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跨境电商的定价策略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生产企业直接进行跨境电商出口,即B2B或B2C,生产厂家通过互联网直接向企业或消费者提品或服务,流通环节减少甚至到一对一,使销售成本降低。跨境电商产品的批发业务,一般在互联网上报的是FOB价,购买数量有最低起订数量,具体交货条件可以和供货商进一步具体沟通商量。
FOB价格构成和传统外贸类似为:(生产或加工成本+费用+利润—出口退税)/银行外汇买入价。生产成本是制作商生产某一产品所需的投入,加工成本是加工商对成品或半成品进行加工所需的成本。国内费用项目较多,和传统外贸一样主要有:加工整理费用、包装费用、保管费、国内运输费用、证件费用、装船费、银行费用(贴现利息、手续费等)、预计损耗、邮电费等,一般企业会折合成国内费用率进行简单计算。在进行跨境电商时还要计算的费用有:自建网站商城或使用跨境平台的费用以及电商运营的费用,可以称之为跨境电商运营费用。结合外贸业务常常采用的出口成本核算公式,生产企业直接进行跨境电商出口的成本核算:FOB价=(实际成本+贷款利息+出口业务定额费+包干费+跨境电商运营费用)/(1—银行手续费率—销售利润率)/银行外汇买入价。
如果客户询问或要求使用CFR或CIF成交,还要进行价格换算,这里关键是如何确定国际运费和国际保险费。国外运费的计算情况相对复杂,要视具体情况的不同来具体分析。如果成交数量多,要安排出口运输,和传统外贸相同;如果成交数量少,可以走邮政小包或跨境物流;如果在海外建有海外仓,可能先是一般贸易出口再进行海外本地配送。国际保险费因国际运输的不同而相应改变。如果生产企业做的是零售业务即B2C,可以在批发价格的基础上增加利润率,如果没有海外仓的话,一般国际运输走邮政小包。
(二)个人购进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出口
在鼓励大众创业的大背景下,很多个人购进产品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出口,当然常常采用先有国外订单后购进产品的形式。此时跨境电商产品的价格构成为:(采购价+费用+利润)/银行外汇买入价。
其中,采购价是从产品供应平台如1688或从工厂批发或零购的成本价,可含税,如果能提供增值税发票,可以享受退税。费用主要包括跨境物流运费、交易平台费用如技术服务费及推广费佣金等、关税(如果用邮政小包等个人物品申报的零售出口一般在出口目的国不用交纳关税)及其他费用。利润指的是合理利润,可以根据跨境电商产品的实际情况、竞争者的价格以及市场变化情况确定合理的利润率。根据出口价格换算原则,再把本国人民币价格折算成外币价格,需要上述之和除以银行外汇买入价,银行外汇买入价可以实时查看各大银行的外汇牌价获得。
二、跨境电商产品的定价方法
跨境电商产品的定价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如产品类型(爆款、引流款、利润款)、产品的特质(同质性、异质性、可替代程度)、同行竞品价格水平、店铺本身的市场竞争策略等,最基本的可以采用的定价方法有:成本导向定价与竞争导向定价的方法。
(一)成本导向定价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比较简单易懂,在产品单位成本的基础上,加上预期利润作为产品的销售价格,这种方法就被叫作成本加成定价法。采用成本导向定价方式的关键点,一要准确核算成本;二要确定适当的利润加成率也就是百分比。根据成本价加费用加利润,来定产品的销售价格,确定完产品的销售价格后,决定上架价格,要依据营销计划的安排确定。
例如:从1688平台采购或从工厂采购某产品,成本是7元人民币每件,共100件,包装质量为370克(每件的包装重量为25克),国内快递费或运输成本为8元人民币,银行美元买入价按1美元=6.4元人民币计算,假设平台目前的平均毛利润率(15%),还有固定的成交平台的技术服务费或佣金费率5%,及部分订单产生的联盟费用3%-5%。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计算推导:首先,计算跨境物流费用,查询中国邮政小包价格表,按照第10区运费即最贵的运费报价包邮(价格:176元/KG,挂号费:8元,折扣8.5折),则跨境物流费用为:运费×折扣×计费重量+挂号费=176×0.85×25/1000+8=11.74元人民币;下一步计算销售价格,销售价格=(采购价+采购运费+跨境物流单位运费)÷(1-平台佣金费率-联盟费用)÷(1-利润率)÷银行外汇买入价=(7+8/100+11.74)÷(1-0.05-0.05)÷(1-0.15)÷6.4=3.844美元/件。其中,5%的联盟佣金或营销费用不是所有订单都会产生,但以5%作为营销费用,较为合理。
其中还可以加入可预知风险,如可能投入的丢包及纠纷损失,如果按邮政小包丢包率1%来算,可以推算出:销售价格=(采购价+采购运费+跨境物流单位运费)÷(1-平台佣金费率-联盟费用-丢包率)÷(1-利润率)÷银行外汇买入价=(7+8/100+11.74)÷(1-0.05- 0.05-0.01)÷(1-0.15)÷6.4= 3.888美元/件。
(二)竞争导向定价法
竞争导向定价,定价基本依据是市场上同行相互竞争的同类商品的价格,特点是随着同行竞争情况的变化随时来确定和调整其价格水平。如想要了解某商品同行的平均售价,具体做法是:在自己想要进入的跨境电商买家平台搜索产品关键词,按照拟销售产品相关质量属性和销售条件,依照销售量进行大小排序,可以获得销量前10的卖家价格;如果想获得销量前10卖家的平均价格,可以按照销量前10的卖家价格做加权平均,再根据平均售价倒推上架价格。
例如,在全球速卖通买家网页,搜索产品关键词打底裤leggings ,依照销售量进行大小排序,搜索同行竞争卖家的价格,如果搜索到的前10卖家的价格差别很大,有益的参考价值有限,就需要依据前10卖家的店铺、销量、价格等计算其价格加权平均数,得到平均售价做参考。这种通过计算权量的定价方法,理论上行得通,实际上应用得不多。
采用竞争导向定价法,更多地要依据商品的差异性和市场变化因素。如果企业商品进入一个新的电商平台,可以参照销售商品十分近似企业的售价试水,并不是比竞争对手低的价格才是最好的定价。在与同行的同类商品竞争中,最重要的是不断培育自己商品的新卖点,培育新的顾客群,通过错位竞争和差别性的定价方法,才会找到商品最合理的价格定位。按照销量前10的卖家价格做加权平均。
三、跨境电商产品的定价技巧
网上卖东西与网下有很大的不同,各个电商平台有自己的特点和适应人群、定价区间和策略。而且网上消费者有订货时间、地点分散,商品种类、时效性不同,订货批量不大等特征,经常使用的定价策略有:免费策略、差别定价策略、动态订货时间不同定价策略以及联盟定价策略等,在具体运用中,跨境电商产品的价格定位有以下几个技巧。
(一)依据不同电商平台销售相同产品的定价技巧
许多网上产品的价格已经相当透明,为广大卖家所熟知,因而卖家对自己想经营的产品的价格及价格变化,要保存较高的敏感度,要通过对比不同跨境电商平台销售相同产品的价格来定价,这种方法或技巧很简单易用,但是也容易引起问题,如同样的玩具产品,外形式样相同但材质不同,价格差别有的很大,因而买家购买后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容易引起纠纷。所以,卖家一定要了解某类不同档次产品的市场价格,具体做法可以通过搜索选项找出该产品价格从高到低的排序,并分析产品质量对应价格的情况。如现在想了解leggings打底裤的国际价格,可以在亚马逊、eBay、速卖通上分别搜索,会发现亚马逊平台上的价位高一些,而且在冬季,质地厚保暖性强的打底裤更畅销,价位也当然要高于春秋季节;如果在跨境电商平台上没有完全找到与自己销售的同质的产品时,可以找同类产品中类似的材质或款式样式产品的价格作为参考;如果所在的电商平台没找到同类同质的产品,可以把利润控制在20%左右,作为定价依据。
(二)依市场买家不同特点的定价技巧
不同的跨境电商平台所对应的消费群体各有特点,要仔细研究市场买家特点,从而确定不同的产品价格。如对于跨境电商平台买家是经营网点或实体店的中小批发商,其特点是库存量小,产品订购频繁,产品的专业性不强,一般是同时经营几条产品线,比较注重在意的是转售利润空间,注重卖家产品的专业性及售后服务质量的高低。根据这类买家的特点,小巧轻便的产品可以打包销售,设置免运费;跨境电商平台卖家的批发价一般要比国外直售单价至少低30%,低的这部分30%给买家转售留下了利润空间,又包含其转售产品的基本费用成本。如果跨境买家是个人消费者,定价要稍高;如果是个人定制的产品,价格要更高一些。
作为卖方,要重视消费者行为对商品定价的影响,如跨境消费者的上网频率、购买方式、习惯传统及对商品的喜好程度等。
(三)依据卖方企业不同的经营目标的定价技巧
卖方企业的经营目标不同,制定出的价格策略也会不同。比如,在进入跨境电商市场初创时期,经营用户规模比较小,可以采用低价甚至是免费定价策略来快速获得用户,提高流量,采用多种营销手段使访问者转化成潜在的购买者和实际购买者。
如果实行个性化差别化经营策略,专业化运作的专门出售某类商品的平台或网站,定位明确,有利于吸引大批忠实的消费者,在产品定价方面,可以推出高中低三个价位:低档做引流吸引客户,中档作为赚取利润的主要来源,高档提升总体的品牌质量。比如,推主品牌的同时,推出子品牌或副品牌,彼此不产生品牌形象冲突,可以在大品牌的统领下,推出三个系列,不同系列的产品价格差别很大,用差别定价技巧可以不流失客户,并能赚取更多的利润。
(四)依据物流费用的优惠程度的定价技巧
合理设置运费或跨境物流运费,特别是新手卖家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针对单位价值较低的产品,可以设置免运费,比较容易吸引客户,也便于隐藏高额运费。卖方在上架产品前,应对每个产品进行称重并计算相应的运费,合理设置包装方式,尽量将运费成本降到最低,并让利于买家,会在价格上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利于产品的销售。作为卖方一定要提高物流反应速度,提升消费者满意度,选择高质量的第三方物流或在有足够实力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物流体系,注重商品需求与退货为随机条件下的逆向物流定价策略,更有利于企业制定更具实效性且符合商品市场实际情况的价格策略,使成本消耗更低和收益更高。
篇2
一、大数据与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BigData)是近些年来中国社会中的一个新兴热词,行业和学术界内部目前尚未对其定义达成一致。大数据虽与“海量数据”和“大规模数据”一脉相承,但其本身所涉及的是一个相对更加广泛而又抽象、含混的概念。我们不妨暂且把其看作为“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IBM认为,大数据有5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Veracity(真实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来看,大数据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环境生态学以及金融、通讯信息等多方面都已得到广泛应用,其所产生的巨大效用也不容忽视。从某种程度上说,“‘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二、大数据背景下义乌电商行业营销现状
(一)义乌电商营销所取得的成绩
义乌电子商务的基础是义乌国际商贸城和义乌市内以及周边小商品加工工厂,这就注定义乌本土电商的经营范畴主要聚焦于小商品,并呈现出以中小电商和电商个体户为经营主体的态势。这些经营主体营销策略灵活,经营产品多样化,以其自身优势赢得了市场竞争,满足了消费者需求,推动了义乌经济的发展。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义乌全市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1006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内贸零售交易额410亿元,同比增长32%;内贸B2B交易额151亿元,同比增长51%;外贸零售交易额128亿元,同比增长33%;外贸B2B交易额317亿元,同比增长53%。国内快递日均出货133万票,同比增长40%;跨境快递日均出货40万票,同比增长23%。”义乌在中国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仍能保持9%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义乌电商的发展模式和营销模式。大数据营销对义乌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它已经被许多电商企业和电商个体户初步应用于市场营销之中。这些电商主体在深化对“互联网思维”的认识的基础上,把大数据技术与传统促销策略相结合,合理利用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在大幅节省营销成本的同时充分体现了自身产品的性价比优势,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消费者的精准定位。仅在2015年的“双十一”中,义乌电子商务成交额就高达46.8亿元。可以说,大数据在电商营销中的应用为此做出了自身的贡献。
(二)义乌电商营销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2014年11月19日,总理视察“网店第一村”—青岩刘,次年3月5日他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与国家在政府层面对电商发展巨大的推动和电商的整体快速发展相比,义乌电商从业者关于“生意越来越难做”的抱怨虽略显“不合时宜”,却也给我们以警示。近几年来,义乌电商行业利润率大幅下滑造成大批小微电商企业和电商个体户难以为继,甚至部分大中型电商企业也遭受巨大冲击。全球性经济疲软和国内电商经营主体数量几何式增长固然算是一种合理的解释。然而,义乌传统的营销模式和营销策略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经济发展,大数据和大数据技术对传统营销模式和营销策略的整合与创新在义乌尚处于起步阶段等问题都严重阻碍了义乌电商经济的发展。它们具体表现为:其一,C2C模式弊病重重。自2003年以来,义乌电商蓬勃发展,C2C,B2B,B2C,O2O等多种电商模式纷纷涌现。“2014年,全市经工商登记电子商务经营主体达22365家,同比增长105%,各大平台上注册账户近24万个,年销售额超千万的电商企业1350余家,开设微店共计5000家,微商创业者约2万人。”鉴于义乌电商行业以小微电商和电商个体户为主体的现实,无论是在国内电子商务还是跨境电子商务中,C2C电商模式在义乌电商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容忽视。这种个人创业型电商模式曾是义乌电商行业的先锋,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如今个体电商的产品质量问题和诚信问题成为多方指责的焦点,尤其是在跨境电子商务中,部分中国个体电商大肆向国外兜售假货、次货,严重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品牌。另外,个体电商资金实力弱,无法承受大数据采撷、整理、处理和深度挖掘所需的成本,难以适应电商发展的潮流也是C2C模式本身难以克服的弊病之一。第三方平台的压力也使C2C模式举步维艰。2015年12月7日,速卖通宣布提高商家入住门槛,全面从跨境C2C转型为B2C。仅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就有数百名创业学生面临“转移阵地”或“转变模式”的选择。其二,大数据搜集量不足。总体来说,大数据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义乌依然还在起步阶段。大数据的最突出的特性之一就是“数据规模巨大”,也只有在海量的数据下,我们的大数据深度挖掘才有意义。义乌电商的尴尬是大数据来源相对单一和数据量不足。发展成熟的大型和超大型电商或许有从自己企业的“交易系统、电商系统、客户关系系统,移动应用系统渠道,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或是已经拥有海量数据的商业平台、企业甚至是政府机构搜集大数据”并承担费用的能力。对义乌广大的中小微电商和电商个体户来说,这无疑是难以实现的,只采用一种或是几种渠道搜集的数据或许是他们最现实的选择。大数据种类的单一和数量上的不足势必影响我们对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的预测,也令大数据和大数据技术无法发挥效用。其三,肤浅的大数据挖掘工作。大数据挖掘工作是大数据和大数据技术的核心部分。通过对搜集到的原始电商数据整理、分类和分析,把大数据资源转化为电商企业的参考资料是一项专业、复杂的任务,需要专业的数据分析师来操作。义乌本土电商企业的数据分析师大多由其他职位上的员工来客串,这致使我们的大数据挖掘工作流于肤浅。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第一,“大数据元年”即2013年后,数据分析师成为中国的热门职业,受到各个行业的重视,同时,在国内人力资源市场上,专业的数据分析师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其人力资源成本也相应地大幅上涨。囿于义乌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义乌电商企业所提供的薪酬和职业发展前景不具竞争力。第二,由于中国电商迅速发展和全球电子、移动技术不断更新,政府和企业未能准确预估电商行业的发展需要,缺乏相应的人才储备和人才培养机制。其四,大数据与营销策略的畸形结合。大数据与营销策略合理地结合是市场发展的需要,包括大数据与产品策略的结合,大数据与定价策略的结合,大数据与分销渠道的结合以及大数据与促销策略的结合。合理、科学地运用大数据,平衡各个策略及其发展才有望实现商家和消费者双方的利益最大化。义乌电商行业的弊病很大程度上在于本末倒置,以偏概全。其中,最突出的是,过度发展的大数据促销沦为炒作,占用了大量成本,所应投入产品研发与产品升级的资金与技术不足,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大数据在定价方面的使用偏离正轨,迫使厂家降低生产成本,一定程度上加剧价格战,伤害了买卖双方的实际利益;大数据与分销渠道策略的结合严重滞后,未能体现义乌经济的特点和义乌电商的先发优势。从长远来看,缺乏大数据对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和分销渠道策略的整合与创新,高效的促销策略只能是空中楼阁。
三、义乌电商营销发展趋势分析
“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从这个方面来看,我国的互联网和电商的发展空间广阔。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复杂的经济环境、市场行情以及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也给中国电商行业带来巨大的运营风险。因此,义乌电商营销发展的主题或将是调整、转型和创新。在可见的将来,义乌大中型电商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做大现有国内和跨境B2C,B2B业务,拓展产品和服务范围,在赢得电商行业内竞争的基础上,积极尝试O2O,O2P和O2M等业务和依靠大数据技术调整和创新营销模式以应对来自于传统企业的竞争。小微电商企业则须制定切合自身的市场聚焦战略,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营销模式,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空间。广大个体电商所面临的威胁最大,他们应当认真考虑,慎重选择,接受公司形式,实现成功转型,采用先进、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运营手段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大数据的合理利用和大数据技术对传统营销策略的整合、调整以及优化升级是义乌电商营销的另一趋势。这实质上就是大数据营销的开端。“义网通”的上线和“义乌县域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统计试点”为义乌电商营销大数据化和分众化提供了信息保障。在此基础上,义乌电商企业的出路在于携手政府共同吸引外来优秀人才和培养本地人才,建设高素质大数据营销队伍,对与客户“数字身体语言”相关的大数据进行搜集、分析、挖掘,形成客户视图,建立动态客户系统(DCS),预测客户的需求,调整产品的功能或开发新产品,进而实现“私人订制”;在综合考虑用户消费习惯、可支配收入、价格承受能力和自身成本与利润以及竞争者定价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企业战略的定价标准和价格;利用网络化的大数据建模与分析,寻找和筛选信用好、潜力大、能力强的渠道伙伴,延伸企业触角,降低产品在流通环节中产生的费用和风险;始终保持与消费者的密切联系联系,通过分析、整合数据库中客户特性的信息,对消费者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消费特征、消费能力进行较为精确的定位,采取各种先进的网络技术与消费者进行一对一沟通,从而制定可执行性强、分众化的促销策略。
篇3
1.奢侈品定义
在西方语言中“奢侈”更多是褒义的,但是在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中,“奢侈”常带有贬义色彩,人们容易将“奢侈品”与炫耀、浪费等相联系。什么是奢侈品?《牛津高级辞典》解释为:a thing that is expensive and enjoyable but not essential;《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这样阐述:供奢侈享受的并非生活必需的商品和劳务;《汉语大词典》将其描述为不是基本生活必不可少的高级消费品;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新英汉词典》:昂贵并且稀有的东西。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我们可以将奢侈品定义为是成功人士为了满足高于普通物质需求以及情感和自尊需求的一种非必需品,它们存在的意义在于“自我实现”的需要。
2.奢侈品分类
从实物和非实物的角度,可以将其分为汽车、手表、服饰和化妆品等实物类,各类具有奢侈品性质的服务商品或者顾客享受的奢侈服务等非实物;从价格角度,可简单分为入门奢侈品、中级奢侈品和顶级奢侈品;从商品种类的角度,可分为如下六大类:各种昂贵的艺术品、属于交通工具的奢侈品、个人装备的奢侈品、休闲旅游方面的奢侈品、居住方面的奢侈品、饮食方面的奢侈品;从消费需求的角度,按照奢侈品消费者的不同诉求可分为炫耀型奢侈品和体验型奢侈品两种。
如今,奢侈品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腾飞和文化崛起的重要标志之一,成为城市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奢侈品产业与生俱来的“文化性、高价值、低污染、低能耗”的特征,无疑与现代大部分产业高端化、经济低碳化的发展方向相吻合的。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奢侈品产业的发展是社会进步发展的体现。
二、我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现状
我国2010年内地奢侈品消费者达到约1.7亿人,成为继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内地奢侈品销售总额在2011年达到126亿美元,消费总额占全球奢侈品的28%,这一数据并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和豪华汽车的消费额。根据科尔尼咨询公司2013年10月18日的一份新调查报告,全球约三分之二的奢侈品被仅仅2%的中国人消费了。然而,其中仅有24%的消费额产生于中国大陆,剩下的76%来自海外(欧洲35%、以美国为主的美洲16%、除中国内地的亚洲23%)。
我国奢侈品消费者之所以倾向于境外购买,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关税、价格歧视、原产地效应等因素导致国外奢侈品价格普遍低于国内,例如欧洲市场的奢侈品价格要比国内低出20%-30%;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快速渗透、专业代购机构和跨境物流公司快速发展使得跨境购物越来越便利。在这二者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大量内需外流,这一现象对我国国内奢侈品经济的冲击是巨大的。
内需外流的根本原因是价格差异的存在,据统计,在供货价格上亚洲要高于美洲和欧洲近10%(日本的价格是亚洲国家中最高的)而美洲的价格又比欧洲高。从中、美、日三国的一些奢侈品品牌的零售价格来看,美国的价格要比我国低30%-50%,日本比我国高3%-20%。所以,我国奢侈品价格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例如,星巴克的一杯美式咖啡在中国比美国贵75%。
三、国内外奢侈品巨大价差背后的原因
为什么我国的奢侈品价格如此之高?与其他国家的价格差如此之大?
说到客观的原因,首先要提到的是政策问题。对于任何的进口商品,进口国家会依照相关税法收取一定的税收。世界奢侈品协会对于奢侈品的税率也有明确的规定,对于进口的奢侈品我国主要征收17%的增值税和消费税。世界奢侈品协会全球奢侈品牌价格构成公式:中国市场零售价格=原材料5%+加工成本10%(含设计、成品加工、运输)+利润保有率45%(品牌定价与年度价格涨幅)+广告与公关活动成本8%(年度)+专卖店年度拓展成本6%(含商业便利条件)+人力资源团队成本10%(年度)+进口关税、消费税部分增值税等综合税率平均值16%。由于我国政府对奢侈品征收过高的综合税率,所以一定程度上导致进口奢侈品的零售价格过高。然而我国并不是综合税率征收最高的国家,印度的综合税率征收额最高,但是他们进口奢侈品的价格却比我们低,这说明高税负并不是国内外价差形成的主要原因。
不同于房地产等产业,奢侈品行业的国内定价可操作性大,政府调节力度较少,所以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价格的哄抬。经济市场中价格策略、营销策略以及物流体系不完善等原因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这一价格差。关于价格策略,国际奢侈品企业针对不同地区市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在中国的利润保有率为45%,北美为30%,欧洲为20%,所以从一开始进价竞争就是不平等的,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接受。“物以稀为贵”是市场经济特点之一,很多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采取了“半饥饿”营销策略。所谓“半饥饿”其实是一种市场状态,企业通过一些限量版的产品使得市场供给小于需求,从而提高价格,实现最大效益。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商品的零售价格包括很多产生于流通环节的费用,由于国内物流体系的不完善,存在高额的物流成本。通常来说,进口的奢侈品会经过亚太地区、大中华地区、再到内地城市区域,产品会经由供应商、运货商、商、零售商至少四个主体,冗长的分销环节以及产生的高昂的流通成本导致价格的提高。
除此之外,由于中国自主的奢侈品品牌尚未形成,国际品牌形成寡头垄断,国内奢侈品市场竞争不足,无论是在品牌还是价格上我们都没有主动权,只有被迫接受高昂的价格。
从主观上考虑,一方面,我国对奢侈品的消费需求逐渐增大。经济衰退以来, 中国内地奢侈品销售额增长12%,达到96亿美元,占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的25%。与此同时,2009年全球奢侈品消费总规模同比下降8%。其中,美国、日本、欧洲市场分别同比下降16%、10%、8%。
另一方面,“非理性”消费观念引导国内消费者盲目消费。根源于名人的示范效应,存在一部分奢侈品消费者出于炫耀或希望获得社会尊重或认同的目的来消费奢侈品。这些“非理性”的消费者试图通过高昂的价格实现内心对虚荣的渴求,所以对于价格他们是不在乎的,甚至渴求更高价格的产品。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外来文化渗透的作用,国内不乏一些对西方文化高度认同的消费者,他们摒弃中国传统文化,一味追随外来产品,从而也导致对进口奢侈的巨大需求。
通过分析了我国奢侈品与国外巨大的价格差的原因,目前我国国内奢侈品发展市场是不太乐观的。为了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了减少内需外流保证我国政府的税收收入,同时为了引导国内消费者合理消费和推动中国自主奢侈品品牌的发展,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来实现奢侈品价格的回落,从而改善国内的奢侈品市场现状。
四、针对巨大价差采取的措施
1.加快完善相关法律规范
在市场准入管理上,不断修的相关规定条例,将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审批权力逐步下放到地方,简化各项审批程序;在奢侈品进出口管理上,不断完善进境物品进口税税则归类表,及时调整进口税率。
2.适度调整财政税收政策
一方面,对奢侈品的关税进行细分,实行区别对待。我们可以根据过度消费的产品是否会影响人类的健康、扰乱社会秩序以及危害生态环境等将其划分为特殊和非特殊的奢侈品、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消费品、高能耗和高档次的消费品以及挥霍性的消费品的等。根据消费品的性质及性能相应增加或减少税收,从而实现建设理性消费、节约资源能源的和谐社会。
另一方面, 适度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和消费税税率。一定程度上降低那些人们为了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品的税收以促进消费,从而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增长;对于受众有限的顶级奢侈品开征新的消费税,发挥消费税在调节收入差距方面的功能,减少不合理消费的现象。
降低关税还可以立足于减少流通征收环节,进一步完善物流体系,构建电子商务,实现直销模式,这一方式不仅减少由于供应商、运货商、商和零售商获取利润而增加的流通成本,而且节省了选址、装修等产生的费用,最终为零售商提供了降价空间。
3.重视我国自主奢侈品品牌的培育
提升品牌内涵,挖掘中国文化元素。以上海滩为例,其通过中西方设计师的合作,在核心系列产品中将西式的剪裁搭配中国的如意扣、旗袍的外观,从而表现出中西元素的融合与平衡。其次,发挥本土优势,打造特色产品。中国的传统奢侈品主要集中在丝绸、酒类及瓷器等领域,这些文化价值正是我国奢侈品增值和发展的关键所在。然后,顺应市场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和服务。要强调和体现品牌的独特性,根据不同客户需求,实行定制化生产和服务。加大跨品牌合作力度,在奢侈品开发、品牌运营管理等方面向欧美国家学习,引进顶级的设计人才。最后,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创新企业管理方式,有效运用网络这一最具颠覆性和创新性的沟通渠道,利用新的营销方式。引导消费者树立理性消费奢侈品的观念,更多的注重品牌文化及发展历史,而不是一味追求虚荣心的满足。
由此可见,国内奢侈品价格之高是由中国政府、国际奢侈品企业、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渠道经销商以及中国内地缺乏竞争优势的奢侈品市场共同作用造成的,为了国内奢侈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实现国内奢侈品品牌的崛起,我们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作为中国消费者,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推动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牛津高级辞典》、《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汉语大词典》.
[2]范旭光.中国内地去年奢侈品消费高达107亿元[N].新京报,2011,6,10.
[3]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R].科尔尼咨询公司.
[4]马可佳等.奢侈品中国定价高于他国[N].第一财金日报,2012,3,14.
[5]世界奢侈品协会:奢侈品全球定价策略中国最高[DB/OL].
[6]高金城.基于中国奢侈品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奢侈品价格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15).
[7]荆林波主编.中国商业发展报告2010-2011[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
篇4
Abstract: First of all, the paper begins to analyze the market size, market centralization degree and the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of China express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arket behavior of China express delivery market based on the data and cases and the market performance by applying factor analysis method.
Key words: SCP; express; market structure; corporate behavior; market performance
1 快递市场结构分析
1.1 快递市场规模
随着国内电商的高速发展,尤其是跨境电商和农业电商的持续推进,快递既出海又下乡,快递服务企业的业务量在去年几乎达到峰值,突破200亿件,年增长率在2011年至2015年间持续上升,年均增长率达到33.3%。2015年的总业务收入是2011年的2.59倍。在中国快递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2012年的业务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快递业的高速发展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最近几年的快递市场规模增长状况如图1所示。
1.2 快递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最能反映市场结构的测度指标,市场集中度的高低表现出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快递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如图2、图3所示。
由图2和图3可以看出,除了2011年的业务收入市场集中度CR8上升了0.5%外,其他年份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市场集中度逐年下降。我们主要关注业务收入市场份额,2010年时,CR4和CR8相差13%,这个差额正好就是业务收入排名4至8位的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2014年时,CR4和CR8的差额扩大到了26.9%,也就是说业务收入后4位的快递企业的市场集中度是上升的。我们知道,CR8是下降的,但整体平缓,由图3可知,从2010年的81.5%下降到了2014年的77.9% ,下降幅度为3.6%。而CR4下降幅度很大,从2010年的68.5%下降到了2014年的51%,下降幅度为17.5%。所以可以这样说CR8的下降主要是由于CR4下降而引起的,也就是说,业务收入排名前4位的企业拉低了业务收入排名前8位的企业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
原因何在?除了从业主体增加,竞争激烈,加盟模式外,业务收入排名前4位中,国有EMS所占市场份额明显下降,民营企业顺丰增速放缓都是造成市场集中度下降的原因。不能否认的是,在快递业务量中,很大一部分快递需求都是电商催生的,大概有六成到七成,而“三通一达”在电商市场中占据将近80%的份额,这样,“三通一达”在快递业务量中的占比就在48%~56%之间。而目前全国有10 000多家从业主体,除去“三通一达”,顺丰、EMS和其他从业主体在电商市场中占比大约为20%。在现阶段,快递公司对资本的依赖度依然很高,某种程度上说,快递企业从金融渠道获得利润占其当期净利润的比重仍然很高,资本整合程度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快递企业的发展。而EMS和顺丰都没有在电商市场占据优势地位,资本整合程度也不是很高。
1.3 快递产品服务差别化
快递产业的产品差别化主要体现在服务的产品化,本文通过申诉率来表现快递服务的差别化,如图4所示。
从图4中可以看出,申通的申诉率偏高,这主要是因为申通采用的是加盟制模式,使得加盟商和快递企业总部的根本利益并不一致,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而申通对门店违规惩罚力度又不大,这种过低的违规成本降低了物流服务效率和快递服务质量,使得申通的申诉率偏高。
2 快递市场行为分析
2.1 价格行为
产品定价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价格是影响市场交易双方经济利益与决策的重要因素,因此以定价策略为主的价格理论一直是经济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快递企业的价格根据区域发展程度的高低、市场定位的策略、客户类型的不同、客户需求的差异、要求时效的快慢、寄递物品的重量和体积而定价,产品种类繁多,价格区间较宽。所以,本文只针对电商市场各个快递公司所采取的产品价格行为进行分析。
在顺丰速运推出的电商优惠系列产品中,“顺丰小盒”的同城价格仅为8元,首重价格下降33%。这对于走中高端市场路线、服务质量偏高的顺丰公司来说,价格是很低的。而“三通一达”针对电商的同城价格一般为5元,但是时效性比不上顺丰。
2.2 营销与产品创新
除了价格行为,快递企业也会采取非价格行为来扩大市场份额,如尝试通过营销和产品创新提高自身差异化程度和竞争力。
顺丰聚资1亿元建立全自动仓储中转场,进一步缩短了配送时间,提高了分包运输的能力和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巩固主导地位。 韵达速递与“零公里速递服务平台”合作,共同致力于解决商务楼、社区等“最后一百米”快递派送服务,率先宣布开启末端派送“零公里”模式。中国邮政集团将现行邮政和速递物流(EMS)分别经营的包裹快递业务产品进行整合,包裹快递业务产品管理权统一收归集团公司。
国内快递企业加快“出海”迎战跨境电商,2014年11月,顺丰欧洲小包服务开通;2014年12月,顺丰开始铺路俄罗斯小包专线市场,计划2015年将该业务扩展至全国;韵达跨境电商网站U-DA(优递爱)正式上线;中通国际也随后上线。
2.3 联盟和并购策略
组织调整策略是指企业处于加速扩张、节约成本或降低风险等方面的考虑而对本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或合作关系的调整行为,最重要的形式是并购与联盟。而在收购中,被收购公司的法人地位并不消失,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业务的战略投资组合。
快递市场中采取的联盟策略有民营快递企业与物流服务商共同组建公司开发智能快递柜、速递易(自提货柜)与菜鸟网络达成合作协议、韵达速递与菜鸟网络达成的物流云合作协议、圆通和汇通加入菜鸟驿站等;采取的收购策略有申通快递公司收购天天快递公司,并在2015年9月启动重大战略重组。
快递产业处在转型升级的阶段,这一过程必然需要资本整合和资金支持。而在资本市场中,阿里巴巴注资圆通,申通、圆通拟借壳上市,百世集团加速融资,都意味着快递市场已经打响资本战。
3 快递市场绩效分析
市场绩效是反映产业市场运行效率的综合性概念,是指产业的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状态。衡量市场绩效的主要变量一般包括产业利润水平、资源配置效率、规模结构效率、技术进步程度等。产业的市场绩效由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决定,反过来又对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产生影响。
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产品差别化的扩大、进入和退出壁垒的加大,将提高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产业的利润率。但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产品差别化的扩大、进入和退出壁垒的加大,将降低市场竞争活力,从而降低社会福利。
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市场绩效。定量分析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法,定性主要是从资源配置效率、规模结构效率、社会就业等几个方面分析快递市场绩效。
3.1 因子分析法
3.2 中国快递业市场绩效的因子分析
3.2.1 变量选择
如表1所示,在2010到2015年间,我国快递业的从业人数从54.2万人到160万人,快递业务量从23.4亿件增加到了206.7亿件。综合数据显示,我国快递业的市场规模在迅速扩大。
3.2.2 实证分析结果
按照特征值大于1,且主成分累积解释度大于85%两个原则运用SPSS21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出的总方差解释表和因子成分矩阵及综合得分如表2至表4和图5所示。
把各年数据代入公式F即可得到各年得分如表5所示。
参考文献:
[1] Wayne L. McMillen. Air Express Service in the United States[J]. Land & Public Utility Economics, 1935(3):266-277.
[2] Peter W. Wilson. Air Freight and Air Express[J]. Law and Contemporary Problems, 1950(1):37-46.
[3] Cynthia Barnhart, Rina R. Schneur. Air Network Design for Express Shipment Service[J]. Operations Research, 1996(6):852-863.
[4] 耿松涛,姜振华. 快递市场的进入壁垒分析[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11):82-85.
[5] 赵玉敏,张洪斌. 中国快递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总报告)[J]. 经济研究参考,2006(34):2-24.
[6] 徐林清. 关于快递行业界定若干维度的探讨[J]. 财经界,2007(11):112-117.
[7] 晏敬东,石银萍,李谦. 我国快递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中国科技信息,2008(18):205-207.
[8] 钟俊娟,王健. 中国快递产业集中度测度及分析[C] // 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
[9] 李航,侯琳琳. 从SCP范式看我国快递产业的发展[J]. 商业文化,2010(2):176-178.
[10] 魏光兴. 基于信息与灰关联法的快递企业竞争力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0(7):117-119.
[11] 常楠. 中国民营快递业SWOT分析与选择[J]. 商业周刊,2010(5):17-20.
[12] 李谦,吕利平,晏敬东. 我国快递业的产业环境分析[J]. 商业经济,2008(8):110-111.
[13] 董莉. 我国快递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D].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14] 程军. 我国快递业发展对策研究[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5] 匡旭娟. 演化视角下的快递业网络形态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16] 曾祥培. 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竞争力分析[D].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7] 李欢欢. 快递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评价体系研究[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篇5
一、奢侈品消费流失原因探讨
1.境内外价差是消费外流的主要原因
由于奢侈品牌定价策略、汇率及税收等多方面影响,中国境内奢侈品售价与海外相差40%至60%之多,巨大的价格差异无疑是奢侈品购买力向境外涌出的最重要因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物品完税价格表》标明税率,化妆品为50%,1万元以上高档手表为30%,箱包类奢侈品为30%,除此以外,奢侈品还需缴纳0-45%的消费税。高昂的关税为原本就居高不下的奢侈品售价增添了更多的价格砝码。而近年随着欧元的大幅度贬值,一些奢侈品境内外的购买价格甚至相差一倍之多,无怪乎精打细算的中国消费者把目光投向海外,减少境内消费需求。
2.品牌区域策略是消费外流的又一因素
虽然大部分奢侈品牌已进入中国多年,但由于地区购买力、消费者偏好等差异,奢侈品牌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销售策略也存在着很大差别。除了款式、尺码等差异外,很多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仅是其整个销售产业链中的一小部分,如Valentino在中国地区仅投放副线品牌Red Valentino;Chanel在大陆大部分地区销售化妆品、腕表类产品,仅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店投放部分成衣系列;而Hermes虽在北京已开设5家店面,但也仅在新光、国贸店销售部分成衣,其余店面都只投放腕表、丝巾类副线产品。奢侈品在中国大陆的产品线远不能满足大多数高端消费者的需求,对于更看重款式和购买体验度的消费人群来说,境外消费显然意味着更多选择。
3.海外代购的兴起引发新一批境外消费热潮
现如今,互联网上丰富的代购商家已经把境外购买奢侈品变成了一件坐在家里点点鼠标就轻松完成的愉快体验。不仅是淘宝上的个体商家,连亚马逊、巴黎春天百货等知名商企也看中了海外代购这一市场,纷纷向中国消费者开放购买渠道、简化购买手续。2014年11月,美国亚马逊更是为了招揽中国消费者宣布提前一天开启“黑色星期五”特卖活动,美国各大百货公司也纷纷与支付宝公司签署支付合约,部分商品不但可以减免运输费,甚至可以在购物网站上下单直邮到中国境内的指定地址。有调查显示,70%的中国消费者通过代购渠道购买过奢侈品,2014年全年海外代购市场份额可达到550亿-750亿元规模。“代购”让中国消费者在享受海外奢侈品实惠价格的同时节约时间、交易成本,是导致奢侈品海外消费的又一成因。
4.中国居民出境机会大幅增加
随着中国近几年开放步伐加快,出境旅游已成为普通大众“说走就走”的自由生活方式。经调查,中国内地居民出境旅游比例显著增加,从2008年的53%升至2012年的71%,其中香水、腕表和箱包类位列中国消费者境外开支比例前三名。各大旅行社为满足出行者需求,在欧美、日韩等地的行程中纷纷加入购物环节,有些旅行社更以安排超长时间的境外奥特莱斯购物作为招揽游客的噱头,日益繁荣的海外旅游市场也成为刺激境外消费行为的因素之一。
5.境内消费者日趋理性化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资源丰富性,中国消费者通过上网了解奢侈品信息、查询品牌海外售价也成为常态,奢侈品的境内外价差已不再是秘密。而在本土市场,许多奢侈品牌也会将其销售业绩不理想的产品在过季之后转到奥特莱斯品牌店打折处理。一件Max Mara的经典大衣过季打折后价格就会便宜几千元。虽然奢侈品牌此举的经营初衷是为了促进中国市场销售额,但巨大的价格差异也让中国消费者冷静下来,认清奢侈品价值的本来面目,抑制在境内门店消费的冲动。
二、电商模式,奢侈品在中国本土的救星?
为了寻找奢侈品牌在中国本土的销售量破解之路,众多商家均把目光投向电商这一新兴互联网销售方式。麦肯锡最近的研究表明,2014年线上奢侈品销售额较上年增长50%,预计2025年线上销售额将达到总额的18%。电商作为一种重要销售渠道越来越广泛地影响人们的消费习惯。然而,电商模式真的是奢侈品企业突破中国本土销售困境的制胜法宝么?经研究,奢侈品通过电商销售主要分为以下四种模式:
1.自营品牌在线销售模式
目前,国际上60余个奢侈品牌中仅有少数在中国设立在线商店,大部分品牌并未急于发展线上销售,仅利用官方网站作为品牌形象的宣传和展示窗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目前电商模式与奢侈品牌的自身定位不符。奢侈品牌的销售理念根植于通过实体店铺的购买体验传播品牌价值及内涵,这也是老牌奢侈品企业一贯的溢价策略,而电商的优势在于为消费者的购买过程提供便利性和多样性。在传统的奢侈品企业看来,线上消费无法使消费者获得购买奢侈品的完整体验感。显然,这些企业并没有预期到中国消费者正在快速转移至在线消费的态势,但除此之外,实现奢侈品在线销售的售后服务、商品鉴定、产品担保等问题也是目前奢侈品牌自营在线商店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经授权的第三方买手平台模式
买手店模式在西方国家已兴起多时,如英国知名买手网站Net-a-Poter,其选购的奢侈品往往预示下一季的流行趋势,成功的买手店是帮助奢侈品牌快速销售和解决资金压力的重要渠道。然而,目前国内采用该销售方式的经营者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仅有少数得到奢侈品牌官方授权。同时,奢侈品企业为了维护其品牌价值,亦会谨慎挑选授权商家,并进行严格的价格控制。也就是说,即使商家能取得奢侈品牌授权及供货,这些商品在价格上也不具有任何竞争力。英国奢侈品牌Burberry目前在中国境内仅与天猫一家签订授权经销协议,而在天猫购买的Burberry商品价格与实体门店相差无几,这对于改善奢侈品消费外流的局面并无实质帮助。
3.未授权的第三方网站
鉴于上述限制,国内更多商家为了获得超额利润并未采取获得品牌授权的经营模式,而销售产品的真伪和配套售后服务等问题就成为此种经销模式的最大弊病。2014年7月,电商平台卖家“祥鹏恒业”被爆销售假冒奢侈品,并由此引发消费者对聚美优品、京东、亚马逊中国等一大批知名电商销售奢侈品真伪的质疑,奢侈品牌在中国本土的电商发展之路也因此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
4.其他模式
除上述三种模式之外,目前国内也有其他进行奢侈品销售的电商平台,具有新颖的切入点。如较为成功的寺库网选择二手奢侈品寄卖领域,通过专业鉴定、售后养护等一系列配套服务建立良好口碑,并实现较高的在线、线下客户单价。然而,二手奢侈品交易应用范围相应有限,而让大众接受二手奢侈品买卖等问题也需要长期的市场教化和推广工作。
无论何种销售模式,电商平台都要克服许多问题。目前消费者通过电商渠道购买奢侈品主要考虑的问题按重要程度依次为:是否为正品、购买前无法试用、尺寸是否合适、线上展示与实物是否相符、售后服务、退货是否复杂、支付安全性、物流时长等等。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暴露在,消费者进行在线购买、尤其是选择第三方平台时不能完全确信商品为正品。而目前第三方平台所使用的防伪验证方式――“支持专柜验货”这一手段也并未受到品牌专柜的支持和承诺。因此,电商模式虽为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憧憬破冰的经营方向,却由于当前的市场环境造成了其在销售过程中的尴尬境地。
三、自贸区或可成为困境解决之道
第三方电商平台暂时失利的境况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授权经销商的利润得不到有效保障,而国家出台设立自由贸易区无疑为第三方平台的奢侈品经销之路带来了利好信息。在保证海外正品供应的基础上,自贸区允许奢侈品跨境电商免除消费税和进口增值税,并可通过诸如直销模式、保税区库存、报税仓库等方式降低风险、节约成本,进一步降低奢侈品销售价格,在保证销售正品的基础上增加价格优势。另外,通过自贸区也能减少跨境电商的物流时间,进一步完善消费者体验。可以憧憬,随着中国自贸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奢侈品牌在中国的营销之路也将出现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贝恩咨询.2014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R].2014.
[2]KPMG.2013年迈向国际的中国奢侈品市场[R].2013.
篇6
2014年8月19日,亚马逊中国刚过完它“十周岁”的生日。在中国的十年间,它一直以不温不火的步调布局着中国的电商市场。有人认为它太慢,以至于让同期小伙伴京东超越了太多。但贝佐斯是个爱“打基础”、擅长练“内功”的人,他认为,所有的基础布局工作,都是为让亚马逊“飞轮理论”(图1)中的飞轮能稳定、快速转动起来。而这一切只有一个目标:打造世界上最重视客户的企业。
进入中国市场
从1994年杰夫・贝佐斯在车库里成立亚马逊,到亚马逊王朝建立,这家以卖书起家的电商网站并没有花太长时间。当2004年亚马逊决定进入中国的时候,它已通过十年苦心经营称霸北美―亚马逊全球有一半的运营中心在北美。而当时中国电商市场刚刚开始,分散、混乱、不规范,刘强东刚建立京东商城的前身,淘宝还想着如何从eBay那里抢来更多商户和用户。
2004年初,亚马逊五名高管来华,考察联想、卓越网和当当网三家企业。最终当当网以“无法接受亚马逊绝对控股”为由拒绝了亚马逊1.5亿美元的收购,卓越网则在一个月后作价7500万美元,2004年8月19日成为亚马逊第七个全球站点。2007年贝佐斯来到中国,宣布卓越网正式更名为卓越亚马逊。随后,卓越亚马逊开始建立运营中心,与全球亚马逊市场进行对接,从页面布局上也开始与美国亚马逊逐步接近。在四年后,亚马逊将“卓越亚马逊”更名为亚马逊中国,并启用的短域名。当时的中国管理层认为这是对的事儿――消费者可以用简洁的方式、不经过搜索就直接进入网站,在同贝佐斯聊了之后,他认为这事儿是早就应该做的。
十年过去了,有人认为亚马逊在整个中国电商喧嚣的环境中过于沉默,但亚马逊认为自己一直在夯实基础、练内功。亚马逊对中国B2C电商的贡献更多地体现在它带来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比如,是亚马逊把自建物流概念引入中国,首先推出移动POS机货到付款业务、首先尝试在库房使用机器人……而这一切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消费者体验”。
在亚马逊中国,一切“打基础、练内功”的事情也是围绕消费者的需求来做,它们分别是消费者购物最关心的三个问题:有没有?贵不贵?快不快?
消费者关心:有没有?亚马逊策略:坚持全品类
亚马逊在中国从收购卓越,到正式更名为亚马逊中国的几年间,已经把从曾经的“网上书店”改造成为一家商品齐全的在线百货商店。早在2009年9月,亚马逊中国网站上非图书类商品销售额已经超过整体销售额的 50%。截至目前,亚马逊中国有32大品类、超过2500万的选品。但纳入亚马逊中国的管理层KPI考核之一的,还是不断扩展选品数量与规模。在这方面,亚马逊有着特别的执著和疯狂。
1998年,亚马逊开始了品类的扩张。尤其是2000年,贝佐斯投资的两家小规模的电商因互联网泡沫、经济不景气倒闭后,让贝佐斯更清楚地看到在互联网上中小规模和品类单一的B2C要想成功非常有难度。与实体零售业态相比,在线零售的特点是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低,因此扩充品类和规模化运营,是摊薄在线零售企业固定成本的有效途径。
与实体零售店的“2-8理论”不同,亚马逊中国副总裁、负责家居户外品类的孔志强认为长尾理论更适合电商企业,长尾就是电商的竞争力。亚马逊的核心理念是让消费者想买东西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亚马逊并且能买到。对此,负责消费类电子的亚马逊中国副总裁李岩川也认同。因此,在加入亚马逊中国之后,李岩川的重要工作就是把广选品的理念灌输给采购、供应商。李岩川最常问供应商的会是这样三个问题:你们现在在中国仓库有的选品我们有没有做全?我们在运营合作方面有什么问题?最近有哪些新品和趋势方面的讯息?李岩川负责的消费类电子品类2011年到2014年期间选品翻了8倍。
亚马逊中国的选品从2012年年初的600万增长到现在的2500万。丰富程度上已经足够我们日常生活的采买了。
在“有”的基础上,亚马逊中国要做的是跟竞争对手的“差异化”。这也是为什么亚马逊中国在十岁生日的当天一股脑推出了“国际精品馆”、“Zstyle尚品馆”、“智能数码馆”和“爱厨馆”,通过亚马逊遍布全球的采购优势,引进和直采海外高质量的品牌与产品,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客户体验管理的目的是让消费者获得“愉悦”,因此,电商企业需要了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他们想要怎样的生活、有什么样的价值观等等因素,才能在选品上让消费者体验到“愉悦”。亚马逊看到的客户对个性的追求、对生活品质的关注。
针对这样的命题,亚马逊的方式是发动全球采购的资源,用“买手制”的方式全球搜好产品。在基本品牌和品类齐全之后,李岩川和他的团队要去发现一些小众但增长不错的小潮牌。最近他关注的是一款来自法国的智能手表,Withings,它是李岩川年初与同事在拉斯维加斯电子展上,最后一天累到精疲力竭时候发现的。在了解了它在法国甚至欧洲的增长情况后,李岩川用了半年时间将它引进到亚马逊中国进行独家销售。
而亚马逊中国副总裁、零售运营部门负责人刘菲在做“国际精品馆”时会关注如何更多的用直采的方式把选品带到中国。直采能够最大程度减少中间不必要的采购环节,价格能做到最低,同时质量也能够有所保证。目前国际精品馆已有来自27个国家超过252个国际品牌的13000多种选品,其中近一半的选品只在亚马逊中国的平台上独家售卖,近三分之一是亚马逊的海外直采选品。同时,刘菲和他的团队还看到一些高端小众产品的需求――比如,在挑选全球直采选品时关注到一款高端的收音机。在总部团队觉得很奇怪的时候刘菲和团队坚持把这款收音机引入国内。消费者的反馈证明这款产品颇受欢迎。
“有创意的设计”则是亚马逊中国副总裁、时尚品类负责人的“主攻方向”,她想尝试的是“主题化”操作。从今年开始,亚马逊中国与赫斯特集团旗下ELLESHOP达成独家战略合作,共同打造线上设计师精品店。双方每月将会甄选一位原创设计师,为亚马逊中国用户设计独家限量单品。8月,亚马逊中国和人气爆棚的独立设计师品牌Annakiki联手推出了独家合作系列。
同时,亚马逊中国引入多个欧美潮流设计师独家合作品牌,其中包括Vivien Westwood, Joe’s Jeans, Desigual, House of Harlow 1960 , Mango, Dolce Vita等极具创意设计的品牌。其中有31个品牌为亚马逊直采品牌,20个品牌为在线独家品牌。
消费者关心:贵不贵?亚马逊策略:你的利润空间就是我的商业机会
作为一家电商企业,跟别的小伙伴相比,亚马逊是低调得可以,各种电商大战中,从来没有它的身影。但就是这样一个不怎么打折、促销、做广告,在中国店商圈有点另类的国际电商品牌,却自信地说,“我们时时低价、天天低价、个个低价”。
从2001年起,贝佐斯就将低价作为亚马逊提升客户体验的第三大支柱。它的低价策略也得益于它的比价系统,相当于7*24小时有5万个虚拟比价员不吃不喝不睡在进行价格的时时比对。贝佐斯认为,提供低价是容易的,但能够承受低价、具备提供低价的实力却很难,所以亚马逊从成本结构入手。亚马逊的定价策略并不是试图最大化利润率,而是寻求最大化客户价值,并在长期创造大得多的利润。在亚马逊网站,如果消费者搜索的商品同时由亚马逊自己的零售和第三方商家销售,排序的规则是谁低价谁就排在前面。如果价格一样的情况下,商家服务得分最高的商品将排在前面。
尽管中国的消费者对价格非常敏感,但越来越多的人看重的是产品性价比。无论是从帮助消费者省钱的角度还是从模式探索的角度,孔志强所在家居户外产品部门用O2O和以租代售的方式做了新的尝试。
8月初,亚马逊中国上线了“Z爱车”服务,消费者通过亚马逊Z爱车平台购买机油、刹车油、防冻液等汽车用品,可在指定线下门店享受安装、保养服务。亚马逊以此项集选购、安装、保养于一体的服务,发力汽车O2O领域。“这样的模式会比直接去4S店做保养便宜至少一半。”孔志强说,“他们的利润空间就是我们的商业机会。”Z爱车服务打通了汽车产品选购、安装、保养的各个环节,是汽车养护行业一次全新的突破性尝试。在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品质保障、更加实惠的价格和更为便捷服务的同时,也让亚马逊中国进一步成为值得信赖的汽车用品网购平台。
用创新的、适合本土的方式来降低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的方法,孔志强和他的团队还尝试了一下“以租代售”的新模式:消费者在亚马逊购买指定的胡佛空气净化器,一年租期满后如果选择返还产品,只需支付每日1元的租金,多余款项将全部退还;若选择转为购买模式,可获得一些赠品。亚马逊中国通过与品牌厂商的深度合作不断推动创新营销模式,是为了进一步提升亚马逊的客户购物体验。
消费者关心:快不快?亚马逊策略:打造一个能应万变的物流系统
在美国生活过多年的薛小林太了解美国人的消费习惯了,基本一周去大超市采购一次。所以,对于等待7天之后才能收到电商寄来的货品有很高的容忍度。但这个时间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是“急死人的节奏”。如何能让“着急”的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商品?一旦消费者下单,哪个库房送货最便捷?亚马逊的运营中心和背后强大的物流系统是基础和保障。
从1998年开始,贝佐斯就致力于设计“一个能应以万变”的物流系统。但在仓储和物流上的持续重金投入,一度令亚马逊陷入长期亏损,华尔街甚至警告投资者这家公司“即将破产”,但贝佐斯坚持认为,亚马逊是在“打好地基”。如今,亚马逊在全球共打造了96个标准化的运营中心,中国区13个。直到今天,亚马逊还在继续深打地基,中国区的13个运营中心多数是近四五年建立,仓库总面积达到90万平方米。同时,亚马逊中国也将自提点服务从年初的300多家扩展到现在的820多家,并全部支持“货到付款”服务。
在收购了卓越网后,亚马逊大约用了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IT架构的改造、对针对中国本土市场进行优化。到2009年下半年,亚马逊中国已经完成了从前台的商品搜索、推送、下达订单到后台的订单处理、仓储物流等系统的对接、改造和优化。运营中心可以精准地计算出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配送时间和利润率,从而计算出最快和最低成本的方式。货到付款和移动POS机刷卡及当日达、次日达服务,都是亚马逊中国根据中国消费习惯做的本土化改造。
那么,具体说来,时间都从哪里省出来的呢?秘密依旧在仓库里找。
如果在亚马逊运营中心的货架上看到洗发水和杯子在一起,不要奇怪,这是亚马逊独特的随机摆放制度――所有货物都按照节省空间的原则随机摆放,同类商品有可能分散在不同的货架上。负责上架的员工,会根据行走的路线,以及货架上是否有空间,随意摆放并扫描至系统里。这样做的好处是,缩短拣货的距离。数据系统清楚地记录着货架利用率,哪里还有多余空间,结合商品的物理参数为员工自动推荐上货区域。亚马逊中国北区运营副总裁宋立元介绍,在数据系统的指令下,即便新手也能快速完成上货、拣货、出货等系列流程。在亚马逊运营中心,新员工的学习曲线约3周的时间。在这种看似‘随意’的摆放原则下,亚马逊处理每张订单的平均时间比原先省3分钟,这意味着,效率至少提高了3~4倍。
从经济生产角度来看,员工的拣货动作产生价值,走动不生产价值,一次拣多个商品比一次拣一个商品效率要高。因此,系统会为员工设计好行进路线,减少不必要的走动时间。亚马逊机器人已经开始在亚马逊的仓库里充当了实实在在的劳动力,它们根据系统计算出的路线,把装满货物的架子直接运送到负责分拣的工人面前,工作人员只负责拣货――完成这个有生产价值的动作。“让机器做机器最擅长的,人来控制机器。”
在收货区,有些需求量大、畅销的商品可先安排上货,而一些长尾商品可以在产能空档期安排上货,这样可以让人员安排更有效率。打印订单时,系统会考虑这张订单何时发货,批次大小,拣货路径等所有条件,当综合条件达到最优时,单子就会自动打印出来,并非先进先出。
2013年底,亚马逊还获得一项名为“预测式发货”的新专利。通过分析用户历史订单、商品搜索记录、愿望清单、购物车、用户鼠标在某件商品上悬停的时间等,在用户还没有下单购物前,亚马逊就有能力提前将包裹调拨到离用户最近的运营中心。
篇7
1、国际电子商务的概念
国际电子商务是指企业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所从事的国际贸易活动,它反映了国际贸易过程的电子化。其实,自电子商务出现之日起,电子商务就应是全球范围内的活动,不应存在“国内电子商务”和“国际电子商务”的区分。本文为了方便研究和分析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所以使用“国际电子商务”一词。
2、国际电子商务的特点
国内外学者也将“国际电子商务”表述为“跨境电子商务”、“跨境在线贸易”、外贸电子等。这些概念在表述上尽管不同,却反映出国际电子商务的共同特点:一是数字化的方式,即无纸化的交易过程;二是现代化的渠道,即主要交易途径为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渠道;三是国际化的空间,即两个经济体成员互相向其境内提供贸易产品及服务。
国际电子商务融合了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两大行业的特征,使两大行业得以优势互补,但在业务处理上也更为复杂多样。其复杂性主要表现为:一是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紧密相联,任何一环衔接不良都会影响整体贸易活动的完成;二是电子贸易流程还不完善,作为新兴的贸易方式,其在支付、知识产权、税收等方面的法规还不完善;三是容易触发风险,该风险主要由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和各国政策导致。
3、国际电子商务的应用
(1)交易前的准备。在进行国际买卖交易之前,企业需要对国际市场进行调研,寻找客户并争取与之建立业务关系,二十四小时不停地企业或产品的信息,向客户宣传和展示企业或产品。
(2)交易磋商和外贸合同的签订。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是交易磋商的主要内容,借助电子邮件或即时软件通讯就可以完成。在电子商务运用于国际贸易的背景下出现了电子合同,外贸企业可以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进行签约。
(3)外贸合同的履行。现代电子商务技术可以完成从备货、验货到催证、审证、改证再到租船订舱、投保、装运最后出口收汇、出口退税等一系列的业务活动,将业务员的工作量大大减少。
二、国际电子商务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冲击
1、电子商务对一般经济学原理的背离
(1)网络的正外部性。梅特卡夫定律、摩尔定律等都是网络经济中被普遍认可的著名定律,它们都反映了网络经济所特有的正外部性的特点。
梅特卡夫定律是由罗伯特・梅特卡夫提出的,他是计算机网络先驱、3Com公司的创始人。梅特卡夫定律指出,随着用户数量的平方数的增加,网络的价值或者说有用性增加。换句话说,每台电脑的价值随着网络上联网的计算机数量的增加而增大。使用新技术的人越多,新技术才越能发挥它的价值。使用网络的用户越多,网络产品才更有价值,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去使用它们,并最终使整个网络的价值得以提高。例如,如日中天的电子商务网站eBay正是利用了电话用户数量较多的优势,采用电话方式进行营销,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当一项技术已建立必要的用户规模,它的价值将会呈爆炸性增长。一项技术多快才能达到必要的用户规模,这取决于用户进入网络的代价,代价越低,用户规模扩大的越快。理论上,一旦新技术已经形成了必要的用户规模,且由于这项技术相比运行初期价值提高了,所以技术开发者可以向用户索要更高的价格。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提出的,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之快。摩尔定律认为: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可容纳在集成电路上的元器件数目,约每隔18到24个月就会增加一倍,性能也随之提升一倍。换句话说,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到24个月便会翻一番以上。大致上,摩尔定律与产业合流现象相结合形成遍地信息化,梅特卡夫定律再把这些广泛播撒信息的企业以网络外部性的乘数效应进行连结,最终创造出一个规模可与全球实体相媲美的、具有惊人成长潜力的、充满了无数商机的世界性的电子商务市场。
网络经济自身具有正外部性,与古典经济学中的负外部性或者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正好截然相反。在价格决定上,网络经济也完全不等同于传统经济。在传统经济中,商品的需求随着商品价格的提高而减少。但在网络经济中,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却随着价格的增加而猛增,这种价格猛增反过来又会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这些产品或服务,从而会产生多重效应,即网络的外部性。
(2)货币经济学向信息经济学转化。在古典经济学中,需求下降,价格也随之下降。网络经济则将这种供求平衡的规律颠倒过来:供应增加,价格下降,导致需求增长。与凯恩斯以来的经济学完全不同的是,网络经济不再立足于“货币”这个工业时代的核心元素对经济的影响,而是更多地关注“信息”这个信息时代的关键性因素对经济的影响。经济学从以“货币”为中心转向以“信息”为中心,这也是经济学从工业文明转向信息文明的转折点。这种理论上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产可能性曲线向背离原点的方向扩张。在网络经济下,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主体由一国拓展为多国,各色各样的网络经济实体跨越国界均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效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强了网络经济实体投资的信心,这种信心又被网络成倍的放大。“因特网乘数”中有两个因子,其中一个是“同步传递效应”,表示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及时沟通;另一个是“同目标反馈效应”,表示各种各样的投资机会信息能够点对点的呈辐射状的传达,从而可以造就全球范围内目标相同的投资决策。然而,传统信息传达的非及时性和分布的分散性,导致投资者往往偏好各不相同,反应快慢不一,乘数效应很容易被抵消。
二是从边际收益递减到边际收益递增。古典经济学描述的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而网络经济却表现为收益递增。举例来说,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微软生产的产品,但只给微软增加了可忽略不计的微小成本,却创造出源源不断的巨大利润。
其实,网络经济仅仅是延迟了递减利润开始产生影响的时间。正如詹姆士・阿利所言:“收益递增并不等同于收益递减,这两种规律将相互共存,并起着相互补充的作用。”企业可以凭借电脑软件生产和销售的虚拟化特点降低把软件产品打入市场的成本,这时,技术的独创性就要比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技能等需要付出高昂代价的资源更显得重要。由于起始成本较小,则递增利润的财务收益也随之较小,最终递增利润不可避免的被耗尽,递减利润便在这时候姗姗而来,递减利润的到来比其他行业晚了一些时间。
三是背离费雪方程。费雪方程(PQ=MV)大概揭示了农业实体经济与工业货币经济之间的均衡关系,但它却并不适用于网络信息经济和工业货币之间的均衡关系(MV=BH)。由于费雪方程受到了外生的信息变量的挑战,导致经济学中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无法用传统模型的理论加以解释,从而容易造成决策者错误决策的后果。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费雪方程的背离只是一种观点萌芽,与最终归纳进入完整的经济学体系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凯恩斯以来的经济学溃败,理论上是因其不能完整的适应货币经济学转向信息经济学的趋向,无法对信息对货币的支配作用(亚洲金融危机、风险投资等)做出合理的解释;实际上是因其无法对“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胀”这一社会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这一主流经济学的背离,使得近年来保罗・罗默的新增长理论、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以及新制度经济学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它们被认为是现今解释网络经济的最好模型。
2、电子商务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深化
(1)比较优势向信息和知识转移。首先,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是边际收益递减和国际经济处于静态(生产可能性曲线的边界不发生改变)。前面已经提到,在电子商务经济中,这两个假设前提都已经发生了改变。其次,古典贸易比较优势理论则认为各国之间在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是比较优势存在的基础。相比之下,在电子商务经济中,各国对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和反馈上的差异即信息的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显得越发的重要。一方面,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信息产业的规模以及信息处理的速度都是一国在国际贸易中实力的体现,信息与知识技术已经成为各国以及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可以部分地替代当前投入于贸易中的资本,减少贸易中正在结算的在途资金,这也使比较优势的因素发生改变。最后,H-O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各国要素价格的差异是由各国要素的丰裕程度造成的,一国利用价格较低的要素生产产品并进行对外贸易就可以获得比较收益。在互联网经济时代,面向全球的信息市场与技术市场使信息技术迅速技术化,并在世界范围内很快扩散至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易于得到这些技术。另外,通用型技术的迅速传播使生产技术所需要的劳动力大大减少,产品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所占的比重下降。这样一来,发达国家又可以重新获得发展中国家由于劳动力价格低廉而占据的比较优势。
(2)规模经济的作用范围发生变化。规模经济理论的诞生主要是为了解释产业内贸易。电子商务经济中的规模经济效应实际上是物流、现金流与网络信息流协调作用的结果。电子商务使贸易各国在知识、技术和信息上的差异越来越小,进一步加强了产业内贸易的趋势,借助互联网,企业可以生产出更加差异化的产品。因此,电子商务中的规模经济效应要远远大于传统贸易的规模效应。电子商务经济中规模经济作用范围扩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统经济中的规模经济仅存在于行业中的实体企业,而在电子商务经济中,虚拟企业也能产生规模效应。互联网将很多企业结合成一个整体,共享信息基础设施和知识技术,在生产经营中进行合作,由此形成很大的规模,创造出规模经济效益。第二,传统经济中的规模经济只能被称为供给方的规模经济,而在电子商务经济中,供给方规模经济与需求方规模经济并存。供给方的规模经济是指,供给方生产规模扩大带来生产成本下降,从而增加供给方的收益;需求方规模经济是指,随着某种产品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者对该产品的评价越来越高,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引起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和生产产品的企业的收益增长。第三,供给方规模经济与需求方规模经济相互结合可以产生双重效应:需求方的数量增加不但可以降低供给方的生产成本,而且可以使更多的消费者被该产品吸引而购买该产品,从而进一步增加需求方的数量。
3、理论冲击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网络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冲击对现实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它可以帮助外贸企业在比较优势已经转移至信息、技术和知识的背景下获得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具体竞争优势的获得可以有以下两个突破口。
(1)打造差异产品或服务。电子商务技术打通了外贸企业对外联系的渠道,使外贸企业可以随时随地与客户和供应商进行密切联系,扩大了产品推销的范围,拓宽了原料的来源,提高了处理外贸单据的效率。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外贸企业应该及时调整经营战略,不断向国际市场提供差异产品或服务,形成不易被竞争对手代替的独特产品或服务。
(2)调整定价策略。电子商务的应用,使得以往政府设置的各种行政或地理的空间隔离不复存在,外贸企业可以直接与国际市场进行密切联络,甚至可以越过海关和税收部门开展国际贸易实务。对此,外贸企业应该保持对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敏感性,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与外部市场建立密切的联系,使企业发展战略与外部市场需求趋近一致。
另外,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市场、企业的竞争趋向于完全竞争,消费者购买心理趋向于理智型,电子商务平台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使他们更倾向于使用互联网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比较,而不仅仅关注卖家的定价。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的非价格因素将更为重要,它将成为企业获得外贸竞争优势不可忽视的部分。因此,企业需牢牢把握非价格因素。
【参考文献】
篇8
二、招商银行电子银行体系的优势所在
1.锐意进取、持续创新在电子化发展的道路上,招商银行在中国一直保持着新锐、领先的形象,从1995年首次实现全国通存通兑的“一卡通”到1998年的“一网通”,再到2010年底在全国率先推出的“招行IPhone版手机银行”,创新一直作为招商银行赖以支撑的生命力而存在。而作为中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与传统的四大国有银行及各城市商业银行相比,招商银行在电子银行经营政策制定、营业网络覆盖、产品系统研发方面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这也为招商银行在银行金融服务的持续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以人为本、服务大众作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子银行已经从多年前柜台服务的替代工具演化为如今众多银行的另一重要利润来源地。因此,在选择多样化的今天,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针对客户的需求对自身体系进行改进才能保住市场地位并稳步发展。而在该方面,招商银行针对老年客户群、白领客户群、青年客户群制作了一系列贴近其日常需求的特色服务项目。与此同时,招行在电子银行营销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对客群的细分,比如具体到孕妇、置业期的青年夫妇等更加具体的人群。因为其实归根结底,银行还是为客户服务的。在以老年人为代表的风险厌恶型客户群中,招商银行开展的“省不少,购安全”宣传活动,让更多的客户,尤其是更多的保守客户接受了网上银行这一较为新颖的服务方式,进而心甘情愿地为这种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便捷埋单。而针对白领客户群,招行则主打理财服务的王牌,在丰富其原有的理财产品的同时设立了以“理财夜市”为首的新型理财平台,帮助工作人士克服时间上存在的难题。
3.突出特色、善用优势作为一家成立于1986年的法人持股商业银行,与四大国有银行相比,招商银行在客户的数量和覆盖范围上其实具有很大的劣势。但同时,由于在政策层面所受限制较少同时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相对简单高效,所以招商银行在以银行对私业务为首的个人业务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因此,在电子银行的发招过程中,招行一直将重点放在个人零售业务上,并以招行知名的“一卡通”、“金葵花”体系为载体,根据各个阶层客户的不同消费情况和投资需求设置不同的可用电子银行进行交易的金融产品,从而通过差异化服务带来了广泛客源。
三、我国电子银行领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大力整合资源,解决平台过多目前,在我国电子银行,尤其是网上银行领域,各大中小型商业银行,局域性的城市商业银行都顺应市场趋势,为了满足各自客户的需求、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设置了各自的专属网上银行。但事实上,由于国有银行以及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全国范围的商业银行已经占据了该领域的大部分市场,各中小银行的客户规模十分有限。而与有限的客户群和收益相比,开发电子银行相关系统、维护其日常运营使用,以及为了吸引客户所采取的相应的费用优惠,则是一笔极大的开支。而事实上,由于使用率较低,这些重复建设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互联网及科技资源的浪费。同时,对于拥有多家银行账号想统一在网上进行管理的人来说,目前各家银行独立的网银系统使得其愿望很难实现,而多个网银账号分别登陆在操作上的复杂性也无法解决。因此,笔者认为,目前在我国网上银行系统下各家银行独自为战的局面不利于该行业的良性发展。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在未来电子银行应向全国统一大平台方向发展。实现所有银行共用一个完善的服务平台,一个平台绑定所有账户,在节省资源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为简单便捷的业务体验。而目前,相关的机构已经在筹备一个名为“超级网银”的综合网上银行平台,包括招商银行在内的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加入这个平台。通过该平台,目前通过网上银行进行的跨行转账,已经基本可以实现实时到账。而这正是整合资源为我们带来的切实的效用。
2.健全法律法规,切实加强监管当前,我国的金融立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目前电子银行体系的支付通常采用的规则都是协议,与客户在明确权利义务的基础上签订合同,出现问题可通过仲裁解决。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造成问题出现后涉及的责任确定、承担,仲裁结果的执行等复杂的法律关系难以解决。二是电子银行独特的以网络为纽带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模糊了管辖地概念,其业务和客户随互联网的延伸可达世界的任何角落。如跨境网上金融服务的交易的管辖权、法律适用性、服务和交易合约的合法性、品牌与知识产权问题、境外信息的有效性与法律认定、网络银行的客户为非本国居民时所存在的语言选择的合法性等问题比较模糊,加大了银行和客户在网上进行电子支付活动的风险。三是对网络犯罪分子犯罪事实的认定,以及事后如何判定损失程度等法律问题还没有界定,也增加了银行与客户在网上进行金融交易的风险。而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也还仅仅是对网上银行一个领域的最基本的简单说明,离整个监管体系的健全和完善还相差甚远。这些也都影响着网上银行的发展。因此,随着我国电子银行体系的高速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也必须要与时俱进。而在健全监管体系的同时,政府也应在相应使用人群中推广相关法律知识,使得民众对该领域的法规应用的了解渐渐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