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产品结构设计基本知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2课程的重点内容包括:①常用塑胶材料基本知识;②常用金属材料基本知识;③常用表面处理知识;④产品结构设计总原则;⑤产品结构关系分析与结构绘图的基本要求。
二、《产品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路
2.1选用教材。目前还没有适合工业工程专业使用的《产品结构设计》教材,所以国内普遍做法是选用产品结构设计方面教材,暂定的教材是黎恢来编写的《产品结构设计实例教程》。该教材将作者十几年的产品结构设计经验总结而成,系统、精细、全面地介绍了产品结构设计知识及设计全过程,明确了产品结构设计的概念和岗位职责,并通过讲解一款电子产品的全套产品结构设计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更加高效地学习和掌握实用技巧。
2.2教学内容。依据工业工程专业的整体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将《产品结构设计》分为六大模块,每个模块里面包括若干的章节,各章节之间既自成体系,又互相有衔接,条理清晰,通俗易懂。①“产品材料与表面处理工艺常识”模块,主要介绍注塑工艺理论、常用塑胶材料和金属材料基本知识,以及注塑件、钣金件表面处理方法。塑胶的定义及分类方面,介绍ABS、PS、PP、PVC等的应用范围、注塑模工艺条件和化学和物理特性,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注塑件的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比如缩水、飞边、熔接痕、顶白、塑胶变形等。金属材料方面,介绍一些金属的特性和应用范围,比如不锈钢、铝、铜、镍和锌合金。常用表面处理知识方面,主要涉及塑料二次加工的基本知识,学生需要了解丝印、移印、烫印、超声波焊接、喷涂、电镀和模内覆膜等表面处理工艺。②“塑料件结构设计规范”模块,重点介绍塑料件在设计和修改阶段需掌握的通用设计规范,比如塑料件的料厚、脱模斜度、圆角设计,能够分析塑料件的加强筋、孔、支撑面的使用范围。在细节部分,应了解塑料件文字、图案、螺纹和嵌件设计。③“钣金件结构设计规范”模块,介绍钣金类产品设计的工艺要求,包括冲裁、折弯、拉伸、成形工艺,并且让学生了解压铸类产品结构设计的工艺要求。在此模块的教学中,应引入企业实际产品案例进行讲解,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钣金件的设计规范。④“塑料模和钣金模基础知识”模块,介绍塑料模和钣金模的基本类型及典型结构,包括模具概述,模具的分类、注塑机介绍等,重点讲解的是注塑模结构里面的浇注系统、顶出系统、排气系统和行位与斜顶,以及二板模和三板模之间的区别和应用,以“实用、够用”为度,学生只需了解典型的模具结构,不需要进行后期的模具设计。⑤“产品结构布局设计”模块,主要介绍壳体形状结构、密封结构、卡扣结构、螺钉柱结构、螺纹连接结构和嵌件连接结构等知识,以及各个特征的定义、作用和设计原则,特别是特征在使用时的相互配合关系。拓展知识方面,要了解塑料零件自攻螺柱及通过孔设计规则,以及模具设计与产品结构设计之间的联系。⑥“典型产品结构”模块,重点介绍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三大产品(电子产品、家电产品和电动产品)的典型结构设计知识。每类产品选取一款经典的已批量的产品作为蓝本,深入解剖结构知识在产品设计的运用。比如电子产品选手机为代表产品,讲解手机产品各零部件的结构、前壳与底壳的止口设计、LCD屏限位结构设计和电池固定结构设计,以及内藏摄像头结构设计。家电产品则以电吹风为例,学生要掌握电吹风的功能、材料、结构工艺性等,了解CAD软件在电吹风设计中的应用,能对产品塑料件进行结构分析。在此过程中,还要掌握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
2.3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提倡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练习相结合,增加实践课时的比例,培养产品设计的实践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建立实用合理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自觉体验和掌握知识的迁移能力,淡化理论和实践的界限。在基础知识够用的前提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通过在具备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校内实训基地开展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工作,使学生体会具体产品的外观造型和结构设计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篇2
压力容器;焊接质量;分析
“质量-市场-效益-生存-发展”已成为现代经济生活的生命线,随着科学技术和世界范围的经济、贸易和交往迅速发展,质量也成为一个永恒的、跨越国界的主题。压力容器能否安全运行,首先取决于它的制造质量,而焊接质量又是压力容器制造质量的关键。
1压力容器焊接常见的缺陷及原因分析
广义的焊接缺陷是指焊接过程中在焊接接头处产生不符合设计或工艺文件要求的缺陷,亦称为焊接缺欠。焊接过程中有着许多不能够人为控制的因素,焊件出现缺陷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焊接缺陷按其形成的部位可分为焊缝内部缺陷和焊缝外部缺陷两大类,其中内部缺陷有未熔透、未熔合、夹渣、内部气孔、内部裂纹等;外部缺陷有焊缝尺寸与形状不符合要求、咬边、焊瘤、凹坑(包括弧坑)、塌陷、烧穿、表面气孔、表面裂纹等。
1.1压力容器焊接常见的内部缺陷夹渣是指焊后非金属夹杂物残留在焊道之间或焊缝与坡口侧壁之间的焊渣,究其原因主要是焊接过程中的被焊边缘和各层焊缝清渣不干净;焊条角度和运条技法不当;焊接电流过小,焊接速度过快;坡口设计加工不合适等。气孔是指在焊接过程中,熔池金属高温时产生和吸收的气泡,在凝固时未能及时逸出,残存于焊缝之中所形成的空穴。气孔的产生有很多原因,主要的原因表现为焊接材料不干净或受潮,未按规定温度烘干;焊接线能量过小且熔池冷却速度大导致气体难以逸出;焊接区未能得到有效保护等。未焊透和未熔合是焊接时会产生的严重缺陷,未熔合是指在熔焊时,焊缝金属与母材金属之间熔化不良的现象。未焊透是指焊接时,母材金属未熔化,焊缝金属没有进入接头根部。未焊透和未熔合一般出现在焊缝坡口中间。
1.2压力容器焊接常见的外部缺陷焊接裂纹是一种会造成极大安全隐患的严重缺陷,裂纹是指焊缝及附近区域内部或表面有裂纹。它具有尖锐的缺口和较大的长宽比,通常在焊接接头中是不允许存在的。焊接材料或工件化学成分不当、焊缝深宽比太大、焊缝金属冷却凝固过快、焊道太窄(特别是角焊缝和底层焊道)、焊接工艺不合理等都是造成焊接裂纹的主要原因。咬边则是由于焊接工艺参数选择不当,操作不当、焊接电流大、焊接速度太快或焊接材料与母材化学成分匹配不当造成的焊趾(或焊根)处出现的低于母材表面的凹陷或沟槽。
2加强压力容器焊接质量控制的相应措施
压力容器是典型的焊接结构,其制造质量不可仅仅看做是焊接技术部门或检验部门的职责,因为压力容器的生产过程很复杂,涉及的因素很多,诸如设计、材料、工艺规范、焊接设备、检验手段及人的因素(操作技能、个性、情绪)等均能直接影响焊接质量。
2.1焊接结构设计在结构设计时,设计者应综合考虑压力容器的结构形状、使用要求、变形大小、焊件厚度、坡口加工的难易程度、焊接材料的消耗量等因素,以确定接头形式和总体结构形式。
2.2焊接结构件材料的选择制造压力容器的材料种类很多,总体上可以分为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目前除了极少数的低压容器采用非金属材料外,绝大多数都采用金属材料,而且多用钢材,主要是碳钢和合金钢。在满足工作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焊接结构应优先选择焊接性好的材料。压力容器用钢的良好焊接性能是保证压力容器产品安全可靠的首要条件。如碳质量分数小于0.25%的低碳钢和碳当量小于0.4%的低合金钢,塑性和冲击韧性优良,都具有良好的可焊性,设计中应尽量选用。对于焊接性较差的钢,只要采取合适的焊接工艺措施,也能获得质量较好的焊接接头。对于同种金属的焊接,在选择焊接材料时,应尽量使它的成分接近基体金属的成分。而对于异种金属的焊接,必须考虑它们的焊接性及其差异。一般要求接头强度不低于被焊钢材中的强度较低者。
2.3焊接过程的工艺设计用焊接方法制造、安装、修理、改造压力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前,施焊单位应编写焊接工艺指导书,并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在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后,应提交完整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并根据该报告和图样的要求制订焊接工艺流程。除设计规定外,焊接配件时不得强力对正。焊接装配和定位焊的质量应符合工艺文件要求后才允许焊接。焊接工的操作水平对焊缝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还应注重焊接工的操作水平,最好是持有国家考试证书经基本知识考试和焊接操作技能考试合格的高级焊工,熟悉焊接工艺参数、焊接顺序、操作方法及其对焊接质量的影响,掌握焊接质量管理体系、规章制度、工艺文件、工艺纪律、焊接工艺评定、焊工管理规则等基本知识。
2.4焊后热处理焊后热处理是指工件焊完之后对焊接区域或焊接工件进行的热处理,其作用主要是消除或部分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和改善焊接区的性能等有害影响,稳定零部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压力容器用钢热处理的常见类型有退火、固溶、正火、回火、淬火、低温消除应力、析出热处理等。
2.5焊接的质量检验焊接过程中焊接出现缺陷是不可能完全避免,要控制焊接的质量,焊接检验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包括原材料检验、各工序的质量检验和设备的整体质量检验。工序的质量检验是制造中的关键环节,它主要包括尺寸和几何形状及材质性质两方面的检验,其中材质方面的质量检验主要指焊接接头的质量检验。焊接接头的检验内容包括从图样设计到产品制出整个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工具、设备、工艺过程和成品质量的检验,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焊前检验、焊接过程中的检验和焊后成品的检验。检验方法根据对产品是否造成损伤可分为破坏性检验和无损检测两类。
(1)焊前检验。焊前检验包括检验技术文件(图样、工艺规程)是否齐备、焊接材料(焊条、焊丝)和母材金属的质量检验、毛坯装配和焊接件边缘质量的检验、焊接设备是否完善,以及焊工操作水平的鉴定等。
(2)焊接过程中的检验。包括焊接工艺规范的检验、焊缝尺寸的检查、夹具情况和结构装置质量的检查等。
(3)焊后成品检验。焊后成品检验是焊接质量检验的关键,是焊件质量最后的评定。常见的焊后成品检验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两种:一是外观检验,主要是肉眼观察。主要是发现焊缝表面的缺陷和尺寸上的偏差。一般通过肉眼观察,借助标准样板、量规和放大镜等工具进行检验。二是物理方法检验。物理方法检验的主要手段是无损检测,设备的整体质量检验除外形尺寸测量外,一般只做耐压试验和泄漏试验。
3结束语
焊接产品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产品结构的安全性。通过分析压力容器焊接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我们可以知道,焊接产品的质量除了取决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因素外,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还应在制造过程中对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和焊缝检验进行控制,减少和避免焊接缺陷的产生,以便及时消除缺陷,这样才能确保压力容器的生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毕应利.焊接质量控制之浅析[J].价值工程,2013(20).
[2]马云龙.浅谈压力容器焊接技术[J].石化技术,2015(10).
篇3
为了更好地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过程和内容,由实践到理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本人设计了《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任务书》,以指导教学实践。
1.目的与要求
通过一个简单的电子产品的整机设计与制作,全面了解电子产品的开发与生产过程,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电路设计能力、PCB板设计和PCB板的制作能力,电子元器件的选择与检测能力,电路安装能力与电路的调试及检修能力等等,以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能力,同时也了培养适应电子企业相应岗位的能力。
2.任务:完成一个实用电子产品的PCB板设计与整机制作。
3.具体任务操作
(1)选定一个简单的电子线路。写出其性能指标及电路功能。
(2)按照元件清单,选择电子产品材料。
(3)设计PCB板。PCB板大小根据选定电路具体情况而定。要求打印出电子产品原理图、印制电路板图、元件清单,并有布局和布线说明、基本电气检测(ERC)及设计规则检测(DRC)结果说明。注意元件封装必须与实际元器件相符。
(4)PCB制作。要有制作过程说明。
(5)电路组装应符合工艺要求,既考虑电气性能要求又考虑美观要求。
(6)电路调试并写出调试报告。检测、调试的过程,方法及调试的结果。
4.组织方法
分组教学,3人一组,选定一个电路,每人独立完成PCB板的设计,选出设计最好的印制电路板制作出电子产品。
5.具体实施时间安排
6.考核评价(每个任务评价,老师与学生评分各占50%)
7.课题举例(学生可另选)
(1)直流稳压电源;
(2)闪光灯电路;
(3)晶闸管调光电路;
(4)晶体管延时电路。
8.课题报告(格式)
(1)封面。
(2)设计任务书。
(3)课题内容(包括课题目的、课题选用器材、设计总体方案、电路原理图、PCB设计图、PCB制作过程说明、整机调试原理、方法及性能指标、整机维修过程说明等)。
(4)整机特点、功能和使用说明。
(5)课题总结。
下面以《直流稳压电源印制电路板的制作及装配》为例,具体说明“边做边学、学做一体”的实施方法和过程。
1.课程设计思路
电源电路是一切电子设备的基础。由于电子技术的特性,为电子设备提供稳定的直流电能的直流稳压电源在电源技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在之前的《电子线路》学习中已对直流稳压电源有所了解,加上直流稳压电路比较简单,便于实践操作,故将此电路作为学生学习《电子产品结构工艺》的实例。
2.课前准备工作
稳压电源散件一套、覆铜板一块、腐蚀液(三氯化铁水溶液)、烙铁一把、毛笔、电钻、装配工具等
3.预备知识:覆铜板
(1)覆铜板是制作PCB板的材料,一般选用的是1.5mm和2.0mm的覆铜板。
(2)根据覆铜面的不同又分为单面覆铜板、双面覆铜板、多层覆铜板。本课题只需采用单面板。
4.任务一:印制电路板的设计
(1)选择电路图及理论知识回顾:电路原理分析,计算输出电压的范围。
(2)绘制电路原理图(PROTEL DXP2004)
电路原理图、元件清单、ERC、DRC检测。
(3)绘制印制电路板(PCB)图。
①元件封装必须与实际元器件相符。
②合理安排电路中的元器件。
③选择合适的导线安全间距和走线宽度。
5.任务二:印制电路板的制作
(1)覆铜板的处理
根据电路选好一块大小合适的覆铜板,去掉氧化层,将覆铜板四周打磨平整。
(2)图形转印(由于实习条件的限制,我们采用手工描绘法)
具体操作:将设计好的PCB的图纸通过打印机按照1:1比例打印出来,然后通过复写纸印到覆铜板上。用耐水洗、抗腐蚀的油性记号笔涂描焊盘和印制导线。本环节要求线条清晰、无断线、无砂眼、无短接,且耐水洗、抗腐蚀。
(3)腐蚀、钻孔
将自配的三氯化铁水溶液(三氯化铁和水可按1:2配制)腐蚀液放入塑料盒中,将待腐蚀的PCB板线路朝上放入盒内,用长毛软刷往返均匀轻刷,待不需要的铜箔完全消除后取出,清洗并擦干,再用电钻将PCB板钻孔和进行防表面氧化处理即可。
通过任务一和任务二的实施,学生对电子设备的防护的基本知识有了简单直观的认识,并且结合课程第三章内容能对电路的元器件进行较为合理的布局,又动手DIY了一块由自己设计的印制电路板,同时也基本掌握了简单的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及制作过程,对本课程第四章印制电路板的结构设计及制造工艺有一定的了解。感兴趣的学生在制作自己的电路板过程中也开始研究企业双面孔金属化印制板和常规多层板的制作工艺。
6.任务三:稳压电源的焊接装配与调试
注意元器件装配流程及元件安装技术要求。
7.任务四:调试与检测
(1)安装完毕,经检查无误后方可通电调试检测。
(2)电压测量:测量三极管各极电位并判断其工作状态、电路输出电压可调范围。
(3)调试:本环节意在让学生明白电路调试的内容,能选择正确的仪器仪表,分析调试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排故,对调试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作出产品是否合格的结论,也要提出电
路改进的意见。
实践证明,以《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任务书》来实施教学,可以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董成春、郭玲玲. 加强实践教学,突出技能培养,《中国校外教育・A》,2011年第1期.
[2] 廖芳 主编.《电子产品制造工艺》,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
[3] 王卫平 主编.《电子产品制造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篇4
(一)产品造型设计
产品造型设计是一门以产品为设计对象的综合性学科。在现代经济和工业快速发展蜕变的当下,产品造型设计旨在融合艺术(Art)与科技(Science),寻求“人——产品——环境”三位一体协调统一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说到底,这个学科探求的是一种新的设计观和方法论。具体到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的过程中,产品造型设计不只是传统意义认知上给产品赋予一个好看的艺术感外形,它要处理不同条件下产品形态与产品的功能、结构、语义、材料、市场、用户体验等各方面的关系,从美学、科技、社会学、经济学等方面出发进行产品的三维形态设计,最终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给人们带来更加便利、舒适、美好的生活体验。由此可见,综合性是产品造型设计学科的一大特征。
(二)信息化教学
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信息技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整合度越来越高,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教学辅助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等各个层次教育必不可少的方法。信息化教学可描述为:把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以信息技术为支持来辅助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发展的教学。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和手段只是辅助教学的方法,不能为了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更不能将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加以依赖。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信息化教学强调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再以“听、记、重复、练习”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在信息化的教学设计中,实现从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转变。
(三)高职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与信息化教学
自2010年以来,国家为推进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举办多项信息化教学大赛,从2010年仅有中职参加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信息化教学设计”两项,到2016年中职组与高职组共同参与“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和“信息化实训教学”,信息化对传统教学提出了颠覆性的挑战。尤其是高职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设计人才的培养需求。对于高职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学习,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应用势在必行。产品造型专业综合性的特征决定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中的软件技术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在互联网浪潮下成长起来的95后学生对传统讲授模式教学早已不感冒,这就需要教师、学生共同联手,将信息化方式切实有效地运用于课堂和课外教学,在高职产品造型专业的教学中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二、《产品形态与结构》模块信息化教学设计
“产品造型设计基础”是高职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专业平台课程,本文所引的案例《产品形态与结构》来自于本门课程。作为产品设计专业基础课,课程实践性和综合性强,因此利用信息化教学提高学生的直观认知与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以《产品形态与结构》为例,将从以下四方面阐述信息化教学的探索应用。
(一)教学任务分析
1.课程分析(如图1)就像一棵大树一样,产品造型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平台课,类似大树的树根,专业方向课,类似大树的树干,专业拓展课,类似大树的树枝,“产品造型设计基础”是其中的专业平台课程。为了对接学生以后的就业岗位,本课程旨在达成学生对于产品造型感知力、认识观和方法论三个方面的作用。2.学情分析通过前修课程设计思维与方法,造型基础,装饰设计基础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形式基础和形态意识,但这种形式学习停留于纯样式层面,这门课需要将造型与产品设计直接联系,学生在产品的设计意识方面更进一步。由于自身见识的主观原因和学校地域问题的一些客观原因,学生对于产品的见识和知识面还是偏窄,且能力参差不齐,这就需要继续加强课堂产品认知拓展,带领学生“走出去”,分组协作,以好带差。3.教学目标“产品造型设计基础”课程共四大项目,“产品形态与结构”选自其中项目二模块四,讲授2课时,实践6课时。专业能力层面希望学生掌握结构的基本知识,加强对结构的认识,理解形态与结构、功能与结构、材料与结构的相互关系;方法能力层面希望学生提高对产品结构的感知水平,具备产品结构的设计、塑造能力;在社会能力层面培养学生作为产品设计师应具备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的能力。4.教学重难点本模块的重点是结构的基本连接方法和结构模型的制作方法,难点是学生可以合理选取与运用相应的材料与结构来表达形态,展示功能,在实际产品设计实践中提升对结构的把握能力。
(二)教学过程实施
1.课前准备学生已完成了上节课花器语意设计草图方案,按照要求利用信息化媒介手段提前预习“形态与结构”,如市场调研、微信公众号、设计网站、手机APP应用等。信息技术的预习手段,符合95后大学生的爱逛街、爱上网、爱手机的个性特征。2.课堂教学本模块的课堂教学共分为回顾复习——新课导入——课堂讲授——项目实践——评价与小结五大部分。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复习上节课“形态与语意”的基本知识,利用投影仪和视频展台边点评边修改作业,实时展示,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接着,基于学生课前预习对《榫卯》APP(图2)的使用体验,教师引出“结构”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作用,自然过渡到本模块的新课讲授。手机APP首次成为信息化教学工具,成为课程导入的新手段。课堂讲授带领学生厘清结构的基本概念,结构与强度,以及本模块的重点——结构中材料的基本连接方法,其中榫卯连接知识点较难。榫卯部件种类繁多,零件烦乱,课堂实物直观展示不方便,我们利用《榫卯》APP进行信息化模象直观,增强学生对结构连接和结构功能的理解,解决教学重点。在课堂讲授结束后,教学进入项目实践部分——花器的形态结构,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方式,根据自己之前的花器草图方案,制作结构模型。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们分“三步走”。第一步(如图3)教师利用犀牛软件三维建模举例演示产品结构,对比实物图讲解结构模型制作方法,此手段动态、直观,学生对于结构的制作方法理解不再困难。第二步教师和每组学生一对一讨论,确定结构设计方案。讨论过程中,对于结构计算难度大的方案,教师辅助犀牛软件模拟、计算数据,使复杂模型直观显示。这一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本,教师转变为合作者角色。很多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软件学习愿望,即后续的学习期待,这是我们很愿意看到的现象。第三步即学生分组完成结构模型制作(图4)。课堂最后,我们再次利用投影仪和视频展台对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课程结束后的展览评价,信息化设备参与课堂评价,改变原有教师评价的单一评价模式,提升学生、公众的参与度。3.课后拓展课后,学生自行查找产品结构创新设计的案例,总结个人观点,制作PPT。利用超星学习通,复习巩固,与学习小组成员、老师在线交流互动,转变传统娱乐社交为学习社交。4.课程反馈整门课程结束后,我们利用教务系统反馈、师生互评反馈和公众评价反馈等信息化反馈机制,进行课程反馈评估。特别是公众评价反馈,设计专业最具代表性的评价方式,本次课程将传统的实体展厅展览进行改良创新,不仅可以实体展厅看展,而且可以在网上展厅观看留言。信息化与课程反馈有机融合,更具科学性和创新性。
(三)教学效果反思
纵观我们产品造型设计专业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探索,本次课课前准备充分自觉,利用了95后学生喜闻乐见的预习形式;课堂学习积极、合作、创新,移动终端成为课堂导入新手段,APP辅助和三维建模软件辅助高效解决结构学习的重难点,师生互动增强,课堂气氛活跃,多元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的课后拓展个性化,学生对后续课程具有学习期待,变传统娱乐社交为学习社交,这是提升学生学习动机的成功尝试。
篇5
学院艺术类专业2015年招生办法如下:
一、产品设计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产品设计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了解与产品设计相关的科技发展、艺术规律、流行特征、人文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在贯彻“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基础上,系统地掌握产品开发、改良能力和运用科技成果、社会、经济、文化、美学等知识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整合和集成创新能力。培养具有较深艺术修养和科学知识,能独立地运用多种设计手段,进行设计创意与策划、制作与研发、管理与教育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学制四年,招收艺术类考生,毕业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二)主要专业课程
素描、基础造型、立体造型、计算机辅助设计表现、产品表现技法、数字媒体编辑、界面设计、设计概论、产品造型设计、产品结构设计、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系统设计、Pro/E设计技术与应用、造型材料与工艺、人机工程学、模型制作、机械制造基础、平面设计、家具设计、设计管理、图案、展示设计、手工艺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摄影、设计美学、设计心理学等。
(三)招生人数及学制
2015年产品设计专业计划在江苏、浙江两个省份招收本科生30名,男女不限,学制4年。(实际招生计划以各省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计划数为准)
(四)报考条件及录取办法
考生符合2015年高考报名条件,报考科类为艺术类、艺术兼报文科类或艺术兼报理科类的考生。品行端正,身体、心理健康,非色盲、非色弱。同时,须有一定的美术专业基础。
符合以上报考条件的考生,须参加所在省份2015年美术类专业全省统考和高考文化考试,如专业分和文化分均达到该省美术类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控制线即可报考我院。
我院按照进档考生的文化分与专业分之和排序,从高到低进行录取。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下设平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多媒体动画设计、文化创意产业等专业方向。学生一年级基础阶段的课程相通,从二年级起,学生需根据本人意愿并结合各专业方向要求,选择进入专业方向进行专业学习。
(一)培养目标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主要培养全面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现代意识及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系统方法和实践技能,能独立地运用多种设计手段,进行艺术设计创意与策划、制作与研发、管理与教育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包装、广告、形象、建筑装潢、城市景观、动画、游戏、网站网页、多媒体交互、数字影视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和产业部门从事策划创意、营销开发、设计制作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工作。
本专业学制四年,招收艺术类考生,毕业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二)主要课程
在校期间,学生将系统学习设计史、设计概论、设计原理及方法、设计管理、广告学、传播学、数码写生、数码造型基础、数码图形设计、应用软件基础、平面设计课程群、环境设计课程群、动画设计课程群、游戏设计课程群、多媒体网页设计、文化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艺术展演与策划等课程。
(三)招生人数及学制
2015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计划在江苏、浙江、安徽、四川、重庆、辽宁六个省市招收本科生120名,男女不限,学制4年。(实际招生计划以各省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计划数为准)
(四)报考条件及录取办法
考生符合2015年高考报名条件,报考科类为艺术类、艺术兼报文科类或艺术兼报理科类的考生。品行端正,身体、心理健康,非色盲、非色弱。
符合以上报考条件的考生,须参加所在省份2015年美术类专业全省统考和高考文化考试,如专业分和文化分均达到该省美术类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控制线即可报考我院。
我院按照进档考生的文化分与专业分之和排序,从高到低进行录取。
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思想品德和专业知识,系统掌握播音与主持艺术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播音与主持的基本技能,能在广播电视等各级传媒机构或在民用航空、民用铁路等其他相关单位从事播音主持及新闻传播、客户服务管理等工作,或从事播音与主持教育教学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制四年,招收艺术类考生,毕业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内容
本专业包含两个方向:播音与主持、民航播音艺术。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播音学以及音乐学、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管理学、公关礼仪、民航播音、交通运输服务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论,接受普通话发音、播音发声、有声语言表达、广播电视节目和栏目播音主持、航空服务、形体、化妆等方面的系统训练,毕业生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有声语言艺术创作和播音主持的基本知识;
2.具有采、编、播一体的专业创作能力;
3.掌握新闻采编、节目策划和制作技巧;
4.掌握商务谈判、文化公关礼仪等知识;
5.具备民航播音与民航运输管理的基本能力。
(三)主要课程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有艺术概论、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主持、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学、影视表演、舞蹈与形体训练、化妆技巧、声乐、文化学概论等。本专业包含两个方向,其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课程有演播空间处理、新闻采访与写作、非线性电视编辑、电视摄像、影视艺术概论等。民航播音艺术方向专业课程有客舱组织与管理、飞行与安全、民航服务沟通与播音技巧、商务礼仪基础等。
(四)招生人数及学制
2015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计划在江苏、浙江、安徽、四川、重庆、辽宁六个省市招收本科生80名,男女不限,学制4年。(实际招生计划以各省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计划数为准)
(五)报考条件及录取办法
考生必须符合2015年高考报名条件,报考科类为艺术类、艺术兼报文科类或艺术兼报理科类的考生。品行端正,身体、心理健康,五官端正,形象气质好,无色盲、色弱,男身高1.70米以上,女身高1.60米以上。
江苏、安徽二省考生均须报名参加南京师范大学组织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考试,我院认可南京师范大学校考成绩,并按照一定比例向考生颁发合格证,取得我院合格证且2015年高考文化成绩达到各省艺术类(校考)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控制线后即可报考。
四川、浙江、重庆、辽宁四省考生参加所在省份播音与主持类专业全省统考合格,且2015年高考文化成绩达到该省艺术类(校考)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控制线后即可报考。
我院按照进档考生专业分占65%、文化分占35%的原则排序,进行录取。
(六)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考试相关事宜
报考办法
凡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持报考所需的证件,到户口所在地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指定的地点办理高考文化及艺术专业考试报名手续,领取艺术专业考试的相关材料,并参加考生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委托南京师范大学组织的专业考试。
专业考试报名采用网上申请的形式。凡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须登录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招生网(bkzs.njnu.edu.cn),按要求进行网上报名(网址:add.njnu.edu.cn/,报名前请先仔细阅读报名须知add.njnu.edu.cn/home/index)。考生在报名系统完成报名信息填写后须进行网上缴费。建议使用银联缴费通道,目前仅开放储蓄卡无法使用信用卡,完成缴费后请点击返回商户。网报截止时间:2014年12月30日(2014年12月30日23时59分关闭报名系统)。完成后,用A4纸打印该专业报名表并签字确认,该表将作为考生专业考试报到的必要凭据。
专业考试
1.报到时间:2015年1月18日
2.报到地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市宁海路122号,随园校区南大楼)
3.报到要求:考生本人须持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2015年艺术专业考试通知书、《专业考试报名表》(由网报系统生成,且考生本人须签字确认)及2张近期免冠1寸彩色照片前来办理报到手续
4.考试时间:2015年1月20日起(由考生自行选择面试时段)
5.考试地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市宁海路122号,随园校区南大楼)
6.考试内容:
(1)指定稿件播报(当场随机抽题)
(2)话题评述(当场随机抽题,限4分钟内完成。评述时不得带书面提纲)
(3)综合素质考查(文学常识问答,当场随机抽题问答)
(4)才艺展示,在下列考试形式中任选一种:a)器乐(自带,钢琴演奏不列入考试范围)、舞蹈、小品、曲艺或声乐等(伴奏乐请用标准MP3格式作为文件存储进入普通U盘,现场备有MP3播放器,提供U盘中的MP3文件读取,考生不可带入任何具有录放功能的电子产品);b)朗诵自备文学作品(在诗歌、散文、童话、寓言、小说片段等形式中任选一种,2~3分钟)
专业考试四项满分300分,其中(1)、(2)、(4)项满分各为80分,(3)项满分为60分。
备注:未尽事宜请查阅南京师范大学招生网站:bkzs.njnu.edu.cn
四、有关事项
1.艺术类专业学费:16500元/学年。
2.住宿费:1500元/学年。
3.学生完成学业后,颁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毕业证书;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4.考生报考期间,往返路费、食宿费用一律自理。
5.我院办学类型为独立学院,请广大考生根据所在省的志愿填报办法在相应批次填报我院。
6.实际招生计划以各省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计划数为准。本简章内容如与教育部和考生所在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关于2015年普通高校艺术类招生文件精神相抵触的,均以教育部和考生所在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文件为准。
7.未尽事宜参照教育部及各省(市、区)艺术类招生工作相关规定,以及我院网站的后续通知执行。
学院艺术类招生咨询电话:(025)87190011
篇6
1 引 言
知识的服务单位长期停留在文献这一级上,已经成为制约人类有效利用知识的瓶颈。情报学家徐如镜研究员提出,一旦实现知识的控制单位由文献深化到“知识元”,大量文献中所包含的“知识元”及相关信息间的链接,将产生极大的知识增值,大大推进人类对知识的利用,促进对新知识的创造,从而也将推动知识资源业的重大发展。情报学家马费成教授提出情报学取得突破的两个关键问题:①知识信息的表达和组织必须从物理层次的文献单元向认识层次的知识单元或情报单元转换;②知识信息的计量必须从语法层次向语义和语用层次发展。1986年,美国芝加哥大学Don R Swanson教授提出的“非相关文献的知识发现方法”,对40多年前科学家就在积极地探讨的科学知识分裂化现象,利用知识片段理论做出了说明,证明了事实上文献间隐含关联数量可能远多于显性的相互印证关联的数量,并且这种隐性关联的发现比信息本身的增长更有意义。Swanson的“基于文献的发现方法”证实了将文献中的具有隐含逻辑关系的知识片段组织起来可以发现新知识,为情报学的研究开创了新的研究方法。本文提出了知识元语义链接模型,对知识元的认知、模型、挖掘和语义链接的方法做了探索。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以推动这一方向的研究成果的开发和应用。
2 知识元的认知
知识元的研究活动可归纳为四个主要研究领域:情报学意义的知识元、科学计量意义的知识元、教材教学组织的知识元、产品设计的知识元。
2,1 情报学意义的知识元
20世纪70年代后期,除书目数据库外,数值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的数量不断增长,指南数据库开始出现。此时,美国情报学家弗拉基米尔・斯拉麦卡教授在华讲学时提出,知识的控制单位将从文献深化到文献中的数据、公式、事实、结论等最小的独立的“知识元”,当时他把这称为“数据元”。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著名情报学家布鲁克斯(B.C.Brooks)提出绘制“认知地图”的任务。布鲁克斯认为,如果能利用关系索引就可以较为准确地表达概念之间的关系,那么就可能将文献网变为由知识单元直接联接的概念网,使知识体系从外部宏观结构改变为内部微观结构。
1993年z.Chen继Swanson提出建立基于分散于文献内部知识片断的逻辑关联的知识整合方法,改善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的效果。
近年来,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万维网时代信息检索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信息组织的深度仅停留在文献层次,提出解决的根本方法是将信息标引深入到文献中的知识元层次,建立知识元(Knowl-edge Element)模型成为实现有效知识检索的重点问题。国内学者徐荣生认为知识单元是指知识本身不考虑物理形态自成系统、自成单元,自为一组的认识单体形态,是知识集合系统的相对独立构成单位。其中就有最基本的、不再分解的基本认识单元,如概念知识单元。
国内学者王子舟教授等对文献单元与知识单元做了深入研究,认为20世纪90年代末期,“知识单元”在图书情报学界的使用频率逐渐多了起来,因为许多图书馆学研究者已经意识到,图书馆如何从传统的文献组织转向文献信息(即客观知识)的组织,如何从文献单元服务深入到知识单元服务,已经是图书馆实践面临着的新的重大课题。国内学者文庭孝博士等对知识单元的概念进行了综述。
2,2科学计量意义的知识元
科学学的知识单元研究者,我国著名科学家赵红洲认为:“知识单元(或称知识本体)”是科学的细胞,也是科学大厦的“基本”砖块。科学学研究知识单元的目标是想实现如何评价学术论文的学术质量问题,也就是说,如何比较两个科学定律的难易程度问题。牛顿定律和气体定律哪一个付出的创造力更大些?由此,赵红洲先生把知识单元定义为“能够用数学公式表示的科学概念”。赵红洲等还提出了知识单元的智荷概念,认为智荷乃是知识单元最为基本的特质和属性,分为静荷和动荷两种类型,静荷是知识单元相互逻辑关系所决定的智荷,是基本知识单元的函数;动荷则是知识单元在历史的进化过程中积累的智荷,是时间的函数。一个知识单元的静荷Qi可用公式(1)表示:
2,3教材教学意义的知识单元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IEEE-CS/ACM陆续推出了“计算教程1991”、“计算教程200X”等研究报告。其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把计算机科学的知识体划分为10个领域、55个知识单元。每一个知识单元则包含若干主题。知识体为计算机学科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知识框架。知识单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用一组知识单元代替一组主干课来规范教学计划中的公共要求,有利于学校结合本身的情况,设计出既有自己特色、又不背离统一要求的课程体系。
2,4产品结构设计中的知识单元
文献[19]利用专家的知识文本作为领域本体,建立文本知识元的抽取实验。提出将知识分成4层:知识域(knowledge domain)、知识单元(knowledge unit)、知识元(knowledge element)、知识元的特征元(charac-teristic element)。特征元根据知识元可分成表示(rep-resentation)、规则(rules)、操作(operations)、导航(navi-gation)、上义词(super-ordinate)、关联(relevaney)和其他关系。在产品设计中把知识元分成两种:①描述性,包括信息报告、名词解释、数字值、问题描述、引言和结论;②过程性,过程、方法、定义、原理、经验等。
3知识元模型
3,1知识元概念模型
我们认为,从文献中抽取出的知识元不等同于关键词。情报学知识元的抽取目标是:先将文献中的知识元分割出来,然后建立一种独立于原文的可独立存放、检索和推理的知识实体单位。我们曾提出文本知识元的发现可通过计算向导信息与知识元间的语义关系来实现。图1给出了文本知识元与向导信息导航计算模型:
图1中,特征分析与提取:对论文标题进行分词,统计标题词在文摘中的响应度,根据响应度选择特征词,然后用特征词在正文中抽取句子。
向导信息:其后有语义内容的特征词。
语义内容:对象名称,对象起因,对象内容,对象过程,对象结论,对象引文等。
知识元:向导信息,语义内容。
抽取算法:一种抽取向导信息特征词句子的软件。
特征词的计算就是检查抽出的句子中是否具有描述知识元功能的语义内容。如果有,则把特征词分离为向导信息词,语义内容分离为知识元内容,以便建立向导信息与语义内容的导航链接,实现独立于文献单元的知识元自由集成检索系统。
定义1:
知识元:{名称,属性,操作,导航}
名称=为知识元研究的对象
属性=为知识元的特征
操作=为知识元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
导航=为知识元的逻辑联系
定义2:
新知识产生的是一种知识元的信息导航链接过程。
K(S)+N(K(E)+K(S))=K(S+S) (3)
式中K(S)表示知识结构,K(E)表示知识元,Ⅳ表示信息导航链接。
公式(3)突出了知识元的独立性、信息导航的链接性和知识结构的完善性。强调知识结构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知识结构的构成主要是由信息对独立的知识元的导航而形成。知识元导航链接示意图见图2。
在知识元的研究中,如何认识知识元并从什么地方切入研究以及对知识元进行归类分析是进一步认识知识元的重要步骤。通过对知识元的归类分析,我们把得出的知识元类型分成两大类型:描述型(信息型,名词解释型,数值型,问题描述型,引证型);过程型(步骤型,方法型,定义型,原理型,经验型)等。由此我们把数字型知识元定义为描述型知识元模型。
定义3:
一个数值型知识元NKE由对象,领域,特性集,关系,值,状态6个属性组成。
由公式(7)可以看出原知识系统K(S)接受信息/激励后的结果,使知识谱上添加了信息,所贡献的知识谱。
我们研究了知识信息谱的提取,给出了知识元的提取实验步骤。利用上述方法,求最优概率分布的概率值p(y|x)中,将“提出”特征词看作x,故提出之后的内容即为作者给出的创新点知识元Y。文本知识元抽取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文本格式转换(,PDF转成,TXT);
第二步:分离出由“提出”特征词引出的创新点内容(知识元集合);
第三步:分析知识元集合的组成结构(单个知识元);
第四步:抽取文本中每个知识元的相关句子;
第五步:分解句子成为语义三角形结构的知识元(另文给出);
第六步:聚类知识元成为知识元集。
4 文本知识元挖掘软件研究
我们开发的文本知识元挖掘软件分为5个步骤实现:
第一步:知识元自动抽取算法。网页格式转换,文本分词、词性标注、知识元自动抽取。
第二步:有效句分解与获取对象语义。通过句子的特征分析,我们用自己设计的抽取软件将有效句分解为两部分,即对象名和对象数值。以对象名中的动词为界,将对象名分解成主谓关系,从而达到了将一个有效句子分解成三元组(O,P,A)的目的,即实现了用软件自动获得一条由主谓宾语法关系组成的知识元。如图3所示:
第三步:去掉词性标记获得知识元。去掉词性标记,建立由时间、地区、领域、对象名称、对象属性、对象值等属性集成的知识元,并自动存入知识元库。最后可以对挖掘到的知识元进行汇总,存入到总表中,以便于以后的查阅和关联推理使用。知识元生成系统界面如图4所示:
第四步:知识元自动存储。软件可以对挖掘到的知识元进行模糊和精确查询,并将查询结果反馈到用户界面,还可以将挖掘的信息生成简要文本输出。知识元库结果举例如图5所示:
篇7
WANG Xin-xiang ZHOU Zong-dang
(Shangrao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hangrao Jiangxi, 334109,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AD/CAM teaching are faced with the probl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application of project teaching will be introduced in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enterprises, establish the open training environment and network learning platform, change course assessment and other assessment measures, reforming the teaching mod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enhance student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practical ability.
【Key words】Application of CAD/CAM technology;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Project teaching;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CAD/CAM技术应用》是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数控技术和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及制造等机械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是门动手能力要求很强的课程,课程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注重专业技术技能与职业素质培养相渗透,要求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独自完成某个具体零件的设计和产品造型工作,生成数控加工并在数控机床上完成零件的加工,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控加工工艺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将必要的知识点融于实践技能培养的进程中,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强调以“实践应用”为宗旨,重视学生的综合操作实训技能的训练,并能为后续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和实训实践联系打下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而在学院的CAD/CAM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教学方式,教师把授课重点放在讲授CAD/CAM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一些软件的操作,缺乏将CAD/CAM技术与相关的生产实践项目的结合,导致学生在学完CAD/CAM软件后遇到实际情况却不会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探索当前CAD/CAM课程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1 目前CAD/CAM技术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体系问题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课程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学习学生要求掌握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完成零件产品的图形设计、产品造型、数控加工程序等相关的CAD/CAM工作,最后在车间的数控机床上实现零件产品的切削加工过程。但实际上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讲授CAD/CAM课程时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基本定义、原理及计算机软件的操作上,简单的上机操作代替整个实践教学,对于相关的数控机床加工操作、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刀具等的教学没有融合到CAD/CAM课程内容中去,导致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后虽能够完成零件图绘制及数控加工程序生成,但对于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 生成的加工程序如何在数控机床上实现加工,加工方案中的工艺参数的设定是否适当、加工工艺路线制定得是否合理和生成的加工程序正确性等实践问题缺乏理论依据,加工程序失去实践意义,显然这样的课程教育体系与培养要求相去甚远。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自主完成某一具体零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目的。
1.2 教学资源问题
市场上关于CAD/CAM技术方面的书籍、教学视频等种类繁多,学院的教学以UG、Pro/E、3DMax软件为重点。通常的教材以系统的讲述某一款CAD/CAM软件的绘图及走刀路径的生成以及选择一些零件的绘制及走刀路径的生成方法作为典型案例来实现教学目的。而所选择的零件并非实际生产中的零件,所讲授的知识与生产实践没有联系。真正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资源相对缺少,使得教学达不到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同时很多高职院校担任CAD/CAM课程教学的教师来自于传统的机电类专业毕业,缺乏相应的企业生产实践经验以及对新兴的CAD/CAM技术缺乏深入了解。
2 改革CAD/CAM课程的教学模式
2.1 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
在CAD/CAM应用软件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功能性教学方式,即通常重点讲授各个操作命令的作用、运用和具体的操作步骤,而对于命令之外的联系甚少。采用这种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教师以灌输式教学方法讲解各种命令操作而学生被动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学生走上社会难以满足企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在新型人才培养工作中,讲究注意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的理念,强调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提出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即更多的引入企业实践生产中的产品进入课程教学,紧密联系生产实际这样学生到具体工作岗位后才能适应所使用的CAD/CAM软件与学校学的不一样或版本不同等情况,才能更快解决实际的设计问题。另外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提高,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主动学习态度,以使学生在学习前能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同时在教学中设计很多的学习活动如实践操作、车间实训、任务/项目、学习笔记、学习心得等,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2 将CAD/CAM技术应用到相关的专业课程设计中
在机械、数控等工科类专业中有多门的专业课程如“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模具设计”、“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产品结构设计”等都安排了相应的课程设计内容,需要学生完成某一机构或零件的课程设计,其中的设计部分以前都是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手工完成这部分的工作。随着CAD/CAM技术的逐渐普及,学会相关CAD/CAM软件的运用已成为当前机械类专业的学生要求掌握的一项专业技能。在相应的课程设计中可以要求学生运用CAD/CAM软件完成零件或机构的二维、三维的造型设计,通过这样的方法增加CAD/CAM软件的使用提高学生对软件掌握的熟练程度,同时在教学教研中进行CAD/CAM软件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和实践研究,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工程实践应用为重点,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与其它课程设计的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实战训练,使学生掌握CAD/CAM在本专业各项设计与建造中的应用,在接触各种实际的和模拟的设计与建造课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提供一个自主、开放的实训环境以及CAD/CAM知识和技能的交流及资源共享的场所
在教学中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的开放式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宽松的实验环境完成学习,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束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目前学院针对CAD/CAM教学的特点在CAD/CAM训练中心建立多媒体教学软硬件环境,避免了以往的CAD/CAM教学方式理论教学和上机操作分离的教学弊端,将CAD/CAM教学的教师讲授和学生上机训练同步进行实现学生的边听边练,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同时建立CAD/CAM训练中心FTP服务器,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及时向学生提供CAD/CAM技术方面的软件、教学资料、课件等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下载服务。学生在学习中也可根据自己设想自创实训项目,设计实训方案和步骤,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自主完成实训项目。
3 变更课程考核评定方式
学院传统的学生学习课程考核评定是以学生的平时成绩(考勤、作业、操作)加上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综合评定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这样的考核存在部分学生用死记硬背的答卷方式能获得高分但真正对软件的掌握达不到要求,鉴于此提出采用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监控方式对学生的软件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修改相应的教学内容及课程评价体系,以预期学习成果来界定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仅靠理论笔试和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方法,建立以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为重点的学习成绩评估体系。在课程的考核中注重学生的理论水平、能力、操作技能的综合考核,实行静态考核和动态考评相结合加强整个学习过程的管理和考核。
4 结束语
教师在教学中采取鼓励实践、团队协作等培养学生学习CAD/CAM课程的兴趣,鼓励学生学会分析,多动手实践。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学生对CAD/CAM课程的学习更有积极性和信心,其动手分析能力得到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增强,掌握的实际操作水平更符合企业的需求,提高了CAD/CAM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廖友军,余金伟.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32).
[2]曹伟,谢晓巍,谢晓艳.计算机课程研究性教学实施模式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0).
[3]覃岭,李文辉,等.高职《CAD/CAM技术应用》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35).
[4]孙丽霞.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06(03).
[5]肖国玲.高职院校开放实验室的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