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文化具备的特征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文化具备的特征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文化具备的特征

篇1

传统民居建筑是人类力求生存最原始和最具有代表性的产物。它们深深植根于华夏文化土壤之中,源远流长,随着地理、气候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建筑风格。湖北传统民居建筑是湖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的楚文化,给湖北建筑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湖北传统民居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湖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

一、传统民居建筑中的文化元素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在建筑物质财富和建筑精神财富并驾发展总和。”建筑的发展基本上是文化史的一种发展,因此要了解建筑类型,认识建筑形态,首先要了解它的文化元素。

雨果曾经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最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建筑作为人类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属性已为社会各界所认识。建筑需要文化,文化是建筑的灵魂、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建筑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主要的图腾是“龙”、“凤”、“麒麟”、“祥云”等,它们的出现寓意着吉祥、如意。于是古人往往在建筑物上雕刻它们的形象,以表示威严、神圣,并寄予美好的愿望。祖先崇拜是原始崇拜的内容之一,这种崇拜方式在家族的祠堂建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将宗教上的神韵转变到祖先崇拜、将空洞的神学转变为伦理的实践、将建筑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这样就更直接有效地贯彻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在湖北传统民居建筑中,对水、石、树的崇拜极为突出。古人认为水是财,因此为了留住财气,必须守住水口。在这种崇拜思想的指引下,湖北省很多古村落的入口都有一座桥或构筑物,旁边是树、亭、堤、塘等衬托,扼住关口。古人对石的崇拜,同样很重,他们不辞辛苦来寻求石的壮美;民居建筑的柱础、门枕石等都离不开石头;用青石加工成平板,铺垫庭院,透着古朴与自然;门枕石、柱础上的雕刻技术更是精湛,其寓意深刻,表达了人们对石的崇拜之心。树是民居的院落中是不可缺少的植物。在湖北民居院落中常出现具有象征美好、吉祥寓意的树。如石榴树、桂花树等,来表达人们多子多福、健康平安的美好心愿。

此外,湖北建筑作为文化的一种记载,它的存在不仅代表一种建筑工艺,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鲜活的民族文化。传统民居建筑本身就是文化艺术的创造过程,这一过程包涵了太多的神秘和期待。数字文化就是其中一种,房屋建筑的规格尺寸往往不离“8”,房屋的宽度、进深、柱头的高度都要在尾数上带“8”字,这种与“发”字谐音的数字符号也许从古旧渗透到传统民居建筑中了。

二、对湖北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内涵的思索

湖北传统民居建筑实际上是一种与民族文化相融合、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协调、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居住文化模式,也是文化内涵的形象载体。传承与创新是保护湖北传统民居建筑历史文脉的需要,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因此如何强化这样优秀的文化是我们今天面对的重要问题。首先必须尊重传统文化,保护好自然资源,使得传统民居文化有继续生存的土壤;其次开展文化嫁接与演绎,如在地势较低的地区采用吊脚的建筑形式,在平时可以做停车场,这样不仅可以抵御洪水侵扰,还可以有效的利用空间,节约用地面积;最后要提高环保意识,开发新的领域,湖北传统民居建筑多为木建筑,其取之于自然,用之于人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又要保护好传统民居建筑,是否该引起今日人们的反思。

巴文化是楚文化的基础,巴建筑是楚建筑的根株。作为湖北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是湖北传统民居建筑最具有艺术特色的表现部分,它永恒的文化元素和独特的表现力彰显了湖北厚重的文化内涵。它就像一部悠长的古歌,意味深长地唱出曾有过的灿烂文化,并传递给我们带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气息,更深情地渴望着即将展开的辉煌未来。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0-JY-YS-026。

参考文献:

篇2

自油画艺术进入中国以来,经过长期的融合已形成了具备中国特色的一门艺术,其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审美特点,进而形成了意象油画。伴随着女权主义意识的萌芽与发展,女性以独立的精神形式立足于社会形态之中,而女性意象油画艺术家又将自身独属于女性的思维模式与审美特征融入于其中,进而使得本就具备了诗意般的意象油画具备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意象油画概述

所谓意象指的是寓意于象,借象抒情,就如同我国的诗歌一般,以借物抒情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所思、所想与所感。而意象美学对于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较为深远,已成为了当前中国油画艺术的灵魂,是当代中国油画艺术的独特表现形式。通过中国当代意象油画,能够使欣赏者体会到中国社会的文化与审美特征,甚至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这也彰显了意象油画的艺术魅力。西方油画进入中国的历史已有上百年,在20世纪初“西学东渐”的影响下,中国油画萌芽,在逐渐发展过程中实现了文化的融合,具备了属于东方文化特色的艺术风格。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推波助澜下,艺术思想的解放潮流使得女性意象油画艺术诞生,直到2005年,在中国意象油画探讨会上意象油画在中国真正的实现了独立。

二、意象油画创作中的女性思维分析

(一)女性意象油画创作的思维视角

首先,源于女性母爱的天性。女性的生命过程中会经历为人妻、为人母的过程,这一独特的体验就使得女性拥有了独特的生命体验,复杂的情感落于画笔之下,使得相应的作品就具备了属于女性的细腻情感,尤其是母爱的天性,这种人世间最为质朴且纯真的情感成为了描述亲情的最佳思维视角。其次,源于独有的情感思维。对于女性艺术家而言,情感通常是其创作的出发点与灵魂,以意象油画来实现情感的传递。女性天生就属于感性思维生物,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这种思维模式会使其将自身或悲或喜等情感融入其中,真实的情感体验使得意象油画具备了属于女性的艺术魅力。最后,花的情感传递。花作为美丽的代言人,是女性天生就情有独钟的对象,女性艺术家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往往会以身边的细微景与物入手,而花这一事物就造就了女性眼中最美的风景。通过对花之意境的描绘,创造了独属于女性的意象油画之佳作。

(二)女性思维与意象油画的融合

1.女性思维模式下的意象油画风格

女性天生情感的细腻使得其能够更深刻的挖掘出事物的内在,其心理特点、社会角色等的不同也使得其对生活的体验不同,将所有不同与男性的特点落于画笔之下,就使得相应的油画具备了独属于女性的艺术魅力。女性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常常都是来自于生活中一些很细小的情节,通过自身感性思维的加工就实现了真情的融入,而这种真情实感很容易引感上的共鸣,进而也就符合了意象油画创作的意境。意境油画创作是女性艺术家情感的宣泄,实现了对其精神的慰藉,彰显了新时代女性的特征。

2.情感的表达

事实上,对于中国的意象油画而言,其更像是融合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与西方的文化精神,即中西方文化与情感的碰撞与融合。从古至今,我国的文人墨客无不重视自身情感的抒发,寄情于景的创作手法在各个文化艺术领域都有着突出的表现。而女性更擅长抒发出自身对生活、情感等的感受,与男性不同,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其对生活的体验、对事物的思考等都受自身的思维模式影响,温婉、细腻的情感世界使其在意象油画的创作中更多的表达了自身的真情实感。女性的敏感、脆弱、温柔等特征也使得其在情感的表达上更加的细腻且独特,这便是女性意象油画的魅力所在。与此同时,女性唯美、浪漫的天性特征也使得其情感的表达更加具备了诗情画意般的特征,在女性思维模式的作用下,其能够敏感的抓住生活中那些擦肩而过的情感,进而落于笔下,形成了意象油画的独特魅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意象油画融合了中西方的文化精神,彰显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女权主义的不断影响下,女性精神的独立使得其更加的注重自我,在不断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其以自身独特的思维视角抒发了对人生的情感。对于女性意象油画艺术家而言,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独特思维视角,进而才创造出了与众不同的意象油画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所呈现出的不仅仅是当代女性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将女性的天性展现的淋漓尽致,进而赋予了意象油画以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篇3

在建筑中,装饰是其重要符号,具备明显的审美特征,是建筑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风格不同,装饰艺术也存在明显的差别。随着建筑的不断发展,西方建筑逐步的进入我国,这也给我国的建筑风格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面对现在的时展,怎样更好的进行建筑设计装饰因素的传承,对于我国建筑装饰的发展和进步是非常重要的。

一、装饰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

在建筑中,装饰是其审美符合,通过装饰,能够让人们更好的感受到建筑物呈现出来的精神。比如说建筑物能够让人们心灵上震撼,不仅仅是因为其外形比较雄伟,而是通过建筑设计装饰,将其魅力更好的显示出来。比如说在古希腊时期的柱头雕刻图像、中世纪时期的洛可可以及巴洛克式装饰等。在我国给人们心灵上造成震撼的建筑装饰也比较多,比如说,故宫建筑的宏伟以及苏州园林的各种雕刻和彩绘等等,这些装饰手段都能够很好的将建筑的艺术风格以及审美特点体现出来,这是和建筑装饰有着直接关系的。若是将建筑中的装饰物和造型都消除掉,那么建筑会变得没有光彩,建筑原本具备的魅力也会消失不见。装饰和建筑本身便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在进行装饰的时候必须保证建筑装饰选择的风格,必须和建筑的风格特点一致,这样才能够将建筑的特点和魅力更好的凸显出来。

二、装饰本身所具备的文化特征和艺术气息

对于主体建筑而言,装饰是其附庸,装饰不但能够将搭配的作用发挥出来,还能够将建筑本身的文化特征以及艺术气息体现出来。通过装饰形式我们便能够区分不同地区和不同的民族。比如说在我国,雕栏玉砌往往是和以及皇权有着直接关系;我国内地地区在进行建筑装饰的时候,使用的青黑色比较多,而沿海地区,使用的色彩比较鲜艳。除了建筑的颜色能够将其文化特征体现出来,在建筑内部进行图案装饰的时候还能够体现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些图案装饰往往反映的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些愿望。比如说我国建筑厅堂上使用的福禄寿比较多,在书房中使用的梅兰竹菊比较多。通过装饰图案能够将文化特征很好的体现出来,不仅如此,其还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缩影。在进行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时候,为了保护古代文化便必须重视传统建筑装饰的继承。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也得到了发展,建筑中的装饰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特别是外来文化进入我国之后,现代建筑的风格多样化明显。进行建筑装饰的时候,想要真正的成功,不但需要蕴含了文化底蕴,还应该将时代特征体现出来,确保建筑具备厚重感。

三、建筑设计中的一些装饰类型

在建筑造型上,装饰是一种重要设计方法,其在表现的时候,形式多样化明显。每个建筑的装饰都是独特的,其也具备属于自己的历史和故事,很多建筑自身便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文化多样性不断的增加,进行现代建筑设计的时候,装饰也具备属于这个时代的特色。下面便就建筑装饰的类型进行了介绍。

(一)图纹装饰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无论是在古典建筑还是现代建筑中,图纹装饰使用都非常的普遍,在设计现代建筑的时候,很多设计师,都喜欢选择夸张的表现手法以及抽象的概念来对建筑本身的图案装饰进行表现。此外,还喜欢将古典建筑中的装饰和现代材料结合在一起,来体现现代建筑具备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美,很多建筑师都特别喜欢将现代抽象美和现代艺术美结合在一起,将艺术感更好的表现出来。比如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用的水立方和鸟巢便将古典建筑装饰和现代建筑材料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将自然之美很好的体现了出来,这也是我国现代建筑的重要代表。

(二)通过材料的混合来进行装饰效果的搭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加,特别是科技的发展,各种新的建筑装饰材料也层出不穷,而在设计现代建筑装饰的时候,也经常会进行混搭,然后对比利用其效果,将时代性很好的体现出来。建筑装饰本身的装饰美感是来源于装饰因素的,需要将设计和建筑物更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样能够将建筑本身具备的质感美以及特性发挥出来。就现代装饰而言,锻钢、锻铜、铝合金、合成胶以及硅藻泥的使用都将现代建筑的特点体现了出来。比如说苏州博物馆,其在装饰的时候将玻璃、金属以及石料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不但能够体现历史具备的厚重感,还灵活的运用了现代艺术,将古典和现代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

四、创造性的传承建筑设计中装饰的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进行建筑装饰设计的时候,设计师已经不再一味的引进西方的设计,复古现象也在不断增加。在建筑装饰设计的时候,是不可能真正的完全复古的,无论是完全复古还是完全西化都是行不通的,完全复古不现实,而完全西化本身便是思想贫乏的一种表现。而想要更好的将建筑装饰的美感体现出来,便必须重视创新和发展。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必须做到直面传统,建筑美感体现需要用心,为了建筑本身的完整性有必要进行修复和维护,但是在修复维护的同时绝对不能够破坏建筑本身的风格。所以,必须认识到传承的重要性,在进行传统建筑维护和装修的时候,不能够将现代材料和工艺使用进去,这样会导致建筑失去其原本具备的气息。历史不同,产生的文化也有明显的差别,这也能够将建筑具备的时代性很好的体现出来,但是将古代建筑拿到今天来看,其便是文化的历史积淀。在进行建筑装饰设计的时候,必须重视传统风格的继承,传统装饰本身也是开放的,随着思想的冲击,传统建筑装饰也发生了变化,并且更新速度非常快。这便要求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装饰设计的时候,必须重视装饰艺术的传承,不但需要使用传统装饰艺术的形式,还应该重视其内涵的继承和神韵的发挥。比如说龙是我国的图腾,在古代象征的是皇权,在古典建筑装饰的时候,龙的形象使用也比较多。而在进行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时候,也可以将龙使用进去,但是绝对不能够生搬硬套,而是应该重视自然美的追求,改造其风格,融合传统元素和现代观念,让其不但具备传统底蕴还具备现代美。这便需要设计师在进行装饰设计的时候,将古代经典和现代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在表现美的同时,传承中国历史文化。

结语

篇4

由于景观设计的存在,地域文化发展才具备了强大的载体,地域文化也只有在景观设计中才能够将其创新性的一方面展示出来.此外,地域文化也是景观设计的灵感所在,景观的内涵和价值都在地域文化中表现出来.通过地域文化以及景观设计的相互作用,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景观,增强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1.1地域文化

所谓地域文化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人们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以体力、脑力等劳动创造出来,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沉淀、积累以及升华的物质以及精神的所有成果.其范畴非常广泛,除了包含地域内部的自然资源,还包含历史发展中积淀下来的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思维方式、以及建筑风格等等.在漫长的历史岁月发展过程中,众多具备明显地域特征事件、人物和地址等都只在古文献或者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中才能够知道,在现实的世界中无法找到这些印记[1].所以,在地域文化的发掘过程中,选择性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使其在景观设计中得以再现,成为展示地域文化特征的必要形式之一.在具备地域文化特征的素材选取时,有时需要以本地民间传说、以及风土人情为根本,从中进行探究、发掘,经过反复推理分析,将这些无形的素材转变为现实的景观,成为现代景观设计的一大亮点.

1.2历史名城区

所谓历史名城区指的是在一定规模以上的、能够对社会生活及文化进行真实反映的城市空间,不仅包括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还包括人文环境等多个方面,能够集中展示城市的文化特色、历史风貌、以及景观意象等,见证了本城市发展的历程.

1.3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指的是把视觉上能够呈现的事物或者抽象化的事件以特定的形式进行整合,然后表达出来,全方位展现景观的意象、形式以及意义等各方面.从形式的角度来看,景观设计必须赋予目标可量化的形态,包含形状、尺寸、颜色、材质等等,从而展现景观的表面属性;从意象的角度来看,需要对目标进行必要的符号化处理,赋予目标景观一定的内涵;从意义的角度来看,在景观设计中融入了当地历史、文化以及生活等一系列象征性因素,使得目标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2].

1.4地域文化和景观设计的关系

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二者关系紧密.一是在对地域文化充分研究的基础之上,能够激发出设计者与景观设计创作有关的灵感.必须在对地域文化的起源、发展等方面了解充分、对人类文化及自然互动之间的关系掌握全面,才有可能创作出更有价值的景观设计;二是由于景观设计的存在,地域文化在传承中才有了有力载体,而且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的创作过程中得以延续.本文所研究的地域文化下的景观设计,便是要求设计人员从目标场地的自然与人文特征出发,发挥出现有景观要素的作用,营造出和整体景观相融合的空间.采用哪种形式把文化融入到景观设计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景观设计造成影响.所以,必须对土地、水、建筑以及雕塑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注重他们之间的协调性,在表达方式中注重“四位一体”.只有在对地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人文和自然的关系具备深入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够在景观设计中更好地传承与发扬地域文化.

1.4.1水、土资源利用

在城市的景观设计中,水资源由于引导着地域文化景观的形成与发展而发挥着重要作用.俗话提及“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充分表明了水资源和土地在地域文化景观中的重要作用[3].

1.4.2建筑的影响

建筑是在人类智慧与能力的基础上,在历史长久的发展岁月中逐渐演变而来,属于人们长期生存的安全据点.在一个城市的建筑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出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性,将其引入城市景观设计,必将发展成为文化的结晶.

1.4.3雕塑传承

作为城市艺术构成的重要元素,雕塑也能够反映出该城市的精神气质,同时也是这个城市文化品位以及传统的体现.雕塑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代表着这个城市的文化水平,尽管城市文化具备多种艺术形式,但是城市雕塑的作用是不能被其他形式所替代的.

1.4.4乡土植物种植

在城市发展中,乡土植物种植具备特殊的含义,它的本质在于通过能够识别的植物景观来反映本地区的景观.不同的地域乡土植物种植也各不相同,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适当引入乡土植物,尤其是本地可食性景观的引入,能够将本地的地域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且生态经济效益也大大提升.

2南昌市旧城区概况

南昌市简称昌,也称英雄城,全市总面积7402.36平方千米,总人口424万,城区人口达135万,属于全国三十五个特大城市之一.南昌市地理位置处于长江以南,无论是水上还是陆上,交通都十分便利,自古流传下来的“襟三江而带五湖”便是指南昌市.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南昌曾经有豫章、洪都等多个称谓,历朝历代的县治、郡府之地都设在南昌,带动了南昌的发展,并且一直呈现繁荣之势.南昌历史悠久,向来以文化古城而著称,南昌境内的安义曾经出图国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充分印证了南昌的历史[4].截至2016年,南昌的文化遗址有六百多处,人文景观十八处,自然景观二十六处,现在南昌市正在打出建设旅游城市的口号.国务院于1986年首次将南昌市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行列.据统计,南昌市现包含国家级、升级和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十多处.多年来,南昌市以其特有的“红色、绿色、古色”景点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来此游玩,同时也有众多客商来此投资.南昌市的东城区包含京东、瑶湖水上娱乐区,西城区包含梅岭、宗教旅游区等,都属于南昌市旧城区的范围.

3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历史名城区景观设计原则

3.1文化保护性原则

作为一个城市的灵魂,文化在景观设计中是不容忽视的,必须注重当地的特色文化,可以发挥植物的植物文化特性,用来展示城市文化,对于城市的重要特色文化景观进行保留,并促进其与周围环境建筑的融合,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2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指的是景观设计应该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设计出来的功能区不仅要有利于游客的欣赏,而且要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将城市打造成一个以人为本的生态城市.

4南昌市旧城区在景观设计中现存的问题

作为江西省的政治、文化以及经济中心,南昌市旧城区的历史非常悠久,例如滕王阁、滨水绿地沿江大道等,都是南昌市旧城区的特色.然而受到现代经济利益的驱使,环境利益被人们所忽略,在南昌市旧城区的景观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4.1道路景观缺乏系统设计

南昌市旧城区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道路景观整体上缺乏统一的规划,目前的道路景观设计中主要是以部分改造为主,采用见缝插绿的形式.各街道单位入口处的绿化由于面积、建设经费以及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同一条街道的单位入口处绿化的风格、形式及质量各异,街道景观缺乏美观.此外,在植物配置中,旧城区往往采用建设道路在先,绿化补充在后的策略,在道路设计时并没有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也没有结合本市市花文化等因素,导致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目光短浅.老城区的行道树种类不多,没有考虑生物多样性的要求,行道树多以樟树、栾树种植为主,而灌木中的红花檵木占据了大部分.多数街道的绿化在生态及景观艺术性方面的创新不大,道路景观比较单调,没有突出自身特色,也没有展示出南昌市旧城区的地域文化,同时,街道景观的管理与养护水平还有待加强.

4.2绿化的随意性较强

南昌市旧城区的景观设计中,有的建设单位或企业为了达到自身的设计目的,而不以大局为重,也不注重整体景观效果,旧城区街道中的景观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随意性.

4.3景观设计缺乏人性化

现代景观设计中,人性化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城区景观的人性化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5].对于南昌市旧城区而言,景观设计除了能够美化环境,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组织交通,有利于人们的出行.例如,在旧城区普遍缺乏公共休息设施,公交站台绿化缺失,一些分车带的植物种植不合理,绿化隔音效果较差,有的却十分密集,植物选择也是比较高大,驾驶员视线被遮挡,人行道宽度设计不够等等,这些都是缺乏人性化理念的表现.

5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历史名城区景观设计策略

5.1丰富植物种类

注意到要想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必须在植物种类的选取上注重多样性.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尽管南昌市新城区及旧城区的绿化中植物种类丰富,但是并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这是由于很多植物只是起到点缀作用,多数绿地仍然被种类有限的几个树种占据,例如樱花、紫叶李、樟树、栾树等树种的种植率较高.此外,无论是旧城区,还是在新城区,樟树的种植率都过高,容易出现单优势现象,不仅无法提升人们的欣赏景观水平,而且还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出现.为此,必须均衡种植多种植物,科学搭配,注重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护.

5.2植物配置形式多样化

在南昌市旧城区,植物配置形式也是比较单一,为此,可以在种植时引入群植、对植等多种方式,使得旧城区景观呈现多样性,还可以引入垂直绿化和绿篱相搭配的形式.注意到南昌市旧城区的道路比较拥挤,绿化面积不大,可以在绿化时引入攀爬植物.例如,在立交桥等地区,种植一些爬山虎.可以充分借鉴参考新城区凤凰中大道、新府路等地区的绿化方式,将观赏类植物和传统木本类植物有机结合,设计出具备城市特色以及地域文化特征的主体道路景观.

6结语

在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城区景观设计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得到了人们的重视,然而,旧城区以往的优美景观质量却呈现下降之势,旧城区的景观设计中地区文化特征缺失,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系统规划,在保护地域文化特征的前提下,丰富植物的种类,改善生态环境,这一举措对于提升南昌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蓓 单位:江西服装学院

参考文献:

〔1〕林鹏,彭蓉,田国行,等.湖南东安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建筑地域文化特征探析[J].林产工业,2015,42(4):57-59.

〔2〕张仕棋,宇.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园林景观设计探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5(2):77-78.

篇5

1地域文化在某森林公园设计的应用分析

该森林公园地处陕甘宁地区,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度假的服务。总体设计突出了边塞文化,同时还综合了皮影文化、民俗文化等地域文化,充分保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基础上,将公园景观的文化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1.1边塞文化

景观主体主要是“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的边塞文化,利用古烽火台遗址当做景观场地的依托,利用各种园林建造手法将重新复原战士烽火传递的雄伟场景,构成公园的核心景观。

1.2民俗文化

因为保留着窑洞,就依托民俗文化体验区,利用仿造的方式,根据建筑模式修建了不少的窑洞,构成了院落式的窑洞群体,作为该森林公园的特色景观。综合当地居民的生活特征,营造了地域民俗气氛。

1.3皮影文化

该森林公园艺术文化景区当中设置了皮影博物馆,展示皮营文化的发展历史。每一个景区都设置了皮影为图案内容的地雕,同时将皮影各个时期图案融合到各种景观小品设计当中。

2园林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设计师的一种思想表现形式就是园林景观设计,主要是综合利用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因素。建设园林过程中不但要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还要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追求。充分达到具有特色的文化生活发展的情况,给人民精神生活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物质条件,有利于地域文化的发展进步。

2.1园林景观设计的创作来源

园林景观设计流程中要关注人文和自然环境的重要基础前提,设计者的设计思维跟随着地域改变而改变。所以不同的地域文化给设计者的创作流程带来非常丰富的素材,给园林景观设计带来了非常多的色彩,表现出具备地域特征的园林景观建筑。创造园林景观当中,需要深刻的对实际原来的地域文化进行考量,对当地具备地域特征的人文风俗深刻探索,设计当中表现出地域文化的灵魂。打造具备文化特征的园林景观设计观念。园林景观设计当中,从构成的区域文化上来说,对每一个部分寻找设计的来源,利用地域自然地理情况发现设计的素材,确保可以将地域文化特色的内涵充分表现出来,设计出符合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

2.2园林景观设计是发扬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

目前的社会生活工作当中,人们想要了解地域文化,从园林景观当中可以更快的了解。众人都知道,地域文化需要细细品味,而园林景观是面向公开大众的。从居民和游客的角度上来看,满眼的景色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体会其中所具有的特色地域文化。总而言之,想要更好的发扬地域文化,就必须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进行,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表现和创造力。

3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达方式

3.1地域传统文化的保留

园林景观设计流程中,设计工作者需要关注将地域传统文化进行保留,对闲置的传统建筑需要进行修缮,将建筑原先的结构空间进行保留,同时进行再次提炼删减,化简去繁,能够将地域传统文化特色凸显出来。这样,不但对建筑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影响非常少,同时在这个流程中融入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方式方法,将园林景观的观赏性提升。而且,对具备历史价值非常高的传统建筑,需要尽量完整的保留,这样才可以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下去。

3.2地域文化特色的抽取

地域文化特色的选择抽取工作,设计人员需要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将建设地域的具备特色的资源进行适当的整理,从而获取更加理想的具备标志性的元素符号来达到园林景观设计的目标。依靠这个方式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要十分关心元素符号的代表性,这样可以最好的体现出地域特征,为整个城市带来前所未有的地域文化魅力。整个过程中,利用的元素符号能够充分表达出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

3.3再现历史文化

对遗留的历史文化遗产来说,我们在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还要创新,单纯的保护只是慢慢将历史文化当中所蕴含的内涵淡化。所以我们要利用恢复景观的方法将历史进行重现,将历史文化产物保留下来,同时让人们可以更好的在园林景观欣赏当中体会到历史文化当中所蕴藏的意义。设计人员需要对当地的历史充分熟悉,才可以将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将重现历史。不但要将原景观的建筑风格和形状模仿,还要利用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将历史进行重现。

3.4地域文化与现代表现手法的融合

作为创作素材,不能否认地域文化的深刻意义。可是园林景观艺术发展到如今,特殊的时代背景对园林景观的设计意图带来了对应的标准。一味的盲目抄袭、并无创新的创作无法将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需要满足,要在这样的前提下,根据全局性和独特性,加上现代先进的表现形式,可以打造出满足人们当代审美需要的景观。

总而言之,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域文化作为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者的来源,同时园林景观非常好的带给地域文化传承进步发展的作用。因此,将来的景观园林设计当中需要将地域文化很好的融合进去,合理科学的使用文化符号,将历史精华重现。利用景观园林将当地生态、民俗、传统习惯表现出来,具备文化特色。与此同时,也带给园林景观比较丰富的文化特色,将地域文化特色保留,还推动了地域文化的进步发展。

作者:廖颖 单位:成都市锦绣园林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篇6

1 风景园林设计中地域特征分析

1.1 文化特征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遵循地域人文特征的发展规律,并使其得以延续,是现代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风景园林设计中展示其所在城市的文化及社会特色是一项重要的目的,所以,园林的设计需要与城市特有的文化氛围相搭配。比如,丽江、青岛等城市的风景园林设计,就针对旅游城市的特点,让其风景园林可以充分展示出城市的风景特色;洛阳、杭州等地设计风景园林,则应突出城市文化底蕴,表现城市的悠久历史与人文内涵。由此可见,地域中包含的人文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风景园林设计的主体风格,加强重视风景园林设计中具备的文化特征,更加突出风景园林设计对城市发展的推动效果。

1.2 自然及应用性特征

地域中的自然特征,比如,地形、植被、气候等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在统一的地域之中,不同的自然特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比如,以山地为主的重庆、四川等城市[1],根系较发达的乔木是主要的植被类型,较少种植草皮,因为乔木类对土壤有较强的稳固能力,使土壤能够较好地抵抗雨水的冲刷。同时,乔木具有高大、繁茂的树冠,可以很好地发挥遮荫、避暑的作用,对那些高温、高热地区起到良好的降温效果。

由此可见,风景园林设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地域的自然特征,分析不同的自然因素、地域建设发展以及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作用,确保风景园林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还要考虑到其特有的应用性质,不同地域对风景园林设计的预期效果存在差别,有的园林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休闲游览的需求,园林就呈现出一种开放的状态,在园林中设计更多的休息区以及自由应用区,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便利。

2 地域特征下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分析

2.1 调查地域自然特征

城市中的自然特征对风景园林设计的植被应用具有决定性作用,而绿植是风景园林设计中最为关键的构成要素[2]。所以,设计人员需在规划之前,了解城市具备的自然天气以及水文条件等,通过查阅当地自然地理档案的方法,更加全面地收集信息,充分分析城市中的自然特征,使植被的挑选更加合理。尽量使用当地土生土长的植物,设计出来的景观会更加适合地域的自然特征,还能够突出园林的自然美,土生植物在园林中也可以获得更加健康的生长,更好地体现园林设计的科学性。

2.2 了解地域文化,调查风景园林设计的应用目的

为了让风景园林设计风格能符合地域文化特征,设计人员应深入市民生活之中,通过观察、访谈、阅读城市史志等方式,掌握城市的文化及风俗[3]。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可以充分地表现出不同地域的文化魅力,使风景园林更具独特性,避免发生园林风格大同小异的状况,也使园林景观可以更好地与城市风格相融合。比如,杭州的西泠印社是浙江篆刻家的聚会之地,其风景园林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金石创作的特色与气质。

另外,设计风景园林时,设计人员应调查不同地域园林设计的投资数额以及实际应用目的,调查投资金额状况是为了在设计中,可以更加合理地选择相关植被资源及建设材料,使风景园林规划与城市应用的实际需要相一致。调查应用目是为了确定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模式,使风景园林最终的设计风格可以与地域建筑的整体要求相一致,更好地发挥风景园林自身所具备的应用意义。

3 结语

风景园林的设计只有将地域特征作为主要参考内容时,才能实现别具一格的设计特点,并且实现人文地理、历史与地域建筑的自然融合,进而达到一种和谐的结构状态。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能够更好地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实现风景园林与城市建设整体形象的有机结合,突出风景园林的人性化、地域化特点,使风景园林设计获得长久进步。

篇7

群众文化品牌措施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

1群众文化品牌的主要特征

1.1群众性

群众性是群众文化品牌的最基本特性,所谓群众性就是能够被广泛认同和接受,贴近群众生活。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群众文化品牌的理念来源于群众生活,其主题不应脱离当地的老百姓生活现状和生活愿望,文化品牌既是对群众生活现状的反映,也借以表达群众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二是具有趣味性,群众文化品牌应当具备一定的趣味性,祛除枯燥乏味的教条主义文化理念;三是群众文化品牌应当以群众为载体又要回归群众,在取材于群众生活之后,应当具备回馈群众、造福群众的基本属性。如:我国西部某市根据当地民俗文化,打造了“七巧女儿节”,反映当地的民俗生活,同时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使得群众以此有获得感。

1.2民俗性

群众文化品牌应当本着传承民俗的理念,将我国多民族、多地域的文化内涵予以挖掘和弘扬。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立足于民族文化、民俗文化这个根本才能使得文化品牌的创新和发展具有源动力。民俗性的文化品牌多元化、多样化、多彩化的最基本属性,不同民俗文化在不断创新过程中被传承、发扬和融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3文化性

不是所有的历史传承都值得继承和弘扬,群众文化品牌往往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群众文化性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其创作来源具有文化性,一种文化品牌的打造必须立足于一定的文化习俗、文化传统或文化典故,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和创新,如果以文化为基础,就是空穴来风,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和前行的方向,当然不会在品牌创新和竞争中走得更远;二是其打造方式具有文化属性,文化品牌不同于其他产品,仅注重其价格、属性和宣传,文化品牌的打造应当以具有文化特征的手段进行,如举办文化节日、主题会展等形式。某城市举办的园林博览会上,把当地的民俗文化浓缩在会馆中集中展出,让人们在浓缩后的时间和空间中感知几千年前的人民生活状态,感到文化的教育和洗礼。

1.4产业性

文化品牌的打造只有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才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造福于民生。文化和经济从来就不是割裂开来的,从古代的唱戏说书谋生的艺人,到现代精湛绝伦的艺术表演,本质上都是文化和经济之间的转化。离开经济谈文化,就脱离了基础,离开了文化谈经济就失去了精神追求和一个民族得以生息繁衍的源动力。现代社会打造群众文化品牌,产业化发展是必由之路。

2打造群众文化品牌的主要措施

2.1打造群众文化品牌应当因地制宜

群众文化往往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民俗性,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打造群众文化品牌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特征、经济条件、交通条件、市场需求等要素进行打造群众文化品牌,才能使得群众文化品牌切合实际、体现生活、造福民生。如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具有得天独厚的刺绣水平,可以以此为基础,开拓旅游产品市场,一方面借以弘扬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2.2打造群众文化品牌应纵横拓展

任何产业只有纵向和横向进行必要的延伸和扩展,才能发展壮大,孤立的一条线甚至一个点难以持续。所谓纵向扩展,是指要建立文化产品的纵向产业链条,从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宣传每一个环节就是一个盈利终端,这样增大了产业的内生动力,扩展了文化品牌的内涵、同时增加了就业。所谓横向扩展是指群众文化品牌的打造必须多元化,一个地域和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也是多元化的,多元化的文化就需要多元化的产业去推动和转化,如一些少数民族旅游区,开发旅游业、旅游产品加工业、餐饮业等,多渠道开发文化产品和产业。

2.3打造群众文化品牌应倾向农村

从当前实际出发,开发农村群众接受和认同的文化品牌和文化产品,有媒体报道,部分农村地区文化生活匮乏,致使农民精神生活单一,带彩娱乐逐渐转化成赌博,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农民生活水平。因此,应当立足于农村文化资源匮乏这一实际,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扶贫攻坚工作实际,开发农民能接受、农村有前景的群众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让农村变得越来越美丽。

2.4打造群众文化品牌应坚持企业参与、全民受益的原则

相关部门应当主导群众文化品牌的打造,鼓励和引导社会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汇集到文化产品打造这条战线上来;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群众文化品牌打造过程,实现文化打造过程中资源的均衡配置。文化品牌的打造应当以全民收益为目的,坚持群众喜爱、群众收益的基本理念,摒弃不且实际的假大空、弘扬人民接受的真善美,尤其在老少边穷地区、连片特困地区,群众文化品牌更应切合精准扶贫战略,为群众全面奔小康铺路搭桥。

2.5打造群众文化品牌应坚持推陈出新

群众文化品牌的打造,既要传承也要发扬,应当结合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在文化品牌的打造上进行创新、创造,将传统文化产品与现代数字技术、职能技术、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文化产品,满足年轻一代的文化需求,同时增强了文化的传承生命力,使得古老文化、民俗文化和乡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备时代特征和顽强的生命力。在某市园林艺术展览馆中,将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醉晚亭等历史文化名楼通过多媒体3D技术进行展览,让人感觉身临其境、身在其中的时空穿越感,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使得历史文化名楼的文化底蕴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完美展现、熠熠生辉。

3结论

群众文化品牌的打造是改善民众文化生活,造福民众的事业,也是增加百姓收入、改善农村面貌的产业。群众文化品牌具备群众性、民族性、文化性和产业性的特点,我们应当立足于这些特点,寻求让民族文化、古老文化、乡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和创新的路径,应地制宜、纵横拓展打造群众文化品牌,让造群众文化品牌倾向农村,坚持企业参与、全民受益的原则,使得群众文化品牌的打造实现创新创造,与现代数字技术、智能化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将历史文化更好地继承、更好地弘扬,更加具备时代特征和顽强的生命力,在不断推陈出新的路上不断造福于人民群众。

作者:叶俊锋 单位:佛山市南海区狮山文化站

参考文献:

[1]张晓光.群众文化学与民俗学的联系[J].剧作家,2012(01).

篇8

[中图分类号] G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187- 02

园区一般是指政府集中统一规划指定,专门设置某类特定行业、形态的企业、公司等进行统一管理的区域。文化产业园区是园区的一种形式,它具备特定的业态组合要求、是新形势下文化产业集聚的载体,具有文化创新力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实际意义。文化产业园区的构成要素研究应从属性定位、构成原则、作用机制、架构模式等角度出发,即文化、产业、管理、政策、服务、创新、整合、集聚。

且文化产业园区与其他类型园区的构成要素具备基本定位的联系性与区别性,即社会属性与经济属性的演进与承递关系,及发挥作用的不同层级和角度的区别;构成内容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即基础要素如都需具备统一管理、产业集聚、市场资源、配套服务等构成要素普遍性特征,也具有统一生产、生活、生态三方要素融合统一的特殊性特征。

1 园区概念的界定支撑要素分析

对于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国内外近些年对此探讨的研究越来越多,对文化产业园区概念进行的探讨有德瑞克・韦恩提出的文化园区概念,Hilary Anne frost-Kumpf提出的文化区概念[1]。其共性是提出文化园区是具备一定文化娱乐、生产消费相结合的,是具有多功能性的、提供就业的、社区性的地理区位。

在我国,对于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则包含了集中不同的称谓,如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等,对于文化产业园区概念的界定,则偏向不同的着重点。如陈少峰认为文化产业园是以产业集聚的方式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赵迎芳则强调文化产业园区的孵化器功能、创新研发能力、专门的服务管理机构、公共服务平台、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的集聚区特征[2]。

2 园区类型及特征要素分析

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经了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后工业园几个主要的阶段,文化产业园区便是后工业园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这一系列的发展过程中,对生产、生活、生态的态度则由对立逐渐走向统一,而文化产业园区在对此三者统一的基础上也根据不同的侧重点,按园区发展的模式划分出了几种不同的类型。

2.1 政策导向型园区

此类园区是在地方政府规划和推动下建立和管理的园区,具有很好的经济支撑和政策支持,“政策”、“产业”是重要构成要素。此外,政府作为规划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因其调动资源的广度和力度,在服务园区企业、搭建服务平台、提供市场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具有沟通内外的中介连接功能,“中介”也是其构成要素之一。

2.2 开发商导向型园区

此类型园区一般是民营或私企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侧重经济效益,在园区开发和经营模式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够吸引企业入驻并形成产业集聚。此类园区以“资金”“资本”为主要构成要素。但因其对商业经营和经济效益的侧重,对产业链培育、和产业的成熟完善则需要进一步提升。

2.3 资源导向型园区

如对传统文化或特色文化资源依附型园区。

这类园区具有一定的先天资源优势,内涵上侧重地方文化、艺术和工艺传统为特点,主要以“文化”、“感官”、“体验”为要素特点;以大学或特殊人才聚集地为依托型园区。此类园区依托“人员”优势,集聚创意人才、学术能力和研究能力,能够在“学术”、“学习”、“教育”要素中体现优势;先进科技资源为依托型园区。此类园区一般依托高新技术密集,科技产业发达、高科技企业聚集、科研机构和人员资源丰富的地区为依托,其构成要素着重以“研究”、“研发”、“技术”为要素特点。

3 文化产业园区的构成要素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得出文化产业园区的构成要素的基本框架:直接或间接受宏观政策及区域政策的影响、并对其规划、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依托雄厚资本和社会、文化、环境等资源;具有产业及产业链培育或集聚能力;具有学术、研究、研发水平;具有服务管理功能、沟通内外市场及要素间流通;具有明显文化属性特点、满足特定文化需求、形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生产、生活、娱乐、消费的有机体。在其基础要素、发展要素、功能要素的分析和研究中,得出文化产业园区的构成要素包括:政策、产业、文化、研究、学术、资本、服务。

由于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在不断完善,园区发展也在不断升级,对于文化产业园区构成要素的研究和分析也将从不同的角度逐渐完善和成熟。

篇9

本文对国内外城市的地域文化景观进行了分析,以丰南区好人广场景观设计为例,介绍了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里的不同的表述方式。首先,要发掘、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与特征,近而需要结合地域文化特征与城市景观系统要素,让地域文化根植于景观设计中,达到实现维护地域文化、打造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的预期成效。对现代景观设计而言,怎样基于维持景观的地域特征、使之满足社会群体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将其和地域文化相结合,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是必须考量的关键问题。现如今,地域文化缺乏传承所需的活力,急需社会群体探索其未来的发展路径。纵观历史发展历程可知,正是在地域文化的作用下,中华民族才得以生存与发展,我们的地域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逐渐趋于成熟与完善。

一、地域文化的相关概念

(一)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一般来说就是表示在特定的空间范畴内,社会群体通过实践活动从而创造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集合。自然环境对社会群体文化活动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毁灭或作用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产生、传承与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地域文化的特征

一般而言,地域文化存在很大的特殊性,原因在于地域文化根植于特定的区域环境中,而且和环境密切结合,进而产生了特殊的文化。具体来说,其特点体现于下面四点:1.区域性各个区域的生活模式与历史发展轨迹有所差别,造成文化形态与风俗习惯相差甚远。由于区域性的明显特征,使我国各民族的文化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征。整体而言,纵观我国历史发展轨迹与演变趋势,具体包括下面几种类型的文化:荆楚文化、汉文化、吴越文化、中原文化等。2.阶段性和长久性地域文化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就形成的,其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在历史的见证下,中华民族经过了各种各样的风雨,在艰难中前行,各个区域产生了具备特色的代表性文化模式。一般来说,如果某个区域历史迹象非常重,则产生的地域文化便具备历史厚重感,也拥有典型性,而且会对该地区的生产和运作产生巨大的影响。3.包容性我们都知道,所有的事物都不可能单独存在,其必然和其余事物具有一定的关联。各个区域社会群体进行交往与沟通以后,地域文化会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最终会趋于一致,尤其是处在交汇地带的区域文化,通常呈现出浓厚的包容性特征。4.广泛性地域文化具有广泛性特征,其能够展现社会各个发展时期保留的历史迹象,牵扯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处区域有所差别的社会群体,其创造的文化必然不尽相同。

二、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里的表述方式

(一)发掘与认识地域文化影响要素

自然景观在设计过程中,利用人们对地域文化的深入研究,从而得到许多的设计灵感。因此,需要发掘与认知地域文化的发源与演进过程,掌握文化与自然存在的联系,进而将地域文化深刻地融入至景观设计全过程里。

(二)地域文化和土地、水资源的使用

社会群体开展农业生产工作活动最为直接的体现在于使用土地资源,其属于了解运用自然非常重要的方式。水、土是景观组成不可缺少的要素,对地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的运用情况,体现了各个区域自然环境特点,是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方说哈尼族运用云南南部山地所具备的“山高水长、四季分明”等特殊的自然地理优势,打造了令人赞不绝口的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哈尼族开展的各类风俗习俗、文化活动与形成的意识形态都和梯田文化具备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地域文化和建筑

人类生活、存在于大自然中,并且创造了很多令人称叹的建筑。建筑属于地域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产物,深刻地展示了地区之间的差别。国外非常著名的城市,比方说罗马、巴黎等,其存在的建筑展示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使人流连忘返。柏林打造的犹太人博物馆外形非常独特,如同一道道刀痕,线条蜿蜒弯曲,展示了柏林的历史发展轨迹。中国上海的很多建筑也表现出了明显的海派文化特征。

(四)地域文化和雕塑

雕塑对于城市艺术文化而言是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属于艺术记载城市历史发展轨迹最为直接的形式,深刻地反映出了城市文化特点,展示了城镇的精神面貌,体现了城镇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发展轨迹。现如今,将雕塑逐渐变成了城市的重要标志,传扬着城市的地域文化。

(五)地域文化和植物

中国很多城市与地区通过植物为城市取名。比方说,洛阳被叫作“牡丹之都”,体现了植物对城市历史发展所具备的特别意义。由本质网络出版时间:2017-08-0808:55:17网络出版地址:而言,植物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典型性特征,利用植物能够展示出某一区域的价值理念、审美意味、文化面貌等。比方说南京梅花无惧风雪的精神,海南椰树特殊的海岛韵味等,有所差别的自然环境要素,产生了不尽相同的区域代表性植物。将植物应用至城市景观设计里,可以反映出特殊的地域文化。

三、实例分析——以丰南区好人广场为例

丰南区发展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在此繁衍生息,开疆拓土。丰南区好人广场依托文化广场而建,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位于文化大街与青年路交汇处东南侧。2014年中旬筹备建设,用时一个月便建成并投入使用,好人广场是一个集园林绿地与文化活动场地为一体的开放性广场。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文化广场空间景观、功能布局及地形条件,以橱窗、展牌、电子显示屏等形式,立足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宣传历年来层出不穷的“丰南好人”,弘扬好人事迹,传播社会正能量。好人广场分为历史人物展(如图1)、好人事迹展、先模人物榜三个板块。遴选了丰南历史名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及其他历史名人和社会各界人士中的事迹突出者,进行集中展示。历史人物展选取了丰南籍历史名人代表:董榕、董果、裴文中等,详细展示了其历史成就和英雄事迹;先模人物榜集中展示了48名区内各行各业(包括:教育、政法、企业、农村等)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代表;好人事迹展分“敬业”、“诚信”、“友善”、“义勇”、“孝廉”、“勤俭”六个主题,划分六个区域,设置宣传展牌,详细展示24名先进模范人物形象及典型事迹。

(一)交通运输业历史悠久

广场历史人物石碑展示着丰南拥有中国最早的车站——胥各庄车站;全国第一个铁路机车厂——胥各庄修车厂,工人们在简易厂房使用原始工具制造出了全国第一台蒸汽车“龙”号机车。(如图2)北梁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曾乘此车视察胥各庄运煤码头。彰显了丰南交通运输业历史悠久。

(二)抗震精神永垂不朽

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3时42分,在唐山•丰南一带发生7.8级强烈地震,面临自然灾害时,丰南人民“团结一致,不惧困难,无所畏惧,齐心协力”的抗灾精神,指引、鼓励、支持着人民群众在地震发生时与灾后重建过程中得以不屈不挠,用双手创造了崭新的家园。历史人物纪念碑以历史时间的形式展现出来,激励着丰南人民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如图3)所示。

(三)英雄之城

丰南区出现了许多志士、学者,裴廷楹,小集镇西纪各庄村人。自幼读书好学,刻苦自励,光绪二十四年清廷在潮流中,诏令全国废除科举,改旧式私墪为新式学堂,而此时的裴廷楹已经有八年教学改革的体验,大力提倡新学。冀东一带的教师,有的登门求教,有的随课旁听,裴廷楹适应社会需要,在本村创建教师传习所,是冀东师范教育的先驱(如图4)。孙允谟,(如图5)丰南区大新庄镇薄港村人,著名画家,绘制的《红楼梦》绘本为国家级文物,现存旅顺博物馆。新野县令董榕(如图6)、兵部尚书高第(如图7)等。

(四)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篓子秧歌

丰南篓子秧歌(如图8),它是民间村民在劳作之余,娱乐休闲时,大胆创作出来的。在优美的舞姿里,体现出了劳动人民丰收的喜悦之情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反映出了男女对爱情真挚的愿望。看似简单的民间舞蹈,爱好者对其做了发掘,吸纳、引进了冀东区域秧歌的表达方式,编排成为篓子秧歌。将浪漫与写实的创作方式密切融合在一起,利用海祭、海魂、海搏、海欢这四部分,呈现出了劳动人民明辨是非、坚强勇敢的精神品质,充满着和大海共同庆祝丰收的韵味,从侧面体现了劳动人民不屈不挠、齐心协力、善良淳朴的性格特征。1994年年底,篓子秧歌于沈阳参与了民间舞蹈艺术节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夺得了金玫瑰奖的殊荣。

(五)钢铁生产基地

钢铁行业是丰南的支柱产业,年产近千万吨,国丰钢铁有限公司在全国五百强企业中名列二百六十七位,全省百强民营企业中名列第一(如图9)。丰南区好人广场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墙不仅唤起了人们的历史记忆,更烘托了广场景观的地域文化,体现了城市的特色感,改善了市民的归属感,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使地域文化更好地融入到了景观设计中。

结语

小沙里宁曾经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的追求是什么。”所有的城市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时,均要对历史进行传承,对当下进行推陈出新,对将来进行展望。基于原来城市文化的前提下进行发展与创新,将城市精神面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设计丰南地区好人广场自然景观时,将维系地域文化作为重中之重,基于城市自然环境特征、人文景观与发展实情的基础上,打造了具备代表性的地域文化景观,树立了良好的城市形象,为城市居民传达了正确的价值理念。对地域文化景观而言,唯有和风俗习惯、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密切融合,把地域文化扎根于自然景观里,才可以打造出自然风光优美、文化韵味浓厚的城市。

参考文献

[1]张凤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8(4):63-66.

[2]杨婷,季菲菲.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表达-以吴起城区景观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02:16-18.

[3]李向北.走向地方特色的城市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4]杨宏烈.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篇10

二、视觉文化素养需要学习

视觉文化素养是指人们通过获取与阅读视觉信息,思考与识别视觉信息,并能运用计算机技术创作视觉信息及运用视觉思维形成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能力要素。视觉文化素养的培养,就是看、思、做能力的培养。看的能力与生俱来。但是眼睛接触图像只不过是看的开始,只有经过脑部对这些视觉信息进行组织,图像才可以成为有意义的载体。一个人能看懂多少,看得正确与否,并非先天具有,要看其阅历和实践,以及后天培养。“看”是一个奇妙而深奥的字眼。从看到看见,到看懂,再到看好,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有趣而充满挑战的历程。学会看,看世界,看自己,在看中逐步提高敏锐的洞察力,这就要求人们必须不断地提升视觉文化素养。视觉文化素养是人们在丰富多彩的视觉文化中,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而获得的。视觉素养是信息图像时代人们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人们每天都会感受与处理大量的视觉信息,视觉素养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情趣与生活质量。同时视觉素养能力的高低也必将影响到社会的文明风貌和人们的精神状态。在视觉文化时代,面对媒体传播中良莠不齐的视觉信息,具备一定的辨识、解读的能力,可以利用视觉信息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服务。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指出,人类社会正在孕育三种文盲:文字文化文盲、计算机文化文盲和视觉文化文盲。扫除视觉文化文盲的根本途径就是使国民具备视觉素养。人类不仅需要继承和创造多样化的文化,更要培养自身多样化的观察力,并能够理解其深刻的内涵,这正是视觉文化素养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篇11

一、东西方文化差异分析

文化差异,主要指思想、认知、情感、信仰、行为上与其他社会代代相传的不同方式。现阶段,人类学家普遍认为文化具备三个特征:习得性、内在一致性(泛指人们对文化的认知、价值、信仰和习惯的互相联系和整体性)、自觉性(也被称作无意识性,即与其他文化相比不易被人察觉,是人类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获得的某种能力)。毋庸置疑,东西方文化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而在某些方面,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分歧,具体表现为如下四点:第一,利益观差异。受西方文化影响,西方人普遍抱有“物质至上”的思想意识,他们认为物质财富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最佳标准,正因为这种思想主导着他们的意识、行为,这使得他们在落实任何工作的时,都以追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实现为目标。在这一点上,东方人有着与西方人完全不同的态度,东方人重义轻利,注重名节,他们提倡淡化物欲、谦让无私,他们不为富贵折腰,更不会因为强权而畏惧,他们鼓励人们通过内心的自我调节不断强大,用自我的不断强大来弥和物质社会的缺陷和伤害。第二,价值核心差异。西方人重视个体性,他们认为群体存在的前提是个体的存在,因而他们在行事方面更推崇个人主义,标榜特立独行。东方人在这一点上与他们恰恰相反,东方人重视整体性以及综合性,他们认为先有了群体而后才能有个体,个体只是群体中的一部分,因此应该服务于群体,他们强调群体价值至上,提倡个人应与群体和谐发展,且必须以群众利益为第一。第三,对待传统习俗的态度的差异。西方人普遍存在“轻文化传统习俗,重当代文化科技”的情况,他们秉持“抛弃旧思想,发展新文化”观念,另一方面,因为国家存的历史相对较短,也没有流传下太多的传统文化习俗。与西方人相比,东方人是非常注重传统风俗的,时至今日,甚至很多人身上还保留着传统的观念以及风俗习惯。第四,感情表达方式差异。东方人的思想相对传统保守,在表达情感的时候也更为含蓄。东方人讲究和谐发展,凡事“以和为贵”。而西方人在表达情感的时候往往比较直接,他们想什么说什么,办事也不拐弯抹角。

二、东西方消费文化差异与跨文化消费者特征分析

1.东西方消费文化差异分析。消费具备文化系统的属性,因而消费文化可以被看作是文化系统中的一种。消费文化与消费活动相辅相成,受文化、地域、思想等的影响。因为不同国家与不同地域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消费活动产生影响,继而致使消费文化各有不同。具体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第一,差异化的决策影响因素。在此方面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对售后服务的重视度以及对价格的关注度方面。总的来说,西方消费者在进行购物决策的时候,更注重售后服务,他们对商品的售后服务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反观东方消费者,因为受客观经济条件的影响,在进行购物决策时,则更易被消费水平影响,因而更关注商品的价格。因此,价格因素是东方消费者购物决策的“头号”影响因素。第二,差异化的购物目的。在此方面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对娱乐型购物的重视度以及规律型购物的重视度方面。总的来说,西方消费者习惯将购物当作一种享受,购物较为随性,不存在时间限制;反观东方消费者,他们往往有定期(逢年过节)大规模采购生活用品的习惯。第三,差异化的消费方式。在此方面最明显的差异在于购买的便捷性以及对购买过程的考察严谨度。近些年来全球消费节奏加快,但是西方消费者的消费增长节奏要明显高于东方消费者,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生产厂商也更注重产品“节约消费者时间”的开发问题。反观东方人购物,他们重视消费考察,在购物过程中更是严格落实考察工作,反复的斟酌购买决策的正确性以及必要性。第四,差异化的品牌要求。在此方面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对品牌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实用价值的考量。西方消费者追求名牌,看重品牌背后的品质、档次以及服务,虽然品牌消费相对较高,但这并不影响一部分人成为某种品牌的忠实消费者。与西方消费者高品牌要求不同,东方消费者更注重商品的实用性,他们并不在乎或是很少在乎产品是否为知名品牌,只要求商品具备高的实用价值。第五,差异化的购物选择习惯。此方面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喜好新潮产品还是喜好传统产品方面。与东方人相比,西方人具备更强的猎奇心理,也更喜欢赶时髦,他们追求个性张扬。东方消费者受传统文化思想影响,他们本身保有较多的传统习惯,在进行购物的时候,也更趋向于选择具备传统特色、属性的商品。

2.跨文化消费者的特征分析。21世纪,全球化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和国家、民族和民族之间的距离都被缩小,然而东西方文化差异却始终没有消失。文化能够对消费者产生全方位的影响。跨文化的消费行为以及消费态度差异巨大,主要特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影响消费者行为。西方国家经济实力强,具备大量消费资源特征,这在某些层面上也为其消费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活动舞台。西方人普遍具备“赶时髦”的心理特点,他们对产品的质量以及产品的新奇性要求都要远高于东方消费者。例如,当“自然、健康风”刮起之时,西方国家的市场上迅速出现与环保、健康理念相匹配的食物、器具;当“个性风”刮起之时,西方消费者又开始尝试用各类手段“包装”自己,利用“与众不同”来显示自己的个性。当然,除了上述这些以外,在高端消费层面上,西方人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也要远高于东方人,尤其是在名牌服饰、高端珠宝等方面。另外,西方人注重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更在乎时间的节约问题,这也会对消费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二,文化的碰撞、融合改变了消费行为。时代的发展缩小了国家与国家的距离,更缩小了不同种族之间人与人的距离。在国家与国家交往的过程中、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必然会涉及文化的碰撞和融合,而这些无疑会改变人们的思想,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据相关数据资料显示,因文化碰撞、融合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最严重的国家当属日本。受特殊国情影响,日本在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冲击下,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消费方式:既保留了西方国家的部分消费标准,又具备东方人购物的某些特征。具体的说,日本人注重新潮、个性,却也追求传统习惯;他们严格考察购买过程,重视品牌效应与消费享受,却也关注产品的实用价值。第三,传统文化控制消费意识。由于西方国家经济实力雄厚,购买力强,这就使得他们的传统观念之中包藏着“根深蒂固”的厌旧意识。在购物方面最明显的表现在于“追求时髦”特性明显,对已拥有的商品存在严重的“不满心理”、喜新厌旧,总是在丰富多彩的商品中挑选和购买新产品,与东方人的购物意识完全不同。

三、东西方文化差异对消费者品牌选择的影响

文化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外部原因,而文化意识则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最主要的原因。现对东西方文化差异对消费者品牌选择的影响进行细致分析:首先,从消费者决策过程分析。只有消费者被特定的心理和机制驱动,才会按照心理需求落实购买行为。消费者决策过程应包括认知需求、寻求解决方案、评价比较方案、择优决定和购后评价几个过程。消费者的消费决策过程是严格按照上述步骤进行的,即某种需求未满足,进而产生购买欲望;受购买欲望驱使搜集相关信息,建立多种购买方案;在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以及物品所具备的客观属性的同时,选择最佳的购买方案并落实购买活动;完成购买活动,检验、评价购买活动。其次,东西方文化差异影响消费者决策过程。文化背景能够影响消费者决策过程的每一个阶段:第一,文化差异影响消费者的价值观念以及认知需求。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下,东方人重视有形的固定资产,而西方人更重视精神领域的消费,这就使得东方人将购买方向对准了诸如房地产等的有形的、固定的资产,进而出现诸如“囤房”、“占房”等状况,而这些情况根本不会在西方人身上发生。第二,文化差异影响信息搜索行为。西方国家科技生产力占据优势,因此在获取信息的时候,他们可以借助更为宽广的信息获取平台,了解更多的官方或公众信息。相比之下,东方人的信息获取渠道狭窄,信息的获取主要依赖亲朋好友或是街坊邻里。第三,文化差异影响购买决策的方案建立。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评估的重点也不尽相同,以最简单的餐厅选择为例,西方人重视用餐氛围以及用餐环境的卫生条件,东方人则看重食物给人带来的味觉享受。第四,文化差异影响购买行为。购买行为与购买时间、付款方式等相关,而这些无疑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例如,西方人基本不会在夜间购物,而东方人因夜间购物成习惯,甚至发展起了“夜市”;西方人刷卡消费或是贷款购物情况较为普遍,在购物时候很少讨价还价,甚至还经常会出现“给付小费情况”,而东方人现阶段还难以接受“超前消费理念”,买东西讨价还价情况也较为普遍。第五,文化差异影响购买后的行为。这种情况在“消费不满”背景下发生的概率更大。因为西方人受文化影响,在遭遇“不公平对待”的时候,往往会更直接的表达自己的不满,而东方消费者则更倾向于“以和为贵”思想,以“息事宁人”的态度承受“消费不满”给自己带来的损害。第六,文化差异影响消费者处置产品。西方人习惯将自己不再使用的废旧物品进行再次销售,完成商品变现过程;而东方人习惯在消耗完商品可利用价值之后,将之当作垃圾处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研究东西方文化差异对消费者品牌选择的影响,需要全面了解文化对于消费者和消费者决策行为的影响。只有透过消费者消费过程,研究清楚不同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以及民族传统等的差异,才能更好的掌握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继而方便企业依据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调整自身的产品,更好的拓展商品市场。

参考文献:

[1]郝燕蓓.东西方文化差异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J].管理科学文摘,2010(03).

[2]郝佳.全球化环境下的跨学科、跨文化品牌名称研究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04).

[3]吴蓉,桑琳,陈洁.信息获取差异对消费者品牌选择的影响――在线渠道与传统渠道的比较研究[J].情报科学,2010(04).

[4]周怡东西方文化差异对消费者品牌选择的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06).

篇12

舞狮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我国民俗体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反映和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但是近些年来,舞狮运动与我国很多其它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样,在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之下,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其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舞狮运动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融入就成为了其在新的环境下寻求生存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成为了促进我国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由于舞狮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的时间还较短,经验有限,因此,在开展高校舞狮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并因此影响到了其对舞狮运动的传承作用和对民俗体育发展的推动作用的充分有效发挥。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改变高校舞狮教学中现存的问题,教学改革就成为了一个必然的选择。而本文就是针对高校舞狮教学改革对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影响问题所进行的探讨与分析。

一、高校舞狮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虽然说,近些年,舞狮运动已经逐渐的融入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体系,很多高校也组织开展了舞狮教学活动,但是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高校舞狮教学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概括来说,较为普遍性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部分高校的领导对于舞狮运动的重视程度不够,以至于使得舞狮运动在高校的开展受到了影响和限制。

二是,部分开设了舞狮课程教学的高校,舞狮课程的开设情况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存在诸如:课时分配不稳定、专业课程和选修课两种选课形式之间的比例差距太大,缺乏完备的教学大纲和正规的、专业的教材,以及教学场地设施的情况较差,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和训练的需求等问题。

三是,很多开设了舞狮课程教学的学校,专业课师资队伍仍然有待强化,依然无法达到高校正常开设一门专业课对于师资水平的标准和要求。

二、高校舞狮教学改革对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具体影响

舞狮运动的形成与发展是我国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和民族文化的反映,也是我国民族精神的体现。在社会变迁和时代演进的过程中,舞狮运动始终与我国人民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使得我国的舞狮运动具备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性、民族性以及传统性和文化性等多种特征。而具有了上述多种民族传统体育特征的舞狮运动在现代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也就是高校舞狮教学活动的开展,无疑对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与传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概括来说,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舞狮运动具备历史性的特征,高校舞狮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加深高校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了解。舞狮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仅仅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其起源就可以追溯到三国时代。关于舞狮运动起源的文献中有如下记载:舞狮运动起源起源于三国时代,盛行于南北朝时期,先是在军队中流行,然后又传到民间的,后来还被“百戏”吸收,成为宫廷的表演节目。由此可见,舞狮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积淀的结果。高校舞狮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的加深高校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了解,提高高校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认知水平。

其次,舞狮运动具备民族性的特征,高校舞狮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高校学生对于我国民族个性、民族特点以及民族情感和民族思维方式的了解与认知。民族性,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能够反映民族精神、民族特性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国民品行以及人格追求和伦理情趣等思想的本质特征。从舞狮运动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舞狮运动带有明显的民族性特征。早在明代洪武年间,祁东民间就开始利用舞狮运动来庆新春、纳吉祥和驱邪恶,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舞狮活动来祈求风调雨顺和吉祥平安,而这些则充分的反映了我国舞狮运动所带有的浓厚的民族性特征。而且由于各地的舞狮运动特色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地域的舞狮运动的舞法和讲究也表现了我国各地劳动人民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上的不同。而高校舞狮教学活动的开展就能够使学生切实接触和体会到舞狮运动所具备的这种民族性的特征,并因此提高学生对于我国民族个性、民族特点以及民族情感和民族思维方式的了解与认知。

再次,舞狮运动具备传统性的特征,高校舞狮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加深高校学生对于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对于我国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弘扬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传统,简单来说,指的就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传承下来的思想、道德以及风俗、艺术或者是制度等等。而舞狮运动作为一种民间流传下来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形成、发展与传承的过程与人民的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是密切相关的,人们不仅通过举行各种舞狮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意愿,同时也会将传统的思想文化注入和融入舞狮运动之中。例如:用来舞狮的狮头,必须要进行开光点睛的仪式,人们认为只有经过了开光点睛的仪式,才会有灵气,才具有驱邪除疾,趋吉避凶的功效。而在舞狮运动中世代相传的这些讲究,实际上体现的就是我国舞狮运动传统性的特征。传统,对历史文化的延续和传承,正是因为舞狮运动具有传统性的特征,在开展高校舞狮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于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才能够切身体会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蕴,才能够提高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关注,并在此基础之上,促进我国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弘扬。

最后,舞狮运动具有竞技性的特征,高校舞狮教学活动的开展,带动了国内外一大批舞狮表演和舞狮赛事的开展,不但促进了舞狮运动的竞技化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与传承。在传统的舞狮运动中,除了南狮“采青”带有明显的竞技性之外,大多数舞狮运动都是以表演为主的,但是随着“国际龙狮总会”、“中国龙狮协会”陆续成立以及舞狮运动竞赛规则的制定和完善,我国的舞狮运动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也已经逐渐的带上了竞技性的特征。而且高校舞狮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带动了一大批以高校学生为参赛主体的舞狮赛事和舞狮表演活动,例如:中华龙狮大赛、全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等等,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舞狮运动的交流与推广,同时也使得我国的民俗体育得到了一种有效的宣传,促进了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与传承。

高校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我国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在走入工作岗位之后,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一点在体育领域亦是如此。如果能够把握学生在校期间的这段时间,通过高校舞狮教学活动的开展,加深学生对于我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对于我国民族个性、民族特点以及民族情感和民族思维方式的了解以及对于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能够有效的提高其对于我国民俗体育的关注与重视程度。再加上因为高校舞狮教学活动所带动的一系列表演活动和赛事,这对于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与传承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由于上文所分析的高校舞狮教学中现存的诸多问题,影响到了高校舞狮教学活动的高效性和有效性,因此,舞狮教学所具备的上述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要改变这种情况高校舞狮教学改革就成为了一个必然的选择。高校舞狮教学改革的开展,能够针对高校舞狮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改进和完善,从而确保高校舞狮教学通过对学生的影响来发挥在我国民俗体育发展与传承进程中所发挥的积极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高校舞狮教学改革是推动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一个新动因。

三、结论与建议

由前文的分析可知,高校舞狮教学改革对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且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后续的高校舞狮教学改革中,应针对目前高校舞狮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思想观念、课程建设、场地设施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和强化,以此来促进高校舞狮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其对于我国民俗体育发展推动作用的充分发挥。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编号13C497,项目名称: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湖南民俗体育流变及发展前景的研究。

参考文献:

篇13

随着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的营销也随之而具备了更加宽广的销售途径。虽然如今对发展乡村旅游行业的研究成果正在变得愈来愈多,但是涉及利用乡村旅游来提高农产品营销质量的研究却十分少见。就农产品销售的意义而言,运用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能够为我国的农产品营销打开更为宽广的销售途径,这对于切实实现我国农村地区经济产业的全面调整,促进农业产业的全面集约化发展等都具备了极为重大的作用,而且也有利于运用农民群众的增收以促进“三农”问题更好地解决。但是,基于乡村旅游视野的农产品销售还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能够加以借鉴的内容都很少。在此,笔者试图从乡村旅游加以切入,从而探讨农产品营销的具体策略。

一、乡村旅游背景下的农产品营销鲜明特征

乡村旅游具备了不同于别的旅游方式的重要特点,突出表现为对生态所进行的执著追求。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人对健康的关注度政治变得愈来愈高,而农村地区是脱离城市而单独存在着的一种自然景观地点,具备了城市无法具有的丰富自然资源,所以,这就决定了乡村旅游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在乡村旅游背景下,农产品营销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上:

一是具备了即时性的特征。农产品从生产至销售往往会存在相应的时间差,乡村旅游角度下的农产品销售却能很好地消除这一时间差,能通过消费者们的亲身乡村游而为各类农产品所实施的营销提供更加多的便利性。通过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的主要卖点就是能够确保自身具有原汁原味的品质,所以能够推动乡村旅游者们实现就地性的消费。

二是具备了地域性的特征。饮食文化游可以说是我国乡村旅游的重要亮点之一。饮食文化与地域文化之间具备了最为直接的联系。就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这一特点充分表现为我国的地大物博以及民族特色鲜明。所以说,我国的饮食文化自然也就具备了十分显著的地域性差别。有鉴于此,我国不同地区推出的乡村游自然也就具备了农产品类别上的差别。所以,我国乡村旅游视野下的农产品销售也就具备了十分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对大量外来游客而言,具备当地特色的农产品会具备更加高的吸引力。

三是具备了体验性的特征。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始终在持续提高,对农产品等产品所具有的新鲜感已不复以往那么强烈。对广大游客而言,乡村游之重点是运用参与而得到相应的体验感。在这一新形势之下,我国的乡村旅游必须紧紧跟上市场发展的导向,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强化对乡村旅游过程之中体验性活动的策划工作,例如,可通过农家乐中的垂钓和采摘等具有农趣的活动,就能够很好地推动农产品的销售工作,而且还能切实满足广大游客在体验上的需求。

四是具备了营销成本较低的特征。农产品销售如果能够结合乡村旅游来实施,就能够在广大农民群众和消费者间直接创建相互联系之途径,自然也就能够减少大量中间性环节,所以自然也就有助于提高农产品所具有的附加值,而且还可保障农产品处于新鲜的状态下,有助于吸引消费者们予以购买。

二、在乡村旅游中推进农产品营销的必要性

鉴于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行业之中的农产品销售也在持续发展,能够进行体验的乡村农产品变得愈来愈多,例如,采摘、垂钓以及制作小手艺等均已经成为了新兴的乡村旅游农产品体验形式。我国的旅游类农产品通常均具有相当强的地域性特征,位于不同的地区就会拥有不一样的民俗,自然也会出现不一样的饮食文化以及生活习惯,所以,乡村旅游视野下的农产品自然也会产生各不相同的特点。和普通产品的营销方式有所不同的是,我国的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之中的产品购置以及消费同步实施的,所以乡村旅游农产品的销售相当地直接,能够切实减少流通当中的各类成本。农民群众把自身农产品直接地卖给游客,比如,农家乐即是由农民群众直接给游客们提供餐饮以及住宿等服务,而浓郁的乡村风土人情以及民俗文化正好能够吸引游客们驻足与停留。乡村旅游视野下的农产品营销能为农村地区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农业产业c乡村旅游行业一样均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乡村旅游迫切需要吸收大批量劳动力,吃、住、行、购等均需提供相应的服务,而乡村旅游则能够吸收非常多的本地劳动力资源。乡村旅游和农业产业化之间的联系极为密切,大量农业类项目均可利用乡村旅游资源来加快发展,并且积极改进农村地区的生产以及生活环境,进而建立起规模化的产业与特色化农业,提升农业产业所具有的综合效益,最终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基于乡村旅游的农产品营销实施策略

(一)实施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

如今,我国农产品绿色营销已经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农产品销售形式。对初加工类农产品,比如农家所自产与消费的农产品来说,传统意义上农户家往往均设置了独立化的庭院,建有专门开辟起来的果园或者菜园,所种植之蔬菜或者水果等往往都是使用饲养小动物的粪便来进行施肥,对果蔬所进行的病虫防治等也会运用人工方法来实施,这样一来,生产出的蔬菜以及水果通常都是新鲜和健康的。能够把果蔬农药残留降至最低限度上,从而能够达到国家绿色以及无公害之标准,不仅能够切实降低农产品养殖的成本,而且还能确保农产品的过硬品质。对深加工类农产品来说,在达到了产地环境质量的标准之后,还需对其实施绿色化包装,农产品包装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起到传播绿色健康信息的重要作用。农产品包装的绿色化通常是指包装材料实现绿色化,也就是要利用环保型包装材料,制定出绿色的价格,并实施绿色促销方式,从而形成农产品企业的绿色形象。

(二)实施农产品服务营销策略

为了能够实施好农产品营销工作,必须强化服务,改进乡村旅游中的餐饮和购物等环节就是服务策略的重要体现。一是要加强乡村旅游中的餐饮服务。乡村地区的烹饪水平有限,那些不够规范的餐饮服务方式必然会损害到广大消费者们的体验行为。对厨师、服务员等餐饮行业相关工作人员加强管理显得极为必要。同时,还有一些消费着们觉得体验型自助式烹饪需要加以推广应用,一旦能够实施,必然能够提高游客们的体验性,从而更好地刺激消费者们消费与购买当地农产品的欲望。农产品可以说是乡村旅游过程之中餐饮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乡村旅游的发展,肯定能够推动本地餐饮行业实现新发展,这样一来自然也就能够更好地推动农产品销售工作。为进一步挖掘特色化的农产品,把其打造成为当地乡村旅游过程之中餐饮业的重要招牌,就应当切实规范餐饮业的操作行为,不仅应当确保饮食上的安全,而且还要通过培训等方式来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从而为广大游客创设出更好的餐饮消费环境。二是要加强乡村旅游中的购物服务。乡村旅游经营者们应当致力于改进当地的住宿条件,从而更好地延长消费者们在此停留的时间。这是因为游客们的旅行时间会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消费数量,故应不断改进当地旅游住宿的环境,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们的安全,力求延长其购物消费的时间以推动农产品的销售。比如,河南省新郑市是一个产枣大市,该市就采取了带来游客到枣园之中赏枣和亲自打枣等方式来吸引消费者。游客们在免费现场品尝枣子,往往会选择购买一部分产品,或带回送予他人,或供自身食用,从而很好地推动了当地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并促进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营销工作。

(三)实施农产品加工策略

不管是什么样的农产品,都具备鲜活、易腐等特征。正是出于这一考虑,造成诸多农产品经营类单位只会把营销定位在产、销的层面上,却没有考虑到对农产品的种类实施全面创新。笔者觉得,为更好地提高农产品对于广大消费者们所具有的吸引力,应当切实引入农产品加工创新策略。要依各个不同地区的具体状况,分别决定是采取初加工的方式,还是采用深加工的方式。例如,对于水果可实施清洗、整理和包装等初加工手段,这样一来,就能很好地保持水果所具有的外在美观性,而且十分有利于拉长保存的时间;对于茶叶等类型的农产品则需要实施深加工,比如,可以研发出浓缩茶或者速溶茶等,从而能够更好地体现农产品所具备之当地特色,也更加便于消费者们加以食用。同时,乡村地区的旅游景点在其开发是可由有关部门持续提升对于当地特色化农产品企业的营销工作支持力度,帮助其引入更加先进的加工设备或者加工技术来实施好加工创新工作,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由此而推动当地乡村旅游实现新的发展。

(四)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

一旦农产品缺少了品牌化效应,其营销成果必然会变得事倍功半。所以说,只要形成了乡村旅游下的农产品销售品牌,那其所产生的品牌效应必然能为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带来非常巨大的经济效益回报。比如,我国的山西省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有鲜明特色的农产品种类非常多,比如,晋南苹果、平遥牛肉、山西陈醋以及太行小米等。如果能够在以上知名农产品的基础之上来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其后再运用标准化生产手段,切实整合成比较大的农产品生产规模,自然就能够很好地提升当地乡村旅游农产品所具有的美誉度,让消费着们在消费当地乡村旅游农产品的基础上,还能领略到当地独特的乡村农耕文化,进而带来数量更多的游客。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现代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为符合广大消费们对于农产品的实际需要,加强乡村旅游业发展就成为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要内容,运用乡村旅游来推动农产品销售工作就有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产品销售之间的相互融合,就应当全力发掘乡村旅游业中的丰富资源,切实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界限,实现农产品营销行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瑞,杨翼龙.山西省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与农产品交易整合发展的模式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03)

[2]郭剑英,邱云志.营销组织在乡村旅游产品营销中的作用探讨――以汶川县照壁村、萝卜寨村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2)

[3]张瑜.以龙江观光型乡村游为契机提升特色农产品营销力[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4]罗玲.乡村旅游产品创新与营销策略――以宜昌市夷陵区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