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公共事务治理理论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自主治理理论
奥斯托罗姆教授在《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一书中,首先介绍了传统的公共事物治理理论的三个经典模型:“公地悲剧”模型、“囚徒困境”博弈和“集体行动逻辑”模型。为了有效减少“公地悲剧”的发生,即确保公共池塘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根据传统,普遍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利维坦式”的解决办法,对绝大多数的自然资源系统实行中央政府控制的政策方案;二是“市场式”的方法。一些政策分析人员认为,凡是资源属于公共所有的地方,强制实行私有财产制度,以此企图终止公共财产制度。但是,现实却证明,利维坦和私有化都不是解决公共池塘资源问题的灵丹妙药。
(二)新模式:自主治理理论
面对传统公共事务治理的不足,奥斯托罗姆教授通过对各大洲公共池塘资源和世界部分著名的公共池塘资源的管理经验及教训的长期调查下,提出了政府和市场之外的对于公共池塘资源管理的第三条路――自主治理理论。该理论成为奥斯托罗姆教授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基础,为公共事物的治理提供了一套良好的制度安排。
所谓自主治理理论,它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一群相互依赖的委托人如何才能把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主治理,从而能够在所有人都面对搭便车、规避责任或其他机会主义行为诱惑的情况下,取得持久的共同利益。”在大量的案例考察基础上,通过对个人策略选择的变量以及制度层面上的分析,奥斯特罗姆提出了公共事务治理之道的设计原则:清晰界定边界;规定占用的时间、地点、技术或(和)资源单位数量的规则,要与当地条件及所需劳动、物资或(和)资金的供应规则保持一致;集体选择的安排;监督;分级制裁;冲突解决机制;对组织权的最低限度的认可;分权制企业。
二、自主治理理论的评价
(一)理论价值
1.对传统集体行动理论的发展
无论是利维坦还是私有化,这两种极端的手段,其实都存在着失灵的时候。自主治理理论所提出的第三条道路,即在一定条件下,社群中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自行设计合约,并通过有效的监督和制裁实施合约,对某些公共资源系统实行成功的治理,从而提出了一种不同的自主组织的集体行动理论。
2.实现人性利己与利他的结合
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中提出,利己主义是个人行动的出发点。但是,奥斯特罗姆教授则认为,个人的理性和知识能力是有限的,这就使得个人有可能也必须在集体行动中表现出利他的一面,参与集体协作。对于小范围的公共池塘资源利用中,人们处于特定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中,通过接触、交流,彼此建立信任和依赖感,从而组织起来,实现集体目标,使得利己与利他行为的有机统一。
(二)实践价值
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公共资源在世界上,一般都是稀缺的,可再生资源即便具有可再生性,一旦利用不当,其再生能力也是会丧失。为了解决资源的利用问题,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单一的极端手段都无法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自主治理理论可以有效克服上述两个体制的弱点,通过促成资源占用者的自愿合作,共同管理公共资源,不仅提高管理过程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决策的科学性,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治理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会达到生态环境资源的“善治”。
2.促进建设民主社会
该理论可为社会提供一个实现民主的模式,在小范围的公共领域,每个占有者都参与到公共资源的管理过程,实现自主监督和自主解决矛盾冲突。在这个过程,人们有权表达自己意见,同时所有人的意见也会被集体所考虑。既充分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又可以避免权力的过度集中和防止过度垄断。以小范围的“民主”推动社会的民主建设过程,培育出现代社会的民主生态。
(三)反思不足
1.适用的对象有限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物品,按照经济学中竞争性和排他性的性质的分类,可以分为纯公共物品、纯私人物品、混合品和公共资源。公共资源有竞争性,但由于是集体消费存在拥挤,因此难以排他。自主治理理论,所针对的公共事物主要是一些小规模的公共地下水资源、渔场资源和森力资源等。因此,无论是从有关公共物品理论分析,还是从其理论的实践来源来看,该理论一般被认为在公共资源的范畴里得到应用,因此使用的对象十分有限。
2.适用的政治体制有限
在奥斯特罗姆提到的自主治理理论成功案例中,外部政府都对占用者自己设计的规则的合法性给予了最低限度的认可,有些甚至还提供了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从而增强了自主治理的制度安排。这意味这自主组织需要得到政治制度上的支持,如果外部政府无法提供资源占有者制定规则的权力,那么当地的资源占有者要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而去维持一个由规则治理的公共池塘资源体系就非常困难了。而往往在权力高度集中的政府体制下,这种自治组织是不被承认的。
三、对中国公共事物管理的启示
自主治理理论作为奥斯特罗姆多中心自主治理理论的基础,该理论为世界的公共事物管理提供一个全新的模式。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的重大转型时期,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借鉴该理论的合理观点。
(一)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政府
自主理论的中心问题是资源占有者对公共资源的自主制定规则管理,核心在于自主性。这种自主性需要政府等公共权力的支持,传统的公共行政往往提倡政府应该扮演一种管理者的角色,但是自主治理理论强调的是以“公民为中心”。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因此,该理论要求我们的地方政府和政府官运以及基层的公务员要转变管理观念,树立“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观念,促使政府职能由管理迈向服务,为自治组织提供制度上的支持和相关资源的帮助。
(二)孕育民间组织,实现社会善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体制也在不断做出改革,建立在高度集权计划体制上的传统行政隶属关系正在逐步解除,取而代之的是建立在平等市场经济体制之上的平等社会组织、非政府形态的民间组织逐步兴起。通过对自主治理理论的认真贯彻,赋予民间组织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权力,鼓励他们对公共资源的共同开发使用,不仅为我国公共事物的治理提供了新的示范模式,也是壮大民间组织力量、完善公共参与机制的重大表现。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对社会公共事物的多主体治理,有利于达到社会善治的美好愿望。
(三)增强彼此信任,构建和谐社会
自主治理理论是建立在公民彼此之间、公民与政府之间的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在资源占有者对于公共资源的共同治理中,他们互相接触、互相了解、交流自己的真实想法,从自身利益出发去维护集体利益,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程度。同样,公民自治组织得以建立,一定程度上也都是政府和公民信任感增强的表现。自治治理的理念,社会网络组织体系能够运行,依靠的是存在于公民社会中的社会资本力量,依赖于政府、公民、企业与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积极合作的态度。这种相互信任,对于实现“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自主治理理论为公共事物管理和治理提供了新的思想和经验,在社会上引起了重大影响。自主治理理论力求在政府权威和自由市场之外, 寻求一条治理公共事务的路径,对于转型时期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社会民主建设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正如奥斯特罗姆在其书所言“公共池塘资源和公共财产制度的研究,对于当代中国学者、官员和公民来说,是很有意义的”。因此,我国应该立足于基本国情,结合实际情况,借鉴此理论的精华,提高我国公共事物的治理水平,实现社会善治。
参考文献
篇2
1、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重点放在监理细则的贯彻和施工工法的审查及产品质量过程控制上。施工前,由总监组织编写可操作性和可控性的监理实施细则,以指导现场监理人员的质量控制,并将质量控制的重点放在施工现场过程控制上。注重细则成为监理工作的操作指南、检查、监测的依据。通过培训、研讨、领悟,使监理人员都能依照细则控制住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点和关键环节。同时通过对监理人员的考试和考核,推动监理实施细则的贯彻和落实,将质量控制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通过细则宣贯、考试和考核,提高了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对考试不合格的人员组织重新学习和考试,考试合格者才能上岗。实施结果,使工程各单项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2、施工工法
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时,重点审查施工工法,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质量的保证性,为承包商切实保证施工质量,奠定坚实基础。产品实物质量监控重点为过程控制。在施工准备和施工阶段对施工环节监督管理做到该审查的审查、该检查的检查、该返工的返工、该报告的报告。控制方法做到该旁站的旁站,该巡视的巡视、该检验的检验、随时纠偏消除施工隐患,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和规程规范要求一次验收合格或优良。监理资料质量坚持预控,按标准及公司“一次符合要求、每次追求更好”的质量目标进行填制和监督检查与管理,保证监理资料达到真实、完整、准确、系统的要求。开工前编制出各单项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并明确了各工序和单元工程的质量检验与评定表格式,组织承包商宣贯,按统一标准实施控制。
二、施工阶段质量监理的工作程序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是工程实体形成的过程,也是工程质量目标具体实现的过程。工程建设监理应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对每道工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进行监督、检查和验收,使工程质量的形成处于受控状态。施工阶段的监理程序是在施工程序基础上形成的,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就能使施工过程中各主要环节、主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只有在受控状态下才能把握住施工过程中活动脉搏,适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在施工阶段全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检查与控制,不仅涉及最终产品的检查、验收,而且涉及施工过程的各环节中间产品的监督、检查与验收。监理程序可归纳为三大类,其一,为运行管理程序,主要为业主、监理、承包商三者之间联系及管理流程,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
其二,为监理内部质量体系运行程序,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及其传递途径;会议协调;各种监理业务处理程序;资料的分类、整编、归档、各层次人员岗位职责;建设各方的关系及其处理。这些程序运转直接影响监理工作质量,它是做好监理控制工作的内在因素,内在的根本保证。凡是成功的项目管理必须有一个高效率的质量组织体系,质量体系的优劣除反映在人员素质、专业配套、组织结构运转、效果可衡量性外,重要一条就是组织可控性,可控性依赖信息传递畅通,信息传递、反馈的途径就是程序。内部可控程序无疑来自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体现命令源,责任与权限控制;横向保证职能部门配合协调和信息流程。
其三,就是围绕监理任务落实制定的外在控制程序,包括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程序、施工进度控制程序、支付结算控制程序、信息管理程序、质量事故处理程序、索赔、工程变更、施工分包队伍审批、竣工验收等程序,这些程序是监理控制程序的核心与关键,它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保证先后开展顺序和衔接,保证监理监控不漏监,同时这些控制程序都在相应的系统中制约了系统的行动,保证各个系统在受控状态。监理工程师只有严格执行这些基本控制程序才能做好控制工作。
三、水利工程加固除险全面监理
1、设计
组织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及时向施工单位签发设计文件,发现问题及时向项目法人报告。协助项目法人会同设计单位对重大技术问题和优化设计进行专题讨论。审核施工单位对设计文件的意见和建议,会同设计单位进行研究,并督促设计单位尽快给予答复。代表项目法人审核按工程建设合同文件规定应由施工单位提交的设计文件。保管所有设计文件及过程资料。
2、施工
协助项目法人进行工程招标和签订工程建设合同。全面管理工程建设合同,就施工单位选择的分包单位资格进行审查批准。督促项目法人按工程建设合同的规定,落实必须提供的施工条件,检查工程施工单位的开工准备工作,并在检查与审查合格后签发工程开工令。审批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技术措施、作业规程、工艺试验成果、临建工程设计以及使用的原材料等。答复工程施工单位提出的建议和意见。
篇3
建设服务型政府,不仅在于实现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更重要的在于要实现政府治理方式的转变;不仅在于政府应当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更重要的在于政府要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不仅涉及政府机构的调整,而在于实现“政府再造”和推进政府的“自身革命”?
在服务型政府定位的基础上,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职能的实施方式,要根据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和公共管理服务职能的特点,分别采取针对性的实施模式?目前理论界存在一个误区,就是笼统地讲对政府公共管理服务职能实行市场化?社会化?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一是因为政府的强制性管理服务和自然垄断性管理服务,是不宜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否则容易导致政府以权谋私和垄断经营谋取暴利?二是因为持上述观点者片面地理解了当代西方国家实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特别是错误地理解了以美国为代表实行的“企业家政府”改革,把政府当成企业,用政府公共管理服务作为经营手段,以获取利润?三是因为当前我国政府改革中存在财政支出困难,于是某些人便冠以借鉴西方行政改革之名,将政府执法权力进行市场化和社会化运作,一方面解决财政困难,另一方面将政府自身责任推给个人?
对政府公共管理服务职能的实施方式的选择,要首先考虑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原则定位?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政府应该是在支持和保障市场经济自主运行的基础上,对市场的失效或者失调部分进行调节,而不能替代市场的作用?第二,政府对市场进行监督和监管,一方面严格依法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另一方面积极维护和保障正常合法的市场行为?第三,政府依法管理社会,而不是要主宰社会?政府要充分调动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充分实现公民自治?政府只有在社会不平衡,社会不稳定,市场主体和个人(家庭)无法解决问题包括市场主体及主体之间?个人及个人之间出现矛盾或困难无法自我解决时,才出面予以协调?解决?第四,政府主要职能服务于全社会的公共事务,一方面不能干预“私人”事务即个人(家庭)?市场主体(企业)自我能够解决的事务,另一方面不能把“公共事务”推向社会?个人?在此定位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政府公共管理服务职能方式和途径,可以实行“四化”:即服务全面法治化?强制服务无偿化?服务有限市场化和服务部分社会化?
1服务全面法治化
政府公共管理服务法治化,是我国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战略的必然要求?在法治社会里,政府的公共服务是根据国家的法律规章提供的,都必须有法可依?2004年4月我国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规定,要依法界定和规范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使政府公共服务全面法治化?从法治化的程序来看,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依法合法服务?政府公共服务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政府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2)程序正当服务?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包括具有强制性的管理服务,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之外,应当公开,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
(3)权责统一服务?政府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政府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依法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4)诚实守信服务?政府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
(5)高效便民服务?政府公共服务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总之,政府要大力推进公共服务的法治化建设,要通过一系列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建构,为公共服务提供法制保障?
2强制服务无偿化
由于政府公共服务从性质上划分属于非排他性?非竞争性?非营利性等特征,但从方式上划分还可以分强制性与自愿性?不可选择性与可选择性?直接有偿性与间接有偿性等特点,其中具有强制性?不可选择性?间接有偿性特点的“公共服务”,属于约束性的“公共服务”,其他的属于交易性的“公共服务”?约束性“公共服务”包括以强制力作后盾所开展的公共服务诸如国防?治安?社会稳定等服务,以及只有政府才能行使的服务诸如行政许可等?
政府约束性或强制性的公共服务不能实行收费服务,或直接收费服务,而应该无偿服务,政府所需要的成本支出,由政府公共财政予以保障?如果政府的强制性公共服务诸如公共治安?刑事案件侦破等服务,或者只有政府才能行使的服务诸如政府许可性盖章?办证等服务,都实行收费服务,或直接收费,或设一个特许公司间接收费等,就容易产生“权力产业化”?以权谋利甚至以权谋私等严重问题?
3服务有限市场化
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是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市场机制,要通过招投标?合同承包?特许经营等市场运作方式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公共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但是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有限的?因为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
我们认为,政府公共服务中具有“非强制性?可选择性”?可替代性的公共服务,就可以采取市场化,例如垃圾回收?卫生清扫?部分社会保障等服务?但是具有强制性?不可选择性,不可替代性的公共服务,则应由政府提供,不能实行市场化,例如国防?外交?公共治安等服务?因此,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类型和程度,要根据政府公共服务的具体性质和类别进行选择?
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合同承包?政府通过合同形式将政府公共服务某些服务的部分或全部承包给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国有企业或私营企业,由这些承包者按照承包合同的约定为公众提供服务,政府按照承包合同给承包单位以财政支持,或政府根据承包服务项目的实际成本测算服务收费标准,给予承包单位按标准进行收费服务?由于政府发包项目是一定的,而承包单位数量是众多的,因此承包单位要想获得承包权,就必须降低成本,同时提高服务质量,最终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都会提高?(2)特许经营?特许经营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契约承租形式?特许经营的范围一般界定在自然行业,涉及国家安全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行业,政府通过对经营者的资质?条件等进行规定,确保经营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特许经营公共服务可以进行收费,但政府一定要站在公共利益的立场,制定特许经营收费服务标准,只有这样才符合政府特许经营公共服务的本质要求?政府切忌与特许单位同流合污,把消费者作为获取高额利益的榨取对象,政府从特许单位获得高额税收,特许单位从消费者身上获得高额利润,这样违背了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维护者的本质,也背离了特许经营项目具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特征?一般认为,适合于特许经营的服务项目有电力?天然气?自来水?污水处理?废物转化为能源的装置?电信服务?港口?飞机场?道路?桥梁以及城市公共交通等?
(3)凭单制?
凭单制是指围绕特定的公共物品而对特定消费群体实施的补贴?对某些具有公共服务性质同时具有较强的竞争性或较强的消费选择性的服务,政府不直接进行生产和公共服务,而由私营部门或第三部门进行生产和服务,政府根据公共服务责任和要求向服务对象提供可以自由使用的“服务”,即政府部门发放一种“服务券”,消费者持“服务券”到特定市场进行自由消费?如政府发放教育券,补贴给特定的消费群体,他们再拿这些“教育券”到公立学校或私立学校购买所需要的特定教育公共服务?
(4)参照竞争式?
当直接竞争或来自替代品生产者的竞争不起作用时,通过与其他地区的同行业的业绩进行比较对比,形成一种压力,同样一种公共服务,为什么别人服务很好,我们做得不好,这就体现一种竞争?以城市自来水行业为例,因为各个自来水公司经营范围通常都局限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局部垄断依然存在?参照竞争式实际上对自来水的零售价格进行比较参照,各公司的零售价格的上限取决于所有公司的平均单位成本,而不是本公司先前的运营成本,或自定的成本,避免其凭借垄断性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
(5)内部竞争制?
篇4
1、管道标高控制
1.1重视管道标高的审查
首先要审查管道布置的坡度是否合适,是否存在倒坡现象,若存在往形成污泥沉积,缩小管道流通面积,因此保证管道的坡度要求非常重要。其次还要审查管道节点处标高是否矛盾,对整个系统来说,有工艺、水、给水、场区污水等管道,各种管道上下交叉,不仅要考虑使用功能上的要求,而且还要考虑管道间上下左右间距的限制条件以及保证先后工序施工的需要。有时,对电缆沟积水要求排入场区雨水管道时,要考虑电缆沟底标高和管道底标高,是否能满足积水排放的要求。这些情况,尽量在图纸会审时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处理掉,避免施工后再返工。
1.2工程施工中的标高控制
安装过程中注意管道标高的控制管理人员要做好现场水准点的复核和保护。在施工中,严格控制管道的安装标高在规范允许的偏差范围之内防止出现管道安装标高偏差过大或错误,给其施工带来连锁性干扰问题引起返工,导致施工单位费用增加。在施工过程中,对管道标高的变更要持谨慎和认真的态度,以免在后续施工中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管道中线定位采用极坐标法,在管道主点附近的导线精制点上架设全站仪测设附近主点,其测角精度采用 3O ,量距精度为 1/5000,并分别计算测设点位误差,容差为301mn。用木桩标定主点后 ,必须进行检查测量,实测各转折点夹角,同时应丈量相邻主点的距离,相对误差均不能超限。为便于恢复施工破坏主点的位置,应将各中线桩引测到不受施工干扰,易于保存桩位的地方的施工控制桩上,并对控制桩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1.3注意整个场区标高的控制
施工管理中,对整个场区标高的变更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如某污水处理工程,为减少土方回填量,将场区的标高由原海拔 117.5m降至 117.3m而管道标高未变。在进行场区道路施工中,布置在道路下的管道或穿过道路的管道,特别是一些砼管道,由于覆土保护深度不够,使用压路机碾实路面中,道路下管道很多遭到损坏。因此,整个场区或局部标高的变更都要从整体上系统地考虑其对过程的影响,自始至终做好场区的标高控制工作。
2、裂缝施工防治措施
污水处理厂建设过程中,土建与设备安装的配合及池体构筑物的防裂缝防渗漏是施工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现浇混凝土结构裂缝比较普遍 ,产生裂缝的原因较多,如设计原因、规范原因、环境原因及施工原因等。施工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助于减少裂缝的出现。结合实践经验 ,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加强裂缝防治:
2.1原材料和试配
对混凝土工程所用的水泥,进场时必须有生厂家的出厂质量证明书并严格按规定进行复试,保证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合格。石子应按规定进行复试,其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风化岩含量、强度、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反应性骨料含量等应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所用的石子的粒径、级配、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用于混凝 土的砂子必须用中、粗砂,不许用细砂 。砂子应按规定进行复试,其颗粒级配、含泥量、风化岩含量、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反应性骨料含量等应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所用的砂,必须符合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砂石进场要有专人进行验收,不符合要求的要坚决退回。混凝土所用的水、外加剂及掺合料应符合有关规定。根据季节情况适当选用减水剂、微膨胀剂。外加剂要选用有资质的生产厂家,严格按批量进行复检,严禁由厂家送样复检。
2.2混凝土的搅拌
混凝土搅拌前必须经开盘鉴定,根据砂石的含水率及时调整配合比。计量准确,严格控制水灰比、坍落度,对坍落度要随时抽查。搅拌时间应符合规范要求,不能过长、过短 。
2.3混凝土的运输、浇筑与振捣
无论采用哪种运输方法,均应严格掌握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得超出规范的要求和试配的初凝时间。对商品混凝土应就近选择搅拌站,并向搅拌站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如施工部位、强度等级、坍落度及允许偏差、有否早强及缓凝要求、初凝终凝时间、浇筑速度等等。泵送混凝土采用高效减水剂,并做水泥与外加剂的匹配试验,适当掺加粉煤灰,以减少水泥用量,保证混凝土施工连续作业,避免水泥用量多而产生的裂缝。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和配合比,严禁浇筑混凝土时任意加水,包括商品混凝土。在钢筋容易锈蚀的环境中 更要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当设计与规范不符时应与设计协商解决。混凝土振捣足够密实,避免钢筋锈蚀膨胀而沿钢筋出现裂缝。厚度在 100-150mm之间的楼板,必须使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并在混凝土初凝前,按标高控制点找平,用大杠刮平,终凝前用木抹子搓平,至少不少于三遍。施工缝处的混凝土除按规范要求处理外,还应加强振捣,使其紧密结合。坍落度较大的和较厚的混凝土,做好二次振捣和二次抹面,二次振捣必须控制在混凝土初凝前。
3、钢筋绑扎与安装
钢筋骨架外形尺寸容易出现偏差,绑扎时先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弯形。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应准确,垫块间距应适宜,否则导致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梁底柱侧露筋。钢筋骨架吊装入模时,应力求平稳,钢筋骨架用“扁担”起吊,吊点应根据骨架外形预先确定,骨架各钢筋交点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焊接牢固。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铁线应绑成八字形。左右口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柱子箍筋接头无错开放置,绑扎前要先检查;绑扎完成后再检查,若有错误应即纠正。浇筑混凝土时,受到侧压钢筋位置出现位移时,就及时调整。同截面钢筋接头数量超过规范规定,骨架未绑扎前要检查钢筋对焊接头数量,如超出规范要求,要作调整才可绑扎成型,避免闪光焊工程质量通病。
4、结束语
污水处理工程牵涉着众多复杂的施工工艺,每一项工艺都会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影响。笔者仅就其中管道标高控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防治、刚劲绑扎与安装等技术难题展开分析,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篇5
建设服务型政府,不仅在于实现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更重要的在于要实现政府治理方式的转变;不仅在于政府应当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更重要的在于政府要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不仅涉及政府机构的调整,而在于实现“政府再造”和推进政府的“自身革命”。
在服务型政府定位的基础上,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职能的实施方式,要根据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和公共管理服务职能的特点,分别采取针对性的实施模式。目前理论界存在一个误区,就是笼统地讲对政府公共管理服务职能实行市场化、社会化。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一是因为政府的强制性管理服务和自然垄断性管理服务,是不宜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否则容易导致政府和垄断经营谋取暴利。二是因为持上述观点者片面地理解了当代西方国家实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特别是错误地理解了以美国为代表实行的“企业家政府”改革,把政府当成企业,用政府公共管理服务作为经营手段,以获取利润。三是因为当前我国政府改革中存在财政支出困难,于是某些人便冠以借鉴西方行政改革之名,将政府执法权力进行市场化和社会化运作,一方面解决财政困难,另一方面将政府自身责任推给个人。
对政府公共管理服务职能的实施方式的选择,要首先考虑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原则定位。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政府应该是在支持和保障市场经济自主运行的基础上,对市场的失效或者失调部分进行调节,而不能替代市场的作用。第二,政府对市场进行监督和监管,一方面严格依法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另一方面积极维护和保障正常合法的市场行为。第三,政府依法管理社会,而不是要主宰社会。政府要充分调动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充分实现公民自治。政府只有在社会不平衡,社会不稳定,市场主体和个人(家庭)无法解决问题包括市场主体及主体之间、个人及个人之间出现矛盾或困难无法自我解决时,才出面予以协调、解决。第四,政府主要职能服务于全社会的公共事务,一方面不能干预“私人”事务即个人(家庭)、市场主体(企业)自我能够解决的事务,另一方面不能把“公共事务”推向社会、个人。在此定位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政府公共管理服务职能方式和途径,可以实行“四化”:即服务全面法治化、强制服务无偿化、服务有限市场化和服务部分社会化。
1 服务全面法治化
政府公共管理服务法治化,是我国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战略的必然要求。在法治社会里,政府的公共服务是根据国家的法律规章提供的,都必须有法可依。2004年4月我国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规定,要依法界定和规范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使政府公共服务全面法治化。从法治化的程序来看,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依法合法服务。政府公共服务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政府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2)程序正当服务。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包括具有强制性的管理服务,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之外,应当公开,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
(3)权责统一服务。政府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政府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依法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4)诚实守信服务。政府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
(5)高效便民服务。政府公共服务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总之,政府要大力推进公共服务的法治化建设,要通过一系列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建构,为公共服务提供法制保障。
2 强制服务无偿化
由于政府公共服务从性质上划分属于非排他性、非竞争性、非营利性等特征,但从方式上划分还可以分强制性与自愿性、不可选择性与可选择性、直接有偿性与间接有偿性等特点,其中具有强制性、不可选择性、间接有偿性特点的“公共服务”,属于约束性的“公共服务”,其他的属于交易性的“公共服务”。约束性“公共服务”包括以强制力作后盾所开展的公共服务诸如国防、治安、社会稳定等服务,以及只有政府才能行使的服务诸如行政许可等。
政府约束性或强制性的公共服务不能实行收费服务,或直接收费服务,而应该无偿服务,政府所需要的成本支出,由政府公共财政予以保障。如果政府的强制性公共服务诸如公共治安、刑事案件侦破等服务,或者只有政府才能行使的服务诸如政府许可性盖章、办证等服务,都实行收费服务,或直接收费,或设一个特许公司间接收费等,就容易产生“权力产业化”、以权谋利甚至等严重问题。
3 服务有限市场化
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是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市场机制,要通过招投标、合同承包、特许经营等市场运作方式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公共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但是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有限的。因为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
我们认为,政府公共服务中具有“非强制性、可选择性”、可替代性的公共服务,就可以采取市场化,例如垃圾回收、卫生清扫、部分社会保障等服务。但是具有强制性、不可选择性,不可替代性的公共服务,则应由政府提供,不能实行市场化,例如国防、外交、公共治安等服务。因此,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类型和程度,要根据政府公共服务的具体性质和类别进行选择。
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合同承包。政府通过合同形式将政府公共服务某些服务的部分或全部承包给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国有企业或私营企业,由这些承包者按照承包合同的约定为公众提供服务,政府按照承包合同给承包单位以财政支持,或政府根据承包服务项目的实际成本测算服务收费标准,给予承包单位按标准进行收费服务。由于政府发包项目是一定的,而承包单位数量是众多的,因此承包单位要想获得承包权,就必须降低成本,同时提高服务质量,最终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都会提高。
(2)特许经营。特许经营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契约承租形式。特许经营的范围一般界定在自然行业,涉及国家安全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行业,政府通过对经营者的资质、条件等进行规定,确保经营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特许经营公共服务可以进行收费,但政府一定要站在公共利益的立场,制定特许经营收费服务标准,只有这样才符合政府特许经营公共服务的本质要求。政府切忌与特许单位同流合污,把消费者作为获取高额利益的榨取对象,政府从特许单位获得高额税收,特许单位从消费者身上获得高额利润,这样违背了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维护者的本质,也背离了特许经营项目具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特征。一般认为,适合于特许经营的服务项目有电力、天然气、自来水、污水处理、废物转化为能源的装置、电信服务、港口、飞机场、道路、桥梁以及城市公共交通等。
(3)凭单制。
凭单制是指围绕特定的公共物品而对特定消费群体实施的补贴。对某些具有公共服务性质同时具有较强的竞争性或较强的消费选择性的服务,政府不直接进行生产和公共服务,而由私营部门或第三部门进行生产和服务,政府根据公共服务责任和要求向服务对象提供可以自由使用的“服务”,即政府部门发放一种“服务券”,消费者持“服务券”到特定市场进行自由消费。如政府发放教育券,补贴给特定的消费群体,他们再拿这些“教育券”到公立学校或私立学校购买所需要的特定教育公共服务。
(4)参照竞争式。
当直接竞争或来自替代品生产者的竞争不起作用时,通过与其他地区的同行业的业绩进行比较对比,形成一种压力,同样一种公共服务,为什么别人服务很好,我们做得不好,这就体现一种竞争。以城市自来水行业为例,因为各个自来水公司经营范围通常都局限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局部垄断依然存在。参照竞争式实际上对自来水的零售价格进行比较参照,各公司的零售价格的上限取决于所有公司的平均单位成本,而不是本公司先前的运营成本,或自定的成本,避免其凭借垄断性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
(5)内部竞争制。
政府公共服务中,有一些自然垄断行业无法引入行业系统外的力量与其竞争,或者引入行业系统外的力量可能导致不效率,因此应该在其行业系统内部放松规制,引入竞争,通过行业内部竞争,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效率和水平。例如,我国政府对民航运输业实行一定的竞争机制,使政府航空公共服务机制由政府垄断向市场竞争转变,民航运输业的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4 服务部分社会化
服务的社会化,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动社会力量,鼓励各种社会民间组织参与兴办公益事业,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服务社会化的主要核心是社会民间组织和力量参与和提供公共服务,因此社会民间组织和力量不可能完成全部公共服务,或代替政府等其他组织完成公共服务,所以,公共服务社会化只能是部分社会化,即根据不同公共服务项目的性质和特点,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各种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和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如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图书出版等公益性很强的公共服务,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社会力量同时“经营”,政府重点办好一些重点大学、基础科研、重点图书馆和出版社,除此之外,由社会力量和私人组织根据市场需求投资经办,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和引导,对其服务质量和水平进行监督评估。
篇6
1 建立运行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规章制度。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应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自责任,力求施工质量管理正规化。
1.1 运行IS09000标准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有章可循地进行质量管理, 有效运行最新的IS09000标准是对现代建筑企业的基本要求。第一套管理性质的国际标准IS09000强调要素管理,突出了《质量手册》纲领性文件和程序文件及业务证书的质量保证体系作用。
1.2 建立一整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项目部除严格按《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要求做好质量控制,还要建立工程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如“质量奖罚条例”、“质量分析制度”.“质量检查制度”、“用户回访制度”、“全面实行优质优价和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的规定”、“消灭质量通病措施”等,并能真正落实,做到自检、互检、交接检和专检,从而在遵循施工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的情况下达到施工质量的达标。
2 对人员实行严控
对人员实行严控,通过提高具体操作人的工作质量来提高工程实体质量。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人包括技术管理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等,对他们在优选后强化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奠定质量管理的基础。
2.1 树立质量意识 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必须树立质量第一、预控为主、用事实说话,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并重的观念。
2.2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
管理干部应具有较强的进行质量规划和目标管理的能力。操作人员中的技术人员要有技术指导和检查质量的能力,生产人员则应当具有纯熟的技术,踏实工作的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意识。服务人员则应具有甘做绿叶的心态,尽可能周详的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以出色的服务来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
3 对施工材料实行严控
对施工材料实行严控,主要是检查施工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等质量。《建筑法》明确指出:“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等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工程施工必须严把采购关、检测关和使用关,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3.1 严把采购关
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销售名目繁多, 诸如“回扣销售”、“有奖销售”、。送货上门销售”等,对采购人员充满极大的诱惑,因此在建筑原材料采购方面我们尤其要把好关。采购员选择要慎重,挑选诚实、守信,爱岗、专业的人员担任,并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材料质量鉴别水平,才能充分、准确、真实的掌握信息。严把采购关,既可控制材料质量,又可降低材料成本。
3.2 严把检测关
现在的建材市场产品良莠不齐,鱼目混珠,对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建立严格的建材检测取样送检制度,以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对具有符合规范要求质保书的材料按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测,对质保书项目不全的产品,应进行分析、检测、鉴定,凡发现材料有质量问题的不得使用,而且应追踪到底。力保“三无产品”不入库,不合格材料不进入施工现场。
3.3 严把使用关
对于原材料来说建筑施工过程就是材料消耗的过程,就是造出更多的优质工程的过程。使用过程中应妥善保管进场的物资,严格且合理地使用各种材料,降低消耗,保证实现管理目标。施工前要为材料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必要的条件,如作好场地、仓库、道路等设施的准备工作。施工中要掌握施工进度变化,及时调整材料配套供应计划,保证施工需要,组织材料的合理使用,加强现场物资保管。施工收尾时,要加强清理、退库、回收和利用、结算等的管理。同时,对于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试验仪器、测量仪器的状态也要随时进行管理检查,从而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保证工程质量。
4 在方法上严控
在方法上严控,是指施工方案、工艺技术等的先进性、适用性。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应重视施工方案、工艺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方案和工艺技术水平。
4.1 优化施工方案
设计施工方案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环节。优化施工设计方案,不仅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而且对工程投产后的生产质量也有重大影响。
4.2 选择的工艺技术要新
国家建设部《技术政策》中指出“要树立建筑产品观念,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这句话阐明了新技术、新工艺和质量的关系。在选择工艺技术时,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以提高投资效益为前提,积极而稳妥地采用先进的和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一般来说,先进的工艺技术劳动生产率高、产品质量好,但是所需的投资较大,因此,要认真进行经济分析,根据我国国情和本企业的经济实力,确定先进适用、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工艺技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5 从环境上严控
从环境上严控,是指对工程水文地质、气象等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对影晌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能够保证各项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也是搞好工程施工质量的必要条件。
5.1 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
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始终是重要但易于被忽视的问题。说它重要,是因为地下水既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岩土体工程的特性,又是基础工程的环境,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水文地质在建筑物方案设计时对持力层选择、基础设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篇7
一、施工工程财务管理现状
工程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着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就会阻碍施工企业的持续发展,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因而加强工程财务管理工作是施工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目前来看,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工程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也影响了施工成本控制。
1、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得到重视。在现代施工管理中,施工企业对施工工程的管理还停留在经验型阶段,对各项管理工作还有赖于过去的经验,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在工程管理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管理层缺乏相应的财务管理意识。即使有的管理者意识到财务管理问题,也只是在口头上进行强调,而没有将财务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这就使得财务管理人员在日常施工管理中无法真正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所具有的监督和反馈职能也没有体现出来。同样,由于财务管理工作没有受到重视,就使得施工成本控制在施工管理中也被忽视。施工企业没有对施工成本和施工质量之间的关系认识清楚,在两者的处理上就容易出现极端现象,有部分企业偏重于施工质量,而忽视了施工成本,使得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施工成本增多,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影响企业基本积累。而另一部分企业则偏重于施工成本的节省,片面追求降低成本带来的经济效益,使得工程质量受到影响,破坏企业声誉。
2、工程成本的管理力度不够。由于施工成本管理在工程施工中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财务管理的很多工作无法开展,包括财务监督等制度都变成了摆设,这就使得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力度减弱,使得施工成本在无形中增加,降低了施工企业的经济利润。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支出都纳入到施工成本当中,甚至企业自身的费用支出项目也纳入到施工成本当中,这就是工程成本开支范围被扩大,导致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没有将全部支出进行预算管理,增加了施工企业开支成本。
二、施工成本控制策略
1、加强工程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建设,强化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意识。施工企业管理层应该树立和加强财务管理意识,将财务管理工作纳入到施工工程管理当中,并且这种重视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强调上,还应该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对施工管理中涉及的各个部门职权和责任进行明确,加强对施工前期、施工过程以及竣工阶段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制度建设上,施工企业应该结合其内部控制情况,结合施工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施工工程特点来建设相关管理制度,以确保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同时,在建立财务管理制度时要建立相关施工成本控制制度,贯彻施工成本控制在工程施工中的作用,让施工各部门都能够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2、加强施工成本控制力度,从各个方面贯彻实施控制措施。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在组织措施方面,施工企业应该对施工成本控制的职权责任进行明确,对工程项目经理所负有的成本控制责任进行明确,并可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增强项目经理部对施工成本控制的重视。同时还要向管理部门明确施工成本的控制管理任务,为管理部门的成本管理制定一个明确目标,以提高成本控制效率;其次是在技术措施方面,施工管理人员要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工作能动性,对工程项目在开始阶段的可行性研究和施工设计进行技术参与,保证施工项目初始阶段的设计满足技术要求,并对技术方案进行设计优化,选择更为
济可靠的是技术方案,从而降低施工项目的施工成本。同时,在技术方面管理人员还可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或新材料的方式来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新技术的应用效率,配合整个施工方案以达到提高施工效率,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在经济措施方面,成本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的控制,在整个施工项目中,人工费用和材料费用是施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成本中可以人为进行控制的部分,其中人工费用主要是支付给施工人员的工资,在施工成本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而为了在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工期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降低人工费用,管理人员可以对施工人员进行科学合理安排,通过对施工项目进行科学安排,减少每天施工的工作人员,降低每天人工费用的支出,同时又不会影响施工工期。并且为了降低人工费用,管理人员还可通过减少或缩短工序的方式来缩短工期,以减少人工费用的支出。而在材料费用的控制方面,主要控制的内容有两部分,一是控制材料用量,在用量方面,管理人员可以建立限额领料制度,控制每人每次领取施工材料的量,并且对于材料的支出要做好记录工作,尽量减少材料的浪费。同时,还可多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减少材料消耗。在采购时可多选择价格较为低廉且质量同等的材料,降低材料购入费用。另外,还可通过加强材料管理的方式保证材料能够被重复利用,提高施工材料利用效率。二是控制材料价格,在采购施工材料方面,施工企业可以通过招标的形式来获得更加低廉价格的施工材料,同时还要加强对施工材料市场的研究,对材料价格曲线进行分析,以控制施工材料价格,降低施工成本。
3、加强工程成本核算工作。成本控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施工成本核算,通过核算能够将整个施工过程的费用整理清楚,有利于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在成本核算中主要包括两方面核算,一部分是指施工产生的直接费用核算,另一部分是施工产生的间接费用,这里的间接费用主要是指由施工产生的管理费用以及财务费用等,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该将这两部分内容分开进行处理,同时要对成本核算范围进行明确,并根据核算范围来制定不同的施工成本计划,落实成本管理责任。施工管理人员要注意对施工成本和企业其他支出进行区分,以保证控制措施能够有针对性地实施。
结语:
工程财务管理中施工成本控制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作,其从施工准备到施工竣工,贯穿了整个工程施工过程,因而在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时,也要从施工整个过程进行控制,对施工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成本进行控制,减少额外施工成本的投入,同时也要保证施工工期和质量不受影响,促进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国强.浅析中、低压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电力施工成本控制[j].中国电子商务,2013(19)
[2] 李艳丽.建筑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探讨——以北邮新建沙河校区一期学生公寓工程为例[j].财经界,2013(06)
篇8
前言
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水平,仅仅凭借各专业人员本身的施工水平是远远不够的, 同时各专业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也极其重要。质量是建筑的生命,也是建筑行业的生命,可以说质量重于泰山。质量管理则充分体现着施工企业的效益。因此,作为建设工程的参与者,施工企业必须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增强质量责任意识,从施工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落实质量责任,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1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 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工作组织管理水平来支撑和实施。
2建筑施工受天气影响较大, 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多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 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加强管理, 进而保证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 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
二、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重点
1做好建筑工程施工前的质量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前,施工设计人员要设计好施工方案,要规划好施工图,施工人员要到施工现场考察施工的全部情况,同时在未施工前,要考察一下建筑工程施工的地质条件,要对施工人员明确施工的总体要求。同时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科学的施工方法,同时还要对他们的技术进行指导,并且进行合理的安排时间,这样才能把建筑工程施工前的工作做好。
2健全完善的建筑施工管理机制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就要建立明确的工程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全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制度,才能使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的按照施工的要求进行施工,同时也能对施工的整个过程有更好的了解。相关的负责人还要编辑《质量管理制度》在建筑工程施工前要让每个施工人员读阅《质量管理制度》,要把建筑工程需要注意的施工质量的责任进一步的加强落实,最终,使每个施工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进行施工,并且使施工过程有序进行。
3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
在建筑工程施工前设计施工图纸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建筑施工单位要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主要是检查施工图纸中所设计的施工内容是否符合建筑工程的施工需要,是够能够满足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条件。在施工技术方面,施工技术人员设计水平是否出现问题。
4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我们应该知道,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整个工程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还要不断的提高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这样能够更有利于培养施工人员的良好工作作风。
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建筑施工企业一方面要承受我国加入WTO 后大型施工企业扩张市场的压力; 另一方面又面临异军突起的村镇集体劳务分包队伍所带来的竞争, 挑战与机遇并存。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进行规范化项目管理运作, 才能不断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1 从施工技术方面分析
由于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涉及的专业也越来越多, 同时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 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充分全面考虑, 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 如果考虑不周, 则极易产生问题。
(1)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设备的安装要符合有关设备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在安装过程中, 要对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在设备安装检验合格后, 必须进行试压和试运转, 这是确保配套投产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机械设备的选择, 应本着因地制宜, 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性能上可靠、使用上安全、操作和维修上方便等原则。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是选择机械设备的依据, 要能满足施工需要和保证质量的要求。如起重机的性能参数, 必须满足构件吊装中的起重量、起重高度和起重半径的要求, 才能保证正常施工。
(2)施工方法的质量控制。在每一分项工程施工之前, 做到“方案先行, 样板先行”。施工方案必须实行分级审批制度。方案审完后, 做出样板, 反复对样板中新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 直至达到设计要求方可执行。对于技术交底, 应将其分成两个部分: 一般性的分部工程技术交底和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技术交底。在工程实施过程中, 要进行连续的监控, 并应有实施记录。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 必须要制定程序化的制度文件, 使施工方案的实施处于受控状态。
(3)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在施工中要建立严格的交接班检查制度, 根据“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观点, 在工序交接时进行签证, 如果质量不符合标准, 可以拒签, 并向质监员或项目经理反映, 在做出仲裁后方可施工。质监员应严格依据国家现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对分部分项及单位工程进行质量检验。班级实行自检互检制, 并执行按质量标准施工的操作纪律和班组分项工程质量不合格便返修的制度。对于那些质量容易波动的工序或对工程质量影响比较大的关键工序检测手段或检测技术比较复杂而靠班组自检互检不能保证质量的工序, 最后交工前的检查更要严格把好质量检验关。
2从施工管理方面分析
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 施工单位的分包现象普遍存在, 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 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 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 人为地带来一些问题, 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此外, 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 存在着人员责任不明确, 或者是专业人员思想麻痹, 认为这么大的工程项目, 出现一些小问题, 返返工是正常的, 没什么大不了, 反正以后总有办法补救处理; 加之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 都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 这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由于各专业的分工协调不尽人意, 每一个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 对其他专业的工作、工序以及技术、质量要求很难全面了解和掌握, 这也给协调工作带来更多的问题。
要做好协调工作, 必须充分认识协调工作的重要性。作为工程的建设者、管理者, 从设计、监理到施工的各单位首先要从对业主、用户负责的角度认识问题, 要从履行合同中自己的责任义务的角度, 认真对待协调问题。同时, 从提高行业标准、施工和管理水平上讲, 做好各专业的协调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设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 人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也从过去的数量时代进入了数量与质量并的时代,在满足了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对建筑的环境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建筑这一价高期长不动产的性能、功能和质量不仅关系到居住者的生命与安全、安居与乐业,同时也关系到其财产的增值与保值, 因而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自然就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雨田.浅谈建设项目施工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36)
篇9
一、建立工程质量保障体系和各项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实现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首先必须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工程质量保障体系和工程质量管理制度。这样,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就能有相应的依据,从而实现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在房屋建筑的质量管理中,建筑工程的项目部门一方面要积极的贯彻执行《质量手册》中的规范要求,实施对工程项目的严格要求和管理,另一方面,还要从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出符合自身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它一般包括质量考核、现场督察以及质量管理责任制等诸多方面的规范要求。当然,建立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不能仅仅成为一个文字约束,最重要的是在具体的项目施工过程中严格贯彻和落实,切实做好质量的管理督察,只有这样,工程质量的保障体系和管理制度才不会成为一纸空文。
二、要重视建筑工程中的采购工作,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我们知道,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是房屋建筑质量管理的关键。如果建筑企业使用的是不符合规定的建筑材料,那么建筑工程的质量就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所以,在房屋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原材料的采购工作,保障采用和引进材料的可靠性。相关的采购监管部门必须要认真的履行自身的职责,做好引进材料的质量监察,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而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对于原材料的的采购和质量控制监管,首先的一点就是要对材料进行相应的审核,选择质量可靠,信誉好的材料和品牌,和有完善保障机制的供应商取得联系并建立良好的供应机制。其次是对进场的原料进行科学有效的检验,一般情况下它包括对质量检验报告单的检查、材料外观的相关检查以及理化方面检验的检查等等。我们可以通过这一系列的检验,在保证检查合格的前提下,进而保证进场建筑原料的质量。在目前的建材市场,依然存在着复杂的情况,对建材以及相关配件和设备的鉴别和采购,一定要按照相应的规范和要求进行,对施工项目所规定的材料要严格按设计进行选材,同时要有符合要求,达到标准的质保书。与此同时对于进场材料还要按照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测,对质保书中存在问题的,要进行有效分析、监察、鉴定,一旦出现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坚决不能使用,同时追究相关责任。
除了对材料的检查之外,我们还要重视对采购专员的选择,要选择一批责任心强,具有较高材料鉴别和政治素养的采购人员,从而保障采购材料的安全可靠。另一个方面要紧密结合建筑工程对材料的要求,按照规定标准进行采购,避免出现差错和失误。
建筑施工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对原材料的使用和消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材料的使用和管理工作。一般情况下,在对原材料的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原材料的妥善保管,同时严格的按照工程进度要求进行使用,避免浪费和不合理的使用,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当采购完相关的材料后,一定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对原材料进行管理,比如做好材料场地的选择、仓库以及道路等设施的准备。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按照进度规划的要求及时的保障供应,同时对于在工程施工中使用的机械设备、试验仪器以及相关测量仪器的运行状态也要按照要求,随时的进行相应的管理检查,从而保证施工工程的正常进行,保障施工工程的质量。
三、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监督与控制
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因为施工的过程是工程质量的核心和关键工作。只有实现对施工过程的严格监督和检查,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工程的质量问题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相关的质量管理人员深入施工现场进行督察,同时可以掌握适时的材料,及时的对其适时控制,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予以解决,避免问题的积压甚至进一步的恶化,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对现场实体质量的检查方式,一般情况下要采用科学的监测仪器和设备,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从而增强政府对工程质量监督和检查的科学性以及权威性。同时通过对一些工程的抽样调查进行标准的贯彻和落实,保证相关行业的规章、法律和法规具体的得到落实,从而有效的实现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目的。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工程管理的程序以及技术管理监控,而对技术的管理和监控一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工作,它们通常包括:一是对施工现场相关质量保证条件以及环境的检查与评价,二是在建筑工程竣工后实施检测,然后对相关的结果进行检查评价,三是在工程施工现场,对质量保证资料的相关检查评价,四是对整个项目实施完成后进行后续效果与质量的整体评价。
四、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责任人制度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必须落实责任,保证责任的明确化,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在出现问题时查找出原因所在。项目的负责人一定要制定出工程建筑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相关职责。落实责任人制度对于保障工程的质量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因为进行质量责任落实就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通过严格的责任与惩罚制度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这样可以很好的对管理人员进行约束,反过来相关的管理人员必然积极履行职责,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保证自身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知道工程项目的实施,除了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度,更需要一大批严格监管和执行的管理人员,有效的管理和责任落实才能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实现项目工程的优质建设。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关系着人民的生产生活,在建筑工程的发展中意义重大。所以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相关的制度和规范要求,达到安全和规定的标准。由于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性较强、多层次的管理活动,所以在进行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对每一个环节实施很好的把控,避免出现管理的漏洞。我们相信,随着对建筑工程管理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建筑工程的发展必然迎来不断革新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林轶红、李远瑛.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几点思考[J].山西建筑,2005,(5).
篇10
1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滑坡的原因
近年来,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从检查情况看,建筑各方主体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质量安全意识不强,责任不落实,管理薄弱,甚至违法违规的现象。有的建设单位压工期、压造价;有的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不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偷工减料,现场管理混乱,安全防护投入不足,造成工程质量安全隐患。
2 提高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措施
(1)制订治理质量问题方案。从日常的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治理起来还具有一定难度,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分期分批有重点有目地来控制治理质量问题。当有些质量通病涉及多个方面因素时,还要通过协调或组织力量攻关,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
(2)消除设计欠周到出现的质量问题。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对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如果属于设计欠周倒造成的,应通过改进设计方案来治理。
(3)提高施工企业的综合素质,改进施工工艺,提高质量意识。
(4)对治理难度大的质量问题,要组织科研力量研究攻关;对不配套、不成熟的施工技术应制止推广。
(5)重点把好材料设备质量关。材料使用前严格遵守“先检后用”的原则,做到择优选购,不要采购生产厂家不清、质量不明的建筑材料和设备。
(6)适当提高质量问题的易发部分工程的造价。对一些由于造价较低而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部位,应适当提高工程造价,有关管理部门应重视,杜绝一味地降低工程造价,而忽视工程质量的现象。
(7)加强现场监理。各监理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加强项目监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配备监理人员,督促现场监理人员认真履行各自监理职责。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提升施工现场监理质量。
3 施工单位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质保体系
目前,建筑市场上施工单位的挂靠现象比较普遍,中标单位对项目部存在“以包代管”的现象,一线工人都是农民、临时工,素质偏低。另外,项目部内部管理方面也存在责任不清、制度不严,“自检、互检、交接检”不能落实的现象。可以说,目前有一部分施工单位的质保体系流于形式,在日常施工管理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种情况对我们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效果。我们知道GB/T19000(等同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本思想就是要求企业内部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内部质量管理,在质量保证的基础上进行质量控制,从而向顾客提供保证,使顾客产生信任。实际上,我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的有关内容均体现了这一思想。应该说,目前我们在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方面做得还不够,这当然有其客观原因,但笔者认为这应是我们今后工作中应重视的一项内容,这项工作做得好,我们的工作效果将事半功倍。
4 建设好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现场管理制度包括质量责任制度、技术复核制度、现场会议制度、施工过程控制制度、现场质量检验制度、质量统计报表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等。
(1)质量责任制度。人是工程施工的操作者、组织者和指挥者。人既是控制的动力又是控制的对象;人是质量的创造者,也是不合格产品和工程质量事故的制造者。因此,在整个现场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以人为中心,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从事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对工程项目所需的资源和人员资格做出规定。
(2)技术复核制度。包括建立严格的技术管理体系和做好施工过程技术控制。
(3)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设计失误,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不合格,施工工艺、施工方法错误,施工组织、指挥不当等责任过失的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或造成工程倒塌、报废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都是工程质量事故。
5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主体
(1)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建设单位应根据有关的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根据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确定合理标段、合理工期、合理造价,通过项目招投标选择具有相应资格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
(2)设计单位质量管理。设计单位必须按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设计任务,建立健全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设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完整的设计文件的编制、复核、审查、会签和批准制度。
(3)施工单位质量管理。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接受质量监督机构对其资质和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检查,依据有关的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规定,对其施工的工程质量负责。
(4)监理单位质量管理。监理单位应根据承担的监理任务和监理合同的要求,向工程施工现场派驻相应的监理机构、人员和设备,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进行工程质量检测,参加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和工程验收。同时还必须对进场的材料和设备进行把关验收,对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不得进场使用。
(5)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督。要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保证执法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的有机结合。
篇11
一、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进行质量管理工作的意义
房屋建筑工程是一个巨大的工作体系,它的庞大和复杂性决定了针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需要非常严谨的态度和细心的工作方式。由于设计房屋建筑工程的人员、建筑材料、操作工人都是可能成为影响建筑质量的诱因,所以每个环节都不能落空质量监管。这样的建筑工作细节决定了房屋建筑工程繁琐复杂的工作体系,在内力因素的分析后不得不考虑外力带来的不便。因为施工的过程中,无论是操作团队还是建筑本身都处于外露的状态,风雨都会带来施工的危险,还有巨大的工程体积,不得不考虑工程的质量监管。单位房屋建筑工程的巨大,决定了它必须一次性建立的特点,反复的纠正返工会造成工程的损失,也使工程质量没有保障。房屋建筑的安全质量需要得到确认,不能进行更换的大型产品必须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被居住客户选择,所以更提升了房屋建筑工程中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质量管理工作对于一个房屋建筑工程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工程团队为了自身的利益,也为了居民人身财产的安全都必须要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负责[1]。
二、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质量管理工作问题
(一)建筑工程安全责任意识划分不清
在房屋建筑工程初期,应该明确的规定个人关于工程安全责任的划分,树立建筑工程团队的安全意识最重要。许多建筑公司在得到工程后,都专注考虑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是否能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而忽视建筑工程本身的成本造价。一般的建筑公司安全责任划分不明确,让工程执行者在建筑工程实施期间选择低价格没有产品质量保证的建筑材料,或者是聘请相关设计和建筑工程工作经验不足的人员进行工作,这样的不负责任会导致工程的质量相对的降低保障。工程操作人员之所以会选择低质量低价格的材料和人员,都是因为工程安全责任的划分不够细致,没有落实到人头[2]。
(二)房屋建筑设计的弊端
现在房屋工程设计人员的设计标准不统一,有的设计人员设计水平有限,在承包工程公司和设计院之间没有做出良好的交接工作职能,迫使工作人员在设计绘图的时候不能清晰正确的展示设计本意,导致工程施工人员在工程施工中对设计的理念产生歧义的理解,最后导致设计与建筑实际操作出现矛盾,这样的合作程序让房屋工程施工出现重要的质量监管失误。
(三)建筑工程中的技术含量不达标
和相对发达的国家相比较,虽然我国房屋建筑行业也有较快的发展,但是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操作技术细节上没有很好的得到拓展和研发。这样的技术缺失,导致了我国房屋建筑的工程不能和发达国家的抗衡。
(四)建筑工程工人没有专业技能
大多数房屋建筑工程中,实际的工程操作工人不具备相应的技术技能,致使建筑工程中部分节点出现质量问题,细小节点的失误是监管验收时刻出现了整体实际建筑不达标的根源,影响了建筑质量工作的效果。
(五)建筑原材料质量问题
房屋建筑工程的主体是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对房屋建筑的影响巨大。选取不适当的建筑材料会导致建筑物在建筑过程中出现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一定都能被弥补,就造成了巨大建筑质量损失。例如混凝土中有大量的大颗粒存在,会在浇筑梁柱时,在出现较多钢筋构架的区域造成空洞,这样的破坏是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的[3]。
三、解决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工作问题的措施
(一)明确建筑工程的责任划分
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中,难免会有不自觉的工作人员存在,工程承办方不可能一一考察实际工作,所以只能在房屋建筑工程的工作前期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将工程管理职能和权利进行细分,逐步的分散到各个层面和每个人身上,这样才能确保工程中的每个步骤都有人承担明确的责任,激发自主负责的员工心态。并且在建筑工程企业中开展有效的工程安全责任意识教育,培育和养成员工对待工作积极主动的负责人工作精神和态度,从精神和心理的角度让企业员工得到感知。
(二)不断提高建筑工程中的技术含量
提高建筑工程的技术含量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提升专业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另一方面是对房屋建筑工程中采用的技术操作机械和操作手段进行高科技的挑选应用。提高专业人才的素质,需要企业大幅度大方向的人才培训,针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进行分工细致的训练,让设计人员大量进行设计理念学习训练,在让企业工程操作工人对操作的工作细节进行具体全面的实践学习,这样的工作培训能够迅速的提升企业专业人才的速成,还能帮助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成高水平增进[4]。
(三)严格控制建筑材料和建筑器械的质量检测工作
在建筑工程开始的前期,必须对建筑工程原材料进行严格把控,不允许次品充当优质材料进入工程备用的阶段,这样的严格控制可以确定建筑工程质量的高水平层次。再而就是针对建筑器械的质量监控,因为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建筑器械相比较存在着很大的缺失,科技上的不足需要依附增加资金的投入来提升。增加资金投入可以专注的发展高科技先进器械应用,高科技器械的应用能够保障建筑工程在质量上的高水准要求。
(四)规定严格的工程监督制度
针对我国现在房屋建筑工程的现状,提出更加严格和细致的工程监督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制度不完善就是给质量监管松懈留下出路,所以必须细致和严谨的规定制度并实施[5]。
结论: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促使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标准。高标准的生活态度决定对高品质衣食住行的要求,所以对于安全美观的房屋建筑需求不断增加,建筑工程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就是给工程本身增加有效竞争条件,希望本篇文章提供的质量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的帮助建筑企业完善管理机制,从而刺激和推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柳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
[2]施招宏.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研究[J].江西建材,2014,08:59.
篇12
基于人力资源强国和教育强国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必须“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更是明确要求“切实把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并提出了到2015年“从业人员年参与各类继续教育2.9亿人次,参与率达到42%以上”的具体目标。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是指激励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相关规则和决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明确提出“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的要求。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以美国著名公共管理学家罗伯特·丹哈特为代表的公共管理学者建立的一种新的公共管理理论,其所提供的理论框架有助于从新的视角拓展继续教育激励机制的创新思路。为此,本文将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主张对继续教育激励机制的要点及途径进行新的探析。
一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服务于公民,而不是服务于顾客;追求公共利益;重视公民权胜过重视企业家精神;思考要具有战略性,行动要具有民主性;承认责任并不简单;服务,而不是掌舵;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从其核心内涵来看,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
1.强调公民权。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必须关注公民的需要和利益。公共服务的对象是公民,公共服务的着眼点是人。只有在充分尊重人,尊重人的公民权,并且努力满足具有不同利益诉求的人的各项合理需求的前提下,公共服务活动才能取得成效。新公共服务理论主张追求公共利益,强调政府必须致力于建立集体的、共享的公共利益观念,创造共享利益和共同责任。新公共服务理论家认为,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试图控制人类行为的理性做法在组织成员的价值和利益并未同时得到充分关注的情况下很可能要失败。
2.强调公共服务。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要帮助公民表达并满足他们共同的利益需求,而不是试图通过控制或“掌舵”使社会朝着新的方向发展。在新公共服务理论家看来,当代公共政策实际上是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的结果。相互作用涉及多重群体和多重利益集团。政府的作用在于从控制转变为议程安排,使相关各方坐到一起,为促进公共问题的协商解决提供便利。特别在确定社会远景目标或发展方向中,广泛的公众对话和协商至关重要。政府的作用更多体现在把人们聚集到对话环境中,共商社会应当选择的方向。为公民通过对话清楚地表达共同的价值观念并形成共同的公共利益观念。
二
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公民权的主张,构建继续教育激励机制,应当充分关注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需要和利益。只有在充分尊重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公民权,并且努力满足具有不同利益诉求的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各项合理需求的前提下,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才能取得成效。为此,“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必须以体现多重利益需求、体现共享利益和共同责任为重点。
1,推进继续教育与人事制度的相互衔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明确指出:“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推进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务(职称)评聘、职业注册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再次强调:“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激励制度与机制。要着力加强继续教育激励制度建设,特别是在关系国家经济命脉、人民生活与生命安全的专业和行业领域要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实施继续教育和劳动人事制度沟通与衔接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定期更新与继续教育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将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状况作为各类证书定期注册的重要条件,把参与继续教育的学习经历和成果与岗位聘任(聘用)、职务(职称)评聘、职业注册等人事管理制度相衔接。”
2.推进继续教育与财税制度的相互衔接。《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制度与机制”,“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落实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以及继续教育学习者学费支出所得税前扣除政策。设立继续教育发展基金。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对于继续教育的捐赠支出,准予在缴纳所得税时按国家有关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我国香港在推进继续教育与税务制度的相互衔接方面值得借鉴,我国香港在2002年5月50亿港元持续进修基金,从1996年起,我国香港税务局实施“个人进修开支扣除”,扣除的数额由12000港元逐步增至2007年的60000港元。推进继续教育与财税制度的相互衔接有利于继续教育经费的筹措,更有利于调动继续教育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推进继续教育与教学制度的相互衔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学分是衡量课程教学量和课程学习量的计量单位。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实现不同学校、不同教育形式间的学分认定,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满足个人多样化学习和发展的迫切需要,探索建立不同学习系统的资格对接和不同学习系统的等值互认标准,成为一种新的世界性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继续教育学分认定机制尚未健全,缺乏互为兼容的课程标准及其转换对接办法,学分认定壁垒仍然是沟通衔接各类型教育的主要障碍。通过建立劳动者培训个人账户、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建立学习成果认证等教学制度,实现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搭建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贯通的制度“立交桥”,使继续教育的学习成果能与其他类型的学习成果互通互认,对激励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三
篇13
随着我国的高层建筑不断增多,对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行业中,现浇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其整体性好、抗震性强、施工简单、布局灵活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质量却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耐久性。因此,在施工中必须重视对钢筋混凝土原料的质量、钢筋安装的质量等认真监督。施工人员对这几点往往不能重视。为了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我们必须要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本文主要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质量的管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2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2.1 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主要是指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工程完成的符合业主的要求,符合国家的标准,符合从建筑物安全标准。如耐久性、可靠性、实用性等综合特性符合国家的标准。
2.2 房屋建筑工程中质量的控制
根据最新的施工工程的标准,质量控制要满足质量的要求,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质量控制,这些控制主要是为了使房屋建筑工程在完工后,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来检测工程的质量,防止承建的房屋工程出现安全问题。
2.3 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特点
影响房屋质量的因素很多,例如设计图纸的合理与否,施工的材料是否符合质量安全,建筑工地的地质是否适合建筑施工等,再者,房屋建筑工程的特性是单件性,不能像工业上生产流水线产品一样,因此,在房屋建筑施工中,要着重注意房屋建筑的安全施工,保证建造的房屋安全性、可靠性。在房屋建造竣工后,还要接受安全部门的检验,只有安全检查通过后,才能证明房屋建筑安全,才能允许住户进住。当今的房屋建筑质量隐蔽性大,主要是由于建筑施工时,手续多,中间的交接手续繁杂,使得房屋建筑工程隐藏的安全质量问题严重,在施工时,企业要防止出现此类的安全质量问题,一旦出现,危害将会很大。
3 合理选用原材料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人工复合材料,原材料的选取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钢筋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以及钢筋的耐腐蚀性等一系列特性。因此,在选用原材料时,一定要结合工程的地理环境、工程的施工季节、工程的施工的现场情境综合考虑,只有这样,才能选择质量好的原材料,保证工程使用的钢筋混凝土符合设计的标准,达到工程项目中安全性。
4 制作模板并正确的安装
房屋建筑施工中第一道工序就是钢筋混凝土模板的制作和安装。施工质量的安全与否是由制作模板时设计的模板尺寸、模板的标高以及模板合理的结构等因素决定的,因此,要保证钢筋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就要先保证设计合理的模板。当前最常用的高层框架主要采用的是钢模板,主要是因为它的损耗和变形都非常小,能循环使用。在高层建筑中,一般的主要承重结构是现浇的梁、柱以及那些用来承重的墙,在工厂安装过程里,我们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来安装,保证安装的质量。在安装完毕以后,技术人员要用专业的检测仪器对其绑扎的钢筋模板进行安全监测,并且要对照施工设计图进行详细的复查,一定要保证安装的模板安全、可靠、稳定,当检验所安装的钢模板符合施工的质量要求后,才能进入到工程的下一道程序中。
5 房屋建筑工程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绑扎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会影响其在使用中的使用情况,进一步影响整个工程,因此,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绑扎方法和绑扎的质量对整个工程意义重大。我们必须按施工的规程来办事,避免出现质量问题。一般来讲,要注意主要的两点:
5.1 保证房屋建筑梁板中的主梁箍筋的尺寸和位置
一般的房屋,现浇梁的钢筋绑扎顺序是先绑扎主梁,主梁绑扎完后,接着就是次梁,最后才是板。在这几步中,最重要的是合理安排主梁箍筋、次梁箍筋以及板上受力筋的高度的相互关系。在施工中要根据图纸或请教工程师合理的进行施工。
5.2 正确的对房屋建筑钢筋进行绑扎和焊接
由于现在的建筑一般跨度比较大,因此所设计房屋的主梁截面必须也要足够大,这就需要很高的配筋率,在钢筋绑扎过程中,一般先在模板上进行绑扎,然后手动将岛链正确的、慢慢的送到梁内。主梁是主要的承重梁,绑扎的钢筋也很多,因此重量很重,如果采用水泥的垫块来控制主梁的保护层,往往没有效果。我们一般会选用18钢筋头,顺着两底的位置垫在主梁的底模上,当然长度要适当,否则在以后调整主梁钢筋位置时,就不能保证保护层的厚度是否合理。其次,在主次梁的焊接上,接头我们要优先考虑单面焊接的方法,不仅能够节约材料,更能使焊接的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在焊接柱底的接头时,我们为了保证柱的保护层厚度,必须采用立式钢筋焊接技术。
在浇筑主梁时,由于其跨度大,在支座部位设计的负弯矩筋比较密,使得浇筑混凝土的振捣器不能主梁中去,使得浇筑工作困难重重,因此,在浇筑主梁之前,施工人员要在绑扎钢筋时留下振捣器能够进入的空隙,待混凝土浇筑到一定程度时,一般在浇筑到负弯筋时我们通过调整负筋的位置后 ,再将没有浇筑的部分浇筑上。
在主梁截面较高的结构里,为了防止柱的主筋发生位移,进而影响到上层的防放线位置,我们工作人员在绑扎主筋过程中,要先焊上定位用的钢筋,保证柱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移移动的情况,保证上层的结构柱钢筋焊接在正确的位置上。
6 在房屋施工中,要防止出现混凝土混合物的分层离析
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工程 要遵守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保证混凝土混合物的均匀性,防止出现钢筋混凝土混合物的分层离析。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施工中混合的混凝土不均匀,要么是水泥砂浆多而石子少,要么是石子过多,而砂浆少。这样的混凝土,根本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为了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混凝土分层离析,我们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垂直构件的分层离析现象。在浇筑一些垂直构件时,由于混凝土的流动性大,为了防止出现分层离析,最好的办法是在浇筑过程中,随着柱高度逐步减少混合物的拌合水量。(2)注意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教科书中混凝土浇筑方法有:全面分层、分段分层以及斜面分层三种,我们在浇筑的过程中,要根据浇筑的具体情况来合理的选用浇筑方法,这样能很大程度上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3)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要适当。根据混凝土工程施工的规定,浇筑层的厚度不能大于振动器长度的1.2倍。在实际的浇筑中,我们要根据振动器的长度,合理的选择浇筑的厚度。
7 结语
对于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我们必须要依据设计规范和工程施工时的具体情况来施工,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有差距,对操作的规程了解不多,在施工的过程中也会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我们企业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技术培养,使得企业员工都具有扎实的技术基础,在施工中能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