企业通过Twitter展开的对话并不多。这并不是因为企业的响应不足,而是很少有投资者通过这一渠道向企业发问。

我们发现,在使用Twitter投资者相关材料的企业中,有42%的公司使用@回复标签,62%使用转发功能,还有52%使用#话题标签。

在42%使用@回复标签的企业中,科技公司占据领先地位,其次是服务类企业(包括航空公司和电话公司)。虽然在少数情况下,企业会利用@回复标签解答投资者疑问,但目前为止,多数都是直接让用户发邮件致信投资者关系部门。

在62%使用转发功能来推广第三方内容的企业中,科技企业同样占据榜首,其次是服务和自然资源企业。研究显示,许多企业通过这种方法来支持或与其市场和地位相关的话题。

最后,还有52%的企业使用#话题标签。企业通常借助这类标签提升信息被查找到的概率,或者为某一特定话题提供资料,例如股东年会或分析师日。科技公司使用#话题标签的比例仍然最高,其次是服务类企业以及医药/保健/生物科技企业。

Facebook

我们发现,有78%(278家)企业拥有Facebook账号,37%的企业使用Facebook提供投资者相关资料。科技领域的使用率最高,其次是自然资源、服务、医药/保健/生物科技和工业品。Facebook是美国企业使用的第二大社交媒体渠道。在所有地区中,美国位列第一,其次是欧洲和加拿大。大市值企业使用量最大,其次是小市值和中市值企业。

企业博客

在我们所研究的362家企业中,有36%(130家)拥有企业博客,10%借此提供投资者相关内容。科技公司仍然是最积极的用户,服务行业位居第二,其他行业次之。美国企业的使用量最大,其次是加拿大和欧洲。小市值企业借助博客提供投资者相关材料的频率最高,其次是大市值和中市值企业。

YouTube

在我们的研究中,有56%(203家)企业拥有官方YouTube账号,29%借此投资者相关材料。科技公司仍然位居榜首,服务企业位居第二,之后是消费品、自然资源和医药/保健/生物科技公司。美国企业使用YouTube提供投资者相关资料的频率最高,其次是欧洲和加拿大。大市值企业使用量最大,其次是小市值和中市值企业。

SlideShare

在我们的研究中,有10%(40家)企业拥有官方SlideShare账号,这些企业都通过该渠道投资者相关资料。科技领域再次位居榜首,自然资源位居第二,其次分别是工业品、服务、清洁技术、医药/保健/生物科技、消费品,最后是汽车、金融和公共事业。小市值企业使用SlideShare投资者相关材料的频率最高,其次是大市值和中市值企业。

LinkedIn

在我们研究的362家企业中,有93%(337家)企业拥有官方LinkedIn账号,尽管我们没有发现有企业使用这一平台投资者相关材料,但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该平台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职业社交网络。事实上,有80%的金融服务专家使用LinkedIn,,并表示这一平台对其业务开发非常重要。

篇8

1 社交媒体在档案馆中的应用现状

社交媒体建立在Web2.0技术基础上,具有“灵活性、交互性、可视性、广覆盖”[1]等特点,契合了档案馆以保管为核心到以利用为核心、以档案工作者为核心到以用户为核心的转变。2016年全球约23.4亿人经常访问社交网络,年增幅9.2%,占全球总人口的32.0%,占网民的68.3%。[2]面对社交媒体的强势来袭,档案界要如何应对,是被动等待还是主动出击,美国率先给出了答案。早在2010年,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NARA)通过了《社交媒体战略》,强调了档案部门应用社交媒体的六个核心价值观及三个应用社区,并基于此,通过Twitter、YouTube、Facebook和Flicker等社交媒体开展了20多种创新性档案服务。[3]法国芒什省档案馆是最早采用社交媒体进行其服务工作的欧洲档案馆之一,在过去的几年中,芒什省档案馆的Facebook主页保持着1~2天更新的速度,宣传档案馆近期的文化活动等等。[4]在我国,档案馆已采用的社交媒体主要是微博、微信以及一些论坛等。

社交媒体推动了档案事业的发展,但实践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档案馆社交媒体的可持续性发展。主要表现在:

第一,应用社交媒体种类单一。以我国为例,我国社交媒体有微博、微信、QQ、博客、网站、论坛等等,这些不同社交媒体侧重点不同,各有各的特色,但我国档案馆使用的主要是微博、微信。

第二,盲目追从,缺乏创新性。社交媒体在档案馆中的引入是为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有时可能会导致盲目追从当前公众热门社交媒体,比如“微博热”到“微信热”。档案馆在借鉴相关行业或其他国家档案馆对社交媒体应用时,要考虑本馆实际,而不是当前哪个社交媒体热,档案馆就不假思索集体使用,缺乏对其独特性的把握。

第三,应用社交媒体后续推动力不够。“对59个微信账号调查发现,10个档案馆虽然完成了微信账号的认证,却从未有任何推送内容。还有5个,从开通至今只有一条或两条微信推送内容”。[5]档案馆停留在以我为主的开发方式,开发的档案信息内容少,缺乏用户黏度,交互度低,这反过来影响了档案馆应用社交媒体积极性。

2 影响档案馆社交媒体可持续性发展因素

2.1 国家宏观环境。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前公开呼吁“行政管理部门和各机构应该能够驾驭新技术,将业务工作与决策上网,随时准备向公众开放。”[6]随后,美国行政部门以及相关行业利用互联网等信息通讯技术进行本行业的建设。作为档案信息的保存基地,NARA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2010年实施了“社交媒体计划”,正式开启了在档案馆中应用社交媒体进行档案的开发及利用。 国家政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风向标,宏观环境与政策与档案馆社交媒体发展息息相关。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信息化环境,缺乏政策的支持与推动,档案馆对社交媒体的应用只能自下而上的摸索,这种模式也就很难进一步推进。

2.2 档案馆方面。社交媒体是否引入、如何引入、如何发展,最核心的涉及因素即它的应用主体:档案馆。一是思想上,档案馆想不想应用社交媒体;二是能力上,档案馆能不能应用社交媒体。

从思想上看,一方面,历史上档案馆的主要功能为“藏”,档案馆工作人员受此思想影响,不愿意借助社交媒体这种公开化、透明化的渠道进行档案的推广与开发。另一方面,社交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方便了档案的利用,但带来的隐私泄密、版权等安全问题是很多档案馆必须考虑的因素。

从能力上看,档案馆能不能持续性使用社交媒体,除了主观意愿,还需要客观实际能力。档案馆社交媒体的使用依赖于档案馆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网络化以及档案馆技术人员的转化能力。

2.3 利用者方面。“用户协同参与是社会化媒体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之一。”[7]利用者的认知度、交互度、感兴趣度等都会影响档案馆社交媒体的可持续性发展。当前档案馆社交媒体用户主要为专业档案工作者、档案研究者等,其他社会主体对档案馆社交媒体多为不了解。社会公众对档案馆社交媒体的认识程度与使用程度还不够,阻碍了档案馆社交媒体的持续性应用。利用者交互度低,档案馆社交媒体缺乏服务对象,也就缺乏持续下去的动力与机制。

2.4 社交媒体自身。社交媒体的稳定、安全、受欢迎度与连续性、关联性会影响到它在档案馆中的应用和发展。

社交媒体更新换代速度快,从QQ、人人的流行到微博、微信的火热,新的社交媒体不断涌现。档案馆出于投入与产出比,应用社交媒体首先会顾虑到它本身的持久性、受欢迎性。另外,社交媒体一旦没落或不复存在,档案的完整度、联系性会遭遇很大破坏。

社交媒体的安全性问题也是档案馆应用时会顾虑的重要因素。社交媒体具有可视性、社会性、互动性,在这样一个公开的平台,档案上传、分享、转载都是件轻而易举的事,隐私问题与版权问题难以得到保障。

3 档案馆社交媒体可持续性应用的发展策略

3.1 应用环境:国家层面。技术不是中立的,每一种技术的开发与使用都符合了主体的价值观。社交媒体这种社会化的理念符合了现代化国家政治民主、思想开放的要求。

美国国家档案馆紧随联邦政府提出的“信息公开与社交媒体计划”,开展了“社交媒体战略”。 借鉴美国经验,国家要制定相关政策,建立起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环境,实现电子化办公,建立政府内部之间及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社交平台,促进民众的参与。同时,档案馆自身要抓住机遇,对社交媒体可持续性发展要有个整体规划,制定社交媒体进档案馆相关政策。

3.2 应用主体:档案馆。作为档案馆社交媒体应用的主体,档案馆必须要有意愿跟能力去做好它。

笔者认为,首先要培养一种积极、开放、超前的组织文化。“档案馆组织文化是档案馆发展的内部驱动力,影响着档案馆工作者的认知,而这种认知又反过来作用于组织文化”[8]。通过对档案工作者的教育,提高档案工作者的认知;不定期开展档案培训,使档案工作者真正掌握社交媒体定位及运营方式。

其次,档案馆要积极鼓励社交媒体的持续性应用,建立激励机制。加强绩效评估,定期检查社交媒体应用状况并给予相关工作人员以奖励,这是对档案馆社交媒体工作的一种肯定,也是持续性应用的动力机制。

3.3 应用工具:要有选择性、动态性、联系性。社交媒体种类多样、功能不一,因此,对社交媒体的应用必须要有选择性、动态性、联系性。

选择性,既要积极引入又要加以选择。档案馆需要研究不同社交媒体的特点及其与自身的相适应性,在多样化与专一化、广度与深度方面找到一个平衡。

动态性,即档案馆社交媒体要不断发展,满足档案馆开发档案信息、服务民众的要求。在不同阶段,档案馆社交媒体会呈现不同的特点,需要根据技术发展、档案馆需要、社会需求等不断进行更新与开发新的功能。

联系性,即不同社交媒体的应用不是孤立的,要具有联系性。不同社交媒体可以通过链接建立联系,用户通过一种社交媒体便可看到完整、详细的档案信息。同时,完善转换机制,一种社交媒体衰落后,其上面的档案信息能成功转换到其他媒介上。

3.4 应用方式:多样化应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档案馆要积极拓展利用方式,趋利避害,实现社交媒体与档案馆真正融合。

篇9

讯:campalyst的数据显示,社会化网络营销几乎被美国前250零售网站所采用,其中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的采用比例最高,在90%以上,而google+和Pinterest的采用率也高达67%和61%。

从社交网络为这些零售网站带来的粉丝量来看,Facebook也是高居榜首。平均粉丝量为93.6万。而从TOP10品牌在这几大社交网络的平均粉丝量等指标来看,差异也是很大。从粉丝量的分布来看,在Facebook上粉丝量过百万的品牌有43个,Twitter上只有1个。

从行业差异来看,Facebook上粉丝量最高的行业分别是大型零售商、玩具、服装服饰、电脑电子,体育产品。Twitter上则是服装服饰,玩具,大型零售商,健康美容,电脑电子产品;YouTube上则是电脑电子产品,玩具,服装服饰,家居装饰,健康美容;google+上面则是电脑电子产品、家居用品、大型零售等;Pinterest上则是家居装饰,服装服饰、家居用品等最热门。

/zt/mtyx/) 该报告从各方面深入剖析社会化媒体营销进行全面调研与分析,包括:社会化媒体营销概述、发展现状、特征、趋势、社会化媒体工具、社会化电子商务、SoLoMo模式下的投资机会等等。现此报告征订活动已经开始!

篇10

贺关武,陕西铜川人,“我看电商”自媒体联合创始人;深圳晚九点新媒体创始人;电商实战派,自媒体人。出版畅销书《电商,这么玩才有未来》。

内容简介

2015年下半年综合性电商平台已基本稳定,大平台商家出现拥堵,O2O项目遍地开花,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火爆一时的微商出现拐点。传统的营销方式作用越来越小,网络推广成本也越来越高,对于创业者,对于广大草根如何找到突破口,找到自己的客户。

能改变这一切现状的就是社交电商,在未来社交电商会渗透到各个行业,影响到每一个人,也就是说人人都可以做,人人都能做好。本书堪称国内首部社交电商之作,全面解读社交电商,讲方法,讲实操,讲技巧,几乎全部覆盖社交电商的各个方面。详细讲解了社交电商该如何玩,做社交电商之前的准备,培养网络社交用户的方法,如何在社交平台促成成交,各大社交电商平台如何运用。

目录

01思维篇:机会随时都会出现

社交电商的趋势/ 2

初步认识国内相关社交平台/ 7

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更容易/ 10

有情怀必将有人追随/ 12

请教是社交的开始/ 15

网络社交也能发展成为强关系/ 18

中高级人才招聘将被社交网络垄断/ 22

初创企业的发声地/ 26

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就是社交/ 29

每个人都是社交自媒体/ 32

这4种人能够在社交平台中赚钱/ 36

社交中发现潜在需求/ 39

02技能篇:动手照做就对了

你拥有什么,能坚持多久/ 43

因为兴趣走到一起/ 46

社交电商运营策略、技巧与实操

6步让自己的账号变得有价值/ 49

点赞是初步试探/ 53

玩转互动的7个小技巧/ 55

转发分享是传播的开始/ 59

文字、图片、视频怎么玩/ 62

这6点玩转圈子营销/ 65

网络社交中的9大禁忌/ 69

这5招防止落入社交网络的时间陷阱/ 73

03晋级篇:修炼,再次引爆

搜索偏爱/ 77

如何打通二度人脉、三度人脉/ 80

红包用好了才是红包,用不好是毒瘤/ 85

激发粉丝活跃度的6种方法/ 88

优质社群的7个必备条件/ 91

好内容:有争议、有后续/ 95

至少选择4个社交平台/ 98

玩网络社交就是不断埋线索/ 101

1000个忠实粉丝的真正含义/ 103

04实战篇:社交中卖产品、做服务

人就是产品,就是服务/ 106

中小卖家拼的就是人脉/ 109

这3种组团方式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111

这4招让网络社交也能本地化/ 114

信任的5种方式/ 117

5种直播场景下的传播/ 121

从一个产品开始,一个卖点就好/ 125

搞定官方微博的8个小技巧/ 128

7招让你迅速成为标题党/ 132

能卖出东西的6种好文案/ 136

一定要有奖励措施/ 147

借势营销的5个技巧/ 150

5种免费的赢利模式/ 154

05融合篇:社交电商化,电商社交化

朋友圈怎么玩电商/ 160

微博的快速电商化/ 168

支付宝的社交化/ 177

手机淘宝社交化/ 181

职场社交电商化/ 185

手Q的电商化/ 189

豆瓣的兴趣社交电商化/ 195

陌陌的匿名社交电商化/ 200

篇11

一、大数据的产生与发展

大数据,又叫巨量数据、海量数据,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是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通过数据的集成共享,交叉复用形成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大数据”一词最早是由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提出,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存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①2011年麦肯锡公司引出“大数据”后,首先对商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开始出现以精准营销模式为主的销售方式;如卓越、亚马逊、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主动推荐客户需要的产品,从而定制个性化推荐服务。

二、大数据对媒体产生的影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闻行业开始挖掘大数据所带来的价值,在新闻的编写、形式、内容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变化。首先,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媒体的发达使人们已经进入一个全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记者,新闻报道已经不再是媒体人的专利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联网的网民和各种电子记录设备散布在各个角落,新闻的时效性也大大提高,当今最具时效的新闻来源已经从以前“到现场”的人转变为“在现场”的人。其次,从媒体报道内容上看,新闻评论强调原创、深度、数量有限,在大数据时代容易被海量的数据所淹没。每天每个网民都会产生大量的文字、视频、音频内容,通过互联网传播。在这些海量的数据面前,媒体的新闻报道是重要数据,但同时也是少量的数据,媒体如何生产、收集大量的、重要的数据是当下无可避免的挑战。此外,从媒体从业人员来看,记者编辑不仅要具有熟练的使用文字、图像的能力,还需要懂得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熟练的运用各种新型的终端设备平台。总之,大数据的来临已经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在新闻行业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着机遇与挑战,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自身的改革与完善,在摸索中前行。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困境

1、新媒体的困境——激烈竞争

新技术的革新必然会影响一个时代的发展,淘汰旧的工具。但是对于目前的现状而言,新媒体也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和挑战。一个典型的代表是新浪微博。曾经在2011年扛着“自媒体社交媒体大旗”的微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以一种无可匹敌之势进入到移动互联网当中。它给受众带来了一个更大的“发声”平台,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模式。但微博如今的现状呢?现在的新浪微博已经入不敷出,在它引领的几年时间内越来越强调它的新媒体属性,而忽略了它的社交工具的作用。笔者认为这样的悲剧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而作为后起之秀的微信,由于充分明确了自己的定位,现在已经逐渐胜过微博的地位。当然,这两个产品有许多共性。但是正因为他们的定位不同注定了结果的不同。再加之四大门户网站之间轰轰烈烈的微博大战,最终新浪微博虽然守住了老大的位置,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盈利模式,这也是新浪微博逐渐式微的原因。同时在微信引领潮流之后,也不断出现了陌陌、米聊等这一类的社交软件,竞争也日益激烈,其结局也可能还是一样。竞争会导致传媒行业迅速的发展。但是,当竞争超过一个标准后必然会带来负面影响。当新闻成为一种商品时,消费是一种习惯,移动互联网业是一种消费、一种习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笔者认为,新媒体目前所面临的最大困局就是竞争,并不是完全繁荣的局面。

2、传统媒体的困境——过分安逸

对于我国的传统媒体而言,都知道面临新媒体威胁与挑战是巨大的,但是传统媒体一直拖着,没有做出实质的改革。直到2013年上海《新闻晚报》的停刊,传统媒体才意识到真正的危机。前几年,虽然传统媒体的人员收入都受到影响,但是影响到的只是才入行的新闻人员。同时我国是体制内新闻,有国家的扶持、是主流媒体、权威性高,对于新媒体而言很多方面上都占据优势,比如官方媒体身份,新闻特权(记者证)等等,只是传统媒体没有善加利用。而新媒体的出现打破这种局面,不断地向权威挑战、向权威质疑,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纵向传播,到新媒体时代的平行传播。所以传统媒体面临的不是技术危机,更多的是信任危机,但是情况也不是所想的完全悲观。就如我们进入了汽车时代,但自行车行业却找到另一种定位,它成了人们休闲、健身的好工具,身价更胜以前。同样广播在电视冲击下不断式微,但是由于汽车普及,也迎来了生存空间。

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在大数据时代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进行互补,相互融合。两者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此消彼长的关系②。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二者融合是其发展的必然方向。单一的媒体在大数据时代将失去竞争力,大数据时代需要的是多种传播手段综合运用的媒体。

首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可以使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广泛。传统媒体凭借强大的公信力、庞大的受众群体及权威的舆论地位,在传播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传统媒体信息容易受版面、时间等条件的限制,而新媒体则不受这些条件的限制③。其信息具有海量特征,并能同时结合声音、图片等信息,使的信息内容更丰满生动。从不同的角色角度帮助传统媒体传递更加丰富的信息。

其次,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可以增强其有效性和及时性。新媒体主要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信息的传播,可以使新闻信息更加迅速、便捷的传播到更广的范围。比如重大的自然灾难的报道,传统媒体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无法最快、最有效的对灾难地区进行信息的采集和编排,实时信息无法及时的传递到外界,导致有意义有价值的新闻流失。而与新媒体融合之后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可以依靠新媒体的优势将灾区情况传递给外界,与传统媒体形成互补。

最后,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当下都处在大数据时代。对于传媒行业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任何时候也不曾掌握如此强大的话语权,同时这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不创新就必然会被淘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互相融合,各自做出独一无二的精品内容、勇于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①中国大数据,《带您了解大数据》,

thebigdata.cn/YeJieDongTai/8470.html

②汤宇时,《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的转型》[J].《中国传媒科技》,2012(10)

篇12

成本的压力是一个线性增长的趋势,这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多且更复杂,但在消费品市场或营销领域的确存在着媒体传播成本高、客户转化成本高、人员服务成 本增高等多种难题。为此很多企业开始利用新媒体或社交媒体,利用更多的外包服务以期找到更多客户,但是盲目的寻找客户转化的成本的控制非常高,并且效果也 不是立竿见影,毕竟消费者的行为是很难判断的。

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可以接触了解到更多的信息,这也是一个痛苦的时代,太多的信息让我们难以选择。新商业模式、新客户群体、 更全面的用户体验,这些都是企业在业务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行业经验的积累是不是还那么可靠,如何做到与时俱进,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支撑企业在下一个阶段的发 展或者说持续性发展。

我很难想到用一句话或者几个关键词来解决企业面临的这些问题,但朴素的观点证明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利润,而利润的来源是通过产品或服务的推动,而最终享 受这些的则是消费者,那些一个个鲜活的人。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越多的了解消费者,也就会更有效的控制利润,从而支持企业长期持续发展,消费者一条条重要 的信息,我们称之为数据。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中文称为客户关系管理,这同样是最近比较热门的一个词汇,以一个有多年CRM咨询经验的我来看,CRM不仅是简单的一套业务系统,更不是很多人狭隘的理 解就是管管积分的东西。CRM是门系统的科学,包括很多门类,例如:消费者的数据管理;营销规则的管理;沟通渠道的管理等,更会涉及到很多企业内部流程、 机制与组织,例如:客户服务流程和机制;营销设计与执行;会员服务中心;门店服务KPI等。由此可见,CRM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一项大工程,而且要经常为适 应变化而进行调整。也许就是源自企业开始对消费者的重视,现在更多的企业开始重视CRM的建立与提升,目标就是更好的了解消费者。

传统CRM中的确存在着一定字段量的消费者数据,它主要由基础信息;积分信息;消费记录;沟通及活动记录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相对于基础信息,其他都可称为 动态数据,这也是CRM系统更加擅长获取和管理的,市场部则参考这些信息来策划相关活动。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原因,消费者基础信息相对很少,主要包括:姓 名(大部分只有姓);性别;手机号,好些的时候还会有些邮箱地址;家庭地址;生日月份或行业内的一些关注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很少更新。所以大部分的品牌对 消费者的了解基本就是TA来买过我什么?我常介绍就是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购买何种商品。当然有些系统还可以记录一些活动数据,这个也是很有用的。为什么 企业的CRM不去记录更多的消费者基础信息呢?实事求是的讲是目前的CRM是有心无力,因为传统CRM的前端能接触到消费者的基本只有门店会员系统和呼叫 服务中心两个主要渠道。因此这也是当下很多企业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自己的业务系统相对封闭,没有更多的触角与消费者接触,那又何谈更多数据呢?

曾经与各类企业交流,一来可以了解需求,创新方案,二来可以了解很多行业特性。在最近两年的沟通中,惊喜的发现了企业对社交媒体认识与运用有一个从绚丽到 朴素的转型,尤其是2012年下半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社交媒体从单一的营销推广渠道逐渐到数据获取的转变更为明显,这也许是发展阶段的必行之路或者是 企业越来越体会到消费者及消费者数据是他们业务发展重要基础。那么企业希望通过社交媒体中的新数据了解什么?什么是他们未来的长期需求呢?他们应该朝哪些 方向进行探索呢?

我总结了有3个方面。

1、社交媒体用户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由于政策的原因,各社交媒体平台都不能开放用户注册的基础信息,当然这也是对用户隐私的重要保护,这点我非常赞同。但在这个环境下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 之间的关系与联系就无法建立,曾经听到太多的企业说在社交媒体上的巨大投入带来的繁荣与现实销售的持续下滑形成巨大的对比,也有企业说各社交媒体平台之间 的相互封闭使得他们只能跟随热点而不知道自身努力的重点在哪里。为此我总结社交媒体数据运用的重点之一就是关系的建立,或者说利用具有唯一性的条件进行数 据逻辑的建立,在这个前提下,企业做的一切都将围绕着消费者沟通与服务展开。

2、社交媒体数据的整合 这里的整合包括跨平台数据的整合与基础数据和动态数据整合两个部分。

在中国当下最热门的两个社交媒体平台依然是新浪微博与腾讯微信,他们各有特色,在这里我要着重分析下。微博平台具有更强的媒体属性,基于强弱关系的交织关 系产生强大的扩散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此外相对丰富的用户基础数据,包括:个人基础信息;更多的内容分享信息;好友关系信息;标签信息等都可以让我 们更多的了解一个用户或消费者的全貌。但优势与劣势总是相对的,在点对点的沟通方面微信就有了明显优势。无论是每日一条的定向推送还是即时的人机对话都可 以让我们在一来一往中了解用户或消费者更多业务需求与消费特征。惊人互补出现了,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微博来进行用户特征数据的获取以及传播领域中舆论方向的 把控,另一方面利用微信了解消费者对品牌或某一产品的特殊需求,然后将两者的数据关联就可以形成一个社交媒体相对完整的用户画像了。

3、数据与渠道的管理 整合了两大社交平台的用户数据,又匹配了现实消费者身份后,接下重点就是如何进行社交媒体渠道的管理,就像在传统企业业务系统中分别有管理销售渠道、服务 渠道、供应商渠道、服务商渠道的类似系统平台,因此社交媒体也是同理,因此SCRM这个概念出现了。

SCRM(Social CRM)这也是自社交媒体崛起之后一个比较热门的词汇,看得出它是由Social 与CRM概念的结合产生,但我们之间介绍过,其实CRM系统的功能是非常复杂的,而目前市面上的SCRM更多的是一个日常微博平台的运营工具或微信管理平 台,我理解更像是CRM领域中的一个portal,一个呼叫中心的运营平台,主要功能为日常的内容管理,运营支撑等,目的首先是维护粉丝的活跃度与满意度 同时监控舆情和寻找销售线索。但从整体架构来看,这显得有些单薄,这好像是在为运营而运营,为保持活跃而活跃,至于最终能收获什么,长久价值何在的问题依 旧没有解决。如果将社交媒体作为新数据的重要入口,企业更加在意的就不仅只是关系的管理而更多的是了解和分析,因此取名SCIM(Social Customer Insight Management)其实会更加适合。

是否从社交媒体上获得更多用户数据而且进行了身份关联匹配就算是企业对接社交媒体成功了呢?我的回答是NO,这只是我们完成的第一个里程碑,接下来的事情就需要更多的思考了。

接下来遇到的问题就是新媒体数据与传统CRM数据的整合,之前我们提到过目前大部分CRM数据中多以消费者消费历史记录为主,那么即使社交媒体中有一些关 于同一个消费者特征的画像数据也会存在着两个数据之间缺乏必要逻辑关系的而无法运用的窘境。举个例子:某化妆品品牌详细记录了宋小姐近3年的消费记录,而 且可以算是一个忠诚客户,通过社交媒体我们了解到了宋小姐毕业于名校,目前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收入也不错,刚刚结婚,喜欢艺术,喜欢养多肉植物,而且喜欢 吃零食,也算是个小吃货。那么这些个人特征与她购买化妆品之间有多少逻辑关系呢?CRM和BI(商业智能)系统又能做如何分析呢?无奈很多企业可能先做的 就是将这些数据先存贮起来,等待创新技术的到来。

因此,社交媒体数据对于传统业务系统不一定越多越好,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可计算性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其实就是非结构或半结构向结构化转变的过程。我们常用 的方法相对简单实用,就是将众多新数据字段进行合并然后再用一些算法得出数值型的指标,然后再与CRM数据合并起来那么数据利用率将大大提高。

对于企业未来社会化媒体业务发展该何去何从呢?企业如何在社会化商业时代来临之际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呢?我做了些思考供大家参考。

社会化媒体的新定位 关于这个话题很多业内人士谈论很多了,我更加倾向将社会化媒体作为一个重要的沟通平台和渠道,无论传递的是商品信息还是促销活动或者是客户服务这些都属于 沟通范畴。但有所不同的是如果将其定位在沟通领域,那么在KPI考核或者在企业内部职能划分方面将会有所不同。同时,无论是沟通还是营销数据回收是一个永 远的价值,由此可见,社会化媒体未来的作用就是以沟通和信息传递为形式的用户数据采集渠道。

社交媒体管理系统与企业业务系统的关系 目前企业的内部业务系统是经历了长期发展而优化出的模式与功能,从大类上看基本分为内部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CRM)等,这些系统之 间也有着多种形式的关联。将社交媒体数据对接CRM系统是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但目前大部分的社交媒体管理工具还是偏重运营管理,这就会出现数据关联难度 大,数据有效性低等问题,这也就是业内普遍存在的社交媒体数据依旧孤立,新数据业务无法落地的现状。

从实际可操作性的角度看,这需要一种更加完整的产品组合或方案,它既包括运营支撑也要有独立的数据管理,作为一个类似中间件产品,一方面对接社交媒体一方 面对接企业CRM系统,既可以获取社媒新数据,加工后传输给CRM,也可以接受CRM系统发出的任务指令进行用户沟通。

在不久的将来,包括社交媒体在内的新媒体所产生的数据势必会加速企业社会化商业的发展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以参考做好几件事情:

篇13

(一)经营场所仍以实体店为主导

自商品交易产生以来,实体店就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延续至今。实体店具有体验真实、客流稳定等诸多优点。但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今天,产品的大范围开发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成本。长期的投入和各地市场环境的差异都为产品市场开发增加了诸多不确定风险因素和难度。而在这一花费中实体店面维护涉及的人力、租金等成本就占据了相当大的一笔开支。文化遗产的开发无论从横向的门类开发还是纵向的深度开发,再到最终的商业模式,都还出于相当不成熟的地步,如果贸然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成本,势必也将面临着很大的危险。

(二)营销手段丰富,但弊端显现

目前诸多现行营销渠道一大特点是形式的多样化,企业可以采用电视、报纸、广播、各类户外广告、电子显示屏进行营销,最大程度的扩大的受众的覆盖范围。然而B2C的传播模式以及自身固有的缺陷限制了这些营销手段营销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当前营销渠道的劣势主要有以下几种[1]:

1.灵活性差。受地理位置和时间要素影响,传统广告投放形式决定了目标群体只有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才能接收到广告,不具备宣传推广的随时随地性。而广告从推送到目标群体接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

2.互动性差。传统营销往往是单向传播的,目标群体往往也是被动地接受广告,从而缺乏目标群体的反馈和互动,削弱营销效果。

3.针对性差。传统营销渠道属于一对多的营销模式。这种模式决定了其传播的笼统性,不能更好地细分受众群体,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营销传播。

4.成本高昂。传统营销渠道资源位有限、成本投入高,长期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高额的费用最终还是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从而使产品丧失价格优势。同时营销的高成本也势必将占用研发资金,不利于产品的不断研发更新。

(三)文化遗产社会化普及度工作进展缓慢

文化遗产蕴含巨大的精神价值,其内容范围涉及美学、艺术、哲学、人伦等各个领域。但现阶段整个社会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利用还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

1.文化z产的教育普及度低

教育方面,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教育在现行教育体系框架内所占比例已被压缩到历史最低水平。这也直接导致了国民对传统文化进而对文化遗产意识的淡薄。

2.文化遗产传播路径单一

目前对文化遗产知识的推广主要停留在学校教育、图书馆教育、知识讲座等传统方式上,缺乏多样化的渠道和形式让大众更容易地接触到文化遗产知识。

(四)文化遗产营销现实状况及案例

现阶段我国在文化产品的推广营销上缺乏连贯有效的推动模式。营销渠道的固化,手段的落后导致文化遗产开发上没能产生一系列引发广泛社会效应的文化产品,营销效果微弱。

以安徽省歙县为例,作为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的歙县,继承了古徽州绚烂的文化遗产,具备相当雄厚的文化资源实力。但近现代以来,受财政、行业行情等多方面影响,歙县在文化遗产在营销上一直处于比较落后和被动的境地,文化产品市场营销成效低微,最终影响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在文化遗产式微的背景下,现有的渠道已经不能满足文化遗产开发的需求。文化遗产的营销需要更加有效的模式创新。对此本文针对现有渠道营销模弊病以及当前营销传播领域最新动态提出文化遗产开发的新型思路――“电子商务+社会化营销模式”探究。

二、文化遗产的电子商务平台分析

(一)电子商务发展背景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普及率的日益提高,通过网络进行购物、交易、支付等的电子商务新模式发展迅速。电子商务凭借其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不但受到普通消费者的青睐,还有效促进中小企业寻找商机、赢得市场,已成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动力。

“十一五”以来,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电子商务信息、交易和技术等服务企业不断涌现。2011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5.88万亿元,其中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21万亿元。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突破8万亿元,同比增长31.7%,其中跨境电子商务成为新的发展热点。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9.9万亿元,同比增长21.3%。

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围绕促进发展网络购物、网上交易和支付服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章与标准规范,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和发展规律的电子商务政策法制环境做出了积极探索。预计到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比率将达80%以上;网络零售额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以上。[3]

(二)文化遗产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优势

1.电子商务平台“轻”运作优势

电子商务的一大特点是不受时间、地域、渠道、实体成本的限制,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的研发、营销环节。这些特性对包括文化遗产在内的一系列传统事物的开发具有颠覆性的意义。从而真正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和商品的无障碍交易流通。

2.电子商务平台展现优势

(1)多类目承载优势

以京东、淘宝、亚马逊等主流电子商务购物平台为例,其产品类目和数量达到了任何一家实体商场所远不能比拟的程度。极度丰富的产品门类,方便的检索、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全国标准化服务体验无论从效率、效益、购物体验上都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2)多媒体展示形式

网络多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产品尤其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无形产品的展示提供了极好的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与实体店真实体验的差距。相信伴随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将为产品的展现提供更好的形式,不断提升顾客的购物体验。

(3)电子商务平台功能优势

作为一体化商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可以集合产品的研发、展示、售前、交易、售后等整个链条功能,打造购物流程一体化服务。方便顾客购物全程服务,大大提高顾客购物体验。与此同时,从整体上提高了整个运营链条的协调性和高效率。

(4)电子商务平台的大数据优势

不久的将来将是大数据营销的时代,电子商务平台可对顾客进入平台前后的一系列行为习惯进行数据记录,通过数据计算为产品的研发、营销策略的制定等一系列行为提供数据基础,从而提高营销的针对性和效果。目前电子商务领域的阿里巴巴、亚马逊等都在大数据运算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真正实现了对顾客消费行为习惯的全程跟踪。而电子商务平台成为了数据时代的绝佳入口。

(5)移动互联网趋势优势

继互联网经济后电子商务正逐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商务成为时代新宠。作为移动手机网的主要入口――手机与消费者的紧密性进一步促进了数据的深度挖掘。更重要的是移动商务带来了购物形式和体验的新变革。购物从根本意义上摆脱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正如手机淘宝移动购物端所宣传的口号“随时随地,想淘就淘”。移动互联网为电子商务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3.数据库优势

近几年,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开发成为业界热点。通过建立文化遗产数据库、数字博物馆、门户网站等多种形式对文化遗产进行有效记录备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再开发提供数据基础。一时间上至国家机关部门下至地方民间组织,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据库系统”为例,该数据系统采用网站的形式,以遗产类别、地域分布、传承人、遗产展现形式等多种方式为分类依据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系统记载展现。一系列数据库的建设为文化遗产数字化的进一步深化和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借鉴。[1]

三、文化遗产社会化媒体营销分析

(一)社会化媒体营销概念

社会化媒体营销就是利用社会化网络,在线社区,博客,百科或者其他互联网协作平台媒体来进行营销,销售,公共关系和客户服务维护开拓的一种方式。在我国,一般社会化媒体营销工具主要包括微博、微信、空间、博客、社区、论坛等。

(二)社会化媒体营销背景

在社会化背景下,社会化媒体营销改并重新定义了商家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以及营销的概念。 社交媒体最大限度的拉近了商家与顾客之间的距离。整个营销的完成由原来以曝光、传递信息为主转化为以互动、分享内容为主,最终由商家和顾客共同完成。而营销的手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因此催生出许多新的营销名词,诸如口碑营销、病毒营销、事件营销、粉丝经济等。

(三)社会化媒体营销优势

就社交媒体属性而言:社会化媒体具有强关系属性、强互动性、高度共享性等特点。同时因为成本低、定位准确、传播速度快、影响大等明显优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机构关注与应用。诸如手机领域的苹果、魅族、小米等都是典型的案例。

四、从“小米模式”看“电子商务+社会化媒体”营销模式

(一)小米科技背景概述

小米手机自2011年开始发售以来就以井喷式的增长速度取得了令整个手机行业惊叹的成绩。2014年1月2日,据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在内部邮件中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小米在2013年总计售出了1870万部手机,增长160%;含税收入316亿元,增长150%。在经过了连续几年高达4倍的估值增幅后,2013年小米获得百亿估值,并成为中国极具号召力的企业之一。 综合分析小米“神话”不难发现。小米的成功除了超高的性价比、市场时机的把握等条件外,独特的营销模式成为小米成功的制胜法宝(下文简称“小米模式”)。

(二)“小米模式”分析

“小米模式”是“电子商务+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典型代表。从整个平台架构来看,小米采取了官方网站+微博+微信+QQ空间的组合模式。从平台性质和功能角度分析:官方网站主要充当了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承载了小米手机的展示、购买、客服整个环节。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产品运营成本,提升了运营效率。而微博、微信、QQ空间以及官方网站的米粉论坛则以社交门户的身份走在小米与客户关系营销的第一线。灵活的社交营销策略达到了整体效益的提升,将“小米模式”发挥到了极致。

“小米模式”的优势主要有:

1.高效的传播速度。网络的便捷性使小米相关信息的、策略的调整能够在第一时间传达到消费者面前,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提高了营销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2.强互动性。以新浪微博为主,小米拥有强大的媒体运营团队,随时与粉丝进行互动。内容涉及问题解答、产品调研、信息等与产品和消费者关系紧密的领域,增强粉丝的活跃度和强粘粘附性。

3.随时随地贴合式传播。移动互联网成为社交媒体的主要阵地之一,而手机成为人们随身必带、关系最为紧密的工具之一,这就为信息的随时和随地传递提供了最好的保障。

4.低成本。社交媒体的互联网传播形式最大成都的节约了传统营销所难以避免的人力、物力投入,将营销成本压缩到最低。

社会化媒体营销不是简单的对社交媒体的应用,更需把握社会化营销的精髓,具备社会化营销的思维。小米团队在利用社交媒体特性的基础上,通过饥饿营销、口碑营销、病毒营销、事件营销进行宣传,极大地提升了小米手机的社会影响力和对用户的影响力。

(三)文化遗产营销对“小米模式”的借鉴阐述

结合前文所述我国文化遗产开发所遇到的成本高、风险大、社会关注度低等一系列问题,小米手机高效、低成本、社会化的营销模式无疑为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结合文化遗产的自身特性,对小米模式加以调整进行运用,这无疑是文化遗产开发模式一次很有意义的探索。小米模式不仅仅对文化遗产,对整个传统行业营销模式的转变升级都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五、文化遗产“电子商务+社会化媒体”营销模式的构建

(一)循环模型

如图1所示,社交媒体、商务平台、文化遗产企业、消费者之间相互作用和支持,从而形成了闭合完善的营销系统。

(二)模式分析

1.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

建立独立官方网站处理产品交易、客户服务等事务。与此同时在天猫、京东、亚马逊等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充分利用全网商务平台,促进文化遗产产品交易。与此同时,在PC端和手机端两条线路同步搭建购物综合平台,充分渗透购物空间。

2.社交媒体平台的搭建

建立微博、微信、QQ公众账号,同时在官方网站嵌入粉丝交流社区论坛或入口,全网络与客户进行互动交流。

根据社交媒体的不同社交属性可做如下具体安排:

(1)微博偏媒体属性,内容推送上具有实时性强的特点,受众形态上强兴趣圈、弱关系圈,能产生比较大的社会效应。因此作为官方信息平台和粉丝互动平台。

(2)微信具有较强的沟通属性,内容的可读性和营销效果比较明显,受众群体主要集中在朋友圈,私密性比较高,具有强关系性的特点,综合起来比较适合小圈子进行交流。因此作为客服平台进行客户维护,同时辅以优质内容保持客户粘度。

(3)QQ空间与微信类似,内容的可读性和营销效果比较明显,但互动性和开放性较强一些,私密性相较弱些,因此可以作为推广平台和内容营销平台进行运作。

(4)官方论坛、社区则主要通过优质内容帖、回复、互动的形式,满足用户产品使用过程中的信息需求。

社交媒体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新旧媒体的交替、同一社交媒体功能的演进变化都的不无不影响着营销,促使营销策略的及时跟进。但值得肯定的是伴随着社交工具功能的深入挖掘以及手机移动互联网新趋势的进一步发展,社交网络势必将渗透消费生活的c滴,与消费者贴合的越来越紧密。

3.内容平台的搭建

文化遗产相关产品的消费具有很强的内容性,产品内涵的了解的深浅与否对产品交易的完成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建设过程中,内容建设将作为重中之重进行投入。通过内容推送、用户自主分享、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构建内容讨论学习社区,为产品的营销提供文化内容支撑。现在已存在的淘宝微淘、豆瓣东西都是很好的借鉴范例。

4.衍生功能的发掘

平台及营销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内容生产方式的变革。

以创新商务网站“爱定客”为例,爱定客改变传统的先生产后销售的模式,采取顾客定制再生产的方式开拓新的市场,实现生产销售的B2C模式向C2B模式的转变。在销售产品的同时爱定客为产品设计研发者提品展示平台,并担任起产品生产的任务,而产品内容的创造者则以佣金的形式获得收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重新定义了顾客、销售者、生产者的地位和关系[4]。

这一模式在文化遗产弱开发、弱推广营销、沟通不畅的疑难困境下,无疑对文化遗产的开发具有很大的启发。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与社交媒体营销的紧密结合,互相分工,试图系统打造一种高效率、多功能、强互动、针对性、低成本的营销新方式。

六、结语

电子商务和社会化营销作为时展的产物和大趋势已经在商务和营销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甚至是颠覆的作用,而结合文化遗产开发水平式微的现状,本论文所提出的“电子商务+社交媒体”营销模式无疑是挽救和振兴文化遗产的一条有效探索路径。

但针对这一模式存在两个疑问还需继续明确:

第一,作为整个营销活动的主体,文化产品研发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后续营销环节的进行,在这一环节还需从政策、机制多方面进一步加强。

第二,文化产品与“小米手机”在商品属性和消费需求上还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出于这种差异,营销模式各个环节展开进行时的可操作性以及效果是否能够保障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试金石,这一模式还需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

换一个层面,就整个经济形势而言,本模式不仅仅局限于文化遗产领域开发,同时对具有相关问题的传统行业营销模式创新和升级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沈莹.浅谈依据互联网有效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资源[J].消费导刊,2008(5):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