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物流服务营销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在百度上输入“什么是现代物流”,就可以得到如下定义:现代物流(Modernlogistics)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的。它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即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在中国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现代物流是根据客户的需要,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资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它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等活动。”中国六部委(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于2001年3月在“加快物流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对现代物流的定义是这样表述的:“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而传统物流仅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统”,两者之间有巨大的区别。
二、服务营销的理念
服务营销与市场营销有着本质的区别,或者说服务营销是市场营销的延伸和扩展。市场营销观念是以市场为导向,企业的营销活动是围绕市场需求来做的。而服务营销观念则是以服务为导向,企业提供的是服务,服务是企业从产品设计、生产、广告宣传、销售安装、售后服务等各个部门的事,甚至是每一位员工的事。也就是说服务营销比市场营销更加关注服务本身,例如服务的标准、服务的质量、顾客对服务的满意度等等。不少学者和企业家都认识到服务对企业长期发展和形成竞争优势至关重要。服务营销与有形产品的营销也是不同的,因为有形产品本身就可以向顾客展现自己的竞争优势,而服务就无法做到,任何服务都是无形的,它们的营销更加复杂,如工作人员的表情、态度、举止、谈吐等都是服务营销的一部分。
三、现代物流与服务营销的关系
1.现代物流与服务营销的关系
现代物流与服务营销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物流业属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因此现代物流企业提供的是服务,而且通常是无形服务。服务营销贯穿了现代物流的整个活动过程。例如在运输过程中,现代物流企业对运输工具、运输路线、运输时间及地点等方面的选择都要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基础。同样,在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等活动过程中,物流企业所要考虑的都是如何让顾客满意,如何为顾客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的服务。可以说,现代物流离开了服务营销的理念就失去了与竞争对手竞争的能力。对于物流企业的客户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普通的标准化的服务,而是符合他们需要的、可以为他们带来便利的服务。因此,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取决于其所提供的服务是否达到或超过客户所期望的程度。而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顾客是否对该企业具有忠诚度和是否愿意与该物流企业建立持久的联系。2.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建议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时间越来越长,外资企业的进入越来越多。我国的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日益增多,如何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是物流企业当前应当重视的问题。我国目前物流业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每年约有2.6万亿元左右的物流支出,要想从中获得较大的份额,关键是物流企业如何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现代物流服务的定制化程度较高,不管是对物料供应的服务,还是商品配送的服务,都需要根据客户的要求去进行服务的设计与提供,这种高定制化的服务只有通过采用服务营销的策略才能够实现。
本文认为我国的现代物流企业应当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设计出独具特色的业务模式,为不同的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首先要制定顾客服务的标准;顾客服务的标准要因顾客而异,不同的顾客有不同的需求,从而对服务标准的定义也不同。其次,要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不少物流企业的员工都存在服务意识淡薄、服务理念落后等问题,导致无法很好地为顾客解决问题。服务营销观念有利于物流企业实现和强化近几年来在市场竞争中日益受到重视的服务个性化和差异化。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已成普遍趋势的开放式竞争态势下,如何将服务营销观念进行归纳并形成对现代物流企业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服务营销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现代物流企业在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应当在物流活动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注入服务营销的理念,把满足顾客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放在首位,这样才能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戚安邦:中国现代物流服务营销策略组合的研究.商品储运与养护,2003年6月:30~32
[2]田宇汪宇波:物流服务营销论.物流科技,2001年11月:3~7
篇2
[1]曾永长.多式联运流程设计与路径优化[D].重庆:重庆大学,2009.p6.
[2]杨雪.考虑换装时间的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3.
[3]荣朝和,魏际刚,胡斌.集装箱多式联运与综合物流:形成机理与组织协调[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4]魏际刚,荣朝和.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的协调(上)[J].集装箱化,2000,(2):p21-24.
[5]赵颖.多式联运流程设计与仿真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6.
[6]佟璐,聂磊,付慧伶.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与方法研究[J].技术与方法,2010,(212):p57-60.
[7]贺国先.集装箱公铁联运的费用加权最短路计算机算法[J].铁道学报,2006,28(1):pll7-120.
[8]魏航,李军,刘赢子.一种求解时变网络下多式联运最短路的算法[J].中国管理科学,2004,14⑷:p56-63.
[9]邹雪丁,赵宁.王转.混合运输方式问题的建模与仿真[J].系统仿真技术,2007,3(4):p56-63.
[10]雷定猷,游伟,张英贵,皮志东.长人货物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与算法[J].交通工程运输学报,2014,14(1):p76-83.
[11]朱晓宁.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12]袁加林.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化及其经济动因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13]张戎,闫攀宇.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海铁联运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港口,2006,8:p25-27.
[14]王金华.基于运输合理化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pl.
[15]李愈.赵军.吴刚.陈佳琪.带有固定运费的多式联运方式选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47(5):p881-887.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克里斯托夫·H洛夫洛克。服务营销(第3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詹姆斯·A菲茨西蒙斯等着。服务管理:运营、战略和信息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余平.继往开来[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01)[7]中国物流航母织就信息大网[J].互联网周刊,2002,(35)
[4]何明珂.中国物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财贸经济,2001,(05).
[5]沈玉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国际商务研究,2001,(04).
[6]牟歌。随机需求下存在单项替代的服务能力决策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
[7]马简。服务预订下的定价与能力决策[D].西南财经大学,2011
[8]申文,马士华,陈潇。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能力[J].中国物流与釆购,2006(22):72-73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高志军,刘伟,王岳峰。基于物流能力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23(6):17~20
[2]朱卫平,刘伟,高志军。三级物流服务供应链能力协调[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2(6):27-32
篇3
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企业面队的是超竞争的环境,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市场波动幅度日益增大,客户需求越来越苛刻,商业运转的复杂性不断提高,未来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同时,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对传统的商业模式和商品运转模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客户服务从一般的服务向个别服务化转变。在此背景下,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 成本为顾客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正文都用小四,宋体,间距1.5倍)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小三号黑体)
人类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面对的是一个超竞争的环境,市场的波动、客户苛刻的要求、复杂的商业运作以及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崛起,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底地成本为顾客提供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怎样实现物流客户服务,如何来创新和推进物流客户服务?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力求从物流客户服务的视角出发,强调客户服务对物流活动的影响,深入浅出地介绍客户服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引入客户服务的新思路,基于这一思路,本论文对物流客户服务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进行全面的阐述,主要涵盖了:物流服务、物流客户服务、3g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等,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第2章 物流客户服务的涵义及其构成(小二号黑体)
2.1物流客户服务的涵义(小三号黑体)
所谓客户服务是指为支持企业的核心产品(或产品)而提供的服务。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的物流服务,就是用来支持其产品营销活动而 向顾客提供的 一种服务,是顾客对商品利用可能性的物流保障,这种物流服务也称之为物流客户服务。
……
……
2.2物流客户服务的国内外现状(小三号黑体)
2.2.1美国的物流客户服务现状(小四号黑体)
…………………………………
2.2.2日本物流客户服务现状(小四号黑体) ……………………………
2.3 物流客户服务的构成及其分(小三号黑体)
2.3.1物流客户服务的内容
………………………………………….
2.3.2物流客户服务的基本特点
………………………………………….
第3章 物流客户服务的新思路(小二号黑体)
3.1增值服务的物流客户服务(小三号黑体)
…………………………………
3.2附加价值和3g服务的物流客户服务(小三号黑体)
3.2.1注重顾客的附加价值服务(小四号黑体)
3.2.2注重促销的附加价值服务
3.2.3注重制造的附加价值服务
3.2.4注重时间的附加价值服务
3.3第三方物流客户服务(小三号黑体)
…………………………
结 论
物流客户服务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企业客户还是物流商品,都已成为物流客户的对象,我国加入wto后,物流业已从单一的运输、仓储等业务转变为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一体化的行业。同时在国际物流业的背景下, 我国的物流业发展带来了动力,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我国的物流业发展明显加快。在21世纪的今天,物流行业面临着竞争激烈的环境,互联网的推广;电子商务的崛起并不断完善;产品的生产周期越来越短;市场波动的增大;客户需求也越来越苛刻以及未来的一些不明确的因素。使物流客户服务不得不成为物流业的竞争优势之一。
论文对当前的一个热点即物流客户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从物流客户服务的涵义、构成及其结构着手,通过国内外的物流发展趋势并针对现状的物流客户服务,提出了新的思路。对物流服务业的未来发展的预测,并对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文章总体上对物流客户服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分析,但许多具体问题尚未涉及,研究的不够深入,由于笔者的水平有限,许多方面考虑得不周,文章中的表述出现缺点和不足。
致 谢
三年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回首这三年来的点点滴滴,无论是成功或是失败,都将成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本论文是在尊敬的导师唐艳老师的亲切的关怀和细心的指导下完成的,从文章的立题、研究、拟写以及成文,都侵透着导师大量的心血。唐老师不仅在论文的写作上对我帮助很大,且为我以后工作的指点迷津,教导我如何更好的处世做人,使我终生难忘!在本学位论文完成之际,谨向尊敬的导师表示诚挚而深切的谢意!
在写作期间,得到了物流管理专业许多老师的大力帮助,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一些文献资料,本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这些作者们先期快创性的工作,我向他们表示感谢!
在学期间,得到专业同学无私的帮助,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向三年来一直支持我求学、为我付出艰辛的父母,致以深深的谢意!
参考文献(15篇左右)
[1] 吴清一.陈梅君.现代物流概论[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2] 吴清一.物流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3] 陆庄.毛华扬.erp原理与应用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 赵涛.物流经营管理[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5] 胡思继.综合运输工程学[m]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2006
[6] 方仲民.现代物流规划与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7] 郑彬.物流客户服务学习指导与练习[l]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 赵一萍.物流客户服务[l]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9] 李雅芬.物流客户服务业务管理模板与岗位操作流程[m中国经济出版.2007
[10] 华中生.物流服务运作管理[j]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4
一.中小企业在物流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在物流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小企业对建立物流管理系统上资金不足。中小企业在建立物流管理系统时需要投入昂贵的硬件设备、软件以及通信设备投资,人力资源培训投资等等。为企业增加了大量成本,占用企业大量资金,不利于企业自身资金正常运转。同时由于硬件技术不断更新,因而中小企业对建立物流管理系统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2.电子商务是企业现代物流管理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没有电子商务的企业势必被淘汰出局,不利用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物流业务的企业终究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对中小企业来说, 电子商务在物流管理方面是一道很难跨跃的门槛。
(3)企业物流严重分割,形不成一体化的综合物流。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产品销售物流多采取自办物流方式,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参与程度很低,因此难以满足市场对产品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和短周期的需求要求。大多数企业的物流以“分包”方式为主,“外包”干线发运、市内配送和仓储、包装业务,企业物流严重分割,形不成一体化的综合物流,因而也就很难使用供应链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4)在物流管理实际操作中存在问题。没有专职的会计、出纳、库管人员,只是简单的记录现金收支、货物进出、欠款欠货。没有专业知识、经验不足,造成重记、漏记、账目混乱、货款不清。库管、出纳两本账各管一摊,库存积压,资金运转不灵。
二.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模式。第三方物流的作用在于通过优化流通组织系统的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系统中各企业的核心资源优势,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以提高效率和效益。这是提高中小企业渠道效率,发挥其在市场中成本低廉、反应迅速的重要保证。第三方物流通过契约形式来规范物流经营者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物流经营者根据契约规定,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直至全方位一体化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所提供的物流服务从物流设计、物流操作、物流技术工具、物流设施到物流管理都体现出专门化和专业水平。第三方物流具有系统的物流功能,形成现代管理系统才能满足第三方物流运行和发展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信息实时共享,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
三、中小企业积极采用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
要增强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必须积极采用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制定一套科学的物流解决方案。
1.高度重视第三方物流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物流成本是除了生产成本外的最大的成本。因此广大中小企业必须打破自营物流等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第三方物流理念,通过有效的物流管理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引进第三方物流服务,采取供应链管理。引进第三方物流服务是企业经营方式的重大改变,它对企业物流绩效和物流成本等方面将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需要企业内部进行大胆的改革,这样使中小企业尽量减少“中间层次”,而通过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将货物送达最终顾客,节省开支,并能更有效地管理资源,无需承担仓储及存货管理的成本。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信息,如供货、交通运输、市场、物流控制和物流管理等信息,了解物流的整体运作状况,及时调整物流计划。
3.加强中小企业的标准化、信息化管理,有效配合第三方物流企业。免费论文。为了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率,物流企业努力实施配送手段现代化。我国中小企业应当努力实施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并与国际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接轨。为此企业应在商品包装设计与实施中遵循国际物流工具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条形码技术,重视并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优化供应链管理。
中小企业采取第三方物流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
1.使中小企业集中于核心业务。企业应把自己的主要资源集中于自己擅长的主业,而把物流等辅助功能留给物流公司,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专业化分工的优势。改进专业技术与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2.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产品成本。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利用其规模经济优势和成本优势,使企业节省费用,减少资金占用,从而降低成本。长期以来,企业应对不确定性情况的常见措施便是增加库存,第三方物流的提供者能够利用其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适时装运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库存,甚至实现“零库存”,从而大大降低成本。
3.增强中小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变动与第三方物流提供者的合作内容,减少了投资,增强了企业对市场的灵敏度,并可利用第三方物流的物流网络到达依靠企业自身能力难以到达的市场,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
4.提升企业形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与客户之间,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战略伙伴,他们为企业着想,帮助企业改进服务,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通过“量体裁衣”式的设计,制订出以客户为导向、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方案,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王之泰.现代物流管理.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6(3).
篇5
“自主创新”是我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提出的新概念,路风将“自主创新”界定为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国家坚持技术学习主导权,并且把发展技术能力作为竞争力或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源泉的行为倾向、战略原则和政策方针,但是他也指出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不自主”的创新。[4]事实上,对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关于服务业创新的研究上。鉴于国内流通研究领域单纯以“自主创新”命名的研究成果非常罕见,我们在研究中将流通服务业及其所包含的四个子行业(零售业、批发业、物流业、餐饮业)创新的研究成果均视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中国期刊网是我国最大的全文现刊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其收录的核心期刊对行业的研究现状很据代表性核心期刊目录。本文通过以下方式对我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文献进行检索,具体包括:(1)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上,搜索篇名中含有“创新”,同时
摘要中含有“流通”、“零售”、“物流”、“批发”、“餐饮”“饭店”、“酒店”、“商业”、“商店”的文章,期刊年限选择2000-2009年,来源类别选择核心期刊。(2)剔除其中的书评、新闻、会议等非学术论文,并且剔除文章核心研究内容不是流通服务业创新的以及部分非代表性的期刊(如《特区经济》等)上的论文。按以上标准,共得到论文样本330篇。(3)分别按照三个标准对论文样本进行分类,即按研究主题进行分类、按年份进行分类、按流通服务业中零售、物流、批发和餐饮四个子行业进行分类。根据以上三种分类,本文从三个视角对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图1)。
图1 分析框架图
三、文献回顾与分析
(一) 研究主题分析
以研究主题为标准,我们可以把研究样本划分为9个研究主题,分布结果显示研究最多的是综合创新,即涉及非单一创新维度的研究,共105篇;其次是流通模式创新,共55篇;再次是组织创新(以业态创新最多)企业管理论文,共40篇。
1. 综合创新。该部分共105篇文章,涉及流通服务业战略创新、价值创新或体系创新等许多摘要用时间消灭空间。[7]
2. 组织创新。该部分共40篇文章,很多文章在充分分析我国流通组织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流通组织措施的对策。关于我国流通组织的现状,主要观点认为我国流通组织规范化、组织化程度较低;管理手段、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增长模式仍属于粗放型;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低,各自盲目发展;流通组织间的竞争仍停留在低水平的过度竞争,且竞争不充分和过度竞争并存。[8]孟铁和张殿波总结了流通产业组织优化的政策选择,即坚决打破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制定适度市场壁垒政策;流通产业有效竞争政策;制定跨区域集团化的催化政策,以培育一批现代大型流通企业。[9]关于组织创新研究最多的是业态创新,如李飞认为零售业态的构成要素就是零售营销中产品、服务、价格、店址、环境和沟通6个组合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零售业态创新的路线图,6个要素中24个细节维度的组合变化就是零售业态创新的具体内容。[10]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涉及了农产品流通组织的创新,如冯邦彦和段晋苑提出通过建立专业运销合作组织改革现行的生猪流通制度的建议。[11]
3. 流通模式创新。该部分共55篇文章,研究内容比较分散,包括生产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物流模式创新和渠道模式创新等,表明我国的流通模式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于奎和文启湘分析了批发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批发商业发展模式创新可以通过推进供应链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批发交易,向现代物流中心过渡以及发展规模经济等途径来实现。[12]
4. 营销创新。该部分共29篇文章,主要集中在零售和批发上面,大都从企业营销手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入手,探讨了如何创新改进营销方式。很多学者强调零售企业营销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正确选择。[13]范增认为营销创新是连锁超市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能持续、稳定的发展的必然选择,营销方法的创新应包括绿色营销,情感营销和导入CIS推广形象营销等方面。[14]
5. 技术创新。该部分共24篇文章,主要研究了技术创新对流通服务业的重要性,如何进行技术创新等。如张宏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改进的A—U模型,流通产业的升级可以是跳跃式的,发展具有可跨越性的,而这都是由又是由技术创新的跳跃性所决定的。发展我国流通产业应从宏观层面加强技术创新的政策地位,强化对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产业的政策支持,积极引导第一、第二产业参与流通技术创新,提高流通企业对流通技术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物质基础建设等角度进行改进。[15]
6. 制度创新。这部分有25篇文章,主要从政府企业管理论文,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等角度探讨了如何健全我国流通市场的制度创新。如文启湘和赵玻指出流通产业天然就是低进入壁垒产业,要防止流通产业过度进入,今后我国必须加快流通产业进入管制制度创新核心期刊目录。[16]
7. 观念创新。该部分共18篇文章,如宋则提出要确保流通产业的先导地位, 充分认识流通和流通创新在市场经济当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17]黄国雄认为流通是基础产业,并从流通观念的创新理论要点出发,对商业的本质、商业城市建设、商业信誉、商业市场、商业利润、商业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18]
8. 服务创新。这部分共18篇文章,主要研究了我国流通业服务中的不足,并提出了适应新时期流通业服务创新的若干措施。如许彩国和柳思维指出零售企业必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完善服务设施,更新服务内容,通过服务创新才能实现顾客满意,培养顾客忠诚。[19]
9. 其他。以上的分类方法并不能涵盖所有流通创新论文,凡是不能归入以上类别的学术论文归入该类,合计共16篇学术论文。
(二) 时间序列分析
为了更好了解最近十年国内学者们在流通创新方面的研究,我们对论文样本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对总的样本论文以及不同研究主题的论文分别按时间序列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便更好的得出学者们研究重点的变化。
图2 流通创新论文时间分布图
从图2可以看出,近十年里,国内学者在流通创新方面的研究成曲折式上升,在2003、2007年达到两个峰值。2001年末中国入世之后,外资流通企业进军中国市场的速度加快,此时的本土流通业迫切的需要创新理论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流通创新的研究持续增多,所以考虑到学术成果刊登的滞后性,在2003年流通创新达到一个相对峰值是符合实际的,但是这种研究态势并未持续。直到2004年底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以后,本土流通业面临外资的威胁和压力骤然增加到一个更高的程度,这使得通过创新提升竞争力的研究成果应需要而增多,同样考虑到学术成果刊登的滞后性,所以在2006-2007年间才达到另一个更高的峰值。但是随后流通创新的成果又出现了下滑的迹象,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在流通服务业受到冲击的背景下,自主创新的研究成果才又再度受到关注。总之,流通服务业创新的研究论文数量呈现着波动,这表明学者们在该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成熟企业管理论文,并未形成持续稳定的增长局面,同时也表明一直致力于该领域的学者有限,更多只是在某一段时间关注流通服务业创新的发展。
(三)流通服务业各子行业的研究文献分析
以下我们对流通服务业4个子行业即零售、物流、批发、餐饮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1. 零售业创新。零售行业的研究论文有79篇,研究的焦点集中在零售业态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研究中大多数都是研究城市零售创新的,论文样本中仅有5篇是专门研究农村零售创新的,主要研究了农村零售业的业态创新和营销创新等。如汪旭晖和徐健从农民消费行为偏好视角对农村零售业态创新模式进行了探究,通过探索农民消费行为得出了新型业态创新模式“农村现代综合商场”,这种业态与城市大型综合超市有显著差异,融合了农村现行传统业态——杂货店、集贸市场等的优势,并且摒弃了这些传统业态在商品品类少、假冒伪劣商品多、环境脏乱差等方面的缺陷,在零售组合要素各个方面具有典型的农村化特征。[20]张蓓从绿色营销、体验营销、定制营销、整合营销和关系营销等新型营销方式出发,对农产品超市的营销方式创新提出了若干建议。[21]
2. 物流业创新。物流行业的论文有106篇,研究内容包括物流服务模式创新,供应链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等。张光明认为物流服务创新模式主要包括跟随竞争创新、顾客需求主导创新、物流技术创新、物流网络创新、增值物流服务创新等,各种创新模式具有不同的优劣势及风险,选择何种模式取决于企业环境条件及诸多因素的考虑。[22]魏际刚提出物流技术创新涉及经营管理和工具、装备、设施等领域,物流技术与装备的发展趋势是先进性,信息化,多样性与专业性,标准化与模块化,系统性与可扩展性,智能性与人性化,绿色化与节能化。[23]总体来讲,我国物流也起步较晚,无论在技术还是管理创新方面都还与发达国家有显著差异,关于这几方面的研究还很不成熟,多数的设计和建议还都停留在纸面上,这需要我们一方面加大物流现代化的研究,同时也要结合国情逐步健全我国的还很不完善的物流系统。
3. 批发业创新。研究批发业的论文有27篇,具体包括了批发商业态模式的创新及批发市场的创新。如李芬儒研究了中国农村批发商业的业态创新问题,指出由于农村批发业存在着批发网点组织化程度低,批发商业功能萎缩,批发成本过高,流通效率低下等问题,所以农村批发商业业态创新方向应该是产、供、销一体化,批零一体化企业管理论文,产销地一体化,批发与物流配送一体化,贸工农一体化等核心期刊目录。[24]谭本艳和赵晓飞提出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创新策略,即组建批发商群,扩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模;通过创新模式,实现批发市场间的横向整合;通过打造龙头,实现批发市场间的纵向整合。[25]
4. 餐饮业创新。检索到研究餐饮业创新的文章只有23篇,与其他几个流通子行业相比,餐饮业创新相对较少,这些论文集中在研究餐饮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方面上。如杨铭铎对餐饮企业产品创新体系进行了设计,认为餐饮企业产品创新系统可分为菜点创新、服务创新、环境创新三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26]于干千从中国餐饮企业“集体创新动力缺失”的现状及成因出发,分析了不同餐饮企业对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及合作创新三种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27]
四、结论
本文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对我国2000-2009年流通服务业创新的学术论文进行了检索,研究发现可归纳为以下方面:(1)通过研究主题内容分析,发现学者们对现代流通服务业发展的研究已积累了不少成果,但总体来说比较分散,而且大多侧重于流通业创新的某一方面,对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科学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流通组织创新,流通服务方式创新,流通技术创新以及流通制度创新等有限方面。迄今为止还没有学者用系统的理论统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整个全局,并深入探究现代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系统的构成及运作规律,这将成为流通服务业创新研究的重点。(2)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可以看到学者们在流通服务业创新的研究论文数量呈现一种上升势态,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流通服务业创新问题。但论文数量并不是一种持续上升,而是折线上升,表明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对某一方面问题的研究往往集中在某些时间段,如何全面,系统并且有层次的对流通服务业创新进行研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3)通过对4个子行业的研究,发现学者们对流通服务业各子行业的侧重点差异很大,零售和物流领域创新的研究比较多,而批发和餐饮则较少。究其原因在于零售作为商流的终端企业管理论文,是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环节,理所应当的受到更多的关注。物流在节约流通成本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也得到了人们的不断关注,其创新研究也涉及到各个方面。而作为零售商背后的批发业,则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从商业发展的趋势看,多种现代流通组织的出现如工厂实行产销一体化,零售连锁公司实行批零一体化等抢占了批发业的经营空间,使许多人质疑批发业存在的价值,批发业的创新也未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至于餐饮业创新的论文最少,主要是因为高等院校对餐饮相关专业的设置起步较晚,从事餐饮研究的学者非常稀少,以及餐饮企业长期漠视创新所致,但是随着餐饮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餐饮业自主创新问题将会越来越被关注。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目前零售业创新的研究集聚在城市零售领域,但是随着城市零售业在城市竞争日益激烈,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的零售商进军农村市场,而对于农村零售创新的研究将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1]夏春玉.流通概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宋则.中国流通创新前沿报告[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宋则,李蕊.外资在流通业超速扩张值得警觉[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3).
[4]路风.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徐从才,李颋.论流通创新与贸易增长方式转变[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11).
[6]赵振民.价值创新:零售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5,(12).
[7]晏宗新.物流体系创新——从行政区域组织到经济区域组织[J].经济管理,2001,(11).
[8]宋羽.浅析我国流通产业组织创新[J].商业时代,2007,(8).
[9]孟铁,张殿波.论我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创新[J].经济纵横,2008,(9).
[10]李飞.零售业态创新的路线图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24).
[11]冯邦彦,段晋苑.我国农产品流通制度的组织创新研究——猪肉涨价背后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学术研究,2008,(8).
[12]于奎,文启湘.谈批发商业的模式创新[J].商业时代,2005,(32).
[13]叶敏,兰昌贤.我国零售企业营销创新策略思考[J].江苏商论,2007,(10).
[14]范增.连锁超市的营销创新[J].商场现代化,2006,(1).
[15]张宏.技术创新与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09,(9).
[16]文启湘,赵玻.论我国流通产业进入管制制度创新[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4).
[17]宋则.新世纪新主题:流通现代化——促进流通创新提高流通效能政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3,(9).
[18]黄国雄.流通观念的创新理论要点[J].商业时代,2008,(28).
[19]许彩国,柳思维.我国零售企业的服务创新浅论[J].中国流通经济,2004,(4).
[20]汪旭晖,徐健.农村零售业态创新:一个基于东北地区农民消费行为的探索性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09,(5).
[21]张蓓.论我国农产品超市的营销创新[J].经济纵横,2007,(7).
[22]张光明.物流服务创新模式研究[J].经济管理,2006,(18).
[23]魏际刚.物流技术的创新、选择和演进[J].中国流通经济,2006,(3).
[24]李芬儒.农村批发商业业态的创新与开拓农村市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1).
篇6
一、实行规模经营,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对于我国的国际货运企业而言,规模化经营是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是合理配置其现有资源、推动其永续经营的必由之路。例如中国货代业的龙头老大---中外运集团面对国内和国际市场出现的新变化,自1988 年以来坚定不移地推进重组战略,使集团公司经营业绩稳步回升,“1+1>2”的规模效应初步显现。
战略联盟则是规模经营的必由之路,应以骨干企业为中心,通过参股、控股、全球范围的兼并、收购、联营等方式加强货运企业之间的合作,取长补短,发挥集团优势,或者与国际跨国公司建立良好的强强合作关系,大量引进合作项目,形成全球性货运公司的联营体,建立全球的营销网络,开展全球化的综合物流服务。
对于小规模的、管理较差、但尚有回旋余地的中小货运公司,政府应引导它们通过联合、合并、控股等形式实现规模化经营。以资产和效益为纽带,打破地域、行业、企业等界限,在业务上通过空运销售、海运订舱或者指定等经营方式,促进货源的规模化、集约化;在财务上,通过集中融资、吸纳外资和私营等民间资本,从资金上为推动战略联盟提供保障;在管理上,通过经理层年薪、职工内部持股、竞聘上岗等机制创新,加大货代横向之间联合、兼并、重组的步伐,整合货代固有资源,推动其发展壮大。
二、提高服务附加值,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完善个性化物流服务功能
其一,实行以提高服务附加值为目标的基础物流服务。我国的国际货代企业应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仓储优势,结合劳动力成本低的便利条件,大力开发以基本的流通服务和劳务附加值为主的基础物流服务,力求与国际接轨,实现物流环节的系统化和标准化,抢占物流的第一市场。这一方面可以为客户直接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也要立足于国际物流经营者的分包商,为提高全方位的物流打基础。
其二,实行以培育和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的个性化物流服务。国际货运是介于货主和承运人之间的服务中介,其产品是“运输服务”和“与运输密切相关的其他服务”,是一个与“客户满意”密切相关的行业。“满足客户需求”是现代市场营销的重要基点和服务的衡量标准之一。及时、正确地了解客户需求能为我们的经营提供明确的方向。客户对运输和物流的需求是多样性的,为这些客户提供包括运输、仓储、商务附加服务在内“量体裁衣”式的灵活物流服务,不但可以有效地支撑货代主业,还可以增加附加收入。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客户需求,我们都应该去满足。满足客户需求是建立在盈利的基础之上的,否则双方就失去了合作的基础,公司经营的经济效益也不可以得以保证。为此,有必要对客户需求实行“客户需求分级管理”,即对客户需求进行科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制定客户需求满足方案需要经过科学的、详尽的市场调查,通过对有针对性收集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与评价,确定目标,提出多种方案,从可盈利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选择。方案一旦确定,还要制定清晰的、详尽的工作程序和阶段性目标,并将责任落实到公司的相关部门。
其三,实行以专业化服务为目标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业务外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最擅长的业务,是企业品牌、主业、实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资源优势的体现。而专业化是培育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要想实现服务的专业化,选择就是业务外包。业务外包推崇的理念是,如果在供应链上的某一环节不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且这又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这种活动也不至于失去客户,那么,就可以把它外包给世界上最好的专业公司去做。也就是说,首先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把企业内部的智能和资源集中在那些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活动上,然后将剩余的其他企业活动外包给最专业的公司。
业务外包这一概念对于国际货运企业是非常重要的。国际货运企业经营的是服务的活动,业务内容比较广泛。较低层次的活动有订舱、包舱、租船、仓储、集装箱拼箱拆箱、编制单证、签发提单、报关、报验等,较高层次的活动有各种物流方案的设计,例如仓储方案的设计、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的设计等。这些活动不可能由一个货代公司进行。因此,将部分业务外包是不可避免的。
三、开发和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强化国际业务能力,建立和完善国际网络
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网络信息系统除了用于企业内部信息处理外,还要能与国外商、分支机构、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分销商和消费者以及其他物流合作伙伴等各个环节联网,并考虑通关中相关政府部门的资源,以实现信息共享和实时数据交换传递,成网络平台运作。有充分掌握有关的信息,货运企业才有可能利用这些信息对物流过程中的各个活动进行有效的计算、控制、协调和管理,才能使提供的服务更高效。
其次,合理选择和布局物流网点;缩短通道,提高通道可见性;减化供应链,减少环节,用经济学“控制论”的方法提高供应链这一战略管理,以达到费用省、服务好、信誉佳、效益高、创汇优的物流总体目标。
最后,重新整合现有物质技术硬件,使现有资源适应物流运作的需要。同时,利用现有仓库、码头、车队和船队与其他物流公司合作,作为他们的物流基地,甚至以合约形式承包他们物流系统的某个或某几个环节的操作,如内河支线运输、陆路集散运输、货物装卸和采购、运输、储存、包装、分拔、配送等,逐步把国际货代业拓展、延伸至第三方物流企业,使企业与时俱进,不断有发展和扬升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刘寿兰, 国际货物运输[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篇7
物流理论和实践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近20 个年头。从1999 年下半年以来, 我国出现了新一轮的物流热。这一轮物流热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后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增大, 我国物流服务业市场开放的压力增大, 传统储运企业急于转型升级为现代物流企业以应对加入WTO 后将面临的挑战,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配送服务体系的配套要求也对物流热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新一轮物流发展的正在到来。但企业需要理性、科学的物流理念来指导实践。
一、企业需要科学的物流理念
物流的理念不同于物流的定义。物流的定义告诉我们物流是什么, 而物流的理念告诉我们物流的哲学, 物流的思维方式。对物流理念的把握于物流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要。具体来说,就是要理解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运营方式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企业竞争战略态势的影响。
物流是个大概念。许多学者都认为或承认对物流存在不一致的看法。企业界则常常感到物流的概念过于宽泛而不易操作。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对“物流学”的术语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使得有时缺乏研讨的共同平台; 另一方面则是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尤其是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经济”的浮现和发展使得几乎所有的经济和管理理念都在不断丰富之中。当然,物流不是一个“筐”。如果一个概念以及由此所引发的产业是无所不包的话, 就会因为没有特定的作业范畴而很快失去生命力。
二、以企业运转为探究视角度来解读物流的理念
按照目前被普遍认同的由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1985 年所下的定义: “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的,为提高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的效率和效益而对其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相应的物流功能性活动则包括:需求预测,订单处理,客户服务,分销配送,物料采购,存货控制,交通运输,仓库管理,工业包装,物资搬运,工厂和仓库或配送中心的选址, 零配件和技术服务支持, 退货处理,废弃物和报废产品的回收处理等。从企业的角度来看, 物流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存货的流动和储存的过程, 是信息传递的过程, 是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 是若干功能协调运作的过程, 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的过程,因此,物流也是一个规划、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具体来说,物流的基本理念包含如下内容:
1、物流是以制造商为中心即以产品的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为主线、以相关信息协调供应商和客户行为的协作性竞争体系或市场竞争共同体。物流企业是服务供应商。
2、物流管理的核心是在供应链中流动的存货。所以物流管理在本质上是对存货资产的管理。这是企业理解物流体系, 把握物流过程的关键所在。物流企业必须为制造商的存货管理提供解决方案。
3、物流系统的功能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从客户服务的角度来说, 有学者把物流定义为: 以正确的成本和正确的条件, 去保证正确的客户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对正确的产品的可得性,即物流的7Rs 概念。实际上, 产品的可得性不仅是对物流系统功能评价的首要指标,也是物流系统优化的最主要目标。
4、物流管理的两个最主要的范畴, 也是对产品的客户可得性影响最大的两个物流功能环节, 就是运输和储存。对一般制造业来说, 运输成本要占物流总成本的45 %左右, 而存货维持成本则要占物流总成本的37 %左右。
5、存货资产的移动是由许多功能性活动共同参与并逐步完成的。正是这些功能性活动构成了物流系统运行的基本模块。所以, 任何能够提供这些功能服务的企业都可以作为物流业者加入到物流产业中去。物流服务具有可传递性。
6、企业是赢利性组织。物流系统管理的首要技术经济问题, 也是系统管理的总体目标, 就是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总成本支出来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 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企业的利润率。那么, 物流理念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功能整合。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对前述的各种功能性活动进行统筹的安排和协调。
三、 物流服务功能整合的途径
发展物流产业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去整合的问题。事实上, 功能整合是发展物流产业的核心业务, 是物流企业运作的灵魂。
1、 激发物流需求
物流企业是为制造商的客户服务战略提供服务的。制造商是物流服务的需方, 它所要考虑的是自营物流还是外购物流的问题, 要进行“服务/ 成本”的效益测算。但不管是自营物流还是外购物流都要考虑功能以及相关的资源整合。发展物流产业最根本的是要激发制造商的物流服务需求。换句话说, 物流企业要能为制造商提供物流服务解决方案, 整体的或者是局部的。要能用优质的服务为制造商的市场营销战略提供支援, 并能够消化掉一部分制造商自营物流的成本, 同时自己还能获得足以维持发展的利润。这是市场对物流企业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对制造商的服务要求和标准有透彻的了解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前提。
2、 发展物流企业
一般来说,现有的仓储、运输、货代中介等企业在产业性质上都属于物流企业, 所以不存在还要进入物流产业的问题。但如果它们不能作为制造商或特定产品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参加供应链的一体化运作, 不能与制造商等结成策略联盟, 则还不能算作现代物流企业, 只能算作传统物流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传统物流企业是否能进入制造商的一体化供应链升级为现代物流企业取决于市场的选择。从分工协作的观点来看, 制造商选择其物流服务供应商时主要将考虑。
篇8
物流是现代社会赖以存在的基本活动之一,被喻为“第三利润源泉”。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方物流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对物流市场的不断开发深入,使得国外物流巨头纷纷加快市场进入和扩张步伐,通过多种方式抢滩物流市场的战略高地。而且IT业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为实现顾客满意的物流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市场空间,但是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紧接着外资的进入对国内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可以说既是压力又是动力。由于成长背景不同,国内各物流企业的专长与实力有很大差别,少数物流企业的佼佼者通过一系列的重组、并购等方式迅速壮大起来,并根据自己的市场战略定位逐步建立了相对成熟的运作模式,形成了自己的核心能力和服务产品,成长为特定领域的主流企业。但是,由于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业毕竟还处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换过程中,大多数的物流企业仍然是规模小,管理差,服务水平低,自身战略定位不明确,对运作模式的建设不够重视;结果导致各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之间盲目竞争,物流市场秩序混乱。
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大、发展迅速,处于发展初期,而且呈地域性集中分布:
1.中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5%来自基础,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的收益只占15%。增值服务主要是货物拆拼箱、重新贴签/重新包装、包装/分类/并货/零部件配套、产品退货管理、组装/配件组装、测试和修理。增值服务薄弱的原因:一方面,多于一半的物流服务商认为客户还没有做好外包准备;另一方面,客户认为中国缺少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商,再加上客户认为他们有条件自己把物流干好。在这种状况下,一个物流供应商在赢得其客户对他的服务能力有充分信心之前,可能只能局限在相对低利润的物流服务上,一直到客户愿意外包增值服务为止。因此,物流供应商对在中国物流市场运作的早期利润率要有一个现实的估计。
2.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没有一家被访谈的物流服务商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实践证明,在中国一个纯粹的、尽量少拥有资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运营模式很难实行,也无法做大。目前中国物流市场的地域集中度很高,80%的收益都来自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3.物流供应商认为阻碍其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是很难找到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员来推动业务的发展。他们还反映:复杂的行业监管环境和政府的限制,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发展。比如,为了向顾客提供一个整合全国范围的物流服务解决方案,物流服务商必须取得按省份的和运输方式的多个运营许可证。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与世界上第三方物流的迅速发展相比,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尤其是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不论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存在较大差距。当然,这同中国整个物流研究滞后于欧美日等物流发达国家有关。国际上系统地进行物流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左右,而中国的国际物流学术交流和物流理论研究开始于1979年,时间上晚了20年左右,由此也导致了我国物流中第三方物流理论与实践的滞后。在理论研究方面,尽管中国近几年来第三方物流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公开发表的第三方物流研究论文和专著陆续出现,涌现出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数量都还很少,而且主要集中在概念、性质、重要性、基本策略等方面的浅层表述,基本上还处于在翻译、消化、应用国外相关研究成果这样的水平上,大多数是介绍宣传性的表层研究,介绍多于创造。
在实践探索方面,尽管随着“物流热”的兴起,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得到长足发展,既有量的增加,又有质的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与国际比较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市场集中度低;
2.规模偏小;
3.服务范围狭窄,增值服务薄弱;
4.运营效率偏低;
5.物流信息系统滞后;
6.服务满意度偏低;
从市场需求而言,美智公司2002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调查显示,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总支出有1900亿元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力很大。
由于物流服务过程的复杂性、服务对象的多样性、服务领域的广泛性以及服务技术的高端性,使得各物流企业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市场,有适合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彼此之间既有分工协作又有相互竞争,才能共同形成理性、健康的物流市场。随着国外物流巨头的进入和国内少数大型物流企业的崛起,我国物流市场的竞争必然是日趋激烈,因此,对于绝大多数物流企业来说,明确市场定位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物流运作模式,从而获得稳定的客户群体,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第三方物流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物流协作模式,使供应链的小批量库存变得更加经济,而且还能制造出比供方和需方采用自我物流服务系统运作更快捷、更廉价、更安全和更高服务水准的物流服务。对于一般生产企业而言,库存相关成本是企业全部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订货处理成本与库存保持费用构成,而这两种成本又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传统的物流模式中,其矛盾难以调和。
企业这一微观角度来看,第三方物流对企业的作用:1、第三方物流为企业创造经营的外部环境。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转,必须有这样一个外部条件:一方面要保证按企业生产计划和生产节奏提供和运达原材料、燃料、和零部件;另一方面,需要将产品和制成品不断运离企业,这个基本的外部环境正是依靠第三方物流及相关的其他物流活动来创造和提供保证的。2、第三方物流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的支撑力量。企业的发展靠质量、产品和效益。第三方物流作为全面质量的一环,是接近用户阶段的质量保证阶段,更重要的是,根据“第三个利润源”的理论,第三方物流通过降低成本,间接增长企业利润,使企业集中致力于核心事业,物流效率化、专门技术的改善,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对市场的收集和统计分析预测,取得有关数据,了解市场动态,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在第三方物流服务有效发挥作用时,通过信息系统的信息流快速传递与信息共享,通过物流作业现代化使物流配送实现JIT,从而使 企业可以实现按订单组织生产,实现按大规模定制组织生产,从而使得企业仓库储存量大幅度降低,而即使仓库中拥有为满足生产连续性而保留的最小库存量,也是按企业订单而组织的原材料采购,从而使不按订单采购的库存量降到零,实现理论上的零库存,进而使库存处理费用与保持费用达到理论上的零。这将促使微观经济学理论发生根本变革。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及电子商务的应用,最终的结果是:企业在降低物流成本中将实现根本性的突破,并带来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变革,从而也将影响宏观经济理论发生变化。正因为如此,第三方物流蕴藏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得到了全球诸多企业的普遍关注。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而且正处于有利时机,只要采取切实措施,消除障碍,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制定好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政策,第三方物流必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第二章 第三方物流企业概述
第一节 第三方物流概述
一、第三方物流相关概念
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制物流(Contractlogistics)。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其前身一般是运输业、仓储业等从事物流活动及相关的行业。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在委托方物流需求的推动下,从简单的存储、运输等单项活动转为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其中包括物流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设计建议最优物流方案、物流全程的信息搜集、管理等。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 Logistic,简称3PL)。第三方物流企业是指为公司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的外部供应商。3PL供应商提供的物流服务一般包括运输、仓储管理、配送等。在此过程中3PL供应商即非生产方,又非销售方,而是在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物流过程中进行服务的第三方,它一般不拥有商品,而只是为客户提供仓储、配送等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主要是区别于供应方和需求方而言的,它是第三方。物流不销售具体的产品,不生产具体的产品,也不去采购具体的原材料,它是一个服务型的行业,帮企业运输、仓储、控制库存、处理库存信息。第三方物流是帮助供应方把货物从总供应地运输到需求点这样一种企业。第三方物流是一种专业化的物流组织,具有很强的经济性。随着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它的经济性会发挥的更加充分。第三方物流企业是指受各个供方企业和需方企业委托、专业承包它们各项物流业务的物流企业。
第三方物流具有明显的特征: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柔性化。首先,第三方物流是基于物流信息的商品化而开展的一类特殊的服务活动。它运用数据库技术、条码技术、借助于计算机实现物流的信息化管理,其标准化、实时化是其重要特征。其次,第三方物流通过各种先进的机电一体化及其它声、光、电技术、实现识别、分析、存取、跟踪等方面的自动化。再者,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组织特征表现为网络化的物流系统。第四,第三方物流要依赖各种决策技术和优化技术、实现物流配送及其管理活动的最优化,从而实现物流智能化管理。此外,第三方物流必须依靠其特有的网络体系和支撑技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批量、多品种”物流配送,要具有适应大规模定制生产者定制营销的能力。
第三方物流作用:第一,提高服务水平。3PL不只是单一地完成实际的物流业务,还包括设计、建议如何以最低的费用最有效地运输、保管货物等客户所需的物流整体系统。第二,第三方物流系统提供一种集成运输模式,它使供应链的小批量库存补给变得更为经济。第三,通过3PL可以大大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减少车流量,减少库存,从而减少运输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影响因素
传统物流转化为符合现代物流要求的第三方物流存在着以下障碍:
1.观念的影响。中小工业企业一般实行单一的生产管理,企业经营范围封闭,缺乏进入市场和社会的一体化模式,习惯于传统的企业储运方式,重生产、轻储运,难以形成现代物流管理思想,对第三方物流存在认识上观念上的障碍,是影响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根本因素。
2.结构的影响。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总规模不小,但组织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重复投入,在相当多行业形成产品供大于求、结构性过剩,普遍存在产业关联度较低,缺乏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是影响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
3.技术的因素。虽然信息产业给中小企业注入了大量高新技术,但资源与技术构成不合理,普遍存在设施设备老化,物流技术水平低,难以适应现代化专业物流发展的需要,是影响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
4.管理的因素。大多数中小工业企业在较大程度上缺乏较为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缺乏管理组织能力在生产管理上处于混乱状态,在组织经营上处于无序状态。产前没有市场调研,没有严格的成本核算;产中没有生产控制,没有营销策略;产后没有售后服务,是制约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基础因素。
5.人才的因素。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员工素质低,知识构成不合理,人才匮乏,缺乏创新能力的情况,是制约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核心因素。
同时,许多工商企业对选择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存在着很多顾虑。
1.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力的怀疑
由于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很短,而且不同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擅长的业务领域以及经营地域也千差万别,这使得客户企业在考虑将其物流业务外包时,很难选定一家合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企业为第三方物流的“魅力”所动时,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否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表示怀疑。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争取客户时,需花费巨大的精力向企业说明自己的资质能力,并且需要提供足以让企业信服的材料来证明可以为企业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
2.对运营情报外泄的疑虑
客户企业为了保持正常的运营,对于某些特殊运营环节不得不采取保密的手段,特别是对销售网络等运营要素保持一定的隐秘性。但是引入第三方物流来经营其内部物流,则其基本的运营情报都不可避免地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公开。
3.业务流程失控之忧
当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客户企业物流方面占有了更多 业务后,一个更大的难题是客户企业的某些控制权失控。企业的物流顺畅关系到整个运营的核心。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物流虽然不是核心业务,但完全将物流业务外包则意味着企业对物流业务的控制权在削弱,而这将导致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了与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随着第三方物流介入程度的深入,这种能力越强,对企业构成的潜在威胁愈大。因此,客户企业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介入都抱有较高的警惕性。企业对于第三方物流介入和介入程度的优虑,是限制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建立客户关系以及进行深入合作的瓶颈。
4.承担巨大风险之虑
诸多生产与流通企业本身有较大物流能力,实施第三方物流意味着裁员和资产出售,企业管理结构将会发生巨大变化。对企业中从事物流调拨、配送的大批人员不仅消化压力大,而且更大的风险在于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将面临重大调整这种风险使得掌舵者亦不敢轻举妄动。
第二节 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的主要模式
第三方物流服务是指专业物流企业根据客户的要求,将货物安全、高效、完整、及时地从提供者手中运送到需求者手中,服务内容包括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基础,也包括信息系统管理、物流系统方案设计等增值;服务对象可能是工业企业、商贸企业或者是社会公众;服务范围可以局限在某个区域,也可以拓展到全国甚至是全球;还有服务手段、服务产品的选择等等,足见物流服务的复杂性。正因如此,对于任何一家物流企业来说,要想在物流市场长期生存,首要的就是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也就是明确服务定位,然后再据此逐渐建立相应的运作体系,这套体系的内容就是运作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行的几种主要运作模式
一、“非资产型”的第三方物流模式
一方面,从我国目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状况看,由于部分投资者缺乏足够的资金用于全新的基于资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构建,迫使他们必须采用“非资产型”的第三方物流形式;另一方面,我国传统的运输部门、企业和商储公司作为物流行业的主力占据着我国物流的主要社会资源,他们有优越的仓库、站场设施,有自己的运输搬运设施、铁路专用线和自己的客户网,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些物流资源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因此从实际情况入手,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建立“非资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既有物流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避免了组织机构的臃肿庞大。
(一)非资产型第三方物流主要优点
非资产基础型第三方物流的最大优势是由于不拥有庞大的资产,可以通过有效的运用虚拟库存等手段,获得较低的成本。该类企业通常管理能力较强,并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能力,在不重复建设的基础上,利用现存条件,通过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现成技术,将逻辑上互相关联的部分连接在一起,有利于物流业务的整合和重组。由于拥有比较优秀的社会资源组织能力,管理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往往可以成为供应链上主导物流企业。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既有纵向连接,又有横向整合,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节省物流费用,减少库存,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本周转。
(二)非资产型第三方物流主要缺点
资信度比资产型低,对货主企业吸引力一般。需要很好的信息技术支撑。基本上只有在买方市场环境下才能存在。放弃了保证顾客服务质量和维护与顾客的长期关系,放弃了对物流职能的直接控制,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顾客对公司的信任度不够因为其没有自身的设备。
(三)非资产性第三方物流企业模式适用范围
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也是物流专业化发展的产物,应该说其适用范围是广泛的,适合于大多的工商企业,尤其是新兴的电子商务企业。采用这种方式需要有一个成熟的底层物流市场同时企业自身也要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做支撑。企业要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和供应链的信息集成,要有自身强大的信息服务网。尤其适合那些由自营向外包发展的企业客户。
二、基础物流服务运作模式
目前我国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层次还比较低,主要仍集中在对基本常规项目的需求上。生产企业外包的服务第一是干线运输,第二是市内配送,第三是储存保管。商业企业需求的服务第一是市内配送,第二是储存保管,其次是干线运输。这表明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对物流服务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企业对增值性高、综合的物流服务如库存管理、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等的需求还很少。因此,我国的物流企业在推进第三方物流服务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现实需求,从基本的服务功能入手,从简单的服务开始,在不断巩固自身提供常规服务的能力的前提下扩展延伸服务。一开始就定位在高级形态的第三方物流运作上并不现实。
不应一味追求时髦的理念与模式,舍本逐末,放弃对常规服务质量的重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应该从区域客户的需求出发,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首先从提供基础物流服务开始,展示他们有能力把这些服务做得最好,随后才开始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从而逐步实现物流环节的系统化和标准化,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一)基础物流服务模式主要优点
有利于实行规模经济,提升企业竞争力。有利于企业掌握对顾客的控制权,较可靠,企业可以直接支配大部分的物流资产,控制物流职能,保证供货的准确和及时,保证顾客服务的质量,维护好企业和顾客间的长期关系。虽然需要较大的投入,但拥有自己的网络与设备有利于更好地控制物流服务过程,使物流服务质量更有保证。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完成企业的物流职能很多灵活性,如可以提供各类物流增值服务,满足工商企业在诸如地理分布或服务等多方面的灵活性要求。企业自营物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物流设备,建设仓库和信息网络等专业物流设施。这些资源对于缺乏资金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是个沉重的负担。使用第三方物流公司不仅可以减少设施的投资,还能够免去仓库和车队方面的资金占用,加速资金的周转。
(二)基础物流服务模式主要缺点
遇到需要高端物流服务的时候不能很好的完成。当物流服务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时,将会失去客户信任。客户与物流企业的关系管理失衡。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关系是比较松散的,这就使得企业对其 所外包出去的物流职能缺乏可靠、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和难以协调。使用第三方物流意味着企业放弃了对物流职能的直接控制,放弃了保证顾客服务质量和维护与顾客的长期关系,放弃了物流专业技术的开发,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三)基础物流服务模式适用范围
适合商家、用户比较集中的小地域。选取一合适地点建立综合物流中心,在各用户集中区建立若干小配送点或营业部,采取统一集货,逐层配送的方式。尤其适合那些资金缺乏的中小型企业。
三、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的有机整合模式
电子商务作为21世纪主要商业运作模式,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又为电子商务的实现提供了现实保障,与电子商务整合,将成为第三方物流主要运作模式之一。
从实际运作状况来看,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的整合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其一是第三方物流作为电子商务组成要素,承担物流作业,完成B to B或B to C中的物流环节;其二是第三方物流通过建设自己的电子商务,为商家与客户之间提供交换信息、进行交易、全程追踪的信息平台,从而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紧密配合。
在我国,表现较为突出的莫过于宝供物流企业集团。宝供早在1997年就开始建立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全国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又陆续完成了运输业务报表自动生成系统、与重点客户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运作成本、经营核算、结算信息系统,实现了“客户电子订单一体化运作”的电子商务初步目标,极大地简化了商务流程,提高了业务运作效率。可以说,在电子商务时代,实现业务电子化和网络化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的有机整合模式主要优点
电子商务的发展为物流业带来新的机遇。电子商务为物流开拓发展带来新的空间。利用网络技术来完善网络企业的信息系统,实现建立internet的商品物流跟踪、信息处理、提供更完善的网络配送系统。极大地简化了商务流程,提高了业务运作效率。委托来源多、服务的范围广、服务可靠,批量小。系统中加入了信息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各单项实体以信息为指导制定运营计划,在联盟内部优化资源。物流企业对客户的服务需求在第一时间获得,双方可以在最大限度范围内展开合作,实现双赢。电子商务将改变第三方物流的竞争状态,使物流更加高效化、合理化、系统化。
(二)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的有机整合模式主要缺点
企业既是物流企业,又是电子商务企业,两方面表现都平平,都缺乏竞争力。企业有可能陷入多元化陷阱,缺乏有竞争力的主营业务,也可能由于二者利益相关,物流外包效率低下。 二者的结合较为复杂,操作难以到位。有些信息管理方式落后,客户难以实时查询服务情况,工作效率低,比如邮政。我国的物流设施基础比较落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基础设施不完善。大家的传统物流观念落后,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导致这样的模式物流发展并不是十分顺利。
(三)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的有机整合模式适用范围
网络的发展必将导致电子商务物流的迅速发展壮大。企业销售范围扩大,企业和商业销售方式及最终消费者购买方式的转变,使得送货上门等业务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服务业务。企业能完整提供物流机能服务,以及运输配送、仓储保管、分装包装、流通加工、等以收取报偿的行业。企业能够明确自己的优势所在,突出核心业务。目前我国的C to C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在几个大的C toC平台如淘宝、e-Bay、拍拍网等聚集了大量的交易者,这也是市场。
四、综合物流模式
中国目前物流企业在数量上,供给数量大于实际能力;在质量上有所欠缺,满足不了需求的质量;物流网络资源丰富,但利用和管理水平低,缺乏有效的物流管理者。
国际著名的专门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如美国的联邦速递、日本的佐川急便,国内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中国储运公司、中外运公司、EMS等,这些公司都已经在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综合物流运作模式的探索实践。
发展综合物流业务具体是指:不进行大的固定资产投资,低成本经营,将部分或全部物流作业委托他人处理,注重自己的销售队伍与管理网络,实行特许,将协作单位纳入自己的经营轨道,公司经营的核心能力就是综合物流业务的销售、采购、协调管理和组织的设计与经营,并且注重业务流程的创新和组织机构的创新,使公司经营不断产生新的增长点。
简单地说,综合物流企业实际上就是有效的物流管理者。采用这种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具有很强的实力,陆空俱全,同时拥有发达的网络体系,这样的企业在向物流转型时能做到综合物流,从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一)综合物流模式主要优点
避免对场地、设施等固定资产的重复投资,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企业之间有共享的利益是企业间物流联盟形成的基础。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实现物流效益的最大化。有助于企业学习对方成熟的物流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打造自身品牌。同时物流联盟可以帮助企业获得重要的市场情报,为企业带来新的客户、市场,使营销领域扩大,提高市场占有率。有利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扩大市场份额。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提升企业竞争力,生产要素只有在一定的经济实体中集中到相当的程度后,才能获得较好的规模效益。企业可以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综合物流模式主要缺点
对物流控制能力降低。由于其它企业介入了本企业的采购、生产、分销、售后服务等环节,因此,企业对自身物流控制能力必须降低,如双方协调出现问题,还可能引起物流失控现象。由于其它企业物流服务的介入,直接面对企业的客户,容易掌握客户信息,可以存在削弱委托企业同客户的关系。由于企业物资的不同,对物流的要求也不同,因而出现比较复杂的物流管理增加了企业的管理难度。成本和费用会相对较高,对于缺乏资金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是个沉重的负担。
(三)综合物流模式适用范围
采用这种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具有很强的实力,同时拥有发达的网络体系,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大量的固定资产,业务范围集中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主要城市建立连锁公司,负责对该城市和四周地区的物流 业务,地区间各连锁店实行协作。适合于拥有覆盖面很广的、分销、连锁店,而企业业务又集中在其覆盖范围内的。
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涉及生产商、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第三方物流公司及其控制中心、库区、运输车队等。其中,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控制中心是业务运作的核心,其库区是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物流配送据点,可以采取外包或利用生产商原有仓库;其运输车队是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运输力量,同样可以利用外包。第三方物流运作流程图见图。流程图中的“用户”是指生产商的客户,可以是代销商、分销商或最终消费者。
注: 信息流 物流 资金流
图2-1第三方物流运作图
第三方物流公司根据生产商的要求向供应商订货,运输车队按照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指令将供应商的货品(原材料或零配件)直接运送到生产商的装配线上,或存入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就近库区;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帮助生产商改善生产物流,也可以提供初加工的增值服务;生产商的产成品在离开生产线后,可以直接放入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就近库区,而如果生产商想把在某一库区的产品运送到另一个地方的商处,它只要向物流控制中心下达发货指令,指明产品的流向和发货时间,其余的事情就可以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处理;第三方物流公司还会对过程进行控制,即第三方物流公司对客户各种指令的可行度进行分析,如果指令错误,反馈给客户,直至正确,对指令确认后,控制中心发出指令,库区即可实时查询到指令,进行相应的进出库操作,并利用运输车队去进行相应的作业,同时反馈进出、库的信息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确认后,客户即可在库存变化报表内查询到指令是否完成。
第三方物流可帮助企业减少分销成本,改善服务,发挥杠杆的作用。在第三方物流运作中,最大的附加值是基于集成物流功能、信息和知识的增值,而不是靠提供最低价格的一般性的无差异的服务。第三方物流运作的要点就在于为客户企业提供各种增值服务。
第三节 我国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目前,在中国的物流市场,发展中小型第三方物流有着广阔的前景,这种市场前景主要来源于第三方物流企业以较低的成本为工商企业所提供的物流专业服务以及增值服务,这对生产企业和商贸企业而言,都将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从整体上看,我国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不高,物流服务还只停留在某一个层面或某一个环节上,没有实现从原材料供给到商品销售整个供应链的全程服务,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服务;整体水平还不高,真正实力超群、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为数不多。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没有一家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
从提供的服务范围和功能来看,我国的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功能单一,增值服务功能薄弱,有待完善、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85%的收益来自基本物流业务,如运输管理(占20%)和仓储管理(占32%)加工、配送、定制服务等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的收益只占小部分。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也说明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单纯仓储和干线运输。其中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中,单纯仓储量占21%、干线运输36%、市内配送28%、包装40%;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中,单纯仓储量占37%,干线运输21%、市内配送43%、包装14%。而且,生产企业使用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数量通常有2-10家,商业企业使用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数量一般在10家以上,可见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外包物流主要以“分包”为主,即将不同功能的业务分别委托给不同的企业,这从物流供给的角度看,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为用户提供一揽子服务的比重不大。
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客户中,有超过30%的客户对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满意,不满意最多的是物流供应商的信息技术系统很差,信息反馈有限;互相之间沟通不顺畅,供方不了解需方的情况变化;缺乏标准化的运作程序,导致各地区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等。
总体说来,我国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机会,也面临着压力,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如表2-2所示):
表2-2 我国第三方物流SWOT分析的策略矩阵
外部
内部 O(机会)
1 加入WTO,3PL需求快速增长
2 假日经济和市场经济为3PL创新的市场机会
3 电子商务为3PL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 T(威胁)
1 市场需求不足,仓库利用率不高
2 物流渠道不畅顺
3 国内外物流企业的竞争
S(优势)
1 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2 节约费用,减少资本积压
3 有利于减少库存 SO战略
1 抓住发展机会,加快3PL建设
2政府加快规划,政策引导 ST战略
1 细分市场,理清优势
2 市场开发战略,重点发展沿海物流
W(劣势)
1 企业规模小,服务成本高
2 服务功能单一,缺乏增值服务
3 物流设施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 WO战略
1 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
2 加强科学管理提高运作效率
3强化增值服务,提供多功能 WT战略
1整合物流资源,加强规模经济,增强竞争优势
2优质服务策略
3价格策略
一、市场机会
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提出个性化服务的需求。相应的,第三方物流的服务空间也会得到很大拓展。
2.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等诸多大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多的企业必须将有限的经历集中在自己的核心业务发展上达到发张壮大企业的目的。这样,将企业物流外包,依托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专业优势来降低成本,创造额外的客户价值将成为众多企业的必然选择。
3.中国加入WTO后,包括物流在内的服务行业将逐步开放。这一方面会引入更多来自国外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同时也会带来建设现代物流所需的大量资金、先进的物流技术和更加合理的运营管理方法,使国内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在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一个更高的起点腾飞。
4.根据专家的多方面预测,美国在未来3-5年内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将以20%-35%的速度增长。我国目前国民经济增长明显高于美国,而物流效率又偏低,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明显高于美国(我国16.7%,美国10%)。因此中国在未来的几年内,预测第三方物流市场将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
二、威胁
1.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融入企业供应链管理之中,供应链中各环节的物流企业之 间的信息公开和共享,使其它环节前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增大,如果物流企业不能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则很快成为市场的弃儿。
2.入世之后,中国服务业的逐步开放,势必导致大量的国际跨国物流企业的入侵。中国巨大的物流市场已使众多国外公司虎视耽耽,部分企业开始跑马圈地。
3.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和Internet的普及应用,使第三方物流行业的进入门槛明显降低。原来物流企业信息化必须通过EDI系统的应用,其高昂的建设和维护成本成为该行业的一大进入壁垒,现在信息技术更发达、更廉价,使更多的企业可以相对容易地进入物流服务领域。另外运输、仓储等部门的市场化运作,部分经济规则的进一步缓和,都使得潜在竞争企业的进入更加容易。
4.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的经济复苏比较缓慢,导致更行业尤其物流发展缓慢。
三、优势
1.一些由原来的运输、仓储企业转变而来的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这些企业都在一定领域或行业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及实战经验、人际关系、客户渠道和物流网络等,而且有相当数量的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做的相当出色,并且拥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而且已经具备较强的运输和仓储实力。
2.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虽然规模小、资金少、人才不多,但是其经营灵活、专精和成本更低、服务更好,而且敢于创新。相比较而言,一些新兴的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起点高、技术新、经营更加灵活等优势,甩开历史的包袱和约束,轻装上阵,这些年轻的企业可以跑得更快。
3.许多省市已将物流尤其是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列入新一轮的城市发展规划,并争相投入巨资加快物流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运用先进的技术武装建设中的现代物流中心,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铺路搭桥。
4 .通过第三方物流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能更有效地使社会资源得以有效配置。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系统调配,有利于城市交通状况的改善。可以发挥专业化分工与规模经营优势,降低物流企业的经营成本。
四、劣势
1.降低了客户企业对物流的控制能力;客户企业的公司战略信息有外泄的危险;第三方物流企业可 能没办法提供某些满足客户企业个性化需要的物流服务。
2.现有的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模式效率低下。现代物流企业必须有一个高效、灵活的调控中心对整个物流业务进行控制和协调,因此企业的组织、框架、体制等形式都要与一个指挥中心,一个利润中心的原则相匹配。我国的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造成了业务管理分散和物流效率的低下。
3.仓储或货运能力不足。目前国内的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么偏重于仓储,运输能力不足;要么是运输车辆很多而仓库很少,两方面力量都很强的几乎没有。优秀的现代物流企业要完成的不仅仅是运输或仓储的单独功能,而是要将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成为该行业中的领头羊。
4.网络覆盖不完善。虽然国内几家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已初步拥有全国性的仓储网络或货运网络,但网络的覆盖范围仍然存在较大真空地带。而货主企业在选择物流合作伙伴时,对网络覆盖面和网点密度往往是非常重视的。
5.建设资金医乏。要建成真正强大的现代物流服务企业,需要在仓储设施、运输设备、信息系统、营运网络等方面投入巨额的资金,这正是国内许多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的最现实的困难,也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缓慢,整体水平较为落后的重要原因。
第三章 A冷冻有限公司案例研究
第一节 A冷冻有限公司介绍
A冷冻公司成立于2003年7月16口,是由某公司下属的冷冻厂分离、改制而来。在公司的成立之初,公司生产的产品由物流商或外包的物流供应商负责配送。从2003年8月起,公司6个月的时间完成了3万吨产品的产出;从2005年1月起,公司用11个月的时间完成了12万吨产品的扩大建设。2006年1月,公司开始自己运输并发展第三方冷冻物流。公司的主要物流基地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拥有一个800平方米的冷库,货柜车21辆,设施齐全,交通便捷,距某港15公里;资产总额约为400万元人民币,年销售额为800万元人民币;拥有一定数量的管理人才和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长期从事冷冻冷藏货物的运输和仓储,积累了近十五年的冷藏货物物流的管理经验。
冷冻有限公司大规模的吞吐能力也是其它小型冷库所无法比拟的,同时还具备冻品分选、运输以及资源整合能力,长期以来和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及时快速解决突发事件。该物流公司国内货代路线已经开通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形成了以该地区为中心,辐射全国范围的公路运输网络,并在全国各处设立了办事处和分公司。此外,还和全国各大物流公司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为客户提供各种运输方式。
在中国大陆,低温物流所体现出来的商机已经逐渐被大量的外商及大型物流企业所看到,他们都正在准备投资进入这一市场,这些企业有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实力,是潜在的威胁。同时私有企业虽未形成足够的优势,但其积极性更高,灵活性更强,在市场给公司提供机会的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机会,使他们能迅速崛起。不过该冷冻有限公司在以往经营过程中,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将有利于其企业制度和经营管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为其合理整合现有物流资源,重新调整企业结构,充分发挥储运传统产业的潜力,合理调整资本流向,为其自身获取新的业务拓展空间,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良好的机遇。公司自己也有完善的配送流程(如图3-1所示),能够完成客户的需求。
图3-1配送流程图
第二节 公司运营现状分析
冷藏食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对食品的冷藏和冷冻技术要求很高。在整个视频冷藏链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专业的冷藏冷冻设备和专业的运输设备。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展,产品系列逐渐增多,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在给公司带来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经营现状
冷藏食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对食品的冷藏和冷冻技术要求很高。在整个视频冷藏链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专业的冷藏冷冻设备和专业的运输设备。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展,产品系列逐渐增多,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在给公司带来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 挑战。
首先,从物流设备及设施来看,公司拥有自己的大型冷藏库和小型运输工具。原来的拥有的配送车队已经不堪负荷;从物流设备实施的技术含量来看,公司短途的运输采用泡沫打包发货,缺少冷藏运输设备;从顾客的服务水平来看,现今的消费者对产品的保鲜质量十分关注,这要求公司缩短产品的交付时间。
其次,公司在开拓省外市场的时候也遇到了麻烦。产品市场的销量大,运输成本过高,而公司采用自己的车队由于没有回头货,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公司如果采用火车运输的话,由于这些产品的保鲜期短,时效性强,由于火车运输速度较慢,这将会影响了公司的产品质量。而且,运输过程中,产品暴露在室外,周围的环境的变化,温度的起伏不定,将会使得产品变质发腐。
另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不仅要实现向各超市、百货店、零售店配送,还要承诺将商品送到各个小摊小店。由于公司的市内销售网点多,分布散,对配送能力要求很高,要实现这一承诺,就必须配备大量的专业配送员工。现阶段的配送人员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继续招聘配送员又会增加公司的人力成本。而且,为了提供作业质量,还需要对这些新聘的配送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这些都是摆在公司面前棘手的问题。
二、运作模式现状
1.物流运作混乱
由于公司用于比较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其运作模式整体上属于基础物流服务运作模式,主要为客户提供各种第三方物流操作上的服务,但作为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其技术水平较低,公司的小流程形成主要是员工的经验操作,正因为如此,对同样的业务操作流程就变得因人而异,如有的专线仓管员是在接货时边点数边让人卸货,有的专线的仓管员则是让人卸完货再点数。对于流程是否合理企业不是很重视。领导的疏忽观念使流程成了企业管理的死角,员工的经验操作使企业的流程五花八门,因为乏人关注而一直认为是合理的,既没有系统考虑流程的合理性,更没有考虑节点之间的接洽是否合理。
在企业的市场定位问题上,公司总希望在现有储运资产的基础上发展物流服务,但这是相当困难的,原因在于现有的服务资源是非市场化配置的,而物流服务的需求是高度市场化甚至是个性化的,公司在创业之时,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2.客户管理无差异,导致重要客户流失严重
因为各种各样的客户比较多,所以客户的服务要求也千差万别,但是公司以满足客户要求为重要的一点,各个部门有时经常会手忙脚乱,甚至互相催促,公司运作混乱。比如收到订单后的答复时间、对客户询问的处理、准时交货率、发货延误率、紧急订货的处理能力、订货情况信息反馈、订货跟踪能力、延期交货比例都不能很好的完成因为其能力的有限。对于许多处于转型之中的公司来说,对服务过程的监测可能才刚刚起步,还在使用人工的方法,触不到全方位的监测。
设计的物流信息系统对所有的客户都是一样的,仓储及配送中心的选址由于考虑的是全局利益,就不够专一化。所以当前公司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硬件设施的开发与应用,也在于缺乏开放的物流服务想象力即服务意识缺位,主要表现在服务的被动性、波动性、短期性以及缺乏长期战略这样几个方面。如何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培养企业开放的物流服务想象力,确立主动的服务意识,正是公司寻求长期发展应当解决的问题。公司以前经常对市场不加区分地作出一般性承诺,如“客户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实际就是客户服务无标准,而有时又不能满足客户的标准就导致失去客户信任。对于一个服务行业的企业,客户的满意度至关重要,中小物流企业在创业之时,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这个时候,选择合适的服务领域就至关重要。
经过分析,发掘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留住一个老客户成本的5-8倍。而公司所面临的挑战的竞争者众多。正在从事低温物流的企业无非有这样三类:1)大型综合性物流企业,如中远、中铁等,实力雄厚,但市场经营不专,低温物流所占比例小,未涉足某市场;2)同行业的冷冻厂,且规模不大;3)私营小冷库、超市的冷库,价格低廉,数量多,但条件不优,容量小。他们给公司带来很大的竞争力,所以威胁很大。而台湾、日本的低温物流企业已经看准中国沿海地区低温物流市场,如台湾的大荣物流,曾多次到中国沿海地区调查。所以物流行业日趋激烈竞争迫使企业需要一套有效的方法来提高顾客满意度,最大可能地获取新顾客、留住老顾客,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物流企业的服务质,为企业的发展赢得竞争优势。
大致把公司的客服分为3部分(如表3-1所示),其中关键客户给公司带来的利润是最大的比如亚康食品有限公司业务量比达到24.5%,将近四分之一,但是公司对待他的服务态度和水平并没有特殊照顾。因为货多管理混乱,有时甚至是会出现晚点、少货等,导致该公司满意程度大幅度降低到70%,好几次货物都交给了别的物流公司运输。一般客户占比例小,带来的利润也少,比如上海渔业,业务量不大,也许是因为货物较少,所以公司也能很好的处理好,经调查满意度达到95%,但是其给公司带来的利润少之又少,有时甚至是亏损的。
表3-1公司顾客比重表
客户分类 客户名 业务量 构成比% 累计比例
亚康食品有限公司 5345360 24.5
玛丽食品有限公司 2683600 12.3
益茂有限公司 1756890 8.05
富士康水果批发公司 1542670 7.07
腾速冷藏食品有限公司 1426780 6.54 77.08
关键客户 长城食品有限公司 1400560 6.43
北京华宇集团 1326780 6.12
立马贸易有限公司 1334560 6.08
上海恒华冷藏有限公司 1221794 5.6
旺旺超市 938163 4.3
重要客户 中兴国际食品贸易公司 700235 3.21
亚麻渔业 608163 2.79 20.54
华泰集团 400250 1.83
中信冷冻 312780 1.43
科迪医药 300560 1.38
上海渔业 283630 1.3
济南药业 174542 0.8
一般客户 爱家医药 31382 0.14 2.38
九州通医药 15542 0.07
华泰集团 13624 0.06
合计 21817755 100 100
第三节 公司运作模式优化
一、问题分析
由公司现状分析,公司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效率低:客户必须通过传真或电话进行下单,这样会大大降低公司的运作效率。因为零部件库的管理不太先进,库存资金占用比较大,甚至有些呆滞。对于经济上的考核方法则比较单一,力度相对不够,监管机制差, 面对的社会运力资源繁多且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其他诸多方面的因素,造成对运力资源的管理和考核环节相对薄弱,工作效率低下,形成高额灰色成本,这部分成本最终划转到整车价格上,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减弱。
2.运输浪费:由于冷冻制造企业在物流运输方面没有网络优势,无法实现双向流动,对于汽车空返的现象没有有效的控制手段。造成车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
3.货损、送货延迟多:公司大部分冷冻制造企业对运送商品车的运力没有要求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使得商品车的运输过程的跟踪和调度基本上还是靠手机来完成的。商品车的运送进度完全是依靠运输司机使用手机报告来完成的,因此,商品车丢失的现象是屡见不鲜。同时,调度对于运输司机路途上出现的突发事件更是难以应付,由此出现的货损、送货延迟等现象没有更好的办法加以改善。
4.设备陈旧:冷库建于1986年,尽管现在制冷设备完好,但内部结构设计已显过时,冷库的电梯过于陈旧,已经不能达到当初的设计承载能力,需要投资改造。由于长期以来的国有企业管理方式也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削弱了企业的战略执行能力和营销能力。
5.顾客流失:公司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正确的顾客,导致重要客户的流失,一般客户带来的少利润甚至是亏损。
二、改进策略
老的模式使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在外部竞争较小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客户满意度,保住原有市场份额,扩大市场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方便客户和公司交流。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它的宗旨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用户满意为目标,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现代物流服务,要把自己融入供应链中,成为战略伙伴的一员。由于不同的客户,其产品特征、采购策略、生产计划、市场策略和客户服务水平、发展阶段等都不同,物流体系呈现出很强的个性化特征。从服务内容到服务方式,从实物物流到信息传递等,都各不相同。第三方物流企业一般应在体系策划的基础上,为客户定制个性化的物流服务方案。
公司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确定了企业的经营发展范围,就是专业化的低温冷藏链物流的仓储和运输业务。充分发挥自己在冷链物流上的优势,进入第三方物流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研究和分析市场,发现利用一对一营销模式可以不断提高自己赢得客户,占领市场,增加利润。
一对一服务的核心是以顾客份额为中心,通过与每个客户的互动对话,与客户逐一建立持久、长远的双赢关系,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也就是说,一对一营销主要是指对客户细分以后,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公司进行以下四个步骤来实现对客户的一对一服务。
1.企业客户识别
物流市场中的客户是不同的,准备实施一对一营销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首先要认清这个基本事实,并且知道如何应对这样的前提。区分最佳,并给予奖励和最好的服务;相对的,你也要找出最差的客户,把他们扔掉。
首先,公司收集和整理客户信息资料,主要包括以下问题:(1)资料内容客户名称、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电话号码、付款条款、付款信用记录、承运方式、交货地等。(2)向海关、商检、贸促会等行业主管机构和咨询机构购买、互联网查询等。
其次,把3PL企业的客户按照一年内他们在3PL企业上支出经费的多少的顺序来排列(如图3-2所示)。公司收集完客户的有关数据,并把他们按照销售额从多到少排列后,把他们平均分成5组—即5个区间,每个区间包含相同数目的客户,或者说是客户总数的20%。区间和销售贡献之间有着很强的线形关系,它是传统的80/20法则的延伸。最高区间Q1包含了创造最高营业额的客户。很明显,他们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最重要的顾客群.其次的是Q2,包含了第二高营业额的客户,依次类推到Q5。
营业额
+
(-) Q1 Q2 Q3 Q4 Q5
图3-2销售区间分类
图中箭头表示利润,Q1的利润远远大于其他的客户,而Q5很有可能会使你赔钱。
第三方物流企业针对营销浪费所应采取的应对策略。浪费的营销费用被移到Q1和Q2 。现在,营销费用将用于最佳客户,将吸引、保留并使营业额最大化,而不是被扔在最差客户那儿。五区间营销没有提高营销预算,但它却把相同的钱重新分配,以获得最大利润。利用自己有限资源来完成最大化的利润。
2.企业客户差别化
因为公司的资源有限,所以在“一对一营销”模式中,A企业进行客厂差别化的应遵循的基本策是:全力地捕获和保留Q1和Q2;争取Q3客户;忽视Q4客户;阻碍Q5客户。这也并不是说Q4,Q5客户不重要了,完全不需要理会,因为他们很有可能是潜在的客户,对待他们的服务态度还是要一样的。
对待Q1:免费让他们使用升级的服务;给他们一个私人的、独有的识别代码,使他们的服务速度加快以节省时间,提供门到门服务。实施EDI,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让“一对一”团队在“私人隐蔽处”,为其提供星级服务。关注并改进与客户的每个接触点。
对待Q2:不要过分区别和对待Q1和Q2的计划,将两者共同视作企业的最有价值客户仁,引导其向Q2或Q1转变。
对待Q3:通过提供独特、有价值的服务成为客户的候选品牌,引导其向Q2或Q1转变。向其提供鼓励性的计划,但避免过多依赖促销手段吸引顾客,尽量向其展示服务的潜在价值。
对待Q4:该类客户自动上门时可以接受,可是不必分配时间或精力去拉找他们。
对待Q5: 以财务理由明确拒绝客户的委托。将该类客户推给竞争者。
也许大家会说这样的区别对待可能会得罪一些客户,但是如果像垃圾桶一样什么活都接,什么活都干的话,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的。当今世界就是这样优胜劣汰,生存才是王道。
客户服务中应该注意的原则:1 不熟不做原则;2集中一点服务原则; 3 重点客户 重点服务原则;4 服务品种创新原则;5 服务技术创新原则。
3.公司一一客户双向沟通
效益是根本,“一对一营销”也不例外。提高双向沟通的成本收益和沟通效率仍是一对一营销发挥现实意义的关键一步。双方通过多次沟通,公司获知客户的真正需求,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提供了所需的信息。
4.公司行为定制
Q1区间内的公司之所以能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带来较大的利润,它的服务要求比较多而且比较严格:(1)要有足够的硬件设备如冷藏运输车、足够大的冷 藏库及其它配套设备等;(2)提供24小时的全天候查询服务;(3)服务速度要快要准确;(4)服务的安全系数高,对冷藏运输的全过程负全责;(5)信息反馈要快。最主要的一条是要有能力进行装运整合。随着市场经济规模的扩大,生产和消费之间不仅距离越来越远,而且流通渠道也越来越复杂,特别是营销服务的广泛开展,同时顾客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更使企业需要多频度、小批量的将产品送至消费者手中,对单个企业来说,就会造成成本的增加,效率的降低。Q1区间的公司就要采取装运整合,共同运输的方式,它们分别将运往各个地点的货物或商品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将按客户的要求进行商品的分类,然后将运往同一地点的货物集中在一起,整合成单一的一票装运。
公司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了整改,首先对自己公司的硬件进行投资改造使得公司符合客户的要求;其次对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客户分享系统里的业务数据。经过身份验证的安全系统后,进入客户查询程序,能获得客户所需要的货物运输和仓储信息。客户还可以采用加密的电子邮件,将下单信息发到A公司,经过确认后,自动进入A公司的物流信息系统数据中,从而省略;第三、完善业务操作规范、实施程序化管理;第四、提供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随时有专人、专车负责提货和操作;第五、提供门到门、库到库的延伸服务;第六、对客户实行全程负责制。
还有改进合理利用工具不仅可以减少货损、货失、货错现象,而且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企业的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小投入大产出的效果。托盘。对于数量比较多的同种类的箱装货或袋装货,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托盘。据调查统计,一般托运人的货需要搬运5-6次才能到达收货人手中,假定60箱的货物刚好是一托盘,如果采用托盘搬运,用铲车铲5-6次即能完成任务,而用人工一箱箱搬运,则需要300-360人次。卸货滑梯,打造一些专用的卸货滑梯(货梯最好能伸缩、调节),可以借助货物本身的重力减少搬运工的劳动强度,同时还可以减少抛货、扔货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搬运的效率。
仓库账务实行台账制,清晰显示货物的进出存情况;搬运工的安排实行通用制;改进考核方式:对驾驶人员的考核实行吨公里制,并辅以公里油耗;对搬运工的考核辅以一定的货损制。对管理类员工薪酬实行阶梯式,采取级别骨干制。加强对不同工种员工的培训等等。添加网上揽货、网上实时信息传递、网上沟通等功能,将企业内部网与其供应商和客户对接,充分实现时间的经济价值、减少差错率、提供便利性、提升客户的满意率、加快企业对市场的敏感性和响应能力。
结论
第三方物流的能使客户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提高企业竞争力;能帮助货主企业提高物流效率和水平,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能为客户企业提供个性化、系列化服务;同时,整合全社会的物流资源,构筑起企业间、行业间的现代物流系统网络,是进而实现社会物流合理化的重要途径。
本文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第三方物流四种不同的运作模式,分析了他们的优点,缺点和适用范围。再以A冷冻有限公司为研究背景,分析公司属于物流运作模式的类型以及存在问题,构建了一对一服务运作模式来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解决了公司在有利的外部环境下能够提高客户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陈文若,第三方物流[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2月
[2] 宋杨.第三方物流模式与运作[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5
[3] 刘梅生,刘水根 第三方物流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新途径[J].商业研究.2003(3)
[4] 陈荣,吴金南.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的对策[J] 12.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年第9期
[5] 肖文锋,薛美红 第三方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25.价值工.2005. 9
[6] 杨鹏.企业供应链管理和第三方物流外包服务[J] 34.信息与电脑.2000.7-8
[7] 邵震;计晓平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策略.[J] 22. 工业技术经济.2006.4
[8] 孙永波; 陈柳钦 中小企业在第三方物流中的行业和组织形式选择.[J] 26.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9] 骆温平著,第三方物流:理论、操作与案例[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
[10] 马士华著,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1] 吴清一著,物流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6
[12] 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戴维J.克劳斯、M.比克斯比•库泊著,供应链物流管理[J] 45,李习文、王增动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3] 徐天亮、马永光,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 2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2
[14] 林慧丹主编,第三方物流[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5] 杜文、任民主编,第三方物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6] 董兴林.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 31 山东社会科学,2004
[17] 韩臻聪 论企业物流战略联盟的建立[J] 65.现代管理科学,2003
[18] 李学伟,曾建平,卢勃 中国物流交易模式理论[J] 21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9] 骆艳江,刘伟华 供应链环境下企业实施物流联盟战略探析[J] 11物流技术,2003
[20] 宋华 整合供应链服务提供商—第四方物流[M].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
[21] 万莹.自建还是外包这是个问题[J] 22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
[22] 汪群,韩翔,肖煌 企业商务电子化物流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3] 吕炳泉.现代生产企业物流运作管理.湖南[J] 31: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4] Tomas. The Quest Continues. Logistics Management&Distribution Report, August, 1998
[25] Vanheok remkol. The Purchasing and Control of Supplementary Third-Party Logistics services. 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vol.36, no.4, 2000
致 谢
在本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向我的导师刘云霞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感谢指导老师,催促、督导我的论文进程,并给了些建设性意见。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刘老师给了我许许多多的帮助和关怀,不厌其烦的帮我清理思路、指正不足和错误,特别在思想上引导我认真塌实地面对各种困难。
感谢在工作实习期间和论文写作时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是他们提供给我了非常重要的数据材料,才 使我完成我的学业和论文。
篇9
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市场营销观念的确立,医药营销方式也发生了由计划产销到根据市场需求产销的根本性改变。然而,大多数企业尚处于市场营销活动无战略阶段,或者仅仅局限于广告策划和促销策划,没有一套系统的市场营销战略。
首先,由于我们的新药创新能力弱,使大部分企业依靠仿制开发新产品,加以新药审批制度中存在的漏洞造成了新药开发中的“高水平重复”现象,同一个产品最多有上百家企业生产销售,这是目前市场混乱恶性竞争的重要原因。第二,渠道建设混乱。当前我国大部分医药企业还在应用依靠广告建网络、不规范的买断经营,这些方式虽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当前经济现状下已逐渐暴露出其自身的弊端。不规范的买断经营给企业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使企业造成不该有的市场空白等等。第三,营销手段简单且不规范,靠大做广告甚至是高额回扣促销等营销方法打市场。广告的“恶补”造成很多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反向移动。国家对药品广告的规范性措施的出台进一步限制了广告的,其对医药市场的影响将大大降低。带金促销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而且严重降低了医学及药业的社会信誉度,给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总之,没有必要的市场调研、缺乏创新的产品、没有正规的品牌宣传、混乱的销售通路管理,因此可以说当前相当厂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医药营销战略。
2.营销渠道狭窄
国际营销渠道主要由国内中间商和国外中间商构成,生产企业可根据国外市场情况来选择长渠道还是短渠道、直接渠道还是间接渠道,但传统的贸易体制使得我国制药企业难以对渠道(国内外中间商)进行评价、选择、调整和管理。药品生产企业的国际市场信息除了靠分销渠道反馈和政府信息部门提供,更多地是靠自身的调研机构或委托目标市场国的调研机构。多年来由于我国制药企业对市场营销的忽视及误解,因而对市场信息在现代市场营销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普遍认识不足,更不用说国际市场信息。我国绝大多数制药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市场调研机构,按理来讲,企业的销售部门应该通过其销售网来获取市场信息,事实上并不完全如此,即使是销售部门,也只是从事销售业务,主要是完成预定的销售额指标。相当部分药品生产企业的决策者仍习惯于凭经验和感觉办事,常常因判断失误导致营销失败。这类事情在国内时有发生,在国际营销中更是不胜枚举。市场调研已成为国外大型跨国制药公司一种不可缺少的有效竞争武器,他们不仅委托市场调研公司负责调查,自设市场调研机构体制和运作机制也十分完善。我国制药企业在对国际市场及营销环境不甚了解的情况下,更应该重视和加强市场调研工作,这是打开国际市场的一把“金钥匙”。
3.物流服务和管理
物流服务和管理包括几方面:即物流管理、销售服务、营销制度和内部管理。现代的市场竞争已经不只限于市场开发方面的竞争,也体现在物流快捷和售后服务完善等方面。物流管理就是在客户需求时如何快捷安全的将商品送到客户手中,这需要企业在内部机制和网络等方面完善,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售后服务的完善是稳固客户的法宝,这需要营销员及时了解客户是否需要企业配合做什么工作,提供充足的资料准备客户随时的需求,营销经理也要进行定期的拜访,进一步加强相互之间的业务联系。
篇10
本科论文的撰写是一项非常紧张、艰巨的任务,所以在选题时一定要量力而行。选题时尽量选择一自己熟悉的、擅长的,并且要考虑论文所需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利用的难易程度。比如“长江三角洲港口竞争力的比较分析”这一选题所要涉及到长江三角洲的众多港口的资料收集、整理,这对完成该论文所需的时间、精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是力所不能及。
具有专业特色
首先选题不能偏离的物流专业的范畴,即选题应对物流领域中的专来环节进行分析研究。力求从物流公司或者是某一物流环节入手,分析研究现实作业过程中价值的问题。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旨在培养应用型高等专业人才,所以毕业论文既是对大学四年物流管理本科理论学习的总结也是对现实物流行业发展现状的一种观察和思考。选题的理论基础应来自于物流管理本科的课程学习,分析研究的问题应紧贴物流行业发展现状。选题应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即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扎实理论基础上注重论文的实践调研的可操作性。
附录: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举例
说明:下列选题仅供参考,请各地的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后选用,尽量结合企业或行业,也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行拟定物流管理领域的题目进行写作。
一、第三方物流发展方面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选择研究
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研究
第三方物流运输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第三方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某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设计
某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分析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增值服务创新研究
试谈第三方物流与多式联运的异同
(第三方物流是一种实现供应链集成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它通过协调企业之间的物流需求和提供物流服务,以合同的形式向供应链的其他企业提供物流服务,使企业能够集中精力从事自己的核心业务。那么如何能有效的发挥第三方物流在信息化、专业化、网络化以及系统化的优势是在发展第三方物流时值得研究的问题。运用分析方法,如价值链分析法、SWOT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等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优劣势进行分析,结合内外部环境提出对策。在目前经济环境中第三方物流公司如何生存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何控制成本,如何通过服务创新来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
二、仓储管理方面
自动化立体仓库管理系统分析
某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研究
某企业仓储设备闲置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自动立体仓库系统规划分析研究
某仓库流程的优化与设计
冷链物流仓储设施规划布局设计及信息管理规划研究
物流一体化中库存控制的策略研究
条形技术在仓库管理中的应用
医用材料仓库管理的特点分析
煤炭企业仓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某公司仓储管理系统研究
某企业综合库存管理优化问题研究
企业零库存管理问题探讨
(仓储管理一直是我国物流发展的瓶颈,比如较为常见的传统仓库中货位准备率的问题、进出库货物的流转与控制问题、货物安全管理问题、货物流转路径优化问题、传统仓库向现代自动化仓库改造问题、现代自动化仓库操作过程中人工与自动化之间的衔接问题、工作人员观念转变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存在于我们仓储管理的日常工作中,而且类似的问题只需通过调查、走访都不难分析其原因,再根据已学习的仓储管理理论知识结合具体企业的情况亦可以得出较为合理的对策。)
三、配送中心方面
超市物流配送中心的模式的合理选择
现代物流配送形式的优缺点分析
浅议配送中心选址的方法及优缺点
某企业(公司)物流配送问题与对策
某企业(公司)配送网络设计或线路优化
药品配送系统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食品配送系统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企业配送中心的规划建设条件分析
连锁商业网络营销物流配送策略分析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研究
零售企业物流配送问题研究及对策
冷藏配送中心设计研究
连锁企业越库配送应用研究
共同配送形成决策及运作机制研究
超市配送中心订货策略优化研究
柔性化配送中心构建研究
配送中心选址方法研究
(配送中心作为实现配送功能的物流场所,为更好的实现期配送功能,可以通过分析配送中心的作业环节,对某一环节操作的合理性以及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性进行考察,根据配送优化的原则提出优化方案。而不同的配送中心由于服务的市场不同也有不同的特点,比如药品配送,整车配送、超市物流配送,那么如何抓住各自的特点进行配送中心的规划也是一种不错的选题方向。)
四、货运方面
国际货运人如何向第三方物流经营人转变
某货运公司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国际货运企业的应用研究
谈国际货运的风险及其防范
货运公司货运方案研究分析
国际货运实务运作与管理
货运站业务流程与改造
国际货运业务中的客户服务
国际货运企业内部的计算机管理
试论国际货运人与有关各方的关系
有关国际货运人法律责任及其责任的问题探讨
(目前货代企业、物流企业都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局势,在金融危机的经济大环境下生存下来就是胜利。那么货代企业如何在竞争日益激励的市场生存下来呢?最重要的就是要转变经营观念。目前货代企业已经过了“一部电话,一部传真做货代”的发展阶段,那么企业如何能持续发展则是十分值得分析研究的课题;市场上众多的货代公司造成的恶性竞争,如何将只压价格的竞争手段转变为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留住顾客、维持经营;通过借助一些分析方法为具体企业量身订制合适的对策等等,这些都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五、新型物流形式的发展
浅谈第四方物流的优势和功能
第四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回收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论企业的绿色物流管理
论绿色物流及其发展战略
对绿色物流实施策略的思考
浅析回收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某企业销售物流问题分析与改进
某企业电子商务物流问题分析与对策
农产品物流系统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论保税物流创新模式研究
(随着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深入,物流业也在不断的发展,比如绿色物流。最近几年废旧家电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废旧家电未有效利用不仅污染环境,还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因此通过发展废旧家电的逆向物流来回收利用正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六、物流服务管理方面
物流客户服务成本与物流服务水平关系探析
物流最优服务水平的确定方法研究
铁路货场物流服务水平的综合评判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铁路物流服务水平
加强物流信息管理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论中小物流企业服务水平的提升
如何建立满足客户需求的物流服务模式和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汽车物流企业物流服务模式研究
(物流服务对于提升客户企业的竞争力,提高经营绩效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中国的企业,如何改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是物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课题。通过分析各种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如管理成本、服务内容上的增值创新及从业者的服务意识等从而提出如何从效率和效能两个方面入手提供良好的客户物流服务。为了科学地反映物流企业服务的状况,使物流服务管理分健康地发展,构建物流企业顾客服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则显得格外重要。)
七、物流客户关系管理方面
物流业务外包中的客户关系管理
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策略模型研究
面向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第四方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整车物流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某公司基于大客户关系管理的竞争战略问题研究
(客户关系管理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管理机制,通过优化面对客户的工作流程以减少获取客户和保留客户的成本。物流行业作为一个服务行业,它追求的不是短期的产品效益,它追求的是客户的满意度及回头率。不合理的工作流程、非人性化的服务都影响企业的客户关系,甚至丢失已有的客户。)
八、企业物流发展方面
某工业企业物流现状及改造模式分析
某商业企业物流现状及改造模式分析
工程物流的特点与作业组织研究
现代物流发展与新型工业化问题研究
(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物流业务发展模式,自营模式、外包模式或者是建立物流战略联盟,那么制造企业如何在进行决策时更科学合理,则需要我们对制造企业本身进行考察并结合各个物流模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进行综合分析。)
九、物流技术发展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模式的研究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研究
电子商务条件下我国物流模式选择的若干问题分析
物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网络营销中物流管理的新特点
物流信息化建设路径的现实选择
运用信息技术整合物流资源和需求问题研究 略论物流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和运作模式
(高科技的发展与运用,为人类提供了一些全新的管理、交易的方法。如电子商务因其可大简化业务流程、降低企业运输成本而得到了巨大发展,但是物流却是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电子商务要求快捷、高速、划分细致的物流方式,这就对客户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对现有的物流模式、工作流程进行相应的改善。物流新技术的运用对物流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无线射频技术的运用需要对传统仓库进行改造,对工作流程需要进行优化,对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等等。物流技术的更新给物流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十、港口物流
提高港口物流增值服务能力的策略研究
港口物流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
洋山港港口物流的定位和发展研究
基于服务供应链的港口服务供应商选择评价研究
港口民营化改革的理论和政策研究
构建港口服务供应链提高港口物流效率研究
(港口作为综合运输网络的枢纽,其功能逐渐从原来的海陆中转,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服务于国际贸易的综合物流中心,是供应链中重要的一环。为实现传统港向智能港的转变,我们运用一些模型方法,比如SWOT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对港口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论证。)
十一、多式联运
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制度研究
多式联运的虚拟企业运作模式研究
集装箱多式联运虚拟企业协同生产管理研究
铁路集装箱运输参与多式联运的协同优化
大连铁路集装箱海铁多式联运问题研究
集装箱多式联运策略研究
多式联运条件下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系统设计及实现
集装箱多式联运责任的划分
集装箱多式联运内陆环节优化研究
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装卸与运输一体化优化问题
集装箱多式联运运输决策与协调问题的研究
(一个运输合同、一次托运、一次收费、一单到底、统一理赔,并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对运输全程负责,这种新型的现代化“门到门”运输服务方式受到普遍欢迎。但是作为一种建立在单式运输基础上的新型运输方式,它也不可避免地与单式运输产生冲突和摩擦。多式联运由于涉及的节点和中转环节多,要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和参与联运的各企业之间相互协同合作,所以在多式联运中如何整合各种运输方式、企业之间如何合作达到双赢、各方的责任权限如何界定等问题则显得尤为重要。)
十二、供应链管理
实施供应链管理战略的物流环境分析
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共享机制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研究
某公司改进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供应链管理下汽车制造企业生产性物料需求预测研究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供应商合作关系维护机制研究
供应链管理在东风汽车股份公司的应用研究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
电子商务下供应商管理的运作模式研究
某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采购与分销研究
供应链管理下企业库存控制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考虑供应链的协调运作情况,使供应链绩效最大化。而在供应链管理中存在较为突出的牛鞭效应则使得企业产品的库存水平提同、服务水平下降、供应链的总成本过高。这必然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对牛鞭效应进行系统的研究,为企业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提供有益的控索。供应链管理过程还有许多问题同样值得研究,比较供应链中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问题,企业之间的信任问题等等。)
十三、物流园区发展
物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
物流园区的建设、营运及盈利问题研究
上海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发展问题研究
物流园区的选址风险分析
区港联动型保税物流园区发展建设研究
港口国际物流园区规划研究
城市物流园区合理规模与布局选址研究
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的运营与发展
影响区域物流中心物流效率的因素研究
(物流园区对于实现物流企业集聚、整合利用现有物流资源、促进物流技术装备等级和服务质量提高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已成为国内外的热点问题。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如何定位并确保有效实施、园区的发展战略问题、园区的选址问题、园区与相地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等等。)
十四、物流标准化
企业实施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与措施研究
物流标准化对现代物流发展的影响
汽车物流标准化建设的研究
对物流标准化建设主要问题的思考
发达国家物流标准化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硬件标准化问题:使用的设施、设备的是否实现标准化(实现标准化带来了哪些具体的提高,未实现的存在哪些冲突与阻碍);比如考察某仓库或配送中心使用的垫仓板情况,调查类型、规格、性能来分析是否符合货物运输、储存的要求,是否提高了物流操作效率等。软件标准化问题:信息化代码运用后的操作流程上出现了哪些与传统“桩脚卡”方法的差异,EDI文件的普及要求物流企业作出哪些方面的相应改进与调整;公司ISO质量文件的制定与实施存在哪些困难等。比如考察某物流企业的一个具体的岗位的ISO文件规定的工作流程与实际工作流程的差异,由此思考:存在差异的原因、差异存在可能引起的后果、如何改进、改进后的效果。)
十五、集装箱运输
集装箱箱型发展趋势及其对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影响
集装箱电子标签信息管理系统
洋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研究
远洋集装箱运输企业的成本控制
某集装箱枢纽港建设研究
集装箱船运公司在华东地区经营发展对策研究
海运集装箱空箱调运问题研究
陆运与海运集装箱空箱调运优化研究
篇11
随着我国物流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以及越来越多的国际跨国物流企业瞄准了中国这个巨大的物流市场,物流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品牌的竞争。物流企业从事的经营业务主要是向市场提供物流服务,如运输、储存、配送、包装、流通加工、物流系统设计、网络化物流服务等以及与其联系的物流信息服务等。所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建立自己的服务品牌对于置身于服务领域的物流企业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一、服务品牌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市场营销理论认为,品牌是“一个名字、名词、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其他竞争者”。品牌包括品牌名称、标志和商标等组成部分,其基本功能在于把不同企业之间所生产经营的同类产品区别开来,不致使竞争者之间的服务产品发生混淆,从而有利于顾客识别和购买。
就服务品牌而言,服务品牌是消费者对服务有形部分的感知和服务过程的体验的总和,其核心价值是服务的功效,其本质是服务企业提供的一种承诺。企业通过服务品牌向顾客表达出与某个具体服务产品相关联的某项承诺,顾客一旦识别出这一承诺,并通过信息沟通及实际体验而认同了这项承诺,就赋予了服务品牌真正的存在价值,从而使服务品牌成为一种被市场所认可的个性化服务标识。
服务品牌与产品品牌的最大差别就在于载体差异。产品品牌的载体——产品,完全有形化;服务品牌的载体——服务,部分有形化,并且服务质量的稳定性也比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差,抗外界因素干扰力差。这就为服务品牌建设与管理增加了不确定因素,增加了难度。
服务品牌构成主要包括服务质量、服务模式、服务技术、服务价格、服务文化、服务信誉六部分内容,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少都会导致品牌缺陷。同时,这些要素也是服务品牌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服务品牌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更关系到品牌价值。
二、物流企业的基本服务内容及特点
依据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员会在2005年5月1日联合的《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的规定,物流企业的基本服务内容包括运输、储存、配送、包装、流通加工、物流系统设计、网络化物流服务等以及与其联系的物流信息服务,其服务目的是为了满足顾客(包括内部和外部客户)的物流需求而开展的一系列物流活动的结果。
通常,物流服务需求者的需要主要表现为更高的质量、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安全性、更佳的效益、更多的参与性。因此,物流企业对物流服务的内容需要从质量与安全、时间与效率、监察与控制、节约与增值等方面予以考虑。
从质量与安全看,顾客通常要求物流企业对物流活动的全过程负责,对每一环节都有明确规定,确保不出任何差错。从时效性看,顾客常要求物流企业提供全天候准时服务,而且服务速度要快,信息反馈要快。从监察与控制看,顾客要求能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随时跟踪货物的运输过程,包括了解运载工具、运输线路、运输方式、在途状况、在库状况以及其他实时信息,以便确保“货物掌握在顾客手中”。从节约与增值看,顾客将物流外包从根本上是要求物流企业帮助其节约物流成本,达到降低经营总成本的目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顾客一方面要求物流企业根据货物流传过程中的需要和情况变化,推出加工、再包装、防热、防冻、防潮、防腐等服务项目;另一方面,要求物流企业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让顾客直接上网查询、更新有关数据、办理日常交易,摆脱面对面式服务渠道的限制,使顾客可以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更加便利和灵活的服务。由于越来越强调供应链的整体优化,越来越讲求企业物流与社会物流的有机联系,顾客对物流服务的全过程表现出更大的参与性。
三、物流企业服务品牌建设与管理
物流企业服务品牌指物流企业服务产品的名字、符号、设计或其组合,它包括品牌名称、标志和商标等组成部分,其基本功能在于把不同企业之间所生产经营的同类产品区别开来,从而有利于顾客识别和购买,同时也有利于物流企业开辟市场。物流企业应该从品牌理念、企业管理、服务质量、服务内容等方面着手进行品牌塑造。因此,物流企业在进行服务品牌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1.树立正确的服务品牌理念,准确进行服务品牌定位,确立合适的服务品牌名称。树立正确的品牌理念对于建立物流企业服务品牌至关重要。UPS的“最好的服务,最低的价格”、中铁物流的“向社会提供高效率的专业物流服务”、海尔的“真诚到永远”的理念给其品牌注入了强有力的前进动力。正确的服务品牌理念是创建服务品牌、占领市场的向导,不致使企业盲目地前进。
品牌定位是物流企业设计、塑造与发展品牌形象的核心和关键。物流企业在进行品牌定位时,应遵循消费者导向原则、差异化原则、个性化原则和动态调整原则。通过细分市场、目标市场选择和具体定位,创造与渲染企业和服务的个性化特色。
在对服务品牌理念总体把握的基础上,物流企业确立相应的新颖生动的品牌名称,方便顾客识别和记忆。一个能赢得消费者好感的名称,其本身就是个永久性的广告,同时还可以通过顾客的口碑实现企业知名度的扩大。2.形成专业的服务品牌形象体系,建立物流企业品牌形象,积极开展品牌推广行动。物流企业应在前期品牌定位及设计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的品牌识别系统(BIS),形成包括视觉识别(VI)、行为识别(BI)系统在内的专业服务形象体系,打造企业的品牌差异化。视觉识别方面,在设备商标、印刷符号、电视广告、运货卡车、职员制服等运用一些陪衬性的语句、标记,都可以达到向外界传播企业形象的效果。行为识别方面,企业可以制订统一的业务处理程序、规范以及具体的交接行为,这些都能从实质上体现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服务形象的树立。
同时,严格按照前期品牌设计手册的设计方案开展工作,在公众中树立良好、深刻的物流品牌形象。在统一的品牌价值理念下进行物流规划,包括客户服务目标、设施选址战略(包括存储地点、供货点的设施、地理位置、规模等)、库存决策战略(包括安全库存和库存分布等)和运输战略(包括运输方式、运输时间及路线选择等),其中心是客户的服务目标水平。
物流品牌推广计划必须连续而有针对性。品牌的推广离不开有效的营销策略,应该充分利用广告媒体,使其进入客户的心中。为了获得客户永久性的忠诚,在物流服务的设计和管理中,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反馈通路,使信息能自由畅通,尽量缩短到达客户的距离,这将有利于物流供应商改进服务质量。通过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增强品牌的附加价值。
3.了解物流业界环境,确认自己的优劣势,决定核心服务内容。在明确了企业的服务品牌定位后,物流企业要按照迈克·波特的五力分析方法,根据物流业的竞争环境,确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调查表明,我国物流市场期望新的物流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以物流总、干线运输、仓储保管、市内配送为主,在传统服务种类基础上对物流网络再设计、构建物流信息系统和定做条码扫描系统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同时对产品包装、流通加工、原材料质检、代为报关、代结货款等方面的需求也开始兴起。这说明我国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已渐渐超过传统的物流服务内容。物流服务品种的多样化、个性化是物流服务的发展趋势。所以物流企业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尽快找出自己能够提供的个性化服务的东西,比如与金融和保险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等,以赢取更多的客户。
4.提升物流企业综合实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做好品牌形象维护工作。一个物流品牌的生存需要企业长期不断的经营。历久不衰的品牌形象要求物流企业练好内功,向经营管理要效益。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目标制定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使品牌之路更加明朗化;将原有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扁平化、信息化,加强内部沟通,大幅度缩短周期,从而提高竞争力。
物流市场的发展以及竞争的激烈,要求物流企业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而企业的综合能力不仅体现在产能服务上(服务规范、服务硬件体系,堆场、设备、仓库等)和地域优势上,更体现在市场的营销能力和服务品质上,这两者都体现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号召力。
5.提高服务水平,管理服务内容,为服务品牌提供长期质量保证。服务质量是物流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法宝。作为企业的一员,人人都应该树立服务质量第一的观念,在与客户接触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要传递引人注目的连续一致的品牌信息,提供细致周到、富有个性化的客户服务,从而达到支持品牌形象的作用。
篇12
自2007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鼓励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也强调大力开展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其中,物流外包是推动联动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1]。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中小制造企业不得不将企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到其核心业务下,寻求社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效益和效率最大化。无论国家政策还是市场需求都给物流外包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企业物流外包的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去甚远,加上国内许多企业对第三方物流行业认识不全。研究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利益与风险成为了必需。
1 中小制造企业物流外包利益
1.1 我国物流外包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物流外包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已有较多的学者对物流外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分析。杨鹏(2000)在撰写的论文《企业供应链管理和第三方物流外包》中阐述了物流外包的原因:降低营运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突破本企业资源瓶颈、促进柔性化管理、分散市场风险,阐述了影响物流外包的障碍因素:企业抵制变化、缺乏外包认识、害怕失去控制、物流外包业务自身有其复杂性等[2]。邓华、张雅维(2002)在其撰写的论文《企业物流外包利弊分析》中定性地分析了企业物流外包的作用,分析了企业物流外包的风险 [3]。王淑云(2004)在《物流外包的效益及外包区域分析》中从物流总成本的角度阐述了物流外包效益,文章认为:随着合作性关系的建立,关系性资产的形成,企业将物流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以更高的顾客服务水平以及更低的物流运作成本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销售[4]。
1.2 中小企业发展物流外包的利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和市场进一步开放,一些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将有限的资源投放于某一专门业务,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今天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孤立生存,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密,因此发展物流外包是适应市场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良好选择。
(1)企业得到更加专业化的服务,从而提高服务质量、优化企业形象。
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业务流程繁琐,无法专注于核心业务,要想企业快速发展,在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需要企业的物流系统与核心业务同步发展,但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很难达到,采取物流外包,企业可以根据产品需求,选取在物流活动方面更有经验、更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接物流业务,从而做到专项专管,改进服务质量,进而优化企业形象。
(2)提高中小企业营运效率,以低成本获得“外援”。
中小企业资源有限,很难全面获得各方面人才。通过将物流外包,委托企业不仅可以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同时也可以根据需求得到相应的技术、人才,也即是以低成本提高了效率获得了外援。
(3)采用外包可以精简企业运营机构,管理更加方便有效。
企业无论是处于扩大期还是保守期, 用在运营中的资金不可能是无限的,通过物流外包除了节约资金和资本投入,也能取消企业运营中用于产品仓储、保存、运输等相关的管理组织,也即是精简了机构,使整个管理链复杂程度降低,促进企业管理更好更快发展。
(4)业务外包的同时也“外包”了部分风险。
通过物流业务外包,中小制造企业可以和预期简历合作关系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建立起战略联盟,在把物流业务委托给物流商的同时也转移了部分运营风险,这对资金相对短缺、竞争力相对薄弱的中小制造企业来说,更利于无后顾之忧的开发新产品。
2 中小制造企业物流外包风险分析
物流外包作为中小制造企业集中资金发展核心业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确实能给合作双方都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但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问题,既有认为的失误,也有管理、技术的缺陷,总之,物流外包流程复杂,极易出现一些突况而造成巨大损失,因此,中小制造企业应在物流外包初期或者说及时发现运作过程中的隐性风险,规避风险,避免或减小损失。
(1)制造企业内部组织抵制
随着物流外包范围的扩大,制造企业要对现有资源和资金进行重组,这对原有部门要进行整合,与物流相关的部门和人员会相应删减,利益被触动的部门对于物流外包多会反对或不合作,进而失去工作积极性,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产生消极影响,这种抵触情绪对物流外包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
(2)外包公司选取
中小制造企业由于规模、资金等的限制,在选取与之合作的外包物流服务商时,更多的会考虑一些能够提供较低廉价格、口碑较好、服务覆盖网络能满足产品销售经营的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有了选择局限性,并且选取过程中,人事工作难免出现纰漏,而造成所选服务商并非最优,不能起到互利共赢的作用。
(3)外包过程管理
委托方为了寻求甲方利益最大化,不得不随产品销售市场的变化而更改物流服务商,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不利于委托方关于物流外包的管理工作的实施。
另外,中小制造企业由于自身局限,缺乏资源,在物流外包之后,很难组织专项人员对物流服务过程进行跟踪约束,对物流业务的控制能力薄弱,使企业对物流服务商的依赖性增强,长期来说,不利中小企业的发展[5]。
(4)物流成本控制
由于制造企业缺乏对物流成本核算的全面了解和对物流市场变动的合理预测,物流外包实施之前的财务预算分析并不能准确预测未来业务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费用[6]。因而导致物流外包的成本很模糊,往往物流外包运作结束后会发现其成本严重超支,企业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物流外包企业也经常会忽略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谈判和起草合同时所需的费用,管理物流外包时所需要的费用,以及物流外包风险一旦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
3 风险防范措施及建议
(1)构建物流外包风险防范机制[7]
为有效地防止外包风险的发生或减少外包风险带来的损失,企业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与体系,才能对外包风险进行有效防范[8]。
风险防范体系要从外包前的分析评估开始,聘请专业的物流顾问设计管理物流外包事项,明确合作双方的工作范围,把整个外包过程从组织、实施、跟踪到评估总结条理清晰的纳入风险防范管理当中。
(2)把握好物流业务外包的程度[9]
物流业务是多方面的,物流外包并非所有都是物流的全权外包,中小制造企业要根据自身需求确定将哪些物流业务进行外包还是将本企业的所有物流业务全盘委托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处理,不要不切实际的跟风。
(3)综合考量,选定长期合作的物流服务商
企业可以针对其物流管理业务的需求,综合分析物流服务商的运营能力、发展前景、信誉度等方面,选取适合与之长期合作的服务商,完善管理,使两者不仅是合作关系,更能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承担管理风险[10]。
(4)建立良好的信息管理机制
在物流外包过程中,合作双方应该提倡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委托企业对服务商的监控力度,使运输、存储以及客户意见等信息资源尽可能完整、高速反馈给双方。要设计并运行物流外包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减少管理费用。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和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杨鹏.企业供应链管理和第三方物流外包[J].信息与电脑,2000(7):14―16.
[3]邓华,张雅维.企业物流外包的利弊分析[M].江苏商论,2002(8):20-22.
[4]王淑云.物流外包的效益及外包区域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4(08).
[5]刘兴华.中小企业物流外包风险识别分析与防范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宋晓漪.企业物流外包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J].现代营销,2011,11(2).
[7]宋明明.我国制造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J].时代报告,2011,8(1).
篇13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大热点。虽然目前还不能预测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何时能成为主流模式,但电子商务的市场已经成为令传统商务企业不可忽视的新兴市场。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3年6月底,上网用户已达到680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48.5%。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了电子商务的消费者,而更多的是将成为这个快速发展市场未来的消费者。同时,我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也在快速增长。据来自商务部的一组官方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8万亿元人民币,网络购物交易额达到2586亿元人民币,而另据国内知名电子商务第三方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即将的《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12月,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逾4.5万亿,同比增长22%。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5131亿元,同比增长97.3%,较2009年近翻一番,约占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此外,报告还预计:在未来两年内我国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将会步入全新阶段,全年交易额有望首度突破10000亿元“大关”,约占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将达5%以上。
与此同时我国的物流行业的发展却被远远地落在了后面。无论是在量的方面还是在质的方面,都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需要。每逢重大的节假日,就会不断有快递公司因爆仓而导致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不敢接单的新闻,造成大量的交易失败。另外,关于快递公司丢失、损坏货物的事件更是时有发生,给电子商务的推广带来了阴影。
国外的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经验表明,第三方物流通常是电子商务物流的主力军。而我国第三方物流则存在着起步晚、经验少、基础差的问题,不能有效满足电子商务对物流的需求。我们需要找出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中的问题,积极寻找对策,提升企业运作效率,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1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组成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传统的物流类企业,如那些从运输、储运企业拓展业务转化而来的企业;二是外资来华投资新设立的物流企业;三是工商企业的物流部门转化而来;四是某些内资因看好物流市场而投资新设立的物流企业(包括由网络公司转化而来的第四方物流公司);五是中国邮政、铁路空运这一类特殊的垄断性物流供应商。
这些物流企业正依托各自的优势,积极开拓现代物流服务领域。但从目前的总体情况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供给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占有率不高,企业规模偏小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达程度还不高,许多企业经营观念比较落后,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一系列的物流活动主要还是靠自己企业内部组织来完成,这些就使得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导致其在市场中的比重较小。据了解,在一次针对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调研中,美智专业人员用面对面访谈及电话访谈的形式,调查了70个企业,其中需方涉及了电信、汽车、食品等8个行业的48个企业。调查结果显示,跨国公司在中国率先外包物流,目前已成为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重点。
我国现有的物流企业也存在着企业规模小,占有率低的问题。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美国美智管理顾问公司联合调查显示,中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缺乏“领头羊”,被调查的中国企业没有一家市场占有率超过2%。并且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上的企业仅占11%左右,大部分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下,仍以中小物流企业为主。
1.2 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保有量低,物流服务机能比较原始和单一
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的物流公司所拥有的物流基础设施比较陈旧。以仓储行业为例,大部分物流公司都拥有普通平房库、普通楼房库、简易仓库等,但是高层货架、冷藏库、冷冻库、保温库等的拥有率较低,能够提供的服务层次较低。在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尽管近两年来大多数物流企业对建设物流信息系统提高了重视程度,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的企业比例不断升高,但是功能较为集中和单一。多集中于业务管理及查询功能模块,而在物流管理信息优化分析方面比例仍然较低。
1.3 物流运作的效率不高
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存在着物流时间长,物流成本高,物流运作效率低的问题。根据全国第三产业普查资料,把交通运输、仓储、和批发等行业的成本费用之和与国民生产总值进行比较,大约占比重为15.47% 如果考虑其他相关流通环节的费用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损失,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美国2000年约为10.5%左右。
2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物流市场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认识严重不足
据统计,我国在现阶段,对第三方物流有着切实需求的企业主要仍然是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一部分新兴的高新技术、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企业和极少数国有大中型工商企业。而我国的很多传统企业一方面还没有意识到需要集中资源以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没意识到物流的重要作用,而忽视和不愿意采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此外,对第三方物流的应用层次比较低。即使有一些工商企业将运输业务外包给运输企业,仓储业务外包给仓储企业,也只是企业间简单的、不稳定的业务联系,而没有建立长期、稳定、供应链管理意义上的合作。
2.2 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效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
目前我国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企业转型而来。很多的企业自身对物流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物流简单物流的水平上,提供的物流服务也集中于简单的低水平的物流服务。因此在这一领域也存在着物流设施重复建设、设备简单、完成业务的功能单一、效率低下,完成不了规模的网络运营模式。由于无法完成对物流需求企业的物流业务进行物流系统设计、物流功能整合、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等高层次的物流服务,使得物流效率难以大幅提升。
此外,第三方物流业务面宽、涉及领域众多,包括公路、铁路、航空、仓库、海关、港口等多个行业及部门。而我国长期以来实行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使得这些行业归口管理部门不一致,加大了协调、管理的难度。
2.3 第三方物流企业供给的服务项目单一,对营销不够重视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小,提供的服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无法提供基于供应链的物流管理服务。如单纯的运输服务,单纯的仓储服务。在运输服务中,仅提供铁路运输或公路运输,无法提供多式联运;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所能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单一,不能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无法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而在增值服务方面,尤其是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没有提供服务的能力。
第三方物流属于现代服务业,以服务为产品。而这种产品是无形的,加大了营销的难度。同时由于可提供的服务项目不多,利润比较低,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营销环节不够重视。
2.4 第三方物流企业采用的信息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低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虽有一些已在某些方面引进了高科技的工作手段,但更多的仍停留在传统的人工操作阶段,由于新技术和新设施往往投资巨大,且要求与客户之间建立接口,阻碍了企业应用新技术的步伐。目前的物流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大致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单点应用层次、流程优化层次、综合管理层次、和公共平台层次。而据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仅有少数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已经达到第二层次,实现了对物流业务流程的优化,占中国物流企业总数的18%左右。达到第三层次的物流企业仅占物流企业总数的5%左右。总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各种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较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信息系统建设滞后。条形码技术、物料资源计划和企业资源计划等物流管理软件,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水平较低,这都极大地制约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影响了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高。
3 加强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管理的策略
3.1 建立现代物流观念,构建企业核心能力。企业核心能力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在与国际、国内竞争同行的争夺战中保持优势。而构建核心能力首先应转变观念,提高对现代物流的认识,重视知识技能的积累,技术体系的完善,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信息体系的培育,企业文化的建设,从这些方面着力打造企业的核心能力。
3.2 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提升物流效率。物流学是一门新型的学科,它融合了管理学科的理论,又有自己的内容,引进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对于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市场竞争是产品的竞争、质量的竞争和服务的竞争。电子商务对物流的要求是更加个性化,更加复杂。从以前的少次大量转变为少量多次。因此要求企业必须仔细分析客户的需求,满足客户的需要,制定出适合不同客户的个性化服务,才能超越竞争对手。对此首先,创新物流管理理念,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信息观念、战略观念和人才观念等各种新的理念。其次,创新服务,把服务质量放在物流的全过程中考虑。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增强综合物流的策划和操作能力和物流要素的整合能力,通过整合资源来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还可与其他物流企业间优势互补,通过共享信息和资源来提高整体竞争力,有了这些基础,第三方物流企业就可根据客户的需求通过科学合理的流程,把货物安全、准确地送给用户或送到指定地点。第三,创新管理方法、技术及规范,建立服务质量指标体系。
3.3 充分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第三方物流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信息化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特征。因此信息化即成为是物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诸如条形码(bc)、全面质量管理(tqm)、电子数据交换(edi)、管理信息系统(mis)、射频技术(rf)、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在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已得到充分应用。先进技术的应用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的有力手段。
3.4 及时调整企业经营战略,适应市场节奏。在当今市场变化越来越快,尤其是对物流影响深远的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物流的需求出现了一些新特征。电子商务巨大的发展前景,给物流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可以预见,能否抓住服务于电子商务的经济增长点,将是物流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能否取得优势的关键。
3.5 培养综合型人才,提高服务水准。目前,物流产业既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物流执行型与操作型人才。再加上目前电子商务行业成为了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重要力量,因此还需要既懂得物流管理,又懂得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发展现代物流业,首先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在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也要发展非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工作。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可以通过开展企业内部培训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等方式,提高物流企业员工的现代物流业务知识和业务水平,以提高物流管理的水平。还可以有计划地吸收、改善、淘汰,建设具有综合素质的员工队伍。
参考文献:
[1]张颖,刘淑静,闫晓萍.第三方物流.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