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风险辨识评估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 石化企业危险化工工艺概述
1.1 石油化工工艺的危险性
化工工艺是指通过原料处理、化学反应、产品精制等化学生产方法,将原材料转变为产品的过程,这些过程通常需要相应的操作条件要求,并需使用特定的仪器和设备,使材料发生物理学上或化学上的变化,而危险化工工艺就是指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中毒、火灾或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工艺。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主要是将石油、天然气等原材料,通过相应设备使其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其工艺普遍具有连续性强、操作复杂的特点,原料、产品中包含大量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高腐蚀性的物质,且反应多是在高温、深冷、高压等特殊环境下进行的,因此反应装置的运行、检修、运输、安装等环节也普遍存在危险性。
1.2 石化工艺危险源的具体分析
(1)危险化学品。国务院颁发的危险货物品名表与危险化学品名录中,将危险化学品分为爆炸品、压缩与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及自燃固体、氧化物及过氧化物、以及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等几大类。可以说,这些化学品在石化生产中都有所涉及,其中一些还是重点石化工业的主要原料与产品。以其中的主要危险气体而言,最为常见的就包括液化石油气、氢气、氨气和硫化氢气体等,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从油气田或石油炼制中获得的碳氢化合物,可以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或燃料使用,但它同时也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并具有很强的挥发性且极易受热膨胀,在大量被吸入人体后,还会导致窒息中毒等问题;氢气作为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石化工业的各个领域,生产中需加入氢气通过去硫和氢化裂解来提炼原油,但气体具有无色无味、燃烧火焰透明等特性,因此发生泄漏时,通常很难被察觉,一旦液氢外泄至空气中,就有可能与空气混合引发燃烧爆炸事故;而其他常见的氨气、硫化氢气体等,也各具可燃性、腐蚀性等危险,必须妥善管理,加强预防控制。
(2)反应装置的危险性。石化生产设备的危险性主要来自其生产原料、产品、以及相关工艺条件,催化裂解、常减压蒸馏、延迟焦化以及汽油加氢等工艺中,设备的安装、运行,及维护都面临一定的安全风险。以催化裂化装置为例,该装置主要包括反应器和再生器、加热炉和辅助燃烧室、裂解余热锅炉、油气分离器、气分装置等。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原料油催化裂化、催化剂再生和产物分离3个主要工艺流程,以原油蒸馏所得的馏分油为原料,在热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裂化反应,以获得轻质油品和液化气等产品,其原料与副产品、产品均易于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有毒,且易泄漏,具有中毒危害。故整个装置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危害特性。此外,工艺中的高温、高压等工艺条件和装置自身的缺陷等也构成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性因素。
2 重视风险评估加强安全管理
要全面控制石化企业化工工艺中的危险性因素,就必须建立安全生产数据库,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为支撑,通过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实现生产全过程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安全方案设计、费用计算等一系列高效管理工作。
2.1 危险源辨识
应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生产过程对其工艺中各物质与装置的固有危险性、危险物质容量、温度、压力、操作方式、反应放热与腐蚀性等多个项目分等级赋值并进行累计计算,所得的危险程度再结合其风险指标、危害程度及后果、控制方案等建立完备的资料数据库。以危险物质容量为例,该指标是针对工艺装置中各种反应物的含量,参考《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或《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等标准进行分级,含量的计算应以反应物的反应形态为标准,有触媒的反应还应去掉触媒层所在的空间。在计算机的自动识别和控制程序设计中,还应完善系统中的查询、保存、修改等功能。
2.2 安全评价
石化生产的安全评价具有多目标、多属性的特点,单一的评价方法并无法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特征、危险程度,因此应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提供多种评价方法再进行优化。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预评价、中间评价和现状评价,工厂设计的安全性评价、安全管理的有效性评价、人的行为安全可靠性评价、作业环境和环境质量评价以及物质的物理化学危险性评价等,实践中应将多种方法相结合,并引入行为矫正技术,模糊数学理论、层次分析法、风险指数法等,提高评价的科学性。
2.3 其他管理内容
其他管理内容包括方案设计与评估、数据管理、预算管理等。要确保安全辨识与评价的可靠、实用,必须对包括生态环境污染等内容在内的危险辨识及控制、工艺路线的科学性、作业的安全性、以及工程进度计划等方案进行综合评估;而针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数据库应具有运行稳定、更新快、可扩充的性能,预算管理则应根据实际风险特点,合理配置安防费用,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3 结语
能源需求量的增大带动了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但也同时促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扩大规模、提高技术工艺水平和自动化水平,但由于这些行业涉及的危险物品与危险装置种类多、范围广,并广泛分布在石化生产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因此也带来了重大的安全风险。目前我国的危险化工工艺的安全保障系统在风险辨识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且未形成通用性的评价方式,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参考专家的咨询意见,建立有针对性的评估指标体系,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石化企业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赵来军, 吴萍, 许科. 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 (07).
篇2
利用现代计算机软件技术,可以提高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实现风险管理体系的集成化、动态化、高效率和实用性。工程风险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充分利用工程中得到的各类风险管理信息,并对这类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记录、归档等登记工作,在此基础上,一是对已建工程中的风险事件、风险原因、风险因素、风险应对措施进行分析,二是对拟建工程的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决策、项目实施过程进行风险监控,这对于工程公司各职能部门和项目管理团队相互传递信息、有效控制风险非常有效。
关于风险数据库系统,国内外很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sJ Simister(1992)在风险管理技术及其应用的著名调查中表明,目前工程风险管理技术众多,核查表、MC、PERT、敏感性分析等,许多技术均有相应的软件支持,使得这些技术在工程上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为了实现动态风险管理流程以及各类风险管理技术的集成和综合应用,工程风险数据库的研发受到了重视。Barry LJ(1995)和Ward s(1999)提出了风险库的构建,williams(1994),Carter R(1995)和Ward s(1999)研究了风险库应该包括的内容,V,Carr(2002)和Fiona D,Pa~emon(2002)设计了PRR(ProJ‘ect Risk Registers)风险登记管理系统,该软件将风险管理分成risk plan和risk proce~两个模块,通过风险辨识员、项目经理和风险管理委员会三层风险管理机制对风险进行管理。国内风险库的研发正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隧道、地铁等地下工程建设领域,如黄宏伟等人(2006)着手盾构隧道施工动态风险库的开发,陈洁金(2009)进行了下穿既有设施城市隧道施工风险管理与系统开发的研究。
二、工程风险数据库的构建
1、工程风险数据库的基本流程(见图1、2)
2、工程风险数据库的基本功能
(1)为工程项目风险辨识提供信息参考。工程项目的风险环境和出险规律具有相似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因而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广泛调研、收集资料、文献研究、专家研讨等方法,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事件、风险因素或原因、应对措施进行归纳、总结,形成风险信息库的基础资料。结合拟建项目的建设环境、项目特点、建设管理现状等,在风险信息库中进行逐项对比分析,辨识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形成风险辨识清单。
(2)对工程项目进行风险估计和评价。大型工程项目的风险环境繁复多变,对拟建项目各个阶段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风险因素的共同作用和综合后果,以及这些风险对项目实施的影响,项目主体能否接受等问题进行评估是风险管理的核心问题。风险管理库可以实现风险评价相关数据的收集,包括主观判断数据、客观统计数据、理论模型等,结合当前项目的风险特点,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进行估计,对风险量进行评价,最终形成风险评价报告。
(3)为工程项目风险决策提供信息参考。在对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风险管理库对风险应对提出建议,使风险管理主体在规避、转移、减轻、自留等众多对策中,结合风险决策者的风险态度,迅速做出科学合理的风险决策,力图使风险转化为机会或使风险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小程度,形成风险处置报告。
(4)对工程项目进行风险控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利用风险信息库和风险管理库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控,进行风险预警和风险应急管理,对风险事故进行统计和分析,形成风险监控报告。对产生的新风险因素和应对措施,及时补充完善到风险信息库中,实现动态管理。
三、工程项目风险数据库实现方法
1、基于风险数据库的风险辨识
基于风险信息数据库的风险识别模块的工作原理是:首先输入当前项目的相关特征信息,然后运用WBS方法对拟建工程项目工作进行分解和编码。其次调用风险因素分类子系统,运用WBS-RBS方法,对风险进行多方法、多角度的识别。最后,输出初步识别的项目风险清单,并进行初步的定量分析,在项目资源约束、风险管理目标计划(造价、工期、性能、安全、健康、环境)的制约下,探讨风险事件发生的条件,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损失大小、风险量大小,并提出风险应对方案,直到确认没有新风险为止。
风险辨识系统总体分析模型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工程项目风险信息数据库的风险识别模块从资料准备开始,经过项目调研、风险识别、风险审核三个阶段,最后才落实到风险清单。这一过程在项目风险管理全过程当中反复进行,其实质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项目风险管理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同时识别过程的四个阶段运用了PDCA的原理,构成了连续有机循环的系统,更加重视项目管理知识的积累应用,从而不断充实与完善风险信息数据库,使得工程项目的风险辨识变得更加科学,更具有可操作性。
2、基于风险数据库的风险评估
工程建设项目因其自身存在大量的风险因素特点,建立风险评估模块并保存项目风险评估数据十分有必要,有了庞大的数据作为支持,风险评估的客观性、可信f生就有了保障。其次,风险评估模块中包含的各种理论模型有助于对风险的评估,调用过程十分简单、快捷,专家系统可以发挥其自身经验,辅助风险评估过程的顺利完成。最后,风险评估中包含的运算相当复杂,风险评估系统基于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可快速地完成评估所需的所有运算过程。
本文设计的风险评估模块是建立在经过风险辨识的风险清单和风险评估智能系统两大部分基础之上的,系统的建立可以基于商业风险评估软件,也可以自行设计、开发风险评估程序。总而言之,数据基础越客观、完整、有效、统一,智能评估系统越便捷、适用,风险评估过程就会开展得越顺利。风险评估模块的数据流由四个过程组成,依次为数据准备、数据来源、评估系统、结果显示,如图4所示。
数据准备:将经过风险辨识后的项目主要风险因素作为数据准备,并选择评估标准。
数据来源:根据历史评估数据、理论模型、专家经验以及待评估内容,判断选用何种数据来源。
评估系统:根据数据判断,选取风险评估方法,从软件(方法)系统中选取相应商业软件或自建程序,进行风险评估。 结果显示系统:将评估结果转化成图表或各种易于查看的形式,进行显示。评估系统部分由三个部分组成,依次为用户需求、专家系统、软件(程序)系统。
用户需求:用户以其评估需求填写指定需求表,生成需求程序。
专家系统:在已有风险评估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该领域专家处理问题的知识、经验,借助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方法构建而成。该系统的重要性在于使得系统从此拥有专家的能力,以促进风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并能提供较正确的计划、建议、决策等。该系统一是利用专家经验分析风险适用的评估方法,二是选取合适的风险评估工具,三是一些评估过程中的数据需要通过专家调查法得以完成,四是对评估结果进行修正。
软件(程序)系统:构建方法一:将商业风脸评估软件(@Risk、Permmster、Crystal Ball等)嵌入软件系统,现有的风险评估软件因其较为完善的设计和实践验证的实用性、稳定性,嵌入后即可立即开始运行,但商业风险评估软件同时存在费用高、难以和系统中其余部分协调统一、不同软件兼容性差等问题。构建方法二:自行谢十、开发风险评估程序,优点是将多种风险评估方法收录进同一软件,与本风险评估系统的兼容性好,缺点是技术含量高,同时需要较高的开发成本。此外,自行开发的程序应含有评估工具系统,例如:层次分析法中的标度法、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模糊数学法中的隶属函数、蒙特卡罗法中的概率分布等。所要评估的风险按照软件中预定的程序进行风险评估,并得出评估结果。
四、实证研究
篇3
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一方面繁荣了经济和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现代化大生产隐藏了众多的潜在危险。就电力系统而言,电力网络不断扩展,网络构成及网络控制更加复杂,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高电压、大电流、长距离输电使电网稳定问题愈加突出。现代化的工业和人民生活对电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对电力可靠性和电压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电力设备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国内电力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总结,已逐渐拥有完善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方式。但是基层工作人员在进行隐患排查时或是根据主观经验判断或是依照范例进行对比,各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将隐患的严重程度量化。本文主要是借鉴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估法,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分析,以定量方法确定安全隐患分级,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安全隐患的严重情况。
1 安全隐患概述
1.1 安全隐患定义与分级
安全隐患具体指安全风险程度较高,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作I场所、设备设施、电网运行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方面的缺失。
根据可能造成事故后果的影响程度,目前电力企业安全隐患分为Ⅰ级重大事故隐患、Ⅱ级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和安全事件隐患四个等级。其中,Ⅰ级重大事故隐患和Ⅱ级重大事故隐患合称为重大事故隐患。
1.2 安全隐患定级方法
1.2.1 主观判断法。主观判断法是指工作人员在汇总现场情况后,征询有关专家(一般是基层骨干)的意见,对意见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和归纳,客观地综合多数专家经验与主观判断,做出合理估算,经过反馈和调整后,对安全隐患进行定级的方法。主观判断法的优点是方法简便易行,定级较快。
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隐患标准”,基层工作人员在隐患判断、认定、分级等具体工作中,往往只能依据自身专业知识进行主观判断,宽严程度随人、随单位而变,造成安全隐患定性不准、分级不当、判定标准不一致、隐患信息不翔实等问题。
1.2.2 范例辨识法。范例辨识法是指工作人员参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范例,依据其中编制在列已确定的安全隐患,对比实例、分类样本、描述、文字说明等形式的表述,在实际工作中排查认定安全隐患。
这种方法有效提高了相关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员工和管理人员排查发现安全隐患、给隐患分级分类的准确性,切实促进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开展,范例辨识法本质上仍属于一种定性方法。
1.3 借鉴资产全寿命风险管理思路辅助定级
上述定性方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电力企业基层人员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认知程度有限、生产系统已有设备缺陷管理流程和隐患排查治理流程之间存在差别,所以无论是主观判断法还是范例辨识法均存在一定局限性。我们可以借鉴资产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的思路,采用一种定量方法来辅助安全隐患定级。安全隐患具有安全风险程度较高的特征,因此就可以采用量化风险的基本思路,用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估法为安全隐患定级。风险评估法较上述方法,主要在于合理考虑事件发生可能性,同时扩展事件影响程度的维度。
2 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估方法
2.1 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风险评估方法
按照风险评估标准,采取既定的评估方法,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风险影响程度两个方面进行量化,综合评定风险值和风险等级:
风险(Risk)=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风险影响程度(F)
式中:R为风险值;P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F为风险影响程度。
2.2 定量计算风险
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各专业也可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对风险评估标准进行适当调整,选择不同的维度或者增加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识别和评估,但不同评估标准对风险等级的划分应保持一致。本文将以全面风险评价为主要模型工具。
2.2.1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极低、低、中等、高、极高。对应业务发生频率为:可能每5年以上发生该类风险(概率极低);可能每1~5年发生该类风险(概率低);可能每年发生该类风险(概率中等);可能每半年发生该类风险(概率高);可能每月发生该类风险(概率极高)。以上依次对应1~5分。
2.2.2 风险影响程度F。风险影响程度从电网安全、人员伤亡、社会形象、直接经济损失四个维度分析确定,选取四个因素的最高值作为损失度。每个维度的风险影响程度分为五个级别,并依次对应1~5分。该五个级别的取值参照《资产全寿命风险评估模型》所定义的取值范围,结合公司对人身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承受能力调整后确定。
即:
F=Fmax=Max(F1,F2,F3,F4)
电网和设备安全。将电网安全风险损失度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较小、一般、较大、重大、严重。具体内容执行国家相关标准法规所定级别划分标准,对应影响程度分别为《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中定义的七级至一级电网和设备事件;人员伤亡。将人员伤亡风险损失度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较小、一般、较大、重大、严重。对应影响程度为人员从轻伤至一至四级人身伤亡事故。
社会影响。将社会形象风险损失度分为五个级别,分别为较小、一般、较大、重大、严重。对应影响程度为在县域至国际范围不等;直接经济损失。将直接经济损失风险损失度分为五个级别,分别为较小、一般、较大、重大、严重。对应影响程度为1000万元至数亿元不等。
2.3 确定风险等级
2.3.1 一般风险。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低或风险发生后对公司的综合损失度较小的风险(1≤风险值≤4)。
2.3.2 中等风险。介于一般风险与重大风险之间的风险(4
2.3.3 重大风险。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高,且发生后对公司的综合损失度较大的风险(9
Y轴:P(可能性)
X轴:F(影响程度)
图1 风险评估矩阵
例如:上图中A点风险值为2,属于一般风险;B和C点风险值都为12,属于重大风险。
2.4 安全隐患与风险分级对应
3 基于资产全寿命的风险评估
以下实例选自某电力企业安全隐患管理平台,将对采用风险评估法定级的结果与传统定级方法的结果做出比较。
3.1 实例简介
某电力公司2014年7月15日检修公司500kV XXXX5322线#45-#47杆塔(15米)100MW光伏项目施工隐患。500kV XXXX5322线#45-#47杆塔(15米)100MW光伏项目施工中,大型作业机具距离带电导线较近,现场作业人员较多,且该隐患可能一定时期内较长时间存在,易造成安全距离不够导致线路故障跳闸和人员群体伤亡事故发生。
3.2 传统评估分级
可能导致后果: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2.2.7.1条,35千伏以上输变电设备异常运行或被迫停运,并造成减供负荷者,构成七级电网事件。如果造成人员伤亡依据不同的人数构成不同等级的人身事故。
采用范例辨识法,查询“输电专业”“违章施工”相关条目,条目描述“线路保护区内起重作业,不能保证安全距离:220kV ××线#36~#37,110kV ××线#29~#30塔间通过××钢材市场,导线最低点离地仅15米,钢材市场起吊作业频繁,易造成线路跳闸和人员触电事故”,属于“一般隐患”。
3.3 采用基于资产全寿命的风险评估分级
计算风险值:
P取值4――公司可能每半年发生该类风险(概率低)
F1取值1――符合《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的七级及以下级电网事件(风险损失度较小)
F2取值4――3人及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及以上50人以下重伤(风险损失度较大)
F3取值2――在地市范围内受到影响,但该影响需要一定时间、付出一定代价消除(风险损失度一般)
F4取值1――100万元以下(风险损失度较小)
F=Fmax=Max(F1,F2,F3,F4)=Max(1,4,2,1)=4
R=P*F=4*4=16
确定风险等级和隐患分级:风险值为16,介于(9,25),根据附表的划分等级属于重大风险。
3.4 比较和结论
风险评估得出的安全隐患分级和原系统录入时评估的等级不一致,原因是本次事件评估人员未充分考虑事件发生可能性较高、长期存在且现场人员多等因素。同时,本事件可能引起较严重的人身伤亡事故,须引起充分重视,评估人员低估了其影响程度。
4 结语
电力企业安全隐患分级工作,是[患排查治理的基础。安全隐患分级工作,目前普遍采用的主观判断法和范例辨识法,经过不断改良和完善,已经可以较大满足实际工作需要。采用基于资产全寿命的风险评估法,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分析,定性结合定量能更有效核证,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估法,将能重点应用于需要特别关注的、可能成为工作焦点的一些隐患的管理,可以更加准确、科学地对隐患进行定义和定级。
采用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估法虽然能通过定量计算的方法对安全隐患辅助定级,但仍需注意其局限性:(1)虽然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估法适用面较广,但由于风险评估所采用的取值范围的局限性和通用性,其评估结果有时不能准确反映出管理者期待的个性化结果,宏观的变量取值可能难以反映微观的事件本质,即客观性和主观性不能完全统一,有时应根据企业承受风险能力和实际情况对理论取值进行调整;(2)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估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工作量较大,无法完全替代现有定级方法,其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应筛选出有上述特定隐患或存在争议的实例加以运用。
相信在今后电力企业安全隐患分级工作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估法会得到进一步完善,更能确切的指导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全面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国家电网安监[2011]2024号)[S].2011.
篇4
坚持源头管控、标本兼治,通过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及时治理风险管控过程出现的缺失、漏洞及失效环节等形成的事故隐患,实现把风险管控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消除在事故发生前面,有效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防控能力,夯实遏制较大以上的安全事故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全面推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识别分析生产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加强隐患排查力度,实现双重预防机制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实现闭环管理,切实加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工作,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三、实施步骤
(一)
准备阶段2020年9月—10月
1、成立双重预防机制推进小组。
组长:张杰
副组长:林元宏
组员:黄华
周孝富
牟顺意
陈德强
刘月娥
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定双重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工作要求及督促各单位建设工作。
小组成员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负责对应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
各单位是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具体实施单位,根据总实施方案,牵头组织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由单位负责人督促工作进度
双重预防机制推进小组成员及职责表
职
务
姓
名
职责分工
联系电话
组
长
张
杰
主持全面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督促各单位建设工作
18281351888
副组长
林元宏
负责牵头组织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督促工作进度
18835124270
组
员
陈德强
负责施工现场生产安全后勤材料保障
13990037422
组
员
黄
华
负责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排查和记录,落实整改责任人,督促整改
13388336320
组
员
牟顺意
施工现场质量巡查监督,并如实记录
18708303909
组
员
周孝富
施工现场技术指导并监督
18681319060
组
员
刘月娥
现场资料搜集整理
19935142778
2、开展全员培训。
对全体人员开展关于风险管控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等内容的培训,掌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知识、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基本能力。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辨别工作场所的危害与风险、并将相关知识和理念传播给全体员工的能力,确保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二)风险评估阶段2020年9月—12月
1、合理划分风险单元。
各施工班组根据本班组的生产工艺流程或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等划分风险辨识和评估单元,其中岗位单元是风险评估的最基本单元。在划分作业活动时,要特别注意设备检修、调试,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操作、佩戴。
2、全面辨识各类风险。
发动全体人员围绕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的缺陷和安全管理上的缺陷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
3、开展风险评估分级。
在全面辨识安全风险的基础上,要认真分析风险导致事故的条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采用LEC评价方法,通过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等级。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级风险四级,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
4、制定风险管控措施。
针对辨识出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技术、管理、制度、应急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消除、终止、替代、隔离等措施消减或采用管理和监控手段管控风险,确保每一项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三)风险管控阶段2020年9月开始
1、实施风险分级管控。
明确各等级风险管控责任人,明确各责任人管理职责。要重点关注和管控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确保管控措施落实到位,有效遏制较大事故。
2强化检查督促落实。
项目部对各单位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风险管控措施落到实处。
3、加强变更风险管控。
凡是生产工艺流程、关键设备、设施等出现变化,要重新开展全面的风险辨识,完善风险管控措施。凡是组长机构发生变化,要对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管理制度、责任体系重新制定并完善。凡是发生伤亡事故,一律要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运行情况重新评估,针对事故原因修订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的各个环节。
4、开展公示教育。
根据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情况,建立安全风险清单,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图。进一步修订完善安全操作规程或作用指导书,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设施工安全风险公告栏,公示安全风险分布图,制作岗位危险因素告知卡,标明岗位安全操作要点、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别、管控措施及应急措施等内容,便于施工人员随时进行安全风险确认,指导员工安全规范操作。
(四)深化隐患排查治理2020年9月开始
1、编制隐患排查清单。
各单位针对每一风险装订符合实际的风险防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相统一的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
2实施隐患排查治理。
按照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办法,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实施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治理、验收等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
3隐患排查治理公示。
对每次排查出的隐患治理情况进行公示。
四、工作要求
(一)思想高度重视。
项目部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周密安排部署,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强化宣传培训。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班组长及员工开展风险管理知识、危险因素辨识方法、风险评估方法等内容培训,提升风险管控意识和能力。
(三)督促工作进度。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各项任务负责人,完成期限。
篇5
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1-0076-05
0引言
由于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大都会区都在积极推动地铁建设,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但由于亚太地区大多数的都会区都位于沉积平原,土质松软,地下水位高,地质状况对地下工程极为不利,且由于管理人员对风险发生发展的趋势判断存在侥幸心理,估计不足,防范不备,因此施工事故屡见不鲜。地铁工程是大型的土建工程项目,施工事故无论等级大小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理论越来越得到土木工程界的重视。
本文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特点,依据国内地铁建设的现状及发生事故的实例,提出了基于WBS-RBS结构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1国内地铁建设现状
中国的地铁建设始建于1965年。截至2008年,已经通车的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深圳、香港、台北、高雄。在未来的数年间,仍会有许多都会区开始兴建地铁系统。中国大陆目前已有地铁系统的 6个都会区,还有 11个都会区的地铁系统,已经国务院批准兴建[1],见表1。
交通环境的改善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通达的枢纽,地铁的大规模兴建虽然能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但在建设过程中,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也深刻表明地铁施工风险问题同样不容小觑。
2地铁建设施工事故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3年至2009年之间,中国大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地铁施工事故,已有26起发生,其中死亡人数高达40人。统计事故的发生原因及后果,并从环境因素以及地铁自身建设两大风险源角度分析,得如表下页2的统计结果。
以上统计结果显示,纯环境因素引起的地铁施工事故仅有2起,有12起事故主导影响为环境因素,但同时也是由于地铁自身建设中施工方法对环境的预估不足而引起,其余12起事故完全由建设过程中的施工不当或疏忽导致。
另有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81年至2008年,中国大陆建设轨道交通事故分析显示,30%为突发事件,70%为缓变事件,说明大部分事故是可控的,由此可说明地铁建设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以及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健全的迫切性。
本章节中事故的风险源指向将为下章节的RBS风险源确定提供选取依据。
3WBS―RBS分解结构
与一般地面工程相比,地铁建设项目有几个特点:①建设规模大;②技术要求高;③建设周期长;④投资大;⑤系统复杂;⑥项目质量要求高,技术复杂,技术风险大。这些特点决定了地铁在建设过程中,蕴含着大量的风险,其中生产的流动性,生产的单件性,生产周期长,地下、高空和露天作业多,与周边环境、地质关系密切等特点,使得与其他生产工业相比,施工安全风险尤其较高。
因此,探索一种科学合理、操作性强、适合于城市地铁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要求的风险评估方法是非常关键的。希望通过这种评估方法,施工企业、建设单位可以及早的认识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风险,制定规避风险的合理措施,同时,保险公司可以获得更为合理的厘定费率的指标,有据可依地为施工企业提供良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服务。
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是指作业分解树,作业树中每一个独立的单位就是一个作业包(work package);RBS(Risk Breakdown Structure)是指风险分解树。把两者交叉构建WBS-RBS矩阵,按矩阵元素逐一判断风险是否存在及其大小程度,这样就可以系统、全面地辨识风险。在分解结构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判断各风险元素权值,从而得到项目总风险程度,所以WBS-RBS风险辨识方法是一种既能把握工程风险全局,又能兼顾工程安全风险细节的工程风险辨识方法。
在土建工程施工中,每一个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风险源)随着施工进程、作业位置、周边环境等的不同,引起风险的可能性和损失大小也不同。施工安全风险辨识的WBS分解宜结合施工步骤、结构特点按照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顺序依次进行[2] ,如图1所示。
WBS分解后,应对每一个分项工程宜按照风险源进行RBS分解,如图2。Flanagan and Norman[3]认为风险管理应从系统角度出发,识别和量化工程项目面临的所有风险,以保证对所有的风险都能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澳大利亚风险管理标准》曾表述“本标准应在活动职责项目产品和资产的生命期的各个阶段实施……”。这些信息清楚地表明,风险管理不是一次性的,而应贯穿于项目的始终,对所有的风险进行全面管理。从全面风险管理角度出发,除却不可控的自然风险,同时从项目自身和项目环境出发对风险因素进行归类。首先,按过程将风险因素划分为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的风险,然后按环境分为经济和管理两大类风险;这样地铁风险因素就分为五大类,即规划风险、设计风险、施工风险、经济风险和管理风险。施工阶段是地铁建设中公认的事故高发阶段,是风险最为集中的阶段,也是因此对施工阶段的风险再进行二次划分,分别为地质风险、质量风险、成本和工期风险、施工界面风险、健康、安全和环境风险。
篇6
广义的金融投资是指以金融市场为依托,进行一切金融资产买卖的投资;狭义的金融投资是指对有价证券进行的投资,即通过买卖股票和债券进行的投资。金融投资可以使投资者在未来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同时也要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一旦投资失误便难以减少其损失。金融投资风险就是指金融投资者在金融投资活动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它是伴随着金融交易活动的产生而产生的一种客观现象。
一、金融投资风险的分类
按照风险的影响范围,可以将金融投资风险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是某一投资领域内所有投资者都共同面临的风险,它是一项难以避免的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不一,但所有的企业都要面对的风险,这是一种不可分散的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是影响某一投资品种收益的某些独特事件的发生,导致投资者损失的可能性。这种风险只造成企业自己的不确定性,对其他企业不发生影响,是可分散的风险。
二、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的作用
(一)对风险管理的作用
企业风险管理,即识别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并按企业对待风险的态度管理风险,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保证。
风险评估是企业风险管理八要素之一,通过对辨识出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对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企业以此决定应当采取的应对策略。随着金融投资数量的增加,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不断加大,为了实现风险管理的目标,对金融投资风险的评估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对业绩评估的作用
企业在金融投资中也经历了从巨额盈利到巨额亏损的考验。出于稳健经营的需要,企业必须对具体从事金融投资业务的交易员可能的过度投机行为进行限制。通过对金融投资资产的风险评估,考核其金融投资的业绩,抑制其过度投机的内在冲动,使其在最小风险条件下为企业谋取最大的投资收益。
(三)对审计与监管的作用
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金融投资使得审计与监管的难度加大。金融投资工具的种类繁多,其操作模式和风险也不尽相同,从而大大加重了金融审计监督的难度和审计风险。为了降低金融投资工具的审计风险,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必然要求审计人员合理估计金融工具的风险水平,运用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实现审计和监管的目标。
三、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β系数衡量法
β 系数是度量系统性风险的一项常用指标,其定义可以简单描述为某个资产收益率与市场组合之间的相关性。它反映了相对于市场组合而言特定资产的系统性风险是多少。
(二)均值―方差衡量法
风险大小取决于不确定性的大小,不确定性的大小可以通过对发生损失距离期望的偏差来确定,即风险度。在测量风险度时,可以采用方差和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数学指标。
(三)VaR 方法
VaR,“在险价值”,即在市场正常波动下,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的最大可能损失值。
根据以上对金融投资风险评估常用方法的分析,可以看出风险评估方法仍有一些不足,主要包括:
1.均值方差法和β系数法都是事后的,而事后计量的风险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表示事前。它们都是运用历史数据进行的,所得出的结论只能说明资产在过去发生损失的程度。VaR 方法虽然可以作为一种事前预测风险的方法,但在其计算过程中也要依靠历史数据进行,所以必然会存在测算失效情况。
2.各指标之间缺乏一致性和可比性。在比较不同资产风险水平高低顺序时,运用均值方差法和β 系数法的结果可能会出现背离。
3.对风险的描述程度仍然不够精细,反映风险的侧面较少。不同投资者掌握风险相关信息的目的可能不同,而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无法从多个侧面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四、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方法应用的几点建议
各种风险评估方法都存在固有的缺陷,在此,我们对实务中风险评估方法的应用提出两点建议:
1.VaR方法是一种可以进行事前衡量风险的方法,具有在表达方式上简洁明了,统一了风险计量标准等优点。为使VaR 法在实际应用时更加有效,可以对VaR 计算模型进行后验测试和压力测试。后验测试主要是正态性检验,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是峰度和偏度检验以及KS检验。
2.充分结合定量分析方法与定性分析法。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方法有风险图评价法、风险度评价法和管理评分法等。其中,风险图法是根据风险的严重性和发生的可能性来绘制的,是目前为止最实用的风险识别工具。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F27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158-02
为持续深化廉政风险管理工作,淮北万里电力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展公司”)党总支从2011年起,以转变意识为先导,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持续改进监控手段,强化岗位风险预控能力,初步形成了以“岗位为点、流程为线、制度为面、责任环绕”的立体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为企业平安和谐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有效提升了发展公司廉政风险管控水平。
一、以关键岗位管控为核心的廉政风险立体预防体系建设背景
1.依法治企,廉洁从业的迫切需要
上级对依法从严治企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制度越来越规范,发展公司必须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符合上级精神的廉政风险防范体系。
2.公司树立形象的迫切需要
随着三集五大的结束,作为集体企业,从名称“发展公司”就能够感觉到,相关业务都是围绕公司的业务开展的,其工作人员的形象,代表了公司的形象,所以公司党风廉政建设需要发展公司建立以关键岗位管控为核心的廉政风险立体预防体系。
3.关爱员工的迫切需要
对员工的关爱,不仅仅要建立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要在制度上体现,让员工实现干事干净,就需要建立以关键岗位管控为核心的廉政风险立体预防体系,通过体系确保员工的经济平安。
二、以关键岗位管控为核心的廉政风险立体预防体系建设的内涵和特征
1.内涵
以转变意识为先导,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持续改进监控手段,强化岗位风险预控能力,初步形成了以“岗位为点、流程为线、制度为面、责任环绕”的立体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为企业平安和谐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有效提升了发展公司廉政风险管控水平。
2.特征
特征一:点上用力,便于操作。“岗位为点、流程为线、制度为面、责任环绕”,从岗位的点上,逐步突破,形成由易到难,由点到面、到立体的格局,便于具体操作。
特征二:建立立体管理思想,夯实企业管理基础。以关键岗位管控为核心的廉政风险立体预防体系摆脱了过去廉政教育重教育、偏上层的局面,避免造成对人不对事的局面,通过对岗位的廉政管控,实现了对岗不对人,更利于企业和谐管理。
特征三:建立关键岗位廉洁从业风险信息库,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通过建立风险信息库,为以后的工作做了良好的铺垫,逐步规范了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促进了企业规范管理,对不利于风险防控的同岗位业务,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调整,形成内部的制约体系。
特征三:理清一种关系,就是流程比制度更重要。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往往只注重制定如何处罚腐败行为的制度规章,而忽视探索防范腐败发生的流程。其实,流程比制度更重要。制度是针对把事情做错如何处罚(结果),而流程是指导和保证监督如何把事情做对(过程)。没有好的过程就没有好结果。制度是一种约束行为方式的抽象行政手段,相当于修筑堤坝;而程序是一种办事逻辑指导的具体技术手段,相当于疏理河道。
特征四:健全一套机制,实现业务联控。要保证各层面长治久安,必须有长效机制作保障,将反腐倡廉融入日常管理和常态运作之中,让人在这种机制下不能干坏事,即使有那种“贼”心,也没那种机会。通过运用系统的观念,建立系统的监控体系,实现了业务的联动,为考评员工提供了依据,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以关键岗位管控为核心的廉政风险立体预防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1.融入企业廉洁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员工廉洁从业风险意识
将廉洁从业风险管理意识的培育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多措并举,常抓不懈,积极倡导“依法治企、廉洁从业”、“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无时不在、岗位风险管理责任重大”等观念,将立体风险管控融入员工的日常行为和具体工作过程中。
一是开展多层面培育廉洁意识。公司层面领导班子向员工公布风险承诺,身体力行推动风险管理;各部门制定风险规约和梳理岗位风险,制定预防措施;开展“廉洁文化进岗位”活动,组织岗位风险大讨论,撰写“依法治企、廉洁从业”听后感;编写关键岗位廉洁风险说明书,发放廉洁风险提示卡、告知书等,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上讲台讲党史上廉课,组织员工到“清风苑”参观学习,面对面算帐守廉等举措,培育廉洁意识。
二是引导关键岗位员工转变意识。如在现场风险评估诊断活动中,邀请关键岗位员工参加,采取推进式讨论的方式,启发和引导关键岗位员工正确认识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主动参与到风险辨识、分析和预控工作中,避免了风险管理“空谈”现象,相关意识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灌输。
2.完善组织体系,打通便于关键岗位员工参与风险管理的信息沟通渠道
在原有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框架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各单位的岗位风险监控职责,强化关键岗位风险的管控,初步建立了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廉政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聘请关键岗位业务骨干组建了风险评估专家组和联络员,形成遍及发展公司各领域的风险管理网络。在风险辨识、分析和评估以及风险解决方案的制定中,关键岗位员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初步实现了风险管理和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开展,为公司廉政风险管理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科学风险评估,有的放矢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防控
一是采取分层、立体的全面风险评估模式,实行岗位动态自评、单位综合评估、发展公司风险评估组现场诊断和指导相结合。基层单位认真执行风险报告制度,开展动态风险自评,及时上报风险变化情况报告30余次;坚持每半年一次全面评估;定期组织专家现场诊断评估,累计开展活动11次。
二是以岗位为点、流程为线,全面开展基于岗位和流程的风险辨识、分析和评价工作。组织关键岗位人员深入细致梳理业务流程,认真辨识业务流程、管理环节中潜在的风险因素,逐步完善岗位廉政风险清单和关键控制环节目录。先后完成岗位风险梳理分析,开展了重点业务流程的风险分析评估,初步形成关键性监控指标。对照标准,发展公司排查出岗位廉政风险8个,其中重大岗位风险1个,分别为重大决策风险类别的投资风险和改制风险,岗位风险类别的履职风险和商业贿赂风险,业务廉政风险类别的从业人员责任意识风险,违法违纪风险类别的废旧物资处理和干私活风险,行风建设风险类别的业扩工程风险,从业人员责任意识风险由于发生可能性大被排查为重大风险。逐步健全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修订了《关于贯彻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实施意见》、《电力安装工程分包队伍管理办法》、《万里电力规划设计院奖励管理办法》等制度,初步形成廉政风险立体预防体系。
三是算清岗位廉政风险账。从自律和履职方面,从“两个维度、五个方面”入手,挖掘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强化评估结果应用,给相关岗位人员算清经济账,算明亲情帐,算透人生帐。通过评估风险等级和分布,确定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主要风险,分系统召开风险防范和控制分析会11次,制定了《电力安装工程分包队伍管理办法》,控制了工程发包中的廉政风险。此外,工程公司实行了“党风、廉政从业风险告知制”,对工程废旧电缆回收从源头管控,有效防控了廉政风险。
4.完善关键岗位廉洁从业风险信息管理,为风险预防控制提供信息保障
一是在深入开展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逐步积累完善风险信息库。建立统一的廉洁从业风险分类框架,继而对风险逐步细分,明晰完善风险分布、风险描述和预防控制措施等,不断将风险识别、评估、处理等过程经验进行知识累积,为风险管理有效持续推进奠定信息基础。
二是在公司风险信息完善的基础上,将关键岗位风险和防范控制措施,通过编制岗位风险说明书、廉洁守则和廉洁从业承诺等形式加以固化,明晰了关键岗位人员的风险预防控制职责,充分发挥风险信息对关键岗位日常风险防控的提示提醒和指导作用。
5.强化内部控制改进和日常风险监控,持续改进关键岗位风险预防控制能力
一是采取自上而下模式,分系统逐级进行风险处置,以规范管理为主要手段强化关键岗位风险的内部控制改进。如在工程施工管理中,主要针对“工程发包、工程材料发放”等关键岗位风险,对照公司《关于“干私活”的处理规定》,修订完善岗位工作标准和制度,有效降低了施工和管理人员的岗位风险。
二是以“一岗双责”为抓手,督促业务部门和单位切实履行风险监控职责,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针对目前无法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有效控制的业务环节,通过指标监控、过程抽查以及考核等措施强化风险监控。
三是将制度建设作为风险预控的根本措施,坚持实施规章制度全周期管理,强化系统风险防范能力。实行业务部门与监督部门审查会签机制、制度执行督察机制和制度评估改进机制,将风险防控要求融入管理制度,嵌入管理流程,优化制度设计,强化制度执行,在推进规章制度体系质量持续改进的同时,系统提高公司整体风险防范能力。公司正在逐步完善的经营结算统一平台,就可以有效规避岗位风险。
篇8
评估内容
灵璧县2013年危桥改造工程共15座小桥和1座中桥,主要内容包括钻孔灌注桩施工、承台施工、墩台施工、盖梁施工、支座垫石、梁板预制及安装、桥面系及附属工程施工。现以陈埝桥(中桥)为评估对象,其他小桥参照
1、自然条件:地形及气候特征:灵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17゜17′-117゜44′,北纬33゜18′-34゜02′之间境内地势低平地形纬北高南低呈西北东南倾斜,气候特征具有明显的季风性质,
2、地质条件:详见各桥地质勘探报告。
二、总体风险评估
1、评估内容: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综合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桥梁建设规模、地质条件、气候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桥位特征及施工工艺成熟度等评估指标。
2、评估方法—指标体系法。各指标风险赋值;建设规模=A1,地质条件=A2,气候环境条件=A3,地形地貌=A4,桥位特征=A5,施工工艺成熟度=A6,总体风险大小R= A1+ A2+ A3+ A4+ A5+ A6.
总体风险分级标准
3、具体评估
(1)建设规模A1:陈埝桥单跨LK=20米,桥长L=80米,对照评估指标属L< 100米或LK
(2)地质条件A2:根据图纸地勘报告分析地质条件较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因素,分值0-1,取A2=1.
(3)气候环境条件A3,气候条件一般,可能影响施工安全,但不显著,分值2-3,取A3=2
(4)地形地貌A4:灵璧县属于平原区,地形宽缓较为平坦,分值0-1,取A4=1
(5)桥位特征A5:灵璧县2013年危桥改造工程均为小桥和中桥,通航等级7级及等外,分值0-1,考虑工程施工和交通相互影响,特别是人员操作不慎,取A5=1
(6)施工工艺成熟度A6,目前桥梁施工工艺已经成熟,分值0-1,但考虑施工企业工程经验取A6=1
灵璧县2013 年危桥改造工程(陈埝桥)总体风险评估R=A1+A2+A3+A4+A5+A6=7分,风险等级属于Ⅱ级,为中度风险桥梁工程。
三、 评估程序
1、风险源辨识:风险源辨识是风险评估的基础,包括质量收集、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安全事故辨识三个步骤。
(1)资料收集应先进行现场踏勘,收集风险评估相关的基本资料,主要包括:类似工程事故资料,本工程相关设计及施工文件,工程区域内水文、地质、气候等资料,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等,工程区域内建筑物资料,上阶段风险评估资料,其他相关资料。
(2)施工作业程序分解:
(3)安全事故辨识—建立风险源普查清单
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后,通过相关人员调查、评估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方式,风险评估单元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并形成风险源普查清单。
安全事故辨识——建立风险普查清单
2,风险估测
(1)风险估测方法
1)、风险估测是在风险辨识、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估计和预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过程。
2)、一般风险源的风险估测,采用 LEC法,以相对风险等级来确定。
3)、LEC法: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风险分值D=LEC。
(2)风险分析
根据公式D=LEC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并判断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其中的关键还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以及对乘积值的分析、评价和利用。
四、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总体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以下风险接受准则
一般风险源控制措施
一般风险源控制措施可根据有关技术标准、安全管理规程来控制
一般风险源对应的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火灾等事故风险控制措施可简明扼要明确安全防护、安全警示、安全教育、现场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即可
2) 本工程一般风险源主要包括承台施工、盖梁施工、支座垫石施工、梁板预制和桥面系施工,具体防控措施:
① 严格按高处作业有关规定施工,做好临边防护设施的安装,并张贴警示标牌,高处悬空或临边作业人员必须按要求佩戴和正确使用安全带方可进行作业,高处作业所用材料要堆放平稳,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内,上下传递物体,禁止抛掷,禁止在未固定的物体上行走或作业,严禁酒后高空作业,严禁工作期间相互打闹,施工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攀爬脚手架或直接从高处下跳,恶劣天气必须停止施工。
② 设备传动部位必须安装防护装置,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严禁违章操作,无证人员不得上岗。
③按要求配备漏电保护装置和接地或接零保护装置,配备灭火器,电工作业时必须一人操作一人监护,作业人员必须穿绝缘鞋,停电验电后挂停电检修标识牌再作业。每天对现场用电设备、设施、线路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停电检修并维护,
3 重大风险源控制措施
本工程重大风险源包括钻孔灌注桩、墩柱施工,架桥机施工等,其风险防控措施有:
1)制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2)向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形成文件,
3)施工现场必须设防护和安全标志,必要时设专人值守,严禁非施工人员入内
篇9
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的内容和过程大体归纳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4个方面。
2.1风险识别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的风险识别就是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抓住主要因素,从而辨识出可能影响隧道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工期、费用、环境等目标的风险因素。识别内容包括在施工过程中,哪些风险应当考虑,引起这些风险的因素有哪些,这些风险的后果及其严重程度如何。识别的原则是收集和研究资料、确定分析方法、确定隧道施工风险的主要类型、分析主要风险的构成、建立风险系统及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2.2风险分析
进行隧道施工风险分析,有助于确定不确定因素变化对施工方案的影响程度,有助于确定工程造价对某一特定因素变动的敏感性。所以要针对施工方案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其对实际环境和施工方案的敏感程度,预测并估算相关数据和采取预防措施的费用,或在不同情况下得到的收益以及不确定性因素各种机遇的概率,对此作出正确的判断等。
2.3风险评估
在识别和分析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后,要对其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就是对发生风险的概率及其破坏性后果做出评价。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在施工前期,要针对地质等不确定性因素,通过定性的风险评估方法对影响施工的关键因素进行预测,为制定和优化施工方案提供数据基础;在施工过程中要针对地质信息、周围环境及设计目标等,选用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定性的评估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等,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有敏感性分析法和风险矩阵法等,本文将采用风险矩阵法对石长铁路柞树湾隧道施工进行风险评估。
2.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指在确定了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后,在分析出风险概率及其风险影响程度的基础上,根据风险性质、项目设计参数、项目总体目标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而制定应对措施,将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或可控制范围内。风险应对措施有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分担、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等。
3石长铁路柞树湾隧道施工风险识别与分析
3.1工程概况
柞树湾隧道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新港镇,属于石门至长沙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中的联络线隧道,用于连接京广线与石长铁路,隧道起讫里程为BXDK1+865~BXDK3+929,全长2.064km。其中明洞1.284km,暗洞780m,洞身最大埋深17m左右。柞树湾隧道下穿长沙绕城高速公路,在BXDK2+520~+540段与既有石长铁路下行线垂直相交,在BXDK2+585~+615段与京广铁路、捞霞联络线相交,在BXDK2+670~+705段与石长铁路上行线成110°夹角相交,在BXDK3+760~+840段与长沙市主干道金霞路(芙蓉北路)近似垂直相交。该隧道地理条件复杂,地质条件较差,基本为Ⅴ级围岩~Ⅵ级围岩,地面有水塘及大量民房,施工难度大,安全要求高。
3.2施工风险识别与分析
在施工准备阶段,首先收集该隧道地段的水文和地质资料、设计和技术标准、下穿铁路和公路及其他建筑物的情况,针对编制的施工方案和拟采用的工法等,对所需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根据施工图设计阶段所做的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资料以及合同中反馈的有关信息,针对现场情况和施工水平对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了识别,归纳起来分为2类,施工技术风险和施工管理风险。该隧道施工管理风险包括施工进度风险、项目成本风险、施工质量风险和安全风险。施工进度风险主要指现场环境条件和施工过程中存在不确定因素会导致工期延误;项目成本风险指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控制不当会导致工程投资增加;施工环境发生变化,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施工机械操作不当,施工方案存在不确定因素都会引发施工质量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施工过程中发生塌方、涌水、触电、火灾、爆炸、机械伤害等安全事故,会引发安全风险。
4柞树湾隧道施工风险评估
采用风险矩阵法对柞树湾隧道施工进行风险评估(即采用概率理论对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后果进行评估),先对风险评估中的威胁、脆弱性、资产3个基本要素进行识别、并赋值,从而确定风险事件中威胁出现的频率、脆弱性严重程度、资产的价值3个评估指标值;然后根据风险基本要素识别的结果和矩阵法原理,由威胁出现的频率和脆弱性严重程度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值,由脆弱性严重程度和风险事件作用的资产价值计算风险后果值;最后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值和风险后果值确定风险等级。
篇10
Key words: reservoir resettlement;risk identification;method of WBS-RBS;AHP
中图分类号:D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4-0006-05
1 风险概念
1.1 风险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1]。也就是说,风险就是在未来发生不幸事件的概率,是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有以下三个构成要素:
①风险因素,是指导致某一特定风险事故发生或增加其发生的可能性或扩大其损失程度的原因或条件。它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可分为有形风险因素与无形风险因素两种类型。
②风险事故,是指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偶发事件,是造成损失的直接或外在表现的原因,只有发生风险事故才能导致损失。
③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
1.2 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即在风险发生之前对工程项目中所面临的各项风险因素进行分类,并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只有充分、准确地进行风险辨识,才能判断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其程度,才能进行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和选择风险应对措施等风险管理的后续工作。
在辨识风险时,现有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SWOT分析法等。它们主要存在以下2个方面的局限性:①辨识风险时通常局限于局部,而忽略了各因素间的综合作用对整个项目风险的作用;②往往缺少历史数据的支撑材料,无法保证数据全面[2]。
本文采用WBS-RBS方法,着眼于项目全寿命周期,考虑到每个项目各自有不同的工作流程,从而具体分析单个项目所有阶段存在的风险,因此较其他方法更全面、更易操作。
2 基于WBS-RBS法与AHP法的水库移民风险辨识
2.1 WBS-RBS方法的原理
WBS-RBS法中的WBS是指项目工作分解结构,即作业分解树。它的主要任务是将项目所有工作内容逐层分解,最终得到最合适的单元,即最直接的可交付成果。WBS要力求全面,涵盖项目的整个工作范围,并且每一层都能详细解释该层的工作内容。RBS是指风险分解结构,即风险分解树,目的是将全部风险进行细化分类。
本文运用WBS和RBS二者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两种方法各自以及结合的优势,将水库移民风险分解到各个阶段,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计算和规避。
在应用WBS-RBS法进行风险辨识时,要进行以下3个步骤[3]:
①建立工作分解树。WBS的核心目标是依据各层次工作包的关系,将总体工作范围细分到最合适单元。分解原则需要遵循该项目的特点和规律性,并充分考虑建设单位管理工作的需要。具体WBS分解结构如图1所示。
②建立风险分解树。由于移民工作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贯穿整个水利工程建设时期,因此需要辨识每个阶段水库移民风险状况,预测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而将风险逐层分解。具体RBS分解结构如图2所示。
③构建风险辨识矩阵。以WBS分解结构最底层作业活动为矩阵纵向,RBS风险结构最底层风险作为矩阵横向,两者交叉构建出WBS-RBS矩阵,对每项活动进行风险辨识,结果用1(是)、0(否)表示,其形式如图3所示。
从图3我们能够了解和掌握项目中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和数量情况,但是由于项目风险出现的项目阶段和处于工作包的不同,风险的影响力和控制重要性也是不同的。因此,以下引入层次分析法(AHP)对项目不同阶段和风险总体情况进行讨论。
2.2 层次分析法计算项目风险度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来计算项目各阶段的风险度和项目总的风险度。其主要计算步骤[4]如下。
2.2.1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三个层次。处于最高层的是目标层,指出决策的目的;中间层是准则层,是决策过程需要分析的约束条件和准则;方案层则在最低层,是供选择的各项方案。
2.2.2 构造判断矩阵
①确定评比标度。评比标度是各个元素之间的重要程度两两比较的定量测度,是AHP模型中定性与定量研究的结合点。本文采用Tomas L. Satty的1-9标度方法[5],具体如表1所示。
准则层子系统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借助AHP方法将社会、政策、环境、经济4个子系统的风险进行量化,使决策者了解该安置区的风险程度。方案层风险因子评估目的是将上述4个子系统内部各关键因子的风险程度进行量化,更清晰、更直观地掌握具体因子的风险程度。将准则层与方案层综合起来加以评估,是为了得到该水库移民项目过程中的综合风险程度和风险排序。例如,基础设施建设综合风险系数=0.133(社会系统风险系数)×0.351(基础设施建设风险系数)=0.047。(表9)
通过结合层次分析法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在WBS-RBS方法结论中环境系统风险中的自然容量风险出现或存在几率并不大,但是其对项目总体风险的影响力很大,应当对这方面的风险制订较为全面的应对预案。而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风险,其出现的几率最大,并且影响力也较大,对于决策者而言应该更加重视,并且结合安置区的当地情况做好规划,使水库移民群体能适应该地经济发展规律,更好地发展自身。
结合表3WBS-RBS分解结果和表9综合风险评估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环境系统风险及其子风险是对该水库移民项目综合影响最大的风险。大量事实也证明,在各移民项目中分析移民的环境容量是至关重要的[8][9],它是影响移民是否会“返迁”或能否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安置区的人口、资源和社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是构成环境容量的主要内容,在进行水库移民工作时,要重点研究这些环境容量的情况,保证所有移民能够“搬出去,并富起来”。
4 结语
本文采用的WBS-RBS方法,可以对项目全寿命周期内所有风险因素进行有效辨识,从而可以综合考虑各种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同时运用了WBS-RBS与AHP相结合的水库移民风险评估方法,能有效地对移民风险和总风险度进行计算评估,该方法适用于政府对水库移民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也适用于企业对移民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并制订合理应对方案。
与此同时,风险的存在性和影响程度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工程进度的深入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可能衍生出新的风险,因此还应及时对WBS-RBS矩阵进行检验和修正,改进风险应对策略,从而持续有效地辨识项目面临的各种风险事件,使项目能够顺利的实施,也为同类项目应用该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吕雪枫.非自愿移民贫困风险与规避研究综述[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4(5):92-96.
[2]沈桂兰,陈冬梅,牛英华.基于承包商视角的IT服务外包项目风险因素的辨识[J].科技管理研究,2013(8):190-193.
[3]孙嘉天,吴景泰.WBS-RBS方法在海外工程项目风险辨识中的应用[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26(2):65-69.
[4]郭琦,杨胜武.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水库移民风险评价[J].人民长江,2014,45(6):44-47.
[5]周泽云,鄢烈虎,孙剑桥等.层次分析法软件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2015,15(5):82-84.
[6]许桂苹,赵袁军,沈蕾.基于AHP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障碍评价分析[J].农业经济,2016(04):84-86.
[7]张琳,卞炳乾.信息技术在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水力发电,2015,41(8):11-14.
篇11
Concordanceanalysismodelforresultsofriskassessmentonportwaterarea
GUOChong,FANGQuangen,HUShenping,CHENChen
(MerchantMarineCollege,ShanghaiMaritimeUniv.,Shanghai201306,China)
Abstract:Tomaketheriskassessmentonportwaterareamorereliable,theconcordanceofthe evaluationmethodsofportnavigationalriskisanalyzed.TheconcordanceindexanalysismodelrecommendedbyInternationalMaritimeOrganization(IMO)isestablishedbasedontheevaluationresultsof differentriskassessmentmethodsofportwaterarea.Accordingtothedifferentemphasisofdifferent methods,afuzzyclusteringanalysisisusedtocalculateandcategorizetheconcordanceofdifferentassessmentmethodsofportnavigationalrisk.Bycomparisonofthetwomodels,therelevancyamongtheinfluencingfactorsandtheconcordanceoftheevaluationmethodsarefound.Examplesshowthattheconcordanceanalysiscanmaketheportwaterareariskassessmentsystemperfect,whichcanprovidedecisionsupportformaritimesafetymanagement.
Keywords:portwaterarea;riskassessment;evaluationmethod;concordance
多年来,船舶安全一直是国际航运界的热门重要研究课题与内容,始终受到国内外航运单位和海事管理部门的重视.为了促进和改善海上安全工作,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Organization,IMO)采纳英国海事安全局的建议,将综合安全评估(FormalSafetyAssessment, FSA)的方法和概念应用于海事分析,并要求会员国积极开展船舶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
FSA是一种结构性的、系统的评估方法,通过运用风险和费效评估,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达到提高海上安全、环境保护和反恐水平的目的. FSA由5个步骤组成: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方案、费效评估和提出供决策参考的建议.[1]
风险评估,又称危险性评价或安全评价,是指在对系统辨识和安全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的危险性或安全性按相关标准、规范、安全指标予以衡量,对危险程度进行分级,进而结合现有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提出控制系统危险的安全措施.[2]风险评估是FSA步骤中的核心和关键,做好风险评估对后面的风险控制和决策分析具有重要意义.[34]由于不同评估方法的侧重点和处理角度的不同,必然导致评估中产生分歧,本文利用一致性指数法分析沿海10个港口航行风险排序结果的一致性,然后再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建模,并对两种模型进行比较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6种方法中任意两种方法之间的一致性指数W的变化范围为0.630~0.982,变化幅度比较大.从6种方法中再任选3种或4种方法进行比较,所得W值见图1.
然后根据不同的λ值,得到不同的截矩阵,再进行聚类,结果如下.
0≤λ≤0.90时,所有方法归为一类:{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模糊理论,灰色理论,证据理论}.0.90<λ≤0.92时,分为2类:{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模糊理论,灰色理论,证据理论}.0.92<λ≤0.94时,分为4类:{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法,证据理论};{模糊理论};{灰色 理论}.0.94<λ≤0.96时,分为5类:{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法,证据理论};{模糊理论};{灰色理论}.0.96<λ≤1.00时,分为6类:{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模糊理论};{灰色理论};{证据理论}.
3 结束语
通过上面两种一致性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运用一致性方法得到的结果相对精确,而且可以进行互相比较,但数据量要求较高,计算相对复杂繁琐;运用模糊聚类方法对数据量要求较低,计算简便,但λ的取值相对主观,而且无法进行互相比较.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使用模糊聚类进行初步的聚类分析,然后利用一致性分析方法进行具体分析,以确保结果更加准确、可靠.从一致性的检验分析结果来看,针对同一问题进行评价时,最好能采用3种以上的方法,经过检验后获得的评价结论比较准确可靠.两种方法评价后不仅表现出评价结论差异可能较大,而且一致性检验的结果也不稳定.
参考文献:
[1]IMO.GuidelinesforFormalSafetyAssessment(FSA)forUseintheIMORuleMakingProcess[S].MSC/Cir.1023MEPC/Cir.392,2002.
[2]卢有杰,卢家仪.风险分析与决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胡甚平,方泉根,张锦朋,等.沿海水上交通安全的风险评估研究[J].中国航海,2010,33(1):5055.
[4]张欣欣,席永涛,黄常海,等.基于证据推理的沿海水域交通安全评估[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1,32(2):3741.
[5]IMO.FormalSafetyAssessment[S].MSC78/19/3,2004.
[6]秦庭荣,陈伟炯,郝育国,等.综合安全评价(FSA)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4):8892.
[7]葛育英,陈伟炯,秦庭荣.证据理论在海上风险评价中的应用[C]//2006(沈阳)国际安全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8]高洁.上海港集装箱运输竞争力评价[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5,26(4):6772.
篇12
中图分类号:TV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现今对城市地下工程的安全性控制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所面临的核心技术难题,不仅要解决地层与结构变形控制的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而且形成系统控制体系也非常重要。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时期,大量的地下工程开始或正在建设,而中国地下工程建设规模大、发展快的客观事实以及地下工程严峻的安全形势,使得确保城市地下空问的安全建设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加强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对策研究势在必行。
二、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及特点
在地下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与预期利益相悖的损失或者因各种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工程参与方的损失,被称为工程风险。地下工程具有地质条件差、周围环境复杂、围岩稳定性难以判断等特点,相比其他工程,具有更大的风险。地下工程建设的致险因子主要包括:施工技术、设备、施工操作等等,当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不好或者工程决策出现失误时,就会给工程带来风险,使得工程施工人员、设备、社会群体、自然环境以及周围环境不得不承受诸如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社会影响以及生态环境等损失风险。
三、地下工程安全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地下工程领域作为传统产业,受技术手段和管理水平的限制,在建设
管理实践中一直沿用传统的管理和作业方式,因此其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都不甚
理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缺乏规范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对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还没有出台合适的操作性较强的、具有一定强制意义的法规体系,风险管理在项目建设中的地位没有明确,实施安全风险管理的内容和流程不完善、不规范。
2、工程安全风险管理责任主体不够合理,安全风险管理经费不到位。地下工程发生事故的原因包括勘察、设计、施工、信息沟通和不可抗力等多方面,而目前中国的工程合同管理模式中,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主要由施工方承担是不够合理的。在工程预算中,关于安全风险管理的费用没有明确取费标准,在低价中标的管理模式下,容易导致施工方在利益驱使下,安全经费投入不足,不愿意加大成本规避风险而冒险施工。
3、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专业队伍不够规范,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国内对于监测单位资质、监测人员技术素质没有相应的管理和评价体系,使得监测队伍不够规范:针对“第三方监测”没有国家性的法舰进行明确规定和管理。国内对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咨询评估的从业单位和人员没有明确的资质管理,对于工程安全风险咨询评估工作的内容、质量评价标准、咨询工作的责任认定、从业人员资格认定等都没有统一的管理,安全风险管理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4、缺乏合适的信息化安全风险管理平台。利用信息化系统可以加快信息传输速度,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水平,增加项目各方的责任。但是,目的国内安全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很低,还缺乏符合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适合地下工程建设实际的信息化风险管理平台。
5、以事后控制为主,没有建立事前预防机制。“事故处理”与“安全检查”是传统建设安全控制的R常工作重心,这种被动的事后控制模式,无法做到对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监测信息的事中监控和工程风险的事前管控,不能有效的将施工监测结果及时动态地用于反映工程安全情况,无法开展系统全面的安全风险管控和预防。
四、地下工程的风险分析
隧道、地下厂房洞室群等地下工程项目具有项目投资大、技术复杂、建设工期长、建筑安装实物量大、项目涉及面广等特点。其建设和运行中存在不确定因素,且这些不确定因素具有很大的突发性和偶然性。因此,为降低诸多风险因素对工程项目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必要在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系统进行有效的风险研究,从而及早识别风险源和不确定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安全设计措施。对于隧道等地下工程而言,可以将风险定义为在以工程项目正常施工为目标的行动过程中,如果某项活动或客观存在足以导致承险体系统发生各类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那么就称这个项目存在风险。而这项活动或客观存在所引发的后果就称为风险事故。
在地下工程的风险分析中,工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不确定性因素包括地质的、工程的和计算的因素,以及地应力和岩体强度参数等。
1、地下工程的风险辨识
在地下工程的风险辨识阶段,由于主观性较大,为了力求识别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系统性,需要确保数据来源的准确和分析的科学性。比较常用的办法有德尔菲方法、专家调查法、幕景风险方法等,这些方法不只用于风险辨识,也可用于风险的估计和决策。
2、地下工程的风险评估
Al~Bahar定义风险评估是运用概率论的知识,定量地分析风险的不确定性以评价其影响程度的过程。依据风险的描述方式,所有风险评估方法可分为定性的和定量的。定性的风险评估主要用于工程建设前期,在可行性研究、合同阶段,可对其工期、费用做出预测并为方案决策提供基础。定性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风险矩阵、风险指数和MS风险评价体系等。
五、安全风险控制的工作程序
根据城市地下工程的建设特点,对于安全风险的控制应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本控制体系主要包括以下5个主要环节:
1、 既有结构的现状评估及安全性评价。 对于施工影响范围内的既有重要建(构)筑物进行基于现状的安全性评估,即考虑主要结构的残余强度,在各种典型变形模式下进行安全性分析,由此确定出极限强度,在考虑安全系数后可给出控制标准;对于复杂大型地下结构,考虑到施工过程中的力学转换,应给出各种不利状态下临时结构的变形和应力控制标准,从而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测对安全性进行预警和报警。
2、施工影响预测和施工方案确定。基于可行的施工方案对造成的附加影响进行预测,以确定出附加影响最小的施工方案。而当施工附加影响不能满足控制要求时,则应采取注浆加固等预处理措施,也可对结构提出加固要求,其目标是使施工附加影响达到结构标准可接受。而当附加影响无法达到整体控制要求时,可考虑采用“过程恢复”手段,以保证总体控制目标不超限。
3、过程控制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按照施工过程力学理论,采用变位分配原理,在既定的施工方案下将沉降或应力控制目标进行分解,明确每个阶段的控制目标,各阶段控制指标的分配应从理论分析、既往经验和工程特点分析等3个方面综合考虑确定。
4、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根据工程特点和控制重点,选择关键部位的重点控制指标实施全过程监测,在关键施工阶段可进行在线或远程实时监测,对监测数据实时处理并及时反馈;按照监测结果,并与施工过程相结合,通过系统分析对工程的安全性作出评价和判断,从而在施工措施上及时作出反应,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
5、工后评估及结构状态修复。 隧道施工完成后,客观上不可避免地要对既有建(构)筑物造成影响,或对结构的使用功能造成一定损害,因此应对所造成影响的程度作出评价;同时根据损害的程度对恢复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经济合理性作出分析和评估,并据此给出相应的恢复方案、措施和建议。
六、结束语
鉴于地下工程建设是一项风险较大的建设项目,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多和对环境、社会影响大,防治技术难度高,一定要做好的其安全管理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晓红;王宏图;贾剑青;隧道及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及可靠性分析的极限位移判别[J]-岩土力学2005(06)
[2]范益群;沈秀芳;乔宗昭;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系统的风险管理[J].地下工程与隧道 2007(01)
篇13
定性评估方法中主观因素影响太大,由于相关统计数据有限,定量评估方法发展基础明显不足,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成为目前采用的主要风险评估方法。杜修力等将网络分析法应用到地下工程风险评估中,利用专家调查法对地下工程中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运用MATLAB对各风险因素的比较判断矩阵及加权超矩阵进行分析和运算;刘保国等通过建立集德尔菲法、模糊综合评判和网络分析法于一体的模糊网络分析法,将其应用于公路山岭隧道施工风险分析,在公路山岭隧道施工全过程分析基础上,建立公路山岭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汪涛等}川采用贝叶斯网络方法建立风险事件、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结合风险贝叶斯网络评估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
2 深长隧道施工风险分析与评估
近年大量的高风险深长隧道工程正在或即将在地形地质条件极端复杂的岩溶地区或西部山区修建,建设过程中极易遭遇突水突泥、岩爆等重大灾害,针对隧道突水、岩爆、大变形等单个风险事件开展的研究日益增多。李术才、李利平等通过案例统计分析,遴选出突涌水的影响因子,分析了各影响因素与突涌水发生概率和发生次数之间的隶属函数或表征关系,建立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模糊层次评价模型。郝以庆、卢浩等利用概率理论对突水评价指标值的不确定性进行了表征,引入了属性测度扰动区间,推导了单指标属性测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多指标综合属性测度矩阵的计算方法。董鑫、卢浩等提出基于嫡的风险评估和决策模型,综合考虑了危险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并针对隧道突水,基于断裂力学理论,推导出了裂隙压剪破坏与裂隙拉剪破坏的临界水压力值,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临界水压力的影响。吴世勇等通过微震实时监测和数值分析等手段,开展TBM施工速度、导洞施工等TBM开挖方案对岩爆风险的影响研究。肖亚勋,冯夏庭等在锦屏II水电站3#引水隧洞极强岩爆段实施了”先半导洞+TBM联合掘进”实验,结合微震实时监测信息对TBM半导洞掘进的岩爆风险开展了研究。温森等针对洞室变形引起的双护盾TBM施工事故开展风险分析,根据后果等级结合发生的概率提出TBM施工变形风险评价矩阵。
深长隧道中地质因素不确定性大,影响机理复杂,目前风险评估主要侧重于研究地质、施工等因素与风险事件的相关关系,建立初步的风险评价模型,对于多种因素综合影响风险的机理和综合评估模型,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3 城市地下空间施工风险分析与评估
随着我国地铁、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蓬勃发展,围绕深基坑、盾构隧道、过江隧道、地铁穿越建筑物等工程施工开展了风险分析。张驰针对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深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开展风险分析与评估,提出了风险损失评价指标、风险等级划分以及风险损失计算公式。郑刚等开展盾构机掘进参数对地表沉降影响敏感度的风险分析,分析盾构掘进参数与掘进速度的关系,分析对周围地层沉降的影响规律,以盾构掘进过程中的关键掘进参数为底事件建立风险故障树并进行定量的风险评估。吴世明对泥水盾构穿越堤防的风险源进行系统分析,阐述风险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规避和处理措施,并结合杭州庆春路过江隧道泥水盾构穿越钱塘江南岸大堤的工程实例,验证所述风险控制措施的合理性及可行性。王浩开展浅埋大跨隧道下穿建筑物群的施工期安全风险管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施工开挖、支护进行精细化模拟,得出关键施工步序的变形量几结合类似工程经验和规范,制定安全监测的控制标准,以指导监测和施工。石钮锋针对超浅覆大断面暗挖隧道下穿富水河道施工开展风险分析及控制研究,在对可能采用的预加固手段及开挖方案进行初步比选后,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手段进一步量化比选。张永刚等针对渤海湾海底隧道工程开展施工风险评估与控制分析,考虑超前地质预报风险、施工工序风险、支护施工风险、防排水风险、超欠挖风险、海域段隧道施工风险、施工对环境影响、洞内环境对人员健康及施工影响8种类型。
相比深长隧道,城市地铁、地下空间地质环境信息更加完备,目前研究主要侧重于施工因素对于风险事件的影响,为施工动态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了依据。
4 盐岩地下储备库施工风险分析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