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煤矿安全现状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煤矿安全现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煤矿安全现状

篇1

2.1主要评价要素调查瓦斯抽采系统的能力,包括设计能力与实际能力,能力富余系数以及能否适应未来5年-10年采掘延伸和产量变化的要求,根据能力与瓦斯涌出量情况计算和预测矿井瓦斯抽采率、区域瓦斯抽采率、工作面瓦斯抽采率;了解瓦斯抽采主要管路的直径、经济流速和最大流速条件下的流量、负压损耗等情况,管路布置的最大长度与管径的关系,管路的材质和安全性能,孔口抽采负压及管路安装的密封性能,抽采瓦斯浓度及其变化情况以及封孔工艺、参数和封孔管材质,煤层瓦斯预抽的难易程度、预抽工程量、预抽率、预抽量、预抽瓦斯浓度和预抽工艺,抽采前后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及变化等情况;邻近层瓦斯抽采难易程度、抽采工程量、抽采率、抽采量、抽采瓦斯浓度、抽采工艺以及抽采前后邻近层瓦斯涌出的变化情况及涌出量;了解采空区抽采的难易程度、抽采工程量、抽采量、抽采率和抽采工艺、抽采浓度、抽采前后瓦斯涌出量及其变化情况;了解预抽放、邻近层抽放、采空区抽采工程超前性,允许超前抽采的最短时间和抽采量;了解钻孔施工设备及实施钻孔的难易程度、能够达到的钻孔深度、钻机台班钻孔施工工程量;了解采空区抽采条件下采空区煤炭自然发火的情况及处理办法。2.2评价意见和建议按照“大流量、多抽泵,大管径、多回路”的原则完善瓦斯抽采系统。泵和管网的能力要留有足够的富裕系数,泵的装机能力应为需要抽采能力的2~3倍。选择高负压大流量水环式真空泵,配齐配全各类抽采钻机和必要的移动抽采泵,不得使用玻璃钢瓦斯抽采管路。矿井应根据不同的抽采方法和抽采瓦斯浓度,实现分系统抽采,既满足安全需要,又符合利用要求。应重点评价“抽掘采平衡”能力、抽采系统能力、工作面瓦斯抽采效果评判等。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建立永久瓦斯抽采系统,抽采系统能力考虑1.5以上的富余系数,高产高效矿井富余系数应达到1.8以上;有关指标必须符合《AQ1026-2006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等有关标准和规定;泵站的装机能力和管网能力应当满足瓦斯抽采达标的要求;备用泵能力不得小于运行泵中最大一台单泵的能力;运行泵的装机能力不得小于瓦斯抽采达标时应抽采瓦斯量对应工况流量的2倍。预抽瓦斯钻孔的孔口负压不得低于13KPa,卸压瓦斯抽采钻孔的孔口负压不得低于5KPa。预抽瓦斯浓度应不小于50%,采空区抽采瓦斯浓度应不小于30%,地面泵房出口瓦斯浓度应在40%以上;预抽工程量应至少提前3个月做到位,预抽时间和预抽量要满足作业前瓦斯含量降到8m3/t以下;钻孔工程量应达到0.05m/t,并逐步提高标准;采空区抽采应避免采空区发火,自然发火严重的矿井、采空区抽采应建立束管火灾预测系统,并确保采煤工作面推进速度在60m/月以上。

篇2

一、安全管理在煤矿企业中的重要性探究

煤矿行业究其本质而言是一个资源开发型行业,因此在日常的管理和作业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以追求产量为第一指标的片面思想,且由于几十年来所遗留下来的粗放式的作业方式,煤矿工业对于煤矿安全管理方面的人才处于一个不冷不热的态度,久而久之导致安全管理观念薄弱、安全意识不足的问题已成为众多煤矿企业的普遍问题,严重制约着新时期条件下煤矿行业的转型进程与可持续化进程[1]。因此,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是必要而且是必须的,是煤矿行业应该迫切进行的一项主要工作。通过加强煤矿行业的安全管理,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能够保证煤矿行业发展的稳定性,侧面提升煤矿行业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切切实实落实国家提倡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有助于实现煤矿行业的转型与突破,在新时期的经济条件下同样迎来跨越与腾飞的机遇。

二、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一)煤矿管控体系复杂,监管难度较大。受我国现有的制度影响,在煤矿的管控体系方面有着众多的监管部门,这些监管部门的权责上存在严重的交叉,基于这种交叉现象,有时往往会出现“一个问题多人管,多个问题没人管”的监管失衡现象,使得整个煤矿的监管体系混乱低效,在安全管理上难以集中精力,因而也就无法针对具体问题做出有效的整治。同时,混乱的监管环境使得监管部门监管方向不明确,监管力量不能形成统一的联合,无法发挥“1+1>2”的作用,这是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难以起到有效实际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安全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水平较弱。煤矿行业作为资源开采型企业,受传统企业的影响比较深,因而在安全管理上往往不够重视,导致煤矿安全管理方面的人才匮乏,安全管理水平较弱[2],给煤矿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与不稳定因素,时而会报道的煤矿事故便是最好的例证,不仅给煤矿企业本身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更是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思想上的不重视是制约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的有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又因为不重视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在招收工人时往往选择责任意识不强、安全意识不足、技术操作不规范的廉价劳动力,因此有时即便推行安全管理教育,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便之处,难以取得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三)相关法制规范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仅就目前而言,我国对于煤矿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工作仍不完善,未明确建立出一套符合新时期要求的安全检测标准,导致我国众多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往往仅凭以往的工作经验或者沿袭以往的检查惯例,无法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科学性、权威性,煤矿职工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同时,由于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未建立出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许多小型的煤矿企业便有了可乘之机,减少甚至忽视了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给国家经济安全及人民的人身安全埋下严重的隐患。

三、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创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煤矿工业作为资源型企业,唯有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才能成功在新时期条件下实现转型,谋求进一步的发展突破。煤矿安全管理亦是如此,如果煤矿工业始终以资源的无限开采作为企业的主要任务,势必会严重阻碍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且安全管理的目的也将始终得不到呈现。因此为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以应对新时期下煤矿安全管理的新要求,需要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创新,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煤矿工业整体性的系统优化提升煤矿安全的基数,深化发展领域、开拓煤矿资源的二次开发,而不仅仅局限于资源的简单开采上,以此从根本上保证煤矿安全,杜绝事故的发生。同时,通过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运用新形式的安全管理方法,配合煤矿作业方法的不断优化,也可以达到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目的。

(二)完善煤矿安全管理立法,强化制度监管的作用。受我国的国情影响,我国的煤矿监控体系复杂,目前尚未能达到专项的“一对一”监管,因此在监管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而反观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颇有建树的西方国家,其在监管和制度上都有比较完善和必须强制执行的矿山安全与健康法律,并且还在不断的完善当中。因此,为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除了煤矿工业的自身努力外,我国在宏观层面上也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的法律法规,落实和完善煤矿安全管理立法工作,强化制度监管的作用,通过行业内外部的有效配合,为煤矿工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从而建设出一个绿色良好的煤矿作业环境,以实现煤矿安全管理的目的,做到安全生产。

(三)加强煤矿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培训工作,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无论是制度的执行或者是作业的实践,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的培养和运用。因此,不断加强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培训工作,引进专业的安全技术人员,是提升煤矿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也是进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尤其在如今的煤矿行业,往往为节省成本而雇佣安全意识薄弱、技术操作不规范的廉价劳动力,给煤矿安全管理带来了严重隐患,因此加强安全培训、引进专业人才更是必不可少。同时,为进一步解决煤矿行业高端人才稀缺的问题,在进行内部安全培训的同时,应同各类高校建立合作,以提供助学金等形式进行定向人才的培养,为煤矿工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安全管理方面的顶尖人才,以此解决煤矿行业高端人才稀缺的问题,也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企业的人力搜寻成本。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切身关系到煤矿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煤矿工业的影响和意义至关重大,因此必须不断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以满足新时期条件下对于煤矿工业安全发展提出的要求,使其既能保证煤矿生产的效率,又能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性,最终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助力新常态经济目标的实现。此外,本文主要是针对当前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作改善性研究,具体细节的落实及理论创新的拓展还需要煤矿工业相关的专业人员作进一步研究,本文仅做抛砖引玉之用。

篇3

1 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

我国大部分的矿井开采都是井下作业,危险系数非常高,瓦斯爆炸、透水、井下塌方等煤矿事故的发生,给国家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损失。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煤矿生产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得到了应用,提高了煤矿开采的安全系数,事故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是近几年,我国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一直处于较高状态,可以说,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目前,我国煤矿开采水平与先进采煤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煤矿的安全开采,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煤矿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它是人为因素以及自然因素等一系列问题的集中暴露。据统计,我国2002年至2005年的工矿企业特大死亡事故(超过10人)中,煤矿开采事故占有很大比例(百分之八十左右)。近年来,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2004年发生的郑州大平煤矿事故和铜川陈家山煤矿事故,以及2005年发生的的孙家湾矿事故,都造成了较大的伤亡人数,给国家财产和公民生命造成巨大的损失,我国的国际声誉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 煤矿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我国煤矿技术水平低下

我国煤矿企业中,大部分缺乏先进的技术,安全设施不足,或者缺乏技术人才而使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引发煤矿事故的重要因素。例如,在04年的郑煤大平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中,多处瓦斯浓度检测仪都发出了超限报警信号,在全矿瓦斯面临爆炸的危急时刻,31分钟内电源都没有被切断,导致了148人死亡的重大事故灾难。煤矿是高危行业,具有高素质的技术人员才能及时应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复杂局面,但是由于煤矿开采工作时间长、环境恶劣、危险性高、劳动强度大等因素,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矿工大部分来自农村,受教育水平有限,缺乏安全知识和技能,整体素质不能满足安全采矿的需要。

2.2 我国煤层自然赋存条件复杂

我国的煤层赋存条件非常复杂,具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而且瓦斯矿居多,煤矿开采工作面临许多的技术难题。我国开采的煤层大部分是石炭二迭纪煤层,煤层的透气性较差,且瓦斯含量高,由于地质构造复杂,瓦斯无法抽放,随着开采工作的不断进行,应力场、煤岩体裂隙场及瓦斯流动场会产生复杂的变化,极易产生瓦斯事故。

2.3 缺乏完善的税收制度

与机电产品不同,煤炭属于初级产品(即原料产品),无附加值,现行的税制无法与之相匹配。而且以目前的税制很难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相对公平原则,不利于保护国有资源和减少资源开采所造成的污染。对高瓦斯矿井没有采取特殊的税费政策,使得一些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矿井的安全性。

2.4 安全设施不足,缺乏安全保障

基础工作薄弱,安全技术装备不足是煤矿开采客观存在的现实,虽然我国的矿井安全设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仍有部分矿井无力更新设备和提高矿井的安全装备水平,安全设施达不到标准要求。抗灾能力差,而且机械化程度低,井下工作人员多,使得煤矿开采工作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发生灾变时,不易撤离。而且事故发生时,没有应急措施,事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3 加强煤矿安全的有效措施

3.1 加强宣传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提高采矿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开展培训学习,使工人掌握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并采取持证上岗制度,生产中严格监督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3.2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安全设施

煤矿开采作为一种事故风险极大的高危行业,需采取措施降低事故发生频率,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的经济财产,必须加大资金投入,用于提高将生产技术水平,完善安全生产必要的安全设施,建立煤矿行业准入制度,最大限度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

3.3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加强煤炭开采的科研创新力度,致力于开发和引入先进技术,研制安全装备,分析以往事故的产生原因,积极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全面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3.4 对高瓦斯和突出矿井采取特殊措施

对于高瓦斯矿井和瓦斯突出矿井,应采取特殊措施,改造通风系统和设备,安放瓦斯抽放系统以及检测、防灾救护系统等设备;成立瓦斯防治小组,测定矿井采掘范围内煤层的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煤层透气性等参数,突破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减免税收,进行瓦斯抽放用于发电,加强安全投入等。

此外,还要加强煤矿生产中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分析事故产生原因,积极采取预防事故措施,实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4 结语

煤矿行业的安全事故是多方因素造成的,事故的预防需要企业、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参与,通过完善税收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科研工作力度、对高瓦斯和突出矿井采取特殊措施、加强煤矿生产中的安全管理等措施,推动我国煤矿事业健康、安全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1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

由上图可以看出,从2004年到2014年期间,我国煤矿历年死亡人数及百万吨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从2009年开始已经减少到了1以下,而到2014年已经降到0.257。但是比较于世界上其他先进的产煤国家,我国的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仍然是其10倍左右。例如,美国作为世界第二大产煤国,其最近10多年来煤炭年产量一直稳定在10亿吨左右,煤矿每年死亡人数仅30人左右,并且其百万吨死亡率长期保持在0.1以下。尤其在近几年,美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降到了0.03。此外,澳大利亚作为世界上第4大产煤国和最大的煤炭出口国,每百万吨死亡率仅为0.014左右[4]。我国的煤矿特别是小煤矿的安全生产基础还比较薄弱,机械化水平目前只能达到13%,从业人员素质还比较低,由于基础薄弱,因此小型煤矿安全目前还没有把握。因此,煤矿安全问题仍然是当前国家面临的重要挑战[5]。

2煤矿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安全生产状况相比较其他先进产煤国家

来说有很大的差距近几年来,我国仍然发生了几起比较严重的特重大煤矿事故,到2014年我国的百万吨死亡率降到0.257,有史以来首次降到0.3以下,但是这个数字和世界先进产煤国家相比还是比较大。

2.2我国煤矿地质情况恶劣,灾害类型多

我国煤炭开采技术条件较差,导致瓦斯、水、顶板、火、煤尘五大灾害俱全。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我国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煤炭赋存条件差,煤层不稳定,褶皱、断层较发育,煤层厚度、倾角变化较大,顶板难以管理;二是自然灾害方面比较严重,瓦斯分布不均匀,局部瓦斯含量较高,极易导致瓦斯爆炸;三是矿井水文地质非常复杂,并且受石灰岩水和老空积水的影响较大,水患矿井约占煤矿总数的25.04%。另外,矿热灾害、煤尘灾害、冒顶、片帮、冲击地压等的威胁持续存在。

2.3煤矿生产的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煤矿行业从业人员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没有经过专业的生产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因而素质普遍偏低,安全生产意识薄弱,自救能力和自救意识不强,往往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在发生突发事件后不知所措,不能有效的自救。

2.4煤矿管理层面较薄弱

我国安全管理观念相对落后,安全意识不强。目前安全管理在煤矿企业管理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真正处理好安全、生产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没有认识到安全管理也能创造效益、创造利润,没有理解安全管理与煤矿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解决措施

3.1加强我国煤矿安全立法,实现法制化管理

世界其他主要产煤大国都制定了比较完善且执行力较强的法律法规来强制执行矿山安全,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而中国在矿山安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比较欠缺,我国应进一步加强矿山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一个监督矿山安全的有效地体制,有助于控制我国煤矿事故的发生,并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状况。

3.2做实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属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使命。首先煤矿企业应聘任具有相关安全证书的管理人员,对煤矿企业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不断提高员工“想安全”的意识,“会安全”的技能,为提高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员工直至领导干部的安全管理培训,提高他们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使其克服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思想,防止违章操作的不安全行为。也可以通过安全问题知识问答等的游戏形式推广安全教育,能够更好更快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3.3对煤矿事故进行深入调查和严格处理

在煤矿事故发生之后,煤矿企业相关责任人应对事故进行深入调查,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发生以后,要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来调查和处理事故,实现煤炭安全事故调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矿工是否重视安全,首先要看煤矿企业领导是否重视安全。如果领导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主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方面的方针、政策;意识到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是安全工作的基本问题,形成人人以安全为第一位的氛围,员工就会自觉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进而参与到安全工作中来。矿工通过一系列安全培训活动,安全素质也能慢慢提高,就能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切实做到安全生产。从而在效果上达到企业领导和员工同时具有安全意识的目的,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刘星魁,谢金亮.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探讨[J].煤炭技术,2008,27(1):139-141.

[2]原野.我国矿业安全生产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3-4:15-16.

[3]吕喆.安全生产监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7:278.

篇5

2.1需要树立全新的瓦斯治理观,先从全员抓通风入手

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人、机、环境诸因素,人既可能是事故的诱发者,也是事故的受害者,更是事故的预防者。从多起瓦斯事故分析,都是由于人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低下、违章操作、违章作业等引起的,如:随意停开局部通风机、打开风门不关、带电检修、违章放炮等,人的隐患是煤矿安全工作中最大的隐患,控制和消除人的隐患是关键。首先,必须提高全员对瓦斯防治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全员的安全意识,营造“人人都重视通风”的氛围,激发全员参与通风管理的热情。其次,就是要加强培训,提高全员的安全素质,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使人人都能主动自觉地掌握以通风为重点的安全知识,规范操作行为,执行通风制度,爱护通风设施,及时排查汇报现场通风隐患,使通风、安全工作的业务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井下现场的安全生产的真实动态,并迅速制定相应措施,使通风工作安排部署更有针对性,更加及时,有效预防瓦斯事故的发生。

2.2井下避难硐室和压风自救系统

在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附近、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必须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并设置有供给压缩空气设施的避难硐室和压风自救系统。工作面回风系统中有人作业的地点,也应设置压风自救系统。

2.3自救器

突出矿井的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隔离式自救器,每天下井前与升井后必须对自救器进行称重和气密性检验,以保持仪器性能良好。矿长对防突管理负全责,矿井必须建立防突机构和专业队伍,搞好开采突出煤层的专门设计,掌握突出动态和规律,填写突出卡片,总结经验,加强防突施工方面管理等。

篇6

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是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性能源。煤炭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有极大的比重。目前,我国的煤矿生产还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问题,重特大安全事故每年均在发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基于此,煤矿安全评价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1 煤矿安全评价的含义

所谓安全评价,是指为了给管理决策和防范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而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分析辨识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及不利因素,评估预测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及职业危害的概率和其严重程度的过程。从而达到维护工程、系统安全的目的。它是安全评价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体。

2 关于我国煤矿安全评价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

2.1 安全评价的现状分析

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的我国煤矿安全评价工作,对煤矿的安全评价主要还是处于在现状评价的阶段,安全评价方法也很单一,仅局限于定性安全评价法以及定量安全评价法。由于缺乏相当的实验数据以及相关安全事故统计材料,大多数煤矿的安全评价主要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定性评价,在这种没有科学数据支持下的评价所得出的评价结论是具有很大随意性的。特别是在很难统计具体数据的方面(如:煤矿生产系统的瓦斯温度、员工工作能力、煤矿综合管理等方面)就更是如此。

2.2 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是现有的理论体系对解决关键问题缺乏理论支持,安全评价工作所涉及到的方面很广泛,它涵盖自然科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一系列知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过程。为了使安全评价成为完善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就需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

二是管理不规范、人员素质差等现象依然存在。安全评价人员对被评价对象的熟悉程度和安全评价人员的自身能力等方面对安全评价的结果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只有理论功底扎实且经验丰富的安全评价人员,才能得心应手地合理选择相关的安全评价方法。要在安全评价工作中得出正确的评价结论,不但需要安全评价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需要安全评价人员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安全评价方法。而现实情况是:相当部分安全评价人员不熟悉煤矿生产业务,工作能力也不是很强。

三是缺乏多样的安全评价方法。因子分析法、经验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等是目前通常采用的安全评价方法,但这些方法都各有各的局限性。这些方法往往只针对煤矿生产的某一因素,而没有顾及到煤矿生产中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现实,评价指标显的很不全面。另外,有的方法本身就存在缺陷,从而对煤矿安全生产评价的信度产生不良影响。

四是安全评价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相当一部分煤矿经营企业认为进行安全评价仅仅只是取得生产许可证的手段而已,对煤矿生产进行安全评价也仅仅是因为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而不是基于对煤矿安全评价的正确认识而采取的自觉行为。这主要是由于煤矿经营企业只关注经济效益而对煤矿生产安全评价形成的认识误区。

3 关于改善我国煤矿安全评价的策略分析

3.1 通过制定统一的安全生产标准,使相关评价体系得到完善

复杂的技术性是安全评价的重要特征,基于此,统一的安全评价标准的制定要遵循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并与《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的标准保持一致,因而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成就是制定统一的安全生产标准的依据。

3.2 加强安全评价的质量保障体系,对从业人员进行素质和业务培训

在加强安全评价的质量保障体系方面,应在对安全评价机构进行的日常检查过程中,国家及各省的相关监察机构要把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和质量作为检查工作的重点。在对从业人员进行素质和业务培训方面,应提高现有安全评价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方面,应通过行业内部经验交流会、邀请专家进行理论讲座、开展同行之间业务能力大比武等方式对现成安全评价工作人员进行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在培养后备人才梯队方面,为了培养综合型的后备人才队伍,安全评价方面的专业课程可以考虑在相关高校或相关专业中开设。

3.3 加大对安全评价方法的科研力度

基于目前我国通行安全评价方法各自存在着缺陷的现实情形,加大对安全评价方法的科研力度势在必行。应以安全评价机构、科研单位及具有相关专业和科研能力的大专院校为主体,把增加科研投入、加强理论研究、结合实践经验、开展实地考察等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入对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及早开发出新的科学评价方法,从而对安全评价工作的发展、对企业安全生产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3.4 进一步深化对煤矿安全评价工作的改革,把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煤矿安全评价结果必须是科学的、精准的,绝不允许个人的主观臆断夹杂其中,在这一前提下,权威性、规范性、责任性、公正性是煤矿安全评价不可动摇的原则。为了确保这些原则能得到有效的实施,煤矿安全评价单位和煤矿安全评价工作人员都应当积极思考,锐意进取,大刀阔斧地对煤矿安全评价工作进行改革,根据现实情形,结合科学原理和实践经验,创建符合煤矿安全评价工作实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体制,提高煤矿安全评价工作的管理水平,不断降低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我国煤矿安全评价现状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煤矿企业,必须把煤矿安全评价工作作为改善煤矿企业管理水平、创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体制的重要手段,而不是把它作为应付国家监管部门检查监督的权宜之计。为了实现煤矿的和谐稳定及安全生产,就需要相关单位和人员形成一致共识,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开创煤矿安全评价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篇7

1.1国外煤矿安全评价发展和现状

安全评价的起源是来自保险行业,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安全评价也更多地出现在航天、航空、核工业等领域,包括的方法也从起初的爆炸指数法到后面出现更多的概率风险评测、评分法等。而目前在国外应用的最广泛的就是利用概率评价的方法,评测矿井生产系统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和风险。但在实际的评价中,因为外界各种复杂的因素,对于煤矿安全评价只能是进行模糊的评价,无法做到精确性。因此,缺乏一定的实用性。除了这种评价方法外,还存在着很多的评价方法,如波兰M.费利卫皮提出的以人-机为主的安全评价和灾害预测、日本的隧道安全评测等。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安全评价方面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给安全评价的精准性带来很大的提升作用。

1.2国内煤矿安全评价发展和现状

国内煤矿安全评价的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相对于国外来说,起步比较晚,但是近年来,我国在安全评价理论、应用等方面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国内煤矿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非常高,因此学者对于这方面也更加的关注,从而促进煤矿安全评价的发展。例如王莉等人将联系熵的方法应用到煤矿安全评价中,对安全评价进行了明确的安全等级划分。除了这些方法外,国内还存在很多安全评价的方法,这些方法为我国煤矿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如胡鸿等人提出的基于产煤量危险值煤矿动态安全评价方法,对煤矿安全评价的定量发展具有推动性作用。因此,我国在煤矿安全方面的研究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这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发展问题,特别是评价的主观性和实行动态评价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发展。

2煤矿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2.1定性评价

2.1.1预先风险分析法

预先风险分析顾名思义就是对还没发生的风险进行一个预测和评价。通过这些分析知道煤矿发展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这些风险进行一个精准的数据评估,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这种预先危险分析的方法主要是应用在系统最初的安全检查,在实际的操作中,需要根据流程的特点,寻找出系统单元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通过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找到其中的原因并加以修正和防范,从而实现对安全隐患有效控制。

2.1.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

安全检查表是指对煤矿的各种设施、结构等进行一个详细的检查,并对这一系列的检查列出一个详细的表格。通过这样一个详细的检查表格可以对煤矿产业中的地质条件、生产工艺、矿井设计等方面实现全面的安全评价。安全检查表作为煤矿系统常用的一种应用方法,可以有效地发现煤矿产业中的安全隐患,并做出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安全问题。相对于其他方法,这种可以有效做到广泛听取意见,明确整改责任,保证共同的防范和周密的分析。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检察人员有很高的综合素质,进行客观、细致的检查。

2.1.3专家言论

所谓的专家言论评议是指集合相关专家对事物的发展历史和趋势进行一个详细的探讨,吸取大家的意见,从而实现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专家评价方法。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专家评议具有简单、客观、专业等特点,并且这些言论评议是由众多经验丰富专家经过详细的探讨得到的,可以全面、综合的对煤矿安全进行评价。但这种方法也存在着其他方法没有的缺陷,如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没有足够的专家人员就无法实施。

2.1.4故障假设分析法

故障假设分析法是一种具有很强创造性的方法。检查者要应用这种方法,需要对整个系统工作流程很熟悉,通过假设的方法去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这种方法更多的是应用于煤矿生产的过程中,从原料进厂开始,直到整个生产过程的结束。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实现安全评价,促进煤矿产业健康的发展。

2.2定量评价

2.2.1神经网络法

神经网络法是将指数法和概率风险法两种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将这两种方法作为评价的主体,实现对各种设备的数值模拟,同时建立特定的结构模型和数据库。在这一过程中,利用现在发展迅速的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的评价。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可以简化评价推理的过程,方便大家的操作。神经网络法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处理能力、适应能力、映射能力等,这些优势的存在使得安全过程的判断、推理成为一种可能。但是传统的神经网络法存在着泛化能力差的缺陷,使得在安全评价的过程中精准性不高,因此无法广泛地应用于实际评价中。

2.2.2概率法

概率法是以实际的事故发生率为基础进行的一种安全评价方法,该种方法有效分析了各种因素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根据这些确定整个系统出现的安全风险概率。同时将这些得到的概率进行一个详细的划分,分成若干的风险等,从而实现直观的风险评价。概率风险评价法因为本身的特点,主要适用于结构比较简单、清晰系统分析,对于一些结构较为复杂,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的系统则无法进行有效的安全评价。因此,该方法无法广泛应用于大型、复杂评估项目的原因所在。

2.2.3评分法

评分法是指对系统的一个具体项目进行评估,根据这个评价单元做出合适的评价分值范围,然后再对系统中的评价单元进行评分,通过详细的计算处理得到精确数值的一种方法。评分法在煤炭安全评价中的应用可以弥补安全评价中的不足,如概率法无法大量使用的复杂型项目评估,就可以使用评分法进行安全评价。因此,评分方法在煤矿行业安全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评分法也存在着自身的缺陷,如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敏感性,这也是评价模型对系统安全功能不重视等缘故造成的,需要进一步加以改善和发展。

3结论

煤矿安全生产问题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不仅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因此,为了煤炭产业健康良好的发展,需要对煤矿安全评价进行详细的研究,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同时,做好煤矿安全生产不仅需要结合以前传统的经验和方法,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全评价定量、定性的分析,从而实现精准的煤炭安全评价,促进煤炭业健康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由于中国煤层地质赋存条件的复杂性,煤矿灾害事故频频发生。对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我国煤矿安全装备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煤炭工业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改善。几十年来,各种安全装备不断推陈出新,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瓦斯抽采装备

我国的瓦斯抽采装备随煤炭开采强度的增长而加强,抽采瓦斯规模扩大及科技水平发展而不断完善,由原来非专用、单一型号的,逐步发展成为专用的、系列的、具有现代科技水平的抽采瓦斯装备。目前已有几十家专业厂家生产抽采钻机和抽采泵,为方便中小型煤矿使用,还开发了系列的井下移动式瓦斯抽采泵。目前我国煤矿普遍采用聚氨酯作为封孔材料,该新型材料具有密封性好、硬化快、质量轻、膨胀性强的优点。瓦斯抽采管路的管材也向多样化发展,除传统的铁管及钢管外,又研制了玻璃钢管、双抗塑料管、PVC管及其它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多种瓦斯抽采专用管,新型抽采管路具有重量轻、耐腐蚀、运输方便、安装费用低等优点。快速管道接头的研制,也使管路连接更加方便快捷。抽采系统的监控装置是近几年发展比较快的一项技术,它由人工操作的简易监控及计量设备快速发展为自动监控的瓦斯抽采系统装置。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瓦斯抽采监控技术正向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方面发展。

2自救器

自救器是煤矿井下发生灾害时,为了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侵害,供个人佩戴逃生的呼吸保护器具,是我国煤矿井下人员配备的主要防护用具。我国研发的自救器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两大类型,是我国煤矿井下工人配备的主要防护设备之一。当矿井发生灾害时,矿工佩戴自救器,能有效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侵害人体。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我国研制了ZAL40、ZAL60、ZAL90型过滤式自救器。但由于过滤式自救器对使用环境的O2、CO、CO2浓度有严格要求,在应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化学氧自救器技术的完善和成熟,过滤式自救器将被取而代之。90年代以来,采用先进技术使得化学氧自救器有了新发展。首先,研制成功了片状超氧化钾生氧剂,提高了生氧剂的强度,解决了产生粉尘引起着火的问题;其次,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国际先进标准进行设计、加工、改造和检验,开发快速生氧药层用于初期生氧代替氧烛。1998年采用欧共体标准,研制了OSR30C化学氧自救器和微机监控的仿人呼吸检验装置、AJH型化学氧自救器、AJH30B化学氧自救器。新型OSR30C自救器在德国DREGER公司检验表明,我国化学氧自救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监测监控系统

我国安全监测监控技术应用较晚,先后研制出KJ2、KJ4、KJ8、KJ10、KJ13、KJ19、KJ38、KJ66、KJ75、KJ80、KJ92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国内各主要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又相继推出了KJ90、KJ95、KJ101、KJF2000、KJ4/KJ2000和KJG2000等监控系统。以及MSNM、WEBGIS等煤矿安全综合化和数字化网络监测管理系统。同时,在“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和《煤矿安全规程》等文件中,规定我国各大、中、小煤矿的高瓦斯或瓦斯突出矿井必须装备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因此,大大小小的系统生产厂家不断出现。在国家尚没有统一技术标准的情况下,各自制定自己的通讯传输协议和接口、子系统标准,致使各生产厂家间的设备不能互联互通,信息不能共享,严重影响了系统作用的发挥.同时也阻碍了煤炭生产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新技术的推广。

4灾区气体检测装备

瓦斯爆炸等灾害事故发生后,灾区大气成分发生很大变化,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和爆炸性气体,封闭或启封火区时,作业现场的大气成分也会突变。因此,救灾时对灾区气体成分的变化进行实时检测十分重要。我国研制了煤矿气体爆炸性测定仪,通过对特定可燃性气体及氧气浓度的测定,确定其在气体爆炸三角形中的坐标,以判定灾区气体的爆炸危险性。以便制定安全救灾措施。已研制出固定型和携带型2种,固定型用于实验室或装在矿山救险化验车上,携带型可携带到井下使用。近年又研制出小巧,轻便的瓦斯(煤尘)二次爆炸预警仪,它可以连续测定CH4、CO、O2和温度4种常数。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显示出爆炸三角形参数的计算结果和图形,对爆炸危险性给出预报。这些预测技术和仪器的开发可以防止灾区再次发生瓦斯爆炸。对保障灾区救护队员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5隔抑爆技术

为了防止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也为了防止救灾时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从“六五”期间开始,我国就开展了被动式隔爆技术和自动抑爆技术的研究。被动式隔爆水槽棚和水袋棚技术已在全国煤矿推广应用,并多次防止了瓦斯爆炸事故的扩大。近年,在自动抑爆技术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内藏高压氮气瓶的自动抑爆装置的基础上,经过试验的研究,已发展为实时产气式自动抑爆装置,取消了高压氮气瓶,减少了体积,实现了机载,使用灵活。针对小型矿井或无电源场所的需要,又开发了无电源自动抑爆装置,这些自动抑爆装置能自动识别爆炸火焰,计算火焰传播速度,以极短的滞后时间(6-20m/s)喷粉灭火,为生产或救灾场所提供了保护。

6结语

随着计算机和传感器技术的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发展,煤矿安全装备将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高新技术是煤矿安全装备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是煤矿安全装备的生命。面对煤矿现代化、科学化生产的需要,煤矿安全装备将实现电子化、自动化成为有头脑(计算机控制),有知觉(传感系统),有血液(液压系统),有心脏(驱动装置),有骨骼(传动、支撑机构)的机电液一体化系统。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国家对煤矿安全装备研发能力的投入的增大,煤矿安全装备的发展必将走上科学化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泵业分会. 中国泵业年鉴[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

篇9

1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

2011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35亿吨多,千万吨以上煤炭生产企业达到47家,产量占全国煤炭核定生产能力的63.24%。其中3000万吨以上煤矿企业12家,并创造了一批高产高效矿井,各地区、各部门和煤炭企业提高了认识、强化了管理,安全投入也普遍有所增加,使煤矿在产量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安全生产状况的总体稳定,但煤矿仍然是我国工矿企业中事故发生最频繁、安全生产形势最严峻的工业部门,与国外的差距也仍然存在。

2 煤矿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

对2011年煤矿事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其安全生产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和规律:

2.1 煤矿的主要事故类型为顶板、透水、火灾、瓦斯和运输事故。2011年全国发生煤矿事故1201起,死亡人数1973人。

2.2 随着煤矿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自然灾害事故所占比例下降,生产性事故所占比例增大,但在提高装备水平的同时,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2.3 安全生产状况与煤炭产量成正比,即煤炭产量较高的省市或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较好;产量越低,安全状况越差;较高的装备和管理水平为安全生产创造了基础,同时,安全生产状况的改善又为生产能力的发挥创造了前提和保障。

2.4 事故发生具有时间规律:在月份方面,3、4、5月是事故的高发月,在月旬方面,下旬特大事故占62.5%,在工作班次方面,日班发生的重大事故占46.55%。

2.5 采掘工作地点事故集中,以掘进工作面的危险性最大:在国有煤矿特大事故中,采掘工作面占76.92%,在重特大瓦斯事故中,掘进工作面占42.82%,采煤工作面占25%;但巷道事故比例也有增大趋势。

2.6 不同地域的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发展不平衡:由于地质条件、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域的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差别较大。

3 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是复杂的、综合的,国有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全方位的。分析表明,国有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3.1 我国煤层自然赋存条件复杂多变,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多,是造成事故的客观因素。我国煤矿开采的煤层大多属于石炭二迭纪的煤层,其中瓦斯含量大、煤层透气性低,地质构造复杂不易在开采前抽放瓦斯,但在采掘时,瓦斯放散量大,再加上开采煤层地质条件复杂和开采规模的扩大、开采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导致采动诱发的应力场、煤岩体裂隙场及瓦斯流动场的变化更加复杂多变,原有安全技术及理论基础已难以适应当前煤矿对安全高效生产的迫切需求。在一定条件下容易诱发煤与瓦斯突出和瓦斯的突然涌出现象,造成瓦斯事故。

3.2 长期以来,煤矿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技术水平不高,要求比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长期以来,技术投入不足,装备水平差,产业技术人才匮乏,劳动效率低。把“千军万马”的队伍放在高度危险的作业环境中劳动,一旦出现瓦斯(煤尘)爆炸、矿井火灾等事故时,容易导致损失惨重,甚至全矿毁灭的现象。

3.3 大多数煤矿技术水平低下,从业人员素质低,难以适应高危环境的要求是不容忽视的现实。对于广大的煤矿职工来说,安全文化素质低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由于煤矿是高危行业,煤炭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多,应当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去从事该项工作,才能应付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复杂局面。

3.4 基础工作薄弱,安全技术装备不足。煤矿矿井的寿命多为几十年,随着开采深度加大,范围延伸扩展,瓦斯涌出量增多,地应力和瓦斯压力增大,危险程度急剧增长,原有的矿井生产系统就难以满足要求,没有及时改建生产系统,不能满足新的生产要求。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的重视和投入,矿井安全装备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还有许多矿井的安全设施达不到要求,这也是当前存在的安全隐患。

4 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与控制包括两部分内容,即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前者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后者是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小。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等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

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安全教育对策主要使人知道,在哪里存在危险源、如何导致事故、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如何,对于可能的危险应该怎么做。安全管理措施则是要求必须怎么做。

5 关于煤炭安全生产的对策建议

我国年产煤35亿多吨,位居世界第一,但安全问题非常严重。2011年全国煤矿共死亡1973人,百万吨死亡率0.564。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从法律法规、科技进步、行政执法监察、工伤保险、宣传培训等方面采取措施,并力求使安全生产“关口前移”,真正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5.1 加强宣传和职工的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

在岗前进行一定时期的岗前安全培训教育,使职工在真正具有入井安全方面的知识时才准入井。在平日进行定期的安全学习,进行一些安全方针政策的学习和安全经验的总结学习。在加强职工安全培训方面,必须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达到一定的理论水平。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事故案例及经验教训等进行讲述。让职工从思想上树立安全意识,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并针对不同人员、工种从不同角度进行培训。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使职工时时处处注意安全生产,做到警钟长鸣。将最近几次大的瓦斯事故做成VCD光盘,分发到全国所有的瓦斯矿井,说明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有关的责任,措施的不足之处,事故的教训,以敲响警钟,尤其是应当使煤矿职工了解其所工作范围内所存在的危险源,知道危险出现时应当采取何种措施,具备解决相关危险的能力,以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

5.2 加强科研工作力度,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建立本质安全化的生产体系

近十多年来,开采深度的加大和开采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导致开采条件更趋复杂,原有安全技术及理论基础已难以适应当前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迫切需求。因此,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

5.2.1 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力度,特别是应当针对当前开采条件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基础理论的研究、应用技术的开发和安全装备的研制,以便为建立本质安全化的矿井生产系统奠定基础。

5.2.2 对高瓦斯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当通过与高等院校和专职科研单位的合作,测定矿井采掘范围内煤层的瓦斯压力、煤层透气性、煤的强度、煤层瓦斯含量等技术参数,查明矿井有关区域的瓦斯危险程度,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预测预报在采掘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并提出应采取的措施。

5.2.3 对高危矿井要投入必要的资金,改造通风系统和设备,装备瓦斯抽放系统、监测设备,矿井防灾救护系统等安全设施和装备,以改善安全生产的环境,提高生产系统的抗灾能力。

5.3 针对特殊地质条件,采取特殊措施,改善矿井生产条件

多年来,煤矿瓦斯一直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煤矿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同时,未经综合利用的煤层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煤层气实际上是一种热值高、无污染的新能源,可用于发电燃料、工业燃料、化工原料和居民生活燃料。同时,对煤层气的回收利用有助于保护环境,因为煤层气随着煤炭开采泄漏到大气中会加剧全球温室效应。

据统计,我国有近一半矿井为高瓦斯或瓦斯突出矿井,每年因采煤而从矿井中抽放的煤层气在13亿立方米以上。瓦斯事故是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居高不下的主要矛盾,有效控制瓦斯事故是解决我国煤矿安全问题的关键。

结语

当前,尽管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特别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存在许多问题,但是,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其有利条件是:有经验丰富、政治文化素质高的各级领导;有经过数十年建设的强大物质基础;有几十年来培养起来的技术队伍;有经过多次修订的煤矿安全规程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等规程规定;有专业化的煤矿安全研究机构和有关的大专院校;特别是我国有具有世界先进生产水平的神华煤矿,也有在高瓦斯和突出危险条件下、多年来实现安全高产的淮南公司等所获得的技术及管理经验……应该说做到控制事故的频发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参考文献

[1]黄平,李晋杰,杨珊.中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C].2012(沈阳)国际安全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344~349.

[2]王省身.矿井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3]刘璐,刘晓,梅国栋.我们煤矿安全致因因素分析[J].中国煤炭,2008(10).

篇10

1安全管理概述

煤炭开采的产量是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在这个行业里由于多年遗留下来的粗放式的开采,导致了开采管理意识淡薄,制约了我国目前煤炭行业的转型及持续化的发展。因此,加强煤炭行业开采的安全管理是有必要的,通过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保障煤炭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2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2.1煤矿管控体系复杂,监管难度较大

我国煤矿企业的管理现状是,煤矿的管理存在多个部门参与,在管理上存在混乱迹象,通常主要体现在一个问题多人管,而多个问题出现无人管的现象,导致在安全管理上难以集中,无法就具体的问题做出有效的管理。这种混乱现象会给管理带来失衡,造成管理的方向模糊,给监管部门造成难度。

2.2安全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水平较弱

对管理人才的不够重视,导致现今多数煤矿都面临安全管理型人才的匮乏,管理水平薄弱。此外,在煤矿用工的招聘上,被录用的职工大多没有责任意识,严重缺乏安全意识,对技术操作也不规范,导致即便煤矿企业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及相关技术培训教育,但在实际开展中也达不到较好效果,很难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

2.3相关法制规范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

虽然近几年国家对煤矿企业加大了整治力度,但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符合新时期煤矿管理的检测标准,造成我国煤矿的管理都是在依靠经验进行,煤矿的安全性无法得以保障。同时在煤矿的安全管理方面,没有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给国家和企业埋下了安全隐患。

3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措施

3.1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创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煤矿企业要想实现新时期的转型发展,首先就要转变思想,优化现行产业结构,以谋取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其次,结合新时期对煤矿安全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加强管理方面的创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针对我国煤矿的整体性调整和优化,对煤矿资源的开采进行二次开发和利用,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煤矿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将事故发生的风险降到最低,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结合新型的管理办法,实现煤矿安全管理的目的。

3.2完善煤矿安全管理立法,强化制度监管的作用

我国煤矿监管体系处于一个相对复杂的状况,无法实现一对一监管,这是管理的一大缺陷。要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除了需要自身不断的努力以外,在宏观调控上也要出具一些相应法规政策,完善矿山安全管理的有关立法工作,起到强化制度管理的作用。通过煤矿企业与国家层面的内外监管,为煤矿的稳定发展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及安全生产。

3.3加强煤矿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培训工作,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加强对煤矿职工的安全管理知识培训,通过招聘引进先进的专业技术型管理人才,是努力提高煤矿综合管理水平的关键,同时也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点。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来体现安全知识的交流和学习,比如“安全生产心得交流会”、“企业安全文化展”等活动,再有就是通过不间断的学习有关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比如《安全生产法》、《煤矿操作规程》、《安全质量标准化》等,加强煤矿职工对安全意识的认知,增长他们的法制、法律意识,提高工作的整体积极性以及对个人职业素质、素养的提高。此外,为了合理解决有关技术型高端人才的匮乏等问题,除进行内部培养选拔以外,还可以与相关专业的高校进行合作,可以采取以助学方式进行人才签约,作为人才的定向模式进行培养,为煤矿企业不断地进行人才的输入,以此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共赢。综上所述,安全是企业立足的根基,煤矿企业职工要积极学习,通过自身安全思想意识的不断提高,时刻铭记安全第一的生产原则,以此来保障煤矿企业安全、高效产出,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作者:李林猫 高航标 单位:陕西省崔家沟煤矿

篇11

1.2矿工民主意识淡薄,企业管理流于形式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步建立并且不断完善,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已初步形成。这些因素势必将给我国现阶段的劳动关系带来重大、深刻的变化,但同时,企业存在管理流于形式的问题。这些必将涉及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所以说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确保职工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企业的改革、企业管理不要流于形式,保持稳定和发展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这些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2完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2.1提高科学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管理与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管理是基础,而创新是动力。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一套自己的、最有效的管理模式。煤炭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用科技武装自己。与此同时,还要将创新意识贯穿于整个生产工作之中,从而促进企业的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可持续发展是要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思想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使经济发展能够持续进行,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煤炭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大作用。近年来,我国煤炭经济环境、科技水平和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篇12

作为防治煤矿安全事故的一种重要手段,煤矿安全设备在防止煤矿灾害事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存在煤矿安全设备适应力不强、可靠性差的问题。当遇到一些新的煤矿事故时,缺少控制灾害的专用安全设备。由此可以看出,煤矿安全设备的投入是煤矿得以安全生产的前提,只有大力发展煤矿安全设备,才有可能促进我国煤炭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1 煤矿安全设备的分类

虽然煤炭安全开采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关于煤矿安全设备的研究却是近几年才受到重视的。就目前来讲,我国的煤矿安全设备主要分为监测设备和救生设备两大类,其中监测设备可以细分为顶板监测和瓦斯监测;而救生设备则可以细分为避难硐室以及救生舱。

1.1 监测设备

煤矿监测系统是在煤矿生产遥控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安全检测是应急救援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借助灾害自动预测系统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监测的主要对象为:矿井煤层厚度的变化情况、矿井顶板岩层的组合方式及空间分布情况、井下瓦斯及水文的地质情况、煤层中所含有的地质异常体(主要包括岩溶陷落、煤层冲刷以及岩浆岩侵入等)地温、煤矿开采工作面的状态等等。

自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实现机械化采煤以来,世界煤矿开采业便进入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业革命时期”,到了六十年代初期,国外部分国家已经开始对矿井内环境参数进行了研究。就早期的监测系统而言,它主要针对煤矿开采的某一个环节,系统的容量非常有限。随着70年代初中小型计算机的问世,再加上先进的数据传输及处理技术在煤矿检测系统中的普遍应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在煤矿监测系统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突破。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煤矿监测系统已经逐渐由先前单一的生产监测向综合安全综合监控方向转化,这一新型安全综合监控系统已经在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但是,对于矿井安全监测系统的研究,世界各国只能算作是处于研究的初级发展阶段,除英国外,世界其它国家的监测参数容量相对来说还比较小,尤其是在矿井环境安全监测领域,各国装备的设备数量非常少。因此,在煤矿监测设备研究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全世界共同的努力。

1.2 救生设备

作为一个特殊环境下的避难空间,在煤矿安全事故中,救生设备能够起到保障人员生命健康安全的作用。就目前来讲,世界各国采用的救生设备主要有可移动式救生舱和避难硐室两种。移动式救生舱是通过采用吊装、牵引等方式从而实现救生移动的一类设备;而避难硐室是通过在矿井避难路线中直接挖掘洞穴并配备必要避难设施的一类设备。

对于世界上的主要产煤国,它们主要结合电子控制技术、粉尘控制技术、粉尘抑制技术来制造煤矿救生设备,当矿井安全事故发生后,假如煤矿工人不能及时撤离,救生设备则能够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密闭空间,该密闭空间既能够抵御外面爆炸的冲击,防止旷工吸入外界有毒气体,又能为旷工提供食物、水以及氧气,为被困旷工争取了更长的营救时间。美国、英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采用的矿井救生设备一般不使用电源,这是为防止由于电气原因而造成不安全因素,而南非一些国家则采用铅蓄电池的方式为救生设备供电。

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救生舱以及避难硐室被认为是目前最为成熟的两项煤矿救生技术,并且已经有了多次救援成功的实践。

2 我国煤矿安全设备的研究现状分析

同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煤矿安全设备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是通过技术引进的方式而发展起来的。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先后从国外一些国家引进了几十套煤矿综合监测系统,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有英国的MINOS综合监测系统、美国的SCADA综合监测系统以及法国的CTT40、CTT63综合监测系统。在引进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消化吸收,我国先后独立自主研制出了KJ系列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如KJ4、KJ19、 KJ38、KJ4、KJ66、KJ92、KJ以及KJSO等煤矿综合监控系统。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煤矿安全设备并没有引起我国足够的重视。

从系统集成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煤矿安全设备自动化水平还比较低,与世界其它各国之间的差距还很大;从煤矿安全设备产业的角度来看,我国能够生产煤矿安全软硬件的系统还相对滞后,自主研发能力非常有限,能够适合我国煤矿行业特点及需求的专用煤矿安全设备还比较匮乏,不能够满足我国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的需求。

在矿井救生设备方面,我国基本只采用避难硐室一种方式,对于一些大型煤矿救生设备如美国、德国及法国推崇的移动式救生舱的配备率还非常低。

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开始了关于移动式救生舱、避难所等避难设备的研究,但是研究还没有形成规模,同国外一些国家相比,国内关于煤矿移动式救生舱的研究起步非常晚。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在救生舱研究方面有着起点高的特点,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将高楼跳生、潜艇等领域内的一些高新技术应用到了煤矿救生舱的研发中来,在一定程度了提高了救生舱的技术含量。于此同时,通过借助我国自身的潜艇、航空领域内的成功经验,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矿井救生设备研究的进度。从我国成功研制出的矿井安全设备来看,产品的环境适应性以及功能性都高于国外的设备。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依然处于煤矿救生舱的研发初级阶段,在技术引进方面,尚处于技术“组装、仿造、借用”阶段,研制出的煤矿救生舱基本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

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有几十家企业进行煤矿救生舱的研究,部分研究企业已经同美国、法国等国家开展了国际合作,具体实例如下:

(1)北京科技大学承担了国际科技支撑计划,并在煤矿救生舱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突破。2010年6月,北京可以大学相关研究团队在山西煤矿集团巷道内成功完成了68小时5人的安全营救验证试验;

(2)北京科技大学、山西重生矿业有限公司、山西煤矿集团童工研制的煤矿移动式救生舱获得了我国第一个救生舱安全标准许可证;

(3)林州重机煤矿安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于2011年2月19日对外公布,他们已经对多斯全资公司进行了增贷,并在经营范围允许范围内增设煤矿安全设备的销售。

(4)黑龙江龙泉煤矿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的矿用救生舱也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进展。

3 煤矿安全设备的未来发展趋势

3.1 煤矿顶板安全监测系统是未来监测领域的发展趋势

在煤矿安全事故中,水灾火灾事故以及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机理比较单一,针对这两类煤矿安全事故,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行业标准和技术标准,市场相对比较成熟。而对于其他类型的事故如“冲击地压事故”以及“顶板事故”的发生机理则相对比较复杂,防治这两类煤矿安全事故需要借助多门学科,并且需要深入的科学研究,因此提供了进入的门槛,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还非常少。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广度的不断拓展,“冲击地压事故”以及“顶板事故”的发生次数以及引起的人员伤亡数已经逐渐超过瓦斯事故,他们已经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重点及难点。表1是我国2007年至2009年的三大煤矿事故统计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顶板事故位居三大煤炭事故之首。目前,我国年产100万吨以上的煤矿约有1100家,但我国顶板安全监控系统仅有400套左右,现按每个煤矿两个工作面来算,顶板安全监控系统在大中型煤企中的安装率仅为20%。随着我国煤矿的整合,到2020年,我国年产100万吨的煤矿数将达到2500家,由此可以看出,顶板安全监控系统在我国有着非常巨大的市场。

3.2 煤矿企业配备移动式救生舱已迫在眉睫

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对煤矿的避难所有明确的设置规定,他们均要求移动救生舱和避难硐室结合使用。随着我国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在加上我国在智利的成功救援实践,给我过大力发展移动式救生舱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新出台的规定明确规定,我国所有煤矿企业必须在2013年以前设置避难硐室或救生舱,由于救生舱有着灵活性高的优点,我国势必会加大对煤矿救生舱的研究力度。

4 结语

煤矿安全设备的研发关系我国煤矿开采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为此,我国必须加大对煤矿安全设备的研究力度,使我国煤矿安全设备赶超国际水平。同时希望本文的提出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其他研究人员继续深化这方面的研究,我保证我国煤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篇13

中国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三位,约为1100×108t左右,煤炭能源在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约占75%以上,由此可见煤炭仍是中国重要的基础产业[1]。作为煤炭生产和消耗大国,中国每年出现的煤矿事故是煤炭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最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中小型煤矿出现安全生产问题最多。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煤矿企业整体管理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中小型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力度加大,国内大多数中小型煤矿的安全生产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但中小煤矿生产中仍存在诸多潜在危险和不安定因素,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威胁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煤矿安全监管工作任务仍十分重要[2]。本文分析研究国内一些中小型煤矿安全生产及监督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建议。

1中国大部分中小型煤矿安生产监督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a)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存在移位和失位现象。由于中小型煤矿事故率比较高,一些矿主害怕承担责任,为防止以后出现事故承担法律责任,于是就有人钻法律的空子,雇佣别人当矿长,造成企业主体安全责任失位与移位;b)超能力生产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超能力生产是事故频发的诱因。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急剧上升,然而煤矿安全投入跟不上煤矿本身的发展和市场需求。从市场经济利益角度出发,很多中小型煤矿都存在严重超能力生产,而且屡禁不止。如陕西省铜川矿务局的陈家山煤矿核定矿井生产能力150×104t/a,而2004年前10个月已产煤210×104t[3]。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正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肖家湾煤矿2012年8月29日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48人死亡,5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980×104元,该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104t/a,而2011年实际产量为14.17×104t,2012年3月—7月为8.4×104t,矿井设计定员为274人,而事故发生时共有职工753人,其中从事采掘作业职工共计661人,严重超出设计要求;c)矿工特别是农民工培训教育工作薄弱。煤矿工作风险大,报酬低,因此工人都是以农民工为主。这些人知识水平低,缺乏安全常识,而一些中小型煤矿为节省成本,不愿对员工培训。这些矿工,安全意识不高,生产手段落后,安全装备简陋,以致发生瓦斯爆炸、冒顶、透水、着火等事故。“11•27”特大事故就是电工带电检修DW80型开关,电火花引爆瓦斯产生的特大事故。2014年4月21日云南曲靖富源县后所镇红土田煤矿发生的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4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1498×104元。调查表明,事故直接原因是该矿非法越界组织生产,121701炮采工作面采用非正规采煤方法,采用局部通风机供风采煤,违规串联通风、循环风,工作面微风作业,造成瓦斯积聚并达到爆炸浓度界限,违章放炮产生火焰引起瓦斯爆炸。

2主要对策及措施

a)围绕开采工作重点,创新监管模式。加强监管力度,优化监管模式,使安全管理工作任务落实到个人,责任落实到个人,尤其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一定要落实到人,防止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移位和失位。矿长因为要承担的责任比较多,因而有动力狠抓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引进先进的技术,引进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安全的控制方案。对矿井工人定期培训,让矿工学习开采技巧、开采安全常识、学习日常工作中如何自我保护,让工人认识到矿井工作的危险性,从而树立安全意识,保证煤炭开采安全;b)加大超能力生产整治力度。煤炭开采是一个统一协调的系统,其几个主要生产环节形成一个稳定的微循环系统,有任何一方面超额,都会影响这个系统正常运转,超出一定承受范围就会发生事故。因此要加大政府有关部门监管力度,定期核定和检查煤矿生产能力,同时,还要落实各项治超政策,按照相关安全生产法规严格执行对超能力生产的惩罚;c)树立监管人员安全观念,建立全新的监管队伍。解决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问题,必须加强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力度,让所有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树立安全观念,培养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防患事故能力,提前预防和监管煤矿安全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到个人,企业要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行事,依规建设并落实相关制度法规,相信能对规范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4]。

3结语

只要人们认识到中小型煤矿事故多发的原因,矿井采用先进设备,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强化矿工安全教育,让矿工学习安全常识,树立安全意识,学习自我保护能力,并严格遵守井下各种规章制度,那么实现中小型煤矿稳步发展、安全生产指日可待。

作者:李文平 单位: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中心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所

参考文献:

[1]王子光.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2(5):9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