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办公室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当前绝大部分学校为了追求教务管理的实效性,大都设置了教务科、学生科、后勤部、伙食科、资助管理科等具体的部门科室。这些科室每学期都需要积累大量的文档,对于这些文档的处理有些科室选择了盲目、随意处理的方式,将大量的文档堆积在一起,没有分类,也没有做科学的处理就存放了起来。久而久之,这些文档就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流失掉了。因此,本文就学校办公室文档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升文档管理工作的路径展开讨论。
一、学校办公室文档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的条块化分割较为明显,为文档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带了潜在的压力
对于学生而言最为核心的文档是学籍,目前每个学校都有专门的人员管理学生的学籍,但是受过专业化培训的人员却很少,对于学生有关学籍管理的文档的保全、使用、整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学校的行政管理的条块化分割虽然有助于教务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但是在文档的管理方面却存在很大的隔阂,需要不断的加强部门之间的交流协作。
(二)缺乏硬件设施导致文档管理工作徘徊不前
通常在中学阶段,学校领导对文档管理工作不重视,致使文档管理工作既没有制度性的安排,也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几个档案柜、几名业余的管理人员就构成了文档管理工作的全部。对重要的文本资源的留存没有清晰的制度设计,没有专门的人员对重要的文档负责。由于硬件设施的长期缺乏,导致文档管理工作漏洞百出,遗失、破损、混淆等现象常常出现。如果遇到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时,学校的文档将会遇到重大挑战。
(三)文档管理手段落后,文档信息利用率普遍低下
与过去相比文档管理的手段已经大大提高了,各类计算机软件的为学校文档管理提供了便利,但是由于受主客观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学文档管理的手段依然很落后,譬如:信息的录入、数据库的建立、资料检索、调阅文档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的问题。在信息录入方面:绝大部分的学校在信息录入方面很有限,只是将急需的一些信息录入了电脑系统,对于学生的学籍、档案、德育成长记录、班级管理经验、学校人事档案等信息则没有全面的登记收录。在数据库的建立方面,没有采取用科学的数据管理系统,将有效信息录入,只是对于一些具体的信息做了登记,数据的可信度低、数据散失比较厉害。资料检索方面更是落后,对于文档的信息一般不能通过微机调阅,必须通过人工查阅。
(四)文档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欠缺,管理能力低下
尽管地方教育部门会经常举办一些有关文档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但是真正将文档管理工作当事业干的教职工几乎没有。由于从事文档管理工作必须具备过硬的文字功底,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必须细心、用心、有耐心,而这样的人在中学有很缺乏,既是有合适的人选,本人也不愿意从事文档管理工作,因为从事文档管理工作的人员一般不会进入领导的视野,在评先选优方面也不占优势。因此文档管理工作成为被人忽视、被人淡漠的工作。
二、提升文档管理工作的路径
(一)创新文档管理工作思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行为,首先要有创新意识,有强烈的创新欲望,也只有如此才能有创新动力。学校文档管理工作要创新,就要改变既无动力,又无目说淖纯觯努力文档管理工作从“伸手派”变成先行官、创造者,形成文档管理工作由事后搜集材料变为事前介入、事中参与的新的文档管理工作理念。只有日日思变、天天求新,才能以超前的意识、超前的节奏、超前的服务赢得市场、赢得利用者的满意,才能让文档管理工作在学校范围引起重视。
(二)创新工作方式,优化文档结构,提高文档管理质量
作为文档管理人员首先自身要强大起来。学习能使人由柔弱变大强大,在办公条件受限的条件下文档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首先计算机技术必须灵活掌握,要做到能够灵活的掌握打字技术,能够熟练灵活的掌握各种计算机软excel、word、ppt等应用软件,对于学校的各种办公软件必须先知先会。在文档分类、文档收集、文档调阅、文档检索等方面要有新作为。利用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将学校各类信息收集起来建立数据库,随着学情、教情的变化要不断的完善已经建立起来的数据库。利用计算机文档管理系统将收集起来的数据进行分类,使各类信息能够通过系统检索的方式完成调阅。根据时间顺序将各类文档有序的加以排列,使学生的各类文档有章可循,教师、教务办公等文档能够随时调阅。
(三)完善文档管理设施,加强文档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篇2
现代企业中,办公室的实质是企业开展综合管理服务工作而形成的重要载体。办公室职能众多、责任重大,其主要责任包括为企业其他部门充分做好服务工作,同时做好职责范围内的管理工作,除此之外进行参政议政等方面的工作也十分重要。近年来,石油企业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引入了办公室管理,然而由于办公室管理过程中存在效能不高等问题,导致石油企业办公室整体管理水平提升缓慢。因此,文章对提升石油企业办公室效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石油企业中办公室主要职能及其重要性
(一)办公室主要职能
石油企业生产具有高度集中化特征,集中化生产需要高效管理。总的来说,办公室最重要的职责是服务好三个对象,即服务好一线生产活动、服务好机关行政运行活动以及服务好领导管理活动。具体来看,第一,办公室首先要发挥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办公室是一座桥梁,其为领导与一线生产员工间、一线生产员工间及各个部门间的沟通合作打下坚实基础;第二,办公室要扮演好“参谋”的重要角色,“参谋”工作一定要做到双向服务:一方面,作为企业管理层的“参谋”,对于上级提出的问题与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要及时准确起草下发,并进一步紧抓落实情况;另一方面,对于石油企业生产经营中反馈的信息,办公室要快速精准的传达给管理部门;第三,办公室要做好对企业各个部门的监督工作,监督政策落实情况,使得各个部门倒逼自身提高效率,促进石油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提升办公室管理效能的重要性
第一,有助于更快地速将领导思路具象化。石油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石油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离不开科学管理,而实现企业科学则需要高效准确的执行。办公室在石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担任的首要使命就是将领导讲话内容快速、全面和準确地理解,将领导希望完成的具体任务和详细要求进行准确地提炼。而后,办公室需要将领导思想和要求转变为易于理解和方便执行的政策。最后,需要制定一份易于执行且易于监督考核的执行方案并敦促相关部门落实工作。
第二,有助于实现石油企业管理链条流畅化。长期以来,石油企业因其生产特殊性,企业所需设备众多,人员众多,因而进行内部管理时,管理难度较大。这就要求办公室通过提升管理效能帮助企业改变管理思想僵化、体制机制较为落后等弊端。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石油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人员管理的灵活化。具体来看,办公室要协调相关运营维护人员对企业内部设备的流畅化管理,协助管理层组建运营管理团队,拓展管理思路。这有利于充分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不仅能够鼓励员工能够为企业发展出言献策,更能够使之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因此,办公室将企业管理链条流畅化,能够保证石油企业生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第三,实现企业管理过程可控化。管理过程可控化是当前石油企业面对的管理挑战,因此,办公室是否对领导指令给予充分的重视、是否能够全面理解灵活领导指示的真正内涵,并根据相应内容做出可控化的管理安排是石油企业办公室效能高低的重要反映。因此,办公室在管理过程中时刻要保证十分重视、全面理解,并对执行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企业各项工作能够完成到位,各级职能部门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管理过程的每一项环节才能做到有理有据、真实有效,最终实现管理过程可控化,推动石油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影响石油企业办公室管理效能提升的因素
(一)管理观念落后
石油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企业办公室的管理思想观念要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与创新。但是,部分单位的一些办公室管理人员由于对自身能力把握不够准确、定位不够清晰且受传统落后的管理观念影响,在旧有思维定式的桎梏下,即便在新的现代化办公环境中,仍习惯于以固有的传统思维模式与思考方式对待办公室工作,全局性较差、预见性不强。这种管理观念与管理思想上的局限性表现为在办公室工作中习惯进行简单粗放的指挥、监督与控制,对企业业务变化准备不足、对企业员工思想变化重视不够,使得办公室的管理效能得不到更好地提升。
(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完善的制度保障是石油企业办公室展开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企业发展办公室管理制度也在不断进行改进。然而,办公室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制度性不足,例如管理工作中权责混乱,其后果是为办公室工作人员有时需要超负荷工作的同时而在一些其他缺乏相关制度的情形下又执行处置一些事务不及时。总体而言,办公室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需要处理众多问题,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则会消耗管理人员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降低整个办公室管理效能。
(三)管理水平不高
一般来说,石油企业均为规模较大的企业,其办公室管理水平总体来看相对较高,但是石油企业作为传统能源企业,其办公室管理效能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大多数场景下,办公室管理工作仍以处理领导交待事物为主,管理工作中也包含大量的日常性事务和临时性事务。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办公室管理工作中经常忽视信息采集和调研工作的重要性,也没有发挥其应发挥的相关监督作用。究其原因在于办公室管理人员主动思考的意愿不强,监督能动性较低,管理水平提升速度较慢。最终使得办公室管理效能不高,因此,管理水平是影响办公室效能的重要因素,提升空间巨大。
三、提升石油企业办公室管理效能的有效建议
(一)更新观念,重视学习
在新时代背景下,石油企业办公室管理方式必须与时俱进,要做到对于传统管理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新观念、符合石油企业发展的观念运用到实际管理服务工作中。并且,更新管理观念、重视理论与实践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在字面意义上,更要将新理论、新观念运用到办公室实际工作中,勇于探索实践新的管理模式,打破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
办公室工作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要清晰地认识到知识与经验只有通过学习与实践才能得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管理经验,才能进一步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提升自我思想境界。办公室管理要注重培养创新思维,要克服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创造出适合本单位的新思维与新方法,使得石油企业办公室内部思维更加活跃、观念更为先进,最终实现管理效能提升。
(二)加强制度建设
篇3
一、师范院校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现状及问题
在高校专业布局调整过程中,多数师范院校也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从办学情况来看,由于缺乏定位,办学效果可谓“五花八门”。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专业定位不准确
师范院校开设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定位为教育事业管理或以师范教育为主的公共管理,不少师范院校不论专业办学效果如何、学生就业情况如何,盲目效仿其他高校的办学模式,缺乏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准确定位,没有形成适合师范学院的专业特色。教育部原专业目录认为本专业可授予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或医学学位,如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医学学位,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而目前师范学院由于专业定位不准确,颁发学位也差异较大。
2.培养目标不清晰
原国家教委认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3],范围较宽且缺乏针对性。师范院校是以教师教育为主,本应确立适合师范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但不少师范院校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没有确立合适的培养目标,采取适合学校发展特色的培养模式,不是范围更宽就是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对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缺乏明确的指导作用。
3.师资质量相对薄弱
由于起步晚,本专业教师多由相关专业教师转型而来,师范院校本专业教师基本是由管理类、思想政治类或教育类教师转型而来。近几年毕业的青年教师尽管有公共事业管理本科背景或公共管理硕士背景,但对专业教学、培养方案实施、专业发展方向等缺乏了解,本专业课题研究较少。从整体来看,存在着师资质量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实力不强等问题。不少教师对本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研究不深入,只是疲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无法有针对性地钻研适合师范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
4.课程设置不合理
师范院校公共事业管理课程的设置多数都是以教育类为主,或仿效其他综合院校专业课程的安排,沿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的层次设置,灵活度不够。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科门类划分专业课程,涵盖范围较大,公共课课时量大、选修课的选择余地小且开课随意,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不合理等问题;课程内容上存在着门类大同小异且划分混乱、部分课程内容重复、开课先后顺序不当等,对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缺乏实际意义。
5.学生专业技能不强
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培养是通过师范技能训练、模拟讲课、师范生讲课大赛等环节提高专业技能的。但不少师范院校并没有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定位为师范专业,造成专业技能培养很难准确界定。实习基地由于数量少、范围窄而流于形式,尽管有些师范院校安排了专业实习,但却存在着盲目草率、走马观花、指导匮乏等问题。学生无法从实习中获得任何收获,也就谈不上去解决实际问题,社会适应性较差。当用人单位问及师范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能处理和解决什么问题时,学生难以明确回答,就业市场上自然不受青睐。
二、师范院校公共事业管理办学的转变对策
1.合理控制办学规模
教育行政部门应重视本专业的开设条件,严格控制本专业的审批数量,避免盲目审批、盲目建设。针对师范类院校,要建立相关的专业设置评估体系和专业审批程序,重新对本专业的建设水平、社会效益以及人才供给和需求等方面采取规范化指导,确立有效的专业设置评估指标和体系,压缩师范院校开设本专业的数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组织专家对本省师范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开设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比较,依据科学方法排出等级和名次,在预测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布点调整,扶优淘劣,确保各省只有少数几个强势师范院校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从而有针对性地构建以教育事业管理为主的培养方向。
2.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通过生源、信息和就业市场等调节高校的教学,师范专业就业面较窄,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不能完全朝师范方向发展。要结合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以及非政府公共组织人才的需求变化、资源配置关系、市场走向以及信息动态的变化制定培养方案。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名称招来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基础知识学习后,到二年级应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三年级再进行系统专业学习并安排相应的专业见习和学年论文写作,或举办“创新试验班”,专门针对有“考研升学潜力”或“潜在就业实力”的学生制定新方案;四年级则根据专业方向到不同行业或就业岗位挂职实习,提交毕业论文。
3.完善课程结构
要根据专业方向开设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公共事业管理学等专业主干课,为学生系统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要依托专业特色,贯彻“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开设符合各高校实际的方向性课程,如,公共卫生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人口环境管理、公共财务管理、教育经济管理、科技文化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社会保障等课程,以此为核心开阔学生的视野。要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开设技术性、实用性课程,如,应用统计、管理文秘写作、管理信息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社会调查方法、管理定量分析等,为培养实际操作技能奠定基础。
4.提高师资质量
要以突出师范院校专业特色为基础,通过自学、短期在职培训、进修、学术交流等形式提高本专业的师资质量;让教师在当地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非政府公共组织挂职、担任顾问。要鼓励教师参加地方或全国举办的各类专业研讨会,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向国内名牌高校派送访问学者,或派教师出国了解西方国家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概况。学校要提供科研经费鼓励教师开展公共事业管理相关课题的研究,参与公共事业管理相关领域教材的编写,并由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发挥教材建设规范管理和分类指导的作用,省内高校、同类高校、名校与非名校之间还应定期交流,共同提高本专业教师的水平。
5.改进教学方法
本专业教学要体现知识、素质、技能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改进教学方法,减少理论课时,增加专业实验操作环节,通过建立电子政务实验室、模拟政务办公厅、电算会计、审计、统计实验室等[4],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先进设备和实验场所;应以案例教学为主,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和共同合作的能力。此外,还要加大本专业实习的力度,重视与当地政府部门及有关事业单位的合作,建立专业实习基地,由教师指导、检查和考核,落实学生的实习基地,做到不走过程、不搞形式。还应该通过“经验讲坛”活动,邀请政府部门官员、事业单位或社区管理人员到学校座谈,为学生传授工作经验或与学生交流探讨实际问题的处理方法。
6.搞好毕业分流
本专业学生不能像师范生那样通过教师资格证,毕业后到学校任教,而应多考级考证,多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行情;要将本专业毕业生分流为考公务员类、考研类和就业类三种,采取不同的技能培养方式。考公务员类毕业生:着重培养学生对我国公务员机制及公务员运行各项体制的熟悉和理解能力,聘请相关人员举办公务员培训讲座;考研究生类毕业生则着重培养学生探索和钻研能力以及自学能力;而就业类毕业生则应培养人际沟通、官方语言表达、具体事务处理、突发事件应急、政务调研、政务信息化操作、公文写作、公共政策制定与分析、办公室基本管理及办公设备的操作、社会调查与统计、网络应用等能力。
总之,师范院校开设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要确立科学的发展思路,了解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及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服务于本地区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保证专业发展的适应性和全面性,这样才能走出师范院校固定的办学模式,办好师范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参考文献:
[1] 席恒.公与私:公共事业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篇4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进步,土建工程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不断扩大,土建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是一个危险性很高的行业,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各类安全责任事故,因此,提高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土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土建工程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的总称,是指使用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完成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的生产活动和工程技术。现在,一般的土建工程项目包括:房屋、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施工进度管理主要是指施工项目经理部根据合同规定的工期要求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并以此作为管理的目标,对施工的全过程经常进行检查、对照、分析、及时发现实施中的偏差,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工程建设施工进度计划,排除干扰,保证工期目标实现的全部活动。
土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活动,并且对生产要素过程控制,使生产要素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得以减少或消除,达到减少一般事故,杜绝伤亡故的目的,从而保证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土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施工人员安全管理、施工机械及设备安全管理、施工安全管理内业四个组成部分。
2.我国土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由于土建工程施工具有高处作业多、露天作业多、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手工劳动多的特点,导致很多工作人员失误操作过多,容易发生事故。此外,土建项目工程施工作业环境差而艰苦、立体交叉作业较多,其施工过程中的相互结构也较为复杂,碰到进度安排不合理的时候还会有工期紧而要求加班完成,所以以上的各种程序都需要多单位各部门相互协作,相互沟通和协商及相互配合,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好,防护不严,衔接不当,容易导致互相伤害。最后,土建项目工程施工中临时员工较多,而且流动性比较大,其中,农民工约占总数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有的工地甚至高达百分之九十五,造成了工作主体的不稳定性。以上这些特点说明了土建项目工程施工其操作过程中危险性大,劳动力强,突发性强,发生伤亡的频率较高。因此,施工现场必须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施工安全技术,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
3.土建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3.1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在建筑土建工程施工现场,很多施工人员在施工中缺乏合作精神,自我约束能力较低,而且在施工过程中有擅自离岗的情况,加上安全管理人员没有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导致施工现场安全隐患丛生。此外,施工单位缺乏对于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员工不带安全帽,不系安全带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每一个细节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伤亡事故。
3.2施工环境存在不安全因素
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环境及地理位置复杂,施工现场机具设备多,作业量较大,工期时间较长,露天作业多,建筑物与地质环境关系密切,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更多,生命危险问题比较严重,施工过程中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很容易发生各种安全事故。所以,在土建工程施工中,企业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做到全方位到位。
3.3施工安全管理力度不足
一些项目建设过程中一部分的施工管理人员对于安全责任的认识不到位,不够重视。管理过程中,也会存在没有将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位,没有真正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大责任。于是,出现了安全管理力度不足,责任制度不健全的现象。相当一部分施工单位仅仅将安全施工制度写在纸上,不仅没有落实到施工当中,而且没有与员工签订安全保证责任书。在部门设置上,甚至有些施工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的安全员,安全施工监督十分薄弱。
4.加强土建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4.1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土建工程施工中现场的财、物、人、工程质量、安全等都需要相应的管理,土建工程施工的复杂性要求在工程施工中有高水平的管理团队,所以在土建工程施工中要有严密的组织机构进行现场管理。就要求在施工中从负责人到工程项目经理再到各施工小组都需要加入到现场管理中,构建自上而下的现场管理网络,明确主要的管理机构,配置合适的人员,使所有管理者明确自己在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责任,形成各层级都有人负责,各层级都有人管理的体系,对土建工程的施现场形成全方位的管理。
4.2建立完善安全管理监督体系
在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的监督检查能够即时发现并消除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对现场进行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能够很好的落实规章制度和即时纠正违章施工、违章指挥的行为,不断寻找改进施工安全环境的措施并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对现场的施工进行监督管理,开展定期安全检查,还能够促进标准化施工作业,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只有实时监督管理才能即时的发现施工生产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行为,并即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
4.3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目前很多施工企业没有对新招进来的临时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工作,教育工作应该包含安全知识和劳动技能和相关劳动法的普及,教育之后还得进行一些考核才能到工地上工作,没有足够的安全教育工作容易导致施工工人缺乏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水平低,安全事故发生率高。 因此,在土建工程施工中企业要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了解相应的安全知识,在施工中可以按照安全施工规范进行,提高安全操作水平,避免违规操作。对新招进来的要有严格的考核,对老员工也要定期进行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以及安全意识的强化,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将安全管理落实到每个区域每个部门以及每一位施工人员。以最大程度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4.4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
员工的施工技能掌握的情况, 直接影响着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所以,土建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增强每位员工的施工技能知识,并且增强企业教育,把企业文化渗透到每位员工的内心里,不走过场、不搞形式,让员工在心里认可企业。 因此 ,土建企业应该进一步完成施工员工的培训体系,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就施工技术方面以及施工的安全自我防范方面进行重点的培训,通过进行培训,让施工人员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施工水平,还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施工安全防范意识,提高施工的安全度,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
5.结语
我国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土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也存在很多问题,出现了很多安全责任事故,对人们的生命及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土建单位要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安全管理监督体系、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来加强土建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优化土建工程施工质量,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城市化的建设中,施工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将起着核心作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不仅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建筑质量,同时还是工程在今后安全使用的保障,还是施工企业的信誉保障,因此,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对建筑施工的管理,从而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安全的施工。
在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安全管理是贯穿整个工程的纽带。安全管理工作能有有效的得到落实,和工程的管理人员以及现场的施工人员是分不开的,因此,要想彻底的落实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施工方面的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共同努力。这就需要管理人员能将管理彻底的落实到工程中的各个环节,同时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以及安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能及时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不仅是影响施工企业发展的核心,同时还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源头。由于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对施工安全管理的认识不足,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的重视起安全管理的作用,以至于在施工的过程中留下大量的安全隐患,导致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在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安全管理得不到落实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其主要包括:首先,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安全生产责任无法确切的得到落实,以至于在发生安全施工时,安全管理人员之间相互推卸责任。其次,一些工程的承包人为了一位的赶工期,在施工的过程中只注重工程的速度,从而忽略了工程的质量,留下了大量的安全隐患。最后,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材料采购人员在采购材料的过程中,往往以此充好,使施工材料不能符合施工要求,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2.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
在建筑施工的构成中,大多数的施工人员来自农村地区,自我保护意识较弱,缺乏一定的施工技能。在操作大型的施工机械时,由于技术水平有限,经常会出现违规操作。而施工企业往往为了节省成本,通常没有在施工前对这些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培训,因而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其本身的认识不足,缺乏安全意识的同时,加上安全管理工作的不到位,从而很容易留下安全隐患或是引发安全事故。
3.缺乏对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不但包括对危险源的识别,而且必须对其性质加以判断。但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往往由于施工人员没有准确识别危险源的能力,从而造成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建筑施工现场,其主要威胁源有: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深基坑坍塌、触电以及机械伤害等。一些企业的施工人员在没有辨识危险源的同时,相关的有效措施也得不到加强落实以及没有及时的对多发性事故展开专项治理,以至于造成的安全事故有增无减。
三.加强建筑施工管理的措施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不仅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还能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同时,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仅仅靠施工企业的管理也是不行的,它需要施工人员以及施工企业双方的配合。因此,就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方法,提出以下几种措施:
1.制定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
在加强建筑施工管理的措施中,首先应制定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在制度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中,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将安全责任具体的落实到安全管理人员身上,使其能将管理工作落实到具体的施工环节中,认真仔细的检查施工中的每个环节。其次,要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机制,对发生事故或安全管理不到位的人员,要给予严厉的惩罚。最后,在制定完善施工管理制度时,要加强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对施工管理的重视。只有这样,施工管理制度才能得到完善和落实。
2.加强对现场施工的管理
在加强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中,施工现场是管理工作的主要落实现场。因此,在加强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现场施工的管理。在现场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加强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施工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同时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源头。其次,要加强对施工人员施工技术的管理,使其在施工的过程中,正确的运用施工技术,避免违章操作。最后,要加强对现场环境的管理。从而使施工人员能及时的掌握现场施工环境,从而有效避免安全施工的发生。
3.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以及安全教育
在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以及安全教育中,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加强施工人员技术培训的过程中,能使其通过培训,在施工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施工方法,尤其是在大型施工机械的操作中,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从而提高了施工质量。其次,在对施工人员培训的过程中,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不仅能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还利于在今后的施工中端正自己的施工理念,从而能安全施工。
4.加强对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
要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有效办法就是在施工前能准确及时的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进行识别,从而对其进行有力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将施工风险降到最低。在施工现场,常见的危险源有:施工生产用电、高空作业、高空坠落以及特种气体等。在施工现场,一旦为威胁源辨识确定,就必须及时的疏散现场作业的每一位施工人员,同时设置威胁警示牌。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移动或靠近。同时,施工企业要尽快的拿出相关方案进行解决,从容能及时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不仅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同时还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就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杜绝因错误的施工方式留下安全隐患,从而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威胁的同时,还影响着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今后的运行发展。由此可见,施工安全管理在施工的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将管理中的各个事项具体的落实到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只有这样,才能建造安全的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江国庆,苏敬忖.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问题及对策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33)
[2]刘文芳.浅谈怎样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6)
篇6
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建筑市场安全管理不完善
我国的建筑市场体系庞大,设计的环节也多,在建筑市场中有一些工程重视建筑的质量,但是在建筑的安全方面没有投入资金,在建筑施工中安全的管理工作也不到位,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一些建筑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在拿到施工工程后,把工程分割成几部分,每个部分由不同的施工团队在进行施工,但是每个团队的施工理念和施工方法不同,不同的施工队完成的任务也给工程留下了安全隐患。还有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省工程的成本,缩减了建筑中用于安全管理的经费,没有多余的资金购买安全设备和工具。在施工现场出现安全问题时,没有相关的设备能够及时解决问题,使事故的影响扩大。
1.2 工人自身缺乏自我防护意识
建筑行业需要的施工人员多,对人员的素质要求没那么严格。根据统计,我国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中农民工的占比多,占据总员工的90%以上。这些农民工都是在农耕结束后,外出打工的人员。农民工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对于安全操作以及安全管理的认识不足,没有正确的法律观念,在施工中,常常违规操作。由于农民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弱,在施工中出现安全问题时也不能解决问题。相关数据表明,在施工现场出现伤亡事故中,农民工的伤亡人数也是最多的。除了农民工外,还有一部分的施工人员在没有经过安全培训后就上岗作业,尤其是一些危险的工种,对施工环节不了解,不能熟练的操作施工设备,在上岗中也没有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导致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
1.3 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在建筑施工中,建筑企业要有安全责任制度,在发生安全事故时,相关的责任人要对事故负责。可是,我国的多数建筑企业安全责任制度不完善,在具体的施工中,没有负责人,安全管理的工作也不能在施工现场具体落实。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没有相关的安全意识,弱化了建筑现场的安全管理。尤其是在承包工程中,承包商只负责施工的部分,对于安全管理漠不关心,有的承包单位甚至只是收取管理费用,却没有实际的管理,安全管理也是形同虚设。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也不及时解决。导致施工现场工序混乱。
1.4 对重大危险源认识不足
在建筑施工中,火灾、高空坠落、触电等是施工现场经常出现的安全问题。在发生安全问题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在施工现场要对以上的几种问题加强管理。但是,我国部分的建筑企业以及施工单位对于经常发生事故的危险源认识不足,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不能排除安全隐患,却使安全问题越演越烈。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2.1 完善管理制度
针对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制度不到位的问题,要采取措施,加强监管体系的建设,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建筑企业而言,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把安全管理的措施真正的落实到具体的施工环节。对于施工人员也要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在建筑施工中,要严格遵照安全施工的方法和原则,在购买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时,要选择质量合格的建筑材料,避免在施工环节出现安全问题。施工单位还要提高安全生产的法律意识。在生产中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出现违反法律的事情追究其责任。
2.2 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全员安全素质
施工人员是建筑施工的主体,施工人员的素质也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的质量,因此,要提高施工人的素质,对施工人员实行必要的培训,学习施工技术和方法,在具体的施工中,施工人员的施工方法要规范。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使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提高。在施工现场发生安全问题时,也能够及时的解决问题。
2.3 加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监督检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
企业要逐步实施由过去的告知性安全检查转为随机性检查、抽查、巡查,避免突击整改、增大投入、掩盖问题,必要时应采取旁站式监督。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重点开展高处作业、触电、土方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火灾等多发性事故的专项治理。
2.4 理顺企业安全工程学科的学术地位,积极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和企业评价工作
据权威媒体报道,国家有关机构拟打算将安全学科从原来的二级升为一级,并将“安全工程与技术”更改为“安全科学与技术”。这一变革将提高安全科学的知识含量、适用范围、技术水平并进一步规范化,势必会加快我国与国际先进安全科学技术和管理工作的接轨工作。企业应积极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以保证本单位的安全工作顺利开展。
2.5 严格执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发生事故后要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事故上报和调查、分析,事故的处理坚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落实防范措施和进行群众教育,从根源上起到举一反三、警钟长鸣的作用与效果。对违章、违反操作规程的人员要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尤其是对屡次违章、违反操作规程的单位和个人要从重处罚,并按照《重大事故行政领导责任追究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结束语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而推行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是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有利于改善施工现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有效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政府、行业、企业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推行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建设,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周剑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
[2]丘雄欧.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0).
篇7
由于逐渐创新科学技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在电力工程建设发展中充分应用和创新先进科学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推进了电力工程自动化发展进程,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在全球的发展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提升。相比工业发达的国家,我国在电力工程自动化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上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和突出的优势,然而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因此,本文结合我国当前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现状,针对突出问题展开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而为我国电力自动化施工管理奠定基础,为其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1、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电力工程自动化的施工管理最为突出的发展现状是,通过施工图纸进行预算,强化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同时强化合理的控制施工中的技术人员以及材料设备等施工的损耗,在电力工程基础设施的筹建的企业中,通常选用内部定额的形式来进行预算,加强企业的内部成本控制的管理模式,来开展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的管理工作。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施工的管理与技术不断提升过程中,由于自动化施工项目日益增加,造成电力工程建设的施工和管理等多方面产生了大量不确定的因素,因而造成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中问题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 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电力施工项目不断增加,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整个电力工程的建设难度系数都会变大,承接整个工程项目的企业也会有很大的压力。这就使企业在对整个项目进行研究的时候,没有办法做到细致和精确,使得电力工程的难度系数增大,这是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
1.2 施工管理流程不合理
目前,在对电力施工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合理但是又实际存在的问题,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操作时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出现违规行为,使得在最终审核、检查验收和决策预算等关键步骤没有很好的控制和组织。电力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操作不规范已成为比较常见的问题,导致电力工程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不断累积和潜伏,对电力工程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电力工程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问题。
1.3 管理环节过多
在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物资设备较多,造成能供应的物资设备严重匮乏。通常而言,物资生产厂商生产的产品较多,难以确保各个产品足够的质量,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应用的大量物资质量不过关。实际上电力工程应当严肃谨慎,如果工程中出现任何细小的问题,或者在建设项目工程中使用的产品不达标,则可能导致安全方面不过关,存在大量的隐患,将来不利于电力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发展。在电力施工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产生的问题均会严重影响整个工程的发展,难以顺利开展电力工程的各项管理工作。
2、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质量管理
在工程建设中,质量至关重要,在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过程中,质量计划的编制和质量保证和有效控制,都是其项目质量的核心所在,此外,确定质量宗旨、确定工作目标,在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中采取编制质量计划、强化质量监管、提高安全性等内容,实施健全完善的施工管理都发挥着的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而言,必须遵循有关电力工程的法律法规,严格制定统一的施工标准,设计科学合理的文件,根据工程合同对项目安全与经济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规范具有极大的必要性。保证电站机组一次性点火成功且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运行,进而保证有效交付电厂顺利开展商业运作,实现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质量目标。电力工程的自动化施工的质量控制是采取不同的作业技术和活动来满足质量需求,用监控的项目活动过程和结果来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并判断工程质量是否达标,便于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法来消除不合格因素,保障了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的质量。加强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质量的管理有利于从各个方面对项目的施工技术进行加强,更能促进工程的有序进行。除此之外,电力系统自动化能在有利的环境下投入使用全依赖于实现了电力工程自动化的质量管理。
2.2 完善成本管理
资金在任何项目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施工成本管理技术是控制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的成本的有效措施,其能够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电力工作发展过程中一直需要考虑的话题。施工成本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全局把握,在项目招投标前期,根据设计的内容,对项目施工所需要的材料、设备进行监督控制,并制定相应的预算制度,以大体型把握施工的成本。②分层细化的对项目进行研究,对工艺材料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最小化的节约成本。
2.3 强化安全管理
施工作业中包括了大量具有危险性的带电作业与高空作业,这些作业的安全系数较高,风险较大,因而也使得电力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对防范施工现场安全技术工作与安全监督以及管理等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安全管理能实现充分保障顺利实施电力工程,做为一项关键技术在施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要做好施工环境的调研工作,对施工的现场环境、地理形态等进行现场的勘查与细致的记录,及时发现并排除现存的安全质量隐患等问题,加强施工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在制定施工方案与图纸的过程中,对于安全的管理进行技术安全应用和安全措施的编制,充足的发挥现场施工内的安全警告标示的提醒与防护作用。在积极开展施工安全教育与宣传工作过程中,增强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其施工安全意识,培训和考核施工人员安全技术方面的知识,将设计方案的施工安全技术贯彻落实到位,并有效应用安全措施;针对现场应当积极做好安全防卫工作,特别是危险系数较高的作业,要采取保障安全措施,对施工期间的动态进行实时跟踪和掌控,对于施工期间的违规操作,未能根据操作流程执行的施工行为,在现场立即纠正,严格按照要求实施施工管理等。
2.4 使用现代化管理软件
通过专业的现代化管理软件合理控制进度,并且有效控制费用与资源管理,不断适应项目软件的需求。这一软件的作用为平衡和优化资源配置,根据进度的需求,充分考虑施工承包商的人力资源,在确定的工作量的基础上合理制定和现实相符的科学的进度计划,而不仅仅是根据积累的经验确定定性计划。在工程管理实际中,通过现代化管理软件有效提升管理效率。
3、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各行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电力资源。但是,在我国电力行业目前发展的背景下,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有效解决,唯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才能保证有效实施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进而实现顺利发展电力行业。
参考文献:
[1]闫军杰. 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 科技展望,2015,
04:106.
篇8
一、我国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在施工活动中,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部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通过对生产要素的具体状态进行控制,减少或消除施工中的不安全行为和状态,不引发事故,实现项目的效益目标。然而,目前我国在建筑施工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建筑市场管理有待改善
当前,在建筑业时常存在着这样一种普遍现象:重质量、轻安全、最低价中标和包死价工程,从而使得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或完全没有安全管理的经费。一些公司在中标后,将工程层层分包给有关的专业施工队伍,甚至有一些建筑企业为了拿到工程不惜恶意压低价格,用于安全生产的经费被忽略,在中标后无法拿出多余的经费购置安全管理必要设备、器材、工具及宣传资料等。因此就导致施工现场的混乱,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建筑施工人员自身存在问题
施工人员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目前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80%以上都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普遍未经过基本培训和教育,缺乏安全防护意识和安全知识。比如,工人在高空作业时如果安全意识淡薄,存在麻痹思想或者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不佩戴安全带无关紧要,结果往往因此导致自己甚至对他人造成安全事故。另外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野蛮施工。如:非专职机械操作人员擅自操作机械,造成机毁人亡;电工在接线时,不将电闸关闭,带电操作造成触电身亡;工人在脚手架上作业不戴安全帽、穿拖鞋以及不佩戴安全带,不小心失足,造成坠落死亡;高空拆架拆模,架杆、模板往下乱扔,砸到地面施工人员造成坠物打击死亡。
3、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安全管理更是不可逾越的红线。施工现场安全范围十分广泛,内容涵盖人员、脚手架、防护、临时用电、机械、支护、环保、环境卫生、消防保卫等各个方面,且贯穿于工程从开工到竣工的全过程,涉及参与施工建设的各个专业。安全管理机构被合并、安全管理人员被精简,专职安全员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很多安全员技术素质差,对安全管理知识知之甚少,既不能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又不能履行专职安全员的职责。
4、建设单位任意压缩工期,安全资金不到位
当前,不少工程由于建设单位任意压缩工期,使得本已紧张的工期变得更加紧迫,无形中加重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加了不少加班时间,特别是夜间施工频繁,增加了安全隐患。其中建设单位安全资金不到位,使施工企业的安全投入捉襟见肘,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安防设施大打折扣,甚至不符合安全规范。
二、我国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思路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建设工程安全直接关系广大工程建设人员的生命安危,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充分认识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坚决克服忽视、轻视、侥幸和麻痹思想,做到警钟长鸣、居安思危、言危思进、常抓不懈,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
2、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加强技术措施
按照《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要求,严格落实各方安全生产责任,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项目工程技术人员还应根据施工现场的自然条件、材料机具、劳动力的供应情况等,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制定出最经济、最安全的施工技术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所有施工人员均要熟悉并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各种房屋、库棚、料场等要符合公安部门的安全距离规定。室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在加工场和吸烟。
3、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只有教育培训到位,才能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从本源上减少和杜绝安全事故。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要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通过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企业农民工和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作业技能,规范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减少并杜绝“三违”现象,做到“三不伤害”,实现安全工作由“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实现企业安全生产。
4、加大监管力度,加强监督检查
篇9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Some quality problems; Management method;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从立项、筹备、勘察、设计、采购、施工、监理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经历了多个环节,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过程,由于建筑工程的涉及面非常广泛,根据其内容一般划分为: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与桥梁、水利水电工程等三大门类。而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有许多,不仅仅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误差而造成质量事故,更多的外部因素如地形,地质,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设施设备,国家政策以及地方法规等等,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
一、建筑工程质量的定义及内涵
建筑工程质量,是指反应建筑工程满足相关标准或合同约定的要求,包括其在安全、使用功能以及在耐久性能、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显和隐含能力的特性的总和。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及GB/T50375-200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中的定义及要求,在我国范围内进行的项目建设,必须执行该标准进行施工质量评价及验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应依据建筑工程本身的特点和特性按照工程部位系统的分为地基及桩基工程、结构工程、屋面工程、装饰装修工程以及安装工程等五个部分。
二、建筑工程质量特点及存在问题分析
相对于其他的工业产品生产,建筑工程有着特殊的质量特点:①建筑工程由于其特有的单一性和不可复制性,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自身特定的地质地理环境、设计使用要求和周边系统小环境,因此不像工业产品那样具有统一的标准和控制管理手段可以流水线生产。②建筑工程的不可逆性。它的单一独特性注定了他只能是一次性的生产过程,其质量控制也只能是不可逆的唯一过程。③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往往由于非标准化生产及人为因素造成。④单一成本过高,不存在废品和残次品概念,无法被放弃,只能在质量问题上慎重处理、严格控制;⑤出现所有的质量问题都必须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和修缮,不存在降级使用。
国家标准规定,建筑工程质量应实施目标管理,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在项目开工前应该制定目标,进行质量策划。而其中实施创优的工程还应该在承包合同中明确质量目标以及各方的权利责任。建筑工程的质量应该推行科学管理,强化工程项目的工序质量管理,重视管理的质量保证能力和持续改进能力。根据每个工程部位及系统的不同,应该按照工程质量的特点,从质量保证条件、性能检测、质量记录、尺寸偏差、限值实测及观感质量等五个方面严抓评价及管理。目前建筑工程质量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权责较为突出的问题:
1、设计单位设计问题:①设计不足造成基础沉降。设计单位忽视地质勘察及设计准备工作,未能按工程地基特点进行设计运算,控制沉降系数,对应力裂缝没有考虑相应的结构处理措施,使建筑物沉降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导致建筑物基础整体沉降、不均匀沉降和产生裂缝。②设计错误造成变更过多,延误设计周期及施工周期。由于设计基础及提资环节的错误造成的图纸无法施工,而且在图纸会审时未能发现,设计错误问题要到施工过程中才逐步发现,容易造成窝工及返工现象。③部分设计人员跨专业设计,不熟悉专项标准,比如消防设施及配套标准等,部分土建设计专业人员未能准确理解,导致设计时出现无法满足消防要求的布置。
2、施工单位管理问题:①施工单位管理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技术素质低,管理水平差,无能力保障施工质量措施的实现。②施工记录遗漏、遗失,甚至未做记录,到竣工验收时临时补齐,造成施工过程各控制点原始资料无法反应真实质量控制情况。③材料质量控制不足。材料进场时没有进行严格检查,部分进场的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缺少的出厂证明、技术合格证及质量保证书及技术鉴定文件。④基础验槽、钢筋隐蔽及混凝土浇筑等隐蔽工程未按照要求进行隐蔽验收即进行下一道工序,导致竣工验收无法补齐检验检测资料。⑤未严格遵照施工组织方案进行施工,缺乏检验手段,遗漏施工工序。⑥施工人员安全教育不足,如焊工等专业岗位任用非专业人员,技术岗位没有持证上岗或者一证多用。
3、监理监管责任:①专业水平不足,组织图纸会审深度不足,未能发现图纸错误。②对隐蔽工程及大面积混凝土施工验收及旁站监控不足,导致发现问题无法弥补。例如大型混凝土的空鼓及沙砾现象等,均是监理工程师监管不到位的结果。
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办法
要严格抓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则必须从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及确保施工方案最优化等几个方面作出统筹管理,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办法。
1、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与各相关单位应通力配合,严抓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应充分发挥住宅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积极性,通过完善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和推进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和集中攻关,集中解决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各单位个环节问题,鼓励采用先进、适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通过不断提升建筑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和整体效益,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2、配合国家标准地方应根据实际情况颁布相应的实施细则,采取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法,通过制定相关防治导则、办法、指南、措施等对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个阶段进行有效控制。建筑工程全程涉及地基与基础工程、地下防水工程、砌体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地面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屋面工程、给水排水和采暖工程、电气工程、通风与排烟工程、电梯工程、智能建筑工程和建筑节能等环节,各个环节具有各自的专业性和独特性,除了使用自身的行业标准外,也必须归属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控制体系范畴,才能保障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具有系统性、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3、同类建筑产品施行产业化标准模块设计及施工方案。例如变电站、普通民用住宅等可以采用同质设计方案的建筑工程,应该采取标准化模块设计,让建筑工程逐步纳入社会化大生产范畴,做到设计标准化、系列化,建筑施工集约化,项目投资社会化、多样化、专业化,最大程度上规避单一人为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
4、引进国际建筑工程建设先进经验,创新发展我国住宅建设科学技术,提高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
5、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协调努力,严抓质量责任。
建设单位应设立质量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人员,加强过程控制和验收管理,履行相关质量职责,对建筑工程建设过程及保修期内发生的质量问题,尽快查明原因并督促采取措施进行修缮。
设计单位所提供的设计文件必须满足抗震、建筑节能、日照、采光、隔声、通风等需求,单位内部质量管理必须满足设计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设计成品必须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及各专业行业相关规定。在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对施工单位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从源头上消除质量通病。
施工单位必须对项目实施定期、有效的质量检查和管理,在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标准和防治质量通病的控制措施,并经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进行有效实施。
监理单位应当依照通过施工图审查的设计文件,包括重大设计变更重新审查后的设计文件对施工质量实施有效监管。将建筑工程结构质量、使用功能、节能和建筑材料抽检作为监理工作的控制重点,并按有关规定做好旁站监理和见证取样工作。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对质量控制措施是否到位、效果是否达到要求进行专项检查,督促相关单位做好相关的分部检验。
四、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相关人员必须做好各个环节问题的处理工作,让每个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针对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办法必须全面落到实处,才能够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一、新形势下中职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深入推进,中职班级管理也逐渐走上了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管理科学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由于科学的管理理念指引,缺乏正确的管理方法,很多中职班级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过程当中,还没有完全摒弃传统管理方式,导致了管理水平和质量的低下,亟待解决。
(一)社会思潮对中职学生影响较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社会上出现多种思潮,社会思想更加丰富、多元,对于中职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相比以往,现代的中职学生个性更强,独立性也更强,对于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中职学校班级管理面临的形势更复杂,对于管理者的要求也更高。
(二)管理理念落后
开展中职班级管理,其中的核心就是处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由于传统中职班级管理理念的限制,很多管理者将自己摆在班级的主导核心位置,自己高高在上,与学生存在一定的距离感,认为自己和学生出于不平等的地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教师在管理过程中缺乏人性化手段,管理方式粗暴,不注重管理细节,忽视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而将管理着力点放在了班级秩序的维护和整顿上,这种舍本逐末的管理方式,成为制约班级管理水平的一大瓶颈。在这样的传统管理理念下,久而久之,学生与管理者产生疏离感,学生对教师缺乏足够的尊重,更多的则是畏惧,直接制约了中职班级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三)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通道
在传统的中职班级管理过程当中,班级管理活动呈现出“单向特征”,即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发号施令,学生则只是单纯的遵守,学生的感受和想法没有反馈渠道,也不敢向老师反映情况。由于缺乏畅通的沟通渠道,学生的意见和想法不能得到及时回应,教师也就不能改进自身管理方式,造成了班级氛围与环境的固化,学生的活力得不到激发。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主动性不够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二、新形势下提升中职班级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践行“生本理念”管理思维
提升中职班级管理水平,首先要从管理者的管理思路人手,要践行“生本理念”,将学生放在管理工作的核心位置,从尊重学生自主性,挖掘学生个人潜力人手,探索新型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创新教学管理工作,转变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是重中之重,对于提升总体管理水平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教学工作中,教学管理工作者要将学生的需求作为自己开展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重视学生诉求,从学生实际出发,按照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理念,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虚心接受学生的想法和批评,敢于面对自身不足,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勇于创新,树立服务型的教学管理思维,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二)注重管理方式和语言的和谐性
在中职班级管理当中,教师的信息都是通过语言来传达,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教师在进行活动安排和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要充分发挥语言的艺术性,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现在的中职课堂上,很多学生都是“90后”,甚至是“00后”,对于语言有着一定的敏感性,因此,在开展中职管理过程当中,可以适当运用一些网络热词,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与学生之间的代沟和隔阂,提升管理的效果和水平。
(三)形成中职班级管理合力
篇11
一、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初中班主任教育与管理的对象是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叛逆、不安分,同时这一阶段也是学生性格逐渐形成的阶段。鉴于此,社会与家长都对班主任寄予厚望,对他们的要求一高再高,这无形中使班主任在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很多班主任没有及时地将这些压力排解,导致重压下他们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班主任的正常工作,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
2.班主任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很多班主任仍坚持传统的管理理念,对犯错的学生采取严厉的惩罚与批评,管理方式简单、粗暴,缺乏耐心和细致的思想工作,导致学生几乎是因为畏惧而承认或是改正错误,而不是真正地认识到错误的存在,难以在错误中吸取教训。这种教学和管理方式缺乏对学生的引导,会给学生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既难以实现管理目标,又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二、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对策
1.转变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班主任要对学生充满关怀与真诚,要对学生饱含真情,要像雨露一样慢慢滋润学生的心田,要像黑暗中的灯一样来指明学生的道路。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要教育感化、启发引导,而不是惩罚与谩骂;要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自尊心,积极鼓励学生发现自身的长处;注重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自觉、自信、自重。班主任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锁的钥匙,只有认清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去关心、教育和管理他们。
2.认真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正经历着生理与心理的发展与蜕变,这时候他们都非常叛逆,既想挣脱家长的束缚,又想抗拒班主任的管教,他们想要自由。其实,初中生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和迷惑。如果这时他们不能清楚地认清问题,正确地进行分析,就很容易步入歧途,导致形成扭曲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难以与社会相融合。因此,班主任必须做好初中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采取多种手段引导他们正确看待问题,加强他们抗挫折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他们的错误要给予理解和宽容,鼓励他们勇于承认错误并积极做出改正。通过班主任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初中生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要想做好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就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采取科学的管理办法,将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班主任应具备一个教育者和领路人必备的心理素质,带领好一个班级的全体学生,不让任何一位学生掉队,让学生感觉到班集体的重要性。综上所述,在日后的教育中,对班主任管理工作应给予高度重视。
篇12
在当代的经济条件下,企业在进行办公室管理工作时,需要对以下问题予以关注;第一,办公室工作要为领导的决策提供辅助。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过程中,要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够对当下市场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情况进行较好的把握。这就需要办公室人员集体智慧的发挥,保证决策更加科学。第二,能够对内外关系进行较好的协调。在进行办公室工作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对外联系,能够对重要信息进行搜集、获取,保证信息畅通。第三,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现代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未来发展情况,而要想实现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必须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办公室管理要从这一方面入手,加强规章制度制定。第四,加强对档案和文件的管理。档案和文件管理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关系到了企业的管理工作。现代化企业在进行档案、文件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做好资料保管工作,为企业管理贡献力量。
二、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任务多,工作量加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市场竞争加剧,为了更好地发展,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企业对外联系加剧,并对信息搜集和处理工作的任务量也随着增加,这就导致办公室的工作任务增多,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大。在进行实际办公过程中,由于业务量加剧,会导致员工的工作质量下降,或是导致其他问题的出现。这样一来,办公室工作过程中,对企业的辅助作用可能随之降低。
(二)工作积极性差
从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薪资水平来看,相对于其他岗位而言,工资较低,这就导致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难以提升,从而导致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够很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于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相对较少,很多企业并未对办公室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挫伤了办公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在工作上就会粗心浮气,从而不能保障其工作质量。
(三)员工综合素质低
在我国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许多企业办公室人员秉着有事就做,无事就等的原则,工作主动性差,企业对于办公室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在聘用工作人员过程中,对员工的素质考察较为欠缺。同时,缺乏对办公室员工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导致员工素质较低,不利于企业办公室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三、管理工作的创新及实践
(一)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
随着企业办公室员工任务不断增加,如何对工作任务进行较好的处理,需要员工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要注重对员工进行培训,能够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抱怨情绪进行较好的解决,提升员工的工作责任心,使其能够更加认真地工作。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使员工能够快速地处理工作任务,从而提升办公室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企业通过开展培训工作,不单单提升了员工的工作能力,还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合作精神,从而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
(二)抓好重点工作
针对我国目前企业办公室繁重的工作任务,企业应该提升自身的规模,对办公室工作的重点内容进行把握,能够分清主次,集中力量对主要矛盾进行解决,从而协调次要矛盾,对次要矛盾进行较好的处理。同时,注重对员工的工作任务进行分配,使员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保证工作高质量完成。在对外业务接待过程中,员工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热情的服务态度进行应对,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三)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
办公室工作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与企业的管理制度有着极大的关联。我国当前企业要想保障办公室工作顺利开展,首先就必须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并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加以完善。企业制度是维系企业作为独立组织存在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首先要针对企业的办公室工作,要注重制定科学化的管理制度,能够对办公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较好的解决,从而为员工进行工作提供一个规范,使员工能够在这一规范下,对办公室工作进行较好的处理。其次,要注重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能够对表现好的员工予以奖励,对表现较差的员工予以惩处,使办公室员工在工作中,能够高度负责,提升办公室员工的工作水平。激励措施的利用,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升企业办公室工作水平和效率。
四、结语
现代化企业的快速发展,办公室工作的重要性越显突出,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企业要对办公室工作予以重要认知,能够结合当下发展形势,对办公室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同时,企业要注重为办公室员工提供较好的物质保障,采取有效地激励措施,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办公室管理工作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作者单位为甘肃顺达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李晋成.浅谈煤矿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3(08).
[2] 吕凤利.浅谈对企业办公室管理的认识[J].现代营销,2010(11).
[3] 巨轮.浅谈办公室工作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2012(01).
[4] 李召珉.办公室综合管理工作策略谈[J].现代营销(下),2015(8).
篇13
一、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对企业的管理运行产生着影响。而当前在企业办公室管理中,其行政管理实现精细化,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着企业办公室的行政管理精细化。针对当前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缺乏精细化管理目标
在办公室行政管理中,想要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需要有一个完善、明确的精细化管理目标。在办公室行政管理中,没有明确的精细化管理目标,没有绩效考核体系等,在遇到管理上的问题后,就会出现相互的推诿等问题。在行政管理精细化实施中,没有明确的管理目的,对精细化管理的实施也是一种影响和制约。在办公室行政管理中,没有形成明确的考核制度、管理目标等,会影响着管理职能的发挥,同时也会对员工工作、归属感、责任感等产生影响。当前在办公室的行政管理中,缺乏精细化管理的目标,为此影响着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
(二)缺乏有效的量化管理手段
在办公室行政管理的精细化实施中,影响着管理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缺乏有效的量化管理手段。在办公室的日常行政管理中,没有具体化、量化等,没有将行政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分配,进而影响着管理。其次在日常的行政管理中,员工的工作考核内容与其工作的内容有一定的出入,为此会造成工作脱节。因为没有对行政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进行量化和细化,在一些指标的制定中,也没有从实际的操作性上入手进行制定,为此影响着一些指标在工作中的实施。因为在管理中缺乏科学有效的量化管理手段,为此造成精细化管理工作效率不高,无法有效的提高办公室行政管理效率。
(三)其他管理上的问题
在办公室行政管理中,除了以上的问题之外,在精细化管理制度和精细化管理项目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精细化管理的实施。目前想要实现办公室行政管理的精细化,在管理制度和管理项目等方面在一定的问题,管理制度过于的笼统,会造成各种问题的出现,并影响着行政工作人员在职能上受到很大的限制等,目前办公室的行政管理一整体办事为主,行政人员的分工不明确,为此影响着工作人员办事的积极性等。因为在办公室行政管理的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着这些问题,所以造成精细化管理在办公室行政管理中无法有效的实现和实施。
二、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的要求
在办公室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实现精细化就是为了精细化分工、服务质量精细化等,实现办公室行政管理的精细化,就需要将办公室的相关行政工作进行细化,实现现代化的管理。为了更好的推动精细化管理在办公室行政管理中进行实施,需要满足以下内容:
(一)权责制衡
在办公室行政管理的原有工作制度和岗位等的基础上,将办公室的责任系统和体系进行完善和健全。根据办公室行政工作的流程和具体的工作内容,设定岗位和考核制度等,对岗位有明确的界定,保证权责制衡,形成规范的工作制度和流程。
(二)保证流程有序和优化
在办公室行政管理中,制定科学有效的工作流程,实现权责制衡,需要保证制定的工作流程和制度,可以在实际的工作中有序的实施。保证流程的有序实施,是推动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实施的重要的保障,发挥着推动的作用,在当前的现代化管理中,根据办公室行政职能保证各项流程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在执行的过程中,实施精细化,实现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
(三)考核、绩效提高
在办公室行政管理中,工作的难度不同,简单的工作,需要保证量化指标的科学性,针对主观性、难度等相对较大的工作,需要保证可以实现定性评价,并通过合理的方法,与现代企业管理系统以及现代管理方法进行结合,形成工作指标,保证可以提高绩效,并优化考核指标。
(四)完善的工作制度
在办公室行政管理中,由外部到内部、由服务到事务的管理,都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最大程度的避免行政管理中出现管理空白。在行政管理中,为了保证各项工作可以有效的进行,需要针对各项工作进行评估,制定健全、有效的制度,并在实际的工作中,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各项制度的及时补充和完善,保证可以形成一个完善、有效的办公室行政管理体系。
(五)改善管理手段
当前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现代化技术不断的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应用,为了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率,在管理工作中,也需要引入现代化技术。强化办公室行政管理,将其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进行改善,实现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转变,同时将行政管理的理念进行改变,不断的提高办公室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促进精细化在办公室行政管理中的实施。
三、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的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项工作逐渐的进入正轨,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逐渐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体现。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管理企业将无法运行,在企业的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办公室行政管理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员工的办事效率,工作绩效,需要加强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而当前精细化管理,逐渐的深入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为了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高效管理,实现办公室行政管理的精细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强化建设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企业文化是员工责任感、归属感的重要源泉,所以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中,可以实施放大抓小的管理理念,从细节上实现精细化管理,促进管理效率和效益的提升。办公室行政管理的负责人,可以其将负责的下属的所有的工作范围内的事情放开,有专业的工作人员负责,放手让员工去做,自己进行监督,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从员工的归属感、责任感,办公室文化环境等,进行建设和强化,从企业办公室精神、文化、管理、人文等方面,进行强化建设,将企业文化精神提升,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推动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二)提升员工素质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员工的素质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而员工素质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能力,为了促进办公室行政管理的精细化实施,需要将员工的素质提升。在办公室的行政管理精细化中,员工的工作心态、能力、知识等都影响着精细化的有效实施,所以对员工进行职业素质、技能等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员工的素质,实现精细化管理在行政管理中的实施,为企业培训高素质、高技能的员工。通过对员工的职业化、精细化的管理,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到办公室行政管理中,并有效、规范的实施,保证各项工作可以一目了然、顺利的实施,提高管理效率。
(三)实施制度化管理
为了实现办公室行政管理的精细化,需要为其有效的推行,提供一个制度保障,所以精细化行政管理的实施,需要有制度化的保障。针对办公室行政管理中的相关工作,例如财务、薪酬、服务等等,将所有的工作制定一个完整的流程,保证各项说明都详尽,为了更好的推动精细化,需要为其提供一个系统、细致、完整的制度,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保障和依据。办公室行政工作的员工,按照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进行相关的工作,保证各项工作可以有序的进行,为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提供一个规范的制度化保障。(四)强化精细化的运用和养成在办公室行政管理中,推行并实现精细化管理,需要员工对精细化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办公室行政管理的领导和员工,都需要对精细化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将精细化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充分的认识到精细化的重要性和优势,并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利用精细化,对工作进行有效的分工,从思想和管理上推行精细化,并加上日常精细化的宣传和教育,进行办公室精细化的推动和养成。(五)加强员工经济化意识的培养在办公室行政管理中,推行精细化管理,需要办公室所有员工的支持和协助,所有员工的配合和支持,是精细化管理在办公室行政管理中推行的又一保障。加强办公室行政工作人员的协作、经济化意识的培养,行政工作的推行,离不开办公室各个员工的协调、协助,所以需要对员工的协作意识和精神进行培养。同时对员工进行经济化意识的培养,在日常的工作中,尽量的减少工作中的支出,创造更多的效益,为办公室行政工作作出榜样,让所有的员工都有经济化意识,可以在实际的工作中推行经济化。
四、总结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现代化时代,一个企业想要发展,需要进行现代化管理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在现代化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以及管理效益的提升。办公室行政管理,影响着企业的整个内部发展和运行,为了推动办公室行政工作的进行,需要实施精细化管理,针对当前办公室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一些要求,制定实现办公室行政管理的策略,并将这些策略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推行,促进精细化在办公室行政管理中的实施。精细化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以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并创作更多的经济效益,所有在办公室的行政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非常必要,可以将精细化管理策略在实际的管理中进行实施,促进精细化的实施。
作者:夏溥阳 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石化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欣.实现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的思路与对策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05):69.
[2]龙镇盛.实现办公室行政精细化管理的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2):15.
[3]袁昌莉.试论实现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的思路与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5,(09):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