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校教育现代化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校教育现代化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校教育现代化

篇1

1.2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专指在电脑程序中处理图形、图像、影音、声讯、动画等的电脑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引进课堂,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先进的教学模式正在向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挑战。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主要有3大优点:①丰富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媒体教学中,运用课件向学生讲授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而且可以利用实物展示台或课件制作中的链接功能向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国内外新信息、新动态、新观点、新数据等,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视野。②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成为解决学时矛盾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③改善教学环境,更多地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授。多媒体教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清洁、舒适的教学环境,对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对学生来说,在同样的课时里不但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而且接收的知识更容易理解、消化,学习效率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提高高校教师现代化教育水平面临的问题

2.1高校教师自身思想观念陈旧,对于现代化教育的认识不深

面对面口传心授的方式是我国高校普遍采取的授课方式,也是众多非常出色的高校教师采用的方式,对于新鲜事物——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到来,他们普遍采取了消极抵制的方式,或者被动选择年轻助教做一些操作层面的工作。这从表面上看是采用了现代化教育手段,但对教学效果无直接影响。因为不同人对于相同授课内容的理解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无论大小都有可能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即使是简单的授课影像或者幻灯等形式,只有由授课者本人亲自处理才能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2.2政策缺失和资金缺乏,导致对于现代化教育硬件的投入不足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从顶层设计上缺乏有效、完善的政策体系,这给现代化教育的普及制造了很大的壁垒。反观高校本身对于硬件投入经费长期短缺,很大程度上寄希望于通过政府政策倾斜和资金补助,购买相关设备。因此,缺乏政府的支持,各高校很难通过自身的造血能力购买相关的硬件设备。此外,目前科研项目的投入有很大一部分为固定资产,但这仅包括科研设备,并不包含教学设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学设备的投入。

2.3尚未形成成熟的培训机制,导致教师现代化教育水平良莠不齐

首先,对于教师的培训大多也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经常是培训走过场,考核走形式,这不仅影响了培训效果,也浪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并且培训的内容过于陈旧,长期得不到更新,授课过程没有互动,很难让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有效消化。其次,培训过程过于注重理论和经验总结介绍,没有为教师提供实践的机会。最后,现代化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也严重滞后于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始终难以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因此不难解释,为何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授课方式而尽量避免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

篇2

教育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将信息通讯技术充分整合应用在教育系统之中,使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以及信息社会特有的重要组织与理论管理方式在教育领域实现的一系列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科教兴国思想不断深入人心,信息化的浪潮已席卷整个教育领域。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场由信息技术革命引起的教育变革,正在对教育的各个领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 教育信息化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

1.教育信息化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以电子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相继诞生和迅速发展,使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信息革命,人类开始了信息时代的新纪元。知识的剧增使全球信息化浪潮高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从而使各行各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高等教育是新时代的起跑线,它关系到民族、国家的未来。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中心,然而现代教务管理还效率不高,规范化不强。如何改变教育管理和发展战略,以迎接经济全球一体化,成为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

信息技术发展在教学模式、办学方式、教学制度、教学思想、高校功能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对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和变化。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校园网的普及,给高校网络教务管理系统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数字化校园已经开始在我们身边。

教务管理计算机化与网络化在国外的许多大学已经开展多年,管理模式基本上是面向全局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多数采用分布式网络管理。它将教学各个环节进行统筹考虑,以提高教务管理效率为目的,强调系统间数据的流通。由于多年运行不断改进,国外的教务管理模式已经处于比较完善的稳定运行阶段。但是,我们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国外高校的教学模式与我国的实际情况还有很大的差别,相关机构管理职能不同,教务管理办法也不同,所以我们还不能简单的引用,还应该本着借鉴学习的态度,探索研究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模型。

2.目前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广大高校正在积极采用先进的手段进行教务管理,有的高校自行开发教务管理系统,有的高校采取购买的方式,有的高校则为委托专业软件开发公司量身定做教务管理系统,并且有一部分高校已经开始运用网络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管理。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务管理的规范性和工作效率,已经在高校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促进了教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现代化。然而,现行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难以满足网络化的要求。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学资源的丰富,都使教务工作日益增多;多校区的产生,教务工作往往是校、院、系三级分层管理,教务工作的复杂化,使得教务管理系统需要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对传统的教务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操作过于复杂,不适合目前高校的教务管理情况。一些专业软件公司开发的网络式教务管理系统,虽然促进了教务管理的规范化,也在某些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往往过于追求严格的管理模式,脱离了高校实际情况,操作过于繁琐,不适合广大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务管理者使用。

三是教务管理系统灵活性差,缺少可扩充性和开放性。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对教务管理系统的灵活性要求很高,目前的教务管理系统,多数不具有扩充性,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的新要求,难以进行及时地调整。因此,造成一些管理系统不能长期稳定的应用。

四是教务管理系统的平台很多,水平参差不齐。目前我国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者很多,有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人员,也有在高校教务工作的管理者;开发的应用软件类型也多种多样,有单机版的教务管理系统,也有基于Internet的教务管理系统。教务平台的水平高低不齐,但是能真正适合高校教务管理实际情况,并且智能化的可扩充性的教务系统并不多见。

三、 学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根据实践体会及对高校教务管理发展的认识,笔者认为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在未来几年会向下面几个方向发展:

1.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化

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校区的增多,各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教务管理系统要求尽快实现网络化,以便提高教务管理的效率。

2.增强辅助教学的功能

以往的教务管理系统只作用于单纯的教务管理,和教学相脱离。在高校网络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加强课堂教学的辅助功能,时刻体现教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

3.提高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智能性

比如在教务管理系统中运用智能技术,以帮助教务管理者更轻松地管理教学、教师更方便的教学、学生更好地查询信息等。

篇3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025-02

21世纪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关系到社会发展和国家振兴的关键问题。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开辟出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提高高校人才专业素质和内在潜力,是我国高校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当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现代化电子、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都在发生重大变革,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当代高校教育中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是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运用于现代教育学领域,实现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断发展新思想、新方法,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现代化教育技术如何在高等教育中发挥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本文对现代化教育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和应用进行分析,对其实践应用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讨论,以期为当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1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高校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促进高校教学方式变革 教育是凭借一定的媒介才能进行的社会活动。在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的21世纪,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层出不穷,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逐步代替了传统的语言、文字、印刷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和内容,这不仅使信息传播速度和质量大大提高,还实现了远程教育,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普及教育的目的,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促进高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严重阻碍和制约了教学体制改革。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教学媒体普及更新,计算机、幻灯、录影、录音、数码相机、网络教育等在高校普及,这为高校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促进创新教育的全面实施 基础教育的价值在于教授人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传授人们接受和接纳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教育人们具备科研、实践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意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现代人才。我国传统教育方式与美国教育方式的区别在于受教个体个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我国教育应吸取美国启发式教育方法,在具备扎实知识基础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开放的思维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我国文化历史久远,博大精深,传统社会制度、观念都会对人们产生极大束缚,要实现创新教育,就必须将教师和学生从束缚中解放出来,而解放方法就只能依赖于现代教育技术。

2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学习新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是一些边远地区的高等院校,因受地域和经济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实际了解大型企业及大型新技术的机会很少,这无疑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这种情况下,摄影机、数码相机就为教育提供了便利。计算机可以辅助教学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向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料、学习计划和内容等。网络则代替了传统书信、杂志的信息获取方式,传递信息量容量大且及时,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询及网上教育等方式获取新的知识信息。目前远程教育已在高校普及,使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传播与利用,使得自主、自由、高效的学习成为现实。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观察力 传统教育方式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局限性。现代教育技术则弥补了这一缺陷。工科专业的学生往往需要观察工程技术上的应用问题,如在测量流量时,流量计的选择跟测量介质、精度要求以及客户要求等众多因素有关,可以选择压差流量计、涡轮流量计、电磁流量计等不同类型。生产单位通过细致的观察,可以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小小的改进,便可使产品性能和效益大大改善。如空调通风管的保温材料种类各异,而在材料选择时要综合考虑,既要保温又不易燃,还要与通风管接触严密,不因骤冷产生冷凝水,这些都是通过观察总结出来的。过去,教师只能通过讲授的方式教学,对于一些复杂的工程技术和繁复的系统及工艺流程,在教学过程中会很难通过语言来讲授清楚;而现代化教育手段便可解决这一难题,通过投影仪、数码相机等多媒体工具可使授课更清楚,学生也更易于接受,而且会对授课过程进行记录和存储,如重点跟踪观察。因此,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深受欢迎[1],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先进的教学内容要生动、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就要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以适应教学的需要。现代化教育手段应用多媒体工具,将客观事物形象化,可以更明显地表现出事物本质,引导学生由感性到理性地认识事物。现代化教育手段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手段,补充、丰富和延伸教材内容,引用最新成果和资料,使学生对专业发展有广泛的了解。只有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不断优化和扩展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出先进的人才。

3 对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应用的研究和思考

现代高校教学中已普遍应用现代教育手段,但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问题和不足。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要求教师熟练运用PowerPoint、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带动学生思考能动性,但在使用比例、方法、要求和频率等一系列问题上都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教学工作者不断地发现和解决。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多被教师用做黑板和教材的替代工具,缺少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对于课程资料的整理研究也较少,还有备课不足的现象发生,这些问题也严重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的发挥。

再次,高校扩充和教师流动使得高校教师就业环境宽松,增加了教师教学惰性[2],同时高校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受到制约和限制。

解决高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一些问题,首先,高校要有组织、有目的地对高校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重点是优秀的工作者的培训,他们具有真才实学,是教育的核心,但他们大多是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之前便存在的,通过培训可以使他们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强化对现代教育理念的认识和现代教育手段的操作能力。

其次,要进行全新教学体制改革,提高单位时间传递的教学信息量,合理规范教学大纲,在合理增加实用和先进的教学内容的同时压缩教学课时,注重带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再次,要加大现代教育设备投资,建立有效的激励体制[3]。如根据专业、学科需求有针对性地购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情况、使用效果等进行调查,将其应用情况与教师奖励、职称评定等结合起来,激励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直观、生动地授课,这也是将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应用在高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4 结语

教育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助力。现代教育技术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4]。就目前来看,我国还没有本质上实现教育现代化,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众多问题,这也指明了我国高校教育进一步改革的方向,要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和方式,构建全新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最终更好地促进我国的高校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

参考文献

[1]赖学江,俞惠敏.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J].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28-29.

篇4

前言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各种先进的手段开始进入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系统也必须迎接这场技术的大变革。体育舞蹈的现代化教学建设直接影响着整个体育舞蹈教育,也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现代化。所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问题已成为研究者们的关注点。

1.现代教育技术的界定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随之产生的新名词,是我国所特有的叫法,以美国AECT教育技术1994年定义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2.实验教学结果理论分析

在新课程标准下,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提倡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紧密结合,突出教学的个性化,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的个性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要实现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保持教学内容和理念的先进性,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来加以充实和完善,并根据舞种的技术特点来设计和选择教学程式。

在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实践中,可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和录像等)来创新教学方法,使体育舞蹈课程更加直观,并充满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能够充分发挥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扩大学生的感知空间,使教学形式更加灵活,提高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互动。

本人将授课班级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分班进行教学,一组为传统授课方式,二组为现代化教育技术授课方式,以最为便捷简单的多媒体教学来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验。

2.1现代化教育技术对学习体育舞蹈兴趣影响的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进行问卷调查对比,二组对体育舞蹈很感兴趣的人数增加了13.8% ,比较感兴趣的下降了5.1%和一般感兴趣的下降了7.3%。再看一组同学,很感兴趣的人数增加了9.5% ,比较和一般感兴趣的分别减少10%和8.7%,有9.3%的学生不想继续上课。

2.2现代化教育技术对体育舞蹈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比较

通过课中测试统计,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授课的二组学生练习时的平均心率比一组学生的平均心率高出5-8次/min。二组的技术动作授课时数比一组减少了4个学时,教师示范时间也相对应的减少,学生自由练习的密度提高了。同时二组的教学内容中增加了理论知识。在体质测试中,二组比一组达到优秀线的人数多3人,良好线上的多6人,不及格人数减少到4人。

3.现代化教育技术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3.1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系统,可将图像、文字、音乐、动画等信息,生动、形象、具体、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身体各部分都被调动起来,直观地感受到体育舞蹈的运动特点,再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进而在大脑中形成的印象更加清晰、具体,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第一次观看体育舞蹈课件之后对体育舞蹈的学习兴趣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因为新奇,增加了好奇心理,而使整个授课过程都认真学习技术动作。在课程结束后也能记住大部分的专业术语和专有名词。

3.2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教学(如多媒体教学),给教师备课带来极大方便,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而且在教学中利用课件进行动作示范,避免了由于教师个人的年龄、技术及个人理解的不同给学生示范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实验,二组同学不但技术动作相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们更为标准,学习效率及学习时间相对减少,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也可减轻老师因各种身体问题带来的示范难、备课难问题,同时学生也乐此不疲,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3效率逐渐提高

在上课前学生们可以通过观看课件、视频短片等资料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和复习已学习过的内容。课上教师带领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动作难等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去学习新内容,相应的减少教师讲解示范、领做的时间,增加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学生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教学效率。

3.4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交流得到锻炼

学生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学习,从而避免了学生离开老师就无法学习的局面,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自学能力得到锻炼。同时增进同学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4.结论与建议

4.1教师的思想要现代化,要以现代人所特有的开拓进取精神投身到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加强学习及时更新传统、保守、僵化的教育观念。要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又要全面地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即是一名“专家”,又要做一个“通才”,只有这样才能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4.2现代的教师应学会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更授课方式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将教学中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反馈到下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去,调整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灵活变换运用形式。

4.3大学体育课程理论课教学的课时数足够,才能使学生明白练习的道理,才会正确地进行练习,才会对练习方法举一反三,才会达到自我练习、坚持训练的目的。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可加强学生学习意识,增加课后学习时间,巩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4.4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能动的个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与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明快环境之下愉悦心境,并通过不同形式来提高技能,从而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4.5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软件与系统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体育舞蹈评价应摈弃单一的以技术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机制,在教学中应科学地制定体育舞蹈成绩评定标准,评价的内容应涉及到学习的态度,与他人合作情况,舞蹈技术掌握情况,实践发展能力,进步程度以及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等。评价方法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可以是体育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互评或自评。教师在评价中一定要注意对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强调评价的激励作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同时还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让学生更直观的明白自己付出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成绩。

5. 参考文献

[1]梁莉,凌华.体育舞蹈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素质、生理机能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

[2]廖小茜.从传播学视角探讨体育舞蹈的推广策略研究――以广西为例[M].河南师范大学.2013

篇5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1、对体育教学缺乏重视

现阶段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政府教育部门长期以来只注重高校文化课的建设,使体育教学的建设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从而导致学校师生对体育的不重视。学校不能投入足够的经费,体育设施不完备,各种活动难以展开,学生的体育教学也就难以改革;二是在目前的大学评估体系中,体育教学的成效对高校的综合排名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学校看不到它的功效,也就很难对其重视起来。

2、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还在发展中阶段,学校本身的翻新或是新校区的建设已经耗费大笔经费,而且由于近年来的扩招现象非常严重,高校的头等大事就是加快教学楼、宿舍楼的建设步伐,再加上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很难会抽出资源与精力去完善体育基础设施。高校的体育设施不仅陈旧,而且种类与数量都很少,不足以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长久下去,就会打击学生的锻炼热情。

3、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有待改善

首先,体育教学的内容单调、枯燥,项目训练没有竞争性与挑战性,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训练积极性;其次,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性,教师依然处于教学的主动地位,学生依然是被动者,教师与学生不能很好沟通,学生问题也就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而且,这种压制性的学习模式不利于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其次,体育教学形式单一,高校的体育教学课时本来就很少,还要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外教学本来是一种很好的补充手段,但很多高校都没有利用好这一点。

二、现代化视角下高校阳光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措施

1、树立高校阳光体育的教学理念

高校阳光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正确的教学理念引导与支持。首先,高校要确定开展阳光体育教学的信心,为该校的体育教学发展指明方向。只有高校加强对阳光体育教学的重视,相关项目的开展工作才能正常进行,而且,教学改革中的各项措施也需要高校给与一定的经济支持、资源支持;其次,作为阳光体育教学的真正执行者,教师应该具有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能尽到自己的职责与义务,将阳光体育教学真正落实到教学中。高校应该多举办一些岗位培训或是相关的教育活动,促进教师对阳光体育教学的深入理解与剖析,使教师能掌握并熟练运用其教学方法,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全面推动阳光体育教学的进程。同时,还要不断加强教师的现代化理念,确保教师理念与时代的同步性,确保阳光体育教学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2、创新体育教学的形式,丰富体育课堂的内容

体育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大量的运动与锻炼,单靠课堂的理论灌输或简单的项目培训是不够的,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学形式的创新,将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利用好课外教学的补充作用,积极成立相应的体育社团,将共同爱好的学生聚集起来,通过彼此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促进其共同进步;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或是竞赛项目,吸引学生参与进去,挑战自己,加强其自我提升意识,能自觉投入到体育训练中去。体育课堂还应在篮球、排球、乒乓球等传统项目的基础上,积极采纳学生的建议,加入一些当下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比如跆拳道、啦啦操等,同时,要合理控制运动的难度与训练的强度,使学生都可以参与进去。体育课堂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不断丰富其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能更符合新时代学生的体育需求。

3、完善体育教学基础设施

阳光体育教学的开展与推行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持,只有保证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阳光体育运动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因此,高校应该加大对体育的经费投入,不断改进与完善体育设施的现状,为教学、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运动环境。首先,要加大对体育场地(田径场等)的建设力度。体育场地是师生开展体育运动的主要场所,只有保证有足够的运动空间,才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其次,要不断增添高校的体育器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尝试与选择,使之能满足更多人的爱好与需求,而且,其数量的丰富也允许了更多的人同时锻炼;最后,还要做好对体育设施的管理,使这些设施能真正为学生而建,为学生而用。应适当延长体育场地的对外开放时间,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更加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分配。总之,高校要加强对硬件设施的建设,用良好的环境氛围激发学生的运动意识,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完善阳光体育教学的现代化管理体系

随着阳光体育教学的开展,高校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明显表现出落后性,不能再满足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需求。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管理体系的建设,不断改进和完善其相关制度,使之能与现代化的阳光体育教学相匹配。首先,在教学指导方面,应该加强对和谐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师生之间平等友好关系的建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课堂积极性,使其可自觉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其次,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不能只根据学生在最后考核阶段的成绩来确定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和相关项目的锻炼是否合格,还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以及锻炼过程中的阶段性指标。最后,还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对管理体系进行科学、合理地划分,在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可知,高校阳光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通过树立高校阳光体育教学的教学理念、创新体育教学的形式、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完善体育教学的基础设施以及现代化管理体系等措施,全面推动高校阳光体育教学的发展,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姚焱兵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李文娟.高校现代化视野下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04(30):112-113.

[2]井红艳.多元视角下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长效机制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28(04):25-28.

篇6

新时期在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教育管理模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高职教育管理工作必须立足于高职生的心理特点,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在教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调动高职生的积极性,注重高职生的自我管理。为此,各大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认清形势,积极探索和研究适合新时期高职生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大力推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创新。

1 现阶段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分析

高职教育不同于中学教育,对高职教育的考核是来自社会对学校毕业生的评价。高职的教育关乎到一个高职生的一生,因此,学校不能因为高职生已经是成人,而忽视对高职生的教育,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理解的是高职生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然而,现阶段在高职教育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新时期的高职生大都是80后、90后,他们在心理上与之前的高职生存在很大不同,比如,很多学生在社交生活中一方面在亲朋好友面前表现得开放活泼,另一方面在陌生人面前较为沉闷。由于他们中的多数人都是独生子女,不善于与人交流,在宿舍极少说话,使得性格越来越孤僻。此外,由于这些高职生从小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强,进而表现为心理承受力不强、责任意识较弱,但是他们往往热衷于接受新事物,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喜欢寻求刺激,求新求变。对此,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充分立足于现阶段高职生的心理特点,避免因使用传统的过于严格的管理方式而引起高职生的反叛心理。

其次,很多高职教育管理者认为高职生已经是成人,学校应该尽量减少对学生的纪律约束,强调人性化管理。但是,在中国的教学模式下,大多数学生在中学学习过程中,业余活动时间较少,学习压力较大。进入高职校园之后,学校给学生营造了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很多学生会将其作为自己放松的理由,在学习上逐渐懈怠,甚至很多学生在上高职的过程中出现厌学、逃学的情况,所以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者一定要注意高职生的学习状态,特别是对很多新生,一定要立足于高职生的心理特点,树立正确的教学管理方法。

再次,现阶段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过于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高职学生毕业之后难以适应工作需要,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不高。加之,很多高职学校的教育资金不足,学校教学所使用的软硬件设施陈旧落后,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比如,在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都在筹划扩建,但是却都面临着学校占地面积少、规模小、师资队伍专业素质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出现了很多只重视数量,轻视教学质量,重视学校收益,忽视学校教学实效等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难以实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

最后,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教师墨守陈规,囿于传统的思想观念之中,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头脑,势必会带来很多的问题,诸如工作缺乏激情与创新,缺乏责任感与奉献精神等,都给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增加了阻力。教师是学生的精神领导者,是目前提高学校教育水平的间接动力。但是,如今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各种诱惑,高职院校为了增加自身的影响力,吸引就读学生的数量,大都给自己树立了奋斗目标,比如非重点学校要变成重点,重点学校也努力拔尖,这样学校的教师被动员起来参与其中,然而并不是每个教职工都可以把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做到完美结合,不免出现有人未能有足够的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不注重自身素养提高等问题,不利于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2 高职院校进行教育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对策

针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相关教育部门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改善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体制:

2.1 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管理者应该注意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加强和改善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之间的合并和重组越来越多,很多学校也由原来的专业型学校向综合性学校发展,为此出现了很多学校专业多而不专,而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出现脱节的情况也越来越多,高职毕业生的质量不高是现阶段社会对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普遍评价。为此,为了提高本校的学生质量,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不断改进自身的学生管理模式,对学校专业进一步划分,不断优化学校的专业设置,创设特色专业,进而提高学校专业人才的质量。此外,对于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而想调专业的学生,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一方面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培养他们对所学专业兴趣;另一方面,则支持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学校应该制定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让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堂的选择、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方式的选择上有更多的发言权,并且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以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2.2 完善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性

各大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完善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改变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监督模式,加强国际合作,不断向更加开放、更加自主和更加民主的方向发展。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重要管理体系,各大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制定多层次、系统性和全面性的教学体系,不断提高高职教学质量。

2.3 创新教学管理体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过程中,建立包括决策、执行、监督三者相结合的高职教育管理体制,让三者有效结合。在教育管理的决策层面,为了保证学校决策的科学性,应该由相关专业和学校管理人员组成决策委员会。在执行管理方面,由学校的中层管理部门组成,确保学生工作的有效性。在监督管理层面,要充分发挥全校师生的监督作用,并组织专门人员形成固定的学校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于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这种三维一体式的教学模式,确保学校制定的决策具有更高的可实施性,并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的管理质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职教师来说,作为教学中主体,一定要从自身角度认识到自己的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实践中逐步和自身的教学理念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升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学校应该通过严格的教学评价体系让每个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更好地认清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身技能,更能够促进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科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家应该制定明确的标准以及完善的培训机制,让教师可以主动接受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还应该努力为高职院校教师提升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只有在这种的环境中,教师们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不断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教学管理,学校的教育管理的目的在于加强对学校内部与教学相关的各项工作的管理。高职教育作为一项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再创作的过程,其最终目的在于实现知识信息的传递,以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中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自,而且很多学校都针对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特点,转变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以顺应时展需要,深化改革,建设现代化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

3 结语

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各界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此,各大高职院校应该正视自己在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教学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和考核机制,加强学校内部的软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金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3).

[2]李亚杰.高职院校的管理创新[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4).

[3]李新宇,赵丹.高职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11).

篇7

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高校未来的体育教学会越来越现代化、信息化,高校的体育教育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需要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高校的体育教应该创新,加入信息化的潮流中,传统的教学方式随着与信息化的融合,其缺点也逐渐暴露,因而,将信息化技术贯穿到整个体育教学中就极其重要。

一、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传统教学自身缺陷

现在高校体育课程采用的都是机械式教学,基本是老师在讲内容并进行身体的模仿,学生都是通过听和记忆,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只能记忆,来不及思考和模仿,当老师讲完下一条内容而上一条的内容就已经忘记,没有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导致动作忘记或者动作错误,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上课也只是变成了敷衍,造成学生学不会,老师教学水平差。

(二)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发挥的因素

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能力也逐渐下降,而体育教学是使学生掌握运动技巧和能力,并加强锻炼加强身体素质,需要老师的专业和技术达到很高的水平之上。否则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在高校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学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有技术性简单的也有技术性难的动作,而老师会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和年龄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内容去教学,避开一些难点,这样就会学生对难点技术动作的学习产生影响和限制,所以年龄现象在体育学中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枯燥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讲我们被动接受,从小学到大学已经形成了我们固定的思维模式,从而对学习产生了厌烦的情绪,在现在教学模式中,我们如何改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并提出建议,是现在摆在高校教育者面前的难题。

二、信息化对高校体育教学现代化优势分析

(一)促进高校教学进入现代化模式,增加创新力度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而良好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将信息化全面推进到高校的教育当中,实现信息化、现代化的教学体制,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积极学习国外的教学模式,并且不断的创新,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工程,成为引领者[1]。

(二)加强推进信息化教育,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高校的信息化教育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步骤,所以高校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是重中之重,同时,高校现代化教育要大范围推广和应用,使我国的每一所学校都应用到其中,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2]。

三、信息化对高校体育教学现代化推进作用

(一)教学的结构优化得到改善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普及,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在高校教学方面信息化技术与教学相结合,使教育工作者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信息的传递工作,是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创新,现在现代化的教学可以使老师更加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也可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加快了教学信息的传递,改变了以前的“填鸭式”教育,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并且参与到学习中,这样教学不仅老师可以很好的了解学生的知识的掌握情况,也降低了教学成本。提高了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能力,很好的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高质量的完成[3]。

(二)节约教学成本,有效传递信息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已经覆盖到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所以信息化的教学在每一方面都会涉及到成本问题,将教学的成本结构进行了改善,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使教学的内容的提纲得到优化,同时对出现的问题也能做及时修改,也会减少教育工作者的管理问题,这都是在节约人力、物力的成本,信息化的教学引用大量的互联网的信息,让教学资源得到共享,减少资源成本。将节约下的成本在投入到信息化技g教学的研究中,并不断创新改善,提高教学质量,这样形成良性循环,让高校体育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良好的发展[4]。

(三)加强管理

信息化教学在我国形成,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信息化教学引用互联网中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是在任何地区,任何国家都可以应用,这样使高校教学的管理部门能够更好的掌握好与学生之间交流和沟通,拉近彼此距离,使学习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将新的内容和先进的技术进行分享,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来改变相应的教学制度,保证学生选择的个性化,形成教学的多样化。

四、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的教育对我国的教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教学为学生提供新的知识和技术,信息化教育应积极推广,使体育教学中的到充分利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达到更好的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欣,管月泉.用信息化推进高校体育教学现代化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5.11(2):109-110.

篇8

一、现代教学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电子设备进入课堂,使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教师可用动态的方式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地传递教育信息,刺激学生感官,传播教学信息,优化教学过程。

(一)可以变抽象为具体,模拟微观世界的化学反应和现象,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

化学反应机理、化学概念是反映化学过程中最本质的特征,它们具有逻辑性、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大多数学生理解起来感到很吃力。教师单靠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很难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化解这一难点,可通过多媒体技术,运用动画,生动、形象、直观地模拟进行解释。同时用多媒体技术所做的多媒体课件在呈现客观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结构和运动特征时比传统教学的优势更加明显。

(二)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利用多媒体的人机对话、超文本、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信息贮存量大等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辅之以必要的反馈练习,及时肯定或解答,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查找学习障碍,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提高课堂效率、增大课堂容量、进行全面即时性辅导、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的效率,是其他教学媒体所难以相比的。

(三)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引入可以增强教学过程的交互性,使单向的教学活动变为双向的或多向的教学活动。计算机存储量大,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加深学生的认识程度,使得学生思维不仅横向发展,更向着纵向发展。计算机网络可以缩短时空距离,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形成互助合作的优良素质。如电子图书馆和网络的服务,允许用户把信息(电子邮件)传给本系统的其他用户,更可以通过一些学校或企业创设的网校进行交流与学习。

二、化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时机

(一)微观粒子的变化、运动、结构。

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直观具体地描述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结构,原子轨道的形状和空间伸展方向,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从不同角度观察共价键和晶体等的形成过程,以有效延长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以C60结构为例,课本上仅为平面结构,用现代信息技术制成三维立体图像可以让学生选中一个碳原子,然后叠加成C60,使学生形象地了解C60实际物质结构与空间距离、键角等的关系,有利于理解碳的空间结构。

(二)元素化合物的实际用途或现代化科研设备与化工生产设备及工艺流程的演示。

对现代科研设备与工艺流水线,教师可以把一些较为复杂的设备与工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成图片,模拟反应原理,使学生清楚明白地看清原料的加入、气体的流向、产品的流出等过程,让学生不出校门即可取得实地参观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教学效果。

(三)有毒,有害,以及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实验。

如一氧化碳、砷化氢等毒性实验,铁的生锈,煤和石油的形成等,常规教学只能教师口述,而多媒体课件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三、信息化环境中教师的作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借助计算机,师生在教学中可以交互显现信息,整个教学组织过程教学信息的流通不再是一个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过程,而变成一个师生之间能够实现信息互动的双向反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利用计算机网络和虚拟现实教学技术,学生的学习将不再是单纯的演绎或归纳过程,而是一个建立在逻辑思维体系基础上的全方位认知发展过程。

这种互动性不但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活动情况,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与调整教学内容,不断激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而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需要及时提供指导信息,学生也可以主动向教师咨询请教,实现个别化学习,促进个性的形成,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将出现新的变化:教师将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而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除了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必备的教育理论外,教师应注意搜集与整理教与学所需的各种信息,把各种教学资料存储到电脑中,以便编制CAI课件。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在化学课堂上适当的应用,教师还可以自己进行脚本设计,使得多媒体课件更加形象生动,更有说服力,与化学教学活动联系得更加紧密。

四、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化学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不能替代教师,而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教师应该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点睛之笔。现代技术手段与常规教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多媒体课件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工具,凡是能够用普通媒体如模型、挂图等实现的就无须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粉笔和黑板仍应是教师的主要教学工具,教师也需要精辟的讲解配合有条理的板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是不能变的。

板书是教师用以传达教学信息的一种媒介,在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中,板书可以揭示教学内容的要点和逻辑层次,体现知识脉络和体系,将教学信息的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便于联想记忆。沙塔洛夫“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的产生就源于板书的启示。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知识具有层次性、阶段性,没有板书或者仅仅只是展示一下板书,知识的全面性或者层次性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否则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是对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声音、动画有较强的记忆,而他们所记忆的知识点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不系统的。

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教学内容的密度加大,节约课堂时间。但是在课堂时间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是有限的。知识过多,学生只能跟着课件大致浏览一遍,往往课上听得明白,课下却用得糊涂。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改良和重新组织。

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尽管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它不是万能的,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和否定其他的教学手段,只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完全补充、完善和发展。今天的化学教育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在未来的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因此无论是哪一种完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探究式学习都不可能培养出良好科学素养的实践者。

参考文献

[1]刘爱兰.运用多媒体与网络资源提高化学教学质量[J].鄂州大学学报,2007,(05).

[2]赵立芳,房喻.大学化学.2004.2,VOL19,第1期.

篇9

0引言

高校在教学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重视统筹规划和布局,建立完善的新型体制与工作流程,加大资金投入,更新软硬件设备与优质教学资源云端化整合,加快教学管理信息化进程,构建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提升师生应用信息化设备学习能力,深入推广教学信息化的应用成果,以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 “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教学信息化建设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其建设水平已成为衡量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1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1.1高校信息化建设规划初步建立,但相关制度及部门设置尚需优化加强

教学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顶层设计直接影响着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合理完备的建设规划在教学信息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使高校已有的相应规章制度与当前信息化的建设相互无缝融合,而且可为其提供高效的机构管理和人事支持等方面的保证。

但根据目前调研统计结果来看,虽然已经有近八成的高校有明确的校领导来负责校园教学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但高校教学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并不均衡,主要单独由(现代) 教育技术中心承担教学信息化的实施工作;少部分高校设立了2-3个实体机构分别承担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教育技术推广、普及工作,网络中心负责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中心负责信息化建设应用系统开发、建设和数据维护等;一些信息化走在前列的高校还设立了专门的信息化建设机构,如信息化建设办公室等。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技术的发展与教学方法的革新,迫使教学信息化机构的职责定位与功能也需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当前高校在信息化建设和推广过程中存在部分功能交叉或机构职责定位不清的问题,造成了极大的数据冗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推进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1.2信息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较低

随着近些年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各种网络技术和信息化设备已在各高校得到了很高的普及率,已基本具备了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运用信息技术的条件,各类高校的多媒体教室(配备如计算机、音响、网络接入、投影仪等)建设情况已达到较高水平。

在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大多数高校都具备了OA办公系统、电子邮件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和科研管理系统等各门类的校园信息化系统的部署和应用。但在目前被调研的高校中,各职能部门和师生群体用户普遍反映系统不稳定、不智能和不友好,与目前主流互联网公司软件产品的友好体验相差较远。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这些应用系统所属部门各司其政,只从本部门需求出发进行研发,系统间数据不兼容也不能共享,给今后的功能升级、产品维护、资源共享等方面带来许多不便,造成校内师生用户体验较差。

1.3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水平低,资金投入大利用率差

目前高校的教学信息化建设还大多停留在“重硬件轻软件,重业务轻资源”阶段,更多的资金投入在教学仪器和多媒体设施上,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较低,部分高校日常信息化教学还停留在“多媒体教学”阶段。但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伴随着移动宽带网络和智能终端性能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设备和终端设备方便快速的接入互联网。在当前云计算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高校如何安全、有效地处理互联网上的数据和信息就显得十分重要,是一项十分艰难的挑战。

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中服务器、存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耗资巨大,维护和更新成本过高。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使师生对信息需求量剧增,高校在原有信息化建设思路下,不得不采更多资源、存储和服务器来对师生提供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与此同时要增加更多的专业信息技术人员和更多的维护运行成本;另一方面各学院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购入的服务器、存储、电脑等设备由于管理和维护等原因,存在闲置或未启用的情况,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2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教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为了能从大数据的角度出发,推进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应从教学信息化的政策体制、平台搭建、资源整合、培训推广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制定规划思路。

2.1创新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优化部门设置与工作机制

高校应重视教学信息化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按照优化配置、注重实效、分步实施的原则,将“教学信息化硬件、软件、服务、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进行一体化规划与建设,促进教学信息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各高校应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将教学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技术部门支持,并且需要各个相关管理部门、业务部门和校内各院系的密切配合和参与。因此,应成立教学信息化领导小组,不应将信息化建设任务单独推给一个或几个独立职责的现教中心或信息中心等部门,而是建立将主管教学的学校和各院系领导、教师、学生等各多方角色加入到教学信息化建设决策、规划、管理的组织中来;成立信息化建设监督机构,推动学校教学信息化服务部门的制度、资源和人员的协调整合,形成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

2.2优化资源投入和布局,构建高校云计算平台

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化的建设普遍采用的是自主建设、自行购买的模式,各学校根据自身需求购买基础设施设备、电子资源和信息管理系统,在过去十几年间投入了大量资金,也取得了一定的信息化成效,但由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不同时期购买的服务器、存储和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多,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管理和维护, 其运行和维护成本越来越大,而且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此时应该优化资源的利用,尽快构建高校云平台建设,高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云计算是通过网络连接各终端设备,为用户提供数据运算、存储和处理服务,可以对用户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共享,因为数据收集和存储过程并不是在某台计算机进行,而是在云端完成,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数据存储操作,且不必担心数据丢失问题,即使计算机出现故障,数据也会被安全地存储在云端。

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校教学机房以及办公用的计算机,需要M足不断更新的各种教学办公的需要,机器的配置会随着应用软件的要求而不断变化,硬件设备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设备往往在购置后不久就需要更新换代。而采用云计算所提供的服务,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云计算解放了硬件配置对终端的限制,即使像手机、IPAD、甚至仅仅是显示器(配合云桌面设备)等低配置的终端设备,也能使用类似超级计算的应用。因此高校可以将资金投入到云计算中心建设,优化和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构建统一的数据中心,节省开支。

2.3高校教学信息化开展定期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

篇10

是我国现代社会先进文化的核心,从本质上来讲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但必须看到,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时至今日,仍然对我国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精神风貌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彰显出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内容不断得以丰富和印证,进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儒家文化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如何体现现代价值,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 儒家文化概述

儒家文化起源于先秦,是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学流派,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积累和流传下来,至今对当代文化都产生重要影响的古代文化。它以物化和精神两种形式存在:物化方面包括经典文献、文化物品等客体形式,精神方面包括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审美趣味等形式。儒家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历史、政治、哲学、文学等诸多方面。它对中国的价值观念、心理结构、道德规范、人生理想、政治、哲学、宗教等的形成和发展起主导作用。因此,儒家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颇为深刻的。

二 儒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1.儒家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理论来源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文化的思想文化内核。孔子认为:仁是一个人内心所有的东西,而礼则是表现在外

的种种礼节,对人要做到温、良、恭、俭、让,多为他人着想。到了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性善论。发展完善了孔子的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认为人性本善,主张仁政统一天下,并且把仁学发展成为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荀子提出了从性恶论的角度出发发展孔子“礼”的思想,主张“以礼为主,礼法并施”认为人性本恶,加之没有礼的约束,社会就不会稳定。这些思想都为后代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孔子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依托,仁、义、礼、智、信仍是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部分,这些都说明了儒家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2.儒家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孔子作为古代教育的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后代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模式。儒家的内在观要求知行合一,学习要身体力行。儒家的教学原则如下:(1)因材施教。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认为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2)教学相长。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为思想政治的教育者,不但要从书本中学,还要从学生身上学。因为教与学本来就是相互促进的。(3)身教重于言教。儒家文化强调“正身”,“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注重强调教育的示范作用。教师要先做到慎独,“吾日三省吾身”,为学生做出表率。

3.儒家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人文精神的支撑

儒家文化在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追求人自身的发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其表现出的鲜明的人文精神、注重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的特点,既培养了教育者的艺术气息,又提高了人生的自我修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人文精神支撑。因此,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水平,应正确引导受教育者理解儒家文化,拓展受教育者的知识面,培育其高尚的情操,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借鉴儒家文化,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精神素质,有利于当代受教者中国梦的实现。

三 儒家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新形势下,文化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越来越走入更多人的生活。一方面,在现代化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在儒家文化中寻找更多合理有用的成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另一方面,要把对儒家文化的合理借鉴与教育实践相统一,与社会相适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

1.融入儒家经典思想,明确文化向度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看,主要是对受教育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自我意识的培养,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的枯燥和讲授方式的单一,受教育者的接受效果较差,只知道儒家文化长期流传下来的固定语句,却不知道如何实践。因此,把儒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当中,讲授《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儒家典籍,讲解儒家的文化和社会价值,更新一成不变的教育内容,使学生受到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处世态度、方法和道德情操。另外,也应将儒家文化与现实社会相联系。利用儒家文化中的“仁爱”思想与现实社会中的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相对比,淡化自私自利的小人思想;利用儒家文化中的“见利思义”“以义生利”,把“义”“利”有机地统一起来的思想与现实社会的拜金主义相对比,突出道德在金钱利益中的重大作用;利用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与现代个人利益高于社会利益的状况相对比,引导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

2.引入儒家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成效

儒家在古代的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视方式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借鉴儒家文化中的因材施教,最重要的是把握学生的智力、兴趣和个性等,做到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注重儒家文化中的身教重于言教,强调教育者要率先垂范,重视教育的示范作用,利用“慎独”教育学生的同时,先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表率;注重儒家文化中的教学相长,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育者不仅是要从书本上学,实践中学,还要从学生身上学,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教学相长;注重儒家文化中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教育者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进而取得学生的信任,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才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

3.塑造儒家理想人格思想,完善教育目标

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对理想人格的塑造。儒家学说强调:追求真理和理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内容,实现人生价值应以推崇人的道德品质为先,淡化物欲,以大体为重。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应继续弘扬爱国、爱民的思想,完善自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首先,儒家提出的仁爱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加大仁爱在教育中的融合力度,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一是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增加更多仁爱思想的教学内容;二是在实践中组织到敬老院、孤儿院等关心他人的活动;再次,教育学生要有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和情操,做到:“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培养学生维护社会正义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最后,培养“以和为贵”的处世原则,将儒家“信则人任焉”与现代教育中的诚实守信相结合,讲述典故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强调诚信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更好的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李立国.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与当代价值[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汪泽青、庆格乐.儒家思想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篇11

在现代性境域下,社会在不断转型,人本性凸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介体,其发展也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转型势在必行。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涵和特点

1.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抓手和教育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平台,话语是人际交往中的核心结点,是一种语言符号系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指高校文化语境和环境中,教育双方需要遵从的一定的话语规律和话语原则,其主要内容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内容,核心环节为话语关系,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的顺利开展。

1.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特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特点如下: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具有非常明显的意识形态性,话语和意识形态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语言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通常会议一定的意识形态为导向;②话语的目的具有明确的思想构建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高校学生传输一定的信息,具有构建双方的平等和谐话语关系和实现教育双方交互对话的重任,以确保高校思政政治教育话语的实效性;③话语信息具有非常清楚的学科逻辑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蕴含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重要信息,其中理论体系是最重要的表征形式,其能够揭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和学科的归属以及学术性质,由于学科门类之间具有不同点,因此话语体系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别;④话语的表述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特定的语境,在社会不同进步和进步中,话语也必然会发生变迁。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现代转型的思路

2.1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过程中,人们非常倾向于将高校思想政治的意识形式属性看成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实践生长和重要规定,也就是说在实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来引导广大学生认同意识形态,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将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意识形态,具有建立各种立场以及维护和改世界的意义。从强烈的意识形态性本质来看,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目标、地位和本质中均具有重要的体现。因此,在现代性境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要不断创新和整合,在整合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理论,将其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同时合理借鉴传统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积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体系,以新媒体、自媒体等作为典型代表,深度整合公共交往话语、生活话语和道德话语等话语内容。

2.2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方式

在现代化境域下,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话语方式也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因此还需要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中,教育者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讲授的主导者,其具有分布话语权利和分布话语资源的重要权利,教育者控制了整个高校思想政治话语教育,但是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话语控制并不能释怀,不能体现受教育者的话语自觉性。但是人与人的交往是相互的,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也应该是敞亮的,这才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而这种高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支配明显和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不相适应,如果继续沿用这种不恰当的话语就会导致人类萎缩,这种传统的话语方式仅仅是将受教育者放置在客置对待,忽视了受教育者的话语积极主动性,容易导致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的话语权悬空化。因此,在现代性境域下,一定要改变这种单向控制式的话语方式,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交互型交往模式,凸显话语教育模式的双主体发展,促进话语双方的正向话语介入。

2.3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

在现代性境域下,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一定要转变理念,结合现代社会的时代诉求,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统领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够突出时代的特征和时代的主题。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时,一定要将现代社会的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中的合理诉求融合其中,继续凸显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同时还要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生命力和号召力。此外,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还要不断延伸话语内涵,拓展话语传播的观念,建立开放、平等和交互的新媒体信息平台,改变传统高校思想政治话语的独白特性。总之,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一定要跟随者时代的脚步,不断创新理念,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影音共融和图文共现来突出高校思想政治话语的时代特征,在高校思想政治话语中融合新媒体话语。

3结语

在现代性境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着一定的困境,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就一定要不断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方式,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

参考文献:

篇12

一、后现代思潮关于人性的基本特征

纵观西方国家教育的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三个阶段。前现代教育认为上帝是万物的主宰,现代教育则崇尚科学、崇尚理性,于是人取代了上帝。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人们失望地发现,“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于是,后现代主义学者福柯惊呼“人死了”。后现代教育打破了人的主体性的现念,给予人和人性研究更多的解放和自由。

二、后现代语境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的启示

作为一种社会批判理论,后现代教育反对宏大的叙事,重视自组织过程和隐喻的教育方式,具有解构性、多元性、开放性、平等性的特征,对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师地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第一,解构性注重教育的差异性。第二,多元性关注与学生的对话。第三,开放性要求知识的科际整合。第四,平等性要求重构教师角色。

三、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规划课程建设的几个观点

在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研究上,多尔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他把课程概括为“4R” 标准,即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认为课程应该具有解构主义和非线性特征。课程内容应该具有适当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失衡性,这种不确定性需要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相互协调。

第一,重新诠释教师角色

在后现代语境下,教育以“完整人”教育为核心。教育不再只关注于结果而更重视过程,知识也并非是终极的真理,为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教育部办公厅2007年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这是一门融理论性、实务性和经验性于一体的课程。在课程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教师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在备课阶段,教师是一名导演和策划师。既需要通盘考虑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做好课堂方案的策划工作。在上课阶段,教师是一名组织者和倾听者。一方面课程教育教学的进程离不开老师的组织领导,另一方面在活动体验分享中,教师要用心倾听,发现学生描述性语言背后的隐喻意义,以同理心去理解学生,达到共情。在成绩考核阶段,教师是一名裁判员。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需要在知识、技能、态度、观念等方面进行客观合理的评判。教师扮演的不同角色,充分映射出后现代教育所提出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的理念。具体而言,既不能将教师“权威化”,也不能将教师“边缘化”和“不作为化”。

第二,活动体验的创设

后现代教育提倡知识的境遇观,重视知识的体验。为了全面深入地学习知识,提升技能,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活动的体验十分重要。首先,活动体验符合大学生认知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潜能。其次,活动体验贴近真实生活,有利于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最后,在活动中能够真正实现“知”和“行”的统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实践证明:失败的活动体验只偏重于泛游戏的娱乐要求,忽略内在的反省和感悟。成功的活动体验寓教于乐,在开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引人深思,有效地实现知、情、信、意、行的有机结合。

在课程中经常使用的活动有: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游戏活动法、模拟场景法、小组讨论法、户外拓展训练法、学生讲课法、体验交流法、问题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社会实践法、生涯人物访谈法等。

第三,对话方法的运用

对话是后现代教学的主要方法。在进入课堂教学情境之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对话。对话和交流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克服单方面知识的灌输和机械记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

第四,课程评价机制的确立

考察课程是否起到了教学效果,评价环节至关重要。职业生涯教育规划课程不同于单纯的理论课程,不仅要评价学习的知识内容,还要评价学生主体是否采取具体行动,生涯意识是否得到提高;不仅要评价教育的结果,还要评价教育的过程;不仅要进行定量的分析,还要进行定性的分析。所以,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评价中要坚持多维度、多视角的评价标准,有利于塑造一个“完整的人”。

篇13

一、理论基础

笔者以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为理论依据,探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教学应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当然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二、研究方法

1.研究问题

笔者研究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问题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能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的假设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2.实验对象

笔者在周口某高校英语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两个自然班,共70名学生,一个班为实验班,35人,另一班为对照班,同样为35人。

3.实验和测试

实验前,笔者对学生目前的英语水平进行了调查,目的是调查两个自然班目前英语水平的差异,并与实验后结果作对比。调查采用的是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的英语成绩,并应用SPSS软件进行了t检验,结果如下。

p>0.05,t=-.841

由上表可知,实验前,两个班的英语成绩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t=-.841),从而为下一步实验做好铺垫。

在实验期间,学生每周6学时英语课,实验班学生每周抽出4学时在多媒体教室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课,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其余2学时仍在普通教室,课本为《高等院校实用英语专业综合教程》。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授课时,或为学生制作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或穿插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或向学生展示语言简练、结构清晰的优秀作文范文,或使用生动形象的图片等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充实、丰富。对照班学生仍然在普通教室授课,每周6学时,不做特殊训练,教材与实验班相同。实验期间,两班学生定期有着同样的作业,包括写作、阅读、翻译等,都由同一教师批改和讲评,讲评不做特殊的要求,也不占用很长时间。

四个月(一学期)后,学生参加一次英语测试。测试题型与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很相似,包括听力、阅读、完形、翻译、写作等,他们的成绩被作为实验结束的测试成绩。

4.结果统计

实验结束后的测试全部采用统一标准阅卷,即参考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阅卷标准,阅卷老师为经验丰富的英语专业教师,对于评分标准把握较准确。

笔者对实验后的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和进一步分析,表2显示的是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成绩上的差异性分析。另外,实验还对两个班学生在试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其中的问题。

P

由表2可知,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英语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即实验班的英语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通过对试卷中存在的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两个班的学生在听力、阅读、写作等方面差异较明显,但在语法方面,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也说明,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学生语法点的掌握没有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英语教师在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过程中,要不断探索教授语法的有效方法,如举例子、分类等。

5.结果讨论

由实验结果可知,在实验后,实验班的英语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两个班的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成绩。

本研究对英语专业的教学具有现实意义。实验结果证实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中具有极大的优势。

其一,本实验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知识吸收者和被灌输者。在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成为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成为自己学习的支配者,通过多媒体、网络等辅助工具,在生动有趣的教学短片、歌曲、图片、内容等的刺激下,学生构建意义的效率会更高,效果会更好。这一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建构主义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的广大英语教师和学习者要了解这方面的理论,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和学习实践,不断提高业务和学业水平。

其二,本实验也进一步验证了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我国目前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机械式的语言和词汇操练,使得学生对待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缺少真实的语言应用环境,刻板无聊的语境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缺少实际交流的机会,使得学生的应用能力下降。基于这些问题的存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目前的不足,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各项智能之间不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关的,而是紧密联系、共同作用的。语言的学习也不只是语言智能的体现,它同样要求人的多种智能同时发挥作用,才能收到更佳的学习效果。而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正迎合了多元智能理论的这一教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把课本上本来枯燥的教学内容以有声有色、活泼有趣、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优化学习效果的目的。

其三,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学目的与普通院校是不同的,它更加重视对于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例如,当讲授第一册第七单元国际旅游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示世界地图,让同桌练习对话:“你想去哪儿旅游?”;如学生想去瑞士,则再把瑞士的地图展示出来,展开小组讨论:“为什么要去瑞士旅游?”;进入课文的讨论,让一名学生充当导游,其他学生为游客,进行角色扮演。在讲授的过程中还可以向学生展示旅游点的视频介绍、风景图片、风土人情、节日、风味美食等,提高学生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其四,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大学校园里,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即是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其形式是多样的,包括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上传与课本内容相关或课外补充的知识,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可以布置网络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上交作业,方便快捷,可以复习课上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点,对于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老师进行在线交流;可以进行网上测试,通过测试找到自己学习的弱点和不足,并加以克服等。

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当充当指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的学习走上正常、快捷的轨道,帮助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他们继续努

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了实验之前提出的假设,即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进一步证实了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找出了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对英语教学的极大促进作用。笔者认为,对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要适度、合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尹莉.论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2]毛明勇.大学英语教师网络教学能力现状分析[J].外语界,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