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农业产业化经济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农业实行产业化。我国工业化速度加快,所需求的工人数量不断加大,导致许多地区的原农业人员进入城市。同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也导致了大量的农田荒芜,致使农地的使用效率低下,这对于土地本来就稀少的国家来说是很危险的。这就需要国家对现有土地进行整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对农业的基础投入。而目前我国产业间发展极不平衡,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对于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是基础,对农业进行产业化有利于农业从单纯原料生产向完整的产业体系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以提高农业对国家GDP的贡献率,追求产业间平衡协调发展。
3.实现农业产业化有利于解决目前我国农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如农业生产成本过高、农业自身抵御自然风险能力较弱、农业的科研发展水平有限以及农业在现代商业化金融体系中融资能力较差等内在缺陷。
(二)实行农业产业化需要经济法的支持。实行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需要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去弥补市场的内在缺陷。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形式,肩负了重要的使命,这也被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所证实,曾有学者这样写道,“经济法是随国家与法的出现而出现的,因为经济法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国家干预经济。”[4]虽然这一表述并不是很全面,但也足见经济法的国家干预经济这一特性。我国的农业基础薄弱,在经济发展中逐渐滞后,这就更需要国家进行政策性的扶持。
1.从国家调节经济发展的历史分析,实行农业产业化需要经济法支持。高王凌在《十八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指出,“政府的直接干预和多方面地插手管理,在中国决非像某些西方国家那样是一个近代现象。在几千年前,政府即曾全面地控制着经济和社会的生活(当然其表现形式与现代条件之下有所不同),我把它称为古代的‘大政府时代’。即使是在干预的‘低潮时期’,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仍持有一种统筹的意识,看似未插手,却又似是而非,有质而无形,无居而不在。”[5]中国传统社会非常重视对田地的赋税以及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在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中,早在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奴隶制国家颁布的《汉穆拉比法典》就对土地的国家所有权和土地的法律保护作出了规定,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的某些国家直到目前对于农业一直都给予大量的政策扶持,包括价格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科研技术的发展等。
2.经济法的宗旨及其价值理念支持农业实行产业化,以实现农业现代化,达到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首先,经济法的宗旨即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协调平衡发展。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平衡发展涵盖范围是多方位的[6],包括供给与需求的协调平衡、产业间的协调平衡发展等。而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要求,而且农业的发展相对于其他产业、相对于发达国家同产业水平差距巨大,如不实行农业产业化,则会影响国家综合水平的提高;其次,经济法的价值理念从另一方面体现了支持农业实行产业化。经济法作为社会责任的本位法,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己任,追求国家的经济安全、经济自由以及整个社会的实质公平[7]。同时,把追求社会效益优于经济效益、注重公平兼顾效率等作为行为准则。农业是一个风险大、投资期限长、收益不稳定的产业,但农业对于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安宁、经济建设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故其社会效益更强于人们通常所追求的经济效益,因此,我国一直把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投资农业更注重的是其巨大的社会效益以及社会整体的协调发展,这体现了经济法的价值理念。此外,农民是现代社会中相对的弱势群体,大力扶持农业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方式,而进行农业产业化是发展农业的必然途径。因此,实行农业产业化体现了经济法的价值理念。
3.我国实行农业产业化面临诸多问题,需要经济法进行相应的调节和扶持。虽然我国一直支持农业实行产业化,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目前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如缺乏足够真正的农业市场主体、缺乏足够的科研开发支持、农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缺乏相应的农业行业协会团体组织等,这些问题都逐渐成为我国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制约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在调节市场经济关系中所体现出来的经济功能和制度功能[8],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农业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理清其内外部关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率,实行农产品的产业化,从而最终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法对农业产业化具体法律的完善思考。实行农业产业化需要经济法全面的支持,笔者认为,应着重从经济法内部的四个重要的部门法进行完善思考,即市场主体法、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可持续发展法[9],从而解决农业存在的问题,促进农业的发展,同时,应考虑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区别思考。当然,限于篇幅,全面地论述各部门法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是不可能的,本文仅从实行产业化所亟需解决的市场主体、国家运用法治化手段充分利用“黄箱补贴”、“绿箱补贴”加强财政和政策性商业性融资、农业产业化可能出现的对环境、社会以及人文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论述。
1.发展和完善农业市场主体,培育其市场性。市场主体是在市场上从事各种市场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如果说社会生活以人为本,市场经济即以市场主体为本[10],因此,发展和完善农业市场主体尤显必要。我国某些地方在实行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探索的一些市场主体形式,主要以农产品集团企业型,即形成以农副产品加工或流通企业为龙头,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从事专业生产,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施一体化经营,该类型一般以“公司+农户”为基本组织模式;还有以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含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供销合作社等为中介,通过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从事专业生产,一般以“合作经济组织+农户”为基本组织模式;此外,还有以专业批发市场为纽带,带动主导产业,通过合同契约或其他较稳定的经济关系,连接广大农户等形式。笔者认为,农业市场主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具备企业法人性质的企业,一类是农民合作社与农业行业合作性质的合作型市场主体。对于前者,应壮大农业企业集团的实力,注意培养市场意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科研水平,提升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同时,还应与农民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行形式多样的合作机制;对于后者,应壮大农民的整体实力,形成农民的利益集团,提升其自身的国内外竞争中的话语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农民和务农人员、农业团体的保护。
篇2
1.2土地流转难度逐渐加大
农业现代化就是为降低生产成本,为农民获取更大的利润,而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生产产业化的必经之路.长期以来,农民思想上形成的土地是赖以生存的根本这个观念还没有改变。流转行为不规范,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土地流转监管机制不健全,承包纠纷处理较难等因素,影响土地连片流转的正常进行。进而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1.3农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大部分初中以上的毕业生都转移出去或从事别的行业,在家务农人员文化学历不高,年龄偏大,对市场经济认识不足,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符合。
1.4产业化经营拉动力低
农业仍以农户家庭经济为主体,产业仍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大部分农产品以原料形式外销,产业链条短,产品科技含量、商品率及附加值低。农产品种植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相当一部分农产产品仍停留在低层次、低效率的发展阶段。由于龙头企业偏少,对农业生产促进作用不明显,这些都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推动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2.1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公共设施条件,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要下力气搞好农田基本设施建设,扩大灌溉覆盖面,提升灌溉质量。要完善投入体系,引导农民投资投劳搞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要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巩固和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积极兴办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为农产品流通提供服务。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2强化素质教育,培育新型农民
提高农民素质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当务之急。一方面,开展技能培训。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和农民工培训工程,让农民学得一技之长,增强农民向第二、三产业流动的能力。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人力资源支撑。另一方面,普及素质教育。依托城职联校,加大科技知识普及力度,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人力资源支撑。
篇3
与发达地区相比,农产品加工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经济实力均比较弱,以肉食加工为主的圳通公司与潍坊得利斯集团不可比,得利斯也是一家潍坊地区的肉食加工龙头企业,目前总资产达21亿元,年销售收入高达27亿元,创利税1.6亿,安排职工就业4500人。以肉鸡加工为主的诸城外贸集团,年实现销售收入更是高达61亿元,利税2.1亿元。
1.2市场建设速度慢,规模小,担当不了龙头地位
近些年,通榆县各种市场建设速度很快,也有了一些规模,但与发达地相比真可谓小巫见大巫。如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占地43.3hm2,投资2.8亿元,是全国“十大”农贸市场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该市场为全国蔬菜的集散地,每天上市的蔬菜中只有10%的量是寿光本地生产的。蔬菜进入寿光批发市场,先进行检质,合格后检斤,然后进入市场,价格固定。不存在讨价还价问题,质量不合格不允许进入市场。但经过整理后走出这个市场就成为名牌的蔬菜进入国内大型超市和国际市场,高效益随之产生。如几毛钱一斤的大葱,经过简单加工包装,就成了日本大葱,价格也从几角钱变成一美元。
1.3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
通榆县目前农村各类经济中介组织数量少,发展缓慢,起的作用也不充分。与发达地区差距大,如山东潍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及市场4360多家,各类农民中介合作组织占基地农户比例12%,而且中介作用十分明显。如各类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每年与基地农户签订生产订单,每年返还一定比例的企业利润给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约束能否履行合同,有无违约以及违约责任的追纠,这些工作均由农民中介组织去实施。如果农民这种组织化程度太低,就制约了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的健全和完善。
2通榆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和建议
鉴于通榆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农业产业化规划和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工作。
2.1下大决心做好基地农户的规模化生产
通榆县是吉林省省最早的畜牧县,全县大牲畜、牛和羊的存栏数早在改革开放初,虽然存栏分别只有16万头、7.6万头和21万只,但均在全省前列。但发展到2004年这些指标虽然发展到16万头、11万头和50万只,但均下降到了全省中等水平。说明速度太慢了。通榆县号称30hm2万亩耕地,人均水平全省最高。但也就是这一优势导致全县农民养成了广种薄收的粗放经营习惯。因此,在做好基地农户规模生产上应下大决心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抓住百万亩优质高效基本农田建设这个契机,下决心把多余的耕地退出来。全县6万农户有这6.67万hm2高产稳产田足矣,其余耕地一律还草、还林、使一望无际的荒漠变碧波万顷的草原。只有这样才能大力发展通榆农村优势产业——牧业。真正回归到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美丽景象。到那时,每户农民精耕细作一垧地,放牧一群牛羊,或养鸡或养大鹅。牛羊等大牲畜存栏规模迅速扩大,猪鸡鸭鹅等家畜养殖大户遍地开花。到了那时候,各种大型的龙头企业才能落户通榆,牧业的龙型经济才能直正起飞。因此,没有基地规模这棵梧桐树,就根本引不来龙头企业这样的金凤凰。
2.2把精力放到培植龙头企业,形成主导产业基地
搞好检验检疫,推动标准化生产等服务上来。为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功能,要坚持国有、集体、民营、外资一起上,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个体私营大户、转产后的乡镇企业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吸引外地和国外客商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坚持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培育主导产业。政府要搞好区划布局,对龙头企业在资金、税收等方面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和现代营销业,鼓励扶持名优产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用。
2.3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要制订农业地方标准,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操作规范。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和专业执法队伍,实现对农产品生产、加工、保鲜、贮藏、运销等各个环节的全方位质量监控。加上实施品牌战略,全县要加快推进“无农药残毒放心食品生产基地”的认证,培训懂得生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的农民技术员,加快绿色食品认证工作。
篇4
1、农业产业化:农业制度变迁的必然选择
考察农业发展的历史,的建立是对人民工时制度的一种否定。这也是一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结果。从本质上讲,这种制度设计有效地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结合起来。为追求自身利益而主动地适应社会需要,寻找获利机会。这既节省了监督成本,又增添了经济主体的活动,是农业经营中制度绩效较好的形式。
在运行这么多年的过程中,也暴露出来一些缺陷,这些缺陷通过家庭内在机理反映出来。例如,农业利润的流失,在于农业内部缺乏规模经济优势,本应归农业所得的利润被其他产业侵蚀。那么,如何通过现存制度的变革将外部利润内部化,使农业与其他产业一样获得平均利润?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建立农业产业化。诺斯认为,外部利润来源于规模经济、外部性降低风险和节约交易费用,因此,市场规模的扩大、生产技术的发展和一定社会集团对自身收入预期的改变,都将引起预期成本和收益的变化,从而促成制度的创新。农业产业化的出现,正是基于市场需求的变化、生产技术的发展、农业预期的减弱、外部性增强、风险增加、交易费用上升等因素而产生。因此,农业产业化不是对的否定,而是在基础上的深化与发展,它是通过发挥农业的外部规模经济优势来弥补家庭经营内部规模不经济的缺陷,是农业产业组织的创新与发展。
2、农业产业化的制度内涵
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制度创新的一种形式,其本身具有丰富的制度内涵,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延长产业链,强化农业产业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
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提出的“联系效应论”对产业的联系效应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农业特别是农民所从事的小规模农业是缺少联系效应的。“联系效应论”无疑是用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但就现代农业而论,其“联系效应”决不比工业等其他部门弱,而且正呈不断增强之趋势。农业生产需要向其他产业部门购买机器设备、肥料、农药、饲料、种子等,具有后向联系;农产品产出后,要向其他部门销售,作为其他产业部门的加工原料,又具有前向联系。当然,“联系”是一个具有多种含义的联系。长期以来,中国农业与工业和国家经济其他部门的联系更多是一种不公平的“贡献”,即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农业并不具有现代意义上完整的产业链。因此,农业产业化制度创新的根本要旨即在于重建农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一种平等的商业和市场联系,加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内在有机关系,降低小规模、分散的农民进入市场的交易费用,延长农业的产业链和提高农业的增值能力。
(2)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同时存在于农业产业化的制度创新过程中制度变迁,作为支配经济主体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方式规则,既有可能是强制的,也有可能是诱致性的变迁。一种制度之所以会被创新,是因为有许多外在性变化促成了利润的形成,而这些利益相关的组织或利益群体就会率先进行制度变迁。
一方面,由于农业的比较利益和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农民负担居高不下,农民不论是采取消极的抗争弃农从商或只种口粮田,还是采取积极的抗争组织起来联合进入市场或与有关部门及其他利益主体讨价还价,都标志着农民商业意识和谈判能力的增强,农民对提高农业生产收益和增加收入有一种强烈的需求。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地区逐步探索到了在政策允许而又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可以做且能够做的事,将农业生产的触角向工商业延伸自然而然就成为情理中的选择了。另一方面,政府已经深刻感受到农业的每一次徘徊,农民相对收入水平的下降都会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只要能够通过“给政策”的投入方式取得整体利益最大化也就必然会有制度创新的动力。当然,农业产业化与并不完全相同。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农民在不被当时的政策所允许的情况下首创的,改革只是在农业生产制度这一边际上,正式约束对非正式约束变迁的追认,而由此带来的农业生产的迅速增长又使制度变迁的人政府产生了对农村经济进一步增长的适应性预期,从而认可了农民原有的制度创造并使其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虽然也有农民自愿的创造与参与,但政府性安排的色彩更浓厚一些,包括创造有利于产业化发展的制度环境,以调动公司、企业及其他各种利益主体参与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保护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的权益,使其直接介入农业产业化的某一环节,如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等。从长期看,农业产业化必须建立在资源互利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基础上,而且要尽可能地实现从政府性安排向自愿安排的过渡。因为自愿安排是相互同意的各利益主体之间所达成的合作性安排,参与其中的任何个人、企业和其他利益主体都可以合法的退出,它要支付组织成本,但没有强制成本;而政府性安排则没有提供退出的选择权,因而它既要支付组织成本,也要支付强制成本。
(3)农业产业化的制度创新内含了组织创新的成分
在制度经济学中,团队生产本来是一种良好的组织形式,如果通过团队生产所获得的产出大于分生产之和加上组织约束团队生产成员的成本,就应该使用团队生产。但是,团队生产的组织成本有时是相当大的,以至于大到足以使团队生产的绩效远小于分生产,如此,选择与分生产相适应的制度便成为一种更为有效的制度安排,改革前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和的实行正是这样。分生产(是一种典型的分生产)具有明确的权利界定,可以较好地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经济激励问题,但分生产具有明显的规模不经济和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及不对称性。因此,许多农业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培育与农业生产经营制度相适应的组织类型。这种组织的产生绝对不再是通过行政力量将单一的分生产加总起来,而是建立在明晰的产权制度基础上的新的组织创新,是以经济利益为纽带通过“自愿联合”形成制度创新的组织载体。虽然它仍需要支付信息费用和组织成本,但由于联合体内部明确的分工协作关系和外部较强的谈判能力、抗御风险能力,其总收益总是大于总成本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的形式多样,股份合作制作为最基本的形式之外,还有契约关系、合伙关系、从属关系、买卖关系等。
3、农业产业化制度的完善
改革以来,中国农业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虽走在了其他产业和部门的前面,但是,农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制度短缺。制度因素在经济增长的诸要素中往往处于瓶颈性的位置,对经济增长有着关键性的促进或阻碍作用。创造一个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制度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良好的制度环境,对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无疑是颇有裨益的。而建立农业产业化的制度环境的关键就在于农业产业化政策的制定。
农业产业化政策是为政府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以农业产业和企业等组织为对象实施的以生产集中和产业结构转换为中心内容的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和外部保障政策。
(1)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的核心是实现产业之间、企业之间、农村各种经济主体与农民之间的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市场机制的充分作用,消除垄断和不公平竞争,促进规模经济的形成。因而需要抓好一体化组织建设。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要素有三: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市场体系。其基本构建是:政府建市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在这一组织体系中,“龙头”是关键环节,生产基地是龙头企业的依托、产业化的基础,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更重要的,是使这些企业与农业生产者真正结成长久的利益共同体,真正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营、分配机制,避免大企业因短期行为和不规范的趋利行为而使农民蒙受损失。这就需要积极构造企业和农户之间的新型利益机制,建立对农户的风险保障机制,企业面临市场风险,不能向农户转嫁,应从利润中拿出一部分作为风险基金,以应付市场价格的波动,或是帮助农户,组织其参加农业生产的经营性保险,以便降低自身的风险水平。同时农户也应参与决策或发展自己的合作组织,以自身的力量来抵制企业因短期行为和不规范行为而损害农户利益的现象。反过来农户也应提供保质保量的农产品,依靠规模经营降低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的利益。
(2)产业结构政策
篇5
一、农村城镇化对推行农业产业化的影响
据中新社的消息,卫计委王姓官员在一次会议上报告了一份调查:74%农村流动人口不愿意放弃农村户籍、不愿意"农转非"的主要原因是想保留土地。为什么流动人口不愿意放弃农村户籍?原因多样。一是许多地方的农村户籍与不少利益挂钩,虽然呼吁城市的公共品服务与户籍脱钩,而在有些地方的农村却在不断地强化这些关系,比如不少发达地方的农村集体分红,农村承包地的调整、农村宅基地的分配等都与农村户籍挂钩。如果放弃了农村户籍,则承包地、宅基地就随时有可能被收走。另外一层原因是农村承包地为农民工的最后退路。目前农民工大部分在城市从事的是最低收入工作,能够购买到房子的不到1%,如果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失业的可能性很大,而在危难关头,农村户口及其承包地是一个巨大的缓冲地带。但是农民进城而不愿意放弃农村的承包地,则会带来稀缺资源的低效率配置。一方面抬高农村务农者的经营成本,另外抛荒土地或者低效种植土地也是对谢却资源的巨大浪费。目前的农民工两头挂,城里也靠不着,农村也靠不着。这样只能造成稀缺资源的浪费。这样一来,政府也就无法集中土地,不能很好的大规模利用土地,进行机械化的生产。而这种状况主要因为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所产生的。
二、农业产业化实现的重大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土地可以称得上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之一,关乎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的发展,粮食安全成为世界各国的核心政策。粮食安全是经济稳定发展基石,2013年12月13日,被誉为经济工作风向标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提出了2014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首次被提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并列六大主要任务之首。据全国政协常委、为我国粮食生产作出巨大贡献的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估计,到2020年,我国人口可能会增至14.5亿左右,而每年会减少数百万亩耕地。所以面临如此大的粮食压力,土地资源应该有效高效地利用。所谓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指农户与供销、加工服务主体的产销协作和经营组合,使资源可以更好的被利用,实行对农业的集约化经营。
三、经济转型时期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
农业产业化是对的突破,是经营模式上的创新,是继之后又一次新的尝试。给予农民长期而有保证的土地使用权,使农民具有充分的生产自,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农业产业化。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以及经济的发展,这种土地经营方式已逐步暴露出不适应性,影响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必须进行更大力度的改革。
(一)一家一户的不能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中国长久以来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价格政策的实施,一方面,工业产品如农药,化肥,种子,农业器具等这些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飞涨,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的长期的稳定,使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
(二)一家一户的不便于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实施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要素。但现阶段这种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却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实施。现代农业机械一般较大,成本也比较昂贵,购买和使用的费用较高,单个的农户难以承担。即使能买的起,在使用时也有难题,因为一家一户的土地面积较小而且较为分散,在农业机械的使用上非常不方便,导致使用率较低,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一家一户的不便于农业的综合治理
与工业相比,农业对外界的自然环境的依赖更强。而现阶段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导致局部地区极端性气候的频繁出现,使得农业的生产面临一个更加复杂的环境,在大涝和大旱面前,个人或小集体的力量是非常渺小的,因此需要集体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和统一的治理,才能战胜自然灾害,将自然损失降低到最小。
(四)一家一户的造成了人力资源浪费,降低了农业的竞争力
分散了土地的经营权,使得中国的农业效率非常低下。美国一个种田的人可以养活大约一百个不种田的人,而在中国一个种田的人只可以养活0.5个不种田的人。一家一户几口人,围绕自家的几亩耕地转,一亩田地上困住了一家的大部分劳动力,使得不能去从事农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影响到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家人种几亩田地的土地经营模式,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农业产业化难以推进的原因
(一)农村金融供给体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
农村资金供给数量与农业产业化数量无法匹配我国目前农业的生产特点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农村信贷资金和金融服务要素的缺失,恰恰是农村金融机构缺失的充分体现。我国农村金融体制虽然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和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从现行农村金融机构来看,其市场定位虽然是为"三农"服务的,但从贷款的额度、期限和服务方式上很难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更不用说需要大量资金支撑的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自身的要求与农村金融结构的矛盾是突出的问题。
(二)落后的农产品流通体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
流通体制改革滞后,造成了小生产与大流通、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从总体上分析,流通体制综合功能薄弱,是我国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质量和综合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这在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增长中更有特别而过度的表征,这既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长期以来的集中计划经济模式缺陷有关,又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的特殊单一目标相连。从而造成了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中所特有的弱质产业特色。随着我国改革和开放的不断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滞后状况更加明显,它在阻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障碍功能日趋突出。
(三)市场体系不健全
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 各级地方政府及行业管理部门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观念仍有一定市场,农村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举步维艰,例如棉花、蚕茧等主要农产品流通长期处于垄断经营状态,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平等竞争的农产品流通新体制和新运行机制尚未能建立起来。体制改革效果难以让人满意,一方面,各级政府对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认识模糊,在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与创新模式上主动性不够,在相关政策设计和政策操作上只满足于"上文下达";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主要农产品种植和收购的指令性管理模式,再加上对农业基础产业的片面舆论导向和狭隘的国情认识,使国人对农业的社会效益的青睐远高于了对农业经济效益的必要追求。
(四)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低下的制约因素
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弱,农产品国际市场化竞争没有能够形成对我国农业产业化较大的推动作用,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效果一般的重要原因。走国际化的农产品大流通通道,是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建构我国农产品大流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措施
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生产力要素的优化配置,也是生产关系的最佳结合,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现代化经营方式,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如何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更好更快发展,应该把握关键环节,突出政策扶持,强化组织指导,着力突出以下重点:
(一)培育主体,增强竞争能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内连基地,外连市场,辐射带动千家万户,在产业发展中居主导地位,是推动发展的核心力量。与此同时,应该有选择地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型集团等战略投资者,参与我省农业产业化建设;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推进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或小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推动同业企业或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一批产业集中度高、关联度强、竞争优势明显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二)打造品牌,提高产业层次。品牌是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产业档次、拓展市场的一张王牌。应积极培育产品品牌,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培育优秀产品品牌,做大做强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品牌,支持中小企业培育自己的拳头产品,逐渐形成特色品牌。应以产品品牌为基础,培育和创建一批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集聚要素,扩大影响,提升企业规模和产业层次。
(三)建好基地,保证加工资源。原料基地是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是加工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开展基地建设应该稳定增加总量、切实加强重点原料基地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技术,积极推进优质粮食、精品牧业、特色园区等基地工程建设,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上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一批生产条件好、集约化水平高、供给及时稳定的原料基地,提高规模化、专业化水平。
(四)依靠科技,延"深"产业链条。科技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走科技兴企之路,既是应对千变万化大市场的需要,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市场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为着力点,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层次和水平。积极鼓励加工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对接,组建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或技术创新机构,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应注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
(五)强化扶持,营造发展氛围。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应增强政府指导服务、宏观调控职能,引导和规范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有序发展。应积极破解资金难题,培育融资担保机构,加快发展龙头企业资本市场,采取划转国有股产权、注入财政资金、引入社会资本等方法,组建农业投资公司,为加快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应充分发挥农业、财政、发展改革、税务、工商、土地、电力、金融等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形成多方联动、共同推进的局面。不断强化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发展贡献奖表彰活动,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孙志浩 《浅析农业产业化与的关系》《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7期
[2] 吴建平 《浅析的利弊及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趋势》中国农经信息网 2010年
[3] 李海燕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制度障碍及对策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年
篇6
经过10多年的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研究院所、高等学校走过从80年代的为企业提供服务、提供技术而适当得到回报开始,继而从事产品经营,到最后开发自己的产品、直接创办科技产业的历程。这可以说是中国的一大创举,尤其是目前的一些知识密集、高技术产业已引导行业进步的潮流。农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虽无方正、联想这样的大企业、高技术企业,但依然也有众多的科技产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产业之所以得以存在和发展,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技术上有优势,掩盖了市场能力的不足;二是产品具有高知识含量,竞争对象相对较少;三是长期的知识积累和人才积累,实际也是国家科研投资的后续效应。但长期下去,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一是资金投入不足,难以形成规模生产;二是不能真正形成产业化。于是就会出现既不象企业,又不象研究机构的局面。因此,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科技产业应面向龙头企业,并着力使之融为一体。
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要以农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作为技术依托,努力建成集农业科技生产经营于一体、资金雄厚、技术先进、营销灵活的现代农业科技企业;依靠科技进步,高起点、高水平地发展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依靠科技力量,内延外引开发新产品,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实力;依靠科学管理和科技素质的提高,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二、强化产业化生产与市场的结合
产业化生产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生产商品率高、附加值高的农产品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就是生产必须面向市场,进入市场,因此一方面要深改革,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建立平等竞争的多元流通主体,加强对农民和农民联合体(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培育和扶植。另一方面要建立与生产布局相适应的初级农产品市场网络,并通过初级网络的开拓连接国内外市场。再一方面就是要加强市场预测,逐步建立市场信息网络,指导农民有序生产。
三、强化社会化服务与信息的结合
全方位系列化、综合化服务体系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保证。农业产业化使农业由原来传统的单纯的生产扩展到加工、销售、贸易等领域,交叉增加,综合性强,要求社会化服务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以保证农业产业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实践来看,比较有效的社会化服务方式是强化市场信息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为农民提供市场变化信息,帮助农民掌握市场、了解市场,提高农民驾驭市场的能力,减小市场波动对农户的影响,保护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其次,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信息纽带作用,总结农村专业协会等成功经验,调整充实、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把信息社会化服务纳入农业产业化体系。
四、强化产业结构与创新的结合
知识经济条件下,高技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成为产业结构的主体。农业产业化也应适应这一变化。从农业经济整体看,要优化乡镇企业与农业的结合。要改变目前乡镇企业与农业脱节的状况,加大农业关联产业群的培育和建设,加强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连续,为提高农业产品竞争力及附加值而服务。这也是改变乡镇企业低水平重复、产品积压、效益低下的有效出路之一。农业内部在保证完成粮食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多样、优质的非粮食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生产,从中选择和培育有资源优势、规模基础和市场前景的主导产业,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五、强化产业化经营与人才的结合版权所有
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供销社和基地作为龙头,通过“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的联合,形成贸工一体化,进而发展为贸工农、经科教一体化的产业链,逐步形成农业企业群。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综合经营,使农业技术经济合作的经营部门、产品、生产环节互补,使产业间、主体间互促互利,形成新的农业产业链。
然而,在农业产业化中,龙头企业最缺乏的是技术和专业人才,科技企业中最缺乏的是市场开拓和管理人才,二者的结合使得农业产业化在人才的培训上必须要有大的突破。通过在职教育和岗位培训,培养一批有深厚知识基础和掌握农业先进技术的科学家、跨世纪农业科技研究人员以及一大批精通业务的科研推广、开发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还要培养善于宏观决策的政府科技领导干部及有远见、善管理、懂经营的专业管理人员;此外,要着重抓好农村普及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技术培训体系,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教育,为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六、强化产业化建设与开放的结合
篇7
巴东县域经济与农业产业化
所谓的农业产业化主要是通过农业经营企业把农业生产与市场的联系,把农业生产、加工、经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一体化,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1]。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方向,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相继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业的产业化。县域经济是以一县的所有资源为依托,以县级政权为管理主体,根据市场经济原则,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区域经济体。巴东是我国的农业大县,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这种背景下,湖北巴东县,根据自身农业生产环境,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初具规模。早在2007年,巴东县农业生产建设就开始呈现出规模化、区域化的特点,农业的产业化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农村的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县域经济获得巨大发展。
农业产业化对县域经济的贡献
(1)农业基础性地位得到加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巴东这样一个农业县来说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局。巴东县通过认真分析本县农业生产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产业,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首先是政策上的支持,为巴东县农业产业化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其次是财政支持,巴东县政府为了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的财政投资,确保农业产业化顺利推进。第三是大力进行农业科技创新,不断尝试新技术和新品种、新模式。2014年巴东县在官渡口镇碾坪垭村进行了“油菜树”试种实验,获得了成功,亩产达到350多公斤。今年易达公司已经在官渡口、信陵镇、茶店子、沿渡河4个乡镇8个村示范种植“油菜树”100多亩,均获得成功[2]。第四,注重农业人才的培养,巴东县创办了农民培训机构,专门提高农民生产技术,并且专门派技术人员下乡对农民进行指导。通过这些措施,巴东县农业的面貌焕然一新,农业产值大大提高,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2)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通过农业产业化,巴东县的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巴东县的柑橘、蔬菜、魔芋、药材、茶叶等种植纷纷走上产业化道路,柑橘产业年产值两千多万元,形成了柑橘主产区,产品行销全国各地,逐渐成为知名品牌。巴东县的药材产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县种植面积超过2.1万亩,年产值六千多万元。被列入国家中药现代科技产业基地和湖北省地道药材GAP示范基地。茶叶产业基地年产值接近三千万元,并获得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各种经济作物纷纷实现产业化,对巴东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3)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巴东县通过农业产业化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随着巴东县的柑橘、蔬菜、魔芋、药材、茶叶等种植纷纷走上产业化道路,每一项都能为农民增加收入。目前,巴东县蔬菜种植面积达二十多万亩,年产值达两亿元,促进农民人均增收五百多元。魔芋产业面积达到六万多亩,产量十几万吨,全县有五万余户从事魔芋种植。着增加了他们的收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县经济水平提高,农村的建设也获得了经济支持,巴东县清太坪镇成为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青山绿水、红瓦白墙,处处洋溢着和谐的氛围,这是巴东县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必然结果[3]。
结语
巴东县通过政策支持、财政支持、技术支持等措施大力推进本县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不但使许多传统的经济作物获得规模化和产业化的种植,而且还引进了许多新兴作物,逐渐形成了具有巴东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道路,使巴东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农业基础性地位得到巩固,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整个巴东县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一切都说明了农业产业化能够有效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颖然.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4-6
篇8
(一)特色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县因地制宜,培育了粮食、果蔬、烤烟、生猪、草食性牲畜、茶叶、竹木、木本药材、小水电、沼气等特色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逐步向基地集聚,建立了水稻、玉米、蔬菜、烤烟、工业原料林、药材、生猪、草食性牲畜等==多个“万字号”和==多个千亩以上的农产品基地。其中:年种植优质玉米==万亩,水稻==万亩,蔬菜==万亩,烤烟=.=万亩;大豆、红薯年种植面积=万亩以上;水果面积=.=万亩;茶园面积=.=万亩;以厚朴为主的木本药材面积=万;楠竹、八角、山苍籽、香草等特色农产品基地都在千亩以上。====年发展生猪==万头,出栏==万头;发展肉牛==万头,出栏=万头;发展山羊==万只,出栏=.=万只。全县已开发电源点===处,装机==.=万千瓦,已建成投产==处,装机=.==万千瓦,建成沼气池=.=万个,以沼气为纽带的“畜—沼—菜”等生态农业蓬勃发展。
(二)龙头企业逐步壮大,经营机制不断完善。全县已发展==万元以上各类农产品企业===家,年总产值=.=亿元,其中金华纸业公司、福湘人造板厂、县烟草公司、大地食品公司、王氏腐乳厂、金源粮食有限公司等已成为初具规模的龙头型企业。岳纸集团、金华纸业公司、福湘人造板厂、县烟草公司、大地食品公司、金源粮食公司等,按照“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与农户建立了密切而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烤烟、蔬菜、粮食、竹木产业实现了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农业产业链不断得到延伸,全县产业化经营组织年发展订单农业面积==万亩,带动农户=.=万户,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户均增收====元。
(三)农产品质量逐步提高,特色品牌开始形成。我县已完成“三品”生产产地认定面积=.===万亩,其中茶叶=.===万亩、蔬菜=万亩、水产品=.==万亩;江华苦茶、圆叶奇香莴笋、紫长茄已通过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江华玉米”、“涛白烟叶”、“涛白蔬菜”、“茅坪桃子”等优质农产品名声日渐响亮;王氏腐乳厂生产的王老三牌红油香辣腐乳、“瑶源”牌红油风味腐乳,大地食品公司生产的“珍珠椒”,福湘人造板厂生产的“阁松牌建筑模板”相继获得了省农博会金奖。
(四)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生产经营效益提高。一是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已建立了药材、生猪、肉牛、蔬菜等专业集贸市场和农林副产品批发市场=个;同时,在省内和“两广”的一些大中城市设立了农产品销售网点,如王氏腐乳、珍珠椒、瑶山野菜、“圆叶奇香莴笋”等。二是信息网络逐步形成。建立和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农产品流通信息、加工信息、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技术信息等信息网络。三是技术体系进一步强化。建立健全了农技、水利、畜牧、防疫、农机、林业、蔬菜、烟草等农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四是农村经济组织不断发展。扶持发展了涛圩蔬菜水果技术协会和江华县养猪协会,实现了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零的突破,发展农产品流通组织===个,农民经纪人====多人。
二、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认识,强化领导责任。我们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全县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的思想。同时,我们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书记和副县长任副组长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意见》、《县委正副书记、人大政协主要领导经济工作责任制的意见》、《江华瑶族自治县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制方案》等文件,建立了严格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明确了工作责任,为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制度保障。
(二)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我们大力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促农业内部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优化。一是优化品种结构。近年来,我县农林业科技部门共引进、推广农作物、林果、畜、禽、鱼新品种==余个。 种植业方面,我们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扩菜、扩烟、扩果,大力推广优质玉米、优质水果和适销的蔬菜品种。养殖业方面,进一步加大生猪品改力度,牛羊冷配取得新突破,特种养殖有新发展;水产养殖则依托自然优势,积极推广淡水白鲳、南方大口鲶等新品种。林业方面,按照林区以种植松、竹、厚朴为主,农区以种植松、桉、杨树为主的林业发展思路,突出抓好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的建设,林种结构调整比例达==。二是优化区域布局。我们根据各乡镇自然资源和区位特点,积极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战略,引导广大农民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布局,实行种植业向基地集中,养殖业向小区集中,基地、小区向G===沿线和S===沿线集中,已初步形成了G===沿线和S===沿线以蔬菜、烤烟、草食动物、工业原料林、药材、小水电等主导产业为主的布局明显的产业带。
(三)改善基础设施,构筑发展平台。一是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县以病险山塘水库除险加固为重点,大力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年至====年,全县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建设=====处。二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我们通过积极争取,将中低产田改造纳入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近年来,共改造中低产田=万余亩,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万公斤,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突出抓好园区建设。相继建成了码市、湘江、河路口、沱江工业园和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并大力扶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聚集,改善了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四是狠抓市场体系建设。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码市、水口、大圩、涛圩、白芒营、沱江等==个综合或专业集贸市场。从而,为我县农产品产、供、销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发展后劲。资金不足是制约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为此,我们想方设法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主导产业的发展。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某省省农业投资条例》,====年以来,县财政安排农口各项资金====余万元,这些资金都归口农财管理,设立财政专户,实行封闭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二是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年以来,县农行累计发放支农贷款=.==亿元,县信用联社累计发放支农贷款=.==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我们要求县直涉农门加大“跑部进厅”力度,每年定任务,定责任,确保取得实效,====年,全县涉农部门共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万元。四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手段,突出抓好水电开发、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基地开发项目的招商引资。目前,全县已引进水电开发商===人,投入水电开发资金=.=亿元,开发电源点===处,装机==.=万千瓦;引进长沙烟厂、岳纸集团和某省、某省、广西、某省等地老板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个,办速生工业原料林、商品蔬菜等基地==余个=万亩。
(五)实施激励政策,强化发展活力。我县积极争取和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积极向上争取扶持政策。我们通过努力,得到了中央、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先后被列入了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湘西地区开发县,林纸一体化等一批大的项目被列入湘西地区产业开发规划,为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二是大力实施扶持和优惠政策。在对龙头企业征税方面。按税收管理制度报批后,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对直接向农户收购并进行加工销售农产品的龙头企业,增值税按==计征。同时,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某省省农博会和西部农博会,参展费用由县财政解决。在扶持农产品基地建设方面。除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外,我们还大力给予资金扶持。如我们每年由扶贫和林业部门投入资金===万元,免费为林农提供厚朴苗木,药材基地得到迅速发展;种草养畜方面:出台了以奖政策;烤烟生产方面,实行财政、烟草公司、烟农共同投入的机制。在扶持农产品市场建设方面。对新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用地,优先安排优先审批,其征用土地的各项费用按最低标准执行。在扶持发展产业化服务组织方面。对新组建的产业化组织所进行的经营活动,我们都给予了一定期限的减征营业税和所得税的优惠。
(六)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功能。一是加快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我们积极支持合资、合作等多形式发展股份制林场和个人兴办家庭林场,鼓励机关干部投资造林,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租赁、承包土地实施退耕还林,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二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按照“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多种形式的土地使用权流转,促进农业资源向优势产业和优势龙头企业集中,发展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推动农业生产向区域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三是突出发展大户经营。我们积极为生产、经营大户提供资金、技术和信息服务,全县共发展==亩以上烤烟种植大户==户,造林==亩以上大户===户,==亩以上水果种植大户===户,==头以上养牛大户===户,==头以上养猪大户==户,年销售蔬菜===万斤以上流通大户==户,带动了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四是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我们充分利用扶贫工程、“跨培工程”项目实施的机遇,加强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共举办培训班==期,培训农民====人;引进推广水稻软盘抛秧、免耕抛秧、玉米地膜覆盖、化学除草、病虫防治、牛羊冷配、上流式浮罩沼气、松类截根育苗等新技术==项,推广水稻全程收割机、GN==型微型耕整机等农机具=====多台(套)。五是强化农村经济组织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全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专业贩运组织、农民经纪人积极为农业产业化建设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大大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如涛圩蔬菜水果技术协会已发展会员====人,去年完成订单蔬菜生产面积====亩,销售蔬菜=.=万吨,实现产值====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产品基地规模偏小。蔬菜、生猪、草食性牲畜等主导产业优势不够突出,规模效应不够明显,且发展不稳定,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我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不大,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结构类型有待进一步调整。三是农业科技含量不高。我县农村大部分地方仍依靠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加上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整体科技素质较低,科技推广难度大,农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品牌效应不明显,竞争力不强。四是农业产业链短。我县“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尚未得到普遍推广,加上龙头企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的多,从事深加工的较少,导致部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处于脱节状态,加工转化增值率低,产业链短。五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在企业、流通组织、农民经纪人与农户的购销关系中,不少“订单”是“口头”协议,经常出现违约行为,个别企业、流通组织或农民经纪人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忽视农民利益;而一些农户则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没有认真履行合同。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段,我县要按照“抓大产业,形成大市场;抓大企业,形成大品牌;抓大基础,形成大体系”的要求,努力建成一批较大规模的具有区域特色和规模优势的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创立一批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的农产品品牌;建立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适应产业化要求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体系,基本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具体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突出抓好产业链建设。重点抓好以金源粮食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优质稻产业链;大地食品公司、王氏腐乳厂、涛圩蔬菜水果技术协会为龙头的蔬菜产业链;以江华县养猪协会为纽带的生猪产业链;以长沙烟厂、县烟草公司为依托的烟叶产业链;以岳纸集团、金华纸业公司、福湘人造板厂、茂森木业公司为龙头的竹木产业链;以牛牯岭茶场为龙头的茶叶产业链。同时,立足市内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天龙米业、银利来米业、熙可、永罐、金浩、优仕植物油、康达食品、时代阳光、敬和堂、百草药业等到我县办紧密型基地,做大优质稻、优质玉米、果蔬、畜牧、油茶、中药材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
=、大力培植龙头企业。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在资金项目和税收优惠政策上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围绕七大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培育壮大金华纸业、福湘人造板厂、茂盛木业公司、大地食品公司、王氏腐乳厂、金源粮食公司等龙头企业,逐步建立一批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
=、加快规模农产品基地建设。种植业重点建设好==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万亩优质稻基地、==万亩优质玉米基地、==万亩国际型优质主料烟叶基地、=万亩有机茶基地。养殖业重点抓好草食性牲畜和无公害生猪基地建设,加快养殖小区的发展。林业重点建设好==万亩马尾松脂材两用林基地、==万亩厚朴为主的木本药材基地、=万亩楠竹基地、=万亩油茶基地。
=、完善农产品市场与信息体系。重点在码市、水口、大圩、小圩、河路口、涛圩、白芒营、大路铺、沱江等地建立完善药材、生猪、蔬菜、水果、肉牛等综合或专业批发市场。同时,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特色名优农产品数据库,发展网络交易,提高我县农产品知名度,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篇9
1、农业市场主体制度不完善
第一,我们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缺乏组织载体。一些专门从事农产品经营与加工的带头企业、股份制企业、农业合作组织等,多力量薄弱、规模小、数量少、制度不完善,不能有效带动专业化的生产。其二,农户的合作意识淡薄,合作习惯缺乏,缺乏组织引导农户合作的组织机构,这也导致农户的协调组织化程度低。其三,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农户的组织化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也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其四,农村的土地产权划分不明晰,村政府常以土地所有者名义转让农户的承包地。此外,家庭联产承包制使农民与土地间有人身依附关系。这也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激励与约束作用的发挥。目前,我国的农业产业化仅仅是初具规模,一些专门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合作社仍然较少,首先在组织运营中,这些企业不够成熟,无法与农户进行更加有效的协调作业。这些合作组织无法有效的引导农户进行更加专业化的工作。其次,这些组织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因此农户的积极性也因此大打折扣。最后,农村中复杂的产权关系也给农村产业化的发展带来了困难。在农村中,农户与政府之间产权不清,农户土地常常被乡镇政府随意征用。而在下,农户的产权出现凝固化,这样的制度缺陷都在有意无意的阻碍农户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2、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秩序混乱
阻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又一瓶颈就是无序而混乱的市场秩序,这种局面也客观上加剧了农业产业化市场上的无序竞争。这种竞争只是“表面激烈”的恶性竞争,无论任何竞争者都难以从中得到真正的利益,生产经营处于无序状态,难以形成规模,无法发挥集群效应,很多农户处于亏损状态。其一,农业市场中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农户与农户的产品之间缺乏差异性,难以形成特色,只会形成无序的价格战。另其二,农业产业在市场中的退出成本让很多经销者即使在市场颓势中也坚持低效运转,浪费了市场资源也失去更多的机会。其三,政府存在农业产业市场过度干预的问题,农户往往在经营中束手手脚,经营效率低下。
3、农业产业化缺乏金融体系支持
在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于资金的需求让农村的金融活动蠢蠢欲动,但是相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却并不健全,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对农村金融处于打压和限制的阶段,农村金融在中国尚是一个新兴概念,这阻碍传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步伐。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金融能提供的支持资金少之又少,在我国偏重城市化发展的策略中,大量农村劳动力及资金也都持续流向发达的城镇,农村严重“营养不足”。第二点,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表面上存在,但却并不规范,农村信用社难以维系住这一金融体系,民间借贷又处在法律盲区,很容易引发社会问题。这就需要国家加大对农村金融的宏观调控力度,解决这种无序的贷款状态。
4、农业生产合同模式存在缺陷
在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合同模式的不健全也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瓶颈。在农业产业化中,农业合同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现有合同中规定的利益分配不够公平,无法实现双方利益的平衡发展。传统农业中的小农户与正规企业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很多时候,分散的农户面对企业难以维护自己的权益。其次,农业产业化中的风险分担机制也不够完善。农业市场风云变幻,市场行情可能随时变化,面对各种无法预估和预防的风险,农民群体往往难以应对。在很多合同中,这种风险的承担方往往都是农户。最后,由于在农业产业化的合同中,企业与农户之间往往存在互相投机的现象,一些企业或者农户会为了追求更大化的利益公然违约,这样不利于维护农业产业化的有序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需要经济法保障的必要性探析
1、农业产业化体现了经济法的价值理念
农业受自然环境气候影响较大,且农作物一般都具有固定的生产期限,这就决定了农作物投资风险大、投资期限长、收益不稳定的特点。然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生产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我国农业人口数量庞大,发展农业是维持国际稳定、经济健康、社会和谐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通过农业发展可以实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将市场经济中的形式公平转变为是指公平。这也正是经济法所追求的,经济法的立法目的为国家的经济安全、经济自由、引导经济生活实现社会的实质公平。
2、有利于规范农业产业化中的市场主体建设
要规范农业主体的建设离不开经济法的建设。目前,农村的产权划分够明晰,农户的各项权利除了需要确权外,也需要更加明确的划分和立法保障。比如,农业生活中的土地占有权、收益权、处分权等,这些都需要在农业产业化之前理清,否则,一旦与产业化相结合,将会形成更加错综复杂的关系,影响农业产业化的顺利经营。近年来,《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出台都为我国农村产业化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3、有助于形成健康有序的农业市场环境
为了保障农民的利益,维护农业产业化市场中的有序进行,就需要建立良好的农业秩序,以此来杜绝农业市场上的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在美国农业产业化的历史中就有先例,美国曾出台垄断法案来明确抑制农业垄断行为,防止出现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囤积居奇、投机倒把等行为。这对于市场而言无疑是必不可缺的制度保证。而经济法则可为实现农业市场的有序化提供健康的法制环境。
三、经济法保障体系的构建
1、完善农业市场主体的经济法保障
要克服农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首先应该加强农业市场主体的经济法保障。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业组织、团体都是重要的市场主体。虽然我国目前的农业法都鼓励农业社团、组织的建设,但是乡村政府不够重视,态度不够积极,物质支持力度不够,也没有做好必要的引导工作。因此,我国应该尽快出台农业民间组织法,完善农业组织的建设等权利。其次,在维护农业权益方面,应该出台相关法规,明确农民各项权益的划分,比如说对于农民在土地的使用权、收益权应该出台相关的确权法规,完善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划分土地的各项权益归属,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提高农民积极性,让农村能够依靠投入土地就能获得生活保障、赚取资金。
2、健全农业市场交易秩序的经济法保障
有市场交易的地方就难免出现市场垄断行为,这就需要国家政策法规的干预,来杜绝和限制不公平交易、市场欺诈等行为,保障农户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笔者建议,要健全农业市场交易中的经济法保障体系,其一,应该通过法律规范经营行为来确保市场交易的公正合理。明确农产品运输、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采取合理的指导价,来引导市场有序进行。其二,应该对进行农产品交易的单位实行准入机制,确保市场主体符合规定的条件。其三,应该建立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相关认证立法,既限制市场主体的市场准入,又把控农产品的市场准入。让农产品无论是在产前还是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都能够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梳理品牌意识和企业信誉理念。其四,完善政府补贴制度,一些农产品在出口过程中,政府可以为其提供补贴,以合理的低价来赢得市场。
3、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的经济法保障
我国农业合作社建立与运行的实践,暴露出其法制建设上有如下缺陷:首先,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没有明确农村合作社成立的主体资格问题。其次,缺乏相应的农民权益被侵害后的法律救济机制。再次,缺乏专业的农业合作社运行机制,如运行、分配、合并与分立、解散与清算等制度。此外,还缺乏完善的农业合作社财务监督审计制度,以保障组织的财务能够健康持续发展。最后,政府部门缺乏相应的农业合作社运作扶持制度。这些都制约着我国农业合作社的运作与发展。农业合作社在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对于这一合作组织的建立,让然存在许多不足,缺乏经济法规的保障。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完善。其一,让农业合作社的主体资格明晰化。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均未对农业合作组织成立的主体资格进行实质性的规定,这容易造成农业合作组织性质的混乱,有必要明确规定农业合作组织的主体资格要求,以保证农业合作组织性质的纯洁性。其二,建立法律救济机制,在农业合作组织参与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纠纷,如果没有相应的处理机制则容易造成农业产业市场的混乱和不稳定,因此有必要加强法规宣传,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及时对这类事情进行调解。其三,完善农业合作社组织的运行机制。农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和机构设置、效能分配,如何解散或者成立,这些在我国法律上都需要进一步完善。除此之外,要建立财产审计和监督机制,保障农业合作组织的规范性。
作者:龚睿 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仁富.论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经济法保障[N].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9).
篇10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哪个地方思想解放,哪个地方经济发展得更快:否则,经济发展就相对落后解放思想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解放思想.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应该从三个方面人手第一.要从指导思想上进行升级和转换解放思想要从不同层面来实现.领导干部指导思想的转换和升级应该先行领导干部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过程中起到带头人和先锋模范的作用.首先要在他们中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先进思想武装领导干部的指导思想只有领导干部们真正做到解放思想.理解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真谛.彻底转换指导思想.才会把先进性传递开来。第二,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和完善先进思想和先进经验解放思想的根本就是要不断吸收和发展思想的先进性.保持思想的生命力。因此,只有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工作实践才能做到真正地解放思想第三.解放思想要在群众中广泛开展老百姓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和基础.只有让他们认识到农业产业化的先进性.这项工作才可以实行和开展下去.农业产业化的优势才可以真正发挥出来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经济的种种原因.要让群众理解和认识农业产业化的先进性和优势,就必须要在群众中解放思想。
二、确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主体及各自的角色
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加工企业为依托,以农户参与为基础,以科技服务为手段.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和一条龙经营机制实质是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农业经营新体制代替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使农业生产经营逐步走上商品化、专业化、一体化的轨道,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发展。
从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可以看出.农业产业化主要牵涉到政府、农户、企业和市场四方面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因此.确立他们之间的合理关系及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第一,农业产业化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这是农业产业化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我们的政府要改变以往统包统揽、什么都管的工作局面.努力建设能够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服务型、管理型的政府发展农业产业化.势必要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因此必须尊重和重视农户和企业的主体地位。企业和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让企业和农户唱主角.政府不要包办代替;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服务功能。
企业往往是市场经济的主力.企业对市场的认识和理解高于其他主体。因此,充分尊重并放权给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客观要求。在所有领域.只要是允许市场的地方,就要鼓励企业的正当行为.当然要限制市场的弊端,防止企业只为自己谋利益。
农户也是农业产业化的主体.却是市场经济的弱势群体。要指导农户认识和理解市场经济.才能全面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作用并且要在尊重农户主体地位前提下.把农业产业化的概念融入到农户的思想中.让农业产业化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
第二,政府、农户、企业的关系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如何调整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显然关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景。以往,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做法大多都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而忽略了农民在其中的作用农业产业化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无论政府、农户还是企业行为,都应当遵守这一准则,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
因此.应当建立一种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区域农业产业化模式。
政府应当以把自己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管理型、服务型的政府为目标政府做好宏观规划和管理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弱点,政府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微观方面.政府要改变以往什么都要做的习惯.放权给各个微观主体(企业、个人等),为微观主体的活动提供良好的政府服务.这是农业产业化健康成长和发展的保障只有微观主体的权利和自由得到充分保障.才能最大化的发挥他们的优势为农业产业化建设服务。
农户和企业的关系是农业产业化中最敏感、最关键的要素。农民作为农业产业化中最基础的元素和力量.如何妥善解决农民在新的农村社会关系和经济生活关系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确保农业产业化成功发展的最基础因素企业作为现代社会最具活力的组织.其先进的生产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是社会发展最强劲的动力在确立农户和企业关系的工作中,如何发挥出企业的最大优势,显然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鉴于此,再考虑到现实问题,农户和企业关系的确立,应当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首先,要保证农民的主人翁地位不变;其次,要发挥企业最大优势。现代企业中.股东是企业的主人.经营者却另择更有才能的人担当。为此。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可以考虑吸收引用现代企业的模式建立这样一种模式应该是比较有生命力的.让农户以土地资源人股.企业家以资金和优势技术和经验人股.组建更大的企业集团。单个地说,企业家是最大的股东,拥有对企业日常经营和管理的权利.这就确保了现代企业中企业家对生产力的贡献作用。而分散的农户作为小股东,可以以合约的形式和企业家制定工作关系。参与企业的具体工作:农户还可以只作为企业的小股东领取分红.而去别的领域或地区从事工作如此则确保了农户生活保障不受到生活生产方式转换带来的影响和损失作为农户集体是企业最大的股东,仍然是企业的主人。一些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还可以按以往的习惯进行这就可以确保农民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能够在新模式下充分发展和进步.避免了农业规模化带来的经济增长而使其他社会生活发生停滞在这种模式下.农户作为国家主人翁的地位得以体现.企业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也发挥出了优势.农业产业化的建设才能真正的发展起来。
三、建设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种相关产业和社会职能
农业产业化要建设和发展起来.少不了相关产业的支持和共同发展。区域的发展.优势和重要产业的突出是关键,其他相关产业的成长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保障。
在落后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不只要建立合理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还要建设好相关产业和服务招商引资进来的龙头企业,政府培养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农户.不可能一下子完全克服落后地区的全部劣势.农业产业化的优势可能会因为其他的因素而被限制了因此.政府要适时地搞好全面建设.把各项公共设施建设好,尤其建设好与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相关的各种产业和相关服务项目。
首先.要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建设各项有利于农业产业向外发展的公共没施投资环境是企业进行农业投资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一个地区的招商引资竞争力首先就体现在投资环境的优良程度上公共设施的齐全和完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企业的活力和效益.因此地方政府也必须抓好此项建设和服务。
其次,建设和完善市场的功能大量的理论和事实指出.在微观方面,市场的效率是最大的..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一定要充分尊重市场经济的固有规律.把该放的权放开给各相关微观主体促进各微观主体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效能.让市场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成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动机。
再次.探索和创新农业产业化下农民的社会生活和集体活动。社会发展不只是经济的增长.还要有很多层面的共同发展。因此,在建设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适时地探索和创新新农村社会生活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政府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自己的先进思想指导和引领农村社会的转型。避免和克服农村社会在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和不和谐因素.促进农村社会全面健康科学的发展。只有这样.农业产业化的建设和发展之路才能真正走下去.才能真正走出意义来。
四、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关保障机制的形成和完善
农业产业化的推行已有多年.但是对于落后地区来说.仍然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鉴于地区之间的各种差异因素,落后地区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绝不能照搬其他地区农业产业化的经验.要充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和参考具有指导性的经验。
有目共睹的是落后地区的工作较难见成效对于落后地区的干部政绩和工作效果的考察方式应区别对待落后地区政府部门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也应当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既要有打赢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设之仗的信心.又要有接受失败的准备。因此.保障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就是落后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篇11
创办一个龙头公司,激活一大支柱产业
10月中旬,中央电视台农村频道节目组来到枣阳市新市镇,对农村青年党员李堂国创办鑫泰养殖公司带领群众致富的先进事迹进行采访拍摄。李堂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能人,是带领群众致富的知心人。他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他采取了一种特殊的让群众放心的经营模式。为打消群众跟着公司干的疑虑,他探索建立了“风险补偿金”制度,每年从自己公司提取8%的销售利润作为“风险补偿金”,向公司网络农户作出“户养一头猪,增收一百元”的具体承诺。若因市场因素导致农户饲养一头牲猪的利润不足100元时,公司用“风险补偿金”为农户补齐差额。今年,牲猪患蓝耳病期间,公司一度拿出10多万元为网络农户补足差额,消除了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养猪产业的兴起,还带动了当地100多农户成为养牛、养羊专业户。在李堂国的带动下,牲畜养殖已经成为新市镇农民群众发家致富的主导产业。正所谓一家龙头公司撬动了一个支柱产业。
在枣阳琚湾镇,农民群众的首要致富项目是种植棉花,这里棉花常年种植面积在4万亩以上,年棉花总产量近6万担。棉花产业之所以如此受到群众青睐,要得益于当地的棉花公司。据了解,由党员带头创办的棉花加工企业有46家,他们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种植棉花的热情。在这些龙头公司的带动下,目前该镇已形成了种植、收购、加工、纺织、织布、服装等一条龙棉花生产加工格局,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棉花加工经营集散地。
2006年琚湾镇各类棉花企业资产总额已达1.5亿元以上,从业人员1.2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达4.2亿元,营业收入达4.3亿元,整个棉花产业使农民人均增收达500元,棉花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领办一个专业协会,形成一地特色经济
枣阳市七方镇的花园、王岗、张桥等村紧临316国道,交通便利,群众素有种植西瓜的传统。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沿袭着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有限,常常出现突遇自然灾害颗粒无收或种出的西瓜没有销路而蒙受巨大损失的情况。于是,一场农村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变革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鼓励下开始了。张业平、张德立等一批有知识、有远见的农民党员率先成立了8家西瓜协会。协会提供从西瓜育苗、田间管理技术培训指导到农资供应、西瓜销售的全程服务。根据协会网络范围,同时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在协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协会的带动下,七方镇的西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达到了7万多亩,并延伸到杨当、太平、琚湾、环城、南城、蔡阳、罗岗、环城等周边地区,10万多群众从中受益,成为了当地群众致富的特色产业。今年,西瓜经销公司以赊账的方式向瓜农提供价值15000余元的优质瓜苗,主动向部分困难瓜农免费供应瓜苗10万多株。仅七方镇西瓜产量就突破25万吨,总收入达1.2亿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30元。
如今,每到夏季,40华里316国道成为西瓜销售长廊,来自全国各地的西瓜运输车辆络绎不绝,好一派辉弘气势,好一道亮丽风景。农业产业化的规模效益在协会的组织带动下展露无余。
种植甘蔗是枣阳市吴店镇农民群众的特色经济项目,在该镇沈畈村甘蔗协会,我们见到了快人快语的协会会长——该村无职党员黄明军。黄明军告诉我们,为解决大家分散种植,小打小闹,形不成规模的问题,他带领当地25名甘蔗产销大户入股30万元组建了这家民间协会。协会集“品种引进、种植、管理、销售”于一体,对蔗农承诺六包服务,即包提供种苗、包种植技术、包产量、包销售、包保护价格、包经济效益,引导农民进行规模生产,自主进入市场大流通,带领方圆群众共同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如今黄明军的事业蒸蒸日上,正如他种的甘蔗一样节节甜。甘蔗协会辐射面积已由吴店镇境内延伸到周边的平林、梁集、熊集、清潭及襄阳直至山西、河南等地,拥有甘蔗种植户15000余户,群众亩平增收1000元以上。在带领群众致富,使群众增收的同时,他也让党旗增辉。2005年,他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先进事迹得到了省委的肯定,在全省先进性教育总结表彰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兴办一个经济实体,带动一方群众致富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枣阳市王城镇李桥村千亩葱葱绿绿的板栗园挂满了硕果。正在加工包装的村民欣喜地告诉我们:这已是他们收获的第8个秋季了。
带领群众种板栗的,是该村党员何家明。1999年他从枣阳市委农村党员培训基地学成归来后,率先种起板栗并成立了板栗种植合作社。目前,李桥村板栗园已发展到1500多亩,参合农户300多户,户平增收1000多元。
篇12
(一)特色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县因地制宜,培育了粮食、果蔬、烤烟、生猪、草食性牲畜、茶叶、竹木、木本药材、小水电、沼气等特色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逐步向基地集聚,建立了水稻、玉米、蔬菜、烤烟、工业原料林、药材、生猪、草食性牲畜等==多个“万字号”和==多个千亩以上的农产品基地。其中:年种植优质玉米==万亩,水稻==万亩,蔬菜==万亩,烤烟=.=万亩;大豆、红薯年种植面积=万亩以上;水果面积=.=万亩;茶园面积=.=万亩;以厚朴为主的木本药材面积=万;楠竹、八角、山苍籽、香草等特色农产品基地都在千亩以上。====年发展生猪==万头,出栏==万头;发展肉牛==万头,出栏=万头;发展山羊==万只,出栏=.=万只。全县已开发电源点===处,装机==.=万千瓦,已建成投产==处,装机=.==万千瓦,建成沼气池=.=万个,以沼气为纽带的“畜—沼—菜”等生态农业蓬勃发展。
(二)龙头企业逐步壮大,经营机制不断完善。全县已发展==万元以上各类农产品企业===家,年总产值=.=亿元,其中金华纸业公司、福湘人造板厂、县烟草公司、大地食品公司、王氏腐乳厂、金源粮食有限公司等已成为初具规模的龙头型企业。岳纸集团、金华纸业公司、福湘人造板厂、县烟草公司、大地食品公司、金源粮食公司等,按照“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与农户建立了密切而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烤烟、蔬菜、粮食、竹木产业实现了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农业产业链不断得到延伸,全县产业化经营组织年发展订单农业面积==万亩,带动农户=.=万户,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户均增收====元。
(三)农产品质量逐步提高,特色品牌开始形成。我县已完成“三品”生产产地认定面积=.===万亩,其中茶叶=.===万亩、蔬菜=万亩、水产品=.==万亩;江华苦茶、圆叶奇香莴笋、紫长茄已通过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江华玉米”、“涛白烟叶”、“涛白蔬菜”、“茅坪桃子”等优质农产品名声日渐响亮;王氏腐乳厂生产的王老三牌红油香辣腐乳、“瑶源”牌红油风味腐乳,大地食品公司生产的“珍珠椒”,福湘人造板厂生产的“阁松牌建筑模板”相继获得了省农博会金奖。
(四)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生产经营效益提高。一是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已建立了药材、生猪、肉牛、蔬菜等专业集贸市场和农林副产品批发市场=个;同时,在省内和“两广”的一些大中城市设立了农产品销售网点,如王氏腐乳、珍珠椒、瑶山野菜、“圆叶奇香莴笋”等。二是信息网络逐步形成。建立和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农产品流通信息、加工信息、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技术信息等信息网络。三是技术体系进一步强化。建立健全了农技、水利、畜牧、防疫、农机、林业、蔬菜、烟草等农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四是农村经济组织不断发展。扶持发展了涛圩蔬菜水果技术协会和江华县养猪协会,实现了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零的突破,发展农产品流通组织===个,农民经纪人====多人。
二、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认识,强化领导责任。我们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全县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的思想。同时,我们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书记和副县长任副组长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意见》、《县委正副书记、人大政协主要领导经济工作责任制的意见》、《江华瑶族自治县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制方案》等文件,建立了严格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明确了工作责任,为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制度保障。
(二)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我们大力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促农业内部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优化。一是优化品种结构。近年来,我县农林业科技部门共引进、推广农作物、林果、畜、禽、鱼新品种==余个。 种植业方面,我们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扩菜、扩烟、扩果,大力推广优质玉米、优质水果和适销的蔬菜品种。养殖业方面,进一步加大生猪品改力度,牛羊冷配取得新突破,特种养殖有新发展;水产养殖则依托自然优势,积极推广淡水白鲳、南方大口鲶等新品种。林业方面,按照林区以种植松、竹、厚朴为主,农区以种植松、桉、杨树为主的林业发展思路,突出抓好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的建设,林种结构调整比例达==。二是优化区域布局。我们根据各乡镇自然资源和区位特点,积极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战略,引导广大农民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布局,实行种植业向基地集中,养殖业向小区集中,基地、小区向G===沿线和S===沿线集中,已初步形成了G===沿线和S===沿线以蔬菜、烤烟、草食动物、工业原料林、药材、小水电等主导产业为主的布局明显的产业带。
(三)改善基础设施,构筑发展平台。一是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县以病险山塘水库除险加固为重点,大力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年至====年,全县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建设=====处。二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我们通过积极争取,将中低产田改造纳入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近年来,共改造中低产田=万余亩,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万公斤,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突出抓好园区建设。相继建成了码市、湘江、河路口、沱江工业园和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并大力扶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聚集,改善了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四是狠抓市场体系建设。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码市、水口、大圩、涛圩、白芒营、沱江等==个综合或专业集贸市场。从而,为我县农产品产、供、销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发展后劲。资金不足是制约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为此,我们想方设法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主导产业的发展。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某省省农业投资条例》,====年以来,县财政安排农口各项资金====余万元,这些资金都归口农财管理,设立财政专户,实行封闭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二是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年以来,县农行累计发放支农贷款=.==亿元,县信用联社累计发放支农贷款=.==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我们要求县直涉农门加大“跑部进厅”力度,每年定任务,定责任,确保取得实效,====年,全县涉农部门共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万元。四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手段,突出抓好水电开发、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基地开发项目的招商引资。目前,全县已引进水电开发商===人,投入水电开发资金=.=亿元,开发电源点===处,装机==.=万千瓦;引进长沙烟厂、岳纸集团和某省、某省、广西、某省等地老板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个,办速生工业原料林、商品蔬菜等基地==余个=万亩。
(五)实施激励政策,强化发展活力。我县积极争取和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积极向上争取扶持政策。我们通过努力,得到了中央、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先后被列入了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湘西地区开发县,林纸一体化等一批大的项目被列入湘西地区产业开发规划,为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二是大力实施扶持和优惠政策。在对龙头企业征税方面。按税收管理制度报批后,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对直接向农户收购并进行加工销售农产品的龙头企业,增值税按==计征。同时,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某省省农博会和西部农博会,参展费用由县财政解决。在扶持农产品基地建设方面。除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外,我们还大力给予资金扶持。如我们每年由扶贫和林业部门投入资金===万元,免费为林农提供厚朴苗木,药材基地得到迅速发展;种草养畜方面:出台了以奖政策;烤烟生产方面,实行财政、烟草公司、烟农共同投入的机制。在扶持农产品市场建设方面。对新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用地,优先安排优先审批,其征用土地的各项费用按最低标准执行。在扶持发展产业化服务组织方面。对新组建的产业化组织所进行的经营活动,我们都给予了一定期限的减征营业税和所得税的优惠。
(六)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功能。一是加快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我们积极支持合资、合作等多形式发展股份制林场和个人兴办家庭林场,鼓励机关干部投资造林,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租赁、承包土地实施退耕还林,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二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按照“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多种形式的土地使用权流转,促进农业资源向优势产业和优势龙头企业集中,发展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推动农业生产向区域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三是突出发展大户经营。我们积极为生产、经营大户提供资金、技术和信息服务,全县共发展==亩以上烤烟种植大户==户,造林==亩以上大户===户,==亩以上水果种植大户===户,==头以上养牛大户===户,==头以上养猪大户==户,年销售蔬菜===万斤以上流通大户==户,带动了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四是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我们充分利用扶贫工程、“跨培工程”项目实施的机遇,加强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共举办培训班==期,培训农民====人;引进推广水稻软盘抛秧、免耕抛秧、玉米地膜覆盖、化学除草、病虫防治、牛羊冷配、上流式浮罩沼气、松类截根育苗等新技术==项,推广水稻全程收割机、GN==型微型耕整机等农机具=====多台(套)。五是强化农村经济组织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全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专业贩运组织、农民经纪人积极为农业产业化建设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大大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如涛圩蔬菜水果技术协会已发展会员====人,去年完成订单蔬菜生产面积====亩,销售蔬菜=.=万吨,实现产值====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产品基地规模偏小。蔬菜、生猪、草食性牲畜等主导产业优势不够突出,规模效应不够明显,且发展不稳定,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我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不大,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结构类型有待进一步调整。三是农业科技含量不高。我县农村大部分地方仍依靠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加上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整体科技素质较低,科技推广难度大,农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品牌效应不明显,竞争力不强。四是农业产业链短。我县“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尚未得到普遍推广,加上龙头企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的多,从事深加工的较少,导致部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处于脱节状态,加工转化增值率低,产业链短。五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在企业、流通组织、农民经纪人与农户的购销关系中,不少“订单”是“口头”协议,经常出现违约行为,个别企业、流通组织或农民经纪人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忽视农民利益;而一些农户则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没有认真履行合同。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段,我县要按照“抓大产业,形成大市场;抓大企业,形成大品牌;抓大基础,形成大体系”的要求,努力建成一批较大规模的具有区域特色和规模优势的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创立一批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的农产品品牌;建立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适应产业化要求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体系,基本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具体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突出抓好产业链建设。重点抓好以金源粮食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优质稻产业链;大地食品公司、王氏腐乳厂、涛圩蔬菜水果技术协会为龙头的蔬菜产业链;以江华县养猪协会为纽带的生猪产业链;以长沙烟厂、县烟草公司为依托的烟叶产业链;以岳纸集团、金华纸业公司、福湘人造板厂、茂森木业公司为龙头的竹木产业链;以牛牯岭茶场为龙头的茶叶产业链。同时,立足市内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天龙米业、银利来米业、熙可、永罐、金浩、优仕植物油、康达食品、时代阳光、敬和堂、百草药业等到我县办紧密型基地,做大优质稻、优质玉米、果蔬、畜牧、油茶、中药材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
=、大力培植龙头企业。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在资金项目和税收优惠政策上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围绕七大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培育壮大金华纸业、福湘人造板厂、茂盛木业公司、大地食品公司、王氏腐乳厂、金源粮食公司等龙头企业,逐步建立一批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
=、加快规模农产品基地建设。种植业重点建设好==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万亩优质稻基地、==万亩优质玉米基地、==万亩国际型优质主料烟叶基地、=万亩有机茶基地。养殖业重点抓好草食性牲畜和无公害生猪基地建设,加快养殖小区的发展。林业重点建设好==万亩马尾松脂材两用林基地、==万亩厚朴为主的木本药材基地、=万亩楠竹基地、=万亩油茶基地。
=、完善农产品市场与信息体系。重点在码市、水口、大圩、小圩、河路口、涛圩、白芒营、大路铺、沱江等地建立完善药材、生猪、蔬菜、水果、肉牛等综合或专业批发市场。同时,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特色名优农产品数据库,发展网络交易,提高我县农产品知名度,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篇13
2015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德惠市农业产业化运营的总体思路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牢固树立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转变工作思路,加快龙头企业集群建设,改革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拓展市场化营销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推进种养加、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加快推动市场品牌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经营集约化,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新突破,加快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
1发展目标
打造全国著名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平稳较快发展。每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递增6%。培育出年产值超百亿元企业1个、超50亿元企业2个、超10亿元企业3个、超亿元企业5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 5个以上,吉林省著名商标15个以上;中国名牌产品8个以上,吉林省名牌产品20个以上。2015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实现480亿元,同比增长6%。
2主要任务
按照上述思路和目标,围绕“壮大三区、培育两园、建设一带、构筑团块”这一总体任务,从完善设施、大上项目、培育基地、优化环境等方面着手,重点做好粮食产销加工、畜牧产品加工、蔬菜生产加工及都市农业等优势产业的发展。
2.1建设施,增强承载力
坚持走园区化、集群化发展的路子,科学打造工业集中区、经济开发区、生化工业区和食品加工产业园、禽类产品加工产业园,把102线两侧建设成为经济发展隆起带,以点带线、以线扩面,构筑各具特色的经济团块,进一步完善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扩能改造,提升品质,扩大平台,促进园区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的集群效应。
2.2上项目,增强带动力
立足资源禀赋,依托区位优势,牢固树立“唯此唯大抓工业、重中之重上项目”的理念,深入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积极谋划项目,精心包装项目,千方百计引进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全力打造大规模、长链条、高科技、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摆放在“三区两园”,用项目支撑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围绕玉米、稻米、大豆、肉鸡、肉牛、生猪、酿酒、蔬菜、休闲食品、植物化工等重点产业,引进、培育和整合组建一批龙头企业,重点打造以食品、玉米、秸秆加工为主的企业,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推进内涵式发展,努力构建大龙腾飞、小龙竞舞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
2.3育基地,增强支撑力
按照长春市提出的农产品加工业三年倍增计划,坚持“无公害、绿色、有机”,高标准建设专用、优质、稳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突出抓好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建设,形成农产品集中产区。正常年景下,全市粮食产量保持在43亿斤的阶段性水平;园艺特产种植面积保持在33万亩左右;新建、改建、扩建牧业小区40个以上。继续推广龙头企业加合作组织、带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模式,创新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向产业组合、服务组合发展。
2.4优环境,增强保障力
积极改进领导方式,加大综合服务力度,为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把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列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制度。成立重点企业项目服务组,实行跟踪服务,保证企业项目建设全程绿灯、一路畅通。依托龙头企业,打品牌,创名牌。以农博会为平台,借助“中国食品名城”称号,全力推销农产品,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3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质量和水平,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建议如下:
3.1科学合理规划
县区之间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仍然存在,造成盲目建设、无序竞争,导致经济半径不合理,不利于长远经济发展。建议对市、县(区)龙头企业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3.2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要重点加强企业、农户双方诚信建设,按照市场规则办事,建立和规范利益联结关系,龙头企业要主动为农户规避市场风险,同时要增强农户依法履约意识。
3.3加大扶持力度
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在政策、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继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扰难题。
3.4健全服务体系
要按照市场、龙头、基地、农户之间的完整产业链条,探索建立多元化服务体系,既要为企业服务,也要为农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