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环境污染治理的措施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环境污染治理的措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环境污染治理的措施

篇1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坚实后盾。但是为了经济社会发展、个人利益,人类不惜以牺牲环境达到目的,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带来了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反而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某种程度上分析,环境污染问题就是人类长期从事生产、生活等社会经济行为所带来的,现在它反作用于人类社会,引起经济社会与自然、人与自然等关系失调,如不采取有效手段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后果将会极其严重。

一、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现状的分析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工作,在环境污染治理上取得了斐然成绩。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表面现象背后的一些问题,在环境污染治理上,行政手段有余,经济和法律手段严重不足,即使政府付出了高额的管制成本,但是在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面前依然束手无策。环境污染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依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经济、法律等方面考虑如何推进工作。从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来看,一系列不当的社会经济行为是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根本性原因,所以,经济手段的运用才是关键,行政手段才是保障。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引入市场机制,通过价格杠杆等手段理顺分类资源产品的价格机制,促使市场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根据市场信号和政府政策导向主动选择最优方案,主动调控节能减排空间。

二、经济手段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实施情况

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经济手段源于经济学研究的“企业外部性”问题和“内部化”理论和实践,其结果是改变传统的企业投入―产出的本利分析模式,改变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仅对环境污染实施“末端”治理的一种经济调控方式。它为市场主体提供了多种选择,刺激他们通过成本和效益比较选择最有效或最有利的治理方案,减少环境管制成本支出的同时,也能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效率。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治理中主要使用了排污收费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环境税等经济手段。每一种手段都有着自身的优势和作用,也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效果差、效率低等问题依然存在。第一,排污收费上,收费对象不全、收费标准过低、收费管理混乱,甚至存在“讨价还价”和非法使用不予付费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环境污染治理费用远远超过缴纳的排污费用,这就导致不少经济主体宁愿缴纳排污费,也不愿自主进行污染治理,严重削弱了排污收费制度的作用。第二,由于排污权交易市场机制尚不成熟,加之监管机制不完善,市场主体与监管部门之间难以形成一种良性关系,妨碍了这一手段的实施。第三,环境税实行以来,由于征收范围窄,缺乏多样性的税收优惠措施,加之一些环境税协调性严重不足,以致环境税作用发挥有限。

在利用经济手段治理环境污染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肯定它的功效,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隐藏在表象之下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难以保证经济手段的有效实施,更为环境污染治理带来了新问题,对此,只有找原因、提新意,才能逐步消除问题、促发展,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经济措施分析

基于经济学研究环境污染治理问题,讨论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解决“市场失灵”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切实发挥经济手段的功效。因而,针对经济手段实施中的问题提出了以下五点措施:

第一,健全排污收费管理机制。要想使排污收费制度切实起到效果,亟待组建一个具备高素质的执行主体,通过他们健全排污收费管理体系,深入挖掘隐藏在背后的问题,同时严格按照制度收取排污费用,做到管理严格,以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权威性。另外,还要优化管理制度,既要做到依法收费,又要强调管理效率的提升。当然,在管理效率提升上一定要加强收费人员业务素质建设。其次,将浓度与总量结合在一起,改变过去超标收费,向超标加倍收费形式转变,逐步提高收费标准。此外,对同一排污口含有的污染物质进行分别收费,使静态收费向动态收费转变。由于收费标准的转变,经济主体出于效益考虑就不会忽视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再次,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市场经济主体认识到依法缴纳排污费的必要性,以及不按规定缴纳的严重后果,使其自觉缴纳排污费用。最后,合理使用排污费,常言道“钱要花在刀刃上”,在排污费使用上更要做到如此。

第二,完善监管机制,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对于排污交易权中存在的问题,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从理论上讲,对市场上每一排污单位进行全天候的连续性监控是最理想的情况,但从技术上讲,这需要有充分的技术作为保证,可是我国环境监测系统技术水平并不高。对此,需要不断提高技术环境监测人员业务素质,引进先进的环境监测系统,对排污权交易进行高效而严格的管理。例如,某市发生自来水严重苯超标问题,调查结果是该市石化20世纪80年生泄漏事故后污染物渗入地下,现在渗入某水务集团水厂自流沟造成。这一事件完全揭示了我国水环境污染监测上的漏洞,如果监测得当、高效,自来水污染就有可能避免,足见环境污染监测的重要性,所以不能忽视这一项技术工作的推进与建设。

第三,在全国范围中推广使用排污许可证,逐步完善排污权交易市场,通过市场刺激让市场主体采用低费用、少污染的排污措施,从而使污染源合理布局,控制环境污染问题。

第四,建立成熟且完善的税收机制。目前,我国生态税收还停留在准收税阶段,而美国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环境税收体系。对此,我国要针对当前环境污染现状及其需求制定一套完善的、成熟的环境税体系,尤其要确保生态税的完整性,这一点上可借鉴西方国家。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税收调控机制,以提高环境税的适用性。

第五,加强其他形式的经济手段的落实与实行。除了上文提到三种经济手段,环境污染治理的经济手段还有押金返还、政府补贴等。在押金返还上,可适当提高金额或提高污染物排放检验标准,以加强污染物回收、治理。政府补贴可以减少排污单位环境污染治理成本,为鼓励排污企业积极落实“治污”工作,政府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从财务上给予其多形式的优惠政策。

结语

篇2

新平是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养殖业条件优越。全县拥有天然草场面积28.64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25.8万hm2,有各种经济林园6.4万hm2。畜禽交易市场活跃,畜产品流通便捷,建成年交易肥猪20万头以上的水塘生猪交易市场和年交易大牲畜5万头以上的戛洒大牲畜市场。2016年,全县完成存栏生猪32.8万头、牛9.36万头、羊11.73万只、禽174.46万只;出栏猪40.76万头、牛3.95万头、羊7.57万只、禽453.68万只;肉蛋总产5236.8万kg;畜牧业产值达到13.3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7.8%,养殖业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截至2016年,全县共发展养殖大户787户,其中:年出栏肥猪100头以上282户(出栏500头以上39户),出栏肉牛10头以上128户,出栏肉羊30只以上286户,存栏蛋鸡1000只以上27户,出栏肉禽2000只以上64户;建成养殖专业村、示范村58个;建成各类养殖小区18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8个、肉牛养殖小区7个、肉羊养殖小区1个、禽养殖小区2个;创建省级示范场4个,建成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66个。猪、牛、羊、肉禽和蛋鸡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为21.1%、14%、21.7%、14.8%和94.1%。随着养殖量的不断增长,养殖排污的问题也日趋严重,排放的污水对周边的水体、土壤与空气等环境造成一定污染,给环境保护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以2016年新平县的畜禽存栏计算,畜禽年产粪便108.5万t以上,年产尿液69.8万t以上。

2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

2.1养殖业主环保意识薄弱,对养殖污染缺乏科学的管理

养殖业主对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重养殖轻治理,未建设有与养殖相配套的排污处理设施,污水就直接或间接排放到外面的河中,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造成水源污染和大气污染,没有做到环境污染治理与养殖持续发展相协调。

2.2养殖业主片面追求规模,不严格执行国家的环保标准

部分的养殖场受利益的驱动,片面追求养殖的规模,把有限的资金绝大部分投入到养殖生产当中,对环境污染处理设施的投入很少,没有严格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进行养殖污染物排放,给养殖污染治理带来了困难。

2.3养殖业污染环境治理经费不足,措施简单不到位

养殖业污染环境治理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工作,养殖业主有心无力,治理以应付为主,只能建设一些体积小的沼气池、化粪池等处理设施,污水经简单处理后就直接排出外面,造成了较大的环境污染。

3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

3.1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及《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让老百姓充分认识养殖污染的危害,提高清洁养殖意识,自觉参与养殖污染的治理行动,积极引导养殖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3.2严格执行环保要求,进行科学选址和布局

按照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规范养殖场的选址,进行科学布局,避开禁(限)养区,因地制宜,种养结合。规模养殖场要有严格的环境审批,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符合畜牧业发展规划、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满足动物防疫条件,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完善环保“三同时”(环保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大型畜禽养殖场,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3.3推行生态养殖模式

坚持种养结合,统筹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能力,科学规划农牧业发展布局,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实现区域内种养基本平衡,畜禽粪污就地就近消纳。大力推广“畜禽—沼—果(菜、草)”等生态养殖模式,实施养殖规模与种植规模配套,达到循环利用种养双赢目的。将畜禽粪便进行沼气发酵无害化处理,沼渣沼液作为植物种植有机肥,利用沼气副产品沼渣沼液部分替代化肥农药,从而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治污效果和资源综合利用率。

3.4加大环保治理力度

坚持落实责任,明确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强化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探索建立强制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制度,加强监督和管理;坚持市场化运作,完善激励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建立有效的可持续运营长效机制。积极落实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治污设施建设资金的扶持政策,推进干清粪、沼气池等污染治理措施建设,重视对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建设的源头管理,完善治污处理设施,减少和控制生产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篇3

1.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3.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治理措施不得力所产生的工业污染。

4.畜牧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二、农村环境污染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在加剧,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已经危及到了人群的生活和生命安全。

1.农村水环境质量恶化。

2.农民生活质量下降,发病率增高。

三、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目前环境污染问题形成的原因较多,有环境管理体系、有财政资金、有治理模式等等一系列的因素。

1.我国环境管理体系难以适应农村污染问题的治理。

2.财政资金短缺,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3.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尚未建立。

4.农村污染治理模式单一,套用工业污染的治理手段。

5.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管理手段落后。

6.农民的环保意识差。

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及建议

目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农药、化肥、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等农业自身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排放、城市垃圾等外源污染两个方面。对农业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势在必行,为此,提出以下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1.完善农业环境保护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要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立法,完善有关法律制度。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世贸组织规则,修订相应的农业和环境法规,建立健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实施保障体系,修订和完善农业环境标准体系,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切实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法律制度得以实施。必要时可以出台单独的农业环境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以利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2.提高各级政府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战略认识。

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应当转变观念,把治理农业环境污染,保护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作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是,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维护农村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3.加大农村环保治理资金投入力度。

农业科研部门应当把发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作为今后农业科研工作的一个重点领域,加强力量,增加投入,通过技术攻关、项目招标引进吸收等方式,尽快推出一些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可行、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好的技术项目,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各有关部门应当在政策引导、项目规划、管理措施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证。同时,各级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扩展农业环保资金的来源渠道,改变环保投资分配体制,提高投资效果。在支农资金或环境资金中划出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农业环境的治理工作,也可以吸引和利用一些外国政府和国际机构的赠款和贷款,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的投资增长机制。

4.明确农业环境保护的管理职责,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权限。

建议成立由各省(市)领导牵头,政府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农业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业环境治理的领导和协调工作,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权限。

5.发展生态农业。

坚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农业是必由之路。必须树立农业发展的科学生态观。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生态,并以新的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的农业生态观为指导,促进农业的生态建设。

6.加强面源污染防治,改善水体和大气环境质量。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监督,抓紧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严格控制养殖废物的排放。对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厂),必须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督促建设单位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对于“三河”、“三湖”等国家和地方明确划定的重点流域和重点地区、以及大中城市周围的中等以上规模的集约化养殖场(厂),必须进行限期治理。

7.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生态文明村镇。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积极开展村镇环境规划。凡1999年以后新建的县城、乡镇和新村,必须编制环境规划,并与城、镇建设同时实施;对已有的县城、乡镇和村庄,应结合城镇改造逐步加以实施。要通过规划、引导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污染集中控制、加速城镇污染处理设施的建设。

篇4

引言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生态功能日渐脆弱。尤其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发达地区,农村环境质量下降与经济社会发展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近年来,大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土地退化,饮用水源和农业用水受到污染,农产品和水产品质量下降的问题,致使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一、农村环境污染原因

由于农村在教育上比较落后,政府管理上得不到跟进,所以,农村居民对于农村的环境问题认识不深,认为只要自己种好地,种好菜,能够生活下去就可以了。但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想法,再加上政府管理不够,使得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当前,我国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农药以及化肥等使用不当

在我国农村中,化肥和农药是农民用以种得良好的农产品的最为主要的方法。但是,在农药和化肥中存在着很多危害环境、破坏土壤质量,甚至是污染水质与大气的成分,所以,如果过多使用,虽然保证了农产品的产量,但同时也不可逆的破坏了环境,降低了土壤的肥力,使得土地使用寿命缩短,最终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农药和化肥还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使患病、中毒甚至死亡。

(二)工厂污水排放

相对于工业废水来说,生活污水不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因此会引入工厂,来提高当地的经济。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废水的水量及水质污染量很大,已经成为了农村废水的来源之一,工业废水是量大、成分复杂、难处理、不易降解和净化,危害性非常大。各类污水组成互不一致,千差万别。这样的举措,使农村的环境更加恶劣了。

(三)畜禽粪便污染严重

畜禽养殖场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污水、固体粪便和恶臭气体。规模化养殖业的粪尿排泄物及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悬浮物及致病菌,污染物数量大而且集中,尤其以水质污染和恶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

(1)水质污染。

与水质污染有关的主要是BOD、COD、SS、大肠杆菌、蛔虫卵、氮和磷等。畜禽养殖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其污水的生化指标极高,如猪粪尿混合排出物的COD值达81000mg/L,牛粪尿混合排出物的COD值达36000mg/L,笼养蛋鸡场冲洗废水的COD为43000-77000mg/L,BOD为17000-32000mg/L,NH3-N浓度为2500-4000mg/L。据环保部门对大型养殖场排出粪水的检测结果,COD超标50~70倍,BOD超标70~80倍,SS超标12~20倍。

(2)空气污浊

养殖场产生大量恶臭气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污染周围空气,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对恶臭气体的排放有严格的规定,如日本在《恶臭法》中,确定了8种恶臭物质,其中有6种与畜牧业密切相关,它们是氨、甲基硫醇、硫化氢、二甲硫、二硫化甲基、三甲胺等6种,后来又追加了丙酸、正丁酸、正戊酸、异戊酸四种低级脂肪酸,这些物质在畜禽粪便别是猪粪中含量极大。

(3)、农作物危害

高浓度的污水用于灌溉,会使作物陡长、倒伏、晚熟或不熟,造成减产,甚至毒害作物,出现大面积腐烂,据调查,一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肥水”造成周围农作物危害,农民要求赔偿的现象经常发生。此外,高浓度污水可导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严重影响土壤质量。

二、农村环境污染的后果

上述各式各样的环境污染,不仅造成整个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且对广大城乡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构成种种严重威胁。1、大气环境日益恶化。2、水源环境日益严峻。局部农村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人畜粪便未经过集中净化处理便直接排放到河流、沟渠,造成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多年前清悠悠、鱼虾相戏的河水,现在已成了污水河,臭水河。3、土壤环境日益突显。城市土地无所谓污染,但农村土地遭到污染,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农产品来自于土地,土地事关农产品品质、食品安全。4、各类污染威胁百姓食品安全,在污水灌溉的农田上生长出的农产品,农药在农产品特别是水果、蔬菜中的残留量超标,这些无不危及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畜牧、水产等养殖户出于经济利益,大量使用刺激畜禽和鱼类加快生长的各类激素类饲料添加剂,甚至不惜在饲料中添加明知对人体有害的化学原料,对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巨大威胁。

三、农村环境治理措施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

对经济欠发达和不发达的环境问题突出地区,政府应该分门别类地给予相应的财政资金补助,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整治,重在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在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立后,通过实施环境资源税、排污收费等经济手段,完善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和保障设施的正常运行。

2、发展生态农业

对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种植,应加快研制出高产、高抵抗力作物,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提高农药和化肥的利用率,鼓励施用天然肥料和实施秸杆还田技术。努力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要求政府将投资重点放在生态工程的研究和利用上。生态工程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控制工程、营养元素植物带控制生态工程、农田径流污染控制生态工程等。从根源上制止农业污染,使农业生产体现出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并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改以往的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依靠科技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精密型的生态农业生产。强化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综合治理,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处理,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

3、加大农村广大地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升环境保护意识

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应该采取宣传车、张贴标语、环保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加大农村广大地区的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帮助农民掌握基本的环境保护知识以及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引导农村基层采用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进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使得广大农民自觉投身到农村环境保护中来,充分发挥农村居民在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4、加强对乡镇企业的管理,减少工业对农村的污染

除了农村居民的管理之外,乡镇企业的管理一定要同时得到重视。为了能够严格控制乡镇企业的污染情况,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以此来对乡镇企业污染规范化,同时还要注意乡镇企业的建设位置,以此来对其实施集中管理,对于有污染行为的企业进行大力度的惩罚,从而推动企业发展的清洁化。面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只是做到以上几点当然是不够的,村民们还要做到自主自觉地保护环境,认真地但其自己对环境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

5、整治生活垃圾污染

在生活垃圾的处理上,坚持做到统筹规划,科学处理,从源头杜绝污染问题。对乡镇生活垃圾采取“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统筹处理模式,提高垃圾收集覆盖率和集中处理率,对不具备条件的偏远乡镇生活垃圾采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处理生活污水。扎实开展城乡综合环境治理,以生态创建为载体,有效推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6、强化监督检查,严惩违法违规行为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防止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禁止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立项建设。坚持“执法从严,处罚从重”的原则,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结束语

农村环境问题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效,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绊脚石,应加大力度,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恶化。促进乡镇企业转型升级并由分散发展向集约化发展转变,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这也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方法。

篇5

在畜禽日粮中,由于大量添加钙、磷等矿物元素以及铜、铁、锌、锰、钴、硒、碘等微量元素,使得未被畜体吸收的过量矿物元素从粪便中排出体外而污染环境。一方面养畜生产中大量添加的磷酸氢钙约有75为植酸磷,不能被动物所吸收利用而直接排出体外,造成土壤中的磷大大超标,引起严重污染;另一方面,由于饲料厂普遍采用高铜、高铁、高锌等微量元素添加剂,据报道,全国每年使用近20万吨的微量元素添加剂.大约10万吨左右不能被动物利用一随粪便排出而污染环境,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产生危害。

1.2氮磷的污染

据资料表明,由于畜禽对蛋白质饲料的利用率不高,50%~70%的饲料以粪氮和尿氮的方式排出体外。未经处理的粪便,一部分挥发到大气中增加了大气的含氮量,严重时构成酸雨,危害农作物;其余大部分则被氧化成硝酸盐渗入地下或随地表水流入江河,从而造成广泛的污染。另外,谷物饲料中的植酸磷,在畜禽体内利用率不高,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磷污染。

1.3有害病菌的污染

经调查结果显示,在1g猪粪污水中,含有83万个大肠杆菌,69万个肠球菌,还含有寄生虫卵,活性较强的沙门氏菌等。这些有害病菌得不到妥善处理的场,环境污染严重。因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引起的以体温升高、腹泻为特征的疾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这不仅直接威胁畜禽自身的生存,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1.4药物残留的污染

畜牧养殖生产中大量使用各种消毒药剂,应用各类药物治疗畜禽疾病,部分药物残留物通过畜禽粪便排泄进入土壤污染环境。虽经治好的动物却在体内特别是内脏器官内仍有残留,成为人类的食品,危害人类健康。

1.5死畜及畜禽废弃物的污染

在畜牧业生产中,特别是在规模化养殖场,如果死畜处理不当,将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导致蚊、蝇孳生,臭气四溢,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为疫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一些畜禽屠宰场的废物、废水未经消毒处理,直接排入下水道、水渠、河流,由于悬浮物和含氮有机物分解使水质变黑、变臭,致使蚊、蝇孳生。

二、治理畜牧业污染的对策

2.1畜禽场址的选择要科学合理

新建饲养场在考虑交通便利、水源条件好的情况下,尽可能将饲养场建在远离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地方。规模化养殖场由于粪便排泄量大,要建设蓄粪池和排污处理系统,同时要考虑粪便的综合利用,在养殖场周围要建设农田、鱼塘、果园、园林等,以便更好地实现农林牧渔的有机结合。

2.2加大对粪便及污水的处理力度

采用清污分流,污物、污水干湿分离这一最为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栏舍内干燥的粪便要及时收集到有遮阳挡雨、硬底化的储粪池待处理,冲洗圈舍的污水要集中引流到一个大的多极化处理池或沼气池,按污水收集沉淀池——多极化粪池或沼气池——处理后的污水或沼液——外排或排入鱼塘的途径设计,既变废为宝,又立体养殖增效。

2.3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和抗生素

在饲料中添加酶、酸制剂、抗生素、微生物等,能更好地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或提高有机物的消化率。酶制剂添加在饲料中能提高畜禽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使饲料中较高含量的蛋白质或氨基酸被释放出来,降低氮的排量。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能提高畜禽对谷物和油料作物饼粕中植酸磷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率,从而使磷的排泄量明显降低,大大改善对环境的污染。

2.4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一是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对常规疫病实施计划免疫,提高防疫质量和水平,保障畜禽健康及畜产品安全。二是建立动物免疫、检疫、治疗、监测制度。加强和优化死畜的无害化处理,及时清理出圈舍,进行焚烧或深埋等科学处置,严防死畜对环境的污染;控制药物的用量,加强用药管理,将畜禽药物残留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加强定点屠宰场的建设,抓好畜禽血液、皮张、粪便、内脏及下脚料等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工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之,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规模化、集约化饲养场呈急剧上升趋势,畜牧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突出。在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同时,要树立和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对生态畜牧业重要性的认识和宣传,完善总体规则,发展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又能改变不良生态环境的生态畜牧业。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各方面兼顾,同步发展,以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稻谷在储藏过程中发热的预防及处理

李晶波

(牡丹江农垦管理局粮食局 158305)

稻谷的胶体组织较为疏松,对高温的抵抗力很弱,在烈日暴晒或高温下烘干,均会增加爆腰率和变色,降低食用品质与工艺品质和加工大米质量。高温还可导致稻谷脂肪酸值增加,品质下降。不同含水量的稻谷在不同的温度下储藏,脂肪酸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大米的等级也会明显降低。水分含量与储藏温度越高,脂肪酸值上升越明显,而水分低的稻谷对高温有较强的抵抗力。

稻谷在储藏过程中,特别是经历高温后,其陈化还表现在酶活性降低,粘性下降,发芽率降低,盐溶性氮含量降低、酸度增高、口感和口味变差等。稻谷即使没有发热,随着保管时间的延长,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陈化现象。

新收获的稻谷生理活性强,稻谷入仓后积热难散,在1~2周内粮堆表层粮温往往会突然上升,超过仓温10~15℃,出现粮堆发热现象,即使水分正常的稻谷,也常出现此种现象。稻谷发热的部位一般从粮堆内水分高、杂质多、湿度偏高的部位开始,然后向四周扩散,逐步漫延至全仓。杂质多的粮食或杂质聚积区(特别是有机杂质多的区域)含水量高,带菌量大,孔隙度小,所以易发热。地坪的返潮或仓墙裂缝渗水以及害虫的大量繁殖、为害(特别是谷蠢严重时),都会造成发热。在所有这些因素中,高水分引起的微生物大量繁殖,是发热的主要原因。

由于稻谷发芽所需的水分较低(约为23~25%),且后熟期较短,因此在粮堆结露、发热未及时发现与处理时,有可能出现稻谷发芽,发过芽的稻谷,其部分营养成分已被分解,储藏稳定性也大为降低,即使经干燥处理,也不宜再进行储藏。

易黄变稻谷除在收获期遇阴雨天气,未能及时干燥,使粮堆发热产生黄变外,在储藏期间也会发生黄变,这主要与储藏时的温度和水分有关。由试验证明,粮温是引起稻谷黄变的重要因素,水分则是另一不可忽视的原因。粮温与水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起促进黄变的发展,粮温越高,水分越大,储藏时间越长,黄变就越严重。据报道,气温在26~37℃时,稻谷水分在18%以上,堆放3天就会有10%的黄粒米;水分在20%以上,堆放7天就会有30%左右的黄粒米。在储藏期间,水分14%的稻谷发热3次,黄粒米可达20%;水分在17%以上,发热3~5次,则黄粒米可达80%以上。由此可见,黄变无论仓内仓外均可发生,稻谷含水量越高,发热次数越多,黄粒米的含量越高,黄变也越严重。

粮堆发热出现的条件和时间,与粮食质量和储藏环境有关,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粮质过差或由于储粮水分转移,劣质粮混堆、漏水、浸潮以及热机粮(烘干粮或加工粮)未经冷却处理等原因,粮食可以随时出现发热;二是储粮虫、螨的高密度聚集发生,既可以引起局部温、湿度升高,又为微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态环境,造成储粮“窝状发热”等;三是春秋季节转换时期,出现温差,储粮结露,出现粮食发热;四是一般质量差的粮食发热,多发生在春暖和入夏之后,粮温升高,粮食水分越高,发热出现越早,这就是高水分粮难以度夏的根本原因。

提高粮食入库质量,控制粮堆水分和温度,创造不利于微生物尤其是霉菌生命活动的仓贮环境,就能有效地预防发热霉变。

(1)提高粮食的入库质量:入库贮藏的粮食,质量要达到干、饱、净,以增强抗霉能力。入库时,要做到贮粮“五分开”(即种类分开、等级分开、干湿分开、新陈分开和有虫无虫分开)。

(2)改善仓贮环境条件:仓库及设施应具有良好的防潮隔热性能。粮食入库前要做好仓内清洁消毒及铺垫防潮工作,做好仓外清杂排污工作,争取达到“仓内面面光,仓外三不留(不留杂草、污水、污物)”

篇6

目前,我国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首要问题。

1.1大气污染物现状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区为重。

1.1.1二氧化硫排放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全国煤炭消耗量从1995年的12.8亿吨增加到2006年的24.6亿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急剧增加。到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达到2594万吨。在各类二氧化硫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到70%,成为排放大户,各类污染源排放二氧化硫的百分比构成如下:民用灶具12%、工业窑炉11%、工业锅炉34%、电站锅炉35%、其他8%。

1.1.2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

自90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全国汽车保有量年增长率保持在15%,特别是一些大型和特大型地区、如西南地区等市机动车数量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大,机动车尾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

1.1.3我国室内污染的现状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建筑、装饰装修、家具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据中国室内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我国每年由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死亡数可达11.1万人,门诊数可达22万人次,急诊数可达430万人次。

1.2我国水污染现状

造成水质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按污染源分,可分为工业废水污染、城市污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及其他污染等方面。

1.2.1工业废水污染

水在工业上主要用于洗剂产品、冷却设备、产生蒸汽输送废物和作为生产原料以及稀释等方面,几乎没有一种工业能够离开水。而且工业的用水量非常大,要占人类整个用水量的80%左右。据统计,一吨钢需水量30多吨;一吨石油化工产品、一吨纸或一千度电需水200或500多吨、而制造一吨人造纤维则需水1000多吨。这么大量的工业用水,相应也有大量的废水产生,工业废水排放量约占总废水量的三分之二左右。

1.2.2城市污水污染

随着工业的发展又带来了城市化,大量人口和工业高度集中于一些很小的地区。人们日常生活所产生的生活污水,据统计每人每天约有数百升左右,这些污水除含有碳水化和物、蛋白质、氨基酸、动植物脂肪、尿素和氨、肥皂及合成洗涤剂等物质外,还含有细菌、病毒等使人致病的微生物。这些污水会消耗接受水体的溶解氧,也会产生泡沫妨碍空气中的氧气溶于水中,使水发臭变质。

1.3土壤状况不断恶化

农业和农村在发展中,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养殖业的无序发展、农村卫生设施落后、污水灌溉以及工业不断向农村转移,将加剧农村环境污染,既损害农民的健康,又威胁农产品安全。

2.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分析

环境污染在我国如此的严重,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人为方面的。下面将分别进行一下具体的阐述。

2.1经济因素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从而带动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因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

2.2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

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许多根本性的环境问题缺少了解。我国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知识水平还都处于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较弱,不能自觉的保护自己的生态环境,如:随地吐痰、随处扔垃圾等。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中于强化公众环保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2.3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有限

我国污染物处理设施落后,处理率低,如城市垃圾、工业垃圾及城市污水处理等,这是造成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污水处理方面,不少城市污水处理厂有钱建得起,却无钱维持正常运行,除资金缺乏外,操作运行和管理人员技术和管理水平低,难以掌握和操作技术复杂的处理过程和设备。在垃圾处理方面,也存在资金缺乏、处理设施和技术落后等问题,致使污染物只能少部分得到处理。

2.4环保法规的不完善和环保部门的监管不力

一是经济、技术政策偏少,实用的政策偏少,政策间缺乏协调;二是现有环境法律法规偏软,可操作性不强,对违法企业的处罚额度过低,环保部门缺乏强制执行权;三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干扰环境执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地方监管不力的问题还很突出;四是执法监督工作薄弱,内部监督制约措施不健全,层级监督不完善,社会监督不落实。

3.治理环境污染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

3.1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加强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法律意识。一是把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教育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决策,克服地区和部门保护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是加强对各级、各类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法制宣传教育,使他们在生产经营中,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树立环保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三是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他们严格执法、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依法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为保障群众健康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3.2完善环保法律法规

进一步加强环境立法,加快配套的环境法规的制定进程,加重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有效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严格依法行政,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切实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干预执法等问题;实行严格的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对执法人员不作为、渎职的要严肃处理。

3.3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改革能源结构,多采用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烧煤前先进行脱硫),改进燃烧技术等均可减少排污量。另外,在污染物未进入大气之前,使用除尘消烟技术、冷凝技术、液体吸收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等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可减少进入大气的污染物数量。

3.4增加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

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坚持“污染者负担、治理者受益”的原则,合理确定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标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垃圾治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鼓励污染治理产业化,促进专业化集中治污,培育市场化运作机制;推进环境咨询服务业市场化进程。

3.5加强环保部门的监管力度

一是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对排污单位实行排污许可制度。二是强化环境准入,从源头和过程减少新上项目带来的环境问题。三是建立严格的产业淘汰制度,对造纸、酿造、冶炼、炼焦、印染、建材等行业中规模不大、污染严重的企业或生产线实行强制淘汰。四是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组织完成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任务。法人和其他组织负责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

总之,治理环境污染,推动污染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而且需要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动员最广泛社会力量踊跃参与才能有效的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 [科]

【参考文献】

篇7

引言: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工业的发展,规模巨大的工业生产既是经济发展的象征,但也意味着巨大污染的排放。中国的发展虽然也尽力回避,但还是终究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中最为严重的部分。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对人类生活环境、生产和身体健康等方面产生危害的现象。

1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危害

1.1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污染的大气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危害。最容易受到损害的器官就是人的肺脏,人们每时每刻都需要呼吸,当大气受到污染之后,人们吸入肺部的空气都是有毒有害的,那么将会对人们的肺部器官造成极大的伤害,严重的影响人们的呼吸系统。其次就是人们的眼部容易受到伤害,受到污染的大气,空气中漂泊着一些有害的颗粒,进入人体的眼部之后,会对人们的眼睛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人们如果长期生活在受到污染的大气之中,将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

1.2 对地球生物的危害

大气污染可以随大气环流进行扩散,当一些动物吸入了污染空气,或是吃了受污染的植物之后,就会对其自身造成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动物的死亡,而且大气污染会降低植被抵抗虫病害能力,一些植物长时间在污染空气的环境里,会停止生长有的甚至会死亡。而且酸雨的形成也与大气污染有关,酸雨对动植物、农田以及植被的生长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1.3 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人类社会到冬天,会大量使用化石燃料进行供暖、取暖,这些化石燃料燃烧完排放大气中CO2浓度的不断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夂虮渑,由此带来的气象灾害会明显增加。同时CO2气体还会影响太阳对地球空间的辐射,从而使地球表面正常的气候发生变化。

2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治理措施

2.1 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

加大对能源利用技术的研发投入与实践,在经济发展中变革传统的生产技术,采用节能清洁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实行清洁生产,充分利用和节约生产原材料与能源,对有毒害作用的原材料与能源进行检测与淘汰,废弃物合理化处理等;积极开发新型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2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在区域内全局调查各类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时空分布等方面,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最优控制污染方案,整合产业构成,从源头抓起,对已无力整改的企业要采取关、停、并、转、迁等措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努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及新兴产业,并且尽可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推广低硫煤的生产和使用,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降到最低。同时,还可以使用天然气这类二次能源以及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实现能源代替,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3 加强法制监督

防治大气污染,还要做到“有法必依”。这就要求执法人员都要严格依据法律规定,执行相关条例,将法律的实施落到实处。执法不应受制于各种复杂的利益制约,不得偏离法律的规定,在处罚执行和环保执法方面必须做到彻底。一定要加强管理和群众监督,鼓励将违法行为举报或提讼,将环保工作落到实处,为依法惩治破坏环境之人提供法律保障。防治大气污染,更要做到“违法必究”。对于违反法律的行为,不得姑息,必须依法严惩,加大对违法违规现象的惩处力度。实际中,很多企业违法排放污染物而且屡治不止,根本原因就在于惩治力度不够。对于干扰、阻挽大气污染治理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从严处理,真正有效遏制随意污染的行为,才能把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全面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

2.4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

城市设计与建设要立足长远利益,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对一个城市的大气状况十分重要。结合大气环境保护,科学制定城市规划,按照当地的气象条件和气候特点,划分城市区域。科学调整工业布局,利用各城市主导风向和地理位置,工业区的建设,应该在城市的边缘或者郊区,位于当地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远离居住区。推广城市集中供暖将有效降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生活取暖燃煤是城市煤炭烟尘污染的主要污染源。采取区域采暖和集中供热的方法,根据大气环境特点,在城市主导下风向的郊外地区建设大型的电热厂和供热站,进行区域集中供暖。通过配备高效率除尘设备进一步优化取暖行业,集中整治烟南排放,有效消除市内烟尘污染。减少市内交通运输污染物的排放。减少交通废气污染,一方面在于提升内燃机的燃烧设计,一方面在于汽油品质的提升。内燃机内部燃料燃烧越充分,产生的废气越少。同时也要开发高效的车载汽车尾气净化器,推广使用。进一步优化推广公交系统建设,提倡公共交通,发展天然气汽车,推广城市电动汽车。

2.5 加强绿化建设

大范围加绿化造林也是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城市内的绿色植被可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市内空气成分,城市绿化率的提高可有效缓解污染程度。丛林的阻拦可有效降低局地风速,使空气中的大颗粒悬浮物沉降,有的植株叶片表面有绒毛或者分泌物的覆盖,可吸附飘尘、吸收有害气体。

3 结语

在大气污染的防治方面,我国应该首先要了解污染大气主要的污染源,之后根据这些方面对大气污染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科学调整能源结构,找出更多清洁新能源,转变传统粗放工艺生产模式,完善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强城市绿化工作建设,调节,使防治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篇8

一、电解铝行业生态污染的主要废物

(1)废水。废水中主要含有氟、COD、SS和石油类,超标排放会严重影响天然水体水质,电解铝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于机械冷却水,以及厂区的生活污水,对于一个大规模的铝厂来说,水污染不可忽视。(2)废气。电解铝生产对环境最主要的影响是大气污染。目前世界上铝冶炼一直沿用冰晶石一氧化铝熔融电解法生产工艺,生产原料在950℃~970℃熔融电解过程中因分解、挥发、渗透与扬散,会产生大量大气污染物。其主要环节如下:一是原料中冰晶石和氟化铝含氟量大都在50%以上,同时还含有H2O、SiO2等杂质,在电解槽高温作用下,电解质中的氟与水蒸气发生水解,生成HF气体排出。在电解槽内,电解质的挥发,氟化铝的升华等过程将产生粒径小于1微米的固态氟化物,从电解槽中散发出来,形成含氟粉尘。此外,电解铝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氧化铝、冰晶石、氟化铝等原材料皆系粉末状,它们的飞扬、挥发以及搬运加料等过程中的散发,也将形成含氟粉尘。氟化氢和含氟粉尘是电解铝工业中最主要的污染物。二是氧化铝在电解过程中生成大量的游离氧向阳极运动,与阳极的碳相结合产生大量的CO2和CO气体排出;此外,游离的F一也会与阳极的碳结合产生CF4和CZF6(全氟化合物PFC2)气体。三是阳极糊主要由碳素和沥青组成,沥青约占30%~33%,若阳极未经预焙处理,则在电解过程中随着阳极糊的不断消耗,将产生沥青挥发物排放出来。沥青作为粘结剂成分十分复杂,其中含硫约0.8%,在电解过程中随着阳极糊的消耗也将会有SO2和H2S气体排出。此外,沥青中含有致癌物质苯并花。综上所述,电解铝工艺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包含有害气体、温室气体、粉尘和沥青挥发物。有害气体有HF、SO2和H2S等,温室气体有CO2、PFCS等,粉尘为含氟粉尘、氧化铝和碳粉;沥青挥发物的主要成份是焦油,含致癌物苯并花。(3)废渣。在铝电解生产过程中,阴极碳素内衬及其他筑炉材料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钠、电解质和铝的侵蚀,吸收大量含氟盐,同时侵蚀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作用会使槽变形和内衬破损。铝电解槽大修时,要全部清除电解槽内碳素内衬及其他筑炉材料,即形成大修废渣,据美国铝业统计,平均每生产Ikg铝就会产生0.01kg~0.04kg废渣,而废渣内含有可溶性氟化物。从铝电解槽大修废渣中可溶性氟化物分析结果看,阴极碳块和底糊两部分含氟量大,浸出液浓度高,保温砖次之,因耐火砖与炭块内衬未直接接触,含氟量低。电解槽大修废渣中氟化物超过标准,属危险废物。大修槽废渣的存放若未找到合适途径,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其一是受雨雪冲刷和浸泡,其中的可溶性氟溶解进入水中,渗入地下将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另外是废渣长期露天堆放,渣表面风化,形成粉尘,将产生二次扬尘而污染大气。因而,含氟废渣也是电解铝厂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污染。电解铝行业的废水、废气、废渣如不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将会对环境造成很大危害,影响铝厂所在地区的生态,为了造福一方,减少污染,必须采取措施进行环境修复。

二、治理电解铝行业污染的生态措施

(1)电解铝行业要进行技术改进。电解铝工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采用一系列国内外先进技术,对目前的生产技术进行改造,降低能耗、物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外,还应对所在的地区负起自己的生态责任,恢复区域生态环境,把厂区及周边地区建设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绿色生态系统。(2)建造工业生态防护林带。绿化在防治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美化环境,还具有较好的调温、调湿、降低污染等功能,尤其是它具有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的特殊作用,因而应加强绿化工作,电解铝企业绿化时应选择对氟化物吸附能力强的植物。对电解铝和辅助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发展进行生态防护,要在污染物的工程控制基础上,减轻其特征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满足电解铝及其配套工程的生态保护需要。种植生态防护林是电解铝企业的有效选择。(3)加强铝的回收循环利用。一是生产再生铝消耗的能源比生产原铝少得多。制造铝的能源不会被流失,它可以包含在产品中并在每次再加工时被“激活”。据有关资料统计,每生产1t再生铝合金锭所需能源消耗仅为原铝锭生产能源消耗的2.6%,因此从铝废料中生产铝,其节能效果更加显著。浙江的原料就是废杂铝再生加工,原料靠进口国外废旧金属拆解。如果我国有相应的法律支撑,建立有专门的回收机构,就可以给国产废铝提供稳定的供货渠道,尽管生产再生铝等再生有色金属确实存在着诸如以手工拆解为主、机械化处理程度低,废水、废气、废液的处理不够规范等外表特征,但是如果能加强管理,生产再生铝无疑对节约能源、节省矿产资源、环境保护贡献重大,既能充分利用我国废弃的铝料,又能节约外汇。二是加强回收再生资源方面的法律和制度建设。确保收集再生铝的最有效措施就是立法,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推动实施。以世界上再生铝比例最高的日本为例,日本在制定和实施《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的过程中,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容器包装再生利用法》等等,以推进铝的回收。与之相比,我国在回收再生资源方面的法律和制度建设却大大落后。至今尚无有关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出台可以说如何通过有色金属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仍未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篇9

引言

我们生活中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无限制的排放的大量的没有经过处理的废水、生活污水,造成的水污染不仅阻碍了工业化的进程,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还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人们环保意识的淡化,重经济轻保护的发展理念等更加加剧了水污染,造成了恶性循环,既不利于环境保护也不利于经济平稳发展。虽然目前环境保护得到不断的关注,但仍然未能彻底解决,只有经过不断地努力,将水污染增长趋势有效控制,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求。

一、环境保护中水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1、粗放式的经济发展造成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水污染整治过程中面临的最重要的污染源便是资源的低效利用。低水平的投资使得虽投入大但产出少。这样以牺牲资源的数量为代价赢取利润,在短期内可能带给企业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的眼光看来,这是一种自杀式的发展模式,资源的稀缺性便决定了这一结局。

2、思想认识不够,企业不重视水污染的治理。目前企业水污染治理过程中缺乏应有重视程度, 大多数企业只顾自己眼前的切身利益,重视短期效应把短期时间内的经济指标看得高于一切,企业没有自己长远的发展目标,在自身主观意识上从不重视水污染治理的问题,。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水污染的严重性及其它在企业长久发展中带来的危害性才会真正从根源上解决水污染问题。而许多企业把当地主管部门的环保要求当作例行公事,瞒天过海,检查完过后依然是随意排放,任意污染。

3、企业处理水污染运转费用的高低,导致出现污水处理难的恶性循环。水污染处理运转费用的成效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水污染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巨额的污水处理费用不仅使企业在短期内不会产生效益,还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因此便产生了人为故意停用水处理设施的严重现象。然而水污染处理设施一旦停止运转闲置下来, 就会很容易生锈、腐蚀甚至出现浪费。等到设备损坏了我们再去花钱维修、更换, 这样的费用增加不仅给企业政府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如此一来水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转, 便形成了一种令人无法忍受的恶性循环, 从而出现污水处理难,难以凑效的尴尬局面。

二、进行水污染治理的目的

1、解决我国南北地区水资源分配不足的问题。我国大部分北方的水资源相对比较短缺,比南方要严重得多,面对这些当地不容乐观的严形势我们应该做的便是以污水资源为核心,采用合理科学全面的治理方法全面提高污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尤其是特别关注工业发展密集地区的城市,积极规范调整城市里面的排水管网络建设以及污水处理企业的污水排放工程建设。而南方降水量达,水资源、水容量相对充沛,面对这样的优势我们要积极合理科学地运用大海的自身具有的天然净 化能力通过合理有效科学规划的布局,发挥纵横交错的四通八达的南方小河小湖的地理优势,充分的在实践中实现优势的最大化利用。

2、加强对城市的建设和改造,合理规划城市建设,为居民营造更好的生活空间。在主要的城市污水污染严重地段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加强改造和规划整合治理,让城市市民积极的参与到水污染治理的行动中来,并且配合附近的企业、单位积极行动起来,划分区域负责尽责尽最大努力建设一个全面的污水处理系统。在城市建设中,难免出现工业污染的情况,而工业污染所排放出的污染物大多是工业废弃废物,因为它排放过程中带有的污染物会随着工厂生产种类不一样而会有不同污染成分。国家规定一般的工业污染排放治理遵循谁污染谁承担污染责任的原则,然而在含有重金属难以处理降解的有机物污染物和高浓度的废水排放企业应主要采用科学的污染治理方法,要求必须在厂内处理完才可以排放。在农业污染方面,近年来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量,我国土地办结污染特别严重,有些地区已经处于荒废状态。为提高土地质量,我们必须加强农业研究,尽量减少化肥的使用数量,并且及时积极提倡农民使用有机无害肥料。只有共同参与,我们的水污染状况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治,

三、针对现状提出的水污染治理措施

1、执行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

在执行排放标准时,首先执行地方标准,无地方排放标准的首先执行国家排放标准,其次行业标准。如果废水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应执行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标准。但在执行排放标准时应区别对待,尤其要考虑其废水的可生化性、生物毒性及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可能带来影响。

2、加大污水治理力度。

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应加强排水系统的规划,并且尽可能地把排水系统按工业污水与生产污水排放的原则,进行分流制排水系统设计,同时对现有的排水系统和沟道系统加强管理和维修,使其有效地发挥作用。并结合市政建设的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污水处理厂,并配套管网使各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或回用。

3、强化污染源污水处理

凡是排放一类污染物的污染源必须采取有效的污水处理、全过程控制及管理措施,在生产车间排水口实现浓度达标排放;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医药制造、造纸及纸制品、制革、纺织等行业产生的污水采取适当的治理措施,对部分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处理,保证废水中化学耗氧量达到地方污水排放标准或行业标准;食品加工与制造、饮料等行业排放的废水中生化需氧量适当放宽控制,对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单独处理,尽可能采取综合利用,能源与资源回收利用的综合利用措施,以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为主。

4、推行清洁生产工艺

对物料、能源、水资源消耗量较大、污染物浓度大及负荷高,生产效率低,污水不易治理或治理费用较高的工业污染源,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行业、造纸及纸制品等行业以推行清洁生产工艺为主,最大限度减少污水及其污染物的生成。

5、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加强生态型城镇的建设。

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持续发展目标。促使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充分利用,同时进行生物综合防治,少用农药,避免重金属污染物或有害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抓好生态示范区建设项目,抓好生态建设项目,积极实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城镇工业废弃物处置项目等项目,抓好城镇工业污染源治理。大力推行污染物集中控制、集中治理,对于规模不经济的污染企业要限制其发展;对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要予以关停,逐步在乡镇工业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要进一步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管理。

结束语

工业废水污染给人类的生存发展敲响了环保的警钟,在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社会未来的发展起到了警醒作用。污水治理工作已经开展多年,然而成效并不显著的防治工作,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只有找准造成水污染的根源我们才会找到真正地解决对策,也正是基于这样的长久发展理念我们的水污染治理才会得到真正地解决。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能够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才为子孙后代留下长久的发展。因此,实现经济、生态之间的协调关系,需要我们各个方面的集体努力,我们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篇10

1 大气污染的概念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2 大气污染成因分析

2.1 燃料燃烧

一些城市中,天然气在居民的生活中并未完全普及,烧煤仍然是人们做饭取暖的第一选择。而在煤炭市场上,高硫煤仍占据着主导地位。由于经济条件和眼前利益驱使的原因,多数人也不愿意放弃廉价的高硫煤而去购买环保型的低硫煤,这就使得二氧化硫的排放有增无减。

2.2 工业生产

在我国,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排放量虽仅占大气污染总排放量的1/5左右,但由于排放点相对比较集中,浓度较高,所以工矿区的大气污染较为严重。另外,化学工业、煤炭工业等部门也是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并且,这些工矿企业大多是大气污染的主力军。

3 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的危害

3.1 二氧化硫 SO2 主要危害

二氧化硫具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能刺激眼结膜和鼻咽部黏膜。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易被上呼吸道和支气管黏膜的富水性黏液所吸收。因而它主要作用于上呼吸道和支气管以上的气道,造成该部位的平滑肌内末梢神经感受器受到刺激而产生反射性收缩,使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变窄,气道阻力增大,分泌物增加,严重时可造成局部炎症或腐蚀性组织坏死。呼吸道的纤毛运动和黏膜的分泌功能受到抑制,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咽炎,并对其他刺激物的敏感性提高,引起咳嗽,并能刺激眼结膜引起炎症,极高浓度时可发生声门水肿或肺水肿以及呼吸道麻痹,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3.2 悬浮颗粒物 TSP(如:粉尘、烟雾、PM10)主要危害

随呼吸进入肺,可沉积于肺,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颗粒物上容易附着多种有害物质,有些有致癌性,有些会诱发花粉过敏症;沉积在绿色植物叶面,干扰植物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和水分的过程,从而影响植物的健康和生长;厚重的颗粒物浓度会影响动物的呼吸系统;杀伤微生物,引起食物链改变,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遮挡阳光而可能改变气候,这也会影响生态系统。

3.3 氮氧化物 NOX(如:NO、NO2、NO3)主要危害

氮氧化物易于侵入呼吸道深部细支气管及肺泡。长期吸入低浓度NOX可引起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过氧化,损害细支气管的纤毛上皮细胞和肺泡细胞,破坏肺泡组织的胶原纤维,并可发生肺气肿样症状。它尚能缓慢地溶于肺泡表面的水分中,形成亚硝酸、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及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NOX在肺中形成的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高铁血红蛋白(即变性血红蛋白),能降低血红蛋白带氧能力,引起组织缺氧。当污染物以二氧化氮为主时,肺的损害比较明显;当污染物以一氧化氮为主时,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及中枢神经损害比较明显,对心、肝、肾以及造血组织等均有影响。

3.4 一氧化碳 CO 主要危害

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亲合力要比与氧的亲合力大200~300倍,同时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却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慢3600倍。一旦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升高,血红蛋白向机体组织运载氧的功能就会受到阻碍,进而影响对供氧不足最为敏感的中枢神经(大脑)和心肌功能造成组织缺氧,从而使人产生中毒症状。

4 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

4.1 综合整治

在治理大气污染时,必须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制定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各功能区最大能承受的排放量减少污染物排放,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根本在于调整产业结构,改善交通状况,才能在根源上控制污染物的浓度、范围,同时也是有针对性的开展环境治理。

我国城市化建设中,主要使用粗放的生产方式,造成了大量能源的浪费,污染物的排放也随之增加,由此带来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落后的能源燃烧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加快使用气体燃料、低硫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能源。城市地区采取集中供暖的方式,调整工业布局,规范能源使用,通过经济正常和科学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4.2 科学规划,合理配置

植树造林一直被认为是保护环境,减少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且成本低,还能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增加绿化环境,也能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树木能发挥其光合作用的本事,充分发挥植物净化大气的作用,为此,我们应扩大植树造林的面积和范围。根据污染源位置、污染物汇集区的地形地势、风向和污染气体的季节分配,合理安排,因此质疑(因地制宜)。在污染严重的地区建设包围式或隔离式的林带,让那些含尘、含污染的气体在大气中被树木吸收,减少污染物的扩散。有研究显示,不少植物具有一种以酶作催化剂的潜在解毒力,可以分解大气中的有毒物质,或形成一些大分子络合物,降低这些有毒物质的毒性,因而对大气具有特殊的净化功能。加入我们每种植一公顷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00多公斤SO2,并吸收30多吨灰尘。

4.3 利用气象条件防治大气污染

如果城市的污染源已经确定,并处在稳定的阶段,那么大气污染状况就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稀释和扩散受主要受气象条件的支配和影响,因此,充分利用气象条件,是控制大气污染,减少污染物传播,实现污染治理的有效手段,也是一种自然的途径,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则是其中的关键。气象部门在防治城市大气污染方面,不仅要提供详细的大气污染气象条件,还要为政府规划部门搞好城市建设的合理布局和城市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雾的出现是大气污染已经恶化的重要表现,而降水可以冲刷大气中的污染物。所以气象部门可以通过人工增雨、增雪、消雾等技术来净化大气、消除污染。

5 结束语

总之,大气污染对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要防治大气污染,就要减少人为污染物的排放,既要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各能源利用率,开发绿色新能源,使用无污染的太阳能等,更要保护森林和海洋,大量植树造林,采取积极、切实的措施,保护我们共同的蓝天。

参考文献:

篇11

近些年来,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使得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压力。保护生态环境关系着每一个人的权益。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要。生态文明作为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严格按照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规律,实现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1 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建立的作用

1.1 有助于加强环境保护

现阶段,我国面对着十分严峻的环境考验,加之我国法律制度对环境责任与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规定的不足,导致“污染者负担”的原则没有得到切实落实,影响了生态文明的建设。所以,通过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明确鉴定主体、鉴定程序、鉴定范围、鉴定效力等,在我国司法体系中予以规定,追究污染者的责任,对受损者予以补偿,全面贯彻“污染者负担”的原则,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1]。

1.2 能够为环境司法提供技术支持

现阶段,我国法律主要是从刑事、民事、行政这三个方面规定环境污染责任,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处理环境污染事件的时候,因为只有原则性规定,缺少实战性、可操作性规定,导致环境污染事件处理难度非常大,使得环境污染事件的审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技术问题,影响了生态文明建设[2]。通过建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全面开展相关工作,可以为司法机关在审理环境污染事件的时候,提供一些技术保障,为司法机关工作的全面展开奠定了技术基础,使得污染者受到了合理处罚,真正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有力条件。

1.3 有助于环境行政管理方式的优化

在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的道路上,一定要对符合我国国情发展的行政管理方式进行不断的探索,为相关工作的全面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建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可以将污染者对环境损害造成的损失、获取的利益、行政处罚进行联系,极大的实现了环境行政管理的精细化,通过环境经济政策的不断改革,有效处理环境突发事件,为环境风险的有效解决提供可靠依据,促进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3]。

1.4 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我国环境保护制度中,涉及公益环境损害的规定非常少,与美国以及大部分欧洲国家相较而言,我国对私益环境损害的赔偿规定并不明确,并且赔偿数额一般都不会足额到位。通过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的建立,可以对赔偿范围予以明确规定,并且将污染修复及生态恢复费用划入赔偿范围,对那些以环境牺牲促进经济增长的企业敲醒了警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环保意识,提高了企业的环保责任,从本质上减少以及避免了以环境牺牲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运用,同时,为“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途径,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4]。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加重,环境保护工作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追究污染者的环境责任,是落实污染者负担原则和应对环境挑战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开展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对环境污染损害进行定量化评估,将污染修复与生态恢复费用纳入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科学、合理确定损害赔偿数额与行政罚款数额,有助于真实体现企业生产的环境成本,强化企业环境责任,增强企业的环境风险意识,转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5]。除此之外,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使环境行政处罚与污染者造成的实际环境损害、获取的收益挂钩,更有助于推动环境行政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有助于推动环境责任保险、绿色信贷、生态补偿等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的创新,有助于加快环境风险防范、环境应急处置等环境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

2 我国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建立现状

现阶段,我国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还不完善,在法律法规方面还不健全,环境追究机制还没有落实,导致生态环境受到损害的时候,没有得到有效处理。资源环境管理职能主要包括环保、农业、林业、渔业、国土、海洋、水利等部门,此种以资源板块与利益分配为格局的管理体制很难解决环境污染产生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已经颁布了一些针对农业、渔业、海洋等的相关技术规范,解决了一些分散零碎的问题,但是依然存在着评估范围不清、可操作性不强的现象。在资金保障方面,除了海洋、航运等和国际接轨的行业设有少量赔偿基金之外,环境责任险的发展非常缓慢,并且保险赔偿范围非常小,无法充分体现环境损害赔偿功能。我国环境损害评估管理现状详见表1所示。

3 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建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提高重视,加强认识

部分地方政府担心建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后会影响城市形象,比如,在鉴定评估环境突发污染事件的时候,如果评估太重,不仅会影响城市旅游业发展,还会影响政府政绩。除此之外,很多政府人员都没有认识到鉴定评估机制的重要性,从而制约了鉴定评估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事实上,建立鉴定评估机制的目的,就是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6]。在建立鉴定评估机制的时候,需要加强社会各界对鉴定评估机制的认识,之后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有效解决,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力度,通过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合理权益,从而推进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的进一步建设。

3.2 加强实践经验积累

在建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的时候,并不是形式化的东西,需要进行不断的实践,并且逐渐积累经验,对相关工作予以验证,保证机制内容的正确性、有效性。在开展实践活动试点工作的时候,需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与针对性的环境污染事件,预先设立鉴定评估小组,秉持一种谨慎、认真的态度,确保相关工作的全面落实[7]。在此过程中,需要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损害进行有效的鉴定评估,明确鉴定评估方法,逐渐使其成为一种普遍性的鉴定评估方法,积累工作经验。

3.3 强化政策法规建设

在建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的时候,因为我国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导致相关工作无法有序进行,影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8]。现阶段,我国已经设立了以宪法为指导,环境单行法为主体,环境保护法与民法为原则的环境损害赔偿系统,但是,依然缺少环境责任立法,导致有关鉴定评估工作无法落到实处。所以,针对此类情况而言,一定要加强政策法规的建设,完善环境损害赔偿基金制度,避免发生赔偿金额不到位的情况,最大限度的弥补受害者的损失,全面维护人民群众的合理权益。

3.4 重视管理体系构建

一些代表提出,地方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队伍上仍然很薄弱。例如,作为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的试点单位,陕西省也有建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构的意愿,但人事部门认为相关依据不足;山东省已经建立了省级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中心和队伍,但对于评估机构的规范、标准和人员要求仍然不明确。这需要环保部门和司法部门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损害鉴定的评估机构、人员、鉴定评估程序等制度规范[9]。

3.5 注重能力建设

各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尤其是试点单位,要在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和研究课题安排、人员培训与鉴定评估设备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倾斜,确保前期科研和鉴定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尽快形成鉴定评估能力并不断提高鉴定评估水平。加强技术储备,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不断拓展研究领域,逐步向污染修复及生态恢复等领域纵深推进。开发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网络体系[10]。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日益改变的形势下,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我国,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是一项新型工作,需要投入相应的力量,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的建设,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落实,为环境司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并且优化了环境行政管理方式,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为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蒋倩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43-44,47.

[2]罗斯尹.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难题及破解路径[J].法制与社会,2014(36):73-74.

[3]谷树忠,胡咏君,周洪,等.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J].资源科学,2013,35(1):2-13.

[4]黄勤,曾元,江琴,等.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2):111-120.

[5]曹东,田超,於方,等.解析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流程[J].环境保护,2012(5):30-34.

[6]易斌,朱忠军,刘平,等.加快建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管理制度[J].科技导报,2011,29(8):11.

[7]陆烽.环境监测在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作用浅谈[J].卷宗,2014(12):600.

篇12

一、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措施

1、完善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建立在环境监测体系之上。为完善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应组建环保部环境监测司,研究并出台《全国环境监测条例》,从法律上将环境监测进行定位,明确环境监测统一监督管理,制定要求统一环境监测数据与信息标准,完善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建立环境监测仪器适用性检验与准入标准,建立环境监督技术认证制度等。通过法律形式,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相关规定的权威性,确定统一标准,能够有效避免对标准理解差异,提高环境质量管理效率及质量。

2、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加强现有人员培训。(1)强化人员培训。通过上岗培训、技能教育、继续教育、专题培训等形式加强全员培训,从而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切实增强实验室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与使命感,自觉参与质量管理。(2)提高人员的能力水平。质量管理行业从业人员不但要掌握监测业务方面的知识、熟悉相关标准、规范及技术方法,还应了解管理学、心理学、计量学等学科的知识,以便于更好地进行质量管理,从而全面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加强队伍素质自身建设,不断推进继续教育。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3、完善环境监测监管保护办法。(1)要确保资金的投入,尤其是要保障品质监管实验室的设施,保障检测仪器的购买。国家应当将这项资金归入到年度固定经费中并规定只能用在这一项中。(2)应当加强环境标准物质的开拓程度,尽早成立分析体系,尽量填补其他区域没有的标准样品,如生态、海洋、大气降雨、有机污染物等,扩增现今拥有的标准物质适合使用的区域,努力开拓探究途径、提升分析能力和水准、增快拓展的速度,从而符合环境监控和检测任务的要求。(3)应当更好的健全监控和检测准则,有体系地整理、修正和健全现今拥有的环境监控和检测准则,有规划地弥补全新的监控和检测区域中监测准则的空白。(4)应当确立环境监控和检测仪器设施准许进入的体系和相关的技术标准,尽量改善当前仪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品质好的与品质坏的混杂、精确性能和安定性能各不一样、检验的依据不一样、不一样的仪器之间不能够比较以及市场服务不符合标准等,所以就要做好监控和检测的硬件品质监管。

二、石家庄市环境监测的大气污染状况

1、年度变化。2003年1月~2012年底,石家庄重度、中度及轻度污染日天数呈减少趋势;重度污染从2003年的8d减少至2012年的0d,而中度污染天数从2003年的13d减少至2012年的1d,轻度污染从2003年的133d减少至2012年的41d。空气质量为良好的天数明显增加,从2003年的209d增加至2012年的261d;空气质量为优的日数也有所增加,从2003年的2d增加至2012年的62d。

2、季节变化。石家庄市重度污染和中度污染大多发生在秋冬两季,2003~2012年的55d中度或重度污染日中,发生在秋冬两季的有43d,占78.18%,仅冬季占43.64%;2003~2008年,石家庄市出现的重污染主要发生在秋季(11月)、冬季(12、1月)和春季(3月),共有14d,11月~次年1月、3~5月,这6个月出现的重污染天数占全年的100%,主要原因是石家庄市从11月中旬进入采暖期,燃煤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硫,严重污染空气;而春季主要是沙尘暴所致。

3、石家庄市空气质量等级以Ⅱ级良为主,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其中,7、8月空气质量最好,11月~次年1月及3月空气质量最差。原因可能是由于夏季降水较多,对空气有净化作用。而冬季则由于城市从11月中旬进入采暖期,且大气层结稳定,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扩散。3月份可能因近几年石家庄的沙尘天气发生次数呈增多趋势有关。2003年1月~2012年底,石家庄市重度及轻度污染日数呈减少趋势,说明石家庄市采取的一系列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是有效的。

三、石家庄市大气污染治理的产业结构调整

1、发达国家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治理大气污染的。第一,控制工业污染,推动产业转型和能源转型。1968年,英国制定《工厂法》,规定了污染工厂的酸性上限浓度和烟雾浓度,并在相关法案的支持下,强制关闭或转移大型污染设施。第二,推进能源结构转型,鼓励新能源应用。1973年,石油危机倒逼发达国家降低能源需求,提高能源效率,并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第三,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加强城市、交通等领域的排放管理。

2、大气污染治理的产业结构调整重点与措施。(1)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工业布局。调整生产力布局,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按照主体功能区划要求,合理确定重点产业发展布局、规模,重大建设项目原则上布局在优先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城市规划,形成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城市和区域空间格局。(2)淘汰落后产能,压缩过剩产能,严把新建项目产业政策关,不再审批钢铁冶炼、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炼焦、有色金属、电石及铁合金等项目。现有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金属、化工企业及燃煤锅炉项目按要求时限进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升级改造,逾期达不到治理要求的,实施停产治理或依法关停。(3)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规划,优先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积极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做大做强中电科卫星导航、四方通信、先河科技等龙头项目。(4)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建设。鼓励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能源阶梯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综合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

结束语

通过环境检测分析,石家庄市大气污染状况具有明显的时段性、季节性与空间性特征。由于空气质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吸入颗粒物被吸入人体后,可诱发许多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大气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进行研究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13

环境污染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使人们尝到了环境破坏的恶果,人们的保护环境意识因此逐渐提升,环保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治理做出了硬性规定。那么在实际工作中,怎样评定地方环境污染治理效果呢?

地方环境污染治理对提高我国整个环境保护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落实环境保护相关举措时,应将地方环境污染治理当做重点工作加以落实,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提高地方环境污染治理效率。一方面,地方环境污染治理效率是地方环保部门治理环境污染能力的外在反应,是考核地方环保部门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根据地方环境污染治理效率实际,可为环保部门分析环境污染治理问题提供参考,促进环保部门不断优化环境污染治理手段与方法,为实现环境污染治理的长远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地方环境污染治理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地方环境污染治理效率的评定

本文采用数据包分析法(DEA)对地方环境污染治理效率进行评定。该种方法实施的原理为利用线性规划将最优生产前沿面求解出来,将其和每一个多投入多产出同类决策单元(DMU)的可能集进行对比分析,获得所有DMU相对效率的测度。

上述公式中x、y、z分别表示投入、产出及权重,而N表示投入变量,M为产出变量,K表示DMU的个数。Fi表示第i个DMU的技术效率。当其数值为1时表示DMU位于最优生产前沿面,生产为DEA有效,反之,生产为DEA非效率。利用该方法对我国地方环境污染治疗效率进行评定,结果发现我国经济发展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而且不同的地区环境治理效率有所差异,但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同时,我国环保部门对环境保护重视的不断提高,使地方环境污染治疗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地方环境污染治理效率提高策略

调查发现,经环保部门及人们的长时间努力,我国环境污染问题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从整体来看仍不容乐观。因此,为切实提高地方环境污染治理效率,应结合环境污染治理实际,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具体可参考以下内容实施:

1.提高认识,增加投入

地方环保部门应提高对环境污染治理的认识,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资金投入。首先,结合上级部门制定的环境污染治理目标,根据当地实际制定环境污染治理细则,尤其应明确地区内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定期派专门人员检查其废水、废气、废渣等的排放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一旦发现偷排及不符合规定的行为应给予严厉的处罚,必要情况下责令其停业整顿。其次,地方环保部门应设立环境污染治理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当地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尤其应综合分析当地企业生产特点及规律,制定详细的环境污染治理应急预案,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最后,定期组织知名生产企业召开环境污染座谈会,认真听取不同生产企业在控制环境污染方面所做的努力。同时,给予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适当奖励,鼓励其再接再厉,争取在确保企业效益增长的基础上,充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为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加强研究,引进方法

地方环保部门应加强研究环境污染治理的新方法、新思路,尤其应加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交流,借鉴其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经验,不断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效率。一方面,环保部门应定期抽派相关人员到环境污染治理比较好的地区参观学习,条件允许的话可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出国参观考察,引进发达国家环境污染治理的新思路、新工艺。另一方面,成立专门的环境污染治理研究部门,认真调查引起当地环境污染的原因及环境污染治理的常用方法,针对环境污染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引进新的方法加以改进,切实提高环境污染治理质量。

3.善于总结,不断优化

地方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因此环保部门应善于总结,不断优化环境污染治理途径。首先,环保部门应建立常见环境污染情况档案,列出针对性治理方案与方法,为后期治理类似环境污染事件提供有效指导。其次,总结环境污染治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状况积极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法,为提高环境污染治理质量奠定基础。最后,认真分析不同环境污染特点,从治理效率、治理时间、治理成本等方面入手,不断优化环境污染治理细节,切实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水平。

4.加强培训,提高水平

地方环境污染治理效率一定程度上受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影响,因此,环保部门应注重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加强专业技术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为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另一方面,鼓励工作人员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在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中表现优异的人员应给予适当的奖励,不断鞭策工作人员充分做好环境污染治理工作。

四、总结

环境污染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怎样在确保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上,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效率,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环保部门及生产企业应深刻思考的问题。要求地方环保部门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不断增加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人力、财力方面的投入,切实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效率,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斌.环境污染治理与规制博弈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2]董文福,傅德黔,努丽亚.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发展及存在问题[J].中国环境监测,2008,04: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