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效养殖技术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效养殖技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效养殖技术

篇1

1养殖场的选址

田螺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生物,疾病较少,只要水资源丰富清洁,排灌方便,本地绝大多数的稻田都可以经改造后进行田螺养殖。但是富含铁和硫的土质的稻田是不宜进行田螺养殖的,因为富含铁的土质其铁含量较高,养出来的田螺外壳如铁锈般不好看,肉质也有可能如铁锈一样。同样富含硫的土质养殖出来的田螺有硫磺的臭味,消费者肯定对其有很大的排斥心理,不利于田螺产品的销售。因此养殖场址的选择应避开富含铁和硫土质的稻田即可。

2稻田的改造

为了提高产量和便于管理,养殖田螺的稻田至少需要667m2以上,多个小块的稻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合,联合饲养,共同投入,由专人管理,利润平分。稻田田基加高至80~100cm,由于稻田泥土松软,水分含量高,因此泥土铺上田基必须大力夯实,防止漏水,有条件的农户可以用水泥砖砌好田基,水泥抹面,这样保水性较强,也更利于今后的养殖管理。田基面宽度约50~100cm,方便人员走动和放置养殖物资。多数稻田只要将田基垒高或砌高即可,稻田中原有的田泥可以不必清理,保持10~20cm厚的淤泥。稻田改造完成后注入30cm深的养殖用水,用生石灰40kg/667m2化水全池泼洒,消毒池子及杀灭寄生虫等,顺便检基是否有漏水的情况。生石灰消毒保持7d左右可以放水,放水完后重新注入20cm深的新水。进出水口必须安置滤水网,起到防逃和过滤的作用。

3田螺的放养

1)施用有机肥。田螺放养前3~4d先在池子里投入适量已经熟化的有机肥,如鸡鸭牛猪粪等,一般每667m2施有机肥30~50kg,主要是培养池子里的有机微生物,有利于田螺的生长及食物饵料的供应。第5天可以投放500~1000尾/667m2小规格的泥鳅苗,作为试水鱼和搭配养殖鱼类。以后视田螺的生长及池塘水质情况继续施用有机肥。2)田螺种的购买。田螺种可以从大型的农贸批发市场或专业的种苗供应场选购。应选择壳颜色淡褐色,外壳完整,无缺损或砂眼的鲜活种螺。按8~10万个/667m2的投放量进行购买种螺。3)种螺的放养。种螺购买回来后应尽快投放到池塘中,但也要注意温差,特别是池塘水较冷时,应将池塘水与田螺桶装水进行混合,温差接近时就可以投入池塘养殖了。在本地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气温维持在20℃以上,池水温度维持在15℃以上时就可以进行螺种的投放。

4日常管理

篇2

2.1饲养技术

新疆克拉玛依国营牧场饲养小尾寒羊以群居放牧作为主导,在枯草期,收牧以后进行饲草的补喂,对于怀孕后期的母羊、种公羊以及哺乳母羊,要适当进行精料的补喂。牧场饲养小尾寒羊,对叶蔓、作物秸秆、青贮饲料、干草等农副产品进行充分的利用,与此同时,适量供给混合精料。通常情况下,每只小尾寒羊每天供饲料1.5kg~2.5kg,供混合精料0.1kg~0.2kg,繁殖种公羊和母羊为0.3kg~0.5kg。将饲草在草架上或者筐内存放,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污染或者浪费。对于地质比较坚硬的秕壳类和秸秆类,要将其粉碎并且混入少量的精料,用水拌湿以后再进行饲喂。其中,秕壳类包括花生壳、豆秸、干玉米秸等。在饲养哺乳母羊的时候,还可以将精料混合在饮水里,进行投喂。保证小尾寒羊饮水充足,通常每只小尾寒羊需要饮用2kg~3kg水,每日饮用2次~3次,并且在食后再次供水。在饲养羔羊的时候,要对哺乳母羊进行悉心照料,保证母羊的母乳充足,还要增强羔羊的增喂以及安全防护。在羔羊出生6天~10天内,可以喂其注射维生素D3半支,而后,要每日灌服2片~3片钙片,以及相同剂量维生素糖丸,这样能够有效促进羔羊骨骼生长。

2.2繁殖技术

首先,要选择种羊。在一胎多羊和后代公羊和母羊中选择种养,培育好的种公羊,使其和其他羊群培育种公羊交换进行使用,切忌近亲。对于种公羊,要保持中等膘情,在月料里另外加入10g食盐。其次,适时进行配种。由于小尾寒羊的性成熟比较早,5月龄~6月龄会产生,为了防止小尾寒羊出现早配的现象,要尽早把公羊羔与母羊羔分群适时饲养,只有达到7月龄~8月龄的时候,才能够初配。小尾寒羊中,母羊的期排卵为2个~6个,前后排卵相距时间约为9h。所以,在一个情期里,要进行2次~4次配种,适宜在后8h~24h,这样能够从本质上提升受胎率。在母羊产后2h~28h,可以实施血配。周期在18d~21d,平均为18d。最后,妊娠和分娩。小尾寒羊妊娠期是150d,母羊在怀孕以后的2个月时,胎儿生长速度最快,必须要对母羊进行精心的饲养。

2.3保胎技术

怀胎的母羊要与其他养只分开饲养,将怀胎母羊单独组成群饲养,由于胎儿发育时期不同,运用的饲养管理方法也不同,这样能够有效保证胎儿良好发育。对于怀孕的母羊要喂给质量较好的饲草,对于有些营养比较差的母羊,要单独补给一些精料。对于怀孕后期的母羊,要在精料中添加磷、钙、维生素、矿物质、骨粉等。同时,还要加强放牧运动,母羊长期不运动,会导致其体质变差,甚至难产。因此,要适当增加运动,通过运动,增强胎儿的体质,提升羔羊成活率。由于小尾寒羊为2年3产或者1年2产,小尾寒羊具有频繁周期短的特点,因此,在保证羔羊的生长和发育的前提下,要尽早为羔羊断奶,这样可以使母羊尽快恢复体制,保证体内胎儿的良好发育。因为怀孕的母羊很容易发生流产,因此,在母羊怀孕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疾病的预防。按时为母羊驱虫和接种疫苗,保证圈舍卫生,还要保证母羊的保暖和防寒,防止饲料或饲草变质,杜绝母羊食用有毒饲料。从母羊受孕开始到母羊分娩整个过程为妊娠期,小尾寒羊的妊娠期是148天,由于小尾寒羊的营养状况或年龄不同,其妊娠期有略微差异,通常为146天~152天。在母羊生产之前,要做到接产前准备,为母羊配备专门产房,保证产房良好通风,充足的光线,还要保证产房的地面干燥。在接产之前,要做好产房的消毒工作以及清扫工作。冬季时,要在舍内垫草,保证产房的温度处于2℃~3℃之间。准备好消毒药品,例如来苏儿和碘酊,为接产器具消毒。

2.4疫病防治技术

每年的初春和秋季都要为小尾寒羊进行驱虫,夏季在剪毛以后要进行一次药浴,秋末要发烟熏鼻。每年的春秋要实施各种疫苗的注射,平日要做好圈舍的卫生,保证清洁饮水,避免在早晨到潮湿和低洼的地方进行放牧,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寄生虫感染。

篇3

1.1基地选择

对于大规模的犬群饲养,应选取稍有坡度但相对平坦土壤干燥的土地;背风采光良好,在炎热的夏季可避暑通风,冬季避寒温暖,最好面对南或东南方位;拥有充足的水源供给,保证水质;交通便利,有电资源供应,与居民住宅区、交通要塞、畜禽养殖场、污水坑、化工厂保持较远距离。[1]

1.2犬舍建筑

每间犬舍都配备有单独的运动场,墙壁采用砖瓦水泥为建筑原材料,门窗可以采取钢木为建筑原材料,地面最好选择水泥地面或三合土地面,地面保持一定的坡度以便用于排水,隔墙应采用钢管、角铁与铁丝网围成,这样既可以防止咬啃,又给饲养人员后期的清扫、洗刷以及消毒工作提供方便。关于建筑面积要根据其用途以及犬的需要来决定。面积最少为10~12m2,高度最少为2m;其中成年犬的面积为3~4m2,繁殖母犬的面积为5~6m2,幼犬舍由于群居特点,居室面积至少为8~9m2。种犬舍内应配备有长1.5m、宽1m的木制犬床,母犬的产床应适当大一些,周围需要用20cm高的木板包围。

采光与通风也是建筑中应注意的问题,因为日光照射与换气是犬舍卫生条件达标的重要指标,采光窗面积应为犬床面积的1/6~1/5,并装有玻璃,夏季既要通风又要预防蚊虫叮咬,必要时安装特殊的人工换气装置用来换气。[2]

犬舍还需要考虑湿度与温度的控制,犬床应高于地面20~30cm,犬舍需要大口径的自来水管供应,以便给犬舍的冲洗提供足够的水压。下水道也要选择大口径的暗沟,如果是明沟,那么各个犬场必须设有阻隔,以防疾病或寄生虫的交叉感染。犬舍温度也有严格的控制,夏季保持在17~20℃,夏季保持在13~15℃。犬舍周围最好植树避暑,或配置有遮阴设施,冬季犬床上要铺垫软草,以便保温。

2肉犬的日常营养与调配

2.1日常营养

肉犬的饲料需要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与矿物质饲料按比例搭配。较为符合肉犬的日常营养标准为:蛋白质16%~23%、脂肪4%~8%、纤维4%~5%、碳水化合物45%~50%、钙2%、磷1%,还要注意微量元素、生长素以及多种维生素的摄入。

2.2饲料调配

对于乳犬,将动物肉或内脏绞碎后加入鸡蛋、玉米粉、青菜以及适量的生长素,配以少量浓缩的骨肉汤。对于少量乳犬还可以加入少许的牛奶、米汤,可以尝试逐渐喂一些稀粥,加少量的骨粉和鱼粉;对于幼犬,用温水混合玉米、碎米、糠饼、豆饼、麦麸、骨粉以及适量的生长素及食盐。还要根据肉犬的生理特点添加一定的矿物质。犬的饲料必须经过熟处理,将饲料煮成糊状后方可饲喂,饲料现做现吃,不宜过夜。为了保证饲料蛋白质含量,洗肉应采用冷水,不宜浸泡过久,煮沸时间不宜过长,粮食清洗时淘净即可,蔬菜先洗后切,并过水焯熟,块根类蔬菜留皮。[3]

3饲养与管理

饲养妊娠期的母犬需要保证饲料的质量与饲喂时间,注意饲料与饮水不宜过凉,可以有适量的运动,为了母犬安全要单独饲养。哺乳期的母犬要饲喂营养均衡又易消化的饲料,保证饮水质量,注重日常护理;对种公犬的饲养要供应高营养的饲料,且要保持每天运动2次。刚出生的幼犬要注意保温,及时喂养母乳,注意幼犬生活环境的整洁与干燥,对于发育较为瘦弱的幼犬最好人工帮助找到乳量充足的哺乳。随着幼犬的成长可适量饲喂已消毒的牛奶或米汤,并可逐渐添加鸡蛋以及碎肉。对于犬舍的安排也应仔细考虑,最好每个犬舍饲养的幼犬体质相当,因为幼犬抵抗力较弱,所以要特别注意犬舍的环境。要定期清除犬体外寄生虫。

4小结

对于肉犬高效的养殖,要注意犬的成长阶段,根据阶段安排与其相适应的饲喂方式。犬舍的建筑要科学合理,保持温度、湿度适宜,环境清洁干燥。

参考文献:

篇4

宣城市郎溪县地处皖东南,紧邻上海、南京、无锡、苏州等大中城市,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发展青虾养殖具有自然、地理地域、技术等有利条件。多来年,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出青虾生态高效养殖技术,即运用微孔管增氧、优质苗种繁育,营造青虾适宜的生长环境,青虾池塘双季养殖平均产量达3 t/hm2以上,平均经济效益15万元/hm2,实现了青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养殖[1-2]。

1 种苗放养前准备

1.1 池塘及水源条件

养殖青虾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溶解氧>5 mg/L。池塘为长方形,东西向土质以壤土为好,池底平坦,淤泥10~15 cm,面积0.20~0.33 hm2。池水深度一般要求能保持1.2~1.5 m;建立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孔用60~80目双层筛绢网片过滤。

1.2 增氧设施

要求0.20~0.33 hm2水面安装1.5 kW增氧机1台。池底微孔管增氧一般采用主管道、充气管道、微孔管三级供气,可集中供气或分池充气的方法。池底设微孔管增氧设备(鼓风机、电动机、塑料管、微孔管等)。

1.3 池塘清整和消毒

池塘双季青虾养殖一般在2月底和6月分别干塘1次。将池四周铲平,修整夯实池埂,堵、漏防渗水,清除多余底泥。塘底泥要曝晒,要求达到干埂、发白[3]。清塘消毒一般在晴天进行,消毒药物可用生石灰、漂白粉[4]。池塘保持水深10 cm,使用优质块状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用量1 125 kg/hm2。或者用漂白粉(有效氯30%)75~150 kg/hm2化水泼洒。

1.4 水草移植

一般在消毒10 d后移植水草,水草种植面积占20%~30%。移植用的水草用10 mg/L漂白粉消毒10 min。夏秋季青虾养殖,可选择轮叶黑藻、金鱼藻,5月轮叶黑藻、金鱼藻已开始生长,可捞取全草移植,放草量750 kg/hm2。冬春季宜选择移植伊乐藻、菹草,把伊乐藻草茎切成10~15 cm一段,每3~5株一束,插入泥中,用草量75~150 kg/hm2,水草种植在池塘四周。

1.5 注水施肥

虾苗放养前7~10 d加水至50~60 cm,注水时用80目双层筛绢网片过滤,防止鱼卵、敌害生物带入虾池。在池塘四角堆放腐熟的有机粪肥(以鸡粪为好),用量750~1 500 kg/hm2,把鸡粪装入编织袋中,水肥时可把编织袋捞起,便于控制水的肥瘦。

2 苗种放养

苗种最好从江、河、水库、湖泊等水体捞捕野生青虾作为亲虾,青虾苗种实行自繁自育,既可以保证虾苗的质量,减少运输环节,苗种适应性强、生长快,又可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夏、秋季养殖一般在7月进行放养,放养当年自繁自育虾苗,体长1.5~2.0 cm,放养量75万~105万尾/hm2,并一次放足冬春季放养所需的越冬虾苗,放养量22.5万~30.0万尾/hm2,体长2~3 cm。放养虾苗宜选择阴天或者晴天早晨或傍晚进行。放养前要试水,温差小于2 ℃,带水操作,虾苗不要堆压。虾苗放养15~20 d后,放养10 cm花鲢鱼种450尾/hm2,配养的花鲢可滤食部分虾的蛋状幼体,调节水质。

3 饲料的选择与投喂

3.1 饲料的选择

青虾的饲料以全价配合饲料为佳,要求蛋白质含量35%以上。根据青虾不同生长阶段,选用不同规格的饲料,虾苗体长小于2.5 cm,投喂0号、1号料;体长2.5~3.5 cm投喂2号料;体长3.5 cm以上投喂3号料。

3.2 饲料投喂

青虾饲料投喂量应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水温、水质、天气、健康状况、生理状况及摄食情况等因素综合确定,通常以2~3 h吃完为宜。前期日投饵量为虾体重的6%~8%,中后期4%~6%。池塘双季青虾养殖,一般每日投喂1~2次,投喂时间为8:00—9:00、17:00—18:00,上午投饵量占1/3,下午占2/3。饲料要均匀投放在池塘四周池边浅水处,为便于检查青虾摄食、生长情况,可在每口虾池设置2~3个检查台(用帐纱网制成的虾罩网),以便及时调整投喂量。

4 水质调控

4.1 加注新水

根据养殖季节不同适时加注新水,前期水深0.6 m左右,中期0.7~1.0 m,后期1.0~1.2 m,注水必须用80目网片过滤,一次注水以6 cm左右为宜,不能过多。

4.2 溶氧调控

青虾养殖溶氧要求在5 mg/L,水体中溶氧高,可减少氨氮、亚硝酸等物质,增加青虾食欲,提高饵料利用率,减少病害发生。因此,要根据天气、水质青虾生长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增氧和微管增氧,促进池塘上下层水体的循环运动[5-6]。

4.3 水的透明度、pH值、肥度调节

青虾养殖水的透明度,一般在25~40 cm。冬春季要注意肥水,水的透明度在25 cm,防止青苔生长,夏秋季水色要淡些,水的透明度控制在30~40 cm。pH值一般保持在7.0~8.5,可用生石灰调节,用量75~150 kg/hm2,化水泼洒,同时有利于增加水中钙离子,利于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长。水的肥度可通过施肥或加注新水来调节。池水透明度大,可施用腐熟鸡粪300~450 kg/hm2,如水色肥时,可适当加注新水。

4.4 定期施用消毒剂、改良剂、微生物制剂

青虾生长季节,每月施用消毒剂2次,使用漂白粉、二氧化氯0.5 mg/L,以及生石灰150~225 kg/hm2,交替使用。微生物制剂,每15 d施用1次,一般选择晴好天气,可用EM菌、光合细菌、复合型枯草芽孢杆菌,可达到较佳的水质调节效果。

5 病害控制

青虾实行生态健康养殖,从池塘消毒及清整、苗种选择、水质调控、增氧机、微孔管增氧着手,创造青虾适宜的生长环境,整个养殖过程没有发生病害。

6 起捕上市

根据水产品市场供应情况适宜起捕。一般是池塘双季养殖,夏秋季养殖在当年11月至次年1月起捕,冬春季养殖在5月底至6月起捕可获取较高经济效益。

7 参考文献

[1] 乔国祥,江山.青虾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0(13):37-38.

[2] 任启清.青虾池塘高产高效养殖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16):43,50.

[3] 郭庆伟.青虾池塘生态养殖技术[J].福建农业,2001(2):21.

篇5

1.1池塘方面

在设置池塘时,要考虑到水源供应的充足,池塘中的水质是清洁无污染的,有流动性的,符合渔业用水的基本标准,并根据所养殖的青虾规模选择合理的溶解氧,保证水中的氧气和pH值是达标的。同时,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池塘的水深和坡度也要满足养殖标准,在池塘的还要配备增氧机,进水口处设置网布袋,避免其他鱼类的掺入。

1.2消毒施肥

如果养殖的池塘属于老塘,就要在清塘时加入水分,这样可以减少其敌害黄鳝和泥鳅等的存在,在全池内泼洒生石灰以起到消毒作用,消灭掉病原体和敌害生物。在消毒后把发酵好的有机肥等微生物制剂添加到池塘中,以便于天然饵料生物的生长。

1.3水草和隐蔽物

池塘内的生长环境布置完成后,加入适量的水草和遮蔽物,水草可以选用轮叶黑藻,并掺入些许聚草,水草之间的行距和间距也要合理布置,水深处种植聚草,水浅处种植枯草。而且养殖池塘中,水草多时对青虾的生长和繁殖十分有利,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铺设部分网片,实现养殖的立体化,提高水体的综合利用率。

2池塘高效养殖技术

2.1调节水质,增加氧气含量

2.1.1把握施肥的时间青虾虾苗到幼虾这一阶段及晚秋时期,属于青虾施肥的关键时期,即在每年8-9月的高温时期,要保持池塘中水质环境的清凉,有充足的氧气,具体的施肥材料是复合型肥料,施肥量要依据池塘大小和养殖数量而定。

2.1.2合理注水通常在养殖的前后阶段不需要加入太多水,在养殖的中间时期可以适当多加入水,并保证加入水的清洁新鲜,这样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营养盐及微量元素,给青虾提供更多的食料,也可以有效降低代谢毒物的浓度,降低池塘水体的老化速度。需要注意的是在加入水时,要保证水质良好,不能由外界带入有害物质。

2.1.3调节水体pH值水体在长时间的养殖过程中,自身的pH值会有所失衡,如果不及时进行调节,会对青虾的生长带来严重危害,在每个月度向池塘中泼撒2次生石灰,保证池中酸碱度平衡,一般约在7.5。

2.2优化放样模式,保证养殖密度的合理

2.2.1实行自行式繁殖生长模式首先,从青虾的繁殖过程来看,其繁殖速度很快,养殖户大都是以放样抱卵虾为主,实行的是自行式的繁殖生长模式,这种模式的实用性很高,但很容易导致青虾养殖出现“世代同堂”的现象,青虾的生长密度很大,导致最后的产量效益降低。因此,就要改变这种养殖模式,以放样虾苗为主,采取养殖两茬虾技术,注重精养而不是粗养。

2.2.2观察养殖密度,提高上市规格如果青虾的养殖密度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导致养殖养料的浪费,最终的青虾产品质量下降、产量降低,影响到最后的经济效益。但是,密度过小会导致水体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在改进养殖技术的基础上,合理控制青虾的养殖密度。

2.3选择最佳的饲料,科学化养殖

青虾属于杂食性动物,两茬虾在整个年度中只有2个摄食量高峰期,也就是每年度的4-5月和8-10月,中间的6-7月份是青虾的繁殖旺盛期,不会有太多的进食,养殖人员要把握青虾的这一特点,准确合理地进行饲养,减少饲料的浪费。

2.3.1饲料的正确选择随着青虾池塘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养殖饲料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不同的饲料对青虾的适合度也不相同。根据青虾自身生长特点,其对于螺蛳、鱼粉等动物饲料易于接受,而且对于植物饲料类的豆饼、米糠等也不拒绝,但是在具体的喂养上,要尽可能以颗粒状为主,这样不仅可以起到保持水质的作用,还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3.2科学化养殖青虾在进食时间上,更喜欢在夜间围绕池塘觅食。因此,养殖人员可以把握这一特点,合理调整喂养时间,每日至少喂养2次,侧重于夜晚的喂养,并增加喂养量。

篇6

二、捕捞与收获

1.捕捞上市试验期间,“一茬春虾”捕捞时间从4月中旬至7月上旬,用小地笼分批捕捞上市,直至6月底干塘捕捞;“二茬秋虾”捕捞时间从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用拖网分批捕捞上市,直至1月下旬干塘捕捞。2.效益分析试验池塘10口,面积46亩。至2016年7月,“一茬春虾”收获青虾1702kg,亩均产商品青虾37kg;“二茬秋虾”收获青虾成虾1978kg,平均亩产43kg,收获小虾1012kg,平均亩产22kg。全年共收获青虾4692kg,平均亩产102kg。商品虾上市率78.6%。青虾池塘“双茬”养殖试验亩均苗种放养及收获情况见表1。青虾池塘双茬养殖试验,“一茬春虾”产值95312元,单价56元/kg,亩获收入2072元;“二茬秋虾”成虾产值191866元,单价97元/kg,亩均获收入4171元;幼虾产值52624元,单价52元/kg,亩均获收入1144元;花鲢产值10626元,单价11元/kg,亩均获收入231元。2015年试验共计实现总产值350428元,亩均获收入7618元;总养殖成本151196元,亩均生产成本3426元,其中苗种62330元,饲料44620元,租金25760元,肥料、鱼药与微生物制剂12236元,水电6250元。总效益199232元,亩均获利润4331元。

篇7

二、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 池塘整修和清塘消毒。鱼种放养前,排干池水,清除过多的淤泥,修补池埂,搞好护坡,维修好进排水系统。鱼种放养前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公斤或含有效氯25%以上的漂白粉20~25公斤,化浆后全池泼洒清塘消毒。3~7天后加注新水,使池水位达80~100厘米。

2. 移植水生植物。可在池塘四周水面种植80~100厘米宽的水葫芦等,以便在夏季温度较高时遮挡阳光,便于乌鳢避暑和躲藏。同时还能净化水质,有利于乌鳢的快速生长。

三、鱼种放养

苗种选用当地天然苗种。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鳞片完整,游泳活泼,无病无伤。蓄水深度1.5~2米、产出规格0.5公斤/尾以上的养殖池塘,适宜定塘的放养密度每亩为4000~4500尾,并一次性放足。同时,为充分利用养殖水体,可在每亩池塘中搭配放养200~300尾的鲢、鳙、草、鲤、鲫等鱼种。这样能清除残饵、控制池塘水质,促进主养鱼的生长,从而实现增产增收的效果。但混养的家鱼个体应大于乌鳢种个体的1倍以上为宜,以免被乌鳢吞食。

4月上旬,水温稳定在10℃以上时,晴天放养。鱼种在放养前要用3%~5%食盐水药浴15~20分钟。

四、饲料投喂

乌鳢为肉食性鱼类,对食物有一定的选择性。目前养殖乌鳢多以投喂小鱼、小虾、螺、蚌等动物性鲜活饵料为主。人工投喂鲜活饵料时,要注意新鲜、洁净、适口,并用6%~8%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后再投喂。当然,也可根据乌鳢的营养需要配制人工合成饵料,以补充鲜活饵料的不足。如可用含70%~75%剁碎的鲜杂鱼、20%~25%的豆饼和米糠,另加适量粘合剂、矿物质、维生素、适量微量元素和食盐等混合制成植物性饲料配合饲料进行投喂。

在池塘中搭好食台,实行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四定”的方法投喂,每天投喂2次,上午、下午各投喂1次。饵料以鲜活动物为主,主要是海、淡水小杂鱼、虾。日投喂量为乌鳢体重的5%~8%。具体投喂次数和数量视乌鳢的摄食、池塘的水温、水质以及天气等情况随时增减,一般以1小时内吃完为宜。投饵时采用“慢、快、慢”的投喂方式效果比较好。

五、水质调节

由于投喂大量的高蛋白饲料,池塘内残饵和乌鳢自身排泄物较多,极易导致池水过肥甚至恶化。尽管乌鳢耐低氧,适应能力强,但在不良水环境中对饲料的利用率低,生长变慢,易发疾病。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水质。池塘内除移植水草外,还要经常加注新水或换水以保持水质清新。春、秋两季一般每隔10~15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池塘总水体的3/5。夏季高温季节每隔3~5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池塘总水体的4/5或全部。换水时,换水前后池水水温的温差不宜超过2℃。在养殖中后期,根据水质和池塘底质的情况,每亩每隔15~20天用15~20公斤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1次, (下转36页)(上接35页)以调节水质,改善底质,预防鱼病。高温季节,池塘中应使用增氧设备,晴天中午开机2小时,阴雨天气视鱼的浮头情况及时开机增氧。

六、日常管理

在日常管理中,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巡塘。每天早晚要各巡塘1次,注意细心观察乌鳢的摄食、活动情况及水质变化情况,检查进、出水口,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2. 搞好清洁卫生。每天对食台及养殖用的工具进行清洗消毒,及时清除残饵杂物,割掉生长过盛的水草,保证水质清新、无污染。

3. 防逃。检查拦网和池塘是否有漏洞。加高加固塘埂,堵塞塘埂漏洞,杜绝塘埂渗水漏水。维修竹篱笆、尼龙网等围栏设施,防止乌鳢逃逸。

4. 建档。每口池塘都要建立养殖档案,详细记录养殖过程中天气、水质、投饵、发病、药物使用等情况,便于分析总结。

七、病害防治

对于乌鳢病害的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乌鳢抗病力较强,一般很少发病。但如果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低,在乌鳢的养殖过程中也会出现病害。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综合防治,严防病害的发生。要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对池塘、鱼体、食场和饵料消毒进行严格消毒,防止病源侵入。水质不太好时,应及时用生石灰等对池塘进行全池泼洒清毒。可定期或不定期地在饲料中拌入食盐、大蒜素、维生素等进行投喂。鱼病发生时,使用生物制剂、中草药进行防治。

八、捕捞上市

篇8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miers)是海水养殖的主导品种之一,由于其生长期适中、商品价值高,而倍受广大养殖户青睐[1-3]。梭子蟹产业是象山县“7+1”农业龙型产业,现有养殖面积5 000 hm2、养殖产量4 000 t、产值4亿元。近几年来,随着梭子蟹土池育苗、苗种自繁、疏雄养殖、底充氧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梭子蟹养殖产量已从2004年的150~300 kg/hm2提高到现在的600 kg/hm2以上,平均单产超过1 125 kg/hm2的占全县养殖面积的20%以上,涌现3年平均单产超过1 275 kg/hm2、2年平均单产超过2 250 kg/hm2、利润超过15万元/hm2等高产高效典型。通过对高产高效典型模式养殖技术的探讨,以促进象山县梭子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高产高效典型案例

1.1 精养高产高效典型

高塘岛乡纱帽绿村陈显祥养殖户,自2004年开始养殖梭子蟹,养殖产量连续递增。池塘面积0.33 hm2,分2口小塘,每口小塘设置排水闸门,进水用10 cm水泵抽入,配备水车式增氧机。池塘内置宽2.0 m、深0.5 m的主环沟。滩面每隔2 m设置一垄,并伴有浅沟(深0.3 m左右),滩面水深保持在0.8 m以上。边滩及部分中央滩面布设以树枝、竹枝为主的隐蔽物。苗种以自繁苗种为主。2008年,梭子蟹总产量760 kg,平均单产2 280 kg/hm2,产值7.26万元,利润4.895万元,平均净利14.685万元/hm2。2009年,梭子蟹平均单产2 250 kg/hm2,小白虾产值0.5万元,总产值10.555万元,利润7.39万元,平均净利22.17万元/hm2。

1.2蟹—虾—贝生态混养高效典型

新桥镇麦地山塘采用“蟹—虾—贝”生态混养高效模式,主要养殖梭子蟹、小白虾、缢蛏。放养ⅰ期蟹苗。养殖面积4 hm2(2口),四周有环沟,滩面水深1.0 m以上,设双闸门,每口池塘配备水车式增氧机2台(1.5 kw/台),饲料来源主要以张网小鱼虾为主。2009年梭子蟹平均单产达到1 140 kg/hm2、产值 63.84万元,小白虾产值12万元,缢蛏产值7.0万元,雄蟹起捕(养殖过程起捕)4.5万元,总产值87.34万元,利润51.5万元,平均净利12.87万元/hm2。

2 养殖技术探讨

2.1养殖模式的确定

目前,梭子蟹养殖有“蟹—贝—虾”、“贝—蟹—虾”、“蟹—虾”、“蟹精养”等模式。因此,确定养殖模式要充分考虑海区环境、潮位高低、进换水条件以及技术水平等因素。如案例1由于养殖池塘面积较小,利于管理,要实现高产出高收入,必须选择走高密度精养模式。案例2的养殖池塘面积较大,进换水方便,采用“蟹—虾—贝”生态混养,实现了高产高效。

2.2池塘标准化改造

近几年,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池塘的基础设施建设,池塘的基础配套设施得到明显的改善,池塘规模已经缩小到1.0~1.3 hm2/口,采用黑膜或者水泥护坡,配备增氧机,池塘的有效水位保持在1.0 m以上。经过标准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已经摒弃了“大排大灌”的养殖思路,养殖过程采取适度换水、以添加水为主的调节水质的养殖新理念,实现了梭子蟹的高产。

2.3隐蔽物的设置

梭子蟹属肉食性凶猛水产动物,具有很强的自相残杀性,尤其是幼苗、饥饿和蜕壳等阶段,直接影响梭子蟹的养殖成活率。因此,设置隐蔽物、拟人工造蟹穴减少相互残杀是提高梭子蟹养殖成活率的关键技术之一[2-4]。案例1池塘采取滩面分区、设置众多沟壑、滩面插竹枝,为梭子蟹创造了良好的生长和栖息环境。起捕蟹时发现,环沟、竹枝及滩面小沟蟹的密度较高。又如象山县莲花梭子蟹精养基地,以竹枝为主的隐蔽物,获得了高产(975 kg/hm2以上)。

2.4放养优质健康蟹苗

2.4.1工厂化苗种。20世纪90年代中期,养殖梭子蟹主要以沙池暂养野生蟹为主。90年代后期,梭子蟹人工育苗技术突破,开始进入全人工养殖[5]。目前,池塘养殖主要以放养工厂化苗种为主。按照目前梭子蟹养成情况,放养ⅰ期蟹,放养密度9万~12万只/hm2,放养苗种以一次性放足为准,但放苗量还依据池塘条件、水质环境等而定。最好采用苗种中间培育,将ⅰ期或ⅱ期蟹苗经20 d左右培育后放入大塘养成,提高蟹苗的成活率。

2.4.2自繁的苗种。梭子蟹苗种自繁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种生态高产养殖模式,主要在养殖池塘进行生态育苗、满足自我养殖生产苗种需要的方法。该技术从2004年试验成功以来,逐步推广,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目前全县已推广近666.67 hm2。主要操作流程:池塘清整消毒培育浮游生物饵料抱卵蟹选购蟹笼暂养饲料投喂幼体放散z1-m育苗阶段(饵料包括轮虫、豆浆、虾籽、鱼糜等)m-c1c2-c4(起捕部分蟹苗销售)大规格蟹种培育(养殖时间70~80 d)起捕部分雄蟹上市、起捕部分雌蟹分塘养殖雌蟹育肥原塘养殖起捕上市。据测算,梭子蟹原塘苗种自繁成本约4 500元/hm2,养殖产量975 kg/hm2以上,实现了节本、高效、生态养殖。

2.5投喂优质新鲜饲料

梭子蟹养殖以投喂鲜活小杂鱼为主。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饵料价格从2004年的0.6元/kg涨到现在的2.8元/kg左右,特别是7、8、9月的禁渔期间,鲜活饲料来源比较紧张,大多以冰鲜料投喂为主。据测算,饲料成本已经占养殖成本的60%以上。因此,高温期间必须投喂新鲜饲料,生殖期间多投喂海瓜子等低值贝类,11月以后延长饲料投喂时间,改变目前梭子蟹生长4个月、3个月饥饿的生长状态,提高梭子蟹的品质(即雌蟹上膏率)。案例1、2的养殖池塘,都濒临港口,常年张网渔船较多,每天能提供新鲜饵料,从而保证了饵料质量,达到了定时、定质、定量和延长投喂时间。

2.6勤开增氧机

海水池塘是象山县主要养殖方式,以梭子蟹、贝类、对虾为主。2002年以前,海水池塘中的增氧机使用几乎为零,随着养殖技术的快速发展,放养密度不断增加,使原来传统的粗放型养殖向精养发展,养殖过程中缺氧引起梭子蟹死亡事故时有发生[6-7]。随着池塘标准化建设将池塘配套增氧机指标纳入硬性考核指标,使一大批池塘配备了充足的增氧机,同时底充氧等增氧先进技术的广泛推广,为梭子蟹实现高产提供了根本的技术保障。因此,梭子蟹养殖池塘最好是水车式与底充氧增氧结合,同时注重增氧机开启的时间和方式,从而达到稳产、高产。

2.7适时起捕雄蟹

疏雄养殖,即在梭子蟹幼蟹5~9期可用肉眼区分性别时,捕捞大部分雄蟹,以养殖雌蟹为主的人为选择养殖对象性别、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的梭子蟹养殖新技术,其要点是控制雌雄比例为6∶1为宜。案例1,连续4年开展此技术均获得了高产,2008年梭子蟹总产量760 kg,雌蟹起捕675 kg,而雄蟹只起捕85 kg。2009年,总共起捕梭子蟹750 kg,雌蟹起捕650 kg,雄蟹起捕100 kg(该雄蟹产量从小到大起捕计算,实际最后起捕雄蟹才30 kg),2009年的雌蟹收购价格在128~170元/kg,因而实现了养殖效益差异的最大化。案例2,2009年养殖过程中起捕雄蟹卖出4.5万元,增效11 250元/hm2。因此,养殖过程中适时起捕雄蟹,不仅提高了雌蟹养殖成活率,而且可增加养殖户收入。

2.8加强病害防治

目前,梭子蟹养殖必须首先解决池塘干塘、清塘问题。由于临港工业的发展,养殖空间逐渐萎缩,塘租费从2004年不足1.5万元/hm2涨到目前3万元/hm2以上,养殖户为了提高效益,实行全年养殖,养殖过程中没有休过塘,因而养殖过程中容易发生病害,影响养殖收入。目前梭子蟹病害主要有纤毛虫等,只有注重适当调节水质、勤开增氧机、勤换水,辅药物防治等措施,才能真正起到生态防病的作用。

3小结

综上所述,总结出“垄多、隐物、自繁、疏雄、精饲、富氧、勤管、防病、育肥”的梭子蟹高产技术要点。一是垄多。池塘滩面设置沟多、滩多,拓宽梭子蟹生长和栖息空间;二是隐物。设置隐蔽物,采用毛竹枝、树枝、网片等铺设塘底造人工蟹穴,减少梭子蟹自相残杀;三是自繁。采用池塘内苗种自我繁殖,成本低,操作简单,生产安全;四是疏雄。采用人工方式,人为去除池塘内较多的雄蟹,以养殖雌蟹(膏蟹)为主,提高养殖效益,实现效益差异最大化;五是精饲。投喂新鲜饲料,做到定时、定质、投足和延长投饵时间;六是富氧。采用底充氧与水车式增氧结合,实现富氧养殖;七是勤管。加强巡塘,注意观察池塘水质变化、蟹体活动、饵料摄食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八是防病。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主要以调节水质为主调控环境;九是育肥。梭子蟹育肥阶段,一要加强梭子蟹生殖期间的营养,多投喂一些低值贝壳饲料(如海瓜子类);二要延长11月(水温15 ℃)以后的饲料投喂时间和加强饵料营养,可采用在池塘角落围成部分区域或搭建塑料大棚沙池集中暂养,不仅能提高梭子蟹的品质,更能掌握市场动态、适时起捕,从而达到高产出、高卖出、高收益。

4参考文献

[1] 刘长军,郑凯宏,周志强,等.海水池塘底充氧养殖三疣梭子蟹高效试验[j].中国水产,2007,24(10):25-26.

[2] 金忠文.三疣梭子蟹分级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07(5):32-34.

[3] 刘长军,陈挺,沈烈锋,等.三疣梭子蟹苗种繁育与大规格蟹种培育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8(14):205,225.

[4] 孙玉华,孙忠悦,胡旭辉.三疣梭子蟹养殖之一:三疣梭子蟹健康高效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06(11):48-50.

篇9

1 鲤鱼优质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1.1 选择养殖池塘

养殖鲤鱼的池塘适宜选择一些交通方便、电力充足的地方。对于长期养鱼的旧池塘,为了确保其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应每隔一段时间对池塘中的淤泥应进行清理。一般养殖池塘总面积约为0.267hm2,水深2~2.5m;池塘水透明度应达到25~30mm,池底以砂壤土且平坦为宜,池水溶氧量控制在6~7mg/L,pH值为6.5~8.0。

1.2 鱼苗放养前准备

1.2.1 清整池塘

干池塘在冬季时应进行曝晒,以便于对池塘中多余的淤泥进行清理,之后对整个池塘用石灰2300kg/hm2化浆进行泼洒,再曝晒 1个月左右。这样不仅有利于池塘中有害气体的挥发,还可以对已板结的淤泥进行疏松。

1.2.2 调节水质

鱼苗放养前(一般为4~6d)需要对养殖池塘进行消毒、育肥,在养殖池塘内注入1.5m的干净水;将光合细菌、发酵鸡粪、液体肥水型氨基酸等混合物均匀泼洒(25t/hm2),这样可起到杀菌、育肥水质的作用;均匀泼洒芽孢杆菌来保持池塘水色[1]。

1.3 放养鱼苗

鲤鱼养殖的效益与鱼苗质量的好坏直接有关。在鱼苗选择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健壮活泼、全身无病灶及大小均匀的优良鱼种,并且鱼苗品种应尽量选择当地养殖的品种。同时,应根据当地渔市价格及养殖池塘的计划产量、面积、水质和养殖水平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考虑鱼苗放养量。此外,为避免鱼苗将病菌带入池塘,在放养前需要用3%食盐水进行消毒。根据上述池塘条件,通常可以放养10cm长的鲤鱼种,4000尾/667m2为宜,并且还可放养15cm长的鲢、鳙鱼搭配养殖,500尾/667m2为宜。

1.4 喂养

1.4.1 喂养的饲料

若养殖鱼苗的体重为100g/尾左右,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需达到35%;若养殖鱼苗的体重为100~200g/尾,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需达到30%;若养殖鱼苗的体重为200g/尾,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需达到25%。

1.4.2 喂养的方法

鱼苗初期,投喂饲料方式可向整个池塘均匀泼撒,随着鱼苗的逐渐长大,应使用投饵机进行投喂。科学把握投饵量是喂养鱼苗的关键,在喂养过程中不能投喂过多或过少,每次让鱼吃到8成饱为宜。此外,还应灵活掌握池塘水质、水温、鱼体大小、鱼体健康指数及天气情况等。

1.5 养殖日常管理

鲤鱼养殖日常管理主要做到“三分养,七分管”。使用池塘增氧机应根据天气情况来确定,一般下雨天半夜使用,阴天早上使用,晴天中午使用,若遇到天气不好或有浮头现象时,应延长使用时间,并且要提前开机[2]。此外,为随时掌握池塘水质情况及池鱼情况,每天必须坚持巡塘,至少2次,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1.6 调节池塘水质

鲤鱼的生长与摄食与池塘水质的好坏有着直接关系。对此,应高度重视池塘的水质问题,尤其是进入夏季后每天早晚应坚持巡塘,水温升高的情况下,应将水位增加至3m,为保持池水的水质,应定期向池塘中注入新水,同时对池中生长出的杂草或杂物应及时清除,并观察鱼类是否正常的生长与活动。另外,在8~10 月期间,为防止泛塘,每天应使用增氧机增氧;为净化池塘水质,每隔20d应向池塘内泼洒微生态制剂。

1.7. 病害防治

防治养殖病害,前期宜采用中草药。养殖中后期每隔20d左右应进行一次消毒、杀虫。为预防细菌性鱼病或病毒,应在每10kg的饵料中需是添加1kg三黄粉及0.4kg食盐,每隔16d连续投喂6次,2次/d。其中,三黄粉主要包括大黄、黄芩及黄柏,比例按照5:2:3为宜[3]。

2 养殖试验结果

本次养殖试验从2012年4月开始投苗至2013年7月捕捞为止,其中养殖时间为440d左右,其中捕捞商品鲤鱼总总量为9745.5kg,其中平均单位产量达到85~140kg/hm2,单条鲤鱼重量平均为1.9kg,鲢、鳙鱼产量为4527.8kg,其中鲤鱼养殖获利29236.5元(以3kg/元标准计算),鲢、鳙鱼养殖获利11319.5元(以2.5kg/元标准计算),极大的提升了鲤鱼养殖的产量与经济效益。

3 结语

在鲤鱼养殖试验过程中,通过采用健康、生态的养殖技术和模式,有效利用了自然水的资源优势,科学使用增氧机,定期清理养殖池塘,进一步提升养殖池塘水质,从而降低因池塘污染而引发鱼苗疾病几率。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科学、合理控制鱼苗饵料的投喂量,而在鱼苗疾病防御方面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原则,从而实现高效、高产的鲤鱼养殖目标。

参考文献

篇10

采用在蚕期和蛹期,经省蚕业主管部门组织的两次检验合格的种茧,选用现行的“选大一号”、“选大三号”、“882”、“抗大”、“9906”等杂交种投产。

2.种茧的运输

必须在12月30日前运输完毕。不要装得过满,以防挤压。气温不得低于-5℃;气温低于-15℃~20℃需加呈文纸5~7层覆盖严密;日最低气温低于-25℃,不运种茧而改为春运或夏运。春季运输在3月10日~20日,气温0~3℃时进行,覆呈文纸1~2层。夏季运输在种茧出窖后,于荫凉处排潮2h左右,再包装运输,途中防晒。

3.秋蚕的保护

种茧运到后立即摊开排潮,每平方米床盛茧不多于3000粒。冬季保种要求0℃±2℃。一昼夜记温4~6次,1~2天记录一次最低及最高温度。窖内干净,空气新鲜,无鼠害、药害、水害,每15天内外调换一次茧床。低温保种要求日平均气温到3℃时,控制窖温5℃以下,气温高时不进窖,气温低时换气排潮。窖内太潮时,用石灰等吸湿剂平铺地面。

4.场地建设

轮伐更新在冬季进行,把4年生的占总面积25%的柞树在距地60cm处砍去,或用割灌机割去,茬口要呈马耳形,不劈裂。剪枝整形在初春修剪2~3年芽棵树上的枯病枝、徒长枝、拖垂枝。新开蚕场在冬季把蚕场柞树全部中刈(留于60cm)。当年养蚕面积占总面积的75%,其余休闲。

药杀场地在开春雪化时立即用毒饵药杀害鼠,养蚕前10天用灭蚁粉或辛硫酸药杀蚂蚁,用杀螽丹或呋喃丹药杀其他害虫,对前一年发生虫害的场地,用1%漂白粉喷洒地面,在蚕期用呋喃丹配成毒饵或地面撒杀螟松,药杀步行甲。

5.种蚕出窖时间

根据本地夏季长期天气预报(6~9月)气温和早霜日期以及所放养柞蚕品种的积温,预测种茧出窖时间,实行分批出窖,兼顾蚕茧产量和效益,并使最晚批蚕结完茧。在不晚于最晚出窖时期前出窖。

6.暖茧、穿茧和挂茧

暖茧前备足用具,要用新编蚕筐。暖茧前把茧室打扫干净、粉刷,制种用具也彻底洗刷,把暖茧室、用具用1%漂白粉或3%甲醛溶液消毒。地面铺新土或河沙10cm,暖茧温度18℃~22℃,相对湿度75%~80%,通风良好,无不良气体。

穿茧与挂茧时斜穿茧业使茧柄向外,不穿破茧层,茧串呈麦穗形,串长85~100cm,串端各拴1个长5cm的小棍,以便于挂茧做茧。棍上附卡片注明品种级别。挂茧时茧串行距30~40cm,串距10cm,茧串下端距地50~70cm,有专人调节温湿度,做好记录,使种茧感温一致,严防种茧数量损失。

7.制种

7.1发蛾管理 保持室温22℃~25℃,相对湿度75%,蚕蛾羽化后,先捉雄蛾,每筐80~100个,雌蛾晾在绳上,以两蛾不相碰为宜,避免外伤。

7.2 让蛾排尿2~3次,在雄蛾筐内响声大时,把翅完全展开微微启动的雌蛾放入雄蛾筐内,雌雄蛾比为4:5。30min后捉对,对未的再进行。经20min后再提对。

7.3晾对 将蛾放入晾对室晾对,要求光线均匀,空气新鲜,无震动,无风直吹蛾体,无单飞的雄蛾,保持18℃~20℃。

7.4拆对 经12~16h拆对,左手轻按雌蛾腹背部,右手捏住雄蛾基部,往雌蛾头部方面一提即可。雄蛾放于低温处备用。拆对选蛾时一手提蛾翅基部,另一手轻压尾端,使腹部缓缓向腹面弯曲,透过腹部3~5节的节间膜观察蛾体内容物。把体形端正、体色鲜艳、健壮活泼,体液清晰、无渣点的雌蛾送到产卵室,余者淘汰。

7.5产卵 剪去雌蛾前后翅及足的2/3,保持温度20℃~22℃,相对湿度75%,有轻微风和新鲜空气,无强光和震动,自然明暗。

8.催青

把催青室及用具洗刷干净,用3%甲醛溶液或1%漂白粉溶液喷雾消毒,地面垫新土或河沙10cm。保持气温22℃~26℃,相对湿度为75%~90%,空气新鲜无异味。

9.收蚁

先把蚁场及枯、杂树和篙草割倒并清除场外,把移蚕场和窝茧场清理干净。种卵叫籽2d后,每天傍晚解剖蚕卵、胚子呈灰色,第3天出蚕。胚子呈黑色,次日清晨出蚕。出蚕前一天,用23℃~25℃3%盐酸、甲醛溶液消毒蚕卵10~30min,脱净药液晾干后直接上山,清晨引棵收蚁,晚上再把早晨已出蚕的卵片挂纸上山。

10.放养

采用“三移”放养法,即“密、稀、密”。也就是蚁蚕用1~2年生小树密放;吃叶1/3时移蚕,移到3~4年生柞树稀放;直到老眠,移到窝茧场用4~5年生柞树密放,吃叶1/2左右做茧。

11.摘茧

篇11

1桑蚕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的优势

桑蚕业已经有着千百年的发展史,它也是大部分桑蚕业种植区域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由于人们以前对桑蚕经济价值不了解,使桑蚕业养殖一直都是靠天吃饭,而并非靠养殖人员自身的技术来实现。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同时改变人们经济状况,桑蚕业就需要引入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来尽量缩短城乡差距,同时提高桑蚕的功效,降低人们的工作劳动强度,增加人们的经济效益。广西一直是桑蚕业最大的桑蚕养殖基地,而广西贵港市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为21.5℃,贵港市的主要气候灾害便是春秋干涸、汛期局部暴雨洪涝。因此,针对这种气候因素,在广西桑蚕业采取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便能省时、省力、高效、高产的进行家蚕养殖,而这种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培育的桑蚕大多都是优质、生命力强、创伤小、抗病能力强且茧质优良的桑蚕,这对提高桑蚕业经济效益有较大的帮助。在桑蚕业利用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可以让养殖者每次每人养殖5~8种类型的家蚕,提高养殖效率,降低蚕农的工作量,同时还能提高蚕农的收入。这种情况下,便可以让养蚕合作社和养蚕小组的开设变得更有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推进桑蚕产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1]。

2桑蚕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

2.1小蚕共育技术

在桑蚕业有句俗语便是“养好小蚕一半收”,这体现出推广小蚕共育技术重要性。具体做法是:蚕农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3~6户蚕农自行建立养蚕室,然后制定工作表来监督掌控蚕室的温度、空气湿润度、卫生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2引进优良桑苗

桑苗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桑蚕质量的高低,良好的桑苗在抗病性、高产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因此,通过引入优良桑苗便能节省蚕农的人力、物力,对蚕丝增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3引入优良桑蚕品种

优良桑蚕品种是获得优质蚕丝的关键,只有保证了桑蚕质量才能确保蚕丝的品质。而优良的桑蚕一般都是抗病性强、蚕茧产量高、质量又好且效益极高的桑蚕,如此便可以结合桑蚕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的平均气温21.5℃、降雨量1600mm、无霜期353d的气候条件来选择合适的蚕种。

2.4利用大蚕4~5龄全面省力化饲养技术

大蚕4~5龄饲养是一季蚕中饲养最繁忙的时期,这个时间段高效技术可以有春季室外大棚地铺条桑育和室内蚕台育的方式。

3桑蚕的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广西贵港区域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降雨量和阳光都充足,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桑树的生长,但同时也会使桑园内的小气候闷热潮湿,如此便让很多病虫得以繁殖蔓延[2]。目前,在桑蚕业中,桑蚕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3.1过分看重和依赖化学药物

化学药物防治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有着效果好、成本低的优势,这便让广大蚕农在桑蚕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缺乏科学用药的意识,当他们发现药物也不能完全杀死病虫时便随意加大化学药物的浓度,最终形成由于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而让病虫对此药物产生抗药性,让桑蚕病虫害防治工作更加艰难的局面。

3.2防治不够科学

在桑蚕业,蚕农在种植桑树和养殖桑蚕时大都是采取平时随意“侦查”下,当发生病虫害时便直接采取措施进行防治的方式,使得病虫害发生初期没能及时扼制从而让害虫进入高龄期,让病虫害防治工作错失最佳时机。这种状况的发生就是由于蚕农太过注重治疗而轻视预防的重要性,殊不知防治工作中防在治之前,只有先预防才能达到好的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

3.3病虫害预防预报机制不够完善

桑蚕业中蚕农较为分散,各个地区不同户的蚕农桑蚕的病虫害防治时间、地点、方法、所使用的药物种类和浓度都有所差异,这些因素便让桑蚕病虫害防治预报机制在根本上达不到防治目的,使机制平台信息不够健全,在病虫害暴发时得不到具体的防治,无法掌握病虫害发生态势。

4桑蚕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4.1科学利用化学药物防治和农业防治

在桑蚕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蚕农依然可以以化学药物防治作为主要的防治手段,但也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蚕农在防治工作中,要根据病虫害的具体情况来掌握化学药物的种类、用量及药物的浓度,特别要注意不能在一个时期内长期使用一种药物,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3]。同时,在防治工作中要结合贵港市当地冬季偏暖夏季偏高的气候条件来及时清理桑蚕养殖基地,在养殖基地还可以通过安装诱虫灯等工具来诱捕害虫。

4.2加强培训,提高蚕农基本素质

蚕农会有重治轻防的理念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桑蚕的科学防虫防病知识不够了解,缺乏科学防治理念。因此,桑蚕业要加强对蚕农技术培训,及时更新他们的桑蚕养殖知识,努力教授他们对于科学防治桑蚕病虫害的知识,提高他们科学防治病虫害技能,提高蚕农基本素质。从养殖基地的实际情况来指导蚕农在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综合防治工作理念基础上做好桑蚕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期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4.3建立健全的病虫害预防预报机制

政府应根据村落养殖桑蚕的实际情况在各村落建立专门的病虫害防治预报机制,通过给各个村落配备专业预测设备来及时掌握桑蚕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及时播报准确的病虫害防治信息,如此才能让蚕农在病虫害预报信息的基础上实时对桑蚕病虫害进行监测,确保发生病虫害时能够利用化学防治或是生物防治、农业防治来快速应对,在最大限度上保证桑蚕养殖不受影响。

5结语

桑蚕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的发展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桑蚕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也需要随之不断发展进步,如此才能保证桑蚕养殖的经济效用。

参考文献

[1]冯延胜,吴义飞.桑蚕的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浅谈[J].南方农业,2016(26):71-72.

篇12

1稻田选择与改造

稻田养殖龙虾最好选择面积在6 666.67 m2以上的稻田,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土壤肥沃、保水性好、阳光充足[2]。面积小于6 666.67 m2的稻田可以直接在其四周开挖深0.8~1.2 m、宽1.0~1.5 m的水沟即可;面积大于6 666.67 m2的可视稻田形状在四周开挖深0.8~1.2 m、宽1.0~1.5 m的水沟,还要在中间开挖出“十”字形的水沟,沟深0.5~0.8 m、宽0.5~0.8 m,所有的开沟都要留有一定的坡比,便于龙虾活动摄食,且四周的边埂要比中间稻田面高出0.5 m。平整沟渠,夯实边埂,进排水口用网过滤,防止敌害进入以及龙虾逃逸。用生石灰1 125 kg/hm2消毒,清除野杂鱼等敌害生物。在四周沟内种植水花生、轮叶黑藻等供龙虾摄食及隐蔽用。沿田埂四周用网片、石棉网、塑料薄膜或其他材料设置高40~50 cm的防护栏,防止龙虾逃跑。

2虾种放养

2.1一般放养模式

虾种放养一般有3种模式,即亲虾放养、抱卵虾放养、幼虾放养。第1种亲虾放养模式是在中稻收割前1~2个月(7—8月)或中稻收割后(9—10月),于稻田环形沟中放养亲虾300 kg/hm2,亲虾放养后以稻田中的有机碎屑、底栖生物、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稻茬新芽和水草为食,待水稻收割后再采取秸秆还田并施有机粪肥,以培植饵料生物[3]。该养殖模式一般不需要投喂人工饲料,但是由于龙虾的繁殖周期较长,虾苗育成后还需经过3~4个月的越冬,虾苗生长期较短,因此养成的商品虾规格较小,产量也不高。第2种是抱卵虾放养模式,即在水稻收割前1~2个月投放抱卵虾225 kg/hm2,或在9—10月中稻收割后投放抱卵虾进行孵幼和养殖,抱卵虾放养前,应在稻田中设置一些人工虾巢供抱卵虾越冬用。放养抱卵虾可缩短幼体孵化期,增加虾苗和生长期,养成商品虾规格相对整齐,其效果优于亲虾放养模式。第3种幼虾放养模式,即每年7—10月放养幼虾,幼虾放养前先在稻田中设置人工虾巢,并施肥培育饵料生物供虾苗食用,一般放30万尾/hm2左右,若管理得当,该模式养殖效果较理想。

2.2多轮放养模式

在水稻收割前1~2个月(7—8月)往四周沟内投放35 g以上亲虾300 kg/hm2,雌雄比约为2∶1,此时亲虾放养后以稻田中有机碎屑、水生动物、稻茬新芽、水草等为食,不需另外投喂。到9—10月水稻收割后,再投放1 cm虾苗22.5万尾/hm2,除施肥培育天然饵料外,还需适当配以人工饲料或廉价的植物性、动物性饵料,以提高养成规格和产量。翌年3—4月再补充投放3~4 cm的幼虾450 kg/hm2。养殖期间应适时捕大留小,由于龙虾生长速度不一,适时捕捞可减轻互残且能降低密度,便于后期补放虾苗。该模式可以充分挖掘生产潜力,最大发挥养殖效益,一般管理得当的情况下,翌年可收获成虾约1 800 kg/hm2,水稻6 000 kg/hm2,平均效益达3万元/hm2以上。

3日常管理

坚持“四定”原则,同时视天气、水温、水质及龙虾吃食情况灵活掌握投饵量。投喂的植物性饵料有马铃薯、山芋、玉米、水草等,动物性饵料有野杂鱼、螺蚌肉、动物内脏等,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4]。养殖水质应保持清新,不受污染,不使用菊酯类或有机磷农药,否则影响龙虾蜕壳和生长。每隔20 d左右,用生石灰75~150 kg/hm2对水全田泼洒。养殖期间春季水位不低于30 cm,高温季节和冬季水位不低于1 m,还要根据水质情况施肥,可施沤熟的农家肥(猪、牛、鸡粪等)750~1 500 kg/hm2。养殖期间坚持每天巡视,检查防逃网和进出水口是否完好,检中稻草人是否完好等。由于稻田堤坝较低,雨天应尤其注意,要及时排水和修补防逃围栏,防止龙虾逃跑。

4捕捞

一般在田沟中设置地笼,以便长期捕捞、及时销售。注意捕大留小,轮捕轮放。

5参考文献

[1] 杨慧.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J].科学种养,2010(3):53.

篇13

1.2湿度雏鸡要求

相对湿度达55%~65%,为防止高温下雏鸡脱水过多,前3d相对湿度应提高到70%,要保持饮水器中不断水,如达不到要求湿度,可在炉子上放一个壶用蒸汽来补足湿度。

1.3密度饲养

密度应饲养方式的不同而异,地面平养密度应小些,网上饲养密度可大些,密度过大则室内空气污浊,容易发生啄羽,啄肛等现象。雏鸡的饲养密度为:1~2周龄,平面饲养25只,立体饲养60只;3~4周龄,平面饲养25只,立体饲养40只;5~6周龄,平面饲养12只,立体饲养27只。

1.4光照

正确实行光照计划,可有利于雏鸡采食和增进食欲,促进雏鸡的生长发育,光照强度不要过强,以防止啄癖现象的发生。雏鸡前3d视力较弱,为保证采食和饮水,每天光照20~23h,强度一般以10Lux以下为宜。每15m2鸡舍1周龄内用1个40W的灯泡,悬挂于离地面2m处,第2周龄开始换用25W的灯泡,第3~6周龄时逐渐过渡到自然光照。

1.5通风

雏鸡代谢旺盛,群居密集,由于呼吸排泄散发出大量氨气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超过一定浓度就会危害雏鸡健康,所以要及时通风,排除有害气体,换进新鲜空气。

1.6雏鸡开水和开食

出生雏鸡应先开水后开食,饮水器要注意规格要求,以保证饮水清洁和雏鸡安全,每百只雏鸡配备自动饮水器3只,饮水器的水面高度应调节到高于雏鸡背部2.5cm处。刚孵化出来的雏鸡第一次喂食一般称为开食,通常要求在出壳后24~36h内进行开食,开食要求饲料大小适中,容易啄食和消化,一般多采用碎米、小米、碎玉米等谷粒饲料。开食时可把饲料放在浅的食槽内,或撒塑料布上均可,饲喂次数在10日龄前每天6次,10日龄后至35日龄时每天5次。

1.7断喙

断喙的时间在1~12周龄均可进行,一般在7~10日龄进行,应选用适宜的断喙器,烧灼时间为2.5~3.0s,不能太快,否则会造成止血不完全。断喙长度应切去上喙的1/2,下喙的2/3。在断喙前后2d可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断喙后料桶或者料槽中的饲料应有一定的厚度,以方便鸡采食。

2产蛋期的优质高效养殖技术

2.1转群蛋鸡的产蛋期

一般是21~72周龄,转群过程中对鸡的健康状况应加强检查,只选择合格的鸡转群入笼,主要注意眼睛、体重大小、胸腿发育、羽毛状况等,把病、弱、残、过瘦或过肥的鸡剔除,以便于管理。转群时先放好饲料和饮水,同时鸡舍灯光放暗一些,减少对鸡群的干扰。为了减少应激反应和增强抵抗力,转群前后3d应投喂维生素C或抗生素,转群后鸡群所喂的饲料、喂料的时间、光照的时间,甚至鸡舍温度的调整等尽可能循序渐进。

2.2科学饲喂

应根据各品种或品系的营养要求,把日粮配方调整到产蛋鸡的水平,鸡群进食后增加照明度,使鸡迅速饮水和采食,待普遍饱食后,降低照明度或关灯,使之安静休息。必须注意蛋白质与能量的比例,产蛋率达50%时,要调整钙、磷喂量和比例,以满足产蛋期对营养的特殊要求。

2.3合理光照

应按照品种和品系要求的光照制度灵活掌握,考虑到产蛋高峰期达到16~17h的光照要求,每天逐步增加光照实数,光照强度一般应到5~20Lux,必须注意,光照亮度必须始终高于育成鸡舍的光照亮度,光照时间不得缩短。

3产蛋高峰期

饲养管理产蛋高峰是指产蛋母鸡产蛋率达到85%以上的时期,早熟高产的罗斯褐父母代母鸡在科学的饲养管理下,在28~32周龄时即可达到产蛋高峰期,产蛋率高达94%左右,高峰维持期4~8周。而一般的高产蛋鸡多在32~34周龄时方达到产蛋高峰,产蛋率达88%~94%。产蛋高峰期要掌握以下几个饲养环节:适期调整日龄,自开产到产蛋高峰,新母鸡处于边生长边产蛋的阶段,要适时达到产蛋高峰,必须在开产后就注意蛋白质与矿物质的补充,才能获得高产、稳产、优质、低耗的效果。产蛋高峰期间,产蛋鸡的生长发育已基本趋于停止,以后增重的部分多为脂肪,其摄取的营养物质多用于产蛋需要,因此必须根据产蛋率、蛋重、气温、体重的情况给予最适量的蛋白质水平。当产蛋曲线缓缓下降时,蛋白质的供给水平也要相应减少。

4疾病防治

为了确保产蛋鸡的高产蛋率,必须为蛋鸡创造一个宁静和适宜的环境条件,鉴于高产蛋鸡对于营养水平要求较高,同时由于新陈代谢旺盛,产蛋任务繁重,常易患各种疾病,从而影响到健康和产蛋量,为此必须加强防疫卫生工作,但切记在产蛋期间进行接种疫苗和驱虫工作。

5鸡场卫生与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