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要求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档案管理要求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档案管理要求

篇1

[中图分类号]G275;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1

1 知识管理的内容

企业的知识管理指的是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各个信息和资源进行有效地识别、归类和管理,包括对企业和市场信息地收集、加工及应用,并且企业知识管理鼓励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以期让知识带动企业经济增长,提高企业的竞争水平和科技发展能力。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企业知识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是企业立足市场,投身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加强了对企业知识地开发和利用,才能有效避免知识流失的现象,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②企业知识实现的主要途径是知识共享,企业实行知识共享可以极大地促进企业知识资源的丰富和拓展,更好地面对大数据时代市场潮流的冲击;③企业运用知识的目的一定是要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企业可以把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经营管理形式,来加强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造血能力。

2 知识管理对企业档案管理的新要求

2.1 知识管理要求企业进一步改进档案管理工作

对于大多数企业和管理者来说,企业要改进档案管理工作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设计更好的工作流程,来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以显示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红专业化。企业进行档案改革是对传统档案管理思想的一项冲击,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能让企业更好地整合现有资源,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提升整个企业的知识管理工作水平。关于企业开展知识管理工作的步骤,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要突破以往知识管理思想的束缚,要摒弃以往对企业知识管理的认知,用新的观点和新的理念来看待企业这一改革活动,更加关注企业发展文件的系统性,重视文件的连续性;其次,要建立一个更加信息化的企业知识管理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模式的运营效率和运行水平。因此,要加快企业档案一体化工作进程,提高企业档案的信息化水平,把文档的管理活动和要求同时运用信息化的方式进行整合,运用现代科技水平进行信息化的全程管理,提高企业知识的信息化程度和可利用率。

2.2 知识管理要求企业完善档案管理的职能

知识管理对企业运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对企业的管理战略和管理模式产生影响,甚至还能改变企业的工作流程和运营方式。如果对知识管理改变企业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就会发现在知识管理的要求下,企业档案管理的职能相比以往已发生了巨大地改变,因此,档案管理工作应该不断发展来适应这种改变。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造:第一,企业的档案管理模式转变道路要契合企业知识管理的要求,为知识管理服务,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是实体保存,这样的保存方式不利于人工查看,当然也影响了企业档案的利用效率,而在知识管理的要求当中,企业档案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快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化是适应知识管理的必要前提之一;第二,档案管理人员要完成角色转变,从以往的实体保管转向现代化管理,即从一个仅仅保证档案完好的保管员转变为拥有专业知识的档案分析员,新的档案分析员要能够保管企业档案里传递出来的信息,必要时候甚至可以提供知识和决策。此外,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有着过硬的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个人意志要符合企业的发展理念,不断参与到企业的发展和建设工作当中,发挥出知识管理应有的作用。为此档案管理员必须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熟悉企业档案内容和使用方法,掌握举一反三的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从单纯的体力输出者转变为企业发展的智力输出者,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和决策支持。

2.3 知识管理要求企业发展新的档案管理技术

当今社会,科技和知识的更新水平越来越快,更新周期也相应缩短。为了适应更加快节奏的技术和资源需求革新,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也要广泛应用现代化技术来适应现代化的知识管理需求。通过对目前企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分析,笔者发现制约我国企业信息技术发展最主要的瓶颈在于投资力度不大、信息化硬件设施不到位等。企业应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且从自我分析中找到企业知识管理工作的缺点和不足,采取措施扫清发展障碍,来促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笔者结合企业信息技术现状,给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企业应加大研发部门的投入,加强自身研发能力,或者与研发部门进行合作,共同开发企业档案管理技术,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不同的道路,比如,自身财力雄厚的企业,应更多地倾向于自主开发档案管理技术;其次,企业应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开发。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等逐渐走向科学化和智能化,但是目前很多企业档案的信息化程度不深,做得远远不够,很难适应知识管理对企业档案信息化程度的要求,此时应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企业档案的信息化、系统化和平台化,积极加大档案资源地开发和利用,争取提高企业知识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知识和信息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核心和动力,是支撑企业发展的核心。企业档案作为一个企业生产发展最直观地反映和记录,只有受到企业管理者的关注和重视,才能在企业管理等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2

一、实行工作管理责任制

(一)建立法律追究责任制。单位领导干部负责人要担负起本单位档案基本工作管理全面责任制,重视和关心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对那些疏于管理,或在管理工作方面失职,不认真履行管理工作规范的领导干部实行责任追究制。还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视情节轻重,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二)落实行业内部责任制。在水文部门提供给各行各业的《水资源论证报告》《水文分析计算报告》《工程水文分析报告》中,要利用水文档案基础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并把成果编入报告,才能充分说明所分析研究的项目论证报告。在做某个项目报告中可能涉及一部分重要资料,如果这类报告管理工作制度跟不上,报告中部分水文资料可能会造成间接性失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源头上做好水文档案管理工作,落实行业内部责任制,加强规范化管理。

二、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一)常规制度。结合本单位水文档案管理的具体情况,制定好本单位的对外服务制度:一是水文档案资料的性质确定、变更和解除制度;二是信息及网络载体管理制度;三是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管理制度;四是水文资料信息公开提供审查制度;五是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督查、督办制度;六是档案管理人员各方面业务知识教育和管理制度;七是管理工作实行年终责任考核制度等常规性制度。

(二)日常制度。在单位内部做好日常档案管理制度,如水文资料年终整编成果归档制度,历年资料查(借)阅登记制度,档案资料复印、摘抄、录制等日常管理制度。

三、完善档案管理防护措施

(一)防护措施到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工作必须以防范为主,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上,做到防范于未然,最大限度地减少档案资料遗失、损坏等事件发生,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综合防范体系。

(二)技术措施到位。加强对整个水文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管理:一是要实行分级保护,信息系统要按照规定的程度不同,采取不同强度的管理措施。二是计算机技术防护,设施、设备要按照国家标准及水文行业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三是要明确在计算机操作规程中禁止事项。四是明确网络运营商、提供仪器设备服务商双方的法律责任,建立规范审查,严防因网络、仪器设备问题损坏档案资料事件发生。

(三)人防措施到位。水文行业内部档案管理工作主观因素取决于人,物防、技防,不如人防,只有政治思想X悟高,工作责任心强,警惕性高的人才能防止水文档案不遗失损坏。

(四)物防措施到位。物防也就是物理隔离,运行设施、设备放置场所要符合水文行业标准,要保证信息的完整、可用、可控性。计算机在购买前必须是未使用过的,没有联接过互联网的,最好是国产的,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五)技防措施到位。单位计算机处理涉及水文档案信息时,设施、设备技术防护没有达到高标准要求,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漏洞的要责令停止使用。

四、开展档案管理宣传教育

(一)加大档案管理工作宣传力度。由于水文工作行业的特殊性,水文档案从开始到形成成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收集整编的过程中要经过很多道工序环节,涉及的水文资料及人员很多,扩大了我们工作知悉范围,要抓好水文档案管理工作,只有按照《水文行业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加大档案管理工作宣传力度,让每一位涉及到水文资料的人从思想上认识到位,这样才会取得实效。

(二)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教育培训。单位应定期对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和人员进行新形势下的法律法规、专业技术防范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以增强档案管理意识和保护技能。对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学习,或讲解一些实际案例作为教育学习材料,利用集中授课方式、个人自学方式等多种学习方式开展档案管理宣传教育培训。让传统档案管理工作观念向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观念转变,进一步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做好水文档案管理工作。

篇3

整 理

档案入库后需进行分类、整理。遂川县的林权档案主要分以下两类,一是宗地档案,内容包括林权登记申请表、林权登记公示表、受理林权登记申请登记表、责任山承包合同书,权源依据、宗地地形图(蓝图)、身份证复印件、各类证明:二是综合档案,内容包括省、市、县有关林权登记文件、方案,乡、村、组林改方案,县林改办文书资料,林改简报,林权登记台账,林权证发放登记表、林权登记申请表校对表及有关统计报表、计算机数据资料,影像、图片资料,林业要素市场各中心办档案。

宗地档案中的林权登记申请表、权源依据、身份证复印件、各类证明等材料统一存入以户为单位的林权档案袋中。林权登记公示表、受理林权登记申请登记表、责任山承包合同书以村或组为单位装入林权档案袋中。综合档案按照一般文书档案进行整理归档。

林权档案分类整理好后放置到档案密集架上。为便于管理,对档案密集架进行排序编号,制作乡镇村组卡片标贴在密集架上。一般情况下,一列密集架为一个乡(镇)的档案,一个档案箱为一个村的档案,其中专门存放宗地档案中分户装袋的林权登记申请表、权源依据、责任承包合同书。组与组之间的档案用贴有组别卡片的塑料垫板隔开。宗地档案中的林权登记公示表、林权登记受理申请登记表专门安排一列存放。综合档案根据其资料多少安排数列密集架,不同性质的资料如文书档案、音像资料、今后的林业要素市场资料等分别存放于一个档案箱。林权档案卡片内容为林权档案名称、数量、建档时间、建档人。同时,还根据各乡镇场及综合档案的排列顺序,制作林权档案分布查询图,张贴在档案室的醒目位置,方便查询。

保 管

一是高起点、高标准完善设备设施。建立标准化档案管理机房,购置高性能的微机、专用打印机、扫描仪及移动数据备份存储设备;参照国家档案库房建设标准,建立了具备防火、防潮、防盗功能的林权档案室,配置了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直列式手动档案密集架。

二是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机构。遂川县成立了专门的林权档案管理机构,有专人负责林权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及档案室管理工作。同时制定了《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计算机房值班制度》、《遂川县林权档案管理办法》、《遂川县林权档案库房管理办法》等,确保了计算机房及设备正常有序工作,保证了林权档案的安全、整洁,延长了档案使用寿命;制定了《林权档案管理员岗位职责》,明确林权档案管理员基本职责。

利 用

篇4

1.2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自我动力不足。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为本机关和上级机关服务,可以说,机关开发档案工作的动力源于档案工作对机关参考、咨询、决策及保存机构记忆所起的作用。如果机关仅从为自身服务这一动力出发,完成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并不需要进行太大的投入就能做到。很多机关对档案管理工作不积极的原因之一,是机关对档案管理水平没有过高的要求。机关档案工作是我国档案事业有机组成部分,机关档案工作肩负着为国家积累档案史料的任务,就这一点来说,机关档案管理工作属于公共事业管理的范畴。作为我国档案事业的基础,显然,机关档案工作的质量高低影响着整个档案事业管理水平的高低。

1.3 档案在整体工作中的地位不高。机关档案室作为机关的内部组织机构,其经费来源于机关内部资源的分配,而各机关因职权的不同,可支配的财力也有差异。机关档案工作相对前沿的业务工作而言,并不直接与机关的职能、职权相关,是机关幕后的服务工作。机关档案工作需要依靠机关领导的重视才能有效开展,但是,一般说来,领导重视程度欠缺,是机关档案工作长期面临的不争事实。机关档案室作为机关部门机构的附属性,是制约机关档案提供社会利用,制约档案管理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可见,如果不改变机关档案工作对机关的附属性,要开展机关档案提供社会利用,提高管理水平,单依靠制度和监督的完善是难以做到的。

2 信息时代机关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传统的档案管理,仅能实现单一数据的管理,存取不便,不利于管理与利用,不能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以及方便快捷提供有效的信息。随着时代与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终将被网络化的档案管理所取代。系统化、网络化的档案管理,一方面可以节省更多的资金与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从长远来看,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所以,对于每一位管理人员而言,转变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理念,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2.1 对传统档案管理工作观念的挑战。传统的档案管理“重藏轻用”。信息化社会对知识的评价标准是知识对经济的推动力,档案工作者只有将所掌握的档案知识和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要改变“重藏轻用”的观念,积极主动开发信息资源,使“死档案”变成“活信息”,转变服务观念,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和发展经济服务。

2.2 对传统档案管理手段和方式的挑战。当前,我们大部分的档案工作仍然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与方式。虽然有些单位使用了计算机,部分也实现了网络化,但是网络上并没有多少可以传输的档案信息,难以达到传输的高容量和网络化,难以形成新的知识生长点,也难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和供社会共享。档案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一套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借助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实行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一体化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机制,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2.3 对档案工作者自身素质提出的挑战。新时期的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档案管理信息化意识,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建立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既要组织档案管理人员掌握基本档案管理理论,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灵活运用档案管理系统软件,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运用档案来传播知识,促进经济发展,使档案中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篇5

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当前不少单位没有建立综合档案室,各种门类载体档案没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业务档案、会计档案、特种载体档案分散保存的现象比较严重;历史的原因造成了许多档案馆位于党政机关的深宅大院内,俨然一个保密机关,较为封闭。

2、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没有及时收集归档,散存在部门或个人据为己有的现象屡见不鲜。《档案法》虽己颁布近二十周年,但档案法律法规的权威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档案执法的刚性也不够。一种违法行为的长期存在并呈普遍性,至少说明相关法律法规缺乏足够的震撼力和威慑力。社会档案意识的增强是做好全社会档案工作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如何培养全社会的档案意识是每个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培养档案管理意识

1、探索新时期档案宣传的新方法建立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教育青少年学生;省、市级档案部门可编写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档案通俗读物,服务学生教育工作;普及档案知识,让学生完整保存成长足迹,通过整理、制作个人成长档案,学生们重温自己的成长历程,增强档案意识;走进学校,为学生开设档案专题讲座。

2、加强档案立法、执法力度。档案法规是档案工作的指南针,依法治档,用强制力强化档案意识的培养。营造以法促规范,以法促发展的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强动态管理,完善执法机制,重拳强化档案意识。

3、加强制度建设。其中关键的是开展年检制度和与之配套的将档案工作纳入各县市区年度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制度,这两项制度对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档案工作及意识的全面提高尤为重要,且见效迅速,各地应全面建立。加强重大活动和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对扩大档案的知名度与提高档案意识也大有裨益。

4、重视新农村档案工作。在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一个地方其他档案工作做得很好,农村档案工作未做好,是不完善的,档案意识的覆盖面也大有问题。长期以来,只重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农村档案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正因为农村档案的薄弱,所以应格外关注。

5、要全面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民营企业遍地开花,已成为经济建设的一支强大力量,民营企业档案意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通过挖掘档案的利用价值,为企业发展创造效益,使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认识到档案的重要作用,将档案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档案管理体系,促进民营企业档案意识的全面提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档案管理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面对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工作需要,档案管理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三、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1、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一个单位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有领导的重视,才能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领导对档案工作的价值和认识程度,决定着他们对档案工作的态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工作的发展。因此,把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是规范档案工作的需要。对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则应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去争取领导的重视。要使一个单位的档案工作有起色,领导和档案人员都必须重视档案工作。就档案工作而言,档案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成果是决定档案工作好坏的根本原因。

2、爱岗敬业,使领导满意自己的工作。领导是否重视档案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不满意。因此作为一名档案工作人员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在领导和群众心目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积极宣传,使领导增强档案管理意识。有些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很多都是因为缺乏档案意识,认为档案工作在一个单位可有可无,因此,对领导加强有关档案方面的宣传是十分必要的,要经常把有关文件、材料给领导看 ,在领导的脑海里留下印象,尤其是一些与本单位密切相关的材料,很可能会使领导看后受到启发,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档案管理人员要经常向领导汇报档案工作情况,多谈一些搞好档案工作对单位的益处,使领导更加重视档案工作 。

3、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档案管理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档案数量越来越多,数量的庞大给保管和提供利用带来困难。管理方法手段的落后直接影响档案的质量,只有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才能有效地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

4、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为了使档案工作人员能够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首先要充分发挥档案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努力提高档案人员的知水平和管理能力。由于设备的现代化,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管理方法要不断改革,因此,对档案工作人员在业务知识、科学知识以及管理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提 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原来那些传专统的业务知识与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所以必须对档案人员加强继续教育,尽快培养既能掌握新技术,又能熟悉档案专业知识的人才,才能完成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任务。

四、总结

综上所述,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开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可以不断地提升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做好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不但可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自身价值,而且可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展望未来,机遇和挑战共存,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抢抓机遇,避免消极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管理优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管理道路,一定会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

参考文献

[1] 刘振华.档案工作创新谈[J].中国档案,2016,(3)

[2] 李国庆.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J].档案学,2014

篇6

一是学校人事档案内容信息量少。

学校人事档案包括履历材料、自传及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鉴定材料、考核材料、政审材料、入党入团材料、奖励材料、处分材料、职务职称工资材料等十大类材料,内容信息量小、实用性较差,不能适应现阶段人才开发的要求。反映个人经历、家庭情况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较多,反映个人工资变动、职称评聘、党团组织的材料比较齐全,而反映个人的德才表现、政绩才能、管理能力的材料较少,能反映个人人才类型、技术专长、心理素质等个性特点的内容更微乎其微,因此人事档案在利用时,只能提供一些肤浅的人才情况,满足不了培养、选拔、使用人才的实际要求。

二是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分散化和非专业化。

体现在各个学校没有统一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人事档案集中管理,各个学校还通常根据各管理部门职能的不同,将教师的有关材料分散在几个部门管理。例如,教务部门管理反映教师业务水平、教学能力、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教学奖惩情况的教学业务档案材料,科研部门管理反映教师教材开发、、教科研立项的科研档案材料,人事处管理反映教职工社会经历、政治面貌、奖惩、薪酬等情况的人事档案。人事档案的这种分散、非专业管理不仅易造成档案材料的损坏,而且造成人事管理体制的混乱,并且破坏了人事档案的完整性。

三是学校人事档案管理方法落后、手段陈旧。

目前很多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还局限于纸质档案的建立和保管层面上,管理的重心还是实体管理,没有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而实现人事档案的电子化。一些人事档案室的电脑仅局限于打印档案目录,无法进行人事信息的查询和检索,更无法实现对人事信息的筛选、排序、分类、汇总,信息化水平比较低,由此导致很多人事统计工作只能靠手工完成,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四是学校人事档案管理投入不足。体现在人事档案保管的硬件条件不能完全符合档案安全保管的要求,如档案库房多是普通办公用房,有的把档案库房安排在办公楼顶楼、底层或者地下室,档案长期受到高温潮湿的危害;库房门窗多为普通门窗,封闭不严,起不到防盗、防光及控制库房温湿度的作用,没有配置档案安全保管“八防”设施,与档案安全保管要求差距很大。人事档案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不高。另外,人员配备不足,档案室很少设置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少数有专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也往往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兼职人员也无法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导致学校人事档案建设滞后,档案管理只能在低水平层面上进行。五是学校人事档案过度实行内向型、封闭式的模式。受国家人事档案管理政策限制,由于保密观念的束缚,学校很难对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开发,更谈不上与其他单位实现人才信息的“互通有无”。

二、如何建立适应现代学校管理要求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

我们应该从具有个性的人事档案材料入手,加大学校人事档案管理投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努力提高人事档案材料的质量。同时,要紧紧抓住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难点问题,改分散多头管理为集中统一管理,建设区域性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加快学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建立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使人事档案向本人有条件地开放,争取早日建立起适应现代学校管理要求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为人才开发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让人事档案更好地服务社会。

篇7

一、医院档案管理与信息化要求相适应的必要性分析

1、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这个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中,信息化实现程度已经逐渐成为了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准的考核标准。最近几年,我国对各项工作相关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例如在《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应加快全国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进度。《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法发展战略》中也提出了应尽快加强医疗卫生领域的信息化建设进程。随着这些纲要和发展策略的不断提出,各地区医院也顺势而行,加快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以此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2、是为了满足医院档案自身发展的需求

随着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全面改革,医院所保存的档案数量也呈现急剧增长趋势,且种类繁多、内容丰富,需要花费不少人力物力资源来进行管理,有限的存放场所已经难以满足这种档案增长趋势了,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科学管理模式对其进行整顿。融入信息化技术之后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相对于之前传统的纸质管理手段来说,无论是从工作效率还是从管理成本方面来说,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医院档案管理部门不必分配过多的人员来管理,也极大程度地提高了管理工作的质量,除此之外,由于摒弃了之前纸质保管的模式,医院可以腾出更多的储存场所来保管机密文件,有效地防止了由于文件堆积过多而造成的重要档案丢失。

3、为了更好与医院的各项工作相配合

医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一个科学的档案管理系统,特别是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人们的价值观与时间观不断加强,医院所涉及的档案也越来越多,这无疑对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纸质保管方式已经不能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此时各个医院应构建一个完善的信息化档案管理,为员工提供更便捷的查询途径,同时增加原始档案的使用效率,通过网络来实现档案的资源共享,以此来配合医院内部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医院档案管理满足信息化要求的对策分析

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

虽然档案管理工作仅仅为医院日常业务中的辅助部分,但是却贯穿着整个医院从小到大的工作环节,任何一个部门及任何一个工作环节都与档案管理工作密切相连。在信息化医疗档案管理工作中,其核心内容便是致力于将信息化档案管理打造为现代化医疗服务系统及现代化医疗工作系统的重要工具,并构建一个完善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要想彻底贯彻以上策略,最关键的一步是必须加强工作人员对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其现代化管理理念。医院管理层的管理创新意识及全体员工的配合,能够加快医院档案管理满足信息化要求的步。

2、培养现代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

现代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的构建必须通过相关管理人才来实现。从现阶段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看来,相当一部分人员还是缺乏专业的信息化档案管理技能,仅仅这一点就严重阻碍了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发展步伐。因此,国家必须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巩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框架,加强他们的信息化技术理念,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除此之外,医院还应向社会招募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特别是对于集档案管理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知识为一体复合人才,医院应该大量进行储备,以此来适应现代信息化档案管理对人才方面的要求。

3、加大档案管理相关软硬件的建设力度

一个有效的医院档案管理系统离不开配套完善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其中硬件设施主要包括集复印、打印、扫描为一体的打印机、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而软件设施主要包括档案管理系统中的软件及管理文件、数据库、档案查询系统、安全软件等。医院应投入更多的资金资源来筹备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所需的软件及硬件。除此之外,医院在对档案管理信息化进行建设的同时,必须与医院的网络建设保持同步状态,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使任何人都能够快速地检索到所需的资料,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工作效率。

4、以充分的资金来满足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各个医院应实时更新相关的档案管理软件。由于医院信息化档案管理是通过信息传播式的方法将医院各项工作环境中的事态及人物进行记录,因此医院可以尝试根据档案的生命周期来决定投资力度,使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生命周期一直处在最佳状态中。例如可以运用一些软件检测设备来检测硬件和软件的运行情况,并建立一套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这些工作的开展均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才能得以实现。

三、结语

医院在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时,切不能将信息化与现代化两个部分分开进行。医院可以根据档案使用者的要求来指导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在建设过程中,医院必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培养现代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加大档案管理相关软硬件的建设力度、以充分的资金来满足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只有将以上工作做到位,一定能够建设出一个有效的现代化信息医院档案管理系统。

篇8

一、医院信息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一方面,医院能够通过高效合理的档案管理收集到具有价值的信息资料,通过对信息资料的深入分析,又能够找到医院在服务能力、医疗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这样医院才能制定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学习和改善。而现代城市的发展促使医院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管理的档案资料也逐年增加。如果只依靠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既浪费纸张资源和空间资源,也容易因为档案保存不当产生很多严重的后果。而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系统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容纳海量的档案信息,提高医院档案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这样档案信息才具有更高的利用价值,也能够促进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能够增强医院与病人之间的联系,为病人和其他同行提供更加多元的信息服务。一般来说,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可以实现不同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传输。这样病人即使在不同医院就诊,医生也能快速找到病人的病历,节省诊疗的时间;而医生专家之间也能够进行更加畅通的学术交流,相互学习借鉴成功的诊疗经验。这对于提高医生总体的医学水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信息化档案管理的特点

与传统的人工档案管理方式相比,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医院档案管理有一些新的特点和优势。首先,信息化时代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信息技术下的档案资料能够以电子信息的方式保存,工作人员在填写资料和收集Y料的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大大缩短,这就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而医院的档案管理经常涉及到病人的过往病史、个人信息等等,应该在需要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调度出来供病情参考,才能为挽救病人节约更多宝贵的时间。

其次,信息化档案管理更加重视对档案的综合运用。由于纸质档案搬运起来部分不便,很多档案都是收集起来放到保管室封闭管理,而没有充分发挥档案资料对于医院建设的积极作用。而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使得查阅和提取档案的操作更加简单快捷,工作人员只需要进行一些计算机操作,就能迅速的调取需要的档案信息。这样信息就能够被充分的利用起来,为医院的发展决策提供更多可靠的参考,并促进医院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技术建设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为此,医院必须不断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技术,从硬件技术上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创造良好的环境。这就要求医院相关部门密切关注该领域的最新技术,花费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去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软件系统。医院应该将传统的纸质信息转化为电子信息,并按照一定的规律编排出比较完整的档案信息管理体系,方便医生和病人随时查询。同时,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应该以提高综合服务水平为导向,建设档案管理电子系统的信息平台。因为大量繁复的档案编写工作都是由医院内部工作人员进行的,而医生和病人只要能够通过信息平台查询到想要的资料即可。因此,医院必须建设完善的档案信息平台,满足实际的使用需要。

(二)加强人才建设

当然,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必然意味着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只有拥有R档牡蛋腹芾碇识,并熟练掌握电子信息系统操作方法,同时还具备一定医学知识的工作人员才能胜任这一工作。医院引入的大量现金设备和软件系统都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和操作,档案管理及其信息平台的建设才能正常进行。这就要求医院建立起一支现代化的档案管理队伍,包括建立起健全的人才引进制度和管理制度,以优厚的待遇吸引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人才。在日常的工作中,也要重视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技术和思想素质。这样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及时掌握新技术,并且以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对待档案管理工作。

(三)加强制度管理

为了保证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自动化进程,医院还应该通过有效的制度管理提高工作成效。一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的相关宣传,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并掌握信息化档案系统的管理方法,保证档案信息能够得到恰当的利用。通过法律宣传,能够使各部门明确档案管理的职责所在,同时也了解信息化建设应该遵循的规则。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监督,对收集资料、保存资料的过程进行检查,以保证资料数据的正确性和真实性。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各项操作都应该符合规范,避免违规行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加强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医院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面对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采取科学有效的建设策略,让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得到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唐启科.医院档案管理如何适应医院信息化要求的对策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736-4737.

篇9

1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概况

据2010年3月对《法律图书馆》网站的不完全统计,自1957年7月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实施《安徽省各级国家机关整理积存档案暂行办法》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颁布的与档案工作相关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大约有562个。详见表1论文

2对我国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的分析

应该说,自1957年7月《安徽省各级国家机关整理积存档案暂行办法》公布实施以来的50多年间,各地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在档案工作实践中颁布施行的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远远大于562个。这些规范性文件不但是推动我国档案事业法制化进程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我国档案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主要工具和重要保障,为今后转型期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还存在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下面,从制定技术的角度,对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在制定根据、法律渊源与效力、名称、适用范围、颁布时间与实施时间的间隔、形式结构等六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1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根据分析

在我国,行政机关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是以“根据”为原则的。由于原网站改版或升级,造成《法律图书馆》网站与部分文件的链接错误,致使部分文件无法查阅到全文。562部(含首次颁布与修订本)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可以查阅到全文的有370部,其中,342部指明了制定依据,占92%;28部没有指明制定依据,占8%。详见表2。

档案规范性文件制定依据的比例高低排序分别是:省级人民政府(含副省级城市),省级档案局,省级档案局与其他厅、局、办联合,市级档案局,省级其他厅、局、办单独或联合,市级人民政府,省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和省委办公厅(室)单独或联合,市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和市委办公厅(室)单独或联合,市级其他局、委、办单独或联合。

从总体情况看,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大部分注意到了对制定根据的表述,但仍然存在表述过于笼统的问题。

第一,同样内容的规范性文件,法律依据多少不一。如有关“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共有90部,其中,法律依据最多的有7部,最少的没有说明法律依据。第二,有些规范性文件只是笼统地说明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等,没有说明具体依据哪一部或哪几部法律、法规。例如,2006年s月,《江苏省司法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法律援助案件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等11部规范性文件就存在这种问题。

除了上述规范性文件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规范性文件在说明具体依据某部法律后,还加有“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的表述。这里的“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指的是与档案有关的法律、法规,还是与文件有关的法律、法规;是与公民有关的法律、法规,还是与机关、团体、企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是刑法、民法,还是行政法,应该有进一步的明确表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实施多年之后,仍然出现此类问题,说明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在起草、制定、档案规范性文件时,还没有严格遵循《立法法》的规定和要求。

2.2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的渊源与效力分析

从广义上来说,行政规范性文件是介于行政立法行为和行政执行行为之间的一种“在一定程度上可反复适用、具有弱普遍约束力”的“准行政立法行为”,是规章以上行政法渊源重要而有益的补充。因此,行政规范性文件在行政管理领域内的效力,总的来说,“应低于同类行政法规、规章而高于据其所作出的集体行政行为”。从法律效力来看,370部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都较低,不得同宪法、法律、上级和同级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相抵触。

由于经验与技术的欠缺,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在制定过程中,不仅存在与上位法相抵触的问题,同样存在与本级人大或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其他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问题。一是制定主体不合法。不管是档案行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或是社会团体,谁都可以制定有关档案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特别是某些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制定的关于加强本单位档案管理办法的某些内容,明显与本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相悖。这些都是因制定主体不合法而造成的。二是越权现象较严重。与制定档案规范性文件有关的越权行为,既有上下级档案行政机关的纵向越权,亦有同级档案(或非档案)行政机关的横向越权,目前,以后者居多。三是与档案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不相符。有的档案部门为使本部门的史料编纂多出成果,而对应开放的档案迟迟不予开放。国家档案局与国家物价局对档案利用收费已有明文规定,而有的档案部门则借此机会自行制定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四是与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法定程序相违背。按照国家规定,制定某些专业档案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档案部门需要与有关专业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发文。此类文件往往先有档案部门起草,专业主管部门会签,有时因时间关系,会签手续不全,也照发不误。这样,就造成主办、协办机关不明,各自职责不清,出现问题相互推诿,自然会影响这些规范性文件的行政执法效力。五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方式。文件制定主体在起草、制定档案规范性文件时常有很大的随意性,使用的名称也较混乱。有的只需发个“通知”、“意见”之类的文件也要冠之以《规定》、《办法》,甚至《条例》。一些市县档案规范性文件词不达意,时常出现错别字。由此可见,最具特色和最为具体的档案规范性文件更需要引起制定主体的高度重视和法制部门的严格把关。

2.3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的名称分析

从形式上看,370部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中,265部用“办法”,139部用“通知”,56部用“规定”,2部用“条例”。在265部采用“办法”的法规中,又分“办法”、“暂行办法”和“管理办法”三种不同用法。从制定技术的角度来讲,“条例”作为法的形式,是对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或某一方面行政工作做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办法”和“通知”是规范性公文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文种。它是领导机关或职能部门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相应措施,要求所属部门和下级机关贯彻执行的法规性公文。“办法”作为一种立法形式,其功能是对某类社会关系或行政工作做出比较全面、系统与具体的规定。“规定”是落实某一法律、法规,具体规范某项工作而制定的,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且内容细致,可操作性较强。一般来讲,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应采用“条例”,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应采用“办法”。

2.4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的适用范围分析

由于规范性文件的内容种类不同,适用的范围也就不同。从规范性文件的适用范围来看,370部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涉及内容最多的有:档案管理,档案事业,档案工作,城市建设档案,企业档案,城市地下管线档案,重大活动或重大事项档案,人物或名人档案,建设项目档案,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档案,征集档案,收集档案,查阅或利用档案,司法档案,技术档案,移交档案,等等。涉及内容较少的有:档案法,档案卷,信用档案,行政复议档案,移民档案,电子文件管理,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档案整理,鉴定或销毁档案,档案信息,档案信息化,档案寄存,档案中介,档案抢救,行政执法档案,档案保证金,档案库,档案验收,档案登记,开放档案,档案综合管理以及众多其他专门档案和档案机构与档案人员,等等。从数量和内容来讲,当前急需的档案行政执法,档案行政复议,档案信息组织和档案信息化,电子文件管理,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档案开放,档案鉴定与销毁,档案寄存,档案抢救,档案中介,政府信息公开和档案信息服务,档案资源整合,档案工作岗位责任制,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等方面的规定明显偏少或空缺。一方面,说明相应的上位法缺位,另一方面,说明制定主体缺乏探索和创新精神。这应是未来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重点规范的内容和领域。

2.5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的颁布时间与实施时间间隔分析

从制定技术上讲,法律法规的颁布时间和实施时间应间隔一段距离,以便法规的宣传和推广。这样,既有利于档案政策和法规部门对法规的实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也有利于社会成员的学习与消化,使法律法规实施后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从370部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颁布时间和实施时间的间隔来看,177部颁布时间和实施时间是同一天,占47.83%。167部相隔一段时间,占45.14%。其中,10天以内的10部,11~20天以内的16部,21~30天以内的30部,31~40天以内的24部,41~50天以内的28部,51~60天以内的13部,60天以上的13部。最长的相隔为79天,最短的只有4天,平均为35天。19部只有发(颁)布时间,没有开始实施的时间,占5.14%。在370部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中,有21部明确规定了失效时间,占5.7%。

我们认为,首次颁布的档案规范性文件,颁布与实施的时间间隔应当稍大一些,修订的档案规范性文件,颁布与实施的时间间隔应当稍小一些,甚至可以颁布与实施为同一时间。新(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应明确宣布自施行之日起,旧的和其他有抵触的规范性文件同时废止。

2.6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的形式结构分析

370部档案规范性文件,有119部属于复杂结构,占32.2%。分为总则、附则、章等若干部分,各部分都有标题,条文也较多,要件数量多而且全面。其中,116部有总则、分则、附则等,有章、条、款之分,每一章都有标题;有3部没有附则。116部中,有58部设有罚则。116部中全文12章的1部,9章的1部,8章的11部,7章的23部,6章的49部,5章的27部,4章的4部,平均为6章。全文最多的是65条,最少是14条,平均为34条。

有213部介于简单结构与复杂结构之间。要件多于简单结构但少于复杂结构,没有章的设置,也没有各部分标题、附则等要件,只有条、款之分,条文较复杂结构少,其中最多的48条,最少的9条,平均为21条。有38部属于简单结构,只有款之分,条文较复杂结构少了许多。370部规范性文件均没有目这一层次。从字数看,最短的只有129个字,最长的有10482个字,平均为2815个字。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同一内容的规范性文件,其形式结构差异很大。如有关“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的规范性文件有21部,其中1部有章,20部没有章;条文最多的为28条,最少的没有设条,直接用数字标明顺序;字数最多的为3051个字,最少的只有1484个字。由此看来,各地各部门制定的档案规范性文件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有的放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了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逐步避免了地方档案法规普遍存在的照抄照搬现象。这是值得充分肯定和需要进一步保持和发扬的地方。

在370部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中,有58部设有奖励或制裁的条款,占15.7%。

行政规范性文件和行政法规、规章都具有法律约束效力,都可以作为行政行为的依据,效力最高的应该是行政法规,其次为规章。因为,根据1996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的相关规定,行政法规、规章可以设定行政处罚,行政规范性文件明确规定不得设定行政处罚。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行政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依据,同时参照规章,并没有包括行政规范性文件。据此,地方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在今后制定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时,应当取消行政处罚,适当保留奖励条款。这样,既可以避免与法律抵触,又可以起到自身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兰青,高琼.行政规范性文件之我见[J].四川档案,2004(2)

[2]李新泉.制定地方城建档案规范性文件的若干问题[J].城建档案,1996(4).

[3]《法律图书馆》网站

[4]邱继伟.论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之行为属性[J].行政与法,2007(9).

篇10

1医院档案信息化的内涵

医院档案是医院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文档、图像、声频以及视频等多种资料的总称。而所谓的医院档案信息化,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用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去。换而言之,医院档案的信息化就是在医院档案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先进科技,对医院的档案资源开展收集、分类、归纳、保存以及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医院档案的社会价值,使其充分发挥为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服务的最终目的。

2医院信息化建设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

医院信息化建设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医院信息化建设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首先,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开展改变了传统的以纸张为主要载体的档案资料管理模式,开辟了新形式的以电子介质为主要载体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不仅使医院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者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而且还使医院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摆脱了固定的工作场所,使档案信息的存储量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了最大化,极大地拓展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空间。[2]其次,通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使医务人员、后勤人员以及其他信息使用者通过医院内部网络在不同的地点对各种档案信息进行查询、收集以及利用,使医院档案信息的使用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3]。

2.2医院信息化建设为医院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创造了便利条件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能够方便、快捷的为医务人员、后勤行政人员、科研工作人员等提供其所需的档案资料,极大的节省了查找资料的时间。这样一来,不仅使档案资料的使用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且还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医院工作人员开发利用档案信息的积极性。

2.3医院信息化建设加快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就当前社会科技发展的现状来看,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引入信息化与数字化已经成为当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电子病历目前已经在医院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得以广泛运用,由此可见,医院信息化建设无疑加快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但是,如何将档案管理融入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工作中一同规划,一同建设却成为当前推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进程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3加强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如何加强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前业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相关工作者也对此开展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笔者结合现有的先进经验以及自身的工作实践,认为当前有效推进医院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可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措施:

3.1加强领导,保障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直接取决于医院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档案工作只有取得医院领导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才能将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医院整体发展规划,从而得到各个科室的真正重视,确保档案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医院档案部门应加强对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指导,积极开展对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研究,适时制定医院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的标准和实施细则,组织兄弟单位间的及时交流和推广经验。

3.2加大投入,推进实行档案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一方面应加大人、财、物的投入,配置信息化管理必要设施、没备,如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音视频数字化采集和转换设备、存储设备等现代化设备,以满足信息化环境下档案资源的采集、管理、利用等基本需求,进一步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4]。

另一方面应尽快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必须坚持档案信息化建设和医院信息化建设同步的原则,积极依托医院的网络平台,搭建以档案室为中心的统一的档案网络管理系统,将档案管理系统纳入医院信息化系统中,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无缝连接,实现全院档案资源互补共享,同时也体现出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时效性。

3.3强化培训,提升档案人员专业水平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建立一支专业的档案人员队伍是关键。要实现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医院档案人员不仅要具备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素养,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在日常的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要能够应用好档案信息化系统的各项功能,提高档案工作效率,确保档案信息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5]。因此,要强化档案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档案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以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需要。同时,实现多专业配合、多部门协作,保障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4结束语

通过上述几个部分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深入开展当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我们应当充分意识到医院信息化建设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深入推进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真正实现服务社会医疗事业的重要作用,才能够进一步实现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红艳.现代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J].中国病案,2009,10(4):31-32.

[2]刘皓.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档案,2007,14(11):34-35.

篇11

1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现代社会正逐步向信息化、数字化时代转变。科技档案在企业或公司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在经济技术的推动下,工作环境也变得日益复杂,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逐渐突出,尤其是科技档案管理。由于管理工作复杂,工作量多,加大了管理难度,在当前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必须引进信息化管理,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从而为公司企业管理提供依据。

2 科技档案和科技档案管理

2.1 科技档案

所谓科技档案,即是指与生产技术等相关的各种形式的资料,一般分有基建档案、农工生产技术档案、设备档案及科研医疗档案等。科技档案有其特殊性,可表现为以下几点:(1)和普通档案相比,科技档案专业性较强,主要体现在内容性质和形成领域等;(2)科技档案种类繁杂,特点显著,其多元性主要是因为生产活动的专业性造成的;(3)科技档案还具备成套性和实用性。在企业中,作为一种知识储备,科技档案能够为企业提供相关资料和情报,提升企业的生产力,进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2.2 科技档案管理

科技档案管理指的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模式对科技档案进行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性。科技档案管理通常包括以下几点:(1)收集。对科技生产中形成的资料进行采集,将其集中在专业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以便最终实现科学管理;(2)整理。对采集到的档案资料进行处理,按内容或形式特点将其分类,以便查阅;(3)鉴定。档案资料多种多样,层次有高有低,用途也不尽相同,应对其进行仔细鉴别,按照档案质量和保存价值划分保管等级,没有实际用处的,应处以销毁;(4)保管。主要是指借助一定的技术,运用合理的手段和方法,保护档案的安全和完整,尽量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5)统计。通过一系列相关参数对科技档案的数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统计,对其总的状况能够实时了解,起到监督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为下一步发展提供准确的数字依据;(6)提供利用。指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些科学合理的新方法,对科技档案信息进行深一步开发,以满足工作需求。

在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兴起,并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科技档案管理中,也开始引进信息技术,依靠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组成一个新的平台,为科技生产活动提供相应的技术条件,为组织管理工作提供信息依据,促进企业的综合发展,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 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繁重,且需细心,受诸多因素影响,管理中常会出现各种问题。

3.1 管理模式落后

档案管理有多种方法模式,虽然同是收集整理保管工作,但模式不同,取得的效果也各有所异。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许多企业还在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对新技术有所忽视,虽然也能进行管理,但效率不高,浪费时间,还容易出现失误。若采取信息化管理,能够加快查阅速度,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

3.2 服务手段滞后

计算机技术已遍布社会各个角落,还在继续发展,功能也越来越齐全,有些档案管理部门疏于更新,使用的计算机较老,只能做一些基础的简单处理,对于最新的计算机以及相关设备(如扫描仪等)则缺乏购置,不能及时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分享,不利于其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3.3 服务方式较为被动

档案管理部门是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服务的,但方式过于被动,和外界交流不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以及方式范围等都比较狭隘。

3.4 信息开发力度不够

过于依赖档案的统计数据,而忽略了其实际作用,在查阅档案时,往往只是记录使用的目的,没有更深的解析,以致于良好的信息反馈机会错失。在引进实例时,没有将其进行汇编并重返社会,以致于边研工作跟不上,而信息是不断变化的,边研工作无法满足要求,在信息资源开发这方面,尚有欠缺。在新的形势下,档案管理部门要想提升管理效率,必须综合考虑,从思想、组织、管理、服务等多方面进行管理。

3.5 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在部分档案管理部门,有些管理员是兼职,由于缺乏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虽然很少犯大错误,但对一些细节往往处理得不够好。如图书馆档案管理室,多是由学生兼职,在管理中,由于长期借阅,或受档案室内环境影响,档案易出现损坏等现象,学生很少会因此而重视。另外,档案管理人员对实际的生产情况并不了解,再加上态度不认真,在进行采集的过程中,可能会漏掉,以致于资料残缺不全。

4 针对科技档案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4.1 转变观念

首先应对科技档案管理加以重视,尤其是领导阶层,务必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将其纳入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范围内,实行岗位负责制,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档案管理部门应转变思想,保证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以免出现混乱。相关建设经费应算入年度财务预算,并考虑增加档案的保管数量,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大成本投入,购置高性能的计算机,其他设备如扫描仪、服务器等设备也应配置齐全。

4.2 创新组织机构

档案管理需有专门的档案室和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于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基本的专业知识考核,还应培养其综合能力,通过培训,保证每个管理人员都能够对计算机有个深刻了解,并熟悉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并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实现手工型向技术型的转变,并进一步发展。

4.3 改变管理模式

为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便捷性,应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在本单位中,尽量实行宏观领导,对所属单位,主要起监督、检查作用,并予以一定的指导,防止出现档案散化管理的情况。在管理机制方面,总经理负责整个管理,总工程师分管,技术和档案部门齐抓共管,实行责任承担制,将责任真正落实。管理方式尤为重要,为充分发挥科技档案的效用,应实行科学化、标准化管理,积极引进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合理利用信息资源,从实体保管模式向数字化保管模式逐渐转变,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

4.4 改变管理方法

合理的方法在档案管理中起着异常关键的作用,在信息化科技档案管理中,首先应选择适宜的档案管理软件,不管是系统、数据库、管理模块,还是与办公自动化系数数据接口,都要达到规定标准。注意数据信息在数据库中的录入,做好目录检索,方便以后的查询维护工作,通过查找目录及扫描等方式,实现科技档案案卷、文件目录检索和全文查询,逐步完成信息化建设。

4.5 改变服务方式

手工式的管理方式显得比较被动,为实现主动服务,需对服务方式进行创新。互联网技术可以不受地域空间限制,同时开通在线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工作效率提升,使科技档案的保密性得到良好的保障,并可以随时进行交流,从而促进企业提高竞争力,实现主动服务。

4.6 做好档案保护工作

虽然信息化档案管理能够实现档案数字化,在线查阅,但有些档案以纸张或其他实体形式保管为佳。而纸张一旦受潮或其他原因影响,再加上频繁的借阅,容易出现破损,借阅者需小心谨慎,禁止乱涂乱画。如有破损,管理人员应尽量修复,并随时保证档案室的环境适合档案资料的保管。

5 结束语

科技档案对企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管理,可以进一步挖掘档案的价值,掌握其有用信息,并加以利用。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方式也应改进,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应引进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及互联网技术,逐渐实现信息化的科技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 闫宝霞.浅谈信息时代科技档案管理工作[J].黑河学刊,2013,28(2):182-184.

[2] 王丽娟.浅谈企业科技档案管理[J].民营科技,2012,30(12):231-234.

[3] 徐越.科技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2,26(10):170-172.

篇12

一、秘书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转变

伴随着档案管理对象由纸质档案为主向数字档案为主的转变,管理的条件、方法和所需要的能力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所谓数字档案,是指以视频或音频形式存储的信息,电视台等媒体又称其为媒体资产。纸质及实物档案管理主要需要的是空间和架子,而数字档案管理的基本条件是网络计算机系统,这一转变对管理方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由表层管理向深层管理转变。调用一份纸质档案时,一般不会只调用其中的某一页,往往是调用一套档案,再从中找到有用的那部分信息。如用户想查某个通知中的某一项要求,就必须调用整个通知。而调用数字档案(视音频信息)时,既可以调用长达几十个小时的完整信息,也可以调用其中几秒钟的信息。如用户想使用某个足球运动员在某场比赛的某一次助攻视频时,他不必从一个半小时的整场比赛的录像中找,只需要输入几个关键词,就能迅速找到所需要的视频。

这种不同是因为对不同介质档案的管理不同造成的,而对不同介质档案管理的不同则是与浏览不同介质的特点有关。浏览纸质档案要比浏览视音频档案容易。也就是说,同样是陌生的、内容容量差不多的档案,浏览并确定所需要信息,纸质档案需要的时间要比数字档案所需要的时间少。所以,为了方便数字档案的使用者,使其能够迅速找到并调用所需的信息,就要对数字档案进行化整为零的管理,即对完整的视音频进行层层切分,使之变成一个个小片断,再对每个小片断进行文字说明,即著录。

管理档案,一个重要的工作是编目。对纸质档案的编目,只需要对完整一套档案的各方面信息进行著录,如时间、作者、主要内容、关键词、语言种类等;但对数字档案的编目,不仅需要对完整档案信息进行著录,还要对档案进行层层切分,然后分别著录。这就是说数字档案的编目包括两个方面:切分与著录。

一般情况下,数字档案的切分分为五层:节目、片段、场景、镜头和关键帧;著录主要有四大项:题名项、主题项、描述项、建设者项。

如对一个专题片(即一个节目,如某次会议)的管理是:先进行片段层的切分与著录,即将完整的专题片切分成若干个内容相对完整的片段,同时为每一个重要片段(编目者认为重要的)抽取一幅关键帧,并著录该片段的主要信息:题名项、主题项、描述项、建设者项等。

片段层编目完成后,要进行的是下一层――场景层的切分与著录,即将每个重要片段切分成若干个场景,然后对其中重要场景的各方面信息进行著录,并抽取至少一幅关键帧。

然后是再下一层――镜头层的切分与著录,即将每一个重要场景再切分成若干镜头,并对重要镜头的各方面信息进行著录,同时抽取至少一幅关键帧。

这么编目的目的是便于利用者提取任意一个想用的部分,不必花大量时间浏览整个视频资料。但从上述数字档案的管理过程可以看出,它对数字档案不仅有表层的管理:节目层的著录,更有深层的管理:层层切分并逐层著录。

(二)由被动管理向能动利用转变。主要内容有:

1.档案管理技术改变引起工作重点改变。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八方面的工作:档案搜集、档案整理、档案鉴定、档案保管、档案检索、档案统计、档案编研与档案利用。过去,对秘书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求重点是做好前六项,即来什么档案管理什么档案就基本可以了。现在,由于数字档案管理技术的先进性,对秘书的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转为:档案检索(包括编目工作)、档案编研与档案利用。因为在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内,档案搜集、档案整理、档案鉴定、档案保管、档案统计都可以由专门设备和管理软件完成,留给人的工作就比较简单了。如需要对档案进行统计时,只要向系统内输入要求,几乎是瞬间就能得到统计结果。因此,上述工作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相应的计算机不能完成的工作,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工作,如档案检索(包括编目工作)、档案编研与档案利用工作就成了管理者的重点工作。

2.档案利用的需求改变引起工作重点改变。以往,档案利用最常见的作用是证明,管理者能迅速找到可以证明某事、某人的档案材料就可以了。至于利用档案创造新作品,或基于对档案的研究为领导或部门工作提出建议,不是秘书档案管理时的主要工作。但随着信息设备和信息管理技术的提高,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使得领导或部门的工作总结,对产品的推介、宣传等不再以文字的形式或配合PPT演讲的形式进行,取而代之的是视频形式。这就要求秘书们能够利用已有的视音频――数字档案制作工作总结专题片,或情况、产品介绍专题片等。而制作专题片,就要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这不仅需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还需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二、秘书人员能力与素质要求提高

以传统介质为档案管理对象的档案管理,对秘书的能力要求是:了解档案管理的要求,掌握档案管理技术,如分类、装订、装盒、著录、复印、传真等,其技术含量和对创新的要求并不高;而以视音频为主要档案资料的数字档案管理,其对管理者的能力与素质要求则比较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这4个方面。

(一)要有较高的对视音频作品的理解能力。这主要是因为,在对数字档案进行编目时,必须有较高的对视音频信息的理解能力和比较熟悉不同类型的视音频信息的编目特点,才能正确切分和准确著录。否则,会层次切的不对,重要的片段、场景、镜头没抓住,重要的信息没著录上。

一般来说,数字档案的形象性高于以文字为主的档案,因此,档案比较生动;但其逻辑的清晰性不如以文字为主的档案,因此,档案管理者对数字档案的主旨和结构的准确理解比较困难,加上有的数字档案创作者使用了比较独特的表达形式,这就给档案管理者在编目时准确切分和著录造成较大的困难,需要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理解能力。另外一个原因是,数字档案管理要远比传统介质档案管理深入。

按广电总局制定的编目规范看,视音频信息共分六大类:新闻类、体育类、影视剧类、专题类、综艺类和素材类。在这六类中,编目每一类材料所需的知识体系和能力都不一样,如对新闻类数字档案编目需要的能力不是很高。这一是因为所需要的知识并不特殊;二是因为其结构清楚,片段(一条新闻)与片段(另一条新闻)间边界清楚,因而容易切分;三是要需著录的内容,视频上基本都有,不需要编目者自己总结太多。而对影视剧类、体育类视音频信息的编目则需要有特殊的知识积累和较强的理解能力。因为,虽然每个人都看过不少电视、电影,但由于一般人并不具有导演的眼光,体育知识不丰富,因此,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很难迅速找到重要片段、重要场景,并写出正确的著录内容。

(二)要有更强的文字运用与语言概括能力。数字档案管理与传统的档案管理还有一点不同的是,它的服务对象数量大得多,有的是面对全世界,因此影响也更大。随之而来的就是对编目工作要求很高,比如,对错别字非常重视,要求著录不能有一个错别字。这就要求档案管理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字水平,它主要是指正确书写汉字和准确概括视音频内容的能力。

在档案检索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是编目,数字档案管理的编目包括切分与著录两项,而文字档案的管理没有切分,只有著录一项。虽然两种档案的管理都有著录一项,但水平要求差别很大。文字档案管理的著录比较容易,需要著录的主要内容,档案上基本都已具有,管理者照抄或稍作总结即可。而数字档案管理所需要填写的题名项、主题项和描述项很多需要管理者自己总结、概括。因此,不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门训练,很难胜任这样的工作。

(三)最好掌握非线性编辑等软件的应用能力。数字档案管理的最重要的目标在利用,无论是截取某一段视音频作为证明,还是以多段视音频为素材制作新的专题片,都需要一个能力:编辑软件的能力。

编辑软件有多种,其中比较简单的要数会声会影,这是大众级的视频编辑软件。还有一款专业普通级的视频编辑软件:Adobe Premiere,目前,这款软件广泛应用于广告制作和电视节目制作中。此外,还有一款软件比Adobe Premiere更广泛应用于广告制作和电视节目制作中, 是苹果公司开发的一款专业视频非线性编辑软件:Final Cut Pro。

掌握第一款软件,不需要纳入教学计划,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就可掌握,因为它很简单。但正因为简单,不能用它制作内容复杂、表达丰富的专题片。Adobe Premiere 和Final Cut Pro都能够用来制作复杂的专题片,而且掌握其基本功能也不是太难,因此,可以选择其中之一纳入教学计划。

(四)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对数字档案的利用,重要方式之一就是专题片制作,即利用已有的视音频材料制作新的视音频作品。这样的工作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工作,难就难在创新上。能否用普通的材料表达新的主题;所选的材料能否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哪怕是旧材料新视角;主题表达的形式是否能够另辟蹊径,不落俗套。如果没有一定程度或方面的创新,那所制作的视音频作品就没有生命力。

三、秘书人才数字档案管理能力培养

概括地说,数字档案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两种:编目与编辑。编目主要要求的是对视音频的理解能力。虽然编目也需要熟悉编目规范,但由于其只是一种知识,不是培养的难点所在。编辑要求的是创造性地使用档案材料制作新的视音频作品,它对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一)培养学生的数字档案管理能力的必要性。是否有必要培养秘书人才具有这样的能力、怎样培养秘书人才具有这样的能力是根据专业所在地区和师资条件决定的。如果专业处在欠发达地区,那就不必培养。因为,培养这样的能力不仅需要师资,也需要比较先进的设备。但如果专业处在比较发达的地区,就应该将此能力的培养纳入到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中。理由有二:一是它能较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管理能力。在培养学生数字档案管理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信息搜集、整理、管理等能力和办公软件应用能力。二是它能有力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为,编辑一个视音频作品,是一个人阅读、思考、写作和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

(二)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如果将培养学生的数字档案管理能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有两个层次:作为一般能力培养和作为核心能力培养。

1.作为一般能力培养。数字档案管理能力,作为档案管理能力的一部分,是秘书应该掌握的诸多能力之一。培养这一层次的能力,既可以在一门课中实施,即在《档案管理》课中作为档案检索中一项能力培养;也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实训项目在实践学期进行。

2.作为核心能力培养。如果将档案管理作为秘书人才的核心能力,那就要为它设计一个教学模块。这个模块可以包括3门课程,也可是4门课:《档案管理》《摄影摄像》《视音频信息编辑》,其中《视音频信息编辑》也可分为《非线性编辑》和《影视节目制作》,关键看专业方向。

《档案管理》的教学内容除了使学生了解档案管理的8种工作外,特别要使学生掌握对视音频信息的著录能力。《摄影摄像》课,既是教授学生办公设备的使用,也是培养学生视音频信息的鉴赏和表达能力。《视音频信息编辑》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非线性编辑和专题片制作,在教学过程中,二者可以融为一体。此课培养的是学生对数字档案的利用能力。

3门课或4门课的教学顺序可以自由安排,既可以是总分分式,即上课顺序为:《档案管理》《摄影摄像》《视音频信息编辑》;也可以是分分总式,即上课顺序为:《摄影摄像》《视音频信息编辑》《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是总,其他课是分。

不同的上课顺序体现不同的教学设计思路。总分分式是希望通过《档案管理》使学生对数字档案管理有一个概论式的了解,然后再通过《摄影摄像》《视音频信息编辑》课对数字档案管理的专项能力进行深入训练。分分总式是希望让学生先把各专项能力训练好了,再在《档案管理》课上进行综合训练。

数字档案管理既然是因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新工作,它就有较强的拓展性,对于《档案管理》课来说,它是对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拓展;对于秘书人才来说,它又是秘书专业能力要求的向上拓展;对于工作岗位来说,数字档案管理稍微改变一点,就是迎合新的职业――媒体资产管理。因此,将数字档案管理能力的培养纳入秘书人才培养的方案中,会使所培养的人才无论是在能力方面,还是在就业岗位方面都会有一定的拓展。

【参考文献】

[1]徐拥军,周艳华,李刚.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理论探索.档案学通讯[J] ,2011-03-18.

篇13

1.信息化形势下档案工作的特点

1.1电子档案的形成

互联网为电子档案的形成和传输提供了极大地便利。特别是随着当前人事档案制度的普遍开展,医院新进职工的档案基本由当地的人事档案机构保管,这让医院从传统的人事档案事务中解放出来。但存在的问题是,医院如查询个人档案信息,需持单位证明到人事档案机构进行查阅。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医院人事工作带来了不便。电子档案以其储存便捷、查阅方便、信息传输高效等特点为解决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途径。医院在进行职工人事档案前,可以根据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把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信息留存,为今后查阅利用等提供便利。

1.2电子档案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对医院人事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除了为档案信息的查询、储存以及传输提供便利外,更重要的是实现档案数据的分析和利用。通过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对储存的档案信息进行检索、查询、比较、选优、排序、分析、统计和输出,以对医院人才队伍人员的素质状况、学历、年龄结构等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为医院人才预测提供各种数据,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对人事档案数据的分析和利用,能够及时动态的了解医院人力资源信息的变化及发展趋势,为人事管理提供同步的信息支持,有效解决了传统档案材料利用不便造成的信息滞后带来的时效性失真。电子档案通过计算机储存、加工、传输的特点,也大大减少了传统手工档案整理和利用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提高了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当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现状

2.1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配备呈现随意性,专业素质难以保证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需具备一定的档案专业背景知识和基本的信息化、电子化的计算机操作、统计分析能力,但往往在人事调配上,档案室往往成为安排老职工的场所,难以满足当前信息化下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

2.2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不高,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尚未实现

调查显示,当前很多医院从事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中途出道”,具有专业知识的科班出身人员非常少见。而且档案管理人员往往更换频繁,缺乏必备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很难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连贯性与专业性,更无法适应或胜任信息化时代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高要求。

2.3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欠缺

传统人事档案工作的特点,造成了人事档案管理长期处于封闭的工作状态,档案管理人员也仅仅是被动的提供查阅、借阅服务,根本谈不上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事档案资源在管理决策中的价值逐渐显现出来,档案管理人员要主动及时的提取人力资源数据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信息参考。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超前、主动服务的意识,把握信息需求的方向,充分利用好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

2.4人事档案管理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待加强

人事档案的内容涉及个人功、过等诸方面情况,是组织、人事等部门按照党的干部政策,正确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因此具有较强的保密性。查阅、借用和转递档案文件都应遵守有关规定;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整理、归档工作必须按规定做好;任何部门、单位不得随意涂改、撤换、销毁档案材料。除传统的纸质档案保管的风险外,电子档案储存和传输中面临电子数据的网络安全和潜在威胁的安全问题。

医院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个以临床业务为主的工作单位,这就造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只有临床业务才是最重要,行政工作是可有可无的,档案管理工作更是边缘中的边缘,很多职工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甚至很多医院领导也没能从思想上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造成了档案管理人员非专业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进而不能主动积极的有所作为。把档案管理工作只是作为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缺少工作的激情和责任感,这样的工作态度和环境往往造成工作人员的工作倦怠,进而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3.如何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探讨

3.1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领导重视是做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提高档案管理队伍素质的基础和重要保证。档案管理人员要首先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的提高业务知识和技能,即使是非档案专业出身,从事了档案管理行业,就要不断通过岗前培训、进修学习、专家指导等方式,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医院领导在配备档案管理人员的时候,要考虑人员的专业性和可持续性,改变现有人员在专业性、可持续性上的欠缺。同时,积极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不断改变医院领导和职工对档案工作的看法,提高对档案工作的关注和重视。

3.2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需要提高

人事档案的内容决定了人事档案管理的严肃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档案需要真实的反应和衡量个人的诸方面情况,为组织部门考察人员提供参考,因此,良好的政治素养是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内在要求。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和科学文化知识,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3.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

随着信息化得发展变化,档案的内容和档案的管理的形势不断发生着变化,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文化知识提出了挑战。一方面,信息化形势下电子档案的出现,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计算机输入输出以及数据分析利用等计算机操作技能。另一方面,随着现在档案内容的复杂多变,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内容的分类、甄别提出了挑战。因此,在新的时代形势下,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涉猎新的知识领域,完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时展对档案工作的要求。

3.4增强责任心,发挥积极主动性

主观能动性是实践的基础。要改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必须发挥档案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工作,增强责任心。主动的学习新方法、新技能,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转变档案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工作的内涵,主动与分管领导、以及沟通职工沟通交流,开阔视野,增强自己对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3.5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技能素质

档案管理是一项具有很强专业性和操作性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除具备对档案分类、甄别、装订、检索等相关专业知识外,同时还应具备计算机操作、信息检索以及统计分析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可以说信息化社会的档案管理人员是复合型人才,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补充,逐步提高档案管理的业务技能。

3.6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的培训开发和考核评估体系

档案管理工作要保持与时具进,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与时俱进。对档案人员的培训要形成系统的体系,特别是对非专业出身的档案管理人员,岗前培训非常重要。档案管理的考核评估,就是对档案工作“奖优罚劣”,督促档案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岗位变化的需求。在具体的操作中,要注意考核指标的科学合理,突出人性化管理理念,通过考核激励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