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物理全部知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植物新品种权(简称品种权)是知识产权中的一种类型,保护的对象是植物新品种,植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由于品种权涉及的专业性比较强,很多人对它都比较陌生。按照WTO规则中《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ips协议)的要求,WTO所有成员国都必须对植物新品种进行立法保护。在国际上,1961年签署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其后分别在1972年、1978年和1991年进行了三次修改,现在同时存在着1961/1972年文本,1978年文本和1991文本,三种文本在对育种者的保护力度上逐渐地增强,至今三种文本同时有效,任何国家都可以自由地选择加入其中的任何一种文本。我国1999年加入了1978年文本,1997年颁布了我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并且从1999年4月开始受理在我国的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在我国,涉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果蔬菜类的植物新品种由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负责受理和授权;涉及树木类的植物新品种由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负责受理和授权。在我国品种权的保护期限,从授权之日起,藤本和树木为20年,其他植物为15年。近年来,我国的植物新品种申请量和授权量都在逐年地增加,其中从1999年4月到2008年1月31日,我国农业部共受理申请4645件,授权1525件,植物新品种对我国的农业、林业、园艺、国际贸易等经济发展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人们更多地还是关注如何有效地获得品种权,以及如何使用和保护自己的品种权,而对于如何科学合理地经营利用这类知识产权却很少进行研究,没有使这类知识产权的潜在力量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二、植物新品种权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
品种权的经营管理总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对品种申请权的经营管理、对品种权使用和转让的经营管理、对品种权维护的经营管理和对品种权保护的经营管理。下面就分别对这四个部分进行分析和论证。
1.对品种申请权的经营管理
品种申请权就是植物新品种的所有人依法享有的能够独立地到国家机关申请获得品种权的一种法定权利,这种权利虽然只是一种申请权,享有这种权利的人即使申请了品种权以后,也不一定就能最终获得品种权,但是,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品种申请权本身也是植物新品种的所有人依法享有的一份财产权利,并且可以按照法律规定对这种权利进行转让。
按照一般的规律,实际培育出植物新品种的育种工作者或者单位就是该植物新品种的品种申请权人,但是,在现实中,品种权申请权已经突出地表现出一种商品的特征,可以通过进入流通市场而由购买方所拥有。目前可以使用的流通方式有以下几种类型:
(1)合作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征是,想要获得品种申请权的单位或人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具有培育植物新品种能力的单位或者个人签署合作协议,一方主要提供资金(甲方),另一方主要提供人员、技术、设备和场地(乙方),通过合作培育出符合目标的植物新品种,该品种的申请权由双方协商约定,具体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是归甲方,乙方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第二种是归乙方,甲方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第三种是双方共有。在这种模式中,虽然也发生了品种申请权的市场性转移,但是范围比较小,合作成分比较大,完全的市场买卖特点比明显。
(2)委托开发模式
甲方为了获得具有一定特征的植物新品种,通过签署协议委托乙方培育出这种新品种,由甲方提供资金或相关的物质条件,由乙方组织人员完成育种工作,所培育出的植物新品种归属于甲方所有,甲方支付给乙方一定的费用。签署这种协议时,甲方一定要注意的是必须在协议中写明所培育出的植物新品种归属于甲方所有,否则按照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可能会判定归属乙方。
(3)直接购买品种申请权的模式
我国法律允许对品种申请权进行转让(买卖),但是规定所有的买卖活动都必须签署书面的转让合同,而且要分别经国家农业部公告或者国家林业局登记后才能生效。在现实中具体地又分为四种情况区别对待:第一种是对外国人的转让,法律规定在国内培育出的新品种向外国人进行转让时必须要报国家农业部或者国家林业局批准,否则不能转让。第二种是国有单位享有的品种申请权要在国内进行转让时要经过其上级单位批准。第三种情况是非国有单位或者个人依法享有的品种申请权在国内可以自由地进行转让。第四种情况是在国外培育出的新品种的品种申请权转让给国内的单位或者个人时不需要我国政府机关批准。
通过上述的经营行为可以让品种申请权在市场中得以流通。
2.对品种权使用和转让的经营管理
申请人一旦获得了品种权以后,就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科学合理地积极经营这一品种权,让它为品种权人和整个社会增添利益,实现蕴藏在其中的社会价值。在现实中可以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己使用
这是最基本的一种方式,品种权人可以通过不断地繁殖和销售自己的植物新品种来获得利益。但是,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 这种方式由于生产规模小,销售的范围有限,而且往往受到品种权人自身物力和才力的限制,一般难以发挥这一植物新品种的潜在效力,因此这是一种相对比较原始的方式。
(2)许可他人使用
品种权人通过签署许可合同允许他人有偿地使用自己的植物新品种并从中获得收益,这种模式无论对品种权人还是对社会都是比较有利的一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扩大繁殖和销售植物新品种的规模和范围,造福于社会;另一方面可以摆脱品种权人自身生产能力的限制,又可以让品种权人从具体的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专心地从事新的植物新品种的研究,是一种比较科学合理的社会分工。在现实中,这种许可方式又包括三种类型:一是独占许可型。这种许可就是品种权人只许可一方使用该品种权,不再许可第二家使用,在合同有效期内自己也不能使用。这种方式中品种权人可以要求比较高的许可使用费,被许可人(独占许可使用人)在法律上也享有特殊的权利,那就是当有人侵犯这种品种权时,独占许可使用人可以直接单独地向人民法院提讼,不用征得品种权人的同意。二是专有许可型(排他许可型)。这种许可就是只能由品种权人和被许可人两方公共使用该品种权,不能再允许第三方使用。被许可人(排他许可人)在法律上享有的特殊权利是当有人侵犯该品种权时,他可以和品种权人共同,也可以在品种权人不时,单独地以自己的名义提讼。三是普通许可型。这种许可就是品种权人在已经许可一方使用该品种权后,还可以不受限制地再许可其他人使用该品种权,自己也可以使用该品种权。当然,这种许可方式收取的使用费相对比较底,而且一旦发生了侵权以后,被许可人必须经过品种权人的明确允许和授权以后才能提讼,如果品种权不同意,被许可人就无法。
(3)进行投资
品种权是一种法定的权利,也是一种法定的财产,因此通过评估作价以后,可以作为技术或者无形资产进行投资,品种权人可以从中获得比较长期的收益。
(4)转让品种权
从法律上来说,品种权是品种权人的一种法定财产,但是,这种财产本身并不是具体的资金或者物品,而是内涵着一定社会价值的法定权利。在现实中,品种权人直接使用这种权利只是具有从中获得资金和收益的可能性,并不能保障就一定能够获得真实的资金收益,因此,对于品种权人来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把属于自己的品种权转让出去(卖出去)并从中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这也是一种科学的经营策略。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我国法律规定,对于品种权的转让也应该像品种申请权一样办理相应的手续,否则转让合同无效。
3.对品种权的维护
获得品种权以后,维护品种权的合法存在是经营管理品种权的基础,也是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品种权是一种法定的权利,它的诞生必须经过法律的审查和确认,同时,品种权又是关于植物新品种的一种权利,植物新品种本身具有生命的特征,即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品种本身所体现的一些生物学特征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有些特征可能在被审查时完全符合法律的要求,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变异成其他特征而不能满足法律的需要了,因此,从品种的特点出发品种权本身又必须经常接受法律的监督检查以确保原有特征的存在。除了品种的自身因素以外,国家为了从宏观上对品种权进行管理的需要还做了其他规定,这些规定品种权人都应该遵照执行,否则就丧失了已经获得的品种权。
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品种权人应该按照法律规定或者我国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的通知要求做好下列工作:一是要按时交纳年费,在拖欠了年费以后最迟应该在通知补缴的期限内全部补缴。按照农业部的规定,这种补缴的宽限期限是从应当缴纳年费的期满之日起6个月。二是要按照国家农业部或着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的要求按时地提供检测所需的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接受他们对品种的检查。三是要在品种权的有效期内确保一直拥有着与申请品种权时所提交的繁殖材料的特征和特性相同的繁殖材料。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当不能满足上述三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要求时,已经获得的品种权都得被审批机关宣告提前终止。
4.对品种权的保护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然品种权能够给品种权人带来直接或者潜在的经济利益,因此就难以杜绝有人为了获取非法的经济利益去侵犯这种权利,因此,依法保护品种权也是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当前对于品种权的保护有两种比较有效的途径,一种是对品种权本身直接进行保护,另一种是借助商标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来间接地保护对应的品种权。
(1)直接对品种权的保护
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当某一植物新品种被依法授予品种权以后,在没有经过该品种权人许可的前提下,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能为了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也不能将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否则就是侵犯了该品种权。当品种权人发现他人已经涉嫌侵犯自己的品种权时,按照现在的法律规定有两种途径可以保护和救济自己,一种方式是向侵权行为发生地的省级农业或着林业厅(局)投诉,要求这些行政机关依法查处和制止这些侵权行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种方式就是直接向侵权行为发生地有权审理植物新品种案件的法院(一般是中级以上的法院)直接,要求法院判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给自己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具体的诉讼中,在提讼的同时可以请求法院先行裁定侵权人立即停止侵犯行为,还可以同时提出证据保全请求。对于赔偿损失的数额,一般按照品种权人因侵权受到的损失额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得的利益确定赔偿数额,也可以参照实施许可合同中的许可使用费来确定,或者在50万元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2)利用商标间接保护品种权
在植物新品种的生产经营中,可以通过申请注册商标并把这种商标使用在植物新品种的外包装上的办法来保护这种新品种所对应的品种权,这种方式虽然是一种间接地保护品种权的方法,但是由于工商管理部门查处侵权注册商标案件的力度大,程序快捷,在当前实务中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途径。
三、合理注意法律中对品种权的限制
篇2
一、把握学生经验,指向精准施教
(一)有效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经验
学生开始初中物理学习时,他们是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小学科学的知识经验进入课堂的。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并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经验起点,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采用教学策略,对学生已有正向经验进行有效唤醒和激活,并进一步强化、拓展和提升;对经验缺失的内容应重视依托物理原型,提供丰富的事实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成长经验;对于学生原有的错误经验则更应高度重视,精心设计富有说服力的事实证据,让学生在亲历体验后,在反思与讨论中自省自悟,实现经验的改造。因此,有效的物理教学必须建立在教师了解学生经验起点的基础之上。
(二)初中物理的经验起点主要是小学科学
初中生物理学习的经验起点除生活经验外,系统的知识经验主要来自小学科学课程。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门学科,以物理为主,且对初中物理“声、光、热、力、电、磁”六大版块均有涉及,教材设计了较多的观察、实验和探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全面的物理学习经验。但长期以来,乡村小学科学课程一直不被重视,科学专业教师严重缺乏;科学课被挤占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学效果缺少有效评估;教研活动和教学指导相对比较少;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普遍不重视……这些都是造成长期以来乡村小学科学教育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因素。当前,小学科学课程已由原来的三年级起始变为从一年级起始,教材共有十二册;小学科学在五年级进行全区统测调研,从教学评价改革入手,以“指挥棒”的形式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这些可喜的变化都是我们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有利条件。
(三)通过经验前测把握物理学习经验起点
那么,我们的学生在开始初中物理学习之前,究竟已经具备了哪些物理方面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哪些是正确的经验?哪些是错误的经验?还有哪些方面根本没有经验呢?学生的经验又会有怎样的特点呢?为此,我们课题组选择在初一学生开始物理学习前,以问卷的形式对物理学习的经验起点进行前测,同时对初中物理教师也进行相应问卷,了解教师对学生经验的把握情况。最后,是对学生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把握学生经验的现状与特点,为实现基于学生经验的精准教学提供教学参考和建议;同时对教师与学生两种问卷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一方面可以真实地了解教师把握学生经验的现状,同时也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了参考与支持。
二、编制师生问卷,实施网络调研
(一)问卷编制与实施
课题组编制的初中生物理学习经验前测问卷全部采用单选题的形式,以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的衔接内容为命题点,以物理现象、实践操作或观点认识为载体,了解学生的经验起点。团队研究了小学科学教材与课标,经验前测问卷共62道选择题,涉及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衔接的“声、光、热、力、电、磁”全部六大知识模块。2020年11月,课题组选择本区域七所公办初中的初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借助信息技术课堂进行问卷,共回收有效学生问卷1741份,实施了较大样本的问卷调查,得到了第一手可靠资料。课题组同时对教师把握学生经验情况进行调查问卷,请一线物理教师预测初一学生未学习物理时每一题的答题情况,将预测结果与学生的实际答题情况进行对比,以此了解教师对学生物理学习经验起点的把握情况,共回收本区域物理教师的有效教师问卷101份。
(二)问卷回收与统计
课题组借助信息化研究工具“问卷星”软件,基本实现了后期数据的汇总与统计分析自动化和信息化,所有题目的选项分析全部由系统自动同步生成,每题可分区域、学校、性别、选项进行统计与分析,所有图表均自动同步生成,避免了人工统计的烦琐和错误,大大提高了实证研究的工作效率,大家也由此体会到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产生的巨大影响。
三、分析问卷结果,提出教学建议
(一)学生经验前测的问卷分析
课题组设计的学生经验前测问卷主要侧重于了解初一学生对将要开始的物理学习有了哪些经验储备,他们对与初中物理“声、光、力、热、电、磁”六大方面有哪些正向经验,哪些负向经验,哪些方面还没有经验,问卷的试题主要以学生身边的事实情境为载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开调查。例如,在光学部分有这样一个选择题很能说明问题。按照物理教师的想象,照镜子是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学生肯定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在101位初中物理教师的问卷反馈中,超过70%(选A和B的总数)的教师认为:至少有一半学生不学物理也能答对本题(如表1所示)。分之一,超过半数的同学都选了选项B。这一结果大大出乎初中物理教师的预料,教师对学生经验的预估与事实的差异,正说明了把握学生经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引发了我们对问卷结果的认真分析和对学生经验的深入思考。通过对整个问卷62道单选题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有了以下发现和结论。1.经验前测表明,学生经验有三大特点。学生都是带着各自的经验开始学习的,学生的许多经验对物理学习有正向作用,但同时也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学生经验仅是具体化和事实化的现象,缺少抽象化和概念化;二是学生经验是碎片化和片面化的,往往只是对事物某一方面的认识,缺少系统化和完整化;三是学生经验缺少逻辑性和科学性,往往凭直觉作出判断,缺少理性思维与分析归纳。上面小丑照镜子题目,有58.47%的学生都错选了B,就是因为学生平时照镜子时,镜子一般都是竖直放置的,因此学生平时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也是竖直的,学生仅仅记住了平时照竖直镜子的事实,并没有抽象化、概念化地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因此,当情境发生变化时(镜子倾斜),学生无法凭经验和直觉正确分析问题,错误也就在所难免。2.教师对学生经验的把握呈现明显不足。尽管教师都知道要尽可能把握学生的经验起点,但事实上,教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都存在较严重的把握不足现象。在问卷的全部试题中,我们发现有超过一半题教师的预判和学生的问卷结果存在明显不符。如,表1中有超过70%(选A和B的总数)的教师认为:至少有一半学生不学物理也能答对本题,则是教师对学生经验的判断过于乐观;同时,也有很多题目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经验的判断过于谨慎和悲观。尤其是教学年限较短,教学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对学生经验把握不足的情况更为普遍。
(二)基于学生经验的物理教学建议
1.原型启发,激活经验,变式跟进,生长经验。初中物理教学要寻找能建构概念、发现规律的最佳实例,精心设计“原型活动”。教师在教学前要认真研究小学科学教材,分析学生经验,把握经验起点,精心设计原型活动。对小学科学课已做过的探究活动和实验,最好不要简单复制,要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要寻求“有疑、有趣”的探索活动,在活动中激活学生的正向经验,补充学生的缺失经验。同时要重视基于原型的变式,只有在变式中才能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把握科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实现经验的生长,有效达成教学目标。2.三问三探,反思经验,思辨悟理,改造经验。初中物理教学要关注课堂思维的发展,要在“疑问、反问、追问”中层层深入,在“一探究竟、再探求证、三探求真”中逐步领悟,实现“三问三探,反思经验,基于经验,思辨悟理”的悟中学。特别要把握学生的错误经验,对原有的错误经验,要通过问题引领,设计层层递进,逐步进阶的探究活动,在反思、辨析、质疑、求真的思辨型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自省自悟,改造经验,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3.回归实践,运用经验,解决问题。初中物理教学要关注学以致用环节,体现“知行合一”。经验学习的理论告诉我们,任何知识和技能的习得都必须基于一定的实践和原型,在物理学习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掌握的概念和规律,还必须回归实践,适时运用,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其掌握情况,更能在运用中深化理解,拓展深化,实现升华。通过初中物理教学的经验前测,使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物理学习经验的特点与现状,为更好地把握学生经验提供了数据支持,也为如何研究学生经验提供了实践样例,在汇总并分析问卷结果的基础上,课题组还就初中物理六大知识模块提出了“基于学生经验,实施精准教学”的系列化教学建议,既为我们团队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效支持,也为一线物理教师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白孝忠,盛建国.物理教学中的问题互动式经验前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9(4):70-73.
篇3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强、个性鲜明,极其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是初中生学习的全部,教师在开展物理教育工作时,需要顺应时代的变化,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教学中心,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挖掘物理教材中的人文价值,将人文教育渗入初中物理教育中,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初中物理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渗透途径
1.挖掘物理教材中的人文价值
物理教学是渗透人文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与以往的教材相比,现今初中物理教材中加入了人文教育这一方面的知识,将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进行结合,放在初中物理教材中,不仅能够改变物理枯燥乏味的形象,使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也能使学生受到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的熏陶,逐渐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教育中,需要为学生讲述物理与日常生活、交通、通讯、生产、能源等的关系,让学生从物理教育中理解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篇4
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思想基本上还保持在初中的水平上。在进入高中阶段后,并不能够及时的将原来的观念转变,没有充分的了解高中的学习方法,这让他们认为高中的物理特别难,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严重的就放弃学习物理。所以,我的观点就是在刚刚开始物理教学时应马上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深入的与学生沟通有关物理方面的知识。
一、教的关键
1.认真备课,深入研究教材内容
初中时期的物理课本中对知识的介绍简单易懂,研究的问题仅仅是这个领域中表层的问题,研究的问题也是最为直观的,对象都是静止不动的、独立存在的物体,这些内容主要就是记,理解与否不是很重要。但是高中的物理文字阐述特别简练、严谨,而且内容野比较富有概括性,特别抽象,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研究的对象不再是单一的事物,而是纷繁复杂的事物,分析时常采用定性或者是定量的方法,还应该适当的结合推理和论证方法。基于以上问题,教师应认真进行课前准备。第一步就是熟悉教材中的内容,接着应仔细分析内容,并结合现实中的实例将教材中的内容将授给学生,例如:已经在以前的课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2.教学方法以及手段应行之有效
(1)进行直观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高中阶段相对非常复杂的物理模型是非常难接受的,这时使用直观教学更为适宜,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经常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更有助于理解书本中抽象的概念;(2)丰富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力和思维能力。教师想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学习的热情,那么每一节课都应有其新奇的地方,同时富有创造性的课堂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认真思考的能力;(3)在课堂上师生互动是非常关键的,这能够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凸显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的寻找一些问题,让学生们自己开展讨论,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而教师就是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予以指导,这样他们就更愿意去学习物理。
3.认真检查课后作业,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后辅导,提升教学的效果
高中物理和初中的物理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以及逻辑思维等能力,刚刚进入高中校门的学生在这些方面还是非常欠缺的。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基本上都是经教师的引领解答题目的,但是学生自己并没有真正的思考问题,因此,当他们独自解题时,总是会出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错误。基于以上的问题,教师应该在学生完成作业后,仔细的对其进行检查,并对出现的错误予以及时的纠正,同时还应该适当的开展课后辅导,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学的重要
1.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改变学习方法
物理在初中阶段所关注的问题都是非常容易的,所以,初中时期的学习方法是简单地、机械的。而高中阶段就有所不同了,在这个阶段关注的问题比较复杂,而且在公式、现象、规律、概念等方面都进行了扩展,在解题的方法上,种类也越来越多,假设继续使用初中时的学习方法是无法解答的。假设不能充分的理解掌握书本中的问题,那么即使将其物理公式、规律以及概念全部背下来也是没有用的。所以说,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时应该将初中学习的方法进行一些调整,不仅要理解书本中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准确灵活的运用。
2.克服抵触心理,增加学习的信心
很多的学生在还没有进入高中的校门就听别的同学说高中的物理特别难,当他们真正的接触物理的时候,就会觉得高中的物理确实特别难,同时很多的学生感到自己与初中的时候比成绩倒退了,这样在心里上他们就对高中物理产生了抵触情绪,严重的会厌倦这门课程,没有继续认真学习的信心。倘若想要学好物理,那么首先就应该克服自己在物理方面的抵触情绪,不应该被物理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树立信心,在心里上接受物理,成绩并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够提高的,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只要有进步就可以,重点就是培养学习的兴趣。当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的时候,就会发觉实际上物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用能够将其知识全部掌握,就能够轻松的解决物理问题。
3.扩宽获取知识途径,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于高中生来说,其学习的观念一定要有所改变,仅仅是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是行不通的,要积极的学习,要乐于学习。在课前一定要预习物理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在课堂上要积极的与教师配合,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概念性的知识一定要牢记,理解性的知识一定要全面掌握。在课后要马上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要有一个整体的思路贯穿于整个章节,整个教材,并独立的完成课后作业,能够做到将知识灵活的运用。
概括地说,对于高中物理而言,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非常关键的,二者密切联系,互为前提,只有将二者全部提高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成绩。
【参考文献】
篇5
1分层教学概述
分层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开展分层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让基础相差很大的学生都能够乐于学习,并学有所得,在其“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发展[1]。简单来说,分层教学就是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方式。其实,分层教学并不新鲜,早在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理念中就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学最优”理论等都是教学学者们对于这一理念的继承与发展,进而才形成了分层教学模式。物理学科由于其特殊性,在学生水平发展不一的情况下,更要应用分层教学的模式,为不同基础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为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制定易达到的目标,对于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则制定多项目标。通过分层教学的应用,改变以往“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树立物理学科学习的自信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自我教育,实现学生个性发展与人才需求的有效结合。
2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物理课堂将所有学生放在同一平台上进行教学,导致能力强的学生没有学习动力,基础较弱的学生却还是没办法掌握。探究发现,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对提升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具有很强的优越性。首先,分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物理是一门初二才开设的课程,学生大多感觉难学、枯燥,部分学生因此不喜欢物理课程,甚至对学习物理完全没有自信,认为自己不可能学好物理。而分层教学的应用,要求老师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置相对应的学习目标,让所有学生都能够体会到学懂物理的成就感,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其次,分层教学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传统的初中物理课上,大多数老师都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而是一味讲述知识点,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分层教学的应用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互动。同时,分层教学要求老师了解学生基础,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不同的教学内容,能够很大程度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水平。
3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做好学生分层:做好授课对象的分层工作,这是分层教学的基础。学生分层是指以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思维能力等为依据,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在初中物理课中,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为基础标准,B类为良好标准,C类优秀标准。例如,同样一个知识点,A类只要求知道、理解,B类学生则要求能够根据现象、实验中总结出;而C类的学生则要求能够展开联想、独立探究,解决实际问题[2]。这样一来,每一类学生都能够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知识。但是对学生分层要注意,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就好,不能在班上把名单公布出来。
3.2进行分层备课与指导:应用分层教学法,分层备课时教师的必备功课。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准备不同难度的知识。同时,在物理课堂上,还要求老师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特别是初三的学生,虽然物理从初二才开始学,但是受到个人领悟能力和兴趣的影响,到了初三往往基础相差很大,所以在备课与指导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老师讲授到一般的基础知识点时,应该尽可能给A类表现的机会,而到高难度的知识点讲授时,就可以重点关注C类的学生。在进行指导时,对A类学生尽可能详细,多举实例,而对C类学生,则可以略讲,或者让学生自主探究。
3.3布置作业时实施分层: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中,班级所有同学布置的作业都是一样,这样一来,不但加剧了学生之间互抄作业的情况,还会使学生失去完成作业的积极心态。在分层教学模式中,物理老师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作业。在课内完成统一标准练习的基础上,在课外分层布置作业。A类学生以完成基础题目为主,B类学生重点在于巩固知识点,C类学生就应该尝试创新拔高题。
3.4实行考试与评价分层:实行考试与评价分层是布置作业实施分层的加强。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来编制分层的物理考试试卷,将设题分成基础题、巩固题与创新拔高题三部分。基础题部分所有学生都要求达标;巩固题要求A类学生尽可能完成,B类和C类学生则要求全部达标;创新拔高题要求C类学生达标,其他学生选作。不管哪一层次的学生,只需要完成相应的要求,都要肯定学生成绩,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逐渐树立对学习物理的自信。评价标准也应当分层制定:A类学生重在表扬,评价中多肯定他们的进步,发现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B类学生则重在鼓励,激励他们敢于尝试;对于A类学生,则应当坚持高标准,通过竞争式评价鼓励他们相互促进[3]。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具备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思想,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学习的成功与喜悦。初中物理教师在应用分层教学时,应当在做好学生分组的基础上,实行分层备课与指导、分层布置作业,最后分层考试与评价。
作者:张淑聪 单位:烟台外国语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篇6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1.教师教学观念传统
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利用的教学方法以及课堂中的教学氛围。目前,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仍然重视成绩,重视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无论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得多么积极,多认真的思考,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之前所做的一切都被教师认为是没有意义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成绩限制住,长期下去,物理学习的兴趣会逐渐下降,甚至消失。
2.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落后
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影响着教学氛围以及学生的学习情绪。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大多数教师将课本物理知识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课堂中,利用全部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向学生灌输课本上的物理知识,引导学生机械记忆知识点。分析题型,也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学生掌握每一种物理题型的解题方法,分类做题。这样死板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形成,更影响学生的物理学习心情,不利于物理学习兴趣的形成。
3.学生物理认知片面
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看法,影响着其物理学习心理。目前,许多初中学生的学习观不尽正确。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课堂活动中的主体,认为自己的课堂学习行为是教师教学行为的附属品。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认知停留在学习,拿高分的水平。学生没有认识到物理学科的自然科学性质,也没有将物理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内心对于物理知识的渴望度明显不高。
二、初中物理教学的兴趣引导手段
要激发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引导学生更新自己的物理学习观,更认识到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促进学生进步。
1.平等热情地对待学生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要调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教师需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于物理学科的教学热情,以及对于他们的喜爱。无论是物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教师都要平等相待,给学生带去快乐。只有师生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了,课堂氛围才能更加融洽。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心情愉悦,就会乐于教学。而对于学生来讲也是一样,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就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的思考与表现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尊重所有学生的学习权利。
比如在讲解《光的反射》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物理知识,更要给学生机会去观察物理现象,并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现象在生活中的存在以及物理学习对于其个人生活的影响。教师先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的定义,从教室内到校园内,到生活去寻找相对应的物理现象,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动脑思考的机会,促进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对于简单的问题,教师要给学困生一些机会,在课堂中发言,给予他们更多的物理学习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2.加强物理模型制作
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许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不能自主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更有部分学生抱怨物理知识与他们的生活距离太远,他们无法深入理解。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初中物理教材的许多章节有所改革,像“小制作”与“科学窗”这些版块的出现,让物理知识与实际有了更多的结合起来。初中物理教师不能在课堂中单纯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做题,更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物理知识,纠正自己的思维错误。让初中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且有意义的教学用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好奇心,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解《现代顺风耳――电话》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制作简单的纸杯电话。利用纸杯电话的制作与使用做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关注通讯工具的变化,从简单的纸杯过渡到对电话的认识上,促进学生牧师学习兴趣的提升。
3.关注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而实验是验证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初中物理课堂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实验作为一种手段。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实验对于他们的吸引力较强。能够利用没有接触过的实验器材设计与操作实验,会大大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成就感,也能够极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
篇7
学生在电功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知道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电能不断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的过程,同时知道了电流做功的多少即电功的大小,跟下面这三个因素的大小有关:电压U、电流I、时间t,计算公式为W=UIt,并且,对运用这个公式计算出的结果,学生们也能理解成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之和的一个总量。
2.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量,这个热量的多少,跟电流I、电阻R、时间t有关,计算公式为Q=I2Rt,这就是焦耳定律。由这个定律计算出的数值,物理老师要引导学生把它理解为仅是电流做功转化为内能的一部分,为下面进行欧姆定律成立条件的理论模型构建做好铺垫。
3.引线搭桥之一
老师:当电流通过电扇时,电流在做功过程中会将电能转化为哪些形式的能呢?
学生:机械能和内能。
老师:此时电功W与内能Q谁大谁小呢?
学生:电能W大于内能Q,即W>Q。
老师:将上式W>Q中的W和Q,分别用公式W=UIt,Q=I2Rt进行替换,不就成了UIt>I2Rt吗?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个不等式它是不是一个最简式?
学生:不是。
老师:请同学们化简,并研究一下化简后所得的新的不等式会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学生:不等式两边同时约去It这个正数值,不等号的方向仍不会改变,即U>IR,这与我们前面学习过的欧姆定律I=不相符合。这就表明前面我们所学的欧姆定律,其成立是有条件限制的,这个限制条件为什么教科书的前前后后都没有说明呢?难道说我们找到了一个教科书上应该有的却不曾有的“新发现”?同学们兴奋不已,教室里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
老师:同学们,你们的分析是有根有据的,做出欧姆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判断也是正确的。因为我们所依据的物理公式W=UIt、Q=I2Rt,电扇工作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的物理事实,以及运用不等式进行变形的数学知识都正确无疑。
老师:接下来我们就自然要追问:什么条件下U=IR呢?这个条件也就是欧姆定律成立的限制条件,请同学们再接再厉。
4.引线搭桥之二
老师:当电流通过哪种或哪类用电器做功时,它们两端的U才会等于流过的电流I与其自身的电阻R的乘积呢?请从电能转化的角度,列举实例进行分析。
学生:电流通过电饭煲、电水壶、电熨斗等用电器做功时,电能会全部转化为内能,即有W=Q。再将此式中的W和Q,分别用公式W=UIt,Q=I2Rt进行替换,得UIt=I2Rt,最后化简得U=IR。
老师:请同学们在你们的笔记本上写出这个理论的推导过程,好吗?
学生:对电饭煲、电水壶、电熨斗有W=Q
UIt=I2Rt 则U=IR
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用电器,欧姆定I=就一定成立。
二、建模的功效
1.正确理解和区分电功或电热计算公式的多样性
对于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用电器来说,U=IR,W=UIt都成立,因此,在计算电功W=UIt公式的四个量中,除时间t这一个物理量外,其它的三个物理量电压U、电流I、电阻R,任一个量可由公式U=IR用另外两个量求出,所以,可推出W=UIt=I2Rt=t三个计算公式,同理可得Q=UIt=I2Rt=t。而对于电扇、电动机等这类用电器,由于U>IR,计算电功只能用W=UIt,计算电热只能用Q=I2Rt了。
2.减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记忆知识所造成的心理负担,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理论水平和理解能力
比起借用“纯电阻”这个初中学生根本模糊不清的物理概念来理解和区分电功和电热计算公式的多样性来说,学生少吃了一知半解的亏,并且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从自己所理解的电功和电热的计算公式中,经历发现两者的区别和联系的数理推导过程,于自然的融合中,增强了学生的理论水平,深化了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
篇8
对于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力线运动时,电路中有电流产生,这个现象叫电磁感应。这只是电磁感应的诸多方式中的一种,不能在教学中将它作为电磁感应的全部。若电路不闭合怎样?若全部导体切割磁力线又怎样?是否不切割就不能产生感应电流?对于这样一些问题可以在适当情况下向学生提出,但不必解答,具体内容待到高中再学。这样可以给学生造成一种悬念,促使其产生求知的欲望。不能像有的老师那样:如果不能产生感生电流就不是电磁感应,这样就把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堵死了。如果这样不恰当地断然否决的现象重复多次,势必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之后的学习造成极大障碍。
篇9
一、预习前的准备工作
(一)设置预习提纲
物理属于初中教学的基本科目,它不同于语文数学等课程,物理是学生在初中新接触到的,对于新事物,学生对它的了解和把握都是十分浅显的,同时,初中生的自学能力并不是特别强,这就导致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无从下手。所以,老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预习提纲,包括新课的重点、难点和学习目标等。例如在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连通器和液压技术》一章中液体压强的预习,老师可以设置预习提纲进行预习提示,如什么是液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是什么,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什么,学习可以根据这些提示,有目的、有方向的进行预习。
(二)合理安排预习时间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际的课时安排并不多,倘若在这有限的课时里再加上预习环节,那么正常的教学必定会减少,课堂质量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利用课堂时间来预习是行不通的。那么,将预习全部安排在课下怎么样呢?之前我们分析初中生特点时讲到,初中生的自学能力不强,在没有老师引导的课下,是很难完成预习活动的。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时间安排是将预习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放在课内和课外。在讲解新课的前一天,通过设置预习提纲的方式将预习任务布置给学生,第二天讲课之前再抽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回顾预习过程。这样,将课内预习和课外预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保证预习效果。
二、预习过程中的问题设置
(一)预习问题设置覆盖大部分新知识点
初中物理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多为实际生活中常识性的物理问题,对于中等以上的初中生而言,学习起来并不吃力,所以,在设置预习问题时尽量覆盖大部分的新知识点。学生通过预习任务的完成,基本上可以掌握三分之二的新知识点,这些知识点老师在课堂上可以略微提及,然后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重点和难点上,这样既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有利于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重视预习实验的设置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内容都是通过实验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的,所以,在设置预习任务时,尽量多的设置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验类型的问题。比如说在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一课中,有一个弯折铁丝的实验,教师就可以以此为依据,布置预习任务“将一根铁丝反复弯折,抚摸弯折处有什么感觉,说明出现该现象的原理”。这样的实验首先实验用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其次操作步骤简单,并且方便学生理解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一举三得。
(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预习问题
学生的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差异,在设置预习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既要使基础差一点的学生能够通过课本找到问题的答案,培养成就感,也要为能力强的学生设置一些开发思维的思考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总而言之,综合全部学生的特点,尊重个体差异,有层次有目的的设置预习问题。如在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一节讲到能量时,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预习问题,“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具有能量?运动的物体是否具有能量?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例进行说明。”前两个问题是针对全班学生设定的,相对简单,课本上已给出了答案,只需仔细预习课本即可。后一个问题则相对较难,需要将原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掌握课本的基础之上深思熟虑,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预习过后的注意问题
学生预习任务的完成并不意味着预习环节的结束,预习效果的检查也是预习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惰性,对于教师不检查不批改的作业,学生是不会去认真完成的。但预习题的批改不同于习题作业的批改,它的重点不在于正确或错误,在于学生是否认真,只要学生认真做了,哪怕他做错了,教师也要给予较高的评价。预习效果的检查也可以放在课堂之上,采取分小组讨论交流的方法。归根结底,对预习效果的检查是保证预习质量的重要方法。
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预习环节对加强学生知识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明显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预习环节的设置,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完成预习任务,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也是有很大帮助的。以上就是笔者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我国的初中物理教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10
2、教师对电教化教学了解甚少,导致不懂得利用电教化设备来辅助教学。西部一些偏远地区、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较低,导致教师本身对于电教化教学的理解和应用就不是很了解,更不会去主动学习,这方面是导致初中物理教学中缺少电教化教学方式的主观原因。
3、对于新型的电教手段应用不熟练,甚至不会应用。有电教设备的某些地区,由于教师水平较低,与外界交流较少,导致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即便有新的电教设备的引入,也无法自行学会使用,或者是应用不熟练。由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要求计算机操作熟练,很多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不足。另外,有很多地区根本没有多媒体设备,而其他的一些电教设备的应用也很少。
4、不能很好地将网络资源和电教手段进行结合利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知识内容需要教师搜集一些相关资料来扩充学生的知识视野,而在一些西部地区教学中,教师缺乏这方面的意识,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而是仅仅以课本为主,以教会学生们书本上的知识为己任,导致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不高,并且很难真正理解物理的意义和应用,影响了这些地区学生们在物理方面的学习水平。
二、初中物理电教化教学的具体应用及作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电教化教学能够起到很重要的辅助作用,西部地区的教育相关部门、学校和教师都应该积极认识到一点,而物理电教化教学的具体应用以及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电教化,可以更加充实课堂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一般是结合课本来给学生讲解其中的理论和概念,或者是结合板书,来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补充,然而如果利用电教化教学,不管是利用幻灯片或者是多媒体,都可以大大节省教师板书的实践,也可以节省教师解释一些概念的时间,还可以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源来丰富课堂内容,如果将这些生硬的解释时间和板书时间置换成给学生看更多的背景知识、科学家介绍等,能够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体系。
2、在初中物理的理论教学中,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物理中大部分理论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并且有些知识是无法让学生亲自通过实验来验证的,比如初中物理中的“雨的形成”,虽然学生们能理解水汽蒸发在高空凝聚,从而形成雨,但无法看到具象的雨的形成过程。这时,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完全实现这一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关于“雨的形成”的三维动画资料就直观地展现出了雨的形成的全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学知识。
3、在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中,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和指导
初中学生处在好奇心比较强的阶段,实验课程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课程,而物理实验课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应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启发。
4、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明确的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初中物理课本中的知识是不体现重难点的,但是教师可以利用电教设备,将教学中的重点或者难点进行显目的标注,另外还可以结合图片、知识拓展等让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印象更加深刻。这样,学生就能够找到物理学习的基本方面,把需要了解的较难的知识和需要掌握会用的简单的知识做好分类,就不会觉得物理是一门很难的课程了。
篇11
在提倡素质教育重视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今天,教师应该积极探索以适应新教材的要求、社会的需要,积极探讨农村学生初中物理成绩上不去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
一、现状分析
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农村初中生源质量明显下降。物理学科有其说理严密、教学知识多、单位复杂等特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几种不良表现:
1.消极、厌学。表现为:懒惰,不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应付,把学习当作包袱,处于被动的应付状态;依赖,缺乏独立学习的精神和习惯,照抄作业。
2.畏惧、害怕,不愿参加物理学习活动。表现为:恐惧,学习中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如害怕回答老师提问、做实验、做作业等;回避,有些差生因畏惧物理学习,往往设法回避物理学习活动。
3.自卑。对物理学习丧失信心。表现为:灰心丧气,对学好物理缺乏勇气和信心;自暴自弃,长期的失败,致使部分学生放弃物理学习。
二、实施对策
(一)突出学科特点
物理学产生于生产实验实践,也在实验实践中不断发展,物理学的全部科学知识和体系都离不开实验和实践。根据认识论和教育科学,人们的学习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且要完成几个循环才能使知识得以升华、内化和活化,并最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这样才实现了知识的价值。物理学是科学,科学知识的获得和应用更是如此。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就更决定了他们学习物理必须从感性认识出发,通过具体的物理实验和学生参与实验,不仅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从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变化中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求实合作的科学精神、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的思维品质。学生起初之所以喜欢物理,不单单是因为物理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更重要的是因为物理课上有很多实验,这是他们学习物理的直接兴趣,也是他们学好物理的思想基础。
(二)调动积极性
首先学校要抓好生源的质量,以家长会或家访等多种形式宣传招生,好生源无形之中能带动一批学困生的学习,使其转化为好学生。其次,家长要密切重视孩子的学习,支持孩子,相信孩子,多鼓励孩子,给其适度的家庭压力,使其产生学习动力。第三,家庭、学校要密切配合,互相促动,共同担负培养孩子的责任。现阶段,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多用情感管理手段,并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建立新的激励竞争机制,努力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依靠广大教师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物理成绩不好,有智力先天不足的,大多数是由于他们学习态度存在问题。主要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他们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于是对学习不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应适时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变工作。
(三)激发兴趣
物理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这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呢?
物理课中的实验对学生最具有吸引力。尽可能地多做演示实验,为学生创设更多的物理情境。例如在“大气压”的教学中,新课引入时,先做演示实验:用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过来,纸片掉不下来,连一滴水也流不出来。学生惊奇极了。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的情况下,转入新课教学。教师再把抽出空气的马德堡半球叫两位力气大的学生来拉,俩同学使出浑身力气还是拉不开,使学生既惊奇又确信“大气压存在而且很大”的事实。逼真的实验现象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而且还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不仅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感受到自己失败与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通过物理实验及其探究来激发学习兴趣”。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演示实验或探究实验,来合理的创设情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使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途径,学生对物理的现象极易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四)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是“教”和“学”两者的有机结合,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组成的统一体。在“教”与“学”这对矛盾统一体中,学生的“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的全部活动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自己如何教,更要关心学生怎样学,给学生以正确方法的指导,突出“授人以渔”的方法教育。这是现代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解决教师、学生“高投入低产出”和“分化”严重的难题,首要的是教师要更新教学教研观念,要在教学生会求知上下工夫、做文章,认真研究学习特点和规律,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正确指导,以求高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及个别辅导,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教学中可进行个别谈心,了解情况,对症下药。对学习不踏实、贪玩的低差生,指明不努力学习的危害,多督促他们学习;对于基础差、学习有困难的应鼓励他们笨鸟先飞,多看书,多提问,多做练习,鼓起勇气,克服困难,并利用自习或课外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对作业错误较多的要当面批改,指明错误原因,详细询问不懂之处,耐心讲解,使后进生尽量弄懂每一个问题,稳步提高物理成绩。
篇12
一、激活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兴趣是学习和探索的发条。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全部物理实验所需要的条件、发生的过程以及最终的结果,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严谨的实验态度。就拿最简单的“摩擦起电”来说,物理就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A.把玻璃棒用丝绸进行摩擦,然后接近纸屑可以观察到什么情况?B.将橡胶棒用毛皮摩擦后接近纸屑又有什么状况?C.两者互相接近有什么现象?大家通过观察,总结实验现象得出“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都带电;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的结论。这样让学生边观察边学习,不但可以充分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形象展示,拓展学生思路
读图是学生重要的实验技能之一,初中物理教材每个章节都有丰富多彩的演示图,诸如电路图、物态图以及滑轮组装配图等,这些图示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验之前对实验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做到有备无患,最终将图像成功演化成实验实践,从而完成对物理知识生成和发展的探索和知识架构的重组。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分析物理演示图并能进行科学的判断和研究。如,在学习“导体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将“右手定则”联想成“右手拿镰刀割草”的情形,即:磁力线方向(草)、导体运动方向(镰刀)、导体产生电流的方向(四指)的关系就更加形象明确,容易记忆了。
总之,读懂物理演示图可以协助我们对无法通过直接感知学习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产生清晰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完善和提升实验能力。
三、培养技能,培养实验习惯
物理实验是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物理知识的起点。因此,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的实验技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物理实验,我们都要严谨地指导学生预习实验原理,学习科学使用相关物理器材,科学读数、计数和处理实验结果,并能由实验过程和现象通过分析和推理探索出正确的结论。譬如,在电学实验时,我们要注意强调电压表、电流表的连接特点,尤其是“正”“负”极的正确接线位置,让学生学会通过欧姆定律估算仪器量程,以免仪表量程太大使测量误差偏大或者量程太小而烧坏仪表器具。通过物理实验,学生不仅可以观察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领悟物理知识,还能完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学物理,一定要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一线教师务必将摆脱传统的照本宣科的理论宣讲,一定要注重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实验、动手探究的综合能力上来,切实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篇13
一、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主体性,学生被动学习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学习动力不足,无法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积极配合物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初中物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陈旧落后,初中生对物理课堂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还有一些初中物理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教学过程中不关心学生的学习感受,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2.忽视实验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差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往往得不到重视,物理教师不给学生提供物理实验的机会,将物理实验课改成理论课,让学生对物理实验失去自信。有的初中物理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认真观察教师做出的实验演示,然后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欲望,使物理实验缺乏生机与活力。初中物理实验课与物理理论课是有机的整体,如果不能发挥实验教学的真正作用,那么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将会大打折扣。
3.忽视教学策略创新,课堂无活力
有些初中物理教师因循守旧,思想僵化,不善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没有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没有引导初中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初中生对物理感到迷茫,不知道学习物理是为了什么。另外,还有一些初中物理教师片面认为课堂教学要多运用多媒体技术,结果造成多媒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将教材内容全部制作成电子课件,物理教师处于旁观者的地位,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
二、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对策
1.积极开展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参与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至关重要,通过参与物理实验活动有利于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初中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进而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实验教学时我首先将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告诉学生,并且引导初中生了解实验仪器,学会使用秒表等仪器,然后我向初中生介绍实验步骤,鼓励初中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创新,最后引导初中生总结实验结论。
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改变被动学习状态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实施因材施教,让初中生在物理课堂既学到知识,又获得乐趣。同时,物理教师还要明确师生关系,将初中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参与的状态,挖掘初中生的潜力。
3.优化物理教学策略,营造轻松课堂氛围
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构建课堂教学情境,优化物理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有效性。还要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拓宽初中生的知识面,结合日常生活,给初中生提供广阔的探究空间。比如,讲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这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变的过程。然后我通过活动来引导学生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先装置好实验仪器,观察瓶中碘的变化并做好记录,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分析棉线上析出的碘是怎么来的?我还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了生产、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应用:播撒干冰人工降雨;舞台制造白雾;利用卫生球除虫等。最后我还布置了生活化的作业:炎热的夏天,小明从冰箱里取出一根冰棒,发现包装纸上附有一些小冰晶,打开包装之后,看到冰棒在冒“白气”,一会儿冰棒便成了冰水,请提出一个关于物态变化的问题并自主回答。
三、结语
要想初中物理教学更具有效率,需要物理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给予物理学习技巧的指导,激发初中生的物理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互相帮助,才能为物理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