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程管理的就业方向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我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经济一体化和竞争全球化大背景的影响下,我国的市政工程建设的进度明显被推进了很多,市政工程建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市政工程建设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中,同样的也存在着一些影响市政工程顺利施工的不利因素,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市政工程项目业主方的管理过程存在问题,严重影响了市政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本文就目前我国市政工程项目业主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调查,并针对如何提高我国市政工程项目业主管理的有效性提出了几点建议,力求能为我国市政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适时的参考。
工程项目业主方管理特点
市政工程建设作为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与世界接轨的前提和基础,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而业主管理作为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市政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全生命周期性。
生命周期(Life Cycle)这一概念应用于我国的产业发展过程当中,工程项目业主方在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全生命周期性的特点,看似晦涩难懂,其实指的就是对整个市政工程在施工前的准备,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以及市政工程施工后期的质量验收等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全生命周期。
(二)管理动态性
因为工程项目业主对市政工程的管理是贯穿于整个市政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过程当中的,而整个市政工程的施工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富有动态的,因此,工程项目业主的管理同样的具有动态性。
(三)管理综合性
工程项目业主对市政工程的管理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对整个市政工程建设进行全程、全方位的管理,例如对建筑材料的管理、对工程成本的管理、对施工进度的管理、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对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的管理等,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工程项目业主管理具有综合性。
(四)管理开放性
开放性是工程项目业主管理的根本特点,所谓的外部管理是指业主在管理过程中需要保持对外部环境的开放,从而为市政工程项目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二、市政工程项目业主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只重视实施过程的管理,忽视前期策划
1.前期规划的重要性
市政工程项目作为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实现我国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市政工程的前期规划则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对市政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市场的实际需求、市政工程的节能环保、工程成本的造价和投资管理、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的体现的分析和调研,市政工程项目的前期规划直接关系着整个市政工程项目后期的施工建设,可以说,市政工程项目的前期规划直接决定着整个市政工程的成败。
2.前期规划存在的管理问题
根据对我国市政工项目前期规划的相关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部分市政工程相关的前期规划都是由当地的政府部门的相关领导和干部进行规划和管理,而不是通过专业的规划管理团队进行相关的操作,导致部分的市政工程项目前期规划不够全面、科学、严谨,给市政工程项目后期的施工增添了诸多的阻碍,例如对市政工程项目的成本造价管理不到位,造成市政工程施工进度严重落后,对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环境的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勘察的不够细致,导致施工图纸存在漏洞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市政项目后期施工的顺利开展。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导致了许多项目业主也只重视实施过程的管理,最多也只是在项目细节上做适当的调整,使工程尽可能的发挥最大的使用功能,这对于一些前期决策先天不足的项目始终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作用。
(二)只重视对施工单位的选择和管理,忽视对业主管理团队的要求
根据对我国市政工程建设相关情况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在我国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工程项目业主管理团队的要求过低,业主管理团队整体水平较低,无法对市政工程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与我国的实际国情不相符,不利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追求短期效益,缺乏对工程整体的策划
1.工程缺乏整体策划
由于市政工程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城市发展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市政工程建设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基础,市政工程的策划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严谨的,是对市政工程进行了整体规划,但是,目前我国的市政工程策划缺乏整体性和统一性,很多的施工单位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视了市政工程策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致使部分的市政工程虽然在一定时期内为我国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缺乏整体策划的市政工程很快就无法满足市场及人们的需求。
2.工程管理衔接不协调
由于对市政工程缺乏整体的策划,很容易导致市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各个部门的管理衔接不协调的问题出现,从而导致一些部门为了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经济出现互相扯皮的现象,对市政工程的顺利实施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3.工程管理缺乏长远发展观指导
部分市政工程策划人员在对市政工程进行整体策划的过程中,并没有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市政工程策划,导致部分的市政工程策划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严谨性,在对市政工程进行策划的过程中没有将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到首位,为我国市政工程的健康持续发展增添了阻碍。
(四)只为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忽视对工程安全和质量的细节管理
1.工程人员资格审核制度不完善或不严格
在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市政工程管理体系,但是,针对我国市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难看出,我国的工程人员资格审核制度还不够完善是有着直接关系的,很多的工程人员综合素质过低,对市政工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给整个市政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埋下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2.施工材料检验过程不规范
建筑材料作为市政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但是,在我国部分的施工单位对建筑材料的检验过程不够规范,当建筑材料运送到施工现场时,相关单位没有及时对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工作,无法确认建筑材料的可靠性,同时,对建筑材料的管理过于随意,无法保障整个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
3.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对策和应急预案
由于策划人员对市政工程的策划不够全面,在策划过程中没有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想,忽视了对市政工程进行风险管理和相应的应急预案,降低了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性。
三、项目业主施工管理对策
(一)提高业主团队的自我管理意识
为了提高我国市政工程项目业主方管理的有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我国业主团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业主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确保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提供保证。
(二)从工程的长远利益进行管理
在进行市政工程项目策划的过程中,策划人员一定要在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对整个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整个市政工程的水准,确保市政工程的长远发展。
(三)提高工程风险管理意识
业主方在对市政工程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同时,还需要提高市政工程的风险管理意识,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风险和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整个市政工程的的顺利施工提高强有力的保障。
(四)制定相关规定
1.限制承包商以任何形式转让或分包合同,对施工单位不经业主批准擅自进行合同分包(劳务除外)的要按照合同规定进行严肃处罚。
2.监督、督促施工单位制定目标考核标准,以有效推动质量、进度及安全目标的如期实现。
3.建立、落实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业主在要求并督促施工单位设立内部质量管理机构、固定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同时,还应着重指导、帮助施工单位建立健全的一系列质量管理制度。
4.建立、完善质量信息情报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质量记录档案。即要求按照统一的规定和格式,将所有的质量检验数据、原始记录、验收记录、业主意见、监理工程师指令等信息资料全部记录归档。
总结:
总之,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提高市政工程项目业主方管理的有效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为了实现我国市政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和政府一定要加大对市政工程和监督和管理力度,为我国市政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篇2
Keyword: building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Problem; Improved; Project;
中图分类号: 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企业的工作内容比较特殊,有施工范围广、技术要求高、质量要求高、受天气影响大、施工人员多、项目分散等特点,这些特点给工程项目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由于近年来施工安全与质量问题频发,建筑企业的社会信誉度下降,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需要加强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一、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施工材料的管理不严格
施工材料是建筑施工不可缺少重用的部分,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进而影响着建筑单位的信誉。任何企业的经济活动都是以获得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建筑企业也不例外,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节约施工成本,有些建筑施工企业在采购施工材料时没有按照规定的标准,而是以次充好、偷工减料,有的是因为时间的限制,没有对材料供应商进行仔细的调查研究,非主观的采进一些质量不合格的施工材料,使施工材料的整体质量下降。在材料采进之后,监督部门为了追赶工程进度,使项目尽早开工,对施工材料的检查也是马马虎虎,没有认真检查,从而使得很多质量不合格的材料混入施工现场,造成质量问题。
(二)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综合国内建筑市场来看,我国建筑行业的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项目管理人员虽然有较多的项目管理经验,但是管理的理论知识不足,缺乏对新管理模式的探索,在进行项目管理时往往经验主义,使管理模式过于陈旧。现代建筑企业管理制度不仅要求项目管理者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理论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很多项目管理者没有达到这一要求,项目管理者往往过于追求工程进度,质量意识和安全观念比较薄弱,管理方式也比较陈旧,在过去的项目管理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项目管理者无论是在知识储备上还是在技能上都需要有所创新。
(三)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安全问题一直是建筑施工的重要问题,目前的情况是,建筑施工活动不断,安全事故经常发生,这主要是由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导致的。从内因来看,一线施工人员往往来自农村,知识水平较低,更是没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只知道干活,再加上技术水平的限制,对一些大型机械设备的操控不当,很容易发生安全问题;从外因来看,建筑企业没有重视安全问题,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使得不规范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大大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机率。
(四)缺乏制度和法律保障
很多建筑单位没有建立明确的项目管理制度,即使建立了,也没有保证制度的落实,只是在口头上强调管理问题,在建筑施工中,无论是材料管理、质量管理,还是安全管理、人员管理,都离不开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缺乏使得在问题发生后各部门相互推卸责任,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国家关于建筑行业项目管理也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使项目管理缺乏法律依据,缺乏权威性。
二、提高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案
(一)严格施工材料的控制与监管
材料采购部门在进行材料采购之前,要对多家材料供应商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和对比,从中选出信誉度最高的供应商,并同其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保持施工材料的供应顺畅。施工材料的选择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切不可为了节约成本就采购不符合项目特点的材料,更不能盲目追求价格高、质量好的材料,造成项目成本的扩大。在材料采进之后,材料检验部门应该认真对材料进行检查,如果有发现以次充好的现象,及时把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材料退回去,必要时可以重新进行材料的采购,还要根据材料的特性,对材料进行分类存储,以免材料在采进之后由于管理不善发生质量问题,给施工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二)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问题是一切生产活动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基础,因此,建筑企业应该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并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升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于违章违规作业要严肃处理,特殊岗位的施工人员必须要持证上岗。请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进行排除,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完善制度和法律法规建设
建筑企业应该建立并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在管理制度中明确项目管理者、管理部门和施工人员的权力、责任和义务,落实责任制,在质量和安全问题出现时,直接找相关部门或者负责人追究责任,激励各部门人员认真工作,责任的落实也有利于问题的及时处理,以免造成更多的麻烦。同时,国家和政府应该完善对施工项目管理的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项目管理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使项目管理合法化,具有权威性。
(四)提高管理者与施工人员的素质
建筑企业在项目开始前应该对项目管理者进行培训,丰富项目管理者的知识储备,增强项目管理者的理论知识,理论指导实践,只有接受了新的理论知识,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促进管理模式的创新。应该提高项目管理者的职业道德,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使项目管理者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将以人为本放在工程项目管理设计的首位。
三、总 结:
虽然建筑行业的行业特点给工程项目管理带来了难度,但是困难并不是不可克服的,建筑企业需要转变观念,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也要把目光放长远,加强项目管理,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这样才能使建筑工程在保证速度、质量、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获得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雄强.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02)
篇3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有价资产,而计算机信息管理作为数据应用的基础也变得日益重要起来[1]。但是,多年以来光电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一直注重数理基础的培养,计算机信息管理技能的培养相对较少,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一是学生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不了解光电专业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的紧密联系。二是学生在行动上没有将充足的精力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多数学生仅仅靠上课听讲,课下并没有有效地复习,因此学习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三是多年以来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新时期学生的兴趣点把握不准,致使学生认为该课比较枯燥,使得教学效果不太理想。随着光电工程方向各种数据的积累,相关单位迫切需要具有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毕业生。为此,本文从光电工程专业特点出发,提出一种基于兴趣驱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二、基于兴趣驱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方法
(一)兴趣点的发掘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他便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力求揭示其中的奥妙[2,3]。现阶段学生的兴趣点都直接或间接的源自于互联网,而互联网上的热点,变化迅速,此起彼伏。伴随着我国“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互联网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网络热点事件,解析热点事件背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基础性作用。转变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在光电工程方向的重要应用,使学生明白计算机信息管理已经渗入到各个领域之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师是学生兴趣点的启发者[4],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挖掘学生的兴趣点,结合网络热点事件,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以计算机信息管理学科特点与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和魅力去感染学生,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强烈兴趣,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一个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境界,从而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二)兴趣点的培养
要使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兴趣长盛不衰,学习的动力源源不绝,形成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良性循环,关键是要让学生感到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有用”,这种“有用”不仅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指在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道路上有用。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知识才是真正掌握的,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
光电工程方向的学生比较重视数学、物理以及英语等课程的学习,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其原因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光电方向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的紧密联系。学生行动上没有将充足的精力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多数学生都是仅仅靠上课时候听讲,课下也没有有效地对课程进行复习,致使学生兴趣点全无,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学生具有一定兴趣后,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自主获得信息进行思考,同时,转变了课堂中的学习气氛,对学生思考后的问题进行解析,更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巩固深化对概念的理解,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进入问题驱动阶段,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兴趣点能较长地维持,关键是培养学生做事要有始有终,有恒心,有毅力,这也是每个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重要方面。学生能学、爱学、会学,便为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学生兴趣变化大,做事缺乏恒心,情绪易于变化,因而很多事做起来不能持久。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坚持学”,不断地鼓励,适时地点拨,有意正确引导,长时间维持学生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兴趣。
三、基于兴趣驱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实施
(一)基于任务的兴趣强化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通过给定学生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让学生在解决任务中学习,能够大幅提高学生成就感,强化学生的兴趣[5,6]。实施基于兴趣驱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任务,让学生在任务中进行学习[7]。
随着近年来光电工程领域技术的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数据也大幅度增加。因此,可以利用光电工程领域实际数据管理需求,设计任务,让学生进行解决。为此笔者将过去科研项目过程中生成的光电工程方面的数据以及一些需求作为学生兴趣强化的任务。在过去的十年中,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先后承担了国内多家光电工程研究院所的数据库管理项目,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可以很容易得到大量的不同难度的任务。
以通常的光电工程领域的数据为例说明典型任务的构建。通常光电工程领域的数据主要是图形图像数据,视频数据等。图形数据一般是指一些简单的、规则性的几何形状。图像数据是指图画、照片之类的静止画面。视频数据是指动态图像,由一系列静止图像组成的序列,也是一种时变媒体。一般的视频数据中还包含音频、图形、图像或文字等视频数据。因此如何对光电数据进行分类,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模型抽象。如何设计数据表和字段。如何建立一个小型数据库等方面都可以分解出一系列的任务,供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用。
(二)课程考核
传统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的考核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辅以平时成绩作为补充。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作为高校毕业生的一项必备技能,计算机实践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考核要更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在平时学习中要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包括每次学生完成任务所得到的评价和上机测试。学期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是包括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上机完成任务情况、任务总体完成情况、课上反映情况和上课出勤情况五个部分,占总成绩的一半;考试成绩是学期末进行考试所得成绩,也占总成绩的一半。另外,试卷考试内容也不是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在试卷中减少了理论性、记忆性内容的考核,加大了综合应用内容的考核。
通过笔者所在学校对光电工程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两年的试验,学生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且有一批学生以计算机信息管理为基础申请得到了国创项目的资助。通过笔者课后的调查回访,发现兴趣驱动教学方法能够大幅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的学习效果,对于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乃至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亚利,韩卫媛.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30:114-116.
[2]Shen Bo,Chen Ang,Guan Jianmin. Using achievement goals and interest to predict learn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2007,75(2):89-108.
[3]郭戈.关于兴趣教学原则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2,03:119-124.
[4]赵兰兰,汪玲.学习兴趣研究综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107-112.
[5]李占宣.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0,(12):52-53.
篇4
一、工程管理专业就业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里克(Heinz Weihrich)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这种分析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会和外部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决策性结论。
本文是针对青岛市工程管理专业就业这一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的数据,运用SWOT法客观分析其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并列举出来按矩阵排列,最终讨论得出相应结论。这种方法可以对我们的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分析,从而制定相应对策发扬优势,弥补差距。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
本课题设计了两套调查问卷,一套是适用于青岛市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在读本科生的关于课程设计、就业态度、自身的就业优势与劣势的调查(本文称之为问卷一);另一套是适用于青岛市相关企业(如房地产公司、施工单位、监理公司以及相关其他企业)的人才资源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关于本专业人才素质要求以及就业现状的调查(本文称之为问卷二)。
根据我们掌握的青岛市高校和相关企业情况,调查了青岛市八所高校,发出问卷一400份,回复问卷340份,回复率为85%;走访了青岛市8家企业,发出问卷二150份,回复问卷120份,回复率80%。据统计共获得7050个有效数据。
(二)分析工程管理专业结构自身存在的就业优势
1. 工程管理专业是复合型专业,就业面广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综合性、交叉型专业,是以工程力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基本知识为背景,以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项目管理、营造制度与建设法规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学科。毕业生若具有相应的工程技术,熟悉和掌握建设产业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及现代管理方法,便可以有多个就业方向选择。据问卷二我们了解到本专业就业方向如表1所示:
表1工程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2.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可观
工程管理专业包含多个方向,如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投资与管理、建筑业与建筑企业管理、国际工程管理等。现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例,自著名的鲁布革工程之后,项目管理给我国建筑业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国内建筑企业对于工程管理愈加重视。2007年11月8日全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座谈会在津召开,据统计2006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营业收入中,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收入占到52.0%,全国工程监理企业的营业收入达376.54亿元,其中项目管理与咨询服务收入达33.98亿元,有11家监理企业项目管理营业收入超过5000万元。这些数字充分说明了我国项目管理正在发展,这也将给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带来更多新的机遇。
目前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在建筑领域,我国只是将管理实施在施工阶段,对项目的前期可行性研究及设计阶段不够重视,然而成本、质量控制的有效阶段正是在项目前期。也正因此,我国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和认证多偏重于施工和监理方面,忽视了对业主方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认证,所以素质普遍偏低,这样不仅会造成经济成本的扩大,也很难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综上所述,我国的项目管理业务必须扩大,这是发展的要求,随之需要的管理人员也会越来越多。
再者,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我国会开发越来越多的大型工程项目。工程项目的规模越大,质量、成本、进度以及安全方面的管理会越复杂,所以会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对整个项目实行系统化管理。这样就会为精管理、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复合型项管理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工程管理专业自身存在的就业劣势分析
1.工程管理专业是一新型专业,没有完全得到企业认可
工程管理专业出现在1988颁布的专业目录中,相对于土木工程类专业,还算刚刚起步。问卷二调查结果显示,80%的企业人事部负责人不知道工程管理专业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就业方向,在招聘会中建筑领域的大多数企业对于本专业也没有列出专门的招聘信息。本专业是新型专业,往年毕业生的任职情况还没有得到广大企业的认可,所以相对来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偏少。
2.工程管理专业知识多而不精,处于粗放型阶段
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涵盖土木工程、经济学、管理学、法律等多方面知识。在本科阶段有限的学时限制下,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很难将知识进行深入学习,相对于土木工程、经济类专业的就业竞争力不够。问卷一调查结果显示,85%学生普遍反映学得知识过于笼统,不够精湛,因而就业信心不足。
3.高校培养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素质达不到实际工作要求
实践性强是工程管理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一个主要特点,作为一个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发现工程进展中的有关问题,才能提出决策和实施控制管理。问卷一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实践性课程较少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工程管理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其学分总共为25分左右,根本达不到充分掌握运用专业知识的要求。所以应届毕业生实践能力不高,缺乏工作经验,在找工作过程中常处于被动地位。
(四)工程管理专业就业的机会分析
1. 政策效应有利于提高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率
当今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倡导科学发展观,非常重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从地域来看,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的建筑市场相对饱和,而中西部土地供需相对宽裕,且房地产发展滞后,随着西部建设的不断加快,其建筑领域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建筑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会加大,对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同样紧缺。
现今国家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为促进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经济发展,解决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择业难问题,鼓励和支持大学生下乡,支援农村建设。青岛市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等七部门《关于做好2008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鲁人办〔2008〕82号)精神,今年将继续招募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医、支教、扶贫工作,共招募120名。本专业学生完全可以选择农村就业,支援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这是大学生就业的新出口。
由于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紧迫,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如可以减免税费和小额贷款,给于创业培训补贴,提供“一条龙”创业服务,许多高校也创建了相应的创业团体、协会等,为高校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优惠政策,自主创业。
2.高校逐步提高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
国家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定期对高校进行教学评估,为支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央财政设立“质量工程”专项基金。有了财政的大力支持,高校的教学水平将会有更好的提高空间。
由恩格尔定律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应当越来越高,其中最能证实的是每年高校的学费收入占GDP的比例(如表2所示)。
表21993-2004年我国高校学费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情况
近几年我国的高校学费占人均GDP 的比例已达到45%左右,所以教育消费是以后的消费热点,这样有利于高校规模的发展,有利于专业学科的建设,从而可以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五)工程管理专业就业的威胁分析
1. 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增长,就业压力加大
从教育部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相关统计数据知,自1999年我国高校第一次扩招以来,毕业生就业率就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若没有近几年政府的就业优惠政策,这种趋势会更加明显。工程管理专业每年也都在扩招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加大。据问卷一的调查数据,青岛八所高校近几年本专业毕业生人数增长如图1所示:
图1:毕业生人数增长分析图
2.金融危机对建筑业的冲击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做直接影响的就是建筑业。许多大型的工程项目被迫停止,房地产市场处于衰退期,许多企业开始裁员,所以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很不乐观。
本课题组根据当今青岛市建筑领域的人才需求状况和毕业生增加人数,就08、09年的就业率预测10、11年的就业率。如图2所示:
图2:毕业生就业率
从图2中可以看出由于金融危机的原因,09年的就业率明显下降。经专家预测,这次金融危机的持续时间在3年左右,到2011年就业率会有所上升。但毕业生就业率的增加远低于毕业生人数的增长率,所以如果没有相应的就业政策出台,我们的就业前景仍不乐观。
3.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对西方国家就业机会偏少
到现在为止,我国还没有出现一个贯穿项目全过程管理的专门管理企业,这也是我们项目管理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形成规模性的行业很难壮大这一学科的发展。国内相关企业数量太少,不能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且相对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国外项目的竞争能力很差,很难立足于国际市场,所以通过扩大国外市场缓解国内就业率的作用也微乎其微。
二、工程管理专业就业的SWOT矩阵的构建及策略分析
根据上文的系统分析,本文得出青岛市工程管理专业就业的SWOT矩阵分析如表3所示:
表3 工程管理专业就业的SWOT矩阵分析
(一)实施SO战略
SO战略是发挥工程管理专业本身的优势,借助目前本专业的就业机会,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可供选择的战略包括:①充分利用工程管理专业的多方向化,响应国家政策,到中西部、农村地区支援其基础设施建设,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②工程管理的发展前景可观,毕业生利用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从本专业的各个方向自主创业。
(二)实施WO战略
WO战略是利用外部发展机会,改变专业自身的劣势。可供选择的战略主要有:①高校应抓住国家支持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机会,加快工程管理专业由粗放型阶段向成熟型阶段迈进的步伐。②高校应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办出工程管理专业自身的特色。③大学生在校期间利用好高校的优越教学环境,积极参加学习组织的实践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素质。
(三)实施ST战略
ST战略是发挥专业优势,减轻外部威胁。可供选择战略主要有:①工程管理是复合型专业,涵盖了土木工程、经济学、管理学、法律等多方面知识,就业弹性较大,在就业时可以选择与本专业相近的工作。②在就业时可以暂时找比自己期望值低的工作,金融危机过后,建筑业会很快复苏。③工程管理专业前景可观,可以选择进一步深造,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可避开经济危机的影响。
(四)实施WT战略
WT战略是减少专业自身劣势,回避外界的威胁。可供选择的战略主要包括:①鼓励在校生主动与企业相关人员沟通,了解最新行业信息,完善自己,进而推销自己,提高本专业的知名度。②将工程管理专业本科阶段分方向设置,培养专业性强、素质高的人才,使尽可能达到实际工作要求的标准。③我国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制度,使其更加科学有效,这样将会带来给多的就业机会。
三、结语
工程管理专业有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要全面地、系统地、清晰地分析影响本专业就业的内部、外部因素,在专业的发展中扬长避短,在求职中规避威胁,发扬优势。我们要运用SWOT分析的战略,不断完善整个教育体系,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可靠地保障。
参考文献
[1] 黄鲁成、苗红 等.我国工程管理本科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2] 陈晓毅.基于变参数模型的广西就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统计教育,2008(8).
[3] 文东茅.我国高校扩招对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4).
[4] 叶逢杰.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及其管理[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7).
[5] 蒋卫平、喻可泽、杨正勇.浅议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发展[J].项目管理技术,2008(11).
[6] 袁桂华.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中华建设,2008(10).
[7] 夏玉英.浅谈完善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途径[J].山西建筑.2008(11).
篇5
1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初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设立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型学科,旨在培养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主要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项目管理工作,以项目管理为核心,辐射规划、立项、土地、投融资、建设管理等几个方面。通过系统学习,让学生掌握项目管理基础、基本知识,拥有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项目管理的思维及知识体系,成为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的高级管理人才,以特色专业技能教育在人才市场竞争中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这一培养目标突出了技术类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培养中的重要性,需要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造价预算与报价、工程项目融资、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
2专业技术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必要性分析
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大致为建筑及市政相关企业、房地产企业等,大多数学生从事项目造价管理、项目现场建设管理、项目合同管理、项目信息管理、项目进度管理等工作,通常从事技术类的毕业生较少。但是随着建筑企业技术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毕业生顺利就业,高校也应该对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本文选取东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昌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长安大学10所高校,通过对近3年该专业学生(除去考研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行分析,力图说明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主要为建筑或市政施工企业(49%)、房地产企业(16%)、项目管理或工程咨询(14%)、政府部门(8%)、其他单位与部门(13%),具体论述如下。建筑或市政施工企业大部分毕业生从事建设施工或市政工程方向,就业比例达到49%。这个方向容纳了该专业的大部分毕业生,对毕业生的技术知识要求很高,因为主要从事施工现场的质量检验、项目管理及组织协调等工作。但是由于该方向也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因此,就业竞争十分激烈。和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相比,该专业的学生更侧重于管理能力,而对于工程技术方面比较逊色,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没有竞争优势。而且随着建筑市场的国际化,更多的建筑企业需求施工图设计人员,这无疑提高了对学生的工程技术要求。房地产经营开发企业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到房地产企业工作的就业人数为16%,一般情况下从事甲方现场代表、房地产项目管理等工作。从事现场管理工作需要对建筑设计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学生技术知识的要求也较高。工程咨询或项目管理公司随着建筑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更多的项目管理服务公司产生,这些公司专门从事施工方的项目管理工作,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大量提升,从事项目管理的毕业生人数达到14%。项目管理或工程咨询是通过为客户提供项目规划、组织、资源协调与管理至移交等全过程服务,协助客户实现既定目标,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清楚理解项目从开始到移交到最终结束的每一个细节。对于建筑企业项目管理或工程咨询来说,需要从事监理、造价、招投标等工作,对毕业生的技术知识要求较高。政府部门有少量毕业生毕业之后通过公开应聘或者考公务员的方式进入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如质量监督站、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等,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由于这些单位从事项目审批和管理工作,因此对学生的技术知识要求不高,但是质量监督站还是对学生的技术知识要求较高。此外,工程管理专业还需要具备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等各种从业资格证书,在未来的工作生涯中大部分毕业生都需要参加这些考试,都需要学生掌握工程技术,并在工作实践中积累大量的从业经验。总结用人单位和职业考试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技术知识要求,该专业学生要掌握的技术知识包括建筑结构的选型、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建筑工程常见问题及处理、建筑施工、建筑识图、建筑设备等。
3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的策略
1)加强教师和学生对工程管理专业技术类课程的重视程度。高校应该从学生的培养方案改进入手,加强该专业技术类课程的比重,结合自身专业的实际情况,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对技术类课程的考核,及时总结教学反馈。
2)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完善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推进校企、校地深度合作,建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工程管理专业职业标准和课程内容相结合、教学与工作过程对接,提高实践课比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占总学分比例不低于30%,着力开发造价预算与报价、管理信息系统等特色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3)建成一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学校应积极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推进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如与中国建设投资集团、广州建筑集团、中国铁路建筑总公司等大型建筑企业合作,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提升应用技术研创能力为重点,建设一批开放式创新创业教育示范中心、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人才培养平台,为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4)建设具有高水平实践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鼓励申请主持应用型研究项目,提高该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数量,调整教师结构,积极引进建筑行业公认的专才,聘请建筑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担任专兼职教师;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建筑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出国深造机会,提升专业教师整体实践教学水平和应用技术研发能力;采取评优制度,对实践教学水平高、专业素质能力过硬的教师给予奖励。
4结语
现代建筑对技术的要求很高,需要工程管理人才掌握建筑的技术流程,为了确保管理质量,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工程技术。比如:只有学生的识图能力较强,才能更好地理解工程定位。此外,学生还需掌握建筑工程预算实践、房屋建筑学设计、工程测量等专业技术。和国外工程管理教育相比,我国的技术教育十分欠缺,如美国(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一般隶属于工程学院,毕业生授予建筑工程管理(CEM)学士学位,其中工程和工程设计类的课程所占比重是相当大的。因此,各个高校应该加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应用技术的培养,这对于他们将来的就业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1]王彩雪,薛婷.浅谈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J].山西建筑,2009,35(3):210-211.
篇6
一、 专业背景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促进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圈城市形态的形成,从而带动城乡建设和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增加了市场对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的需求。 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顺应了建筑市场的需求而衍生的一个专业。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质量需要大量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但现有的工程管理培养模式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行业现状仍存在一定距离。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算是较为年轻的专业,目前在我国还处于研究、探索和发展阶段,但基本上以工程技术为依托,兼顾管理、造价、经济,不同的院校虽然侧重不同,但都是培养土木工程技术、造价、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算是一个建筑“全能”专业。
可是,这样的“全能”专业真的能让建筑工程管理的毕业生们全能的胜任建筑行业中各岗位的工作吗?
二、专业改革现状分析
现下建筑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大致体现在以下几种类型的用人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工程咨询单位等。这些公司对建筑管理人才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已经是市场的迫切需求了。从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从业人员水平来看,多数的学历水平较低,但是基层相关的施工技术工作经验丰富,良好的专业技术是保证其能够胜任岗位工作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就是要培养具有工程、建筑、施工、生产等相关专业技能,而且具备了相关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然而通过以下行业现状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看出,行业当下的现实需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不尽契合,导致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尴尬。
而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因其专业领域过泛,什么都想抓,什么工作岗位都想能胜任,虽然愿望是好的,但由于知识技能多而不精,反而有“小刀很多把,把把都不利”的无力感。相比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学术型毕业生来说,感觉更显弱势。如何把高职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建筑类教育中的极强专业,并具有竞争力,已成了呼之跃出必须的改革。
三、已有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
但由于是新兴的专业,存在着专业实践基础薄弱、师资队伍结构不完善、理论研究还欠缺、实验室及设备不完善的缺陷等,在专业实质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如何进行专业定位、形成特色职业发展模式,既需要把握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规律,又要从地方经济社会和学院发展实际出发,明确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系统研究职业化、特色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问题。
四、改革目标和内容
如何能提升我们高职院校工程管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本次主要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具体包括:
1、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
从技术、造价、管理、经济、这四个核心大方向出发,四手都抓,但可以根据专业的历年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做出偏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在摸索和跟随市场的脚步中前进,分出不同侧重点的培养方向。从现下行业需求情况和我院综合办学能力来看,主抓土木施工技术和造价两个方面,兼顾经济和管理,既可满足市场对建筑行业大批量施工技术和造价人员这两块的需求,使我们的毕业生在施工和造价两个方向做到知识结构和技能虽少而精,又能兼顾胜任管理类和经济类的工作领域,为就业拓宽方向,提高竞争力。
2、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因工程管理行业的实践性要求较高,除了内部教师需继续进修及提高的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外,加强企业工程师来担任课程教学的模式是我们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这一方面我们学院可以说较有优势,利用学院自有建筑产业中的资源,聘请项目中现场施工和预结算经验丰富的工程人员进行实践教学,将项目带进课堂,课堂融入项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枯燥的理论知识“填鸭式”灌输模式。
3、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材改革研究。
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要求等领域的知识根据政策要求和市场情况不断在改进和调整,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教材因内容陈旧和更新不及时等原因与实践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同时对于最新的相关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理论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针对拓宽专业,应把合理应用教育技术,开阔学生知识领域作为首要问题考虑,而不应再死守教材理论。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吸收传统知识外,更多地还要吸收先进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因此,仅用加法和减法修改教学计划无法体现教学内容的改革。
4、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根据专业侧重方向,完善核心课程,修改不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增加贴近当下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知识需求的课程,形成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
5、建筑工程管理的教学模式建设研究。把课堂移步至实验室、企业、工地现场,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等。
五、改革的创新之处
1、不盲从部分高校较极端的课程教学体系,偏“土木”,或偏“管理”。根据各类建筑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向,建议按主抓技术、造价,兼顾经济、管理开办专业。
2、利用本学院自有产业项目的优势,加重和加大学生实践课程,让学生把课堂搬到工地更为便捷,提前角色带入,为市场培养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3、重视和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让我们的毕业生能进入就业岗位直接就业,大大提高就业竞争力。
七、结语
总之,广西北部湾经济商圈和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坐落广西南宁为房地产行业带来的无限商机,使得建筑等相关行业还在蓬勃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还有较大的人才空间,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招生与教学就还将继续下去。我们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的课程设置、教学研究、教学方式探索,都有待于专业教师的进一步完善与丰富,以越来越娴熟的步伐顺应市场和时代的发展,以越来越饱满的姿态填补市场的空缺,为该专业的人才输出和提高就业竞争力补充更完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篇7
工程管理专业一直是以培养工程项目中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为首要目标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逐渐进入“深水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面前正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为了适应这种精细化的社会分工形式,要求高校教育注重培养大量“复合型”人才来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将这个标准套用到工程管理专业上,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强调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当中的重要性。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的主要就业领域就是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进行相关工程项目的决策和管理。根据职业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工程管理专业的具体授课时,注意加大会计与财务课程的比重,为培养一批复合型高级工程管理和会计与财务人才创造优厚条件,以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具体而言,要求高校在进行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时进行系统的管理学、经济学和工程技术的理论教学,同时与社会各界一起为学生创造进行工程管理实践的平台,最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打造复合型人才的基本技能和业务素质,已达到提高毕业学生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二、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中的课程特点
(一)认识会计与财务课程
在现代科学管理的历史进程中,会计与财务管理已经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与其他学科之间产生了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相关专业的发展。同时,会计与财务管理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将管理学和会计理论方法等相关内容结合在一起。在历史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已经逐渐发展出来自己的规模与优势,其综合性内容涵盖多个金融学和专业学分制,例如,经济管理、金融、会计、税收、财政法律法规等。综上所述,考虑到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对理论要求和实践体验要求较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引起相当的重视程度要,不仅要进行知识理论的学习,同时要注重理论的实际应用效果,才能在学习财务管理课程时达到活学活用、指导实际工作的目的。
(二)认识工程管理专业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门复合型学科,其主要的实现形式是将纯工程课程与会计和财务管理学科进行科学编排和融合。该专业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主要是培养兼具工程理论和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多重人才,能够适应现代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具备进行国外工程项目规划和决策的能力。工程管理系的核心专业是工程管理课程,同时进行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工程管理人才。通过将现代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工程项目的实践和创新中。具体而言,我国现阶段的工程管理专业主要包括工程建设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等三个专业方向,这样的设置对于培养未来具有国际竞争性的“十字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中的课程特点
首先,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中对于理论知识的把握和实践操作的要求较高。财务管理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涵盖资金运作的各个方面,例如筹集、运用、回收以及分配等内容。这些环节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当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具体的授课过程当中既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资金运作理论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培养自己相关的案例分析和进行投资决策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学习只停留在课本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层面,既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同时欠缺一定的实操演练。针对这种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中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如果想让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系统地学习会计与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就既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方法,又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其次,考虑到会计与财务管理的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分支比较庞杂,如果教师在讲授课程的同时不注重对于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以及创新授课方式,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将会无法达到理想的授课和学习效果。因此,为了提高课堂的讲课效果,教师就需要在授课过程中体察学生的所想和所需,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变化教学方式,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授效果,帮助学生培养起高效的学习思维和方法。再次,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众多基础课程之一,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之所以说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替代性,主要是因为,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来看,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应掌握经济理论和财经知识。因此,针对以上结合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当中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在充分考虑到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的课程特点、工程管理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有必要进一步对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中不适合工程管理发展的部分作出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以便提高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的实际理论和实践作用。
三、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要作用探讨
(一)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要作用
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比较丰富,主要设置了工程建设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等三个专业方向。因此,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相对较广。但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学习中时不仅要注重打好理论知识的基础,而且要求校方重视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加强对于实操能力的锻炼,以便打造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就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毕业后可能会遇到的职业机遇和风险而言,虽然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是,为了应对日后错综复杂的工作和市场发展环境,首先需要学生通过理论性的学习获得一定的职业认证资格力度,同时也要学会用所学的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方法,优化整个仙姑工程的运营状况,解决在工程项目中可能存在和已经出现的具体问题,提高整个项目的实行能力,帮助所在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二)在工程管理专业中进行会计与财务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
需要明确的是,在实际的理论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就业方向,在授课时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要求掌握的侧重点与会计专业的重点有所调整,进行科学的课程编排。虽然只要求学生对于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和熟悉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这样的要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减轻一定的课业负担,但是对于学生实现更加长远的人生发展和职业规划来说,还存在较大的争议性,需要引起相关教育专家、学者的重视,以便对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教程编排方面做出更加喝了、科学的部署。考虑到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发展模式下,大部分学生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层面的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种涵盖,因此很有必要在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后,融入的社会实践当中来对已经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严格的检验,以帮助阩实现对于本专业工程管理课程内容的升华和反思。只有这样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动手能力的提升,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记忆课堂上所接触到的理论知识,便于教师与学生实现进一步的沟通,才能够确保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当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来结合教学目标与要求,对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安排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整合,以达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记忆和提高学习兴趣等目的。
四、小结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进一步需求,有必要再次明确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要作用。考虑到工程管理专业自身的授课特点,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将会计与财务知识与工程管理的具体案例相结合,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将相关理论知识落实到实处。在现阶段,虽然我国高校在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结合实践中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仍旧有许多问题需要依靠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来共同完善。除此之外,高校也需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个方面,结合社会企业支持来共同推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由此可见,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我国高校教育在下一阶段进行工程管理专业创新的重点工作。
参考文献:
[1]任力.基于执业能力分析的工程管理专业会计类课程教学研究[J].财会教育,2013,04(08):119-121.
[2]张淑萍.用“情景教学法”突破会计入门之难[J].安康师专学报,2005,10(03),17(05):122-123.
篇8
【Abstract】With large numbers of graduates of project management major entering the labor market, a great deal of feedback information reveal tha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wide professional coverage and weak major feature is becoming quite prominent and the low degree of major recognition from the society and the employing unity obstruct its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considered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to further explore the undergraduates, talent fostering mode in project management major, which could embody it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major and our school, this article will probe into a set of theoretical approaches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study of our school’s talent fostering mode of project management major.
【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 Talent fostering mode Characteristics study
一、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及问题
1.发展的现状
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的一个新专业。该专业整合了原专业目录中的建筑管理工程、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大的专业覆盖范围。目前全国有200多所高校开设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国内开设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既有综合性院校,又有专科性院校,有的高校设在经济管理学院内,有的高校设在土木工程学院内,还有的学校单独设立建设管理学院开办工程管理专业,另外,在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上,有的高校细分了专业方向,还有的高校在培养上不细分专业方向。
2.存在的问题
在理论研究方面:全国范围内该领域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 “地方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工程管理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工程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方面,但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探讨该专业应用性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方面,并且已形成一定的共识。
在学生就业方面:随着大批的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大量反馈信息显示:①由于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的不足,致使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的认可度不高。②管理和工程两条线编制,使得工程技术课程不扎实,而管理学科知识毕业后不能够得到马上应用。③该专业人才培养中专业覆盖范围广和专业核心特色不强之间的矛盾已经相当突出,已经成为专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制定体现鲜明特色的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本文将从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出发,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研究,探讨一整套可供借鉴的理论方法。
二、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特色研究
对于特定的高校而言,专业特色是专业的个性,是在长期专业实践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专业特色是专业灵魂的表现,往往与该校专业名气和品牌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该校专业被社会认可的基本标志。专业办学质量高往往表现为鲜明的办学特色。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确立上。
1.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有关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基本要求
在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联合编制的《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工程管理专业》中,依据国家提出的“宽口径,厚基础,重技能”的高等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借鉴国内外相关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基于培养目标提出了由技术平台、管理平台、经济平台、法律平台四个平台和工程项目管理方向、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国际工程管理方向及物业管理五个方向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结构体系。
2.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造就专业人才的组织结构样式和特殊的运行方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校园文化等诸多要素。重点在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确立。那么,在陕西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系开设工程管理专业,如何确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呢?
(1)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思路
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树立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开放办学的教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就必须和相关行业保持经常密切的沟通。业界对专业所培养人才的认可度决定了就业率,高就业率反过来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上适应社会需要。②制定加强实践活动突出应用能力的教学计划。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重点应该放在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构建的应用性理论向应用能力转化培养计划,重点放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计划并体现培养计划的灵活性。更要强调根据社会用人单位的发展和需求,有预见性的灵活的修订和增设新课程。③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基地建设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充分体现先进性、实效性。本科生的实习与实训是要求学生去初步接触实际的工作场景,了解并熟悉专业的业务流程,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宽口径、厚基础、重技能的人才培养思路加大实践与实验环节的学分比重。④创建“应用型”教师队伍。能实现培养本科人才的师资应是“应用型”的,他们是同时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职业技能的复合型教师。
(2)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基于教指委有关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以及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制定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为适应21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计量与计价及全过程管理工作,并具备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具有懂技术、能管理的优良品质,从工程技术的实际出发,在工程管理中,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达到管理以及工程的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在注重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的同时,注重其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3)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建立,在国家提出的“宽口径,厚基础,重技能”的高等教育办学指导思想下,依据教指委的“基本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开设两个专业方向:一是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二是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根据所选定的专业方向,结合目前工程领域推行的注册工程师制度,满足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要求,依托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学专业,建立比较完备的技术平台课程体系,加强土木工程基础理论的教学,满足“宽口径、厚基础”的指导思想;对于经济、管理及法律课程,除开设少数几门与一般管理专业相同的经济、管理和法律课程外,大量的课程是与工程管理专业相关并带有极强的专业技术性的交叉科目,如工程经济学、应用统计学、企业财务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设法规、工程估价等。同时,注重实践环节课程体系,在工程技术方面,一是开设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二是开设测量实习,三是开设房屋构造、工程结构和建筑施工组织等课程设计;在管理科学方面,开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项目融资方案的研究等课程设计;在工程造价方面,开设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及装饰装修工程造价分析计算等课程设计;在计算机应用方面,通过工程造价电算化和专业管理软件的应用使学生掌握工程计价和工程管理的科学先进手段;加之以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践环节总周数达42周。从而使学生基础知识全面,掌握工程投资、工程造价的计算与管理的专业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于工程实践中。
三、综 述
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懂技术,会应用。通过土木工程基础知识的学习、实验及实践,解决在工程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懂管理,能管理。通过对基础管理理论和工程管理理论的学习,在工程管理的实践中,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有序进行。
3.懂计量,能计价。通过工程构造、工程结构及工程造价理论的学习,能够对工程进行估价、结算及决算。
4.懂计算机,能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与计价。通过对计算机基础理论、计算机管理软件及计算机计价软件的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管理与计价方法。
总之,通过确立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实现为适应21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计量与计价及全过程管理工作,并具备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篇9
目前我国工程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改进空间很大。笔者研究了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的方向,指出工程管理的方向需要进一步提升。在工程管理培养层次、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都要进行改革。在教学中推动我国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提升工程管理学科的教学水平。
1 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现状
目前受到相关部门的委托,西安交大对工程专业专业的办学模式、学习年限、学习内容、学习实践等环节进行研究,总结了工程管理本科办学规模,以及教学任务。对工程管理学科进行分类。一类是把工程管理归纳到管理类或经济类学院的教学科目。另一类是把工程管理做为建筑类和土木工程类的教学科目。目前清华的工程管理专业由土木水利学院来承担教学任务。另外有个别学校的把工程管理做为院系。从办学层次这方面出发,工程管理形成了专科、本科、研究生以及在职培训等方面教学内容。注意,各个学校的办学体系都不一样,但是总结办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工程管理方面的人才。
2工程管理的学科定位
工程管理学科能够培养出较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在国际上这种专业的培养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定位。学科定位的不同是培养体系不同的根本原因,同时也造成学科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原因。其中一方面的学科是面向特定行业的一种管理方式。美国建设教育委员会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单位进行指导和评估,要求这类专业的学生能够获得在建筑领域的专业知识、获得全面而均衡的教育以使学生得到终身学习的机会、获得专业意识和领导能力以便服务于建筑业和社会。国外很多著名的大学都采用这种办学定位进行办学。
另一种定位方式不是面向特定行业的工程管理,这种专业的培养和办学宗旨在于具有很强的综合组织管理能力和管理技术,是一种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形式。美国工程管理学会将工程管理定义为对有工程技术成分的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资源配置的艺术与科学。这些内容同时也为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方案,同样也有很多学校采用这种办学理念进行教学。
我国的工程管理专业,主要研究学科项目的技术和活动方面的经济分析,例如进行项目的评价和可行性分析,按照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工程管理专业能够培养出管理学、经济学、工程技术方面的综合性人才,要求学习的人员要具有现代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的管理方法,掌握投资经济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工程技术、了解工程项目建设的方针和政策法规。除了这些内容还需要具有管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运用计算机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具
有从事工程项目决策与全过程管理的能力,也能够掌握文件的查询方式,掌握工程资料管理。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明确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工程技术活动的根本。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工程活动遵循的规律等。工程技术活动涉及管理规律,主要因为行业的活动内容涵盖的太多是一种和工商管理有一定区别的学科。
(2)工程管理的研究方式是一种集成性的研究方式,不同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也不同,是一种集成性的管理研究内容,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和专业性,同时也能够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工程施工规律和其他规律不一样。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强调技术课程的学习。随着时间的变化,学科的研究成果也产生变化,其中这方面的研究领域因其应用的背景不同而在不断
的变化,工程管理所具有的共性知识与所在的行业技术特征的结合是当前工程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
(3)工程管理学科是理论研究学科,需要解决工程技术中出现的问题,不仅仅限制在工程项目建设这方面,还涉及到时间、成本、质量等方面的内容。理论和方式也是优化项目的一种方式,能够优化项目的建设,降低建设成本,优化质量。对工程项目需要从研究报告以及工程造价这方面分析,增强工程管理的科学性。同时工程管理学习也强调了工程技术活动中管理学科出现的问题。
3 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
工程管理专业做为一种实践性和指导性都很强的专业,每个学校的教学方式不同,但是从整体出发,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包括指导委员会和各院校的工程管理教育者都已经明确了工程管理专业的目标和技能,也就是管理知识都达到了很高的要求,能够培养出从事工程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是从调研这方面出发,管理方式仍然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工程管理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工程实际与社会需求,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包括国外工程管理教育和工业发展的经验,现有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培养的人才,需要注意的是本科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很弱,毕业生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研究才能了全面了解学科的重点内容。所以提高工程管理教学的有效方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3.1充分发挥各院校优势准确合理定位各办学理念
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种是针对建筑管理行业,另一种是针对工程技术管理专业。这两种观点的也存在一致性的方面,涉及的技术与行业背景侧重点不同,前者强调建筑行业,由于不管何种行业的项目投资或多或少均需要涉及到建筑工程或土木工程活动,所以强调这方面的内容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研究我国工程管理的办学和历史发展联系在一起,合理定位学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从学校的优势出发,使工程管理专业更加适合社会需求,更加符合学校的办学特色。从研究结果这方面分析,工程管理办学具有明显的社会背景,学生学习这个专业就业比例都很高。例如:西南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很多都到铁道部下属的单位工作,几乎能够达到百分之五十,所以增强特定行业的技能培养对促进就业有一定的影响。
3.2调整与优化工程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
关于我国工程管理专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必须遵守教育部对工程管理专业的要求。对这个专业进行调研发现很多学科的知识进展都会借鉴一些国外的办学经验,是教学能加完善,工程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也更加充实。对于本科阶段的知识体系需要强调工程就似乎活动和理论管理方式,但是研究生阶段在强化本科阶段知识的同时加强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阶段性的培养能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科的应用能力。
结束语:
除了上述两方面的内容,还需要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提升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 完善工程管理学科的办学层次明确各层次的培养目标,能够有效的提升工程专利学科的教学质量。另外还可,适当加长工程管理本科生学习年限,大力推广项目管理的工程硕士培养,还可以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改革工程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工程管理的现场教学,提升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使工程管理学科更加具有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篇10
一、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所具备的能力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并不局限于理论知识,它更多的是管理与决策方面的能力,需要很强的交流和领导能力。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与人交流这方面能力要求很高,项目管理主要管人,一个团队如果能和谐相处,那么这个团队必定所向披靡。然而一个团队的建设主要还是在于项目经理的管理。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团队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有时候大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所应该具有的能力如表格1所示具备丰富的专业能力是管理好一个工程的基础,具有较强的领导和适应能力是通行证。.JideSun认为管理者积极的协调行为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合作关系。乐新军和佘立中强调了人在大型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成虎认为我国工程管理方面最基本、最主要还是人的问题。任宏、晏永刚认为现有研究忽视了对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注,缺乏考虑项目成员之间的组织行为和文化差异。然而人是否能和谐相处就在于项目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方式。所以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必然要具备丰富的专业能力和较强的领导、适应能力。
二、现今大学在课程设置上的安排
现今大学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上。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拓展课程。例如必修课开展了经济学;学科专业课程开展了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CAD、BIM;专业方向课程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等等。一位优秀的工程项目管理者,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知识来支撑这个项目的发展,同时也要了解一个项目的构造,能够灵活运用CAD、BIM软件发现和解决问题。纵观我国,CAD大多数人都会运用,BIM由于成本高而不能做到大力推广,因此BIM人才比较稀缺,但是毫无疑问,BIM将会引领未来建筑界的潮流,。如今建筑领域上正广招BIM人才,所以现今大学应该将BIM学习课程作为重点课课和公选课,学校则应该尽量做到多样化,程来进行合理设置。刘武成、王进提出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处于核心地位,而我国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工程化不足、对创新素质教育课程不重视的现象还很严重。所以现今大学应当给予课程设置方面的足够重视。老师们的教学计划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也有很大的关联。老师的教学计划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文化引导和制度制约。老师们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践能力来对教材进行修改、优化。潘琦认为应当从教学方法、计划和手段的改革等方面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郭志涛、师旭超、李进涛强调了本科生教学计划完善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优化的原则,依据近年来工程实践和学科动态,分别针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进度安排、实践环节提出了一些优化方法。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为适应在工程建设领域广泛就业的社会需求,要在全面发展目标的具体把握下,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尤要从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入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相应教学基地建设,力求扎实地掌握多种实务操作技能,养成广泛就业的适应能力。
三、培养模式与单位招聘要求的一致性
学校的培养模式并不是随意制定的,它需要与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接轨,为了符合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大学需要依据这些要求来合理制定培养模式。部分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如表2所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很多,例如地产公司和施工单位。地产公司和施工单位是不在同一个级别的,地产公司可能更倾向于招标,施工单位更倾向于专业技术,所以不同的用人单位,招聘要求也就相对不一样。如果想去地产之类的公司,需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组织、公关能力,对房地产项目管理具有独到的见解,熟悉房地产项目运作流程和开发管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还要有施工管理或工程预算经验。而去施工单位,则强调建筑工程全面质量管理技能,善于工程进度、安全生产等目标控制,具备建筑施工管理组织、协调、群体作战能力,具备处理施工现场突发事件能力。这两种用人单位招聘要求各有侧重,但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需要有施工管理经验。所以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先跟几个大型的工程,完整的参与施工过程,对施工的各个环节都有一定的了解。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明确自己以后所要就业的方向,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样学校才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合理安排课程,采用先进的培养模式,侧重学生创造能力的教育以及学习与实际的相结合。付磊提出要加强与实习厂地的联系,做到学习与研究相联系,要从根本上改善学校的设施。
四、发展前景分析
工程管理专业主要为建筑业、房地产业培养具有专业技术基础的管理型人才。我国已进入现代化发展的中前期,各种基础设施项目和房屋建筑的建设任务极为繁重。同时我国城市化水平仅为36%左右,而发达国家普遍超过70%,如果在21世纪中叶可以达到这种水平,则每年需要有1600万人口转入城市,这需要相应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商业设施,特别是住宅建筑。因此,我们国家的城市建设、城镇建设、工程建设、建筑业、房地产业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对建筑类人才尤其是具有现代经济管理知识、行业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知识、懂经营、懂开发的工程管理人才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这为我国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提供了极好的施展才华机会。随着我国大量外国投资的涌入和民间资金的激活,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工程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无疑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上又增添了更多的机会。就学科分类而言,目前也有专家认为,将工程管理的“工程”仅限定为土木建设工程管理违反国际惯例,不符合全世界和我国工程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土木建设工程只是许多工程领域中的一个,工程管理的范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土木建设工程管理,工程管理应该包括范围更广的其他工程。由此可见,未来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前景很大,学校的培养模式也要随之改善。
五、结语
培养大学生专业能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称之为专业能力包浆,包浆是一个缓慢的积淀过程,专业能力包浆是指专业能力的细心培养的过程。这种培养并不单单是能力上的培养,更是一种性格上的培养。经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会发生变化。工程管理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一种管理的思想,同时还要求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和数学知识,而且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决策、计划、组织、沟通、协调、应变和创新能力。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是较难培养的。因此,现今大学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学校不仅要注重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力,现在是创新驱动型社会,学校需要侧重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深入研究课程体系并改革,培养模式需要改进,理论和实践需要同步发展。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前景很大,所以变化也会随之加大,存在许多的未知因素,面对这种趋势,学校的教学不要将注意力只集中在工程技术层面,应当开设一些课程帮助学生拓宽研究视野和思路,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将工程理论与项目管理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学生在学习上的反馈来改善其培养模式。改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对于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乐新军,佘立中,大型集群工程项目协同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1,21(1):56.
[2]成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任宏,晏永刚,周韬,等.基于云模型和灰关联度法的巨项目组织联盟合作伙伴评价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44(8):147.(inChinese).
[4]刘武成,王进,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中南大学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5):42-47.
[5]潘琦,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1):182-183.
篇11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接受工程师和经济师的基本素质训练,打好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外语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坚实基础。
一、就业方向
国家、地方建设管理部门从事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工程咨询、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房地产估价公司、物业管理公司、资产评估公司、质量。监督部门从事咨询、招投标、概预算、合同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建筑施工企业(乙方)、建筑装潢装饰工程公司、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院、会计审计事务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建部门(甲方)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造价招标、 建设项目投融资和投资控制、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投标报价决策、合同管理、工程预(结)决算、工程成本分析、工程咨询、 工程监理以及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软件的开发应用和技术支持等工作。
从国内社会需求与改革开放看,随着工程建设建筑标准要求的提高,将对工程管理专业及行业的发展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挑战。如何使工程建筑在质量、监理的水平以及创意上有所突破,都需要工程管理方面的协调和配合。在建筑施工组织和技术、工程开发和经营、财务的滚动和回收、整体规划的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工程管理的升级和同步发展,以适应发展变化的需要。
二、工程管理职责
负责组织本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并检查执行情况。负责协调本部门、各项目部与其它部室的工作关系.负责组织每周的生产例会,并根据会议有关决,监督检查相关部门的实施情况。组织本部门有关人员参与投标文件的评审及合同评审。负责组织总工办等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勘察,并统筹协调施工准备的各项工作。
三、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工程管理专业主要为建筑业、房地产业培养具有专业技术基础的管理型人才。当前,我国已进入现代化发展的中前期,各种基础设施项目和房屋建筑的建设任务极为繁重。同时,我国城市化水平仅为36%左右,而发达国家普遍超过70%,如果在21世纪中叶可以达到这种水平,则每年需要有1600万人口转入城市,这需要相应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商业设施,特别是住宅建筑。
四、工程管理的核心
工程管理的核心以QDC(Q-质量,D-交期,C-成本)为主,具体操作时是以项目管理计划为核心开展工作。随着建筑工程管理的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工作岗位也发生较大的变化。工程成本是成本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获取和完成工程所支付的一切代价,在我国,通常把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划分为6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有些国家,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步骤有:成本估算、成本预算、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数据分析和归类。成本预测与计划的重要性,即通过科学的预测估算来制定项目成本计划,确定成本管理目标。但是,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实践效果却并不理想。有些项目缺乏必要的成本管理环节,不进行成本预测和计划,管理存在随意性。
五、工程管理的课程
管理学、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运筹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市场学、计算机应用、经济法、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合同管理、项目评估、项目投资与融资、中国建筑史,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建筑材料、城市规划、材料力学、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与CAD,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建筑力学,地基基础,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概预算,工程建设监理,建设工程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建筑经济管理,专业软件应用,专业综合技能实训等。
篇12
近年来,我国有近320所高校开办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其中985院校38所。院校涵盖了综合类、财经类、理工类、农业及矿业类等多种类别,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相差很大。但就目前大多数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设置来看,依然主要是面向建筑行业的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先行的特殊学科。它是以培养面向基层的具有较强的土木工程建设实践技能和管理理论知识人才的实践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学科。但现阶段,普通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培养误区:
(1)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误区。
教育部颁布的最新专业目录中的工程管理是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这种目标中更侧重于管理学和经济方向的专业教育,对土木工程技术知识仅仅是初步掌握。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工程管理培养目标为“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在这种培养目标中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掌握技术、管理、法律和经济的四大类平台课程知识,其中土木工程技术知识成为核心主干课程。在这种培养目标中更倾向于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的专业教育。由于两种不同培养指导方针,因此各普通高等院校从自身情况出发,在两种培养目标中选择某一种。一方面传统具有土木工程背景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侧重于土木工程技术教育,另一方面一般性高等院校更侧重于管理类课程教育。因此出现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设定误区,人为割裂项目管理和工程技术的关系。实际上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目标和经济优化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先进的工程技术和有效的工程策划组织方案。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过程中应有机整合工程技术和管理类知识,培养以土木工程技术为基础并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管理的实践应用性人才为目的,工程技术与管理学并重的学习培养方针。
(2)专业培养计划制定的过程误区。
现阶段我国工程人才市场存在用人单位急缺建设工程管理方面人才,但同时各大高等院校培养的工程管理人才却无法找到相应工作的现象。这就是由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制定的误区所导致的。我国在制定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过程中参与者单一,用人单位极少参与。用人单位与学校毫无联系,建筑企业等用人单位对工程管理类人才的时代要求无法及时反馈给高等院校,便于学校根据用人市场的最新要求来及时修改培养计划,培养出符合市场和时代要求的最新工程技术人才。人才市场中对工程管理类人才技术和素质要求并没有体现在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学校培养出的工程管理人才与用人市场迫切需求的工程管理类人才要求极不匹配。
(3)知识体系的构架误区。
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涵盖工程技术(包括计算机辅助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四大平台课程。在非常有限的专业总课时数内,每门专业课时数极其有限,学生学习的内容均不深入,存在知识体系的构架误区。这种误区造成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知识体系混乱庞杂,学习的知识都不够扎实。学生中出现“门门通,门门不精”的学习现象。
(4)工程技术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的衔接误区。
工程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学科,有自身特点,就是所学理论知识必须有效应用于工程实践。只有这样的实践应用型工程管理类人才才是用人市场急切需求的。但实际上普通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中一直存在理论课程与实践应用的衔接误区。理论课程不能与实践环节有效连接。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内容受限于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只能停留于理论层面,不能体现其实践应用。同时对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程度不够,实践环节薄弱。
2应对措施
随着现代化的建设行业用人要求的日益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过程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1)基于BIM为核心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一方面建筑工程业的现代化进程加速,新型工程理论、工程仿真模拟技术和建设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出现,对未来的建筑工程管理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普通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中依然存在一些误区。现代化的专业教育改革给予了有效的应对措施。BIM(建筑信息模型),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基于数字化和可视化的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BIM(建筑信息模型)同时又是一种应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方法,这种方法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效率和大量减少风险。BIM是数字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直接应用,可以帮助工程技术人员更有效的指导工程项目策划实施过程,并对建设项目进行质量、进度和成本等多方面的全过程管理。利用BIM这个数字技术平台,可以使建设项目数据信息具体化可视化,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便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同时通过BIM这个平台可以将各种理论知识有机整合,形成系统化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明确各种专业知识用以解决工程项目管理中哪个阶段哪个方面的问题。同时BIM也优化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零对接;体现工程管理专业现代化教育改革进程。
(2)加强校企合作基地,创建新型稳定的校企实训基地。
学校应加强同当地有实力的建筑企业的合作与联系,一方面实战经验丰富企业深入学校交流,将最新的用人要求和工程技术反馈至学校,便于教师丰富授课内容和学校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将基础理论与真正的工程建设项目实践案例相结合,将基础理论的具体应用通过实际案例体现,帮助学生明确各个科目学习的学习目的。学校教师也通过与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交流,提升自身实践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工程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参与进实训基地的教师通过与定期回访实训基地的工程技术人员交流学习,不断丰富工程管理专业所需的工程新技术和新管理思想,最迅速的接触到各种最新规范和技术标准,既丰富理论知识又具备了真正的实践操作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稳定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技师”的新时代应用型大学教师提供的基地条件。另一方面当地大型建筑工程企业与学校共同建立实训基地时,培养学生,可便于自己储备大量良好的优秀人才。同时由于在学校教学期间已经开展了实践培训,帮助学生实现了学习与工作的零对接,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也节约企业的培训成本。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对于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来说实现了共赢局面。
(3)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加强职业教育。
工程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专业,学生就业层面广,面向项目管理、造价、施工、物业、工程设计和咨询多个岗位。在学校期间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极少明确自身学生自身潜在就业方向,在知识结构体系上应适当注重职业教育培育,特别是职业精神、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方面。
(4)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学术交流。
我国未来的建筑行业发展模式中,政府指导建筑发展;行业协会管理和规范本行业发展,高等院校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企业吸纳人才和推动行业发展。行业协会将会在建筑业发展中发挥主要作用。面对建筑工程管理行业日新月异行业发展,行业协会应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一方面行业协会将学校和企业有机联系起来,行业协会尽力协助学校联系当地建筑企业,同时协助企业深入了解学校专业特色。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应积极开展工程管理专业方向的各种最新规范、技术标准和工程技术知识的学术交流培训活动,帮助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拓宽学术思想和开阔研究思路,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科的科技含量,提升整个行业科学研究水平。
篇13
二、项目管理专业涉及领域广泛
国防、建筑和水利等大型工程是我国最早应用项目管理的行业领域,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项目管理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石化、机械、钢铁、软件、信息、物流、公共管理和现代服务等多种领域。按项目进行管理已经成为各类企业和各行各业在发展中达成的共识。项目管理具有全球化、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的三大特点,使得项目管理受到各国和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已不仅仅局限于工程领域。国内各行业的很多专家和学者对项目管理在不同领域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众多专家和学者认为项目管理作为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高效的技术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更多的职业领域中,这些领域同样需要项目管理人才。
三、高校项目管理专业设置情况
从目前国内各高校项目管理及相关专业的设置情况上看,存在以下问题。
1、职业面向过于集中在建设工程领域
目前全国有几百所高校开设了本专科层次的“工程管理”专业,这些专业绝大多数均定位为依托建设工程领域,仅少量定位为依托其他领域。此外,有几十所高校以“项目管理”为名称设置专业或专业方向。这当中,少量的定位为依托IT类职业领域和综合项目管理,大部分仍定位为依托建设工程领域。由此可见,国内高校的项目管理专业设置绝大部分面向建设工程领域,即培养工程管理人才。这显然与项目管理专业广泛适应性的特点不符,也与我国社会经济各领域迅猛发展的现状不相适应。一是工程管理不是项目管理的全部,只关注工程管理不利于项目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专业进行发展;二是没有满足其他职业领域对项目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不能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三是容易导致项目管理专业毕业生在较狭窄的职业领域形成过度竞争。
2、综合项目管理专业培养层次普遍偏高
在包括高职在内的本专科层次上,综合项目管理专业的开设相对稀少。截至2008年,在460多所开设项目管理及相关专业的院校中,属综合项目管理的仅为8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还没有项目管理专业的目录,所以在高职高专等专科层次开设的项目管理专业都属于“目录外招生”,还颇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意味。因此,专业培养层次偏高,不利于为社会各行业培养全方位、多层次的应用型项目管理人才。
四、高职项目管理专业设置的思考和建议
1、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
项目管理专业的建设应紧密结合优势教育资源,细分专业方向,以相应的职业领域作为项目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根据学院既有条件,相应设置细分的专业方向:物流项目管理、物业项目管理、投资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及生产制造项目管理等方向,以不同应用领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2、满足全方位的顾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