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医疗设备市场规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医疗设备市场规模

篇1

移动医疗服务类市场规模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背景,基本常规服务、诊断服务、治疗服务将会一直占据中国移动医疗市场绝大部分。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 2012年移动医疗常规服务的市场规模达到11.3亿元,移动诊断服务(仅指在线辅助诊断)的市场规模达到2.2亿元,治疗服务(不含入院治疗)市场规模达到1.7亿元; 而到2017年移动医疗常规服务的市场规模达将73.4亿元。

服务类移动医疗各领域市场规模分布,常规服务排第一

报告指出,移动医疗正在起步阶段,2012-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产业供应商主要有五方,电信运营商、医疗器械商、医院、系统集成商和互联网公司。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预测,未来五年内,在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发展的过程中,电信运营商将是该产业的主要推动者和受益者,占据主要角色,在整体市场上将占据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其次是设备提供商。

2012-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主要供应商

各参与主体市场份额预测,未来电信运营商的市场份额最大

那么移动医疗面向医院有哪些应用呢?艾媒咨询调查报告显示主要有几大应用:无线查房、移动护理、条码病人标志带的应用、网络呼叫、药品管理等。由此开发出来的APP产品目前已经达2000多种,但是还面临着不少问题。

面向医院医疗的主要有五大类

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APP产品已经超过了2000种

根据艾媒咨询《2012-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年度报告》内容,艾媒分析师指出,2012年国内移动医疗处于起步阶段,各企业正积极布局,探索各种运作方式,盈利模式尚未清晰,运作要点主要体现在用户积累及活跃度,持续营收等方面,其关键点在于数据的采集与利用,目前中国移动医疗主要为广告、增值服务、在线问诊等盈利模式,大多数公司侧重于夯实用户基础,然后尝试变现。

虽然移动医疗是大势,艾媒咨询分析师提醒创业者,但鉴于当前国内的实际情况,移动医疗的春天还未到来,其发展面临着诸多的实际困难。

1、 医疗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看病难、贵等问题突出,医改尚未到位。

2、 大部分公立医院信息系统开放度低、标准化低、数据共享能力欠缺。

3、 新兴的移动医疗领域政策风险和监管风险较大。

4、 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需要稳定和安全,而这正是移动互联网的软肋。

篇2

最近看到一则报道,提到日系电子厂商开始将目光转向医疗电子市场。因为消费电子领域遭到重创,很多日系的厂商开始谋求新的增长点,而日本的自然资源匮乏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医疗保健和能源行业就成为这些厂商转型的自然之选,它们希望通过在医疗保健和能源行业展开收购来降低它们对消费电子产品行业的依赖性。因为以前的积累较少,一些厂商采用并购的手法,以便能快速进入市场。如索尼就在2010年收购了美国伊利诺伊的生命科学公司icyt MissionTechnology,去年又收购了华盛顿州雷蒙德市的医疗诊断设备公司Micronics。此外,索尼还打算参股奥林巴斯公司,因为奥林巴斯公司占领了70%的内窥镜市场。

实际上,国际上的各电子巨头对医疗电子都深耕已久,并已开始有所斩获。引用网上的一段话,“根据市调公司Databeans的报告,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等大公司的保健事业部营收同比都出现了增长。西门子公司因成像和治疗设备的强势增长而使其营收同比成长8%,达44.4亿美元,在中国市场的带动下,其在亚洲、澳洲的营收和合同额都获得了两位数的增长。飞利浦公司同样在中国市场为首的新兴市场殷切需求的驱动下,同期成长9%,达29亿美元,另一行业巨头通用电气也成长5%,达43亿美元。在营利双收的情况下,同期整合、购并事件也发生多起,计有40多笔、约30亿美元,这些无疑都将有助于未来医疗电子市场的健康成长。据预测,全球医疗电子市场今年可达1300亿美元,另说,2015年可达1600亿美元,中国于2013年也可达到86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同样的,各芯片厂商对医疗电子市场也是关爱有加。对于那些产品线跨越数字和模拟的厂商来说,进入这个行业简直是易如反掌。以前,很多电子医疗设备商是用分立元件搭建电路的方法来做产品。现在,芯片厂商直接把这些功能电路集成到一个芯片内,极大地降低了设计难度和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半导体厂商的大规模介入,也使得整个医疗电子设备行业的升级换代大为加快。而且,由于他们的介入,现在的医疗电子设备不单是精度在提高,通信功能也在大幅提高。WiFi、蓝牙、3G等技术都开始应用在医疗电子设备上,使得这些设备具有了接入互联网的能力,远程医疗的概念开始被实现。此外,由于芯片的适用,医疗设备也开始越来越便携,这也催生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据统计,在2010年时,中国便携医疗电子市场规模就达到了208.7亿元,同比增长28.5%,预计到2017年,市场的增速还会维持如此。

前几年的电子行业多依靠消费电子来拉动增长,但在消费电子低迷时,总需要一个新的增长极。现在看来,医疗电子有潜力成为电子行业的新马达。未来的医疗电子行业,大有可期。

篇3

篇4

医疗器械产业涉及医药、机械、电子、化工、材料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医疗健康产业专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稳固、产业链条完善,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其制造技术涉及生物医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多个技术交叉领域,具有行业壁垒高、集中度不断提高等特点,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材料、传感器、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及行业的崛起正在为医疗器械产业注入新鲜活力。我国医疗器械工业现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科研开发、生产和管理体系,已成为我国高科技领域颇具发展前景的生力军。

1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1.1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需求格局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时间早,国内居民生活水平高,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要求较高,市场需求以产品的升级换代为主,市场规模庞大、需求增长稳定。中国、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医疗保健系统改善空间较大,庞大的人口基数对医疗器械有不断增长的刚性需求,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1.2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

近年来,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贸易往来平均增速达7%左右,是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左右。据统计,美国、欧盟、日本共占据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超八成的份额。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国和消费国,消费量占全球的40%以上,2015年强生公司以2 584亿美元的总收入位居全球榜首。2011―2015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稳步增长,2015年达到3 90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CAGR)为1.90%。预计该市场规模在2020年将增长至4 775亿美元,2015―2020年期间将呈现4.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1.3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晚,但增长强劲,市场销售规模2001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179亿元、2 120亿元、2 556亿元,2014年的增长率为20.06%。我国医疗器械2015年市场总规模约为3 080亿元,为2007年535亿元的近6倍。2015年全国医疗器械类销售总额为568.58亿元,新华医疗以75.54亿元的收入位列国内医疗器械公司收入之首。2010―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CAGR)为17.01%。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大高于全球增速,预计2017年将达到4 94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5.4%。

1.4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格局

在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中,跨国企业在高端市场中占据着绝对优势,尤其是医学影像设备和体外诊断等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75%。国内的三级医院一般都采用进口医疗器械,即使是二级医院,也有2/3的医疗器械是进口产品,我国医疗器械企业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出口的是部分高端医疗器械产品。进口的主要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型医疗设备,当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重点是X线设备中的高频高压技术、全数字化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电子内窥镜生产技术等。进口医疗器械垄断高端市场,国内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

2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工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发展较为滞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国家对医疗器械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把医疗器械纳入战略发展,“十三五”医疗器械已经到了蓄势待发,大发展的趋势,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面临新的发展环境。

2.1 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2.1.1 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近年来,国家有关监管部门采取了积极措施,为医疗器械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2015―2020年期间,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为重大装备研发、前沿和共性技术创新、应用解决方案研究、应用示范和评价研究。未来我国数字诊疗装备行业将实现突破、收获及继续高速发展。

(2)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广阔。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稳步增长,我国由于社会老龄化人口比例提高、新医改政策的深入贯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施以及居民支付能力增强等因素,国内存在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广阔的成长空间,必将推动医疗器械市场迅速扩张、高速发展。

2.1.2 不利因素

(1)国外企业具有从上游材料研发到下游产业化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其中,产品设计与研发、分销与品牌建设是医疗器械产业主要利润的关键环节。

(2)新进入的企业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医疗器械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研发创新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是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关键,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2.2 政策强力支持,助推市场需求增加及产业优化壮大

(1)国务院通过“十三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精准医疗等领域将启动新的重大科技项目,以创新型国家建设引领和支撑升级发展,高性能医疗器械被确定为医药工业与医疗卫生方面重点突破的领域之一,这必会加快我国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助推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2)在国家政策导向及医疗装备新需求下,国内医疗器械消费市场需求增加。卫生部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明确指出,对于自主研发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和大型医用设备等,卫生部将专门推出100亿元的民族健康产业重大专项,可见医疗器械市场需求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3)医疗器械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成行业未来的主要方向,尤其小微医疗器械科技公司作为医疗器械新产品研发的主力,成为大公司重点收购对象,致使医疗器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壮大。

3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由小到大,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连续多年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产品出口的数量和科技含量也不断提升。当前,现代医学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需求。

(1)医院高端医疗器械的配备以及便捷的家用医疗器械都将迎来高度的需求增长。

医疗器械创新体现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支撑的特点。加强医疗器械工业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高新技术医疗设备是多学科、跨领域的现代高技术的结晶,其产品技术含量高,利润高,因而是该行业相互竞争的制高点。近年来,我国加强对创新产品的政策支持,高度重视医疗器械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对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临床急需的产品提供支持。预计未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与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的关联度将愈加紧密,对我国的医疗器械制造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水平等势必产生巨大影响,促使我国医疗器械产品从中低端向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转化。

(2)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将重点发展数字化诊疗设备、健康监测装备等五个领域。

医疗器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战略指导点,国家对医疗器械和医疗装备有很高的支持。数字化诊疗设备将作为“十三五”重点专项的首发。高端医疗影像产业化方面,主流的、高质量、高分辨率及多功能的影像设备仍是“十三五”重点关注的部分。诊疗一体化特别是高端影像相结合、可再生组织修复的材料和可吸收植介入材料都是非常重要的趋势。智能医疗有助于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医疗器械高端设备及前沿技术如云诊断等多由发达国家所掌握,大量的健康信息智能检测微型化需要我们整个行业来发力。医学影像设备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借助互联网技术为远程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帮助,借助手术机器人实施远程操作或通过现代通信方式指导前方术者操作。同时以人机工程学为背景进行医疗机械改进,改善医疗器械中的弊端,保证相关机械性效能更高更好,人机工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战略要以全球性医学目的的调整和医学模式转化为导向,以产品质量为根本,加快产品的二次开发和技术改造,建成一个高新技术和常规诊疗技术有机结合,既适合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近期目标,又能与全球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技术制造产业。企业必将从未来的医学发展方向、国际市场环境、国内市场政策及自身发展战略三者联动过程中抢占先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必将真正成为一个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内外市场需求更加旺盛的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1] 医疗器械行业经济运行态势[J].财经界,2009(1):43-46.

[2] 2016-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R].

篇5

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预测,到2015年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超过4000万部,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达到114.9亿元。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逐渐升温,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也将取得快速发展,并且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度增加,可穿戴移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2012年,中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达到4.2亿元,预计到201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超过10亿元。?目前市场中,可穿戴计算设备众多,其最根本的特点是体积小、可以穿戴在身体上,如手表、腕带、眼镜等;有些可穿戴设备可嵌入到服装中,如衬衫、鞋子、袜子等。 可穿戴设备可以挂在人体的不同部位上,包括颈部、手腕、手臂、耳朵或胸部,配置了传感器或是屏幕,可以通过蓝牙、Wi-Fi等通讯手段与智能终端设备保持通信,或是与其他可穿戴计算设备实现数据信息的交换。未来,可穿戴设备的信息获取还将可以通过语音虚拟助手与互联网上的各种设备进行交互。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可穿戴产品形态各异,并极有可能成为继电视、电脑、手机之后的“第四平台”,甚至成为“第四金矿”。可穿戴设备实际上就是一个可穿戴计算设备,是可移动计算设备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IT技术发展和应用,逐步走的是由大型机―PC―移动PC再到平板和智能手机的路线,发展的路径本质是由计算设备逐渐移动化、小型化,直至可穿戴设备产生。这是整个IT技术发展的体现,也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体现,也是物联网发展的一个路径。物联网的本质是物物可以互联,未来物物还可以计算,可以传递,而可穿戴设备就是一个物物从可计算、移动计算、到物物可实现信息传递、物物相联的突破路径。可穿戴设备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感知和获取信息,同时具有一定的计算功能,借助于移动网络,实现远距离信息传递,与外部服务器构成物物相联和大型智能计算的闭环。可穿戴式设备成了用户手里担当大部分输入输出任务的主要设备。智能手机成了连接到互联网的服务器。

上世纪IT技术的发展主要反映在微处理器的优势上,本世纪初的前十年反映在网络的优势上,而在移动互联网方面人的优势将重新得到重视。可穿戴设备计算将重新以人为中心,构建人的信息反馈和控制系统,带来全新的人-机关系的变革,促成人-机紧密结合与协同的新型关系。这种新型关系是通过各种创新材料和结构的应用使得可穿戴计算系统包含的各种传感、计算处理、通信、交互等功能得以微型化和模块化,并以附着或植入等方式部署在人体或织物上,相互之间通过通信协议标准进行体域内和体域外的数据通信,建立其身体传感网络,其具备了良好的对人体生理、运动、行为等状态以及人所处的多种变化场景的感知能力。

以健康应用为重点的设备将成为未来市场的重要先行者其中,身体传感网络与可穿戴传感系统,是可穿戴计算在健康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主要支持对人的感知能力的增强、环境增强、个人参数获取和自然人机交互,这需要从底层建立支持富传感特征的可穿戴计算体系构架和网络。

可穿戴设备在移动计算的感知增强、智能增强、体能增强和环境增强支持下,使得人能够更加积极和理性的参与社会化组织的合作和竞争关系中去,引发更大量和频繁的“人―人”、“人―群组”和“群组―环境”非线性相互作用,将促进具有典型“整体涌现性”、“自发性”和“自下而上”特征的可穿戴群体智能的出现。因此探索该智能形式影响下新形态的社会组织方式和结构,研究实现个人行为识别和挖掘、人机闭环中的信息增益策略,维护可穿戴群体智能的涌现性基础;研究基于可穿戴社区等创新组织结构,构建复杂适应系统,提高复杂任务执行能力和开放环境应对能力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穿戴设备的计算一种前瞻的计算模式,是“以人为本”、“人机合一”理念的产物。发展到今天,可穿戴设备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为可穿戴计算系统或终端的多种形态的出现,在功能上,可穿戴可以与手机应用互动、查看电话、短信、邮件、天气和诸多社交网络动态,可以用于体育训练测试,可以用于医疗保健和医疗类,还可以延伸到衣服和饰品等健身和健康护理类,甚至工业和军事用途等等。其创新在于:更多地强调用户在工作空间、生活空间活动时,能得到信息空间和多人协作的支持,突出对人的感知和智能的增强,即人机交互和协同。

篇6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Databeans预测,至2011年全球医疗电子用半导体产值将超过40亿美元,以家用市场成长速度最快,平均年成长率高达12%。另一研究机构BCCResearch的最新调查报告也指出,全球家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将从2007年的146亿美元,至2012年时增加到20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6.8%。辅助复健、治疗设备、监视/传感器与遥测设备等,成为家用电子医疗市场的大头,仅以血糖测量仪来看在2007年就有70亿美元商机,而到了2012年将成长到89亿美元;而有益健康的家用医疗设备,预估更将大举成长25%。

全球医疗电子市场的热闹,受到以下趋势影响:(1)人口老龄化;(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对于增进健康照顾的期望持续增加;(3)保险公司和雇主在医疗开销的支付和保险范围逐渐消减,但受保人或病患需缴纳的费用却日益增加;(4)日新月异的科技可针对许多症状较轻微的疾病,给予早期分析、预防与治疗。

其中,人口老龄化是推动家用医疗电子发展的主力之一,也是全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问题。根据联合国报告指出,公元2000年全球老年人口达6亿人,预估至2050年将增至20亿,老年人口比例将高达21%。人口数最多的中国,同样也将拥有最多的老年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7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达到8.1%,估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将从现在的1亿4千6百万,增加到2亿9千万人。

BCC分析报告也指出,若以区域性来看家用医疗电子市场的销售额百分比,美国与加拿大目前是最大、也是成长最快的市场,占有全球市场的34.2%;而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在其医药总产值中各占一半的欧盟占28.9%;包含中国在内的其它二十个发展中国家,则占市场比例的22.8%。

从生病了才看医生的治疗,到疾病的预防,在电子科技的推波助澜之下,保健医学将是未来的显学。不但大型的医院用治疗仪也逐渐朝便携式、经济型家用康复治疗器的方向发展,例如,全自动体外电击器、生育监测仪等;每个家庭也会将家庭医疗与保健视为必要的投资,选购家用医疗电子设备就像选购电视与冰箱等家电般平常。

医疗电子发展提出高标准严要求

上面一系列的数据显示,家用便携式医疗电子设备已成为医疗事业领域的热点而备受关注,在这种强烈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内外设计和制造厂商的目光,各种新型的技术及产品一一呈现。

整体性能的提升需要各环节的有力支撑

医疗电子设备的研发也给设计者提出了很多特殊的要求和挑战。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技术市场部工程师倪斌表示,对便携式医疗电子的要求往往是高性价比、小巧便携、准确性,同时也更关注其硬件指标的高精度、高可靠性、以及更强大的医疗分析与功能集成性。尤其对于监控设备而言,设备可靠性成为与病人生命息息相关的一部分。另外从市场角度而言,要使得设备能够及时的打入市场,更多集成的高级分析功能已也成为将来的技术热点。

MIPs科技公司战略营销经理Ian Anderton则认为,医疗设备通常要比其他大多数工业设备有更高的性能,需要在设备中整合若干复杂的功能和接口。获取自各种传感器的数据需要利用-∑转换器从模拟转换为数字,并利用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进行处理,该技术通常不用于标准的微控制器。MIPS科技的微控制器有一个包括DSP ASE的选项,它是一系列超过40个DSP中心指令,可以加速常见于医疗设备软件类型的DsP算法,包括: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和有限(FIR)及无限(IIR)脉冲响应滤波器。

同时他还指出,医疗设备还需具备局域网和个人区域网通信等类似于其他工业设备的能力。这些配置中的任何一个都需要具备存储器管理能力的高性能32位处理器,以实现网络的高数据传输率,支持用于这类环境的RTOs(实时操作系统)。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越敏感,就越需要具有嵌入数据安全保护功能的MCU。作为4K内核系列一部分的MIPS32 4KSd内核,可以通过一个叫做smartMIPS的特定应用扩展(AsE)提供这种保护能力。它增加了用于算法的密码加速,例如RSA、Ecc、DES和AEs。SmartMIPS还包括一个安全存储管理单元(MMu),它可以加扰高速缓存接口,进一步提高所提供的保护等级。增加smartMIPS扩展只增加了不到10%的内核尺寸,却可以利用软件唯一的实现方法实现高达10倍的性能。

德州仪器(TI)公司亚太区高效能模拟产品市场开发经理陈炳文也表示对这一领域的关注,他提出,在网络方面,无线通信技术对医疗电子产品有较大贡献,比如蓝牙技术、WiFi技术以及Zigbee技术等都在医疗电子产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此方面,TI支持范围广泛的无线协议,蓝牙、WLAN、ZigBee等。其推出的AFE58xx系列面向便携式超声波设备的新型模拟前端(AFE)。这个系列的首款器件AFE5805带给超声波设备极为清晰的影响效果。2007年7月,TI又了该系列的第二款产品一AFE5804,实现了在便携式超声波应用中的低功耗。AFE医疗超声波系列产品的最新成员是TI在2007年10月推出的业界首款16N道AFE5851与8道5gAVE5801产品,它们在电源效率与封装面积方面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使手持式超声波系统产品能放到医生的口袋里面。

低功耗要求始终是关注的重点

医疗电子设备的改善与相应电子技术的提高息息相关,创新的半导体产品与贴合市场需求的解决方案才能让我们看到更多更好的设备。对便携式医疗设备来说,除高 可靠性外,更重要的因素就是低功耗。低功耗除了可延迟电池设备使用寿命、减轻它的重量和体积外,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因为一般低功耗需要用的电流和电压较低,所以其产生的EMI也相应比较小,那么对其他设备的干扰也就相应要更小。相信这也是意欲进入便携式医疗电子设备市场的各大厂商格外关注的技术指标。

MIPS公司的Ian Anderton表示,为了用最低的工作频率实现较高的性能等级,MIPs科技用于Mcu市场的处理器采用了非常有效的微架构,它构建了一个5段或8段流水线,可以实现高于1.5DMIPS/MHz的性能水平。同时通过不断提高电源效率降低电源供应成本,从而延长电池驱动系统的运行时间。

ADI公司市场部经理陆磊则提到,家用医疗电子设备对系统及各主要单元的要求通常包括低功耗、高性能、高集成度以及丰富的外设和接口。而ADI Blackfin处理器可支持动态电源管理和很低的待机功耗,能够提供较高的单位功耗运算能力,非常适合家用医疗设备要求,同时满足低功耗和高性能的要求。

在实现低功耗方面,更有多家半导体厂商提出了基于本身产品架构的旨在提高能源效率的特色品牌,包括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PowerWise品牌,IBM和Freeseale大力推动的Power Architecture品牌等等。这些品牌正在逐渐扩展,其倡导的绿色节能概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自身产品的研发生产,而是已经渗透到从单芯片设计到系统开发的每个环节,作为一种设计理念被更多的芯片生产商以及系统应用商接纳和采用,在便携式家用医疗设备领域亦是如此。

辅助设计工具的采用将大大节省设计时间提高设计效率

可以说,因为和人体的健康、生命息息相关,无论是便携式医疗设备还是远程监控设备,从局部设计到整体性能的保证都有极高的要求。相关电子厂商要争得属于自己的那一块蛋糕,一方面要从提高自身产品的可靠性和高性能入手,另一方面也要不断缩短产品设计周期,以抢占市场先机。为实现这一目标,一些先进的功能强大的设计工具便成为设计工程师提高设计效率的不二之选。

Actel公司产品市场拓展高级经理Hezi Saar就表示,标准FPGA可为医疗电子市场带来重要的优势:快速上市和灵活性。对于家庭测试、监控和诊断应用的医疗电子设备而言,Actel的单芯片混合信号Fusion FPGA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集成度,能够实现家用测试和监控设备的系统、功率和热管理一从系统掉电/上电功能到数据记录和温度感测。由于家用医疗设备需要低功耗和延长电池寿命,具有超低功耗Flash Freeze模式和功能丰富的Actel 5μW IGLOO FPGA便能为设计人员提供低至竞争可编程解决方案1/1700的功耗。在胰岛素泵中,超低功耗IGLOO FPGA可以将额外的黏胶逻辑和多功能―从人机接口(HMI)、显示、存储和通信控制以至微控制器功能一引进于单一封装中,从而节省材料清单、电路板面积、功耗和成本;而在成像应用方面,虽然一些医疗设备仍然使用墙壁电源,便携式趋势正对超便携式超声波成像系统造成重大影响,因此,这些应用不仅需要延长电池寿命,还需要大功率计算和高效的存储器存取。由于低功耗、可靠性和小型封装对便携式成像应用日益重要,超低功耗IGLOO FPGA已获选在下一代便携式成像设备中,用来处理设备的功率和重置管理功能,提供节能和延长电池寿命的优势。而且,FPGA产品还可提供耐辐射功能。

而NI的倪斌则认为,LabVIEW技术与NI的硬件平台可以简化这类FPGA应用的开发,加快开发流程与速度。通过LabVIEW的图形化编程方式,可以直接对FPGA进行编程而无需额外的工具和语言的要求,LabVIEw能自行将图形化代码编译并下载到FPGA中,同时NI集成FPGA的硬件开发平台,如CompactRIO,结合了IO电路、实时控制器,并兼容任意的NIC系列模块,帮助工程师实现快速开发复杂的医疗设备。

可以看到,无论是采用哪种设计工具,工程师都可借助其中庞大的工具库和强大的软件处理功能,为设计节省更多的时间,专注于更高性能的实现,从而高效地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

国内医疗电子产业任重道远

作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明星产业之一,医疗电子产业得到越来越多的半导体厂商的关注和参与,而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无疑会成为众商家的必争之地,在这个巨大利益的分配中,国内的医疗电子产业又是怎样一种状况,面对众多国际知名厂商的冲击,它们是否能突围而出走出一条自己的特色之路呢?

NI公司的倪斌表示,目前医疗电子设备的竞争异常激烈,相对国外厂商手握高尖端技术不同,国内设备就技术含量而言相对较低,而国内厂商的优势在于快速定位开发方向以及及时降低开发成本。面对国内这个日益增长的医疗市场,如果不能通过快速的、有针对性及创新性的开发应用医疗系统,并及时抢占市场的话,则会在未来林立起更多的竞争对手,从而更难以在市场上生存。所以,对于国内医疗电子的开发而言,首先需要能在市场中找到适合自身企业的机会与产品定位,一味专注于低技术含量产品的价格战,不如高屋建瓴的通过增加产品附加值来提高利润。接下来,快速的开发流程是必须要具备的,只有高效率的原型化并产品化,才能快速将产品推向市场,同时根据市场反馈或产品反馈,设计人员需要及时改善设计及产品性能从而满足变化的市场要求。最终,通过自身的努力为民族产业在高精尖的医疗电子领域争取一席之地。

对此,TI公司的陈炳文的观点是,在中国市场,目前医疗电子产品主要还是偏重于大型的医疗器械生产。未来,医疗设备也将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并且要求诊断结果越来越精确。同时,一些厂商也已经注意到为了便于随时关注、监测身体状况,个人或家庭化医疗产品正在迅速发展,例如家用血糖仪、血压计等各种检测和监测设备。现在,个人保健医疗用品正朝着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并必将成为未来市场新宠。中国医疗电子产品的市场优势在于其庞大的内需。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愈演愈烈,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随之增加,使医疗电子产品有更大的市场。但是,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就更要求医疗电子厂商在保证其设备质量的基础上对设备功能进行优化、提升。

总体上,国内医疗电子产业的发展仍滞后于很多发达国家,相关的医疗电子企业在技术革新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上尚待提高。尤其在当前产业热点已经转向拥有庞大市场空间的家用便携式医疗电子设备时,怎样快速捕捉到国内市场的 特殊需求并迅速做出反应,加大新品开发力度,加快产品研发速度,同时不断提升产品安全性、可靠性等质量保证,应该是众多国内医疗电子厂商思考和解决的重点。

向随时随地的健康保障推进

根据专业研究机构Databeans最新的报告内容,2007年医疗半导体市场由Toshiba、意法半导体与德州仪器等大厂所独占。然而随着更多新兴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其它供货商正逐渐分食这块市场大蛋糕。由于产品设计对于更小尺寸、更低功耗与更高速度的要求提高,因此传感器、电源芯片、数据转换器等成为医疗电子需求最大的半导体器件,而信号调节和处理、接口以及无线技术等则成为最看好的新兴产品领域。

诊断与治疗为医疗电子现阶段最主要的应用范畴,不过,快速成长的家用医疗电子市场才是半导体供货商最看好的商机焦点。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市场,家用医疗设备成长更为快速,人们花费在医疗上的开支也节节高升。然而,传统的医疗基础设施不能完全满足现有需求,而建设与医疗成本皆高昂,人力资源也不一定足够,因此有市场分析师认为,家用医疗电子设备可能如手机般,以跳跃式的成长,在短期间内获得实现。

篇7

进入2010年,智能城市的概念在全世界铺开。据日经BP清洁技术研究所调查显示,智能城市的全球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累计达到4000万亿日元。每年的市场规模也接近于200亿日元。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东芝社长佐佐木则夫开始了其产业的转型图谋。2010年10月,东芝成立了专门的“智能社会事业统括部”来强化其智能社区业务。2011年4月1日,新成一家社会基础设施系统公司,专门为智能社区业务提供支持。

2011年5月,东芝以23亿美元的价格击败美国通用电气,成功地把全球领先的能源计量设备、系统和服务的供应商瑞士兰吉尔公司收入囊中,这是东芝5年来金额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

当月24日,东芝就公布了一份中期业务计划。计划将转变长期以来的以半导体和核电为重点的战略,智能社区建设业务发展将成为东芝一个主要的营收来源。该建设业务包括从发电到智能电网和各种节能系统等不同领域。东芝也觊觎该业务3倍的盈利目标,计划在2015财年达到盈利9000亿日元。

索尼的绿色未来

索尼前掌门人出井伸之在《索尼神话的五次破灭》中表述:“索尼总是在每次神话破灭的时候变大变强”。

2010年4月,索尼提出了一个狂妄的计划:到2050年实现“环境零负荷”,目标是将能源消耗、废弃物使用降到最小,力求温室气体零排放和重点资源的一次性材料利用为零,并通过各种活动维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2010年6月底,索尼“高调”公开了橄榄石磷酸铁锂电池的全新储能模块。而在绿博会上,索尼展示的是光电转化效率高达9.9%的新型燃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主要材料采用了燃料分了而不是硅,通过燃料分子吸收光能转换为电能。而国际经济号家分析认为,在未来10年内绿色产品将成为世界商品市场的主导产品。

除此之外,索尼还开始插足医疗设备领域。2010年收购了美国伊利诺伊的生命科学公司iCyt Mission Technology,2011年又收购了华盛顿州雷蒙德市的医疗诊断设备公司Micronics。据医疗保健研究公司Espicom Business Intelligence称,全球医疗设备市场的规模巨大而且仍在不断发展,预计这个市场将在未来5年增长28%,到2016年时将增至3486亿美元的规模。

2012年2月,即将出任索尼社长的平井一夫在其复兴索尼计划中表示,索尼在传感器、信号处理、光学透镜和显示器等领域有着大量创新。通过将这些创新应用于内窥镜、X光诊断设备和超声波设备,索尼能够开发创新的产品。

2012年9月28日,索尼以500亿日元认购奥林巴斯增发的3438.79万股普通股,持股比例达11.46%,成为奥林巴斯的最大股东。奥林巴斯在医疗设备领域有优势,占领了全世界医疗内窥镜70%的市场。双方将研发、生产和销售应用3D、4K技术的医疗内窥镜和整体解决方案。

平井一夫说,索尼的目标是到2020年医疗设备的收入增长至2000亿日元(约26亿美元),“医疗设备总有一天会成为索尼利润的重要支柱”。

松下:新能源的争霸者

从2007年开始,松下加大了以新能源为基础的产业谋划,明确将生活电器产业、元器件产业和系统解决方案产业树立为三大支柱产业。松下的欲念是,到2018年公司创业100周年时,成为电子产业第一的环境革新企业,这一目标被视为松下正从一家电子企业转型为新能源企业。

2009年,松下完成了对全球第7大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三洋电机的并购。松下收购三洋电机最为看重的是他的新能源业务,尤其是其太阳能电池业务。2010年4月,松下开始在其位于日本尼崎市的平板电视机厂建造新的太阳能电池厂,并由三洋电子公司负责运营。

2010年11月,松下和美国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汽车(Tesla Motors)共同宣布,松下已向特斯拉投资3000万美元。此次投资巩固了两家公司之间的一项多年期合作,以加快电动汽车的市场扩张。

同年,松下将旗下的三洋白色家电业务以8.3亿人民币的价格抛售给中国海尔,还宣称将不再对等离子和液晶显示器业务进行投资。日本转让背后的手段和盈利性至今无人披露,尤其是产品线的转让中有多少是真正的价值也被人们忽略了。

2011年4月28日,松下宣布在2012财年结束前,完成总计约4万人的裁员计划。而这4万人主要集中在松下旗下家电和电子产品的海外生产部门以及日本国内的营业部门。当年4月1日,松下刚刚完成了对三洋电机和松下电工的全额收购,以生产充电电池、机器人、电子元器件、照明设备和太阳能电池板等产品,并吸收了16万名员工。

2012年1月,松下董事长大坪文雄称:“没有一家厂商能够通过电视机硬件来赚钱,因此松下打算从家电业务向B2B业务转型。”当时他在松下电器担任社长职务,后来在6月份被替换下来并转任会长。

不过松下的谋划并未达到其原本设定的目标,松下的能源业务为公司贡献的收入仅占总收入的6%左右。但松下公司的高管对未来仍保持乐观态度。

日本电子业衰退的假象

因而从全球产业深层次生态看,贸然说日本电子业战略衰退的观点是缺乏战略审慎的,不容忽视的是“去制造化”仅是日本电子企业策略中的一步。

有专家认为,家电领域的高科技含量已经不多,中国企业和韩国企业都能进行标准化生产,但在此领域日本很难在标准化的产品里体现出来。因而,日本企业开始学习美国企业,把那些无关紧要甚至拖累公司前行的部门剥离,如制造工厂。

篇8

物联网通过互联网和电信网等网络进行承载信息。物联网的用途非常广泛,它涉及到各个行业,如交通系统、日常购物、服务行业、信息监测、健康护理、信息搜索等众多领域。物联网作为一个新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效益,《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数据表明,2010年物联网在安防、交通、电力和物流领域的市场规模分别为600亿元、300亿元、280亿元和150亿元。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600多亿元。调研机构Gartner的市场调研报告称,全球每秒接入物联网的设备将达63台,预计2015-2020年间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千亿美元量级。而来自浙商证券的研报也预计到2020年,中国物联网的整体规模将超过1.8万亿元。在万物互联的大趋势下,物联网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物联网将实物与信息汇聚成一张巨大的网络,使得每个人或物体都产生关联,并让人们更加方便和精准的去运用以及管理这些实物和信息。物联网正在以一种飞快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在享受这种生活方式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要学会去如何管理和正确看待物联网。

1 物联网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1 智能化交通方面的影响

交通问题一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不能避免的一个问题,如高速收费、停车位、交通卡等问题。但通过物联网我们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1.1.1 ETC车道收费问题

ETC车道由于收费原因降低了车辆通行的速度,使车辆通行效率下降,并且也会导致汽车燃油浪费,造成空气的污染。通物联网可解决这一问题,设立不停车收费系统车道,车辆无需人工交费,采用智能手段便可进行交费,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避免了停车和等待,解决了拥堵问题,挺高了行进速度。

1.1.2 跨地域公交一卡通

城镇居民出行一般会选择公交或地铁等方式,这些方式即环保又方便,但如果是在非居住地出行的话,购票或是查找路线都会造成时间和金钱的浪费,采用物联网这种方式,通过一卡通使得人们无论是在哪座城市都可搭乘公交或地铁,这种方式提高了出行的效率,同时也能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1.2 智能化支付方面的影响

传统的支付方式是使用现金进行支付,但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果购买贵重的东西,就需携带大量现金,非常的不方便,物联网改变了这一传统的支付方式,将银行账户和手机绑定在一起,通过手机进行付款,手机代替了钱包的作用,方便了人们日常的购物,节省了付费和找钱的过程,提高了购物的效率。如今手机在多种领域都可进行支付,如购买车票、酒店预订、转账、缴费等方面。

1.3 智能医疗方面的影响

通过物联网建立智能医疗能够有效地帮助老年人和病人进行医疗方面的服务,例如通过家庭医疗传感设备,可以对病人或是老年人进行医疗检查和身体测试,检查身体各项指标,能够有效的预防病发,并且能通过网络将信息传送给护理人或医生,以便能及时的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通过紧急呼叫设备,当病人或老人独自在家时,如病发或身体不适可以通过此设备呼叫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得到救助。

2 物联网发展对管理方式的影响

物联网的发展不光对人们生活的各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对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上的管理方式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2.1 对城市管理的影响

我国如今正在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形成离不开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与此同时,城市化也存在著重重的矛盾,如今我们可以运用物联网去解决这些管理方面的问题。城市离不开水、电、交通、可用能源等生活所必需的资源。

通过物联网,可将这些资源在城市范围内形成网络,通过建立系统平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这些资源。物联网能够更加宏观的把控城市中的各种资源,并且能够进行合理的分配。在城市管理方面物联网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并且能够获得更精准的数据从而进行更有效的管理。

2.2 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我国在公共管理方面一直存在着缺失和管理不当,每年由于公共方面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通过物联网设立管理平台,将我国的公共资源的信息上传到网络中,由平台及时的获取这些信息,对公共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将合适的资源放置到合适的位置中,合理的运用公共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还可以对公共资源进行监管,一旦发现资源被破化或是非法占用,能够及时的作出反应,找出责任人,减少国家和人民的损失。

2.3 对信息化管理的影响

由于网络的发展,我们每天都在接收着数以万计的数据和信息,但其中很多都是无用的或者是虚假消息,通过物联网可以对信息进行更加合理的监控,过滤掉虚假和有害消息,从而使网络环境更加安全和健康。

3 结束语

迄今为止,全球每秒接入物联网的设备将达63台,预计2015-2020年间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美元量级。物联网PaaS平台Xively的分析也显示,截至2020年,全球将有400-800亿设备接入物联网,其中政府设备至少占77亿,总金额约21亿美元,预计投资回报为47亿美元,人均拥有的物联网设备将有10台。物联网现如今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便利。物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这种革命性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了起来,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影响着我们,我们在利用这项技术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它的管理,合理的运用这项技术才能为人民带来便利。物联网将是未来发展的必要趋势,我们应重视这项技术并加快物联网在各方面的研发。

参考文献

篇9

事实上《连线》杂志主编凯文·凯利在2007年就提出了“自我监测”或“自我量化”的趋势,而数量庞大的病患和孕妇等脆弱群体正是这一趋势最直接和刚性的受众。

一大波互联网公司正在进入这个充满机会的行业,不过在走访几家相关公司后,记者发现这门生意并不好做。

互联网公司:慢半拍仍赶上概念红利

“今年新产品比较多,但是移动医疗早就有人在做了。”快乐妈咪CEO陶建辉说。

国内医疗设备生产商九安医疗2011年在硅谷组建团队,开始研发iHealth品牌的移动互联网血压计、体重计、血糖仪、血氧仪等产品,这些产品将传统医疗设备体积减小,并通过与iOS设备相连,将检测数据传输到智能手机和平板上,同时传输到云端形成大数据。

其国内的跟随者康康、MUMU和康诺云等产品已经比九安晚了一年,不过不同的是这两家的创始人并非出身于传统医疗厂商。MUMU是《读览天下》的母公司华阅数码推出的跨界项目,在此之前华阅是一个地道的互联网公司,而康康血压的创始人刘菁此前是IBM架构师。

正如互联网电视与传统电视厂商一样,互联网人的思维模式与传统厂商的思维差异在价格上有了最直接的差异,iHealth BP3电子血压计的售价为999元,而康康和MUMU的售价均在400元上下。

华阅数码CEO陈迟表示,在终端上iHealth选择了更标准化的iOS设备,而MUMU则从Android切入,在中国老年人即使使用智能手机,一般也是杂乱的低端机型,不同机型的适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这也是机会所在。

“APP的适配需要花费很大的工作量,传统厂商都的人才结构和技术储备都不是为这个设计的。”陶建辉说。

不过从目前医疗设备行业整体的利润率看,现在进入在硬件上仍然有利可图,一家智能心率检测设备公司的CEO表示,目前凭借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其产品的价格要远超出市场上同类产品,利润率保持在50%以上。

同时,凭借势头正火的移动互联网概念,九安医疗的市盈率从此前的几十倍涨到了现在的500多倍(深交所数据),在欧洲市场超过了原先的老大欧姆龙,而欧姆龙则在日本市场与运营商NTT Docomo合作成立合资公司Docomo Healthcare进军移动医疗。

随着这一概念的不断升温,互联网创业企业将持续受益,最终或被巨头收购,或通过资本市场套利。

传统设备商:合作还是单干?

抛开硬件高额利润,通过后端服务赚钱的互联网模式已经把手机和电视市场搅动得翻天覆地,对并没有互联网经验的传统厂商而言,互联网怪兽来袭也让他们坐立不安。

或许合作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目前快乐妈咪、MUMU等公司都是找了医疗设备生产商进行制造,以互联网公司的品牌和渠道进行销售,双方优势互补,各取所长。

从目前手机和电视领域看,互联网公司和设备商有四种关系:1、互联网公司自己打通供应链,绕过传统厂商,通过代工厂完成制造,如小米,2、双方合作,在硬件内植入互联网内容和服务,如爱奇艺与TCL;3、双方合资建立新的品牌,如阿里巴巴与创维,4、设备商自己开发互联网服务,如华为、中兴。

“传统厂商都是卖产品,没有服务,互联网公司又缺乏专业性。”陶建辉说。基因的差异使得双方都很难独立完成这一生意。

而另一位行业人士则持不同看法:“互联网的玩法是把硬件的利润空间转移到软件服务,传统厂商不能快速适应这一玩法,自建互联网服务有利于其更好地控制转型节奏,也避免自己沦为陪衬。”

事实上在这一问题上传统厂商有自己的优势,一名医疗行业人士表示,传统设备商的渠道优势很明显,除了庞大的网络,他们在社区和医院的布局也很深,鱼跃医疗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血糖仪及试纸市场规模超过30亿元,其中医院市场超过15亿元。

除了销售,还有大数据积累,拿血压计来说,厂商在社区医疗站给居民办理健康卡,测完血压后上传到云端,去医院看病时可以通过健康卡查询历史数据。

而据了解,目前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全部通过官网渠道销售,这就意味着企业需要承担大量的营销成本,一名业内人士透露,九安通过苹果店渠道销售,去年销售额超过1亿,不过苹果会收取20%-25%的分成,且苹果店对产品要求非常严苛。

另一方面,与手环、手表等产品不同的是,移动医疗设备的用户大多是病人,陶建辉表示,他们并不愿意把自己的状况通过社交网络分享出去,这使得移动医疗产品的社会化营销效果大打折扣。

互联网公司要面临的另一大问题是国家药监局的医疗器械许可,许可的申办对医疗器械的专业人员、场地、设备、检验机构等都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对具有很强专业型的移动医疗设备而言,缺乏专业背景的互联网公司很难像手机一样自己找到供应商自行生产,与传统设备商合作或许成为最优解决方案,而这一条件使得传统设备商在合作中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

由此看来,合作或许成为最大的趋势,不过传统厂商在思维上的转变仍然需要很长的过程,另一方面,这一市场并不充分成熟,仍然存在很多变数。

看上去是肉咬下去是骨头

陈迟透露,目前血压计在国内一年的销量为1500万台,按照每台价格400元计算,每年的规模就是60亿,加上血糖仪的30亿规模,以及血氧仪、体重计、胎语仪等设备,市场规模十分可观。

而这块市场目前仍然是互联网沙漠,这对创业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这是一个应该但是尚未被互联网渗透的领域。

不过事实上这块肉咬下去,首先咬到的是一些“骨头”:

1、由于种种技术限制,移动医疗目前仍无法做成轻便的可穿戴设备。测量血压需要通过充气加压,测血糖、血氧需要有创口,而在中医领域重要的诊断依据——脉搏则基本只能通过人工判断,手环或手表等产品形态无法实现这些功能;

2、多位人士表示,即使是慢性病患者,大部分也都没有定期监测相应生理指标的习惯,而健康的用户群体更没有监测意识,同时需求最强烈的慢性病患者多集中在老年人,智能设备在这个群体中的普及程度仍然十分有限;

3、血压、血糖等生理指标监测受到干扰因素较大,如饮食、情绪等,同时用户的佩戴方式等原因也会影响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和可用性,同时据了解目前医生并不认可家用血压设备的测试结果;

4、数据采集难度较大,最核心的体液成分、血糖、血氧、血脂等数据大多通过有创方式采集,无创采集的技术尚不成熟,且成本极高。

5、部分群体对电子设备较敏感,在3W举办的德尔塔俱乐部可穿戴设备沙龙上,快乐妈咪产品经理王志聪介绍,此前快乐妈咪胎语仪采用蓝牙方式无线连接手机,不过用户仍然担心辐射问题,最终改为有线连接。“用户家里用着无线,用手机打电话,却不能接受我们的无线连接。”王志聪说。

篇10

在始于2009年的新医改的刺激下,中国基层医疗设备市场的“刚需”激增。报销比例的提升极大地释放了乡镇农民的就医需求,也刺激了医院对医疗设备的添置和升级。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县级和乡镇医院达到8万多家。这一市场规模使得在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几近垄断地位的“GPS”三巨头——GE、飞利浦、西门子也开始虎视眈眈,弯腰淘金基层医疗市场。

早在2006年,西门子便启动了“SMART”下乡计划,目的是设计出简单易用、维护方便、价格适当、可靠耐用和及时上市的产品,就此打开中国基础医疗市场的大门。GE的步伐稍迟,但重视程度不逊西门子,2010年GE医疗集团总裁兼CEO约翰·迪宁公开表示:“GE医疗在中国的高端医疗产品和基层医疗产品目前的销售比例是8:2,未来可能是5:5。”

但无论是西门子的“SMART”计划,还是GE的“5:5”目标,在中国基层医疗市场的复杂性面前,都不得不感到棘手。

如果说高端医疗市场比拼的是“GPS”最为擅长的研发实力和服务能力,那么基层医疗市场考验的便是这群大象在胡同里跳舞的技巧了。

山东省胶南市某一级甲等医院的一位医生并不认为自家医院有购买“GPS”产品的必要。这家医院的年营业额为几百万元,在同业中属于经营状况普通者。在此类医院,最常用的医疗设备有B超(黑白)、心电图机、生化分析仪、x光机,大约10万元一台的B超机已是该医院购买的比较昂贵的设备。其他诸多小型医疗设备(如血液黏度计),则大多由江西南医药、北京宏润达等本土医疗设备制造商提供。“GPS”占据绝对优势的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如CT、彩超等),医院几乎没有想过进行采购,除了自身无法负担之外,政策上也并不支持一级医院采购CT机这样的医疗设备。胶南市目前包括公私营在内的一甲医院大约有21家,二甲医院有3家,“像CT机,一个县有2-3台就够了”。

基于基层医疗环境的现状,很多县级医院在选购医疗设备时,尤为重视产品的多功能性。由于预算有限,设备最好身兼数职,一台机器同时满足各个科室的多样需求。这并非在高端医疗市场上以功能精专取胜的“GPS”的传统优势所在。

基层医院不仅对于功能的定义与高端市场不同,对性能一词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基层医院更为看重设备的稳定性,要在乡村电力环境下保持长时间运转不宕机,结实好伺候。此外,基层医院往往缺乏专业的维护人员,我国很多偏远地区的交通体系并不完善,例如位于新疆天山南麓的阿克苏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二甲医院),如果采购的CT机出现故障,即便当地的GE工程师赶到现场也要1000多公里,如需GE资深工程师赶到可能需要2-3天的时间。因此,医院期望要么设备不易损坏,要么易于自行维护,要么便需要厂商建立一个特殊的维护服务体系以保证及时反应。

医疗人才和技术等软件的匮乏,更是为设备等“硬件”市场带来了难以控制的变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层医院医生对记者坦陈:“即使医院购买了CT机,让原本检查无果的患者能够成功检查出病因,事实上我们往往也医治不了,最后患者还是得去二级、三级医院就医。”购买了功能强大的医疗设备却缺乏能够使用的专业人才,或者能用其做检查,却无法进行相应的治疗,这些都使得医院对高功能医疗设备兴趣寥寥。

近年来,关于医疗设备市场的分析报告大多不利于“GPS”:在低端医疗设备市场,本土品牌更具价格优势,比较了解基层医生的操作习惯和知识,因而竞争优势明显。这些国产设备尽管鲜有一统天下的领导品牌,但在各自的细分市场术业有专攻,已经能够满足这些医院的需求。且医疗设备的购买频率低,习惯性强,一旦医生习惯使用某一品牌的设备,便不愿更换,市场先入优势明显,易守难攻。

一方面,是“GPS”因基层市场的独特与复杂而暂缓脚步;另一方面,则是东软这样的国内厂商在CT、核磁共振等医疗设备上不断获得突破,逐步向上移动,开始挤压巨头们的利润空间。“GPS”对待基层医疗市场的态度已经从寄予厚望,变为始见真章。

GE中国首个创新中心选址成都,便是GE医疗“下乡”战略的关键一环。

此前,GE医疗在北京和无锡均有研发机构,但并不能满足GE“贴地研发”的需要。国内东西部经济差距较大,沿海城市三甲医院密度相对西部城市更高,整个社区服务端的体系也更完善,西部的基层医疗环境更为典型。而成都则是一个非常好的实验点,四川农村人口的基数较大,同时也是全国在城乡统筹医保走在前列的地区,基层医疗市场的增长更为明显。同时,成都亦能够辐射藏区、川西等地区基础设施(包括医疗资源)仍然比较匮乏的地区,有助于GE医疗针对这些地区设计低成本、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便设置了西南地区基层医生的培训基地。

在GE中国创新中心,记者见到GE针对基层医院研发的各种新设备。这些设备大都并非“原创”,而是在GE高端产品的基础上改进而成。这些机器都有各自的改进方式,但通常来说,涉及到科学研究的功能会被去掉—基层医院对此并无需求,有助于降低成本。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以Brivo CT 325/315产品为例,项目组将其控制部分全部整合到特殊定制的计算机工作站,同时用数字倾斜技术取代机架倾斜,这些改造都以简化工作人员的操作复杂度为目标。

篇11

4月14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迈瑞深圳总部专访了迈瑞董事长李西廷和总裁成明和,详解中国医疗设备的发展之路和迈瑞的下一步计划。

打破国外医疗设备的长期垄断

近年来,全球医疗设备市场呈现较快增长。根据欧盟医疗设备委员会的统计数据:全球医疗设备市场销售总额已从2002年的2100亿美元迅速上升至2013 年的4628亿美元。随着经济的复苏和新兴市场国家中等收入水平消费者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的增长,医疗设备市场将会持续增长。

国内市场方面,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2001年至2013年,中国医疗设备市场销售总额由179亿元增至约1889亿元。也就是说,剔除物价因素影响,我国的医疗设备市场销售总额13年间增长了近11.8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医改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支持国产医疗设备公司的发展,可以说中国医疗设备市场潜力仍然巨大。

总部设在深圳的迈瑞,如今在欧洲、北美洲、拉美洲、亚洲、非洲等30多个国家设有子公司,在中国设有32家分公司。

据介绍,目前迈瑞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90多个国家,在中国,有近11万家医疗卫生机构、95%以上的三甲医院选择了迈瑞的产品。

迈瑞董事长李西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迈瑞的25年可以说是见证了中国医疗设备行业由小到大、产品从单一化到多样化、技术不断升级的发展道路,如今迈瑞的产品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欧美市场也占有了一席之地,取得了多项国内市场第一,打破了国际厂商在中国医疗设备行业的长期垄断。

中国医疗设备的注册证

审批时间比欧美长得多

和欧美医疗设备公司经过充分竞争和并购后只剩下一些巨头公司不一样,中国医疗设备行业呈现“多、散、小”的特点,公司繁多,还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医疗设备种类大大小小高达3万余种。

迈瑞总裁成明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中国医疗设备品种多、分散、涉及的学科也非常复杂,虽然食药监总局已经增加了很多专家人手在加快注册证的审批时间,但是现状是中国医疗设备的注册证审批时间相比欧美仍然是长。

“我们的有些产品已经拿到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和欧盟CE的安全认证,已经在美国和欧盟销售了好一阵子,销量都很好了,中国的注册证还没有拿到。”成明和说。

中国的医疗设备注册证可以说是医疗设备产品的“合法身份证”,目前所有正规医院要采用的医疗设备都必须是“持证”设备。境内的医疗设备注册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前两类在当地的省、直辖市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理,三类的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理。其难易度和审批时长逐级增大增长,比如一类包括创可贴等,二类如监护仪、血液细胞分析仪等,三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设备。

“现在的状况是,中国的三类医疗设备没有两年的时间不可能审批下来,二类医疗设备大约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成明和介绍,“美国的FDA如果是二类同类产品的新型号,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获得审批。”

成明和回忆,迈瑞刚刚成立的时候,中国还没有医疗设备的审批制度,几乎是做出来就可以卖,后来逐渐有了审批制度,借鉴学习了很多美国FDA的管理经验,但仍需要结合国内医疗设备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完善。比如,因为中国医疗设备品种众多,现在所有的厂家不分大小、像公司上市一样,都按时间顺序排队,不能插队。但是对于同一类型产品的一个新型号,原理差不多,就是功能变了一点,界面、外形变了一点,也要去重新审批,这样所有新产品的审批时间都会变长。

“更多的应该是学习美国关注产品的质量体系,简化事前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如果产品出了质量问题,轻则停产整顿,重则关厂破产。”成明和说,“但是中国医疗设备发展了快30年,质量不合格的很多,也没有见到哪家厂商被关停,所以说事后严厉的处罚体系亟待推出。”

在2008年收购了美国Mahwah监护仪业务的7年后,2015年迈瑞接受了一次FDA严苛的审核。成明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FDA的审核一般是来一名官员,审查3天。但2015年FDA是来了两名官员,审查了3天,原因是他们一开始不相信中国的医疗设备公司能生产出这么好的医疗设备。

来到深圳的两位FDA官员对整个医疗设备的制造过程,包括软件、硬件、供货、临床,甚至客户投诉是怎么处理的都查得很细,最后给出的评语是总体满意,只有一个建议项,没有找到实质的问题。

“FDA的官员都非常有经验,基本上问3个问题就知道你临床是真的还是假的。”李西廷说,“谁也不敢说假话,你说一句假话,人家就有两个问题继续问你,一旦发现造假,那可就是要关厂的大问题。”

用并购突破知识产权保护的壁垒

中国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但中国医疗设备一直被诟病的就是产品同质化严重、仿制品和中低端产品较多,“贸易―工程―山寨―技术”的发展路径已成为阻碍中国医疗设备公司向高端发展的绊脚石。

李西廷表示,中国医疗设备领域里的山寨十分严重,一定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公司已经持续20多年坚持将10%的销售额投入研发,专利总申请量超过2000件,其中近15%为美国专利。

“违法的成本太低,守法的成本太高,”李西廷表示,“中国要创新,政府一定要从法律上给予充分的保护,否则自己人抄自己人的,谁来去真正创新?最后就好比我们用无数条小渔船和外国的航母去打仗,根本打不赢。”

篇12

2000年以前,爱尔眼科的两位创始人经营着一家不起眼的医疗设备投资公司。2000年,卫生部等8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允许民营资本开办盈利性医院,这使民营医院有了合法地位和发展空间。

眼科在综合医院中,通常仅占其总收入的2.5%~5%,得到的资源和投入少,属于“小科”。爱尔眼科的创始人抓住政策机遇,在这个“小科”里做大文章。2001年底成立爱尔眼科医院集团,专门发展包括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斜弱视、眼整形之类的多种眼科治疗项目。

在经营策略上,爱尔眼科投资重点布局在二三线市场。目前。建立的医院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四川、重庆、上海、辽宁、黑龙江等二线市场。在医疗资源集中的一线城市,分别在上海和广州各建了一家一级医院,类似于一些企业设在大城市的品牌店,它代表着爱尔在眼科医疗上的专业技术水准。

在发展的过程中,爱尔眼科凝聚和培养了一支具有先进医疗管理经验与富于开拓创新精神的管理团队和技术精良、治学严谨的技术团队。该公司有医生近400名,其中,高级职称医生近百名,包括一批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欧美访问学者以及临床经验丰富的核心专家。

目前,爱尔眼科已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眼科品牌。2006年,被评为“中国最具特色实力眼科医院”。2006年11月,顺利通过世界银行(IFC)的综合评估,获得长期融资,综合实力和发展前景获得了国际著名金融投资机构的认可。2008年7月,爱尔眼科荣登“清科――2008年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强”榜单。

爱尔眼科此次计划募资6457万元,主要投向成都和济南爱尔眼科医院迁址扩建、新建太原爱尔眼科医院等8家连锁眼科医院等11个项目。

网宿科技 八家创投布局 共赌CDN未来

叶 辉

国内专业CDN市场预计将从2008年3.6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百亿,CDN正是网宿科技主营业务。

上海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几大互联网平台服务提供商之一,主要提供服务器托管与网络接人(IDC)、内容分发与加速(CDN)等服务。目前,已有8家创投布局上海网宿科技。

网宿科技的实际控制人创始人陈宝珍、公司董事长刘成彦,分别持股34.86%和21.37。上市融资前,在网宿科技悄悄布局的风投投入了两笔各4000万元的风险投资。

篇13

据统计,我国每年都要花费数亿美元的外汇从国外进口大量医疗设备,国内有近70%的医疗器械市场已被发达国家公司瓜分,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通用医疗集团、德国西门子公司和荷兰飞利浦公司手里。以放射诊疗设备为例,CT是美国通用医疗集团的占优,核磁共振成像装置主要由德国西门子公司把持,血管造影设备则大多使用的是荷兰飞利浦公司的产品。

纵观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省市一级的三级医院除了一些常规消耗性产品外,其他医疗器械是“洋货统治的世界”;即使是县区级的二级医院,也有三分之二的医疗器械采用进口货;只是在乡镇、街道一级的一级医院才多用国产货。

有关专家认为,造成医疗器械高端市场“洋货”一统天下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国内一些医疗机构迷信国外产品;二是国产医疗器械自身有着不可否认的薄弱环节。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新品开发滞后、行业分工合作不尽合理,在与国外产品竞争中只能“俯首称臣”。

低端市场:市场空间诱人

据了解,今后我国将把建设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作为医改的“重头戏”。2007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突出抓好医疗卫生工作。着眼于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主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三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药品生产流通秩序。”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未来五年,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将有长足发展。到2010年,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达20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央筹集约70%,其余部分由地方配套。

实际上,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从2004年就已起步。业内人士透露,当年中央投资10亿元用于试点,2005年又投资30亿元以扩大试点工作,但这些资金基本上用于房屋基建。从2007年起,中央财政开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镇卫生院的设备更新和添置。在未来五年中,近200亿元的农村卫生投入主要用于支持中西部地区及东部贫困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其中包括县医院、县妇幼保健机构、县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而乡镇卫生院则成为支持重点。

那么,如今我国乡镇卫生院的情况如何呢?在我国的四万多家乡镇卫生院中,仅有三分之一医疗设备情况较好,而其余三分之二情况差强人意,个别卫生院还处于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老三件”当家的状态,这些医院急需改变目前医疗设备窘迫的处境。这些问题将在“十一五”期间得到解决与改善。农村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设备配置的提升,将催化医疗器械低端市场的蓬勃兴起。这对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

中外企业:“贴身肉搏”难免

毫无疑问,医疗器械高端市场国内企业尽显尴尬之态。在中端市场,跨国医疗器械巨头则早已虎视眈眈,与国内医疗器械企业争夺市场。

由于价格等方面的优势,国内医疗器械低端市场长期以来基本上是国内本土企业的天下。然而,随着农村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扩容,过去在医疗器械低端市场可以“睡太平觉”的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如今也不能高枕无忧了。在第56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秋季博览会(医博会)暨第三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展览会上,美国通用医疗集团渠道销售总经理胡海说:“随着中国医改速度的加快,我们早早做好了加大对中低端市场覆盖力度的准备。今后国内外厂家不免会来一场贴身肉搏战。”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权威人士认为:“以前我国医疗资源配置集中在大中城市,这种失衡不但造成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也制约了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空间。如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必然会促进医疗器械的采购,九亿农村人口需求足以反映该市场潜力巨大。国家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众多医疗器械企业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更看到了发展契机。”

有鉴于此,跨国巨头纷纷把目光瞄准中国的医疗器械低端市场。早在2004年6月,荷兰飞利浦公司就与我国东软集团合资成立了一家医疗设备研发与生产机构――东软飞利浦医疗设备系统有限公司。该合资公司生产出的医疗器械,今后主要销往中国的西部地区或农村市场,而这也将成为飞利浦医疗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此外,美国通用公司亦表明将加大2007年在中国医疗设备的采购量,从2006年的17亿美元上升到22亿美元。持同样观点的还有爱默生,采购的品种也从原来的低科技、低风险产品向高价值产品方面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中国作为他们的采购基地,进一步促进了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

很显然,跨国巨头并不满足于中国医疗器械高端市场的霸主地位,还想蚕食中低端市场,进而全面瓜分我国的医疗器械市场。

当然,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并不会轻易让出长期以来在低端市场经营的“大本营”。更何况,很多国内企业往往不考虑太多的盈利因素,而从薄利多销的方面着想,以形成多份额、广覆盖的优势。同时,一些嗅觉敏锐的国内医疗器械企业也看到了农村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即将扩容而蕴藏着的潜在市场,正在为迎接新的挑战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