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科研经费监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必须实现科研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系统对接,只有科研和财务实现系统的对接,才能将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进行有机的整合,实现财务经费严格按照预算使用,杜绝经费使用过程中的科研腐败现象发生。
(1)经费预算监管
通过经费预算控制系统可对经费报销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所有的经费必须在预算范围内进行支配。如预算经费需要变更,必须提交预算变更申请,经经费来源部门审核后方能生效。预算控制系统可从根本上杜绝执行预算和批复预算存在偏差的可能,杜绝执行预算不在批复预算范围内的可能。预算执行和任务进度不匹配与当前经费拨付的现状有关,在经费及时拨付的前提下,可通过经费执行进度预警来督促科研人员经费的及时使用。
(2)预算科目定义
针对不同来源的项目设定不同的预算科目,并按照经费来源部门的相关经费管理规定,设定每个预算科目经费的可超比例,实现对不同来源项目预算的监管。
(3)批复预算科目和执行预算科目关系对应
针对项目立项的批复预算设定对应可报销的执行经费科目,可针对不同类别的项目设定其独有的预算执行科目,各项目类别均可结合来源部门的经费管理规定和校内经费执行科目进行关系对应。见上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算》。
(4)经费报销经费报销时,根据经费报销的科目自动匹配批复
预算科目,获取批复预算科目上剩余经费金额,根据预算科目的设定,自动计算各批复预算科目经费的可超金额,保证经费报销金额在预算设定的合理超出区间内执行。
二、经费执行监管预算监控
可从根本上杜绝预算的违规使用,然而在预算按规定支出的前提下如何才能保证经费执行进度的合理性,避免结项突击花钱等现象的出现?如何降低项目经费执行进度和项目任务执行进度的偏差,进而提升经费的使用效率?为此经费执行尽管应运而生,项目管理人员可通过经费执行监管平台了解各类项目的经费执行进度,结合经费预警功能,督促科研人员按项目计划合理安排进度,提高项目的按期结项率。
1.项目经费执行进度监控
可针对项目分类和项目的立项年度有针对的展示特定批次的经费执行情况,针对特定批次的项目可进一步的钻取数据,显示该类项目每个预算科目的经费执行进度。针对存在问题的立项批次或预算科目可查看相应的每个项目的经费执行进度,及时发现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经费执行预警经费执行过程中存在经费执行进度落后
任务执行进度、项目结项经费未执行完成、经费执行完成项目未结题等情况存在。为督促项目负责人及时顺利结项,系统可针对不同类型经费执行情况设定相应的信息预警,督促项目负责人使用经费、加快任务进度、准备结项材料等工作的推进。
(1)经费执行进度预算在项目计划结项日期前特定时间范围内,核查项目的经费执行进度,如经费执行进度低于额定值,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信息。
(2)经费完成未结项预算经费使用完成后,立即向项目负责人发送结项预警,提醒负责人准备结项材料办理结项手续。
三、结论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经费监管体系包括预算监管、执行监管和经费公开等几个方面,在六年的使用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和用户体验。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管理人员将不断响应上级的管理要求,收集用户的使用需求,不断地改进和扩展,以达到科研经费管理的与时俱进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党的十的召开,强调要有全球的眼光又创新的意识,在新时期我们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只有加强科技创新国际化,才能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各国间的科技合作不断加强,需要各国共同面对的重大科技问题不断增加,对于重大科研项目,个国家之间的合作实在不行。并且者已经成为促进重大项目发展的的重要环节。
当前,随着国际科研项目的不断增加,各国都开始重视在科研项目中对经费的监管,一方面国家对科研项目资金的投入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对资金使用的管理也提上日程,管好用好科技研究经费,使之能够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世界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并寻求的一种管理方法。如何有效利用科技经费,推动科技项目顺利开展及科技进步,如何有效实施科技经费的监管,实现经济效用最大化原则,不仅具有重要理论价值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以上的分析和认识出发,本文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若干问题展开思考。
二、国际合作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一)在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的组织模式中组织模式不够合理
国际合作科研项目采取预算管理,但是预算编制的方法不太科学,项目负责人并不是采取科学合理的计算而是基本凭借个人的经验判断,因此没有科学合理的计算依据,这样编制的预算随意性强不太科学。再者就是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对项目的分析不仔细,对需要的经费的估计不合理,编制的预算并不是按照实际情况,因此,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造成效益低下。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同时受各合作国的法律限制,预算执行缓慢,科研人员对此并没有足够的认识。随意改变经费用途、与财务人员缺乏交流、财务人员对预算执行没有做定期分析等使得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得不到及时处理,直接导致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不高,建立经费监控与跟踪调整机制更是无从谈起。此外,如果项目经费超过了预算那么超过的部分由研究所自己承担,科研算得经济压力不断增加,对经费的预算不能执行下去,随着项目的不断发展,在项目后期会收到罚款或调减经费的影响,甚至在最后可能不能完成科研任务,对研究所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1)项目申请人对费预算方案进行评估,但是评估的合理性受到质疑。科技经费事前控制的关键环节有三个分别是经费预算的编制、评估与评审。在立项是进行评审,各领域专家形成讨论小组,小组成员主要对申报项目的未来预期成果,即项目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特色和创新点、研究基础和人员构成等进行客观、公平地评价,而对经费预算方案,在审核其合理性时不够重视,也没有用科学严谨的方法进行定量的计算更。
(2)在对科技项目进行预算管理是,管理并不严格。在经费支出方面,开支所占比重较大的并不是实验室支出而是招待费、管理费、劳务费、办公用品、电话费等。很明显结构不够合理。
(3)在项目经费预算绩效方面,审计工作还没有开展。当前,由项目申请人所在单位负责科研经费的管理并且监督财务。对项目管理单位的财务实行再监督的是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和其他经费提供者,这些监督主要是进行事后审计。但绩效审计仍然处于初期,审计还是主要以会计报表审计、合规性审计为目的。
(二)外汇资金管理受相关国家制度和自身运营结构的限制
我国是外汇资金管理相当严格的国家,经常性项目外汇结算账户实行限额管理,国际合作外汇资金使用和管理可谓困难重重,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国家政策的限制, 目前在具体管理上,是多头管理(国税局、地税局、国家外汇管理局、银行), 而且管理的内容也重叠, 审批的程序相对比较复杂, 时效性也差。另一个就是单位内部财务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达不到跨国监管的要求,无法使外汇资金管理达到最优状态。
(三)海外研发基地管理缺乏相配套的制度
国际合作科研项目是科研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应该积极呼吁国家出台相应政策,支持海外研究基地的建设。例如:是否可以用财政资金以研究所的名义租用或者购买海外研发基地的土地;是否可以在研发基地做基本建设;租用国外实验室能否对其进行改造维修;建成之后,科研资金汇入海外研究基地如何使用管理;长期驻守海外基地人员的补助如何解决;同时还要规范其技术研发和技术交易行为,保护知识产权,确保研发成果顺利地交易、转化及应用,维护研发服务基地有秩序、高效地运行等等。
(四)科研活动形成固定资产缺乏相应管理制度
为保障国际科技合作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科研项目组根据科研项目的需求,通常在野外设置有各类观测站点,购置有各种设备仪器,建设有房屋等,由此形成了一定的固定资产也需按国内固定资产管理。但在我国对科研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反映在这类固定资产每年需要做资产清查,在国外无法实现;资产毁损不可能运回国,资产残值无法收回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随着国际合作项目的增多已日益凸显。
三、国际合作项目科研经费监管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独立的管理机构,使财务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目前对于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多国共同投资的合作项目, 其组织管理越来越倾向公司化的管理, 强调专业化的管理,而且极其注重财务控制上的作用, 把财务控制作为最主要的控制手段。
在国际合作科研项目中,要想使财务管理职能发挥得更好,必须有组织体系作保障, 对于各成员国的关系,也可以通过这个组织体系进行协调,在项目中的财务内部管理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多国共同合作的科研项目中一般都设有独立、专业的项目管理机构, 如CERN就是欧洲一系列原子能项目的管理机构。因为是很多国家共同合作的项目,所以对于这些项目管理机构,他们都具有国际组织性质, 并享有国际豁免权, 在科研项目实施所在国以独立法人组织的身份开展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项目投资主体与管理主体相分离。控制实施项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财务管理,它在项目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重要作用。
(一)设计完善的国际合作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组织体系
对于国际合作科技项目的投资者和项目的管理机构来说,对项目的财务管理都很重视,设计完善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势在必行,在职能分工和运行机制上将组织体系和项目的其他管理机构紧密结合,为其职能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保障。在科研项目的组织管理的整个管理过程中, 项目管理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由理事会总干事(海外办事处主任)全面负责, 理事会总干事是项目管理机构的最高决策机构并且也是财务事项的最终决策者,而且理事会下,为了支持财务决策经常设立独立的财务委员会( 管理委员会), 并且指导管理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国际科研项目的组织管理结构及职能设置有效地保证项目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成员国大会的职责与股份公司的股东大会的职责极其相似, 而理事会与董事会相似, DG 的职能类似于总经理, 财务管理委员会的职责类似于与财务总监。通过这种治理结构,在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财务管理的只能都能很好的发挥。
(二)加强对海外项目管理中心的管理与监控
为了降低项目资金风险,必须有效地控制项目资金的回收和使用情况,使项目有充分、流畅的资金作保障。加快建立海外项目银行账户与国内研究所账联动反应,时刻记录资金变动情况的资金管理模式,使得科研所集中管理以达到降低资金风险的目的。这种资金管理模式必须要有电子银行系统的支持,否则无法实现。需要使逐笔办理的业务变成集约化的业务和流程,从而实现资金统一运营和集中管理。在财务管理上,预算管理来对项目的实施更受注重,对项目的营运管理层形成有效的制约。
(三)完善海外项目资金监控与管理
针对国际合作项目的实际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制定法律法规,明确经费的支出范围、组织管理。借鉴国外先进的海外资金管理的经验,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制定海外资金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海外资金的管理。
项目负责人不仅要加强资金的宏观监控还要加强资金的微观控制。加强对项目资金计划的编制、项目资金使用的监控。在境外设立账户时应该符合国内法律法规,尽量避免风险的发生,国内研究院要加强对海外账户的监控。国外资金要实行统一结算以便国内研究院管理。在设置固定资产时要考虑资产使用寿命以及海外项目的年限。对于重大事项要坚持报告制度,比如大笔资金的使用等。
参考文献:
[1]钟荣丙.科研经费的监管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
[2]李新荣.科研经费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44
[3]石燕.国外政府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比较及其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5(10);51
[4]郑朝晖.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07(4);118-119
[5]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课题组.跨国公司资金统筹管理模式与外汇收支影响[J].中国外汇管理,2001,(7).
[6]王卫东.双货币资金管理――一个与未来收支相匹配的资金管理方案[J].中国外汇管理,2001,(3).
篇3
对科研经费进行绩效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绩效评估对促进科研工作健康发展,提高科研经费的产出和效益,提升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国际上,发达国家在政府科研经费管理中普遍引入了评估机制,不仅重视立项前的预算评估,还重视立项后的绩效评估。1993年美国国会颁布了政策绩效与结果法案(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Results Act, GPRA),从而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绩效评估的概念与制度,并指出对于科学研究也必须进行相应的绩效评估。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工作,是指通过强化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规范化管理,并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监督,保证科研经费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最终促进高校科研工作持续高效健康发展。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工作既关系到高校改革发展工作的整体推进,同时也是高校实现规范化管理、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紧迫要求。
目前我国科研经费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工作实际,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工作正在逐步规范,但科研经费监管工作还处在不断地探索和改革中。
1.监管机制基本确立
高校科研经费监管体制主要分为高校外部监管和内部监管两个层次。外部监管主要是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审计署等有关部门和科研经费提供方或委托的社会中介机构组成的科研经费监管体系。内部监管主要是高校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以及财务、监察、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
2.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管理理念存在偏差。高校发展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驱使,如科研经费量与各种评定、晋升、奖励等挂钩,导致过分追求科研经费量的增长,而忽视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和效用的管理。
二是规范使用意识不够。高校科研项目负责人大多是学术型人才,他们对科研经费管理缺乏相应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相关财经制度缺乏必要的认识,因此对于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不能严格把关,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合理、违纪甚至违法现象。
三是监管机制尚待健全。首先是外部层面的监管体系不完善,高校与财政部、审计署等主管部门和项目资助方的协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其次高校内部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存在一定脱节,财务、审计、监察共同参与的科研经费监督机制尚未形成,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和协作机制,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各监管主体难以实现优势互补,科研经费监管机制的综合效果不强。
四是责任追究力度不大。科研经费审计多属于事后管理,高校出于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性和便利性的考虑,对科研经费管理整体比较宽松,使用中也存在一定灵活性和随意性,对相关违纪问题处理较轻。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科研经费监管概况
澳大利亚科研经费投入量大且立法完备详尽,通过科研评估及审计等方式进行管理,资金产出效果很好,对科研经费的监管以预防为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致力于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迄今已培养了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极强的科研实力及科研管理水平。
1.高校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联邦政府拨款及ARC拨款
澳大利亚联邦和各州政府对于科研的投入非常巨大,2011年~2012年度政府科研投资高达94亿澳元,其中20%的资金投向高校;此外,公共科研机构、大学及企业等各科研主体也从其他非政府机构获得部分资金。
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ARC)是以资助竞争性项目为主的方式支持科学研究并向政府提供研究咨询的联邦机构,其作用是对联邦政府的研究资助和科学政策提出建议,并推动开展最高水平、有益于澳大利亚全社会的科学研究与研究培训,主要负责“国家竞争力资助计划”(National Competitive Grants Program,NCGP)的实施与管理,资助大学的高水平科研,在澳大利亚国家创新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科技项目管理及项目绩效评估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NCGP计划分为“发现”(Discovery)和“合作”(Linkage)两种资助类型。“发现”类资助项目旨在发展和保持澳大利亚在大多数学科领域内具有高水平的科学基础;而“合作”类资助项目则旨在通过加强澳大利亚国家创新系统内部及与国外创新系统的联系,鼓励和拓展各种合作方式,使科学研究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ARC在2011年~2012年度NCGP计划拨款81亿澳元,其中“发现”类资助项目拨款计划为50.2亿澳元,“合作”类资助项目拨款计划为30.8亿澳元。
2.科研经费监管制度完备
澳大利亚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都以《澳大利亚负责任研究的行为守则》(Australian Code for the Responsible Conduct of Research)为基本规范。该行为守则由ARC、国家健康和医疗研究理事会(National Healthy an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NHMRC)和大学共同制定,对于如何处理违反守则及科研不端行为的指控,如何管理研究数据和材料,如何和传播研究成果,包括适当的著作权归属,如何进行有效的同行审查,以及如何管理冲突等作了明确界定,对澳大利亚科学研究具有较强的普遍约束力。
3.科研评估促进高校科研水平提高
ARC借鉴英国科研评估系统RAE,建立了澳大利亚自己的科研评估系统(The Excellence Research in Australia,ERA),该系统具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聘请经验丰富且国际公认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主要开展3类评估:学科评估与学科发展战略研究,资助类型的评估与研究以及管理政策的评估与研究。学科评估与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中,通过评估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机构及学科研究能力,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院校和学科寻找投资机会。2009年以ERA对物理、化学、地球科学、人文学科、艺术创作等进行评估作为试点,2010年的评估涵盖了所有学科集群,2012年将进行新一轮ERA评估。评估结束后,ARC以会《年度评估报告》(ERA National Report),作为ARC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院校和学科开展重点投资的依据。评估结果同时也向社会公开以便接受广泛监督。澳大利亚41所大学及其他研究机构对ERA评估都非常重视,以争取更多的经费投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也参与其中。
4.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内部科研管理部门
2010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全部预算为9.75亿澳元,80%的经费用于科研及与科研相关的项目。ANU的科研管理部门是科研办公室(Research Office),下设科研资助办公室(Office of Sponsored Research)、科研诚信办公室(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产业化办公室(Office of Commercialisation)以及科研评优办公室(Office of Research Excellence)4个办公室。
科研办公室(Research Office)负责对科研进程进行监管。该办公室主要协调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各项科研活动,制定科研政策建议,起草各类科研报告和文件,与优质客户服务和大学外部组织建立和保持有效的沟通与联络,争取包括英联邦国家资助机构、民间非营利组织和行业的各类资助。
科研办公室下设的科研诚信办公室(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依据《澳大利亚负责任的科研行为规范》,负责对科研诚信及学术不端行为等进行监管,促进“负责任研究”的开展。科研办公室下设的知识产权和产业化办公室(Office of Commercialisation),致力于为ANU的各级研究人员(包括博士研究生和科研管理人员)提供服务,通过特许或是出售知识产权,以及基于知识产权成果成立公司,从而保护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知识产权。
5.国家层面、ARC层面以及学校内部的审计
一是国家审计。澳大利亚国家审计办公室负责对联邦财政的审计。政府执行预算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使执行与预算保持一致,所以审计工作的重心转向对绩效的审计。审计办公室设有专门的绩效审计机构,其主要职能有:提出绩效审计报告;财务审计报告;基准线服务(基本标准线);良好行为规范;其他。绩效审计重要的是搜集大量信息并进行处理,需要相关专家的极大参与和帮助。
二是ARC审计。ARC科研项目审计一般有两个层面,一是ARC组织内部独立的审计师,或雇佣社会审计师,对ARC科研经费进行随机审计;二是各高校从ARC申请的科研经费要和学校的年度经费一起接受大学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经费使用人员保留相关票据,审计时提供备查。
三是ANU内部审计。ANU校董会下设5个委员会,其中审计和风险管理委员会(Audit and Risk Management Committee, ARMC)是根据1997年《联邦政府和公司法案》(the Commonwealth Authorities and Companies Act)要求而成立的一个法定机构。根据ANU《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章程》(ANU Audit & Risk Management Committee Charter)的规定,ARMC直接隶属于校董会,这种独立性确保了监督的有效进行;ARMC每年召开5次会议,并负责对校长及其领导下的行政部门及各学院进行监督。ARMC下设的风险管理和审计办公室(Risk Management and Audit Office,RMAO),基于风险鉴别、排序、处置和管理,制定3年滚动审计计划,主要审查合规性及商业促进功能,审计计划中包含对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情况的审计。审计办公室借助计算机辅助审查技术,重点关注3个关键区域:资金往来交付过程审计,如供应商、仪器设备采购、付款等;人事管理程序审计,如工资详单、科研辅助人员工资状况及人员离职状况等;管理需求审计,如关键资金账户确认等。
加强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监管的启示
澳大利亚现行科研资金监管理念和做法侧重于预防,通过完备的制度体系、科研绩效评估及不同层面的审计等,将滥用科研资金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其管理体系建立于澳大利亚文化、社会及法制的大背景之下,能够发挥实际效用。
近年来,在科教兴国的背景下,我国逐年加大了对科研的经费投入。庞大的科研经费要转化成真正的生产力,对其的使用进行监管非常必要。当前科研资金监管所面临的现实背景是:一方面,我国的大学数量远远超过澳大利亚,各地区发展也不平衡,因此监管复杂程度很高;另一方面,我国与澳大利亚截然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高校管理体制及科研管理体系,不可能完全照搬澳大利亚的做法。
借鉴澳大利亚科研经费监管做法,在我国建立健全国家层面的宏观监管、科研管理部门的日常监管和审计部门的项目中和项目后监管,形成对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监管,以确保科研经费使用合规、合法,并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效率和效益,促进和保障学术自由。
1.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教育是常态的工作,在科研学术人员入职之初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在日常工作中及时进行诚信教育、学术道德教育、行为守则教育等,通过法规和制度教育,强化科研项目管理和参与人员的自律意识和法制意识,预防在前。
2.形成制度体系
明确的、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是保证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和监督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前提。高校通过制定完备的制度和详尽的流程,将各类科研经费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按项目单独建账,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集中核算、专人审核,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防范风险。
3.进行绩效评估
科研项目和经费绩效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尚在起步阶段,要尽快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评估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管理,保证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益。绩效评估一般采取定量分析、会议研讨、问卷调查、信息收集以及国际比较等方法进行。
篇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工作在国家经济发展、产业振兴和民族复兴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际科技竞争加剧和国家科技战略的实施,各级政府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支持力度和投资强度不断提升,科研单位产生了相当规模的资金流。同时,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科研环境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面临的社会经济和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科研经费的使用面临着很大挑战。从近几年审计、检查的结果看,除了许多科研单位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机制等管理问题外,科研经费违规使用问题同样十分突出,如不解决将严重制约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科研单位科研经费使用存在问题分析
(一)违法成本低,造成科研经费的滥用
目前我国科研经费监管过程中执行的文件多为指导性意见,这些意见重点强调是科研课题的流程式管理和经费使用建议,而不是强制的执行标准。由于缺乏行为的衡量尺度,很难科学界定这些违规行为的种类及特征,这使得科研经费的违规行为缺乏必要的惩罚措施,而且惩罚力度也相对宽容,可操作性很低。
(二)决算不及时,项目结题后对结余经费仍随意使用
正常情况下,研究课题结题后,作为本研究计划项目的科研活动己经停止。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课题负责人对这部分剩余经费仍有支配权,而且觉得理所当然,认为既然科研项目已经实施完毕,结余资金是自己节约下来的,自己就可以利用,甚至认为这是对科研人员的奖励,忽视了科研经费的专用性和政策原则性,致使结余资金长期挂账用于课题以外的支出。还有一种情况,对于已完成并通过验收的项目结余经费,按照有关规定,经归口部门批准后,可转入依托单位发展基金继续用于资助科学研究工作,目前很多做法是,这些经费转为发展基金后,由于不再属于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较松,大部分作为业务招待费、咨询费、电话费和劳务费等与科研无关的支出。另外,财政部门在预算安排上未将结余可继续使用的专项资金纳入总盘子进行考虑,对实施完毕的项目,虽然职能部门参加了项目的验收,但并不清楚项目的结余资金数额,且对结余资金的使用、结转情况也未进行后续的监管,导致研项经费使用的随意性。
(三)横向课题经费使用漏洞大
近年来,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活跃,横向科研课题经费占科研单位的比重在不断增加,但是,目前国家对横向课题经费还没有出台具体有效的管理办法,多数单位在横向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上相对滞后,将其作为科研创收管理,对经费支出没有实行应有的管理控制,以致经费开支范围随意。有些人甚至利用横向科研经费为个人牟取私利,使单位蒙受经济损失。
(四)科研人员成本效益意识差,单位没有实行成本核算
大多科研单位从选题、定题、研究直到课题完全结束没有进行项目的成本核算,往往以传统的完成经济技术指标和研究内容为标准,对经费使用的有效性很少分析计算。科研活动中本来可从科研经费中正常支出的经费却不能正常列支,而科研用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水电费等相关经费不列科研经费开支,导致事业支出攀升,这也影响单位发展。同时也反映了科研人员成本效益意识淡漠,大量重复购置设备,造成科研高成本。
(五)将财政资金当横向课题经费,未按预算规范使用,支出混乱
有的课题将国家大型科研项目的子题科研经费列为横向课题经费管理和使用,无细化的预算,由于经费充沛,支出的随意性很强,诸如考察费、咨询费、服装费、购物卡以及各种名目的维修费等。科研经费监管是科研单位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科研经费是科研活动消耗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最终货币表现形式,如果科研经费的使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就有可能造成科研经费的浪费,科研项目就不可能顺利完成。
二、科研经费使用方面的监管对策
1.完善制度、强化责任
科研人员之所以滥用科研经费,其根本原因在于惩罚力度过宽、过软,未对其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只有加大处罚力度,增加腐败成本,并在道德上进行严厉谴责,其震慑效能才能在心理深处产生作用。同时应恰当结合反面典型,让广大科研人员知晓违法行为背后巨大的心理压力与严重后果,认识到其行为是得不偿失的。形成一种科研人员“不想、不敢、不能、不必”的心理和外部环境,有效地遏制科研群体腐败的发生、发展。
2.加强信息平台建设,解决科研课题结题不结账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科研单位有条件建立自己科研项目数据库,利用计算机处理技术, 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对同一项目应具有同一标识或统一编制项目代码输入信息平台,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具体的讲,科研管理部门将科研项目的名称、分类代码以及项目结题时间等信息输入计算机,通过管理软件定期统计出已结题项目的信息,为财务部门结账提供依据,待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科研管理部门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已结题信息。原则上,项目负责人应在项目结束六个月内根据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办理结账手续。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结账的科研项目,单位有权按照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予以强制结账。将原来仅仅由课题主持人提出申请的结题方式,转变为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课题组三方共同管理。对未如期完成的项目,及时督促课题负责人履行课题任务书中的合同规定,监督保障项目的及时完成。
3.加强横向课题经费的管理,合理使用,减少漏洞
横向科研经费大部分属于企业或个人向科研单位的一种投资,要以科技服务科研成果作为投资回报。对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主要是规范其收支,依据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按照财务制度的要求进行核算。不得将课题经费用于经商办企业以及与课题活动无关的宴请。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制定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载明科研经费的使用原则、范围、办法和审批手续等。对科研经费中的人员费、评审费、管理费等也要作出相应的规定,使科研人员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自觉遵守有关财经规章制度,减少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在报账过程中出现的矛盾。
4.积极探索科研成本核算办法
目前,大多科研单位未对科研课题实行成本核算,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应考虑科研单位自身的特点,引入合理、有效的科研项目成本核算制度。实行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有利于将有限的科研经费投入到急需的、重要的项目中,发挥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将一些效益较差的项目拿掉,具体的,可以组织财务及项目科研人员对项目进行测算。对科研的公共平台资产产生的相关费用,需要确定一个合理的分摊比率,依此合理分摊发生在这些资产上的成本按比率;也可以对大型的仪器设备、房屋等参照市场价进行合理估价,确定合理均衡负担的租金结构,而后按照使用的实际期限和使用情况,将租金计入科研成本;而对人员福利等比较容易归结的费用则可以直接计入项目成本,实现科学分摊。并通过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确定项目经费支出的科学合理的水平,在保证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下,更提倡勤俭节约的财务管理原则,严格控制与科研无关的开支标准。
参考文献:
[1] 岳方彤.科研经费管理的探讨[J].科研经济管理,2006,(3):23-25.
[2] 余三元.我国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弊端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3):38-39.
[3] 冯旭.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核算的若干问题浅析[J].福建稻麦科技, 2007,(4):45.
[4] 沈煜,佟仁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审计监督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科研管理,2009,30(4):138-143.
[5] 王萍. 加强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措施的探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1(2):105-108.
篇5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3(a)-0134-02
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显现多元化,民办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科研经费越来越大,但对科研经费的监管明显存在问题。加强对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监督,保证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高效性,促进科研工作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强民办高校科研经费协同监管工作既关系到民办学校定位和改革发展,是民办高校推进规范化管理和创新管理,也是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紧迫要求。
1 民办高校与科研的关系
科学研究主要发生在高校,及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科研所等研究机构。高校也不仅是科研课题,还有教学及促进教学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活动。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大职能,民办高校也是高等学校中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勇于承担起这一重大责任。因此,民办院校必须要进行科研[1]。
伴随公办高校与民办院校,民办院校之间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民办高校要想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发展,只有做独做好做大做强。这就要求民办高校必须将教学与科研,学生培养和教师培养多元结合,形成优胜创新独有的发展模式。科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促进学校学术学风建设,从而弥补民办高校其他短处。同时,科研的发展离不开高校[2],这里聚集着大量中国教育金字塔上顶层人才。
2 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自《浙江省科研经费使用信息公开办法》和《宁波市科研经费使用信息公开办法》颁布以来,宁波大红鹰学院及时组织成立了由主管科研副校长挂帅的,有科研处、财务处、纪检等部门参与的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日常由科研处牵头负责组织、协调和落实科研工作过程中科研经费事项,全面开展项目公开制度,截至2015年,公开新项目283项,总计到账科研经费404.62万等,在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开展自查自纠,取得良好的效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
对于大部分民办本科院校来讲,教学教改是第一位的,因此,造成整体教学管理制度方面相对健全,而把科学研究放在辅助教学的从属位置上。在科研经费方面投入支持力度不够,进而影响科研课题的质量水平,有些科研项目不得不申请延期或中止[3-4]。
2.2 财务部门的科研经费监管不到位
大多数民办高校均出现“报账难,手续多”和报账浪费时间多现象,师生对此怨言较大,财务部门也因此将大部分精力用在解决报账管理和服务师生方面,而在科研经费监管方面投入精力不够。
2.3 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科研经费监管机制不够完善
民办高校相关职能部门间缺乏协同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部门由于处在科研经费管理的本位主义思想,科研部门“重争取,轻跟踪”,财务部门“重决算,轻预算”,审计部门“重事后,轻过程”,监察部门“重处罚,轻监督”,使科研经费使用得不到有效监管。
3 民办高校科研经费协同监管机制实现路径
3.1 加强内部部门业务协同
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业务涉及人事、财务、科研、设备等部门,应尊重各部门主体工作同时,充分沟通和全力配合,实现部门业务协同,形成联动机制。这些部门保证该部门工作基础上,需要协同办事,共同制定制度,购买专业机构的科研服务系统,实现系统对接或者共享数据,负责协助、指导项目负责人合理编制经费预算,实现全过程的服务。如:科研部门制定横向项目管理办法,该部门实现纵向课题与横向课题一视同仁创新思路,真正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这就该部门制定。关于劳务费提取比例,需要和财务处讨论,共同认为加大人力资源费比例大幅,决定科研项目人力资源费比例提高到经费的50%,实行签字领取,不再简单地用发票衡量科研人员的创造活动和智力成果。
3.2 发展内部监管部门协同
民办高校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面,学校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考虑学校体制、定位和发展的特殊性,很多民办高校在设立内部审计、纪检监察这些部门都是其他岗位员工兼职组成的机构。真正实际上要全面发挥学校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作用,协同和整合内部监督力量,成立内部联合监督工作小组,定期对科研经费管理和公开信息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定期在全校OA系统中做出通报和公布工作纪要,形成真正意义上各部门联动的科研经费协同监管机制。
在科研经费监管机制中,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经费管理和使用纳入该部门年度重点审计范围,定期按时抽查审计科研项目实施,特别对重点科研项目开展跟踪单独审计和监管。同时,学校要将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主要负责人作为人事处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的内容,实施科技奖励惩处机制,对于违规操作的项目负责人,由学校纪检监察部门根据相应规定给予相关责任人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并提交人事处备案。
3.3 联合外部监管部门协同
外部监管部门包括上级主管部门、财政、审计等政府部门。民办高校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内部监管虽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但存在内部监管部门对发现问题处理不够坚决和不够及时、整改不彻底等现象,这时就必须通过外部监管力量对内部监督实行再监督,强化内部监管的效力,负责制定民办高校学风建设的宏观政策,指导和监督高校学风建设工作。例如协同哥外部监管部门,出台《民办高校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防止对该校的学术不端采取敷衍、推脱甚至不作为等对策。同时,在现有互联网时代,还要求举报一定要以书面的方式无疑是给举报者增加麻烦,真正要打击学术不端,就应该给举报者提供尽可能方便快捷的方法和途径。
4 结语
民办本科高校主攻“教学型”是与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办学状态相一致的,但随着学校的发展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变化,其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能力逐步增强时,特别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式下需对其科研功能,技术产业做进一步的拓展,从不同角度、不同环节和不同业务领域对民办高校科研经费协同监管进行构建,提高监管的效果,引领民办高校科研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春举,揭筱纹.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55-57.
篇6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高校科研管理的深化,各高校科研事业蓬勃发展,各类科研经费的绝对数量迅速增加,以往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科研管理发展的需要,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不高。随着各高校信息化技术和水平的普遍提高,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实现科研经费管理并梳理经费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已是势在必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及需求如下:
1.1科研管理工作强度大、管理复杂度高
随着各高校科研经费的不断增加,原有的手工加excel管理科研经费的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一方面,科研项目数量和项目金额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国家对各类财务制度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样就使得科研管理工作的强度非常大,不仅无法实时取得必要的管理数据,也经常为了配合审计部门的工作而付出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
1.2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有待理顺,科研经费管理中各类用户分工不够明确
在各高校中科研经费开支审批由各项目组负责,科研主管部门只偏重于组织和争取项目或提取管理费,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和项目的收益关注不够;财务部门只负责执行,对科研经费的筹集、投入和使用过程缺乏全程的管理和监督。另外,科研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缺乏数据共享的平台与基础,这些管理制度没有理顺,各类用户之间的分工不明确,使得科研资金缺乏学校的有力监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1.3科研经费拨款流程管理不规范,科研主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在原来的科研经费管理方式下,部分科研经费可以通过财务部门直接入账,部分经费通过科研主管部门进行划拨,两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手段,且无法实现共享,这就导致科研经费的管理比较松散,科研主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实际情况缺乏全面的了解,在每年进行科研经费统计的时候,科研主管部门与财务部门对实际到款的统计额存在差异,对外公布时会给领导或其他使用者带来困惑。
1.4 科研经费下拨的流程复杂,从到款到入账时间间隔长
在以往的科研经费下拨流程中,需要教师在科研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来回盖章,同时在项目经费的确认过程中教师与科研主管部门、财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并且流程较为复杂,导致科研经费从学校账户下拨到教师项目账户的时间间隔长,教师对此多有抱怨。
为了满足科研经费管理的需要,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进一步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和科研服务的水平,本文提出了一个适合各高校管理现状的科研经费管理流程。
2科研经费管理中的3种流程
为了实现校内所有科研经费的网上划拨和管理,实现科研经费的校内闭合管理,本文提出了适合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的3种经费管理流程,其总体经费认领及拨款流程如图1所示。
2.1流程一:教师网上认领汇款,科研主管部门审核后财务部门入账
对于某些项目经费,教师与合作单位的关系密切,往往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到自己项目经费的到款情况,我们针对此情况,提出了教师直接在网上进行汇款认领的流程,教师可以在网上查询到自己的到款并且与自己的项目进行匹配,后续工作将由科研主管部门与财务部门在网上快速协作完成,不仅不需要教师反复跑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同时还加快了科研经费下拨的速度。
此类经费管理的工作流程如表1所示。
2.2 流程二:教师网上认领并填写分拨信息,科研主管部门审核后财务部门入账
对于打包和需要分拨的经费,教师以往都是通过提交纸质的《科研经费分拨单》或其他单据来实现经费的划拨,而在新流程中,教师可以在网上做汇款的认领及分拨单的填写,该数据填写后,可以作为后续科研经费分拨的重要依据,减少了教师填写纸质《科研经费分拨单》的环节,并且规范了科研经费分拨的管理制度。
此类经费管理的工作流程如表2所示。
2.3 流程三:教师网上打印入账单,院系审核后财务部门入账
对于横向的经费,我们还设计了一种快捷的入账流程,教师可以从网上直接打印入账单,由院系签字盖章后直接到财务部门入账,这种流程适用于那些希望科研经费能快速入账的项目及教师。
此类经费管理的工作流程如表3所示。
3科研经费管理流程在清华大学的实践及其使用效果
上述科研经费管理流程从2008年5月开始在清华大学正式启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分步实施,该流程的使用已经逐步步入正轨并对清华大学的科研经费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主要使用效果如下:
3.1 利用信息化手段简化管理,有效减轻了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项目管理是科研经费管理的基础,通过建设和实现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统一并简化了科研院各个不同管理部门之间对项目管理的管理方式,有效地减轻了科研人员的工作量,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关注于科研项目的获取、中期检查、结题、经费监督等全过程管理。
3.2 梳理财务流程,明确在科研经费管理各个环节中各部门的职责
通过对科研经费管理流程的梳理,明确了合同、预算管理中各个环节各部门的职责,其中科研院负责合同的签订、项目建立、中期检查、结题、经费的划拨、预算的申报与审核,财务处负责经费的入账、开具票据、预算的控制与审计等工作。
3.3 规范科研经费拨款流程,实现科研主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
新的科研经费拨款流程涵盖了所有的科研项目,并且在3种流程中都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科研主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对于每一条科研经费入账信息,都会通过该科研项目的编号进行关联,实现了财务数据与科研项目数据的整合。
3.4 以用户为中心,简化科研经费下拨流程,缩短从到款到入账时间间隔
在上述3种科研经费拨款流程中,教师可以直接在网上认款、填写分拨信息,不用填写复杂单据、来回盖章跑路,节省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同时教师可以方便地使用各种流程实现经费的入账。实践证明,新的科研经费拨款流程不仅节约了教师的大量时间,对于需要分拨的科研经费,将到款到入账之间的时间间隔从两周缩短到两天;对于横向的项目可以实现隔天入账甚至是当天入账,大大缩短其时间间隔,教师反映良好。
3.5科研主管部门可以实时掌握科研经费到款情况,实现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实现了科研主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财务部门可以实时看到科研项目的详细信息,科研主管部门可以实时查看科研经费的到款情况,解决了以往科研主管部门对科研经费到款数据掌握不准确、不实时等问题,有利于科研主管部门实现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侯胜华.新形势下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12):54-56.
[2]李彤.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分析[j].计算机世界,2007(14).
[3]陈维忠.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商业经济,2005(3):114-115.
篇7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02
1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科研投入几乎呈几何状态递增,国家对科研事业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但随着科研经费总量的不断增加,科研成果数不断上升,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渐突出。例如:科研经费预算不规范,预算调整死板僵化,执行率低;违规甚至违法现象不断,监管角度有偏差;忽视了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一部分科研项目“入不敷出”等。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各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中。2014年7月,科技部正式通报了关于“农业生防微生物制剂的合成与作用机理及定向改造”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违规操作和关于北京邮电大学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不规范等违反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的典型问题。2012-2014年,国家审计署移送了14起高校科研人员挪用、贪污科研经费的案件,移送7人至司法机关,有3人受到了党政纪处分,挽回2 678.55万元科研经费。在“高校经费管理年”2013年,75所部属高校开展了科研经费管理自查自纠,发现违规违纪的科研经费使用问题1 377个,涉及资金3 693.9万元。
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不仅有科研人员自身的素质觉悟,也包括国家政策监管的漏洞。笔者在此试图对科研经费管理动态模型的构建进行设想,以期能为科研经费管理的完善提供绵薄之力。
建立与科研经费动态预算、成本控制相结合的管理评估激励机制,首先要规范并统一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方法,简化并明确项目预算编制的要求,完善相关预算表格科目,对专用仪器设备的购置、项目合作单位和子课题外拨资金的分配进行着重说明,制定并统一的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手册,为科研人员提供指导服务,不再预先设定预算控制额度。同时对周期较长的科研项目应进行动态预算管理,在制定整个项目资金预算的前提下划分出科研项目不同阶段的预算周期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监督,是防止科研项目超预算或违规违纪现象发生的有效手段。
科研项目的完成情况并不仅仅体现在项目是否完成了任务书或合作单位所要求的成果,科研经费是否在验收时使用进度达到预计要求,更应反映出课题组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最后科研成果是否具有影响力和影响力的大小。另一方面,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应突出反映科研人员真实的使用情况,着重于对科研人员的激励作用,因为高校的科研工作最终需要广大科研人员的支撑,建立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评估机制,能使科研经费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科研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在科研贡献方面制定绩效评估标准时,除了最直接的经费数量和项目数量指标外,还应综合考虑是否给高校带来各种资源和资金的积累、是否提高了高校各方面各领域的影响力、是否提高了高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素质,使其在科研和教育领域更具竞争力、是否对特定学术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等。具体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动态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图1 科研项目管理模型
1.1 建立科研项目管理信息数据库
大多数科研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在对科研项目和科研人员的管理上,虽有较为详细的管理规定,但并未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管理评估体系。这一体系应不仅包含了激励政策,也明确处罚处理办法,而建立这样一个管理评估激励机制的前提是科研管理部门有足够的人力资源资料、科研团队已有的科研成果、对学科的影响力和以往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等相关数据基础。各高校的数据资料则能组成全面包含全国科研发展情况的大数据库,一方面使得科研经费信息公开透明、另一方面有助于重复研究,将科研经费投入到前沿、创新的领域。而入出现违规违纪现象,数据库记录在案,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有利于整顿学术不正之风。
1.2 建立动态预算机制
在数据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各类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进行分析,建立具有各类别科研项目特点的科研经费的动态预算机制。将整个项目持续时间分成三个阶段,根据科研经费核算数据和经费使用情况、市场价格波动,对每个阶段进行中期评估时根据需要调整预算,再进入下个阶段。
1.3 完善验收评估依据
项目验收时对所有科研经费进行检查、审计,不仅看科研经费的使用是否符合预算,更关键的是评估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经费的使用情况,包括:①是否有违规违纪现象;②抽查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发放情况;③增加对设备后续处理的跟进;④结余经费使用的落实情况;⑤科研成果的质量。
1.4 进行全成本核算
项目验收应增加成本核算报告,其中重点是间接成本所包括的内容和计算方式,以作为科研成果产业化的依据和进一步成果转化的数据基础。
1.5 制定结余经费处理政策
在对科研项目完成的管理评估的基础上,对于结余经费的处理应采取激励措施,高校可在科研项目结题后将一部分结余经费作为对课题组的奖励,如德国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将一部分结余经费用于扶持青年教师的科研发展或资助其他课题组,都是值得借鉴的处理办法。
2 科研经费管理评估体系的作用
2.1 有助于国家合理分配科研资金
建立科研项目信息管理数据库,将科研人员以往申请的科研项目相关信息存档,有助于主管部门在审核项目申请时辨别重复研究、筛去老生常谈的项目,转而将资金投向高新技术领域。
2.2 有助于提高预算完成率和经费利用率
动态预算机制的建立,使科研项目在进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支出得以合理化,科研经费的预算应随市场价格变动有所调整,调减实际过程中不必要的预算,增加未预见却必要的支出,在保证科研人员正常进行项目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经费使用中的违规违纪操作。
2.3 有助于项目提高社会效益
使用全成本核算模式对横向科研项目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校企合作的技术开发项目。反映了科研项目真实的成本支出信息,有助于项目科研成果进一步转化,为进一步市场化打下基础。
2.4 有助于规范科研经费使用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反应科研经费真实的使用情况,并针对其中的问题和可取之处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对杜绝科研腐败现象有着促进作用。在重视科研劳务价值,加大重大科研成果奖励力度的同时,应对出现的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严惩不贷,才能净化科研,阻止科研经费的流失。
建立有效的资金预算、全成本管理相结合的科研经费管理评估体系,奖惩有度,有助于保证科研经费被正确而有效地使用,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模型进一步的细化和相应的规则制定,则仍需进一步细化。
主要参考文献
篇8
从现代社会的体制层面来研究,目前国外科技经费管理的体制绝大多数可以划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按照以美国为代表的分散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为:第一,从不设立科技主管部门,国家各相关部门按照国家分工职责和单位所辖领域各自完成国家科技管理事务,进而,国家从顶层安设了统筹协调的机构,承担负责科技政策和科技规划类的制定工作,这样就可以统筹协调本国的科技资源;第二,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直接分别执行财政科技预算;第三,由相关职能部门分别制定本职能部门的科技计划,科技统筹协调部门还根据那些需要的跨部门制定的科技计划,另行设定了专业机构完成协调管理,最后计划执行时依然由各科技部门完成。另一种是按照以日本、英国、德国、法国、韩国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集中型管理模式。这种集中型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为:第一、国家安排科技主管部门和科技统筹协调部门共同协作完成国家科技战略、国家科技政策的编写和拟订,并且安排国家财政科技资源的分配重点与分配趋势;第二、绝大多数的科技计划由科技主管部门制定执行,或当出现特殊情况时由主管部门协调执行。
从上述的体制层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分散型管理模式下,还是在集中型管理模式下运作,国外科研经费的分配与管理都具备了以如下相同的特点:即在符合国家体制建设上的前提下高度重视政府职能与市场环境的有效融合。一方面,能够高度重视科研经费管理的顶层设计因为科技工作所涉及的领域一般情况下都会超越某单个部门的职责与其能力范围,所以不管是采取了分散型管理模式还是采取了集中型管理模式的国家,都会在国家的顶层决策层面安设高于各个职能部门之上的统筹协调机构来处理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相关工作。另一个方面,这个相同的特点能够完全发挥市场调节在科技经费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德国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中,德国政府部门只负责构建研究框架结构和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研究评审工作与组织各个项目单位进行申报工作,而对于那些项目申报方案的筹划细节、审查工作、评估查看等工作则完全由中介咨询机构与相关专业评估机构承担完成,这样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就可以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
2.监管过程的对比分析
在监督管理这一过程上全面施行科研经费申请监督和使用经费的全程监督。第一,高度重视科研经费申请的全面预算管理。在美国的绩效预算管理中,绩效预算编制包括绩、效、预算三方面要素。预算要与部门的业绩挂钩,各个部门在编制预算、提出费用支出要求的同时,必须一并制定五年的战略目标与部门年度目标,需要制定出一套能够全面反映本部门业绩的绩效指标情况,并按照一定期限上交长期战略规划方案、年度绩效规划策略以及年度绩效成果报告。第二,逐条细化科研经费使用的内部监督管理。国外科研经费的申请与使用的内部监督管理措施一般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定期报告制、主任责任制、同行评议制和合同审查制。例如美国对科技经费监督管理的方式采取六步走的模式,即听证制度、报告制度、备案制度、审计制度、调查制度、绩效影响评估制度;其监督管理范围覆盖到了前端的预算分配情况、中期的使用管理情况和后期的审计评估情况等。第三,加强国家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信息披露。例如德国科研机构的财务部门必须定期完成编制财务报表和通报相关会计信息,以接受监督与评价。
美国联邦相关科研部门的OIG会在各个财年向美联邦国会和全国公众关于当年科研经费使用的红皮书与橙皮书,这些科研机构在公布热线电话的同时还会同时出台吹口哨制度。这种差异化管理一是保证了稳定性支持的比重。例如这几年,美国日本两国政府的研发预算的分配方式都是以稳定性资助为主。而美国的稳定性资助一般情况下是拨给了政府研究部门、各大高等院校、国防相关的大公司等,其中也有一部分(约为35%)是通过经费计划或者基金的方式下发给了相关竞争获胜机构。这种差异化管理二是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性支持由不同部门进行分别管理。这里以韩国为例,韩国很早开始推行研究机构的改革,韩国政府对科研机构的资助模式从开始的“一次性拨款制度”逐渐转向为“基于项目的管理制度”的全新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目的就是提高政府研究机构的效率,保证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与此同时,还要在文化建设上发挥道德约束的作用。
二、国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
1.集中管理模式
在英国,对大多数的高等院校的教育经费来自英国政府拨款。中央政府拨款一直是英国各大院校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英国政府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高等教育拨款基金制度的国家,英国设有独立的专门机构向高校进行拨款―即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
2.分散管理模式
多元分散的科研资助管理模式是由美国联邦政府提出并形成的。美国高等院校的科研经费体制分为了间接费用和直接费用两大类预算,这里的直接费用是指直接用于这个科研项目的相关物资经费,这里的间接费又用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劳务费,或被称为研究设备补偿费;另个部分则是由于日常管理事务进而产生的相关费用,这部分费用被称为研究管理补偿费。
三、对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启示
1.多种渠道筹措科研经费
这里提到虽然通过多种渠道的措施筹措科研经费,但要仍以政府投入科研经费为主导。德国与法国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就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导,这种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方式不仅减小了高校筹措科研经费的压力,也为高校节省了更多的人力、物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科学研究。近年来,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经济水平依然较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所以各大高校更应该面向全社会,各企事业单位、各科研机构开展全方面多种形式的科研合作,通过各个渠道筹措科研经费。
2.强化对科研成本的管理
美国英国两国对于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都要求高校给出研究项目的最终成本,即包括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因此我国高校在申请科研经费预算时应借鉴美英两国经验,并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科研成本分摊法。
3.严格规定各类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
应以节约、高效、合理为经费使用原则,严格划分各类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因为严格划分各类经费的使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经费使用效率。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对科研经费管理虽然有一些简单的分类原则,但是还未进行过详细的体系分类,这就导致经费管理存在一定的混乱现象。因此,我国需要借鉴国外的经费分类管理模式,对于纵向经费与横向经费进行详细的划分并规定其的使用范围,确定各项费用的支出比例,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4.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与监督机制
篇9
我院前身是1936年成立的江苏省立医政学院附设诊疗所,目前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担负着医疗、教学和科研三项中心任务。
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国家、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科研领域的重视,科研经费呈现大幅度的增长趋势,科研经费来源途径呈现出多元化格局。科研经费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科研课题的完成质量和科研能力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医疗人员申报课题的积极性以及医院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工作。[1]为了使科研经费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和规范管理,医院制定了一系列科研管理制度和经费管理办法,并自行研发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使科研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现就本院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实践做一点分析研究。
一、科研经费基本情况
2008-2012年我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971项,科研项目和学科人才建设经费从3515万元增长到1.76亿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从686万元增长到4432.5万元,5年来,科研项目数量和项目经费都呈现了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
二、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情况
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实行科技处和财务处的双重管理,体现在科研经费申请预算、项目经费使用和结题经费决算等各个环节。在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单独立账”原则下,利用科研管理系统完成从科研项目的申请到科研经费的入账、支出、结余情况的信息管理。
科研项目经费拨付到财务处后,科技处根据拨款通知对科研管理系统中相应的课题进行立项入账,并将入账经费明细通知单提交财务处,财务处根据入账单对各个项目分别进行单独建账管理。科研人员通过科研管理系统填写报销单,并打印出系统自动生成的具有唯一流水号的报销单经项目负责人签字,附报销凭证递交科技处,科技处管理人员依据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报销单中报销凭证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初步审核,经科技处长、分管院长审批签字,由科技处统一移交财务处,财务处负责对科研经费报销单进行二次审核签字,并在科研管理系统中给予审核确认,系统自动发送短信至报销单申请人手机,申请人凭工作证和相关短信至财务处进行相关财务报销手续的办理。
对实验用试剂的购买和报销,规定除购买试剂发票外还需提供盖有试剂公司公章的试剂出货单,并有具体的验收人签字,此外在试剂报销单上还需填写具体的试剂公司名称、发票号等信息。
对会议费、差旅费、劳务费等设立开支上限和开支标准,如会议费的报销需提供具体的会议通知,会议时间、地点以外产生的费用均不予以报销。劳务费的领款单需注明发放事由、人员名单、身份证号,除领受人签字外还需项目负责人签字并实行银行卡打卡机制等。
在研的科研项目,除已经列入项目合同的设备购置预算计划,一般不予购置。列入项目合同的仪器设备,由项目负责人提交设备购置申请表,经科技处和分管院长审批后,设备处按照政府及医院规定的采购办法统一采购,作为医院固定资产统一管理。为提高设备利用效率,节约科研经费,医院公共实验中心及各科实验室均对外开放。
依据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办法,利用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明细情况、经费结余情况的实时查询功能以及科技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之间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加强了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力度,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了科研项目管理的质量。
三、存在问题
1.经费预算细化难度高,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脱节
科研项目特别是国家及部省级重点项目,在项目申请立项时都须制定详细的经费预算,包括经费的使用方向、开支范围、开支比例等。但在实际操作中财务部门并不参与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编制,不熟悉相关财务制度的科研人员,编制预算时往往侧重于技术层面,使项目经费预算不够细化、准确、全面;同时编制预算与项目批准、实施一般相隔两年时间,[2]由于物价变动、医学科学研究中不可预见的风险等不确定因素如技术路线的改变,使实际支出与预算产生不一致。另一方面由于科研项目主要由项目负责人以个人名义申报获得,有些项目负责人认为科研经费是通过自己的能力争取来的,不需要严格管理,因此要做到科研经费有效监管兼顾最大程度保证科研经费使用自由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难题。
2.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挂账时间长
除国家科技计划及省部级重大项目外,科研项目结题后,在项目实际财务支出中并不作结账处理,项目结余经费长期挂帐,有些科研项目结题多年,账面余额仍未结清。
3.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科目分类不全,缺少预算录入功能
目前科研管理系统项目经费分类主要有五大类:研究经费(包括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仪器设备费、实验室改装费、协作费)、国际交流合作费、劳务费、管理费、其他费用,已与科研项目预算11个支出科目不符,不利于科研项目预算经费的管理和项目结题审计。此外,科研管理系统仅对科研项目经费按研究经费60%,国际合作交流费10%,劳务费15%,其他费用10%,管理费5%,进行初步分流,虽然后期可对项目经费进行调整,但目前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同时我院在研项目众多,要对每一笔入账经费按实际预算进行后期调整工作量过大,不利于实际操作。
4.科研经费使用效率较低,缺少效益评价
多年来医院科研项目普遍存在“重项目、轻规划;重申请、轻实施;重经费预算申报、轻经费使用管理”的问题,[3]此外医学科学研究选题多偏重于基础研究,实用开发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研究较少,相对于医院每年获取的大量科研经费以及医院本身投入的大量配套科研经费,研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不足,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更是少之又少,加上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没有事后的效益分析评价,导致科研经费使用效率较低。
四、对策建议
1.财务人员参与预算编制,科研信息系统与财务信息系统无缝对接。预算编制不仅是科研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研究需要进行编制,还需要财务专业人员的指导,结合国家有关专项经费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共同做好预算编制工作,确保资金的准确性、合理性、必要性,使预算细化到位。目前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有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统,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报销明细和结余经费与财务部门的实际结余经费存在不一致现象,建议加强医院信息网络建设,使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无缝对接,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安全性。
2.完善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制度。科研项目结题或验收后,允许保留一定期限的结余经费,用于科研项目后续工作及新项目申报前期支出以及开展科研活动时的一些其他必要性支出,对于结题后如三年内无任何经费支出五年后仍有经费结余的账户,由科技管理部门通报财务处,统一办理财务结账手续,结余经费上缴医院用于配套科研经费或购置公共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等,避免科研经费的浪费与流失,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3.细化科研经费支出科目,增加预算录入功能。建议按科研项目预算11个支出科目(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设立经费报销支出科目,同时在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中增加预算录入功能。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申请立项时按项目合同书中经费预算明细录入系统中,入账经费自动按预算比率(按规定设置上限)分流。项目负责人和科研管理部门可随时查询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和结余情况,有效监督经费预算执行情况。
4.重视医学科研成果转化,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绩效考评制度。医院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绩效考评制度,从科研项目的技术水平、科技含量、经费使用情况等方面综合评价项目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院设有科技奖励办法,对标志性成果、项目、论文、出版著作、专利授权、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均有相应的奖励措施。医院鼓励支持研究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化为可在临床实践应用的理论、技术、规范和药物,倡导从临床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医疗工作者积极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提高科研热情,用科研成果指导临床,服务临床。
总之,科研经费是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科研经费管理直接影响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水平,规范科研经费管理有助于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医院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对农业科研项目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仍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农业科研需求,不能摆脱我国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低下的现状。如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如何对有效的农业科研经费进行监管,使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财务人员如何提前介入项目申报立项前期,参与经费预算编制?如何加强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监督,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加强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监督?本文试图从制度建设、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技术手段等多个层面对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进行探索与尝试。
1. 存在的问题
1.1项目经费预算存在的问题
1.1.1对科研经费申报预算的编制认识不足
科研经费申报预算的编制应遵循“目标相关性原则”、“政策相符性原则”和“经济合理性原则”。但科研单位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意识淡薄,科研单位的负责人对编制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进行经费预算编制时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1.1.2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和执行存在差异
部分项目经费预算编制不科学、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导致预算执行和预算编制存在较大差异。差异形成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项目指南的制定者并非真正的项目实施者,他们很多人可能从未经历过真正的科研工作,而且农业科研过程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项目实施中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往往在项目指南中并不能完全体现,导致项目预算的不科学。
第二,项目实施者并非财务专家,对项目指南中可列支费用的科目内容的不熟悉和不理解出现超比例开支,进而违反预算的情况。
第三,预算编制依据与预算执行依据的差异。科研事业单位执行的是《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经费预算往往是依据项目指南或者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编制的,项目预算的具体内容与所执行的会计制度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容易导致预算的编制偏离预算的执行。
1.1.3未建立科研经费预算监督考核制度
在科研项目结题验收环节未进行经费预算监督考核、实施奖惩。目前各农业科研单位只是针对科研论文、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经费总量等情况进行奖励,并未对项目经费的实际使用情况与预算执行情况的差异进行分析、考核,更未对预算执行较差的项目进行惩罚。没有建立以预算为基础的考核制度,使预算流于形式,缺乏控制力,也因此导致现实中存在大量科研项目大多结题未结账,结余项目资金仍然由项目主持人自由支配,用于非原项目预算列支的开支范畴。
1.2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1重科研项目经费的申报,轻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对于目前的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来说,科研项目资金是稀缺资源,争取科研经费也成为科研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广大科研人员对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都特别重视,但一旦争取到经费后,又疏于对项目经费的使用进行管理。尽管国家已经开始实施财政经费的绩效评价,但科研项目经费的绩效评价毕竟还未有成文规定,国家对项目经费管理缺乏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更注重项目立项评审,其次是项目结题验收,而没有阶段性的定期检查和绩效评价。一旦项目未通过项目审计和验收,科研经费被浪费已成事实,由此所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进行弥补。
1.2.2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
从上个世纪中后期以来,各企事业单位基本上都实现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特别是企业财务管理与ERP(企业资源计划)已实现了无缝集成。我单位于1997年即进入到会计电算化阶段,所用财务管理软件为用友系列。但财务管理系统相对封闭,其账套数据不能被其他系统共享利用,而财务管理软件供应商又不可能为账套数据的特定应用进行定制开发,这就限制了财务信息的流通、挖掘、综合利用,甚至形成了财务信息的“信息孤岛”。对于项目核算数据来说,其结果是无法有效完成对项目经费预算的全程监管。
2. 加强农业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与手段
2.1创新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
因为农业科学研究具有创新性和研究过程的不可预见性,从而决定其工作量和所消耗的费用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很难对科研项目工作的各项经费开支进行准确地估算和测算。对一个不确定具体项目而言,所需费用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显然,当前普遍采用的固定预算编制方法不符合科研经费运动的规律。应采用在一定区间值范围内的弹性预算编制法,对研究活动中发生的不可预见因素造成的预算调整事项,按照有关规定报有关部门核批。需要追加预算时,可按照规定程序报相关部门审核、批复。另一方面,在项目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遵循目标相关性原则,项目经费的预算一定要与项目研究的任务目标相关;遵循政策相符性原则,符合有关的政策法规;遵循经济合理性原则,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益。
2.2创新管理机制,财务人员全程参与科研项目管理
预算具有严格的指令性和约束力,是财务决策的实施过程。它从本质上体现了财务管理的宏观特征,体现了预测未来、规划现在、约束过程、实现目标的财务管理过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指导性,因此确保懂财务管理的人员参与预算编制是使预算管理发挥作用的前提。由于各科研项目所研究的领域不同,每个项目都有其研究的特殊性,其经费使用的侧重点亦不相同,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整体发展战略以及阶段性目标,提出总预算方案,然后财务人员再根据具体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总体预算方案进行全方位分析、分解、论证以及反馈、沟通和协调,并在调整中达到一致目标。在此基础上编制的预算方案一经确定通过,便具有了一种强制性的约束力,所承担责任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甚至个人就会充分发挥一切潜能,严格执行实施,顺利完成。
在项目经费使用过程中,财务人员应定期(每月或每季度)对项目经费的各项开支,参照经费预算进行管理、监督并提出合理建议。定期将项目经费的各项开支情况进行分类、归并。具体核算出每个预算科目的实际开支金额,并与预算数进行对比,以便及时发现每项开支的结余和超支情况,进而进行调整,保持与经费预算的高度一致。如有不可预见事项发生导致项目经费实际支出与项目经费预算出现较大差异时,可以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申请预算调整。财务人员应参与项目经费的验收、审计工作,建立内部审核制度。只有在项目经费管理中做到了科研人员、财务人员、科研管理人员三方共同参与、密切配合、责权明确、各负其责,科研事业才到蓬勃发展,才能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2.3加强科研项目经费全过程管理,完善对科研经费使用过程的监督机制
预算行为本身是一种控制行为,预算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控制制度,任何一项控制制度的实施必须有相应的监督机制来保证。因此只有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预算评审机制,对科研项目预算的遵循性进行有效监督,才能保证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制度创新的实施和开展。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应采用全过程管理,从项目立项申请、资金预算、阶段性的中期考核到结题验收建立起一整套的管理、监督评价机制,从项目质量、进度、财务支出预算多个方面进行跟踪控制,减少资金浪费,降低项目风险,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主要措施为:
第一,加强项目的中期评价,不但要重视立项评审和结题验收,更要重视中期检查。对中期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弥补,并以中期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经费预算划拨的依据,避免结题验收不过关时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第二,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做好日常成本费用的登记,尤其是间接成本费用的分类和登记,确保间接费用合理分摊到项目成本中;
第三,监督项目经费及时按进度形成支出,这不但需要经费划拨部门的配合,也需要科研项目执行部门的努力。
2.4加强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监督,建立考评激励机制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实时跟踪预算执行、及时发现、分析预算差异并调整预算,加强预算的事中控制。农业科研项目要进行项目研发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加强预算执行监督。
在科研项目结题验收环节进行经费预算监督考核、实施奖惩。对项目经费的实际使用情况与预算执行情况的差异进行分析、考核,对预算执行较差的项目进行惩罚,对预算执行较好的项目进行奖励。建立以预算为基础的考核制度,加强预算控制力。
2.5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实现项目经费管理信息化
当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地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提升其竞争力。
项目经费管理的信息化正是要打破财务管理“信息孤岛”,使财务管理软件中针对各项目的经费收支数据能够被提取、二次加工,形成项目经费支出的监控数据源,对项目经费收支进行实时监控,加强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监督。
3.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
3.1系统目标
完成财务管理软件项目核算数据的采集,预算数据的采集,生成项目经费收支动态数据,完成项目经费支出与预算数据一致性的比对及监控,成为财务管理人员进行项目预算执行监督的有效工具。
3.2采集接口
3.2.1用友账套数据采集接口
针对用友的账套数据库建立专门的数据侦测机制,当有相关项目核算凭证数据变化时,其对数据采集模块发消息,由数据采集模块主动向用友数据库建立连接,提取相应的凭证数据通过网络传送给项目经费数据库,通过特定的业务逻辑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最终形成项目经费的收支、预算汇总结果。
警示功能:若项目出现支出金额超过预算金额时,提醒财务管理人员加以注意,及时检查财务凭证数据的准确性或及时通知项目负责人调整预算(超支金额及超支比例用红底白字标出,参见图3)。
查询功能:根据给定的项目编号或项目名称,系统自动检索符合条件的项目经费预算金额、实际发生金额,按成本费用的代码降序排列。系统用绿色3D方块表示预算金额,用红色3D方块表示实际支出金额。
警示功能:若项目出现支出金额超过预算金额时,提醒财务管理人员加以注意,及时检查财务凭证数据的准确性或及时通知项目负责人调整预算。此时代表实际支出金额的红色3D方块会闪烁(图4中“5.差旅费”的红色方块高度超过绿色方块,其会闪烁)。
3.3.3项目经费实际支出与预算的构成图
如何有效控制项目经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使之与预算相一致,有必要在各个成本费用的支出比例上进行平衡,防止出现一些成本费用支出超出预算比例,而一些成本费用无法按预算完成支出的情况发生。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项目经费预算的构成比例饼图和实际支出的构成比例饼图,两者布置在一起进行比对。
同样的成本费用其预算占预算总额的比例及实际支出占支出总额的比例一目了然,以预算构成图为参照,提醒项目人员均衡使用经费。如图5所示,淡蓝色代表的“5.差旅费”占实际支出总额的比例为11.41%,而其在预算中所占比例为8.08%,已超过了预算比例(超出并不一定代表相应的成本费用已超支,只是提醒其比例结构有问题)。在项目结题审计前期,两个饼图比对的结果趋于一致,则表示项目经费的实际支出与预算相一致,预算执行很好;反之,则表示项目经费的实际支出与预算相背离,预算执行很差。
4. 结束语
加强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既要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更新管理理念,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预算编制质量,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切实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高校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探讨[EB/01].豆丁网
.
[2]隋玉银,王蔚.预算会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3]刘勇、王茜.关于建立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思考[J].中国科学基金,2008(5):305-308.
篇11
一、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问题
通过结合目前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现状,梳理和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低下,甚至降低了科研项目的研发质量。
(一)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合理
农业科研项目具有周期长、季节性以及回报慢等特点,使得农业科研项目在编制预算时很难实现对于整个项目的全面覆盖和全程考虑,这就会导致项目预算编制存在不合理和不科学的问题存在,并且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大,在实施过程中与业务相脱节。从预算编制参与者角度来看,项目预算编制都是由课题主持人以及课题组成员进行编制的,财务人员参与编制审核的都较少,而由于课题组成员缺乏相关财务知识,使得财务编制的盲目性较大。
(二)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不协调
科研项目管理主要是由课题组成员完成,而财务部门对于项目负有资金使用的监管和核算职能,单位财务部门对于科研活动的实际操作和实施过程并不了解,仅仅是依靠对于有关单据的会计审核,这就造成了项目经费的运行和监管很难维护,从目前的项目经费管理实际看,科研项目组往往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不能和财务部门达成统一的意见,这就造成了部门与部门之间很难沟通,导致经费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
(三)项目经费挤占和挪用现象明显
由于资金的使用随意性较大,就导致了项目开支存在超范围和超支出现象,一些项目经费不到位,就从另外一些项目进行填补,造成了经费管理混乱,不能够按照经费编制预算进行合理的安排和使用资金,部分单位为了套取资金,改变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用途,套取国家资金,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还存在着资金浪费使用,项目流于形式的现象存在。
(四)科研经费绩效考评机制不完善
科研经费的绩效考评是判断项目经费使用效率和效果的关键,而从实施情况看,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效果较差,虽然一些科研项目有考核,但是评价不完善,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未能从科研的价值和社会价值去评价项目的实施质量,这种效益和效率无法明确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水平,也体现了整个科研项目管理的问题。
二、增强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建议
(一)创新经费动态监管,强化预算编制作用
科研项目经费随着项目的实施应该进行动态的调整,在立项阶段对于预算审核要留有调整空间,在预算执行阶段,可以在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加强对于项目执行的控制力,并且加强科研项目课题组和财务管理部门的协调和沟通,从而更好的编制财务预算,提高整个科研项目的资金预算科学性和合理性,这些数据也为项目的绩效评价提供了有益的数据支撑。
(二)强化项目过程控制,增强单位的沟通与协调
项目从立项开始就需要加强过程管理和控制,从财务管理系统中,就需要对于项目进行预算管理,并在预算执行阶段,从财务系统中生成的预算收入、支出的实际执行数以及经费的结余,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而这个过程控制需要各单位之间的密切合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保障科研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
(三)加强项目经费管理,保障科研经费合理支出
从经费使用现状看,部分单位出现突击花钱的现象,经费当年必须花完,如果不花完就要被收回,这主要是由于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很大漏洞,现在已经明确规定了如果项目经费未使用完,则对于未完成项目经费进行年度结存经费,并下一年接着使用,这一部分资金需要进行财务上报审批,并由财务部门认定方可继续使用。除此之外,一些农业科研院所在资金使用存在的问题,主要要加强对于科研经费的支出管理,财务部门要加强会计核算,防止出现占用和挪用科研经费的现状,把资金的使用状况纳入到年度绩效考核中去,提高资金管理的意识和责任感。
(四)完善科研经费绩效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现在对于科研经费的审计越来越强,这也反映了科研经费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针对此种现状,农业科研院所要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的绩效考核,不断总结经费使用的经验、从财务管理的运行实际,加强科研经费的绩效管理,从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要进一步落实和强化绩效考核的量化管理,并形成激励和奖惩机制,从而进一步激发课题组的财务管理积极性,促进财务管理的不断完善。除此之外,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资金使用的动态管理,对于编制项目会计报表,财务信息披露到项目资金决算,需要不断强化信息化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信息化水平带动资金使用的效率提高。
三、结束语
农业科研项目财务故那里是政策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需要各部门之间的项目配合,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在新形势下要认清科研环境,落实财务管理,实现工作的高效性,提高科研项目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12
2011年以来,国家有关部委针对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大了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力度,《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计〔2012〕86号)等规范性文件陆续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包括高校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新会计制度也即将颁布实施。高校要以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调整和会计制度改革为契机,改进和完善科研经费会计核算方法,创新服务方式和健全监督职能。
1.政府主导国家科研项目改革先行,健全完善高校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与补偿机制
随着高校科研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科研项目的技术复杂程度和组织协调难度加大,高校科研工作的组织方式发生了变化。依靠一个人、解决一个课题的“单干模式”下的项目负责人制已经不能适应科技创新和财政管理的发展和改革的新要求。高校努力推进学研产一体化进程,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培育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培养创新人才。高校教师承担的主要是基础理论研究型科研项目,限于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的技术、市场等条件,科研活动在经济上不能给高校带来较大收益,反而科研条件的建设和维护、科研人员工作津贴和奖励等经费都需要占用教育经费和资源。科研工作比较活跃高校的科研条件建设和科研奖励占用教育经费和资源的规模越来越大。这种情况既降低了教育经费的直接投入,又虚化了科研活动的真实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报虚账、假账现象的发生。科研机构或企业中有专职科研人员,科研人员的薪酬编入了经费或成本预算,高校由财政供给的人员经费一般是按编制和标准核定,编制内专门从事科研相关工作的职员当然也有,但目前从事科研工作的主要是教师,经费预算主要保障的是教育事业支出,没有科研经费日常预算,国家科研项目经费不能列支人员工资的制度规定不合理。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建立专业化的科研队伍,制定专门的人事考评和薪酬待遇等制度。
此次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和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调整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将项目预算支出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初步建立了间接成本补偿机制。直接费用是按项目研究任务编列的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直接费用,可视同企业成本核算的变动成本。间接费用主要包括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按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按照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核定,类似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固定成本。二是相比以往核定的管理费,间接费用提取比例大幅度提高,尤其是新增绩效支出。绩效支出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具体考评和发放工作由项目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统筹安排。但这个支出项目的定义比较模糊,大概是套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概念,可以理解为科研项目组中正式在职人员的薪酬性的支出。这一规定在重视和尊重教师的智力劳动,体现按劳取酬原则,开展科研成本全额核算等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存在间接费用按比例“一刀切”、人员支出分类不到位、实务指导作用弱等问题。政府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高校科研工作的特殊性和发展趋势,为高校打破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业务固定成本混算的局面制定准则和规范,在资源分配、条件建设和成本补偿等方面实行分类管理和绩效管理,建立配套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高校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与补偿机制相互关联。合理的补偿机制将促进成本核算制度臻于完善,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将使成本补偿依据更加充分,补偿合理可以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项目承担单位管理的主动性。高校应当借国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改革之势,开展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完善科研经费财务预算、会计核算、资产管理和财务监管等基本管理制度[2],重点开展科研项目人员支出标准测算、固定资产折旧等间接成本的细化核算等项工作,建立比较可行的固定成本补偿制度,为国家科研项目进一步完善间接费用预算的编制提供实务依据,为高校争取更加合理的科研经费拨款额提供会计数据支持,探索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校内核算中心。
2.以完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和会计核算为重点,加强项目过程管理,落实经费管理责任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与成本核算和科研院所、企业不同。现在高校的财务预算和决算报告中几乎没有科研经费的会计信息。项目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核算和补偿缺乏统一规范的方法,需要设计一个相对独立的、符合高校科学研究特性和规律的科研会计核算制度。
科学的经费预算是政府评价考核项目单位法人责任履行情况的基本依据。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提高经费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根本上解决科研经费效益不高的使用不规范的“痼疾”。科学研究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预算“可使我们对变化做出系统的而不是混乱的反应” [3] ,科研项目更要注重发挥预算的控制、规范和评价作用。高校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一般是教师,他对项目的理论技术路线方案比较在行,但对预测和计量完成技术方案的经济成本比较外行,一般是凭感觉靠经验来完成经费支出科目预算的编制。高校从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来解决科研和生产实践脱节的问题,但预算科学性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在科研项目结题财务验收时,经常会出现预算的支出事项没有发生,没有列入预算的支出项目却实际需要,而且此类情况一般并不是由于技术方案变化造成,而是财务预算和技术方案相脱节,项目条件的研究和准备不充分所致;也有预算过于细化又不及时调整的因素,比如国际交流支出预算受出访限制不能成行等。这里有项目承担单位财务监管不到的原因,但根源在于经费预算的科学性不够。“十二五”期间国家科研项目的任务书和预算书进行合并,注重研究任务和经费预算的结合、技术验收和财务验收的对照,经费分配和绩效评价更加遵循经济管理的原则。提高经费预算科学性根本在于提高项目承担单位科研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提出,项目承担单位对科研项目有服务支撑与管理监督两大责任,包括申报立项的组织和指导、预算编制的咨询和服务、组织实施的协调和支撑、经费使用的审核和监督、结题验收的检验和凝练、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和产业化等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和服务。高校法人责任能否履行到位将关系到国家项目的考评和后续项目的申报工作。高校科研项目管理部门要改过去粗放型管理方式为精细化管理方式,才能将法人责任落到实处。为此,高校要发挥学术委员会的咨询和指导作用,重视学科和科研团队的建设,凝练科研方向、发扬学科优势,“恰当地对科学研究究竟应在什么范围内进行、科研经费预算应在什么范围内支出、如何规范各科目的比例等做出评价” [4]。这是科研项目管理宏观层次的工作范畴。同时科技、财务部门要着力培养复合型科研项目管理人才。科技部门项目管理人员除了履行上传下达的办公职能,还要具有一定的科技知识和财务常识,了解科研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组织程序。科研经费核算会计要了解科研项目研究的内容,分析经费预算和项目任务的内在关系,核查各项经费支出和研究工作是否相关,提供项目收支和成本会计信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预算执行偏差,帮助项目负责人完成预算调整工作,为项目财务决算和验收做好准备。这是科研项目管理微观层次的工作内容。高校加强科研项目的宏观指导和微观服务的根本目的是增强科研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费预算的科学性,不断提高科研工作的质量水平和经费预算的保障能力,规范有效地管理和使用科研经费。做到如此,单位法人责任的履行会自然到位。
3.以开展科研成本核算为契机,重视和加强科研资产管理
科研资产是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物质条件,至少应包括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两种形态。实物资产是通过高校的教育经费购置和项目研究经费配置的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资产,主要包括科研专用仪器设备和科研机构专属的房屋建筑物等。高校需要按照固定资产主要的服务对象和功能用途,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经济社会大项分类配置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分类管理制度,将科研资产作为一种特殊资产,参照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整合科研固定资产来源渠道,加强科研项目结题后配置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建设国家、省部和校企三级共享的学科综合科研实验中心,为科研项目的申报、研究提供工作室型的平台服务。高校资产、财务等管理部门应当预先掌握科研项目获得批准的购置设备预算,为此类实验设备提供适用的运行环境,计划项目结题后设备的配置管理,切实将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纳入高校资产统一管理,减少项目结束后设备流失或闲置、以后项目重复申请购置等现象的发生,把有限的科研预算额度尽量安排在科研业务支出项目上,提高科研经费的配置和使用效益。即将实行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高校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高校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的意义和作用是建立固定资产退出补偿机制。科研固定资产折旧是加强资产管理的有效制度,使得高校科研、资产、财务等管理部门形成科研资产管理合力有了实在的依托。
科研无形资产是科研活动获得的理论和技术成果,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等。由于高校科技成果大部分还处于理论阶段,要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还要经历中试、开发、应用和推广等环节。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无形资产确认条件: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和该资产的成本可以可靠计量,高校科研成果无论直接或间接转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都要对科技成果经济价值的评估和确定,因此要重视和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为无形资产的工作。
科研无形资产是高校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的主要对象,也是科研能力的重要体现和科技智慧的重要积累。目前由于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不完全,无形资产的维持和继续开发等成本支出做不到系统归集,无形资产维持费负担沉重,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等原因,一般高校科研无形资产的计量还基本是空白,无形资产价值失真和流失的现象非常突出,无形资产的投资行为不规范而存在市场风险。高校应当在开展科研项目全额成本核算和成本补偿的工作的同时,着手加强科研无形资产的计量和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学研产一体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孙平生.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年05期12页
[2]赵善庆 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2月第11卷第1期 33页
[3]【美】查尔斯・亨格伦、格里・桑顿、威廉・斯特尔顿.《管理会计教程(第十版)》127页,华夏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篇13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难题
(一)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要求不统一
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层次多、涉及领域广,不同类型的项目管理办法所允许开支的范围也不尽相同。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中项目经费允许使用的范围为: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仪器设备费、实验室改装费、协作费等5项;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办法中项目经费允许使用的范围为:资料费、数据采集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交流费、设备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印刷费、管理费、其他支出等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管理办法中项目经费允许使用的范围为:图书资料费、数据采集费、调研差旅费、设备购置和使用费、会议费、咨询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出版费、管理费、其他费用等11项;三类管理办法中费用的明细科目各不相同,又各自要求独立核算。管理制度不完善、口径不统一,致使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操作性并不强。如此多的管理办法给高校科研、财务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科研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在具体工作的执行中常常会感到困惑。
(二)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科学,过程监控不严格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遇到的主要难题表现为,科研经费预算编制随意、可操作性差。项目负责人在申报项目时,主要精力用在提高项目质量上,以确保获得批准。而编制经费预算只是申报材料中的一个附带内容,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预算的编制仅仅是争取项目经费的需要,致使科研经费预算并没有发挥其真正作用。
项目获得批准后高校财务部门只是收到经费,没有科研经费预算的备案也无法掌握科研项目的开展进度。项目负责人对经费的使用具有绝对的支配权,从而削弱了财务管理的约束力。在科研经费的实际支出过程中,财务人员不了解项目预算的具体内容,对于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性、真实性难以界定,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科研人员套取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致在项目结项审计时总有专家对科研经费的预算及支出提出质疑。
(三)科研经费项目管理与业务管理、财务管理相脱节
高校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是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申报、立项、结项、合同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监督;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经费的预算和决算,并按规定使用经费。科研管理部门则重于科研项目的项目数和成果数,一般不掌握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和项目的业务状况。财务部门则重于经费的会计核算,一般不了解项目的预算明细及进展程度。高校管理部门间时常只从部门角度出发开展科研管理工作,而项目的业务质量及状况在管理上处于无部门监管的真空状态。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出现的所有这些难题,往往在项目完成验收时,特别是在审计的过程中才会集中体现出来。尤其是没有按规定程序报批预算的调整以及科研经费的实际支出与申报预算不符等。使结项工作不能顺利进行,严重影响了学校声誉和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科研经费多级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
(一)建立以院系为主,管理部门为辅的科研经费审批制度
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制订一套操作性强的科研经费支出与审批办法,明确规定科研经费使用范围和开支标准,进一步规范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安阳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学院”)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并建立以院系为主,管理部门为辅的科研经费审批制度。审批制度要求下放审批权至院系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并且规定科研项目的业务管理归属院系。由院系来管理科研业务,可以促进院系教学和科研人员的项目申报积极性。以往所有的科研报销签批手续,都必须通过科研管理部门,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未免过于滞后,如果科研管理部门在经费管理上采取一放到底的作法又过于粗放。科研经费审批办法中明确规定,科研经费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所在院系领导审批的审签程序,其中科研经费重大金额支出和出国(境)须经科研管理部门和分管校领导审批。科研经费审批制度的重大改变,简化了财务审签程序,只要在科研经费预算范围内的支出,只须项目负责人和院系领导签批就能到财务部门报销。新的科研经费审批办法解决了科研项目业务管理的部门监控问题,同时也大大缓解了科研人员找领导审批,科研经费签批程序多、报账难的问题。
(二)建立科研经费多级管理财务核算体系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长期以来存在的一系列不规范的问题,随着科研经费的快速增多而日益突出,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为满足科研管理的需求,应采取多级管理的财务核算体系来创新科研管理模式。建立科研经费多级管理财务核算体系,既可以改变当前管理模式中财务人员报销无依据、研人员支出随意、支出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又有利于加强财务预算的约束力,严格控制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标准,解决了高校科研经费预算执行不力的难题。
高校财务部门应结合国家相关制度规定,从学校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利用财务核算软件设置科研经费多级管理模式的账套来进行分级管理。科研经费多级管理财务核算体系采取纵向经费执行预算控制,横向经费执行比例控制的办法。具体的建账程序:在财务核算系统中,对每一项科研项目经费设置项目明细代码。一级代码为科研项目的属性代码,即纵向经费或横向经费;二级代码为部门代码,即每个项目的业务管理学院;三级代码为项目代码,即项目的具体名称;四级代码为预算分级代码或比例控制代码,即项目预算中的支出明细科目或横向经费中需要比例控制的明细科目。
以学院纵向经费项目为例:学院取得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名称是《元代文学格局与走向研究》,资助总额15万元。财务部门根据收到的经费和科研管理部门的通知,以及国家社科基金委批复的项目预算,在财务核算系统中为这个项目建立经费使用代码。一级代码:纵向经费;二级代码:文学院;三级代码:元代文学格局与走向研究;四级代码就要依据预算中的支出明细科目设置8个不同的代码:资料费5万元、差旅费1万元、会议费1万元、设备费1万元、专家咨询费1.2万元、劳务费0.8万元、印刷费0.5万元、版面费等其他支出4.5万元。对项目经费的金额控制设置在第四级代码中,当科研人员办理报销业务时,财务核算人员只需对票据的支出方向进行核对。票据核实无误财务核算人员录入会计凭证,当该项目所报销的资料费总额超过5万元时,财务核算系统会提示费用已超支,不予通过并自动停止经费使用;如费用未超支系统会自动记账完成报销手续,项目经费的明细结余或超支一目了然。
如果是横向经费,财务核算系统中的第四级代码也可以是有控制比例的明细科目。如学院科研经费支出与审批办法中规定,劳务费不得超过总经费的10%,燃油费、过路过桥费不得超过总经费的10%,以及业务接待费不得超过总经费的5%。财务部门只需要控制这三项内容,其他经费只要在总经费指标内就可以支出。
这种多级管理模式代码的设置,使每一个项目从立项到结项在财务核算系统内都有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核算流程。当项目完成结项时,按照真实的财务数据编制科研项目决算报表,其数据与项目申报预算口径一致,可以直接作为科研项目审计数据使用。
这样可以保证科研经费按申报预算使用,实现了事前控制;科研经费在财务核算系统中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通过批准微调个别明细科目的支出指标,实现事中控制;在项目完成后通过财务核算系统及时准确做出决算报表,为科研经费结项审计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并为科研管理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依据,这就实现了事后控制。
科研经费多级管理的财务核算体系既实现了部门之间的“齐抓共管”,又使“预算管理”和“过程管理”变成现实。首先,它符合科研经费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的要求。其次,财务核算系统中的科研经费多级管理模式为财务部门与科研人员之间搭建起实时沟通的桥梁,经费执行情况又可以通过校园网平台上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反馈给科研人员。最后,财务人员借助财务核算系统极大地简化了会计核算手续,最大限度地为科研人员提供服务。
(三)加强队伍建设,配备专职科研财务人员
在科研经费管理新的形势下,要求财务工作人员除了具备娴熟的财务专业知识外,还要熟悉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关于经费的使用要求,以及科研项目预算编制、项目结项程序等。新的复合型财务人员应运而生,那就是专职科研财务人员。科研财务人员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进行全过程跟入和监控,指导科研人员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以保证预算从编制到执行、再到调整的规范性;引导科研人员合法、合规的使用经费,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充分发挥财务工作对科研工作的强有力支持。
(四)制定配套的科研结余经费管理办法
国科发财字【2005】462号文明确规定“严禁课题结项后不及时进行财务结算,长期挂账报销费用。”高校财务部门作为科研经费的资金管理部门应与科研管理部门合作,当科研项目完成并通过验收后,科研管理部门及时给财务部门发出相关信息。财务部门在财务核算软件中加入项目结项结经费的限制时间,分情况办理结项经费的相关手续。如果是国家有相关规定的项目,科研结余经费按原经费来源渠道退回,对其他科研结余经费应转入学校的科研发展基金,用于弥补学校自主课题的科研支出或申报科研课题的前期研究支出,以此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发展是高校科研永恒的主题。高校科研管理不要把目光仅仅放在管理部门,而是全方位、多视角地看待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认真分析当前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找出产生的原因和寻求解决的办法,对科研经费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以确保科研经费合理、科学、高效的使用,以此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韩卓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浅探[J].财会通讯,2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