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云计算的基本服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云计算的基本服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云计算的基本服务

篇1

1 引言

篇2

Research on E-commerce Data Management Model in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ZHANG Li-fang

(Linhai Institute Zhejiang Radio &TV University, Linhai 317000,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is increasingly mature, further expands the scope of its appli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of e-commerce, introduces briefly the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loud computing, cloud computing in detail to create environment of e-commerce business models. Through this research can make people understand great role of cloud computing in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effective application in the enterprise e-commerce management, can greatly enhance the work efficiency of employees,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but also can promote the reform and reform of our country related industry to a certain extent.

Key words:cloud computing; e-commerce; data management model

本文⒍杂萍扑愕牡缱由涛窆芾砟J浇行研究,通过本次的研究可以使得人们了解到云计算在电子商务之中的巨大作用。在本文的最后对于云计算数据管理模式开展了相关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意义。

1 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云计算特征

1.1 电子商务

随着互联网的产生,企业之前使用的商务管理模式被逐渐剔除,现在应用比较成熟的为电子商务管理。电子商务既能够对企业的管理生产成本进行降低,还能够对企业经济效益给以有效增加,以此来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给以不断增强。

1.2 云计算的基本内容

云计算方法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制约,整合全社会上面的计算机硬件资源,将这些资源应用到虚拟的计算机系统,将更为便捷的电子商务信息管理和相关的存储服务有效提供给企业用户。云计算含有的基本内容为首先为有效社会上面的闲杂计算机网络工具,虽然这些设备在具体使用的时候含有的功能十分强大,但是这些表现都是虚拟模式的,其还含有的功能就是将计算机设备开展整合活动。

1.3 云计算的基本特点

云计算能够进行自我维护管理,利用其提供的虚拟计算资源,能够有效集中全部计算资源,不用人工进行参与,借助软件开展相关管理工作,可以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其同时能够对用户投入成本给以大幅降低,下面是其具体表现:

第一,云计算体现的是集合性,同时给以计算,网络计算以及分布式计算具备的优势,其含有三者的基本特征,并且兼容性非常好。

第二,云计算操作属于虚拟操作,其将使用数据与互联网,将用户看作为中心开展相关的数据处理活动,为使得接入互联网电子商务用户进行有效服务的提供,对互联网内存在的大量信息给以存储、检索和管理等给以有效实现,用户是能够借助快捷安全的模式实现各种访问活动,并且进行有效信息服务的获取,以此来实现数据应用和管理的智能化。

第三,使用客户端实现其服务的功能,电子商务用户是以云计算进行的大规模服务器处于互联网中进行商务活动的展开的,这就使得客户进行处理的数据的存储并不是在本地,其借助互联网数据中心来实现保存的,借助云计算自身的强大计算能力,和其庞大的存储空间,这能够极大的简化客户终端程度。最后便是云计算进行的快捷安全的服务的提供,借助公开的服务基础和标出,这成为云计算的主要目标,来对电子商务管理给以有效简化,降低成本,实现数据兼容。

2 云计算环境下的电子商务数据管理模式分析

2.1 保证企业商务信息数据安全

我国大多数的企业都开始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自身的企业管理中,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其工作更加便利,但是其会威胁到企业信息的稳定。这是因为网络病毒与其他因素的存在,使得企业数据安全受到了很大程度破坏,这个时候企业开展自己的商务活动,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保证其自身数据的安全与稳定。

但是伴随着云技术的应用,这样的难题迎刃而解,将信息储存到云空间之中,可以发挥出其独有的优势,可以进一步的避免受到病毒的感染,为数据的信息安全加密,这种信息安全储存模式大幅度地提升了企业的信息安全,此外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得以极大的减小。

2.2 提供优质的商务服务模式

云计算自身的基本特征就是方便快捷,这是其拓展应用的主要优势,云计算对于信息进行存储的时候不会受到空间的限制,避免了传统的储存方法会出现的相关问题,也不会出现由于内部的信息量达到饱和之后,用户自身的软件不能在开展相关信息的储存活动。云计算的应用不管是企业内部产生的信息数据信息还是系统的软件应用等,都是可以在云计算系统框架之内使用,这种模式不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处于信息安全而花费的成本,还会极大地方便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提升企业原有的工作效率。

2.3 满足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个性化管理的需求

云计算存在极大的信息储存量,这使得其能够对企业需要的电子商务信息数据管理进行有效提供,云计算的具体应用可以集中不同地域的计算机设备,为需求企业提供功能先进的工作能力。使用云计算的模式可以有机地整合社会上面的闲散资源,促进国内企业电子商务的快速进步。特别是对于那些规模很小的企业,云计算的使用不仅仅可以为企业提供优秀的商务管理技术支撑,之后还可以根据各自企业表现出来的自身独特需求得到个性化的服务对策,这种模式有利于中小企业在自身系统建设的时候花费较少的资金获得最大的效益,使得自身的电子商务应用处于领域的平均水平之上,大幅度的扩大企业生产经营效果。

3 云计算环境下的企业电子商务模式创建

在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将“云计算”应用到电子商务领域,M建成为新的商务模式,其主要的发展思路为基于电子外包服务的相关应用。云服务含有的电子外包模式依据“按需分配”的模式,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在具有实用需求的时候快速得到相关资源与服务的支撑,使其成为企业应用云计算的基本环境与物理结构。基础的云服务层:该模块主要应用的是开发商提供的计算相关服务与公共服务接口,可以为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服务需求的软件服务。在企业具体应用层,这一层主要为企业开展全程的电子商务服务,在这一结构中,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模式,开展企业核心业务流程的构建,得到供应链的管理系统,同时与已有的云计算平台有机整合,合理的利用企业内部资源,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在基于供应链元服务的基础之上实现企业商务活动的最终目的。

3.1 基于“供应链云”的全程电子商务模式

各个层的基本功能介绍如下:该模块首先为基础云平台,其主要为平台的供应商提出的云计算基础结构与相关的平台,可以为相关企业使用“云计算”提供基本的物理环境与软件实体;其次可以提供基础云服务层,其通过应用软件的开发者提供云计算的有关服务以及相关的应用接口,同时还可以为对口企业提供相关的服务软件支撑与技术服务;最后是企业具体应用云服务,该模块可以为企业开展全程的电子商务服务,在该结构中,企业利用供应链的基本模式,进行核心业务流程的搭建,具体构建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模式,之后使用企业自身具有的计算机平台与相关技术,以此来对企业服务流程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增强,合理的调配企业资源,企业利用分布广泛的云服务实现全程的电子商务管理目的。

3.2 基于“移动云”的移动电子商务模式

由于企业具有庞大的分布式云系统模式,其存在的信息处理功能、运算的效率都是十分高的,再加上云计算为我们提供的按需分配的模式,同时在4G服务出现之后,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移动云服务模式,会彻底的打破移动服务存在的限制。在云计算出现之后,我们不必在担心电子商务具有的安全问题,同时还不必担心信息传递等问题,相关的企业用户只要具有一个移动端,就可以随时随地的享受相关云服务。

4 结束语

借助以上分析,在企业电子商务管理中有效应用云计算,能够极大地提升企业员工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面促进我国相关产业的改革与变革。本文研究存在的创新点为,在详细的论述云计算应用到电子商务领域产生相关作用的基础之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代表性。

参考文献:

[1] 卜文军, 李彩红.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商务系统应用研究[J]. 硅谷,2011(9):97, 96.

[2] 吴卫华. “云计算”环境下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J]. 情报杂志,2011(5):147-151.

[3] 萍. 云计算背景下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趋势[J]. 国外社会科学,2011(5):61-65.

[4] 邢丘丹,蒲建华,严康. 浅析B2C电子商务的云计算解决方案[J]. 科技与管理,2011(5):48-51.

[5] 钱素予.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34):8860-8862.

[6] 刘汝元.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研究[J]. 中国商贸, 2012(2):114-115.

[7] 杨宇环,杨君岐. 基于云计算的B2C电子商务企业价值链优化[J]. 企业经济,2012(4):117-120.

篇3

随着科学技术和通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信息以及网络服务正以指数级着呢国家,用户的需求对于网络需求也在不断增高,传统的计算机用户将所有的应用安装在本地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尤其是面对当前分布异构、处理复杂的网络应用来说,更是有点捉襟见肘,“云计算”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模式,将巨大的系统资源整合在“云端”,通过互联网通信技术为终端用户提供各种IT服务,从而减轻终端设备的运行压力,提升IT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云计算”技术方兴未艾,由最初的理论研究到现在的实际应用,“云计算”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并将为全球的IT产业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浪潮。所以深入学习和研究“云计算”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对于提升“云计算”技术的理解,加强“云计算”在学习和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云计算

由于云计算还在如火如荼地发展过程中,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简单地理解,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虚拟化的资源。根据伯克利云计算白皮书所说,云计算包括互联网上的各种服务形式的应用以及数据中心中提供的服务的软硬件设施。所以,云计算技术可以提供以服务为基本的交付方式,该交付服务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同时,云计算技术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来进行开发和服务交付的,可以实现资源虚拟化、资源的自动管理与配置以及以及较低的成本对指数数量级别的数据进行分布式并行处理。

2.1云计算的工作原理

云计算技术的实现是依赖于互联网通信技术,在典型的云计算框架中,用户通过网络终端连入互联网络,通过互联网向“云端”服务器发送相应请求,“云端”服务器接收并分析用户请求后,会自动调用可用的系统资源来完成相应的数据处理和计算,并通过互联网络将用户的请求结果发送至网络终端,从而实现云计算的数据处理过程。云计算技术使得本在网络终端上进行数据计算和处理的功能转移到了网络服务器中,所需要的应用程序不再需要运行在用户的个人电脑、手机上,而是转移到了互联网上的服务器集群上,同时,对于数据的存储也会放到相应的服务器内,这样一样极大地简化了网络终端的资源开销,减轻了个人网络终端的设备管理和维护,用户只要能够接入互联网,即可随时随地地访问“云”,完成个人的需求。

2.2云计算的关键技术

云计算是以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现代科技为基础发展起来,从云计算的基本概念上来看,需要实现分布式的计算功能以及数据存储功能,这也是云计算最关键的技术。云计算根据功能不同不同,又分为计算云和存储云。其中存储云是通过大量的分布式存储系统来完成存储云的基本功能,而计算云就是以资源虚拟化技术,通过分布式计算云的并行计算完成用户请求数据的处理。简单地讲,虚拟化技术是请求占用计算云更少的资源来完成用户请求,通过一定的计算策略,力求将数据处理的过程在更少的服务器上实现并行计算,从而使计算云的资源分配更加合理优化。并行计算技术也是云计算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大量的任务进行合理分析拆分,并派发到各个分布式计算云的服务器上进行计算,最后收集各个节点上的计算结果进行统一整理从而完成并行计算。

3 云计算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在各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也改变了传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为互联网经济带来了新的生机。云计算所提供的软件或者IT服务都是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传输的,所以互联网用户不需要安装任何客户端软件,只通过可通过浏览器来访问云端提供的服务。云计算在实际商业中提供的服务模式有主要分为三类,即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以及基础设备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如图1所示,为云计算提供的服务类型示意图。

图1 云计算的服务类型结构图

如图1所示,为整个云计算的服务类型结构图,网络设备、虚拟化平台,IaaS服务,PaaS服务,SaaS服务构成了整个云计算的平台,而客户只需通过互联网络即可享受云计算提供的服务。

其中IaaS服务是云计算提供的虚拟硬件服务,用户通过租赁云计算提供的虚拟硬件资源即可搭建自己的应用系统,从而节省了硬件设备的开支;PaaS服务是云计算提供的应用服务引擎,将开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客户,从而用户不必考虑底层设备与系统的兼容等问题即可在平台上搭建自己的管理系统或者通过扩展接口来完成自己的服务;SaaS服务是云计算将软件功能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客户,客户只需获得授权认证即可通过浏览器来访问云端计算机上的软件,从而避免了软件维护的成本开销,极大地方面了客户在相应功能上的应用。

4 总结

云计算以其互联网为基础,虚拟化技术、并行计算技术以及分布式存储等关键技术为主导,结合大量的网络设备以及服务器集群构成云计算体系,并以基础设备、扩展接口或应用平台、应用软件作为服务,提供给客户,客户只需通过浏览器访问互联网即可享受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极大地降低了网络终端负载,简化了客户的成本开支和系统维护的过程,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经济的IT服务。

参考文献:

[1]幸海琼.云计算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05)

[2]张建勋,古志民,郑超.云计算研究进展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02)

篇4

关键词 云制造;服务化;资源匹配;访问控制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采矿工程重点学科,黔财教[2013]140号;贵州省教育厅采矿工程重点支持学科,黔教高发[2011]275号;

六盘水师范学院采矿工程重点学科,六盘水师范学院发[2011]61号;六盘水师范学院科研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吴娇(1987—),女,硕士,六盘水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先进制造模式与制造信息系统。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对于各行业的影响也日益变大,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发展遇到了一定的瓶颈,首先,普遍面临的是融资困难的问题,导致中小企业想要扩大或者创新也成为了难题,所生产的产品档次较低、质量差、缺乏竞争力,因此,企业受生产资金、生产设备、技术水平、创新等方面因素的制约,造成了行业和产品结构的不均衡;另外,企业还出现了专业人才的缺乏,管理较落后,创新能力差等严重的问题,这对中小型制造企业的成长造成了阻碍。

因此,在这个信息时代,将所流行的云计算、物联技术等新生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形成制造业信息化新的核心技术——云制造(Cloud Manufacturing)技术,它是一种面向服务先进制造模式。

本文将结合“贵州中小企业制造资源服务平台研究”课题,针对小企业云制造资源通过构建各类制造资源的通用描述模板,经过云制造平台对资源虚拟化后,如何将资源封装成服务,根据使用者需要的资源服务,平台对资源服务进行合理匹配等过程进行具体分析。

1 云制造资源虚拟化封装技术

云制造资源虚拟化就是通过物联网、信息物理、计算系统虚拟化等技术,实现物理制造资源的全面互联、感知与反馈控制,并将物理制造资源转化为逻辑制造资源,解除物理制造资源与制造应用之间的紧耦合依赖关系,以支持资源高利用率、高敏捷性、高可靠、高安全、高可用的虚拟云制造服务环境[19-20]。另外,云制造平台也能够通过获取并储存这些资源信息后,各种资源的分配及使用也就更加合理、快速,高效地为用户的需求提供服务。

云制造中的资源虚拟化共享的资源类型比云计算中更加繁多,因此,针对中小企业中生产制造过程的资源特点和重点,本文提出了基于模板的资源虚拟化封装框架,如图1:

2 制造资源的服务化

制造资源的服务化,就是指将资源封装为服务,也就是在此过程中让资源以一系列标准的接口来使它的功能对外界公开,以便用户调用。资源服务化封装主要包括:建立资源描述模板、资源实现类、资源部署到适配器。资源描述模板和实现模板都储存在模板库中,资源服务化封装操作变得规范、简化。

在云制造服务平台中,对于制造装备资源和大型的计算软件资源通常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不能灵活使用共享,则需要采用服务的形式提供出来。按照其接入方式的不同可将硬件制造资源和大型计算机软件资源封装为制造资源的采购服务和租赁服务,而软件资源通常包括模型、数据、信息、知识等,对这些信息资源则采用信息共享的方式进行服务。信息资源以数据或者文档的形式储存在共享空间里,管理员根据服务提供者和共享空间的安全策略,授予信息资源使用者访问权限,信息资源使用者具有对应的查看、修改、更新、上传、下载和版本更新等操作权限。如图3所示:

3 云制造资源服务化技术

3.1 资源的多层次相似匹配方法研究

资源服务匹配是指从网络制造环境下海量的资源服务中挑选符合制造任务要求的服务,并形成待选的资源服务集[33]。

为了达到海量云制造资源的灵活管理和调度,提高整个网络资源服务的利用率以及任务的满足率,本文采用多层次匹配的方法对资源服务进行匹配。

3.1.1 多层次相似匹配流程

多层次匹配是通过分层多次进行相似度匹配计算,每一层通过设定各层的阈值来过滤掉相似度不够的服务,不满足阈值的服务就不能进入下一层次的相似度匹配,从而达逐步细化求精目的。

根据我省资源的特点以及所建立的通用描述模板,系统将云制造资源匹配分为三个层次:基本信息匹配、功能信息匹配、其它功能信息匹配:

3.1.2 多层次相似匹配算法

在多层次匹配的前三个个层次中,不同层次上根据该层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同时对每一层引入一个阈值来对需要匹配的服务数量进行控制。

假设X是云制造服务请求,Y是已的制造云服务,那么X和Y的的最终匹配度为M(X,Y),将其定义如下:

M(X,Y)= ∏(MB(X,Y),MF(X,Y),MQ(X,Y)) (1)

其中,MB表示基本匹配的匹配度,MF表示功能性匹配的匹配度,MQ表示其它功能信息的匹配度,∏()表示将集成MB、MF、MQ这三层计算的匹配度并生成综合匹配度。

1)基本匹配

基本匹配层主要是对制造云服务的一些基本信息,如:资源服务名ResourceName、资源服务基本描述ResourceDescription的相似度匹配。我们通常都是用词语和句子来描述ResourceName和ResourceDescription的,那么,这一层就需要使用对

关键词 和句子的相似度匹配算法来计算基本匹配层匹配度。计算公式如:

MB(X,Y)= ω1 SimWord (X. ResourceName,Y. ResourceName)

+ω2 SimSentence (X. ResourceDescription,Y. ResourceDescription)

其中,ω1和ω2表示计算ResourceName和ResourceDescription匹配度的权重,0≤ω1,ω2≤1且ω1 +ω2=1。设 X. MCRP.basic表示制造资源服务请求X的基本描述信息集合,包括X的ResourceName及ResourceDescription。Y. MCS.basic表示制造云服务Y的基本描述信息集合,包括X的ResourceName及ResourceDescription。θb是系统给服务请求者所设定的阈值。

2)功能信息匹配

功能性匹配针对的是制造云服务的功能性信息,包括服务的输入、输出、前置条件和结果。这一层需要使用词和数值参量的相似度匹配算法来计算功能性的匹配度。设X表示资源服务功能信息描述的数值参量的集合,Y表示资源服务功能信息描述的概念词集合,功能信息匹配层匹配度的计算公式如:

设 X.MCRP.fun表示制造资源服务请求X的功能性信息集合,包括X的输入、输入、输出、前置条件和结果属性。X.MCRP.fun中所有参数根据类型分为数值参量集合NX和概念词集合WX。Y.MCS.fun表示制造云服务Y的功能性信息集合,包括Y的输入、输入、输出、前置条件和结果属性。Y.MCS.fun中所有参数根据类型分为数值参量集合NY和概念词集合WY。θf是系统给服务请求者规定的阈值。

3)其他功能信息匹配

非功能性匹配主要是针对的是制造资源云服务的服务质量信息QoS(Quality of Service),包括服务的时间、花费、可靠性、灵活性和信誉度等。本文中Qos信息主要由数值参量来描述。这一层需要使用数值参量相似度匹配算法来计算非功能性匹配层匹配度,计算公式如:

3.2 资源访问控制技术

云制造服务平台中,需要通过明确的操作许可和细粒度的访问规则才能对信息资源进行访问控制。

平台不会对硬制造资源直接进行访问,而是把硬件资源作为访问控制对象,也就是说,对硬资源的访问控制实际上就是对其的行为控制,若这个的行为明确,普通访问控制模型就可以执行对此的访问控制了。对于计算型软资源的访问控制与对硬资源的访问控制类似。而对一些交大型的制造资源访问控制就比较复杂,因为它本身就已经具备独立的访问控制体系,有其自带的用户、角色和功能权限,这使得这类软件资源一方面需要确保其内部访问控制系统能够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又需要确保作为的资源实体不游离在云制造服务平台的访问控制体系之外。

根据以上的资源访问控制需求的分析,结合本文的资源特点,提出使用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模型,即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34]。RBAC的核心思想就是将访问权限与角色相联系,通过把适合的角色分配给用户,将访问权限封装在角色里面,用户就可以通过被赋予的角色间接地访问系统资源,让用户与访问权限相联系。云制造服务平台聚集了海量不同类型的制造资源,各类制造资源的访问控制需求也都是不相同的,平台对资源进行统一集中管理与访问控制,除此之外,制造服务的执行环境还需要对资源严格的访问控制。因此,构建基于角色的云制造服务平台访问控制模型,如图5:

4 实例

本文是基于贵州中小企业制造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研究,图6是系统实现的效果图,本系统实现了虚拟化封装后资源的服务化过程。

资源检索与匹配模块的实现。用户登陆平台系统之后,资源服务会以列表的形式分类显示在左侧。用户单击左侧服务列表中某一项服务,右侧窗口会显示相应的服务属性。用户还可以点击搜索,根据自己的需求检索所需要的资源服务信息,系统则会对资源库中的服务进行匹配,包括基本信息和功能信息及其他信息的匹配,最后将匹配结果反馈到界面给用户。如图6:

5 结束语

本文在已有的相关研究工作基础上,根据云制造的目标和特征, 首先对云制造的虚拟化过程进行的简单的阐述;其次,对资源的服务化封装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根据云制造环境下制造资源虚拟化封装框架,并对云制造资源服务化技术,包括资源的匹配技术及访问控制技术进行详细研究分析,实现制造资源的服务化需求,也对之前的理论基础、设计构建增加了有力的说服力。

目前,云制造资源虚拟化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在相关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下一步将结合社会生产实际的需求对云制造进行探索,让云制造的研究和应用带动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毛艳,毛康民.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在机械制造业的应用[J].新课程·教研,2011,07:85-86.

[2]单寒梅.网络化制造ASP平台的研究与实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07:13-15.

[3]唐兵.制造网格资源共享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

[4]颜波,黄必清,等.网格研究现状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10(9):1021-1030

[5]李伯虎,张霖,柴旭东.云制造概论[J].中兴通讯技术,2010,04:5-8.

[6]李伯虎,张霖,任磊等.再论云制造[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1,03:449-457.

[7]杨海成.云制造是一种制造服务[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06:22-23.

[8]马刚.云制的体系结构及平台实现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3.

[9]杨男.面向中小企业的云制造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10]张倩.云制造若干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11]柴晓路,梁宇奇.web service技术、架构和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12]黄沈权.制造云服务按需供应模式、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

[13]李伯虎,张霖,任磊,等.云制造典型特征、关键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2,07:1345-1356.

[14]战德臣,赵曦滨,王顺强,等.面向制造及管理的集团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1,03:487-494

[15]冀阿强,段晓峰.面向云制造的制造资源模型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2,17:5-8.

[16]潘盛贵,李捍东.贵州省“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现状及人才培养战略综述[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05:83-85.

[17]陶飞,张霖,郭华,等.云制造特征及云服务组合关键问题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1,03:477-486.

[18]尹超,张云,钟婷.面向新产品开发的云制造服务资源组合优选模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2,07:1368-1378.

篇5

如今,云计算技术打破了高端技术“独享”的局面,让每个普通用户和中小企业都能以极低的成本享有原先只有大型企业才能享有的高端技术服务。云计算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云计算已经走入我们的生活。

2 云计算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狭义的云计算指的是厂商通过分布式计算和虚拟化技术搭建数据中心或超级计算机,以免费或按需租用方式向技术开发者或者企业客户提供数据存储、分析以及科学计算等服务。

广义的云计算指的是厂商通过建立网络服务器集群,向各种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在线软件服务、硬件租借、数据存储、计算分析等不同类型的服务。广义的云计算包括了更多的厂商和服务类型。

通俗地讲,云计算是一种基于Internet的超级计算模式,在远程的数据中心里,成千上万台电脑和服务器连接成一片电脑云。因此,云计算甚至可以让你体验超乎想像的运算能力,用户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式接入数据中心,按自己的需求进行运算。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3 云计算的特点及其关键技术

基于云计算概念及原理,云计算应至少具备如下特点:一是以网络为中心,云计算的整体架构是建立在由多台计算机或其他硬件设备构成的网络环境中;二是以服务为提供方式,以按需服务的方式根据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推出多层次的服务;三是高扩展性和高可靠性,基于网络构建的云计算可以快速灵活地适应用户不断变化的需要,同时通过网络冗余机制实现高可靠性;四是资源透明化,底层资源(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等)对用户透明,用户无需了解资源具体实现和地理分布等细节。

为了实现上述特点,云计算采用了如下关键技术:一是数据分布存储技术,通过采用分布式存储的方式存储数据,采用冗余存储的方式保证存储数据的可靠性,提高软件可靠性弥补硬件的不可靠,从而提供廉价可靠的系统;二是并行计算编程模型,将任务自动分解成多个子任务,通过Map和Reduce两个步骤实现任务在大规模计算节点中的调度和分配;三是高效数据管理,通过采用列存储的数据管理模式实现在规模巨大的数据中高效地找到特定数据;四是分布资源管理,云计算系统在多节点并发执行环境中可以保障关键节点出现故障时的自动迁移及其状态的同步。

4 云计算的服务方式

云计算已在日常网络中随处可见,以各种形式提供服务,云计算的主要服务方式有: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和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三种形式,其中IaaS是把计算、存储、网络及搭建应用环境所需的一些工具当成服务提供给用户,使得用户能够按需获取IT基础设施。它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平台虚拟化环境、效用计算计费方法、服务级别协议等组成,其表现形式是为用户提供按需付费的资源服务,例如虚拟服务器、存储等;PaaS是把分布式软件的开发、测试和部署环境当作服务,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其表现形式是为用户提供基于可扩展的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平台能力与资源服务,例如云应用开发与运行环境、用户数据、信息资源、公共服务能力;SaaS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来提供软件服务的应用模式,它通过浏览器把服务器端的程序软件传给千万用户,供用户在线使用,其表现形式是为用户提供基于云基础架构的应用软件服务,例如CRM、文档编辑,典型的商用代表是Google公司基于云计算平台提供的Google办公套件,只用浏览器即可访问使用。

5 云计算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以及云计算应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云计算,不仅仅大中小企业广泛应用云计算,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像离不开煤气、水电那样,离不开云计算。

云计算已经从前期的起步阶段开始进入实质性发展的阶段。互联网公司、基础运营商、软硬件IT企业及各地政府等多方力量都在积极推动云计算发展。我国已将云计算列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点领域,“十二五”将给予大力扶持。与此同时,运营商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开始大规模部署云计算解决方案来加速云实施。云计算在企业中正变得无处不在,大多数公司正在尝试云计算。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大中型企业开始应用私有云及混合云,而针对小型企业的公有云项目也开始启动。“十二五”期间我国云计算将步入高速发展期。

参考文献

篇6

2 云计算基本定义

Google首先提出了云计算这一词汇,随之而来便是各种的云服务和云平台,比如像,MapReduce 、HDFS、Eucalyptus、Chubby、Bigtable、App Engine等等,与云计算有关的平台有很多,与其有关的定义也很多,Ian Foster等人就在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出云计算的定义:"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

IBM也给云计算归纳出一个定义,即"云计算是一种新的计算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数据应用以及IT中的各种资源均以服务的模式交付用户使用。用户想要得到这些服务。需要通过网络来访问,云计算可以动态的创建高度虚拟化的资源为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云计算就是系统资源虚拟化的最高境界。"

3 云计算基本特点

(一)自助服务性

云计算是一种虚拟化的技术,这种虚拟技术把物理平台隔离开来,在用户面前的就只有客户端接口,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要求,来选择不同的接口,在这一过程中,用户并不需要和云计算的平台后面的服务商进行接洽,探讨一些关于服务器时间、存储、运行等各个环节的问题,更没有必要人工去与提供商进行交流,云计算是一种基于自助化的服务,这些服务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消费者可以十分灵活的来运行平台和进行计算,也不需考虑硬件问题和基础设施问题了。

(二)广泛访问性

广泛访问性主要就是指,云计算的用户、消费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对网络进行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的访问,这种访问一般是建立在标准机制基础之上,借助网络,来达成大小客户平台的访问进程。之所以云计算可以提供如此便捷的访问服务,也要归功于本身的特性,云计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超级计算机,或者是集群技术网络的一个集合体,在内或是在外,它们之间都有着必然的联系,形成的这种平台有着超大规模性和超强计算性,云计算已经超过了传统的超级计算机和集群网络技术的专业限制性,它拥有着更为全面的服务特性和规模,可以让用户随时随地的进行各种方面的访问。

(三)资源池共享

云计算还向用户和消费者提供了独立划分的资源池,可以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来进行不同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的分类,然后再以多租户的模式供应服务。对于用户来说,这些资源池的划分的是滞准确性都于其无关,但是用户可以知道这些资源池的一些作用,我们可以较专业的称之为行政区或叫数据中心的效用,像存储、计算、处理、网络、宽带服务等功能和数量等。应用云计算的网络模式,只需要有一份数据和信息资源,在云计算的各个端口,将所有用户的电脑、或电子设备相连,那么就可以实现数以百万计的用户都在一定的时间内同步任何的信息的可能性。当然这种连接也必须是有一定访问权限的基础上进行的。

(四)弹性快速

云计算可以很快速的提供资源和释放资源,对于云用户来说,只要购买云计算的服务,云计算都会提供无限大、无限量的资源,而且随时随地的可以提供任何量化式的服务。云计算可以为客户提供所有的节点和服务,甚至是节点增删服务。如果问题出现,为了保证服务的常态性,云计算的节点通常都进行故障置换,把这一工作和服务交于其它的节点进行完善。云计算的这种特性具有快速、自助、弹性的特征,甚至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快速地向外释放和扩散。

(五)服务可计量

云计算对于客户提供的服务是具有可以计量的特性的。通过过于服务的计量来进行动态的自动监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等。这种服务可以被测量、监控、控制,服务的提供商只需要向客户列出不同服务的报表,客户可以根据所出的列表进行服务购买,就可以实现即买即用。这种测量一般也只是一种抽象性的特征,它对于资源的使用、优化有着监督和控制作用,并且它所提供的也是透明的服务,这种特性促使云计算的访问性、服务性和资源配置性更具有其它处理平台所没有的优势。

(六)数据安全可靠

云计算是安全和可靠的平台,这就要求云计算平台的信息必须具有安全和真实、可靠性。作为数据的存储中心,当数据丢失、破坏、黑客篡改、病毒侵入的时候,客户并不需要为此而担心。这种存储并不像客户自己的电脑,当使用时如果数据丢失将很难找回,如果黑客或是病毒入侵就更难以恢复,在云计算的使用过程中的存储或是服务过程中,平台把数据已经已经保存在了网络上,形成数据副本,由另外一端的云计算团队进行管理,当数据丢失就可以轻松地在云计算中找到其原来的信息和内容。这种服务不仅可靠性高,而且相对平均利用率也较大,不需要消耗太多的资源,就可以让云计算的客户和使用者享受到安全、优质、可靠、稳定的服务。

(七)客户端需求低

云计算对于客户具有零要求的起点,只要会用计算机就可以实现云计算平台的实用。云计算平台有专业的人员对网络、硬件、软件甚至是文档等进行最为专业的维护、管理和更新服务。任何一个电脑的初学者,可能都会遇到一些电脑技术和软件上的问题,例如,当一个使用者想要下载或是安装电脑软件的时候,就会面临着软件更新、杀毒下载、硬件和软件升级等问题,而对于一个初学者,这些问题堆积在一起就无形变成了一个大麻烦和大困难,使本来就是"菜鸟"的使用者一头雾水。如果此时,使用者应用的是云计算浏览器,就可以直接登录云浏览器,享受到最优质和全面的服务,甚至使用者能够在云的另一端对文档进行编辑和存档; 也可以与朋友共享信息,云计算都可以实现所有问题的解决和帮助服务。

参考文献:

[1]邓倩妮,陈全.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J].高性能计算发展与应用,2009.

篇7

电子政务[1],又被称为电子政府、数字政府和联网政府等,是指政府通过计算机技术将政府办公内容集成化和自动化,然后通过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与公民、企业、员工等相互联接。具体来说,电子政务的模式可以归纳为政府到公民(G2C,Government to Citizens)、政府到企业(G2B,Government to Businesses)、政府到员工(G2E,Government to Employees)、政府到政府(G2G,Government to Government)和公民到政府(C2G,Citizens to Governments)这几种。在这几种模型中,信息化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都被最大化利用。政府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将各个部门的多项服务打包封装成网上虚拟的信息平台,提供724小时的服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而另一方面,电子政务在政务信息、决策制定和社会管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随着国家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推进,电子政务也将会横向蔓延和纵向切入已有的政务体系,促使各级政府部门转变观念,优化办公流程,从而依靠电子政务改善服务体系。所以,探讨电子政务平台构建方法和标准具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2.电子政务云平台构建方案

2.1 电子政务发展阶段

电子政务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Gartner Group 认为电子政务是有展现(Presence)、交互(Interaction)、交易(Transaction)和转型(Transformation)四个阶段构成的[2]。每个阶段电子政务的重点和与之相应的建设框架都有所不同。电子政务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以网站建设为重点的展现阶段,以提供数据服务为重点的交互阶段和以集中式服务为重点的交易阶段,电子政务步入以服务模式为重点的转型阶段。”当前由于计算机技术,移动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步入以“信息共享与应用”为重点的发展阶段[3]。为了配合信息共享与应用,电子政务的基础服务框架,应用服务层面以及数据库设计都需要进行新的设计。

2.2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基本结构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包含网络系统层、信息资源管理层、应用服务支撑层以及应用业务层,如图1所示[4]。其中网络系统层包含整个系统的硬件基础设施,例如服务器,网络通信设备,存储设备等。此层作为物理硬件基础,为资源管理层调动管理,提供计算服务,存储服务,和数据传输的功能。信息资源管理层管理存放在硬件基础设施层中的信息数据资源,提供“访问,转换,提取,过滤与综合服务”[5]。应用服务支撑层和应用服务层主要是面向服务对象。支撑层作为应用的开发环境和部署环境,提供所需要的组件和上下文环境支持,而应用服务则根据目标的需求情况展开客户端或者浏览器端的开发。

图1 电子政务系统基本框架[4]

图2 云计算环境下电机政务的架构[9]

图1给出了构建电子政务平台的基本系统结构。但是这个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计算机硬件,通信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发展而不断迭代的。

2.3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

云计算的具体含义和范围至今仍有不同的解释,但是核心概念是对计算资源和存储基础设施整合和统一调度,形成的计算力和存储服务通过网络远程递送给客户[6,7]。分布在不同部门的计算机资源统一封装在云端进行统一开发、管理和标准化,而不同政府部门作为客户按需从云端获取应用服务和数据共享。这样的好处就是,各个政府部门都无需考虑硬件设施搭建和维护、软件框架开发和维护升级、数据库设计与实现等。这不单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以打破各个部门使用互不兼容的硬件、软件和数据库架构而导致数据无法共享的信息孤岛问题。正是因为云计算有如此的优势,基于其上搭建的电子政务平台将会给后者带来新一轮革新。基于云计算模式建立电子政务平台,需要对政府信息化项目和业务进行抽象,提炼出统一的数据结构平台,建立电子政务核心引擎,使得数据采集、动态表单生成与数据存储处理可以自动联动[8]。云计算电子政务平台的建立不能够完全照搬传统如图1所示的的电子政务架构,因为在云计算环境下基础硬件设施都不再由使用计算和数据服务的政府部门提供和维护,而是由第三方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或者专门的私有云管理部门进行部署和维护,通过权限和安全管理给予各个不同部门不同的授权和服务。因而再无政府内网,政府外网之分。图2给出了云计算环境下电子政务平台的架构设计[9]。

其中,基础硬件设施是由物理资源层和配套的虚拟化管理系统组成,后者负责统一管理调度不同的资源,按需对客户进行相应。平台资源层有编译环境、结构化数据管理等组成。这是电子政务系统数据共享的关键层面。长久以来,政府部门之间异构的硬件架构和数据库结构使得其中的数据信息资源没办法共享交流。在云计算环境下,异构的硬件架构可以通过打包封装,使用虚拟化技术整合,然后在平台层通过结构化数据管理将来源不同的数据进行标准化提取、转化、存储和分析。使得数据被整合在一起,达到资源共享,消除冗余的目的。而应用层是具体实现各种目的的软件服务或者网站前端,具有包括展现数据分析结果、接受用户注册、查找和办理事务等功能。云计算环境下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在全国范围内还处于基本的起步阶段。为此,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前期准备、设计和战略规划,搭建一个有效的云电子政务平台,让各级政府机构能够顺利接入到其中,共享数据。

3.结束语

电子政务关乎政府的改革、转型和发展,同时也关乎民生。对于后者来说,不单只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政府组织公众服务和决策的参与度,更与民众日常生活和办事息息相关。我国要建立透明政务、服务型政府,必须继续投入力度发展电子政务。本文主要探讨了电子政务云平台的实施框架,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是随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随民众的需求发展的产物,其将会不断满足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造福民众。

参考文献

[1]周宏仁.电子政务全球透视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J].信息化建设,2002,4(5).

[2]Christopher Baum,Andrea Di Maio. Gartner’s four phases of e-government model[J].Gartner Group,2000.

[3]吴秋萍.云计算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7(7):116-120.

[4]新宁.电子政务技术[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5]戚玉松.面向服务的电子政务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6]陈全,邓倩妮.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J].计算机应用,2009,29(9):2562-2567.

篇8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1 云计算的概念

1.2 云计算发展现状

1.3 云计算实现机制

1.4 网格计算与云计算

1.5 云计算的发展环境

1.5.1 云计算与3G

1.5.2 云计算与物联网

1.5.3 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

1.5.4 云计算与三网融合

1.6 云计算压倒性的成本优势

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Google云计算原理与应用

2.1 Google文件系统GFS

2.1.1 系统架构

2.1.2 容错机制

2.1.3 系统管理技术

2.2 分布式数据处理MapReduce

2.2.1 产生背景

2.2.2 编程模型

2.2.3 实现机制

2.2.4 案例分析

2.3 分布式锁服务Chubby

2.3.1 Paxos算法

2.3.2 Chubby系统设计

2.3.3 Chubby中的Paxos

2.3.4 Chubby文件系统

2.3.5 通信协议

2.3.6 正确性与性能

2.4 分布式结构化数据表Bigtable

2.4.1 设计动机与目标

2.4.2 数据模型

2.4.3 系统架构

2.4.4 主服务器

2.4.5 子表服务器

2.4.6 性能优化

2.5 分布式存储系统Megastore

2.5.1 设计目标及方案选择

2.5.2 Megastore数据模型

2.5.3 Megastore中的事务及并发控制

2.5.4 Megastore基本架构

2.5.5 核心技术——复制

2.5.6 产品性能及控制措施

2.6 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监控基础架构Dapper

2.6.1 基本设计目标

2.6.2 Dapper监控系统简介

2.6.3 关键性技术

2.6.4 常用Dapper工具

2.6.5 Dapper使用经验

2.7 Google应用程序引擎

2.7.1 Google App Engine简介

2.7.2 应用程序环境

2.7.3 Google App Engine服务

2.7.4 Google App Engine编程实践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Amazon云计算AWS

3.1 Amazon平台基础存储架构:Dynamo

3.1.1 Dynamo在Amazon服务平台的地位

3.1.2 Dynamo架构的主要技术

3.2 弹性计算云EC2

3.2.1 EC2的主要特性

3.2.2 EC2基本架构及主要概念

3.2.3 EC2的关键技术

3.3.4 EC2安全及容错机制

3.3 简单存储服务S3

3.3.1 基本概念和操作

3.3.2 数据一致性模型

3.3.3 S3安全措施

3.4 简单队列服务SQS

3.4.1 SQS基本模型

3.4.2 两个重要概念

3.4.3 消息

3.4.4 身份认证

3.5 简单数据库服务Simple DB

3.5.1 重要概念

3.5.2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5.3 Simple DB和其他AWS的结合使用

3.6 关系数据库服务RDS

3.6.1 SQL和NoSQL数据库的对比

3.6.2 RDS数据库原理

3.6.3 RDS的使用

3.7 内容推送服务CloudFront

3.7.1 内容推送网络CDN

3.7.2 云内容推送CloudFront

3.8 其他Amazon云计算服务

3.8.1 快速应用部署Elastic Beanstalk和服务模板CloudFormation

3.8.2 云中的DNS服务 Router

3.8.3 虚拟私有云VPC

3.8.4 简单通知服务SNS和简单邮件服务SES

3.8.5 弹性MapReduce服务

3.8.6 电子商务服务DevPay、FPS和Simple Pay

3.8.7 Amazon执行网络服务

3.8.8 土耳其机器人

3.8.9 Alexa Web服务

3.9 AWS应用实例

3.9.1 在线照片存储共享网站SmugMug

3.9.2 在线视频制作网站Animoto

3.10 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微软云计算Windows Azure

4.1 微软云计算平台

4.2 微软云操作系统Windows Azure

4.2.1 Windows Azure概述

4.2.2 Windows Azure计算服务

4.2.3 Windows Azure存储服务

4.2.4 Windows Azure Connect

4.2.5 Windows Azure CDN

4.2.6 Fabric控制器

4.2.7 Windows Azure应用场景

4.3 微软云关系数据库SQL Azure

4.3.1 SQL Azure概述

4.3.2 SQL Azure关键技术

4.3.3 SQL Azure应用场景

4.3.4 SQL Azure和SQL Server对比

4.4 Windows Azure AppFabric

4.4.1 AppFabric概述

4.4.2 AppFabric关键技术

4.5 Windows Azure Marketplace

4.6 微软云计算编程实践

4.6.1 利用Visual Studio2010开发简单的云应用程序

4.6.2 向Windows Azure平台应用程序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VMware云计算

5.1 VMware云产品简介

5.1.1 VMware云战略三层架构

5.1.2 VMware vSphere架构

5.1.3 云操作系统vSphere

5.1.4 底层架构服务vCloud Service Director

5.1.5 虚拟桌面产品VMware View

5.2 云管理平台 vCenter

5.2.1 虚拟机迁移工具

5.2.2 虚拟机数据备份恢复工具

5.2.3 虚拟机安全工具

5.2.4 可靠性组件FT和HA

5.3 云架构服务提供平台vCloud Service Director

5.3.1 创建虚拟数据中心和组织

5.3.2 网络的设计

5.3.3 目录管理

5.3.4 计费功能

5.4 VMware的网络和存储虚拟化

5.4.1 网络虚拟化

5.4.2 存储虚拟化

习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Hadoop:Google云计算的开源实现

6.1 Hadoop简介

6.2 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

6.2.1 设计前提与目标

6.2.2 体系结构

6.2.3 保障可靠性的措施

6.2.4 提升性能的措施

6.2.5 访问接口

6.3 分布式数据处理MapReduce

6.3.1 逻辑模型

6.3.2 实现机制

6.4 分布式结构化数据表HBase

6.4.1 逻辑模型

6.4.2 物理模型

6.4.3 子表服务器

6.4.4 主服务器

6.4.5 元数据表

6.5 Hadoop安装

6.5.1 在Linux系统中安装Hadoop

6.5.2 在Windows系统中安装Hadoop

6.6 HDFS使用

6.6.1 HDFS 常用命令

6.6.2 HDFS 基准测试

6.7 HBase安装使用

6.7.1 HBase的安装配置

6.7.2 HBase的执行

6.7.3 Hbase编程实例

6.8 MapReduce编程

6.8.1 矩阵相乘算法设计

6.8.2 编程实现

习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Eucalyptus:Amazon云计算的开源实现

7.1 Eucalyptus简介

7.2 Eucalyptus技术实现

7.2.1 体系结构

7.2.2 主要构件

7.2.3 访问接口

7.2.4 服务等级协议

7.2.5 虚拟组网

7.3 Eucalyptus安装与使用

7.3.1 在Linux系统中安装Eucalyptus

7.3.2 Eucalyptus配置和管理

7.3.3 Eucalyptus常用命令的示例和说明

习题

参考文献

第8章 其他开源云计算系统

8.1 简介

8.1.1 Cassandra

8.1.2 Hive

8.1.3 VoltDB

8.1.4 Enomaly ECP

8.1.5 Nimbus

8.1.6 Sector and Sphere

8.1.7 abiquo

8.1.8 MongoDB

8.2 Cassandra

8.2.1 体系结构

8.2.2 数据模型

8.2.3 存储机制

8.2.4 读/写删过程

8.3 Hive

8.3.1 整体构架

8.3.2 数据模型

8.3.3 HQL语言

8.3.4 环境搭建

8.4 VoltDB

8.4.1 整体架构

8.4.2 自动数据分片技术

习题

参考文献

第9章 云计算仿真器CloudSim

9.1 CloudSim简介

9.2 CloudSim体系结构

9.2.1 CloudSim核心模拟引擎

9.2.2 CloudSim层

9.2.3 用户代码层

9.3 CloudSim技术实现

9.4 CloudSim的使用方法

9.4.1 环境配置

9.4.2 运行样例程序

9.5 CloudSim的扩展

9.5.1 调度策略的扩展

9.5.2 仿真核心代码

9.5.3 平台重编译

习题

参考文献

第10章 云计算研究热点

10.1 云计算体系结构研究

10.1.1 Youseff划分方法

10.1.2 Lenk划分方法

10.2 云计算关键技术研究

10.2.1 虚拟化技术

10.2.2 数据存储技术

10.2.3 资源管理技术

10.2.4 能耗管理技术

10.2.5 云监测技术

10.3 编程模型研究

10.3.1 All-Pairs编程模型

10.3.2 GridBatch编程模型

10.3.3 其他编程模型

10.4 支撑平台研究

10.4.1 Cumulus:数据中心科学云

10.4.2 CARMEN:e-Science云计算

10.4.3 RESERVOIR:云服务融合平台

10.4.4 TPlatform:Hadoop的变种

10.4.5 P2P环境的MapReduce

10.4.6 Yahoo云计算平台

10.4.7 微软的Dryad框架

10.4.8 Neptune框架

10.5 应用研究

10.5.1 语义分析应用

10.5.2 生物学应用

10.5.3 数据库应用

10.5.4 地理信息应用

10.5.5 商业应用

10.5.6 医学应用

10.5.7 社会智能应用

10.6 云安全研究

10.6.1 Anti-Spam Grid:反垃圾邮件网格

10.6.2 CloudAV:终端恶意软件检测

10.6.3 AMSDS:恶意软件签名自动检测

10.6.4 CloudSEC:协作安全服务体系结构

习题

参考文献

第11章 总结与展望

11.1 主流商业云计算解决方案比较

11.1.1 应用场景

11.1.2 使用流程

11.1.3 体系结构

11.1.4 实现技术

11.1.5 核心业务

11.2 主流开源云计算系统比较

11.2.1 开发目的

11.2.2 体系结构

11.2.3 实现技术

11.2.4 核心服务

11.3 国内代表性云计算平台比较

11.3.1 中国移动“大云”

11.3.2 阿里巴巴“阿里云”

11.3.3 “大云”与“阿里云”的比较

11.4 云计算的历史坐标与发展方向

11.4.1 互联网发展的阶段划分

篇9

引言

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给各国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其影响至今尚未消除。世界各发达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困境,积极致力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占领未来全球竞争的制高点。其中,云计算产业同智慧地球、物联网等概念一起迅速成为全球各界的关注焦点。云计算产业的发展能够节约用户数据中心建设费用、计算机软硬件购置费用,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信息的高度共享,因而,云计算产业被视为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革命性变革之一。

目前,中国的云计算产业发展正处于快速成长期,预计在2015年之后将进入成熟期,云计算模式将会被广大用户接受[1],未来市场非常广阔。中国各级政府、电信基础运营商和云计算应用开发商纷纷向云计算产业进军,以便在新一轮技术发展浪潮中抓住战略机遇,占据国际产业分工制高点。基于此,本文在对云计算、云计算产业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进行了云计算价值链与服务模式介绍,归纳与总结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主要制约因素,并为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一、云计算与云计算产业相关概念

(一)云计算的定义

尽管云计算概念进入人们的视野已经有一段时间,不少国际IT企业如IBM、Google、Amazon等也纷纷从各种角度诠释云计算。但云计算至今尚未出现确切的定义。

维基百科(Wikipedia)认为,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新方式,通过互联网上的异构、自治的服务为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按需即取的计算。中国赛迪顾问认为,云计算是一种IT资源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及服务等),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眼中是随时可以获取、按需使用,随时可以扩展、按使用付费的。

综合上述观点本文认为云计算是一种信息技术资源的交付和使用模式,计算机软硬件与数据处理等功能可以作为一种商品在网络上进行流通,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所需的相应资源;同时云计算也是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云服务提供商将资源进行整合,为用户提供按需的服务形式。

(二)云计算产业

业界专家对云计算产业的概念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现有研究只是形成了对云计算产业的产生路径、基本特征和范围形成了一些基本看法。

关于云计算产业产生的路径,祝小云(2011)认为,云计算产业由传统的IT产业、通信产业、广电传媒和互联网产业相互融合产生[2]。云计算产业对传统产业技术和资源实现了整合,因而具有具有资源整合性和垄断行的特征。

笔者认为,云计算产业是传统的计算机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相结合的产物,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提供云服务,具有强大的汇集整合资源能力,为社会各个部门提供软硬件资源与信息处理能力的知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云计算产业价值链条与服务模式

(一)云计算产业的价值链

一般认为,云计算产业价值链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运设施提供商、云平台提供商、云应用开发商、云服务运营商以及云系统集成商云计算产业价值链如图(见图1)。由此可以出云计算产业价值链涵盖了诸多传统IT产业,包括从芯片、服务器、PC、网络设备、存储等硬件设备,到平台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厂商,到IT服务运营和外包服务商,再到电信运营商,最后面向政府、企业、个人用户。

(二)云计算产业服务模式

根据目前国内外云计算发展实践,云计算产业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种服务模式,即IaaS模式、PaaS模式以及SaaS模式。其中:

1.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服务模式。该模式主要为用户提供基础性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获得相对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服务,其典型代表产品是亚马逊的AWS(Elastic Compute Cloud)。

2.PaaS(P1atform-as-a-Service):平台服务模式。该模式主要是指将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SaaS的模式提交给用户。软件开发者可以在这个基础架构之上建设新的应用,或者扩展已有的应用,同时却不必购买开发、质量控制或生产服务器。其典型代表产品有的、Google的App Engine和微软的Azure(微软云计算平台)。

3.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服务模式。该模式面向用户提供简单的软件应用服务以及用户交互接口等,如同一种软件分布模式,是最成熟的云计算模式。其典型产品有、NetSuite、Google的Gmail和等。

三种云计算产业服务模式由低到高构成了一个完整体系,从不同层次上为用户提供资源服务(见图2)。

尽管PaaS、IaaS和SaaS模式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尽相同,但是其核心经济目的是一致的:都是采用外包的方式,减轻企业负担,降低管理、维护服务器硬件、网络硬件、基础架构软件和/或应用软件的人力成本。从更高的层次上看,它们都试图去解决同一个商业问题——用尽可能少甚至是零的资本支出,获得功能、扩展能力、服务和商业价值。当某种云计算的模式获得了成功,这三者之间的界限就会进一步模糊,成功的SaaS或IaaS服务可以很容易地延伸到平台领域[3]。

三、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

(一)云计算产业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中国云计算产业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计世资讯提供了一种包含搜索引擎与网络游戏的口径较宽的统计数据,认为2009 年云计算应用的市场规模已达403.5 亿元,比2008 年的315.2 亿元增长了28%。另外,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结果,2009 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为92.23 亿元,比2008 年增长26.85%。根据赛迪顾问2012年的《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初步估计2012年中国云计算产业市场规模为606.78亿元,相对于2009 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92.23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7.4%。由此可可见,中国云计算产业正处于市场起飞期,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二)云计算服务模式相对单一

云计算服务分为硬件层的基础架构云(IaaS)、平台云(PasS)和软件应用云(SaaS)三个层次,从长期来看,在云计算的产值中应该呈现均衡发展的格局。但是,中国目前云计算产业服务模式比较单一,大多数的云计算服务主要以PasS和SaaS的形式提供给用户,在IaaS层则主要依赖于技术实力强劲的IBM、谷歌等国际公司。计世资讯的研究提供了云计算应用的细分市场结构,其中,以软件即服务(SaaS)为代表的云应用服务所占市场比例最大,是目前云计算服务的主要方式。2009 年,SaaS 在云计算服务中所占比例为87.8%,平台即服务(PaaS)所占比例为11.8%,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所占比例为0.4% [4]。这表明,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与基础服务领域非常薄弱,对国外企业的过度依赖很有可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受制于人。

(三)云计算产业布局缺乏统一考虑

尽管云计算服务在中国尚未真正全面普及,但是国内地方政府对云计算产业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各地纷纷建立云计算中心,投入相当高,动辄是几千万或者是上亿元;初步统计,中国正有超过20个城市将云计算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例如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很多省市都结合自身特色,推出了各自的云计算发展战略。这种一哄而上的云计算产业发展局面已经严重偏离了云计算的本质。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云计算中心吗?这些云计算中心真的能够高效地为我们提供服务吗?大多数的云计算中心建设项目不但未能对已经过剩的计算资源进行整合和高效利用,反而演化成为重复建设、重复投资,从而造成更大规模的IT资源浪费。

因此,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来发展云计算产业,需要从国家层面上统筹协调、统一考虑,参考各地实际需求来布局,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四)公有云难以“落地”

公有云是云计算服务的一种形式,在美国和世界很多地区已经大范围普及,对政府、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然而公有云在中国一直难以“落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客户接受程度。根据埃森哲公司对100 多位IT 高级管理人员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已开始探索使用云计算,但在态度方面依然谨慎,目前更倾向于创建私有云,而不是使用公有云服务,只有不到20%的受访企业在使用公有云服务,构建和运行私有云平台的比例要更高,愿意把核心应用委托给云服务商的用户极少[4]。另一方面,则是发展环境不成熟。机房基础设施、网络环境以及政策管制等都是公有云发展的绊脚石,国际上成熟的云服务比如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Rackspace等移植到中国困难重重;国内土生土长的阿里云和盛大云等,不仅面临政策上的限制,也面临很多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

四、制约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影响云计算产业能否发展壮大的关键问题,也是云计算服务用户所关注的首要问题。云计算安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客户层面的数据安全问题。这些问题表现为计算系统问题造成的数据丢失、黑客攻击隐私泄密,以及竞争对手通过非法手段窃取商业秘密等。另一方面是国家方面的数据安全问题。公有云计算环境下可能导致有关国家经济、军事、政府部门的敏感数据以及科研成果失窃,从而威胁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安全。云计算中的数据对于数据所有者以外的其他云计算用户是保密的,但是对于提供云计算的商业机构而言确实毫无秘密可言。面对这些潜在危险,商业机构和政府机构选择云计算服务、特别是国外机构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时,考虑到安全问题不得不放弃云计算服务。

(二)标准问题

标准问题是云计算产业发展中的又一个关键问题。这个问题首先表现在国际统一标准的缺位。虽然目前云计算在国际上已成为标准化工作热点之一,但多个标准化组织互有交叉和重复,云计算标准还处于草案规划阶段,国际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云计算标准体系。另一方面表现为在国内云计算的标准工作刚刚启动,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相比较严重滞后,在标准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总体来说,云计算服务标准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产业的健康发展,只有通过一致的标准才能使得云计算的应用更加广泛。

(三)人才问题

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中的人才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软硬件人才在数量上供不应求;二是质量结构不合理,缺乏多层次、复合型、交叉型、国际化的综合人才。 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是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目前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使得大学生们缺乏创新的基本思维方式,创新型人才极度匮乏。其次是人才竞争问题。对于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国际大公司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和吸引力,优秀的毕业生首选外企工作,进一步加剧了中国云计算企业人才短缺困境。

(四)网络带宽问题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络的应用,网络的是否流畅直接决定了云计算服务的质量。足够高的、可靠的、低成本的、容易获取的带宽资源,是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和国际上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较中国互联网带宽差距较大,根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中国宽带用户调查》报告,“网民使用的实际宽带下载速率,低于运营商提供的名义宽带速率,超半数用户上网平均速度达不到标定速度”,“使用4M宽带的用户中,平均速度在400KB/s以下的占91.2%;使用2M宽带平均速度在200KB/s以下的占83.5%;使用1M宽带在100KB/s以下的则占67.6%”。云计算环境下,数据交互大幅度增多,互联网流量呈几何式增长,会给本来就发展滞后的互联网进一步增加服务中断、网络延迟等问题,从而严重制约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五)资金问题

云计算产业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的高技术产业,传统的融资渠道难以满足云计算企业的资金需求,必须依靠风险资本的运作来推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可事实上,中国目前扶持高技术企业技术转化的环境还不成熟。在美国,一项创新技术很容易获得风险投资顺利地实现商业化;但是在中国,同样的技术却难以获得风险投资。资金问题也将会严重制约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在对云计算产业相关概念界定以及云计算产业价值链和服务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现状,认为中国云计算产业市场规模发展迅速,但是存在服务模式单一、布局相对缺乏统筹考虑、公有云客户发展滞后等问题,而安全问题、标准问题、人才问题、网络带宽问题以及资金问题是制约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关键因素。

(二)对策建议

1.关于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首先,政府要积极制定云计算产业发展政策,构建宽松的发展环境。例如制定相对宽松的政策和标准,细化云安全、云可靠性和市场准入机制。 其次,提高中国网络基础设施的质量,尤其要提高中国宽带网络的速度和可用性,做好最基本的云计算产业发展保障工作。再次,政策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推动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例如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以及云计算产业的相关项目;政府率先应用云服务,支持诸如“政务云”、“公共服务云”的建设,起到行业表率和带动作用。 最后,做好国际对接工作,构建宽松的云计算产业发展国际环境。例如,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上云计算相关产业政策和标准的起草,确保中国具有与国际接轨的相关政策与标准;鼓励中国企业和国际领先企业交流、合作,吸取国际云计算应用和服务的成功经验,避免中国企业在发展道路上走弯路。

2.关于企业层面的对策建议。首先,云计算企业要致力于云计算理念普及,提高用户云计算接受程度。云计算企业可以借助于各种技术论坛、产业峰会、高峰对话等活动,向潜在客户展示先进技术理念,可靠、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不断扩大企业在中国云计算应用领域的影响力,培育潜在市场。其次,中国云计算产业要形成云计算产业战略联盟,壮大中国云计算产业实力。云计算产业企业可通过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形式,解决行业发展的共性问题,例如,为云计算产业发展提供策略、规划及政策建议,积极维护联盟的合法权益,引领行业自律发展等。最后,积极开展云计算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中国云计算产业还在发展初期,成功的云计算应用案例还不多,经验与技术的等方面都不成熟。可以借鉴国外政府、交通、教育、物流、制造、流通等各个行业的云计算成功应用案例,为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 房秉毅,张云勇,程莹,等.云计算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J].电信科学,2010,(8A):1-5.

篇10

什么是云计算

云计算的定义,有很多版本,美国国家技术与标准局(NIST)信息技术实验室所给出的定义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可――云计算是对基于网络的、可配置的共享资源计算池,能够方便的、随需访问的一种模式。可配置的共享资源计算池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并且,这些资源池以最小化的管理或者通过与服务提供商的交互,可以快速地提供和释放。

根据《云计算:技术、平台及应用案例》(雷万云博士等著)一书的介绍,云计算具有5个基本特征:(1)按需自助服务。消费者无需同服务提供商交互就可以自动地得到自助的计算资源能力,如服务器的时间、网络存储等(资源的自助服务)。(2)无所不在的网络访问。借助于不同的客户端来通过标准的应用对网络访问的可用能力。(3)划分独立资源池。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动态地划分或释放不同的物理和虚拟资源,这些池化的供应商计算资源以多租户的模式来提供服务。用户经常并不控制或了解这些资源池的准确划分,但可以知道这些资源池在哪个行政区域或数据中心,如包括存储、计算处理、内存、网络带宽以及虚拟机个数等。(4)快速弹性。一种对资源快速和弹性提供并且同样对资源快速和弹性释放的能力。对消费者来讲,所提供的这种能力是无限的(所需的、大规模的计算机资源),并且在任何时间以任何量化方式可购买的。(5)服务可计量。云系统对服务类型通过计量的方法来自动控制和优化资源使用(如存储、处理、带宽以及活动用户数)。资源的使用可被监测、控制以及对供应商和用户提供透明的报告(即付即用的模式)。

篇11

当前网络传播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部分用户难以接触网络,“数字鸿沟”问题依然严重;海量“语法信息”过载,用户的阅读时间、“关注度”和“注意力”严重短缺;互联网不能理解页面内容的语义,人们通过基于“关键词”的信息搜索模式,较难精确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内容;基于PC计算的信息传播系统中,人们面临永无止境的系统升级和软件更新等问题;各终端的数据不易同步和共享,用户较难找回丢失手机中的通讯录、短消息等重要信息,不易恢复“崩溃”或“硬盘损坏”的台式机中的重要数据;用户较难在出差的途中等移动状态下处理急需修改和发送的某个文档,不便与他人保持实时的信息传递与共享。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将变革基于PC计算的传统网络传播模式,基于云计算的信息服务将成为新媒体的主流发展方向,深刻影响网络用户的生活娱乐方式和工作方式。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可概括为互联网上某些节点强大的信息资源,以服务的方式,变为动态的、可伸缩的虚拟资源,为广大用户共享和使用,其本质是利用互联网上的计算机和服务器形成一种超强的计算能力,为全球各地的个人和组织服务[1]20-34。云计算具有移动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强大的、智能的、自动化的特征[2]15-20。“云”就是“真正”的互联网,一台由计算机网络级联而成的无边无际的计算机[1]12-16。“云计算”的基本应用模式包括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Web服务和utility computing(实用计算或按需计算)等[2]29-31。云计算能把个人用户的数据和程序从个人电脑移到“云端”,让用户像用电一样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各样的资源和服务[3]。如在云计算模式下,科学计算所需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应用软件资源,都可通过付费的方式按需获取,当使用完之后就可以释放所有资源[4]。云计算将改变组织信息化建设的模式,大幅降低政府和企业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的重复投资[5]。

云计算是一种新的信息技术变革,将对我们身边的一切带来革命性变化。云计算通过提供位置透明性和协议无关性的“云服务”[6]10-12,将颠覆传统互联网的服务模式。云计算通过“解放”终端,将改变人们使用互联网传播信息的方式,用户只需根据自身的需求获取服务,无须关心该服务是由谁提供的[7],移动互联网应用将成为主流模式[8]。移动互联网是相对于目前的固定互联网而言的。从技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和固定互联网的主要区别在于终端和接入网络,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应用和服务的差别。用户可以用手机、PDA或者其他手持(车载)终端通过移动网接入互联网,随时随地享用公众互联网上的服务,移动互联网所提供的音乐、移动TV、视频、游戏、即时通信、位置服务、移动广告等应用增长迅速,并仍在继续衍生出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业务深度融合的其他应用[9]。移动互联网继承了互联网的体系架构,是对互联网的继承和发展[10]。因此,云计算能为用户的信息传播和管理活动提供先进的计算模式和基础架构,将革新人类信息传播的模式。本文将这种云计算环境下的新型信息传播模式界定为 “云传播”,将探讨其基本内涵、传播模型及变革性影响。

2云传播概述

云传播是云计算环境下人们传递和分享信息的一种机制。云计算环境下,人类信息传播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交织而成的“互联云”。云传播的本质是信息在“互联云”上的流动过程,基本原理可通过其系统模型和层次结构模型进行描述。

2.1 “云传播”的系统模型

云传播的系统模型主要从宏观层面描述云计算环境下人们通过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活动的社会总过程,是对云传播环境下社会信息系统运行规律的总体描述。云传播的系统模型的本质是对用户、云终端、云服务、云计算中心等云传播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关系的整体描述,如图1所示:

图1云传播模式的系统模型

由图1可以看出,云传播系统基于云计算技术构建,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在云传播系统中相互交织,浑然一体。4种传播类型均以云终端为工具,以云服务为媒介,以云计算数据中心为平台。云传播系统环境下,人类传播、共享和管理的信息资源全部集成到云计算数据中心,承载于公共云和私有云之上,将有效促进人类信息传播和共享的效率,整体提高社会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同时,信息在传播过程中,通过云终端时,会自动产生位置数据,内容数据和位置数据的绑定传递机制可为用户提供各种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

2.2 “云传播”的层次结构模型

云传播的层次结构模型主要描述单个云传播系统的结构、环节、要素和内部机制。云传播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云传播用户、云传播终端、云传播服务、云传播平台、云传播资源、云传播基础设施等六大要素,其构成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图2云传播的层次结构模型图

2.2.1云传播用户层由云传播的参与者,也即云传播系统的节点构成。用户是整个云传播系统的核心,如何更好地满足人的信息传播需求是整个云传播系统架构和设计的核心。用户需要普适的文档访问、实时的群组协作,需要通过基于Web的桌面掌控一切,需要基于Web的数据库,需要在线编辑和共享照片[2]69-199。

2.2.2云传播终端层由用户开展云传播活动的工具构成。用户只要在云传播终端上安装浏览器,就可以通过账号登录使用Web操作系统,能在线进行用户管理、网络存储、文件管理、安全管理等操作,可访问和使用各类云服务[11]。现有的智能手机都具有移动导航、移动证券、号码管家、移动搜索、移动词典、移动视频、移动电视等多种信息服务功能,已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之一。

2.2.3云传播服务层由各类支撑用户云传播活动的软件构成。云传播服务是信息传播的基本媒介,是云计算环境下媒体的主要存在形式之一。一般来说,用户的云传播行为主要包括三类:①用户自身的信息资源管理行为,主要包括用户对“云端”私有数据的访问、添加和修改等维护管理,也即对个人“私有云”的访问和管理;②用户与其它传播节点之间的信息传递行为,包括发送和接受各类数据和文件,主要表现在个人“私有云”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分享;③用户的信息资源共享行为,主要包括用户搜索、浏览各类“公共云”上的可共享数据。云传播服务软件主要为上述行为提供运行软件和存储服务。按照服务对象和领域,云传播服务主要包括个人软件服务、家庭软件服务、社区软件服务、媒体软件服务、企业软件服务、政府软件服务。

2.2.4云传播平台层主要由支撑云服务提供的各类平台构成,与云计算体系架构中的PaaS(平台即服务)相对应。云传播平台层是开发和搭建云传播服务的支撑系统,主要包括云服务开发接口和云服务开发工具。按照服务领域,云传播平台主要包括移动门户平台、移动游戏平台、移动电视平台、移动社区平台、移动商务平台、移动政务平台等。基于云传播平台,各信息服务提供商和媒介机构可在“云”中自动搭建其面向用户的资讯内容门户、网络社区系统、移动电视系统、移动商务系统等,可有效降低其技术门户门槛和运营维护成本。

2.2.5云传播资源层主要由计算资源池和存储资源池等虚拟资源构成,与云计算体系架构中的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相对应。云传播资源主要包括存储资源、计算资源、宽带资源和数据资源。其中数据资源按主题可划分为电视节目资源、新闻资讯资源、多媒体信息资源(视频音频),企业信息资源、政府信息资源和社会信息资源。云传播模式下,各类信息资源能得到最广泛的传播和最大程度的共享。

2.2.6云传播基础设施层包括移动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传感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各类数据中心、服务器集群、超级计算机以及各类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在内的所有硬件设施,是云传播的物理层。

3“云传播”将重构人类信息传播的体系结构

云传播将从信息传播节点、信息传播关系、信息传播网络、信息传播媒介等4个层面重构人类信息传播的体系结构。

3.1信息传播节点

云传播环境下,任何有信息传播需求的用户都可随时随地加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成为其中的一个节点。云传播中每个节点都是平等的,没有信息传递者和受传者之分。云传播模式下,信息传播节点将呈现如下三个特征:

3.1.1基于云计算信息传播的计算过程由“终端”转移到“云端”传统的PC计算模式下,节点的所有计算任务都在本地完成,用户一旦离开本地计算机,则较难完成信息传播活动。云计算模式下,用户的全部或主要的计算任务在“云端”完成,这将打破用户对“固定终端”的依赖,有效提高信息传播活动的便捷性。用户通过拥有基本计算能力的智能手机和上网本等简易终端,便可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传播活动。

3.1.2基于云计算信息传播节点的信息资源存储由“终端”转移到“云端”传统的PC计算模式下,节点的所有计算数据都存储在本地电脑,用户的本地硬盘或机器一旦损坏,便可能导致重要数据丢失。同时,用户一旦离开本机,则不方便访问、获取和维护其中的数据。在云计算模式下,用户可把全部或部分私人信息存放在“云端”,这样通过“移动终端”可随时随地访问和传递。用户可通过各种终端维护同一份数据,确保用户数据的“同步”,避免传统计算模式下,多终端多版本带来的“数据冲突”和“数据不一致”。如 “LiveMesh”系统能整合和互联各类移动终端,让用户跨越不同设备完成个人终端和网络内容的同步化,将数据存储在“云”中[12]。

3.1.3“云服务”模式将成为节点获取信息服务的主流方式传统的网络传播环境下,Web站点的分割性和独立性会导致一个个“信息孤岛”,用户的网上信息资源难以同步和共享。在云传播模式下,用户通过“云服务”可整合网上的信息资源,集成不同的信息服务和应用软件,有效提高信息传播和管理的效率。如云服务能提供丰富的手机数据备份功能,可自动上传手机拍摄的照片并与好友分享,也可用手机访问在PC上存储的文件内容;能将各类社交网站内容显示在同一个界面上,用户可以同时访问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双重社交关系网络[13]。

由此可见,云计算将全方位再造信息传播节点的信息传播行为和方式。

3.2信息传播关系

云传播模式下的信息传播连接是一种灵活的、动态的关系。这种传播关系在需要时可以随时建立,信息传播完成后随即解除:①云传播模式下,某节点可以根据自身的信息需求,跟任何一个节点建立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②节点间的传播关系是双向的、互动的,具有较高的对称性;③节点间传播关系在时间上具有良好的持续性,稳定性较高,不会因为节点地理位置等空间变化而受到影响。云传播模式下的信息传播关系包括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云服务提供者之间、云服务提供者之间等多种类型。

3.3信息传播网络

云传播模式下,云计算能重构信息传播网络的基础设施,重构信息基础设施的架构和应用模式。传统互联网环境下,节点间能否建立信息传播连接受限于计算机网络的连通性,如果两节点间没有物理的通信网络连接,则理论上二者之间将无法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云传播模式下,无线的移动互联网可全面普及,理论上拥有手机等无线网络终端的任何两个节点可以随时随地地建立连接,构造出一个全连通的信息传播网络结构。

3.4信息传播媒介

云传播模式下,云计算技术可让大量的计算任务都由“云端”完成,将催生智能手机、上网本、平板电脑、电子书等新型媒体终端,创造出各类全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和商业模式。

3.4.1“云服务”创新将涌现各类新型传播媒介云计算的体系结构包含云计算数据中心(硬件平台)、云平台和云服务:云服务是互联网上使用一种标准接口来访问一个或多个软件功能;云平台提供服务开发工具和基础软件,是云服务的运行平台,能为云服务的开发者提供开发服务[6]10-14。在云传播模式下,各信息传播媒介无需构建自己的硬件平台和云平台,只需应用云平台的开发工具和接口,就可快速创建和部署多个信息服务平台。这种应用服务构建机制,能有效降低新媒体系统搭建的技术门槛,信息服务提供商只需专注于内容创造、应用模式创新和信息传播,将释放传播媒介的创新潜能,各类新型传播媒介将逐步涌现。整合移动搜索、语音搜索服务、定点搜索、手机地图[12]等新型媒体平台已逐步兴起:整合移动搜索能实现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有机整合;语音搜索服务能搜集不同的口音和词汇,形成超大规模的虚拟数据,并利用云计算平台快速地对数据进行大量复杂的运算,提供更为准确的语音搜索结果;定点搜索及手机地图能识别用户的位置信息并根据地点的变化提供相应的搜索结果,实现精确定位,可提供驾车路线等服务[12]。

3.4.2“按使用量付费”的收益模式能为新媒体运营商构建可靠的盈利模式新媒体运营商通过“按使用量付费”使用“云平台”,可节省大量的硬件成本和系统软件成本。同时,客户“按使用量付费”享用新媒体运营商提供的信息服务,能为新媒体运营商提供稳定的经济收入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将结束“免费是硬道理”的传统互联网服务时代。云服务能以用户登录为基础进行收费,也可以通过一个基于Web的用户界面制定详细规则,按照用户需要自动组合服务和扩展存储容量,用户只需根据使用量进行付费[14]。

4“云传播”将变革人类信息传播的模式

云传播具有移动性、实时性、“全信息”内容、个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等显著特征,将变革人类信息传播模式。

4.1移动传播

移动互联网是云传播的基础网络平台,能实现任何地点和位置相关的信息传播。移动互联网有两种:一种是宽带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通过宽带无线通信网络采用Http协议接入公共互联网;另外一种是采用wap协议的互联网(窄带移动互联网),终端主要是手机――由于可以移动接入,因此具有更强的无处不在的能力,可以演绎出更多的传统互联网所不能提供的应用[15]。任何用户可随时随地接入无线网络,实现无处不在的信息传递;通过移动性管理,可获得相关用户的精确定位和移动性信息[16]。由此可见,移动性是云传播模式最基本的特征。

4.2实时传播

基于PC的传统网络传播模式下,用户一旦离开台式机等固定的终端设备,则较难开展大规模的信息传递和信息管理活动。云传播模式下,用户只要携带轻便的移动终端,就可与其他用户实时分享自己的现场信息。如游客可以通过摄影机向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直播途中的所见所闻。

4.3“全信息”传播

依据信息论,认识论层面的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外在信息、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全信息”,同时计及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语法信息是仅仅计及形式因素的信息,语义信息是计及含义因素的信息,语用信息是计及效用因素的信息[17]。传统网络传播的内容主要是语法信息,由于信息传播系统无法理解网络媒体页面上的语法信息内容的含义,用户较难准确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语义网是能够根据语义进行判断的网络[18],能理解人类语言的含义,可使人与电脑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像人与人之间交流一样轻松,能实现语义搜素,将逐步替代当前的万维网。云计算能为语义网提供先进的计算平台,使信息传播的内容层面从语法信息扩展至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实现“全信息”内容传播。

4.4个性化传播

传统的网络传播可满足一定程度的个性化需求,云传播可实现更全面、更彻底的个性化传播服务。针对不同用户的云服务需求和传播需求,云计算模式可为用户提供“即时按需”的个性化云服务。一方面,可支持用户对需求进行准确且方便的描述,从而实现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服务资源的发现、匹配与推荐;另一方面,通过对云计算中可用资源的状态、用户的情境等信息进行感知,提供能够主动适应这些状态信息变化的云服务[19]。

4.5自动化传播

基于PC的传统网络传播模式下,用户需要执行大量复杂的操作才能完成某信息的传播过程,需要反复地拷贝才能保持不同终端设备中同一文件的数据同步,需要复杂的版本控制机制才能保持项目组文档的同步。如某学术会议的会务组要将会议的实况录像分发给每个参会人员,一般要经过导出文件、拷贝文件、刻录光盘(或上传到网上)等多个复杂的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云传播模式下,不同的用户、不同的设备可维护管理同一份数据,可实现信息的自动化传播和管理。如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流媒体应用系统,利用局域网广播与多线程处理机制,能实现流媒体在局域网内不同移动终端之间的即时切换;利用其消息管理机制,能实现流媒体的断点续播功能,实现媒体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在不同终端之间媒体播放可以一键即时切换,实现用户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设备间的媒体信息的传播和共享[20]。这样,可实现新闻视频点播管理的自动化,传统的视频网站较难实现这一点。

4.6智能化传播

云计算技术能实现信息传播的智能化。所谓智能化,就是深入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以获得更加新颖、系统和全面的洞察力来解决特殊的问题[21]。也即,信息传播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获取大量的信息,而是从海量原始信息中再生出有价值的策略信息,为人类自己的行为提供决策依据。但信息传播系统只有通过数据挖掘、语义搜索等技术手段,通过复杂的数据分析、汇总和计算,实现智能的数据访问[2]5-6,才能从海量信息中提炼出有用的决策信息。基于PC的传统网络传播模式下,大量的计算任务都需在本地完成,难以完成海量数据的处理。在云传播模式中,上述复杂的计算任务由“云端”完成,能实现智能化传播。

由此可见,云传播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机制,将创造新一代人类信息传播模式,与传统的网络传播具有显著的不同,如表1所示:

5结语

综上所述,云传播具有移动传播、实时传播、“全信息”内容传播、个性化传播、自动化传播和智能化传播等显著特征,是一种新型的人类信息传播模式。云传播将对以下方面产生深刻影响:①新闻媒体内容的生产流程、承载形式和传播机制;②各类信息资源的存储方式、维护管理方式、传播方式和共享方式;③个人获取和使用信息的方式。总之,云传播将构建一种全新的人类社会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 Fingar P.云计算:21世纪的商业平台.王灵俊,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 Miller M.云计算.姜进磊,孙瑞志,向勇,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 Sheu P,Wang S, Wang Q, et al.Semantic computing, cloud computing, and semantic search engine. Semantic Computing,2009, 51(9): 654657.

[4] Vecchiola C, Pandey S, Buyya R.High-Performance cloud computing: A view of scientific applications.Pervasive Systems, Algorithms, and Networks (ISP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2009, 151(10):4-6.

[5] Minutoli G, Fazio M, Paone M,et al.Virtual business networks with cloud computing and virtual machines.[2011-01-20].ieeexplore.省略/xpl/freeabs_all.jsp?arnumber=5345440

[6] 杨正洪.企业云计算架构和实施指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7] Buyya R.Market-Oriented cloud computing: Vision, hype, and reality of delivering computing as the 5th utility.[2011-01-20].省略/portal/web/csdl/doi/10.1109/CCGRID.2009.97.

[8] Liu Q F, Jian X, Hu J C, et al. An optimized solution for mobile environment using mobile cloud computing.[2011-01-20].dl.省略/citation.cfm?id=1738800.

[9] 伍佑明,杨国良,丁圣勇.IPv6技术及其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电信科学,2009(6):18-23 .

[10] 何宝宏.移动互联网是第三代互联网.中兴通讯技术,2009,15(4):35-38.

[11] 任怡,管剑波,尹虎哲,等.面向瘦客户端的WebOS研究.计算机科学,2010(6):164-167.

[12] 刘越.云计算综述与移动云计算的应用研究.信息通信技术,2010(2):14-19.

[13] 袁楚.手机云服务开始兴起. 互联网天地,2010(10):72 .

[14] 房秉毅,张云勇,程莹,等.云计算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电信科学,2010(8A):1-5.

[15] 陈德华,席利宝,唐守廉,等.基于科技接受模型的移动互联网营销策略研究.移动通信,2009(10):78-82.

[16] 吴伟,王志勤.移动互联网技术标准.中兴通讯技术,2009,15(4):24-27.

[17] 钟义信,周延泉,李蕾.信息科学教程,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27.

[18] Pinsonneault A, Kraemer K.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middle managers. MIS Quarterly, 1993, 17(3): 271-292

[19] 熊锦华,虎嵩林,刘晖.云计算中的按需服务.中兴通讯技术,2010,16(4):13-17.

[20] 曹彬,程久军,闫春钢.基于云计算Live Mesh的流媒体应用研究,计算机科学,2010(11):92-96.

篇12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校园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现代化建设的重点,是反映各大高校综合实力的一大标志,更是推动高校的科研、管理等服务的技术支撑。3G数字化是指基于3G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科学的通讯方式对各种科研、生活、教学等资源进行细致而全面的数字化,并进行规范化的信息资源集成和整合,实现资源管理的综合统一,最终服务于高校的日常工作,推动制度的创新和管理的优化。云计算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计算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给他们相应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运行方式非常像电网。将云计算应用到支撑高校数字化网站群建设和管理的基础上,能突破现有的站群资源管理和应用模式,更好的解决网站群的安全技术问题和受限的技术空间问题。本文笔者针对此实现了一系列的探讨,现做如下报告。

一、移动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基本框架

移动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基本框架以传统的移动数字化校园网为基础,并增设Web服务器和网关服务器,加之Wap门户网站等,实现移动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融合。它的基本框架有三个模块:数字化校园网、UE、3G移动通信网。

(一)融合Wap技术的数字化校园网

Wap即是无线应用协议,是移动网络开发的一系列规范组合,跟互联网的通信协议类似,适合窄带的用户装置。它的网关服务器具有三个基本功能:Internet协议栈(HTFP/TLS/TCP/IP)与WAP协议栈(WSP/WTP/WTLS/WDP)之间的协议转换;内容编解码和压缩、格式转换;提供用户访问控制和用户鉴权的服务等。所以Wap内容服务器与Wap网关服务器至关重要。内容服务器主要用来存储教学资源,供用户进行相关内容的查询浏览;网关服务器的使用使得原有的Web服务器设备和技术不需任何的改变就可应用于无线环境,且WML内容都可以供用户通过Internet访问,所以Wap门户网站可以通过基于网页的开发制作技术开发。

(二)3G移动通信网络

传统的GPRS手机(2.5G)只有40k~60k的传输速率,与此同时3G移动通信网络则有更高的通信网络速度,带宽更高。即便在快速移动的情况下,最高速率有144 kbits/s,室内则有2Mbits/s。除了传统的语音、短信、彩信等业务能够实现之外,还可以向用户传送视频,这个技术为移动环境下和远距离环境下听课成为可能。

(三)Wap用户端

Wap手机为用户提供了浏览资源的浏览器和控制命令等输入操作界面。

二、云计算

(一)云计算发展历程

自2007年Google公司宣布了云计划,它就成为了云计算目前最强劲的实践先驱。同年8月IBM推出了“蓝云(BlueCloud)”计划,它是一个企业级的解决方案,为客户搭建分布式和互联网互通的操作计算体系。2008年8月,Amazon推出了弹性计算云和简单存储服务。我国的云计算技术近年来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8年3月清华大学和Google公司合作构建了“云计算”实验环境,11月无锡市政府和IBM公司合作建立了无锡软件园计算中心。与此同时国内多家杀毒软件制作公司如联想网御、瑞星、金山等都给出了云安全的解决措施,多家运营商也紧随其后努力追上云计算的步伐。

各大高校也纷纷建立了云计算高校实验室。在西部,2011年1月四川大学、四川电信、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一起联合建立了“中国西部信息中心云计算高校联合实验室”。戴尔公司也同期帮助广州大学建立部署了云计算基础架构平台的集中化管理方案,积极提供了多种系统和服务资源。大连理工大学建立了基于虚拟化服务器的校园网数据中心云,浙江大学的云计算技术的科学服务平台也在积极实施中。

(二)云计算应用的拓展

1.Web应用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在网上通信越来越方便,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了第四媒体。网站内容每天都会不断再更新,全球大量的互联网用户可以随时向互联网贡献音频、照片和博客,不断刷新着互联网最新的内容。而云计算在这一过程中将大量的数据信息集成在一起,并提供更多的基础设施和计算能力,简化管理。它使得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信息数据成为可能,动态网站的性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Web技术的发展也反过来推动着云计算发展的主要因素。

2.网站群建设

篇13

关键词 :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医院;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029-03

1 引言

智慧医院又叫感知医院或物联网医院,是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以各种应用信息服务为载体而构建的集诊疗、管理和决策为一体的新型医院.智慧医院综合了信息化医院、智能医院、数字医院的优点,其服务和管理模式为医院创新发展提供了的新的思路,为居民医疗带来了全方位服务.当前,智慧医院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献[1]搭建了智慧医院体系架构,并分析了其与物联网基本体系架构的对应关系;文献[2]集信息集成、统一通信、大数据分析及移动终端管理等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智慧医院体系架构;文献[3]在文献[1]基础上,提出一种建设智慧医院平台的具体方案和方法;文献[4]在对智慧医院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及内容分析的基础上,从逻辑结构、应用框架和基本网络环境建设等方面给出了智慧医院的具体应用方案.从中可以看出,目前对智慧医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架构方面,基本沿用传统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级架构,其中虽然对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和内容进行了探讨,但都是泛泛介绍,并没有针对某一项关键技术在智慧医院的应用展开讨论和分析.

云计算是一项新技术,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和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5-6].智慧医院平台开辟了在医疗行业应用云计算的新模式.通过云计算,极大提高了医院信息化的灵活性和扩展性.为此,本文主要就云计算这一关键技术在智慧医院的应用展开讨论和分析.

2 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

智慧医院信息服务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从医院角度,二是从社会化角度.具体如图1所示.

从单个医院角度而言,服务内容包括信息管理服务和决策分析服务两个方面.信息管理服务包括门诊管理服务、住院管理服务、医技管理服务、药品管理服务、物资管理服务等.决策分析服务包括疾病分析服务(各类疾病的发病年龄分布和地域分布),就诊分析服务(各时间段内的门诊和住院人次等),药品分析服务(每类药品的临床用量及利润)以及科室分析服务(各科室产生的诊疗费用)等.

从社会化角度而言,包括健康信息管理服务、远程诊断服务、远程监护服务、医保“一卡通”服务等,属于高层次的应用信息服务.其中健康信息管理服务是智慧医院社会化信息服务的关键内容,是其所有社会化信息服务的基础.为构建一个完整的个人电子健康信息管理平台,需将电子病历、电子医嘱、医技报告以及相关视频等各种诊疗信息进行整合.有了该平台,个人健康信息便能做到如档案一样可供随时查找和调阅,极大方便了患者今后的复诊、转诊以及自我保健,同时也为相关医疗机构的远程诊断和监护提供了材料和经验支持.

3 云计算与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关系

智慧医院的数据量规模庞大,并且大多包含时间、地点等多种属性信息,所以存储结构较为复杂,故称医疗大数据.要实现智慧医院的社会化信息服务,必然要涉及到医疗大数据的存储、管理与分析[7],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必然要涉及云计算技术,以便为智慧医院提供各种基于海量数据的信息服务.下面就从云计算的基本特征角度分析其与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关系.

3.1 虚拟化

在云计算中,用户所请求的应用服务均来自虚拟的“云”,而不是有形实体,所有的应用服务在“云”端某处运行,用户无需了解具体细节,便可在任意位置通过各种终端来获取.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在智慧医院中,用户仅需一台电脑或者手机等终端,便可在任何位置通过网络来获取相关服务,这样更多的人便能够低成本地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信息服务.

3.2 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是云计算的重要特征,能将现有信息孤岛中的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大数据”集中处理,以提供更强大的应用支撑能力.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在智慧医院中,能够将原来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下相互独立的多个应用平台及信息孤岛中的大量数据,进行有效整合,以便更好地为公众提供医疗信息服务.

3.3 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云计算模式下,所有的应用信息服务分布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并通过在云端使用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8].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在智慧医院中,重要的医疗信息数据全部存储在云中,集中存放,降低了数据存放在医院服务器上丢失或者泄露的风险.

4 云计算在智慧医院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方式

相比于其他领域的信息服务,数据安全是智慧医院信息服务实现过程中面临的极其重要的问题.某些数据如医院运营数据、核心医疗技术等属内部资料,不便公开,所以建立公用云和私有云结合模式.总体思路是各医院将涉密的数据(内部的日常事务、工资福利、收支运营、核心技术等不可公开信息)放在私有云上,仅供医院内部职工使用,而将可公开的信息和服务放在公用云上,为其他医疗机构共享,并对社会开放.对于患者、医保中心、药品生产商而言,公用云是使用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窗口.患者可在公用云上查询个人诊疗信息,以及医院和医生的相关信息,为复诊和转诊带来便利;医保机构可在公用云上查询患者诊疗清单并核实相应费用,以便开展正常的医保报销等服务;药品生产商可通过公用云随时查询药品库存和支出等数据,以便及时补充库存,为医院和药房调配药品提供方便.

5 云计算对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影响

5.1 节约信息化建设成本

云计算技术的本质特征就是使用多租户模式整合云服务提供商的计算、网络和存储资源,服务于多个用户[3].在这种模式下,所有的应用服务在云端自动生成,各医院采用租用或者订购的方式来使用,从而节约了大量的硬件设备成本以及将来的许多维护费用.

5.2 改变医疗信息服务模式

云计算技术深刻改变了目前的医疗信息服务模式,下面分别从个人和家庭、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基层医院、大型三甲医院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个人和家庭

通过手机、穿戴式传感器等无线终端,及时采集家庭成员的相关生理指标信息,并反馈至医疗机构的数据中心.一旦有异常,相关医疗机构立即进行提醒和警示,以便病患引起重视,尽早就医,并且根据实际需求设定用药提醒,督促病患按时按量服药.通过此种方法可对一些慢性病人长期进行监控.与此同时,用户还能向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在线健康咨询,并在网络宽带允许的条件下,通过视频接受远程医疗服务.

(2)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基层医院

通过由无线传感设备感知到的反馈数据,社区卫生服务站便可及时获取所辖社区内居民的详细健康信息,对需实施监控的病患特别关注,一有异常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对突发和严重病患者及时提供上门救助服务.对于常见病,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基层医院能处理尽量处理,无法处理才将病患转至高一级医院,有效缓解了大型三甲医院的就诊压力.

(3)大型三甲医院

当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基层医院将无法处理的病患转至大型三甲医院时,由于病人在基层医院的相关诊疗信息均在云端保存,需要时便可通过系统直接查询和调阅,避免了重复检查和化验,有效减轻了病人的经济开销,提高了三甲医院的工作效率.这样该区域内的所有医疗机构便能通过云端进行互联,单个医院的信息服务实现了集成,集成的医疗信息服务可在该区域内共享[9],最终实现了协同服务.

6 结束语

智慧医院平台开辟了在医疗行业应用云计算的新模式.本文分析了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从云计算的基本特征角度讨论了云计算与智慧医院的关系,并对云计算在智慧医院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方式及其对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智慧医院社会化信息服务是其建设的最高目标,必将推进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等相关产业的发展[10].相信在中国新医改背景下,我国的医疗信息服务必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参考文献:

(1)胡新丽.物联网框架下的智慧医疗体系架构模型构建——以武汉智慧医疗为例[J].电子政务,2013(12):24-31.

(2)陆晋军,丁富强,郑荣.智慧医院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应用[J].中兴通讯技术,2014,20(4):16-20.

(3)赵彦杰,唐颖淳,孙金成.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医院平台设计与实现[J].互联网天地,2014(4):23-26.

(4)Lei Yu, Yang Lu, Xiao-Juan Zhu. Smart Hospital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J]. Journal of Networks,2012,7(10):1654-1661.

(5)陈康,郑纬民.云计算:系统实例与研究现状[J].软件学报,2009,20(5):1337-1348.

(6)Michael A, Armando F, Rean G, et al. Above the clouds: a berkeley view of cloud computing, http://eecs.berkeley. edu/Pubs/TechRpts/2009/EECS-2009-28.html, February 10,2009.

(7)倪明选,张黔,谭浩宇,等.智慧医疗—从物联网到云计算[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3,43(4):51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