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音乐创作教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这时,教师突发奇想,让学生尝试用“”三个音符分别创编乌龟和兔子的音乐。谁料到学生是那么踊跃,争先恐后口编“音乐作品”。其中有位学生创编了这样两条旋律:
乌龟的音乐:
兔子的音乐:
这两条旋律基本符合图表列出的音乐形象,被师生们评为“最佳创作奖”。这时,创作者的兴奋心情不用说,其他学生也受到了鼓舞,个个跃跃欲试。一时间,学唱的学唱,创编的创编,课堂上形成了一个学习。
虽然创编的是两条再简单不过的旋律,细思量,却觉得学生的收获很多:
首先,学生们不仅认识了“ ”三个音符,而且会使用这三个音符进行音乐表现,其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是平时唱练教学无法比拟的。
其次,经过创编,大部分学生体验到了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节奏的松紧,甚至萌发了用音乐元素去表现不同形象的意识。这就意味着学生们已进入了音乐。
再次,这个学习过程充满情趣,充分自主,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当然,音乐创作教学有其创作的原则和规律,并不是一种随意性的教学。有的教师在音乐课中,为了让这一节课的内容更丰富些,添加了“音乐创作”这一环节―――让学生任意编几句旋律。结果,学生用七个音符“搭积木”般地乱编一气。教师认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目标已经实现,于是对学生的“作品”也就不加评判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作教学”。
新课标中认为音乐创造具有“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作用,但这种创造应该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这就是说,它不仅是有目的的,而且还是有规律的行为。无目的、无规律地胡编乱造,没有经过头脑思考的音符堆砌,那不是“积累音乐创作经验”,不是“发掘思维能力”,反而会让学生误以为“音乐就是用几个音符胡编乱造的东西”,其结果是不利于学生的音乐学习。因此,这种“创作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作教学”。
(一)节奏创作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也是音乐最基本的元素,又是学生最容易感受、最容易运用的音乐语言。音乐创作教学必须从节奏创作开始。
1. 感受节奏,理解节奏
感受节奏,不仅要了解节奏的“节律”、“时值”,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节奏语言的意义。
教师应允许学生有各自的理解,只要他们能讲出道理,能感受到节奏是有生命的,那么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
2. 节奏问答或节奏填空
在理解节奏意义的基础上,师生运用节奏进行即兴问答或节奏填空。这是一种灵活的学习节奏的方法,也是运用节奏这种语言进行表情达意的方法。能用节奏表达,这是音乐创作的最基本条件。
3. 节奏创编
在理解节奏和节奏问答的基础上,试着以命题的方式让学生创编节奏,如:“平稳地走路”、“蹦蹦跳跳的小孩”、“欢乐的课间”、“闪烁的小星星”等。能进行有意义的节奏创编,是音乐创作的基础。
(二)旋律短句创作
旋律短句创作可分三个步骤进行。
1. 感受旋律,理解音高的意义和旋律行进的意义
在音乐创作教学中,欣赏或学唱旋律不仅仅是为了“会唱”,更重要的是能理解不同的音高和旋律上行、下行、级进、跳进的意义,如“小鸟―――音高”;“大象-音低”。等等。
2. 旋律问答或填空
旋律问答,不是搞旋律形式的游戏,而是引导学生运用旋律语言进行表情达意。在这项练习中,还要指导学生体验起句与落句的对应感和结束句的终止感。
3. 旋律短句创作
在上述两个练习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创编音乐短句,音乐短句必须表达一个简单的命题。
(三)创编情境音乐
学生掌握了节奏创作、旋律创作的一些技能后,可以运用这些音乐语言去表现生活―――创编情境音乐了。
1. 可以根据确定的情境用现成的音乐来改编、表现
我曾用《快乐的嗦》来表现一个命题《猫和老鼠》。乐曲是现成的,但可以用“变速度”、“变力度”、“变节拍”、“加花”、“加模仿音响”进行演奏,来表演猫和老鼠的故事。
表演时,有器乐演奏能力的学生可演奏乐器,其他学生可以用打击乐器或自制乐器、声响甚至人声模念来配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即兴演奏比赛。虽然演奏效果优劣不等,但各小组都能用音乐把故事情境表现出来。
这一次的情境音乐创编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活动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技能,如:音乐的速度、力度的变化,演奏技能的提高,用音乐、音响塑造形象、描绘情景的能力展现,以及多个声部的音乐音响的配合等等。
2. 可以根据确定的情境,用音乐和音响自由地表现
音乐情境的创作命题可以由教师设计,也可以由学生提出。所用的音乐素材,可以选用熟悉的乐曲,也可以让学生创编简单的旋律(例如用两三个音符创作旋律:5 53 3|5 53|3 55 3|5 5 5||),可用固定音高的乐器、节奏打击乐器、各种声响或者人声模拟来表现。能进行音乐情境创作或音乐造型,说明学生在“创作”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
篇2
计算机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利用则成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同时为学生今后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因此,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推广和普及必将对我们的中学乃至所有阶段的音乐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我在高中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中,对利用电脑音乐创作系统进行创作教学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
一、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可行性
1、倡导“音乐创作教学”,是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结果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应试教育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素质教育则侧重激发学生个性特长和对知识的组合创新,将书本知识运用实践验证或进行延伸创造,立足于开发特长、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音乐创作为音乐课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作曲、编曲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以往任何一堂传统音乐课都无法达成的。
2、“音乐创作教学"着眼于未来,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
启发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并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造的精神,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有关研究表明,人在二十岁以前,智力的提高几乎是直线式的。如果人的大脑在新型的教育活动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把创造性的才能发展到更高的程度。音乐创作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和发展。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学生创作音乐,增加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勇气,打破创作神秘的思想。
3. “音乐创作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运用所学过的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表演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励自己。
4. “音乐创作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但其内容较难掌握,而且缺乏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它如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训练学生音乐能力的练习,在原来的音乐课中也有安排,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甚微。除了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同学以外,其他大多数同学的音乐能力还是不能很到很大提高。在创作课中,上述所有的内容都成为了操作软件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功”之后,才有操作电脑进行编曲的可能。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环。
二、音乐创作教学对教师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专业的音乐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能够较好地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教师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了解更多的知识。
1、广泛涉猎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
从音乐院校音乐专业或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音乐教师,一般都在古典音乐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涉猎,对于现代通俗音乐却是知之甚少。而这部分的音乐正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的创作中必然会有深刻的通俗音乐的痕迹体现。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心中无数,必然无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只有广泛地涉猎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尤其是学生最为熟悉的通俗音乐部分,才能真正地体现教师在电脑音乐创作课中的主导作用。
篇3
同样用身边最常见的材料,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易的打击乐器的创作。准备一叠报纸,每位同学发一份,然后让学生想办法让报纸发出不同的声音。学生立即会想出无数的方法:把报纸对折拍打,撕报纸,用手弹报纸,用手揉报纸,把报纸折成不同形状再拍打等等。可想而知,整个课堂的气氛是多么的活跃,这时教师再指导学生进行一些节奏训练,然后即兴弹奏一曲,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打击乐器组”进行即兴伴奏。此外,还可以以不同组合的形式进行演奏排练。
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创作兴趣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民歌素材人手,进行简单的歌曲创作。如云南的彝族民歌《阿细跳月》,这首歌曲在高中音乐欣赏教材中出现过,教师和学生都比较熟悉,作品不仅旋律简单,而且很有特点。首先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民在初春或暮春时,未婚男女青年于月圆之夜聚集在野外尽情歌舞,小伙子们手拿竹笛、月琴、三弦等乐器,边奏边舞,姑娘们随着音乐击掌欢跳,兴高采烈时唱起《跳月歌》。这种歌舞音乐的旋律活泼跳荡,节奏富于动感,全曲只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重要的是掌握五拍子的节奏规律。节拍特点是在三拍子的基础上再增加两拍,改变了常见的节拍强弱规律。乐曲以不断重复的方式出现,容易留下深刻印象。在掌握了节奏特点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集体练习“跳月”舞基本舞步。学生只要坐在位置上练习就可以了。左脚开始,左右左踩三步,右脚踢两下同时手拍两下,然后换方向练习。这种舞步非常简单,每个学生都能学会。这时再引导学生根据节奏特点和旋律骨干音Do、Mi、s01创作一段音乐,那么学生就会很容易地根据已掌握的节奏规律把三个音的位置变换一下,自己创作出一段彝族民歌了。另外如果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在当地进行采风,采集优秀的民间音乐作为创作的素材。当然教师也要同时讲授一些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意识地对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和艺术处理,使学生的作品看起来能相对完整些。
“创作”模块中还规定为旋律配置简易的伴奏。那么如何为旋律配置简易伴奏呢?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说,除了使用打击乐器律动和使用自己熟悉的乐器跟奏主旋律外,还必须为学生讲授一些和声学知识,主要侧重于调式和声最基础的一般性原则的讲述。这部分内容大致包括:音阶,自然大小调,五声性调式,音级、和弦的构成,正三和弦,属七和弦,终止式,和弦的连接以及为旋律选配和弦的常规等。当然,和声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快而集中,不宜占用过多的课时,要在“简易”上下工夫。高中学生都欢喜流行歌曲,教师可以用流行歌曲的伴奏作为讲解范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讲解和弦,在流行歌曲伴奏中常用的有柱式和弦和分解,和弦。如周华健的经典歌曲《让我欢喜让我忧》就采用这两种伴奏音型。教师只要让学生掌握I、Ⅳ、V级的和弦编配以及织体设计的基础知识后,就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些喜爱的较为简单的流行歌曲的旋律片段进行练习,同时进行音型及伴奏乐器的选用设计,从而完成简易伴奏的配置。
另外在音乐创作教学中可以加入广告剧的创作,这一教学形式在广州、深圳的中学都进行过尝试,深受学生喜爱。因为广告剧比较短小精炼,其编创和排演环节比较单纯,无需复杂的舞台装置和布景,形式轻便,易于沟通交流。广告剧的创作最主要的是广告音乐的设计要精致。针对广告创作,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广告内容选择音乐,最好能够自创音乐或广告歌。接着是广告的设计。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十人左右,以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探讨、交流、协作,让各种能力和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表现、参与创作、参与思考,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创作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分析一些成功的广告,如中国移动通信的广告,它的音乐采用贝多芬的《欢乐颂》,这意味着全世界的沟通等等。通过讲解广告的创作背景,介绍广告的弦外之音、画外之意或者是通过广告的画面而产生的情绪:如急促的、紧张的,或是优美的、恬静的,或是暧昧的气氛等。然后是背景音乐的分析:怎样的气氛应配上怎样风格的音乐作为背景,背景音乐是世界名曲还是民歌或流行歌曲,要不要加上语言等等。分析为什么有的广告通过短小的一两个乐句就能传神,留给观众深刻印象。通过以上的分析讲解,学生也会充满兴趣地去研究人们记忆深刻的成功广告,从而产生创作广告的欲望。
最后,在“创作”模块教学中,还应注重学生表演的实践过程。因为表演能充分体现音乐的实际创作效果,是体验音乐和创作音乐的重
要手段。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从音乐中体会和捕捉表演的灵感,表演中的语言要力求自然流畅,师生要互动互评,教师要多肯定多鼓励,增强学生表演的自信心。尽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干的真正舞台。当然,我们不能把学生创作的作品与音乐专业创作的作品来比较,我们只是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帮他们找到创作的成就感,从而产生创作的兴趣。
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发掘美、创造美的审美过程,审美体验也是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应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创作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音乐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强调在具有艺术性、音乐性和创作性的音乐艺术实践中有机地渗透知识技能内容,并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实践中探究音乐艺术的真谛。要做到这些,教师就必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学魅力和音乐修养。
陈艳帆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中学
资讯
观念决定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鄞州高级中学音乐、美术模块教学简介
2008年岁末,记者参加了在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举行的“浙江省高中音乐、美术模块教学研讨会”,来自全省的二百多位一线音乐和美术教师以及浙江省音乐教研员吴锐淼、美术教研员冷忆、宁波市音乐教研员黄伟平等参加了此次会议。
在此次研讨会上,鄞州高级中学校长王贤明向与会者介绍了该校在音乐、美术教学方面的举措。鄞州高级中学虽成立只有短短五年的时间,但学校建有无门图书馆、艺术中心、实验楼和体育馆等设施,这些场馆的建设为多模块的教学实施提供了硬件保障,同时也显示出学校领导在办学思路上所具有的开阔视野。
学校开设了10个模块的课程供学生选择:音乐方面有“歌唱”、“音乐与舞蹈”、“创作”、“音乐与戏剧表演”、“管乐演奏”,美术方面有“中国画”、“西方绘画”、“陶艺”、“摄影艺术”、“电脑美术”。学校为每个模块都配备了功能教室、教学设备及器材:为“演奏”模块配备了四十多人的铜管乐队;为了充分展现学生兴趣特长,还买来了一套电声乐队器材;即将建成的小型录音棚将免费为同学们开放;“摄影”模块配有专用的暗房、摄影棚;“陶艺”模块拥有自己的陶艺工作室及烧制作品的电炉;学校还出资为“摄影”和“绘画”模块的学生印刷了他们的作品集。为了开设以上模块,学校在师资方面予以加强,由原来的2名教师陆续增加到了现在的10名。而且该校所有学科的满工作量都是10节课,不像大部分学校语、数、外8节,音乐教师16节才满工作量。在这里,音乐、美术教师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它们在课堂之外还利用业余时间创办了各种社团。如合唱队、舞蹈社、民乐俱乐部、电声乐队、摄影协会等,以此作为课堂模块教学的延伸。
篇4
一、 破除音乐创作的神秘感
古今中外,许多感人至深的音乐名作都是作曲家在艰苦的脑力劳动中创作出来的。所以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作曲不是一般人可以涉足的,超出了普通中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范围。然而,中小学生并非没有音乐创作的愿望和能力。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能写作文、会自由绘画的儿童,不能创作出自己的旋律和节奏。中小学音乐教学不以培养作曲家为教学目标,学生只要能通过创作实践获得体验,从而加深对音乐美的理解也就达到了目的。
从个体成长发育角度看,音乐创造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婴儿的咿呀之声不仅仅是说话的前奏,也是歌唱和无拘无束作曲的开始。我国学者许卓娅研究发现:婴儿在3个月左右时就会开始进行嗓音游戏,2岁前后许多儿童开始进入近似歌唱的阶段,3岁的儿童能够为短小、重复的歌曲填写新的歌词,4岁的儿童已经初步意识到创作应该与别人不同,4—6岁的儿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能独立地即兴哼唱出相对完整的新曲调……
中小学生是具有音乐创作能力的,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从而破除他们对创作的神秘感、恐惧感。首先,要使学生相信自己具有创作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用大量的事实鼓励学生,使他们从原有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其次,在创作实践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实践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教师也要尽力发现学生在创作上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适当给予赞扬。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创作出较为流畅自然、相对比较理想的作品,好像朗读学生作文中的范文一样,在课堂上予以吟唱、分析。这样,学生必然会增强信心提高兴趣,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将创作教学融合于其他音乐教学领域当中
音乐作品体现着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以作品为载体,在欣赏教学、歌唱教学和器乐教学中,处处都可以渗透音乐创作的知识和技能。
在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作品中使用的被称为“合尾”的传统作曲技法,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之后,给出一个旋律片断,要求每个同学(或分小组)创作一段旋律,均以此旋律片断做结束句,尝试“合尾”的创作手法。这种探究、体验的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同时将创作实践融合于欣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学唱《送别》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选用歌曲第一乐段来讲解乐汇、乐节、乐段、半终止、完全终止等作曲知识。在这个乐段里,可以让学生知道:第一乐句的第一乐节与第二乐句的第一乐节是采用变化重复的手法写成的,第一乐句的第一乐汇与第二乐汇是采用模仿的方法写成的。在结合经典实例学习了这些音乐结构知识之后,学生在创作中就可以尝试运用。在口琴、竖笛等器乐教学中,为了避免练习的枯燥、乏味,可以将即兴创作的手法引进来。如:教师吹奏旋律片断,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模仿吹奏这一旋律;教师吹奏旋律片断,要求学生吹奏这一片断的逆行;教师吹奏旋律片断,要求学生用接龙的方式发展旋律;教师指定一个形象(小鸟、闹钟、汽车等),要求学生用器乐表现这一形象,等等。
三、创作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
创作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作活动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创作教学要随着不同的年龄和年级逐步加深,逐步提高要求和难度。假如学生们感到这种创作很难做到或很难做好,就会产生消极畏惧情绪,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中小学生的音乐创作不是自由创作,而是一种指导性的作曲,具有体验和尝试的性质。特别是在小学中、低年级,教师应设定一些参数,确立一个适合学生能力的既定框架,从而保证学生不至于无从下手。常见的方法如:1. 用指定的节奏单词(节奏元素)编写节奏短句,并借助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不同的情绪。2. 节奏填空练习。3. 为乐句选择终止音,以感受旋律中稳定音与非稳定音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4. 给出旋律问句,创作旋律答句。5. 修改不适当的旋律线。6. 引导学生为简短歌词或日常生活用语编写旋律。7. 模仿经典作品片断创作等等。
四、创作教学要注重创作的“过程”,不应过分看重创作的“成果”
中小学音乐课上的创作教学,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作能力,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技能基础,决定了他们的作品不可能是完善的。因此,不能以学生作品的优劣和水平的高低作为创作教学质量的依据。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衡量孩子们的创作,而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作品。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
例如:《闪烁的小星》是一节小学高年级以学习音乐创作为主的综合课,该课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三个环节:导入环节,引导聆听、分析《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使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变奏曲;探究环节,通过对《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分段聆听、讨论、归纳,使学生知道几种常见的变奏手法;应用(迁移)环节,以学习过的歌曲《小松树》旋律为主题,进行变奏曲的创作练习。学生在尝试创作过程中模仿运用了《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中的变奏手法,体验到了创作的快乐,加深了对变奏曲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在课堂上创作的关于《小松树》的变奏不可能达到出版、发表的水平,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体现。
新课程改革将音乐创作纳入音乐教育之中,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学习领域,这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大发展。音乐创作教学是极具探索价值的教学活动,也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期待着更多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的成果出现,为促进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篇5
一、把握儿童心理因素激发音乐创作力
音乐创作是一种受审美经验支配的创造性劳动,而这种创造性劳动的具体方式是把内心的体验改造成音响的形式。音乐创作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内心音响”形成阶段,然后就是把“内心音响”通过音乐创作形成作品的阶段。其中心理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学龄初期的儿童心理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对其心理因素的把握和引导,对培养音乐创作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激发学生音乐创作的兴趣,对培养学生音乐创作能力具有明显促进的作用,强烈的兴趣能使儿童在快乐中创作,更能激发创造性才能。
(二)引导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意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虽然在时间上也有间歇)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态。4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观察可以使儿童的思维能力更加活跃,在钢琴教学中也值得重视。
(三)激发想象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而音乐创作的过程也是对积累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音乐形象的过程,想象在艺术创作领域内的作用是很大的。
综上所述,有了良好的兴趣,在快乐中积极创造,提升对生活和感性材料的观察力进行观察,积累表象,激发想象,将积累的表象加以改造,从而培养出儿童的音乐创作能力。
二、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儿童音乐创作能力
学龄初期的儿童不同于专业的作曲家,他们的心智和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但,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龄初期的儿童已经开始具有一定的乐感,能掌握基本的和声走向,并能根据简单的乐思配弹出简单的乐段。教师在钢琴教学中,需要注意激发音乐创作能力,使他们的创造性天赋和才能得以保持和提升。
(一)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和想象
艺术来源于生活,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积极积累和有目的的收集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不仅仅只包括各种声音材料,更应该说是运用他们的感官收集生活中的所有点点滴滴。
在织体的介绍上多让学生理解和模仿,比如,《牧民歌唱》中的分解音型可以理解为马儿奔跑的声音,在柱式和弦的介绍上也要结合乐曲的情绪和其他具象要素让学生理解。在旋律上,可以多让儿童模唱自己熟悉的儿童和喜欢的歌曲,并要求他们在钢琴上弹奏出来。让儿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中积累和积极的去创作音乐片段,为完整音乐形象的创作做好准备。
(二)启发式教育培养儿童音乐创作能力
教师需要用启发式的提问,激发儿童的音乐创作兴趣,建立良好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意识。如,教师和学生上课时创设游泳池情景,教师问学生:“游泳池里有什么?”学生答:“水和小朋友。”教师再问:“那么水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答:“流动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流动的水和钢琴音乐之间的联系,如,流动与音阶。完成一个乐段后,教师进一步提示:“游泳池里的小朋友要怎么表现呢?”教师用音程来使儿童联想到身高和形象,让学生思考过后在琴上弹出短小的音程,并且使用跳奏表现。在织体上,结合单音织体联想到小朋友走路的样子,使用简单的主属单音配合节奏完成两个乐段,进行简单的即兴音乐创作。
启发式的引导,将儿童心中积累的音乐表象引出,在钢琴上成为音响。在儿童遇到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教师可以做一定的指导,儿童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也会提升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选用开放性的教材进行引导
培养学生音乐创作能力在教材的选用上也值得注意和思考。近年来《巴斯蒂安钢琴教程》和《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在我国以及开始推广普及,是培养儿童综合素养的教材。《巴斯蒂安钢琴教程》在第三册之后引入完整的正三和弦,乐理中也有让学生为旋律写出Ⅰ、Ⅳ、Ⅴ和弦并弹奏,为学生打下和声基础,在第四册系统学习各种伴奏织体,为儿童即兴伴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在乐曲的结构上教材中也开始涉及二段式、再现三段式等规模较小的曲式,帮助学生构建乐曲基本的结构。
三、结语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中国儿童钢琴教育需要在技巧训练的基础之上,重视培养儿童的综合音乐素养,把握儿童个性心理发展,在快乐中培养儿童的音乐创作能力,为国家创新教育注入一道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阿・阿・斯米尔诺夫.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篇6
二、通过分析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学会音乐主题的创作。
音乐主题是歌曲中具有鲜明特点并有着显著地位的旋律片段,通常由一个基本乐思发展而来,是歌曲构建和发展的核心与基础。创作歌曲的关键是要写好音乐主题。首先要把选好歌词,根据歌词的内容、情感来确定歌曲的音乐基调,这个音乐基调要在音乐主题中体现出来。我们常见的音乐体裁有抒情歌曲、颂歌、进行曲、歌舞曲等,每种体裁都有自己的特点。如学生们熟悉的抒情歌曲《在那东山顶上》,旋律优美舒缓,宽广而抒情的曲调富有意境,节奏舒缓而平稳,力度强弱变化的幅度较大,并赋予浓郁的民族特色。但在歌舞曲的主题中应贯串富有特色的节奏型、旋律活泼、结构规整,适合歌唱和舞蹈,如《青春舞曲》。
三、品鉴古典诗词与曲调相结合的魅力,学习歌曲创作
歌曲创作要根据歌词的内容和情感来确定音乐的基调。歌词与曲调的分分合合是一种文学现象,古时的曲谱多已失传,流传下来的《阳关三叠》《扬州慢》是中国古代歌曲中的“极品”,曲调抒情隽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第二十五节的内容,也是有音乐修养的高中生必修之作。在品鉴《阳关三叠》的节奏美、旋律美、意境美中感受诗与歌相结合独特艺术魅力,诗词的平仄、押韵正是音乐节奏、旋律创作中所追求的意境和在《扬州慢》学唱中理解节奏一字一拍的吟唱形式、离别、伤感、思念的创作手法中多用旋律下行走向的理解掌握。古典诗词最能体现汉语的音韵之美,便于入乐,是歌曲创作的很好方法。
四、借鉴通俗音乐,培养学生创作能力
流行音乐的有效运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创作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借鉴学生喜爱的通俗音乐创作手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创作的信心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享受音乐艺术所带来的无限乐趣。周杰伦是很多学生的偶像,喜欢他的歌,通过欣赏周杰伦的歌曲《龙拳》《双节棍》《星晴》使学生对R&B、Rap的音乐风格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分析音乐的表现要素,深层理解音乐作品, 通过简单的音乐创作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发现,Rap特点:快速度的如说唱般的语言朗诵,调性不明显。把你想说的任意话编成歌词,通常按着节奏2/4 x.x x x|xxx x|xxxx xxxx|xxxx x|,一首简单的Rap就呈现在我们面前。SHE也是学生们喜爱的歌手,她们的一首《不想长大》唱响了很多校园。当在课堂中把莫扎特的第40交响曲与其通过对比播放,学生们惊讶地发现两首曲子竟如出一辙,骤然间学生们对古典音乐产生浓浓的兴趣,从而拉进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距离,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这种方法,从经典的严肃音乐中吸收养分,进行简单的谱曲。作曲者左安安采用了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中最为人熟知的主题作为《不想长大》副歌的旋律。很多流行音乐是借鉴经典严肃音乐改编而成,我们可以让学生借鉴、模仿这种思维方法学习简单的谱曲。
篇7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式。然而,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小、存在着许多妨碍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因素,如创造力观念的偏差,课堂教学观念的偏颇,师生关系的僵化,课堂气氛沉闷等。因而我们的基础教学必须克服以上的弊端,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新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音乐教育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指导思想下,往往过分强调老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学生循规蹈矩,一切按老师的要求行事,极大的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造潜能。培养的学生往往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缺乏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更缺乏创新的意识与能力。显然,这是有违教学大纲要求,有违人的个性发展要求的。近年来,国外一些先进的音乐教学法传人我国。通过学习,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还是奥尔夫教学法,无一例外地把音乐创作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创作教学作为一种教学领域,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创作环境、条件和创作方法,提供求新求异的学习氛围和激励机制,有利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胆识。
在音乐课中对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作教学并在其它形式的教学中逐步渗透而实现的。如何在创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想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创新教学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提高个人素质,调整知识结构
在音乐课中开展创作教学,是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的需求,我们要求学生要有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作为音乐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首先自己必须是创造者,除了自觉献身教育和具有较深广的学科与文化素质外,还需要有浓厚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作性活动能力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并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本身是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学科,音乐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民主、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解放自己的教学个性,用于在实践中探索、创造。其次;要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凭借音乐交流审美信息,这里没有智力教育和道德教育那种权威性和强迫性,教学双方完全是一种平等的关系。音乐教师要勇于从传统角色中跳出来,变“教书匠”为“教学设计师”、“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伙伴”,为学生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允许质疑,鼓励探索,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体验与独立思考。
二、以学生实践为主线,给学生提供创作的自由空间,建立一种“主体创新”的新型创作教学模式
每个人都有较强的表现欲望,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赞许,但在创作时,他们又都觉得音乐艺术是那样的高高在上,神秘莫测,而且自己只能在神圣的艺术脚下遥遥张望,要跨入音乐殿堂,那真是“难于上青天”啊!这种畏难情绪大大抑制学生的创作能力,造成学生有这种畏难情绪的原因,我认为有两个:一是学生缺乏创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素材,脑海中没有足够的素材,因而他们不可能创造出新东西。二是部分学生缺乏表现勇气,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国家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起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创新人才的培养依靠创新教育。音乐以其声音铸造语言,音乐的想象是人类艺术创造和科学发展的思维宝库。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须改变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以学生实践为主线,构建知识为重点,培养能力为宗旨,给学生提供创作的自由空间,建立一种“主体创新”的新型创作教学模式,依此发掘学生的潜能。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作能力的核心
创作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没有创造性思维就谈不上创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尽可能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使他们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积累大量的音乐印象。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学中以听觉为先导,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美感和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音乐情感,发展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
四、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创新
学生有了素材的积累,有了创作的欲望与信心,该如何去创作呢?在教学中我尝试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旋律的知识时,在黑板上写出几组不同类型的音符与休止符。让学生把它们分别组合成2/4拍、3/4拍、4/4拍的旋律,组合完成后同学们可以自己唱一唱旋律,念一念节奏,体会自己创作的乐趣;再如老师用电子琴奏出前半句的旋律,再请学生用琴或演唱来回答下半句旋律。锻炼他们的即兴创作能力。在讲授节奏的有关知识时,也可以用节奏接龙的方法进行即兴创作,你说一句,我跟一句,不仅增加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创作能力。
篇8
音乐创作是一种艺术实践。我们在这里谈的主要是音乐教育中的广义的音乐创作教育,因此对于作曲方面的教育内容不做深入介绍。但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创作教育对于作曲技术理论中的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知识技能要有深入浅出的介绍与运用,因此作为施教者的音乐教师应对这些知识技能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
一、音乐创作教育的内容
(一)狭义意义上的音乐创作教育
和声指多声部音乐进行时所构成的一系列音的重叠复合的音响现象。和声使音乐音响更加浑厚、丰满,音响色彩变化更为丰富,为音乐艺术在表现上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和声在多声部音乐中还是使各个声部彼此结合成有机的统一体的纽带和基础,并且对曲式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研究音乐作品中各种和声现象,从理论上阐发和声的内部结构、连接方式及其音响价值与应用法则的专门学问叫和声学。和声学是作曲技术的基础。
复调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同时表现同一音乐形象的不同侧面,或同时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作为学习和研究复调音乐写作的一门课程,“复调音乐”课在作曲专业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曲式指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乐曲的组织结构主要是通过旋律(曲调)以及节奏、和声等基本因素相互结合及其贯穿发展、对比境一之中体现出来的。分析、归纳前人音乐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曲式结构上的规律与法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从音乐表现手段上理解这些音乐作品,而且可以作为我们新的音乐创作的借鉴。曲式学专门阐述各种曲式结构的方式、类型、特点及其规律,并介绍分析研究音乐作品的方法,是音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学科。
(二)广义的音乐创作教育
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创作教育,其内容包括创造性的音乐活动、即兴演奏(唱)、创作短小曲调等。
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体现在音乐学习的各个领域。在歌唱、音乐欣赏、器乐等音乐活动中,都应注意使受教者体验、积累用声音表现自己所感受到的、想象到的东西。唱歌、演奏不应单纯地再现乐谱上的东西,而要进行创造性的再创作。总之,创造性的音乐活动就是在各种音乐活动中,尽可能地使学生自由地发挥想像力和创造性。
用即兴演奏(唱)的方法进行简短的节奏、曲调的创作,并把它直接演奏(唱)出来,可以避开记谱的中间过程,这更接近于音乐的本原形式。在这方面,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创作短小曲调也是高专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创作教育的一种常见形式,它包括施教者提供音高,受教者选择节奏、节拍来构成曲调、为原曲作变奏、乐句填空、为歌词配曲等多种方式。
广义地讲,对音乐作品的演奏、演唱,也属于音乐创作的范畴――音乐的二度创作。因此,对于音乐的二度创作――音乐作品的演奏、演唱中的创造性因素的培养,也应是音乐创作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在音乐创作的教育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创作教学,它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受教者创作出多么像样的音乐作品,而要着眼于培养和发展受教者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进行音乐创作不仅需要音乐创作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记谱方面的、表现音乐方面的技能,而普通国民音乐教育的受教者在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十分有限的。因此,音乐创作的教学一定要十分注意受教者的实际水平与接受能力,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三)施教者还要想办法尽量减低音乐创作教学的技术难度,探寻出一条“既要进行音乐创作活动,又要使受教者比较容易做到”的路子。外国音乐教学法“图形乐谱”、“即兴演奏”就是这种思路的产物,我们可以借鉴学习。
篇9
(一)音乐个性的定义
音乐个性是音乐的性格特征,它是音乐家创作个性的具体体现,也是音乐获得艺术感染力的决定因素。从音乐本体的角度来看,音乐的个性主要体现在音乐的风格上。由于音乐创作者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性格特点各有不同,并且处于各自的时代背景和人文环境之中,由此导致音乐个性差异就会不可避免。
(二)音乐个性的表现形式
一般而言,音乐的个性主要通过如下两种形式表现出来:
1、类型化个性
类型化个性是由某一因素形成的带有一定群体性的音乐个性。包括:音乐流派、音乐体裁、音乐的民族性、音乐的地域性、音乐的时代性。
音乐具有工具性,它可以为某一阶级的利益和某种特殊的需要服务。因此,音乐作品往往都是与历史发展的进程或某一时代的艺术思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音乐史上巴洛克音乐、古典派音乐,甚至于印象派等都代表了各个时代的音乐风貌和特征。
在外敌入侵、国破家亡的时候,中国民众用歌声反映着抗敌救国、保卫民族的时代主题。特别是 “九·一八” 之后,抗日救亡歌咏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音乐潮流。聂耳的《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抗日战歌》、《救国军歌》,黄自的《抗敌歌》、《旗正飘飘》等都是代表作。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国泰民安,中国人民用歌声歌颂美好时代、幸福生活,涌现了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王佑贵的《春天的故事》、 《长大后成了你》,印青的《走进新时代》、《中华大家庭》等都是各具特色的抒情歌曲,他们将抒情性和群众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歌曲雅俗共赏,大范围地在群众中流行开来。
2、个体化个性
个体化个性是音乐家和音乐作品所显示出来的独特的、与众不同的音乐风格特征。包括:音乐家的创作个性、音乐作品的个性。
无数历史现象证明了,大凡能够流传下来的优秀歌曲都是艺术个性鲜明 ,曲调旋律与众不同的。也就是说,那些在歌曲领域里卓然有成的优秀作曲家们,无不是将歌曲创作中对艺术个性的追求当成自己锲而不舍的奋斗目标,才产生 了累累的硕果。《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与《英雄赞歌》虽然出于同一位作曲家刘炽的笔下,却显示出了风采各异、互射光芒的个性特征。而同是瞿希贤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是两首从音乐语言到风格差异迥然的作品。同样,田歌的《草原之夜》与《边疆处处赛江南》虽则同样是展现军垦战士生活的,但其在各自的音乐气质上的独树一帜,也证实着这一艺术规律的不可逆转。即使是新时期以来在歌曲创作上成绩斐然 的谷建芬,她的《那就是我》、《思念》、《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采蘑菇的小姑娘》、《歌声与微笑》等等,或情潮奔涌、起伏跌宕,或柔情依依、内蕴深邃,或明朗轻快、生机勃勃,无不以十分耀眼的个性光芒,有力地表现了鲜明的艺术个性。
二、音乐学习个性
音乐学习的个性是指学习者在音乐鉴赏、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和性格特征。主要包括学习者对音乐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学习者的音乐学习能力、音乐学习气质和性格等。
音乐实践是音乐个性存在的方式,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实践这一过程。可以说,音乐学习中个性的体现是以音乐活动和音乐实践为途径的,它们通过创作、表演、鉴赏等各种实践活动来得以实现。由于学习者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年龄层次、音乐素质等各异,因此在音乐鉴赏、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方面的学习中体现出各人的个性也是不可避免的。
三、 音乐创作学习个性
(一)音乐创作学习个性的含义
音乐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也是音乐实践的基础。音乐创作学习在音乐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广义的音乐创作学习指“自我实现创造性“的学习,它不仅包括音乐作曲,还包括即兴创作、即兴表演等创造性音乐活动在内的学习活动。
音乐创作学习中主体的创造性思维与音乐家的创造性思维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在水平上相对存在着一些差异而已。但不论是音乐创作的学习者还是音乐家都会受自身性格特点、文化素质、所处环境氛围等方面的影响,在音乐创作中形成自己的个性。
(二)音乐创作学习个性在创作歌曲中的体现
音乐创作学习的个性,主要集中体现在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创作体裁和创作形式等方面的诸多差异之中。
音乐风格是一个涵义广泛的概念,从调式上看,歌曲写作大都在有调性的音乐中进行,我们要写什么风格的歌曲,就采用某个地区或者民族的调式特征。
篇10
高中音乐创作课是与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等模块并行的一门课程,它需要对还没有发生的音乐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选择特定的音乐要素表现音乐。这门课特殊的要求与学生在文化科目中习惯性的理性思维方式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因此,高中音乐创作课的教学过程注定与众不同。
“5E”教学模式是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BSCS,1989)开发的一种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模式。它描述了一种能用于总课程、具体学科课程或某一节具体课的教学程序,是一种致力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5E教学模式共分5个学习阶段:吸引(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迁移(Elaboration)和评价(Evaluation)。因为每个阶段分别以“E”开头,所以又被称为“5E”教学模式。[1]“5E”教学模式通常被运用于理科教学,而这一模式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基本理念以及五个阶段的基本内涵为高中音乐创作课教学提供了指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性地运用了此模式,取得良好成效。
一、5E教学模式的内涵
1E──吸引(Engagement)
这一环节是5E教学模式的起始环节。为“吸引”学生对学习任务产生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进行探究,5E教学模式一般强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中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引起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建构知识的兴趣。
2E──探究(Exploration)
探究是5E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
3E──解释(Explanation)
解释阶段是5E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这一阶段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表露其对概念的理解,以及技能的掌握或方法的运用。教师应该借助于课程目标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新的概念。
4E──迁移(Elaboration)
在教师的引导下继续发展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技巧,扩充概念的基本内涵,同时用新的概念解释新的情境或新的问题。此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尽量使用刚刚学习的专业的术语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
5E──评价(Evaluation)
在这一阶段教师和学生用正式和非正式的方法评价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评价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同时,评价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评估自己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机会。
二、5E教学模式在创作新课堂的尝试
将5E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中音乐创作课堂,笔者设置了五步教学法:展示――评价――欣赏――分析――创作,上课环节呈式化,表面上看学生对环节了如指掌缺少新鲜感,然而,每个环节内容的多样化与新颖性相结合,使知识点易为学生归纳吸收,创作技能便于随着课程的深入逐步提高。以下探讨每个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法:
1.课堂展示
课堂展示即学生个人或小组在班级展示上节课创作的作业,是衔接上节课内容与本节课内容的一个环节。创设一些情境,创设一些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用问题来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最后再花一定时间阐述相关理论,先实践,再理论是本课堂的教学特点。
音乐创作课如果从理论讲解开始,学生很可能会受限于各种创作理论的约束,而设置相关问题与即将学习的新创作手法相联系,是后续内容的铺垫,如此过渡会自然而又印象深刻。作品展示让充满理论性的创作课一开始就沉浸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不仅能获得紧张学习之余的一丝放松,也很容易将思想自然而然集中到创作课上。这与5E教学模式中的1E吸引(Engagement)不谋而合,学生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从此打消顾虑,乐于创作。
2.多维评价
显而易见,这与5E教学模式中的最后一个阶段评价(Evaluation)如出一辙。课堂评价包括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穿插于第一个环节――课堂展示环节,从作品音乐听觉、音乐形象、音乐情绪、音乐要素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同时从表演者演唱或演奏能力、音乐表现力、表现积极性(动机、兴趣)等方面综合观察评价。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而作为教师,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发言中了解学生的知识层面,培养学生理解、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一节课不仅仅教会学生知识、方法、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待音乐创作的态度。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藏满宝藏的海洋,1+12,经过思想的碰撞,我们学到创作的点点滴滴。当然,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水平和情感水平存在着若干差异,教师应当把握学生这几个方面现有的水平,引导不同的学生投入到表演者、创作者、学习者的多角色活动中,多层次的评价音乐,多维度的评价学生,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
3.感性欣赏
欣赏是新课的开始。学生通过聆听、体验一首或多首作品,从感性上认识各种创作原则,并体会不同创作手法带来的不同效果。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手段诠释对新的创作技能、技法的理解,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音乐感受作为契机,适当引出新的知识点。
欣赏作品的过程别强调老师尽量让学生描述音乐,而不是解释音乐。音乐课更多培养的是感性认识,欣赏环节正是注重听力的培养,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力不同,我们需要激发的是学生听到音乐的第一直觉。在感性的基础上,适当输入创作理论知识。整个环节以学生的感受为主,老师只是进行引导。其实是5E教学模式中的3E解释(Explanation)阶段。
4.理性分析
分析即对欣赏的歌曲进行全方位的剖析,为提高学习效率,尽可能选择学生熟悉的歌曲。这个环节运用了5E教学模式的4E迁移(Elaboration),“用新的概念解释新的情境或新的问题”。例如,在讲音乐要素对风格的影响时,我们通过欣赏传统作曲的茉莉花和爵士风格改编的茉莉花,对比分析歌曲节奏、装饰音等音乐要素的改变,并明确在创作中如何根据我们的需要运用这些音乐要素。而在讲创作风格一章节时,我们则要着重聆听通俗版,民歌版,爵士版茉莉花的演唱方式和歌曲伴奏,从演唱风格和伴奏乐器的不同中了解不同风格的创作特点。
5.主动创作
探究(Exploration)是5E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同样,创作是高中创作课的重要实践环节,“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高中学生心理发展与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明显增强,问题的解决与发现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小组合作的形式恰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大家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锻炼了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一个班级单位的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度以及相关乐理知识掌握程度往往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为了每位同学能各显身手,积极参与音乐创作,势必课前对他们进行音乐素质与潜能的考察测试,主要测试内容是:音高感和音高记忆、节奏感和节奏记忆、旋律曲调的听辨与记忆、音乐感及音乐表现欲。测试结果按程度高低分为A、B、C、D四组,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时需要同质分组(A、B、C、D各为一组),教师针对同一主题给予同质小组不同的创作要求,小组成员在原有音乐基础上进行不同程度的创作;有时需要异质分组(ABCD混合为一组),异质小组的成员可以利用个体差异体验合作创作的快乐。
小组成员的思想碰撞中,既能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又能寻找到存在的知识欠缺,二者之间的冲突,就是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创作课中,知识不再是确定的、独立于认知者的目标,而是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三、小结
课堂五步法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组织的一系列课堂教学活动,在贯彻新课改理念的同时,积极响应新的教育目标,为学生创造了多种尝试、选择、发现、发展的机会,这些教学策略及实施步骤的样式是指导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范型。展示――评价――欣赏――分析――创作,五步法在程序上有一定的逻辑性,是环环相扣的递进关系,而彼此之间又有着一定的交融,过程中渗透着“5E”教学模式的内涵。
篇11
在我国音乐的教学中,很多职业院校还停留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下,这严重抑制了音乐教育的开展,面对这一现状,职业院校非常有必要引入新的理念,推进新的变革。尤其要注重创作教学的引入,充分发挥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
一、我国当前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
音乐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发展一直停滞不前,具体表现在:
(一)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式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一些学校,音乐的教学模式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教师仍旧以自我为中心进行音乐知识的灌输,不重视学生对讲授内容的反应,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这样必将会使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的位置,丧失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另外,在音乐教学中尽管有些学校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修正,但仍是以单一的唱歌为主,无法起到音乐教学的根本作用。
(二)音乐教育在教学课程设置上脱离社会的需要。我国职业院校当前的音乐教育多侧重于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解,希望学生掌握扎实的音乐知识,而忽视音乐的创作。这样的课程设置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未必能产生好的影响。在社会的需求中,各单位更加需要具有创新意识,能够进行独立创作的人才,在职业音乐教育中这些却无从表现,背离了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初衷。
(三)教师的素质水平制约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在大多数人看来,音乐的教育更多地被看成辅修类课程,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这种态度直接导致了职业院校中优秀教师的流出,职业院校中音乐教师素质水平普遍不高,对音乐课程的研究改进也就无从开展,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更是难以实行。
二、音乐创作教学的具体表现
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创作教学,是对日常音乐的升华,通过计算机设备等手段使学生综合利用音乐知识,细心观察生活中有意义的事物,发散思维进行独立自主地创作。在创作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掌握扎实的音乐基础,恰当地表达对音乐的理解,这一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所在
纵观当前职业院校中音乐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创作教学引进的重要性,通过多方面的研究探讨,主要总结了以下几个意义。
(一)音乐的创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胆识。所谓创作教学,学生要想更好地完成课程任务,必须进行思维的发散,加强独立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的音乐制作软件进行教学,学生在熟练操作制作软件的情况下会提高创作的效率,长此以往,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快速地掌握音乐创作的基本技能,这样学生创新的胆识也会提升,有益于优秀作品的呈现。
(二)音乐创作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音乐创作的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可以说是一种不多见的方式,它要求学生在课堂中紧跟教师的思路,否则将会大大影响创作的完成。这样,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师生之间的密切配合必将改变过去传统的、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转而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更加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教学的质量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得到极大提高,可谓是一举多得,所以说音乐教育的创作教学具有多重的意义与价值。
(三)音乐的创作教学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全面发展。创作教学在课堂的设置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特点和差异,然后进行适当引导,教师的悉心引导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得到认可也可以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趣。其次,创作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阶段清晰地认知创作过程中的问题和障碍,合理地进行改正,增强音乐创作的基本技能,促进全面发展。
四、小结
总而言之,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开展对于学生来讲具有诸多的益处,不仅可以培养创新意识和胆识,还可以促进全面发展;另外对教师而言,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一举多得,推进音乐教育的发展。当然要想推进这一教学,还需要职业院校教师的积极探索,以更好地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正确看待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不断发挥其意义与价值。
篇12
1.运用歌词创作诱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教学一年级《粉刷匠》一课时,教师先创设了公园情境,带领学生随着音乐给“房子”涂色。几遍下来,学生潜移默化地熟悉了歌曲,这时教师亲切地提问:“歌曲里的粉刷匠小鼻子变了样,我发现我们这群小粉刷匠也有地方变样了,让我们来找一找到底哪里变样了?我们把这些变化唱一唱怎么样?”教师让一些学生到台前边唱边做简单的动作,有指着脸蛋的,有拎起围裙的,又形象又可爱,教师及时表扬了这些学生,让学生觉得创作是不难而且有趣的事,从而引发他们创作的兴趣。
2.通过节奏创作让学生感受创作的乐趣
教学《小司机》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用各种节奏和声音表示车辆的声音,有的学生用××·—××·—的节奏模仿小汽车的喇叭声;有的用××××—××××—的节奏模仿自行车的铃声等等,并为每种声音配上了形象的象声词。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这几种声音和节奏叠加在一起,以多声部的形式表演“汽车小合唱”,为歌曲伴奏。这些声音都来源于生活,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声音,因此创作起来比较容易,同时还进行了初步的多声部训练,伴奏和声的效果又丰富又和谐,学生感受到创作的乐趣和自豪,从而激发了创作兴趣。
二、挖掘音乐元素,提高创作能力
1.在旋律创作中感知音乐规律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旋律创作是作曲家“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之一。旋律的创作并不是深不可测、高不可攀的,只要教师方法得当,引导到位,循序渐进,就能让学生逐步提高创作能力。
在初中音乐课程《中国民族五声调式》一课教学中,教师从引导学生唱熟悉的民歌开始,到排列音阶、分析五声调式特点,然后在电子琴的黑键上弹奏五声音阶,使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上都对五声调式形成初步印象,再进入创作旋律教学。教师提供给学生8小节的简单节奏以降低创作难度,学生分组创作后,由教师在黑板上代为记谱,学生集体视唱并进行评议、修改、视唱、再修改,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摸到了创作五声调式的一些规律:乐句的衔接、结束句要有结束感等,创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2.通过律动和舞蹈创编,表现和塑造音乐形象
体态律动和舞蹈创编要求学生根据音乐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身体做出简单且具美感的艺术化动作,有表情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塑造音乐形象。律动和舞蹈创作教学适合各年龄段的学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情感体验,提高表现和塑造音乐形象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音源,发掘创造潜能
1.在即兴创作中捕捉灵感
即兴创作不是随性创作,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做一些铺垫和引导,为学生进行编创活动搭建平台。即兴创作教学是预设的,但教学过程却是生成的,包括教师和学生都会在过程中不断产生创作灵感,并从中体会到创作成功的快乐。
例如,欣赏课《动物狂欢节》教学中,教师请学生根据音乐的描述戴上相应的动物头饰,并模仿动物的动作,然后让学生说说模仿的动物形象与音乐有什么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明亮的高音模仿了公鸡的歌唱;飞速流利的钢琴演奏描绘了羚羊的快速奔跑;平稳、慢速的音乐刻画出行动迟钝的乌龟形象等等。通过以上的铺垫,教师请学生尝试用电子琴的不同音色、音区、速度、力度,将小蜜蜂采蜜、熊在树林里走、鸟儿在森林中欢唱、雨滴落在屋顶上等情景表现出来。学生通过分组练习、尝试、交流,最后在电子琴上即兴演奏出画面相应的声音。这节课的即兴创作,教师抓住音乐具有非确定性、非语义性这一特点,利用电子琴丰富的音色,引导学生用各种音乐要素创造性地表现出了不同的音乐形象。
2.在电脑音乐创编中激发创作欲望
借助作曲软件组织学生创作的优点是:只要掌握简单的操作技术,就可以实现改编甚至作曲的愿望,不再因为记谱能力有限或缺乏音乐知识而阻碍创造能力的发挥。
在一节初中电脑音乐创作课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同一首作品的两个版本有何不同,学生在讨论设计思路、反复编辑、聆听音响效果、找出问题改进等过程中完成自己设计的作品,将设想与实践联系起来,内心听觉能力和创造潜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创造的喜悦之情也激起了学生不断创作的欲望。
四、营造和谐氛围,发展创造品质
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能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他们自由表现的机会。
1.建立民主关系,促进学生主动创造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人产生好心境,从而带来灵感。音乐创造性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主导作用在教师,教师要积极营造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尤其要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一种自由、平等、和谐、多向交流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绪,启发、帮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篇13
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要求。
a.乐曲的输入
根据自己的水平,同学们可以自己创作一段乐曲或选择输入一段自己喜欢的旋律。考虑到有的旋律在节奏、曲风上存在着众多的难点,教师建议学生选择节奏规整、稍舒缓的旋律。在音乐软件上有三种乐谱输入方式:会演奏键盘乐器的同学可以利用电脑键盘的“键盘”功能录入乐谱;一般的同学可以使用单步录音,选择好音符的时值,用电脑键盘将音符一个个弹奏录入;也可以选择使用鼠标点击输入的方式,这种方式速度较慢,但是操作最为简便和直观。
b.节奏的选择和编配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风格的节奏,学生可以根据乐曲的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节奏型作为“鼓底”。 这是一种简便的操作方式,只要根据作品的需要加以修改,即可轻松地完成节奏的编配。也可以自己制作“鼓底”。如制作一个基本的disco节奏,用三个轨道分别输入大鼓(××)、小军鼓(×)和落地踩叉(××××)的节奏型,合在一起演奏即可。
c.和声的编配
学生可以从教师为作品编配的和声中选择,也可以自己进行和声的编配。如果进行独立制作,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关和声的基础知识,一、四、五级的编配以及伴奏织体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和声编配能力和听觉检验,设法为作品进行和声编配。
d.歌词填写
填写歌词看似简单,实际上牵涉到连音线、圆滑线、倒字等等一系列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这个环节中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要求每位同学创作的歌词能够符合一般的审美观点。
二、指导学生做好“音乐创作”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具有独立的视唱能力和记谱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等。这是他们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在两个课时的短暂教学时间里,乐理知识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五线谱的记谱与和声的编配。五线谱知识的复习、巩固可以结合音乐软件的操作学习进行。现在笔者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是市场上最为流行的Cakewalk 编曲软件和Encore 专业打谱软件。为了使学生具有正确规范的概念,乐谱的输入、修改均在Encore软件上进行。专业打谱软件所具有的规范化功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比如现在要求输入一小节4/4拍的旋律:如果输入时值总和超过4拍,电脑就会发出“叮”的一声提示输入错误,并拒绝输入超出时值的音符;如果输入的时值不足4拍,在乐谱上就会出现音符排列错误或演奏出错(如演奏突然停止)等情况。和声编配的学习只要求了解基本的一、四、五级及其排列规则。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只要大致的和声结构正确便予以认可。我们必须认识到:培养能力不能靠一蹴而就,而是要在较长的时间内,通过平时的教学工作,一点一滴地去积累,靠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奏效。
三、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专业的音乐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能够较好地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教师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了解更多的知识。
1、广泛涉猎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